窍诀宝藏论释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窍诀宝藏论释"

Transcription

1 窍诀宝藏论译序 译 序 众生的无上怙主全知无垢光尊者的色身虽已融入法界, 然而, 为悲悯我们这些浊世愚昧的众生而留下了以甚深古萨里派 四心滴 广行班智达派 七宝藏 以及 三休息 三解脱 为主数目惊人的丰厚遗产 其中的七宝藏可堪为宁玛派的璀璨明珠 无价之宝 七宝藏 中的 如意宝藏论 有颂词与自释, 共分二十二品, 详细论述一切显密乘 实相宝藏论 有颂词与自释, 共分四品, 分别阐述无有 自成 平等 唯一四大誓言 宗派宝藏论 共分八品, 卷首略述释迦牟尼佛出世经历, 纲领全文, 继而破斥教外各宗, 以诸圣法分别成立佛教共不共乘 胜乘宝藏论 共分二十五品, 依 大密决定十七密乘经 详细阐明一百一十九教言要旨 句义宝藏论 共分十一品, 全文以道用之方式宣说基位实相 道位串修 现前果位 法界法藏论 有颂词与自释, 共分十三品, 以空界部要旨为主, 论述密乘大圆满之基 道 果 窍诀宝藏论 是以六偈教言的方式为修行人开示深法 七宝藏不愧为享用不尽的宝藏, 它囊括了显密一切佛法, 真可谓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 对于这部宏篇巨著, 作为宁玛派的修行人如果一无所知, 实在是一件憾事 大圆满传承上师华智仁波切曾经感慨万分地在 劝阅七宝藏 一文中写道 : 奇哉殊胜功德七宝藏, 并非未依圣典自臆造, 大海之中所获如意宝, 从劣境中随意岂得到? 证悟智慧日轮之光芒, 需依未失加持师窍诀, 否则一切盲修瞎炼者, 行至妙道 - 1 -

2 - 2 -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本地极鲜少 无有闻法世间过虽大, 颠倒听闻较彼罪更大, 故具拜阅智者论此时, 为何不睁听闻之双目? 此世间中唯一摩尼珠, 全知上师论典之至宝, 除此之外无有余佛陀, 于此谁人不生大喜悦? 在藏地, 凡是宁玛派的修行人对七宝藏最起码也略知一二, 而在汉族的修行者中了知七宝藏的却寥若晨星 之所以如此, 无非是没有汉译法本, 虽然法尊法师的传记中记载他曾翻译过七宝藏, 但经多方查寻至今仍未找到原译本 据说大陆的郭元辛居士也译过此著, 但只见过 实相宝藏论 与 句义宝藏论, 也许由于版本的不同, 其中也有与藏文原文不符之处 前几年, 台湾佛教界也曾荟萃群英, 着手翻译, 由于种种原因, 现今也杳无音信了 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者, 无一不想得到窍诀, 无一不希望自己能如理修持, 早日成就而利益无边众生, 但多数人苦于无有真正的窍诀, 更有许多至力于修行之士翘首以待七宝藏的问世 为此, 我今将其中的 窍诀宝藏论 译成汉文, 奉献给有缘者 此论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既广博, 又极其富有针对性, 既有共同乘的窍门, 也有顶乘大圆满直指本性的密诀 其中也运用了大量恰如其分的比喻 它好似一面无垢的明镜, 将我们的污点一一显露无遗, 又如一盏明灯, 指点迷津, 使我们脱离歧途, 犹如一把利剑, 一一击中要害 此论的确是名副其实, 完全是窍诀云聚 华智仁波切也曾经赞叹此论说 摄集一切窍诀之精华, 每六偈皆圆满妙法藏, 如此妙道纵然遇真佛, 一时圆满闻听岂不难? 因为本论只有颂词而无自释, 藏文中也有些许之处极难理解, 所以难免有不妥之处, 译文若有不恰当的地方, 在此

3 窍诀宝藏论译序 特于传承上师以及护法神前诚心忏悔, 以求宽恕, 也希望诸位在阅读时联系前后句, 反复思维, 绝不可断章取义, 否则无法了达其中的真正密义 虽然七宝藏暂时不能圆满翻译成汉文, 但我想, 如果是想真修实证的人从其中的一部论也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与收益 这的确是活灵活现的无垢光尊者, 即便是真正的普贤王如来与无垢光尊者亲自降临恐怕也不会有较此更甚深的窍诀可言了 注 : 本来, 无垢光尊者著此窍诀论时均是六偈颂词, 可是本文中却有不足六偈之处 如 证悟法性实义之六法 : 也有一处是七偈, 即 忘失解脱正道之六法 : 二 二年二月三日 - 3 -

4

5 窍诀宝藏论释 窍诀宝藏论释 全知无垢光尊者 索达吉堪布 著颂 译释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译礼 梵语 俄巴得夏 那够卡那玛 藏语 门阿仁波切奏 汉意 窍诀宝藏论 顶礼大恩传承上师 首先解释论名 窍诀就是言简意赅地演示诸种修行法 门的要诀 在此无垢光尊者为利有缘弟子 以简明易懂的 文句来宣说修行必备的深广法要 故称为窍诀 宝藏 宝 显珍贵义 对修行人而言 修行的窍诀万 分珍贵 因为佛经论典卷帙浩繁 在一期短暂的生命中难 以穷其底蕴 唯有依靠历代传承祖师荟萃了经续论典深要 的窍诀方能即生取证菩提圣果 藏 即涵藏 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之义 该论涵藏了无量如珍宝般的窍诀 如同宝 藏一般 又因具备能断除众生的无明烦恼 端正意念 轨 正修行等作用 故名为论 虽然经续论典取名的方法有多种 但本论是依意义与 比喻相结合的方式命名的 论首冠以梵名有四种必要 一表明来源清净 二为忆 - 5 -

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念佛恩 三是为了获得殊胜加持 四为令异域见闻者在心 相续中种下梵语的习气与善根 顶礼一切佛菩萨 这是无垢光尊者作论前的顶礼句 为示皈敬 祈求加 持 增上顺缘 亦为遣除作论过程中的违缘而礼敬诸佛菩 萨 依其大悲胜智之大舟 救渡众生趋向有海岸 已诣胜位如意之商主 一切佛陀佛子前顶礼 在此 作者将十方一切佛菩萨喻为商主 诸佛菩萨依 其无为的大慈悲心与殊胜智慧之大舟 广事救渡饱尝轮回 痛苦的无量众生 令彼等越过三有苦海 到达安乐彼岸 如是在已诣胜位如意宝洲的商主 一切佛与佛子前恭敬 顶礼 为欲解脱殊胜善缘者 总集经续窍诀之精华 无余开显一切最深要 此以六法宣说请恭聆 此颂不仅演示了作者造论的目的与必要 亦涵摄了全 文的一切内容 首先我们应了知该论的所化众生 此归纳 为两方面 一是欲求解脱 具有强烈的出离心之人 不具 出离心 耽著世间八法者则非为法器 二是具有殊胜善缘 之人 有者虽具希求解脱之心 但因缘份不佳而不能值遇 具有法相的善知识 或根机低劣 智慧浅陋 故无缘直接 受持甚深法义 尊者为欲求解脱 具有殊胜善缘的修行者 总集佛陀与历代传承祖师之经续论典的精华 开显此本尊 -6-

7 窍诀宝藏论释 空行 护法三根本如心血般爱护的甚深要诀 此等皆以六 门之方法而宣说 法法涵摄成佛之道 如是殊胜的妙法 并非无因无缘能以值遇 而是行者在百千万劫中累积无量 的善根与资粮所致 万望具善缘者屏息诸缘 不生杂念 恭敬谛听 百般谨持 以期即生取证普贤如来的果位 最初趣入正道之六法 道之基础护持三学处 无偏广闻多思各种法 三门寂静调伏自相续 警惕罪业增上诸善法 知惭有愧生起大信心 依止一切善友善知识 此于诸初学者极重要 首先教诫最初趋入正道者应具之六法 一应了知诸道 之基础是护持戒 定 慧三学 我们若能秉持戒法逐一修 行 则能由戒生定 由定发慧 经云 智慧之基 曰戒曰 定 如是三学 次第应修 先持净戒 并习禅定 乃得真 实 甚深智慧 依此智慧 方能利生 犹如莲花 不著于 水 断诸分别 舍诸执著 如是观察 一切诸法 心意柔 软 语音净妙 以无碍眼 等视众生 具修一切难行苦行 是为成就 菩萨之道 二是修行者不应耽著门派 心怀门 户之见 因各宗各派非但互不相悖 且有殊途同归之妙 如云 诸宗观点 貌似有别 意趣同归 所以我们应当 远离偏执 广闻博学诸佛菩萨的教典 思维抉择各种深广 法义 断除疑惑 树立正见以备修行之用 三应身口意三 门寂静 依教调伏自心相续 如果身心浮躁不安 则无论 何种行门都不能如理趣入 若法不能入心 则历劫修行也 - 7 -

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得不到毫许利益 因此要依教调伏自心相续 令身口意三 门寂静 四是我们要时时提持正念 警惕罪业生起 即使 微如毫端的恶业亦要励力断除 莫以恶小而为之 并尽力 增上一切善法 莫以善小而不为 五要了知修行人必须具 有知惭有愧的品性才会时时不忘正知正念 谨慎守护根门 循教轨正自己的言行 最重要的是应对上师与法生起极大 的信心 远离一切散乱 专意受持上师的所传授的一切教 言窍诀 六应了知亲近善友善知识非常重要 因为修行的 旅途是坎坷而曲折的 我们要跨越生死的大沙漠 度过恐 怖的罗刹洲 穿过稠密的邪见林 趟过无底的欲泥塘 若 无善知识演示教理 指点迷津 又无善友勉励助道 则很 难到达解脱的彼岸 此六法对于初学者十分重要 若欲独自居于寂静处 事先需要具备之六法 辞别上师自己能独立 遣除疑障无有可问事 身体无有病魔及违缘 销声匿迹远离诸人群 具足成办二利之教授 内心断定正见之密意 假如您想独自往诣罕无人迹的森林 岩洞等寂静处闭 关 那么事先必须要观察自己是否圆满具备闭关之六法 一是辞别上师后自己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即与上师之间 达到 身虽远隔重洋 心实未间毫许 的境界 二是已经 无碍精通一切教理及修法 通过闻思 研讨 辩论等彻底 遣除了心中的一切疑问 并谙熟领会于心 无有任何怀疑 与可问之事 三是闭关实修期间身体要十分健康 无有内 -8-

9 窍诀宝藏论释 在的病魔与外界任何违缘等阻挠 能顺利地用功办道 四 是销声匿迹远离人群 断绝一切人际交往 只身一人安住 寂静处 专事修持法义 五应泯灭一切妄想分别 圆满具 足能成办自他二利的殊胜教授 不仅自己修有所证 且能 延续法身慧命 利益他众 六是内心对万法的本性通彻无 碍 能断定无上正见之甚深密意 生起无伪的定解 如是 方能如探囊取物般证达本地风光 究竟法界的本性 如果自己已经具备了上述的六种条件 就可以到寂静 处掩关静修 独自所居静处之六法 具足寂静方位诸特点 前辈成就者曾作加持 无有失戒晦气护法聚 无有散乱愦闹诸逆缘 易得修法顺缘诸资具 无有人与非人之损恼 对独自修行要居住的寂静处亦有六种观察方法 一是 对寂静处的风水 地脉 山势等逐一观察 看彼处是否有 利自己修行 若是过去诸仙人 大修行者 大瑜伽师们禅 坐过的地方 则可安然无忧地安住下来 在莲花生大士的 密咒宝鬘论 中就有选择寂静处的观察方法 乔麦仁波 切的 山法 中也有说明 二是前辈大成就者们曾经作过 加持的地方 如桑耶青普 刚日托嘎神山 汉地的四大名 山 喇荣山谷等 喇荣静处是第一世敦珠法王曾住锡加持 并成就了十三大光身的净土 如今也是集聚了成千上万僧 众之宝地 这样的寂静处对行者与修行都有极大的加持和 - 9 -

1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利益 三是欲独自安住的静处必须是未被毁誓者的晦气染 污并且护法云聚的净地 有些地方过去虽很清净 但后来 被破誓者的晦气所染污 或于该处肆行杀生等诸多恶行 这种地方就很不利于修行 四是该地无有散乱与愦闹等不 利于修行的逆缘 行者独自安住于林间 幕天席地 以鸟 兽为伴 渴饮甘泉 饥食野果 无牵无挂 真是优哉游哉 似神仙 五是该处必须易得修法必备的资具 如炊具 餐 具 饮食等资具 六是该地无有人与非人的损恼 一般来 说 只要自己具足正知正念及对上师三宝的诚敬信心 则 任何人与非人都不会加害于他 反而会悉心竭力予地以护 佑 修行相应顺缘之六法 饮食生活不堕于二边 具足所需供品修法物 具全甚深窍诀经续论 具足遣除障碍缘起物 所需一切圆满无所缺 无有多余财物之牵连 能令我们的修行相应一切顺缘之法有六种 一是饮食 生活条件适中就好 如果生活条件过于优越 整日沉浸在 五欲之中 则难以静心息虑思维法义 此身虽为四大假合 之躯 但它是我们获得解脱的基础 若生活条件太差 甚 至口中无食 背上无衣 也会成为修行的违缘 故饮食等 生活条件适中 不堕于优劣二边才有利于修行 二是应当 具备花 香 灯 水等供品以及修法的胜物 如铃杵 手 鼓等法器 三是应具足所修持的甚深窍诀以及经续论典

11 窍诀宝藏论释 就是说要精通此等法义 如果心相续一片空白 只是闭着 眼睛如一潭死水般枯坐则毫无意义 四应积聚遣除障碍的 缘起物 如加持丸 解脱丸 金刚带 系解脱 护身咒等 都是遣除障碍的胜物 五应圆满具备修行中的一切所需 如食物 药品等必须无有缺乏 六是除修行所需以外的一 切财产皆当舍弃 令身心自在 不被多余的财物所牵累 因为财产会增加行者的烦恼与执著 是故必须放弃恶业之 因的财产 如云 未必钱多乐便多 财多累己自招魔 阮 囊何事堪羞涩 富有恒沙是佛陀 所依殊胜道友之六法 种姓高贵善良性调柔 具大信心精进智慧高 修法一致相处极方便 无有我慢诸根皆调顺 誓言无垢具有清净观 情真意切严守秘密者 我们在修行中所依靠的殊胜道友亦应具足六种条件 一是彼之种姓高贵 心地善良 禀性正直 身心调柔 如 是贤善的道友方可依止 若是种姓卑劣 恶心遍布 野蛮 狂妄的恶劣道友则不能依止 如云 求友须在良 得良终 相善 求友若非良 非良中道变 二是我们所依止的道友 必须对上师三宝具有很大的信心 对闻思修行亦有很大的 精进心 并且具足深邃的智慧和正知正念 能明辨取舍 不昧因果 三是与见解相同 修法一致 志同道合的道友 相处极为方便 可以促进彼此的修行 四是为人谦卑无有 贡高我慢 诸根皆极调顺者 如非礼勿动 非礼勿听 心

12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意寂静之人 其言谈举止 行住坐卧都能给人一种和善清 净的感觉 五是平时谨持上师的教言 严守誓言不令破损 之人 这种道友非但不妄论他人过失 且能时常口出赞言 妙音 一切禁行清净无染 对上师 道友以及密法等都具 有清净观 六是对上师 道友以及其他人均能坦诚相待 情真意切 毫不虚伪 亦能严守一切秘密 无论何者委托 的秘密绝不泄漏 若有具足上述六种条件的人 则可作为 自己修行的终身伴侣 究竟修行六种殊胜法 依据教证以理而抉择 实修窍诀次第圆地道 引导高低诸众离边执 上述自己 静处 道友等应具足之法都圆满齐备后 我们就可以正式掩关起修 其究竟修行亦有六种殊胜法门 一是凡所修法都依据佛经等金刚语为教证 也就是说 我 们的一切修法都完全符合教证的内外密意 二是所修之法 不仅以教证为依据而且以理论万般观察亦不得任何过失 如何抉择亦能成立为正量 诸如大圆满 大手印 大中观 等甚深法门 三是一切窍诀皆应实修实证 将其运用到心 相续中实地起修 切莫 珍藏 于书本中 若如鹦鹉学舌 般仅说不修亦是枉然 如云 说得千丈 不如行得一尺 四是修法不能奢望一步登天 必须依循次第才能圆满一切 五道十地的功德 取证大菩提圣果 如金刚密乘是通过累 积资粮 忏悔业障后 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实修生起次 第 圆满次第至无上大圆满 一切修行法门皆应如此 五

13 窍诀宝藏论释 是为能引导六道众生 佛以大悲心安立了无量乘门 以契 合众生千差万别的根机 六是待众生根机成熟之时 再施 以超离一切边执戏论的一乘了义法门 法华经 云 十 万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锲而不舍修行之六法 纵然遭杀心不舍正法 纵然生病心不生邪见 坚守誓言不被违缘摧 入定觉受后得相圆融 未得成就之前永精进 值遇外缘立即依对治 能令我们一生锲而不舍地勤于修道之法有六种 一是 纵然遭到杀害亦不舍弃正法 能够坦然面对 并将此恶缘 转为道用 二是纵然身患疾病 痛苦不堪 我们的心也要 安然忍受 对上师三宝不生邪见 思维此乃宿业的果报 以此代受众生诸苦 清净累世罪业而提持正念 三应时时 如护眼目般防护自之根门 坚守所受持的誓言 令誓愿有 始有终 不被违缘破坏 直致修行圆满 四是我们入定时 的体验 觉受应与后得位的行为相圆融 若于入定时诸根 调柔 而出定时心浮气躁 言行狂妄就完全背离了正道 非为真实禅修 唯是影像而已 如果在入定时见到无有缘 相与执著的法性本体 那么出定时亦应念念不离诸法如梦 如幻的观修 使出入定的境界相圆融 不相背离 五是乃 至获得真实成就之前 当恒时精勤于道业 毫不懈怠 如 云 有一天光阴 忙一天法事 不是益他 总须利己 当知过一寸时光 则失一寸命光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14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经云 人身难得而易失 光阴易往而难追 今生不向此身 度 更待何时度此身 因此我们应当常以身事无常 轮回 苦重警策自心 提持正念勇猛精进修行 以期即生取证菩 提 六是在值遇不利于闻思修行的外缘时 应当立即采取 防范措施予以对治 比如在遇到引生嗔心的外缘时 应立 即修慈悲观对治 遇到引生贪心的外缘时 则立即修不净 观对治 应当深深思维之六法 一切不幸来源于自己 一切痛苦来源于宿业 宿业亦依暂时外缘生 恶缘由自分别动念生 妄念亦随迷乱外境生 迷乱外境遮障解脱道 应当深深思维之法有六种 一应思维我们所遭遇的种 种不幸之事 皆源于自己往昔的业力 因为 凡所造业 必有因果 众生只因一念无明导致旷劫迷惑 在六道中流 转不息 因此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 二是身心 所感受的一切痛苦均来源于自己宿世的恶业 如行杀业者 必定会感受短命多病等苦报 行偷盗者必受饥寒贫穷等苦 经云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未来果 今生作者 是 楞严经 云 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 世间千差万 别的尊卑贵贱 都在揭示真实不虚的因果规律 三应了知 宿业亦要依靠暂时的外缘才能成熟果报 若仅有往昔的业 因 而无现前暂时的外缘 亦不能产生业果 但最终因缘 具足之时必定现前其果 百业经 亦云 纵经百千劫

15 窍诀宝藏论释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四应了知一切恶 缘皆来自于自己的恶念 逃不出分别心的范畴 五是一切 分别妄念也是因为自心随逐迷乱外境而产生的 由无明覆 障导致沉沦于欲海中 六是依此迷乱外境而沉沦于苦海中 遮障了解脱的光明正道 我们只有树立正见 精勤修积三 学功德 才能根除三毒烦恼 洗涤罪业垢染 成办殊胜道 业 乃至打破实执 返璞归真 诸罪为己所造之六法 生死苦恼皆由自所造 寻而不得寻苦自所造 维护生计苦恼自所造 贪亲嗔恨怨敌自所造 怨会爱离苦恼自所造 三恶趣中剧烈大痛苦 亦非他造自业所导致 我们应了知一切罪业苦果皆为自己所造之六法 一是 一切生死苦恼皆由自己无始以来造就的恶业所感 众生流 转于轮回 生死循环 苦恼各异 比如人类在住胎时 整 整十个月安住在臭闷 狭窄 黑暗的胎狱之中 四肢蜷缩 如被绳缚 期满临盆之时 如坠入荆棘丛中一样 渐次长 大 其间饱尝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 一期短暂的人生旅 程眨眼即过 到死亡之时 又得万般无奈地感受四大分离 气息瓦解等痛苦 这一切皆因自己耽著世间法而不寻求出 离解脱所致 二是对一心贪恋的世间圆满苦苦追寻却始终 不能得到 众生之所以痛苦 就在于盲目地追求缘起假相 如是上下求索 种苦因 感苦果 所以万般痛苦无不是自 己所造 三应了知维护生计的苦恼亦为自己所造 因为众

1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生都耽著四大假合之躯 为寻求物资受用殚智竭虑 不惜 身临险境 但欲望却永远无法满足 便有了 世间般般有 种种不现成 的感慨 这些苦恼亦是自己造就的 四应了 知众生以无明分别心而产生贪爱亲友嗔恨怨敌的痛苦 是 故怨敌亦是自己所造 五是怨嗔会 爱别离等苦恼亦为自 己的分别妄执心所造 六应了知三涂恶趣中的剧烈痛苦非 为他人强加于己身 而是由自己的恶业所造 如嗔心重者 感堕地狱 贪心重者感堕饿鬼 痴心重者感生傍生 非他 人把自己推堕此等痛苦中 而是我们自己的恶业所致 迷乱恶分别念之六法 自心未调外敌无穷尽 怨敌亦是自心不净相 寻觅空洞声响之踪迹 于逸然心执著而破立 苦乐不定执著为固定 怀恨在心焚毁自相续 我们应当认知容易引起迷乱的恶分别念之六法 一是 自心未调故外敌无有穷尽 如果不善于调伏内在的嗔恨心 那么外在的怨敌是无穷无尽的 入菩萨行论 云 顽者 如虚空 岂能尽制彼 若息此嗔心 则同灭众敌 二是一 切怨敌都是自心不清净的显现 无实有自性 如果心能得 清净 则一切怨敌亦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应了知他人的 赞叹毁谤等音声皆由迷乱分别心所安立 彼之体性内外中 皆了不可得 唯是分别心的执著 亦是缘起和合的一种假 声相 所以 应当提起正念 切莫对这些空洞声响的踪迹 苦苦寻觅 四应知自心本来是逸然离戏的 但因无始时以

17 窍诀宝藏论释 无明遮障不见其本性 起虚妄分别而串习执著其有所破与 所立 五是身心所感受的苦乐本来是互相观待 无有决定 性的 但由分别心执取为有自相的苦乐 因而遇缘触境总 是喜怒于形色 殊不知一切苦乐皆来源于充满无明习气的 执著心 六是在遇到某些违缘与不顺时难以透视其自性 故怀恨在心而伺机复仇 如是以嗔怒之火必将焚毁自己的 相续以及多生累劫的一切善根 所以我们应断除此等迷乱 的恶分别念 遣除迷现大利之六法 于害安忍生起大悲心 不执为魔视为父母师 于执迷乱修炼无实体 铲除迷乱根本之自心 一切外缘显现转道用 不外散乱依止对治力 能遣除一切迷乱显现 使我们获得极大利益之法亦有 六种 一是无论自己遭到何种损害皆应安忍 以大悲之心 观照造害之人 如是对我们修心有极大利益 二是若将魔 障执著为实有则必遭魔殃 此乃修行之极大障碍 因此 对一切魔障不应执为实有 而应视之如父母师长般深怀恭 敬慈爱之心 如是亦有利于我们的修行 三是于一切执著 与迷乱境现均观修为无有实体 空寂离戏之自性 这样数 数修炼就能灭除迷乱执著等一切痛苦 四要铲除一切迷乱 之根本 分别心 若能根除分别心 则诸迷乱亦就随之 而寂灭于本性之中 如经云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五应将一切外缘显现转为道用 简而言之 即是我们在修

1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行过程中当视一切善缘如夏日彩虹而不起喜执 反之亦不 应嗔于恶缘 当视之为一切顺缘的基础 六应摄伏自心不 散乱于外境 一旦分别念现起时 即刻提持正念 以对治 力遣除 这样行持对我们修心有极大利益 危害自心轮回之六法 身心恒受痛苦无安乐 寻求现世苦恼无离时 自身未得自在无乐事 希求兴盛无有安乐时 业未尽前遭受轮回苦 危害身心的轮回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是在轮 回中身心恒时感受无量痛苦 如身体感受生 老 病 死 苦 心里感受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 怨嗔会苦等 分别心 执著诸苦 的确无有少许安乐 如 法华经 云 三界无 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二是世人为了饮食 受用而早出晚归 甚至连区区蚂蚁也会为觅食而四处爬行 若我们也如是寻求现世诸法 则永无脱离苦恼之时 三是 在自己的身心获得解脱与自在前 永无安乐之时 如人世 间的三苦八苦 身心无不为之所缚 四是希求兴盛之人永 远无有安乐的时候 譬如 力求名利双收之人 往往是费 尽心机 百般以诡计争名夺利 结果却是求福不得 避祸 不及 真是苦不堪言 五乃至我们的宿业消尽之前 必定 会遭受充满罪恶的轮回痛苦 原藏文中即缺第六法 思维一切无用之六法 不入正道所作无用途 不修善法一切无用途 不行正法长寿无用途 除正法外饶益无用途 不积二资资具无用途

19 窍诀宝藏论释 未修菩提一切无用途 我们应思维除修行以外的一切均无任何用处之六法 一是不趋入解脱正道者 一切所作均无用途 即便是达官 显贵 巨贾富豪之人 其所作之事都无意义 二是不修积 善法者一切无有用途 我们若能修积善法功德 则于今生 来世皆有利益 此外无论拥有何等丰厚的家当 崇高的地 位均无意义 三是若不行持正法 则寿命再长亦无用途 依人身造恶者枉得为人 彼若得长寿仅是徒增罪苦而无有 任何意义 四是除了正法以外 诸如财产 地位等世间利 益均无有用途 只有大恩上师以正法对我们所作的饶益才 是使我们获得解脱与安乐之因 也是最有利益与用途之法 五是若不修积福慧二种资粮 则希求一切资具 受用均无 用途 因唯有无漏的福慧二资才能助成解脱之佛果 其它 的世间资具只能助成轮回的流转与痛苦 六是除了修持菩 提正道之外 一切世间琐事对于修行者来说都显得毫无用 途 因为勤苦行持菩提正道之人 能渐近安乐的彼岸 此 外 疲于奔命地忙碌世间琐事的结果只能是沉溺于恶趣痛 苦的深渊中而难以自拔 解脱商主上师之六法 燃慧灯引漂于暗处者 令处险地众人入正道 赐予为水冲者大乐舟 引陷囹圄众至解脱地 令沉苦沼者诣解脱地 以智剑断束缚者二取 是故当视上师为真佛 如大商主般能引导我们趋入解脱安乐宝洲之上师亦应

2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具足六法 一是上师应具有点燃智慧明灯的能力 因为他 要以大悲心引导漂泊于三有黑暗处的无量众生 二是上师 能令身处罪恶险地的众生步入光明正道 众生依自己的无 明烦恼昧于因果 造诸恶业 如是身坏命终之后必将堕落 恶趣深渊 而与佛无别的上师不忍众生的苦楚 时时处处 广设方便布教 演示因果真理 引领此等众生脱离恐怖险 境 趋入解脱正道 三是上师能赐予被三有苦水 四大瀑 流所冲击的众生大乐之舟楫 令众生顺利地脱离苦海 到 达安乐的彼岸 四是上师能引导身陷执著囹圄的众生到达 自由的解脱地 永远不为业惑苦恼囚禁 五是上师能令沉 溺苦沼者脱离一切痛苦 诣至解脱之地而获得究竟安乐 六是上师能以智慧的宝剑斩断被缚众生的二取执著 是故 应当视上师为真佛 如云 侍师如侍佛 必得佛加持 如是方能祈望上师引导我们出离轮回的罪苦深渊 现见本 有的法身慧命 无常坏灭有为之六法 思维因缘聚合故灭性 昔日生者皆亡故定灭 器情变化无常故定灭 寿命不定死亡故坏灭 昼夜瞬间即逝故坏灭 生际必死之故定坏灭 我们应了知无常坏灭之六种有为法 一应思维因缘聚 合之理 应知世间万物无有亘古不变者 皆是坏灭的本性 终究趋于灭亡 二应思维昔日生者皆已死亡 回首过去 百年以前之人与事都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生灭之循

21 窍诀宝藏论释 环是必然的 三是思维器情世间无常 人事万物变化莫测, 今有后无, 循环不失 佛说无常经 中云 : 大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事, 不被无常吞 譬如路旁树, 暂息非久停, 车马及妻儿, 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鸟, 夜聚旦随飞 又有云 :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是故世间一切人事万物必定难逃无常的大网 四应思维寿命无常之理 人的一期寿命长短不一, 有的朝生暮死, 有的三百六十日亡, 长寿者亦少有超过三万六千日的 龙树菩萨云 : 寿命害多即无常, 犹如水泡被风吹, 呼气吸气沉睡中, 能得觉醒极希奇 如是当知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失人身易, 得人身难, 我等行人当以此教言作为警世钟, 提持正念, 恒不忘失, 精进修行, 以期早证菩提 五应知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时间往往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故当思维昼夜瞬间即逝之无常 六应思维生际必死之无常, 人之有生即必定有死 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步步接近死亡, 不知死神何时出现在面前 汇集经 云 : 所住之处为无常, 故当忆念为净土 ; 饮食受用皆无常, 观修禅悦以为食 ; 床上睡眠亦无常, 迷乱修为梦光明, 财物珍宝无常故, 应依圣者之七财, 亲友近邻无常故, 当于静处修出离 ; 名誉地位无常故, 应恒处于低劣位, 言谈话语无常故, 当勤念咒与诵经 ; 信心出离心无常, 故应坚定立誓言 ; 思维分别念无常, 应具贤善之人格 ; 有为证相无常故, 当至法界之尽地 因此我们应当深深地思维 人事万法无常 之真理,

22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彻底放弃对世间妙欲的贪执 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而策 励精进修行正法 修持正法功德之六法 信解听闻佛法与随喜 赞颂趋入正法稍行持 皆离轮回播下解脱种 修持正法之功德有六种 一是信解佛法之功德 我们 首先应对清凉的甘露妙法生起希求与信心 如获至宝般地 作意思维 如云 无信心之大地 难长功德之庄稼 可 见修学佛法 信心尤为重要 二是听闻佛法之功德 如理 地听闻佛法将会获得不可思议之功德 佛经云 由闻知诸 法 由闻遮众恶 由闻断无义 由闻得涅槃 三应随喜一 切善法的功德 乃至他人一毫之善也要随喜赞叹 我们若 能深心随喜 必将获得无量功德 汇集经 云 三千须 弥可称量 随喜善根不可量 四是赞颂佛法之功德 我们 若能诚意赞叹佛法 也将获得不可思议之功德 五是趋入 正法之功德 如云 皈依三宝 趋入正法 闻思修行 功 德无量 六是虽然不能恒时勇猛精进地修行 但在因缘聚 合之时能稍事行持佛法亦将获得无量功德 譬如敬献五供 忏悔礼拜 诵经持咒等众善行皆是殊胜功德之因 如是行 持之人的相续中即已播下了解脱的种子 必将超出三界 如理行法功德之六法 众人恭敬赞叹天尊护 今生多乐死后生善趣 究竟成就圆满菩提果 如理行持佛法之功德有六种 一能受到众人的恭敬 若修行人持戒精严 威仪具足 并且时时以慈悲心护念众

23 窍诀宝藏论释 生 那么此人必定会受到众人的恭敬 古往今来的高僧大 德皆以言传身教证明了这个道理 二能受到人天赞叹 凡 是如律如法行持之人 人天都会欢喜赞叹彼之功德 时常 亲近依止于他 三是受到天尊的护佑 如法行持之人 无 论身临何境 作何事业都自然能得到天尊的鼎力相助 并 时时护持不离左右 四是今生多乐 如理行持之人 不仅 现世中不遭受恶缘的违害 而且一切时分顺缘具足 身心 都充满安乐 五是死后转生善趣 依彼如理行持之功德 暂时必定会转生到人天善趣 并且一切衣食受用具足圆满 六是究竟获得佛果 依彼如理行持之功德 能得如意之成 就 即获得圆满断证功德之菩提圣果 不具正法过患之六法 无明遮障如同盲老妇 易受世人欺骗如娼妓 无义散乱如观集市戏 易被外境诱惑如孩童 无有主见如同诸儿戏 难断迷现如鱼被网擒 如是毫无意义耗人生 反之 不具足正法的过患亦有六种 一是被无明烦恼 遮蔽了智慧的双目之人 不知取舍 颠倒邪行 如同盲目 的老妇 已行近险境却不自知 二是无有智慧与正见者易 受世人欺骗 因为不具正法者不会如理抉择和正确取舍 喜于道听途说 随处轻信 结果往往是上当受骗 如同娼 妓般卑贱可怜 身为受害者 不仅得不到他人的怜愍反遭 众人唾弃 三是不信佛法之人的所作所为皆无意义 其身 心极度散乱 如同在集市中观赏戏法的人一样在散乱中虚

24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度光阴 四是未被佛法的正见摄持者 容易被缘起假合的 外境所诱惑 执妄为真 颠倒取舍 认为有能执之真我与 所执之真法 心随境转犹如愚稚的孩童一般 五是不具正 法智慧之人 身心漂浮不定 无论作什么事情都没有主见 总是随声附和 从不观察 如同小儿的游戏一般 六是未 从正法中引生智慧之人 执著习气非常坚固 通常因无明 而迷执不舍 故难以断除能所二取之迷乱境现 如鱼落入 网中一般 难以获得解脱 如是此等补特伽罗毫无意义地 空耗了人生宝 实在可悲 舍离正法过患之六法 遭受较自下劣者轻蔑 恶名远扬人间天界中 为正士弃如同肮脏器 护佑天尊舍之违缘多 所愿不成失毁诸福德 后世堕入恶趣受痛苦 我们应当了知舍离正法之六种最为严重的过患 一是 舍弃正法者容易遭受较自己下劣者的轻蔑与呵斥 虽自己 修学佛法很有智慧 但若被违缘所伏而舍弃正法或破毁清 净戒行之人 无疑会遭到名声 地位 智慧等皆不如自己 之人的呵斥 二是舍弃正法者 其恶名将远扬人间与天界 俗语说 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若人舍弃正法 其恶 名很快就会远扬人间乃至天界 人与非人都会纷纷议论彼 之过患 三是舍离正法之人 如同肮脏杂毒之器皿般必定 会被道友及善知识们所舍弃 因为舍弃正法为佛门重戒 此等舍法者实非佛陀弟子 如是罪孽能毁坏以前曾积累的

25 窍诀宝藏论释 诸多功德 并且障碍往生及一切解脱 生生世世不遇正法 与之接触者亦将被彼之过患所染 四是护佑不离的天尊亦 会舍弃这种人 使之孤立无援 举步维艰 因此现世诸事 必将为万般无奈的诸多违缘所害 五是舍离正法之人心里 所愿之事不会有成功的时候 且于无形中失坏以往所累积 的诸多福德 六是舍弃正法者后世必定堕入恶趣中感受无 量的痛苦而难得出离 拖延修法过患之六法 若获暇满身时未修法 恍恍惚惚度日人寿尽 死亡不定死主骤然至 死后漂于轮回堕恶趣 剧烈痛苦逼迫自身心 纵然心生后悔亦太迟 无解脱时长久住轮回 拖延修法之过患亦有六种 一是获得暇满人身时 如 果未能修持佛法 在恍恍惚惚之中虚度了美好时光 无义 耗尽一期难得的寿命 岂不惜哉 经云 一失人身 万劫 不复 二是倘若拖延修法的时间 则有当面错过修法良机 的过患 如云 莫待老来方修道 孤坟多是少年人 因 为死法 死缘 死处毫无定准 四大假合之躯本来脆弱不 堪 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 死主阎罗军从来都是骤然而至 的 无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如云 一盏孤灯照夜台 上床 别了袜和鞋 三魂七魄梦中去 不知明朝来不来 如是当 知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倘若一息不来 便成千秋 永别 三是愚昧无知之人 迷盲取舍 非理妄行而又未事 忏悔业障过愆 由此死后必定漂泊于轮回 甚至直堕恶趣

2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深渊 四是无义空耗暇满人生者 将会感受轮回中的剧烈 痛苦 以致逼迫自己的身心 不得自在 五是不事修行之 人 在临命终时或感受痛苦时 纵然心生后悔 亦为时晚 矣 万般补救之法都无济于事 六是得人身而不修行者 必定会久居苦域 永远沉溺轮回 了无出期 畏惧轮回各趣之六法 思维人类痛苦真悲伤 思维非天痛苦真恐怖 思维天人痛苦真惧怕 思维傍生痛苦真想哭 思维饿鬼痛苦能惊呆 思维地狱痛苦心颤栗 是故逃离六趣时已到 不仅已到而且已稍迟 畏惧轮回各趣之苦 归摄为以下六种 一是得人身者 即有三根本苦 苦苦 行苦 变苦 和八分支苦 生老病 死 爱别离 求不得 怨嗔会 近取蕴苦 等缠绕逼迫自 己的身心 受苦无量 片时难安 二是阿修罗的心相续中 充满了嗔恚与嫉妒 不忍天界福报而敌对天人 故经常兴 兵与其作战 由于非天矮小无能 战中不是阵亡就是根残 腰折 乃至血流成河 尸横遍野 幸免于难者亦是抱头鼠 窜地逃回修罗宫中 苦不堪言 三是天人之身心都耽著乐 受 时时沉醉在五欲之中 不了知轮回的痛苦 不具足出 离心 在香云霭霭 繁花艳艳中放逸地度尽时日 待彼之 天福时至终极 立即现前五种衰相而倍感痛苦 四是傍生 愚笨可怜 恒被驱役 不得自由 并且为人啖食或互相啖 食 由无量重苦逼迫着身心 无有片时安乐 五是若细细

27 窍诀宝藏论释 思维饿鬼之痛苦会被惊吓而呆若木鸡 大圆满心性休息 中云 饿鬼住界与空游 身大腹宽手足微 口如针眼喉腔 细 不得饮食饥渴逼 见花药树等即枯 境不悦意食呕物 虽见饮食亦被护 内障腹部燃烧火 口中喷火冒浓烟 共 障饿鬼极贫穷 恐怖受害无依怙 痛苦逼迫处惨境 六是 若思维地狱痛苦自心将不由自主地颤栗 其中八种热地狱 分别为复活地狱 黑绳地狱 众合地狱 号叫地狱 大号 叫地狱 烧热地狱 极烧热地狱 无间地狱 八寒地狱分 别为疱起地狱 疱裂地狱 頞嘶吒地狱 曤曤婆地狱 虎 虎婆地狱 裂如青莲地狱 裂如红莲地狱 裂如大红莲地 狱 此外尚有孤独地狱和近边地狱 各地狱难以堪忍之苦 楚详见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见闻此等重苦 我们方知逃离六趣苦逼之时日已到 不仅已到而且是稍迟 故当立断轮回之业缘 刻不容缓 若能深深思维轮回痛苦之理 必能激发我们的出离之心 进而鞭策自己精勤修行 念住经 云 地狱有情寒热苦 饿鬼感受饥渴苦 傍生感受互啖苦 人间三苦与八苦 非 天感受争斗苦 天境感受放逸苦 轮回犹如针之尖 何时 亦无有安乐 从中能获解脱之六法 断除常见其后不懈怠 所有财产用于正法上 弃庸俗行趋入正法轨 依止四力对治净罪恶 尽力以十法行积二资 加行正行后行入法道 依此迅速脱离轮回处

2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欲从轮回无边苦海中获得解脱之法亦有六种 一是依 靠经论教理来断除迷执诸法为永恒之常见 从而树立起殊 胜的正见 依此不懈怠懒散 精勤修持 二是自己所拥有 的一切财产都用于正法上 如资印经书 建修佛塔 塑造 圣像 供养僧众 布施贫者 此等上供下施皆有极大意 义 三是应当弃离一切庸俗的行为 不求名闻利养 远离 世间八法 令身心一并趋入正法之轨道而秉教修行 四是 在一切日用中皆依 所依对治力 返回对治力 厌患对治 力 破恶对治力 四力来清净过去 现在的一切罪恶 令 将来一切罪恶之行不再生起 五是尽力以十法行来积累二 种资粮 十法行即 书写 供养 施他 谛听 披读 受 持 开演 讽诵 思维 修习 对此若能数数精勤依修 则能圆满成办福慧二种资粮 六是依加行发心殊胜 正行 无缘殊胜 后行回向殊胜而趋入正法之道 此等六法若能 如理行持 必定会迅速解脱三有轮回之苦域 获得究竟涅 槃之大乐 正法障碍错误之六法 高位傲慢散乱大官错 忙碌诸世间法僧人错 名相讲经度日法师错 五毒焚毁自心咒师错 愚昧邪命养活行者错 自心沉迷世法士夫错 改错勤修正法极重要 我们在行持正法的过程中 应当认知容易产生障碍之 六大错误 一是有些人在获得高位时即傲贤慢士 目空一 切 欺上瞒下 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 这是作官的一大错

29 窍诀宝藏论释 处 二应了知 身为僧人而不务修行正业过患极大 本来 剃发染衣 遁迹伽蓝者当行佛事 秉持戒法 弘宗演教 救度众生 若背道而驰 忙碌于世间琐碎之事 如经商谋 利 赶经忏等纳受供养 如此贪图享受 逐名求利等不如 法行持者乃为僧人之一大错处 三是有者虽贵为法师 然 仅为消遣时光或某种目的而在表面上讲经说法 内不调伏 自心相续 滋生分别妄念 烦恼炽盛 不具出离心 也无 愍念众生诸苦之大悲心与菩提心 这是法师的一大错处 四是作为密咒瑜伽师 就应已调柔自心相续 一切无明烦 恼皆尽融入法界 具有殊胜的正见 如是之人才堪咒师之 称 若以嗔心降伏鬼魔 以贪心聚纳手印等 则为咒师的 一大错谬之举 五应了知有些愚昧无知之徒居心叵测 不 择手段地纳受财物 唯依诡诈 诈现威仪 虚谈 谄媚奉 承 现相 旁敲侧击 方便 巧取讹诈 假利求利 赠 微博厚 五种邪命养活 这是修行者的一大错处 六应了 知若人无有出离心 不修解脱法 成日醉生梦死于世间法 中 则对于任何身份的士夫来说 此迷乱之举皆是一大错 处 改正这六种错误 精勤修持正法极为重要 毫无错谬有利之六法 听从慈悲上师之教授 坚信依止佛陀之教法 昼夜座间盘算善与恶 思维后世生处之缘起 断除珍爱身体受用执 以诸经续窍诀调伏心 如是而行快速成佛果 我们应当了知修行毫无错谬并有大利益之六种法要

3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一是听从慈悲上师之教授 无论上师传讲什么法要 皆应 逐一听从 熟记于心 领受奉行 毫无违逆 时时摄心正 念专一精进修持 如是对自己定有极大利益 二是以坚定 不移的信心来依止佛陀之教法 华严经 云 信为道元 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根 断除疑网出爱流 开示涅槃无 上道 三是修行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 不管是正修还是 座间皆应观察自己所作所为是善是恶 善则欢喜 并将善 根回向菩提 普利一切有情 恶则呵斥 力行忏悔 誓不 再犯 我们应当这样时时检点自己 励力轨正自己的发心 与行为 四是思维后世生处之缘起 人人皆有离苦得乐之 心 故当为未来之乐奠定基础 助成贤善之缘起 其实也 就是为后世往生清净刹土而修积资粮 凡是欲离痛苦之人 皆应弃恶从善 五是修行人不应过份执著此四大假合之色 身及缘起假合之一切资具受用 对一切内身外物皆应看破 放下 如是方能获得自在之安乐 如云 持爱自己灾害百 损门 持爱有情一切功德基 六是我们应当恒以诸经续论 典之窍诀义来调伏自心相续 如法行持 如是依教修行者 能快速地成就佛果 如理详细观察之六法 且观世间琐事有益否 且观放下财物离人世 且观恩将仇报之实例 且观离开人群独自去 且观务农积债自寿终 且观权势名声弃而亡 如是观后向内观自心 我们应当如理详细观察之法亦有六种 一应观察世间

31 窍诀宝藏论释 一切琐事有益否 如护亲灭敌 积累财富 经商贸易等对 我们自己有无真实的利益 对此应当善加观察 正确取舍 二应观察现前所见诸人 无论他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受用 但在临命终时 也不得不放下一切财物而两手空空地独自 离开人间 经云 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 由此当知 积累财物毫无意义 三是观察世间中那些恩将仇报之实例 方知饶益亲友亦无意义 故应往诣林间独自修行 四应观 察人际关系是否有意义 当死亡来临之时 亲密的朋友 迷恋的眷属等一切人群都要彻底离开而独自往诣中阴界 故知人际交往无有意义 五应观一观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农夫们 整日农作 最后无不是积债众多而自寿终 六 应观察富有权势名声之人 看他们最终也无一不弃离一切 内身外物而自趋死亡 是故当知 名如好听之歌 听过便 无 利如昨日之食 食过便无 如是观察后 已知世间诸 事均无意义 进而向内反观自心相续 检查有否上述世间 法的执著 有则励力舍弃 力行断除 具大意义无悔之六法 为法苦行纵死亦无悔 处于低位遭谤亦无悔 背井离乡贫困亦无悔 为法舍财挨饿亦无悔 弃罪堕入恶趣亦无悔 具大意义无悔之法有六种 原文中只有五种 请详察 一是我们为求佛法而风餐露宿 常受饥寒交迫等苦 无栖 身之处 无果腹之食 无御寒之衣 为能求得佛法 纵然 至死亦无悔意 二是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 自己应忠诚厚

32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道 循规蹈矩地处事 不求名利高位 欣然乐处于低劣下 位 纵然是遭受到别人的诽谤与蔑视亦无悔意 三是为求 正法 我们往赴异域他乡 四处茫茫 举目无亲 纵然落 得食不果腹 捉襟见肘之境亦无悔意 四是我们为了正法 而舍弃一切财物 即使自己挨饿受冻亦无悔意 五是自己 明辨取舍 断恶行善 如是弃离了一切罪业 即便是堕入 恶趣亦不必后悔 此堕落之因有可能是往昔所造 受报消 业 业消心安 故应逆来顺受 远离正法劣器之六法 所得皆食不修如老猪 不能共处自大如孔雀 性情顽固独断如磐石 到处插入不稳如荆棘 自心不调粗暴如毒蛇 上窜下跳不定如猴子 智浅不懂正法如大象 故断此等修法极重要 修行人应当了知远离正法之六种劣器 原文中有七种 请详察 一是所得皆食 不事修行 如老猪一般贪吃又好 睡者决非正法之器 二是贡高我慢 目空一切之人 犹如 自以为美艳无比的孔雀 总以高位自居 孤芳自赏 不能 与道友和睦相处 三是性情顽固 独断专行 如磐石般刚 强难化者 也不堪为正法之器 四是随处插入 人格极不 稳重 总是随声而去 十处打锣九处有他 这种如荆棘树 般见缝易插者即为正法之劣器 五是自心不能调柔 性情 粗暴 恶心遍布 烦恼深重 如毒蛇一样之人也是正法之 劣器 六是不具威仪 行为越轨 上窜下跳 毫不稳重

33 窍诀宝藏论释 片时难安 犹如猴子 此外 智慧肤浅 不懂正法意义 无论怎样苦口婆心地为他灌输法义 亦不理解少许 犹如 大象般愚不可及者也是正法之劣器 是故行者断除此等障 碍 励力勤修正法是极为重要的 不为劣器所转之六法 将求今生乞丐逐出门 喜爱善法天女纳入内 摈除贡高我慢之恶鬼 修行成就前兆持低位 舍弃对治执胜之魔众 妄念现伴恶兆视吉祥 具足此等则为妙法器 能使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为劣器所转之法有六种 一应了知作为修行人 我们要舍弃耽著今世之利养 如同 将乞丐拒之门外一般 这里将寻求今生物资受用之行为喻 如乞丐 二是将喜行善法喻如姝妙天女 也就是说 我们 应当欢喜从事一切善业 如同将姝妙的天女接纳于屋内一 样 三是将贡高我慢喻如凶神恶煞般的魔鬼 我们应当立 即将之摈除 否则 依此我慢 不仅现在功德不生 就是 前所造就之功德亦将毁于一旦 四应了知修行成就之前兆 是行为谦卑 不求名利 揽过于己 扬功于人 身处低位 内闭万行 五应了知末法时期的某些修行人 自认修行有 成 自我感觉分别心的对治也是立竿见影 所修之法亦极 其殊胜 甚或以圣者自居 沾沾自喜 这种执胜之魔众亦 应舍弃 六应了知当分别妄念显现时 我们应将之视为修 行的助伴而转为道用 切莫为之苦恼 要知 不怕念起 就怕觉迟 的殊胜道理 若能了认分别心的本性 这就是

34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智慧 以此摄持则无一不是修行之助缘 视一切恶兆为吉 祥 无论是作恶梦或遇恶事等皆意念为吉祥的相征 如是 转为道用是极为殊胜的 具足此等修行功德之士夫则为胜 妙法器 究竟正法意相之六法 畏惧死主如被屠夫追 厌恶轮回如劣丈夫妻 厌烦迷现如吐者见食 厌弃世法如受密友欺 不愿积财如遭霜灾田 断绝亲情如子孙结怨 具足此等即为法究竟 修行究竟正法之六种意相 一是人人都畏惧死亡而珍 受自己的生命 然却如同被屠夫追逐的众生一样终将一死 是故我们当思维自己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 赶快提持正念 精进修行 二是我们应对生死轮回的大苦海深生厌离 如 同性情卑劣的夫妻 总以吵闹打骂度日 互相厌恶 为此 应当机立断 挥手决别 义无反顾 三是我们应如呕吐者 见到油腻的食物一般厌烦世间的一切迷乱显现 四是我们 应如遭受密友的欺骗般厌弃世间法 誓不与之交际 断绝 执彼之心 五是修行人应当生起不愿积累财物之心 因为 一切世事荣贵都是毁灭的本性 其实也是一种累赘 譬如 农夫 辛勤地耕耘 播种 灌溉 待到庄稼即将成熟之际 却被一场无情的雪霜毁损 以致颗粒无收 因而心里十分 懊丧 积累财物亦复如是 任何财产都将被无常这一灾害 消之殆尽 故丰厚的财物最终毫无意义 六是修行人不应 耽著亲友 眷恋不舍 而应该断绝一切亲情 割爱辞亲

35 窍诀宝藏论释 只身一人往赴静处修行 如同与子孙结下怨仇后 痛心疾 首故对彼不再生起眷恋之心 具足此等出离心乃为法的究 竟意相 不具此等意相之六者 虽闻法然争论词句者 虽讲法然心生嫉妒者 虽修法然羡慕妄念者 虽思法然贪求财利者 虽独处然妄念染污者 虽持戒然杂染虚谈者 观具此六众生当远离 我们应当认知不具此等意相之六种人 一是虽听闻佛 法 但喜于争论词句之人 二是虽能讲法 但心生嫉妒之 人 三是虽有修法 然起种种羡慕等妄念之人 四是虽有 思维法义 然贪求财利之人 五是虽孤身独处 但心相续 被妄念染污 身在深山而心恋红尘之人 六是虽持戒律 然杂染虚谈之人 我们应当远离具此六种恶劣意相者 向内反观自己之六法 观己轮回之根已断否 观己于亲怨有贪嗔否 观己出门时有贵物否 观修行时获得道相否 观利他时退失信心否 观临终时出现净相否 如是而观则为最妙想 我等修行人向内反观自己之六法 一观察自己有否断 除轮回之根 分别执著 若已断则能解脱轮回 否则将 永远沉溺不得出离 二应观察自己于亲怨有无贪嗔之心 因贪爱亲友 嗔恨怨敌等不仅非修行人所应行之事 且为 堕落恶趣之祸患 三应观察自己在出门时有无贵重物品 因为随身携带珍贵物品者会处处谨慎 时时担忧 故此亦

3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非修行人应行之事 四观自己的修行有否获得一定的道相 所谓的道相即是调顺相续 熄灭贪嗔痴等分别念之烈焰 断除人法二执 五应观察自己在利益他众时 有否退失信 心 有些人表面上虽在讲经说法 但内心对上师三宝却毫 无信心 若我们也这样行持 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所以 要想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就应当依各种善巧方便生起信 心 具有信心后 令之稳固 退失信心者 令之重新生起 如此才不辜负自己的初衷 六应观察我们在临命终时能否 出现净相 也就是说应观察自己是否已为临终作好了充分 的准备 如积资净障的瑞相有否现前等等 能如是观察自 相续方为最胜妙之想 远离正法过患之六法 不修法义未念死亡致 贪图权势未知欺惑致 慈爱亲友未知必离致 贪爱欲妙未知多患致 积蓄财物未知终留致 修行懈怠未知无常致 必须断除此等之过患 一般来说 远离正法是由六种过患所致 一应知懈怠 懒惰 不愿实修法义的原因就是未忆念死亡无常之理 二 应知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 贪图权势 是未了知其仅为欺 惑自心的幻相所致 三是慈爱亲友由未了知一切亲友必将 离别所致 世人亦云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不知此理之人则格外耽著亲情关系 四是贪爱欲妙之乐由 未知其多患的自性所致 世间的欲妙本来就潜伏着极大的 隐患 愚昧凡夫不知此理所以不断地追求 五应了知积蓄

37 窍诀宝藏论释 财物是由未知一切财物终将遗留在人间之理所致 佛陀告 诉我们 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 然而不知如是至理的 庸俗凡夫却绞尽脑汁拼命敛财 甚至不惜以生命为注 六 应了知修行懈怠由未知万法无常的本性所致 若能了知生 际必死 集聚必离 欲妙众患 万法无常等理 人们怎能 安然香睡饱食呢 是故我等修行人必须断除此等过患而精 进修行 自心与法相应之六法 贪执自灭犹如抛尸衣 悲润相续犹如独子母 自生功德犹如春大地 恒时修法犹如宝剑轮 迷现自解犹如蛇结开 彻悟实相犹如商主归 具如是量即为最胜士 我们应当了知自心已经与佛法相应的六种果相 一是 自心若与法相应就自然能熄灭一切贪执烦恼 犹如抛弃在 尸陀林的破旧衣服一般不会有任何执著之心 二是慈悲心 越来越深切 大悲的甘露时时滋润心田 关爱一切有情犹 如独子之慈母一般 三是自然能产生信心 悲心 菩提心 等功德 犹如春回大地之时 万物复苏 花草丛生 四是 自然能恒时修习诸法要 而且法喜充满 毫不懈怠 犹如 旋转宝剑轮一般无有间断 五是自心与法相应者自然能够 解脱对迷乱显现法的一切执著 犹如蛇结自然解开一样无 须勤作 六是自然能彻底了悟诸法的究竟实相 直趋本地 风光 犹如商主自宝洲满载而归一般 若具足如是果相 则可推知其为心相续与佛法已完全相应的大修士

3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不符正法迷乱之六法 贪执轮回之心实难离 未得果位之心易受欺 六聚迷乱外境善诱惑 无义轮回琐事易令散 夜以继日寿命速耗尽 无义虚度人生者极多 思维此等实当修正法 既不符合正法又容易使自己的身心迷乱之法有六种 一是相对不具足殊胜智慧的异生凡夫来说 贪执轮回之心 实在难以远离 因为无始以来沉溺轮回 由串习力故对万 事万物的执著极其深重 若仅依短期修行的力量欲以遣除 则好象是势单力薄之人力敌千军万马一样 是故唯有依靠 长期的精勤与努力来对治顽疾方能起到药到病除之功效 二是尚未获得圣者果位之心很容易受外境的欺诱 随境所 转不得自在 三是六种识聚所产生的迷乱外境以种种善巧 诱惑着尚未具足正见的补特伽罗 诸如眼识所境之美色 耳识所境之妙音 舌识所境之美味佳肴等等 除菩萨以外 很难有人不被迷醉 四是无义之轮回琐事极易令身心散乱 诸如修整房屋 耕种庄稼 梳妆打扮 经营谋算等皆为散 乱之因 再放眼外界 观一观各阶层人士 他们的所作所 为除了以罪恶告终外别无意义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时常 内观身心 查看自己有否生起为利众生的发心 所作所为 是否乖离修行准则 如是扪心自问 俯首沉思后应当善加 取舍 凡是对众生无利益或对自己修行有损等散乱之事均 当远离 五应了知无常迅速 我们每一个人的寿命在夜以 继日刹那不停地飞速趋向灭尽 犹如风中残烛 步步走近

39 窍诀宝藏论释 死亡 人生几十年光景 瞬间即逝 如同昨夜梦境今不再 现 六应了知在世间中无义虚度人生者多得不可胜数 而 精进用功修行者却寥若晨星般少之又少 思维此等道理 我们实当弃离一切散乱而精勤修持正法 激励自求真义之六法 定欺贪嗔二者何时欺 定离身心二者何时离 定散四大借物何时散 定灭此生显现何时灭 定弃虚幻财物何时弃 定至死亡恐怖何时至 应当日日夜夜深思此 激励我们求得真实义之法有六种 一是我辈凡夫随着 无始以来的业力牵引 将来一定会遭受到贪嗔怨敌的危害 和袭击 但这二大怨敌何时殃及我等却难有定准 二是我 们的身心必定会有分离的时候 但此二者何时分离却难有 把握 佛经中常将血肉组成之躯喻如客栈 心识喻如借宿 的客人 我们应当如是闭目静心 细细思维 三是一切集 聚必有分散 此身乃四大假借之物 岂有恒长自性 经云 我今此身 四大和合 所谓四大者 毛发爪齿 皮肉筋 骨 脑髓垢色 皆属地大 唾涕脓血 津液涎沫 痰泪精 汁 大小便利 皆属水大 暖热归于火大 动转气息归于 风大 故身体唯由四缘假合 最终必定会肢离破碎 散失 无形 四应了知生灭循环是世俗的自然规律 此生之一切 显现 必定会有毁灭的末日 但其何时灭亡我们却难以得 到定准 五是我们最初赤裸裸地来到人间 最终亦会光溜 溜的离去 纵然拥有万贯家产 临终时亦不能携带分毫

4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必定会舍弃这些虚幻无实的财物 但何时弃离却难以预知 六应了知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趋向 不仅是人类众生 且连 飞禽走兽 小至蝼蚁含生都必须面对这一无情的事实 但 此恐怖的死亡何时会来临呢 除圣者以外却难有预知和把 握之人 对于此等道理 我们应当日日夜夜深深思维 以 资警醒 提持正念而精进修行 正法融入自心之六法 欲灭贪欲内心依知足 欲灭怨敌调伏内嗔恨 欲成他利发起菩提心 欲调他众内心具加持 欲诣净刹修自证光明 欲息痛苦内心具大乐 依此内在缘起而外现 能令正法融入自心相续之方法有六种 一是想灭除贪 欲的修行人 首先内心应依修知足少欲的教言 当然我们 为疗形枯 滋养修行之躯 求得温饱亦并无不可 但切莫 贪得无厌 若能随行前辈高僧大德们的足迹则是极为殊胜 的 二当了知嗔恨心是增强外在怨敌之因 若我们能调伏 内在的嗔恨心 则外界怨敌亦就烟消云散般不攻而自灭了 三是凡欲成办众生利益者 皆应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四是 欲以各种善巧方便来调伏众生者 自己的内心必须要具有 传承上师的意传加持 或自己已得本尊空行的直接摄受 如是方能得心应手地调伏他众 五是欲往诣清净刹土者 首先要修自证之觉性光明 诸如修持大圆满 大手印中的 窍诀等 则将任运前往净刹 无有任何阻碍 六是若欲息 灭痛苦者 内心要具有大乐的智慧 或者心如太虚无所不

41 窍诀宝藏论释 容 或对教义看破 放下 本然安住 如是内心就自然会 充满安乐与智慧 依此内在的菩提心以及调伏嗔恚心等缘 起力 则外现一切灭尽怨敌 利益众生等事业均能如意自 成 这就如同宝镜中呈现的影像一般自然合成 虽获暇满空耗之六法 舍弃对治无明之闻思 弃离加持根本之上师 舍离悉地源泉之本尊 延误所修根本之禅定 不除罪障想去诸病魔 他人面前假装诸行为 无心人如吸铁集此过 虽获暇满人生 但却被空耗之法有六种 一是闻思佛 法是无明烦恼强而有力的对治法 因为它是遣除一切痴暗 的明灯 若不闻思 即使获得暇满 亦只能是以空耗人身 而告终 所以无偏的闻思是修行者最首要的行门 二是若 想求得加持则应当祈祷金刚上师 因为上师是赐予加持之 根本 如果舍弃了上师 无论修什么法皆成盲修瞎炼 不 能获得丝毫的加持 甚或走火入魔 以致空耗人身 三是 若欲获得成就的悉地 应当祈祷本尊 因为本尊是赐予悉 地的源泉 如果舍离了本尊 无论修什么法都不能获得悉 地而空耗人身 四应了知修行本来是刻不容缓之事 所以 我们应不回忆过去 不妄想未来 而应抓住现在暇满之机 静下心来如理如法地精进用功修行 切莫推迟延误所修之 法 否则亦会空耗人身 五是如果不忏除自己的罪障 而 妄想祛除缠绕身心的诸多病魔 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因此 修行人在遭遇病魔所害之时 首先不要过于执著 应当深

42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深忏悔累世罪障 对一切病魔生大悲心等 如是方为祛除 病魔切实有效的良药 否则亦将空耗人身 六是如果在别 人面前伪装一些善妙的行为 而内在却不善调自续 此亦 会空耗人身 夏冬格西云 如果不看破世间 表相的闻思 亦不能真实解决问题 在认知此等利弊后 我们应当善加 取舍 若仍固执地空耗如珍宝般的暇满人身 难道不是已 成无心之行尸走肉了吗 此无心 无智慧 之人犹如吸铁 石般必将累积诸般过患 补特伽罗当舍之六过 无有决心多事不成办 贪亲嗔敌无法解缚索 贪图食物恒时忙温饱 恒依言词远离实修义 起信未修无有成就时 如今不修中阴业难断 观察断此六过极重要 修行的补特伽罗 人 应当舍弃六种过失 一是如果 作事无有决心 事事欲作 作时却虎头蛇尾 或遇难却步 半途而废 最终一事无成 如是妄立誓愿有始无终 是修 行人应当舍弃的过患 二是行于世间 人际交往在所难免 然若过份地贪爱亲友而嗔斥怨敌 自投己编之惑网中 那 么这样就很难解开束缚自己的网罗 因此修行者应当舍弃 不平衡的贪嗔之心 三是作为修行人 如果时时贪著美食 妙物 整日忙碌于温饱之事而虚丧光阴 则很不应理 故 当励力舍弃 四是修行人若不依文解义 实修实证 恒依 美妙言词寻章摘句 或口若悬河地滔滔不绝 这亦是修行 途中的一大错举 如此岂不枉负初心 五是当我们对上师

43 窍诀宝藏论释 三宝生起信心之时 若未能趁机实修佛法 则必定无有成 就的时候 故当舍弃懈怠 在信心和出离心的基础上精进 实修 六是当我们在万事齐备 缘起吉祥的时候 若不事 修行而虚度人生 到临命终时 中阴那可怖的境现则难以 断除 是故观察此等过患而励力断除是我等行人当务之急 以六观法调伏自相续 实执外境观四季迁变 常执寿命观草上露珠 不明因果观种子苗芽 不知外境为心观睡梦 不知一味观糖与甜味 不知无二且观冰与水 如是而观各自能对治 以六种观察方法来调伏自己的相续 一是对实执外境 以观春夏秋冬四季的迁变来予以遣除 如云 春日方逢杨 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春回大地 和风细雨 枝吐绿芽 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夏季来临之时 大地一片葱笼 奇花异卉争芳吐艳 鱼游鸟唱 蜂飞蝶舞 好一片大自然风光 宛若天界乐园 秋季来临之时 秋风 横扫落叶 绿草渐近枯黄 百花凋零 渐失夏日的绚丽 夕阳下的原野已是一片凄凉 严冬来临之时 寒风凛冽 拂面如同刀割 大地冻结 坚硬如石 皑皑白雪铺天盖地 此时盎然的春意已不复存在 夏日的绚丽也只能成为心中 美好的记忆 细看这四季的交替与更换 深深思维万法的 无常 渐渐地就能削弱对外境的执著心 二是执寿命为常 有者可以通过观察夏晨草尖的露珠来了知无常迅速 生命 瞬间即逝之理 三是不明了因果者 可以观察种子与苗芽

44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之间的关系 种因与芽果无不明示此因果真理 如豆芽的 产生并非无缘无故 而是依其近取因 豆种 以及阳光水 土等缘才得产生 如是我们所感受的苦乐等都是因缘而产 生的 四是若不了知外境为心者 则应观察睡梦中的心境 梦中的山河大地除心的睡眠习气成熟显现以外 无有毫许 实体存在 以此推知 醒觉位的一切万法皆因无始以来分 别心的迷乱习气成熟而显现 五是不了知二谛一味的本体 者 可以观察糖与糖的甜味 如是就能了达世俗谛与胜义 谛本来是一味大平等性的 六是不了知现空无二者 可以 观察冻结的冰相与水体的关系 看彼二者有否分割 这样 就能了达诸法的显现与本体空性是无二无别的大法界 如 是观者 则能对治一切执著及与彼不相应之违品 转为道用作想之六法 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 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 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 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 应当断除一切颠倒想 在日常修行中转为道用之观想有六种 一是将具法相 的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 对彼生起正信 确信上师能拯救 自己出离苦渊 二是将秉持教法而共住的道友作为贤善的 护士想 观彼之言行皆对自己有利 于彼不起分别烦恼而 乐于相处 三是将实修法义作为疗病想 已得圣师对症施 治 为早脱疾苦自当精进实修 四是把自己作为病人想 对于身患重疾的人来说 应当无慢谦卑 五是以法作为妙 药想 因药能除疾 法能脱苦 故应珍视佛法妙药 六是

45 窍诀宝藏论释 以最后获得圣果作为病愈之想 我们当依如是六想而断除 将上师作为獐子 正法为麝香 自己为猎人 精进修持为 箭或陷井等杀獐子的方便之六种颠倒想 谨慎行持决定之六法 依止上师决定得加持 修持本尊决定获悉地 守持誓言决定聚护法 精进实修决定现证相 护持实相决定净二障 无散修炼决定现功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谨慎行持的有六种决定法 一 是依止圆满法相的上师决定能获得殊胜加持 因为上师是 赐予加持之根本 然若在依止上师前不作详细观察 盲目 地依止一位不具法相的上师 则非但所求功德不生 而且 后患无穷 二是我们若经常修持密依的本尊或密持其心咒 则决定能获得殊胜悉地 因为本尊是一切成就的来源 故 修行人选择自己的本尊是很有必要的 无论是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 还是莲花生大士以及释迦牟尼佛等 其中任一 圣尊都可密持为自己终生依修的本尊 若能不断观修 持 诵彼之心咒多达几亿遍 则自己的心相续易与本尊相应 特别是密修者 在接受种种灌顶时 每一灌顶仪轨中都有 其特定的本尊 但我们在修炼时可将无量圣尊与自己主修 的本尊融为一体 如是不仅可以获得无量的加持与悉地 亦能受持一一灌顶的誓言 三是守持密咒金刚乘的誓言者 决定能集聚无量护法神 依靠他们能遣除修行途中的诸多 违缘 自之道业与将要成办的事业皆能得到护持 四是精

4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进而如法的实修者决定能现前所修之证相 五是上师无论 在灌顶还是传法时所介绍的 直指心性 之窍诀 我们皆 可依之了认本来的觉性 往后若能经常安住于此觉性本体 中 念念不离 则自然能清净烦恼障与所知障 六是心无 散乱 正念分明而精勤修炼者决定能现前无量功德 如五 眼六通等 了知自相畏惧之六法 忙碌俗事如象入淤泥 深恋亲朋如囹圄看守 今生受用如老狗守骨 无明罪行如盲处悬崖 五毒烦恼如恶性毒蛇 贪六境如蜂粘花粉中 生起畏惧离此极重要 了知其自性而令人畏惧之法有六种 一是倘若整日忙 碌于世俗诸法 如沉浮于商海 操劳业务以及吃穿受用等 不仅虚丧一生宝贵的时间 而且沉溺不能自拔 犹如大象 沉入淤泥中一样 越挣扎陷得越深 二是若对自己的亲眷 好友过分耽著不舍 深情迷恋 将会增上更为严重的贪爱 之心 甚至一刻也不愿离开 犹如看守监狱之人般刹那不 离 三是若贪执今生的财产受用 拼命积累 拥有万贯家 产 自己欲受不能 又不愿意施舍给别人 则如老狗守护 骨头一般食之无力 弃之可惜 四是受无明驱使而造作的 罪行 犹如盲人身处悬崖极其危险 随时都有可能坠落于 恐怖的深渊 以致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如是被无明障 蔽智慧之人 不能明辨取舍 横行霸道 胡作非为 以恶 为荣 从而积累诸般罪障 其处境非常危急可怖 五是五

47 窍诀宝藏论释 毒烦恼炽盛之人 谁与之接触皆遭百害而无一利 犹如恶 性的毒蛇一样不分善恶 时时殃及众生 六是爱著色声香 味等六境者 深陷贪染之境 难以自拔 犹如蜜蜂粘于花 粉中 终将被甜美的花粉困死一样 作为修行人 我们首 先要正确认知此恐怖六境 进而远离是极其重要的 世间俗法过患之六法 住宅建筑如地狱铁室 儿女妻子犹如剑叶林 饰品妙衣犹如烈火焰 饮食犹如沸腾之铁汁 奴仆眷属犹如业狱卒 嗔恨争论犹如火烬雹 当知此为摧毁善妙因 归摄世俗之诸过患亦有六种 一是如果贪著自己美妙 的住宅等建筑物 则将受业力牵引而囚禁此中 犹如地狱 铁室般难得出离 故贪执住宅有极大过患 二应了知贪执 儿女妻子亦有极大过患 有云 儿孙是债 欠债还债 无 债不来 夫妻是缘 善缘恶缘 无缘不聚 而且一般的眷 属大都是冤缘的组合 如嘎达亚那尊者云 口食父肉打其 母 怀抱杀己之怨仇 妻子啃食丈夫骨 轮回之法诚希有 因贪执妻儿无疑会招来众患痛苦 犹如身赴剑叶林地狱一 般苦不堪言 三应了知执著饰品妙衣亦有极大的过患 这 里饰品妙衣喻如烈焰 如果贪执它 将会焚毁自己的一切 如水獭皮 羊羔皮 狐狸皮等人们所谓的妙衣饰品 其实 都是罪恶之因 四是贪享美食犹如食用沸腾的铁汁一般 将焚毁自己的相续 故有极大过患 因为人们在贪享血肉 时从来都是肆无忌惮地扼杀众生 使之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4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毫无惭愧地大肆享用 而受难众生没有一个是心甘情愿地 贡献自身血肉 无一不是垂死挣扎含恨而死 如是只为满 足口腹之欲 不知欠下了多少众生的命债 以致在罪恶中 毁坏自己的相续 而且冤冤相报 无限循环 五应了知我 们所贪执的奴仆眷属也如业力感召的狱卒般将对自己造成 极大违害 六是嗔恨争论无疑将造成种种苦因恶果 即如 火烬雹般违害极大 上述六种过患是摧毁一切善根功德之 因 所以我们应当远离此等过患 随行圣迹知足少欲 精 勤闻思修行 了知贪欲过患之六法 具贪今生身心受痛苦 来世永漂轮回堕恶趣 与众争论自然增不善 减灭善法故受圣者呵 我们每一个修行人都应该了知由贪欲引起的六种过 患 一是对世间的种种欲妙具足强大的贪心者 无疑在今 生之中即会令身心感受难以想像的诸般痛苦 无论是贪财 还是贪人都免不了这一厄难 而那些无有贪心之人的身心 却时常充满着快乐与自在 二是依靠贪心的业患 将永远 漂泊于轮回苦海 甚至堕落恶趣而不得解脱 三是贪心重 者无理亦要强词夺理地辩解三分 有理更是寸步不让 常 与众人大肆诤论 就算遇到孩童亦不肯善罢干休 无惭无 愧的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 四是贪心重者 久而久之自 然会增上诸多不善业 譬如贪财之人 他们会不择手段地 将所欲财物占为己有 贪色之人 他们不惜身临险境 就

49 窍诀宝藏论释 算是倾家荡产 抛弃名誉地位 并且明知是劳苦无望却仍 要穷追不舍 五应了知由贪欲心会减灭一切善法功德 如 有人本想闻思修行 但因贪心炽盛的缘故而不得不放弃善 法而纵情恣行恶业 如是信心 悲心 菩提心等自然会被 毁失无余 六是贪心重者经常会受到圣者菩萨们的严厉呵 斥 甚至弃离不予呵护 贪执自身过患之六法 身乃一切肮脏垢物器 脉络贯穿骨骼连成网 脓与黄水呕物粪便池 具有九种孔穴之通道 五脏六腑含生之城市 实质疾病来源之自性 愚昧贪执身体将受欺 贪执自身而被束缚之过患有六种 一应了知我们的身 体为充满一切垢物的肮脏器皿 二应了知身体外有皮肤 中有肌肉 其间由诸多脉络来贯穿 全身有各种骨骼连成 网架 内有五脏六腑 三应了知身体里面充满了脓液 黄 水以及令人发呕的大小便溺 故又被称为粪便池 四应了 知身体是具有九种孔穴之通道 乃至一息尚存 每一孔穴 中都会源源不断地流出许多臭秽不堪之物 五应了知在五 脏六腑中密密麻麻地聚集了无数的含生 故身体又可称为 含生的城市 六应了知四大假合的身体实质上是各种疾病 的来源 有些人常被疾病缠绕 诸如头痛 腹痛 心脏痛 等 如是观察则知身体确实是充满痛苦的臭皮囊 没有什 么值得贪执的 倘若我们还要固执己见地贪爱身体 执意 继续受此欺诳 无疑将会陷入更深的苦恼之中

5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无有意义无实之六法 现于种种外境之诸法 无常迅速坏灭如水泡 毫无实质故如芭蕉树 迷惑凡夫之故如阳焰 无而显现种种如幻术 习气显现之故如梦境 不能长久住留如闪电 知此理者诣至三有岸 我们应当了知无有意义亦无实性之六种法 一应了知 现于外境之种种诸法都不是恒常实有 而是无常的本体 因为任何一法皆不离成住坏空的运行轨迹 自有生以来便 一刻也不停息地迅速坏灭 犹如水泡为风所吹 刹那消失 二是若对此等正在显现之法加以理论分析与观察则不难了 知其性毫无实质 犹如芭蕉树 层层剖析乃至尽头仍不见 其实质的存在 三是我辈凡夫经常被外境诸法所迷惑 使 身心不安 颠倒执取 不得自在 这就犹如渴鹿追逐阳焰 水一样越追越渴 当今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稀奇怪异 之事层出不穷 繁华都市的形形色色都具有相当大的诱惑 力 除菩萨以外 我等充满无明的愚昧凡夫少有不被迷醉 有的甚至失魂落魄难以自拔 具有理智之人若对此稍加观 察则不难窥见 缘起显现的一切色法均显而无有自性 如 是才有可能不被诱惑 四应了知诸法虽无实质本体 然依 缘起力仍能显现种种形色 犹如变戏法之幻术一般 可以 将木块 石头幻变为骏马 大象 美女等 但彼等却是现 而无有自性的 五应了知诸法皆因我们无始以来的迷乱习 气成熟而显现 无有少许堪忍的自体 犹如睡梦中的一切

51 窍诀宝藏论释 境相 觉时空空无大千 六是此等诸法都不能长久住留 犹如虚空中的闪电般刹那消失 我们若能了知此等殊胜道 理 必将迅速诣至三有解脱之彼岸 初学修行人具之六法 现见轮回苦故寻正道 了知所作无义淡名利 我慢贪心鲜少居卑位 信心精进为伴勤实修 种姓劣故不信大乘法 诚信所知于何皆信解 此乃一切正士入门法 不管我们的修行层次如何 亦不管是否具足弘法利生 的因缘 皆应了知初期修行人应具之六法 一是现见整个 轮回充满痛苦的本性 如同火宅 所以我们应及时寻觅能 获得解脱之正道 二是了知世间诸事皆无意义 故淡薄名 闻利养 不求高官厚禄 亦不攀缘眷属等 三是作为初发 心修行的补特伽罗 应依教言调服自心相续 令贡高我慢 贪心等都变得极其鲜少而身居卑位 上敬下和 以一心成 办道业为宗旨 四是以信心和精进心伴随自己的一生 时 时勤行实修 随学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们恒时不散乱 精 进不懈 夜不倒单等用功修行的高尚风范 或如有者将晚 上时间分成三份 上夜和下夜皆用于修行禅坐 只有中夜 三时少许安息 五应了知某些众生因种姓低劣 故不信奉 大乘教法 相对于大乘来说 小乘行者之种姓根器较为低 劣 他们对众生不具大悲心 菩提心 对佛陀第二转法轮 的大般若法门非但不欲秉持 反而还强加驳斥 他们只有 强烈的出离心 只知道寻求自我解脱 平时精进依修四谛

52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十六行相等法 最终断除烦恼障而证得阿罗汉果 自始至 终都不会信奉大乘的甚深教法 六是初学者当诚信一切所 知法 并令自己对所知之法具足一定的信解 也就是说 除大乘法以外 如戒律 俱舍 因明等一切学问无不诚信 精通 其实此等乃为一切修行正士之入门法 中等修行人具之六法 不务农业耕种及灌溉 不负青春经商牟利担 不护大使情面亲友心 舍弃贪嗔偏袒争论事 抛弃积蓄筹划建筑物 不结愦闹之魔大官亲 此乃诸修行者中法门 如果您是根机相对上进一层的中等修行人 那么就应 具足以下六法 一是不务农业耕种及灌溉而专意修行佛法 二是不担负青春时期谋求利润之经商重担而专意修行 三 是秉持因果规律 不顾忌具权势大使之情面和亲友之心续 完全秉公无私 正确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和事 四是舍弃贪 心 嗔心等具有偏袒性的争论事端 一切都能谦让忍辱 心胸广阔 量如太虚 无所不容 五是放弃对财物的积蓄 未来的一切筹划 建筑 设计等 六是不结交愦闹之魔 也就是说不应与达官显贵等人结交为友 如云 为僧只合 居山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 这就是中等修行人的实修法门 上等瑜伽尸林之六法 怕染庸俗不与人交往 三门隐行所作人不见 不求衣食尸食衣维生 无有恐怖飞禽之行为 密行护持觉受断凡行 证悟自住法性之大乐 诸行解脱道者上法门

53 窍诀宝藏论释 上等瑜伽行者在尸陀林密行之六法 一是怕染著世间 庸俗人之习性 故不与世人交往 独自往诣寒林隐居修行 二是令身口意三门皆隐行 即在作区分有寂 享用五肉与 五甘露 接纳手印等殊胜行为时 皆不予世人所见 比如 我们大家都熟知的莲花生大士等印度隐行大瑜伽师们之殊 胜行为 三是不求世间常人之衣食 经常以尸陀林的尸衣 尸肉等来维持生活 四是无有任何恐怖 当行持如自由翱 翔高空的飞禽一般之行为 五是秘密护持修证之觉受 断 除凡夫的一切行为 六是如实证悟自然本住法性之究竟大 乐 也即现前大乐智慧 这些就是我们行解脱道者之上等 殊胜法门 最上瑜伽离方之六法 故乡异地何境皆不贪 未堕一切常边与断边 任何亲怨悉皆不相识 不贪一处漂泊如浮云 六聚外境均现为助伴 是贤是劣皆无执著心 此乃解脱道之最上门 最上瑜伽士远离一切方隅执著之法有六种 一是当我 们的修行达到最上瑜伽士的境界时 对任何一个环境 无 论是自己的故乡还是异地他乡 都随缘安住随缘弃离 于 何境皆不起贪执之心 二是见解高深 未堕一切常边与断 边 安住于大空离戏之中道义 三应了知于彼之心续境界 中诸法都是一味大平等的本性 既没有眷恋的亲人 也没 有嗔恨的怨敌 一切偏袒执取悉皆远离 无论会遇任何人 都平平常常 视若陌路 四是不贪执某一处所 为度众生

54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而顺应缘起随处安住 犹如虚空中的浮云一样漂泊 居无 定所 五是一切六聚外境诸法均现为我们修行的助伴 对 自己不构成任何违缘 心不为任何外境所转 且能任运自 在地将之转为道用 六是于一切贤劣之境皆无分别执著心 因为贤劣都是缘起的一种力现 本性即是一味无别的大法 界 这就是我们修学解脱道之最上法要 欲修法者需断六顾虑 断除顾虑他怒护情面 断除顾虑无财而积财 断除顾虑受苦筹划事 断除顾虑位低谋高位 断除顾虑受害求世法 断除顾虑位高扰他心 对于我们任何一位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来说 都应该积 极主动地断除六种顾虑 一是我们不应该随他人之喜怒而 转 亦不应该顾念他人的情面而阻碍自己的修法 博多瓦 格西曾教诫说 我为修法故 他人虽不喜 于我亦无妨 只要自己的选择是如理如法的 那就无所谓他人高兴与否 我们恒时皆应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 二是我们应该断除无 有资财受用的顾虑 所以不能勤积财富 经云 佛陀只须 施舍一根毫毛般的福报 就能满足娑婆世界所有比丘 比 丘尼等弟子所需的一切资具受用 无欠无缺 其实我们身 披之一丝一缕 口食之一粒一滴都是依靠如来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等六度万行之福德累积而得 三是为修 行故不应顾虑饥渴寒热等苦 就算是为避免未来受苦而作 之筹划亦无必要 四是我们若顾虑自己的地位低下而生起

55 窍诀宝藏论释 谋求高位之心 那么当下就应断除这种追逐名望之心 五 是若我们顾虑自己遭受某种违害而勤求一些世间法 如是 之心应加以排除 当放下万缘一心修道 我们不用设想未 来的世间利益 应该坦诚地面对现实 一切随缘 报着今 天有食今天修 明天有食明天修的态度稳然安住 六是顾 虑他人的地位高于自己而想方设法地制造种种违缘 扰乱 他人之心 这种非理行为我们也应断除 实修闭关要诀之六法 远离贪嗔乃为外闭关 无有积蓄乃为内闭关 远离二取乃为密闭关 不希善妙乃为上闭关 不忧恶劣乃为下闭关 无事无执乃为中闭关 若具此六不会出违缘 在闭关实修之时 有六种要诀之法需要我们了知并具 足 一是修行人应当远离一切贪心与嗔心之境 安住静处 这就称为外闭关 二应了知外无积蓄财富之行 内无欲望 执求之心乃为内闭关 无论对自己的亲眷好友 还是虔诚 信徒 我们都应断除贪执 随遇而安 潜心勤修佛法 三 应依教了认心之本性 远离能所二取等执著 安住光明无 念的境界 这就称为密闭关 四是不希求善妙境界 如神 通 见本尊 得授记等 也就是远离一切希冀之心 这即 是我们所说的上闭关 五是我们在依教实修的过程中 对 所修之法不得起任何忧愁和怀疑之心 而且也不用担心是 否会出现魔障或病障等违缘 一心祈祷上师三宝精进用功 修行 此被称为下闭关 六是无有任何琐事牵绊和执著

5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依如梦如幻等教言观修 万缘放下 一心用功修行 这称 为中闭关 若能具足此六种窍诀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绝对 不会出现任何违缘 成就佛果所依之六法 修法依赖殊胜暇满身 不修不解脱故依修法 谨慎修持依赖知法义 了知法义依赖初闻法 所闻实修依赖于思维 一切依赖殊胜善知识 欲成就佛果所应依修之六法 一是若欲修持佛法 则 必须依赖殊胜的暇满人身 此外任何身体都无法成办这一 大事因缘 二是若不修行佛法则不能获得解脱 因此我们 为能脱离苦海 获得解脱的究竟安乐 则应依此殊胜人身 来修持佛法 三是若欲谨慎修持 则应依赖于了知法的本 义 也就是要明了法的深浅与取舍之要 这样才能真实有 利于我们的修行 四是若欲了知法义则应依赖于最初之闻 法 若不闻法 则成法盲 一味地处于迷暗之中 就无法 了知取舍与修行要点 因而唯依听经闻法 才能启开我们 的智慧眼目 增长我们的善根功德 吉祥勇经 中云 寡 闻生盲不知修 彼无多闻何所思 故应精勤求多闻 因此 思维生广慧 五是依所闻经论教义而实修者 应依赖于对 法义的思所生慧来遣除一切疑惑 树立正见 若闻法后不 静心思维 则难以遣除修行中的疑惑 是故当知这些在修 行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有依靠思所生慧才能彻底遣除 六 应了知上述闻思修等一切功德 唯有依赖于具有法相的殊

57 窍诀宝藏论释 胜善知识 才能得以生起并于相续中不断地增上 正如 般 若摄颂 中所云 恭敬承事可亲师 为引慧故求多闻 具足善妙法相之六法 积累福德族贵性调柔 见多识广通晓所知义 智慧高超证悟法性义 勤修出现证相成就相 大悲善巧无厌利他众 具有窍诀能引导众生 此乃殊胜大德之风范 我们在依止善知识之前 首先应当观察选择具有六种 善妙法相的上师 一是所依止的上师应经常修积布施 持 戒等福德资粮 其种族高贵 心性调柔 非野蛮粗暴的品 性 二是所依止的上师 无论是世间学问还是出世间学问 皆应通达无碍 见多识广 通晓一切所知义 一般世间所 知 包括作人的基本准则以及法律法规等 出世间所知 包括佛陀留下的三藏教义等等 否则就没有能力摄受弟子 三是所依止的上师应具有高超的智慧 并且已经证悟了法 性之义 最起码于心相续中应获得一定的证悟暖相 生起 甚深的殊胜定解 四是所依止的上师应于精勤修行后出现 了一定的证相与成就相 诸如面见本尊 得本尊摄受 知 晓弟子心境 能契时契机地授赐教法和修行窍诀等 五是 所依止的上师 其相续中应充满大悲心 具足度化众生的 种种善巧方便 在广利有情的过程中 无论多么艰辛困苦 都没有丝毫疲厌之心 应如是不辞劳苦 一心广利他众 六是所依止的上师应当具有殊胜的实修窍诀 并且已得传 承上师的意传加持 具有能引导众生趋向解脱彼岸的能力

5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此六种善妙法相乃为殊胜大德之高尚风范 具足如是法相 之人 我们即可将之奉为自己终身依止的根本上师 贤善弟子所依之六法 厌离三有厌恶诸迷现 放弃无有必要非法事 抛弃如敌愦闹散乱事 毫不希求地位与名利 断绝亲友情面之牵连 舍弃贪亲嗔怨之恶心 舍弃俗世修持殊胜法 上师在摄受弟子之前 要观察 选择具有六种贤善法 相的弟子 一是厌离三有 不求世间八法 极其厌恶世间 的迷乱显现 二是放弃无有任何必要的非法事 也即凡是 不利于闻思修行的事情皆要舍弃 三是能抛弃如同怨敌般 愦闹的城市与散乱身心的种种琐事 四是心里毫不希求崇 高的地位与名闻利养等 五是能断绝顾念亲友情面的牵连 与眷恋之心 彻底割爱辞亲 只身远赴静处修行 五是亲 怨平等 舍弃贪爱亲友和嗔恚怨敌等一切恶心 六是能舍 弃世俗诸事而专意修持殊胜佛法 要想成为殊胜上师前的 贤善弟子 我们就要精进修行 力争早日具足以上六种法 相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无聚之束缚 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 无有羁绊随心所欲行 不立不能成办之誓言 恶业军队苦海未涌现 如是自由诸众当生喜 作为修行人 我们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 如 是不受他人控制之法有六种 一是不可成为无有少许自由

59 窍诀宝藏论释 的奴仆 因委身奴仆者 成日为主人忙忙碌碌 完全失去 修法的机会 二是不要组成夫妻关系 因为冤缘的组合与 相聚 不会有安宁的时候 许多夫妻往往都是在吵闹打骂 中度过辛酸而又痛苦的岁月 故当解开这无情的束缚 三 是不要成为富有名份的大人物 如所谓的大管家 大法师 大官员等 他们经常都会忙碌于种种事务而少有自己修行 的时间 因此远离此诸障碍的我们应当默默无闻 自由自 在地行持正法 四是无有任何羁绊而随心所欲地行持种种 应修法门 这样一切所欲皆能圆满成办 五是无论我们发 什么誓言 之前都要仔细观察 深深思维 事事都要量力 而行 如是之故则所发誓言都能一一成办 六应了知当我 们往昔的业力现前时 其势就象浩荡大军来临般难以抵挡 定会身不由己地感受无量痛苦 唯有在这般苦海尚未涌现 的前提下 身心才会自由 也能极其调顺 无论修什么法 都没有阻碍 如是远离一切违缘之我等行者应当生大欢喜 心 精勤闻思修行 诸修行者生活之六法 不堕二边资具自维生 明确食量饥饱当平衡 不患四大紊乱之疾病 享用美味佳肴不过饱 饮食过劣身体不衰弱 昼夜适度断除非时餐 此乃修法成功之助伴 修行人如法生活之法有六种 一是生活适中 不堕优 劣二边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所需的资具受用既不能过于优 越 亦不可过于低劣 凡事都要适度 当如是维持生活

6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三是明确自己的食量 饥饱应当平衡 如果饮食过量 则 现昏沉 以致不能如理禅修 若饮食过少 则心念食物亦 难以安心禅修 前辈高僧大德通常将容食之胃量分三份 一份容纳食物 一份容纳茶饮 留一份空间容纳胃酸以助 消化食物 这样饥饱平衡才能有利于修行 三是尽量令身 体健康 不要罹患四大紊乱之疾病 就算是风寒感冒等小 疾 也应立即施药治疗 若待小病转为大病 将会严重影 响我们的修行 四是当在享用美味佳肴时 也不宜过饱 应适度或定量而食 五是我们所享用的饮食应当是含有一 定营养成份的 若过于低劣 身体会因缺乏营养而自然衰 弱 体力散失 这无疑会影响我们的修行 修行人虽不能 过度贪爱身体 但也应使之强健 体力充沛才能平安度过 艰难的修行旅程 六是昼夜用功修行皆应适度 不能时而 勇猛精进 时而懈怠懒惰 用功修行之心应持之以恒 此 外尚应断除非时之餐 这六法都是能令修法成功之助伴 我们应当不断依修 激励信心精进之六法 值遇恶缘生起无常心 了知因果恶业弃如毒 敬信究竟上师视为佛 诚信正法行善生欢喜 信仰僧众视为护送者 欲成佛者尽力勤修法 此为善缘正士之规范 能激励我们的信心而精进修行之法有六种 一是若值 遇恶缘则能生起万法无常之心 从而削弱对诸法的执著心 我们不难发现依恶缘的激励而舍俗出家的修行人非常之

61 窍诀宝藏论释 多 二是在我们了知因果的真理以后 则能于一切恶业弃 如毒药般誓不再为 三是当我们的恭敬心和信心达到究竟 时 则能将自己的上师视为真实佛陀而仰求加持 四是若 对正法生起真实永不退失的信心 则于任何善法都会欢喜 行持 无论多么劳苦也不推辞 五是若对僧众生起真实无 伪的信心 则会将其视为护送者 因为他们能护送我们度 过充满罪苦的轮回大海 到达安乐的彼岸 如我们在修行 的过程中遭遇病魔缠绕时可以祈求僧众 依靠他们的加持 力来遣除 临命终时祈求僧众能得超度 以助往生极乐净 土 六是凡欲成就佛果者 皆应尽力勤修正法 累积福慧 二种资粮 来日必定能如愿成就一切智智的果位 此等乃 为善缘修行正士之规范 调伏净化自心之六法 邪心不盛法心不改变 堪忍难忍挫折等痛苦 见轮回过畏惧生厌离 无有劣器过患心清净 广闻博思证悟胜法义 成深灌顶誓言之法器 犹如海岛宝器极罕见 能令我们的身心调顺 净化之法有六种 一是我们应 当观修上师三宝之深恩厚德而生起信心 于众生观修大悲 心 总的来说应满怀善心 而不令增盛或生起有害于众生 之邪心 并且从不改变勤修佛法的意愿 时时以一定的正 知正念摄持 这是净化心灵的象征 二是在修行的旅途中 要能堪忍一切难以忍受的挫折等痛苦 本来人生的道路是 坎坷而曲折的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

62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痛苦皆应堪忍 勇于面对 炼就一颗坚强的心来度过一切 难关 三是了认轮回的一切过患后生大畏惧 以致深生厌 离而迫切希求解脱 四是具足智慧 心量宽广 非但无有 劣器之过患 而且心境极其清净 五是通过广闻博思经续 论典 心相续中能证悟殊胜法义 六是能成为甚深灌顶誓 言之殊胜法器 这样能令法融入相续的修行人在当今时代 是很稀少的 犹如海岛上的宝器一般极为罕见 恶缘不毁修行之六法 身体忍耐形形色色苦 口中不言无义之绮语 内心承受苦乐贤劣刺 无人静处忍受疲厌惧 愦闹城中无散能对治 护持学处能伏诸恶缘 具足此等修道顺利成 即便是恶缘亦不能毁坏修行之法有六种 一是身体能 忍耐形形色色的一切痛苦 无论是他人的诽谤 蔑视还是 饥渴寒热 抑或自身四大不调等苦均能堪忍 二是口中不 言说无有意义之绮语 远离一切无义之谈 三是内心能承 受一切苦乐与贤劣的刺激 要知道一切苦乐不过是心境的 种种演变而已 毫无真实自体所在 因此无论遇到乐事还 是苦事 既不过喜亦不过忧 心始终要保持平静 四是在 人迹罕至的寂静处能忍受一切疲厌与畏惧 只身独处 用 功修行 五是即便是身处愦闹 繁华的城市中 内心亦毫 无散乱 能对治自己的一切无明分别心 心境平静无波 能一如既往地精进修行 六是调顺诸根 护持一切学处 戒 律 这样我们就能降伏修行中所遇到的一切恶缘 无论多

63 窍诀宝藏论释 大的违缘 只要有正知正念就能皆尽使之转为道用 谨慎 护持戒体 令其不致失坏 具足此等恶缘不毁之六法而修 道者将能顺利地成就佛果 相应解脱功德之六法 相应显宗修持来世觉 相应密法三身转道用 相应究竟之要断歧途 相应大乘所作皆利他 相应小乘断除轮回事 此修行者心与法相应 能相应我们解脱功德之法有六种 一是相应显宗法者 能修持来世之圣果 此乃因转为道用之法门 二是相应金 刚密乘法者 能将法报化三身运转于修道之中 一切见闻 都是三身之游舞力现 无有自相的烦恼 即生修证圣果 此乃果转为道用之法门 三是相应究竟的密要者 能断除 一切修行的歧途 如一位如理修法之人自然不会入于阿赖 耶或意识中 他时时刻刻都安住于明空无二之境界中 四 是相应大乘法者 由具大悲菩提心故 其所作所为都是以 利他为因 五是相应小乘法者 由具强烈的出离心故 必 定会断除轮回一切迷乱之事 法融入于心 心入于道 则 修行者之心与法都是极其相应的 摧毁顽固贪执之六法 六境虚妄断定为迷乱 所作无义断定为迷乱 贪执欺惑断定为迷乱 名闻利养断定为迷乱 怨亲不定断定为迷乱 若知无实摧毁迷现执 能摧毁我们无始以来那顽固贪执之法有六种 一是我

64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们若以理智来观察色声香味等六境 则不难了知此等诸法 都是虚妄无实的本性 故断定此为迷乱显现 从而励力断 除一切贪执之心 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所作所为 一经观察都是无有意义的 故应以理智来将其断定为迷乱 分别心的作为而加以舍弃 三是无论什么样的贪执 皆为 欺惑苦恼之因 所以我们也应将之断定为迷乱而舍弃 四 应了知一切名闻利养皆为欺诱之性 故应断定为迷乱而舍 弃 五应了知无论怨敌还是亲人都无恒常之性 有些亲人 翻脸如翻书 一不如意当即变成怨敌 若值遇其他因缘 怨敌瞬间也会变成自己的亲人 故怨亲都无决定性 我们 应将之断定为迷乱而舍弃 六是若了知万法无实的本性 则能摧毁对一切迷乱显现的执著心 暇满人身具义之六法 财富无义欺故勤修法 听闻随词句故勤修法 仅知失精华故勤修法 思维增妄念故勤修法 传讲耽字面故勤修法 未修不成佛故勤修法 令我们的暇满人身具有意义之法有六种 一是了知世 间一切有漏财富毫无实义 皆是欺惑的本性 故应精勤实 修佛法 二应了知如果我们听闻佛法 不依文解义或调伏 自心相续 则只能是随顺词句而已 故应精勤实修佛法 三是若仅仅了知经论的词句 而不着重实修佛法者终将丢 失精华之义 故应精勤实修佛法 四是若仅仅着重了知思 维词句而不实修法义 则只能是增上分别妄念之因 别无

65 窍诀宝藏论释 实义 故应精勤实修佛法 五是自己仅仅是耽著字面之义 而为别人传讲佛法时 若不调自己的心相续则也无任何意 义 故应依教调心 精勤实修佛法 六是若于佛法未能实 修实证 则不能成就佛果 故应精勤实修佛法 舍弃轮回修心之六法 无义欺惑故舍世间事 增长贪爱故舍欲妙执 无有实义故舍恶希求 终弃一切故舍财物执 聚际必散故舍亲情恋 祸害根源故舍贪嗔执 若舍此等正法自然成 舍弃轮回而修心之法有六种 一应了知轮回诸法除了 欺惑众生以外别无实义 故当励力舍弃世间的一切琐事而 修心 二应了知世间的一切欲妙受用都是增长贪爱之因 是故我们应当舍弃对一切欲妙的执著 因为贪执世间欲妙 者如渴者饮用盐水一样 越饮越渴 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 候 三应了知一切财色地位等都是无有实义的 故当舍弃 对五欲的强烈希求而修心 四应了知世间的一切唯我所用 而非我所有 待身坏命终之时 必定会弃离一切而独自往 诣中阴界 是故我们应当舍弃对一切财物的执著而修心 五应了知一切聚际必定会有分散的时候 悲欢离合本是无 常的定律 故应舍弃对亲情的眷恋而修心 六应了知一切 祸害的根源是贪嗔等恶分别心的执著 故当舍弃贪嗔等执 著而修心 我们若能舍弃此等世间庸执 那么于正法便能 自然修成 生起因果定解之六法 听闻三藏诚信因果法

6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水滴满瓶为例积二资 火星焚林为例断罪业 苦乐昔业致故积福德 一时无法圆资次第修 当知若有我执定有业 我们应当了知对因果能生起定解之六种法 一是通过 听闻经 律 论三藏教典来增上诚信因果法要的力度 若 不依靠三藏教义的明示与警醒 本来很不稳定的凡夫就易 于退失对因果的信心 故依世尊的遗教方能产生对因果法 永不退失的信解心 二是于善法切莫因小而不为 比如水 滴虽然极其微小 但若持久地积累 逐渐就能积满一大瓶 以此理类推 可知福慧二种资粮也是由微薄到丰厚渐积圆 满的 因此我们无论修积何种资粮都应该从点滴作起 这 亦是诚信因果之相 三是于不善法切莫因小而为之 比如 火星虽然极其微小 但若顽强不息地盛燃 逐渐也能焚尽 草木森林 以此理类推 我们应当励力断除凡是有害于众 生的一切大小罪业 四应了知我们在现世生活中所感受的 一切苦乐都是往昔的善恶业力所致 故当为未来享受极乐 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修积福德资粮 五应了知二种资粮是经 过逐渐而长期地累积才得以圆满的 仅在一刹那或一天的 短暂时间内 是无法如是成办的 故唯有次第修积才能究 竟圆满 六是我们应当了知因果乃世间必然的定律 凡有 我执者 必定会有其相应的种种业相 若能破除我执 证 悟诸法空寂离戏的本性 则一切业相也就如烟消云散般自 然融入于法界之中

67 窍诀宝藏论释 听闻法器应断之六过 时机尚未成熟如陶坯 耳不专注如器口朝下 听闻不记心中如漏器 相杂烦恼而闻如毒器 所闻不为道用如垢器 以知词句傲慢如劣器 断除诸过如法而谛听 听闻佛法之法器应断除的过患有六种 一是闻法者的 时机法缘要成熟 相对机缘尚未成熟之人来说 闻法后非 但不能如理行持 且有一定后患 如同用尚未经过烈火烧 制过的陶坯罐装水 必定会令陶坯当即毁坏 同样有些机 缘尚未成熟之人 既不诚信因果至理 对上师三宝亦是疑 信参半 结果草率出家 盲从他人闻法 最后却对上师 密法以及因果法则妄加诽谤 如是等等后患无穷 二是身 体虽然加入到闻法的行列 但若耳识不专注 仍一无所获 如同将容器之口朝下 倒再多的水 也装不进少许 三是 听闻佛法时 若心不专注 妄想纷飞 不记法义 则如有 漏洞的容器般一无所存 四是相杂贪嗔痴等烦恼而听闻佛 法者 犹如容器中存有毒液 就算注进甘露亦会被染而变 为毒素 五是我们所闻的法义 应该融入自心相续 并运 用到日常生活中实修 若不将所闻之法转为道用而行持也 无任何意义 犹如在秽浊不堪的容器中装水一样 根本起 不到法的作用 如云 倘若闻法不修法 所闻再多亦枉 然 六是如果仅以了知一些词句来装点自己而妄起傲慢之 心 这种如鹦鹉学舌般之劣器的确无有实际的用处 因此 我们应当断除上述的诸般过患而如理如法地谛听佛法

6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真实听闻妙法之六法 具胜智慧正直求法义 依善知识闻法不厌足 多依上师令诸智者喜 多闻开启种种妙法门 多闻佛法反复明确义 广闻博学询问与辩论 受持浩如烟海之法藏 虽然我们已经堪为闻受妙法之器 但在真实听闻妙法 之时尚有六种要门需要了知 一是具有殊胜的智慧 心地 善良 禀性正直 远离世间琐事而专意勤求法义 二是依 止善知识闻受佛法 纵然历有年所 甚或于同一法门闻思 数遍也不起少许厌足之心 何时有宣佛法皆喜闻乐听 三 是真实求法者 不但要虔心如理地多依上师教诫 而且自 己的一切行为也要令智者们生大欢喜心 如是才能获得真 实加持 四是若欲增上自己的智慧 则应多闻显密经续论 典 如是既能开启种种殊胜妙法之门 亦能开启无量的微 妙智慧 五是多闻佛法 深深思维 反复理解 明确法的 本义 以思所生慧来解开法的一切疑难 如云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六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应当广闻博学 虚心 实意地向上师祈问经论的疑难处 远离贪嗔之心而与道友 展开辩论 以便彻底遣除心中疑惑 稳固正念相续 所以 我们应以这种广闻博学的方法来受持浩如烟海之教法宝 藏 正确思维法义之六法 思此词句宣说何意义 有何分类归纳为何意 有何异名归属于何法 如何归纳概括而实修 细致思维能启法宝门

69 窍诀宝藏论释 我们贵为佛子 一门心思寻求解脱 不仅要广闻博学 而且还要结合正确思维之六种法 一是通过闻法而思维所 宣说的法句到底是什么意义 佛陀所宣之妙法通常有内 外 密 极密之分 亦有了义不了义之别 故应反复听闻 深深思维 坚信每闻思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二是思维 所闻经续论典中所分的品类有多少 如是便于了知各品类 的摄义要点 同时为调伏自己内在的各种烦恼 相应各自 的根机而侧重受持 三是思维每一分类的归纳又是什么意 义 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如是明了其中心思想 四是了 知每一法相有什么相异的名称 五是思维所闻之法应归属 于显密三藏中何类所摄 六是要思维经续论典的教义是如 何归纳概括的 如实了知后方能依之精勤实修 这样细致 的思维后就能启开妙法宝藏之门 正确修行法义之六法 了达实相解脱常断边 成大乘道空见具大悲 自住法性无有沉掉散 止观双运增上诸证相 无有希忧所缘二取相 成为诸烦恼障之对治 修此禅定者趋三有岸 当我们遣除对所闻之法的疑惑后 在正确修行法义之 时尚有六个要点需要了知 一应了达诸法的究竟实相 彻 底解脱常边与断边 二是成就大乘之道者 应具有大空离 戏的甚深正见 以及对众生无伪的大悲心 三是自然安住 于法性之本体中 无有沉掉与散乱 四应了知正确修行法 义者 通过寂止与胜观的双运修法 能日益增上诸般证相

7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五是对涅槃与轮回无有希求与忧虑 所缘能所二取之执著 相彻底寂灭于法界的本体中 六是正确实修法义必定成为 诸烦恼障之对治力 因此我们若能修习这种禅定等持 必 定将趋向解脱于三有之究竟彼岸 不为外缘所害之六法 了知赞毁均为空谷声 不执他人对己之贪嗔 自之行为不违诸正法 不求积蓄布施资具果 不舍鼓励行善之病魔 不断生起敬信清净观 此乃改变逆缘之勇士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为任何外缘所违害之法有六 种 一是了知他人给你的赞叹与毁谤宛若空谷回声 毫无 实义 对此若心里不起少许执著 则绝对不被任何外缘所 害 二是不执著他人对自己的贪心与嗔心 随遇而安 这 样你的修行绝对不会被外缘所害 三是我们的一切行为皆 不能违越正法的轨则 时时应当秉持因果与教法的正道而 行 四是不求积蓄财物与布施资具之异熟果报 我们应以 三轮体空的境界来摄持所作的一切善业 不报任何希求之 心 五是从不舍弃能鼓励我们行持善法的种种病魔 因为 在病魔等违缘的催促下 能警醒我们提持正念而精进用功 修行 六是在我们的心相续中应不断地对上师三宝生起诚 敬的信心与清净观 如此方能堵塞邪见之门而树立正知正 见 这样绝对不会被任何外缘所害 此等乃为能改变我们 修行过程中所遇逆缘的大勇士 断除垢染劣意之六法 追求名声地位之劣意

71 窍诀宝藏论释 谋求利养受用之劣意 境现执为实有之劣意 贪心缠绕身语之劣意 忙碌现世生计之劣意 只求独自解脱之劣意 此人着魔智者当弃之 作为修行人 我们应当断除垢染劣意之六法 一应断 除追求名声地位之卑劣意趣 二当断除谋求世间的种种利 养受用之劣意 三当断除将世间一切虚幻境现颠倒执为实 有之劣意 四应断除对财色之贪欲心 若我们的身体和语 言被贪欲之心缠绕 则会令自己往诣非应之处及作非理之 事 言说种种非理之话语 是故这种卑劣意趣也当断除 五是仅为忙碌现世生活中的吃喝玩乐等生计之劣意也应当 断除 六是不发大愿菩提心 不护念如母众生之苦乐 只 求自我解脱 这种不为众生利乐 仅以一己私利而为等起 之恶劣意念也应当断除 如果具足这六种垢染劣意而不力 行断除之人 作者判断他已趋入魔境 我等有智慧之人应 当速速舍弃这类魔的眷属 不与之接近 常言道 近朱者 赤 近墨者黑 故与此等恶劣者交往极其危险 我们应当 为自己的修行设置好第一道防线 严以加固 不令破损是 至关重要的 不随外境所转之六法 不中贪恋嗔恨故乡毒 不受恣意享受欲妙苦 不为世间八法刃击中 不染威仪狡猾之垢污 不为各种愦闹风吹动 昼夜行持善法而度日 当入一切圣者之轨道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应当摄心正念 不随外境所转之

72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法有六种 一要了知故乡是易于引生贪嗔之源 故当励力 舍离 切莫中了故乡之毒 二要了知 财色名食睡 五种 欲妙是众患之本 痛苦之源 故当舍弃 切切不可恣意妄 行贪享此等欲妙 要知道世间之乐乃虚妄颠倒之性 表面 上的少许乐感 实际上隐伏着强烈的痛苦 三是我们应当 具足正知正念 时时防护自之根门 不要为 称讥毁誉利 衰苦乐 这世间八法之利刃所击中 四是修行人应当表里 一致 内心调顺 外行威仪寂静 如果内心充满五毒烦恼 外观诈现威仪等即为狡猾的行为 当知这种人历来是被圣 师所呵斥 道友所唾弃的对象 因此我们不可染著这些虚 伪的垢污 五是我们应当炼就稳重的人格 不要为世间种 种愦闹之分别风所吹动 当寂灭分别心而精勤修行 六是 当我们了知此等过患后 应励力舍弃祸患之源 并夜以继 日地以行持善法而度日 如是我们就能不随外境而直接趋 入一切圣者之轨道 以信疗养身体之六法 以胜解信祈祷修上师 以恭敬信精勤供三宝 以诚挚信观修诸本尊 以清净信勤修法性义 以不退信恶缘转助伴 以究竟信佛法融自心 修解脱道此等极重要 观察确认好自己依止的上师 且已为善师慈悲摄持 此时我们就应该勤修以信心增上修行善根与资粮 并以此 疗养身体之六种法 一是以胜解信来祈祷 修念自己的根 本上师 将上师观为佛 法 僧 本尊 空行总集之至尊

73 窍诀宝藏论释 也就是应经常观修上师瑜伽 亦名上师相应法 二是我们 应以恭敬之信心 精勤将五供等敬献于三宝面前 三是以 诚挚的信心观修诸本尊 每日六时尽力持诵本尊心咒 四 是以清净的信心精勤修习法性本义 即观心性本体 五是 以恒固不退的信心将修行中所遇到的一切恶缘转为道用 使之成为修行中的助伴 六是以将佛法执为最究竟 最完 美的法 将一切佛法皆尽融入自己的心相续中 以此来清 净心的无明诸障 为此无垢光尊者谆谆告诫我们 凡是欲 修解脱道者 上述六种信心的修要窍诀是极其重要的 表里如一持戒之六法 了知佛教根本为戒律 了知引入恶趣即罪业 了知破戒失毁法根本 了知戒为诸德之所依 了知戒为善趣之阶梯 了知戒为解脱之乘骑 守清净戒可贵当谨持 修行人应当表里如一地严持净戒 如是之法有六种 一是我们应当了知佛教的根本乃为戒律 前辈的大成就者 们说过 在末法时期只要有五位以上的比丘秉持清净的戒 法 就说明尚有正法住世的光耀 二要了知引我们趋入恶 趣的罪魁祸首就是分别恶心所造的罪业 罪业有自性罪与 佛制罪之分 无论毁犯何种戒行 都是堕落恶趣之因 三 是应当了知破戒者将失坏佛法之根本 秘密大乘经 云 破戒之人 诸有恶法 如世霜雹 毁一切物 破坏善法 亦复如是 破戒者依此恶业久熏相续 渐能滋生邪见 因 而必定会失坏佛法的根本 破戒者若不励力忏悔 今生即

74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会感受短命 贫穷 烦恼炽盛等果报 来世亦入恶趣 四 要了知戒律是诸功德之所依 犹如万物依于大地 亲友 书 云 犹如万物依大地 一切功德依于戒 五要了知 戒律是趋入一切人天善趣之阶梯 世亲菩萨亦云 诣善趣 者戒为主 诣解脱洲修最要 六要了知戒律是我们飞越三 有苦途而趋向解脱彼岸的乘骑 而今末法时期守持清净戒 律的行者最为难得 因此我们应当谨持戒法 逐一遵修 以对治胜恶缘之六法 依照小乘恶缘弃如敌 依照大乘恶缘悉净除 依照密宗方便转道用 最深要诀恶缘自解脱 离边性中恶缘自息灭 决定恶缘皆为无所寻 相应根机无论修何者 胜过烦恼怨敌极关要 在修行过程中 我们应以种种对治力来胜伏恶缘 如 是之法有六种 一是依照小乘行者的教诫 将贪心 嗔心 等恶缘如怨敌般舍弃 绝对远离彼之违害 二是依照大乘 行者的教诫 将如怨敌般的贪嗔等恶缘悉皆净除 若生贪 心 则修不净观来净除 若生嗔心 则修慈悲观来净除 如是等等 皆以理智来净化一切恶缘 三是依照密咒金刚 乘共同方便道行者之教诫 一切恶缘皆用方便窍诀来摄持 以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智慧将之转为道用 四是依照最 深要诀不共大圆满行者的教诫 直视贪嗔等恶缘的本性而 自然解脱 五是依照大中观超离一切边执戏论的教诫 将 一切恶缘自然寂灭于大法界的本性之中 六是依照修行窍

75 窍诀宝藏论释 诀将一切恶缘决定为无所寻事 不管生起贪心还是嗔心 其自性皆了不可得 上述相应不同层次 根机的法门 无 论修行何者 均能战胜一切烦恼怨敌 此等修要窍诀对我 们修行者来说都是极为关要的 具相贤善弟子之六法 具足知惭有愧人格好 依教奉行信解皆圆满 宁舍身命修法毅力坚 慈爱道友大悲润相续 无有厌倦安忍利他众 三门寂静守护誓言戒 此乃善缘妙法甘露器 贤善弟子应具之法相有六种 一要具足知惭有愧之心 人格极其贤良 有惭愧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都倍加 谨慎 从不掉以轻心 时时不忘利益他人 对一切众生满 怀慈悲博爱之心 人格贤良者恒以六度万行来饶益所化众 生 即如佛陀在因地时的行为一样 二是性情温和 能依 教奉行 信解行等皆悉圆满 三要具有坚强的意志 无论 遇到多大难缘也毫无改变 宁愿舍弃身命也不舍上师三宝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修法毅力 四是慈爱道友 和睦相处 常以大悲心来滋润自己的相续 五是无论作任 何有利于他众之事都无有厌倦心 能安忍一切劳苦而精勤 利乐有情 六是身口意三门都很寂静 能守护一切誓言 戒规 不令毁损 具足上述六种善缘法相者 即堪为妙法 甘露之法器 思维暇满难得之六法 人身难得今当获成就 上师难逢当取功德果 正法难遇故当勤实修

7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深义难闻当修耳传藏 迷现难断当修无二义 顺缘难聚具时当勤修 此乃现后世乐之忠告 我们应当思维暇满难得之六种法 一是思维人身难得 而今依靠累世的福德因缘幸获人身 故当依此精进修行直 至获得成就 切莫无义空耗 二是思维具法相的上师难逢 而今幸遇 故当在上师面前谛听妙法 以期取证殊胜功德 之果 三是思维百千万劫难以相遇的正法而今幸遇 故当 精勤实修 四是思维密咒金刚乘的甚深要义更为难遇 而 今幸遇 故当勤修历代相承的耳传法藏 五是思维世间的 一切迷乱显现极难断除 故当勤修显空无二 究竟一味之 义 六是思维修行的顺缘是难以集聚的 如今诸善缘具足 时应当精勤用功修行 切莫空耗时光 此乃无垢光尊者对 我等力求今未来世究竟利乐者的殊胜忠告 趋入正法关键之六法 后世漫长布施极关键 善趣阶梯持戒极关键 忍辱铠甲安忍极关键 功德源泉精进极关键 不为缘动静虑极关键 自成二利智慧极关键 具足此要速诣解脱道 我们应了知趋入大乘正法之关键 必须行持的六种波 罗蜜多 第一为布施 相对于短暂的今生 后世是漫长无 有终期的 欲造福于来生 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广行布施 二欲获得人天善趣之阶梯 最关键的即是谨持戒律 俱舍 论 中云 欲得生善趣 持戒为重要 欲得胜解脱 修行 为最要 可见持清净戒是获得人天善趣最为关键的行持

77 窍诀宝藏论释 三在修行过程中应当披上忍辱的铠甲 安忍一切害缘极为 关键 四应欢喜精进止恶行善 如 入中论 所云 功德 皆随精进行 福慧二种资粮因 当知精进是一切功德的源 泉 欲真实的修行 精进极为关键 五应通过修习静虑度 增上定力 如云 定由戒生 慧由定得 为了现前殊胜 的无分别智慧 修习静虑极其关键 六是大乘行者发心广 大 所作所为皆以利他为重 当知以善巧方便任运成办自 他二利的关键即是要具足证悟二无我的智慧 我们在修行 的过程中 若能具足此六波罗蜜多的修要 则将速诣解脱 的正道 不具关键过患之六法 不行布施投生饿鬼界 不守戒律转于傍生界 不修安忍堕入地狱界 不勤精进生于无暇处 不修禅定四魔在前候 不修智慧永久沉三有 不行六度诸敌在前候 不行持六度而引起的过患主要有六种 一是不行布施 极其吝啬之人因贪著一切财物而不了知 彼等所求诸受用 灭苦之因皆施生 之理 复于悭贪中造诸罪业 当知他们 于未来世必定会投生到饿鬼界中感受饥渴等重苦 二是放 逸而不守持戒律之人 必将受业力的牵引而于来世转生为 傍生感受无量痛苦 三是嗔心猛烈 不修安忍之人 来世 必定会堕入地狱 感受无量剧苦 四是懈怠懒惰 不勤精 进之人 不但于今生诸事难以成办 而且未来世还会转生 于八无暇处 感受劳苦等诸般剧烈痛苦 五是心恒散乱而

7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不能一缘安住者 因不修习禅定 故其面前会有四大魔等 候着施予相应的苦刑 所谓四魔即烦恼魔 五蕴魔 天魔 死魔 六是不修证无二智慧之人 将永远沉溺于三有轮回 中不得解脱 总而言之 在不行持六度波罗蜜多者的前方 将有诸般造害的怨敌等候着施予种种苦刑 为能避免此等 恶缘 我们应当精进修行六度波罗蜜多 修甚深义无需之六法 处处增善无需依静处 妄念自解无需舍轮回 自不放逸无需护他心 证悟心性无需诵经典 了悟幻化无需断贪执 通达实相无需寻佛果 具足此等大士能利众 修习甚深义时无需勤苦劳作之法有六种 一是在修行 达到一定的境界时 则可任运地实修甚深义 此时我们无 论身处愦闹的都市还是依于寂静山林 处处都能增上诸多 善法 何处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修行 因此就无需特依寂 静处 而能随缘随处任运安住 二是如果贪嗔痴等分别妄 念能自然解脱而不受任何烦恼的驱使 修持能达到如此境 界的修行人就无需特意舍弃轮回 亦不用怀疑自己在轮回 中解脱与否 因彼已住于本自解脱之境 三是自己在修行 的过程中若能时时提起正知正念而不放逸 懒散 如是防 护自之根门 谨慎行道 就无需特意护念他心 四是如果 自己证悟了心的本性 则无需念诵经典 大可直接安住于 本然觉性中 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人往往将内在的少许觉 受误以为是殊胜的证悟 这完全是错误的认知 要知道觉

79 窍诀宝藏论释 受是修行的一种体验觉知 尚未超出分别念的范畴 易于 变异 甚至无端消失 而证悟完全是无分别智慧的境界 是恒固无有变异的 只有圆明与不圆明的少分差别而已 五是若自己能真实了悟诸法为缘起幻化的本性 不起少许 执著 此时就勿须依于各种理论来加以破析 亦不用刻意 去断除某种贪执 六是如果真正已经通达了一真法界的究 竟实相 则无需特意寻觅佛果 亦不用怀疑自己是否能获 得佛果 当彻底远离希疑之心 具足此等修证境界的大瑜 伽士皆能任运地利乐有情 修法殊胜助缘之六法 殊胜福田恭敬师三宝 殊胜看破舍弃今生事 殊胜财富依止闻思信 殊胜亲友了达心本面 殊胜发心斩断私欲藤 殊胜证相上师视为佛 若具此等任运成二利 我们应当了知对自己的修法有殊胜助缘之六种法 一 应认知世间最为殊胜的福田是上师三宝 因此恭敬上师三 宝最有利于自己的修行 依之必定能获无量功德 反之 不恭敬这一殊胜福田而妄加诽谤者 必定会引生无量的过 患 因上师三宝是我们修行者最为严厉的对境 二应了知 最殊胜的看破是舍弃今生的名闻利养等一切世间琐事 而 一心修持出世间法 以为来世能受用诸般乐果作好充分准 备 三应了知依止上师生起的闻所生慧与思所生慧以及诚 敬的信心即是最殊胜的财富 我们通常所说的圣者七财即 是修行者最大的财富 如云 信财戒财惭愧财 闻财施财

8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慧亦财 四是将了达自心的本面尊为最殊胜的亲友 这样 的亲友时时刻刻都会形影不离地与自己生死相伴 五是将 斩断私欲之藤视为最殊胜的发心 我们应当随行诸佛菩萨 们修行的足迹 断除一切自私自利之心 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脱离苦 并身体力行地时时饶益一切有情 六应 了知最殊胜的证相即是视自己的根本上师为真佛 如是则 能获得佛的无量加持 若视上师为普通凡夫 那么对之祈 祷 依之修行就很难得到加持 因此视上师为佛也是我们 修行的一种证相 若我们能具足此等功德则能任运成办自 他二利 应当断除非事之六法 断除不知他心诽谤人 断除信士生厌之邪命 断除过分放荡疯狂行 断除轻辱他人我慢心 断除为求衣食舍正法 断除轻视因果深缘起 若断此六非事成正士 修行人应当断除六种非份之事 一应断除诽谤他人的 行为 常言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我们不具他 心通 根本不知道他人的内心相续 若信口诽谤的对境正 是具有内证功德的菩萨 那么所获的罪过就大了 二应断 除令信士生起厌烦心的邪命行为 我们作为修行人 如果 仅为个人利养四处攀缘 乔装贤善却又纰漏百出 这样就 很容易令信士退失对三宝的信心 故当断除邪命养活的一 切行为 三应断除过分放荡的一切疯狂行为 末法时期的 修行人一定要护念众生的信心 切莫令生邪见 即使您的

81 窍诀宝藏论释 修行境界高如天空 智慧深如海洋 但还是要具足威仪 如法行持 谨慎身口意三门 切莫显露令凡夫难以接受的 疯狂行为 四应断除轻视 侮辱他人的我慢恶心 因此心 一起 定灭善法功德而增长诸多过患 五应断除为求衣食 等普通生活而舍弃珍贵正法的颠倒行为 作为修行人 我 们应当舍弃一切荣华富贵 甚至舍身赴死 寻求正法 我 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仅为寻求四句偈语 曾剜身肉 做灯千盏 投身火坑等历尽了无量苦行 我们身为佛陀的 追随者 发愿荷担如来家业 续佛慧命 岂能因求衣食而 舍弃正法 是故纵遇命难也应励力杜绝这种颠倒行为 六 应断除轻视因果等甚深缘起法的恶心 因果深细难测 缘 起奥妙无穷 唯有佛陀的一切智智才能圆满抉择 若凡夫 以分别心臆测 则连因果缘起的皮毛亦难以衡量 故不能 妄加轻视 我们若能断除此等非理之事 就可称得上是名 符其实的修行正士 诸修行人应为之六法 顶戴上师本尊空行众 三门善法转为菩提道 抛弃我执实执与常执 铲除一切今生之念头 以对治力摈除五毒惑 积累闻思修行之财富 以此可令自他变富裕 我等修行人应当奉行之法有六种 一是念念不忘恭敬 顶戴上师 本尊 空行这三大修行之根本 因为上师是我 们祈求加持的来源 本尊是恩赐悉地的根源 空行则是令 我们获得成就的根源 倘若弃离了三根本 我们即便是废

82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寝忘食地精进努力, 也终修无所成, 因此必须恭敬顶戴 念念不忘 虔心祈祷三根本圣众 二是将身口意三门所造的一切善法以智慧摄持, 使之完全转为菩提道用 如果仅为一己私利而造作某种善根, 虽然功不唐捐, 但其果报必定渺小或一次性用尽 入菩萨行论 云 : 其余善行如芭蕉, 果实生已终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 非仅不尽反增茂 因此我们应当以三轮体空的智慧及初中后三大殊胜来摄持所造的一切善根 三应依甚深的中观理论来破析诸法本体, 力行抛弃我执 实执 常有等一切执著 我等众生皆因无始以来的实执分别心, 妄起我执与我所执等造作诸业, 生死流转, 无限循环, 了无出期 而今凭借往昔的福德因缘, 幸遇上师明示宇宙万有之真理, 了认诸法本空离根之性, 从而树立殊胜正见, 以闻思之智破除一切实有执著, 这样久久熏修, 来日必定横超三界 成就无上佛果 四是我们应当铲除为今生求利养的念头, 时时提持正念, 勤求出世间正法, 远离世间八法 噶当派的格西亦说 : 若仅为今世的利养而讲经说法则无任何意义 五是我们应以四种对治力来摈除相续中具有的贪 嗔 痴 傲慢 嫉妒这五毒烦恼, 令心相续清净无染 六应精勤积累闻思修行的殊胜财富, 此为解脱途中必备的无漏资粮 永恒的财富, 这种财富水不能溺 火不能焚 抢不去 盗不走, 将永远跟随自己直至解脱 依此六法可令自他众生都能变成真正恒固不衰的大富豪

83 窍诀宝藏论释 实修法时所需之六法 定然速死故需舍非法 浑噩易生故需断懈怠 精进易失故需依对治 敬信易退故需恒串习 迷乱难断故需知无实 邪行易染故需不交往 实修解脱法时必不可少之法有六种 一是了知自己的 寿命如风中残烛非常短暂 必定会迅速趋向灭亡 因此在 无常尚未来临的有生之年 我们应当励力舍弃一切非法而 勤修解脱正道 二是实修正法时如果稍有放逸 便容易沉 入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的状态 故当断除一切懈怠的行为 于昼夜六时中精进无有疲厌 三是精进之心容易生起也极 易退失 常言道 勇猛心易发 长远心难持 我们应当依 于种种对治力 如观修人身难得 寿命无常 轮回痛苦 因果不虚等法门令精进心持久不退 四是对上师三宝的恭 敬信心也容易退失 为令信心持久恒固不退 当在自心相 续中时时忆念上师的种种功德而串习修炼 五是因我们无 始以来的迷乱习气极难断除 故当依靠中观理论来了知诸 法如梦如幻 显而无有自性之本体 认知诸法的无实本体 以后 数数观修 功夫炼到家就自然能断除实执的种子及 习气 六是我等凡夫因定力不够而容易受到种种邪行的污 染 故当护持自己的修行与人格 断除与闲杂人等的交际 往来 当知独自安住 阅读经论 依文解义 敛目内观是 极为殊胜的 趋入佛教皈依之六法 佛陀三身所修之皈依

84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三乘之法行道之皈依 声缘净心助伴之皈依 成就上师所依之皈依 一切本尊成就之皈依 智慧空行加持之皈依 此等前行之法极重要 趋入佛教皈依之法有六种 一应了知佛陀三身无别的 果位乃为我等修行人最终所要取证的圣果 故说法报化三 身是所修之皈依 二应了知小乘 大乘 密乘所宣之法即 是行者所修之道 故称行道之皈依 三应了知声闻 缘觉 菩萨三乘圣者实为我们修行净心法门的助伴 他们能伴随 我们越过生死的大沙漠 趋至解脱的安乐洲 故为助伴之 皈依 四应了知获得大成就之上师乃为我们修行旅途中唯 一的怙主 只有依靠上师所传授的教言窍诀 方能修有所 成 以至现证大菩提果 故上师是我们所依之皈依境 五 应了知一切本尊是我们获得成就的根源 故为成就之皈依 六应了知智慧空行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获得加持的根本 故为加持之皈依 此等前行之法是我们真实趋入佛门修行 者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如理依修极为重要 一切信士当知之六法 知为当为利己之正法 知舍当舍迷现之贪执 知闻当闻上师之教言 知断当断三门之罪业 知行当行正法之深义 知观当观心性之实义 如是而行趋向真实义 一切信士应当了知之法有六种 一要了知究竟能利益 自己的就是正法 因为它是离苦得乐的根本途径 此外一 切法都是离乐得苦之因 所以我们要分析利弊 正确取舍

85 窍诀宝藏论释 二要认知修行人应当舍弃之法是一切迷乱的显现以及由迷 现而引生之贪执心 三要知道所有的闻法中以闻受上师的 教言最为殊胜 四要了知应当断除之法是身口意三门的罪 业 如杀盗淫三种身业与妄语 恶语 两舌 绮语四种口 业以及贪心 害心 邪见三种意业 五要了知我们应当行 持的是正法的甚深意义 因为它能促使我们弃恶从善 从 而进入深层的内观 了认心的本性 六要了知所有的观修 中 观修心性的究竟实义是最为殊胜的 依上述窍诀数数 观修就能寂灭二障的种子与习气 现证二种智慧 趋向断 证圆满之真实义 诸善缘者修要之六法 实相无作故无戏重要 修持光明故无散重要 行为如幻故无实重要 果任运成故自具重要 恶缘自解故无执重要 苦乐为心故修炼重要 若具此要无勤成诸事 诸具善缘者之修要窍诀有六种 一是因究竟实相无有 任何勤作 故通达万法本空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最为重要 二是于修持光明而本然安住时 以智慧摄持 心无散乱最 为重要 三是一切行为本如梦幻 均无自相的实质性 故 通达诸法都是虚幻无实的境界最为重要 四是三身无别之 果本来任运自成 既非因缘合成 亦非勤作觅来 故了知 自然本具之理 远离一切分别寻思而本然安住 方能任运 自在地如实契证三身无别之果位 此乃真实修行之要诀 五是观察一切恶缘 究其本性皆为本自解脱 故于恶缘当

86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忍之任之 毫无执著地面对最为重要 六是因一切苦乐皆 来源于自己的实执分别心 故修炼自心 破除分别实执最 为重要 我们若能具足上述六种修要窍诀 将无勤自成二 利诸事 以理督促自己之六法 寿命不定理当精进行 轮回痛苦理当生厌离 六道众生理当以悲护 恭敬上师理当不间断 甚深窍诀理当勤实修 见性之时理当依静处 随理之人乃为最胜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六种正理之法来督促自己的修 行 一应了知寿命的长短毫无定准 有的朝生暮死 有的 童年或青年时亡 有的老年善终 如是乃至在尚未获得一 定成就之前 自己的寿命是难以把握的 因此我们在无常 还未来临之前理当精进行持善法 坚持走解脱正道 二应 了知三有轮回中充满了无量的痛苦 上至天界 下至地狱 无不是苦性循环 无不被重苦逼迫 因此我们理当对六道 轮回深生厌离之心 一心祈愿解脱如是苦海 三是我们生 为佛子 当行佛事 时时垂念地狱 饿鬼 傍生等六道苦 处而心发大愿 手扶慈楫 接引众生离苦得乐 诚如 梵 网经 所云 一切男子皆我父 一切女子皆我母 是故 以悲心护念一切父母众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四应从 心坎深处恭敬上师 在行为上侍奉上师 以语言赞叹上师 之功德 如是于身口意三业数数实修 不予间断 数年如 一日地恭敬 承侍上师无有疲厌且忠贞不渝之行者离解脱

87 窍诀宝藏论释 圣城已不会太远了 五应了知佛法是薄福浅慧者难遭难遇 之妙宝 如云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凡 是值遇佛法者皆为累世修积福德之因缘所致 更何况获得 甚深密法之窍诀 今蒙上师洪恩 慈悲演示修要窍诀 我 们理当依之实修实证 切莫无义空耗 六是我们这些末世 的宠儿已得上师恩赐法要 若依之而了然地现见心之本性 尔时切莫浑浑噩噩 随波逐流般地虚度光阴 理当于寂静 处专意持修 否则 已了认心性之觉受易于退失 甚至荡 然无存 如是岂不哀哉 我们若能依随如是真理则已成为 最殊胜之大修士 需知各乘摄义之六法 需知烦恼本身之过患 需知断烦恼为声缘道 需知净烦恼为菩萨道 需知转烦恼为密乘道 需知认识惑为自然智 需知解脱取舍无所寻 若具此等则无烦恼垢 接着我们尚需了知显密各乘归摄要义之六种法 一应 了知一切烦恼本身所具之过患 如贪心能毁坏修行 嗔心 能焚毁一切善根资粮 痴心不明理义故障碍修行等等 二 需了知依靠各种途径与方法来断除烦恼乃小乘声缘行者之 道 因为彻底断除烦恼障就能得小乘阿罗汉的寂灭果位 这只能让行者自己解脱于三有轮回 对于广大众生实无多 大的利益 三需了知依靠修积种种殊胜资粮与方便法要来 净除烦恼 乃为大乘菩萨之道 如发菩提心 观修空性的 智慧等等都是清净烦恼的方便 四需了知依修生圆次第等

88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方便法将烦恼转为道用即是无上密乘之殊胜修道 如转贪 心为道用而修炼大乐等双运法之下门窍诀 转嗔心为道用 而摄伏刚强难化的众生等等 五需了知依靠上师所介绍的 窍诀能认识烦恼的真实本性为自然本智 这是一切众生本 来具有的 如大圆满中直指本性的修要窍诀 六需了知我 们真正认识心的本性以后 无论解脱与否或轮回与涅槃 因果取舍皆为无所寻事 都是一味大平等的本性 若我们 具足此等功德 就不会再有任何烦恼的垢染 行正法者应具之六法 知轮回苦如寻恶人过 逃出轮回如军人投降 不复流转如狐逃脱笼 断绝轮回如眷弃昏君 漂泊之忧如险地寻道 解脱之心如冰化为水 我们所有行持正法者都应具足之六法 一应认知轮回 的苦患无处不在 如同观寻恶人的所作所为般比比皆是 二是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逃出轮回之网 如同单枪匹马的 军人被大军围困 不敢恋战而立即投降解危一样 因为我 们沉溺轮回 为种种苦恼逼迫 如果再贪恋轮回 势必会 加速坠溺于苦海深渊 了无出期 三应发愿勤修正法 得 到解脱后就不复流转生死轮回 这就好比狐狸逃脱囚禁的 牢笼后再不会落网被擒般已具殊胜的智慧与能力 四应发 誓断绝轮回之根 顽强地同一切烦恼恶魔作战 如同被惨 无人道的昏君折磨 压迫的眷属 绝意舍离昏君般勇于破 除重重危难 远走高飞 无怨无悔 五应了知漂泊于苦海

89 窍诀宝藏论释 中的众生必定会被种种忧虑所困绕 如同迷路人在悬崖险 地寻道一般 处处小心谨慎 不敢掉以轻心 六应了知行 持正法者令心得到自在解脱就犹如冰融化为水般功到自然 成 我们无始以来的妄想执著极其坚固 唯有依靠智慧的 热能方可逐渐将之融化 从而获得解脱 如同千年积雪 万年冰川也只有随着气温的增高 才能逐渐融化为水 相续修法应具之六心 持法之心如蜂酿蜂蜜 思维之心如石中寻金 通达之心如同获纯金 串习之心如同擦拭金 增德之心如金成饰品 现前之心如成诸所愿 在漫长的修道生涯 为使我们相续修法锲而不舍 如 是应具之心有六种 一是受持佛法之心应亘古不变 精进 不懈 犹如蜜蜂从花蕊中采集花粉酿制蜂蜜一样 采得百 花酿作佳蜜 无有满足的时候 二是思维法义之心应细致 入微 逐一思维 反复推敲 毫无疏漏之处 如同在石沙 中寻觅黄金一般兢兢业业 一无遗余 三是通达法性之心 应清净无染 赤裸了然 如同获得纯金一般无有少许垢尘 自心深信不疑 数数欢喜 倍加珍惜 我们当如是反复依 修 四是了认法性之心要数数串习 令其更加圆满明清 如同擦拭黄金 越擦越光亮耀眼 五应了知增上信心 悲 心 菩提心等功德之心为三身无漏的究竟庄严 如同黄金 在能工巧匠们精湛的技艺之下最终变成殊妙的装饰品一样 光彩照人 六应了知现前究竟果位之心 虽安然本住 然

90 索达吉堪布著作文集 却能任运成办一切欲愿无需勤作 犹如具足福德与智慧之 人心想事成 任何事对他们来说都是唾手可得 与大乘道相联之六法 见与体验相联灭实执 信心精进相联遣懈怠 方便智慧相联离小乘 自错他对相联除嗔心 敬信毅力相联诣圣道 闻思实修相联断歧途 真实作到之人极罕见 与大乘道相联之法有六种 一是依靠大乘理论所抉择 的见解要与自己内在的修行体验相联系 这样才能灭除我 们无始以来的实有执著 如果见修脱离 则不具破实执之 力 见如双目 修如双足 有眼无足 可望而不可及 终 不能到达目的地 有足无眼 行道危急 纵入罪恶之途亦 不自知 因此见修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对上师三宝的 信心必须要与精进相联 如是方能遣除懈怠懒惰 无论世 间法与出世间法 若人仅有信心 而未精进实行 则如望 梅止渴般欲成之事可望而不可及 若信心结合精进 则万 事皆成 三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 必须使大悲心等方便 法与证悟空性的甚深智慧相联系 这样就能绝离小乘自了 汉之道 四是若将自己的错误与他人的正确相联 则能遣 除我们因外缘而引起的嗔恨心 如果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 正确 他人错误 则难消除嗔恨之心 甚至火上浇油 令 嗔心猛起 五是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与忍苦耐劳的修行 毅力也应相联 如是我们就能速诣解脱圣者之道 六是若 我们闻思之经论法义能与实践修行相联 则可断除一切歧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译 序 众 生 的 无 上 怙 主 全 知 无 垢 光 尊 者 的 色 身 虽 已 融 入 法 界, 然 而, 为 悲 悯 我 们 这 些 浊 世 愚 昧 的 众 生 而 留 下 了 以 甚 深 古 萨 里 派 四 心 滴 广 行 班 智 达 派 七 宝 藏, 以 及 三 休 息 三 解 脱 为 主

译 序 众 生 的 无 上 怙 主 全 知 无 垢 光 尊 者 的 色 身 虽 已 融 入 法 界, 然 而, 为 悲 悯 我 们 这 些 浊 世 愚 昧 的 众 生 而 留 下 了 以 甚 深 古 萨 里 派 四 心 滴 广 行 班 智 达 派 七 宝 藏, 以 及 三 休 息 三 解 脱 为 主 索 达 吉 堪 布 著 译 序 众 生 的 无 上 怙 主 全 知 无 垢 光 尊 者 的 色 身 虽 已 融 入 法 界, 然 而, 为 悲 悯 我 们 这 些 浊 世 愚 昧 的 众 生 而 留 下 了 以 甚 深 古 萨 里 派 四 心 滴 广 行 班 智 达 派 七 宝 藏, 以 及 三 休 息 三 解 脱 为 主 数 目 惊 人 的 丰 厚 遗 产 其 中 的 七 宝 藏 可 堪 为 宁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说, 你也不要装模作样 本来不是活佛而你自己却好像表面上装着活佛的样子, 可能就会破别解脱戒中的妄语戒 就像以前在印度, 如果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果 位, 是不能坐在花黄垫子的上面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某某是此活佛, 某某是彼活佛 当然活佛里有真的假的两种, 真活佛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不可思议, 而假的

说, 你也不要装模作样 本来不是活佛而你自己却好像表面上装着活佛的样子, 可能就会破别解脱戒中的妄语戒 就像以前在印度, 如果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果 位, 是不能坐在花黄垫子的上面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某某是此活佛, 某某是彼活佛 当然活佛里有真的假的两种, 真活佛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不可思议, 而假的 自我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在此世间, 今生来世都承受痛苦, 沉溺在漫无边际的苦海之中, 而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五毒烦恼, 除此之外, 就再也不存在能危害我们今生和来世的敌人了 在显宗或密宗, 我们依靠具德上师的殊胜窍诀, 观察烦恼的本性时, 烦恼自然而然就会灭尽 这种令所有的烦恼自然得到解脱的修法, 就是最殊胜的方法 我们应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相续, 而不要只注重表面的行为 如果心相续中的五毒烦恼丝毫未减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第 1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 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开始学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所造的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这是一个祈祷文, 也是一个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学习 窍诀金钥 的时候, 讲到了大乘的皈依 菩提心特别殊胜 今天我们要 学习佛法当中,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

More information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1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上师仁波切随堂开示 上师仁波切在宣讲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时, 就般若法门的重要性以及学修方法等多个方面作了精彩的开示, 兹录以成文, 并附以标题, 以使广大同修, 共沾法益, 共同推进闻思修事业, 使正法长住世间 净水如意宝 讲的就是修行般若的境界 入行论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讲得非常殊胜, 非常精彩, 比如现在正在讲的抉择四念住的修习要义这部分,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朱 丽 明 柯 美 云 周 丽 雅 袁 耀 宗 罗 金 燕 候 晓 华 陈 旻 湖 滥 用 安 非 他 命 会 增 加 得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据 美 国 科 技 新 闻 网 报 道 根 据 纽 约 路 透 社 报 道 一 份 新 的 研 究 显 示 青 年 及 成 年 人 若 滥 用 安 非 他 命 会 增 加 得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美 国 德 州 大 学 西 南 医 学 中 心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所以, 我们思维的必要和目的叫遣除增益和损减, 也就是说正确地 理解法的意义 遣除增益 损减之后对法的意义产生定解, 我们通 过思维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 这样得到的智慧叫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的前提一定是思所生慧, 修行缘思所生慧得到的定解, 缘这个定解开始反复地观修, 反复地串习, 这叫 修 通过修行

所以, 我们思维的必要和目的叫遣除增益和损减, 也就是说正确地 理解法的意义 遣除增益 损减之后对法的意义产生定解, 我们通 过思维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 这样得到的智慧叫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的前提一定是思所生慧, 修行缘思所生慧得到的定解, 缘这个定解开始反复地观修, 反复地串习, 这叫 修 通过修行 我们继续学习 未护正知之过患, 分别宣讲没有护持正知 没有 护持正念的过患 此科判的重点是没有护持正知而引发的过患 第二 ( 未护正知之过患 ) 分二 : 一 失毁智慧 ; 二 失毁戒 律 第一 失毁智慧 : 心无正知者, 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不复住正念 无正知 实际上是烦恼的状态, 如果心没有正知或者失坏了正知, 就会具足烦恼 具足烦恼会引发什么过患? 颂词中说 : 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9D8D3DAB0BABBAAA3A8C9CFBAA3A3A9D7D4B6AFBBAFB9A4B3CCB9C9B7DDD3D0CFDEB9ABCBBE32303132C4EAC4EAB6C8B9C9B6ABB4F3BBE1B7A8C2C9D2E2BCFBCAE9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9D8D3DAB0BABBAAA3A8C9CFBAA3A3A9D7D4B6AFBBAFB9A4B3CCB9C9B7DDD3D0CFDEB9ABCBBE32303132C4EAC4EAB6C8B9C9B6ABB4F3BBE1B7A8C2C9D2E2BCFBCAE92E646F6378> 上 海 德 载 中 怡 律 师 事 务 所 关 于 昂 华 ( 上 海 ) 自 动 化 工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二 〇 一 二 年 年 度 股 东 大 会 法 律 意 见 书 上 海 德 载 中 怡 律 师 事 务 所 上 海 市 银 城 中 路 168 号 上 海 银 行 大 厦 1705 室 (200120) 电 话 :8621-5012 2258 传 真 :8621-5012 2257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 91 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论师所造的 入菩萨行 论 这部论典是阐释如何引发和生起菩提心的专著, 是极为殊胜 的窍诀 大乘佛法的殊胜精华是菩提心, 它不仅是大乘的入门和核心, 也是究竟证悟的境界 菩提心, 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入 菩萨行论 中第一到八品, 包括第十品, 都可归摄在世俗菩提心中, 胜义菩提心主要通过第九品进行阐释 世俗 胜义菩提心的体相, 以及怎样才能生起世俗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林 大 津 毛 浩 然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英 语 热 引 发 了 大 中 小 学 英 语 教 育 整 体 规 划 问 题 在 充 分 考 虑 地 区 学 校 和 个 体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观 点 的 基 础 上 遵 循 实 事 求 是 逐 级 定 位 逐 层 分 流 因 材 施 教 的 原 则 本 研 究 所 倡 导 的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a_hai_5s_1_2web

Microsoft Word - fa_hai_5s_1_2web 1.2 解脱之道 在 [ 圣道三要 ] 中, 敬礼至尊诸上师 首先礼敬上师, 上师在三宝中属于那一宝? 上师是属于佛宝或僧宝之一 ; 当然上师有可能是圣者, 也有可能是佛, 也有可能是凡夫 在此把上师放在第一的原因, 是因为弟子对三宝要生极大信心, 生起皈依量之前, 首先必须经由根本上师的介绍, 才能对三宝生起信心, 才能了知教理 ; 见理而生信, 是经由上师才能生起 更何况大小乘显密的道谛功德,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7-5364 - 5381-7,, : 3 : 61001 2 : 866710 39 866728

More information

徐天宏:《基因天堂》.doc

徐天宏:《基因天堂》.doc - 1 - 阅 读 说 明 您 现 在 所 阅 读 的 这 本 电 子 图 书 由 E 类 出 版 物 制 作 出 品 本 书 版 权 归 作 者 所 有, E 类 出 版 物 只 负 责 制 作 发 行 工 作 在 保 证 原 书 内 容 完 整 的 情 况 下, 您 可 以 对 本 书 进 行 转 载 如 果 您 愿 意, 我 们 很 乐 意 您 在 转 载 的 时 候 写 上 我 们 网 站

More information

Cycling in NZ130305

Cycling in NZ130305 P 1 TOPIC CYCLING IN NZ P 2 P 3 1 新西兰元 /1.5L P 4 青春没有终点, 旅途永 无穷尽! P 5 穷游 网倡导的穷游精神, 是 一种背上 行囊, 清爽上路, 简朴 行 走, 自由 心灵, 穷尽天下美景的潇洒 生活 方式 P 6 尊重当地 人, 保持开放的 心态, 享受旅途中的 一切 旅途的每 一次等待, 每 一次迷路, 说不定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P 7 不去穷游的借

More information

关于修订《沪市股票上网发行资金申购

关于修订《沪市股票上网发行资金申购 关 于 修 订 沪 市 股 票 上 网 发 行 资 金 申 购 实 施 办 法 的 通 知 各 有 关 单 位 : 沪 市 股 票 上 网 发 行 资 金 申 购 实 施 办 法 ( 修 订 稿 ) ( 见 附 件 ) 已 经 中 国 证 券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批 准, 现 将 修 订 所 涉 主 要 内 容 公 布 如 下 一 第 二 条 ( 二 ) 申 购 单 位 及 上 限 修 改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要说 08 年最成功的高清机, 非三合一 F1/F2 莫属 它集中了国内不同的高清接收需求, 整合了当时能想到的各种功能, 为欣赏高清奥运, 满足高端发烧人士, 做出了贡献 F1/F2 的成功, 说明不依赖进口, 我们也有能力打造顶级的高清机, 并且更适合国内的使用习惯 不过, 即使 F1/F2 的终极版, 也不兼容 ABS-S 或 ISDB-S, 没有网络功能, 不能 USB 录像等等, 有一定的局限性

More information

类 似 地, 又 可 定 义 变 下 限 的 定 积 分 : ( ). 与 ψ 统 称 为 变 限 积 分. f ( ) d f ( t) dt,, 注 在 变 限 积 分 (1) 与 () 中, 不 可 再 把 积 分 变 量 写 成 的 形 式 ( 例 如 ) 以 免 与 积 分 上 下 限 的

类 似 地, 又 可 定 义 变 下 限 的 定 积 分 : ( ). 与 ψ 统 称 为 变 限 积 分. f ( ) d f ( t) dt,, 注 在 变 限 积 分 (1) 与 () 中, 不 可 再 把 积 分 变 量 写 成 的 形 式 ( 例 如 ) 以 免 与 积 分 上 下 限 的 5 ( 一 ) 微 积 分 学 基 本 定 理 当 函 数 的 可 积 性 问 题 告 一 段 落, 并 对 定 积 分 的 性 质 有 了 足 够 的 认 识 之 后, 接 着 要 来 解 决 一 个 以 前 多 次 提 到 过 的 问 题 在 定 积 分 形 式 下 证 明 连 续 函 数 必 定 存 在 原 函 数. 一 变 限 积 分 与 原 函 数 的 存 在 性 设 f 在 [,] 上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月称菩萨说过 :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 当中也曾指出 : 心为一切诸法之源, 故名为普作王 为什么称为普作呢? 因 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 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 萨 哈尊者说 : 心乃轮涅之 根 如 大幻化网 中对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

月称菩萨说过 :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 当中也曾指出 : 心为一切诸法之源, 故名为普作王 为什么称为普作呢? 因 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 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 萨 哈尊者说 : 心乃轮涅之 根 如 大幻化网 中对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 甘露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 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 同理, 听 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 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 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 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 此时此刻, 不少众生却正在饮用燃烧的铁水, 感受无量的痛苦 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 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 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等等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李 白 咏 侠 诗 述 论 侯 长 生 唐 代 是 中 国 诗 歌 的 鼎 盛 时 期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得 到 了 极 大 的 丰 富 和 发 展 咏 侠 诗 在 唐 朝 也 成 为 众 多 诗 人 表 述 心 志 的 另 一 种 方 式 李 白 不 仅 有 任 侠 的 经 历 而 且 创 作 了 大 量 的 咏 侠 诗 通 过 对 这 些 诗 歌 的 分 析 对 于 理 解 李 白 的

More information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考 核 ( 扣 原 因 ) 考 评 得 3 安 全 生 产 目 30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无 重 大 质 量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考 核 ( 扣 原 因 ) 考 评 得 3 安 全 生 产 目 30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无 重 大 质 量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3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目 标 30 及 事 无 重 大 质 量 工 作 过 失 故 管 无 其 他 一 般 责 任 事 故 理 在 公 司 文 明 环 境 创 建 中, 无 工 作 过 失 及 被 追 究 的

More information

2. 本 次 修 改 后, 投 资 者 申 购 新 股 的 持 有 市 值 要 求 市 值 计 算 规 则 及 证 券 账 户 使 用 的 相 关 规 定 是 否 发 生 了 变 化? 答 : 未 发 生 变 化 投 资 者 申 购 新 股 的 持 有 市 值 是 指, 以 投 资 者 为 单 位

2. 本 次 修 改 后, 投 资 者 申 购 新 股 的 持 有 市 值 要 求 市 值 计 算 规 则 及 证 券 账 户 使 用 的 相 关 规 定 是 否 发 生 了 变 化? 答 : 未 发 生 变 化 投 资 者 申 购 新 股 的 持 有 市 值 是 指, 以 投 资 者 为 单 位 新 股 网 上 网 下 发 行 实 施 细 则 问 答 上 交 所 2016-01-05 一 网 上 发 行 业 务 问 答 1. 本 次 修 改 的 主 要 内 容 是 什 么? 答 : 本 次 修 改 的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 一 是 取 消 了 投 资 者 在 申 购 委 托 时 应 全 额 缴 纳 申 购 资 金 的 规 定, 明 确 了 投 资 者 应 根 据 最 终 确 定 的 发

More information

苦乐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 其实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分别念 若我们的分别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 那我们将获得解脱和安乐, 只要具有无漏的智慧, 无疑我们就会达到圆满究竟的佛果 如果我们经常生起贪嗔而造了恶业, 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狱饿鬼等恶趣的痛苦 据此我们明了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那就

苦乐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 其实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分别念 若我们的分别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 那我们将获得解脱和安乐, 只要具有无漏的智慧, 无疑我们就会达到圆满究竟的佛果 如果我们经常生起贪嗔而造了恶业, 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狱饿鬼等恶趣的痛苦 据此我们明了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那就 甘露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 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 同理, 听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 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 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 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 此时此刻, 不少众生却经常饮用燃烧的铁水, 感受无量的痛苦 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 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 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目录 一 佛法的核心 1 二 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 三 闻思修的衡量标准 10 四 闻思修三慧的殊胜作用 12 五 缺乏闻思修三慧的严重后果 21 六 最大的慈善是闻思修行 25 七 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 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34 八 随信行与随法行 37 九 如何学修佛法的小结 58 附 : 持大乘法愿文 63 愿海精髓 65 联系方式 66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黄安年 世纪中叶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通 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 它把美国经济区域连成一片 标志着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 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 在工程中 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 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More information

3 月 30 日 在 中 国 证 券 报 上 海 证 券 报 证 券 时 报 证 券 日 报 和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网 站 上 发 出 召 开 本 次 股 东 大 会 公 告, 该 公 告 中 载 明 了 召 开 股 东 大 会 的 日 期 网 络 投 票 的 方 式 时 间 以 及 审

3 月 30 日 在 中 国 证 券 报 上 海 证 券 报 证 券 时 报 证 券 日 报 和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网 站 上 发 出 召 开 本 次 股 东 大 会 公 告, 该 公 告 中 载 明 了 召 开 股 东 大 会 的 日 期 网 络 投 票 的 方 式 时 间 以 及 审 北 京 市 君 致 律 师 事 务 所 关 于 浪 潮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度 股 东 大 会 的 法 律 意 见 书 致 : 浪 潮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北 京 市 君 致 律 师 事 务 所 ( 以 下 简 称 本 所 ) 受 浪 潮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简 称 公 司 ) 的 委 托, 指 派 律 师 出 席 2016 年 4 月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上海证券交易所会议纪要

上海证券交易所会议纪要 附 件 上 海 市 场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网 上 发 行 实 施 细 则 第 一 章 总 则 第 一 条 为 规 范 上 海 市 场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网 上 发 行 行 为, 根 据 证 券 发 行 与 承 销 管 理 办 法 及 相 关 规 定, 制 定 本 细 则 第 二 条 通 过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 以 下 简 称 上 交 所 ) 交 易 系 统 并

More information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对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运 行 基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对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运 行 基 内 部 资 料 东 北 师 范 大 教 运 行 基 本 状 态 据 报 告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务 处 2015 年 10 月 27 日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More information

应 用 与 环境生物学报 人云 拟 切 以 喜 马 拉 雅 东 部雅鲁 藏布江 大 峡 湾 河 谷 地 区 种子 植 物 区 系 的 性 质 和 近 缘 关 系 关 航 周浙 昆 孙 中 国 科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摘 昆明 要 中 国 西 藏 墨脱 雅 鲁 藏 布 江 大 峡 湾 河 谷地 区 海 拔 以 下 热 带 亚 热 带 山 地 属 东 喜 马 拉 雅 山地 的 部 分 在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谈谈闻思修 1 谈谈闻思修 一 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 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很多人认为 闻思时才需要观察, 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 不必观察, 这样自然便会认为 : 不闻思照样能修, 或者闻思只是研究或为实修提供证据 这种想法若不遮破, 则始终不会重视闻思 以下破除这种观点 : 实修时必定有个所缘境, 有个所修的内容, 若不经过闻思, 是不可能了知这一内容 就连炒菜这样的小事也要先听别人讲解怎么炒,

More information

fz-02

fz-02 第 二课 佛 子 行 不适合初学者学习的理由 : 1. 身处闹市的我们, 根本做不到抛弃故乡 居于静处 ; 2. 贪恋五欲妙乐的我们做不到舍弃今世 ; 3. 我们呆的这个城市距离索达吉堪布长期居住的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有千里之遥, 因此做不到长期依 止善知识 ; 4. 有 人说 对于新学员的我们还没完全想好是否皈依, 而 佛 子 行 这堂课已经宣说 皈依三宝 佛 子 行, 佛 子 行的内容完全不适合初学者学习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

!!!!!!!!!! 有 限 理 性 动 物 精 神 及 市 场 崩 溃 对 情 绪 波 动 与 交 易 行 为 的 实 验 研 究 林 树 俞 乔 资 本 市 场 的 经 验 表 明 市 场 参 与 主 体 投 资 者 的 情 绪 波 动 对 资 产 交 易 与 价 格 决 定 产 生 了 不 可 忽 视 的 影 响 但 是 现 有 文 献 尚 缺 乏 对 这 一 重 要 因 素 的 研 究 因 此 本 文 的 目 的

More information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入菩萨行论 第 135 节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再次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如果真正想要进入菩萨行, 成就利益众生的佛道, 必须要学习 像 入菩萨行论 这样殊胜的论典和窍诀, 此论中佛菩萨告诉我们 怎样通过不断的学习 串修, 将自己相续当中的我爱执和自私自利 的分别念改造成殊胜的利他心 菩提心 入行论 一共有十品,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八品 静虑 前面我们再再地提到, 静虑是将相续中世俗菩提心在不退的基础上

More information

第九课

第九课 入菩萨行论 第 09 讲记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殊胜论典 入菩萨行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了解菩提心有什么利益, 对于在我们相续中引发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必要 选择趋入一个法或一项事业, 如果不知利益所在, 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修学菩萨道之前, 有必要了知菩提心的利益 菩提心不只是可以带来轮回中的某些安乐, 最大的利益乃是能够转变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之因, 即自私自利的作意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哲学是民族化 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 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 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 象 意范畴 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 象与意义 意境是 言与意 象与意的关系 言尽象与不尽象 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 得象忘言 得 意忘象 而推致 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 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张 生 汪 伪 投 敌 后 出 于 政 治 需 要 一 直 着 意 争 夺 国 民 党 政 治 符 号 并 加 以 运 用 为 此 它 与 重 庆 方 面 进 行 了 激 烈 的 交 锋 并 与 日 本 方 面 进 行 了 艰 苦 的 交 涉 应 该 说 汪 伪 的 努 力 是 多 方 面 的 但 由 于 重 庆 方 面 比 较 得 力 的 反 制 日 方 本 于 自 身 利 益 的 掣 肘 以 及

More information

2 任 务 目 标 任 务 实 施 学 一 学 1.1.1 安 全 用 电 1. 安 全 用 电 的 意 义 2. 人 体 触 电 的 基 本 知 识 1 2 1mA 10 30mA 50mA 100mA 750ms 40 100Hz

2 任 务 目 标 任 务 实 施 学 一 学 1.1.1 安 全 用 电 1. 安 全 用 电 的 意 义 2. 人 体 触 电 的 基 本 知 识 1 2 1mA 10 30mA 50mA 100mA 750ms 40 100Hz 项 目 1 安 全 用 电 及 触 电 急 救 项 目 内 容 电 有 电 老 虎 之 称, 从 事 电 气 操 作 的 人 员 不 但 应 该 拥 有 一 定 的 操 作 技 能, 还 必 须 首 先 掌 握 进 行 电 气 作 业 时 的 人 身 安 全 电 气 消 防 与 触 电 急 救 常 识 本 项 目 的 主 要 内 容 有 : 安 全 用 电 常 识 节 约 用 电 的 意 义 和 措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8BDBCFE34A3BAD2A9C6B7B2B9B3E4C9EAC7EBD7A2B2E1CAC2CFEEBCB0C9EAB1A8D7CAC1CFD2AAC7F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8BDBCFE34A3BAD2A9C6B7B2B9B3E4C9EAC7EBD7A2B2E1CAC2CFEEBCB0C9EAB1A8D7CAC1CFD2AAC7F32E646F63> 附 件 4: 药 品 补 充 申 请 注 册 事 项 及 申 报 资 料 要 求 一 注 册 事 项 ( 一 ) 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审 批 的 补 充 申 请 事 项 : 1. 持 有 新 药 证 书 的 药 品 生 产 企 业 申 请 该 药 品 的 批 准 文 号 2. 使 用 药 品 商 品 名 称 3. 增 加 中 药 的 功 能 主 治 天 然 药 物 适 应 症

More information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目 录 MUL U 目录 一 如何切合题意 1:!!!!!!!!!!!!!!!!! 2!!!!!!!!!!!!!!!!!! 3!!!!!!!!!!!!!!!!!! 5 2:!!!!!!!!!!!!!!!!!!!! 6,!!!!!!!!!!!! 7!!!!!!!!!!!!!!! 9 3:!!!!!!!!!!!!!!!!!!! 11!!!!!!!!!!!!!!! 12!!!!!!!!!!!!!!! 14

More information

科 学 出 版 社 科 学 出 版 社 前 言 本 书 是 针 对 普 通 高 等 院 校 经 济 类 和 工 商 管 理 类 本 科 专 业 财 务 管 理 学 的 教 学 需 求, 结 合 教 育 部 经 济 管 理 类 本 科 财 务 管 理 学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编 写 而 成 的 本 书 执 笔 者 都 是 长 期 工 作 在 财 务 管 理 教 学 一 线 的 专 业 教 师,

More information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 非正式文稿, 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 第 11 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再一 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是为了让修学佛法的佛弟子趋入到甚深的境界, 是一 个次第引导修法的殊胜论典 要趋入到最殊胜的境界是什么呢?

More information

论 小 说 中 的 反 讽 修 辞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北 京 反 讽 修 辞 是 一 个 具 有 拓 殖 性 的 概 念 它 的 意 义 边 界 随 着 反 讽 技 巧 和 手 段 在 创 作 实 践 中 的 不 断 丰 富 而 不 断 地 被 拓 展 着 成 功 的 反 讽 有 助 于 含 蓄 有 力 地 体 现 自 己 的 修 辞 目 的 反 讽 由 三 个 要 素 构 成 即 作 者

More information

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 证 券 代 码 :002388 证 券 简 称 : 新 亚 制 程 公 告 编 号 :2016-053 深 圳 市 新 亚 电 子 制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16 年 第 二 次 临 时 股 东 大 会 决 议 公 告 本 公 司 及 董 事 会 全 体 成 员 保 证 公 告 内 容 真 实 准 确 和 完 整, 不 存 在 虚 假 记 载 误 导 性 陈 述 或 者 重 大 遗 漏 特

More information

全国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试行).doc

全国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试行).doc - 1 - - 2 - 附 件 全 国 建 筑 市 场 注 册 执 业 人 员 不 良 记 录 认 定 标 准 ( 试 行 ) 说 明 为 了 完 善 建 筑 市 场 注 册 执 业 人 员 诚 信 体 系 建 设, 规 范 执 业 和 市 场 秩 序, 依 据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和 部 门 规 章, 根 据 各 行 业 特 点, 我 部 制 订 了 全 国 建 筑 市 场 注 册 执 业 人

More information

: : 00 9 : : : : : : : : : : : :

: : 00 9 : : : : : : : : : : : : 0 ( ) JOURNALOFLITERATUREHISTORY ANDPHILOSOPHY No.0(SerialNo.) 陈 来 : 仁学本体论是以仁体统摄儒家传统的各种形上学观念 将仁发展为一本体的观念或发展为 一仁的本体论传统儒学 万物一体 的思想既是一种精神境界 也指万物关联共生的整体 这种整体就是 仁体仁体论把传统儒学的一体之仁与生生之仁作了有机结合仁本体与关联共生的万有是 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More information

98

98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 人本与物本 翻译 与 语义谱系分析比较 牛云平, 杨秀敏 (., ;., ) : 翻译 与 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 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 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 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 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 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 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 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 因此, 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 联波活佛 ) 出生于 1948 年于青海久治县 3 岁时即被认定为前世哈尔哇仁波切的转世化身 1951 年藏历 9 月 21 日出家 第二天正式在各莫寺坐床 从此, 仁波切开始跟随寺内最有学问的三位上师, 听闻 修行各种显密教法 虚岁 8 岁时, 他已能非常流利的背诵许多佛教经典与法本, 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本寺举行的背经大考 1958 年,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细说“执著”

细说“执著” 第十五届菩提静修营专题讲座 是什么困住了你? 透视 执著 戒幢佛学研究所 廖乐根 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一 执著的内涵及相关心理 二 执著的过患与危害 三 执著的对象与种类 四 执著的基本反应模式 五 执著的深层原因分析 六 如何放下执著 七 略说 远离四种执著 一 执著的内涵及相关心理 1 执著 (zhuo) 与执着 2 执著的基本内涵 3 与执著有关的心理 1 执著 与 执着 著 (zhuó) 是

More information

反 学 校 文 化 与 阶 级 再 生 产 小 子 与 子 弟 之 比 较 周 潇 作 者 通 过 对 北 京 某 打 工 子 弟 学 校 的 田 野 调 查 后 发 现 在 农 民 工 子 弟 中 间 盛 行 着 类 似 学 做 工 中 所 描 述 的 工 人 阶 级 小 子 的 反 学 校 文 化 但 是 由 于 制 度 安 排 与 社 会 条 件 的 差 异 子 弟 与 小 子 的 反 学 校

More information

张 荣 芳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广 东 广 州 张 荣 芳 男 广 东 廉 江 人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我 们 要 打 破 以 前 学 术 界 上 的 一 切 偶 像 以 前 学 术 界 的 一 切 成 见 屏 除 我 们 要 实 地 搜 罗 材 料 到 民 众 中 寻 方 言 到 古 文 化 的 遗 址 去 发 掘 到 各 种 的 人 间 社 会 去

More information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年 年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中 国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年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年 版 资 料 来 源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年 年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中 国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年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年 版 资 料 来 源 郑 长 德 教 育 的 发 展 人 力 资 源 的 开 发 是 决 定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未 来 发 展 的 关 键 因 素 之 一 是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提 高 其 经 济 竞 争 力 和 综 合 实 力 的 重 要 保 障 本 文 从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教 育 发 展 的 现 状 入 手 指 出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多 年 来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More information

!!

!! 药学 实践 杂志 药理 年第 卷第 期 生 物 技 术 药 品 近年 来 的 发 展 杨玉 龙 任海 祥 南 京军 区 南京 总 医 院 南京 本 文 概 述 了 近 年 来 国 内 外 生 物 技 术 药 品 与 生 化 药 品 的 研 究 与 发 展 论 述 了生 物 技 术与 生 物 药 品 摘要 间 的 关 系 介 绍 了 近 代 生物 技 术 在某 些 生 物 药 品 生 产 中 的应 用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目录 作者自序 以佛法之光开显众生的智慧本性 1 第一篇 第一章 明理篇 1 基础佛理 1 什么叫做佛法 /1 从佛法的教育中得到健康与和平 /8 学佛的重要性 /13 什么叫做学佛修行 /21 修行上最根本的问题 /25 是心即佛 /31 苦集灭道 /34 善恶标准与行善断恶的方法 /41 以皈依来转折自己的人生 /51 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 依止上师 /59 第二章 基础修行 66 解脱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第二讲 数列

第二讲   数列 Togisu XueD Persolized Eduio Developme Ceer 高 考 中 不 等 式 问 题 的 解 决 方 法 通 润 达 久 王 力 前 言 : 近 年 来 不 等 式 问 题 正 越 来 越 多 的 出 现 在 调 研 题 和 高 考 试 题 中 而 且 大 多 出 现 在 江 苏 高 考 的 填 空 压 轴 题 中 是 高 考 考 察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由 于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1

未命名-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s a c y e vg 13 14 15 16 17 18 19 H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发现生命的螺旋 克里克在提出 中心法则 时曾指出 遗传信息是沿 D N A - R N A - 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 遗传信息不可能从 R N A 回到 D N

More information

过程当中, 虽然想要获得快乐, 不想受苦, 但是我们的所思和所行,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这就是平时我们讲到的, 对于 业因果, 对于世间规律的愚痴 学习这个颂词, 也是为了部分打破 这方面的愚痴 利他能成乐, 这也是一种规律, 如果我们利益他人, 当时我 们的发心是利他的, 这样一种起因

过程当中, 虽然想要获得快乐, 不想受苦, 但是我们的所思和所行,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这就是平时我们讲到的, 对于 业因果, 对于世间规律的愚痴 学习这个颂词, 也是为了部分打破 这方面的愚痴 利他能成乐, 这也是一种规律, 如果我们利益他人, 当时我 们的发心是利他的, 这样一种起因 入菩萨行论 第 140 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入行论 这个科判当中, 讲到了不自他相换的一些过患, 前面说了未见 的过患, 也说了可见的过患 下面是讲摄义, 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个 归摄 丑三 摄义 : 利他能成乐, 否则乐尽失, 害他令受苦, 愚者定遭殃 如果我们能够利益他人, 一定因此能够获得快乐, 否则如果不 利益他人, 我们的快乐, 就完全会失坏 害他令受苦, 如果我们以 害心去伤害别人, 令对方受苦,

More information

评 委 : 李 炎 斌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评 委 : 李 炎 斌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评 委 : 李 炎 斌 - 个 人 清 标 评 审 明 细 表 评 审 因 素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清 标 评 审 1 深 圳 市 创 捷 科 技 有 限 合 格 2 四 川 川 大 智 胜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合 格 3 北 京 航 天 长 峰 科 技 工 业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合 格 4 深 圳 中 兴 力 维 技 术 有 限 合 格 5 深 圳 键 桥 通 讯 技 术 股 份 有

More information

评 委 : 徐 岩 宇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评 委 : 徐 岩 宇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评 委 : 徐 岩 宇 - 个 人 清 标 评 审 明 细 表 评 审 因 素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清 标 评 审 1 深 圳 市 创 捷 科 技 有 限 合 格 2 四 川 川 大 智 胜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合 格 3 北 京 航 天 长 峰 科 技 工 业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合 格 4 深 圳 中 兴 力 维 技 术 有 限 合 格 5 深 圳 键 桥 通 讯 技 术 股 份 有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王 兴 涛 等 猪 流 行 性 乙 型 脑 炎 病 毒 种 猪 精 液 分 离 株 的 鉴 定 及 进 化 分 析 病 料 毒 株 及 细 胞 试 剂 引 物 设 计 提 取 及 基 因 克 隆 及 测 序

第 期 王 兴 涛 等 猪 流 行 性 乙 型 脑 炎 病 毒 种 猪 精 液 分 离 株 的 鉴 定 及 进 化 分 析 病 料 毒 株 及 细 胞 试 剂 引 物 设 计 提 取 及 基 因 克 隆 及 测 序 河 南 农 业 科 学 王 兴 涛 罗 俊 滕 蔓 樊 剑 鸣 鄂 巍 禹 斌 刘 力 张 改 平 利 用 技 术 对 河 南 省 某 规 模 化 猪 场 乙 脑 疑 似 病 例 的 种 猪 精 液 进 行 分 析 从 部 分 样 本 中 扩 增 出 与 流 行 性 乙 型 脑 炎 病 毒 基 因 和 基 因 具 有 高 度 同 源 性 的 预 期 产 物 在 日 龄 乳 鼠 脑 内 接 种 种 猪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汪庆华 陈永贵亲属诉吴思 北京青年报一案涉及了我国名誉权制度的诸多方面 该 案为思考公共人物与非公共人物的区分 死者的名誉权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等问题提供 了新的契机 考虑到媒体管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的现状 在名誉权问题上 应该放弃对言论自由与名誉权进行平衡的流行主张 如果从完善名誉侵权的基本要件入手 也就是说 从非 常技术性的角度入手 建立相对完善的名誉权体系 那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司法的恣意

More information

论 华 兹 华 斯 塌 毁 的 茅 舍 的 主 题 与 叙 事 技 巧 的 统 一 李 增 王 云 在 塌 毁 的 茅 舍 一 诗 中 华 兹 华 斯 综 合 运 用 了 指 涉 主 题 的 叙 事 行 动 以 及 控 制 读 者 情 感 发 展 的 叙 事 节 奏 有 条 不 紊 地 引 导 读 者 经 历 了 心 灵 之 旅 最 终 与 叙 述 者 一 道 得 到 心 灵 的 训 诫 因 此 只

More information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王跃生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 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 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 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 当然在不同阶层中 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 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 各自谋生成为主流

More information

亲友书略释

亲友书略释 亲友书略释 龙树菩萨 造颂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索达吉堪布 释讲 顶礼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大恩传承诸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释题名 亲友书 是龙树菩萨为他的亲友 乐 行国王传讲的教言 龙树菩萨与乐行国王的故事 详见 普贤上师言教 因 果不虚 因为当时他们没有碰面 所以此论是用书信来 传授 以此而名为

More information

<433A5C55736572735C6B73625C4465736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832303136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433A5C55736572735C6B73625C4465736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832303136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附 件 1 国 际 中 药 专 业 高 级 技 术 职 称 评 审 条 件 及 报 名 材 料 一 系 列 ( 一 ) 中 1 高 级 专 科 ( 副 ) 高 级 专 科 ( 副 ) 1 取 得 中 专 科 职 称 后, 独 立 从 事 中 临 床 实 践 5 年 以 上 2 取 得 中 博 士 学 位 后, 临 床 实 践 2 年 以 上 3 取 得 中 硕 士 学 位 后, 临 床 实 践 7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2014 年 顺 德 区 高 中 阶 段 学 校 考 试 提 前 批 第 一 批 第 二 批 学 校 录 取 根 据 佛 山 市 办 提 供 的 考 生 数 据, 现 将 我 区 2014 年 高 中 阶 段 学 校 考 试 提 前 批 第 一 批 第 二 批 学 校 的 录 取 公 布 如 下 : 一 顺 德 一 中 录 取 分 第 1 志 愿, 总 分 585, 综 合 表 现 评 价 A, 考

More information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华 夏 人 寿 保 险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华 夏 附 加 住 院 费 用 补 偿 医 疗 保 险 条 款 (2007 年 3 月 ) 华 夏 人 寿 (2007) 第 58 号 文 呈 报 中 国 保 险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准 予 备 案 序 言 1. 本 条 款 中 如 无 特 别 约 定, 您 指 投 保 人, 我 公 司 及 保 险 公 司 指 华 夏 人 寿 保 险 股 份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