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 F736F F D20392EA764B6AEB440A277AA4CA4ECA662BEFAA54EA473A4F4B565A4A4A4A7ADABAD6EA9CAAAECB1B42E646F63>



Similar documents
續論

42 雕塑研究 第八期 年代的文學 43 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榮幸接受朱銘美術館的邀請 來參加這個 紀的中國 整個臺灣社會改變的時候 我根本還沒有機會好好認識我 主題演講 我的專長是臺灣文學 就集中在文學這個領域來談我對 70 們的土地 我真正被教育 被啟蒙 恐怕就是從人間副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優 秀 的 構 圖 設 計 可 以 引 起 眾 的 注 意, 書 籍 封 面 的 構 圖 影 響 消 費 者 的 購 買 意 願 海 報 設 計 的 構 圖 影 響 的 傳 達 效 益 照 片 的 構 圖 影 響 美 感 的 表 現 與 傳 遞 經 典 名 作 在 構 圖 上 皆 有 細 膩 的 安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4D F736F F 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532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東方技術學院 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1-26

Microsoft Word doc

106陳怡良.doc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094THU DOC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380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前 言 莊 子 ( 約 B.C.) 於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尾, 提 及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最 後 以 周 與 蝴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作 結 物 化 一 語, 不 僅 文 學 家 視 其 是 事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A448A4E5AAC0B77CBEC7B3F8B2C43132A8F7B2C434B4C15F E706466>

目 录 2012年3月(总第102期)

The Main Plot Tension of Marry or Not(TV Series) Wu Hsien Chun, John Associate Professor, Applied Chinese Department, Overseas Chinese University ABST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4D F736F F 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01何寄澎.doc

9(3)人文封面

5 49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classificationcultural significance 1 p p373 3 p494 4 p p27b


瞿佑詞校勘輯佚及板本探究

<4D F736F F 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4D F736F F D D3532A4E9AA76AEC9B4C1BB4FC657C160B7FEA9B2A5C1AC46B3A1B4DEB2A3A7BDAAFEC4DDAA4CB77EB8D5C5E7B3F5A4A7ABD8A5DF2E646F63>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Microsoft Word - 2\275\306\273s

Microsoft Word - CGJ6-1-05陳伯軒.doc

I NSC H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alyzed picture style of 401 illustrations in children s picture b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58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壹 研 究 動 機 與 背 景 教 育 成 敗, 繫 於 師 資 之 良 窳 教 育 部 於 2010 年 8 月 召 開 第 八 次 全 國 教 育 會 議 中, 師 資 培 育 與 專 業 發 展 為 一 項 重 要 的 討 論 議 題, 其 中 研 修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4D F736F F D D DA4E9AA76AEC9B4C1BB4FC657AAECB5A5BEC7AED5BDD2ABE1B8C9B2DFB867C5E7AAECB1B42E646F63>

104 論余華 兄弟 裡的狂歡敘事 壹 前言 從街頭狂歡節 carnival 說起 余華的長篇小說 兄弟 篇幅超過四十萬字 全書藉由宋鋼 李光頭兩兄弟幾十年的情 誼鋪陳 間接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間及其後中國社會的發展 小說的上部寫兄弟倆不幸的童年 生活 以及苦難中建立的深厚情誼 下部則敘述改革開放後 兩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4D F736F F D F32372D33345FB171ACFCBEC7C65BC249B1B4B051B9CFAED1C05DAABAA747B86DBB50B8CBB9A22E646F63>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标题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164 On Inherit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Fate of Stranger in the Novels by Song Ze Lai and Wu He Hou, Tzuoh-Je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tera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2008 3, (,1989, 135 ) 1869 (,1919) , ,,,, 20, (,1990) 1872,,,,,,1914, 1872,42 4,1918,,, 46,, 1872,,1880,40,, (,1998) 1914,,

<4D F736F F D2032B8ADACC2A7672DB4E5C3C0A9F3C0B8A141A6DCB5BDA9F3C3C02E646F63>


如 语 言 研 究 型 数 据 库 那 样 成 熟, 但 可 为 构 建 华 文 教 材 数 据 库 提 供 借 鉴 此 类 数 据 库 中 有 代 表 性 的 有 北 京 语 言 大 学 的 对 外 汉 语 教 材 检 索 数 据 库,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的 国 际 汉 语 教 学 国 别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Landscape Theory & Study 17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174 Analysis of Yao Bat le between Cin and Jin --also its Application on Chinese Teaching Kuang-Ming Chien* Abstract <Yao Battle between Cin and Jin>

untitled

穨CY03519.PDF

广 州 市 花 都 区 公 务 员 培 训 需 求 分 析 的 研 究 A STUDY OF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ON CIVIL SERVANTS OF HUADU DISTRICT IN GUANGZHOU 作 者 姓 名 : 黄 宁 宁 领 域 ( 方 向 ): 公

no.21Chun-Chih Hsieh a.pdf

Microsoft Word 由「典故借喻與氛圍營造」探李商隱的無題詩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CMMI CMMI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UDC Empirical Researches on Pricing of Corporate Bonds with Macro Factors 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臺 灣 性 圖 騰 初 探 A study on sex totem of Taiwan 研 究 生 : 江 華 如 指 導 教 授 : 簡 上 淇 博 士 阮 芳 賦 博 士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人 類 性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Gradu

标题

A4

文档 9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Analysis of Cultural Elements of Meinong s Paper Umbrella Painting Abstract Meinong paper umbrellas are a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 for the Hakka peo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

第一章 緒論

<4D F736F F D2031A1A2C8ABB9FAD6B0D2B5BDCCD3FDB9A4D7F7BBE1D2E9D4DABEA9D5D9BFAA2E646F63>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謝誌

Transcription:

林 木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之 重 要 性 初 探 A Study of the Importance of Trees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吳 雅 婷 Ya-Ting Wu 葉 宗 和 Tzong-Ho Yeh 摘 要 古 籍 記 載, 林 木 者, 山 之 毛 髮, 山 之 衣 也 林 木 為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重 要 構 成 因 素 與 表 現 主 題, 其 形 象 是 以 自 然 為 母 體, 卻 又 不 是 對 樹 木 的 完 全 模 仿 於 是, 透 過 筆 墨 造 形, 林 木 足 以 呈 現 萬 千 姿 態, 不 僅 可 表 達 出 畫 家 豐 富 之 情 感, 增 添 畫 面 華 麗 與 靈 動 之 視 覺 功 能, 而 使 山 水 畫 蘊 含 著 無 窮 的 審 美 意 境 本 文 研 究 方 法 以 文 獻 法 比 較 法 及 歸 納 分 析 法 為 主 首 先, 整 理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意 涵 與 源 流 ; 其 次, 敘 述 林 木 之 意 義 哲 思 與 發 展 趨 向 ; 再 者, 從 歷 代 畫 論 題 畫 詩 中 歸 納 出 關 於 林 木 之 文 字 論 述 ; 最 後, 則 透 過 系 統 性 地 分 析 林 木 在 山 水 畫 中 角 色 類 型 與 配 置 份 量, 呈 現 出 不 論 是 作 為 主 體 客 體 或 點 綴 之 用, 或 擔 任 視 點 導 引, 或 平 衡 畫 面 之 比 重, 林 木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之 重 要 性 已 逐 一 顯 像 關 鍵 字 : 林 木 山 水 畫 視 覺 美 感 Abstract According to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written, Tree, is as a symbol of the hair and the clothes worn by the mountains. Tre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nd theme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and Mother Nature as the base of tree s shape, but not totally copying from the identified tree. Then, through painter s brush, trees not only express diversity with the artist s abundant feelings, adding the visual function with glamour and spirit, but also enrich endless aesthetic situation. Documentation, comparison, induction and analysis were used as the main tools in this study. Firstly, where the implication and evolvement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were organized, followed by a description of the meanings and trendy philosophy of trees. Moreover, tree-related essays were abstracted from the Chinese paintings and poems by generations; finally, in a systematic method to analyze the role and layout of trees, with subject, objective 南 華 大 學 美 學 與 藝 術 管 理 研 究 所 研 究 生 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Institute in Aesthetics and Arts Management, Nan Hua University 南 華 大 學 視 覺 藝 術 學 系 專 任 副 教 授 Associate Professor, the Department of Visual Art, Nan Hua University 111

or decorative parts, visual leading, or balancing ratio, the importance of trees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is obviously appeared. Keyword: trees, landscape paintings, visual aesthetics 一 緒 論 ( 一 )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自 然 界 中 處 處 佈 滿 林 木, 其 中 樣 貌 表 現 之 姿 態 萬 千, 或 高 低 參 差 不 齊, 或 大 小 型 體 不 一, 但 無 論 其 表 現 形 式 或 種 類 為 何, 皆 展 現 出 青 春 氣 息 與 強 韌 的 生 命 力 說 文 解 字 : 休, 從 人 依 木, 人 在 操 勞 過 甚 時, 依 靠 樹 木, 以 休 養 體 力 和 精 神, 故 休 之 本 義 作 息 止, 乃 倚 於 木 以 暫 息 之 意 因 此, 林 木 與 人 類 生 活 關 係 之 密 切, 從 古 人 的 造 字 原 理 即 可 看 出 一 斑 縱 觀 中 國 山 水 畫 源 流, 其 構 成 元 素 主 要 是 由 山 石 雲 水 林 木 與 點 景 等 四 大 部 分 所 組 合, 樹 在 其 中 之 角 色 扮 演, 無 論 是 大 樹 小 樹 遠 樹 或 苔 點 等, 均 呈 現 著 不 同 化 身 之 視 覺 美 感 與 藝 術 象 徵, 即 使 畫 幅 中 僅 以 林 木 為 題, 亦 能 自 成 一 畫 關 於 林 木 之 描 繪, 早 見 之 於 古 代 人 物 畫 及 山 水 畫 中, 藉 由 對 大 自 然 之 觀 照, 運 用 藝 術 創 作 手 法, 將 其 形 體 圖 繪 出 各 種 不 同 之 動 人 樣 式 另 者, 林 木 之 美, 亦 讓 歷 代 文 人 或 詩 人 為 之 讚 歎, 其 強 烈 的 象 徵 屬 性, 而 成 為 詩 人 抒 發 自 我 心 性 與 情 感 常 運 用 的 藝 術 媒 介 於 是, 藝 術 家 透 過 觀 察 與 體 悟, 不 僅 可 捕 捉 其 形 態 與 神 采, 亦 看 到 了 林 木 的 初 生 成 長 繁 衍 與 老 化, 猶 如 人 類 的 生 命 般, 亦 呈 現 著 自 然 的 規 律 與 秩 序 從 哲 學 角 度 思 維, 山 水 畫 也 是 具 生 命 之 有 機 整 體 故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 山 以 水 為 血 脈, 以 草 木 為 毛 髮, 以 煙 雲 為 神 彩 故 山 得 水 而 活, 得 木 而 華, 得 煙 雲 而 秀 媚 1 宋 代 韓 拙 在 山 水 純 全 集 中 亦 云 : 林 木 者, 山 之 衣 也, 如 人 之 無 衣 妝, 使 山 無 一 盛 之 貌, 故 貴 密 木 茂 林, 密 林 茂 木 有 華 盛 之 表 也 2 二 者 語 意 顯 示, 林 木 在 山 水 畫 中 雖 係 扮 演 外 衣 角 色, 卻 具 有 讓 生 命 更 加 華 麗 與 活 潑 之 裝 飾 功 能 ; 若 從 繪 畫 角 度 思 維, 林 木 也 是 山 水 畫 中 之 重 要 創 作 元 素, 亦 完 全 符 合 學 畫 先 畫 樹 起, 畫 樹 先 畫 枯 樹 起 3 之 論 點 有 鑑 於 林 木 與 人 之 密 切 關 係, 除 常 為 詩 人 詠 嘆 對 象 與 靈 感 泉 源, 又 是 山 水 畫 中 既 突 出 且 重 要 之 構 成 元 素 之 一, 其 重 要 性 確 實 有 再 深 入 探 討 之 必 要, 而 這 正 是 本 文 研 究 的 動 機 所 在 緣 此, 本 文 嘗 試 先 探 究 林 木 之 意 涵 歷 代 畫 論 題 畫 詩 中 林 木 相 關 論 述, 再 歸 納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林 木 表 現 趨 向 與 作 品 表 現, 以 為 林 木 在 山 水 畫 中 重 要 性 之 佐 證 因 此, 本 文 之 研 究 目 的 有 下 列 幾 點 : 1. 探 討 山 水 畫 中 林 木 之 源 流 與 發 展 趨 向 2. 歸 納 整 理 歷 代 畫 論 題 畫 詩 之 林 木 相 關 論 述 3. 系 統 性 地 分 析 林 木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角 色 類 型 與 配 置 份 量 4. 探 究 林 木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之 重 要 性, 以 為 後 續 繼 起 者 之 創 作 參 考 1 2 3 俞 崑 編 著,1984, 中 國 畫 論 類 編 ( 上 ), 華 正 書 局, 台 北, 頁 638 參 見 韓 拙 山 水 純 全 集, 引 自 傅 抱 石,1988, 中 國 繪 畫 理 論, 華 正 書 局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頁 189 參 見 龔 賢 畫 訣, 同 註 2 112

( 二 )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在 中 國 諸 多 繪 畫 學 科 中, 雖 然 人 物 畫 中 包 含 大 量 林 木 形 象 之 跡, 而 花 鳥 畫 中 之 植 物 則 屬 草 本 之 類, 但 林 木 在 山 水 畫 中 之 表 現 型 態 豐 富, 姿 態 萬 千, 時 代 不 同, 風 格 各 異, 並 為 山 水 畫 中 重 要 構 成 元 素 之 一, 是 故 本 文 鎖 定 山 水 畫 中 之 林 木 為 研 究 限 制 與 範 圍 本 文 研 究 範 圍 以 中 國 山 水 名 畫 中 之 林 木 表 現 為 主 ( 包 括 傳 說 之 作 ), 為 增 強 統 計 數 字 的 之 可 信 度 與 客 觀 性, 於 隋 唐 五 代 宋 代 元 明 清 至 民 國 共 擇 45 幅 圖 以 佐 證 ( 三 ) 研 究 方 法 在 研 究 方 法 的 運 用 上, 將 針 對 不 同 之 章 節 與 討 論 主 題, 擬 採 取 下 列 諸 法 : 1. 文 獻 研 究 法 研 究 一 開 始 以 整 理 並 瞭 解 山 水 畫 之 意 涵 與 發 展 與 林 木 有 關 之 哲 思 歷 代 畫 論 中 對 林 木 之 觀 點 與 論 述, 藉 以 建 立 此 研 究 主 題 之 探 究 基 礎 2. 比 較 研 究 法 整 理 分 析 歷 代 畫 家 論 述 此 林 木 課 題 之 異 同, 其 中 包 含 前 人 畫 作 實 踐 方 面, 各 家 實 際 操 作 上 之 差 異 探 討 作 有 系 統 的 歸 納 和 比 較, 以 釐 清 觀 念 與 認 知 研 究 緣 著 借 鑒 古 人 與 師 法 造 化 兩 條 路 線 著 手, 類 項 概 分 為 三, 交 叉 並 行 : 一 是 畫 論 中 林 木 之 閱 讀 研 究 ; 二 是 題 畫 詩 中 林 木 相 關 敘 述 ; 三 為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林 木 之 角 色 配 置 分 析, 藉 此 佐 證 林 木 之 重 要 地 位 3. 歸 納 分 析 法 本 文 擬 分 析 林 木 於 歷 代 畫 論 題 畫 詩 與 中 國 山 水 名 畫 中 之 重 要 性, 首 先 就 歷 代 畫 論 中 有 關 林 木 之 敘 述 做 歸 納, 再 就 題 畫 詩 中 林 木 敘 述 做 整 理, 爾 後 分 析 畫 中 林 木 在 畫 面 裡 所 佔 角 色, 以 期 對 林 木 之 重 要 具 初 步 了 解 二 山 水 畫 文 獻 回 顧 ( 一 ) 山 水 畫 的 意 涵 所 謂 山 水 畫, 相 當 於 西 洋 畫 裡 的 風 景 畫, 是 專 以 自 然 風 景 為 主 題, 捕 捉 四 季 的 交 替 晨 昏 暮 靄 的 變 換, 將 之 一 一 描 繪 入 畫, 因 為 構 成 風 景 的 要 素 是 山 和 水, 故 而 稱 之 中 國 人 以 農 立 國, 對 土 地 山 川 有 濃 厚 的 親 切 情 感, 加 之 以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有 山 林 文 學 的 鼓 吹, 所 以 中 國 人 情 有 獨 鍾, 特 別 拈 出 一 個 4 山 水 畫 的 專 名, 對 人 類 文 化 做 出 了 一 項 卓 越 的 貢 獻 中 國 山 水 畫 不 但 表 現 了 豐 富 多 彩 的 自 然 美, 更 集 中 體 現 了 中 國 人 的 自 然 觀 與 社 會 審 美 意 識, 甚 至 從 側 面 間 接 地 反 映 了 社 會 生 活, 它 在 中 國 畫 歷 史 進 程 中 得 到 突 出 發 展 之 畫 科, 在 元 代 以 後 的 畫 史 上 尤 佔 重 要 地 位 中 國 山 水 畫 在 漫 長 的 發 展 過 程 中, 形 成 了 獨 特 的 風 格 和 審 美 情 趣 形 成 了 一 套 完 整 的 理 論 體 系, 在 儒 家 道 家 思 想 影 響 下, 致 力 於 自 身 與 天 道 之 融 合, 以 自 然 風 景 為 主 要 描 寫 對 象 的 山 水 畫 表 現 了 豐 富 多 采 的 自 然 美, 更 集 中 體 現 了 中 國 人 的 自 然 觀 與 社 會 審 美 意 識, 並 講 究 天 人 合 一 心 有 萬 象 物 我 兩 忘 的 創 作 方 法, 筆 墨 裡 參 透 的 是 對 人 生 的 體 悟, 畫 面 所 追 求 是 不 似 之 似, 採 用 不 同 方 式 再 現 景 色, 甚 至 尋 求 科 學 方 法, 更 直 接 與 有 效 與 清 楚 的 表 現 自 然 中 國 人 對 山 水 有 著 宗 教 一 樣 的 崇 拜 與 敬 畏, 一 切 神 靈 皆 隱 於 山 水 之 中, 山 高 水 遠, 山 靜 水 動, 蘊 涵 著 天 體 宇 宙 無 限 奧 妙, 人 們 由 此 而 形 成 了 獨 到 的 山 水 觀 念 中 國 水 墨 畫 中 隱 含 著 中 國 文 人 情 寄 山 水, 淡 4 李 霖 燦 著,1987, 中 國 美 術 史 稿, 雄 獅 圖 書, 台 北, 頁 79 113

薄 以 明 志, 熱 愛 自 然 的 老 莊 哲 學 與 悲 天 憫 人 的 儒 道 思 想, 山 水 畫 家 取 法 聖 人 賢 者, 通 過 修 煉 使 自 己 的 內 在 昇 華, 達 到 心 的 清 靜, 與 宇 宙 之 道 會 合 中 國 山 水 畫 除 了 畫 眼 睛 所 見 加 上 心 裡 所 見, 不 同 於 西 方 繪 畫 一 時 所 見 那 的 種 固 定 視 點, 而 是 描 繪 畫 家 胸 中 山 水, 不 拘 泥 形 式, 將 對 山 川 之 心 領 神 會 描 繪 於 紙 上 宗 炳 所 言 : 夫 以 應 目 會 心 為 理 者, 類 之 成 巧, 則 目 亦 同 應, 心 亦 俱 會 應 會 感 神, 神 超 理 得, 雖 復 虛 求 幽 巖, 何 以 加 焉? 5 畫 家 是 藉 由 山 水 畫 表 達 出 宇 宙 與 空 間 和 諧, 以 自 然 為 範 本, 強 調 師 法 自 然, 從 自 然 中 選 取 素 材, 汲 取 靈 感 中 國 畫 家 遊 歷 山 川, 注 重 感 受, 寫 胸 中 丘 壑 心 中 意 向 中 國 的 山 水 畫, 是 在 尋 求 藝 術 的 真 諦, 創 造 活 潑 與 生 氣 ; 山 水 畫 不 只 是 自 然 空 間 更 是 畫 家 內 在 的 精 神 空 間, 是 心 與 山 水 一 併 同 化 於 道 的 作 品 從 山 水 自 然 的 細 節 中, 更 能 實 際 表 達 出 道 的 內 涵, 進 一 步 淨 化 身 心 提 高 層 次, 給 自 己 有 從 俗 世 束 縛 中 跳 脫 出 來 的 認 識 與 能 力 ( 二 ) 山 水 畫 的 發 展 源 流 1. 萌 芽 期 早 在 春 秋 戰 國 時 期, 百 家 爭 鳴, 各 種 學 說 紛 紛 興 起, 這 與 中 國 繪 畫 思 想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但 真 正 了 解 山 水 之 美, 卻 是 經 過 了 一 段 漫 長 的 過 程 在 中 國 的 山 水 繪 畫 裡, 畫 家 表 現 的 自 然 萬 物 映 像 面 貌, 是 畫 家 經 由 內 在 思 想 情 感 等 媒 介 建 構 而 成 在 漢 代, 山 水 的 描 繪 只 是 表 現 人 與 自 然 的 關 係, 把 山 水 當 作 人 物 的 襯 托 背 景, 並 未 將 山 水 作 為 主 軸 ; 直 至 魏 晉 亂 世, 玄 學 之 風 漸 盛, 大 開 名 士 清 談 的 隱 逸 之 風, 文 人 雅 士 為 了 追 求 寫 意, 逍 遙 的 心 靈 淨 土, 回 歸 自 然, 將 心 態 趨 向 自 然, 不 論 其 目 的 是 否 為 了 迎 合 當 權 者, 突 顯 其 文 人 高 風 亮 節 之 風 骨, 或 為 了 亂 世 避 禍, 隱 逸 山 林, 寄 情 山 水 逐 漸 成 為 名 士 清 流 釣 名 沽 譽 的 一 種 姿 態, 也 造 就 了 山 水 詩 田 園 詩 山 水 畫 的 新 風 格 晉 書. 顧 愷 之 傳 : 千 巖 競 秀, 萬 壑 爭 流, 草 木 蒙 籠 其 上, 若 雲 興 霞 蔚 6 顧 凱 之 讚 揚 大 自 然 之 鬼 斧 神 工, 從 其 傳 作 洛 神 賦 圖 中 之 山 川 與 雲 紋 交 織 的 背 景, 山 水 畫 已 然 呼 之 欲 出 2. 發 展 期 隋 代 展 子 虔 之 遊 春 圖 中, 其 技 法 上 使 用 青 綠 勾 勒 和 枝 幹 直 接 用 粉 點 染 的 方 法, 代 表 了 山 水 畫 經 南 北 朝 醞 釀 而 漸 漸 走 向 成 熟 中 唐 以 後, 中 國 繪 畫 漸 擺 脫 政 教 而 趨 向 自 由 發 展, 即 由 政 教 而 步 入 文 人 畫 之 濫 觴 因 此 山 水 畫 和 花 鳥 畫, 漸 則 取 代 道 釋 人 物 的 地 位, 李 思 訓 李 昭 道 父 子 以 金 色 描 繪 物 形 的 輪 廓, 將 金 線 使 用 於 濃 豔 的 金 碧 山 水, 而 進 一 步 發 展 了 以 筆 墨 線 條 來 表 現 山 水 畫 境 界, 後 世 譽 為 北 宗 另 一 方 面 王 維 開 創 一 番 新 氣 象, 全 用 水 墨 渲 染 淡 設 色, 筆 調 含 蓄 迂 迴 不 盡, 後 世 尊 稱 為 南 宗 中 國 的 山 水 畫, 在 此 時 線 條 的 表 現, 已 由 純 時 間 性 的 線 條 發 展 到 空 間 性 的 線 條, 線 條 不 僅 是 線, 更 進 一 步 躍 升 至 面 的 效 果 3. 興 盛 期 五 代 承 接 了 隋 唐 之 繪 畫 基 礎 而 大 放 異 彩, 其 中 荊 浩 打 開 了 山 水 畫 時 代 的 門 戶, 而 荊 浩 於 筆 法 記 所 提 出 的 六 要 即 氣 韻 思 景 筆 墨 更 成 為 了 中 國 山 水 畫 的 重 要 理 論 著 作 中 國 繪 畫 發 展 到 宋 代, 達 到 了 藝 術 的 顛 峰 宋 朝 由 於 推 崇 重 文 輕 武 的 政 治 策 略, 國 勢 積 弱 不 振, 但 繪 畫 藝 術 在 當 時 權 貴 全 力 支 持 之 下, 蓬 勃 發 展, 尤 其 是 宋 徽 宗 任 內, 在 宮 廷 中 設 立 翰 林 畫 院, 大 力 招 攬 英 才, 將 繪 畫 藝 術 正 式 納 入 國 家 體 制 之 內, 使 繪 畫 美 學 和 詩 詞 文 學 相 互 融 合, 奠 定 了 以 蘇 軾 為 首 的 文 人 畫 之 正 統 地 位, 也 促 使 宋 朝 成 為 中 國 繪 畫 美 術 史 上, 最 輝 煌 鼎 盛 的 時 期 宋 代 山 水 畫 表 現 了 畫 家 對 自 然 的 畫 理 與 畫 法 的 探 求, 通 過 自 然 變 化 透 視 社 會 的 變 革, 並 關 注 人 在 山 水 中 的 地 位, 多 以 論 道 訪 友 尋 幽 游 樂 為 5 6 參 見 宗 炳 畫 山 水 序, 同 註 2, 頁 41 房 玄 齡 著,1976, 楊 家 駱 編, 晉 書, 鼎 文 書 局, 台 北, 頁 2404 114

題 材 的 山 居 圖 行 旅 圖 等 方 式, 寄 情 山 水, 表 現 對 人 生 理 想 與 生 活 品 味 的 追 求 李 成 范 寬 所 畫 雪 景 寒 林 行 旅 等 圖, 創 造 了 中 國 山 水 畫 永 恆 的 主 題 郭 熙 許 道 寧 米 芾 米 友 仁 等 亦 各 具 特 點, 把 宋 代 山 水 推 向 一 個 歷 史 的 高 峰 中 國 山 水 畫, 宋 代 為 一 多 方 發 展 之 時 期, 派 別 之 分 演 既 多, 畫 家 亦 彬 彬 輩 出 宋 朝 初 期 中 國 山 水 畫 承 襲 五 代 荊 浩 關 仝 董 源 巨 然 之 後, 即 有 李 成 范 寬 郭 熙 等 畫 家 掘 起, 使 中 國 山 水 畫 推 向 了 高 峰 到 了 宋 代 南 渡 以 後, 山 水 畫 風 大 變, 崇 尚 水 墨 南 宋 初 年, 有 李 唐 劉 松 年 等 畫 院 畫 家 興 起, 他 們 的 筆 法 細 潤, 色 彩 富 麗, 精 麗 巧 整, 世 稱 院 體 後 來 又 有 馬 遠 夏 珪 師 法 李 唐 並 參 以 南 宋 水 墨 之 法 4. 停 滯 後 求 變 期 元 代 繪 畫 題 材 範 圍 方 面 大 為 縮 小, 唯 在 山 水 畫 方 面 有 其 特 殊 的 發 展 文 人 畫 家 強 調 書 畫 一 體 之 創 作 理 念, 積 極 倡 導 以 書 入 畫 的 創 作 技 法 留 白 處 落 款 所 題 的 詩 詞, 更 讓 文 學 書 法 與 繪 畫 藝 術 融 合 成 一 體 此 後, 繪 畫 藝 術 在 詩 詞 與 書 法 之 外, 又 融 入 了 金 石 藝 術, 中 國 繪 畫 發 展 至 此, 不 僅 是 藝 術 美 學, 更 是 融 合 了 中 國 書 法 文 學 金 石 與 繪 畫 藝 術 為 一 體 的 文 化 結 晶 元 代 初 年 最 重 要 的 畫 家 是 趙 孟 頫, 他 是 復 古 主 義 的 提 倡 者, 主 張 要 貴 存 古 意, 而 且 提 出 書 畫 同 源 其 作 品 鵲 華 秋 色 圖 顯 示 出 了 一 種 簡 樸 清 晰 的 線 條 風 格 與 寧 靜 的 意 境, 而 元 四 家 黃 公 望 王 蒙 倪 瓚 吳 鎮 四 人 擅 長 水 墨 山 水 並 兼 工 竹 石, 為 典 型 的 文 人 畫 風 格, 通 過 他 們 的 探 索 和 努 力, 使 中 國 山 水 畫 的 筆 墨 技 巧 達 到 了 一 個 高 峰, 對 後 世 的 繪 畫 派 影 響 巨 大 明 代 繪 畫, 以 山 水 最 發 達, 作 家 遠 比 宋 元 為 多 自 明 初 至 嘉 靖 間, 畫 院 特 盛, 當 時 繪 畫 趨 勢, 全 以 畫 院 為 中 心 院 內 畫 家, 自 以 南 宋 之 院 體 為 依 歸 院 外 畫 家, 亦 多 繼 承 趙 伯 駒 李 唐 劉 松 年 馬 遠 夏 珪, 成 一 時 風 尚 山 水 畫 方 面, 明 代 約 略 可 分 為 三 派 : 浙 派 院 派 吳 派 戴 進 繼 承 了 南 宋 畫 風 而 開 創 浙 派, 影 響 甚 大, 明 代 中 晚 期 的 吳 偉 藍 瑛 等 皆 屬 於 浙 派 的 健 將 明 初 在 技 法 上 融 合 南 宋 院 體 及 傳 統 上 許 多 流 派 者, 被 稱 為 院 派, 當 時 院 派 諸 畫 家 每 多 兼 習 南 宋, 近 交 文 徵 明 沈 周, 故 於 細 密 巧 整 中, 時 存 幽 雅 輕 逸 的 風 格 吳 派, 為 院 浙 吳 派 之 中 和, 事 實 上, 中 國 山 水 畫 至 明, 已 大 見 南 北 調 和 之 趨 勢, 此 派 代 表 為 唐 寅 仇 英 在 清 代 山 水 畫 中, 以 四 王 王 時 敏 王 鑑 王 翬 王 原 祁 為 代 表 他 們 的 畫 風 被 尊 為 山 水 畫 的 正 宗, 影 響 畫 壇 長 達 兩 個 多 世 紀 之 久 他 們 主 張 摹 仿 古 人, 尤 其 是 元 四 家 的 作 品, 講 究 筆 墨 的 書 卷 氣, 其 中 以 王 翬 名 聲 最 大, 技 巧 最 全 面, 功 力 也 最 深 厚, 具 有 一 定 代 表 性 中 國 的 近 代 水 墨 畫, 大 致 上 可 劃 分 出 傳 統 與 革 新 兩 種 風 格 面 貌 延 續 傳 統 路 線 者, 追 求 畫 面 上 詩 書 畫 印 四 者 的 完 美 結 合, 受 清 代 碑 學 書 法 影 響, 畫 風 帶 有 金 石 味, 如 吳 昌 碩 齊 白 石 黃 賓 虹 等 另 一 批 受 西 方 美 術 訓 練 出 身 的 畫 家, 則 將 西 方 繪 畫 的 觀 念 帶 入 中 國 水 墨 畫 中, 試 圖 融 合 中 西, 對 傳 統 水 墨 進 行 改 革, 如 留 日 的 高 劍 父 留 法 的 徐 悲 鴻 及 其 學 生 蔣 兆 和 等 5. 山 水 畫 在 台 灣 民 國 以 來, 溥 心 畬 黃 君 璧 與 張 大 千 是 傳 統 水 墨 國 畫 中 老 一 輩 畫 家 的 代 表 人 物, 他 們 的 後 半 生 都 跟 台 灣 有 密 切 的 關 係, 也 給 予 台 灣 國 畫 畫 壇 很 大 的 影 響, 因 而 合 稱 渡 海 三 家 雖 然 同 樣 是 從 深 厚 的 傳 統 筆 墨 基 礎 中 走 出, 也 都 具 有 中 國 面 臨 時 代 沖 激 變 動 的 大 背 景, 溥 心 畬 黃 君 璧 與 張 大 千 卻 呈 現 了 迥 異 的 藝 術 創 作 路 線, 他 們 各 自 所 代 表 的 不 同 藝 術 創 作 理 念, 也 顯 示 了 中 國 傳 統 知 識 份 子 在 面 臨 西 方 文 化 強 烈 激 盪 下, 所 不 同 的 因 應 表 現 7 此 外, 近 代 影 響 台 灣 美 術 發 展 甚 為 深 遠 的 一 人 即 是 傅 狷 夫, 夙 有 北 黃 南 傅 之 美 譽 傅 狷 夫 極 為 重 視 寫 生, 他 自 創 之 水 法, 如 海 濤 瀑 布 浪 花 與 激 流 等, 展 現 澎 湃 氣 勢, 對 台 灣 山 岳 獨 特 的 雲 蒸 霞 蔚 7 引 自 視 覺 素 養 學 習 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7/chap17-03.htm 115

也 情 有 獨 鍾, 玉 山 塔 山 祝 山 等 地 遍 留 他 的 足 跡 他 透 過 靜 心 的 觀 察 與 寫 生 後, 研 究 出 新 的 皴 法, 也 就 是 有 名 的 傅 家 山 水 裂 罅 皴, 傳 神 表 達 台 灣 山 岩 的 自 然 風 貌 三 林 木 之 意 涵 及 特 質 ( 一 ) 林 木 之 意 義 林 木 一 詞, 最 早 出 現 於 周 禮 : 今 許 州 見 平 地 多 林 木 故 云 林 竹 木 也 8 古 籍 中 另 有 質 的 張 而 弓 矢 至 焉, 林 木 茂 而 斧 斤 至 焉 9 軍 旁 有 險 阻 潢 井 蒹 葭 林 木 翳 薈 者, 必 謹 覆 索 之, 此 伏 姦 之 所 也 10 林 木 伐, 麋 鹿 盡, 而 國 繼 以 圍 11 等 相 關 論 述, 林 木 意 指 林 間 的 樹 木 或 生 長 在 樹 林 中 12 的 樹, 自 古 即 被 多 方 運 用 於 文 章 中, 無 論 是 具 象 或 意 象 之 描 述 皆 有 之 兩 宋 時 期 崇 文 抑 武, 優 禮 文 人 士 大 夫, 而 繪 畫 經 過 五 代 的 過 渡, 繼 唐 之 後 出 現 一 個 光 輝 鼎 盛 期, 宋 代 宮 廷 院 畫 規 模 宏 大, 群 集 畫 壇 高 手, 成 為 古 代 繪 畫 中 心, 文 人 熱 衷 論 畫, 畫 論 畫 史 的 著 作 超 越 前 代, 山 水 畫 之 山 水 樹 石 等 逐 漸 被 精 細 的 討 論, 甚 至 做 系 統 的 論 述 畫 論 中 林 木 一 詞 最 早 被 提 及 於 王 維 山 水 論 : 凡 作 林 木, 遠 者 疏 平, 近 者 高 密 13,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 山 之 林 木, 映 蔽 以 分 遠 近 14, 趙 左 文 度 論 畫 林 木 得 勢, 雖 參 差 向 背 不 同, 而 各 自 條 暢 15 ; 畫 論 中 包 涵 單 株 樹 雙 株 樹 群 樹 皆 以 林 木 一 詞 稱 之, 後 期 畫 家 學 者 亦 遵 循 古 人 之 說 法 清 代 石 濤 苦 瓜 和 尚 畫 語 錄 中 林 木 章 專 論 樹 法, 要 求 樹 態 能 有 擬 人 化 的 型 態 ; 傅 抱 石 所 著 中 國 繪 畫 理 論 : 十 二 曰 林 木 論 : 開 始 作 畫, 即 在 林 木 頫 仰 穿 插, 豈 可 雜 亂? 16 將 歷 代 與 樹 相 關 論 述 全 收 錄 於 林 木 篇 承 上 述, 古 籍 與 歷 代 畫 論 中, 樹 木 相 關 論 述 多 用 林 木 一 詞 稱 之, 本 文 遂 引 用 林 木 一 詞 概 括 樹 木 之 涵 義 ( 二 ) 林 木 哲 思 中 國 人 對 大 自 然 的 有 著 特 殊 情 感, 自 古 即 有 特 殊 的 山 水 自 然 觀, 早 期 的 思 想 家 也 經 常 談 論 自 然, 老 子 莊 子 及 許 多 關 於 自 然 與 人 文 精 神 間 的 聯 繫, 西 方 亦 有 與 林 木 精 神 相 符 之 哲 學 理 論, 本 段 分 述 如 下 1. 萬 物 草 木 之 生 也 柔 脆, 其 死 也 枯 槁 老 子 : 人 之 生 也 柔 弱, 其 死 也 堅 強 萬 物 草 木 之 生 也 柔 脆, 其 死 也 枯 槁 故 堅 強 者 死 之 徒, 柔 弱 者 生 之 徒 故 堅 強 者 死 之 徒, 柔 弱 者 生 之 徒 是 以 兵 強 則 不 勝, 木 強 則 兵 強 大 處 下, 柔 弱 處 上 17 這 一 章 取 材 於 自 然 界 的 植 物 來 比 喻 自 然 界 的 現 象, 是 柔 弱 為 生 氣 的 特 性, 剛 強 是 死 亡 的 特 徵 萬 物 包 括 人 在 內, 活 著 的 時 候 身 體 是 軟 的, 死 以 後 屍 體 會 變 得 僵 直 無 彈 性, 成 為 不 可 彎 曲 的 樣 子 萬 物 草 木 亦 然 老 子 主 張 用 柔 軟 性 去 應 付 外 在 的 環 境, 人 之 生 命 要 充 滿 韌 性, 不 屈 不 撓, 以 柔 克 剛, 方 能 衝 破 難 關 開 展 生 命 之 實 然, 努 力 過 的 必 定 留 下 痕 跡, 成 事 在 人, 謀 事 在 天, 退 一 步 海 闊 天 空, 強 行 則 玉 石 俱 焚 8 重 刊 宋 本 周 禮 註 疏 附 校 勘 記 四 十 二 卷,1979:( 漢 ) 鄭 玄 註 ;( 唐 ) 陸 德 明 音 義 ;( 唐 ) 賈 公 彥 疏 ;( 清 ) 阮 元 校 勘 ;( 清 ) 盧 宣 旬 摘 錄, 中 華 書 局, 大 陸,499-2 頁 9 荀 子,1993, 譯 註 : 雪 克 王 雲 路, 審 閱 : 董 治 安 許 嘉 璐, 錦 繡 出 版 社, 台 北, 頁 26 10 孫 子 兵 法,1993, 譯 註 : 李 零, 審 閱 倪 其 心, 錦 繡 出 版 社, 台 北, 頁 78 11 新 校 本 史 記 三 家 註 并 附 編 二 種,1882 ( 漢 ) 司 馬 遷 撰 ;( 劉 宋 ) 裴 駰 集 解 ;( 唐 ) 司 馬 貞 索 隱 ;( 唐 ) 張 守 節 正 義, 楊 家 駱 主 編, 錦 繡 出 版 社, 台 北, 頁 1860 12 雷 飛 鴻 著,2002, 辭 海, 世 一 書 局, 台 北, 頁 589 13 參 見 王 維 山 水 論 同 註 2, 頁 182 14 參 見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同 註 1, 頁 635 15 參 見 趙 左 文 度 論 畫, 同 註 1, 頁 759 16 同 註 2, 頁 3 17 楊 汝 舟,1987, 老 子 道 德 經, 中 華 民 國 老 莊 學 會 中 道 雜 誌 社, 台 北, 頁 174 116

2. 無 用 之 用 莊 子 曰 : 然 則 無 用 之 為 用 也 亦 明 矣 18 莊 子 思 想 中 的 無 用, 是 以 形 體 上 的 無 用 來 追 求 不 為 外 物 所 累, 天 生 萬 物, 必 有 其 才 用, 必 有 其 器 用, 所 以 莊 子 追 求 心 靈 的 契 合 大 道, 不 拘 泥 在 有 用 無 用 之 間, 無 肯 專 為, 正 如 同 老 子 思 想 中 的 守 樸 見 素, 不 肯 固 執 在 一 種 器 用 之 內 而 無 用 之 用, 在 物 質 的 層 次 上 面 來 講, 是 一 種 消 極 的 保 全 性 命, 在 精 神 的 層 次 方 面 來 講, 則 是 一 種 積 極 的 養 護 精 神, 不 會 因 內 在 的 干 擾 而 半 途 短 命 心 靈 繫 守 在 無 用 的 境 界, 即 是 通 達 大 道, 守 樸 知 止 ; 精 神 不 外 放 到 有 用 的 境 地, 自 然 善 惡 兩 忘 ; 生 命 若 能 體 會 無 用 之 用 的 妙 境, 當 然 可 以 契 合 於 道, 順 虛 寂 的 中 道 而 行 3. 德 性 象 徵 中 國 的 畫 家 與 詩 人, 常 以 寄 予 心 志 為 目 的, 尋 找 審 美 客 體 中 某 一 特 點 與 自 身 相 契 合 之 物, 在 中 國 君 子 比 德 之 哲 思 影 響 之 下, 林 木 如 松 柏 等, 常 成 為 比 德 的 對 象 松 樹 以 其 堅 忍 不 拔 的 品 格, 為 歷 代 畫 家 所 喜 愛, 不 論 在 山 水 畫 或 花 鳥 畫 中, 皆 是 常 被 描 繪 的 景 物 之 一 文 人 墨 客 常 常 借 松 樹 的 品 格 詠 物 言 志, 抒 發 情 感 孔 子 : 歲 寒, 然 後 知 松 柏 後 凋 也 19 韓 拙 山 水 純 全 集 : 且 松 者 公 侯 也, 為 眾 木 之 長, 亭 亭 氣 概 高, 上 盤 於 空, 勢 鋪 霄 漢 枝 迸 而 覆, 掛 而 下 接 凡 木 以 貴 待 賤, 如 君 子 之 德, 周 而 不 比 荊 浩 者 : 成 材 者, 氣 概 高 干, 不 材 者, 抱 節 自 屈 有 偃 蓋 而 枝 盤 頭 低 而 腰 曲 者, 為 異 松 也 ; 皮 老 蒼 鱗 枝 枯 葉 少 者, 為 古 松 也 右 丞 曰 : 松 不 離 於 弟 兄 謂 高 低 相 立 亦 有 子 孫, 謂 新 枝 相 續 為 幼 松 者, 其 稍 凌 空 而 聳 出, 其 針 交 結 而 蔭 重 也 20 杜 甫 : 丞 相 祠 堂 何 處 尋, 錦 官 城 外 柏 森 森 21 松 樹 多 樣 貌 決 定 於 松 的 本 性 並 超 越 自 身 範 圍, 在 歷 代 文 人 眼 中, 象 徵 君 子 之 德 風, 成 為 人 們 表 彰 德 行 的 精 神 依 歸 ( 三 ) 山 水 畫 中 之 林 木 發 展 趨 向 林 木 於 上 古 時 期 為 原 始 居 民 生 活 所 需, 如 架 木 為 巢 或 鑽 木 取 火, 甚 至 糧 食 蔬 果, 均 與 林 木 關 係 密 切, 是 以 先 民 有 繪 畫 之 時, 即 有 林 木 畫 漢 代 畫 像 磚 上 之 植 物 圖 像 極 微 稚 拙, 表 現 技 法 上 尚 未 成 熟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老 莊 思 想 盛 行, 當 時 士 大 夫 隱 居 山 林, 促 使 山 水 文 學 與 山 水 畫 的 萌 芽, 但 山 水 樹 石 之 型 態 仍 稍 嫌 生 硬 唐 代 張 彥 遠 (813-879) 在 歷 代 名 畫 記 中 記 載 : 魏 晉 以 降, 名 跡 在 人 間 者, 皆 見 之 矣 其 畫 山 水, 則 群 峰 之 勢, 若 鈿 飾 犀 櫛, 或 水 不 容 泛, 或 人 大 于 山, 率 皆 附 以 樹 石, 映 帶 其 地 列 植 其 狀, 則 伸 臂 布 指 22 唐 代 張 藻 提 出 外 師 造 化, 中 得 心 源 的 名 句, 初 次 建 立 了 自 然 造 化 與 畫 家 的 創 造 關 係 五 代 山 水 不 論 在 內 涵 語 彙 的 豐 富 性 或 是 在 空 間 秩 序 的 連 貫 性 上 都 達 到 新 的 境 界, 山 水 畫 終 於 能 表 現 自 然 的 廣 大, 豐 富 和 深 奧, 擁 有 以 形 寫 神 絕 技 的 典 範 大 家 也 接 踵 出 現, 以 各 具 特 色 的 地 域 風 格, 描 繪 中 國 不 同 地 理 環 境 的 風 格 情 態, 共 同 創 造 了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古 典 期 宋 代 人 崇 尚 理 注 重 寫 實, 對 樹 的 描 述 都 以 自 然 之 理 述 之, 畫 家 在 充 分 的 研 究 觀 察 後, 把 握 對 象 本 質, 轉 化 具 個 人 特 徵 的 樹 法 來 表 現, 筆 墨 雖 然 精 湛, 但 以 完 成 形 象 塑 造 為 目 的, 以 成 就 真 境 理 趣 為 依 歸, 23 就 表 現 特 徵 而 言, 畫 樹 枝 幹 多 不 盡 露, 配 合 縝 密 之 穿 插, 即 使 三 株 五 株 已 是 幽 深 鬱 密, 儼 然 成 林 元 朝 邊 疆 元 兵 入 主, 人 心 思 漢, 隱 逸 風 盛, 返 求 諸 己, 故 繪 畫 偏 向 主 觀 寫 意, 樹 法 亦 然 元 代 為 蒙 古 人 統 治, 因 無 畫 院 的 設 立, 其 山 水 林 木 畫 多 以 宋 人 古 法 為 圭 臬, 在 稍 加 變 化, 以 復 古 為 信 念, 對 自 然 的 體 認 為 寫 意 而 不 呆 板 18 19 20 21 22 23 黃 景 鋐 註 譯,1974, 新 譯 莊 子 讀 本, 三 民 書 局, 台 北, 頁 7 劉 瑛 著,2006, 論 語 新 探, 紅 螞 蟻 圖 書, 台 北, 頁 188 參 見 韓 拙 山 水 純 全 集, 同 註 2, 頁 184 邱 燮 註 譯,1973, 新 譯 唐 詩 三 百 首, 三 民 書 局, 台 北, 頁 373 參 見 張 彥 遠 歷 代 名 畫 記, 同 註 2, 頁 603 趙 宇 修,1997, 林 木 表 現 法 之 研 究,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美 術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頁 6 117

明 清 兩 代 的 畫 崇 尚 前 人 的 風 氣 較 盛, 對 林 木 大 多 重 形 式 及 細 節, 山 水 畫 派 甚 多, 但 當 時 觀 察 寫 生 甚 少, 雖 有 唐 寅 仇 英 等 人 在 山 水 林 木 畫 表 現 出 色, 有 王 建 等 人 一 味 摹 古, 有 倪 贊 之 天 真 幽 淡, 但 大 體 而 言, 多 臨 摹 古 人 之 法, 無 真 正 創 新 近 現 代 國 際 交 流 頻 繁, 西 風 漸 增, 固 繪 畫 多 採 中 西 合 璧, 不 論 畫 風 技 法 媒 材 皆 多 元 蓬 勃 發 展, 樹 法 亦 然 四 林 木 之 重 要 性 顯 像 ( 一 ) 畫 論 中 林 木 相 關 論 述 林 木 在 山 水 畫 中 占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與 作 用, 其 自 然 形 態 的 複 雜 多 變, 決 定 了 表 現 技 法 的 難 度 ; 在 判 別 山 水 畫 家 之 風 格 特 點 時, 作 品 中 林 木 形 象 具 一 定 標 示 作 用 ; 身 為 山 水 之 毛 髮 與 衣 裝, 山 水 畫 之 生 機 感 空 間 感 的 營 造 皆 憑 藉 其 來 體 現 畫 論 中 對 林 木 之 重 要 性 與 畫 法 論 述 甚 多, 整 理 如 下 : 表 4.1 畫 論 中 林 林 相 關 論 述 一 覽 表 書 名 作 者 與 林 木 相 關 之 內 容 山 水 松 石 格 南 北 朝 梁 蕭 繹 丈 尺 分 寸, 約 有 常 程 ; 樹 石 雲 水, 俱 無 正 形 樹 有 大 小, 叢 貫 孤 平 山 水 訣 唐 王 維 遠 山 須 要 低 排, 近 樹 惟 宜 拔 迸 山 水 論 唐 王 維 有 路 處 則 林 木, 岸 絕 處 則 古 渡, 水 斷 處 則 煙 樹, 水 濶 處 則 征 帆, 林 密 處 則 居 舍 林 巖 古 木, 跟 斷 而 纏 藤 ; 林 流 石 岸, 攲 奇 而 水 痕 筆 法 記 五 代 荊 浩 夫 木 之 爲 生, 爲 受 其 性 松 之 生 也, 枉 而 不 曲 遇 山 水 訣 宋 李 成 木 要 交 叉, 挺 幹 四 時 枯 茂 林 泉 高 致 宋 郭 熙 郭 思 父 子 古 木 平 林, 層 巒 群 立, 怪 木 斜 歌, 影 浸 寒 水, 根 盤 石 岸, 輪 困 萬 狀, 不 可 得 而 名 也 山 水 純 全 集 宋 韓 拙 大 凡 取 舍 用 度, 以 木 貴 蒼 健 老 硬, 其 形 甚 多 繪 宗 十 二 忌 元 饒 自 然 山 水 貫 出 遠 近, 全 在 徑 路 分 明 徑 路 須 要 出 沒, 或 林 下 透 見, 而 水 脈 復 出 ; 或 巨 石 遮 斷, 寫 山 水 訣 元 黃 公 望 樹 要 四 面 俱 有 榦 與 枝, 蓋 取 其 圓 潤 畫 禪 室 論 畫 明 董 其 昌 樹 頭 要 轉 而 枝 不 可 繁, 枝 頭 要 斂 不 可 放, 樹 梢 要 放 不 可 緊 畫 旨 明 董 其 昌 枯 樹 最 不 可 少, 時 於 茂 林 中 間 出, 乃 見 蒼 古 文 度 論 畫 明 趙 左 山 林 木 得 勢, 雖 參 差 向 背 不 同, 而 各 自 條 暢 苦 瓜 和 尚 畫 明. 石 濤 吾 寫 松 柏 古 槐 古 檜 之 法, 如 三 五 株, 其 勢 似 英 雄 起 舞, 俯 仰 蹲 立 語 錄 繪 事 微 言 明. 唐 志 契 寫 枯 樹 最 難 得 蒼 古, 每 畫 最 不 可 少, 即 茂 林 盛 夏, 亦 須 用 之 畫 筌 清 笪 重 光 卷 之 上 下 隱 截 巒 垠, 幅 之 左 右 吐 吞 岩 樹, 一 縱 一 橫, 會 取 山 形 樹 影 ; 有 結 有 散, 應 知 境 闢 神 開 繪 事 發 微 清 唐 岱 蓋 有 筆 而 無 墨 者, 非 真 無 墨 也, 是 皴 染 少, 石 之 輪 廓 顯 露, 樹 之 枝 幹 枯 澀, 望 之 似 乎 無 墨, 所 謂 骨 勝 肉 也 118

夢 幻 居 學 畫 清 鄭 績 遠 山 無 紋, 遠 樹 無 枝, 遠 人 無 目, 遠 水 無 波 簡 明 芥 子 園 畫 傳 清. 王 概 鹿 角 畫 法 : 或 以 濃 墨 加 於 眾 樹 之 頂, 有 如 雞 群 之 鶴 立, 如 作 初 春, 上 可 加 嫩 綠 小 點 : 作 霜 林, 則 以 硃 暨 赭 雜 點 紅 葉, 本 研 究 整 理, 資 料 來 源 : 傅 抱 石, 中 國 繪 畫 理 論 24 ( 二 ) 題 畫 詩 中 的 林 木 概 述 題 畫 詩 為 中 國 特 有 的 藝 術 形 式, 其 中 相 關 品 評 反 映 了 各 朝 代 之 繪 畫 風 氣, 是 中 國 畫 發 展 過 程 中 的 一 個 重 要 階 段, 並 對 後 世 的 繪 畫 和 畫 論 產 生 一 定 影 響 題 畫 詩 的 採 用 增 添 了 畫 中 的 詩 意, 動 人 心 弦, 化 靜 態 為 動 態, 超 越 時 空 界 限, 賦 予 繪 畫 藝 術 無 限 自 由 的 生 命 力 中 國 畫 不 尚 形 似 而 重 傳 神, 題 畫 詩 可 更 有 效 地 傳 達 意 念 林 木 對 中 國 人 的 影 響, 已 超 越 了 自 身, 成 為 比 德 的 對 象, 若 在 加 上 歷 代 題 畫 詩 之 暈 染, 更 是 極 富 生 氣 交 光 互 影, 美 不 勝 收 題 畫 詩 中 林 木 成 了 繪 畫 與 文 學 的 題 材 之 一, 詩 與 畫 相 輔 相 成, 更 讓 畫 面 之 意 境 活 靈 活 現 以 下 就 歷 代 題 畫 詩 中 與 林 木 有 關 之 題 畫 詩 作 整 理 表 4.2 題 畫 詩 中 林 木 概 述 一 覽 表 朝 代 作 者 篇 名 內 容 唐 景 雲 畫 松 畫 松 一 似 真 松 樹, 且 待 尋 思 記 得 無? 曾 在 天 台 山 上 見, 石 橋 南 畔 第 三 株 唐 王 建 寄 畫 松 僧 天 香 寺 裏 古 松 僧, 不 畫 枯 松 落 石 層 最 愛 臨 江 兩 三 樹, 水 禽 棲 處 解 無 藤 唐 劉 商 酬 道 芬 寄 畫 松 聞 道 鉛 華 學 沈 寧, 寒 枝 淅 瀝 葉 青 青 一 株 將 比 囊 中 樹, 若 個 年 多 有 茯 苓 唐 朱 灣 題 段 上 人 院 壁 畫 古 松 石 上 盤 古 根, 謂 言 天 生 有 安 知 草 木 性, 變 在 畫 師 手 陰 深 方 丈 間, 直 趣 幽 且 閑 木 紋 離 披 勢 搓 捽, 中 裂 空 心 火 燒 出 掃 成 三 寸 五 寸 枝, 便 是 千 年 萬 年 物 唐 元 稹 畫 松 詩 翠 帚 掃 春 風, 枯 龍 戛 寒 月 流 傳 畫 師 輩, 其 態 盡 埋 沒 纖 枝 無 瀟 灑, 頑 幹 空 突 兀 唐 皎 然 詠 敡 上 人 座 右 畫 松 寫 得 長 松 意, 千 尋 數 尺 中 翠 陰 疑 背 日, 寒 色 欲 生 風 真 樹 孤 標 在, 高 人 立 操 同 一 枝 遙 可 折, 吾 欲 問 生 公 宋 文 同 許 道 寧 寒 林 許 生 雖 學 李 營 丘, 墨 路 縱 橫 多 自 出 交 柯 揮 霍 斐 旻 件, 亂 蔓 淋 漓 張 曉 筆 宋 范 純 仁 題 王 摩 詰 畫 寒 林 摩 詰 傳 遺 跡, 家 藏 久 自 奇 高 人 不 復 見, 絕 藝 更 誰 師 水 石 生 寒 早, 煙 雲 結 雨 遲 筆 端 窮 造 化, 聊 可 敵 君 詩 宋 黃 庭 堅 題 子 瞻 枯 木 折 沖 儒 墨 隋 堂 堂, 書 入 顏 楊 鴻 雁 行 胸 中 原 自 有 丘 壑, 故 作 老 木 蟠 風 霜 元 趙 孟 頫 秀 石 疏 林 圖 石 如 飛 白 木 如 籒, 寫 竹 還 需 八 法 通 若 也 有 人 能 會 此, 需 之 書 畫 本 24 同 註 2, 頁 182-206 119

來 同 元 黃 公 望 題 李 成 寒 林 圖 六 法 從 來 推 顧 陸, 一 生 今 始 見 營 丘 腕 中 筋 骨 元 來 鐵, 世 上 江 山 盡 入 眸 林 影 有 風 摧 落 葉, 澗 聲 無 雨 咽 清 流 蹇 驢 騷 客 吟 成 未, 萬 壑 寒 雲 為 爾 留 " 元 吳 鎮 松 泉 圖 長 松 兮 亭 亭, 流 泉 兮 冷 冷, 漱 白 石 兮 散 晴 雪, 舞 天 風 兮 吟 秋 聲 景 幽 佳 兮 足 靜 賞, 中 有 人 兮 眉 青 青 松 兮 泉 兮 何 所 擬 研 池 陰 陰 兮 清 澈 底, 掛 高 堂 兮 素 壁 間, 夜 半 風 雷 兮 忽 飛 起 元 周 砥 長 林 幽 溪 圖 卷 靜 處 有 真 樂, 寄 興 筆 墨 間 秋 風 吹 落 葉, 露 出 數 重 山 明 方 孝 孺 枯 木 圖 春 到 已 多 時, 幽 禽 尚 未 知 上 林 無 限 好, 何 事 立 枯 枝 明 陳 洪 綬 西 湖 垂 柳 圖 外 六 橋 頭 楊 柳 盡, 裡 六 橋 頭 樹 亦 稀 真 實 湖 山 今 始 見, 老 遲 行 過 更 依 依 明 董 其 昌 題 紅 樹 秋 色 山 居 幽 賞 入 秋 多, 處 處 丹 楓 映 黛 螺 欲 寫 江 南 好 風 景, 霅 川 一 派 出 維 摩 清 項 聖 謨 題 自 畫 大 樹 風 號 大 樹 中 天 立, 日 薄 西 山 四 海 孤 短 策 且 隨 時 旦 莫, 不 堪 回 首 望 孤 蒲 清 惲 壽 平 古 木 流 泉 圖 真 想 來 空 襟, 忽 與 古 人 遇 我 不 學 雲 林, 亦 有 雲 林 趣 清 高 其 佩 松 下 聽 泉 圖 夏 取 松 毛 覆 作 棚, 危 然 獨 坐 有 余 清 ; 若 思 泉 石 常 松 下, 醮 墨 圖 來 更 有 聲 清 查 士 標 淡 色 山 水 大 軸 片 石 太 古 色, 虯 松 千 歲 姿 相 看 兩 不 厭, 共 結 歲 寒 食 本 研 究 整 理, 資 料 來 源 : 石 理 俊 主 編, 中 國 古 今 題 畫 詩 詞 全 璧 25 ( 三 ) 林 木 於 畫 面 之 配 置 份 量 分 析 一 幅 山 水 畫 中 若 只 有 山 水 房 屋 動 物 等, 無 論 筆 法 如 何 精 湛 栩 栩 如 生, 想 必 也 是 一 幅 毫 無 生 氣 之 山 水 畫, 但 若 在 其 中 加 上 林 木, 不 僅 山 活 水 動, 畫 面 會 充 滿 動 感 與 生 命 力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林 木 的 千 姿 百 態 為 畫 面 添 增 了 生 命 的 色 彩, 使 畫 面 生 機 勃 發, 為 不 可 或 缺 之 要 素, 為 將 此 論 述 進 一 步 驗 證, 筆 者 將 歷 代 山 水 畫 代 表 作 品 分 析 整 理 ( 每 位 畫 家 以 一 幅 為 原 則 ), 將 林 木 之 角 色 分 為 主 題 ( 前 景 主 角 ) 客 體 ( 中 景 配 角 ) 與 點 綴 ( 遠 山 或 岩 石 的 裝 飾 ) 三 部 份, 試 著 分 析 其 在 畫 面 中 的 角 色 扮 演 與 配 置 分 量, 藉 以 顯 現 林 木 於 畫 面 中 不 可 或 缺 之 地 位 25 石 理 俊 主 編,1994, 中 國 古 今 題 畫 詩 詞 全 璧, 河 北 教 育, 中 國, 頁 135-220 120

遊 春 圖 江 帆 樓 閣 圖 明 皇 幸 蜀 圖 雪 溪 圖 匡 廬 圖 隋. 展 子 虔 唐. 李 思 訓 唐. 李 昭 道 唐. 王 維 五 代. 荊 浩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關 山 行 旅 圖 寒 林 重 汀 圖 秋 山 問 道 圖 晴 巒 蕭 寺 圖 谿 山 行 旅 圖 五 代. 關 仝 五 代. 董 源 五 代. 巨 然 北 宋. 李 成 北 宋. 范 寬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早 春 圖 秋 山 琳 宇 圖 松 磁 精 廬 圖 橙 黃 橘 綠 圖 萬 壑 松 風 圖 北 宋. 郭 熙 宋. 燕 文 貴 宋. 閻 次 平 宋. 趙 令 穰 南 宋. 李 唐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點 綴 點 綴 點 綴 點 綴 點 綴 121

西 湖 柳 艇 圖 踏 歌 圖 山 腰 樓 觀 圖 靜 聽 松 風 圖 巖 關 古 寺 圖 南 宋. 夏 珪 南 宋. 馬 遠 南 宋. 蕭 照 南 宋. 馬 麟 南 宋. 賈 師 古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點 綴 點 綴 點 綴 點 綴 點 綴 春 山 瑞 松 圖 赤 壁 圖 胡 洞 庭 東 山 圖 丹 崖 玉 樹 圖 具 區 林 屋 圖 南 宋. 米 芾 金. 武 元 直 元. 趙 孟 頫 元. 黃 公 望 元. 王 蒙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漁 父 圖 容 膝 齋 圖 雲 橫 秀 嶺 圖 松 亭 會 友 圖 秋 山 疊 翠 圖 元. 吳 鎮 元. 倪 瓚 元. 高 克 恭 元. 王 淵 元. 朱 叔 重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122

潤 林 下 鳴 琴 圖 漢 苑 圖 寒 林 歸 漁 圖 山 水 畫 匡 廬 圖 元. 朱 德 元. 李 容 瑾 元. 唐 棣 元. 曹 知 白 元. 戴 淳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溪 邊 隱 士 圖 廬 山 高 圖 桃 花 源 圖 轴 山 路 松 聲 圖 古 木 寒 泉 圖 明. 戴 進 明. 沈 周 明. 周 臣 明. 唐 寅 明. 文 徵 明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松 溪 橫 笛 圖 松 溪 漁 隱 圖 夏 木 垂 陰 圖 山 水 清 音 圖 蒼 翠 凌 天 圖 明. 仇 英 明. 藍 瑛 明. 董 其 昌 清. 石 濤 清. 髡 殘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123

松 壑 清 泉 圖 夏 日 山 居 圖 落 木 寒 泉 圖 虞 山 楓 林 圖 長 松 仙 館 圖 清. 弘 仁 清. 王 原 祈 清. 王 時 敏 清. 王 翬 清. 王 鑑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村 莊 歸 棹 圖 羊 城 夜 市 圖 古 木 垂 蘿 圖 大 滌 草 堂 圖 漓 江 勝 覽 圖 清. 吳 歷 清. 郎 世 寧 清. 惲 壽 平 民. 傅 抱 石 民. 李 可 染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客 體 潑 彩 黃 岳 人 字 瀑 山 水 圖 怒 瀑 飛 聲 圖 歸 帆 圖 遠 眺 對 高 嶽 圖 民. 劉 海 粟 民. 溥 心 畬 民. 黃 君 壁 民. 張 大 千 民. 傅 狷 夫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主 體 圖 4.1 林 木 在 山 水 畫 面 中 之 配 置 份 量 圖 124

由 上 述 分 析 得 知, 每 一 幅 中 國 歷 代 山 水 畫 作 品 畫 面 中 幾 乎 皆 有 林 木 之 跡, 不 論 作 為 主 體 客 體 點 綴 等, 或 擔 任 視 點 之 導 引, 或 平 衡 畫 面 之 比 重, 正 呼 應 之 前 所 提 歷 代 畫 論 中 林 木 的 重 要 性, 亦 揭 示 出 其 對 於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影 響 力 與 重 要 性 六 結 論 與 建 議 ( 一 ) 結 讑 林 木 為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重 要 構 成 因 素 與 表 現 主 題, 其 形 象 不 完 全 是 對 自 然 景 物 中 樹 木 的 模 仿, 而 是 以 自 然 為 母 體, 表 現 出 中 國 文 化 特 有 之 的 審 美 意 涵 中 國 先 哲 對 於 林 木 的 思 考, 正 反 映 出 中 國 人 對 於 林 木 的 思 想, 如 林 石, 先 理 會 大 松, 名 為 宗 老 宗 老 已 定, 方 作 以 次 雜 巢 小 卉 女 蘿 碎 石 以 其 一 山 表 之 於 此, 故 曰 宗 老 如 君 子 小 人 也 26 無 論 人 格 內 涵 德 行 象 徵 處 世 之 道 等 哲 學 理 論, 經 由 時 間 的 轉 變 逐 漸 內 化 到 中 國 人 的 思 維 中 此 外, 西 方 美 學 家 蘇 珊. 朗 格 所 主 張 的 生 命 形 式 理 論, 亦 恰 恰 與 林 木 的 形 態 與 特 徵 相 符 合 自 然 界 中, 山 石 林 木 相 互 依 存, 在 山 水 畫 中, 山 石 與 樹 木 相 得 益 彰, 雖 然 畫 中 有 山 而 無 樹 則 如 荒 漠, 但 畫 中 僅 畫 樹 而 無 山 石 亦 能 自 成 一 格 之 趣, 如 郭 熙 寒 林 圖 吳 鎮 雙 松 圖 文 徵 明 七 檜 圖 等 均 是 在 林 木 演 進 的 過 程 中, 不 同 時 期 的 風 格 具 有 不 同 面 貌, 隋 唐 林 木 之 樹 身 及 枝 葉 表 現 形 式 呈 現 平 面 圖 案 化, 具 濃 厚 裝 飾 意 味, 兩 宋 表 現 技 巧 漸 趨 成 熟, 畫 者 能 充 分 掌 握 林 木 之 多 變 姿 態, 其 更 具 立 體 而 富 真 實 感, 而 元 代 提 倡 復 古, 明 清 則 是 鑽 研 古 人 林 木 筆 法, 而 使 畫 法 漸 趨 於 理 論 化 從 歷 代 畫 論 和 與 林 木 相 關 的 詩 篇 中 可 知, 古 代 畫 家 多 寓 自 然 四 時 的 榮 枯 造 化, 移 情 於 樹 木 的 生 長 情 形 上, 或 寄 託 人 格 品 德, 轉 化 於 樹 木 的 形 象 表 徵 上, 如 春 要 華 盛, 夏 要 蓊 鬱, 秋 要 凋 零, 冬 要 牙 搓, 松 如 端 人 正 士, 雖 有 潛 虬 之 姿, 以 媚 幽 谷 然 具 一 種 聳 峭 之 氣, 凜 凜 難 犯 27 等, 意 欲 在 客 觀 描 寫 的 情 境 中, 注 入 主 觀 感 受 的 氣 氛 營 造, 重 視 自 我 情 感 的 蘊 涵, 以 求 表 達 物 我 合 一 的 藝 術 境 界 林 木 的 生 長 狀 態 以 及 樹 木 所 在 環 境 的 差 異, 無 論 是 新 枝 嫩 葉 或 是 老 幹 枝 節, 新 舊 參 差 互 為 一 體, 且 都 各 有 獨 特 的 面 貌 在 山 水 畫 中, 林 木 的 位 置 鋪 陳 與 與 肌 理 變 化 呈 現 的 是 旺 盛 的 生 命 力, 自 然 林 木 所 構 成 的 種 種 物 象, 形 成 各 類 形 態 色 調 肌 理 等 美 感 的 綜 合 體, 不 僅 能 夠 引 人 入 勝 有 所 遐 思, 更 是 畫 家 心 靈 中 情 感 宣 洩 的 投 注, 歷 代 山 水 畫 大 師 累 積 了 豐 富 的 樹 法, 藉 筆 墨 表 現 胸 中 的 一 樹 一 木, 其 符 號 語 言 則 是 對 生 活 的 體 驗 與 感 觸, 形 成 其 藝 術 風 格 的 重 要 元 素 從 歷 代 畫 論 中 可 知 林 木 的 重 要 性, 從 歷 代 題 畫 詩 中 常 見 以 林 木 為 題 材,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作 中 更 是 處 處 可 見 林 木 的 蹤 跡, 綜 合 上 述, 林 木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確 實 占 有 其 不 可 替 代 性 與 重 要 性 ( 二 ) 建 議 中 國 山 水 畫 有 關 林 木 的 意 象 是 經 由 數 千 年 經 驗 逐 漸 累 積 而 成, 而 林 木 畫 法 與 山 水 皴 法 之 歷 史 兩 相 比 較, 前 者 早 於 後 者 近 千 年 之 久, 而 林 木 畫 法 與 山 水 皴 法 相 同, 是 歷 代 畫 家 們 在 不 斷 深 入 生 活 觀 察 自 然, 以 造 化 為 師 之 遷 想 妙 得, 本 文 僅 側 重 於 論 述 林 木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之 重 要 性, 而 歷 代 畫 論 中 亦 提 到 許 多 林 木 中 樹 枝 樹 葉 的 排 列 法 與 結 構 樹 的 位 置 經 營 等, 如 董 其 昌 畫 旨 : 畫 樹 之 法, 須 專 以 轉 摺 為 主 每 一 動 筆, 便 想 轉 折 處, 如 寫 字 之 於 轉 筆 用 力 更 不 可 往 而 不 收, 樹 有 四 肢, 謂 四 面 皆 可 作 枝 著 葉 也 但 26 27 參 見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同 註 2, 頁 182 參 見 王 概 芥 子 園 畫 傳, 同 註 2, 頁 195 125

畫 一 尺 樹, 更 不 可 令 有 半 寸 之 直, 須 筆 筆 轉 去, 此 祕 訣 也 28 明 龔 賢 畫 訣 : 無 葉 謂 之 寒 林, 數 點 謂 之 初 冬, 葉 稀 謂 之 深 秋, 一 遍 謂 之 秋 林, 積 墨 謂 之 茂 林, 小 點 著 於 樹 梢 謂 之 春 林 29 等 有 諸 多 論 述 畫 樹 是 學 畫 山 水 的 第 一 步, 樹 石 基 礎 是 訓 練 國 畫 初 學 者 的 結 體 能 力, 有 鑒 於 山 水 畫 中 林 木 之 重 要 性 與 對 初 學 者 的 重 要 性, 筆 者 認 為 林 木 畫 法 不 應 泛 於 空 談, 只 側 重 於 畫 論 上 之 敘 述, 而 是 應 結 合 畫 論 與 歷 代 畫 作, 歸 納 出 基 本 的 林 木 畫 法, 希 望 日 後 能 進 一 步 探 究 歷 代 山 水 畫 中 林 木 的 造 型, 並 藉 由 分 析 歷 代 林 木 相 關 畫 作 初 步 歸 納 出 林 木 的 基 本 畫 法, 包 括 其 樹 枝 角 度 樹 葉 形 狀 樹 形 生 長 方 向 枝 幹 位 置 排 列 與 群 組 概 念 等, 並 與 歷 代 畫 論 中 所 言 相 互 驗 證, 期 望 落 實 對 林 木 的 研 究, 並 提 出 一 套 實 際 可 行 之 林 木 基 礎 構 成 與 畫 法, 期 望 對 山 水 畫 後 起 繼 學 者 能 有 大 的 助 益 28 29 參 見 董 其 昌 畫 旨, 同 註 2, 頁 186 參 見 龔 賢 畫 訣, 同 註 1, 頁 779 126

參 考 文 獻 傅 抱 石,1988, 中 國 繪 畫 理 論, 華 正 書 局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俞 劍 華,1999 中 國 繪 畫 史,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臺 北 徐 復 觀,2001, 中 國 藝 術 精 神,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上 海 徐 續 選 注,1992, 蘇 軾 詩 選, 遠 流 出 版 公 司, 臺 北 高 木 森,1992, 中 國 繪 畫 思 想 史,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臺 北 高 木 森,1994, 宋 畫 思 想 探 微, 臺 北 市 立 美 術 館, 臺 北 梁 昆,1980, 宋 詩 派 別 論, 東 昇 出 版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臺 北 郭 因,1986, 中 國 古 典 繪 畫 美 學, 丹 青 圖 書 有 限 公 司, 臺 北 伍 蠡 甫,1987, 山 水 與 美 學, 丹 青 圖 書 公 司, 台 北 張 谷 旻,1999, 歷 代 名 畫 解 析, 西 泠 印 社, 中 國 劉 文 洁,2000, 中 國 歷 代 名 畫 技 法 解 析, 湖 北 美 術 出 版 社, 中 國 傅 抱 石,1988, 中 國 繪 畫 理 論, 華 正 書 局, 台 北 石 理 俊 主 編,1994, 中 國 古 今 題 畫 詩 詞 全 璧, 河 北 教 育, 河 北 陳 玉 杏,2004, 樹 曲 之 美 水 墨 畫 創 作 : 從 觀 樹 觀 情 觀 心 的 理 念 發 展, 臺 北 市 立 師 範 學 院 視 覺 藝 術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趙 宇 修,1997, 林 木 表 現 法 之 研 究,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美 術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曾 纓 婷,1999, 虯 - 曾 纓 婷 水 墨 畫 創 作 理 念 與 風 格, 東 海 大 學 美 術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謝 榮 源,1990, 唐 宋 山 水 繪 畫 中 林 木 畫 與 樹 木 學 關 係 之 研 究,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美 術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視 覺 素 養 學 習 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7/chap17-03.htm 數 位 化 的 藝 術 廊 道 :http://ndap.igt.com.tw:3000/domain/show_article/158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