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DFB27AAAC5B6A1B27ABDD7BB50A16DBDD7BB79A16EA4A4AABAC1F4B3EBA4C0AA525FADD7A5BFAAA932315F2E646F63>



Similar documents
<4D F736F F D2032B5D8BB79BD67B3B9A4A4AABAC4E1A8FAA8A4ABD7A15DB1C6AAA9A15E322E646F63>

A B A B S + V + Pt or Complement + Num-MP + O a b SVO c 2 9 * 10 * X Y

网络“超常”形式单位认知研究与规范

S045-

angelos human messenger envoy ml k heavenly messenger angel angelos ml k angelos zwart black grijs grey cohyponym angelos ml k semantic bo

father mother parent father male parent of a child or animal. mother female parent of a child or animal. parent 1 father or mother. parent father moth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穨e235.PDF

2 景 德 镇 高 专 学 报 2012 年 约, 马 克 思 用 实 例 指 出 : 大 工 业 发 展 到 一 定 水 平 是 如 何 通 过 物 质 生 产 方 式 和 社 会 生 产 关 系 的 变 革 而 使 人 的 头 脑 发 生 变 革, [4] 而 且 认 为, 工 艺 学 会 揭

Microsoft Word 江碧珠.doc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4 : 85 :, (2) :, gλ (, ), ( gλψ, gλζ ) :,,, 112,?,, :, :,,, (conceptual domain), (conceptual component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 (,[ ], ) 1,,,, (

英语系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小組工作定義 (Lee, 1999)

[ ] 1966 [ ] [ 1993]

,, [1 ], [223 ] :, 1) :, 2) :,,, 3) :,, ( ),, [ 6 ],,, [ 3,728 ], ; [9222 ], ;,,() ;, : (1) ; (2),,,,, [23224 ] ; 2,, x y,,, x y R, ( ),,, :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Microsoft Word - 9倪仲俊.doc


外国语学院

Microsoft Word - No4_EJ12003_Yang_RE_ED_MS.docx

66 a T. S. Kuhn 2 b a b Thomas Kuhn disciplinary matrix examplars or shared examples incommensurability

控儔湮悝笢恅炵蔡釱 2005爛3堎28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穨NHIST.PDF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Microsoft Word ¶À°ê¾±¼B²»³q.doc

( 86 ) :,, (4) a., b.? (4a),, (4b),,, (4b) ( ),,,,,,,,,,,,,, 2. 1? :,, ( semantic element) : (5) : : {,, ( x), } (6), : : { ( y), ( x) } ( ), (

穨423.PDF

Microsoft Word 李若鶯.doc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国 国 国

80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 第 25 卷 第 1 期 构 混 乱 表 意 不 明 不 合 逻 辑 其 中 前 四 种 属 于 结 构 类 语 病, 考 查 几 率 较 高 ; 后 两 种 属 于 语 义 类 语 病, 有 时 会 单 独 出 题 上 面 这 道 题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s degree Research of e-learning style for public serva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 \247\271\246\250.doc)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M. A. S Dissertation Emotional Design of Home Textile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dding Bedding for Example Ca

h h 2 h p p p Peter Unger S P S S S P 1 S S s q s q h s h P. Unger Ignorance A Case for Skepti

GCKX703.PS2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0.a.b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Baldrian- Hussein, Farzeen, Procédé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traité d alchimie taoïste du XI siécle. Paris: Les Deux O

<4D F736F F D2037D0A4B6FEC6BDD5C5BBFDBCD22DC7D7CAF4B4CA5F6E65775F2E646F63>

<4D F736F F D DB3AFC3FDA4E52DBDD7A4E5A5FEA4E52E646F63>

7 a x b (y) 2007a 7 b x b x y x b 2006a a 8 a. b. x. y. xb 8 a b x a x b y b x b x xb y a b 9 y b b x 11 a. b. x. y. xb Chao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No. 4, 2014 的 暗 流 当 代 加 拿 大 作 家 艾 丽 丝 门 罗 (Alice Munro,1931 ) 的 作 品 充 满 浓 厚 的 地 域 色 彩, 并 以 真 实 的 情 感 和 细 腻 的 笔 触 绘 制 出 了 一 个 色 彩 斑 斓 的 文 本

a a a 1. 4 Izumi et al Izumi & Bigelow b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作 主 动 追 求 知 识 获 取 技 能, 在 心 理 和 生 理 上 都 非 常 积 极 的 个 体 (Zimmerman & Pons, 1986) 在 此 期 间, 自 我 效 能 感 (self-efficacy) 自 我 控 制 (self-control) 自 我 管 理 (self-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一 区域法治发展的本体论研究 在一个理论体系中,本体论居于逻辑起点的地位,它所要探究的是一定的社会现象赖以存在的 根基 区域法治发展的本体研究亦不例外,它涵盖了区域法治的概念内涵 必要性与可行性 合法性 与合理性 区域法治发展的各种基础 发展模式( 道路) 发展动力( 机制) 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构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 :,,,,,,,, (, 2007), ( Scott, 1985),,,,,,, : :,, ;, (L i & OgB rien, 1996) (policy2based resistance) ( rightful resistance),,,,, 35

Paperless Printer, Job 17

并非没有必要的一些宏观思考

2 4a 2-3 N a 5b 5c a. b a a. b. c. 5-6 NP NP1 NP2 NP1 NP2 NP NP NP NP1 NP2

F4ChoiceOfSubjects2008

<4D F736F F D 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大纲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 :,,, ; ; 80 %,,,,,,,,,, 1945, 48,,,,,,,,, (), 19 70,,,, 2001, 8116 %, 88 %, 100 %, 95

标题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P2P的概念與貢獻

素质教育.doc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Your Paper's Title Starts Here: Please Center

生 活 法 强 调 通 过 设 计 复 制 具 体 语 言 使 用 环 境 的 考 试 来 达 到 测 试 真 实 性 比 如 要 考 查 学 生 的 口 语 能 力, 教 师 就 需 要 设 计 一 个 仿 真 的 语 言 运 用 实 景, 如 给 同 学 或 老 师 打 电 话 到 超 市 购


1 2 图 1 凡 高 画 作 圣 保 罗 医 院 的 花 园 ( 引 自 图 2 凡 高 画 作 圣 保 罗 医 院 花 园 里 的 树 ( 引 自 然 景 观 因 子 以 减 轻 压 力,

˘ªF¶Î

紋 (2002) 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目 前 有 15% 以 上 身 心 健 全 的 學 生, 由 於 種 種 因 素, 無 法 受 惠 於 主 流 數 學 教 學 中 的 教 材 和 教 法, 導 致 學 生 在 數 學 學 習 的 挫 敗, 因 此 我 們 應 該 更 認 真 思 考

mode of puzzle-solving

第 七 届 中 国 英 语 教 学 国 际 研 讨 会 中 国 英 汉 语 比 较 研 究 会 英 语 教 学 研 究 分 会 ( 原 中 国 英 语 教 学 研 究 会 ) 将 于 2014 年 10 月 日 在 南 京 举 办 第 七 届 中 国 英 语 教 学 国 际 研 讨 会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以 项 目 写 作 促 进 英 专 学 生 思 辨 能 力 培 养 的 实 证 研 究 2 文 献 回 顾 2.1 何 为 思 辨 思 辨 不 是 一 个 新 概 念 礼 记 中 庸 第 19 章 就 有 博 学 之, 审 问 之, 慎 思 之, 明 辨 之, 笃 行 之 的 说 法 在 以 分 析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從實驗教材到官方課程──小學社會科板橋模式教材與改編本教科書的發展

118 華 梵 人 文 學 報 一 前 言 : 從 科 幻 閱 讀 到 科 幻 沉 思 對 從 小 酷 愛 閱 讀 小 說 的 筆 者 來 說, 閱 讀 科 幻 作 品 倒 是 比 較 晚 起 的 經 驗 ( 大 約 從 青 少 年 時 期 開 始 ) 但 與 許 多 台 港 科 幻 人 口 的 '


On Macro-Planning for China s English Education from Elementary to Tertiary Level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MEI Deming ZHAO Meijuan Abstract This p

66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藝 術 類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ing outcomes of ability grouping practice for freshman English at a u

106 Dream Walking, Labyrinth and Madness: Doctor/Patient Space in the Taiwan Modern Novel Chen, Kuo-Wei Assistant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

1

Transcription: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7.1: 97-124, 2010 *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吳 佩 晏 張 榮 興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語 言 學 研 究 所 摘 要 論 語 中 的 語 句 簡 短 精 鍊, 卻 蘊 含 豐 富 的 哲 理 讀 者 要 從 簡 短 的 字 句 中 領 會 篇 章 傳 達 的 深 奧 思 想, 需 要 先 理 解 隱 喻 運 作 的 脈 絡 本 文 以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Fauconnier 1994, 1997;Fauconnier & Turner 2002) 為 基 礎, 分 析 論 語 中 隱 喻 篇 章 的 概 念 建 構 過 程 本 文 認 為 背 景 知 識 及 上 下 文 語 境 是 影 響 篇 章 理 解 的 重 要 因 素 根 據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我 們 建 立 輸 入 空 間 之 間 的 對 應 關 係, 尋 求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的 共 同 之 處, 進 而 透 過 背 景 知 識 及 上 下 文 語 境 所 提 供 的 訊 息 融 合 出 篇 章 傳 達 的 真 正 意 涵 本 文 認 為 透 過 篇 章 意 義 的 建 構 過 程, 將 有 助 於 對 論 語 中 隱 喻 的 理 解 與 分 析, 使 華 語 學 習 者 能 更 容 易 掌 握 篇 章 意 旨, 達 到 有 效 理 解 論 語 篇 章 的 目 的 關 鍵 詞 :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隱 喻, 華 語 教 學, 論 語 1. 引 言 論 語 是 孔 子 的 弟 子 及 再 傳 弟 子 共 同 編 纂 而 成 的 一 本 語 錄 體, 其 所 展 現 的 是 春 秋 時 代 的 文 化 思 想, 內 容 針 對 個 人 人 格 修 養 家 庭 倫 理 道 德 及 政 治 社 會 規 範 提 供 了 一 個 遵 循 的 準 則 論 語 中 不 乏 有 巧 妙 運 用 委 婉 口 吻 傳 達 思 想 哲 理 起 告 誡 諷 刺 之 用 的 篇 章, 如 歲 寒, 然 後 知 松 柏 之 後 凋 也 ( 子 罕 篇 第 二 十 八 章 ) 即 是 透 過 植 物 中 耐 寒 的 松 柏 1, 在 凜 冽 的 寒 風 吹 拂 下, 仍 然 保 持 綠 意 不 凋 謝, 傳 達 君 子 在 困 境 中 依 然 保 持 貞 操 的 哲 理 又 如 朽 木 * 1 感 謝 戴 浩 一 和 汪 詩 珮 兩 位 教 授, 以 及 審 查 委 員 對 本 文 提 供 諸 多 寶 貴 的 建 議 隱 喻 依 照 新 奇 程 度, 可 約 略 分 為 死 隱 喻 和 活 隱 喻 死 隱 喻 為 眾 人 所 熟 知, 有 較 高 的 穩 定 性, 而 活 隱 喻 則 是 眾 人 所 罕 見, 有 較 高 的 創 新 性 ( 例 如 : 如 果 柯 林 頓 是 鐵 達 尼 號, 冰 山 將 會 沈 沒 ) 雖 然 松 柏 後 凋 和 待 價 而 沽 等 均 是 今 人 早 已 耳 熟 能 詳 的 死 隱 喻, 但 其 背 後 的 認 知 機 制 與 活 隱 喻 並 無 不 同, 因 此 本 文 沒 有 特 別 將 隱 喻 加 以 區 分 為 死 隱 喻 和 活 隱 喻 97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不 可 雕 也, 糞 土 之 牆 不 可 杇 也 ( 公 冶 長 篇 第 九 章 ), 則 是 以 朽 木 及 糞 土 本 質 的 低 劣, 無 法 進 一 步 加 工 美 化 為 隱 喻, 斥 責 宰 我 懶 惰 的 個 性, 不 堪 造 就 藉 由 具 體 概 念 說 明 抽 象 道 理 即 是 通 過 某 一 類 事 物 來 理 解 和 經 歷 另 一 類 事 物 的 過 程 (Lakoff & Johnson 1980), 這 正 是 隱 喻 的 本 質 由 於 隱 喻 的 特 色 在 於 表 達 字 面 以 外 的 深 層 涵 義, 因 此 要 充 分 掌 握 篇 章 中 的 隱 喻, 不 能 只 是 在 語 言 文 字 上 鑽 研, 還 必 須 藉 由 背 景 知 識 及 語 境 的 理 解, 方 能 領 會 隱 喻 篇 章 欲 傳 達 的 訊 息 關 於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詮 釋, 常 有 各 家 學 者 看 法 不 一 的 現 象, 本 文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Mental Space Theory), 結 合 時 代 背 景 知 識 認 知 概 念 及 上 下 文 語 境 所 提 供 的 訊 息, 來 分 析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具 體 呈 現 篇 章 理 解 的 思 想 脈 絡, 提 供 當 代 論 語 主 流 譯 著 解 讀 上 的 依 據 2 藉 此 釐 清 不 同 語 意 詮 釋 背 後 的 因 素, 進 而 提 供 一 個 有 根 據 有 系 統 的 分 析 以 下 內 容 本 文 將 依 下 列 順 序 進 行 討 論 : 第 二 單 元 介 紹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的 核 心 概 念 及 其 架 構, 第 三 單 元 以 心 理 空 間 為 基 礎, 分 析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篇 章, 第 四 單 元 為 本 文 結 論 2. 理 論 背 景 當 一 個 語 言 形 式 從 某 一 個 領 域 投 射 至 另 一 個 領 域 的 時 候, 這 個 語 言 形 式 所 引 申 出 來 的 意 義 並 不 完 全 是 來 源 域 和 目 標 域 的 總 和, 而 是 一 種 不 同 語 意 互 動 融 合 所 產 生 出 來 的 結 果, 其 中 包 含 了 許 多 不 存 在 於 來 源 域 及 目 標 域 的 新 語 意 (Turner 2003;Mendoza & Peña 2005; 張 榮 興 黃 惠 華 2005, 2006; 張 榮 興 2008) 由 於 概 念 融 合 是 一 個 即 時 (on-line) 意 義 的 建 構 過 程 (Fauconnier & Turner 2002), 其 所 涉 及 的 是 語 意 成 分 的 映 射 及 動 態 的 模 擬, 因 此 可 以 合 理 建 構 出 新 的 語 意 結 構 在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中, 所 謂 的 心 理 空 間 (mental space) 指 的 是 一 種 概 念 結 2 本 文 所 列 之 近 代 論 語 詮 釋 大 致 可 分 為 學 術 性 的 譯 著 以 及 大 眾 化 的 譯 著 兩 種 學 術 性 的 譯 著 包 括 錢 穆 論 語 新 解 楊 伯 峻 論 語 譯 注 與 王 熙 元 論 語 通 釋, 而 大 眾 化 的 譯 著 則 包 括 李 炳 南 李 炳 南 老 居 士 全 集 論 語 講 要 南 懷 瑾 論 與 別 裁 傅 佩 榮 人 能 弘 道 和 于 丹 于 丹 論 語 心 得 其 中 學 術 性 譯 著 主 要 建 立 在 歷 代 詮 釋 者 ( 如 : 何 晏 朱 熹 劉 寶 楠 ) 的 詮 釋 基 礎 上, 以 過 去 的 考 證 注 疏 為 依 據 的 譯 著, 而 大 眾 化 譯 著 則 是 著 重 於 與 生 活 結 合, 包 含 其 他 發 揮 義 的 作 品 基 於 近 代 學 術 性 詮 釋 乃 以 歷 代 注 疏 為 基 礎, 且 可 避 免 羅 列 各 朝 代 詮 釋 而 淪 為 考 據, 因 此, 本 文 對 論 語 的 詮 釋 主 要 以 近 代 作 品 為 主 98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構 (conceptual structures), 其 主 要 目 的 是 用 來 探 討 語 言 形 式 背 後 錯 綜 複 雜 的 認 知 過 程 (Saeed 2003:364; 張 榮 興 黃 惠 華 2006:118) 結 構 上, 最 小 的 空 間 融 合 運 作 必 須 包 含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input spaces) 一 個 類 屬 空 間 (generic space) 及 一 個 融 合 空 間 (blend space) 一 般 而 言, 空 間 中 所 具 備 的 語 意 成 分 是 由 名 詞 成 分 來 充 當, 這 些 成 分 可 以 建 構 出 一 個 簡 單 的 框 架, 進 而 體 現 語 意 成 分 間 的 關 係 根 據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例 (1) 中 的 介 詞 組 in 1929 是 心 理 空 間 建 構 詞 (space builder)(fauconnier 1994:29), 建 立 了 一 個 與 真 實 空 間 相 對 的 過 去 心 理 空 間, 如 圖 1 所 示 (1)In 1929, the lady with white hair was blonde. 在 1929 年 的 時 候, 那 位 白 頭 髮 的 女 士 有 著 一 頭 金 黃 色 的 頭 髮 lady a a' lady b white hair b' blonde hair 真 實 空 間 圖 1 過 去 空 間 在 圖 1 中, 真 實 空 間 是 說 話 人 所 在 的 現 實 空 間, 其 中 的 a 與 b 是 空 間 語 意 成 分, 由 名 詞 性 成 分 lady( 女 士 ) 及 hair( 頭 髮 ) 擔 任 這 個 角 色 現 實 空 間 中 的 a 與 b 對 應 於 過 去 空 間 中 的 a' 和 b', 根 據 空 間 識 別 原 則 (Identification Principle)( Fauconnier 1994:3) 也 稱 為 空 間 連 結 原 則 (Access Principle) (Fauconnier 1997:41), 我 們 可 以 通 過 a 與 b 確 定 a' 和 b' 的 角 色, 亦 即 a' 與 b' 分 別 與 lady( 女 士 ) 及 hair( 頭 髮 ) 相 連 結 而 在 過 去 空 間 的 框 架 結 構 為 X with blonde Y, 其 中 X 與 Y 的 空 缺 分 別 由 a' 及 b' 來 填 補 因 此, 獲 得 在 過 去 1929 年 的 時 候, 這 位 女 士 有 一 頭 金 髮 的 概 念, 透 過 兩 個 不 同 的 心 理 空 間 的 建 構, 解 決 了 人 們 對 一 位 女 士 同 時 有 白 髮 與 金 髮 的 困 惑 除 了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結 構 中 尚 包 含 一 個 類 屬 空 間 與 一 個 融 合 空 間 類 屬 空 間 通 常 用 來 與 輸 入 空 間 相 對 照, 主 要 功 能 在 於 提 取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彼 此 的 共 同 特 徵, 因 此 屬 於 較 抽 象 及 綱 要 式 (schematic) 的 組 織 結 構, 可 視 之 為 上 位 99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詞 的 概 念 (superordinate concepts)(glucksberg & Keyser 1993; 張 榮 興 黃 惠 華 2005, 2006; 張 榮 興 2008) 融 合 空 間 是 指 不 同 空 間 彼 此 之 間 語 意 互 動 後 所 產 生 新 語 意 結 構, 此 新 語 意 是 融 合 了 輸 入 空 間 的 部 份 語 意 並 衍 生 出 全 新 的 語 意 根 據 Fauconnier & Turner(1998), 類 屬 空 間 和 融 合 空 間 是 相 互 關 連 的, 融 合 空 間 包 含 類 屬 空 間 所 獲 得 的 共 同 結 構, 此 外 也 包 含 其 他 具 體 的 或 是 輸 入 空 間 所 沒 有 的 新 結 構 (emergent structure) 我 們 將 心 理 空 間 的 基 本 結 構 以 圖 式 表 現 如 下 類 屬 空 間 輸 入 空 間 I 輸 入 空 間 II 融 合 空 間 圖 2 (Fauconnier 2002 :273) 除 了 融 合 空 間 的 基 本 結 構, 在 運 作 上 尚 有 其 他 條 件 必 須 滿 足, 我 們 分 別 敘 述 如 下 (Coulson 2000;Grady 2000;Fauconnier 2001;Fauconnier & Turner 2002; 張 榮 興 黃 惠 華 2005, 2006; 張 榮 興 2008): 第 一 跨 空 間 映 射 (cross-space mapping): 在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之 間 必 須 有 部 分 成 分 可 以 相 互 映 射, 即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中 存 在 相 同 的 空 間 語 意 項 而 類 推 (analog) 是 最 基 本 的 跨 空 間 映 射 方 式 第 二 選 擇 性 投 射 (selective projection): 選 擇 性 投 射 指 的 是 將 輸 入 空 間 中 的 知 識 部 分 地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投 射 上 之 所 以 會 產 生 選 擇 性, 其 原 因 在 於 某 些 情 形 下 語 意 成 分 會 有 互 相 衝 突 的 狀 況, 在 衝 100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突 中 獲 勝 者 便 會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第 三 新 結 構 (emergent structure): 融 合 空 間 必 定 有 不 屬 於 輸 入 空 間 I 和 II 的 新 結 構 此 新 結 構 由 三 個 互 相 關 聯 的 方 法 所 形 成, 即 組 成 (composition), 完 成 (completion) 及 執 行 與 擴 展 (elaboration) 組 成 是 把 不 同 輸 入 空 間 中 可 產 生 新 關 係 的 成 分 一 起 投 射 到 新 空 間, 有 些 成 分 可 能 只 出 現 在 其 中 的 某 一 個 輸 入 空 間 中 ; 完 成 是 指 背 景 框 架 認 知 及 文 化 模 式 的 知 識, 容 許 組 合 成 分 從 輸 入 空 間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而 成 為 一 個 擁 有 自 身 邏 輯 (self-contained) 的 結 構 系 統 ; 執 行 與 擴 展 是 指 人 們 根 據 融 合 結 構 自 身 的 邏 輯, 對 新 結 構 進 行 獨 立 的 認 知 操 作, 也 就 是 在 心 理 上 或 身 體 上 對 事 件 的 模 擬 隱 喻 是 用 某 一 概 念 去 瞭 解 另 一 概 念, 在 這 個 過 程 中, 其 實 只 是 運 用 前 者 的 某 部 分 特 質 去 瞭 解 後 者 的 類 似 特 質, 其 他 相 異 之 處 會 被 隱 藏 起 來 (Lakoff & Johnson 1980:10; 戴 浩 一 2002; 周 世 箴 2003:97; 胡 壯 麟 2004:76; 張 榮 興 2008), 也 就 是 說 當 我 們 用 一 個 概 念 去 建 構 另 一 個 概 念 時, 其 實 只 是 局 部 建 構, 而 非 全 部 ( 周 世 箴 2006:87) 因 此, 突 顯 的 特 質 不 同, 會 造 成 隱 喻 解 釋 上 的 差 異 以 辯 論 即 戰 爭 (ARGUMENT IS WAR) 為 例 (Lakoff 1980:4), 在 這 個 隱 喻 中, 所 攝 取 的 是 由 戰 爭 防 衛 攻 擊 失 敗 勝 利 的 角 度 出 發, 說 明 辯 論 的 過 程 包 含 防 衛 自 己 的 言 論, 攻 擊 別 人 的 觀 點, 以 致 最 後 產 生 贏 家 與 輸 家, 而 戰 爭 的 其 他 特 質, 如 : 戰 爭 的 方 式 : 空 戰 海 戰 ; 戰 爭 的 武 器 : 導 彈 戰 車 ; 或 戰 爭 的 指 揮 中 心 : 司 令 部 等 等, 都 會 被 隱 藏 起 來 隱 喻 與 角 度 攝 取 關 係, 可 以 透 過 表 1 進 一 步 說 明 表 1 事 件 異 同 相 同 點 相 異 點 戰 爭 辯 論 防 衛 攻 擊 失 敗 勝 利 空 戰 海 戰 導 彈 戰 車 等 語 言 論 題 觀 點 按 鈴 等 表 1 所 呈 現 的 是 在 戰 爭 的 領 域 中 包 含 防 衛 攻 擊 空 戰 海 戰 等 特 點 ; 在 辯 論 的 領 域 中 也 具 有 其 獨 特 的 事 件 特 質, 如 防 衛 攻 擊 語 言 論 題 等 隱 喻 的 建 構 主 要 是 連 結 兩 個 不 同 領 域 的 相 同 特 徵, 將 戰 爭 與 辯 論 所 共 有 的 防 衛 攻 擊 失 敗 勝 利 等 特 點 連 結 起 來, 並 將 兩 者 有 所 差 異 的 地 方 加 以 隱 藏, 101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便 可 產 生 辯 論 即 戰 爭 的 隱 喻 隱 喻 的 應 用 是 透 過 物 體 的 相 似 點 來 運 作, 隱 藏 其 他 有 差 異 性 的 地 方, 在 眾 多 的 相 似 點 中, 選 擇 所 強 調 的 面 向, 藉 此 突 顯 抽 象 概 念 傳 達 的 意 含 以 下 將 透 過 本 單 元 所 述 之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分 析 論 語 中 隱 喻 的 篇 章, 以 期 瞭 解 概 念 隱 喻 的 建 構 脈 絡 及 運 作 過 程, 藉 由 系 統 性 的 分 析 釐 清 篇 章 蘊 含 的 含 意 3. 語 料 分 析 整 部 論 語 共 二 十 篇 511 章, 經 過 篩 選 後, 運 用 隱 喻 的 方 式 表 達 概 念 思 想 的 有 42 章 本 文 根 據 這 42 個 篇 章 的 目 標 域 進 行 分 類, 分 為 以 政 治 德 行 與 學 習 三 大 主 題, 在 三 大 主 題 下 又 根 據 來 源 域 所 使 用 的 具 體 事 物 分 為 自 然 界 事 物 和 人 工 物 體 兩 個 次 分 類 以 下 我 們 將 選 則 能 夠 突 顯 篇 章 之 間 隱 喻 結 構 或 融 合 策 略 差 異 的 六 個 篇 章 加 以 闡 述 首 先, 以 例 (2) 為 例, 透 過 自 然 界 的 礦 物 為 隱 喻, 藉 由 對 美 麗 的 玉 石 應 該 收 藏 或 賣 出 的 看 法, 說 明 孔 子 對 從 政 的 態 度 (2) 子 貢 曰 : 有 美 玉 於 斯, 韞 櫝 而 藏 諸? 求 善 賈 而 沽 諸? 子 曰 : 沽 之 哉! 沽 之 哉! 我 待 賈 者 也 ( 子 罕 篇 第 十 三 章 ) 譯 文 子 貢 說 : 假 如 這 裡 有 一 塊 美 好 的 玉 石, 把 它 放 在 櫃 子 裡 藏 起 來 呢? 還 是 擇 求 識 貨 的 商 人 賣 掉 呢? 孔 子 說 : 賣 掉 它 吧! 賣 掉 它 吧! 我 就 是 在 等 待 識 貨 的 買 主 哩 3 ( 王 熙 元 1981:495) 子 貢 覺 得 孔 子 才 德 甚 高, 卻 不 出 任 官 職, 況 且 君 子 處 世 若 非 隱 居 以 獨 善 其 身, 則 出 仕 以 兼 善 天 下, 但 孔 子 的 行 跡 既 不 像 隱 居, 又 不 像 出 仕, 所 以 子 貢 藉 著 隱 喻 的 方 式, 探 尋 孔 子 對 為 官 或 隱 居 的 態 度 ( 王 熙 元 1981) 子 貢 說 : 如 果 有 一 塊 漂 亮 的 玉 石, 要 收 藏 在 櫃 子 裡 呢? 還 是 找 尋 識 貨 的 商 人 把 它 賣 了? 在 這 裡, 子 貢 將 孔 子 的 德 行 比 喻 為 漂 亮 的 玉 石, 有 這 麼 漂 亮 的 玉 石 是 要 放 在 櫃 子 裡 供 人 欣 賞, 還 是 賣 給 識 貨 的 商 人, 意 謂 著 有 這 麼 傑 出 的 德 行 是 要 選 擇 隱 居 呢? 還 是 選 擇 出 來 當 官 施 展 抱 負? 孔 子 的 回 答 是 : 賣 掉 它 吧! 賣 掉 它 吧! 我 在 等 待 識 貨 的 商 人 其 言 下 之 意 在 於 如 果 等 到 識 才 的 君 王 那 就 出 來 當 官 吧! 3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分 析, 我 們 發 現 王 熙 元 (1981) 的 詮 釋 方 式 與 分 析 結 果 最 為 相 近, 因 此 本 論 文 以 王 氏 之 釋 義 做 為 譯 文 主 要 參 考 依 據 102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在 前 人 的 詮 釋 中, 王 熙 元 (1981) 認 為 子 貢 以 玉 的 買 賣 用 來 比 喻 孔 子 的 出 仕 為 官 或 隱 居 避 世, 而 孔 子 回 答 沽 之 哉! 沽 之 哉! 我 待 賈 者 也 在 於 說 明 他 正 在 等 待 識 貨 的 買 主 同 樣 地, 楊 伯 峻 (1987) 也 認 為 孔 子 所 言 傳 達 了 等 待 識 貨 者 的 含 意, 亦 即 孔 子 在 等 待 識 才 者 的 提 拔 而 錢 穆 (1988) 則 認 為 孔 子 等 待 的 並 不 是 識 才 的 君 王, 而 是 等 待 優 渥 的 俸 祿, 並 將 沽 之 哉! 沽 之 哉! 我 待 賈 者 也 詮 釋 為 賣 呀! 賣 呀! 我 只 在 這 裡 等 待 出 價 的 李 炳 南 (1989) 認 為 孔 子 答 覆 時, 連 說 兩 句 沽 之 哉, 加 重 語 氣, 有 賣 的 意 思, 但 不 衒 賣, 隨 即 自 加 注 解, 我 只 能 待 賈 者 來 買 強 調 孔 子 是 待 賣 而 非 求 售 南 懷 瑾 (1992) 認 為 此 篇 章 突 顯 了 師 生 間 的 幽 默, 說 明 了 孔 子 認 為 與 其 把 美 玉 放 到 保 險 櫃 裡 藏 起 來 不 如 找 一 個 好 價 錢 把 它 賣 掉 傅 佩 榮 (2008) 認 為 孔 子 的 回 答 可 用 待 價 而 沽 來 形 容, 孔 子 不 是 不 出 來 做 官, 他 是 要 等 待 識 貨 的 商 人 他 為 什 麼 要 周 遊 列 國? 無 非 是 希 望 各 國 國 君 願 意 重 用 他, 讓 他 發 揮 抱 負 就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的 角 度 而 言, 此 篇 章 的 特 色 在 於 輸 入 空 間 I 和 輸 入 空 間 II 中 沒 有 相 對 應 的 語 意 成 分, 篇 章 提 供 了 輸 入 空 間 I 關 於 美 玉 收 藏 及 買 賣 的 框 架, 但 對 輸 入 空 間 II 並 未 提 供 任 何 相 關 的 訊 息, 讀 者 必 須 根 據 篇 章 當 時 的 時 代 背 景, 來 推 敲 輸 入 空 間 II 中 的 對 應 語 意 成 分, 進 而 理 解 隱 藏 在 字 裡 行 間 的 意 義 子 貢 以 美 玉 比 喻 孔 子 的 才 德, 主 要 原 因 在 於 子 貢 認 為 孔 子 具 有 崇 高 的 德 行, 在 當 時 紛 亂 的 時 局 中, 若 不 出 仕 為 官, 則 當 隱 居 避 世, 但 孔 子 亦 未 當 官 也 未 隱 居 子 貢 以 美 玉 的 收 藏 與 買 賣 為 隱 喻, 試 圖 探 求 孔 子 對 自 己 在 官 吏 及 隱 士 兩 種 社 會 角 色 中 的 選 擇 就 篇 章 內 容 來 看, 在 輸 入 空 間 I 中 直 接 或 間 接 地 蘊 含 了 五 個 語 意 成 分 : 孔 子 美 玉 櫃 子 識 貨 的 商 人 與 金 錢, 孔 子 擁 有 美 玉, 而 美 玉 或 許 收 藏 在 櫃 子 中, 也 或 許 賣 給 識 貨 的 商 人, 從 篇 章 裡 可 以 直 接 獲 得 的 語 意 成 分 有 孔 子 美 玉 櫃 子 識 貨 的 商 人 篇 章 中 雖 未 提 及 金 錢 的 概 念, 但 可 以 從 語 境 所 建 構 的 買 賣 框 架 (frame) 推 測 出 來, 所 謂 的 框 架 指 的 是 知 識 或 連 續 的 圖 像 化 經 驗 所 建 構 成 的 具 體 統 一 結 構 (Fillmore 1985:223) 具 體 而 言, 是 一 個 包 含 過 程 角 色 及 參 與 者 的 概 念 結 構 就 買 賣 來 說, 其 所 包 含 的 是 一 個 給 予 與 接 受 的 過 程 商 品 與 金 錢 等 不 同 的 角 色, 以 及 出 售 者 與 購 買 者 兩 個 參 與 者 藉 由 篇 章 提 供 的 買 賣 框 架 可 以 推 測 出 金 錢 這 個 間 接 隱 含 的 語 意 成 分 以 輸 入 空 間 I 提 供 的 語 意 成 分 為 基 礎, 並 參 考 篇 章 當 時 的 時 代 背 景, 可 以 進 一 步 推 敲 出 輸 入 空 間 II 可 能 的 語 意 成 分 篇 章 時 代 背 景 指 的 是 子 貢 認 為 103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亂 世 中 君 子 非 出 仕 則 隱 居, 以 孔 子 崇 高 之 德 行 在 子 貢 心 中 想 當 然 耳 是 為 君 子, 因 此, 子 貢 試 圖 進 一 步 瞭 解 孔 子 對 為 官 及 隱 居 的 看 法 從 時 代 背 景 及 輸 入 空 間 I 所 建 構 的 語 意 關 係, 我 們 可 以 推 測 出 輸 入 空 間 II 包 含 的 語 意 成 分 有 : 孔 子 才 德 隱 居 的 地 方 識 才 的 君 王 俸 祿 及 官 職 美 玉 放 在 櫃 子 中 收 藏 起 來 如 同 有 才 德 的 人 避 世 隱 居 ; 識 貨 的 商 人 用 金 錢 向 孔 子 買 美 玉 猶 如 識 才 的 君 王 以 俸 祿 博 取 孔 子 的 才 德 ; 俸 祿 指 的 是 官 吏 所 受 的 財 祿, 從 而 延 伸 出 官 職 的 語 意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皆 有 封 閉 在 固 定 處 所 及 離 開 原 本 位 置 的 共 同 語 意 結 構 ( 類 屬 空 間 ), 例 如 輸 入 空 間 I 收 藏 在 櫃 子 中 和 輸 入 空 間 II 避 世 隱 居 兩 個 概 念, 傳 達 了 封 閉 在 固 定 處 所 的 資 訊 ; 而 輸 入 空 間 I 將 物 品 賣 出 和 輸 入 空 間 II 出 仕 為 官 的 概 念 則 包 含 了 離 開 原 本 位 置 的 訊 息 經 過 類 屬 空 間 的 限 制, 輸 入 空 間 會 選 擇 性 地 投 射 其 語 意 成 分 到 融 合 空 間, 且 創 造 出 原 本 不 存 在 於 輸 入 空 間 的 新 結 構 選 擇 性 投 射 的 過 程 中 由 於 俸 祿 並 非 孔 子 為 官 的 主 要 目 的, 不 是 融 合 空 間 中 的 關 鍵 語 意 成 分, 因 此 金 錢 及 俸 祿 的 語 意 不 會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除 此 之 外, 輸 入 空 間 中 其 他 語 意 成 分 皆 一 一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進 行 概 念 整 合 概 念 整 合 的 過 程 中, 背 景 知 識 提 供 任 官 及 隱 居 的 相 關 知 識 : 孔 子 雖 然 認 為 君 子 應 該 在 政 治 清 明 的 時 候 出 來 當 官, 政 治 混 亂 的 時 候 隱 居 修 身, 然 而, 因 為 春 秋 戰 國 時 代 政 局 非 常 不 穩, 孔 子 秉 持 著 以 救 世 為 志 的 理 想, 希 望 在 亂 世 中 可 以 藉 由 擔 任 官 職 的 方 式 實 行 儒 家 的 政 治 思 想, 以 此 改 善 社 會 亂 象, 這 是 孔 子 為 官 的 目 的 相 反 地, 隱 仕 們 認 為 在 亂 世 中 應 求 明 哲 保 身, 不 需 要 投 身 在 混 亂 的 社 會 中 而 冒 著 可 能 招 致 傷 害 的 危 險, 反 而 應 當 置 身 於 亂 局 之 外, 以 求 自 保 經 由 背 景 知 識 與 融 合 空 間 中 的 語 意 成 分 整 合, 我 們 可 以 獲 得 較 完 整 的 概 念, 即 孔 子 不 希 望 將 美 玉 留 在 櫃 子 裡 自 己 欣 賞, 因 為 這 樣 其 他 人 看 不 到 漂 亮 的 玉 石, 如 同 孔 子 不 希 望 避 世 隱 居 把 自 己 的 才 德 封 鎖 在 一 個 地 方, 因 為 封 鎖 起 來 只 是 讓 自 己 的 安 全 獲 得 保 障, 卻 無 法 利 益 更 多 人 反 之, 若 有 識 貨 的 商 人 欣 賞 玉 石 的 美, 何 不 把 它 賣 了, 讓 更 多 人 可 以 觀 賞 到 美 麗 的 玉 石, 如 同 遇 到 識 才 的 君 王 賞 識 其 才 德, 何 不 出 任 為 官, 將 個 人 才 德 發 揚 光 大 以 拯 救 危 亂 的 社 會 最 後, 將 概 念 整 合 後, 在 融 合 空 間 中 便 產 生 新 的 語 意 : 孔 子 不 想 將 美 玉 留 在 櫃 中 獨 賞, 希 望 可 以 讓 更 多 人 觀 賞 美 麗 的 玉 石, 如 果 有 識 貨 的 商 人 欣 賞 玉 石 的 美 那 就 把 它 賣 了, 猶 如 孔 子 不 願 避 世 隱 居 封 閉 才 德, 希 望 自 己 的 才 德 可 以 造 福 人 類, 如 果 遇 到 識 才 的 君 王 賞 識 其 才 德, 那 就 出 仕 為 官 拯 救 社 會 吧! 篇 章 的 角 色 對 應 及 融 合 語 意 簡 述 如 表 2( 輸 入 空 間 I 和 II 中 的 括 弧 標 104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示 篇 章 中 未 直 接 提 及 的 語 意 成 分, 這 些 成 分 乃 類 推 而 來 ) 表 2 輸 入 空 間 I 輸 入 空 間 II 類 屬 空 間 融 合 空 間 成 分 玉 ( 孔 子 ) 隱 蔽 收 藏 孔 子 不 想 將 美 玉 留 在 櫃 中 獨 美 質 ( 才 德 ) 揭 開 顯 露 賞, 希 望 可 以 讓 更 多 人 觀 賞 美 櫃 子 ( 隱 居 的 地 方 ) 麗 的 玉 石, 如 果 有 識 貨 的 商 人 識 貨 的 商 人 ( 識 才 的 君 王 ) 欣 賞 玉 石 的 美 那 就 把 它 賣 ( 金 錢 ) ( 俸 祿 ) 了, 猶 如 孔 子 不 願 避 世 隱 居 封 ( 官 職 ) 閉 才 德, 希 望 自 己 的 才 德 可 以 造 福 人 類, 如 果 遇 到 識 才 的 君 王 賞 識 其 才 德, 那 就 出 仕 為 官 拯 救 社 會 吧! 過 去 學 者 認 為 例 (2) 藉 由 美 玉 收 藏 及 買 賣 做 為 隱 喻, 主 要 闡 述 孔 子 希 望 受 到 國 君 的 重 用 以 施 展 其 政 治 理 想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南 懷 瑾 1992; 傅 佩 榮 2008) 經 過 概 念 整 合 的 過 程, 我 們 可 以 清 楚 理 解 語 意 產 生 的 來 龍 去 脈, 並 在 前 人 詮 釋 的 語 意 上 給 予 更 完 整 的 補 充 孔 子 欲 求 擔 任 官 職 的 目 的 在 於 要 藉 由 擔 任 官 職 實 行 儒 家 的 政 治 思 想, 挽 救 混 亂 時 局 ; 隱 居 對 孔 子 而 言 除 了 自 我 保 身, 對 百 姓 毫 無 受 益 因 此, 除 了 前 人 所 述, 認 為 孔 子 希 望 受 到 國 君 重 用 以 施 展 其 政 治 理 想,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的 運 作, 我 們 可 以 得 知 篇 章 所 突 顯 的 應 當 尚 包 含 另 一 層 意 義, 也 就 是 藉 由 把 美 玉 賣 給 懂 得 欣 賞 的 人, 讓 更 多 人 可 以 觀 賞 到 它 的 美, 傳 達 孔 子 希 望 自 己 的 才 德 可 以 得 到 識 才 者 的 賞 識, 藉 由 為 官 的 方 式 獲 得 施 展, 以 造 福 人 類 使 更 多 人 受 益, 而 不 是 避 世 隱 居 封 閉 自 我 才 德 只 求 保 身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運 作 過 程 所 呈 現 的 語 意 建 構 結 果, 除 了 奠 定 在 前 人 詮 釋 的 基 礎 上, 更 進 一 步 突 顯 了 孔 子 悲 天 憫 人 的 情 懷, 在 亂 世 中 不 但 不 隱 藏 自 己 的 德 行, 反 而 希 望 可 以 藉 由 自 己 的 才 德 改 善 社 會 現 況, 使 百 姓 都 能 蒙 受 其 利 除 了 以 自 然 界 物 體 比 喻 政 治 的 概 念, 以 下 我 們 將 以 例 (3) 為 例 說 明 如 何 以 人 造 的 樂 器 比 喻 政 治 概 念 古 代 因 為 傳 播 系 統 不 發 達, 在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裡, 當 執 政 機 關 將 發 佈 新 的 政 教 法 令 時, 會 派 人 在 城 邑 裡 沿 路 搖 動 木 鐸, 所 謂 的 木 鐸 即 銅 質 木 舌 的 大 鈴, 藉 由 搖 動 木 鐸 告 知 百 姓 即 將 宣 告 新 法 令, 請 大 家 一 同 前 往 聆 聽 例 (3) 正 是 以 木 鐸 傳 達 訊 息 的 功 能 說 明 孔 子 宣 揚 儒 家 思 想 的 概 念 105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3) 儀 封 人 請 見, 曰 : 君 子 之 至 於 斯 也, 吾 未 嘗 不 得 見 也 從 者 見 之 出 曰 : 二 三 子, 何 患 於 喪 乎? 天 下 之 無 道 也 久 矣, 天 將 以 夫 子 為 木 鐸 ( 八 俏 篇 第 二 十 四 章 ) 譯 文 衛 國 儀 邑 掌 管 封 疆 的 官 請 求 進 見 孔 子, 説 道 : 凡 是 有 學 問 道 德 的 人 來 到 我 這 個 地 方, 我 從 來 沒 有 不 能 和 他 們 見 面 的 ( 聽 說 孔 老 夫 子 駕 到, 所 以 特 來 求 見 ) 孔 子 的 隨 行 弟 子 請 求 孔 子 接 見 了 他 他 見 過 了 孔 子, 告 辭 出 門 的 時 候, 對 孔 子 的 弟 子 們 說 : 你 們 各 位 何 必 憂 愁 夫 子 失 去 了 官 位 呢? 天 下 亂 亡 已 經 很 久 了, 上 天 將 以 夫 子 作 警 醒 世 人 的 木 鐸, 替 天 宣 道, 垂 教 於 千 秋 萬 世 ( 王 熙 元 1981:139) 例 (3) 主 要 在 於 描 述 孔 子 辭 去 魯 國 官 職 後 周 遊 列 國 的 情 形 儀 是 衛 國 西 北 邊 境 的 一 個 小 城 市, 周 禮 有 封 人 的 職 位, 封 人 指 的 是 守 疆 界 的 大 夫 儀 封 人 請 見 一 事 大 約 發 生 於 魯 定 公 十 三 年 左 右, 當 時 孔 子 五 十 六 歲, 正 辭 去 魯 國 大 司 寇 的 職 位, 離 開 魯 國, 前 往 衛 國 然 而, 當 時 衛 靈 公 還 不 認 識 孔 子, 也 沒 有 人 推 薦 任 用 孔 子 為 官, 孔 子 因 而 想 西 至 晉 國, 拜 見 晉 國 的 權 臣 趙 宣 子, 路 過 衛 國 西 北 的 儀 邑, 因 此, 儀 封 人 得 以 請 見 ( 王 熙 元 1981) 儀 封 人 訴 道 : 只 要 賢 者 來 到 儀 邑, 我 一 定 可 以 與 他 們 見 面 言 下 之 意 在 於 若 孔 子 不 與 之 見 面, 則 非 賢 者 孔 子 隨 行 的 弟 子 引 導 儀 封 人 見 孔 子, 兩 人 見 完 面, 儀 封 人 告 辭 出 門 時, 對 孔 子 的 弟 子 們 說 : 你 們 何 必 因 為 夫 子 失 去 官 位 而 憂 慮 呢? 天 下 亡 亂, 政 治 不 上 軌 道, 社 會 沒 有 秩 序 已 經 好 一 段 時 間 了, 老 天 將 以 夫 子 作 為 木 鐸, 使 其 宣 揚 大 道 於 天 下, 因 而 讓 他 失 去 官 位, 周 遊 列 國 周 朝 進 入 春 秋 時 期, 禮 崩 樂 壞, 普 遍 認 同 的 價 值 理 念 已 不 具 任 何 意 義, 傳 統 的 文 化 遭 到 毀 棄, 過 去 的 人 文 規 範 幾 近 崩 潰, 天 下 已 大 亂, 這 就 是 所 謂 的 天 下 無 道 ( 楊 義 2006) 正 因 為 天 下 無 道, 因 此 儀 封 人 認 為 老 天 將 以 夫 子 作 為 木 鐸, 使 其 宣 揚 大 道 於 天 下 部 分 學 者 認 為 例 (3) 中 天 將 以 夫 子 為 木 鐸 同 時 攝 取 了 木 鐸 的 兩 個 面 向 : 一 則 為 四 處 巡 走 搖 動 木 鐸 的 方 式, 另 一 則 為 傳 播 訊 息 的 功 能 由 於 古 代 是 藉 由 沿 路 搖 木 鐸, 告 知 百 姓 將 宣 告 政 令 的 訊 息, 因 此 上 天 欲 以 孔 子 為 木 鐸 而 使 其 失 位, 周 遊 列 國, 以 利 宣 揚 政 教 ( 王 熙 元 1981; 錢 穆 1988) 另 有 學 者 專 注 於 木 鐸 傳 播 訊 息 的 功 能, 認 為 以 木 鐸 隱 喻 孔 子 是 藉 此 說 明 在 亂 世 中 上 天 將 派 遣 孔 子 來 告 知 世 人 當 回 歸 正 道 或 行 先 王 之 道 以 教 化 百 姓 ( 李 炳 南 106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1989; 南 懷 瑾 1992; 傅 佩 榮 2008) 綜 觀 前 人 所 言, 對 事 物 關 注 的 焦 點 不 同, 或 對 背 景 知 識 認 知 的 差 異, 皆 會 影 響 篇 章 的 詮 釋, 不 同 的 詮 釋 方 式 起 因 於 人 與 人 之 間 認 知 的 歧 異, 以 下 我 們 將 以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為 基 礎, 提 供 系 統 性 的 解 釋 方 式, 進 而 推 理 出 適 當 的 篇 章 語 意 就 篇 章 而 言, 末 句 天 將 以 夫 子 為 木 鐸 點 出 兩 個 對 應 的 輸 入 空 間, 傳 達 宣 佈 新 政 令 的 消 息 屬 於 輸 入 空 間 I, 傳 播 儒 家 思 想 屬 於 輸 入 空 間 II 輸 入 空 間 I 包 含 木 鐸 新 政 令 及 百 姓 三 個 語 意 成 分, 由 於 木 鐸 的 功 能 在 於 告 知 百 姓 即 將 宣 告 新 政 令 的 消 息, 因 而 我 們 可 以 從 木 鐸 推 論 出 新 政 令 及 百 姓 兩 個 不 存 在 於 篇 章 內 容 的 語 意 成 分 ; 輸 入 空 間 II 包 括 孔 子 儒 家 思 想 及 世 人 三 個 語 意 項, 孔 子 是 儒 家 的 創 始 者, 致 力 於 宣 傳 儒 家 思 想, 期 望 世 人 都 可 以 跟 隨 儒 家 教 化, 以 達 到 天 下 太 平 的 境 界, 因 此 從 孔 子 延 伸 而 來, 我 們 得 到 儒 家 思 想 及 世 人 兩 個 篇 章 內 容 未 突 顯 出 來 的 語 意 成 分 古 代 藉 由 搖 動 木 鐸 將 政 府 發 佈 政 令 的 消 息 告 知 百 姓, 此 概 念 如 同 孔 子 極 力 將 儒 家 思 想 傳 遞 給 世 人 兩 者 皆 具 備 傳 達 訊 息 的 共 同 特 徵 ( 類 屬 空 間 ) 由 於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存 在 共 同 的 語 意 結 構, 促 使 兩 個 不 同 的 輸 入 空 間 得 以 融 合, 並 產 生 新 的 語 意 進 行 融 合 之 前, 輸 入 空 間 中 的 語 意 成 分 會 經 過 選 擇 性 投 射 進 入 融 合 空 間, 就 此 篇 章 而 言, 輸 入 空 間 中 的 語 意 成 分 都 是 融 合 過 程 中 的 重 要 關 鍵, 如 木 鐸 新 政 令 百 姓 孔 子 儒 家 思 想 世 人 這 些 輸 入 空 間 的 語 意 項, 在 選 擇 性 投 射 階 段 皆 會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當 語 意 成 分 進 入 融 合 空 間 後, 其 所 蘊 含 的 文 化 思 想, 或 篇 章 語 境 所 提 供 的 概 念 及 相 關 事 件 發 生 的 時 代 背 景 都 會 一 起 帶 入 融 合 空 間 就 文 化 概 念 而 言, 如 中 國 古 代 以 巡 走 搖 動 木 鐸 的 方 式 吸 引 百 姓 的 注 意, 並 告 知 百 姓 發 佈 新 政 令 的 訊 息, 而 發 佈 新 政 令 正 是 為 了 規 範 人 民 的 行 為 舉 止 ; 就 篇 章 語 境 及 所 牽 涉 的 時 代 背 景 而 言, 如 天 下 之 無 道 也 久 矣 透 露 了 儀 封 人 請 見 一 事 發 生 於 東 周 禮 崩 樂 壞, 言 行 舉 止 沒 有 規 範, 政 治 不 上 軌 道 的 天 下 大 亂 時 期, 而 何 患 於 喪 乎? 則 隱 含 孔 子 當 時 辭 去 魯 國 大 司 寇 的 職 位, 周 遊 列 國 的 狀 況, 希 望 可 以 在 其 他 國 家 找 到 實 行 儒 家 政 治 主 張 的 機 會 當 這 些 概 念 與 融 合 空 間 中 的 語 意 成 分 產 生 概 念 整 合 後, 便 會 融 合 出 新 的 語 意, 即 巡 走 城 邑 搖 動 木 鐸 吸 引 百 姓 的 注 意, 以 傳 遞 發 佈 政 令 的 訊 息, 如 同 孔 子 周 遊 列 國 用 德 行 吸 引 世 人 的 注 意 力, 以 宣 揚 儒 家 思 想 ; 藉 由 宣 佈 新 政 令 規 範 人 民 之 言 行, 猶 如 藉 由 宣 揚 儒 家 思 想 拯 救 世 人 因 此, 經 過 概 念 整 合, 獲 得 最 後 的 融 合 語 意 為 : 巡 走 城 邑 搖 動 木 鐸 吸 引 百 姓 的 注 意, 以 傳 遞 發 佈 政 107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令 的 訊 息, 並 藉 由 所 頒 布 的 政 令 規 範 人 民, 如 同 孔 子 周 遊 列 國 以 崇 高 的 德 行 吸 引 世 人 的 注 意, 以 宣 揚 儒 家 思 想, 藉 由 儒 家 思 想 的 宣 揚 進 而 達 到 拯 救 世 人, 匡 正 時 局 的 目 的 我 們 將 篇 章 的 心 理 空 間 角 色 對 應 簡 單 呈 現 如 表 3 表 3 輸 入 空 間 I 輸 入 空 間 II 類 屬 空 間 融 合 空 間 成 分 木 鐸 孔 子 傳 達 訊 息 的 古 代 藉 由 巡 走 城 邑 搖 動 木 鐸 吸 ( 新 政 令 )( 儒 家 思 想 ) 作 用 引 人 民 注 意, 以 傳 遞 發 佈 政 令 ( 百 姓 ) ( 世 人 ) 的 訊 息, 並 透 過 所 頒 布 的 政 令 規 範 人 民, 如 同 孔 子 周 遊 列 國 宣 揚 儒 家 思 想, 以 自 身 之 德 行 吸 引 世 人 的 關 注, 藉 由 儒 家 思 想 的 宣 揚 進 而 達 到 拯 救 世 人, 匡 正 時 局 的 目 的 藉 著 系 統 性 的 語 意 對 應 與 概 念 整 合, 我 們 認 為 天 將 以 夫 子 為 木 鐸 同 時 將 焦 點 置 於 以 巡 走 方 式 搖 動 木 鐸 的 概 念, 及 藉 由 沿 路 搖 動 木 鐸 傳 達 機 關 即 將 宣 告 政 令 的 消 息 因 此, 語 意 上 詮 釋 為 上 天 欲 以 孔 子 為 木 鐸 而 使 其 失 位, 周 遊 列 國, 以 利 宣 揚 政 教 ( 王 熙 元 1981; 錢 穆 1988) 是 較 合 適 的 解 釋 方 式 此 外, 藉 由 心 理 空 間 的 運 作, 除 了 突 顯 出 同 時 攝 取 木 鐸 傳 播 訊 息 及 巡 走 方 式 兩 個 角 度 做 為 隱 喻 的 依 據, 較 能 完 整 詮 釋 儀 封 人 以 木 鐸 比 喻 孔 子 的 用 意, 也 說 明 了 若 僅 突 顯 木 鐸 傳 播 訊 息 的 功 能 ( 李 炳 南 1989; 南 懷 瑾 1992; 傅 佩 榮 2008), 將 失 去 篇 章 語 境 及 背 景 知 識 所 提 供 孔 子 正 值 周 遊 列 國 時 期 的 訊 息 另 外, 透 過 逐 步 的 概 念 建 構, 也 彌 補 了 前 人 所 未 提 及 的 概 念, 即 孔 子 周 遊 列 國 以 自 己 的 德 行 吸 引 世 人 的 注 意, 進 而 宣 揚 儒 家 思 想 的 目 的 主 要 在 於 欲 以 儒 家 思 想 拯 救 世 人 這 個 概 念 我 們 可 以 由 輸 入 空 間 I 的 語 意 關 係 得 到 推 論, 即 搖 動 木 鐸 的 聲 音 吸 引 百 姓 的 注 意, 藉 此 傳 達 即 將 發 佈 新 政 令 的 消 息, 透 過 政 令 的 發 佈 來 規 範 人 民 簡 而 言 之, 新 政 令 用 以 規 範 人 民 猶 如 儒 家 思 想 用 以 拯 救 世 人 例 (2) 及 例 (3) 主 要 透 過 隱 喻 的 方 式 闡 述 政 治 思 想 接 下 來 我 們 將 以 例 (4) 為 例 說 明 以 自 然 界 事 物 比 喻 德 行 的 概 念 隱 喻 運 作 方 式 108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4) 子 曰 : 歲 寒, 然 後 知 松 柏 之 後 凋 也 ( 子 罕 篇 第 二 十 八 章 ) 譯 文 孔 子 說 : 在 歲 月 將 暮, 天 氣 嚴 寒 的 時 候, 其 他 草 木 都 早 已 枯 萎 凋 謝, 獨 有 松 樹 柏 樹, 仍 然 青 翠 如 常, 這 時, 人 們 才 曉 得 他 們 是 最 後 凋 落 的 ( 王 熙 元 1981:525) 例 (4) 以 植 物 為 主, 藉 由 松 柏 的 耐 寒 的 特 性 說 明 君 子 堅 貞 的 節 操 一 般 的 花 草 在 春 夏 兩 季, 天 氣 暖 和 的 時 候, 枝 葉 都 長 得 非 常 茂 盛, 各 種 花 朵 也 會 一 起 開 放 到 了 冬 天, 寒 風 刺 骨, 耐 不 住 寒 霜 的 植 物 紛 紛 枯 萎 凋 零, 只 有 松 樹 和 柏 樹 耐 得 住 寒 冬, 歷 經 嚴 寒 而 不 凋 謝 松 柏 的 綠 葉 會 一 直 持 續 到 春 天, 直 到 生 長 新 枝, 才 落 舊 葉 本 章 正 是 以 松 柏 在 寒 風 中 卻 不 凋 零 比 喻 君 子 在 險 惡 的 環 境 中 才 能 見 貞 潔 篇 章 的 時 代 背 景 發 生 於 孔 子 周 遊 列 國, 受 困 於 陳 國 蔡 國 時 所 說 的 話 4 根 據 史 記 ( 司 馬 遷 1988) 孔 子 世 家 的 記 載, 孔 子 周 遊 列 國, 身 處 陳 國 蔡 國 之 間 的 時 候, 楚 國 派 人 來 召 請 孔 子, 孔 子 也 即 將 前 往 楚 國, 然 而 陳 國 蔡 國 的 大 夫 深 怕 孔 子 一 旦 在 楚 國 受 到 重 用, 將 對 陳 蔡 兩 國 不 利, 於 是 發 動 軍 隊 圍 困 孔 子, 以 致 七 天 不 能 生 火 煮 飯 且 糧 食 斷 絕 後 來 孔 子 派 子 貢 前 往 楚 國, 楚 昭 王 帶 兵 來 迎 接 孔 子, 才 解 決 了 這 次 的 危 難 篇 章 中 的 歲 寒 指 的 正 是 周 遊 列 國 過 程 中 的 陳 蔡 之 厄, 孔 子 藉 由 歲 寒 後 凋 強 調 經 過 這 次 的 危 險 才 能 看 出 君 子 的 德 行 如 松 柏 一 樣, 堅 貞 不 屈, 屹 立 不 搖 孔 子 藉 由 松 柏 在 寒 冬 中 卻 不 凋 零 比 喻 君 子 身 處 亂 世, 而 不 改 變 平 常 的 操 守, 面 臨 患 難, 而 不 動 搖 堅 貞 的 志 節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南 懷 瑾 1992), 也 因 為 松 柏 不 需 要 外 在 環 境 提 供 大 量 水 份 及 養 份, 正 如 同 君 子 自 有 風 骨, 最 不 受 環 境 影 響, 因 而 屹 立 於 寒 冬 ( 于 丹 2008) 透 過 一 般 植 物 與 松 柏 的 對 比 更 能 突 顯 在 安 逸 的 環 境 中 看 不 出 君 子 與 凡 人 的 差 異, 唯 有 遇 到 危 難 才 會 露 出 本 性, 看 出 君 子 與 凡 人 的 差 別 ( 錢 穆 1988; 傅 佩 榮 2008) 事 實 上, 在 儒 家 思 想 裡, 孔 子 非 常 重 視 君 子 的 德 行 與 節 操, 強 調 君 子 的 貞 潔 必 須 不 受 外 在 環 境 影 響, 即 使 在 惡 劣 的 環 境 中, 仍 需 保 持 該 有 的 操 守 這 些 背 景 知 識 在 建 構 篇 章 概 念 時, 顯 得 非 常 重 要, 由 於 篇 章 未 針 對 輸 4 根 據 莊 子 讓 王 篇 的 記 載, 孔 子 曾 對 子 路 說 : 天 寒 既 至, 霜 雪 既 降, 吾 是 以 知 松 柏 之 茂 也 陳 蔡 之 隘, 於 丘 其 幸 乎! 這 句 話 的 意 思 是 說, 嚴 寒 已 經 到 來, 霜 雪 已 經 降 臨 大 地, 我 才 看 到 松 樹 柏 樹 是 這 麼 青 翠 茂 盛 受 困 在 陳 蔡 之 間 的 困 厄, 對 我 來 說 是 一 件 幸 運 的 事 啊! 藉 由 莊 子 中 的 記 載, 我 們 推 論 例 (4) 論 語 子 罕 篇 第 十 四 章 應 當 發 生 於 孔 子 受 困 於 陳 國 蔡 國 之 間 所 言 109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入 空 間 II 給 予 任 何 相 關 的 資 訊, 因 此 篇 章 發 生 的 時 空 背 景 與 儒 家 對 君 子 的 看 法, 成 為 概 念 整 合 過 程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背 景 知 識 在 例 (4) 的 篇 章 內 容 中, 輸 入 空 間 I 所 包 含 的 是 一 個 在 寒 冬 裡 依 然 保 持 綠 意 的 現 象, 這 個 現 象 所 具 備 的 語 意 成 分 有 : 松 柏 一 般 植 物 冬 天 及 春 天 / 夏 天 春 夏 正 是 一 般 植 物 的 生 長 季, 多 數 植 物 此 時 枝 葉 都 非 常 茂 盛, 直 到 冬 天, 枝 葉 枯 黃 凋 零, 只 有 松 柏 在 寒 風 中 仍 不 凋 枯 藉 由 春 夏 及 寒 冬 環 境 上 的 對 比, 展 現 松 柏 比 一 般 植 物 耐 寒 的 特 質, 於 是 在 輸 入 空 間 I 中 增 加 了 一 般 植 物 及 春 天 和 夏 天 兩 個 語 意 成 分 根 據 背 景 知 識 所 提 供 的 訊 息, 篇 章 發 生 的 時 代 背 景 在 於 孔 子 與 弟 子 周 遊 列 國 時 受 困 於 陳 國 蔡 國 之 間, 面 臨 斷 絕 糧 食 的 艱 難 處 境 就 儒 家 思 想 的 觀 點 而 言, 孔 子 一 再 強 調 君 子 無 論 在 什 麼 環 境 下 都 應 該 保 持 堅 貞 高 潔 的 德 行, 不 能 受 環 境 影 響 以 背 景 知 識 為 基 礎, 藉 由 輸 入 空 間 I 中 語 意 成 分 所 建 構 的 結 構 關 係, 類 推 出 輸 入 空 間 II 的 語 意 成 分, 包 含 君 子 一 般 人 危 難 的 狀 態 與 安 穩 的 狀 態 松 柏 的 耐 寒 如 同 君 子 堅 貞 的 德 行 ; 一 般 植 物 在 春 天 夏 天 顯 得 綠 意 盎 然 就 像 一 般 人 在 安 穩 的 狀 態 下 顯 得 德 行 崇 高 ; 松 柏 不 因 寒 冬 而 凋 謝 猶 如 君 子 不 因 身 處 危 難 而 改 變 志 節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都 包 含 順 境 與 逆 境 兩 個 不 同 的 情 境 ( 類 屬 空 間 ) 經 過 語 意 成 分 的 投 射,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中 的 成 分 與 背 景 知 識 整 合 後 將 產 生 新 的 語 意 由 於 輸 入 空 間 中 的 語 意 項 在 融 合 過 程 中 都 是 重 要 的 關 鍵, 輸 入 空 間 I 的 語 意 成 分 提 供 語 意 間 所 建 立 的 結 構 關 係, 輸 入 空 間 II 的 語 意 成 分 則 在 結 構 中 填 入 適 當 的 角 色 因 此 在 所 有 語 意 成 分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後, 加 入 孔 子 說 話 當 時 的 情 境, 也 就 是 受 困 於 陳 國 蔡 國 之 間, 進 而 融 合 出 新 的 語 意 : 即 一 般 植 物 在 春 天 夏 天 枝 葉 都 長 得 非 常 茂 密, 直 到 冬 天 才 不 敵 嚴 寒 而 凋 謝, 而 松 柏 在 寒 冬 中 卻 仍 然 保 持 綠 意, 不 受 天 氣 影 響, 正 如 同 在 安 穩 的 狀 態 中 每 個 人 的 德 行 看 起 來 都 很 高 尚, 一 旦 遇 到 危 難 的 情 況, 一 般 人 的 情 操 將 受 環 境 影 響 而 動 搖, 如 今 雖 困 於 陳 蔡 之 間, 但 也 只 有 君 子 在 這 個 時 候 還 能 保 持 堅 貞 不 屈 的 態 度 心 理 空 間 中 語 意 成 分 的 對 應 如 表 4 所 示 110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表 4 輸 入 空 間 I 輸 入 空 間 II 類 屬 空 間 融 合 空 間 成 分 松 柏 ( 君 子 ) 順 境 與 逆 境 春 夏 兩 季 是 一 般 植 物 的 生 ( 一 般 植 物 ) ( 一 般 人 ) 兩 個 不 同 的 長 季, 此 時 枝 葉 茂 盛, 經 冬 天 ( 危 難 的 狀 態 ) 情 境 過 冷 冽 的 寒 冬, 卻 幾 近 凋 ( 春 天 夏 天 )( 安 穩 的 狀 態 ) 零, 唯 獨 松 柏 依 然 保 持 綠 意, 如 同 在 安 穩 的 狀 態 中, 每 個 人 的 德 行 看 起 來 都 很 高 尚, 經 過 困 境, 一 般 人 的 情 操 已 被 動 搖, 如 今 雖 困 於 陳 蔡 之 間, 但 也 只 有 君 子 在 這 個 時 候 還 能 保 持 堅 貞 不 屈 的 態 度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的 運 作 分 析, 可 以 使 前 人 的 解 釋 更 加 完 善 部 分 學 者 認 為 篇 章 以 松 柏 在 寒 冬 中 而 不 凋 零 為 隱 喻, 主 要 在 於 強 調 君 子 與 環 境 的 關 係, 也 就 是 突 顯 了 君 子 在 惡 劣 環 境 中 仍 然 不 會 改 變 自 己 的 操 守 與 志 節 這 個 概 念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南 懷 瑾 1992; 于 丹 2008) 同 樣 是 把 焦 點 置 於 松 柏 耐 寒 的 特 質, 亦 有 學 者 認 為 以 松 柏 比 喻 君 子 所 強 調 的 是 松 柏 與 其 他 植 物 的 關 係, 因 為 其 他 植 物 禁 不 起 寒 冬 的 摧 殘 才 突 顯 了 松 柏 的 耐 寒 的 可 貴 ; 因 為 一 般 人 的 心 容 易 受 環 境 改 變, 因 此 突 顯 了 君 子 不 受 環 境 影 響 的 節 操 ( 錢 穆 1988; 傅 佩 榮 2008) 而 藉 由 心 理 空 間 的 概 念 整 合, 融 合 了 學 者 兩 種 不 同 詮 釋 的 優 點, 不 但 強 調 君 子 與 環 境 的 關 係, 也 突 顯 了 君 子 與 一 般 人 的 關 係, 因 而 得 到 更 全 面 的 解 釋 從 例 (4) 的 篇 章 中 我 們 可 以 看 到 以 自 然 界 事 物 比 喻 道 德 的 隱 喻 建 構 過 程, 也 突 顯 了 背 景 知 識 對 理 解 篇 章 隱 喻 的 重 要 性 接 下 來, 我 們 將 以 例 (5) 為 例, 說 明 如 何 以 隱 喻 的 方 式 透 過 人 造 物 體 說 明 道 德 概 念 (5) 子 貢 問 為 仁 子 曰 : 工 欲 善 其 事, 必 先 利 其 器 居 是 邦 也, 事 其 大 夫 之 賢 者, 友 其 士 之 仁 者 ( 衛 靈 公 篇 第 十 章 ) 譯 文 子 貢 問 怎 樣 培 養 仁 德 孔 子 說 : 譬 如 工 匠 想 要 做 好 他 的 工 作, 一 定 要 先 使 他 的 工 具 很 銳 利 同 樣 的 道 理, 培 養 仁 德, 也 需 要 良 師 益 友 的 切 磋 如 果 居 住 在 某 一 個 國 家, 必 須 師 111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事 那 些 大 夫 中 有 賢 德 的, 結 交 那 些 士 人 中 有 仁 德 的 做 朋 友 ( 王 熙 元 1981:924) 例 (5) 是 以 工 具 比 喻 一 個 人 的 言 行, 說 明 人 的 言 行 要 端 正, 才 能 培 養 仁 德 孔 子 非 常 肯 定 子 貢 的 政 治 才 能, 雍 也 篇 第 六 章 孔 子 曾 說 賜 也 達, 於 從 政 乎 何 有? 意 思 是 說 端 木 賜 通 達 事 理, 對 於 治 理 政 事 沒 有 什 麼 困 難 的 子 貢 也 確 實 履 次 擔 任 魯 國 及 衛 國 兩 國 的 高 官, 在 政 治 上 有 非 常 傑 出 的 表 現 因 此, 子 貢 問 仁, 孔 子 根 據 他 的 政 治 長 才 給 予 建 議, 認 為 在 一 個 國 家 必 須 先 以 師 之 禮 侍 奉 大 夫 中 有 賢 德 的 人, 與 士 人 中 有 仁 德 者 做 朋 友, 這 是 培 養 仁 德 的 先 決 條 件 藉 由 親 近 賢 者 仁 者 並 與 之 切 磋, 從 他 們 身 上 學 習 仁 德, 才 能 對 自 己 的 仁 德 修 養 上 有 所 助 益 這 就 好 比 工 匠 在 完 成 一 個 精 緻 的 作 品 之 前, 其 先 決 條 件 是 要 先 將 工 具 磨 利, 有 銳 利 的 工 具 才 能 做 出 精 細 的 作 品 過 去 學 者 多 將 工 欲 善 其 事, 必 先 利 其 器 解 釋 為 孔 子 以 工 人 製 作 精 巧 的 器 物 為 隱 喻, 由 於 製 作 出 精 巧 的 作 品, 必 須 要 有 銳 利 的 工 具, 藉 此 說 明 人 如 果 要 成 為 有 仁 德 的 人, 必 須 經 常 與 賢 者 仁 者 相 處, 彼 此 切 磋 薰 陶 才 能 進 而 培 養 自 己 的 仁 德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南 懷 瑾 1992; 傅 佩 榮 2008) 前 人 的 解 釋 已 大 致 將 篇 章 的 隱 含 意 呈 現 出 來, 而 隱 喻 建 構 的 過 程 是 包 含 許 多 複 雜 的 內 在 思 維, 這 些 思 維 間 錯 綜 複 雜 的 關 係 必 須 藉 由 心 理 空 間 的 建 立 逐 一 分 析, 才 能 更 深 入 的 理 解 誘 發 隱 喻 使 用 的 背 後 機 制 就 例 (5) 的 篇 章 而 言, 工 欲 善 其 事, 必 先 利 其 器 及 事 其 大 夫 之 賢 者, 友 其 士 之 仁 者 分 屬 兩 個 不 同 的 輸 入 空 間, 前 者 屬 於 輸 入 空 間 I, 後 者 屬 於 輸 入 空 間 II 輸 入 空 間 I 包 含 一 個 製 作 藝 術 品 的 事 件, 事 件 中 包 括 工 匠 工 具 磨 刀 石 和 成 品, 工 匠 要 做 出 精 緻 的 作 品 必 須 把 工 具 磨 利, 而 磨 利 工 具 所 需 要 的 器 材 是 磨 刀 石, 從 利 其 器 我 們 可 以 推 理 出 磨 刀 石 此 一 語 意 成 分 輸 入 空 間 II 包 含 一 個 德 行 修 養 的 事 件, 事 件 中 有 子 貢 言 行 賢 者 / 仁 者 仁 德 四 組 語 意 成 分, 要 成 為 有 仁 德 的 人 最 基 本 的 是 要 從 端 正 言 行 舉 止 開 始 做 起, 就 像 要 雕 塑 一 個 精 緻 的 作 品 最 基 本 的 是 要 把 刀 子 磨 利 一 樣, 於 是 在 輸 入 空 間 II 中 可 以 類 推 出 言 行 此 一 語 意 成 分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都 有 促 使 改 善 原 本 有 缺 陷 的 地 方 這 個 共 同 的 語 意 結 構 ( 類 屬 空 間 ), 指 的 即 是 磨 利 工 具 與 端 正 言 行 這 兩 件 事 經 過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的 跨 空 間 映 射 及 共 同 語 意 成 分 的 提 取, 輸 入 空 間 中 的 語 意 成 分 將 選 擇 性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由 於 工 匠 在 融 合 過 程 中 並 非 決 定 性 的 重 112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要 成 分, 也 就 是 有 沒 有 這 個 語 意 並 不 會 影 響 融 合 的 結 果, 所 以 工 匠 此 一 語 意 成 分 並 不 會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相 對 的, 其 他 語 意 成 分, 如 工 具 磨 刀 石 成 品 子 貢 言 行 賢 者 / 仁 者 和 仁 德 等 語 意 成 分 在 融 合 過 程 中 皆 扮 演 重 要 的 角 色, 所 以 這 些 語 意 項 皆 會 投 射 到 融 合 空 間 在 概 念 整 合 的 運 作 過 程 中, 一 般 人 對 磨 刀 石 的 認 知 會 被 激 活, 磨 刀 石 是 用 來 把 鈍 的 工 具 磨 利, 將 這 個 結 構 與 賢 者 / 仁 者 及 言 行 整 合 後, 建 構 出 與 賢 者 及 仁 者 交 往 可 以 去 除 惡 習, 端 正 自 我 言 行 的 語 意 除 此 之 外, 背 景 知 識 也 告 訴 我 們 子 貢 曾 擔 認 魯 國 及 衛 國 高 官 的 訊 息, 透 過 概 念 整 合, 最 後 在 融 合 空 間 中 會 產 生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所 沒 有 的 新 語 意, 亦 即 孔 子 認 為 子 貢 在 一 個 國 家 擔 任 官 職, 必 須 與 賢 者 仁 者 相 互 切 磋 學 習 以 去 除 惡 習 並 端 正 言 行, 才 能 進 而 培 養 自 己 的 仁 德, 就 像 雕 塑 時, 要 先 用 磨 刀 石 把 刀 子 磨 利, 去 除 鈍 掉 的 部 分, 才 能 做 出 一 個 好 作 品 心 理 空 間 中 的 角 色 互 動 簡 述 如 表 5 表 5 輸 入 空 間 I 輸 入 空 間 II 類 屬 空 間 融 合 空 間 成 分 工 匠 子 貢 促 使 改 善 原 本 子 貢 在 一 個 國 家 擔 任 官 工 具 ( 言 行 ) 有 缺 陷 的 地 方 職, 必 須 與 賢 者 仁 者 相 互 ( 磨 刀 石 ) 賢 者 仁 者 切 磋 學 習 以 去 除 惡 習 端 正 成 品 仁 德 言 行, 才 能 進 而 培 養 自 己 的 仁 德, 就 像 雕 塑 時, 要 先 用 磨 刀 石 把 刀 子 磨 利 去 除 鈍 掉 的 部 分, 才 能 做 出 一 個 好 作 品 篇 章 以 工 具 比 喻 人 的 言 行, 主 要 是 攝 取 工 具 是 完 成 作 品 的 基 本 配 備, 說 明 人 有 端 正 的 言 行 是 要 成 為 有 仁 德 者 的 基 本 要 求 相 較 於 前 人 的 解 釋, 認 為 孔 子 以 雕 塑 作 品 比 喻 培 養 仁 德, 是 藉 由 要 有 銳 利 的 工 具 才 能 雕 塑 出 精 巧 的 作 品, 說 明 要 經 常 與 賢 者 仁 者 相 處, 彼 此 切 磋, 才 能 成 為 有 仁 德 的 人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南 懷 瑾 1992; 傅 佩 榮 2008)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的 分 析 後, 可 以 更 明 確 地 突 顯 與 賢 者 及 仁 者 交 往 的 目 的 在 於 端 正 言 行, 去 除 惡 習, 就 像 雕 塑 精 緻 的 作 品 必 須 用 磨 刀 石 把 工 具 磨 利, 去 除 鈍 掉 的 部 分 藉 由 心 理 空 間 的 分 析, 建 構 在 前 人 的 詮 釋 下, 強 化 了 以 雕 塑 作 品 比 喻 培 養 仁 德 的 用 意 113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除 了 政 治 與 道 德, 學 習 的 概 念 亦 是 論 語 中 闡 述 的 重 點 之 一 以 下 將 透 過 例 (6) 說 明 用 自 然 界 事 物 比 喻 學 習 的 隱 喻 建 構 過 程 (6) 子 曰 : 予 欲 無 言 子 貢 曰 : 子 如 不 言, 則 小 子 何 述 焉? 子 曰 : 天 何 言 哉? 四 時 行 焉, 百 物 生 焉, 天 何 言 哉? ( 陽 貨 篇 第 十 九 章 ) 譯 文 孔 子 說 : 我 想 從 此 不 再 說 話 了 子 貢 說 : 夫 子 如 果 真 的 不 說 話 了, 那 我 們 這 些 弟 子 們 遵 循 什 麼 呢? 孔 子 說 : 上 天 何 曾 說 過 什 麼 話 呢? 但 卻 四 季 照 樣 運 行, 百 物 照 樣 生 長, 上 天 曾 說 過 什 麼 話 啊? ( 王 熙 元 1981:1085) 例 (6) 是 以 天 為 比 喻, 藉 由 天 不 說 話 說 明 孔 子 不 以 言 語 傳 授 知 識 的 想 法 孔 子 教 育 的 重 點 著 重 於 人 的 道 德 修 養, 而 道 德 教 育 所 強 調 的 正 是 要 確 實 履 行 實 踐 所 學 的 道 理 才 說 得 上 達 成 教 育 的 目 的 如 果 忽 略 了 身 體 力 行 的 重 要 性, 只 是 在 言 語 上 鑽 研, 對 人 的 身 心 修 養 並 沒 有 直 接 的 幫 助 因 為 言 語 只 是 傳 授 知 識 與 接 受 知 識 的 橋 樑, 只 是 解 釋 道 德 體 認 道 德 的 工 具, 並 非 教 學 的 重 要 關 鍵 因 此, 例 (6) 的 篇 章 中 以 天 沒 有 說 話, 四 季 依 然 運 行 如 故, 大 地 生 物 同 樣 繁 榮 滋 長, 說 明 孔 子 不 說 話, 不 以 言 語 傳 授 道 理, 學 生 仍 舊 可 以 躬 行 實 踐, 貫 徹 所 學 孔 子 平 常 以 言 語 傳 授 知 識 與 道 理, 突 然 有 不 再 說 話 的 想 法, 使 學 生 非 常 心 急, 深 怕 以 後 少 了 孔 子 言 語 的 教 誨, 失 去 言 行 舉 止 遵 循 的 依 據 孔 子 因 此 以 天 為 隱 喻, 藉 由 天 不 必 說 話, 四 季 照 樣 運 行 且 萬 物 依 然 生 長, 說 明 雖 不 以 言 語 授 教, 學 生 自 己 還 是 可 以 去 領 會 道 中 的 真 理, 以 求 躬 行 實 踐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況 且 道 之 精 深 是 難 以 言 喻 的, 學 習 不 該 只 專 注 於 探 求 言 語 表 面 的 意 思 (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建 立 在 天 道 思 想 的 基 礎 上, 南 懷 瑾 (1992) 做 了 不 同 的 詮 釋, 認 為 學 習 不 應 該 依 賴 於 書 本 及 師 長, 而 是 要 觀 察 天 地 的 運 行 來 瞭 解 道 的 本 質 另 一 方 面, 傅 佩 榮 (2008) 認 為 孔 子 不 想 再 以 言 語 作 為 授 業 的 工 具, 是 因 為 言 語 雖 能 夠 便 於 學 生 傳 述, 但 教 育 的 重 點 在 於 讓 大 家 都 能 明 瞭 道 中 所 蘊 含 的 意 義 才 是 重 點, 只 有 傳 述 而 沒 有 達 到 明 白 的 目 的, 那 記 錄 傳 述 也 是 無 所 助 益 為 瞭 解 過 去 篇 章 詮 釋 不 一 致 性 的 原 因, 我 們 將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的 分 析, 觀 察 哪 些 解 讀 可 能 是 篇 章 的 引 申 義 在 例 (6) 的 篇 章 中, 天 何 言 哉 及 予 欲 無 言 分 別 屬 於 兩 個 不 同 的 輸 入 空 間, 前 者 為 輸 入 空 間 I, 篇 章 內 容 114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明 確 指 出 這 個 空 間 包 含 天 無 言 四 時 / 百 物 三 組 語 意 成 分 ; 後 者 為 輸 入 空 間 II, 所 包 含 的 語 意 成 分 有 : 孔 子 無 言 學 生 從 輸 入 空 間 I 語 意 成 分 的 關 係 建 構 出 天 不 說 話, 但 四 季 照 樣 運 行, 萬 物 依 然 生 長 的 結 構, 將 結 構 類 推 到 輸 入 空 間 II, 我 們 可 以 獲 得 孔 子 不 說 話, 學 生 依 然 可 以 身 體 力 行 實 踐 所 學 的 概 念 因 此, 在 輸 入 空 間 II 中 推 理 出 學 生 這 個 篇 章 內 容 所 未 提 及 的 語 意 成 分 在 兩 個 輸 入 空 間 中, 無 論 天 或 孔 子 都 有 不 以 言 語 為 引 導 工 具 的 共 同 特 點 ( 類 屬 空 間 ) 孔 子 認 為 無 論 是 仁 義 禮 智 或 孝 悌 忠 信, 這 些 儒 家 所 強 調 的 基 本 道 德 修 養 都 需 要 人 去 躬 行 實 踐, 光 懂 得 道 理 並 不 能 使 人 走 向 君 子 之 路, 必 須 在 生 活 中 實 際 去 履 行 才 能 發 揮 這 些 哲 理 的 效 益 特 別 在 教 學 上, 言 教 只 是 一 種 教 學 方 式, 語 言 只 是 傳 授 知 識 的 媒 介, 學 習 抽 象 的 道 德 哲 理, 最 直 接 的 方 式 是 從 老 師 的 言 行 舉 止 上 去 體 認 這 些 道 理, 有 所 領 會 後 進 一 步 付 諸 實 踐, 這 才 說 得 上 達 到 教 育 的 目 的 因 此, 孔 子 以 天 自 比, 四 季 的 循 環 及 生 物 的 成 長 並 不 會 因 為 天 不 說 話 而 全 部 停 止, 同 樣 地, 學 生 在 道 德 上 的 學 習 與 實 踐 並 不 會 因 為 老 師 不 說 話 而 無 法 進 行 此 外, 孔 子 以 天 為 隱 喻 突 顯 了 道 德 教 育 上 身 體 力 行 的 重 要, 老 師 不 說 話, 也 可 以 從 其 言 行 舉 止 體 會 道 理, 領 會 以 後 進 而 付 諸 實 踐, 這 才 能 真 正 發 揮 道 德 教 育 的 功 能 ( 融 合 空 間 ) 心 理 空 間 的 互 動 及 角 色 的 對 應 呈 現 如 表 6 表 6 輸 入 空 間 I 輸 入 空 間 II 類 屬 空 間 融 合 空 間 成 分 天 孔 子 不 以 言 語 為 上 天 不 需 說 話, 四 時 可 以 照 無 言 無 言 引 導 工 具 樣 運 行 百 物 照 常 生 長, 正 四 時 ( 運 行 )/ ( 學 生 ) 如 孔 子 不 必 說 話, 而 學 生 仍 百 物 ( 生 長 ) 可 以 實 踐 道 德 哲 理 說 明 學 習 的 方 式 應 該 在 於 從 言 行 舉 止 中 領 會 抽 象 的 道 德 哲 理, 並 進 一 步 付 諸 實 踐, 而 不 是 拘 泥 於 表 面 的 語 言 形 式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漸 進 式 的 類 推, 我 們 認 為 孔 子 以 天 自 比, 應 是 藉 由 天 不 須 要 說 話, 四 季 及 萬 物 都 能 運 行 如 故, 說 明 自 己 不 說 話, 學 生 依 然 可 以 從 言 行 舉 止 中 去 領 會 精 深 之 道 及 抽 象 的 哲 理 (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並 且 在 領 115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會 之 後 進 一 步 躬 行 實 踐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因 為 四 季 及 萬 物 的 運 行 正 如 同 人 在 行 為 上 的 實 踐, 都 蘊 含 著 力 行 的 含 意 藉 由 心 理 空 間 的 運 作, 可 以 更 明 確 地 建 立 行 為 舉 止 與 道 德 學 習 的 關 係, 並 突 顯 出 實 踐 的 重 要 南 懷 瑾 (1992) 從 天 道 的 角 度 詮 釋 孔 子 的 話 語, 認 為 孔 子 之 所 以 萌 生 不 想 說 話 的 感 嘆, 原 因 在 於 希 望 學 生 可 以 從 天 體 運 行 大 自 然 的 變 化 瞭 解 道 的 意 義, 因 為 人 最 高 的 道 德 修 養 即 是 效 法 天 地 透 過 分 析, 我 們 認 為 南 氏 因 為 本 身 對 道 家 思 想 有 精 湛 的 研 究, 因 此 所 言 應 是 融 合 道 家 思 想 所 產 生 的 發 揮 義 而 傅 佩 榮 (2008) 認 為 孔 子 不 以 語 言 為 道 德 教 育 的 工 具 是 因 為 語 言 如 果 只 是 達 到 傳 述 的 功 能, 而 沒 有 讓 每 個 人 明 白 真 正 的 道 理, 如 此 有 失 教 育 的 意 義 而 孔 子 以 天 不 說 話, 四 時 及 生 物 都 運 行 如 故 為 隱 喻, 重 點 在 於 透 過 四 時 行 焉, 百 物 生 焉 強 調 躬 行 實 踐 的 道 理, 實 踐 是 孔 子 在 道 德 教 育 上 所 著 重 的 重 要 課 題, 若 能 更 加 突 顯 實 踐 的 重 要, 在 詮 釋 上 將 更 加 完 善 最 後, 我 們 將 討 論 以 人 工 物 體 比 喻 學 習 的 篇 章 在 例 (7) 中 運 用 房 屋 由 外 到 內 從 大 門 廳 堂 到 內 室 的 構 造, 說 明 為 學 由 淺 入 深 從 初 階 中 階 到 高 階 的 過 程 (7) 子 曰 : 由 之 瑟, 奚 為 於 丘 之 門? 門 人 不 敬 子 路 子 曰 : 由 也 升 堂 矣! 未 入 於 室 也 ( 先 進 篇 第 十 五 章 ) 譯 文 孔 子 說 : 仲 由 彈 瑟 的 聲 音, 那 樣 剛 峻 粗 厲, 缺 乏 中 和 之 音, 為 什 麼 在 我 的 門 下 彈 奏? 門 人 聽 了 這 話 以 後, 就 不 再 敬 重 子 路 孔 子 因 而 又 說 ; 仲 由 的 學 問, 已 經 造 就 到 高 明 正 大 的 階 段, 只 是 沒 有 到 達 精 微 深 奧 的 境 界 ; 好 比 已 經 登 上 了 廳 堂, 只 是 還 沒 有 深 入 內 室 而 已 ( 王 熙 元 1981:627) 當 一 個 人 彈 奏 某 種 樂 器 的 時 候, 其 個 性 心 情 都 會 從 彈 出 的 聲 調 旋 律 中 表 露 無 遺 在 例 (7) 中, 孔 子 是 從 子 路 所 彈 的 樂 聲 聽 出 他 的 內 在 性 情 子 路 是 個 剛 猛 勇 敢, 性 情 爽 朗 的 人, 所 彈 出 來 的 瑟 聲 勢 必 也 比 較 剛 烈 強 勁, 但 孔 子 平 常 教 育 學 生, 主 要 培 養 他 們 中 庸 和 平 的 心 性, 因 此 當 孔 子 聽 到 子 路 彈 瑟 的 聲 音, 音 調 起 伏 過 於 強 烈, 有 失 中 道 而 加 以 責 備, 認 為 自 己 門 下 的 弟 子 不 應 該 彈 出 如 此 不 溫 和 的 瑟 聲, 這 意 謂 著 子 路 授 教 於 孔 子, 卻 沒 有 承 襲 孔 門 的 中 道 思 想 的 含 意 其 他 學 生 聽 到 孔 子 責 備 子 路, 表 現 出 對 子 路 的 不 尊 敬, 然 而 子 路 在 孔 門 中 算 是 較 資 深 的 弟 子, 孔 子 認 為 同 儕 間 還 是 必 須 遵 守 該 有 的 116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倫 理 規 範, 況 且 孔 子 的 用 意 是 希 望 可 以 警 醒 子 路, 讓 他 有 所 改 進, 而 不 是 使 門 人 對 他 產 生 鄙 視 的 心 態 於 是 孔 子 以 升 堂 入 室 為 隱 喻, 所 謂 的 升 堂 指 的 是 房 子 由 外 而 內 必 須 先 入 門, 再 登 廳 堂, 入 室 指 登 上 廳 堂 後 才 能 進 入 室 內 ( 王 熙 元 1981), 藉 由 升 堂 入 室 漸 進 的 深 入, 說 明 子 路 的 道 德 造 就 已 經 不 錯 了, 只 是 還 沒 到 達 完 美 的 境 界 透 過 隱 喻 的 運 用 使 門 人 不 會 因 此 而 輕 視 子 路 前 人 對 升 堂 入 室 的 詮 釋 大 多 著 重 於 階 層 的 角 度, 認 為 入 室 比 升 堂 更 進 階 因 此, 由 也 升 堂 矣 是 比 喻 子 路 的 學 問 已 到 達 正 大 高 明 的 境 界, 而 未 入 於 室 也 則 說 明 其 學 問 還 沒 到 達 深 入 精 微 的 地 步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傅 佩 榮 2008) 同 樣 攝 取 堂 室 由 外 而 內 的 階 層 特 徵 為 主 要 角 度, 南 懷 瑾 (1992) 則 認 為 篇 章 主 要 強 調 的 是 子 路 的 鼓 瑟 程 度, 而 非 著 重 於 道 德 學 習 的 境 界 然 而, 人 在 彈 奏 樂 器 時, 其 個 性 氣 質 會 表 現 於 所 彈 奏 的 聲 調 及 風 格, 因 此 與 其 說 篇 章 中 孔 子 所 強 調 的 是 子 路 表 面 的 鼓 瑟 技 巧, 不 如 說 孔 子 所 在 意 的 是 子 路 身 為 孔 門 弟 子, 德 行 修 養 的 學 習 上 是 否 承 襲 孔 門 風 範 因 此, 我 們 在 下 面 分 析 中, 將 輸 入 空 間 II 的 範 圍 設 定 於 學 習 房 屋 由 外 而 內 有 一 定 的 通 道, 需 先 經 過 大 門 才 能 到 達 正 廳, 經 過 正 廳 再 往 內 走 最 後 才 到 達 內 室 古 代 的 室 是 人 居 住 的 地 方, 平 常 外 人 只 能 到 廳 堂, 無 法 進 入 內 室, 而 進 不 了 內 室 便 看 不 到 主 人 平 常 實 際 的 生 活 情 形 由 大 門 到 內 室 的 路 徑 正 如 學 問 探 索 的 過 程, 過 程 中 必 須 先 從 初 階 開 始 學 習, 奠 定 基 礎 後 再 進 入 中 級 階 段, 等 到 學 問 累 積 到 一 定 程 度, 通 曉 其 精 髓 才 稱 得 上 達 到 最 高 等 級 一 般 人 在 學 習 上, 大 多 只 停 留 在 中 級, 對 於 知 識 學 問 只 是 普 遍 上 的 理 解, 沒 有 進 一 步 的 鑽 研, 而 無 法 明 白 了 解 知 識 最 精 粹 精 美 的 部 分 孔 子 以 房 屋 由 外 而 內 的 路 徑 比 喻 求 學 的 不 同 階 段, 而 房 屋 的 整 體 就 像 整 個 儒 家 的 思 想 教 義, 房 屋 是 由 沙 土 木 石 等 很 多 成 分 建 造 而 成, 同 樣 地, 儒 學 是 由 許 多 不 同 的 哲 理 建 構 而 成, 要 透 徹 理 解 所 有 的 哲 理 的 確 是 一 件 非 常 不 容 易 的 事, 因 此 孔 子 才 說 子 路 學 問 造 就 雖 然 在 中 級 階 段, 但 已 經 很 不 錯 了 透 過 以 上 初 步 的 解 釋, 從 心 理 空 間 的 角 度, 我 們 可 以 建 立 兩 個 不 同 的 輸 入 空 間 : 一 則 是 以 房 屋 路 徑 為 主 的 輸 入 空 間 I, 一 則 是 以 學 問 探 索 過 程 為 主 的 輸 空 間 II 輸 入 空 間 I 中 包 含 房 屋 門 大 廳 及 內 室 四 個 語 意 成 分, 對 應 於 輸 入 空 間 II 中 的 儒 學 初 階 中 階 與 高 階 無 論 是 房 屋 的 路 徑, 或 是 求 學 117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的 過 程, 兩 者 間 都 包 含 一 個 共 同 的 語 意 結 構 ( 類 屬 空 間 ), 即 三 個 漸 進 的 順 序 在 語 意 建 構 的 過 程 中, 會 喚 起 人 類 潛 藏 的 意 象 圖 式 (image-schema) 篇 章 中 從 門 到 大 廳 再 到 內 室 漸 進 深 入 的 概 念, 觸 發 了 人 類 心 智 中 所 蘊 含 的 路 徑 圖 式 (path-schema), 路 徑 圖 式 指 的 是 一 個 包 含 起 點 終 點 路 徑 和 方 向 的 結 構 (Lakoff 1987;Johnson 1987), 就 像 要 進 入 一 棟 房 屋 的 內 室 必 須 先 從 門 進 去, 依 循 同 一 個 方 向 經 過 大 廳 才 能 到 達 內 室 輸 入 空 間 I 所 建 構 的 是 房 屋 的 路 徑 結 構, 輸 入 空 間 II 的 結 構 是 以 學 習 的 階 段 為 主, 透 過 融 合, 我 們 可 以 理 解 學 問 探 索 的 過 程 也 是 漸 進 式 的, 從 初 階 開 始, 依 照 同 一 個 方 向 經 過 中 階 才 能 進 入 高 階 融 合 的 過 程 中, 篇 章 內 容 的 上 下 文 語 境 及 語 意 成 分 所 蘊 含 的 背 景 知 識, 都 會 提 供 融 合 所 需 要 的 訊 息 就 篇 章 語 境 而 言, 從 上 下 文 我 們 可 以 得 知 孔 子 以 升 堂 入 室 比 喻 子 路 的 學 問, 用 意 在 於 緩 頰 門 人 對 子 路 的 不 敬 而 背 景 知 識 所 提 供 的 訊 息 在 於 儒 家 思 想 的 博 大 精 深, 要 使 人 通 透 理 解 整 個 儒 家 思 想, 進 而 領 會 其 精 髓 確 實 不 容 易 將 這 些 訊 息 與 語 意 成 分 整 合 後, 在 融 合 空 間 中 便 產 生 新 的 概 念 意 : 即 儒 家 思 想 是 由 許 多 哲 理 建 構 而 成, 學 習 上 必 須 從 初 階 開 始, 等 到 基 礎 的 知 識 奠 定 以 後, 才 進 入 中 級 階 段, 直 到 能 夠 明 白 思 想 中 的 精 髓 才 稱 得 上 達 到 最 高 等 級, 而 子 路 對 於 儒 家 思 想 的 基 本 知 識 都 已 具 備, 只 是 還 不 能 通 透 理 解 精 粹 的 部 分, 這 樣 已 經 很 不 錯 了 四 個 心 理 空 間 與 空 間 中 的 語 意 成 分 對 應 呈 現 如 表 7 表 7 輸 入 空 間 I 輸 入 空 間 II 類 屬 空 間 融 合 空 間 成 分 ( 房 屋 ) ( 儒 學 ) 漸 進 的 順 序 儒 家 思 想 由 許 多 哲 理 建 構 而 ( 門 ) ( 初 階 ) 成, 學 習 上 從 初 階 開 始, 繼 而 大 廳 ( 中 階 ) 進 入 中 級 階 段, 直 到 能 夠 明 白 內 室 ( 高 階 ) 思 想 中 的 精 髓 才 稱 得 上 達 到 最 高 等 級, 而 子 路 對 於 儒 家 思 想 的 基 本 知 識 都 已 具 備, 只 是 還 不 能 通 透 理 解 精 粹 的 部 分, 這 樣 已 經 很 不 錯 了 藉 由 心 理 空 間 的 建 構 與 映 射, 我 們 認 為 過 去 將 孔 子 以 升 堂 入 室 比 喻 子 路 對 儒 家 思 想 的 認 識, 詮 釋 為 子 路 的 學 問 已 到 達 正 大 高 明 的 境 界, 只 是 118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還 沒 到 達 深 入 精 微 的 地 步 是 合 理 的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傅 佩 榮 2008) 奠 定 在 前 人 的 詮 釋 上,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的 分 析, 可 以 更 有 系 統 地 將 房 屋 門 口 到 內 室 的 路 徑 映 射 到 學 問 的 學 習 過 程, 進 而 領 會 學 習 歷 程 也 是 必 須 依 循 初 階 中 階 到 高 階 不 同 的 階 段 循 序 漸 進 此 外, 藉 由 心 理 空 間 的 運 作, 我 們 也 往 更 深 一 層 地 解 釋 為 何 孔 子 認 為 子 路 只 是 理 解 了 儒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還 停 留 在 中 級 階 段, 就 可 以 稱 得 上 可 觀, 其 原 因 就 在 於 儒 家 思 想 是 由 許 多 哲 理 建 構 而 成, 它 的 博 大 精 深 使 一 般 人 不 容 易 全 盤 掌 握 其 要 義, 所 以 子 路 只 差 一 個 層 級 就 進 入 通 透 理 解 儒 家 思 想 的 境 界, 這 樣 已 經 值 得 肯 定 4. 結 論 本 文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的 分 析 在 詮 釋 上 提 供 一 套 有 系 統 且 合 邏 輯 的 解 釋 方 式 藉 由 系 統 性 的 分 析, 瞭 解 論 語 中 隱 喻 的 使 用 策 略, 進 而 使 讀 者 更 容 易 掌 握 其 脈 絡 在 教 學 上, 透 過 本 文 的 討 論, 教 師 可 以 藉 由 輸 入 空 間 的 建 構 及 語 意 成 分 的 對 應 關 係, 得 到 合 理 的 篇 章 詮 釋 教 學 者 也 可 以 藉 由 展 現 篇 章 意 義 的 建 構 過 程, 有 系 統 有 邏 輯 的 傳 達 篇 章 的 隱 含 意, 使 學 習 者 能 夠 更 容 易 掌 握 篇 章 意 旨, 達 到 有 效 理 解 論 語 篇 章 的 目 的 我 們 回 顧 前 人 對 於 篇 章 所 做 的 詮 釋, 並 針 對 過 去 詮 釋 上 的 差 異 性 加 以 說 明, 進 而 提 供 一 個 有 系 統 且 合 理 的 詮 釋 方 式 例 如 陽 貨 篇 第 十 九 章 天 何 言 哉? 四 時 行 焉, 百 物 生 焉, 天 何 言 哉?, 孔 子 以 天 自 比, 藉 由 天 之 無 言 說 明 自 己 不 想 再 以 語 言 傳 授 知 識 的 意 念 在 過 去 的 詮 釋 中, 有 學 者 認 為 孔 子 所 強 調 的 重 點 在 於 學 習 不 該 只 專 注 於 探 求 言 語 表 面 的 意 義, 更 要 注 重 實 踐 的 功 夫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而 道 之 精 深 更 是 難 以 言 喻, 學 習 不 該 只 專 注 於 探 求 言 語 表 面 的 意 思 (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也 有 學 者 持 其 他 的 看 法, 認 為 孔 子 不 想 有 所 言 說 的 原 因 在 於 言 語 雖 然 能 傳 述, 但 教 學 的 重 點 應 著 重 於 普 及 教 化 的 效 果, 而 不 是 關 注 於 能 不 能 以 語 言 來 記 錄 述 說 ( 傅 佩 榮 2008) 再 者, 還 有 學 者 認 為 孔 子 的 無 言 是 在 於 強 調 學 習 不 應 該 依 賴 於 書 本 及 師 長, 而 是 要 觀 察 天 地 的 運 行 來 瞭 解 道 的 本 質 ( 南 懷 瑾 1992) 在 各 家 解 釋 歧 異 的 狀 況 下, 我 們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循 序 漸 進 的 分 析 指 出 哪 些 詮 釋 可 能 為 詮 釋 者 所 加 入 的 引 申 義, 並 提 供 一 套 合 乎 邏 輯 的 詮 釋 針 對 陽 貨 篇 第 十 九 章, 我 們 認 為 孔 子 以 天 的 不 說 話 比 喻 自 己 不 再 有 所 言 說, 重 點 在 於 突 顯 道 德 學 習 上 必 須 身 體 力 行, 從 實 際 的 行 動 來 學 習 比 言 119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語 上 的 教 導 更 重 要 因 為 天 不 說 話, 自 然 界 的 萬 物 依 然 運 行 如 故, 老 師 不 說 話, 學 生 仍 然 可 以 從 老 師 言 行 舉 止 體 會 道 理 進 而 付 諸 實 踐 分 析 結 果 支 持 了 學 習 注 重 實 踐 的 看 法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此 外, 也 補 充 了 其 他 詮 釋 方 式 不 足 之 處, 語 言 雖 具 有 傳 述 功 能, 但 教 學 的 目 的 應 該 在 於 讓 每 個 人 能 真 正 明 白 道 理, 而 不 只 是 追 求 語 言 的 表 面 形 式 ( 傅 佩 榮 2008), 建 立 在 這 樣 的 詮 釋 下, 若 能 突 顯 實 踐 的 重 要, 詮 釋 上 將 更 加 完 善 因 為 孔 子 的 比 喻 所 強 調 的 是 天 不 說 話, 但 是 萬 物 仍 然 可 以 照 樣 運 行, 重 點 應 著 重 於 躬 行 實 踐 的 道 理 而 南 懷 瑾 (1992) 從 天 體 運 行 的 層 面 來 詮 釋 這 個 篇 章, 認 為 孔 子 將 自 己 比 喻 為 天 即 是 運 用 道 家 道 法 自 然 的 道 理 來 闡 述, 我 們 認 為 詮 釋 者 在 道 家 方 面 的 研 究 非 常 深 入, 此 一 說 法 應 是 融 合 道 家 思 想 所 產 生 的 引 申 義 透 過 心 理 空 間 的 分 析, 除 了 可 以 瞭 解 前 人 詮 釋 上 是 否 具 有 引 申 義, 也 可 以 提 供 過 去 的 詮 釋 一 個 有 效 的 理 論 依 據 以 衛 靈 公 篇 第 十 章 為 例, 過 去 的 詮 釋 大 多 一 致 認 為 孔 子 以 工 欲 善 其 事, 必 先 利 其 器 居 是 邦 也, 事 其 大 夫 之 賢 者, 友 其 士 之 仁 者 提 供 子 貢 為 仁 的 方 法, 重 點 在 於 強 調 培 養 仁 德 的 第 一 步 在 於 與 賢 者 仁 者 相 處, 在 德 行 上 相 互 切 磋 學 習, 以 成 為 有 仁 德 的 人 ( 王 熙 元 1981; 楊 伯 峻 1987; 錢 穆 1988; 李 炳 南 1989; 南 懷 瑾 1992; 傅 佩 榮 2008) 經 由 心 理 空 間 的 運 作, 我 們 認 為 孔 子 以 雕 塑 作 品 比 喻 培 養 仁 德, 重 點 在 於 說 明 有 銳 利 的 工 具 才 能 雕 塑 出 精 緻 的 作 品, 如 同 在 一 個 國 家 擔 任 官 職, 必 須 與 賢 者 仁 者 切 磋, 才 能 成 為 有 仁 德 的 人 分 析 結 果 說 明 前 人 的 詮 釋 是 合 理 的 而 奠 定 在 前 人 的 詮 釋 上, 藉 由 心 理 空 間 逐 一 的 建 構 更 突 顯 了 為 仁 必 須 與 賢 者 及 仁 者 交 往 的 用 意, 因 為 與 賢 者 仁 者 相 互 切 磋 可 以 端 正 自 我 言 行, 去 除 惡 習, 就 像 雕 塑 精 緻 的 作 品 必 須 用 磨 刀 石 把 工 具 磨 利, 去 除 鈍 掉 的 部 分 此 外, 在 融 合 過 程 中, 透 過 子 貢 曾 任 魯 國 及 衛 國 高 官 的 背 景 知 識 所 提 供 的 訊 息, 我 們 可 以 更 明 白 孔 子 為 何 強 調 為 仁 須 與 賢 者 仁 者 往 來 的 重 要, 正 是 因 為 子 貢 在 國 家 擔 任 官 職, 孔 子 藉 此 因 材 施 教 本 文 針 對 論 語 隱 喻 篇 章 的 分 析, 除 了 突 顯 不 同 概 念 ( 如 政 治 道 德 與 學 習 ) 與 具 體 事 物 ( 如 自 然 界 事 物 及 人 工 事 物 ) 的 連 結 關 係, 也 具 體 呈 現 了 人 類 理 解 隱 喻 篇 章 的 心 理 空 間 運 作 模 式, 希 望 藉 此 幫 助 教 學 者 或 學 習 者 瞭 解 隱 喻 建 構 的 來 龍 去 脈, 以 理 解 篇 章 所 蘊 含 的 弦 外 之 音 120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參 考 文 獻 Coulson, Seana. (2000). Semantic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ulson, Seana & Todd Oakley. (2000). Blending bas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11.3/4:175-196. Fauconnier, Gilles. (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illes. (1997). 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illes. (1999). Introduction to Methods and Generaliza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undations, Scope and Methodology, ed. by Theo Jansen and Gisela Redeker. The Hague: Mouton De Gruyter. Fauconnier, Gilles. (2001).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Analogy. The Analogical Mind: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science, ed. by Dedre Gentner, Keith J. Holyoak, and Boicho N. Kokinov, 255-285. Cambridge: MIT Press. Fauconnier, Gilles & Mark Turner. (2002).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 s Hidden Complexities. New York: Basic. Fillmore, Charles. (1985). 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 Quaderni di Semantica 6.2: 222-254. Glucksberg, Sam & Boaz Keysar. (1993). How metaphors work. Metaphor and Thought, ed. by Andrew Ortony, 401-42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ady, Joseph. (2000).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11.3/4:335-345. Johnson, Mark.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eorge & Mark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ngacker, Ronald W. (1987). Func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endoza, Francisco J. Ruiz de & M. Sandra Peña. (2005). Conceptual interaction, cognitive operations, and projection spaces.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ternal 121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Dynam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raction, ed. by Francisco J. Ruiz de Mendoza Ibáňez and M. Sandra Peña Cervel, 249-280.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Saeed, John I. (2003). Semantics, 2 nd e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Turner, Mark. (2003). Literacy and cognition.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Perspectives on Foreign Language Literacy, ed. by Peter C. Patrikis, 24-39.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于 丹 (2008), 于 丹 論 語 感 悟 臺 北 : 聯 經 出 版 社 王 熙 元 (1981), 論 語 通 釋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 司 馬 遷 (1988), 史 記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李 炳 南 (1989), 論 語 講 要, 李 炳 南 老 居 士 全 集 第 十 一 冊 臺 中 : 青 蓮 周 世 箴 (2003), 語 言 學 與 詩 歌 詮 釋 臺 北 : 晨 星 出 版 周 世 箴 ( 譯 著 )(2006), 我 們 賴 以 生 存 的 譬 喻 臺 北 : 聯 經 出 版 社 胡 壯 麟 (2004), 認 知 隱 喻 學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南 懷 瑾 (1992), 論 語 別 裁 臺 北 : 老 古 出 版 社 張 榮 興 (2008), 篇 章 中 的 攝 取 角 度,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第 5 卷 第 2 期,47-67 張 榮 興 黃 惠 華 (2005),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梁 祝 十 八 相 送 之 隱 喻 研 究, 語 言 暨 語 言 學, 第 6 卷 第 4 期,681-705 張 榮 興 黃 惠 華 (2006) 從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看 最 短 篇 小 說 中 之 隱 喻,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第 3 卷 第 1 期,117-133 傅 佩 榮 (2008), 人 能 弘 道 臺 北 : 天 下 遠 見 出 版 楊 伯 峻 (1987), 論 語 譯 注 臺 北 : 籃 燈 文 化 事 業 公 司 楊 義 (2006), 論 語 選 評 香 港 : 三 聯 書 店 錢 穆 (1988), 論 語 新 解 臺 北 : 東 大 出 版 社 戴 浩 一 (2002), 概 念 結 構 與 非 自 主 性 語 法 : 漢 語 語 法 概 念 初 探, 當 代 語 言 學, 第 4 卷 第 1 期,1-12 吳 佩 晏 Pei-yen Wu 62102 嘉 義 縣 民 雄 鄉 大 學 路 168 號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語 言 學 研 究 所 122

心 理 空 間 理 論 與 論 語 中 的 隱 喻 分 析 168 University Rd., Min-Hsiung, Chia-Yi 62102, Taiwan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kikiduckling@yahoo.com.tw 張 榮 興 Jung-hsing Chang 62102 嘉 義 縣 民 雄 鄉 大 學 路 168 號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語 言 學 研 究 所 168 University Rd., Min-Hsiung, Chia-Yi 62102, Taiwan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lngjhc@ccu.edu.tw 123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究 Mental Space Theory and An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Analects Pei-yen Wu Jung-hsing Cha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Analects as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metaphorical meaning construct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Mental Space Theory (Fauconnier, 1994, 1997;Fauconnier & Turner, 2002). Sentences in the Analects are very short but full of philosophy. It has been shown in the paper that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contextual meaning will help readers comprehend the implication conveyed by the sentences. To account for how metaphorical meanings are interpreted in the Analects, we set up input spaces and find out the general features shared by the input spaces to figure out the blending meaning from the context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 process of how metaphorical meanings are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will help the readers to comprehend Analects more efficiently. Key words: Mental Space Theory, metaphor, Chinese teaching, Analects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