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Similar documents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the Thought of Immortal Supernatural Beings in Tai Pin Chin as the topic of the essay, it s because: first, as knowing the thought of immortal superna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Microsoft Word - 001\253\312\255\261.doc)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忽 略 其 散 文 其 他 面 貌, 本 論 文 檢 視 其 散 文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本 章 主 要 詳 明

第2期定稿.FIT)

Microsoft Word doc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布袋和尚传》笺释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論 文 摘 要 本 文 乃 係 兩 岸 稅 務 爭 訟 制 度 之 研 究, 蓋 稅 務 爭 訟 在 行 訴 訟 中 一 直 占 有 相 當 高 的 比 例, 惟 其 勝 訴 率 一 直 偏 低, 民 87 年 10 月 28 日 行 訴 訟 法 經 幅 修 正 後, 審 級 部 分 由 一 級 一

Abstract Since 1980 s, the Coca-Cola came into China and developed rapidly. From 1985 to now, the numbers of bottlers has increased from 3 to 23, and

曹美秀.pdf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穨1-林聖欽.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4D F736F F D20B1E5C3CEC4C8CBB6CABFB1CFD2B5C2DBCEC42E646F63>

Landscape Theory & Study 17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Microsoft Word - 07_Temmy_OK.doc

第 30 卷 53 贾熟村 太平天国时期的左宗棠集团 之浮收中饱 有不遵守之州县 欲求阻挠之吏绅 即予撤革 于是 咸丰元 二 三 四等年之民 间积欠 率皆踊跃输将 使国课不至虚悬 军储 不至束手 州县办公亦不至拮据 收到了很好的 [2] 效果 农民亦欢欣鼓舞 咸丰六年正月 道员王錱陷湖南江华 升平

不确定性环境下公司并购的估价:一种实物期权.doc

untitled

國立成功大學數位論文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 )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 )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創新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4D F736F F D D332DBBB7AA46B371C3D1BEC7B3F85F F32A8F731B4C15F30365FB2F8AEDBAD5EB169A9BEB4BC5FB3B0B4E5C3D8A7C7A4E5AA52BDD72E646F63>

1-26

Microsoft Word - 09吳

<453A5CB1BED0A3CBB6CABFC2DBCEC45C3037BCB6CBB6CABFC2DBCEC4A3A A3A95C BDECC8CBCEC4D1A7D4BAB1CFD2B5C2DBCEC45CC3F1CBD7D1A75CBAFAB1FEC4EAB1CFD2B5C2DBCEC4A3A8CEDED2B3C3BCA3A92E646F63>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論文封面

致 谢 论 文 写 到 这 里, 两 年 半 的 研 究 生 生 涯 也 即 将 结 束 回 顾 两 年 半 来 的 学 习 生 活, 心 中 充 满 感 恩 和 感 激, 从 松 江 到 虹 口, 校 园 生 活 给 我 留 下 了 深 刻 的 印 象 与 回 忆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张 健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2004 5, 1,, : ;,,(,1942 5, 173,1, 2,2, 2 ) ;,, ;, 3 () ,, ,,, ,,, , : ;;, ;,, ;,,, ;,,,,,,,,,,: (),: ; ;; 5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第二卷第二期p1

untitled



Explore Rou Jin Yang Jing Learning Ideology Of Prof. Jin Hongzhu And Application Spinal Column Ailment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octorate Cand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97 3 ヽ ヽ ヽ ヽ ヽ 10 ヽ

??? ?? 1000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穨 PDF

96 7 () 124


% % % % % % % % : 11. 9: 12. 8:

标题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2AF63內文.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59-81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094THU DOC

一,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untitled

Transcription: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研 究 生 : 周 孟 樺 指 導 教 授 : 李 淑 萍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95 年 7 月 25 日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95 年 7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檔 ( 不 包 含 紙 本 詳 備 註 1 說 明 ), 為 本 人 於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撰 寫 之 碩 / 博 士 學 位 論 文 ( 以 下 請 擇 一 勾 選 ) ( ) 同 意 ( 立 即 開 放 ) ( ) 同 意 ( 一 年 後 開 放 ), 原 因 是 : ( ) 同 意 ( 二 年 後 開 放 ), 原 因 是 : ( ) 不 同 意, 原 因 是 : 以 非 專 屬 無 償 授 權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與 國 家 圖 書 館, 基 於 推 動 資 源 共 享 互 惠 合 作 之 理 念, 於 回 饋 社 會 與 學 術 研 究 之 目 的, 得 不 限 地 域 時 間 與 次 數, 以 紙 本 微 縮 光 碟 及 其 它 各 種 方 法 將 上 列 論 文 收 錄 重 製 公 開 陳 列 與 發 行, 或 再 授 權 他 人 以 各 種 方 法 重 製 與 利 用, 並 得 將 數 位 化 之 上 列 論 文 與 論 文 電 子 檔 以 上 載 網 路 方 式, 提 供 讀 者 基 於 個 人 非 營 利 性 質 之 線 上 檢 索 閱 覽 下 載 或 列 印 研 究 生 簽 名 : 周 孟 樺 學 號 : 92121018 論 文 名 稱 : 指 導 教 授 姓 名 :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李 淑 萍 系 所 : 中 國 文 學 所 博 士 班 碩 士 班 日 期 : 民 國 95 年 7 月 25 日 備 註 : 1. 本 授 權 書 之 授 權 範 圍 僅 限 電 子 檔, 紙 本 論 文 部 分 依 著 作 權 法 第 15 條 第 3 款 之 規 定, 採 推 定 原 則 即 預 設 同 意 圖 書 館 得 公 開 上 架 閱 覽, 如 您 有 申 請 專 利 或 投 稿 等 考 量, 不 同 意 紙 本 上 架 陳 列, 須 另 行 加 填 聲 明 書, 詳 細 說 明 與 紙 本 聲 明 書 請 至 http://thesis.lib.ncu.edu.tw/paper.htm 查 閱 下 載 2. 本 授 權 書 請 填 寫 並 親 筆 簽 名 後, 裝 訂 於 各 紙 本 論 文 封 面 後 之 次 頁 ( 全 文 電 子 檔 內 之 授 權 書 簽 名, 可 用 電 腦 打 字 代 替 ) 3. 請 加 印 一 份 單 張 之 授 權 書, 填 寫 並 親 筆 簽 名 後, 於 辦 理 離 校 時 交 圖 書 館 ( 以 統 一 代 轉 寄 給 國 家 圖 書 館 ) 4. 讀 者 基 於 個 人 非 營 利 性 質 之 線 上 檢 索 閱 覽 下 載 或 列 印 上 列 論 文, 應 依 著 作 權 法 相 關 規 定 辦 理

摘 要 楊 樹 達 (1885.6.1-1956.2.14), 湖 南 長 沙 人 字 遇 夫, 號 積 微, 晚 年 更 號 耐 林 翁, 為 近 代 重 要 的 漢 語 語 言 文 字 學 家 其 一 生 著 作 甚 多, 內 容 包 含 輯 錄 解 釋 古 書 類 語 法 修 辭 類 校 勘 考 證 類 文 字 訓 詁 類 甲 文 類 金 文 類 等, 洋 洋 灑 灑, 共 計 二 十 餘 冊 在 楊 樹 達 所 涉 獵 的 研 究 中, 楊 氏 以 為 其 學 術 成 就 當 以 小 學 為 第 一, 且 後 世 學 者 亦 較 為 關 注 其 文 字 訓 詁 方 面 的 研 究, 但 可 惜 至 今 尚 未 有 深 入 性 的 專 著 或 學 位 論 文 產 生, 是 以 筆 者 遂 以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為 題, 探 討 楊 氏 於 文 字 訓 詁 學 上 的 成 就 與 貢 獻 本 文 主 要 的 內 容 分 為 六 章 ; 第 一 章 為 緒 論, 主 要 在 說 明 筆 者 之 所 以 擇 取 楊 樹 達 文 字 訓 詁 學 方 面 的 研 究 成 果 作 為 探 討 對 象 的 原 因, 與 後 人 對 楊 氏 學 術 研 究 的 概 況 第 二 章 旨 在 述 說 楊 樹 達 的 生 平 著 作, 及 其 於 研 究 文 字 訓 詁 學 的 背 景 資 料 第 三 章 著 重 在 討 論 楊 樹 達 對 漢 字 的 起 源 發 展 與 價 值 的 看 法 第 四 章 所 論 述 的 是 楊 樹 達 的 六 書 理 論, 即 是 有 關 漢 字 形 學 方 面 的 研 究 第 五 章 主 要 是 在 討 論 楊 樹 達 在 訓 詁 學 方 面 的 學 術 成 果, 亦 即 是 有 關 漢 字 義 學 方 面 的 研 究 然 而 因 為 楊 氏 在 義 學 的 討 論 上 主 要 以 語 源 的 探 求 為 其 核 心, 因 此 筆 者 即 以 楊 樹 達 的 語 源 學 作 為 探 討 的 焦 點 第 六 章 為 本 文 的 結 論, 是 筆 者 在 前 文 研 究 的 基 礎 上, 驗 證 後 世 對 楊 樹 達 的 評 價 是 否 公 正, 並 總 結 楊 樹 達 在 文 字 訓 詁 學 領 域 中 的 開 創 性 貢 獻 關 鍵 字 : 楊 樹 達 楊 遇 夫 六 書 語 源 學 文 字 學 訓 詁 學

Abstract Yang, Shu-da (1885-1956), born at Chan Sa, the Hu Nan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linguist and character-expert of Han language in previous century. His mighty achievement of his research is reflected in his numerous and various works, including classics-translating, rhetoric researching, scholiastic researching, oracle-character researching, and character of bronze-inscription researching. Among all fields of his researching, Yang, Shu-da agrees that the most vital success part is his character researching. Unfortunately, there aren t any probing and in-depth essays and monographs in respect of this par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issue as the title presents: A Tentative Probe into Yang, Shu-da s theories of characters, Writing physique and semantics. The content of this thesis will be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the exordium, will explain why I choose this topic to discuss, and survey the other scholars criticism about Yang s works. The second chapter will focus on the background of Yang s biography and his researching. Chapter Three will stress on Yang s opinions about the Han characters. In Chapter Four, we will discuss the effort of Yang s theory about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at is the researching about the pictograph. In Chapter Five, the achievement of Yang s Scholiastic researching will be discussed. Because the Yang s Scholiastic researching is based on the etymology; the Yang s theory of etymology will be highlighted as well. Finally, Chapter Six will be the conclusion, summarizing the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 of Yang s effort. Key words: Yang, Shu-da, Philology,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Etymology, Scholiastic researching.

凡 例 1 文 中 凡 引 據 諸 賢 高 論, 除 直 接 師 承 關 係 外, 皆 未 加 尊 稱, 然 實 無 不 敬 之 意, 蓋 襲 取 叔 重 單 書 賈 逵 為 侍 中 之 例, 並 兼 求 行 文 簡 潔 之 故 2 因 本 文 以 楊 樹 達 的 學 術 成 果 為 主 要 研 究 範 圍, 文 中 言 及 楊 氏 著 作 甚 多, 為 求 行 文 之 簡 便, 部 分 著 作 名 稱 以 省 稱 代 之, 其 著 作 全 稱 省 稱 對 照 列 表 如 下 : 全 稱 省 稱 版 本 資 料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述 林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3 年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論 叢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3 年 中 國 文 字 學 概 要 概 要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文 字 形 義 學 形 義 學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二 章 楊 樹 達 的 生 平 著 作 及 其 研 究 背 景 態 度 和 方 法... 5 第 一 節 楊 樹 達 生 平 事 略... 5 第 二 節 楊 樹 達 著 作 略 述... 10 第 三 節 楊 樹 達 研 究 文 字 訓 詁 學 的 背 景... 22 第 四 節 楊 樹 達 研 究 文 字 訓 詁 學 的 態 度 及 方 法... 23 第 三 章 楊 樹 達 的 文 字 觀... 29 第 一 節 文 字 起 源 論... 29 一 廣 義 之 文 字 起 源 論... 29 二 狹 義 之 文 字 起 源 論... 29 ( 一 ) 肯 定 古 人 嘗 以 結 繩 記 事... 30 ( 二 ) 否 定 蒼 頡 造 字... 32 第 二 節 文 字 發 展 論... 33 一 宏 觀 而 言... 33 二 微 觀 而 言... 35 ( 一 ) 古 文... 35 ( 二 ) 小 篆... 40 ( 三 ) 隸 書... 41 ( 四 ) 草 書... 42 ( 五 ) 楷 書... 43 第 三 節 漢 字 價 值 論... 43 一 肯 定 漢 字 之 價 值... 44 二 肯 定 六 書 之 價 值... 45 第 四 章 楊 樹 達 的 六 書 理 論... 49 第 一 節 立 論 基 礎... 49 一 六 書 名 稱 次 第... 49 二 象 形 不 拘 於 獨 體... 51 三 確 立 指 事 字 的 名 義 與 界 域 皆 應 以 字 形 為 主... 56 四 說 明 文 字 發 展 的 規 律... 58 五 六 書 觀 念 深 受 章 太 炎 之 影 響... 61 六 引 入 文 法 學 與 修 辭 學 的 概 念 於 六 書 的 結 構 分 析... 64 第 二 節 象 形... 67 一 定 義... 67

二 象 形 分 類... 68 ( 一 ) 獨 體 象 形... 70 ( 二 ) 複 體 象 形... 75 ( 三 ) 合 體 象 形... 78 ( 四 ) 狀 事 象 形... 88 ( 五 ) 省 體 象 形... 89 ( 六 ) 變 體 象 形... 90 ( 七 ) 象 形 加 旁 字... 90 ( 八 ) 象 形 變 為 形 聲... 93 三 小 結... 94 第 三 節 指 事... 96 一 定 義... 96 二 指 事 分 類... 98 ( 一 ) 獨 體 指 事... 100 ( 二 ) 複 體 指 事... 101 ( 三 ) 合 體 指 事... 101 ( 四 ) 部 分 指 事... 103 ( 五 ) 變 體 指 事... 109 ( 六 ) 指 事 加 形 旁...110 ( 七 ) 指 事 變 為 形 聲...111 三 小 結...111 第 四 節 會 意...112 一 定 義...112 二 會 意 分 類...114 ( 一 ) 名 字 為 主 之 會 意...118 ( 二 ) 以 動 字 為 主 之 會 意... 130 ( 三 ) 以 靜 字 為 主 之 會 意... 133 ( 四 ) 複 文 會 意... 134 ( 五 ) 變 體 會 意... 135 ( 六 ) 會 意 闕 疑... 136 ( 七 ) 加 旁 會 意... 137 ( 八 ) 會 意 字 變 為 形 聲... 138 三 小 結... 139 第 五 節 形 聲... 140 一 定 義... 140 二 形 聲 分 類... 142 ( 一 ) 多 形 多 聲... 143 ( 二 ) 省 形 省 聲... 144 ( 三 ) 形 聲 分 類... 147 ( 四 ) 形 聲 加 旁 字... 147

( 五 ) 聲 中 有 義... 148 ( 六 ) 聲 類 假 借... 149 三 小 結... 149 第 六 節 轉 注... 150 一 定 義... 150 二 轉 注 分 類... 151 ( 一 ) 曡 韻... 151 ( 二 ) 雙 聲... 152 ( 三 ) 對 轉... 152 三 小 結... 153 第 七 節 假 借... 153 一 定 義... 153 二 假 借 分 類... 155 ( 一 ) 至 今 承 用 者... 155 ( 二 ) 今 不 承 用 者... 156 三 小 結... 157 第 八 節 楊 樹 達 六 書 理 論 的 不 足... 158 第 五 章 楊 樹 達 的 語 源 學... 160 第 一 節 定 義... 160 一 楷 定 Etymology 語 源 學 的 名 義... 160 二 辨 析 同 源 字 的 內 涵... 163 第 二 節 楊 樹 達 的 語 源 學 研 究... 169 一 順 而 推 之... 170 ( 一 ) 單 字... 170 1 意 義 上 的 類 比... 171 2 形 貌 上 的 類 比... 172 ( 二 ) 字 組... 173 1 能 動 孳 乳... 174 2 受 動 孳 乳... 174 3 類 似 孳 乳... 175 4 因 果 孳 乳... 176 5 狀 名 孳 乳... 177 6 動 名 孳 乳... 177 二 逆 而 鈎 之... 178 ( 一 ) 考 釋 文 字... 178 1 形 訓... 179 2 聲 訓... 181 3 義 訓... 191 4 剖 實 為 訓... 193

( 二 ) 上 溯 本 源... 194 1 文 字 抽 象 的 意 義, 往 往 是 從 具 體 的 事 物 來 的... 194 2 用 說 文 重 文 做 線 索 推 尋 語 源... 196 3 用 古 書 記 載 的 社 會 事 物 狀 況 來 追 求 語 源... 197 4 用 同 義 連 文 做 引 線 推 求 語 源... 198 5 用 文 字 偏 旁 做 證 明... 199 第 三 節 小 結... 201 第 六 章 結 論... 209 第 一 節 後 世 評 價... 209 第 二 節 楊 樹 達 對 文 字 訓 詁 學 的 貢 獻... 212 參 考 書 目... 215

第 一 章 緒 論 有 清 一 代, 在 考 據 學 抬 頭 的 引 領 之 下, 語 言 文 字 方 面 的 研 究 亦 以 說 文 學 為 前 導 而 日 漸 興 盛, 雖 然 其 中 有 如 說 文 四 大 家 等 學 者 所 建 立 起 來 的 成 果, 但 實 際 上 仍 是 承 襲 許 慎 之 說, 未 能 有 突 破 性 的 進 展 造 成 此 種 情 形 的 根 本 原 因 有 二 : 一 是 未 能 有 效 的 運 用 古 文 字 的 材 料 自 宋 代 以 來, 金 石 材 料 已 不 斷 的 為 人 所 發 掘 整 理, 積 累 至 清 代, 實 已 不 可 不 謂 豐 富, 但 在 此 前 提 之 下, 多 數 的 學 者 仍 未 能 意 識 到 金 石 材 料 對 語 言 文 字 學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未 能 較 好 地 運 用 新 出 土 的 材 料 於 語 言 文 字 學 研 究 中 二 是 侷 限 於 傳 統 研 究 方 法 的 限 制 傳 統 說 文 學 的 研 究 方 法, 多 僅 止 於 考 據 一 途, 是 以 在 此 法 通 行 既 久, 染 指 遂 多, 自 成 習 套 的 發 展 規 律 下, 後 人 勢 必 難 以 跨 越 前 人 所 樹 立 的 高 牆, 因 此 其 成 果 亦 難 以 有 突 破 性 的 發 展 時 至 清 末, 鴉 片 戰 爭 失 利, 西 方 學 術 思 想 傳 入 中 國, 在 衝 突 與 融 合 的 過 程 中, 促 使 中 國 傳 統 的 學 術 思 想 注 入 新 的 生 機 與 活 力, 而 楊 樹 達 的 學 術 成 果, 就 是 在 這 樣 的 時 代 背 景 下 蘊 育 出 來 的 在 二 十 世 紀 上 半 葉 的 語 言 文 字 學 領 域 中, 楊 樹 達 的 學 術 成 就 嘗 獲 得 相 當 高 的 評 價 ; 如 大 公 報 文 學 副 刊 嘗 謂 : 日 本 多 學 人, 今 中 國 學 人, 止 有 馮 友 蘭 之 哲 學, 陳 垣 之 史 學, 楊 某 ( 樹 達 ) 之 訓 詁 學, 足 以 抗 衡 日 本 1 陳 寅 恪 亦 嘗 云 : 當 今 文 字 訓 詁 之 學, 公 ( 楊 樹 達 ) 為 第 一 人, 此 為 學 術 界 之 公 論, 非 弟 阿 私 之 言 2 然 而, 雖 然 楊 樹 達 確 實 曾 獲 得 尊 為 大 師, 世 稱 顯 學 3 的 稱 譽, 但 自 楊 樹 達 逝 世 以 來, 後 人 對 楊 氏 學 術 的 研 究 卻 是 相 當 不 充 裕 也 相 當 不 平 衡 的 如 一 九 八 五 年, 時 值 楊 樹 達 百 年 誕 辰, 由 湖 南 師 大 所 編 纂 楊 樹 達 誕 辰 百 周 年 紀 念 集 一 書, 實 是 反 映 一 九 八 五 年 以 前, 楊 氏 學 說 在 大 陸 地 區 的 研 究 概 況 其 中 收 錄 的 文 章 包 括 書 簡 選 登 楊 著 序 文 輯 鈔 論 文 回 憶 生 平 祭 悼 文 等, 而 有 關 楊 氏 學 術 研 究 的 文 章 卻 僅 有 十 七 篇 4, 分 別 是 : 研 究 類 別 作 者 題 目 金 文 學 管 燮 初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的 識 字 方 法 文 字 學 許 嘉 璐 蒼 史 功 臣 叔 重 諍 友 說 文 楊 氏 學 述 略 1 2 3 4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年 11 月 第 1 版,P57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93 張 舜 徽 : 學 習 楊 遇 夫 先 生 學 不 厭 教 不 倦 的 精 神, 楊 樹 達 誕 辰 百 周 年 紀 念 集, 湖 南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編, 湖 南 教 育 出 版 社,1985 年 5 月 第 1 版,P264 雖 然 紀 念 集 的 主 編 者 於 論 文 一 類 下 共 放 入 二 十 二 篇 論 文, 但 因 部 分 論 文 實 與 楊 樹 達 的 學 術 成 果 無 涉, 如 王 大 年 讀 古 書 須 明 通 假 之 管 見 實 是 在 論 述 老 子 聲 音 通 假 的 問 題 ; 郭 在 貽 訓 詁 源 流 述 略 則 是 在 說 明 自 先 秦 到 清 末 的 訓 詁 學 發 展 等 是 以 筆 者 不 將 此 類 文 章 列 於 此 表 中 1

文 字 學 訓 詁 學 雷 敢 遇 夫 先 生 治 小 學 之 成 就 語 源 學 張 芷 楊 樹 達 和 漢 語 語 源 學 語 源 學 李 維 琦 字 義 同 緣 於 語 源 同 略 說 語 源 學 李 建 國 遇 夫 先 生 語 源 學 簡 說 語 源 學 何 澤 翰 積 微 先 生 與 語 源 學 訓 詁 學 江 灝 讀 長 沙 方 言 考 訓 詁 學 袁 慶 述 長 沙 方 言 考 札 記 訓 詁 學 何 慎 怡 長 沙 方 言 考 拾 補 文 法 學 湯 可 敬 詞 詮 評 述 文 法 學 周 秉 鈞 漢 書 窺 管 文 法 為 訓 釋 例 文 法 學 王 玉 堂 遇 夫 先 生 對 語 法 學 之 貢 獻 修 辭 學 秦 旭 卿 再 論 楊 樹 達 先 生 的 中 國 修 辭 學 方 法 論 孫 雍 長 遇 夫 先 生 研 究 說 文 的 態 度 歷 史 考 證 楊 德 豫 文 字 形 義 學 概 況 生 平 事 跡 李 紹 平 古 文 獻 整 理 的 大 師 而 在 臺 灣 地 區, 筆 者 所 收 集 到 的 僅 一 篇 : 研 究 類 別 作 者 題 目 語 源 學 龍 宇 純 造 字 時 有 通 借 證 辨 惑 透 過 上 述 列 表, 除 了 可 以 發 現 當 時 的 學 者 較 偏 重 於 楊 氏 文 字 訓 詁 方 面 的 研 究, 與 楊 樹 達 自 以 為 其 學 術 研 究 以 小 學 為 第 一 的 結 論 相 符 之 外 5, 或 許 是 由 於 大 陸 地 區 的 著 者 多 與 楊 樹 達 有 著 或 多 或 少 的 師 友 關 係, 是 以 文 章 中 對 楊 樹 達 個 人 的 情 感 表 述 更 多 於 對 其 學 術 成 就 的 討 論, 致 使 其 論 文 的 內 容 多 是 錦 上 添 花 的 肯 定 與 讚 賞 至 於 一 九 八 五 年 以 後 至 二 六 年 本 文 完 成 為 止, 筆 者 蒐 集 兩 岸 地 區 有 關 楊 樹 達 的 學 術 研 究 論 作 如 下 :( 不 包 括 通 論 性 介 紹 作 品 及 作 品 選 集 ) 大 陸 地 區 : 研 究 類 別 作 者 題 目 綜 合 評 論 楊 榮 祥 楊 樹 達 先 生 學 術 成 就 述 略 語 源 學 侯 占 虎 考 語 源 求 字 義 楊 樹 達 先 生 學 述 研 究 的 特 點 語 源 學 王 月 婷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造 字 時 有 通 借 證 商 榷 5 楊 樹 達 : 小 學 第 一, 金 石 次 之, 甲 骨 文 又 次 之, 以 用 功 時 間 之 久 暫 言 之 積 微 翁 回 憶 錄, P409 2

修 辭 學 王 占 福 張 素 格 楊 樹 達 中 國 修 辭 學 參 互 修 辭 格 辨 析 孫 書 杰 甲 骨 文 趙 誠 楊 樹 達 的 甲 骨 文 研 究 文 法 學 孫 良 明 談 楊 樹 達 漢 書 窺 管 句 式 類 比 語 法 分 析 法 兼 說 我 國 古 代 語 法 學 一 傳 統 分 析 法 臺 灣 地 區 : 研 究 類 別 作 者 題 目 金 文 學 文 字 學 黃 婉 寧 楊 樹 達 先 生 金 文 研 究 之 理 論 與 方 法 初 探 語 源 學 曾 昭 聰 楊 樹 達 先 生 有 關 形 聲 字 聲 中 有 義 之 研 究 述 評 生 平 事 跡 蘇 耀 宗 陳 寅 恪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續 稿 序 抽 稿 管 窺 ( 上 ) ( 下 ) 綜 觀 兩 岸 地 區 有 關 楊 樹 達 的 學 術 著 作, 所 關 注 的 焦 點 有 承 續 一 九 八 五 年 以 前 的 研 究 趨 勢, 皆 偏 重 於 楊 氏 文 字 訓 詁 學 成 果 方 面 的 研 究 因 此, 可 以 據 此 判 定 的 是 : 楊 樹 達 的 文 字 訓 詁 學, 必 然 有 其 學 術 性 與 值 得 研 究 討 論 的 空 間, 才 會 受 到 歷 來 學 者 一 致 的 重 視 然 而 可 惜 的 是, 自 楊 樹 達 逝 世 至 今, 兩 岸 地 區 所 發 表 的 相 關 研 究, 皆 屬 於 單 篇 論 文, 至 今 尚 未 有 深 入 性 的 專 著 或 學 位 論 文 產 生 四 十 年 來, 有 關 其 文 字 訓 詁 學 研 究 的 論 文 總 數 亦 不 過 十 四 篇, 其 遭 受 冷 落 的 現 實, 與 楊 氏 生 前 所 受 到 的 稱 譽 實 有 天 地 之 別 是 以 筆 者 以 為 實 可 以 針 對 楊 樹 達 文 字 訓 詁 學 方 面 的 學 術 成 果 做 深 入 的 研 究 楊 樹 達 有 關 文 字 訓 詁 學 方 面 的 論 述, 主 要 詳 見 於 中 國 文 字 學 概 要 文 字 形 義 學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與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三 書 內 容 著 重 於 討 論 其 對 漢 字 演 變 發 展 的 看 法 對 六 書 的 理 解 與 詮 釋, 以 及 以 探 求 語 源 為 目 的 的 義 學 研 究, 因 此 筆 者 嘗 試 以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為 題, 針 對 楊 氏 有 關 文 字 形 學 與 義 學 方 面 的 學 術 成 果 作 研 究 除 了 期 許 能 給 予 楊 樹 達 於 文 字 訓 詁 學 術 成 果 的 公 正 評 價 外, 亦 希 望 能 藉 此 拋 磚 引 玉, 提 起 學 界 對 楊 氏 學 術 成 果 的 再 重 視 本 文 於 論 述 架 構 上, 主 要 分 為 五 個 部 分 : 第 二 章 旨 在 述 說 楊 樹 達 的 生 平 著 作, 及 其 於 研 究 文 字 訓 詁 學 的 背 景 態 度 和 方 法 孟 子 萬 章 下 嘗 言 : 頌 其 詩, 讀 其 書, 不 知 其 人, 可 乎? 是 以 論 其 3

世 也, 是 尚 友 也 6 言 明 讀 者 不 僅 有 必 要 了 解 作 者 的 生 平 為 人, 亦 應 了 解 作 者 身 處 的 時 代 背 景, 否 則, 於 閱 讀 上 可 能 會 有 不 得 要 領 或 曲 解 旨 意 的 問 題 產 生 是 以 本 章 欲 透 過 對 楊 樹 達 學 術 背 景 的 介 紹, 使 讀 者 對 楊 氏 學 說 的 生 成 背 景 有 概 略 的 認 識 第 三 章 著 重 在 討 論 楊 樹 達 對 文 字 的 起 源 發 展 與 價 值 的 看 法 文 字 是 文 字 訓 詁 學 研 究 的 基 本 材 料, 是 以 了 解 楊 氏 對 其 所 研 究 的 對 象 所 持 的 看 法 是 有 其 必 要 的 除 此 之 外, 楊 樹 達 身 處 於 中 西 文 化 衝 擊 的 時 代, 部 分 學 者 主 張 盡 廢 漢 字, 以 適 應 新 的 世 界 潮 流, 而 面 對 此 聲 浪, 楊 樹 達 所 持 的 看 法 為 何, 對 漢 字 本 身 的 評 價 為 何, 亦 是 本 章 所 處 理 的 問 題 第 四 章 所 論 述 的 是 楊 樹 達 的 六 書 理 論, 亦 即 是 有 關 漢 字 形 學 方 面 的 研 究 自 許 慎 定 義 六 書 以 後, 六 書 即 成 為 中 國 古 代 用 來 顯 示 文 字 的 結 構 區 分 文 字 的 類 型 說 明 造 字 方 法 的 一 套 文 字 理 論 架 構 7 凡 言 及 漢 字 形 體 分 析 的 論 述 幾 乎 無 不 言 及 六 書 雖 是 如 此, 但 因 許 慎 僅 各 以 八 字 為 六 書 定 其 畛 域, 是 以 亦 造 成 各 家 各 派 對 六 書 理 解 上 的 差 異 楊 樹 達 以 其 時 代 上 的 優 勢, 除 了 得 以 遍 覽 諸 家 學 說 之 外, 更 得 以 有 新 材 料 與 新 方 法 的 佐 助, 是 以 其 六 書 理 論 理 應 有 不 同 於 前 人 的 見 解, 有 其 論 述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因 此, 筆 者 於 爬 梳 楊 樹 達 所 建 立 的 六 書 理 論 時, 於 架 構 上 先 言 楊 氏 的 立 論 基 礎, 以 期 釐 清 楊 氏 對 六 書 相 關 問 題 的 看 法, 其 後 再 依 照 六 書 的 順 序, 分 論 楊 樹 達 對 各 書 的 理 解 與 詮 釋 第 五 章 主 要 是 在 討 論 楊 樹 達 在 訓 詁 學 方 面 的 學 術 成 果, 亦 即 是 有 關 漢 字 義 學 方 面 的 研 究 因 楊 氏 在 義 學 的 討 論 上 主 要 以 語 源 的 探 求 為 其 核 心, 同 時 亦 為 避 免 以 訓 詁 為 題 所 造 成 的 雜 蔓 瑣 碎, 故 筆 者 以 楊 樹 達 的 字 源 學 作 為 章 目 名 稱, 用 以 彰 顯 筆 者 論 述 的 焦 點 所 在 第 六 章 為 本 文 的 結 論 是 筆 者 在 前 文 研 究 的 基 礎 上, 驗 證 後 世 對 楊 樹 達 的 評 價 是 否 公 正, 並 總 結 楊 樹 達 在 文 字 訓 詁 學 領 域 中 的 開 創 性 貢 獻 6 孟 子 :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經 部 一 八 九 ) 孟 子,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民 國 72 年 初 版,P195-237 7 許 師 錟 輝 : 文 字 學 簡 編 基 礎 篇, 台 北 : 萬 卷 樓 圖 書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88 年 3 月 初 版,P21 4

第 二 章 楊 樹 達 生 平 著 作 及 其 研 究 背 景 態 度 和 方 法 第 一 節 楊 樹 達 生 平 事 略 楊 樹 達 (1885.6.1 1956.2.14), 字 遇 夫, 中 年 時 取 荀 子 大 略 篇 積 微 者 著 語, 將 其 書 齋 命 名 為 積 微 居, 後 遂 字 號 為 積 微 翁 晚 年 於 朦 朧 中 得 霜 葉 從 教 耐 晚 林 句, 又 將 其 書 室 名 為 耐 林 廎, 亦 更 號 為 耐 林 翁 湖 南 省 長 沙 市 人 幼 承 家 學, 六 歲 時 即 由 父 親 系 統 性 的 教 讀, 由 於 其 父 頗 好 讀 史 記 資 治 通 鑑, 並 以 強 烈 的 感 染 力 使 楊 樹 達 對 史 學 產 生 了 濃 厚 的 興 趣, 是 以 楊 氏 嘗 言 : 家 大 人 喜 讀 史 少 時 侍 坐, 竊 見 治 司 馬 氏 通 鑑, 日 有 定 程 余 兄 弟 幼 承 訓 誨, 故 亦 皆 好 史 籍, 而 余 尤 嗜 班 書 8 七 歲 時 曾 經 想 過 : 取 訓 義 相 同 之 字 聚 集 為 一 編, 豈 不 大 佳 乎? 9 由 於 當 時 楊 樹 達 尚 不 知 世 上 有 爾 雅 之 類 的 書, 但 亦 可 由 此 得 知 楊 氏 從 早 年 開 始 即 已 表 現 出 對 文 字 訓 詁 的 高 度 興 趣, 與 主 動 治 學 的 精 神 及 至 楊 樹 達 年 歲 稍 長, 家 大 人 授 以 郝 氏 爾 雅 王 氏 廣 雅 二 疏, 始 有 志 於 訓 詁 之 學 10 是 以 幼 年 時 整 理 義 訓 的 想 法, 至 此 確 立 成 為 一 生 追 求 的 志 向 一 八 九 七 年 十 月, 維 新 派 人 士 在 長 沙 創 辦 時 務 學 堂, 楊 樹 達 及 其 長 兄 皆 考 取 入 學, 與 蔡 鍔 等 同 學 四 十 人, 得 業 於 梁 啟 超 譚 嗣 同 李 維 格 熊 希 齡 等 人, 受 民 權 革 命 思 想 的 薰 陶, 思 想 為 之 一 變 一 九 二 九 年 梁 啟 超 去 世, 楊 氏 代 表 時 務 學 堂 弟 子 追 悼 時, 撰 時 務 學 堂 弟 子 公 祭 新 會 梁 先 生 文 中 提 到 : 其 誦 維 何? 孟 軻 公 羊 其 教 維 何? 革 政 救 亡 士 聞 大 義, 心 痛 國 創 拔 劍 擊 柱, 踴 躍 如 狂 夫 子 詔 我, 攝 汝 光 芒 ; 救 國 在 學, 乃 惟 康 莊 11 表 現 出 梁 啟 超 愛 國 思 想 對 楊 樹 達 深 刻 的 影 響, 與 其 師 生 間 真 摯 的 情 誼 一 八 九 八 年 九 月, 維 新 失 敗, 譚 嗣 同 等 人 慘 遭 殺 害, 時 務 學 堂 亦 被 迫 解 散 時 務 學 堂 解 散 後, 湘 人 遂 改 設 求 實 書 院, 楊 樹 達 於 一 九 年 秋 入 學, 學 習 經 史 算 學 英 文 等 科 目, 並 於 是 年 開 始 撰 寫 讀 書 日 記, 深 覺 心 有 所 會, 則 筆 之 于 書, 以 為 至 樂 12 8 楊 樹 達 : 漢 書 補 注 補 正 自 序, 兩 漢 書 訂 補 文 獻 彙 編 2, 徐 蜀 編, 北 京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 社,2004 年 第 1 版,P22 9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年 11 月 第 1 版,P2 10 楊 樹 達 : 論 叢 自 序,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3 年,P13 11 楊 樹 達 : 積 微 居 詩 文 鈔,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年 11 月 第 1 版,P94 12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 自 序,P1 5

一 九 三 年, 求 實 書 院 改 為 大 學 堂, 楊 氏 去 院 家 居 自 學, 其 間 不 限 於 從 父 受 業, 亦 曾 問 學 於 湘 潭 葉 德 輝 胡 元 儀 兩 位 學 者, 獲 益 匪 淺 一 九 五 年, 湖 南 巡 撫 端 方 擬 派 遣 學 生 赴 日 留 學, 楊 樹 達 因 其 友 時 以 中 國 危 亡 在 即 極 力 勸 說, 乃 與 其 兄 相 偕 應 試, 並 皆 得 錄 取 在 日 時 期, 日 治 歐 洲 語 言 及 諸 雜 學 13 其 間 楊 氏 雖 曾 遇 餘 杭 章 太 炎 寓 居 東 京, 聚 徒 講 學, 且 章 氏 的 學 識 風 範 授 課 內 容 均 為 楊 樹 達 所 深 好, 但 楊 氏 卻 以 非 當 務 之 急, 不 從 游 也 14 從 而 放 棄 問 學 的 機 會 可 見 楊 樹 達 認 為 在 當 時 的 環 境 下, 章 氏 之 學 與 當 務 之 急 是 有 所 矛 盾 至 於 楊 氏 所 謂 的 當 務 之 急, 則 應 是 指 學 習 外 國 語 言 及 其 他 科 學 知 識, 取 他 人 之 長 以 補 中 國 傳 統 教 育 的 不 足, 亦 是 楊 氏 為 圖 強 中 國 而 留 學 的 主 要 目 的 據 此 實 可 看 出 楊 樹 達 對 於 追 求 既 定 目 標, 態 度 上 的 執 著 與 堅 定 一 九 一 一 年, 武 昌 起 義, 致 使 官 費 無 著, 楊 樹 達 困 餓 於 京 都 15, 於 是 去 日 返 國, 肄 業 於 京 都 第 三 高 等 學 校 至 此, 楊 樹 達 的 求 學 歷 程 實 可 分 成 兩 大 階 段 : 出 國 前 的 學 習 為 楊 氏 打 下 深 厚 的 國 學 基 礎 ; 留 日 六 年 則 是 為 其 打 下 西 學 的 基 礎 因 此, 楊 樹 達 在 中 西 學 術 的 交 融 會 通 下, 得 以 在 日 後 的 學 習 研 究 中, 以 中 學 為 體, 西 學 為 用, 創 造 出 較 前 人 更 進 一 步 的 成 就 自 日 返 國 後, 楊 樹 達 回 到 長 沙, 除 了 短 暫 任 職 於 湖 南 省 教 育 司 圖 書 科 科 長 湖 南 圖 書 編 譯 局 編 譯 事 外, 多 是 擔 任 教 育 的 工 作 一 九 一 二 年 任 長 沙 楚 怡 工 業 學 校 英 文 教 員, 一 九 一 三 年 任 湖 南 第 四 師 範 學 校 國 文 法 教 員, 一 九 一 五 年 任 任 湖 南 第 一 師 範 學 校 國 文 法 教 員, 一 九 一 六 年 任 湖 南 省 立 第 一 女 子 師 範 學 校 國 文 教 員, 直 至 一 九 一 九 年 冬, 楊 樹 達 皆 任 教 於 長 沙 在 擔 任 國 文 教 員 期 間, 以 文 法 教 于 長 沙, 于 時 始 讀 馬 書, 心 多 弗 慊 16 自 是 始 治 國 文 法 一 九 一 八 年, 南 北 戰 爭 開 始, 長 沙 成 為 南 北 軍 閥 爭 奪 之 地, 三 月, 南 帥 譚 浩 明 夜 遁, 市 民 震 動, 學 校 輟 講, 謀 避 地 者 絡 繹 於 道, 號 呼 之 聲 慘 不 忍 聞 17 楊 樹 達 有 鑑 於 如 此 淒 慘 的 現 象, 遂 集 撰 老 子 古 義, 欲 以 之 寄 寓 其 弭 兵 恤 民 之 情, 且 該 書 僅 花 費 五 十 日 即 撰 寫 完 成 一 九 一 九 年, 湖 南 省 督 軍 張 敬 堯 由 於 橫 徵 暴 歛, 蔑 視 教 育, 引 發 學 界 的 驅 張 運 動, 楊 樹 達 及 羅 教 鐸 被 推 舉 為 入 京 代 表, 參 與 由 毛 澤 東 所 率 領 的 代 表 團, 上 京 向 當 時 的 國 務 院 請 願, 直 至 隔 年 六 月, 張 敬 堯 終 於 離 開 湖 南, 結 束 其 在 湖 南 所 造 成 的 苦 難 顯 現 楊 樹 達 不 是 個 不 知 人 事 的 專 家, 而 是 將 人 民 的 苦 難 放 在 心 頭 上 的 知 識 分 子 楊 樹 達 於 湖 南 任 教 時, 每 每 以 改 作 文 為 苦 役 常 覺 得 敷 衍 了 事, 則 恐 誤 人 13 14 15 16 17 楊 樹 達 : 論 叢 自 序,P13 楊 樹 達 : 論 叢 自 序,P13 楊 樹 達 : 論 叢 自 序,P13 楊 樹 達 : 高 等 國 文 法 序 例,P1 楊 樹 達 : 論 叢 老 子 古 義 自 序,P258 6

子 弟, 於 心 不 安 ; 細 心 評 改, 耗 費 時 間 至 多, 而 於 己 絕 無 進 益 18 又 因 上 京 請 願 時 見 任 教 於 大 學 的 學 者, 每 週 授 課 不 過 八 九 小 時, 且 自 修 時 間 多 有 餘 裕, 內 心 十 分 欽 羨, 遂 於 一 九 二 離 開 長 沙, 到 北 京 謀 職 楊 氏 初 入 教 育 部 國 語 統 一 籌 備 會 擔 任 辭 典 編 輯, 並 兼 任 北 京 師 範 學 校 國 語 法 教 員 北 京 法 政 專 門 學 校 日 文 教 員 一 九 二 一 年, 楊 樹 達 因 錢 玄 同 的 介 紹 而 擔 任 北 京 高 等 師 範 學 校 (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前 身 ) 國 文 法 教 員, 繼 而 又 擔 任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系 代 理 主 任 主 任 一 九 二 六 年 轉 應 清 華 大 學 的 聘 任, 擔 任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直 至 一 九 三 七 年 七 七 事 變 爆 發, 楊 氏 才 不 得 不 重 新 遷 回 長 沙 楊 樹 達 任 教 於 北 京 師 大 及 清 華 大 學 期 間, 先 後 開 設 國 文 法 文 字 學 修 辭 學 史 記 漢 書 淮 南 子 等 多 種 多 樣 的 課 程, 並 且 每 開 一 門 課 程 就 有 這 門 的 著 述 19 可 知 楊 氏 於 平 日 時 便 將 學 術 研 究 與 教 學 緊 密 的 結 合, 再 加 以 每 一 本 著 述 都 是 楊 氏 反 復 研 究 的 心 血 結 晶, 是 以 楊 伯 峻 說 : 他 每 教 一 門 功 課, 便 自 編 講 義, 講 義 內 容, 多 是 自 己 研 究 心 得, 從 不 落 入 窠 臼, 人 云 亦 云 講 過 幾 次, 最 後 便 是 著 作 定 稿 20 楊 樹 達 的 學 生 孫 楷 第 亦 曾 回 憶 道 : 民 國 十 一 年, 楷 第 從 吾 師 楊 遇 夫 先 生 習 文 法 學 於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覺 其 條 理 井 然, 以 至 簡 之 法 馭 至 賾 之 物, 為 一 切 文 法 書 所 不 及 於 是 深 感 文 學 之 興 味, 而 個 人 讀 古 書 之 嗜 好 亦 自 此 始 21 教 學 要 能 達 到 以 至 簡 之 法 馭 至 賾 之 物 的 境 地, 必 定 要 先 能 確 切 掌 握 該 門 學 問 的 津 要, 講 學 時 才 能 有 提 綱 挈 領, 條 理 井 然 的 效 果, 但 要 有 此 種 功 夫 卻 絕 對 不 是 一 蹴 可 幾 的, 可 見 楊 氏 對 其 所 開 設 的 課 程, 皆 是 抱 著 全 力 以 赴 一 絲 不 茍 的 態 度 認 真 對 待 這 段 期 間 楊 樹 達 新 撰 及 續 成 的 專 著 包 括 : 說 苑 新 序 疏 證 鹽 鐵 論 校 注 漢 書 補 注 補 正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續 補 詞 詮 中 國 語 法 綱 要 周 易 古 義 戰 國 策 集 解 古 書 句 讀 釋 例 高 等 國 文 法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積 微 居 文 錄 論 語 疏 證 漢 代 婚 喪 禮 俗 考 中 國 修 辭 學 群 書 檢 目 淮 南 子 證 聞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等, 其 著 述 之 豐 質 量 之 精, 實 不 免 讓 人 有 非 兼 人 之 力 不 致 此 22 的 讚 嘆 楊 樹 達 回 到 長 沙 後, 改 任 湖 南 大 學 教 授 一 九 三 八 年, 日 軍 轟 炸 長 沙, 楊 氏 乃 攜 家 避 居 寧 鄉 山 中 同 年 十 月, 湖 南 大 學 決 定 遷 校 至 辰 溪 繼 續 辦 學, 楊 樹 達 雖 決 定 隨 校 西 遷, 但 是 其 遷 居 的 心 情 卻 是 滿 懷 悲 憤 的, 誠 如 其 詩 所 云 : 一 堂 曾 幾 日, 忽 忽 歲 年 過 坐 看 山 河 碎, 空 餘 涕 淚 多 18 19 20 21 22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13 羅 常 培 : 悼 楊 樹 達 ( 遇 夫 ) 先 生, 楊 樹 達 誕 辰 百 周 年 紀 念 集, 湖 南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編, 湖 南 教 育 出 版 社,1985 年 5 月 第 1 版,P255 楊 伯 峻 : 楊 樹 達 文 集 前 言, 楊 樹 達 誕 辰 百 周 年 紀 念 集,P31 孫 楷 第 : 高 等 國 文 法 序,P1 余 嘉 錫 : 論 叢 余 序,P9 7

昊 天 寧 樂 禍, 狂 寇 未 投 戈 好 樹 百 年 計, 終 期 覆 醜 倭 23 除 了 眼 見 山 河 破 碎, 自 流 涕 淚 之 外, 楊 樹 達 面 對 當 時 國 民 政 府 的 抵 抗 不 力, 心 中 亦 有 很 深 的 不 滿, 因 此 作 詩 言 道 : 技 巧 驚 天 出, 當 關 失 一 夫 謀 邦 誠 拙 計, 把 酒 是 良 圖 倦 眼 看 沅 水, 驚 魂 繞 薊 都 金 湯 何 日 復, 吟 罷 獨 長 噓 24 楊 樹 達 認 為 由 於 政 府 的 用 人 失 當 戰 略 失 策, 才 會 使 得 日 軍 如 此 橫 逆, 而 我 國 收 復 河 山 的 日 子 遙 遙 無 期 然 而 縱 使 楊 氏 的 詩 中 有 作 如 此 的 敘 述, 但 其 內 心 卻 仍 堅 定 地 相 信 中 國 終 有 抗 戰 勝 利 的 一 日, 是 以 楊 樹 達 說 : 無 端 狂 寇 掠 三 邊, 殺 賊 終 軍 正 少 年 縱 有 貔 貅 師 百 萬, 漢 家 終 見 服 柔 然 猶 有 門 人 作 鬼 雄, 幼 安 無 負 客 遼 東 浮 雲 蔽 日 須 臾 事, 夕 照 從 來 分 外 紅 25 雖 然 楊 氏 心 中 懷 有 何 當 被 甲 持 戈 去, 殺 敵 歸 來 一 卷 娛 26 的 壯 志 豪 情, 但 因 其 年 事 已 逾 五 十, 年 老 體 衰, 勢 必 不 能 學 班 固 投 筆 從 戎, 是 以 楊 樹 達 遂 將 希 望 寄 託 在 青 年 學 子 身 上, 並 從 而 寫 下 鼓 舞 後 人 的 詩 句, 其 言 : 柔 情 壯 志 儘 分 歧, 萬 感 淒 涼 別 婦 時 易 水 歌 聲 催 馬 上, 只 餘 殘 月 照 羅 幃 一 介 書 生 延 國 命, 八 千 子 弟 喪 胡 塵 不 須 讀 史 嗟 文 謝, 淨 掃 神 州 看 後 人 27 詩 中 不 須 讀 史 嗟 文 謝, 淨 掃 神 州 看 後 人 一 句, 以 為 掃 蕩 日 寇 終 的 使 命 終 將 由 青 年 學 子 們 所 完 成, 尤 能 表 現 出 楊 樹 達 對 年 青 一 代 的 深 切 期 望 時 至 一 九 四 四 年, 對 日 戰 爭 逐 漸 接 近 尾 聲, 勝 利 的 徵 兆 越 來 越 明 晰, 因 此, 楊 樹 達 在 六 十 歲 生 日 時 寫 下 六 十 自 述 詩 五 首 以 抒 其 懷, 其 中 第 五 首 寫 道 : 平 生 貪 誦 劍 南 稿, 不 道 衰 遲 境 與 同 卻 喜 健 兒 能 殺 賊, 故 探 聖 典 記 壤 戎 百 年 積 辱 隳 前 約, 上 將 衡 心 策 反 攻 23 24 25 26 27 楊 樹 達 : 避 地 辰 谿 路 過 桃 園 賦 示 昔 年 同 學 諸 君,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18 楊 樹 達 : 叠 前 韻 贈 嘯 蘇 星 笠,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20 楊 樹 達 : 和 弘 度 觀 演 苗 君 可 秀 事 有 感 作,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31 楊 樹 達 : 和 嘯 蘇 謝 招 飲 韻 二 首,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35 楊 樹 達 : 弘 度 續 得 苗 君 詩 二 首 和 之,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32 8

身 及 弧 張 看 日 落, 未 須 家 祭 告 阿 翁 28 詩 中 楊 樹 達 以 愛 國 詩 人 陸 放 翁 的 境 遇 與 自 己 相 比 況, 表 明 自 己 雖 然 已 是 髮 蒼 眼 茫, 但 愛 國 的 赤 誠 卻 未 曾 因 此 而 稍 減 再 者, 楊 氏 更 指 出 他 和 放 翁 有 所 不 同 的 是 在 身 及 弧 張 看 日 落, 未 須 家 祭 告 阿 翁 是 以 楊 樹 達 實 是 懷 抱 著 抗 戰 必 勝 的 心 情 寫 下 此 詩, 真 切 地 相 信 自 己 終 能 親 眼 見 到 最 後 的 勝 利 降 臨 在 中 國 身 上 然 而 在 八 年 抗 戰 期 間, 由 於 物 資 不 富, 環 境 不 安, 是 以 楊 樹 達 雖 然 身 為 大 學 教 授, 仍 因 物 價 奇 騰, 皆 苦 不 給 29, 致 使 一 家 八 口 亦 時 常 飢 腸 無 米 但 在 這 樣 艱 困 的 環 境 下, 楊 樹 達 仍 秉 持 著 教 學 不 輟 的 精 神, 其 間 的 著 作 除 了 有 闡 揚 攘 夷 復 仇 之 義 發 明 愛 國 思 想 的 春 秋 大 義 述 外, 尚 有 淮 南 子 證 聞 ( 續 成 ) 論 語 疏 證 文 字 形 義 學 甲 骨 文 蠡 測 擷 要 等 書 一 九 四 五 年 十 月, 由 於 對 日 抗 戰 勝 利, 楊 樹 達 遂 隨 湖 南 大 學 遷 回 長 沙 雖 然 楊 氏 心 中 嘗 為 抗 戰 勝 利 重 返 家 園 而 興 奮 鼓 舞, 但 在 面 對 重 整 家 園 之 際, 又 見 國 共 點 燃 內 戰 的 戰 火, 使 得 心 中 的 情 緒 有 如 五 味 雜 陳 因 此, 楊 氏 在 歸 來 詩 中 寫 到 : 華 表 歸 來 事 事 新, 人 民 城 郭 兩 愴 神 巖 牆 處 處 難 知 命, 蔓 草 家 家 欲 隱 人 乍 見 降 旛 出 東 海, 又 聞 戰 鼓 動 西 秦 此 身 已 是 焦 頭 額, 直 突 寧 容 更 積 薪 30 人 民 經 歷 長 久 戰 亂, 期 望 休 養 生 息, 本 是 人 之 常 情 因 此 在 對 日 戰 爭 全 面 結 束 後, 雖 然 國 共 間 的 衝 突 日 益 擴 大, 但 在 面 對 國 民 政 府 一 連 串 勦 匪 滅 赤 動 員 勘 亂 的 行 動, 楊 樹 達 心 中 真 正 期 望 的 則 仍 是 停 止 內 戰 一 九 四 九 年, 中 國 共 產 黨 正 式 接 管 大 陸,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據 楊 樹 達 所 作 的 十 月 一 日 長 沙 市 觀 國 慶 遊 行 行 列 喜 賦 : 熱 淚 縱 橫 不 自 休, 暮 年 喜 見 此 年 頭 夜 門 兀 自 無 人 閉, 穀 粒 都 歸 種 者 收 淮 水 安 瀾 歌 禹 德, 夷 人 授 首 洗 前 羞 平 生 夢 想 今 都 現, 笑 口 頻 開 待 首 丘 31 28 29 30 31 楊 樹 達 : 六 十 自 述,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69 楊 樹 達 : 答 陳 仲 平 助 教 見 贈 原 韻 中 自 注,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37 楊 樹 達 : 歸 來,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71 楊 樹 達 : 十 月 一 日 長 沙 市 觀 國 慶 遊 行 行 列 喜 賦, 積 微 居 詩 文 鈔,P76 9

可 知 楊 樹 達 應 是 共 產 主 義 的 支 持 者, 對 於 新 政 府 的 建 立 與 新 政 府 所 施 行 的 新 政 策, 其 心 緒 是 喜 悅 高 興 的 此 外, 楊 樹 達 更 於 日 後 高 興 地 參 加 馬 列 主 義 學 習, 並 且 把 學 習 所 得 用 到 自 己 的 學 術 研 究 上 32 更 可 證 明 其 支 持 共 產 主 義 的 政 治 立 場 抗 戰 勝 利 後, 一 九 四 七 年, 楊 樹 達 受 聘 為 中 央 研 究 院 院 士, 一 九 五 五 年 被 聘 為 中 國 科 學 院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部 委 員 此 外, 楊 氏 還 曾 經 擔 任 湖 南 文 史 館 長, 中 國 科 學 院 語 言 研 究 所 學 術 委 員, 並 被 選 為 湖 南 省 第 一 屆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代 表 等 職 務, 並 受 邀 參 加 全 國 政 協 第 二 屆 第 三 屆 會 議 一 九 五 六 年 二 月 十 四 日, 楊 樹 達 由 於 高 血 壓 與 消 化 道 出 血, 與 世 長 辭, 享 年 七 十 一 歲 楊 氏 晚 年 整 理 加 工 的 著 作 包 括 :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積 微 居 讀 書 記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積 微 居 金 文 餘 說 積 微 居 甲 文 說 卜 辭 瑣 記 耐 林 廎 甲 文 說 卜 辭 求 義 增 訂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論 語 疏 證 漢 書 窺 管 鹽 鐵 論 要 釋 第 二 節 楊 樹 達 著 作 略 述 楊 樹 達 自 一 九 一 一 年 從 日 本 返 國 後, 一 生 致 力 於 語 言 文 字 和 古 籍 校 勘 的 教 學 研 究 工 作, 其 所 涉 獵 研 究 的 範 圍 不 僅 相 當 廣 泛, 亦 留 下 等 身 的 著 作 楊 樹 達 的 著 作 依 其 內 容 可 分 為 漢 語 語 法 與 修 辭 文 字 訓 詁 與 甲 金 文 字 古 書 輯 校 與 考 釋 三 大 類 一 漢 語 語 法 與 修 辭 楊 樹 達 開 始 語 法 與 修 辭 方 面 的 研 究, 始 於 民 國 元 年 左 右, 因 於 長 沙 擔 任 國 文 法 教 員, 遂 開 始 其 研 讀 馬 氏 文 通 的 契 機 然 而 楊 樹 達 在 研 讀 馬 氏 文 通 之 後, 深 覺 該 書 頗 多 舛 誤, 於 是 有 研 究 國 語 文 法 的 志 願 1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馬 氏 文 通 是 馬 建 忠 參 照 拉 丁 語 法 體 系 與 中 國 古 代 關 於 虛 詞 的 說 法, 所 創 建 的 漢 語 語 法 體 系 專 書, 是 中 國 第 一 部 系 統 性 地 論 述 漢 語 語 法 的 著 作 然 而 創 始 者 難 為 功, 馬 氏 之 書 雖 有 創 建 之 功, 卻 也 必 然 存 在 著 不 完 備 的 缺 陷, 而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即 是 楊 樹 達 研 讀 馬 氏 文 通 多 年 後, 專 為 糾 正 馬 氏 舛 誤 所 著 的 一 本 系 統 性 的 專 著 全 書 共 有 十 卷, 其 中 歸 納 馬 氏 之 失 約 有 十 端 : 一 曰 不 明 事 理 ; 二 曰 所 見 不 瑩, 致 詞 與 組 織 動 搖 不 定 ; 三 曰 強 以 外 國 之 法 律 中 文, 失 中 文 固 有 之 神 32 王 玉 堂 : 楊 樹 達 先 生 事 略, 楊 樹 達 誕 辰 百 周 年 紀 念 集,P314 10

味 ; 四 曰 不 知 文 有 省 略 ; 五 曰 強 分 無 當 ; 六 曰 不 識 古 文 有 錯 綜 變 化, 泥 於 詞 位, 誤 加 解 釋 ; 七 曰 誤 認 組 織 ; 八 曰 誤 定 詞 類 ; 九 曰 不 明 音 韻 訓 詁 ; 十 曰 誤 讀 古 書 33 是 書 除 了 糾 正 馬 氏 的 錯 誤 外, 楊 樹 達 亦 於 書 中 闡 述 許 多 有 關 語 法 的 見 解 2 高 等 國 文 法 高 等 國 文 法 是 楊 樹 達 在 北 京 師 大 講 授 國 文 法 時 所 編 纂 的 講 義, 歷 時 九 年, 經 過 十 餘 次 的 講 授 及 多 次 修 正 後, 於 一 九 二 九 年 寫 定 成 書 本 書 是 以 古 漢 語 為 其 研 究 對 象, 共 分 十 章, 除 第 一 章 為 總 論 外, 其 餘 九 章 分 別 是 論 述 楊 氏 為 古 漢 語 所 分 定 的 九 個 詞 類 : 名 詞 代 名 詞 動 詞 形 容 詞 副 詞 介 詞 連 詞 助 詞 嘆 詞 楊 樹 達 在 編 寫 此 書 時, 是 酌 採 歐 西 文 法 之 規 律, 而 要 以 保 存 國 文 本 來 面 目 為 期 34 並 博 採 眾 說, 包 括 上 採 劉 淇 王 引 之 俞 樾 所 著 之 說, 同 時 人 著 作, 於 總 論 中 頗 採 胡 君 以 魯 之 說 ; 詞 類 各 篇 中 頗 採 陳 君 慎 侯 章 君 行 嚴 之 說 35 裴 學 海 曾 於 古 書 虛 字 集 釋 中 稱 讚 此 書 說 : 文 法 之 學 始 於 劉 淇, 以 王 氏 為 最 盛 馬 氏 始 用 西 法, 然 多 生 澁 牽 強, 未 能 饜 人 意 自 楊 氏 高 等 國 文 法 出, 取 劉 王 俞 之 舊 跡, 循 馬 氏 之 新 法, 折 衷 其 間, 最 為 傑 出 自 有 此 書 而 詞 類 始 明 晰, 餘 蓋 不 足 論 36 可 見 高 等 國 文 法 在 當 時 的 評 價 甚 高 3 詞 詮 詞 詮 是 一 部 查 檢 古 漢 語 虛 詞 的 工 具 書 楊 樹 達 於 北 京 師 大 教 授 高 等 國 文 法 時, 因 部 分 學 生 要 求 其 將 講 義 中 所 提 及 的 文 言 虛 詞 編 成 索 引, 以 利 檢 索, 是 以 楊 氏 遂 將 講 義 中 有 關 虛 詞 的 論 述 抽 離 出 來, 以 詞 為 綱 目, 並 依 注 音 符 號 順 序 編 排 而 成 是 書 的 內 容 主 要 是 取 古 書 中 恆 用 之 介 詞 連 詞 助 詞 嘆 詞 及 一 部 分 之 代 名 詞 內 動 詞 副 詞 之 用 法, 加 以 說 明, 首 別 其 詞 類, 次 說 明 其 義 訓, 終 舉 例 以 明 之 37 詞 詮 一 書 的 體 例 雖 然 是 仿 傚 王 引 之 經 傳 釋 詞 而 來, 但 楊 樹 達 亦 於 本 書 中 發 明 了 首 別 其 詞 類 的 論 述 方 法, 再 者, 其 據 訓 詁 以 講 文 法 的 性 質 也 與 經 傳 釋 詞 不 同 除 此 之 外, 楊 樹 達 試 圖 從 語 法 的 角 度 來 訓 釋 文 言 的 虛 詞, 則 是 詞 詮 一 書 最 突 出 的 特 點 王 力 認 為 : 高 等 國 文 法 和 詞 詮 都 是 很 好 的 材 料 書, 材 料 搜 羅 得 相 當 豐 富 對 虛 詞 的 解 釋, 一 般 地 說 是 能 取 王 氏 父 子 之 長 而 捨 其 短 38 4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續 補 33 34 35 36 37 38 楊 樹 達 : 論 叢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自 序,P264-266 楊 樹 達 : 高 等 國 文 法 序 例, 台 北 : 泰 順 書 局, 民 國 66 年 6 月,P2 楊 樹 達 : 高 等 國 文 法 序 例,P2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年 11 月 第 1 版,P95 楊 樹 達 : 詞 詮 序 例,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年 5 月 第 1 版,P1 王 力 : 中 國 語 言 學 史, 新 店 市 : 谷 風 出 版 社, 民 國 七 十 六 年 八 月,P211 11

清 俞 樾 嘗 發 古 今 未 有 之 奇, 將 一 般 讀 者 於 閱 讀 古 籍 時 容 易 產 生 疑 惑 的 語 文 現 象 歸 納 成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一 書, 但 因 是 書 的 價 值 有 如 縣 之 日 月 而 不 刊 者, 是 以 後 人 每 有 續 作 或 增 補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續 補 即 是 楊 樹 達 參 仿 俞 樾 書 的 體 例, 用 以 補 充 俞 樾 未 盡 之 處 的 著 作 是 書 的 內 容 主 要 是 探 討 古 漢 語 的 語 文 現 象 或 慣 常 用 法, 亦 即 是 對 古 漢 語 文 法 和 修 辭 的 研 究, 實 有 助 於 後 學 對 古 籍 的 體 會 與 認 識 章 太 炎 曾 稱 讚 此 書 為 用 心 審 密, 有 足 匡 高 郵 之 失 者 39 袁 大 韶 於 商 務 館 所 編 印 的 國 學 基 本 叢 書 商 榷 中 亦 言 :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續 補 為 國 學 中 最 重 要 之 書, 足 補 俞 劉 所 不 及, 當 收 入 叢 書 40 皆 是 針 對 本 書 所 給 予 的 正 面 高 度 評 價 5 中 國 修 辭 學 ( 後 增 訂 更 名 為 漢 文 文 言 修 辭 學 ) 楊 樹 達 常 言 : 語 言 之 構 造, 無 中 外 大 都 一 致, 故 其 詞 品 不 能 盡 與 他 族 殊 異, 治 文 法 者 乃 不 能 不 因 若 夫 修 辭 之 事, 乃 欲 冀 文 辭 之 美, 與 治 文 法 惟 求 達 者 殊 科 族 性 不 同, 則 其 所 以 求 美 之 術 自 異 況 在 華 夏, 歷 古 以 尚 文 為 治, 而 謂 其 修 辭 之 術 與 歐 洲 為 一 源, 不 亦 誣 乎? 41 說 明 其 認 為 中 國 文 法 的 建 構 雖 然 可 以 模 仿 外 國, 但 各 國 的 修 辭 法 卻 隨 族 性 而 異, 不 可 強 將 外 國 之 法 套 用 於 中 國 修 辭 之 上 中 國 修 辭 學 一 書 是 楊 樹 達 繼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續 補 後, 因 念 俞 君 書 本 兼 說 修 辭 校 勘 二 事, 欲 便 擴 充, 令 各 成 專 門 之 學 42 遂 進 一 步 將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續 補 從 修 辭 與 校 勘 兩 方 面 加 以 擴 充, 分 別 寫 成 修 辭 學 與 校 勘 學 ; 結 果 校 勘 學 僅 起 草 一 半, 未 能 完 成 至 於 修 辭 學 則 是 為 因 應 楊 樹 達 教 學 上 的 需 要, 雖 是 先 行 出 版, 但 其 中 亦 仍 經 過 四 次 易 稿 43, 顯 現 楊 樹 達 精 益 求 精 的 精 神 楊 氏 中 國 修 辭 學 的 成 書, 將 修 辭 學 從 傳 統 經 學 附 庸 的 地 位 中 獨 立 出 來, 使 之 成 為 一 門 獨 立 的 學 科, 此 點 實 是 楊 樹 達 重 要 的 學 術 貢 獻 全 書 共 分 為 十 八 章, 前 三 章 首 先 說 明 什 麼 是 修 辭 修 辭 的 重 要 性 及 修 辭 舉 例, 後 十 五 章 則 是 在 闡 發 各 種 的 修 辭 方 式 與 方 法 是 書 於 出 版 後 廣 受 學 界 讚 譽, 郭 紹 虞 亦 稱 其 為 闢 一 新 途 徑, 樹 一 新 楷 模 44 6 古 書 之 句 讀 ( 後 增 益 更 名 為 古 書 句 讀 釋 例 ) 此 書 本 是 楊 樹 達 任 教 於 清 華 大 學 時, 以 古 書 句 讀 教 授 中 國 文 學 系 學 生 的 講 義 蘇 聯 漢 學 家 阿 力 克 嘗 因 讀 此 書 而 對 楊 氏 尤 表 傾 慕 45 全 書 主 要 分 成 四 大 39 中 國 現 代 語 言 學 家 傳 略, 中 國 語 言 學 會 中 國 現 代 語 言 學 家 傳 略 編 寫 組 編, 石 家 莊 市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2004 年 第 1 版,P1604 40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96 41 楊 樹 達 : 中 國 修 辭 學 自 序,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民 國 50 年 4 月 初 版,P1 42 楊 樹 達 : 中 國 修 辭 學 自 序,P1 43 楊 樹 達 : 會 余 任 教 於 清 華 大 學, 校 課 有 修 辭 一 科, 當 事 者 以 屬 余 余 乃 略 事 搜 討, 迄 今 數 載, 乃 有 此 編, 蓋 已 四 易 稿 矣 中 國 修 辭 學 自 序,P1 44 郭 紹 虞 : 修 辭 剖 析,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83 年 45 楊 樹 達 : 古 書 句 讀 釋 例 再 版 序, 台 北 : 長 安 出 版 社, 民 國 61 年 臺 一 版,P1 12

部 分, 依 序 說 明 誤 讀 的 類 型 誤 讀 的 貽 害 誤 讀 的 原 因 及 特 殊 的 例 句 7 中 國 語 法 綱 要 本 書 是 楊 樹 達 參 考 日 語 與 英 語 語 法, 所 著 成 有 關 漢 語 語 法 的 著 作 主 要 內 容 是 在 說 明 有 關 白 話 文 的 語 法, 目 的 在 於 分 析 白 話 文 的 語 法 結 構, 以 應 教 學 之 需 二 文 字 訓 詁 與 甲 金 文 字 楊 樹 達 幼 承 家 學, 自 其 父 以 郝 懿 行 爾 雅 義 疏 與 王 念 孫 廣 雅 疏 證 教 讀 後, 楊 氏 遂 有 志 於 訓 詁 之 學 及 長, 因 留 學 日 本 及 歸 國 後 授 業 的 需 要, 專 力 於 文 法 直 到 一 九 三 零 年, 文 法 三 書 成, 乃 專 力 於 文 字 之 學 46 及 其 晚 年, 楊 樹 達 則 將 絕 大 部 分 的 精 力 更 置 於 甲 骨 文 與 金 文 的 研 究 中, 雖 然 楊 氏 的 起 步 較 郭 沫 若 諸 人 為 晚, 且 研 究 時 的 條 件 極 差, 得 書 不 易, 但 楊 氏 在 此 領 域 中 經 營 的 成 果, 仍 是 豐 碩 而 有 價 值 的 1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 增 訂 本 ) 一 九 三 六 年 冬, 楊 樹 達 將 自 一 九 三 一 年 以 來 所 撰 寫 的 單 篇 論 文 匯 集 成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五 卷 一 九 五 五 年, 楊 氏 又 將 一 九 三 一 年 出 版 的 積 微 居 文 錄 與 前 述 的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刪 削 擇 取, 再 加 上 解 放 後 新 作 的 論 文 三 篇 合 成 增 訂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全 書 分 為 六 卷 ; 卷 一 卷 二 為 說 字 之 屬, 卷 三 為 音 韻 之 屬, 卷 四 為 方 言 文 法 之 屬, 卷 五 為 經 子 考 證 序 跋 之 屬, 卷 六 為 考 史 金 石 之 屬, 增 訂 本 共 收 論 文 一 百 三 十 九 篇 沈 兼 士 以 為 該 書 要 旨 約 有 三 綱 : 形 聲 字 聲 中 有 義, 一 也 聲 母 通 假, 二 也 字 義 同 緣 於 受 名 之 故 同, 三 也 47 並 言 及 楊 氏 論 述 的 缺 失 在 於 未 能 通 曉 初 期 象 形 字 音 義 之 不 定 於 一 48 與 本 字 本 義 之 不 易 斷 定 49 兩 點 觀 念 2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楊 樹 達 少 年 留 學 日 本, 深 受 歐 洲 語 源 學 Etymology 的 影 響, 是 以 後 來 治 文 字 學 時, 多 用 力 於 追 尋 文 字 的 語 源 自 一 九 五 二 年 一 月 十 七 日 起, 楊 氏 費 時 百 日, 整 理 自 一 九 三 六 年 以 後 的 古 文 字 說, 擇 取 其 中 有 關 語 源 研 究 的 成 果 與 相 關 論 題, 總 計 二 百 七 篇, 輯 成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一 書 楊 樹 達 一 生 甚 為 服 膺 王 氏 父 子 46 47 48 49 楊 樹 達 : 論 叢 自 序,P13 沈 兼 士 : 論 叢 沈 序,P5 沈 兼 士 : 論 叢 沈 序,P6 沈 兼 士 : 論 叢 沈 序,P6 13

及 段 玉 裁, 但 卻 以 為 段 王 敻 絕 一 世, 其 於 創 通 大 例, 顧 未 有 聞 50 至 於 楊 樹 達 自 身 所 發 明 的 創 通 大 例, 楊 氏 自 行 歸 納 為 五 條 : 一 曰 形 聲 字 中 聲 旁 往 往 有 義 二 曰 文 字 構 造 之 初 已 有 彼 此 相 通 借 的 現 象 三 曰 意 義 相 同 的 字, 他 的 構 造 往 往 相 同 或 相 類 四 曰 象 形 指 事 會 意 形 聲 四 書 的 字 往 往 有 後 起 的 加 旁 字 加 旁 有 二, 一 加 形 旁, 一 加 聲 旁 會 意 形 聲 二 書 的 字 加 形 旁 往 往 犯 重 複 之 病 五 曰 象 形 指 事 會 意 三 書 往 往 有 後 起 的 形 聲 字, 而 許 君 或 不 知 51 楊 樹 達 有 關 語 源 的 研 究 多 是 在 此 五 條 例 的 基 礎 上 發 展 而 成 3 中 國 文 字 學 概 要 文 字 形 義 學 楊 樹 達 認 為 學 力 深 淺 有 賴 於 時 間 52 並 依 據 自 己 用 功 時 間 的 久 暫, 以 為 其 治 學 上 的 成 就 高 低 當 以 小 學 第 一, 金 石 次 之, 甲 骨 文 又 次 之 53 並 嘗 言 : 文 字 訓 詁 方 面, 自 謂 不 減 孫 仲 容, 不 卜 後 人 當 如 何 論 定 耳 54 可 見 楊 樹 達 對 其 自 身 在 文 字 訓 詁 方 面 所 下 的 功 夫 及 成 果 深 具 信 心, 並 進 而 對 其 文 字 形 義 學 一 編 有 自 信 中 國 文 字 學 科 學 基 礎, 或 當 由 此 編 奠 定 55 的 期 許 然 而 可 惜 的 是, 楊 氏 生 前 並 未 能 公 開 出 版 系 統 性 的 文 字 學 或 訓 詁 學 的 專 書 ; 楊 樹 達 雖 曾 於 湖 南 大 學 任 教 時 開 設 過 文 字 學 大 綱 及 訓 詁 學 的 課 程, 並 為 此 等 課 程 編 寫 了 中 國 文 字 學 概 要 講 義 與 訓 詁 學 綱 要 訓 詁 學 小 史 手 稿, 之 後 又 在 此 講 義 手 稿 的 基 礎 上 將 內 容 改 編 為 文 字 形 義 學 一 九 五 五 年, 楊 氏 將 該 書 文 稿 寄 予 科 學 出 版 社, 請 求 審 查 出 版, 但 因 出 版 社 認 為 出 版 有 困 難 而 作 罷 楊 樹 達 死 後, 文 稿 又 因 種 種 原 因 而 逸 去, 僅 存 部 分 改 訂 手 稿 及 全 書 目 錄 一 九 八 八 年, 經 楊 樹 達 的 家 人 及 弟 子 的 整 理, 在 保 存 楊 氏 理 論 及 思 想 發 展 的 前 提 之 下, 才 終 將 中 國 文 字 學 概 要 及 部 分 文 字 形 義 學 篇 章 點 校 結 合 成 中 國 文 字 學 概 要 文 字 形 義 學 一 書 出 版 周 秉 鈞 於 該 書 的 後 記 中 明 確 的 指 出 本 書 的 四 大 特 點 : 一 博 采 了 漢 字 研 究 的 新 成 果 書 中 引 用 孫 詒 讓 章 太 炎 羅 振 玉 王 國 維 吳 承 仕 郭 沫 若 諸 家 和 先 生 自 己 的 創 見 頗 多, 訂 正 了 許 書 的 一 些 失 誤 二 清 理 了 象 形 和 指 事 的 界 限 先 生 提 出 定 指 事 的 標 準 為 字 形 而 非 字 義, 說 得 何 等 明 確! 三 細 分 了 漢 字 結 構 的 類 型 六 書 分 類, 原 甚 粗 畧 遇 夫 先 生 在 前 人 研 究 的 基 礎 上, 運 用 近 代 科 學 知 識, 詳 加 分 析, 為 這 門 學 科 作 出 了 新 的 貢 獻 四 揭 示 了 漢 字 發 展 的 一 些 規 律 揭 示 了 象 形 指 事 會 意 字 多 向 加 旁 發 展, 這 是 漢 字 的 一 條 重 要 規 律 揭 示 了 象 形 指 事 會 意 字 多 向 形 聲 發 展, 這 又 是 漢 字 發 展 的 一 條 重 要 歸 律 形 聲 字 最 宜 研 求 者, 為 字 與 其 聲 類 二 者 聲 音 之 間 的 關 係 先 生 分 析 它 們 的 關 係 有 八 種, 即 一 同 音, 二 陰 聲 與 入 聲, 三 疊 韻, 50 51 52 53 54 55 楊 樹 達 : 論 叢 自 序,P14 楊 樹 達 : 述 林 自 序,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3 年,P5-6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128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409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318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213 14

四 雙 聲, 五 對 轉, 六 聲 近, 七 韻 近, 八 聲 韻 皆 近 八 類 之 中 以 前 五 類 為 多 這 又 為 形 聲 字 的 字 音 演 變 揭 示 了 一 些 規 律 56 4 積 微 居 甲 文 說 卜 辭 瑣 記 耐 林 廎 甲 文 說 卜 辭 求 義 據 積 微 翁 回 憶 錄 中 記 載, 楊 樹 達 於 一 九 三 四 年 時 所 記 : 讀 朱 芳 圃 甲 骨 學 文 字 編 此 為 余 治 甲 文 之 始 57 當 為 楊 氏 開 始 研 治 甲 骨 文 的 濫 觴 楊 樹 達 有 關 殷 墟 甲 骨 文 的 著 作 共 有 四 種 : 積 微 居 甲 文 說, 編 定 於 一 九 五 三 年 四 月, 內 容 收 錄 自 一 九 四 以 來 治 甲 骨 文 的 論 文, 分 上 下 兩 卷 ; 卷 上 為 說 字 之 文, 分 為 識 字 說 義 通 讀 說 形 四 類 卷 下 為 考 史 之 文, 分 為 人 名 國 名 水 名 祭 祀 雜 考 五 類 卜 辭 瑣 記 寫 定 於 一 九 五 三 年 十 月, 內 容 為 有 關 考 釋 甲 骨 文 字 詞 的 短 篇 論 文 中 國 科 學 院 將 此 二 書 合 為 一 冊 出 版 耐 林 廎 甲 文 說 寫 定 於 一 九 五 四 年 六 月, 收 錄 考 釋 文 章 六 篇 卜 辭 求 義 寫 定 於 同 年 九 月, 是 楊 樹 達 歷 年 來 閱 讀 諸 家 有 關 考 釋 甲 骨 文 的 論 文 後, 為 擇 取 精 善 所 作 的 筆 記 上 海 羣 聯 出 版 社 將 此 二 書 合 為 一 冊 出 版 此 外, 由 於 此 四 書 內 容 相 關 性 高, 一 九 八 六 年 十 二 月,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遂 將 此 四 種 合 為 一 冊, 以 為 楊 樹 達 文 集 之 五 而 出 版 楊 樹 達 嘗 於 積 微 居 甲 文 說 自 序 中 說 明 其 治 甲 骨 文 的 目 的 和 途 徑, 其 言 : 甲 骨 文 者, 殷 商 之 文 字 也 欲 識 其 字, 必 以 說 文 篆 籀 彝 器 銘 文 為 途 徑 求 之, 否 則 無 當 也 甲 文 中 已 盛 行 同 音 通 假 之 法, 識 其 字 矣, 未 必 遽 通 其 義 也, 則 通 讀 為 切 要, 而 古 音 韻 之 學 尚 焉, 此 治 甲 骨 者 必 備 之 初 步 知 識 也 甲 骨 文 所 記 者, 殷 商 之 史 實 也 欲 明 其 事, 必 以 古 書 傳 記 所 記 殷 周 史 實 稽 合 其 同 異, 始 能 有 所 發 明, 否 則 亦 無 當 也 大 抵 甲 骨 之 學, 除 廣 覽 甲 片, 多 誦 甲 文, 得 其 條 理 而 外, 捨 是 二 術, 蓋 不 能 有 得 也 就 形 以 識 其 字, 循 聲 以 通 其 讀, 然 後 稽 合 經 傳 以 明 史 實, 庶 幾 乎 近 之 矣 58 說 明 楊 氏 治 甲 骨 文 的 目 的 有 三 : 一 是 考 文 字 ; 二 是 明 史 實 ; 三 是 明 經 義 是 以 相 對 而 言, 治 甲 文 必 通 文 字 音 韻 學 以 識 字 通 文 義, 以 古 書 為 基 礎 證 合 史 事 59 先 備 知 識 與 欲 求 目 的 是 相 輔 相 成 的 至 於 途 徑 則 是 需 由 說 文 篆 籀 彝 器 銘 文 著 手, 由 近 以 求 遠, 由 已 知 推 求 未 知, 正 如 楊 氏 於 卜 辭 瑣 記 序 中 所 說 : 識 字 必 依 篆 籀, 考 事 則 據 故 書, 不 敢 憑 臆 立 說 60 利 用 傳 統 的 訓 詁 方 式 作 為 考 釋 甲 骨 文 字 的 方 法 論 胡 厚 宣 在 五 十 年 甲 骨 學 論 著 目 中 提 到 : 楊 樹 達 以 六 十 幾 歲 的 老 先 生, 最 後 寫 文 章 最 多, 不 失 為 五 十 年 來 甲 骨 學 研 究 中 最 努 力 的 一 人 61 即 是 肯 定 楊 樹 達 於 甲 骨 文 領 域 中 所 貢 獻 的 學 術 成 就 56 57 58 59 60 61 楊 樹 達 : 中 國 文 字 學 概 要 文 字 形 義 學 後 記,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第 1 版,P2-7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85 楊 樹 達 : 積 微 居 甲 文 說 自 序, 台 北 : 大 通 書 局, 民 國 63 年 3 月 再 版,P1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363 楊 樹 達 : 卜 辭 瑣 記 序, 積 微 居 甲 文 說 耐 林 廎 甲 文 說 卜 辭 瑣 記 卜 辭 求 義,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年 12 月 第 1 版,P3 胡 厚 宣 : 五 十 年 甲 骨 學 論 著 目 序 言,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52 年 第 1 版,P17 15

5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楊 樹 達 有 關 金 文 的 研 究 始 於 一 九 四 年 在 金 文 的 研 究 上, 楊 氏 首 重 識 字, 而 識 字 的 方 法 主 要 是 採 取 高 郵 王 氏 父 子 校 釋 古 書 的 方 式, 每 釋 一 器, 首 求 字 形 之 無 啎, 終 期 文 義 之 大 安, 初 因 字 以 求 義, 繼 復 因 義 而 定 字 義 有 不 合, 則 活 用 其 字 形, 借 助 於 文 法, 乞 靈 於 聲 韻, 以 假 讀 通 之 62 以 字 形 的 辨 識 與 字 義 的 確 定 為 主, 再 以 文 法 聲 韻 假 借 等 方 法 為 輔 助, 務 以 形 音 義 相 合 為 前 提, 從 而 得 出 最 終 的 結 論 此 外, 楊 樹 達 更 歸 納 其 辨 識 彝 銘 的 方 法, 總 結 為 十 四 項 : 一 據 說 文 釋 字 ; 二 據 金 文 釋 字 ; 三 據 金 文 定 偏 旁 釋 字 ; 四 據 銘 文 釋 字 ; 五 據 形 體 釋 字 ; 六 據 文 義 釋 字 ; 七 據 古 禮 俗 釋 字 ; 八 義 近 形 旁 任 作 ; 九 音 近 聲 旁 任 作 ; 十 古 文 形 繁 ; 十 一 古 文 形 簡 ; 十 二 古 文 象 形 會 意 字 加 聲 旁 ; 十 三 古 文 位 置 與 篆 文 不 同 ; 十 四 二 字 形 近 混 用 63 以 為 後 學 者 於 研 究 金 文 方 法 上 的 金 針 一 九 五 一 年, 楊 氏 將 其 所 撰 的 金 文 研 究 論 文 近 四 百 篇 簡 擇 二 百 八 十 二 篇 輯 為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是 書 被 中 國 科 學 院 列 為 考 古 學 刊 甲 種 第 一 號, 審 察 人 李 亞 農 審 查 金 文 說 意 見 為 : 優 點 四 項 : 一, 根 據 字 的 構 成 要 素 的 變 化 來 考 釋 甲 金 文 字, 大 概 都 可 靠, 例 如 釋 為 光 ; 二, 根 據 字 的 聲 符 的 同 異 考 釋 金 文, 雖 不 能 盡 信, 但 大 部 分 是 正 確 的, 例 如 釋 叔 為 鮑 叔 ; 三, 根 據 銘 文 記 事, 證 明 周 禮 中 許 多 制 度 都 有 根 據, 並 非 全 出 漢 人 偽 造 ; 四, 由 文 字 考 釋 通 讀 許 多 過 去 未 能 讀 通 的 銘 文, 因 而 闡 明 了 不 少 湮 沒 了 很 多 年 代 的 歷 史 事 實 缺 點 一 : 有 一 兩 處 微 露 封 建 觀 點 審 查 人 認 為 這 是 關 於 中 國 古 代 文 字 最 好 的 研 究 之 一 種 64 可 見 是 書 受 到 當 時 學 人 的 高 度 評 價 一 九 五 三 年, 楊 樹 達 又 將 一 九 五 一 年 後 的 新 作 輯 為 積 微 居 金 文 餘 說, 共 收 論 文 七 十 三 篇 三 古 書 輯 校 與 考 釋 楊 樹 達 曾 著 手 輯 校 考 釋 的 古 籍 非 常 多, 包 括 老 子 莊 子 荀 子 論 語 說 苑 後 漢 書 淮 南 子 左 傳 公 羊 傳 周 易 等 等 除 了 以 單 篇 論 文 的 形 式 收 錄 於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與 積 微 居 讀 書 記 外, 尚 有 以 專 著 的 形 式 公 開 出 版 1 周 易 古 義 楊 樹 達 於 十 七 八 歲 時 始 治 周 易, 但 對 於 漢 儒 以 象 數 來 說 解 周 易, 頗 覺 得 不 以 為 然 後 因 楊 氏 於 史 記 漢 書 中 得 見 有 以 人 事 的 角 度 來 詮 解 周 易, 以 為 說 易 之 道 當 如 此 65 遂 仿 阮 元 詩 書 古 訓 的 體 例, 集 採 三 國 62 63 64 65 楊 樹 達 :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自 序,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4 年 1 月 北 京 第 2 刷,P1 楊 樹 達 :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新 識 字 之 由 來,P1-16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326 楊 樹 達 : 論 叢 周 易 古 義 自 序,P261 16

以 前 學 者 所 徵 引 的 周 易 材 料, 分 列 於 各 句 之 下, 以 明 古 代 學 者 對 於 周 易 的 理 解 詮 釋 初 稿 完 成 後, 旅 日 留 學, 直 至 辛 亥 革 命 起 才 返 回 故 鄉, 續 有 增 補, 至 一 九 二 八 年 才 定 稿 出 版 此 類 的 著 述 實 屬 於 述 而 不 作 的 工 作, 雖 非 有 創 造 性 的 發 明, 但 卻 是 培 養 獨 立 治 學 的 有 效 方 式 2 老 子 古 義 老 子 古 義 的 體 式 與 周 易 古 義 相 同, 皆 是 薈 集 前 人 成 說 而 成 書 的 一 九 一 八 年, 因 段 祺 瑞 決 定 以 武 力 統 一 湘 粵 各 省, 南 北 戰 爭 開 始, 長 沙 成 為 南 北 軍 閥 爭 攫 之 地 楊 樹 達 眼 見 商 肆 嚴 扃, 居 民 扶 老 攜 幼, 婦 女 攜 將 筐 篋, 謀 避 地 者 絡 繹 於 道, 號 呼 之 聲 慘 不 忍 聞 66 心 中 感 念 老 子 天 地 不 仁, 以 萬 物 為 芻 狗 ; 聖 人 不 仁, 以 百 姓 為 芻 狗 及 兵 者, 不 祥 之 器 諸 語, 遂 取 韓 非 子 喻 老 淮 南 子 道 應 諸 篇, 及 史 傳 諸 子 中 論 及 老 子 者 集 撰 為 老 子 古 義, 欲 以 之 寄 寓 其 內 心 的 弭 兵 恤 民 之 情, 該 書 僅 費 時 五 十 日 即 完 成 3 論 語 疏 證 楊 樹 達 於 輯 成 周 易 古 義 與 老 子 古 義 後, 再 輯 論 語 古 義 一 九 三 年 付 印, 文 板 卻 因 日 本 侵 華 而 毀 於 火 災 一 九 三 三, 楊 氏 復 加 廣 覽 經 籍, 並 兼 抒 己 意, 將 論 語 古 義 擴 充 為 論 語 疏 證 書 中 所 採 集 的 內 容, 十 九 多 出 自 漢 儒 67, 是 以 可 藉 由 讀 此 書 而 探 知 漢 代 學 者 對 論 語 的 見 解 陳 寅 恪 為 本 書 作 序 時 言 : 先 生 匯 集 古 籍 中 事 實 語 言 之 與 論 語 有 關 者, 並 間 下 己 意, 考 訂 是 非, 解 釋 疑 滯, 此 司 馬 君 實 李 仁 甫 長 編 考 異 之 法, 乃 自 來 詁 釋 論 語 者 所 未 有, 誠 可 為 治 經 者 闢 一 新 途 徑, 樹 一 新 模 楷 也 68 4 春 秋 大 義 述 一 九 三 七 年, 蘆 溝 橋 事 變 發 生, 楊 樹 達 自 北 京 返 回 長 沙 楊 氏 雖 深 恨 日 本 帝 國 主 義 的 侵 略, 但 迫 於 遲 暮, 不 能 執 干 戈 衛 國 是 以 遂 在 湖 大 設 教 春 秋 經, 以 公 羊 傳 義 為 主, 以 穀 梁 義 副 之 企 圖 以 公 羊 傳 攘 夷 的 大 義 來 激 勵 國 人 愛 國 的 精 神, 欲 令 諸 生 嚴 夷 夏 之 防, 切 復 仇 之 志, 明 義 利 之 辨, 知 治 己 之 方 69 於 是 楊 樹 達 取 諸 大 義 之 比 近 者, 類 聚 而 群 分 之, 立 文 為 綱, 而 以 經 傳 附 著 其 下 結 合 教 學, 撰 成 春 秋 大 義 述 一 書, 書 凡 五 卷, 以 稱 不 能 執 戈 殺 賊 之 恨 70 曾 運 乾 為 本 書 作 序 云 : 邇 者 以 來, 鑒 於 國 變 日 亟, 慨 然 66 67 68 69 70 楊 樹 達 : 論 叢 老 子 古 義 自 序,P258 楊 樹 達 : 論 叢 論 語 古 義 自 序,P267 陳 寅 恪 : 論 語 疏 證 序, 台 北 : 大 通 書 局, 民 國 63 年 再 版,P1 楊 樹 達 : 春 秋 大 義 述 自 序, 北 京 : 商 務 印 書 館, 民 國 32 年,P1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212 17

中 輟 其 考 訂 精 嚴 之 素 業, 而 從 事 於 師 絕 道 喪 之 微 言, 條 舉 公 羊 春 秋 綱 義, 類 繫 經 傳 於 其 下, 以 淺 持 博, 以 一 持 萬, 為 春 秋 大 義 一 書 展 卷 觀 之, 不 煩 鉤 稽, 而 麟 經 數 十 義 法, 豁 然 如 披 雲 霧 而 睹 天 日 其 開 宗 明 義 兩 篇, 曰 復 仇, 曰 攘 夷, 上 契 聖 心, 近 符 國 策, 不 僅 為 久 湮 之 義 發 其 覆, 抑 又 為 新 造 之 邦 植 其 基 彰 明 楊 樹 達 寄 寓 於 書 中 的 愛 國 深 情 5 漢 書 補 注 補 正 ( 後 增 定 擴 充 為 漢 書 窺 管 ) 楊 樹 達 深 受 其 父 親 好 讀 史 書 的 影 響, 生 平 最 嗜 讀 漢 書, 每 獨 一 篇, 三 復 不 忍 釋 手 71 是 以 能 誦 班 孟 堅 書 不 復 持 本, 終 卷 不 失 一 字, 古 所 謂 漢 聖 者 無 以 遠 過 72 早 年 讀 王 先 謙 的 漢 書 補 注 後, 遂 拾 遺 補 闕, 疏 記 簡 端 73 運 用 王 氏 父 子 校 釋 古 籍 的 方 法, 擴 充 改 善 而 成 漢 書 補 注 補 正 一 書 然 而 楊 樹 達 有 鑒 於 歷 代 注 家 往 往 不 明 班 書 的 章 句 古 義, 縱 使 是 如 顏 師 古 王 先 謙 一 般 的 漢 書 大 家, 說 法 亦 多 有 舛 誤 是 以 於 一 九 五 三 年 時, 遂 發 憤 把 其 自 身 三 十 多 年 來 閱 讀 漢 書 的 心 得 加 以 總 結, 仿 裴 駰 史 記 集 解 的 體 式, 著 重 於 釋 詞 解 義, 並 兼 述 古 音 糾 舉 舊 注 的 錯 誤, 撰 成 漢 書 窺 管 一 書 楊 伯 峻 盛 稱 此 書 說 : 用 本 書 ( 漢 書 窺 管 ) 來 補 充 漢 書 補 注, 可 以 說, 研 究 漢 書, 已 無 剩 疑 縱 有 地 下 發 掘, 只 能 作 為 補 充 或 證 明 漢 代 史 料 和 史 實, 恐 難 推 翻 遇 老 之 所 作 考 訂 74 6 淮 南 子 證 聞 楊 樹 達 寓 居 於 北 京 之 時, 因 其 友 吳 承 仕 邵 瑞 彭 於 淮 南 子 多 有 研 究, 是 以 楊 氏 亦 頗 讀 淮 南 王 書 時 至 一 九 三 六 年 冬, 余 讀 淮 南 數 周, 始 成 此 書, 頗 自 喜 高 郵 王 氏 校 淮 南 最 精, 而 余 於 王 氏 多 所 糾 駁 75 其 後, 中 日 戰 起, 楊 樹 達 避 難 返 回 長 沙, 於 湖 南 大 學 講 授 淮 南 子, 且 教 且 治, 復 時 時 有 所 增 益 時 至 一 九 四 二 年, 楊 樹 達 於 三 六 年 所 完 成 的 初 稿 基 礎 上, 續 編 完 成 淮 南 子 證 聞 一 書 楊 樹 達 研 究 淮 南 子, 尤 其 強 調 義 詁 與 審 辭 氣 的 結 合, 以 為 漢 代 儒 生 精 於 義 詁, 而 疏 於 審 辭 氣, 趙 宋 學 者 善 於 審 辭 氣, 而 疏 於 義 詁 76 因 各 有 所 偏, 是 以 各 有 所 失 彭 澤 陶 亦 嘗 於 是 書 的 序 中 點 明 此 項 特 點, 其 言 : 先 生 承 諸 家 ( 指 許 慎 高 誘 王 念 孫 俞 樾 ) 之 後, 既 總 三 術 ( 指 聲 韻 文 法 修 辭 ) 而 加 密 焉 復 博 證 先 漢 古 籍, 而 不 濫 采 唐 宋 類 書, 所 獲 愈 多 而 亦 愈 審 其 於 二 氏 ( 指 王 念 孫 俞 樾 ), 規 過 袪 妄, 無 慮 百 數 十 條, 即 許 高 之 注, 亦 時 加 訂 正, 此 非 吹 71 72 73 74 75 76 楊 樹 達 : 論 叢 漢 書 補 注 補 正 自 序,P260 余 嘉 錫 : 論 叢 余 序,P9 楊 樹 達 : 論 叢 漢 書 補 注 補 正 自 序,P260 楊 伯 峻 : 楊 樹 達 文 集 前 言, 楊 樹 達 誕 辰 百 周 年 紀 念 集,P29 楊 樹 達 : 淮 南 子 證 聞 自 序,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3 年,P3 楊 樹 達 : 淮 南 子 證 聞 後 序,P6 18

索 前 修, 實 以 開 寤 後 學 77 認 為 楊 樹 達 在 兼 顧 義 詁 與 審 辭 氣 的 前 提 下, 又 能 充 分 融 入 文 法 修 辭 的 知 識, 是 以 能 有 超 越 前 人 之 處 于 思 泊 曾 論 斷 是 書 的 價 值 說 : 淮 南 證 聞 旁 徵 博 引, 辨 證 精 覈, 兄 與 王 俞 鼎 足 而 三, 當 在 王 之 次, 俞 之 上 78 楊 樹 達 則 以 海 內 知 己 非 省 吾 莫 屬 79 肯 定 于 氏 的 評 價 7 鹽 鐵 論 要 釋 依 據 楊 伯 峻 鹽 鐵 論 要 釋 後 記 所 言, 楊 樹 達 曾 經 三 次 箋 注 鹽 鐵 論, 但 都 沒 有 定 稿 第 一 次 在 抗 日 戰 爭 前, 那 時 他 任 教 於 當 日 的 北 平 諸 大 學, 曾 有 題 名 為 鹽 鐵 論 校 注 稿 本 以 我 推 斷, 這 部 稿 子 可 能 隨 他 留 存 於 當 日 北 平 的 其 他 書 籍 稿 件 一 併 為 人 所 掠, 無 從 追 問 蹤 跡 的 了 第 二 次 在 一 九 四 年, 那 時 他 已 隨 湖 南 大 學 遷 居 辰 谿, 有 題 名 為 鹽 鐵 論 證 聞 的 稿 本 這 部 稿 子 雖 然 仍 存 在, 但 殘 缺 甚 多 第 三 次 在 一 九 五 五 年 之 末 至 五 六 年 之 初 五 五 年 九 月 他 因 開 會 來 京, 適 科 學 院 哲 學 研 究 所 有 整 理 中 國 古 典 哲 學 名 著 的 擬 議, 便 銳 身 以 鹽 鐵 論 自 任, 期 以 一 年 十 二 月 十 四 日 便 開 始 這 一 工 作, 五 六 年 二 月 四 日 初 稿 完 畢 80 楊 樹 達 於 其 逝 世 的 前 幾 天 完 成 鹽 鐵 論 要 釋 的 初 稿, 而 後 由 其 侄 子 楊 伯 峻 在 原 稿 的 基 礎 上 整 理 加 工 後 出 版 楊 樹 達 著 述 出 版 略 表 時 間 歲 著 述 出 版 1902 18 仿 阮 元 詩 書 古 訓 體 例, 始 輯 周 易 古 義 1918 34 三 月, 輯 老 子 古 義 1919 35 始 撰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及 中 國 語 法 綱 要 1920 36 九 月, 撰 寫 國 語 辭 典 之 編 輯 中 國 語 法 綱 要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大 例 採 集 方 法 大 要 及 有 關 辭 條 1921 37 二 月, 始 撰 高 等 國 文 法 三 月, 始 撰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續 補 1922 38 四 月, 始 撰 詞 詮 十 一 月, 老 子 古 義 由 中 華 書 局 印 行 1925 41 六 月, 古 書 疑 義 舉 例 續 補 刻 成 三 月, 漢 書 補 注 補 正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77 78 79 80 彭 澤 陶 : 淮 南 子 證 聞 彭 序,P2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373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373 楊 伯 峻 : 鹽 鐵 論 要 釋 後 記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1957 年 初 版,P100 19

1928 44 一 月, 草 古 書 校 讀 法 講 義 十 月, 詞 詮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十 一 月, 老 子 古 義 增 訂 本 由 中 華 書 局 出 版 十 二 月, 古 書 之 句 讀 由 北 平 文 化 書 社 印 行 出 版 1929 45 一 月, 撰 時 務 學 堂 弟 子 公 祭 任 公 師 文 1930 46 一 月, 周 易 古 義 由 中 華 書 局 出 版 七 月, 高 等 國 文 法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1931 47 二 月,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十 二 月, 積 微 居 文 錄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1932 48 五 月, 增 捕 古 書 之 句 讀 為 古 書 句 讀 釋 例 1933 49 四 月, 中 國 修 辭 學 上 海 世 界 書 局 出 版 六 月,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再 版 十 一 月, 漢 代 婚 喪 禮 俗 考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十 二 月, 古 聲 韻 討 論 集 由 北 平 好 望 書 店 出 版 1934 50 三 月, 古 書 句 讀 釋 例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論 語 古 義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1935 51 六 月, 大 學 叢 書 本 高 等 國 文 法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1936 52 六 月, 始 寫 漢 書 窺 管 1937 53 二 月,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1939 55 七 月, 始 撰 春 秋 大 義 述 1940 56 十 一 月 與 曾 運 乾 黃 子 通 發 起 文 哲 叢 刊 雜 誌 1941 57 一 月, 文 哲 叢 刊 出 版, 首 期 載 其 讀 甲 骨 文 編 記 二 月, 整 理 漢 書 窺 管 1943 59 二 月, 始 著 論 語 疏 證, 四 月 初 稿 撰 訖 十 二 月, 論 語 疏 證 石 印 本 出 版 20

八 月, 校 文 字 學 講 義 十 一 月, 校 補 文 字 學 1944 60 十 一 月, 始 寫 甲 文 蠡 測 一 月, 春 秋 大 義 述 由 重 慶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 1945 61 二 月, 甲 文 蠡 測 擷 要 講 義 本 撰 成 1949 65 應 民 主 報 之 邀 撰 實 事 求 是 以 紀 念 全 國 首 屆 政 協 會 議 召 開 1950 66 二 月, 整 理 金 文 說 粗 訖 九 月, 始 寫 積 微 居 回 憶 錄 1951 67 一 月, 回 憶 錄 寫 訖 九 月, 重 定 補 文 字 形 義 學 講 義 1952 68 三 月, 校 甲 文 說 十 二 月, 整 裡 積 微 居 讀 書 記, 補 十 一 月,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由 北 京 中 國 科 學 院 考 古 研 究 所 出 版 撰 漢 書 窺 管 1953 69 十 月, 校 卜 辭 瑣 記 及 小 學 述 林 十 二 月, 淮 南 子 證 聞 由 中 國 科 學 院 出 版 1954 70 九 月, 校 高 等 國 文 法 十 二 月, 校 漢 書 窺 管 四 月,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由 中 國 科 學 院 出 版 六 月, 積 微 居 甲 文 說 由 中 國 科 學 院 出 版 十 二 月, 耐 林 廎 甲 文 說 卜 辭 求 義 由 羣 聯 出 版 社 出 版 詞 詮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再 版 1955 71 十 二 月, 箋 釋 鹽 鐵 論 一 月, 古 書 句 讀 釋 例 由 中 華 書 局 出 版 中 國 修 辭 學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三 月, 論 語 疏 證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七 月, 漢 書 窺 管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八 月, 中 國 修 辭 學 改 名 漢 文 文 言 修 辭 學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再 版 九 月,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 增 訂 版 )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1956 72 二 月, 鹽 鐵 論 要 釋 初 稿 撰 訖 十 四 日, 病 逝 1957 鹽 鐵 論 要 釋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1958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校 訂 出 版 1959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 增 訂 本 )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21

出 版 1960 積 微 居 讀 書 記 由 科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1962 積 微 居 讀 書 記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由 中 華 書 局 出 版 1963 鹽 鐵 論 要 釋 由 中 華 書 局 出 版 1971 合 併 積 微 居 金 文 說 甲 文 說 積 微 居 小 學 金 石 論 叢 卜 辭 求 義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耐 林 廎 甲 文 說 積 微 居 讀 書 記 論 語 疏 證 為 積 微 居 叢 書 由 台 北 大 通 書 局 出 版 1974 積 微 居 叢 書 由 台 北 大 通 書 局 再 版 1983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由 中 華 書 局 出 版 1984 漢 書 窺 管 由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出 版 1985 鹽 鐵 論 要 釋 淮 南 子 證 聞 由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出 版 1986 論 語 疏 證 耐 林 廎 甲 文 說 卜 辭 求 義 積 微 翁 回 憶 錄 積 微 居 詩 文 鈔 由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出 版 1988 中 國 文 字 學 概 要 文 字 形 義 學 由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出 版 1991 馬 氏 文 通 刊 誤 周 易 古 義 由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出 版 第 三 節 楊 樹 達 研 究 文 字 訓 詁 學 的 背 景 楊 樹 達 時 值 清 末 民 初, 其 時 社 會 處 於 動 蕩 不 安 之 中, 且 內 憂 外 患 交 相 茲 擾, 此 種 情 勢 反 映 到 思 想 學 術 中, 便 是 新 舊 觀 念 的 碰 撞, 舊 方 法 的 揚 棄, 新 方 法 的 誕 生 和 運 用 受 此 種 背 景 環 境 所 影 響 的 楊 樹 達, 於 學 術 上 的 具 體 表 現, 即 是 一 方 面 繼 承 了 自 乾 嘉 以 來 的 樸 學 傳 統 和 精 髓, 一 方 面 又 根 據 新 的 材 料 和 背 景, 創 立 了 新 的 治 學 方 法 和 途 徑 如 其 利 用 甲 金 文 字 及 經 典 以 證 說 文, 或 是 運 用 經 典 及 說 文 以 證 甲 金 文 字 的 比 較 互 證 方 法, 在 在 都 顯 現 出 其 身 處 時 代 的 特 徵 楊 樹 達 研 究 文 字 學 的 背 景, 可 就 主 客 觀 兩 方 面 來 論 述 就 主 觀 方 面 而 言, 深 厚 的 國 學 基 礎 是 其 中 相 當 重 要 的 原 因, 而 中 國 傳 統 的 教 育 至 少 為 楊 樹 達 提 供 了 兩 樣 東 西 : 一 樣 是 傳 統 道 德 中 積 極 的 一 面, 即 修 身 齊 家 治 國 平 天 下 的 抱 22

負, 先 天 下 之 憂 而 憂 後 天 下 之 樂 而 樂 的 胸 襟, 天 下 興 亡 匹 夫 有 責 的 責 任 感, 不 義 而 富 且 貴 於 我 如 浮 雲 的 清 高 另 一 樣 是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華 文 化 的 熏 陶 和 由 此 產 生 的 對 中 華 古 國 的 熱 愛 與 忠 誠 81 此 兩 點 除 了 可 從 楊 氏 關 心 國 事 積 極 投 入 社 會 運 動 的 行 動 中 找 到 堅 實 的 證 據 外 82, 亦 可 從 其 立 志 將 文 字 學 編 為 整 嚴 科 學 的 企 圖 中 尋 得 軌 跡 83 就 客 觀 方 面 而 言, 又 可 分 為 廣 狹 兩 個 層 面 狹 義 面 是 就 楊 樹 達 所 身 處 的 現 實 環 境 來 說 ; 楊 樹 達 的 生 活 環 境 主 要 在 湖 南 一 帶, 除 了 嘗 進 入 時 務 學 堂, 受 學 於 梁 啟 超, 並 深 受 其 西 方 科 學 精 神 和 方 法 的 啟 發 外, 湖 南 地 區 治 學 氛 圍 濃 厚, 尤 力 於 吸 收 外 來 文 化 84, 是 以 楊 樹 達 在 此 種 環 境 中 成 長, 必 然 潛 移 默 化, 備 受 薰 陶 此 外, 楊 氏 少 年 時 曾 以 公 費 赴 日 留 學, 接 受 西 方 文 化 思 想 的 洗 禮, 奠 定 其 融 貫 中 西 的 學 識 基 礎 至 於 楊 樹 達 生 活 在 北 京 時, 因 其 擔 任 北 京 師 大 及 清 華 大 學 教 授 的 身 分, 使 其 得 以 廣 泛 的 接 觸 時 賢 世 俊, 得 以 和 錢 玄 同 陳 寅 恪 吳 承 仕 胡 適 曾 運 乾 余 季 豫 沈 兼 士 羅 常 培 馬 叔 平 等 人 交 相 切 磋 琢 磨, 並 由 此 深 入 接 觸 東 西 古 今 之 學, 獲 得 增 廣 見 聞 的 效 益 廣 義 面 則 是 就 楊 氏 所 身 處 的 時 代 的 學 術 環 境 來 說 ; 其 所 處 的 社 會 時 代 亦 為 其 所 從 事 的 文 字 學 研 究 提 供 了 一 定 的 條 件, 主 要 包 括 : 自 清 代 以 來, 學 術 主 流 乾 嘉 考 據 學 的 影 響 ; 自 宋 代 以 來, 金 石 學 資 料 的 發 現 整 理 和 相 關 學 術 成 果 的 刊 行 ; 十 九 世 紀 末, 甲 骨 文 的 發 現 及 其 材 料 的 初 步 發 行 ; 馬 建 忠 著 馬 氏 文 通, 初 步 建 立 我 國 的 語 法 學 等 此 外, 在 新 文 化 運 動 的 推 波 助 瀾 下, 學 術 界 要 求 運 用 科 學 的 方 法 來 整 理 國 學, 重 新 賦 予 國 學 新 價 值 新 面 目 的 想 法, 亦 使 眾 多 的 學 者 將 之 自 詡 為 責 無 旁 貸 的 使 命 這 些 主 客 觀 的 背 景 條 件, 皆 直 接 或 間 接 的 影 響 到 楊 樹 達 文 字 訓 詁 學 研 究 的 成 果 第 四 節 楊 樹 達 研 究 文 字 訓 詁 學 的 態 度 及 方 法 85 現 代 語 言 學 所 以 能 超 越 前 人 的 成 就, 除 了 新 材 料 的 發 現 外, 最 大 的 特 徵 即 在 於 講 究 科 學 的 方 法, 正 如 陳 新 雄 所 說 : 今 人 承 清 儒 考 據 之 學 大 昌 之 後, 功 力 縱 不 逮 夫 昔 賢, 成 就 迺 陵 駕 而 上 之, 推 謜 厥 故, 蓋 有 二 焉 : 一 曰, 治 學 方 法 之 遠 81 82 83 84 85 許 嘉 璐 : 未 輟 集 許 嘉 璐 古 代 漢 語 論 文 選 自 序,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2000 年 3 月 第 1 版,P1 如 楊 樹 達 嘗 於 一 九 一 九 年, 為 驅 逐 湖 南 督 軍 張 敬 堯 而 參 與 由 毛 澤 東 所 率 領 的 代 表 團, 上 京 向 當 時 的 國 務 院 請 願 又 如 於 中 國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後, 楊 樹 達 亦 曾 擔 任 湖 南 省 第 一 屆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代 表 楊 樹 達 : 積 微 翁 回 憶 錄,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年 11 月 第 1 版,P330 楊 樹 達 : 余 力 言 自 王 船 山 先 生 以 後, 湖 南 人 篤 信 民 族 主 義, 因 欲 保 持 自 己 民 族, 故 感 覺 外 患 最 敏, 吸 收 外 來 文 化 最 力, 且 在 全 國 為 最 先 積 微 翁 回 憶 錄,P100 即 甲 骨 文 金 文 等 古 代 文 獻 的 出 土 23

勝 也 ; 二 曰, 新 出 材 料 之 多 有 也 86 而 在 二 十 世 紀 上 半 葉 的 學 者 中, 能 夠 拿 出 系 統 的 方 法 來 自 覺 指 導 自 己 行 動 的 學 者, 楊 樹 達 是 第 一 人 87 楊 氏 在 其 積 微 居 小 學 述 林 自 序 中, 即 曾 明 白 指 出 自 己 的 研 究 方 法, 其 言 : 我 自 愧 功 力 之 深 邃 不 及 段 王, 但 以 我 的 成 績 論, 又 似 乎 有 比 段 王 進 步 了 一 些 的 地 方, 這 並 非 我 的 學 力 超 過 段 王, 乃 是 受 了 時 代 的 影 響 我 出 生 較 晚, 時 代 的 思 想 有 變 遷, 因 此 我 的 研 究 方 法 與 前 人 大 有 不 同 粗 略 地 說 來, 第 一.. 受 了 外 來 影 響, 因 比 較 對 照 有 所 吸 取 第 二.. 思 路 廣 闊 了, 前 人 所 受 的 桎 梏, 我 努 力 掙 扎 擺 脫 他, 務 求 不 受 他 的 束 縛 第 三.. 前 人 只 作 證 明 說 文 的 工 作, 如 段 玉 裁 桂 馥 皆 是, 我 卻 三 十 年 來 一 直 做 批 判 接 受 的 工 作 第 四.. 段 氏 於 說 文 以 外, 博 涉 經 傳, 所 以 成 績 最 高, 其 餘 的 人 大 都 在 文 字 本 身 中 兜 圈 子 我 於 傳 註 以 外, 凡 現 代 語 言 及 其 他 一 切 皆 取 之 做 我 的 材 料, 故 所 涉 較 廣 第 五.. 古 韻 部 分 大 明, 甲 文 金 文 大 出, 我 儘 量 地 利 用 他 們 第 六 : 繼 承 蒼 頡 篇 及 說 文 以 來 形 義 密 合 的 方 法, 死 死 抓 緊 不 放 以 上 六 項, 可 以 說 是 我 研 究 方 法 的 總 綱 ( 述 林 自 序,P5) 由 是 可 知, 楊 樹 達 亦 自 覺 其 成 就 所 以 能 超 越 前 人, 是 因 為 時 代 的 進 步, 受 到 外 來 的 影 響 所 致 在 楊 氏 自 述 的 六 項 研 究 總 綱 中, 就 其 內 容 來 看, 此 六 項 條 例 並 非 是 屬 於 同 一 層 次 的 問 題 : 其 中 包 含 問 學 的 指 導 原 則, 是 屬 於 態 度 方 面 的 綱, 如 第 二 三 點 ; 以 及 治 學 的 操 作 原 則, 則 是 屬 於 方 法 上 的 目, 如 第 一 四 五 六 點 因 此 筆 者 遂 以 此 作 為 區 分 的 標 準, 以 下 即 將 楊 樹 達 的 六 項 研 究 方 法 分 為 態 度 及 方 法 兩 方 面 來 討 論 一 態 度 實 事 求 是 阿 爾 伯 特 哈 柏 德 說 : 態 度 決 定 一 切 態 度 不 僅 決 定 事 情 的 成 敗, 更 決 定 其 成 就 的 高 度 楊 樹 達 一 生, 處 於 中 國 政 治 社 會 最 混 亂 的 時 代, 不 僅 經 歷 兩 次 的 改 朝 換 代, 還 遭 遇 護 國 戰 爭 八 年 抗 戰 及 國 共 內 戰 等 多 場 戰 役 然 而 在 如 此 惡 劣 的 環 境 下, 楊 氏 仍 致 力 於 學 問, 一 生 寫 下 多 達 二 十 幾 部 的 專 著, 而 且 不 僅 質 量 均 高, 內 容 更 是 涵 蓋 修 辭 學 語 法 學 文 字 學 訓 詁 學 金 文 甲 骨 文 以 及 古 籍 校 勘 等 等, 範 圍 極 為 廣 泛 楊 樹 達 所 以 能 取 得 多 方 面 的 成 就, 最 重 要 的 即 是 其 擁 有 正 確 的 問 學 態 度, 而 其 問 學 的 態 度, 實 可 以 用 實 事 求 是 四 個 字 來 概 括 實 事 求 是 本 是 做 學 問 的 基 本 態 度, 但 能 於 治 學 過 程 中 始 終 遵 循 此 一 原 則, 則 實 屬 不 易, 或 昧 於 偏 見, 或 急 於 求 成, 都 可 能 造 成 研 究 理 論 上 的 錯 誤 是 86 87 陳 新 雄 于 大 成 同 識 : 文 字 學 論 文 集 國 學 論 文 薈 編 敘, 台 北 : 西 南 書 局, 民 國 68 年 9 月 初 版,P1 張 標 : 二 十 世 紀 說 文 學 流 別 論 考,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3 年 10 月 第 1 版,P74 24

以 楊 樹 達 在 治 學 過 程 中, 特 別 注 重 闕 疑 的 重 要 性, 從 而 表 現 出 其 實 事 求 是 的 精 神 如 楊 樹 達 甚 為 推 重 許 慎, 嘗 以 聖 道 之 功 臣 與 故 書 之 鴻 寶 盛 讚 其 人 及 其 著 作, 又 說 吾 國 字 書, 莫 精 於 許 氏 說 文 解 字 88 顯 然 對 說 文 解 字 有 很 高 的 評 價 然 而, 在 楊 氏 的 著 作 中 卻 也 不 乏 對 許 書 的 批 評, 如 其 嘗 言 : 許 書 說 解 中 雖 亦 時 可 窺 見 語 言 之 根 柢, 然 往 往 泛 為 訓 釋, 令 人 不 知 形 聲 字 聲 類 意 義 之 所 存 又 有 許 書 簡 略, 晚 出 之 書 訓 釋 較 詳, 足 資 聯 貫 者 又 許 書 重 文 不 備, 亦 為 一 病, 以 重 文 為 吾 人 研 究 最 便 之 階 梯 故 也 乃 以 經 典 諸 子 及 史 漢 對 勘, 知 許 書 重 文 之 脫 漏 者 至 夥 89 點 明 許 書 的 種 種 缺 失 對 於 此 種 褒 貶 並 存 的 現 實, 楊 樹 達 解 釋 道 : 蓋 許 書 實 為 今 日 根 究 古 義 唯 一 之 寶 書, 吾 人 賴 之 甚 則 望 之 不 免 過 奢, 亦 勢 之 必 然 也 要 之, 今 日 欲 明 聲 訓, 許 君 書 固 為 要 籍, 然 若 單 據 彼 文, 不 求 博 證, 則 勢 有 不 能, 吾 之 真 意 第 在 此 耳 ( 論 叢,P40) 樹 達 近 年 研 討 文 字 之 學, 於 許 書 不 肯 過 信, 亦 不 欲 輕 詆, 可 信 者 信 之, 疑 而 不 能 決 者 闕 之 其 有 訂 正 許 說 者, 必 於 故 書 雅 記 廣 求 徵 證, 確 見 其 不 然, 然 後 言 之 若 單 文 孤 證, 則 姑 以 為 假 定, 不 敢 視 為 定 論 也 ( 述 林,P305) 說 明 研 究 文 字 應 依 據 客 觀 的 現 實 或 證 據 做 為 探 索 古 人 制 字 規 律 基 礎, 而 非 僅 是 抱 殘 守 缺, 將 許 慎 的 說 法 無 限 上 綱, 如 此 將 昧 於 成 見 而 無 法 有 所 成 就 又 如 歷 來 學 者 多 以 劉 熙 釋 名 以 聲 說 義, 穿 鑿 附 會, 頗 為 荒 唐 可 笑, 王 力 亦 直 言 該 書 是 唯 心 主 義 的 他 ( 劉 熙 ) 隨 心 所 欲 地 隨 便 抓 一 個 同 音 字 ( 或 音 近 的 字 ) 來 解 釋, 彷 彿 詞 的 真 詮 是 以 人 的 意 志 為 轉 移 似 的 90 然 而 楊 樹 達 對 於 釋 名 的 看 法, 則 是 站 在 是 其 是, 非 其 非 的 立 場 ; 在 論 小 學 書 流 別 中, 肯 定 釋 名 以 音 說 義 的 訓 詁 方 式, 實 為 小 學 書 中 的 一 宗, 並 將 之 與 爾 雅 方 言 說 文 置 於 同 等 的 地 位 91 在 探 求 語 源 的 字 例 中, 或 糾 正 釋 名 的 紕 謬, 如 以 釋 名 釋 水 言 : 坻, 遲 也, 能 遏 水 使 流 遲 也 為 附 會 之 說 92 ; 或 贊 同 釋 名 的 說 法, 如 認 為 釋 名 釋 山 云 : 山 旁 隴 閒 曰 涌, 涌 猶 桶, 桶 狹 而 長 也 甚 為 精 諦 93 在 在 都 顯 現 出 楊 樹 達 求 實 的 態 度 是 以 楊 伯 峻 指 出 : 他 ( 楊 樹 達 ) 的 著 作 88 89 90 91 92 93 楊 樹 達 : 論 叢,P38 楊 樹 達 : 論 叢,P38-40 王 力 : 中 國 語 言 學 史, 新 店 市 : 谷 風 出 版 社, 民 國 76 年 8 月,P51-52 楊 樹 達 : 愚 謂 小 學 書 皆 所 以 說 義, 而 其 所 由 說 義 之 方 式 不 必 同 語 其 流 別, 大 要 分 為 四 宗 第 一 曰 爾 雅 以 今 語 釋 古 言, 主 於 時 也 : 此 一 宗 耶 第 二 曰 方 言 此 以 通 語 釋 殊 語, 主 於 地 者 也 : 此 又 一 宗 也 第 三 曰 說 文 此 以 形 說 義 者 也 : 此 一 宗 也 第 四 曰 釋 名 此 以 音 說 義 者 也 : 此 又 一 宗 也 述 林,P213 楊 樹 達 : 釋 名 釋 水 說 此 字 云 : 坻, 遲 也, 能 遏 水 使 流 遲 也 按 成 國 所 言, 乃 附 會 之 說, 不 足 信 也 述 林 釋 坻,P16 楊 樹 達 : 釋 名 釋 山 云 : 山 旁 隴 閒 曰 涌, 涌 猶 桶, 桶 狹 而 長 也 按 劉 成 國 釋 名 一 書, 為 吾 國 專 說 語 源 最 古 之 書, 甚 為 可 貴 惜 其 說 往 往 失 之 皮 傅, 不 可 盡 依 ; 獨 此 義 甚 為 精 諦 述 林 釋 坻,P47 25

不 但 數 量 多, 而 且 質 量 高 很 多 論 文 見 解 精 到, 用 心 細 密, 論 證 謹 嚴, 曾 解 決 了 多 年 的 疑 難, 判 定 了 多 人 的 爭 論, 開 闢 了 研 究 的 道 路 主 要 的 是 : 實 事 求 是 的 方 法, 始 終 不 懈 的 精 神 94 許 嘉 璐 認 為 : 遇 夫 先 生 對 於 說 文 的 態 度, 可 以 以 實 事 求 是 四 個 字 概 括 95 曾 運 乾 也 說 : 其 於 文 字 研 究, 尤 具 懸 解 跡 其 功 力 所 至, 大 率 紬 繹 許 書, 廣 綜 經 典, 稽 諸 金 石 以 究 其 源, 推 之 聲 韻 以 盡 其 變, 於 許 氏 一 家 之 學, 不 敢 率 為 異 說, 亦 不 肯 茍 為 雷 同 是 故 讀 其 書, 不 獨 其 立 異 許 書 處, 足 探 前 民 創 造 之 精, 抑 又 知 其 篤 信 許 書 處, 亦 必 灼 然 見 其 可 信, 按 之 字 例 聲 例 而 皆 準 者 也 斯 實 蒼 史 之 功 臣, 許 書 之 諍 友 也 96 皆 是 以 實 事 求 是 的 態 度 作 為 楊 樹 達 所 以 能 獲 得 成 就 的 主 因 二 方 法 溫 故 知 新 在 學 術 研 究 中, 方 法 除 了 是 為 求 達 到 目 的 所 施 行 的 方 式 與 步 驟 外, 亦 可 以 用 來 表 明 研 究 者 的 思 考 角 度 與 關 注 焦 點, 是 以 若 能 確 實 掌 握 研 究 的 方 法, 將 有 助 於 研 究 理 論 的 架 構 與 呈 現 綜 合 楊 樹 達 所 說 的 六 項 研 究 總 綱, 其 研 究 的 方 法 當 是 以 溫 故 知 新 為 其 本 質 所 推 展 出 來 的 楊 氏 曾 撰 溫 故 知 新 說 一 文, 其 言 : 凡 人 天 稟 之 美 有 二 事 焉 : 一 曰 強 識, 二 曰 通 悟 學 者 能 兼 之, 上 也 ; 如 不 得 兼 也, 則 寧 取 通 悟 而 舍 強 識 禮 記 學 記 篇 曰 : 記 問 之 學, 不 足 以 為 人 師 論 語 為 政 篇 曰 : 溫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為 師 矣 記 問 之 學, 多 識 之 事 也 ; 溫 故 而 知 新, 通 悟 之 事 也 一 曰 不 足 為 人 師, 一 曰 可 以 為 師, 此 先 哲 重 悟 解 輕 記 誦 之 明 證 也 夫 曰 溫 故 而 知 新 者, 先 溫 故 而 後 知 新 也 優 游 涵 泳 于 故 業 之 中, 而 新 知 忽 涌 焉, 其 新 出 乎 故, 故 為 可 信 也, 此 非 揠 苗 助 長 者 所 能 有 也 ( 述 林 溫 故 知 新 說,P214-215) 楊 樹 達 認 為, 強 識 與 通 悟 同 為 治 學 研 究 中 重 要 的 才 能, 以 能 兼 為 佳, 但 若 是 必 須 自 二 者 擇 一 為 用 時, 則 當 取 通 悟 而 捨 強 識 直 指 通 悟 才 是 問 學 能 有 所 成 就 的 根 本 要 件 至 於 如 何 才 能 達 到 通 悟 的 目 的, 楊 樹 達 以 為 溫 故 知 新 即 是 達 到 該 目 的 具 體 方 法 楊 氏 所 謂 的 溫 故 知 新, 是 指 問 學 首 先 要 能 掌 握 舊 有 的 典 籍 與 前 人 研 究 的 成 果, 透 過 深 入 的 研 讀 與 新 知 識 新 材 料 的 不 斷 灌 入, 才 會 有 通 悟 的 情 形 發 生, 也 才 能 有 所 知 新, 並 進 而 獲 得 有 效 的 成 果 但 反 過 來 說, 若 僅 止 於 溫 故 而 不 能 知 新, 停 滯 於 堆 積 整 理 資 料, 不 能 融 會 貫 94 95 96 楊 伯 峻 : 追 悼 楊 樹 達 先 生, 楊 樹 達 誕 辰 百 周 年 紀 念 集, 湖 南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編, 湖 南 教 育 出 版 社,1985 年 5 月 第 1 版,P260 許 嘉 璐 : 蒼 史 功 臣 叔 重 諍 友 說 文 楊 氏 學 述 略, 楊 樹 達 誕 辰 百 周 年 紀 念 集, P66 楊 樹 達 : 述 林 曾 序,P1-2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