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



Similar documents
壹、前言

Microsoft Word 棒球運動員人生階段五部曲

Microsoft Word - 編者序_0_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而 非 經 過 嚴 肅 思 考 其 意 義 的 帶 有 錦 上 添 花 意 味 的 課 程 ; 抑 或 占 有 課 程 結 構 一 部 份, 成 為 既 有 課 程 中 的 必 要 一 環, 但 仍 屬 附 帶 角 色, 沒 有 牽 動 整 體 課 程 架 構 的 改 變 ; 還 是 徹 底 將 課

一 種 敘 事 課 程 的 建 構 與 實 施 -- 以 生 活 領 域 為 例 壹 緒 論 一 問 題 意 識 老 師 上 課 除 了 手 舞 足 蹈, 說 個 故 事 以 吸 引 學 生 目 光, 或 用 繪 本 的 五 光 十 色 以 抓 住 學 生 的 心 外, 故 事 在 課 堂 中 還


标题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季刊》

紋 (2002) 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目 前 有 15% 以 上 身 心 健 全 的 學 生, 由 於 種 種 因 素, 無 法 受 惠 於 主 流 數 學 教 學 中 的 教 材 和 教 法, 導 致 學 生 在 數 學 學 習 的 挫 敗, 因 此 我 們 應 該 更 認 真 思 考

Microsoft Word

壹、 前言

,,,, (picture theory), [8 ] (spectator theory),, [9 ],,,, () [10 ],, (),,,,,,,, (),, (, ),,,,,,,,, [11 ], (),,,, : ; () :,,,, [12 ],, :, ( participato

Microsoft Word - 體制外之生命教育初探:大學生追尋生命意義之敘事研究.doc

Microsoft Word - No4_EJ12003_Yang_RE_ED_MS.docx

1-0導讀與學習目標

從實驗教材到官方課程──小學社會科板橋模式教材與改編本教科書的發展

2 P30 ~ / 2 P P P122 3 P

TWGHs S

content

作 主 动 追 求 知 识 获 取 技 能, 在 心 理 和 生 理 上 都 非 常 积 极 的 个 体 (Zimmerman & Pons, 1986) 在 此 期 间, 自 我 效 能 感 (self-efficacy) 自 我 控 制 (self-control) 自 我 管 理 (self-

<4D F736F F D DB3AFC3FDA4E52DBDD7A4E5A5FEA4E52E646F63>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Untitiled

a b 11 16b a 106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reality postpositivism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ethnomethodology paradigm Denzin Lincoln 2000 traditional period Lone Ethnographer 1930 Chicag

穨e235.PDF


13-4-Cover-1


《應用倫理評論》第64期

國民小學美勞課程融入能源教育

穨hair&sick

59 1 MSLQ 2. MSLQ 2. 1 被 试 Kuhl 1987 Corno & Kanfer 1993 D rnyei % 111 commitment control strategies 37% 65 21% % metac

001柯正峰.PDF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4D F736F F D20ABCAADB1A142A5D8BFFDBB50A4A4AD5EBA4BAD6E2E646F63>

untitled

曹美秀.pdf

<4D F736F F D DA451A447A67EB0EAA5C1B0F2A5BBB1D0A87CA74BB8D5A44ABEC7B657C342A4F1A7C7A4BDA5ADA9CAA4A7BDD7AD7A2D2D ADD72E646F63>

i

44(1) (1) (4) (4) 63-88TSSCI Liu, W. Y., & Teele S. (2009). A study on the intelligence profile


2010, spring, v12, n1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美 国 研 究


課程實踐與教學創新

<4D F736F F D20B1D0A87C2D312DABC4B4A3AEC9B4C1B943C0B8BCCBBBAAA4A7ACE3A8732DBDB2A8CEBF50A142B7A8B251A6B6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小組工作定義 (Lee, 1999)

标题

????_final

Microsoft Word - 1-外籍配偶-下冊-_二校_-.doc

以 项 目 写 作 促 进 英 专 学 生 思 辨 能 力 培 养 的 实 证 研 究 2 文 献 回 顾 2.1 何 为 思 辨 思 辨 不 是 一 个 新 概 念 礼 记 中 庸 第 19 章 就 有 博 学 之, 审 问 之, 慎 思 之, 明 辨 之, 笃 行 之 的 说 法 在 以 分 析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Microsoft Word - 3 佳作 014 學生組--余桂榕--編輯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Ansell Gash ~ ~ Rhodes ~ H. Haken 20 90

目 錄 前 言 課 程 介 紹 自 我 介 紹 學 習 動 機...18 目 標 設 定...19 學 習 高 鐵 列 車 第 一 週 101/9/ 學 習 高 鐵 列 車 第 二 週 101/9/ 學 習 高 鐵

国 国 国

ming.PDF

DaTEAsia_vol 2.pdf

Haven of Hope Chrristian Service_inside_final.indd

66 The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Ming-Ho Chen*Ching-Fang Kuo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4D F736F F D20B773B0AAA4A4BFEFACECC2B2A4B628B6B6A7C7AAA D E65772E646F63>

I

1. 1 P33 2 P29 ~ P19 3 P11 ~ 12 2 P29 ~ P P P10 83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11-...R.D...S...D |......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Promotion and reduction factors of competitive anxiety among basketball players Hisamitsu Tsuda competitive anxiety basketbal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

1

标题

1

Microsoft Word - ChiIndexofNHE-03.doc

van Dijk representation 2-2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4D F736F F D20BEC7A6ECBDD7A4E520B2C4A4ADB3B92E646F63>

致 谢 本 论 文 能 得 以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胡 曙 中 教 授 正 是 他 的 悉 心 指 导 和 关 怀 下, 我 才 能 够 最 终 选 定 了 研 究 方 向, 确 定 了 论 文 题 目, 并 逐 步 深 化 了 对 研 究 课 题 的 认 识, 从 而 一

~ 10 2 P Y i t = my i t W Y i t 1000 PY i t Y t i W Y i t t i m Y i t t i 15 ~ 49 1 Y Y Y 15 ~ j j t j t = j P i t i = 15 P n i t n Y

. STEM OER STEM 600 STEM CCSS STEM CCSS STEM ISTE Indiana Department of STEM Education 2013 STEM STEM STEM STEM STEM 10 STEM 2017 S

Microsoft Word - Wu suk yan.doc

Microsoft Word - 9倪仲俊.doc


三 課 程 教 課 書 ( 聖 經 的 主 題 和 世 界 的 創 造 主 ) 人 ( 聖 經 的 對 象 和 具 有 上 帝 形 像 的 最 高 受 造 者 ) 墮 落 ( 神 人 關 係 的 喪 失 ), 以 及 救 贖 ( 關 係 的 恢 復 ) 本 課 程 還 會 涵 蓋 天 使 的 本 性

<4D F736F F D FB171B8D1BA63A544B871BDD7A7F8A457B6A9C3C0B34EB3D0A740A4A7ACFCBEC7AF53A6E2A158A548A16D4D722E20444F42A16EA142A16D F706F6EA16EBB50A16D4D79204C6F6E65736F6D F77626F79A16EB5A5A740AB7EACB0A8D22E6

1

16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忽 略 其 散 文 其 他 面 貌, 本 論 文 檢 視 其 散 文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本 章 主 要 詳 明

A-錢穆宗教觀-171

1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See Chris Coughran Green Scripts in Gravity's Rainbow Pynchon Pastoral Ideology a

2011年南臺灣教育論壇

7P4 33

Transcription: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2005 春, 55-72 頁 何 粵 東 屏 東 縣 潮 州 國 小 本 文 首 先 探 討 敘 說 研 究 的 內 涵, 提 出 個 人 經 驗 法 個 人 自 傳 法 自 我 民 族 誌 及 書 寫 等 方 法, 以 期 掌 握 敘 說 研 究 的 精 神 與 特 點 ; 其 次 探 討 文 本 與 詮 釋 研 究 者 的 位 置 研 究 的 信 效 度 派 典 之 爭 等 敘 說 研 究 爭 議 性 問 題, 以 認 清 問 題 並 試 圖 建 立 敘 說 研 究 的 地 位 ; 接 著 探 討 敘 說 研 究 的 最 根 本 問 題, 也 就 是 倫 理 問 題, 提 醒 研 究 者 應 有 的 認 知 與 自 覺 ; 最 後 藉 由 批 評 與 討 論, 指 出 單 向 敘 說 與 對 話 的 目 的 在 於 喚 醒 人 的 主 體 性 止 於 採 訪 報 導 耽 溺 於 故 事 之 中 陷 於 自 我 迷 戀 的 滿 足 與 幻 想 最 後 葬 身 於 語 言 遊 戲 的 墳 場, 不 是 敘 說 研 究 者 應 有 的 作 為, 研 究 者 應 發 揮 其 積 極 功 能, 以 實 踐 的 行 動 力 改 進 現 況 關 鍵 字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個 人 經 驗 法 個 人 自 傳 法 自 我 民 族 誌 書 寫 研 究 倫 理 敘 說 研 究 (narrative inquiry) 在 國 內 是 個 新 興 的 研 究 取 向, 以 敘 說 研 究 為 主 題 的 論 文 並 不 多 見 事 實 上, 國 外 從 事 敘 說 研 究 教 學 的 學 者 所 發 表 的 論 文, 有 許 多 也 尚 在 摸 索 對 話 經 驗 分 享 與 做 中 學 的 階 段, 也 因 此 增 加 了 敘 說 研 究 的 生 命 力 與 魅 力 有 感 於 敘 說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及 國 內 相 關 文 獻 探 討 的 不 足, 因 此 本 文 擬 先 探 討 敘 說 研 究 的 內 涵, 其 次 論 述 敘 說 研 究 的 相 關 議 題, 接 著 省 思 敘 說 研 究 的 倫 理 問 題, 最 後 藉 由 批 評 與 討 論, 指 出 敘 說 研 究 當 前 的 一 些 重 要 課 題, 希 望 能 藉 以 拋 磚 引 玉 敘 說 研 究 的 內 涵 要 為 敘 說 研 究 (narrative inquiry) 下 定 義 並 不 容 易, 因 為 敘 說 研 究 是 思 考 的 新 方 向, 敘 說 研 究 的 本 身 即 是 一 種 方 法 (Clandinin & Connelly,2000) 由 於 敘 說 研 究 既 是 一 種 思 考 的 方 向, 本 身 又 是 一 種 方 法, 其 豐 富 面 貌 自 難 以 一 定 義 描 述 因 此, 從 事 敘 說 研 究 者 常 舉 例 說 明 敘 說 研 究 者 在 做 些 什 麼, 而 不 直 接 對 敘 說 研 究 下 定 義, 例 如 Ellis 與 Bochner(2000) 以 對 話 的 書 寫 方 式 來 呈 現 敘 說 研 究 ;Connelly 則 舉 Ming Fang 這 位 研 究 生 的 例 子 來 說 明 (Clandinin & Connelly,1998);Connelly 與 Clandinin 更 在 Narrative inquiry: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一 書 (1) (Clandinin & - 55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Connelly,2000) 中, 清 楚 說 出 他 們 的 意 圖 在 於 透 過 展 現 而 非 訴 說 敘 說 研 究 者 的 作 為, 以 慢 慢 地 逼 進 敘 說 研 究 的 定 義 ( 頁 20) 上 述 這 種 避 免 直 接 為 敘 說 研 究 下 定 義, 而 改 以 實 例 說 明 或 以 對 話 的 書 寫 方 式 來 呈 現 敘 說 研 究, 似 乎 是 敘 說 研 究 者 在 面 臨 定 義 問 題 時 的 普 遍 作 法 Clandinin 與 Connelly(2000) 曾 就 敘 說 研 究 的 定 義 問 題, 說 了 一 段 頗 為 耐 人 尋 味 的 話 : 敘 說 研 究 的 新 手 時 常 擔 心 不 同 方 法 論 的 定 義 與 程 序 問 題, 他 們 嘗 試 去 定 義 敘 說 研 究, 並 與 其 他 研 究 做 出 區 隔 ; 企 圖 在 各 種 呈 現 在 他 們 眼 前 的 質 化 研 究 方 法 論 架 構 的 行 列 中, 找 到 敘 說 研 究 的 利 基 然 而 我 們 並 不 鼓 勵 這 樣 的 方 法 雖 然 這 麼 做 對 瞭 解 各 種 方 法 論 而 言 是 值 得 的, 但 對 敘 說 研 究 而 言 卻 沒 有 什 麼 重 要 性 因 為, 誠 如 我 們 在 第 三 章 所 討 論 的, 理 論 在 敘 說 研 究 中 的 位 置 和 在 形 式 主 義 研 究 中 的 位 置 並 不 相 同 我 們 在 此 要 指 出 的 是, 對 敘 說 研 究 而 言, 從 對 經 驗 現 象 的 探 索 開 始, 要 比 從 各 種 方 法 論 架 構 的 比 較 分 析 更 具 成 效 ( 頁 128) 敘 說 研 究 者 從 置 身 田 野 : 走 進 故 事 之 中 從 田 野 到 田 野 文 本 : 身 處 故 事 之 境 建 構 田 野 文 本 從 田 野 文 本 到 研 究 文 本 : 賦 予 經 驗 意 義 建 構 研 究 文 本 到 敘 說 研 究 的 恆 常 關 注, 此 一 複 雜 的 實 做 過 程, 絕 非 一 簡 單 的 定 義 能 夠 說 得 清 楚 的 因 此, 透 過 瞭 解 敘 說 研 究 者 在 研 究 過 程 中 的 所 作 所 為, 的 確 是 瞭 解 敘 說 研 究 定 義 的 最 好 方 式 以 實 例 來 說 明 敘 說 研 究 者 的 作 為, 是 瞭 解 敘 說 研 究 的 一 種 方 法 如 同 Clandinin 與 Connelly(2000) 所 說, 敘 說 研 究 是 瞭 解 經 驗 的 一 種 方 式 是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之 間 的 合 作, 是 活 過 的 與 說 過 的 故 事 ( 頁 20), 敘 說 研 究 者 也 不 斷 地 在 敘 說 自 己 的 研 究 經 驗 與 故 事, 因 此 敘 說 研 究 者 所 舉 出 的 實 例, 很 可 能 是 充 滿 研 究 者 個 人 經 驗 的 敘 說 研 究 者 依 據 個 人 經 驗 與 體 會 所 舉 的 例 子, 對 於 敘 說 研 究 的 描 繪 可 能 有 見 樹 不 見 林 的 危 險, 但 卻 保 留 了 對 敘 說 研 究 豐 富 面 貌 的 可 能 想 像 空 間 基 於 此, 作 為 敘 說 研 究 領 域 的 探 索 者, 我 願 大 膽 冒 著 瞎 子 摸 象 的 危 險, 嘗 試 以 個 人 所 見, 以 另 一 種 方 法 來 勾 勒 敘 說 研 究 的 可 能 面 貌 我 認 為 瞭 解 敘 說 研 究 的 另 一 個 途 徑, 是 探 究 敘 說 研 究 所 可 能 採 用 的 方 法, 以 期 能 在 這 些 方 法 中 瞭 解 敘 說 研 究 的 內 涵, 並 掌 握 其 精 神 與 特 點 這 些 方 法 為 個 人 經 驗 法 (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個 人 自 傳 法 (autobiographical method) 與 自 我 民 族 誌 (autoethnography) 及 書 寫 (writing), 以 下 分 別 探 究 之 : - 56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1. 個 人 經 驗 法 個 人 經 驗 法 (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是 由 Clandinin 與 Connelly 所 提 出, 其 概 念 源 於 Dewey 對 經 驗 的 看 法,Dewey 認 為 經 驗 同 時 是 個 人 的 也 是 社 會 的, 經 驗 具 有 連 續 性 的 特 點,Clandinin 與 Connelly 以 此 為 其 主 張 的 前 提, 發 展 出 個 人 經 驗 法 個 人 經 驗 法 的 焦 點 有 四 : 內 在 與 外 在 (inward and outward), 回 顧 與 前 瞻 (backward and forward) 所 謂 內 在, 是 指 情 感 希 望 美 的 反 應 道 德 氣 質 等 的 內 在 狀 況 ; 外 在 指 的 是 存 在 的 狀 況, 也 就 是 E. M. Bruner 所 說 的 現 實 (reality); 而 回 顧 與 前 瞻, 指 的 是 暫 時 性 (temporality) 過 去 現 在 及 未 來 要 體 驗 一 個 經 驗, 就 是 要 同 時 在 這 四 個 方 向 上 去 體 驗 並 提 出 問 題 (Clandinin & Connelly,1998:158) 我 們 從 個 人 的 內 心 世 界 外 在 的 環 境 與 時 間 的 變 化, 來 探 求 經 驗 對 個 人 的 意 義 敘 說 研 究 的 主 要 架 構, 除 了 個 人 與 社 會 的 互 動 及 時 間 的 連 續 性 外, 還 要 加 上 場 所 與 情 境 第 三 個 向 度 簡 單 地 說, 敘 說 研 究 要 注 意 時 間 的 歷 史 因 素 空 間 的 環 境 因 素 及 個 人 與 社 會 脈 絡 的 因 素 個 人 經 驗 法 所 包 含 的 內 容 非 常 廣 泛, 如 口 述 歷 史 (oral history) 年 代 紀 錄 (annals and chronicles) 家 庭 故 事 (family stories) 照 片 及 紀 念 盒 等 個 人 或 家 庭 的 收 藏 (photographs,memory boxes,other personal/family artifacts) 研 究 訪 談 日 誌 (journals) 自 傳 寫 作 信 件 日 常 會 話 田 野 筆 記 與 其 他 的 田 野 故 事 等, 都 可 作 為 個 人 經 驗 法 蒐 集 與 分 析 實 徵 資 料 的 途 徑 2. 個 人 自 傳 法 與 自 我 民 族 誌 個 人 自 傳 可 披 露 個 人 的 成 長 背 景 生 活 經 驗 受 教 育 的 經 過 等, 使 讀 者 藉 此 更 加 認 識 作 者 個 人 自 傳 的 寫 作 是 書 寫 整 個 生 命 脈 絡 的 一 種 方 法, 而 自 我 民 族 誌 (autoethnography) 也 是 一 種 值 得 嘗 試 的 自 傳 書 寫 及 研 究 類 型 民 族 誌 (ethnography) 與 生 命 史 (life history) 是 自 我 民 族 誌 的 根 源,Ellis 與 Bochner(2000) 指 出, 自 我 民 族 誌 是 一 種 自 傳 的 書 寫 及 研 究 類 型, 這 種 類 型 展 現 出 多 層 次 的 自 覺, 聯 結 個 人 與 文 化 自 我 民 族 誌 學 者 的 目 光 既 前 瞻 又 回 顧, 他 們 首 先 經 由 民 族 誌 寬 角 度 的 鏡 頭, 把 外 在 的 焦 點 放 在 個 人 經 驗 的 社 會 與 文 化 層 面, 然 後 察 看 內 在 (inward), 展 現 易 受 責 難 的 自 我, 這 個 自 我 受 文 化 詮 釋 的 影 響 反 映 並 抗 拒 文 化 詮 釋 當 他 們 將 焦 點 前 後 內 外 移 動 時, 個 人 與 文 化 間 的 界 線 變 得 模 糊, 有 時 無 法 清 楚 的 辨 別 自 我 民 族 誌 的 文 本 通 常 以 第 一 人 稱 的 書 寫 來 發 聲, 文 本 以 各 種 不 同 的 形 式 出 現 : 短 篇 故 事 詩 相 片 短 文 個 人 隨 筆 日 記 片 段 與 分 層 式 的 寫 作 社 會 科 學 散 文 等 ( 頁 739) Hayano(1979) 則 將 auto-ethnography 定 義 為 : 一 些 關 於 人 類 學 家 對 他 們 自 己 人 民 的 研 究 的 議 題 透 過 社 會 化 或 是 其 他 與 團 體 的 親 密 關 係, 研 究 者 能 夠 獲 得 內 部 人 的 觀 點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sider"), 自 我 民 族 誌 者 在 團 體 裡 擁 有 永 久 的 身 - 57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份 認 同 與 完 整 的 內 部 會 員 資 格, 不 但 他 們 自 己 認 同 也 被 團 體 的 其 他 成 員 所 認 同 Denzin(1989:27) 則 認 為 自 我 民 族 誌 是 混 合 民 族 誌 與 自 傳 的 一 種 文 本, 作 者 並 不 採 用 傳 統 民 族 誌 中 作 者 是 客 觀 的 旁 觀 者 的 習 俗 自 我 民 族 誌 是 將 個 人 的 生 活 經 驗 融 入 傳 記 或 民 族 誌 的 寫 作 比 較 自 我 民 族 誌 與 個 人 經 驗 法, 可 以 發 現 自 我 民 族 誌 與 個 人 經 驗 法, 同 樣 注 重 個 人 經 驗 的 社 會 與 文 化 層 面, 強 調 內 外 在 脈 絡 與 回 顧 前 瞻 的 時 間 因 素 由 此 看 來 兩 者 似 乎 沒 有 太 多 差 異, 兩 相 比 較 之 下 可 以 發 現 個 人 經 驗 法 指 出 了 種 種 有 關 個 人 經 驗 的 資 料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的 可 能, 而 自 我 民 族 誌 (autoethnography) 強 調 了 研 究 過 程 (graphy) 文 化 (ethnos) 與 自 我 (auto) 綜 合 上 述, 自 我 民 族 誌 是 結 合 民 族 誌 與 自 傳 的 一 種 文 本, 通 常 以 第 一 人 稱 的 書 寫, 自 我 民 族 誌 的 作 者 可 能 是 人 類 學 家, 也 可 能 是 非 人 類 學 家, 由 內 部 人 的 觀 點 出 發, 將 作 者 的 個 人 經 驗 融 入 民 族 誌 或 是 自 傳 的 寫 作 也 就 是 說, 自 我 民 族 誌 是 把 作 者 的 個 人 經 驗 融 入 研 究 與 書 寫 的 一 種 型 式, 將 自 我 放 置 在 社 會 脈 絡 之 下 的 一 種 自 我 敘 說, 因 此, 它 既 是 一 種 方 法 也 是 一 種 文 本 3. 書 寫 研 究 者 可 以 採 敘 說 的 方 式 來 建 構 文 本, 也 可 以 在 敘 說 的 過 程 中, 增 進 對 自 我 與 他 人 內 在 世 界 與 外 在 環 境 的 瞭 解 文 本 的 創 造 其 實 正 是 詮 釋 的 過 程, 也 是 敘 說 研 究 的 重 要 課 題 而 透 過 書 寫, 研 究 者 在 書 寫 的 過 程 中 不 斷 地 思 考 澄 清 問 題 發 現 問 題 並 試 圖 解 決 問 題, 同 時 也 在 書 寫 中 檢 視 自 己 覺 察 自 己 的 改 變, 並 在 書 寫 中 留 下 一 路 走 來 的 足 跡 研 究 者 在 書 寫 時 能 否 稱 得 上 夠 水 準 的 作 者? 除 了 要 有 好 的 研 究 的 先 決 條 件 外, 研 究 者 的 自 覺 也 不 可 少 蔡 敏 玲 (2001) 認 為, 質 性 研 究 報 告 不 必 要 通 俗 易 讀, 但 也 不 能 以 學 術 著 作 之 名 來 掩 蓋 其 敘 述 方 式 僵 硬 而 內 容 沉 悶 的 實 質, 這 是 我 對 自 己 的 提 醒 與 批 評 ( 頁 248) 蔡 敏 玲 呼 籲, 教 育 質 化 研 究 報 告 的 書 寫, 應 以 提 昇 敘 說 者 的 自 覺 作 為 創 造 有 力 書 寫 的 起 點 ( 頁 251) 高 敬 文 (2002:206 215 248) 提 倡 的 回 溯 的 覺 察 之 重 組 (reconstruction in retrospective consciousness) 正 是 研 究 者 在 書 寫 時 所 需 要 的, 以 後 設 立 場 監 控 自 己 的 書 寫 過 程 而 從 後 現 代 主 義 的 觀 點 來 看, 作 者 的 角 色 就 是 在 處 理 自 我 (one's self) 或 眾 我 (multiple selves) 使 得 讀 者 能 夠 反 省, 以 達 到 思 想 意 識 的 再 現 (ideology of representation)(tierney,1997:25) 在 書 寫 研 究 報 告 時, 敘 說 者 的 自 覺 與 角 色 佔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敘 說 研 究 者 在 研 究 報 告 的 書 寫 過 程 中, 實 有 必 要 向 文 學 理 論 學 習, 由 於 敘 說 研 究 者 的 書 寫 傾 向 後 設 小 說 (metafiction), 自 我 意 識 在 書 寫 的 過 程 中 不 斷 浮 現, 但 這 並 不 是 說 研 究 報 告 的 書 - 58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寫 與 呈 現, 必 然 是 一 種 fiction( 小 說 或 是 虛 構 ), 而 是 一 種 深 刻 的 自 覺, 研 究 者 知 道 他 在 做 什 麼, 同 時 研 究 者 也 想 辦 法 告 訴 讀 者 他 現 在 正 在 做 什 麼 他 為 什 麼 這 麼 做 Bruce 與 Greeendorfer(1994) 在 討 論 社 會 科 學 派 典 的 爭 論 與 標 準 (criteria) 的 問 題 時, 認 為 理 論 位 置 與 派 典 的 可 替 代 性, 在 方 法 論 上 意 味 著 不 再 有 一 個 對 於 問 題 的 可 接 受 的 標 準 答 案, 研 究 者 必 須 摒 棄 有 一 個 客 觀 的 真 實 存 在 那 裡 等 待 我 們 去 研 究 的 想 法 把 焦 點 放 在 方 法 論 上, 以 研 究 是 如 何 進 行 的 的 觀 點 來 評 鑑 研 究, 在 這 前 提 下, 如 何 書 寫 可 信 的 文 本 就 成 了 研 究 者 所 需 關 心 的 問 題, 換 句 話 說, 研 究 者 如 何 書 寫 使 文 本 合 法 化 才 是 重 點 也 因 此, 語 言 (language) 書 寫 (writing) 與 再 現 (representation) 就 成 了 重 要 的 議 題 在 後 現 代 多 元 真 實 與 真 相 的 世 界 中,Bruce 與 Greeendorfer 建 議 研 究 者 置 身 在 不 同 的 派 典 中, 帶 著 不 同 的 世 界 觀, 研 究 與 操 作 (operate) 彼 此 不 同 的 世 界 檢 視 Bruce 與 Greeendorfer 的 論 點, 思 考 派 典 的 爭 戰 與 文 本 的 合 法 性 議 題, 研 究 者 置 身 在 不 同 的 派 典 中, 等 於 是 讓 不 同 的 我 來 發 聲, 讓 眾 我 (multiple selves) 以 不 同 的 視 點 (viewpoint) 觀 照 詮 釋 世 界 文 本 的 合 法 性 其 實 充 滿 弔 詭, 在 後 現 代 多 元 真 實 與 真 相 的 旗 幟 下, 還 有 什 麼 不 可 以? 但 真 的 是 anything goes 嗎? 有 沒 有 一 丁 點 可 作 為 書 寫 語 言 呈 現 文 本 的 依 據 呢? 這 些 問 題 留 在 研 究 倫 理 的 議 題 中, 再 行 討 論! 綜 合 上 述 個 人 經 驗 法 個 人 自 傳 法 與 自 我 民 族 誌 及 書 寫 等 三 種 敘 說 研 究 的 方 法, 若 真 要 勉 強 為 敘 說 研 究 下 個 定 義, 或 許 可 以 這 麼 說 : 敘 說 研 究 是 一 種 研 究 的 取 向 與 方 法, 透 過 具 有 資 料 蒐 集 作 用 的 個 人 經 驗 法, 研 究 者 在 時 間 空 間 場 所 與 情 境 三 向 度 的 研 究 架 構 下, 結 合 個 人 自 傳 生 命 史 與 自 我 民 族 誌 的 方 法, 以 第 一 人 稱 的 方 式 呈 現 內 部 人 (insider) 的 觀 點, 將 作 者 的 個 人 經 驗 融 入 研 究 與 書 寫, 並 將 自 我 放 置 在 社 會 脈 絡 之 下 敘 說, 透 過 書 寫 與 後 設 的 立 場, 形 成 一 種 經 驗 詮 釋 敘 說 與 書 寫 的 研 究 模 式, 此 一 研 究 模 式 是 循 環 交 錯 的, 而 不 是 單 一 方 向 的 線 性 研 究 模 式 上 述 是 就 探 究 敘 說 研 究 所 可 能 採 用 的 研 究 方 法, 歸 納 出 有 別 於 以 往 敘 說 研 究 者 只 舉 實 例, 而 迴 避 直 接 定 義 敘 說 研 究, 所 得 出 的 暫 時 性 定 義 至 於 能 否 掌 握 敘 說 研 究 的 精 神 與 特 點, 則 有 待 學 術 社 群 的 探 究 與 討 論 而 敘 說 研 究 的 根 源 為 何? 此 一 問 題 雖 與 敘 說 研 究 的 內 涵 有 關, 但 卻 不 是 本 文 論 述 的 重 點, 因 此 僅 簡 要 提 出 個 人 看 法 如 下 追 溯 敘 說 研 究 的 根 源, 應 與 課 程 理 論 的 再 概 念 學 派 (the reconceptualization) 後 現 代 主 義 (postmodernism) 及 敘 事 治 療 (narrative therapy) 的 關 係 密 切 再 概 念 學 派 提 出 的 自 傳 敘 說 和 生 命 史 的 撰 寫, 為 敘 說 研 究 提 供 了 方 法 ; 後 現 代 主 義 的 反 - 59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敘 事 不 確 定 性 去 中 心 化 與 解 構 再 現, 豐 富 了 敘 說 研 究 的 內 涵 ; 而 敘 事 治 療 的 解 構 並 重 寫 生 命 故 事, 有 助 於 喚 醒 自 我, 尋 找 個 人 內 在 生 命 的 力 量, 為 敘 說 研 究 在 行 動 與 實 踐 的 功 能 注 入 活 力 敘 說 研 究 的 相 關 議 題 敘 說 研 究 在 方 法 論 層 次 所 需 處 理 的 議 題 很 多, 由 敘 說 研 究 與 課 程 理 論 的 再 概 念 學 派 後 現 代 主 義 及 敘 事 治 療 的 關 係 密 切, 可 知 敘 說 研 究 涉 及 了 文 本 與 詮 釋 研 究 者 的 位 置 敘 說 研 究 的 信 效 度 不 同 研 究 派 典 之 爭 與 研 究 倫 理 等 等 問 題, 其 中 尤 以 研 究 倫 理 最 為 重 要 以 下 擬 先 探 討 敘 說 研 究 的 上 述 相 關 議 題, 再 另 以 專 節 探 討 敘 說 研 究 的 倫 理 問 題 1. 文 本 與 詮 釋 由 於 人 間 現 實 的 動 態 本 質, 隨 著 時 間 與 歷 史 而 變 動, 在 敘 說 詮 釋 故 事 時, 受 時 間 空 間 與 情 境 因 素 的 影 響, 文 本 的 豐 富 性 也 就 自 然 而 生 多 重 文 本 中 的 真 相 或 意 義 可 能 也 是 多 重 的, 也 就 是 說 沒 有 唯 一 的 真 相 或 意 義 我 並 非 主 張 意 義 與 真 相 在 文 本 的 建 構 或 詮 釋 時 不 重 要, 意 義 與 真 相 只 有 對 牽 涉 其 中 的 人 有 意 義 多 元 文 本 因 此 而 生, 羅 生 門 的 故 事 即 是 一 例 在 解 讀 與 詮 釋 這 些 文 本 時, 讀 者 應 有 如 何 的 詮 釋 立 場? 蔡 源 煌 (1991:156) 說 得 好 : 一 個 敘 述 者 和 他 所 交 代 的 故 事 中 之 人 物 究 竟 是 什 麼 關 係? 更 具 體 地 說, 一 個 人 究 竟 是 不 是 故 事 中 人, 也 很 重 要 如 果 他 也 是 故 事 中 人, 那 麼 故 事 中 所 交 代 的 事 件, 尤 其 是 發 生 在 他 身 上 的 事, 那 麼, 他 所 敘 述 的 是 他 身 歷 其 境 的 報 導 或 評 估 ; 倘 若 他 並 非 故 事 中 人, 那 麼 他 的 敘 述 只 限 於 局 外 人 的 報 導 其 次, 我 們 必 須 注 意 : 敘 述 問 題 的 關 鍵 在 於 敘 事 立 場 究 竟 是 主 觀 的 或 是 客 觀 的 主 觀 的 敘 述, 夾 述 夾 議 ( 或 評 ), 而 客 觀 的 敘 述 則 為 照 相 式 的 再 者, 我 們 則 須 注 意 敘 述 者 在 人 物 刻 繪 方 面 的 重 點 究 竟 是 側 重 於 人 物 內 心 的 活 動 或 只 是 表 面 上 可 以 觀 察 得 到 的 ( 外 在 ) 行 為? 換 句 話 說, 讀 者 要 能 夠 察 覺 作 者 的 用 心 與 企 圖, 並 瞭 解 作 者 的 位 置, 才 不 致 於 誤 解 或 是 錯 誤 的 詮 釋 Lincoln(1997:38) 則 提 出 了 多 重 故 事 (multiple stories) 多 重 自 我 (multiple selves) 與 多 重 聽 眾 (multiple audiences) 的 看 法, Lincoln 認 為, - 60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我 們 能 夠 有 自 覺 的 思 考 呈 現 與 再 呈 現 故 事 的 想 法, 讓 我 們 能 反 身 (reflexively) 與 自 覺 地 思 考 (self-consciously) 我 們 的 研 究 思 考 我 們 如 何 把 研 究 告 訴 聽 眾 研 究 者 可 用 代 表 不 同 的 我 的 聲 音 來 敘 說 故 事, 這 些 聲 音 對 於 不 同 的 特 定 聽 眾 也 許 有 不 同 的 意 義 文 本 的 寫 成, 要 在 研 究 過 程 中 或 在 研 究 結 束?Lincoln 提 出 的 多 重 故 事 多 重 自 我 多 重 聽 眾 與 選 擇 的 概 念, 可 以 用 來 解 釋 文 本 的 豐 富 性 在 這 個 概 念 基 礎 上, 我 們 需 要 再 進 一 步 問 : 作 為 眾 我 的 作 者 (authors as selves) 要 如 何 自 處 如 何 選 擇 身 分 (choosing identity)? 有 沒 有 一 個 真 我 (true self) 的 存 在? 以 上 這 些 問 題, 都 跟 選 擇 (choices) 的 概 念 有 關, 我 們 選 擇 當 什 麼 樣 的 我 參 與 者 或 我 們 選 擇 如 何 呈 現 他 們 自 己 文 本 的 形 式 等, 跟 文 本 的 形 成 有 莫 大 的 關 係 如 何 選 擇 自 我 的 身 分 (identities), 並 沒 有 什 麼 標 準 可 循, 但 可 以 考 慮 聽 眾 是 誰 想 像 可 能 閱 讀 文 本 的 讀 者, 而 這 些 都 會 影 響 我 們 在 文 本 裡 的 身 分 換 句 話 說, 經 過 詮 釋 的 循 環, 文 本 將 不 斷 地 在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間 生 成 質 變 再 生 成 再 質 變 ; 透 過 身 分 / 認 同 (identities) 的 不 同 選 擇 與 生 活 經 驗, 多 重 故 事 多 重 自 我 與 多 重 聽 眾, 是 確 實 存 在 的 而 羅 生 門 事 件 對 當 事 人 雖 有 其 意 義, 但 身 為 研 究 者 需 在 多 元 文 本 與 詮 釋 當 中, 掌 握 來 龍 去 脈, 提 出 解 釋, 為 自 己 的 研 究 文 本 與 詮 釋 做 選 擇 可 供 討 論 的 是 : 不 同 種 類 的 文 本 在 研 究 中, 佔 有 什 麼 樣 的 位 置 或 地 位? 我 的 意 思 是, 從 田 野 文 本 到 研 究 文 本 的 建 構, 在 呈 現 研 究 報 告 時, 能 如 何 料 理 這 些 文 本 使 讀 者 嚐 到 原 味? 如 果 原 味 已 不 可 得, 料 理 過 程 中 去 蕪 存 菁 調 味 的 過 程, 有 沒 有 讓 讀 者 在 怦 然 心 動 躍 躍 欲 試 之 餘, 有 份 食 譜 可 供 參 考? 上 述 問 題 可 能 引 來 美 食 主 義 者 的 抨 擊 : 原 味 並 不 等 同 美 味, 田 野 中 所 得 的 原 料 (raw material) 還 是 需 要 由 研 究 者 處 理, 提 出 最 後 的 研 究 文 本 研 究 文 本 的 提 出, 的 確 是 每 位 研 究 者 的 義 務, 我 並 非 主 張 田 野 文 本 在 研 究 報 告 中 的 重 現 (representation), 因 為 生 魚 片 雖 是 原 味, 但 畢 竟 還 是 得 自 魚 身 上 去 取 我 關 心 的 是 研 究 報 告 的 呈 現 能 否 更 具 對 話 與 啟 發 的 可 能 性, 以 便 於 讀 者 清 楚 地 掌 握 整 體 圖 像? 敘 說 研 究 在 某 些 程 度 上 跟 說 故 事 (story telling) 是 極 為 相 似 的, 故 事 的 題 材 包 羅 了 個 人 經 驗 法 中 所 提 出 的 口 述 歷 史 年 代 紀 錄 家 庭 故 事 照 片 及 紀 念 盒 等 個 人 或 家 庭 的 收 藏 研 究 訪 談 日 誌 自 傳 寫 作 信 件 日 常 會 話 田 野 筆 記 與 其 他 的 田 野 故 事 等 以 此 而 論, 田 野 文 本 或 是 研 究 文 本 自 可 用 來 作 為 敘 說 研 究 的 故 事 題 材, 問 題 在 於 故 事 該 怎 麼 說 該 怎 麼 寫? 研 究 者 在 敘 說 研 究 中 的 位 置 為 何? 這 是 在 文 本 與 詮 釋 的 生 成 過 程 中, 敘 說 研 究 者 必 須 深 思 的 問 題 2. 研 究 者 的 位 置 除 了 察 覺 自 己 作 為 眾 我 作 者 的 處 境 並 選 擇 身 分 發 聲 之 外, 另 一 個 值 得 關 心 的 問 - 61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題 是 研 究 對 象 與 研 究 者 的 關 係 研 究 者 是 以 何 種 位 置 及 身 分 來 發 聲? 如 果 研 究 者 以 實 為 作 者 卻 隱 身 成 為 另 類 讀 者 的 第 三 人 稱 出 現, 這 樣 的 安 排 看 似 尊 重 研 究 對 象, 實 則 未 必 然 問 題 的 關 鍵, 其 實 在 於 幕 後 的 作 者, 讓 出 多 少 自 由 發 言 的 空 間, 或 只 是 營 造 出 眾 聲 喧 嘩 的 假 象 Lincoln(1997:42-43) 對 此 現 象 曾 提 出 批 評 : 當 研 究 對 象 的 聲 音 進 入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領 域 時, 還 是 由 研 究 者 來 決 定 何 時 如 何 在 什 麼 情 況 研 究 對 象 的 話 被 用 來 當 做 支 持 研 究 者 觀 點 的 證 據, 支 持 研 究 者 自 己 想 要 的 詮 釋 觀 點 ( 的 確, 我 曾 經 以 同 樣 的 理 由 選 擇 我 研 究 對 象 的 話, 來 支 持 我 自 己 的 詮 釋, 而 這 些 觀 點 不 必 然 是 我 研 究 對 象 的 ) 這 樣 就 營 造 出 多 重 聲 音 文 本 (multivocal texts) 的 外 貌, 然 而 這 樣 的 文 本 還 是 在 研 究 者 的 控 制 之 下 Lincoln 緊 接 著 討 論 研 究 者 與 研 究 對 象 的 平 等 關 係, 他 認 為 在 創 造 平 等 的 文 本 形 式 (egalitarian textual forms) 時, 要 做 到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的 平 等, 他 稱 之 為 雙 人 舞 (pas de deux), 不 要 求 彼 此 互 符 節 拍, 不 必 然 更 好, 但 求 創 造 一 個 內 在 與 外 在 的 我 可 以 分 享 的 空 間 而 解 決 文 本 呈 現 之 道, 在 於 透 過 與 參 與 者 協 商 文 本 將 呈 現 的 內 容 ( 頁 43) 研 究 者 對 文 本 的 創 造 負 有 責 任, 不 能 以 協 商 共 作 當 做 推 卸 責 任 的 藉 口, 因 為 研 究 者 畢 竟 是 文 本 呈 現 的 最 後 把 關 者 其 次, 參 與 者 與 研 究 者 的 平 等 關 係 存 在 許 多 困 難, 因 為 參 與 者 與 研 究 者 的 對 話 是 否 充 分 參 與 者 是 否 能 瞭 解 研 究 目 的 研 究 者 在 創 作 文 本 時 如 何 處 理 參 與 者 的 聲 音 研 究 者 有 無 時 間 與 參 與 者 共 跳 雙 人 舞, 這 些 都 是 能 否 協 商 共 作 文 本 的 因 素 更 何 況 研 究 者 在 創 作 文 本 時, 跳 的 是 單 人 舞, 最 多 也 只 能 與 參 與 者 跳 虛 擬 的 雙 人 舞, 帶 舞 的 人 畢 竟 還 是 研 究 者, 也 因 此 研 究 者 更 負 有 自 省 與 自 覺 的 責 任 3. 敘 說 研 究 的 信 效 度 故 事 能 稱 為 研 究 嗎? 故 事 的 真 實 性 如 何? 研 究 者 是 否 虛 構 故 事? 如 何 判 斷 故 事 的 真 假? 這 些 問 題 是 敘 說 研 究 不 可 避 免 的 質 疑, 而 關 於 研 究 的 信 效 度 與 推 論, 更 是 敘 說 研 究 飽 受 質 疑 之 處 如 何 呈 現 研 究 報 告 是 敘 說 研 究 非 常 重 要 的 議 題, 這 似 乎 也 是 敘 說 研 究 的 宿 命, 尤 其 採 用 後 現 代 主 義 的 觀 點, 更 無 法 逃 避 文 本 合 法 性 的 質 疑 是 否 披 上 後 現 代 主 義 外 衣 的 敘 說 研 究, 就 可 不 管 上 述 的 質 疑? 對 此,Ellis 與 Bochner(2000:750-751) 曾 提 出 討 論, 他 們 認 為 關 於 效 度 的 問 題, 取 決 於 個 人 對 於 效 度 本 身 的 定 義 對 他 們 而 言, 效 度 在 於 作 品 的 逼 真 性, 讓 讀 - 62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者 感 覺 到 所 描 述 的 經 驗 是 栩 栩 如 生 的 可 信 的 可 能 的 他 們 並 建 議 判 斷 效 度 的 方 法 : 是 否 幫 助 讀 者 與 異 己 者 溝 通, 是 否 提 供 改 善 參 與 者 讀 者 甚 至 你 自 己 的 生 活 關 於 信 度, 他 們 建 議 研 究 者 可 以 把 作 品 發 給 參 與 者, 讓 他 們 有 機 會 評 論 增 加 資 料 改 變 主 意 並 提 出 自 己 的 詮 釋 來 檢 驗 信 度 至 於 推 論 的 問 題, 他 們 認 為 雖 然 我 們 的 生 活 具 有 獨 特 性, 但 也 有 不 少 的 共 通 性, 故 事 的 推 論 性 是 不 斷 受 讀 者 檢 驗 的, 讀 者 檢 驗 故 事 是 否 提 到 了 他 們 自 己 的 經 驗 或 他 們 認 識 的 人 的 生 活, 同 樣 的, 故 事 是 否 也 告 訴 讀 者 他 們 所 不 認 識 的 人 或 他 們 的 生 活 在 文 本 書 寫 時, 除 了 上 述 Ellis 與 Bochner 的 看 法 之 外, 研 究 者 也 必 須 說 明 其 研 究 與 文 本 寫 成 的 過 程 與 位 置, 以 增 加 敘 說 研 究 的 信 效 度 至 於 研 究 文 本 與 小 說 ( 或 虛 構 ) 的 區 別 何 在? 研 究 者 為 保 護 當 事 人 隱 私 的 化 名 甚 至 虛 構, 在 研 究 倫 理 的 考 量 下 應 可 接 受, 但 必 須 要 有 根 據 不 能 憑 空 捏 造, 這 也 正 是 Ellis 與 Bochner(2000) 所 說 的 自 我 民 族 誌 者 (autoethnographers) 與 小 說 作 者 不 同, 他 們 通 常 必 須 將 自 己 的 寫 作 限 定 在 他 們 記 得 的 實 際 發 生 的 事, 或 至 少 不 說 他 們 知 道 是 不 正 確 的 事 ( 頁 753), 我 想 這 是 研 究 者 必 須 要 有 的 基 本 認 知 在 談 到 信 效 度 時, 三 角 校 正 不 失 為 一 好 方 法, 對 於 敘 說 研 究 的 書 寫, 我 則 傾 向 後 現 代 主 義, 從 不 同 的 時 間 主 客 體 情 境 個 人 及 文 化 層 面 的 內 外 在 因 素 來 書 寫, 我 暫 且 稱 之 為 非 線 性 眾 我 寫 作 (nonlinear multiple selves writing ) 相 較 於 三 角 校 正 法, 非 線 性 眾 我 寫 作 也 需 要 符 合 逼 真 性 提 昇 溝 通 與 改 善 生 活 等 信 效 度 的 要 求, 然 而 需 要 擔 心 的 是 研 究 者 在 書 寫 時 個 人 的 自 覺 能 力, 而 高 敬 文 (2002:206 215 248) 所 謂 的 回 溯 的 覺 察 之 重 組 (reconstruction in retrospective consciousness) 正 是 我 們 所 需 要 的, 以 後 設 立 場 監 控 自 己 的 書 寫 過 程 Ellis 與 Bochner 關 於 信 效 度 的 討 論 或 是 三 角 校 正 的 使 用 與 非 線 性 眾 我 寫 作 等, 真 能 為 敘 說 研 究 所 遭 受 的 上 述 質 疑 解 套 嗎? 我 個 人 對 此 仍 持 保 留 的 態 度 因 為 研 究 者 杜 撰 情 節 或 編 造 故 事, 都 能 輕 易 滿 足 Ellis 與 Bochner 所 提 出 的 關 於 判 斷 信 效 度 的 方 法 偏 偏 敘 說 研 究 又 常 與 說 故 事 牽 扯 不 清, 如 何 能 說 服 他 人 相 信 研 究 者 所 言 為 真? 研 究 者 有 根 據 的 捏 造 能 否 為 學 術 社 群 接 受? 在 1996 年 的 美 國 教 育 研 究 協 會 (AERA) 年 會 中,Eisner 與 Gardner 曾 就 小 說 能 否 作 為 博 士 論 文? 展 開 論 辯 (Paul & Marfo,2001:528), 更 突 顯 了 不 同 研 究 派 典 間 的 歧 異 這 些 已 不 再 是 研 究 技 術 層 面 的 問 題, 而 是 不 同 研 究 派 典 的 問 題 4. 派 典 之 爭 一 提 到 派 典 (paradigm), 不 能 不 提 Thomas Kuhn Kuhn(1970) 提 出 了 科 學 乃 是 經 由 改 革 而 產 生 演 進 的 概 念, 他 主 張 兩 個 不 同 的 派 典 通 常 都 是 不 可 共 量 (incommensurable) 的, 甲 派 典 中 的 工 作 者 無 法 適 當 地 評 判 乙 派 典 的 工 作, 因 為 他 - 63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們 在 兩 個 不 同 的 世 界 中 工 作 然 而 Noddings( 曾 漢 塘 林 季 薇 譯,2000) 指 出, 當 我 們 更 深 入 的 去 探 討 不 可 共 量 性 的 問 題 時, 我 們 會 開 始 從 目 的 及 用 途 的 角 度, 取 代 技 術 上 的 用 語 和 概 念, 來 描 述 不 可 共 量 性 ( 頁 256) 在 某 種 程 度 上 來 說, 爭 議 已 經 逐 漸 消 融 質 化 與 量 化 研 究 不 同 派 典 間 的 爭 議, 經 由 派 典 間 的 對 話, 雖 達 到 了 某 種 程 度 的 瞭 解 然 而 以 敘 說 研 究 個 人 自 傳 自 我 民 族 誌 為 主 的 新 興 另 類 質 化 研 究 及 論 文 書 寫 風 格, 是 否 能 輕 易 被 接 受 呢?Noddings 雖 指 出 一 個 新 的 派 典 已 經 開 始 將 敵 對 的 兩 方 包 容 在 一 起 了, 但 是 從 另 一 層 面 來 說, 爭 議 卻 是 日 趨 白 熱 化 Noddings( 曾 漢 塘 林 季 薇 譯,2000:257) 說 : 質 化 的 研 究 方 式 已 經 逐 漸 變 為 一 種 所 謂 故 事 式 的 研 究 方 式 (narrative research), 此 時 挑 戰 再 一 次 出 現 : 這 是 科 學 嗎? 這 個 問 題 的 答 案 可 能 是 : 不, 這 不 是 科 學 這 乃 是 將 人 文 學 科 應 用 到 教 育 上 面, 並 自 有 其 一 定 的 重 要 性 採 用 至 這 種 故 事 式 研 究 方 法 的 學 者 們, 就 必 須 證 明 他 們 的 方 法 來 源 報 告 方 式 等 等, 是 與 人 文 學 科 中 普 遍 被 接 受 的 方 法 相 符 的 毫 無 疑 問, 這 將 會 是 一 件 相 當 煩 瑣 的 工 作 敘 說 研 究 能 否 稱 為 科 學, 其 實 只 是 對 科 學 的 定 義 問 題 楊 深 坑 (1988:122) 指 出 : 現 代 物 理 學 的 思 考 方 式 當 可 啟 迪 教 育 研 究 者, 體 認 到 研 究 者 教 育 家 與 受 教 者 都 共 同 參 與 了 週 遭 世 界, 而 形 成 了 一 個 整 全 的 動 態 系 統, 或 所 謂 的 教 育 場 有 此 體 認, 教 育 研 究 者 才 不 致 堅 持 己 見, 誤 以 自 己 的 研 究 方 法 才 合 乎 科 學, 把 科 學 的 意 義 偏 枯 的 局 限 在 自 己 所 設 定 的 理 論 框 架 裏 換 句 話 說, 科 學 客 觀 性 的 衡 量, 需 考 慮 到 研 究 者 主 體 意 識 的 自 省 以 及 研 究 對 象 的 整 全 性, 而 方 法 論 的 自 省 及 詮 釋 學 在 詮 釋 情 境 影 響 史 之 意 識 溝 通 理 性 的 自 覺 與 意 識 型 態 的 批 判, 在 教 育 及 教 育 研 究 的 過 程 中 顯 得 特 別 重 要 高 敬 文 (2002:127) 也 指 出 : 質 量 研 究 派 典 的 差 異, 不 是 枝 節 的 方 法 與 技 術 的 差 異, 而 是 更 根 本 的 方 法 論 上 的 差 異 - 即 基 本 哲 學 假 定 ( 包 括 本 體 論 知 識 論 倫 理 學 - 64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等 ) 科 學 探 究 的 本 質 教 育 研 究 的 目 的 與 功 能 等 方 面 的 不 同 見 解 之 爭 辯 不 只 質 量 研 究 派 典 有 差 異 存 在, 事 實 上, 質 化 研 究 也 存 在 許 多 方 法 論 上 的 差 異 以 敘 說 研 究 為 例,Noddings( 曾 漢 塘 林 季 薇 譯,2000) 指 出, 故 事 式 的 研 究 方 式, 乃 屬 於 詮 釋 學 傳 統 中 的 一 部 份, 歡 迎 詮 釋 (interpretation ) 和 再 詮 釋 (reinterpretation) 它 將 很 大 的 責 任 加 在 讀 者 或 研 究 的 使 用 者 身 上 : 他 們 必 須 主 動 地 為 自 己 建 構 意 義 ( 頁 259) 這 樣 的 前 提 與 其 他 研 究 的 基 本 假 定, 可 能 就 存 在 極 大 的 差 異, 我 認 為 高 敬 文 (2002) 指 出 的, 深 刻 反 省 方 法 論 問 題, 並 提 倡 多 元 派 典 以 解 決 教 育 問 題 ( 頁 127), 恰 可 為 敘 說 研 究 解 套 高 敬 文 的 多 元 派 典 (multiple paradigms) 主 張, 雖 是 在 質 化 研 究 萌 芽 階 段 所 提 出, 其 目 的 在 於 希 望 我 國 教 育 學 者 能 認 可 質 化 研 究 為 一 可 行 的 合 法 派 典 但 其 關 鍵 在 於 教 育 問 題 的 多 樣 化, 不 必 全 用 某 種 研 究 取 向 來 加 以 探 究 ( 頁 128) 更 進 一 步 說, 在 研 究 問 題 上 爭 論, 以 增 進 不 同 取 向 所 產 生 的 知 識 型 態 的 瞭 解, 遠 比 派 典 之 爭 來 得 重 要 敘 說 研 究 的 倫 理 問 題 Clandinin 與 Connelly(2000:170) 指 出, 在 整 個 敘 說 研 究 的 過 程 中, 倫 理 議 題 都 需 要 被 討 論, 不 是 填 些 倫 理 檢 核 表 (ethical review forms) 並 取 得 大 學 的 研 究 許 可, 就 可 一 次 了 事 的 在 研 究 的 過 程 中, 倫 理 議 題 是 會 轉 移 且 會 改 變 的 不 管 在 哪 一 個 過 程, 倫 理 議 題 永 遠 不 會 遠 離 研 究 的 核 心 換 句 話 說, 在 不 同 的 研 究 階 段 與 過 程 中, 研 究 者 將 面 臨 不 同 的 倫 理 議 題, 而 倫 理 議 題 永 遠 是 敘 說 研 究 者 關 注 的 核 心 問 題 依 此 而 論, 可 供 探 討 的 倫 理 問 題 甚 多, 以 下 僅 探 究 個 人 認 為 至 關 重 要 的 敘 說 研 究 倫 理 議 題 :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存 在 何 種 關 係? 文 本 的 所 有 權 誰 屬? 研 究 與 研 究 倫 理 之 間 的 平 衡 如 何 取 得? 1. 什 麼 樣 的 關 係? 敘 說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在 共 同 創 作 生 活 故 事 的 過 程 中 成 長 與 轉 變, 兩 者 有 必 要 建 立 密 切 的 關 係 弔 詭 的 是 在 取 得 機 構 的 倫 理 認 可 後, 研 究 者 才 開 始 接 觸 參 與 者, 實 在 有 違 敘 說 研 究 在 關 係 中 協 商 的 精 神 ; 而 在 與 參 與 者 建 立 初 步 關 係 之 前, 必 須 清 楚 詳 細 地 說 明 研 究 內 容, 更 是 與 敘 說 研 究 不 確 定 性 的 後 現 代 特 徵 相 互 矛 盾 因 為,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關 係 的 協 商 建 立 甚 至 抽 離, 不 是 一 紙 機 構 的 倫 理 認 可 證 明, 即 可 讓 敘 說 研 究 者 的 研 究 歷 程 一 帆 風 順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關 係 的 或 親 或 疏, - 65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都 將 影 響 田 野 文 本 研 究 文 本 的 建 構 可 供 討 論 的 是, 敘 說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為 何? 能 否 愛 上 參 與 者?Clandinin 與 Connelly(2000:82) 認 為, 如 果 敘 說 研 究 者 停 止 書 寫 田 野 文 本, 如 果 研 究 者 因 愛 上 參 與 者 或 田 野, 而 忘 記 建 構 田 野 文 本, 或 覺 得 各 種 田 野 文 本 對 於 參 與 者 而 言 是 不 當 的 (devious) 監 視 的 不 忠 實 的 (faithless), 那 麼 或 許 可 說 敘 說 研 究 者 已 經 越 線 且 過 於 投 入 太 陷 入 愛 情 之 中 這 樣 看 來,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的 親 密 愛 戀 關 係 是 可 被 接 受 的, 只 要 研 究 者 不 忘 建 構 田 野 文 本 的 話 但 更 深 入 的 看, 此 處 要 求 的 卻 是 研 究 者 的 自 我 覺 察 與 反 思, 建 構 田 野 文 本 不 過 是 一 種 手 段 與 方 法, 用 來 提 醒 研 究 者 不 忘 轉 向 內 看 (turning inward) 其 實, 敘 說 研 究 中 的 參 與 者 很 可 能 就 是 研 究 者 自 己, 研 究 者 不 獨 說 別 人 的 故 事, 也 說 自 己 的 故 事 透 過 個 人 經 驗 法 個 人 自 傳 法 與 自 我 民 族 誌 來 作 為 書 寫 的 來 源 與 題 材 時, 研 究 者 難 免 招 致 自 我 陶 醉 (narcissism) 的 批 評 面 對 這 些 批 評, 研 究 者 恐 怕 更 需 謹 慎 處 理 自 我 (self) 人 我 之 間 的 關 係, 雖 在 熱 戀 ( 自 戀 ) 之 中 仍 能 抽 身 冷 靜 觀 看, 透 過 建 構 田 野 文 本 與 書 寫 的 過 程, 展 現 研 究 者 的 高 度 醒 覺 (wakefulness) 其 次, 參 與 者 在 研 究 中 的 身 分 與 角 色 可 能 會 改 變, 從 而 影 響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的 關 係 一 開 始, 參 與 者 可 能 只 是 資 料 的 提 供 者, 隨 著 研 究 的 進 行 與 需 要, 參 與 者 可 能 轉 變 為 資 料 的 收 集 者 詮 釋 者, 甚 至 成 為 研 究 報 告 的 共 同 撰 寫 者 這 些 可 能 的 轉 變, 不 是 一 開 始 就 能 夠 清 楚 詳 細 地 向 參 與 者 說 明 研 究 內 容 的, 能 做 的 可 能 只 是 大 方 向 的 說 明 隨 著 參 與 者 身 份 與 角 色 的 改 變, 研 究 者 與 參 與 者 有 無 主 客 關 係 易 位 或 是 主 客 交 融 的 可 能? 當 參 與 者 成 為 研 究 報 告 的 共 同 撰 寫 者 或 是 協 商 共 作 者 時, 研 究 者 是 否 應 接 受 不 同 或 不 希 望 出 現 的 聲 音? 我 對 上 述 問 題 持 肯 定 的 看 法, 但 我 仍 要 再 次 強 調 研 究 者 的 責 任, 研 究 者 不 能 因 此 而 卸 責 2. 誰 擁 有 文 本? 誰 擁 有 文 本? 研 究 報 告 的 撰 寫 是 研 究 者 的 職 責, 研 究 報 告 的 文 本 屬 於 研 究 者, 似 乎 無 庸 置 疑 但 如 果 如 Lincoln(1997:43) 所 說, 為 了 建 立 研 究 者 與 研 究 對 象 的 平 等 關 係, 創 造 出 平 等 的 文 本 形 式 (egalitarian textual forms), 研 究 者 與 研 究 對 象 協 商 共 作 文 本 時 ; 或 是 研 究 者 直 接 引 用 研 究 對 象 的 文 本, 在 此 情 況 下, 誰 擁 有 文 本? 協 商 共 作 的 文 本 擁 有 權, 應 是 研 究 者 與 研 究 對 象 所 共 有 但 是 必 須 思 考 的 是, 協 商 共 作 的 文 本 佔 整 份 研 究 文 本 的 量 有 多 少? 協 商 共 作 的 文 本 在 研 究 中 的 重 要 性, 是 否 足 以 將 研 究 對 象 提 升 到 共 同 研 究 者 的 地 位? 如 果 協 商 共 作 的 文 本 僅 是 研 究 文 本 的 一 部 份, 那 麼 在 事 先 徵 詢 研 究 對 象 的 同 意 下, 在 研 究 文 本 中 呈 現 協 商 共 作 的 文 本, 自 不 成 問 題 ; 如 果 協 商 共 作 的 文 本 在 研 究 中 的 重 要 性, 足 以 使 研 究 對 象 成 為 共 同 研 究 者, 那 麼 協 商 共 作 文 本 的 呈 現, 自 然 不 會 有 文 本 所 有 權 誰 屬? 的 困 擾 - 66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研 究 者 直 接 引 用 研 究 對 象 的 文 本, 作 為 研 究 報 告 的 一 部 份, 這 樣 的 安 排 是 否 有 違 研 究 倫 理? 事 先 徵 詢 研 究 對 象 的 同 意 似 乎 是 上 述 問 題 的 答 案, 然 而, 弔 詭 的 是 形 式 或 表 面 上 符 應 研 究 倫 理 的 作 法, 實 際 上 並 不 見 得 真 能 滿 足 研 究 倫 理 的 要 求 因 為, 當 研 究 者 與 研 究 對 象 的 文 本 不 一 致 甚 至 相 互 衝 突 時, 研 究 者 或 許 能 在 不 妥 協 重 大 結 論 的 前 提 下, 衡 量 協 商 雙 方 觀 點 之 後 達 到 共 識, 但 也 有 敘 說 研 究 的 批 判 者 質 疑 敘 說 研 究 者 竊 取 參 與 者 的 聲 音, 當 成 研 究 者 自 己 的 聲 音 來 發 聲, 或 是 研 究 者 的 聲 音 淹 沒 了 參 與 者 的 聲 音, 以 致 參 與 者 看 來 即 使 真 的 像 在 說 話, 所 說 的 也 只 不 過 是 研 究 者 自 己 的 聲 音 (Clandinin & Connelly,2000:75) 換 句 話 說, 文 本 與 聲 音 到 底 是 誰 的? 參 與 者 的 聲 音 是 否 變 調 被 竊 取? 這 些 都 是 值 得 省 思 的 問 題! 誰 擁 有 文 本? 這 個 問 題 除 了 上 述 關 於 文 本 擁 有 權 的 討 論 之 外, 其 實 還 隱 含 另 一 個 層 面 的 問 題 : 誰 擁 有 文 本? 誰 擁 有 聲 音? 敘 說 研 究 在 後 現 代 主 義 的 旗 幟 下, 似 乎 有 說 不 完 的 故 事 聽 不 完 的 眾 聲 喧 嘩, 猶 如 自 羅 生 門 再 入 萬 花 筒 中, 照 見 奇 異 ( 歧 義 ) 世 界 故 事 如 何 敘 說? 聲 音 如 何 傾 聽? 說 不 說 聽 不 聽? 其 實 存 在 許 多 研 究 與 研 究 倫 理 的 議 題, 之 間 如 何 取 得 平 衡, 需 要 再 深 入 探 究 3. 研 究 與 研 究 倫 理 的 平 衡 研 究 者 如 何 避 免 濫 用 權 力 把 研 究 對 象 攤 在 陽 光 下 供 人 檢 視? 研 究 者 如 何 顧 及 研 究 與 研 究 倫 理 的 要 求? 質 化 研 究 在 情 況 不 明 的 狀 態 下, 研 究 者 在 文 本 寫 成 階 段, 所 面 臨 的 研 究 倫 理 困 境, 如 何 避 免 與 解 決 這 樣 的 難 題? 研 究 者 可 再 向 所 引 用 的 文 本 作 者 徵 詢 同 意, 算 是 事 後 的 補 救 措 施 在 事 前 的 資 料 蒐 集 階 段, 對 於 可 能 引 用 或 出 現 的 資 料, 最 好 能 向 研 究 對 象 清 楚 說 明, 並 獲 得 同 意 如 果 研 究 對 象 不 同 意 使 用, 資 料 是 否 就 此 棄 置 不 用? 文 本 的 呈 現 方 式, 可 以 彌 補 這 樣 的 缺 憾 如 果 研 究 者 偏 重 的 是 故 事 性 而 非 作 者 個 人, 研 究 者 是 否 能 採 用 不 同 的 文 本 呈 現 方 式 來 呈 現 故 事? 也 就 是 說, 研 究 者 不 以 研 究 對 象 為 第 一 人 稱 敘 事 者, 而 改 以 研 究 者 作 為 敘 事 者, 甚 或 虛 構 人 物 來 敘 事, 並 不 影 響 研 究 者 所 關 注 的 故 事 內 容 以 何 粵 東 (2002) 的 研 究 為 例, 研 究 者 直 接 引 用 研 究 對 象 的 文 本, 作 為 研 究 報 告 的 一 部 份, 以 呼 應 眾 聲 喧 嘩 的 本 質 與 現 象, 至 於 文 本 的 作 者 是 誰, 研 究 者 並 不 十 分 關 注 研 究 者 置 作 者 於 不 顧 甚 或 宣 告 作 者 之 死, 對 於 讀 者 是 否 未 盡 研 究 者 的 告 知 義 務? 是 否 有 違 研 究 倫 理? 研 究 者 把 詮 釋 權 交 給 讀 者, 由 讀 者 決 定 文 本 的 意 義, 是 否 不 負 責 任? 我 認 為 一 個 負 責 任 的 研 究 者, 不 必 然 要 代 替 讀 者 詮 釋 文 本, 也 不 必 然 要 自 己 對 文 本 的 內 容 有 所 詮 釋 我 認 為 研 究 者 能 夠 將 他 研 究 的 目 的 過 程 方 法 說 明 清 楚, 解 釋 他 如 此 作 為 的 用 意, 真 心 誠 實 誠 懇 地 尊 重 自 己 與 他 人, 也 許 能 夠 稱 得 上 是 一 位 負 責 任 的 研 究 者 個 人 經 驗 與 詮 釋 是 無 法 取 代 的, 見 山 是 山 見 山 不 是 山 見 - 67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山 又 是 山 的 個 人 經 驗 歷 程, 恐 怕 只 能 拈 花 一 笑 以 對 但 這 並 不 是 說 研 究 者 可 以 僅 止 於 呈 現 文 本, 而 不 加 以 詮 釋 另 一 個 值 得 思 考 的 問 題 是, 研 究 者 在 個 人 自 傳 中 的 自 我 披 露, 讓 自 己 身 陷 易 受 攻 擊 (vulnerable) 與 批 評 的 困 境, 甚 至 研 究 者 的 家 人 與 朋 友 也 無 法 倖 免, 是 否 需 要? 在 Composing ethnography:alternative forms of qualitative writing 一 書 中 呈 現 出 另 類 的 書 寫 型 式, 以 Ronai(1996) 將 自 己 的 母 親 是 智 能 不 足 父 母 對 自 己 性 侵 害 的 過 程 描 述 出 來 為 例, 對 於 個 人 經 驗 被 活 生 生 的 報 導 出 來, 成 為 個 人 經 驗 的 故 事 時, 我 的 直 覺 反 應 是 震 驚 與 訝 異 思 索 這 些 另 類 的 個 人 經 驗 的 書 寫 與 敘 說 研 究 之 間 的 關 係, 我 的 直 覺 是 不 安, 這 些 個 人 故 事 引 起 我 不 安 的 反 應, 是 因 為 它 的 直 接 大 膽 與 坦 白, 也 因 為 研 究 者 毫 不 保 留 的 描 述 自 己 的 情 緒 誠 實 的 發 洩 在 書 寫 上,Ronai 察 覺 對 母 親 的 複 雜 情 緒, 既 想 要 保 護 她, 卻 又 對 她 憤 恨 不 已, 更 擺 脫 不 了 自 己 深 沉 的 悲 傷 情 緒 ( 頁 129) 僅 管 Ronai 以 後 設 的 立 場 看 待 這 些 往 事, 我 總 覺 得 這 樣 的 書 寫 與 揭 露 對 她 的 父 母 造 成 了 傷 害, 或 許 她 的 父 母 對 她 的 傷 害 更 甚 於 此, 但 身 為 研 究 者 有 義 務 自 我 約 束 相 對 於 Ronai 的 書 寫, 我 比 較 能 接 受 Tillmann-Healy(1996) 說 她 自 己 貪 食 症 (bulimia) 的 故 事,Tillmann-Healy 除 了 說 自 己 的 故 事 外, 也 舉 了 許 多 同 樣 有 貪 食 症 者 的 故 事, 只 不 過 這 些 全 都 是 匿 名 的 故 事, 閱 讀 這 些 故 事 不 會 造 成 我 心 理 的 負 擔, 因 為 Tillmann-Healy 呈 現 文 本 的 手 法 達 到 了 她 探 討 貪 食 症 的 目 的 又 能 不 傷 及 無 辜 也 許 有 人 要 因 匿 名 故 事 而 質 疑 她 故 事 的 真 實 性, 對 此, 我 還 是 堅 持 Ellis 與 Bochner (2000:750-751) 建 議 判 斷 效 度 的 方 法 : 是 否 幫 助 讀 者 與 異 己 者 溝 通, 是 否 提 供 改 善 參 與 者 讀 者 甚 至 你 自 己 的 生 活 我 關 切 的 是 像 Ronai 這 樣 的 告 解, 是 否 為 敘 說 個 人 經 驗 故 事 時, 不 可 避 免 的 代 價? 如 果 以 敘 說 故 事 來 達 到 個 人 治 療 的 過 程 是 如 此 的 令 人 不 堪, 為 什 麼 還 要 這 樣 的 披 露? 對 於 研 究 倫 理 與 研 究 創 新 兩 者, 我 寧 可 棄 創 新 而 守 倫 理 我 肯 定 書 中 的 論 文, 所 呈 現 多 元 的 書 寫 風 貌 與 試 圖 開 創 質 化 研 究 寫 作 新 局 的 作 法, 但 對 於 其 中 所 涉 及 的 研 究 倫 理 問 題 我 有 所 堅 持, 依 據 個 人 經 驗 所 敘 說 的 故 事 僅 管 有 自 我 治 療 的 效 果, 研 究 者 在 書 寫 中, 還 是 要 考 慮 公 開 的 文 本 是 否 太 具 殺 傷 力? 會 不 會 傷 了 自 己 的 家 人 朋 友 研 究 對 象 甚 至 是 自 己 第 一 人 稱 的 書 寫 呈 現 活 生 生 的 個 人 經 驗, 故 事 雖 能 引 起 省 思 與 共 鳴, 我 還 是 要 呼 籲 : 小 心 別 傷 了 一 個 孩 子 的 心 批 評 與 討 論 : 代 結 語 對 於 敘 說 研 究 者 來 說, 說 不 說 看 似 簡 單 卻 複 雜 : 說 什 麼? 不 說 什 麼? 如 何 說 - 68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不 說? 取 決 於 個 人 內 在 的 取 捨 與 判 斷, 其 中 的 決 定 過 程 若 非 經 說 明, 實 難 以 自 明, 有 趣 的 是 即 使 透 過 語 言 文 字 試 圖 詮 釋, 仍 難 免 在 編 碼 與 解 碼 的 過 程 間 失 真, 個 人 的 經 驗 情 境 脈 絡 理 解 與 詮 釋, 都 可 能 是 失 真 的 原 因 ; 從 另 一 角 度 來 看, 敘 說 研 究 與 後 現 代 主 義 的 關 係 密 切, 在 眾 聲 喧 嘩 與 獨 白 的 世 界 中, 敘 說 研 究 脫 離 不 了 文 本 與 詮 釋 的 議 題, 文 本 的 生 成 與 詮 釋 是 非 常 個 人 的, 外 人 難 以 置 喙, 也 正 因 為 這 種 唯 我 獨 尊 的 特 色, 開 創 了 敘 說 研 究 的 天 地, 卻 也 因 此 招 致 許 多 批 評 敘 說 研 究 能 否 稱 為 科 學, 前 文 已 有 討 論 不 再 贅 述 我 覺 得 宋 文 里 及 夏 林 清 在 尋 找 一 個 對 話 的 位 置 : 基 進 教 育 與 社 會 學 習 歷 程 一 文 中, 對 於 敘 說 研 究 (narrative inquiry) 的 精 彩 討 論 與 回 應 ( 夏 文 以 敘 事 探 究 稱 之 ), 值 得 敘 說 研 究 者 細 細 品 味 宋 文 里 (2002) 指 出, 敘 事 法 敘 事 探 究 在 目 前 的 教 育 學 方 法 論 之 中 儼 然 已 經 是 一 座 新 燈 塔, 但 有 些 時 候 所 謂 的 敘 事 卻 是 個 可 怕 的 黑 洞 ( 頁 160) 夏 林 清 (2002) 則 回 應, 宋 文 里 的 故 事 的 霸 道 雖 直 指 敘 事 活 動 中 特 定 社 會 關 係 結 構 的 壓 迫 性, 但 這 麼 說 時 卻 也 把 故 事 定 死 在 霸 道 的 壓 迫 關 係 結 構 上 了 ( 頁 168) 故 事 雖 然 可 以 霸 道 卻 無 法 剝 奪 個 人 詮 釋 的 自 由 單 向 的 敘 說 揭 露 說 者 與 聽 者 間 的 位 置, 其 間 的 權 力 關 係 或 許 是 不 平 等 的 放 在 教 學 現 場 來 看, 教 師 的 單 向 敘 說 是 否 就 是 所 謂 的 詔 告 諭 命 (communiqué)? 學 生 的 聆 聽 難 道 就 是 被 壓 迫 的 表 徵? 答 案 若 是, 則 有 輕 忽 人 的 主 體 性 (subjectivity) 的 嫌 疑 ; 再 以 敘 說 研 究 來 看, 研 究 者 的 報 告 是 否 為 一 種 單 向 的 敘 說? 是 否 就 是 研 究 者 的 獨 白? 研 究 者 在 建 構 研 究 文 本 時, 如 何 在 與 研 究 對 象 平 等 的 基 礎 上 ( 或 者 研 究 者 與 研 究 對 象 的 位 置 根 本 不 可 能 平 等 ), 讓 研 究 對 象 獻 聲 與 現 身? 對 話 - 師 生 對 話 或 是 自 我 對 話 自 覺 與 自 律, 可 能 是 解 決 單 向 敘 說 造 成 的 不 平 等 關 係 的 辦 法 宋 文 里 (2002:161) 說 : 有 很 多 宣 稱 使 用 敘 事 探 究 的 研 究 者, 其 實 只 是 在 採 訪 故 事 其 中, 除 了 搬 弄 簡 單 的 一 語 雙 關 俏 皮 話 之 外, 常 常 沒 有 任 何 新 東 西 沒 有 隱 喻, 也 沒 有 敘 事, 而 最 沒 有 的 就 是 任 何 方 法 採 訪 報 導 不 是 方 法, 而 我 更 擔 憂 的 是 : 聽 故 事 也 常 常 不 是 方 法 宋 文 里 的 觀 察 更 彰 顯 出 一 般 人 對 敘 說 研 究 認 識 不 足 的 現 象 事 實 上, 僅 止 於 採 訪 報 導 故 事 的 階 段, 充 其 量 不 過 是 個 報 導 者, 是 不 能 稱 為 敘 說 研 究 的 我 在 前 文 提 及 : 敘 說 研 究 是 一 種 研 究 的 取 向 與 方 法, 透 過 具 有 資 料 蒐 集 作 用 的 個 人 經 驗 法, 研 究 者 在 時 間 空 間 場 所 與 情 境 三 向 度 的 研 究 架 構 下, 結 合 個 人 自 傳 生 命 史 與 自 我 民 族 誌 的 方 法, 以 第 一 人 稱 的 方 式 呈 現 內 部 人 (insider) 的 觀 點, 將 作 者 的 個 人 經 驗 融 入 研 究 與 書 寫, 並 將 自 我 放 置 在 社 會 脈 絡 之 下 敘 說, 透 過 書 寫 與 後 設 的 立 - 69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第 25 期 場, 形 成 一 種 經 驗 詮 釋 敘 說 與 書 寫 的 研 究 模 式 透 過 個 人 經 驗 法 個 人 自 傳 法 自 我 民 族 誌 及 書 寫 等 方 法 所 說 的 故 事, 不 管 是 單 向 敘 說 或 是 對 話, 仍 必 須 經 過 個 人 的 詮 釋 自 我 覺 察 與 反 思 尋 找 意 義 的 過 程, 喚 醒 自 我 並 轉 化 為 個 人 內 在 生 命 的 力 量, 進 而 付 諸 實 踐 以 求 改 進 現 況, 我 認 為 這 是 敘 說 研 究 應 有 的 積 極 功 能, 而 不 是 耽 溺 於 故 事 之 中, 陷 於 自 我 迷 戀 的 滿 足 與 幻 想, 最 後 葬 身 於 語 言 遊 戲 的 墳 場 總 之, 敘 說 研 究 在 目 前 的 教 育 學 方 法 論 中 或 許 是 一 座 新 燈 塔, 但 在 燈 光 照 射 之 下 仍 有 許 多 陰 暗 的 危 險 地 帶, 如 個 人 經 驗 法 自 傳 與 自 我 民 族 誌 生 命 史 的 書 寫 可 能 引 發 的 研 究 倫 理 議 題 ; 研 究 派 典 間 的 論 戰, 敘 說 研 究 的 地 位 尚 未 穩 固 ; 研 究 者 對 敘 說 研 究 的 誤 解 與 誤 用 在 險 峻 嚴 厲 的 學 術 環 境 中, 敘 說 研 究 者 若 對 上 述 議 題 的 處 理 不 當, 恐 有 觸 礁 滅 頂 的 危 險 註 釋 (1) 該 書 現 在 已 有 中 譯 本, 由 蔡 敏 玲 與 余 曉 雯 合 譯, 書 名 為 敘 說 探 究 : 質 性 研 究 中 的 經 驗 與 故 事, 請 讀 者 自 行 參 閱 參 考 文 獻 宋 文 里 (2002): 敘 事 與 意 識 : 另 一 個 對 話 的 位 置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 台 灣 ),16 期,157-165 何 粵 東 (2002): 眾 聲 喧 嘩 與 獨 白 : 敘 說 學 校 生 活 故 事 屏 東 師 範 學 院 國 民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夏 林 清 (2002): 對 話 前 行 甚 於 位 置 的 找 尋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 台 灣 ),16 期,168-171 高 敬 文 (2002): 質 化 研 究 方 法 論 ( 修 訂 二 版 ) 台 北 : 師 大 曾 漢 塘 林 季 薇 ( 譯 )(2000): 教 育 哲 學 台 北 : 弘 智 楊 深 坑 (1988): 理 論. 詮 釋 與 實 踐 台 北 : 師 大 蔡 敏 玲 (2001): 教 育 質 性 研 究 報 告 的 書 寫 : 我 在 紀 實 與 虛 構 之 間 的 認 真 與 想 像 國 立 台 北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台 灣 ),14 期,233-260 蔡 源 煌 (1991): 從 浪 漫 主 義 到 後 現 代 主 義 台 北 : 雅 典 Bruce, T. & Greendorfer, S. L.(1994). Postmodern challenges:recognizing multiple standards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18(3), 259-269.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1998). 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In N. Denzin & Y. Lincoln (Eds.),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Thousand Oaks, CA:Sage.150-178. - 70 -

敘 說 研 究 方 法 論 初 探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2000). Narrative inquiry: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Denzin, N.(1989). Interpretive biography. Thousand Oaks, CA:Sage. Ellis, C. & Bochner, A.P.(2000). Autoethnography, personal narratives, reflexivity. In N. Denzin & Y. Lincoln(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Sage.733-768. Hayano, D. M.(1979). Auto-ethnography:Paradigm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Human Organization, 38(1), 99-104. Kuhn, T.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2nd ed.). Chicago, 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incoln,Y.(1997). Self, subject, audience, text:living at the edge, writing in the margins. In W.G. Tierney & Y. Lincoln(Eds.), Representation and the text:re-framing the narrative voices. Albany,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37-55. Paul, J.L. & Marfo, K.(2001). Prepa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in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inquir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71(4), 525-547. Ronai, C. R.(1996). My mother is mentally retarded. In C. Ellis & A. P. Bochner (Eds.). Composing ethnography:alternative forms of qualitative writing. CA:AltaMira press.109-131. Tierney, W. G.(1997). Lost in translation:time and voic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W.G. Tierney & Y. Lincoln(Eds.), Representation and the text:re-framing the narrative voices. Albany,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3-36. Tillmann-Healy(1996). A secret life in a culture of thinness:reflections on body, food, and bulimia. In C. Ellis & A. P. Bochner(Eds.).Composing ethnography:alternative forms of qualitative writing. CA:AltaMira press.76-108. 初 稿 收 件 :2003 年 04 月 01 日 審 查 通 過 :2004 年 12 月 27 日 二 稿 收 件 :2004 年 12 月 17 日 責 任 編 輯 : 呂 亮 震 作 者 簡 介 : 何 粵 東 中 正 大 學 課 程 研 究 所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屏 東 縣 潮 州 國 小 教 師 通 訊 處 :(920) 屏 東 縣 潮 州 鎮 育 英 路 31 號 電 話 :(08)7882770 E-mail:t1970118@ms11.hinet.net - 71 -

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No. 25, Spring 2005, 55-72 A Probe on the Methodology of Narrative Inquiry Yueh-Tung Ho Chaochou Elementary School, Pingtung County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eal with the following issues: the nature of narrative inquiry,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about narrative inquiry, and the ethics of narrative inquiry. We can grasp the nature of narrative inquiry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autobiographical method, autoethnography and writing. We have to discuss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narrative inquiry so that we can establish the decency and legitimacy of narrative inquiry. These issues include text and interpretation, researcher s posi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paradigm debate. Instead of just being a reporter, indulging in telling stories, falling in narcissism and losting oneself in the language games, narrative inquirers should evoke consciousness of oneself to improve our lives through reflective practices. Keywords:narrative inquiry, methodology, 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autobiographical method, autoethnography, writing, ethics of research -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