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自 序 序 睽違母校二十四載 利用工作之餘重返學術殿堂再進修 皓首窮經探討中國 文學 觀照古典詩之變遷 亦不忘對這片土地文化的熱愛 對臺灣詩人下註腳 本論文得以完成 感謝之人甚多矣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許清雲老師 沒有 老師鉅細靡遺地批改 本論文難以達到目前論述的深度 沒有老師的引導 難以 激發我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自 自 序 序 睽違母校二十四載 利用工作之餘重返學術殿堂再進修 皓首窮經探討中國 文學 觀照古典詩之變遷 亦不忘對這片土地文化的熱愛 對臺灣詩人下註腳 本論文得以完成 感謝之人甚多矣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許清雲老師 沒有 老師鉅細靡遺地批改 本論文難以達到目前論述的深度 沒有老師的引導 難以 激發我"

Transcription

1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許清雲 教授 黃純青及其詩作研究 Huang Chun-Qing And the Research on His Poems 研究生 鄭鳳雀 撰 民國 一 三 年 六 月

2 自 自 序 序 睽違母校二十四載 利用工作之餘重返學術殿堂再進修 皓首窮經探討中國 文學 觀照古典詩之變遷 亦不忘對這片土地文化的熱愛 對臺灣詩人下註腳 本論文得以完成 感謝之人甚多矣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許清雲老師 沒有 老師鉅細靡遺地批改 本論文難以達到目前論述的深度 沒有老師的引導 難以 激發我對臺灣文學的喜愛 翻閱 全臺詩 本欲從大家著手 女兒提醒 家鄉無 詩人乎 故從區域詩人探索 著手研讀家鄉先賢黃純青之作 從閱讀前人評述 黃純青之論文 將本論文著眼於臺灣古典詩歌部分 進而寫下 黃純青及其詩作 研究 一文 黃純青見證了臺灣歷史顛沛豐富的一段 他歷經清末 本擬登青雲之路 然日本據臺 殖民政治二次大戰 民生艱困 身處時代變遷 他以詩記錄當時 狀況 戰後編纂史書 勵精圖治 景仰前人之德行 感念其貢獻智慧 為我樹林 添風采 二年來利用課餘修業 重沐春風 感謝諸位師長的教導 方有今日論文產出 感謝育林國中同仁 三鶯樹文史生能區域課程編修計畫 團隊 在相關資料的 提供 一起田調訪耆老 於寫作論點上時相討論 尤其蕭淑雅老師的鼎力相助 大學同窗吳惠玲解文琪等協助在各圖書館搜集資料 及詳加校正錯誤 研究所 同學瓊娟的研究態度使我治學更嚴謹 一併感謝之 感謝家人的支持 外子協助分擔家務 三個小孩的獨立 兄姐的鼓勵打氣 子姪們協助找資料 然為文期間余兄長二哥五哥不幸因病工安意外相繼往生 尤其五哥更令全家遺憾 守靈期間正整理第五章 晴園詩草 論述 此詩集為黃 純青憶昔之作 追述家鄉點滴 喚起我和兄長過往回憶 感慨滄海桑田 對生命 短暫無常更有另一番體認

3 自 序 謹以此論文 獻給天上的二位兄長 感謝你們為 鄭家 的付出 對我的栽 培 為文期間若遇瓶頸 二位兄長的精神督促我 我總會告訴自己 和你們比 我有什麼撐不過 於今你們的小妹在眾人支持下完成平生第一本論文 雖沒有 詩人的文采 但有我對你們的感佩及思念

4 摘 摘 要 要 臺灣詩人黃純青(1875~1956)名炳南 字純青 晚號晴園老人 來自耕農之家 從王作霖受業 歷經清末日治與國民政府時代 日本治臺初期 曾參加抗日活動 惜寡不敵眾 敗陣而退 事件結束後 力倡墨子實學 經營 樹林造酒公司 勤釀 紅酒 譽滿三臺 為成功的實業家 日治時期 黃純青擔任桃園廳樹林區庄長等公 職 為民謀福利 臺灣光復後擔任省參議員 文獻會主任委員等要職 黃純青一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留下不少詩作 扢揚風雅 組織結社 參與 詠 霓詩社 瀛東小社 瀛社 桃園吟社 亦參加了家鄉 樹村吟社 以及 樗 社 二次大戰後 創立 薇閣詩社 參與 心社 立身騷壇 恆執牛耳 晚年於 晴園 讀書種梅 晴園 常為文友交流之場所 不只是詩人生活空間 亦為 藝 文 空間 其詩作多元 分散於各報章雜誌 約達五百多首 著有 晴園詩草 上卷手稿 後由龍文出版社影印發行 收入 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 晴園詩草 特色有二 一詩集中所收作品 組詩居大部分 當中介紹其家族源流幼年生活農家生活 及求學經過科舉考試等 富於臺灣當地文化特色 二詩作之後 多附詳註 夾 註之豐富 直似筆記雜錄 其餘手稿作品 均由其子黃得時捐贈臺灣文學館 黃純青的作品除了 晴園詩草 一書 其餘詩作分散於各報章雜誌 其中以 臺 灣日日新報 最多 作品中許多為其參加詩社所發表 為他平日生活的寫照 可從 瀛社詩作主題軌跡中發現其民族意識較保守 因殖民當局標榜的 文明 現代 故而產生了國家認同的位移 作品中亦有切近鄉土的題材 從書寫自然到刻畫描寫 民間習俗再到感懷詠唱歷史古跡 藉以增強民族意識 從社會網絡以詩交誼到地理 風光旅遊書懷 亦不忘對現實民生人文的關懷 其詩作足以表現臺灣在清末日治 國民政府遷臺初期的面貌

5 摘 要 本論文係以黃純青詩作為範疇 根據 晴園詩草 及相關資料所做全面的研討 全文共分七章 茲將綱目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範圍方法與撰寫程序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說明黃純青之生平經歷與著述 分別介紹純青的先世 及家族背景師承與交遊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介紹黃純青在日治時期臺灣光復後社會參與 以 完整了解其個人身世與性情志向 此亦為其創作詩歌的背景 第四章 詩社活動 分別介紹黃純青在日治時期所參與的詩社活動及臺灣光復後 所參與的詩社活動 加以對照研究 勾勒出其詩人圖像 第五章 晴園詩草 論述 詳述黃純青 晴園詩草 研究分析 描述其寫作動機 版本論述 晴園詩草 箋註初探 晴園詩草 內容分析 憶昔書寫及其 寫作風格 第六章 詩歌內容分析 黃純青大半詩歌散落在各報章雜誌 全力蒐集詩作 並以 主題方式加以論述 進而探討詩作的內涵意識 論述詩歌的藝術成就 先 論其寫作技巧 包含語言特色運用典故議論入詩 組詩聯詠等表現手 法 各舉詩例 詳為論析 次從其整體詩作技巧 歸納其作品風格 第七章 結論 總結全文 並評論黃純青在臺灣古典文學之歷史地位與影響 詩作 之文學價值 關鍵詞 黃純青晴園瀛社臺灣日日新報古典漢詩臺灣文學

6 Abstract Abstract Taiwanese Poet Huang Chun-Qing(1875~1956), also named Bin Nan, and Sunny Garden Oldman in his old age. Born in a farmer s family and taught by Zuo Lin Wang, he experienced the time period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the post-war Taiw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rule, he joined the activities of anti-japanese but was beaten due to the outnumbered enemy. After the affair he advocated the practical use of Mozi s school, ran Sue-lin Wine-brewing Company and worked hard on producing red wind which were known to three Ts (Taipei, Taichung, and Tainan), and then became a successful enterpriser.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rule, he worked as chief of Sue-lin District in Taoyuan County to striv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local people. After Taiwan Restoration, he worked at important official positions as provincial senator, and chairman of documentary committee. Huang Chun-Qing was active in attending social activities in his life and left a lot of poetry works. His joyful and graceful character lit him the way to many associations, such as "Chant Ni Poetry", "Ying Tung Small Club", Yin Club, "Taoyuan Poetry Society" and Tree Village Poetry Society and Yuen Club in his hometown. After World War II, he founded Vega Poetry Society and took part in Heart Society. He had constantly dominated the local literary field and been the leadership for a certain time. In his old age he planted plums in Sunny Garden where was usually the location for making friends and not only the living space for poets but for literature. More than five hundred poems published in different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were with multiple types. His manuscripts of the first volume of Sunny Garden Poetry Manuscript copied by Longwen Publishing House were collected in Taiwanese

7 Abstract Former Scholars Poetic Collection Archive". Sunny Garden Poetry Manuscript has two features. One of them is a big portion of the collected poems are group poems which introduce his family origins, his childhood life, the farmer s life, his school times, the official examinations which are full of Taiwanese local features. The other is that behind the poems there are many detailed remarks which are so plentiful as to be like notes or liberal records. The rest manuscripts were donated by his son, Huanday Shee, to the Museum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Except Huang Chun-Qing s works Sunny Garden Poetry Manuscript, his rest poems were published in different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mostly in "Taiwan Daily News", and many of them were about his daily life and were published when he participated in new poetry associations. It is discovered from the subject track of Yin Club Poetry that hi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was conservative because the colonial ruler emphasized civi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which caused his faith in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mong his poems some are concerning the subject matters of his native place. They describe nature, folk customs, and recall the historic heritage with emotion and sigh for it. Through this way the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was enhanced. People set up friendship by poetry through the social networks and describe the traveling scenery.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concern about folk s practical lives. His poems fully display the phenomenon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Japanese colonial rule, and the early days of KMT government in Taiwan.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is thoroughly on the basis of Huang Chun-Qing s life history an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ata from Sunny Garden Poetry Manuscript. The contents of the outlines are as follows: Chapter One: Summary to explain the researching motive, range, methods, and the writing processes. Chapter Two: His Family Origins, Life History, And the Company He kept to state

8 Abstract Huang Chun-Qing s life experience and compositions, and separately introduce his ancestors and family background, his teachers and companies. Chapter Three: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Activities of Literature to introduce Huang Chun-Qing s social participatio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rule and after Taiwan Restoration so as to completely realize his personal life, character, and intention which are the background of his literary creations. Chapter Four: The Activities of Poetry Societies to introduce and compare the activities of poetry societies Huang Chun-Qing attend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rule and after Taiwan Restoration to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t. Chapter Five: Statements about Sunny Garden Poetry Manuscript to detail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Huang Chun-Qing s Sunny Garden Poetry Manuscript, to describe his composing motives, the statement of the issue, the rough study on the remarks in Sunny Garden Poetry Manuscript as well as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it to recall his composing style. Chapter Six: Analysis of Poem Contents Most of Huang Chun-Qing s poems were published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so it s required to collect them with all efforts and state with subjects as to study the meaning of the poem content and praise the art achievements of the poems. First, to discuss his writing skills which include language features, the usage of mores, putting issues into poems, and the way of reading out the group poems. For discussion, to take varied poems for example is requested. Next, to categorize the styles of his works by analyzing his writing skills.

9 Abstract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to conclude the total thesis and comment on Huang Chun-Qing s historic position in Taiwa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the influence on it, and the literary value of his poems. Key Words: Huang Chun-Qing s, Sunny Garden, Yin Club, Taiwan Daily New, Classical poems of Han Dynasty, Taiwanese literature

10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2 一日治臺北縣時期... 3 二樹林沿革史...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一歷史文獻法... 5 二版本比對... 6 三田野調查... 6 第四節 前人研究評述... 6 第五節 章節安排... 8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第一節 家世背景 一先世 二家族 (一)父母兄弟 (二)妻兒 第二節 生平事蹟 第三節 師友交遊 一師長 二友朋 (一)洪文成 (二)謝汝銓 (三)黃贊鈞... 25

11 目錄 (四)楊仲佐 (五)倪希昶 (六)顏雲年 (七)李燦煌 (八)王少濤 (九)劉克明 (十)林佛國 (十一)魏清德 (十二)林熊徵 (十三)李騰嶽 (十四)林熊祥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第一節 日治時期的參與 一政治方面 二經濟方面 (一)樹林酒廠 (二)有畜農業 (三)農會與信用合作社(健民協會的前身) (四)水利建設 三社會文化方面 (一)教育 (二)倡設社會團體 四地方建設 (一)樹林車站與山佳車站 (二)鶯歌庄圖書館 (三)治水亭... 61

12 目錄 (四)濟安宮 (五)太平橋與鶯歌石 五文學活動的參與 第二節 臺灣光復後的參與 一政治方面 (一)戰後初期協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 (二)參選參議員 (三)問政的經歷 二社會文化 (一)臺灣省通志館及文獻會時期 (二)參與地方建設 第四章 詩社活動 第一節 日治時期詩社活動 一詠霓詩社 二瀛東小社 三瀛社 (一)中央部擊鉢吟會 (二)食飯會 (三)婆娑會 (四)有志吟會 四桃園吟社 五樹村吟社樗社 第二節 臺灣光復後的詩社活動 一薇閣詩社 二心社 第三節 黃純青的詩人圖像

13 目錄 一參與政治 關懷人民 (一)日治時期 (二)臺灣光復後 二權變應世 迎合時勢 (一)日治時期 (二)臺灣光復後 三領導詩社 保存文化 (一)日治時期 (二)臺灣光復後 四改革傳統 創新求變 (一)日治時期 (二)臺灣光復後 五晴園吟詠 以詩交誼 (一)日治時期 (二)臺灣光復後 第五章 晴園詩草 論述 第一節 寫作動機及版本比較 一寫作動機 二版本比較 第二節 內容介紹 一 先代 二 幼誕 三 兒戲 四 田舍郎 五 書房 六 獎學

14 目錄 七 崇祀 八 科舉 九 狀元吟 第三節 箋注形式 一詩歌表現形式 二自注特色 三箋注特色及其效應 (一)箋注種類 (二)箋注效應 第四節 憶昔書寫 一漢文化的傳承 (一)大中華之民族意識 (二)本是同根生的宗法制度 二儒家思想的深植 (一)基礎科 啟蒙階段 以使童蒙識字為目的 (二)科舉應制的準備 (三)書法練習 三母教蒙師的影響 (一)母親的教誨 (二)經師人師 四農村生活的剪影 五掇拾民間的習俗 第五節 寫作技巧與風格特色 一形式上以 組詩聯詠 二文字淺白樸實 不避俚俗 三以第三人稱筆觸書寫詩文 以第一人稱做箋註說明

15 目錄 四風格朗健 筆調明亮 內容多為晴天之景 五用韻多東陽韻 表現其輕快的一面 第六章 整體詩作內容分析 第一節 日本文化影響及國家認同的位移 一對日本的初步認同 (一) 櫻花 的精神 (二) 戊申詔書 的頒布 (三) 伊藤博文 的影響 二與日本官員唱和 三對日本統治的徹底認同 第二節 自然歷史及歲時節令 一自然 (一)季節 (二)詠物詩 二歷史 (一)託古寄慨 (二)評詠古人 三歲時節令 (一)節慶 (二)民間信仰 第三節 社會地理及人文關懷 一社會 (一)對親情的書寫 (二)友情的書寫 (三)晴園雅聚 二地理

16 目錄 (一)臺灣風光 (二)日本 (三)中國 三人文關懷 (一)地震 (二)水患 (三)農村生活 第四節 藝術成就 一寫作技巧 (一)語言特色 (二)善用典故 (三)議論入詩 (四)虛實相生 (五)組詩聯詠 二風格特色 (一)社會寫實 (二)雄放勁健 (三)沖淡自然 (四)雅澹高逸 第七章 結論 附錄一 黃純青生平著述一覽表 附錄二 黃純青詩社活動概述表 附錄三 臺灣第一世祖黃元隆公派下世系 參考文獻

17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勸君切莫過臺灣 臺灣恰似鬼門關 1三四百年前 明清時期福建廣東 兩省貧民 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 越過黑水溝 勇闖美麗島 尋找新希望 雖然 六 死三留一回頭 2仍前仆後繼篳路藍縷 開創新家園 而這首由辛酸血淚交織成 的 渡臺悲歌 道出先民們共同的悲悒心聲 然甲午戰爭後 清廷與日本於光緒二 十一年(1895)簽訂 馬關條約 將臺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日治初期 臺灣人 民紛紛展開抗日行動 但因軍力不足 皆未成功 日本就此開始在臺灣的殖民統治 (1895~1945) 日本治臺之初 缺乏殖民統治的經驗 面對各地風起雲湧的抗日事件 以武官 總督治理臺灣 採取鎮輔兼施的手段 一方面鎮壓各地的抗日活動 另一方面 以 漸進的方式 尊重臺灣人固有的風俗習慣 藉此攏絡人心消弭反抗 如 首任臺 灣總督樺山資記以教育來執行同化政策 成立國語傳習所 在公學校的教育方面也 推動同化 藉以影響民眾的價值觀 此時以漢語書寫的傳統文人 在面對文化認同 時呈現不同的回應 在他們的作品論述中也常出現不同的史觀面向 因此常思索傳 統文人在世變之際面對不同情境的轉換和文明化的衝擊 又該如何自處 因為筆者為樹林在地人 日前參與新北市教育局 三峽鶯歌樹林文史生態區域 課程編印計畫 團隊 對於日治時期樹林的發展甚感興趣 在翻閱有關史料的時候 鶯歌庄長黃純青的名字 不斷在紀錄中呈現 方知原來他也是一位臺灣古典詩人 且目前樹林的許多地方設施皆為其所建樹 例如 樹林被稱為 紅露酒的故鄉 因 為日治時期樹林紅酒曾譽滿三臺 而製酒的樹林酒廠即為黃純青所建立 樹林十 1 2 此句源自渡臺悲歌 渡臺悲歌是清朝一首描述客家移民渡過臺灣海峽到臺灣辛勤開墾的詩歌 作者姓名已亡佚 所使用的語言為客家語饒平腔 渡臺悲歌是由黃榮洛於 1986 年在新竹發現 原稿為手抄本 是臺灣文學的重要資產 戴寶村 唐山過臺灣 (2014 年 2 月 1 日瀏覽) 1

18 第一章 緒論 三公紀念碑 則是為了紀念乙未之役的抗日烈士而立 戰後紀念碑曾重葺 紀念碑 文乃由黃純青撰寫 平日香火鼎盛的 樹林濟安宮 主奉保生大帝 為在地重要的 信仰中心 日治時期黃純青倡議遷改建 濟安宮始有今日的風貌 樹林國小樹林 高中皆為其公職任內時所創辦的學校 樹林車站山佳車站亦為其任內爭取設站 隨著工商業發展及社會變遷以及歲月的摧殘 許多歷史文物逐漸凋零散逸 如果不 及時保存紀錄這些史料 地方史跡將會模糊或不復記憶 故筆者擬為家鄉先賢做其 詩作之研究 第二節 研究範疇 本論文題為 黃純青及其詩作研究 將以黃純青的 晴園詩草 及發表在各報 紙期刊之詩作為主 割捨與本論文討論範圍較無關的部分 另其子黃得時所捐贈於 臺灣文學館未刊登之作品 亦為主要的研讀文獻 關於本論文的研究範疇 以黃純 青的生平年代當斷限 從清光緒元年(1875)到民國四十五年(1956)間 共跨足清末時 期日治時期和臺灣光復初期三個階段 黃純青身為跨代文人 也受到西方思潮 中國新文學運動臺灣的文學改革運動影響 故其詩作表現多元 日治時期為黃純青參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最活躍的時期 亦是作品最多的 階段 此時期相關人事物之作品 皆納入討論範圍 他與同好創立詩社 參與詩社 活動 以文會友 以詩交誼 留下不少作品 當時詩社聯吟活動興盛 殖民政府正 推動各地旅遊的風氣放假日及休息日的觀念日漸普及下 許多風土詩作 旅遊詩 作亦在討論範圍內 三 年代的鄉土論爭 文人逐漸認同臺灣文學的本土化 他曾 試圖創作用臺灣話參與討論 主張臺灣的竹枝詞是七言絕句的一種 亦於論文中討 論之 戰爭時期黃純青舉家從樹林遷居到臺灣神社附近(今之圓山) 居住於 晴園 自宅 晴園 為政商雅士文人聚會之場所 因此也創作不少詩作 亦為之討論 戰 後黃純青曾當選第一屆臺灣省參議員臺灣省通志館主任委員等 此時力於文史記 載 其詩作雖發表較少 相關詩作亦納入研討 2

19 第一章 緒論 就地域性而言 黃純青活動範圍於北臺一帶 由於本身的政經事業和身分多 元 屬於殖民政府收攏社會領導階層達成相互結合的關係 3研究上還包含臺北洲與 新竹州範圍下的樹林鶯歌三峽桃園基隆地區 一日治臺北縣時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 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 日本乃於六 月十七日正式在臺施政 4八月六日頒布臺灣總督府例 劃地方行政區為一縣二民政 支部一廳 臺灣除臺北縣及澎湖廳外 改臺灣臺南二縣為臺灣臺南二民政支部 並於縣與民政支部下 分設支廳出張所 臺北縣下轄基隆宜蘭新竹三支廳 與淡水支廳共為一縣四支廳 到明治二十九年(1896) 殖民政府頒布 臺灣總督府條例暨民政局長官制 文 中重新改地方官制 除了臺北縣及澎湖廳外 新設臺中臺南二縣 縣廳下支廳 十二處 臺北縣維持四支廳 5明治三十年(1897)又修改行政區 全臺設為六縣三廳 分為臺北新竹臺中嘉義臺南與鳳山六縣 及宜蘭與臺東二縣 各縣廳下共 設八十六個辦 以臺北縣為例 臺北新竹二縣及宜蘭廳 臺北縣下有十三個辦務 署 範圍包括大加蚋興直擺接芝蘭八里坌海山桃澗文山石碇金 包裡基隆三貂等堡 同年臺灣總督府又另辦務署之下置街庄 又改街庄為區 以作辦務署輔助機關 區內仍有街庄長負責 6黃純青此時擔任第十區的區長 明治 三十一年(1898) 兒玉源太郎勒令將六縣三廳裁併為三縣(臺北臺中臺南)三廳(宜 蘭臺東澎湖) 新竹縣地區復歸臺北縣管轄 明治三十四年(1901) 十一月 敕 令 臺灣地方官官制 文中廢除縣與辦務署將全省改設二十廳 臺北縣被分為臺 北基隆深坑桃園及新竹五廳 各廳下並下轄錫口板橋新庄士林滬 吳文星 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 (臺北 正中書局三刷 1995 年) 頁 375~378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 第一冊 (臺北 南天書局 1995 年影印本) 地方警察機關主要改正一覽表 臺北縣政府 續修臺北縣志 (臺北 臺北縣政府 2008 年) 頁 2~4 日本外務省編 外地法制誌 (東京 文生書院 1990 年 11 月) 頁 193~194 3

20 第一章 緒論 尾小基隆六支廳 7黃純青為桃園廳第三十三區區長 明治四十二年(1909) 總督 佐久間佐馬太發佈將全臺二十廳合併為十二廳 廳下設支廳 支廳下設區 管理地 方要務 明治四十三年(1910) 指定樹林區長役場管轄區域 改庄長為區長 黃純 青此時擔任樹林區長 大正九年(1920)改原有的十二廳為五州三廳 州下分設市郡 郡下有街庄 實 行州市街庄自治制度 將以前的堡區制度廢除 原樹林區廢止 與鶯歌石區(今鶯 歌)及三角湧區(今三峽)一部份合併成為鶯歌庄 隸屬海山郡管轄 於是樹林改隸為 臺北州海山郡鶯歌庄 地域重新規劃後 衍生出應將鶯歌庄役場設置於樹林或鶯歌 境內之問題 1.方便與郡聯絡 2.每年繳納高額稅金 3.境內有酒廠設置 4.為海山庄開 墾之發祥地等爭取重點 經樹林區區長黃純青向當局請願 獲當局裁定將役所設於 樹林 鶯歌庄之人事安排則延續前樹林區時期為之 第一任庄長為黃純青 8 二樹林沿革史 樹林因樹林庄而得名 乾隆二十四年(1759)因此地遭逢大水 附近盡為澤國 沿岸高地樹木叢生 居民就地為莊 故名樹林 樹林昔日又稱 風櫃店 其傳說 緣由有二 一樹林地區農地肥沃 水源豐沛 農作發達 因而農具使用需求量 很大 因此打造農具的店家頗多(今博愛街一帶) 因打鐵所用的風爐 臺語叫做風 櫃 故有風櫃店庄之稱 二樹林因地勢平坦 淡水河運時代 戒克船 (風帆船) 可通達大嵙崁(大溪) 船至樹林一帶 風勢頗大 帆船通行發出如風櫃一般的聲 音 故稱此地為風櫃店庄 臺灣光復之後設鎮 即以樹林為鎮名 清治時期樹林的記述原屬於淡水縣內龜崙原住民活動地區 乾隆四十年(1775) 左右 稱鶯哥石到三角湧一帶地區為海山庄 後來稱為海山堡 乾隆初期此地一帶 大溪氾濫 潭底樹林成叢 故名 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間潭水漸漸成陸地 潭底的 7 8 臺北縣文化局 臺北廳誌 大正 8 年版 (臺北 臺北廳 1998 年翻譯出版 臺北 臺北縣文 化局) 頁 107~108 樹林市志編審及諮詢委員會編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10 年 10 月) 頁 53~56 4

21 第一章 緒論 閩人張必榮吳夢花等人伐採樹木 開墾樹林鶯歌三峽等地 9迄今 當地仍留 下 潭底 附近龜崙山下 山子腳 及 樹林 尖山 溪墘厝 等地名 以地 形自然位置或拓殖當時情況命名的地名 在清治時期已有記載 10約至咸豐同治 年間 海山庄土地拓墾已大致開發 至今樹林留有太平橋碑 所列捐銀眾戶除原有 墾戶張必榮吳際盛外 各地如林本源李勝發林恒茂張德春王益興等 也 來此購置海山庄之田 11日治時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 易淡水縣為臺北縣 海山 堡先後經由桃園廳臺北州等轄 行政區域跨及今之鶯歌及樹林兩地區 昭和九年 (1934) 日本人今澤鄭秋所作 鶯歌鄉土志 書中所謂的鶯歌區域含括鶯歌樹林 和三峽部分地區 昭和十五年(1940) 鶯歌庄升格為鶯歌區 樹林仍與鶯歌並稱 戰後 民國三十五年(1946)八月一日樹林地區自鶯歌鎮劃分自成樹林鎮 隸屬臺北 縣 而到了民國八十八年(1999) 樹林鎮人口數超過十五萬人 更為臺北縣樹林市 民國九十九年(2010) 隨著臺北縣改制為新北市樹林區 第三節 研究方法 近代學者葉嘉瑩說 大體來說 我對於詩歌的評賞乃是以感性為主 而結合 了三種不同的知性傾向 一是傳統的 對於作者的認知 二是史觀的 對於文學 史的認知 三是現代的 對於西方現代理論的認知 12所以對黃純青詩作的賞析 除了情感上對家鄉人物的景仰 並在歷史文獻的考證 方志上的印證下 採用田 野調查的方法 結合中外古今的批評方式 便是筆者努力研究的方向 一歷史文獻法 本研究以歷史文獻法為主 大量收集有關黃純青的著作 如 晴園詩草 基 隆和高雄 的個人書籍 和 臺灣日日新報 詩報 臺南新報 興南新聞 安倍明義 臺灣地名研究 (臺北 武陵出版社 1987 年 3 月) 頁 107~108 樹林市公所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10 年) 頁 110~ 王世慶 清代臺灣社會經濟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94 年) 頁 葉嘉瑩 略談多年來我對古典詩歌之評賞及感性與知性之結合 迦陵談詩二集 (臺北 東 大圖書公司 1985 年 2 月) 頁

22 第一章 緒論 等報紙 以及戰後 臺灣省通志館館刊 臺北文物 臺灣銀行季刊 等刊登的 個人著述整理歸納 並根據相關報導的分析他人回憶錄與前人論述 依年代逐一 歸類整理 以理解作家的時代氛圍與當時實際活動情形 二版本比對 今從臺灣文學館中 黃得時先生捐獻文物 中參閱 晴園詩草 原始手稿(已掃 描為數位資料) 對照 晴園詩草 有初稿清稿兩本 初稿前有 晴園自傳 自 序 目錄 因初稿 晴園自傳 改訂多 為未定稿 自序 有刪除符號 當係 擬重撰 龍文出版社將其手稿影印 以 清稿 為底本結合 初稿 收於 臺灣先 賢詩文集彙刊 之一部 以 龍文版 簡稱 今將 初稿 清稿 龍文版 三 版本比較之 三田野調查 為文期間筆者同時做田野調查 踏查樹林鶯歌三峽一帶的古蹟文物廟宇 建築 訪談耆老 在珍貴的文獻中搜尋 保存口述回憶 日治時期黃純青創立樹林 酒廠 釀酒事業的成功 使黃家因此致富 酒廠後被殖民政府接收 迄戰後仍由政 府繼續經營 黃純青創立的樹林酒廠現已關廠 當地現址為樹林工業園區 日後市 公所計畫原址將成立樹林酒廠紀念館 收尋資料中找到部分有關酒廠的文獻 從其 詩作及詩社活動中 發現 紅露酒 常為友誼之催化劑 斗酒詩百篇 有時則為活 動贈品 黃純青詩作的論析 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他的詩作多元 擅長用典化故 必須 詳加閱讀並做適當的註解 方能了解詩作的意蘊之所在 本論文在了解詩作之題材 內容後 又針對他的寫作風格做深入剖析 以呈現其詩作之精神特色價值 第四節 前人研究評述 黃純青晚年歸隱 晴園 個人著作 晴園詩草 及散落各報章雜誌之詩文 尤 6

23 第一章 緒論 其以 臺灣日日新報 居多 還有 八十自述 基隆和高雄 及其他未刊登之作 等 龍文出版社以 晴園詩草 上卷手稿影像檔出版 內容多提到家族來源清朝 科舉制度晚年閒居所感等 屬於回憶記敘個人生平部分 又只刊行上卷 單憑 晴 園詩草 無法縱覽個人思想的轉變 對於討論人物時還要詳加考慮歷史脈絡 尚須 旁徵一些分布在報章雜誌之詩作 加以爬梳 黃純青是一位歷經政權變遷的舊文人 為日本政府殖民政府收攏的對象 若要研究其詩作更需要廣泛全面性的概觀才得以 了解全貌 歷來有關黃純青研究的論文不多 針對他個人著述文學觀研究的論文 如 翁聖峰 日治時期黃純青的文學與文學觀 13乃為針對黃純青的首篇論文 彭雅芬 黃純青及其著述研究 14則是依翁聖峰的單篇論文加以延伸探討其個人著述的思 想特色 是屬於大範疇的討論 對於詩作研究部分較無法仔細探究 然此二篇對於 筆者研究方向皆有所啟發 李泰德 文化變遷下的臺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 15 探討時代變遷下文人的無奈 以其子 黃得時 的研究較無法顯示黃純青文學的 主體性 黃得時生平提到受其父漢學淵源的影響 獲得豐厚的家學 及因黃純青經 商成功 讓子女們有機會受教育 本論文對於黃純青的論述附著於黃得時的研究之 中 提出黃純青日治時期擔任公職 參與北臺地區詩社 作品及言論活躍 其詩作 部分 更需收集文獻重新討論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16從日治時期的官 方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 上刊登詩社相關活動和昭和十二年(1937)全面廢止所有報 紙的漢文欄 以 詩報 刊載各社吟稿等第一手資料 來探索日治時期瀛社諸多活 動 而其在論及黃純青部分 於詩社活動紀事能看出其參與情形 作品部分只依其 晴園詩草 為據 然此詩集為憶昔之作 較無法全面表達其文學性 黃美娥 北 翁聖峰 日治時期黃純青的文學與文學觀 臺北文獻 直字 166 期 2008 年 12 月 頁 93~142 彭雅芬 黃純青及其著述研究 (臺北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年) 李泰德 文化變遷下的臺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 (臺北 臺灣師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9 年)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年) 7

24 第一章 緒論 臺第一大詩社 日治時期的瀛社及其活動 17及林正三所編的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 志 18皆從宏觀的歷史進程去看整個瀛社 而黃純青部分只為社友傳記之略述 未 見其做單一研究 陳欣慧 詩 的權力網絡 日治時期桃園吟社以文吟社的/文 學/文化/社會考察 19針對詩社興盛下顯現出政治文化權力的結合 而本論文僅於社 員活動論及黃純青來研究 亦未對其詩社與作品深入探討之 許惠玟的 臺灣文 學的活字典 黃得時捐贈展 特展報導 黃純青與文藝團體的互動 20一文 文中 介紹黃純青藉由 晴園 與文藝團體的交遊情形 可明白其創作背景 呂長霖 述 憶童年 論黃純青 晴園詩草 中的憶昔書寫 21文中只針對 晴園詩草 一書中 的憶昔部份論述 並無全面探討黃純青的詩歌精華 黃純青本身跨足清末日治戰後三個時代 為臺灣本土文人 要了解其詩在 臺灣文學的地位 就不得不蒐羅清末日治臺灣光復後的社會經濟文學思潮 教育發展等背景 如此方能有所了解 他還有許多文章廣布於各文獻當中 若還能 找出這些文章 可以更深入探討 此外 再參閱其他臺灣古典文學的研究成果 從 各個研究者剖析問題的角度及所提出的看法理論 仔細思考後應用在本論文上 希望能拓寬研究的廣度 加深論文的深度 第五節 章節安排 本論文係以黃純青詩歌為範疇 根據 晴園詩草 及相關資料所做全面的研 討 全文共分七章 茲將綱目內容簡述如下 黃美娥 北臺第一大詩社 日治時期的瀛社及其活動 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0 年 3 月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陳欣慧 詩 的權力網絡 日治時期桃園吟社以文吟社的/文學/文化/社會考察 (中壢 臺灣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 年) 許惠玟 黃純青與文藝團體的互動 臺灣文學館通訊 33 期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1 年 12 月) 頁 124~127 呂長霖 述憶童年 論黃純青 晴園詩草 中的憶昔書寫 第十八屆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2013 年 5 月 頁 74~94 8

2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範圍方法與撰寫程序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說明黃純青之生平經歷與著述 分別介紹純青的 先世及家族背景師承與交遊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介紹黃純青在日治時期臺灣光復後社會參與 以完整了解其個人身世與性情志向 此亦為其創作詩歌的背景 第四章 詩社活動 分別介紹黃純青在日治時期所參與的詩社活動及臺灣光復 後所參與的詩社活動 加以對照研究 勾勒出其詩人圖像 第五章 晴園詩草 論述 詳述黃純青 晴園詩草 研究分析 描述其寫作動 機版本論述 晴園詩草 箋註初探 晴園詩草 內容分析 憶昔書 寫及其寫作風格 第六章 詩歌內容分析 黃純青大半詩歌散落在各報章雜誌 全力蒐集詩作 並以主題方式加以論述 進而探討詩作的內涵意識 論述詩歌的藝術成 就 先論其寫作技巧 包含語言特色運用典故議論入詩 組詩聯詠 等表現手法 各舉詩例 詳為論析 次從其整體詩作技巧 歸納其作品 風格 第七章 結論 總結全文 並評論黃純青在臺灣古典文學之歷史地位與影響 詩作之文學價值 9

26 第二章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家世生平與交遊 臺灣詩人黃純青(1875~1956)名炳南 又名丙丁 字純青 以字行 晚號晴園老 人 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縣 後來遷徙到福建泉州南安縣黃龍茵後鄉 清仁宗嘉慶六 年(1801) 祖考元隆公隻身來臺 居住於今日之臺北縣樹林鎮 22本章先從家族背景 作探討 清治時期黃家祖先自大陸遷到樹林定居 至黃純青為第三代 今根據其 黃 元隆公派下族譜 23 晴園詩草 初稿中的 晴園自傳 24的自述和 臺北文物 連載一連串的 晴園老人述舊 其子黃得時以江夏生所寫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 傳 樹林市志 及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中整理爬梳 筆者將分家世背景生 平事蹟及師承交遊三個脈絡討論 以呈現黃純青較完整的生平全貌 第一節 家世背景 一先世 黃姓源流甚廣 支系分布亦廣 黃得時曾言 例如我們黃家的原籍 是在河南 省光州固始縣 後來由於中原一帶發生戰亂以及天災地變等關係 遂向南方開始作 好幾次的民族大移動 終於定居在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和漳州一帶 25據鄭樵 通 志 氏族典 : 黃氏 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 光州在清代直隸河南省 民 國改州為潢川縣 固始縣在清代屬河南光州 今屬河南汝陽道 26 根據黃純青 晴園詩草 先代十首 知其先世 伯益 伯益為虞舜之臣 輔 佐舜馴服鳥獸 輔佐禹平治水土 舜賜姓 贏 其 贏姓 分封 有 黃 氏 此 江夏生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北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9 年 6 月 頁 201~202 樹林鎮業已從 2010 年 12 月 25 日隨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 改制為新北市樹林區 黃純青 黃元隆公派下族譜 美國猶他州鹽城湖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複製 2004 年 此為 國家圖書館微縮資料 此手稿為未刊本 見於臺灣文學館數位資料 晴園詩草 參考黃得時 血濃於水 談臺灣之人文 自由青年 62 卷 6 期 1979 年 12 月 頁 46 臧勵龢等編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31 年 5 月) 頁

27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黃姓之由來 東漢黃香為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縣)人 九歲喪母 事父至孝 夏為父搧枕席 冬則以身溫被 鄉人稱為孝子 博通經典 能文章 京師號曰 天下無雙 江夏 黃童 官至尚書令 黃香為江夏人 故黃氏常自稱 江夏 唐代黃守恭 泉州人 捨宅為泉州開元寺 開元寺又名紫雲寺 故守恭稱為 紫 雲黃氏 純青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的詩作 遼陽紀戰 27署名即為 樹林紫雲純 青 守恭公有子四人 經綸綱記 四子瓜瓞綿綿 遍佈泉州臺灣南洋等 處 凡泉州系黃姓者 皆守恭公之子孫也 散居四方 其中有南進一派 自河南而 江夏而閩粵 明末清初隨鄭成功起義 自閩粵來臺灣者不少 來臺祖先黃元隆(黃純 青先祖父) 亦南進之一人也 28 據 黃元隆公派下族譜 中 元隆公家傳 元隆公臺灣第一世始祖也 初居福 建省泉州府南安縣黃龍茵后鄉 俗號莊厝 墓邊公父名隱 母李氏卿 祖父名照 祖母謝氏 墓在泉州故郷 29黃家單傳至元隆公 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 十三歲 失怙失恃 既無伯叔又無兄弟 零丁孤苦 至於成立 清仁宗嘉慶六年(1801)時 年 二十六 自福建泉州南安 孑然一身 東渡臺灣 嘉慶十年(1805) 時年三十 歸故 鄉修祖墳編族譜30 是年重來臺灣 永住定居於海山堡彭福莊(今之樹林) 墾地 業農 嘉慶十四年(1809) 三十四歲 娶粵籍羅氏金為妻 生三子 萬生得意火 煆 二女 長女勤 適曾 大嵙崁人 次女粉適林 文山深坑人 公性果決 有膽 量 重然諾 美髯鬚 卒於咸豐二年(1852) 享壽七十二 純青祖母羅金 卒於咸豐 黃純青 遼陽紀戰 臺灣日日新報 1904 年 10 月 23 日 第 1 版 黃純青 晴園詩草 (臺北 龍文出版社 1992 年 6 月) 頁 124 黃純青 黃元隆公派下族譜 美國猶他州鹽城湖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複製 2004 年 此為 國家圖書館微縮資料 續修家譜序 提到 該族譜在乙末年遭兵燹 明治十四年遇水災 卷帙散亂 字跡模糊 後 黃純青於大正八年(1919)重修之 (黃純青 續修家譜序 黃元隆公派下族譜 美國猶他州 鹽城湖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複製 2004 年 此為國家圖書館微縮資料 ) 11

28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六年(1856) 享壽七十六 考妣葬於樹林鎮山之佳掃箒崙公塚 立有墓碑 31 二家族 (一)父母兄弟 黃純青的父親黃火煆 生於道光三年(1823) 個性剛毅 身強體健 耒采堂堂 鬚長一尺八寸 乳名叫 韭 通稱 鬍鬚韭 純青自己也自稱 長眉鬍鬚 髮剪 三分 鬍留八字 祖先皆有 美髯鬚 之名 其為人也 氣宇端嚴 胸懷豁達 犁雨鋤雲 勤四體以培國本 築場穫稻 務三時而告農功 棕衣籜笠 叱犢西疇 口唱田歌 優游自得也 純青先生曾言 先祖父元隆公 自泉州來臺 即今之臺 北縣樹林地方 從事 代耕農 自食其力 為清貧之佃戶 先父火煅公如之 32 可見黃純青來自農村 淳厚的家風 使其長大後能體恤農人 為農民爭取權利 純 青父親二十五歲時 娶閩籍樹林人王快為妻 生三男二女 長男仙水次男來成 三男純青 長女阿妹 嫁鄧恊 次女阿螺 嫁朱根為妻 傳至今日 子孫濟濟 世 居樹林 稱 樹林黃 卒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 享壽七十四 黃純青之母 姓王名快 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 祖籍福建南安 樹林人 王 鵲之長女 性溫順 自十七歲嫁黃火煅為妻 夫耕婦饁 白頭偕老 其母平日尊敬 翁姑 信神佛 工刺繡 好栽花卉 花之中尤愛菊 勤儉治家 教子有方 純青幼 年讀書 三更燈火五更雞 為焚膏油而督學之 每逢春秋社祭 必宰肉以饋蒙師 鄉人皆稱為賢母 卒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 享壽七十一 考妣葬於樹林鎮潭底獅 頭山 (二)妻兒 黃純青之妻姓周名復旦 生於光緒三年(1877) 樹林鎮望族周居山之長女 二 十歲出嫁 崇敬祖先 信仰神佛 治家勤儉 內則可風 愛養家畜 喜做粿粽 尤 黃純青 晴園老人述舊(一) 臺北文物 第 8 卷第 3 期 1959 年 10 月 頁 124 黃純青 晴園老人述舊(六) 臺北文物 第 10 卷第 1 期 1961 年 10 月 頁

29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愛做紅龜粿粉糰角黍年糕 明治三十九年受愛國婦人會長公爵夫人岩倉久子 囑託為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幹事 戰前曾任樹林主婦會會長 並被選為模範母親 晚年罹患病渴(糖尿病) 視力稍失 兒孫滿堂 一團和氣 含頤弄孫 享天倫之樂 也 民國四十五年(1956)正月與黃純青舉行金剛鑽婚典禮 慶祝結婚六十週年 伉 儷情深 家庭美滿 於同年九月二十九日逝世 享年八十歲 葬樹林市萬壽山 墓 名 永晴園 黃純青撰 生同衾 死同穴 情緣永固 兼相愛 交相利 天下太 平 一聯 刻於墓前 蓋輓夫人亦自輓也 33從中可看出其伉儷情深 也表達其 個人之思想 黃純青生四子三女34 長子黃逢時生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 跟隨父親 從旁協助並學習經營事業 擁有獨特的眼光與能力 大正八年(1919) 黃純青之 樹林造酒公司 事業 由年 僅二十一歲的長子擔任公司主事 樹林造酒公司在年輕的黃逢時用心經營下 於 大正九年(1920)變更該公司組織為 樹林紅酒株式會社 社長(董事長)為黃純青 由黃逢時擔任專務取締役(副董事長) 黃逢時歷任樹德商行專務取締役(副董事長)海山輕鐵株式會社取締役(常務 董事)榮隆商行代表社員臺北米穀卸商組合理事長臺北綱繩組合長臺北市 會議員皇民奉公會臺北州支部奉公委員臺北宮前町區長等要職 臺灣光復後 被派任為臺北市中山區區長瑠公水利委員會主任委員 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八 月候補為臺北市參議員 並兼任榮隆行總經理豐隆製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 年之後 奉獻基督教會 創設 新生教團 後赴美定居 至民國七十六年(1987) 過世 享年八十九歲 此段參考黃純青 晴園老人述舊(一) 臺北文物 第 8 卷第 3 期 1959 年 10 月 頁 125 及黃得時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灣文獻 10 卷 2 期 1959 年 6 月 頁 202 據 臺灣第一世祖黃元隆公派下世系 應為六男五女 見附錄三 臺灣第一世祖黃元隆公派下 世系 樹林市志編審及諮詢委員會編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10 年 10 月) 頁 691~692 13

30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次子及時 日本東京大學商科畢業 曾任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會計主任及 北京支店長等 戰後 歷任國民大會代表36省物資局顧問臺灣省進出口商公會 理事長等 三子黃得時生於明治四十二年(1909) 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捐出數量龐大之 文物 內容為其個人與尊翁黃純青之手稿日記照片 等文物 共計一千餘件 其中包括梁啟超寫給林獻堂的親筆信梁啟超遊臺後所作的詩詞原稿黃純青未 曾公開的 二二八日記 手稿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臂章連雅堂墨寶等 以及私人藏書二千餘冊 都是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獻史料 民國八十八年(1999)二月 十八日因併發敗血症而病逝 享年九十一歲 獲當時總統李登輝褒揚令表揚 轉載 內容如下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黃得時 才識宏達 志行高潔 早年畢業於 臺北帝國大 學 精通中日文學 任職臺灣新民報 創辦刊物 鼓吹新文藝運動 聲華 夙著 臺灣光復後 擔任臺灣大學教務長 協助校務 立制創新 傳道授業 培育許多人才 後來擔任考試院典試委員教育部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國 語日報常務董事等職 公職之暇 致力著作 諸如中國文學史書目日本漢學 史臺灣歌謠概說等書 並榮獲八德獎章及國家文藝獎章 受人敬重 37 四子當時畢業於臺大醫科醫學士 曾為臺灣省及臺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 長女秋濤嫁給醫學士葉炳松次女秋英嫁給醫學士陳茂麟三女秋燕嫁給實 業家陳常俊38 各得好歸宿 此外 黃家來臺第一代多以墾荒闢地為業 第三代黃 純青釀酒從事商業累積財富 至第四代生活所需無憂後轉為知識追求藝術創作 或商業經營延承家業 從 臺灣人士鑑 等文字紀錄上標明黃純青興趣儒教 其長 與黃及時同時當選第一屆(1948)國民大會代表的台灣知名人物有 余登發連震東等人 名單 見大華晚報社社編 臺灣通覽 (增訂本) (臺北 大華晚報社 1963 年 1 月 1 日) 頁 年 3 月 16 日總統府明令褒揚 見興南新聞社編 臺灣人士鑑 月 15 日 頁

31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子黃逢時的興趣則為園藝與映畫 黃得時為臺灣大學教授 文學論述與創作豐富 長孫女黃早早及孫女黃新樓為日治時期女流畫家39 可說是由黃純青奠定家業 在 穩定的基礎下 子孫們各有發展 第二節 生平事蹟 一落人間八十年 身經滄海變桑田 四朝野老終歸漢 一世勞人敢望仙 40 黃純青 生於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歲次乙亥夏曆(農曆)正月二十四日(三月一 日) 卒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十二月十七日 其名炳南是因命中需火 故帶有火部 首 炳 字 小時侯就顯露出他不同於一般人的才華 文章出眾 是一鄉裡最好的 於是他的家庭讓他從小時開始學習科舉應考的科目 十二歲即展露頭角 能作八股 文成篇 名噪一時 大家都把他當作神童看待 41 十八歲時(1892) 參加小試 一舉突破府縣一考五覆十二難關42 名列前茅 院 考正場又合格 不料次覆功虧一簣 名落孫山 再次準備覆考時 甲午戰爭爆發 隨後光緒二十一年(1895)臺灣被割讓給日本 因時代變革 科舉廢除終止取消 純 青求取功名之路被打斷 馬關條約 簽定後 臺灣在駐臺的滿清官吏以及地方仕紳的領導下 自立為 臺灣民主國 改元 永清 以黃虎藍地為國旗 公選唐景崧為大總統 黑旗將 軍劉永福統領軍事 唐景崧本無意為臺灣民主國效命 隨後化裝 從淡水內渡回中 根據黃新樓的口述 黃早早黃新樓兩人姓名由祖父黃純青所取 黃早早因出生比預產期早 故以 早早 命名 新樓 則因為出生時家中新厝落成 故之 詳見賴明珠 流轉的符號女 性 戰前臺灣女性圖像藝術 (臺北 藝術家出版社 2009 年 5 月) 頁 15 民國四十二年(1953)二月 適值黃純青八十壽誕 賦詩十二首 藉抒己志 傳誦一時 本詩點 出自己歲數 表達自己 看到臺灣脫離日本統治 國民黨來臺 並將 臺灣民主國 列為一朝 代 歷經清末臺灣民主國日據戰後 目前本稿保存於國家文學館 江夏生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灣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6 年 6 月 頁 202 此為清代科舉制度 縣考與府考 均須考六場稱 一考五覆 可參黃純青 晴園老人述舊(三) 臺北文物 第 9 卷第 1 期 1960 年 3 月 頁 103~111 15

32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國大陸43 七月 日軍大舉南下 樹林鄉民截路奪日軍糧秣 並襲擊日軍於埤角火 車站 當年黃純青年二十一歲 毅然下定決心投筆從戎 參加對日作戰 臨陣之際 口占五絕 唐去民無主 旗揚虎有威 明知烏合眾 抗戰未全非 44 其明知不可 仍為之的抗日精神 令人敬佩 惜寡不敵眾 敗陣而退 當時義勇的樹林百姓有十 三人犧牲了生命 知道姓名有八人 一位姓陳 其他四位不知名 均埋葬於風櫃店 (今樹林)附近 張厝圳右岸田橋頭 稱為 十三公墓 戰亂時 純青先生背負其七 十歲病中老父 九死一生 脫離鄉里 避難文山 45 根據黃得時的說法 事平後(日本佔領臺灣以後) 先生絕意仕途 痛感儒生之 立命而怠事 不可使守職 以為非墨子之實踐力行 無以拯難求亡 於是躬自刻勵 集資籌創樹林造酒公司 46黃純青畢生致力實業 貢獻地方 建樹卓著 創立 樹 林造酒公司 後來改組為 樹林紅酒株式會社 生產聞名全臺的紅酒 製酒品質 佳與產量高 因此為當局重用 讓樹林成為紅酒的代名詞 早期歌謠 臺灣產物歌 即有 樹林出名老紅酒 傳頌 使樹林區素有 紅露酒的故鄉 之稱 黃純青先生 亦被稱為 樹林紅麴之父 47黃家的家境因製酒成功日益豐饒 本著熱愛鄉里的初 衷 舉凡公益事業 黃純青必盡力以赴 對於提高地方文化領導農村群眾 亦留 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因之樹林農畜產業之發展 為當時全臺第一 日本治臺期間厲行 工業日本 農業臺灣 政策 大正二十年(1931)日本國內 連年豐收 於是限制臺米輸出運日 嚴重影響臺灣經濟 米價猛跌 威脅農民生活 至鉅 黃純青不忍坐視 起而組織 反對限制臺米移入內地期成同盟會 當時全臺 據黃照堂(廖為智翻譯)的說法: 臺灣的獨立 實際上是基於極為少數的臺灣士紳之要求而成 的 然而他們既然主張是依據全臺灣住民的意思而為 那麼 就需要採取反映了住民意志的 制度 才是合手道理的作法 (黃昭堂作/廖為智譯 臺灣民主國之研究 (臺北 財團法人 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1993 年 12 月) 頁 這恐怕是因為臺灣民主國乃是由清朝官 憲與臺灣士紳合作組成的緣故吧! (黃昭堂作/廖為智譯 臺灣民主國之研究 頁 178 黃純青 抗戰陣頭口占 臺灣詩選 頁 223 晴園老人述舊(五) 臺北文物 第 9 卷第 4 期 1960 年 12 月 頁 113 遊客 台灣老人黃純青 新希望 第 22 期 1949 年 7 月 23 日 頁 10 江夏生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灣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6 年 6 月 頁 201 樹林市志編審及諮詢委員會編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10 年 10 月) 頁 690~691 16

33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五州各擁代表參加 黃純青與郭廷俊代表臺北州 並於九月前往東京 歷訪首相齋 藤實後藤農目永井拓相 及各政黨領袖 代表臺民表明反對竟見 因此 大人 終於收回成命 決定臺米之移入不加限制 改為按月平均移入 為妥協之條件 全 臺農民 愁眉始展 黃純青之見義勇為 直道逕行 於此可見一斑矣 此事件有人 誤解黃純青為大地主 乃為自己之私利 然其於 臺北文物 中指出 事關臺民之 福利 無不挺身而出 雖在日人淫威強迫之下 亦不屈不撓 據理力爭之一鬥士而 已 48 黃純青在日治五十年間 不說日本話 不做日本官 不改日本姓氏 然為鄉里 自治效勞 日治期間膺任要務多達一百餘項 桃園廳樹林區長及臺北州海山郡鶯歌 庄長達三十三年 樹林信用組合長及畜產組合長二十五年臺灣畜產協會理事十年 桃園水利組合評議員八年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十年 臺灣新民報社顧問十一年 具民族情操而有非為爭取地方民眾公益 不入臺灣總督的堅持 一生授佩紳章敘 勳彰功達三十六次之多 49昭和十六年(1941) 黃純青已近古稀之年 以年歲太大為 由辭去公職 舉家遷居臺北圓山 新居名為 晴園 讀書種梅 以詩會友 韜光養 晦以樂餘生 黃純青公務之餘好詩書藝文 日治時期 他擔任桃園廳樹林區庄長等公職 藉 由過去準備科舉所扎下的深厚學問與使命感 抑揚風雅 組織結社 曾與劉克明等 創立 詠霓詩社 為北臺灣第一省籍詩人所創之詩社 因設址於樹林 連絡不便 二年後中斷 後參加 瀛東小社 復因 瀛社 創立 瀛東小社 社員併入 瀛 社 後有部分 瀛東小社 社員組織 桃社 他也因其職務關係 參加 桃社 同時也參加了家鄉 樹村吟社 以及 樗社 於各社團皆可見到黃純青的身影 其 立身騷壇 恆執牛耳 他流風餘韻 至今不衰 作品常發表於 臺灣日日新報 等 江夏生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灣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6 年 6 月 頁 201 黃 純青 晴園老人述舊(六) 臺北文物 第 10 卷第 1 期 頁 120 江夏生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灣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6 年 6 月 頁

34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報章雜誌 戰後創立 薇閣詩社 參與 心社 首創全國詩人大會 成為詩社之 參與者及開創者 其一生與詩社關係密切 黃純青年少時 遭逢戰爭影響之故 對於墨子思想深有感觸 又因黃純青從小 就信奉儒家的學說 故曾著 孔墨並尊論 50 作 兼愛非無父辯 於 晴園詩草 回憶指出 記得昭和五年著孔孟並尊論作兼愛非無父辯 公諸報紙讀書人 憤甚 罵 為異端 群起攻之 惹起儒墨論戰 借報紙為戰場 討論半年間 純青以一 當百 乃舉韓愈讀墨子 以證孔孟並尊為正論 舉孟子愛無差等 施由親始 以明兼愛非無父為正解 回顧科舉制度時代 獨尊儒教 以四書五經為金科 玉律 束縛讀書人思想 所以讀書人知有經書 不知有史記 知有孔孟 不 知有楊墨 攻擊崇聖墨者為異端莫怪也 然為求學術進步計 不可不亟謀解 放其思想,著孔墨並尊論 作兼愛非無父辯者 本此意也 51 兼愛非無父 於昭和五年(1930)帶動重新反省儒學墨學的關係 他支持儒 家思想 也發揚墨家兼愛精神 認為文化認同仍應抉擇孔教的中心綱常存在人心 點出禮教的存在對於國家人倫的重要性 黃純青寫信給友人回憶其一生的志向 孔仁墨愛道彌彰 萬古昭昭日月光 政令雖行新體制 君民仍守舊綱常 溫柔敦厚風聲振 平治修齊儒教揚 海鶴樓高詩筆健 稀齡不老鬢無霜 52 他重視文學的實用性 並強調詩風當更 真實自然 他的文學觀反映三 年代 臺灣的文學力求實用大眾化的思潮 也表現新時代部分舊文人文學觀的調整 學 民國八年三月 當時家父 黃純青 寫了一篇題目叫做 孔墨並尊論 的文章 連載於在臺 中發行的 臺灣新聞 而引起軒然大波 群起反對 而雅堂先生(連橫)對於墨子亦有很精深 的研究 所以贊成家父 黃純青 的說法 (黃得時 研究歷史振興文學考據語源 連雅 堂先生對臺灣文化三大貢獻 傳記文學 30 卷 4 期 1977 年 4 月 頁 15) 此手稿為未刊本 見於臺灣文學館數位資料 晴園詩草 黃純青 和石衡宗兄七十書感晴園 南方 183 期 1943 年 9 月 15 日 頁 38 18

35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養出自傳統文學的黃純青 不再拘泥在傳統文學的領域 他支持淺白的文體 亦支 持臺灣話文 並創作臺灣話文 所以他的 臺灣話改造論 亦受黃石輝郭秋生的 重視 並有專文回應 黃純青於詩推崇白居易與袁枚 一重言之有物 關心民生疾 苦 一重性靈抒發 53至於擊鉢吟詩54 非其所長 也非其所樂見 光復後 黃純青已七十一歲 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元旦 夫婦二人參加臺北 市中山堂集團結婚典禮 口占絕句云 春到晴園草木酣 結婚家慶國恩覃 為強黃 族添丁役 膝下兒孫四十三 55後又積極參與社會工作 復出任臺灣省農會理事 長省參議員土地銀行暨合作金庫監察人大同中學校董事長臺灣文化協進會 監事國語日報社董事臺灣新生報設計委員會委員臺灣省通志館顧問副主任 委員 參議員任內 熱忱問政積極敢言 一次會期提案百件 素有 百題議員 之稱 所提議案廣泛包羅萬象 關心臺灣歷史文學的研究 建議編修臺灣省通志 表現對鄉土史地的關懷 於民國三十九年(1950)擔任改組後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 任委員 雖年近八旬仍每日勤於公務 審閱稿件 在文獻會期間致力文獻整理 監 修臺灣省通志稿 不僅為人正直 熱心修志 且對臺灣史頗有研究 他常常早上不 到八點就到延平南路辦公室 過了下班時間 即下午五點之後 他老人家還待在辦 公室 再者黃純青是個公私賞罰分明的人 雖然行事勤儉 但對員工的福利卻非 常注重 每到陽明山賞花季節時 他會利用文獻會配給的公務車 請司機輪流載員 工上山賞花或借用陳逢源先生在陽明山的別墅泡溫泉 要不就在自家的庭院開園遊 會 56民國四十三年(1954) 以八十高齡膺任聯合國文教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內政 此段參考江夏生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北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9 年 6 月 頁 202 雖然黃得時宣稱 至擊鉢吟詩 鉤心鬥角 則非其(指黃純青)所長也 (江夏生 晴園老人 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北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9 年 6 月 頁 202 )然而父子兩人都參加 日治時期早期創立的 樹村吟社 樗社 )詳見林興仁主修 盛清沂編纂 排印 本影印 頁 5034~5035) 他們有十五六人 初定為每月開會一次 就是擊鉢課體 當時詩 作頗盛 黃純青在此還留有兩首代表作 分別是 阿里山神木 (同上 頁 5035)以及 秋夜宴 劍潭山 (同上 頁 5051)因此黃得時對擊鉢吟的否定態度 可以說是事後的反省 但這並不 影響他對舊詩的熱愛 父子兩人其實都是此中的愛好者 遊客 台灣老人黃純青 新希望 第 22 期 1949 年 7 月 23 日 頁 10 訪問 許雪姬劉素芬莊素華 記錄 丘慧君 王世慶先生訪問記錄 (臺北市 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年 2 月) 頁

36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部禮俗委員會委員省政府顧問等要職 黃純青晚年仍孜孜不倦 閉門讀書 手無釋卷 閒暇時含飴弄孫或培蘭養性 手訂 晴園年譜 三卷 晴園詩草 四卷 晴園文存 四卷 八十自述 一卷 可惜多未付梓發行 僅成 晴園詩草 上卷 凡七言絕句一百三十八首 皆親自為 注 最後完成 臺灣地方自治選舉問答 鶯歌庄沿革誌 黃元隆公派下族譜 孔墨並尊論 晴園年譜 三卷 晴園詩草 四卷 晴園文存 二卷 八十自 述 一卷 基隆和高雄 一冊 舉其代表作略述如下 一 臺灣地方自治選舉問答 57以日文寫成 放置於國立臺灣圖書館內 大田修 吉提序 黃純青著述 文中提到自治乃以本地之人辦理本地之事 利害關係 直接處理 二 基隆和高雄 58為海外文庫編輯委員會聘請黃純青及知名人士編寫 提供給 海外僑生們的課外讀物 其內容為地方小誌 敘述基隆和高雄的發達 實具 有它優越的地理環境 交通便利 工商發達 為內外貿易的重地 三 晴園詩草 上卷所作多回憶自傳詩 較善於詠懷59 此詩集為追憶之作 從 內容中多所親自作注之處 可看出其對此書的傳播意識甚強 將於第五章詳 論之 四民國四十二年(1953)二月 適值黃純青八十壽誕 賦詩十二首 為 八十自 述 藉示己志 傳誦一時 黃純青於著作方面 就目前所能得見的 晴園詩草 上卷及黃得時所錄的這十 二首詩來看 他以淺近白描的筆觸 多從臺灣民俗及中國文化傳統著手 為其最大 特色 另散落於報章雜誌的詩將於第六章論述 因其處在新舊文學臺灣話文儒 黃純青 臺灣地方自治選舉問答 臺北州板橋海山自治協會 1935 年 11 月 5 日 黃純青 基隆與高雄 海外文庫出版社 1956 年 10 月 晴園詩草 上卷所收 就篇目看來有自傳一首鄭國姓一首先代十七首幼誕十五首兒 戲十首田舍郎十四首書房三十首獎學七首崇祀四首科舉三十七首狀元吟十首 內 容都是環繞著自已的生活 (黃純青 晴園詩草 臺北 龍文出版社 1992 年 6 月 頁 1~109 20

37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墨學的文化混戰 故而呈現出許多不同的面向 多元面向的黃純青 求新求變 無 拘古今東西 掌握新的文化視野 以適應時代的挑戰 對臺灣語言文學思想有 不同的展現 晚年於故鄉新北市樹林區三多里萬壽山營建壽穴 名 永晴園 登園眺望 臺 北平野盡收眼底 確為福地 黃純青甚覺愜意 曾口占七絕一首 七星大屯笑相迎 四面山環沃野平 府塔凌雲城不夜 省都景色望分明 60此處為黃純青與妻子合 葬之處 黃純青卒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十二月十七日 享年八十二歲 出殯之日 靈車所經之處 樹林市民無不扶老攜幼夾道致哀 寄予無限痛惜 61其手稿作品於 民國八十七年(1998)由其子黃得時捐贈予臺灣文學館 晴園詩草 上卷後由龍文出 版社將其手稿影印發行 收為 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 之一部 第三節 師友交遊 一師長 王作霖(1850~1921) 又名王清霖 字雨生 號大雅 生於道光三十年(1850) 福建泉州三內鄉人 清初王氏先祖渡臺 定居於上淡水擺接堡頂溪洲庄(現今板橋市 頂溪洲里) 王作霖幼年喪母 事父至孝 十六歲父親辭世 與其弟相依為命 性耽 詩書 苦讀不輟 年齡稍長 通博經史子集 已具備作育英才的根基 同治十年(1871) 二十二歲的王作霖 在樹林地區創設 仰山書房 (樹林國小 前身) 塾址在日治時期為樹林一百五十八番地(今新北市樹林區樹北里) 現已變為 商店 隨後又在大嵙崁(現今桃園縣大溪鎮)等地開設書房 慕名受教者眾 黃純青 於九歲至二十一歲 前後十三年 在此讀書 據黃純青描述當年的 仰山書房 其 建築呈凹字的形狀 座北朝南 牆壁皆以土磚堆砌而成 屋頂則以蔗葉覆蓋 屋前 江夏生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灣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6 年 6 月 頁 202 樹林市志編審及諮詢委員會編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10 年 10 月) 頁 690~691 21

38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面臨水田 屋後則為店鋪 四面皆有窗戶 私塾前面有座庭院 站在庭院前遠望 可見千頃之大的平野 以及數座重疊的山巒 風景幽美 私塾之正門貼 仰山齋 三字 塾師用 仰山 二字冠首 題聯一對貼之 聯文現已忘記 室中倚壁置神龕 一方 壁上貼 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 一紙 神龕中央一尊為自然木雕刻之 魁星神像 神像前放置一香爐 香爐兩旁則為為燭臺香筒各一對 壁上貼二聯 一曰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一曰 學海無涯全憑 筆硯為舟楫 青雲有路須依經史作階梯 又貼五絕詩兩首 一曰 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 男兒當自強 一曰 白日莫閒過 青春不再來 窗前 勤苦讀 馬上錦衣回 其餘的空壁上 貼有 登瀛書院 (在臺北)學海書院(在 臺北)及 大觀書社 (在板橋)等處所發給考月課八股文中選之報條 62於 晴園詩 草 及 晴園老人述舊(二) 文中有許多王師與學生互動情形 其門下才能與品德 出眾者不在少數 純青之子黃得時亦曾於此書房受教 父子二人皆為其得意門生 圖2-1 王作霖銅像位於新北市立樹林國小校園中 (筆者於2014年3月29日拍攝) 身為儒者的他對惜字敬紙一事 亦極重視 因此對於潭底山麓聖蹟亭的祭典 他極力維護 於光緒元年(1875)集合十八名人士組成 文炳社 表達對漢文化之尊 62 黃純青 晴園老人述舊(二) 臺北文物 第 8 卷第 4 期 1960 年 2 月 頁

39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重 光緒十年(1884)補增生 候補廩生 為地方所重 光緒二十四年(1898) 日人據臺 為啟發鄉梓教育 乃與門生黃純青陳和盛 申請設立 臺北日語傳習所樹林分教場 八月改為 樹林公學校 從此開啟並奠 定樹林近代的教育學風 其子名受名純 幼承庭訓 同執教於校 傳為鄉里美談 王作霖終身奉獻教育 海山子弟有幸受教者數以千計 他注重身教 恪守儒道 敦厚篤誠 嚴以律已 寬以待人 能以身教 風習後學 樹林文風 實奠基於此 此乃經師人師矣 至今鄉人每道及王作霖 莫不肅然起敬 大正十年(1921)一月 二十日辭世 享年七十二歲 63 二友朋 (一)洪文成 洪文成(1871~1926) 字以南 一字逸雅 號墨樵逸疋 別署無量癡者 生 於艋舺土地後街 後居淡水 家中經營販米事業 乙末之後 避居晉江 得遊泮水 擅長詩書畫 翌年赴試 中晉江縣學秀才 後返臺 大正二年(1913)價購淡水 富商李怡和舊居 達觀樓 作為文人雅聚之處 洪氏平生從事社會公益事業 不 遺餘力 擔任臺北廳參事時 凡欲得書或畫者 將收潤筆 以納赤十字會及愛國婦 人會 其善行為內地與本島人士佩服 其人風流儒雅 博學有才識 詩書俱佳 他 為人豪爽無紈絝子弟之氣 北臺文士皆樂與之交往 明治四十二年(1909) 謝汝銓 與林馨蘭提議設 瀛社 三月七日假艋舺平樂遊旗亭召開成立大會 與會者百餘 人 擔任 瀛社 第一任社長 著有 妙香閣集 以南雖為傳統文人 但其思想 並不守舊 將其二子送往日本習醫 長子洪長庚獲東京帝國大學眼科醫學博士 為 臺灣第一位眼科博士 樹林市志編審及諮詢委員會編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01 年 10 月) 頁 689~690 見黃洪炎編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行會發行 1940 年 頁 462毛一波 臺北縣詩 略 北縣文獻 2 期 1956 年 4 月 頁 412 賴子清 北市科舉題名錄 臺北文物 6 卷 1 期 1957 年 9 月 1 日 臺北市志 卷七 人物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103 瀛社編委會 瀛社創立六十週年紀念集 瀛社辦事處發行 1969 年 頁 1 廉永英崔仁慧 23

40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二)謝汝銓 謝汝銓(1871~1953) 字雪漁 號奎府樓主晚年署奎府樓老人 原臺南府人 日治後遷居臺北 少從蔡國琳學 光緒十八年(1892)入泮 改隸後 入臺灣總督府 國語學校 為秀才入國語學校之首 畢業後奉職督府學務課 旋任教於警察官吏練 習所臺語講師 遷居北市 參與編輯 日臺會話辭典 擔任 臺灣日日新報 漢 文部主編 風月報 主筆 為 詠霓詩社 發起人之一 嗣與洪以南等創 瀛社 昭和二年(1927)繼以南為第二任社長 鼓吹詩學 不遺餘力 瀛社 遂為北臺詩 社第一 昭和六年(1931)為紀念還曆 乃輯昭和五六年( )所作一百九 十二首為上卷 詠平生所受知諸前輩及所交遊諸同事事跡 已故者一百二十首列 入 感舊篇 為中卷 健在者一百三十五首列入 寄懷篇 為下卷 總稱 奎府樓 詩草 日治時為臺北州常置議員 昭和七年(1932)三月二十日於大龍峒孔廟與黃 純青主持 全島聯吟大會 光復後任臺灣省通志館顧問委員會委員 謝氏平生所 作雖多 然稍不滿意 即裂而焚之 故存集之詩無多 以人載史 保存臺灣近代關 係人物之事蹟 頗具文獻 龍文出版社將其平生所著念 奎府樓詩草 蓬萊角樓 詩存 和印 總名 雪漁詩集 又著 周易略說 合著 臺北市志 卷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108基隆詩學會編輯 雨港古今詩選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1998 年 8 月 頁 282 頁 35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 2003 年 頁 183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 明清暨日據時期 國家圖書館 2003 年 12 月 頁 惟舊 臺北市志 作 名文光 誤 吳建民 松山探源尋根 一文亦承此 說 見吳建民 松山探源尋根 松友月刊 創刊號 1998 年 12 月 20 日 頁 58 唐羽編 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971 邱奕松 北 臺詩苑 臺北文獻 直字 69 期 1984 年 9 月 頁 8 劉篁村 艋舺人物志 臺北文物 2 卷 1 期 1953 年 8 月 頁 29 然此文遲頁 30 又標洪文光 其生平事蹟部分與洪以南重疊 恐將文成誤為文光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 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32~233 見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106 郭海鳴 稻江選士錄 臺北文物 2 卷 3 期 1953 年 11 月 15 日 頁 102 毛一波 臺北縣詩略 北縣文獻 2 期 1956 年 4 月 頁 393 賴子清 北市科舉題名錄 臺北文物 6 卷 1 期 1957 年 9 月 1 日 頁 37 瀛社編委會 瀛社創立六十週年紀念集 瀛社辦事處發行 1969 年 頁 3 邱 奕松 北臺詩苑 臺北文獻 直字 82 期 1987 年 12 月 頁 257 臺北市志 卷七 人物 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112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250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24

41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三)黃贊鈞 黃贊鈞(1873~1952) 字石衡或石崚參兩 號立三居士 瀛社 創社社員 臺北大龍峒人 乙未割臺後 為維護故國文化 拒讀日人學校 後執教公學 多所 造就 家境豐饒 多行善舉 曾會同陳培根辜顯榮黃純青 聯名邀集紳商 學三界領袖二百餘人 於江山樓開會商討臺北孔廟修建事宜 其採金所得盡修孔 廟 於昭和十四年(1939)完工 鄉里推崇 尊為大紳 晚年則致力文教 嘗建 樹 人書院 助修保安宮 建設指南宮七星池福德祠 並續修完成大龍峒孔廟之 櫺星門泮宮泮池和萬仞宮牆等建築 堂皇典麗 功在教育推廣 發行 崇聖道 德報 致力孔教之推動 戰後歷任中華聖道會中國文化學會萬國道德會理監 事 並重刊 人海回瀾 宣揚聖教 弘揚儒學 參加 瀛社 漪蘭吟社 後寓 居臺北宮前町 著有 海鶴樓詩鈔 二卷 大同要素 一卷 66 (四)楊仲佐 楊仲佐(1875~1968) 字嘯霞 號網溪 瀛社 創社社員 臺北中和人 弱冠 時 其詩文即聞於鄉里 乙未臺灣改隸 隨父楊克彰內渡 數年後返臺 居北市加 66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152 謝汝銓 雪漁詩集 龍文 出版社 1992 年 唐羽編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974 基隆詩學會編輯 雨港古今詩選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1998 年 8 月 頁 286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 明清暨日據時期 國家圖書館 2003 年 12 月 頁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34~235 見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76 連曉青 黃贊鈞其人其事 其詩 臺北文物 3 卷 1 期 1954 年 5 月 頁 毛一波 臺北縣詩略 北縣文 獻 2 期 1956 年 4 月 頁 405 劉篁村 北臺詩話小談 臺北文物 5 卷 2.3 期 1957 年 1 月 15 日 頁 100 臺北市志 卷七 人物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73吳逸 生 劉得三黃贊鈞詩文選 臺北文物 10 卷 1 期 1961 年 3 月 1 日 頁 48邱奕松 北臺詩苑 臺北文獻 直字 81 期 1987 年 9 月 頁 391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 志 卷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廉永英崔仁 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93唐羽 編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1084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 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188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 明清暨日據時期 國家圖書館 2003 年 12 月 頁 611 林 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37~238 25

42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蚋仔庄 任 臺灣日日新報 記者 中年數遊大陸 遍訪名山大川 著有 神州遊 記 刊諸報端 去職後 擇海山郡中和網溪營建別墅 稱為 網川別墅 以種花 吟詩為樂 親闢花園 名為 曼陀園 人稱 曼陀園主人 每到花季 輒廣延賓 客 前往賞花 時新店溪尚無橋樑與臺北相通 楊氏感鄉鄰渡河之苦 向日本大吏 建議築橋 並慨捐引道用地 此橋即 中正橋 前身即 川端橋 日治時期與純 青先生組婆娑會 常於自宅設宴開詩會 二人常有詩作唱和 光復後 黃純青林 爾嘉吳時英楊仲佐倪炳煌 這五位老翁 年數均七十二高齡 齊集於 晴園 的南園小敘 攝影以假山為背景 因此把假山定名為 五老峰 為 晴園 之佳 話 喜愛蘭花 種蘭歷五十載 有 臺灣奇人 之稱 民國四十七年(1958) 因地 方人口激增 乃倡議另成永和鎮 楊氏因眾望所歸 以耄耋之年出任鎮長 另著有 網溪詩集 (上卷係就網溪唱和詩編成 下卷為楊氏自作) 園藝新書 古今 名人詩集 網溪詩文集 古今格言精選 輯有 歷朝詩選 精選中外格言 等 67 (五)倪希昶 倪希昶(1987~0951) 字炳煌 瀛社 創社員 艋舺剝寮人 居處曰 巢睫居 故又稱 巢睫居士 其人酷愛梅花所以又稱 梅癡居士 性情溫厚 詩詞歌 賦無一不善 亦擅於書寫小楷 乙末割臺後 畢業於國語傳習所 任 南海時報 文藝部主編 新高新報 臺政新報 國語時報 等各社漢文主筆信用合作 社理事暨地方多項公職 從事司法工作 後組 高山文社 繼顏笏山為社長 亦為 晴園五老峰 的成員之一 著有 百勿吟集 行世 黃純青為之寫序 巢 67 見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89 毛一波 臺北縣詩略 北縣文獻 2 期 1956 年 4 月 頁 413 鄭喜夫 臺北著述志稿 臺北文獻 直字 69 期 1984 年 9 月 頁 10 邱奕松 北臺詩苑 臺北文獻 直字 82 期 1987 年 12 月 頁 237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184唐羽編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1098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42~243 26

43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睫居詩文集 瀛洲風義集 東北京畿遊記 時事百感集 古稀百感吟 等 著作則均未刊出 68 (六)顏雲年 顏雲年(1876~1923) 一名燦慶 號吟龍 世居基隆瑞芳 曾受業於當地舉人 江呈輝及汐止貢生周聰明之門 臺灣割讓後 因熟悉日語 且於瑞芳頗具人望 日 人遂與其經營瑞芳金山開發 令其負責提供採礦之材料與工人 並與叔父經營部 分礦區 之後與三井會社共同創立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後再創立 臺陽礦業株 式會社 與 基隆煤礦 兼營土地買賣 漸成鉅富 為臺灣北部一新興財閥 幾 可與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以及高雄陳家並稱 明治四十五年(1912)築 環 鏡樓 於新店街 舉辦聯吟會 為全島詩人大會之濫觴 當日之詩編為 環鏡樓唱 和集 黃純青為之寫序 後來又建立 陋園 於田寮港 提倡詩學 主持風雅 任 瀛桃竹 各吟社聯合會會長 大正十年(1921)任臺北州協議員 旋任總督 府評議員 獲瑞寶章 著有 環鏡樓唱和集 陋園吟集 等著作 見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44 臺北市志 卷七 文化 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112 劉篁村 倪希昶王雲滄海詩文選 臺北文物 10 卷 2 期 1961 年 9 月 1 日 頁 42 邱秀堂輯 臺北七君子詩 倪希昶先生詩存 鯤海粹 編 中華民國史蹟研究中心 1980 年 3 月 頁 289 鄭喜夫 臺北著述志稿 臺北文獻 直字 69 期 1984 年 9 月 頁 10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 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110 惟廉永英等 臺北市志 作 號 嘯霞 誤 唐羽編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1003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194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45~246 大正 12 年 2 月 11 日 臺灣日日新報 8160 號載有 顏雲年氏謝世 消息 黃洪炎 瀛海詩 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470 王一剛 顏雲年顏國年 臺北文物 8 卷 3 期 1959 年 10 月 頁 臺北市志 卷七 人物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96賴子清 圓機活法古今詩粹 文和印刷公司 1966 年 12 月 頁 51 鄭喜夫 臺北 著述志稿 臺北文獻 直字 69 期 1984 年 9 月 頁 8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98基隆詩學會編輯 雨港 古今詩選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1998 年 8 月 頁 28李進勇總纂 重修基隆市志 卷七 人 物志 列傳篇 基隆市政府 2001 年 7 月 頁 29 陶一經編 基隆市志 藝文篇 基隆市政 府 2003 年 4 月 頁 19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195~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 明清暨日據時 期 國家圖書館 2003 年 12 月 頁 791~792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 27

44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七)李燦煌 李燦煌(1882~1944) 字碩卿 亦字石 號秋鱗 晚號退嬰 又號樸亭 樹林 人 為 詠霓詩社 創辦人之一 曾於基隆擔任顏雲年記室 臺灣日日新報 主 掌筆政 嗣受礦業巨擘顏雲年及基隆街長許梓桑之聘 赴基隆新興街設 保粹書 房 授業 因與黃純青同鄉 受其邀約 黃純青有許多記載 雞隆記遊 之詩文及 與其酬唱之詩 著有 東臺吟草 一卷 民國五十三年(1964)門人李建興等集其遺 作為 李碩卿先生紀念集 70 (八)王少濤 王少濤(1883~1948) 幼名新海 字少濤肖陶 別號蕉村裝塗笑陶小 維海山邵人小浪仙雲滄木瓜酓主人一角樓主人東海布衣雲滄生 原臺 北土城人 光緒末移籍臺北 居稻江 後轉北縣中和 明治三十八年(1905)與黃純 青王百祿王希達魏清德等人創立 詠霓詩社 明治四十三年(1910)參與組 瀛東小社 對詩社活動非常熱衷 為 瀛社 創社員 並與臺中 櫟社 臺南 南社 社員時有唱酬 明治四十四年(1911)八月由臺北廳土城公學校訓導轉教於 廈門旭瀛書院 至大正四年(1915)三月卸職 十八歲自大稻埕公學校畢業後入稻江 劍樓 師事趙一山 二十歲轉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乙科就讀 畢業後從 教職 工詩善書精繪 有 詩書畫三絕 之美名 昭和十二年(1937)二月 曾 於臺北公會堂舉辦個人書畫展 少濤遺詩文若干卷 傳有 木瓜庵詩集 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45~246 見 基隆市志 文物篇 基隆市文獻會 1958 年 9 月 頁 26 基隆市志 人物篇 基隆市文 獻會 1959 年 2 月 頁 41 李建興 石鯨夫子傳 李碩卿先生紀念集 臺北蓬萊印務社 1964 年 8 月 頁 3-4 賴子清 圓機活法古今詩粹 文和印刷公司 1966 年 12 月 頁 28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79唐羽編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1030 基隆詩學會編輯 雨港古今詩選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1998 年 8 月 頁 15李進勇總纂 重修基隆市志 卷七 人物志 列傳篇 基隆市政府 2001 年 7 月 頁 37 陶一經編 基 隆市志 藝文篇 基隆市政府 2003 年 4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 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196 林正三 松山地區之 古老詩社 松社 文史哲出版社 2005 年 頁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 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49~250 見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2 臺北市志 卷七 文化志 28

45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九)劉克明 劉克明(1884~1967) 號篁村 新竹人 廩生劉廷壁季子 明治三十六年(1903) 畢業於國語學校師範部 任教於臺北師範學校臺北第三高女 並擔任公學校教員 檢定試驗委員文官普通考試委員總督府翻譯官 曾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與黃 純青王少濤魏清德等人 創立 詠霓詩社 社員來自北臺各地 明治四十二 年(1909) 瀛社 創立 加入其中 戰後 任職臺北市大同高中校長 黃純青為該 校董事長 曾任文化學院臺灣研究所理事 畢生從事教育 五十年如一日 並致力 於蒐集整理地方文獻 著有 臺語大成 廣東語集成 教科摘要 臺灣語速 修 實業教材 臺灣語及書翰文 中和庄誌 臺灣古今談 等 72 (十)林佛國 林佛國(1885~1969) 字澤生耘生 號石崖 又署野老盛邨 臺北州文山 郡人 幼承家學 畢業於師範學校日本法政大學 歷任公學校訓導 臺灣日日 新報 編輯景尾同風會會長臺北州協議會員 戰後任臺北縣參議員第一屆縣 議員警民協會理事長臺北縣文獻委員會副主委員 參與 臺北縣志 編修 為 瀛社 創社員中最後謝世者 平生頗事著作 撰有 臺灣今昔論 日本地方自 72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111 劉篁村 倪希昶王雲滄海詩文選 臺北文物 10 卷 2 期 1961 年 9 月 1 日 頁 44毛一波 臺北縣詩略 北縣文獻 2 期 1956 年 4 月 頁 412 邱秀堂輯 臺北七君子詩 王雲滄先生詩存 鯤海粹編 中華民國史蹟研究中心 1980 年 3 月 頁 263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 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249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80 唐羽編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 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1029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 臺北市 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185 王少濤 王少濤全集 臺北縣 文化局 2004 年 頁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53 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96 鄭喜夫 臺北著述志稿 臺北文獻 直字 69 期 1984 年 9 月 頁 10 邱奕松 北臺詩苑 臺北文獻 直字 82 期 1987 年 12 月 頁 246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 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225 惟鄭喜夫文作 號篁村 臺北市人 唐羽編撰 基隆顏 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1007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 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 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46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治 林氏家譜 蓬萊吟草 環島考察吟草 長林山房吟草 行世 73 (十一)魏清德 魏清德(1886~1964) 字潤庵 新竹人 日治時期畢業於新竹公學校與總督府 國語學校師範部 對詩文方面尤有興趣 明治三十八年(1905)就讀師範部時 即加 入 詠霓詩社 嗣受日本漢學家 臺灣日日新報 主編尾崎秀真之賞識 提拔為 該報記者及漢文部主任 潤庵之詩 深得東坡神髓 五言古詩神志飄逸 語氣清新 他對於燈迷興趣甚濃 常有匠心之作 與其弟清壬在謎壇中甚具才名 臺灣日日 新報 之出謎徵射 多由其主稿 明治四十三年(1910)加入 瀛社 後繼謝雪漁 為第三任 瀛社 社長 亦為竹塹 竹社 重要幹部 與張純甫等切磋往還 明治 四十四年(1911)梁啟超訪臺時 即展現其採訪專才 頗受讚譽 連雅堂亦極為推崇 日本官方及民間學者欲學漢詩者 經常前來請益 臺灣文化協會 創立時 擔任 新竹州評議委員 至昭和十年(1935)仍被推為臺北州協議會員 參與州政 光復前 夕 已自 臺灣日日新報 退休 改至臺北第二中學教漢文 戰後被任命為 臺灣 合會儲蓄公司 總經理 著有 滿鮮吟草 潤庵吟草 人寸園瓿稿 等作 前 者於昭和十年(1935)九月刊行 凡十四冊 潤庵古近長短諸體俱佳 為當時北臺之 大手筆 其哲嗣魏火曜 曾任臺大醫學院院長 見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毛一波 臺北縣詩略 北縣文 獻 2 期 1956 年 4 月 頁 414 瀛社編委會 瀛社創立六十週年紀念集 瀛社辦事處發 行 1969 年 頁 9 鄭喜夫 臺北著述志稿 臺北文獻 直字 69 期 1984 年 9 月 頁 12 邱奕松 北臺詩苑 臺北文獻 直字 82 期 1987 年 12 月 頁 364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廉永 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唐羽編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1022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林佛國 長林山房吟草 龍文出版社 2006 年 頁 32 惟新舊 臺北市志 均作 民國五十二年卒 邱奕松 北臺詩苑 作 民國五十九年卒 均誤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55 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114 許天奎 鐵峰詩話 收於 鯤海粹編 中華民國褚蹟研究中心 1980 年 3 月 頁 邱奕松 北臺詩苑 臺 北文獻 直字 82 期 1987 年 12 月 頁 259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 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99 唐羽編撰 基隆顏氏家乘 文徵篇 30

47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十二)林熊徵 林熊徵(1888~1946) 原名慶綸 字薇閣 號肇權 世居臺北大稻埕 原籍福 建龍溪 為板橋林本源家族第五代傳嫡 林爾康長子 出嗣爾昌 六歲時 尊翁爾 康公辭世 母陳芷芳為福建侯官陳弢庵令妹 撫養有方 年十九 應龍溪縣學試 首場名列前茅 竟不獲薦 嗣參與 同盟會 捐款協助 三二九黃花崗之役 之 經費 同時著眼於振興實業 清社既傾 遂轉經商 成為臺灣財界鉅子 於日人統治下 力爭民族資本之發達 及臺民經濟地位之向上 可說是日治時 期本省最著名之紳商和實業鉅子之一 戰後 曾任臺灣省商業聯合會理事長省黨 部經濟事業委員會主委等職 今日臺灣經濟界人士 多出於先生栽植之下 平生疏 財仗義 對社會事業尤多出力 以恤孤救貧 又主辦 大觀書社 致力保存國粹 文化 顧其平生即有遺產興學之志 卒後夫人林智惠等秉承遺志撥出遺產之部份 充為社會事業費 成立 林公熊徵學田 及 薇閣育幼院 他於詩學之鼓吹亦不遺餘力 民初即被推為 瀛社 名譽會長 於 瀛社 之 活動經費多所捐輸 對 瀛社 之發展 亦有卓越之貢獻 民國三十八年(1949)其 遺族文訪衡道偕生前摰友陳南都吳夢周賴子清林嘯鯤黃純青黃得時等 創 薇閣詩社 以紀念之 由純青先生擔任社長一職 75 (十三)李騰嶽 李騰嶽(1895~1970) 號鷺村夢星 筆名夢癡攷園木馬山人 臺灣蘆洲 75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1080 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 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臺灣 歷史人物小傳 明清暨日據時期 國家圖書館 2003 年 12 月 頁 林正三總編纂 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59~260 見 臺北市志 卷七 人物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唐羽編撰 基隆顏 氏家乘 文徵篇 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 1997 年 12 月 頁 996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 北市志 卷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臺灣歷史 人物小傳 明清暨日據時期 國家圖書館 2003 年 12 月 頁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 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48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人 幼時曾受業於蔡仁甫 十四歲從趙一山遊經傳而外 旁及子史 頗得其旨 弱 冠 入總督醫學校 後復深造於日本帝國大學 獲博士學位 返臺北太平町 於大 稻埕開設宏仁小兒科醫院 暇時則以詩文為娛 大正四年(1915)與黃水沛林述三 等結 星社 戰後又與黃純青林熊祥組 心社 曾任臺灣文獻會主任委員 晚 年隱居於士林 著有博士論文 臺灣省諸種毒蛇對於佁水炭素代謝之實驗研究 臺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 衛生篇 臺北市志稿卷三政制志 衛生篇 紅樓夢 醫事 九畝園詩存 鷺村吟草 後集為 李騰嶽鷺村翁詩存 另集有 芝蘭 同聲集 76 (十四)林熊祥 林熊祥(1895~1973) 字文訪 號宜齋 別署大屯山人 臺北縣板橋人 自幼 受舅氏陳寶琛研究國學 工詩文書法 長於理學 宗陽明 中年以後研究佛教哲 學 晚年傾向天臺宗 於大正十一年(1926)擔任 瀛社 名譽社長 戰後成立 臺灣省通志館 由 林獻堂主其事 黃純青林忠先後副之 民國三十八年(1949)改通志館為 臺灣省 文獻委員會 編纂 臺灣省通志 任總編纂一職 其中 臺灣省通志稿卷首中史 略 為林氏所著 並與曾天從合著 臺灣詩壇 發行詩刊 以宏揚詩教 同年與 黃純青等人創立 薇閣詩社 被推崇為詩壇領袖 後手著 臺灣史略 哲學 蘭嶼入我國版圖之沿革 林文訪先生詩文集 殿版及各官局劇書目錄 等 76 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11 陳世慶 星社 臺北文物 4 卷 4 期 195 年 2 月 1 日 頁 毛一波 臺北縣詩略 北縣文獻 2 期 1956 年 4 月 頁 405 臺北市志 卷七 人物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115 王詩琅 李 騰嶽先生事略 則謂卒於 64 年 4 月 23 日 年 81 見 臺灣風物 25 卷 3 期 1975 年 9 月 30 日 頁 鄭喜夫 臺北著述志稿 臺北文獻 直字 69 期 1984 年 9 月 頁 15 邱 奕松 北臺詩苑 臺北文獻 直字 82 期 1987 年 12 月 頁 399 又 臺北市志 稱其 號 秋星 誤 秋星係指陳心南 見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257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八 文化志 文學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218黃美娥編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 品目錄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 年 2 月 頁 張端然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 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 年 頁 204 林正三總編纂 許惠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49 第二章 家世生平與交遊 先生書學王右軍而旁及米元章 曾擇生平所見真名碑法帖百餘種 條舉列出 綴以短評 輯成 書學原論 其論書推崇晉唐宋之法度 尤其傾倒於米元章 美國國會圖書館欲得其書法 曾函臺北市長高玉樹 請轉致孺慕之忱 並謂酬千金 不惜 77 以上黃純青之友大多是 瀛社 的吟朋 有許多和其社會背景相似 他們志同 道合創立詩社 致力漢文化的推廣 或擔任公職 或為商業鉅子 皆為社會之精英 由黃純青的交遊網絡看出他的社經地位 在地方上影響力甚強 77 見黃洪炎 瀛海詩集 臺灣詩人名鑑刊會發行 1940 年 頁 22 該書作 又號大遯山民 毛一波 臺北縣詩略 北縣文獻 2 期 1956 年 4 月 頁 415 臺北市志 卷七 人物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60 年 頁 賴子清 圓機活法古今詩粹 文和印刷公司 1966 年 12 月 頁 34 瀛社編委會 瀛社創立六十週年紀念集 瀛社辦事處發行 1969 年 頁 12 鄭喜夫 臺北著述志稿 臺北文獻 直字 69 期 1984 年 9 月 頁 16 邱奕松 北臺 詩苑 臺北文獻 直字 82 期 1987 年 12 月 頁 367 廉永英崔仁慧合著 臺北市志 卷 九 人物志 賢德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1 年 10 月 頁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 玟編輯 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頁 274~275 33

50 第三章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黃純青詩歌的創作 除了內在思想 外在環境也息息相關 所謂 知人論世 要研究其創作 當然也要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加以探討 黃純青所處的年 代為清末日治時期臺灣光復後 因不同時期的文學歷史文化差異甚大 所 以其表現亦不盡相同 純青先生是清末科舉時代童生出身 因甲午戰爭乙末割臺 使其無法求取功名 日治時期黃純青擔任公職 且經營 樹林造酒公司 勤釀紅酒 譽滿三臺 並與當時殖民政府詩社商場人士互動頻繁 為活躍的黃金時期 戰 後協力國民政府接收臺灣 擔任臺灣省參議員等公職及編修史書之工作 本章依據 其生長的年代 來探索其社會參與 以瞭解其詩歌的創作背景 第一節 日治時期的參與 日本治臺初期 以武力鎮壓 黃純青於 晴園老人述舊 一系列回憶指出 日 軍五月入臺時 當時他與兄長欲從樹林搭紅頭船前往臺北城大稻埕 參與霞海城隍 廟進香 見商店緊閉關門 又聞唐景崧內渡基隆失守 臺北城陷入恐慌之中 各地 紛紛起兵武裝抗日 七月日軍大舉南下 在樹林地區受到抵抗 雙方展開激戰 樹 林義勇軍阻斷鐵路讓日軍糧源無法南下 襲擊埤角火車站 當時黃純青二十一歲 參與抗日作戰 78 但是另一方面來看 昭和五年(1930)出版的 臺灣政治と其功勞者 中 描述 黃純青領臺當初為土匪防禦 組樹林自衛隊結合海山口兵站司令部及三角湧警察署 維持治安有功 還獲勳六等瑞寶章 同樣的情形在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時 黃純 青身當海山郡守暨海山郡鶯歌街街長 接受派令 協助戰後國策宣導 黃純青能在 兩次朝代更迭下 迅速整理家業 顯現與當局者的關係保持良好 數次成為當權者 78 有關日據時期事情的文獻來自於戰後黃得時對其父的描述以及黃純青在 臺北文物 的記述 這些文物的撰寫 出版時間點皆於戰後 隨著當權政府的更迭 戰後撰寫反日文字相對比較沒 有壓力 34

51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收攏的對象 從政經歷相當豐富 從 臺灣人物誌 臺灣政治と其功勞者 臺灣紳士名鑑 南國之人士 大眾人事錄 等歸納個人經歷記載如下 表 3-1 臺灣人物誌 內有關黃純青的生平經歷79 書名 頁數 出版 年份 經歷簡述 臺灣政治と其功勞者 臺灣評議會員勳六等瑞寶章樹林區 長樹林庄長臺北州協議會員等 臺灣紳士名鑑 府評議會員桃園廳第十七區庄長桃 園廳樹林區庄長桃園廳樹林區長等 南國之人士 臺北州協議會員鶯歌庄長紳章佩 用樹林紅酒株式會社社長等 大眾人事錄 勳六總督府評議會員樹德商行株式 會社代表樹林信用組合長等 臺灣列紳傳 庄長區長紳章等 臺灣人士鑑 勳六等府評議會員臺灣畜產協會理 事臺北州所得稅調查委員等 臺灣官紳年鑑 樹林信用組合長總督府評議員勳六 等紳章樹林製酒公司社長等 臺灣の中心人物 總督府評議會員勳六等釀造業三 角湧辨務署第十一區區長庄長臺灣 紳章樹林同風會等 現代臺灣史 總督府評議會員勳六等釀造業三 角湧辨務署第十一區區長庄長等 資料來源 新高新報社 臺灣紳士名鑑 臺北 新高新報社 1937 年 橋本白水 臺灣政治 と其功勞者 臺北 南國出版協會 1930 年 內藤素生 南國之人士 1922 年 大園市藏 現代臺灣史 日本殖民批判社 1934 年 大園市葬 臺灣の中心人物 日本殖民地批判發行所 1935 年 臺灣新民報社 臺灣人士鑑 1937 年 林進發 編 臺灣官紳年鑑 頁 49 民眾公論社 1934 年 谷元二編 大眾人事錄 東京 帝國秘密偵探社 1941 年 談灣總督府編 臺灣列紳傳 編者 1916 年 由表 3-1 列舉黃純青日治時期的職位 分析可得 其身為行政長官領導者 同時也是一位實業家 對於提高地方文化 領導農村群眾 建設公益事業皆有不 79 本論點依據彭雅芬所整理再加以分析論述 彭雅芬 黃純青及其著述研究 (臺北 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年) 頁 20 35

52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可磨滅的功績 今就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地方建設各方面加以論述 一政治方面 (一)殖民政府平定臺灣動亂後 日本數次改革地方制度 明治三十年(1897)臺灣行政 區首次在各縣廳下辦務署下至街庄長協助行政事務 街長與庄長位階同等 樹 林當時隸屬於海山郡下 而後黃純青當選街長 開始長達三十三年的街庄長行 政職務 位階相當於當地的基層地方長官 (二)隨著殖民政府的政策變更行政區域 樹林鶯歌一帶曾變更劃分為三角湧海山堡 桃仔園廳下等管轄區 至大正九年(1920)田健治郎擔任來臺 首任文官總督確立 地方自治在各街庄置街庄長 原樹林區廢止 將和鶯歌石區(今鶯歌)及三角湧區 (今三峽)一部分合併成鶯歌庄 隸屬臺北州海山郡 黃純青為區長力爭鶯歌庄役 場設置於樹林 黃純青先生與會說 鶯歌鳥要棲息在樹林裡 於是樹林與鶯歌 劃分 各自成立役場 80 (三)除了歷任桃園廳樹林區長及臺北州海山郡鶯歌庄長三十三年 另擔任樹林信用 組合長及畜產組合長二十五年 臺灣畜產會理事十年 桃園水利組合評議委員 八年 臺灣總督府評議員十年 臺灣新民報社顧問十一年 終日治之期 雖膺 任公職一百餘類 彰功達三十六次之多 但平日非因爭取地方民眾公益 未嘗 入臺灣總督之室 而樹林一鄉 以富以庶 得力於黃純青的部分尤多焉 昭和 三年(1928) 臺灣總督以他多年連任公職 對地方自治農村振興及教育施設 有功 奏請敘勳六等 授瑞寶章 81 二經濟方面 (一)樹林酒廠 黃純青在樹林以釀酒出名 對於酒類的相關議題自然十分關心 不僅文章中 屢見酒的製作過程 其出品之紅酒 馳名全臺 家喻戶曉 黃純青身為庄長同時兼 資料提供 樹林國小退休教師劉英俊老師現年 83 歲 江夏生 晴園老人黃純青先生略傳 臺灣文獻 第 10 卷第 2 期 1956 年 6 月 頁

53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有地主資本家身分 加上與當時領導階層互動頻繁 帶動釀酒的名氣 也間接推 銷地方 黃家的家境境亦因之日漸富饒 文獻中也詳細記載成立樹林造酒公司的過程 82以下為樹林酒廠的演變 1. 黃純青畢生致力實業 貢獻地方建樹卓著 於是親身刻苦自勵 由福建省帶回紅 麴原料 大正八年(1919)集資籌創 樹林造酒公司 開啟了樹林的製酒業 2. 大正九年(1920)時將公司改組為法人組織之株式會社 資本金一百五十萬日圓 改名法人組織之 樹林紅酒株式會社 同時黃純青當選 取締役社長 (董事長) 長子逢時為 專務取締役 (總經理) 3. 大正十一年(1922) 殖民政府的專賣制度就延伸到酒類專賣 樹林紅酒株式會 社 因此維持僅二年二個月 殖民政府將酒廠收為公有 改名 樹林製造工廠 將紅麴研究專製 生產 金雞 及 黃雞 兩種的酒 也就是 紅露酒 的前身 然味道不如之前的 紅酒 4. 殖民政府欲將酒納入專賣前 黃純青曾結合同業成立 反對酒專賣同盟會 並擔 任同盟會社長 惜未果 酒類的補償幾經協商 全臺二百多家民營酒廠被政府徵 收交付補償金改建官營酒廠 戰後黃純青提及該段往事 說法是因為日本假造 臺灣施行酒類專賣法是依臺灣人釀酒業的願望 又日人監視不准他渡日 反對 運動終失敗 5. 大正十三年(1924)十二月更名為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樹林酒工廠 黃純青獲得 賠償金 回收資本本金六萬圓 利益金二萬圓 計八萬圓 自大正十一年(1922) 至昭和十二年(1933)為日本人擔任廠長 獨佔酒業之鰲頭 為臺灣財政貢獻良多 82 黃純青 晴園老人述舊(六) 臺北文物 第 10 卷第 1 期 1961 年 10 月 頁

54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圖 3-1 大正十一年(1922)年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 故有意從各地原 從事酒類製造販賣制進出口酒品人員之中 選出在各地 販賣酒類人士 但仍有不少人因故辭退 圖中之黃純青 日 治時期曾擔任省文獻會主任委員 (圖片來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日治與戰後之檔案圖錄 南 投市 臺灣文獻館 2002 年 11 月 頁 42 ) 由上述可知專賣為總督府注入可觀的稅賦 日治時期臺灣的商業資本法益加 興盛 原由初期法律限制臺灣人組成企業組織到大正十二年(1923)後放寬規定 讓 日本人資本掌握臺灣的大型企業 卻讓臺灣的中小型企業蓬勃發展到日本人備感 威脅 所以臺灣的資本家其發展的事業若與殖民政府政策相牴觸時 仍然會被犧 牲 也可看出日本對臺之經營 並非真正保護臺灣人 樹林酒廠內 用以製酒的紅麴及酒粕紅糟 由於來源很多 自然成為美食料理 烹煮最理想的材料之一 對早年居民的飲食文化有很大的影響 早年家家戶戶的 飲食當中 紅麴是食品烹煮的主要原料 臺灣音樂界的前輩李臨秋先生 也就是寫 四季紅 的作曲家 想創作時 一定要喝紅露酒才有靈感 日治時期 鶯歌庄之 歌 曾道出 樹林紅酒名高揚 83樹林紅酒的經營成功 不但會社本身蒙其利 而樹林地方更是受益匪淺 戰後 紅露酒產業興盛 樹林酒廠製造的紅露酒更是遠 近馳名 使樹林區素有 紅露酒的故鄉 之稱 黃純青亦被稱為 樹林紅麴之父 民國四十六年(1957)樹林酒廠正式隸屬公賣局 改稱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樹林酒廠 83 原今澤正秋編 鶯歌鄉土誌 (臺北縣 海山文教工作室 1997 年 4 月) 頁

55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紅露酒年產量超過 10 萬石 聞名全省 以前的樹林酒廠是樹林歷史最久的大型工廠 對地方經濟發展幫助很大 早 年如果不想種田 酒廠幾乎是唯一的就業機會 樹林酒廠以生產紅露酒聞名於世 喝紅露酒曾經是臺灣五 年代市井小民的最愛 也是當時主婦們燉煮補品的最佳 配方 惟時空變遷 曾是臺灣最重要的樹林酒廠敵不過現實環境 在政策考量下 於民國九十三年(2004)拆遷變身為大同科學園區 樹林酒廠遺址( ) 是 樹林人共同的記憶 也是樹林人的驕傲 樹林因它的存在而擁有 紅露酒故鄉 的 美稱 如今它功成身退 讓 紅露酒故鄉 走進了歷史的迴廊 84 (二)有畜農業 日治時期為了充分利用田地與產業結合 黃純青大力提倡有畜農業 設立樹 林畜產 利用購買販賣組合 他創辦樹林產業組合就有扶植自耕農的意圖 與光復 後的耕者有其田的宗旨大致相同 黃純青向林本源買下樹林二三十甲的土地 以一甲餘為單位 區分為二十 區 分租給加入產業組合的會員二十人 這些租得土地的人 除了耕田之外 組合 還在農田中蓋模範堆肥豬舍 給佃農利用 豬食則是利用樹林酒廠的酒糟做為養 豬的主要飼料85 會社釀酒剩餘的酒糟以廉價賣給農民養豬 而酒糟的代價又可以 延到所養毛豬出售後再來繳納 這樣有利的事 農民們爭先恐後地去購糟養豬 進 而又利用豬屎作為肥料下田 當時地方即流行一句話 擔糟即擔肥 說的就是這 一舉兩得的酒糟養豬事業 也因此樹林地方的養豬事業 冠於全臺 甚至有人稱樹 林為東亞的第一養豬村 86養豬成為樹林一帶的附加產業 如此雙管齊下 使農民 樹林市志編審及諮詢委員會編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10 年 10 月) 頁 690~691 訪問 許雪姬劉素芬莊素華 記錄 丘慧君 王世慶先生訪問記錄 (臺北市 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年 2 月) 頁 82~83 李宗慈 靜觀學問的黃得時先生 文訊月刊 13 期 1984 年 8 月 頁

56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收入大增 進而改善生活 儲蓄存款 使自已脫離佃農的身份 成為自耕農 畜農 業的成功 使得樹林的養豬戶數量激增 且獲得 臺灣的丹麥 之封號 87 (三)農會與信用合作社(健民協會的前身) 三角湧是明治三十三年(1900)臺灣最早設立的農會 不過當時是以輔導農業改 良為主 並沒有信用組合的金融性質 村民所依賴金錢借貸多半來自民間土壟間 互助會 到了大正四五年(1915~1916) 信用組合的金融商業觀念才進入農村 後來黃純青與地方人士為了發展地方產業 於大正六年(1917)設立了 有限責任樹 林信用組合 成為首任組合長88 且使金融事業更進一步 成立 有限責任信用 合作社 是用於產業開發之意 附帶獎勵農產品加工養成自作農及畜產改良促 進住宅改善等事宜 又兼營農業倉庫共同販賣諸事 以農村的振興開發為目的 黃純青及高塗等自創設以來即秉持一貫懸命的努力 為全臺灣所少見 遂告發達 日後就由高塗擔任專務理事 負責專營事業 後來擴大業務 遂從原有的信用合 作 變為兼營利用購買販賣農業倉庫的組合 到了昭和十九年(1944) 因戰爭的失利 日本當局改變政策 頒布臺灣農業法 合併各種組合及農棧社團組織 將樹林鶯歌柑園三地組合合併為鶯歌街農業 會 樹林農會原設於鶯歌庄役場內 在黃純青的指導之下 樹林農會由信用組合的 性質轉變為產業組合 他所主持的樹林產業組合及草屯產業組合 是日治時期所 有產業組合經營之中 業績最好的兩所產業組合 此組合後於昭和十九年(1944)改 組為 臺北縣健民協會 現今樹林中學的一部份校地即為黃純青用健民協會名義 從樹林產業組合的土地中撥給健民協會 再捐贈予當年的鶯歌農業實踐女子學校 (今樹林高中前身) 光復後一度改為農會和信用合作社 然後又再合併為農會 訪問 許雪姬劉素芬莊素華 記錄 丘慧君 王世慶先生訪問記錄 (臺北市 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年 2 月) 頁 82~83 訪問 許雪姬劉素芬莊素華 記錄 丘慧君 王世慶先生訪問記錄 (臺北市 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年 2 月) 頁 83 訪問 許雪姬劉素芬莊素華 記錄 丘慧君 王世慶先生訪問記錄 (臺北市 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年 2 月) 頁 94~95 40

57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樹林區的農會為樹林金融機構主要中心 其存款常為全臺之冠呢 (四)水利建設 中國以農立國 自古不論民營或官辦 水利灌溉事業均為民生治國建設之要務 水利事業與自然環境的開發 更是生態環境互動與社會繁榮的綜合表現 晚清時期 水利事業皆屬民營 並沒有任何的政府資力 為墾戶或業主召集佃戶合力開鑿以利 農田灌溉而建 於此場合 對於投資者 其田地的業主給予報酬而受灌溉水的供給 依田地的甲數及水量多寡繳納一定率的水租 日治期間 因應排水與防氾功能多有 修建 當時樹林地區境內主要的埤圳共有四條 水利組合則有十二股水利組合後 村圳水利組合石頭溪水利組合潭底水利組合等組織 負責經營管理與整建維護 水圳之相關事務 90黃純青任內對其水利方面亦有不少建設 如下 1.十二股圳 十二股圳在 舊淡水廳志 稱為福安陂 為清代乾隆年間由業戶張必榮吳 際盛自樹頭陂引水共同開鑿而成 福安陂穿沿龜崙山脈東北 灌溉樹林山仔腳(東 山西山里)彭福(彭厝及中心 6 里)潭底(潭底保安里)圳岸腳(圳安里)獇 子寮(獇寮里)三角埔(三多里)等處田地約 400 餘甲 對樹林大規模的田園開墾 有決定性的影響 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二股圳被認定為公共埤圳 改由政府管理 明治四十 三年(1910)五月歸桃園廳長管理 大正九年(1920)改正地方制度 歸臺北州知事管 理 大正十二年(1923)四月 施行水利組合法 水利組合便移交鶯歌庄長任組合 長監督管理 昭和十五年(1940)一月 實行水利統制 再度改組歸 海山水利組 合 管理 此處目前規畫為休閒步道 91 樹林市志編審及諮詢委員會編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10 年 10 月) 頁 690~ 樹林市志編審及諮詢委員會編 樹林市志 (臺北 樹林市公所 2010 年 10 月) 頁 690~

58 第三章 社會參與及文學活動 2.潭底圳 潭底圳以排水為目的 開鑿於大正十二年(1923) 起因為圳岸腳潭底及獇 子寮地勢低窪 週圍為丘陵及平坦高地 遇雨季或颱風來襲 盆地排水困難 立 成澤國 農作物盡被淹沒無法收成 大正十四年(1925)九月 由海山郡守石田治 郎鶯歌庄長黃純青創 潭底水利組合 興辦排水工事以治水患 潭底水排出後 化為良田 從此水患不再 潭底池中央略偏北的池中浮出一塊小土堆 似如日月 潭的光華島 面積約三百坪右右 黃純青先生蓋一座涼亭供農民蔽雨之用 地點 在目前新北市樹林區中正路監理所對面 因潭底池地面低窪每遇到洪水時期淹沒 農作物 農民收入差就把池面填高後興建木器工業區 以致把涼亭木埋在地下 現已看不見痕跡 92 三社會文化方面 (一)教育 臺灣保守派的經濟民族主義除了強調得到殖民政府的經濟特權 要求殖民政 府是否能對本島兒童實施義務教育 解除對臺灣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限制 希望子 弟進入日本的第一流高等學府 93其實日本對臺灣有其長久的計畫 尤其教育方 面 相關的法令如下 1. 臺灣最初的教育從芝山巖學堂開始 在初等教育上有國語傳習所以及公學校兩 種 明治三十一年(1898)七月二十八日總督府勒令第一七八號制定 臺灣公學 校令 明令十月後廢除國語傳習所 公學校由地方經費設立 之後維持費用 由街庄者負責 學生家長或監護人要繳納學費 94明治四十年(1907)二月二十六 資料提供 地方耆老樹林國小退休教師劉英俊老師提供 現年 83 歲 派翠西亞 鶴見著 林正芳譯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 (宜蘭 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9 年 6 月) 頁 169 許毓凌 日治時期小學校臺灣兒童的跨文化經驗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7 年 頁 27 42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論文封面

論文封面 6 21 1973 13 274 A Study of Children s Poetry by Lin Huan-Chang Chen, Chun-Yu National Taitung Teachers College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Abstract Lin Huan-Chang, the poet who devote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036王振勳136.doc

Microsoft Word - 001036王振勳136.doc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民 國 93 年,2(1),1-36 櫟 社 詩 人 的 社 會 意 識 與 女 性 態 度 之 研 究 王 振 勳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櫟 社 是 台 灣 日 治 時 期 由 中 部 詩 人 所 組 成 的 詩 社, 藉 以 彼 此 透 過 擊 缽 酬 吟 增 益 感 情, 豐 富 個 人 生 活 與 提 升 文 采, 初 期 成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99 1992 11 7 1999 8811218 800 150.456 1387 1392 1680 The Research on the Faith in Cheng Hwang Yeh in Kinmen This research is written by a native kinmenese who does a long period of field research and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Doctorate Dissertation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Xu Fu-Yuan's Life Feeling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More information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1 1945 8 1945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e war and had to retreat from Taiwa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研 究 生 : 周 孟 樺 指 導 教 授 : 李 淑 萍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95 年 7 月 25 日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95 年 7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More information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95 12 71 103 Journal of Yuanpei University No. 13, December 2006 P. 71 P. 103 The Poems of Analyzed Theories in Journey of Yangtze Gorges that the Four Great Poets Traveled by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論 年 六 ii 離 年 拾 領 更 年 不 論 不 不 年 良 年 力 兩 年 不 料 利 論 論 劉 精 了 論 論 更 不 領 六 更 老 論 見 老 老 見 論 句 讀 見 論 更 立 年 歷 不 不 累 便 iii 論 領 易 領 領 來 年 歷 了 數 累 了 數 不 參 領 年 年 老 零 螺 不 力 說 類 更 度 識 不 留 料 螺 料 理 理 念 林 了 略 林 力 螺 iv Chiang

More information

蔡 氏 族 譜 序 2

蔡 氏 族 譜 序 2 1 蔡 氏 族 譜 Highlights with characters are Uncle Mike s corrections. Missing or corrected characters are found on pages 9, 19, 28, 34, 44. 蔡 氏 族 譜 序 2 3 福 建 仙 遊 赤 湖 蔡 氏 宗 譜 序 蔡 氏 之 先 出 自 姬 姓 周 文 王 第 五 子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東 華人文 學報 第十七期 頁 21-59 2010 年 7 月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黃州詩景 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 李妮庭 提 要 如同蘇軾在黃州的居遊為宋人所樂道 張耒的黃州詩也喚起了宋人對黃州這 一地方的情感與想像 然而 與前人迥異 張耒詩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顯現其遷謫意識 具體而言 張耒詩中所描寫的黃州 意味著 非吾土 的南方 北方的城市映像與荒山野水的現實 相互對立 激盪

More information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忽 略 其 散 文 其 他 面 貌, 本 論 文 檢 視 其 散 文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本 章 主 要 詳 明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忽 略 其 散 文 其 他 面 貌, 本 論 文 檢 視 其 散 文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本 章 主 要 詳 明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鍾 正 道 先 生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研 究 生 : 謝 舒 怡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四 年 七 月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何繼文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引論 蘇軾 1036 1101 黃庭堅 1045 1105 一直是宋詩特徵的典範其毀譽反映著宋詩 地位的升降自宋迄明不少崇唐抑宋的詩學家往往強烈批評蘇黃以表示整 體的宋詩不能繼承唐音例如胡應麟說 大曆而後學者溺於時趨罔知反正 宋元諸子亦有志復古而不能者其說有二 一則氣運未開 一則鑒戒未備 1 蘇黃矯晚唐而為杜得其變而不得其正故生澀崚嶒而乖大雅

More information

094THU DOC

094THU DOC 1 Tunghai University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AdvisorProfessor Lee Li-shin Research into Tang Dynasty Poetry about Amusement Activities AuthorChen Cheng-ping July 3,2006 2 3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Managing Traditional Temples A Cas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Temples in CHIA-YI 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 study 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11 年 9 月 Vol.21 No.3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 2011 学 术 名 家 研 究 史 学 大 家 安 作 璋 先 生 访 谈 录 康 香 阁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 摘 要 : 安 作 璋 先 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最 早 从 事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key word Poetry of Tu Fu historicpoetry of Tang Dynasty Lyric, drama and narrative are the principal part of world s literature. In common sense, the

key word Poetry of Tu Fu historicpoetry of Tang Dynasty Lyric, drama and narrative are the principal part of world s literature. In common sense, the key word Poetry of Tu Fu historicpoetry of Tang Dynasty Lyric, drama and narrative are the principal part of world s literature. In common sense, the poetry of Tu Fu is Lyric, but when we take a vision

More information

穨1-林聖欽.doc

穨1-林聖欽.doc 1 39 92 11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 39, November. 2003 *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study of the Taiwanese christening culture: A case of Xuei-gia-liau, Xuei-gia Bau, Yan-Shui-Gang Ting in Japanese Rule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音 樂 學 系 音 樂 教 學 碩 士 班 學 位 論 文 新 瓦 屋 客 家 花 鼓 之 研 究 A Research on Hsin-Wa-Wu Hakka Flower-Drum 研 究 生 : 陳 怡 妃 指 導 教 授 : 明 立 國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三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文 化 資 產 總 管 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1 1 73 2 3 4 5 2003 p259 2 7 1997 p136 3 4 17 53 20 165~167 74 1064 5 ( ) 26 6 7 8 < > 37 39 37.1p4 40 9 10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1887 17 ~ 1962 小譃竟成生死 53 54 55 皷角鬧西皮 11 : 56 金獅献瑞慶春王 燈明花市艶風光 58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 pp. 175-198 18 89 12 * 175 176 20 177 1980 1982 1985 1985 1972 -p -t -k 178 1985 1987 1990 1992 1991 1985 1980 1980 1980 1981 1981 1980 1990 1995 1982 1991 1985 1993 1992 1992

More information

symmetrical cutting patterns with various materials for visual designing; ii. This part combined costumes, bags and oilpaper umbrellas with the tradit

symmetrical cutting patterns with various materials for visual designing; ii. This part combined costumes, bags and oilpaper umbrellas with the tradit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per Cutting Patterns to Bag,Costume Designs and oilpaper umbrella TSAI,Yi-lun LIN,Yu-wen Abstract Using bags and costumes is regarded as the extension of human body, and the

More information

鉢 5 2007 6 81~102 鬪 81 鉢 1 1940 2 113 1999 3 114 1999 82 5 邨 册 册 册 邨 册 册 册 册 83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鉢 册 84 5 4 6821952 5 811952 6 册 7 85 峯 邨 8 86 5 册 87 鉢 88 5 咏 89 勲 90 5 煕 峯 91 峯 峯 敎 92 5 邨 93 邨 94 5 邨 敎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B0AAA4A4BFEFACECC2B2A4B628B6B6A7C7AAA92920323031322D323031336E6577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B0AAA4A4BFEFACECC2B2A4B628B6B6A7C7AAA92920323031322D323031336E65772E646F63> 選 科 程 序 5 月 24 日 - 新 高 中 選 科 講 座 5 月 30 日 或 之 前 - 交 模 擬 選 科 表 6 月 26 日 或 之 前 - 交 正 式 選 科 表 ( 需 家 長 簽 名 ) 學 校 依 學 生 1. 選 修 科 目 的 意 願 2. 配 對 科 目 的 成 績 3. 科 目 的 學 額 分 配 學 生 的 選 修 科 目 8 月 初 - 公 布 學 生 獲 編 配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1897-1987.. ABSTRACT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More information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13 期, 頁 185-206 民 國 101 年 6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1920 年 臺 灣 廢 廳 反 對 運 動 與 地 方 意 識 *1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政 治 史 的 再 論 析 **2 蔡 蕙 頻 摘 要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與 戰 後 特 殊 的 時 空 背 景, 日 治 時 期 政 治 史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台 南 科 大 學 報 第 26 期 人 文 管 理 頁 167-186 中 華 民 國 96 年 9 月 古 典 文 學 中 具 功 名 仕 宦 意 象 的 植 物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探 討 以 槐 紫 薇 柏 桂 為 例 周 明 儀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在 科 舉 盛 行 於 中 國 的 一 千 三 百 年 中, 追 求 功 名 可 說 是 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台 灣 學 誌 第 二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49-77 日 治 時 期 府 城 士 紳 王 開 運 的 憂 世 情 懷 及 其 化 解 之 道 施 懿 琳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shyyilin@gmail.com 陳 曉 怡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mayfennel@gmail.com 摘 要 王 開 運 是 日 治 至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Surve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vorable Local Conditions and Field, as well as the Artistic Decoration of Street Taking Hai An Road of Tainan City for Example Abstract It has been several decades

More information

9(3)人文封面

9(3)人文封面 102 9 3 243-256 摘要 30 1931 1930 322-323 1943 7 31 30 40 1895 1896 244 1 2005 1-17 1943 1933 73 2011 116 30 30 1931 1 2011 24 33 245 1937 1941 12 1930 322-323 1943 7 31 2003 28-59 1920-1925 1926-1937 1937-197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五期 2007年10月 頁217-258 國立台灣文學館 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 ] 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 南國文藝 的創刊 柳書琴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1937年7月台灣報刊廢止漢文欄 漢文文學雜誌紛紛停刊 然而 就在1941年12月1日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一週 台北市日 新町意外發行了一份帶有重建純文學理想的漢文雜誌 南國 文藝 何以一份漢文純文學雜誌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夕

More information

/ / / / 0 / / http / /www. ssdph. com. cn / / / / / / / / / / / / / 3 /. 5 / 66 / / /

/ / / / 0 / / http / /www. ssdph. com. cn / / / / / / / / / / / / / 3 /. 5 / 66 / / / / / / / / 0 / 00005 / http / /www. ssdph. com. cn / 00 653637 / / / / / 00 653996 6539963 / / 00 6585539 / / / / 850 68 / 3 /. 5 / 66 / 003 7 / 003 7 / ISBN 7-8090 - 0 - / K 066 / 994 995 895 ~ 936 949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66 93 2 1966 2003 THE RESEARCH OF CHANG HSIAO-FENG'S LYRICAL ESSAYS 1966 2003 8911213 172 LAN PEI CHEN Hsu Hsin yi Keywords CHANG, HSIAO-FENG Modern Prose Lyrical Taiwanese Literature Abstract CHANG,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96 7 () 124

96 7 () 124 123~142 96 7 Journal of Kun Shan University, Vol.4, pp.123~142jul, 2007 * ** * ** 123 96 7 () 124 125 96 7 邨 126 () 嶫 127 96 7 : : 128 129 96 7 130 ( 131 96 7 邨 132 ( ). 133 96 7.. 悞 菓 躭 134 畊 嶫 薲 苽 湙

More information

155-182 ±i©uµY

155-182 ±i©uµY 20043 155182 (1 9 3 4)1 9 0 5-1 9 8 5 (Shinbun Haitatsufu) (Nauka) 1 934 1 0 1 8 8 1-1 9 3 6 1 9 0 4-1 9 8 5 1 1 987 1 53-155 1999 675-676 -155- 2 1 936 1936 3 22 20033 1-33 4 1 983 1 1 9833 3 1 988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王建國.doc

Microsoft Word - 2.王建國.doc 文與哲 台灣南區大學中文系策略聯盟學術論叢 2014 年 6 月 頁 53~92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清 代 學 術 研 究 中 心 風景與心境的鏡像 日據時期新詩中的海洋書寫 以林修二之詩為例 王建國 摘 要 本文主要著眼於台灣古典與現代海洋文學書寫之變異 首先 以日據時期新 舊文學作品中頗具代表性之 黑潮 為考察對象 倘若古典 舊 黑潮是封建體 制下的產物 則現代 新 黑潮則頗為貼近新時代的脈動

More information

Love Taiwan through transcending Taiwan Social reform and relief operation by Inagaki Tobee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Abstract Ruled under Japanese c

Love Taiwan through transcending Taiwan Social reform and relief operation by Inagaki Tobee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Abstract Ruled under Japanese c 超 越 臺 灣 而 愛 臺 灣 1 日 治 時 期 稻 垣 藤 兵 衛 的 社 會 改 革 與 救 助 行 動 摘 要 日 本 殖 民 統 治 下, 臺 灣 人 民 為 求 生 存 與 平 等 待 遇, 透 過 各 種 方 式 爭 取 權 利, 當 時 主 要 領 導 者 多 為 臺 籍 知 識 分 子 不 過, 日 籍 人 士 稻 垣 藤 兵 衛, 卻 懷 著 跨 越 族 群 藩 籬 的 信 念,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87-126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歸 有 光 詩 中 的 海 戰 書 寫 兼 述 其 古 文 中 的 禦 寇 思 想 * 顏 智 英 摘 要 本 文 針 對 歸 有 光 24 首 與 抗 倭 海 戰 相 關 的 詩 篇 作 深 入 的 探 討, 以 溯 源 頭 觀 流 變 的 研 究 方 式, 具 體 見 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100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鍾 屏 蘭 博 士 台 灣 客 家 令 子 的 內 涵 及 其 在 教 育 上 之 應 用 研 究 生 : 馮 詠 書 撰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7 月 謝 誌 三 年

More information

:

: Thesis on Court Banquet and Assemblage Poetry in Early Tang : I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different stages early Tang: Taizong GaozongWuhou and Zhongzong,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II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approaches Wu Wengying s ci poetry through his different class artistic style, and make a subject comment on the controversy of whether its has modernist element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I Abstract Abstract Kendzaburo Oa and Mo Yan are the writers from Japan and China who have great literature influence and strongly hometown sick in their creations. There are many places that communicate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01 12 93-122 * 2012.7.10 2012.12.5 * 94 638-712 677-744 709-788 749-814 -850-867 1 980-1052 1007-1072 1037-1101 1010-1071 1032-1098 1007-1072 1009-1059 2 1023-1063 992-1049 1002-1069 * 1 2 49 880 1997

More information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 家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清 代 臺 灣 客 家 文 人 的 人 際 網 絡 以 吳 子 光 為 中 心 研 究 生 : 呂 欣 芸 指 導 教 授 : 吳 學 明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一 月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More information

87H0013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PDF

87H0013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PD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 tracks in the Yangming Shan National Park Principal Investigator JUI-TSUNG LEE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 Tracks in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Abstract This study, starti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徐 婉 真 這 四 天 的 綠 島 人 權 體 驗 營 令 我 印 象 深 刻, 尤 其 第 三 天 晚 上 吳 豪 人 教 授 的 那 堂 課, 他 讓 我 聽 到 不 同 於 以 往 的 正 義 之 聲 轉 型 正 義, 透 過 他 幽 默 熱 情 的 語 調 激 起 了 我 對 政 治 的 興 趣, 願 意 在 未 來 多 關 心 社 會 多 了 解 政 治 第 一 天 抵 達 綠 島 不 久,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度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誌 謝 手 裡 拿 到 這 本 沉 甸

More information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MASTER OF ARTS (CHINESE STUDIES)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More information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都 市 發 展 與 建 築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高 雄 後 勁 地 區 傳 統 民 居 特 徵 之 研 究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Houjing District in Kaohsiung 研 究 生 : 許 輝 隆 撰 指 導 教 授 : 陳 啟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國 小 國 語 教 科 書 修 辭 格 分 析 以 南 一 版 為 例 指 導 教 授 : 柯 明 傑 博 士 研 究 生 : 鄺 綺 暖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七 月 謝 辭 寫 作 論 文 的 日 子 終 於 畫 下 了 句 點, 三 年 前 懷 著 對 文 學 的 熱 愛, 報 考 了 中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 ii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o encourage and help employe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so that they can fully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s goals. The main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Chen Yang-Wei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呂 正 惠 蘇 敏 逸 博 士 博 士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研 究 生 : 陳 麗 淑 撰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 月 淡 江 大 學 研 究 生 中 文 論 文 提 要 論 文 名 稱 :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頁 數 :128 校 系 (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學 院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學 程 碩 士 論 文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教

More information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61 * 1870 61-85 TAIPEI THEATRE JOURNAL 27 (2018): 61-85 School of Theatr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7.12.21 2018.1.11 *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博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鄭 明 娳 教 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研 究 生 楊 書 瑋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More information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立 論 年 六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女 路 路 力 臨 玲 老 不 若 不 識 年 六 歷 行 來 參 論 說 說 歷 狀 年 錄 料 行 料 料 年 列 異 力 識 論 若 Research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65.doc

Microsoft Word - 465.doc 第 13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幽 人 空 山, 过 雨 采 蘋 唐 代 诗 歌 蘋 意 象 探 微 张 俊 峰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210097) 摘 要 : 蘋 意 象 源 自

More information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李元皓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 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李元皓** 中文摘要 形成於十九世紀的京劇 在二十世紀初時 發展的勢頭風潮臻於極盛 新興 的唱片錄音科技也於十九世紀末抵達中國 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老唱片 以不同於 書面文字的方式 記錄著京劇有聲的過往 老唱片所能記錄的雖然只有聲音 然 而聲音 亦即 唱腔 正是戲曲藝術的核心之一

More information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五 期 2006 年 9 月 頁 327-358 鍾 理 和 疾 病 書 寫 探 析 洪 玉 梅 摘 要 鍾 理 和 一 生 坎 坷 多 舛 貧 病 交 迫, 然 而, 他 熱 愛 人 生 熱 愛 文 學, 始 終 以 溫 馨 敏 銳 的 筆 觸, 僕 僕 風 塵 於 創 作 之 途, 倒 在 血 泊 中 死 而 後 已 歷 來, 研 究 鍾 理 和 的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TWGHs S

TWGHs S TWGHs S C Gaw Memorial College 東 華 三 院 吳 祥 川 紀 念 中 學 Subject Selection S3 to S4 (2013 年 2 月 版 ) 中 三 升 中 四 選 科 手 冊 新 高 中 課 程 東 華 三 院 吳 祥 川 紀 念 中 學 升 學 及 擇 業 輔 導 處 P. 1 目 錄 選 科 導 言 P.3 升 學 路 徑 P.3 如 何 選

More information

encourages children to develop rich emotions through close contact with surrounding nature. It also cultivates a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s balanced de

encourages children to develop rich emotions through close contact with surrounding nature. It also cultivates a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s balanced de * ** *** **** The Instruction of a Sense of Seasons in the Field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Kindergartens in Germany, Australia and Japan Kazuyuki YOKOIKimihiko SAITOKatsushi ONO Koichi EBIHARA

More information

穨 PDF

穨 PDF A Study of the Wang-Family Cultivated History and Their Old Houses in Shen-kan 1 2 / / / 3 A Study of the Wang-Family Cultivated History and Their Old Houses in Shen-kan by Yi-Hsuan Hsieh Thesis Adviser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 立 臺 灣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與 人 文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本 論 文 獲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 博 ( 碩 ) 士 論 文 研 究 獎 助 課 外 讀 物 對 於 國 小 低 年 級 國 語 科 教 科 書 輔 助 性 之 研 究 - 以 新 北 市 100 年 度 國 民 小 學 推 動 閱 讀 計 畫 優 良 圖 書 為 例 指 導 教 授 : 張 純

More information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249270 * ( 93 6 30 93 12 1 ) *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uality. Those poems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2006 6 139 170 1849 139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

David Faure

David Faure 300350 2009 2014 K24 K25 A 1005-605X 2016 01-0150- 19 A Summary Study on the Cla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Recent Years CHANG Jian - hua Center for Chinese Social History Studies Nanka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穨CY03519.PDF

穨CY03519.PDF 519544 519 * * CY03517- 520 519544 521 * 1987 76 ( 86) 1993 1995 * 522 ( 86 87) 20 ( 1991) 523 1 1 524 1949 22 3 5 ( 86) 1. 2. 3. 4. ( 72) ( 1993 1997) 525 34 5 4 10 34 2 526 134 2 2 527 19 ( 1996) ( 19881991)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151-178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時 代 苦 難 論 甲 午 戰 爭 詩 張 柏 恩 * 摘 要 梁 啟 超 云 : 喚 起 吾 國 四 千 年 之 大 夢, 實 自 甲 午 一 役 始 也 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把 整 個 清 廷 從 鴉 片 戰 爭 以 來 的 努 力 打 垮, 中 國 陷 入 極 大 的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RADUATE INSTITUTE IN PUBLISHING NAN HUA UNIVERSITY THE OPERATION MODELS OF WRITERS PRESSES IN TAIWAN ADVISOR: PH.D. CHEN CHUN-JUNG GRADUATE

More information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塗 畫 畫, 高 中 開 始 為 了 準 備 考 美 術 系 而 每 日 下 課 後 往 畫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塗 畫 畫, 高 中 開 始 為 了 準 備 考 美 術 系 而 每 日 下 課 後 往 畫 東 海 大 學 美 術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學 位 創 作 論 述 風 景 變 奏 指 導 教 授 : 倪 再 沁 教 授 研 究 生 : 吳 冠 瑩 撰 西 元 2011 年 6 月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More information

9 61-89 2004 12 * * 62 9 1 2 3 4 5 6 1 3 4 5 6 7 8 2 3 4 5 6 63 7 8 12 1 1 1 1 2 3 1 6 1 1 9 56 11 13 24 2 7 8 9 64 9 7 7 3 4 9 10 23 11 1357 2468 11 10 19 2003 10 1 65 7 5 3 1 2 4 6 8 1 6 8 4 4 6 1 30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