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ranscription

1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Doctorate Dissertation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Xu Fu-Yuan's Life Feeling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研 究 生 : 蔡 靖 文 Ching-Wen Tsai 指 導 教 授 : 龔 顯 宗 博 士 Dr. Xian-Zong Gong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July 2012

2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研 究 生 : 蔡 靖 文 100 學 年 度

3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Doctorate Dissertation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Xu Fu-Yuan's Life Feeling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研 究 生 : 蔡 靖 文 Ching-Wen Tsai 指 導 教 授 : 龔 顯 宗 博 士 Dr. Xian-Zong Gong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July 2012

4

5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摘要 徐孚遠 明季與陳子龍夏允彝等人籌組幾社 有聲於眾 明清易代之變 擇選棄家抗清 輾轉經歷南明諸王 釣璜堂存稿 交行摘稿 為其流離抗清 之作 總計詩約二千八百首 卻因世人不易取得 以至論明代詩文者鮮少言及 而論臺灣文學者 又有爭議待決 國家不幸詩家幸 賦到滄桑語便工 因此本編 以此二書為研究為範圍 探討他在改朝換代下的生命情懷 試圖填補徐孚遠研究 的不足 本編共計七章 分別從徐孚遠生平著述交遊世變下之自我認同離亂 情懷海洋書寫異域臺灣書寫著手探討 針對其人其詩進行深入考察 一 生平事蹟 文中正誤闇公長子世威去世時間 以及浮海安南在永曆十二年 1658 二月等 二交遊考略 得出 釣璜堂存稿 交行摘稿 中一百四十多名闇公 朋交遊事蹟 不僅有助了解闇公和時人詩文 也可裨補南明史 三自我認同和 離亂情懷 得出闇公有根深蒂固的忠節思想和民族精神 詩歌具發抒亡國之痛 描述民間疾苦譴責滿清暴行倡導民族思想嚴辨夷夏之防的時代特色 四 海洋書寫 徐孚遠具有豐富的海洋經驗 書寫海洋題材多樣 多采的海洋意象則 增添感時憂國救亡圖存的精神 兼具個人色彩和時代意義 五臺灣書寫 據 釣璜堂存稿 探得徐孚遠康熙元年 1662 十月攜眷移墾臺灣 也探知相關臺 灣詩中詩人情懷 另外 還考證出 桃花 送張宮師北伐 挽張宮傅 三首 不為闇公在臺之詠 總而言之 得出在臺灣文學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研究的意義 關鍵詞 徐孚遠釣璜堂存稿交行摘稿交遊海洋書寫臺灣生命情懷 ii

6 摘要 Abstract Xu Fu-Yuan (徐孚遠) was a famous writer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明季) and started Ji Club (幾社) with Chen Zi-long (陳子龍) and Xia Yun-yi (夏允彝). When the Ming (明) government was overthrown by the Qing (清)government.he chose to forsake his family to overturn the Qing (清) government and then experienced several emperors of Nan Ming dynasties (南明). The poems written during he left the hometown to overturn the Qing (清) government in Diao-Huang-Tang Manuscripts ( 釣璜堂存稿 )and Jiao-Xing Manuscripts ( 交行摘稿 )total early2800.people could hardly get the Diao-Huang-Tang Manuscripts( 釣璜堂存稿 )so the critics and researches in the Ming literature are very poor, and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must be settled in the Taiwan literature. Therefore, the study is on the two books to explore his life feelings during the Ming (明) and Qing (清).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comprises the life and writings of Xu Fu-yuan, social association, self-identification, feelings, ocean writing, and Taiwan writing. By researching in depth on Xu Fu-Yuan ( 徐 孚 遠 ) and his poems, we discover something.for example, first, we confirm he went to Jiao Nan ( 交 南 ) in February,12th year of Yong-li (永曆). Second, we get Xu Fu-Yuan s (徐孚遠) friends in his poems more than 140.It not only helps us to understand him more but fill the records in Nan Ming dynasty. Third, his ocean writings have plenty of subjects and varied images. Fourth, according to Diao-Huang-Tang Manuscripts ( 釣璜堂存稿 ), he came to Taiwan with his wife and his childe to reclaim lands in 1rt year of Kangxi (康熙). In addition, the poem peach blossom ( 桃花 ) and mourn for Zhang Gong-SHi aren t written in Taiwan. Generally speaking, Xu Fu-Yuan (徐孚遠)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in Taiwan literature,chinese literature. Keywords Xu Fu-Yuan Diao-Huang-Tang Manuscripts Jiao-Xing Manuscripts Social Association Ocean-writing Taiwan Life feelings iii

7 目 錄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目 錄 論 文 審 定 書 i 中 文 摘 要 ii 英 文 摘 要 iii 緒 論 一 研 究 動 機 1 二 相 關 研 究 3 三 研 究 方 法 及 範 圍 5 四 研 究 意 義 7 第 一 章 生 平 事 略 與 著 述 第 一 節 兩 腳 書 廚, 幾 社 主 盟 9 一 夙 慧 博 識, 場 屋 不 順 9 二 名 重 松 江, 幾 社 主 盟 10 ( 一 ) 幾 社 創 立 緣 起 11 ( 二 ) 課 藝 宗 師 14 ( 三 ) 幾 社 經 濟 之 傑 16 第 二 節 流 離 抗 清, 完 髮 以 終 19 一 松 江 建 義, 震 澤 遇 難 19 ( 一 ) 松 江 建 義 19 ( 二 ) 震 澤 遇 難 21 二 輾 轉 閩 浙, 流 離 抗 清 25 三 浮 海 交 南 27 四 客 逝 饒 平 33 第 三 節 知 見 著 述 34 一 別 集 35 ( 一 ) 釣 璜 堂 存 稿 35 I

8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 二 ) 交 行 摘 稿 38 二 幾 社 諸 子 總 集 39 ( 一 ) 幾 社 壬 申 合 稿 39 ( 二 ) 幾 社 六 子 詩 42 ( 三 ) 幾 社 六 子 詩 選 44 三 散 見 詩 文 45 ( 一 ) 詩 45 ( 二 ) 文 46 四 史 類 49 ( 一 ) 史 記 測 議 50 ( 二 ) 十 七 史 獵 俎 51 ( 三 ) 浮 海 記 非 徐 孚 遠 所 作 52 五 兵 書 53 小 結 54 第 二 章 前 期 交 遊 考 略 第 一 節 師 徒 57 一 師 57 ( 一 ) 楊 喬 然 58 ( 二 ) 黃 道 周 61 二 弟 子 63 ( 一 ) 王 澐 63 ( 二 ) 李 延 昰 65 ( 三 ) 姚 世 靖 66 ( 四 ) 林 霍 67 第 二 節 幾 社 友 69 一 陳 子 龍 70 二 夏 允 彝 77 三 周 立 勳 81 四 彭 賓 84 五 李 雯 87 六 宋 徵 璧 90 七 張 密 93 第 三 節 復 社 友 96 一 方 以 智 96 二 錢 澄 之 100 II

9 目 錄 三 吳 德 操 105 四 吳 祖 錫 ( 鉏 ) 107 小 結 110 第 三 章 後 期 交 遊 考 略 第 一 節 朋 僚 111 一 張 肯 堂 朱 永 祐 111 二 王 忠 孝 117 三 沈 浩 然 巖 生 兄 弟 121 四 趙 牧 124 五 姚 翼 明 錢 肅 樂 126 六 黃 事 忠 張 自 新 130 七 萬 年 英 134 第 二 節 海 外 幾 社 友 138 一 張 煌 言 138 二 陳 士 京 143 三 曹 從 龍 149 四 沈 佺 期 152 五 盧 若 騰 155 第 三 節 徵 士 157 一 紀 許 國 158 二 洪 思 160 三 鄭 郊 162 第 四 節 歸 屬 鄭 成 功 者 164 一 邢 欽 之 164 二 齊 价 人 166 三 陳 永 華 170 第 五 節 明 宗 室 173 一 安 昌 王 173 二 奉 新 王 175 小 結 177 第 四 章 世 變 下 之 自 我 認 同 第 一 節 鼎 革 下 之 抉 擇 179 一 生 / 死 180 III

10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二 忠 / 孝 182 第 二 節 世 變 焦 慮 185 一 移 鼎 焦 慮 186 二 文 化 焦 慮 188 三 失 節 焦 慮 193 四 時 間 焦 慮 195 第 三 節 人 格 典 範 之 追 尋 199 一 伯 夷 叔 齊 200 二 屈 原 202 三 蘇 武 205 四 管 寧 207 五 韓 偓 209 六 鄭 思 肖 210 小 結 213 第 五 章 世 變 下 之 離 亂 情 懷 第 一 節 忠 愛 社 稷 之 懷 215 一 黍 離 麥 秀 之 悲 215 二 朝 政 不 振 之 憤 218 三 無 力 回 天 之 慟 220 第 二 節 憫 恤 民 瘼 之 鳴 222 一 戰 爭 殘 害 之 嗟 222 二 征 斂 剝 削 之 苦 224 第 三 節 流 落 異 鄉 之 情 228 一 漂 泊 萍 寄 之 嘆 228 二 鄉 關 親 舊 之 思 231 ( 一 ) 眷 念 桑 梓 231 ( 二 ) 思 憶 親 故 237 三 偃 蹇 依 託 之 悲 241 ( 一 ) 偃 蹇 失 意 之 苦 241 ( 二 ) 傍 人 籬 壁 之 哀 247 小 結 250 第 六 章 世 變 下 之 海 洋 書 寫 第 一 節 個 人 海 洋 經 驗 254 IV

11 目 錄 一 參 戎 水 師 254 二 訪 戴 行 遊 255 三 遠 洋 航 行 浮 海 安 南 257 四 濱 海 生 活 261 第 二 節 題 材 豐 富 多 樣 263 一 自 然 海 洋 風 光 263 二 海 洋 生 物 266 ( 一 ) 魚 267 ( 二 ) 蛟 269 三 海 洋 經 濟 與 生 活 270 ( 一 ) 海 民 生 活 271 ( 二 ) 越 洋 貿 易 與 社 會 272 四 海 上 征 戰 275 五 海 神 崇 拜 280 ( 一 ) 媽 祖 280 ( 二 ) 南 海 神 285 六 橫 海 工 具 287 第 三 節 海 洋 意 象 288 一 復 國 意 識 下 之 海 洋 意 象 289 ( 一 ) 禦 敵 屏 障 289 ( 二 ) 淨 土 290 ( 三 ) 難 與 抗 衡 之 海 292 ( 四 ) 希 望 之 海 294 ( 五 ) 鄉 國 之 喻 295 二 離 情 別 緒 下 之 海 洋 意 象 296 ( 一 ) 離 別 之 海 297 ( 二 ) 傳 情 之 海 298 三 漂 泊 情 懷 下 之 海 洋 意 象 300 四 韶 光 憂 逝 下 之 海 洋 意 象 304 小 結 305 第 七 章 異 域 臺 灣 書 寫 第 一 節 釣 璜 堂 存 稿 所 見 之 徐 孚 遠 入 臺 309 一 釣 璜 堂 存 稿 意 指 臺 灣 之 詞 彙 309 二 釣 璜 堂 存 稿 所 見 之 渡 臺 314 第 二 節 相 關 臺 灣 詩 作 編 選 略 說 318 V

12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一 相 關 臺 灣 詩 選 所 輯 徐 孚 遠 詩 作 319 二 選 詩 商 榷 322 ( 一 ) 挽 張 宮 傅 三 首 322 ( 二 ) 送 張 宮 師 北 伐 324 ( 三 ) 桃 花 326 第 三 節 臺 灣 題 詠 探 析 334 一 個 人 渡 臺 情 懷 335 ( 一 ) 復 明 失 利, 無 奈 渡 臺 之 歎 335 ( 二 ) 流 落 異 域, 去 國 懷 鄉 之 思 338 ( 三 ) 耕 墾 臺 灣, 以 全 忠 節 之 志 340 ( 四 ) 失 意 惆 悵, 孤 寂 落 寞 情 懷 342 二 閔 惜 渡 臺 友 人 344 ( 一 ) 常 壽 寧 344 ( 二 ) 曹 從 龍 347 三 對 臺 灣 之 認 知 349 ( 一 ) 地 理 未 經 神 禹 畫 -- 臺 灣 自 遠 古 不 屬 於 中 國 349 ( 二 ) 更 聞 東 海 風 土 惡, 居 人 往 往 不 生 還 -- 渡 臺 前 聽 聞 之 臺 灣 350 ( 三 ) 佃 漁 安 卉 服 衣 服 真 如 古 -- 對 臺 灣 原 住 民 之 認 識 352 小 結 354 結 論 355 一 徐 孚 遠 交 遊 的 考 索 355 二 臺 灣 文 學 357 三 中 國 文 學 357 四 史 學 360 參 考 文 獻 363 附 錄 381 VI

13 緒論 緒論 人為 在世存在 的生命主體 本是無法脫離現實性 個人與社會國家緊 密相連 無法切割 同樣的 國家遭受變故 不只影響一國興衰存亡 也影響一 國人民 尤其在江山易主 兵災四起天翻地覆的鼎革世變 康有為說 嗟夫 明清之際 關於中國亦大矣 非只繫一朝之興亡也 1 誠然 明清易代 覆巢之下任誰都難以倖免 只是對當時士人來說 並非僅僅關 乎政權轉移個人生命安危 最痛苦的莫過於異族統治 挑戰自身認同的文化價 值 身陷如此變局 士人們不得不有所抉擇 認同清廷與否 認同者歸順 仕 於新朝 不復贅言 不認同者 或殉國 或積極抗清 或隱世為僧以消極反抗 也有抗清不成而後變節仕清者 如宋徵璧等 亦有如黃宗羲錢澄之等先是積極 抗清而後遁世者 至於徐孚遠 則選擇積極抗清 身體力行於復明 即便以政治活動為重心 不如抗清前活躍於詩文社 闇公詩歌創作依然不輟 而在依附鄭成功期間 更 吟詠出大量詩作 劉勰說 文變染乎世情 興廢繫乎時序 2文學是時代與人生的反映與寫 照 舉凡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發生變化 文學常隨之變化 換言之 文學反 映世變 徐孚遠身陷明清更替 一個漢族政治文化遭受巨大衝擊的時代 他 以詩歌記載他的生命歷程 呈現亂世經驗 時代洪流裡 雖然他只是芸芸眾生之 一 但透過他的作品 可體察明清之際政治社會 以及同類型士人所遇所感 一研究動機 學術界每言及中國明末幾社六子 往往標舉陳子龍夏允彝 然披閱杜登春 1 2 康有為 明袁督師廟記 見北京袁督師廟康有為手書石刻 齊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 文心雕龍 時序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初版五刷 頁 273 1

14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社事始末 不禁令人疑惑 何以當時士子推崇 主持選政共選刻 幾社會義 五集的徐孚遠 後世論明代詩文者卻鮮少言及 誠如學者所言 相較於陳子龍 夏允彝父子 徐孚遠研究的貧乏 是個不該存在的空白 3從明末文學史角度來 看 顯然並未給予徐孚遠適當評價 至於在臺灣文學史 論及明鄭時期文學 徐孚遠是重要作家 無法置之不論 徐孚遠入臺與否逝世臺灣與否海外幾社以及相關臺灣的詩作 向來為論者關 注焦點 但卻多有異議 爭議之源 實肇於徐孚遠傳記與相關史料記載分歧 加 上多數論者無緣披覽他的巨帙 釣璜堂存稿 所致 現今坊間通行徐孚遠詩文 常見的有藝海珠塵本 交行摘稿 臺灣歷史文 獻叢刊本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二的 交行摘稿 以及 臺灣詩乘 鈔錄的 十首 臺灣詩錄 二十九首 臺灣詩鈔 五十一首詩 2000 年出版之四庫禁 燬書叢刊中 幾社壬申合稿 幾社六子詩 也收錄些許詩文 以及二零零四年 出版的 全臺詩 二十四首 至於詩作數量高達近二千八百首的 釣璜堂存稿 彷彿湮沒人世 筆者思量再三 各朝代總集或別集文獻整理與發行 相關研究的 論文 已有許多具體而優秀的成果 以明末清初文獻來說 明遺民傳記匯編 已編成 四庫禁燬書叢刊也已出版 何以不見 釣璜堂存稿 蹤影 又暗自忖度 眾多疑義若求諸 釣璜堂存稿 或可迎刃而解 先是連橫編 東寧三子詩錄 臺灣詩乘 以及後來陳漢光 臺灣詩錄 吳幅員編 臺灣詩鈔 分別選錄闇公 釣璜堂存稿 詩作 應當披閱過此書無 疑 令人納悶的是 之後學者在臺灣似乎便不曾見過此書了 就連 2004 年的 全 臺詩 其中所錄詩作亦不出 臺灣詩乘 臺灣詩錄 臺灣詩鈔 之範圍 原因在於今日可見之 釣璜堂存稿 惟有 1926 年姚光懷舊廔刊本 極為罕見 所幸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典藏一冊 但由於先前編目疏忽 導致大多學者以為臺 灣已無藏本 2005 年冬 筆者經多方搜尋 終於能一睹遺珠 得以細味全冊 3 見蔣星煜 徐孚遠及其 釣璜堂存稿 載 史林 1991 年第 2 期 2

15 緒論 有所發現 進而完成 由 釣璜堂存稿 試探徐孚遠入臺之相關問題 一文 4暫 時拋開文獻分歧 由 釣璜堂存稿 探討徐孚遠來臺的時間 為能釐清文獻上關於徐孚遠事蹟的分歧詩文在幾社的地位相關臺灣詩的 研究 以及其流離詩文的時代意義 本文主要以 釣璜堂存稿 交行摘稿 為 研究對象 希企填補徐孚遠研究的不足 二相關研究 關於徐孚遠的研究嚴重不足 如上所言 光是詩文集文本的發掘尚在起步 這與同時期的文士相較 真有天壤之別 例如陳子龍夏允彝方以智錢澄 之王忠孝張煌言盧若騰等皆已采編專集 甚至有點校本或是注解本 但至 今仍未見徐孚遠全集的編纂 更遑論注解疏義之作 可說關於徐孚遠的研究 仍 在初步基礎階段 前人探討徐孚遠 主要呈現在幾方面 首先 論述生平 與徐孚遠同時或稍後者有林霍 徐闇公先生傳 王澐 東 海先生傳 鄭郊 祭大中丞闇公老祖臺老社翁文 而後 清乾隆時則有全祖望 徐都御史傳 嘉慶年間則有姜皋 明封光祿大夫柱國少師都御史徐公神道 碑 至於民國 十四年則有陳乃乾陳洙合編之 徐闇公先生年譜 七十三 年葉英 徐孚遠行傳 5 考述徐孚遠一生行事 而八十年蔣星煜 徐孚遠及其 釣璜堂存稿 6則評論生平與著作 其次 研究明末幾社幾社諸子等問題而連帶的論及徐孚遠 如民國九十四 年東海大學中文所高士原碩士論文 晚明幾社六子及李雯社會詩探微 以李雯 為研究重心而旁及幾社成員 其中言及徐孚遠還是以在幾社事蹟為主 又姚容 陳 子龍交遊考 論述徐陳二人交遊情感 載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2007 年 5 月 頁 葉英 徐孚遠行傳 載 臺南文化 第十七期 1984 年 6 月 蔣星煜 徐孚遠及其 釣璜堂存稿 載 史林 1991 年第 2 期 見姚蓉 明末雲間三子研究 附錄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9 月一刷 頁

16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再者 因研究臺灣明鄭時期文藝而論述徐孚遠 這又針對他入臺與否 以及 對臺灣文化的影響為核心 如陳香 兩篇徐孚遠傳的商榷 8毛一波 關於徐 孚遠傳 9盛成 復社與幾社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10 以上三方面探討徐孚遠 特別是後兩者 其實都未能看到 釣璜堂存稿 僅觀其一斑即作論斷 目前今人看過 釣璜堂存稿 並作研究有二 一為 2007 年郭秋顯的博士論文 海外幾社三子研究 據其言 釣璜堂存 稿 得之於中國 在論文中第三章 徐孚遠的釣璜之稿 專論徐孚遠 對於 釣 璜堂存稿 流傳現況作一探討 從書中得出 詩文所貴 至性真情 11的詩文觀 念 重點主要在文學外緣研究 針對 釣璜堂存稿 中所見徐孚遠與佳朋杜麟徵 夏允彝彭賓周立勳陳子龍的關係上著墨 另一則是由 釣璜堂存稿 詩作 證明徐孚遠於明亡後 本忠貞之忱 銳奮匡扶 故綢繆海上 戮力疆場 矢忠明 室 至死不悔 12的情操 並以詩史觀念 選取拈出與其設題有關的文獻 加以 羅列說明 二為 2010 年浙江大學司文朋的碩士論文 徐孚遠研究 是編為首次全然以 徐孚遠為研究對象的專著 內容針對徐孚遠家世及生平交遊著述以及詩歌研 究四部分探討 得出他的詩歌特有風格為一師法杜甫以詩為史的現實風格 直接紀錄南明時期的歷史事件 可謂 詩史 二兼及宋調 議論多有見地 三 自然直白 情感自然 深深的肯定徐孚遠詩歌的價值 二者各有其貢獻 只是關於徐孚遠事蹟 面對錯雜的南明史料 他們在材料 取捨多以主流說法為主 而本文則試著由文獻和明清之際士人文集進行考證 取出較為可靠的說法 8 食貨月刊 1 卷 10 期 食貨月刊 1 卷 11 期 10 臺灣文獻 第 13 卷第 3 期 11 二 00 七年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海外幾社三子研究 頁 二 00 七年山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海外幾社三子研究 頁

17 緒論 三研究方法及範圍 文學研究從各種角度切入有許多方法 然而 不管從任何角度 第一步最基 礎的工作就是文獻工作 否則必成為空談 文獻即文本 是作者的著作 文獻工 作以文本的蒐集版本校勘註釋等等為要 徐孚遠之所以長期受冷落 甚至 不為人知 學人所談各異 無非是他的著作世人很少見到 現在既然可以目睹 釣 璜堂存稿 全文 著作蒐集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釣璜堂存稿 所見僅有一個版 本 版本校勘自無問題 倒是 釣璜堂存稿 用字遣詞雖不至於艱澀 但徐孚遠 熟讀史典 以史入詩 大量使用典故 閱讀倍感困難 其次 由於尚未有人做通 盤性考讀 許多問題未被提出 例如詩作因由繫年等闕如 因此傳統的訓詁工 作就成為第一要務 文獻基礎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 當然 文字訓詁只是初步 最重要的在通盤的文本研究 才能有助我們對作 家的了解 國家不幸詩家幸 賦到滄桑語便工 13 作家往往經過磨難 作品 才能達到一定的藝術境界 生命的價值才得以顯現 因此 本文以徐孚遠流離抗 清時期的詩文為研究範圍 也就是以 釣璜堂存稿 交行摘稿 為核心 進行 文本分析 西方學者狄爾泰( Wilhelm Dilthey )主張 詩向我們揭示 了人生之謎 14 文本是人的生命所留下的符號形式 是生命的外化和表達 Ausdruk 是以本文以 徐孚遠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為題 透過分析 釣璜堂 存稿 交行摘稿 來窺探闇公在明清易代之際的事蹟思想與生命情懷 以見 其生命價值 本文以 徐孚遠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為設題 主要著重於個體在時間與空間 的流徙所產生對生命的體驗 因此終究需要回歸到由 文本 而 知人 由 知 人 而 論世 的文學批評傳統 傳記研究法注重 知人 悉心探尋作品與作 者的聯繫 試圖透過作品尋找作者經歷人格 並根據作者經歷人格去解釋作 清 趙翼著李學穎 曹光甫校點 甌北集 題元遺山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 4 月 1 版 頁 255 狄爾泰 體驗與詩 引自胡經之主編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 下卷 北京 北京大學 出版社 2003 年 9 月二版二刷 頁 50 5

18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品 15而社會歷史研究則更注重 論世 把作家作品放到其得以產生的社 會時代事件等周遭世態中去考察 即 一種按照社會文化歷史背景去解 釋文學活動的研究方法 16是以本論文撰寫 主要以社會歷史傳記研究為研 究方法 藉由徐孚遠的文本建構出個人的生命史或生命故事 同時也可透過個人 的述說 進一步理解並描繪出他當時的社會 要探得徐孚遠生命情懷 擇其在世存在的生命生命外化和表達的著作不可 不知 是以第一章著重在徐孚遠生平著述的探討 並對文獻上歧異或訛誤的事 蹟進行考證 著述方面 則作知見徐孚遠著作的介紹和詩文輯佚 由於 釣璜堂 存稿 交行摘稿 二書述及時人甚多 見於 釣璜堂存稿 詩題便高達七百餘 首 不對這些人予以考究 難以掌握詩作內容 因此 第二三章以此二書為核 心 考查徐孚遠交遊 藉由考究這些人物的事蹟和闇公往來情形 更深入了解闇 公生平 進而推敲詩章約略成篇時間 處在鼎革兵馬倥傯的世變 徐孚遠如何選擇顯現他的離亂情懷 以及為 何如此 有必要知道 是以第四章世變下之自我認同 透過現實情勢下的選擇 面對世變的心理反應 以及歷史典型的追尋 來分析徐孚遠何以百折不回 以見 其深層的思想和內心世界 第五章世變下之離亂情懷 則從國家社稷社會民生 以及個人遭遇三方面進行觀察 他在遭遇改朝換代時的情感 文變染乎世情 世人往往注意到時代因素帶給作家的影響 忽略作家個人的 空間移動經驗 徐孚遠自述流離時 所看風物異 著處欲題詩 17漂泊的抗 清生涯 詩人雖然偃蹇落寞 不過也因為鄉背井他才有機會接觸異地自然風光 風土人情 將所見所聞藉由詩歌表達 擴增吟詠題材 是以六七章著重探討 空間遷徙對詩人個人創作的影響 流徙東南沿海和海嶼 徐孚遠因而具有豐富的 海洋經驗 進而有多樣的海洋書寫 這是身處內陸的抗清志士所缺乏的 是以第 六章探討他的海洋書寫 相較於故鄉 流寓之處皆是異域 徐孚遠在臺灣文學史 胡經之主編 文藝美學方法論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年 3 月一版三刷 頁 44 胡經之主編 文藝美學方法論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年 3 月一版三刷 頁 24 村居雜詠 之ㄧ 釣璜堂存稿 卷九 頁 14 6

19 緒論 上有其地位 這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是以第七章異域臺灣書寫 探討闇公來臺事 蹟 討論齊相關臺灣題詠 並觀察其所呈現的異地生命情懷 四研究意義 本文期望藉由徐孚遠流離抗清時期生命情懷的研究 可達到下列成果 一考查徐孚遠交遊 藉由考究這些人物的事蹟和闇公往來情形 更深入了 解闇公生平 進而推敲詩章約略成篇時間 二就臺灣文學而言 試圖釐清徐孚遠相關臺灣題詠 和今人揀選徐孚遠臺 灣詩作的問題 三就中國文學而言 增進了解徐孚遠詩文 重新檢視他在明季文學中的地 位 四就史學而言 補證南明史 7

20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8

21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孟子說 讀其書誦其詩 不知其人可乎 1藝術為作家生命形式的顯現 作家生平事蹟豈可茫然不知 尤其是影響作品生成的事件 本文擬先敘述徐孚遠 生平 再論其著述 又由於後世載錄闇公事蹟有所分歧 特別是抗清生涯關於長 子徐世威死難浮海交南時間和長逝地點 文中將一併考究說明 第一節 兩腳書廚 2幾社主盟 一夙慧博識 場屋不順 徐孚遠 字闇公 晚號復齋 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3松江 華亭 今上海 人 闇公出生世族門第 曾祖徐陟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 1547 進士 累官南京刑部侍郎 曾伯祖徐階 嘉靖二年 1523 進士 官至首輔 有 名相之稱 明史 稱其 立朝有相度 保全善類 嘉隆之政多所匡救 諡文 貞 4王父徐琳以門蔭授太常典簿 官至雲南楚雄知府 父親爾遂為太學生 無 意仕宦 以文行知名 胞弟鳳彩致遠也多識負才 與闇公時人稱為 雲間三徐 見漢 趙岐注宋 孫奭疏 孟子注疏 萬章下 卷十下 重刊宋本孟子注疏附校勘記 台 北 藝文印書館 1993 年 9 月 12 刷 頁 188 書廚 本義為書櫃 用來譬喻人意義有二 一是比喻學識淵博 博學強記之人 如 宋史 卷三百四十七 吳時傳 曰 時敏於為文 未嘗屬稿 落筆已就 兩學目之曰 立地書廚 二是譏諷讀書雖多 卻不能靈活運用之人 如 南齊書 卷三十九 陸澄傳 道 澄 當世 稱為碩學 讀 易 三年不解文義 欲撰 宋書 竟不成 王儉戲之曰 陸公 書廚也 本文採取前者意義 指徐孚遠學識淵博 博學強記 雖然明萬曆二十七年為西元 1599 年 但闇公生日換算成西元為 1600 年 1 月 10 日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徐階傳 卷二百十三 中華書局點校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 年 6 月一版四刷 頁 5637 清 王澐 東海先生傳 載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國家圖書館館藏 1926 年姚光懷舊廔 刊本 釣璜堂存稿 頁 6 又 姚光於 釣璜堂存稿 後 亦將 交行摘稿 陳乃乾陳 洙纂輯 徐闇公先生年譜 (含附錄)與所輯徐孚遠遺文 一同付梓 按本文所引之 釣璜 堂存稿 交行摘稿 徐闇公先生年譜 (含附錄) 釣璜堂存稿目錄 皆本於國家圖書館 9

22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闇公天性沉敏 篤志力學 經史百家之言一覽成誦 據說七歲已經通曉 春 秋 國語 諸書 某日塾師斥責族兄將 蠻夷 倒寫為 夷蠻 闇公因熟 記 國語 中有周內史說 於是有夷蠻之國 之句 於是告訴塾師 無害也 咎在周內史使人犯過 6其勤學強記可見一斑 闇公深精六藝 主治 毛詩 該綜典乘 於史學特稱淹博 以博學受時人 敬重 夏允彝稱其博雅 7陳子龍稱其 閎偉多聞 8還告知方以智 若要 考 古而不粃繆 則問闇公 9正因其博洽多聞 每每有人問學解惑 王澐說 每 同人高會 上下古今或有遺忘 必質之先生 先生應對若流 群疑盡釋 四方問 字而至者 戶外之屨常滿 10是以有 兩腳書廚 美稱 11 固然徐孚遠學識淵博 受時人稱許 卻久困科場 明崇禎三年 1630 闇 公偕同陳子龍彭賓及周立勳至南京應試舉人 陳子龍和彭賓獲雋中舉 闇公則 在孫山外 崇禎十年 1637 陳子龍與夏允彝雙雙高中進士 闇公仍與舉人無 緣 如此累試不得志 遲至崇禎十五年 1642 始登北闈李震成榜 當時闇公年 已四十四 而明室卻氣數將盡 瀕臨覆亡之際 二名重松江 幾社主盟 中國文人結社 始於中唐 極盛於明代 明代文社總數遠超過三百家 12至 明末 更為風行 文有文社 詩有詩社 廣佈江浙福建廣東江西山東 臺灣分館館藏姚光一九二六年懷舊廔刊本 是以下文所引 不復說明版本所據 僅標明書中出 處頁碼 6 清 李延昰 南吳舊話錄 台北 廣文書局 1971 年 8 月初版 頁 鄭郊 祭大中丞闇公老祖臺老社翁文 余以己卯 崇禎十二年 1639 再會彝仲 夏允彝 為予歷數幾社諸賢 首以博雅稱吾闇公 予心識之 載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18 8 陳子龍 與倪鴻寳大司成 見氏著 安雅堂稿 卷十八 台北 偉文圖書出版社 1977 年 9 月 頁 方以智 送李舒章序 云 前年臥子告我曰 我與舒章居雲間誠足樂也 有天下疑難事則問 彝仲 夏允彝 考古而不粃繆 則問闇公偉男 顧開雍 見氏著 浮山文集前編 卷三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 113 冊 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康熙此藏軒刻本影印 北京 北京出 版社 2000 年 1 月一版一刷 頁 王澐 東海先生傳 載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6 11 林霍 徐闇公先生傳 見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1 12 參何宗美 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4 年 1 月二刷 頁

23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河北各地 甚至連仕女也立詩文社 然而 隨著朝政日益腐敗 內憂外患紛起 崇禎年間社局 也從詩文活動轉為政治活動 13這些社盟以復社聲勢最浩大 幾 社則流傳時間最久遠 幾社雖無復社聲勢 卻是 明季之文莫盛於雲間 14 雲 間之學始於幾社 15形成所謂的雲間派 影響力延伸到清初文壇 導致 海內 言文章者必歸雲間 16 天下言詩者輒首雲間 17的現象 此外 不可諱言的 滿人入主中原 幾社人士不乏媚清順降者 不過當時重要抗清勢力即來自於幾 社 可見 就文學政治層面來說 幾社有其不可抹滅之處 因此以下首述幾社 立社緣起 再述及闇公活動情形 (一)幾社創立緣起 幾社為一區域性文社 成員多屬於松江籍 松江舊名雲間 因而松江幾社又 稱雲間幾社 據 社氏始末 所載 當時首唱六人 主事者杜麟徵夏允彝 其 餘四人為徐孚遠周立勳彭賓和陳子龍 18即當世所稱之 雲間六子 19 早在幾社之前 松江文社已有曇花五子會小曇花會 20二者與幾社淵源極 參謝國楨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 民國叢書第二編第 25 冊 上海 上海書店 1990 年一版 頁 8-12 清 呂留良 呂晚邨先生論文彙鈔 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第 36 冊 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五 十三年呂氏家塾刻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版 頁 109 見清 宋琬 周釜山詩序 載氏著 安雅堂文集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 2 冊卷一 影 印首都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濟南 齊魯書社 2001 年 9 月 1 版 頁 13 見清 宋琬 尚木兄詩序 載氏著 安雅堂文集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 2 冊 影印 首都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濟南 齊魯書社 2001 年 9 月 1 版 頁 62 又該篇所言之尚木為 宋徵璧 文中云 今潮之為潮何如耶 始君之領是州也 人人咸以道險且遠為君憂 今為政 八年而吏民安之 考 潮州府志 宋徵璧康熙元年就任潮州知府 宋徵璧為政八年 宋琬而 有此序 則該篇作於康熙八年 見清 周碩勛纂 潮州府志 影印清光緒十九年重刊本 台 北 成文出版社 1967 年 12 月 頁 701 吳偉業 宋直方林屋詩草序 見氏著 吳梅村全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第一版 2 刷 頁 672 參清 杜登春 社氏始末 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藝海珠塵本影印 台北 藝文印書 館 1968 年 頁 4-5 又 李延昰 南吳舊話錄 卷二十三 六人社 目下云 幾社首唱六 人 周勒卣勳杜仁趾麟徵李舒章雯徐闇公孚遠陳臥子子龍夏瑗公允彝彭燕又賓 李延昰雖云首唱六人 然文中所載實為七人 較杜登春所言 多李雯一人 王澐 昔友詠 序文云 崇禎初 吳中名士有應社七子之名 我郡周太學 立勳 與焉 太 學又與同郡夏考公 允彝 陳黃門 子龍 杜職方 麟徵 徐孝廉 孚遠 彭司李 賓 復有文會 所謂雲間六子也 見清 王澐 王義士輞川詩鈔 (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年北京新一版) 頁 4 兩社確切成立時間不詳 據許淑玲研究 曇花五子之會 可能成於明萬曆四十四年 1616 杜喬林中進士前後 而小曇花會則約成於萬曆末至天啟年間 參氏著 幾社及其經世思想 11

24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深 曇花五子會由杜麟徵父親杜喬林伯父杜十遠 以及長輩張鼐李凌雲莫 天洪五人組成 小曇花會 則由杜麟徵和莫天洪兒子儼皋籌組 與會者有陳子龍 父親陳所聞王玄一朱灝唐允諧章闇吳楨唐昌世唐昌齡俞竑焦 維藩等人 至於創社者杜麟徵 除籌組小曇花會外 因魏忠賢等閹黨亂政 憂心 政局 又於京師和王崇簡張溥張采夏允彝周鍾等人有燕臺十子之盟 而 後擴至二十餘人 崇禎元年 1628 杜麟徵和夏允彝下第 歸返松江後即著手籌組幾社 隔年 成立 相較於小曇花會 幾社並非僅止於以文會友 切磋詩文 也兼具燕臺之盟 的政治與經世性質 杜麟徵之子杜登春道 戊辰會試 惟受先勿齋兩先生得雋 先君子僅中副車 與諸下第南還 相訂分任社事 昌明涇陽之學 振起東林之緒 以上副崇禎帝崇文重道 去邪崇正之至意 周徐古今業固吾松首推 又利小試 試輒高等 特不甚留心聲氣 先君子與彝仲謀曰 我兩人老困公車 不得一二時髦 新采共為薰陶 恐舉業無動人處 遂敦請文會 情誼感孚 親若兄弟 21 幾社成立原因 一則為振興顧憲成東林學派崇尚實學思想 以為濟世 二則因杜 麟徵夏允彝場屋失利 而欲習摹科場時文 以求仕進 意即以研習制藝因應科 舉 與經世致用為幾社宗旨 對於有志用世者而言 前者為近程目標 後者為終 極目標 他們唯一能施展個人抱負的途徑 即是在科舉考試金榜題名 而為能達 到經世的目的 八股制藝不可不精熟 杜麟徵臨終感歎道 吾與周勒卣 周立勳 輩創為幾社 相期經世大業 21 臺灣師範大學 1986 年歷史所碩士論文 頁 清 杜登春 社事始末 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藝海珠塵本影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8 年 頁

25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不徒作酸子筆墨 豈知今日乃盡於此 22杜麟徵亡於崇禎六年 1633 此時 幾社諸子正是處於專治舉子業 肆力古文詞階段 23是以有未能伸展經世抱負的 憾恨 杜麟徵所言 證明原先首唱六子結社 以經世致用為正鵠 而研習古文詞 揣摩風氣 學習時藝 僅是過程 正因體認到唯有功名始能用世 幾社初期活動 雲間六七君子 心古人 之心 學古人之學 糾集同好 約法三章 月有社 社有課 彷梁園鄴下之集 按蘭亭金谷之規 24以文會友 並且以熹宗朝東林黨爭為前車之鑑 主張不 議論朝政得失 避免捲入政治紛爭 專意致力於會藝制義讀書習文 以 圖尺 寸進取 社事始末 曰 六子自三六九會藝詩酒倡酬之外 一切境外交遊 澹若忘者 至於朝政 得失門戶是非 謂非草茅書生所當與聞 而以中原壇坫悉付之婁東金 沙兩君子 吾輩偷閒息影於東海一隅 讀書講義 圖尺寸進取已爾 25 崇禎二年 1629 張溥統合匡社端社應社幾社等十七個文社為復社 復 社素有小東林之稱 成員與東林人士淵源極深 一為本身既參列東林又入復社 者 如黃道周徐汧史可法等人 二為東林人士之親舊子弟 如黃宗羲與其 父黃尊素 三為受東林思想影響之復社人士 如杜麟徵等 相較於幾社 復社極 具濃厚的政治色彩 幾社合於復社 卻又獨立運作的原因 在於復社主事者張溥 周鍾 主張廣大復社規模 而杜麟徵等人則主張簡嚴 還有則是杜麟徵等人 惟 見清 李延昰 南吳舊話錄 台北 廣文書局 1971 年 8 月初版 頁 914 許淑玲將幾社活動分成三期 第一期為崇禎二年至九年 此時幾社六子專意讀書 研習古文 並授社中弟子古文及八股之學 第二期崇禎十年至順治五年 幾社成員投身於實質之政治活 動 第三期為尾聲 從順治六年至十七年 轉為騷人墨客吟詠之會 屬純文學性質之社盟 參 氏著 幾社及其經世思想 臺灣師範大學 1986 年歷史所碩士論文 頁 明 姚希孟 幾社壬申合稿序 見明 杜騏徵等輯 幾社壬申合稿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 部第 34 冊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末小樊堂刻本影印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 版一刷 頁 485 清 杜登春 社事始末 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藝海珠塵本影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8 年 頁 5 13

26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恐漢宋禍苗以我身親之 故不欲並稱復社 自立一名 盡取友會文之實 26 顯然要與復社濃烈的政治屬性作區隔 有鑑於漢宋兩代黨禍 以及熹宗朝東林人士與魏忠賢閹黨傾軋 士林賢良 受害者無數 幾社首唱諸子意識到黨爭發生 往往撼動社稷 士人身陷其中 更 難以髮毫無傷全身而退 復社之性質 再加上魏忠賢黨人迫害東林人士 至崇禎 初年思宗即位才宣告落幕 對杜麟徵等人而言 無疑是殷鑑不遠 所以六子力主 維持幾社的獨立性 實踐幾社之 幾 的意涵 幾社以 幾 名社 意指 絕學 有再興之幾 而得知幾其神之義也 27何謂知幾其神 易經 繫辭下 曰 子曰 知幾其神乎 君子上交不諂 下交不瀆 其知幾乎 幾者 動之 微 吉之先見也 君子見幾而作 不俟終日 君子知微知彰 知柔知 剛 萬夫之望 28 其義要言之 指君子能洞燭先機 掌握事物變化 早謀因應之道 勿錯失良機 由此看來 幾社不稱復社 自立一名 並且主張簡嚴專心致力讀書研習舉子 業 肆力古文詞 不批評朝政是為避免黨禍與捲入政治紛擾 須注意的是 固然 幾社唱六子初期有不問朝政得失門戶是非的主張 但並不代表他們始終不參與 政治活動 僅知一味專攻舉子業 或讀書研習學問 或吟風弄月而已 崇禎十二 年 1639 復社聲討阮大鋮作 留都防亂公揭 幾社人士如徐孚遠周立勳 陳子龍李雯等皆參與其中 明清鼎革時 徐孚遠陳子龍夏允彝等人皆置個 人生死於度外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揭竿建義 與清廷相對抗 這都是幾社諸子 直接參與的政治活動 可以說 初期幾社諸子不議朝政 不論門戶是非 專心讀 清 杜登春 社事始末 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藝海珠塵本影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8 年 頁 4 清 杜登春 社事始末 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藝海珠塵本影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8 年 頁 4 見魏 王弼晉 韓康伯注唐 孔穎達正義 周易正義 卷八 重刊宋本周易正義附校勘 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93 年 9 月 12 刷 頁

27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書講義 當是在得以世用救世之前的全身法則 二 課藝宗師 以文會友 揣摩時文 以應舉業 始終為幾社主要的文學活動 而當時領袖 群倫 主持課藝者即為徐孚遠 社事始末 曰 闇公幼弟武靜先生臥子內弟張子服先生寬子退先生密余叔同思公諱 麒徵徠西公諱駿徵暨長兄端成 偕郡中才學並茂之子弟 如錢內使先生 穀 即子璧 王大來先生溥 即改字勝時 名澐者 以及徐惠朗先生 桓鑒翁子上先生起鶚李公俊先生大根公寧先生同根陳子威先生爾 振唐服西先生醇宋人峩先生卓張處中先生宮蔡服萬先生謙沈子 凡先生迥曹魯元先生嘉 并華范友邢子萬徐元宣 凡二十餘人 每 月課藝 闇公先生為之批評焉 又有優等名家 如談公敘先生璘唐玉汝 先生爾鋐歐冶先生溶李原煥先生時楫湯公瑾先生涵錢荀一先生起 龍章宗季先生本練王伊人先生廣心陸文饒先生慶裕王玠右先生光 承名世先生烈陸集生先生慶臻趙人孩先生侗如陸孟聞先生慶紹 何我仰先生德著余師陸亮中先生彰吉陸椒頌先生慶衍 群相師友 每 月傳題 亦以闇公為宗師 29 可知幾社課藝揣摩時文 不僅是首倡六子之親故門人受闇公指導 連已具聲名 之文士 亦視闇公為宗師 正因如此 崇禎七年 1634 崇禎八年 1635 即 使文會各自為伍 猶是以闇公為宗 彙集所作於闇公案前 待其評騭優劣 幾社不僅課藝品評以徐孚遠馬首是瞻 選政事務 輯選社員詩文 出版以 供舉子習文參考的 幾社會義 也由徐孚遠主導 幾社會義 共刊行七集 自 初集至五集 均由之輯選 幾社會義 六集和七集 本應由徐孚遠繼續主持 29 見清 杜登春 社事始末 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藝海珠塵本影印 台北 藝文印書 館 1968 年 頁

28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崇禎十五年 1642 闇公上北雍應試 不得已 只好委託陳子龍內弟張寬輯選 六集 而是年 因闇公選文深得眾望 幾社分支景風社所刻 景風初集 仍託 名闇公評選 至於七集之選 其時清人已入關 福王立都南京 閹黨把持朝政 為避免阮大鋮等假黨魁之目迫害 徐孚遠退居辭事 將七集之刻委託徐允貞夏 維節 不難發現 固然 幾社會義 六集和七集徐孚遠未能親自操選 而幾社社 員文稿選輯 實與之息息相關 30 崇禎十二年(1639) 復社秦淮大會 徐孚遠與周鍾周立勳同為盟主 此時 徐孚遠不僅是幾社選政宗師 甚至堪稱當時首席社稿選文大家 但同年因差吏之 誤 時運不濟 無法如願應舉 徐孚遠向來以博學著稱 且張溥擔憂其生計 因 此便將復社選政權交給闇公 而有 秉文 選編 社事始末 云 西銘 乃以選政歸闇公 而 秉文 一選出焉 蓋吳下選手久虛 惟艾 千子有 艾選 凓陽陳百史先生名夏有 五十大家 之刻 他房行社稿 試牘則統於 秉文 闇公先生之教 至是大昌 31 依杜登春所言 當時 秉文 為天下第一部書 其它科試範文選本無法與之相抗 衡 可見 其餘選文名家僅能望徐孚遠項背 闇公之教 至是大昌 無疑意味 著 秉文 模試範文選本 甚為風行 絕大多數待試舉子 深受此選本的影響 是則操持選政選輯科場範文 徐孚遠實執牛耳祭酒之地位 三 幾社經濟之傑 全祖望稱 方明之季 社事最盛於江左 而松江幾社以經濟見 夏公彝仲 陳公臥子何公愨人與公 徐孚遠 又社中言經濟者之傑也 32幾社初期 幾社會義 二集選刻於崇禎九年 三集選刻於崇禎十一年 四集選刻於崇禎十二年 五集 則選刻於崇禎十四年 參清 杜登春 社事始末 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藝海珠塵本影 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8 年 頁 見清 杜登春 社事始末 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藝海珠塵本影印 台北 藝文印書 館 1968 年 頁 8-9 清 全祖望 徐都御史傳 見氏著 鮚埼亭集外編 卷十二 續修四庫全書第 1429 冊 據 16

29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徐孚遠陳子龍等人固然視研習詩文制藝切磋古文詞為首要 但經濟救世才 是終極目標 正是平日以經世致用為立社之本 才有了明亡之際 幾社諸君子 前仆後繼慷慨就義的壯舉 33 徐孚遠本以古文詞著名 又為制義選文宗師 但素來以經世為志 不欲以 文士自業 34陳子龍夏允彝也以世用為職志 二人約定 一旦在人主左右 必當秉至公渙群小 以報君父利生民為本 始為不負所學 35崇禎十年 1637 二人同舉進士後 陳子龍實踐了承諾 幾社活動也擴及實踐經世實用的宗旨 不 再侷限於切劘古文詞揣摩文風 當時徐孚遠陳子龍等人 有鑑於朝政衰敗 大多士人卻僅知謀求舉業 或只是空談心性之學 試圖藉編纂攸關裨益社稷民生 典籍 以喚起士人對實學救世的重視 皇明經世文編 和 農政全書 由此 而生 兩書的編訂 無疑實踐了幾社經世濟民的宗旨 也反映出編纂者的經世思 想 1 皇明經世文編 崇禎時期 明朝已瀕臨傾覆 內有民變 外有滿人伺機而動 照理說 士風 本當以救世為職志 然而受心學影響 當時學風流於空疏 學者 不習六藝之文 不攷百王之典 不綜當代之務 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 而曰一貫 曰無言 以明心見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實學 36士人競逐舉業 無不搜 討緗素 琢磨文筆而於本 明 朝故實罕所措心 以故剡藻則有餘 而應務則不 足 37且 凡夫前言往行古今之故帝王治人之道 士皆不得而聞之 故試 上海圖書館藏清嘉慶十六年刻本影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一版 頁 566 張永剛 幾社的政治化與 經世文編 的編纂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8 年 第 9 卷 頁 524 徐孚遠 皇明經世文編序 見徐氏陳子龍等選輯 皇明經世文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年 6 月 1 刷 頁 37 陳子龍 報夏考功書 見氏著上海文獻叢書委員會編 陳子龍文集 上海 華東師範 大學出版社 1988 年 11 月一版一刷 頁 482 見清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 日知錄集釋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四部備要 臺灣中華書 局 1976 年 3 月臺 3 版 卷七 頁 6 徐孚遠 皇明經世文編序 見徐氏陳子龍等選輯 皇明經世文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年 6 月 1 刷 頁 35 17

30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之於政事而無效 38不滿士無實學 對於 時王所尚 世務所急 是非得失之 際 未之用心 僅知著力於章句訓詁 摛文繪藻 39再者受復社黨魁張溥啟發 40 崇禎十一年 1638 幾社諸子於是著手編 皇明經世文編 內容網羅明朝明 卿鉅公之世務國政文章 以匡救時弊 和保存文獻以為龜鑑 是書編輯主要由徐孚遠陳子龍宋徵璧三人負責 其中徐陳二子十分之 七 宋徵璧十分之二 41之一則是李雯夏允彝等人 至於列名選輯者有二十四 人 參閱者一百四十二人 鑑定者一百八十六人 全書五百零四卷 補遺四卷 收錄自明洪武迄崇禎初年(1628) 四百二十九人作品 凡三千三百零五篇 卷帙 甚為浩繁 所輯資料 除松江本地藏書家 還經由幾社復社吳越閩浙 齊魯燕趙等各地文人士大夫徵訪蒐集 以及四方共襄盛舉之士所投贈 共得 明興以來名賢文集與其奏疏凡數百家 其為書凡千餘種 42該書選錄原 則 以契合幾社經世致用的遠旨 濟於時用裨益國政者為主軸 而以明治亂 詳軍事 存議政之異同以備參考 2 農政全書 全書六十卷 徐光啟約於天啟五年 1625 至崇禎元年 1628 所編纂 徐 光啟字子先 上海人 萬曆三十二年 1604 進士 其人雅負經濟才 有志用世 甞從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學天文曆算火器等知識 卒於崇禎六年 陳子龍 重修建陽縣學記 見氏著 安雅堂稿 卷七 台北 偉文圖書出版社 1977 年 9 月 頁 444 陳子龍 皇明經世文編序 見徐孚遠陳子龍等選輯 皇明經世文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年 6 月 1 刷 頁 40 張溥序 皇明經世文編 曰 余謂賢者識大 宜先經濟 三君子唯唯 遂大捜羣集 採擇典 要 名經世文編 卷凡五百 而徐孚遠序亦曰 余是以從陳宋二子之後 上承郡大夫先 生之旨 收緝明興以來名賢文集與其奏疎凡數百家 其為書凡千餘種 由二序可知 徐陳 宋三子決定著手輯選 皇明經世文編 當受張溥直接影響 張氏序見 皇明經世文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年 6 月 1 刷 頁 徐氏序見同書頁 37 宋徵璧凡例曰 良由徐子 孚遠 陳子 子龍 博覽多通 縱橫文雅 並用五官 都由一 目 選輯之功 十居其七 予質鈍才弱 追隨逸步 自嗤蹇拙 以二子左縈右拂 奔命不遑 間有選輯 十居其二 見 皇明經世文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年 6 月 1 刷 頁 56 徐孚遠 皇明經世文編序 見徐氏陳子龍等選輯 皇明經世文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年 6 月 1 刷 頁 37 參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徐光啟傳 卷二百五十一(北京 中華書局 1997 年 3 月第 6 刷) 頁

31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徐光啟所學主於實用 以農業為 生民率育之源 國家富強之本 因此 嘗躬 執耒耜之器 親嚐草木之味 隨時採集 兼之訪問 44總括農家諸篇 裒而成 書 但徐光啟生前 農政全書 並未刊刻流傳 崇禎十二年 1639 陳子龍與 徐孚遠李待問宋徵璧徐鳳彩等人共同商定纂修後 才將該書刊行 45 闇公參與二書編纂詳細經過雖然闕如 但經手編選刪定 其經世濟民情懷可 見 第二節 流離抗清 完髮以終 明清易代 當時士人遭受的衝擊 不僅是政權轉移 也撼動了文化價值 清 人定鼎中原之後 不久南明政權接著傾覆 有明疆土大多淪為清廷之手 面對如 此變局 士人紛紛作出反應 經過社稷 一己節義 榮華的抉擇 徐孚遠捨棄 個人榮利 毅然力抗清廷 實踐濟時救世的理想 一松江建義 震澤遇難 一 松江建義 明崇禎十七年 1644 三月十九 李自成攻陷北京 明思宗煤山自縊身亡 四月二十二日 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敗李自成軍 四月三十日 李自成撤離北 京 五月初二 清軍鐵騎進入北京 清遂領有中國半壁江山 46五月初三 明福 王朱由崧於南京就任監國 五月十五日正式即位 形成明清南北兩相對峙 豈 料福王沉湎酒色 大權旁落在馬士英阮大鋮身上 朝政腐敗不堪 竟然還採取 見陳子龍 農政全書凡例 氏著上海文獻叢書委員會編 陳子龍文集 上 上海 華東 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8 年 11 月一版一刷 頁 679 參陳子龍 農政全書凡例 見氏著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 陳子龍文集 上 上海 華 東師範大學 1988 年 11 月 1 版 頁 參顧誠 南明史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北京 1 版 頁

32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借虜 清 平寇 闖賊 策略 無疑給清廷消滅南明政權開啟方便之門 47弘光 元年 1645 四月 清軍大舉南下 二十四日揚州陷落 史可法被俘殺 五月 清軍攻佔南京 福王政權滅亡 故明疆土多半為清廷所有 清代明而立之大局已 定 弘光元年五月 清軍南下松江 江南諸郡多望風迎降 徐孚遠家鄉松江知府 姚序之棄官逃走 華亭知縣張大年則是舉城投降 同年六月 清廷剃髮令下 規 定所有官民 盡令薙髮 儻有不從 以軍法從事 其郡邑有未下者 或宜檄招撫 或宜 統兵征勦 48 即留頭不留髮 留髮不留頭之令 不遵從者一律視為逆民殺無赦 此令一出引起 莫大反彈 江南地區如蘇州常熟嘉定江陰上海嘉興等地反清義軍紛紛 揭竿而起 49 剃髮令下 闇公聞得慨然指髮誓曰 此即蘇武之節矣 我寧全髮而死 必不去髮而生 從容就義非難事也 但 今天下之勢 猶父母病危 雖無生理 為子者豈有先死而不顧者乎 倘我 高皇帝尚有一線可延 我惟竭力致死而已 50 流露堅定不剃髮降清的民族意識 與強烈的抗清復明意志 浩氣填膺的他 進而 將這意志付諸行動 說服幾社同志齊同舉義 東村紀事 載 參顧誠 南明史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北京 1 版 頁 清 高宗敕撰 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 卷十七 順治二年六月丙辰(台北 華文書局 1970 年 6 月再版) 頁 196 參陳生璽 剃髮令在江南地區的暴行與人民的反抗鬥爭 見氏著 明清易代史獨見 上 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 8 月 1 版 頁 清 王澐 東海先生傳 見徐孚遠 交行摘稿 附錄 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 局 1985 年北京新一版 頁 15 20

33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有孝廉徐孚遠者 年五十 好奇計 敢為大言 素與子龍善 諸生張密者 故嘗佐何剛練水師 好言兵 子龍內弟也 兩人日夜以義聲說子龍曰 我 聞北兵且有變 大兵必歸江左 舉義者所在而有 公不先 居人後矣 且 諸舉義者 固日夜望公 子龍聞之心動 往謀於允彝 允彝曰 是不 可偽也 而義不可已也 姑聽之 孚遠輩聞之 大喜 即部署諸喜事少 年 得數百人 起兵有日矣 51 作者宋徵輿於明末幾社時期 和陳子龍李雯有 雲間三子 之稱 與徐孚遠也 有所往來 他的詩集 林屋詩稿 卷三 詠懷詩兼贈徐子闇公何子愨人 六首 以及卷十四 夢徐闇公 與闇公相關 52鼎革後 宋徵輿選擇功名富貴 轉而出 仕清廷 因此站在清朝的立場 文中自然對發起雲間舉義的闇公語帶貶損 雖是 如此 依然可見闇公倡議舉義 陳子龍夏允彝響應的事實 因此於弘光元年閏 六月 闇公與陳子龍結營泖湖間 稱振武軍 53以吳淞總兵吳志葵黃蜚為援舉 兵松江 共推前兩廣總督沈猶龍守松江城 可惜所統帥的部眾不諳軍事 八月初 三清刑部侍郎李延齡率兵攻破松江 沈猶龍等二萬餘人死難 初六 好友夏允彝 投水殉國 54 (二)震澤遇難 松江守城兵敗後 闇公不願放棄抗清 隨即又參戎錢棅義軍 錢棅為大學士錢士升之子 當薙髮令下 嘉興推舉屠象美為主事起兵 錢棅 則毀家措餉協助屠氏建義 由於主事者都是文士不懂兵略 加上缺乏軍備武器 因而在三塔灣被清軍擊敗 屠象美遭亂民殺害 屠象美死後 錢棅自行聚兵繼續 見清 宋徵輿 東村紀事 雲間兵事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 年 12 月 頁 11 前者見清 宋徵輿 林屋詩稿 上海圖書館藏清康熙鈔本 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 215 冊 台南 莊嚴文化有限公司 1997 年 6 月初 1 版 頁 後者見同書頁 581 參姜皋 明封光祿大夫柱國少師都御史徐公神道碑 載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13 事參清 宋徵輿 東村紀事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 年 12 月 頁

34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對抗清廷 55然而到八月初 三吳地區主要抗清義軍除吳昜軍隊外 幾乎被清廷 剿除 闇公轉入汾湖時 錢棅軍也遭清軍擊破 先是唐王朱聿鍵閏六月初六日由 鄭芝龍迎入福州 初七日就任監國 同月二十七日即帝位 七月初一日改稱隆武 定都天興府即福州 錢棅自知未能有所作為 但大義不可終止 於是計劃和徐孚 遠錢澄之等人前往福建唐王行在 錢澄之為徐孚遠復社社友 當時在錢棅麾下 錢澄之道 會南都喪失 嘉 善吏部臣錢棅建義起兵 召臣入幕 棅敗走震澤 將由間道奔赴行在 56又云 未數日松江破 三吳兵散 予泛宅汾湖 將與仲馭 錢棅 由震澤入新安 武 公 孫臨 與復菴 徐孚遠 適至 遂聯舟同行 57可知他們計劃水路舟行 由汾湖出發 取道震澤到新安 然後再進入八閩 取道震澤 乃因錢棅與熊開元 相約一同到新安 58只是怎知八月十七眾人居然在此遭逢變難 59 八月十六日一行人抵達震澤 那夜 風月甚佳 橋畔聞吹簫之聲 市上無談 兵之事 隔天早上 徐孚遠與孫臨錢澄之前往打聽新安消息 沒想到其他人 員卻遭清軍突襲 當錢棅和吳德操解帶繫船時 清軍 羽箭突如 戈船蝟集 突如其來發動猛烈攻擊 60錢棅部下被殲滅 他奮力搏戰 最終捐生殉國 錢澄 之道 參清 徐鼒 小腆紀年 卷十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省文獻叢刊第 134 種 台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7 年 10 月初版 頁 497 清 錢澄之 擬上行在書 見氏著湯華泉校點 藏山閣集 合肥 黃山書社 2004 年 12 月 1 版 頁 344 清 錢澄之 孫武公傳 見氏著 田間文集 卷二十一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45 冊 影 印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版一刷 頁 104 清 錢澄之 上熊魚山先生書 云 乙酉 八月中 家仲馭自震澤回 言與先生成約 相 率同入新安 停舟市畔 卒遇遊兵 由此可知取道震澤入新安 為錢棅與熊開元之約 見氏 著湯華泉校點 藏山閣集 合肥 黃山書社 2004 年 12 月 1 版 頁 370 見清 錢澄之 擬上行在書 見氏著湯華泉校點 藏山閣集 合肥 黃山書社 2004 年 12 月 1 版 頁 344 又見 先妻方氏行略 見氏著 田間文集 卷三十 四庫禁燬書叢 刊集部第 145 冊 影印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版一刷 頁 參清 錢澄之 哭仲馭墓文 見氏著 田間文集 卷二十五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45 冊 影印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 版一刷 頁

35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已兵潰 仲馭 錢棅 將入新安 取道震澤 同志諸子有家者多從之行 以八月十六抵震澤 其夜月甚明 橋上人吹簫度曲如故 次早 予偕諸子 拏舟往問新安訊 未及里許 聞河中礟聲甚急 回遇吳鑑在 吳德操 赤 腳流血 揮予速轉曰 死矣 問 誰死 曰 仲馭死矣 子舟 已焚 妻女已赴水矣 予猶前行 望見燒船煙燄不可近 乃返 同諸子 投宿八都沈聖符宅 61 徐孚遠 哭錢仲馭 則云 與君握手茸城西 耳中喧喧聞鼓鼙 別後尋君到汾水 部曲蕭條營壘徙 江南大勢已漫漫 忽聞制詔來新安 安得兩腋生羽翰 從風飛去侍龍鸞 部署未定狂狼襲 風飇失利嗟何及 潔身辭世赴清波 魯連惆悵三閭泣 我存君沒兩茫茫 遵君遺志更河梁 黃髮歸來拜君墓 芙蓉作脯桂為漿 卷五 九 徐孚遠等三人雖因 恰以其刻 造沈聖符宅 探問去路 倖脫於難 62從行家 眷則少有人倖存 錢澄之妻兒四人僅存長子法祖 徐孚遠則痛失愛子徐世威 只 有妻子姚氏得全 那夜 徐孚遠和錢澄之錢法祖孫臨吳德操投宿沈聖符之 聽軒 面對愛子和同袍死於清兵之手 闇公悲憤與哀戚之情難以抑遏 徹夜涕零 無眠 翌日 收子世威屍於江濱 歸妻姚氏於故里 見清 錢澄之 先妻方氏行略 見氏著 田間文集 卷三十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45 冊 影印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 版一刷 頁 189 見清 錢澄之 上熊魚山先生書 見氏著湯華泉校點 藏山閣集 合肥 黃山書社 2004 年 12 月 1 版 頁 370 參清 錢澄之 哭徐復菴文 見氏著 田間文集 卷二十五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45 冊 影印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 版一刷 頁

36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震澤之難 對徐孚遠個人而言 最難以抹滅的傷痛 莫過於長子世威的殤逝 世威字渡遼 闇公 追哭渡遼 云 汝昔竟長逝 永痛無一言 屍僵神猶毅 湯湯波浪翻 余時脫身出 骨肉 各崩奔 買布斂汝軀 不及制衣褌 薄棺不盈寸 蒼黃殯荒村 忽忽已三 載 遺骸尚能存 所愧綰一命 未敢乞朝恩 世事又已變 乞活依草根 何時歸故里 翦紙招汝魂 汝魂在我側 欲嗥聲已吞 卷二 十三 又 憶亡兒渡遼 曰 忽憶亡兒湖水濱 行年五十嗣邅迍 生平書籍相隨盡 未擬中郎更乞人 卷十八 頁 9 二詩聲聲悲慟字字血淚 從 追哭渡遼 可知 徐世威的死對徐孚遠來說 不僅止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 更有為躲避 清軍不得不將兒子草草埋葬荒村的憾恨 憶亡兒渡遼 則又寓含後繼無人的悲 嘆 64 生平書籍相隨盡 未擬中郎更乞人 用東漢蔡邕無子 遂將藏書四千 許卷交由女兒蔡琰繼承典故 65蔡邕尚有女可嗣 然而 他卻 行年五十嗣邅迍 無嗣可承的心境 比蔡邕更為落寞與悽涼 徐孚遠 懷錢幼光 云 君初避仇時 徙倚武塘市 余亦去故鄉 逢君汾河裏 相顧攜室危 巢傾 卵將毀 蒼黃求寄孥 連牆共松杞 斯願竟未諧 中道遇封豕 鳴鏑如雨 飛 火光四面起 君室赴清波 余兒亦墮水 死生兩契闊 不得同簪履 卷二 頁 12 所述即是和錢澄之相逢汾湖錢棅義軍 到兩家遇難震澤的經過 懷熊南士 又 按 憶亡兒渡遼 一詩作時 徐孚遠次子永貞尚未出世 故而遂有 生平書籍相隨盡 未擬 中郎更乞人 之語 參宋 范曄著唐 李賢等注 後漢書 卷八十四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年 5 月北京第 8 刷 頁

37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說 震澤飄零泣路難 相逢攜手勸加餐 棺遺嬴博堪收骨 被贈咸陽足禦寒 闇公自注 相公令弟也 收亡兒尸 又解衣衣我 卷十二 頁 12 在震澤 遇難後 熊開元弟幫忙處理徐世威後事 松江府志 載吳江舉人吳昜舉兵太湖 徐世威在其麾下 乙酉八月二十五日 大雨 為吳聖兆所敗 一軍盡覆 世威 死之 66綜合錢澄之徐孚遠所述 足見徐世威亡於震澤之難 乙酉年 1645 八月十七日 松江府志 顯然與徐孚遠自述 余時潰震澤 骨肉紛流離 67有 所出入 二輾轉閩浙 流離抗清 震澤之難後 徐孚遠猶是不撓反清意志 不畏艱險 水陸交替 奔赴閩京 途中 躡經孝豐新安馬金嶺 等地 轉而入閩境 再由崇安舟行順閩江支 流崇溪而下 歷武夷山建陽延平等 涉江踰嶺 崎嶇兩月 最終於十月抵達 唐王行在 68 入閩之前 徐孚遠先到信州拜謁黃道周 大受黃道周賞識 經由黃道周薦舉 徐孚遠一到福州 十月底即被唐王任命為天興司李 69任內 徐孚遠斷獄平正 也到福寧福清等地考察刑政 70隆武二年春 1646 兵部尚書張肯堂上水師 合戰之議 建言唐王 出募舟師 由海道徑至江南 江南義師必為響應 大兵 見清 宋如林修 松江府志 二 影印嘉慶二十二年明倫堂刻本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6 月 1 版 1 刷 頁 306 懷總戎姪含素 釣璜堂存稿 卷二 頁 11 綜觀徐孚遠 崇安舟行至水口 馬金嶺 傷往 等詩 前二首同見 釣璜堂存稿 卷二 頁 1 傷往 見卷二 頁 11 可窺知其入閩經過 實如王澐 東海先生傳 所云之 涉江踰 嶺 而非如林霍傳所言 航海入閩 洪思 黃子年譜 記 隆武元年十月 又疏舉趙士超俞墨華徐敬時徐孚遠等九人 請受職立功 冬十月廿八日 奉旨 所薦舉 俱聽軍前效用 惟廣信要地 撫臣徐世蔭着嚴 防守 不便輕移 見明 洪思等撰侯真平校點 黃道周年譜附傳記 福州 福建人民 出版社 1999 年 9 月 頁 33 又錢澄之 哭徐復菴文 曰 漳浦夫子 黃道周 奇兄之節 憫弟之癡 並登薦章 弟猶未達 兄乞外任司李天興 載氏著 田間文集 卷二十五 四 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45 冊 影印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九年斟雉堂刻本 北京 北京 出版社 2000 年 頁 145 參徐孚遠 懷福寧守徐藏九 懷福清趙明府 各見 釣璜堂存稿 卷二 頁 18卷二 頁 25 25

38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由閩出浙 首尾策應 則敵可乘也 71並奏請讓徐孚遠朱永佑參戎隨行 唐 王准奏 晉闇公官兵科給事中 監督樓船水師 闇公展開另段海師軍旅生涯 是年八月 清軍攻破仙霞關 連下建寧延平等地 唐王於汀州蒙難 隆武 政權宣告瓦解 隆武政權傾覆後 徐孚遠擬於內地有所建立 曾隻身冒死到浙西 匿居嘉興吳祖錫家 闇公 吳佩遠歌 云 匣有魚腸贈要離 家置複壁藏趙岐 與 余昔潛行到君里 登樓去梯笑相視 卷六 頁 18 所說即是此事 吳祖 錫 字佩遠 徐孚遠形容他 少負英人姿 儒衣為行黃石師 結客一言心莫逆 濫用黃金不自惜 72為人足智多謀 又尚義豪邁 多虧吳氏幫助 徐孚遠此行 才得以全髮而入全髮而出 安然的不被清廷緝捕 73 先前黃道周鄭芝龍等人在福建擁立唐王 幾乎同時間 浙東反清勢力張國 維陳函輝等人則立魯王朱以海 朱以海抵達紹興後 七月十八日就任監國 形 成南明唐王魯王兩政權相對立的情勢 唐王蒙難後 為復興社稷 一些仕宦隆 武朝官員就近轉入浙東 繼續反清志業 如張肯堂朱永佑等人 徐孚遠也是 永曆元年 1647 四月 松江提督吳勝兆謀叛清廷 內結太湖義師戴之俊 周天等 外以定西侯張名振為聲援 於是張名振奏請魯王敕印二百道 魯王命張 煌言監其軍 賜徐孚遠一品服 充行人司 以應之 可惜 當張名振舟師暫泊崇 明時 遭卻逢颶風 樓船自相激撞覆沒 以致未能建功 而徐孚遠則因殿舟師得 免於難 74徐孚遠再度返回蛟關 在定海柴樓安營紮寨 是年冬 浙江華夏董 志寧范兆芝等人聯絡舟山建義 徐孚遠遂以柴樓之師六百響應 75 永曆三年 見清 錢澄之 所知錄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文獻叢刊第 86 種 台北 臺灣大通 書局 1987 年 10 月初版 頁 13 徐孚遠 吳佩遠歌 見 釣璜堂存稿 卷六 頁 18 據 吳子墓誌銘 所載 當徐孚遠匿居吳佩遠處所消息傳出 清提督馮原淮派遣部將董生查 探 然吳佩遠與董生相善 知董生素有慷慨之志 遂為其引見徐孚遠 最終在董生協助下 徐 孚遠得以安然脫身 參清 徐枋 吳子墓誌銘 見氏著 居易堂集 影印民國八年羅振玉 排印明季三孝廉集本 台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3 年 3 月初版 頁 393 參黃宗羲 海外慟哭記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文獻叢刊第 135 種 台北 臺灣大 通書局 1987 年 10 月初版 頁 82明 汪光復 航海遺聞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 文獻叢刊第 106 種 台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7 年 10 月初版 頁 59 事參清 全祖望 華氏忠烈合傳 見氏著周駿富輯 鮚埼亭集碑傳 卷五 台北 明文 書局 1991 年 頁

39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1649 九月 魯王到舟山 當時寧紹台諸府皆有山寨接應舟山 其中就數 柴樓最與舟山聲息相近 以勸輸充貢賦 十月 徐孚遠入舟山朝覲 因而晉左僉 都御史 76 永曆五年 1651 九月 清軍攻陷舟山 魯王政權宣告結束 徐孚遠扈從魯 王南下廈門依附鄭成功尊奉桂王永曆 三浮海交南 丙戌 1646 八月 唐王於汀州遇害 廣東廣西西南地區 原任廣西巡 撫瞿式耜兩廣總督丁魁楚等人 擁立桂王朱由榔繼位 十月十四監國廣東肇慶 頒詔楚滇黔蜀 十一月十八即帝位 77南明最後帝王桂王 隨著清軍節節 進逼與內部紛擾 被迫展轉流離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甚至 遠至緬甸 永曆政權自成立迄傾覆 始終如風中殘燭 即使如此 仍是復明人士希望所在 尤其永曆七年 1653 三月 魯王廢除監國稱號改奉桂王 78桂王更成為天下 復明志士的共主 早在永曆三年 1649 十一月 徐孚遠於舟山時 桂王即曾下敕命 嘉勉他 與鄭鴻逵鄭成功 協圖匡復 共奏膚公 密籌方略 刻期興師 大張撻伐 迅 掃胡氛 奠安八閩 進清浙直 順撫逆剿 79對於桂王 徐孚遠每每發出 聞 道西方有美人 腋下何時生羽翼 80與 自傷久客無歸處 欲往蒼梧路又迷 清 全祖望 徐都御史傳 見氏著 鮚埼亭集外編 卷十二 續修四庫全書第 1429 冊 據 上海圖書館藏清嘉慶十六年刻本影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一版 頁 朱由榔任監國之日 黃宗羲 行朝錄 記十月初九日 計六奇 明季南略 言 十月初十日 監國 十四日(丙戌)即皇帝位 而錢澄之 所知錄 徐鼒 小腆紀傳 則載十月十四日監國 十一月十八日即帝位 錢澄之於隆武政權覆滅後 甞奔赴桂王 仕永曆朝 所載應是可信 因 此 本文採錢氏之說 78 黃宗羲 行朝錄 卷四記 魯監國八年 三月 上自去監國號 見清 黃宗羲著沈善洪 主編 黃宗羲全集 第 2 冊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9 月第 2 刷 頁 140 又見清 徐鼒 小腆紀傳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文獻叢刊第 138 種 台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7 年 10 月初版 頁 見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永曆三年敕 頁 見 西望 釣璜堂存稿 卷六 頁 見 長歌贈張玄箸 釣璜堂存稿 卷六 頁 12 27

40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的感歎 深表未能覲謁的惆悵 寓居廈門後 隨著永曆使臣來到 徐孚遠朝見桂 王的意念益加強烈 安龍歌 道 鸞輿南幸春復春 百傳未見消息真 今年一艘高涼發 載得天邊傳詔人 相逢款語天上事 吁嗟歷歷多靈異 躍馬檀溪何足言 翳身眢井不須記 憶昔虜騎過蒼梧 公侯倒戟野中趨 翠華迢遞青雀舫 上灘百丈挽者痡 追兵在後多星奔 咫尺相看及至尊 忽然龍躍天津起 雲行霧擁若飛翻 舟楫安然方汔濟 班荊乃定巡行計 謀夫相顧尚踟躕 揚鞭獨決有神契 一十七騎行如電 紫氣燭天關吏眩 蠻夷長老掃境迎 翦除榛莽起行殿 殿中稷益賡歌開 閫外韓彭仗鉞來 常侍不聞傳密詔 逸才時得上金臺 自古殷憂多啟哲 況乃胡運當速滅 聞君抵掌稱聖明 使我南望眼流血 自傷捷步無由騁 豈有高情慕箕潁 黃鵠飛飛不可攀 安得憑之到帝關 卷五 頁 30 永曆六年 1652 二月 因清軍進逼及孫可望的緣故 桂王移蹕安龍 由詩中內 容不難發現 徐孚遠雖避地閩島 但時時關切桂王情況和心繫朝覲一事 永曆十 年 1656 三月 李定國將桂王從安龍奉迎到雲南 桂王使臣黃事忠到廈門 當 時一度訛傳闇公將和黃氏返朝朝覲 時有傳余亦隨使入朝覲者 欽之因贈余詩 已而訛言也 依韻奉和兼送黃職方南歸 云 每感雙鳧難上天 舊年折翅又新年 韶光冉冉如流去 苦節硜硜似石堅 此 日心懸丹鳳詔 何時身傍碧雞邊 卽看節使登舟去 能逐輕雲共入滇 卷 十五 頁 1 再度流露對入覲桂王的殷盼和未能如願的感傷 而對將返回雲南的黃事忠心生豔 羨 28

41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永曆十二年 1658 闇公終於得到一償宿願機會 是年正月 桂王使臣漳 平伯周金湯兵部郎中黃事忠到廈門晉爵諸臣 以及與鄭成功約定進軍江南時 間 鄭成功於是令張自新護送闇公黃事忠回雲南覆命 闇公因而得以到雲南朝 謁桂王 當時入滇之路 陸路阻於粵 水路隔於交南 為避清廷迫害 徐孚遠等 人計劃先浮海交南 再假道進入雲南 以抵達桂王行在 是以闇公不畏海上艱險 登上征帆飄洋渡海到交南 一聞交海近行都 便隨商舶駕雙鳧 82不難想像徐孚遠雀躍之情 但是 從王喜甚赴蓬瀛 誰料南行荊棘生 83三人到交南之後諸事不順 張自新謁 見西王鄭柞被拒 徐孚遠與黃事忠則因氣候炎熱而罹患暑熱病 84 上巳之後到 交州 只為假道 沒料到 可憐五日尚淹留 85 十年一度擬朝天 及至中途 又渺然 多年朝覲桂王希望又再度落空 徐孚遠難掩落寞失意之情 86淹留期 間 一度傳出桂王出兵粵地消息 讓闇公心中重新燃起希望 翹首企足王師能來 到交南 幫助他們進入雲南 爭奈天依然不從人願 87 緣於交南對南明的態度 徐孚遠一行人無法順利假道 安南在永曆初期 猶 是奉遵桂王政權 永曆元年 1647 安南遣使臣朝覲桂王 桂王遣翰林潘琦至 安南 冊封後黎政權太上皇為安南國王 永曆二年(1648)三月 桂王移輦南寧 安南至南寧入貢 永曆五年(1651)十月 永曆又冊封後黎鄭氏清王為安南國副 王 88然而 隨著清軍南進永曆節節敗退 清統治中國大勢已定 安南對南明態 度已大不如前 在徐孚遠假道前一年 永曆十一年 1657 魯監國與秦王孫可 望使者來到 安南一改過去與明朝使臣祇行賓主禮 令二藩使臣改用拜禮 於是 也要求徐孚遠以臣禮行拜禮謁晤 徐孚遠則斷然拒絕 一來闇公認為明朝遣使交 同黃張祀伏波將軍廟歌 交行摘稿 頁 1 四月朔 交行摘稿 頁 3 見徐孚遠 上安南西定王書 徐闇公遺文 四 頁 1 五日同黃張飲歌 交行摘稿 頁 9 擬歸鷺 交行摘稿 頁 6 三日 注云 時聞有兵至粵 若將可待 而竟寂然 其詩曰 金馬空傳不可徂 相聞 洱海下王鈇 輕票皆出禁中旅 留滯還同西城胡 每羡游鱗能赴壑 只憐苞羽尚囚笯 元戎布 算今須定 為取蘇卿入帝都 見 交行摘稿 頁 4 參牛軍凱 南明與安南關係初探 南洋問題研究 2001 年第 2 期 頁

42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南二百餘年 載於典冊祗行賓主禮 89身為明臣他必須恪守 否則將使國格受辱 抱著 守禮應知一死輕 90的決心 二來個人深厚的民族意識及國家認同形成的 華夷之辨 讓他深感 臣節當堅中路阻 天威未振小夷驕 91 一拜夷王節又 虧 92對安南王行跪拜禮有損個人志節 闇公因而上書交南西王爭禮 書卻未 能上達 最終假道入滇不成 不得已只好悵然返回鷺島 回程中 徐孚遠黃事忠和張自新歷經險難 當舟行瓊海時誤入一綫沙 又 名角帶沙 險象環生 三人本以為必死無疑 好不容易幸運脫身 豈料出一綫 沙過程中 竟然又遭遇清兵砲擊 徐孚遠道 伙長已誤入一綫沙 以出沙為艱 欲沿山而行 將抵瓊州海口 乘風直過 吾輩難之曰 若遇虜舟 則奈何 伙長曰 昔年曾過此 虜無舟也 主舶者利得速出 亦以為然 衡宇 張自新 疑曰 昔即無舟 安知今 不有也 臣以 黃事忠 大笑曰 瓊 大郡也 以海為固 聞王師將 出粵東 必且造舟自備 豈無數艦為我難乎 然無以奪其說 自二十七 訖朔日 至紗帽山 西南風即出矣 乃值東風 不可行 未刻見一八櫓船 來 始惶駭 未及治備禦 已發一銃相加 又見二舟出 始返棹 乘東風 疾行得脫 93 先有擱淺危機和狂風惡浪 後來敵艦發銃追擊 禍不單行 生死可謂一綫之間 最終眾人平安返航廈門 而此後闇公再無緣參見桂王 闇公遠渡交南無有可議 但是前去交南的時間眾說紛紜 即使闇公弟子林霍 所說也自相矛盾 實有必要理紛釋疑 林霍 徐闇公先生傳 說永曆五年 1651 闇公偕同黃事忠張自新泛海 徐孚遠 上安南西定王書 曰 自我朝遣使至貴國二百餘年 載在國典 祗行賓主禮 此 貴國先王及賢大臣所共知者也 見 徐闇公遺文 四 頁 2 四月朔 交行摘稿 頁 3 舟中雜感 之二 交行摘稿 頁 4 舟中雜感 之一 交行摘稿 頁 4 行瓊海入一綫沙 亦名角帶沙 危險萬狀 吾輩三人自擬必死矣 口占 交行摘稿 頁

43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朝覲永曆 三月至交州 94 華亭徐闇公先生詩文集序 又說 戊戌歲 永曆 十二年 1658 將赴行在 至交州 與安南西定王爭禮 不達而返 95 徐闇 公先生詩集後序 則云 交行草則戊戌歲赴行在至交州所著詩也 96僅就林 霍一人便有二說 永曆五年 1651 和永曆十二年 1658 其中 永曆五年三 月之說誠是舛誤 因為當時闇公還在舟山 尚未南下廈門依附鄭成功 永曆十二 年之說 又見清人王澐 東海先生傳 黃宗羲 行朝錄 賜姓始末 97陳洙 徐闇公先生年譜 也將此事繫於該年 98而阮旻錫 海上見聞錄 夏琳 閩 海紀要 則書載於永曆十一年 闇公何時浮海交南 究竟何者為是 闇公鷺島摯友王忠孝所上桂王疏書 可 為參考 其永曆十二年二月上桂王疏書說 僅焚沐具疏 附右僉都臣徐孚遠奏 聞 100可見此疏乃託付徐孚遠上呈 永曆十三年 1659 二月疏又道 臣於去年二月內 曾具興朝赫濯有象一疏 附僉都臣徐孚遠上聞 取道交 南 阻梗不得前進 臣孚遠從交南另差賫疏入都 未知得徹天聽 101 而永曆十四年(1660)二月十日疏亦云 永曆拾貳年貳月內 再具興朝赫濯有象一疏 附僉都臣徐孚遠 阻於交南 另差賫報 未卜得達宸覽 94 林霍 徐闇公先生傳 見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2 見林霍 釣璜堂存稿序 華亭徐闇公先生詩文集序 頁 1 96 見林霍 釣璜堂存稿序 徐闇公先生詩集後序 頁 1 97 行朝錄 卷五 永曆紀年 曰 永歷十二年戊戌正月戊戌朔 上在滇都 遣使賫璽書從安 南出海 至延平王朱成功營 授張煌言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其餘除授有差 徐孚遠隨使 入覲 由交趾入安龍 交趾要其行禮 不聽 不得過 孚遠遂仍返廈門 見清 黃宗羲著 沈善洪主編 黃宗羲全集 第 2 冊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9 月第 2 刷 頁 164 同書卷十一 賜姓始末 道 戊戌正月 行在以璽書通問 二月使松江徐孚遠覲行在 泛海 由交趾入安龍 交趾要其行禮 不聽 不得過 遂返廈門 (頁 197) 98 陳乃乾陳洙纂輯 徐闇公先生年譜 頁 清 阮旻錫 海上見聞錄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文獻叢刊第 24 種 台北 臺灣大 通書局 1987 年 頁 25 清 夏琳 閩海紀要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文獻叢刊第 11 種 台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7 年 頁 見王忠孝 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 年 12 月 頁 見王忠孝 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 年 12 月 頁 72 下文索 引十四年疏文見同書頁 73 筆者因一時不察 將王忠孝此二疏誤解 於 由釣璜堂存稿試探 徐孚遠入臺之相關問題 一文 錯以為闇公於永曆十一年浮海交南 事實上 依王忠孝疏 闇 公當於永曆十二年入交南才是 特此說明之 95 31

44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從這二分章奏得知徐孚遠將前去朝覲桂王 所以王忠孝將永曆十二年二月那分疏 奏交託徐孚遠上呈 這三本奏本所見寄託闇公時間 都是永曆十二年二月 王忠 孝為當事者 內容也非事後追憶 可信度自不待言 如此意味闇公於永曆十二年 二月或三月初揚帆 按 交行摘稿 闇公說自己 上巳之後到交州 102上巳為 農曆三月三日 而廈門到安南水程七十二更 103則闇公在該年二月由廈門啟程到 安南 昭然若揭 因而黃宗羲 陳齊莫傳 道 戊戌二月 賜姓於是遣徐 記敘闇公永曆十 闇公赴覲 從海道由安南入滇 104至於全祖望 徐都御史傳 二年冬隨周金湯入覲失道安南 顯然失實不可信 105 另外 徐闇公先生年譜 將 思文皇帝 當為永曆 敕諭聯絡閩浙勳義官 兵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徐孚遠 敕 編於永曆十二年 1658 認為此敕為闇公浮 海安南前所受之桂王詔令 這值得商榷 敕中有云 茲者 監紀推官潘默 原偕故鎮臣莊鵬程及差官韓天祿金康等浮海交趾 不意中途鵬程等溘然道故 潘等抵滇省 得覽爾孚遠奏疏 知爾江湖廊廟 深可嘉尚 106 敕中莊鵬程即 釣璜堂存稿 中之莊際飛 際飛為鵬程字 徐孚遠居廈門時兩人 有所往來 莊鵬程身故後 闇公賦作 聞際飛病沒於廣南土司哭之 三首 卷十 五 頁 4 哭莊際飛 二首 二十 頁 13 哀悼之 哭莊際飛 其一云 志 擬淩雲覲玉顏 雖能填海未移山 昆明在眼嗟難入 魂魄猶應叩帝關 二十 頁 13 內容與敕中莊鵬程中途謝世 未能至雲南謁見相應 闇公又題詠 交州 102 五日同黃張飲歌 交行摘稿 頁 9 見清 陳倫炯 海國聞見錄 南洋記 據臺灣銀行臺灣文獻叢刊重新勘印 南投 臺灣省 文獻委員會 1996 年 9 月 頁 黃宗羲 陳齊莫傳 見清 黃宗羲著沈善洪主編 黃宗羲全集 第 11 册 杭州 浙江 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9 月第 2 刷 頁 清 全祖望 徐都御史傳 見氏著 鮚埼亭集外編 卷十二 續修四庫全書第 1429 冊 據 上海圖書館藏清嘉慶十六年刻本影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一版 頁 陳乃乾陳洙纂輯 徐闇公先生年譜 頁

45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覓際飛就閒不得 一詩 詩曰 去年君作交州行 春風將盡螝蛄鳴 今年覓君南海頭 驅車蠻徼空悠悠 天長地闊無消息 雲煙杳藹令人愁 疑已奏書陪玉輅 或且從軍揮白羽 停舟解驂不可追 迢迢萬里今何依 卷七 頁 10 從詩題和內容可知 闇公在交南尋覓莊際飛不得而有此作 倘若闇公在浮海交南 前已經得知莊氏謝世消息 豈有交州覓尋莊氏之理 也不可能尋不著後 疑已奏 書陪玉輅 或且從軍揮白羽 由此可見 闇公到交南之前 尚未接獲這分敕令 徐闇公先生年譜 之說可議 四客逝饒平 永曆十五年 1661 鄭成功取得臺灣後 徐孚遠嘗攜妻孥浮海入臺 旋而復 返思明 清康熙二年 1663 冬 清耿繼茂等破思明金門 徐孚遠隨鄭經退駐 銅山 隔年鄭經退守臺灣 闇公本擬護送妻孥歸返松江後 再與王忠孝諸公齊同 流離 但未能如願 於是和妻小遁跡在廣東饒平 康熙四年 1665 痛憤身亡 清總兵吳六奇護庇之故 闇公全髮持節以終 並無剃頭留辮 107 闇公辭世 好友鄭郊前去弔喪 為公手書明旌 並於闇公三七作 祭大中丞 闇公老祖臺老社翁文 弔祭 108闇公命喪饒平無有可議 全祖望 徐都御史傳 說闇公逝世於臺灣 實是訛誤 這又可從時人詩文得到印證 闇公歸葬故鄉後 好友沈浩然賦作 哭徐復齋歸櫬 哀悼 該詩自注 徐闇公壬寅後以提督吳六 107 林霍 徐闇公先生傳 見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5王澐 東海先生傳 見 徐 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7-8鄭郊 祭大中丞闇公老祖臺老社翁文 見 徐闇公先生年 譜 附錄 頁 19黃宗羲 行朝錄 賜姓始末 見清 黃宗羲著沈善洪主編 黃宗羲 全集 第 2 冊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9 月第 2 刷 頁 參鄭郊 祭大中丞闇公老祖臺老社翁文 見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20 33

46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奇庇之 得至潮完髮而卒 109除了 東海先生傳 弟子王澐 粵哀 詩序也 說 哀孝廉孚遠也 客死潮陽 110另一弟子李延昰亦云 以志節自持 不 食死於潮州 111這三人不但與闇公相熟 而且還是同鄉 所說當較全氏可信 尤其王澐和闇公弟姪往來密切 康熙十八年 1679 闇公姪允貞嗣孫懷瀚安葬 闇公時還前去會葬 112較全氏知悉闇公行跡 是無庸置疑的 為國家民族的忠義思想 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徐孚遠投身反清復明 大業 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甚至最終客死異鄉 綜觀他二十年展轉抗清生涯 果真實踐自己所言 百折不回 死而後已 113其忠節更勝於消極退縮以身殉 國者 114 第三節 知見著述 身經易代之變 徐孚遠毅然抉擇毀家抗清 以復振明廷為職志 百折不回而 客死潮州 明清政權對立 加上闇公流離反清 因此不僅關於他復明生涯事蹟 就連著述記載也紛歧不一 友人張煌言提及交行詩 刻 115廈門流寓時弟子林 霍說公著有 交行摘稿 又云 交行草 十七史獵俎 和 南海摘草 116而 109 清 姜仲翀錄 國朝松江詩鈔 卷六十二(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三年敬和堂刊本) 頁 清 王澐 王義士輞川詩鈔 卷二 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年北京新 一版 頁 清 李延昰口授蔣烈編 南吳舊話錄 卷十一 台北 廣文書局 1971 年 8 月初版 頁 參王澐 會葬闇公武靜賦呈麗沖安士 見氏著 王義士輞川詩鈔 卷六 據藝海珠塵 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年北京新一版 頁 清 李延昰口授蔣烈編 南吳舊話錄 卷二 台北 廣文書局 1971 年 8 月初版 頁 何冠彪將明季殉國者分成消極退縮積極進取兩類型 他主張 消極退縮的殉國者在朝廷覆 亡之後隨即自殺 又或稍作觀望或抵抗之後 感到形勢不妙而自殺 積極進取的殉國者則不顧 環境如何惡劣 抗戰到最後一刻 祇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下才自殺 或被敵人捕捉後不屈而自殺 或被殺 見氏著 生與死 明季士大夫的抉擇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7 年 10 月 初版 頁 見張煌言 得闇公信 以交行詩刻見寄 按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 張蒼水集 作 得 闇公信 以交行詩見寄 二首 載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張蒼水詩文集 南投 臺灣省 文獻委員會據臺灣文獻叢刊第 142 種 1994 年 5 月 頁 參林霍 庚午冬書稿 見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23 和 徐闇公先生詩集後序 見 34

47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華亭弟子王澐則記 十七史獵俎 一百四十五卷詩五千餘首 117全祖望則說他 有 交行詩集 海外集 之作 118至於嘉慶 松江府志 光緒 重修華亭縣 志 皆是著錄 十七史獵俎 一百六十卷 釣璜堂集 二十卷 119唯一一致的 是兩本官修方志 其餘略有出入 上述所記都是闇公流離抗清期間個人專著 未見流離前作品 其實 闇公流 離前不乏撰述 只是未見專著付梓 大多見於與幾社諸子合集 幾社壬申合稿 幾社六子詩 與 幾社六子詩選 及與陳子龍合撰之 史記測議 梗概來說 闇公學識淵博 專攻 毛詩 的他 兼通經史子集 詩文史類乃至兵 書皆是著述範圍 而今詩文可見有 釣璜堂存稿 交行摘稿 幾社壬申合稿 幾社六子詩 和 幾社六子詩選 以及散見者 史類方面 史記測議 尚存 十七史獵俎 幾近散佚 至於兵書則有 兵家言 不過今已亡佚 臚陳如下 一別集 現存可見徐孚遠別集 僅有 釣璜堂存稿 與 交行摘稿 皆為其奔走抗 清時所作 一 釣璜堂存稿 釣璜堂存稿 為徐孚遠自奔走抗清 迄於身亡二十餘年之作 釣璜 一 詞 尚書大傳 云 周文王至磻溪 見呂望 文王拜之 尚父曰 望釣得玉 璜 刻曰 周受命 呂佐檢德合 於今昌來提 120姜太公後來輔佐武王伐紂 一統天下 以 釣璜 為名 寄寓闇公如同呂尚有待明主 開創盛世的理想 釣璜堂存稿序 徐闇公先生詩集後序 頁 1 清 王澐 東海先生傳 見徐孚遠 交行摘稿 附錄 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 局 1985 年北京新一版 頁 清 全祖望 徐都御史傳 見氏著 鮚埼亭集外編 卷十二 續修四庫全書第 1429 冊 據 上海圖書館藏清嘉慶十六年刻本影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一版 頁 參清 宋如林修 松江府志 二 上海 上海書店據嘉慶年間本影印 1991 年 6 月 頁 清 楊開第修 重修華亭縣志 據清光緒四年刊本影印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0 年台 1 版 頁 漢 伏勝撰漢 鄭玄注 尚書大傳 卷一(據古經解彙函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年北京新一版) 頁

48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本集在徐孚遠歸葬松江時 由其妻戴氏及次子永貞攜帶返鄉 而後為其子孫 所藏傳 清初因徐孚遠為 逆賊 身分 再加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興文字 獄 文網非常嚴酷 其抗清期間所詠 嘉慶以前士人甚少知見 是以康熙時朱彝 尊謂闇公 矢詩不多 121康熙三十年 1691 進士姚宏緖 乾隆元年 1736 輯 松風餘韻 道 先生 徐孚遠 與陳 子龍 夏 允彝 諸君為幾社盟主 乃 壬申文選 幾社六子詩 外 罕有存者 豈身蹈東海 盡問諸水濱乎 122 全祖望 徐都御史傳 亦云闇公海外集亡佚 至於官修方志 乾隆五十三年 1788 刊行之 婁縣志 說闇公 所著詩文散佚殆盡 惟餘社刻行世 123乾 隆五十六年 1791 之 華亭縣志 則僅著錄闇公 十七史獵俎 並無著錄後 期流寓詩作 釣璜堂存稿 或 釣璜堂集 與 交行摘稿 足見遲至乾隆晚 期 釣璜堂集 交行摘稿 並不廣為世人所知 嘉慶十三年 1808 刊行之 國朝松江詩鈔 繼姚宏緒 松風餘韻 而作 主要為存錄松江地區詩人的相關資料 二書皆選錄闇公詩作 差別在於姚宏緒並 未見到闇公輾轉海外的作品 僅纂錄流離前吟詠 而 國朝松江詩鈔 所輯則都 是流離時期詩篇 纂者姜兆翀 提到闇公海外詩有 釣璜堂集 並選錄 寓島作 古詩 我聞昔奇士 生平寡干謁 種瓜 贈張玄著 梁明卿贈楚辭 陳陸交 裂嶼 白足婦謠 石青以養退兌處潛見勗作 以當書紳 同諸公遊石帆 古浪觀鹿耳訖放舟 郎官謠 賽天妃 詰 鼠 同黃張祀伏波將軍廟歌 初至舟山 過大小鑿 懷奐若婿 出亡 後呈伯叔兼示弟姪 俠侯盛言大瞿可以遁世聽之欣然有感 閒行 思吳 六釣灣山莊 感逝者作 和 題南越王尉陀廟 等詩 124 同黃張祀伏波將 121 見清 朱彝尊著黃君坦校點 靜志居詩話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1 刷 頁 清 姚宏緖編 松風餘韻 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纂委員會編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 編 第 37 册 首都圖書館藏清乾隆九年寳善堂刊本 濟南 齊魯書社 2001 年 9 月 1 版 頁 見清 謝庭薰修 婁縣志 據乾隆 53 年刊本影印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4 年 6 月臺一 版 頁 清 姜兆翀纂 國朝松江詩鈔 卷六十一(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三年敬和堂刊本) 36

49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軍廟歌 題南越王尉陀廟 見於 交行摘稿 其餘皆見於姚光付梓之 釣璜 堂存稿 之後 官修方志如嘉慶二十二年 1817 刊本之 松江府志 光緒年 間 重修華亭縣志 等 皆可見著錄 釣璜堂集 現今所見 釣璜堂存稿 為一九二六年姚光刊行之懷舊廔本 釣璜堂存稿 之稱 早見於藝海珠塵本 交行摘稿 闇公小傳 125並非姚光所定 姚光跋語云 明季華亭徐闇公先生 釣璜堂存稿 係松江雷君君彥 瑊 得先生後裔 舉以視余 若 釣璜堂存稿 則以所考見 似從未付梓者 126 可見他所見傳抄本 即是作 釣璜堂存稿 之名 稱 釣璜堂存稿 稱 釣璜 堂集 當如 交行摘稿 或稱 交行集 或稱 交行稿 一般 127實質無二 姚氏認為終有清一朝 釣璜堂存稿 並未付之剞劂 僅以手抄稿本傳世 當是不謬 畢竟若是曾分卷刊刻 不應只有姚光所見抄本 至於嘉慶 松江府志 光緒 重修華亭縣志 著錄該書二十卷 所據為何則不得而知 關於 釣璜堂存稿 來源 姚光自述是編得於雷瑊 雷瑊則得於徐孚遠後世 當時雷瑊所得有二 一署徐孚遠孫懷瀚錄 二則署徐孚遠七世孫元吉藏本 二者 皆為手抄本 內容大致相同 稍有出入 原抄稿以詩體編次 沒有分卷 於是姚 氏以徐懷瀚所錄為原本 依其次序 整理為二十卷 與王植善相校後付梓 128全 書依體為次 凡樂府五十二首129五言古詩四百零五首 卷二 113 首卷三 見徐孚遠 交行摘稿 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年北京新一版) 頁 1 見 釣璜堂存稿目錄 頁 稱 交行集 者 如清 黃定文 書鮚埼亭集徐闇公墓誌後 云 徐孚遠 過安南則有 交 行集 (見氏著 東井文鈔 叢書集成續編第 192 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9 年 台一版 頁 253) 稱 交行稿 者如姜兆翀 其 同黃張祀伏波將軍廟歌 注云 廟在安 南 詩載 交行稿 中 見清 姜兆翀纂 國朝松江詩鈔 卷六十一 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清嘉慶十三年敬和堂刊本) 128 參姚光跋語 見 釣璜堂存稿目錄 頁 按 烏鵲歌 二章 石城曲 四章 古意 二章 時邁 四章 海水 二章 槐之芽 三章 懷友 四章 有鳥 二章 桂之山 三章 鶺鴒 二章 有截 三章 與 勖志 三章 有別於 秋胡行 四首各自成篇 必須合章而讀 詩意始可完全 淺見以為 為求詩意 完整 不宜析章計數 故別於 釣璜堂存稿目錄 所計七十四之數

50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首卷四 130 首 七言古詩三百二十四首 卷五 132 首卷六 91 首卷七 101 首 五言律詩七百七十三首 卷八 209 首卷九 223 首卷十 164 首卷十一 177 首 七言律詩六百九十五首 卷十二 166 首卷十三 205 首卷十四 183 首 卷十五 141 首 五言排律五十七首五言絕句六十四首七言絕句三百八十三 首 卷十八 130 首卷十九 120 首卷二十 133 首 共二千七百五十三首 又姚光當時所得二部 釣璜堂存稿 其後皆附有 交行摘稿 林霍所書之 序鄭郊等人之祭文書稿和歷任敕命 因此編纂時將這些與陳乃乾和陳洙編纂的 徐闇公先生年譜 以及自己蒐羅闇公遺文一卷全部編入附錄 刊印併行 二 交行摘稿 交行摘稿 為徐孚遠於永曆十二年 1658 偕張自新黃事忠 浮海取 道安南的相關詩作 計有七言律詩三十五首七言絕句十三首七言古詩七首 五言律詩一首五言絕句二首 及五言古詩一首 共五十九首 全書以七言詩為 大宗 五言詩僅佔四首 有別於 釣璜堂存稿 在清代僅以抄本傳世 交行摘稿 清初已經刊刻 闇公弟子林霍於康熙二十九年 1690 所書 庚午冬書稿 中 自述家藏 交行 摘稿 梓本一帙 130可為證明 又依 張蒼水詩文集 所錄 闇公好友張煌言有 得闇公信以交行詩刻見寄 二首 131亦知徐孚遠自安南返回廈門後 即著手整 理並梓刻交行詩篇 今日可見版本有二 一為清吳省蘭輯姜兆翀校藝海珠塵本 附有林霍撰徐 孚遠 小傳 與王澐 東海先生傳 二為徐孚遠後裔所藏 姚光附刊於 釣璜 堂存稿 懷舊廔本 臺灣文獻叢刊第 123 種 徐闇公先生年譜 即採用這一版本 130 林霍 庚午冬書稿 云 先師 徐孚遠 在島所著文十餘首詩一帙 又 交行摘稿 梓本一帙 藏在霍家 見 徐闇公先生年譜 附錄 頁 見張煌言著 張蒼水詩文集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據臺灣文獻叢刊第 142 種 1994 年 5 月 頁 140 然 張蒼水集 此二詩詩題作 得闇公信以交行詩見寄 上海 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5 年 10 月一版一刷 頁 141 徐孚遠永曆十二年 1658 七月返回廈門 而張氏是 詩之一道 天南消息近成虛 一卷新詩當尺書 之二又云 瘴海誰堪汗漫行 知君五月在 舟程 則是詩當成於同年 即永曆十二年 如是 無論是否刊刻 至少可見徐孚遠自安南返 回廈門後便旋即整理交行詩 38

51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二本內容文字少有出入 最大差異在於 五日同黃張飲歌 一詩次第 藝海 珠塵本編次在 四日 之後 其後為 舟中雜感 姚光懷舊廔刊本則置於 贈 寓交林明卿 之後 臣以在交善病 病熱也 歌以發之 之前 即自 四日 至 臣以在交善病 病熱也 歌以發之 之間 藝海珠塵本依次是 五日同黃 張飲歌 舟中雜感 與臣以論行止 偶題示黃張二君 擬歸 鷺 遣懷 土風 懷王先生 再懷王先生 與黃臣以論次 人物 懷唐梅臣先生 西望 隱語寄馬金吾 傳周漳平將至 亦作 隱語 未達也 松月歌贈臣以 贈寓交者蔣漸逵 贈寓交林明卿 而姚氏刊本則是 舟中雜感 與臣以論行止 贈寓交者蔣漸達 贈寓交林明卿 五日同黃張飲歌 二幾社諸子總集 清入主中原以前 徐孚遠無有剞劂個人別集 皆是與幾社友人合刊 幾社 壬申合稿 幾社六子詩 和 幾社六子詩選 即是 一 幾社壬申合稿 幾社壬申合稿 即 壬申文選 刊刻於明崇禎五年 1632 是書由杜騏 徵徐鳳彩林希顥楊肅等人選輯徐孚遠李雯彭賓陳子龍朱灝顧開 雍夏允彝宋徵璧宋存標周立勳王元玄十一人之作 共二十卷 書中選 錄闇公社課作品賦三篇詩作六十一首 含古樂府二十首五言古詩十九首七 言古詩二首五言律詩十一首七言律詩五首七言絕句四首 以及文章二十 一篇 含此書所細分之序論議封事冊文制辭教檄啟彈文章 書文說短長言銘各類 132詳細篇目計數如下表所示 132 參明 杜騏徵等輯 幾社壬申合稿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34 冊35 冊 據中國科學院 圖書館藏明末小樊堂刻本影印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版一刷 39

52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幾社壬申合稿 所選錄徐孚遠詩文篇目 文 類 賦 篇 名 計數 卷一 謇修賦 卷二 文皇賓遠賦 3 并序 卷三 石菖蒲賦 卷五 君子行 獨漉篇 前緩聲歌 悲哉行 20 燕歌行 東飛伯勞歌 枯魚過河泣 卷六 長相思 夜夜曲 清暉持照身 夜夜理 古樂府 秦箏 二首 紫玉歌 江南曲 候潮廣陵岸 少 小持門戶 二首 折楊柳歌 并州柳葉長 飲馬 玉壁下 少年好作健 娶婦得大姬 自解彈箜 篌 罷戰曲河曲 六首 襄陽踏銅蹄 詩 五言古詩 卷七 詠懷 灼灼炎夏日 朝霞何光輝 巢中 19 兩黃鵠 昔日翠葢君 徘徊池塘上 揚舲發枉 渚 丹桂生高崗 世難不可干 同川而易流 念我生平時 十首 詠史 我本漢都護 志計 不足論 西遊咸陽道 三首 惜捐 田家詩 卷八 凌河 清明 適郊 客寓贈澄江主人 七言古詩 卷八 壯士行 2 卷九 遲暮行 五言律詩 卷九 病鸚鵡 送董子出塞 董生長寂寂 結 11 客裝千萬 聞道長淮北 三首 即景 早發 舟 行即事 夜眺 卷十 獨立 發金閶留別陳大 金閶道 七言律詩 卷十 野祠 傷春 聞道妖星纏海東 作徤東 5 40

53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兵近上京 角鳴一夜變難詳 三首133 初夏雜感 七言絕句 卷十一 野驛 錫山即事 穆天子 斬蛇劍 4 詩歌總計 序 61 首 卷十二 皇明同姓諸侯王年表敘 高帝功臣年表 5 序 皇明成祖功臣年表序 漢世宗名臣頌序 卷十三 上巳讌集詩序 文 論 卷十三 慎刑論 1 議 卷十五 擬御史大夫對珠崖不當棄議 1 封事 卷十五 劉更生為前將軍蕭望之白罷弘恭石顯封事 1 冊文 卷十七 冊狐文 1 制辭 卷十七 戲為授鼷氏制辭 1 教 卷十七 擬修淮陰侯廟教 1 檄 卷十七 擬軍府檄諭登海反者 擬滇撫討普酋檄文 2 啟 卷十七 謝賚谷古鏡熏籠啟 1 彈文 卷十七 鶻彈鶴文 1 章 卷十七 擬沈休文上赤章文 1 書 卷十八 擬山巨源答稽叔夜絕交書 1 文 卷十八 訕蜂文 并序 1 說 卷十九 尸蟲說 1 短長言 卷十九 客為信陵君說魏王救趙 1 銘 卷二十 班定遠西域銘 并序 1 文總計 篇 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 34 冊 幾社壬申合稿 頁 次序錯亂 從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小 樊堂刻本 41

54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二 幾社六子詩 幾社六子詩 或稱 六子詩 刻於明崇禎七年 由夏允彝 陳子龍李雯朱灝宋徵璧等人所選編 須注意的是 書名之 幾社六子 並非幾社創社杜麟徵夏允彝徐孚遠彭賓周立勳陳子龍等六人 而是指 是集所選錄的六名幾社成員 徐孚遠周立勳彭賓顧開雍宋存標和宋徵 輿 不過 筆者所見國家圖書館館藏明末刊本 未錄宋徵輿之作 僅見其餘五子 詩篇 135 是集選錄闇公詩五十八首 全為樂府詩 篇目如表所示 幾社六子詩 所錄徐孚遠詩篇 詩題 首句 頁碼 朱鷺 朱鷺翔以舞 欲食不下 1 思悲翁 思悲翁在山側 2 艾如張 艾而張羅羅四垂 3 上之回 上之回 通中道 4 翁離 擁離趾中 白雲霏霏 5 戰城南 戰城南 走大漠 6-7 巫山高 巫山高 高峨峨 8 上陵 上陵何鬱鬱 其旁列名都 10 將進酒 將進酒 為我歌 11 君馬黃 君馬黃 臣馬駁 13 芳樹 芳樹乃生南山之涯 14 有所思 有所思 不可期 參謝明陽 雲間詩派的形成 以文學社群為考察脈絡 臺大文史哲學報第 66 期 2007 年 5 月 頁 李雯序曰 六子詩者 勒卣 周立勳 子建 宋存標 闇公 徐孚遠 燕又 彭賓 偉 南 顧開雍 轅文 宋徵輿 之所作也 見國家圖書館館鑶明末刊本 幾社六子詩 42

55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雉子斑 雉子斑 雉飛肅肅 17 聖人出 聖人出 合神經 18 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分明 臨高臺 臨高臺 臺正中 21 遠如期 遠如期 當上僊 22 石流 石流淙淙 來自驪山之顛 23 釣竿行 芳餌手所為 24 白鼻騧 相逄酒壚曲 東光 榆關城 遼西不可城 28 雞鳴 五陵遊閒子 日夕多歡娛 烏生 烏生八九子 置巢乃在上林中 平陵東 河湯湯 兩堤僵 32 王子喬 緱山巔 身騎白鶴何翩褼 長歌行 北行登高山 37 鰕鱔篇 鰕鱔慕為魚 不能具錦鱗 37 猛虎行 文豹不避霧隱 40 鞠歌行 純鈎淬 掩三辰 苦寒行 北上祁連山 44 豫章行 豫章生深山 48 董逃行 吾欲上謁從扶桑 49 相逢行 相逢兩年少 要帶雙鹿盧 秋胡行 太華可移 心去難再回 東門行 出東門 淚潺湲 56 西門行 出西門 行且歌 墻欲高行 威鳳欲食須朝羲 62 43

56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野田黃雀行 少年好遊獵 挾彈上高丘 64 門有萬里客行 門有萬里客 車葢何輝皇 泰山吟 泰山高無極 言是神仙房 67 東武吟行 僕本良家子 射獵窮高秋 龜山操 去魯百里 龜山在目 75 越人歌 秋水澹澹兮泛青舟 翠葢葳蕤王子來遊 75 怨篇 朱樹何燁燁 結根大海東 77 蜨蝶行 蜨蝶遨遊 紫宮深樹端 79 董嬌嬈 洛陽多綺陌 高閣相對垂 古咄唶歌 棗樹在當心 日出在四邊 80 古八變歌 浮雲多瀾漫 日暮不知歸 80 劉勳妻 明月牀前鏡 冷冷匣中琴 種瓜篇 種瓜何離離 離離當道旁 81 種葛篇 種葛大河側 河水傷葛根 81 古雜歌 晨鳥棲樹枝 樹枝自低昂 82 欲遊南山行 紫芝上仙藥 零落南山陲 升天行 宿命契洞靈 四真會我廬 87 五游詠 人間苦局促 歡戚何當殊 遠遊篇 輕舉淩四極 道裏不可詳 苦思行 遠遊淩碧海 浩浩萬里沙 90 飛龍篇 白雲盤盤 來自西極 總計 58 首 三 幾社六子詩選 藏於浙江衢州市博物館 不分卷 為明抄本 書末藏家跋語云 幾社諸賢 44

57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僅陳夏有集行世 餘子未見 此明抄六子詩選 雖不能窺見全豹 然諸家篇什 賴此以傳 亦足珍矣 癸卯冬日得於京師海王邨 謹當什襲寶愛 異日壽之棃棗 也 136 是編選輯陳子龍夏允彝等六子詩 徐孚遠之詠五十一首 皆甲申 1644 國變前所作 包括樂府 效阮公體 十首 擬古雜體 四首 五律 登海堡 覽眺 深秋梁溪晚泊 秋行雜詠 二首 北固山獨眺 京口 登城漫 興 自石頭城至燕子磯 過觀音嘴 入天寧洲 曉入京口 雪後游浦 雨中獨酌 南園即事 和 為宋子建悼亡 二首 七律 新柳 賀顧偉 男春曉詩 春夜南樓看月 春盡重見玉蘭花開數朵 午日城南游集 九 日南郊宴集 晚眺 舟行渚大澤中聊記所見 137 絕句 秋思 二首 尋 顧野王讀書堂 霍家奴 出江行 江上行 澱湖中流 望弘濟寺 妝 台 以及 涼州詞 四首 138其中 曉入京口 尋顧野王讀書堂 散見於崇 禎末年復社朱隗輯評之 明詩平論二集 139而前者又見於朱彝尊 靜志居詩話 卷十九 140 三散見詩文 除卻 釣璜堂存稿 交行摘稿 幾社壬申合稿 和 幾社六子詩 和 幾 社六子詩選 闇公詩文猶有散見他處遺珠 個人知見如下 一 詩 136 浙江衢州市博物館藏 幾社六子詩選 引自司文朋 徐孚遠研究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2010 年碩士論文 頁 本詩清姚宏緖所編 松風餘韻 卷六作 舟行諸大澤書所見 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 37 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纂委員會編 首都圖書館藏清乾隆九年寳善堂刊本 濟南 齊魯書社 2001 年 9 月 1 版 頁 篇數和篇章依司文朋 徐孚遠研究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2010 年碩士論文 頁 但若 含其頁 65 所引七絶 劍 一詩 應為五十二首 139 見卷十一後見卷二十 見朱隗輯評 明詩平論二集 二十卷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69 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清初刻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版一 刷 頁 627頁 清 朱彝尊著黃君坦校點 靜志居詩話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1 刷 頁

58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松風餘韻 一書為清乾隆初姚宏緖所編 內容廣輯魏晉至明代松江文人詩 章 書中姚氏選錄闇公流離前歌詠 五言古詩 擬李陵錄別詩 五言律詩 梅 南草廬 七言絕句 簡朱子若甥 和 錫山即事 以及七言律詩 舟行諸大澤 書所見 141 錫山即事 舟行諸大澤書所見 各見於前述 幾社壬申合稿 142 幾社六子詩選 其餘三首為佚詩 茲謄錄內容 以供參考 擬李陵錄別詩 皎皎藍田玉 鏤作玦與環 攬環與子佩 取玦結以鞶 子環信縝栗 我玦 鮮垢瘢 誰知一物微 决絶義自天 歸雲入勾注 密雪淹陰山 握手臨路 岐 涕泗共汍瀾 鴪彼南翥鳥 奮飛何由還 簡朱子若甥 烏衣門巷舊勾留 不過東齋兩度秋 凖擬天星湖水發 藉袈橋下穩停舟 梅南草廬 (陸彥楨別業 在阮家巷) 日暮南園色 孤亭萬木中 落花時度水 恠鳥急呼風 人靜蜂聲出 巖深 草氣通 惟餘高閣恨 猶是掩殘紅 二 文 141 參見清 姚宏緖編 松風餘韻 卷六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 37 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補編編纂委員會編 首都圖書館藏清乾隆九年寳善堂刊本 濟南 齊魯書社 2001 年 9 月 1 版 頁 見明 杜騏徵等輯 幾社壬申合稿 卷十一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34 冊 據中國科學院 圖書館藏明末小樊堂刻本影印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1 月一版一刷 頁

59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闇公無文集傳世 除 幾社壬申合稿 保存社課二十一篇外 篇章大多散失 經過一蕃蒐羅 姚光輯有 徐闇公先生遺文 一卷共八篇 分別是 陳李倡和 集序 皇明經世文編序 史記測議序例 江南防寇議 錢希聲先生誄并 序 湄龍堂詩文集序 上安南西定王書 奇零草序 其中 錢希聲先生 誄并序 湄龍堂詩文集序 上安南西定王書 和 奇零草序 是流寓時所作 除了姚氏所輯 筆者又得見闇公二篇序跋 一見於闇公幾社友人宋徵璧 左 氏兵法測要 二見於清初徵士洪思 石秋子敬身錄 前者書於崇禎十年 後者跋於流徙時期 特將此二篇全文抄錄 以便閱覽 也見闇公用兵觀點與對 黃道周門徒石秋子的批評 左氏兵法測要序 余之為諸生老矣 上木亦數上公車數不用 既自相語曰 今天下蓋多事 矣 然其時尚可為 失今不為 後且有十百難於此者 徒恨不能以其私議 通於薦紳先生間 雖我二三兄弟在仕籍者 則亦以我兩人為狂 嘗不能畢 其說也 顧時之所急無甚於兵 卽欲强默如藿食之憂何 上木乃取左氏 之言係兵事者 博以古驗叅以今指 予受而點次之 時亦以己意相出入 也 旣成 上木請序言焉 余惟子瞻之論孫子也 為其書十三篇雜然言之 而聽用者之自擇也 今上木之書其亦雜然言之者乎 其亦有大指所在 言 之重複而使人得其切用以濟國事者乎 夫兵家之言其變無方 制勝於兩陳 之間者 隨其勢而導之耳 若夫當今所急蓋有五者 余於左氏得五言焉 誠能盡用此五言內奠乞活外撻建夷在指顧之間矣 其說在郤克之請車乘 也 在子產之論治國也 在欒武子論楚師也 在魏絳之論和戎也 在晉人 使巫臣通吳以制楚也 今之談者以兵力不足為憂 議欲朞月宿糧聚十餘 萬甲士一鼓而殄群寇 夫糧非可卒辦 甲士非可卒聚 此朞月以前能使吾 143 參明 周立勳 左氏兵法測要序 見清 宋徵璧 左氏兵法測要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 第 34 冊 影印明末劍閒齋刻本 台南 莊嚴文化有限公司 1995 年 9 月初版一刷 頁

60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民 忍 死 以 待 天 兵 之 來 乎? 且 將 之 能 者 不 必 用 眾, 用 眾 者 未 必 能 辦 事, 徒 以 不 足 為 解 免 地 耳 郤 子 伐 齊 與 之 城 濮 之 賦, 而 乃 求 益 焉, 郤 子 自 以 為 不 能, 故 請 益 車 乘, 然 則 用 眾 非 良 將 法 也 賊 寇 所 在 縱 橫, 我 兵 尾 而 衛 之, 恣 取 掠 耳, 縱 賊 不 擊, 其 弊 坐 此, 夫 使 紀 律 不 嚴, 官 軍 殺 我, 其 毒 已 甚, 何 用 討 賊 乎? 且 盜 非 有 雄 志 也, 兵 非 素 擅 廢 立 若 唐 季 之 事 也, 如 使 嚴 為 約 束, 曰 行 省 自 守 其 地, 使 寇 得 入 境 有 誅, 將 帥 各 部 其 卒 伍, 掠 一 物 者 有 誅, 如 此 有 縱 賊 之 罰, 無 緩 寇 之 利, 子 產 之 言 曰 : 火 烈 則 人 鮮 死 焉, 水 弱 則 人 多 死 焉! 以 此 治 盜, 度 可 不 日 平 也? 京 營 之 卒 內 以 備 禦, 外 以 討 伐, 我 朝 固 嘗 用 之 矣! 沿 習 至 今, 汰 之 不 可, 練 之 不 能, 一 旦 有 事 何 以 待 之? 且 其 為 制 或 合 而 分, 或 分 而 合, 所 以 新 耳 目 便 揀 閱 也, 可 不 為 之 變 計 乎? 欒 武 子 之 言 曰 楚 君 之 戎 分 為 二 廣, 右 廣 初 駕, 左 則 受 之, 各 當 其 序 以 備 不 虞, 故 能 定 霸 今 訓 練 之 法 日 弊 而 為 城 郢 之 計, 此 奸 人 所 以 生 心 也! 曩 時 三 衛 為 我 藩 籬, 時 以 虜 之 出 入 告 我, 我 得 為 備, 至 於 穆 廟 初 年, 大 虜 解 辮 內 向 邊 人 無 事, 今 者 奴 寇 旣 劇, 而 順 義 部 落 烏 散 矣 不 撫 之 為 我 用, 而 拒 之 為 我 敵, 使 奴 得 聯 屬 內 外 諸 部 以 逞 志 於 我, 豈 完 策 乎? 魏 絳 之 言 曰 : 和 戎 有 五 利 晉 用 其 謀 邊 鄙 輯 睦 今 夷 部 猶 在 宣 雲 之 間, 招 攜 其 族 類 以 為 我 屏 蔽, 效 可 賭 也, 麗 人 之 奉 正 朔 無 虔 於 此 者, 神 廟 以 數 年 之 力 存 而 復 之, 今 者 為 奴 所 乘, 而 我 未 有 以 為 援 也, 蓋 以 少 出 師 不 足 以 為 重, 而 多 出 師 則 非 力 所 及 也, 然 亦 當 事 者 之 失 計 矣! 漢 武 不 憚 封 侯 之 賞 以 募 使 絕 域 者 何 也? 伐 交 之 策 也! 我 縱 未 有 以 為 援, 且 當 募 博 望 定 遠 之 流 與 之 一 節, 以 朝 命 慰 勞 其 君 臣, 而 因 監 其 軍, 使 彼 猶 有 所 繫, 而 不 至 折 而 為 奴 屬 昔 者 吳 至 弱 國 也, 巫 臣 通 晉 於 吳, 而 楚 人 始 罷 於 奔 命, 故 通 麗 者 所 以 制 奴 也! 此 五 言 者, 余 以 為 切 今 之 奇 也! 行 前 之 三 言 以 治 內, 行 後 之 二 言 以 制 外, 天 下 其 庶 可 為 乎! 若 夫 奇 正 之 方 變 合 之 事, 心 知 其 然 而 不 能 道 之, 卽 强 為 一 言 自 非 機 鑒, 不 惑 之 士 固 未 能 審 取 舍 定 猶 豫 也, 上 木 能 言 之, 亦 惟 上 木 能 用 之 哉! 余 無 用 於 世 矣, 將 買 田 而 隱 焉! 諸 葛 司 馬 或 出 或 處 所 見 48

61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正同也 同郡友弟徐孚遠題144 書石秋子敬身錄後 敬身錄 者 石秋子講中聞敬身後之所作也 石秋子少以奇莭遠器驚當 世 既得敬身之後於文明黃子 退而作 孝經敬身圖 數卷 孝史敬身 圖 數卷以宣究其指趣 是為 洪圖 余先好之 以為救世之書 今石 秋子復以 敬身錄 數卷坿 洪圖 尾 亦先示余 其文皆堅潔清遙 壹 出於六經 非惟陳言之務去 蓋其胸中皭然而不滓者與 故其有韻之言 且祖諸騷 昔之善為騷者惟一李賀 然僅得其奧麗 而石秋子乃得其高奇 簡遠 所謂加之以理者非耶 夫屈子曠懷君國 湛身而不悔 其弟子若宋 玉景差之倫又為放招以哀其師 何忠厚悱惻之至也 今敬身不講 士者 方以鄴山為諱 獨石秋子蓬頭匿釣澤中以謳 思鄴山不衰 必使黃氏敬身 之學可不遂終晦於天下 華亭徐孚遠闇公識145 四史類 徐孚遠於史學特稱淵博 用功極深 抗清流寓廈門期間 仍 手抄十七史 日無停晷 146且日與王忠孝盧若騰沈佺期洪旭數人 揚確古今 校定書 史 147今所知其著述有 史記測議 和 十七史獵俎 144 見清 宋徵璧 左氏兵法測要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 34 冊 影印明末劍閒齋刻本 台南 莊嚴文化有限公司 1995 年 9 月初版一刷 頁 清 洪思 石秋子敬身錄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53 册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鈔本影 印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年 2000 年 1 月一版一刷 頁 見林霍 華亭徐闇公先生詩文集序 釣璜堂存稿序 頁 洪旭 王忠孝傳 云 王忠孝 後移居浯島 住賢厝鄉 日與盧若騰華亭徐孚遠沈佺 期 及余 洪旭 數人 楊確古今 校定書史 洪旭 王忠孝傳 見 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 年 頁

62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一 史記測議 明崇禎十一年 1638 徐孚遠和陳子龍共撰 史記測議 一百三十卷 崇 禎十三年 1640 刊行 148是書不僅由闇公訂定凡例 且書中闇公評語也多過陳 子龍 如 秦本紀第五 評語闇公六條 陳子龍只有二條 項羽本紀 闇公評 語九條 陳子龍只有四條 可說主要由闇公編撰 149 關於編纂動機 陳子龍序曰 太史公之文 學者多能言之 每樂其駿爽橫軼 謂可以一覽而得 若其鴻 衍之義奧質之辭錯節斷章 雖大雅之家未能盡詳也 檃括經緯 創立 厥體 殘缺旣多 規模不一 又春秋以前摭采百家 以左傳未顯 誠多牴 牾 楚漢之後 有出于傳聞 有出于親見 其文益奇逸振厲 然多方言瑣 語 及漢家掌故 有非可以臆解者 徐廣韋昭鄒誕生劉伯莊之流 咸為之考釋 而莫備於裴駰之集解司馬貞之索隱張守節之正義 第其 說不能無異同 使學者罔所適從 子龍與徐子孚遠 以暇日共為討論 而 存其理長者 又時以己意互相發明 庶幾為好古者談助云 150 顯然他們有感 史記 有些內容難解 諸家眾說卻令人無所適從 以致學者難通 曉 明淩稚隆所編 史記評林 為輯集歷代名家評論和闡發 史記 意旨集大 成之作 於是闇公二人以 史記評林 為基礎 略刪其繁遝 前人評語互見 者予以裁省 有立論雖高 不合實情者 兼為汰之 151不僅只是整理 還篩 選了前人考釋評論 存其理長者 也增添個人的見解 148 徐孚遠 史記測議序例 曰 余童而習太史公書 恆以意屬讀 不尋訓故之言 時有難通則 置之 歲在戊寅 崇禎十一年 乃與陳子子龍頗采諸家之說 刪其繁重 時有愚管亦附綴焉 見 徐闇公先生遺文 三 頁 譚佚 史記測議說 蘇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 年第 3 期 頁 明 陳子龍 陳忠裕全集 載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 陳子龍文集 上 上海 華東師範 大學 1988 年 11 月 1 版 頁 徐孚遠 史記測議凡例 見 徐闇公先生遺文 三 頁 2 50

63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賀次君 史記書錄 道 蓋陳徐二氏雖主評論 實不廢三家舊注 兼取歷代及明人所為史論史 考彙而成之 重在自己之發明 且欲以己意折衷於文章 訓故家之間 姑 無論其所評所注所議是否得當 然其識見已較萬歷諸家為高矣 陳徐此本 於史實及注解多有訂正發明之處 清乾隆四年四庫館臣修武 英殿本 篇末所附考證 頗取其說 用資考證 152 其評析足見 測議 價值 也證明闇公史學學識之宏闊深厚獨具個人見解 二 十七史獵俎 是書方志皆著錄一百六十卷 如乾隆五十三年刊本之 婁縣志 153乾隆五 十六年刊本之 華亭縣志 嘉慶 松江府志 光緒 重修華亭縣志 等 僅 藝海珠塵本所附 東海先生傳 作一百四十五卷 今全書幾近亡佚 僅知上海圖 書館藏清抄本之 南史獵俎 六卷 及 唐書獵俎 二十四卷 其餘未見 是編闇公摘錄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 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五代史 唐書 等十七部正史精華 而有 史記獵俎 漢書獵俎 新 唐書獵俎 等 十七史獵俎 為總稱 至於編纂動機 藝海珠塵本 交行摘稿 東海先生傳 提到 闇公認為 十七史後學苦其浩繁 不能遍讀 東萊呂氏雖有 詳節 一書 而又削去宋齊梁陳魏齊周七史 未成全璧 154若 是 闇公主要為方便後學知悉史事 152 見賀次君 史記書錄 收於楊家駱主編 史記附編 台北 鼎文書局 1978 年 11 月初 版 頁 清 謝庭薰修 婁縣志 卷十二云 宋史獵俎 四十卷其孫懷祖補撰 影印乾隆五 十三年刊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4 年 6 月台一版 頁 507 但清 宋如林修 松江府志 卷七十二則記 宋史獵俎 四十卷徐懷瀚著 影印嘉慶二十四年刊本 上海 上海書店 1991 年 6 月 1 版 1 刷 頁 王澐 東海先生傳 見徐孚遠 交行摘稿 附錄 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年北京新一版 頁 16 51

64 徐孚遠在世變下之生命情懷 又 婁縣志 說 孚遠以呂氏 詳節 瑣而不要 唐氏 左編 博而不精 故著此書 155呂氏 詳節 為呂祖謙 十七史詳節 共二百七十三卷 是書 為呂氏讀史時刪節備檢之本 所錄大抵隨時節鈔 因此闇公以為流於繁瑣 至於 唐氏 左編 為明唐順之 歷代史纂左編 凡一百四十二卷 該書 取歷代諸 史 纂其有關於治者 尤有關於治者 蒐羅綴輯 聯以屬之 不以為贅 其 有一行一節之奇 足以為勸 亦錄而存之 不以為瑣 156選材不只盡取全史 也旁及諸家百代稗官野乘 優點固然是廣博 但闇公卻認為有失精深 取捨唐 呂二人優劣 博奧精簡成為闇公修撰 十七史獵俎 的目標 而這又證明闇公史 學知識的廣博與深厚功力 三 浮海記 非徐孚遠所作 浮海記 記敘南明宗室安昌王遂平王義陽王 與黃斌卿周崔芝張 肯堂朱永佑鄭鴻逵和鄭芝龍等人事蹟 以及該書著者偕同僧人湛微乞師日本 一事 該書撰者署名黑甜道人張麟白 文末不知何人注曰 此書題黑甜老人張麟白撰 查魯諸臣未有張麟白 閱至日本乞師一莭 始 知徐孚遠所作 隱姓名以行于世者也 157 認為張麟白乃徐孚遠化名 主張斯籍成於闇公之手 但此說値得商榷 依該書記 敘 本書作者順治六年 1649 冬 為請求日本出兵協助 和僧侶湛微橫渡到長 崎 158檢諸 釣璜堂存稿 不乏南明朝乞師日本詩作 如 朱元序使日本贈別 卷八 頁 13 送朱館卿乞師 卷十二 頁 17 陪諸公奉餞安昌往日本 155 清 謝庭薰修 婁縣志 影印乾隆五十三年刊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4 年 6 月臺一 版 頁 明 王畿 歷代史纂左編序 見氏著 王龍溪全集 卷十三 台北 華文書局 1970 年 5 月初版 頁 見張麟白 浮海記 (台北 世界書局 1971 年 1 月初版) 頁 事參見張麟白 浮海記 (台北 世界書局 1971 年 1 月初版) 頁

65 第一章 生平事略與著述 卷十二 頁 18 送張虎尼往日本 卷十六 頁 8 將乞師 聞須甲榜奉 使乃發兵 不勝感激 卷十八 頁 11 等即是 獨不見相關闇公自身赴日吟詠 私意以為闇公浮海安南有 交行摘稿 之作 橫渡臺灣也有若干題詠 假若曾浮 海日本乞師 豈有隻字不提之理 況且時人如其弟子林霍王澐記述先生行跡皆 未言及赴日一事 也不見相關史冊 可見闇公未曾遠赴日本乞師 如是可以斷言 浮海記 並非出於闇公之手 晚明史籍考 著錄馮京第有 浮海記 一書 159據此 似乎馮氏就是張麟 白 按馮京第逝世於順治七年冬 而筆者所見世界書局本 浮海記 該書作者順治八年 1651 還奉魯王敕命 召周鶴芝北守羊瞿等山 161則馮京 第也非張麟白 是否意味謝氏有誤 或馮氏所著亦名 浮海記 因無由得見謝 氏所謂 浮海記 一書 不得而知 五兵書 明季內有民變 外有異族入侵 眼見國家遭遇內憂外患國勢衰頹 幾社諸 子在研習制藝切磋詩文的同時 更關注時局 以經濟救世為目標 意識到 顧 時之所急無甚於兵 162為挽救動盪的國家 注重兵學成為他們經世的首務 徐 孚遠平日 披展陰符密 貫穿孫子篇 163宋徵璧著 左氏兵法測要 陳子龍 則有 兵垣奏議 崇禎九年 1636 皇太極改國號清 這年 徐孚遠陳子龍和夏允彝等人 取孫武吳起兵書 各以己意論之 而並雜策當今用兵之事 庶以寄漆室之 嘆 164合著 兵家言 一書 彭賓道 崇禎丙子 天子下明詔頒郡國習孫吳 159 謝國楨云 浮海記 明慈谿馮京第躋仲撰 躋仲於魯王監國時為兵部右侍郎 常至日本乞 師 著有 浮海記 舟山陷 死之 見謝氏輯 晚明史籍考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8 年 4 月初版 頁 清 黃宗羲 海外慟哭記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文獻叢刊第 135 種 台北 臺灣 大通書局 1987 年 10 月初版 頁 見張麟白 浮海記 (台北 世界書局 1971 年 1 月初版) 頁 徐孚遠 左氏兵法測要序 見清 宋徵璧 左氏兵法測要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 34 冊 影印明末劍閒齋刻本 台南 莊嚴文化有限公司 1995 年 9 月初版一刷 頁 生平 釣璜堂存稿 卷二 頁 明 陳子龍 兵家言序 見上海文獻叢書委員會編 陳子龍文集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 5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 暑 碩 專 班 )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明 清 幫 會 與 結 社 研 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ret Societies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列 仙 傳 列 異 傳 神 仙 鬼 怪 方 術 研 究 A study of Lie Xian Zhuan and Lie Yi Zhuan 研 究 生 : 林 昀 佑 Yun-You

More information

97 3 ヽ ヽ ヽ ヽ ヽ 10 ヽ

97 3 ヽ ヽ ヽ ヽ ヽ 10 ヽ 113~136 97 3 Journal of Kun Shan University, Vol.5, pp.113~136 (Mar, 2008) 1 2 ヽ - 113 - 97 3 ヽ 3 4 5 6 ヽ 7 8 9 ヽ ヽ ヽ 10 ヽ - 114 - 11 4 1650 12 ヽ ヽ ヽ 13 ヽ ヽ - 115 - 97 3 14 ヽ ヽ ヽ ヽ 16 17-116 - ヽ 19 2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 家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清 代 臺 灣 客 家 文 人 的 人 際 網 絡 以 吳 子 光 為 中 心 研 究 生 : 呂 欣 芸 指 導 教 授 : 吳 學 明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一 月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度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誌 謝 手 裡 拿 到 這 本 沉 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四)

厨房小知识(四) I...1...2...3...4...4...5...6...6...7...9...10... 11...12...12...13...14...15...16...17...18...18...19...22...22 II...23...24...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3...34...34...35...36...36...37...37...38...38...40

More information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1...2...3...5...6...7 40...8... 11...13...14...16...17...19...20...21...26...29...30...32 I ...34...35...37...41...46...50...51...52...53...54...55...58...64...65 X...67...68...70...70...74...76...78...79

More information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1...2...3...5...7...7...9... 11...13...14...15...16...32...34...34...36...37...39 I ...39...40...41...42...43...48...50...54...56...57...59...59...60...61...63...65...66...66...68...68...70...70 I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聘 僱 人 員 管 理 作 業 參 考 手 冊 行 政 院 人 事 行 政 總 處 編 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3 月 序 人 事 是 政 通 人 和 的 關 鍵 是 百 事 俱 興 的 基 礎, 也 是 追 求 卓 越 的 張 本 唯 有 人 事 健 全, 業 務 才 能 順 利 推 動, 政 府 施 政 自 然 績 效 斐 然 本 總 處 做 為 行 政 院 人 事 政 策 幕 僚 機

More information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1...4...10... 11...13...14...15...17...18...19...20...21...22...23...24...26...27...30...31 I ...32...33...36...37...38...40...41...43...44...45...46...47...50...51...51...53...54...55...56...58...59

More information

避孕知识(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1...3...6...13...13...14...15...16...17...17...18...19...19...20...20...23...24...24...25 I ...25...26...26...27...28...28...29...30...30...31...32...34...35 11...36...37...38...40...42...43...44...44...46

More information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1...2...5...9 7...9...14...15...16...18...22...23...24...25...27...29...31...32...34 I ...35...36...37...39...40...40...42...44...46...48...51...52...53...53...54...55...56...56...58...61...64 II ...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80...83...85...87...88

More information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 ) ...1...1...4...5...6...7...8...9...10... 11...13...14...17...18...21...23...24...26 I ...28 70...30...33...35...36...37...39...40...41...49...50...52...53...54...56...58...59...60...67...68...70...71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1...2...4...6...8...9...10...12...14...15...17...18...20...22...23...25...27...29 I ...30...32...35...38...40...42...43...45...46...48...52...55...56...59...62...63...66...67...69...71...74 II ...76...78...79...81...84...86...87...88...89...90...91...93...96...99...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1 2 3 4 5 (b) (a) (b) (c) = 100% (a) 6 7 (b) (a) (b) (c) = 100% (a) 2 456 329 13% 12 120 7.1 0.0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More information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1...2...2...4...5 7 8...6...7...9 1 3... 11...12...14...15...16...17...18...19...20...21...22 I II...23...24...26 1 3...27...29...31...31...33...33...35...35...37...39...41...43...44...45 3 4...47...48...49...51...52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1 g j 2 3 4 ==== ==== ==== 5 ==== ======= 6 ==== ======= 7 ==== ==== ==== 8 [(d) = (a) (b)] [(e) = (c) (b)] 9 ===== ===== ===== =====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 18 19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he Study on the New Pension Scheme for Civil Servants Evidence from Kaohsiung County I II 1. III Thesis Abstract Title of Thesis The Study on the New Pension Scheme for Civil Servants: Evidence from Kaohsiu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87-126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歸 有 光 詩 中 的 海 戰 書 寫 兼 述 其 古 文 中 的 禦 寇 思 想 * 顏 智 英 摘 要 本 文 針 對 歸 有 光 24 首 與 抗 倭 海 戰 相 關 的 詩 篇 作 深 入 的 探 討, 以 溯 源 頭 觀 流 變 的 研 究 方 式, 具 體 見 出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2006 6 139 170 1849 139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Title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Author(s) Li, Ha; 李 夏 Citation Li,

More information

2012 4 1 1 13 7. 8 2 2 1680 1691 2 11. 6 12 9 5 1722 ~ 1735 11 2 3 6 1735 ~ 1795

2012 4 1 1 13 7. 8 2 2 1680 1691 2 11. 6 12 9 5 1722 ~ 1735 11 2 3 6 1735 ~ 1795 31 4 10. 3969 /j. issn. 1000-7067. 2012. 04. 001 * 510610 310024 Abstract The art of Yixing teapo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hinese craft hist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could be seen as a symbol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6 4 2015 385 ~ 397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 No. 4 2015 1951 ~ 1956 100049 100190 1951 ~ 1966 1951 ~ 1956 N092 P62-092 A 1673-1441 2015 04-0385-13 1951 ~ 1966

More information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MASTER OF ARTS (CHINESE STUDIES)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红楼梦》中茗烟与李贵的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茗烟与李贵的对比分析 第 13 卷 第 2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2 2007 年 4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pr. 2007 红 楼 梦 茗 烟 与 李 贵 形 象 比 较 研 究 李 鸿 渊, 奉 旨 亨 ( 湖 南 科 技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湖 南 湘 潭,411201) 摘 要 : 茗 烟 与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吳

Microsoft Word - 09吳 或 問 WAKUMON 117 No.25,(2014)pp.117-132 文 化 遗 民 的 遗 与 逸 以 胡 思 敬 为 例 吴 晗 怡 摘 要 : 本 文 以 清 末 民 初 的 江 西 遗 民 胡 思 敬 为 研 究 对 象, 将 其 置 于 遗 逸 对 峙 的 研 究 框 架 内, 考 察 其 在 清 覆 后 的 遗 民 生 涯 及 隐 逸 生 活 强 调 先 为 士 而 后 能 遗,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I

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Baseball in Taichung City--A Case Study of Li-Sing Elementary School Team 1 0 2 7 - 273 0 20 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lore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factors couples do not

More information

55-83

55-83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55-83 20 1 91 6 * 55 56 20 1 7 1 2 1 1997.10 7 260 2 7 1 262 57 17 3 94 4 3 1989.3 662-663 4 1976.10 2456-2457 58 20 1 5 74 6 100 7 92 8 64 9 33 5 1978.10 472-473 6 1951-1952

More information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现 代 汉 语 常 用 动 词 释 义 对 比 研 究 -- 以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六 版 ) 和 台 湾 教 育 部 教 育 部 重 編 國 語 辭 典 ( 修 訂 本 ) 为 例 刘 珺 1, 徐 德 宽 1, 陈 淑 梅 (1. 鲁 东 大 学 文 学 院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264000) 摘 要 : 动 词 在 语 言 中 的 地 位 十 分 重 要, 而 汉 语 更 是

More information

<3236372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3236372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2007 3 267 306 (1810-1882) 1 2 3 1 1990 4 219 15b 2 1996 3 3 1998 1-16 2000 162 1988 25 2 1996 10 8 1995 1-267- 4 5 (1854) (1855) 6 (1856) 7 (1858) (1860) 8 (1871) 9 (1876) 10 4 1993 317 1975 669 5 4 29b

More information

171-200

171-200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171-200 19 2 90 12 * 171 172 19 2 1 2 1 1979 232-233 2 1968 3 125 35 700 173 3 4 3 2000.4 4 1989 12 541-542 174 19 2 5 6 7 8 9 10 5 1987 9 432 6 5 17 539 7 1988 6477 8 4

More information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五 期 2006 年 9 月 頁 327-358 鍾 理 和 疾 病 書 寫 探 析 洪 玉 梅 摘 要 鍾 理 和 一 生 坎 坷 多 舛 貧 病 交 迫, 然 而, 他 熱 愛 人 生 熱 愛 文 學, 始 終 以 溫 馨 敏 銳 的 筆 觸, 僕 僕 風 塵 於 創 作 之 途, 倒 在 血 泊 中 死 而 後 已 歷 來, 研 究 鍾 理 和 的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 pp. 175-198 18 89 12 * 175 176 20 177 1980 1982 1985 1985 1972 -p -t -k 178 1985 1987 1990 1992 1991 1985 1980 1980 1980 1981 1981 1980 1990 1995 1982 1991 1985 1993 1992 1992

More information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第 19 卷 第 1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1 2013 年 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Feb. 2013 拭 揩 抹 擦 搌 的 历 史 演 变 与 方 言 分 布 王 娟 (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山 西 太 原,030012;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Chi)_.indb

(Chi)_.indb 1,000,000 4,000,000 1,000,000 10,000,000 30,000,000 V-1 1,000,000 2,000,000 20,000,00010,000,0005,000,000 3,000,000 30 20% 35% 20%30% V-2 1) 2)3) 171 10,000,00050% 35% 171 V-3 30 V-4 50,000100,000 1) 2)

More information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論文封面

論文封面 6 21 1973 13 274 A Study of Children s Poetry by Lin Huan-Chang Chen, Chun-Yu National Taitung Teachers College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Abstract Lin Huan-Chang, the poet who devoted

More information

银河银联系列证券投资基金

银河银联系列证券投资基金 2-1 ...3...7...8...9...15...23...25...26...27...28...35...35...38...39...39...40...45...45...46...48...50...52...53...56...58...59...59...60...61...61 2-2 1998 12 29 2004 6 8 2004 7 1 2004 6 29 2004 7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東華漢學 第 18 期 229-274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3 年 12 月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之 接受 研究 試以乾隆皇帝之題詩跋語為探討對象 陶玉璞 摘要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自康熙年間進獻入宮 之後 又陸續獲得王 獻之 中秋帖 王珣 伯遠帖 乾隆十一年 乾隆皇帝遂於養心殿西 暖房闢成一室 易其名曰 三希堂 然而 這位風雅皇帝卻未平等對 待 三希 此從其於 快雪時晴帖

More information

女性减肥健身(四).doc

女性减肥健身(四).doc ...1...2...3...4...6...7...8...10... 11...14...16...17...23...25...26...28...30...30 I ...31 10...33...36...39...40...42...44...47...49...53...53 TOP10...55...58...61...64...65...66...68...69...72...7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036王振勳136.doc

Microsoft Word - 001036王振勳136.doc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民 國 93 年,2(1),1-36 櫟 社 詩 人 的 社 會 意 識 與 女 性 態 度 之 研 究 王 振 勳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櫟 社 是 台 灣 日 治 時 期 由 中 部 詩 人 所 組 成 的 詩 社, 藉 以 彼 此 透 過 擊 缽 酬 吟 增 益 感 情, 豐 富 個 人 生 活 與 提 升 文 采, 初 期 成

More information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20 (1900 1930) 20,,,,,, 20,,20, (,50 ),, 90, 184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2002 6 ) 20 20 40 ( 2002 4 ) ( 2000 2 ), ( 2002 4 ) :, 1995 2 ;:, 1997 3 ; 20 ( 2003 4 ) (181 ) 185 2004

More information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5 4 05 7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 No. 4 Jul. 05 0087 0 30 I 06. 6 A 000-599 05 04-0046-3 0 30 30 30 05-03-0 0&ZD098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9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12-2-人文封面

12-2-人文封面 105 12 2 135-157 515-577 150-250 1996 1996 136 1 1994 2 3 515 4 1 [ ] 1996 17 50 563-564 2 [ ] 1994 6 49 180 3 19791984 19941998 1998 20012001 20062007 200820082008 4 [ ] 1994 6 49 179 137 529 5 maha-yana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 進 度 報 告 在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上, 由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後 獲 得 通 過

More information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a) (b) (c) (d) (e) 207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17.29 17.29 13.16A(1) 13.18 (a) (b) 13.16A (b) 12 (a) 209 13.19 (a) 13.16A 12 13.18(1) 13.18(4) 155 17.43(1) (4) (b) 13.19 17.43 17.2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单 元 ( 一 ) 儿 童 文 学 理 论 内 容 提 要 : 本 单 元 共 分 成 三 个 小 课 目, 即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和 儿 童 文 学 的 鉴 赏 与 阅 读 指 导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内 容 包 括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含 义 儿 童 文 学 读 者 儿 童 文 学 与 儿 童 年 龄 特 征 和 儿 童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3 79 2010 9 80 180,000 (a) (b) 81 20031,230 2009 10,610 43 2003 2009 1,200 1,000 924 1,061 800 717 600 530 440 400 333 200 123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00 2003 15,238 2009 31,4532003 2009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第三章 第 三 章 :2017 年 行 政 長 官 產 生 辦 法 - 可 考 慮 的 議 題 行 政 長 官 的 憲 制 及 法 律 地 位 3.01 基 本 法 第 四 十 三 條 規 定 :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是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首 長, 代 表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依 照 本 法 的 規 定 對 中 央 人

More information

nb.PDF

nb.PDF 3 4 5 7 8 9..10..15..16..19..52 -3,402,247-699,783-1,611,620 1,790,627 : - - -7,493 - -1,687 2,863 1,176 2,863 - -148,617 - - 12,131 51,325 - -12,131-2,165 14-2,157 8-3,393,968-794,198-1,620,094 1,781,367

More information

bnbqw.PDF

bnbqw.PD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1 2 16 1608 100004 1 ( 2003 2002 6 30 12 31 7 2,768,544 3,140,926 8 29,054,561 40,313,774 9 11,815,996 10,566,353 11 10,007,641 9,052,657 12 4,344,697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哲 學 與 生 命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呂 氏 春 秋 音 樂 思 想 研 究 研 究 生 : 何 貞 宜 指 導 教 授 : 陳 章 錫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六 日 誌 謝 論 文 得 以 完 成,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感 謝 我 的 指 導 教 授 陳 章 錫 博 士, 老 師 總 是 不 辭 辛 勞 仔 細 閱 讀 我 的 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光 明 英 來 學 校 ( 中 國 文 學 之 旅 --- 散 文 小 說 教 學 ) 一 年 級 : 成 語 ( 主 題 : 勤 學 ) 節 數 : 六 教 節 ( 每 課 題 一 教 節 ) 課 題 : 守 株 待 兔 半 途 而 廢 愚 公 移 山 鐵 杵 磨 針 孟 母 三 遷 教 學 目 的 : 1. 透 過 活 動, 學 生 能 說 出 成 語 背 後 的 含 意 2. 學 生 能 指

More information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1 12,403 2,892 264,553 19,517 238,008 10,132 989 36 9,869 2,218 250 122 ( 126 108 1,563 278 159 260 478 35,563 1,073 74 190,283 104,352 140,658 20,349 16,733 21,607 (21,607) 58,689 303,699 339,262 339,262

More information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異 3. 太醫以王命聚之 中的 以 字與下列哪一項的 以 意思相同 A. 以齧人 B. 而吾以捕蛇獨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建 築 物 無 障 礙 設 施 設 計 規 範 內 政 部 97 年 4 年 10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2190 號 令 訂 定, 自 97 年 7 月 1 日 生 效 內 政 部 97 年 12 年 19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9360 號 令 修 正 內 政 部 101 年 11 年 16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1010810415 號 令 修 正 目 錄 第 一

More information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I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生 和 专 业 结 构 改 进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及 时 回 应 社 会 关 切 的 一 项

More information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1...1...4...15...18...19...24...26...31...35...39...48...57...60...62...66...68...72 I ...73...88...91...92... 100... 104... 144... 146... 146... 147... 148... 148... 148... 149... 149... 150... 151...

More information

疾病诊治实务(一)

疾病诊治实务(一) ...1...4...5...8...13...14...15...18...18...19...22...25...26...27...29...30...32...35 I ...38...42...43...45...48...51...53...56...59...60...60...61...63...65...67...69...72...74...77...80...82...84 II

More information

名人养生.doc

名人养生.doc I...1...3...4...6... 11...14...18...22...26...29...31...38...45...49...56...57...59...61...67 ...72...73...75...77...80...83...85...91...92...93...95...96...97... 103... 107... 109... 110... 112... 11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嘉 義 地 區 客 家 禮 俗 研 究 第 一 章 前 言 嘉 義 地 區 的 客 家 族 群 約 略 可 分 為 福 佬 客 詔 安 客 與 北 部 客 等 三 種 類 別, 其 分 佈 區 域 以 海 線 地 區 平 原 地 形 沿 山 地 區 為 主 有 相 當 多 的 北 部 客 家 人, 是 二 次 大 戰 末 期 和 戰 後 初 期 才 移 民 嘉 義, 是 什 麼 因 素 令 許 多

More information

05301930

0530193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法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河 川 砂 石 法 規 範 之 探 討 - 以 採 取 土 石 及 挖 掘 河 川 認 定 基 準 為 主 指 導 教 授 : 盧 映 潔 博 士 研 究 生 : 王 瑞 德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五 月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3 第 三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1...2...3...4...5...6...8...9... 11 - -...13...15...17...18...20...22...23...25...26...28 I II...30...32...34...35...38...40...42...44...46...47...48...50...52...53 X...55...56...57...58...60...61...63...65

More information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4, 197823 2916.3%29 335, 23 29.5% 23 29 16.3% 14 35 33,535 14 135 13 125 1,292 1,3 1,38 1,314 1,321 1,328 1,335 3 25 2 15 1 5 1. 1.1 13,582 15,988 1.4 18,322 11.6 11.9 21,192 24,953 3,67 9. 8.7 12 1 8

More information

海淀区、房山区(四)

海淀区、房山区(四) ...1...1...2...7...8...9... 11... 15... 17... 17... 18... 19... 20... 21... 23... 25... 28... 31... 32 I ... 35... 36... 37... 39... 42... 43... 48... 53... 54... 58... 63... 64... 65... 66... 68... 71...

More information

穨ecr1_c.PDF

穨ecr1_c.PDF i ii iii iv 1 2 3 4 5 5555522 6664422 77722 6 7 8 9 10 11 22266 12833 189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8.14 2.15 2.18 26 27 28 29 30 31 2.16 2.18 5.23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穨2005_-c.PDF

穨2005_-c.PDF 2005 10 1 1 1 2 2 3 5 4 6 2 7 3 11 4 1 13 2 13 3 14 4 14 5 15 6 16 7 16 8 17 9 18 10 18 2005 10 1 1. 1.1 2 1.2 / / 1.3 69(2) 70(2) 1.4 1.5 1.6 2005 10 1 2. 2.1 2.2 485 20(8) (a) (i) (ii) (iii) (iv) 571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