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毘婆沙論 講義 ( 上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3 期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分別法施品第十三 ( 大正 26,53a21-54b4) 釋厚觀 ( ) 壹 修易行道後, 福力轉增, 深生慈悲心, 為施勤精進 ( 承卷 6 12 分別布施品 ) 貳 先明財施 ( 承卷 6 12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十住毘婆沙論 講義 ( 上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3 期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分別法施品第十三 ( 大正 26,53a21-54b4) 釋厚觀 ( ) 壹 修易行道後, 福力轉增, 深生慈悲心, 為施勤精進 ( 承卷 6 12 分別布施品 ) 貳 先明財施 ( 承卷 6 12"

Transcription

1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3 期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分別法施品第十三 ( 大正 26,53a21-54b4) 釋厚觀 ( ) 壹 修易行道後, 福力轉增, 深生慈悲心, 為施勤精進 ( 承卷 6 12 分別布施品 ) 貳 先明財施 ( 承卷 6 12 分別布施品 ) 參 次明法施 ( 壹 ) 一切布施中法施最上, 智者應修行 一 總標 菩薩於財施, 應如是修學, 又應修學法施, 如說 : 眾施法施最, 智者應修行 一切布施中第一 最上 最妙, 所謂法施 是施, 智者所應行 二 別釋 ( 一 ) 智者應行法施 問曰 : 何故但言智者應行法施? 答曰 : 1 不智者若行法施, 即說異論, 失自利 他利 1 * 不智者若行法施, 即說異論 說異論故, 自失利, 亦失他利 2 釋 異論 * 問曰 : 何謂異論? 答曰 : (1) 應依修多羅, 莫依人 佛欲滅度時告阿難 : 從今日後, 依修多羅, 莫依人 2 1 異 = 黑 宋 元 明 宮 *(* ) ( 大正 26,53d,n.5) 2 (1) 長阿含經 卷 2(2 經 ) 遊行經 ( 大正 1,15a26-b15): 佛告阿難 : 阿難! 當自熾燃, 熾燃於法, 勿他熾燃 ; 當自歸依, 歸依於法, 勿他歸依 佛告阿難 : 吾滅度後, 能有修行此法者, 則為真我弟子第一學者 (2) 唐 義淨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 36( 大正 24,387b18-20): 於我現在及我滅後, 汝等自為洲渚 自為歸依, 法為洲渚 法為歸依, 無別洲渚 無別歸依 258

2 阿難云 : 何名依修多羅,(53b) 不依人?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13 分別法施品 3 (2) 明四種異論 A 第一異論( 從佛聞 ) 有比丘來作是言 : 我現從佛聞, 現從佛受, 是法是善, 是佛所教 4 是比丘語, 莫受 莫捨, 審諦聽已, 應以經律撿其所說 若不入修多羅, 不入毘尼, 又復違逆諸法相義, 應報是比丘言 : 是法或非佛所說, 或長老謬受 何以故? 是法不入修多羅 不入毘尼, 又復違逆諸法相 3 4 (3) 大寶積經 卷 郁伽長者會 ( 大正 11,478a10-12): 依義不依語 依智不依識 依法不依人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參見印順法師,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一章, 第三節, 第二項 不斷傳誦與結集,pp.22-23: 不斷傳誦出來, 不斷結集的另一重要文證, 是 四大廣說, 或譯為 四大廣演 3 四大教法 四大處 這是對於新傳來的教說, 勘辨真偽, 作為應取應捨的結集準繩 大說 廣說, 就是大眾共同論究, 也就是結集的意思 四大教說, 是各部派經律所共傳的 上座部系統的, 現存各部經律, 雖傳譯略有出入, 大體終歸一致 如 長阿含經 卷 3(32 經 ) 遊行經 ( 大正 1,17b29-18a22) 說 : 若有比丘作如是言: 諸賢! 我於彼村 彼城 彼國, 躬從佛聞, 躬受 ( 是法 ) 是律是教 從其聞者, 不應不信, 亦不應毀 當依諸經推其虛實, 依律依法究其本末 若其所言, 非經 非律 非法, 當語彼言 : 佛不說此, 汝謬受耶?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違 賢士! 汝莫受持, 莫為人說, 當捐捨之! 若其所言, 依經 依律 依法者, 當語彼言 : 汝所言是真佛所說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應 賢士! 汝當受持, 廣為人說, 慎勿捐捨! 此為第一大教法也 其餘的三大教法, 都與上一樣, 只是來源不同 第一 從佛聞 ; 第二從 和合眾僧多聞耆舊 邊聞 ; 第三從 眾多比丘持法 持律 持律儀者 邊聞 ; 第四從 一比丘持法 持律 持律儀者 聞 這四者, 是佛 僧伽 多數比丘 一比丘 從這四處而傳來的經律, 大家不應該輕信, 也不要隨意誹毀 要 依經 依律 依法 本著固有的經與律, 而予以查考 本著佛說的法 ( 義理 ), 來推求他是否與法相應 這樣的詳加論究, 結論是 : 與經律 ( 文句 ) 相合, 與法 ( 義理 ) 相合的, 讚為真佛法, 應該受持 ; 否則就應棄捨他 這一取捨 承受或不承受的標準, 實就是一般所說的 佛語具三相 : 一 修多羅相應, 二 不越 ( 或作顯現 ) 毘尼, 三 不違法性 撿 :2. 察看 ( 漢語大詞典 ( 六 ),p.920) 259

3 義 ; 是則非法, 非善 非佛所教 如是知已, 即應除却 5 B 第二異論 ( 從和合眾僧中明經上座聞 ) 復有比丘來作是言 : 彼住處有大眾, 有明經上座, 善說戒律 我現從彼聞, 現從彼受 是法是善, 是佛所教 是比丘語, 莫受 莫捨, 審諦聽已, 應以經律撿其所說 若不入修多羅, 不入毘尼, 又復違逆諸法相義, 應報是比丘言 : 長老! 彼比丘僧法相 善相, 或作非法 非善說 ; 或長老謬受 何以故? 是法不入修多羅, 不入毘尼, 又復違逆諸法相義 ; 是則非法, 非善 非佛所教 ; 如是知已, 即應除却 6 C 第三異論 ( 從眾多比丘持經 持律 持摩多羅迦者聞 ) 復有比丘來作是言 : 彼住處 7 多諸比丘, 持修多羅 持毘尼 持摩多羅迦 8 我現從彼聞 現從彼受, 是法是善, 是佛所教 5 長阿含經 卷 3(2 經 ) 遊行經 ( 大正 1,17b29-c14): 佛告諸比丘 : 當與汝等說四大教法, 諦聽! 諦聽! 善思念之 諸比丘言 : 唯然! 世尊! 願樂欲聞 何謂為四? 若有比丘作如是言 : 諸賢! 我於彼村 彼城 彼國, 躬從佛聞, 躬受是教 從其聞者, 不應不信, 亦不應毀, 當於諸經推其虛實, 依律 依法究其本末 若其所言非經 非律 非法, 當語彼言 : 佛不說此, 汝謬受耶!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違 賢士! 汝莫受持, 莫為人說, 當捐捨之 若其所言依經 依律 依法者, 當語彼言 : 汝所言是真佛所說,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應 賢士! 汝當受持, 廣為人說, 慎勿捐捨 此為第一大教法也 6 長阿含經 卷 3(2 經 ) 遊行經 ( 大正 1,17c14-26): 復次, 比丘作如是言 : 我於彼村 彼城 彼國, 和合眾僧 多聞耆舊, 親從其聞, 親受是法 是律 是教 從其聞者, 不應不信, 亦不應毀, 當於諸經推其虛實, 依法 依律究其本末, 若其所言非經 非律 非法者, 當語彼言 : 佛不說此, 汝於彼眾謬聽受耶!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違 賢士! 汝莫持此, 莫為人說, 當捐捨之 若其所言依經 依律 依法者, 當語彼言 : 汝所言是真佛所說, 所以者何?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應 賢士! 汝當受持, 廣為人說, 慎勿捐捨 此為第二大教法也 7 處 +( 中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3d,n.6) 8 (1) 案 : 摩多羅迦 或譯為 摩呾理迦, 或譯作 摩得勒伽 (2) 印順法師,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二章, 第二節 部派分化與論書,p.50: 如 瑜伽師地論 卷 25( 大正 30,419a1-3) 說 : 云何論議? 所謂一切摩呾理迦 阿毘達磨, 研究甚深素怛纜藏, 宣暢一切契經宗要, 是名論議 260

4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13 分別法施品 是比丘語, 莫受 莫捨, 審諦聽已, 應以經律撿其所說 若不入修多羅, 不入毘尼, 又復違逆諸法相義, 應報是比丘言 : 長老! 彼比丘僧法相善 9 相, 或作非法 非善說, 或長老謬受 何以故? 是法不入修多羅, 不入毘尼, 又復違逆諸法相義 ; 是則非法 非善 非佛所教 ; 如是知已, 即應除却 10 摩呾理迦 (mātṛkā), 舊譯摩得勒伽 ; 阿毘達磨 (abhidharma), 或簡譯為阿毘曇 這兩大類論書, 是佛弟子對素怛纜 修多羅的探究 解說, 都稱為論議 摩怛理迦是 本母 的意思, 通於法與律, 這裏所說的, 是 法 的本母 對於修多羅 契經, 標舉 ( 目 ) 而一一解說, 決了契經的宗要, 名為摩怛理迦 如 瑜伽師地論 攝事分 ( 卷八五 九八 ) 的摩怛理迦是 雜阿含經 修多羅 部分的本母 又如 瑜伽論 攝決擇分 ( 卷七九 八 ), 標舉菩薩的十六事, 一一加以解說, 是大乘 寶積經 的 本母 (3) 印順法師,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pp.27-32: 摩呾理迦 (mātṛkā,mātikā), 或音譯為摩窒里迦, 摩呾履迦, 摩得勒迦, 目得迦, 摩夷等 ; 義譯為母, 本母, 智母, 行母等 此名, 從 māt( 母 ) 而來, 有 根本而從此引生 的意思 佛的正法, 本是以聖道為中心, 悟入緣起 寂滅 ( 或說為四諦 ) 而得解脫的 佛法的中心論題, 就是四念處等 聖道的實踐 以四念處為例來說 : 四念處經的解說, 四念處的定義, 四念處的觀境, 四念處的修持方法及次第, 四念處與其他道品的關聯等, 都在四念處的標目作釋下, 得到明確的決了 以聖道為中心的理解, 貫通一切契經 達摩 法的摩呾理迦, 總持聖道的修持項目, 對阿毘達磨論來說, 關係最為深切 摩呾理迦的實質, 已如上說明 摩呾理迦的意義, 也就可以明了 如 毘尼母經 卷一 ( 大正 24,801a19-20) 說 : 母經義者, 能決了定義, 不違諸經所說, 名為母經 摩呾理迦的體裁, 是標目作釋 標目如母 ; 從標起釋, 如母所生 依標作釋, 能使意義決定明了 以法 契經來說 : 契經是非常眾多的, 經義每是應機而出沒不定的 集取佛說的聖道項目, 稱為摩呾理迦 給予明確肯定的解說, 成為佛法的準繩, 修持的定律 有 決了定義 的摩呾理迦, 就可依此而決了一切經義 在古代經律集成 ( 決了真偽 ) 的過程中, 摩呾理迦是重要的南針 法的摩呾理迦, 在契經集成後, 阿毘達磨發展流行, 摩呾理迦的意義與作用, 也就失去了重要性 9 善 = 義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3d,n.7) 10 長阿含經 卷 3(2 經 ) 遊行經 ( 大正 1,17c26-18a9): 復次, 比丘作如是言 : 我於彼村 彼城 彼國, 眾多比丘持法 持律 持律儀者, 親從其聞, 親受是法 是律 是教 261

5 D 第四異論 ( 從一長老比丘, 多知 多識 人所尊重者聞 ) 復有比丘來作是言 : 彼住處中有長老比丘, 多知 多識, 人所尊重, 我現從彼聞, 現從彼受, 是法是善, 是佛所教 是比 (53c) 丘語, 莫受 莫捨, 審諦聽已, 應以經律撿其所說 若不入修多羅, 不入毘尼, 又復違逆諸法相義, 應報是比丘言 : 長老, 彼諸比丘法相善相, 或作非法 非善說, 或長老謬受 何以故? 是法不入修多羅, 不入毘尼, 又復違逆諸法相義 ; 是則非法 非善 非佛所教 ; 如是知已, 即應除却 11 3 小結 * * 是四名異論, 是故言 : 智者不依異論, 而行清白法施 ( 二 ) 諸施中法施第一 問曰 : 云何知諸施中, 法施第一? 12 答曰 : 經說有二施 : 一 財施, 二 法施 二施之中, 法施為上 13 ( 貳 ) 菩薩欲以法施眾生, 應如 決定王大乘經 中所說行 一 總標 復次, 決定王經 中, 讚說法功德, 及說法儀式, 應常修習行 從其聞者, 不應不信, 亦不應毀, 當於諸經推其虛實, 依法 依律究其本末 若其所言非經 非律 非法者, 當語彼言 : 佛不說此, 汝於眾多比丘謬聽受耶!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違 賢士! 汝莫受持, 莫為人說, 當捐捨之 若其所言依經 依律 依法者, 當語彼言 : 汝所言是真佛所說,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應 賢士! 汝當受持, 廣為人說, 慎勿捐捨 是為第三大教法也 11 長阿含經 卷 3(2 經 ) 遊行經 ( 大正 1,18a9-22): 復次, 比丘作如是言 : 我於彼村 彼城 彼國, 一比丘持法 持律 持律儀者, 親從其聞, 親受是法 是律 是教 從其聞者, 不應不信, 亦不應毀, 當於諸經推其虛實, 依法 依律究其本末 若所言非經 非律 非法者, 當語彼言 : 佛不說此, 汝於一比丘所謬聽受耶!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法 依律, 汝先所言, 與法相違 賢士! 汝莫受持, 莫為人說, 當捐捨之 若其所言依經 依律 依法者, 當語彼言 : 汝所言是真佛所說, 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 依律 依法, 汝先所言, 與法相應 賢士! 當勤受持, 廣為人說, 慎勿捐捨 是為第四大教法也 12 財法 = 法施財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3d,n.8) 13 增壹阿含經 卷 7 15 有無品 (3 經 )( 大正 2,577b15-18): 世尊告諸比丘 : 有此二施 云何為二? 所謂法施 財施 諸比丘! 施中之上者不過法施 是故, 諸比丘! 常當學法施 如是, 諸比丘! 當作是學! 262

6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13 分別法施品 若菩薩欲以法施眾生者, 應如 決定王大乘經 14 中稱讚法師功德及說法儀式, 隨順修學 二 別釋 ( 一 ) 說法者應行四法 謂說法者應行四法 何等為四? 一者 廣博多學, 能持一切言辭章句 二者 決定善知世間 出世間諸法生滅相 三者 得禪定慧 15, 於諸經法隨順無諍 四者 不增不損, 如所說行 ( 二 ) 處師子座十六法 1 第一種四法 說法者處師子座, 復有四法 何等為四? 一者 欲昇高座, 先應恭敬禮拜大眾然後昇座 二者 眾有女人, 應觀不淨 三者 威儀視瞻 16 17, 有大人相, 敷演法音, 顏色和悅, 人皆信受, 不說外道經書, 心無怯畏 四者 於惡言問難, 當行忍辱 2 第二種四法 處師子座, 復有四法 何等為四? 一者 於諸眾生生饒益想 二者 於諸眾生不生我想 三者 於諸文字不生法想 四者 願諸眾生從我聞法者,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轉 14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一章, 第二節, 第二項 初期大乘部類,p.30: 龍樹論引用的大乘經, 有的舉出了經名, 也說到了內容, 但還沒有查出, 與漢譯的那部經相同, 或是沒有傳譯過來, 如 決定王大乘經 : 稱讚法師功德, 及說法儀式 ; 為阿難說多種四法 又 決定王經中, 佛為阿難說阿練若比丘, 應住四四法 15 ( 智 )+ 慧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3d,n.9) 16 視瞻 :1. 觀看瞻望 2. 形容顧盼的神態 ( 漢語大詞典 ( 十 ),p.336) 17 敷演 :1. 陳述而加以發揮 ( 漢語大詞典 ( 五 ),p.505) 263

7 3 第三種四法處師子座, 復有四法 何等為四? 一者 善能安住陀羅尼 18 (54a) 門, 深信樂法 二者 善得般舟三昧, 勤行精進, 持戒清淨 三者 不樂一切生處, 不貪利養, 不求果報 四者 於三解脫心無有疑, 又能善起諸深三昧, 具足威儀 憶念堅固, 有念安慧 19 ; 不調戲 不輕躁 20 不無羞 不癡亂 言無錯謬 21, 守護諸根 ; 不貪美味, 善攝手足, 所念不忘 ; 樂行頭陀 22, 分別世間 出世間法 心無疑悔, 言辭章句不可窮盡 為諸聽者求安隱利, 不求他過 有如是法, 應處師子座 18 大智度論 卷 5 1 序品 ( 大正 25,95c9-14): 問曰 : 已知次第義, 何以故名 陀羅尼? 云何陀羅尼? 答曰 : 陀羅尼,( 秦 ) 言能持, 或言能遮 能持者, 集種種善法, 能持令不散不失 譬如完器盛水, 水不漏散 能遮者, 惡不善根心生, 能遮令不生 ; 若欲作惡罪, 持令不作, 是名陀羅尼 19 (1)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15 五戒品 ( 大正 26,56b28-c9): 在家菩薩以三自歸行上諸功德, 應堅住五戒, 遠離妄語, 樂行實語, 不欺於人, 心口相應 有念安慧, 如見 聞 覺 知而為人說 以法自處, 乃至失命言不詭異 (2) 十住毘婆沙論 卷 四十不共法品 ( 大正 26,73b9-19): 諸佛常安慧者, 諸佛安慧常不動, 念常在心 何以故? 先知而後行, 隨意所緣中, 住無疑行故, 斷一切煩惱故, 出過動性故 如佛告阿難 : 佛於此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切世間若天 魔 梵 沙門 婆羅門, 以盡苦道教化周畢, 入無餘涅槃 於其中間, 佛於諸受, 知起 知住 知生 知滅 ; 諸相 諸觸 諸覺 諸念, 亦知起 知住 知生 知滅 惡魔七年晝夜不息, 常隨逐佛, 不得佛短, 不見佛念不在念安慧 是名 諸佛常住安慧行中 20 輕躁 :1. 輕率浮躁 ( 漢語大詞典 ( 九 ),p.1279) 21 錯謬 : 錯亂, 錯誤 ( 漢語大詞典 ( 十一 ),p.1316) 22 (1)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203: 頭陀, 是修治身心, 陶練煩惱的意思 ( 或譯作 抖擻 ) (2) 頭陀 : 梵語 dhūta, 巴利語同 謂去除塵垢煩惱 苦行之一 又作杜荼 杜多 投多 偷多 塵吼多 意譯為抖擻 抖捒 斗藪 修治 棄除 沙汰 浣洗 紛彈 搖振 意即對衣 食 住等棄其貪著, 以修鍊身心 亦稱頭陀行 頭陀事 頭陀功德 ( 梵 dhūta-guṇa) ( 佛光大辭典 ( 七 ), p ) 264

8 4 第四種四法復有四法? 一 不自輕身 二 不輕聽者 三 不輕所說 23 四 不為利養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13 分別法施品 ( 三 ) 以四種方便 四種因緣為眾說法 1 佛法甚深, 無相無為, 不可說示佛告阿難 : 說法者, 應說何法? 阿難! 所可說法, 不可示, 不可說 24, 無相無為 2 為眾生故, 如來方便而為演說 世尊! 法若爾者, 云何可說? (1) 四相方便 阿難! 是法甚深, 如來以四相方便而為演說 : 一 以音聲 二 以名字 三 以語言 四 以義理 (2) 四因緣又以四因緣而為說法 : 一者 為度應度眾生 二者 但說色受想行識名字 三者 以種種文辭章句利益眾生 四者 雖說名字而亦不得, 譬如鉢油, 清淨無垢, 於中觀者, 自見面相 阿難! 汝若見若聞智慧男子 若持戒女人 若聖弟子能作是說 我於鉢油, 見實人 不? 23 為 = 惑 宋 元 宮 ( 大正 26,54d,n.1) 24 後秦 鳩摩羅什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大正 8,749b13-18): 須菩提言 : 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 不可說 非法 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65

9 世尊! 我不聞 不見智慧男子 持戒女人 若聖弟子能作是言 : 我於鉢油, 見真實人 何以故? 智者先知鉢油非有, 何況有人! 但以假 25 名, 說言鉢油而見人相 阿難! 如來亦復如是, 但以名字假有所說 阿難! 如來以四因緣而為說法, 眾生聞者, 心得安樂, 種涅槃因 如來說法, 音聲遍滿十方世界, 眾生聞者, 心得歡喜, 離諸惡趣生兜術天 如來 (54b) 聲中, 無男無女, 男不取女相, 女不取男相 如來音者, 不惱眾生, 不壞諸法, 但為示現音聲之性 三 小結說法者應習行是事, 應隨所行而為法施 施者 受者所得果報, 後當廣說 25 鉢油 = 油鉢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4d,n.2) 266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 香讚 開經偈 001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 00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03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 029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 030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 031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 032 迴向偈 033 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ˉ 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ˉ 無常住十方佛 ˉ 無常住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黃 庭 堅 遷 謫 時 期 的 戲 作 詩 鍾 美 玲 高 苑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受 北 宋 新 舊 黨 爭 的 影 響, 黃 庭 堅 於 紹 聖 元 年 責 授 涪 州 別 駕 黔 州 安 置, 從 此 展 開 一 連 串 遷 謫 的 命 運, 最 後 卒 於 遷 謫 地 宜 州 考 察 其 遷 謫 時 期 的 詩 歌, 有 許 多 以 戲 字 為 題 的 作 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5.docx

Microsoft Word - F5.docx 2 目錄 5A 5A 5A 5A 高慧冰 譚雅樂 余雅瑩 周子慧 劇本... P.4-P.5 奔跑人生... P.6 唐老師... P.7 唐老師... P.8 5B 5B 5B 5B 5B 5B 徐子盈 呂惠雅 黃智昭 熊雪瑩 鍾詠晴 吳博倫 敬愛的人... P.9 偶像... P.10 冬天... P.11 春夏秋冬... P.12 唐老師... P.13 安南讓決策從此變得簡單... P.14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600079 369 369 2015 4 7 15 16 15 16 A 2014 ... 2... 3... 9... 11... 14... 15... 16... 17... 18... 19... 23... 24 1 / / 24.49% / / 2 1 2 369 3 4 5420100000024936 617806826-4 7 8 9 420101178068264 10 369

More information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证 券 代 码 :600696 证 券 简 称 : 匹 凸 匹 编 号 : 临 2016-113 匹 凸 匹 金 融 信 息 服 务 ( 上 海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出 售 匹 凸 匹 金 融 信 息 服 务 ( 深 圳 ) 有 限 公 司 100% 股 权 暨 关 联 交 易 的 公 告 本 公 司 董 事 会 及 全 体 董 事 保 证 本 公 告 不 存 在 任 何 虚 假 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2014 年 全 港 春 華 杯 普 通 話 朗 誦 及 拼 音 认 读 大 賽 朗 誦 誦 材 幼 稚 園 K1- 散 文 組 娃 娃 的 夢 花 兒 的 夢, 是 紅 的, 小 樹 的 夢, 是 綠 的, 露 珠 的 夢, 是 圓 的, 娃 娃 的 夢, 是 甜 的 幼 稚 園 K1- 兒 歌 組 小 白 兔 小 白 兔, 白 又 白, 兩 隻 耳 朵 豎 起 來, 愛 吃 蘿 蔔 和 青 菜,

More information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06 07 P.2 P.3 () P.4 P.5 () P.6 20062007 6 (55%) 1 (9%) 1 (9%) 1 (9%) 1 (9%) 1 (9%) (P.1,P.2 ) 5 6 6 0.5 0.5 0.5 / 0.5 P.7 P.8 0.5 0.5 2 1 6 5 2 1 6 5 (P.3P.6) 0.5 0.5 0.5 0.5 0.5 0.5 P.9 () 4 6 5 6 6

More information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Guru Lian Sheng (Lu Sheng-Yen) adalah perintis Zhen Fo Zong (True Buddha School) yang dilahirkan pada tahun 1945 (Imlek tanggal 18 bulan 5) di Chiayi, Taiwan. Beliau juga

More information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59 65)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19 65)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是胎藏的藏, 與懷妊 誕生, 也與種性 (gotra) 血統有 1 關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香讚001 開經偈002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00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04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047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048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049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050 迴向偈051 2 3 4 5 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3大智度論卷033-MP-05

Microsoft Word - 033大智度論卷033-MP-05 第三冊 : 大智度論 卷 033 慧日佛學班第 05 期 大智度論 卷 33 釋初品中到彼岸義第五十 ( 大正 25,302c14-306b18) 釋厚觀 (2009.01.10) 壹 欲到有為 無為法彼岸, 當學般若 經 復次, 舍利弗! 菩薩摩訶薩欲到有為 無為法彼岸者, 當學般若波羅蜜! 論 一 釋 彼岸 彼岸者, 於有為 無為法盡到其邊 云何是彼岸? 以大智慧悉知悉盡有為法總相 別相種種悉解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The Diamond Prajnaparamita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More information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The Diamond Prajnaparamita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篇 政治與生活 國家 司法公民 私塾重點提示區 2-1-4 第一章國家 內文教學區 一 國家的意義 二 國家的起源 : 三 國家的目的 四 國家的重要性 : 2-1-5 司法公民 五 國體和政體 1. 2. 1. 2. 六 民主的意義與要素 2-1-6 第一章國家 1. 2. 3. 4. 七 民主政治的優勢 (1) (2) 八 政治文化 G.A.Almond 2-1-7 司法公民 1. 2.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02?j???s??????-???R???q

02?j???s??????-???R???q 大乘廣五蘊論講記 補充講義 ( 二 )-- p.2~11 釋道一編講 09-21-2012 一 色 的語義 ( 一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卷 1 1 三法品 ( 大正 31,663a27-b4): ( 二 )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 卷 1 1 三法品 ( 大正 31,695b22-29): 1 ( 三 ) 五事毘婆沙論 卷 1 1 分別色品 ( 大正 28,989c19-22): 2 ( 四 ) 阿毘達磨俱舍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攝釋分 攝異門分 調伏事 藏文 攝釋分 TD4042 藏文 攝異門分 TD4041 藏文 攝事分調伏事及本母事 TD4040 林崇安編 佛法教學系列藏文 D 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2009 1 藏文 D 瑜伽師地論 攝釋 異門 調伏 內容 : 1 藏文 攝釋分 :TD4042 p.3 2 藏文 攝異門分 :TD4041 p.73 3 藏文 攝事分調伏事及本母事 : TD4040 p.139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壹 前 言 ( ) (2016) 3 5 1 25% 5 2 8 25 2020 (GDP) 2010 貳 任 務 目 標 與 發 展 理 念 一 任 務 目 標 2020 GDP 1 2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壹 前 言 ( ) (2016) 3 5 1 25% 5 2 8 25 2020 (GDP) 2010 貳 任 務 目 標 與 發 展 理 念 一 任 務 目 標 2020 GDP 1 2 ( 專 題 研 究 從 十 三 五 規 劃 剖 析 大 陸 經 濟 發 展 前 景 An Analysis of China 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Based on the 13 th Five-Year Plan 高 長 (Kao, Charng) 國 立 東 華 大 學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摘 要 2020 (GDP) 2010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book.indd

book.indd 219 從人間佛教談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釋厚觀 壹 前言印順法師 (1906~2005 年 ) 早於 1941 年撰寫了有關 人間佛教 思想的第一篇文章 佛在人間, 此後陸續發表 人間佛教緒言 人間佛教要略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等多篇相關文章, 於 2001 年結集成 人間佛教論集 一書 近年來, 人間佛教 經常被提及, 而其定義及內涵常隨著各團體的宗旨及每個人的理解而展現不同風貌 印順法師認為 :

More information

諸 善 男 子 精 勤 修 學 貳 事 契 經 一 略 標 列 7 事 契 經 者, 謂 四 阿 笈 摩 一 者 雜 阿 笈 摩 ; 二 者 中 阿 笈 摩 ; 三 者 長 阿 笈 摩 ; 四 者 增 一 阿 笈 摩 二 隨 別 釋 ( 一 ) 釋 四 差 別 1 雜 阿 笈 摩 (1) 釋 相 A

諸 善 男 子 精 勤 修 學 貳 事 契 經 一 略 標 列 7 事 契 經 者, 謂 四 阿 笈 摩 一 者 雜 阿 笈 摩 ; 二 者 中 阿 笈 摩 ; 三 者 長 阿 笈 摩 ; 四 者 增 一 阿 笈 摩 二 隨 別 釋 ( 一 ) 釋 四 差 別 1 雜 阿 笈 摩 (1) 釋 相 A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85 攝 事 分 中 契 經 事 行 擇 攝 第 一 之 一 ( 大 正 藏 : 冊 30,594c21-601a26; 披 尋 記 1 : 冊 四, 頁 2553-2555) 第 一 章 總 開 列 三 攝 事 如 是 已 說 攝 異 門 云 何 攝 事? 謂 由 三 處, 應 知 攝 事 : 一 者 素 呾 纜 事 ; 二 者 毘 奈 耶 事 ; 三 者 摩 呾 理 迦

More information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溫金柯 輔仁 大學宗教所博 士 生 10462台北市中 山區北安路55號 Jinkr49@gmail.com 摘要 信 與 他 力 是宗教信仰的特 色 然 而 佛教 是否有 他 力 或 是否應該有 信與他 力 卻有被否認或貶抑的傾向 但是佛教中存在信與他 力的因素 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本 文根據以 雜阿含經 為主的原始佛教經 典 探索信與他 力在其中的存在狀態 佛教從成 立僧團伊始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法華經 與 改變的力量 講師 : 果慨法師 功課作了沒? 我的佛國世界記述佛名 國名 國土的情形 時代名 佛的壽命的長短 正法與像法的時期 學佛, 是為了遇見自己, 不是為了遇見佛 本來面目 通過修行, 最終得到了什麼? 佛陀答 : 什麼都沒有得到. 再問 : 那您還修行做什麼呢?. 佛陀微笑 :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 我失去憤怒 憂慮 悲觀和沮喪. 失去焦慮不安 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貪嗔痴三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ain..2-1_4.doc

Microsoft Word - main..2-1_4.doc 略論佛教知識體系與主題詞 ( 上 ) 郭忠生 摘要 : 本文分六大節, 略論佛教知識體系與主題詞 前言部分概述本文大要及緣起 ; 第二節介紹佛教知識的來源 承載佛教知識的媒介 佛典 的作用 ; 第三節至第五節探討佛教在長期的發展中, 如何進行知識管理, 分個別式主題詞 整合式的主題詞 結構式的主題詞作介紹 最後, 透過佛教在不同地區發展, 呈現不同的風貌, 略論西方對現代佛教詮釋的一些背景, 以及帶來的影響,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阿含經》簡介.doc

Microsoft Word - 001《阿含經》簡介.doc 阿含經 簡介 釋開仁.2010/9/17 1 壹 阿含的意義 阿含, 梵語作 Āgama(ā- gam), 義譯有 來 傳來 ; 法 歸 趣 無等的意思 2 古代或音譯作 阿鋡 3 阿鋡暮 4 阿含暮 阿笈摩 5 阿含慕 6 一 阿含有 : 來 傳來, 歸 趣之意義印順法師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p.484-485): 阿含是 展轉傳來 的意思, 也可以簡譯為 傳 然所說的 展轉傳來, 不只是文句的師弟傳授,

More information

有關《印順法師年譜》的一些問題

有關《印順法師年譜》的一些問題 印順法師的阿含觀 報告人 : 侯坤宏時間 :2018 年 11 月 10 日下午地點 :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1 印順法師 2 印順法師 3 講說大綱 壹 前言 貳 印順法師阿含經研究成果介紹 ( 相關出版品 ) 參 阿含經 和 中觀論 瑜伽論 等之關係 肆 印順法師 阿含觀 的特色 伍 結語 4 壹 前言 一 感謝邀請 宏印法師推薦 二 為什麼要談 印順法師的阿含觀? 佛滅一百年以後, 佛教才開始顯著的分化

More information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2014 佛法度假 生活. 修行. 龍樹論 釋開仁編,2014.7 目次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貳 初學菩薩未離欲, 亦未能斷慳, 如何實踐布施度參 若捨一惡人, 則為背佛恩 ; 捨一可度者, 是斷佛道根肆 菩薩諸漏未盡, 怎麼能久劫於三界中, 忍諸惡人伍 菩薩的精進, 有淺深階段陸 菩薩願得好慧,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柒 一心敬慎是善人相, 娑婆世界的菩薩難勝難及 難破難近捌 菩薩應具備三輪體空的無我智慧玖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B71B066A9CAAEE6B16AAF50A542A8FCBDD8C4B3AABAA16DA46AAFEBAF49BA6EB867A16E2E646F63>

<4D F736F F D20AB71B066A9CAAEE6B16AAF50A542A8FCBDD8C4B3AABAA16DA46AAFEBAF49BA6EB867A16E2E646F63> 叛逆性格強烈且受諍議的 大般涅槃經 兼論一闡提在經文脈絡中的流變 大寂法師撰 大綱 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迥異於傳統思惟模式的 大般涅槃經 第一節叛逆的性格第一項經文的開始處一放光量二出場人物量第二項表現在義理上的前衛一示現的肉身二具足大丈夫相之佛性三以佛性區分內外道之常樂我淨四三種聖者不需要老師五 以惡象比喻惡知識 來突顯善知識的可貴六正確的沙門表現七大寂之深意八中道 看到事物的全幅面貌第二節諍議點 佛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903a.doc

Microsoft Word - chbj1903a.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19 期 (pp.27-46): ( 民國 95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分別與無分別 無分別 > 分別 > 分別

More information

大智度論講義(一)v2

大智度論講義(一)v2 序 序 大智度論 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的釋經論 向來有 佛教百科全書 的美譽 大智度論 除了廣釋 般若波羅蜜經 之外 還引用了大量的經 律 論 無論是文 獻研究 或是修行實踐 大智度論 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不過 要深入 大智度 論 的內涵 必須充實 阿含經 部派思想 初期大乘經典 乃至 中論 論法等 才能正確掌握其中要義 大智度論 由鳩摩羅什譯師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 距今一千多年前 當 大 智度論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 143-1. 2. 1 60 30 1959 8 1998 pp.544~48 - 144-3. 4. 5. 6. 7. 8. 9. ( ) 10. 11. 12. 13. - 145 - -i 2. 13. -i -ii 2 1993 6 pp.46~51 3 1993 pp.69~76 p.552 4 1985 5 pp.257~58 - 146-1. 3. 5. 7. 9. ( ) 11.

More information

大智度論講義(二)v2

大智度論講義(二)v2 序 序 大 智 度 論 是 摩 訶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的 釋 經 論, 向 來 有 佛 教 百 科 全 書 的 美 譽 大 智 度 論 除 了 廣 釋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之 外, 還 引 用 了 大 量 的 經 律 論, 無 論 是 文 獻 研 究, 或 是 修 行 實 踐, 大 智 度 論 皆 具 有 很 高 的 參 考 價 值 不 過, 要 深 入 大 智 度 論 的 內 涵, 必

More information

印 順 文 教 基 金 會 推 廣 教 育 叢 書 1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釋 厚 觀 目 錄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輯 緣 起 ( 釋 厚 觀 ) iii 0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導 師 自 序 1 1 第 一 章 歸 敬 三 寶 5 2 第 二 章 聞 法 趣 入 19 3 第 三 章 五 乘 共 法 35 4 第 四 章 三 乘 共 法 65 4.1 甲 發 出 離 心 修 出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一 前言... 2 二 兩種阿惟越致菩薩... 3 三 阿惟越致相品 之 阿惟越致菩薩 為初地之可能... 5 ( 一 ) 論該品於 十住論 初地修行次第中之位置... 5 ( 二 ) 漸漸精進菩薩成就之五功德與 地相品 的對照 四 阿惟越致相品 之 阿惟越致菩薩 為八地之可能..

目次 一 前言... 2 二 兩種阿惟越致菩薩... 3 三 阿惟越致相品 之 阿惟越致菩薩 為初地之可能... 5 ( 一 ) 論該品於 十住論 初地修行次第中之位置... 5 ( 二 ) 漸漸精進菩薩成就之五功德與 地相品 的對照 四 阿惟越致相品 之 阿惟越致菩薩 為八地之可能.. 辨析 十住毘婆沙論 阿惟越致相品 之 阿惟越致菩薩 釋真傳 壹同女眾佛學院研究所三年級 提要 : 十住毘婆沙論 為註解 十地經 之論典, 然傳譯至中國僅有初地與二地的解說 該論典不同於世親所造的 十地經論, 論的組織架構有非常多論主的想法, 不是單單解釋 十地經 據日本學者研究, 該論有多品是引用其他經論, 而不是出於 十地經 的內容 那麼整部論的次第脈絡究竟要呈顯的是什麼樣的修行道次? 本篇論文所要研究的

More information

序 釋厚觀 2009 年 7 月筆者應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邀請 於紐 澤西州同淨蘭若舉辦的 佛法度假 中講述 印順導師 佛學著作述要 此 佛法度假 是仁俊長老發起的 每年於美國國慶 7 月 4 日前後舉行一週 分成中文班及 英文班 有美國 加拿大各地法友雲集此地薰修佛法 2009 年的主題是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 課程有仁 俊長老的開示 及超定長老的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開仁法師講 法之研究 圓波法師講

More information

1-28(长江二号)

1-28(长江二号) 海 航 集 团 官 方 网 站 二 维 码 海 航 集 团 官 方 微 博 二 维 码 海 航 集 团 官 方 微 信 二 维 码 CONTENTS P03-P17 P21-P37 P39-P50 P51-P55 02 03 04 05 06 6 7 13 15 8 14 1 12 9 5 10 2 3 11 17 4 1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关于印发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关 于 印 发 广 东 省 互 联 网 + 现 代 农 业 行 动 计 划 (2016-2018 年 ) 的 通 知 各 地 级 以 上 市 ( 顺 德 区 ) 农 业 局, 深 圳 市 经 济 贸 易 和 信 息 化 委, 厅 有 关 处 室 及 事 业 单 位 : 为 加 快 转 变 农 业 发 展 方 式, 打 造 创 新 协 调 绿 色 开 放 共 享 的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新 格 局,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壹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1-62 貳 談入世與佛學 / 參 大乘是佛說論 / 肆 平凡的一生 ( 略 ) II

目次 壹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1-62 貳 談入世與佛學 / 參 大乘是佛說論 / 肆 平凡的一生 ( 略 ) II 緣起 慧日講堂於 2016 年 9 月 2 日至 11 月 25 日舉辦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班, 這一期的主題為 人間佛教, 構想來自住持宏印長老希望大家用心研讀印順導師著作中具有特見之單篇文章 以此為緣, 選了三篇主題涉及 人間佛教 和 大乘入世精神 為主的長篇文章, 秉持導師所言 : 大乘是佛法, 我有堅決的信仰 ( 華雨香雲 p.245) 來學習 ; 並於課程最後一天介紹導師的自傳 平凡的一生,

More information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自在王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20 [No. 421]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20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 菩薩摩訶 薩皆是一生補處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4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4 月 貳 中 央 ( 全 國 ) 對 臺 工 作 會 議 3 1990 12 1998 5 2004 7 1990 12 6 7 3 1991 1 22 1991 4 1998 5 11 13 5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4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4 月 貳 中 央 ( 全 國 ) 對 臺 工 作 會 議 3 1990 12 1998 5 2004 7 1990 12 6 7 3 1991 1 22 1991 4 1998 5 11 13 5 中 共 對 臺 工 作 會 議 類 型 探 析 An Analysis of Types of CPC s Conferences on Taiwan Affairs 郭 瑞 華 (Kuo, Jui-Hua) 展 望 與 探 索 月 刊 研 究 員 壹 前 言 2016 2016 2 2 1 2 1 2016 人 民 日 報 2016 2 3 1 2 臺 灣 工 作 年 鑑 1989-2002 2004

More information

( 总 第 1124 期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主 办 2016 年 7 月 18 日 出 版 目 省 政 府 令 浙 江 省 行 政 执 法 证 件 管 理 办 法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令 第 346 号 ) (3) 省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件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 总 第 1124 期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主 办 2016 年 7 月 18 日 出 版 目 省 政 府 令 浙 江 省 行 政 执 法 证 件 管 理 办 法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令 第 346 号 ) (3) 省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件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 总 第 1124 期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主 办 2016 年 7 月 18 日 出 版 目 省 政 府 令 浙 江 省 行 政 执 法 证 件 管 理 办 法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令 第 346 号 ) (3) 省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件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厅 转 发 省 总 工 会 等 部 门 关 于 在 全 省 开 展 激 发 职 工 创 业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3 年 07 151-170 說 切 說 切 不 異 便溺 不 理 不 不 不 索 類 識 了 理 說 切 理 151 The Buddha-view of Abhidharma Buddhism Won Pil-su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thoughts of Sarvastivadin and Mahasanghika to examin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KINH KIM CUONG_CD

Microsoft Word - KINH KIM CUONG_CD 0 1 2 KINH KIM CƯƠNG BÁT NHÃ BA LA MẬT 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sūtram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HÍCH NHƯ MINH dịch từ nguyên bản Hán và Phạn CHÙA VIỆT NAM * LOS ANGELES 3 KINH KIM CƯƠNG BÁT NHÃ BA LA MẬT THICH NHƯ

More information

略探菩薩與佛十力 四無所畏之異 - 以 大智度論 為主 - 釋振宗 壹同女眾佛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提要 佛有三十六種功德法, 然據經論中所載, 不特是佛所擁有, 就是上求下化之菩薩也是具有的 不過, 菩薩尚未圓滿, 因此其所具備之功德法, 當然是遠比不上佛的殊勝 故本文鎖定十力與四無所畏, 以 大智度

略探菩薩與佛十力 四無所畏之異 - 以 大智度論 為主 - 釋振宗 壹同女眾佛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提要 佛有三十六種功德法, 然據經論中所載, 不特是佛所擁有, 就是上求下化之菩薩也是具有的 不過, 菩薩尚未圓滿, 因此其所具備之功德法, 當然是遠比不上佛的殊勝 故本文鎖定十力與四無所畏, 以 大智度 略探菩薩與佛十力 四無所畏之異 - 以 大智度論 為主 - 釋振宗 壹同女眾佛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提要 佛有三十六種功德法, 然據經論中所載, 不特是佛所擁有, 就是上求下化之菩薩也是具有的 不過, 菩薩尚未圓滿, 因此其所具備之功德法, 當然是遠比不上佛的殊勝 故本文鎖定十力與四無所畏, 以 大智度論 為方向, 旁攝與之同期的大乘經典, 依序說明菩薩與佛之十力 四無所畏之異, 並探討二者之異名 次第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穨資料題_中三_中五適用__慈禧太后的功過_林麗貞_20

穨資料題_中三_中五適用__慈禧太后的功過_林麗貞_20 ( )...P.1. - (1)-(8).. P.2-P.14 1. (1) (2) (3) (4) (5) (6) 2. (7) -- (8). - (1) (3) P.15-P.17 (1) (2) (3)....P.18-P.22..P.23 1 (1835-1908) 15 ( ) ( ) (1) 3 ( 1997 ) 50. 3 ( 1970 ) 182-183 2 1. 1. 1. 2.

More information

《清淨道論》中「六隨念」與其他經論中「六隨念」之比較

《清淨道論》中「六隨念」與其他經論中「六隨念」之比較 六 法門之探討 目次 一. 前言.2 二. 與的意義... 1 三. 六法門演化的趨勢..5 四. 雜阿含經 的 六 之說... 7 五. 清淨道論 中 六 之說 10 六. 諸經論中 六 之比較... 11 七. 結論... 14 參考書目...16 一. 前言 佛陀成道之後, 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大轉法輪所說種種修道法門, 能令眾生依法修行達到解脫的目標 其中 六 修行方法也不例外 六法 適用於從升天善法的基礎,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 叁 ) 薩婆多部立 虛空 與 虛空無為 (pp ) 唯有薩婆多部, 把空分為兩種 : 3 一 有為有漏的虛空 (p.126) 有為有漏的虛空, 即上來所說的眼見 ( 身觸 ) 的虛空 4 二 虛空無為 (pp ) 虛空無為, 此是不生滅法 如說 : 虛空但以無礙為性,

( 叁 ) 薩婆多部立 虛空 與 虛空無為 (pp ) 唯有薩婆多部, 把空分為兩種 : 3 一 有為有漏的虛空 (p.126) 有為有漏的虛空, 即上來所說的眼見 ( 身觸 ) 的虛空 4 二 虛空無為 (pp ) 虛空無為, 此是不生滅法 如說 : 虛空但以無礙為性,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7 期 ( 中觀今論 ) 第七章有 時 空 動第三節空間 (pp.126-131) 釋厚觀 (2014. 3.29) 壹 各學派對 空間 之看法 (pp.126-128) ( 壹 ) 印度外道把空看成是實體的東西 (p.126) 空間, 所遭遇的困難, 與時間差不多 印度的外道, 把空也看成實體的東西, 他們將空與地 水 火 風合稱為五大, 認此五大是組成宇宙萬象的五種原質 1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F766F6C31302D332D315FAAECB4C1A6F2B1D0A4E5C46DB8CCAABAA175C2E5C0F8A17628C4ACC041A95B20C4B6292D3033>

<4D F736F F D F766F6C31302D332D315FAAECB4C1A6F2B1D0A4E5C46DB8CCAABAA175C2E5C0F8A17628C4ACC041A95B20C4B6292D3033> 福嚴佛學研究第十期頁 1-18( 民國一 四年 ), 新竹市 : 福嚴佛學院 Fuyan Buddhist Studies, No. 10, pp. 1 18 (2015) Hsinchu City: Fuyan Buddhist Institute ISSN: 2070-0512.1. Healing in Early Buddhism 初期佛教文獻裡的 醫療 作者無著比丘 Bhikkhu Anālayo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佛學論文選集

佛學論文選集 佛學論文選集 瑜伽師地論 內的異義及其編成 林崇安 (2002) 一 漢藏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漢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 彌勒菩薩說, 共 100 卷, 分成五分 : 本地分 攝決擇分 攝釋分 攝異門分 攝事分 藏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 無著菩薩造, 也分成五分 二 瑜伽五分之間的異義 為了澄清 瑜伽師地論 是由彌勒菩薩或無著菩薩所著作, 或由無著菩薩所著編集, 一個方法是先分析瑜伽五分之間義理是否一貫

More information

1957 1976 36 1957 678 1958 1445 1959 524 1960 298 1961 192 1962 149 1963 68 1964 297 1965 591 1966 756 1967 55 1968 5 1969 1972 1973 1113 1974 1129 19

1957 1976 36 1957 678 1958 1445 1959 524 1960 298 1961 192 1962 149 1963 68 1964 297 1965 591 1966 756 1967 55 1968 5 1969 1972 1973 1113 1974 1129 19 1957 1976 1977 8 1992 2 1 9 19 2 119 1977 1957 1976 36 1957 678 1958 1445 1959 524 1960 298 1961 192 1962 149 1963 68 1964 297 1965 591 1966 756 1967 55 1968 5 1969 1972 1973 1113 1974 1129 1975 657 1976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對,CBETA 自行掃瞄辨識,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31 [No. 220(6)]

More information

2004年05月28日

2004年05月28日 2015 年 1 月 30 日 2015 年 第 1 期 总 第 48 期 主 责 编 : 戴 益 聪 编 : 方 兴 承 办 部 门 : 法 律 合 规 部 顾 问 机 构 : 德 恒 律 师 事 务 所 栏 目 及 目 录 私 募 基 金 板 块 中 国 证 券 投 资 基 金 业 协 会 发 布 证 券 期 货 经 营 机 构 资 产 管 理 业 务 登 记 备 案 和 自 律 管 理 办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6.doc

Microsoft Word - 16.doc P1 印順導師之部派佛教思想論 (I) 三世有與現在有 釋惠敏 * 提要 印順導師以 探源明變, 抉擇洗鍊 的方法, 對於部派佛教思想探究, 主要有 1940-44 年 (35-39 歲 ) 唯識學探源 1942-43 年 (37-38 歲 ) 印度之佛教 1944-50 年 (39-45 歲 ) 性空學探源 等作品 以本文的考察為例, 可看出印老的思想體系在此期間已經大致成熟, 論證的基調也大慨確定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釋 厚 觀 (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2015.9.26) 各 位 法 師 各 位 居 士, 大 家 好! 今 天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佛 典 故 事, 這 故 事 出 自 法 句 譬 喻 經, 在 大 正 藏 第 4 冊 595 頁 中 欄 到 596 頁 上 欄 過 去, 佛 在 舍 衛 國 祇 園 精 舍 時, 有 四 位 新 學 比 丘 一 起 來 到 㮈 樹 下 坐 禪 修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引言 ( 釋厚觀 )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引言 ( 釋厚觀 ) 中觀今論 講義 福嚴佛學院 授課老師 : 釋厚觀 中華民國九十一學年度 (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 3 引言 ( 釋厚觀

More information

2014年融360中国小微企业“普惠”指数

2014年融360中国小微企业“普惠”指数 2014 年 中 国 小 微 企 业 普 惠 指 数 报 告 出 品 : 融 360 金 融 搜 索 平 台 一 导 语 近 年 来, 小 微 企 业 融 资 难 融 资 成 本 高 问 题 引 起 了 国 务 院 银 监 会 地 方 政 府 等 各 个 层 面 政 府 机 构 的 高 度 关 注 今 年 以 来, 国 务 院 召 开 的 常 务 会 议 提 及 小 微 企 业 的 有 9 次 乊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322E33B7ECA6F7AE76A661BDD7B2A4A6D22DC4C0A46AA5D0>

<4D F736F F D D322E33B7ECA6F7AE76A661BDD7B2A4A6D22DC4C0A46AA5D0> 瑜伽師地論 及其 攝事分 略考 ( 上 ) 釋大田 瑜伽師地論 的 攝事分, 漢譯本編在該論最後, 北京版等藏譯本則將 攝事 中的 調伏事 從 契經事 分出, 成為 攝事 (P 5540, D 4039, LL 615) 與 攝調伏 (P 5541, D 4040, LL 626) 二部, 而將此二部穿插於 攝抉擇 (P 5539, D 4038, LL 620) 與 攝異門 (P 5542, D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Ledderose,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 Sichuan 2

Ledderose,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 Sichuan 2 中國佛教石經 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 叢書主編雷德侯 Series Editor Lothar Ledderose on behalf of Heidelberg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2014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Chengd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71 3 14311 12 4 5 (390)070-077 宋 史.indd 71 2007/12/3 10:03:20 AM

71 3 14311 12 4 5 (390)070-077 宋 史.indd 71 2007/12/3 10:03:20 AM 390 70 第 五 六 章 1221 14 1 𥜽 4 2 / 111141 39 空 大 學 訊 96. 12. 16 (390)070-077 宋 史.indd 70 2007/12/3 10:03:19 AM 71 3 14311 12 4 5 (390)070-077 宋 史.indd 71 2007/12/3 10:03:20 AM 390 72 6 1127 2 1125 7 8 110

More information

《瑜伽師地論》和《顯揚聖教論》的內容架構及其編成

《瑜伽師地論》和《顯揚聖教論》的內容架構及其編成 瑜伽師地論 和 顯揚聖教論 的內容架構 及其編成 林崇安 (2002) 摘要本文分析 瑜伽師地論 和 顯揚聖教論 的內容架構, 指出原先的 本地分 是以阿含的義理與實踐為主軸, 後來無著菩薩編增 菩薩地 的內容, 使聲聞道與菩薩道並重 到了他編著 顯揚聖教論 時, 則以菩薩道為主軸 文中, 並從 瑜伽師地論 內部的歧義, 推測無著菩薩編著 瑜伽師地論 和 顯揚聖教論 的過程 關鍵字 : 瑜伽師地論,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_17_

_17_ 印 度 佛 教 史 (17) 101 / 9 / 24 釋 清 德 中 觀 大 乘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第 四 章 第 一 節 龍 樹 及 其 論 著 1 龍 樹 的 時 代 背 景 多 方 面 傳 出 的 大 乘 經, 數 量 不 少, 內 容 又 各 有 所 重 ; 在 下 化 眾 生, 上 求 佛 道, 修 菩 薩 行 的 大 原 則 下, 初 期 大 乘 經 的 行 解, 不 免 有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1 選 用 好 的 燜 燒 罐 選 用 好 的 燜 燒 罐 是 做 好 燜 燒 罐 料 理 最 重 要 的 步 驟, 除 了 須 注 意 使 用 的 材 質 是 否 符 合 食 器 使 用 標 準, 也 須 注 意 燜 燒 罐 的 保 溫 效 果, 才 能 安 心 享 用 燜 燒 罐

Chapter 1 選 用 好 的 燜 燒 罐 選 用 好 的 燜 燒 罐 是 做 好 燜 燒 罐 料 理 最 重 要 的 步 驟, 除 了 須 注 意 使 用 的 材 質 是 否 符 合 食 器 使 用 標 準, 也 須 注 意 燜 燒 罐 的 保 溫 效 果, 才 能 安 心 享 用 燜 燒 罐 作 者 序 不 僅 吃 得 好, 瘦 身 成 效 更 好 在 學 校 指 導 學 生 飲 食 控 制 的 時 候, 發 現 外 宿 的 學 生 不 能 自 己 開 伙, 只 能 吃 學 生 餐 廳 或 在 校 外 隨 便 吃 一 般 學 生 餐 廳 提 供 的 自 助 餐, 相 較 於 其 他 餐 點 較 為 天 然 健 康 便 宜, 但 是 學 生 多, 常 常 去 得 晚 了 就 沒 菜 了,

More information

其文藏有三譯 元魏留支. 陳天竺真諦二譯 要不如姚秦鳩摩羅什所譯 辭特簡明 義無脫誤 是以震旦誦習 日月爭光 而註釋多門 意見差別 愚自弱冠志學 即知三教會通 丙辰歲 以梁生奇緣 皈依憨山大師 于東遊之日 得受金剛決疑 以為指歸 其大意謂 佛說法三十年 上首弟子猶是懷疑 此經隨空生所疑處 即便逐破

其文藏有三譯 元魏留支. 陳天竺真諦二譯 要不如姚秦鳩摩羅什所譯 辭特簡明 義無脫誤 是以震旦誦習 日月爭光 而註釋多門 意見差別 愚自弱冠志學 即知三教會通 丙辰歲 以梁生奇緣 皈依憨山大師 于東遊之日 得受金剛決疑 以為指歸 其大意謂 佛說法三十年 上首弟子猶是懷疑 此經隨空生所疑處 即便逐破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25, No. 485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 No. 485-A 金剛經如是解自述金剛者 性喻也 性無形似 落言即非 天竺先生不得已而有言 於是名之以般若 名之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031A46AB4BCABD7BDD7C2B2A4B6A15D ABD7B0B2C0E7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3031A46AB4BCABD7BDD7C2B2A4B6A15D ABD7B0B2C0E7A15E2E646F63> 大智度論 簡介 ( 釋厚觀,2006.7.4, 於佛法度假營 ) 一 大智度論 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大品般若經 ) 的釋經論 相傳為龍樹菩薩 ( 約西元 150 年至 250 年 ) 所造 1 此論之註解書今僅存北周 慧影的 大智度論疏 ( 原有 24 卷, 現存 7 卷 ) 2 二 龍樹所處的時代 ( 印順法師 : 印度佛教思想史 p.119-120) 龍樹是南印度人, 約生於西元 150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不增不減義之探究 以 大智度論 為主 釋洞崧 法鼓佛教學院 碩一班

不增不減義之探究 以 大智度論 為主 釋洞崧 法鼓佛教學院 碩一班 不增不減義之探究 以 大智度論 為主 釋洞崧 法鼓佛教學院 碩一班 目次 一 前言... 2 二 不增不減 之語義... 2 一 nonā na paripūrṇ āḥ... 2 二 na hīyate na vardhate... 5 三 anutkṣ epâprakṣ epa... 6 三 不增不減 於 般若經 之意義... 7 一 約諸法實相說... 8 二 約對治門說... 12 四 大智度論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