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講義(一)v2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大智度論講義(一)v2"

Transcription

1

2 序 序 大智度論 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的釋經論 向來有 佛教百科全書 的美譽 大智度論 除了廣釋 般若波羅蜜經 之外 還引用了大量的經 律 論 無論是文 獻研究 或是修行實踐 大智度論 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不過 要深入 大智度 論 的內涵 必須充實 阿含經 部派思想 初期大乘經典 乃至 中論 論法等 才能正確掌握其中要義 大智度論 由鳩摩羅什譯師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 距今一千多年前 當 大 智度論 翻譯完成後 宣講法席盛況空前 一時之間蔚為風潮 曾出現過多本相關注疏 遺憾的是 流傳至今 卻僅存北周 慧影法師的 大智度論疏 殘本 甚為可惜 筆者 弘講 大智度論 多年 為了教學的方便 著手 大智度論講義 的編輯 經過多次修 訂 終於因緣成熟 於是決定印行出版 感恩種種殊勝的助緣聚合 大智度論講義 才得以完成在此 願將這段因緣歷 程略述如下 以供後人參考 與 大智度論 的因緣 說起我與 大智度論 的因緣 要從 1975 年說起當時就讀大學二年級的我 到 佛教書局請購佛書 一眼看到架上 大智度論 這四個字 立刻生起無量的歡喜心或 許是宿昔因緣 我與 大智度論 從此展開了法喜充滿的旅程 初次瀏覽 大智度論 時 對其中精彩的故事與生動的譬喻特別感興趣 只是許多 阿毘達磨 的名詞與法義都看不懂 又沒有人指導 只好略過 無法完整地看完 後來 就讀中華佛學研究所 陳榮波老師於 1983 年帶領我們上 大智度論 課程 以 印順導師 大智度論 標點本 為讀本當時我們班上有八位同學 簡單編輯講義 上台報告惠敏法師實力比較深厚 分配多一點 其他每人大約 12 卷 以一學期的時 間將 100 卷的 大智度論 讀完另外 陳榮波老師還開了一門 俱舍論 也僅是一 學期雖然時間很短 無法仔細研讀 但在上完這兩部論之後 對佛法的架構更能掌握 對法義的理解也深入許多當時 便決定以 大智度論 作為我的研究論文 中華佛學研究所三年結業後 1985 年秋 我依止 印公導師出家1987 年 4 月 到日本東京大學留學 這段期間 仍以 大智度論 為研究主題每年寒假或暑假都會 回來臺灣到華雨精舍小住幾天 向 導師請安 並請教 大智度論 相關問題記得約 於 1991 年的某一天 請教法義之後 導師說 你等等 我有一樣東西送給你 沒想 到 拿出來的竟然是導師整理最勤 最詳細的 大智度論 筆記當時真是滿心法喜 感激不已 我當下就發願 未來要設法使這份手稿發揮最大功用 並將這份筆記的內容 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2003 年起 我們先將 大智度論 筆記進行掃描 又請福嚴佛學 院師生及福嚴推廣教育班學員共三十餘人 日以繼夜地將導師筆記轉打成文字檔 並進 I

3 大智度論 講義 行了六次的校對 於 2004 年由印順文教基金會發行 印順導師 大智度論 筆記 光 碟 與大眾結緣 另外 為了解決 大智度論 100 卷中前後交互引證的出處 我與郭忠生老師合編 了 大智度論之本文相互索引 全文刊行於 1998 年 9 月 25 日出版的 正觀 第 6 期 印順導師 大智度論 筆記 及這份 相互索引 成為日後編輯 大智度論講義 的重要參考 以 大智度論 為主的教學 編輯完整的 大智度論講義 之前 藉由講授 大智度論 教學相長 不斷地深入 旁通 是非常必要的我以 大智度論 為主體的教學 可分為兩種模式一為主題式 探討 二為全面性研讀 一 主題式探討提出 大智度論 中幾項重要的主題 引導學生 聽眾進入 大 智度論 的大門 在日本留學期間 惠敏法師與我 以及在日本工作的居士 留學生等組成 菩提會 每月聚會研討佛法1993 年 9 月起 定期以 大智度論 中的 六度 為主題 作深入 淺出的講授1997 年 東京大學印度學佛教學博士課程修畢後回國 一方面在台北中華 佛學研究所開了一年的 大智度論 課程 同時也回到新竹福嚴佛學院任教1997 年 9 月至 1998 年 6 月 與福嚴佛學院學生一起研討 大智度論 中的 菩薩觀與六波羅蜜 1999 年 9 月至 2000 年 6 月 則以 大智度論 的 共聲聞的三十七道品 三解脫門 及佛的十八不共法 淨佛國土 為主題而 2001 年 4 年 11 日至 2001 年 6 月 27 日 首 次開辦 福嚴推廣教育班 第 1 期 由於授課對象為學佛的社會大眾 因此選讀了 大 智度論 中的 六波羅蜜 此外 多次海外弘法時 由於需要在短短的幾小時內 使聽眾得到法益 也多半採 取 主題式探討 二 全面性研讀以 大智度論 100 卷為教材 進行完整的研討 授課 於 2004 年 9 月至 2006 年 6 月間 每週 4 至 5 小時的時數 以新竹福嚴佛學院院內 學生為主 首次將 100 卷的 大智度論 完整上過一回上課前 由我指導同學編輯講 義 平均修改過七次才定稿 上台報告及師生討論後 又再次修訂才完成 2006 年 我被推舉為慧日講堂第 13 任住持 在台北成立 慧日佛學班 為一般 大眾講授 大智度論 第 1 期至第 8 期的慧日佛學班 2006 年 9 月 23 日至 2010 年 6 月 5 日 以四年的時間上完 大智度論 卷 1 至卷 年 6 月 27 日 我回任為 福嚴精舍住持及佛學院院長 繼續在新竹福嚴推廣教育班 2010 年 9 月 18 日至 2013 年 6 月 8 日 上完 大智度論 卷 56 至卷 100 從 2006 年 9 月至 2013 年 6 月 前後整整七年 由我自己完整地講完 大智度論 100 卷這份 大智度論講義 就是這段時期編輯修訂完成的 II

4 序 於此同時 為了強化對於 大智度論 引證文獻的背景知識 我和福嚴佛學院學有 專精的老師們 共同於院內開設 大毘婆沙論 200 卷 俱舍論 30 卷的研究課程 另外 也和學院師生一起完整地研讀過漢譯四部 阿含經 我也完整地講授過龍樹菩 薩兩部重要的著作 中論 十住毘婆沙論 以及 大乘大義章 東晉 慧遠問 羅什答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 至今 即使 100 卷的 大智度論講義 已編輯完成 2009 至 2010 年 2013 至 2014 年 每學年我仍於學院內開設 大智度論 課程 一方面溫故知新 另一方面鍛鍊學生 深入經藏的能力 由於隨時要查閱 大智度論 大正藏 第 25 冊這本精裝書幾乎成了我的 日 常課誦本 且已經多次解體 只能勉強以膠帶黏貼繼續使用每次師友們看到我這本 大智度論 總是笑稱這是 韋編三絕 的現代版 大智度論講義 的編輯 大智度論講義 的編輯 以 大正藏 第 25 冊中的 大智度論 原文為底本 除了改用新式標點之外 並分段落 加科判 並加註難解的字詞及 大智度論 所引用 的經 律 論出處 方便讀者對照參考 關於 新式標點 參考了 印順導師 大智度論 標點本 民國 64 年 12 月 8 日完成校勘標點 香港佛慈淨寺藏版 不過 印順導師所用的底本是清光緒 9 年 1883 年 姑蘇刻經處的版本 用字與 大正藏 有不少出入 必須視情形加以調整 科判 部分 除了參考北周 慧影的 大智度論疏 卍新纂續藏經 第 46 冊 隋 吉藏的 大品經義疏 卍新纂續藏經 第 24 冊 之外 印順導師 大智 度論 筆記 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少部分參考了玅境法師的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科判 表 美國法雲禪寺出版社般若編輯小組編 2005 年 4 月 美國法雲寺發行 其他多是 筆者所加 關於 大智度論 的 引文出處 比利時 Lamotte 教授的 大智度論 法文 譯注 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非常感謝郭忠生老師幫忙翻譯其中部分內容 不過 Lamotte 教授僅譯出 大智度論 卷 1 卷 34 及 發趣品 因此 第 35 卷之後的 引文出處 都是在教學及講義的編輯過程中由筆者及同學找出來加註的 事實上 還有很多豐富的內容 因受限於篇幅 無法全部記載於 大智度論講義 中如果要將我上課的內容整理成書 分量勢必相當可觀因此 有心研讀的讀者們 若能搭配我講授的 大智度論 MP3 或許可以解決 法門分別 等較深奧的問題相 關影音資料可以到慧日講堂影音下載網站 及 Youtube 土豆網瀏覽由於講義增補了一些腳注 加上重新排版 影音中提到的頁 數與腳注 可能有些地方與本講義的內容稍有出入 還請各位諒察 在講義編輯過程中 關於法義及經文的解讀 與宗證法師有較多的討論 提供了不 少寶貴的意見關於中文字詞問題 慧璉法師 王志攀居士曾給過我一些建議福嚴佛 III

5 大智度論 講義 學院師生間的討論 腦力激盪 彼此教學相長 也多少呈現於 大智度論講義 中在 排版印刷方面 本良法師幫了很大的忙在影音方面 還有多位法師 居士幫忙錄影 錄音 視訊 聽打 校對 剪接 後製等 提供種種助緣 在此一併致謝 2013 年 7 月起 臺灣大學哲學系漢傳佛學研究室 每個月於臺大校內舉辦的 大 智度論 研讀會 1 使用筆者編的 大智度論講義 來研討台北中華佛教青年會 佛陀教育基金會 高雄正信佛教青年會等單位 也應用過這份講義來開課海內外也時 有耳聞開辦 大智度論 課程的消息 實在令人感到欣慰 大智度論講義 的編輯 前後花了七年的時間 科判層次 編輯體例未能統一 疏失難免 還請讀者海涵 大智度論 的解讀與科判見仁見智 還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還望賢達智士不吝指正最後 願以此功德 迴向於菩提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2014 年 9 月 1 日 釋厚觀 序於新竹福嚴精舍 參與臺大哲學系舉辦的 大智度論 研讀會 照片中由右至左 分別為筆者 陳平坤教授 嚴瑋泓教授 李明書助理 1 詳情見臺灣大學哲學系漢傳佛學研究室網址 ( ) 大智度論 研讀會 始自 2013 年 7 月 20 日 目前持續進行中 IV

6 凡例 凡例 壹 編輯原則 本講義以 大正藏 第 25 冊 No 大智度論 為底本 改用新式標點 並分段落 加上科判 加註難解的字詞及 大智度論 所引用的經 律 論出處 保留 大正藏 部分校勘 適時比對 高麗藏 作為判讀文義依據 貳 編輯體例 一 正文 一 大智度論 是 經 論 合編 經文以 標楷體 標示 論文以 新 細明體 標示如 經 住王舍城 論 今當說 二 正文中 左方上標括弧中數字 1 2 表示第 1 2 項 非 註腳如 檀有種種利益 1 檀為寶藏 常隨逐人 2 檀為破苦 能與人樂 三 正文中 括弧中反底色英文及數字 表示 大正藏 頁碼 如 佛記彌勒菩薩 汝當來世 當得作佛 號 58a 字彌勒 二 科判 一 科判以縮小粗體加框 以便與 大智度論 區別 序號以壹 壹 一 一 1 1 A A a a 等分層次標示如 壹 釋 檀波羅蜜滿 問曰云何名檀波羅蜜滿 壹 唯科判中部分含有 因論生論 者 以 符號表示如 因論生論何謂不到彼岸 問曰云何名不到彼岸 二 在卷 1 至卷 40 底本中 小段經文之後緊接著大段釋論 為配合原文架 構 將經 論合併科判不分經文 釋論 科判均以 新細明體 標示 自卷 41 起 大段經文之後才出現釋論 因為經文內容甚多 有必要再分 V

7 大智度論 講義 段而且 有些經文並沒有對應的釋論 因此將經文與釋論分別做科判 經文以 標楷體 標示 釋論以 新細明體 標示經文與釋論之科判 可以相互對照如 經 二 須菩提以 不住門 說般若 復次 世尊 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 色中不應住 受 想 行 識 中不應住 論 釋曰 二 須菩提以 不住門 說般若 上須菩提以 謙讓門 說般若 雖言不說 而實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 今須菩提以 不住門 直為菩薩說般若波羅蜜 三 科判反底色 表示此段前已述如 參 佛八現神力 壹 出身分光 承上卷 7 大正 a9-114b19 四 部分科判引用印順法師之 由於這些筆記並非一時一 地所完成 筆記的內容也不一定按照藏經次序 格式也不統一 筆記的 用紙 有中小學的筆記本 也有漢藏教理院所印製的宣紙 也有一般的 十行紙為方便整理 暫且依筆記本的冊數編號為 A 至 J如下例表示 轉寫打字本編號 A001 第 1 頁 貳 般若緣起二十一事 A001 p.1 VI

8 第一冊目錄 目錄 序 I 凡例 V 目錄 VII 第 01 期 大智度論 簡介 1~10 卷1 初序品中緣起義釋論第一 大正 25 57c5-62c14 11~28 如是我聞一時釋論第二 大正 25 62c15-66a18 28~37 卷2 初品總說如是我聞釋論第三 大正 25 66a21-70b12 38~53 初品中婆伽婆釋論第四 大正 25 70b13-75c4 53~68 卷3 大智度初品中住王舍城釋論第五 大正 25 75c7-79b22 69~80 大智度共摩訶比丘僧釋論第六 大正 25 79b23-84a26 80~98 大智度初品中四眾義釋論第七 大正 25 84a27-84c4 98~100 卷4 釋初品中菩薩第八 大正 25 84c7-94a10 101~131 卷5 初品中摩訶薩埵釋論第九 大正 25 94a13-95b29 132~136 初品中菩薩功德釋論第十 大正 25 95c1-101b24 136~160 VII

9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2 期 卷6 釋初品中十喻第十一 大正 c2-106b8 161~181 釋初品中意無礙第十二 大正 b9-108a19 181~186 卷7 初品中佛土願釋論第十三 大正 a22-111a21 187~197 大智度初品中放光釋論第十四 大正 a22-114c2 197~210 附錄 七使與九十八結 補充說明 大正 b7 210 卷8 初品放光釋論第十四之餘 大正 c5-121b13 211~234 卷9 初品放光釋論第十四之餘 大正 b16-124a9 235~245 初品中十方諸菩薩來釋論第十五 大正 a10-127b14 245~256 卷 10 初品中十方菩薩來釋論第十五之餘 大正 b17-135c29 257~283 卷 11 釋初品中舍利弗因緣第十六 大正 a2-139a21 284~293 釋初品中檀波羅蜜義第十七 大正 a22-140a20 293~296 釋初品中讚檀波羅蜜義第十八 大正 a21-140c14 296~298 釋初品中檀相義第十九 大正 c15-143c16 298~307 釋初品中檀波羅蜜法施義第二十 大正 c17-145a6 308~311 卷 12 釋初品中檀波羅蜜法施第二十之餘 大正 a9-153a24 312~340 總目錄 i~x VIII

10 第一冊 : 大智度論 簡介 慧日佛學班第 01 期 大智度論 簡介 釋厚觀 ( ) 一 大智度論 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1 ( 大品般若經 ) 的釋經論, 相傳為龍樹菩薩 ( 約西元 150 年至 250 年 ) 所造 2 此論之註解書今僅存 北周 慧影的 大智度論疏 ( 原有 24 卷, 現存 7 卷 ) 3 二 龍樹所處的時代 ( 印順法師, 印度佛教思想史,pp ) 龍樹是南印度人, 約生於西元 150 年至 250 年, 於說一切有部出家, 先讀聲聞三藏, 後在雪山的一處佛寺中讀到了大乘經, 並弘化於南北印當時多方面傳出的大乘經, 數量不少, 內容又各有所重, 在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 修菩薩行的大原則下, 初期大乘 經的行解, 不免有點龐雜 初期大乘 流行以來 ( 西元前 50 年 ~ 西元 200 年 ), 已經二百多年了面對 :1 印度的神教,2 佛法 流傳出的部派,3 大乘自身的異義, 實有分別 1 (1) 摩訶 = 大 ; 般若 = 智 ; 波羅蜜 = 度 ; 經 之註釋 = 論 (2) 印順法師, 空之探究,pp : 般若經 的部類非常多, 龍樹知道 般若經 有三部 : 上本 是十萬頌本, 中本 與 下本, 就是一般所說的 大品 與 小品 三部中的 下本般若, 中國古稱之為 小品, 漢文譯出而現存的, 共有七部 : 一 道行般若 ( 波羅蜜 ) 經, 後漢支婁迦讖譯,10 卷二 大明度經, 吳支謙譯, 六卷三 摩訶般若波羅蜜鈔經, 傳說為前秦曇摩蜱共竺佛念譯, 其實是西晉竺法護譯的, 現存五卷, 部分已經佚失了四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10 卷五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四分 (538 卷起,555 卷止 ),18 卷 ; 六 第五分 (556 卷起,565 卷止 ),10 卷 這二分, 都是唐玄奘所譯的七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趙宋施護譯,25 卷 中本般若, 古代稱之為 大品 漢文譯出而現存的, 共五部 : 一 光讚般若波羅蜜經, 西晉竺法護譯, 現存的已有佚失, 僅存 10 卷二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 西晉無羅叉譯,20 卷三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27 卷 ( 一說 30 卷 )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二分 (401 卷起,478 卷止 ),78 卷 ; 五 第三分 (479 卷起,537 卷止 ),59 卷 這二分, 也是唐玄奘所譯的 上本般若, 即唐玄奘所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的 初分 (1 卷起,400 卷止 ), 共 400 卷以上各部, 與龍樹所見的三部 般若經 相當龍樹所見的上 中 下三部 般若經, 為初期大乘所傳出, 代表般若法門的主要經典三部是先後集出的, 內容與文句, 都不斷擴充而一天天廣大起來先後集出的次第是 : 先有 原始般若, 經 下本般若 中本般若, 而後成立 上本般若 (3) 有關般若經的部類, 參見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章 般若波羅蜜法門, 第一節 般若經的部類, 新竹, 正聞出版社,pp 有些學者質疑 大智度論 之作者與 中論 之作者龍樹並非同一人有關此問題, 參見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 收錄於 永光集, 正聞出版社,2004 年 6 月初版 ) 3 慧影 大智度論疏, 收於 卍續藏 第 74 冊 第 87 冊, 卍新纂續藏經 第 46 冊 1

11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1 期 ) 抉擇 貫通, 確立大乘正義的必要龍樹就是適應這一時代的要求, 而成為印度佛教史上著名的第一位大乘論師三 龍樹之論著 ( 參見印順法師, 空之探究,pp ; 印度佛教思想史,p.125) ( 一 ) 抉擇甚深義 的有:1 根本中論頌,2 六十頌如理論, 3 七十空性論,4 迴諍論,5 廣破經, 6 十二門論,7 壹輸盧迦論 ( 二 ) 菩薩廣大行 的有:1 大智度論,2 十住毘婆沙論,3 菩提資糧論 ( 三 ) 其他 :1 寶行王正論,2 寄親友書 四 龍樹菩薩被尊為 八宗共祖 4, 兼具 經師 ( 通俗弘化 因機設教 ) 與 論師 ( 立論嚴謹 條理分明 ) 的特性, 融貫大小乘, 於深觀的基礎上, 闡揚廣大菩薩行五 大智度論 被譽為 佛教百科全書, 除廣釋 般若波羅蜜經 之外, 還引用大量的經 律 論, 在文獻上 修行實踐上, 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一 ) 引用大量的 阿含經 5 ( 二 ) 引用聲聞律典 ( 主要是 十誦律 6 及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 7 ) 中國大乘八宗 : 三論宗 法相宗 天台宗 華嚴宗 禪宗 淨土宗 律宗 密宗在此僅舉二例如下 : (1) 大智度論 卷 18( 大正 25,193a20-27): 如摩訶男釋王來至佛所, 白佛言 : 是迦毘羅人眾殷多, 我或值奔車 逸馬 狂象 鬪人時, 便失念佛心 ; 是時自念 : 我今若死當生何處? 佛告摩訶男 : 汝勿怖勿畏! 汝是時不生惡趣, 必至善處譬如樹常東向曲, 若有斫者, 必當東倒 ; 善人亦如是, 若身壞死時, 善心意識長夜以信 戒 聞 施 慧熏心故, 必得利益, 上生天上 此文與 雜阿含經 卷 33(930 經 )( 大正 2,237b22-c8) 相合 (2) 大智度論 卷 17( 大正 25,181c22-182a5): 有一比丘在林中蓮華池邊經行, 聞蓮華香, 其心悅樂, 過而心愛池神語之言 : 汝何以故捨彼林下禪淨坐處而偷我香? 以著香故, 諸結使臥者皆起 時, 更有一人, 來入池中, 多取其花, 掘挽根莖, 狼籍而去 ; 池神默無所言比丘言 : 此人破汝池, 取汝花, 汝都無言 ; 我但池岸邊行, 便見呵罵, 言 偷我香! 池神言 : 世間惡人常在罪垢糞中, 不淨沒頭, 我不共語也汝是禪行好人而著此香, 破汝好事, 是故呵汝! 譬如白疊鮮淨而有黑物點污, 眾人皆見 ; 彼惡人者, 譬如黑衣點墨, 人所不見, 誰問之者! 此文與 雜阿含經 卷 50(1338 經 )( 大正 2,369a9-b16) 類似例如 : 大智度論 卷 2( 大正 25,70c11-71a17): 時, 佛從禪起經行, 羅睺羅從佛經行, 佛問羅睺羅 : 何以羸瘦? 羅睺羅說偈答佛: 若人食油則得力, 若食酥者得好色, 食麻滓菜無色力, 大德世尊自當知! 佛問羅睺羅 : 是眾中誰為上座? 羅睺羅答: 和上舍利弗 佛言: 舍利弗食不淨食 爾時, 舍利弗轉聞是語, 即時吐食, 自作誓言 : 從今日不復受人請 是時, 波斯匿王 長者須達多等, 來詣舍利弗所, 語舍利弗 : 佛不以無事而受人請, 大德舍利弗復不受請, 我等白衣云何當得大信清淨? 舍利弗言 : 我大師佛言: 舍利弗食不淨食 今不得受人請 於是波斯匿等至佛所, 白佛言 : 佛不常受人請, 舍利弗復不受請, 我等云何心得大信? 願 2

12 第一冊 : 大智度論 簡介 ( 三 ) 雜藏 8 ( 法義偈頌類 9 傳說故事類 10 ) ( 四 ) 部派思想 ( 說一切有部的六足一身論 11, 大毘婆沙論, 犢子部阿毘曇 等 ) ( 五 ) 引用大量的大乘經典 12 ( 如 維摩經 十地經 法華經 等 ) ( 六 ) 引用 中論 提婆 四百論 13 及羅睺羅所作的 讚般若波羅蜜偈 14 等論書 ( 七 ) 提及當時 大乘學者 之說法 15 ( 八 ) 其他 : 如韋陀 ( 吠陀 ), 僧佉 ( 數論 ) 等外道典籍 佛勅舍利弗還受人請! 佛言 : 此人心堅, 不可移轉 佛爾時引本生因緣 : 昔有一國王為毒蛇所囓, 王時欲死, 呼諸良醫令治蛇毒時諸醫言 : 還令蛇嗽, 毒氣乃盡 是時諸醫各設呪術, 所囓王蛇即來王所諸醫積薪燃火, 勅蛇 : 還嗽汝毒, 若不爾者, 當入此火! 毒蛇思惟: 我既吐毒, 云何還嗽? 此事劇死! 思惟心定, 即時入火爾時毒蛇, 舍利弗是世世心堅, 不可動也 此內容與說一切有部之 十誦律 卷 61( 大正 23,463a-464a) 相合 7 印順法師, 永光集,pp.74-75: 大智度論 所引用的律藏, 主要是說一切有部的 大智度論 卷百 ( 大正 25,756c1-6) 說 : 毘尼 略說有八十部, 亦有二分 : 一者摩偷羅國毘尼, 含阿波陀那 本生, 有八十部二者罽賓國毘尼, 除卻本生 阿波陀那, 但取要用作十部有八十部毘婆沙解釋 依據印順法師的研究, 摩偷羅國毘尼 相當於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 罽賓國毘尼 相當於 十誦律 8 印順法師, 永光集,pp.70-71: 三藏是經 律 論藏, 四藏是在三藏之外加一雜藏說一切有部的結集傳說, 只有三藏 ; 立雜藏的, 現有文獻可知的, 是大眾部 化地部 法藏部 從其他部派的雜藏 南傳赤銅鍱部名為 小部 內容來看, 說一切有部也是有的, 但分為二類 : 一 法義偈頌類 ; 二 傳說故事類但是對這些, 說一切有部是持保留態度, 而不與三藏等量齊觀的 9 法義偈頌類 : 如 法句經 義品 等參見印順法師, 永光集,pp (1) 傳說故事類 : 如本生 譬喻 因緣參見印順法師, 永光集,pp (2) 例如 大智度論 卷 4( 大正 25,87c29-88c26) 提到釋迦摩尼佛本生曾為尸毘王時割肉餵鷹的故事此本生可參見 : 六度集經 卷 1( 第 2 經 )( 大正 3,1b); 菩薩本緣經 卷 3( 大正 3,119a24-25); 本生鬘論 卷 1( 大正 3,333b-334a); 大莊嚴論經 ( 第 64 經 )( 大正 4,321c-323a); 賢愚經 卷 1( 大正 4,351c); 眾經撰雜譬喻 ( 大正 4,531b-c) 等 11 六足論 :1 集異門足論,2 法蘊足論,3 施設足論,4 識身足論,5 品類足論,6 界身足論 一身論: 發智論 12 印順法師依 大智度論 十住毘婆沙論 所引的大乘經, 以及中國早期之譯經, 推考出在現存漢譯大藏經中, 除去重譯的, 有九十餘部初期大乘經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p.24-41) 13 印順法師, 永光集,p.97: 大智度論 也引用了提婆的 四百論 ( 漢譯為 廣百論 )如卷 1 之 非二安隱門 偈 ( 大正 25,64b), 卷 26 之 若了知無我 偈 ( 大正 25,254a), 都出自 四百論 的 破見品 14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18( 大正 25,190b-191a) 15 如 大智度論 卷 27( 大正 25,261b12-262a16) 討論 何時斷盡煩惱? 何時斷盡習氣? 卷 78( 大正 25,609c12-610b1) 討論 菩薩初發心, 是否即勝過漏進阿羅漢 等 3

13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1 期 ) 六 大智度論 之組織大要 ( 一 ) 大智度論 是經論的合編 100 卷, 其中含 大品般若經 經文 27 卷 16, 釋論 73 卷 ; 前 34 卷詳釋初品, 第 2 品以下略釋 ( 二 ) 大品般若經 共 90 品, 略分為四部分 : 1 序品第一 至 舌相品第六 ; 2 三假品第七 至 累教品第六十六; 3 無盡品第六十七 至 如化品第八十七 ; 4 常啼品第八十八 至 囑累品第九十 其中, 三假品第七 至 累教品第六十六, 及 常啼品第八十八 法尚品第八十九 之內容, 大致與 小品般若經 相合 ( 三 ) 小品般若經 重於 般若道, 大品般若經 則包含了 般若道 與 方便道 大智度論 選擇卷數適中的 大品般若經 (27 卷 ) 作註釋, 不但闡揚了 絕諸戲論的般若道, 也兼顧了 嚴土熟生的方便道 17, 可說非常善巧七 大智度論 之體例, 如僧叡 序 所說 : 其為論也, 初辭擬之, 必標眾異以盡美 ; 卒成之終, 則舉無執以盡善 18 常針對一個問題, 從各角度以 復次 復次 之形式列出多種回答有時 各說並陳 而不加簡擇, 有時以 無執 為宗八 大智度論 對佛法的根本立場 ( 一 ) 印順法師, 印度佛教思想史,p.126: 龍樹是大乘行者, 本於深觀而修廣大行的, 所以更應從 大智度論 十住毘婆沙論, 去理解大乘的全貌龍樹生於南印度, 在北方修學, 所以龍樹論有綜貫南北的特色 ; 抉擇 貫通一切, 撥荊棘而啟大乘的坦途, 不是為理論而理論的說明者 佛法 的 四部阿含 以外, 大乘經的傳出, 部類眾多, 宗趣不一, 所以龍樹依據古說, 依 四阿含 的不同特性, 立四種悉檀 19, 以貫攝一切佛法 16 印順法師, 永光集,p.14: 出三藏記集 卷 2: 新大品經二十四卷 ( 大正 55,10c) 隋 眾經目錄 卷 1 作 30 卷 ( 大正 55,118b), 宋藏本 等也是 30 卷, 唯 高麗藏本 作 27 卷 17 大智度論 卷 71: 般若波羅蜜, 能滅諸邪見煩惱戲論, 將至畢竟空中 ; 方便將出畢竟空 ( 大正 25,556b26-27) 另參見吉藏, 淨名玄論 卷 4: 般若將入畢竟空, 無諸戲論 ; 方便將出畢竟空, 嚴土化人 ( 大正 38,882a12-13) 印順法師, 般若經講記,p.8: 般若將入畢竟空, 絕諸戲論 ; 方便將出畢竟空, 嚴土熟生 18 僧叡述,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 序 ( 大正 25,57a20-22) 19 (1) 印順法師,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p : 悉檀, 梵語 siddhānta, 譯為成就 宗 理四種悉檀, 是四種宗旨, 四種道理四悉檀可以 總攝一切十二部經, 八萬四千法藏 龍樹四悉檀的判攝一切佛法, 到底根據什麼? 說破了, 這只是依於 四阿含 的四大宗旨以四悉檀與覺音的四論相對比, 就可以明白過來 吉祥悅意, 是 長阿含, 世界悉檀 如 闍尼沙經 大典尊經 大會經 帝釋所問經 阿吒囊胝經 等, 是通俗的適應天神信仰 ( 印度教 ) 的佛法思想上, 長阿含 破斥了外道, 而在民眾信仰上融攝他, 諸天大集, 降伏惡魔 ; 特別是 阿吒囊胝經 的 護經, 有 守護 的德用 破斥猶豫, 是 中阿含, 對治悉檀 中阿含 的分別抉擇以斷疑情, 淨除 二 4

14 第一冊 : 大智度論 簡介 悉檀是宗旨 理趣的意思四悉檀是 : 有的是適應俗情方便誘導向佛的 世界悉檀, 有的是針對偏蔽過失而說的 對治悉檀, 有的是啟發人心向上向善的 各各為人悉檀, 有的是顯示究竟真實的 第一義悉檀 以此四悉檀通攝當時的一切佛說, 皆是實, 無相違背 20 經說不同, 如從應機說法來說, 一切是如實說, 佛說無不如義, 所以 如來是真語者 實語者 如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 然依修行而得究竟來說, 那就是 第一義悉檀 了 ( 二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pp.45-47: 諸佛以無量方便力, 為種種眾生, 說種種法門只要能 離戲論, 則一切法門, 莫不能 知諸法實相 這是 大智度論 看待一切佛法的根本立場 這種種論義, 都淵源於佛 ( 阿含 ) 說, 只是偏執而無法 離戲論, 遂以為對方 乖錯 如 得般若波羅密法, 亦即通達緣起即空即假名的中道, 則部派異義, 都有其相對真實性, 於一切法門, 自能通達無礙九 大智度論 之主要內容 ( 一 ) 勸發菩提心, 修學六度 四攝等, 遍學一切法 23, 辨明魔事, 得不退轉, 莊嚴 十一種結 等, 正是對治的意義 顯揚真義, 是 雜阿含, 第一義悉檀 增壹阿含 的 滿足希求, 是 各各為人悉檀 適應不同的根性, 使人生善得福, 這是一般教化, 滿足一般的希求龍樹的四悉檀, 與覺音四論的宗趣, 完全相合, 這一定有古老的傳承為依據的徹底的說起來, 佛法的宗旨, 佛法化世的方法, 都不外乎這四種每一阿含, 都可以有此四宗 ; 但就每一部的特色來分別, 那就可說 長阿含 是 世界悉檀, 增一阿含 是 為人悉檀, 中阿含 是 對治悉檀, 雜阿含 是 第一義悉檀 了 (2) 參見印順法師, 如來藏之研究,p.72 (3) 印順法師於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 華雨集, 第四冊,pp.29-30) 中又說 : 雜阿含 是修多羅, 祇夜, 記說等三分集成的以四悉檀而論, 修多羅 是第一義悉檀 ; 祇夜 是世界悉檀; 記說 中, 弟子記說是對治悉檀, 如來記說是各各為人生善悉檀佛法有四類理趣, 真是由來久矣! 這可見, 雜阿含 以第一義悉檀為主, 而實含有其他三悉檀進一步的辨析, 那 修多羅 部分, 也還是含有其他三悉檀的所以這一判攝, 是約聖典主要的理趣所在而說的由此可知, 法師四悉檀的判攝, 是依聖典主要的理趣而說, 並不是所有的 雜阿含 都是第一義悉檀同樣的, 法師判攝 佛法 為第一義悉檀, 也是針對該時期佛教的主要思想而說, 並不是所有的 佛法 ( 四阿含 ) 都是 第一義悉檀, 不是所有的 初期大乘佛法 都是 對治悉檀 20 大智度論 卷 1: 有四種悉檀: 一者 世界悉檀 ; 二者 各各為人悉檀 ; 三者 對治悉檀 ; 四者 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中, 一切十二部經, 八萬四千法藏, 皆是實, 無相違背 ( 大正 25,59b18-22) 21 六度 :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等六波羅蜜 22 四攝 :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 23 (1)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22: 佛告須菩提: 不以聲聞道, 不以辟支佛道, 不以佛道, 得入菩薩位 ; 菩薩摩訶薩遍學諸道, 得入菩薩位 佛告須菩提: 如是! 如是! 若菩薩摩訶薩作八人 得須陀洹果, 乃至得阿羅漢果 得辟支佛道, 然後入菩薩位, 無有是處! 不入菩薩位, 當得一切種智, 無有是處! 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六 5

15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1 期 ) 佛土, 度化眾生, 成就佛道 ( 二 ) 比較二乘與菩薩修行方法之異同 ( 三 ) 菩薩修行階位 ( 大品般若經 發趣品 無名字之菩薩十地 24, 乾慧地 等共三乘十地 25, 歡喜地 等菩薩十地 26 ) ( 四 ) 一般人對 大品般若經 之種種疑難, 大智度論 提出巧妙的解釋例如: 1 菩薩初發心是否即勝過漏盡阿羅漢?( 大智度論 卷 78, 大正 25,609c12-610b1) 眾生有二種..一者 發心 ; 二者 未發心 發心菩薩有二種..一者 行諸波羅蜜等菩薩道, 二者 但空發心此中說 行菩薩道者 ; 是人雖事未成就, 能勝一切眾生, 何況成就! 譬如一六神通阿羅漢, 將一沙彌, 令負衣鉢, 循路而行 沙彌聞已驚悟 : 我師能知我心! 我一發意已勝阿羅漢, 何況成就! 即自堅固住大乘法復次, 勝, 名不必一切事中皆勝, 但以一發心, 欲作佛度眾生, 是事為勝 ; 諸餘禪定 解脫等猶尚未有, 何得言勝? 譬如以飛言之, 鳥則勝人未來當得功德, 此事不論 波羅蜜時, 以智觀過八地何等八地? 乾慧地 性地 八人地 見地 薄地 離欲地 已辦地 辟支佛地 直過, 以道種智入菩薩位 ; 入菩薩位已, 以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 ( 大正 8,381a23-b23)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86( 大正 25,659b6-c5) (2) 菩薩遍學的主要內容有 : a 菩薩法: 六波羅蜜 十八空 百八三昧 b 共二乘法: 四念處 四正勤 四如意分 五根 五力 七覺分 八聖道分, 三解脫門 ( 空 無相 無作 ), 十智 ( 苦智 集智 滅智 道智 盡智 無生智 法智 比智 世智 他心智 ), 三無漏根 ( 未知當知根 已知根 具知根 );( 有覺有觀等 ) 三三昧, 十念 (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捨 念天 念滅 念出入息 念身 念死 ), 四禪 四無量心 四無色定, 八背捨 ; 九次第定 c 佛的功德: 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智 十八不共法 d 世間學: 四十二字門 ( 以上每一法門, 都說是 以不可得故 ) 參見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p ;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8 問乘品 ( 摩訶衍品 ) 19 廣乘品 ( 四念處品 ) ( 大正 8,249c-256b); 大智度論 卷 46- 卷 48( 大正 25,393b1-409c15) 24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6 20 發趣品 ( 大正 8,256c6-259c15), 大智度論 卷 49- 卷 50( 大正 25,409c23-419c12) 25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17: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何等是十地? 菩薩具足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 : 菩薩摩訶薩具足乾慧地 性地 八人地 見地 薄地 離欲地 已作地 辟支佛地 菩薩地 佛地, 具足是地,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大正 8,346b2-7) 大品般若經 僅說到 乾慧地 等名字, 大智度論 卷 75( 大正 25,585c-586a) 則詳加闡釋 26 大智度論 卷 49: 問曰: 此中是何等十地? 答曰 : 地有二種, 一者 但菩薩地, 二者 共地共地者, 所謂乾慧地乃至佛地但菩薩地者, 歡喜地 離垢地 有光地 增曜地 難勝地 現在地 深入地 不動地 善根地 法雲地 此地相如 十地經 中廣說 ( 大正 25,411a25-b1) 6

16 第一冊 : 大智度論 簡介 (1) 小乘人言..乃至補處菩薩尚不勝小沙彌得無量律儀者 (2) 摩訶衍論中, 或有人如是言..其有發大乘心者, 雖復在弊惡小人中, 猶勝二乘得解脫者 (3) 論主評: 是名二邊, 離是二邊, 名為中道中道義, 如上說, 以其有義理實故, 應當取是故說 : 初發心時, 勝一切眾生, 何況成佛! 2 云何有眾生僅聞佛名而便得道? 經 ( 大品般若經 卷 1, 大正 8,221a17-20)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 眾生聞我名者, 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得如是等功德者, 當學般若波羅蜜 論 ( 大智度論 卷 34, 大正 25,313a25-314a4) 問曰 : 有人生值佛世, 在佛法中, 或墮地獄者, 如提婆達 俱迦利 訶多釋子等, 三不善法覆心故墮地獄此中云何言 去佛如恒河沙等世界, 但聞佛名便得道 耶? 答曰 : 上已說有二種佛 : 一者 法性生身佛, 二者 隨眾生優劣現化佛為法性生身佛故, 說 乃至聞名得度 ; 為隨眾生現身佛故, 說 雖共佛住, 隨業因緣有墮地獄者 法性生身佛者, 無事不濟 無願不滿所以者何? 於無量阿僧祇劫積集一切善本功德, 一切智慧無礙具足, 為眾聖主, 諸天及大菩薩希能見者譬如如意寶珠難見 難得, 若有見者, 所願必果 問曰 : 釋迦文佛亦是法性生身分, 無有異體 ; 何以故佛在世時, 有作五逆罪人 飢餓 賊盜如是等惡? 答曰 : 釋迦文佛本誓 : 我出惡世, 欲以道法度脫眾生, 不為富貴世樂故出 若佛以力與之, 則無事不能又亦是眾生福德力薄 罪垢深重故, 不得隨意度脫又今佛但說清淨涅槃, 而眾生譏論誹謗言 : 何以多畜弟子化導人民? 此亦是繫縛法 但以涅槃法化猶尚譏謗, 何況雜以世樂! 如是眾生若以世樂, 不得度也是事種種因緣上已廣說以是故說 : 聞佛名, 有得道者, 有不得者 復次, 佛身無量阿僧祇種種不同 : ( 1 ) 有佛為眾生說法令得道者 ( 2 ) 有佛放無量光明, 眾生遇之而得道者 ( 3 ) 有以神通變化指示其心而得道者 ( 4 ) 有佛但現色身而得道者 ( 5 ) 有佛遍身毛孔出眾妙香, 眾生聞之而得道者 ( 6 ) 有佛以食與眾生令得道者 ( 7 ) 有佛眾生但念而得道者 ( 8 ) 有佛能以一切草木之聲而作佛事令眾生得道者 ( 9 ) 有佛, 眾生聞名而得道者為是佛故說言 : 我作佛時, 其聞名者皆令得度 復次, 聞名, 不但以名便得道也 ; 聞已修道, 然後得度如須達長者, 初聞佛名內心驚喜, 詣佛聽法而能得道又如貰夷羅婆羅門, 從雞泥耶結髮梵志所初聞佛名, 心即驚喜, 直詣佛所, 聞法得道 是但說聞名聞名為得道因緣, 非得道也 7

17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1 期 ) 問曰 : 此經言 聞諸佛名, 即時得道, 不言 聞名已, 修道乃得! 答曰 : 今言 即時, 不言 一心中, 但言 更無異事間之, 故言 即時 譬如經中說 : 修慈心時, 即修七覺意 難者言 : 慈三昧, 有漏, 是緣眾生法 ; 云何即時修七覺? 答者言 : 從慈起已, 即修七覺, 更無餘法, 故言即時即時有二種 : 一者 同時 ; 二者 雖久, 更無異法, 即是心而得修七覺, 亦名即時 復次, 有眾生福德純熟, 結使心薄, 應當得道 ; 若聞佛名, 即時得道又復以佛威力故, 聞即得度 ; 譬如熟癰, 若無治者, 得小因緣而便自潰 ; 亦如熟果, 若人無取, 微風因緣, 便自墮落 ; 譬如新淨白㲲易為受色為是人故, 說若聞佛名即時得道 3 菩薩能實滿一切眾生願否? (1) 大智度論 卷 30( 大正 25,277b24-c7): 問曰 : 菩薩實能滿一切眾生願不? 若悉滿眾生願, 餘佛菩薩何所利益? 若不悉滿, 是中何故說 欲滿一切眾生願, 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曰 : 有二種願 : 一者 可得願, 二者 不可得願不可得願者, 有人欲籌量虛空盡其邊際, 及求時 方邊際, 如小兒求水中月 鏡中像 如是等願皆不可得可得願者, 鑽木求火, 穿地得水, 修福得人天中生, 及得阿羅漢 辟支佛果, 乃至得諸佛法王 如是等名皆可得願可得願有二種 : 一謂世間, 二謂出世間是中世間願故, 滿眾生願云何得知? 以飲食 床臥具, 乃至燈燭所須之物皆給與之 (2) 大智度論 卷 30( 大正 25,278b17-c16): 問曰 : 若能滿一切眾生願者, 則眾生有邊, 無有受諸飢寒苦者何以故? 一切眾生皆滿所願, 願離苦得樂故答曰 : 滿一切者, 名字一切, 非實一切如 法句 偈說 :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27 雖言 一切畏杖痛, 如無色眾生無身故, 則無杖痛 ; 色界眾生雖可有身, 亦無杖痛 ; 欲界眾生亦有不受杖痛而言 一切, 謂應得杖者 ; 說言 一切, 非實一切以是故, 菩薩滿一切眾生所願, 謂應可得者然菩薩心無齊限, 福德果報亦無有量 ; 但眾生無量阿僧祇劫罪厚障故, 27 法句經 卷 1 18 刀杖品 : 刀杖品者, 教習慈仁, 無行刀杖賊害眾生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能常安群生, 不加諸楚毒, 現世不逢害, 後世長安隱 ( 大正 4,565a29-b5) 又參考 出曜經 卷 8( 大正 4,653b21-22); 法集要頌經 卷 1( 大正 4,780a26-27); 大般涅槃經 卷 10: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己可為喻, 勿殺勿行杖 ( 大正 12,426c26-27) 8

18 第一冊 : 大智度論 簡介 而不能得 28 如舍利弗弟子羅頻周比丘 29, 持戒精進, 乞食六日而不能得, 乃至七日, 命在不久 ; 有同道者乞食持與, 鳥即持去時, 舍利弗語目揵連 : 汝大神力, 守護此食, 令彼得之! 即時目連持食往與, 始欲向口, 變成為泥又, 舍利弗乞食持與, 而口自合最後, 佛來, 持食與之, 以佛福德無量因緣故, 令彼得食是比丘食已, 心生歡喜, 倍加信敬佛告比丘 : 有為之法皆是苦相 為說四諦, 即時比丘漏盡意解, 得阿羅漢道有薄福眾生, 罪甚此者, 佛不能救 又知眾生不可得故, 深達法性故, 諸佛無有憶想分別是可度 是不可度, 心常寂滅, 意無增減 以是故, 菩薩欲滿一切眾生願, 彼以罪故而不能得, 菩薩無咎! 十 研讀 大智度論 之參考資料 ( 一 ) 大智度論 原文 1 大正藏 第 25 冊 ( 底本為高麗藏本, 並有宋 元 明 宮內省圖書寮本 石山寺本等多種版本校勘 ) 2 印順法師標點本, 香港, 佛慈淨寺藏版 ( 底本為明本, 與大正藏有些出入, 但印順法師之標點對解讀文義非常有幫助書後附印順法師撰 大智度論 校勘記, 此 校勘記 原刊 內明 第 93 期,1979 年 12 月 ) ( 二 ) 大智度論 之註釋 北周 慧影, 大智度論疏 24 卷現僅存 7 卷 ( 卷 ) 卍續藏 第 74 冊 第 87 冊 ; 卍新纂續藏經 第 46 冊 ( 三 ) 大智度論 之譯注 1 Lamotte 教授法文譯注,É. Lamotte, Le Traité de la Grande Vertu de Sagesse de Nāgārjuna (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Tome I~V, Louvain, Louvain-la-Neuve, 1944,1949,1970,1976,1980 年 ( 僅譯出卷 1~ 卷 34; 第五冊末附有菩薩十地 ) 郭忠生中譯, 諦觀 第 期 (1990 年 7 月 ~1992 年 4 月 ) ( 僅譯出卷 1 至卷 4, 及 Lamotte 教授法文譯注 大智度論 第三冊序文 大智度論 之作者及其翻譯 ) 2 大乘佛典, 中國 日本篇 1 大智度論, 梶山雄一 赤松明彥譯 ( 僅譯出卷 ), 東京 : 中央公論社,1989 年 8 月 印順法師, F021 p.351: 菩薩滿眾生一切願 :(1) 且說滿世間願 ;(2) 且說應可得者, 菩薩心及福德無量, 但眾生罪障有得不得參見 雜譬喻經 卷 1( 大正 4,525b9-19) 9

19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1 期 ) ( 四 ) 大智度論 研究專書 論文 1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 收錄於 永光集, 正聞出版社,2004 年 6 月初版 ) 2 武田浩學, 大智度論の研究, 日本東京, 山喜房佛書林,2005 年 10 月 3 加藤純章等著, 大智度論の總合的研究 その成立から中國佛教への影響まで, 平成 15 年 3 月 ( 平成 11 年度 ~ 平成 13 年度科學研究會補助金基盤研究 (B)(2) 研究成果報告書 ) 其中 pp 之 大智度論關連文獻目錄, 收錄多篇研究論文目錄, 值得參考 4 網路資源, 香光尼眾佛學院課程教學網 - 經論導讀 - 大智度論, 亦列出多種 大智度論 相關文獻,2003/6/3( ( 五 ) 大智度論 之本文相互索引 1 釋厚觀, 郭忠生合編, 大智度論 之本文相互索引, 正觀雜誌 第 6 期,1998 年 9 月 25 日 ( 大智度論 常見 如先說 後當廣說 等文句, 如能善用此書, 將能提供不少便利 ) ( 六 ) 大智度論 筆記印順導師,, 收錄於印順文教基金會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光碟 (2004 年 4 月 )釋厚觀於 2003 年底邀集福嚴佛學院師生及福嚴推廣教育班學員, 將印順導師,打字 排版, 並列印裝訂成冊, 題名為 印順導師,, 分上 下二冊,2004 年 6 月初稿,2005 年 12 月修訂印順導師的 大智度論 筆記, 並非依經論逐字的摘錄, 而是融會貫通之後, 以扼要短短數語, 收攝一大段經文或論文如讀者對 大智度論 內容稍有瞭解, 再配合閱讀印順導師的, 更能收畫龍點睛之效! ( 七 ) 大智度論 講義 1 福嚴佛學院編, 大智度論講義 ( 一 )( 二 ), 新竹, 福嚴佛學院,2005 年 8 月 2 福嚴佛學院編, 大智度論講義 ( 三 )( 四 ), 新竹, 福嚴佛學院,2006 年 2 月 3 福嚴佛學院編, 大智度論講義 ( 五 )( 六 ), 新竹, 福嚴佛學院,2006 年 6 月以上 大智度論講義 電子檔可於福嚴佛學院網站 ( 或慧日講堂網站 ( 下載 ( 八 ) 其他 ( 大品般若經 相關資料) 1 隋 吉藏, 大品經義疏, 卍新纂續藏經 第 24 冊 2 美國法雲禪寺出版社般若編輯小組編,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冠科 ( 上 下冊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科判表,2005 年 4 月, 美國法雲寺發行 ( 依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冠科 下冊,p.1184 編輯後記 之說明, 此 冠科 乃玅境法師參考 隋 吉藏撰, 大品經義疏, 而抄出般若經科, 再由般若編輯小組彙編而成以上二書, 有助於對 大智度論 卷 35 以後 ( 釋第 2 品以後 ) 之科判 10

20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慧日佛學班第 01 期 大智度論 卷 1 初序品中緣起義釋論第一 大正 25 57c5-62c14 1 釋厚觀 壹 歸敬偈 一 歸敬佛寶 智度大道佛從2來 智度大3海佛窮盡4 智度相義佛無礙5 稽首智度無等6佛 二 歸敬法寶 有無7二見滅無餘 諸法實相佛所說 常住不壞淨煩惱 稽首佛所尊重法8 三 歸敬僧寶 聖眾大海行福田 學無學人9以莊嚴 後有愛種永已10盡 我所既滅根亦11除 腳注格式說明 1 大正藏 原文引用說明例腳注 大智度論 卷 1 大正 25 57c11 表示本文 出自 大智度論 第 1 卷 大正藏 第 25 冊 第 57 頁 c 欄 第 11 行其中 a 欄表 大正藏 紙本第 1 欄b 欄表 大正藏 紙本第 2 欄c 欄表 大正藏 紙本第 3 欄 d 欄表 大正藏 紙本校勘欄 2 大正藏 校勘欄引用說明例腳注 四顧觀察 觀察四方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58d n.4 其中 大正 25 58d n.4 表示前文 四顧觀察 觀察四方 宋 元 明 宮 石 出自 大正藏 第 25 冊 第 58 頁校勘欄 第 4 個校勘 腳注 關於 大正藏 校勘欄中 等符號說明 詳見 大正藏 略符表 3 印順法師 引用說明例腳注 印順法師 C002 p.181 其中 印順法師 表示本文出自印順法師 收於印順文教基金會發行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光碟 2004 年 4 月 C002 p.181 表示新竹福嚴佛學院 2005 年轉寫打字本中之編號 C002 第 181 頁 4 學術著作引用說明例腳注 Lamotte 1944, p.3, n.2 表示參見Lamotte, Étienne. (1944). Le Traité de la Grande Vertu de Sagesse de Nāgārjuna (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Tome. I. Louvain: Institut Orientaliste, Université de Louvain. 即比利時學者 Lamotte 教授的 大智 度論 法文譯注 譯注者簡稱 Lamotte 頁數簡稱 p. 腳注簡稱 n.中譯文使用郭忠生老 師的翻譯本 部分刊於 諦觀 雜誌 以 諦觀 冊數 p.頁數 n.腳注數 之方式 標示 從 善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57d n.13 大 深 宋 宮 石 大正 25 57d n.14 盡 底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57d n.15 般若波羅蜜唯佛究竟無礙 C027 p.230 等 子 元 明 聖 大正 25 57d n.16 有無 無有 聖 大正 25 57d n.17 實相佛所尊重法 C003 p.185 學 學人 即 有學 在聲聞之四向四果中 前四向三果為有學聖者 無學 在聲聞為證得阿羅漢果之聖者 以其所作皆辦 不受後有 故稱為無學 大智度論 卷 76 未得無生法忍名學地 得無生法忍名無學地 大正 c

21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已捨世間諸事業 種種功德所住處 一切眾中最為上 稽首真淨大德僧 一心恭敬三寶已 及諸救世彌勒等智慧第一舍利弗 無諍空行須菩提13 四 明造論之意 我今如力14欲演說 大智彼岸實相義15 願諸大德聖智人 一心善順16聽我說 貳 般若緣起二十一事 A001 p.1 問曰佛以何因緣故 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諸佛法不以無事及小因緣而自發言 譬如須彌山王不以無事及小因緣而動今有何等大因緣故 佛說 摩訶般若波羅 蜜經 答曰 一 為彌勒等說菩薩行 A001 p.1 佛於三藏中 廣引種種諸喻 為聲聞說法 不說菩薩道唯 中阿含 本末經 17中 佛記彌勒菩薩 汝當來世 當得作佛 號 58a 字彌勒 18 亦不說種種菩薩行佛 今欲為彌勒等廣說諸菩薩行 是故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已 以 聖 大正 25 57d n.18 亦 已 宋 元 明 宮 大正 25 57d n.19 北周 慧影 大智度論疏 卷 1 以三毒為諸見根本 今三毒已盡 諸見亦亡 故云我 所既滅根以除 卍新續藏 c17-18 無諍空行須菩提 須菩提是釋尊聲聞弟子中無諍三昧第一及解空第一 大智度論 卷 11 佛以是般若波羅蜜甚深法 為舍利弗說問曰 若爾者 何以初少為 舍利弗說 後多為須菩提說 若以智慧第一故應為多說 復何以為須菩提說 答曰 舍利 弗 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須菩提於弟子中 得無諍三昧最第一無諍三昧相 常觀眾生 不 令心惱 多行憐愍諸菩薩者 弘大誓願以度眾生 憐愍相同 是故命說 大正 c23-29 大智度論 卷 40 6 舌相品 問曰 若爾者目連 迦葉等甚多 何以不次第皆與語 答曰 此經名智慧 舍利弗智慧第一 是故問須菩提雖有種種因緣 以二因緣大故一者 好行無諍定 常慈悲眾生 雖不能廣度眾生 而常助菩薩 以菩薩事問佛二者 好深行空 法 是般若中多說空法 是故命須菩提說 大正 a17-24 薩婆毘尼毘婆沙 卷 7 無諍三昧 此是世俗三昧 非無漏也諍有三種一 煩惱諍 二 五陰諍 三 鬪諍一切羅漢二種諍盡煩惱諍 鬪諍 此二諍盡五陰是有餘故未盡 有此五陰 能發人諍唯有無諍三昧 能滅此諍一切羅漢雖自無諍 不能令前人於身上不 起諍心無諍羅漢 能令彼此無諍 一切滅故 能令眾生現世得福 大正 b 另參見 中阿含經 卷 43 拘樓瘦無諍經 大正 1 703c 大毘婆沙論 卷 179 大正 c 900a 詳見印順法師 般若經講記 p.26 性空學探源 p.74 及 p.255 初期大 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633 空之探究 p.22 大智度論疏 卷 1 我今如力者 即是隨力明波若實相之法 平等大慧 唯佛乃窮其 理玄遠 非義所測然我今日既欲宣通此法 齊我所知 隨力隨分欲演斯指 故云如力等也 卍新續藏 b6-9 大智度論疏 卷 1 大智彼岸實相義者 大智 即是摩訶波若 故云大智彼岸者 即是 波羅蜜實相者 即是常住波若義者 是第一義 卍新續藏 b10-12 順 慎 聖 大正 25 57d n.20 參見 Lamotte 1944, p.4, n.3 本末經 現有三種漢譯本傳世1 中阿含經 卷 13 說本 經 大正 1 508c-511c 2 古來世時經 大正 1 829b-830c 3 賢愚經 卷 波婆離品 大正 4 432b-436c 其他 大毘婆沙論 卷 135 大正 b 順正理論 卷 38 大正 a 俱舍論 卷 12 大正 29 64a 卷 27 大正 b 卷 30 大 12

22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二 增益菩薩念佛三昧 A001 p.1 復次 有菩薩修念佛三昧 佛為彼等欲令於此三昧得增益故 說 般若波羅蜜經 如 般若波羅蜜 初品 中說 佛現神足 放金色光明 遍照十方恒河沙等世界 示現大身 清淨光明 種種妙色滿虛空中佛在眾中 端正殊妙 無能及者譬如須 彌山王 處於大海 19 諸菩薩見佛神變 於念佛三昧倍復增益 以是事故 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三 受請轉於甚深法輪 A001 p.1 復次 菩薩初生時 放大光明 普遍十方 行至七步 四顧觀察20 作師子吼而說偈言 我生胎分盡 是最末後身我已得解脫 當復度眾生 21 作是誓已 身漸長大 欲捨親屬 出家修無上道中夜起觀 見諸伎直22 后妃婇女 狀若臭屍23即命車匿 令被24白馬 夜半踰城 行十二由旬 到跋伽婆仙人所住林中 以刀剃髮 以25上妙寶衣 貿26麁布僧伽梨 於泥連禪河側 六年苦行 日食一麻 或食一米等 而自念言 是處非道 爾時 菩薩捨苦行處 到菩提樹下 坐金剛處魔王將十八億萬眾來壞菩薩 菩薩以 正 b 參見 Lamotte 1944, p.5, n.1 中阿含經 卷 經 說本經 大正 1 510b-511a 長 阿含經 卷 6 轉輪聖王修行經 大正 1 41c-42a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1 1 序品 大正 8 217c-218a 四顧觀察 觀察四方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58d n.4 參見 Lamotte 1944, p.6, n.3 中部 III, p.123 長部 II, p.15 中阿含經 卷 8 未曾有 法經 大正 1 470b 長阿含經 卷 1 大本經 大正 1 4b-c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 耶破僧事 卷 2 大正 a 大事 II, p.20 修行本起經 及 太子瑞應本起經 大 正 3 463c 及 473c 普曜經 卷 2 大正 3 494a 方廣大莊嚴經 卷 3 大正 3 553a 異出菩薩本起經 大正 3 618a 過去現在因果經 大正 3 627a 佛本行集經 卷 8 大正 3 687b 佛所行讚 卷 1 大正 4 1b 1 伎6.古代指百戲雜技藝人 7.指以音樂歌舞為業的女子 漢語大詞典 一 漢語 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3 年 2 月 第 2 版 p 直20.當值 值勤 晉書 庾玟傳 玟為侍中 直於省內 漢語大詞典 一 p 又依 玉篇 直 侍也 之說 或可解作 侍 直侍 1.指隨侍帝王左右的人 漢 語大詞典 一 p.859 伎直 或可指當值隨侍帝王左右的女侍 4 參見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卷 15 時 彼長者子五欲自娛已 便得暫眠 一切 伎 直 悉皆眠臥長者子須臾便覺 視己屋舍猶若丘塚 觀諸 伎直 皆如木人 大 正 a28-b14 5 大智度論 卷 35 2 釋報應品 又令夜半見諸宮人 妓直惡露不淨 涕唾流涎 屎尿塗漫菩薩見已 即便穢厭 大正 a 參見 Lamotte 1944, p.10, n.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卷 4 大正 b 六 度集經 卷 7 大正 3 41b-42a 被 鞁 元 明 大正 25 58d n.8 鞁 ㄅㄟˋ 2.備駕 配置馬具 漢語大詞典 十二 p.191 以 持 宋 元 明 宮 石 時 聖 大正 25 58d n.10 貿1.交易 交換 2.變換 改變 漢語大詞典 十 p

23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智慧功德力故 降魔眾已 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 名式棄 及色界諸天等 釋提桓因及欲界諸天等 并四 天王 皆詣佛所 勸請世尊初轉法輪27亦是菩薩念本所願 及大慈大悲故 受請說法 28 諸法 58b 甚深者 般若波羅蜜是以是故佛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四 欲斷眾生疑一切智人 A001 p.1 復次 有人疑佛不得一切智29所以者何 諸法無量無數 云何一人能知一切法 佛住 般若波羅蜜實相清淨如虛空30 無量無數法中 自發誠言 我是一切智人 欲斷一 切眾生疑 以是故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五 示法實相拔出邪法 A001 p.1 復次 有眾生應得度者 以佛大功德智慧無量 難知難解故 為惡師所惑 心沒邪法 不入正道為是輩人 起大慈心 以大悲手授31之 令入佛道 是故自現最妙功德 出 大神力如 般若波羅蜜 初品 中說 佛入三昧王三昧 從三昧起 以天眼觀十 方世界 舉身毛孔皆笑 從其足下千輻輪相 放六百千萬億種種色光明 從足指上至 肉髻 處處各放六百千萬億種種色光明 普照十方無量無數如恒沙等諸佛世界 皆令 大明 32佛從三昧起 欲宣示一切諸法實相 斷一切眾生疑結故 說 般若波羅蜜經 六 斷他貢慢宣說罪福 A001 p.1 復次 有惡邪人 懷嫉妬意 誹謗言 佛智慧不出於人 但以幻術惑世 33斷彼貢 高邪慢意故 現無量神力 無量智慧力 於 般若波羅蜜 中 自說 我神德無量 三界特尊 為一切覆護34若一發惡念 獲罪無量一發35淨信 受人天樂 必得涅槃 果 36 七 為令信受 自言大師 A001 p.1 復次 欲令人信受法故 言 我是大師 有十力37 四無所畏38 安立聖主住處 心 勸請說法者欲 色諸天 C002 p.183 受請說法本願 慈悲 C002 p.184 參見 Lamotte 1944, p.13, n.2 大智度論 卷 2 大正 25 73b-74b 實相清淨如空 無量無數 C002 p.184 虛空清淨 C005 p.188 授 拔 宋 元 明 宮 大正 25 58d n.21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1 1 序品 大正 8 217b 參見 Lamotte 1944, p.15, n.2 中部 I 優婆離經 p.375 中阿含經 卷 經 大品優婆離經 大正 1 629a26 相應部 IV, p.340 中阿含經 卷 4 20 經 波羅 牢經 大正 1 445b17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37b 大毘婆沙論 卷 27 大正 a 卷 8 大正 27 38b 俱舍論 卷 8 大正 29 44a22 覆護保護 庇佑 漢語大詞典 八 p.772 一發 發一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大正 25 58d n.33 出處待考 十力1 處非處智力 2 業異熟智力 3 靜慮 解脫 等持 等至智力 4 根勝劣智力 5 種種勝解智力 6 種種界智力 7 遍趣行智力 8 宿住隨念智力 9 死生智力 10 漏盡智力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4 大正 c-241b 四無所畏1 說一切智無所畏 諸法現等覺無畏 2 說漏盡無所畏 3 說障道無所畏 4 14

24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得自在 能師子吼 轉妙法輪 於一切世界最尊最上 39 八 令生歡喜開藏恣取 A001 p.1 復次 佛世尊欲令眾生歡喜故 說是 般若波羅蜜經 言 汝等應生大喜 何以故 一切 58c 眾生入邪見網 為異學惡師所惑 我於一切惡師邪網中得出十力大師 難可值見 汝今已遇 我隨時開發三十七品40等諸深法藏 恣41汝採取 九 為斷結使作大醫王 A001 p.1 復次 一切眾生為結使病所煩惱 無始生死已來 無人能治此病者 常為外道惡師所 誤我今出世為大醫王42 集諸法藥 汝等當服是故佛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十 斷他邪見示身出世 A001 p.1 復次 有人念言 佛與人同 亦有生死 實受飢渴 寒熱 老病苦 佛欲斷彼意 故 說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示言 我身不可思議 43梵天王等諸天祖父44 於 恒河沙等劫中 欲思量我身 尋究我聲 45不能測度 況我智慧三昧 如偈說 諸法實相中 諸梵天王等 一切天地主 迷惑不能了 此法甚深妙 無能測量者 佛出悉開解 其明如日照 又如佛初轉法輪時 應時菩薩從他方來 欲量佛身 上過虛空無量佛剎 至華上佛世 界 見佛身如故 菩薩說言 虛空無有邊 佛功德亦爾設欲量其46身 唐勞47不能盡 上過虛空界 無量諸佛土 見釋師子身 如故而不異 佛身如金山 演出大光明 59a 相好自莊嚴 猶如春華敷 說盡苦道無所畏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5 大正 b24-246a22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大正 8 255b-c 三十七道品 分七大類 一 四念處身念處 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二 四正勤已生惡令永斷 未生惡令不生 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增長 三 四神足欲如意足 精進如意足 念如意足 思惟如意足 四 五根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五 五力信力 精進力 念力 定力 慧力 六 七覺支念覺支 擇法覺支 精進覺支 喜覺支 輕安覺支 定覺支 捨覺支 七 八正道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恣2.聽任 任憑3.滿足 盡情 漢語大詞典 七 p.505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105a-b 佛身佛身不可思議 C002 p.183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35 眾生有佛無佛常識梵天 以梵天為世間祖父 為世人故說梵天 大正 c5-7 參見 Lamotte 1944, p.18, n.4 參較 大智度論 卷 10 大正 c 卷 30 大正 a 此等論述係襲用 大寶積經 卷 10 大正 11 56c 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大 正 c 其 佛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大正 25 58d n.45 1 唐3.引申為徒然 白白地 百喻經 為婦貿鼻喻 唐使其婦受大痛苦 唐玄奘 大唐西域記 拘尸那揭羅國 汝何守愚 唐勞羽翮 漢語大詞典 三 p 勞3.疲勞 勞苦 漢語大詞典 二 p

25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如佛身無量 光明 音響亦復無量 戒 定 慧等諸佛功德皆悉無量49如 密迹經 中三密50 此中應廣說 復次 佛初生時 墮地行七步 口自發言 言竟便默 如諸嬰孩 不行 不語 乳餔51 三歲 諸母養育 漸次長大然佛身無數 過諸世間 為眾生故 現如凡人凡人生 時 身分諸根及其意識未成就故 身四威儀52坐 臥 行 住 言談語默 種種人法 53 皆悉未了日月歲過 漸漸習學 能具人法今佛云何生便能語 能行 後更不能 以此致怪 但為此故 以方便力 現行人法 如人威儀 令諸眾生信於深法若菩薩 生時 便能行 能語 世人當作是念 今見此人 世未曾有 必是天 龍 鬼 神 其所學法 必非我等所及何以故 我等生死肉身 為結使業所牽 不得自在54如此 深法 誰能及之 以此自絕 不得成賢聖法器 為是人故 於嵐毘尼園中生雖即能至菩提樹下成佛 以方便力故 而現作孩童 幼 小 年少 成人於諸時中次第而受嬉戲55 術藝56 服御57 五欲 具足人法後漸 見老 病 死苦 生厭患心 於夜中半 踰城出家 到鬱特伽阿羅洛仙人所 現作弟 子而不行其法雖常用神通 自念宿命 迦葉佛時持戒行道 而今現修苦行六年求道 菩薩雖主三千大千世界 而現破魔軍 成無上道隨順世法故 現是眾變 今於 般若波羅蜜 中現大神通智慧力故 諸人當知佛身無數 過諸世間 敷 ㄈㄨ 生長 開放 漢語大字典 二 p.1473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湖 北辭書出版社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88 年 7 月 1 版 2 敷英開放的花朵 藝文類聚 卷八一引晉傅咸 芸香賦 攜昵友以消遙兮 覽偉 草之敷英 漢語大詞典 五 p.504 佛身佛身光明音響功德無量 C002 p.182 參見 Lamotte 1944, p.19, n.3 如來之 身密 口密 意密 大寶積經 3 密迹金剛力士 會 卷 2 大正 11 53b 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大正 c 而 大智度論 卷 10 在引用同一典籍時 稱為 密迹金剛經 大正 c 餔 ㄅㄨ 5.給食 喂食 國語 越語上 國之孺子之遊者 無不餔也 漢書 高 帝紀上 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 顏師古注 以食食人亦謂之餔 王闓運 莫 姬哀詞 梁山千里 正月寒颸 臥輜咯血 乞乳餔孩 漢語大詞典 十二 p.539 四威儀行 住 坐 臥 D020 p.265 人法坐臥行住 言談語默 D020 p.265 生死肉身結使業所牽 不得自在 D020 p.265 嬉戲遊戲 玩樂 史記 律書 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井 游敖嬉戲如小兒狀 漢語大詞典 四 p.408 術藝2.技術 技能 漢語大詞典 三 p.984 服御1.指服飾車馬器用之類 史記 孝文本紀 帝加惠 令諸侯毋入貢 弛山澤 減 諸服御狗馬 損郎吏員 發倉庾以振貧民 唐沈既濟 枕中記 衣裝服馭 日益鮮盛 2.謂駕馭車馬 荀子 王霸 王良 造父 善服馭者也 南朝宋顏延之 赭白馬賦 服御順志 馳驟合度 漢語大詞典 六 p.1203 佛身佛身無數 過諸世間 為眾生故 現如凡人 C002 p

26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十一 拔苦樂邊令入中道 A001 p.1 復次 有人應可度者 或墮 59b 二邊或以無智故 但求身樂或有為道故 修著 苦行如是人等 於第一義中 失涅槃正道佛欲拔此二邊 令入中道59 故說 摩訶 般若波羅蜜經 十二 分別二身供養果報 A001 p.1 復次 分別生身 法身供養果報故 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如 舍利塔品 60中說 十三 說鞞跋致 鞞跋致相 A001 p.1 復次 欲說阿61鞞跋致 阿鞞跋致相62故說 十四 欲說魔幻魔偽魔事 A001 p.1 又為魔幻 魔事63故說 十五 供法因緣授三乘記 A001 p.1 復次 為當來世人 供養般若波羅蜜因緣故又欲授三乘64記別故 說是 般若波羅蜜 經 如佛告阿難 我涅槃後 此般若波羅蜜當至南方 從南方至西方 後五百歲 中當至北方65是中多有信法善男子 善女人 種種華香 瓔珞 幢幡 伎樂 燈明 珍寶 以財物供養若自書 若教人書 若讀誦 聽說 正憶念 修行 以法供養 是人以是因緣故 受種種世間樂末後得三乘 入無餘涅槃 如是等觀諸品中因緣事故 說 般若波羅蜜經 參考 別譯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421c-422c 中阿含經 卷 經 拘 樓瘦無諍經 大正 1 701b-703c 苦樂二邊 涅槃正道 C005 p.188 得道悉捨二邊 捨我我所 不取法相 C007 p.193 參見 Lamotte 1944, p.24, n.1 舍利塔品 是梵本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 之一品之名稱 大 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設利羅品 大正 7 161c-166a 放光般若經 卷 7 38 舍 利品 大正 8 51b-54a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法稱品 大正 8 290b-293c 本品在 大智度論 之注釋 見 37 校量舍利品 大正 b-481b 阿 宮 聖 石 大正 25 59d n.21 參見 Lamotte 1944, p.24, n.2 大智度論 卷 4 大正 25 86b-c 卷 29 大正 a 卷 74 大正 c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魔事品 大正 8 318b14-320b8 卷 魔愁品 大 正 8 355c 以下 三乘聲聞乘 緣覺乘 佛乘 參見 Lamotte 1944, p.25, n.1 般若經 此種南 西 北之 行程 八千頌般若經 之漢 譯本中 有三種也是作相同之說明 道行般若經 卷 4 大正 8 446b 小品般若波羅蜜 經 卷 5 大正 8 555a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10 大正 8 623b 所謂 般若 之行程南 西 北之順序並非唯一的說法 在文獻上仍有不同之樣態 a 南 北 行程 見 放光般若經 卷 10 大正 8 72a b 南 東 北 行程 見 八千頌 般若經 R. Mitra 校訂本 p.225 c 釋氏國 東 會多尼 Vartani 北 單曰國 Uttaravati 行程 見 大明度經 卷 3 大正 8 490a d 東南 南 西南 西北 北 東北 行 程 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439 大正 7 212c-213c 卷 546 大正 7 808b-c 17

27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十六 欲說第一義悉檀相 A001 p.1 復次 佛欲說第一義悉檀相故 說是 般若波羅蜜經 有四種悉檀一者 世界悉 檀 二者 各各為人悉檀 三者 對治悉檀 四者 第一義悉檀 四悉檀中 一切十二部經 八萬四千法藏 皆是實 無相違背 佛法中 有以世界悉檀故實 有以各各為人悉檀故實 有以對治悉檀故實 有以第一 義悉檀故實66 一 世界悉檀 A001 p.2 有世界者 有法從因緣和合故有 無別性譬如車 轅 軸 輻 輞等和合故有 無 別車67人亦如是 五眾和合故有 無別人 若無世界悉檀者 佛是實語人 云何言 我以清淨天眼68 見諸眾生隨善惡業死此生 彼受果報善業者 59c 生天人中 惡業者墮三惡道 復次 經言 一人出世 多人蒙慶 福樂饒益 佛世尊也 69 如 法句 中說 神自能救神 他人安能救 神自行善智 是最能自救 70 如 瓶沙王迎經 中佛說 凡人不聞法 凡人著於我 印順法師 印度佛教思想史 p.126 悉檀是宗旨 理趣的意思四悉檀是有的是適應俗情 方便誘導向佛的 世界悉檀 有的 是針對偏蔽過失而說的 對治悉檀 有的是啟發人心向上向善的 各各為人悉檀 有的是 顯示究竟真實的 第一義悉檀 以此四悉檀通攝當時的一切佛說 皆是實 無相違背 經 說不同 如從應機說法來說 一切是如實說 佛說無不如義 所以 如來是真語者 實語 者 如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 然依修行而得究竟來說 那就是 第一義悉檀 了 四悉 二實 四悉皆實 唯勝義實 C028 p.231 實有 1 四種四悉檀中 各有實有 2 二種四悉各各實 第一義究竟實 D021 p.265 一 世界悉檀 因緣有 無別性如車 如人 不如二頭 三手世間實相有 二 為人悉檀 觀人心行而為說法 於一事中或遮或許經說似違 隨機則實 實性則無 四悉檀 三 對治悉檀 不淨 慈悲 因緣三觀 無常 苦 空 無我四觀 法法不同 對治則實 四 第一義悉檀 Ⅰ簡非 一切法性 一切論議 一切是非 皆可破壞 Ⅱ顯是 約人 三乘聖人所行真實 離諸過失 不可變易 世界故無 約法 語言道斷 心行處滅 遍無所依 不示諸法 無初中後 不盡不壞 A001 p.2 參見 Lamotte 1944, p.28, n.2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327a 別譯雜阿含 經 卷 經 大正 2 454c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2 4 往生品 大正 8 227b 參見 Lamotte 1944, p.29, n.2 增壹阿含經 卷 3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若有一人出現 於世 多饒益人 安隱眾生 愍世群萌 欲使天 人獲其福祐云何為一人 所謂多薩阿竭 阿羅呵 三耶三佛 Tathāgata arahaṃ sammā-sambuddha. 大正 2 561a9-12 南傳 法句經 頌 法集要頌經 卷 2 23 己身品 大正 4 788b19-789a4 參見 Lamotte 1944, p.29, n.3 Lamotte 表示在 法句經 以及 自說經 均未能找出此一 引文所在 參見 Lamotte 1944, p.30, n.1 中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1 498b10-11 頻羅婆裟 羅王經 大正 1 826a19 18

28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又 佛二夜經 中說 佛初得道夜 至般涅槃夜 是二夜中間所說經教 一切皆實 不顛倒 72 若實無人者 佛云何言 我天眼見眾生 是故當知有人者 世界悉檀 故非是第一 義悉檀 問曰第一悉檀是真實 實故名第一 餘者不應實 答曰不然 是四悉檀各各有實 如如 法性 實際 世界悉檀故無 第一義悉檀 故有人等亦如是 世界悉檀故有 第一義悉檀故無73所以者何 人五眾因 緣有故有是人等譬如乳 色 香 味 觸因緣有故有是乳若 60a 乳實無 乳因緣亦應無今乳因緣實有故 乳亦應有非如一人第二頭 第三手 無因 緣而有假名74如是等相 名為世界悉檀 二 各各為人悉檀 A001 p.2 云何各各為人悉檀者 觀人心行而為說法 於一事中 或聽75或不聽 如經中所說 雜報業故 雜生世間 得雜觸 雜受 76 更有 破群那經 中說 無人得觸 無人得受 77 問曰此二經云何通 答曰以有人疑後世 不信罪福 作不善行 墮斷滅見欲斷彼疑 捨彼惡行 欲拔 彼斷見 是故說雜生世間 雜觸 雜受 是破群那計有我有神 墮計常中破群那問佛言 大德 誰受 若佛說 某 甲某甲受 便墮計常中 其人我見倍復牢固 不可移轉 以是故不說有受者 觸者78 如是等相 是名各各為人悉檀 參見 Lamotte 1944, p.30, n.2 長部 III, p.135 增支部 II, p.24 如是語經 p.121 長 部注 I, p.66 中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1 645b18-22 參見印順法師 中觀今論 pp 假名假名與因緣有異 D008 p.250 因緣有若我若法 皆因緣有 D021 p.266 聽允許 呂氏春秋 知士 靜郭君辭 不得已而受 十日謝病 彊辭 三日而聽 高誘注 聽 許 漢語大字典 四 p.2799 不聽2.不允許 北史 魏世祖太武帝紀 庚戌 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 其子息皆詣 太學 不聽私立學校 違者師身死 主人門誅 漢語大詞典 一 p.482 參見 Lamotte 1944, p.32, n.1 增支部 I, p.134 郭忠生譯當人轉生時 他的業會成熟 當此業成熟時 他會在此生或他處接受其果報 參見 Lamotte 1944, p.32, n.2 相應部 II, p.13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102a 俱舍論 卷 30 9 破執我品 大正 b28 亦有引述 常斷不信後世罪福作惡墮斷 計有我墮常 D021 p

29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三 對治悉檀 A001 p.2 對治悉檀者 有法 對治則有 實性則無 譬如重 熱 膩 酢 醎藥草飲食等 於風病中名為藥 於餘病非藥 若輕 冷 甘 苦 澁藥草飲食等 於熱病名為藥 於餘病非藥 若輕 辛 苦 澁 熱藥草飲食等 於冷病中名為藥 於餘病非藥 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79 1 不淨觀 不淨觀80思惟 於貪欲病中 名為善對治法於瞋恚病中 不名為善 非對治法所 以者何 觀身過失 名不淨觀若瞋恚人觀過失者 則增益瞋恚火故 2 慈心觀 思惟慈心 於瞋恚病中 名為善對治法於貪欲病中 不名為善 非對治法所以 者何 慈心於眾生中求好事 觀功德若貪欲人求好事 觀功德者 則增益貪欲故 3 因緣觀 因緣觀法 於愚癡病中 名為 60b 善對治法於貪欲 瞋恚病中 不名為善 非 對治法所以者何 先邪觀故生邪見 邪見即是愚癡81 問曰如佛法中說十二因緣甚深 如說 佛告阿難 是因緣法甚深 難見難解 難覺難觀 細心巧慧人乃能解 82愚癡人於淺近法猶尚難解 何況甚深因 緣 今云何言 愚癡人應觀因緣法 答曰愚癡人者 非謂如牛羊等愚癡是人欲求實道 邪心觀故 生種種邪見如 是愚癡人 當觀因緣 是名為善對治法若行瞋恚 婬欲人 欲求樂 欲惱 他 於此人中 非善非對治法不淨 慈心思惟 是二人中 是善是對治法 何以故 是二觀能拔瞋恚 貪欲毒刺故 4 無常觀 復次 著常顛倒眾生 不知諸法相似相續83有如是人觀無常 是對治悉檀 非第一 義何以故 一切諸法自性空故如說偈言 無常見有常 是名為顛倒空中無84 無常 何處見有常 五停心 1 不淨觀身過失慈心觀於眾生求好事觀功德 2 不淨治貪欲慈心治瞋恚 因緣治邪見 D021 p.266 參見 Lamotte 1944, p.34, n.2 大智度論 卷 19 大正 c-199a 邪見即是愚癡 C005 p.190 參見 Lamotte 1944, p.35, n.2 相應部 II, p.92 長部 II, p.55 長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1 60b10 人本欲生經 大正 1 242a 中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1 578b 大生義經 大正 1 844b 相似相續 C005 p.190 無 空 宋 宮 大正 25 60d n.36 參見 Lamotte 1944, p.36, n.2 中論 卷 4 23 觀顛倒品 大正 30 31c10-11 般若燈 論釋 卷 14 大正 a6 20

30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問曰一切有為法 皆無常相應 是第一義 云何言無常非實86 所以者何 一切有 為法 生 住 滅相87 前生 次住 後滅故 云何言無常非實 答曰 1 有為法不應有三相何以故 三相不實故 若諸法生 住 滅是有為相者 今 生 中亦應有三相 生 是有為相故 如是一一處亦應有三相 是則無窮 住 滅亦如是88 若諸生 住 滅各更無有生 住 滅者 不應名有為法何以故 有為法 相無故以是故 諸法無常 非第一義 2 復次 若一切實性無常 則無行業報89何以故 無常名生滅 60c 失故 譬如腐種子不生果如是則無行業 無行業云何有果報 今一切賢聖法有 果報 善智之人所可信受 不應言無以是故 諸法非無常性如是等無 量因緣說 不得言諸法無常性 5 苦觀 無我觀 一切有為法無常 苦 無我等亦如是90 如是等相 名為對治悉檀 四 第一義悉檀 A001 p.2 第一義悉檀者 一切法性 一切論議語言 一切是法非法 一一可分別破散諸佛 辟支佛 阿羅漢所行真實法 不可破 不可散上於三悉檀中所不通者 此中皆通 問曰云何通 答曰所謂通者 離一切過失 不可變易 不可勝何以故 除第一義悉檀 諸餘論 議 諸餘悉檀 皆可破故如 眾義經 91中所說偈 各各自依見92 戲論起諍競若能知彼非 是為知正見 無常非實法性空故 C005 p.190 不相應行立三相 破三相 D022 p.266 參見 Lamotte 1944, p.36, n.3 1 二相生及滅 雜阿含經 卷 2 49 經 大正 2 12b 2 三相生 滅以及住 見相對應之巴利尼利耶 相應部 III, p.37 增支部 I, p 一般說來 部派佛教論書有四相生 老 住及無常 參見 大毘婆沙論 卷 38 大正 c9 俱舍論 卷 5 大正 29 27a 破生住滅有為則無窮 無為非有為相 C026 p.229 無常之失應無行業果報 空中無無常 C005 p.190 無常 苦 空 無我是對治悉檀 C007 p.195 參見 Lamotte 1944, p.39, n.2 此 眾義經 在巴利文作 Aṭṭhakavagga 係原始佛教中相當 古老之典籍在巴利文 Aṭṭhakavagga 意為 八品 共有十六經 列為 經集 之第四品 而 經集 又為 小部 之第五部 且是經藏之第四 按似應為第五 部分 即最後一部分 即是 小部 在漢譯佛典中 支謙於西元 年間所譯之 義足經 大正 4 174b-189c 即為本經之漢譯本經常為漢譯佛典所引用 可惜名稱極不一致 漢譯出處略 見 法 宮 大正 25 60d n.59 見 法 聖 石 大正 25 60d n.61 21

31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不肯受他法 是名愚癡人 作是論議94者 真是愚癡95人96 61a 若依自是見97 而生諸戲論 若此是98淨智 無非淨智者99 此三偈中 佛說第一義悉檀相 第一偈 所謂世間眾生自依見 自依法 自依論議而生諍競戲論即諍競本 戲論依諸見生 100 如說偈言101 有受法故有諸論 若無有受何所論 有受無受諸見等 是人於此悉已除 行者能102如實知此者 於一切法103 一切戲論 不受不104著 不見是實105 不共諍競 能知佛法甘露味若不爾者 則謗法 第二偈 若不受他法 不知不取 是無智人若爾者 應一切論議人皆106無智107何以故 各 各不相受法故所謂有人自謂法第一義淨108 餘人109妄語不淨110 1 世間凡夫 譬如111世間治法 故治法112者113 刑罰殺戮 種種不淨 世間人信受行之 以為真 94 作是論議 諸有戲論 聖 石 大正 25 60d n.62 真是愚癡 皆是大愚 聖 石 大正 25 60d n 若能 癡人 三十字 知此為知實 不知為謗法不受他法故 是則無智人 諸有戲論 者 悉皆是無智 三十字 宋 元 明 宮 大正 25 60d n 是見 見法 宋 元 明 宮 大正 25 61d n.1 98 此是 是為 宋 元 明 宮 大正 25 61d n.2 99 參見 Lamotte 1944, p.40, n.1 大智度論 此處所引的三個詩頌大致相當於巴利 義品 第 12 經 小積集經 Cūlaviyūhasutta 之前五節 Suttanipāta, v 又參見 諦觀 63 p.63 n.71郭忠生譯按 印順法師認為 大智度論 此處所引 相當 於巴利 義品 經集 全部偈頌的數目之 第 偈見印順法師 原始佛教 聖典之集成 p 戲論諍競本 戲論依見生 C028 p 說偈言 偈說 宋 元 明 宮 說偈 聖 石 大正 25 61d n 行者能 聖 大正 25 61d n 法 於 聖 大正 25 61d n 不 石 大正 25 61d n 實 事 聖 大正 25 61d n 若爾 人皆 十字 如是則諸有戲論者皆是 十字 宋 元 明 宮 石 諸 自執者皆亦如是 八字 聖 大正 25 61d n 無智 聖 大正 25 61d n 義淨 實淨 宋 元 明 宮 石 真實 聖 大正 25 61d n 人 法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大正 25 61d n 妄語不淨 聖 大正 25 61d n 譬 宮 石 大正 25 61d n 故治法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1d n 者 宮 石 大正 25 61d n

32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淨於餘出家善聖人中 是最為114不淨 2 外道 外道出家人法 五熱115中一腳立 拔髮等 尼犍116子輩以為妙慧 餘人說此117為癡 法 如是等種種外道出家 白衣婆羅門法 各各自以為好 餘皆118妄語 3 內道 1 舉犢子部的說法 是佛法中亦有119犢子比丘說 如四大和合有眼法120 如是五眾和合有人法 犢子阿毘曇 中說 五眾不離人 人不離五眾 不可說五眾是人 離五眾是人 人是121第五不可說法藏中所攝 舉說一切有部的說法 說一切有道人輩言 神123人 一切種 一切時 一切法門中求不可得 譬如兔角 龜毛常無復次 十八界 十二入 五眾124實有125 而126此中無人127 3 舉方廣部的說法 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 一切法不生不滅 空無所有 譬如兔 61b 角龜毛常無 小結 如是等一切論議師輩 自守其法 不受餘法128 此是實 餘者妄語若自受其法 為 弊 宮 石 大正 25 61d n.17 五熱古代印度外道苦行之一即曝曬於烈日下 而於身體四方燃火之苦行行此苦行之外 道 即稱五熱炙身外道參見 佛光大辭典 二 p.1196 及 佛光大辭典 四 p.3943 犍 揵 宋 元 明 大正 25 61d n.18 此 以 聖 大正 25 61d n.19 皆 人 宋 宮 石 大正 25 61d n.20 龍樹所破凡夫 外道 犢子 毘曇 方廣 C006 p.191 法 中 宋 宮 大正 25 61d n.21 是 第五法藏 聖 大正 25 61d n.22 1 參見印順法師 永光集 pp 參見 Lamotte 1944, p.43, n.4 三彌底部論 卷 1 大正 b29 俱舍論 卷 29 9 破執我品 又彼 指犢子部 若許補特伽羅與蘊一異俱不可說 則彼所許三 世 無為及不可說 五種爾焰 五種可認知者 亦應不可說 以補特伽羅不可說第五 及非第五故 大正 b2-5 神 宮 聖 石 大正 25 61d n.25 眾 陰 聖 大正 25 61d n.26 有 自性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1d n.27 而 人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1d n.28 無人 不攝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1d n.29 不受餘法此是 以為 聖 大正 25 61d n.31 23

33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自法供養 自法修行129 他法130不受 不供養 為作過失 第三偈 若以是為清淨得第一義利者 則一切無非清淨何以故 彼一切皆自愛131法故 問曰若諸見皆有過失 第一義悉檀何者是 答曰過一切語言道132 心行處滅 遍無所依 不示諸法諸法實相133 無初 無中 無後 不盡 不壞 是名第一義悉檀如摩訶衍義偈中說 語言盡竟 心行亦訖不生不滅 法如涅槃 說諸行處 名世界法說不行處 名第一義134 一切實一切非實 及一切實亦非實 一切非實非不實 是名諸法之實相135 如是等處處經中說第一義悉檀是義甚深136 難見難解 佛欲說是義故 說 摩訶般 若波羅蜜經 十七 引大論師信入佛法 A001 p.1 復次 欲令長爪梵志等大論議師於佛法中生信故 說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有梵志 號名長爪 更有名先尼婆蹉衢多羅 更有名薩遮迦摩揵提137等 是等閻浮提大論議師 法供養自法修行 供養法自修行法 元 明 聖 大正 25 61d n.32 他法 聖 大正 25 61d n.33 愛 受 明 大正 25 61d n.37 大正 25 61d n.37 道 斷 元 明 大正 25 61d n.40 諸法實相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1d n.41 中論 卷 3 18 觀法品 諸法實相者 心行言語斷 無生亦無滅 寂滅如涅槃 大 正 30 24a3-4 二諦說行處 說不行處並通有無 C006 p.191 中論 卷 3 18 觀法品 一切實非實 亦實亦非實 非實非非實 是名諸佛法 大 正 30 24a5-6 參見印順法師 中觀論頌講記 pp 甚深法第一義悉檀 C002 p.183 Lamotte 教授將 先尼婆蹉衢多羅 Śreṇika Vatsagotra 視為同一人 婆蹉衢多羅 是其家 族名稱 先尼 是其名字參見 Lamotte 1944, p.46, n.3 又將 薩遮迦摩揵提 Satyaka Nirganthīputra 視為同一人參見 Lamotte 1944, p.46, n.4 但 唐 湛然述 止觀輔行傳弘決 卷 5 大論第一云有外道梵志名長爪 亦名先尼 亦名婆蹉 亦名薩遮迦 亦名摩楗提 大正 b21-23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 標點本 p.18 亦作 有梵志號名長爪 更有名先尼 婆蹉 衢多羅 更有名薩遮迦 摩揵提等 翻梵語 卷 5 先尼婆蹉衢多羅 譯曰先尼者 文婆蹉者 子衢多羅者 姓 大正 a7 翻梵語 卷 5 薩遮迦摩楗提 譯曰遮薩迦者 實摩楗提者 求道 大正 a8 另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1 能降伏外道大論議師 所謂憂樓頻蠡迦葉 摩訶迦葉 舍利弗 目揵連 薩遮尼揵子 婆蹉首羅 長爪等 大論議師輩皆降伏 是故知佛慧眾具足 大正 c

34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輩言 一切論可破 一切語可壞 一切執可轉故 無有實法可信可恭敬者 如 舍利弗本末經 138中說 舍利弗舅摩訶俱絺羅 與姊舍利論議不如俱絺羅思惟念言 非姊力也 必懷智人 寄言母口139未生乃爾 及生長大 當如之何 思惟已 生憍慢心 為廣論議故 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國 始讀經書140諸人問言 汝志何求 學習何 61c 經 長爪答言 十八種大經141 盡欲讀之 諸人語言 盡汝壽命 猶不能知一 何況 能盡 長爪自念 昔作憍慢 為姊所勝 今此諸人復見輕辱 為是二事故 自作 誓言 我不剪爪 要讀十八種經書盡 142人見爪長 因號為長爪梵志是人以種種 經書智慧力 種種譏刺是法是非法 是應是不應 是實是不實 是有是無 破他論議 譬如大力狂象 搪揬蹴踏 無能制者 如是長爪梵志以論議力摧伏諸論師已 還至摩伽陀國王舍城那羅聚落 至本生處 問 人言 我姊生子 今在何處 有人語言 汝姊子者 適生八歲 讀一切經書盡 至年十六 論議勝一切人有釋種道人姓瞿曇 與作弟子 長爪聞之 即起憍慢 生不信心 而作是言 如我姊子聰明如是 彼以何術 誘誑剃頭作弟子 說是語已 直向佛所 爾時 舍利弗初受戒半月 佛邊侍立 以扇扇佛長爪梵志見佛 問訊訖 一面坐 作是念 一切論可破 一切語可壞 一切執可轉 是中何者是諸法實相 何者是第一 義 何者性 何者相 不顛倒 如是思惟 譬如大海水中 欲盡其涯底 求之 62a 既久 不得一法實可以入心者 彼以何論議道而得我姊子 作是思惟已 而語佛言 瞿曇 我一切法不受 佛問長爪 汝一切法不受 是見受不 佛所質義 汝已飲邪見毒 今出是毒氣 言 一切法不受 是見汝受不 又參見 Lamotte 1944, p.46, n.4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35a 尼揵子 增 壹阿含經 卷 30 大正 2 715b 薩遮尼健子 大智度論 卷 26 大正 c10 薩 遮祇尼揵子 參見 Lamotte 1944, p.47, n.1 撰集百緣經 卷 諸緣品 99 經 長爪梵志緣 大正 4 255a-257a 參見 Lamotte 1944, p.48, n.1 六度集經 66 經 小兒聞法即解經 大正 3 35b-36a 所論與此相同 參見 Lamotte 1944, p.48, n.2 依據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 大正 a 之記載 俱絺羅係到南印度學習 無後世論 十八大經 謂印度外道之十八種經書或作十八種大經 十八種經書 十八大論十八明 處即為四吠陀 六論及八論之合稱四吠陀為梨俱吠陀 夜柔吠陀 沙摩吠陀 阿闥婆 吠陀六論為式叉論 毘伽羅論 柯剌波論 豎底沙論 闡陀論與尼鹿多論八論為肩 亡婆論 或謂眉亡娑 那邪毘薩多論 伊底呵婆論 僧佉論 課伽論 陀菟論 揵闥婆論 阿輸論等 佛光大辭典 一 釋慈怡主編 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1989 年 6 月 第 5 版 p.348 另參見 望月仏教大辞典 三 望月信亨主編 塚本善隆增訂 東京世界 聖典刊行協会 1964 年 5 月 改定第 1 刷 pp.2360b-2361b 參見 Lamotte 1944, p.48, n.3 大毘婆沙論 卷 98 大正 b 25

35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爾時 長爪梵志如好馬見鞭影即覺143 便著正道長爪梵志亦如是 得佛語鞭影入心 即棄捐貢高 慚愧低頭 如是思惟 佛置我著二處負門中 一 若我說 是見我受 是負處門麁 故多人知 云何自言一切法不受 今受 是見 此是現前妄語 是麁負處門 多人所知 二 第二負處門細 我欲受之 以不多人知故 作是念已 答佛言 瞿曇 一切法不受 是見亦不受 佛語梵志 汝不受一切法 是見亦不受 則無所受144 與眾人無異 何用自高而生憍 慢 如是 長爪梵志不能得答 自知墮負處 即於佛一切智中起恭敬 生信心 自思惟 我 墮負處 世尊不彰我負 不言是非 不以為意佛心柔濡145 第一清淨一切語論處 滅 得大甚深法 是可恭敬處 心淨第一 佛說法斷其邪見故 即於坐處得遠塵離垢 諸法中得法眼淨時 舍利弗聞是語 得 阿羅漢是長爪梵志出家作沙門 得大力阿羅漢 若長爪梵志不聞般若波羅蜜氣分 離四句第一義相應法146 小信尚不得 何況得出家 道果 佛欲導引如是等大論議師利根人故 說是 般若波羅蜜經 十八 欲說諸法實相 A001 p.1 復次 諸佛有二種說法147一者 觀人心隨可度 62b 者 二者 觀諸法相今佛欲 說諸法實相故 說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如說 相不相品 中 諸天子問佛 是 般若波羅蜜甚深148 云何作相 佛告諸天子 空則是相 無相 無作相 無生滅相 無行之相 常不生 如性相 寂 滅相等 參考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234a-b 之四種良馬 受 破 宮 聖 石 大正 25 62d n.15 1 濡 軟 宋 元 明 宮 大正 25 62d n.18 2 柔7.浸漬 潤澤 國語 鄭語 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以生柔嘉材者也 韋昭注 柔 潤也 淮南子 說山訓 厲利劍者 必以柔砥 高誘注 柔 濡 漢語大詞典 四 p 濡 ㄖㄨˊ 6.常喻施受恩澤 四子講德論 令百姓遍曉聖德 莫不霑濡7.喻 恩澤唐柳宗元 沛國漢原廟銘 區宇懷濡 黔黎輯柔 4 濡 ㄖㄨㄢˇ 柔軟 柔弱 淮南子 說山訓 厲利劍者必以柔砥 擊鐘磬者必 以濡木 漢語大詞典 六 p.183 般若離四句第一義相應 C004 p.186 二種說法觀人心 觀法相 C006 p.191 般若甚深 C004 p.186 參見 Lamotte 1944, p.52, n.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510 第三分 15 現世間品 大 正 7 604c 放光般若經 卷 問相品 大正 8 77b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問相品 大正 8 325b 26

36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十九 欲說無諍論處 A001 p.1 復次 有二種說法一者 諍處 二者 不諍處諍處 如餘經中說今欲明無諍處150 故 說是 般若波羅蜜經 有相 無相 有物 無物 有依 無依 有對 無對 有 上 無上 世界 非世界 亦如是151 問曰佛大慈悲心 但應說無諍法 何以說諍法 答曰無諍法皆是無相 常寂滅不可說今說布施等及無常 苦 空等諸法 皆為寂 滅無戲論故說152利根者知佛意 不起諍鈍根者不知佛意 取相 著心故起 諍153此般若波羅蜜 諸法畢竟空154故 無諍處若畢竟空可得 可諍者 不 名畢竟空155是故 般若波羅蜜經 名無諍處 有無二事皆寂滅故156 二十 欲說非三法門 A001 p.1 復次 餘經中多以三種門說諸法 所謂善門 不善門 無記門今欲說非善門 非不 善門 非無記門諸法相故 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學法 無學法 非學非無學法 見諦斷法 思惟斷法 無斷法 可見有對 不可見有對 不可見無對157 上 中 下 法 小 大 無量法 如是等三法門亦如是 利根知佛意不起諍 佛說施等苦空等皆為無戲論 鈍根不知佛意起諍 眾生有諍無諍 無諍說 無諍論處 佛說般若畢竟空 有無二事皆捨 更無可諍 無諍處 無相寂滅不可言說 A001 p.2 二種說法諍處無諍處 C006 p.191 有相 無相 阿毘曇毘婆沙論 卷 9 2 智品 大正 28 60c 有對 無對 大毘 婆沙論 卷 76 大正 a-b 有上 無上 順正理論 卷 50 5 辯隨眠品 大正 a 二種說法有相 無相 有物 無物 有依 無依 有對 無對 有上 無上 世界 非世 界 C006 p.192 教意皆為寂滅無戲論 C006 p.192 無諍不取戲論不共諍競 C027 p.230 無諍佛意說法皆是無諍 根有利鈍則有 C027 p.230 般若法畢竟空 C004 p.186 無諍無相寂滅不可說 是無諍法 C027 p.230 畢竟空有無皆滅無可諍論 C006 p.192 有對 無對 參見印順法師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p.541 鳩摩羅多所說 若心欲起時 為他所障礙 當知是有對 相違是無對 阿毘曇心論經 卷 1 大正 b 有對與無對的分別 不像說一切有部的有對礙 十色處 有拘礙 心 心所及根 對於自所取所緣的境界 而解說為有障礙如心為他所礙而不得生起 就名有 對相反的就是無對 另參見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91c 可見有對如色塵 2 不可見有對如眼 耳 鼻 舌 身五勝義根及聲 香 味 觸 3 不可見無對意 法 27

37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二十一 以異法門說諸法門 A001 p.1 復次 餘經中說四念處 隨聲聞法門於是比丘觀內身三十六物158 除欲貪病如是 觀外身 觀內外身今於四念處 欲以異門說般若波羅蜜如所說菩薩觀內身 於 身不生覺觀 不得身 以無所得故如是觀外身 觀內外身 於身不生 62c 覺觀 不得身 以無所得故於身念處中觀身而不生身覺觀 是事甚難三念處亦如是 四正勤 四如意足 四禪 四諦等種種四法門亦如是159 復次 餘經中佛說五眾 無常 苦 空 無我相今於是五眾欲說異法門故 說 般 若波羅蜜經 如佛告須菩提 菩薩若觀色是常行 不行般若波羅蜜受 想 行 識是常行 不行般若波羅蜜色無常行 不行般若波羅蜜受 想 行 識無常行 不行般若波羅蜜 160 五受眾161 五道162 如是等種種五法門亦如是 餘六 七 八等 乃至無量法門亦如是 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無量無邊 說 般若波羅蜜 因緣亦無量無邊是事廣故 今略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因緣起法竟 如是我聞一時釋論第二 大正 25 62c15-66a18 經 如是我聞一時 論 壹 如是 問曰諸佛經何 63a 以故初稱 如是 語 答曰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如是 義者 即是信若人心中有信清淨 是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311a28-b2 列有 髮 毛 爪 齒 塵垢 流唌 皮 肉 白骨 筋 脈 心 肝 肺 脾 腎 腸 肚 生臟 熟臟 胞 淚 汗 涕 沫 肪 脂 髓 痰 癊 膿 血 腦 汁 屎 溺 等三十六種 中阿含經 卷 經 念處經 大正 1 582b7-584b29 中阿含經 卷 經 念身經 大正 1 554c7-557c1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大正 8 253b19-254b15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3 10 相行品 大正 8 237b 五受眾即五受陰 又名五取蘊 雜阿含經 卷 2 45 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 云 何為五 色受陰 受 想 行 識受陰 大正 2 11b2-3 五道天道 人道 餓鬼道 畜生道 地獄道 28

38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人能入佛法若無信 是人不能入佛法163不信者言 是事不如是 是不信相 信者言 是事如是 譬如牛皮未柔 不可屈折無信人亦如是譬如牛皮已柔 隨用可作有信人亦如是 2 復次 經中說 信如手 164如人有手 入寶山中 自在取寶有信亦如是 入 佛法無漏根 力 覺 道 禪定寶山中 自在所取無信如無手 無手人入寶山 中 則不能有所取無信亦如是 入佛法寶山 都無所得 佛言 若人有信 是人能入我大法海中 能得沙門果 不空剃頭染袈裟若無信 是人不能入我法海中 如枯樹不生華實 不得沙門果 雖剃頭染衣 讀種種經 能難能答 於佛法中空無所得 以是故 如是義在佛法初 善信相故 3 復次 佛法深遠 更有佛乃能知人有信者 雖未作佛 以信力故能入佛法如 梵天王請佛初轉法輪165 以偈請佛 閻浮提先出 多諸不淨法願開甘露門 當說166清淨道 佛以偈答 我法甚難得 能斷諸結使 三有167愛著心 是168人不能解 梵天王白佛 大德 世界中智 有上 中 下善濡169直心者 易可得度 是人 若不聞法者 退墮諸惡難中 譬如水中蓮華 有生有熟 有水中未出者 若不得 日光則不能開 63b 佛亦如是 佛以大慈悲憐愍眾生 故為說法 佛念 過去 未來 現在三世諸佛法 皆度眾生為說法 我亦應爾 170如是思 惟竟 受梵天王等諸天請說法爾時 世尊以偈答曰 有解無信不得佛法 C028 p.231 中阿含經 卷 經 龍象經 大龍信為手 二功德為牙 大正 1 608b-c 六十華嚴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6 8 賢首菩薩品 信是寶藏第一法 為清淨手受眾 行 大正 9 433a2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手 何等為十 所謂信手 於一切佛所說正法 一向信心究竟受持故 大正 9 656c 八十華嚴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賢首品 大正 10 72b21 卷 十迴向 品 大正 a-b 卷 離世間品 大正 c28-29 度世品經 卷 4 大正 c18 參見 Lamotte 1944, p.57, n.1 長阿含經 卷 1 1 經 大正 1 8b-c 增壹阿含經 卷 10 大正 2 593a-b 五分律 卷 15 大正 c-104a 四分律 卷 32 大正 c-787a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卷 6 大正 b 普曜經 卷 7 大正 方廣大莊嚴經 卷 10 大正 3 602c29-605b1 過去現在因果經 卷 3 大正 3 642c-643a 佛本行集經 卷 32-卷 33 大正 3 803c6-807c15 眾許摩訶帝經 卷 7 大 正 3 952c-953a 當說 說諸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3d n.21 三有欲有 色有 無色有參見 大智度論 卷 3 大正 25 82a23-26 大智度論 卷 83 大正 b26-27 大智度論 卷 90 大正 b6-8 是 其 宮 大正 25 63d n.22 濡 軟 宋 元 明 宮 大正 25 63d n.23 受請說法三世諸佛法皆爾故 C002 p

39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我今開甘露味門 若有信者得歡喜於諸人中說妙法 非惱他故而為說171 佛此偈中 不說布施人得歡喜 亦不說多聞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人 得歡喜 獨說信人佛意如是我第一甚深法微妙 無量無數 不可思議 不動 不猗172 不著 無所得法 非一切智人則不能解173是故佛法中信力為初 信力 能入 非布施 持戒 禪定 智慧等能初入佛法如說偈言 世間人心動 愛好174福果報175 而不好福因176 求有不求滅177 先聞邪見法 心著而深入 我此178甚深法 無信云何解 如提婆達179大弟子俱迦梨180等 無信法故墮惡道中是人無信 於佛法自以智慧 求不能得何以故 佛法甚深故如梵天王教俱迦梨說偈 欲量無量法181 智者所不182量 無量法欲量 此人自覆沒 參見 Lamotte 1944, p.60, n.1 五分律 卷 15 大正 a 先恐徒疲勞 不說甚深 義甘露今當開 一切皆應聞 另參 增壹阿含經 卷 10 大正 2 593b 四分律 卷 32 大正 b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卷 6 大正 c 猗 ㄧˇ 1 一切經音義 卷 19 不猗 音依 古人用字乖僻 准經義正合作依字 大正 c22 2 一切經音義 卷 9 倚法 於蟻反 住也 說文倚猶依倚也 廣疋倚 因也經 文從犬作猗 非體也 大正 c21 3 一切經音義 卷 15 猗著 於譏反 古人僻見錯用字也 準據前後經文合是依字 經云身心無依 又云無所依著 又云不依今世 又云不依言[ 受-又+ㄆ *辛]等 今 並書猗字 錯之甚也說文云 猗者 犗犬也 殊非此義 多是筆授之流寡學文典 避私諱借書此字身 宜改從依正也 大正 b6-8 4 一切經音義 卷 72 猗息 於綺反說文倚 猶依也廣雅倚 因也謂因倚 而臥也 字從人 論文作猗 一奇反 猗美 大正 a5 5 通 倚 2.依 靠着 詩 衛風 淇奧 寬兮綽兮 猗重較兮 陸德明釋文 猗 依也 詩 小雅 車攻 四黃既駕 兩驂不猗 孔穎達疏 兩驂之 馬 不相依猗 漢語大詞典 五 p.75 佛之法第一甚深微妙 無量無數 不可思議 不動不倚不著無所得法 大智 度論筆記 C007 p.195 愛好 猗著 宋 宮 石 愛著 元 明 大正 25 63d n.35 果報 愛果 宋 宮 報果 聖 大正 25 63d n.36 因 田 宋 宮 聖 大正 25 63d n.37 求有不求滅 有 指三有 滅 指涅槃 此 是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3d n.38 參見 Lamotte 1944, p.63, n.1 提婆達多 大智度論 卷 3 大正 25 83c 參見 Lamotte 1944, p.44, n.2 俱迦梨係婆羅門之子並為提婆達多的狂熱支持者 Vinaya, II, p.174 五分律 卷 2 大正 另參 大智度論 卷 13 大正 b-c 雜 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351b 十誦律 卷 37 大正 b-c 雜寶藏經 28 經 大正 4 461a-b 欲量無量法 無量法欲量 宮 石 大正 25 63d n.45 所不 豈應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3d n.46 參見 Lamotte 1944, p.63, n.3 雜阿含經 1193 經 大正 2 323b-c 別譯雜阿含經 106 經 大正 2 411b-c 大智度論 卷 13 大正 b-c 也引述此一頌文 30

40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復次 如是 義者 若人心善直信 是人可聽法 若無是相則不解如所說偈 聽者端視184如渴飲 一心入於語議185中 踊躍聞法心悲喜 如是之人應為說 5 復次 如是 義在佛法初 現世利 後世利 涅槃利 諸利根本 信為大力 6 復次 一切諸外 63c 道出家 心念我法微妙 第一清淨如是人自歎所行法 毀他人法 是故現世相打鬪諍 後世墮地獄 受種種無量苦如說偈 自法愛染故 呰毀186他人法 雖持戒行人 不脫地獄苦 是佛法中 棄捨一切愛 一切見 一切吾我憍慢悉斷不著如 栰喻經 言 汝 曹若解我栰喻法 是時善法應棄捨 何況不善法 187 佛自於般若波羅蜜 不念不猗 何況餘法有猗著者 以是故 佛法初頭稱 如是 佛意如是我弟子無愛法 無染法 無朋黨 但求離苦解脫 不戲論諸法相188 如說 阿他婆耆經 摩犍提難偈言189 決定諸法中 橫生種種想 悉捨內外故190 云何當得191道 佛答言 非見聞知覺192 亦非持戒193得非不見聞等194 非不持戒得195 64a 如是論悉捨 亦捨我我所196 不取諸法相 如是可得道197 摩犍提問曰 聽者端視 專視聽法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3d n.48 議 義 宋 元 明 宮 大正 25 63d n.49 1 呰毀 毀訾 元 明 訾毀 聖 石 大正 25 63d n.56 2 呰毀即毀訾 呰 毀謗 參見 Lamotte 1944, p.64, n.1 中阿含經 卷 經 阿梨吒經 大正 1 764b-c 大毘婆沙論 卷 97 大正 b 教意無愛無染 但求離苦 不戲論法相 C006 p.192 參見 Lamotte 1944, p.65, n.1 阿他婆耆經 即 p.39 n.2 之 義足經 請見該處之說明 此處所引之頌文 取自 經集 v 佛說義足經 卷上 9 摩因提女經 大正 4 180a13-c3 內外故 內外滅 宋 元 明 內滅故 聖 為內滅 宮 石 大正 25 63d n.65 當得 說此 宮 石 大正 25 63d n.66 知覺 覺知 元 明 大正 25 63d n.68 亦非持戒 非持戒所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3d n.69 非不見聞等 亦非不見聞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3d n.70 得 等 聖 大正 25 63d n.71 不取諸法相如是可得道 聖 大正 25 64d n.1 參考 雜阿含經 卷 經 非一向持戒 及修習多聞 獨靜禪三昧 閑居修遠離 比丘偏倚息 終不得漏盡 平等正覺樂 遠非凡夫輩 大正 2 369c

41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若不198見聞等 亦非持戒得非不見聞等 非不持戒得 如我心觀察 持199啞法得道 佛答言 汝依邪見門 我知汝癡道汝200不見妄想201 爾時自當202啞 復次 我法真實 餘法妄語我法第一 餘法不實 是為鬪諍本今 如是 義 示人無諍法 聞他所說 說人無咎以是故 諸佛經初稱 如是 204 略說 如是 義竟 貳 我 我 者 今當說 問曰若佛法中言一切法空 一切無有吾我 云何佛經初頭言 如是我聞 答曰 不 非 宮 石 大正 25 64d n.2 持 行 宮 大正 25 64d n.3 汝 若 宋 宮 石 大正 25 64d n.4 妄想 宋 宮 作 諸相 聖 作 妄相 石 作 諸想 大正 25 64d n.5 爾時自當 汝爾時自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4d n.6 1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8 末 滅我我所名為入者 外意云有實相是所入 行人為能入如今學大小乘人皆言有 人能證得菩提 菩提是所證論主云若能除能入之人 所入之法 畢竟無能入 所 入乃名為入 華嚴 云如來深境界 其量齊虛空 一切眾生入 真實無所入 大 集 云無入之入 乃名法入亦如開波若宗身子問云何菩薩行於波若 佛以五眼 不見而却責之 若能不見能行菩薩體 不見菩薩字 不見波若 不見行 不見不行 乃名菩薩行於波若今爾 智度論 第一卷摩犍提偈云非見聞覺知 非持戒所得 亦非不見聞 非不持戒得彼難云若爾者 行啞法得道佛答云若不見諸法 汝 爾時自啞並是今文意也 大正 b26-c11 2 吉藏 淨名玄論 卷 2 問若緣觀俱寂 問答並遣 則任運成啞 答天親 龍樹盛許啞言 故云汝證我法時 汝爾時自啞但子猶未達其旨 今略 陳之夫論啞者 言而常啞辨其言者 啞而常言言而不啞 所謂凡夫啞而 不言 名二乘觀故至之緣觀俱寂 而境智宛然 應愈動神愈靜 智愈寂照愈明 寧以啞法目聖心 灰斷榜玄道 大正 b 湛然 止觀輔行傳弘決 卷 1 之 2 如摩揵提者 大論 第二云是人生時作偈難佛云決定諸法中 橫生種種想 悉捨 為內滅 云何說此道 佛答云非見聞知覺 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見聞 非不持戒得 如是論悉捨 亦捨我我所又難佛云若非見聞等 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見聞 非不 持戒得 如我心觀察 行瘂法得道佛答云汝依邪見門 我知汝癡道若不見諸相 汝爾時自瘂 大正 c28-162a7 4 智者大師說 門人章安灌頂記 四念處 卷 4 大論 摩乾提云瘂法應得道佛答汝若證我法 是時自當瘂 大正 b16-17 如是是善信相示無愛染示人無諍 C006 p

42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佛弟子輩雖知無我 隨俗法說我 非實我也205譬如以金錢買銅錢 人無笑者 何以故 賣買法應爾言我者亦如是 於無我法中而說我 隨世俗故不應難如 天問經 206中偈說 有207羅漢比丘 諸漏已永盡 於最後邊身 能言吾208我不 佛答言有羅漢比丘 諸漏已永盡 於最後邊身 能言有吾我 世界法中說我 非第一實義中說以是故 諸法空無我 世界法故 雖說我 無 咎 2 復次 世界語言有三根本一者邪見 二者慢 三者名字是中二種不淨 一種 淨 一切凡人 64b 三種語邪 慢 名字 見道學人二種語慢 名字 諸聖人209一種語名字內心雖不違實法 而隨世界人故共傳是語 除世界邪見 故隨俗無諍210以是故 除二種不淨語 本隨世故用一種語佛弟子隨俗故說我 無有咎 3 復次 若人著無吾我相言是實 餘妄語 是人應難 汝一切法實相無我211 云何 言如是我聞 今諸佛弟子 一切法空無所有 是中心不著 亦不言著諸法實相 何況無我法中心著 以是故 不應難言何以說我如 中論 中偈說 若有所不空 應當有所空 不空尚不得 何況得於空 212 凡人見不空 亦復見於空 不見見無見 是實名涅槃 非213二安隱門 能破諸邪見諸佛所行處 是名無我法214 略說 我 義竟215 參 聞 聞 者 今當說 問曰聞者 云何聞 用耳根聞耶 用耳識聞 用意識聞耶 1 若耳根聞 耳根無覺知故 不應聞 2 若耳識聞 耳識一念故不能分別 不應聞 無我無我非實 C007 p.193 參見 Lamotte 1944, p.67, n.2 雜阿含經 卷 經 大正 2 154b-c 別譯雜阿 含經 卷 經 大正 2 435c 有 阿 宋 元 明 宮 石 大正 25 64d n.17 吾 有 宮 大正 25 64d n.18 宋 元 明 宮 石 均作 諸漏盡人用 大正 25 64d n.23 說教心不違實法 隨世人共語 除世邪見 順俗無諍 C007 p.194 實相無我同異異 C007 p.194 參見 Lamotte 1944, p.69, n.1 中論 卷 2 13 觀行品 大正 30 18c 般若燈論釋 卷 8 大正 30 91b 非 不 宮 大正 25 64d n.40 無我是佛行處 C007 p.193 我隨俗法說 假名字說 諸相非實無我 C007 p

43 大智度論 講義 第 01 期 3 若意識聞 意識亦不能聞何以故 先五識識五塵 然後意識識217意識不 能識現在五塵 唯識過去 未來五塵218若意識能識現在五塵者 盲聾人亦 應識聲色何以故 意識不破故 答曰非耳根能聞聲 亦非耳識 亦非意識能聞聲事 從多因緣和合故得聞聲 不得 言一法能聞聲何以故 耳根無覺故 不應聞 64c 聲識無色無對無處219故 亦不應聞聲聲無覺亦無根故 不能知聲爾時 耳根不破 聲至可聞處 意欲 聞情 塵 意和合故耳識生220隨耳識即生意識 能分別 種種因緣得聞聲 以是故 不應作是難 誰聞聲 佛法中亦無有一法能作 能見 能知如說 偈 有業亦有果 無作業果者 此第一甚深 是法佛能見 雖空亦不斷 相續亦不常 罪福亦不失 如是法佛說223 略說 聞 竟 肆 一 一 者 今當說 一 隨世俗說有一時無咎 問曰佛法中 數 時等法實無 陰 入 持所不攝224故 何以言 一時 答曰隨世俗故有一時 無有咎若畫泥木等作天像 念天故禮拜 無咎說一時亦 如是 雖實無一時 隨俗說一時 無咎 參見 Lamotte 1944, p.70, n.3 依毘婆沙師之見解 前五識 耳識即其中之一 具有自性分 別 分別之自性 亦即是尋伺 但是沒有隨念分別 也沒有計度分別 這就是為什麼說前 五識沒有分別 此正如僅有一支腳的馬 有人會說它是一匹沒有腳的馬 郭忠生譯按五 識有尋伺 後三三餘無 說五無分別 由計度隨念參見 俱舍論 卷 8 大正 29 8a 參見 Lamotte 1944, p.71, n.1 意識總是在 意 之後 後者係充當前者之依止 所依 及 根此 意 即六識轉化而來 應知 六識轉為意 見 俱舍論 卷 1 大正 29 4a 此 為說一切有部毘婆沙師根據佛典所提出之理論 參見 Lamotte 1944, p.71, n.2 根據 俱舍論 卷 1 大正 29 5c 前五境唯現 俱舍 論 卷 12 大正 29 12b 五識唯緣現在意識通緣三世非世 前五識之 認知 客體 僅限於同時俱起的 而第六識 意識 之客體包括在前 同時及在後者 換句話說 它是通 過去 現在 未來 參見 Lamotte 1944, p.71, n.3 識是無色 無處 有根身能依它與色蘊中之十處 五根處 及五境處 暨十界 五根界及五境界 相對見 俱舍論 卷 1 大正 29 3c 參見 Lamotte 1944, p.71, n.3 雜阿含經 經 大正 2 87c-88c 關於 觸之問題 見 俱舍論 卷 10 大正 29 52b-c 能見 所說 宋 元 明 宮 石 能說 聖 大正 25 64d n.59 佛之法有業果而無作者 C007 p.195 中論 卷 3 17 觀業品 大正 30 22c 甚深法有業亦有果 無作業果者 空不斷 相續不常 罪福不失 大智度論 筆記 C002 p.183 C007 p.195 H018 p.410 H019 p.410 數時等法三科不攝 C028 p.231 數時等法實無陰入界所不攝 D022 p

44 第一冊 大智度論 卷 001 二 一 與 物 不一不異 一 外人執著一 異 問曰不應無一時 1 佛自說言 一人出世間 多人得樂 是者何人 佛世尊也 亦如說偈 65a 我行無師保225 志一無等侶 積一行得佛 自然通聖道 226如是 等 佛處處說一 應當有一 2 復次 一法和合故 物名為一 若實無一法 何以故一物中一心生 非二 非三 二物中二心生 非一非三 三物中三心生 非二非一 若實無諸數 一物中應二心生 二物中應一心生如是等三 四 五 六皆爾以是故 定知一物中有一法 是法和合故 一物中一心生 二 論主斥責 一 與 物 一或異皆有過 答曰若 一 與 物 一 若 一 與 物 異 二俱有過227 1 一 與 物 是一之過失 問曰若一 有何過 答曰 1 若 一 瓶 是一義 如因提梨 Indra 釋迦 śakra 亦是一義 若爾者 在在有一者 應皆是瓶譬如在在有因提梨 亦處處有釋迦 今衣等諸物皆應是瓶 一 瓶 一故如是處處一 皆應是瓶如228瓶 衣等悉是一物 無有分別 2 復次 一 是數法 瓶 亦應是數法瓶體有五法229 一 亦應有五法 瓶 有色有對一 亦應有色有對 若在在一不名為瓶 今不應 瓶 一230 一 師保1.古時任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 有師有保 統稱 師保 2.泛指老師 漢 語大詞典 三 p.720 參見 Lamotte 1944, p.73, n.4 長壽王經 大正 3 387c 增壹阿含經 卷 14 大正 2 618c8-9 五分律 卷 15 大正 a 四分律 卷 32 大正 c 根本說一 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卷 6 大正 a 此段辨 一 與下一段辨 時 之內容 據加藤純章的考察 與提婆 百論 有非常高的一 致性 詳參 大智度論の総合的研究 平成 15 年 3 月 pp 參見 百論 大正 b-c174c-175a 如8.應當 漢語大詞典 四 p.269 瓶體有五法 論中並無說明 今查意義相近的資料有 1 隋 吉藏撰 十二門論疏 眾緣所生法 第二正明門體 就文為二 初偈次長行 此偈文約義包 非是一意能盡 今 略述之一者 就破病為解釋 上半破外道義外道執諸法有自性 如僧佉 又名 數論 Sāṃkhya 五塵和合別有瓶體性 無塵為一世師別有瓶法 與塵為異勒娑婆別有瓶法 與塵亦一亦異若提子別即瓶法 與塵非一非異外瓶既爾 內總身亦然今明瓶為眾緣所 成 即無自性若有自性 不假眾緣故上半破一切外道 令一切外道藉因緣知外瓶內身悉 皆是空故 從因緣門以入空下半破內道義 內學之人乃不言眾緣和合別有實瓶 而有無性 假瓶 是故今明若無有自性 云何有是法 故亦無假瓶 令內學人從因緣門悟假瓶空 大 正 c 成實論 卷 滅諦聚初立假名品 問曰何謂假名 答曰因諸陰所有分別 如因五陰說有人 因色 香 味 觸說有瓶等 大正 a12-14 一 二 宮 大正 25 65d n.13 一 宮 石 大正 25 65d n.14 35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031A46AB4BCABD7BDD7C2B2A4B6A15D ABD7B0B2C0E7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3031A46AB4BCABD7BDD7C2B2A4B6A15D ABD7B0B2C0E7A15E2E646F63> 大智度論 簡介 ( 釋厚觀,2006.7.4, 於佛法度假營 ) 一 大智度論 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大品般若經 ) 的釋經論 相傳為龍樹菩薩 ( 約西元 150 年至 250 年 ) 所造 1 此論之註解書今僅存北周 慧影的 大智度論疏 ( 原有 24 卷, 現存 7 卷 ) 2 二 龍樹所處的時代 ( 印順法師 : 印度佛教思想史 p.119-120) 龍樹是南印度人, 約生於西元 150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2

2 990027 Chinese 248 30 (02)2299-9006 (02)2299-9110 99 5 1 1 二 詩 詩 文 本 趙 幼 文 曹 植 集 校 注 一 書 2 2 3 4 2 此 處 論 點 參 見 張 淑 香,< 三 面 夏 娃 - 漢 魏 六 朝 詩 中 女 性 美 的 塑 像 >, 中 外 文 學 第 15 卷 第 10 期 ; 及 趙 彩 花,< 先 秦 到 漢 代 詩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文考科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 出 版 民國一 一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 蔣海燕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 編 陳俊龍 電 話 (06)2619621 #314 校 對 游振姍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 宋易儒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二 零 一 三 年 二 月 十 八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CB(4)395/12-13(03) 號 文 件 立 法 會 公 務 員 及 資 助 機 構 員 工 事 務 委 員 會 公 務 員 培 訓 及 發 展 概 況 目 的 本 文 件 介 紹 公 務 員 事 務 局 為 公 務 員 所 提 供 培 訓 和 發 展 的 最 新 概 況, 以 及 將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推 出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9 (ii) (iii) (iv) (v) 500,000 500,000 59I 18 (ii) (iii) (iv) 200,000 56 509 (ii) (iii) (iv) (v) 200,000 200,000 200,000 500,000 57 43C 57 (ii) 60 90 14 5 50,000 43F 43C (ii) 282 24 40(1B) 24 40(1) 5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人 力 資 源 推 算 報 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二 零 一 二 年 四 月 此 頁 刻 意 留 空 - 2 - 目 錄 頁 前 言 詞 彙 縮 寫 及 注 意 事 項 摘 要 第 一 章 : 第 二 章 : 第 三 章 : 第 四 章 : 附 件 一 : 附 件 二 : 附 件 三 : 附 件 四 : 附 件 五 : 附 件 六 : 附 件 七 : 引 言 及 技 術 大 綱 人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i -------------------------------------------------- ii iii iv v vi vii 36~39 108 viii 15 108 ix 1 2 3 30 1 ~43 2 3 ~16 1 2 4 4 5 3 6 8 6 4 4 7 15 8 ----- 5 94 4 5 6 43 10 78 9 7 10 11 12 10 11 12 9137

More information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3 1 2 3 4 4 5 6 7 8 9 5 10 1 2 11 6 12 13 7 8 14 15 16 17 18 9 19 20 21 22 10 23 24 23 11 25 26 7 27 28 12 13 29 30 31 28 32 14 33 34 35 36 5 1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ore information

皮肤病防治.doc

皮肤病防治.doc ...1...1...2...3...4...5...6...7...7...9...10... 11...12...14...15...16...18...19...21 I ...22...22...24...25...26...27...27...29...30...31...32...33...34...34...36...36...37...38...40...41...41...42 II

More information

性病防治

性病防治 ...1...2...3...4...5...5...6...7...7...7...8...8...9...9...10...10... 11... 11 I ...12...12...12...13...14...14...15...17...20...20...21...22...23...23...25...27...33...34...34...35...35 II ...36...38...39...40...41...44...49...49...53...56...57...57...58...58...59...60...60...63...63...65...6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1...1...2...3...3...4...5...6...7...7...8...9... 10... 11... 13... 13... 14... 16... 17 I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4

全唐诗24 ...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10...10...10...11...12...12...12...13...13 I II...14...14...14...15...15...15...16...16...16...17...17...18...18...18...19...19...19...20...20...20...21...21...22...22...23...23...23...24

More information

人間佛教與21世紀教育的融和之學術價值與宗教意義

人間佛教與21世紀教育的融和之學術價值與宗教意義 人 間 佛 教 與 21 世 紀 教 育 的 融 和 之 學 術 價 值 與 宗 教 意 義 21 () ()21 21 () () 21 21 人 間 佛 教 與 21 世 紀 教 育 的 融 和 之 學 術 價 值 與 宗 教 意 義 1890-1947 1 1933 10 2 1934 3 1993 4 1928 1947 1947 1966 1966 2006 2006 1928 9 4 1947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102 99.07.29 1. 2. 3. 4. 99 101 38 2 76 1 24 102 1. 20 2. 6 18 1 貳 試 題 分 析 99 101 102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102 99.07.29 1. 2. 3. 4. 99 101 38 2 76 1 24 102 1. 20 2. 6 18 1 貳 試 題 分 析 99 101 102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102 四技二專 統一入學測驗 大甲高中 朱碧霞 老師 共同科目 國文 發行人 陳炳亨 總召集 周耀琨 總編輯 蔣海燕 主 編 陳俊龍 校 對 黃筱閔 美 編 林靖雨.本書內容同步刊載於翰林我的網 出 版 民國一 二年一月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電 話 (06)2619621#314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More information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1. 2. 3. (1) (6) ( 21-52 ) (7) (12) (13) (16) (17) (20) (21) (24) (25) (31) (32) (58) 1 2 2007-2018 7 () 3 (1070) (1019-1086) 4 () () () () 5 () () 6 21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 ) 7 1. 2.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8

全唐诗28 ...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I II... 8... 9... 9... 9...10...10...10...11...11...11...11...12...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

More information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i 1 1.1 1 1.2 1 4 2.1 4 2.2 5 2.3 7 2.4 9 2.5 11 2.6 1 2 1 5 3.1 1 5 3.2 1 5 19 4.1 19 4.2 19 4.3 2 1 4.4 29 4.5 38 4.6 4 3 4.7 47 50 5.1 5 0 5.2 5 0 5.3 6 2 5.4 9 4 5.5 1 2 6 ( ) 1 2 7 ( ) 1 31 ( ) 1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39898.indb

39898.indb 1988 4 1998 12 1990 5 40 70.................................................. 40.............................................................. 70..............................................................

More information

穨ecr2_c.PDF

穨ecr2_c.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27 2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3 4 41 42 43 5 44 45 46 6 47 48 49 50 51 52 1 53 2 54 55 3 56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 ii - - iii - - iv - - v - - vi - - vii - - viii - (1) 2.1 (2) (3) 13.6 (4) 1.6 (5) 21 (6) (7) 210 (8) (9) (10) (11) ( ) ( 12) 20 60 16 (13) ( ) (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20 .. ===== ===== ===== ===== ===== ======.. 21 22 ===== ===== ===== ===== 23 24 25 26 27 28 29 ==== ====

More information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问 答 目 录 一 总 论...9 1.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的 方 针 是 什 么? 如 何 正 确 理 解 这 个 方 针?... 9 2. 为 什 么 强 调 发 展 党 员 必 须 保 证 质 量?... 9 3. 如 何 做 到 慎 重 发 展?... 10 4. 如 何 处 理 好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中 的 重 点 与 一 般 的 关 系?...11 5.

More information

i

i 9 1 2 3 4 i 5 6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1 1 2 3 4 2 5 6 2 3 2.10 ( 2.11 ) ( 2.11 ) ( 2.9 ) 7 8 9 3 10 5% 2% 4 11 93% (2001 02 2003 04 ) ( ) 2,490 (100%) 5 12 25% (2.57% 25%) 6 (2001 02 2003 04 ) 13 100%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眼病防治

眼病防治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2...3...5...5...6...7...9... 11...13...14...15...17...18...19...20...21 I II...21...22...23...24...25...27...27...28...29...30...31...33...33...34...36...38...39...40...41...42...43...4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 20 010010) 7871092 1/32 356.25 4 760 2004 8 1 2004 8 1 11 000 ISBN 7-204-05943-3/Z102 1026.00 ( 18.00 ) ...1...2...2...4...6...7...8...9... 10... 11... 12... 13... 13... 14... 15...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01 19.02 19.03 [ 2009 1 1 ] 19.04 (1) 19.29 19.73 19.72 (c) (d) 200% (e) 1/13 19 1 (i) 20.06(3) 19.04(8) 20.06(17) (ii) (iii) 19.04(8) 20.06(17) (A) (aa) 1 (bb) (B) (f) (i) 19.04(1)(g) (ii) (iii) (A)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14.07 25% 100% 14 (i) (ii) 65% 2

14.07 25% 100% 14 (i) (ii) 65% 2 Solargiga Energy Holdings Limited 陽 光 能 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 股 份 代 號 :757) 主 要 及 關 連 交 易 及 發 行 可 換 股 債 券 收 購 13.09 3.7 835,200,000 1.92 435,000,000 24.07% 19.40% 1 14.07 25% 100% 14 (i) (ii) 65% 2 一 般 事 項 (i)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59 65)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19 65)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是胎藏的藏, 與懷妊 誕生, 也與種性 (gotra) 血統有 1 關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根 据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第 11/1999 号 法 律 第 三 条 规 定, 审 计 长 执 行 其 职 责, 已 经 对 财 政 局 提 交 的 2011 年 度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总 帐 目 ( 总 帐 目 ) 进 行 了 审 计 与 2010 年 度 相 同, 本 年 度 的 总 帐 目 由 政 府 一 般 综 合 帐 目 及 特 定 机 构 汇 总 帐 目, 两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68003 (Project Unity TC)_.indb

68003 (Project Unity TC)_.indb 2014 8 31 2016 2 6 104 2015 4 24 105 2008 6 1 2014 7 29 2 5,000 1 106 5 2008 3 5% 5% 2012 10 11 5% 5% 20% 25% H 17.51% A 107 A0.07% A 0.06% A H 25% H 25% 30 10 2015 8 27 5% 108 5% 2008 12 1 5% 2012 9 23

More information

有關《印順法師年譜》的一些問題

有關《印順法師年譜》的一些問題 印順法師的阿含觀 報告人 : 侯坤宏時間 :2018 年 11 月 10 日下午地點 :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1 印順法師 2 印順法師 3 講說大綱 壹 前言 貳 印順法師阿含經研究成果介紹 ( 相關出版品 ) 參 阿含經 和 中觀論 瑜伽論 等之關係 肆 印順法師 阿含觀 的特色 伍 結語 4 壹 前言 一 感謝邀請 宏印法師推薦 二 為什麼要談 印順法師的阿含觀? 佛滅一百年以後, 佛教才開始顯著的分化

More information

一、

一、 ... 1...24...58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i. ii. iii. iv.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 9 - xi. - 10 - - 11 - -12- -13- -14- -15- C. @ -16- @ -17- -18- -19- -20- -21- -22-

More information

2 公 司 簡 介 4 主 要 財 務 數 據 及 指 標 6 股 本 變 動 及 主 要 股 東 持 股 情 況 7 經 營 業 績 回 顧 及 展 望 11 管 理 層 討 論 與 分 析 22 重 大 事 項 32 董 事 監 事 其 他 高 級 管 理 人 員 情 況 33 財 務 會 計 報 告 150 備 查 文 件 本 報 告 包 括 前 瞻 性 陳 述 除 歷 史 事 實 陳 述 外,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1 1 - / 2 - / 3 - / 4 - / 5 - I. 1. / 2.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25. 26. 27. 28. 29. 30. 31. II. 1. 2 3. 4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5...5...6...7...7 伍 有 機 液 肥 的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5...5...6...7...7 伍 有 機 液 肥 的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103-2 (NO.158) 與 應用 作 製 定價 新臺幣30元 行 政 院 農業委員會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中華民國103年6月 編印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More information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33.33% ( ) ( ) ( ) 33.33% ( ) ( ) ( ) 1 1 1992 8 3200001100976 1997 6 27 H 12.22 2001 1 16 A 1.5 2001 12 3 503,774.75 14,914,399,845.00 13,445,370,274.00

More information

2015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

2015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 報 告 摘 要 2015 年 廉 政 公 署 周 年 民 意 調 查 背 景 1.1 為 了 掌 握 香 港 市 民 對 貪 污 問 題 和 廉 政 公 署 工 作 的 看 法, 廉 政 公 署 在 1992 至 2009 年 期 間, 每 年 均 透 過 電 話 訪 問 進 行 公 眾 民 意 調 查 為 更 深 入 了 解 公 眾 對 貪 污 問 題 的 看 法 及 關 注, 以 制 訂 適 切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尿路感染防治.doc

尿路感染防治.doc ...1...1...2...4...6...7...7...10...12...13...15...16...18...19...24...25...26...27...28 I II...29...30...31...32...33...34...36...37...37...38...40...40...41...43...44...46...47...48...48...49...52 III...55...56...56...57...58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13...14...15...16...17...17...17...17...17...18...19 30 1...19 2 30 2...19 4 30 1...20 8 30 3...21 Q&A...22...31

More information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Chi)_.indb

(Chi)_.indb 1,000,000 4,000,000 1,000,000 10,000,000 30,000,000 V-1 1,000,000 2,000,000 20,000,00010,000,0005,000,000 3,000,000 30 20% 35% 20%30% V-2 1) 2)3) 171 10,000,00050% 35% 171 V-3 30 V-4 50,000100,000 1) 2)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7 189206 世 紀 末 的 女 性 情 慾 帝 國 迷 宮 廢 墟 從 迷 園 到 北 港 香 爐 人 人 插 提 要 關 鍵 詞 : 世 紀 末 女 性 主 義 女 性 小 說 政 治 小 說 女 性 文 學 情 慾 李 昂 迷 園 北 港 香 爐 人 人 插 189 世 紀 末 的 女 性 情 慾 帝 國 迷 宮 廢 墟 從 迷 園 到 北 港 香 爐 人 人 插 1.1 誰 才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2...2...3...4...5...6...7...8...9...10... 11...12...13...15...16...17...19...21 I ...23...24...26...27...28...30...32...34...37...39...40...42...42...44...47...50...52...56...58...60...64...68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