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八相成道是瞭解佛陀一生的重要依據, 在華嚴中八相分別是 :1 入胎相 2 住胎相 3 初生相 4 在家相 5 出家相 6 成道相 7 轉法輪相 8 涅槃相 諸多經典中更是多以佛陀成道為中心, 作為佛陀轉法輪事的起點 而華嚴一乘所體現的則是能夠在八相中皆轉法輪, 並且是在一念之間即可成就, 為何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摘要 八相成道是瞭解佛陀一生的重要依據, 在華嚴中八相分別是 :1 入胎相 2 住胎相 3 初生相 4 在家相 5 出家相 6 成道相 7 轉法輪相 8 涅槃相 諸多經典中更是多以佛陀成道為中心, 作為佛陀轉法輪事的起點 而華嚴一乘所體現的則是能夠在八相中皆轉法輪, 並且是在一念之間即可成就, 為何"

Transcription

1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二十一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如來八相成道之研究 指導教授 : 李治華老師 研究生 : 釋妙嚴 中華民國 105 年 6 月 14 日

2 摘要 八相成道是瞭解佛陀一生的重要依據, 在華嚴中八相分別是 :1 入胎相 2 住胎相 3 初生相 4 在家相 5 出家相 6 成道相 7 轉法輪相 8 涅槃相 諸多經典中更是多以佛陀成道為中心, 作為佛陀轉法輪事的起點 而華嚴一乘所體現的則是能夠在八相中皆轉法輪, 並且是在一念之間即可成就, 為何華嚴有如此殊勝之德用? 文中共分為三個部分討論 首先, 文中通過梳理 離世間品 八相之意涵, 探其如何能夠相相稱性通融, 一多相即, 重重無盡 接著, 透過 入法界品 受生 處胎兩種法門, 來瞭解八相功用自在圓滿的具體實踐 最後, 以十玄門與八相之間的關係, 來說明華嚴八相如何依於事事無礙之法界緣起觀而得以成就圓滿, 從而突顯出華嚴一乘教法之究竟殊勝 關鍵字 : 華嚴經 八相 離世間品 十玄門 事事無礙

3 目 次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現代研究成果... 2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二章 離世間品 菩薩示現八相成道之意涵... 5 第一節處兜率天行... 6 一住天相... 6 二降生... 8 第二節處胎出胎行 一示現入胎 二住處母胎 三 出胎行 第三節在家同俗行 一 示現微笑心自誓 二示行七步 三處童子地 四 處王宮... 17

4 第四節出家求道行 此行當中共有六十門, 包括示現出家 示行苦行 往詣道場 坐道 場 外感稀奇 示現降魔等各十事 一示行出家 二示行苦行 三往詣道場 五外感希奇 六示現降魔 第五節成佛果德行 一成如來力 二轉大法輪 三種白淨法 四示現涅槃 第三章 入法界品 觀察菩薩處胎受生之法門 第一節妙德圓滿主林神 一 林神得名之由來 二 以觀察菩薩受生為實踐法門之成就 第二節摩耶夫人 一摩耶得名之由來 二以觀察處胎為實踐法門之成就... 39

5 第四章八相成道與十玄思想之間的關係 第一節八相與一多相容不同門 第二節八相與秘密隱顯俱成門 第三節八相與同時具足相應門 第五章結論 參考文獻... 65

6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華嚴經 為融三世間十身具足之毗盧遮那佛, 以現圓滿報身相為諸大菩薩 所開演之一乘無上妙法 但因其部頭龐大加上義理難思, 泛泛而學很難讓人得其 玄妙 因此, 如果能在 華嚴經 眾多的佛學思想中找到一個立足點深入學習, 然後觸類旁通的去瞭解整個華嚴思想, 或許不失為一個入門的捷徑 1 八相成道是瞭解佛陀一生的重要依據, 在華嚴中八相分別是 :1 入胎相 2 住胎相 3 初生相 4 在家相 5 出家相 6 成道相 7 轉法輪相 8 涅槃相 梵網經菩薩戒初津 卷 2, 列有 : 一 降生兜率相 二 託胎相 三 出胎相 四 出家相 五 降魔相 六 成道相 七 說法相 八 入涅槃相 2 大小乘說法多有不同 在 佛祖統紀 中將大小乘八相進行整理 : 即 大乘開 住胎, 合降魔於成道 小乘開降魔, 合住胎於托胎 3, 此為大 小乘 八相 成道 開合的差別 八相也是佛陀示現一生的相狀, 諸多經典中更是多以佛陀成 道為中心 4, 作為佛陀轉法輪事的起點 而華嚴體現的則是 悉見法界一切如來 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中將此卷 離世間品 : 長分為十 : 初 一門住天 次 一門示沒 三 一 門入胎 四 一門住胎 五 三門初生 六 二門在家 七 二門出家 八 五門成道 九 二門轉法 輪 十 有一門入涅槃 初之二門合屬第三 即是八相 (CBETA, T35, no. 1735, p. 905, b14-18) 2 梵網經菩薩戒初津 卷 2,(CBETA, X39, no. 700, p. 91, c1) 3 佛祖統紀 卷 2, (CBETA, T49, no. 2035, p. 146, a19-b2) 4 通過參考各經資料發現對佛陀轉法輪一事, 諸經多從 成道 相作為起點 如 長阿含經 卷 2: 阿難! 佛初成道, 轉無上法輪, 若魔 天 沙門 婆羅門 諸天 世人所不能轉, 則普地動, 是為六也 大 1

7 從初發心 修菩薩行 成滿大願 具足功德 成等正覺 轉妙法輪, 乃至示現入於涅槃 5 十方世界所有三世一切諸佛, 不僅僅是從初發心, 種諸善根, 修行妙行, 具足種種波羅蜜, 乃至於在處兜率陀天, 降神母胎, 受生, 成正等覺, 轉妙法輪等八相成道的示現, 都是在轉妙法輪 最為難思的更是在 一念中, 即八相成道, 乃至涅槃 流通舍利等 6 因此, 本文擬通過八相成道這一中心脈絡為切入點, 首先對 華嚴經 離世間品 原文進行梳理, 從而瞭解 華嚴經 中八相的功德意涵 接著以 入法界品 摩耶夫人處胎法門以及妙德圓滿主林神的觀察菩薩受生法門, 來看行者如何以八相作為法門來具體實踐菩薩道 最後則是以十玄門來看八相成道之間的關係, 來回歸華嚴法界無盡緣起的主旨特色, 從而對華嚴圓教義理進行更深步的瞭解 第二節現代研究成果 關於八相成道這一課題, 從現有研究資料來看, 有以佛教藝術角度分析的, 如 :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蔡睿娟 釋迦八相圖之研究 是在探討釋迦八相圖的圖像內容及其在宗教上的意義 敦煌研究院 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永增所作 瓜州榆林窟第 3 窟釋迦八相圖圖像解說 是通過對敦煌西夏洞窟中釋迦八相圖的圖像解讀, 將八相內容和表現形式與中印度佛教思想的結合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 寶積經 卷 10: 佛成道未久, 時轉法輪遊波羅奈 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 卷 7: 如來既成道已, 梵王勸請 : 唯願如來, 當為眾生, 廣開甘露, 說無上法 5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93, p. 704, c10-12) 6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CBETA, T45, no. 1866, p. 482, b27-c1) 2

8 學研究所碩士金泰寬作 敦煌變文 太子成道經 八相變 破魔變 降魔 變 與佛經比較研究 是將八相變與 太子成道經 的關係做了一個梳理 在臺灣輔仁大學碩士李坤寅 釋迦牟尼佛傳記的神話性初探 以八相成道為例 一文中則是從阿含部 侓部 本緣部等經典中, 以文化 宗教語言等原則詮釋, 積極的肯定了佛陀八相由歷史中理性的存在轉化為主觀信仰神話性的必然趨勢, 並且強調這種神話性不僅有著信仰者的宗教體驗, 也有神話性在某種程度上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在宗教義理方面探討八相成道的, 八相整體上探討的, 有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釋天潤 十廣大佛事 之研究 以 華嚴經 佛不思議法品 為中心 一文, 法師則是站在華嚴佛身觀的立場下, 通過 不思議法品 將八相成道透過十大佛事的角度, 將利益眾生之華嚴三身的不思議境界呈現了出來 以單一法門為探討的, 有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釋天承 華嚴經 異生世主 之生命實踐研究 --- 以主林神為主 著重以嵐毗尼林神示現異生並籍由三世間的角 度, 來闡述成就佛道的圓滿實踐作為說明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文在原典文獻上, 將主要以唐 于闐實叉難陀翻譯八十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為主, 以東晉 佛陀跋陀羅翻譯的六十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以及唐 罽賓國般若翻譯的四十卷 大方廣佛華嚴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為參照對比 以下為書寫方便, 唐 實叉難陀譯本簡稱 八十華嚴, 晉 佛陀跋陀羅所譯本簡稱 六十華嚴, 唐 般若譯本簡稱 四十華嚴 3

9 在經典註疏上, 則是以澄觀大師所著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為主, 慧苑大師的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 法藏大師所著 華嚴金師子章 華嚴經探玄記, 智儼大師 華嚴一乘十玄門 等, 為研究參考對象 以及在通過學習參考一些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 以便作為最新資料來源 在後面的書寫中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簡稱為 疏鈔,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 將簡稱為 刊定記, 華嚴經探玄記 簡稱為 探玄記, 華嚴一乘十玄門 將簡稱為 十玄門 在研究方法上, 本文主要以文獻研究為基礎, 通過對原典的解讀, 版本的比對, 來掌握其中所體現的華嚴義理, 例如 : 在第二章將依經文 離世間品 與 疏鈔 刊定記 等, 將 離世間品 中八相的重要意涵羅列分類 第三章中將依經文中 入法界品 中以及 疏鈔 探玄記 等, 觀察菩薩八相的實踐歷程 第四章中依 十玄門 華嚴金師子章 等, 探索華嚴八相之間的特有的內在關係 4

10 第二章 離世間品 菩薩示現八相成道之意涵 在整部 華嚴經 中, 前後共有三次明六位行法, 離世間品 所明六位則是屬於第二番 7, 是由普慧菩薩 雲興二百問 普賢菩薩 瓶瀉二千酬, 來往問答的方式所展開 若依 華嚴綱要 此二百問可以分为六节, 分別是 : 一 初二十句問十信行 二 次二十句問十住行 三 次三十句問十行行 四 次二十九句問十迴向行 五 又有五十句問十地行 六 最后五十一句问因圓果滿行 8 而本文关于菩萨示现八相成道的內容, 則屬於第六 因圓果滿行中, 後十九句的內容 普賢菩薩就此十九句的內容, 各以十種事來回答, 則共成一百一十九門 其中包括 : 以妙覺之果住天相, 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有十種所作業, 於兜率天將下生時現十種事, 示現處胎有十種事, 十種甚微細趣, 十種生, 示現微笑心自誓以十事故, 示行七步以十事故, 現處童子地, 以十事故現處王宮, 示現出家, 示行苦行, 往詣道場有十種事, 坐道場十種事, 十種奇特未曾有事, 觀十種義故示現降魔, 有十種成如來力, 如來 應 正等覺轉大法輪有十種事, 轉法輪時以十事故, 於眾生心中種白淨法無空過者, 作佛事已觀十種義故示般涅槃 通過這一百一十九門把因圓果滿示現八相問題交代清楚 澄觀大師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為 疏 ) 將十九句合為十相, 分別是 :1 住天相 2 示沒相 3 入胎相 4 住胎相 5 初生相 6 在家相 7 出家相 8 成道相 9 轉法輪相 10 涅槃相 若將 住天 示沒 7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 : 此經總三遍說六位, 此當第二約行說也, 以普賢行該六位 故 (CBETA, T35, no. 1735, p. 889, c16-18) 8 華嚴綱要 ( 第 45 卷 - 第 80 卷 ) 卷 53, (CBETA, X09, no. 240, p. 80, c7) 5

11 二相, 合屬於第三 入胎 當中則稱為八相 9 慧苑大師在 刊定記 中則將此十九句分為六行 即,1 在天成行;2 處胎微細趣行 ;3 出胎行 4 在家同俗行;5 出家求道行;6 成佛果德行 10 為了使整篇文章脈絡更為清晰, 以下在對文獻分析的過程中, 大致參考 刊定記 所分六行 11, 對 離世間品 所述八相成道內容逐一展開探討 第一節處兜率天行 處兜率天行, 是指菩薩未下生時於兜率天所做利生之事, 其中包括住天相及 示沒相各十門 一住天相 兜率天為欲界六天之第四天, 分有內外兩院, 兜率內院即是菩薩未降生人间 前的住處 外院則是欲界天眾享樂之处 关于菩薩何以要在未下生前住在兜率天 12 而不住在其它诸天 離世間品 中, 以十事來明 第一 化欲天 因欲界眾生 ( 情欲 色欲 食欲 婬欲 ) 四欲充滿, 故為講 厭離法, 令其了知 一切自在皆是無常, 一切快樂悉當衰謝 以令諸天皆 9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中將此卷 離世間品 : 第二 住兜率下十九門, 明果用圓滿行 多約八相顯果用者, 明是普賢大用之果 不就淨土實報處說, 又顯實報不可說故, 又顯八相通因果故 長分為十 : 初 一門住天 次 一門示沒 三 一門入胎 四 一門住胎 五 三門初生 六 二門在家 七 二門出家 八 五門成道 九 二門轉法輪 十 有一門入涅槃 初之二門合屬第三 即是八相 (CBETA, T35, no. 1735, p. 905, b10-18)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 卷 14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 : 第二 住樂天所作一百九十門, 明果用圓滿行 此等多約八相現化, 以明佛用 於中分六 : 初 二十句明在天成行 ; 二 從十種示現處胎下二十句, 明處胎微細趣行 ; 三 從十種生下, 明出胎行 ; 四 從十種大莊嚴下, 四十句明在家同俗行 ; 五 有十種出家下六十句, 明出家求道行 ; 六 有十種成如來力下, 四十句明成佛果德行 (CBETA, X03, no. 221, p. 863, c16-22) 關於八相 十九門 六行的對比關係, 見附註 ( 一 ) 12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CBETA, T10, no. 279, p. 309, b17-p. 310, a18) 6

12 能厭離此處發起發菩提之心 第二 化色天 即為色界天眾 說入出諸禪解脫三昧 之法, 因色界天眾雖然能遠離欲界婬 食二欲, 但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 此界眾生若於其中生起愛著, 一切 ( 身見 邪見 無明 ) 邪見便會任運而生, 故菩薩處於此地為 說如實智慧, 了知皆是無常, 不令生起種種顛倒之想 第三 化大千 菩薩住兜率之時, 是有別於散心之欲界諸天的 菩薩說法時入于光明莊嚴三昧之中, 表明菩薩不僅可以淨心於本處為此土講法, 還可以 身放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隨眾生心, 以種種音而為說法, 令此三千世界的眾生凡有听聞者, 都能 信心清淨, 命終生於兜率天中 第四 同類共談 菩薩處於在兜率天中, 實則功德具足, 可 以無障礙眼普見十方兜率天中一切菩薩, 並且非唯此一菩薩得見, 十方菩薩皆可互見, 皆可論說八相之妙法, 各個都能行 ( 八相行 ) 智 ( 說法智 ) 互資, 但又皆不離本處, 功德之圓滿不言而喻 第五 為同類說 菩薩住兜率天, 可為同行 十方一切兜率天宮諸菩薩眾, 演說種種法門 既为同行, 同住于兜率天中, 为何還要來此處听法呢? 古德常有 一佛出世千界擁衛, 一華開敷萬華周匝, 現殊勝因作奇特事 13 之说 若从華嚴的角度来看, 也可以说是主伴重重說法仪式的体现, 如经中常以 遮那為主, 十方諸佛為伴 此界之東阿閦如來為主, 此土遮那與十方諸佛為伴 来表现其说法特色 14 十方同行 十方齊唱 十方同一言音, 亦表此法甚深奇特, 毫無錯謬 第六 善巧降魔 菩薩住兜率天時, 有天魔波旬及其眷屬, 想要 壞亂菩薩 13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卷 5, (CBETA, T47, no. 1997, p. 736, c22-23) 14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1,(CBETA, T36, no. 1736, p. 6, a10-12) 7

13 業, 菩薩會以 住金剛道所攝般若波羅蜜方便善巧智慧門 摧滅天魔 金剛 既是象徵不壞, 道 即得道之場; 道場堅固如金剛, 非魔力所能撼動 又以方便之智, 以 柔軟 麁獷二種語而為說法 令其降伏歸順佛道 第七 樂音說法 菩薩住兜率天時, 知欲界諸天子不好樂聞法 因此先順諸天心中所好, 現種種稀有事, 並能及時的為敲 諸行無常 苦 空 之警鐘, 免其沉淪從 而令諸天子 憂歎諮嗟, 而生厭離, 發起無上菩提之心 第八 詣佛聞法 菩薩住於兜率, 雖功德已圓但仍自謙己德虛心往詣 十方無量一切佛所 恭敬聽法, 使功德更為增上 獲最上灌頂法 第九 供養多佛 菩薩住兜率宮, 為供養最勝福田處, 以種種神通辦種種 殊勝可樂 供養具 ; 以遐廣之大心供養 遍法界 虛空界 一切世界 諸佛 还能同时依此供養法門感化 彼世界中無量眾生 發起無上菩提之心 第十 多身益生 菩薩住兜率天, 以 無量無邊如幻如影法門,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可隨機為各類眾生 示現種種色 種種相 種種形體 種種威儀 種種事業 種種方便 種種譬諭 種種言說 二降生菩薩住兜率天時, 既然可以教化眾生時, 供養諸佛, 集大福德 為什麼還要降生人間? 因 菩薩思惟 : 閻浮提人不能至此兜率天上聽受法教, 兜率天人能下閻浮 是故下生 度化閻浮提眾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CBETA, T35, no. 1735, p. 905, b24-26) 8

14 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58 中, 詳細的歸結為十事 16, 並分別結合十種光來顯所度眾生的次第差別 第一 廣拔眾苦, 是於足下放 安樂莊嚴 光, 照一切惡趣眾生, 令離苦安樂 第二 徧警有緣, 即於眉間白毫相中放 覺悟 光, 照彼宿世一切同行菩薩身 令同行知菩薩將欲下生, 各以無量供養具, 前往菩薩住處廣為供養 第三 嚴剎揀非, 即於右掌中放 清淨境界 光, 嚴淨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令辟支佛 發二乘心的眾生 外道等邪見眾生類 或是捨壽或去他方只留諸佛神力所持應化的眾生 揀非並非菩薩心不均等, 只因二乘難發大心, 邪行難捨知見 第四 覺諸導從, 即從其兩膝放 清淨莊嚴 光, 普照一切諸天宮殿, 諸天樂多苦少, 多有沉溺, 不肯修行, 以此警示諸天, 令彼諸天知菩薩於兜率天將欲下生, 及時的恭敬供養, 並且發心追隨菩薩從下生乃至涅槃之中精進修行 第五 密召侍衛, 即於卍字金剛莊嚴心藏中放 無能勝幢 光, 令百億金剛力士皆隨逐侍衛 第六 先告當機, 即從身上一切毛孔中放 分別眾生 光, 徧觸一切諸菩薩 諸天世人 令諸當機菩薩等發起 供養如來 教化眾生 的大願 第七 令輔翼知, 即從大摩尼寶藏殿中放 善住觀察 光, 令諸菩薩皆來共同隨逐下生, 至此閻浮提宮殿 城邑等處, 成其輔翼, 助佛宣化 第八 淨所生處, 即從天宮殿 大樓閣中放 一切宮殿清淨莊嚴 光, 照菩 16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 : 一 廣拔眾苦 二 遍警有緣 三 嚴剎揀非 四 覺諸導從 五 密召侍衛 六 先告當機 七 令輔翼知 八 淨所生處 九 長延天壽 十 廣現難思 (CBETA, T35, no. 1735, p. 905, b26-29) 9

15 薩之所處母腹 令其母安隱快樂並且同時具足成就一切功德, 其母身中亦同莊嚴 樓閣安處菩薩身 第九 長延天壽, 即從兩足下放 善住 光, 令天子 諸梵天蒙光照觸而得 住壽, 於菩薩一生之中廣興供養 17 第十 廣現難思, 從隨好光中放 日眼莊嚴 光, 可令人 天等見其所現 八相等種種菩薩業 以上降生十事, 皆是菩薩於身 於座 於宮殿 樓閣等光中說法而顯現, 光 多代表智慧, 在 華嚴經 中毗盧遮那佛放光也可說是貫穿全經, 又因放光處的 不同, 也是有不同的表法 在第一會菩提場中放齒光 眉間光, 說如來依正二報 第二會普光明殿放兩足輪光, 說十信法門 第三會忉利天宮放兩足指光, 說十住 法門 ; 第四會在夜摩天宮放兩足蚨光, 說十行法門 ; 第五會在兜率天宮放兩膝 輪光, 說十迴向法門 ; 第六會在他化天宮放眉間毫光, 說十地法門 ; 第七會又在 普光明殿放眉間口光, 講說等妙覺法門 在第八, 三會普光殿時沒有放光, 講的 是二千行門, 因行是依解而發, 故是依前只發解光 第九會祇陀園林放眉間白毫 口光, 說果法界 由上可知佛的放光幾乎遍及全經, 成為貫串前與後 因行與 果法的核心 放光處所不同代表者度化的眾生也有不同 如放身足光, 則是代表 要度化煩惱最重的下惡道眾生 眉光則是代表度化處上位之菩薩眾生 18 放光不 同則意義不同 放光也正是體現出在語言文字以外的一種表法方式, 這種形式不 隨好 是如來三十二大丈夫相中的隨形妙好光明, 此隨好光明必須依於如來的莊嚴大人相, 才能夠發揮它的光明功用 參考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四屆畢業論文,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釋德和 佛教天鼓之研究 - 以 華嚴經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為主 釋親航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 海幢比丘 身 之神變意蘊 中, 列舉了 入法界品 中海幢比丘身體的十四种神变, 每个部位都分别代表着不同意涵 也是以身體空間的高低 前後 左右位置来象徵神變境界的層次與種類 10

16 僅能讓眾生感受到佛陀的智慧與神力, 也是一種不說而說的甚深妙義 第二節處胎出胎行 十事 此二行當中共有三十事, 其中處胎一行有入胎 住胎各十事 出胎一行單有 一示現入胎 眾生由顛倒而入胎 19 入胎即成, 苦必隨至 故古人云 業風吹識入胞胎, 獄戶深藏實可哀 20 既然如此菩薩为何示現入胎呢? 又是如何於入胎之中任運自 21 在呢? 離世間品 以十事來說明 : 第一 化劣解 菩薩若不入胎, 恐眾生於己身產生卑劣想, 認為 菩薩是自 然化生, 智慧善根本自俱足, 不從修得 因此佛陀示現住處母胎相 第二 攝眷屬 四生之中化生雖為其上, 但因無父母二緣, 自然缺少恩養之 德, 若以入胎示現, 父母生養之恩則成, 於報恩行中, 即可用佛法之功德使父母 眷屬以及宿世同行的眾生, 都能廣集善根, 成熟善根 第三 三時無亂 22 表佛以福智俱勝的緣故, 無論是入 住 出胎, 三時都 能清淨無亂 而轉輪聖王唯有入時無亂 緣覺是入 住無亂但不兼出胎無亂 第四 演法益物 菩薩在母胎中就能常常演說妙法, 往來聽者也都可獲得神 過去現在因果經 卷 3: 爾時菩薩, 次復觀人, 見從中陰始欲入胎, 父母和合, 以顛倒想, 起於愛心 ; 即以不淨, 起於愛心 ; 即以不淨, 而為己身 ; 既處胎已, 在於生熟二藏之間, 熏炙身體, 如地獄苦 ; 至滿十月, 然後方生 ; 初生之時, 而為外人之所抱執, 麤澁苦痛, 如被刀劍 ; 如是不久, 復歸老死, 更為嬰兒, 輪轉五道, 不能自悟 (CBETA, T03, no. 189, p. 641, c15-21) 省菴法師語錄 卷 2,(CBETA, X62, no. 1179, p. 255, c1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CBETA, T35, no. 1735, p. 905, c4-14) 長阿含經 卷 12: 入胎者, 一謂亂入胎 亂住 亂出, 二者不亂入 亂住 亂出, 三者不亂入 不亂住而亂出, 四者不亂入 不亂住 不亂出 彼不亂入 不亂住 不亂出者, 入胎之上 (CBETA, T01, no. 1, p. 77, a12-15) 11

17 力和智慧, 此表菩薩處胎時辯才勝用的成就 第五 乘願化生 凡夫入胎多由業牽, 菩薩在母胎中可以願力教化一切諸菩薩眾, 恰好也表明菩薩處胎是由願力而生 第六 破胎生慢 菩薩降生在王族當中, 為人間最勝受生之處 其他種族皆不能比 如此則無人與佛種族起輕慢想 第七 胎障不隔 菩薩雖處在母胎當中而沒有任何障礙, 發大心的眾生, 皆可供養承事 第八 同類共集 菩薩在母胎時, 其他同類的菩薩, 皆可來此共說廣大智慧藏 23 第九 定力現嚴 菩薩在母胎時 入離垢藏三昧 並以三昧力, 於母胎中化現更勝兜率之妙好宮殿 第十 與供聞法 菩薩住母胎時, 以圓融無礙之法界藏為胎藏 並以 ( 開大福德離垢藏 ) 大威力興供養具, 於十方供養一切諸佛如來, 並能聽聞十方演說 無邊菩薩住處法界藏 以上為入胎十事 二住處母胎菩薩示現住處母胎亦有十事, 如 離世間品 中說 : 佛子!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甚微細趣 何等為十? 所謂 : 在母胎中, 示現初發菩提心, 乃至灌頂地 ; 在母胎中, 示現住兜率天 ; 在母胎 23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離世間品 : 疏 說智慧藏為胎藏者, 顯智德生佛 (CBETA, T36, no. 1736, p. 651, b25-29) 12

18 中, 示現初生 ; 在母胎中, 示現童子地 ; 在母胎中, 示現處王宮 ; 在母胎中, 示現出家 ; 在母胎中, 示現苦行, 往詣道場, 成等正覺 ; 在母胎中, 示現轉法輪 ; 在母胎中, 示現般涅槃 ; 在母胎中, 示現大微細, 謂 : 一切菩薩行一切如來自在神力無量差別門 佛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十種微細趣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 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微細趣 24 菩薩於此示現住胎一相, 是于住胎相中廣作八相佛事, 而此八相雖體相各異卻能相即相容, 具存無礙, 全然一時盡收其中, 此是菩薩能夠了知一切如來的自在神力之妙用, 並能平等行持 通達一切無量的差別門之緣故 因若以眾生之智實在是 深密難知, 眾生難以覺察之緣故, 特以 微細 來表明 三 出胎行菩薩示現從右脅誕生宮中, 正念出生勝於凡夫 二乘 可於入 住 出三時皆無亂, 故於出胎之時亦可成就度眾生種種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 中說 : 遠離愚癡正念正知生 ; 放大光明網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生 ; 住最後有更不受後身生 ; 不生不起生 ; 知三界如幻生 ; 於十方世界普現身生 ; 證一切智智身生 ; 放一切佛光明普覺悟一切眾生身生 ; 入大智觀察三昧身生 ; 佛子! 菩薩生時, 震動一切佛剎, 解脫一切眾生, 除滅 24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311, a29-b11) 13

19 一切惡道, 映蔽一切諸魔, 無量菩薩皆來集會 佛子! 是為菩薩摩 訶薩十種生, 為調伏眾生故, 如是示現 25 最後身菩薩以正念出生, 以廣大智慧光明照射三千大千世界 ; 將于此身成道, 再不受後有 ; 於空寂本無生而現生 ; 具知三界虛幻不實之智 ; 能在十方之中任運出生 ; 證一切智生 ; 覺悟一切眾生生 ; 以大智觀察三昧生 ; 放光震動一切佛剎利益覺悟一切眾生生 此十種事皆是為調服眾生, 令眾生遠離顛倒而現生 第三節在家同俗行 在家同俗行中, 共有四十事, 分別是 : 十種示現微笑心自誓, 十種示行七步, 十種現處童子地, 十種處王宮事 一 示現微笑心自誓 胎兒出生, 風觸嫩皮, 刀割臍帶, 故世人出生多伴哭聲 若以微笑出生, 實 26 為罕見, 菩薩何故如此, 在 離世間品 中有十事廣明 : 第一 菩薩出生之時, 了知唯有自己的出生可為眾生帶來解脫, 可為救濟一 切沒在於欲泥的眾生 第二 唯有自己所具的無上智慧可為眾生掃除一切盲愚 第三 觀察自己可依此不實之身成就如來無上法身 第四 菩薩以智眼觀察, 可催破一切眾生因少智慧而起之驕慢 第五 眾生雖今退沒但往昔皆種有善根, 自己則能令其善根增長 第六 自身堪為世間眾生之福田 25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311, b11-20) 26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1, b21-c14) 14

20 緣故 第七 觀察眾生若從佛學必會得到利益 第八 憐憫過去生中的同行菩薩之所以不能成就佛道, 皆是染著世間雜事的 第九 觀察過去生中的共會諸天, 也都只是為障所染, 才會滯於凡夫之地 第十 菩薩在蒙佛智慧光明加持後, 起大信心, 知所有眾生皆可調服, 得以 出離 因此菩薩出生即能熙怡微笑 27 疏 中將此十事分為三類, 前三為自慶能出生利生, 中間六種是為 慶 能遍益群品 即 無智自憍, 我能摧故 ; 昔善今退, 我能續故 ; 能為眾生良福 田故 ; 見生聞教, 益不虛故, 傷諸同行不成佛故 ; 湣諸同會滯凡地故 第十為 得佛加故 二示行七步 佛出生時即行七步, 有十種含義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十事故, 示行七步 何等為十? 所謂 : 現菩薩力故, 示行七步 ; 現施七財故, 示行七步 ; 滿地神願故, 示行七步 ; 現超三界相故, 示行七步 ; 現菩薩最勝行超過象王 牛王 師子王行故, 示行七步 ; 現金剛地相故, 示行七步 ; 現欲與眾生勇猛力故, 示行七步 ; 現修行七覺寶故, 示行七步 ; 現所得法不由他教故, 示行七步 ; 現於世間最勝無比故, 示行七步 是為十 佛子! 菩薩為調伏眾生故, 如是示現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 :,(CBETA, T35, no. 1735, p. 905, c24-p. 906, a2) 28 大方廣佛華嚴經, (CBETA, T10, no. 279, p. 311, c14-23) 15

21 菩薩初生在地, 便可十方各行七步, 即 顯自在希奇 29 遍十方者表菩薩 30 具足十力 行七步者, 表可弘七財之法 滿足地神之願, 是為令地神因承載佛 故成就大功德 示現七數過三, 即表菩薩功德超越過三界 七步之行為世間最 勝行 可入不動三昧 隨所履地, 皆現金剛 之法 講七覺支法, 令眾生依之而 得出離 此上種種自得之法, 世間所有都無法比擬 三處童子地 世間孩童多懵懂無知, 然經中立名, 多以德立, 故稱為童子者即表具 離染 貞潔素為道器 31 之德 文中並以十事講處童子地之用意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十事故, 現處童子地 何等為十? 所謂 : 為現通達一切世間文字 算計 圖書 印璽種種業故, 處童子地 ; 為現通達一切世間象馬 車乘 弧矢 劍戟種種業故, 處童子地 ; 為現通達一切世間文筆 談論 博弈 嬉戲種種事故, 處童子地 ;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故, 處童子地 ; 為現得佛加被蒙法光明故, 處童子 29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 : 三 行七步, 謂初生在地, 十方各行七步, 顯自在希奇故 七數過三, 名過三界 隨所履地, 皆現金剛 餘並可知 (CBETA, T35, no. 1735, p. 906, a3-5) 30 七財者, 謂信等七種出世法財也 若一切眾生行此七法, 資成道果, 故謂之財 一 信財, 謂信能決定受持正法, 以為佛道之糧 二 進財, 謂未能見真諦理, 而一心精進求出世道, 以為成佛之資 三 戒財, 謂戒為解脫之本, 能止防身口意之惡非, 以為成佛之資 四 慚愧財, 慚者, 慚天 愧者, 愧人 謂既能慚愧, 則不造諸惡業, 以為成佛之資 五 聞財, 聞為三慧之首, 聞必能思, 思必能修 若能聞佛聲教, 則開發妙解, 如說而行, 以為成佛之資 六 捨財, 捨即捨施 謂若能運平等心, 無憎愛想, 身命資財, 隨求給施, 無所吝惜, 以為成佛之資 七 定慧財, 定慧即止觀也 定則攝心不散, 止諸妄念 慧則照了諸法, 破諸邪見, 以為成佛之資 見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31 華嚴經探玄記 卷 3 2 盧舍那佛品,(CBETA, T35, no. 1733, p. 165, c20-21) 16

22 地 是為十 32 菩薩現處童子地, 勤習五明 33, 從幼時即能身懷眾德, 雖為童子即能遠離身 口 意, 三業過失, 所具功德亦能超過一切天 龍 人等眾 以童子清境無暇以此來警策耽著欲樂的眾生都能好要佛法, 供養 護持佛法, 蒙佛加被 釋天般在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童子 研究 一文中則通過法藏的 探玄記 以及慧苑的 刊定記 將兩種版本歸納指出 童子有以清淨無染示學攝生 具多藝能 色力超勝 供佛受法等等的特質 並且指出這種特質不僅在 離世間品 中有所體現, 也 基本涵蓋了在 入法界品 中出現的童子們的法門性格, 也預示著這一形象在菩薩修行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4 四 處王宮世間之中, 王為最尊, 故其依報王宮屋宅等多為最妙 世人少智處於其中多會享樂沉溺, 然菩薩卻能廣作十種佛事 佛子! 菩薩摩訶薩現童子地已, 以十事故現處王宮 何等為十? 所 謂 : 為令宿世同行眾生善根成熟故 欲於宮內住微妙三昧, 始從成 佛乃至涅槃皆示現故, 現處王宮 ; 為隨順守護諸佛法故, 現處王宮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1, c23-p. 312, a8) 五明 ( 名數 ) 西域內外學者, 必宜學習之處, 有五明, 故云五明處 : 一 聲明 Śabdavidya, 明言語文字者 ( 見聲明頂 ) 二 工巧明 Silpakarmasthānavidyā, 明一切工藝技術算曆等者 三 醫方明 Cikitsāvidā, 明醫術者 四 因明 Hetuvidyā, 明考定正邪, 詮考真偽之理法者, 所謂論理學也 五 內明 Adhyātmavidyā, 明自家之宗旨者 釋天般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童子 研究,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二十屆碩士論文,

23 是為十 35 菩薩示現處王宮相, 行俗世之中, 是為令 宿世同行眾生善根成熟 不被五欲所染, 方顯菩薩善根深厚 菩薩受用種種樂具, 只是以此樂具顯其威德, 令 耽著樂具 的眾生見而生起欣樂, 最終歸向於佛法 菩薩於王宮中可深入三昧, 而不為欲染 可伎樂 讚歎供養諸佛, 入三昧示現八相, 種種方便皆是以示現離欲清淨, 引領眾生 守護眾生令不染世樂, 成就佛法 以上是為示現在家同俗相 第四節出家求道行 此行當中共有六十門, 包括示現出家 示行苦行 往詣道場 坐道場 外感稀奇 示現降魔等各十事 一示行出家出家有二種 四種之說 在 沙彌律儀要略述義 卷 1 中, 有四種出家 36 :1 心出家, 身不出家 如, 維摩詰 龐蘊等 2 身出家, 心不出家 指雖剃髮染衣但不行佛事之人 3 身心俱不出家 指善根未成熟之類 4 身心俱出家 是為最上好心 兩種出家者, 見於 四十二章經疏鈔 卷 2: 出家有二: 一 身出家, 辭親是也 二 心出家, 識解是也 37 菩薩好心出家, 離世間品 中歸為十類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1, c24-p. 312, a7) 沙彌律儀要略述義 卷 1,(CBETA, X60, no. 1119, p. 274, b3-6) 37 四十二章經疏鈔 卷 2,(CBETA, X37, no. 671, p. 692, a11-12) 18

24 為厭居家, 故示現出家 ; 為著家眾生令捨離, 故示現出家 ; 為隨順信樂聖人道, 故示現出家 ; 為宣揚 讚歎出家功德, 故示現出家 ; 為顯永離二邊見, 故示現出家 ; 為令眾生離欲樂 我樂, 故示現出家 ; 為先現出三界相, 故示現出家 ; 為現自在不屬他, 故示現出家 ; 為顯當得如來十力 無畏法, 故示現出家 ; 最後菩薩法應爾, 故示現出家 是為十 菩薩以此調伏眾生 38 澄觀大師在 疏鈔 中將此出家十門分為五對 :1 厭居家 為著家眾生令 捨離, 是令厭 捨由家生之苦果 2 隨順信樂聖人道, 為 宣揚 讚歎出家 功德 令眾生欣 揚勝道 3 永離二邊見 離欲樂 我樂 是令眾生離利 鈍 煩惱集 因著常見之人, 誤認即使有生滅輪回, 如同富貴者永遠富貴, 無需修行 亦能繼續享樂 著斷見的眾生, 認為身死之後, 滅後無餘, 也不必修行 因此若 離常 斷二見, 則可發心修進, 方能離於執苦 樂等受中 4 三界本為幻有, 若能明瞭則能出離, 若生系縛則不自在, 故此二門顯三界家為繫 為滅 5 諸 39 佛菩薩皆會於生中示現出家行, 並以出家之行, 得十力等法, 而此 得果因同 40 之法唯佛方能具足, 更顯出家之殊勝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312, a21-b2) 楞伽經參訂疏 卷 7: 大論二十四 云: 一 知是處非處智力 二 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 三 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 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 知種種解智力 六 知種種界智力 七 知一切至處道智力 八 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 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 知永斷習氣智力 (CBETA, X18, no. 332, p. 53, b19-21) 40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311, c23-p. 312, a8-20) 19

25 二示行苦行菩薩雪山六年苦行, 日食一麥 本已了知一味的苦行並不是解脫的根本, 作為具有一切智的聖者, 為何還要為眾生示現此行? 疏 卷 離世間品 中說 : 一 為小乘要, 謂勤苦方得道故 二 示同異道摧邪見故 謂六年自餓無道, 後受乳糜方得顯餓非真 三 一言罵佛六載受飢故, 緣如 大乘方便經第二 四 五濁眾生皆有重罪, 憂惱覆心不能得道, 令彼念言謗佛尚得解脫 況我等耶? 即悔除故, 亦如彼說 五 策懈怠眾生故 六 令知為法忘飢故 七 示著樂非道故 八 始末精勤故 九 準 晉經 云 : 欲令未來眾生發精進故, 今精進之言合在前句, 缺斯一句 十 苦行待機者顯悲深故 41 以上十事說明佛示現出家苦行目的, 是為了教化貪求安逸的眾生, 令其了知 勤苦方能得道 使一切執著苦行的外道行者, 能了知修行的根本目的並非體驗身 體的苦行, 而是內心真正的解脫 也是透過苦行使眾生明瞭今日六年的苦行是往 42 昔謗佛的緣由, 從而明因果不敢妄造惡業 而對於執著樂欲的眾生, 示以此相, 令其明瞭應遠離世間一切樂著, 精進修行將來才能出離三界六道 以上種種示現, 皆是菩薩以智德圓滿最後身為世間樹大高幢, 令眾生見之皆精進不懈, 於佛所深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312, b2-12)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 迦葉佛時, 有樹提婆羅門謗佛之事 (CBETA, T36, no. 1736, p. 651, c23-p. 652, a18) 20

26 植善根 增長善根 43 三往詣道場 道場多指修道的場所 菩薩往詣道場有十種事 詣道場時, 照耀一切世界 ; 詣道場時, 震動一切世界 ; 詣道場時, 於一切世界普現其身 ; 詣道場時, 覺悟一切菩薩及一切宿世同行眾生 ; 詣道場時, 示現道場一切莊嚴 ; 詣道場時, 隨諸眾生心之所欲而為現身種種威儀, 及菩提樹一切莊嚴 ; 詣道場時, 現見十方一切如來 ; 詣道場時, 舉足 下足, 常入三昧, 念念成佛, 無有超隔 ; 詣道場時, 一切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脩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釋 梵 護世一切諸王, 各不相知, 而興種種上妙供養 ; 詣道場時, 以無礙智普觀一切諸佛 如來, 於一切世界修菩薩行, 而成正覺 是為十 菩薩以此教化眾生 44 菩薩從苦行所往詣道場, 以智慧光 照耀一切世界 ; 以正法力 震動一切世界 ; 于此菩薩行因當中便可 於一切世界普現其身 ; 令同行菩薩及眾生皆能覺悟進趣之法 ; 菩薩于道場中可 示現道場一切莊嚴 ; 可應機示現 種種威儀, 種種莊嚴 ; 可見十方如來 ; 可 常入三昧, 念念成佛 ; 于道場中令十方諸天等雖各各廣修供養而又各不相知 ; 能 以無礙智普觀一切諸佛 如來, 於十方示現 43 釋貫孝在 華嚴經 菩薩苦行研究 文中將十種示現苦行因緣, 合為 一 為著小心及邪見眾生 ; 二 為顯因果不虛 ; 三 為順世間樂欲 ; 四 為增長諸天世人之善根 44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 (CBETA, T10, no. 279, p. 312, b12-25) 21

27 成佛 45 從上可知, 菩薩向道樹時即代表菩薩已捨一切邪行法即将趣入正道法 46, 代表着往昔之中所修因皆圓滿, 已得佛智慧, 已趨佛果, 將成大行欲轉法度眾生之前奏 四坐道場菩薩成就正等正覺, 坐菩提道場時作種種佛事 佛子!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有十種事 何等為十? 所謂 : 坐道場時, 種種震動一切世界 ; 坐道場時, 平等照耀一切世界 ; 坐道場時, 除滅一切諸惡趣苦 ; 坐道場時, 令一切世界金剛所成 ; 坐道場時, 普觀一切諸佛如來師子之座 ; 坐道場時, 心如虛空無所分別 ; 坐道場時, 隨其所應, 現身威儀 ; 坐道場時, 隨順安住金剛三昧 ; 坐道場時, 受一切如來神力所持清淨妙處 ; 坐道場時, 自善根力悉能加被一切眾生 是為十 47 菩薩以自福智, 以自力安住本座可圓滿十事 疏鈔 中將此十事分為三類 : 1~4 為嚴處 5~7 為三業現相 8~10 為成德 嚴處既是通過示現地的震動 光的 照耀 眾身离苦 世界坚固如金剛來稱頌此處嚴淨妙好殊勝無比 ; 三業現象 : 見 45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2, b12-2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 : 第八 詣道場下, 五門道成證入行 即分為五 : 一 明進趣所安, 即從苦行所向於道樹, 顯捨邪趣正故, 因圓趣果故, 行行後邊故, 十句可知 (CBETA, T35, no. 1735, p. 906, b1-4)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2, b26-c6) 22

28 獅子座是口將說法之相, 心無分別是意業平等現相, 現身威儀於一切所機之前為身業現象 ; 成德者 : 一 菩薩德滿自能證果, 智顯故能惑亡 二 受一切佛力加持能受一切清淨處, 因佛遍法界處故菩薩亦契同法界 三 大悲同體, 佛體眾生體只因迷悟而有別, 今菩薩智德已圓, 故能遍加一切眾生 48 五外感希奇希奇既是奇異之意, 佛欲成道即有十種奇特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有十種奇特未曾有事 何等為十? 佛子!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十方世界一切如來, 皆現其前, 鹹舉右手而 稱讚言 : 善哉, 善哉, 無上導師! 是為第一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一切如來, 皆悉護念, 與其威力 是為第二 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宿世同行諸菩薩眾, 悉來圍遶, 以種種莊嚴 具恭敬供養 是為第三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一切世界草木 叢林諸無情物, 皆曲身低影, 歸向道場 是為第四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入三昧, 名觀察法界 此三昧力能令菩薩一 切諸行悉得圓滿 是為第五未曾有事 48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CBETA, T35, no. 1735, p. 906, b4-9) 23

29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得陀羅尼, 名最上離垢妙光海藏, 能受一切 諸佛如來大雲法雨 是為第六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以威德力興上妙供具, 遍一切世界供養諸佛 是為第七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住最勝智, 悉現了知一切眾生諸根意行 是 為第八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入三昧, 名善覺, 此三昧力能令其身充滿三 世盡虛空界一切世界, 是為第九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得離垢光明無礙大智, 令其身業普入三世 是為第十未曾有事 佛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 十種奇特未曾有事 49 文中以 奇特 一詞來強調, 以反問的方式來展開, 讚歎菩薩坐道場時成就十種稀有之相 其中有坐道場時十方諸佛稱讚 十方如來加持護念 宿世同行恭敬供養 無情之物曲身歸向 以觀察法界三昧力令諸行圓滿 受一切諸佛如來大雲法雨 供養諸佛 了眾生事 令此一身充滿於法界 普入一切三世 以上十事皆是因為菩薩即將成就大果, 所現之先兆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2, c6-p. 313, a2)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 : 三 有十奇特者, 明外感希奇, 大果先兆故 (CBETA, T35, no. 1735, p. 906, b9-10) 24

30 六示現降魔 菩薩有十種事示現降魔 所謂為濁世眾生樂於鬪戰, 欲顯菩薩威德力, 故示現降魔 ; 為諸天 世人有懷疑者, 斷彼疑, 故示現降魔 ; 為教化調伏諸魔軍, 故示現降魔 ; 為欲令諸天 世人樂軍陣者, 鹹來聚觀, 心調伏, 故示現降魔 ; 為顯示菩薩所有威力, 世無能敵, 故示現降魔 ; 為欲發起一切眾生勇猛力, 故示現降魔 ; 為哀湣末世諸眾生, 故示現降魔 ; 為欲顯示乃至道場猶有魔軍而來觸惱, 此後乃得超魔境界, 故示現降魔 ; 為顯煩惱業用羸劣, 大慈善根勢力強盛, 故示現降魔 ; 為欲隨順濁惡世界所行法, 故示現降魔 是為十 51 菩薩歷經出家修行, 於菩提座下, 正覺將顯, 必應先摧邪顯正, 故示現降伏眾魔 又因末世眾生少於智慧好喜鬥爭, 故以威德力方便示現一切之中佛力最勝 或菩薩成道時有凡夫外道於菩薩所證之果心存懷疑, 故為降魔令知除佛無人能破 又為調服諸魔, 令好軍陣者調服 為顯菩薩威力, 為策令眾生修道之中精進不退, 護其善根不為魔境界所擾 為顯大慈善根可勝煩惱業用 也是以降魔一法來隨順世間從而顯佛正法之勝 十種降魔, 本為示現 如澄觀祖師在 疏鈔 52 中提到魔王多是大菩薩的示 51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3, a2-15) 52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 (CBETA, T35, no. 1735, p. 906, b10-15) 25

31 現, 實際上佛陀并不受魔的惱亂 如同野幹不能在獅子面前耀武揚威一樣 但無 暗難以顯明, 魔王的示現可說也是度化眾生, 教化眾生的方便, 菩薩經歷種種不 為其擾即表菩薩修因已滿, 證果已圓 第五節成佛果德行 成佛果德行乃是一百九十門中後四十門, 為贊菩薩成佛後之果德勝用, 其中包括 : 十種成如來力 十種轉法輪 十種白淨法 十種示現涅槃 一成如來力正覺現前, 成就十種成如來力 即 : 超過一切眾魔煩惱 業, 故成如來力 ; 具足一切菩薩行, 遊戲一切菩薩三昧門, 故成如來力 ; 具足一切菩薩廣大禪定, 故成如來力 ; 圓滿一切白淨助道法, 故成如來力 ; 得一切法智慧光明, 善思惟分別, 故成如來力 ; 其身周遍一切世界, 故成如來力 ; 所出言音, 悉與一切眾生心等, 故成如來力 ; 能以神力加持一切, 故成如來力 ; 與三世諸佛身 語 意業等無有異, 於一念中了三世法, 故成如來力 ; 得善覺智三昧, 具如來十力, 所謂 : 是處非處智力乃至漏盡智力, 故成如來力 是為十 若諸菩薩具此十力, 則名 : 如來 應 正等覺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3, a15-28) 26

32 疏鈔 中標名十種如來力之用, 分為五類 54 :1 因其可超越一切煩惱所以是 障無不寂 用 2~3 成菩薩行遊戲菩薩三昧門, 具足菩薩禪定故為因無不圓之用 4~5 圓滿一切助道法, 得一切法智慧光明, 故為果無不滿之用 6~8 以身周遍, 以圓音說法, 神力加持一切此三為表菩薩 德無不普 9~10 三業與如來同, 覺智與如來等, 故贊菩薩已成就無上佛道 二轉大法輪佛的一切教法, 稱作法輪 說教法, 謂之轉法輪 說無垢稱經疏 中說 : 法輪境性, 名為法輪本來清淨, 彼意由轉聖道輪故 法性之輪, 本來清淨, 昔煩惱覆 今便顯淨 55 眾生之法輪體是本凈污染的, 因有煩惱, 故有覆蓋, 故為示現種種法輪, 目的是令其去垢顯凈 離世間品 轉法輪有十意 : 一者, 具足清淨四無畏智 ; 二者, 出生四辯隨順音聲 ; 三者, 善能開闡四真諦相 ; 四者, 隨順諸佛無礙解脫 ; 五者, 能令眾生心皆淨信 ; 六者, 所有言說皆不唐捐, 能拔眾生諸苦毒箭 ; 七者, 大悲願力之所加持 ; 八者, 隨出音聲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 九者, 於阿僧祇劫說法不斷 ; 十者, 隨所說法皆能生起根 力 覺道 禪定 解脫 三昧等法 佛子! 諸佛如來轉於法輪, 有如是等無量種事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 ( 第 51 卷 - 第 80 卷 ) 卷 59: 有十種成如來力, 即正覺現前 前之二門當無間 道, 此當解脫道, 更前二門即方便道 今此十中, 初一 障無不寂 次二 因無不圓 次二 果無不滿 次三 德無不普 後二 佛無不同 故結名如來也 (CBETA, L133, no. 1557, p. 264, b14-p. 265, a3) 55 說無垢稱經疏,(CBETA, T38, no. 1782, p. 1021, c29-p. 1022, a3) 56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313, a29-b8) 27

33 能轉法輪者不僅代表菩薩佛道已成, 也表明了眾生根機已經熟 因此可轉無上法輪, 為眾生無量時中開闡四無畏智 四辯才 四諦 無礙解脫等法, 眾生依此甚深難量之法, 皆能得益拔苦 菩薩以大悲願力化導眾生, 所出言音遍滿十方, 時間久遠, 於所說皆生起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等法, 從而導歸眾生到達第一義諦 十門之中,1 2 表能說之智 所說之音聲具備圓滿 3 4 表所轉四諦之法, 諸佛解脫之法等深妙殊勝 5 6 明眾生若能深信則能拔一切苦劍 7 8 表菩薩由大悲願力故, 可於十方世界出大音聲廣度有緣, 表因深量廣 9 10 中阿僧祇劫表時間久遠 57 三種白淨法文中以十事說種白淨法因由, 即 : 過去願力故 ; 大悲所持故 ; 不捨眾生故 ; 智慧自在, 隨其所樂為說法故 ; 必應其時, 未曾失故 ; 隨其所宜, 無妄說故 ; 知三世智, 善了知故 ; 其身最勝, 無與等故 ; 言辭自在, 無能測故 ; 智慧自在, 隨所發言悉開悟故 是為十 58 白淨法既是所轉法輪體, 既是無漏清淨法種子 59, 若想種此種子, 除了要具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CBETA, T35, no. 1735, p. 906, b26-c4)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313, b10-1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 : 佛無漏清淨法界轉入眾生心中成聞熏種子, 故名為種 (CBETA, T35, no. 1735, p. 906, c6-7) 28

34 宿世願故, 現生還要有大悲所持德, 不捨眾生德, 自在說法德 應時不失德 隨應說法德 知三事智德等, 諸佛隨觀一切眾生心行差別而作種種不思議佛事, 使諸菩薩眾修習無上道永不退轉, 使一切眾生獲得清淨法眼等, 故知成就此十種白淨法既是成就轉法輪之妙用體相 四示現涅槃諸佛本以教化眾生示現人間, 但若常時不滅, 薄德之人便不能生難遭遇想 60, 故諸佛因悲憫故, 還以示現涅槃度眾 如 38 離世間品 中 示一切行實無常故 ; 示一切有為非安隱故 ; 示大涅槃是安隱處, 無怖畏故 ; 以諸人 天樂著色身, 為現色身是無常法, 令其願住淨法身故 ; 示無常力不可轉故 ; 示一切有為不隨心住, 不自在故 ; 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 不堅牢故 ; 示涅槃性究竟堅牢, 不可壞故 ; 示一切法無生無起而有聚集 散壞相故 ; 佛子! 諸佛世尊作佛事已, 所願滿已, 轉法輪已, 應化度者皆化度已, 有諸菩薩應受尊號成記別已, 法應如是入於不變大般涅槃 佛子! 是為如來 應 正等覺觀十義故, 示般涅槃 61 佛將要入於涅槃, 便以自身涅槃表諸行無常之法 以涅槃示現, 顯有為之法 皆非安穩, 唯有涅槃才是寂滅真樂安穩處 以涅槃說色身為無常, 為散 為壞, 60 妙法蓮華經 卷 5 16 如來壽量品 : 若佛久住於世, 薄德之人, 不種善根, 貧窮下賤, 貪著五欲, 入於憶想妄見網中 若見如來常在不滅, 便起憍恣而懷厭怠, 不能生難遭之想 恭敬之心 (CBETA, T09, no. 262, p. 42, c25-28) 61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313, b15-28) 29

35 法身才是常住真淨 生死念念無常, 於分段中皆不得自在, 以示涅槃為常, 為淨, 為自在, 諸佛菩薩正法為無生, 為性 為淨, 具有常 樂 我 淨四德 最後應 度者已度, 應受記者已受記, 故隨順世間示現涅槃 30

36 第三章 入法界品 觀察菩薩處胎受生之法門 華嚴之教素有 窮理盡性, 徹果該因 62 之說 華嚴金師子章注 中則用 因 該果海, 果徹因源 63 來闡述華嚴之因果關係 然而若從果分不可說之性海, 恐怕實在難以契入 畢竟 佛陀證悟之性海, 為佛自知之法, 不可言說, 因此 64 眾生於修行上若想有跡可循, 必然要依可說之因分為門路 在 華嚴經 入法 界品 中分別有妙德圓滿主林神與摩耶夫人兩位善知識, 通過觀菩薩八相成道中 受生 處胎兩種法門將自己因位修行的歷程為我們一一呈現開來 也巧妙的把神 聖 高高在上 一種理想的佛境界落實在了現實中, 親力親為的為世人展現於八 相法門的功德與利益 第一節妙德圓滿主林神 一 林神得名之由來 妙德圓滿主林神在 入法界品 中為第三十九參善知識 此林神名稱釋義有多重, 法藏大師在 探玄記 中讃其 善妙之德內備, 發願守護此林 65 名為 妙德圓滿林天 澄觀在 疏 則讃其 善慧無缺 66 以示 妙德圓滿 之義 又在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 中說 : 友名 妙威德圓滿愛敬 者, 善慧無缺, 62 華嚴經疏注 卷 1: 窮理盡性, 徹果該因, 汪洋沖融, 廣大悉備者 (CBETA, X07, no. 234, p. 615, a8-9 ) 63 華嚴經金師子章註 卷 1,(CBETA, T45, no. 1881, p. 670, c12-15) 64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卷 1: 故 地論 云 : 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者是也 (CBETA, T45, no. 1866, p. 477, a16-17) 65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入法界品,(CBETA, T35, no. 1733, p. 481, b13) 66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入法界品 : 友名妙德圓滿者, 善慧無缺故 (CBETA, T35, no. 1735, p. 948, b17-18) 31

37 無不制故, 稱物機故 67 可知此林神不僅善慧無缺, 還可稱一切眾生之機緣, 從而降伏一切諸煩惱 在 華嚴經 中, 除了此林神之外稱為妙德者, 其數也並不在寡 例如在 入法界品 中, 有一關鍵人物也稱為妙德, 那就是開啟善財參學之旅的啟蒙老師文殊菩薩 68 文殊菩薩稱為 妙德 者, 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 卷 2 中說 : 先云 妙德, 妙者, 善 義 由善能作勝福利事, 饒益有情, 名妙吉祥也 69 若與前 華嚴經行願品疏 之釋義相比, 前後之義多有相同 更為巧合的是在 華嚴經 中, 妙德圓滿主林神往昔曾為佛之乳母 70 而文殊菩薩因常引導一切如來, 在修行地, 初發信心, 被稱為 菩薩之父母 71 或者是 三世佛母 72 因而來看此林神所表之法, 也是不言而喻的 妙德圓滿主林神又稱為嵐毗尼林神 嵐毗尼者, 四分律名義標釋 中說 : 嵐 毗尼或云流彌尼, 或云藍毗尼, 此云解脫處, 亦云斷, 亦云滅, 謂斷滅煩惱故 67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CBETA, X05, no. 227, p. 154, b10-12) 68 關於文殊菩薩的名稱, 釋慧道在 華嚴經 中的文殊菩薩及其法門 文中讲到 其梵文原名或作 Mabjuwrikumarabhuta, 或作 Mabjuwri Mabjusvara Mabjughosa MabjuwriYauvarajya 等 而漢譯名稱有兩種 :1. 音譯有曼殊室利 曼殊師利 文殊師利 文殊尸利 文殊支利 滿祖室哩 ;2. 意譯則有妙吉祥 妙德 妙音 此外, 藏譯作 hjam-dpal-gson-nur gyur-pa( 妙吉祥童子 ) 或 hjam-dpal( 妙吉祥 ) hjam-dbyans ( 妙音 ); 這些藏文名稱都是意譯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五屆畢業論文,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6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 卷 2,(CBETA, T33, no. 1695, p. 39, a12-14) 70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 彼乳母者, 豈異人乎? 我身是也 (CBETA, T10, no. 279, p. 404, c16-17) 71 佛說阿闍世王經 卷 1: 文殊師利者, 是菩薩之父母 (CBETA, T15, no. 626, p. 394, b19) 72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卷 8 10 觀心品 : 薄伽梵以無量劫中修諸福智所獲清淨決定勝法大妙智印, 印 文殊師利言 : 善哉, 善哉! 汝今真是三世佛母, 一切如來在修行地, 皆曾引導, 初發信心, 以是因緣 十方國土成正覺者, 皆以文殊而為其母 (CBETA, T03, no. 159, p. 326, c15-19) 32

38 73 此上是因能斷煩惱而立名 華嚴經合論纂要 釋為 樂勝, 是佛誕生之園 以 法樂眾生名園, 以善慧地玅慧圓滿, 善說教名神也 74 則是因此處具有誕佛之 勝樂, 能集善根, 能給予眾生法樂而立名 若從兩種釋義相較而言, 四分律中似 乎多強調了聲聞行者的一個自身的解脫 後者則更能突顯出大乘佛教中菩薩利生 濟世的精神 二 以觀察菩薩受生為實踐法門之成就 嵐毗尼林神寄位在第九善慧地, 此地菩薩因 善能宣說正法 75, 成就微妙四無礙解 76, 故名善慧 其成就法門為菩薩於無量劫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法門 由於此地善說正法, 是以 法光徧濟, 普蔭十方 77 因此善財前去參訪林神時, 林神已經在為大眾說法, 如在文中所示 73 四分律名義標釋 卷 21,(CBETA, X44, no. 744, p. 565, a19) 74 華嚴經合論纂要 卷 3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 三十九嵐毗尼園見妙德圓滿光夜神證善慧地者 嵐毗 尼, 此云樂勝, 是佛誕生之園 以法樂眾生名園, 以善慧地玅慧圓滿, 善說教名神也 (CBETA, X05, no. 226, p. 44) 75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 善能宣說正法 (CBETA, T35, no. 1733, p. 365, c25-26) 76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 成就微妙四無礙解 (CBETA, T35, no. 1733, p. 365, c28) 77 華嚴經合論 卷 111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 法光徧濟, 普蔭十方 (CBETA, X04, no. 223, p. 733, a21-22) 33

39 六十華嚴 78 八十華嚴 79 四十華嚴 80 見坐眾寶樓閣之上, 見在一切寶樹莊嚴樓閣 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 見在林中大寶樹下, 莊 嚴圓滿寶樓閣中, 坐摩尼藏 師子之座, 二萬那由他諸天圍遶, 圍繞, 二十億那由他諸天恭敬 見在林中大寶樹下, 莊嚴圓滿寶樓閣中, 坐摩尼藏師子之座, 二十億那由他諸林神女前後圍遶, 為說菩薩受生海經, 為說菩薩受生海經, 廣為演說一切菩薩受生 海經, 德 生如來家, 長養菩薩功 令其皆得生如來家, 增 長菩薩大功德海 令其皆得生如來家, 疾 入菩薩大功德海 林神處於善慧地, 宣講教令眾生如何生如來家, 長養菩薩功德的 菩薩受生 海經 之法, 而善財當初發心則是 從文殊師利所, 聞佛如是種種功德, 一心勤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81 因此善財雖然也是以 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09, no. 278, p. 751, a4-6) 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01, c19-22) 80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26,(CBETA, T10, no. 293, p. 778, a8-12) 81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 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所聞佛如是種種功德, 一心勤求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CBETA, T10, no. 279, p. 332, c14-16) 34

40 云何修菩薩道? 82 來表達內心求法的渴望, 但是與之前的參訪相比更是直白的 說出自己的目的就是為 生如來家 為世大明 83 佛事門中, 有求必應 在善財的虔心祈請下, 林神為其說十種累積無量善根 智慧, 能令行者生如來家的十種受生藏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 界品 : 菩薩有十種受生藏, 若菩薩成就此法, 則生如來家, 念念增長菩薩善根, 不疲不懈, 不厭不退, 無斷無失, 離諸迷惑, 不生怯劣 惱悔之心, 趣一切智, 入法界門, 發廣大心, 增長諸度, 成就諸佛無上菩提, 捨世間趣, 入如來地, 獲勝神通, 諸佛之法常現在前, 順一切智真實義境 何等為十? 一者, 願常供養一切諸佛受生藏 ; 二者, 發菩提心受生藏 ; 三者, 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 ; 四者, 以深淨心普照三世受生藏 ; 五者, 平等光明受生藏 ; 六者, 生如來家受生藏 ; 七者, 佛力光明受生藏 ; 八者, 觀普智門受生藏 ; 九者, 普現莊嚴受生藏 ; 十者, 入如來地受生藏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10, no. 279, p. 365, c13-15) 83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10, no. 279, p. 401, c24-25) 84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10, no. 279, p. 401, c25-p. 402, a8) 35

41 十種受生藏如何蘊含無量功德呢? 首先配合十信等六位來看 澄觀大師在 疏 中說到 : 此十通於六位 一當十信 ; 二即十住 ; 三通行向 ; 四是初地 ; 五從 二至七, 以是功用邊故 ; 六 七皆八地 然六即自分, 七即勝進 得勸之後 ; 八即九地 ; 九當十地 ; 十即等覺, 入如來地 85 十種受生藏通於六位, 表明一切菩薩功德無不從中受生 例如 : 十信位生起是與第一供養受生藏相應, 十住位與第二發菩提心受生藏相應 十行與十迴向是與第三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相應 初地是與第四以深淨心普照三世受生藏相應 二地到七地是與第五平等光明受生藏相應 至此第七地已出過世間 二乘道, 達無相住功用後邊 86 八地則是與第六生如來家受生藏和第七佛力光明受生藏相應 九地與第八觀普智門受生藏相應 十地則與第九普現莊嚴受生藏相應 等覺與第十入如來地受生藏相應 從上段文字不難看出這裡是依著位階順序豎列, 漸趨佛果的行布門 如果按 照 疏鈔 解釋, 如此排列意義有五 87 : 一 是從十信十行等六位竪配的行布釋 8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 ( 第 51 卷 - 第 80 卷 ) 卷 74, (CBETA, L133, no. 1557, p. 703, b7-11) 86 成唯識論證義 ( 第 4 卷 - 第 10 卷 ) 卷 9: 至無相住, 功用後邊, 出過世間 二乘道故 此有三義 : 一 善修無相, 到無相邊, 故名遠行 二 功用至極, 故名遠行 三 望前超過, 故名遠行 (CBETA, X51, no. 822, p. 113, a12-14) 87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入法界品 : 疏 此十通於六位下 疏文有五 : 一 約位竪 配, 亦名行布釋 二 然依行布下, 結前生後, 生後圓融 三 若約圓融下, 通諸位釋, 亦名圓融釋 36

42 二 是依行布為後圓融釋做鋪墊 三 若約圓融釋 四 雖有強調圓融釋但不妨礙行布釋的成立 五 雖有行布釋但不妨礙圓融釋的成立 此上五點, 來顯行持受生法門, 無論是行布門還是圓融門之間橫竪無礙的殊勝關系 從行布門與圓融門來看十種受生藏與六位的結合, 很顯然每一種受生藏的意義也都不只是單一的存在, 小則成就本位, 大可包含萬法, 由此也可看出受生法門為何可以能從八相當中單獨成為一個法門, 而又可以成就得生佛家的功德所在了 第二節摩耶夫人 一 摩耶得名之由來 摩耶夫人是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中的第四十一位, 即釋尊之生母 為古印度迦毘羅衛城淨飯王之妃 方廣大莊嚴經 卷 1 3 勝族品 中, 談及 摩耶得名由來是因 : 其王之聖后, 千妃中第一, 端正無倫匹, 故號為摩耶 88 法藏大師在 探玄記 中說到 : 摩耶者, 此云幻生菩薩 夫人者, 梵名提婆多, 正翻應名天后, 古人就義名曰夫人 問 : 餘經論說: 摩耶生佛七日命終生忉利天, 云何此中指迦毘羅城? 答 : 化相示滅, 實報常存, 若爾迦毘豈非化處, 釋此亦深非常人可見 如菩提樹下即蓮華藏等, 又如雙林示滅常在靈山等 又摩耶等諸眷屬, 若小乘中是實非化, 若始教大 四 若定須具十下, 結成上竪 五 若定竪下, 結成須橫 實則橫竪無礙, 是此中意, 故存二釋, 文義 昭然 (CBETA, T36, no. 1736, p. 684, b29-c5) 88 方廣大莊嚴經 卷 1 3 勝族品,(CBETA, T03, no. 187, p. 543, b27-28) 37

43 乘中是化非實, 若終教中亦實亦化, 謂實是大菩薩示現為化故 若 頓教中非實非化, 以即相無相故 若圓教中竝是法界實德, 是人亦 是法門故, 又是舍那海印定中所現 故屬佛實德攝也 89 澄觀大師在 疏 中說到 : 今初, 摩耶昔云天后, 天后能生佛故 權教中說生佛七日, 命終生天 而晉經指在迦毘羅城, 則顯常不滅矣 又上云此世界者, 亦表即佛境界故, 得觀佛境智 然說摩耶或云是實非化, 或云是化非實, 或云亦化亦實, 或云非化非實, 皆帶方便 約此宗說, 即法界實德, 人 法圓融 90 綜合以上所說, 以名字本身表法, 可見摩耶有幻生之意 在許多的經論中提到摩耶夫人生佛之後, 七天便往生忉利天, 實際上在五教來看是有差別的, 小教眾生因根機愚陋對菩薩之體認見較低, 故認為所見為實有, 始教則因理事未能融通故所見是化, 終教則理事圓融 性相不隔故所見為亦實亦化, 頓教所談皆離心緣 離言說, 不談法相, 唯說法性, 故雖所有所見亦是非實非化, 圓教所說為法界實德, 雖說摩耶身卻能表如幻法門義, 又因海印三昧力故可事事融通實為佛德所攝 澄觀大師則明確指出, 前四教所說皆帶方便, 唯此宗乃為究竟之談 因此 89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入法界品,(CBETA, T35, no. 1733, p. 483, b22-c5) 90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入法界品,(CBETA, T35, no. 1735, p. 951, a25-b2) 38

44 在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 也說到 : 餘教說 : 生佛七日, 即便命終, 生忉利 天, 約應化說 據實, 體用常遍時 處 91 二 以觀察處胎為實踐法門之成就 關於摩耶夫人所證之位, 澄觀大師在 疏 中說到 : 摩耶下, 有十一人 明會緣入實相 謂會前諸位差別之緣, 令歸一實法界生於佛果 如摩耶生佛, 故次明之 92 又, 澄觀大師在 華嚴經疏鈔玄談 卷 1 中說到 : 第六成位益, 謂善財初見文殊寄十信位, 德雲至瞿波寄三賢十聖位, 摩耶已下兼寄等覺 93 由些可以看出摩耶夫人是寄等覺之位的菩薩, 等覺之後便是妙覺佛果位 在 大智度論疏 中說到 : 等覺菩薩, 與佛法身不異, 但生滅為異, 故轉識至金剛 94 也就是說等覺菩薩與佛的法身是相同的, 只是等覺菩薩還要受變異生死, 到第八識轉識成智, 得金剛喻定才能斷掉 在 疏 卷 離世間品 說到 : 等覺之位有其三義 : 或攝屬前十地勝進, 或攝屬後即名佛故, 或別開位無垢地故 今為說行攝屬因圓之中故 95, 所以可以看出等覺之位的菩薩有多重的含義, 也可以稱其為十地的勝進分, 也可以稱之為無垢地, 因其與佛法身無異亦可稱之為佛果位 故在 四教義 卷 10 中說到 : 若望法雲名之為佛, 望妙覺名金剛心 91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CBETA, X05, no. 227, p. 161, b1-2) 92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35, no. 1735, p. 951, a5-8) 93 華嚴經疏鈔玄談 卷 1,(CBETA, X05, no. 232, p. 701, b9-11) 94 大智度論疏 卷 17, (CBETA, X46, no. 791, p. 861, c7-8) 9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離世間品,(CBETA, T35, no. 1735, p. 889, c28-p. 890, a2) 39

45 菩薩, 亦名無垢地菩薩 96 望十地可以稱他為佛位, 但望妙覺為稱之為金剛心 的菩薩 ( 一 ) 主城神等善知識的方便引導摩耶夫人是以如幻智而居世間, 如幻業而現化身, 以如幻願而現色身, 又別現十七種神變身, 為善財所念, 更欲親近 供養摩耶夫人聽受其教 在親近摩耶夫人之前即有眾守護神為其引導 : (1) 主城神及百萬眷屬虛空現身加持善財, 而主城神的本身職責是 皆於無量不思議劫, 嚴淨如來所居宮殿 97, 在這裡以主城神的教導來提醒善財應善守心城, 廣行十度及十種凈治地法, 福智具足後方可得見摩耶夫人, 根據 八十華嚴 中的經文列表如下 98 : 十度 三十種心城法 佈施應守護心城, 謂 : 不貪一切生死境界 ; 應莊嚴心城, 謂 : 專意趣求如來十力 ; 持戒應淨治心城, 謂 : 畢斷除慳嫉諂誑 ; 忍應清涼心城, 謂 : 思惟一切諸法實性 ; 精進應增長心城, 謂 : 成辦一切助道之法 ; 禪定應嚴飾心城, 謂 : 造立諸禪解脫宮殿 ; 96 四教義 卷 10,(CBETA, T46, no. 1929, p. 759, c1-2) 97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1 1 世主妙嚴品,(CBETA, T10, no. 279, p. 2, c24-25) 9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13, c22-p. 414, a29) 40

46 般若 應照耀心城, 謂 : 普入一切諸佛道場聽受般若波羅法 方便應增益心城, 謂 : 普攝一切佛方便道 ; 願應堅固心城, 謂 : 恒勤修習普賢行願 ; 力應防護心城, 謂 : 常專禦扞惡友 魔軍 ; 智應善補心城, 謂 : 聽受一切佛所說法 ; 應廓徹心城, 謂 : 開引一切佛智光明 ; 十種凈治地法 信應扶助心城, 謂 : 深信一切佛功德海 ; 慈應廣大心城, 謂 : 大慈普及一切世間 ; 堅固應善覆心城, 謂 : 集眾善法以覆其上 ; 悲應寬廣心城, 謂 : 大悲哀湣一切眾生 ; 捨應開心城門, 謂 : 悉捨所有隨應給施 ; 慚愧應密護心城, 謂 : 防諸惡欲不令得入 ; 應嚴肅心城, 謂 : 逐諸惡法不令其住 ; 無疲厭應決定心城, 謂 : 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恒無退轉 ; 如說行應安立心城, 謂 : 正念三世一切如來所有境界 ; 知諸經論應瑩徹心城, 謂 : 明達一切佛正法輪修多羅中所有法門種種緣起 ; 成就世智應部分心城, 謂 : 普曉示一切眾生皆令得見薩婆若道 ; 福智具足 福應住持心城, 謂 : 發一切三世如來諸大願海 ; 41

47 應富實心城, 謂 : 集一切周遍法界大福德聚 ; 智應令心城自在, 謂 : 普攝一切十方法界 ; 應知心城如幻, 謂 : 以一切智了諸法性 應知心城自性, 謂 : 知一切法皆無有性 ; 應令心城清淨, 謂 : 正念一切諸佛如來 ; 應令心城明瞭, 謂 : 普知眾生根欲等法 ; 因摩耶夫人證得如幻智, 所以化身可遍十方而非色 非受 非想 非行 離識, 而欲見摩耶夫人, 亦要悟萬法性空之裡, 亦要觀一切法如夢如幻, 正如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1 中所說 : 摩耶夫人住大願智幻解脫門, 能以一身而為多身, 復以多身而為一身, 非一處住非多處住 言如夢者 : 如夢所見, 廣大境界不離枕上, 歷時久遠未經斯須故 攝論 云 : 處夢謂經年, 覺乃須臾頃, 故時雖無量, 攝在一剎那 99 摩耶夫人所證幻智是不可思議的, 能以一身為多身, 或以多身為一身, 又非一處住也非多處住, 此廣大境不離摩耶夫人之幻智, 而要想見得摩耶夫人, 亦要知此幻化之理, 故主城神即教善財深行十度 修十種凈治地法 具足福智, 而遠離見佛障 聞法障 方能得見摩耶夫人 (2) 身眾神蓮華法德及妙華光明等無量諸神, 以妙音聲稱嘆摩耶夫人, 身 眾神, 身即自身 眾即同生同名, 所隨從者有三者之上 第二 是因其專以變化 99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1,(CBETA, X05, no. 227, p. 61, a4-8) 42

48 多身為佛事故而名 100 故經中有言 皆於往昔成就大願, 供養承事一切諸佛 101 從耳璫放光明綱加被善財, 耳璫雖為莊嚴具, 然百千妙法需從耳根入, 耳璫係在耳上, 因此從耳璫放光入善財身, 既是令入教光三昧, 以此為入十一地前之方便 故令善財得十眼, 十不思議身, 達十身無礙的佛平等身 如 八十華嚴 卷 入法界品 所說 : 爾時, 有身眾神, 名 : 蓮華法德及妙華光明, 無量諸神前後圍遶, 從道場出, 住虛空中, 於善財前, 以妙音聲, 種種稱歎摩耶夫人, 從其耳璫放無量色相光明網, 普照無邊諸佛世界, 令善財見十方國土一切諸佛 其光明網, 右遶世間, 經一匝已, 然後還來, 入善財頂, 乃至遍入身諸毛孔 善財即得淨光明眼, 永離一切愚癡闇故 ; 得離翳眼, 能了一切眾生性故 ; 得離垢眼, 能觀一切法性門故 ; 得淨慧眼, 能觀一切佛國性故 ; 得毘盧遮那眼, 見佛法身故 ; 得普光明眼, 見佛平等不思議身故 ; 得無礙光眼, 觀察一切剎海成壞故 ; 得普照眼, 見十方佛起大方便轉正法輪故 ; 得普境界眼, 見無量佛以自在力調伏眾生故 ; 得普見眼, 覩一切剎諸佛出興故 華嚴經疏注 卷 6 世主妙嚴品第一 : 身眾神, 有二義 : 一身, 謂神之自身 眾, 即同生同名及所 隨者 凡有其一, 必更有二, 共有其三, 三故名眾 能所合目, 名身眾神 二 約所主 謂此類神 專 以變化多身為佛事故 (CBETA, X07, no. 234, p. 654, a15-19) 101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1 1 世主妙嚴品,(CBETA, T10, no. 279, p. 2, c3-4) 10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10, no. 279, p. 414, a29-b14) 43

49 (3) 守護菩薩法堂羅剎鬼王與眷屬, 羅剎本為惡鬼, 住於大海以食噉眾生為生, 但因其在大海中能夠飛行自在, 故以羅剎來譬喻菩薩能以法空大智常居生死海中, 守護一切眾生令眾生去除無明煩惱 103 因此羅剎可於虛空中, 以妙華散善財, 令善財普禮十方, 正念思惟一切境界, 觀身 觀心, 如夢 如幻 如影 即以三昩神定止息雜亂心, 定慧雙遊, 希求善法, 法堂羅刹即為其所授之法, 依 八十華嚴 經文列表如下: 104 十一種心 1 直其心清淨離諸諂誑 ; 2 悲大悲平等普攝眾生 ; 3 智知諸眾生無有真實 ; 4 進趣一切智, 心不退轉 ; 5 信以信解力普入一切諸佛道場 ; 6 深得淨慧眼了諸法性 ; 7 慈大慈平等普覆眾生 ; 8 凈以智光明廓諸妄境 ; 103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卷 4: 明羅剎是女, 住在大海之中, 有大勢力, 能食噉眾生而得自在 亦能遊空, 以明菩薩以法空大智, 常居生死海, 守護一切眾生, 而無捨離, 以為宮殿 而能飡噉一切眾生無明, 貪 瞋 癡 愛 熱惱 血肉 故以羅剎王表之 103 (CBETA, T36, no. 1741, p. 1047, a28-b4) 104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14, b14-c12) 44

50 9 益以甘露雨滌生死熱 ; 10 巧以廣大眼徹鑒諸法 11 常心常隨順諸善知識 十種三昩 1 法空清淨輪三昧 2 觀察十方海三昧 3 於一切境界不捨離不缺減三昧 4 普見一切佛出興三昧 5 集一切功德藏三昧 6 心恒不捨善知識三昧 7 常見一切善知識生諸佛功德三昧 8 常不離一切善知識三昧 9 常供養一切善知識三昧 10 常於一切善知識所無過失三昧 守護菩薩法堂羅剎鬼王教善財修十一種心法及十種三昩, 而增長善財之智並 息滅善財的散亂心增加其定力, 而後普禮十方, 正念一切境界, 離一切心緣相 境界相, 對境不起執, 離於能所, 而得求善知識 善財如是得種種加被 受羅剎法堂教, 隨順修行種種法, 了一切法如幻之理, 亦得不可思議幻身等而後終於得見摩耶夫人 45

51 ( 二 ) 摩耶夫人處胎法門之展現摩耶夫人成就的是大願智幻莊嚴解脫法門 關於法門名稱, 法藏大師在 探玄記 釋為 : 大願者, 宿願力, 由此生生常為佛母也 幻者, 是願智所作生佛之義, 謂於己身不壞小, 而廣容於佛身, 實無生而現生 天竺本云 : 我住菩薩解脫名大願智幻莊嚴矣 105 可以看出, 此法門代表摩耶夫人願力大和智慧大, 也顯佛的權實二智之用, 實智即生佛真身, 權智能成就幻事, 故菩薩而能以一身而容無量身, 不壞小而廣容 ; 於佛能生而無生, 願智相融, 而能生諸佛 並以此為莊嚴, 將來必可成就佛果 澄觀大師在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 將此法門歸為六字十義 : 一 大, 二義者 : 一 願大, 願唯一切諸佛母故 二 智大, 智體周遍故 ; 二 願, 二義者 :1. 別願, 唯願為佛母故 2. 通願, 總攝普賢廣大願故 ; 三 智, 二義者 : 權智能起大願, 能成幻事故 二實智般若能生佛真身故 ; 四 幻, 二義者 :1. 願智體虗, 當相名幻故 上經云 : 幻智即是菩薩, 菩薩即是幻智 能無不為 2. 即智所作 生佛為幻, 謂不壞小身, 而能廣容, 無生而生故 ; 五 莊嚴二義者 :1. 以大願智幻莊嚴法界諸佛境界 2. 以大願智幻為己莊嚴可成佛故 十義無為大緣起 故為一切諸佛之母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入法界品,(CBETA, T35, no. 1733, p. 484, b15-20) 106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 (CBETA, X05, no. 227, p. 163, c10-19) 46

52 大 願 智 幻 莊嚴, 六字 大以願大 智大來突顯 願以總願 別願來舒卷 智以權實來區分 幻以體用明虛實 因如幻故, 可以隨緣隨願用幻智度眾生, 因智究竟故可圓滿, 大小無礙, 廣容一切 莊嚴二字以自利成佛 嚴諸佛境來表詮 由此可知大願幻智法門之不可思議, 故菩薩可以過去 現在 未來並於十方無量諸世界中, 為諸佛之母 如, 文中提到可超越空間, 徧滿十方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如是於此世界海十方無量諸世界, 一切劫中諸有修行普賢行願, 為化一切諸眾生者, 我自見身悉為其母 107 超越時間者, 則從三世來看 : 108 現在為諸佛母 109 過去為諸佛母 110 未來為諸佛母 又善男子! 我於淨飯王宮, 菩薩將欲下生之時, 見菩薩身, 一一毛孔咸放光明, 名一切如來受生功德輪 ; 善男子! 如今世尊, 我 為其母 ; 往昔所有無量諸 佛, 悉亦如是而為其母 善男子! 未來世中, 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將降神時, 放大光明, 普照法界, 示現一切諸菩薩眾受生神變, 乃於人間生大族家, 調伏眾生, 我於彼時亦為其母 在賢劫中,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當成佛者, 悉為其母 107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17, a7-10) 10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15, c21-22) 10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16, b4-6) 110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16, b12-p. 417, a10) 47

53 摩耶夫人法門成就, 皆因其在過去生中, 發菩提心, 勤修一切善法, 而成就的果報 一切功德成就悉從初發心開始, 所以正確的發起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之菩提心及為重要 如 六十華嚴 云 : 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知一切法真實之性, 具足慧身, 不由他悟 111 同樣的, 成就 大願幻智 也離不開摩耶夫人的初發心 如摩耶夫人往昔為慈德道場神所發之願 : 此轉輪王, 在在生處, 乃至成佛, 願我常得與其為母! 作是願已, 於此道場, 復曾供養十那由他佛 112 因此, 過去 現在十方世界無量諸佛將成佛時, 皆於臍中放大光明, 來照我身及我所住宮殿屋宅 彼最後生, 我悉為母 菩薩本生鬘論 卷 2: 佛言: 大王! 當爾之時賒拘利王者, 今淨飯父王是 ; 王夫人者, 今摩耶是 ; 醜王子者, 今我身是 ; 昔美婦者, 今耶輸夫人是 ; 昔六王者, 今富闌那等六師是 113 釋迦佛往昔為醜王子時, 摩耶夫人亦示現為佛母 由此可知今生摩耶夫人能成為諸佛之母, 不可思議的大願幻智解脫法門, 皆 離不開往昔的菩提願力 摩耶夫人成就了大願幻智法門, 入此法門, 了身如幻又現不可思議凈色身, 如 : 八十華嚴 卷 入法界品 所示 : 111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8 12 梵行品,(CBETA,T09,no.278,p.449,c14-15) 11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17, a25-27) 113 菩薩本生鬘論 卷 2,(CBETA, T03, no. 160, p. 336, c7-11) 48

54 所謂 : 超三界色身, 已出一切諸有趣故 ; 隨心樂色身, 於一切世間無所著故 ; 普周遍色身, 等於一切眾生數故 ; 無等比色身, 令一切眾生滅倒見故 ; 無量種色身, 隨眾生心, 種種現故 ; 無邊相色身, 普現種種諸形相故 ; 普對現色身, 以大自在而示現故 ; 化一切色身, 如意珠色身, 普滿一切眾生願故 ; 無分別色身, 但隨眾生分別起故 ; 離分別色身, 一切眾生不能知故 ; 無盡色身, 盡諸眾生生死際故 ; 清淨色身, 同於如來無分別故 如是身者, 非色, 所有色相如影像故 ; 非受, 世間苦受究竟滅故 ; 非想, 但隨眾生想所現故 ; 非行, 依如幻業而成就故 ; 離識, 菩薩願智空無性故, 一切眾生語言斷故, 已得成就寂滅身故 114 澄觀大師在 疏 說到 : 今初有四十身 於中, 或唯約事, 如 普遍色身 ; 或唯約理, 如十二 十三 不生 不滅身, 以本無生起, 滅亦不為滅故 ; 或事 理交徹, 如第三十二 三十五無生 不生色身, 以事顯理故 於中無生, 則約自願所成, 無別有生 ; 不生則隨他而現, 生即不生 餘可思準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415, a6-b7) 11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入法界品,(CBETA, T35, no. 1735, p. 952, a8-15) 49

55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 如三十二無生色身, 幻願所成故 三十五不生色身, 隨眾生業 而出現故 三十二隨於自願, 三十五隨眾生業, 皆是以事顯理 此四十身或約事來說, 或約理來明 或事理交徹來明, 皆是菩薩離於世間 五蘊之身 118, 故生而無生, 只隨眾生的所需而化現, 其顯示了摩耶夫人不可思議 之正報 如此莊嚴之正報, 正是體現了摩耶夫人之殊勝果德 依此功德, 菩薩而能饒 益眾生, 集一切智助道之法, 廣行十度 : 檀 行於平等檀波羅蜜, 大悲普覆一切世間 戒出生如來無量功德, 進修習增長一切智心, 116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CBET A, X05, no. 227, p. 163, a11-17) 117 關於四十種色身的解釋, 在 疏 中並未詳說, 但在 鈔 中結合了 以如幻願而持佛身 隨意生身 無生滅身 無來去身 非虛實身 不變壞身 無起盡身 所有諸相皆一相身 離二邊身 無依處身 無窮 盡身 離諸分別如影現身 知如夢身 了如像身 如淨日身 普於十方而化現身 住於三世無變異身 非 身心身, 十七身來區分, 如文中所明, 此十七身 攝下經中四十身 四十身各有二句 詳見附表二 118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8: 一 色從緣現故 二 受滅世間故 言轉滅者, 滅無常受, 轉成常受故 三 想隨物想故 四 行依幻業, 行即非行故 五 轉識成智, 智亦性空故 第六句總顯離言 第七句已滅無常 第八句已證常寂 (CBETA, X05, no. 227, p. 163, a19-23) 50

56 忍 觀察思惟諸法實性, 獲深忍海 具眾定門, 住於平等三昧境界, 得如來定圓滿光明, 銷竭眾生煩惱巨海, 定 心常正定, 未嘗動亂 般若 恒轉清淨不退法輪, 善能了知一切佛法, 恒以智慧觀法實相 見諸如來, 心無厭足, 知三世佛出興次第 ; 見佛三昧常現在前 ; 了達如 方便 來出現於世無量無數諸清淨道, 行於諸佛虛空境界 ; 普攝眾生, 各隨其心教 化成就, 入佛無量清淨法身 願 成就大願, 淨諸佛剎, 究竟調伏一切眾生 心恒遍入諸佛境界, 出生菩薩自在神力 ; 已得法身清淨無染, 而恒示現 力 無量色身 摧一切魔力, 成大善根力, 出生正法力, 具足諸佛力, 得諸菩薩 自在之力, 速疾增長一切智力 ; 智 得佛智光, 普照一切, 悉知無量眾生心海根 性 欲 解種種差別 其 身普遍十方剎海, 悉知諸剎成壞之相, 以廣大眼見十方海, 以周遍智知三世 海, 身普承事一切佛海, 心恒納受一切法海 以上皆是菩薩觀察處胎法門時, 所廣行十度及修習一切如來功德, 出生一切 菩薩智慧, 常樂觀察一切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成就所行之道, 常勤守護一切眾生, 常樂稱揚諸佛功德, 發願為一切菩薩之母 51

57 第四章八相成道與十玄思想之間的關係 華嚴經 於一乘教義的立場無不在表達法界緣起之說, 法界緣起, 又可稱為無盡緣起 十玄緣起等 法界的形成是一切之法, 互相為緣互相生起 因此緣一法而起萬法, 緣萬法而能起一法 重重緣起, 而緣起之義無窮, 故曰無盡緣起 萬法相即相入, 無礙自在而法界緣起之說即是在彰顯華嚴 事事無礙 之境, 也即是將一切有分齊之事法, 稱性而談, 從而一多相即, 大小互容, 重重無盡, 融通自在 此法界緣起之說貫穿了整個華嚴思想的脈絡 而十玄門也即是在為解說這種事事無礙 無盡法界之體 十玄門最早是由智儼所立, 後又有法藏根據智儼所提十玄之說, 於名稱與次序上略有變動 故後世稱智儼所立為古十玄, 法藏所立為新十玄 古十玄如下 : 新十玄如下 : (1) 同時具足相應門 (1) 同時具足相應門 (2) 因陀羅網境界門 (2) 廣狹自在無礙門 (3) 秘密隱顯俱成門 (3) 一多相容不同門 (4) 微細相容安立門 (4) 諸法相即自在門 (5) 十世隔法異成門 (5) 隱密顯了俱成門 (6) 諸藏純雜具德門 (6) 微細相容安立門 (7) 一多相容不同門 (7) 因陀羅網法界門 (8) 諸法相即自在門 (8) 託事顯法生解門 (9) 唯心回轉善成門 (9) 十世隔法異成門 (10) 託事顯法生解門 (10) 主伴圓明具德門 52

58 十玄門若以分齊來看則各有側重, 智儼將其歸納為十個方面 119, 分別是 : 一者 同時具足相應門 ( 此約相應無先後說 ) 二者 因陀羅網境界門 ( 此約譬說 ) 三者 祕密隱顯俱成門 ( 此約緣說 ) 四者 微細相容安立門 ( 此約相說 ) 五者 十世隔法異成門 ( 此約世說 ) 六者 諸藏純雜具德門 ( 此約行說 ) 七者 一多相容不同門 ( 此約理說 ) 八者 諸法相即自在門 ( 此約用說 ) 九者 唯心迴轉善成門 ( 此約心說 ) 十者 託事顯法生解門 ( 此約智說 ) 十玄門在闡述事事無礙之理, 用了同時具足 相即 相在 隱顯 主伴 同體成即 純雜 微細 因陀羅網 重重無盡門 這十門的思想在華嚴八相中也可尋得蹤跡, 例如在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卷 1 中說 : 又云: 於一念中, 即八相成道, 乃至涅槃 流通舍利等 120 於一念能夠現八相即是同時具足相應門的體現 因此若能將八相與十玄結合分析, 能將幽玄莫測之華嚴主旨闡述開來, 也更 119 華嚴一乘十玄門 卷 1,(CBETA, T45, no. 1868, p. 515, b17-27) 120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卷 1,(CBETA, T45, no. 1866, p. 482, b28-c1) 53

59 可突顯出華嚴八相成道的重要意義 第一節八相與一多相容不同門 一多相容不同門為古十玄第七門, 新十玄第三門, 在十門之中是約理而談 121 如 十玄門 卷 1: 第七 一多相容不同門者, 此約理說 以一入多 多入一, 故名相容 即體無先後, 而不失一多之相, 故曰不同 此即緣起實德非天人所修 故經云 : 以一佛土滿十方 十方入一亦無餘 世界本相亦不壞 自在願力故能爾 又如 普賢品 云 : 一切眾生身入一眾生身 一眾生身入一切眾生身 又云 : 一切諸世界令入一塵中 世界不積聚 亦復不雜亂 須彌入芥子 此即不說也 122 約理而談, 既是表達萬有皆為同一理性, 真如平等無差別 也是打破了個個 單一的差別之事相, 站在平等無礙之理體而談, 故在一 多內在關係上, 可 一入多 多入一 互相交涉 而在外在現象上, 又不壞其事相差別 疏鈔 卷 2 中, 以一室千燈光譬喻 : 121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卷 1: 七 一多相容不同門 此亦具前十門, 但義從理異耳 餘 可准之 (CBETA, T35, no. 1732, p. 15, b14-15) 122 華嚴一乘十玄門 卷 1,(CBETA, T45, no. 1868, p. 517, b16-24) 54

60 第五, 一多相容不同門 由一與多互為緣起, 力用交徹故得互相涉入, 是曰相容 不壞其相故云不同, 如一室內千燈並照, 燈隨盞異, 一一不同 燈隨光遍, 光光涉入, 常別常入 經云 : 一中解無量, 無量中解一, 了彼互生起, 當成無所畏 此之燈喻亦可喻於相即 直就光看, 不見別相唯一光故 123 一室千燈, 千燈各有自體, 每一自體各住各位, 但是千燈之光卻能互相涉入, 無有妨礙 一多相容重重互入, 光光互入 ( 理 ), 燈相 ( 事 ) 宛然 不失一多之 相 華嚴經金師子章註 卷 1, 以金獅子為例 : 第二 一多相容不同門者 謂金與師子相容成立, 一多無礙, 於中 理事各各不同, 或多各住自位如稱理之行一一各容一切諸法, 亦一 一各具一切諸行 雖相容本不動也 故名一多相容不同門 124 以金與獅子為例, 以金喻理為一, 獅子為事為多, 湯一介對此理解為 事統 於理, 多統於一, 故每一事皆為理之全體的顯現 125, 其又對一多之關係進一步 分析: 123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2,(CBETA, T36, no. 1736, p. 10, b7-15) 124 華嚴經金師子章註 卷 1,(CBETA, T45, no. 1881, p. 669, b24-28) 125 湯一介, 華嚴 十玄門 的哲學意義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下, 1995 出版 55

61 一 和 多 是相對成立的, 無 一 即無 多, 無 多 亦無 一, 不把 多 與 一 割裂開來才有 一 之 多, 則 事 在 理 中, 不把 一 與 多 割裂開來才有 多 之 一, 則事在 理 中 但由另一方面看, 雖 事 為 理 之 事, 事 只是 事, 各與各有不同的位置, 所呈現為千姿百態;一多唯相容無礙 ( 理事無礙 ), 理 自是 理, 事 自是 事, 如 理 就是 事, 事 就是 理, 則無 理 亦無 事, 所以理和事相容無礙, 又各不相同, 故名為 一多相容不同門 此命題所蘊涵之哲學意義正說明 統一性與多樣性之統一 126 一多相即, 無離一之多, 無壞多之一, 表明了一多之間的相容無礙, 無壞無 雜 然而, 若從八相成就的次第上來看是有行布的差別表現, 如 大方廣佛華嚴 經 卷 離世間品 : 佛子! 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臨下生時, 從隨好中放大光明, 名曰 : 眼莊嚴, 示現菩薩種種諸業 ; 時, 諸人 天或見菩薩住兜率天, 或見入胎, 或見初生, 或見出家, 或見成道, 或見降魔, 或見轉法輪, 或見入涅槃 是為第十所示現事 湯一介, 華嚴 十玄門 的哲學意義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下輯, 1995 出版 127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10, no. 279, p. 310, c11-16) 56

62 從文中 住兜率天, 或見入胎, 或見初生, 或見出家, 或見成道, 或見降魔, 或見轉法輪, 或見入涅槃 可看出此八相每一相都是可以個個成立的, 而在每一相中又能 與諸菩薩說不退轉難有之法不思議行 128 這種或見住兜率 或見入胎等差別的示現, 不僅體現出八相每一相中之差別德用 也可從這些差別中看出其不壞一切相而成就一相之統一性 因此這種一 ( 兜率天臨下生 ) 和多 ( 入胎 初生 出家 成道等 ) 是相容 相即無壞無雜的 第二節八相與秘密隱顯俱成門 秘密隱顯俱成門在古十玄中為第三門, 在新十玄中為第五門稱為隱密顯了俱成門 此門是就緣而談 就緣而談者, 智諭法師在 華嚴一乘十玄門探玄 中講到 : 諸法實相, 實相無相, 故諸法本無相, 而相隨緣現 隨此緣則此相顯, 彼相隱 故秘密隱顯俱成門, 系約緣起邊說 129 關於緣起, 有小乘教主張的業感緣起 大乘相始教主張的賴耶緣起, 有大乘終教所主張的真如緣起, 而華嚴圓教所主張的則是法界緣起 本門當中隱顯二字則體現出萬法融通同時俱成而常在之法界緣起 若從表裡區分, 隱 即為裡是隱藏在內的, 顯 即為表示彰顯在外的 而此表裡實則是一體同具, 隱顯同時, 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 128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 卷 1 1 天宮品 : 阿難! 吾處母胎十月, 與諸菩薩說不退轉難有 之法不思議行, 汝復知耶? (CBETA, T12, no. 384, p. 1015, b21-23) 129 釋智諭 華嚴一乘十玄門, 57

63 摩耶夫人身中, 又出諸天宮殿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 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及人宮殿, 眾寶莊嚴, 妙香普熏, 無能壞 者, 出過諸天, 為欲供養彼菩薩故, 充滿此林, 是為菩薩第八受生 自在 130 此中摩耶之身深奧玄妙, 首先只見摩耶身時, 身為顯 為表而不見身中其他所現諸相 若觀身中所現之宮殿 龍 夜叉相時, 則不見摩耶之身, 此時為隱為裡 因此單一摩耶之身實則已具隱顯二相, 由此也可得知一法攝一切法時, 一法為顯則其餘諸法是隱 一切法攝一法時, 一切法為顯則別法為隱 在 十玄門 卷 1, 分別把一乘三乘對隱顯的概念加以區別 約大乘 宗說 如 涅槃經 半字及滿字 昔說半字, 故半字即顯, 滿字即隱 今日說滿字, 即滿字即顯, 半字即隱 此即約緣而說隱顯 又如 月喻品 云 : 此方見半 ( 他方見滿 ), 而彼月性實無虧盈 隨緣所見, 故有增減 131 此即是大乘宗中說 約一乘 圓教說 若通宗辨者, 不待說與不說 常半常滿隱顯無別時, 如彼月性常滿而常半, 半滿無異時, 是故如來於一念中八相成道, 生時即是滅時, 同時俱成故, 所以稱祕密 如似十數, 一即 十, 一即是顯 二三四至十即為隱 又眼根入正受即是顯, 於色法中三昧起即名隱 而此隱顯體無前後, 故言祕密也 132 在三乘之中所謂的隱顯是相待而生, 若顯存則隱沒, 若隱存則顯隨緣而不生, 皆為因緣而現 在一乘教法中則更突出隱顯無礙, 互為秘密, 無前無後, 互攝無 130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CBETA, T09, no. 278, p. 753, a24-29) 131 華嚴一乘十玄門 卷 1,(CBETA, T45, no. 1868, p. 516, c8-13) 132 華嚴一乘十玄門 卷 1:,(CBETA, T45, no. 1868, p. 516, c13-19) 58

64 礙的特色 而八相與此門的關係, 十玄門 卷 1 中, 就說到 : 是故, 如來於一念中, 八相成道生時即是滅時, 同時俱成故, 所以稱祕密 133 如來於一念間一時頓現八相成道, 生時 滅時無有隔礙, 也正是回扣了此門存沒無礙 隱顯同時的特色 此類思想在經文中也多有體現, 如 : 八十華嚴 卷 6 2 如來現相品 : 能於一念頃, 普現諸神變, 道場成正覺, 及轉妙法輪 一切廣大剎, 億劫不思議, 菩薩三昧中, 一念皆能現 134 又 六十華嚴 卷 6 8 賢首菩薩品 : 於一念頃遊十方, 示現十方如滿月, 無量方便化眾生 於彼十方世界中, 念念示現成佛道, 轉正法輪入涅槃, 現分舍利為眾生 或現聲聞緣覺道, 示現成佛普莊嚴, 現無量劫度眾生, 以三乘門廣開化 或現男女種種形, 天人龍神阿脩羅, 隨諸眾生若干身, 無量行業諸音聲 一切示現無有餘, 海印三昧勢力故 135 菩薩於一念頃遊行十方, 為了度化方便而示現了種種身, 示現種種身也既是 不壞世間法的體現, 一時無餘的示現既是出世的圓滿 但種種身在海印三昧的勢 力下, 世法出世法也可隱顯無礙同時具現的 133 華嚴一乘十玄門 卷 1,(CBETA, T45, no. 1868, p. 516, c15-16) 134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6 2 如來現相品, (CBETA, T10, no. 279, p. 30, c29-p. 31, a4) 135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6 8 賢首菩薩品,(CBETA, T09, no. 278, p. 434, b27-c6) 59

65 第三節八相與同時具足相應門 同時具足相應門在新 古十玄中皆為第一門, 也是十玄門的總說 是從相應無先後的角度來說 同時具足相應門者, 華嚴鏡燈章 卷 1 說 : 一多光影同時頓具, 名為同時具足相應門 136 此中以光影來喻說, 無論一光影與多光影, 皆可同時圓滿具足映顯, 無有先後, 相容相攝 承遷大師在 華嚴經金師子章註 卷 1 中, 以金獅為喻, 說到 : 第一同時具足門 謂金與師子同時成立, 圓滿具足, 喻依法界體起諸事法, 隨舉一法具一切法, 別有差別, 非造玄也, 故名同時具足相應門 137 指出在依法界體而起諸法的前提下, 金與獅子, 可相互依存, 並能同時成立, 圓滿具足 在 十玄門 卷 1 中, 提到 : 同時具足相應門者 即具明教義 理事等, 十門同時也 何以得如此耶? 良由緣起實德法性, 海印三昧力用故得然 138 海印三昧即華嚴七處九會所依之總定 以喻立名, 以澄清大海可映現無邊萬象來比喻佛之智海可顯一切佛法海 如 大寶積經 卷 25 中 : 如大海一切眾流悉入其中, 一切諸法入法印中亦復如是, 故名海印 139 又 探玄記 卷 4 8 賢首菩薩品 : 海印者, 從喻為名 如修羅四兵列在空中, 於大海內印現其像 菩薩定心猶如大海, 應機現異如彼兵像故 140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卷 1: 136 華嚴鏡燈章 卷 1,(CBETA, X58, no. 1028, p. 703, c8) 137 華嚴經金師子章註 卷 1,(CBETA, T45, no. 1881, p. 669, b20-23) 138 華嚴一乘十玄門 卷 1, (CBETA, T45, no. 1868, p. 515, c27-29) 139 大寶積經 卷 25,(CBETA, T11, no. 310, p. 141, a13-15) 140 華嚴經探玄記 卷 4 8 賢首菩薩品,(CBETA, T35, no. 1733, p. 189, a13-16) 60

66 言海印者, 真如本覺也 妄盡心澄萬象齊現, 猶如大海因風起浪, 若風止息, 海水澄清無象不現 起信論 云 : 無量功德藏, 法性真如海 所以名為海印三昧也 經 云 : 森羅及萬象, 一法之所印 言一法者, 所謂一心也, 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 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若離妄念唯一真如, 故言海印三昧也 華嚴經 云 : 或現童男童女形, 天龍及以阿脩羅, 乃至摩睺羅伽等, 隨其所樂悉令見, 眾生形相各不同, 行業音聲亦無量, 如是一切皆能現, 海印三昧威神力 依此義故, 名海印三昧也 141 既然此門或者說整個十玄門皆是依海印三昧而說, 那麼華嚴八相成道與此關 係是如何的呢? 在第二章中關於八相的內容, 皆是依 離世間品 而談, 華嚴七 處九會, 除了第二會不入定外皆有所依之定, 首先從此品所依定來看, 因其經文 內容是在第八會, 故所入是佛華嚴三昧, 在 六十華嚴 離世間品 中, 也有 明確指出, 爾時, 普賢菩薩正受三昧, 其三昧名佛華嚴 ; 入三昧已, 十方一切 世界, 六種十八相震動, 出微妙音, 一切世界無不聞者, 然後安詳從三昧起 142 華嚴三昧是普賢菩薩正受正入之禪定 而普賢菩薩在 華嚴經 中是因行之象 徵, 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普賢行品 說 : 以如是方便, 修諸最勝 141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卷 1,(CBETA, T45, no. 1876, p. 637, b21-c4) 14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CBETA, T09, no. 278, p. 631, c18-22) 61

67 行, 從佛法化生, 得名為普賢 143 普賢菩薩從因而修, 成就種種最勝萬行 也就可以得知華嚴三昧即是因行定 八相雖說所依為因行定, 卻也能 或隨心念, 於一念間普徧十方, 示成正覺乃至涅槃, 及以國土莊嚴之事 144 那麼海印三昧與華嚴三昧之間的關係是怎樣呢?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卷 1 中說 : 自下依體起二用者, 謂依前淨體起於二用 一者 海印森羅常住 用 依此義故, 名海印三昧也 二者 法界圓明自在用, 是華嚴 三昧也, 謂廣修萬行稱理成德, 普周法界而證菩提 145 華嚴三昧與海印三昧皆是依凈體所起之用, 區別在於以海印三昧總定時, 彰顯的是毘盧遮那自內證之佛果境界, 而華嚴三昧是展現了菩薩在因地的解行之因, 為的也是契入佛果, 因此與海印三昧定是一種相互呼應的關係 因此, 在 花嚴經文義綱目 卷 1 中說 : 妙行開敷飾顯真體, 因嚴果滿名佛花嚴 146 通過以上三門在一多 隱顯 所依定之因果等關係上看, 可以得知八相關係之圓融性, 無礙性, 也正體現出華嚴所要傳遞出來的八相成道之奧義玄旨是最究竟最圓滿的 143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普賢行品,(CBETA, T10, no. 279, p. 261, c14-15) 144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 第 34 卷 - 第 51 卷 ) 卷 39: 或隨心念於一念間普徧十方示成正覺乃至涅槃及 以國土莊嚴之事 (CBETA, L132, no. 1557, p. 493, b13-14) 145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卷 1,(CBETA, T45, no. 1876, p. 637, b20-c5) 146 花嚴經文義綱目 卷 1,(CBETA, T35, no. 1734, p. 499, a7-8) 62

68 第五章 結論 八相成道無論是從信仰還是學術研究的角度上, 去瞭解其相狀探究其意義的 63

69 不同, 都是梳理佛學脈絡最基本最快速的方法 因此透過 離世間品, 從行布門上可觀八相每一相的存在意義 從圓融門裡可探其相相稱性通融, 一多相即, 大小互融, 頓時朗現, 重重無盡之意趣 學習佛法必定要解行並進, 引 入法界品 列舉摩耶夫人和妙德圓滿主林神, 受生 處胎兩種法門 通過例舉這種比較生動活潑, 在修行道具體實踐意義的例子, 去瞭解 觀察菩薩入胎 處胎法門, 知摩耶夫人以如幻智而廣行十度, 生生世世發願為一切菩薩之母, 從而出生一切如來功德 妙德圓滿主林神則是以示現自在受生法門, 以行十種受生藏為發心增上 兩者因行的示現都能強調佛果之週遍, 八相功用自在的圓滿 最後, 以十玄門中三門為例 以一多相容不同門, 強調八相的差異性和統一性 以秘密隱顯不同門, 強調八相隨緣顯現時, 隱與顯的相互一體化是同時成立的, 因此一切相與一相能夠不相妨礙互為一體 以同時具足相應門, 強調從海印果三昧及華嚴因三昧的因果同時, 說明八相因行皆涵蓋大千具足圓滿 在華嚴宗常常以十來表其圓滿, 顯其無盡, 而華嚴之中佛陀所現又何止只有八相 ( 十相 ), 其相相之中所現必定也是無有限量, 因此能將無量相融入八相之中, 也正突顯華嚴事事無礙之法界觀 透過華嚴重重無盡的法界觀, 了知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便可突破一切局限 在行者發心一念時, 其願力便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 遍滿法界, 如此殊勝之境也更是堅定了行者勇往直前 發無上道 必定成佛之信念 64

70 參考文獻 一 藏經原典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CBETA, L130, no. 1557) 長阿含經,(CBETA, T01, no. 1)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CBETA, T03, no. 159) 菩薩本生鬘論,(CBETA, T03, no. 160) 方廣大莊嚴經,(CBETA, T03, no. 187) 過去現在因果經,(CBETA, T03, no. 189) 妙法蓮華經, (CBETA, T09, no. 262) 大方廣佛華嚴經, (CBETA, T09, no. 278) 大寶積經,(CBETA, T11, no. 310)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CBETA, T12, no. 384) 寶星陀羅尼經,(CBETA, T13, no. 402) 佛說阿闍世王經, (CBETA, T15, no. 626)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CBETA, T33, no. 1695)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CBETA, T35, no ) 華嚴經探玄記, (CBETA, T35, no. 1733) 65

71 花嚴經文義綱目 卷 1,(CBETA, T35, no. 1734)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CBETA, T35, no. 1735)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CBETA, T36, no. 1736)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CBETA, T36, no. 1741)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CBETA, T45, no. 1876)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CBETA, T45, no. 1866) 華嚴一乘十玄門,(CBETA, T45, no. 1868) 華嚴經金師子章註,(CBETA, T45, no. 1881)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CBETA, T47, no )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CBETA, X03, no. 221) 華嚴經合論,(CBETA, X04, no. 223) 華嚴經合論纂要,(CBETA, X05, no. 226) 華嚴經行願品疏,(CBETA, X05, no. 227) 華嚴經疏鈔玄談,(CBETA, X05, no. 232) 華嚴經疏注,(CBETA, X07, no. 234 ) 華嚴綱要,(CBETA, X09, no. 240) 楞伽經參訂疏,(CBETA, X18, no. 332) 法華經入疏,(CBETA, X30, no. 600) 66

72 四十二章經疏鈔,(CBETA, X37, no. 671) 四分律名義標釋,(CBETA, X44, no. 744) 大智度論疏, (CBETA, X46, no. 791) 成唯識論證義 ), (CBETA, X51, no. 822) 華嚴鏡燈章,(CBETA, X58, no. 1028)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義苑疏,(CBETA, X58, no. 995 ) 沙彌律儀要略述義,(CBETA, X60, no. 1119) 省菴法師語錄,(CBETA, X62, no) 二 專書著作 ( 一 ) 中文著作 靄亭法師,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集解, 臺北 : 華嚴蓮社出版, 日四版 湯一介, 華嚴 十玄門 的哲學意義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 集 下,1995 出版 徐紹強 華嚴五教章, 臺北市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年初版 釋賢度, 華嚴學講義, 臺北 : 財團法人華嚴蓮社,2001 年 釋賢度, 華嚴經十地品淺譯 ( 上 ), 臺北 : 華嚴蓮社出版,2002 年 釋賢度, 華嚴經十地品淺譯 ( 下 ), 臺北 : 華嚴蓮社出版,2002 年 67

73 釋賢度, 華嚴學專題研究, 臺北 : 華嚴蓮社出版,2008 年 陳英善 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 臺北, 華嚴蓮社, 三刷 三 學位及期刊論文 釋慧道 華嚴經 中的文殊菩薩及其法門,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五屆畢 業論文, 釋德和 佛教天鼓之研究 - 以 華嚴經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為主, 臺 北 :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五屆畢業論文, 李治華 華嚴思維與現代思潮, 臺北 : 華嚴學術中心華嚴學報第五期, 釋親航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 海幢比丘 身 之神變意蘊, 臺北 : 華嚴專 宗學院,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2013,2014 年 釋天般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童子 研究, 臺北 :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二 十屆畢業論文, 釋貫孝 華嚴經 菩薩苦行研究, 臺北 : 華嚴專宗學院第十九屆研究生畢 業論文,2014 年 四 參考工具書 佛光電子大辭典增訂版, 高雄, 佛光山文化事業,2014 CBETA 電子佛典, 臺北,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14 版 丁福保 佛學大詞典 電子檔,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14 版 68

74 五 網絡資源 釋智諭 華嚴一乘十玄門, 69

75 附表 ( 一 ): 六行 十九門 十相 八相的對應關係 刊定記 六行 疏鈔 十九門 疏鈔 十相 疏鈔 八相 處兜率天行住兜率天住天相入胎相 於兜率天將下生 示沒相 處胎微細行示現處胎入胎相 甚微細趣行住胎相住胎相 出胎行十種生初生相初生相 在家同俗行 示現微笑心自誓 示行七步處童子地 在家相 在家相 現處王宮 出家求道行 示現出家 出家相 出家相 示現苦行往詣道場 成道相 成道相 坐道場外感希奇示現降魔 成佛果德行 成如來力 轉大法輪轉法輪相轉法輪相 於眾生心中種白淨法 入涅槃相示現涅槃示現涅槃 附表 ( 二 ): 四十種色身和十七種色身的對比 十七種身 隨意生身 無生滅身 四十種色身 總顯隨願 12 不生色身, 無生起故 13 不滅色身, 常寂滅故 無來去身 10 無去色身, 於一切趣無所滅故 70

76 11 無來色身, 於諸世間無所出故 非虛實身 14 非實色身, 得如實故 15 非虛色身, 隨事現故 不變壞身 無起盡身 17 不壞色身, 法性無壞故 35 不生色身, 隨眾生業而出現故 9 恒示現色身, 盡眾生界而無盡故 所有諸相皆一相身 離二邊身 19 一相色身, 無相為相故 25 法性色身, 性凈如空故 26 大悲色身, 常護眾生故 無依處身 無窮盡身 離諸分別如影現身 31 無處色身, 恒化眾生不斷絕 39 無盡色身, 盡諸眾生生死寂故 37 無分別色身, 但隨眾生分別起故 23 如影色身, 隨願而現故 知如夢身了如像身如凈日身普於十方而化現身住於三世無變異身非身心身 24 知如夢身, 隨心而現故 7 普對現色身, 以大自在而示現故 40 清淨色身, 同於如來無分別故 8 下化一切色身, 隨眾生心而現前故 16 無動色身, 生滅永離故 總顯其體 71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以行布與圓融來看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之起信 釋演惠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又 大智度論 云 :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此處的信不是一般的仰信, 而是智信 而且證入一真法界的方式, 法藏認為有五門, 第一就是要有信 入法界品 其主要人物為善財童子, 以及他的啟信老師文殊菩薩, 兩者都含有信的寓意 善財童子在過去世中, 就已深種善根,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新探 ( 上 ) 王家軒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6 期 2017 年 1 月一 緣起 華嚴經 是佛門的寶藏, 廣大圓融莊嚴, 華嚴 是 開演萬行之因華, 莊嚴萬德之佛果, 以萬行交飾, 緣起集成故, 又名 雜華經 相傳是由有 第二佛陀 之稱的大乘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 從龍宮請出 依佛陀弘法度生的因緣, 自古以來有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富貴的華嚴 的說法, 所以圭峰宗密大師說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華嚴經 浩瀚深廣, 要想了解實乃不易, 然而想知道如何從凡夫而最終成就佛道的過程, 就要透過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來了解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描述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引下依人求道, 親證平等法界, 在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 而成就佛道的過程 本文以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位善知識,

壹 前言 華嚴經 浩瀚深廣, 要想了解實乃不易, 然而想知道如何從凡夫而最終成就佛道的過程, 就要透過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來了解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描述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引下依人求道, 親證平等法界, 在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 而成就佛道的過程 本文以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位善知識, 慈行童女修行法門之探析 以 八十華嚴 入法界品 為主 釋道悅台北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本文是依 華嚴經 的三種譯本作為對照, 以 八十華嚴 為主, 六十華嚴 與 四十華嚴 二種譯本為輔, 作為研究範圍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 八十華嚴經 的最後一品, 也是 華嚴經 之義理如何在人間實現修行的最好顯現 其通過善財童子對五十三位善知識的參訪, 從而令善財童子一步一步成就無上佛道的過程 而本文所探討的對象是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之第十位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十種廣大佛事」之研究

「十種廣大佛事」之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二屆畢業論文 十廣大佛事 之研究 以 華嚴經 佛不思議法品 為中心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潤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五月 十廣大佛事 之研究 以 華嚴經 佛不思議法品 為中心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2 第一節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 全文章節大要 4 第二章 十廣大佛事意涵 4 第一節 佛事釋義 5 第二節十廣大佛事中的八道成道 8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2

2 990027 Chinese 248 30 (02)2299-9006 (02)2299-9110 99 5 1 1 二 詩 詩 文 本 趙 幼 文 曹 植 集 校 注 一 書 2 2 3 4 2 此 處 論 點 參 見 張 淑 香,< 三 面 夏 娃 - 漢 魏 六 朝 詩 中 女 性 美 的 塑 像 >, 中 外 文 學 第 15 卷 第 10 期 ; 及 趙 彩 花,< 先 秦 到 漢 代 詩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157-178(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趙太極 * 1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一年級 提要 :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Amabile 創造力成分模式與共識評量技術之驗證 以國小五年級繪畫為例 研究生 : 賴足菁撰 指導教授 : 鄭英耀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1

More information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爾時善財童子 向迦毘羅城 思惟修習受生解脫 增長廣大 憶念不捨 漸次遊行 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 其中有神 號無憂德 與一萬主宮殿神俱 來迎善財 作如是言 善來丈夫有大智慧 有大勇猛 能修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 心恒不捨廣大誓願 善能觀察諸法境界 安住法城 入於無量諸方便門 成就如來功德大海 得妙辯才 善調眾生 獲聖智身 恒順修行 知諸眾生心行差別 令其歡喜趣向佛道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會極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一 緒論 釋會極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 在原始佛教聖典依文體與內容類別為十二種, 稱為十二分教, 或譯為十二部經 十二分聖教 譬喻 ( avadāna,apadāna, 阿婆陀那 阿波陀那 ) 即是其中之一, 其本意是

More information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但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說怎麼成的 從你最初開始發心 發菩提心 行 普賢行 爾後成就佛果 有時是因果同時 一發心就成正覺 這叫因 果同時 但是這個中間沒有講次第 華嚴經 就從次第開始講 一 念頓覺 立證菩提 怎麼立證的 中間的過程會跟大家說清楚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 說 禪門一炷香 頓超直入 立證菩 提 這個中間怎麼證的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3AEC9B6A1BB50B1D4A8C6B0DDC344AABAB5F8B0ECBFC4A6582E646F63>

<4D F736F F D2033AEC9B6A1BB50B1D4A8C6B0DDC344AABAB5F8B0ECBFC4A6582E646F63> 78 正觀第七十三期 / 二 Ο 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時間 與 敘事 之視域融合: 以呂格爾 三重再現 及法藏 新 十玄門 為線索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郭朝順 相對而言, 本文也從法藏新十玄門提供對於時間性的反省, 可以對映呂格爾對時間問題沈思之差別 基於對於人性與佛性的不同理解而產生不同的時間哲學觀點, 也衍生不一樣的關於 敘事 的主張, 法藏著重於終極覺悟的敘事, 而呂格爾則注視著敘事者在敘事活動中對自我存在經驗的修補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直至菩提 本文依 華嚴經 之法界觀, 以休捨優婆夷無窮盡之悲願為代表, 與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之入世精神相契應 關鍵字 : 華嚴經 休捨優婆夷 善知識 方便 入世精神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mpassionate vow by Upa

直至菩提 本文依 華嚴經 之法界觀, 以休捨優婆夷無窮盡之悲願為代表, 與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之入世精神相契應 關鍵字 : 華嚴經 休捨優婆夷 善知識 方便 入世精神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mpassionate vow by Upa 善才童子五十三參 --- 休捨優婆夷悲願之初探 釋如觀 華嚴專宗研究生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參善知識中, 有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 從出家眾到在家眾 方便示現的外道與反倒 菩薩 鬼神 都是倒駕慈航來為眾生排憂解難, 滌蕩身心, 趣菩提路 其中在家眾占得比例是最大的, 女性就有二十位, 本文著重談的是休捨優婆夷, 以一位在家女居士的身份呈現在第七參, 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印度和早期社會,

More information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一 前言 普賢菩薩以大行的特德, 與大智文殊菩薩, 是毗盧遮那佛的二大脇侍, 合稱 華嚴三聖, 代表 華嚴經 所指 華藏世界 的三位聖者 學佛者依文殊菩薩的正見 智慧為導, 透過普賢菩薩的正行 大行, 乃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佛果 普賢菩薩是一位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菩薩行的典範, 他代表應用智慧, 積極去利益眾生 普賢菩薩所呈現的是將我們覺悟的真理,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 在這個世界上,

More information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新加坡華嚴禪寺網路白話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 第二十八 釋法欣整理 一 來意 此品經文的來意, 為了要回答第二會中有十通的問題 此通字, 表示依 禪定引發的神通 二 釋名通, 即神通, 意思它的作用殊妙而且難以測量稱為 神, 展現出來又自在無礙, 稱為 通 開顯的妙用而沒有極限, 以十這個數字表現圓滿 六十華嚴 瓔珞本業經 及都稱為 十明, 表示觀照到無有遺漏 但是通和明, 經和論都不同 在 大智度論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華嚴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111-130(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釋正持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 提要 : 法華經 是天台宗立說的主要依據,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59 65)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19 65)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是胎藏的藏, 與懷妊 誕生, 也與種性 (gotra) 血統有 1 關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More information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Title 廣東省英德市黃花鎮醮儀紀實 Author(s) Palmer, DA; Yu, WT Citatio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香港, 2011 年 4 月 21-23 日. I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3, p. 469-502 Issued Date 2013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5323

More information

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華嚴經 的生命境界曹郁所謂生命境界, 應包含了以下要素 : 一 它與生命有關, 或者更確切地說, 它意謂了 生死 二 它與人生的 修為 有關 在世俗來說是道德意志 精神修養, 在佛教來說是對治煩惱 懺除業力的修練功夫 生死 與 修練 既是相反又是相成 若不知淨化身心( 修練 ), 擺脫業力與輪迴的纏縛, 則 生死 永無解脫之日 然而若無 生死 煩惱, 又何須修練? 故知 生死 與 修練 是一體, 不可視為對立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學習輔導 課業輔導 381 19 學習輔導 五至七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在學學生的學習輔導 / 第一節 中學生的學習特徵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381)019-030 學習輔導.indd 19 2007/5/31 2:44:08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異生世主」之生命實踐研究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異生世主」之生命實踐研究 華嚴經 異生世主 之生命實踐探討 以 主林神 為例 釋妙毅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所謂 生命實踐, 是對生命本然之理的力行實踐, 以及對於生命價值 意義的追尋與證成, 從 不覺 覺知生命要向上提昇, 再從 始覺 邁向 本覺 的法爾之境 華嚴經 中的 異生世主 實乃華嚴別教一乘的大菩薩, 正以往昔於因地修道的因緣不同, 故今示現同彼異生眾之生類, 意在攝取 度化彼類有情眾生 從一乘不共教的角度來說,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鄭石岩教授講授 二 0 一三年重排版 華嚴經講義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華嚴經講義 鄭石岩教授講授 序 7 緒論 11 第一 真實圓融的精神世界 你不可不讀華嚴經 11 第二 法界之旅的藍圖 華嚴經教入門玄要 18 第三 十玄門大義 25 第四 釋五會念佛 32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39 第一世主妙嚴品 40 第二如來現相品 46 第三普賢三昧品 50 第四世界成就品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從 華嚴經 十地品 面向的定義與內容... 2 三 從 十地品 來看善慧地修行的法門... 5 ( 一 ) 地前菩薩九地的修行... 6 ( 二 ) 菩薩如實知眾生種種相... 8 ( 三 ) 菩薩建立九地的境界 四 菩薩修習 四無礙智 的法門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從 華嚴經 十地品 面向的定義與內容... 2 三 從 十地品 來看善慧地修行的法門... 5 ( 一 ) 地前菩薩九地的修行... 6 ( 二 ) 菩薩如實知眾生種種相... 8 ( 三 ) 菩薩建立九地的境界 四 菩薩修習 四無礙智 的法門 華嚴經 十地品 - 善慧地修行之研究 - 釋清忍 華嚴宗研究所 摘要 華嚴經 是佛陀成道後, 於最初二七日, 在摩伽提國菩提樹下, 對十方世界的法身菩薩, 開顯正覺內容根本法輪 佛陀教導弟子, 以超凡入聖為目標, 就是要弟子用佛陀所教導的智慧, 去破除凡夫的情執, 而入於滅盡煩惱的涅槃境界 如何九地名善慧者? 為是攝大乘云 : 由得最勝無礙智與得四無礙解 無礙解智, 於諸智中最為殊勝, 智即是慧,

More information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常以殊勝三業十佛法身, 垂報現相, 護念一切眾生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常以殊勝三業十佛法身, 垂報現相, 護念一切眾生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六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五重十善之研究 - 以 十地品 離垢地為主 指導教授 : 陳英善教授 研究生 : 釋通是 中華民國一 年五月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h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Of The Seafood Industry Studies In Taiwan. I II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9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研究的目的 第二節: 研究的步驟與研究方法 1-7 8 第三節: 資料蒐集 9 第四節:本文組職 9 第二章: 台灣的水產加工及全球水產供需 10-44 第一節: 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水產資源

More information

國立東華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東華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劉漢初先生 南宋詞人心中之理想都城 研究生 陳宜伶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七月 撰 103 105 115 123 125 127 129 1 1 618-907 206-8 1 code 2 2 3 4 2 3 4 3 960-1278 1127-1278 5 6 5 6 7 8 4 10 1276-1292 Mangi Faghfour 11 9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疏

《華嚴經疏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1-28(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釋正持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三年級 提要 : 中國最早將佛典注疏運用科判方式呈現的是東晉道安,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一 前言 法藏的十重唯識觀一般被認為是參考法相宗之窺基 ( ) 的學說而建立 窺基在 大乘法苑義林章 及 般若心經幽贊 立五重唯識觀 法藏在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中解釋 三界虛妄, 但一心作 的 一心 時, 約教時說此十門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一 前言 法藏的十重唯識觀一般被認為是參考法相宗之窺基 ( ) 的學說而建立 窺基在 大乘法苑義林章 及 般若心經幽贊 立五重唯識觀 法藏在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中解釋 三界虛妄, 但一心作 的 一心 時, 約教時說此十門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255-272(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釋道厚 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提要 : 華嚴宗集大成者唐朝法藏大師,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回目錄頁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107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郁美 摘要 華嚴經 素來被視為深奧難解, 其實這是個 美麗的誤會 許多人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華嚴法會, 從早至晚讀誦八十卷經文, 最後僅

回目錄頁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107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郁美 摘要 華嚴經 素來被視為深奧難解, 其實這是個 美麗的誤會 許多人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華嚴法會, 從早至晚讀誦八十卷經文, 最後僅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107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郁美 摘要 華嚴經 素來被視為深奧難解, 其實這是個 美麗的誤會 許多人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華嚴法會, 從早至晚讀誦八十卷經文, 最後僅留下 華麗 莊嚴 典雅 的印象而已 ; 可說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為何如此? 華嚴經 難道真是不可說 難以言詮的嗎?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初地前完成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到八地完成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初地前完成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到八地完成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二十屆碩士論文 菩薩 信樂行成就 之研究 以 十地品 歡喜地 為主 指導教授 : 闞正宗老師 研究生 : 釋天起 中華民國一 O 四年五月十五日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More information

提要 本文就 華嚴經 禪定波羅蜜探究 以 十定品 為主題, 目的在瞭解等覺位菩薩定用的範圍及殊勝, 就菩薩乘與聲聞乘而言, 大小乘分別各有三藏, 在經律論三藏中經藏詮定學, 華嚴經 屬菩薩藏, 就所詮義理則為大乘的定學, 尤以一佛乘為立基點 本論文先述及 十定品 的修行位階, 再以十大三昧的內容做釋

提要 本文就 華嚴經 禪定波羅蜜探究 以 十定品 為主題, 目的在瞭解等覺位菩薩定用的範圍及殊勝, 就菩薩乘與聲聞乘而言, 大小乘分別各有三藏, 在經律論三藏中經藏詮定學, 華嚴經 屬菩薩藏, 就所詮義理則為大乘的定學, 尤以一佛乘為立基點 本論文先述及 十定品 的修行位階, 再以十大三昧的內容做釋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六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十定品 禪定波羅蜜之探究 研究生 : 釋天觀 中華民國一 年六月 提要 本文就 華嚴經 禪定波羅蜜探究 以 十定品 為主題, 目的在瞭解等覺位菩薩定用的範圍及殊勝, 就菩薩乘與聲聞乘而言, 大小乘分別各有三藏, 在經律論三藏中經藏詮定學, 華嚴經 屬菩薩藏, 就所詮義理則為大乘的定學, 尤以一佛乘為立基點 本論文先述及 十定品 的修行位階, 再以十大三昧的內容做釋義,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1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美國之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1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美國之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Marxism s Sinicization and Communist China s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Discourse Privilege 趙春山 (Chao, Chun-Shan)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林祐斳 (Lin, You-Chin)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班研究生 摘要 Soft Powe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迴向行法之研究 - 以 十迴向品 為中心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悅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華嚴經 迴向行法之研究 - 以 十迴向品 為中心 釋天悅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 第一章緒論 一 研究動機目的 古人說 : 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 華嚴所彰顯的乃是如來的根本法輪 以毘盧遮那佛的法身為果, 以十蓮華藏的世界海為其依報化境 ; 以文殊菩薩的大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修訂日期 : 2005/05/08 發行日期 : 2006/2/2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6, No. 174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742 [cf. No. 279] 華嚴經骨目序此經新本大唐證聖元年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成 天台宗教第九祖師荊溪尊者有願行觀門骨目一卷

More information

中華民國第 四 十 七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華民國第 四 十 七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華民國第四十七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 高中組生物 ( 生命科學 ) 科 040718 光鮮外表下的神秘面紗 - 探討草莓果實生長及其生殖 學校名稱 : 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作者 : 高二簡溥辰 指導老師 : 王美玲 高二謝宜芬 高二歐盈佛 高二陳柏維 關鍵詞 : 草莓 (Fagaria sp. ) 果實發育 (fruit develop) 萌芽 (germination) ~

More information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14 學 年 度 大 學 繁 星 推 薦 入 學 - 第 一 類 學 群 至 第 七 類 學 群 各 校 系 一 覽 表 21 中 學 系 16 16 22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23 劇 場 藝 術 學 系 2 2 24 企 業 管 理 學 系 1 11 2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學 測 術 科 考 試 分 發 比 序 科 目 檢 定 及 級 分 項 目 檢 定 及 分 數 項 目 4 4 學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 處於全球氣候變遷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全球各國各地頻繁出現極端氣候似乎已成定局 為此, 如何在五濁惡世的當今, 人門在理所當然享有舒適奢華的物質條件的同時, 對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日益顯著的客觀事實 天災人禍不是大自然對人類不公平的調戲, 而是我們應為自己所作的一切買單和承當 若以

摘要 : 處於全球氣候變遷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全球各國各地頻繁出現極端氣候似乎已成定局 為此, 如何在五濁惡世的當今, 人門在理所當然享有舒適奢華的物質條件的同時, 對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日益顯著的客觀事實 天災人禍不是大自然對人類不公平的調戲, 而是我們應為自己所作的一切買單和承當 若以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十九屆碩士論文 華嚴經 無情有性說之探究 以法藏和澄觀詮釋為主 A Study of Non-sentient beings with a Buddha-nature Though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azang and Chengguan in Avatamsaka Sutra 指導教授 陳英善老師 研 究 生 釋如觀 中華民國 一 三

More information

參、社會 黎萬民 吳允明 華士傑

參、社會                                    黎萬民 吳允明 華士傑 大 陸 情 勢 2000 4 本 期 情 勢 整 體 而 言, 中 共 順 利 召 開 九 屆 三 次 全 國 人 大 政 協 會 議, 外 貿 與 通 貨 緊 縮 情 況 好 轉 安 排 資 金 與 政 策 出 臺, 意 圖 實 現 西 部 大 開 發 戰 略 與 俄 羅 斯 以 色 列 軍 事 科 技 合 作 與 移 轉 受 矚 目 大 陸 內 部 高 層 貪 腐 案 件 頻 仍, 壓 制 法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畢業論文 無生法忍之研究 - 以 華嚴經 不動地為主 指導教授 : 陳英善教授 研究生 : 于慈嚴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無生法忍之研究 - 以 華嚴經 不動地為主 于慈嚴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 第一章緒論 本論文針對無生法忍之研究 - 以 華嚴經 不動地為主 八地菩薩成就無生法忍, 行 和 相 都達到無功用的層次, 亦即無作而能成就一切 前五地菩薩有相觀多, 無相觀少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自在王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20 [No. 421]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20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 菩薩摩訶 薩皆是一生補處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Homage to The Buddha's Flower Garland Sutra of Great Expansive Teachings and The Ocean-wide Flower Garland Assembly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ná mó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華嚴海會佛菩薩 huá

More information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Homage to The Buddha's Flower Garland Sutra of Great Expansive Teachings and The Ocean-wide Flower Garland Assembly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ná mó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華嚴海會佛菩薩 huá

More information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102 99.07.29 1. 2. 3. 4. 99 101 38 2 76 1 24 102 1. 20 2. 6 18 1 貳 試 題 分 析 99 101 102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102 99.07.29 1. 2. 3. 4. 99 101 38 2 76 1 24 102 1. 20 2. 6 18 1 貳 試 題 分 析 99 101 102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102 四技二專 統一入學測驗 大甲高中 朱碧霞 老師 共同科目 國文 發行人 陳炳亨 總召集 周耀琨 總編輯 蔣海燕 主 編 陳俊龍 校 對 黃筱閔 美 編 林靖雨.本書內容同步刊載於翰林我的網 出 版 民國一 二年一月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電 話 (06)2619621#314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More information

祥菩薩 寶吉祥菩薩 積吉祥菩薩 智慧吉祥菩薩 山自在王菩薩 法自在王菩薩 世自在王菩薩 梵自在王菩薩 數自在王菩薩 龍自在王菩薩 寂靜自在王菩薩 不 動自在王菩薩 威力自在王菩薩 最勝自在王菩薩 最寂音菩薩 無等音菩薩 地震 音菩薩 大海潮音菩薩 大雲雷音菩薩 法光音菩薩 虛空音菩薩 一切眾生廣大善

祥菩薩 寶吉祥菩薩 積吉祥菩薩 智慧吉祥菩薩 山自在王菩薩 法自在王菩薩 世自在王菩薩 梵自在王菩薩 數自在王菩薩 龍自在王菩薩 寂靜自在王菩薩 不 動自在王菩薩 威力自在王菩薩 最勝自在王菩薩 最寂音菩薩 無等音菩薩 地震 音菩薩 大海潮音菩薩 大雲雷音菩薩 法光音菩薩 虛空音菩薩 一切眾生廣大善 大方廣佛華嚴經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0, No. 293 No. 293 [Fasc. 1-39 = Nos. 278(34), 279(39); Fasc. 40 = Nos. 278(31),279(36), 296,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13...14...15...16...17...17...17...17...17...18...19 30 1...19 2 30 2...19 4 30 1...20 8 30 3...21 Q&A...22...31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