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華嚴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Transcription

1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釋正持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 提要 : 法華經 是天台宗立說的主要依據, 主要闡明 會三歸一 的思想, 在智顗的判教學說中, 將其視為最高經典, 即化法四教中的一乘圓教 華嚴宗則承襲了天台宗的思想, 重視其一乘教 圓教思想, 並加以轉化, 而形成了其宗派特殊的見解 法藏是華嚴宗的實際創始者, 五教章 係為其教判論著, 將釋迦牟尼佛創教以來之不同流派與教義分為五教十宗, 其中的五教指如來一代所說教法的內容分為五類, 即小 始 終 頓 圓等五教 五教中的 圓教, 又稱一乘圓教, 分為同 別二教, 其最初是由智儼提出, 而由法藏集大成 智儼 法藏二位祖師, 都是引用 法華經. 譬喻品 的三車喻來建立華嚴的同別二教之一乘圓教, 以 法華經 為包含諸教之同教一乘, 其地位較低 ; 而 華嚴經 則歸為超越諸教的別教一乘, 亦即最勝經 就法藏的觀點來說, 華嚴思想是在天台思想之上, 故判 華嚴經 的別教一乘, 高於 法華經 的同教一乘 關鍵字 : 別教一乘 同教一乘 圓教 一乘 三乘 佛身 佛土 * 本論文之架構為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黃國清助理教授提供

2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一 前言 在中國佛教史中, 天台與華嚴之間有長期互動的關係, 天台所重視之一乘教以及圓教的想法, 都對後起的華嚴宗而言, 成為一種既是尊重而吸收, 又思更進一步地渴望超越的里程碑 1 法華經 是天台宗立說的主要依據, 主要闡明 會三歸一 開權顯實 的經典, 智顗的判教學說中, 將其視為最高經典, 即化法四教中的一乘圓教 華嚴宗則承襲了天台宗的思想, 重視其一乘教 圓教思想, 並加以轉化, 而形成了其宗派特殊的見解 從智儼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 以下簡稱 華嚴經搜玄記 ) 開始, 一直到法藏的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 以下簡稱 五教章 ) 為止, 都是引用 法華經. 譬喻品 的三車喻來建立華嚴的同別二教之一乘圓教, 而把華嚴歸為別教一乘, 法華定為同教一乘 所以說, 智儼 法藏的別教一乘皆是借用 法華經 的教法, 來建立其圓教之教義 本論文主要以 五教章 之文本為主, 探討法藏判教的圓教思想中, 別教與同教之差異 首先討論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所具有的圓教義涵, 此二者皆屬於五教之 圓教, 故二者皆具有圓教義涵, 比較其間之差異 ; 其次論述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差異, 主要從 分相門 教義攝益 教起前後 等三個面向來探討其一乘與三乘的差異 ; 最後則對佛身 佛土的差異予以比較說明 二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的圓教義涵 法藏是華嚴宗的實際創始者, 其將如來一代所說教法的內容分為五類, 即小 始 終 頓 圓等五教 其中圓教, 又稱一乘圓教, 亦即圓融無礙的教門 圓教又可分為同 別二教, 其最初是由智儼提出, 而由法藏集大成 智儼的同 別二教思想, 主要來自 華嚴經搜玄記 2, 以及 華嚴五十要問答 3 今以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 ( 以下簡稱 華嚴經孔目章 ) 為主, 來說明其 同 別二教 論 : 1 郭朝順 : 華嚴宗的可說與不可說, 收錄於 正觀 27 期,( 南投 : 正觀雜誌社,2003 年 12 月 ) 2 華嚴經搜玄記 卷 1: 問 : 此經何故上來通三乘分別及攝者? 答 : 為此經宗通, 有同 別二教, 三乘境見聞及修等故也 ( 大正藏 冊 35, 頁 14 中 ) 3 華嚴五十要問答 卷 1: 依一乘義, 一切眾生通依及正竝皆成佛, 如 華嚴經 說 以此義, 準上四句義, 即是一乘共教, 非別教也 ( 大正藏 冊 45, 頁 519 下 ) 以及 華嚴五十要問答 卷 2: 此中所明如來藏 佛性, 雖約諸義, 差別不同, 皆是同教一乘義也 何以故? 為成普法故, 普法所成故 ( 大正藏 冊 45, 頁 534 下 ) 112

3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夫圓通之法, 以具德為宗 緣起理實, 用二門取會 其二門者, 所謂同別二教也 別教者, 別於三乘故, 法華經 云: 三界外別索大牛之車 故也 同教者, 經云 : 會三歸一, 故知同也 又言同者, 眾多別義, 一言通目故言同 又會義不同, 多種法門, 隨別取一義, 餘無別相, 故言同耳 所言同者, 三乘同一乘故 又言同者, 小乘同一乘故 又言同者, 小乘同三乘故 4 光統認為此經的宗趣是 因果理實 5, 到了智儼則以 同別二教 來體會華嚴宗趣的 緣起理實 的德相二門 別教一乘, 是指一乘教與三乘教不同, 也就是 法華經 三界外的大白牛車, 即 華嚴經 的圓融無盡說 ; 而同教一乘, 是指一乘 三乘 小乘相互共通, 也就是 法華經 開三乘方便顯一乘真實的 會三歸一 五教章 主要彰顯的是華嚴別教一乘的教義, 故於經首就開章明義云 : 今將開釋如來海印三昧一乘教義, 略作十門 : 建立一乘第一 ; 教義攝益第二 ; 古今立教第三 ; 分教開宗第四 ; 乘教開合第五 ; 起教前後第六 ; 決擇其意第七 ; 施設異相第八 ; 所詮差別第九 ; 義理分齊第十 6 以此十門, 來顯示華嚴教義之殊勝處, 乃超越其他的教法 在十門的第一門 建立一乘第一, 即先安立華嚴一乘 法華一乘之位置 : 然此一乘教義分齊, 開為二門 : 一 別教 ; 二 同教 7 此同 別二教之分類法, 乃是承襲智儼的說法而來 別教一乘, 即是別於三乘, 指 華嚴經 的 無盡緣起 ; 同教一乘, 即是 法華經 的一乘, 其說與三乘教的教義相同 由此, 也有兩種圓教, 即華嚴宗人和天台宗人所立的不同圓教 8 在一乘教中, 又分為共教 不共教二種, 智儼於 華嚴五十要問答 云 : 一乘教有二種 : 一 共教 ; 二 不共教 圓教一乘所明諸義, 文文句句皆具一切, 此是不共教, 廣如 華嚴經 說 二 共教者, 即小乘 三乘教 名字雖同, 意皆別異, 如諸大乘經中廣說, 可知 9 智儼共 不共的概念, 是依據 大智度論 的共般若 不共般若而來 10 一乘不共教, 是指不共般若, 獨為菩薩所說的 華嚴經, 故又稱圓教一乘 ; 而一乘共教, 是指共般若, 為聲聞 緣覺 菩薩共說之般若, 指小乘教 三乘教 智儼將 華嚴經 判為一乘不共教, 也就是圓教的一乘, 突顯了 華嚴經 優於其它小乘 三乘的經典 此外, 他將小乘教 4 華嚴經孔目章 卷 4, 大正藏 冊 45, 頁 585 下 -586 上 5 華嚴經探玄記 卷 1: 五 依光統師以因果理實為宗 ( 大正藏 冊 35, 頁 120 上 ) 6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上 7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上 8 方立天 : 法藏 ( 台北 : 東大圖書公司,1991 年 7 月 ), 頁 68 9 華嚴五十要問答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522 中 10 大智度論 卷 34: 般若波羅蜜有二種: 一者 與聲聞 菩薩 諸天共說 ; 二者 但與十住具足菩薩說 ( 大正藏 冊 25, 頁 310 下 )

4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三乘教判為一乘共教的理由, 大概是 鑑於小乘教和三乘教作為導向一乘教的方便法門, 其意旨和內容每有跟一乘教相通地方, 故有這說法 11 由上可知, 華嚴經 為別教一乘, 其 一乘 指一乘不共教, 是不共通於三乘人的教法 ; 法華經 為同教一乘, 其 一乘 指一乘共教, 則是共通於三乘人的教法 別教一乘 同教一乘, 皆屬於五教之 圓教, 故二者皆具有圓教義涵, 是否其圓教義涵相同呢? 以下將針對此問題予以解明 ( 一 ) 別教一乘的圓教義涵 別教一乘是如來自悟的境界, 稱之為 海印三昧, 即 華嚴經 所依之根 本定 法藏於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云 : 言海印者, 真如本覺也 妄盡心 澄, 萬象齊現 猶如大海, 因風起浪, 若風止息, 海水澄清, 無象不現 起信論云 : 無量功德藏法性真如海, 所以名為海印三昧也 12 此海印三昧, 就像如來 的心中, 識浪不生, 湛然澄靜, 如大海風平浪靜, 能於一心之中映現萬法, 如大 海映現列宿星月般, 三世一切法門悉於中現 故此華嚴別教一乘之殊勝, 是依海印定中所現的萬有而如實說 此別教一乘之教義, 可分為果分不可說 因分可說兩種 果分不可說, 是指 13 性海果分, 是不可說義 何以故? 不與教相應故, 則十佛自境界也 佛果是佛所悟的境界, 是盧舍那佛內證的十種圓滿佛身, 稱為性海境界, 其境界無法用語言來詮釋 因分可說, 是指 緣起因分, 則普賢境界也 14 應眾生機緣而說教之緣起因分, 即普賢菩薩之法門, 使眾生皆能趣向佛果 這是信仰 知解 修行 體悟一切普法者所能理解, 它是可以用語言來詮釋的境界 所以, 法藏的華嚴教學, 即是想由實踐觀點, 來究明 因 之緣起世界 廖明活 : 智儼判教思想的形成- 搜玄記 和 五十要問答 的判教學說, 收錄於 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 - 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 ( 台北 : 東大圖書公司,1995 年 4 月 ), 頁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大正藏 冊 45, 頁 637 中 13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上 14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上 15 參見木村清孝著. 李惠英譯 : 中國華嚴思想史 ( 台北 : 東大圖書公司,1996 年 ), 頁

5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別教一乘的教義, 果分是不可言說, 只能藉因分的普賢境界來說明 : 就普 賢門, 復作二門 : 一 分相門 ; 二 該攝門 分相門者, 此則別教一乘, 別於三 乘, 如 法華 中, 宅內所指門外三車, 誘引諸子令得出者, 是三乘教也 ; 界外露地所授牛車, 是一乘教也 16 普賢境界, 可分為二門 : 分相門與該攝門 分相門係表示別教一乘語義之相對立場, 又稱相對門 從相對來說, 別教的 別, 是指別異, 即華嚴無盡的一乘與三乘教不同, 故稱別教 分相門是指別教一乘與三乘有差別, 其於三乘之外, 別立一乘, 獨顯 華嚴經, 高出諸經 南朝梁光 17 宅寺法雲首先提出四車說, 認為 法華經. 譬喻品 的火宅喻中, 宅內所指的三車之外, 另外還有界外的大白牛車存在 亦即, 三乘只是方便, 只有一乘才是真實 之後, 天台宗 華嚴宗則承襲四車說法 法藏認為界外的大白牛車, 是真實的教法, 即是別教一乘, 是分相門 普賢境界的另一門, 即是該攝門 五教章 云 : 二 該攝門者, 一切三乘 18 等, 本來悉是彼一乘法 何以故? 以三乘望一乘有二門故 謂不異不一也 該攝門係表示別教一乘本質之絕對立場, 又稱絕對門 從絕對來說, 別教的 別, 是指不共, 三乘即一乘, 一乘之外別無三乘, 唯一圓教而絕待不共 該攝門是指 別教一乘的法體, 別教一乘與三乘其本質上是一致的, 三乘教本來就是一乘法, 以一乘圓教而該攝三乘教 對望一乘, 三乘有不異 不一二門 不一即分相門, 不異即該攝門 ( 二 ) 同教一乘的圓教義涵 在別教一乘教法中, 其海印三昧是直顯的, 稱為 直顯門 ; 在同教一乘教 法中, 其海印三昧則是寄託於三乘法門而顯一乘教義, 稱為 寄顯門 直顯 寄顯二門, 皆是海印定中所表現的法界無盡緣起, 所以別教 同教的教法, 皆為華嚴教法所攝 在一乘圓教的華嚴之中, 何以有 寄顯 之說法呢? 其理由有三 : 第一是中下根者不能了解一乘無盡之義, 故須寄托於三乘而顯無盡義 ; 第二是由於如來的善巧方便, 施設前後次第, 以引三乘之機, 廻入一乘 ; 第三是說 : 本來 小乘 三乘等差別, 是由于機情的偏執所分的, 而在華嚴經裏, 如無 小 三 等法, 乃無法使三乘等人入一乘, 故須立寄顯之說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上 17 妙法蓮華經義記 卷 4: 諸子即是三乘人, 三乘不一, 故言諸也 三種寶車, 即是羊 鹿 牛車, 即譬昔日阿羅漢 辟支佛 大力菩薩三學人究竟果 珍寶大車, 平等種, 無三種差別, 即譬今日 法華經 中, 為眾生受記同得佛果 ( 大正藏 冊 33, 頁 619 上 ) 18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8 中 19 李世傑 : 華嚴哲學要義 ( 台北 : 佛教出版社,1990 年 5 月 ), 頁

6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同教可分為兩種 : 一為定內 ( 禪定之內 ), 即 定內同教 ; 另一為定外 ( 禪定之外 ), 即 定外同教 20 華嚴經 所明之同教為海印定中所說, 它的名目雖同三乘, 但它的義理也是無盡的一乘教, 是為了引導中下根弟子, 須寄託三乘以顯無盡的一乘教, 稱為定內同教 世尊出定後, 下鹿野苑, 從阿含乃至法華涅槃的末教之中, 其所明之同教則不依海印定, 含有三一和合之說, 稱為定外同教 定內 定外同教的思想, 於智儼 法藏的著作中皆有探討 華嚴經孔目章 云.. 一乘同別教義依海印定起, 普眼所知 ; 三乘教義依佛後得法住智說 21 五教章 云 : 此一乘教起要依佛海印三昧中出, 不同三乘等依佛後得智出 22 所以, 別教一乘 定內同教皆是從海印定中所產生的智慧, 而定外同教則是依佛的後得智而說 定內同教是以其 教法 為主, 是三乘差別的分際, 因眾生拘執自得之法以為究竟, 不能夠體會無盡圓融之理 定外同教是針對 根機 所說, 由於如來的 善巧方便, 根本的一法, 隨順機情而流露為枝末的教法 是一種 向下門的同教, 它是由圓教 頓教所施設的方便, 而開出小 始 終三教者, 故稱為向下門 ; 而法華的會三歸一, 而至界外別教一乘者, 則是一種 向上門的同教, 由小 始而至終 頓 圓教者, 故稱為向上門 所以, 定內同教 定外同教都只是深入一乘別教的方便法門 同教 是指 以一同三, 一三和合 之意, 根據 華嚴一乘教義章集解 的解釋, 同教分為二種 : 一 三乘同教, 謂一乘垂於三乘, 使三乘同於一乘, 乃三乘同教也 ; 二 一乘同教, 謂三乘參於一乘, 法兼具德, 乃一乘同教也 23 所以華嚴的同教可說 同教一乘, 是以 法華經 會三歸一 之旨為主 同教中, 法華經 所開之權, 名為三乘同教 ; 法華經 所顯之實, 名為一乘同教 同教一乘亦分為二門 : 同教者, 於中二 : 初分諸乘, 後融本末 25 同教的二門, 即分諸乘 融本末 其中 分諸乘, 是指為了方便誘導不同根機的眾生領悟一乘佛法, 而將同教一乘的法體分為六門 : 一乘 二乘 三乘 四乘 五乘, 乃至無量乘 其中 一乘 則以七義來說明, 從第一義則可看出 同教 的主要目的 : 初約法相交參以明一乘, 此則一乘垂於三乘, 三乘參于一乘, 是則兩宗交接連綴引攝成根欲性, 令入別教一乘故也 26 三乘 一乘教義是交互參涉的, 它的最終目的是令三乘欣慕, 而趣入別教一乘 參見高楠順次郎著. 包世中譯 : 佛教哲學精義 ( 桃園 : 圓光寺印經會,1988 年 ), 頁 華嚴經孔目章 卷 4, 大正藏 冊 45, 頁 586 中 22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84 上 23 參見李世傑 : 華嚴哲學要義 ( 台北 : 佛教出版社,1990 年 5 月 ), 頁 靄亭 : 華嚴一乘教義章集解 ( 台北 : 華嚴蓮社,2000 年 12 月第 4 版 ), 頁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8 下 26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8 下 116

7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同教的另一門, 即是融本末 五教章 云 : 二 融本末者, 此同文說諸乘等會融無二, 同一法界, 有其二門 : 一 泯 權歸實門, 即一乘教也 ; 二 攬實成權門, 則三乘教等也 初則不壞權而 即泯, 故三乘即一乘而不礙三 ; 後則不異實而即權, 故一乘即三乘而不礙一 是故一三融攝, 體無二也 27 融本末是解釋同教一乘之名義, 係以一乘為本, 三乘為末, 而融合一乘與三乘本末二者 融本末復開出二門 : 一是 泯權歸實門, 是三亡而一顯, 即一乘同教, 此即開方便門, 示真實相 二是 攬實成權門, 是一隱而三顯, 即三乘同教, 所謂於一佛乘, 分別說三 一乘與三乘之間是互相融攝而不妨礙的, 就泯權歸實門而言, 三乘即一乘, 而不礙三乘, 三雖即一, 而三相宛爾, 此則實智之功也 ; 就攬實成權門而言, 一乘即三乘, 而不礙一乘, 一雖即三, 而一相儼然, 此則權智之力也 如是一乘與三乘互相融攝, 其體無二, 此即同教之義 同教一乘之融本末與別教一乘之該攝門, 皆是一乘與三乘互相融攝, 但是否有差別呢? 同教一乘之融本末, 是承認三乘一乘之本末差別而融合之, 它是三一和合 ; 而別教一乘的該攝門, 其本末是不異, 故不承認三乘一乘之本末差別, 而視一切三乘等法本來皆為一乘法 故兩者的一乘 三乘雖互相融攝, 則有所不同 由一乘 三乘的互相融攝關係, 法藏又將佛法分為四種 : 一 或唯一乘, 謂如別教 ; 二 或唯三乘, 如三乘等教, 以不知一故 ; 或亦一亦三, 如同教 ; 四 或非一非三, 如上果海 28 以上面的四種方法, 來表示別教一乘 三乘 同教一乘間的差別 : 第一種是華嚴的別教一乘, 是指露地大白牛車十十無盡主伴具足 ; 第四種是別教的性海果分, 十佛果海不可說境, 是故非一非三之教 第二種是三乘教未見一乘, 以權機方便而認為究竟, 未顯實教 第三種同教一乘, 則權實皆具, 三一和合 從以上四種法門中, 以二法來表示別教 一法表示三乘 一法表示同教, 可見法藏對別教的重視 雖然他又接著說 : 此四義中, 隨於一門皆全收法體, 是故諸乘或存或壞, 而不相礙也 29 但是, 法藏還是將別教一乘視為其重心所在 三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差異 法藏的教判論著 五教章, 主要闡發華嚴宗 無盡緣起 說的原理與內容, 別教一乘的教義, 它是透過十門來開顯 此十門中, 探討到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差異者有 :(1) 第一門 建立一乘 中, 別教一乘的 分相門, 以十項來 27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9 下 28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9 下 -480 上 29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80 上

8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說明一乘與三乘的差別 (2) 第二門 教義攝益 中, 敘述一乘與三乘之教義及其利益 (3) 第六門 教起前後 中, 本教是別教一乘, 末教是同教一乘 (4) 第七門 決擇其意 十種眾生中, 第七 從三入同 第八 從三入別 是同教一乘, 第九 別教因門 第十 別教果海 是別教一乘 (5) 第八門 施設異相 中, 分十項說明一乘與三乘相異之點 (6) 第九門 所詮差別 中, 略舉十門以顯能詮五教差別, 其中五教的 圓教 又分別教 同教來探討 30 五教章 十門中, 探討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差異的有六門, 因其體系過於龐大, 無法一一考察, 筆者依照十門的次第討論第一門 第二門 第六門之間的差異 ( 一 ) 分相門 中, 一乘與三乘的差異 五教章 主要闡釋華嚴別教一乘的教義, 它是不共於三乘的 法藏為了區隔一乘與三乘之不同, 於 分相門 中, 以十項來說明一乘與三乘的差別, 也就是以此十項來說明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的差別 1. 權實差別 : 以三中牛車亦同羊鹿, 權引諸子務令得出, 是故臨門三車, 俱是開方便門 ; 四衢道中別授大白牛車, 方為示真實相 31 此以 法華經. 譬喻品 的羊 鹿 牛車說明三車是權, 代表三乘 ; 大白牛車是實, 代表一乘 所以臨門三車只是方便誘引諸子逃出火宅, 至於露地的大白牛車中才是真實 2. 教義差別 : 以臨門牛車, 亦同羊鹿, 但有其名, 以望一乘俱是教故 能詮為教, 指聲名句文 ; 所詮為義, 指理性行果 三乘自宗, 雖有教有義, 但相對一乘而言, 但有教無義 3. 所明差別 : 以彼一乘, 非是界內先許三車, 是故界外四衢道中, 授諸子 時, 皆云非本所望 33 長者方便誘引諸子逃出火宅所賜與的應是三車, 卻出於 意外地授予大白牛車, 故稱一乘, 是非本所望 而三乘所指的三車, 則是本所期待的 所詮差別 十門中, 五教的 圓教 又分別教 同教來探討, 但 第四門 第五門 第八 門 則只有圓教一項 31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上 32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中 33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中 118

9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4. 德量差別 : 謂宅內指外, 但云牛車, 不言餘德 而露地所授七寶大車, 謂寶網寶鈴等, 無量眾寶而莊嚴等, 此即體具德也 又彼但云牛, 不言餘相 此云白牛, 肥壯多力, 其疾如風等, 用殊勝也 又云 : 多諸儐從, 而侍衛等, 行眷屬也 此等異相, 並約同教一乘, 以明異耳 又彼三中牛車唯一, 以彼宗明一相方便, 無主伴故 此則不爾, 主伴具足, 攝德無量 是故經云 : 我有如是七寶大車, 其數無量, 無量寶車, 非適一也 此顯一乘無盡教義 此義廣說, 如 華嚴 中 此約別教一乘, 以明異耳 34 同教三乘的 牛車, 不言餘德 餘相 ; 而同教一乘的大白牛車, 有體具德 用殊勝 行眷屬等功能, 但只明一相方便而無主伴具足 而別教一乘則言事事無礙 主伴具足 攝德無盡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之無盡教義 5. 約寄位差別 : 如 本業經 仁王經 及 地論 梁攝論 等, 皆以初 二 三地寄在世間, 四地至七地寄出世間, 八地已上寄出出世間 於出世間中, 四地 五地寄聲聞法, 六地寄緣覺法, 七地寄菩薩法, 八地已上寄一乘 35 法 諸經論對於十地位修行之分判中, 初地 ~ 三地, 寄在世間, 即人天乘 ; 四地 ~ 七地, 寄出世間, 即三乘 ; 八地以上, 寄出出世間, 即一乘 6. 付囑差別 : 如 法華經 云: 於未來世,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信如來智慧者, 當為演說此 法華經 使得聞知, 為令其人得佛智慧故 若有眾生不信 36 受者, 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 汝等若能如是, 則為報佛之恩 佛付囑未來世說法, 若是利根眾生, 則為其演說 法華經 一乘大法 ; 若是根機較鈍, 不信受一乘法者, 則為其演說大乘法, 示教利喜 7. 根緣受者差別 : 如此經 性起品 云: 佛子! 菩薩摩訶薩無量億那由他劫, 行六波羅蜜, 修習道品善根, 未聞此經, 雖聞不信受持隨順, 是等猶為假名 37 菩薩 三乘菩薩由於根機未熟, 雖多劫修行, 但對於一乘經典仍不能聽聞, 或已經聽聞而不能信受 受持隨順, 只能稱為假菩薩 ; 只有聞 信 受持隨順一乘經典, 才可稱為真佛子 8. 難信易信差別 : 如此經 賢首品 云: 一切世界群生類, 尠有欲求聲聞 38 乘, 求緣覺者轉復少, 求大乘者甚希有, 求大乘者猶為易, 能信此法甚為難 三乘之法, 從淺至深, 次第相乘, 尚容易信 ; 一乘之法, 其義深廣, 一位即具一切位, 是則難信 34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下 35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7 下 36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8 上 37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8 上 38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8 上 - 中

10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9. 約機顯理差別 : 如此經第九地初偈云: 若眾生下劣, 其心厭沒者, 示以聲聞道, 令出于眾苦 ; 若復有眾生, 諸根小明利, 樂於因緣法, 為說辟支佛 ; 若人根明利, 有大慈悲心, 饒益諸眾生, 為說菩薩道 ; 若有無上心, 決定樂大事, 為示於佛身, 說無盡佛法 39 對三乘根機眾生, 說四諦 十二因緣 六度等一相一寂之三乘理法 ; 對一乘根機眾生, 說主伴具足 十佛境界之一乘理法 10. 本末開合差別 : 如 大乘同性經 云 : 所有聲聞法 辟支佛法 菩薩法 諸佛法, 如是一切諸法, 皆悉流入毘盧遮那智藏大海 分別說三為開 ; 三乘為末, 會三歸一為合 茲以圖表來說明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差異 : 40 一乘為本, 於一佛乘, 十重教證 一乘 ( 別教一乘 ) 三乘. 大乘 ( 同教一乘 ) 權實差別 實, 大白牛車 權, 臨門三車 教義差別 有教有義 有教無義 所明差別 非本所望 ( 大白牛車 ) 本所期望 ( 三車 ) 德量差別 華嚴 主伴具足 攝德無量之無盡教義 牛車, 不言餘德 餘相 ; 大白牛車, 體具德 用殊勝 行眷屬 約寄位差別八地以上四 ~ 七地 付囑差別利根信受, 說 法華經 鈍根不信受, 說大乘法, 示教利喜 根緣受者差別聞 信 受持隨順一乘 難信易信差別深法難信 未聞一乘, 或聞而不信 受持隨順 淺教易信 約機顯理差別十佛境界 ( 無盡佛法 ) 四諦 十二因緣 六度 ( 一相佛法 ) 本末開合差別一乘為本, 分別說三為開 三乘為末, 會三歸一為合 39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8 中 40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78 中 120

11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從以上 分相門 的十項探討, 乃是依據 法華 華嚴 大乘同性 等 諸經文之引證, 以顯示三乘與一乘之差別, 進而亦顯示別教一乘所明之行 位 因 果 時 處等, 與三乘教之施設分齊完全不同 ( 二 ) 教義攝益 中, 一乘與三乘的差異 在 教義攝益第二 這一門中, 法藏很明確地將 華嚴經 定為別教一乘, 法華經 定為同教一乘 41 關於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的差別, 茲分 教義開合 與 攝益分齊 來探討 1. 教義開合 : 三乘三句者: 或具教義, 約三乘自宗說 ; 或唯教非義, 約同教一乘說 ; 或俱非教義, 約別教一乘說, 為彼所目故也 一乘三句者 : 或具教義, 約自別教說 ; 或唯義非教, 約同教說 ; 或俱非教義, 唯約三乘教說, 隱彼無盡教 42 義故 關於一乘與三乘的教義開合, 就三乘的立場看 : 同教一乘有教無義, 是權非實 ; 別教一乘俱非教義, 俱非權實, 因為 一乘為綱, 三乘為目, 所以一切三乘等法, 悉屬於一乘 就一乘的立場看 : 別教一乘皆具教義, 而同教一乘則有義無教, 是實非權 所以, 從一乘的立場而言, 只有別教一乘才是教義二者皆悉具足 2. 攝益分齊 : 二 或攝界外機, 令得出出世益, 方為究竟 此有二種 : 若先以三乘令其得出, 後乃方便得一乘者, 此即一乘 三乘和合說故, 屬同教攝, 亦名迴三入一教, 此如 法華經 說 若先於一乘已成解行, 後於出世身上證彼 43 法者, 即屬別教一乘攝, 此如 小相品 說 攝益分齊分三門, 其中的第二門主要探討引攝已出離三界根機之眾生, 可分為二種 :(1) 同教分為二種 : 一為三乘同教, 另一則為一乘同教 三乘同教, 又稱迴三入一教 會三歸一, 即先以三乘法, 引領眾生出離三界, 然後再以種種善巧方便, 使其歸向一佛乘之真實, 即 法華經 所說 (2) 對於一乘法已先行知解並進而實踐躬行, 然後於出世法中證悟一乘教義, 達到無盡圓融的佛果境界, 即 華嚴經 所說 攝益分齊的第三門主要探討平等引攝三界內外根機的眾生 三 或通攝二機, 令得二益 此亦有二 : 若先以三乘引出, 後令得一乘, 亦是三一和合, 攝機成二益, 故屬同教, 此如 法華經 說 若界內見聞 出世得法 出出世證成, 或界內通見聞解行 出世唯解行 出出世唯證入, 此等屬別教一乘, 此如 華嚴 44 說 通攝二乘根機的眾生, 可分為二種 :(1) 一乘同教, 即先以三乘法, 41 五教章 卷 1: 初中有三義: 一者 如露地牛車, 自有教義, 謂十十無盡, 主伴具足, 如 華嚴 說, 此當別教一乘 三者 以臨門三車為開方便教, 界外別授大白牛車, 方為 示真實義, 此當同教一乘, 如 法華經 說 ( 大正藏 冊 45, 頁 480 上 ) 42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80 上 43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80 上 - 中 44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80 中

12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引領三界內眾生出離三界, 然後再使其歸向一佛乘之真實, 即 法華經 所說 (2) 眾生於三界內已見 已聞, 出離三界後知解並實踐躬行, 出出世間後證悟一乘教義 ; 或者於三界內既有見聞又有知解 實踐躬行, 出離三界後只有知解 實踐躬行, 出出世間後證悟一乘教義, 皆是別教一乘的攝益, 即 華嚴經 所說 所以, 法華的攝益是同教的引三入一, 而華嚴唯一乘而以見聞解行證入之次第, 令唯修習此別教一乘, 是華嚴一貫的別教一乘 45 ( 三 ) 教起前後 中, 一乘與三乘的差異 在 教起前後第六 這一門中, 法藏從佛陀說法的 時間 處所 上, 區別本教及末教 本教即別教一乘, 指 華嚴經 的教法 ; 末教指同教一乘, 即其餘經典所說的教法 關於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的差別, 茲分 本教 與 末教 來探討 1. 本教, 是直說佛自證境界的法門, 又因是契合法性之根本教說, 也叫 稱性本教 或 稱法本教, 即是華嚴宗用以闡揚別教一乘之 華嚴經 五教章 云 : 初者, 謂別教一乘 即佛初成道第二七日, 在菩提樹下, 猶如日出先照高山, 於海印定中同時演說十十法門, 主伴具足, 圓通自在, 該於九世十世, 盡因陀羅微細境界 即於此時, 一切因果理事等, 一切前後法門, 乃至末代流通舍利見聞等事, 並同時顯現 46 同別二教皆主張五時判教說, 華嚴時 是五時的第一時, 如日照高山之時, 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七日, 於菩提樹下所說的圓頓教法, 這是為普賢大機所說的根本法輪 稱法本教是佛陀於海印三昧的禪定境界中, 為普機眾生演說十十無盡的教義, 顯示 華嚴經 的圓融無礙, 相即相入, 自由自在的甚深法門 2. 末教, 是佛為適應小乘 三乘等不同根機而說的教法, 因是從本教流出的枝末之教, 又叫 逐機末教 五教章 云 : 二 逐機末教者, 謂三乘等有二義 : 一 與一乘同時異處說 ; 二 異時異處說 初義者, 是同教故, 末不離本故, 47 依本而成故 後義者, 本末相分故, 與本非一故 逐機末教之說法, 區分 時 處 為二種 : 一為 同時異處, 謂佛說末教 ( 三乘 小乘 ) 之時間, 同於本教 ( 一乘 ), 而處所不同 時間同在第二七日, 處所則於菩提道場外所說 同時異處, 也就是定內同教, 是世尊於海印定中, 不離覺樹而遍昇六天, 遍在一切時 處, 對無量眾生的說法 另一則為 時處俱異, 謂佛說三乘 小乘教與說一乘教之時 處皆不相同 時間在二七日以後, 說法的處所在異處 異時異處, 也就是定外同教, 是世尊於出定後不依海印定所說的教門, 其中含有三一和合之說, 45 莊崑木 : 從天台判教的立場試論- 法藏 五教章中對法華的批判, 收錄於 法光學壇 第 2 期,( 台北 :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1998 年 ), 頁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82 中 47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82 下 122

13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或者唯說三乘 四 佛身 佛土的差異 ( 一 ) 佛身論佛身即佛陀的身體, 佛身論是指對佛陀身體的各種考察與說明 在佛陀入滅後不久, 佛教內部就對佛身產生歧見 大眾部主張佛陀是恒存不滅的, 其肉身雖已入滅, 但法身卻是長存的 ; 上座部則持反對的態度 到了大乘佛教興起, 盛行菩薩成佛之說, 也對佛身問題進行深入的考察和闡述, 其理論的基本趨勢是從一身說到十身說等多種說法 一般而言, 以三種佛身或佛三身說最為普遍 三種佛身是 : 法身 報身 應身 ; 一說是自性身 受用身 變化身 1. 別教一乘的佛身華嚴宗人以毘盧遮那法身佛為理想的佛身, 並奉為華嚴的教主 這個法身佛, 在六十卷 華嚴經 略稱為 盧舍那佛 ( 亦即光明遍照 ), 在八十卷 華嚴經 略稱為 毘盧遮那佛 ( 亦即遍一切處 ), 因為不同譯本的差別, 而有 盧舍那佛 毘盧遮那佛 的名稱, 但這皆是釋迦牟尼佛同一佛體的異名, 故在究竟上, 並無三身可分 十佛或十身, 是指 華嚴經 所說的十種佛身 關於釋迦佛身, 次別約釋迦身明者, 此釋迦身, 或非法非報化, 如別教一乘, 是十佛故也 48 別教一乘主張釋迦佛身, 既不是法身也不是報身和化身之三身說, 乃是以十佛顯示無盡, 故稱佛的十種身 智儼是最早將十身具足的法身佛分為解境十佛 行境十佛者 49 解境十佛, 指華嚴圓教菩薩於因位以觀智解悟照了的境界, 其境界雖各不相同, 約其類別可分十種, 統稱為解境十佛 十身指..眾生身 國土身 業報身 聲聞身 辟支佛身 菩薩身 如來身 智身 法身 虛空身 50 第一至第三為染分身, 第四至第九為淨分身, 第十是染淨不二分身 又十身中, 第二為國土世間, 第一 第三至第六為眾生世間, 第七至第十為智正覺世間 解境十佛是在染 淨 不二的境界下, 融攝 眾生 國土 智正覺 之三世間所成, 故謂為融三世間的十身 48 五教章 卷 3, 大正藏 冊 45, 頁 498 下 49 參見 華嚴經孔目章 卷 2, 大正藏 冊 45, 頁 560 上 50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26, 大正藏 冊 9, 頁 565 中

14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行境十佛, 指華嚴圓教菩薩完成修行時, 而體達究極的佛果 ; 此一佛果係超絕因位菩薩解悟照了的境界 法藏談到別教一乘的十佛是指行境十佛 : 或立十佛以顯無盡, 如 離世間品 說, 此約一乘圓教說也 51 行境十佛乃就一佛身之德而分, 此即 離世間品 的行境十佛指正覺佛 願佛 業報佛 住持佛 化佛 法界佛 心佛 三昧佛 性佛 如意佛 52 此外, 十地品 的融三世間十身中, 於第七如來身中, 又分出十身之說, 指菩薩 ( 提 ) 身 願身 化身 住持身 相好莊嚴身 勢力身 如意身 福德身 智身 法身 53 此二處之十身, 完全相同, 唯是一體 法藏和華嚴宗人所說的佛身, 即毘盧遮那法身, 是融即三身, 廣攝三世間, 具足十身, 周遍法界, 圓融無礙的一大法界 54 智儼雖說有行境 解境二種十佛, 為了強調修因感果的關係, 卻以行境十佛為主 ; 法藏為了顯示法界無盡緣起的奧義處, 卻以解境十佛為主, 又兼及行境十佛 2. 同教一乘的佛身關於釋迦佛身的看法, 五教亦有所不同, 有的視為佛的法身, 有的視為佛的化身, 而同教一乘 小乘則視為是佛的報身 : 次別約釋迦身明者, 此釋迦身, 或有是報非法化, 如同教一乘及小乘說, 但深淺為異也 55 天親論主, 判釋迦身為報身菩提, 故云同教是報身 小乘認為此三千世界外, 別無淨土, 若依小乘中, 唯此娑婆雜穢處, 是佛報土 於中此閻浮提, 是報佛所依 56 這個雜穢的娑婆世界是報身佛所居之土, 四洲之一的南瞻部洲是報身佛所依之處 所以, 同教一乘 小乘皆認為釋迦佛身是報身, 但對於報身的深淺程度則有所不同 同教一乘的法身佛, 結合了始 終 頓三教的四種情形 : 義中先約法身, 或唯真境界為法身, 如 佛地論 五種法攝大覺地, 清淨法界攝法身, 四智攝餘身, 此約始教說 或唯妙智為法身, 以本覺智故, 修智同本覺故, 如 攝論 無垢無罣礙智為法身, 金光明 中四智攝三身, 以鏡智攝法身故 ; 或鏡智合為法身, 以境智相如故, 如梁 攝論 云 : 唯如如及如如智獨存名為法身, 此上二句約終教說 或境智俱泯為法身, 如經云 : 如來法身非心非境, 此約頓教說 或合具前四句, 以具德故, 或俱絕前五, 以圓融無礙故, 此二句如 性起品 說, 此 約一乘辯 57 五教的佛身觀, 先從法身談起 : 始教以真如法性為法身 ; 終教以 圓妙智慧為法身, 或者所證悟的真如本性與能證的無上智慧為法身 ; 頓教則完全 51 五教章 卷 3, 大正藏 冊 45, 頁 499 上 5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37, 大正藏 冊 9, 頁 634 下 53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26, 大正藏 冊 9, 頁 565 下 54 參見方立天 : 法藏 ( 台北 : 東大圖書公司,1991 年 7 月 ), 頁 五教章 卷 3, 大正藏 冊 45, 頁 498 下 56 五教章 卷 3, 大正藏 冊 45, 頁 497 下 57 五教章 卷 1, 大正藏 冊 45, 頁 480 中 124

15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泯滅認識對象和智慧兩方面作為佛的法身 ; 圓教之同教一乘則總攝上面的四種情形, 將它們視為方便施設的緣故 ; 圓教的別教一乘則泯滅前面五種情形, 因為前五種的法身屬於解境十佛, 此種法身屬於行境十佛, 它是超越了語言和思惟, 只有證悟一切事物和現象圓融無礙才是佛的法身 另外一種說法, 認為釋迦佛身是實報受用之身 或有說此釋迦身, 即為實報受用之身 如 佛地經 初說 : 此釋迦佛, 即具二十一種實報功德, 彼論釋為受用身也 此亦約同教說 何以故? 此釋迦佛, 若三乘中, 但為化身 ; 若別教一乘, 以為究竟十佛之身 今此方便, 勸彼三乘, 顯釋迦身, 非但是化 恐難信受, 故彼經中, 為約說佛果深功德處, 明佛身隨教, 即權歸實, 說為報身 即方便顯, 說華嚴一乘法時, 此釋迦身, 亦隨彼教, 即究竟十佛法界身也 是故以彼為同教攝也 58 根據 佛地經 的說法, 釋迦佛具有二十一種實報功德, 所以同教之釋迦佛身為實報身 ; 而 佛地經論 則認為釋迦佛身為受用身, 故合稱為實報受用身, 亦屬於報身佛 三乘人的釋迦佛身為化身佛, 同教為了勸化三乘人進入一乘, 故彼 法華經 於說佛果的深細處, 開權顯實, 說為報身 別教一乘的釋迦佛身為究竟法身佛, 今依 法華經 開權顯實, 未顯重重無盡, 故為同教的報身佛 ( 二 ) 佛土論佛土, 又作佛國 佛國土 佛界 佛剎 指佛所居住之處, 或佛教化之國土 佛土不僅指淨土, 甚且連凡夫所居住之現實世界 ( 穢土 ), 因是佛所教化之世界, 亦稱佛土 有佛身就有佛土, 佛土的差別是隨著佛身的演變而緊密聯繫著, 由於對佛身的解釋之異, 佛土遂有二種 三種 五種等說法 1. 別教一乘的佛土 華嚴經 將佛土分為國土海和世界海兩種, 法藏據此而在 五教章 中對國土海和世界海做了系統性的闡發 若別教一乘, 此釋迦牟尼身, 非但三身, 亦即是十身, 以顯無盡 然彼十佛境界所依有二 : 一 國土海, 圓融自在, 當不可說 若寄法顯示, 如第二會初說 二 世界海, 有三類 : 一 蓮華藏莊嚴世界海, 具足主伴, 通因陀羅等, 當是十佛等境界 二 於三千界外, 有十重世界海 : 一 世界性 ; 十 世界相 此等當是萬子已上輪王境界 三 無量離類世界, 皆遍法界 如一類須彌樓山世界, 數量邊畔, 即盡虛空遍法界 ; 又如一類樹形世界, 乃至一切眾生形等, 悉亦如是, 皆遍法界, 互不相礙 五教章 卷 3, 大正藏 冊 45, 頁 498 上 - 中 59 五教章 卷 3, 大正藏 冊 45, 頁 498 中 - 下

16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法藏站在別教一乘的立場, 強調國土海是證悟者真如的內心世界, 只有覺者才能了知, 眾生是無法了解的, 為不可說圓融自在的依報 世界海則是可以言說的, 它是佛陀順應根機, 教導眾生的世界, 可分為三類 :(1) 蓮華藏世界, 簡稱華藏世界, 它是自蓮花生出的功德無量 廣大莊嚴的世界, 也是十身具足的毘盧遮那佛所居 蓮華藏世界, 不是淨穢不二的淨土, 而是主體與客體彼此融攝的世界, 就像帝釋天宮殿上的網珠光光交涉 重重無盡的境界一般, 也是十佛教化眾生的境界 (2) 十重世界, 是在娑婆世界以外存在的十重世界, 其次第廣大無邊, 為解行位人所居 十重世界, 是指世界性 ( 同類義 ) 世界海( 眾多 深廣義 ) 世界輪 ( 齊用義 ) 世界圓滿( 具德義 ) 世界分別( 不雜義 ) 世界旋( 正旋義 ) 世界轉( 側轉義 ) 世界蓮華( 敷發義 ) 世界須彌( 勝好義 ) 世界相 ( 形貌義 ) (3) 無量雜類世界, 又作雜類世界, 是盡虛空遍法界, 有無量形相不同的世界, 是見聞位人所居 具體指蓮華藏世界中諸世界種, 這些世界種, 作眾生形 須彌山形 河形 轉形 旋流形 輪形 樹形 樓觀形 雲形 網形, 形相不同, 遍滿於一法界, 無量無邊, 無窮無盡, 無障無礙 世界海的這三種世界的關係為 : 此上三位, 並是一盧舍那十身攝化之處 仍此三位, 本末圓融, 相收無礙 何以故? 隨一世界, 即約麁細有此三故 60 以上三類世界, 其體並非別存 亦即依證入生 解行生 見聞生的所見不同而分的世界 其中蓮華藏世界是本 ( 中心 主 ), 其他二世界是末 ( 枝末 伴 ) 三類世界其體相同而粗細有別, 互相融攝, 圓融無礙, 而成為十身具足的盧舍那佛所攝化之境土 2. 同教一乘的佛土 由於五教對於佛身的看法不同, 相對的對佛土的看法亦有別, 有的視為法性土及自受用土, 有的視為化土, 同教一乘則視為報土 : 或說釋迦報土, 在靈鷲山 如 法華 云 : 我常在靈山等 法華 論主, 釋為報身菩提也 當知此約一乘同教說 何以故? 以 法華 中亦顯一乘故 其處隨教, 即染歸淨, 故說 法華 處, 即為實也 五教章 卷 3, 大正藏 冊 45, 頁 498 中 61 五教章 卷 3, 大正藏 冊 45, 頁 498 上 126

17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同教一乘的佛身, 根據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 的說法, 釋迦牟尼佛居住在靈鷲山 62, 他實無消滅, 是一位壽命無量, 常住不滅的久遠釋迦, 顯示其永遠性而具體性的佛, 當屬於三身之中的報身佛 報身是因行果德身, 雖富具體性, 但在因行之點有其起始, 而於佛果報 ( 果德 ) 之點是一永遠, 故為有始無終 若以結局的永遠性 具體性皆有若干的滿足而言, 應是報身了 此即天台智顗, 將永遠釋迦視為報身佛之處 63 報身佛所居的國土即實報淨土, 亦稱靈山淨土 同教積極肯定淨土, 認為穢土即淨土, 淨土即穢土, 換言之, 現實世界即是淨土, 土體無別, 悟之即淨土, 迷之即穢土 64 五 結論 法華經 是天台宗立說的主要依據, 智顗將其判為一乘圓教 ; 華嚴宗則承襲了天台宗的思想, 重視其一乘教 圓教思想 華嚴宗將圓教分為同 別二教, 其最初是由智儼提出, 而由法藏集大成 從智儼到法藏都是引用 法華經. 譬喻品 的三車喻來建立華嚴的同別二教之一乘圓教, 而把華嚴歸為別教一乘, 法華定為同教一乘 所以說, 智儼 法藏的別教一乘皆是借用 法華經 的教法, 來建立其圓教之教義 別教一乘是指 華嚴經 的教義, 其代表著圓教的圓融無礙法門 其教法是如來自悟的境界, 稱為海印三昧, 又可分為性海果分 緣起因分 性海果分, 是諸佛所證悟的境界, 不可言詮 ; 緣起因分, 是可以言詮的, 但必須像文殊 普賢等大根機的菩薩才能理解的 緣起因分的普賢境界可分為分相門 該攝門 華嚴別教一乘的圓教義涵中, 分相門主要顯示一乘與三乘的差別相, 突顯華嚴別教一乘的優越性 ; 該攝門, 則顯示一乘與三乘彼此相融的關係, 突顯華嚴別教一乘的圓融性 別教一乘是指海印三昧一乘教義所說, 十十無盡主伴具足 ; 定內同教雖也是海印定中所說, 但含有三乘義理, 則可視為華嚴別教一乘所流出 定外同教, 則是 法華經 所明之同教不依海印定, 它是依佛的後得智而說, 含有三一和合的教法 所以, 同教一乘則有二種 : 一種是華嚴經本身所包含的, 另一種則是 法華經 所說的 但定內同教 定外同教皆是別教一乘的方便法門, 皆攝入華嚴教法之中, 所以華嚴教法是圓滿 圓融的, 能夠含攝一切佛法 同教一乘又分為分諸乘 融本末 同教一乘的圓教義涵中, 分諸乘主要顯示一乘與三乘的和合相, 62 妙法蓮華經 卷 5: 於阿僧祇劫, 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 大正藏 冊 9, 頁 43 下 ) 63 田村芳朗著. 林保堯譯 : 法華經的佛陀觀, 收錄於 法華思想 ( 台北 :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 6 月 ), 頁 李世傑 : 華嚴哲學要義 ( 台北 : 佛教出版社,1990 年 5 月 ), 頁

18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突顯同教一乘的包含性 ; 融本末, 則顯示一乘與三乘彼此互相融攝的關係, 突顯同教一乘的圓融性 同別二教, 各開二門, 而網羅三乘一乘, 最後論到三乘一乘間的不一不異, 把佛陀一代教法, 攝在同別二教的範疇, 再把同別二教納入一乘圓教的華嚴大海中, 這是 絕對判教 之宗旨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的差異, 主要分三個部分來討論 :( 一 ) 在 分相門 中, 以 權實 教義 所明 德量 約寄位 付囑 根緣受者 難信易信 約機顯理 本末開合 等十項來說明一乘與三乘的差別, 進而亦顯示別教一乘所明之行 位 因 果 時 處等, 與三乘教之施設分齊完全不同 ( 二 ) 在 教義攝益 中, 法藏將 華嚴經 定為別教一乘, 法華經 定為同教一乘 教義開合 中, 就三乘的立場看, 同教一乘有教無義, 別教一乘俱非教義 ; 從一乘的立場而言, 只有別教一乘才是教義二者皆悉具足 攝益分齊 中, 法華的同教一乘攝益, 是以三乘法, 引領眾生出離三界, 再使其歸向一佛乘 ; 而華嚴的別教一乘攝益, 則以見 聞 知解 實踐躬行 證悟一乘之次第, 達到無盡圓融的佛果境界 ( 三 ) 教起前後 中, 法藏從佛陀說法的 時間 處所 上, 區別本教及末教 本教, 即佛陀成道後的第二七日, 於菩提樹下所說的圓頓教法, 也就是別教一乘之 華嚴經 ; 末教, 指佛為適應小乘 三乘等不同根機而說的教法, 即同教一乘 逐機末教又分二類, 一是在第二七日於菩提道場外所說, 稱為 同時異處說 ; 二是在第二七日以後在異處所說, 又稱 異時異處說 佛身指佛陀的身體, 佛土指佛所居住之處, 或佛教化之國土 有佛身就有佛土, 佛土的差別是隨著佛身的演變而緊密聯繫著 別教一乘主張釋迦佛身, 既不是法身也不是報身和化身之三身說, 乃是以十佛顯示無盡, 故稱佛的十種身 智儼是最早將十身具足的法身佛分為解境十佛 行境十佛者 在 五教章 中, 別教一乘的法身屬於行境十佛, 它是超越了語言和思惟, 只有證悟一切事物和現象圓融無礙才是佛的法身 同教一乘視釋迦佛身為佛的報身, 法身佛結合了始 終 頓三教, 屬於解境十佛 另一種說法, 釋迦佛身是實報受用身, 乃是根據 佛地經 佛地經論 而來, 亦屬於報身佛 別教一乘的佛土論, 將佛土分為國土海和世界海兩種 國土海是證悟者真如的內心世界, 果分不可說土 ; 世界海是佛所教化的世界, 因分可說的, 分為蓮華藏世界 十重世界 雜類世界三種 此三種世界互相融攝, 圓融無礙, 而成為十身具足的盧舍那佛所攝化之境土 同教一乘的佛身, 是依據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 的說法, 釋迦牟尼佛一直居住在靈鷲山, 是一位壽命無量, 常住不滅的久遠釋迦, 屬於三身中的報身佛, 其國土即實報淨土, 亦稱靈山淨土 128

19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參考書目 一 經疏原典 :( 按 大正藏 經碼順序 ) 1. 姚秦. 鳩摩羅什譯, 妙法蓮華經, 大正藏 冊 9,No 東晉. 佛馱跋陀羅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正藏 冊 9,No 姚秦. 鳩摩羅什譯, 大智度論, 大正藏 冊 25,No 梁. 法雲撰, 妙法蓮華經義記, 大正藏 冊 33,No 唐. 智儼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大正藏 冊 35,No 唐. 法藏述, 華嚴經探玄記, 大正藏 冊 35,No 唐. 法藏述,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大正藏 冊 45,No 唐. 智儼集, 華嚴五十要問答, 大正藏 冊 45,No 唐. 智儼集,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 大正藏 冊 45,No 唐. 法藏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大正藏 冊 45,No.1876 二 現代專書 ( 依作者姓名筆劃之順序排列 ) 1. 方立天 : 法藏, 台北 : 東大圖書公司,1991 年 7 月 2. 木村清孝著. 李惠英譯 : 中國華嚴思想史, 台北 : 東大圖書公司,1996 年 3. 田村芳朗著. 林保堯譯 : 法華經的佛陀觀, 法華思想, 台北 :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 6 月 4. 李世傑 : 華嚴哲學要義, 台北 : 佛教出版社,1990 年 5 月 5. 高楠順次郎著. 包世中譯 : 佛教哲學精義, 桃園 : 圓光寺印經會,1988 年 6. 靄亭 : 華嚴一乘教義章集解, 台北 : 華嚴蓮社,2000 年 12 月第 4 版

20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同異 - 以 五教章 為主 三 期刊論文 ( 依作者姓名筆劃之順序排列 ) 1. 莊崑木 : 從天台判教的立場試論- 法藏 五教章中對法華的批判, 法光學壇 第 2 期, 台北 :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1998 年 2. 郭朝順 : 華嚴宗的可說與不可說, 正觀 27 期, 南投 : 正觀雜誌社,2003 年 12 月 3. 廖明活 : 智儼判教思想的形成- 搜玄記 和 五十要問答 的判教學說, 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 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 台北 : 東大圖書公司,1995 年 4 月 130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二屆畢業論文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比較研究 指導教授 : 楊政河教授 研究生 : 釋傳智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比較研究 釋傳智 序 佛陀是一個偉大的成就者, 其留下來的法寶是三藏十二部經典 假使令一人獨立地直接看大藏經, 要能整理出一個眉目, 有頭緒, 實在很難 即使有眉目, 略得頭緒, 又幾時能到往賢所達的程度? 是以吾人必須間接的, 憑藉往賢層層累積的稱述以悟入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一 前言 法藏的十重唯識觀一般被認為是參考法相宗之窺基 ( ) 的學說而建立 窺基在 大乘法苑義林章 及 般若心經幽贊 立五重唯識觀 法藏在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中解釋 三界虛妄, 但一心作 的 一心 時, 約教時說此十門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一 前言 法藏的十重唯識觀一般被認為是參考法相宗之窺基 ( ) 的學說而建立 窺基在 大乘法苑義林章 及 般若心經幽贊 立五重唯識觀 法藏在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中解釋 三界虛妄, 但一心作 的 一心 時, 約教時說此十門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255-272(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釋道厚 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提要 : 華嚴宗集大成者唐朝法藏大師,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敦煌西夏晚期藏密石窟之研究

敦煌西夏晚期藏密石窟之研究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頁 391-416( 西 元 2010 年 ), 台 北 市 華 嚴 蓮 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 未 申 請 ) 敦 煌 密 教 石 窟 之 探 討 以 莫 高 窟 第 465 窟 為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五屆畢業論文 賢首判教體系之探討 指導教授 : 成公院長 學生 : 釋慈汶 一 緒言 賢首法藏大師的華嚴思想對我國的文化史 佛教史 哲學史影響相當重大深 遠, 而且也影響 推動了朝鮮和日本華嚴宗的創立和弘揚 賢首大師一生中, 建樹良多, 乃是集各種大家於一身者, 他不祇被尊為國師 宗師 ; 亦是偉大的佛學家 哲學家 ; 又是出色的翻譯家和弘法家 他的整個思想體系相當完整充實, 可概略地歸納成教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Religious study tour programme

Religious study tour programm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Master of Arts in Buddhist Studies Term 2 Alternative Saturday, 9:30am-12:30pm,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十種廣大佛事」之研究

「十種廣大佛事」之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二屆畢業論文 十廣大佛事 之研究 以 華嚴經 佛不思議法品 為中心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潤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五月 十廣大佛事 之研究 以 華嚴經 佛不思議法品 為中心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2 第一節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 全文章節大要 4 第二章 十廣大佛事意涵 4 第一節 佛事釋義 5 第二節十廣大佛事中的八道成道 8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69-8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百回本 西遊記 之 敘事矛盾 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 瞌睡蟲 提要 關鍵字 : 西遊記 敘事矛盾 瞌睡蟲 天王 69 百回本 西遊記 之 敘事矛盾 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 瞌睡蟲 一 引言 兩種不同形態之 瞌睡蟲 70 二 兩種異說與兩種假設 71 72 73 74 75 76 三 內證上的思索 77 78 79 四 由完美之作看敘事矛盾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 處於全球氣候變遷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全球各國各地頻繁出現極端氣候似乎已成定局 為此, 如何在五濁惡世的當今, 人門在理所當然享有舒適奢華的物質條件的同時, 對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日益顯著的客觀事實 天災人禍不是大自然對人類不公平的調戲, 而是我們應為自己所作的一切買單和承當 若以

摘要 : 處於全球氣候變遷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全球各國各地頻繁出現極端氣候似乎已成定局 為此, 如何在五濁惡世的當今, 人門在理所當然享有舒適奢華的物質條件的同時, 對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日益顯著的客觀事實 天災人禍不是大自然對人類不公平的調戲, 而是我們應為自己所作的一切買單和承當 若以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十九屆碩士論文 華嚴經 無情有性說之探究 以法藏和澄觀詮釋為主 A Study of Non-sentient beings with a Buddha-nature Though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azang and Chengguan in Avatamsaka Sutra 指導教授 陳英善老師 研 究 生 釋如觀 中華民國 一 三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疏

《華嚴經疏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1-28(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釋正持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三年級 提要 : 中國最早將佛典注疏運用科判方式呈現的是東晉道安,

More information

回到佛陀制戒的根本精神來了解傳戒儀軌

回到佛陀制戒的根本精神來了解傳戒儀軌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頁 293-314( 西 元 2010 年 ), 台 北 市 華 嚴 蓮 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 未 申 請 ) 釋 謙 定 淨 覺 大 乘 佛 教 思 想 研 究 所 前 言 三 壇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會極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一 緒論 釋會極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 在原始佛教聖典依文體與內容類別為十二種, 稱為十二分教, 或譯為十二部經 十二分聖教 譬喻 ( avadāna,apadāna, 阿婆陀那 阿波陀那 ) 即是其中之一, 其本意是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法華經 菩薩行的思想特質與實踐開展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Bodhisattva in the Lotus Sutra 研究生 : 呂嘉民 指導教授 : 黃國清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b セエ Zャ Qセ Tセセ i i * jpセヲj ゥQ セJt エセ ± セ 13L IDRi )(:. エゥセ dセ : セ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以行布與圓融來看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之起信 釋演惠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又 大智度論 云 :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此處的信不是一般的仰信, 而是智信 而且證入一真法界的方式, 法藏認為有五門, 第一就是要有信 入法界品 其主要人物為善財童子, 以及他的啟信老師文殊菩薩, 兩者都含有信的寓意 善財童子在過去世中, 就已深種善根,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3AEC9B6A1BB50B1D4A8C6B0DDC344AABAB5F8B0ECBFC4A6582E646F63>

<4D F736F F D2033AEC9B6A1BB50B1D4A8C6B0DDC344AABAB5F8B0ECBFC4A6582E646F63> 78 正觀第七十三期 / 二 Ο 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時間 與 敘事 之視域融合: 以呂格爾 三重再現 及法藏 新 十玄門 為線索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郭朝順 相對而言, 本文也從法藏新十玄門提供對於時間性的反省, 可以對映呂格爾對時間問題沈思之差別 基於對於人性與佛性的不同理解而產生不同的時間哲學觀點, 也衍生不一樣的關於 敘事 的主張, 法藏著重於終極覺悟的敘事, 而呂格爾則注視著敘事者在敘事活動中對自我存在經驗的修補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國際間對終身學習的關切

第一章 國際間對終身學習的關切 76 第七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 華嚴法界觀緣起觀的超越意義 ㆒項 擬世界觀 的建構 提要 就佛教理論發展而言, 謂華嚴宗為㆒高峰, 實不為過 然由佛法基本義而法界大義, 其間實已歷經多重意理之轉折, 以及實踐修為的具體意念 因此, 本文將以華嚴法界觀為基本論題, 探索其 之宗教意義與哲學意義, 並針對其與實有論之世界觀相對應之部分, 進行必要的對比, 而後由對比㆔義 ( 差異性 發展性與目的性 ),

More information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常以殊勝三業十佛法身, 垂報現相, 護念一切眾生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常以殊勝三業十佛法身, 垂報現相, 護念一切眾生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六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五重十善之研究 - 以 十地品 離垢地為主 指導教授 : 陳英善教授 研究生 : 釋通是 中華民國一 年五月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比較研究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比較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三屆畢業論文 法藏大師的五教論 指導教授 : 陳英善教授 研究生 : 釋修德 法藏大師的五教論 釋修德 提要 釋尊成道後第二七日對文殊 普賢菩薩宣說了自證法門, 所謂的最初的說法 - 華嚴經 自從該經首次傳譯東晉乃至六朝時代, 佛教東傳中國以來, 對於傳譯的許多經典, 引起一種風潮, 就是系統的研究, 教系的組織, 教學的整理等, 結果釀成教判的研究, 乃至發生三乘一乘, 頓漸,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heepwoh-cover

heepwoh-cover 2016-2017年度 enquiry@heepwoh.edu.hk PDF processed with CutePDF evaluation edition www.cutepdf.com 目 錄 一 本校辦學團體...P. 3 二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教育事工部組織架構...P. 3 三 願景 使命及核心價值...P. 3 四 辦學宗旨...P. 3 五 校徽 校訓...P. 3 六 校歌...P.

More information

Chinese Fonts Font Book 2012 Additions

Chinese Fonts Font Book 2012 Additions Chinese Fonts Font Book 2012 Additions Chinese Fonts Font Book 2012 Additions 繁體 HK Collection Traditional 4 正雅蘭 MEllanHK-SemiBold 5 特黑體 MHeiHK-Heavy 6 特粗楷二 MKai2HK-Black 7 岩流體 MLavaHK-UltraBold 8 毡筆體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412.doc

Microsoft Word - chbj1412.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14 期 (pp.353-359): ( 民國 90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4, (2001)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教觀綱宗 緒論 釋聖嚴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

More information

.2.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五期 ( 民國一 三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十地品 的唯心 ( 一 ) 三界的起源 ( 二 ) 十地品 的四種心三 十地經論 的唯心 ( 一 ) 心意識 ( 二 ) 阿梨耶識四 法藏的唯心 ( 一 ) 染法緣起 ( 二 ) 十重唯識五 澄觀的唯心 ( 一 ) 相應心 不相應

.2.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五期 ( 民國一 三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十地品 的唯心 ( 一 ) 三界的起源 ( 二 ) 十地品 的四種心三 十地經論 的唯心 ( 一 ) 心意識 ( 二 ) 阿梨耶識四 法藏的唯心 ( 一 ) 染法緣起 ( 二 ) 十重唯識五 澄觀的唯心 ( 一 ) 相應心 不相應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五期頁 1-35( 民國一 三年 ), 新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No. 15, pp. 1-35 (2014) New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26-969X.1. 華嚴宗唯心的開展 以 十地品 為核心 釋正持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文學博士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二十四卷 第三期 書目文獻 1 2 二 獨著 / 編譯書目述評 (Auguste Comte,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二十四卷 第三期 書目文獻 1 2 二 獨著 / 編譯書目述評 (Auguste Comte, ) 書目文獻 民國文人易君左著作述要 王兵 * 一 前言 (1899-1972) * 王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227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二十四卷 第三期 書目文獻 1 2 二 獨著 / 編譯書目述評 1. 2. 3. (Auguste Comte,1798-1857) 1 2 1981 11 678 1961 2 228 書目文獻 民國文人易君左著作述要 4. 5. 6.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157-178(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趙太極 * 1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一年級 提要 :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手冊.docx

Microsoft Word - 手冊.docx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2011 春季班赴外交換生手冊 Outbound Exchange Student Handbook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Tel:+886-2-7734-1282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論文-封面

論文-封面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七屆畢業論文 華嚴教判思想之研究 指導教授 : 蔡伯郎先生 研究生 : 鄭德承撰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前言 綜觀人類古今中外思想之發展, 無不隨著歷史之遷移而改變, 或是融合 或是創新 或是被取代, 而這種思想在歷史上的轉化, 正是人類歷史的特徵之一 佛教做為人類重要思想的一環, 自亦不能避免其在歷史上的影響與轉變 因此在整個佛教思想史上,

More information

1

1 デビルザイバー 2 最後の 7 日間 惡魔倖存者 2 最後七日間 ( オリンピア ( 平和 OLYMPIA ))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2 通常舞台 3 4 5 6 7 8 9 10 轉輪排列 役構成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93 98 臺中高工 張麗美老師 93 98 93 10 98 19 93 98 --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93 94 95 96 97 98 1.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1 2 1 1 1 1 2.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3 3 3 3 2 4 3.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2 2 3 2 2 3 4.

More information

回目錄頁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107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郁美 摘要 華嚴經 素來被視為深奧難解, 其實這是個 美麗的誤會 許多人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華嚴法會, 從早至晚讀誦八十卷經文, 最後僅

回目錄頁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107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郁美 摘要 華嚴經 素來被視為深奧難解, 其實這是個 美麗的誤會 許多人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華嚴法會, 從早至晚讀誦八十卷經文, 最後僅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107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郁美 摘要 華嚴經 素來被視為深奧難解, 其實這是個 美麗的誤會 許多人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華嚴法會, 從早至晚讀誦八十卷經文, 最後僅留下 華麗 莊嚴 典雅 的印象而已 ; 可說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為何如此? 華嚴經 難道真是不可說 難以言詮的嗎?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1

1 機甲戦記ドラグナー 機甲戰記龍騎兵 ( サミー (SAMMY))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2 3 從空白轉輪飛出龍騎兵, 發展戰鬥演出 4 5 6 7 8 9 轉輪排列 役構成 有效線 只有中線有效的

More information

2013~2015 保健食品產業專業人才 供需調查 2011 5 2011529 2012 2013~2015 2012 44.67% 2011 11.96% 2013~2015 ... 1... 1... 5... 10... 12... 13... 14... 19... 20... 22... 24... 12... 19... 21... 22 III IV 1... 1 2... 3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言 中國華嚴宗傳統以來有五祖的祖統說, 即是初祖杜順 ( ) 二祖智儼 ( ) 三祖法藏 ( ) 四祖澄觀 ( ) 五祖宗密 ( ), 華嚴宗教義主要便是由這五位祖師開創與形成 1 在佛教史上, 杜順以禪觀神異聞名, 傳為文殊菩薩的

一 前言 中國華嚴宗傳統以來有五祖的祖統說, 即是初祖杜順 ( ) 二祖智儼 ( ) 三祖法藏 ( ) 四祖澄觀 ( ) 五祖宗密 ( ), 華嚴宗教義主要便是由這五位祖師開創與形成 1 在佛教史上, 杜順以禪觀神異聞名, 傳為文殊菩薩的 智儼生平及其著作考察 李治華 華梵大學佛教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提要 在中國華嚴宗的傳承上, 一般視智儼為華嚴宗二祖, 若就現存文獻考察, 智儼應是華嚴宗教義的奠基者, 華嚴宗教義的基本規模是由智儼所創建的 本文考察智儼的生平及其著作, 期能奠定研究智儼思想的基礎背景 本文主要內容包含 : 一 有關智儼的現代研究成果 二 智儼生平 : 從隋末唐初的歷史背景與智儼傳記資料中, 論列智儼的生平年表, 分為九期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人權影像 : 從電影文本理解公民社會 1984 摘要 1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48 1984 1984 1984 1 98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1984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40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緒論 五教止觀 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所作 杜順和尚除著重於觀門的實踐外, 並將佛教各種經論中的教義, 分為五個層次, 作為修行者觀行實踐的次第 第一為法有我無門 - 小乘教, 第二為生即無生門 - 大乘始教, 第三為事理圓融門 - 大乘終教, 第四為語觀雙絕門 - 大乘頓教, 第五為華嚴三昧門

第一章緒論 五教止觀 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所作 杜順和尚除著重於觀門的實踐外, 並將佛教各種經論中的教義, 分為五個層次, 作為修行者觀行實踐的次第 第一為法有我無門 - 小乘教, 第二為生即無生門 - 大乘始教, 第三為事理圓融門 - 大乘終教, 第四為語觀雙絕門 - 大乘頓教, 第五為華嚴三昧門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四屆畢業論文 五教止觀 ~ 華嚴三昧門 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英善教授 研究生 : 釋開慈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第一章緒論 五教止觀 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所作 杜順和尚除著重於觀門的實踐外, 並將佛教各種經論中的教義, 分為五個層次, 作為修行者觀行實踐的次第 第一為法有我無門 - 小乘教, 第二為生即無生門 - 大乘始教, 第三為事理圓融門 - 大乘終教, 第四為語觀雙絕門

More information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ash 可以做精美的網路動畫並不陌生, 但是實際上 Flash 不僅如此, 只要搭配 ActionScript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 以智儼 法藏為主 陳英善撰 提要 阿賴耶識, 乃是唯識學的核心思想, 以阿賴耶識作為生死流轉之所依, 且涅槃之證得亦不離阿賴耶識 在唯識相關的經論典籍中, 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較著重於生滅事法 妄染的角度來詮釋阿賴耶識, 而對阿賴耶識本身亦含有真淨的成分, 則以較曖昧的方式表達之 有關阿賴耶識是染? 淨? 染淨和合? 非染非淨? 在佛教諸經論中, 皆有論及 之

More information

佛教學生論文 第六集 The Buddhistic themes of student Book Six

佛教學生論文 第六集 The Buddhistic themes of student Book Six 佛教學生論文 第六集 The Buddhistic themes of student Book Six 序 釋淨明 承蒙菩妙老和尚鼓勵與鼎力支持, 特成立 演培長老佛教論文獎勵會, 以實現 弘揚佛法真義, 提昇研究風氣 ; 紀念演公一生, 培育教化精神 之宗旨 自民國八十七年, 委請 妙林雜誌 社辦理佛教論文甄選活動, 廣向海內外各佛教教育學術單位以及大學 研究所邀徵佛學研究論文, 深獲青年學子的熱烈回響與積極支持,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確的法 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 是佛所 花 漢譯 蓮華 sutra 為經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確的法 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 是佛所 花 漢譯 蓮華 sutra 為經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釋自衍 妙法蓮華經 的妙是什麼意思 法華經 為何稱作 經中之王 上哪兒查詢 法華經 的相關資料 十個入門讓您找到認識 法華經 的下手處 14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新探 ( 上 ) 王家軒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6 期 2017 年 1 月一 緣起 華嚴經 是佛門的寶藏, 廣大圓融莊嚴, 華嚴 是 開演萬行之因華, 莊嚴萬德之佛果, 以萬行交飾, 緣起集成故, 又名 雜華經 相傳是由有 第二佛陀 之稱的大乘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 從龍宮請出 依佛陀弘法度生的因緣, 自古以來有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富貴的華嚴 的說法, 所以圭峰宗密大師說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59 65)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19 65)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是胎藏的藏, 與懷妊 誕生, 也與種性 (gotra) 血統有 1 關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頁 ~0( 民國九十六年 ),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0, pp. ~0 (00)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0-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以續法與彭紹升為例 劉貴傑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提要 華嚴宗特重義理思辨, 淨土宗強調念佛實修,

More information

1

1 スカイガールズ 2~ ゼロ ふたたび ~ 天翔少女 2~ 零再現 ~ ( 高砂 )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2 3 4 «SKY BIG BONUS7» 5 6 7 8 9 轉輪排列 役構成 有效線

More information

SW cdr

SW cdr 1~2 3 4 5~6 7~8 9~10 11 12 13 14 15 16~18 16 16 17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1 22 23~26 23 24 24 25 26 27 27 27 : 110V 1 110V 110V 15A 2 3 23 24 4 ( ) 5 6 1 2 26 20 l 1 7 3 4 5 15 17 18 12 7~13 6 ~ 8 ~

More information

1

1 戦国コレクション 2 戰國大亂鬥 2 (KPE)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2 舞台 3 4 5 6 7 8 9 10 11 轉輪排列 役構成 有效線 只有中線有效的 1 線機 12 打擊方法 @ 通常時的打擊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華嚴經 的生命境界曹郁所謂生命境界, 應包含了以下要素 : 一 它與生命有關, 或者更確切地說, 它意謂了 生死 二 它與人生的 修為 有關 在世俗來說是道德意志 精神修養, 在佛教來說是對治煩惱 懺除業力的修練功夫 生死 與 修練 既是相反又是相成 若不知淨化身心( 修練 ), 擺脫業力與輪迴的纏縛, 則 生死 永無解脫之日 然而若無 生死 煩惱, 又何須修練? 故知 生死 與 修練 是一體, 不可視為對立

More information

â 1

â 1 マブラヴオルタネイティヴトータル イクリプス全蝕 Muv-Luv Alternative Total Eclipse ( 三共 (SANKYO))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â 1 2 3 4 5 6 7

More information

1

1 ジャッカスチーム 蠢蛋大隊 (JACKASS TEAM) 大都技研 (DAITO)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通常舞台 2 ( 超級 ) 秘密會議 撃 戻 頼 3 4 5 6 7 8 轉輪排列 役構成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異生世主」之生命實踐研究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異生世主」之生命實踐研究 華嚴經 異生世主 之生命實踐探討 以 主林神 為例 釋妙毅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所謂 生命實踐, 是對生命本然之理的力行實踐, 以及對於生命價值 意義的追尋與證成, 從 不覺 覺知生命要向上提昇, 再從 始覺 邁向 本覺 的法爾之境 華嚴經 中的 異生世主 實乃華嚴別教一乘的大菩薩, 正以往昔於因地修道的因緣不同, 故今示現同彼異生眾之生類, 意在攝取 度化彼類有情眾生 從一乘不共教的角度來說,

More information

四種環保 四環總論 一 心靈環保

四種環保 四環總論 一 心靈環保 法鼓山的實踐四種環保 目錄 四環總論 2 心靈環保 7 生活環保 29 禮儀環保 35 自然環保 41 四種環保 四環總論 一 心靈環保 四環總論 二 生活環保 四種環保 三 禮儀環保 四環總論 四 自然環保 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一 心靈環保 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二 儒道二家與心靈環保 10 四種環保 1. 2. 3. 心靈環保 11 4. 12 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13 14 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1

1 ブラックラグーン 2 企業傭兵 2 ( スパイキー (SPIKY))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2 3 4 5 6 7 8 9 轉輪排列 役構成 有效線 只有中線有效的 1 線機 10 打擊方法 @ 通常時的打擊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發智不由多劫 白牛之駕將悟 即以超於大乘 金色世界現前 文殊之智全證 法華龍女成佛 只在剎那 妙峰見佛光明 初住便登 大唐忻代之間 有長者李通玄 造斯經論四十卷 志寧覽此論文得其大意 今見此方君子 以論與經難為和會 志寧不揆衰邁 將此論文注於經下 使後之覽者 無費乃心 纔如開經便得見論 論從第八卷起

發智不由多劫 白牛之駕將悟 即以超於大乘 金色世界現前 文殊之智全證 法華龍女成佛 只在剎那 妙峰見佛光明 初住便登 大唐忻代之間 有長者李通玄 造斯經論四十卷 志寧覽此論文得其大意 今見此方君子 以論與經難為和會 志寧不揆衰邁 將此論文注於經下 使後之覽者 無費乃心 纔如開經便得見論 論從第八卷起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04, No. 225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225-A 李長者華嚴經合論序此經則天證聖年 三藏實叉難陀奉詔譯也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序曰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 天道未分

More information

澄觀《華嚴法界玄鏡》之真空觀的開展

澄觀《華嚴法界玄鏡》之真空觀的開展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頁 441-460( 西 元 2010 年 ), 台 北 市 華 嚴 蓮 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 未 申 請 ) 澄 觀 華 嚴 法 界 玄 鏡 之 真 空 觀 的 開 展 - 並 以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哲學與懷德海的形上範疇

華嚴哲學與懷德海的形上範疇 華嚴佛學的哲學詮釋 --- 參照懷德海的形上範疇論 * 俞懿嫻 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 arche@ thu.edu.tw 中文摘要 在 歷程與真際 (Process and Reality) 一書, 當代英國哲學家懷德海 (A. N. Whitehead) 提出了一個形上思辨的方案, 他宣稱這項方案是個 邏輯一致地 必然的普遍觀念的體系, 在其中我們經驗的每個成分都能得到詮釋 麥克亨利 (L. B.

More information

天臺宗非常特別的是它有教理也有實修, 在八宗裡面它是非常特別的一個宗 解行並重 蕅益大師他並沒有跟天臺的祖師學, 完全自己研究, 後來他講了一句話, 雖然他一心研究天臺的教理, 可是他不肯成為天臺的子孫 ; 他也不敢去認自己是天臺的法脈, 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聽了我這一堂課以後, 你還不知道答案的話

天臺宗非常特別的是它有教理也有實修, 在八宗裡面它是非常特別的一個宗 解行並重 蕅益大師他並沒有跟天臺的祖師學, 完全自己研究, 後來他講了一句話, 雖然他一心研究天臺的教理, 可是他不肯成為天臺的子孫 ; 他也不敢去認自己是天臺的法脈, 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聽了我這一堂課以後, 你還不知道答案的話 明末四大高僧 (11) 蕅益大師 教觀綱宗 近育法師講於 2016 年 8 月 13 日 / 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師父上人, 各位法師, 各位善知識 : 大家阿彌陀佛!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蕅益大師的 教觀綱宗 我們昨天聽近康師講蕅益大師的生平, 知道蕅益大師他學佛是從坐禪這個 法門開始, 後來研律, 想要註解 梵網經菩薩戒, 因此他在佛前抓鬮, 以決定用什麼教別來註釋 抓鬮是中國的一個傳統, 在小孩子新生一歲左右,

More information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淨空老法師講述 陸麗珍居士節錄張秉春居士順文阮貴良居士校勘 華嚴演義 冊十七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華嚴演義 冊十七 目次 華藏世界品第五華嚴經疏論纂要卷十六 U( 一 ) 來意 U---------------------------------------------------------------------- 5 U( 二 ) 釋名 U----------------------------------------------------------------------

More information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Homage to The Buddha's Flower Garland Sutra of Great Expansive Teachings and The Ocean-wide Flower Garland Assembly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ná mó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華嚴海會佛菩薩 huá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妙法蓮華經 1.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2. 法華經 的思想特色 3. 法華經 的思想義涵 4. 法華經 的經題釋說 5. 法華經 的內容概說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1. 妙法蓮華經 是當初佛陀在靈鷲山 上, 所說的大乘經典 有百萬人天的聽 眾, 舍利弗曾三次請求佛陀講說本經 (1) 最初佛告舍利弗 : 止! 止! 不須復 說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 驚疑 (2) 舍利弗再次請求, 佛陀回答

More information

2

2 990027 Chinese 248 30 (02)2299-9006 (02)2299-9110 99 5 1 1 二 詩 詩 文 本 趙 幼 文 曹 植 集 校 注 一 書 2 2 3 4 2 此 處 論 點 參 見 張 淑 香,< 三 面 夏 娃 - 漢 魏 六 朝 詩 中 女 性 美 的 塑 像 >, 中 外 文 學 第 15 卷 第 10 期 ; 及 趙 彩 花,< 先 秦 到 漢 代 詩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