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鄭石岩教授講授 二 0 一三年重排版 華嚴經講義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2

3 華嚴經講義 鄭石岩教授講授 序 7 緒論 11 第一 真實圓融的精神世界 你不可不讀華嚴經 11 第二 法界之旅的藍圖 華嚴經教入門玄要 18 第三 十玄門大義 25 第四 釋五會念佛 32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39 第一世主妙嚴品 40 第二如來現相品 46 第三普賢三昧品 50 第四世界成就品 52 第五華藏世界品 54 第六毗盧遮那品 56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63 第七如來名號品 65 第八四聖諦品 68 目次 3

4 華嚴經講義 4 第九光明覺品 71 第十菩薩問明品 76 第十一淨行品 89 第十二賢首品 94 第三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 忉利天 ) 105 第十三升須彌山頂品 107 第十四須彌頂上偈讚品 108 第十五十住品 110 第十六梵行品 113 第十七初發心功德品 116 第十八明法品 120 第四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 夜摩天 ) 129 第十九升夜摩天宮品 131 第二十夜摩宮中偈讚品 132 第二十一十行品 137 第二十二十無盡藏品 150 第五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 兜率天 ) 159 第二十三升兜率天宮品 162 第二十四兜率宮中偈讚品 168

5 第二十五十迴向品 171 第六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菩薩十地 ( 他化自在天 ) 197 第二十六十地品 197 第七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因圓果滿 ( 重會普光明殿 ) 249 第二十七十定品 251 第二十八十通品 261 第二十九十忍品 263 第三十阿僧祇品 265 第三十一如來壽量品 266 第三十二諸菩薩住處品 267 第三十三佛不思議法品 267 第三十四如來十身相海品 271 第三十五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271 第三十六普賢行品 273 第三十七如來出現品 275 第八會託法進修成行分 行動的引導 ( 普光明殿 ) 285 第三十八離世間品 285 第九會依人證入成德分 參證成德 ( 給孤獨園 ) 329 目次 5

6 華嚴經講義 6 第三十九入法界品 329

7 序 我童年學佛, 讀經用功, 則從念高中開始 讀經閱藏, 最初是基於好奇, 讀起來艱澀難懂, 循序漸進, 累積知識增加, 讀起來就沒有什麼困難 讀經帶給我豐富的精神生活資糧, 也給了我力行大乘菩薩道的願力 讀經是我自願自動的事, 沒有壓力, 也沒有絲毫勉強 有空就讀, 持續不輟, 幾十年來的閱讀經驗, 都是自然美好的 當我清閒時, 讀經閱藏會帶來法喜, 引領我仰望莊嚴法界之浩瀚 當我心煩氣躁時, 細閱法藏, 身心得到調理, 領受安慰和寧靜 每天夜裡的晚讀, 更讓我悠遊於法喜, 住心毘盧遮那大莊園之中 華嚴經 是我最喜歡閱讀的大經 它能給讀者完整的宇宙和人生藍圖, 引領大家踏上人生坦途, 走出光明美好的人生 我能以深心讀這部經, 是淨空大師給我的指導和鼓勵 序 7

8 華嚴經講義 8 我三十歲那一年, 他老人家慈悲地捧著這部經典給我, 一方面聽經, 一方面廣泛閱讀疏論及學術著作, 終於把 華嚴經 的要義和體系弄懂 於是我重複閱讀, 每讀一次就更多體驗, 更多心得和啟發 我讀經時有作筆記的習慣, 書架上擺了許多札記 這些材料成為我後來講經的資材和參考 這本 華嚴經 講義, 不是什麼著作, 而是我多次讀這部大經的筆記綱領 茲為講述 華嚴經 的方便, 把它整理集成一冊, 自然形成綱要, 供讀者參考 感謝佛陀教育基金會的出版, 更感謝多位居士繕打 校正的無量功德 願法喜充滿 鄭石岩序於 二 00 六年五月

9 緒論

10

11 緒論 第一 真實圓融的精神世界 你不可不讀華嚴經 一 信仰 華嚴與人生 ( 一 ) 信仰是人格的一部分, 人生不能缺乏信仰 ( 二 ) 正信的信仰引領你走入圓融無礙的精神世界, 看出人生的新希望 ( 三 ) 華嚴經能給你完整宇宙和人生的藍圖和智慧 二 華嚴經的旨趣 ( 一 ) 華嚴的旨趣是開法眼 參經要 圓行果 入法界 ( 二 ) 從信 解 行 證中入海印三昧, 即一真法界 ( 三 ) 從六根中解脫, 能開慧 ( 文殊 ) 行證 ( 普賢 ) 是入佛位法門 西方極樂世界即在當下照見 1. 一真法界即十方法界, 亦是當下自在世界 2. 緒論 11

12 華嚴經講義第一 真實圓融的精神世界 你不可不讀華嚴經 12 世界是一元多重的, 是因陀羅網境界門所攝之妙趣 3. ( 四 ) 我們被六根所障, 又被六塵執著所縛, 所以領悟不到精神法界的 圓融真實面 ( 五 ) 自證一真法界的存在 我們是用六根篩選, 所以所知道的只是一小部分, 大部分正知遺 漏了, 所以叫有漏智 有漏智是很難接觸到全盤的法界, 包括十 法界 我們只看到滄海中的一粟 ( 六 ) 法眼普開, 始知眾生平等, 一切法平等, 這只有在於相而離相 時, 才察覺到 : 一切眾生各自解脫其自我貶抑, 是一切法平等 一切具足自在 法界有同生, 有異生, 雖異卻同 四智的成就

13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 所有的一切存在, 都是如如的, 眾生都應自己肯定自己的佛性 ( 同異相融, 同時具足的 ) 三 華嚴經能開展精神生活 ( 一 ) 給你完整的人生觀 普賢菩薩以普眼觀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皆已成佛竟 1. 悟入法界, 知萬法唯心造, 一切自如如 2. ( 二 ) 啟發你的心智 自在 自我肯定和自由 ( 解脫 ) 1. 誠實的過你的真實生活 ( 成所作智 ) 2. 不再評價自己和別人 ( 平等性智 ) 3. 世出世間法的圓融, 消除矛盾和對立的情結 ( 妙觀察智 ) 4. 看出人生的新希望, 實現人生的新希望 ( 大圓鏡智 ) 5. 緒論 13

14 華嚴經講義第一 真實圓融的精神世界 你不可不讀華嚴經 14 四 不可不讀華嚴 ( 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富貴 ( 二 ) 唐朝武則天八十華嚴開經偈云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五 華嚴經是一部法界之旅的大經 此經八十卷, 四萬五千偈, 七處九會說, 三十九品章 人中有三處, 道場普獨園, 天上有四處, 忉夜兜他化 初會菩提場, 二會普光殿, 三會忉利天, 四會夜摩天 五會兜率天, 六會他化天, 七八重普光, 九會給孤獨 六 華嚴經的由來

15 ( 一 ) 華嚴經是佛初證道所說, 是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說的, 初藏於龍 宮 龍王獻普光明殿為佛說法場地, 在菩提場不遠 ( 二 ) 佛滅度六百年, 龍樹菩薩入龍宮閱藏, 西域記所記有三本華嚴 : 上本 : 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 一個四天下微塵數品 1. 中本 : 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 一千二百品 2. 下本 : 十萬偈四十八品 3. ( 三 ) 上 中二本均非人間所修, 故記下本歸 七 華嚴經的傳譯 ( 一 ) 最重要的三本華嚴譯本 經名譯者譯時譯場 六十華嚴 ( 又稱晉經 ) 佛馱跋陀羅 ( 法業受筆 ) 東晉義熙十四年南方謝司空寺 八十華嚴 ( 又稱唐經 ) 實叉難陀羅 ( 王維潤文 ) 唐朝大周證聖元年東都佛授記寺 四十華嚴般若三藏 ( 法藏潤文 ) 唐德宗貞元十一年長安的崇福寺 緒論 15

16 華嚴經講義第一 真實圓融的精神世界 你不可不讀華嚴經 16 ( 二 ) 華嚴大師 杜順 : 五教止觀, 奠華嚴宗宏基 智儼 : 華嚴經搜玄記等 法藏 : 華嚴經探玄記等 澄觀 : 華嚴大疏鈔等 宗密 : 華嚴心要註等 5. 此外, 李通玄著華嚴經論 八 華嚴經的經題玄旨 ( 一 ) 經題 : 大方廣佛華嚴經 體相用果因智教 ( 二 ) 龍樹指此經為大不思議經 ( 三 ) 澄觀大師說 :

17 大方廣者, 所證法也 1. 佛華嚴者, 能證人也 此經 以法界理實緣起因果不思議為宗 2. ( 四 ) 李通玄 ( 棗柏 ) 云 : 此經名毗盧遮那大智法界, 本真自體寂用圓滿, 果德法報性 1. 相無礙, 佛自所乘為宗 此經云, 有樂求佛果者, 說最勝乘 上乘 無上乘 不思議 2. 乘等, 是為令初心者, 志樂廣大, 還得如來大智之果, 與自智 合一無二故, 此經宗趣, 甚深難信 ( 五 ) 淨空大師說 : 依梵網菩薩心, 行入華嚴不思議解脫境界, 安住彌陀寂光淨土 緒論 17

18 華嚴經講義第二 法界之旅的藍圖 華嚴經教入門玄要 18 第二 法界之旅的藍圖 華嚴經教入門玄要 一 華嚴宗初祖為何要作五教止觀 華嚴經和法華經均言唯有一乘, 實無二乘之義 教相有小乘與大乘之別, 但無小 始 終 頓 圓五教之分立 ( 一 ) 五教止觀法門 : 法有我無門 : 小乘教 生即無生門 : 大乘始教 事理圓融門 : 大乘終教 語觀雙絕門 : 大乘頓教 華嚴三昧門 : 一乘圓教 5. ( 二 ) 五教不是佛教的分途, 而是修證的進程 小乘教的重點在於攝心修持, 破我相, 故云法有我無 1.

19 五停心觀 : 大乘義章曰 : 不淨觀 慈悲觀 因緣觀 界分別 (1) 觀 數息觀 說十二因緣, 破我執 十二因緣為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 (2) 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死 一切是根塵所現及識的活動 (3) 大乘始教的重點, 在說空法, 空而遍生一切, 故云生即無生, 2. 為中觀的開端 無生觀者, 法無自性, 相由故生, 生非實有是則為空, 空 (1) 無毫末, 故曰無生 經云, 因緣故有 中論云, 以有空 義故, 一切法得成 無相觀者, 相即無相也 經云, 法離於相, 無所緣 (2) 故 又經云, 一切法皆空, 是故得成觀也, 若不空者, 即是 顛倒 緒論 19

20 華嚴經講義第二 法界之旅的藍圖 華嚴經教入門玄要 20 大乘終教的重點是止觀雙運, 理事圓融, 故云理事圓融觀 (1) 3. 心真如門是理, 心生滅門是事 空有無礙, 故云 : 即空而常有, 有是不礙空之有, 即有而 (2) 常空故, 依是義故, 得有止觀雙行悲智相導, 何者, 以 有即空而不有故名止, 以空即有而不空故名曰觀, 空有 互奪, 二而不二, 故非止非觀, 亦止亦觀 大乘頓教重在語觀雙絕 (1) 4.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者是也 維摩詰經言, 三十二菩薩各說 二而不二法門 至維摩詰, 默然寂, 無言說 文殊歎曰 : 善哉! 善哉! 乃至無有文字語言, 是真入不二法門 禪宗之見性 (3) (2) 心靈的完全平衡 : 妄心冰釋, 諸見雲披, 唯證相應 大乘圓教旨在陳現自性, 照朗萬有, 現華嚴三昧, 故見眼耳 5.

21 等事, 即入法界緣起中也 何者? 皆是無實體性也 入此三 昧之法有三方便門 : 徵令見盡 (1) 示法令思 : 包含剝顛倒心和示法斷執 (2) 顯法離言絕解 : 分遮情和表德 (3) 取一珠能現一切重重珠影, 一切珠如帝釋網, 一切無礙 杜順和尚, 一真法界偈云 : 盧遮那佛過去行, 令佛剎海皆清淨, 無量無數無邊際, 彼一切處自在遍, 如來法身不思議, 無色無相無倫匹, 示現色相為眾生, 十方受化靡不現, 一切佛剎微塵中, 盧遮那現自在力, 弘誓佛海震音聲, 調伏一切眾生類 緒論 21

22 華嚴經講義第二 法界之旅的藍圖 華嚴經教入門玄要 22 二 杜順和尚法界觀 : 用以觀入一真法界 ( 一 ) 事法界 : 明所依體事 ; 教義 理事 境智 行位 因果 依正 體用 人法 逆順 應感 ( 二 ) 理法界 : 真空絕相觀 法性本空寂, 無取亦無見, 性空即是佛 ( 三 ) 事理無礙法界 : 理事無礙觀 理遍於事門 事遍於理門 依理成事門 事能顯理門 以理奪事門 事能隱理門 真理即事門 事法即理門

23 真理非事門 9. 事法非理門 10. ( 四 ) 事事無礙法界 : 周遍含容觀 ( 智儼大師承杜順和尚作 ) 同時具足相應門 1. 廣狹自在無礙門 2. 一多相容不同門 3. 諸法相即自在門 4. 秘密隱顯俱成門 5. 微細相容安立門 6. 因陀羅網境界門 7. 託事顯法生解門 8. 十世隔法異成門 9. 主伴圓明具德門 10. 緒論 23

24 華嚴經講義第二 法界之旅的藍圖 華嚴經教入門玄要 24 三 華嚴經的大義 ( 一 ) 華嚴經總攝四個修行法門, 即信 解 行 證 ( 二 ) 華嚴經四分說 : 舉果勸樂生信分 : 第一會 修因契果生解分 : 第二會到第七會 託法進修成行分 : 第八會 依人證入成德分 : 第九會 ( 三 ) 華嚴經的說法處及法要 : 人中有三處, 道場普獨園 天上有四處, 忉夜兜他化 初會菩提場, 二會普光殿 三會忉利天, 四會夜摩天 五會兜率天, 六會他化天

25 七八重普光, 九會給孤獨 初會十世界, 二會十佛國 三會十住位, 四會十行位 五會十迴向, 六會十地行 七會等妙位, 八會二千行 九會法界境 第三 十玄門大義 十玄門的旨意 : 這十玄是杜順和尚綜合法界體 相 用之一切變化所提出之法則 十 玄是宇宙人生的軌持, 其意, 得窺悟宇宙人生之宗趣 演其法, 則一 切教義盡攝其中, 斯為玄也 謹分別說明十玄大義如次 : 一 同時具足相應門 ( 一 ) 如海一滴, 味具百川 以是總故, 冠於九門之初 緒論 25

26 華嚴經講義第三 十玄門大義 26 ( 二 ) 一事項中具足一切 : 體 相 用具足 過去 現在 未來具足 十方法界同時具足 法身 報身 化身具足 四智 ( 成所作智 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 大圓鏡智 ) 具足 世間法 出世間法具足 信 解 行 證同時具足 一念具足三千大千世界 二 廣狹自在無礙門 ( 一 ) 約事如理遍故廣, 不壞事相故狹, 故為事事無礙之始 ( 二 ) 見性 開悟使自己慧性開展, 光明遍照是為廣 能解決生活中之 事務就是狹

27 ( 三 ) 開悟的智慧 形成一個光明性和健康的人格 生活的庶事, 必 然要以開悟的人格去接納, 去思考和解決, 所以能無礙 ( 四 ) 人生觀和宇宙觀影響作人做事 : 前者是廣, 後者是狹, 兩者須相 融無礙 ( 五 ) 學佛法必須把握廣, 又不可不落實於狹 三 一多相容不同門 ( 一 ) 以己望多故, 有一多相容 舒己遍入一切法中, 即攝一切令入己內 舒攝同時, 既無障 礙 ( 二 ) 人與人之間, 根性各不相同, 但卻有相同的人性 ( 見性 ) 一是人性, 多是各別差異 1. 一是本體, 多是現象 2. 一個佛教, 多個宗門 3. 緒論 27

28 華嚴經講義第三 十玄門大義 28 一個正信, 多種修行法門 4. ( 三 ) 要成就自己之不同, 去做一位覺者, 故一切眾生各得一解脫門 四 諸法相即自在門 ( 一 ) 由此容彼, 彼便即此, 由此遍彼, 此便即彼, 故有相即門 ( 二 ) 禪宗可以融淨土, 淨土的修行即能與禪相合, 以禪來修淨, 禪淨 就互即 ( 三 ) 密宗與顯宗是相融相遍的 五 秘密隱顯俱成門 ( 一 ) 由互相攝, 則互有隱顯 片月澄空, 晦明相並 經 云 : 東方入正受, 西方從定起等, 東方入定為顯, 西方定起為 隱 理與事互為隱顯 思議的與不思議的互為隱顯

29 潛意識的與意識的互為隱顯 3. 修行與福報互為隱顯 4. 法門修行, 十宗互為顯隱 5. 在微塵中具有不可說淨國, 淨土及穢土不相妨, 亦互為隱顯 6. 就現行而言 : 因是隱, 果是顯 7. 就造業而言 : 因是顯, 果是隱 8. ( 二 ) 中庸云 : 莫現乎隱, 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 六 細微相融安立門 ( 一 ) 由此攝他, 一切齊攝, 彼攝亦然, 如琉璃瓶盛多芥子, 隔 瓶頓見 一毛孔中悉明見, 不思議數無量佛 一切毛孔皆如 是, 普禮一切世間燈 沒有矛盾才有安立 1. 沒有衝突和歧見才有和諧成就 2. 緒論 29

30 華嚴經講義第三 十玄門大義 30 要在修行中深知法門相攝之道 3. ( 二 ) 邏輯實證論者在思考上的細微相融法則為 : 邏輯的一貫性 經驗的檢證性 道德的可期性 3. 七 因陀羅網境界門 ( 一 ) 由互攝重重故, 有帝網無盡 如天帝殿, 珠網覆上, 一明珠 內, 萬像俱現 任何部分都互動相互影響, 指生活之中事事相攝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明珠, 卻又與別人息息相關 政府 家庭 企業 學校亦是互攝重重, 文化現象更是互攝重 3. 重 ( 二 ) 諸經的法意是相互成因陀羅網的

31 八 託事顯法生解門 ( 一 ) 由如帝網, 一即一切 故有託事顯法門, 反之一切即一, 故能生解 ( 二 ) 佛事中有理 舉五會念佛為例, 說明託事顯法之意 ( 三 ) 佛理中有事 ( 四 ) 說法中顯理 ( 五 ) 行動中參悟法界體性 九 十世隔法異成門 ( 一 ) 十世是指現過未各有三, 相攝為九, 合一共為十世 三世區 分, 名為隔法, 而互相在, 即是異成 ( 二 ) 人 事 時 地的不同, 產生千變萬化的現象, 是為無常 ( 三 ) 三度空間之中, 識的改變 異熟能變 緒論 31

32 華嚴經講義第四 釋五會念佛 32 思量能變 了別能變 ( 四 ) 要把握事事無礙, 了了分明 十 主伴圓明具德門 ( 一 ) 由法法皆然, 故隨舉其一, 則便為主, 連帶緣起, 便有主 伴 ( 二 ) 主修法門與其他法門互為主伴 ( 三 ) 六度萬行中各種行持互為主伴 ( 四 ) 情與理互為主伴 ( 五 ) 佛法與世間法互為主伴 第四 釋五會念佛 一 本經最後歸攝於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並以普賢行願為行門, 故釋五會 念佛

33 二 唐代宗時法照法師所創, 法師著有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依無 量壽佛經而作 引經文曰 : 或有寶樹, 硨渠為本, 紫金為莖, 白銀為枝, 琉璃為 條, 水精為葉, 珊瑚為華, 瑪瑙為實, 行行相值, 莖莖相望, 枝枝相 準, 葉葉相向, 華華相順, 實實相當, 榮色光曜, 不可勝視 清風時 發, 出五音聲, 微妙宮商, 自然相和 其聞音者得深法忍, 住不退 轉至成佛道 三 彼五種音聲, 從緩至急, 唯念佛法僧, 更無雜念, 念則無念, 佛不 二門也 聲則無常, 第一義也 ; 故終日念佛, 恒順於真性 終日願 生, 常使於妙理, 發心有如此者, 必降天魔擊法鼓, 六種震動, 四花 繁雨, 金剛寶座正覺可期也 四 五會念佛法 : 第一會, 平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緒論 33

34 華嚴經講義第四 釋五會念佛 34 第二會, 平上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會, 非緩非急念南無阿彌陀佛 第四會, 漸急念阿彌陀佛 第五會, 轉急念阿彌陀佛 五 五會念佛有何利益 : 曰 即於此生, 為能離五濁煩惱, 除五苦斷五蓋, 截五趣淨五眼, 具 五根成五力, 得菩提具五解脫, 速能成就五分法身, 五會念佛功力如 斯 六 五濁 濁 見濁 煩惱濁 眾生濁 命濁 五苦 生老病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五陰盛苦 五蓋 貪欲 瞋恚 睡眠 掉悔 ( 躁動與憂惱 ) 疑 ( 猶豫 ) 五趣 地獄 餓鬼 畜生 人 天 五眼 肉眼 天眼 慧眼 法眼 佛眼

35 五解脫 解脫五趣 五力 信力 進力 念力 定力 慧力 五分法身香 戒香 定香 慧香 解脫香 解脫知見香 緒論 35

36

37 第一會

38

39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壹 本會宗旨 一 闡釋宇宙人生的究竟和主體, 從而建立正確的信仰 二 人必須能看清世間的真實面貌, 才知道如何去過圓滿的人生 三 本會揭示世間有三個層面 ( 一 ) 器世間, 這是物質的現象世界 ( 二 ) 眾生世間, 這是有情的生命世界 ( 三 ) 正覺世間, 這是正覺的精神世界 ( 四 ) 人生的究竟目的是用正覺來統合物質和情感, 使之開展並提昇到 圓滿的精神世界, 它就是華藏世界 這即是透過毗盧遮那佛性, 來完成生命世界的終究任務 貳 本會經文要旨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39

40 華嚴經講義第一世主妙嚴品 40 一 本會在菩提場, 普賢菩薩為會主, 說如來依正法 二 本會計六品經 : ( 一 ) 世主妙嚴品, 說世尊始成正覺正依報莊嚴 ( 二 ) 如來現相品, 說如來體相德用 ( 三 ) 普賢三昧品, 說普賢菩薩入不思議境, 親證實相世界 ( 四 ) 世界成就品, 說不可思議現象世界 ( 五 ) 華藏世界品, 說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如來所成就之果 ( 六 ) 毗盧遮那品, 說華藏世界成就之因, 是由於光明的佛性 三 前二品在敘述成正等正覺之莊嚴及眾海雲集之殊勝與不可思議 中二 品由普賢親證不可思議境界至說華藏世界之實相 次二品續由普賢說 因圓果滿的依正法門 第一世主妙嚴品 一 佛始成正覺

41 佛在摩竭提 ( 註 : 無毒害 ) 國, 阿蘭若法 ( 註 : 無喧諍 ) 菩提場始成正 覺, 即同時成就三世間的莊嚴, 即地嚴 樹嚴 宮殿嚴 師子座嚴, 故云 : 爾時世尊處于此座, 於一切法成最正覺, 智入三世悉皆平 等, 其身充滿一切世間, 其音普順十方國土 二 教主難思 ( 佛身 ) ( 一 ) 三業普周 身 口 意三輪體空 ( 神通輪為佛之身記心輪為佛 之意教誡輪為佛之口 ) ( 二 ) 威勢超勝 身恆遍坐一切道場, 菩薩眾中威光赫奕, 如日輪 出, 照明世界 ( 三 ) 福德深廣 三世所行眾福大海, 悉已清淨 ( 四 ) 隨意受生 恆示生諸佛國土 ( 五 ) 相好莊嚴 無邊色相圓滿光明, 遍周法界等無差別 ( 六 ) 願身演法 演一切法, 如布大雲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41

42 華嚴經講義第一世主妙嚴品 42 ( 七 ) 化身自在 一一毛端, 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 各現無 量神通之力, 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 八 ) 法身彌綸 身遍十方而無來往 ( 九 ) 智身窮性相之源 智入諸相了法空寂 ( 十 ) 力身化自他 三世諸佛所有神變, 於光明中靡不咸睹, 一切 佛土不思議劫, 所有莊嚴悉令顯現 三 眾海雲集 ( 一 ) 同生眾 : 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所共圍繞 其德用 為 : 此諸菩薩 往昔皆與毗盧遮那如來, 共集善根, 修菩薩行, 1. 皆從如來善根海生 諸波羅密悉已圓滿 於諸三昧具足清淨 辯才如海, 廣大無盡, 具佛功德

43 入法界藏, 智無差別, 證佛解脫甚深廣大 4. 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秘密之境 一切如來功德大海, 咸入其 5. 身, 一切諸佛所在國土, 皆隨願往 ( 二 ) 異生眾 : 雜類諸神 : 執金剛神 身眾神 足行神 道場神 主城神 主 1. 地神 主山神 主林神 主藥神 主稼神 主河神 主海神 主水神 主火神 主風神 主空神 主方神 主夜神 主晝 神 八部眾 : 阿修羅王 迦樓羅王 緊那羅王 摩睺羅伽王 夜叉 2. 王 龍王 鳩槃茶王 乾闥婆王 欲色界諸天眾 : 3. 欲界天眾 : 月天子 日天子 三十三天王 須夜摩天王 兜 率陀天王 化樂天王 他化自在天王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43

44 華嚴經講義第一世主妙嚴品 44 色界天眾 : 大梵天王 光音天王 遍淨天王 廣果天王 大 自在天王 ( 三 ) 經云 : 如是皆以毗盧遮那如來, 往昔之時, 於劫海中修菩薩 行, 以四攝事而曾攝受, 一一佛所, 種善根時, 皆已善攝種種方 便, 教化成熟, 令其安立一切智道 ( 四 ) 一切異生眾各得一解脫法門 : 依自己根性得解脫法門, 普賢菩薩 得一切法門, 因為他們都已解脫, 所以能來親參世尊這次宇宙宗 教大會 四 讚佛 : 與會菩薩神眾見佛世尊之因圓果滿, 莊嚴殊勝而讚佛 讚佛身 座 地 宮殿及佛德 對佛功德之讚歎舉例如次 : ( 一 ) 金焰菩薩讚佛十力 : 處非處智力 三世業報智力 根勝劣智力 種種解智力

45 種種界智力 一切至處智力 禪定三昧智力 宿住隨念智力 天眼智力 漏盡智力 ( 二 ) 法界菩薩嘆佛十度行滿 : 施度 戒度 忍度 精進度 靜慮度 般若度 方便度 願度 力度 智度 五 諸世主一一皆現供養雲, 雨於如來道場眾海 故云 : 如此世界中, 一一世主, 心生歡喜如是供養 其華藏莊嚴世界海 中, 一切世界所有世主, 悉亦如是而為供養 其一切世界中, 悉有如 來坐於道場 一一世主, 各各信解, 各各所緣, 各各三昧方便門, 各 各修習助道法, 各各成就, 各各歡喜, 各各趣入, 各各悟解諸法門, 各各入如來神通境界, 各各入如來力境界, 各各入如來解脫門, 如於 此華藏世界海, 十方盡法界虛空界, 一切世界海中, 悉亦如是 六 由是, 一一眾生各各是世主, 一一器界是世主, 一一如來是世主 我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45

46 華嚴經講義第二如來現相品 46 們能成為自己生活世界的主人否? 古德常說 : 須自己作得主 該 是多麼中肯的一句偈 第二如來現相品 一 問佛如來現相 : 大眾在讚佛嘆佛之後, 問如來現相 在這次宇宙宗教大會上, 大眾問 什麼是如來現相? 佛明示如來即是如所從來, 無所從來, 是本來具 足, 一切現成的 析而言之, 大眾所請問的關鍵就在於 : 云何是諸 佛地 諸佛境界 諸佛加持 諸佛所行 諸佛力 諸佛無所畏 諸佛 三昧 諸佛神通 諸佛自在 諸佛無能攝取 諸佛六根 諸佛身光 諸佛光明 諸佛聲 諸佛智 及世界海 二 光召有緣, 所召雲奔 : ( 一 ) 爾時世尊, 知諸菩薩心之所念 即於面門, 眾齒之間, 放佛剎 微塵數光明 於光明中, 各得見此華藏莊嚴世界海, 其光為

47 說一切佛法, 爾時十方世界海, 一切眾會, 蒙佛光明所開覺 已 各共來詣毗盧遮那如來所, 親近供養 ( 二 ) 十方菩薩各現菩薩身相雲, 向佛作禮, 以為供養, 諸菩薩光明中 同時發聲, 而頌言 : 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國 演說佛子諸功德能入菩提之妙道 劫海修行無厭倦令苦眾生得解脫 心無下劣及勞疲佛子善入斯方便 盡諸劫海修方便無量無邊無有餘 一切法門無不入而恆說彼性寂滅 三世諸佛所有願一切修治悉令盡 即以利益諸眾生而為自行清淨業 三 佛放眉間光, 現瑞表法 :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47

48 華嚴經講義第二如來現相品 48 ( 一 ) 爾時世尊欲令一切菩薩大眾, 得於如來無邊境界神通力故, 放 眉間光 此光名一切菩薩智光明, 普照耀十方藏 ( 二 ) 現大蓮華表佛華嚴 : 爾時佛前, 有大蓮華, 忽然出現 其華具 有十種莊嚴 於一念中, 示現無邊諸佛神變, 普能發起一切音 聲 摩尼寶王影現佛身 於音聲中, 普能演說一切菩薩所修行 願 ( 三 ) 一念之間 一切法勝音菩薩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眾, 俱時 而出, 右繞如來, 經無量帀, 禮佛足已 時勝音菩薩坐蓮華 臺, 諸菩薩眾坐蓮華鬚, 各於其上次第而坐 其一切法勝音菩 薩, 了深法界, 生大歡喜, 入佛所行, 智無疑滯, 入不可測佛法 身海 ( 四 ) 即於眾中承佛威神, 而說頌曰 : 佛身充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眾生前,

49 隨緣赴感靡不周, 而恆處此菩提座 ( 五 ) 以下十方菩薩觀察如來現相 : 具足一切智, 遍知一切法, 一切國土中, 一切無不現 佛身及光明, 色相不思議, 眾生信樂者, 隨應悉令見 佛身常顯現, 法界悉充滿, 無住亦無去, 處處皆見佛 佛隨眾生心, 普現於其前, 眾生所見者, 皆是佛神力 毗盧遮那佛, 能轉正法輪, 法界諸國土, 如雲悉周遍 一切諸法中, 法門無有邊, 成就一切智, 入於深法海 佛身不可取, 無生無起作, 應物普現前, 平等如虛空 ( 六 ) 佛的現相總為十號 : 如來 : 成實論謂乘如實之道而來 1. 應供 : 應受人天之供養 2. 正遍知 : 遍知一切正法 3.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49

50 華嚴經講義第三普賢三昧品 50 明行足 : 三明具足 善逝 : 善於入涅槃, 以一切智為大車入於正道 世間解 : 能解世間一切情非情事 無上師 : 一解最上, 二解平等 調御丈夫 : 善於引導眾生 天人師 : 為天人之導師 佛世尊 : 世所尊重 10. 第三普賢三昧品 一 會主入於三昧 : 會主普賢菩薩, 於如來前坐蓮華師子座入于三昧 : ( 一 ) 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 ( 二 ) 此三昧即能入於一真法界 ( 三 ) 此三昧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加於普賢, 以毗盧遮那如來本願力故,

51 亦以普賢修一切諸佛行願力故, 所謂轉一切法輪故 二 得一切根本智, 類通十方 :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 即與普賢菩薩摩訶薩, 能入一切智性力智, 與 入法界無邊量智, 與成就一切佛境界智, 與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智, 與 知一切眾生界廣大智, 與住諸佛甚深解脫無差別諸三昧智 三 是時十方諸佛, 各舒右手, 摩普賢菩薩頂 四 從三昧中起定益眾 : ( 一 ) 起定益眾, 其諸菩薩, 一一各得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雲 普 賢菩薩三昧力故, 悉皆微動, 一一世界眾寶莊嚴, 及出妙音演說 諸法, 復於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中, 普雨十種大摩尼王雲 一 切如來咸放光明而說頌言讚歎普賢菩薩 : 普賢遍住於諸剎坐寶蓮華眾所觀 一切神通靡不現無量三昧皆能入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51

52 華嚴經講義第四世界成就品 52 普賢恆以種種身法界周流悉充滿 三昧神通方便力圓音廣說皆無礙 普賢身相如虛空依真而住非國土 隨諸眾生心所欲示現普身等一切 ( 二 ) 普賢為眾所瞻仰而同聲讚言 : 從諸佛法而出生亦因如來願力起 真如平等虛空藏汝已嚴淨此法身 佛子能以普遍身悉詣十方諸國土 眾生大海咸濟度法界微塵無不入 此中無量大眾海悉在尊前恭敬住 為轉清淨妙法輪一切諸佛皆隨喜 第四世界成就品 一 普賢從三昧起, 因佛威神力, 說世界之總 別 成 壞 同 異六

53 相 源起及實相 係看清一切如來神變海而說, 故云 我當承佛神 力, 及一切如來威神力故, 具足宣說 二 讚歎世界之不可思議 : ( 一 ) 非六根所能知, 因為六根太渺小, 是有漏智 ( 二 ) 普賢告一切菩薩眾海諸菩薩 : 不可思議境界實相, 智不可思議, 佛身 業不可思議 以智為甚深 三 世界海有十種事 : ( 一 ) 世界海起具因緣 : 如來神力故 法應如是故 菩薩成一切智故 眾生行業故, 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 ( 二 ) 世界海所依住 : 或依一切莊嚴住 或依虛空住 或依一切寶光 明住 或依一切世主身住 或依一切菩薩身住 ( 三 ) 世界海形狀 : 世界有種種差別形相, 所請或圓 或方 或如 水漩形 或如樹形 或如宮殿形 或如眾生形 等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53

54 華嚴經講義第五華藏世界品 54 ( 四 ) 世界海體性 : 以眾寶為體 以心為體 法性為體 ( 五 ) 世界海莊嚴 : 以寶為嚴 以修行為嚴 以人法為嚴 ( 六 ) 世界海清淨 : 淨修廣大諸勝解故, 成就清淨方便力 無漏清淨 ( 七 ) 世界海佛出興 : 現不同佛, 或現大身或現小身, 或現長壽或現短 壽, 或示調伏無邊眾生 ( 八 ) 世界海劫住 : 劫住謂經停時分 ( 九 ) 世界海劫轉變差別 : 無量成壞劫轉變 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故 世 界海純清淨劫轉變 佛出現於世故, 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 變 ( 十 ) 世界海無差別 : 佛無差別, 眾生有差別 第五華藏世界品 一 華藏世界之意 : ( 一 ) 華藏世界又稱蓮華藏莊嚴世界 蓮華含子之處, 目之曰藏

55 ( 二 ) 本師依報, 三世間融攝為宗, 令諸菩薩信解, 成就行願 ( 三 ) 華藏世界與自心相應 華藏世界為風輪所持, 風輪即眾生世間的 妄想業風 它也是心靈世界, 故一念三千, 一念三世, 各自有一 個華藏世界去與宇宙的大世界相應 故普賢菩薩云 : 諸佛子! 此華藏莊嚴世界海, 是毗盧遮那如來, 往昔於世界海 微塵數劫, 修菩薩行時, 一一劫中, 親近世界海微塵數佛, 一一 佛所, 淨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 二 宇宙的本體 : ( 一 ) 說有邊表, 實則一重, 橫尋無邊, 況復重重, 塵含法界, 然準 下別顯, 應有十事, 一所依風輪, 二風持香海, 三海出蓮華, 四 華持剎海, 五繞臺輪山, 六臺面寶地, 七地有香海, 八海間香 河, 九河間樹等, 十總結多嚴 ( 二 ) 諸佛子! 彼諸世界種, 於世界海中, 各各依住, 各各形狀, 各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55

56 華嚴經講義第六毗盧遮那品 56 各體性, 各各方所, 各各趣入, 各各莊嚴, 各各分齊, 各各行 列, 各各無差別, 各各力加持 ( 三 ) 諸佛子! 此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 在華藏莊嚴世界海 中, 如天帝網, 分布而住 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 於中布 列 ( 四 ) 此一一世界種中, 一切世界, 依種種莊嚴住, 遞相接連成世界 網 於華藏莊嚴世界海, 種種差別, 周遍建立 ( 五 ) 華藏世界品, 最後普賢菩薩長頌極為精采, 請務必自行參閱 第六毗盧遮那品 一 別明一剎 : 舉華藏世界中, 有普門淨光明世界海, 其中有世界名勝音世界, 其地 無量莊嚴, 有無量華樓閣 無量寶臺觀 種種眾生於中止住, 其時有 四佛出興於世

57 二 第一佛 : 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 ( 表光明 ) ( 一 ) 光明遍照, 其光照觸, 即自開悟, 息諸惑熱, 裂諸蓋網, 摧諸 障山, 淨諸垢濁, 發大信解, 生勝善根, 永離一切諸難恐怖, 滅 除一切身心苦惱, 起見佛心, 趣一切智 時一切世間主, 並其眷 屬無量百千, 蒙佛光明所開覺故, 悉詣佛所頭面禮足 ( 二 ) 威光太子為代表得法門 : 所謂證得一切諸佛功德輪三昧, 證得 一切佛法普門陀羅尼, 證得廣大方便藏般若波羅密, 證得調伏一 切眾生大莊嚴大慈, 證得普雲音大悲, 證得生無邊功德最勝心大 喜, 證得如實覺悟一切法大捨, 證得廣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 證 得增長信解力大願 三 第二佛 : 波羅密善眼莊嚴王佛 ( 表般若波羅密 ) ( 一 ) 威光太子得念佛三昧, 陀羅尼名大智力法淵, 般若波羅密及清淨 身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57

58 華嚴經講義第六毗盧遮那品 58 ( 二 ) 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說 : 善哉功德智慧海發心趣向大菩提 汝當得佛不思議普為眾生作依處 已見諸佛功德雲已入無盡智慧地 諸波羅密方便海大名稱者當滿足 四 第三佛 : 最勝功德海佛 ( 表一切無礙因圓果滿 ) ( 一 ) 爾時大威光菩薩, 聞此法已, 得三昧名大福德普光明 得此三 昧故, 悉能了知一切菩薩, 一切眾生, 過現未來, 福非福海 ( 二 ) 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 而說頌言 : 善哉福德大威光汝等今來至我所 愍念一切眾生海發勝菩提大願心 汝能以此廣大願入不思議諸佛海 諸佛福海無有邊汝以妙解皆能見

59 五 第四佛 : 普聞蓮華眼幢佛 ( 智慧實踐的完成 ) 是時大威光, 於此命終, 生須彌山上寂靜寶宮天城中, 為大天王, 名離垢福德幢, 共諸天眾, 俱詣佛所, 雨寶華雲以為供養 ( 按 : 相 德高顯名稱外彰摧邪眾歸故曰幢也 ) 六 宇宙的主體就是光明的佛 延伸為實踐一切宇宙人生的秩序和現象, 唯有透過光明的覺性, 才能入不思議解脫境, 自由出入於十方法界 參 本會總結 時天王眾, 聞此經已, 得三昧, 名普門歡喜藏, 以三昧力, 能入一切 法實相海, 獲是益已, 從道場出, 還歸本處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59

60

61 第二會

62

63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壹 本會概說 一 本 ( 第二會 ) 會在普光明殿舉行, 由文殊菩薩當會主 ( 召集者 ), 主持者仍 為世尊 這一會的旨趣是闡明十信, 而且是透過十佛菩薩來表達十 信 二 本會佛放兩足輪光, 表基礎踏實 謙虛 行動 滿足 三 普光明殿是在菩提場東南三里許, 熙連河曲, 彼河之龍為佛造此光明 殿 四 十信是指 : 信心 護法心 念心 戒心 定心 願心 進心 不退心 慧心 迴 向心 五 本會共有六品經即 : ( 一 ) 如來名號品第七 : 說如來之名號及其甚深義, 令大眾知曉世尊之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63

64 華嚴經講義 64 威德, 堅定信心 樹立榜樣 ( 二 ) 四聖諦品第八 : 說成佛之資糧即在於世間的生活, 學佛須成就佛 的性德, 從生活中去歷練 生活的本質是苦, 所以闡明一切世間 苦諦即是聖諦, 唯有肯承擔苦, 肯在苦難中心智成長, 才能見如 來, 故說苦 集 滅 道四聖諦 ( 三 ) 光明覺品第九 : 令學佛者悉知以自心光明來覺照一切世間無盡大 千世界, 以光明之心遍照人生, 須當自以心光如佛光明, 開覺 其心, 圓照法界, 並藉十佛闡明十信 ( 四 ) 問明品第十 : 令發光明正信者, 知所信佛法之甚深義 ( 五 ) 淨行品第十一 : 令起光明正信者, 發大願, 淨化自心, 解脫無始 妄念, 以成智海無生滅之本性 又正信必須建立在淨行上 ( 六 ) 賢首品第十二 : 令諸佛子, 信佛神力, 通化無邊 得大自在 貳 本會六品經要義 :

65 一 如來名號品第七 辨身名差別 佛身 二 四聖諦品第八 辨言教遍周 佛語所依果 三 光明覺品第九 明光輪窮照 佛意 四 菩薩問明品第十 明正解理觀 解 五 淨行品第十一 明隨緣願行 行所修因 六 賢首品第十二 明德用該收 德 第七如來名號品 一 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 殿, 坐蓮華藏, 師子之座 : ( 一 ) 有正覺才有正信的法會, 正覺斯能類通十方, 故能演法 ( 二 ) 正覺是 妙悟皆滿, 二行永絕, 達無相法, 住於佛住, 得佛平 等, 到無障處, 不可轉法, 所行無礙, 立不思議, 普見三世 ( 三 ) 光明殿為佛的報居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65

66 華嚴經講義第七如來名號品 66 ( 四 ) 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 莫不皆是一生補處, 悉從他方, 而 共來集 二 菩薩思惟問法 : ( 一 ) 諸佛世尊, 為成就一切菩薩故, 令如來種性不斷故, 救護一切 眾生故, 令諸眾生永離一切煩惱故, 了知一切諸行故, 演說一切 諸法故, 淨除一切雜染故, 永斷一切疑網故, 拔除一切希望故, 滅壞一切愛著處故, 說諸菩薩修行之法 ( 二 ) 爾時世尊, 知諸菩薩心之所念, 各隨其類, 為現神通 ( 三 ) 現神通已, 有十佛剎之佛及菩薩, 代表十智, 共來詣佛 十 智為不動智 無礙智 滅暗智 威儀智 明相智 究竟智 最勝 智 自在智 梵智 觀察智十種佛界之菩薩共詣佛所 三 文殊菩薩是不動智佛世界中之菩薩, 承佛世尊的威力說法 : ( 一 ) 如來依種種依報根性說法 : 諸佛國土不可思議, 十方世界一切

67 諸佛, 知諸眾生樂欲不同, 隨其所應, 說法調伏, 如來於此 娑婆世界, 諸四天下, 種種身 種種名 種種色相 種種脩短 種種壽量 種種處所 種種諸根 種種生處 種種語業 種種觀 察, 令諸眾生, 各別知見 ( 二 ) 娑婆世界內十方體性不同, 說法亦不同, 即善護世界 難忍世 界 親慧世界 師子世界 妙觀察世界 喜樂世界 甚堅牢世 界 妙地世界 燄慧世界 持地世界 如來於中, 有百億萬種 種名號, 令諸眾生, 各別知見 ( 三 ) 與娑婆世界相鄰之世界, 根性不同, 說法亦不同即密訓 豐溢 離垢 豐樂 攝取 饒益 鮮少 歡喜 關鑰 振音十個世界, 諸佛說法均能通性說法 ( 四 ) 如世尊昔為菩薩時, 以種種談論, 種種語言, 種種音聲, 種種 業, 種種報, 種種處, 種種方便, 種種根, 種種信解, 種種地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67

68 華嚴經講義第八四聖諦品 68 位, 而得成熟, 亦令眾生如是知見, 而為說法 四 如來名號品旨說如來之善巧, 亦在闡述化導有情眾生及待人接物之善 巧方便 第八四聖諦品 一 文殊菩薩承上品之後, 說明人生的根本道理, 如正信的核心是對苦的 超越或解脫 告諸佛子四聖諦, 諦有二義 : 一者實諦, 一者審諦 四 聖諦者, 苦 集 滅 道是也 遍空世界以此為宗, 益物調生以為 趣 二 苦集是世間因果, 滅道為出世間因果 : 苦是由集而來, 集導致眾苦, 苦是累積許多障礙煩惱, 沒有把問題解 決才積聚許多苦難, 只有肯透過佛法, 肯承擔和實踐, 才能滅苦, 斯 為正道 三 苦聖諦 :

69 諸佛子, 苦聖諦, 此娑婆世界中, 或名罪 或名逼迫 或名變異 或名攀緣 或名聚 或名刺 或名依根 或名虛誑 或名癰瘡處 或 名愚夫行 四 苦集聖諦 : 諸佛子! 苦集聖諦, 此娑婆世界中, 或名繫縛 或名滅壞 或名愛 著義 或名妄覺念 或名趣入 或名決定 或名網 或名戲論 或名 隨行 或名顛倒根 五 苦滅聖諦 : 諸佛子, 苦滅聖諦, 此娑婆世界中, 或名無諍 或名離塵 或名寂 靜 或名無相 或名無沒 或名無自性 或名無障礙 或名滅 或名 體真實 或名住自性 六 苦滅道聖諦 : 諸佛子! 苦滅道聖諦, 此娑婆世界中, 或名一乘 或名趣寂 或名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69

70 華嚴經講義第八四聖諦品 70 導引 或名究竟無分別 或名平等 或名捨擔 或名無所趣 或名隨 聖意 或名仙人行 或名十藏 七 諸佛子! 此娑婆世界, 說四聖諦, 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 隨眾生 心, 悉令調伏 八 娑婆世界鄰次十界亦有四聖諦, 其名異而實同 ; 密訓世界 最勝世 界 離垢世界 豐溢世界, 攝取世界, 饒益世界 鮮少世界 歡喜世 界 關鑰世界, 振音世界對四聖諦之解釋, 皆殊途同歸, 此鄰次世界 亦表精神生活的各層面 九 舉娑婆以類東方, 舉東方以類其餘世界, 均在於說明苦 集 滅 道 四聖諦之真義 十 蓋苦是生命的現象, 生活的本質, 精神生活的資糧, 能從苦中精進即 能解脫, 心智成長, 福慧兼得, 若不能如此, 則障礙重重 人生不能 怕苦, 不能逃避苦 但須承擔它, 面對它, 清淨它, 克服它, 解脫究

71 竟它, 斯為正見 第九光明覺品 一 佛放兩足輪光 : 放百億光明, 照十方千百億世界, 百億菩薩受生, 百億菩薩出家, 百億如來成正覺, 百億如來轉法輪, 百億如來入涅槃 二 光召十方十重菩薩 : 見佛世尊, 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 悉以佛神力故, 十方各有一大菩薩, 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 俱, 來詣佛所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 ( 信心 ) 覺首菩薩 ( 護法心 ) 財 首菩薩 ( 念心 ) 寶首菩薩 ( 戒心 ) 功德首菩薩 ( 定心 ) 目首菩薩 ( 願 心 ) 精進首菩薩 ( 進心 ) 法首菩薩 ( 不退心 ) 智首菩薩 ( 慧心 ) 賢首 菩薩 ( 迴向心 ) 這十菩薩代表十信 三 佛光照十重, 每一重世界都有文殊師利菩薩依佛光說法, 於各佛所同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71

72 華嚴經講義第九光明覺品 72 時發聲 ; 前五重說菩提, 後五重說德行 : 第一重 : 菩提超情 : 佛非漏非無漏 非著非無著, 依正不離五蘊, 五蘊性空 色受無有數 ( 差別 ), 想行識亦然, 若能如是知, 當作大牟 尼 世及出世見, 一切皆超越, 而能善知法, 當成大光耀 第二重 : 菩提因果 : 無明造業, 愛能潤業, 故生死流轉 ; 必也悲智雙滿故離二邊, 無有執著 以彼智慧心, 破諸煩惱障, 一念見一切, 此是佛神力 擊于正法鼓, 覺悟十方剎, 咸令向菩提, 自在力能爾 無我心調柔, 能得如來道 第三重 : 八相菩提 : 出生 行七步 紺目 師子吼 出家 坐道場 轉法輪 現神

73 通 佛了法如幻, 通達無障礙, 心淨離眾著, 調伏諸群生 第四重 : 菩提體性 : 悲智為菩提體, 菩提化作永絕二我德 解脫般若德 超絕三科 德 ( 蘊 處 界 ) 超離根境德 ( 境智雙寂 ) 即體悲用德 其性本空寂, 內外俱解脫, 離一切妄念, 無等法如是 體性常不動, 無我無來去, 而能悟世間, 無邊悉調伏 常樂觀寂滅, 一相無有二, 其心不增減, 現無量神力 不作諸眾生, 業報因緣行, 而能了無礙, 善逝法如是 第五重 : 菩提因行 : 信 樂 念 學 ; 信 解 行 證 發起大悲心, 救護諸眾生, 永出人天眾, 如是業應作 意常信樂佛 志樂佛功德 觀無邊三世, 學彼佛功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73

74 華嚴經講義第九光明覺品 74 德 第六重 : 總顯佛威德 : 法身與智身, 如來非以相為體, 但是無相寂滅法, 身相威儀悉 具足, 世間隨業皆得見 身心悉平等, 內外皆解脫, 永劫住正念, 無著無所繫 此身無所從, 亦無所積聚, 眾生分別故, 見佛種種身 第七重 : 內外包攝德 : 一切種智 所依清淨 善根積集 具大悲 無憂喜雜染 惡想 都絕 相好莊嚴 智光遍覺 正覺清淨 如來最自在, 超世無所依, 具一切功德, 度脫於諸有, 無染無所著, 無想無依止, 體性不可量, 見者咸稱歎, 光明遍清淨, 塵累悉蠲滌, 不動離二邊, 此是如來智 第八重 : 權實方便幹能德 :

75 十種加行方便之力即 : 即體起用方便 寂照方便 事理無礙方 便 修無修方便 迴向方便 證知方便, 寂用方便 時數方 便 無比方便 善巧通達一切法, 正念勤修涅槃道, 樂於解脫離不平, 此寂 滅人方便力 明了 無生 與 通達, 佛所說法皆隨入, 隨 心化現靡不周, 此為權實方便德 第九重 : 大悲救攝德 : 化癡愛眾生 度著欲眾生, 救惡趣眾生 救邪見眾生 救著有 眾生 救無明眾生 救險道眾生 能導無緣之悲 廣大苦行皆修習, 日夜精勤無厭怠, 已度難度師子吼, 普化 眾生是其行 第十重 : 因果圓遍德 :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75

76 華嚴經講義第十菩薩問明品 76 說因果 六度自利 勸物順行即求法行 說法行 聽法行 破 相行 十方無比善名稱, 永離諸難常歡喜, 普詣一切國土中, 廣為 宣揚如是法 第十菩薩問明品 一 菩薩問明品旨在理解佛法的甚深義, 重在解理, 從十種甚深義中, 作 意義豐富的把握, 從而建立信心 由文殊菩薩發問, 九位菩薩答, 明 妙慧通於眾行 ; 嗣後由九位菩薩問文殊答, 明眾行通於妙慧 本品經 之要旨在於闡明即行即慧, 即知即行, 從而建立正信 二 佛法甚深義有十 : ( 一 ) 緣起甚深義 :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心性是一, 云何見有種種差別, 所謂往善趣, 惡趣,

77 諸根滿缺, 受生同異, 端正醜陋, 苦樂不同 覺首菩薩答 : 諸法無作用, 亦無有體性, 是故彼一切, 各各不相知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以此常流轉, 而無能轉者 如理而觀察, 一切皆無性, 法眼不思議, 此見非顛倒 眾緣性空唯識現, 要了了分明自己正活在識的舞台 ; 要把 1. 戲演好, 但也要知道那是一場戲 人有如陷入六窗幻室, 不知解脫出來, 故不能見法界之原 2. 貌 ; 一直在幻室裏起心動念, 行業流轉不停, 障礙煩惱重 重 必須能從中解脫, 才能看出生活的實相, 入於華藏世 界之真性 神識不是如來自性, 神識是八識的總合體, 不陷入八識的 3. 執著, 才能直看入佛性, 得大歡喜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77

78 華嚴經講義第十菩薩問明品 78 ( 二 ) 教化甚深義 :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一切眾生非眾生, 云何如來隨其時, 隨其命, 隨其 身, 隨其行, 隨其解, 隨其言論, 隨其心樂, 隨其方便, 隨其 思惟, 隨其觀察, 於如是諸眾生中, 為現其身, 教化調伏 財首菩薩答 : 智者能觀察, 一切有無常, 諸法空無我, 永離一切相 眾報隨業生, 如夢不真實, 念念常滅壞, 如前後亦爾 世間所見法, 但以心為主, 隨解取眾相, 顛倒不如實 依無相轉大法輪, 依無相而說法, 故能隨緣而說, 離言絕 1. 解, 作無相之教化 教化的目的是要引導對方開悟, 知究竟一法平等, 無差 2. 別, 展現自性因緣

79 教化之重心在於 諸法空無我, 眾報隨業生 ; 隨解取眾 3. 相, 顛倒不如實 ; 隨化即空, 不異眾生空 ; 法身即眾 生, 眾生即法身 ( 三 ) 業果甚深義 :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一切眾生等有四大, 無我, 無我所, 云何而有受苦受 樂, 端正醜陋, 內好外好, 少受多受, 或受現報, 或受後報, 然法界中, 無美無惡 寶首菩薩答 : 隨其所行業, 如是果報生, 作者無所有, 諸佛之所說 譬如淨明鏡, 隨其所對質, 現像各不同, 業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師, 在彼四衢道, 示現眾色相, 業性亦如是 四大我身只是假合, 一切眾生色相並無自性, 故曰空性, 1.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79

80 華嚴經講義第十菩薩問明品 80 唯獨見空性時才體認到實性 業果無自性, 種識之因與緣相應即起果報 ; 苦樂 端正好 2. 醜 內好外好 少受多受等等都是業果 非不墮因果, 而是要不昧因果, 方能契合生即無生的大 3. 義 ( 四 ) 說法甚深義 :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如來所悟, 唯是一法, 云何乃說無量諸法, 現無量 剎, 化無量眾, 演無量音, 示無量身, 知無量心, 現無量神 通, 普能震動無量世界, 示現無量殊勝莊嚴, 顯示無邊種種境 界, 而法性中, 此差別相, 皆不可得 德首菩薩答 : 譬如地性一, 眾生各別住, 地無一異念, 諸佛法如是

81 亦如火性一, 能燒一切物, 火燄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亦如大海一, 波濤千萬異, 水無種種殊, 諸佛法如是 佛以一法應萬緣說法, 一多相即之義, 一法為空性, 故能 1. 現無量法 教法如火一燒多, 海一波異而能攝, 風一吹異而能化, 普 2. 雨潤一切眾, 地一而孕一切莖華 隨緣說法, 各各差別, 各各得證無差別法性 3. ( 五 ) 福田甚深義 :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如來福田等一無異, 云何而見眾生布施果報不同, 所 謂種種色, 種種形, 種種家, 種種根, 種種財, 種種主, 種種 眷屬, 種種官位, 種種功德, 種種智慧, 而佛於彼, 其心平 等, 無異思惟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81

82 華嚴經講義第十菩薩問明品 82 目首菩薩答 : 譬如大地一, 隨種各生芽, 於彼無怨親, 佛福田亦然 又如水一味, 因器有差別, 佛福田亦然, 眾生心故異 亦如日出時, 照耀於世間, 佛福田如是, 滅除諸黑暗 福田由施而來, 施由轉識成智而來, 由實現而來 器有大小, 心有輕重, 得報有差別 福田來自平等性, 要能隨種各生芽, 能令眾歡喜, 隨色而 3. 現象, 滅諸煩惱患, 光燿照黑暗, 心淨及平等, 遍動群 機, 終歸寂滅 ( 六 ) 正教甚深義 :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佛教是一, 眾生得見, 云何不即悉斷一切諸煩惱縛, 而得出離, 然其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識蘊 欲界 色

83 界 無色界 無明貪愛 無有差別, 是則佛教於諸眾生, 或有 利益, 或無利益 勤首菩薩答 : 若欲求除滅, 無量諸過惡, 當於佛法中, 勇猛常精進 出離之法要從實踐精進著手, 如少火樵濕 鑽火數息 閉 1. 目求見 滴水入於大海 大火少水 終不能實踐正道 無差別是何義耶? 無差別者無評價執著之義, 唯能離於差 2. 別心, 方能見一切五蘊三界之實相, 是一法平等之差別 相, 故差別即無差別 ( 七 ) 正行甚深義 :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如佛所說, 若有眾生, 受持正法, 悉能除斷一切煩 惱, 何故復有受持正法而不斷者 隨貪瞋癡, 隨慢隨覆, 隨忿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83

84 華嚴經講義第十菩薩問明品 84 隨恨, 隨嫉隨慳, 隨誑隨諂, 勢力所轉, 無有離心 能受持 法, 何故復於心行之內, 起諸煩惱 法首菩薩答 : 如在四衢道, 廣說眾好事, 內自無實德, 不行亦如是 聞而不思不修, 知而不聞, 有如懼溺而渴死, 設食而自 1. 餓, 醫者不自救, 貧者數他寶, 王子受饑寒, 聾樂不自聞 等喻 堅精無怠, 避免錯誤, 勇於改進者是為正行 正行需與自慧相即 ( 八 ) 助道甚深義 :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於佛法中, 智為上首, 如來何故或為眾生讚歎布施, 或讚持戒, 或讚堪忍 或讚精進 或讚禪定, 或讚智慧, 或復

85 讚歎慈悲喜捨, 而終無有, 唯以一法而得出離, 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者 智首菩薩答 :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無有說一法, 而得於道者 佛知眾生心, 性分各不同, 隨其所應受, 如是而說法 慳者為讚施, 毀禁者讚戒, 多瞋為讚忍, 好懈讚精進 亂意讚禪定, 愚癡讚智慧, 不仁讚慈愍, 怒害讚大悲 憂慼為讚喜, 曲心讚歎捨, 如是次第修, 漸具諸佛法 檀為萬行首, 基也, 戒防未非, 堵也 ; 忍進者防外養內 1. 也 ; 定慧者明鑑萬机, 天下仰則 慈悲喜捨必竟無體, 是為古佛之心也 2. 助道法是得一切種智之進階與過程 3. ( 九 ) 一道甚深義 :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85

86 華嚴經講義第十菩薩問明品 86 文殊菩薩問 : 佛子! 諸佛世尊, 唯以一道 ( 一乘 ) 而得出離, 云何今見一切 佛土, 所有眾事, 種種不同, 所謂世界, 眾生界, 說法調伏, 壽量光明, 神通眾會, 教儀法住, 各有差別, 無有不具一切佛 法, 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賢首菩薩答 :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一法, 一切無礙入, 一道出生死 一切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無畏亦然 如本趣菩提, 所有迴向心, 得如是剎土, 眾會及說法 一切諸佛剎, 莊嚴悉圓滿, 隨眾生行異, 如是見不同 佛剎 佛身 眾會, 言說諸佛法, 非權教菩薩能見, 唯有 1. 心已清淨, 諸願具足, 行果圓滿者乃能見佛, 是為一道甚 深

87 佛剎佛身沒有情愛之分, 但隨眾生心化度, 令其成就自 2. 證, 是為一乘 本體界是一法, 現相界是現象, 一法多用是為一道甚深 3. ( 十 ) 佛境 ( 界 ) 甚深義 : 諸菩薩問文殊菩薩 : 佛子! 我等所解, 各自說已 唯願仁者, 以妙辯才, 演暢如 來所有境界 何等是佛境界, 何等是佛境界因, 何等是佛境界 度, 何等是佛境界入, 何等是佛境界智, 何等是佛境界法, 何 等是佛境界說, 何等是佛境界知, 何等是佛境界證, 何等是佛 境界現, 何等是佛境界廣 文殊菩薩答 : 如來深境界, 其量等虛空, 一切眾生入, 而實無所入 如來深境界, 所有勝妙因, 億劫常宣說, 亦復不能盡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87

88 第十 菩薩問明品 88 隨其心智慧 誘進咸令益 俾得信解 諸佛智自在 三世無所礙 如是慧境界 平等如虛 空 法界眾生界 究竟無差別 法界 非識所能識 非業非煩惱 無物無住處 是 空性 一法平等 一切眾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 一切悉明 達 (二)上下四方 一切世界中 所有眾生法差別 分明顯現 土果差別 以佛神力 悉皆明現 別 身差別 根差別 受生差別 持戒果差別 犯戒果差別 國 (一) 爾時此娑婆世界中 一切眾生所有法差別 業差別 世間差 三 菩薩問明品結通 華嚴經講義

89 (三)佛法的甚深義建立在差別因果及平等因果的融合上 待人接物 修行教化 情與無情都在差別中顯現平等 所以差別即平等 大 淨行品 用即體性 第十一 一 淨行品的旨趣 (一)在說過佛法甚深義之後 要透過行動來修治 差別必須透過淨行 才能各自實現差別性 淨行於焉成為顯現平等的唯一真理 (二)始自出家終至臥覺 行住坐臥 都要發願淨行 要時時刻刻觀照 淨化自己 才能與第八品四聖諦品的轉苦為樂相應 與第九品中 的明法相體性相合 與法甚深本旨相契 所以淨行是修持之樞 要 (三)淨化在心理諮商或精神分析上都甚為重視 總歸說來 淨化的過 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普光明殿 89 程是一個人展現智慧 看出悅樂和人生光明希望及活力的關鍵 第二會

90 華嚴經講義 第十一 其過程為 淨行品 90 淨化(洗淨壓抑的情性和妄情) 覺悟(對自己的反省與發現) 行動(自性中發出的活動 它表現出主動與信心) 新的體驗和 自我統整 (四)淨行所使用的方法是止觀二門 心不馳散是止行也 智不沉沒是 觀行也 即止觀雙運 (五)淨行亦用三觀 對於事境 善了邪正 是為假觀 知身空寂心無 染著是空觀也 見如實理是中觀也 (六)生活最易被無明所障 故需淨心 需轉貪瞋癡為戒定慧 信樂正 法 成大願心 長大悲門 啟大圓智 是為悲智雙運之旨也 惟 力行的法門要從身 語 意三業開始發願淨心 二 智首菩薩問文殊菩薩討論淨行法意 (一) 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 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 云何得無染

91 身語意業 ( 二 ) 云何得生處具足 種族具足 家具足 色具足 相具足 念具 足 慧具足 行具足 無畏具足 覺悟具足 ( 三 ) 云何得勝慧 第一慧 最上慧 最勝慧 無量慧 無數慧 不 思議慧, 無與等慧 不可量慧 不可說慧 ( 四 ) 云何得因力 欲力 方便力 緣力 所緣力 根力 觀察力 奢摩他力 ( 止 ) 毗鉢舍那力 ( 觀 ) 思惟力 ( 五 ) 云何得蘊善巧 界善巧 處善巧 緣起善巧 欲界善巧 色界 善巧 無色界善巧 ( 六 ) 云何善修習念覺分 擇法覺分 精進覺分 喜覺分 猗覺分 定覺分 捨覺分 空 無相 無願 ( 七 ) 云何得處 非處智力 ( 八 ) 云何常得天王 龍王 之所守護, 恭敬供養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91

92 華嚴經講義 第十一 淨行品 92 (九) 云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 為救 為歸 為趣 為炬 為明 為 照 為導 為勝導 為普導 (十) 云何於一切眾生中為第一 為大 為勝 為最勝 為 妙 三 文殊分十個方面答其所問(各舉一例) (一)在家時願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二)出家時願 捨居家時 當願眾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三)禪觀時願 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 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 (四)行披挂時願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護勝善根 至法彼岸 (五)盥洗時願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瞋癡 蠲除罪法 (六)行道 遊涉 所睹事境 遇人物時願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七)乞食時願 若得美食 當願眾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

93 (八)還歸洗浴時願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 潔 (九)習誦旋禮時願 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 忘 (十)寤寐安習時願 以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 亂 四 以上十願總歸其法意在於轉識成智 93 (一)在日常生活中轉一切境 一切念頭 入於清明正覺 (二)轉苦 挫折和煩惱為精進的心智成長 (三)轉消極為積極 轉黑暗為光明 (四)轉生活現象為如來法意 (五)轉己為人 推己及人 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普光明殿 (六)轉染著為清淨 第二會

94 華嚴經講義 第十二 (七)轉經為行 賢首品 (八)轉一切境界為法(無情說法) 五 結通其意 94 佛子 若諸菩薩如是用心 則獲一切殊妙功德 一切世間諸天魔及一 賢首品 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第十二 一 賢首品之旨趣 賢首意味著佛果 李長者所謂圓滿法界解行無始之首 亦為不退住信 心之功德 二 文殊菩薩問賢首菩薩 我今已為諸菩薩 說佛往修清淨行 仁亦當 於此會中 演暢修行勝功德 於是賢首答言 (一)初發心功德 初發心功德甚為廣大 信為道元功德母

95 若有菩薩初發心, 誓求當證佛菩提, 彼之功德無邊際, 不可稱 量無與等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斷除疑網出愛流, 開示涅 槃無上道 ( 二 ) 常信奉勝能 ( 功德 ): 信奉就能修學, 表現為行布與圓滿 信能心 智成長, 而自利 利他 真實 威力, 成熟有情, 成熟自佛法, 無上正等菩提處 ( 三 ) 信能成就行位 : 生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 ( 四 ) 信具備無方大用 : 正信正行, 得十個三昧門 三昧者定慧也 因 信門具足一切行位之相 三 無方大用十個三昧門 : ( 一 ) 圓明海印三昧門 : 無有分別無功用, 於一念頃遍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 無量方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95

96 華嚴經講義第十二賢首品 96 便化群生 眾生形相各不同, 行業音聲亦無量, 如是一切皆能現, 海印三 昧威神力 無心能現義 現無所現義 能現所現非一 非異義 無去來義 廣大義 普現義 頓現義 常現義 非現現義 ( 非如明鏡 ) 9. ( 二 ) 華嚴妙行三昧門 : 嚴淨不可思議剎, 供養一切諸如來, 放大光明無有邊, 度脫眾 生亦無限 施戒忍進及禪定, 智慧方便神通等, 如是一切皆自在, 以佛華 嚴三昧力

97 攝相歸真觀 相盡證實觀 相盡無礙觀 隨相攝生觀 緣起相收觀 微細相容觀 一多相即觀 帝網重重觀 主伴圓融觀 果海平等觀 又華嚴三昧門以力行十波羅密莊嚴法身為基礎 ( 三 ) 因陀羅網三昧門 : 一微塵中入三昧, 成就一切微塵定, 而彼微塵亦不增, 於一普 現難思剎 一一塵中現一切剎, 但令一塵現剎, 一切亦爾 1. 其用略辨三門 : 三昧力, 不思議解脫力, 神通力 ( 幻通自在 ) 2. ( 四 ) 手出廣供三昧 : 若欲供養一切佛, 入于三昧起神變, 能以一手遍三千, 普供一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97

98 華嚴經講義第十二賢首品 98 切諸如來 供養者之施心也 供養香 燈 妙華 寶物各有其象徵之意 ( 五 ) 現諸法門三昧門 : 菩薩住在三昧中, 種種自在攝眾生, 悉以所行功德法, 無量方 便而開誘 以十波羅密來攝眾生 對不同根性眾生施不同解脫法門 隨諸眾生心所樂, 悉以方便而滿足, 隨諸眾生行差別, 悉以 3. 善巧而成就 ( 六 ) 四攝攝生三昧門 : 有妙三昧名隨樂, 菩薩住此普觀察, 隨宜示現度眾生, 悉使歡 心從法化

99 行四攝三昧 1.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是人際和諧, 意見交換和心智成長之 2. 法 是化度一切有情之法 3. ( 七 ) 俯同世間三昧門 : 雅思淵才文中王, 歌舞談說眾所欣, 一切世間眾技術, 譬如幻 師無不現 士 農 工 商, 理 工 文法 醫學都是世間法, 但均即於 1. 出世間法, 是為佛法 世間法出世間法不二也 2. 化度世間邪迷, 以方便力令解真實諦, 以各種文字 真實義 3. 咒語 密語, 說四聖諦 ( 八 ) 毛光照益三昧門 : 第二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 普光明殿 ) 99

100 華嚴經講義第十二賢首品 100 有勝三昧名安樂, 能普救度諸群生, 放大光明不思議, 令其見 者悉調伏 所放光明名善現, 若有眾生遇此光, 必令獲益不唐捐, 因是得 成無上智 顯三寶 令發大心 ( 四宏願 ) 總圓福智 入理持法 六度行圓 四無量心 總彰三學 供養為先, 光施悲田 六根內淨, 動與理會 六塵外淨, 觸境皆道 能生清淨深信解, 永斷一切諸疑網 ( 九 ) 主伴嚴麗三昧門 : 有妙蓮華光莊嚴,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滿, 是此三 昧神通力

101 譬如明月在星中 菩薩處眾亦復然 大士所行法如是 入此三 明主客 他自 體用相融 明一方業用 昧威神力 第二會 修因契果生解分 能信成德 普光明殿 101 時賢首菩薩說此偈已 十方世界 六反震動 魔宮隱蔽 惡道休 四 三業皆證 勸眾信行 通顯三世間自在 器世間自在 正覺世間自在 定 而於東方從定出 定或從出 或於東方入正定 而於西方從定出 或於西方入正 有勝三昧名方網 菩薩住此廣開示 一切方中普現身 或現入 (十)寂用無涯三昧門

102 華嚴經講義第十二賢首品 102 息, 十方諸佛, 普現其前, 各以右手而摩其頂, 同聲讚言, 善哉善 哉, 快說此法, 我等一切, 悉皆隨喜

103 第三會

104

105 第三會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壹 本會要旨 一 本會在須彌山頂舉行 即在妙高山之頂的忉利天宮 為一具清淨高妙 性德之天 須彌山頂表示正定 故稱須彌三昧 意指寂然不動 無思 無心之性 不收不攝之德 任性而定 若能宅心十住 入佛智海 湛 然不遷即得妙法樂 以此為住 即住須彌之頂 二 本會旨在闡明十住 以十住為宅 即住三世諸佛家 故初發心功德品 云 應知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同等 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境界平等 即與 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 居此十住者 則依佛不動智而發菩提心 如 佛願行 而隨事世間 三 十住者是指十種住心即 初發心住 治地住 修行住 生貴住 具足方便住 正心住 不退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105 住 童真住 法王子住 灌頂住 此十住即行者的佛宅 第三會

106 華嚴經講義 106 四 本會以法慧菩薩為會主 說十住法 佛在本會中放兩足指光 表示能 踏實力行 抓地力強 奠定信 解 行 證的基礎 貳 本會六品經的要旨 一 升須彌山頂品 說佛赴須彌山頂之忉利天 係因此處最吉祥 過去十佛都曾來過 十 佛都均以此為住 以高妙正定為法 故最吉祥 二 須彌山頂上偈讚品 十位菩薩讚如來 各說如來之性德 三 十住品 說十住之意與行門 四 梵行品 釋梵行之旨要 五 初發心功德品 說初發心菩薩之甚深功德及所發之菩提心 六 明法品 將本品之法要再作闡明 令所行之法更易明白

107 第十三 升須彌山頂品 一 爾時世尊 不離一切菩提樹下 而上升須彌 向帝釋殿 (一)如來自在力 不離道樹而及十方法界 升須彌山頂亦同 在此表 如來無時間空間之限制 亦表佛之神通 (二)須彌山頂即妙高峰 為清淨高妙之性德 妙高峰意旨不可以生滅 尋思觀察及多聞 心想 攀緣而及 (三)天帝釋 憍尸迦 釋提桓因 因陀羅為帝釋之四名稱 二 十住是清淨莊嚴的生活規範 帝釋殿及寶座象徵淨性之法 宮殿階梯 表示步步實踐的行動和過程 三 天帝釋頌讚如來 說明十佛都來過帝釋殿 所以此處最吉祥 意指十 佛都是從淨化清妙中成就正等正覺及萬德莊嚴 這十佛之法性為 迦葉如來具大悲 拘那牟尼見無礙 迦羅鳩馱如金山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107 毗舍浮佛無三垢 尸棄如來離分別 毗婆尸佛如滿月 第三會

108 華嚴經講義 第十四 須彌頂上偈讚品 108 弗沙明達第一義 提舍如來辯無礙 波頭摩佛淨無垢 然燈如來大光明 四 爾時世尊 入妙勝殿結跏趺坐 此殿忽然廣博寬容 如其天眾諸所 須彌頂上偈讚品 住處 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義指法性之妙 遍周法界 第十四 一 十方世界各有一大菩薩與會 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所從來 此 十菩薩均與主首法慧菩薩同名為慧 表示慧有十解 故以十菩薩表示 之 二 十菩薩為 法慧菩薩(因陀羅華世界) 一切慧菩薩(波頭摩華世界) 勝慧菩薩 (寶華世界) 功德慧菩薩(優鉢羅華世界) 精進慧菩薩(金剛華世 界) 善慧菩薩(妙香華世界) 智慧菩薩(悅意華世界) 真實慧菩薩 (阿盧那華世界) 無上慧菩薩(那羅陀華世界) 堅固慧菩薩(虛空華世

109 界) 各於佛所 淨修梵行 三 十菩薩讚佛 各依其所成之德而讚佛 可知佛之成德圓滿 (一)法慧菩薩讚佛光明 現自在力 令一切眾生心增廣 (二)一切慧菩薩讚佛真實之性 法性本空寂 無取亦無見 真實即 如來 故云 性空即是佛 (三)勝慧菩薩讚佛慧離相 了知一切法 自性無所有 如是解法 性 則見盧舍那 (四)功德慧菩薩讚佛功德 得平等心 若得見於佛 其心無所 取 若見佛真法 則名大智者 一切諸法性 無生與無 滅 (五)精進慧菩薩讚佛精進光明 集無量善 俱無住故 精進而無染 109 若住於分別 則壞清淨眼 一切分別法 是悉不可得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法性本清淨 如空無有相 第三會

110 華嚴經講義 第十五 十住品 110 (六)善慧菩薩讚佛 希有大勇健 成就般若 慧鑑不動 自性無盡 故 得有難思盡 所說無盡中 無眾生可得 故云 能見及所 見 見者悉除遣 (七)智慧菩薩讚佛不動 此中無少物 但有假名字 若計有我人 則為入險道 (八)真實慧菩薩讚佛心不顛倒 於法不顛倒 如實而現證 離諸和 合相 是名無上覺 又云 一切法無住 (九)無上慧菩薩讚佛位崇高 菩提涅槃絕心行 本覺自然 故非造 作 諸佛所得處 無作無分別 十住品 (十)堅固慧菩薩讚佛智力成就 故云 佛智無邊際 演說不可盡 第十五 一 爾時法慧菩薩 承佛威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 以三昧力 十方各 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 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 皆同一號 名曰法

111 慧 普現其前 告法慧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能入是菩薩無量 方便三昧 善男子 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 悉以神力共加於汝 又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 及汝所修善根力故 入此三 昧 令汝說法 二 說法原由 為增長佛智故 所行無障故 為 入一切智性故 覺一切法 故 發起十種住 住者宅心也 三 法慧菩薩承佛威神力而演說十住 即與法慧菩薩無礙智 無著智 無斷智 無癡智 無異智 無 失智 無量智 無勝智 無懈智 無奪智 是時諸佛 各伸右 手 摩法慧菩薩頂 四 法慧菩薩從定起說十住 意謂 菩薩住三世諸佛家 十住為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111 (一)初發心住 修信行滿 入位不退 創起大心 發心即住 依一切 第三會

112 華嚴經講義第十五十住品 112 智為行門, 並從身 語 意開始 ( 二 ) 治地住 : 常隨空心, 清淨潔白, 使悲智增明, 以 利益心 大悲 心 安樂心 安住心 憐愍心 攝受心 守護心 同己心 師 心 導師心 為行門 ( 三 ) 修行住 : 依善巧法以觀空有而增修正行 以苦 空 無我 無 作 無執為行門 ( 四 ) 生貴住 : 生佛法家而生貴也 以深生淨信, 從聖教中生, 多聞熏 習從而成佛為行門 ( 五 ) 具足方便住 : 帶真隨俗, 習無量善巧, 借假修真 助化一切眾生 為行門 ( 六 ) 正心住 : 成就般若, 真正其心, 若聞讚毀心不動 以心定不動為 行門 ( 七 ) 不退住 : 入於無生畢竟空性, 常行空無相, 止觀雙運, 緣所不能

113 壞故 以入理事而心不動 受批評而心不退轉為門 (八)童真住 心不生倒 不起妄邪而破菩提心 以真實言行為行門 (九)法王子住 從法行證 當紹佛位 行證踏實 以善演一切方便法 為行門 (十)灌頂住 綜合九住而開悟 得無生心為上 諸佛法水灌心頂 以 梵行品 令無數眾生調伏為行門 故學一切智 第十六 一 本第三會為說清淨莊嚴 故在妙高峰說法 十住品所敘乃如來之宅 心 其精要無非在於梵行 二 梵行之義 離染為梵 即梵為行 故名梵行 真境為梵 智契為行 涅槃為梵 修因為行 在第二會中的淨行品偏重信念 梵行品則旨在行業之真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113 實 真實之境行 是欲言言不及的 是言語無法規範的 故為空之實 第三會

114 華嚴經講義 相 第十六 梵行品 三 正念天子問法慧菩薩 114 云何而得梵行清淨 法慧菩薩言 應以十法而為所緣 作意觀 察 所謂身 身業 語 語業 意 意業 佛 法 僧 戒 應如是 觀 為身是梵行耶 乃至戒是梵行耶 四 梵行的闡釋 (一)身是梵行 非執意於身淨 而是以身行淨 (二)身業是梵行 非以身業行動為目標 而以智為目標 (三)語是梵行 非以淨語言為鵠的 而是清淨其心為宗旨 (四)語業是梵行 非以形式的淨語為目標 而以淨心智慧為實相 (五)意是梵行 非指分別認知 而是清醒分明的思考 (六)意業是梵行 非思想喜怒憂樂的表現 而是意識清醒的活動 (七)佛是梵行 但非色相 而是見性的真實如來

115 (八)法是梵行 不是刻板的規範 而是空性中悲智雙運的表現 (九)僧是梵行 不是僧的色相儀表 而是淨行的真境 (十)戒是梵行 不是死守著戒相 而是以戒來發菩提心行 五 梵行法不是語言 不是色相 可說可思者已被限定 未說者不可知 能通於前際後際 是淨心淨行之真實義 是不可定義的 故云 梵 行法不可得故 三世法皆空寂故 意無取著故 心無障礙故 所行無 二故 方便自在故 受無相法故 觀無相法故 知佛法平等故 具一 切佛法故 如是名為清淨梵行 六 為修梵行應修智慧 所謂處非處智 過現未來業報智 諸禪解脫三昧智 諸根勝劣智 種種解智 種種界智 一切至處道智 天眼無礙智 宿命無礙智 永 斷習氣智 應起大慈悲心 觀察眾生而不捨離 思惟諸法無有休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115 息 行無上業 不求果報 了知境界 如幻 如夢 如影 如響 亦 第三會

116 華嚴經講義 如變化 七 實踐之要 第十七 初發心功德品 116 須 能與如是觀行相應 於諸法中 不生二解 一切佛法 疾得現 前 初發心時 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知一切法 即心自性 成 初發心功德品 就慧身 不由他悟 第十七 一 初發心起正信能成就信解行證 故初發心至為重要 時下許多人誤入 邪迷 不由正法 非真正初發心 二 爾時天地釋 白法慧菩薩言 佛子 菩薩初發菩提之心 所得功 德 其量幾何 法慧菩薩言 佛子 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 供養 東方阿僧衹世界所有眾生 經於一劫 然後教令淨持五戒 南西北 方 四維上下 亦復如是 佛子 於汝意云何 此人功德 甯為多 不 天帝言 佛子 此人功德 唯佛能知 其餘一切無能量者 法慧

117 菩薩言 佛子 此人功德 比菩薩初發心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 及一 百千分不及一 如是億分 優波尼沙陀分 亦不及一 三 初發心功德無有能盡其際者 唯須正信之初發心始得 故云 菩薩初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 無有能得知其際者 四 初發心所攝功德 (一)為悉知一切眾生故解行圓滿 (二)為發菩提心當得作佛故 妙果當成 (三)為發心得究竟平等智慧故 與佛平等 (四)得一切智慧光明故 能作佛事 (五)於諸法界心無所著故 大智現前 五 法慧菩薩說菩薩初發菩提心功德時 十方各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 六種震動 動 起 踊 震 吼 擊 雨眾天華 作天妓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117 樂 時無量菩薩初發菩提心 十方無量同名法慧佛現前為其授記得 第三會

118 華嚴經講義 第十七 初發心功德品 118 作佛 興於世 皆號清淨心如來 所住世界 各各差別 我等 悉當護持此法 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 皆悉得聞 六 初發心品要偈 (一) 十方世界諸如來 悉共讚歎初發心 此心無量德所嚴 能到彼 岸同於佛 (二) 信心不動如須彌 普作群生功德藏 慈心廣大遍眾生 悉願疾 成一切智 (三) 離諸煩惱得自在 哀愍眾生廣大智 普攝一切同於己 知空無 相無真實 (四) 此心功德中最勝 必得如來無礙智 眾生心行可數知 國土微 塵亦復然 虛空邊際乍可量 發心功德無能測 (五) 欲見十方一切佛 欲施無盡功德藏 欲滅眾生諸苦惱 宜應速 發菩提心

119 七 初發菩提心是正信佛教的起點行為 對於宗教的認識 哲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其名著 繁複 多樣的宗教經驗 一書的結論中 對宗教的特性歸納如次 (一)有形的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前者從後者取得它的意義 (二)與這更高層的精神世界會合 或建立和諧的關係 是人生的真正 目的 (三)在祈禱或與精神世界作內心感通的過程中 有著實在的體驗 並 有精神力流入這現象世界 且發生心理的或物質的效果 (四)就心理特質而言 宗教是一種新的興趣 它會像天賜一樣進入你 的人生 它或是抒情詩般的移情 或是激發懇切和雄渾的行為 (五)宗教在心理上有一種安全 放心與和平的性情 並對人產生親愛 之情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119 對於一位初發心菩薩顯然已經接觸到宗教的如實體驗 所以具足不 第三會

120 華嚴經講義 第十八 明法品 120 可思議功德 為一切佛所護念經修行 一位長時間念佛者 必具足初 明法品 發菩提心而入於念佛 故為諸佛所護念經 第十八 一 精進慧菩薩問法慧菩薩如何修行 菩薩初發心具無量功德 如何而升一切智 入菩薩正位乃至於無上菩 提究竟之處 如何滅無明得清淨 行波羅密 隨其心樂而取佛土 隨 根隨時說種種廣大佛事 得天龍守護 得佛所護念 攝持正法以自莊 嚴 二 法慧菩薩承佛威神之力答修習法門 法慧菩薩先答修習的樞要在於不放逸 計分二點 (一)不放逸之法為 一者護持眾戒 二者遠離愚癡 淨菩提心 三 者心樂質直 離諸諂誑 四者勤修善根 無有退轉 五者恆善思 惟 自所發心 六者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 七者修諸善業

121 而不願求世間果報 八者永離二乘 行菩薩道 九者樂修眾善 令不斷絕 十者恆善觀察自相續力 (二)住不放逸得十種清淨 包括 一者如說而行 二者念智成就 三 者住於深定不沉不舉 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 五者隨所聞法如 理觀察 具足出生巧妙智慧 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 七者其心 平等無有高下 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 心無障礙 猶如大地 等作利益 九者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 尊重承事猶如和 尚 十者於授戒和尚 及阿闍梨 一切菩薩 諸善知識法師之 所 常生尊重承事供養 三 修十住法門之要 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忉利天 121 能令一切諸佛歡喜 何者為十 所謂安住不放逸 安住無生 如來歡喜 (一)歡喜所住 第三會 1.

122 華嚴經講義第十八明法品 122 忍 安住大慈 安住大悲 安住滿足諸波羅密 安住諸行 安 住大願 安住巧方便 安住勇猛力 安住智慧 菩薩所住 : (1) 2. 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以善巧行波羅密, 心無所住為法門 住地觀修 ; 隨緣觀修,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 (3) (2) 明速入菩薩地 ( 二 ) 大行清淨 : 行門包括捨 清淨戒 柔和忍辱 勤修諸行 正念不迷亂 了知 無量諸法 修一切行而無所著 心不動 廣度眾生 知一切眾生 與如來同一體性 ( 三 ) 清淨大願 : 一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 二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 三願承事如 來常生尊重 四願護持正法不惜驅命 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

123 六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 七願入如來門了一切法 八願見者生信 無不獲益 九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 十願具普賢行, 淨治一切種 智之門 ( 四 ) 令願成滿 : 一者心無疲厭 二者具大莊嚴 三者念諸菩薩殊勝願力 四者 聞諸佛土悉願往生 五者深心長久盡未來劫 六者願悉成就一切 眾生 七者住一切劫不以為勞 八者受一切苦不生厭離 九者於 一切樂心無貪著 十者常勤守護無上法門 ( 五 ) 得無盡藏 : 普見諸佛無盡藏 總持不忘無盡藏 決了諸法無盡藏 大悲救 護無盡藏 種種三昧無盡藏 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 演一切 法甚深智慧無盡藏 報得神通無盡藏 住無量劫無盡藏 入無邊 世界無盡藏 第三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 忉利天 ) 123

124 華嚴經講義第十八明法品 124 ( 六 ) 正解佛法 : 所謂知其所作 知其因緣 知其心行 知其欲樂 貪欲多者為 說不淨 瞋恚多者為說大慈 愚癡多者教勤觀察 菩薩如是隨 其所應而為說法 ( 七 ) 行淨十度 :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方便 願 力 智 ( 八 ) 度化眾生 : 隨所念眾生皆為說法 ( 九 ) 紹佛三寶 : 令佛法僧三寶永不斷絕 ( 十 ) 善根方便悉皆不空 : 自業不空 : (1) 1. 與方便智慧相應, 悉以向於一切智智無空過者

125 菩薩修習善法得十種莊嚴, 身 語 意 佛剎 光明 眾 (2) 會 神通 正教 涅槃地 巧說等十種莊嚴 利他不空 : 2. 見菩薩隨喜善根 若供養 若同住 若憶念, 諸煩惱毒皆得除 滅 四 因成果德 : ( 一 ) 與諸佛平等, 為所護念 : 佛子! 菩薩摩訶薩勤修此法, 次第成就諸菩薩行, 乃至得與諸 佛平等, 於無邊世界中為大法師, 護持正法, 一切諸佛之所護 念 ( 二 ) 入於無盡智慧 : 守護受持廣大法藏, 獲無礙辯, 深入法門 入於無盡智慧之 門 第三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初賢十住 ( 忉利天 ) 125

126 華嚴經講義第十八明法品 126 ( 三 ) 慈悲悅可眾心 : 能開種種譬喻之門, 大悲自在故, 勤誨眾生心無懈息, 大慈自 在故, 放光明網悅可眾心 ( 四 ) 令眾生歡喜 : 以大慈悲安其怯弱, 以深智慧察其欲樂, 以無畏辯為其說法, 能令一切皆生歡喜 ( 五 ) 正法莊嚴 : 成就決了諸法實相陀羅尼故 開闡諸佛正法藏, 及護持故

127 第四會

128

129 第四會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壹 本會要旨 一 前會談光明人生的心宅 也就是要建立正確的觀念和信念 人的一 生 是健康或是病倦 是積極振作或頹廢不前 是光明或是黑暗 全 賴於初發心 其重點是正信 是十種住心 所以在夜摩宮中偈讚品中 云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所以在十 住品中 我們學會了正信的初發心 也是我們的心宅 二 須彌山頂這一會的因緣是清淨 是毅然割捨一切虛妄的觀念 由清淨 無染才能起梵行 由清淨無染才能把自心世界中 真我 如來本性發 展出來 現在 我們要在心宅上去起行 去行動 去實現真我 所以 才有夜摩天這一會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29 三 夜摩天的意義是時分天 以蓮華一開一合的行動作為日夜的象徵 這 第四會

130 華嚴經講義 130 裡的因緣功德是建立在行動恰到好處上 種種回應都具清醒妥當的回 應 這一會是要用前一會的心去做成佛的行動 去走實現人生的歷 程 它是精神成長很重要的階段 四 夜摩天會所談的菩薩行持有十 那是歡喜行 饒益行 無違逆行 無 屈撓行 無癡亂行 善現行 無著行 難得行 善法行 真實行 五 本會以功德林為會主 說十行法門 故佛放兩足上光 會主宣說十行 時 入善思惟三昧 貳 本會四品經要旨 一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說夜摩天之體性及佛德莊嚴 二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十方法界菩薩讚佛 說本會佛德之美 三 十行品第二十一 由功德林菩薩入善思惟三昧 說十行之要旨 這是 指一個人的生活創造性的內涵 四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說實踐之心法 說自發自動創造性人生的心理

131 動力 第十九 升夜摩天宮品 一 夜摩天宮會的本義 (一)夜摩天就是時分天 為空居之首 表生活行動 如實適時 此天 無日月晦明 以蓮華開合為晝夜 亦表示舉止動靜得宜 回應中 肯 為此天之性德 (二)升須彌入忉利是從正信入手 升夜摩要從動靜得宜中肯入手 故 稱為十行 行動有開有合 有力行有休息 大小強弱各得分寸 這是一種生活的自動性和創造力的展現 (三) 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 及須彌山頂 而向於彼夜摩天宮 寶莊嚴殿 時夜摩天王遙見佛來 即以神力於其殿內化作寶蓮華 藏師子之座 百萬層級以為莊嚴 百萬金網以為交絡 百萬光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31 明而為照曜 百萬夜摩天王恭敬頂禮 百萬梵王踊躍歡喜 百 第四會

132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 夜摩宮中偈讚品 132 萬種深心 百萬種誓願之所嚴淨 百萬種行之所生起 百萬種法 之所建立 (四)讚佛同時讚夜摩天宮 名稱如來聞十方 寶王如來世間燈 喜 目如來見無礙 然燈如來照世間 饒益如來利世間 善覺如來無 有師 勝天如來世中燈 無去如來論中雄 無勝如來具眾德 苦 行如來利世間 夜摩天王 憶念往昔諸佛功德 稱揚讚歎 爾時世尊入摩尼莊嚴殿 於寶蓮華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 (五) 此殿忽然廣博寬容 如其天眾諸所住處 十方世界悉亦如 夜摩宮中偈讚品 是 第二十 一 十方菩薩來會 其名曰功德林菩薩 慧林菩薩 勝林菩薩 無畏林菩薩 慚愧林菩 薩 精進林菩薩 力林菩薩 行林菩薩 覺林菩薩 智林菩薩 林

133 字表行動無量也 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佛國 即 親慧世界 幢慧世 界 寶慧世界 勝慧世界 燈慧世界 金剛慧世界 安樂慧世界 日 慧世界 淨慧世界 梵慧世界 他們 各於佛所淨修梵行 所謂常 住眼佛 無勝眼佛 無住眼佛 不動眼佛 天眼佛 解脫眼佛 審諦 眼佛 明相眼佛 最上眼佛 紺青眼佛 二 佛放兩足上光 爾時世尊從兩足上放百千億妙色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夜摩宮 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 三 十菩薩讚佛 諸天菩薩對佛所作讚歎都不相同 可知佛德深遠 佛威神力及無量莊 嚴 (一)功德林菩薩 積行在躬 功德圓滿 故名功德 歎佛勝德 讚佛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33 光明通達 演說無上法 自得悟佛德不思議 無住無礙 普入法 第四會

134 華嚴經講義第二十夜摩宮中偈讚品 134 界 ( 二 ) 慧林菩薩 : 除冥得悟的功德 讚佛為世間導師, 為世除癡冥, 演 說波羅密, 自得悟 如來無與等, 求比不可得 無去亦無 來, 說法度眾生 ( 三 ) 勝林菩薩 : 悟勝義甚深之法 讚佛德圓明, 自得悟 諸法無生 故, 自性無所有 所說有生者, 以現諸國土 ( 四 ) 無畏林菩薩 : 以信樂力聞深不畏 讚佛究竟於法界, 得悟 信如 是佛法, 已成兩足尊 無量無數劫, 此法甚難值 若有 能受持, 如是諸佛法, 持已廣宣說, 此人當成佛 ( 五 ) 慚愧林菩薩 : 拒妄崇真, 拒迷崇智 讚如來大智勝益, 而說 若 人得聞是, 希有自在法, 能生歡喜心, 疾除疑惑網 並說心性 不同, 理事互異, 智無智亦別, 但因為欲望相應而產生執著, 而 生一切, 因此 如菩薩初心, 不與後心俱, 不念相續而生執

135 著 ( 六 ) 精進林菩薩 : 勤觀理事, 同無差別, 離身心相, 故名精進 讚佛 無差別功德, 而云 諸法無差別, 無有能知者, 唯佛與佛知, 智 慧究竟故 說假名不實, 故云 眾生非眾生, 二俱無真實 三世互無, 四相非實, 涅槃不可取 ( 七 ) 力林菩薩 : 智了三種世間, 性相諸邊不動 讚佛離相真實, 云 三世諸眾生, 悉在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 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 如幻, 世間亦如是 ( 八 ) 行林菩薩 : 照理觀佛起正修為行林 讚佛體相同德, 說佛無生遍 應德, 故云 但以諸業故, 說名為眾生 業性本空寂, 眾生 所依止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 普現十方 剎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為身, 通達一切法 若見一切法, 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 究竟無所住 第四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 夜摩天 ) 135

136 華嚴經講義第二十夜摩宮中偈讚品 136 ( 九 ) 覺林菩薩 : 照心本末名為覺林 讚佛見自本性 能作為心, 所作 為業, 能作之體為真如自性, 能作之用為心, 依心所作為業 心 為生滅門, 自性為真如門 故八識之後有第九識為如來藏識, 如 來藏應為空性真如 故云 :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 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 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 得 彼心恆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唯識 論中言唯識, 指一切由心所造, 彩畫只是心的痕跡 故不可顛倒 見, 執畫為心, 依畫為真如本性 故一切世間法均為心所造, 故 云 :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文明元年, 洛京人王明幹因患致死, 見彼二人引入地獄, 地獄前 有一僧云地藏, 乃教王氏頌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當如

137 是觀 心造諸如來 入見閻羅 問有何功德 云唯受持一四 句 具說如上 遂赦免 當頌偈時 聲所及處受苦者均解脫 嗣 向空觀寺問僧定法師 告以出自舊華嚴經第十二卷 ) (十)智林菩薩 迥超聲色心離言絕解 讚佛不思議 云 所取不可 取 所見不可見 所聞不可聞 一心不思議 一切喜樂痛苦 得失委屈 損益是非 有量無量 都只是色 各個不相知 非真 如自性所本有 又云 譬如隨意珠 能現一切色 無色而現 色 諸佛亦如是 人活著是心境相合映 是真妄相即的 但也 要知道 一切行業 都是心的運作構築 修行的重心在心 不在 十行品 137 色相 不可執於色相行業 而要一心大放光芒 行於大用 故云 性空 第二十一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一 菩薩十行之旨趣 第四會

138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一 十行品 138 (一)建立在適時適所 中肯得宜上 故在時分天說此十種大行 這是 承上述讚佛省發之後 依中道而行的十個行門 (二)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 歡喜行(布施) 饒益行(持戒益自他) 無 違逆行(忍順無嗔) 無屈撓行(勤無怠退) 無癡亂行(禪定離沈 掉) 善現行(慧顯三諦) 無著行(不滯事理) 難得行(大願行 持) 善法行(善巧) 真實行(言行一致) 二 菩薩十行的內涵 (一)歡喜行 佛子 此菩薩為大施主 凡所有物悉能惠施 其心平等無有悔 吝 不望果報 不求名稱 不貪利養 但為救護一切眾生 攝受 本所修行 令諸眾生離苦得樂 應學習 憶念 愛樂 清淨 增長 住持 顯現 演說 諸佛 一切眾生 饒益一切眾生 為學習諸佛本所修行 1.

139 迴向一切眾生 : 若一眾生心不滿足, 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 2. 三菩提 菩薩如是利益眾生而無我想 眾生想 有想 命想 種種 3. 想 補伽羅想 ( 數取無厭 ) 人想 摩納婆想 ( 以少得多 ) 作者 想 受者想 不見自身, 不見施物 不見受者 不見福田, 不見業, 不見 4. 報, 不見果, 不見大果, 不見小果 ( 二 ) 饒益行 : 持戒功能 : 我持淨戒, 必當捨離一切纏縛, 貪求熱惱, 諸難 1. 逼迫, 毀謗亂濁, 得佛所讚平等正法 戒律軌則以破障礙 : 知 五欲者是障道法, 菩薩不以欲因 2. 緣故惱一眾生, 菩薩自得見佛已來, 未曾心生一念欲想, 何況從事 貪著五欲, 其心決定耽染沈溺, 隨其流轉, 不 第四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 夜摩天 ) 139

140 第二十一 十行品 140 戒律建立在平直心上 心恆安住 無上無說 無依無動 無 涅槃 自快樂 令他快樂 紀律是道行根本 安隱 自離垢 令他離垢 自清淨 令他清淨 自涅槃 令他 解脫 自調伏 令他調伏 自寂靜 令他寂靜 自安隱 令他 生死及與涅槃 證佛菩提 自得度 令他得度 自解脫 令他 紀律為自度度人之法 如是解者 即能覺了一切諸行 通達 之奴隸 如夢如影 如幻如化 誑惑愚夫 若無紀律 形同色欲幻化 戒律助顯真實 一切諸法虛妄不實 速起速滅 無有堅固 不於顛倒內有眾生 不於眾生內有顛倒 持戒免於顛倒行 然知不離眾生有顛倒 不離顛倒有眾生 同 得自在 淨戒得真實如來 開發自心中潛能 亦世間法所 華嚴經講義

141 第四會 量無邊 無盡無色 甚深智慧 佛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饒 益行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41 悟故 令他覺悟故 心不退轉故 趣向佛道故 是名菩薩摩訶 安樂眾生故 憐愍眾生故 攝受眾生故 不捨眾生故 自得覺 忍是為了悲智雙運心智成長 為慈念眾生故 饒益眾生故 二 若苦若樂皆無所有 諸法空故 我當解了廣為人說 中 復更思惟此身空寂 無我我所 無有真實 性空無 重自勸勵 令心清淨而得歡喜 善自調攝 自能安住於佛法 忍的內涵 受身 語 意三業的損害 乃能化作助法 乃能 養 是為無違逆 謙下恭敬 不自害 不他害 不貪求名聞利 無違逆建立在忍上 能忍種種引誘 痛苦 而堅持心智成長 (三)無違逆行

142 華嚴經講義第二十一十行品 142 薩第三無違逆行 ( 四 ) 無屈撓行 : 無屈撓指不退轉或退化 : 此菩薩修諸精進, 所謂第一精進, 1. 大精進, 勝精進, 殊勝精進, 最勝精進, 最妙精進, 上精進, 無上精進, 無等精進, 普遍精進 能斷過錯 : 離過是精進, 斷現 斷種子 斷餘皆是精進 要避 2. 免錯誤勇於改進 度眾生是精進 : 但為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進, 但為 3. 知一切眾生煩惱故而行精進, 但為知一切眾生心樂故而行精 進 但為知一切眾生諸根勝劣故而行精進 但為知一切法 界故而行精進 但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而行精進 但為 得一切佛法廣大決定善巧智故而行精進 為濟拔眾生苦而行精進 : 菩薩以此所行方便, 於一切世界中 4.

143 第四會 令一切眾生乃至究竟無餘涅槃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無屈撓 行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43 法 一切智自在法 經阿僧祇劫不忘不失 正念即無癡亂 要 聽聞正法 所謂甚深法 廣大法 莊嚴 離諸魔業 心無癡亂 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 心無癡亂 識 心無癡亂 勤修佛法 心無癡亂 覺知魔事 心無癡亂 無癡亂 入胎出胎 心無癡亂 發菩提意 心無癡亂 事善知 持建立受想行識自性言說 心無癡亂 於世間中死此生彼 心 說 所謂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說 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說 乃至能 善解世間一切語言 善解世間一切語言 能持出世諸法言 堅固不動 最上清淨 廣大無量 無有迷惑 離癡亂須有正念 心生光明積極振作則無癡亂 心無散亂 (五)離癡亂行

144 第二十一 十行品 144 真實自在 身語意得清淨行為善現 淨後實現 (六)善現行 槃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離癡亂行 安住無上清淨念中 於一切智 得不退轉 究竟成就無餘涅 知眾生平等性無有差別 是行如來法 清淨不為五毒所牽 菩薩於三昧中住於聖法 善入禪定 不作惡業 無惡業障 無煩惱障 無有法障 無有報障 甚深義不亂 不亂 發菩提心不亂 憶念諸佛不亂 觀真實法不亂 決了 耳識聲 沮壞六根聲 其方法為 入甚深法不亂 行菩提行 謂高大聲 麤濁聲 極令人恐怖聲 悅意聲 不悅意聲 諠亂 不輕易受到傷害 復次此菩薩摩訶薩種種音聲不能惑亂 所 華嚴經講義

145 意業 : 住如實心, 知無量心自性 2. 身業 : 住於正位真如法性, 方便出生而無業報, 不生不滅住 3. 涅槃界 語業 : 住寂靜性, 住於真實無性之性, 言語道斷, 超諸世間 4. 無有所依 無縛著法 : 入離分別無縛著法, 入最勝智真實之法, 入非諸 5. 世間所能了知出世間法 此是菩薩善巧方便示現生相 無 : 一切眾生無性為性, 一切諸法無為為性, 一切國土無相 6. 為相, 一切三世唯是言說 一切言說, 於諸法中無有依處 一 切諸法, 於言說中亦無依處 理事無礙 : 佛法不異世間法, 世間法不異佛法, 佛法世間法 7. 無有雜亂, 亦無差別 了知法界體性平等 不離悲智 : 普入三世, 永不捨離大菩提心, 恆不退轉化眾生 8. 第四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 夜摩天 ) 145

146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一 心 十行品 146 調伏自性眾生及有情眾 若此眾生未成熟 未調伏 捨而取 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所不應 為拔濟眾生不住涅槃 菩薩住此行時 如是所作悉不唐捐 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善現行 不敬十力王 不知菩薩恩 戀著住處 聞諸法空 心大驚 行亦無所著 現無量方便 而不違正法 於菩薩住處心無所染 於菩薩所 於正法中心不執著 邪法中心不執著 故能於三昧心無所住而 衡 現未三際 不住於貪名利養 是為無所住 有所住即心地失 於諸世界心無所住 不住於得失 不住於正邪善惡 不住於過 (七)無著行

147 4. 第四會 怖 遠離正法 住於邪法 盡未來劫修菩薩行 不著身 不著法 不著念 不著願 不 著三昧 不著觀察 不著寂定 不著境界 不著教化 調伏眾 生 亦復不著入於法界 菩薩如是觀身無我 見佛無 礙 得無所著 無所依故 自利 利他 清淨滿足 是名菩薩摩 訶薩第七無著行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47 無減 無生無滅 無有無無 無取無依 無著無二 菩薩深入眾生界如法界 眾生界法界無有二 無二法中無增 能運度此岸眾生至於彼岸 以往返無休息故 住涅槃 譬如船師 不住此岸 不住彼岸 不住中流 而 發善根為難得行 善根菩薩發悲願 心無退轉 不住生死不 (八)難得行

148 第二十一 十行品 148 無礙善巧能盡一切佛法源 得清淨光明陀羅尼故 說法授記 (九)善法行 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難得行 但為眾生修菩薩道 令其得至安隱彼岸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有知恩聰明慧解 及善知識充滿世間 我不於中修菩薩行 惡慧 貪愛無明種種煩惱 皆悉充滿 是我所修菩薩行處 設 邪見執著 迷惑顛倒 愚癡無智 無有信心 隨逐惡友 起諸 諸法無二 無不二故 世間眾生不知恩報 更相讎對 依 非世法非佛法 非凡夫非得果 難得行之實現 非究竟非不究竟 非取非不取 非依非無 佛剎 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 分別一切法相 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 不著世界而現身 菩薩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 住於無相 了法無性而能 華嚴經講義

149 3. 2. 第四會 辯才無盡 得覺悟實法陀羅尼故 法辯無盡 得十種總 持 故 於一音中現無量音 應時說法皆令歡喜 一音咸 答 普使開悟 無有遺餘 故具足一切智智 能自清淨 亦能以無所著方便 而普饒益一切眾生 依此成就十種身 入無邊法界非趣身 滅一切世間故 入無 邊法界諸趣身 生一切世間故 不生身 住無生平等法故 不 滅身 一切滅言說不可得故 不實身 得如實故 不妄身 隨 應現故 不遷身 離死此生彼故 不壞身 法界性無壞故 一 相身 三世語言道斷故 無相身 善能觀察法相故 菩薩安住此行 為一切眾生作清涼法池 能盡一切佛法源 故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善法行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49 入佛種性 即誠實審諦 此菩薩學三世諸佛真實語 入三世 (十)真實行 4. 1.

150 第二十二 十無盡藏品 十無盡藏品 150 一 無盡藏者 成見行就迴向之樞紐 為行動智慧之發韌 第二十二 菩薩以偈重申十行之義 菩薩行 我等一切同名功德林 所住世界皆名功德幢 而後功德林 詣此土 充滿十方 語功德林菩薩言 佛子 善哉善哉 善能演說諸 三 佛力故十方世界六種震動 現神變 有十萬佛剎微塵數菩薩俱 來 十真實行 阿修羅等 有親近者 皆令開悟歡喜清淨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 菩薩令 一切世間天 人 魔 梵 沙門 婆羅門 乾闥婆 真實相 住一性無二地 此菩薩現無量身 普入世間而無所依 智慧最勝 入一切三昧 界 諸佛種性 得十種智 示現如來自在神力 普遍法界虛空 華嚴經講義 2. 3.

151 二 功德林菩薩所說, 佛子!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 過去未來現在諸 佛, 已說, 當說, 今說 何等為十, 所謂信藏 戒藏 慚藏 愧藏 聞藏 施藏 慧藏 念藏 持藏 辯藏是為十 三 十法藏義 : ( 一 ) 信藏 ( 淨心名信 ): 信一切法空 無相 無願 無作 無分別 無所依 不可量 1. 無有上 難超越 無生 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生淨信已, 聞諸佛法不可思議, 心 2. 不怯弱 聞一切佛不可思議, 心不怯弱 聞眾生界不可思議, 心不怯弱 聞法界不可思議, 心不怯弱 聞虛空界不可思議, 心不怯弱 聞涅槃界不可思議, 心不怯弱 此菩薩於諸佛所一向堅信, 知佛智慧無邊無盡 十方無量諸 3. 世界中, 一一各有無量諸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 今 第四會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 夜摩天 ) 151

152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二 十無盡藏品 152 得 當得 已出世 今出世 當出世 已入涅槃 今入涅槃 當入涅槃 彼諸佛智慧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 不進不退 不近 不遠 無知無捨 此菩薩入佛智慧 成就無邊無盡信 得此信 已 心不退轉 心不雜亂 不可破壞 無所染著 隨順一切 如來善根 出生一切諸佛方便 此信藏 則能聞持一切佛法 為眾生說 皆令開悟 此信為開悟正信 而非權威式宗教之屈服式信仰 憶念過去及無量劫來所作諸惡而生慚 並自警惕 (三)慚藏(崇賢善為慚) 無過失戒 無毀犯戒(無毀犯十善之戒) 形式) 無悔恨戒 無違諍戒 不損惱戒 無雜穢戒 無貪求戒 此菩薩成就普饒益戒 不受戒(但性自清淨) 不住戒(不住色欲 (二)戒藏(前止名戒) 5. 4.

153 (四)愧藏(不應復行) 自愧為五毒煩惱所牽 不應復行是事 (五)聞藏(教廣博為聞) 應明了世間法(五蘊法) 出世間法(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 見 ) 有為法(欲界 色界 無色界 眾生界 ) 無為法(為虛 空 涅槃 數緣滅 非數緣滅 緣起 法性住 ) 有記法(四聖 諦 四沙門果 四辯 四無所畏 四念處 四正勤 四神足 五 根 五力 七覺支 八聖道分 )無記法(不可記法 無意義法) 第四會 除對立不安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53 施以斷貪 斷自我中心 立豐足感 得大自在 得眷屬之樂 施 一切施 過去施 未來施 現在施 究竟施 菩薩有十種施 所謂分減施 竭盡施 內施 外施 內外 (六)施藏 1. 2.

154 華嚴經講義第二十二十無盡藏品 154 ( 七 ) 慧藏 : 明苦 集 滅 道四聖諦 此無盡藏有十種不可盡 : 多聞善巧不可盡 親近善知識不可 盡 善分別句義不可盡 入深法界不可盡 一味智莊嚴不可 盡 集一切福德心無疲倦不可盡 入一切陀羅尼門不可盡 能 分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不可盡 能斷一切眾生疑惑不可盡 為 一切眾生現一切佛神力, 教化調伏令修行不斷不可盡, 是為 十 ( 八 ) 念藏 : 此菩薩捨離癡惑得具足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一三昧種 1. 種性, 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 此念有十種 : 所謂寂靜念 清淨念 不濁念 明徹念 離塵 2. 念 離種種塵念 離垢念 光耀念 可愛樂念 無障礙念

155 第四會 菩薩住是念時 一切世間無能嬈亂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中賢十行 夜摩天 155 是為十種無盡法 能令一切世間所作 悉得究竟無盡大藏 四 總結 廣為眾生演說諸法 不違一切諸佛經典 佛子 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辯藏 此菩薩有深智慧 了知實相 (十)辯藏 多羅 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授記 持一修多羅 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修 持一佛名號 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 持一佛授記 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 此菩薩持諸佛所說修多羅 文句義理無有忘失 一生持 乃 (九)持藏

156

157 第五會

158

159 第五會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壹 本會要旨 一 這一會佛來到兜率天 此天表知足歡樂 雖然兜率天仍屬欲界 但行大悲門 處於欲境而常行知足 無所染 著 表為饒益眾生 而處於世間 此天在須彌上五天之中 以行悲 智 故佛在此天說十迴向 和真會俗 成悲智恆遍 處生死而不廢涅 槃名為迴向 菩薩處此天 以佛智慧 行大悲門 即是圓滿如來果 果行相嚴 故號佛華嚴也 二 爾時世尊復以神力 不離於此菩提樹下及須彌頂 夜摩天宮 而往 詣於兜率陀天 一切妙寶所莊嚴殿 世尊以菩提智體 性體無有依住而能遍往十方 無去來今 性無可 159 得 無有住處 不動不寂 無有造作 而隨根普應 於十方世界一切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眾生前 對現色身 如應化度 第五會

160 華嚴經講義 160 三 兜率天的體性是知足布施 故豐足歡樂 故云樂知足天 是隨著十 信 十住 十行而來的十迴向 旨在成就如來大悲 處世利生 融會 世間出世間 上宏下化 是上下同時迴向 是悲智雙運的 也是迴向 自性如來 四 本會說十迴向為 一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二 不壞迴向 三 等一切諸佛迴向 四 至一切處迴向 五 無盡功德藏迴向 六 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 七 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八 真如相迴向

161 九 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十 入法界無量迴向 五 本會宗旨 在於教化長養十迴向而行於十地 更不別作法事興供 但 長養此位大智大慈大悲 令深因圓滿 貳 本會三品經大要 一 升兜率天宮品 說佛至兜率天之莊嚴及十方一切眾生睹佛勝德 如來受請之經過 二 兜率宮中偈讚品 讚佛至兜率天之莊嚴勝德 由十位菩薩分別偈讚 佛德無量 在兜率 天宮中 應境現德 悲智無盡 故稱讚以資學習 十菩薩各依所見稱 161 讚 十方一切眾生知所讚歎學習 佛世尊以身教為核心 十菩薩以應 感而受教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三 十迴向品 說十迴向之心行內涵 第五會

162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三 第二十三 升兜率天宮品 升兜率天宮品 一 兜率天宮的本義 162 (一)兜率是知足喜樂之天 人因知足而喜樂 非因佔有而喜樂 升兜 率天是指提昇心靈 入於喜樂 知足表世間行滿 故居喜足之 天 其心貪婪未有滿足者 則離此天甚遠 故菩薩勤苦積行 未 見有餘 迴向眾生 乃知自足 (二)十向大願為宗 得地為趣 升天赴感為宗 說向為趣 二 佛詣兜率天 兜率天為妙寶所莊嚴 包括座體莊嚴 樓閣 寶帳 四 周瓔珞周垂 香 聲 雲所莊嚴 百萬億菩薩均得般若波羅密 入一 切諸佛剎土 法身隨到一切佛國 得佛音聲能廣開悟 得出生一切智 方便 得成就一切法門 法智 顯示一切佛法 示現如來境界 三 百萬億諸天王恭敬禮拜 天龍八部均禮拜歡喜 為諸天眾所敬仰 均 得歡喜踊躍 恭敬作禮 阿僧祇音樂一時同奏

163 四 睹佛勝德 (一)觀察如來一向無障轉功德 現不思議種種神變 令無數眾生心 大歡喜 功德善根悉已清淨 色相第一無能映奪 (二)觀察如來於有無無二相真如最勝清淨功德 其身無際 遍住一 切眾生身中 令無量眾生皆大歡喜 令一切智種性不斷 (三)觀察如來無功用佛事不休息功德(明住於佛住) 住於諸佛究竟 所住 生於三世諸佛之家 令不可數眾生信解清淨 令一切菩薩 智慧成就 諸根悅豫 法雲普覆虛空法界 教化調伏無有遺餘 隨眾生心悉令滿足 令其安住無分別智 (四)觀如來於一切佛平等性 於法身中所依意樂作事無差別功德 令一切眾生安住普賢不可壞智 現不可說不可說種種差別 如來之身 能令一切常思念佛 充滿法界廣度群生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63 (五)觀如來修一切障對治功德 等觀眾生心無所著 住無礙住 得 第五會

164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三 升兜率天宮品 佛十力無所障礙 164 (六)觀降伏一切外道功德 善能開演種種文句真實之義 (七)觀如來生在世間不為世間法所染功德 恆以佛日普照法界 隨 本願力常現不沒 恆住法界住佛所住 無有變異 於我我所俱無 所著 住出世法世法無染 (八)觀如來安立正法功德 於一切世間建智慧幢 其智廣大超過世 間無所染著 拔諸眾生令出淤泥 置於最上智慧之地 所有福德 饒益眾生 而無有盡 (九)觀如來授記功德 於去來今心常清淨 令諸眾生不著境界 恆 與一切諸菩薩記 令其皆入佛之種性 (十)觀如來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用變化身功德 常遊十方未曾休息 而於一切無所樂著 法界佛剎悉能遍往 (十一)觀如來斷疑功德 以智慧月普照法界 了達一切悉無所得 恆

165 以智慧知諸世間如幻 如影 如夢 如化 一切皆以心為自 性 示現一切世間性相 而行於世 為其開示無上菩提 (十二)觀如來令入種種行功德 為欲救護一切眾生 出現世間開示佛 道 令其得見如來身相 攀緣憶念勤加修習 (十三)觀如來當來法生妙智功德 悉能觀察眾生善根 而不壞滅清淨 業報 智慧明了普入三世 (十四)觀如來勝解示現功德 永離一切世間分別 放光明網 普照十 方一切世界無不充滿 出生種種菩薩諸行 諸根境界自在圓 滿 作諸佛事作已便沒 (十五)觀如來無量所依調伏有情加行功德 善能開示過現未來一切智 道 為諸菩薩普雨無量陀羅尼雨 165 (十六)觀如來平等法身波羅密多成滿功德 成就一切諸佛功德 圓滿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熾盛 無邊妙色莊嚴其身 第五會

166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三 升兜率天宮品 166 (十七)觀如來隨其勝解示現差別佛土功德 於一切世間普現化身 放 智慧光悉令開悟 欲令眾生知佛具足無邊功德 以無礙繒繫頂受 位 隨順世間方便開導 以智慧手安慰眾生 為大醫王善療眾 病 隨其心樂 隨其業果 為現佛身種種神變而為說法 (十八)觀如來三種佛身方處無分限功德 一切眾生 隨業所繫長眠生 死 如來出世能覺悟之 安慰其心使無憂怖 若得見者悉令證入 無依義智 智慧善巧了達境界 (十九)觀如來窮生死際常現利益一切有情功德 常守本願不捨世間 作諸眾生堅固善友 清淨第一離垢光明 令一切眾生皆得現 見 (二十)觀如來無盡功德及究竟功德 佛是無邊光明之藏 諸力智慧皆 悉圓滿 恆以大光普照眾生 隨其所願皆令滿足 五 成觀信解

167 如是信解 如是觀察 如是入於智慧之淵 如是遊於功德之海 如 是普至虛空智慧 如是而知眾生福田 如是正念現前觀察 如是觀佛 諸業相好 如是觀佛普現世間 如是觀佛神通自在 在喜足天中 佛的神變莫能盡言 它是喜足的表現 也是展現喜足的二十種入門功 德 六 爾時世尊 以佛莊嚴而自莊嚴 具大威德 為令一切眾生生大歡喜 故 一切菩薩發深悟解故 一切兜率陀天子增益欲樂故 兜率陀天王 供養承事無厭足故 無量眾生緣念於佛而發心故 無量眾生種見佛善 根福德無盡故 常能發起清淨信故 受天王請入一切寶莊嚴殿 如 此世界 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七 兜率陀天王承佛威力而頌言 昔有如來無礙月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67 吉祥 以下重複頌廣智如來 普眼如來 珊瑚如來 論師子如來 第五會

168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四 兜率宮中偈讚品 168 日照如來 無邊光如來 法幢如來 智燈如來 功德光如來十佛均曾 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此處為知足悅樂之殿 故最為吉祥 八 如來就座 法身清淨妙用自在 與三世佛同一境界 住一切智 與 一切佛同入一性 佛眼明了 見一切法皆無障礙 有大威力 普遊法 界未嘗休息 具大神通 隨有可化眾生之處悉能遍往 以一切諸佛無 兜率宮中偈讚品 礙莊嚴而嚴其身 善知其時為眾說法 第二十四 一 菩薩雲集 (一) 爾時佛神力故 十方各有一大菩薩 一一各與萬佛剎微塵數諸 菩薩俱 從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 諸世界中來詣佛所 (二)十菩薩為 金剛幢菩薩 堅固幢菩薩 勇猛幢菩薩 光明幢菩 薩 智幢菩薩 寶幢菩薩 精進幢菩薩 離垢幢菩薩 星宿幢菩 薩 法幢菩薩 所從來國 謂妙寶世界 妙樂世界 妙銀世界

169 妙金世界 妙摩尼世界 妙金剛世界 妙波頭摩世界 妙優鉢羅 世界 妙栴檀世界 妙香世界 各世界均各有一佛 所謂無 盡幢佛 風幢佛 解脫幢佛 威儀幢佛 明相幢佛 常幢佛 最 勝幢佛 自在幢佛 梵幢佛 觀察幢佛 第五會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69 證 能覺所覺 用廣證深 得智生身 行深解廣 智極定深 此菩薩現德圓滿 離障成身 入剎近佛 用速心淨 外護內 無所住 悉已悟入諸佛自在甚深解脫 得無差別法界之身 入一切土而 如是菩薩皆與毗盧遮那如來於往昔時 同種善根修菩薩行 於彼一切如來神變之相 虛空界一切世界 彼諸菩薩皆見於此佛神變相 此諸菩薩亦見 爾時世尊從兩膝輪 放百千億那由他光明 普照十方盡法界 (三)佛陀放光

170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四 得通立法 兜率宮中偈讚品 佛放兩膝輪光表能屈伸 悲智相導之意 以大悲力 運智慧光 令諸善根 無所不至 淨心智力 見佛盡源 等一切佛 堅固不壞 菩提心觀佛無厭 即悲之智二乘不能壞 即智之悲愛染不能動 三 讚佛要義 170 現 無量世界中 示現如來身 廣說微妙法 其心無所著 業 於此乃能了 正覺無來處 去亦無所從 清淨妙色身 神力故顯 然 亦不離色聲 見佛神通力 少智不能知 諸佛實境界 久修清淨 議 非心所行處 智慧到彼岸 乃見諸佛境 色身非是佛 音聲亦復 如來不出世 亦無有涅槃 以本大願力 示現自在法 是法難思 二 以偈讚佛 金剛幢菩薩說頌言 (十菩薩依其性德讚佛從略) 4.

171 決斷無礙 智導萬行 出生無盡 以圓淨智 照平等理 隨順一切如摩尼寶 勤觀如來 真應皆同 平等隨順一切眾生 十迴向品 遍應法界 不離法性 粲然羅空 不可縛著 真實之法 普入法界 第二十五 一 迴向之義 迴者轉也 向者趣也 迴向不同有十義即 迴自向他 迴少向 多 迴自因行向他因行 迴因向果 迴劣向勝 迴比向證 迴事向 理 迴差別行向圓融行 迴世向出世 迴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 二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 入菩薩智光三昧 而演說菩薩十迴 向 爾時諸佛各以右手摩金剛幢菩薩頂 金剛幢菩薩得摩頂已 即 從定起 告諸菩薩言 佛子 菩薩摩訶薩有不可思議大願 充滿法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71 界 普能救護一切眾生 所謂修學去來現在一切佛迴向 第五會

172 華嚴經講義 第二十五 三 略釋十迴向 十迴向品 172 澄觀大師疏云 第一救護等者 大悲廣濟 名為救護一切眾生 大 智無著 故云離眾生相 二於三寶等 得不壞信 以此善根用將 迴向 三學三世佛所作迴向 名等諸佛 四菩薩令其善根至一切處 五由迴向故 能成無盡功德之藏 六順理修善 事理無違 入於平 等 七以善根等心 順益眾生 八善根合如以成迴向 九不為相縛 不於見著 作用自在故名解脫 如不思議解脫等 十稱性起用 謂以 法界善根迴向法界 披蔭眾生之法 要為眾生作舍 作護 作歸(使無畏) 作趣(得 羅王等無量苦惱 饒益眾生 皆使清淨 至於究竟 永離地獄 餓鬼 畜生 閻 勤修善根饒益有情 行六波羅密 四無量心 修善根時願以之 (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大悲廣濟 大智無相) 1. 2.

173 第五會 6. 一切智) 作安 作明 作炬 作燈 作導師 饒益眾生淨行 以平等心饒益眾生 心如大海 一切眾毒不能 變 壞 如日光遍照 菩薩摩訶薩 以諸善根迴向之時 作是 念言 以我善根 願一切趣生 一切眾生 皆得清淨功德圓 滿 不可沮壞無有窮盡 四種救護 利樂救護 受惱救護 代苦救護 迴拔救護 佛 子 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 我應如日普照一切 不求恩報 眾 生有惡悉能容受 終不以此而捨誓願 不以一眾生惡故 捨一 切眾生 但勤修習善根迴向 普令眾生皆得安樂 無相行 安置眾生離相迴向 安置眾生於無所著法性迴 向 不著眾生相 世界相 心意相迴向 不起心顛倒 想顛 倒 見顛倒迴向 173 真實行 觀一切法真實性迴向 觀一切眾生平等相迴向 以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74 第二十五 十迴向品 (二)不壞迴向(得三寶不壞) 救護 以六波羅密出世間法為離眾生相故 174 物之緣 是故即名為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即以慈悲喜捨為 李長者所謂 以六波羅密以為行首 慈悲喜捨以為處生死利 精進不懈 菩薩如是迴向之時 度脫眾生常無休息 清淨 報如光影清淨故 一切智智亦如光影清淨 即是業 然不離業得一切智 以業如光影清淨故 報亦如光影 業非業 非即業修習一切智 非離業迴向一切智 一切智非 有善根皆悉隨順 出世間法 不作二相 世出世間不二 以如是等善根迴向 修行清淨對治之法 所 生無滅 迴向亦如是 空性無二 解一切法無 種植善根亦如是 觀諸法無二 無 法界印 印諸善根迴向 華嚴經講義

175 1. 2. 第五會 3. 得不壞正信 從三寶中得不壞信 從三世諸佛 得不壞信 從 求一切智 慈心及修白淨之法得不壞信 從一切菩薩法師中得 不壞信 得不壞信 令菩提心轉更增長 慈悲廣大平等觀 察 隨順修學諸佛所作 攝取一切清淨善根入真實義 以不壞信迴向一切智願 受持佛教勤加守護 教化成熟一切 眾生 心常迴向出世之道 供養瞻侍一切法師 解了諸法憶持 不忘 修行大願悉使滿足 承事供養 於念念中見無量佛 如其所應承事供養 供事 雜供 以阿僧祇寶 華 幢 香 淨 尊重 讚歎等 供座 阿僧祇寶座 華座 金剛座等 供經行 阿僧祇寶經行 香經行等 175 供樹 阿僧祇諸雜樹 香樹 寶衣樹 莊嚴具樹等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76 第二十五 十迴向品 176 莊嚴宮殿 其諸宮殿 復有阿僧祇軒檻莊嚴 窗牖莊嚴 等 迴向相 於相離相 住於無量善巧迴向 發無上菩提心迴 護念 發心迴向 休息 無有疲厭 無有執著 觀無生性 印諸境界 諸佛 如是修集無量功德 皆為成熟一切眾生 無有退轉 無有 迴向心 迴向行 故 以大莊嚴而莊嚴故 滿足如來無量力故 為令一切眾生生淨信故 攝善根故 離諸苦故 廣大解 供意 淨心尊重恭敬供養一切諸佛 供佛 華嚴經講義 4.

177 第五會 向 迴向行 隨相行 離相行 無礙行 迴向果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 得見一切無數諸佛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77 謂不可思議佛所住樂 無有等比佛三昧樂 不可限量大慈悲 佛 作如是念 願以我今所種善根 令諸佛樂轉更增勝 所 佛子 菩薩摩訶薩獲得如是安樂之時 復更發心迴向諸 一切諸佛解脫之樂 迴向五乘 軟 諸根清涼 憎心得自在 無諸過失廣大清淨 歡喜悅樂離諸憂惱 心意柔 如是修學迴向道時 見一切色乃至觸法 若美若惡 不生愛 以忍成淨成樂 (三)等一切佛迴向 (忍成行滿 忍以成樂)

178 第二十五 十迴向品 178 樂 一切諸佛解脫之樂 無有邊際大神通樂 菩薩摩訶薩雖在居家作諸事業 未曾暫捨一切智心 菩 動與道合迴向 為於有惡 永離三塗惡處 增長無上菩提心 迴向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 法 滿 念法方便 念僧尊重 不離見佛 心得清淨獲諸佛 指頃 見佛聞法 恭敬聖僧 彼諸善根皆離障礙 念佛圓 復以迴向一切眾生 願一切眾生所有善根 乃至極少一彈 迴向一切眾生 令得清淨 諸波羅密未滿足者令得滿足 是行菩薩行 復以此善根迴向菩薩 所謂願未滿者令得圓滿 心未淨者 迴向菩薩 華嚴經講義 3.

179 第五會 薩如是處在居家 普攝善根令其增長 迴向諸佛無上菩提 等佛離相迴向 如過去諸佛菩薩所行恭敬供養一切諸佛 度諸眾生令永出 離 勤加修習一切善根 悉以迴向而無所著 所謂不依色 不 著受 無倒想 不作行 不取識 捨離六處 不住世法樂出世 間 知一切法皆如虛空 無所從來 不生不滅 無有真實 無 所染著 遠離一切諸分別見 不動不轉 不失不壞 住於實 際 無相離相唯是一相 如是深入一切法性 常樂習行普門善 根 悉見一切諸佛眾會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79 言 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 譬如實際無處不至 供諸福田 佛子 此菩薩摩訶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作是念 至一切處迴向 即令此善根供具 遍至一切時處 隨所應供 (四)至一切處迴向 (遍一切時處) 4. 1.

180 華嚴經講義第二十五十迴向品 180 二種迴向 : 2. 迴向眾生菩提 : 至一切眾生, 至一切國土, 至一切有為無為, 至一切語言音 聲 迴向實際 : 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 用無所得而為方便 不於業中分別 報, 不於報中分別業, 雖無分別而普入法界, 雖無所作而恒 住善根, 雖無所起而勤修勝法, 不信諸法而能深入, 不有於 法而悉知見 若作不作, 皆不可得, 知諸法性, 恒不自在 雖悉見諸法而無所見, 普知一切而無所知 迴向之相 : 3. 菩薩如是了達境界, 知一切法因緣為本, 見於一切諸佛法 身, 至一切法離染實際, 解了世間皆如變化, 明達眾生唯是一

181 4. 第五會 法 無有二性 迴向之益 菩薩如是觀一切法畢竟寂滅 成就一切清淨善根 而起救護 眾生之心 智慧明達一切法海 常樂修行離愚癡法 得至一切處身業 普能應現一切世界故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81 迴向眾生 清淨業行所流所引 應眾生起 如來神力之所示 迴向菩提 悉以迴向莊嚴一切諸佛國土 即迴向淨土 根 法所起善根 聞佛說法精勤修習 悟不思議廣大境界所起善 重障所起善根 禮敬三世一切諸佛所起善根 勸請一切諸佛說 融 智悲不礙 隨塵不染 故 此菩薩摩訶薩以懺除一切諸業 無盡功德藏迴向以禪為體 遍周自在 以真智會俗 定亂兩 (五)無盡功德藏迴向 (以禪為體)

182 第二十五 十迴向品 (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隨順平等) 種無盡藏 182 義趣 無邊悟解 福德 勇猛智覺 決定辯才 十力無畏等十 菩薩住此迴向得十種無盡藏 見佛 入法 憶持 決定慧 解 時 了一切眾生界無有眾生 故 得無盡善根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如是迴向 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已 得無盡善根 所謂念三世一切諸佛 界 嚴世界 如是等無量無數莊嚴之具 莊嚴一切盡法界虛空 佛光明 普照世間無有限極 現在一切諸佛世尊 悉亦如是莊 行菩薩諸清淨業 入不思議自在三昧 善巧方便能作佛事 放 迴向圓滿 一切諸佛於中成道 示現種種自在神力 普 現 諸佛出世淨業所成 普賢菩薩妙行所興 華嚴經講義

183 第五會 隨順真實住 理事相順 名入一切平等善根 入即隨順 平 等即堅固 平等之理不可壞故 隨順布施為迴向正行 隨相迴向 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 發善攝心悉以迴向 所謂善攝 色 隨順堅固一切善根 善攝受想行識 隨順堅固一切善 根 善攝王位 隨順堅固一切善根 善攝眷屬 隨順堅固 一切善根 善攝資具 隨順堅固一切善根 善攝惠施 隨 順堅固一切善根 施食 施飲 施衣 施燈 內施 外施 施佛 施菩薩等 均依清淨平等隨順以施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此布施所有善根迴向眾生 願一切 183 眾生清淨調伏 願一切眾生滅除煩惱 嚴淨一切諸佛剎 修因契果生解分 上賢十向 兜率天 (1) 1. 2.

184 華嚴經講義第二十五十迴向品 184 土 願一切眾生以清淨心, 於一念中周遍法界, 願一切眾 生智慧充滿虛空法界 願一切眾生於念念中常作三世一 切佛事, 教化眾生向一切智 離相迴向 :( 迴向實際, 行稱涅槃 ) (2)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 身口意業皆悉 解脫, 無著無繫, 無眾生想, 無命者想 無作者想, 無 受者想, 無有想 如是非縛迴向, 非縛解迴向, 非業迴向, 非業報迴 向 如是迴向時, 不著內, 不著外, 不著能緣, 不著所緣, 不著因, 不著果 若能於此諸法不縛, 則亦於諸法不解 以何義故說名迴向, 永度世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永出 諸蘊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1030714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1030714 六 條 附 表 公 特 種 應 目 表 壹 本 表 每 年 所 設 類, 仍 需 配 合 當 年 任 用 需 求 予 以 設 置 貳 類 普 通 目 為 : 及 四 國 文 ( 作 文 公 文 與 測 驗 ) 其 占 分 比 重, 分 為 作 文 占 百 分 之 六 十, 公 文 測 驗 占 百 分 之 十, 時 間 小 時 五 國 文 ( 包 括 公 文 格 式 用 語 ) 採 測 驗 式 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13...14...15...16...17...17...17...17...17...18...19 30 1...19 2 30 2...19 4 30 1...20 8 30 3...21 Q&A...22...3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發行CB轉換辦法_1030717_.doc

Microsoft Word - 發行CB轉換辦法_1030717_.doc 振 樺 電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發 行 及 轉 換 辦 法 一 債 券 名 稱 振 樺 電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簡 稱 本 公 司 )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 以 下 簡 稱 本 轉 換 公 司 債 ) 二 發 行 日 期 民 國 103 年 07 月 28 日 ( 以 下 簡 稱 發 行

More information

一 業 務 內 容 本 公 司 依 郵 政 法 第 5 條 得 經 營 下 列 業 務 : 1. 2. 3. 4. 5. 6. 7. 1 6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99 98 5,486,746,426 100.00 5,318,734,633 100.00 3,039,301,167

一 業 務 內 容 本 公 司 依 郵 政 法 第 5 條 得 經 營 下 列 業 務 : 1. 2. 3. 4. 5. 6. 7. 1 6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99 98 5,486,746,426 100.00 5,318,734,633 100.00 3,039,301,167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中 華 郵 政 年 報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中 華 郵 政 年 報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中 華 郵 政 年 報 陸 營 運 概 況 38 41 43 44 48 53 54 55 56 57 58 58 59 60 61 一 業 務 內 容 ( 一 ) 郵 件 業 務 ( 二 ) 郵 件 運 送 ( 三 ) 儲 金 及 匯 兌 業 務 ( 四 ) 簡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30332EAAFEA5F3A440A142A447A142A454A142A57CA147BEC7A5CDB14DB77EC3D2B7D3BEC7B2DFA661B9CF2E786C73>

<30332EAAFEA5F3A440A142A447A142A454A142A57CA147BEC7A5CDB14DB77EC3D2B7D3BEC7B2DFA661B9CF2E786C73> 嶺 東 科 技 大 學 財 務 金 融 系 日 四 技 學 生 專 業 學 習 地 圖 02 年 6 月 28 日 0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財 務 金 融 系 課 程 委 會 議 通 過 名 稱 微 積 分 ( 一 ) 微 積 分 ( 二 ) 個 體 經 濟 學 商 業 套 裝 軟 體 ( 二 ) 應 用 統 計 學 ( 一 ) 期 貨 與 選 擇 權 國 際 - 管 理 學 保 險 學 商

More information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015 年 兩 岸 四 地 四 星 級 大 學 排 行 榜 序 號 1 大 連 理 工 大 學 遼 寧 31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 西 北 工 業 大 學 陝 西 32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3 華 南 理 工 大 學 廣 東 33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4 湖 南 大 學 湖 南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A69AD59ABC2A4BDA571B6C5B56FA6E6A4CEB56FA6E6A4CEC2E0B4ABBFECAA6B3130323036323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A69AD59ABC2A4BDA571B6C5B56FA6E6A4CEB56FA6E6A4CEC2E0B4ABBFECAA6B31303230363238> 波 若 威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發 行 及 轉 換 辦 法 一 債 券 名 稱 波 若 威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簡 稱 本 公 司 )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 以 下 簡 稱 本 轉 換 公 司 債 ) 二 發 行 日 期 民 國 102 年 7 月 8 日 ( 以 下 簡 稱 發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文 ( 一 ) 閱 讀 理 解 英 語 數 學 社 會 自 然 及 國 文 ( 二 ) 語 文 表 達 等 各 科 此 外 嘉 義 區 則 另 外 單 獨 辦 理 測 驗 五 專 亦 有 辦 理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與 高 中 高 職 分 開 辦 理, 但 成 績 同 樣 採

文 ( 一 ) 閱 讀 理 解 英 語 數 學 社 會 自 然 及 國 文 ( 二 ) 語 文 表 達 等 各 科 此 外 嘉 義 區 則 另 外 單 獨 辦 理 測 驗 五 專 亦 有 辦 理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與 高 中 高 職 分 開 辦 理, 但 成 績 同 樣 採 想 報 考 103 年 五 專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103.2.20 1. 文 藻 外 語 大 學 ( 雙 外 語 跨 領 域 國 際 專 業 人 才 菁 英 班 ) 2. 國 立 臺 中 科 技 大 學 ( 資 訊 應 用 菁 英 班 創 意 商 品 設 計 菁 英 班 ) 3.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 企 業 管 理 菁 英 班 國 際 貿 易 科 企 業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8,530 1,056 52% 951 5.1 94% 1.9 33.3% 730 515 27.2% 179 50.3% 1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5,072 24,043 21,950 24,684 17,537 2011 201

8,530 1,056 52% 951 5.1 94% 1.9 33.3% 730 515 27.2% 179 50.3% 1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5,072 24,043 21,950 24,684 17,537 2011 201 第 四 章 金 融 財 務 80 246 000 6.5% 16.6% 香 港 的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地 位 總 覽 24 Z/Yen 證 券 及 衍 生 工 具 市 場 蓬 勃 暢 旺 24.7 1 866 2,630 52 8,530 1,056 52% 951 5.1 94% 1.9 33.3% 730 515 27.2% 179 50.3% 1 30,000 25,000 20,000

More information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法 鼓 山 的 核 心 主 軸 心 靈 環 保 目 錄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2 心 靈 環 保 6 慈 悲 沒 有 敵 人, 智 慧 不 起 煩 惱 心 靈 環 保 17 附 錄 : 心 靈 環 保 法 語 精 選 33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一、 資格條件:

一、 資格條件: 臺 灣 港 務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新 進 人 員 甄 選 規 範 交 通 部 民 國 102 年 7 月 22 日 交 人 字 第 1025010095 號 函 核 定 交 通 部 民 國 103 年 8 月 4 日 交 授 港 總 人 字 第 10300564431 號 函 核 定 修 正 交 通 部 民 國 104 年 2 月 13 日 交 授 港 總 人 字 第 10401620891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實習問與答:

教育實習問與答: 問 與 答 集 一 總 則 Q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的 類 別 有 那 幾 種? A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有 中 等 學 校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 取 得 國 中 高 中 高 職 等 教 師 資 格 ) 國 民 小 學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取 得 國 小 教 師 資 格 ) 二 修 習 對 象 與 資 格 Q1: 在 何 種 條 件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基 金 歷 史 配 息 及 報 酬 率 資 訊 境 外 基 金 ( 本 基 金 有 相 當 比 重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本 基 金 主 要 係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基 金 之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 五 ) 財 務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六 ) 審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七 ) 管 理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第 四 條 選 修 科 目 : ( 一 ) 數 量 方 法 3 學 分 ( 二 ) 財 務 會 計 專 題 研 討 ( 一 ) 3 學 分

( 五 ) 財 務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六 ) 審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七 ) 管 理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第 四 條 選 修 科 目 : ( 一 ) 數 量 方 法 3 學 分 ( 二 ) 財 務 會 計 專 題 研 討 ( 一 ) 3 學 分 國 立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會 計 系 管 理 博 士 班 會 計 組 研 究 生 修 業 要 點 101 年 9 月 19 日 101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2 次 系 務 會 議 通 過 第 一 章 訂 定 依 據 第 一 條 會 計 系 管 理 博 士 班 會 計 組 研 究 生 修 業 要 點 ( 以 下 簡 稱 本 修 業 要 點 ) 依 據 國 立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1公告[1].rtf

1公告[1].rtf 內 政 部 公 告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30 日 發 文 字 號 : 台 內 役 字 第 1010830457 號 附 件 :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免 役 禁 役 緩 徵 緩 召 實 施 辦 法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151 條 第 2 項 及 第 154 條 第 1 項 公 告 事 項 : 一 修 正 機 關 : 行 政 院 二 修 正 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民 政 事 務 總 署 諮 詢 文 件 設 立 物 業 管 理 行 業 的 規 管 架 構 的 公 眾 諮 詢 ( 2010 年 12 月 ) 最 近 修 訂 日 期 : 2010 年 12 月 3 日 http://www.had.gov.hk/tc/publications/consultation_papers/consultation_papers.htm 錄 數 行 度 行 行 見 歷 力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臺 南 市 左 鎮 區 104 年 人 口 婚 姻 結 構 狀 況 分 析 與 探 討 臺 南 市 左 鎮 區 公 所 會 計 室 編 製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暨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進 修 機 構 審 核 辦 法 問 答 集 105 年 5 月 修 訂 一 會 計 主 管 之 定 義 (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第 2 條 ) ( 一 ) 何 謂 會 計 主 管? 證 券 交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 ) 4+2 4+1 一 藥 師 考 試 人 數 統 計 ( 表 一 ) 表 一 最 近 十 年 (90 年 至 99 年 ) 藥 師 國 考 報 名 到 考 及 格 人 數 統 計 表 ( 表 一 ) 2 2001 2002 2003-1 2003-2 2004-1 2004-2 2005-1

( ) 4+2 4+1 一 藥 師 考 試 人 數 統 計 ( 表 一 ) 表 一 最 近 十 年 (90 年 至 99 年 ) 藥 師 國 考 報 名 到 考 及 格 人 數 統 計 表 ( 表 一 ) 2 2001 2002 2003-1 2003-2 2004-1 2004-2 2005-1 綜 合 評 論 Commentary 臺 灣 藥 學 教 育 與 藥 師 考 試 之 改 造 林 藥 師 藥 局 藥 師 林 振 順 ( 整 理 ) 考 試 委 員 胡 幼 圃 ( 口 述 ) 壹 前 言 2003 pharm.d. 2006 2008 2003 2005 2011 8 ( ) PGY 貳 藥 師 考 試 640 ( 15 ) 4+1+1 ( ) ( ) 8 THE JOURNAL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 園 市 105 年 國 民 中 學 新 進 教 師 甄 選 各 校 複 試 方 式 及 需 求 表 編 號 校 名 教 評 會 審 查 方 式 及 學 校 需 求 備 註 1 2 桃 園 青 溪 ( 一 ) 口 試 8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20% 具 數 學 專 長 者 為 佳 ( 一 ) 口 試 7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30 % 需 擔 任 資 源 班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管 理 辦 法 (101.06.07 修 正 )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農 產 品 生 產 及 驗 證 管 理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辦 法 用 詞, 定 義 如 下 : 一 生 產 廠 ( 場 ): 指 在 國 內 生 產 加 工 分 裝 或 流 通 有 機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04 年 6 月 17 日 修 正 證 券 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應 注 意 事 項 問 答 集 一 證 券 商 於 98 年 9 月 28 日 前 經 本 會 核 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者 ( 辦 理 顧 問 諮 詢 業 務 ), 擬 依 新 修 正 證 券 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應 注 意 事 項 ( 以 下 簡 稱 注 意 事 項 ) 第 2 點 第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1

1 門 ちゃま 喝 水 戶 黃 門 喝 (オリンピア( OLYMPIA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月 26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1 次 系 課 程 會 議 通 過 10 年 04 月 2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4 次 院 課 程 委 員 會 通 過 10 年 05 月 14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月 26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1 次 系 課 程 會 議 通 過 10 年 04 月 2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4 次 院 課 程 委 員 會 通 過 10 年 05 月 14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學 院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 臺 灣 文 化 學 系... 2 法 律 學 士 學 位 學 程... 社 會 學 系... 5 英 美 語 文 學 系... 6 華 文 文 學 系... 7 經 濟 學 系... 8 歷 史 學 系... 9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10 諮 商 與 臨 床 心 理 學 系... 11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More information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14 學 年 度 大 學 繁 星 推 薦 入 學 - 第 一 類 學 群 至 第 七 類 學 群 各 校 系 一 覽 表 21 中 學 系 16 16 22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23 劇 場 藝 術 學 系 2 2 24 企 業 管 理 學 系 1 11 2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學 測 術 科 考 試 分 發 比 序 科 目 檢 定 及 級 分 項 目 檢 定 及 分 數 項 目 4 4 學

More information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項 目 編 號 DA14 金 門 縣 政 府 人 事 處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流 程 序 說 明 表 項 目 名 稱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承 辦 單 位 人 事 處 第 一 科 作 業 流 程 說 明 一 起 敘 : ( 一 ) 新 進 教 師 到 職 聘 任 後, 按 其 所 具 資 格 條 件 ( 以 學 歷 為 主 ), 依 公 立 各 級 學 校 教 職 員 敘 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南 亞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民 國 105 年 6 月 22 日 董 事 會 修 正 通 過 第 一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之 規 定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背書保證作業程序

背書保證作業程序 本 文 件 之 著 作 權 屬 台 灣 高 速 鐵 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所 有, 非 經 本 公 司 事 先 書 面 同 意, 不 得 以 任 何 電 子 機 器 影 印 紀 錄 或 其 他 方 式 重 製 儲 存 利 用 散 布 或 傳 送 目 次 章 節 名 稱... 頁 次 規 章 名 稱... 封 面 目 次 表... i 1.0 目 的... 1 2.0 範 圍... 1 3.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02 動 機 2052 中 華 醫 事 科 技 大 學 環 境 與 安 全 衛 生 工 程 系 4 4 155 130 313 247 02 動 機 2029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資 訊 工 程 系 12 12 125 100 300 242 02 動 機 2094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機

02 動 機 2052 中 華 醫 事 科 技 大 學 環 境 與 安 全 衛 生 工 程 系 4 4 155 130 313 247 02 動 機 2029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資 訊 工 程 系 12 12 125 100 300 242 02 動 機 2094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機 02 動 機 2004 國 立 臺 北 科 技 大 學 車 輛 工 程 系 15 15 385 355 641 601 02 動 機 2006 國 立 高 雄 第 一 科 技 大 學 機 械 與 自 動 化 工 程 系 智 慧 自 動 化 組 2 2 365 355 592 587 02 動 機 2099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教 育 學 系 車 輛 技 術 組 14 14 375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生 態 環 境 產 生 很 嚴 重 的 傷 害, 為 確 保 農 業 的 永 續 發 展 與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談 人 : 聖 嚴 法 師 ( 法 鼓 山 創 辦 人 )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談 人 : 聖 嚴 法 師 ( 法 鼓 山 創 辦 人 ) 無 名 問 無 明 目 錄 無 名 問 無 明 2 知 足 感 恩 從 名 利 中 解 脫 3 把 握 當 下 走 出 菩 薩 大 道 9 現 場 問 答 17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More information

【100年諮商輔導所應考科目】

【100年諮商輔導所應考科目】 ( ) 13 年 類 師 在 職 進 修 專 錄 組 別 別 考 試 科 目 考 試 規 定 及 資 格 限 制 取 人 數 台 北 市 立 大 心 諮 商 位 1. 筆 試 9% 心 ( 含 測 驗 評 量 ) 輔 導 諮 商 2. 服 務 年 資 積 分 1% ( 須 繳 交 服 務 經 歷 證 明 文 件 ) 持 有 國 民 小 或 稚 園 合 格 師 證 書, 並 符 合 下 列 任 一 條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