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Transcription

1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趙太極 * 1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一年級 提要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而且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其中所蘊含 事事圓融無礙 的深邃義理, 向來更是飲譽中國 獨步教界 以 八十華嚴 而論,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竟然有二十品之多, 佔了全經的四分之一, 因此不容小覷 換句話說, 想要一窺華嚴全貌, 必須釐清 < 入法界品 > 的深層意涵, 才能洞觀全經 到底 < 入法界品 > 在 華嚴經 的重要性如何? 華嚴所強調的 菩提心 與其他經中所言的 菩提心 差異何在?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親身經歷在 華嚴經 所要彰顯的精神與實踐內涵為何? 善知識與菩提心 普賢行願等內容, 為何屢屢出現在 < 入法界品 > 的經文之中? 是否透露了些許華嚴的微言大義?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生動活潑地描述善財童子捨棄人間福報 為法忘軀的事蹟, 其鮮明形象深植人心, 透過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的親身經歷, 為後人作了一個完美的示範, 將佛法修學的次第與實踐內涵朗然呈顯 筆者擬透過對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全文文本的梳理, 直接從 大正藏 原典加以探討分析為主要進路, 輔以研求華嚴宗四祖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的演義, 藉以闡明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次第與內涵 ; 本文擬就 善財本迹略述 善知識 與 菩提心 會歸普賢行願 等項內容, 分節梳理文脈 闡揚其義理內涵, 以期釐清全文要旨, 如實契入華嚴 < 入法界品 > 的核心真實義, 結證所有一切信 解 行 證之細流, 終將會歸普賢行願, 趣入華嚴重重無盡的普賢願海, 方得以究竟成就, 成佛之道, 捨此無他 關鍵字 : 入法界品 善財 菩提心 善知識 普賢行願 1 * 作者 趙太極, 現就讀於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佛學組一年級, 現任南華大學 世界宗教學刊 助理編輯 本文緣起於 2010 年 7 月間, 參加華嚴蓮社所舉辦的日文論文閱讀暑假密集班, 見賢思齊, 如今因緣成熟, 才有此華嚴初探之作

2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證的無量無盡 事事圓融無礙的義理, 三際一如 頓時朗現, 揭示了不可思議 廣大圓滿的佛智境界 綜觀學術界針對以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為題, 撰述專文探討者為數不少, 如 : 方東美以純熟的哲學思辨切中華嚴精蘊 2 楊政河汲古引今地彰顯華嚴奧旨 3 桑大鵬以表章數據整理出經文脈絡 4 等, 均對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義理內涵有相當程度的闡揚及學術貢獻 ; 將善財參訪過程的場域加以分類撰述其內容者亦有之, 例如陳琪瑛所發表的 < 善財參訪的自然之場 > 5 與 < 善財參訪的城市之場 > 6, 透過哲思的詮釋, 也引領我們進入了華嚴的無限想像空間 雖然學術界已有相當多有關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的討論, 但仍然有更核心的議題未被深度挖掘, 譬如 : 對於 華嚴經 中所描繪的善財童子遍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的事蹟, 為何在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中所詮釋的內容要如此布局? 為何善財在福城拜見文殊後, 經文殊指點去勝樂國妙峰山親近德雲比丘, 之後就一直鍥而不捨地參訪善知識, 為何是五十三位善知識, 而不是其他數目?< 入法界品 > 為何在 華嚴經 中佔有非常重要的關鍵位置?< 入法界品 > 的出場次序, 是否也蘊含些許玄機? 還有,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親身經歷在 華嚴經 所要彰顯的精神與實踐內涵為何? 善知識與菩提心 普賢行願等內容, 為何屢屢出現在 < 入法界品 > 的經文之中? 華嚴經 的編撰者是否想藉此善財的事蹟透露華嚴的微言大義? 以上種種頗具深度的義理, 大多尚未被完全揭顯, 因此筆者希冀撰寫本文加以深研而透顯其義 基於上述的文獻回顧與問題意識觀照, 筆者擬透過對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全文文本的梳理, 直接從 大正藏 原典加以探討分析為主要進路, 輔以研求華嚴宗四祖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的演義及相關學術論著, 藉以闡明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次第與內涵 如前所述, 筆者已說明本文論述的重點與脈絡及進路, 2 參閱方東美 :< 效法善財童子生命體驗精神去實現人性崇高化的理想 >, 華嚴宗哲學 下冊, ( 台北 : 黎明文化,1992 年 ), 頁 參閱楊政河 :< 華嚴經宗教實踐的理論根據與行證法門 >, 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 台北 : 慧炬出版社,1982 年 ), 頁 參閱桑大鹏 :< 華嚴經宗教實踐的理論根據與行證法門 >, 三種華嚴及其經典闡釋研究,( 中國湖北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 ), 頁 陳琪瑛 :< 善財參訪的自然之場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第 13 集,( 台灣 : 華嚴蓮社,2003 年 ), 頁 陳琪瑛 :< 善財參訪的城市之場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第 14 集,( 台灣 : 華嚴蓮社,2004 年 ), 頁

3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以下擬就善財本迹略述 善知識與菩提心 會歸普賢行願等項內容, 分節梳理文 脈 闡揚其義理內涵, 以期釐清全文要旨, 如實契入華嚴 < 入法界品 > 的核心真 實義 二 善財童子本迹略述 善財童子既然是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靈魂人物, 我們不妨先來研究一下 他的出生來歷與因緣, 俾利全文的理解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中有言 : 爾時, 文殊師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來集, 隨其心樂現自在身, 威光赫奕蔽諸大眾 ; 以自在大慈令彼清涼, 以自在大悲起說法心, 以自在智慧知其心樂, 以廣大辯才將為說法 復於是時, 觀察善財以何因緣而有其名? 7 如上引文所述,< 入法界品 > 的序曲緣起於文殊在福城說法時, 在施放威光 遍灑清涼 悲心自在之餘, 心生一念 : 觀察善財以何因緣而有其名? 接著, 文殊菩薩便對大眾開示道 : 知此童子初入胎時, 於其宅內自然而出七寶樓閣, 其樓閣下有七伏藏, 於其藏上, 地自開裂, 生七寶芽, 所謂 : 金 銀 瑠璃 玻瓈 真珠 硨磲 碼碯 善財童子處胎十月然後誕生, 形體肢分端正具足 ; 其七大藏, 縱廣高下各滿七肘, 從地涌出, 光明照耀 8 文殊知道這童子剛入母胎時, 家中就自然湧出七寶所建的樓閣 樓閣下面埋藏著七種珍寶, 就在珍寶的上方, 地面自然開裂, 長出七寶的根芽 這七寶就是金 銀 琉璃 玻璃 真珠 硨磲 瑪瑙 善財童子經過懷胎十月之後誕生, 全身及四肢都端正而圓滿 地下的七種寶藏也在此時湧出, 高寬各有七個手肘的長度, 光明照耀 經上又進一步的描述善財童子出生時, 善財的種種的住宅自然地生長出奇珍異寶, 經言 : 復於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 種種諸物自然盈滿 所謂 : 金剛器中盛一切香, 於香器中盛種種衣, 美玉器中盛滿種種上味飲食, 摩尼器中盛滿種種殊異珍寶, 金器盛銀, 銀器盛金, 金銀器中盛滿瑠璃及摩尼寶, 玻瓈器中盛滿硨磲, 硨磲器中盛滿玻瓈, 碼碯器中盛滿真珠, 真珠器中盛滿碼碯, 7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332b 8 同上

4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火摩尼器中盛滿水摩尼, 水摩尼器中盛滿火摩尼 如是等五百寶器, 自然出現 又雨眾寶及諸財物, 一切庫藏悉令充滿 以此事故, 父母親屬及善相師共呼此兒, 名曰 : 善財 9 在他的家中, 也自然地出現五百種寶物所製的容器, 上面裝滿了各種寶物 像是金剛器中盛滿了各種香 ; 香器中盛滿了各種衣服 ; 美玉器中盛滿了各種珍味的飲食 ; 寶珠器中盛滿了各種奇珍異寶 ; 金器中盛滿了銀子 ; 銀器中盛滿了金子 ; 金銀器中盛滿了琉璃及寶珠 ; 玻璃器中盛滿了硨渠 ; 硨渠器中盛滿了玻璃 ; 碼瑙器中盛滿了真珠 ; 真珠器中盛滿了碼瑙 ; 火摩尼器中盛滿了水摩尼 ; 水摩尼器中盛滿了火摩尼 像這樣的五百種寶器, 都自然出現 天上又落下種種寶物及一切的財物, 裝滿了所有的倉庫 就因為這些因素, 父母親眷們及相命師, 才都稱這小孩叫善財 接著, 文殊又一一道出善財的非凡事蹟, 經上說 : 又知此童子, 已曾供養過去諸佛, 深種善根, 信解廣大, 常樂親近諸善知識, 身 語 意業皆無過失, 淨菩薩道, 求一切智, 成佛法器, 其心清淨猶如虛空, 迴向菩提無所障礙 10 如上引文指出, 又因為知道這小孩在過去世中, 曾經供養過諸佛, 已深植善根, 信力及悟解力都十分廣大 他常常樂於親近善知識, 身語意三業都清淨無過失 他清淨修行菩薩道, 追求佛的一切智, 是成就佛法的法器 他的心念清淨, 猶如虛空 將所有的修行成就, 都迴向覺悟之道, 而毫無障礙 根據楊政河的研究指出,< 入法界品 > 是華嚴經的最後一品 ; 在八十卷的 華嚴經 中, 這一品就佔了二十一卷 而且在它前面的三十八品, 合佔五十九卷經文, 也就是 ( 佛陀 ) 從放光集眾, 舉果勸發眾生去修行, 要歷經五位行門, 證得等覺與妙覺位, 最後終於達到能夠和光同塵, 一塵都絲毫不染, 進而解說修行利生的常道, 這當然是從凡夫位開始造修而成就如來無上菩提道上的真實示範 到了最後的一品 < 入法界品 > 是捨去言論, 依法奉行, 直接掃蕩心意識的滯頓行迹, 回復到本來就具有的神妙智用 ; 這可說是華嚴經的扼要, 其實也就是至道的淵源 所以古德認為 入法界品 以前的經文可譬喻如 百川, 而本品猶如 大海, 其間的源流與體用是相同的, 可以融歸於 一真法界 之中, 這也可說是華嚴教海的最高臻極處 11 9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332b 10 同上 11 參閱楊政河 :< 華嚴經宗教實踐的理論根據與行證法門 >, 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 台北 : 慧炬出版社,1982 年 ), 頁

5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中國人嘗言, 坐而言, 不如起而行 ; 也嘗言, 讀萬卷書, 不如走千里路 ; 又言, 百聞不如一見 以上所言, 在在強調力行實踐的重要性 如果善財不具足文殊所讚譽的 又知此童子, 已曾供養過去諸佛, 深種善根, 信解廣大, 常樂親近諸善知識, 身 語 意業皆無過失, 淨菩薩道, 求一切智, 成佛法器, 其心清淨猶如虛空, 迴向菩提無所障礙 12 之根器, 縱遇善知識指授心要, 也難成大器, 於一世間圓成普賢果位 善財可以說是入法界品的主角, 而入法界品又是總歸妙理後, 進入宗教實踐層面的最關鍵所在, 因此若無文殊的大智起妙用, 無以通透觀察出善財本迹 ; 而經文中宛然若存的善財童子, 若無過去世的勤修菩提 廣積福慧資糧, 又怎能巧遇文殊呢? 因此, 筆者認為整部 華嚴經 被譽為高度的文學作品, 良有以也! 寓教化於經典中人物的鋪陳與栩栩如生般的劇情高潮迭起於經典文本之中, 而善財在文殊點撥下廣參善知識 誓證菩提的宗教實現歷程, 其鮮明活絡的角色亦躍然於紙上 到底為何善財會熱衷於真理實踐呢? 追溯其源, 應歸諸於文殊的大智啟迪, 如經上言 : 爾時, 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察善財童子已, 安慰開諭, 而為演說一切佛法 所謂 : 說一切佛積集法, 說一切佛相續法, 說一切佛次第法, 說一切佛眾會清淨法, 說一切佛法輪化導法, 說一切佛色身相好法, 說一切佛法身成就法, 說一切佛言辭辯才法, 說一切佛光明照耀法, 說一切佛平等無二法 爾時, 文殊師利童子為善財童子及諸大眾說此法已, 慇懃勸諭, 增長勢力, 令其歡喜,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又令憶念過去善根 ; 作是事已, 即於其處, 復為眾生隨宜說法, 然後而去 13 如上引文所論述的重點在於, 文殊的大智觀察 觀機逗教, 對於與會者勤加安慰 開導勸諭, 並且為大眾演說一切佛法 說一切佛積集法 相續法 次第法 眾會清淨法 法輪化導法 色身相好法 法身成就法 言辭辯才法 光明照耀法 平等無二法 在那時, 文殊師利童子為善財童子及諸大眾說此法後, 不斷地慇懃勸諭, 使得眾人增長勢力, 令其歡喜, 令眾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又令眾人憶念過去的善根 ; 文殊作了這些事後, 又在福城為眾生隨緣方便說法, 然後而去 由於文殊菩薩於久遠劫早已成佛, 為七佛之師, 上述無非象徵著探求 實踐真理的第一步, 應以智慧為首要具備條件, 否則盲修瞎練 妄作聖解, 如何成就? 12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332b 13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332c

6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在文殊的大加持之下, 善財自發性地一心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文殊跟前讚頌一番之後, 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觀善財童子, 作如是言 :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復欲親近諸善知識, 問菩薩行, 修菩薩道 善男子! 親近供養諸善知識, 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 是故於此勿生疲厭 14 文殊諄諄教誨善財說 : 親近供養諸善知識, 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 是故於此勿生疲厭 善財的根器非凡, 文殊尚且再三叮嚀, 更何況吾人去佛日遠, 業身障重 善財在聆聽文殊開示後, 便誠心向文殊請示修學菩薩道的種種行門, 如經言 : 善財白言 : 唯願聖者廣為我說, 菩薩應云何學菩薩行? 應云何修菩薩行? 應云何趣菩薩行? 應云何行菩薩行? 應云何淨菩薩行? 應云何入菩薩行? 應云何成就菩薩行? 應云何隨順菩薩行? 應云何憶念菩薩行? 應云何增廣菩薩行? 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15 如上引文所述, 善財向文殊請教如何學 修 趣入 行 淨 入 成就 隨順 憶念 增廣菩薩行, 次第分明地請教, 最後則叩問如何速得圓滿普賢行 文殊師利菩薩則為善財童子而說頌, 如經上所言 : 善哉功德藏, 能來至我所, 發起大悲心, 勤求無上覺 已發廣大願, 除滅眾生苦, 普為諸世間, 修行菩薩行 若有諸菩薩, 不厭生死苦, 則具普賢道, 一切無能壞 福光福威力, 福處福淨海 ; 汝為諸眾生, 願修普賢行 汝見無邊際, 十方一切佛, 皆悉聽聞法, 受持不忘失 汝於十方界, 普見無量佛, 成就諸願海, 具足菩薩行 若入方便海, 安住佛菩提, 能隨導師學, 當成一切智 汝遍一切剎, 微塵等諸劫, 修行普賢行, 成就菩提道 汝於無量剎, 無邊諸劫海, 修行普賢行, 成滿諸大願 此無量眾生, 聞汝願歡喜, 皆發菩提意, 願學普賢乘 16 上引雖是對善財所作的開示與勉勵, 筆者則認為此段文殊開示甚為重要, 可視之為契入普賢行願的根本口訣, 唯有發起大悲心, 勤求無上覺, 再發廣大願, 除滅眾生苦, 進而普為諸世間, 修行菩薩行, 若有諸菩薩, 不厭生死苦, 則具普賢道, 14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333b 15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333c 16 同上

7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一切無能壞 此處已為菩提心 善知識及普賢行願預留伏筆, 說明修學的次 第應以大悲為根本, 勤求無上覺, 再發廣大願, 如此依序而修, 方能成就佛果 三 菩提心 華嚴經 梵行品 上言 : 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知一切法真實之性, 具足慧身, 不由他悟 17, 由於可見發菩提心甚為重要 如上節所述, 修學的次第應以大悲為根本, 勤求無上覺, 再發廣大願 由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中, 於 < 入法界品 > 伊始, 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所聽聞佛具足無量功德, 遂一心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由此可見行者因為有了同體大悲的感悟後, 再至誠發菩提心, 乃修學菩薩道的起始點 ; 遍覽 < 入法界品 > 文本, 不難發現每當善財要參訪新的善知識之前, 必當先自白已發了菩提心, 再虛心地向善知識請益法要, 由此益證菩提心的重要性, 甚至可以說, 去除菩提心的內涵,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只不過是一部華麗的文學作品罷了, 與宗教實踐及提升靈性的層面無甚關涉 對於菩提心的意義, 在 佛光大辭典 上有言 : 菩提心, 梵語 bodhi-citta 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又作無上正真道意 無上菩提心 即求無上菩提之心 菩提心為一切諸佛之種子, 淨法長養之良田, 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 當得速成無上菩提 18 從上引文所述及菩提心之意涵, 尚不能突顯華嚴菩提心的獨到之處, 筆者進一步深入思惟 < 入法界品 > 所提到的菩提心跟其他經典所提到的菩提心, 是否有差別? 若有差別, 差別何在? 是不二不異, 還是存在著特殊意涵? 筆者擬直接從 < 入法界品 > 文本切入, 了解經意, 再行比較分析 如經言 : 善男子! 菩提心者, 猶如種子, 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 菩提心者, 猶如良田, 能長眾生白淨法故 ; 菩提心者, 猶如大地, 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 菩提心者, 猶如淨水, 能洗一切煩惱垢故 ; 菩提心者, 則為妙寶, 能令一切心歡喜故 ; 菩提心者, 如大施會, 充滿一切眾生心故 ; 菩提心者, 則為尊勝, 諸眾生心無與等故 ; 菩提心者, 猶如伏藏, 能攝一切諸佛法故 ; 菩提心者, 如因陀羅網, 能伏煩惱阿脩羅故 ; 菩提心者, 如婆樓那風, 能動一切所應化故 ; 菩提心者, 如因陀羅火, 能燒一切諸惑習故 ; 菩提心者, 如佛支提, 一切世間應供養故 華嚴經 梵行品 卷 8, 大正藏 冊 9, 頁 449c 18 參見 佛光大辭典, p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78, 大正藏 冊 10, 頁 429b-430c

8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以上的譬喻, 多達兩百多個, 譬喻菩提心如 : 種子 良田 大地 淨水 妙寶 大施會 尊勝 伏藏 因陀羅網 婆樓那風 因陀羅火 佛支提, 巧妙縱橫, 無非說明菩提心的殊勝之所在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上續言 : 善男子! 菩提心者,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 舉要言之, 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 何以故? 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 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 是故, 善男子! 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則已出生無量功德, 普能攝取一切智道 20 從上引文得知此處強調, 菩提心能夠出生一切諸菩薩行, 三世如來皆從菩提心而出生 ; 易言之, 若缺乏菩提心, 則一切諸菩薩行無以成, 更遑論成佛 精研華嚴義理的華嚴四祖澄觀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中, 更進一步析論 : 疏 五因大等者 謂發菩提心即十信發心 起解即十住 行即十行 願即十向 證即十地 精勤匪懈通策於前 以成諸位 21 上引文雖寥寥數語, 卻已透顯了華嚴的次第與菩提心之間的關涉, 發菩提心即具足信 ( 十信 ) 解( 十住 ) 行 ( 十行 ) 願 ( 十向 ) 證( 十地 ), 加上不斷地參訪善知識, 精勤不懈, 通策於前, 即成諸位 ; 筆者個人認為, 華嚴所揭顯的菩提心與眾不同之處正在於此, 強調發起菩提心的剎那即具果地的因 ( 種子 ), 若依此次第而修, 即能漸增實踐位階, 地地增上, 以臻等覺 妙覺, 圓滿菩提心即成就佛果 在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中對於, 菩提心如何漸趨圓滿, 有著更進一步的闡明, 經言 : 所謂 : 欲了知妙世界即是麁世界, 麁世界即是妙世界 ; 仰世界即是覆世界, 覆世界即是仰世界 ; 小世界即是大世界, 大世界即是小世界 ; 廣世界即是狹世界, 狹世界即是廣世界 ; 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 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 ; 不可說世界入一世界, 一世界入不可說世界 ; 穢世界即是淨世界, 淨世界即是穢世界 欲知一毛端中, 一切世界差別性 ; 一切世界中, 一毛端一體性 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 欲知一切世界無體性 欲以一念 20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78, 大正藏 冊 10, 頁 430c 21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16, 大正藏 冊 36, 頁 118c

9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心盡知一切廣大世界而無障礙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22 上述重點在於 : 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 欲知一切世界無體性 ; 欲以一念心盡知一切廣大世界而無障礙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也就是說, 如果發菩提心則能洞觀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相即相入 的廣大無礙境界 ; 甚至可以說, 不發菩提心就無法體證華嚴自內證境界, 也無法圓滿普賢行願, 更無法圓成實證佛智 由此可見, 菩提心乃是一切修學 成就的關鍵所在 經上不厭其煩地闡明菩提心的重要性, 以強化思惟, 利於實踐, 經言 : 善男子! 如人護身, 先護命根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護持佛法, 亦當先護菩提之心 善男子! 譬如有人, 命根若斷, 不能利益父母 宗親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捨菩提心, 不能利益一切眾生, 不能成就諸佛功德 23 上引文提到了 護持佛法, 亦當先護菩提之心 及 捨菩提心, 不能利益一切眾生, 不能成就諸佛功德 的觀念, 益見菩提心的可貴與重要性 澄觀言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 是為魔業 24 又言 : 第三法界因果分明顯示 亦有十義五對 一無等境 此有二位 一在纏性淨法界 為所信境 二出纏最清淨法界為所證境 二無等心此亦二義 一大菩提心 為普賢行本故 二信悲智等隨行起故 三無等行 此亦二義 一差別行 各別修故 二普賢行 一即一切故 四無等位 此亦二義 一行布位 比證別故 二圓融位 一證一切證故 五無等果 此亦二義 一修生果 今始成故 二修顯果本自具故 25 續言 : 種智證於實際即是菩提 26 終言 : 發菩提心即見大道 27 從以上澄觀所言, 彰顯了 無等境 無等心 無等行 無等位 無等果 五對十義的奧旨, 華嚴精蘊, 呼之欲出, 了了分明 四 善知識 如上兩節申論得知, 大悲心及菩提心的重要性, 同時也令人了解所謂的修行者, 若無大智當前導, 藉以生起大悲心, 繼而發起菩提心, 斷無成就之可能, 猶如田地無播種種子, 必無結果之可能性 ; 進一步而言, 空有悲心願力, 而無善知識引導開示, 也恐徒耗心力 事倍功半, 甚或老牛耕錯田, 瞎忙一場 22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17, 大正藏 冊 10, 頁 89b 23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78, 大正藏 冊 10, 頁 433c 24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3, 大正藏 冊 35, 頁 517c 25 同上 26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3, 大正藏 冊 29, 頁 716c 27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49, 大正藏 冊 35, 頁 871c

10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何謂善知識? 澄觀於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中言 : 言善知識者 謂能令於未知善法令知 未識惡法令識 或二字並通 識約明解知約決了 真為揀似 然知識有五 一知識世間善惡因果 而令修斷 二厭世樂而欣涅槃 三有悲心相心修度 四以無相慧令物修行 五令無障礙修滿普賢行 此五前前非真真唯第五人能行 此是人善友 若約法友 教理行果皆善友也 後善男子求善知識下誡勸 隨順是勸 餘皆為誡 設有實過尚取法亡非 況權實多端生熟難測 28 據上引文所言, 所謂善知識者, 就是能令於未知善法令知, 未識惡法令識 ; 或者二字並通, 則具有 識約明解 知約決了 真為揀似 的義涵 至於知識的種類則分為五種 : 一 知識世間善惡因果而令修斷 ; 二 厭世樂而欣涅槃 ; 三 有悲心相心修度, 四 以無相慧令物修行, 五 令無障礙修滿普賢行 此五前前非真, 真唯第五人能行, 此是人善友 ; 若就法友而言, 教理行果皆是善友 後善男子求善知識下誡勸, 隨順是勸, 餘皆為誡, 設有實過尚取法亡非, 況權實多端生熟難測 細心體會澄觀所言, 真善知識唯有 令無障礙修滿普賢行 者, 準此而觀, 善財童子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一個非常稱職而典範的善知識, 藉由他的示範, 引領整個法界眾生圓滿普賢行而趣入華嚴世界 誠如方東美所言 : 現在假使說我們已經仔細研讀過華嚴經, 尤其是已經經翻閱華嚴經的最後一章 < 入法界品 >(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 自然就會知道, 在入法界品裡面的善財童子, 就是一位真正嚮往追求哲學智慧的人 可是善財童子他也曉得並不能夠憑藉那顆赤裸裸的心靈, 就能夠接觸這個極為駁雜的世界, 他必須先取得智慧才能承當 29 此處直指欲提升心靈境界, 必先具足智慧, 才能承當一切聖行 方東美接著又說 : 當時文殊師利就像象王一樣, 迴觀善財, 便令善財童子獲得根本智, 當他受到文殊菩薩的精神感召之後 因為文殊菩薩是般若空宗思想的最高代表 在他以為, 或許文殊菩薩一下子就會使他到達到無一所有處境 非想非非想處的妙境裡面去 但是文殊只是摸一摸他的頭之後就說, 你要想追尋很高的智慧與理想, 那麼你就必須接觸現實世界裡面的各種行動綱領, 與實踐力行的各項法則才可以 這些綱領與法則, 並不是理論, 而是一種實際體證境 界, 使得能彰顯染淨融通 生佛平等的圓融境界 實證必須接受檢驗, 才能得到真實受用, 也才禁得起考驗 30 於此, 更深入說明真理的 28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55, 大正藏 冊 35, 頁 915c 29 參閱方東美 :< 效法善財童子生命體驗精神去實現人性崇高化的理想 >, 華嚴宗哲學 下冊, ( 台北 : 黎明文化,1992 年 ), 頁 同上

11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上的事蹟說明了, 自從善財得到文殊的教導後, 首先到可樂國參訪功德雲比丘, 接受念佛三昧門的教誨 ; 繼而參訪諸多菩薩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童子 童女 夜天 天女 婆羅門 長者 醫師 船師 國王 仙人 佛母 王妃 地神 樹神等, 領受種種法門與教導, 終謁普賢菩薩道場, 證入一真法界 由此可見, 若欲解脫生死, 必須借助善知識的功德與悲智, 才不至誤入歧途 穿插在 < 入法界品 > 各卷中, 處處俯拾可見強調善知識的重要性及其殊勝, 這是菩薩度生特有的悲懷, 唯恐眾生誤入繭網 不得解脫, 略舉數處以佐證上論, 如經中所言, 譬喻如下 : 爾時, 善財童子蒙善知識力, 依善知識教, 念善知識語, 於善知識深心愛樂, 作是念言 : 因善知識, 令我見佛 ; 因善知識, 令我聞法 善知識者是我師傅, 示導於我諸佛法故 ; 善知識者是我眼目, 令我見佛如虛空故 ; 善知識者是我津濟, 令我得入諸佛如來蓮華池故 31 上引文說到, 善知識者是我師傅 眼目 津濟等譬喻, 藉以說明若缺乏善知識的引導則如眼盲, 既無師傅教導, 也無舟筏可到達解脫的彼岸 接著, 經文上又言 : 善財童子因善知識教, 不顧身命, 不著財寶, 不樂人眾, 不耽五欲, 不戀眷屬, 不重王位 ; 唯願化度一切眾生, 唯願嚴淨諸佛國土, 唯願供養一切諸佛, 唯願證知諸法實性, 唯願修集一切菩薩大功德海, 唯願修行一切功德終無退轉, 唯願恒於一切劫中以大願力修菩薩行, 唯願普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 唯願入一三昧門普現一切三昧門自在神力, 唯願於佛一毛孔中見一切佛心無厭足, 唯願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諸佛法藏, 專求此等一切諸佛菩薩功德 32 如上引文則描述善財童子因為受到善知識的教導, 不但不顧身命 不著財寶 不樂人眾 不耽五欲 不戀眷屬, 不重王位, 更加發願化度一切眾生 嚴淨諸佛國土 供養一切諸佛 證知諸法實性 唯願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諸佛法藏, 專求此等一切諸佛菩薩功德 經中續闡其義, 再言 : 善知識者, 是成就修行諸菩薩道因, 是成就修行波羅蜜道因, 是成就修行攝眾生道因, 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無障礙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除惡慧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離憍慢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滅煩惱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捨諸見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拔 31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4, 大正藏 冊 10, 頁 343a 32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360c

12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切惡刺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至一切智城道因 何以故? 於善知識處, 得一切善法故 ; 依善知識力, 得一切智道故 善知識者, 難見難遇 33 上引文主要說明善知識的可貴之處在於, 於善知識處, 得一切善法故 ; 依善知識力, 得一切智道故 善知識者, 難見難遇 可見能遇到善知識引導, 必然是累生多劫的善因緣積聚所成 根據 華嚴經 探玄記 卷十八記載, 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具有八義, 即 : 善知識為軌範 為勝行之緣 破見慢 離細魔 寄成行 寄顯位 顯深廣 顯緣起 34 此外, 其參訪諸善知識係表示因果漸證之先後順序, 其中, 初遇文殊以後至第四十一人, 表示寄位修行之相, 即寄十信行及三賢 十聖之位 其後十一人表示會緣入實之相, 即總會前述階位差別之緣, 而同入於實相之理, 指親證妙覺 其次遇第五十三位之彌勒菩薩, 表示攝德成因之相, 即攝此會緣入實之德, 而為一生補處之正因 其次再遇文殊菩薩, 表示智照無二之相, 即初遇文殊菩薩為 信智 之表徵, 第五十四次之參訪又再遇文殊, 為 證智 之表徵 至此, 即表示善財遍求法門之結果已與本智相應, 冥合而無二, 已離能 所的分別之相, 得以照體而獨立 最後遇普賢菩薩, 表示顯因廣大之相, 即既已達智證無二, 故言亡慮絕, 觸物皆道, 法法全真, 依正渾融, 重重無盡, 舉一法即是圓因, 一切諸法莫不如此, 是即普賢廣大之境界 35 澄觀於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上有言 : 涅槃十八云 一切男女若具四法 即名丈夫 一近善知識 二聽聞正法 三思惟其義 四如說修行 又四相品具四相故 名為丈夫 又云 雖是女人能信自身有佛性者 即是丈夫故 男子不信即是女人 36 如上引文所述, 親近善知識才能稱得上是丈夫, 也才具格得以聽聞正法 思惟其義, 再進入到修行的次第 至於要如何承事善知識, 甚至普事一切善知識, 經中 明言 : 善男子! 汝不應修一善 照一法 行一行 發一願 得一記 住一忍, 生究竟想 ; 不應以限量心, 行於六度, 住於十地, 淨佛國土, 事善知識 何以故?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應種無量諸善根, 應集無量菩提具, 應修無量菩提因, 應學無量巧迴向, 應化無量眾生界, 應知無量眾生心, 應知無量 33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361b 34 參見 佛光大辭典,p 同上 36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28, 大正藏 冊 35, 頁 709b

13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眾生根, 應普知一切世, 應普行一切法, 應普淨一切剎, 應普滿一切 願, 應普供一切佛, 應普同一切菩薩願, 應普事一切善知識 37 如上引文得知, 藉由善知識的教導, 可以讓行者的心量擴展得如虛空般廣大, 不以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 應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廣修普賢行, 若能如此思惟, 則能更加重視與珍愛善知識, 如經上所言 : 善男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人難得 若能發心, 是人則能求菩薩行, 值遇善知識恒無厭足, 親近善知識恒無勞倦, 供養善知識恒不疲懈, 給侍善知識不生憂慼, 求覓善知識終不退轉, 愛念善知識終不放捨, 承事善知識無暫休息, 瞻仰善知識無時憩止, 行善知識教未曾怠惰, 稟善知識心無有誤失 38 根據楊政河的研究指出 : 對於這五十三位善知識, 就是入道五位中的行相 ; 因為在入法界品以前的三十八品經, 僅僅解說其法理, 恐怕後代學者會迷失不知修行法則, 所以文殊菩薩便想令善財童子透過這五十三參的教 理 行 果, 信 解 行 證的典範, 讓後代眾生能夠有所依循, 才安立這五十三參, 以成一百一十重的因果法門 其中五十即代表五位因果, 每位各具十波羅蜜 另外三人是為了說明法界體, 才安立文殊為法身佛的根本智, 普賢為差別智, 彌勒佛是集文殊與普賢行中的無作果, 也就是五位中的智行因果 ; 並且就以這三法來作為形成這一個法界體用的自在無礙門, 遍於與五位中五十個菩薩以為因果 如此在五位上五十重波羅蜜皆有因果, 那麼五十善知識中一中有二, 五十中有百, 通遍法界中本來就是常行十波羅蜜, 才形成一百一十 至於文殊 普賢與彌勒佛果, 這三人代表一真法界無功用行中的大用自在門 39 如上所論, 可從澄觀所著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上言, 可體會到更深層的義理, 澄觀言 : 且依古德配為五相 謂初四十一人名寄位修行相 寄四十一人依人求解顯修行故 二從摩耶下九會 十一人明會緣入實相 即會前住等 成普別兩行契證法界故 初得幻智後得幻住 該於中間如幻之緣 入一實故 三慈氏一人名攝德成因相 會前二門之德 並為證入之因故 故法門名三世不忘念 則攝法無遺 四後文殊名智照無二相 謂行圓究竟朗悟在懷 照前行等唯一圓智 更無前後明昧等殊故 五普賢一人名顯因廣大相 始覺同本圓覺現前 稱周法界無不包含故 其後四相亦得稱為寄位 前三義同等覺故 摩耶慈氏並入重玄門 文殊表菩薩地盡心無初相 普賢義同妙覺 37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77, 大正藏 冊 10, 頁 420b 38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5, 大正藏 冊 10, 頁 352c 39 參閱楊政河 :< 華嚴經宗教實踐的理論根據與行證法門 >, 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 台北 : 慧炬出版社,1982 年 ), 頁

14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纔見普賢便等佛故 40 根據如上引文所述, 澄觀闡明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位階, 從首位德雲比丘至第四十一位摩耶夫人都稱之為 寄位修行相, 彰顯修行必須 依人求解, 不能憑空想像 其次從摩耶下九會等十一人則闡明 會緣入實相, 即會前住 等實踐綱領, 以成普行 別行而契證法界 最初得幻智後得幻住, 該於中間如幻之緣, 因為入一實的緣故 至於談到第三, 慈氏 ( 彌勒 ) 一人則名之為 攝德成因相, 以會通前二門之德, 並為證入之因 因此, 這個法門又名 三世不忘念, 則攝法無遺 第四, 後面提到文殊則名之為 智照無二相, 主要是描述文殊行圓究竟 朗悟在懷的境界 依照前行等唯一憑藉圓智, 更無前後明昧等差別 第五, 普賢一人則名之為 顯因廣大相, 始覺同本圓覺現前, 稱周法界無不包含 其後四相亦得稱為 寄位 前三義同等覺故, 摩耶慈氏並入 重玄門, 文殊表 菩薩地盡心無初相, 普賢義同 妙覺, 才見普賢便等佛 如果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對象中, 加以分門別類地探求深義 闡明其理, 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呢? 澄觀言 : 八法界人類 於中有二 先明類別 謂知識雖多不出二十類 一菩薩 二比丘 三尼 四優婆塞 五優婆夷 六童男 七童女 八天 九天女 十外道 十一婆羅門 十二長者 十三先生 十四醫人 十五船師 十六國王 十七仙人 十八佛母 十九佛妃 二十諸神 二顯義相有四 一約果攝化 並是如來海印所現 二約因成行 皆是菩薩隨力現形 三約義顯法 總是緣起法界之人法 四約相辨異 不出菩薩五生所收 一息苦生 如良醫等 二隨類生 如外道等 三勝生 如善見比丘等 四增上生 如無厭足王等 五最後生 如慈氏等 通即前四 各具五生可知 於中菩薩有六 三處現身 一初文殊信位劣故 唯顯一人 二中間漸進現於二人 謂大悲正趣 三位後成滿顯於三人 謂彌勒等 41 澄觀指出, 善財所參訪的善知識裡屬於法界人類之中的類別, 不外乎二十類, 分別為 : 一菩薩 二比丘 三尼 四優婆塞 五優婆夷 六童男 七童女 八天 九天女 十外道 十一婆羅門 十二長者 十三先生 十四醫人 十五船師 十六國王 十七仙人 十八佛母 十九佛妃 二十諸神 至於參訪法界人類所突顯的義相則分為四項, 分別為 : 一 約果攝化, 並是如來海印所現 ; 二 約因成行, 皆是菩薩隨力現形 ; 三 約義顯法, 總是緣起法界之人法 ; 四 約相辨異, 不出菩薩五生的範圍, 有哪五種呢? 一 息苦生, 如良醫等 ; 二 隨類生, 如外道等 ; 三 勝生, 如善見比丘等 ; 四增上生, 如無厭足王等 ; 五最後生, 如慈氏等 40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55, 大正藏 冊 35, 頁 915c 4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55, 大正藏 冊 35, 頁 915c

15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通即前四, 各具五生可知, 於中菩薩共有六 三處現身 : 一初文殊信位劣故, 唯 顯一人 ; 二中間漸進現於二人, 謂大悲正趣 ; 三位後成滿顯於三人, 謂彌勒等 再者, 澄觀以法界事義析論, 通貫入法界品分為十門, 澄觀言 : 九法界事義者 通下諸位總有十門 一正報法界 二依報法界 三現相 四表義 五言說 六義理 七業用 八說往因 九結自分 十推勝進 此十門法界同一緣起互融無礙 42 如上引文所述, 依法界事義而言, 貫通以下諸位, 總共可區分為十門 : 一 正報法界, 二 依報法界, 三 現相, 四 表義, 五 言說, 六 義理, 七 業用, 八 說往因, 九 結自分, 十 推勝進 這十門法界同一緣起, 互融無礙 誠如賢度的研究指出, 華嚴教理的中心思想, 是由佛海印定中所表現的法界無盡緣起, 而此法界緣起的究竟, 乃是事事無礙法界, 此為華嚴最高境界, 乃一大法界緣起, 然此緣, 乃稱性而遍事者, 理事六相涉入之 因陀羅網境界也 因陀羅網境界, 又作因陀羅微細境界, 華嚴十玄門之一 43 若就 < 入法界品 > 文本的內容而言, 可將善財所參訪的善知識分位歸類, 澄觀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言 : 十隨文釋 依五相中 今當第一寄位修行相分五 初文殊一人寄十信 信未成位故但一人 餘四十人寄十住等位 各有十 謂二從德雲至慈行寄十住位 三善見至遍行寄十行 四鬻香長者至安住地神寄十向 五婆珊夜神至瞿波寄十地 44 十隨文釋, 依五相中, 今當第一寄位修行相分五 : 初文殊一人寄十信, 因為信未成位, 所以只列一人, 其餘四十人寄十住等位, 各有十人, 分別為 : 從德雲至慈行寄十住位, 善見至遍行寄十行, 鬻香長者至安住地神寄十向, 婆珊夜神至瞿波寄十地 以上已將善財所參訪的對象, 被依十信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而定位, 令人藉由善財參訪善知識的事蹟, 了解佛法修行的次第與實踐內涵 澄觀更直指善財 文殊 彌勒 普賢三者巧妙的關係, 疏言 : 菩薩善根不遇如來智慧日光 翳死無疑通證前義 後我願滿下結會三聖 言俱見我者亦有三意 一俱助化故 二善財表行 文殊信智 成正覺時俱 42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55, 大正藏 冊 35, 頁 915c 43 參閱賢度法師 :< 華嚴哲學思想 >, 華嚴學講義,( 台北 : 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2010 年 ), 頁 同上

16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證此故 三者文殊古佛善財當佛 慈氏現佛 三世圓融浩然大均 故云俱 見 45 上言已明白指出, 若能圓滿普賢行願, 則能三際一如 當下證道, 文殊古佛 善財當佛 慈氏現佛均同時成正覺, 此處又一明證, 若不能具體實踐普賢行願 進而圓滿普賢行願, 則成佛之事不過是紙上談兵 畫餅充飢 煮沙成飯的空談而已 由此可見, 所有一切信 解 行 證之細流, 終將會歸普賢行願, 趣入華嚴重重無盡的普賢願海, 方得以究竟成就, 成佛之道, 捨此無他 五 會歸普賢行願 日本學者龜川教信於其所著的 華嚴學 一書中如是說 : 解釋普賢之字義, 智儼說 : 行周法界曰普, 體順調善稱賢 法藏稟承其說 : 德周法界曰普, 用順成善稱賢 澄觀 宗密亦大體襲依此說, 所以得知在教學上之解釋為一貫而且一致 此是自利利他稱讚圓滿大菩薩行表現的善吉之名, 所以其行能夠涵蓋極廣大的內容 46 龜川教信又言, 在 < 離世間品 > 中揭示十種普賢心, 與十種普賢行願法相互照應時, 住於大慈 大悲等菩薩利他心之大行 應以一切無所有之空為根基才能獲得通達, 此即是諸佛如來最大誓願授記法 能與此同一歸趣者, 應 同號皆名普賢, 必是獲得廣大無盡功德者 這在 < 離世間品 > 中說有二千行法, 以真正菩薩之行法, 為了具備普賢之德, 善住於無所有之心, 修持波羅蜜行 法藏解釋此品名, 要以四法說明 : 一 離世間之妄執, 二 緣起世間成為無自性故, 三 在世間而不為世間所攝, 四 佛果究竟即一切世界而不著於世間 普賢行是善巧於一切行而泯滅其行跡, 所以普賢行能現示其登堂正正之普賢行, 解說廣大有行而吉祥之普賢行, 乃是華嚴深深內藏之空觀, 要是看走了這一點, 那可斷定是真正不懂華嚴矣 47 誠如蕭振士言 : 在 < 入法界品 > 中, 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描述一位追求佛道的人不畏艱難, 歷經五十三次的參學, 方能入於佛道 這中間先安排文殊師利來到人間傳法, 文殊代表智慧, 也就是說明學佛要先具備智慧 安排普賢在最後現身, 則說明一切佛道都必須以願行的實踐才稱得上圓滿 48 因此, 若無華嚴普賢行願為最終依歸, 就華嚴與其他經教作比較而言, 便不能呈顯出殊特之處 4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60, 大正藏 冊 35, 頁 955b 46 龜川教信著 ; 印海譯 : 華嚴學 ( 台灣 : 佛光文化,1997 年 ), 頁 龜川教信著 ; 印海譯 : 華嚴學 ( 台灣 : 佛光文化,1997 年 ), 頁 蕭振士 : 華嚴經易讀 入法界品( 上 ) ( 台灣 : 大千出版社,2005 年 ), 頁

17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在 華嚴經. 離世間品 中提到, 菩薩必須發十種普賢心, 能夠迅速得到成 就普賢善巧智, 經言 : 佛子! 菩薩摩訶薩發十種普賢心 何等為十? 所謂 : 發大慈心, 救護一切眾生故 ; 發大悲心, 代一切眾生受苦故 ; 發一切施心, 悉捨所有故 ; 發念一切智為首心, 樂求一切佛法故 ; 發功德莊嚴心, 學一切菩薩行故 ; 發如金剛心, 一切處受生不忘失故 ; 發如海心, 一切白淨法悉流入故 ; 發如大山王心, 一切惡言皆忍受故 ; 發安隱心, 施一切眾生無怖畏故 ; 發般若波羅蜜究竟心, 巧觀一切法無所有故 是為十 若諸菩薩安住此心, 疾得成就普賢善巧智 49 據上引文所述, 主要是勸行者 ( 佛子 ) 要承當菩薩, 必須發十種普賢心, 哪十種呢? 即 : 一 發大慈心, 二 發大悲心, 三 發一切施心, 四 發念一切智為首心, 五 發功德莊嚴心, 六 發如金剛心, 七 發如海心, 八 發如大山王心, 九 發安隱心, 十 發般若波羅蜜究竟心 如果諸菩薩能夠安住此心, 則能迅速得到成就普賢善巧智 龜川教信的研究也指出, 探玄記 有十種普賢行: 一 達時劫, 二 知世界, 三 識根器, 四 了因果, 五 洞理性, 六 鑑事相, 七 常在定, 八 恆起悲, 九 現神通, 十 常寂滅 又此十種之中各各具有十門, 辨明百門普賢行, 由此則了知普賢行是何等的廣大了 50 從 探玄記 的 十種普賢行 去闡揚 華嚴經. 離世間品 中所談到的 發十種普賢心, 則更能透顯普賢行的實踐內涵 如前所述, 已闡明發菩提心與善知識的重要性, 但是最終還是要會歸普賢行願, 才能獲得究竟成就, 證諸經言 : 善財童子親近佛剎微塵數諸善知識所得善根 智慧光明, 比見普賢菩薩所得善根,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百千分不及一, 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諭亦不能及是 善財童子從初發心, 乃至得見普賢菩薩, 於其中間所入一切諸佛剎海, 今於普賢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諸佛剎海, 過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倍 ; 如一毛孔, 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51 如上所敘述, 善財童子親近佛剎微塵數諸善知識所得善根 智慧光明, 比見普賢菩薩所得善根,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百千分不及一, 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諭亦不能及是 此處已透顯若只是參訪善知識, 其所得的善根與智慧光明是極其有限的 ; 反之, 善財童子從初發心, 乃至得見普賢菩薩, 於其中間所入一切 49 華嚴經. 離世間品 卷 53, 大正藏 冊 10, 頁 332b 50 龜川教信著 ; 印海譯 : 華嚴學 ( 台灣 : 佛光文化,1997 年 ), 頁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80, 大正藏 冊 10, 頁 442a

18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諸佛剎海, 今於普賢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諸佛剎海, 過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倍, 如一毛孔, 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由此可得經證 : 唯有會歸普賢行願, 才能發揮不可思議的佛智威力 如上已敘明會歸普賢行願的重要性, 再來亦可由 < 入法界品 > 原典中了解到當時善財童子尚未證入普賢願海之中前, 猶須經過一番學習領悟, 經言 : 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 行一步, 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 ; 如是而行, 盡未來劫, 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 剎海藏 剎海差別 剎海普入 剎海成 剎海壞 剎海莊嚴所有邊際 ; 亦不能知佛海次第 佛海藏 佛海差別 佛海普入 佛海生 佛海滅所有邊際 ; 亦不能知菩薩眾海次第 菩薩眾海藏 菩薩眾海差別 菩薩眾海普入 菩薩眾海集 菩薩眾海散所有邊際 ; 亦不能知入眾生界 知眾生根 教化調伏諸眾生智 菩薩所住甚深自在 菩薩所入諸地諸道, 如是等海所有邊際 52 據上引文所述, 描繪了善財童子的窘境, 善財處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 行一步, 過不可說 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 ; 如是而行, 盡未來劫, 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 剎海藏 剎海差別 剎海普入 剎海成 剎海壞 剎海莊嚴所有邊際 ; 亦不能知佛海次第 佛海藏 佛海差別 佛海普入 佛海生 佛海滅所有邊際 ; 亦不能知菩薩眾海次第 菩薩眾海藏 菩薩眾海差別 菩薩眾海普入 菩薩眾海集 菩薩眾海散所有邊際 ; 亦不能知入眾生界 知眾生根 教化調伏諸眾生智 菩薩所住甚深自在 菩薩所入諸地諸道, 如是等海所有邊際 此處說明善財再位契入普賢願海之中, 猶不能起神通妙用 雖然善財未圓滿佛果, 但是 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 或於一剎經於一劫如是而行, 乃至或有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如是而行, 亦不於此剎沒 於彼剎現, 念念周遍無邊剎海, 教化眾生, 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53 此處經證更加說明, 一個行者在尚未成就之前, 必須非常精勤, 甚至念念將菩提心周遍無邊剎海, 教化眾生, 使令趨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迨至菩提心漸趨圓滿, 剎那會歸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自得不可思議神力, 如經言 : 當是之時, 善財童子則次第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與普賢等, 與諸佛等, 一身充滿一切世界, 剎等 行等 正覺等 神通等 法輪等 辯才等 言辭等 音聲等 力無畏等 佛所住等 大慈悲等 不可思議解脫自在悉皆 52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80, 大正藏 冊 10, 頁 442b 53 同上

19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同等 54 如上引文所述, 善財既已依次第修行而得契入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自然具足與普賢等, 與諸佛等, 能夠一身充滿一切世界, 同時也具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等神力 華嚴義海廣大深邃 無有邊際, 若欲了知普賢的內證境界, 可由經文中盡窺全貌, 如經言 : 善哉佛子! 如汝所言, 若此菩薩摩訶薩同一切佛, 以何義故不名為 : 佛? 乃至不能捨菩薩道? 佛子! 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習去 來 今世一切菩薩種種行願, 入智境界, 則名為 : 佛 ; 於如來所修菩薩行無有休息, 說名 : 菩薩 如來諸力皆悉已入, 則名 : 十力 ; 雖成十力, 行普賢行而無休息, 說名 : 菩薩 知一切法而能演說, 名 : 一切智 ; 雖能演說一切諸法, 於一一法善巧思惟未嘗止息, 說名 : 菩薩 知一切法無有二相, 是則說名 : 悟一切法 ; 於二 不二一切諸法差別之道善巧觀察, 展轉增勝無有休息, 說名 : 菩薩 55 由上可見, 菩薩無有休息, 修證位階與內涵的分際是相當分明的 接著, 再從經證徹底了知普賢願海的內涵, 經言 : 已能明見普眼境界, 說名 : 普眼 ; 雖能證得普眼境界, 念念增長未曾休息, 說名 : 菩薩 於一切法悉能明照, 離諸闇障, 名 : 無礙見 ; 常勤憶念無礙見者, 說名 : 菩薩 已得諸佛智慧之眼, 是則說名 : 覺一切法 ; 觀諸如來正覺智眼而不放逸, 說名 : 菩薩 住佛所住, 與佛無二, 說名 : 與佛無二住者 ; 為佛攝受, 修諸智慧, 說名 : 菩薩 常觀一切世間實際, 是則說名 : 住實際者 ; 雖常觀察諸法實際, 而不證入亦不捨離, 說名 : 菩薩 不來不去, 無同無異, 此等分別悉皆永息, 是則說名 : 休息願者 ; 廣大修習, 圓滿不退, 則名 : 未息普賢願者 了知法界無有邊際, 一切諸法一相無相, 是則說名 : 究竟法界捨菩薩道 ; 雖知法界無有邊際, 而知一切種種異相, 起大悲心度諸眾生, 盡未來際無有疲厭, 是則說名 : 普賢菩薩 56 上段引文已清楚地展列了菩薩的次第與內涵, 不但層次分明, 而且析論通透, 可將上述歸納為 : 一 菩薩 : 已能明見普眼境界, 證得普眼境界 ; 或者於一切法悉能明照, 離諸闇障 ; 或者已得諸佛智慧之眼而不放逸 ; 或者住佛所住, 與佛無二, 為佛攝受, 修諸智慧 ; 或者雖常觀察諸法實際, 而不證入亦不捨離者 二 休息願者 : 不來不去, 無同無異, 此等分別悉皆永息 三 未息普賢願者 : 廣大修習, 圓滿不退 四 究竟法界捨菩薩道 了知法界無有邊際, 一切諸法一相無相 五 普賢菩薩 : 雖知法界無有邊際, 而知一切種種異相, 起大悲心度諸眾生, 盡未來際無有疲厭 54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80, 大正藏 冊 10, 頁 442a-b 55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67, 大正藏 冊 10, 頁 228b 56 同上

20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上言 : 善男子! 毘盧遮那如來, 於過去世, 如是修行菩薩行時, 見諸眾生 不修功德, 無有智慧, 著我 我所, 無明翳障, 不正思惟, 入諸邪見, 不識因果, 順煩惱業, 墮於生死險難深坑, 具受種種無量諸苦 起大悲心, 具修一切波羅蜜行, 為諸眾生稱揚讚歎堅固善根, 令其安住遠離生死 貧窮之苦, 勤修福智助道之法 ; 為說種種諸因果門, 為說業報不相違反, 為說於法證入之處, 為說一切眾生欲解, 及說一切受生國土, 令其不斷一切佛種, 令其守護一切佛教, 令其捨離一切諸惡 ; 又為稱讚趣一切智助道之法, 令諸眾生心生歡喜, 令行法施普攝一切, 令其發起一切智行, 令其修學諸大菩薩波羅蜜道, 令其增長成一切智諸善根海, 令其滿足一切聖財, 令其得入佛自在門, 令其攝取無量方便, 令其觀見如來威德, 令其安住菩薩智慧 57 以上所言, 不啻為普賢行願的實踐綱領與實踐內涵 六 結語 披覽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全文, 不難發現貫穿 < 入法界品 > 整體的三大主軸, 即是主角 善財童子, 透過濃郁的文學筆觸描寫了善財為法決絕的種種勝行, 為的是什麼? 所為何來? 不外乎生起大悲心後, 為了解脫生死的纏縛, 為了圓滿菩薩道, 進而能夠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 因此不惜千辛萬苦與生死的考驗, 想透過參訪善知識的教導獲得成就, 而成就與否的關鍵則在於菩提心 如果發菩提心則能洞觀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相即相入 的廣大無礙境界 ; 甚至可以說, 不發菩提心就無法體證華嚴自內證境界, 也無法圓滿普賢行願, 更無法圓成實證佛智 由此可見, 菩提心乃是一切修學 成就的關鍵所在 華嚴的次第與菩提心之間的關涉何在? 若發菩提心即具足信 ( 十信 ) 解 ( 十住 ) 行 ( 十行 ) 願 ( 十向 ) 證( 十地 ), 加上不斷地參訪善知識, 精勤不懈, 通策於前, 即成諸位, 華嚴所揭顯的菩提心與眾不同之處正在於此, 強調發起菩提心的剎那即具果地的因 ( 種子 ), 若依此次第而修, 即能漸增實踐位階, 地地增上, 以臻等覺 妙覺, 圓滿菩提心即成就佛果 大悲心及菩提心固然重要, 但修行者若無大智當前導, 藉以生起大悲心, 繼而發起菩提心, 斷無成就之可能, 猶如田地無播種種子, 必無結果之可能性 ; 進一步而言, 空有悲心願力, 而無真善知識引導會歸普賢行願, 也恐徒耗心力 事倍功半, 甚或老牛耕錯田, 瞎忙一場 因此, 善財 善知識 菩提心 普賢行願四者, 構成 < 入法界品 > 的靈魂要素, 掌握了這四大元素, 也就能洞悉 < 入法界品 > 的精蘊, 甚至通透整部 華嚴經 所暢演的自內證境界的核心, 回首咀嚼八十華嚴的前六十品, 更能領略整部 57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卷 72, 大正藏 冊 10, 頁 391c

21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華嚴巧妙布局 寓深奧佛學義理於文學之中, 盡闡華嚴玄微妙旨之處, 真實領悟所有一切信 解 行 證之細流, 終將會歸普賢行願, 趣入華嚴重重無盡的普賢願海, 方得以究竟成就, 成佛之道, 捨此無他 綜結上論, 華嚴經 透過各品詳盡地描述了整個法界的殊勝莊嚴, 使行者依淨信而發菩提心, 終入佛海, 由初信入十信, 乃至遞經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 而入於法界不可思議境, 進而成就圓滿佛道 如 華嚴經 中所言 :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58, 透過華嚴重重無盡的法界觀, 若能如實領略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的奧旨, 往往能使修行者的心量日益廣大, 而且對於度化眾生的菩提心亦愈加堅固, 因此吾等應謙卑地學習善財童子求法不倦 為法忘軀的精神, 令慧命增長, 進而精進修行, 以臻究竟圓滿的生命境界 參考書目 : ( 一 ) 原典與辭書 :( 按 大正藏 經碼順序排列 ) 唐 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正藏 冊 10 唐 法藏述 華嚴經探玄記, 大正藏 冊 35 唐 澄觀撰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大正藏 冊 35 唐 澄觀撰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大正藏 冊 36 佛光大辭典編修委員會編 佛光大辭典, 高雄 : 佛光出版社,1988 年初版 ( 二 ) 現代專書及期刊論文 ( 依作者姓名筆劃之順序排列 ) 方東美 : 華嚴宗哲學 上 下冊, 台北 : 黎明文化,1992 年 木村清孝著 ; 李惠英譯 : 中國華嚴思想史, 台北 : 東大圖書,1996 年 桑大鹏 : 三種華嚴及其經典闡釋研究, 中國湖北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 楊政河 : 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 台北 : 慧炬出版社,1982 年 賢度法師 : 華嚴學講義, 台北 : 華嚴蓮社,2010 年 鎌田茂雄 : 中國華嚴思想史の研究, 日本 :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65 年 蕭振士 : 華嚴經易讀 入法界品( 上 ), 台灣 : 大千出版社,2005 年 龜川教信著 ; 印海譯 : 華嚴學, 台灣 : 佛光文化,1997 年 58 華嚴經 昇夜摩天宮品 卷 19, 大正藏 冊 10, 頁 102a

22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陳琪瑛 :< 善財參訪的自然之場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第 13 集, 台北 : 華嚴蓮社,2003 年 陳琪瑛 :< 善財參訪的城市之場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第 14 集, 台北 : 華嚴蓮社,2004 年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以行布與圓融來看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之起信 釋演惠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又 大智度論 云 :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此處的信不是一般的仰信, 而是智信 而且證入一真法界的方式, 法藏認為有五門, 第一就是要有信 入法界品 其主要人物為善財童子, 以及他的啟信老師文殊菩薩, 兩者都含有信的寓意 善財童子在過去世中, 就已深種善根,

More information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新探 ( 上 ) 王家軒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6 期 2017 年 1 月一 緣起 華嚴經 是佛門的寶藏, 廣大圓融莊嚴, 華嚴 是 開演萬行之因華, 莊嚴萬德之佛果, 以萬行交飾, 緣起集成故, 又名 雜華經 相傳是由有 第二佛陀 之稱的大乘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 從龍宮請出 依佛陀弘法度生的因緣, 自古以來有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富貴的華嚴 的說法, 所以圭峰宗密大師說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但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說怎麼成的 從你最初開始發心 發菩提心 行 普賢行 爾後成就佛果 有時是因果同時 一發心就成正覺 這叫因 果同時 但是這個中間沒有講次第 華嚴經 就從次第開始講 一 念頓覺 立證菩提 怎麼立證的 中間的過程會跟大家說清楚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 說 禪門一炷香 頓超直入 立證菩 提 這個中間怎麼證的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華嚴經 浩瀚深廣, 要想了解實乃不易, 然而想知道如何從凡夫而最終成就佛道的過程, 就要透過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來了解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描述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引下依人求道, 親證平等法界, 在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 而成就佛道的過程 本文以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位善知識,

壹 前言 華嚴經 浩瀚深廣, 要想了解實乃不易, 然而想知道如何從凡夫而最終成就佛道的過程, 就要透過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來了解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描述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引下依人求道, 親證平等法界, 在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 而成就佛道的過程 本文以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位善知識, 慈行童女修行法門之探析 以 八十華嚴 入法界品 為主 釋道悅台北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本文是依 華嚴經 的三種譯本作為對照, 以 八十華嚴 為主, 六十華嚴 與 四十華嚴 二種譯本為輔, 作為研究範圍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 八十華嚴經 的最後一品, 也是 華嚴經 之義理如何在人間實現修行的最好顯現 其通過善財童子對五十三位善知識的參訪, 從而令善財童子一步一步成就無上佛道的過程 而本文所探討的對象是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之第十位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直至菩提 本文依 華嚴經 之法界觀, 以休捨優婆夷無窮盡之悲願為代表, 與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之入世精神相契應 關鍵字 : 華嚴經 休捨優婆夷 善知識 方便 入世精神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mpassionate vow by Upa

直至菩提 本文依 華嚴經 之法界觀, 以休捨優婆夷無窮盡之悲願為代表, 與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之入世精神相契應 關鍵字 : 華嚴經 休捨優婆夷 善知識 方便 入世精神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mpassionate vow by Upa 善才童子五十三參 --- 休捨優婆夷悲願之初探 釋如觀 華嚴專宗研究生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參善知識中, 有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 從出家眾到在家眾 方便示現的外道與反倒 菩薩 鬼神 都是倒駕慈航來為眾生排憂解難, 滌蕩身心, 趣菩提路 其中在家眾占得比例是最大的, 女性就有二十位, 本文著重談的是休捨優婆夷, 以一位在家女居士的身份呈現在第七參, 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印度和早期社會,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敦煌西夏晚期藏密石窟之研究

敦煌西夏晚期藏密石窟之研究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頁 391-416( 西 元 2010 年 ), 台 北 市 華 嚴 蓮 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 未 申 請 ) 敦 煌 密 教 石 窟 之 探 討 以 莫 高 窟 第 465 窟 為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69-8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百回本 西遊記 之 敘事矛盾 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 瞌睡蟲 提要 關鍵字 : 西遊記 敘事矛盾 瞌睡蟲 天王 69 百回本 西遊記 之 敘事矛盾 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 瞌睡蟲 一 引言 兩種不同形態之 瞌睡蟲 70 二 兩種異說與兩種假設 71 72 73 74 75 76 三 內證上的思索 77 78 79 四 由完美之作看敘事矛盾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第七十七卷至第八十一 )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說明 本繁體校正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 電子書, 是根據 乾隆大藏經 大乘華嚴部, 第 0084 部,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 (80 卷 ) 影印本校正的 其中, 第八十一卷是根據 乾隆大藏經 大乘華嚴部, 第 0085 部, 唐罽賓三藏般若奉詔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 卷第四十

More information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爾時善財童子 向迦毘羅城 思惟修習受生解脫 增長廣大 憶念不捨 漸次遊行 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 其中有神 號無憂德 與一萬主宮殿神俱 來迎善財 作如是言 善來丈夫有大智慧 有大勇猛 能修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 心恒不捨廣大誓願 善能觀察諸法境界 安住法城 入於無量諸方便門 成就如來功德大海 得妙辯才 善調眾生 獲聖智身 恒順修行 知諸眾生心行差別 令其歡喜趣向佛道

More information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 出於佛教 大方廣華佛華嚴經 的入法界品 其經共八十卷, 入法界品占 二十卷 全品敘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就是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者, 可見其重要性 為 樹立 人間佛教 的思想的表率 善財童子經文殊師利童子的指引, 明白了人生的道路, 要發菩提心, 造福人間, 利樂有 情 便以此為宗旨, 不辭千辛萬苦, 爬高山, 飄大海, 闖王宮, 進民窟, 上刀山, 下火 海, 參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識者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一 前言 普賢菩薩以大行的特德, 與大智文殊菩薩, 是毗盧遮那佛的二大脇侍, 合稱 華嚴三聖, 代表 華嚴經 所指 華藏世界 的三位聖者 學佛者依文殊菩薩的正見 智慧為導, 透過普賢菩薩的正行 大行, 乃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佛果 普賢菩薩是一位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菩薩行的典範, 他代表應用智慧, 積極去利益眾生 普賢菩薩所呈現的是將我們覺悟的真理,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 在這個世界上,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會極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一 緒論 釋會極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 在原始佛教聖典依文體與內容類別為十二種, 稱為十二分教, 或譯為十二部經 十二分聖教 譬喻 ( avadāna,apadāna, 阿婆陀那 阿波陀那 ) 即是其中之一, 其本意是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More information

祥菩薩 寶吉祥菩薩 積吉祥菩薩 智慧吉祥菩薩 山自在王菩薩 法自在王菩薩 世自在王菩薩 梵自在王菩薩 數自在王菩薩 龍自在王菩薩 寂靜自在王菩薩 不 動自在王菩薩 威力自在王菩薩 最勝自在王菩薩 最寂音菩薩 無等音菩薩 地震 音菩薩 大海潮音菩薩 大雲雷音菩薩 法光音菩薩 虛空音菩薩 一切眾生廣大善

祥菩薩 寶吉祥菩薩 積吉祥菩薩 智慧吉祥菩薩 山自在王菩薩 法自在王菩薩 世自在王菩薩 梵自在王菩薩 數自在王菩薩 龍自在王菩薩 寂靜自在王菩薩 不 動自在王菩薩 威力自在王菩薩 最勝自在王菩薩 最寂音菩薩 無等音菩薩 地震 音菩薩 大海潮音菩薩 大雲雷音菩薩 法光音菩薩 虛空音菩薩 一切眾生廣大善 大方廣佛華嚴經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0, No. 293 No. 293 [Fasc. 1-39 = Nos. 278(34), 279(39); Fasc. 40 = Nos. 278(31),279(36), 296,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華嚴經 的生命境界曹郁所謂生命境界, 應包含了以下要素 : 一 它與生命有關, 或者更確切地說, 它意謂了 生死 二 它與人生的 修為 有關 在世俗來說是道德意志 精神修養, 在佛教來說是對治煩惱 懺除業力的修練功夫 生死 與 修練 既是相反又是相成 若不知淨化身心( 修練 ), 擺脫業力與輪迴的纏縛, 則 生死 永無解脫之日 然而若無 生死 煩惱, 又何須修練? 故知 生死 與 修練 是一體, 不可視為對立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新加坡華嚴禪寺網路白話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 第二十八 釋法欣整理 一 來意 此品經文的來意, 為了要回答第二會中有十通的問題 此通字, 表示依 禪定引發的神通 二 釋名通, 即神通, 意思它的作用殊妙而且難以測量稱為 神, 展現出來又自在無礙, 稱為 通 開顯的妙用而沒有極限, 以十這個數字表現圓滿 六十華嚴 瓔珞本業經 及都稱為 十明, 表示觀照到無有遺漏 但是通和明, 經和論都不同 在 大智度論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迴向行法之研究 - 以 十迴向品 為中心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悅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華嚴經 迴向行法之研究 - 以 十迴向品 為中心 釋天悅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 第一章緒論 一 研究動機目的 古人說 : 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 華嚴所彰顯的乃是如來的根本法輪 以毘盧遮那佛的法身為果, 以十蓮華藏的世界海為其依報化境 ; 以文殊菩薩的大智,

More information

大覺菩薩 開敷覺菩薩 普照三世覺菩薩 廣嚴覺菩薩 普觀覺菩薩 法界光明覺菩薩 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 一切皆從普賢菩薩 行願所生 所行無礙 普遍一切諸佛剎故 現身無量 親近一切諸如來故 離諸蓋障 如淨月輪 普現一切佛神變故 得現覺智 悉見諸佛所現自在神通境故 得無量明 照一切佛大法教海智慧光故 具無礙

大覺菩薩 開敷覺菩薩 普照三世覺菩薩 廣嚴覺菩薩 普觀覺菩薩 法界光明覺菩薩 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 一切皆從普賢菩薩 行願所生 所行無礙 普遍一切諸佛剎故 現身無量 親近一切諸如來故 離諸蓋障 如淨月輪 普現一切佛神變故 得現覺智 悉見諸佛所現自在神通境故 得無量明 照一切佛大法教海智慧光故 具無礙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四十華嚴 )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一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室羅筏城 逝多林 給孤獨園 大莊嚴重閣 與菩薩摩訶薩五千人俱 普賢菩薩摩訶薩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而為上首 其名曰智慧勝智菩薩 普賢勝智菩薩 無著勝智菩薩 華勝智菩薩 日勝智菩薩 月勝智菩薩 無垢勝智菩薩 金剛勝智菩薩 無塵勞勝智菩薩 毘盧遮那勝智菩薩 星宿幢菩薩 須彌幢菩薩 寶勝幢菩薩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回到佛陀制戒的根本精神來了解傳戒儀軌

回到佛陀制戒的根本精神來了解傳戒儀軌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頁 293-314( 西 元 2010 年 ), 台 北 市 華 嚴 蓮 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 未 申 請 ) 釋 謙 定 淨 覺 大 乘 佛 教 思 想 研 究 所 前 言 三 壇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修訂日期 : 2005/05/08 發行日期 : 2006/2/2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6, No. 174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742 [cf. No. 279] 華嚴經骨目序此經新本大唐證聖元年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成 天台宗教第九祖師荊溪尊者有願行觀門骨目一卷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

《華嚴經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華嚴經. 菩賢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劉興松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一年級

More information

提要 本文就 華嚴經 禪定波羅蜜探究 以 十定品 為主題, 目的在瞭解等覺位菩薩定用的範圍及殊勝, 就菩薩乘與聲聞乘而言, 大小乘分別各有三藏, 在經律論三藏中經藏詮定學, 華嚴經 屬菩薩藏, 就所詮義理則為大乘的定學, 尤以一佛乘為立基點 本論文先述及 十定品 的修行位階, 再以十大三昧的內容做釋

提要 本文就 華嚴經 禪定波羅蜜探究 以 十定品 為主題, 目的在瞭解等覺位菩薩定用的範圍及殊勝, 就菩薩乘與聲聞乘而言, 大小乘分別各有三藏, 在經律論三藏中經藏詮定學, 華嚴經 屬菩薩藏, 就所詮義理則為大乘的定學, 尤以一佛乘為立基點 本論文先述及 十定品 的修行位階, 再以十大三昧的內容做釋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六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十定品 禪定波羅蜜之探究 研究生 : 釋天觀 中華民國一 年六月 提要 本文就 華嚴經 禪定波羅蜜探究 以 十定品 為主題, 目的在瞭解等覺位菩薩定用的範圍及殊勝, 就菩薩乘與聲聞乘而言, 大小乘分別各有三藏, 在經律論三藏中經藏詮定學, 華嚴經 屬菩薩藏, 就所詮義理則為大乘的定學, 尤以一佛乘為立基點 本論文先述及 十定品 的修行位階, 再以十大三昧的內容做釋義,

More information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Title 廣東省英德市黃花鎮醮儀紀實 Author(s) Palmer, DA; Yu, WT Citatio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香港, 2011 年 4 月 21-23 日. I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3, p. 469-502 Issued Date 2013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5323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3,1052,272 791222101452 2014719 58339347 396634355 196413164 28269 26 27 28 29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同位素分析的考古應用? 如何考古 06 2013 9 489 經由人骨中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提供考古學家另一個探討古代攝食系統的途徑 另外, 可以藉由鍶同位素分析了解人群的來源與遷移過程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13 15 13 12 15 14 13 15 13 12 15 13 15 13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013 9 489 07 δ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八相成道是瞭解佛陀一生的重要依據, 在華嚴中八相分別是 :1 入胎相 2 住胎相 3 初生相 4 在家相 5 出家相 6 成道相 7 轉法輪相 8 涅槃相 諸多經典中更是多以佛陀成道為中心, 作為佛陀轉法輪事的起點 而華嚴一乘所體現的則是能夠在八相中皆轉法輪, 並且是在一念之間即可成就, 為何

摘要 八相成道是瞭解佛陀一生的重要依據, 在華嚴中八相分別是 :1 入胎相 2 住胎相 3 初生相 4 在家相 5 出家相 6 成道相 7 轉法輪相 8 涅槃相 諸多經典中更是多以佛陀成道為中心, 作為佛陀轉法輪事的起點 而華嚴一乘所體現的則是能夠在八相中皆轉法輪, 並且是在一念之間即可成就, 為何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二十一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如來八相成道之研究 指導教授 : 李治華老師 研究生 : 釋妙嚴 中華民國 105 年 6 月 14 日 摘要 八相成道是瞭解佛陀一生的重要依據, 在華嚴中八相分別是 :1 入胎相 2 住胎相 3 初生相 4 在家相 5 出家相 6 成道相 7 轉法輪相 8 涅槃相 諸多經典中更是多以佛陀成道為中心, 作為佛陀轉法輪事的起點 而華嚴一乘所體現的則是能夠在八相中皆轉法輪,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五屆畢業論文 華嚴宗四祖澄觀大師 上下指導教授 : 成公院長 學生 : 釋演智 一 前言 那天是八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星期二, 天氣晴朗 下午是超塵法師講 佛 教傳記文學, 在課堂上曾教同學背 華嚴五祖偈 : 初祖杜順二雲華三祖立成賢首宗清涼圭峰居四五圓融法界遍天涯 偈中的 清涼 是澄觀大師 ; 根據 佛教歷代高僧法藏 與 佛教史年表, 得知推算 : 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下 ) 目錄... 第三十七參 :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 3 第三十八參 :...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第三十九參 : 嵐毘尼林神 第四十參 : 釋女瞿波 第四十一參 : 摩耶夫人 第四十二參 : 天主光女 第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下 ) 目錄... 第三十七參 :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 3 第三十八參 :...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第三十九參 : 嵐毘尼林神 第四十參 : 釋女瞿波 第四十一參 : 摩耶夫人 第四十二參 : 天主光女 第 下 第三十七參至第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下 ) 目錄... 第三十七參 :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 3 第三十八參 :...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20... 第三十九參 : 嵐毘尼林神 41... 第四十參 : 釋女瞿波 52... 第四十一參 : 摩耶夫人 68... 第四十二參 : 天主光女 82... 第四十三參 : 童子師徧友 89... 第四十四參 : 善知眾藝童子 93...

More information

鄭石岩教授講授 二 0 一三年重排版 華嚴經講義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華嚴經講義 鄭石岩教授講授 序 7 緒論 11 第一 真實圓融的精神世界 你不可不讀華嚴經 11 第二 法界之旅的藍圖 華嚴經教入門玄要 18 第三 十玄門大義 25 第四 釋五會念佛 32 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 法界莊嚴 ( 菩提場 ) 39 第一世主妙嚴品 40 第二如來現相品 46 第三普賢三昧品 50 第四世界成就品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24-12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24-12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12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禪師講述 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七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八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九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 十二 ) 目 錄 卷二十九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一 卷三十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六三 卷三十一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一二三 卷三十二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一八五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國際間對終身學習的關切

第一章 國際間對終身學習的關切 76 第七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 華嚴法界觀緣起觀的超越意義 ㆒項 擬世界觀 的建構 提要 就佛教理論發展而言, 謂華嚴宗為㆒高峰, 實不為過 然由佛法基本義而法界大義, 其間實已歷經多重意理之轉折, 以及實踐修為的具體意念 因此, 本文將以華嚴法界觀為基本論題, 探索其 之宗教意義與哲學意義, 並針對其與實有論之世界觀相對應之部分, 進行必要的對比, 而後由對比㆔義 ( 差異性 發展性與目的性 ),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Hänschen klein

Hänschen klein 56 2011 7463蜜蜂消失之謎 2006 the Cave of the Spider Cueve de la Arana in Valencia, Spain 根據史料的記載, 埃及人在西元前二千四百多年就已經發展出純熟的養蜂技術 13 18 3.7 Hänschen klein 2011 7463 57 2006 Dave Hackenberg 58 2011 7463 colony collapse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疏

《華嚴經疏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1-28(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釋正持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三年級 提要 : 中國最早將佛典注疏運用科判方式呈現的是東晉道安,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常以殊勝三業十佛法身, 垂報現相, 護念一切眾生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常以殊勝三業十佛法身, 垂報現相, 護念一切眾生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六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五重十善之研究 - 以 十地品 離垢地為主 指導教授 : 陳英善教授 研究生 : 釋通是 中華民國一 年五月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初地前完成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到八地完成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初地前完成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到八地完成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二十屆碩士論文 菩薩 信樂行成就 之研究 以 十地品 歡喜地 為主 指導教授 : 闞正宗老師 研究生 : 釋天起 中華民國一 O 四年五月十五日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中 ) 目錄... 第十九參 : 不動優婆夷 3... 第二十參 : 行外道 第二十一參 : 優缽羅華長者 第二十二參 : 船師婆施羅 第二十三參 : 無上勝長者 第二十四參 : 師子頻申比丘尼 第二十五參 : 婆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中 ) 目錄... 第十九參 : 不動優婆夷 3... 第二十參 : 行外道 第二十一參 : 優缽羅華長者 第二十二參 : 船師婆施羅 第二十三參 : 無上勝長者 第二十四參 : 師子頻申比丘尼 第二十五參 : 婆 中 第十九參至第三十六參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中 ) 目錄... 第十九參 : 不動優婆夷 3... 第二十參 : 行外道 18... 第二十一參 : 優缽羅華長者 26... 第二十二參 : 船師婆施羅 36... 第二十三參 : 無上勝長者 45... 第二十四參 : 師子頻申比丘尼 54... 第二十五參 : 婆須蜜多女 65... 第二十六參 : 鞞瑟胝羅居士 76... 第二十七參

More information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2009年3月1日 第30卷第1期 香港浸信教會家訊 屬於全體會友的家訊 馨風 創刊至今已30年 你可曾見證 她 的面世與改變 又或 許伴著你成長 她 可曾幫助你認識教會的人和事 當中的 生命故事 也曾給你激 勵和提醒 展望未來 我們仍朝著創刊的目標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讓 馨 風 成為每位讀者的祝福 我們更需要您的參與和支持

More information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4-15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4-15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15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禪師講述 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十通品第二十八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 十五 ) 目錄 卷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一 第一 普光明三昧 第二 妙光明三昧 四七 五三 卷四十一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六四 第三 次第偏往諸佛國土神通三昧第四 清淨深心行三昧第五

More information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Homage to The Buddha's Flower Garland Sutra of Great Expansive Teachings and The Ocean-wide Flower Garland Assembly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ná mó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華嚴海會佛菩薩 huá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 2 () () 1987 1988 () () 2010 來 理 3 () () () () () 4 () ( ) ( ) 來 理 () 1 5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以東港海事為例 價格便 宜 14% 離家近 12% 特色茶 飲 店面 19% 設計 3% 品牌 10% 促銷活 動 8% 品質 14% 碳酸 咖啡 6% 2% 服 務 態 度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異生世主」之生命實踐研究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異生世主」之生命實踐研究 華嚴經 異生世主 之生命實踐探討 以 主林神 為例 釋妙毅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所謂 生命實踐, 是對生命本然之理的力行實踐, 以及對於生命價值 意義的追尋與證成, 從 不覺 覺知生命要向上提昇, 再從 始覺 邁向 本覺 的法爾之境 華嚴經 中的 異生世主 實乃華嚴別教一乘的大菩薩, 正以往昔於因地修道的因緣不同, 故今示現同彼異生眾之生類, 意在攝取 度化彼類有情眾生 從一乘不共教的角度來說,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視讀經典 ( 一 ). 華嚴十地概介 菩薩的學程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的根源 016 歡喜布施.

More information

4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七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Seventh Ground 43 ( 第七地 ) dì qī dì 是時天眾心歡喜散寶成雲在空住 shì shí tiān zhòng xīn huān xǐ sàn bǎo c

4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七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Seventh Ground 43 ( 第七地 ) dì qī dì 是時天眾心歡喜散寶成雲在空住 shì shí tiān zhòng xīn huān xǐ sàn bǎo c Homage to The Buddha's Flower Garland Sutra of Great Expansive Teachings and The Ocean-wide Flower Garland Assembly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ná mó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華嚴海會佛菩薩 huá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從 華嚴經 十地品 面向的定義與內容... 2 三 從 十地品 來看善慧地修行的法門... 5 ( 一 ) 地前菩薩九地的修行... 6 ( 二 ) 菩薩如實知眾生種種相... 8 ( 三 ) 菩薩建立九地的境界 四 菩薩修習 四無礙智 的法門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從 華嚴經 十地品 面向的定義與內容... 2 三 從 十地品 來看善慧地修行的法門... 5 ( 一 ) 地前菩薩九地的修行... 6 ( 二 ) 菩薩如實知眾生種種相... 8 ( 三 ) 菩薩建立九地的境界 四 菩薩修習 四無礙智 的法門 華嚴經 十地品 - 善慧地修行之研究 - 釋清忍 華嚴宗研究所 摘要 華嚴經 是佛陀成道後, 於最初二七日, 在摩伽提國菩提樹下, 對十方世界的法身菩薩, 開顯正覺內容根本法輪 佛陀教導弟子, 以超凡入聖為目標, 就是要弟子用佛陀所教導的智慧, 去破除凡夫的情執, 而入於滅盡煩惱的涅槃境界 如何九地名善慧者? 為是攝大乘云 : 由得最勝無礙智與得四無礙解 無礙解智, 於諸智中最為殊勝, 智即是慧,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論中國大陸公務人員 問責制度 從法制層面分析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SARS 灰信網 (freesion)

論中國大陸公務人員 問責制度 從法制層面分析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SARS 灰信網 (frees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第 10 卷第 10 期中華民國 101 年 10 月 論中國大陸公務人員 問責制度 從法制層面分析 A Study of the Accountability of the PRC s Civil Servant: From a Legal System Perspective 沈建中 (Shen, Chien-Chung) 國立臺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More information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鄭燕祥教授演講座座無虛席專題追蹤電子學習電子學習如何提升 學與教 模式? 學與教博覽 2010 論壇直擊報道 整理 : 蘇家輝 2 學與教博覽 2010 於本年 7 月 15 日至 17 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其中 電子學習提升 學與教 模式 論壇邀請了多位學者 專家和官員就相關話題發表意見, 當中不乏具啟發性的觀點, 值得老師參考和細思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