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華嚴經"

Transcription

1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華嚴經. 菩賢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劉興松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一年級 提要 : 本文主要從 華嚴經. 菩賢行願品 中探討迴向之意義和思想, 對 迴向 從般若和華嚴中重在 迴向 之理行, 發展至華嚴和淨土結合, 重在事行的 迴向 進行考察, 並以 華嚴經. 菩賢行願品 的偈頌為中心, 作文獻之比對和解讀 我們從初期大乘經的發展, 可以略知其中從持戒 ( 修善 ) 布薩 ( 發露懺悔 ), 以布施眾生的福德行 ( 迴向 ) 至共成佛道的修行和信仰的發展 本文主要論點在於闡述迴向的理行 事行, 和迴向眾生和迴向菩提的自他關係, 以及從 五念門 至總體迴向和別相迴向的發展 這也就是大乘所謂 回事向理 回自向他 和 回因向果, 對於 迴向 整體觀念和修行關係思想的發展 菩賢行願品 即 四十華嚴 的第四十卷, 是晉譯本 六十華嚴 所沒有的 經中的安排是在善財童子 入法界品 之後, 說 :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所以 十大行願 的修行和功德主要就是成就圓滿菩提和與眾生共成佛道 在華嚴的教學中, 如澄觀等的 行願品疏鈔 中更是總標 迴向 以涵括 十大行願 的整體意義, 並以此 迴向 直指佛教修行的究竟意義 菩賢行願品 長行中以諸眾生 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然後普賢菩薩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頌 事實上, 偈頌的發展先於長行, 推測真正 十大行願 的成熟, 是華嚴教學於長行發展中產生的 普賢行願品. 偈頌 中和 迴向 相關的敘述佔了大半, 這是華嚴和淨土思想於彌陀信仰的樞機處, 本文針對梵文本和三種漢譯本對照 並附於文末之附錄 並重新整理三本偈頌的整體次序, 並依 行願品疏鈔 在科判上作一理解 整理和分析 關鍵字 : 華嚴經 菩賢行願品 菩提 五念門 十大行願 迴向

2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前言 本文立意從 華嚴經. 菩賢行願品 中探討迴向之意義和思想, 對 迴向 從般若和華嚴中重在 迴向 之理行, 發展至華嚴和淨土結合, 重在事行的 迴向 進行考察, 並以 華嚴經. 菩賢行願品 的偈頌為中心, 作文獻之比對和解讀 迴向 pariṇāmanā 1 在大乘經論中所代表的意義, 可以溯自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起源, 另外對中國佛教的發展而言, 在羅什 般若經 中譯出 迴向 以來, 更在經論的翻譯和注釋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pariṇāmayati, 迴向作動詞用, 原為不及物的使役式用法, 現在漢譯大乘經論中, 已有所演化, 普遍的及物用法, 其代表的意義, 是為了最終的目的, 將自己的功德轉移予他人, 同證菩提或共成佛道 2 在巴利經文中,pariṇāma 或 pariṇāmanā 雖然同有相似的意義, 但却作為普通的用語, 並不是如印度大乘佛教那樣專門性的具宗教意義的用語 相對地, 在功德的轉移或轉換上, 巴利使用 ādisati 作為布施供養或迴向等的用語 巴利小部 KN (Khuddaka Nikāya) 餓鬼事 (Petavatthu) 即可能是巴利三藏中最具代表性的迴向思想了 3 在 阿含 經系中最早有此 迴向 的意義和運用, 可能是出現在巴利相應部 SN(Saṁyutta Nikāya) 中, 如說證得八 4 正道等, 達到完全的迴向 (vossagga-pariṇāmim) 等 過去的研究, 如梶山雄一所言,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回應歷史上的需要, 產生了兩階段的演化 第一階段是佛教中功德轉移和轉換 迴向 超越了傳統印度業和輪迴的思想 第二則是去神秘化的對來世救度者的信念, 尤其是彌陀的信 5 仰 ( 如經由阿彌陀諸經等的傳播 ), 以空性慧超越了業報的觀念 功德轉移超越了傳統印度業的思想 最後的理論奠立, 則由般若經的 空性慧, 賦予 迴向 理論的基礎, 也使 迴向 超越 業 的思想而成為可能 前者代表 空性慧 的是 般若經, 另外廣說 迴向 超越 業 的觀念, 則主要係 華嚴經 的思想 另外據印順法師的考察, 聲聞部派的 戒本, 已有迴向佛道的概念或說法? 如 四分律比丘戒本 說 : 我今說戒經, 所說諸功德, 施一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 也說 : 我已說戒經, 眾僧長淨 [ 布薩 ] 竟, 福 1 Nam: to bend or bow (either trans. or oftener intr. ) to bow to, subject or submit one's self; to turn towards i.e. to aim at. Pari + nam: Change, alternation, transformation. 字首 Pari-, 有完全地 - 轉換 變更之意 (MWD p594) 2 參長尾雅人 (1977) Usages and Meanings of pariṇāmanā 3 如參考日人的研究 : 藤本晃 (2006) 廻向思想の研究 : 餓鬼救済物語を中心として 4 SN I.88. (vossagga-pariṇāmi: maturity of surrender) 5 梶山雄一,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Merits in Relation to Emptiness pp

3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利諸有情, 皆共成佛道 這就有如大乘的 發願迴向 6 依印順法師的觀點, 他指出這顯然是在大乘興起時, 聲聞戒律受到大乘之影響而產生的 從兩位前人的研究中, 我們觀察初期大乘經的發展, 可以略知其中從持戒 ( 修善 ) 布薩 ( 發露懺悔 ), 以布施眾生的福德行 ( 迴向 ) 至共成佛道的 修行和信仰的發展 景 以上摘要敘述印度佛教迴向思想的發展, 作為引導本文研究的一些學術背 一 菩薩行願品 的考察 大方廣佛華嚴經, 四十卷本為唐般若譯, 簡稱 四十華嚴 或稱 入 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另有六十卷本 晉譯本 和八十卷 唐譯本 如印順所述, 這部經的梵本, 是烏荼 Uḍra 國王奉獻給唐帝的 ( 尼泊爾現保有這部分的梵本 ), 那是唐德宗貞元十一年 ( 西元七九五 ) 次年六月, 在長安崇福寺翻譯, 到貞元十四年 ( 西元七九八 ) 譯成 7 一般以 普賢行願品 別行的, 可說是最重要的一卷, 就是第四十卷, 也是作為 華嚴經 流通分的一卷, 卷末的偈頌部分, 共六十二頌 關於此部份另外的異譯本有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文殊師利發願經 8, 一卷 和唐不空譯 普賢菩薩行願讚 9, 一卷 這二部, 前者為較古的四十四偈, 後者同為六十二偈頌 什麼是十種廣大行願? 四十華嚴 中的安排是在善財童子 入法界品 之後, 說 :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所以 十大行願 的修行和功德主要就是成就究竟的圓滿菩提或說與眾生共成佛道 這 十大行願 即是 :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 10 向, 又說 : 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 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則能隨順 6 比較其間明顯的差異, 說一切有部 Sarvāstivādin 的舊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說: 慚愧得具足, 能得無為道, 已說戒經竟, 僧一心布薩 並無 有情 眾生, 共成佛道 之語 參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4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於經後記: 南天竺烏荼國深信最勝善逝法者, 修行最勝大乘行者, 吉祥自在作清淨師子王, 上獻摩訶支那大唐國大吉祥天子, 大自在師子中大王手自書寫 大方廣佛華嚴經 百千偈中所說善財童子親近承事佛剎極微塵數善知識行中, 五十五聖者善知識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謹奉進上 (CBETA, T10, no. 293, p. 848, b25-c2) 另見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頁 文殊師利發願經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CBETA, T10, no. 296) 9 普賢菩薩行願讚 唐不空譯(CBETA, T10, no. 297) 10 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4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CBETA, T10, no. 293, p. 844, b23-28)

4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11 然此十大行願, 並非原始即出現於此三種漢譯本中 澄觀 行願品疏 中說 : 又前二本, 並無長行, 故十行相, 不得顯著 又說 今有長行, 條流各別, 孱然不差, 佛經無惑 12 印順亦曾提及說, 值得注意的是 四十華嚴 長行所說的菩薩十大行願, 比對三種漢譯偈頌本, 只有八事而已 13 這是說在迴向偈之前僅提及八事, 本文在後面針對四種譯本的比對時, 將會對此再作詳細論述 事實上, 我們亦注意到, 隨如來學 和 恒順眾生, 是列在迴向之後的 這是值得觀察的, 顯然在教義的發展上, 偈頌與長行並非同時期發展的結果, 長行顯然是在教學發達後的產物 二 菩薩 行願 與 迴向 的關係 首先探討華嚴 菩薩行願 乃至 菩賢行願 的課題, 如經中說 : 14 一切皆從普賢菩薩行願所生, 所行無礙 普遍一切諸佛剎故 現身無量 親近一切諸如來故 離諸蓋障 如淨月輪 普現一切佛神變故 得現覺智 悉見諸佛所現自在神通境故 得無量明 行願品 開始介紹主伴關係的出場 說諸大菩薩, 皆從 普賢菩薩行願所生, 以 行願力 故所行無礙 因已久遠修習, 普遍供養諸如來, 故能離障 清淨, 得現覺智, 得無量明 現覺智, 即是直接覺智或神通 ; 無量明, 可說即是經中的 十自在 因此即是從 行願 朝向至 無礙 清淨 神通 自在 的境界 經中又說: 15 已曾供養無量諸佛, 常勤利樂一切眾生 與諸眾生, 為不請友 常勤守護無歸向者, 不捨世間, 入殊勝智 從諸佛教境界而生, 護持如來所有正法 起大誓願, 不斷佛種, 從行願力, 生如來家, 專求如來一切智智 菩薩本願, 大悲濟苦, 利樂一切眾生, 不捨世間, 因為能不厭離世間, 自求解脫, 所以說是 入殊勝智 是故菩薩是從諸佛教境界而生, 是以能護持正法, 廣度眾生, 起大誓願, 菩薩荷負的是如來本願的大志業, 所以說是志求 一切智 11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4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CBETA, T10, no. 293, p. 846, b11-13) 12 參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 卷 2:(CBETA, X05, no. 229, p. 255, a10-12 // Z 1:7, p. 432, a2-4 // R7, p. 863, a2-4) 13 見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 長行所說的菩薩十大行願, 比對三種偈頌本, 只是八事而已 頁 1136 ) 14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1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CBETA, T10, no. 293, p. 661, c7-17) 15 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1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CBETA, T10, no. 293, p. 661, c23-28)

5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智 這也是佛教不共外道特有的 般若 傳統, 也是佛教教義中的共同基礎 同樣的比較 八十華嚴 其他所述 : 善男子! 我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 剎微塵數劫, 行菩薩行, 求一切智 善男子! 我於爾所劫海中, 自憶未曾於一念間不順佛教, 於一念間生瞋害心, 我我所心, 自他差別心, 遠離菩提心, 於生死中起疲厭心, 懶惰心, 障礙心, 迷惑心, 唯住無上不可沮壞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16 這即是華嚴所特重的從大願至大行, 至證得一切智的菩提行 如其所說 於不可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 行菩薩行, 求一切智 本品說菩薩行願, 但其與迴向的關係又如何呢? 梶山雄一曾說 pariṇāmayati 如與心為直接受詞, 則和其他的用語有類似的用法, 如 : 發心 誓願 正等正覺 17 (Cittotpāda, praṇidhāna, samyaksaṁbodhi) 事實上, 還是有分別的, 我們看經中如何說 : 18 八頌總標迴向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九頌隨如來學 ( 二偈 ) 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 ;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 速得成就大菩提 十頌恒順眾生 ( 二偈 ) 所有十方一切剎, 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遶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 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餘 如澄觀於 行願品疏 述道 : 合頌後三, 以後三行 即合此三頌 皆迴向故, 八九 ( 九十 ) 但是迴向別義 隨佛學 九頌隨如來學, 是向菩提, 通於二例 順眾生 十頌恒順眾生, 是向眾生, 一向利他 故此三門 ( 八九十 ) 不相捨離 19 這也是為什麼, 前曾提及印順認為 四十華嚴 長行所說的菩薩十大行願, 比對三種偈頌本中, 却只有八事而已 事實上其他二事, 九頌 十頌出現於後 如依澄觀的見解, 後二頌所明二事也是迴向的別義 澄觀主張迴向有三義, 即所言三法 : 體相用, 也就是三般若 如其述道 : 謂向實際, 依於體法 ; 向菩 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10, no. 279, p. 441, c2-7) 長尾雅人,1977 Usages and Meanings of pariṇāmanā 中觀と唯識 pp83-89 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4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CBETA, T10, no. 293, p. 847, a24- b4) 參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10(CBETA, X05, no. 227, p. 196, a12-15 // Z 1:7, p. 383, c9-12 // R7, p. 766, a9-12)

6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提者, 依於相法 ; 向眾生者, 依於用法 20 我們回到迴向與願的同異問題 依澄觀 行願品疏 於此 總標迴向 中述道 迴向與願, 大同小異 如何說呢? 異謂迴向要有所迴, 發願無善亦可要誓 言大同者, 十迴向位大願為體, 總願別願皆迴向故 今此即是迴向大願, 文有十願, 全同初地, 但次不同 21 所以這是說 迴向 以 願 為體, 故要有所迴的目標, 發願 即使是從無善的積集起, 即已啟發, 而其特重在誓願, 期在長遠的行, 朝向究竟的目標 所以 普賢十大願, 各各都是迴向的體, 在發心 發願的初地上, 都是相同的, 但是在行的次第上, 則有所差別, 即顯出不同了 三 華嚴經 結合淨土思想之 迴向 華嚴經 蓮華藏世界(padamagarbha-lockadhatu) 有毘盧遮那 (vairocana) 如來之淨土 一般彌陀 (amitābhaṁ) 之教學和信仰, 傳統上就有西方之極樂淨土 (sukhāvatikṣetra) 即使維摩 法華等亦有娑婆即淨土論之教說 大乘說諸佛淨土, 乃佛菩薩居住之清淨世界, 其為度脫眾生所立, 為令眾生最終有所依止 安養 在此我們的問題是 華嚴經 教義上是以自力性 論理性和哲學性為主要特質, 如何與他力性 非論理性, 重豐富信仰的彌陀淨土教義相結合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在這方面, 已有日本學者李道業 華厳経における浄土思想 的研究, 就華嚴的淨土義 佛身義 念佛義和其與彌陀教學的比較, 頗具參考價值 22 他對世親 淨土論 (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 五念門 的闡述發, 是我們這裡所要關注的 一般所謂的 五念門 即是 一者禮拜門, 二者讚歎門, 三者作願門, 四者觀察門, 五者迴向門 23 依李道業所詮釋, 世親彌陀淨土之往生因, 即是五念門, 他的注解是, 一者禮拜, 即身業 ; 二者讚歎, 即口業 ; 三者作願, 即意業 奢摩他 ; 四者觀察門, 五者迴向, 即大悲 所以往生安樂國土, 清淨身口意三業, 修習止觀三昧, 最後 參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10 (CBETA, X05, no. 227, p. 195, b2-4 // Z 1:7, p. 382, d5-7 // R7, p. 764, b5-7) 參 華嚴經行願品疏 卷 10 (CBETA, X05, no. 227, p. 196, b3-9 // Z 1:7, p. 383, d6-12 // R7, p. 766, b6-12) 李道業 (2001) 華嚴經思想研究 頁 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卷 1 (CBETA, T26, no. 1524, p. 231, b10-13)

7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則將所行迴向 24 明顯地, 這是對淨土迴向思想在整體修行上的有力詮釋 事實上 華嚴經 中, 處處可見到迴向的觀點, 澄觀即是以此 迴向 作為 華嚴經 釋疏的體例, 如我們觀察 入法界品 末尾的偈頌, 其在 八十華嚴 中的位置, 其後緊接著即是 菩賢行願品, 如經中說 : 虛空真如及實際, 涅槃法性寂滅等 ; 唯有如是真實法, 可以顯示於如來 剎塵心念可數知, 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 無能盡說佛功德 25 所以澄觀 疏鈔 說 結德無盡, 並以別顯 無盡功德 並說此中總攝三種功德 : 26 攝三種功德 : 同法性等, 即窮生死際常現利樂一切有情功德等 ; 虛空, 即無盡功德等 ; 實際等, 即究竟功德, 以如實際 [+ 之際 ] 窮未來際故 所以澄觀於 法界品 末了時, 即有所謂的 謙讚迴向 27, 如云 : 法性深廣難思議, 我已隨分略開解, 願斯功德同實際, 普令含識證菩提 上半句先讚後謙, 下半句迴向三處 初迴向實際, 後即迴向眾生及迴向菩提 他在 隨疏演義鈔 中又說明 迴向菩提 有自成 他成的二層意, 即 一自成佛菩提, 二令他成 令他成者, 義同迴向眾生 菩薩發心不期自為, 即以向他為自益耳, 故令含識同證菩提 最後並舉 賢首法師發願偈, 我們可並列作一參照 : 29 誓願見聞修習此, 圓融無礙普賢法, 乃至失命終不離, 盡未來際願相應 ; 以此善根等法性, 普潤無盡眾生界, 一念多劫修普行, 盡成無上佛菩提 整體而言, 迴向 在華嚴的教學中, 即是從 結德無盡, 並以別顯 無盡功德 至 功德 和 行持 的總體迴向, 即迴向實際 迴向眾生和迴向菩提 28 四 華嚴經 迴向 思想之探討 李道業 (2001) 華嚴經思想研究 頁 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10, no. 279, p. 444, c24-27) 參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35, no. 1735, p. 962, c23-27) 此為澄觀疏鈔的體例, 如其述道 : 將釋此疏大分為四: 一總序名意 ; 二歸命下, 歸敬請加 ; 三將釋下, 開章釋文 ; 四疏末一偈謙讚迴向 為順經文有四分故 若順序正流通判者, 則合前二為序分, 開章為正宗, 謙讚為流通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1 (CBETA, T36, no. 1736, p. 1, a25-29) 參 CBETA, T35, no. 1735, p. 962, c23-p. 963, a2 參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入法界品 (CBETA, T36, no. 1736, p. 701, a14-23)

8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本節以 華嚴經. 菩賢行願品 之偈頌為主, 經梵漢經典文獻之對讀, 以 迴向 為主題進一步探討華嚴有關淨土思想的一些思想脈絡 如果說行願一品為華 30 嚴關鍵, 修行樞機, 而成就此功德門, 必須廣修十大行願, 然而從最初的 禮敬諸佛 至 恒順眾生, 終歸導入 普皆迴向 如此一來, 迴向 不是成了關鍵中之關鍵, 樞機中之樞機了嗎? 在此先就以華嚴之理行和事行, 對華嚴 迴向 的理論和教學作一理解和疏通, 然後從 普賢行願品. 偈頌 的解讀, 進一步探討 華嚴經 結合淨土 迴向 之思想 ( 一 ) 十迴向 一重在理行之迴向 華嚴中有 十迴向, 法藏和澄觀均作了詳細的注釋, 暫先以法藏的詮釋摘述如下 : 31 一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向 : 化事離二我也 迴向有三 : 一迴向眾生與物同成故, 二迴向菩提捨諸世有故, 三迴向實際用歸極體故 此三相成, 所以知有此三 下彌勒令善財見菩薩修三種迴向也, 般若經中亦說此也, 下並通此意 二 不壞者自行堅固也 三 等一切佛者自他等入佛境, 亦可量等 四 至一切處者分得佛力故 五 無盡功德藏者修用出生不窮盡故 六 隨順平等善根者亦名堅固德用無盡獲得, 三堅固隨順涅槃也 七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者得大涅槃而不捨世間故 八 如相者行依如修故 九 無著解脫者, 理等離縛脫無脫相故 十 法界無量者稱性用也 此十相成共有二 : 一以十門攝諸行迴向, 約此門即是行 二以行依十門明迴向也 迴向有三 : 所謂實際 菩提及眾生迴向 實際有二種 : 一 現修諸行即是真如 二 為顯真如故修諸行也 眾生亦二種 : 30 參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 卷 2: 而為華嚴關鍵修行樞機, 文約義豐, 功高益廣, 能簡能易, 唯遠唯深, 可讚 可傳 可行 可寶 (CBETA, X05, no. 229, p. 256, a24-b1 // Z 1:7, p. 433, a16-17 // R7, p. 865, a16-17) 31 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卷 2 21 金剛幢菩薩迴向品 : (CBETA, T35, no. 1732, p. 43, a11-b3)

9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一 為度生故修菩薩行, 即是眾生道具 二 菩薩所成即眾生所與 菩提亦二 : 一 所修諸行為成大果 二 菩薩眾生諸行即是菩提芽果, 一一迴向併有此門 承上對 十迴向 的釋義, 並進一步了解迴向三義, 以及何等是所謂實際 菩提及眾生迴向 即如在經中第一迴向中所言, 善根迴向, 非即是業, 亦不離業, 隨方便智, 以諸善根迴向 ; 令一切眾生, 悉得真實究竟解脫, 非即是業, 亦不離業, 迴向一切眾生; 得無量智, 成一切智 32 如前所述, 這是通於 般若經 之說的, 迴向的理行 對眾生而言, 感於自作業自受報, 所以要努力行善, 但對大心菩薩而言, 則不受業牽, 亦不離業, 如華嚴說, 隨其所行, 深心歡喜而能與眾生共迴向佛道 而大乘義的迴向, 即是以諸善根迴向, 增長 廣大, 而至無窮, 堪受一切佛法, 33 成就無上菩提 然而 十迴向 是地上菩薩所修事 對廣大的眾生, 面對如此深義, 難免有如 般若經 所說, 感到驚怖惶恐 所以我們觀察迴向思想之發展, 其後, 事實上是偏重於事行, 也就是, 對眾生而言易行道的淨土思想 相較於華嚴精密的哲理思維, ( 二 ) 普賢行願 一重在事行之迴向 在此引述印順的考察 : 34 阿彌陀佛, 可說與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有關 入法界品 末,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導歸極樂, 雖譯出極遲, 但確是早有的思想 佛陀跋陀羅譯的 文殊師利發願經, 即 普賢行願品 的頌文 此外, 如東晉譯的 文殊師利悔過經, 三曼陀跋陀羅( 普賢 ) 菩薩經, 意義也與 行願品 一樣 : 往生極樂世界 如 懺悔文 稱阿彌陀佛為 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無量壽佛經的列眾序德中, 說具 普賢行, 這都可見阿彌陀佛與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普賢行願品 的關係 華嚴經 的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一位善知識, 就是念佛法門 華嚴經, 中所說菩薩是在不可說不可說劫中, 所修集的無邊行願 這 參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 :(CBETA, T09, no. 278, p. 492, b24-25) 參釋日慧, 華嚴法海微波 下冊, 頁 印順, 淨土與禪, 頁

10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是 華嚴法門 原本的 普賢行願 而在本品中更予以深化了 如前述 四十華嚴 的第四十卷, 是晉譯本 六十華嚴 所沒有的 這一卷的別行本, 一般稱之為 普賢行願品, 這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經文, 先以長行, 次以偈頌 長行中, 揭示了菩薩的十大行願, 在最後迴向中兩次提及彌陀淨土 : 是人臨命終時, 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 一切親屬悉皆捨離, 一切威勢悉皆退失, 輔相 大臣 宮城內外, 象馬車乘, 珍寶伏藏, 如是一切無復相隨,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 於一切時引導其前 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觀自在菩薩 彌勒菩薩等, 此諸菩薩色相端嚴, 功德具足, 所共圍遶 其人自見生蓮華中, 蒙佛授記 35 另外在該段經文最後, 也是再次提及彌陀淨土之處, 以諸眾生 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然後普賢菩薩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頌 普賢行願品. 偈頌 中和 迴向 相關的敘述佔了大半, 這是華嚴和淨土思想於彌陀信仰的樞機處 本文針對梵文本和三種漢譯本對照 參看文末之附錄 : 普賢行願品. 偈頌 在此作一整理和分析如下 : 1. 漢譯前二本只有偈頌沒有長行, 推測真正 十大行願 的成熟, 是華嚴教學於長行發展中產生的 2. 前十六偈標舉 十願 宣說其義, 但第十二偈 總標迴向, 却置於 隨如來學 和 恒順眾生 之前, 這是值得觀察的 36 經中的長行似是後期教學思想的發揚, 可能並非同時期發展的結果 3. 觀察 淨土願 ( 二偈 32-33), 並未有彌陀淨土出現, 可視為這仍是就華嚴而說的大行 大願, 廣義的佛國淨土之說 4. 於 總結十願 ( 三偈 39-41), 以種種願海 行海等的比况, 由大願 大行 ( 菩賢行 ) 證悟菩提 5. 行願功德 ( 四偈 45-48), 加入了傳統的神通行, 並述及佛教傳統的業 煩惱, 與眾生和世界成了四無盡句 6. 最後 結成普賢行迴向淨土 七偈, 以一偈結成普賢行, 其後集中對阿彌陀佛或無量光的樂土為最後之依歸 以現存梵本與兩部唐譯本比較, 整體而言其內容是相合的, 前四十五偈四本對照其次序是一致的, 而四十五偈以後, 則各本在次序上略有不同 其中梵本和不空所譯的偈頌次序是一致的 梵本似接近於後期的不空譯本, 所以經整理後亦可供清楚的對照 這可能顯示不空所依據的梵文傳本, 是較為後傳的, 與前相較, 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4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CBETA, T10, no. 293, p. 846, c8-16) 印順法師, 即誤以為只有八願而沒有十願

11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即可能在偈頌次序已另有更動 從經文比對中, 我們可略知其是有其特別的意向或目的 由文義脈絡而言, 偈頌經如此的重新安排, 或許為華嚴和淨土思想發展的關係 由上述分析, 在 普賢行迴向淨土 尤其是彌陀淨土的信仰上, 是更加深化了 五 結語 當然除了華嚴, 在天台四教儀的教學中, 亦說道 止觀七云迴眾生, 向菩提 一切賢聖, 功德廣大, 我今隨喜, 福亦廣大 眾生無善, 我以善施, 施眾生已, 正向菩提, 如回聲入角, 響聞則遠 迴向為大利 37 但為何大乘迴向的菩薩功德勝於二乘的施 戒 修福德呢? 問: 菩薩功德勝於二乘, 有何奇特? 答 : 今此不以功德比之 但以隨喜迴向心比 如巧匠指示, 倍得價直 ; 執斧之人, 倍用功力, 直不足言 聲聞自行, 38 如執斧者 ; 菩薩教他而行迴向, 猶如大匠 大乘思想的發展即是以此釋迴向的大利 大益和大方便 本文闡述迴向的理行 事行, 迴向眾生和迴向菩提的自他關係, 以及從 五念門 至總體迴向和別相迴向的發展, 也就是大乘所謂 回事向理 回自向他 和 回因向果 的整體 迴向 關係 迴向在淨土法門中的重要性, 不言可喻 如隋慧遠和唐善導大師都說具三心必得往生 : 至誠心 深心 回向發願心 迴向發願心者, 所作一切善根, 悉皆回願往生 39 淨土有往生淨土之信仰, 事實上淨土儀軌除了為未來往生也為現世獲得福德 此亦是功德迴向, 這已是存在於印度的古老傳統了 大乘在此最了更大的發揮, 如曇鸞有往相迴向, 即迴向善根願生淨土, 還相迴向, 迴入生死教化眾生 40 這都是和菩提心結合的大願 大行了 東晉慧遠 大乘義章 將迴向分為三種, 菩提回向 眾生回向和實際回向 從菩薩 行願 和 迴向 的探討中, 我們看到華嚴的教學, 如法藏和澄觀等更在此上作更大的發揮 整體而言, 迴向 在華嚴的教學中, 即是從 結德無盡 和 無盡功德 至 功德 和 行持 的總體迴向 華嚴的教學中, 如澄觀等的 參 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 卷 9 (CBETA, X57, no. 980, p. 930, a11-13 // Z 2:7, p. 379, d11-13 // R102, p. 758, b11-13) 參 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 卷 9 (CBETA, X57, no. 980, p. 930, a21-b13 // Z 2:7, p. 380, a3-b1 // R102, p. 759, a3-b1) 慧遠 觀無量壽經義疏 卷 1: 同修大乘以之為因, 於中別分 上上生者先發三心 : 一至誠心, 二者深心, 三者迴向發願心 (CBETA, T37, no. 1749, p. 183, b19-21) 另參善導 往生禮讚偈 卷 1 (CBETA, T47, no. 1980, p. 438, c3-13) 參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 卷 2 (CBETA, T40, no. 1819, p. 836, a21-27)

12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行願品疏鈔 中更是總標 迴向 以涵括 十大行願 的整體意義, 並以此 迴向 直指佛教修行的究竟意義 菩賢行願品 長行中以諸眾生 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然後普賢菩薩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頌 事實上, 偈頌的發展先於長行, 推測真正 十大行願 的成熟, 是華嚴教學於長行發展中產生的 普賢行願品. 偈頌 中和 迴向 相關的敘述佔了大半, 這是華嚴和淨土思想於彌陀信仰的樞機處, 本文針對梵文本和三種漢譯本對照 並附於文末之附錄 並重新整理三本偈頌的整體次序, 並依 行願品疏鈔 在科判上作一理解 整理和分析

13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附錄 : 梵漢譯本對照 普賢行願品. 偈頌 整理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偈頌 / Samantabhadracaryāpraṇidhānam (gīta) 參考原典 : 1.Vaidya, P. L. ed. Gaṇḍavyūha Sūtram. Darbhanga: The Mithila Institute, 文殊師利發願經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CBETA, T10, no. 296)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唐般若譯 (CBETA, T10, no. 293), 第 40 卷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4. 普賢菩薩行願讚 唐不空譯 (CBETA, T10, no. 297) 5. 華嚴經行願品疏 唐澄觀述 (CBETA, X05, no. 227) 6. 大方廣佛華嚴經 ( 五 ) 華嚴專宗學院教材系列, 頁 台北: 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2001 一頌禮敬諸佛 - 二偈 yāvata keci daśaddiśi loke sarva-triyadhvagatā narasiṁhāḥ tān ahu vandami sarvi aśeṣān kāyatu vāca-manena prasannaḥ 1 [ 東晉佛陀跋陀羅 ] 身口意清淨, 除滅諸垢穢, 一心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 唐般若 ]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 唐不空 ]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一切三世人師子, 我今禮彼盡無餘, 皆以清淨身口意 kṣetra-rajopamakāya-pramāṇaiḥ sarvajināna karomi praṇāmam sarvajinābhimukhena manena bhadracarī praṇidhāna-balena 2 [ 東晉 ] 普賢願力故, 悉覩見諸佛, 一一如來所, 一切剎塵禮 [ 般若 ]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 不空 ] 身如剎土微塵數, 一切如來我悉禮, 皆以心意對諸佛, 以此普賢行願力

14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二頌稱讚如來 - 二偈 ekarajāgri rajopamabuddhā buddhasutāna niṣaṇṇaku madhye evam aśeṣata dharmatadhātuṁ sarvādhimucyami pūrṇa jinebhiḥ 3 [ 東晉 ] 於一微塵中, 見一切諸佛, 菩薩眾圍遶, 法界塵亦然 [ 般若 ]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 不空 ] 於一塵端如塵佛, 諸佛佛子坐其中, 如是法界盡無餘, 我信諸佛悉充滿 teṣu ca akṣayavarṇasamudrān sarvasvarāṅgasamudrarutebhiḥ sarvajināna guṇān bhaṇamāna-stān sugatān stavamī ahu sarvān 4 [ 東晉 ] 以眾妙音聲, 宣揚諸最勝, 無量功德海, 不可得窮盡 [ 般若 ]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 不空 ] 於彼無盡功德海, 以諸音聲功德海, 闡揚如來功德時, 我常讚歎諸善逝 三頌廣修供養 - 三偈 puṣpavarebhi ca mālyavarebhi-rvādyavilepanachatravarebhiḥ dīpavarebhi ca dhūpavarebhiḥ pūjana teṣa jināna karomi 5 [ 東晉 ] 以妙香華鬘, 種種諸伎樂, 一切妙莊嚴, 普供養諸佛 [ 般若 ] 以諸最勝妙華鬘, 妓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 不空 ] 以勝花鬘及塗香, 及以伎樂勝傘蓋, 一切嚴具皆殊勝, 我悉供養諸如來 vastravarebhi ca gandhavarebhi-ścūrṇapuṭebhi ca merusamebhiḥ sarvaviśiṣṭaviyūhavarebhiḥ pūjana teṣa jināna karomi 6 [ 東晉 ]( 無 ) [ 般若 ]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 不空 ] 以勝衣服及諸香, 末香積聚如須彌, 殊勝燈明及燒香, 我悉供養諸如來 yā ca anuttara pūja udārā tānadhimucyami sarvajinānām bhadracarīadhimuktibalena vandami pūjayamī jina sarvān 7 [ 東晉 ] 以普賢行力, 無上眾供具, 供養於十方, 三世一切佛 [ 般若 ]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 不空 ] 所有無上廣大供, 我悉勝解諸如來, 以普賢行勝解力, 我禮供養諸如來

15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四頌懺除業障 - 一偈 yacca kṛtaṁ mayi pāpu bhaveyyā rāgatu dveṣatu mohavaśena kāyatu vāca manena tathaiva taṁ pratideśayamī ahu sarvam 8 [ 東晉 ] 我以貪恚癡, 造一切惡行, 身口意不善, 悔過悉除滅 [ 般若 ]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恚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 不空 ] 我曾所作眾罪業, 皆由貪欲瞋恚癡, 由身口意亦如是, 我皆陳說於一切 五頌隨喜功德 - 一偈 yacca daśaddiśi puṇya jagasya śaikṣa-aśaikṣa-pratyekajinānām buddhasutānatha sarvajinānāṁ taṁ anumodayamī ahu sarvam 9 [ 東晉 ] 一切眾生福, 諸聲聞緣覺, 菩薩及諸佛, 功德悉隨喜 [ 般若 ]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 不空 ] 所有十方群生福, 有學無學辟支佛, 及諸佛子諸如來, 我皆隨喜咸一切 六頌請轉法輪 - 一偈 ye ca daśaddiśi lokapradīpā bodhi-vibuddha asaṅgata prāptāḥ tān ahu sarvi adhyeṣami nāthāṁ cakru anuttaru vartanatāyai 10 [ 東晉 ] 十方一切佛, 初成等正覺, 我令悉勸請, 轉無上法輪 [ 般若 ]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 不空 ] 所有十方世間燈, 以證菩提得無染, 我今勸請諸世尊, 轉於無上妙法輪 七頌請佛住世 - 一偈 ye'pi ca nirvṛti darśitukāmā-stānabhiyācami prāñjalibhūtaḥ kṣetra-rajopamakalpa sthihantu sarvajagasya hitāya sukhāya 11 [ 東晉 ] 示現涅槃者, 合掌恭敬請, 住一切塵劫, 安樂諸群生 [ 般若 ]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 不空 ] 所有欲現涅槃者, 我皆於彼合掌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為諸群生利安樂

16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八頌總標迴向 Vandana-pūjana-deśanatāya modana-adhyeṣaṇa-yācanatāya Yac ca śubhaṁ mayi saṁcitu kiṁcid bodhayi nāmayamī ahu sarvam 12 [ 東晉 ] 我所集功德, 迴向施眾生, 究竟菩薩行, 逮無上菩提 [ 般若 ]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 不空 ] 禮拜供養及陳罪, 隨喜功德及勸請, 我所積集諸功德, 悉皆迴向於菩提 九頌隨如來學 - 二偈 pūjita bhontu atītaka buddhā ye ca ghriyanti daśaddiśi loke ye ca anāgata te laghu bhontu pūrṇamanoratha bodhivibuddhāḥ 13 [ 東晉 ] 悉供養過去, 現在十方佛, [ 般若 ] 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 [ 不空 ] 於諸如來我修學, 圓滿普賢行願時, 願我供養過去佛, 所有現住十方世 yāvat keci daśaddiśi kṣetrāste pariśuddha bhavantu udārāḥ bodhidrumendragatebhi jinebhir buddha-sutebhi ca bhontu prapūrṇāḥ 14 [ 東晉 ] 願未來世尊, 速成菩提道 [ 般若 ]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 速得成就大菩提 [ 不空 ] 所有未來速願成, 意願圓滿證菩提, 所有十方諸剎土, 願皆廣大咸清淨 十頌恒順眾生 - 二偈 yāvat keci daśaddiśi sattvā-ste sukhitāḥ sada bhontu arogāḥ sarvajagasya ca dharmiku artho bhontu pradakṣiṇu ṛdhyatu āśā 15 [ 東晉 ] 普莊嚴十方, 一切諸佛剎, 如來坐道場, 菩薩眾充滿 [ 般若 ] 所有十方一切剎, 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遶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 不空 ] 諸佛咸詣覺樹王, 諸佛子等皆充滿, 所有十方諸眾生, 願皆安樂無眾患 bodhicariṁ ca ahaṁ caramāṇo bhavi jātismaru sarvagatīṣu sarvasu janmasu cyutyupapattī pravrajito ahu nityu bhaveyyā 16 [ 東晉 ] 令十方眾生, 除滅諸煩惱, 深解真實義, 常得安樂住 [ 般若 ] 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餘 [ 不空 ] 一切群生獲法利, 願得隨順如意心, 我當菩提修行時, 於諸趣中憶宿命

17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受持願 - 二偈 sarvajinānanuśikṣayamāṇo bhadracariṁ paripūrayamāṇaḥ śīlacariṁ vimalāṁ pariśuddhāṁ nityamakhaṇḍam acchidra careyam 17 [ 東晉 ] 我修菩薩行, 成就宿命智, 除滅一切障, 永盡無有餘 [ 般若 ] 我為菩提修行時,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 無垢無破無穿漏 [ 不空 ] 若諸生中為生滅, 我皆常當為出家, 戒行無垢恒清淨, 常行無缺無孔隙 devarutebhi ca nāgarutebhi-ryakṣakumbhāṇḍa-manuṣyarutebhiḥ yāni ca sarvarutāni jagasya sarvaruteṣvahu deśayi dharmam 18 [ 東晉 ]( 無 ) [ 般若 ] 天龍夜叉鳩槃荼, 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 悉以諸音而說法 [ 不空 ] 天語龍語夜叉語, 鳩槃荼語及人語, 所有一切群生語, 皆以諸音而說法 修行二利願 - 二偈 ye khalu pāramitāsvabhiyukto bodhiyi cittu ma jātu vimuhyet ye'pi ca pāpaka āvaraṇīyā-steṣu parikṣayu bhotu aśeṣam 19 [ 東晉 ] 悉遠離生死, 諸魔煩惱業, 猶日處虛空, 蓮花不著水 (19-20) [ 般若 ]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 不空 ] 妙波羅蜜常加行, 不於菩提心生迷, 所有眾罪及障礙, 悉皆滅盡無有餘 karmatu kleśatu mārapathāto lokagatīṣu vimuktu careyam padma yathā salilena aliptaḥ sūrya śaśī gaganeva asaktaḥ 20 [ 東晉 ] 悉遠離生死, 諸魔煩惱業, 猶日處虛空, 蓮花不著水 (19-20) [ 般若 ] 於諸惑業及魔境, 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 不空 ] 於業煩惱及魔境, 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著空 成熟眾生願 - 二偈 sarvi apāyadukhāṁ praśamanto sarvajagat sukhi sthāpayamānaḥ sarvajagasya hitāya careyaṁ yāvata kṣetrapathā diśatāsu 21 [ 東晉 ] 遍行遊十方, 教化諸群生, 除滅惡道苦, 具足菩薩行 [ 般若 ] 悉除一切惡道苦, 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 十方利益恒無盡 [ 不空 ] 諸惡趣苦願寂靜, 一切群生令安樂, 於諸群生行利益, 乃至十方諸剎土

18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sattvacariṁ anuvarta-yamāno bodhicariṁ paripura-yamāṇaḥ bhadracariṁ ca prabhāva-yamānaḥ sarvianāgata-kalpa careyam 22 [ 東晉 ] 雖隨順世間, 不捨菩薩道, 盡未來際劫, 具修普賢行 [ 般若 ] 我常隨順諸眾生, 盡於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 圓滿無上大菩提 [ 不空 ] 常行隨順諸眾生, 菩提妙行令圓滿, 普賢行願我修習, 我於未來劫修行 同行願 - 二偈 ye ca sabhāgata mama caryāye tebhi samāgamu nityu bhaveyyā kāyatu vācatu cetanato vā ekacari praṇidhāna careyam 23 [ 東晉 ] 若有同行者, 願常集一處, 身口意善業, 皆悉令同等 [ 般若 ] 所有與我同行者, 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 一切行願同修學 [ 不空 ] 所有共我同行者, 共彼常得咸聚會, 於身口業及意業, 同一行願而修習 ye'pi ca mitrā mama hitakāmā bhadracarīya nidarśayitāraḥ tebhi samāgamu nityu bhaveyyā tāṁśca ahaṁ na virāgayi jātu 24 [ 東晉 ] 若遇善知識, 開示普賢行, 於此菩薩所, 親近常不離 [ 般若 ] 所有益我善知識, 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 於我常生歡喜心 [ 不空 ] 所有善友益我者, 為我示現普賢行, 共彼常得而聚會, 於彼皆得無厭心 供養願 - 二偈 saṁmukha nityamahaṁ jina paśye buddhasutebhi parīvṛtu nāthān teṣu ca pūja kareya udārāṁ sarvi anāgatakalpamakhinnaḥ 25 [ 東晉 ] 常見一切佛, 菩薩眾圍繞, 盡未來際劫, 悉恭敬供養 [ 般若 ] 願常面見諸如來, 及諸佛子眾圍遶, 於彼皆興廣大供, 盡未來劫無疲厭 [ 不空 ] 常得面見諸如來, 與諸佛子共圍繞, 於彼皆興廣供養, 皆於未來劫無倦 dhārayamāṇu jināna saddharmaṁ bodhicariṁ paridīpa-yamānaḥ bhadracariṁ ca viśodha-yamānaḥ sarvi anāgatakalpa careyam 26 [ 東晉 ] 守護諸佛法, 讚歎菩薩行, 盡未來劫修, 究竟普賢道 [ 般若 ] 願持諸佛微妙法, 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 盡未來劫常修習 [ 不空 ] 常持諸佛微妙法, 皆令光顯菩提行, 咸皆清淨普賢行, 皆於未來劫修行

19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利益願 - 二偈 sarvabhaveṣu ca saṁsaramāṇaḥ puṇyatu jñānatu akṣaya prāptaḥ prajña-upāya-samādhi-vimokṣaiḥ sarvaguṇair bhavi akṣayakośaḥ 27 [ 東晉 ] 雖在生死中, 具無盡功德, 智慧巧方便, 諸三昧解脫 [ 般若 ] 我於一切諸有中, 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 獲諸無盡功德藏 [ 不空 ] 於諸有中流轉時, 福德智慧得無盡, 般若方便定解脫, 獲得無盡功德藏 ekarajāgri rajopamakṣetrā tatra ca kṣetri acintiya buddhān buddhasutāna niṣaṇṇaku madhye paśyiya bodhicariṁ caramāṇaḥ 28 [ 東晉 ] 一一微塵中, 見不思議剎, 於一一剎中, 見不思議佛 [ 般若 ] 一塵中有塵數剎, 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 我見恒演菩提行 [ 不空 ] 如一塵端如塵剎, 彼中佛剎不思議, 佛及佛子坐其中, 常見菩提勝妙行 轉法輪願 - 三偈 evamaśeṣata sarvadiśāsu bālapatheṣu triyadhvapramāṇān buddhasamudra tha kṣetrasamudrā-notari cārikakalpasamudrān 29 [ 東晉 ] 見如是十方, 一切世界海, 一一世界海, 悉見諸佛海 [ 般若 ] 普盡十方諸剎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 我遍修行經劫海 [ 不空 ] 如是無量一切方, 於一毛端三世量, 佛海及與剎土海, 我入修行諸劫海 ekasvarāṅga-samudrarutebhiḥ sarvajināna svarāṅgaviśuddhim sarvajināna yathāśayaghoṣān buddhasarasvatimotari nityam 30 [ 東晉 ] 於一言音中, 具一切妙音, 一一妙音中, 具足最勝音 [ 般若 ] 一切如來語清淨, 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 一一流佛辯才海 [ 不空 ] 於一音聲功德海, 一切如來清淨聲, 一切群生意樂音, 常皆得入佛辯才 teṣu ca akṣayaghoṣaruteṣu sarvatriyadhvagatāna jinānām cakranayaṁ parivartayamāno buddhibalena ahaṁ praviśeyam 31 [ 東晉 ] 甚深智慧力, 入無盡妙音, 轉三世諸佛, 清淨正法輪 [ 般若 ] 三世一切諸如來, 於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法輪, 我深智力普能入 [ 不空 ] 於彼無盡音聲中, 一切三世諸如來, 當轉理趣妙輪時, 以我慧力普能入

20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淨土願 - 二偈 ekakṣaṇena anāgata sarvān kalpapraveśa ahaṁ praviśeyam ye'pi ca kalpa triyadhvapramāṇā-stān kṣaṇakoṭipraviṣṭa careyam 32 [ 東晉 ] 一切未來劫, 悉能作一念, 三世一切劫, 悉為一念際 [ 般若 ] 我能深入於未來, 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為一念際我皆入 [ 不空 ] 以一剎那諸未來, 我入未來一切劫, 三世所有無量劫, 剎那能入俱胝劫 ye ca triyadhvagatā narasiṁhā-stānahu paśyiya ekakṣaṇena teṣu ca gocarimotari nityaṁ māyagatena vimokṣabalena 33 [ 東晉 ] 一念中悉見, 三世諸如來, 亦普分別知, 解脫及境界 [ 般若 ] 我於一念見三世, 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脫及威力 [ 不空 ] 所有三世人師子, 以一剎那我咸見, 於彼境界常得入, 如幻解脫行威力 承事供養願 - 二偈 ye ca triyadhvasukṣetraviyūhā-stānabhinirhari ekarajāgre evamaśeṣata sarvadiśāsu otari kṣetraviyūha jinānām 34 [ 東晉 ] 於一微塵中, 出三世淨剎, 一切十方塵, 莊嚴剎亦然 [ 般若 ] 於一毛端極微中, 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 我皆深入而嚴淨 [ 不空 ] 所有三世妙嚴剎, 能現出生一塵端, 如是無盡諸方所, 能入諸佛嚴剎土 ye ca ānāgata lokapradīpā-steṣu vibudhyana cakra-pravṛttim nirvṛtidarśananiṣṭha praśāntiṁ sarvi ahaṁ upasaṁkrami nāthān 35 [ 東晉 ] 悉見未來佛, 成道轉法輪, 究竟佛事已, 示現入涅槃 [ 般若 ] 所有未來照世燈, 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詣而親近 [ 不空 ] 所有未來世間燈, 彼皆覺悟轉法輪, 示現涅槃究竟寂, 我皆往詣於世尊 行力願 - 三偈 ṛddhibalena samanta-javena jñānabalena samanta-mukhena caryabalena samanta-guṇena maitrabalena samanta-gatena 36 [ 東晉 ] 神力遍遊行, 大乘力普門, 慈力覆一切, 行力功德滿 [ 般若 ]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 不空 ] 以神足力普迅疾, 以乘威力普遍門, 以行威力等功德, 以慈威力普遍行

21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puṇyabalena samantaśubhena jñānabalena asaṅgagatena prajñaupāya samādhibalena bodhibalaṁ samudānayamānaḥ 37 [ 東晉 ] 功德力清淨, 智慧力無礙, 三昧方便力, 逮得菩提力 [ 般若 ] 遍淨莊嚴勝福力, 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諸威力, 普能積集菩提力 [ 不空 ] 以福威力普端嚴, 以智威力無著行, 般若方便等持力, 菩提威力皆積集 karmabalaṁ pariśodhayamānaḥ kleśabalaṁ parimardayamānaḥ mārabalaṁ abalaṁkaramāṇaḥ pūrayi bhadracarībala sarvān 38 [ 東晉 ] 清淨善業力, 除滅煩惱力, 壞散諸魔力, 具普賢行力 [ 般若 ] 清淨一切善業力, 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 圓滿普賢諸行力 [ 不空 ] 皆於業力而清淨, 我今摧滅煩惱力, 悉能降伏魔羅力, 圓滿普賢一切力 總結十願 - 三偈 kṣetrasamudra viśodhayamānaḥ sattvasamudra vimocayamānaḥ dharmasamudra vipaśyayamāno jñānasamudra vigāhayamānaḥ 39 [ 東晉 ] 嚴淨佛剎海, 度脫眾生海, 分別諸業海, 窮盡智慧海 [ 般若 ] 普能嚴淨諸剎海, 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 不空 ] 普令清淨剎土海, 普能解脫眾生海, 悉能觀察諸法海, 及以得源於智海 caryasamudra viśodhayamānaḥ praṇidhisamudra prapūrayamāṇaḥ buddhasamudra prapūjayamānaḥ kalpasamudra careyamakhinnaḥ 40 [ 東晉 ] 清淨諸行海, 滿足諸願海, 悉見諸佛海, 我於劫海行 [ 般若 ] 普能清淨諸行海, 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 修行無倦經劫海 [ 不空 ] 普令行海咸清淨, 又令願海咸圓滿, 諸佛海會咸供養, 普賢行劫無疲倦 ye ca triyadhvagatāna jinānāṁ bodhicari-praṇidhāna-viśeṣāḥ tānahu pūrayi sarvi aśeṣān bhadracarīya vibudhyiya bodhim 41 [ 東晉 ] 三世諸佛行, 及無量大願, 我皆悉具足, 普賢行成佛 [ 般若 ] 三世一切諸如來, 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 以普賢行悟菩提 [ 不空 ] 所有三世諸如來, 菩提行願眾差別, 願我圓滿悉無餘, 以普賢行悟菩提 普賢頌 - 二偈 jyeṣṭhaku yaḥ sutu sarvajinānāṁ yasya ca nāma samantatabhadraḥ tasya vidusya sabhāgacarīye nāmayamī kuśalaṁ imu sarvam

22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 東晉 ] 普賢菩薩名, 諸佛第一子, 我善根迴向, 願悉與彼同 [ 般若 ] 一切如來有長子, 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 願諸智行悉同彼 [ 不空 ] 諸佛如來有長子, 彼名號曰普賢尊, 皆以彼慧同妙行, 迴向一切諸善根 kāyatu vāca manasya viśuddhi-ścaryaviśuddhyatha kṣetraviśuddhiḥ yādṛśa nāmana bhadra vidusya tādṛśa bhotu samaṁ mama tena 43 [ 東晉 ] 身口意清淨, 自在莊嚴剎, 逮成等正覺, 皆悉同普賢 [ 般若 ] 願身口意恒清淨, 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 願我與彼皆同等 [ 不空 ] 身口意業願清淨, 諸行清淨剎土淨, 如彼智慧普賢名, 願我於今盡同彼 二聖頌 - 一偈 bhadracarīya samantaśubhāye mañjuśiripraṇidhāna careyam sarvi anāgata kalpamakhinnaḥ pūrayi tāṁ kriya sarvi aśeṣām 44 [ 東晉 ] 嚴淨普賢行, 滿足文殊願, 盡未來際劫, 究竟菩薩行 (44) [ 般若 ] 我為遍淨普賢行, 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 未來際劫恒無倦 [ 不空 ] 普賢行願普端嚴, 我行曼殊室利行, 於諸未來劫無倦, 一切圓滿作無餘 行願功德 - 四偈 no ca pramāṇu bhaveyya carīye no ca pramāṇu bhaveyya guṇānām apramāṇa cariyāya sthihitvā jānami sarvi vikurvitu teṣām 45 [ 東晉 ]( 無 ) [ 般若 ] 我所修行無有量, 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 了達一切神通力 [ 不空 ] 所須勝行無能量, 所有功德不可量, 無量修行而住已, 盡知一切彼神通 yāvata niṣṭha nabhasya bhaveyyā sattva aśeṣata niṣṭha tathaiva karmatu kleśatu yāvata niṣṭhā tāvata niṣṭha mama praṇidhānam 46 [ 般若 ]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52) [ 不空 ] 乃至虛空得究竟, 眾生無餘究竟然, 及業煩惱乃至盡, 乃至我願亦皆盡 ye ca daśaddiśi kṣetra anantā rathaalaṁkṛtu dadyu jinānām divya ca mānuṣa saukhyaviśiṣṭāṁ kṣetrarajopama kalpa dadeyam 47 [ 般若 ] 十方所有無邊剎, 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 經一切剎微塵劫 (53) [ 不空 ] 若有十方無邊剎, 以寶莊嚴施諸佛, 天妙人民勝安樂, 如剎微塵劫捨施

23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yaśca imaṁ pariṇāmana-rājaṁ śrutva sa-kṛjjana-yed-adhimuktim bodhivarām anuprārtha-yamāno agru viśiṣṭa bhavedimu puṇyam 48 [ 般若 ] 若人於此勝願王, 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 獲勝功德過於彼 (54) [ 不空 ] 若人於此勝願王, 一聞能生勝解心, 於勝菩提求渴仰, 獲得殊勝前福聚 五偈頌行果 - 增上果 - 一偈 varjita tena bhavanti apāyā varjita tena bhavanti kumitrāḥ kṣipru sa paśyati taṁ amitābhaṁ yasyimu bhadracari-praṇidhānam 49 [ 般若 ] 即常遠離惡知識, 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 具此普賢最勝願 (55) [ 不空 ] 彼得遠離諸惡趣, 彼皆遠離諸惡友, 速疾得見無量壽, 唯憶普賢勝行願 等流果 - 一偈 lābha sulabdha sujīvitu teṣāṁ svāgata te imu mānuṣa janma yādṛśa so hi samantatabhadra-ste'pi tathā nacireṇa bhavanti 50 [ 般若 ] 此人善得勝壽命, 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 如彼普賢菩薩行 (56) [ 不空 ] 得大利益勝壽命, 善來為此人生命, 如彼普賢大菩薩, 彼人不久當獲得 離繫果 - 一偈 pāpaka pañca anantariyāṇi yena ajñānavaśena kṛtāni so imu bhadracariṁ bhaṇamānaḥ kṣipru parikṣayu neti aśeṣam 51 [ 般若 ] 往昔由無智慧力, 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 一念速疾皆銷滅 (57) [ 不空 ] 所作罪業五無間, 由無智慧而所作, 彼誦普賢行願時, 速疾銷滅得無餘 (51) 異熟果 / 士用果 - 各半偈 jñānatu rūpatu lakṣaṇataśca varṇatu gotratu bhoti-rupetaḥ tīrthi-kamā-ragaṇebhiraghṛṣyaḥ pūjitu bhoti sa sarva-triloke

24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 般若 ] 族姓種類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 堪為三界所應供 (58) [ 不空 ] 智慧容色及相好, 族姓品類得成就, 於魔外道得難摧, 常於三界得供養 (52) 究竟果 - 一偈 kṣipru sa gacchati bodhidrumendraṁ gatva niṣīdati sattvahitāya budhyati bodhi pravartayi cakraṁ dharṣati māru sasainyaku sarvam 53 [ 般若 ] 速詣菩提大樹王, 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 普利一切諸含識 (59) [ 不空 ] 速疾往詣菩提樹, 到彼坐已利有情, 覺悟菩提轉法輪, 摧伏魔羅并營從 (53) 結勸 - 一偈 yo imu bhadracaripraṇidhānaṁ dhārayi vācayi deśayito vā buddha vijānati yo'tra vipāko bodhi viśiṣṭa ma kāṅkṣa janetha 54 [ 般若 ] 若人於此普賢願, 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 決定獲勝菩提道 (60) [ 不空 ] 若有持此普賢願, 讀誦受持及演說, 如來具知得果報, 得勝菩提勿生疑 (54) 重頌二聖 - 一偈 mañjuśirī yatha jānati śūraḥ so ca samantatabhadra tathaiva teṣu ahaṁ anuśikṣayamāṇo nāmayamī kuśalaṁ imu sarvam 55 [ 東晉 ] 如文殊師利, 普賢菩薩行, 我所有善根, 迴向亦如是 [ 般若 ]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46) [ 不空 ] 如妙吉祥勇猛智, 亦如普賢如是智, 我當習學於彼時, 一切善根悉迴向 (55)

25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結成普賢行迴向淨土 - 七偈 sarvatriyadhvagatebhi jinebhi-ryā pariṇāmana varṇita agrā tāya ahaṁ kuśalaṁ imu sarvaṁ nāmayamī varabhadracarīye 56 [ 東晉 ] 三世諸如來, 所歎迴向道, 我迴向善根, 成滿普賢行 [ 般若 ]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47) [ 不空 ] 一切三世諸如來, 以此迴向殊勝願, 我皆一切諸善根, 悉已迴向普賢行 (56) kālakriyāṁ ca ahaṁ karamāṇo āvaraṇān vinivartiya sarvān saṁmukha paśyiya taṁ amitābhaṁ taṁ ca sukhāvatikṣetra vrajeyam 57 [ 東晉 ] 願我命終時, 除滅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國 [ 般若 ]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48) [ 不空 ] 當於臨終捨壽時, 一切業障皆得轉, 親覩得見無量光, 速往彼剎極樂界 (57) tatra gatasya imi praṇidhānā āmukhi sarvi bhaveyyu samagrā tāṁśca ahaṁ paripūrya aśeṣān sattvahitaṁ kari yāvata loke 58 [ 東晉 ] 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 [ 般若 ]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49) [ 不空 ] 得到於彼此勝願, 悉皆現前得具足, 我當圓滿皆無餘, 眾生利益於世間 (58) tahi jinamaṇḍali śobhani ramye padmavare rucire upapannaḥ vyākaraṇaṁ ahu tatra labheyyā saṁmukhato abhitābhajinasya 59 [ 東晉 ] 接前半偈 阿彌陀如來, 現前授我記 [ 般若 ]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覩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50) [ 不空 ] 於彼佛會甚端嚴, 生於殊勝蓮花中, 於彼獲得受記莂, 親對無量光如來 (59) vyākaraṇaṁ pratilabhya ta tasmin nirmitakoṭiśatebhiranekaiḥ sattvahitāni bahūnyahu kuryāṁ dikṣu daśasvapi buddhibalena 60 [ 般若 ]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51)

26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 不空 ] 於彼獲得受記已, 變化俱胝無量種, 廣作有情諸利樂, 十方世界以慧力 (60) bhadracaripraṇidhāna paṭhitvā yatkuśalaṁ mayi saṁcitu kiṁcit ekakṣaṇena samṛdhyatu sarvaṁ tena jagasya śubhaṁ praṇidhānam 61 [ 般若 ] 若人誦此普賢願, 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 成就眾生清淨願 (61) [ 不空 ] 若人誦持普賢願, 所有善根而積集, 以一剎那得如願, 以此群生獲勝願 (61) bhadracariṁ pariṇāmya yadāptaṁ puṇyamanantamatīva viśiṣṭam tena jagadvyasanaughanimagnaṁ yātvamitābhapuriṁ varam eva 62 [ 般若 ]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62) [ 不空 ] 我獲得此普賢行, 殊勝無量福德聚, 所有群生溺惡習, 皆往無量光佛宮 (62) 註 : 以現存梵文本與兩部唐譯本比較, 整體而言其內容是相合的 梵本似接近於後期的不空譯本, 整體偈頌次序亦完全一致 另一方面唐般若譯本, 於四十五偈後與梵文次序並不一致, 但此僅是次序上的, 所以經整理後亦可供清楚的對照 可能顯示不空所依據的梵文傳本, 可能在偈頌次序上已另作更動 從經文比對中, 我們可略知其是有其特別意向的

27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9-66( 西元 2010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 ( 暫未申請 ) 參考書目 藏經 古籍 1. 中阿含經 大正藏 T1, no 雜阿含經 大正藏 T2, no 長阿含經 大正藏 T1, no.1 4. 般若經 大正藏 T5, ~T7 5. 大寶積經 大正藏 T11, no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 大正藏 T12, no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大正藏 T12, no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大正藏 T12, no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大正藏 T07, no. 220 專書 論文 1. 日下俊文 (1992) 廻向思想の発達 小品般若 大品般若 を中心に 真野竜海博士頌寿記念論文集: 般若波羅蜜多思想論集, 頁 竹橋太 (1994) 八千頌般若経 における廻向について 印度学仏教学研究 86(43-2), 頁 東京 :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 3. 兵藤一夫 (2000) 勝解 (Adhimukti) 廻向(Pariṇāmana) 随喜(Anumodana) について大乗の有漏の修道 大谷学報 301(79-3), 頁 李道業 (2001) 華嚴經思想研究 京都市: 永田文昌堂 5. 宮沢勘次 (2003) 廻向思想の展開 印度学仏教学研究 103(52-1), 頁 印順 (1998) 印度佛教思想史 香港 臺北: 正聞出版社 7. 印順 (1980) 唯識學探源 臺北: 正聞出版社 8. 坂本幸男 (1939) 廻向思想の哲学的考察 華厳学を中心として 仏教思想講座 / 東京帝国大学仏教青年会 7 頁 坂本幸男 (1956) 華嚴教學の研究 京都: 平樂寺書店 10. 河野法雲 1929 華厳経と浄土経との関係 大谷学報 vol.10 no.1 (=no.33), p 京都 : 大谷大学大谷学会 11. 陳永裕 (1987) 廻向と他力廻向 駒沢大学大学院仏教学研究会年報 20, 頁 望月信亨 (1987) 淨土教概論 -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 台北 : 華宇 13. 森山清徹 (1976) 般若経における 廻向 の問題 印度学仏教学研究 48(24-2), 頁 桑原浄昭 (1970) 他力廻向論理成立の淵源に関する一考察 印度学仏教学研究 37(19-1), 頁

28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0 年 ) 華嚴經. 菩薩行願品 中迴向思想之考察 15. 楊政河 (1997) 華嚴哲學研究 臺北市慧炬雜誌社 16. 鋼和泰 大寶積經迦葉品梵藏漢六種合刊,The Kāśyapaparivarta: A Mahāyānasūtra of the Ratnakūṭa class 17. 釋日慧 (2000) 華嚴法海微波 ( 上 下冊 ) 臺北市 : 慧炬雜誌社 18. 釋會晟 (1995) 般若經. 八千頌隨意迴向品 關於品名的探討 諦觀 no.80, 頁 臺北市: 諦觀雜誌社 19. 藤本晃 (2006) 廻向思想の研究 : 餓鬼救済物語を中心として 浜松市 : 國際教徒協會 20. 幡谷明 (1962) 大無量寿経における三偈の位置について 選択 廻向 成就の意味 大谷学報 / 大谷大学大谷学会 153(42-1), 頁 長尾雅人 (1977) Usages and Meanings of pariṇāmanā 中觀と唯識 pp Edgerton, Frnaklin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grammar and dictiona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Reprint Kajiyama, Y.( 梶山雄一 )1989.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Merits in Relation to Emptiness pp.1-20, Studies in Buddhist Philosophy (Selected Papers), Katsumi Mimaki et al. ed. Rinsen Book Co., LTD. 24.Kajiyama, Y Transfer of Merits in Pure Land Buddhism Nagarjuna, Vasubandhu and T'an-luan pp.29-44, Studies in Buddhist Philosophy (Selected Papers), Rinsen Book Co., LTD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04 第一六講 第二五講 目錄 P.147 P.151 #5 Track 3 11:20-12:20 16. 十種威力 讚 P.151 #5 Track 3 17. 圓滿七海 讚 P.153 12:20-end P.153 18. 盡學普賢 讚 P.154 P.154 19. 學文殊行 讚 P.155 P.155 20. 行願功德 讚 P.157 P.157 21. 滅罪生福 讚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觀無量壽佛經」綱要簡介

「觀無量壽佛經」綱要簡介 普賢行願品 綱要簡介 ~ 佛陀教育基金會 假日佛學院 淨土宗 Date:2015/05/08 壹 前言 ~ 未說行願, 先論發心 一. 如經云, 如來有無量功德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39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 身相光明與壽命, 智慧菩提及涅槃, 眾會所化威儀聲, 如是一一皆無量 剎塵心念可數知, 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 無人能說佛功德 (T10,p.843,a13-b11)

More information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一 前言 普賢菩薩以大行的特德, 與大智文殊菩薩, 是毗盧遮那佛的二大脇侍, 合稱 華嚴三聖, 代表 華嚴經 所指 華藏世界 的三位聖者 學佛者依文殊菩薩的正見 智慧為導, 透過普賢菩薩的正行 大行, 乃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佛果 普賢菩薩是一位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菩薩行的典範, 他代表應用智慧, 積極去利益眾生 普賢菩薩所呈現的是將我們覺悟的真理,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 在這個世界上,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敦煌西夏晚期藏密石窟之研究

敦煌西夏晚期藏密石窟之研究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頁 391-416( 西 元 2010 年 ), 台 北 市 華 嚴 蓮 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 未 申 請 ) 敦 煌 密 教 石 窟 之 探 討 以 莫 高 窟 第 465 窟 為

More information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新探 ( 上 ) 王家軒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6 期 2017 年 1 月一 緣起 華嚴經 是佛門的寶藏, 廣大圓融莊嚴, 華嚴 是 開演萬行之因華, 莊嚴萬德之佛果, 以萬行交飾, 緣起集成故, 又名 雜華經 相傳是由有 第二佛陀 之稱的大乘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 從龍宮請出 依佛陀弘法度生的因緣, 自古以來有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富貴的華嚴 的說法, 所以圭峰宗密大師說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157-178(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趙太極 * 1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一年級 提要 :

More information

回到佛陀制戒的根本精神來了解傳戒儀軌

回到佛陀制戒的根本精神來了解傳戒儀軌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頁 293-314( 西 元 2010 年 ), 台 北 市 華 嚴 蓮 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 未 申 請 ) 釋 謙 定 淨 覺 大 乘 佛 教 思 想 研 究 所 前 言 三 壇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7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78 依楞嚴究竟事懺卷上 凡熏修楞嚴究竟懺法 不須別作佛事 不必申奏表牒 不用金銀錢袱 不動鐃鈸 雲鑼 但當延名僧善士

More information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35-A無異禪師語錄序 大光明中 無物不有 無物不空 真俗二諦 於中影現 一點靈明 溷入知見 一念瞥起 認為安身立命之處

More information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9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95-A序 夫水懺隨聞錄者 乃晝中禪師註釋也 昔悟達國師患人面之瘡 若不感諾迦尊者 現澗泉之水 焉能不復為冤 始知因緣會遇

More information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5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5-A 無 門 老 子 早 修 杜 多 行

More information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9, No. 13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59-A應庵和尚語錄序 道不可以言傳 不可以情解 不可以識識 夫如是則應庵語錄 將何用哉 自昔 古尊宿 未甞有無言者 如以黃葉止小兒啼

More information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3, No. 123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236-A 重 編 曹 洞 五 位 序 傳 付

More information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0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0-A 金 陵 保 寧 禪 院 勇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No. 1369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6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靈 隱 大 川 濟 禪 師 語 錄 目

More information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86, No. 1601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601-A 序 昔 世 尊 以 正 法 眼 藏

More information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No. 1347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4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長 靈 和 尚 語 錄 東 京 天 寧

More information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9, No. 1043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43 看 命 一 掌 金 唐 一 行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8, No. 103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32-A 華 嚴 原 人 論 解 序 長 安

More information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5, No. 22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229-A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More information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23, No. 44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446 七 俱 胝 佛 母 所 說 準 提 陀 羅

More information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2, No. 119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192-A 清 珠 集 序 執 塗 之 人 而

More information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42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42-A旅泊菴稿序 天地一逆旅也 日月往來 山河流峙 逆旅中之世界也 二乘禪寂 四生升沉 逆旅中之眾生也 三世諸如來 歷代諸祖師

More information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7, No. 130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08-A序 徑石滴乳者 山鐸在公所編 道脈淵源之書也 書垂成而在公脫去 其得法門人 石源雲公 取而錄成之 以彰先人之用

More information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1, No. 01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7 佛 說 長 壽 滅 罪 護 諸 童 子 陀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9, No. 70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09-A序 夫毗尼是正法之壽命者 蓋由戒淨僧真 性遮之業而無染覆 道弘德備 權實之 教而克闡揚 自行利他 越苦海而登彼岸 紹先啟後

More information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73, No. 144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449-A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More information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5, No. 1281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281-A 上諭 佛祖之道 指悟自心為本 是此說者 名為正知正見 用之以利人接物 令人直達心源 方得稱佛祖兒孫 所言外道魔道者

More information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2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624-A洪覺範林間錄序 臨川 謝逸 撰 洪覺範得自在三昧於 雲菴老人 故能游戲翰墨場中 呻吟謦欬皆成文章 每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

More information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1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蔡寧君大德輸入 禪苑蒙求目錄 卷上(千八百四十二則一百八十六人) 釋迦七步 達磨九年 靈山密付 少室單傳 青原與斧 南岳磨磚 大雄創寺 百丈開田 溈仰體用

More information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9, No. 15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559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紀佛祖 傳燈曰 如來將化 預命摩訶迦葉云 吾以清淨法眼 涅槃妙心

More information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釋智宣法師輸入 金剛經持驗目錄 上卷魏博士盧景裕 梁釋琰法師 隋趙文若 隋寺丞趙文昌 隋博士徐孝克 隋書生荀氏 隋邑令睦彥通 隋參軍杜之亮 隋宋國公蕭瑀

More information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修訂日期: 2006/01/05 發行日期: 2006/2/15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31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31 翻譯名義序 宋唯心居士荊谿周敦義述 余閱大藏 嘗有意效崇文總目 撮取諸經要義 以為內典總目 見諸經中每用梵 語 必搜檢經教

More information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2, No. 2115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15 鐔津文集目錄 卷首 行業記(此即序) (陳舜俞撰) 卷一 輔教篇上 原教 勸書(并序共四篇) 卷二 輔教篇中 廣原教(并序共二十六篇)

More information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但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說怎麼成的 從你最初開始發心 發菩提心 行 普賢行 爾後成就佛果 有時是因果同時 一發心就成正覺 這叫因 果同時 但是這個中間沒有講次第 華嚴經 就從次第開始講 一 念頓覺 立證菩提 怎麼立證的 中間的過程會跟大家說清楚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 說 禪門一炷香 頓超直入 立證菩 提 這個中間怎麼證的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爾時善財童子 向迦毘羅城 思惟修習受生解脫 增長廣大 憶念不捨 漸次遊行 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 其中有神 號無憂德 與一萬主宮殿神俱 來迎善財 作如是言 善來丈夫有大智慧 有大勇猛 能修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 心恒不捨廣大誓願 善能觀察諸法境界 安住法城 入於無量諸方便門 成就如來功德大海 得妙辯才 善調眾生 獲聖智身 恒順修行 知諸眾生心行差別 令其歡喜趣向佛道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中 華 佛 學 學 報 第 1 期 (pp.137-152):( 民 國 76 年 ), 臺 北 :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 (1987)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 7132 壇 經 與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迴向行法之研究 - 以 十迴向品 為中心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悅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華嚴經 迴向行法之研究 - 以 十迴向品 為中心 釋天悅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 第一章緒論 一 研究動機目的 古人說 : 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 華嚴所彰顯的乃是如來的根本法輪 以毘盧遮那佛的法身為果, 以十蓮華藏的世界海為其依報化境 ; 以文殊菩薩的大智,

More information

慧行習練刻意成念記

慧行習練刻意成念記 華嚴選陀教育基金讀佛會恭印 華嚴選讀第2頁目錄復菴和尚華嚴綸貫------------------------------------------------------ 3淨行品第十一--------------------------------------------------------- 17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觀自在菩薩章-----------------------------------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華嚴經 浩瀚深廣, 要想了解實乃不易, 然而想知道如何從凡夫而最終成就佛道的過程, 就要透過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來了解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描述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引下依人求道, 親證平等法界, 在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 而成就佛道的過程 本文以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位善知識,

壹 前言 華嚴經 浩瀚深廣, 要想了解實乃不易, 然而想知道如何從凡夫而最終成就佛道的過程, 就要透過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來了解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描述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引下依人求道, 親證平等法界, 在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 而成就佛道的過程 本文以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位善知識, 慈行童女修行法門之探析 以 八十華嚴 入法界品 為主 釋道悅台北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本文是依 華嚴經 的三種譯本作為對照, 以 八十華嚴 為主, 六十華嚴 與 四十華嚴 二種譯本為輔, 作為研究範圍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 八十華嚴經 的最後一品, 也是 華嚴經 之義理如何在人間實現修行的最好顯現 其通過善財童子對五十三位善知識的參訪, 從而令善財童子一步一步成就無上佛道的過程 而本文所探討的對象是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之第十位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念佛法門專題

念佛法門專題 1念佛法門專題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 淨空法師講述講記小組恭敬整理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在新加坡淨宗學會開示 念佛法門專題,共計二小時 講記小組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諸位同修大家好: 佛就是 作佛, 習佛的存心,心與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每個 都會念,可是結果卻不同, 能往生, 不能往生 說實話,往生的 少,不能往生的 多 即使生 2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相同,

More information

直至菩提 本文依 華嚴經 之法界觀, 以休捨優婆夷無窮盡之悲願為代表, 與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之入世精神相契應 關鍵字 : 華嚴經 休捨優婆夷 善知識 方便 入世精神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mpassionate vow by Upa

直至菩提 本文依 華嚴經 之法界觀, 以休捨優婆夷無窮盡之悲願為代表, 與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之入世精神相契應 關鍵字 : 華嚴經 休捨優婆夷 善知識 方便 入世精神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mpassionate vow by Upa 善才童子五十三參 --- 休捨優婆夷悲願之初探 釋如觀 華嚴專宗研究生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參善知識中, 有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 從出家眾到在家眾 方便示現的外道與反倒 菩薩 鬼神 都是倒駕慈航來為眾生排憂解難, 滌蕩身心, 趣菩提路 其中在家眾占得比例是最大的, 女性就有二十位, 本文著重談的是休捨優婆夷, 以一位在家女居士的身份呈現在第七參, 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印度和早期社會,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 1 四十華嚴經 入法界品講座 : 題目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 第一部份 ): 追求出世智慧之旅 ( 第二部份 ): 追求三聖圓融之旅 ( 第三部份 ): 追求淨佛國土之旅 講經前的共修 : 第一部份 (Part One): 普賢行願品 偈頌 The Common Practices before Lecture: (Verses from the Sutra of The Practices an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梵文二下-授課-一○七下.docx

Microsoft Word - 梵文二下-授課-一○七下.docx 1 梵文( 二下 ) 課程大綱課程名稱 : 梵文 ( 二下 ) Sanskrit (II)(2) 授課教師 : 蔡耀明學分數 :3 學分授課年度 : 一〇七學年度第二學期上課時間 : 星期五 (9:10-12:10) 教室 : 哲學系三樓研討室一 Office hours: 星期三 (1:20-3:10), 星期五 (4:30-5:20), @ 台大水源校區哲學系館 512 ( 台北市思源街 18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以行布與圓融來看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之起信 釋演惠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又 大智度論 云 :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此處的信不是一般的仰信, 而是智信 而且證入一真法界的方式, 法藏認為有五門, 第一就是要有信 入法界品 其主要人物為善財童子, 以及他的啟信老師文殊菩薩, 兩者都含有信的寓意 善財童子在過去世中, 就已深種善根,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第二十屆畢業論文 普賢行願之研究 以弘一大師之修行實踐為主 指導教授 陳英善 研究生 釋果淳 學號 2005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5 日 摘 要 廣義來說普賢行願是指一切菩薩萬行故無分華嚴 天台乃至淨 戒 律 密等甚至儒道 狹義來說普賢行願唯是指 普賢行願品 所示十大願王 如以 一攝十一切即一即如宗密大師在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中一再強調的如來藏 一心 絕對真心 如以十歸一一即一切即如整部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目 录 国 网 北 京 市 电 力 公 司 2014 年 电 力 市 场 交 易 信 息 报 告 国 网 北 京 市 电 力 公 司 二 〇 一 五 年 一 月 目 录 一 电 力 市 场 需 求 信 息 1 ( 一 ) 电 力 市 场 环 境 1 ( 二 ) 电 力 消 费 情 况 1 二 电 力 市 场 供 应 信 息 2 ( 一 ) 电 网 建 设 及 运 行 情 况 2 ( 二 ) 电 厂 发 电

More information

1 () 2303 1737 1528 853 90 1991 2241 1178. 3 1157 1253 910 1122 1234 542 1278. 3 1144 1530 1005 934 648 213() 1705 720 859 2035 1649 1307 1210 120 487 227 1066 615 964 5 1039 1448 1015 1062 3 791 1258.

More information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修訂日期 : 2005/05/08 發行日期 : 2006/2/2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6, No. 174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742 [cf. No. 279] 華嚴經骨目序此經新本大唐證聖元年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成 天台宗教第九祖師荊溪尊者有願行觀門骨目一卷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59 65)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19 65)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是胎藏的藏, 與懷妊 誕生, 也與種性 (gotra) 血統有 1 關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More information

Sian L.Yen , 1980 Sian L.Yen

Sian L.Yen , 1980 Sian L.Yen 1 100871 [ ] [ ] [ ] H109.2 [ ] A [ ] 1009-1912 2009 02-0001- 13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Judgment Sentences in Chinese Version of Buddhist Texts HU Chi- rui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Key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2084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1, No. 2084 蓋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者

More information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續傳燈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77 No. 2077 續傳燈錄卷第一目錄 大鑑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禪師法嗣一十六人 汾陽善昭禪師 葉縣歸省禪師 神鼎洪諲禪師 谷隱蘊聰禪師 廣慧元璉禪師 三交智嵩禪師

More information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2119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進 經 論 等 表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2, No. 2119 沙 門

More information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 No. 2140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完 成 日 期 : 2001/04/01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4, No. 2140 思 一 里 思 咄 鳥 嚧 詵 伊 鳥 嚧

More information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續高僧傳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0, No. 2060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060 續高僧傳序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原夫至道無言 非言何以範世 言惟引行 即行而成立言 是以布五位以擢聖賢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國清百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6, No. 1934 No. 1934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初隱天台 所止之峰舊名佛隴 詢訪土人云 遊其 山者多見佛像 故相傳因而成稱 至太建十年歲在戊戌

More information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97 No. 1997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佛以一音 而演說法 故一切法 同此一音 三世諸佛此一音 六代祖師此一音

More information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625 [No. 624]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15, No.

More information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淨 心 戒 觀 法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3 淨 心 誡 觀 法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3 餘 杭 郡 沙 門 釋 元 照 述 太 近 至

More information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金 剛 頂 瑜 伽 最 勝 祕 密 成 佛 隨 求 即 得 神 變 加 持 成 就 陀 羅 尼 儀 軌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0, No. 1155 No.

More information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1925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總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6, No. 1925 天 台 山 修 禪 寺 沙 門 釋

More information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宏智禪師廣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8, No. 2001 No. 2001 天童覺和尚語錄序 余頑愚拙疎無所可用 獨於世味淡薄 人我相輕 若可學佛者 以故自幼喜從僧 遊 間遇本色道人 雖未言而意已親 殆若磁石鐵之冥契

More information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257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1, No. 1257 西 天

More information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律 相 感 通 傳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8 重 刻 律 相 感 通 傳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8 唐 終 南 山 澂 照 大 師 兼 通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2 Anne Boleyn

補充教材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2 Anne Boleyn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補充教材 394 99 第 4 章第 3 節 伊莉莎白一世婚姻外交的智慧 / 一 前言 1998 Elizabeth 1 1558 1603 17 二 貞女女王的婚姻與外交策略 100 394 補充教材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2 Anne Boleyn 6 1547 10 1558 5 1558 25 45 3 400 40 3 4 101 5 6 7 1577 6 8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第七十七卷至第八十一 )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說明 本繁體校正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 電子書, 是根據 乾隆大藏經 大乘華嚴部, 第 0084 部,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 (80 卷 ) 影印本校正的 其中, 第八十一卷是根據 乾隆大藏經 大乘華嚴部, 第 0085 部, 唐罽賓三藏般若奉詔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 卷第四十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