대한한의학원전학회지26권1호-앞뒤.hwp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选编(六)

附:教学大纲格式

(Microsoft Word \361\351????? ?\317\266? ?\317\266\366\275?)

掌握手阳明经常用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 主要循行在上肢外侧前缘 大肠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大肠经循行所过的手部 上肢外侧前缘 肩前 颈部及面部 经穴 : 见腧穴数目总表实训三足阳明胃经划经 点穴 1 掌握足阳明经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2 熟悉足阳明经体表循行路线; 准确找

9. 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腧穴学

1. 十二经别的分布 2. 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 : 十二经筋 1. 十二经筋的分布 2. 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 : 十二皮部 1. 十二皮部的分布 2. 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 : 经络的作用 1. 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 2

210 WORLDCHINESEMEDICINE February.2016,Vol.11,No.2 (MeSH) 中译本 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 以 OR 相连, 英文疾病检索词限定为 nausea,vomi ting,emesis,antiemetictherapy,antineoplastic

206 WORLDCHINESEMEDICINE February.2016,Vol.11,No.2 痈 嗌肿 喉风 乳蛾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咽炎 单纯性喉炎 扁桃体周围脓肿 咽后壁脓肿 咽痛 和 咽喉肿痛 为主要检索词, 分别与 针灸 针刺 组合, 检索 CNKI WF 和维普数据库 1 3 文献


< F63756D656E D2D796E2DD6D0D2BDD2A92DB5DA3132C6DA2DB7E2C3E6CDC6BDE9A3A D3132A3A9CCE6BBBB2E6D6469>

13. 足少阳胆经

1

5.足阳明胃经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 具有规定学历 )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6 年版 ) 一 医患沟通二 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 一 ) 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 二 ) 病证诊断 (

标题

健康灸 健康灸是以发热体为载体, 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 疏通经络气血 调和脏腑阴阳, 达到治病 防病的目的的新一代灸产品

第 37 卷第 2 期 2018 年 4 月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7 No.2 Apr.2018 基于复杂网络的原发性高血压腧穴配伍规律分析 * DOI:10.116

<4D F736F F D20A1B6D5EBBEC4D1A7A1B7B2D9D7F7BCBCC4DCCAB5D1B5D6B8B5BCCAE92E646F63>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细目一 : 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 : 十二经脉要点 :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Zjzlml.mps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 : 主治特点要点 : 1. 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 特殊作用细目二 : 主治规律要点 : 1. 分经主治规律 2. 分部主治规律第五单元特定穴要点 : 1. 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八脉交会穴 八会穴 郄穴 下合穴 交会

总论部分

22---张静 岳明明-中药研究

<4D F736F F D FFAEBEAC8EFD2EAC8D0E0F1ABF6BDEBE53F>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針灸作用機轉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 1950 A- C (diffuse noxious inhibitory controls, DNIC) [3] 安寧與針灸適應症 (palliative care) (WHO) [4] 2000 [5] (CPR) Do n

经络腧穴学实验教材体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研究进展

2. 自序 2.1. 针灸之法尚矣, 惟圣于医者能得其全, 下此而能因易入难, 推所已知, 及所未知, 当其应手奥难窥, 一入认穴, 繁而且碎, 句不可读, 读不可记, 指归要领, 求之无从 兼怵其晕针之说, 手法不明, 往往中止, 业以难废, 此惟不由其序之过也 先少学针灸六年, 未尝一日少懈,

Microsoft Word - Candidate Examination Guide- FINAL-July2013.docx

zjxmjml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手太阴肺经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文稿件模板

清铃 揿针 / 目录 清铃株式会社 公司概要 2 公司历程 3 公司理念 3 公司核心价值观 3 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4 产品线 4 销售网络 5 海外公司 5 皮内针 起源 6 标准 6 皮内针分类 6 清铃揿针 6 皮内针应用的中医理论基础 7 皮内针的疗法特点 8 皮内针应用的西医理论研究 8

穴位埋线疗法

1174 Shanghai J Acu-mox, Dec 2014, Vol 33, No 12 2 数据采集 最终符合条件的文献有 102 篇 依据其使用腧穴 与治疗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形成腧穴表, 治疗方法表, 腧穴 + 治法表, 配合治疗表 腧穴表 腧穴 + 治法表是将文献中所用的每组腧穴 逐

穴位埋线疗法

PowerPoint Template

幻灯片 1

DB11T 保健按摩操作规范-印.doc

B10项目汇报会

- 2 -

Ⅰ Ⅱ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S3.2

Microsoft Word 定版

untitled

针刺单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概况

ML.s92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学 04 肺脏病临床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学 05 肝脏病临床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

关于针刺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的几点思考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医疗服务流程的关键环节分析

Microsoft PowerPoint ST ??????? 2014.ppt [Compatibility Mode]

一、考試宗旨:考選風險管理人才,提升風險管理水準。

48 1. (1) (2) A B C.

研发前沿,. 相关报道,. Key Words: Acupoint massage; Advanced lung 0 引言 cancer; Chemotherapy; Gastrointestinal side effects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疾病, 发病率和 Tao JZ. Acupoi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1 普通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2 肛肠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Ⅰ Ⅱ1 2 Ⅲ Ⅳ

桃創學報

世界中医药 2018 年 2 月第 13 卷第 2 期 313 人, 不喜权势, 善附人也, 足太阴敦敦然 太宫之人, 比于左足阳明, 阳明之上婉婉然 加宫之人, 比于左足阳明, 阳明之下坎坎然 少宫之人, 比于右足阳明, 阳明之上枢枢然 左宫之人, 比于右足阳明, 阳明之下兀兀然 见表 1 其气血

ssreader

标题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中 国 药 事 2016 年 7 月 第 30 卷 第 7 期 709 体 外 诊 断 试 剂 是 指 用 生 物 化 学 免 疫 学 微 生 物 学 分 子 生 物 学 等 原 理 或 方 法 制 备, 在 体 外 用 于 对 人 体 疾 病 的 诊 断 筛 查 或 监 测 及 流 行 病 学 调

年第 期 中国针灸 腧穴主治除了来源于曾用于诊脉的体表脉 动处的诊 疗病候外 更多的还是来源于经脉的 诊络 刺络病症 在 明堂经 中除了典型的 十五络穴 的主治外 还有一些注明 别络 大络 等穴 或者虽未注明这些字样 但主治病候中明 显带有络脉病候的特征 这些腧穴的主治至少有 一部分直接源于其脱胎而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女 中西七 1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脾胃病临床研究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

社區醫學 唐雲華 1 廖俊凱 1,2,3 劉樹泉 1,2,3 前言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TCM , % 病例報告 1 天主教

864 现 代 药 物 与 临 床 Drugs & Clinic 第 31 卷 第 6 期 2016 年 6 月 of apoptosis related factors,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of great

学校代号 学 号

Microsoft Word doc

11.xps

中医教育 版


211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 ocular hypertension of patients in the cont

附属八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普通外科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 07 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 01

标题

穨2-06.doc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风波是否也给针灸科学研究和从业者带来困惑和反思 笔者将从不同角度 尝试解答现代针刺临床研究的困惑 国际临床试验研究近况 纵观近年来以西方临床科学家为主导的对针刺治疗某些疾病的临床循证研究结果显示 针灸对慢性疼痛有治疗效果 但是也出现了大量的阴性结果和很多

issd 10 ann bklet.indd

Ⅰ Ⅱ Ⅲ Ⅳ

( s y s t e m ) ( s t r e s s ) (stress model) ( s y s t e m ) [ ] [ 5 ] C o x [ 3 ] 1 [ 1, 2 ] [ 6-8 ] [ 9 ] Tw Fam Med Res 2003 Vol.1 No.1 23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85% NCEP CFS 10 CFS CFS BP BP BP ~ 15 d CFS BP r - 1 r CFS 2. 1 CFS 10% 50% 3 d CFS Cli

600 现 代 药 物 与 临 床 Drugs & Clinic 第 31 卷 第 5 期 2016 年 5 月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ut the levels of IL-12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

头痛

2009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大全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标题

Transcription:

大韓韓醫學原典學會誌제26권 1호 (2013 年 2 月 ) J. Oriental Medical Classics 2013:26(1)71-77 Orignal Article 遼寧中醫藥大學针灸推拿学院 1 2 ㆍ圓光 Digital 大學醫史文獻硏究所 Needling Metho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Zhenjiu Jiayijing( 针灸甲乙经 ) 1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2 Institute of Medical History and Medical Literature, Wonkwang Digital University Objective : To clarify the features of needling method in the Zhenjiu Jiayijing, the needling depth and needling treatment time were sorted out. Method :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we can identify the crucial factors of the needling features. Result : Compared with the needling related content of Huangdi Neijing( 黄帝内经 ), the historical outline of the needling development could be found and the ancient acupuncturing process was reappeared with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clusion : Zhenjiu Jiayijing, also an important and valuable literature, will provide more evidence or clues for depth and treatment time of needling, which will be helpful and meaningful in clinic. Key words : Zhenjiu Jiayijing( 针灸甲乙经 ), Huangdi Neijing( 黄帝内经 ), needling depth; needling treatment time, Literature research Ⅰ. 序論 是由晋 皇甫谧依据 素问 灵枢 明堂孔穴针灸 治要 三本古籍编纂而成, 是现存最早的记载腧穴刺法 灸法的经典古籍之一, 也是研究刺法灸法学的重要参 * 교신저자 : 金晓哲, 圓光 Digital 大學醫史文獻硏究所, E-mail : somagim@hanmail.net Tel : 070-7730-0091 접수일 (2012 년 10 월 25 일 ), 수정일 (2012 년 11 월 14 일 ), 게재확정일 (2012 년 11 월 20 일 ). 考 本文以 针灸甲乙经 1) 的刺法相关内容, 特别是腧 穴针刺深度 留针时间的记载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 针 灸甲乙经 的刺法确定依据, 与 内经 做对照, 揭示晋 朝刺法的发展概况, 还原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为针灸学刺法灸法学文献研究提供参考, 对临床研究提 供指导 1) 山东中医学院. 针灸甲乙经校释 ( 上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p.1. 71

大韓韓醫學原典學會誌제 26 권 1 호 (2013 年 2 月 ) J. Oriental Medical Classics 2013:26(1)71-77 Ⅱ. 本論 1. 针灸甲乙经 论针刺深度及依据 1) 针刺深度的记述 与 内经 相比较, 针灸甲乙经 2) 详细致地记述了 326 个腧穴的针刺深度 针刺深度分别用寸或分来表 示 在这里, 寸, 指针身的长度为一寸 ; 分,10 分 =1 寸 从古今的度量衡单位来看, 秦朝,1 寸 =2.31cm; 汉朝,1 寸 =2.31cm; 三国,1 寸 =2.42cm; 西晋,1 寸 =2.42cm 而现代针具, 仿照古代度量衡寸的长度, 定 1 寸为 2.5cm 针刺深度, 古人所指的针刺深度, 是按 照分 寸来衡量的, 与现代刺法灸法学中所讲的寸 分 等衡量的方法是一致的 针灸甲乙经 中出现 13 种不同的针刺深度, 分别 是 : 一分 二分 三分 四分 五分 六分 七分 八 分 九分 一寸 一寸二分 一寸三分 一寸五分 2) 针刺深度的整理 为深入探讨皇甫谧针灸思想, 现将 针灸甲乙经 中提 到的腧穴, 笔者依照 13 种不同针刺深度, 从经络分布情 况和腧穴分布部位两个方面进行统计整理并排列出来 针刺一分的腧穴 (14 个 ) 为瘛脉 颅息 天牖 少 商 中冲 少冲 商阳 关冲 天井 少泽 前谷 隐 白 厉兑 窍阴等 为各条经脉四肢末端的井穴和手少 阳三焦经头 颈部肌肤浅薄处的腧穴 针刺二分的腧穴 (17 个 ) 为完骨 天柱 廉泉 鱼 际 太渊 内关 中渚 阳池 支沟 后溪 腕骨 阳 谷 小海 蠡沟 大钟 临泣 通谷等 这些腧穴分别 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任脉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 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阳胆经 ; 主要 分布在腕关节 肘部 背部 小腿内侧 足背部腧穴, 有着肌肤较为浅薄的共性 针刺三分的腧穴 (134 穴 ), 包括曲差 本神 上星 百会 后顶 强间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天冲 曲鬓 浮白 风 池 悬枢 命门 长强 大杼 肺俞 心俞 膈俞 肝 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 2) 山东中医学院. 针灸甲乙经校释 ( 上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p.257. 膂俞 白环俞 次髎 魄户 神堂 悬枢 悬颅 悬厘 阳白 攒竹 丝竹空 瞳子髎 四白 颧髎 素髎 巨髎 口禾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地仓 承浆 颊车 大迎 上关 下关 耳门 听宫 角孙 气舍 扶突 肩中俞 缺盆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府 渊腋 大包 气冲 京门 经渠 列缺 孔最 尺泽 劳宫 郄门 曲泽 少府 神门 阴郄 通里 灵道 少海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上廉 臂臑 液门 外关 会宗 清冷渊 养老 支正 大都 太白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箕门 大敦 太冲 中都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筑宾 内庭 冲阳 丰隆 下廉 梁丘 阴市 侠溪 地五会 阳辅 外丘 至阴 束骨 京骨 申脉 金门 飞扬穴, 涉及全部十四正经 ; 腧穴广泛分布于面部 项 背 腰骶部 颈 胸部 侧腹部 四肢部 针刺四分的穴位 (39 个 ) 为囟会 前顶 风府 脑空 天冲 窍阴 完骨 哑门 地仓 听会 翳风 人迎 天鼎 俞府 神藏 灵墟 神封 步廊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根 周荣 胸乡 天溪 食窦 期门 侠白 天府 肘髎 公孙 中封 膝关 照海 水泉 交信 阴谷 胆俞 ; 涉及督脉 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 主要分布在头面部 颈部 胸部 四肢部 背部 针刺五分的穴位 (48 个 ) 有大椎 陶道 神道 至阳 筋缩 脊中 悬枢 风门 胆俞 三焦俞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肩井 秉风 天宗 臑会 建里 石门 幽门 通谷 不容 少海 下廉 上廉 曲池 小海 阴陵泉 血海 陷谷 解溪 伏兔 足临泣 丘墟 阳辅 阳关 中渎 仆参 昆仑 委中 浮郄 殷门 ; 分布于督脉 任脉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 ; 分布在项背部 腹部 四肢部 针刺六分的腧穴 (25 个 ) 有噫嘻 睛明 天窗 肩髃 肩外俞 辙筋 巨阙 带脉 大陵 间使 天泉 四渎 清冷渊 行间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犊鼻 髀关 悬钟 光明 阳交 阳陵泉 跗阳 合阳 ; 涉及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 72

经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 ; 分布于肩背部 颈部 胸部 四肢 针刺七分的腧穴 (12 个 ) 分别为颔厌 肩髎 云门 天池 日月 腹哀 大横 腹结 腹舍 冲门 承山 委阳 ; 涉及足少阳胆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 ; 分布于胸部 头部 腹部 小腿部 针刺八分的腧穴 (21 个 ) 为白环俞 会阳 附分 肩贞 天髎 臑腧 上脘 阴交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外陵 大巨 章门 维道 居髎 阴廉 上巨虚 条口 ; 涉及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任脉 足阳明胃经 ; 分布于腰骶部 肩部 腹部 9 穴 针刺九分仅一穴曲垣在肩部, 属手太阳小肠经 针刺一寸及以上穴位 (16 个 ) 天容 水突 天突 下脘 水分 阴都 石关 商曲 肓俞 中注 冲脉 气穴 大赫 横骨 中脘 气海 巨骨 曲骨, 只涉及任脉 足少阴肾经两条经脉 ; 分布于腹部 3) 针刺深度与风险 针灸甲乙经 3) 中还有着 禁针 禁深刺 意味的相关腧穴刺法描述与针刺深度相关 如 1 神庭 : 在发际, 直鼻, 督脉, 足太阳, 阳明之会 禁不可刺, 令人癫疾, 目失精 神庭穴深面为皮肤 皮下组织 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分布有滑车上神经和额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因头部皮肤厚而致密, 故进针时要稍用力 由于皮下组织内血管丰富, 出针时, 应以棉球按压数秒, 以防出血 2 乳中 : 禁不可刺灸, 灸刺之, 不幸生蚀疮, 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 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 该穴位于乳头中央, 故不针不灸, 只作为取穴的体表标志 一是乳中穴有丰富的胸内 外侧神经分布, 感觉灵敏, 痛阈低, 针刺会产生剧痛 ; 二是乳中穴区为输乳管的开口处, 局部皮肤皱褶多, 不易消毒, 针后易引起皮下组织感染而形成痈肿 3 脐中 : 神阙穴也, 一名气舍, 灸三壮, 禁不可刺, 刺之令人恶疡溃矢出者, 死不治 该穴位于脐环处, 穴下是皮肤 皮下组织 壁腹膜, 腹腔内对应器官为小肠 由于该穴位置较深, 加之 皮肤皱褶多, 不易消毒, 针刺易引起感染 若针刺过深, 极易损伤小肠致肠穿孔, 故临床禁针 4 伏兔 : 在膝上六寸,... 刺入五分, 禁不可灸刺 此穴深面为皮肤 皮下组织 股直肌和股外侧肌, 该穴深面肌肉丰厚, 可针刺 当针刺有酸胀感时, 不可强刺激, 以免损伤肌肉 5 三阳络 : 在臂上大交脉, 支沟上一寸, 不可刺, 灸五壮 该穴下面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骨间后动 静脉 骨间后神经 因此此穴禁深刺, 以免损伤上述血管 神经 6 承筋 : 足太阳脉气所发 禁不可刺 该穴深层有胫后动 静脉 腓动 静脉和胫神经, 因此忌重刺, 防胫神经损伤 7 鸠尾 : 一名尾翳, 任脉之别 不可灸刺 此穴深面腹腔内对应器官是肝 膈 心脏与心包 临床禁向上斜刺, 尤其是左上方斜刺, 以免损伤右心室壁 由于本穴正对肝左叶, 偏左上方有心脏, 直刺也有一定危险性 8 上关 : 耳痛聋鸣, 上关主之, 刺不可深 穴下浅层有耳颞神经 面神经颧支和颞浅动 静脉 深层有颞深神经的分支 因此忌粗针重刺, 以防血管 神经损伤 9 云门 : 在巨骨下,... 刺太深令人逆息 本穴内侧为肋骨, 胸膜和肺, 如果向内斜刺过深则针尖会穿过肋间隙而损伤肺, 引起气胸 10 人迎 : 一名天五会 在颈大脉动应手, 侠结喉, 以候五脏气, 足阳明脉气所发 禁不可灸, 刺入四分, 过深不幸杀人 针刺人迎时, 应避开颈总动脉, 忌深刺伤及甲状腺上动 静脉引起血肿 忌刺激过重 过深, 刺激颈动脉窦 ( 压力感受器 ), 导致血压异常 忌深刺伤及位于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之间后方的迷走神经, 引起内脏器官功能异常 11 然谷 : 刺之多见血, 使人立饥欲食 穴下浅层有隐神经的皮支 足底内侧神经皮支和足背静脉弓的属支 深层有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内侧动 静脉 若刺中血管, 会引起血肿 12 复溜 : 刺无多见血 针刺此穴时, 针紧挨胫神经及胫后动 静脉的后方, 针刺稍偏前可刺中胫神经, 若提插刺激过大, 损伤胫后动 静脉造成血肿 13 颅息 : 刺不可多出血 本穴位于头部, 穴下有耳大神经 面神经耳后支 枕小神经和耳后动 静脉 肌肉浅薄, 血管 神经丰富, 直刺可致血管损伤 3) 山东中医学院. 针灸甲乙经校释 ( 上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p.257. 4) 针刺深度的确定依据 73

大韓韓醫學原典學會誌제 26 권 1 호 (2013 年 2 月 ) J. Oriental Medical Classics 2013:26(1)71-77 关于针刺深度, 内经 中论述很多 关于针刺深度, 内经 中论述很多, 涉及到辨病 辨证 体质 四季等 因素 如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中的 : 是故刺急者, 深内而 久留之 刺缓者, 浅内而疾发针, 以去其热 刺大者, 微泻其气, 无出其血 刺滑者, 疾发针而浅内之, 以泻 其阳气而去其热 刺涩者, 必中其脉, 随其逆顺而久留 之, 必先按而循之, 已发针, 疾按其痏, 无令其血出, 以和其脉 4) 以及 灵枢 终始 脉实者, 深刺之, 以 泻其气 ; 脉虚者, 浅刺之, 使精气无得山, 以养其脉, 独出其邪气, 通过辨证决定留针深度 还有 九刺 五刺 十二刺, 针对不同的病证而设针刺深浅 5) 针灸甲乙经 继承了 内经 的相关理论, 可见于 针灸 甲乙经 卷五 中 但是, 涉及到 具体的 针刺深度论述中, 内经 并 不多见 仅有 灵枢 经水 根据天人相参的推理方法, 以 经水 来解释十二经因分属五藏六腑的不同造成气血 多少出现差异, 并较为具体地分列出依据经脉气血确定 的针刺深度的记载 在 针灸甲乙经 十二经水第七 中, 直接引用了 灵枢 经水 的论述 : 曰, 夫经水之应 经脉也, 其远近之浅深, 水血之多少, 各不同, 合而刺 之奈何? 曰, 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 其脉大而血多, 气盛热壮 刺此者不深弗散, 不留不泻 足阳明多血多 气, 刺深六分, 留十呼 足少阳少血多气, 刺深四分, 留五呼 足太阳多血多气, 刺深五分, 留七呼 足太阴 多血少气, 刺深三分, 留四呼 足少阴少血多气, 刺深 二分, 留三呼 足厥阴多血少气, 刺深一分, 留二呼 手之阴阳, 其受气之道近, 其气之来也疾, 其刺深皆无 过二分, 其留皆无过一呼 6) 可见, 时代, 缺少更为细致具体的操作规范 内经 编纂的 而 针灸甲乙经 则有所不同, 集中体现在本文整理 的 针灸家已经 卷之三 中, 其特点如下 : 一 针刺深度设定不依照针 内经 在整理过程中, 笔者将每种深度的腧穴经脉归属情况罗列出来, 从统计结 果况上看, 这部分内容并不存在依据 气血多少 设定针 4) 张新渝. 黄帝内经灵枢.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p.48. 5) 吴富东. 针灸医籍选读.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p.9. 6) 山东中医学院. 针灸甲乙经校释 ( 上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p.257. 刺深度的可能 即皇甫谧没有依照经络设定针刺深度 二 针灸甲乙经 是以腧穴部位所在确定腧穴针刺深度的 反观皇甫谧的针刺深度描述 : 针刺一分的腧穴, 大多分布于只允许浅刺的头面部 颈部及井穴 ; 头面部腧穴, 其针刺深度只设定在四分及以下, 而不超过四分 ; 胸背部腧穴只设定在三分至五分之间 ; 腹部腧穴针刺深度校深, 设定在五分及一寸五分 ( 另 : 侧腹部腧穴六分及八分 ), 四肢末端较浅为一分至三分 ; 此外, 还有数十个风险穴位或 禁针 或 不可深刺 的记载, 直接说明了腧穴风险与其所在位置特殊解剖结构相关 针灸甲乙经 没有按照经络确定针刺深度的原因就是作者在编写时已经看到了针刺的发展状况 针刺治疗技术已经能够应依据不同部位设定针刺深度并有了一定的临床针刺经验的积累 这些重要因素使 针灸甲乙经 保存了腧穴刺法从模糊到更加符合临床实践应用的历史发展面貌 2. 针灸甲乙经 中的留针时间及依据 1) 留针时间的记述留针时间是针刺过程的重要因素 针灸甲乙经 以 呼 来计时的, 一般认为, 呼 即 呼吸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书中共有一呼 二呼 三呼 五呼 六呼 七呼 八呼 十呼和二十呼共九种不同的留针时间 笔者分九种不同的留针时间, 按照经脉分布和穴位分布情况进行整理, 排列如下 一呼腧穴 (4 个 ): 少商 少冲 商阳 厉兑 ; 属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 穴位分布于四肢末端 二呼腧穴 (4 个 ): 太渊 少泽 后溪 阴谷 ; 属手太阴肺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阴肾经 穴位分布于前臂部 小腿部 三呼腧穴 (28 个 ): 风府 前谷 束骨 风池 丝竹空 耳门 廉泉 会阳 鱼际 经渠 列缺 孔最 侠白 天府 中冲 三间 关冲 中渚 阳池 腕骨 隐白 蠡沟 涌泉 然谷 复溜 交信 足窍阴 侠溪 ; 属督脉 任脉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 分布于头面部 上肢部 下肢部 74

五呼腧穴 (11 个 ): 络却 陶道 身柱 神道 风门 中府 下廉 解溪 ( 足 ) 临泣 至阴 通谷 ; 属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 分布于头部 背部 胸部 四肢部 六呼腧穴 (22 个 ): 上星 天柱 肝俞 大肠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攒竹 睛明 兑端 承浆 肩髃 天宗 章门 劳宫 二间 合谷 箕门 中都 照海 申脉 ; 属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少阴肾经 ; 分布于头面部 背部 腰骶部 四肢部 七呼腧穴 (69 个 ): 五处 通天 临泣 完骨 腰俞 长强 大杼 肺俞 心俞 膈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次髎 中髎 完骨 水沟 大迎 上关 下关 中渎 阳交 悬颅 颔厌 悬厘 肩中俞 缺盆 天突 鸠尾 巨阙 关元 中极 曲骨 天枢 气冲 京门 神门 阳溪 偏历 曲池 外关 支沟 四渎 天井 支正 小海 大都 太白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阴陵泉 中封 太溪 大钟 陷谷 足三里 阴市 丘墟 悬钟 阳辅 光明 阳交 京骨 跗阳 委中 委阳 浮郄 承扶 ; 属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督脉 足阳明胃经 ; 分布于头面部 背部 腰骶部 腹部 四肢部 八呼腧穴 (3 穴 ) : 大陵 间使 曲泽 ; 属手厥阴心包经 ; 分布于上肢 十呼 : 建里 石门 大敦 行间 太冲 曲泉 冲阳 ; 属足太阳膀胱经 任脉 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 ; 分布于腰骶部 腹部 下肢 二十呼 : 公孙 内庭 环跳 ; 属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 分部于下肢 2) 留针时间的确定依据与 针灸甲乙经 相对照, 内经 在留针时间问题上, 是从体质差异 所选经穴及疾病性质 季节等几个方面考虑的 如根据体质选择留针时间的论述 黄帝曰, 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小长, 各有数乎? 岐伯曰, 年质壮大, 血气充盈, 肤革坚固, 因加以邪, 刺此者, 深而留之, 此肥人也 广肩腋, 项肉薄, 厚皮而黑色, 唇临临然, 其血黑以浊, 其气濇以迟, 其为人也, 贪于取与, 刺此者, 深而留之, 多益其数也. 黄帝曰, 刺瘦人奈何? 岐伯曰, 瘦人者皮薄色少, 肉廉廉然, 薄唇轻言, 其血清气滑, 易脱于气, 易损于血, 刺此者, 浅而疾之 黄帝曰, 刺 常人奈何? 岐伯曰, 视其白黑, 各为调之, 其端正敦厚 者, 其血气和调, 刺此者, 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 刺壮 士眞骨者奈何? 岐伯曰, 刺壮士眞骨坚, 肉缓, 节监监 然, 此人重则气濇血浊, 刺此者深而留之, 多益其数, 劲则气滑血清, 刺此者, 浅而疾之 黄帝曰, 刺婴儿奈 何? 岐伯曰, 婴儿者, 其肉脆, 血少气弱, 刺此者以豪 针, 浅刺而疾发针, 日再可也 7) ( 灵枢 逆顺肥瘦第 三十八 ) 根据疾病性质选择留针时间的如 灵枢 邪气脏腑病 形第四 黄帝曰, 病之六变者, 刺之奈何? 岐伯曰, 诸 急者多寒, 缓者多热 大者多气少血, 小者血气皆少 滑者阳气盛, 微有热, 涩者, 多血少气, 微有寒 是故 刺急者, 深内而久留之 刺缓者, 浅内而疾发针, 以其 热. 刺大者, 微泻其气, 毋出其血 刺滑者, 疾发针而 浅内之, 以写其阳气而去其热 刺涩者, 必中其脉, 随 其逆顺而久留之, 必先扪而循之, 已发针, 疾按其痏, 毋令其血出, 以和其脉. 诸小者, 阴阳形气俱不足, 勿 取以针, 调以甘药 8) 从整体上看, 内经 在留针时间上有三种语言描 述, 分别是 疾 久留 呼 那么 久留 是现在的多长时间呢? 记述答案是多样的 如果按照内经的 仍以 灵枢 经水第十二 的论述为例 曰, 夫经水之 应经脉也, 其远近之浅深, 水血之多少, 各不同, 合而 刺之奈何? 曰, 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 其脉大而血 多, 气盛热壮. 刺此者不深弗散, 不留不泻 足阳明多 血多气, 刺深六分, 留十呼 足少阳少血多气, 刺深四 分, 留五呼 9), 这个十呼是久留的标准之一, 依照 呼吸的次数折合不到 2 分钟 (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 16~ 20 次 ) 此外, 还有 黄帝曰, 不足者补之奈何? 岐伯曰, 必先扪而循之, 切而散之, 推而按之, 弹而怒之, 搔而 下之, 通而取之, 外引其门, 以闭其神, 呼尽内针, 静 7) 李生绍点校. 黄帝内经灵枢.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3. p.63. 8) 李生绍点校. 黄帝内经灵枢.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3. p.11. 9) 李生绍点校. 黄帝内经灵枢.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3. p.34. 75

大韓韓醫學原典學會誌제 26 권 1 호 (2013 年 2 月 ) J. Oriental Medical Classics 2013:26(1)71-77 以久留, 以气至为故, 如待所贵, 不知日莫, 其气以 至, 适人自护, 候吸引针, 气不得出, 各在其处, 推阖 其门, 令神气存, 故名曰补 10) 黄帝内经太素 真邪 补泻 这里的 静以久留, 以气至为故, 如待所贵, 不知 日莫 的留针时间则完全取决于得气的时间 在 针灸甲乙经 中, 不仅继承了 内经 与留针时间 相关的部分论述, 在 针灸家已经 卷之三 中还集中体 现了 针灸甲乙经 特色的留针时间相关内容, 其特点如 下 : 一 留针时间 短 是一个明显的特征 针灸甲乙经 是主要应用 呼 来计算的留针时间的 从现代临床应 用上看, 针灸甲乙经 的留针时间太 短 留针时间最 久的应该是公孙 内庭 环跳三穴为 二十呼, 以此推 算也仅不到 3 分钟时间 二 留针时间有着依照分布部位排列的特点 ( 同样不 具备以经脉区分的规律性 ) 很明显, 针灸甲乙经 在腧 穴留针时间问题存在依照部位确定时间的因素 从上述 统计来看, 四肢部腧穴分散在所有九种留针时间 ; 头面 部腧穴分散在三呼 五呼 六呼 七呼 ; 背部穴位分散 在五呼 六呼 七呼 ; 腰骶部穴位分散在六呼 七呼 ; 腹部穴位分散在七呼 十呼 三 针灸甲乙经 中的刺法特征分析 无论从针刺深度还是留针时间的角度看, 都有依照 腧穴分布部位而设定的因素 其中, 针刺深度的设定与 现代针刺技术相似 ; 留针时间则有 短留针 的特点, 这 与现代的 20~30min 11) 有本质区别 当然, 分布部位并不是针刺深度或留针时间的唯一标 准, 而是重要因素. 可能影响的因素还有 :1 针具比较原 始 粗糙 ; 2 患者对针感 痛感的耐受性 12) 这一点 也可以从 针灸甲乙经 的治疗选穴中找到答案 在 针灸 甲乙经 全部治疗方法中, 有 只言选穴原则不列具体穴 名 的特点 13) 仅 阴受病发痹 14) 中, 却提到了具体的 10)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5. p.405. 11) 陆寿康. 刺法灸法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p.33 12) 李戎. 简析 针灸甲乙经 中的禁 ( 慎 ) 针禁 ( 慎 ) 灸腧穴. 中国针灸. 2001. 2. p.696. 13) 纪军. 针灸甲乙经 处方配穴特点分析. 上海针灸杂志. 2004. 23. p.39. 14) 山东中医学院. 针灸甲乙经校释 ( 下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p.965. 腧穴名称 这 19 种肢体痹证, 除了条文 痹, 会阴及太渊 消泺 照海主之 外, 治疗选穴的数量均为单穴 所选穴位数量的少, 可能与针具 患者的耐受性直接相关 笔者认为, 正是短暂的留针时间, 为推断出古人的针刺流程提供了线索 : 首先是确定针刺处方, 其次在所选穴位中择一穴开始进针并深刺到某规定深度 ( 其中可有呼吸 疾徐等补泻方法 ), 之后观察患者的呼吸确定针刺时间 ( 或期间加以补泻手法 ) 再出针, 最后按处方又刺一穴或结束治疗 这与现代刺法中依次选穴进针 留针 出针的操作方法存在差异 根据文献调查, 有关留针时间问题的科学研究仍显不足 是否留针时间会影响经穴效应, 到底多长的时间能达到最好的经穴效应, 值得深入探讨 Ⅲ. 結論 刺法是依据经络腧穴的理论调治疾病的重要外治法之一, 是刺法灸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献的角度去了解刺法历史是梳理刺法发展脉络, 澄清错误认识的关键 从 针灸甲乙经 中可以看出, 皇甫谧时代的针刺技术有较为明确的针刺深度和针刺时间 从针刺深度的角度看, 其设定与现代针刺技术相似, 二者均依照腧穴的分布和临床针刺风险 从留针时间上看, 其设定依然有按照腧穴 分布 特点制定的特征 同时, 短留针 是皇甫谧时代的针刺治疗的另一特征, 这与现代的 15~20min 有本质区别 从上述结论可推断古人的针刺流程 : 首先是确定针刺处方, 其次在所选穴位中择一穴开始进针并深刺到某规定深度 ( 其中可有呼吸 疾徐等补泻方法 ), 之后观察患者的呼吸确定针刺时间 ( 或期间加以补泻手法 ) 再出针, 最后按处方又刺一穴或结束治疗 以上, 是对 针灸甲乙经 中刺法部分的分析和论述, 期望有助于对 针灸甲乙经 刺法的理解和刺法灸法学的科学研究 致谢 研究经费由韩国圆光 Digital 大学赞助 (2012 年课题经费 ) 76

参考文献 1. 山东中医学院. 针灸甲乙经校释 ( 上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p.1. 2. 山东中医学院. 针灸甲乙经校释 ( 上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p.257. 3. 张新渝. 黄帝内经灵枢.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p.48. 4. 吴富东. 针灸医籍选读.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p.9. 5. 李生绍点校. 黄帝内经灵枢.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3. p.11, 34, 63. 6.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5. p.405. 7. 陆寿康. 刺法灸法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p.33. 8. 李戎. 简析 针灸甲乙经 中的禁 ( 慎 ) 针禁 ( 慎 ) 灸腧穴. 中国针灸. 2001. 2. p.696. 9. 纪军. 针灸甲乙经 处方配穴特点分析. 上海针灸杂志. 2004. 23. p.39. 10. 山东中医学院. 针灸甲乙经校释 ( 下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p.965.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