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輔導教師角色定位之探討



Similar documents
i

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 卷‧第 期

2. 專 業 化 的 標 準 何 謂 專 業 化 的 標 準? 其 論 述 不 少, 茲 歸 納 相 關 專 家 學 者 的 看 法 如 下 ( 潘 文 忠, 2002; 謝 文 全,2012;Liberman,1956): (1) 透 過 專 業 培 育 擁 有 專 業 知 能 ;(2) 訂 定

81 T. Parsons patternmaintenance integration goal attainment adaptation L. Althusser state appa- ratus 84 2

001柯正峰.PDF

紋 (2002) 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目 前 有 15% 以 上 身 心 健 全 的 學 生, 由 於 種 種 因 素, 無 法 受 惠 於 主 流 數 學 教 學 中 的 教 材 和 教 法, 導 致 學 生 在 數 學 學 習 的 挫 敗, 因 此 我 們 應 該 更 認 真 思 考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世界各國為追求經濟發展及提升競爭力致力於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品質,教師在椒玉品質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各國為確保師資品質一致無不進行師資培育改革政策的推動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September, 2013, Vol. 8, No. 2, pp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to Study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

穨e235.PDF

Acker 1983 Biklen 1995 Acker 1989 ( )

44(1) (1) (4) (4) 63-88TSSCI Liu, W. Y., & Teele S. (2009). A study on the intelligence profile

<4D F736F F D DBEC7AED5B0D1BB50AAC0B0CFC0E7B379AABAB27ABDD7BB50B9EAB0C8BDD7AD7A2D484B2DABA2A6F2A4E5C46D2E646F6378>

課展齊.PDF

穨CY03518.PDF

pc2-28目錄.doc

第一章

<4D F736F F D D DA7DAB0EAAE76B8EAB0F6A87CAABAC075B6D5BB50B0DDC3445FADD7A7EF5F2E646F63>

Cruickshank 1990 Danielson(1996) (Garland & Shippy, 1995, pp.15-17). () 1. (component) (element) 2. () (What the teacher knows) Shulman

Vygotsky的中介讀寫教學模式

穨report.PDF

DaTEAsia_vol 2.pdf

穨ecr5_c.PDF

小組工作定義 (Lee, 1999)

59 1 MSLQ 2. MSLQ 2. 1 被 试 Kuhl 1987 Corno & Kanfer 1993 D rnyei % 111 commitment control strategies 37% 65 21% % metac

(170) 2 Key Words: teacher evalu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mative evaluation

content

<4D F736F F D203438A46BA9CAC65BC249AABAAAC0B0CFB0FCA46BBEC7B2DFA1D0A548B9C5B871BFA4A175A46BA448A57CA975A176A874A643C1BFAE79ACB0A8D2>

120 ( )

11-...R.D...S...D |......

Microsoft Word - 建構企業訓練之課程發展模式.doc

作 主 动 追 求 知 识 获 取 技 能, 在 心 理 和 生 理 上 都 非 常 积 极 的 个 体 (Zimmerman & Pons, 1986) 在 此 期 间, 自 我 效 能 感 (self-efficacy) 自 我 控 制 (self-control) 自 我 管 理 (self-

1

pc2-28目錄.doc

56

1

2011年南臺灣教育論壇

2010, spring, v12, n1

001柯正峰.PDF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i-v

<4D F736F F D20AAFEA5F3A447A142B1C0BC73B171BE5CC5AAA4A4BEC7B2DFAABAB1D0A87CA6E6B0CAACE3A8735F >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13-4-Cover-1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 (picture theory), [8 ] (spectator theory),, [9 ],,,, () [10 ],, (),,,,,,,, (),, (, ),,,,,,,,, [11 ], (),,,, : ; () :,,,, [12 ],, :, ( participato

2. 反 思 內 省 階 段 : 透 過 觀 察 及 省 思, 結 合 過 去 的 經 驗, 得 到 解 決 問 題 的 方 法, 進 而 產 生 意 義 3. 歸 納 階 段 : 摘 要 出 觀 念 並 形 成 結 論 有 利 於 解 決 問 題 4. 應 用 階 段 : 將 結 論 應 用 於

标题

引言

內科部臨床教學訓練計畫

_01_96.indd

EJCUS1002_04.doc

研 究 的 信 念, 這 種 信 念 會 影 響 個 人 對 活 動 的 選 擇 繼 續 努 力 與 動 機 的 堅 持 度, 以 及 精 熟 的 表 現 水 準, 換 言 之, 影 響 為 出 現 的 因 素, 不 只 是 增 強 作 用 造 成 的, 還 包 括 個 人 的 自 我 知 覺 及

穨應用布魯納教學論於中文教學


中国法学院的法律技能教育短缺

教 育 與 多 元 文 化 研 究 二 本 刊 為 雙 向 匿 名 審 查, 請 勿 於 投 稿 本 文 中 出 現 作 者 姓 名 或 任 何 足 以 辨 識 作 者 身 分 之 資 料 三 稿 件 之 版 面 規 格 為 A4 紙 張 電 腦 打 字,word 版 面 設 定 上 下

運動觀賞涉入程度尊運動彩券消費動機影響之研究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邱 貴 玲 從 女 性 角 度 分 析 比 較 美 國 法 國 丹 麥 三 種 家 庭 政 策 發 展 模 式 ernment also provides national childcare system to empower French women to work outside of the

Microsoft Word - 刘藤升答辩修改论文.doc

博物館與休閒規劃:閒暇時間與自由感

Microsoft Word - THS_Reading List.doc

以 项 目 写 作 促 进 英 专 学 生 思 辨 能 力 培 养 的 实 证 研 究 2 文 献 回 顾 2.1 何 为 思 辨 思 辨 不 是 一 个 新 概 念 礼 记 中 庸 第 19 章 就 有 博 学 之, 审 问 之, 慎 思 之, 明 辨 之, 笃 行 之 的 说 法 在 以 分 析

i-v

234 Y Keyboard

Microsoft Word ¶À°ê¾±¼B²»³q.doc

Microsoft Word - 從家長觀點來看融合-輔大.doc


B240C management managers 1 scientific management approach2 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ists approach 3 human resources approach 4 quantitative approa


Microsoft Word - 第3組A2-3校.doc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of Civil Service by Applying 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Ci

3 : 121,, [1 ] (Stage Theory),,,,,,, 1 :, ;,,,,, 1 :11, 6,116 ; , 2003 ; 31 = Π ; 2, 1996 ;1996,,2000, Walt Rostow (1960, 1971), A. F. K. Organ

On Macro-Planning for China s English Education from Elementary to Tertiary Level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MEI Deming ZHAO Meijuan Abstract This p

112 何 萬 貫 研 究 發 現, 教 師 對 某 事 物 的 觀 感 和 態 度 會 直 接 影 響 他 們 在 課 室 內 的 決 策 J (Greenwood & Parkay, 1989 ; Mayer, 1985) 換 句 話 說, 如 果 教 師 認 為 那 些 教 學 課 題 是 有

Microsoft Word - 01李惠玲ok.doc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Microsoft Word - 6_0目錄.doc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ocal financial managerial capability 2

从语用的角度看口语水平测试

1-0導讀與學習目標


在 中 国 的 需 求 分 析 考 察 了 教 师 培 训 者 发 展 教 师 培 训 和 职 业 院 校 教 师 培 训 中 的 教 师 需 求 近 期 对 于 全 英 文 授 课 (EMI) 的 教 师 需 求 有 了 更 多 的 关 注 普 遍 性 的 需 求 ; 教 师 培 训 者 技 能

瑏 瑠 瑏 瑠

Microsoft Word - Wu suk yan.doc

ming.PDF

Microsoft Word - 張春秀.陳小玲.林益洲.doc

豐佳燕.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 際 視 野 英國婦女圖書館 讓世世代代得以近用 可以自行上網玩玩 她還很有禮貌地和我 致歉 因為圖書館正在準備搬家 工作繁 重 無法給我一個完整的導覽 圖 3 以下的照片是拍自館內進行中的 邁 向平等的長征 婦運歷史展 需要說明的 是 這個展覽內容非常豐富 時間軸貫穿 好幾個世紀到當代 除了許多

穨CY03510.PDF

2

臺灣農會政治自主性角色之變遷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1

Transcription:

現 代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 師 傅 ) 之 角 色 分 析 與 探 討 陳 嘉 彌 國 立 台 東 師 範 學 院 初 等 教 育 系 副 教 授 published by Teacher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 ROC, 1998 關 鍵 字 : 師 資 養 成 教 育, 教 育 實 習,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師 傅, 師 徒 式 教 育 實 習 Keyword: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um, Mentor, Mentoring Practicum Model 壹 前 言 教 育 對 人 類 社 會 的 功 能 及 價 值 之 重 要 性 已 無 庸 置 疑 然 而, 面 對 當 前 社 會 文 化 快 速 變 遷 的 情 勢, 教 育 必 須 發 揮 預 見 未 來 趨 勢 的 本 質, 及 早 做 未 雨 綢 繆 及 因 勢 利 導 的 工 作, 始 能 將 整 個 人 類 社 會 與 文 明 帶 到 一 個 理 想 的 境 地 鉅 觀 而 言, 教 育 的 前 瞻 性 及 可 行 性 涉 及 到 整 個 教 育 系 統 與 制 度 的 問 題, 而 這 類 問 題 又 與 社 會 文 化 政 治 經 濟 等 層 面 有 關 儘 管 相 當 多 的 學 者 專 家 參 與 教 育 系 統 與 制 度 的 診 斷 與 規 劃, 但 其 歸 結 出 的 藍 本 或 遠 景, 仍 不 容 易 讓 多 數 人 在 一 時 之 間 認 同, 形 成 共 識, 以 及 時 促 成 教 育 變 革 的 實 現 這 由 輓 近 各 界 積 極 地 耗 時 費 力 推 動 教 育 改 革 的 表 現 中, 得 見 一 二 另 一 方 面, 自 微 觀 角 度, 教 師 是 整 個 教 育 系 統 及 制 度 中 的 最 小 單 位, 也 是 左 右 現 在 及 未 來 整 個 教 育 成 敗 的 關 鍵 性 因 素 Furlong 與 Maynard(1995, p. 1) 指 出 : 教 室 是 教 育 企 業 中 一 個 重 要 的 生 產 場 所, 其 中, 教 師 素 質 決 定 教 育 成 果 的 好 壞 教 育 如 僅 從 鉅 觀 層 面 來 改 善 系 統 或 制 度 的 問 題, 如 增 加 學 校 的 硬 體 或 軟 體, 未 必 能 確 保 教 育 所 產 出 的 品 質, 必 須 亦 從 微 觀 角 度 切 入, 提 昇 教 師 的 素 質, 才 能 使 整 個 教 育 的 產 出 達 到 最 佳 的 效 果 尤 其 後 者 可 以 人 定 勝 天 的 精 神, 克 服 不 利 的 難 阻, 其 對 教 育 功 能 發 揮 的 影 響 比 前 者 更 大 因 此, 教 師 不 僅 是 掌 控 教 育 產 出 品 質 的 重 要 基 礎 單 位, 是 改 變 學 校 品 質 的 核 心, 更 是 實 現 未 來 教 育 遠 景 的 原 動 力 而 關 乎 教 師 品 質 良 窳 的 師 資 養 成 教 育 與 訓 練, 也 越 顯 重 要 為 求 得 高 品 質 的 教 師, 除 強 化 師 資 養 成 教 育 外, 亦 應 重 視 提 供 教 師 在 職 訓 練 及 終 生 學 習 的 機 會 多 元 化 的 師 資 養 成 教 育 已 成 為 無 可 避 免 的 趨 勢, 教 育 實 習 則 是 所 有 想 要 從 事 教 育 工 作 者 必 須 修 習 的 一 門 重 要 課 程 Watts(1987, p. 151) 稱 教 育 實 習 在 整 個 師 資 培 育 過 程 中, 是 一 個 對 欲 成 為 教 師 者 最 有 價 值 與 幫 助 的 學 習 活 動, 可 說 是 培 訓 驗 1

證 一 位 準 教 師 成 為 未 來 高 品 質 教 學 者 的 起 點 另 一 方 面,Ganser(1996, p. 283) 指 出 大 學 院 校 之 教 育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實 習 學 生 ( 或 實 習 教 師, 後 文 敘 及 兩 者 之 一 時, 皆 意 含 另 一 者 ) 及 各 級 學 校 之 現 職 教 師 為 整 個 教 育 實 習 活 動 中 之 三 支 主 柱, 缺 一 則 無 法 使 整 個 教 育 實 習 活 動 順 利 推 行 顯 示, 教 育 實 習 課 程 之 實 施 與 主 導, 已 由 過 去 大 學 院 校 獨 攬 的 角 色, 轉 為 大 學 院 校 與 中 小 學 的 合 作 關 係 此 種 關 係 不 僅 有 益 於 實 習 學 生 之 實 務 學 習, 對 現 職 教 師 而 言, 在 和 學 者 專 家 及 實 習 學 生 接 觸 互 動 的 過 程 裡, 自 其 中 也 能 得 到 學 習 分 享 刺 激 或 理 念 實 現 的 機 會, 進 而 促 進 個 人 專 業 的 成 長 因 此, 當 前 的 教 育 實 習 可 說 是 學 校 現 職 教 師 離 開 師 資 培 育 及 進 修 機 構 後, 另 一 種 型 態 的 在 職 訓 練 或 終 生 學 習 的 活 動 除 上 述 大 學 院 校 與 實 習 學 校 合 作 關 係 越 趨 密 切 之 理 論 因 素 外, 新 制 的 教 育 實 習 制 度 也 將 中 小 學 列 為 師 資 培 育 的 教 育 實 習 機 構, 做 為 師 資 養 成 階 段 的 實 習 場 所, 而 欲 從 事 教 職 者 自 大 學 院 校 畢 業 之 前, 必 須 修 習 教 育 實 習 課 程 這 些 因 素 導 致 實 習 學 校 中 擔 任 指 導 實 習 學 生 的 現 職 教 師, 變 成 非 常 重 要 的 角 色, 甚 至 超 過 大 學 院 校 的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因 此, 不 少 研 究 以 實 習 學 校 中 擔 任 指 導 實 習 學 生 的 教 師 為 探 討 的 議 題 ( 謝 寶 梅, 民 87; 楊 銀 興, 民 87; 饒 見 維, 民 87;Watkins & Whalley, 1993; Allsop & Benson Eds., 1997; Mawer Ed., 1996) 在 稱 呼 實 習 學 校 指 導 實 習 學 生 的 教 師 名 稱 上, 國 內 學 者 多 採 用 官 方 訂 定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以 下 學 校 及 幼 稚 園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及 教 育 實 習 辦 法 中 所 使 用 的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 第 十 七 條 ), 也 有 使 用 通 俗 者, 如 師 傅 一 詞 ( 陳 嘉 彌 吳 明 灝, 民 86; 陳 嘉 彌 陳 美 音, 民 87); 而 國 外 學 者 較 常 使 用 cooperating teacher (Weiser, 1995; Huling-Austin & O Bryan-Garland, 1990; Enz & Weber, 1991; Ganser, 1996), 或 mentor (Furlong & Maynard, 1995; Mawer Ed., 1996; Maack & Passet, 1994; Watkins & Whalley, 1993) 國 內 在 引 用 國 外 相 關 文 獻 時, 常 以 mentor 之 資 料 為 主, 有 將 mentor 直 接 譯 為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如 楊 銀 興 ( 民 87) 黃 嘉 雄 ( 民 86) 等, 或 譯 為 良 師, 如 江 雪 齡 ( 民 78) 張 德 銳 ( 民 85), 或 譯 為 師 傅, 如 陳 嘉 彌 ( 民 87), 或 譯 為 職 場 導 師, 如 周 希 敏 ( 民 84), 或 譯 2

為 導 師, 如 潘 震 澤 朱 葉 修 ( 民 87) mentor 之 意 是 否 可 直 接 引 申 為 前 述 之 譯 名? 或 曰, 前 述 譯 名 是 否 足 以 涵 蓋 mentor 之 本 意? 國 內 的 相 關 研 究 中 並 未 做 直 接 的 分 析 與 探 討, 但 由 於 此 角 色 涉 及 到 新 制 教 育 實 習 制 度 中 與 其 他 角 色 間 的 互 動 關 係, 筆 者 認 為 有 進 一 步 探 究 的 必 要 其 理 由 有 三 點 : 第 一 名 稱 影 響 到 一 個 角 色 功 能 的 發 揮, 所 謂 名 正 則 言 順 或 望 文 生 義 即 為 此 理 目 前,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因 為 官 訂 名 稱, 雖 似 為 眾 人 所 接 受, 然 其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是 否 僅 如 名 稱 所 示, 輔 導 而 已? 亦 或 應 有 更 寬 的 涵 義? 這 需 要 透 過 不 同 的 觀 點 加 以 討 論, 剖 明 釐 清 此 角 色 之 權 利 與 義 務, 俾 利 對 新 制 教 育 實 習 政 策 之 推 動 及 檢 討 第 二 實 習 學 校 的 現 職 教 師 既 為 教 育 實 習 活 動 中 的 一 個 重 要 夥 伴, 他 就 有 必 要 了 解 自 己 的 特 質 與 能 力, 能 否 勝 任 一 位 或 數 位 實 習 學 生 的 師 傅 因 此, 欲 擔 任 指 導 實 習 學 生 的 教 師 如 對 這 個 角 色 的 功 能 內 涵 權 利 與 責 任 等 越 有 所 瞭 解, 將 有 助 於 其 從 事 這 個 工 作 的 表 現, 進 而 使 新 制 的 教 育 實 習 制 度 發 揮 其 真 正 的 意 義 第 三 從 教 師 的 專 業 發 展 而 言, 每 位 教 師 均 應 能 成 為 一 位 自 我 成 長 的 學 習 者 與 教 學 者, 剖 析 這 個 角 色 其 實 便 是 揭 櫫 一 個 理 想 教 師 的 圖 像, 讓 所 有 教 師 能 夠 以 此 做 為 其 個 人 專 業 發 展 的 目 標 與 方 向, 進 而 提 升 師 資 品 質, 促 使 教 育 進 步 楊 銀 興 等 人 雖 已 以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之 名, 闡 釋 其 角 色 功 能 特 質 與 專 業 發 展 的 關 係 等 議 題, 筆 者 認 為 仍 有 相 當 大 的 空 間, 就 其 未 竟 之 部 份 加 以 探 討 為 符 合 大 多 數 人 所 使 用 的 名 詞 及 瞭 解, 本 文 暫 以 官 方 所 訂 之 名 稱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為 主, 就 其 相 關 的 四 個 部 份 做 進 一 步 地 分 析 及 詮 釋 :(1) 當 代 的 意 義 與 功 能 ;(2) 角 色 定 位 之 探 析 ;(3) 擔 任 之 條 件 ;(4) 結 論 及 建 議 為 行 文 方 便, 部 份 地 方 的 敘 述 會 以 師 傅 一 詞 替 代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之 意, 徒 弟 一 詞 與 實 習 學 生 或 實 習 教 師 意 思 相 同 貳 當 代 的 意 義 與 功 能 基 本 上,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之 角 色 源 自 於 國 外 師 資 教 育 改 革 之 潮 流 從 歐 美 師 資 養 成 教 育 發 展 歷 程 觀 之, 早 期 由 學 徒 式 (apprenticeship), 而 3

後 發 展 為 師 範 學 校 的 型 態 (normal school) 師 範 學 院 (teachers college), 到 輓 近 師 資 多 元 化 時 代, 高 等 教 育 學 府 與 各 級 學 校 共 同 合 作, 以 培 養 出 適 任 的 專 業 化 教 師 (Hopkins, 1995) 我 國 的 情 況, 除 學 徒 式 的 師 資 訓 練 外, 其 他 發 展 過 程 與 歐 美 者 頗 為 雷 同, 目 前 亦 發 展 到 高 等 教 育 學 府 與 各 級 學 校 共 同 合 作 的 階 段, 因 此 各 級 學 校 中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重 要 性 便 顯 現 出 來 黃 嘉 雄 ( 民 86, 頁 24) 指 出, 我 國 新 創 的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之 構 想 應 原 自 英 美 兩 國 的 mentor 一 詞 國 內 學 者 談 到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意 義, 也 多 引 述 Mentor 的 文 獻 資 料 ( 江 雪 齡, 民 78; 張 德 銳, 民 85, 黃 嘉 雄, 民 86) mentor 一 詞 溯 及 希 臘 史, 荷 馬 史 詩 Odyssey 的 神 話 故 事 Odyssey 因 赴 Trojan 征 戰, 臨 行 前 委 託 其 摯 友 Mentor 扶 養 照 顧 保 護 教 導 他 的 兒 子 Telemachus, 使 其 未 來 能 夠 勝 任 Ithaca 的 國 君 之 位 故 事 中,Mentor 是 一 位 名 叫 Athena 的 女 神, 她 具 有 智 慧 藝 術 產 業 學 問 及 戰 爭 等 特 質, 同 時 也 具 有 男 性 的 合 身 Daloz(1986) 分 析 Mentor 在 Odyssey 離 家 二 十 年 期 間, 主 要 有 兩 項 工 作 :(1) 撫 養 照 顧 Telemachus 長 大 成 人 ;(2) 給 予 Telemachus 最 好 的 學 習 裝 備, 促 使 Telemachus 與 其 父 合 力 奮 戰, 奪 回 Ithaca 的 王 國 家 園, 以 幫 助 Odyssey 實 現 其 人 生 征 戰 的 理 想 Tysl(1993) 則 稱 Mentor 與 Telemachus 之 間 是 一 種 父 式 關 係 (father-type relationship);mentor 教 導 Telemachus 要 運 用 智 慧, 避 免 以 叛 逆 的 方 式 成 長 ; 在 教 養 的 過 程 中,Mentor 最 主 要 的 工 作 是 幫 助 Telemachus 為 自 己 做 最 好 的 判 斷 思 考, 從 中 學 習 到 知 識 與 技 能 (Clawson, 1980; O Bryan, 1995) 在 整 個 故 事 中,Mentor 可 說 是 一 個 受 人 之 託, 盡 心 協 助 一 個 年 幼 者 的 成 長 與 學 習, 使 其 成 為 一 個 獨 立 自 主 有 智 慧 有 能 力 的 人, 最 後 能 實 現 自 己 的 理 想 教 育 文 獻 引 用 mentor 的 概 念, 是 近 二 十 年 的 事, 最 常 出 現 在 師 資 培 育 之 研 究 中 這 可 歸 因 於 1970 年 代 Daniel J. Levinson(1978) 所 寫 的 一 本 書 The Seasons of a Man s Life 這 本 書 將 mentor 的 概 念 帶 入 當 時 的 主 流 思 潮 中, 影 響 至 今 Levinson 以 親 身 觀 察 成 人 的 生 活, 討 論 師 徒 的 關 係 (mentor relationship) 時 提 到 mentor 的 意 義, 他 寫 道 : 至 目 前 為 止, 我 們 並 不 容 易 找 到 一 個 適 當 的 文 字 來 代 表 mentor 所 要 表 4

達 的 師 徒 關 係 用 諮 商 者 輔 導 員 或 導 師 等 詞 代 替 mentor, 其 實 並 不 周 延, 可 能 讓 一 般 人 產 生 誤 解 之 意 目 前 大 多 數 人 多 以 狹 義 者 來 界 訂 mentor 之 意, 認 為 他 是 教 師 指 導 者 或 贊 助 者 實 際 上, 當 我 們 使 用 mentor 這 個 名 稱 時, 他 的 意 義 應 遠 超 過 前 述 狹 義 者 的 界 定 (p. 97) 十 幾 年 後,DeBolt(1992, p.38) 同 意 Levinson 的 看 法, 認 為 自 神 話 故 事 衍 生 出 mentor 的 概 念 是 相 當 複 雜 的, 非 幾 個 簡 單 的 文 字 說 明 或 名 詞 歸 類 即 可 定 義 清 楚 ; 而 Tysl(1993) 也 質 疑 過 去 研 究 mentor 的 學 者, 多 從 男 性 的 觀 點 來 敘 述 師 徒 的 關 係 及 涵 義, 缺 乏 自 女 性 角 度 的 探 討, 這 樣 的 結 果 無 法 清 楚 地 呈 現 師 徒 式 的 全 貌, 也 容 易 產 生 誤 解 與 偏 見 因 此, 儘 管 mentor 之 應 用 範 圍 已 擴 及 到 護 士 心 理 學 家 社 會 學 家 科 學 家 及 教 師 等 發 展 訓 練 中 (Gray & Gray, 1985), 多 數 學 者 在 使 用 與 詮 釋 這 個 名 詞 時, 仍 有 不 同 的 意 義, 如 教 師 教 練 訓 練 師 角 色 典 範 保 護 者 贊 助 者 領 導 者 或 提 攜 者 (Galvez-Hjornevik, 1986) 此 外, 在 歐 美 的 教 育 文 獻,mentor 在 不 同 的 師 徒 模 式 中 也 有 不 同 的 定 義, 例 如 在 學 徒 模 式 中 (apprenticeship model), 他 是 一 個 有 技 術 的 藝 匠 ; 在 能 力 本 位 模 式 中 (competency-based model), 他 是 一 位 訓 練 者 ; 或 在 反 省 實 踐 的 模 式 中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tradition), 他 是 一 個 指 導 反 省 的 教 練 諍 友 及 共 同 探 尋 問 題 的 人 (Brooks & Sikes, 1997) Barlow(1991) Mawer(1996) 等 人 即 指 出 mentor 的 意 義 多 已 由 作 者 的 背 景 來 決 定, 故 而 筆 者 在 後 述 部 份, 將 mentor 意 之 為 師 傅 一 詞 雖 然 mentor 被 借 用 的 如 此 廣 泛,Galbraith 與 Cohen(1995) 認 為 至 目 前 為 止 今 師 徒 式 (mentoring, 黃 嘉 雄 譯 為 良 師 輔 導 ) 的 方 式 仍 不 夠 精 確 與 清 楚 儘 管 如 此, 在 現 實 世 界 裡 的 師 傅 及 師 徒 形 式 之 意 義 及 功 能 與 神 話 者 有 所 出 入, 但 至 少 有 五 點 相 似 的 地 方 : ( 一 ) 師 徒 過 程 是 託 付 與 受 託 的 關 係 例 如 父 母 將 子 女 託 付 給 有 經 驗 或 技 術 的 師 傅 教 授 知 能, 其 中 隱 含 一 種 深 摯 的 信 任 雖 然 在 現 實 社 會 中, 可 能 沒 有 父 母 託 付 的 角 色, 但 是 由 一 位 教 師 或 學 校 將 學 生 託 付 給 另 一 位 值 得 信 賴 的 教 師, 甚 至 當 事 人 自 行 將 自 己 託 付 給 另 一 位 值 得 學 習 的 人, 這 種 託 付 的 涵 義 與 父 母 所 為 皆 5

是 相 同 的 ( 二 ) 師 傅 除 善 盡 養 育 照 顧 及 保 護 之 責 外, 亦 須 教 育 指 導 被 託 付 者 必 要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以 實 現 託 付 者 及 被 託 付 者 的 期 望 與 理 想 在 現 實 社 會 裡, 養 育 之 責 已 逐 漸 消 失, 但 是 照 顧 保 護 教 育 及 指 導 仍 被 視 為 師 傅 的 主 要 責 任, 特 別 是 在 一 般 的 職 場 當 中 ( 周 希 敏 譯, 民 84) ( 三 ) 師 傅 雖 可 以 是 男 性 或 女 性, 更 理 想 的 是 他 應 具 有 男 女 雙 方 面 的 特 質, 使 被 託 付 者 能 得 到 最 好 的 教 育 與 養 育 亦 即, 對 師 傅 本 身 的 角 色 不 應 有 性 別 差 異 ; 同 樣 地, 師 傅 對 徒 弟 的 性 別 亦 不 應 有 所 歧 視 師 傅 如 能 兼 具 男 性 及 女 性 的 優 點, 對 徒 弟 的 收 穫 最 大 雖 然 在 現 實 社 會 中 不 易 發 現 這 樣 的 師 傅, 卻 是 多 數 人 的 夢 想 ( 四 ) 師 傅 被 賦 以 Athena 女 神 的 化 身, 即 表 示 師 傅 應 是 一 個 多 才 多 藝 的 人, 具 有 智 慧 藝 術 經 濟 學 問 及 積 極 進 取 奮 鬥 的 特 質 這 種 特 質 能 夠 幫 助 徒 弟 耳 濡 目 染 師 傅 的 思 想 與 做 為, 在 潛 移 默 化 當 中 學 習 到 師 傅 的 默 會 知 識 (tacit knowledge) ( 五 ) 師 傅 對 被 託 付 者 的 指 導 並 非 完 全 是 單 向 注 入 式, 同 時 也 幫 助 學 習 者 自 我 發 現 反 思 判 斷 自 己 的 所 作 所 為, 進 而 建 構 個 人 的 學 習 及 成 長 這 樣 的 特 性, 修 正 過 去 學 徒 式 (apprenticeship) 強 調 技 能 學 習 的 缺 失, 促 使 當 代 的 師 徒 制 應 同 時 注 重 徒 弟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的 內 省 與 建 構 (Brooks & Sikes, 1997) 上 述 的 觀 點 如 被 接 受, 那 麼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意 義 及 功 能 便 絕 不 如 字 面 所 呈 現 的 輔 導 而 已 對 實 習 學 生 而 言, 他 ( 她 ) 應 該 具 有 如 上 述 的 寬 廣 意 義 及 功 能 ; 是 一 種 被 託 付 的 信 任 關 係, 具 有 培 育 照 顧 指 導 及 保 護 之 責, 具 有 人 性 優 美 的 特 質, 多 才 多 藝 及 反 思 批 判 的 能 力 是 以, 無 論 當 事 者 的 背 景 如 何, 身 為 一 位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應 視 自 己 為 一 個 師 傅 的 角 色, 從 師 傅 的 觀 點 來 定 位 自 己 做 為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意 義 及 功 能, 對 實 習 學 生 及 實 習 制 度 的 變 革 才 會 有 實 質 的 幫 助 參 角 色 定 位 之 探 析 6

無 論 從 心 理 學 社 會 學 或 人 類 學 的 觀 點, 一 個 人 必 須 先 確 定 其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後, 始 可 表 現 出 適 當 的 行 為, 進 而 影 響 其 週 遭 的 人 際 關 係 雖 然, 每 個 人 在 不 同 的 場 合, 會 被 賦 予 不 一 樣 的 角 色, 但 是 這 些 角 色 均 有 其 特 別 的 涵 義 及 功 能 正 如 一 位 教 師 在 教 室 內 面 對 學 童 時, 是 小 學 教 師 的 角 色 ; 但 在 進 修 時, 則 是 成 人 學 習 者 的 角 色 ; 同 樣 地, 當 一 位 學 校 教 師 成 為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時, 其 扮 演 角 色 必 然 與 原 來 面 對 一 群 學 童 時 的 角 色 不 同 一 自 結 構 性 角 色 理 論 之 觀 點 探 析 師 傅 角 色 多 數 學 者 利 用 結 構 性 角 色 理 論 ( 參 見 吳 曲 輝 等 譯, 民 85, 社 會 學 理 論 的 結 構, 頁 457-479) 的 觀 點, 探 究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應 扮 演 的 角 色 ; 亦 即 透 過 明 確 的 角 色 定 位 及 角 色 組 的 概 念, 分 析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在 實 習 活 動 中 對 其 徒 弟 應 有 的 角 色 類 型 不 同 學 者 出 自 個 人 的 觀 點 及 期 望, 歸 納 出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角 色 定 位 ; 例 如, 黃 淑 苓 ( 民 87) 提 出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新 時 代 角 色 是 : 實 習 教 師 教 學 與 級 務 的 指 導 者 教 育 實 習 的 評 量 者 專 業 化 社 會 的 引 導 者 生 活 適 應 的 輔 導 者 及 專 業 發 展 的 楷 模 楊 銀 興 ( 民 87) 則 指 出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應 具 有 示 範 者 督 導 者 諮 詢 者 資 源 提 供 者 專 業 促 進 者 精 神 支 持 者 及 評 量 者 等 七 個 角 色 Morton-Cooper 與 Palmer (1993) 指 出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應 是 忠 告 者 教 練 諮 詢 者 角 色 典 範 及 教 師 Ganser(1994) 舉 出 師 傅 的 角 色 應 是 情 感 上 的 支 持 者, 提 供 資 訊 者, 及 在 一 般 教 學 與 班 級 管 理 方 面 的 協 助 者 Yeomans 與 Sampson(1994) 彙 編 之 論 文 中, 歸 納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角 色 包 括 評 估 者 諮 詢 者 教 育 者 朋 友 主 人 ( 對 班 級 而 言 ) 導 引 者 協 商 者 組 織 者 規 劃 者 及 訓 練 者 等 Galbraith 與 Cohen (1996) 透 過 師 徒 的 行 為 功 能, 指 出 師 傅 應 有 六 個 適 當 的 角 色 :(1) 應 建 立 對 方 的 信 任 感, 以 確 定 和 諧 的 關 係 ;(2) 提 供 建 議 資 訊, 供 其 做 選 擇 與 決 定 ;(3) 介 紹 不 同 替 代 方 案, 促 進 徒 弟 的 學 習 興 趣 ;(4) 提 出 挑 戰, 促 使 徒 弟 成 長 ; 同 時 也 須 面 對 及 接 受 來 自 徒 弟 的 挑 戰 ;(5) 以 身 教 為 典 範, 激 勵 徒 弟 的 學 習 動 機 ;(6) 對 徒 弟 須 有 同 理 心, 並 不 斷 地 給 予 正 面 的 鼓 勵 Jocobi(1991) 更 透 過 對 實 習 學 生 工 作 內 容 的 要 求, 羅 列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應 扮 演 的 角 色 如 下 : 7

接 受 支 持 及 鼓 勵 給 予 忠 告 及 指 導 破 除 科 層 體 制, 提 供 各 式 便 捷 的 資 源 利 用 精 緻 作 業 給 予 不 同 的 挑 戰 提 問 與 機 會 提 供 價 值 與 目 標 的 澄 清 提 供 豐 富 的 資 訊 保 護 做 為 角 色 典 範 協 助 徒 弟 建 立 信 用 及 社 交 身 份, 協 助 與 導 引 徒 弟 社 會 化, 成 為 徒 弟 的 保 證 人 刺 激 徒 弟 獲 得 知 識 提 供 教 學 與 訓 練 所 有 的 表 現 必 須 是 視 覺 化 的 演 示 從 結 構 性 角 色 理 論 的 觀 點, 不 同 人 士 確 實 可 以 透 過 期 望 來 定 位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角 色, 要 求 其 對 徒 弟 及 教 育 實 習 的 應 有 表 現 然 而, 在 現 實 的 工 作 世 界 中, 大 多 數 的 教 師 並 無 法 達 到 理 論 上 結 構 性 的 期 望 與 要 求, 甚 至 有 相 當 多 的 當 事 人 對 本 身 的 角 色 職 能 及 自 我 期 許 也 不 甚 清 楚 Gehrke(1988) 在 其 著 Toward a Definition of Mentoring 中, 即 質 疑 大 多 數 人 對 師 傅 角 色 所 做 的 定 義, 在 現 實 生 活 中 其 真 實 圖 像 根 本 難 以 存 在 於 師 徒 之 間 ;O Bryan(1995) 也 提 出 師 傅 真 的 會 那 麼 優 秀? 的 類 似 質 疑 而 根 據 筆 者 在 實 施 師 徒 式 教 育 實 習 模 式 的 過 程 中, 藉 由 訪 談 師 傅 則 發 現, 大 多 數 ( 約 七 成 ) 的 教 師 認 為 他 們 的 角 色 是 經 驗 的 傳 承, 其 餘 該 做 些 什 麼 則 不 表 清 楚, 約 三 成 不 到 的 師 傅, 完 全 不 知 本 身 角 色 的 定 位 何 在, 該 為 徒 弟 做 些 什 麼 如 何 與 徒 弟 相 處 及 互 動 也 是 一 片 空 白, 僅 等 待 別 人 告 知 他 ( 她 ) 該 做 些 什 麼 (87.5.20 田 野 筆 記 ) 或 許 當 一 個 人 因 某 些 身 份 或 職 務 受 到 太 多 外 在 的 期 許 及 要 求 時, 反 而 容 易 在 內 心 裡 產 生 反 抗 的 意 識 而 拒 絕 去 了 解 或 接 受 它 ; 另 一 方 面, 過 度 地 結 構 化 一 個 人 在 某 個 身 份 或 職 務 上 的 角 色, 不 僅 可 能 使 原 有 的 簡 單 性 質 變 為 繁 瑣, 也 可 能 使 角 色 類 型 與 其 職 能 僵 化, 導 致 實 際 上 的 工 8

作 負 擔 變 為 過 或 不 及 的 偏 頗 現 象 一 個 人 為 了 逃 避 這 種 不 確 定 的 額 外 負 擔, 故 而 漠 視 此 種 結 構 性 角 色 的 存 在 二 自 過 程 角 色 理 論 之 觀 點 探 析 師 傅 角 色 因 此, 就 如 何 定 位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角 色 來 看, 以 過 程 角 色 理 論 ( 參 見 吳 曲 輝 等 譯, 民 85, 社 會 學 理 論 的 結 構, 頁 481-505) 的 觀 點 較 為 允 當 過 程 角 色 理 論 強 調 人 際 間 互 動 過 程 的 流 動 本 質, 由 自 我 概 念 的 表 現 中 從 而 創 造 調 適 個 人 在 組 織 內 角 色 的 定 位 分 析 及 表 現 從 師 徒 關 係 的 過 程 剖 析, 透 過 師 徒 彼 此 互 動 與 了 解 的 情 形, 較 能 讓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得 到 角 色 定 位 應 有 的 圖 像 在 師 徒 式 學 習 中, 大 多 數 人 看 他 人 的 師 徒 間 多 是 和 諧 與 平 順 關 係, 而 看 自 己 的 師 徒 關 係 則 是 五 味 雜 陳 百 感 交 集 事 實 上, 每 個 師 傅 或 徒 弟 看 別 人 的 情 形 多 是 表 象, 唯 有 深 刻 的 親 身 體 會 及 感 受 才 是 最 真 實 的 一 般 而 言, 師 徒 關 係 整 個 歷 程 大 約 有 五 個 連 續 的 階 段 ( 圖 一 ): 試 探 及 了 解 培 養 及 發 展 關 係 穩 定 及 維 持 撤 出 及 分 離 變 成 友 誼 關 係 關 係 程 度 起 始 結 束 時 間 圖 一 師 徒 關 係 發 展 之 階 段 及 歷 程 縱 軸 為 師 徒 關 係 程 度, 越 高 表 示 關 係 越 佳 ; 橫 軸 表 示 師 徒 相 處 時 間, 越 右 表 示 相 處 時 間 越 長 (1) 初 始 階 段 彼 此 接 觸 試 探 及 了 解 對 方 ;(2) 而 後 根 據 前 項 階 段 的 相 處 情 形, 進 一 步 地 培 養 及 發 展 成 熟 的 師 徒 關 係 ;(3) 前 一 階 段 發 展 到 某 種 程 度 時, 呈 現 一 種 穩 定 的 狀 態 ( 也 是 一 種 高 原 期 ), 彼 此 維 持 這 樣 的 關 係 並 持 續 一 段 較 長 的 時 間 ;(4) 之 後, 隨 者 徒 弟 的 知 能 成 熟, 師 徒 相 處 時 間 的 減 少, 慢 慢 地 圖 地 在 專 業 方 面 獨 立, 逐 漸 地 撤 出 及 分 離 ; (5) 最 後 可 能 發 展 成 另 一 種 友 誼 關 係 (Hall, 1976; Hunt & Micheal, 1983; Kram, 1983), 而 最 後 的 一 個 階 段 也 可 能 因 為 徒 弟 含 恨 分 離 師 徒 關 係 9

平 淡 等 因 素 而 不 會 發 生 在 整 個 相 處 過 程 中, 關 係 發 展 的 程 度 與 好 壞, 受 個 別 差 異 的 影 響 很 大, 通 常 需 要 透 過 親 身 觀 察 及 當 事 人 ( 師 傅 及 徒 弟 ) 之 關 係 逐 漸 分 離 後, 所 進 行 的 深 入 訪 談 中, 始 能 窺 見 一 二 關 於 師 徒 關 係 的 真 實 圖 像 描 述 最 真 實 與 深 入 的 人, 當 推 Daniel J. Levinson 等 人, 他 們 利 用 十 年 時 間 進 行 一 項 長 期 研 究 來 探 討 有 關 成 人 發 展 的 問 題, 其 中 有 相 當 部 份 在 討 論 師 徒 的 情 形 Levinson(1978) 指 出 在 現 實 的 世 界 中, 師 傅 與 徒 弟 的 關 係 經 常 是 如 下 的 景 況 : 和 愛 情 一 樣, 很 少 有 平 順 的 過 程, 結 局 也 常 是 痛 苦 的 雖 然 這 樣 的 關 係 有 好 的 發 展 性 功 能, 卻 也 有 負 面 的 光 景 在 師 傅 這 一 方, 常 見 的 是 剝 削 壓 榨 嫉 妒 貶 抑 及 高 壓 控 制 ; 在 徒 弟 這 一 方, 則 有 貪 心 的 要 求, 持 久 的 欽 羨, 自 欺 的 感 激 及 傲 慢 的 忘 恩 等 等 至 於 誰 為 誰 做 了 什 麼, 通 常 不 是 很 容 易 弄 清 楚 正 如 同 任 何 一 種 愛 情 關 係 的 覺 醒 一 樣, 師 徒 關 係 結 束 時, 雙 方 易 於 陷 入 某 種 極 端 強 烈 的 情 緒 中, 欽 佩 與 不 齒, 感 激 與 怨 恨, 悲 傷 憤 怒 苦 澀 與 解 脫 等 夾 雜 在 一 起 (p.334 ) Cole 也 指 出, 當 論 及 師 徒 關 係 時, 不 難 發 現 兩 者 間 除 了 欽 羨 與 敬 慕 外, 還 交 織 著 嫉 妒 愛 恨 及 衝 突 ;Zuckerman 的 研 究 也 有 類 似 的 發 現, 徒 弟 不 是 獲 得 師 傅 過 多 的 注 意, 就 是 太 少 ; 師 傅 常 對 徒 弟 要 求 過 高, 卻 對 他 們 的 努 力 不 夠 感 激 ; 而 兩 者 共 同 成 果 的 功 勞 皆 歸 師 傅, 有 時 也 會 成 為 彼 此 衝 突 的 根 源 ( 轉 引 自 潘 震 澤 朱 葉 修 譯, 民 87, 頁 310-311) 儘 管 這 種 師 徒 關 係 讓 人 錯 愕 不 已, 也 非 所 有 的 師 徒 關 係 必 然 是 如 此 現 象, 但 在 一 些 的 報 導 中 已 被 證 實 存 在 ; 例 如 Robert Kanige(1993) 所 著 Apprenticeship to Genius: the Making of a Scientific Dynasty ( 潘 震 澤 朱 業 修 譯 之 為 天 才 的 學 徒, 民 87), 張 純 如 ( 民 85) 著 中 國 飛 彈 之 父 --- 錢 學 森 之 謎 等 書 中, 均 有 類 似 的 描 述 顯 見, 真 正 的 師 徒 關 係 大 多 與 一 般 人 的 刻 板 印 象 有 段 距 離 會 造 成 這 樣 的 師 徒 關 係, 大 多 與 師 徒 的 人 格 特 質 有 關, 特 別 是 在 師 傅 方 面 ; 如 果 師 傅 具 有 諸 多 優 美 的 特 質, 如 聰 明 關 心 幽 默 體 貼 謹 慎 開 放 領 導 傾 聽 正 直 廉 潔 自 我 反 省 提 問 能 力 溝 通 能 力 表 現 自 信 積 極 進 取 的 性 格 培 養 人 才 投 入 其 專 業 性 的 工 作 悲 天 憫 人 以 及 對 學 徒 發 展 需 要 的 理 解 與 認 知 等 等 的 特 性 (Enz, 1992; Odell, 1990), 當 然 可 以 妥 善 地 處 理 與 徒 弟 的 關 係 ; 反 之, 如 果 師 傅 具 有 的 優 美 的 特 質 越 少, 加 之 徒 弟 本 質 又 不 佳, 自 然 更 不 易 獲 得 正 面 的 關 係, 而 師 傅 應 有 的 角 色 表 10

現 也 不 容 易 呈 現 出 來 從 過 程 角 色 理 論 的 觀 點, 具 有 優 美 特 質 的 人 不 但 能 夠 適 度 地 表 現 出 個 人 應 有 的 角 色, 同 時 也 能 不 斷 地 創 造 出 與 之 有 關 的 新 角 色, 自 然 無 須 從 結 構 性 的 觀 點, 做 任 何 期 望 的 角 色 定 位, 以 表 現 其 身 份 及 職 能 事 實 上, 即 令 對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做 再 多 結 構 性 的 角 色 定 位, 師 徒 之 間 如 無 法 營 造 彼 此 皆 可 接 受 的 關 係 及 對 待, 師 傅 也 未 必 會 依 原 有 的 期 望 角 色 表 現 出 來, 甚 至 更 可 能 故 意 地 掩 沒 他 人 的 期 望 角 色 Levinson(1978) 由 理 論 及 實 務 的 分 析 中 指 出 師 傅 的 真 正 圖 像 應 : 是 協 助 年 輕 人 技 藝 與 智 力 上 的 發 展 他 可 能 利 用 影 響 力 促 使 年 輕 人 出 頭 他 可 能 是 主 人 兼 嚮 導, 引 領 新 人 進 入 新 的 工 作 及 社 交 環 境, 幫 助 他 ( 她 ) 熟 悉 該 領 域 的 價 值 觀 習 俗 資 源 及 重 要 人 物 由 於 師 傅 本 身 的 品 德 成 就 及 生 活 方 式, 他 ( 她 ) 可 能 成 為 年 輕 一 輩 欽 佩 及 學 習 的 榜 樣 另 一 方 面, 師 傅 對 徒 弟 還 有 一 個 很 重 要 的 責 任, 就 是 像 父 親 對 待 孩 子 一 樣, 以 信 任 的 態 度 分 享 與 祝 福 孩 子 年 輕 的 夢 想, 幫 助 他 在 新 的 世 界 中 發 現 真 實 的 自 己, 同 時 創 造 一 個 可 以 實 現 孩 子 夢 想 的 滿 意 生 活 方 式 及 空 間 師 傅 須 像 父 親 一 樣, 鼎 力 促 使 徒 弟 的 夢 想 實 現 (p. 98-99) 而 在 整 個 師 徒 相 處 的 過 程 中, 師 傅 如 能 培 養 出 更 多 優 美 的 特 質, 輔 以 對 師 傅 角 色 真 實 圖 像 的 認 知 與 了 解, 相 信 他 ( 她 ) 可 以 創 造 出 更 多 有 關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角 色 定 位 與 功 能 肆 擔 任 之 條 件 為 有 效 地 實 現 師 傅 的 角 色 與 職 能, 在 選 擇 師 傅 時 便 應 考 慮 擔 任 此 一 身 份 所 需 的 必 要 條 件 依 據 教 育 部 ( 民 84) 新 頒 之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以 下 學 校 及 幼 稚 園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及 教 育 實 習 辦 法 中 明 訂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三 項 基 本 條 件 為 :(1) 有 能 力 輔 導 實 習 教 師 者 ;(2) 有 意 願 輔 導 實 習 教 師 者 ; 及 (3) 具 有 教 學 三 年 以 上 及 擔 任 導 師 三 年 以 上 之 經 驗 者 ( 第 十 七 條 ) 教 育 部 為 避 免 執 行 時 之 僵 化 而 訂 出 原 則 性 之 外 在 條 件, 讓 實 習 學 校 在 遴 選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時 有 所 依 循, 值 得 肯 定 ; 然 而, 另 一 方 面, 實 習 學 校 及 欲 擔 任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一 職 的 人, 也 應 自 我 省 察 是 否 具 有 擔 任 師 傅 的 條 件, 這 是 屬 於 當 事 人 內 在 性 條 件 的 問 題 畢 竟 教 導 成 年 的 實 習 學 生 與 教 導 教 室 內 青 少 年 的 知 能 技 巧 及 態 度 不 大 相 同 ;Odell(1990) 即 指 出, 教 導 青 少 年 的 優 秀 教 師, 未 必 能 成 為 一 位 優 秀 的 師 傅 因 此, 對 欲 擔 任 師 傅 一 職 的 教 師, 不 單 只 有 符 合 教 育 部 所 訂 的 原 則 性 條 件 而 11

已, 當 事 人 也 應 考 慮 本 身 具 有 哪 些 條 件 能 夠 勝 任 師 傅 一 職 除 前 述 Odell 及 Enz 所 提 之 優 美 之 人 格 特 質 必 須 列 入 自 我 考 慮 外,Indian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3) 提 出 初 任 教 師 的 實 習 方 案 (the beginning teachers internship program) 中 的 七 個 標 準, 也 可 以 讓 實 習 學 校 的 教 師 自 我 檢 視 是 否 適 合 成 為 一 位 勝 任 的 師 傅 來 帶 領 實 習 學 生, 這 七 個 標 準 包 括 :( 括 號 內 之 小 斜 體 字 為 筆 者 所 改 擬, 以 供 師 傅 自 省 ) (1) 師 傅 必 須 同 意 擔 任 這 個 工 作 ;( 問 自 己 是 否 在 自 由 意 志 下 願 意 擔 任 師 傅 這 個 工 作?) (2) 師 傅 必 須 是 一 位 合 格 教 師 ;( 問 自 己 是 否 是 一 位 合 格 的 教 師?) (3) 師 傅 必 須 具 備 優 秀 的 教 學 技 術 ;( 問 自 己 是 否 具 有 足 堪 呈 現 他 人 的 教 學 技 術?) (4) 師 傅 必 須 有 至 少 五 年 的 教 學 經 驗 ;( 問 自 己 的 教 學 經 驗 是 否 足 夠?) (5) 師 傅 必 須 與 初 任 教 師 教 授 相 同 的 年 級 ;( 問 自 己 的 教 學 職 務 與 實 習 學 生 的 實 習 目 的 是 否 相 同?) (6) 師 傅 必 須 與 初 任 教 師 教 授 相 似 的 科 目 ;( 問 自 己 的 教 學 專 長 是 否 與 實 習 學 生 的 專 長 相 關?) (7) 師 傅 必 須 與 初 任 教 師 在 相 同 的 空 間 中 工 作 ( 問 自 己 是 否 能 經 常 與 實 習 學 生 相 處?) 除 上 述 自 我 特 質 之 考 慮 條 件 外, 也 有 學 者 將 年 齡 及 性 別 列 入 重 要 的 考 慮 因 素 ; 例 如,Levinson(1978) 認 為 師 傅 的 年 齡 最 好 比 徒 弟 大 約 8 至 15 歲 左 右, 始 能 扮 演 好 師 傅 的 角 色, 師 徒 年 齡 差 距 過 大 太 小 均 不 宜 年 齡 差 距 過 大, 如 20 歲 左 右, 彼 此 容 易 變 為 兩 代 的 危 險 關 係, 師 傅 不 是 對 徒 弟 過 度 溺 愛 專 制 古 板, 便 是 徒 弟 對 師 傅 產 生 依 賴 或 戀 父 ( 母 ) 情 結 的 衝 突 ; 而 年 齡 差 距 過 小, 如 6 歲 以 下, 彼 此 容 易 成 為 同 儕 同 事 或 密 友 的 關 係, 師 徒 式 的 成 效 反 而 不 容 易 顯 現 出 來 另 一 方 面, 性 別 也 是 一 個 影 響 因 素 ; 例 如,Zey 即 指 出 性 別 的 刻 板 印 象 是 不 容 易 消 除 的, 在 其 研 究 中, 女 性 徒 弟 覺 得 從 男 性 師 傅 那 裡 得 到 的 收 穫 較 少, 而 認 為 和 女 性 師 傅 在 一 起 才 會 感 到 自 在 ; 男 性 師 傅 也 覺 得 受 到 個 人 形 象 及 表 達 的 影 響, 很 難 向 女 徒 弟 建 議 些 什 麼 ; 此 外, 感 情 與 性 的 問 題 12

也 會 困 擾 異 性 師 徒 的 組 合 ( 引 自 周 希 敏 譯, 民 84), 而 在 Howard 等 人 (1993) 的 研 究 中 也 有 類 似 的 結 果 由 過 去 筆 者 實 施 師 徒 式 教 育 實 習 模 式 的 經 驗 中, 即 有 女 性 師 傅 為 溝 通 與 自 在 的 緣 故, 指 定 收 女 徒 弟, 也 有 男 性 師 傅 認 為 女 徒 弟 比 男 徒 弟 認 真 學 習 而 希 望 帶 領 女 性 徒 弟 ; 徒 弟 方 面 雖 未 有 強 烈 的 性 別 選 擇 意 願, 但 自 筆 者 觀 察 及 訪 談 中 發 現, 大 多 數 的 女 徒 弟 與 男 性 師 傅 間 之 關 係 最 為 拘 謹 此 外, 性 別 與 年 齡 兩 個 因 素 也 會 交 互 影 響 師 徒 的 關 係 與 成 效, 不 同 性 別 且 年 齡 差 異 小 的 師 徒 組 合, 較 不 易 顯 現 出 師 徒 的 意 義 及 功 能 ( 見 表 一 ) 因 此, 在 選 擇 擔 任 師 傅 一 職 之 前, 個 人 的 年 齡 與 性 別 是 否 適 合 將 要 帶 領 的 徒 弟, 亦 應 詳 加 考 慮 表 一 年 齡 與 性 別 對 師 徒 關 係 的 影 響 情 形 差 8-15 歲 差 6-8 歲 性 別 \ 年 齡 年 長 者 年 輕 者 年 輕 徒 弟 \ 師 傅 男 師 傅 女 師 傅 男 師 傅 女 師 傅 男 徒 弟 ok* ok ok no 女 徒 弟? ok no ok * ok 表 示 經 驗 法 則 上 師 徒 關 係 較 易 形 成 no 表 示 經 驗 法 則 上 師 徒 關 係 較 不 容 易 形 成? 表 難 以 定 論 此 外, 對 想 要 成 為 一 位 師 傅 也 需 要 考 慮 一 些 風 險 性 條 件, 例 如, 是 否 願 意 投 入 以 及 投 入 多 少 額 外 的 時 間 與 學 徒 相 處, 是 否 樂 意 將 個 人 的 優 缺 點 ( 特 別 是 缺 點 部 份 ) 暴 露 在 學 徒 前 面, 是 否 會 困 擾 因 暴 露 優 缺 點 後 所 招 致 的 毀 譽, 是 否 願 意 接 受 彼 此 不 合 徒 弟 所 冒 的 風 險, 是 否 能 調 適 徒 弟 離 開 後 的 複 雜 情 緒 等 等, 這 些 考 慮 條 件 都 不 在 教 育 部 所 明 列 的 遴 選 原 則 中, 需 要 實 習 學 校 及 有 意 願 有 能 力 的 教 師 在 做 決 定 擔 任 師 傅 工 作 前 須 詳 加 考 慮 的 因 此, 遴 選 有 經 驗 的 教 師 擔 任 實 習 學 生 的 師 傅, 不 只 是 要 符 合 一 些 外 在 的 條 件 而 已, 教 師 也 應 就 自 己 的 人 格 特 質 態 度 性 別 年 齡 願 意 承 擔 的 風 險 性 等 內 在 條 件 做 自 我 評 估, 然 後 再 決 定 是 否 願 意 擔 任 13

師 傅 的 角 色 經 過 自 我 慎 重 的 評 估 後, 才 能 夠 在 師 徒 相 處 的 過 程 中, 發 揮 及 創 造 師 傅 的 角 色, 使 師 徒 雙 方 及 這 樣 的 實 習 方 式 有 所 收 益 伍 結 論 與 建 議 傳 統 的 教 育 實 習 皆 由 師 範 院 校 獨 掌, 學 生 接 受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的 安 排 到 相 關 實 習 學 校 從 事 現 場 的 實 習 活 動 基 本 上, 實 習 學 校 是 被 動 的 弱 勢 的 及 配 合 師 範 院 校 教 育 實 習 的 角 色, 其 本 身 未 有 太 大 的 主 動 權, 無 論 這 種 主 動 權 是 來 自 本 身 的 要 求, 或 是 師 範 院 校 的 賦 予 ; 雖 然, 大 多 數 的 學 校 會 在 意 擁 有 這 種 主 動 權, 卻 未 特 別 地 重 視 輓 近, 教 育 實 習 產 生 相 當 的 變 革, 由 大 學 院 校 主 導, 希 望 實 習 學 校 也 能 主 動 地 參 與 師 資 培 育 之 教 育 及 訓 練 的 工 作, 彼 此 發 展 出 一 種 合 作 關 係, 成 為 一 個 非 常 重 要 的 趨 勢 (Furlong & Maynard, 1995) 因 此, 在 教 育 實 習 中, 大 學 校 院 之 教 育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實 習 學 生 及 實 習 學 校 之 教 師 三 者 變 成 了 整 個 活 動 的 重 要 支 柱, 透 過 三 者 的 合 作 關 係, 有 效 地 將 實 習 學 生 導 入 到 現 實 的 教 學 世 界, 賦 予 真 實 的 情 境 經 驗 以 整 合 其 學 習 之 理 論, 減 少 他 們 未 來 將 面 對 的 現 實 的 震 撼 與 衝 擊 因 此, 在 這 個 合 作 架 構 下, 實 習 學 校 教 師 的 重 要 性 較 之 過 往 越 顯 重 要 在 實 習 學 校 中, 應 如 何 稱 呼 接 納 實 習 學 生 的 有 經 驗 的 教 師, 確 有 正 名 的 必 要 ; 雖 然 在 官 方 頒 佈 的 辦 法 中 已 有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名 稱, 學 者 專 家 也 有 引 用 良 師 或 導 師, 但 是 這 個 角 色 的 功 能 絕 不 止 於 輔 導 而 已, 也 不 會 像 良 師 或 導 師 所 呈 現 的 字 面 涵 義 而 已 從 這 些 名 稱 所 引 用 Mentor 的 神 話 典 故, 對 應 到 現 實 世 界 中 師 徒 習 俗 功 能 價 值 及 發 展 過 程, 再 考 慮 輓 近 職 場 與 生 活 中 通 用 的 親 切 口 語 用 法, 目 前 似 乎 以 師 傅 之 稱 謂 較 為 適 宜 師 傅 一 詞 不 但 能 彰 顯 出 mentor 的 原 意 及 功 能, 也 能 包 含 良 師 或 導 師 之 意 ; 更 重 要 的 是, 一 個 人 由 其 所 處 的 文 化 結 構 中, 看 到 師 傅 一 詞 即 能 意 會 到 它 應 扮 演 的 角 色 該 是 什 麼 其 次, 師 傅 ( 或 曰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 之 角 色 雖 可 定 位 為 教 師 教 練 輔 導 者 諮 詢 者 支 持 者 等 角 色 組, 但 此 種 定 位 仍 嫌 不 夠 周 延, 也 14

無 法 讓 當 事 人 深 刻 領 會 對 徒 弟 的 職 能 何 在 質 言 之, 實 習 學 校 教 師 在 決 定 擔 任 師 傅 之 先, 必 須 了 解 整 個 師 徒 互 動 的 過 程, 彼 此 關 係 發 展 的 可 能 情 形, 及 考 慮 個 人 具 備 擔 任 師 傅 一 職 的 內 外 在 條 件 後, 才 在 與 實 習 學 生 動 態 的 互 動 過 程 中, 透 過 自 我 概 念 的 呈 現 來 定 位 及 創 造 個 人 對 實 習 學 生 的 適 當 角 色 基 本 上, 師 傅 不 是 天 生 而 成 的, 他 ( 她 ) 需 要 來 自 大 學 院 校 及 實 習 學 校 行 政 單 位 的 支 持 與 鼓 勵, 也 需 要 獲 得 同 儕 的 尊 重 和 認 可, 更 重 要 的 是 他 們 需 要 自 我 培 訓 與 成 長 的 活 動, 才 能 將 師 傅 真 正 的 角 色 職 能 表 現 出 來 因 此, 就 外 在 的 力 量 協 助 師 傅 建 構 自 我 角 色, 可 以 從 大 學 院 校 及 實 習 學 校 方 面 著 手, 有 以 下 九 點 建 議 : ( 一 ) 大 學 院 校 主 管 教 育 實 習 之 相 關 行 政 單 位 可 以 寄 感 謝 函 ( 狀 ) 給 參 與 實 習 合 作 的 師 傅 ; 也 可 以 行 文 實 習 學 校 函 請 嘉 勉 敘 獎 ( 二 ) 大 學 院 校 可 以 設 計 鼓 勵 師 傅 進 修 的 配 套 措 施, 以 激 勵 更 多 的 適 任 教 師 擔 任 實 習 學 生 的 師 傅 ( 三 ) 實 習 學 校 可 配 合 大 學 校 院 的 合 作 計 劃, 支 持 及 鼓 勵 教 師 擔 任 教 育 實 習 的 師 傅, 並 給 予 他 們 正 式 的 進 修 機 會 ( 四 ) 大 學 院 校 應 定 期 為 師 傅 舉 辦 職 前 有 關 成 人 學 習 的 研 討 活 動 ( 五 ) 大 學 校 院 之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可 組 成 數 個 師 傅 自 我 成 長 團 體, 定 期 利 用 演 說 視 聽 演 示 小 團 體 活 動 模 仿 訓 練 經 驗 交 流 及 專 家 座 談 等 幫 助 師 傅 自 我 成 長 ( 六 ) 大 學 校 院 之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可 鼓 勵 師 傅 記 錄 師 徒 成 長 日 誌, 編 寫 訓 練 手 冊 等, 以 協 助 師 傅 自 我 成 長 ( 七 ) 大 學 院 校 主 管 教 育 實 習 之 相 關 行 政 單 位, 及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可 透 過 師 徒 網 絡 編 撰 定 期 之 簡 訊, 供 相 關 人 士 參 考 ( 八 ) 大 學 院 校 可 為 欲 擔 任 師 傅 的 教 師 辦 理 暑 期 進 修 班, 以 增 進 其 擔 任 師 傅 的 知 能 ( 九 ) 大 學 院 校 可 錄 製 與 教 育 實 習 相 關 之 視 聽 媒 體, 供 師 傅 做 為 自 我 成 長 之 學 習 工 具 15

參 考 資 料 江 雪 齡 ( 民 78) 由 美 國 良 師 制 度 探 討 實 習 教 師 問 題 與 輔 導 途 徑 國 教 研 究 雙 月 刊,7,49-52 吳 曲 輝 等 譯 ( 民 85) 社 會 學 理 論 的 結 構 台 北 : 桂 冠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周 希 敏 譯 ( 民 84) 職 場 導 師 台 北 : 方 智 出 版 社 張 純 如 ( 民 85) 中 國 飛 彈 之 傅 --- 錢 學 森 之 謎 台 北 : 天 下 文 化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張 德 銳 ( 民 84) 美 國 良 師 輔 導 制 度 及 其 對 我 國 教 育 實 習 的 啟 示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實 習 輔 導 處 編, 新 制 教 育 實 習 輔 導 理 論 與 實 際 (99-124) 陳 嘉 彌 吳 明 灝 ( 民 86) 師 徒 式 教 育 實 習 模 式 之 構 想 國 教 之 聲,30(3), 19-27 陳 嘉 彌 陳 美 音 ( 民 87) 一 位 實 習 教 師 對 師 徒 式 要 育 方 式 的 芻 思 國 教 之 聲,31(3),29-35 陳 嘉 彌 ( 民 87) 師 徒 式 教 育 實 習 --- 一 位 實 習 教 師 省 思 之 剖 析 與 銓 釋 教 育 實 習 輔 導 季 刊,3(4),41-48 黃 淑 苓 ( 民 87)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的 新 時 代 角 色 中 等 教 育,49(3), 65-72 黃 嘉 雄 ( 民 86) 從 Mentor 論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之 角 色 國 民 教 育,37(4), 23-27 楊 銀 興 ( 民 87) 國 民 小 學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mentor) 角 色 功 能 特 質 及 其 與 實 習 教 師 專 業 發 展 關 係 之 探 討 論 文 發 表 於 師 資 培 育 多 元 化 與 新 制 教 育 實 習 制 度 研 討 會 國 立 台 中 師 範 學 院 初 等 教 育 系 主 辦 潘 震 澤 朱 葉 修 譯 ( 民 87) 天 才 的 學 徒 台 北 : 天 下 文 化 謝 寶 梅 ( 民 87), 教 育 實 習 與 推 動 教 育 改 革 師 資 之 培 育 論 文 發 表 於 師 資 培 育 多 元 化 與 新 制 教 育 實 習 制 度 研 討 會 國 立 台 中 師 範 學 院 初 等 教 育 系 主 辦 饒 見 維 ( 民 87), 綜 論 新 制 教 育 實 習 中 實 習 輔 導 教 師 論 文 發 表 於 師 資 培 育 多 元 化 與 新 制 教 育 實 習 制 度 研 討 會 國 立 台 中 師 範 學 院 初 等 教 育 系 主 辦 Allsop, T. & Benson, A. (Eds.) (1997). Mentoring for science teachers. Great Britain: St Edmundsbury Press. Barlow, S. (1991). Impossible dream: Why does nt mentorship work in UK nurse education? Nursing Times, 87(1), pp. 53-54. Brooks, V. & Sikes, P. (1997). The good mentor guide: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Clawson, J. (1980). Mentoring in managerial careers. In C. B. Derr (Ed.), Work, family, and the career. New York: Proeger. Daloz, L. (1986). Effective teaching and mentoring. San Franciso: Jossey-Bass. DeBolt, G. P. (1992). Mentoring as part of induction. In G. P. DeBolt (Ed.), Teacher induction and mentoring (pp. 35-48). NY: State University of 16

New York, Albany. Enz, B. (1992). Guidelines for selecting mentors and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mentoring. In T. Bey & C. T. Holmes (Eds.), Mentoring: Contemporary principles and issues. Reston, VA: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Enz, B. J. & Weber, B. J. (1991). Professional partnerships. I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 Furlong, J. & Maynard, T. (1995). Mentoring student teachers. NY: Routledge. Galbraith, M. W. & Cohen, N. H. (Eds.) (1995). Mentoring: New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SF: Jossey-Bass Publishers. Galbraith, M. W. & Cohen, N. H. (1996). The complete mentor role: Understanding the six behavioral functions.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24(2), 2-11. Ganser, T. (1994). How mentors rank mentor roles, benefits of mentoring and obstacles to mentor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74th, Atlantic, GA, February 12-16, 1994). Galvez-Hjornevik, C. (1986). Mentoring among teache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7(1), 6-11. Ganser, T. (1996). The cooperating teacher role. The Teacher Educator, 31(4), 283-291. Gehrke, N.(1988). Toward a definition of mentor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27(3), 190-194. Gray, W. & Gray, M. (1985).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mentoring beginning teacher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3), 37-43. Hall, D. T. (1976). Careers in organizations. Pacific Palisades, CA: Goodyear Publishing Co. Hopkins, S. (1995). Using the past; guiding the future. In G. A. Slick (Ed.), Emerging trends in teacher preparation (pp. 1-9). CA: Corwin Press, Inc. Howard, V., Michelle, R., & Morgan, R. (1993). African American women and mentoring. ERIC, ED360425. Huling-Austin, L. & O Bryan-Garland, S. (1990). A collaborative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 for first-year teachers. San Marcos: Southwest Texas State University. Hunt, D. M. & Micheal, C. (1983). Mentorship: A care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oo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 475-485. Indian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3). Beginning teacher internship program [Monography], 1-9. Jacobi, M. (1991). Mentoring and undergraduate academic success: a literature review.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4), 505-532. Levinson, D. J. (1978). The seasons of a man s life. NY: Ballantine Books. Kram, K. E. (1983). Phases of the mentor relatio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 608-625. 17

Maack, M. N. & Passet, J. (1994). Aspirations and mentoring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Mawer, M (Ed.) (1996). Ment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Morton-Cooper, A. & Palmer, A. (1993). Mentoring and preceptorship.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O Bryan, S. (1995). Can every teacher be a successful mentor? In G. A. Slick (Ed.), Making the difference for teachers: the field experience in actual practice (pp. 70-81).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nc. Odell, S. J. (1990). Mentor teacher program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Tysl, L. C. (1993). Cross gender mentoring of successful women managers in the U. S. Government: Toward a female model of mentoring.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Watkins, C. & Whalley, C. (1993). Mentoring: resources for school-based development. England: Longman Group UK Ltd. Watts, D. (1987). Student teaching. In M. Haberman & J. M. Backus (Eds.), Advances in teacher education (Vol. 3, pp.151-167). Norwood, NJ: Ablex. Weiser, S. (1995). Rewarding the practicing professional. In G. A. Slick (Ed.), Making the difference for teachers: the field experience in actual practice (pp. 82-92). CA: Corwin Press. Yeomans, R. & Sampson, J. (1994). Mentorship in the primary school.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