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心脏 一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脏 (heart) 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节律性收缩的机能, 为心血管系统的 动力泵 它能从静脉吸回血液, 再推入动脉, 使血液在血管内周而复始地流动 ( 一 ) 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 下纵隔的中纵隔内, 为心包所包裹 约 2/3 在身体正中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第一节心脏 一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脏 (heart) 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节律性收缩的机能, 为心血管系统的 动力泵 它能从静脉吸回血液, 再推入动脉, 使血液在血管内周而复始地流动 ( 一 ) 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 下纵隔的中纵隔内, 为心包所包裹 约 2/3 在身体正中"

Transcription

1 第三篇循环系统 第一章循环系统的解剖 血液被心脏推动, 经过动脉 毛细血管和静脉, 最后又返回到心脏 血液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称血液循环 按血液流经途径不同, 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 大循环 ) 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由左心室搏出, 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 并在此与全身的组织 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 血液 ( 静脉血 ) 再经各级静脉, 最后经上 下腔静脉及冠状窦返回右心房 上述途径即称体循环 其主要特点为路程长, 流经范围广, 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并由静脉将其代谢产物运回心 肺循环 ( 小循环 ) 从体循环回心的静脉血经右心房入右心室, 再由右心室射出, 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入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再经肺静脉入左心房, 然后流入左心室 此途径称肺循环 其主要特点为路程短, 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使静脉血转变为富含氧的动脉血回心 人体的血管除经通常的动脉 - 毛细血管 - 静脉形式相连外, 尚有动脉间 静脉间 甚至动静脉间的吻合, 这些血管吻合 (vascular anastomosis) 对缩短循环时间 调节血流量 调节体温和保证脏器形状改变时的血流通畅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有的血管主干在行程中发出与其平行的侧副管 (collateral vessel) 正常情况下侧副管较细小, 但当主干阻塞时, 侧副管逐渐增粗, 血流可经增粗的侧副管到达阻塞点以下的血管主干, 以代偿血管受阻区的血液循环 由此侧支建立的循环称侧支循环 (collateral circulation) 或侧副循环 此循环的建立, 对保证器官在病理状态下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 图 3-1-1) 图 侧支吻合和侧支循环

2 第一节心脏 一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脏 (heart) 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节律性收缩的机能, 为心血管系统的 动力泵 它能从静脉吸回血液, 再推入动脉, 使血液在血管内周而复始地流动 ( 一 ) 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 下纵隔的中纵隔内, 为心包所包裹 约 2/3 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 在其右侧 心的前面为胸骨体和第 2~6 肋软骨, 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 只有一小部分借心包邻接胸骨与肋软骨 心的两侧与肺及胸膜相邻 心的后面平对第 5~8 胸椎, 紧邻食管及胸主动脉等结构 心的下方是膈, 上方是连于心脏的大血管 ( 图 3-1-2) 图 心的位置 ( 二 ) 心脏的外形 心脏的大小比本人拳头稍大, 形状呈倒置的圆锥体, 前后略扁 在外观上具有一尖 一 底 两面 三缘和四沟 ( 图 )

3 图 心的外形和血管 ( 前面 ) 心尖 (cardiac apex) 圆钝 游离, 朝向左前下方, 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 厘米处 心底 (cardiac base) 朝向右后上方, 大部分由左心房, 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 心底后方隔心包后壁与食管 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相邻 胸肋面 ( 前面 ) 朝向前上方, 大部分由右心室和右心房, 小部分由左心室构成 该面与胸骨体和肋相邻, 大部分被胸膜和肺遮盖, 小部分隔心包紧贴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 4~6 肋软骨, 故心内注射常在左侧第 4 肋间隙旁胸骨左缘处进行 膈面 ( 下面或后面 ) 朝向后下方, 由左 右心室构成, 与膈肌相贴邻 心的右缘垂直向下, 由右心房构成 心的左缘钝圆, 主要由左心室及小部分左心耳构成 心的下缘近水平位, 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在心脏的表面有四条浅沟, 近心底处有一近似环行的冠状沟 (coronary sulcus), 是分隔后上方的心房及前下方的心室的标志 胸肋面及膈面上各有一条自冠状沟纵行下降的浅沟, 分别称为前室间沟 (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 和后室间沟 (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 二者分别为左 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前 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会合处稍凹陷, 称心尖切迹 (cardiac apical incisure) 在以上三条沟中, 均有营养心脏本身的血管经过, 并为脂肪组织所填充 在心底, 右上 下肺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浅沟为房间沟, 与房间隔后缘一致, 为左 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 房间沟 后室间沟和冠状沟共同的交界处称房室交点 (crux), 是解剖和临床上的常用标志

4 图 心的外形和血管 ( 后下面 ) 二 心腔心脏内部共分四个腔, 即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房和左心室 同侧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 左 右心房间以房间隔分隔, 左 右心室间以室间隔分隔 ( 一 ) 右心房右心房 (right atrium)( 图 3-1-5) 壁薄, 腔大, 是心腔中最右上的部分, 可分前 后两部 前部叫固有心房 (proper atrium), 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 其向左前方突出的锥体形盲囊部分称为右心耳 (right auricle) 后部叫腔静脉窦(sinus venarum cavarum), 由原始静脉窦发育而成 两部在心表面以靠近心右缘的浅沟即界沟 (sulcus terminalis) 为界, 在心腔面则以与界沟对应的纵行肌隆起即界嵴 (crista terminalis) 为界 右心耳内面有粗糙不平的梳状肌 固有心房下部有一个朝向左前下方的右房室口 (right atrioventricular orifice) 腔静脉窦内面光滑, 上部有上腔静脉口, 下部有下腔静脉口, 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 后两口周围有瓣膜 (Eustachian 瓣和 Thebesian 瓣 ) 在房间隔的下部有一形似指压的凹陷, 叫卵圆窝 (fossa ovalis), 它是胚胎时期的卵圆孔闭锁的遗迹 如未封闭, 称房间隔缺损, 是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5 图 右心房 ( 二 ) 右心室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图 3-1-6) 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 心室腔被一弓状肌隆起即室上嵴 (supraventricular crest) 分为流入道 ( 窦部 ) 和流出道 ( 漏斗部 ) 两部分 1. 流入道位于右房室口至右心室尖 其内面凹凸不平, 有许多交错排列的肌隆起即肉柱 (trabeculae carneae) 室壁突入室腔的锥状肌束, 称乳头肌 (papillary muscles) 按位置有前 后及隔侧乳头肌 窦部还有一束肌肉从室间隔连至前乳头肌根部, 称节制索 (moderator band) 或隔缘肉柱 (trabecula septomarginalis) 流入道入口即右房室口, 口的周缘被纤维性的三尖瓣环围绕, 环上附有三片三角形的瓣膜, 称为右房室瓣 ( 三尖瓣, tricuspid valve) 它借细小的腱索连于右心室壁相应的乳头肌上, 当心室收缩时, 三尖瓣受血流冲击而互相对合, 封闭房室口, 乳头肌 腱索拉住三尖瓣, 使三尖瓣不致返入右心房, 从而可防止血液向右心房逆流 因此, 将三尖瓣环 三尖瓣 腱索和乳头肌合称为三尖瓣复合体 (tricuspid complex)( 图 3-1-7) 2. 流出道为右心室向左上延伸的部分, 呈漏斗状, 内面光滑无肉柱, 又叫动脉圆锥 (conus arteriosus) 出口为肺动脉口, 口周缘有三个半环形纤维环, 称肺动脉瓣环 环上附有三个半月形袋状的肺动脉瓣 (pulmonary valve), 袋口朝向肺动脉 当心室舒张时, 肺动脉瓣形成的口袋充满血液, 使肺动脉瓣关闭, 防止血液倒流入右心室 而当心室收缩时, 血流可冲开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中

6 图 右心室 图 三尖瓣复合体 ( 示意图 ) ( 三 ) 左心房左心房 (left atrium)( 图 3-1-8) 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 主要构成心底, 可分前 后两部 前部即向右前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 (left auricle), 因其邻近二尖瓣, 为心外科常见手术入路之一 在左房后壁有四个肺静脉的入口, 通常左 右各两个, 称为肺静脉口 左心房的出口即为左房室口, 朝前下方, 通向左心室

7 图 左心房和左心室 ( 四 ) 左心室左心室 (left ventricle)( 图 3-1-8) 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 室壁最厚, 有出 入口各一个 左心室的室腔以二尖瓣的前瓣为界也分为流入道 ( 窦部 ) 和流出道 ( 主动脉前庭 ) 1. 流入道入口即称左房室口, 口的周缘有二尖瓣环 (mitral annulus), 环上附有前 后两片瓣膜, 称为二尖瓣 (bicuspid valve) 瓣膜的功能与三尖瓣一样, 相应的有二尖瓣复合体 (bicuspid complex) 2. 流出道又称主动脉前庭 (aortic vestibule), 为左心室前内侧部分, 该部内壁光滑 左心室的出口称为主动脉口, 该口周缘也有瓣环和三个半月形的瓣膜, 称为主动脉瓣环 (aortic annulus) 和主动脉瓣 (aortic valve) 与主动脉瓣相对的主动脉壁向外突出, 称主动脉窦 (aortic sinusus) 其中, 主动脉左 右窦内有左 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三 心壁的构造 ( 一 ) 心纤维骨骼心纤维骨骼 (fibrous skeleton)( 图 3-1-9) 是指心肌和瓣膜附着处的纤维性支架, 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包括左 右纤维三角, 四个瓣膜纤维环, 圆锥韧带, 室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 右纤维三角 ( 中央纤维体 ) 位于二尖瓣环 三尖瓣环和主动脉后瓣环之间, 其前方连于室

8 间隔膜部, 后方发出被称为 Todaro 腱的圆形纤维束 左纤维三角位于主动脉左瓣环外侧与二尖瓣环连接处 圆锥韧带为连于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的结构 瓣膜间隔 (intervalvular septum) 为连于主动脉左瓣环和后瓣环相对缘间的膜性结构, 又称主动脉下隔 (subaortic curtain), 并与二尖瓣前尖相移行 图 心纤维骨骼 ( 模式图 ) ( 二 ) 心壁心壁由心内膜 endocardium 心肌层 myocardium 和心外膜 epicardium 组成 ( 三 ) 房间隔和室间隔 1. 房间隔 (interatrial septum)( 图 ) 由双层心内膜及其间所夹的结缔组织和少量心肌所组成 在卵圆窝处最薄, 为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9 图 房间隔和室间隔 2. 室间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可分为肌部 (muscular part) 和膜部 (membranous part) 两部分 肌部位于室间隔的前下部分, 较厚, 由心肌及心内膜构成 膜部位于室间隔上方中部, 心房和心室交界处, 较薄, 其后上部介于右心房和左心室之间, 称房室部 ; 前下部介于左 右心室之间, 称室间部, 此处为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 四 心的传导系心的传导系位于心壁内, 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所组成, 能够产生兴奋 传导冲动, 以此来维持和调整正常心脏舒缩的节律 它由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及其分支组成 ( 图 )

10 图 心传导系 1. 窦房结 (sinuatrial node) 位于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深面 呈长椭圆形, 是心脏正常搏动的起搏点 结间束由此结发出, 连于房室结 2. 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 node) 位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前上方的心内膜深面, 呈扁椭圆形 其功能主要为将窦房结发出的兴奋在此暂延后传导到心室, 以保证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次序 3. 房室束 (atrioventricular bundle) 又称希氏 His 束, 发自房室结, 穿过右纤维三角, 在室间隔肌部上端分为左 右脚 ( 束支 ) 4. 左 右束支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 自房室束分出后, 在心内膜深面走行, 分为前 后支, 后支沿室间隔肌部右侧下行, 前支经节制索达右室前乳头肌根部, 分支分布于右心室壁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 呈带状从房室束分出后, 沿室间隔左侧心内膜深面下行, 在室间隔上 中 1/3 交界处分成两组分支 :1 左前上支, 分布于左室前上部, 即前乳头肌 室间隔前部 左室前壁和侧壁 ;2 左后下支, 分布于左室下壁 室间隔中 后部 后乳头肌 5. 普肯野氏 (Purkinje) 纤维左 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深面一再分支形成 Purkinje 纤维, 纤维进入心肌内互相交织形成肌内 Purkinje 纤维网 房室束 左 右束支和 Purkinje 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冲动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 正常情况下, 窦房结能主动地有节律地发出兴奋, 此兴奋通过结间束传至左 右心房, 引起心房收缩, 同时也通过结间束将兴奋传到房室结, 继沿房室束及其分支和普肯野氏纤维传至心室肌, 引起心室收缩

11 五 心的血管心的营养动脉来自冠状动脉 ; 心的静脉血绝大部分经冠状窦入右心房, 因此心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 (coronary circulation) ( 一 ) 心的动脉 1. 左冠状动脉 (left coronary artery)( 图 ) 起自主动脉左窦, 向左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走行, 分出前室间支和旋支 (1) 前室间支 (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在心的胸肋面沿前室间沟下降至心尖切迹, 并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 分布于左室前壁 部分右室前壁和室间隔前 2/3 部 (2) 旋支 (circumflex branch): 沿冠状沟左行, 绕过心左缘到心的膈面, 达心左缘与后室间沟间的中点附近 旋支分布于左房, 左室左侧面和膈面 左冠状动脉的营养范围是 : 心的左半部及室间隔前 2/3 等 2.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 图 ) 起自主动脉右窦, 向右下经肺动脉干根部与右心耳之间, 沿冠状沟右行, 到房室交点处发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 (1) 后室间支 (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较粗, 为主干的直接延续, 沿后室间沟走行, 并与前室间支末端吻合, 分布于左 右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 1/3 部 (2) 左室后支 : 向左行, 分布于左心室膈壁 右冠状动脉的营养范围为右心房 右心室 室间隔后 1/3 及左心室后壁的一部分等 此外, 左 右冠状动脉还发出 : 窦房结支 :2/3 起自右冠状动脉,1/3 起于左冠状动脉旋支, 沿心耳内面上行, 布于窦房结和心房壁 动脉圆锥支 : 成对的分支, 分别起自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和右冠状动脉, 在动脉圆锥前上部吻合成 Vieussen 环 此环为左 右冠状动脉间重要的侧支循环之一 左缘支和右缘支 : 较粗大而恒定, 可作为临床动脉造影辨认血管分支的标志 左缘支起于左冠状动脉旋支, 沿心左缘走行 ; 右缘支起于右冠状动脉, 沿心下缘左行, 并与前 后室间支吻合 房室结支 : 绝大部分起自右冠状动脉, 小部分起于左冠状动脉旋支, 分布于房室结区 ( 二 ) 心的静脉心的静脉绝大多数与冠状动脉的分支伴行, 最后注入于冠状沟后部左侧的冠状窦 (coronary sinus), 并经此窦口汇入右心房 1. 心大静脉 (great cardiac vein) 起于心尖, 在前室间沟伴前室间支向上行, 达冠状沟左行至膈面注入冠状窦左端 2. 心中静脉 (middle cardiac vein) 起于心尖, 在后室间沟内上行, 注入冠状窦右端 3. 心小静脉 (small cardiac vein) 位于冠状沟右侧部, 伴右冠状动脉走行, 向左注入冠状窦右端 4. 心前静脉 (anterior cardiac veins) 有 2~3 支, 起自右室前壁, 越过冠状沟, 直接开口于右心房 5. 心最小静脉 (smallest cardiac veins) 位于心壁内的小静脉, 直接开口于各心腔, 又叫 Thebesian 静脉 六 心包心包 pericardium( 图 ) 为包裹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锥形结缔组织囊, 可分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

12 图 心包 纤维心包 fibrous pericardium 即为心包纤维层, 为一较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囊, 伸缩性小, 其内面与浆膜性心包的壁层相贴连, 向上与心底部的大血管外膜相移行, 向下与膈中心腱愈着 浆膜心包 serous pericardium 贴于纤维心包内层的浆膜囊, 分脏 壁二层, 壁层贴衬于纤维心包内面, 脏层即心外膜, 紧贴于心表面 脏 壁二层在大血管根部互相移行, 二者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pericardial cavity 腔内含少量浆液可起润滑作用, 减少心脏搏动时的磨擦 心包腔内, 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的后方与上腔静脉和左心房的前方之间隙称心包横窦 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 左房后壁 左右肺静脉 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间的部分称心包斜窦 oblique sinus of pericardium; 心包胸肋部与膈部转折处的部分为心包前下窦 此窦是直立时心包穿刺的安全部位 心包的作用有二 : 即膜功能和机械功能 一方面可减少搏动时的摩擦, 另一方面, 又可防止心脏的过度扩大 七 心的体表投影心脏的体表投影常用四点定位法, 即依据四点及其连线来确定 (1) 左上点 : 左侧第二肋软骨下缘, 距胸骨左缘约 1.2 厘米处 (2) 右上点 : 右侧第三肋软骨上缘, 距胸骨右缘 1 厘米处

13 (3) 右下点 : 右侧第六胸肋关节处 (4) 左下点 : 左侧第五肋间隙, 锁骨中线内侧 1~2 厘米处 ( 或距前正中线 7~9 厘米处 ), 即为心尖点 从左上点到右上点引一横线, 为心上界 ; 右上点到右下点引一向右稍凸的线, 为心的右界 ; 左上点到左下点引一向左较凸的线, 为心的左界 ; 右下点到左下点引一横线, 即为心的下界 第二节动脉 动脉 artery 是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周围组织和器官的管道, 管壁较厚, 可分为三层 : 内膜较薄, 为一层内皮细胞 ; 中膜较厚, 主要为弹力纤维和平滑肌 ; 外膜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 动脉按管径大小分为大 中 小动脉三类 大动脉富含弹力纤维, 有推动血液向前的作用 中 小动脉富含平滑肌, 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可改变管腔大小, 以调节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 动脉在行程中越分越细, 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一 肺循环的动脉肺动脉干 pulmonary trunk 为短而粗的干, 起自右心室肺动脉口, 经主动脉升部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 到主动脉弓下方, 分为左 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 left pulmonary artery 较短, 在支气管前方横行, 分二支入左肺上 下叶 右肺动脉 right pulmonary artery 较粗长, 在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右横行, 达肺门处分三支入右肺的上 中 下三叶 在肺动脉干分为左 右肺动脉分叉处稍左侧和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短的结缔组织索, 称为动脉韧带 arterial ligament( 图 3-1-3), 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该导管生后 6 个月如不闭锁, 即成为动脉导管未闭, 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二 体循环动脉体循环的动脉起自心脏发出的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 主动脉 aorta 根据其行程可分为三部分 : 主动脉升部 ( 升主动脉 ) 主动脉弓 主动脉降部( 降主动脉 ) 主动脉降部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主动脉胸部和主动脉腹部 ( 一 ) 升主动脉及其分支升主动脉 ascending aorta( 图 ) 起自左心室主动脉口, 向右前上方斜行, 到右侧第二胸肋关节高度续于主动脉弓 自主动脉升部的根部发出左 右冠状动脉 ( 二 )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主动脉弓 aorta arch( 图 ) 续于主动脉升部, 向左后下方呈弓形弯曲, 跨过左肺根到第四胸椎体左侧, 移行于主动脉降部 主动脉弓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 ; 在主动脉弓下方, 近动脉韧带处有 2~3 个粟粒样小体, 称主动脉小球 aortic glomera, 为化学感受器 自主动脉弓凸侧发出三个大的分支, 自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 ( 无名动脉 )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brachiocephalic trunk 向右上方斜行, 达右胸锁关节后方处, 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此外, 主动脉弓凹侧尚发出数条细小的支气管支和气管支 1. 颈总动脉 common carotid artery 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 右颈总动脉起于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 它们均沿气管和喉两侧上升, 达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 外动脉

14 在颈总动脉分为颈内 外动脉处, 有两个重要结构 : 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动脉窦 carotid sinus 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的部分, 其壁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未稍, 为压力感受器, 能感受血压变化 ; 颈动脉小球 carotid glomus 位于颈内 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 为一扁平椭圆形小体, 附于动脉壁上, 为化学感受器, 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的变化 自胸锁关节向上到下颌角与乳突间连线的中点引一条线, 即为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体表投影 在平齐甲状软骨上缘以上为颈外动脉, 以下为颈总动脉 在环状软骨高度的两侧, 可摸到颈总动脉的搏动, 在此可将颈总动脉压迫到第 6 颈椎横突上, 以达到头颈部临时止血的目的 (1)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图 ): 起初位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 以后斜行过其前外侧, 向上穿腮腺实质, 达下颌头下方, 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 颈外动脉分布到颈部 头面部和硬脑膜等 颈外动脉在行进中有以下一些主要分支 : 1) 甲状腺上动脉 superior thyroid artery: 起自颈外动脉根部 ( 偶尔发自颈总动脉 ), 行向前下方, 分布到甲状腺上部及喉 2) 舌动脉 lingual artery: 在舌骨大角水平起自颈外动脉, 向前内侧进入舌内, 分布到舌 口腔底和腭扁桃体等 3) 面动脉 facial artery: 起于颈外动脉平下颌角高度, 经下颌下腺深面, 在咬肌前缘处绕下颌体下缘到面部, 经口角和鼻翼外侧到眼内眦, 改名为内眦动脉 面动脉分布到下颌下腺及面部的肌和皮肤等 在下颌体下缘和咬肌前缘交点处, 可摸到面动脉搏动, 在此处将面动脉压迫到下颌体下缘上, 可达到面部临时止血的目的

15 图 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4) 颞浅动脉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为颈外动脉的终支, 在外耳门前方上行, 越过颧弓根到颞部, 在眶上缘高度分为顶支和额支, 沿途分布到腮腺和颞部 额顶部皮肤和肌 该血管常作为临床进行带血管皮瓣移植的材料 在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在此处压迫颞浅动脉, 可达到颞部临时止血的目的 5) 上颌动脉 maxillary artery: 颈外动脉的另一终支, 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 在翼内 外肌行向内前方达翼腭窝, 分支分布于外耳道 鼓室 牙 咀嚼肌 硬脑膜等 其主要的分支有 :1 脑膜中动脉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向上穿棘孔入颅内, 分布于硬脑膜 有一分支经过颅骨翼点内面, 易受其附近骨折而导致硬膜外血肿 ;2 下牙槽动脉 : 经下颌孔入下颌管, 出颏孔续为颏动脉, 分布于下颌牙 牙龈 咀嚼肌等

16 此外, 颈外动脉还向后发出枕动脉 耳后动脉和咽升动脉, 分布于枕部 耳后部 咽及颅底等 (2)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由颈总动脉发出后, 垂直上升到颅底, 经颈动脉管入颅腔, 其主要分支营养脑和视器 2. 锁骨下动脉 subclavian artery( 图 ) 为上肢和胸部的动脉干, 右侧起于头臂干, 左侧直接起自主动脉弓, 沿锁骨下方走行, 穿斜角肌间隙, 达第一肋外侧缘移行于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主要分支如下 : (1) 椎动脉 vertebral artery: 起自锁骨下动脉的内侧段, 经颈椎横突孔入颅腔, 左右汇合成基底动脉, 分布于脑和脊髓 在脑部与颈内动脉的分支吻合形成大脑动脉环 (2) 胸廓内动脉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起于锁骨下动脉的下面, 椎动脉的相对侧, 沿肋软骨后面, 距胸骨外侧缘约一厘米处下降, 在第 6 肋软骨下缘附近分为 :1 腹壁上动脉 superior epigastric artery: 穿膈肌入腹直肌鞘, 在鞘后层与腹壁下动脉相吻合 ;2 肌膈动脉 : 位于肋弓后方, 分布于下 5 个肋间隙 膈肌及腹肌 ;3 心包膈动脉 : 伴膈神经走行, 分布于心包和膈等 ;4 肋间前支 : 有 6 支, 分布于上 6 个肋间隙和乳房 (3) 甲状颈干 thyrocervical trunk: 为一短干, 在前斜角肌内侧发出, 分支分布于甲状腺 颈背部肌 脊髓及其被膜等处 主要分支有 :1 甲状腺下动脉 inferior thyroid artery: 向内上经颈动脉鞘后方, 达甲状腺下部, 还分支分布于喉及气管 ;2 肩胛上动脉 suprascapular artery: 行向下外, 经冈上窝至冈下窝, 分支营养冈上 下肌 (4) 肋颈干 costocervical trunk: 也是一短干, 行向后, 分支营养颈深肌和第 1 2 肋间肌 (5) 肩胛背动脉 dorsal scapular artery: 行向后外至肩胛提肌深面, 营养项背部及肩带肌 由胸锁关节到锁骨中点划一条凸向上的弓状线, 该弓的最凸点在锁骨上方约 1.2cm 左右 在此处可摸到其搏动 在锁骨上方, 将锁骨下动脉向后下方压在第一肋骨上, 可使上肢临时止血

17 图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3. 腋动脉 axillary artery( 图 ) 在第一肋外缘处续于锁骨下动脉, 经腋窝到背阔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 腋动脉主要分布到肩肌 肩关节 胸肌 背阔肌和乳腺等 (1) 胸肩峰动脉 thoracoacromial artery: 于胸小肌上缘发出, 穿锁胸筋膜, 分数支至三角肌 胸肌及肩关节 (2) 胸外侧动脉 lateral thoracic artery: 沿胸小肌外缘下行, 分布于胸肌 前锯肌和乳房 (3) 肩胛下动脉 subscapular artery: 自肩胛下肌下缘发出, 行向后下, 即分 :1 胸背动脉 : 伴胸背神经走行, 分布于前锯肌和背阔肌 ;2 旋肩胛动脉 : 穿三边孔入冈下窝分支营养附近肌肉 (4) 旋肱后动脉 pos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 伴腋神经穿四边孔, 绕肱骨外科颈, 分支至肩关节和附近诸肌 (5) 旋肱前动脉 an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 较细, 向前绕过肱骨, 分支分布于肩关节和附近诸肌 当上肢外展, 掌心向上, 从锁骨中点到肱骨内 外上踝间连线中点稍下方处连一条线 该线在背阔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 以下为肱动脉 在肱二头肌内侧沟可摸到肱动脉的搏动, 在该处向外压迫肱动脉到肱骨上, 可压迫止血

18 图 腋动脉及其分支 4. 肱动脉 brachial artery( 图 ) 为腋动脉的直接延续,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与正中神经伴行, 向下到肘窝, 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肱动脉分支分布到臂肌及肱骨等 肱动脉在肘窝以上肱二头肌内侧可摸到其搏动 其主要分支有 : (1) 肱深动脉 deep brachial artery: 伴桡神经绕桡神经沟下行, 后分为中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 分布于肱三头肌和肱骨, 并参与肘关节网 (2) 尺侧上副动脉 : 在肱深动脉起点处下方发出, 伴尺神经下行, 参与肘关节网 (3) 尺侧下副动脉 : 平肱骨内上髁上方发出, 参与肘关节网

19 图 肱动脉及其分支 5. 桡动脉 radial artery( 图 ) 起自肱动脉, 在前臂桡侧下行, 走在前臂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 继沿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下行, 在桡骨茎突下方转至手背侧, 穿第一掌骨间隙, 至手掌深部 其主要分支有 : (1) 掌浅支 superficial palmar branch: 于桡腕关节处发出, 穿鱼际肌或其表面达手掌, 与尺动脉末端合成掌浅弓 (2) 拇主要动脉 principal artery of thumb: 在鱼际肌深面发出, 分三支布于拇指掌面两侧和食指桡侧 (3) 终支 : 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 自肱骨内 外上髁间连线中点稍下方, 向外下方到桡骨茎突的内侧划一直线, 为桡动脉的体表投影 在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易摸到桡动脉的搏动

20 图 桡动脉及其分支 6. 尺动脉 ulnar artery( 图 ) 于肘窝处起自肱动脉, 斜向内下方, 继沿前臂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间下降, 经豌豆骨桡侧入手掌, 主要分支有 : (1) 骨间总动脉 common interosseous artery: 于肘窝处发出, 走在指深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 至前臂骨间膜上端分为骨间前 后动脉, 在骨间膜前 后下降, 分布于前臂肌和尺 桡骨 (2) 掌深支 deep palmar branch: 在豌豆骨附近发出, 穿小鱼际肌至掌深部与桡动脉末端构成掌深弓 (3) 终支 : 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成掌深弓 自肱骨内上踝到豌豆骨外侧缘连一线, 该线的下 2/3 段即为尺动脉下段的投影 自肱骨

21 内外上踝间连线中点稍下方, 向内下方引一条线到上述连线的中 上 1/3 交点处, 即是尺动 脉上段的投影 图 尺动脉及其分支 7. 掌浅弓和掌深弓 (1) 掌浅弓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图 ): 位于手掌屈指肌腱的浅面, 掌腱膜深面,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 其凸缘平掌骨中部, 从弓上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和一条小指尺掌侧动脉 前者至掌指关节附近又分为二支指掌侧固有动脉, 分别分布于第 2~5 指相对缘

22 图 手掌面的动脉 ( 浅层 ) (2) 掌深弓 deep palmar arch( 图 ): 位于屈指肌腱的深面, 由尺动脉的掌深支与桡动脉的末端构成 其凸缘平腕掌关节高度, 从弓上发出三条掌心动脉, 至掌指关节附近分别注入相应的指掌侧总动脉 桡动脉和尺动脉的分支营养肘关节 前臂肌等 它们共同组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 有一定功能意义 当手握紧物体时, 血管轻微受压, 掌浅弓血流受阻, 但血流仍能经掌深弓流通, 使手的血供不受影响

23 图 手掌面的动脉 ( 深层 ) ( 三 ) 胸主动脉及其分支胸主动脉 thoracic aorta( 图 ) 为主动脉降部的胸段, 位于胸腔的后纵隔中, 在第四胸椎左侧续于主动脉弓, 初沿脊柱左侧, 逐渐转向其前方, 到第十二胸椎高度处, 穿膈肌主动脉裂孔移行于主动脉腹部 ( 腹主动脉 ) 其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种 1. 壁支主要为肋间后动脉 posterior intercostal arteries 和肋下动脉 subcostal artery, 自胸主动脉后壁发出, 至脊柱两侧分前 后二支, 后支较细, 分布于脊髓及其被膜 背部皮肤和肌肉 前支沿肋沟行走, 分布于第三肋间隙以下的胸壁 腹前壁及侧壁, 并与胸廓内动脉的肋间前支吻合 膈上动脉有 2~3 支, 分布于膈上后部 2. 脏支较细小, 主要是支气管支 食管支和心包支, 分布于同名器官

24 图 胸主动脉及其分支 ( 四 ) 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腹主动脉 abdominal artery( 主动脉腹部 )( 图 ) 在膈的主动脉裂孔处, 续于主动脉胸 部, 沿腰椎前方下降, 到第四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 右髂总动脉 腹主动脉也分脏支和壁支

25 图 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1. 脏支可分为成对和不成对两种, 成对的为肾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和生殖腺动脉, 不成对的为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1) 腹腔干 coeliac artery( 图 ): 为主动脉腹部起始部发出的单个短干, 发自主动脉腹部的前壁, 分为胃左动脉 肝总动脉和脾动脉三大分支 1) 胃左动脉 left gastric artery: 自腹腔干发出后先左上行至胃的贲门处, 然后沿胃小弯折向右行并与胃右动脉吻合, 分布于食管的腹段和胃小弯侧的胃壁 2) 肝总动脉 common hepatic artery: 发出后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分为以下两支 : 1 肝固有动脉 proper hepatic artery: 发出后不久, 又发出胃右动脉 right gastric artery, 分布于胃小弯侧的胃壁和十二指肠上部 本干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位于门静脉前方, 胆总管左侧, 入肝门前分肝左 右支, 分布于肝, 肝右支发出胆囊动脉 cystic artery, 经胆囊三角

26 布于胆囊 图 腹腔干及其分支 ( 胃前面 ) 2 胃十二指肠动脉 gastroduodenal artery: 从肝总动脉分出后不久, 至幽门下缘又分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sup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rtery 和胃网膜右动脉 right gastroepiploic artery 前者分前 后二支布于胰头和十二指肠的前 后方, 后者沿胃大弯分布于胃大弯右侧的胃壁和大网膜, 并与胃网膜左动脉吻合

27 图 腹腔干及其分支 ( 胃后面 ) 3) 脾动脉 splenic artery: 发出后沿胰的上缘左行, 到脾门处分为数支入脾 沿途除发出数条胰支分布于胰体和胰尾, 还发出以下分支 :1 胃短动脉 : 脾动脉入脾门前发出, 经胃脾韧带分布于胃底 ;2 胃网膜左动脉 left gastroepiploic artery: 脾动脉入脾门前发出, 沿胃大弯右行, 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 分布于胃大弯左侧的胃壁和大网膜 脾动脉尚发出 1~2 支胃后动脉, 经胃膈韧带上行, 分布于胃体后壁上部 (2) 肠系膜上动脉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图 ): 在腹腔干的稍下方平第一腰椎高度起自主动脉腹部的前壁, 经胰颈后方下行, 跨过十二指肠下部前方进入小肠系膜根内, 行向下外至右髂窝 其分支如下 : 1) 空肠动脉 jejunal arteries 和回肠动脉 ileal arteries: 有 13~18 条, 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壁发出, 行于小肠系膜内, 分布于空 回肠 相邻动脉的分支吻合成动脉弓, 空肠通常有 1~2 级动脉弓, 回肠有 3~5 级动脉弓 2)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inf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rtery: 走在胰与十二指肠间, 分前 后二支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前 后支吻合, 布于胰和十二指肠 3) 中结肠动脉 middle colic artery: 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发出, 分左 右支分布于横结肠, 与左 右结肠动脉吻合 4) 右结肠动脉 right colic artery: 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 右行分布于升结肠, 并与中结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吻合 5) 回结肠动脉 ileocolic artery: 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 行向右下方, 分布于回肠末端和部分升结肠, 尚发出阑尾动脉 appendicular artery, 经回肠末端后方行于阑尾系膜内, 分布于阑尾

28 图 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 (3) 肠系膜下动脉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图 ): 在第三腰椎高度起于主动脉腹部的前壁, 在腹后壁行向左下方 其分支如下 : 1) 左结肠动脉 left colic artery: 发出后左行, 分升 降支, 分布于结肠左曲和降结肠, 并与中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吻合 2) 乙状结肠动脉 sigmoid arteries:2~3 支, 各支吻合成动脉弓, 分布于乙状结肠, 与左结肠动脉吻合 3) 直肠上动脉 superior rectal artery: 为肠系膜下动脉的延续, 至第三骶椎分二支, 分布于直肠上部两侧, 并在直肠表面和壁内与直肠下动脉吻合

29 图 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 (4) 肾动脉 renal artery( 图 ): 成对, 较粗大, 在第一 二腰椎水平起于主动脉腹部的侧壁 横行向外侧, 到肾门处分为 4~5 支进入肾内 不经肾门直接进入肾实质者, 称副肾动脉 肾动脉还发出肾上腺下动脉 inferior suprarenal artery, 与肾上腺上 中动脉吻合, 分布于肾上腺 (5) 睾丸动脉 testicular artery( 图 ): 细而长, 也成对, 在肾动脉起始处的稍下方发自主动脉腹部的前壁, 沿腰大肌下行, 经腹股沟管入阴囊, 分布于睾丸和附睾 在女性则称为卵巢动脉 ovarian artery, 经卵巢悬韧带下行, 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 (6) 肾上腺中动脉 middle suprarenal artery( 图 ): 成对, 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稍下方, 起自主动脉腹部侧壁, 分布于肾上腺 2. 壁支腹主动脉除上述主要脏支外, 还分出一些较细的壁支, 分布于腹壁肌 脊髓和膈肌 (1) 腰动脉 lumbar arteries: 共 4 对, 起自腹主动脉后壁, 分布于腰部 腹壁肌和脊髓及其被膜 (2) 膈下动脉 inferior phrenic artery: 成对, 分布于膈肌及腹壁, 尚发出肾上腺上动脉布于肾上腺 (3) 骶正中动脉 median sacral artery: 单支, 自腹主动脉分叉处后壁发出, 沿骶骨前面

30 下降, 分支分布于骶骨及周围结构 ( 五 ) 髂总动脉髂总动脉 (common iliac artery)( 图 ) 在第四腰椎高度自主动脉腹部分出, 左右各一, 沿腰大肌内侧下行, 至骶髂关节处分为髂内动脉与髂外动脉 图 盆部的动脉 ( 男性 )

31 图 盆部的动脉 ( 女性 ) 1. 髂内动脉 internal iliac artery 为一短干, 向下进入小骨盆, 分布于盆内所有脏器及盆内 外的肌肉 其分支也有壁支和脏支两种 (1) 脏支 1) 脐动脉 umbilical artery: 自髂内动脉起始部发出, 行向内下方, 其远端闭锁形成脐内侧韧带, 近端发出 2~3 支膀胱上动脉 superior vesical arteries, 分布于膀胱中 上部 2) 阴部内动脉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图 ): 在臀下动脉的前方下降, 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 绕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 发出肛动脉 会阴动脉 阴茎 ( 蒂 ) 背动脉等分支, 分布于外生殖器 会阴和肛门

32 图 会阴部的动脉 ( 男性 ) 3) 膀胱下动脉 inferior vesical artery: 沿盆侧壁下行向内, 分布于膀胱 精囊腺和前列腺等 女性分布于膀胱和阴道 4) 直肠下动脉 inferior rectal artery: 为一细小分支, 分布于直肠下部, 并与直肠上动脉 膀胱下动脉及肛动脉的分支吻合 男性尚发细支至精囊腺和前列腺 女性有小支至阴道 5) 子宫动脉 uterine artery: 为女性所特有, 发出后沿盆侧壁下行, 行于子宫阔韧带两层间, 至子宫颈外侧 2 厘米处, 向内跨过输尿管前方并与之交叉, 继沿子宫侧缘上升至子宫底, 分布于子宫 卵巢 输卵管和阴道, 并与卵巢动脉吻合 (2) 壁支 1) 闭孔动脉 obturator artery: 沿盆壁前行, 穿闭膜管至大腿内侧, 分布于髋关节和股内收肌群 2) 臀上动脉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穿梨状肌上孔至臀部, 分布于臀肌和髋关节 3) 臀下动脉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穿梨状肌下孔至臀大肌深面, 分布于臀大肌 坐骨神经和髋关节等 4) 骶外侧动脉 lateral sacral artery:1~2 支, 经骶前孔内侧下降, 分布于脊髓 肛提肌 梨状肌等邻近诸肌 5) 髂腰动脉 iliolumbar artery:1~2 支, 行向外上方, 分布于腰方肌 髂腰肌 髋骨等 2. 髂外动脉 external iliac artery 自髂总动脉分出后, 沿腰大肌内侧缘下降, 经腹股沟

33 韧带深面下降到股部, 移行为股动脉 髂外动脉在穿腹股沟韧带前发出 :1 腹壁下动脉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行于腹股沟管内环的内侧, 进入腹直肌鞘内, 于脐附近与同侧腹壁上动脉吻合, 分布于腹壁的肌肉 ;2 旋髂深动脉 deep iliac circumflex artery: 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 分支营养髂嵴及腹壁肌 3. 股动脉 femoral artery( 图 ) 在腹股沟中点深面续髂外动脉, 行于股前部的内侧, 达大腿远侧 1/3 处, 经股三角内下行, 穿收肌管转至大腿后面, 移行于腘动脉 股动脉主要分支有 : (1) 股深动脉 (deep femoral artery):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2~3 厘米起自股动脉, 行向后内下方, 分为营养大腿内侧群肌的旋股内侧动脉 营养大腿前群肌的旋股外侧动脉和 3~4 支营养大腿后群肌的穿动脉 (2) 腹壁浅动脉 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 起自股动脉根部, 行向内上方, 分布于腹前壁的皮肤和浅筋膜 (3) 旋髂浅动脉 superficial iliac circumflex artery: 行向外上方至髂前上嵴附近, 分布于该处附近的浅筋膜 皮肤等 在大腿屈曲并外展和旋外状态下, 从髂前上棘到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 向内下方到股骨内侧髁上方引一线, 该线的上 2/3 即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在腹股沟中点处可摸到股动脉的搏动, 于该处将股动脉压向耻骨, 可临时止住下肢的出血 图 股动脉及其分支

34 4. 腘动脉 popliteal artery( 图 ) 沿腘窝中部下行, 至小腿上端后面, 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腘动脉发出数条分支分布于膝关节及其附近的肌肉 5. 胫后动脉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图 ) 沿小腿后面浅 深两层肌肉间下降, 经内踝后方达足底, 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 胫后动脉分支营养小腿后群 外侧群及足底肌 其分支为 : (1) 腓动脉 peroneal artery: 起自胫后动脉上端, 沿腓骨内侧下降, 分支营养胫 腓骨及邻近肌 (2) 足底内侧动脉 medial plantar artery: 沿足底内侧前行, 分布于足底内侧 (3) 足底外侧动脉 lateral plantar artery: 沿足底外侧斜行至第 5 跖骨底, 继转至内侧在第 1 跖骨间隙处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成足底弓 由弓上发出 4 条跖底总动脉, 每条向前又分为 2 支跖足底固有动脉, 分布于足趾 自腘窝中点稍下方到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引一连线, 该线即为胫后动脉的体表投影 在内踝与跟腱之间, 可摸到其搏动, 在该处压迫胫后动脉, 可减轻足底部出血

35 图 小腿的动脉 ( 后面 ) 6. 胫前动脉 anterior tibial artery( 图 ) 在小腿骨间膜上端穿至小腿前面, 沿小腿前群肌深部下行, 经内 外踝前方连线的中点, 移行为足背动脉 dorsal artery of foot ( 图 ), 下行至第 1 跖骨间隙处分为第 1 跖背动脉和足底深支 此外, 足背动脉尚发出数条跗内 外侧动脉和弓状动脉, 从弓状动脉上发出三条跖背动脉, 向前又各分为 2 条趾背动脉, 分布于第 2~5 趾的相对缘 胫前动脉分支营养小腿前群肌 从胫骨粗隆与腓骨头之间的中点到内 外踝前方之间的中点的连线, 即为胫前动脉的体表投影 从内 外踝前方连线的中点到第一跖骨间隙近侧部之间的连线, 即为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在内 外踝之间的中点或踇长伸肌腱的外侧, 可摸到其搏动 在搏动处压迫足背动脉, 可减轻足背出血

36 图 小腿的动脉 ( 前面 )

37 图 (1) 足背动脉及足底动脉

38 附 : 体循环的动脉 左心室 甲状腺上动脉 面动脉 脑膜中动脉 升主动脉 左 / 右冠状动脉 颈外动脉 上颌动脉 右颈总动脉 颞浅动脉 下牙槽动脉 头臂干 颈内动脉 舌动脉 尺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肱深动脉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胸肩峰动脉 桡动脉 椎动脉 胸外侧动脉 胸背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甲状颈干 肩胛下动脉 胸廓内动脉 腹壁上动脉 旋肩胛动脉 肋间后动脉 壁支 肋下动脉 胸主动脉 支气管动脉 脏支 食管动脉 心包支 腰动脉 壁支 膈下动脉骶正中动脉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右支 胆囊 动脉 肝左支 胰十二指肠 上前动脉 腹腔干 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腹主动脉 胰支 胃网膜右动 脉 脾支 脾动脉 胃短动脉 不成对 胃网膜左动脉 空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脏支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成对睾丸动脉 ( 卵巢动脉 ) 肾动脉膀胱下动脉 脏支 直肠下动脉 子宫动脉 髂内动脉 阴部内动脉 闭孔动脉 髂总动脉 壁支 臀上动脉 髂外动脉 腹壁下动脉 臀下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股动脉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

39 穿动脉 胫前动脉足背动脉足底深支腘动脉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弓胫后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腓动脉 第三节静脉 静脉 vein 是输送血液回心的血管, 与相应的动脉相比, 静脉管壁较薄, 管腔相对地较大, 血流慢, 血压低, 收缩力较差, 但静脉的数量比动脉多, 以达到血液循环的动态平衡 多数静脉壁内, 具有静脉瓣 venous valve( 图 ), 此瓣膜成对, 为半月状小袋, 袋口向心, 可防止血液倒流, 保证了静脉血的回流 但是, 在头面部和内脏的静脉通常不具有静脉瓣 瓣膜的多少, 受重力影响较大, 血液回流比较困难的部位, 静脉瓣就多, 尤其是下肢的静脉, 瓣膜甚多 体循环的静脉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 浅静脉位于皮下, 又名皮下静脉, 布于全身各部, 互相交织成网, 最后汇入深静脉 深静脉位于深筋膜的深面或体腔内, 多数与动脉伴行, 并与之同名, 一般一条中等动脉均有二条静脉伴行, 其收集血液的范围, 与伴行动脉的分布区域基本一致 静脉间有丰富的吻合交通支, 通常以静脉网 静脉弓和静脉丛的形式存在 人体某些部位的静脉结构特殊, 如硬脑膜窦 sinuses of dura mater, 其窦壁无平滑肌, 腔内也无瓣膜, 对颅脑的静脉血回流起重要作用 颅骨骨松质内的静脉, 与颅内 外静脉均有交通, 又称板障静脉 diploic veins 全身静脉分为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两部分

40 图 静脉瓣 一 肺循环的静脉肺静脉 pulmonary veins 左 右各一对, 分别称左上 左下肺静脉和右上 右下肺静脉, 向内注入左心房 肺静脉将换气后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运回心 二 体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包括心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 其中心静脉系已在心的血管中述过 ( 一 ) 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收集头 颈 胸部以及上肢的静脉血 1. 上腔静脉 superior vena cava( 图 ) 是一条短粗的静脉干, 长约 5~7 cm, 由左 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 1 胸肋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 沿主动脉升部右侧垂直下降, 开口于右心房之前接受奇静脉的注入

41 图 上腔静脉及其分支 2. 头臂静脉 brachiocephalic vein 又称无名静脉, 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 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venous angle, 左 右静脉角分别有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注入 此外, 椎静脉 胸廓内静脉 甲状腺下静脉 肋间最上静脉等通常汇入头臂静脉 (1) 颈内静脉 internal jugular vein( 图 ): 为头颈部静脉的主干, 在颈静脉孔处续于颅内的乙状窦, 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降, 达胸锁关节后方, 与同侧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颈内静脉收集颅内 外以及颈部器官的静脉血 其颅外属支主要有 :

42 图 头颈部的静脉 1) 面静脉 facial vein( 图 ): 在眼内眦处起于内眦静脉 angular vein, 伴面动脉走行至下颌角下方, 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 ( 也称面总静脉 ), 行向下外, 于舌骨大角水平注入颈内静脉 此静脉通过眼上 下静脉 面深静脉 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 当面部感染时, 尤其在口角两侧与鼻根间的三角区, 若处理不当, 则有导致颅内感染的可能, 因此被称为 危险三角

43 图 面静脉及其交通 2) 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ein: 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腮腺实质内汇合而成, 下降至腮腺下缘分为前 后二支, 前支汇入面静脉, 后支与耳后静脉 枕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上颌静脉起于翼静脉丛 pterygoid venous plexus, 此丛位于颞下窝的翼内 外肌间, 也与颅内的海绵窦相交通 此外, 颈内静脉尚收纳舌静脉 咽静脉 甲状腺上 中静脉等的静脉血 (2) 锁骨下静脉 subclavian vein: 由腋静脉在第 1 肋外缘处延伸而来, 达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锁骨下静脉壁与表面的筋膜结合紧密, 加之管腔大, 位置固定, 临床常作为静脉穿刺和留置导管的部位 锁骨下静脉主要收集上肢与颈浅部的静脉血 其属支除腋静脉外, 主要为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external jugular vein: 为浅静脉, 位于颈部两侧, 胸锁乳突肌表面 由耳后静脉和枕静脉, 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在下颌角附近汇合而成, 向下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注入前接纳颈前静脉和肩胛上静脉等属支 在儿科临床上常于此处给药 输液和采血等 右心衰竭的病人往往因体循环血流受阻, 而见到颈外静脉怒张现象 颈外静脉收集耳廓 枕部和颈前区的静脉血 (3) 上肢的静脉 : 分为浅 深两种 1) 上肢的浅静脉 : 通常由手背静脉网汇合成三条浅静脉 ( 图 ) 1 头静脉 cephalic 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 沿上肢的桡侧皮下上升, 经三角胸大肌间沟, 穿深筋膜注入于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收集手及前臂桡侧的浅静脉 2 贵要静脉 basilic 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 沿前臂 肘窝的尺侧和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 至臂中点附近穿深筋膜, 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收集手及前臂尺侧的浅静脉 3 肘正中静脉 median cubital vein: 位于肘窝皮下, 为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的交通静

44 脉, 也常接受前臂正中静脉 此静脉变异较多 为临床采血 输液的常用血管 图 上肢的浅静脉 2) 上肢的深静脉 : 均与动脉同名, 并与同名动脉伴行, 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的静脉血 在臂部以下者, 常有两条同名静脉伴一条动脉 二条肱静脉 brachial veins 到腋窝处合成一条腋静脉 axillary vein, 腋静脉于第一肋外缘续为锁骨下静脉 3. 胸部的静脉 ( 图 )

45 (1) 胸廓内静脉 internal thoracic vein 和胸腹壁静脉 thoracoepigastric vein: 胸廓内静脉由腹壁上静脉向上延续而成, 与同名动脉伴行, 上升后注入头臂静脉 胸腹壁静脉为浅静脉, 起自腹前壁, 向下与腹壁浅静脉有吻合, 向上注入胸外侧静脉 (2) 奇静脉 azygos vein: 起自右腰升静脉, 沿胸椎体右侧上升, 到第 4 至第 5 胸椎水平向前弯曲, 跨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奇静脉主要接收右侧肋间后静脉 半奇静脉 食管静脉和支气管静脉等 奇静脉是沟通上 下腔静脉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半奇静脉 hemiazygos vein: 起自左腰升静脉, 沿胸椎体左侧上升, 至第 9 10 胸椎水平注入奇静脉, 收集左侧下半部肋间后静脉 副半奇静脉 食管静脉的血液 (4) 副半奇静脉 accessory hemiazygos vein: 沿胸椎体左侧下降, 注入半奇静脉, 或直接注入奇静脉, 收集左侧上半部肋间后静脉 4. 椎静脉丛 vertebral plexus( 图 ) 可分为椎外静脉丛和椎内静脉丛 椎外静脉丛分布于脊柱前后椎管外的静脉丛, 收纳椎体和脊柱附近肌肉的静脉血 椎内静脉丛是指位于椎管内骨膜与硬脊膜间的静脉, 收纳椎骨 脊膜和脊髓的血液 内外两丛互相交通, 并注入椎静脉 肋间后静脉 腰静脉 骶外侧静脉等, 向下与盆腔静脉相交通, 向上经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窦相沟通 因此, 椎静脉丛也是沟通上 下腔静脉及颅内 外静脉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 脊柱的静脉丛 ( 二 ) 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有下腔静脉及其各级属支组成 收集下肢 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 ( 图 ) 1. 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在第四腰椎水平, 由左 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 沿主动脉腹部右侧上升, 经肝后方的腔静脉窝, 穿膈肌腔静脉孔入胸腔, 最后注入右心房 2. 髂总静脉 common iliac vein 由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附近汇合而成, 向

46 内上斜行至第 4~5 腰椎右侧与对侧髂总静脉合成下腔静脉 其属支有髂腰静脉 骶正中静脉等 (1) 髂内静脉 internal iliac vein: 在小骨盆侧壁的内面上行, 与同侧髂外静脉汇合成髂总静脉 髂内静脉的属支分为壁支与脏支 其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并收集该同名动脉分布区域的静脉血 其脏支在盆内脏器周围构成静脉丛, 是侧支循环的交通途径 其中直肠静脉丛分别可以汇入肠系膜下静脉 髂内静脉和阴部内静脉 (2) 髂外静脉 external iliac vein: 为股静脉的延续, 伴同名动脉, 其属支与相应动脉伴行, 收纳下肢及腹前壁下部的静脉血 图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 (3) 下肢的静脉 : 分浅 深静脉两种, 浅静脉有丰富的静脉瓣, 且与深静脉有丰富的交通支 1) 下肢的浅静脉 : 1 大隐静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图 ):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 从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上升, 过膝关节内后方, 转至大腿前方, 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在注入股静脉前还接纳 5 支浅静脉, 即股外侧浅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 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位置表浅而恒定, 临床上常选此处作静脉注射或静脉切开 大隐静脉收纳下肢内侧浅部和大腿外侧 脐下腹前壁浅层及外阴部的静脉血

47 图 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2 小隐静脉 small saphenous vein( 图 ):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 由外踝后方沿小 腿后面上升, 至腘窝中部注入腘静脉 小隐静脉收纳足外侧部及小腿后部的浅静脉

48 图 小隐静脉 2) 下肢的深静脉 : 与同名动脉相伴行, 在小腿以下常有两条静脉与一条动脉伴行 ; 到腘窝处汇合成腘静脉, 继而向上延续为股静脉 3. 腹部的静脉 ( 图 ) 分壁支和脏支二种 (1) 壁支 : 腹前壁静脉分为深 浅两种 浅静脉在脐以上汇合成胸腹壁静脉, 注入腋静脉 ; 脐以下汇合成腹壁浅静脉, 注入大隐静脉 深静脉为腹壁上静脉和腹壁下静脉, 与同名动脉相伴行, 分别注入头臂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和髂外静脉 腹后壁静脉包括 1 对膈下静脉和 4 对腰静脉, 腰静脉间形成纵向的连接支, 称腰升静脉 (2) 脏支 : 分为成对与不成对的两种 成对的静脉有睾丸静脉 testicular veins 或卵巢静脉 ovarian veins 肾静脉 renal veins 和肾上腺静脉 suprarenal veins, 大部分注入下腔静脉 但左肾上腺静脉和左睾丸静脉 ( 卵巢静脉 ) 注入左肾静脉 由于左睾丸静脉行程较长, 且以直角注入下腔静脉, 故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较常见 不成对的静脉除肝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外, 都汇入肝门静脉 4.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为一粗短的静脉干, 长约 6~8 厘米 由肠系膜上静脉

49 和脾静脉在胰颈的后方汇合而成 经肝门入肝后, 在肝内反复分支, 最后成为肝血窦, 至此门静脉血与肝动脉血相混 然后由肝内小静脉逐渐汇合成 2~3 条肝静脉, 注入下腔静脉 门静脉的特点是 : 起于毛细血管, 终止于毛细血管 门静脉收集除肝以外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 图 ) (1)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 : 1) 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伴同名动脉右侧上升, 收集十二指肠至结肠左曲间肠管及部分胃 胰的静脉血 2) 脾静脉 splenic vein: 与同名动脉伴行, 与肠系膜上静脉以直角汇成肝门静脉, 收集脾 胰 胃的静脉血 3) 肠系膜下静脉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与同名动脉相伴行, 至胰头后方注入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或两者的夹角, 收集降结肠 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的静脉血 4) 胃左静脉 left gastric vein: 与胃左动脉伴行, 此静脉与食管静脉相互吻合, 收集胃及食管下段的静脉血 5) 胃右静脉 right gastric vein: 与同名动脉相伴行, 与胃左静脉吻合, 并接纳幽门前静脉 6) 胆囊静脉 cystic vein: 收集胆囊壁的血液, 注入门静脉或其右支 7) 附脐静脉 paraumbilical veins: 为数条小静脉, 起于脐周静脉网, 沿肝圆韧带走行, 注入门静脉 图 门静脉及其属支

50 (2) 肝门静脉与上 下腔静脉间的吻合 ( 图 ): 肝门静脉属支与上 下腔静脉间存在丰富的吻合支, 在正常情况下, 吻合支很细小, 血流量很少 然而当肝门静脉循环受阻时 ( 如肝硬化等 ), 则肝门静脉的大量血液可通过其属支和固有的吻合支流向上 下腔静脉, 建立侧支循环 肝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途径主要有以下四条 : 1) 肝门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如果食管静脉丛发生破裂, 会引起呕血 2) 肝门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及肛静脉 髂内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如果直肠静脉丛破裂, 可出现便血 胸腹壁静脉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 腹壁上静脉 胸廓内静脉 头臂静脉 3) 肝门静脉 附脐静脉 脐周静脉网 腹壁下静脉 髂外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 股静脉 当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时, 可出现脐周静脉曲张 椎静脉丛 肋间后静脉 腰静脉的小属支 上 下腔静脉 4) 肝门静脉 肠系膜上下静脉小属支 下位肋间后静脉小属支 奇静脉系 上腔静脉 膈下静脉 卵巢 ( 睾丸 ) 静脉 腰静脉等的小属支 下腔静脉

51 图 肝门静脉系与上 下腔静脉系的吻合 ( 模式图 ) 第四节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淋巴管道内流有无色透明的液体, 称为淋巴 lymph 当血液从动脉到达毛细血管动脉端时, 其中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滤出, 进入组织间隙, 构成组织液 组织液与组织 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 大部分被毛细血管静脉端所吸收, 进入静脉, 小部分透入毛细淋巴管内, 成为淋巴 淋巴沿淋巴管向心回流, 最后注入静脉 因此, 淋巴系常被看作是静脉系的辅助部分 在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 能够吸收

52 高度乳化的脂肪微粒, 成为乳白色的淋巴称为乳糜 chyli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 脾 胸腺 和扁桃体等, 具有产生淋巴细胞 滤过淋巴和参加免疫反应等功能 淋巴组织是含有大量淋 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及呼吸道的粘膜中, 具有防御功能 ( 图 ) 图 全身淋巴管 淋巴结示意图 一 淋巴管道 ( 一 ) 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 lymphatic capillary 分布于全身绝大部分的组织, 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 不与毛细血管相通, 但其通透性大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一些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

53 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以及癌细胞 细菌 异物等较易进入毛细淋巴管内 ( 二 ) 淋巴管淋巴管 lymphatic vessel 由毛细淋巴管逐渐汇合而成, 管壁内有丰富的瓣膜, 以保证淋巴向心流动 淋巴管也分浅 深两种, 浅淋巴管位于皮下, 收集皮下组织及皮肤的淋巴 ; 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 神经等伴行, 收集深部结构的淋巴 ( 三 ) 淋巴干身体各部的浅 深淋巴管经过一系列淋巴结群后, 其输出管最后汇合成九条较大的淋巴干 lymphatic trunks: 收集头颈部淋巴的左 右颈干 ; 收集上肢淋巴的左 右锁骨下干 ; 收集胸部淋巴的左 右支气管纵隔干 ; 收集下肢及盆部淋巴的左 右腰干和收集腹腔脏器淋巴的肠干 ( 图 ) 图 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 四 ) 淋巴导管 所有淋巴干最后汇成左 右两条大的淋巴导管 lymphatic duct, 分别注入左 右静脉角 ( 图

54 3-1-46) 1. 胸导管 thoracic duct( 左淋巴导管 ) 为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 长约 30~40 厘米, 下端起于膨大的乳糜池 cisterna chyli, 该池位于第一腰椎前面, 由左 右腰干及肠干汇合而成, 胸导管由此上升, 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 先在主动脉胸部与奇静脉之间上升, 至第 4 5 胸椎水平移向左侧上行, 经胸廓上口达颈根部, 呈弓形弯曲即胸导管弓 arch of thoracic duct 注入左静脉角 在此之前, 又接纳左支气管纵隔干 左颈干和左锁骨下干的淋巴 胸导管收纳整个下半身 左上肢 左半头颈 左肺 左半心和左半胸壁等全身约 3/4 范围的淋巴 2. 右淋巴导管 right lymphatic duct 由右颈干 右锁骨下干 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 此管长约 1.5 厘米, 注入右静脉角 其收纳淋巴的范围是 : 右上肢 右半头颈 右肺 右半心和右半胸壁等全身约 1/4 范围的淋巴 二 淋巴器官 ( 一 ) 淋巴结淋巴在向心流动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淋巴结 淋巴结 lymph nodes 一般为灰红色或淡黄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其一侧隆凸, 一侧向内凹陷称门 输入淋巴管从凸侧进入, 输出淋巴管从其门而出 上一淋巴结的输出管即成为下一淋巴结的输入管 淋巴结在身体的一定部位聚集成群, 接纳附近一定器官或一定区域的淋巴, 当一定器官或区域病变时, 该局部淋巴结 regional nodes 即发生肿大, 故了解其收集范围, 对诊断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意义 淋巴结一般成群存在于较隐蔽和活动性较大的部位, 如关节的屈侧 腹股沟等处, 在胸 腹腔中, 多位于大血管的周围及脏器的附近, 常以其所在部位及附近血管命名 如腹股沟淋巴结沿腹股沟排列, 肠系膜上淋巴结沿肠系膜上动脉分布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为过滤淋巴 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 1. 头颈部的淋巴结头颈部的淋巴结多分布于头颈交界处, 收纳头颈部浅 深淋巴管, 最后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 图 )

55 图 头颈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1) (1) 枕淋巴结 occipital lymph nodes: 位于枕部斜方肌起点的表面, 收纳枕部 顶部的淋巴管 (2) 乳突淋巴结 mastoid lymph nodes: 位于耳后, 乳突的附近, 收纳颅顶及耳廓后方的淋巴管 (3) 腮腺淋巴结 parotid lymph nodes: 分浅 深两组, 分别位于腮腺表面和实质内, 收纳额 颞区 外耳道 耳廓及腮腺等处的淋巴管 (4) 下颌下淋巴结 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 位于下颌下腺附近, 收纳面部 鼻部和口腔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面部感染或癌肿, 常引起该淋巴结肿大 (5) 颏下淋巴结 submental lymph nodes: 位于颏下部, 收纳颏部 舌尖 下唇内侧部的淋巴管 (6) 颈前淋巴结 anterior cervical lymph nodes: 位于喉 甲状腺及气管的前方, 收纳上述器官的淋巴管, 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7) 颈外侧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 沿颈外静脉排列, 收纳颈浅层的淋巴管, 尚接纳乳突淋巴结 枕淋巴结等的输出管, 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8) 颈外侧深淋巴结 deep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 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上起颅底, 下止颈根部 收纳头颈部 胸上壁 乳房上部 舌 咽 甲状腺 气管等器官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汇成颈干, 左侧者入胸导管, 右侧者入右淋巴导管 ( 图 ) 其中重要的淋巴结有:

56 图 头颈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 1) 咽后淋巴结 : 位于鼻咽部后方, 收纳鼻 鼻旁窦 鼻咽部等处的淋巴 鼻咽癌易先转移至此群 2) 角淋巴结 : 位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交角处, 又称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收纳舌及腭扁桃体的淋巴管 3)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 位于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角处, 收纳颏下及舌尖部的淋巴管 舌癌先转移至此群 4) 锁骨上淋巴结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s: 位于锁骨下动脉与臂丛附近, 食管癌和胃癌后期, 癌细胞沿胸导管或颈干逆流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2. 上肢的淋巴结上肢的浅淋巴管伴浅静脉于皮下, 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 均间接或直接地注入腋淋巴结 (1) 肘淋巴结 cubital lymph nodes: 位于肘窝及肱骨内上髁附近, 又称滑车上淋巴结, 收纳手及前臂尺侧半的浅 深淋巴管, 上行注入腋淋巴结 (2) 腋淋巴结 axillary lymph nodes( 图 ): 位于腋窝深部, 腋血管神经束的周围, 收集上肢及胸壁 乳腺等部的淋巴 腋淋巴结的输出管汇成锁骨下干, 左侧者入胸导管, 右侧者入右淋巴导管 按位置分为五群 : 1) 外侧淋巴结 : 沿腋血管远侧段排列, 收纳上肢大部分淋巴管和肘淋巴结的输出管 2) 胸肌淋巴结 : 沿胸外侧动 静脉排列, 收纳胸 腹外侧壁及乳房中央部 外侧部的淋巴管 3) 肩胛下淋巴结 : 位于腋后壁, 肩胛下血管周围, 收纳项背部 肩胛区的淋巴管 4) 中央淋巴结 : 位于腋窝的脂肪内, 肋间臂神经附近, 收纳上述 3 群淋巴结的输出管

57 5) 尖淋巴结 : 位于腋窝尖部, 腋血管近侧段周围, 又称内侧淋巴结, 收纳中央淋巴结 的输出管和乳房上部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多数汇成锁骨下干, 少数注入锁骨上淋巴结 图 腋淋巴结和乳房淋巴管 3. 胸部的淋巴结 (1) 胸壁的淋巴结 ( 图 ) 1) 胸骨旁淋巴结 : 沿胸廓内血管排列, 收纳腹前壁上部 乳房内侧部 膈及肝的淋巴管和胸前壁浅 深淋巴管 2) 肋间淋巴结 : 在肋小头沿肋间血管排列, 收纳胸后壁深淋巴管 3) 膈上淋巴结 : 位于膈上面, 分前 中 后三组, 收纳膈 心包 肝上面的淋巴管, 向前汇入胸骨旁淋巴结 纵隔前淋巴结, 向后注入纵隔后淋巴结

58 图 胸骨旁淋巴结和膈上淋巴结 (2) 胸腔脏器的淋巴结 ( 图 ) 1) 纵隔前淋巴结 anterior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位于大血管根部 心包的前方, 收纳胸腺 心包 心 膈及肝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汇入支气管纵隔干 2) 纵隔后淋巴结 posterior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位于食管和胸主动脉周围, 收纳食管 胸主动脉的淋巴管及支气管肺淋巴结和膈上淋巴结的输出管, 其输出管直接注入胸导管 3) 气管 支气管 肺的淋巴结 : 位于左 右主支气管及肺门附近的称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bronchopulmonary hilar lymph nodes; 位于气管杈上 下方的称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tracheobronchial lymph nodes; 沿气管排列的称气管旁淋巴结 paratracheal lymph nodes 气管旁淋巴结与纵隔前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成支气管纵隔干, 左侧的入胸导管, 右侧的入右淋巴导管

59 图 胸腔脏器的淋巴结 4. 腹部的淋巴结 (1) 腹壁的淋巴结 ( 图 ): 腹前壁脐以上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 脐以下的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腹后壁的淋巴管注入腰淋巴结 腰淋巴结 lumbar lymph nodes 排列于主动脉腹部及下腔静脉的周围, 接纳髂总淋巴结及腹腔成对脏器的淋巴管, 最后汇成左 右腰干后入乳糜池

60 图 胸导管及腹盆部淋巴结 (2) 腹腔脏器的淋巴结 : 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管分别汇入位于腹腔干 肠系膜上 下动脉及其分支附近的淋巴结 1) 腹腔淋巴结 celiac lymph nodes( 图 ): 位于腹腔干周围, 收纳肝 胆囊 胰 脾 胃及十二指肠等器官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汇入肠干 沿腹腔干分支排列的局部淋巴结有 : 胃左 右淋巴结, 胃网膜左 右淋巴结, 幽门上 下淋巴结, 肝淋巴结, 脾和胰淋巴结等, 分别沿同名动脉排列

61 图 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2) 肠系膜上淋巴结 superior mesenteric lymph nodes( 图 ): 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周围, 收纳空肠至结肠左曲间消化管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组成肠干 沿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排列的局部淋巴结有 : 肠系膜 ( 空 回肠 ) 淋巴结, 回结肠淋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中结肠淋巴结 3) 肠系膜下淋巴结 inferior mesenteric lymph nodes( 图 ): 位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周围, 收纳结肠左曲以下至直肠上部消化管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组成肠干 沿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排列的局部淋巴结有 : 乙状结肠淋巴结, 左结肠淋巴结, 直肠上淋巴结 肠系膜上 下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成一条肠干, 注入乳糜池

62 图 大肠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5. 盆部的淋巴结盆部的淋巴管注入以下淋巴结群 ( 图 ): (1) 髂内淋巴结 internal iliac lymph nodes: 沿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排列, 收纳盆部脏器 臀部 盆壁 会阴深部等的深淋巴管, 汇入髂总淋巴结 (2) 髂外淋巴结 external iliac lymph nodes: 沿髂外动 静脉排列, 收纳腹股沟浅 深淋巴结 膀胱 前列腺 子宫颈和阴道上部等的淋巴管, 汇入髂总淋巴结 (3) 髂总淋巴结 common iliac lymph nodes: 沿髂总动脉排列, 收纳下肢 盆壁 盆腔脏器及腹壁下部的淋巴, 输出管分别注入左 右腰淋巴结 (4) 骶淋巴结 sacral lymph nodes: 沿骶正中动脉 骶外侧动脉排列, 收纳直肠 子宫 前列腺等的淋巴管, 输出管汇入髂内或髂总淋巴结 6. 下肢的淋巴结下肢的淋巴管分浅 深两种, 浅淋巴管伴浅静脉行于皮下, 深淋巴管伴深血管神经束, 最后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1) 腘淋巴结 popliteal lymph nodes( 图 ): 位于腘窝, 浅组沿小隐静脉末端分布, 深组分布于腘血管周围, 收集小腿后外侧部和足 小腿的深淋巴管 其输出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2) 腹股沟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图 ) 分上 下两组, 上组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下组位于大隐静脉末端, 收纳腹前壁下部 外阴部及下肢的浅淋巴管, 其输出管多数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少数注入髂外淋巴结

63 (3) 腹股沟深淋巴结 deep inguinal lymph nodes: 位于股动 静脉根部的附近, 收集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管及下肢的深淋巴管, 输出管注入髂外淋巴结 ( 二 ) 脾脾 spleen 是腹膜内位器官, 是体内重要的淋巴器官, 参与机体免疫反应 脾还具有储血 造血和滤血等功能 1. 脾的位置脾位于左季肋区, 与第 9~11 肋相对, 其长轴与第 10 肋相一致, 其位置可因体位 呼吸而有所改变, 站立时比平卧时约低 2.5 厘米 正常情况下, 脾在左肋弓下不能触及 2. 脾的形态脾为暗红色, 质软而脆, 受暴力打击易破裂 脾重约 100~200 克, 略呈长扁椭圆形 脾分为膈 脏两面, 上 下两端, 前 后两缘 其前缘锐利, 下部常有 2~3 个切迹称脾切迹, 肿大时可作为触诊脾脏的标志, 脾的后缘较钝圆 脾的膈面隆凸, 与膈相贴 其脏面凹陷, 近中央处称为脾门, 有进出脾的血管 神经出入 ( 图 ) 图 脾 ( 三 ) 胸腺 胸腺 thymus 为中枢淋巴器官, 位于上纵隔的前上部, 胸骨柄后方, 大血管根部的前面, 心包的前上方, 有时可突入颈根部 ( 图 )

64 图 胸腺 胸腺质软, 色灰红, 上窄下宽, 分为不对称的两叶 胸腺在新生儿及幼儿时期相对较大, 青春期最大, 此后随年龄增长逐渐萎缩, 腺组织多被脂肪组织代替 胸腺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内增殖 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 T 淋巴细胞, 经血液入淋巴结和脾, 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此外, 胸腺尚有其它内分泌功能 ( 袁张根朱晞 )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Cardiovascular System Arteries Arteries Arteri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的动脉 Arteries of systemic circulation 体循环的动脉 Arteri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的动脉 Pulmonary trunk 肺动脉干 Branches: left and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脉管系统 Vascular System 动脉 (The Artery) 器官外动脉基本规律 (The Basic Rules of Arterial System) 与人体的结构相适应, 有对称性 每一大局部都有 1~2 条动脉干 躯干部动脉分为脏支和壁支, 壁支具有节段性 常与静脉 神经伴行, 构成血管神经束, 多走行于身体屈侧 深部或隐蔽的部位 多以最短距离到达所支配脏器 管径并非完全决定于所供应器官的大小,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Cardiovascular System Arteries Arteries Arteri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的动脉 Arteries of systemic circulation 体循环的动脉 Arteri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的动脉 Pulmonary trunk 肺动脉干 Branches: left an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8--心脏

Microsoft PowerPoint - 8--心脏 2015-16 秋冬基础医学导论 脉管系统 Angiology LI JING, Ph D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derfreiefall@zju.edu.cn Oct. 20. 2015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淋巴系统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脉管系统 Angiology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 Ling Shucai 心血管系统 Ⅰ) 组成心 heart 动力泵动脉 arteries 运输血液离心毛细血管 capillaries 物质交换 veins 运输血液回心 Ⅱ) 血液循环 1. 体循环 systemic(greater) circulation 2. 肺循环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关于周测验, 网站资料等 : 梁华为老师 :liang.huawei@aliyun.com 章哲文助教 :zhangzw2900@163.com 夏强老师 脉管系统 Angiology 李静浙江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 jing.li@ion.ac.cn 2013.9.27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 The Cardiovascular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2013-14 春夏基础医学导论 脉管系统 Angiology 李静浙江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 jing.li@ion.ac.cn 2014.3.11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组成 : 心脏 heart 动力泵 动脉 arteries 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 毛细血管

More information

朱 捷 周 翔 平 刘 荣 波 陈 宪 卢 春 燕 李 真 林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年 3月第 21卷第 3期 262 J P ract R ad io,l M a r 2005, V o l 21, N o. 3 图 2A ~ C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箭头 )与起 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 (黒箭 )在胰头 前方吻合 成胰十二指 肠前动脉 弓 ( 粗白箭 ) 图 3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More information

脉管系统III-静脉和淋巴

脉管系统III-静脉和淋巴 心血管系统 - 静脉 淋巴 静脉瓣 venous valve 体循环静脉分浅 深两类 静脉 veins 数量多, 管腔大 管壁薄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 静脉的特点 : 浅静脉 ( 皮下静脉 ) 不与动脉伴行, 最后注入深静脉 深静脉 ( 伴行静脉 ) 静脉的吻合较丰富 名称和行程与伴行动脉相同 静脉网 / 静脉丛 结构特殊的静脉 硬脑膜窦 sinus of dura mater 板障静脉 diploic

More information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股前部 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本节讲述了股前部 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即在浅筋膜内的皮神经 浅血管 淋巴管和淋巴结等 股前部皮神经有股外侧皮神经 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皮支 ; 小腿前面和足背主要的皮神经有隐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和足背外侧皮神经 股前部的浅动脉起源于股动脉, 有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 下肢前面的浅静脉主要有足背静脉弓和大隐静脉 股前部 小腿前面和足背的皮神经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 人体形态学 讲 稿 任课学期 :16-17 学年上学期 专业班级 : 护理二班 主讲老师 : 廖彦博 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总 论 一 概述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各级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和散在的淋巴组织构成 二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结构特点 ( 一 ) 淋巴管道淋巴管道可分为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四级 1. 毛细淋巴管 lymphatic capillary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解剖学教研室 循环系统 ( 血管 淋巴系 ) 动力器官循环系统的枢纽 运输血液 动脉 (Artery) 一 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 1 配布与人体结构是相适应的 2 每一大局部都有 1~2 条动脉干 3 分壁支和脏支, 壁支保留原始分节状态 4 动脉常有静脉 神经伴行, 构成血管神经束 5 行程中, 多居于身体的屈侧 深部或安全隐蔽的部位 6 常以最短距离到达它所分布的器官 ( 睾丸动脉例外 )

More information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教案首页 第 20 次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11 月 20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3 年 11 月 13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 年级 2013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 口腔 预防 营养五年制 教员董玉琳职务 副教授资格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课学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循环系统 ( 第二章, 第七节 ) 静脉与淋巴 基本教材 : 基本教材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More information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胸部总结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 能够描述胸壁的层次结构和肋间血管 神经的分布, 乳房的结构及淋巴回流 ; 2. 胸膜的分部 胸膜及胸膜腔隐窝的概念, 肺和肺根的体表投影及其毗邻 ; 3. 心脏的位置 毗邻 外形, 心脏各腔内的结构, 心壁的构造, 心脏的传导系, 心脏的血管和和神经支配 ; 4. 纵隔的概念 分部和各脏器的位置关系 肺根的体表投影及毗邻 体表投影 前方约对第 2~4 肋间隙的前端,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董玉琳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Email:donganat@yahoo.com.cn 循环系统 ( 脉管系统 ) 是封闭的管道系统,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 组成 心血管系 淋巴管系 心脏 : 动力器官动脉 : 含 O 2, 将血液带到全身静脉 : 含 CO 2, 将全身血液带回心脏毛细血管 : 与周围细胞和组织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淋巴管道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管道,

More information

一、纵隔的概念和境界

一、纵隔的概念和境界 纵隔 概述内容 :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 纵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心包 心脏及出入心的血管 气管 主支气管 食管 胸导管 神经 胸腺和淋巴结等 它们之间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连结, 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 纵隔的前界是胸骨, 后界为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 底为膈 成人纵隔稍偏向左侧 纵隔的正常位置的维持取决于两侧胸膜腔压力的平衡 当一侧胸膜腔压力增高 ( 如气胸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第四节 节概述

第六章第四节 节概述 颈外侧区和胸锁乳突肌区 概述内容 : 相对于颈前区, 颈外侧区和胸锁乳突肌区覆盖了颈的外侧部, 是围于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前缘和锁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该区域内的主要内容有前 中 后斜角肌 ; 锁骨下动 静脉 ; 副神经 颈丛和臂丛 三块斜角肌起于第 3-6 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于第 1 2 肋, 其主要功能是使颈侧屈, 侧旋和提肋 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 胸阔内动脉 甲状颈干等分支分布到脑 胸阔 甲状腺

More information

节概述:

节概述: 臂前部 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臂前群肌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 喙肱肌 本群肌肉均受肌皮神经支配, 前臂前群肌按其作用可分为屈腕 屈指和前臂旋前的肌肉, 按其排列由浅入深可分为四层, 分别受桡神经 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分支支配 肱动脉及其分支尺 桡动脉分别发出分支营养这此肌肉, 同时, 这些肌肉在肘关节外形成肘窝, 在前臂与骨间膜构成前臂间隙 臂前部 肘前部和前臂前部的浅静脉和皮神经 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肤较薄,

More information

节概述:

节概述: 臂后部 前臂后部及手背 学习方法和建议 : 本节主要讲述了臂后部 前臂后部及手背的解剖构造 要求学员掌握臂后区群和前臂后区群的位置 ; 重要肉如肱三头 桡侧腕长伸 桡侧腕短伸 尺侧腕伸 指伸 旋后 拇长展 拇短伸 拇长伸的起止 作用及神经支配, 熟悉肱深动脉的走行 分支 分布以及桡神经的走行 分支及分布 概述内容 : 本节讲述了臂后区群和前臂后区群的位置 起止 作用及神经支配 臂后群为肱三头和肘,

More information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本 课 程 名 称 系 统 解 剖 学 授 课 班 级 及 专 业 2009 级 临 床 C 班 教 研 室 解 剖 学 教 研 室 教 师 及 职 称 朱 俊 德 ( 讲 师 ) 教 研 室 主 任 余 资 江 ( 教 授 )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务 处 制 1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10 年 3 月 3 日 授 课 2009 临 床 C 班 授

More information

骨下动脉也上行并向外离开上纵隔 由主动脉弓发出的三大分支在上纵隔内均无分支发出 4 检查肺动脉干: 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 伴随升主动脉上行, 稍向后在主动脉弓的下方, 分成左 右肺动脉 left & right pulmonary as. 追踪右肺动脉, 向右走行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后方, 进入右

骨下动脉也上行并向外离开上纵隔 由主动脉弓发出的三大分支在上纵隔内均无分支发出 4 检查肺动脉干: 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 伴随升主动脉上行, 稍向后在主动脉弓的下方, 分成左 右肺动脉 left & right pulmonary as. 追踪右肺动脉, 向右走行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后方, 进入右 实验十七 纵隔局解 纵隔 mediastinum 是指胸腔内左 右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 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由于出生后心向左侧偏移, 致使纵隔整体在胸腔内呈略偏左侧的正中位 纵隔前界是已经被剪断去除的胸骨和肋软骨, 后界是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方为胸廓上口, 下方是膈 纵隔的分区 : 以胸骨角水平向后, 达第 4 胸椎体下缘间的平面为界, 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两部 下纵隔又以心包前 后壁为界,

More information

此外, 肝门静脉系的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以及升 降结肠和十二指肠 胰 肝等脏器的小静脉, 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的属支 ( 如腰静脉, 低位肋间后静脉 膈下静 脉 肾静脉 睾丸或卵巢静脉等 ) 吻合 3. 腹股沟管的位置 各壁的构成及男性通行的结构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部, 腹股沟韧带内侧

此外, 肝门静脉系的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以及升 降结肠和十二指肠 胰 肝等脏器的小静脉, 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的属支 ( 如腰静脉, 低位肋间后静脉 膈下静 脉 肾静脉 睾丸或卵巢静脉等 ) 吻合 3. 腹股沟管的位置 各壁的构成及男性通行的结构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部, 腹股沟韧带内侧 写在前面的话 : 至少从去年来说, 历年题不是王道 所以不能只看历年题 Over 02 级 8 年制大题 1. 乳房淋巴引流乳房的位置 : 成人女性乳房的大部分位于胸大肌和胸肌筋膜表面的浅筋膜内, 上达第 2 肋, 下达第 6 肋, 内侧至胸骨侧缘, 外侧近腋中线 乳头平对第 4 肋间隙或第 5 肋 (3 分 ) 乳房的淋巴引流 :1 乳房外侧部的淋巴管沿胸大肌下缘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 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

More information

教学目标 1. 掌握各腔室结构及连接 2. 掌握房室瓣 半月瓣的基本图像 3. 掌握房间隔 室间隔的位置及连接 4. 熟悉心脏大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5. 了解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外形 2

教学目标 1. 掌握各腔室结构及连接 2. 掌握房室瓣 半月瓣的基本图像 3. 掌握房间隔 室间隔的位置及连接 4. 熟悉心脏大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5. 了解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外形 2 第五章心脏 大血管 第一节心脏解剖 超声教研室罗琼 教学目标 1. 掌握各腔室结构及连接 2. 掌握房室瓣 半月瓣的基本图像 3. 掌握房间隔 室间隔的位置及连接 4. 熟悉心脏大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5. 了解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外形 2 ( 一 ) 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心脏位于胸腔内中纵隔的前下部, 其前方是胸骨体及第 2~6 肋 软骨 两侧是肺与胸膜, 前方大部分被肺与胸膜遮盖, 仅下部有个 三角形区与胸骨体下半部和左

More information

6 在腋窝内腋动脉 腋静脉及臂丛的伴行关系 二 需要熟悉的内容 1 腋窝的构成( 一尖 一底 四壁 ) 前壁 ( 肌壁 ) 胸大肌 胸小肌 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腋窝壁的构成后壁 ( 肩背壁 )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和肩胛骨, 三边孔和四边孔内侧壁 ( 胸壁 ) 前锯肌 上 4 个肋骨和肋间肌外侧壁

6 在腋窝内腋动脉 腋静脉及臂丛的伴行关系 二 需要熟悉的内容 1 腋窝的构成( 一尖 一底 四壁 ) 前壁 ( 肌壁 ) 胸大肌 胸小肌 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腋窝壁的构成后壁 ( 肩背壁 )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和肩胛骨, 三边孔和四边孔内侧壁 ( 胸壁 ) 前锯肌 上 4 个肋骨和肋间肌外侧壁 上肢局解 第一节胸前外侧壁及腋窝 一 必需掌握内容 1 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的位置 形态与神经支配 2 锁胸筋膜及穿行结构 锁胸筋膜 : 位于锁骨下肌 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结构, 穿行结构有头静脉 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 3 三边孔 四边孔及穿行结构 三边孔, 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小圆肌之间, 其内侧的肌间隙, 内有旋肩胛动静脉穿过 四边孔, 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小圆肌之间, 其外侧与肱骨外科颈之间的间隙

More information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是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 阐述人体各局部区域结构和器官的位置 毗邻以及层次关系, 并适当联系临床应用的科学 医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临床课之前, 通过实地解剖而牢固掌握解剖学基本知识, 培养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为临床主要课程 内 外 妇 儿以及有关手术科室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是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 阐述人体各局部区域结构和器官的位置 毗邻以及层次关系, 并适当联系临床应用的科学 医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临床课之前, 通过实地解剖而牢固掌握解剖学基本知识, 培养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为临床主要课程 内 外 妇 儿以及有关手术科室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 ( 骨伤科学方向 ) 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02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限制性选修课学时 / 学分 :2.5 学分, 总学时 42, 理论 20, 实验 ( 见习 )20, 网络 2 一 课程简介 ( 居中, 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 课程简介 : 局部解剖学 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 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 研究人体的各个区域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

More information

节概述:

节概述: 胸壁前部 本节主要讲述了胸壁前部的胸部上肢肌及相应的深层血管和神经 胸壁前部皮肤较薄, 在浅筋膜中有皮神经 浅血管 浅淋巴管和乳腺等, 而乳腺的淋巴回流与炎症的扩散和癌细胞转移的途径关系密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胸部的深筋膜主要覆盖胸大肌和胸小肌, 可分为浅 深两层, 其中喙锁胸筋膜中有头静脉 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 胸外侧神经以及淋巴管穿过 ; 胸部上肢肌起于胸壁, 止于上肢骨, 包括胸大肌 胸小肌

More information

肩胛上神经 : 臂丛,C5C6, 起自上干, 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 伴肩胛上 动脉绕肩胛冈外侧缘转入冈下窝支配冈上 下肌, 肩关节 肌皮神经 :C5~C7, 臂丛外侧束, 穿喙肱肌, 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 肌支支配以上 三肌 肘关节下方, 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

肩胛上神经 : 臂丛,C5C6, 起自上干, 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 伴肩胛上 动脉绕肩胛冈外侧缘转入冈下窝支配冈上 下肌, 肩关节 肌皮神经 :C5~C7, 臂丛外侧束, 穿喙肱肌, 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 肌支支配以上 三肌 肘关节下方, 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 结业作业之脊神经总结 作者 : 边晔 201001003 枕下神经 :C1 后支,C1 后弓上方与椎动脉下方之间穿出, 经枕下三角, 支配枕下肌及 头半棘肌 枕大神经 :C2 后支内侧支, 在头下斜肌下缘与 C2 后弓上方穿出, 而后行径枕下三角表面, 至斜方肌起始腱处即上项线下方穿到皮下, 伴枕动脉分支在浅筋膜中上行, 分布于 枕部皮肤及支配头半棘肌 第 3 枕神经 :C3 后支内侧支, 在枕大神经下内方穿斜方肌浅出

More information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本节讲述了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指深筋膜及其所包裹的肌肉 神经 血管和淋巴管等, 在深层结构中要注意一些血管 神经行经的局部结构 要求学员掌握股前侧及内侧肌肉 ( 伸肌及内收肌 ) 的位置 形态和主要机能, 掌握局部结构的名称 位置和构成, 掌握股前部深层的各血管和神经的名称 位置 起源和分布 概述内容 : 股前部的肌肉主要为股前群肌和股内侧群肌 股前群肌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More information

颌面部的间隙

颌面部的间隙 颌面部的间隙 概述内容 : 颌面部上 下颌骨与周围的肌肉之间 或肌肉与肌肉 肌肉与器官之间, 存在着一些潜在间隙, 正常情况下, 这些间隙中充填着疏松结缔组织, 有的间隙还有神经 血管穿行, 从而使相邻的间隙彼此通连 当炎症感染时, 可循此途径蔓延, 脓液也可溃破筋膜, 扩散到邻近的间隙 相关内容 :( 第十章第五节文件夹中 05-1 文件 ) 概述关键词索引表 咬肌间隙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 ;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第三节 节概述

第六章第三节 节概述 颈前区 概述内容 : 颈前区是胸锁乳突肌前缘 前正中线和下颌骨下缘所围成的尖朝下 底朝上的倒置三角形, 颈前区可以分为四个小区, 分别是下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颈前区内的主要结构有三大腺体, 包括下颌下腺,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 颈内静脉及其颅外分支 ; 迷走神经 舌下神经 颈交感干等重要的神经结构 下颌下腺是位于下颌下三角内的唾液腺, 属外分泌腺,

More information

图 1. 心脏解剖 ( 前面观 ) 2 心脏壁的构成 : 由外向内是心外膜 心肌层 心内膜 (1) 心外膜 : 是覆盖在心脏表面的浆膜 (2) 心肌层 : 由心肌组织构成 心房肌层较薄 ( 厚度为 2-3 毫米 ), 心室肌层较厚, 左室肌尤厚 ( 厚度为 毫米, 约为右室肌层厚度的三倍

图 1. 心脏解剖 ( 前面观 ) 2 心脏壁的构成 : 由外向内是心外膜 心肌层 心内膜 (1) 心外膜 : 是覆盖在心脏表面的浆膜 (2) 心肌层 : 由心肌组织构成 心房肌层较薄 ( 厚度为 2-3 毫米 ), 心室肌层较厚, 左室肌尤厚 ( 厚度为 毫米, 约为右室肌层厚度的三倍 中国全科医学 杂志 心电图学 系列讲座 李中健李世锋申继红李帅兵 作者单位 :450014 郑州,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通信作者 : 李中健,E-mail:lizhongjian56@126.com 编者按 为帮助全科医生及基层医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心电图学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 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及科研能力, 应 中国全科医学 杂志社邀请,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编写了 心电图学 系列讲座,

More information

节概述:

节概述: 手掌部 手掌界于腕部与手指之间, 手掌的中央部凹陷, 即手心, 外侧部的隆起称为鱼际, 内侧部的隆起称为小鱼际 腕前区的桡腕关节 腕骨和腕掌关节的前面, 是前臂屈肌腱 神经 血管到达手掌的通路 手指掌面, 又称为指腹, 包括手指前面所有的软组织 手掌部层次结构多, 以掌心部为例由浅入深依次为 : 皮肤 浅筋膜 掌腱膜 掌浅弓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指浅 深屈肌腱和蚓状肌 手掌筋膜间隙 骨间掌侧筋膜 掌深弓和尺神经深支

More information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正常人体形态学宏观结构实习课教案 教案首页 第 21 次课授课时间 :2007 年 11 月 12 日教案完成时间 : 2007 年 3 月 6 日 课程名称形态学宏观年级 07 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教员姜大巍专业技术讲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 3 职务 ( 大 小班 ) 授课题目 ( 章, 节 )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脊神经实习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五版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1 总论 循环系统 : 是封闭连续的管道系统, 分布于人体各部,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功 能 : 运输 维持内外环境稳态 防御 内分泌 2 一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 心 动脉 毛细血管和静脉 1. 心 : 动力泵 有四腔 2. 动脉 : 运送血液离心 心 动脉 3. 毛细血管 : 连接动脉 静脉末梢 ; 物质交换的场所 4. 静脉 : 引导血液回心

More information

The Muscular System

The Muscular System Myology Ling Shucai 全身肌肉 600 多块占体重的 40% 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肌 (muscle) 的种类 1. 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2. 平滑肌 smooth muscle 3. 心肌 cardiac muscle 肌的构造与形态 Mophology of skeletal muscle 肌的命名原则 肌肉可根据共形状 大小 位置 起止点 纤维方向和作用等命名

More information

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

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 心肌缺血 损伤及梗死 付华教授 心肌缺血 损伤和梗死 myocardial ischemia, injury and infarction 冠状循环 coronary circulation 心肌缺血 myocardial ischemia 心肌损伤 myocardial injury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冠状循环 ( 前面观 ) 窦房结支右冠状动脉右室前支右房支右缘支

More information

下肢总结

下肢总结 下肢总结 本节从关节运动, 股骨干骨折及神经损伤等角度总结了下肢肌肉的功能, 下肢血管的走行及营养范围和下肢神经的分支分布 髋关节是多轴性的杵臼关节, 可作任一方向的运动 膝关节是不典型的滑车关节, 可作屈 伸和旋转运动 足关节由踝关节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 踝关节属滑车关节, 可沿水平冠状轴做跖屈和背屈 ; 距跟关节属平面关节, 距跟舟关节为球窝关节, 二者以跟骨后面中点至距骨颈中点的连线为轴进行足的内翻和外翻

More information

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胸膜 胸膜腔和肺 概述内容 : 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可分为互相移行的内 外两层, 内层被覆于肺的表面, 称为脏胸膜或肺胸膜 ; 外层衬于胸腔壁内面, 称为壁胸膜 壁胸膜依其所贴附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四个部分 支配壁胸膜的神经为肋间神经和膈神经, 由于胸膜脏 壁两层在肺根和肺韧带处互相移行, 在左 右两肺周围各形成了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在壁胸膜各部转折处, 脏 壁胸膜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9 次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3 月 31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4 年 3 月 24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I 年级 2013 年级 专业 层次 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制 教员 史娟 职务 副教授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 学时 3 授课题目 ( 章, 节 ) 胸部总结第七章胸部第六节胸部小结 基本教材 : 1. 人体解剖学 第 2 版, 李云庆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More information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定位前的准备 靶区的定义 勾画示例 靶区勾画学习班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定位前的准备 靶区的定义 勾画示例 靶区勾画学习班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唐源 金晶 靶区勾画学习班 2016.11.22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定位前的准备 靶区的定义 勾画示例 靶区勾画学习班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定位前的准备 靶区的定义 勾画示例 靶区勾画学习班 定位前的准备 嘱患者于定位前 1 小时排空膀胱 碘海醇溶于 1000ml 饮用水中, 于定位前 1 小时饮入 充盈膀胱

More information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人体解剖学 教案首页 第 29 次课授课时间 : 2007 年 3 月日教案完成时间 : 2006 年月日课程名称形态学宏观年级 02 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教员刘娜专业技术副教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 2 职务 ( 大 小班 ) 第七章第六节手部授课题目 ( 章, 节 ) 第八章下肢简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臀部第三节股部 ( 股三角 ) 1 彭裕文局部解剖学第五版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自编教材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肌学总论 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李云庆 (yunqing@fmmu.edu.cn) 内容及要求 1. 概述 2. 肌的构造和形态 3. 肌的命名原则 4. 肌的配布规律 5. 肌的营养与支配 6. 肌的辅助装置 7. 全身重要肌肉介绍 一 概述 1. 分类 (Classification) 平滑肌 : 内脏不随意肌 ; 内脏神经调节的中空器官 血管壁 ; 不随意肌 心肌 : 构成心壁 ;

More information

二、背肌Muscles of the Back

二、背肌Muscles of the Back 正常人体形态学宏观结构实习课教案 教案首页 第 9 次课授课时间 : 2007 年 9 月 24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7 年 3 月 6 日课程名称形态学宏观年级 07 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教员姜大巍专业技术讲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 5 职务 ( 大 小班 ) 授课题目 ( 章, 节 ) 第三章第二 三 四 五 六节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实习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五版北京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5 次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3 月 21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4 年 3 月 11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I 年级 2013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制 教员张富兴职务 教授 ( 资格 )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授课题目 ( 章, 节 ) 腹部总结 ( 第五章, 腹部 ) 基本教材 ( 或主要参考书 ) 基本教材 :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More information

血液由心脏射出, 经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再返回心脏, 如此循环不止 根据其循环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 图 9-1) 两种循环同时进行 1. 体循环 (systemic circulation) 当左心室收缩时, 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自左心室射出, 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 到达全身各部的

血液由心脏射出, 经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再返回心脏, 如此循环不止 根据其循环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 图 9-1) 两种循环同时进行 1. 体循环 (systemic circulation) 当左心室收缩时, 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自左心室射出, 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 到达全身各部的 第 6 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包括心血管系和淋巴系两部分 ( 图 9-1), 是一套密闭的连续的管道系统, 分布于全身 心血管系由心脏 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所组成, 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淋巴系包括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和散在的淋巴组织 淋巴液沿淋巴管道自周围向心脏方向流动, 最后注入静脉 循环系统的功能, 主要是不断地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

More information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 免费医学定向 ) 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系统解剖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01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4 学分, 总学时 72, 理论 34, 实验 ( 见习 )36, 网络 2 一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畴, 也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More information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正常人体形态学宏观结构实习课教案 教案首页 第 38 次课授课时间 : 2007 年 3 月日教案完成时间 : 2006 年月日 课程名称形态学宏观年级 02 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教员专业技术授课方式小班学时 2 职务 ( 大 小班 ) 授课题目 ( 章, 节 ) 第三章第一 二 六节胸部概述 胸壁 纵隔第四章第一 二节腹部概述 腹前外侧壁及腹股沟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 彭裕文局部解剖学第五版北京

More information

《麻醉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 I 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100302 课程名称 : 麻醉解剖学英文名称 :Anesthesioanatomy 总学时 :54 学时 ( 理论课 :30 学时 ; 实验课 :24 学时 ) 自主学习 :20 学时 学 分 :3 学分 适用对象 : 麻醉学专业课程考核 : 终结性考核, 占总成绩 70% 形成性考核, 占总成绩 30% 其中包括实验考核 (10%) 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2 次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3 月 13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4 年 3 月 6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I 年级 2013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年制 教员张富兴职务 教授 ( 资格 )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颈部器官布局及筋膜 ( 第三章颈部 ) 基本教材 ( 或主要参考书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基本教材

More information

腹前外侧壁层次

腹前外侧壁层次 腹前外侧壁层次 意义 腹前外侧壁是腹部手术的入路部位, 了解它的层次和结构特点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 ( 一 ) 皮肤 腹前外侧壁皮肤薄而有弹性, 易与深部的组织分离 除腹股沟区皮肤移动性较小外, 其余则有较大的移动性 腹部中点稍下方为脐 胎儿娩出脐带脱落后, 脐的局部封以致密的结缔组织板, 叫做脐筋膜, 向深部直接与腹膜壁层相连, 形成了腹壁最薄弱的部位, 也是疝的好发部位 ( 二 ) 浅筋膜 由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More information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 系统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4 学分, 总学时 62, 理论 38, 实验 ( 见习 )24, 网络 0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 人体形态学属于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 系统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4 学分, 总学时 62, 理论 38, 实验 ( 见习 )24, 网络 0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 人体形态学属于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 系统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12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4 学分, 总学时 62, 理论 38, 实验 ( 见习 )24, 网络 0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 人体形态学属于形态学科范畴, 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两部分,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

More information

肾脏

肾脏 肾脏 ( 一 ) 肾的形态 位置和毗邻 ( 图 01-01 肾的位置和比邻 ; 图 01-02 肾的位置和比邻后面 观 ) 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呈红褐色, 可分为上 下两端, 内 外两缘和前 后两 面 前面略凸隆, 后面平坦 ; 外侧缘呈弓形, 凸弯向外侧, 内侧缘中部凹陷, 有肾动 静 脉, 淋巴管和输尿管出入, 叫做肾门 进出肾门的诸结构为结缔组织所包绕, 叫做肾蒂 右侧肾蒂较短 肾蒂内结构排列的顺序是

More information

一 解剖及定位要求二 CTV 及淋巴引流区定义三 靶区勾画图像展示四 争议问题

一 解剖及定位要求二 CTV 及淋巴引流区定义三 靶区勾画图像展示四 争议问题 2017 年 7 月 8 日 一 解剖及定位要求二 CTV 及淋巴引流区定义三 靶区勾画图像展示四 争议问题 直肠动脉分布 : 1 直肠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分支, 起始于左髂总动脉下缘 ( 腰 5 下缘到骶骨岬水平 ), 分布于直肠上段和乙状结肠末端 2 直肠下动脉: 髂内动脉的二三级分支 ( 脏支 / 前支 ), 细 广 差异大, 分布于中下段直肠前侧壁 ; 3 肛动脉: 起源于阴部内动脉,

More information

至髂前上棘, 再自髂前上棘水平切至半月线, 将腹外斜肌翻向内侧 观察位于腹外斜肌深面的腹内斜肌, 其肌纤维由外下走向内上, 恰与腹外斜肌的纤维方向相交叉 腹内斜肌的后部肌纤维止于下 3 肋的下缘, 其余大部分移行为腱膜 ( 图 11-3) (3) 翻腹内斜肌切口同腹外斜肌, 将肌翻向内侧 注意, 此

至髂前上棘, 再自髂前上棘水平切至半月线, 将腹外斜肌翻向内侧 观察位于腹外斜肌深面的腹内斜肌, 其肌纤维由外下走向内上, 恰与腹外斜肌的纤维方向相交叉 腹内斜肌的后部肌纤维止于下 3 肋的下缘, 其余大部分移行为腱膜 ( 图 11-3) (3) 翻腹内斜肌切口同腹外斜肌, 将肌翻向内侧 注意, 此 腹部腹部 abdomen 介于胸部与盆部之间, 由腹壁 腹膜 腹腔脏器及腹部血管 神经 淋巴等组成 境界腹壁 abdominal wall 的上界由剑突 肋弓 第 11 肋前端和第 12 肋下缘至第 12 胸椎的连线构成 ; 其下界即盆部上界, 由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嵴 耻骨结节 腹股沟韧带 髂前上棘 髂嵴及第 5 腰椎棘突的连线构成 腹壁以腋后线为界, 分为腹前外侧壁和腹后壁 腹腔 abdominal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37 次课授课时间 2011 年 6 月 10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1 年 6 月 8 日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年级 2010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员李辉职务副教授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授课题目 ( 章, 节 ) 腹部总结 ( 第八章第六节 ) 1.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年出版基本教材 2. 格氏解剖学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4 次课授课时间 2011 年 3 月 31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1 年 3 月 22 日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年级 2010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员王亚云职务副教授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授课题目 ( 章, 节 ) 上肢总结 ( 第五章, 第七节 ) 基本教材 ( 或主要参考书 ) 1.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5 次课授课时间 2011 年 4 月 2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1 年 3 月 31 日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年级 2010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员董元祥职务教授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授课题目 ( 章, 节 ) 颈部器官布局及筋膜 ( 第六章, 第七节 ) 1.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年出版基本教材 2.

More information

心脉视野201311

心脉视野201311 临床进展 江苏省人民医院Castor覆膜支架临床试验进展 先锋学术 烟囱 技术用于缺乏锚定区的主动脉弓病变 症状性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腔内修复术 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夹层及动脉瘤腔内治疗策略 行业新知 总第7期 2013/11 Horizon 临床进展 江苏省人民医院 Castor 覆膜支架临床试验进展 2013 年 4 月 8 日,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 ( 上海 ) 有限公司 Castor 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More information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L/O/G/O 一例臂丛神经损伤患 者的康复护理查房 手外伤康复科唐帮坤 主要内容 1. 病人相关资料 2. 臂丛神经解剖知识 3. 五大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4. 整体护理 5. 效果评价 6. 总结 内容一 病人相关资料 患者 : 陈小梅 年龄 :23 岁 职业 : 工人 病史资料 时间救治医院 原因 入住我院时间 诊断 2014 Your text 年 in 2 here 月 22 日 清远佛冈县人民医院

More informa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1 2 3 4 第一章 绪论与细胞 绪 论 一 如何学习形态学及实验目的 正常人体形态学 human morphology 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是解剖学 human anatomy 组织学和胚胎学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融合而成的一门从宏观至微观结构的课程, 人体解剖学主要从宏观上观察和研究人体各器官的形态 结构及相互位置关系, 组织学则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 一. 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模拟试题一 1. 椎间盘 : 在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 由纤维软骨盘的髓核构成 2. 咽峡 : 腭垂 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 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3. 膀胱三角 : 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粘膜光滑无皱襞, 是膀胱癌和膀胱结核的好发部位 4. 静脉角 : 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叫静脉角, 是淋巴导管汇入静脉的部位 5. 神经核 :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More information

11

11 人体形态学 ( 解剖 ) 讲稿 第 2 次课 内容 : 内容 : 肌学 消化系统 时间 :2014-2015 学年上学期班级 :2013 级护英授课教师 : 杨瑞 人体形态学 ( 解剖 ) 讲稿 2013 级护英 BJ0107012_01 杨瑞讲师 肌 学 ( 一 ) 概述 1. 肌的形状和构造 : 可分为长肌 短肌 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每块骨骼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阔肌的腱薄而宽阔, 故称腱膜

More information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2014 版 ) 二 需要熟悉的内容 1. 内脏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2. 牵涉性痛的概念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 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 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 三 应该了解的内容 1. 主要内脏神经丛的分布 2. 内脏感觉神经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2014 版 ) 二 需要熟悉的内容 1. 内脏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2. 牵涉性痛的概念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 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 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 三 应该了解的内容 1. 主要内脏神经丛的分布 2. 内脏感觉神经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2014 版 ) 内脏神经系统大纲 一 必需掌握内容 1.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支配器官 ( 效应器 ) 骨骼肌 ( 受意志控制 ) 心肌 平滑肌和腺体 ( 不受意志控制 ) 神经元数目 ( 低级中 枢 效应器 ) 一个神经元 : 从低级中枢 直接到效应器 二个神经元 : 从低级中枢到效应器要 经一个植物神经节换元节前神经元

More information

2 神经: 到臀部的神经来自骶丛, 最粗大的坐骨神经自梨状肌下孔穿出, 在浅中层臀肌间下行到股后区 在坐骨神经内侧穿行的是股后皮神经, 追踪此神经下行到股方肌表面时, 发出会阴支 perineal br. of post. fem. cutan. n. 向内绕过坐骨结节下方行向会阴部 在行经臀大肌下

2 神经: 到臀部的神经来自骶丛, 最粗大的坐骨神经自梨状肌下孔穿出, 在浅中层臀肌间下行到股后区 在坐骨神经内侧穿行的是股后皮神经, 追踪此神经下行到股方肌表面时, 发出会阴支 perineal br. of post. fem. cutan. n. 向内绕过坐骨结节下方行向会阴部 在行经臀大肌下 实验三 臀部及股后部局解 一 皮肤切口沿髂嵴上方 1cm 做水平切口, 向内达后正中线, 向外达臀部外缘 自水平切口内端沿后正中线向下垂直切口抵达肛门上缘 1cm 处, 绕肛门做一环形切口, 再由环形切口下端沿臀纹向外做一弧形切口, 达股骨大转子下方约 1cm 处, 将皮肤向外翻开 臀部皮肤较厚, 皮下脂肪丰富, 切皮时可带些脂肪组织, 但在骶骨后面及髂嵴外上方处脂肪较少剥离时应尽量少带脂肪组织以防损伤神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肱骨骨折及腋窝探查.docx

Microsoft Word - 肱骨骨折及腋窝探查.docx 肱骨近端 肱骨干和肱骨远端骨折, 以及腋窝探查 上台大夫 : 高鹏上台同学 : 陈露璐 马翔雯 韦人 杨阳 手术步骤 一 肱骨近端骨折 本次课程所选择的入路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经典入路, 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DP), 又称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1. 划定皮肤切口 切口起于喙突, 沿胸三角沟止于三角肌止点 2. 切开皮肤与浅筋膜 3. 保护头静脉 若是头静脉已经暴露, 可两段结扎并截断 4. 沿肌肉间隙分离软组织,

More information

南华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教案

南华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教案 局部解剖学 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131102004 学时 :72 学时 ( 理论 24 学时, 实践 48 学时 ) 学分 :4.5 一 考试对象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各专业学生 二 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了解学生对 局部解剖学 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督促学生学习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了解教学效果, 从而更好地适应后续课程和临床的需要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6 年 理 療 6 1 類 療 理 理 1 ˍˍˍˍˍˍˍ 不 80 1.25 2 不 1 pore of Kohn 年 列 數 數 數 數 2 類 4 6 6 16 16 26 26 28 3 列 滑 來 4 降 5 1-5 15-20 50-100 250-500 6 列 力 pulmonary surfactant type pneumocytes 泌 力 surface tension compliance

More information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广西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系统解剖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01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6 学分, 总学时 102, 理论 48, 实验 ( 见习 )48, 网络 6 一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 位置毗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 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医学影像教研室 余建群 本节课学习内容 心血管正常解剖结构 心血管常用检查方法 ( 放射 ) 正常心血管影像表现 心血管异常的基本征象 (X 线表现 )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脏的位置 胸腔中纵隔, 裹以心包 处于胸骨和第 2-6 肋软骨的后方, 第 5-8 胸椎的前方 2/3 居人体正中线的左侧,1/3 在其右侧 心脏的外形 一底一尖二面三缘四沟

More information

144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年 4 月第 11 卷第 2 期 ChinJDigSurg,April2012,Vol.11,No.2 导出并转化成 JPGE 格式储存, 并导入 ACDSee9.0 MesageCenter 转化成 BMP 文件, 调整图像大小后导入 MI 3DVS 中, 依次

144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年 4 月第 11 卷第 2 期 ChinJDigSurg,April2012,Vol.11,No.2 导出并转化成 JPGE 格式储存, 并导入 ACDSee9.0 MesageCenter 转化成 BMP 文件, 调整图像大小后导入 MI 3DVS 中, 依次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年 4 月第 11 卷第 2 期 ChinJDigSurg,April2012,Vol.11,No.2 143 影像集锦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三维重建特点 方驰华叶荣强项楠范应方陈建新刘星星 Characteristicsof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ofthe portalvein systemsofpatientswith portalhypertension

More information

第四节

第四节 人体形态学 讲 稿 任课学期 :16-17 学年上学期 专业班级 : 护理一班 主讲老师 : 廖彦博 躯干 Muscles of Trunk 躯干包括背 胸 膈 腹和会阴 一 背 muscles of back 斜方 trapezius 背阔 latissimus dorsi ( 一 ) 背浅肩胛提菱形 ( 一 ) 背深 竖脊 erector spinae 夹 二 胸 muscles of thorax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5 次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3 月 18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3 年 3 月 10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I 年级 2012 年级 专业 层次 教员 张富兴 职务 授课方式副教授 ( 大 小班 ) 临床 空医 口腔 预防 营养 五年制 大班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下肢总结 ( 第四章, 第九节 ) 基本教材 :.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More information

悉各部的表面解剖, 能写出解剖记录, 画出必要的简图, 能进行分析 综合, 以达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内容 绪论 局部解剖学的概念 ; 人体层次结构概况 ; 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技术要领 ; 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基本要求 ⑴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 ⑵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三大特点 : 位置

悉各部的表面解剖, 能写出解剖记录, 画出必要的简图, 能进行分析 综合, 以达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内容 绪论 局部解剖学的概念 ; 人体层次结构概况 ; 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技术要领 ; 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基本要求 ⑴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 ⑵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三大特点 : 位置 局部解剖学 课程教学大纲 Regional Anatomy 课程编号 :131102004 学时 :72 ( 理论 24, 解剖操作 48) 学分 :4.5 适用对象 : 临床医学先修课程 : 系统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 根据临床实际需要, 着重研究人体各个局部的层次结构 区域内重要结构和器官的位置形态及其相互毗邻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

More information

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2. 颈动脉扭曲的形态多呈 A. 串珠状 B. 腊肠形 C. S 型 D. 梭形 E. 柱形 答案 :C 解析 : 颈动脉扭曲是指颈动脉的过度弯曲, 常呈 S 形或 C 形 3. 通过无名动脉和主动脉弓相连的血管是 A. 左颈总动脉 B. 右颈总动脉

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2. 颈动脉扭曲的形态多呈 A. 串珠状 B. 腊肠形 C. S 型 D. 梭形 E. 柱形 答案 :C 解析 : 颈动脉扭曲是指颈动脉的过度弯曲, 常呈 S 形或 C 形 3. 通过无名动脉和主动脉弓相连的血管是 A. 左颈总动脉 B. 右颈总动脉 第三章血管疾病 单选题 1. 以下不能区分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是 A. 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的外侧 B. 颈内静脉内径大于颈总动脉 C. 颈内静脉位于甲状腺的后方 D. 气管 食管位于颈总动脉的内侧 E. 颈内静脉有静脉瓣膜 答案 :C 解析 :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 沿颈总动脉 甲状腺外侧下行, 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其内有一对静脉瓣, 可防止头臂静脉中的血液逆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三章-血管疾病.doc

Microsoft Word - 第三章-血管疾病.doc 第三章 血管疾病 单选题 1. 以下不能区分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是 A. 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的外侧 B. 颈内静脉内径大于颈总动脉 C. 颈内静脉位于甲状腺的后方 D. 气管 食管位于颈总动脉的内侧 E. 颈内静脉有静脉瓣膜 答案 :C 解析 :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 沿颈总动脉 甲状腺外侧下行, 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其内有一对静脉瓣, 可防止头臂静脉中的血液逆流

More information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下肢总结 张富兴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1. 结构特点 2. 关节运动 3. 肌肉配布 一 下肢的运动结构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运动, 以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 故下肢须比上肢更强壮 稳定 1. 重心 : 髋关节 - 第 2 骶椎的前方重力线 : 髋关节稍后方, 膝及踝关节之前, 行向外, 通过足舟骨 2. 牢固性 : 关节面的形态 ; 韧带的粗细 数量和强度 ; 周围肌肉的大小和强度 跳跃韧带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运动系统 第三章肌学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 总论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体表的肌性标志 1 第一节总论 根据构造分为 : 平滑肌心肌骨骼肌 全身肌肉 600 多块占体重的 40% 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2 一 肌的形态和构造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肌腱 红肌主要由红肌纤维组成, 较细小, 收缩较慢, 但作用持久 ; 白肌主要由白肌纤维组成, 较宽大, 收缩较快, 能迅速完成特定的动作,

More information

diliuzhang-houzhijiepou

diliuzhang-houzhijiepou Topographic Anatomy of the Dog 犬局部解剖学 Lei Zhihai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 NAU Dissection of the Pelvic limb of Dog 犬后肢解剖 2008 年 11 月 Chapter 6:Dissection of the Pelvic limb of Dog 1 界限 limit 后肢分为臀部

More information

第一节心脏的结构和泵血功能掌握心脏的结构及泵血过程 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了解其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血管生理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掌握神经与体液因素如何影响心血管的活动

第一节心脏的结构和泵血功能掌握心脏的结构及泵血过程 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了解其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血管生理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掌握神经与体液因素如何影响心血管的活动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心脏的结构和泵血功能掌握心脏的结构及泵血过程 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了解其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血管生理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掌握神经与体液因素如何影响心血管的活动 概述 循环系统 : 细胞外液 ( 包括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 ) 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包括 : 血液循环 组织液循环 淋巴循环 其中最主要为血液循环,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消化系统 The Digestive System 消化腺 alimentary gland 肝 liver 胰 pancreas 肝 liver ( 一 ) 肝的形态 膈面 diaphragmatic surface 以镰状韧带 falciform ligament 冠状韧带 coronary ligament 分肝左右叶 right and left lobe of liver 和肝裸区 bare

More information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肺循环和体循环模式图 心脏 (heart)- 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动脉 (artery)- 分送血液到各器官和组织的管道 毛细血管 (capillary)-

More information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学专业 局部解剖学 实验指导 前 言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 阐述人体各局部区域结构和器官的位置 毗邻以及层次关系, 并适当联系临床应用的科学 医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临床课之前, 通过实地解剖而牢固掌握解剖学基本知识, 培养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为临床主要课程 内 外 妇 儿以及有关手术科室打下比较坚实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教学方式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he Visceral Nerve 内脏神经 Ling Shucai Introduction Place of the PNS in the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Comparision of the somatic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More information

学习内容 1. 神经干 / 丛阻滞麻醉概论 2. 颈丛神经阻滞 3. 臂丛神经阻滞 4. 股神经阻滞 5. 坐骨神经阻滞

学习内容 1. 神经干 / 丛阻滞麻醉概论 2. 颈丛神经阻滞 3. 臂丛神经阻滞 4. 股神经阻滞 5. 坐骨神经阻滞 华西麻醉手术中心刘飞 学习内容 1. 神经干 / 丛阻滞麻醉概论 2. 颈丛神经阻滞 3. 臂丛神经阻滞 4. 股神经阻滞 5. 坐骨神经阻滞 一 神经干 ( 丛 ) 阻滞麻醉 :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神经干 ( 丛 ) 旁, 暂时地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 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 取决于手术范围 手术时间以及病人的精神状态及合作程度. 只要阻滞的区域和时间能满足手术的要求, 神经阻滞可单独应用或作为辅助手段.

More information

图 肌的起止点 二 肌的起止点和配布 ( 一 ) 肌的起止点肌附着于两块以上的骨, 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 收缩时牵动骨而产生运动 肌的起点指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 ; 肌的止点指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 图 1-2-2) 肌的起 止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置换 ( 二 ) 肌的配布肌大多

图 肌的起止点 二 肌的起止点和配布 ( 一 ) 肌的起止点肌附着于两块以上的骨, 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 收缩时牵动骨而产生运动 肌的起点指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 ; 肌的止点指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 图 1-2-2) 肌的起 止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置换 ( 二 ) 肌的配布肌大多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二章骨骼肌 第一节肌学总论 一 肌的形态和构造肌 (muscle) 附着于骨, 由肌腹 (muscle belly) 和肌腱 (tendon) 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横纹肌纤维组成, 色红 柔软 有收缩能力 肌腹外包有肌外膜 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 色白 强韧 无收缩能力, 位于肌腹两端, 附着于骨 扁肌的腱性部分称为腱膜 (aponeurosis) 肌的形态多种多样,

More information

中央, 其下端 ( 子宫颈 ) 接阴道, 子宫底朝向前上方, 两侧与输卵管相连 输卵管的外侧端接近于骨盆入口处, 与髂内 髂外动脉夹角内的卵巢相邻接 子宫和阴道上部后方有直肠, 直肠后面也贴骶骨前面, 向下穿盆膈续肛管 输尿管经盆腔上口入盆, 沿盆侧壁向前下行, 后折向内下行, 经子宫颈两旁而通入膀

中央, 其下端 ( 子宫颈 ) 接阴道, 子宫底朝向前上方, 两侧与输卵管相连 输卵管的外侧端接近于骨盆入口处, 与髂内 髂外动脉夹角内的卵巢相邻接 子宫和阴道上部后方有直肠, 直肠后面也贴骶骨前面, 向下穿盆膈续肛管 输尿管经盆腔上口入盆, 沿盆侧壁向前下行, 后折向内下行, 经子宫颈两旁而通入膀 实验二十二 盆部局解 一 概述及盆部会阴部正中矢状面分离 盆部 pelvis 经骨盆上口通连腹腔, 而盆下口由盆膈和尿生殖膈封闭而形成盆腔 pelvic cavity 在已完成腹部和下肢解剖的尸体进行盆部和会阴解剖, 首先要将尸体移至解剖台的一端, 两腿向外分开, 自会阴部向前 ( 上 ) 做正中矢状面锯开达髂嵴上缘水平, 然后再沿髂嵴上缘水平, 由外向内沿水平面锯断一侧半的腰椎, 与矢状锯缝相交,

More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Title Here on Two Lines When Needed

Presentation Title Here on Two Lines When Needed 宫颈癌外放疗的靶区勾画 北京协和医院胡克 2017-7-9 1 宫颈癌的直接侵犯 前 侧 后 上 下 膀胱宫旁结缔组织 盆壁直肠阴道间结缔组织 直肠宫体阴道穹隆 阴道壁 阴道粘膜淋巴管逆行播散 远端阴道 2 宫颈癌的淋巴转移 内脏周围淋巴结 : 引流到髂外 髂内 骶前 膀胱前 侧 后 下淋巴结泌尿隔内相应膀胱表面 阴道旁 子宫颈旁淋巴结阴道 子宫颈侧方 直肠周淋巴结 直肠的左右侧, 盆隔后方 3 宫颈癌的淋巴引流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运动解剖学 1 运动解剖学方位术语及运动学术语 superior inferior 上下 cranical caudal 颅侧尾侧 anterior posterior 前后 ( 腹背 ) ventral dorsal 腹背 ( 前后 ) medial lateral 内外 internal external 内外 superficial profound 浅深 proximal distal 近远

More information

II-III期B型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联合或不联合精确放疗的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研究

II-III期B型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联合或不联合精确放疗的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研究 头颈部正常组织勾画共识 DAHANCA/EORTC/GORTEC/HKNPCSG /NCIC CTG/NCRI/NRG/TROG 张烨 无共识 勾画差异明显 新共识背景 正常组织勾画 正常组织限量标准不一致 Radiother Oncol 2000; 56: 135-150. Radiother Oncol 2003; 69: 227-236. Radiother Oncol 2006; 79: 15-20.

More information

¹Ú-Ç»¾²Âö·ÖÁ÷Êõ

¹Ú-Ç»¾²Âö·ÖÁ÷Êõ 编号 1.14.2.6 手术名称 冠- 腔静脉分流术 英文名称 coronary-caval shunt 别名 冠状静脉与下腔静脉搭桥分流术 ICD 编码 39.1 06 相关解剖 门静脉高压症相关解剖及知识门静脉系统的解剖见图 1.14.2.6-0-1 门静脉系统的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 是一种无瓣膜的低压力静脉系统, 它包 括腹腔消化道内脏和肝脏两个系统 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于胰颈部后方汇合而成,

More information

五年制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麻醉.doc

五年制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麻醉.doc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 供五年制本科各专业使用 ) 盛华均主编 重庆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二零零二年十月 1-1 - 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张励才主编的 麻醉解剖学 五年制新世纪教材, 和我室自编 局部解剖学实习指导, 结合我校教学计划制定和学时安排, 制定了麻醉专业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基本要求, 供五年制麻醉医学专业的学生使用 麻醉解剖学共 97 学时, 其中大班理论课为 7 学时, 小班理论加实验课为

More information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广西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和生理学 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14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限选课学时 / 学分 :3 学分, 总学时 51( 解剖 24), 理论 36( 解剖 18), 实践 12( 解剖 6), 网络 3 一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 位置毗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

More information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2018 年秋季报考博士上线考生名单 序号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名称 学位类型外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报考类别 备注 1 18037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2 18039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3 18042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4 18043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5 180474

More information

808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 电子版 )2010 年第 5 卷第 6 期 ChinJInjuryRepairandWoundHealing(ElectronicEdition),December2010,Vol5,No.6 二 穿支皮瓣的分布 [5] 2006 年杨大平等对全身皮肤穿支血管的数量

808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 电子版 )2010 年第 5 卷第 6 期 ChinJInjuryRepairandWoundHealing(ElectronicEdition),December2010,Vol5,No.6 二 穿支皮瓣的分布 [5] 2006 年杨大平等对全身皮肤穿支血管的数量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 电子版 )2010 年第 5 卷第 6 期 ChinJInjuryRepairandWoundHealing(ElectronicEdition),December2010,Vol5,No.6 807 综述 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张军王凌峰蔡金东王宏 穿支皮瓣 (perforatorflap) 是在肌皮瓣的基础上, 分离出肌肉组织, 以穿出肌肉和肌间隔营养皮肤 脂肪及浅筋膜的细小动脉为轴的一种轴型皮瓣

More information

The Elbow Normal and Basic Pathological Sonography 肘关节正常和基础病理超声表现 Elbow anatomy 肘关节解剖 Systemic scan technique and sonographic anatomy 系统扫查技术以及超声下解剖 Ba

The Elbow Normal and Basic Pathological Sonography 肘关节正常和基础病理超声表现 Elbow anatomy 肘关节解剖 Systemic scan technique and sonographic anatomy 系统扫查技术以及超声下解剖 Ba Standardized scan elbow normal & basic pathology 肘关节标准扫描 正常和基础病理超声表现 APLAR Pre-congress Course 2016 Shanghai Dr Carrel Ka-lung Yu 余嘉龙博士 Hong Kong Society of Rheumatology 香港风湿学会 The Elbow Normal and Basic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elvis.doc

Microsoft Word - Pelvis.doc Models: Pelvis and Perineum F12 女性骨盆內臟 33 直腸 Rectum 37 大陰唇 Labium majus 38 小陰唇 Labium minus 39 陰蒂 Clitoris 40 陰蒂包皮 Prepuce of clitoris 41 陰道 Vagina 45 子宮 Uterus 46 輸卵管 Uterine tube 47 繖部 Fimbriae 48 卵巢

More information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腹部总结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 能够说出腹壁基本层次结构和腹股沟区解剖学特点 2. 理解并准确阐述腹膜和腹膜腔的结构特点 3. 能够描述门静脉构成及其主要属支以及临床意义 4. 能够说出腹部器官的毗邻关系和重要局部结构 5. 理解腹部结构的特殊性 一 腹腔器官和腹膜的形态发生概况 1 原始消化管 2 原始体腔 3 腹膜腔上部器官和腹膜的演化 (1) 胃的转位 (2) 十二指肠的转位

More information

第 1 篇心血管系统解剖 生理和病理 第 1 节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 一 心包 心脏 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和大血管根部外表的一个纤维浆膜囊, 分壁 脏两层 壁层的外层是坚韧的纤维层, 内层为菲薄 光滑的浆膜层, 可以分泌浆液 壁层心包与脏层心包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腔内仅含 20 ml 左右的浆液, 以滑润心脏, 减少搏动时的摩擦 心包因有坚韧的纤维层, 心包腔又小, 腔内如出现出血或渗液, 将压迫心脏,

More information

¹Ú×´¶¯ÂöÒì³£ÆðÔ´Óڷζ¯Âö

¹Ú×´¶¯ÂöÒì³£ÆðÔ´Óڷζ¯Âö 疾病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英文名 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 缩写 别名 ICD 号 I77.8 概述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包括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畸形和起源于肺动脉畸形两大类 本节重点讨论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极少见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指 1 支冠状动脉或其分支 ( 左前降冠状动脉或左回旋冠状动脉 ) 或

More information

食管腹部

食管腹部 食管腹部 食管腹部甚短, 约 1~2 cm, 在通过食管裂孔处构成第三狭窄 ( 距中切牙约 40 cm) 下端与胃贲门相续, 其左 右缘分别与胃大 小弯相续, 左缘与胃底向左上方的膨 隆间的夹角叫做贲门切迹 食管前 后面有迷走神经前 后干走行 食管腹部由胃左动脉及膈下动脉的分支供给, 静脉回流经胃静脉入门静脉 食管腹部 的淋巴回流至胃左淋巴结 第八章第四节第一个知识点关键词索引表 关键词英文解释 食管腹部甚短,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