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Transcription

1 1

2 2

3 3

4 4

5 第一章 绪论与细胞 绪 论 一 如何学习形态学及实验目的 正常人体形态学 human morphology 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是解剖学 human anatomy 组织学和胚胎学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融合而成的一门从宏观至微观结构的课程, 人体解剖学主要从宏观上观察和研究人体各器官的形态 结构及相互位置关系, 组织学则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这门课程组合的目的是淡化学科意识, 注重相关知识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 充分体现 人体结构 的整体概念, 注重形态学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与其功能关系的学科, 它的内容包括细胞 cell 基本组织 basic histology 和器官系统 organ and system 三部分内容 医学胚胎学 medical embryology 是学习和观察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发育的科学, 实验内容包括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各器官系统的发生及先天性畸形 实习课目的是通过运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标本, 准确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 达到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是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 观察分析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力, 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肃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完成画图作业, 训练同学们用绘图方式准确表达所观察结构的能力 胚胎学的实习是通过对实物标本和模型的观察, 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课的内容主要是同学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和器官染色后的石蜡切片 铺片 涂片 磨片和示教的染色标本 每次实验课都配有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多媒体课件 胚胎学实验有实物标本 模型 录像片和多媒体课件 实验课中老师首先讲解实验课的内容 重点观察的结构 难点及易混淆的结构 绘图要求及小结作业 在实验中老师辅导答疑, 实验课结束前组织同学们讨论 总结实习课的内容 每次实验课都要完成绘图和实验小结作业 二 解剖学基本术语 解剖学基本术语是正确描述人体器官的位置关系和形态结构的依据 是国际上统一认可的标准术语, 因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必须掌握 ( 一 ) 标准的解剖学姿势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anatomical position 为身体直立, 两眼向前平视, 两腿并拢, 足尖向前, 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 ( 二 ) 常用方位术语 1. 上和下 : 近头者为上 ( 或称颅侧 ), 近足者为下 ( 或称尾侧 ) 2. 前和后 : 近腹侧者为前 ( 或称腹侧 ), 近背侧者为后 ( 或称背侧 ) 3. 内侧和外侧 : 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 远者为外侧 5

6 4. 内和外 : 为描述空腔性器官的术语, 近内腔者为内, 远者为外 5. 浅和深 : 以体表为准, 近表面者为浅, 远者为深 6. 近侧和远侧 : 为描述四肢的术语, 近躯干者为近侧, 远者为远侧 7. 尺侧和桡侧 : 指上肢的内侧和外侧 8. 胫侧和腓侧 : 指下肢的内侧和外侧 ( 三 ) 轴和面依据解剖学姿势, 人体任何部位均可设置为 3 个互相垂直的轴和面 ( 图 I) 1. 轴 (1) 垂直轴 : 为上下方向垂直于地平面的轴 (2) 矢状轴 : 为前后方向垂直于垂直轴的轴 (3) 冠状轴 : 为左 右方向垂直于上述两轴的轴 2. 面 (1) 矢状面 sagittal plane : 为按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 右两部分的断面, 其中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 右对等的两半 (2) 冠状面 coronal plane: 为左 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 (3) 水平面 horizontal plane 又称横切面 transverse plane: 与垂直轴垂直, 将人体分为上 下两部分的断面 ( 四 )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为了正确描述胸 腹腔脏器的位置及其体表投影, 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确定若干个标志线和分区 这对于腹腔脏器的学习 临床检查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6

7 1. 胸部标志线 ( 图 II) 前正中线 : 为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胸骨线 : 为沿胸骨外侧缘最宽处所作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 : 为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胸骨旁线 : 为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腋前线 : 为经腋前襞所作的垂直线 腋后线 : 为经腋后襞所作的垂直线 腋中线 : 为经腋前 后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肩胛线 : 为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 : 为经身体后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2. 腹部分区 ( 图 Ⅲ) 通常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划分为九个区 ( 临床上也常简便地把腹部分成四个区 ) 上水平线为经两侧肋骨最低点( 第 10 肋最低点 ) 的连线, 下水平线为经两侧髂结节的连线, 由此将腹部分为上腹部 中腹部和下腹部, 两条垂直线为经左 右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线, 这样腹部即可分为九个区 : 上腹部有腹上区和左 右季肋区, 中腹部有脐区和 7

8 左 右腰区, 下腹部则包括腹下区和左 右髂区 三 形态学微观结构切片标本的制备 ( 一 ) 制备切片标本的目的和要求 1. 尽可能保存活体组织和细胞结构的原貌 2. 在显微镜下观察光线易通过 有颜色 易于辨认 3. 标本可长期保存 ( 二 ) 切片标本的主要制备步骤 1. 取材和固定 : 细胞和组织在离体或动物死亡后会迅速发生自溶和解体, 这些变化的发生是由于细菌或组织本身所含酶的分解所致, 因此, 必须尽快取材和固定, 抑制分解作用, 以保存原有的结构和成分 ; 另外, 通过固定, 也使组织块能够耐受以后各项处理步骤的作用 动物死后取材时间不超过 3-5 小时, 组织块不宜过大 (0.5cm 3 ) 常用固定方法是将组织用化学试剂浸泡 ( 固定液 ), 使组织和细胞的蛋白质等成分迅速凝固定形 尽量保持其生前形态结构 现有的任何化学固定剂不能使所有的成分和结构保持生活时的原状, 常用的固定液主要是蛋白质的凝固剂, 其它成分大多不能保存 由于凝固 沉淀和某些成分丢失, 组织和细胞的某些结构可变形以至于不能见到 由于这种原因所产生的一些并非原有的形象, 为人工假象 人工假象的发生有些是由于固定所致, 但也有在以后的处理过程中发生的 2. 包埋 : 把取材的组织块包在较硬的物质中, 便于将组织块切成薄片 石蜡和火棉胶是常用的包埋剂 固定后的组织块含水分, 因含水的组织块不能直接包埋, 因而在包埋前要经酒精脱水, 然后用可溶于石蜡的二甲苯浸透, 便于石蜡浸入和包埋 将溶解的石蜡倒入包埋器中, 再将已浸蜡的组织块放入盛有液体石蜡的包埋器中, 待冷却后石蜡由液态变为固态, 组织块就埋在其中 3. 切片 : 是在切片机上进行 切片的厚度因需要而定, 一般在 5-7 微米 (μm) 左右 8

9 将切片放在温水 (42 ) 中展平, 然后贴于涂有蛋白甘油的载玻片上防止脱片, 在温箱中烤干, 再进行染色 4. 染色和封片 : 染色目的是使组织和细胞的各种结构染上不同的颜色, 便于显微镜下辨认 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显示细胞质 细胞核和细胞间质 例如苏木精 (hematoxylin) 为碱性染料, 将细胞核染为蓝色 ; 伊红 (eosin) 为酸性染料, 将细胞质和细胞间质染为粉红色 切片在染色前需要脱蜡, 染色后用树胶封片, 以便长期保存 ( 三 )HE 染色的具体过程 1. 取材和固定 : 从动物体内取下器官或组织材料的过程 例如 : 用断颈椎破坏脊髓的方法杀死小白鼠后 打开腹腔, 取大小适宜 (0.5cm 3 ) 的一块组织器官, 立即投入固定液内 固定所需时间的长短因组织的性质和块的大小而定, 一般多在 24 小时以内 2. 包埋和切片 : 组织块固定之后, 用水洗去多余的固定剂 再经脱水等步骤处理后方可包埋 3. 染色和封片 : (1) 脱蜡 : 放置在二甲苯内 5-10 分钟, 方可除去石蜡 (2) 脱二甲苯 : 经过浓度递减的酒精水溶液, 从 100% 酒精开始,, 在每种浓度的酒精中停留时间为 2-3 分钟 如果固定液内含有汞, 则须用含碘的 70% 酒精将切片中的汞洗去 (3) 入水 : 用蒸馏水浸洗切片, 洗去酒精 4. 染色 (1) 将切片放人苏木精染液 5-10 分钟 (2) 用蒸馏水洗去浮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着色是否适宜 (3) 如果除细胞核之外, 其它结构也被染色, 可用稀盐酸溶液 (0.1%-1%) 脱色, 直到细胞核外其它结构无色为止 (4) 用自来水洗切片 分钟, 使苏木精的颜色变蓝 (5) 在蒸馏水内洗切片 (6) 放入伊红染液内 5-10 分钟 (7) 在蒸馏水内迅速洗去浮色 5. 脱水 : 经浓度递增的酒精脱水, 操作方法和时间与脱蜡后脱二甲苯的顺序相反 但在 100% 酒精内要停留 5-10 分钟, 以彻底除去水分 6. 透明 : 经二甲苯除去酒精, 同时标本变为透明 7. 封片 : 在切片中央滴加一滴树胶, 盖上盖玻片 至此, 标本已制成 将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细胞核和细胞质各染成什么颜色 四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一 ) 斜筒双目式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1. 机械部分镜座, 镜臂, 镜筒, 物镜转换器, 粗 细调焦旋钮, 载物台 ( 中央有孔 ), 载物台手轮 2. 光学部分电光源 9

10 目镜 : 安装在镜筒上 10X 12X 的符号, 为目镜的放大倍率 物镜 : 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 一般有 2-3 个镜头, 分别标有 :10X( 低倍 ) 40X( 高倍 ) 100X( 油镜 ) 表示物镜的放大倍率 目镜 X 物镜 = 放大倍率 聚光镜 : 在载物台的下方, 光的强度要通过其高度旋钮调节, 聚光镜上升, 光度增强, 反之减弱 光栏 : 在聚光镜下面, 由许多重叠的小金属片组成, 一侧有一小柄, 平行拨动可调节光栏开孔的大小 当光线较强时可缩小光栏开孔, 反之光线减弱时, 开大光栏开孔 目镜 镜筒固定螺钉 屈光度调节环物镜转换器物镜标本夹载物台电源开关聚光镜聚光镜孔径光栏杆蓝色滤色片及滤色片夹粗调焦旋钮 Y 向载物台手轮 X 向载物台手轮灯室微调焦旋钮亮度控制旋钮 生物显微镜 ( 二 )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放置在适宜的位置, 坐位调到合适的高度 观察时保持舒适的姿势, 目的是长时间 观察不易疲劳 中途离开座位时, 要将显微镜推向桌内, 以防发生意外 1. 低倍镜观察 节 用低倍物镜 (10X) 对准载物台中央圆孔, 对聚光镜 光栏和光强度调钮三部分进行调 (1) 调节光栏开孔的大小, 需强光时将开孔调大, 需弱光时应将开孔调小 (2) 调节聚光镜的高低位置 (3) 光强度调钮是调节光强弱的, 按调钮的可推动方向进行调光 (4) 先用低倍镜观察, 调光后升高镜筒, 标本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标本有盖玻片的一面 向上, 并把切片标本所在的部分移到载物台圆孔的中央 (5) 观察标本时, 一面观察显微镜内的视野, 一面缓缓转动调节镜筒高度的粗螺旋器, 使 镜筒慢慢下降或升降载物台, 至切片内的结构物象清晰可见时为止 10

11 2. 高倍镜观察 (1) 高倍镜观察前, 先在低倍镜下把要观察的标本切片移到视野正中, 同时将观察结构的物象调清楚 (2) 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应缓慢细心, 大多数显微镜可在低倍镜原来位置上直接换成高倍镜, 不需上升镜筒, 但有些显微镜不能直接转换, 因为高倍镜较长, 要按以下方法操作 :1 载物台降低后换用高倍镜,2 一边用肉眼从侧面观察, 一边将镜筒下降到标本距镜头约 2-3 毫米的位置 (3) 缓缓转动螺旋器, 使镜筒略上升或下降, 至物象清晰为止 在大多数的显微镜上, 可从低倍镜的位置直接换高倍镜, 而且两个镜头的焦距也相差不多, 稍稍调节细螺旋器就能看到清楚的物象, 注意在高倍镜观察时, 切不可用粗螺旋器调节, 否则极易损伤镜头和标本 (4) 视野若不够明亮, 可略上升聚光镜并调节光栏 (5) 反复调节细螺旋器仍得不到清楚的物象, 要检查标本有盖玻片的一面是否向上 如标本有盖玻片的一面向下, 则永不能在高倍镜下调清楚结构的物象 (6) 观察完毕时, 务必先将高倍镜转成低倍镜, 或升高镜筒, 取下标本, 此点同学易忽略, 按要求操作, 养成习惯 五 显微镜的观察方法及维护 ( 一 ) 观察方法 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同时用双眼观察, 用左手操纵粗细螺旋器调节焦距, 右眼和右手配合进行绘图 ( 二 ) 显微镜的维护 1. 搬动显微镜时, 必须一手持住镜臂, 另手托稳镜座, 切勿一手提镜, 前后摆动, 以致接目镜或反光镜脱落坠地, 造成损坏 2. 显微镜须经常保持清洁, 金属部分可用绸布擦净, 镜头不洁, 只能用擦镜纸擦, 不可用其它物品代替, 更不可用手指抹擦 3. 细螺旋器不能代替粗螺旋器使用, 一般只能单向连续转动一二圈, 否则易发生损坏 4. 观察带有液体的标本时, 载物台不可倾斜 否则常使液体外流, 污染显微镜, 而且标本也易流动, 不易观察 5. 显微镜用毕, 将接物镜叉开转离载物台中央的圆孔, 并将镜筒降到最低, 最后加防尘罩放回原处 6. 显微镜的接目镜和所有其它部件都不得互相调换 显微镜有故障不能使用时 应及时报告教师, 学生不能自行拆卸或修理 六 观察切片须注意的事项 镜下所见的结构有时与理论不全一致, 甚至每个切片标本都不完全一样,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 ( 一 ) 人工假象, 由于固定液不同, 细胞内保留的成分也不相同, 所以镜下所见的图象和生活状态结构有时是不相同的, 例如 : 脂肪细胞的脂滴不能保存时, 则呈空泡状, 故观察标本时应知道标本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 11

12 ( 二 ) 取材时组织和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图象 如杯状细胞分泌旺盛时细 胞顶端膨大如杯形 ; 当分泌物排空时, 细胞则变成柱状 管形结构的不同切面示意图 ( 三 ) 切面与立体结构的关系 形态学标本的切片甚薄, 观察时所见的图象只是该结构的一个平面, 而不是整体结构 所以要把镜下所见的结构同整体相联系, 要正确理解局部与整体 平面与立体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综合所见现象, 理解所观察结构的立体构筑 ( 四 ) 正确理解染色与显示微细结构的关系 染色目的是为了分辨不同的微细结构, 但目前尚无一种染色方法可同时显示出组织切片细胞内部的所有结构 因此, 在观察标本时应了解其染色方法, 才能理解不同染色方法所观察结构的改变 如 HE 染色只能显示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而不能显示网状纤维, 而镀银法只能显示网状纤维而不能显示其它两种纤维 所以, 常常要观察不同染色法的切片, 才能了解组织或器官的全貌 因此, 观察标本时, 不要只注意染色深浅, 或不同结构的颜色差异, 掌握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特点才是主要的 ( 五 ) 观察标本的顺序是 : 肉眼 低倍 高倍镜 观察标本时, 首先肉眼观察, 了解所观察的组织是实质性器官还是空腔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一般从表面开始观察, 而空腔性器官从腔面开始观察 然后用低倍镜观察, 低倍镜视野广 明亮 图象清晰, 易于辨认器官的一般结构和特征, 同时便于分辨器官的各个部分和寻找特殊结构, 应尽快熟练掌握应用低倍镜观察组织器官全貌的能力 若需详细观察切片某种结构的微细形态, 可将该结构移入视野中心, 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高倍镜多用于观察细胞的微细结构, 一般多是低倍镜和高倍镜交替使用, 才能全面观察和掌握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七 怎样绘制组织结构图形 12

13 绘图是形态学实习课的课堂作业之一, 要求如下 : ( 一 ) 准备好绘图用具 必备红色 蓝色和黑色铅笔各一支 ; 橡皮一块 ; 尺子一把以及实习报告本 ( 二 ) 绘图要求 1. 不能依照图谱或教科书上的模式图绘图 2. 应根据观察的正常典型结构 染色特点画图, 不应画人工假象 3. 彩笔绘图完毕后, 注明各种结构的名称, 注字用黑色铅笔正楷书写, 注字引线要求水平方向, 相互平行 ( 三 ) 绘图方式 1. 选择典型结构 : 用低倍镜或高倍镜全部观察后, 找出能代表该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 或者将各自局部的典型结构特点归纳画成一张整体结构图 2. 勾画草图 : 用相应的彩笔按观察内容的微细结构 大小比例 形状位置构画出一个线条图 3. 着色要点 : 在草图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彩色笔涂色, 一般在 HE 切片上, 细胞核着紫蓝色, 胞浆着粉红色, 但应注意着色的深浅特点 细 胞 一 观看标本制作录像 观看 HE 染色的石蜡切片标本制作过程录像 ( 取材 固定 脱水 包埋 切片 染色 封片 ) 的原理及步骤 二 观察标本 1. 载网 ( 图 1-1) 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电镜用载网, 对用于观察超微结构的电镜切片制备步骤有所了解, 光镜下所观察到载网网孔直径的大小可作为今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大小的参照物 [ 材料和方法 ] 电镜用载网 ( 铜网 ), 载网的类型和材料可根据需要而不同, 常用的载网有铜网 镍网 不锈钢网 金网 尼绒网 碳网等 [ 肉眼观察 ] 标本为 2 个圆型的载网, 载网直径为 3mm, 左侧 150 目网孔, 每个孔的直径 ( 孔径 ) 是 130 μm, 右侧载网 300 目网孔, 每个孔的直径 ( 孔径 ) 是 60μm [ 低倍镜观察 ] 视野中可见有许多较大的圆形孔, 每一个完整圆孔为 1 个目, 周边不完整的孔可忽略 13

14 [ 高倍镜观察 ] 视野中仅可见有几个较大的圆形孔 2 个不同孔的载网径在高倍镜下观察对比感觉如何? 显微镜下比较一下观察到不同倍数下 130μm 与 60μm 直径 ( 孔径 ) 大小的差异 2. 脊神经节细胞 (Spinal Gannglion Cells)( 图 5-3) 通过观察脊神经节细胞, 掌握在 HE 染色切片标本可见的细胞基本结构 [ 材料和方法 ] 动物或人的脊神经节,Susa 液固定, 石蜡切片,HE 染色 [ 肉眼观察 ] 标本的两端较为细, 中间粗的部分是脊神经节细胞存在的部位 [ 低倍镜观察 ] 视野中可见有许多较大的细胞, 卵圆形或圆形, 细胞核位于中央, 圆形 选择较大并可见到细胞核的细胞, 换高倍镜观察 [ 高倍镜观察 ] (1) 光镜细胞膜不可见 (2) 细胞质 : 染成粉红色, 含有紫色的细小颗粒, 为核外染色质 (3) 细胞核 : 呈圆形, 核膜轮廓清楚, 蓝紫色, 位于细胞中央,, 核内有蓝紫色的细小颗粒, 为染色质 还可见一个较大的圆形颗粒, 为核仁 (4) 卫星细胞 : 在每个脊神经节细胞周围有一层轮廓不清楚的小细胞围绕, 体积比脊神经节细胞小, 为梭形或立方形, 细胞核也小, 呈圆形, 染色浅, 核仁清楚 三 示教标本示教 1: 高尔基复合体 ( 脊神经节 ) [ 材料和方法 ] 猫的脊神经节, 用 1-2% 饿酸浸染, 制成石蜡切片 [ 高倍镜观察 ] 高尔基复合体分布在核周围的胞质内 由染黑色的点线相连成网, 有些细胞内的高尔基复合体呈网状断续的线和点状, 这是有了变化或染色不好的高尔基复合体 示教 2 线粒体 ( 小肠上皮 ) [ 材料和方法 ] 小鼠的小肠,Regangd 液固定, 石蜡切片, 铁苏木精染色 [ 高倍镜观察 ] 14

15 上皮细胞为长柱状, 排列紧密, 可看出每个细胞的轮廓和界限 细胞的核为卵圆形, 位于细胞的近基底部, 着色浅, 线粒体染蓝黑色, 分布在细胞核两端的胞质中 在细胞核上方者多为线状或杆状, 在核下方的, 多为颗粒状 示教 1: 高尔基复合体 ( 脊神经节 ) [ 材料和方法 ] 猫的脊神经节, 用 1~2% 饿酸浸染, 制成石蜡切片 [ 高倍镜观察 ] 高尔基复合体分布在核周围的胞质内 由染黑色的点线相连成网, 有些细胞内的高尔基复合体呈网状断续的线和点状, 这是有了变化或染色不好的高尔基复合体 思考题 (Questions) 1. 何为嗜酸性? 何为嗜碱性? 2. 何为电子密度高? 电子密度低? 3. 如果切片标本的盖玻片面朝下, 用高倍镜观察为什么调不出适宜的焦距? 4. 看不清组织的细胞结构图象? 5. 出现人工假象的因素有哪些? 6. 在切片标本中, 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与生活状态的有何不同? 7. 在 HE 染色的切片标本上, 能显示细胞的哪些细胞结构? 8. 制作组织切片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课堂作业 (Classwork) 1. 画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的脊神经节细胞 2. 小结题目 : 在光镜下可见细胞的哪些细结构? 在 HE 染色的切片中能显示出哪些细胞结 构? 观察混合片 综合实习一 : 微观结构综合实习是以观察混合片标本为主, 混合片是将十几个组织标本块共同组合在一张载片上, 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 对标本进行分析比较, 培养准确的判断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要领 : 按肉眼所见, 画出各组织块形状图, 然后按顺序编号 ( 第 1 行从左向右, 第 2 行接第 1 行的序号从右向左, 第 3 行接第 2 行的序号从左向右, 依次编号 ) 以低倍观察为主, 快速观察组织块全貌, 抓住主要结构作出初步判断 将作为判断依据的重点结构移至视野中心位置, 换高倍镜观察细微结构 判断依据不充分时, 可结合高低倍镜观察, 从局部到整体综合分析, 与其它组织块比较, 就可作出正确判断 载玻片混合片标本组合示意图 ( 图中编号 分别为标本答案 ) 15

16 1. 食管 2. 心肌 3. 肾 4. 肝脏 5. 角膜 混合 标本 10. 小肠 9. 中动脉 8. 胃 7. 胰腺 6. 淋巴结 Ⅱ. 正常人体形态学各论 第六章运动系统宏观结构 ( 骨学 )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点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 形态结构及腕骨的排列 ; 观察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 肩胛冈 肩胛骨下角 肩峰 锁骨 肱骨内 外上髁, 鹰嘴 桡骨小头 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等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 形态结构及跗骨的排列 ; 观察下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 髂嵴 髂结节 髂前上棘 坐骨结节 耻骨联合 耻骨结节 大转子 胫骨粗隆 腓骨小头 外踝 内踝等 掌握颅骨的组成及脑颅 面颅诸骨的位置 ; 观察颅顶内 外面的结构 ; 观察颅底内 外面的主要孔裂 观察眶腔 鼻腔 口腔的构成 ; 观察颞窝 颞下窝 翼腭窝的位置和通路 观察骨性鼻窦的位置和开口 [ 实习内容 ] 一观察内容 1. 躯干骨组成 : 包括 24 块椎骨,1 块骶骨,1 块尾骨,1 块胸骨和 12 对肋骨 2. 椎骨 vertebrae: 幼年 33~34 块, 颈椎 7 块, 胸椎 12 块, 腰椎 5 块, 骶椎 5 块, 尾椎 3~4 块 成年后,5 块骶椎融合成 1 块骶骨,3~4 块尾椎融合成 1 块尾骨 3. 椎骨的一般形态 : 一体 : 椎体 ; 一弓 : 椎弓 ; 七突起 :1 个棘突, 伸向后方 ; 一对横突, 一对上关节突 ; 一对下关节突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 椎弓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 椎弓根的上下缘的切迹分别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 上一椎骨的椎下切迹与下一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椎间孔, 有脊神经与血管通过 16

17 4.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 (1) 胸椎 thoracic vertebrae: 横突具有横突肋凹 ; 椎体侧后部有上肋凹和下肋凹 ; 棘突较长, 向后下方倾斜, 呈叠瓦状排列, 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2) 颈椎 cervical vertebrae: 一般形态 :2~6 颈椎棘突末端分叉 ; 横突上具有横突孔, 有椎动脉穿行 ; 关节突近于水平位 特殊形态 : 寰椎 : 由前 后弓和侧块组成 ; 枢椎 : 椎体上有齿突, 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 隆椎 : 即第 7 颈椎, 棘突长, 不分叉, 作为记数椎骨的标志 (3) 腰椎 lumbar vertebrae: 椎体较大 ; 棘突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相邻棘突间间隙宽, 可作腰椎穿刺用, 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4) 骶骨 sacrum: 呈倒三角形, 底向上, 尖向下, 前面凹陷, 上缘中分向前隆突称岬, 中部有 4 条横线, 横线两端有 4 对骶前孔 背面粗糙隆凸, 正中部为骶正中嵴, 中间部为骶中间嵴, 此嵴外侧有 4 对骶后孔, 孔外侧部有骶外侧嵴 骶前后孔与骶管相通, 有骶神经前 后支通过 骶管下端的裂孔为骶管裂孔, 两侧向下突出为骶角 骶骨外侧部上份有耳状面, 与髋骨耳状面相关节, 耳状面后方骨面凹凸不平称骶粗隆 (5) 尾骨 coccyx: 5. 胸骨 sternum: 分为柄 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柄 : 上宽下窄, 上缘为颈静脉切迹, 两侧有锁切迹 胸骨角 : 柄与体相接处微向前凸, 两侧平对第 2 肋, 是记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体 : 呈长方形, 外缘接 2~7 肋软骨 ; 剑突 : 下端游离, 形状变化大 6. 肋 ribs: 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 共 12 对 第 1~7 对肋前端与胸骨相接为真肋 ; 第 8~10 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 形成肋弓为假肋 ; 第 11~12 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肉中为浮肋 肋的形态 : 属扁骨, 分体和前 后两端 后端 : 肋头, 有肋关节面, 与上 下胸椎的上 下肋凹相关节 肋头向后缩窄为肋颈, 外侧为肋结节, 与横突肋凹相关节 肋体 : 内面下缘有肋沟, 肋体转折明显处为肋角 7. 上肢骨组成 : 上肢带骨 :1 块锁骨 1 块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 :1 块肱骨 1 块桡骨 1 块尺骨 手骨 :8 块腕骨 5 块掌骨 14 节指骨 (1) 锁骨 clavicle: 呈横置的 S 形, 内 2/3 凸向前, 三棱形, 粗大 ; 外 1/3 凸向后, 上下扁 ; 上面光滑 下面粗糙 (2) 肩胛骨 scapula: 三角形扁骨, 尖向下, 底在上 前面 : 光滑 有一浅窝称肩胛下窝 ; 后面 : 有横位骨嵴为肩胛冈, 分成冈上窝和冈下窝 外侧缘 ( 腋缘 ): 肥厚 ; 上缘 : 短薄, 外侧有肩胛上切迹 ; 内侧缘 ( 脊柱缘 ): 薄 长 外侧角 : 最肥厚, 有一朝外的梨形关节面为关节盂 ; 上角 : 为直角 下角 : 为锐角, 平第 7 肋, 可作为记数肋的标志 17

18 (3) 肱骨 humerus: 典型的长骨, 分两端一体 上端观察结构 : 肱骨头 解剖颈 大结节 小结节 大结节嵴 小结节嵴 外科颈 下端观察结构 : 肱骨内 外上髁, 肱骨小头 肱骨滑车 尺神经沟 体 : 外侧中部有三角肌粗隆 ; 后面有内上斜向外下的桡神经沟 (4) 桡骨 radius: 位于前臂骨的外侧部 上端 : 细小, 为桡骨小头 观察结构 : 桡骨小头凹, 环状关节面, 桡骨颈, 桡骨粗隆 下端 : 粗大, 外下方向下突出 观察结构 : 桡骨茎突, 尺切迹, 腕关节面 (5) 尺骨 ulna: 位于前臂骨的内侧部 上端 : 粗大 观察结构 : 滑车切迹 鹰嘴 冠突 尺骨粗隆 桡切迹 下端 : 小, 有环状关节面及尺骨茎突 (6) 手骨 : 腕骨 : 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 : 手舟骨 月骨 三角骨 豌豆骨 ; 远侧列由桡侧向尺侧 :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钩骨 掌骨 : 由桡侧至尺侧为第 1~5 掌骨 ; 由近到远端, 分为掌骨底 体 头 指骨 : 拇指为 2 节, 其余指为 3 节 分为近节 中节 远节指骨 8. 下肢骨组成 : 下肢带骨 :1 块髋骨 自由下肢骨 :1 块股骨 1 块髌骨 1 块胫骨 1 块腓骨 ; 足骨 :7 块跗骨 5 块跖骨 14 节趾骨 (1) 髋骨 hip bone: 由髂骨 耻骨 坐骨, 三骨融合而成 髂骨 : 位于上部 髂骨体 : 参与髋臼的上 2/5; 髂骨翼 : 髋臼上方的扇形广阔部分 坐骨 : 位于后下部 坐骨体 : 参与髋臼的后下 2/5; 坐骨支 : 坐骨体向下伸出的突起 耻骨 : 位于前下部 耻骨体 : 参与髋臼的前下 1/5; 耻骨上支 : 耻骨体向前内延伸的部分, 耻骨下支 : 上支末端急转直下的部分 坐骨体与耻骨上 下支共同围成闭孔 观察结构 : 髂前下棘 髂前上棘 髂嵴 髂结节 髂后上棘 髂后下棘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坐骨结节 弓状线 髂耻隆起 耻骨疏 耻骨结节 耻骨嵴 耻骨联合面 耳状面 髂窝 闭孔 闭孔沟 髋臼 髋臼窝 髋臼切迹 (2) 股骨 femur: 上端观察结构 : 股骨头 股骨颈 大转子 小转子 转子间线 转子间嵴 股骨体 : 弓向前, 后面观察结构 : 有纵行的骨嵴, 称粗线, 向上分叉延续为臀肌粗隆 下端观察结构 : 内侧髁 外侧髁 髁间窝 内上髁 外上髁 (3) 髌骨 patella: 上宽下尖, 前面粗糙, 后面有两个光滑的关节面 (4) 胫骨 tibia: 上端膨大, 观察结构 : 胫骨内外侧髁 髁间隆起 胫骨粗隆 下端不对称, 观察结构 : 内踝 腓切迹 踝关节面 (5) 腓骨 fibula: 上端略膨大, 为腓骨小头, 关节面向内上 下端梭形膨大为外踝, 关节面向内侧 18

19 (6) 足骨 : 跗骨 :7 块 : 下跟上距舟外骰, 楔 1 楔 2 楔外 3 跖骨 :5 块, 由胫至腓为第 1-5 跖骨 ; 由近端向远端为跖骨底 体 头 趾骨 :14 节, 拇趾 2 节, 余趾 3 节 分为近节 中节 远节趾骨 由近到远端, 为趾骨滑车 体 头 9. 颅骨 skull 组成 : 共 23 块 脑颅 :8 块, 构成颅腔 ; 面颅 :15 块, 构成面部支架 (1) 脑颅骨 : 成对的 : 顶骨 颞骨 ; 不成对的 : 额骨 筛骨 蝶骨 枕骨 记忆口诀 : 蝴蝶展翅底中坐, 后枕前筛前上额 ; 一块顶骨顶中央, 两块颞骨嵌两侧 (2) 面颅骨 : 成对的 : 上颌骨 腭骨 颧骨 泪骨 下鼻甲 鼻骨 ; 不成对的 : 犁骨 下颌骨 舌骨 记忆口诀 : 鼻上泪, 颧甲腭 ; 不成对, 犁下舌 (3) 颅的整体观 : 顶面观 :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后面观 : 乳突 枕外隆突 上项线颅底内面观 : 颅前窝 : 鸡冠 筛孔 筛板 颅中窝 : 垂体窝 视神经管 颈动脉沟 破裂孔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三叉神经压迹 颅后窝 : 枕骨大孔 舌下神经管内口 枕内隆突 横窦沟 乙状窦沟 颈静脉孔 内耳门 颅底外面观 : 由前向后 : 骨腭 牙槽弓 鼻后孔 犁骨 切牙孔 腭大孔 卵圆孔 棘孔 下颌窝 关节结节 破裂孔 颈静脉窝及孔 枕骨大孔 枕髁 茎突 乳突 枕外隆突 茎乳孔 颅侧面观 : 外耳门 颧弓 颞窝 ( 颧弓上方 ) 颞下窝( 颧弓下方 ) 翼区 翼上颌裂 翼腭窝 ( 上颌骨体 蝶骨翼突 腭骨间 ) 翼腭窝的交通: 向前经眶下裂通眶腔 ; 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 ; 向后经翼管通颅底外面破裂孔 ; 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 ; 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 ; 向下经翼腭管 腭大孔通口腔 前面观 : 眶 : 眶上孔 ( 眶上切迹 ); 眶下孔 / 裂 / 沟 / 管 ; 泪囊窝 泪腺窝 骨性鼻腔 : 前 : 梨状孔 ; 后 : 鼻后孔 ; 中 : 骨性鼻中隔 ; 外侧壁 : 上 中 下鼻甲及鼻道 ; 鼻旁窦 : 额窦位于额骨眉弓深面, 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 筛漏斗 ) 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内, 分前 中 后三群, 前中群 : 开口于中鼻道, 后群 : 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 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中鼻道 (4) 新生儿颅的特征 : 脑颅大于面颅 (8:1), 脑囟 : 前囟 后囟 乳突囟 蝶囟 上 下颌不发达, 鼻旁窦未发育, 乳突不明显 19

20 二示教 1 髋骨的融合及其结构 2 颅底内 外面的孔裂 [ 实习要求 ] 两人一组, 互相识别本次课所学的重要体表标志, 组间相互检验 思考题 (Questions) 1. 如何学习 记忆骨的形态特征? 2. 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3. 上 下肢骨的组成 重要的体表标志 4. 颅底内面观, 可见到哪些重要的孔裂及穿行结构? 5. 鼻旁窦的名称 位置和开口? 课堂作业 (Classwork) 图示颅底内面的孔洞及穿行结构 ( 关节学 ) 了解椎骨的连接概况, 掌握椎体间 椎弓间及突起间连接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掌握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及运动 掌握骨性胸廓的组成及运动 观察下颌关节的特点 形态结构和运动 掌握肩关节 肘关节 前臂骨连接 腕关节的组成 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掌握拇指腕掌关节的形态结构及运动 了解胸锁关节 肩锁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掌握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的组成 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掌握骶髂关节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坐骨大小孔的组成 掌握足弓的组成及功能意义 掌握骨盆的组成 分部 小骨盆的上下口的组成 ; 了解男女性骨盆的差异 [ 实习内容 ] 一观察内容 1. 椎体间连接 : (1) 椎间盘 intervertebral disc: 分为中央部的髓核, 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 ; 周围部的纤维环, 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 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 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 突入 20

21 椎管或椎间孔, 压迫脊髓或脊神经 椎间盘脱出症 (2) 前纵韧带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位于椎体前面, 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3) 后纵韧带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位于脊柱后方,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2. 椎弓间的连接 : 包括椎弓板之间和各突起之间的连接 (1) 黄韧带 ligamenta flava: 连接椎弓板之间的韧带, 协助围成椎管,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2) 棘间韧带 : 位于相邻棘突之间 (3) 项韧带 : 颈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角形的弹性膜 (4) 棘上韧带 : 连接胸 腰 骶椎各棘突尖之间的韧带 (5) 横突间韧带 : 连接相邻横突间的韧带 3. 关节突关节 : 相邻椎骨的上 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 属平面关节 4. 寰枕关节 : 枕髁与寰椎侧块的上关节凹, 属椭圆关节 5. 寰枢关节 : 寰枢外侧关节 : 寰椎侧块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 寰枢正中关节 : 由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和寰椎横韧带构成 6. 脊柱的整体观 : (1) 前面观 : 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 第 2 骶椎最宽, 与椎体的负重有关 自骶骨耳状面以下, 重力传至下肢骨, 体积渐缩小 (2) 后面观 : 椎骨棘突连贯成纵嵴, 位于背部正中线 颈椎棘突短而分叉, 近水平位 ; 胸椎棘突细长, 斜后下方, 呈叠瓦状排列 ;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3) 侧面观 : 可见颈 胸 腰 骶四个生理性弯曲, 颈和腰曲凸向前, 胸和骶曲凸向后 7. 胸廓 : 由 12 对肋,12 个胸椎和 1 个胸骨共同围成 (1) 肋椎关节 : 肋头关节 : 由肋头的关节面和相应胸椎肋凹构成 肋横突关节 : 由肋结节关节面与肋横突肋凹构成 (2) 胸肋关节 : 由第 2~7 肋软骨与胸骨相应的肋切迹构成 胸廓的整体观 : 近似圆锥形, 前后径小于横径, 上窄下宽, 容纳胸腔脏器 胸廓有上 下两口, 前 后和外侧壁 上口 : 较小, 由胸骨柄上缘, 第 1 肋, 第 1 胸椎体围成, 是胸腔与颈部的通道 下口 : 宽而不整, 由第 12 胸椎, 第 肋前缘, 肋弓和剑突围成 21

22 胸骨下角 : 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 8. 上肢带骨的连结 (1) 胸锁关节 sternoclavicular joint: 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 组成 : 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 1 肋软骨的上面构成 特点 : 关节囊坚韧, 有囊外韧带加强 ( 胸锁前 后韧带, 锁间韧带, 肋锁韧带 ) 及关节盘 (2) 肩锁关节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组成 : 锁骨的肩峰端与肩峰的关节面构成 特点 : 韧带 - 肩锁韧带 ( 上方 ); 喙锁韧带 ( 下方 ) (3) 喙肩韧带 : 形态 : 三角形扁韧带 位置 : 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 作用 : 与喙突 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 架于肩关节上方, 有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的作用 9. 自由上肢骨连结 (1) 肩关节 shoulder joint: 组成 : 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 肱盂关节 ) 分类: 多轴球窝关节 特点 : 关节囊薄而松弛, 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上壁有喙肱韧带 前后壁也有肌腱加入, 增加关节稳固性 ; 囊的下壁相对薄弱, 肱骨头常从下份脱出, 发生肩关节前下方脱位 (2) 肘关节 elbow joint: 组成 : 肱骨下端与尺 桡骨上端构成复关节 ; 肱尺关节 : 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 肱桡关节 : 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关节凹构成 ; 桡尺近侧关节 :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构成 特点 : 肘关节囊前 后壁薄而松弛, 两侧壁厚而紧张, 并由韧带加强 囊的后壁最薄弱, 故常见桡 尺两骨向后脱位, 移向肱骨的后上方 韧带 : 桡侧副韧带 : 起于肱骨外上髁 - 向下 - 止于桡骨环状韧带 ; 尺侧副韧带 : 起于肱骨内上髁 - 向下 - 止于尺骨滑车切迹内侧缘 ; 桡骨环状韧带 : 位于桡骨环状关节面的周围, 两端附于尺骨桡切迹的前 后缘, 与尺骨桡切迹共同构成一个上口大 下口小的骨纤维环 - 容纳桡骨头 - 防止桡骨头脱出 幼儿 4 岁以前, 容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3) 桡尺骨的连结 : 组成 : 桡尺近侧关节 桡尺远侧关节和前臂骨间膜 前臂骨间膜 : 纤维方向 : 从桡骨斜向内下 - 达尺骨 桡尺近侧关节 ( 见肘关节 ); 桡尺远侧关节 : 组成 : 关节头 - 尺骨头环状关节面 ; 关节窝 - 桡骨的尺切迹及自下缘至尺骨茎突根部的关节盘共同构成 ; 特点 : 关节囊松弛 (4) 手关节 : 包括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 腕掌关节 掌骨间关节 掌指关节和手指间关节 桡腕关节 : 又称腕关节, 组成 : 关节头 - 手舟骨 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 ; 关节窝 - 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 特点 : 关节囊松弛, 前后及两侧均有韧带加强 22

23 腕骨间关节 : 特点 : 各腕骨间借韧带连结成一整体, 各关节腔彼此沟通 腕掌关节 : 拇指腕掌关节 : 组成 : 由大多角骨和第 1 掌骨底构成 ; 分类 : 鞍状关节 ; 特点 : 关节囊厚而松弛 10. 下肢带连结 : (1) 骶髂关节 sacroiliac joint: 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有骶髂前 后韧带加强 (2) 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接 : 髂腰韧带 : 由第 5 腰椎横突横行放散至髂嵴的后上部 骶结节韧带 : 位于骨盆后方, 起自骶 尾骨的侧缘, 呈扇形, 集中附于坐骨结节内侧缘 骶棘韧带 : 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 起自骶 尾骨的侧缘, 呈三角形, 止于坐骨棘, 其起始部为骶结节韧带所遮掩 (3) 坐骨大孔 : 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 (4) 坐骨小孔 : 骶棘韧带 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 (5) 耻骨联合 pubic symphysis: 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 在耻骨联合的上 下方分别有连结两侧耻骨的耻骨上韧带和耻骨弓状韧带 (6) 髋骨的固有韧带 : 即闭孔膜 膜的上部与闭孔沟围成闭膜管 (7) 骨盆 pelvis: 由左 右髋骨和骶 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界线 : 由骶骨岬 弓状线 耻骨梳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大骨盆 : 界线上方的髂骨翼和骶骨构成 小骨盆 : 骨盆上口 : 即界线 ; 骨盆下口 : 尾骨尖 骶结节韧带 坐骨结节 坐骨支 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 呈菱形 11. 自由下肢骨连结 : (1) 髋关节 hip joint: 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属多轴的球窝关节 髋臼唇 髋臼横韧带, 起到扩大关节面, 增加关节稳固的作用 髋关节囊向上附于髋臼周缘及横韧带, 向下附于股骨颈, 前面达转子间线, 后面包罩股骨颈内侧 2/3 关节囊周围加强的韧带有: 髂股韧带 : 起自髂前下棘, 呈人字形向下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 股骨头韧带 : 位于关节囊内, 内含营养股骨头的血管 作用 : 大腿半屈并内收时, 韧带紧张, 外展时韧带松弛 耻股韧带 : 起自耻骨上支, 在关节囊前下壁与髂股韧带的深部融合 坐股韧带 : 起自坐骨体, 斜向外上与关节囊融合, 附于大转子根部 加强关节囊的后部 轮匝带 : 是关节囊的深层纤维围绕股骨颈的环行增厚 (2) 膝关节 knee joint: 由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 主要韧带有 : 髌韧带 : 为股四头肌腱的中央部纤维索, 自髌骨向下止 23

24 于胫骨粗隆 腓侧副韧带 : 起自股骨外上髁, 向下延伸至腓骨头 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呈条索状 胫侧副韧带 : 呈宽扁束状, 位于膝关节内侧后份, 起自股骨内上髁, 向下附于胫骨内侧髁及相邻骨体, 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结合 腘斜韧带 : 由半膜肌腱延伸而来, 起自胫骨内侧髁, 止于股骨外上髁 膝交叉韧带 : 位于膝关节中央稍后方 分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 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内侧, 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着, 斜向后上方外侧, 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 后交叉韧带 : 短且强韧, 较垂直, 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 斜向前上方内侧, 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 半月板 : 内侧半月板呈 C 形, 前窄后宽, 外缘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 外侧半月板呈 O 形, 较小, 外缘也与关节囊相连 (3) 胫腓连结 : 上端为胫腓关节, 骨干间为小腿骨间膜 下端为坚强的胫腓前 后韧带 (4) 足关节 : 包括以下关节 : 踝关节 ( 距小腿关节 ): 由胫 腓骨的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 关节两侧有韧带加强, 内侧有内侧韧带 ( 三角韧带 ), 起自内踝尖, 向下呈扇形展开, 止于足舟骨 距骨 跟骨 外侧为外侧韧带 ( 距腓前韧带 距腓中韧带 距腓后韧带 ),3 条韧带均起自外踝, 止于距骨和跟骨 跗骨间关节 : 包括距跟关节 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 跗横关节 : 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联合构成, 又称 Chopart 关节 呈横向的 S 形, 内侧部突向前, 外侧部突向后 跗骨间韧带 : 跟舟足底韧带 分歧韧带 跗跖关节 : 由 3 块楔骨和骰骨的前端与 5 块跖骨的底构成 跖骨间关节 : 平面关节跖趾关节 : 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 趾骨间关节 : 由各趾相邻的两节趾骨的底与滑车构成 (5) 足弓 : 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 称为足弓 内侧纵弓 : 由跟骨 距骨 舟骨 3 块楔骨和内侧的 3 块跖骨连结构成, 弓的最高点为距骨头 内侧纵弓前端的承重点在第 1 跖骨头, 后端的承重点在跟结节 外侧纵弓 : 由跟骨 骰骨和外侧的 2 块跖骨连结构成, 弓的最高点在骰骨 横弓 : 由骰骨 3 块楔骨和跖骨连结构成, 弓的最高点在中间楔骨 二示教 1. 椎骨间的连接 2.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的结构特点 3.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的结构特点 4. 足弓的组成 24

25 [ 实习要求 ] 比较上 下肢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的异同点和功能意义 思考题 (Questions) 1. 人体进行呼吸时, 胸廓如何进行运动? 2. 脊柱有哪几个生理弯曲? 有何作用? 3.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的构成 4. 髋关节 膝关节的构成 5. 骶髂关节的构成 6. 足弓的组成及功能意义 7. 下颌关节的组成, 结构特点 运动形式及复位方法? 课堂作业 (Classwork) 1. 什么是椎间盘突出? 常发生于哪个部位? 易向哪个方向突出? 为什么? 2. 腰穿时, 如何判断穿刺针已进入椎管? 3. 比较上 下肢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的功能意义 ( 肌学 ) 了解表情肌的组成 分布特点和功能 ; 了解咀嚼肌的组成, 掌握咬肌 颞肌的位置 起止和作用 了解颈肌的分群及其作用 ; 掌握胸锁乳突肌和前 中 后斜角肌的位置 起止与作用 了解舌骨上 下肌群的组成 了解躯干肌的组成和各部的功能 ; 掌握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胸大肌 前锯肌的位置 起止与作用 掌握膈的位置 形态结构特点 ( 中心腱 裂孔 薄弱区 ) 和功能 了解腹外侧肌群的位置 分层和作用, 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 腹股沟管的组成和位置 了解上肢肌的组成分群 分层和排列概况 各肌群的主要作用, 掌握三角肌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的位置 起止和功能 了解腋窝 三边孔 四边孔 肘窝和腕管的组成与境界 了解下肢肌的组成分群 分层和排列概况 各肌群的主要作用, 掌握股四头肌 缝匠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小腿三头肌的位置 起止和功能 了解股三角 腘窝 收肌管的组成与境界 [ 实习内容 ] 一观察内容 25

26 1. 头肌 : 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1) 面肌 : 颅顶肌 : 枕额肌及帽状腱膜 眼轮匝肌 : 口周肌 : (2) 咀嚼肌 : 咬肌 : 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 止于咬肌粗隆 作用 : 上提下颌骨 颞肌 : 起自颞窝, 止于下颌骨冠突 作用 : 上提下颌骨 翼内肌 : 起自翼突后面, 止于下颌支内面翼肌粗隆 作用 : 两侧同时收缩, 上提下颌骨, 并牵拉下颌骨向前 ; 一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翼外肌 : 起自翼突的外面, 止于下颌颈 作用 : 两侧同时收缩, 牵拉下颌骨向前 ; 一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2. 躯干肌 : 背肌 颈肌 胸肌 膈 腹肌和会阴肌 (1) 背肌 : 斜方肌 trapezius: 起于枕外隆凸 项韧带 第 7 颈椎和全部胸推棘突, 止于锁骨外 1/ 3 肩峰和肩胛冈 背阔肌 latissimus dorsi: 起于第 6 胸椎至腰椎棘突 骶中嵴和髂骨, 止于肱骨结节间沟 肩胛提肌 : 起于 1 至 4 颈椎横突, 止于肩胛骨上角 菱形肌 : 起于 6 7 颈椎和上 4 胸椎棘突, 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竖脊肌 : 起于骶骨 髂嵴后部, 止于椎骨 肋骨 乳突 (2) 颈肌 : 颈阔肌 : 为皮肌 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起于胸骨柄 锁骨胸骨端, 止于乳突 作用 : 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 面转向对侧 舌骨上肌群 : 位于舌骨 下颌骨和颅底之间 包括茎突舌骨肌 ; 下颌舌骨肌 ; 二腹肌 ; 颏舌骨肌 舌骨下肌群 : 起于胸骨 肩胛骨, 止于甲状软骨 舌骨 包括胸骨舌骨肌 ; 肩胛舌骨肌 ; 胸骨甲状肌 ; 甲状舌骨肌 颈深肌 : 起于颈椎横突, 止于第 1 2 肋 包括前 中 后斜角肌 26

27 (3) 胸肌 : 包括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 : 胸大肌 pectoralis major: 起于锁骨内侧 胸骨 上 6 肋软骨, 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起于 3 至 5 肋骨前面, 止于肩胛骨喙突 前锯肌 serratus anterior: 起于上 9 肋骨的侧面, 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胸固有肌 : 肋间外肌 : 起于上一肋骨下缘, 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上缘 肋间内肌 : 起于下一肋骨上缘, 向内上止于上一肋骨下缘 (4) 膈 diaphragm 位于胸腹腔之间, 向上呈穹窿形的扁阔肌 周围的肌束均止于中央的腱膜 ( 中心腱 ) 膈起于胸廓下口和腰椎, 可分为三部 :1 胸骨部 ( 于剑突后 );2 肋部 ( 于下 6 对肋 );3 腰部 ( 于第 1 至 3 腰椎 ) 膈有 3 个裂孔 : 1 主动脉裂孔 : 在第 12 胸椎前方, 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2 食管裂孔 : 平第 10 胸椎, 有食管 迷走神经通过 3 腔静脉孔 : 平第 8 胸椎, 有下腔静脉通过 膈三部起始处之间, 缺乏肌束, 仅有一些疏松结缔组织和膈筋膜, 称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 是膈的薄弱区, 腹腔脏器可经此突入胸腔, 形成膈疝 (5) 腹肌 : 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止于胸骨剑突和 5 至 7 肋软骨前面 肌全长有 3 至 4 条横行的腱划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起自下 8 个肋骨的外面, 向前下方止于髂嵴, 内侧至腹中线止于白线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称为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起自胸腰筋膜 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 1/2, 后部肌束止于下位 3 个肋骨, 大部分向前上方延为腱膜, 至腹中线止于白线 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 呈弓形跨过精索后延续为腱膜, 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膜的下部会合, 形成腹股沟镰 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起自下位 6 个肋骨的内面 胸腰筋膜 腹股沟韧带的外侧 1/3 肌束横行向前, 延续为腱膜, 至腹中线止于白线 27

28 腹外侧群这 3 块肌肉的作用 : 增加腹压, 脊柱前屈 侧屈 旋转 3. 上肢肌 (1) 上肢带肌的名称和作用三角肌 deltoid: 起于锁骨外端 肩胛冈 ; 止于三角肌粗隆 作用 : 使肩关节屈 ( 前部纤维 ) 伸( 后部纤维 ) 展( 前 后部纤维同时收缩 ) 冈上肌 : 起于冈上窝 ; 止于肱骨大结节 作用 : 外展肩关节 冈下肌 : 起于冈下窝 ; 止于肱骨大结节 作用 : 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 : 起于冈下窝 ; 止于大结节 作用 : 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 : 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 ; 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 : 肩关节内收 旋内 肩胛下肌 : 起于肩胛下窝 ; 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 : 肩关节内收 内旋 (2) 臂肌的分群和作用 : 前群 : 包括肱二头肌 喙肱肌和肱肌 肱二头肌 biceps brachii: 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 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 ; 止于桡骨粗隆 作用 : 肘关节屈 旋后, 肩关节屈 喙肱肌 coracobrachialis: 起于肩胛骨喙突 ; 止于肱骨中段内侧 作用 : 肩关节屈和内收 肱肌 brachialis: 起于肱骨下端前面 ; 止于尺骨粗隆 作用 : 屈肘 后群 : 肱三头肌 肱三头肌 triceps brachii: 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粗隆 ; 内外侧头分别起于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内外侧 ; 止于尺骨鹰嘴 作用 : 伸肘, 助肩关节后伸及内收 (3) 前臂肌群的名称及作用 : 前群 : 分浅 中 深三层 浅层 : 有 5 块肌, 由尺侧向桡侧排列分别是 : 尺侧腕屈肌 : 起于肱骨内上髁, 止于豌豆骨 作用 : 屈腕并内收 掌长肌 : 起于肱骨内上髁, 止于掌腱膜 作用 : 屈腕 桡侧腕屈肌 : 起于肱骨内上髁, 止于第 2 掌骨底 作用 : 屈腕并外展 旋前圆肌 : 起于肱骨内上髁, 止于桡骨中段外面 作用 : 前臂旋前 肱桡肌 : 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于桡骨茎突 作用 : 屈肘 中层 : 指浅屈肌 指浅屈肌 : 起于肱骨内上髁 尺 桡骨前面, 止于第 2 至 5 指中节指骨体两侧 作用 : 屈腕 屈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 28

29 深层 : 有 3 块肌肉 指深屈肌 : 起于尺骨及骨间膜, 止于 2 至 5 指末节指骨底 作用 : 屈腕 屈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拇长屈肌 : 起于桡骨及骨间膜, 止于拇指末节指骨底 作用 : 屈拇 旋前方肌 : 起于尺骨下端前面, 止于桡骨下端前面 作用 : 前臂旋前 后群 : 分浅 深二层 浅层 : 有 5 块肌, 由桡侧向尺侧排列分别是 : 桡侧腕长伸肌 : 起于外上髁, 止于第 2 掌骨底 作用 : 伸腕并外展 桡侧腕短伸肌 : 起于外上髁, 止于第 3 掌骨底 作用 : 伸腕并外展 指伸肌 : 起于外上髁, 止于第 2 5 指的中节及末节指骨底 作用 : 伸腕 伸指 小指伸肌 : 起于外上髁, 止于小指中 末节指骨底 作用 : 伸小指 尺侧腕伸肌 : 起于外上髁, 止于第 5 掌骨底 作用 : 伸腕并内收 深层 : 有 5 块肌, 由桡侧向尺侧排列分别是 : 拇长展肌 : 止于第 1 掌骨底 作用 : 拇外展 拇短伸肌 : 止于拇近侧指骨底 作用 : 伸拇指 拇长伸肌 : 止于拇指末节指骨底 作用 : 伸拇指助手外展 示指伸肌 : 止于示指指背腱膜 作用 : 伸腕 伸示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以上四肌起于桡 尺骨后面和骨间膜 旋后肌 : 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于桡骨上部 作用 : 前臂旋后 (4) 手肌 : 位于手掌侧, 可分为三群 外侧群 : 称为鱼际 包括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指对掌肌和拇收肌 作用 : 拇指外展 屈 对掌和内收 内侧群 : 称小鱼际 包括小指展肌 小指短屈肌和小指对掌肌 作用 : 小指外展 屈和对掌 中间群 : 位于掌心, 包括 4 块蚓状肌和 7 块骨间肌 蚓状肌 : 起于指深屈肌腱, 止于 2-5 指的指背腱膜 作用 : 屈掌指关节 伸指间关节 骨间掌侧肌 :3 块 作用 : 使 指向中指靠拢, 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节 骨间背侧肌 :4 块 作用 : 使 2-4 指外展, 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节 4. 上肢局部记载 (1) 腋窝 axillary fossa: 构成 : 前壁 : 胸大 小肌, 锁骨下肌 锁胸筋膜 后壁 :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 外侧壁 : 肱骨上端 内侧壁 : 前锯肌 上四肋间隙 上口 : 锁骨 肩胛骨上缘和第 1 肋围成 下口 : 由腋筋膜封闭 内容 : 由前向后依次为 : 腋静脉 臂丛内 外侧束, 腋动脉 臂丛后束, 脂肪和淋巴 内侧壁有胸长神经, 后壁有胸背神经 (2) 肘窝 cubital fossa: 构成 : 外界 : 肱桡肌 ; 内界 : 旋前圆肌 ; 上界 : 肱骨内 外 29

30 上髁连线 ; 底 : 肱肌 ; 顶 : 深筋膜与肱二头肌腱膜覆盖 内容 : 肱二头肌腱 其内侧为肱动脉和正中神经 外侧有桡神经 (3) 三边孔和四边孔 : 此两孔为位于肩胛下肌 大圆肌 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上端之间的间隙 肱三头肌内侧的间隙为三边孔, 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 外侧的间隙为四边孔, 有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通过 5. 下肢肌 : 下肢肌可分髋肌 大腿肌 小腿肌和足肌 (1) 髋肌的分群和作用 : 前群 : 髂腰肌 : 起于腰椎侧面 横突 髂窝, 止于股骨小转子 作用 : 屈髋 旋外 躯干前屈 阔筋膜张肌 : 起于髂前上棘, 止于股骨外侧髁 作用 : 紧张阔筋膜 屈髋 后群 : 臀大肌 : 起于髂翼和骶骨后面, 止于臀肌粗隆 作用 : 大腿后伸 外旋 臀中肌 : 起于髂骨外面, 止于大转子 作用 : 大腿外展 内旋 ( 前部肌束 ) 外旋( 后部肌束 ) 臀小肌: 起于髂翼外面, 止于大转子 作用 : 大腿外展 内旋 ( 前部肌束 ) 外旋( 后部肌束 ) 梨状肌: 起于骶骨前面, 止于大转子 作用 : 大腿外展 外旋 闭孔内肌 : 起于闭孔膜内面及周围骨面, 止于转子窝 作用 : 大腿外旋 闭孔外肌 : 起于闭孔膜外面及周围骨面, 止于转子窝 作用 : 大腿外旋 股方肌 : 起于坐骨结节, 止于转子间嵴 作用 : 大腿旋外 (2) 大腿肌的分群和作用 : 前群 : 股四头肌 quadriceps femoris: 四个头起于股骨 髂前下棘 ; 合成一条肌腱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 : 伸膝 屈髋 股四头肌包括 : 股直肌 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 缝匠肌 sartorius: 起于髂前上棘, 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作用 : 屈髋, 屈膝 内侧群 : 为大腿内收肌群, 可分为浅 深两层 起于坐骨支 耻骨支 坐骨结节, 止于股骨粗线和胫骨上内侧面 作用 : 股骨内收和外旋 浅层 : 自外向内为耻骨肌 长收肌和股薄肌 深层 : 包括短收肌和大收肌 收肌管裂孔 : 为大收肌腱板与股骨之间的裂孔, 有大血管通过 后群 : 半腱肌和半膜肌 : 位于股后内侧 起于坐骨结节, 止于胫骨上内侧 作用 : 伸髋 屈膝 小腿内旋 股二头肌 biceps femoris: 短头起于股骨粗线, 长头起于坐骨结节, 止于腓骨小头 作 30

31 用 : 伸髋 屈膝 小腿外旋 (3) 小腿肌的分群和作用 : 前群 : 起于胫 腓骨上端和骨间膜, 止于足内缘和足趾 由内向外为 : 胫骨前肌 : 起于胫骨上外侧, 止于内侧楔骨和第 I 跖骨底 作用 : 使足背屈和内翻 长伸肌 : 止于踇趾末节指骨底 作用 : 足背屈 伸踇趾 趾长伸肌 : 起于胫骨前面, 分 4 条肌腱, 分别止于 2-5 趾背腱膜和第 5 跖骨底 作用 : 背屈足 伸展 5 趾 外侧群 : 腓骨长肌 : 起于腓骨外侧, 止于内侧楔骨和第 1 跖骨底 腓骨短肌 : 起于腓骨外侧, 止于第 5 跖骨粗隆 作用 : 踝关节跖屈和足外翻 后群 : 分浅 深两层浅层 : 起于股骨内 外侧髁, 胫 腓骨后面, 合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作用 : 屈膝 足跖屈 腓肠肌 : 以二个头起于股骨内 外侧踝 ; 比目鱼肌 : 起于胫 腓骨后面 深层 : 起于股骨外侧髁 胫 腓骨后面, 骨间膜, 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内侧和趾骨 作用 : 跖屈 内翻足心 屈踇 屈趾 趾长屈肌 : 起于胫骨后面, 止于第 2-5 末节趾骨底 作用 : 屈 2-5 趾, 足跖屈 胫骨后肌 : 起于胫 腓骨后面和骨间膜, 止于舟骨和楔骨 作用 : 足跖屈 内翻足心 踇长屈肌 : 起于腓骨后面和骨间膜, 止于踇趾骨底 作用 : 屈踇 足跖屈 腘肌 : 起于股骨外侧髁, 止于胫骨近端后面 作用 : 屈膝和小腿, 旋内 6. 下肢局部记载 : (1) 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 在臀大肌深面, 梨状肌上 下缘与坐骨大孔之间的二个孔洞 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 梨状肌上孔 : 自外向内通过的结构有臀上神经 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梨状肌下孔 : 自外向内通过的结构有坐骨神经 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 臀下动 静脉, 阴部内动 静脉和阴部神经 (2)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位于大腿前面 组成 : 上界 : 腹股沟韧带 外界 : 缝匠肌内缘 内界 : 长收肌外缘 顶 : 阔筋膜 底 : 髂腰肌 耻骨肌 长收肌 内容 : 由外向内为 :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3) 收肌管 adductor canal: 位于大腿中部, 缝匠肌深面 组成 : 前壁 : 股内侧肌与大收肌之间的腱板 内侧壁 : 大收肌 外侧壁 : 股内侧肌 上口 : 股三角尖 下口 : 收肌腱裂孔通腘窝 内容 : 隐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通过 (4) 腘窝 popliteal fossa: 在膝后, 呈菱形 组成 : 上外界 : 股二头肌 上内界 : 半 31

32 腱肌 半膜肌 下外界 : 腓肠肌外侧头 下内界 : 腓肠肌内侧头 顶 : 腘筋膜 底 : 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 腘斜韧带 腘肌等 内容 : 腘窝中部由浅至深为 : 胫神经 腘静脉 腘动脉 腘窝外上缘为腓总神经 二示教全身肌标本, 各肌的名称 位置 起止 [ 实习要求 ] 以胸锁乳突肌 背阔肌 斜方肌 胸大肌为例介绍肌学的学习方法, 观察肌肉的位置 层次 起止和纤维方向, 与关节的位置关系, 分析各肌的主要功能 思考题 (Questions) 1. 骨骼肌的形态可分几类 各类肌的作用特点和分布如何? 2. 舌骨下肌群的名称是什么? 其位置和作用如何? 3. 什么叫肌的起止点和起止易位? 4. 肌有哪些辅助装置? 它们对肌的活动有何影响? 5. 胸大肌的起止点在何处? 其作用是什么? 6. 前锯肌的起止点和作用是什么? 7. 根据斜方肌的起止点和纤维方向分析此肌的功能 8. 利用自体分析胸大肌的位置 起止 纤维走行方向与关节的位置关系及其作用 9. 前锯肌瘫痪萎缩, 会造成怎样的临床症状? 10. 膈共有几个裂孔? 约在什么位置? 各有什么结构通过? 11. 腹股沟管内有什么结构通过? 其四面与何毗邻? 12. 参与髋关节内收的肌肉都有哪些? 32

33 第七章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宏观结构 ( 心脏 ) 掌握心脏的位置 外形 心各腔的形态结构, 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位置和功能, 左 右冠状动脉的起始 行径 分支及分布 ; 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 心包的构成 了解心壁的构成 ; 心大 中 小静脉的行径 注入 [ 实习内容 ] 一观察内容 1. 心的位置 : 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2/3 在正中线左侧 ;1/3 在正中线右侧 2. 心的毗邻 : 前方 : 平对胸骨体和第 2~6 肋软骨 ; 后方 : 平对第 5~8 胸椎 ; 两侧 : 胸膜腔和肺相邻 ; 上方 : 连出入心的大血管 ; 下方 : 邻膈 3. 心的外形 : 形似倒置 前后稍扁的圆锥体, 大小与本人握拳相似 一尖 一底 两面 三缘 4 条沟 心尖 : 由左心室构成, 位于左前下方, 左侧第 5 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cm 处 心底 : 大部分由左心房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 位于右后上方 前面 ( 胸肋面 ): 朝向前上方, 大部分由右心房 右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左心房 左心室构成 下面 ( 膈面 ): 几呈水平位, 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下缘 ( 锐缘 ): 位于膈面与胸肋面之间 左缘 ( 钝缘 ): 胸肋面与肺面之间 右缘 ( 不明显 ) 冠状沟( 房室沟 ): 额状位 近似环形 前室间沟 : 位于胸肋面, 与室间隔前缘一致 后室间沟 : 位于膈面, 与室间隔下缘一致 ( 概念 : 心尖切迹 ) 后房间沟: 位于心底, 与房间隔后缘一致 ( 概念 : 房室交点 ) 4. 心腔的结构 : (1) 右心房 : 壁薄腔大 前部为固有心房, 观察结构 : 右心耳 梳状肌 后部为腔静脉窦, 观察结构 : 上 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 右心房表面的界沟 内部的界嵴和房中隔的卵圆窝 (2) 右心室 : 右心室的流入道 ( 窦部 固有心腔 ), 观察结构 : 肉柱 乳头肌 隔缘肉柱 三尖瓣复合体 右心室的流出道 ( 漏斗部 动脉圆锥 ), 观察结构 : 肺动脉瓣和肺动脉窦 (3) 左心房 : 前部为左心耳 ; 后部为左心房窦 ( 固有心房 ) 有四条肺静脉的开口 (4) 左心室 : 左心室的流入道 ( 左心室窦部 ), 观察结构 : 二尖瓣复合体 乳头肌 左心室流出道 ( 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圆锥或主动脉下窦 ), 观察结构 : 主动脉瓣和主动脉窦 33

34 5. 心壁的构成 : (1) 心内膜 : 内皮 内皮下层构成 心瓣膜是心内膜向心腔折叠而成 (2) 心肌层 : 心壁的主要成分 心房肌较薄 ; 心室肌较厚, 分为三层, 外斜 中横 内纵 (3) 心外膜 : 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6. 心传导系 : 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 包括 :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区 房室束 左 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 在特殊的牛心上观察 (1) 窦房结 sinuatrial: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 1/3 的心外膜下 (2) 结间束 : 前 中 后结间束 (3) 房室结区 atriolventricular:( 房室交界区 ) 位于房室隔内 包括 : 房室结 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 房室束的近侧部 (4) 房室束 : 又称 His 束 起自房室结前端, 止于室间隔膜部后下缘 (5) 左 右束支 : 发自房室束的分叉处 (6) 浦肯野纤维网 : 左 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交织而成 7. 心的血管 : (1) 心的动脉 : 左 右冠状动脉 静脉 - 冠状窦 左冠状动脉 : 起始于主动脉干的左冠状动脉窦 行径 : 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 分支 : 前室间支 : 也称前降支 分布 : 左室前壁 前乳头肌 心尖 右室前壁一小部分 室间隔的前 2/3 以及心传导系的右束支和左束支的前半 旋支 : 也称左旋支 分布 : 左房 左室前壁一小部分 左室侧壁 左室后壁的一部或大部, 甚至可达左室后乳头肌, 部分分布于窦房结 右冠状动脉 : 起始于主动脉的右冠状窦 行径 : 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 沿冠状沟右行, 绕心锐缘至膈面的冠状沟内 分支分布 : 后室间支 : 亦称后降支, 分布于后室间沟附近左 右室壁及室间隔后 1/3( 室间隔后支 ) 左室后支: 房室交点与左心缘之间 右缘支 : 沿心锐缘左行, 分布至附近心室壁 右房支 : 分布于右心房 房室结支 : 分布于房室结和房室束的近侧段 (2) 心的静脉 : 冠状窦 coronary sinus: 位于心膈面, 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 以左心房斜静脉与心大静脉汇合处作为起点, 最终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口 冠状窦属支 : 心大静脉 : 前室间沟进入冠状沟至膈面移行为冠状窦 心中静脉 : 心尖部, 伴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上行, 注入冠 34

35 状窦末端 心小静脉 : 心锐缘, 伴右冠状动脉向左, 注入冠状窦右端或心中静脉 心前静脉 : 起于右室前壁, 越过冠状沟注入右心房 心最小静脉 : 心壁内的小静脉, 直接开口于心房或心室腔 8. 心包 pericardium: (1) 纤维心包 : 坚韧的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 上方 : 包裹出入心的升主动脉 肺动脉干 上腔静脉和肺静脉的根部, 并与这些大血管外膜相延续 下方 : 与膈中心腱愈着 (2) 浆膜心包 : 心包囊的内层 又分脏 壁两层 壁层 : 衬贴于纤维性心包的内面, 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贴 脏层 : 包于心肌的表面, 称心外膜 (3) 心包腔 pericardial cavity: 浆膜心包脏 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 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 (4) 心包窦 pericardial sinus: 在心包腔内, 浆膜心包脏 壁两层返折处的间隙 心包横窦 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 在主动脉 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 左心房前壁前方间的间隙 心包斜窦 : 位于左心房后壁, 左 右肺静脉, 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 心包前下窦 : 心包腔的前下部, 心包前壁与膈之间的交角处, 由心包前壁移行至下壁所形成 该处人体直立时, 位置最低 是心包穿刺比较安全的部位 二示教整尸观察心的位置 毗邻 体表投影 ; 心包的构成 离体心脏示教各心腔的结构 心纤维支架 心脏的血管 用牛的心脏示教心的传导系统 [ 实习要求 ] 课堂作业 (Classwork) 图示心的外形 心传导系统 ( 动脉 )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 行程及分部 ; 颈总动脉的起始 位置和行程 ; 颈动脉窦 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功能 ;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 ; 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 尺动脉的起止 行程和分部 ; 掌深弓 掌浅弓的组成 ; 胸主动脉的起止 行程和主要分支, 腹主动脉的起止 行程和分支 ;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以及他们的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 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的起止 行程 ; 髂外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的起止 行程和分布 35

36 [ 实习内容 ] 一观察内容 1. 主动脉 aorta: 体循环的动脉主干 行径 : 升主动脉起于左心室, 至右侧第 2 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 弓行向左后至第 4 胸椎体下缘移行为胸主动脉 ; 在第 12 胸椎体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 至第 4 腰椎体下缘分为左 右髂总动脉 ; 髂总动脉在骶髂关节高度分为髂内 外动脉 主动脉的分支 : 1 升主动脉 : 左 右冠状动脉 2 主动脉弓凹侧的分支 : 细小的支气管支和气管支 3 主动脉弓凸侧的分支 : 从右至左,3 大分支,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其中, 头臂干在右胸锁关节后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 颈总动脉 common carotid artery: 左颈总动脉 : 起自主动脉弓 ; 右颈总动脉 : 起自头臂干 经胸锁关节后方, 食管 气管和喉的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窦 carotid sinus: 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部分 窦壁外膜较厚, 其中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小球 carotid glomus: 扁椭圆形小体, 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 为化学感受器 3.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位于颈内动脉前内侧, 经其前方转至外侧上行, 穿腮腺, 在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与上颌动脉 其分支 :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枕动脉 耳后动脉和咽升动脉 (1) 面动脉 : 平下颌角起自颈外动脉, 经下颌下腺深面至咬肌前缘, 绕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 经口角及鼻翼外侧上行到内眦移行为内眦动脉 (2) 颞浅动脉 : 在外耳门前方上行, 越颧弓根至颞部皮下 (3) 上颌动脉 : 在下颌颈深面至颞下窝, 经翼内 外肌之间至翼腭窝 主要分支有脑膜中动脉, 向上穿棘孔入颅腔, 分前 后支, 贴颅骨内面走行, 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 4.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经颈总动脉发出后垂直上升至颅底, 经过颈动脉管入颅腔 分支分布于视器和脑 ( 详见中枢神经系统 ) 5. 锁骨下动脉 subclavian artery: 左锁骨下动脉 : 起自主动脉弓 右锁骨下动脉 : 在胸锁关节后方起自头臂干, 向外至颈根 36

37 部呈弓状经胸膜顶前方穿斜角肌间隙至第 1 肋外缘延续为腋动脉 分支 : 椎动脉 胸廓内动脉 甲状颈干 (1) 椎动脉 vertebral artery: 在前斜角肌内侧起自锁骨下动脉第 1 段, 向上穿第 6~1 颈椎横突孔, 经枕骨大孔入颅腔 分支分布 : 脑和脊髓 ( 详见中枢神经系统 ) (2) 胸廓内动脉 : 椎动脉起点的相对侧发处, 向下入胸腔, 沿第 1~6 肋软骨后面下降 分支分布 : 胸前壁 心包 膈和乳房等处 较大的终支称腹壁上动脉 腹壁上动脉 : 穿膈 - 进入腹直肌鞘, 在其深面下行 - 营养该肌和腹膜 (3) 甲状颈干 : 椎动脉外侧 前斜角肌内侧缘起自锁骨下动脉, 迅速分支 主要分支有 : 甲状腺下动脉 肩胛上动脉 肋颈干 肩胛背动脉 分布 : 甲状腺 咽和食管 喉和气管以及肩部肌 脊髓及其被膜等处 6. 腋动脉 axillary artery: 在第 1 肋外缘接锁骨下动脉 至大圆肌下缘续为肱动脉 主要分支 :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肱后动脉 (1) 胸肩峰动脉 : 在胸小肌上缘起于腋动脉, 穿锁胸筋膜 分布 : 三角肌 胸大肌 胸小肌和肩关节 (2) 胸外侧动脉 : 沿胸小肌下缘走行, 分布 : 前锯肌 胸大肌 胸小肌和乳房 (3) 肩胛下动脉 : 在肩胛下肌下缘附近发出, 向后下行, 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 ; 胸背动脉 : 分布于背阔肌 ; 旋肩胛动脉 : 穿三边孔至冈下窝, 营养附近诸肌, 与肩胛上动脉吻合 (4) 旋肱后动脉 : 伴腋神经穿四边孔, 绕肱骨外科颈后外侧, 分布到三角肌和肩关节等处 7. 肱动脉 brachial artery: 在大圆肌下缘接腋动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 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 尺动脉 在臂部的分支 : 肱深动脉 尺侧上副动脉 尺侧下副动脉 肱骨滋养动脉和肌支 肱深动脉 : 斜向后外方, 伴桡神经绕桡神经沟下行, 分支分布 : 肱三头肌和肱骨, 终支参与肘关节网 8. 桡动脉 radial artery: 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 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 绕桡骨茎突至手背, 穿第 1 掌骨间隙到手掌, 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 分支 : 掌浅支 : 桡腕关节处发出, 穿鱼际肌或沿其表面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构成掌浅弓 拇主要动脉 : 桡动脉出现于手掌深部处发出, 分 3 支 分布 : 拇指掌面两侧缘 示指桡侧缘 9. 尺动脉 ulnar artery: 经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间下行, 经豌豆骨桡侧至手掌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构成掌浅弓 分支 : 骨间总动脉 : 肘窝处起自尺动脉, 行于指深屈肌与拇长屈 37

38 肌之间, 在前臂骨间膜近侧端分为骨间前 后动脉, 沿骨间膜前 后面下降, 分布到前臂肌和尺 桡骨 掌深支 : 在豌豆骨远侧起自尺动脉, 穿小鱼际至掌深部与桡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深弓 10. 掌浅弓 :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位于掌腱膜深面, 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 分支 :3 支指掌侧总动脉 1 支小指尺掌侧动脉 分布 : 指掌侧总动脉在掌指关节附近, 每支再分为 2 支指掌侧固有动脉, 分别分布到第 2-5 指相对缘 ; 小指尺掌侧动脉分布于小指掌面尺侧缘 11. 掌深弓 : 由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的掌深弓吻合而成 位于屈指肌腱深面, 弓的凸缘在掌浅弓近侧, 平腕掌关节高度 分支 :3 支掌心动脉 - 掌指关节附近 - 分别注入相应的指掌侧总动脉 12. 胸主动脉 thoracic aorta: 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种 (1) 壁支 :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分布 : 胸壁 腹壁上部 背部和脊髓等处 (2) 脏支 : 支气管支 食管支和心包支等细小分支 分布 : 支气管 气管 食管 心包等 13. 腹主动脉 abdominal aorta: 分支有脏支和壁支, 但脏支远较壁支粗大 (1) 壁支 :4 对腰动脉 1 对膈下动脉和 1 支骶正中动脉等 分布 : 腹后壁 脊髓 膈下面和盆腔后壁等处 其中, 膈下动脉还发出细小的肾上腺上动脉分布到肾上腺 (2) 脏支 : 成对脏支 : 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睾丸动脉 ( 男性 ) 或卵巢动脉 ( 女性 ) 不成对脏支 :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1 肾上腺中动脉 : 平第 1 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 分布到肾上腺 2 肾动脉 : 平第 1~2 腰椎椎间盘高度起自腹主动脉, 横行向外, 在肾门附近分为前 后干, 经肾门入肾, 在肾内再分肾段动脉, 营养各肾段组织 分支还有肾上腺下动脉 ( 肾动脉入肾门之前发出 ), 分布到肾上腺, 在腺内与肾上腺上 中动脉吻合 3 睾丸动脉 : 细长, 肾动脉起始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 沿腰大肌前面, 斜向外下方走行, 穿入腹股沟管, 参与精索组成 ( 精索内动脉 ), 分布到睾丸和附睾 4 卵巢动脉 : 经卵巢悬韧带下行入盆腔, 分布卵巢和输卵管壶腹部 5 腹腔干 celiac trunk: 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 迅即分为胃左动脉 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胃左动脉 : 向左上方行至胃贲门附近沿胃小弯向右行, 在小网膜两层之间沿 38

39 途分支至食管腹段 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肝总动脉 : 向右行至十二指肠上部的上缘, 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 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 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在肝门静脉前方 胆总管左侧上行至肝门分为左 右支, 分别进入肝左 右叶 分支 : 胆囊动脉 : 肝固有动脉右支进入肝门之前发出 - 分布于胆囊 胃右动脉 : 在小网膜内行, 至幽门上缘, 沿胃小弯向左与胃左动脉吻合, 沿途分支到十二指肠上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胃十二指肠动脉 : 经胃幽门下缘, 分为胃网膜右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 沿胃大弯向左, 沿途分出胃支和网膜支, 分布到胃和大网膜 ; 终末支与胃网膜左动脉吻合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 前 后两支在胰头和十二指肠降部之间的前 后面下行, 分布到胰头和十二指肠 脾动脉 : 沿胰上缘蜿蜒左行至脾门, 分数条脾支入脾 分支 : 胰支, 至胰体和胰尾 ; 胃后动脉, 在网膜囊后壁腹膜后面, 经胃膈韧带上行, 分布于胃体后壁上部 胃短动脉, 在脾门附近发出, 经胃脾韧带至胃底 胃网膜左动脉, 沿胃大弯右行, 发出胃支和网膜支, 分布到胃和大网膜, 终末支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 6 肠系膜上动脉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在腹腔干稍下方 - 约平第 1 腰椎高度 - 起自腹主动脉前壁, 经胰头与胰体交界处后方下行, 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前面, 进入小肠系膜根, 向右髂窝方向走行 分支 :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 行于胰头与十二指肠之间, 分前 后支, 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 后支吻合, 营养胰和十二指肠 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 : 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壁发出, 行于小肠系膜内, 反复分支并吻合形成多级动脉弓, 由最后一级动脉弓发出直行小支, 进入肠壁, 分布于空肠和回肠 回结肠动脉 : 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发出, 斜向右下至盲肠附近, 分数支营养回肠末端 盲肠 阑尾 ( 阑尾动脉 : 经回肠末端的后方进入阑尾系膜, 分支营养阑尾 ) 和升结肠 右结肠动脉 : 在回肠动脉上方发出, 向右行, 分升 降支与中结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吻合, 分支至升结肠 中结肠动脉 : 在胰下缘附近起于肠系膜上动脉, 向前并稍偏右侧进入横结肠系膜, 分左 右支, 分别与左 右结肠动脉吻合 - 分支营养横结肠 7 肠系膜下动脉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约平对第 3 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前壁, 在壁腹膜后面沿腹后壁向左下走行, 分支分布于降结肠 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左结肠动脉 : 横行向左至降结肠附近, 分升 降支, 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吻合, 分支分布于降结肠 乙状结肠动脉 : 斜向左下方, 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 各支间相互吻合成动脉弓, 分支营养乙状结肠 直肠上动脉 : 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 在乙状结肠系膜内下行至第 3 骶椎处分为 2 支, 沿直肠两侧分布于直肠上部, 在直肠表面和壁内与直肠下动脉的分支吻合 14. 髂内动脉 internal iliac artery: 沿盆腔侧壁下行发出壁支和脏支 (1) 壁支 : 闭孔动脉 : 沿骨盆侧壁行向前下, 穿闭膜管至大腿内侧, 分支到大腿内侧群 39

40 肌和髋关节 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 : 分别经梨状肌上 下孔穿出至臀部, 分支营养臀肌和髋关节 此外, 髂内动脉还发出 : 髂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 分布于髂腰肌 盆腔后壁以及骶管内结构 (2) 脏支 : 脐动脉 : 远侧端闭锁形成脐内侧韧带, 近侧端管腔未闭, 与髂内动脉起始端相连 分支 : 发出 2-3 支膀胱上动脉, 分布于膀胱中 上部 子宫动脉 : 沿盆腔侧壁下行, 进入子宫阔韧带底部两层腹膜之间, 在子宫颈外侧约 2cm 处从输尿管前上方跨过, 再沿子宫侧缘迂曲上升至子宫底, 分支营养子宫 阴道 输卵管和卵巢 - 并与卵巢动脉吻合 阴部内动脉 : 在臀下动脉前方下行, 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 再经坐骨小孔至坐骨肛门窝, 发出肛动脉 会阴动脉 阴茎 ( 蒂 ) 动脉等支, 分布于肛门 会阴部和外生殖器 此外, 膀胱下动脉 : 分布于膀胱底 精囊和前列腺 在女性, 则分布于膀胱和阴道 直肠下动脉 : 分布于直肠下部 前列腺 ( 男 ) 或阴道 ( 女 ) 等处 15. 髂外动脉 external iliac artery: 沿腰大肌内侧缘下降, 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 分支 : 腹壁下动脉 : 髂外动脉在腹股沟韧带稍上方发出腹壁下动脉, 进入腹直肌鞘, 分布到腹直肌, 并与腹壁上动脉吻合 旋髂深动脉 : 斜向外上, 分支营养髂嵴及邻近肌 16. 股动脉 femoral artery: 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接髂外动脉, 在股三角内下行, 经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至腘窝, 移行为腘动脉 分支 : 股深动脉 :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2-5cm 处 - 起于股动脉, 经股动脉后方向后内下方发出分支 分支 : 旋股内侧动脉, 至大腿内侧群肌 ; 旋股外侧动脉, 至大腿前群肌 ; 穿动脉, 至大腿后群肌 内侧群肌和股骨 ; 腹壁浅动脉, 至腹前壁下部 ; 旋髂浅动脉, 髂前上棘附近的皮肤及浅筋膜 17. 腘动脉 popliteal artery: 在腘窝深部下行至腘肌下缘, 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分支 : 在腘窝内发出数支关节支和肌支, 分布于膝关节及邻近肌, 并参与膝关节网 18. 胫后动脉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沿小腿后面浅 深屈肌之间下行, 经内踝后方转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 分支 : 腓动脉 : 起于胫后动脉上部, 沿腓骨内侧下行, 分支营养邻近肌和胫 腓骨 足底内侧动脉, 沿足底内侧前行, 分布于足底内侧 足底外侧动脉, 在足底向外侧斜行至第 5 跖骨底处转向内侧至第 1 跖骨间隙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 形成足底弓, 由弓发出 4 支跖足底总动脉, 向前又分为 2 支趾足底固有动脉, 分布与足趾 19. 胫前动脉 anterior tibial artery: 由腘动脉发出, 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 在小腿前群肌之间下行至踝关节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 沿途分支至小腿前群肌, 并分支参与膝关 40

41 节网 20. 足背动脉 : 胫前动脉的直接延续 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前行至第 1 跖骨间隙近侧, 分为第 1 跖背动脉和足底深支 分支 : 足底深支 : 穿第 1 跖骨间隙至足底与足底外侧动脉末端吻合成动脉弓 第 1 跖背动脉 : 沿第 1 跖骨间隙前行, 分支至踇趾背面侧缘和第 2 趾背内侧缘 弓状动脉 : 沿跖骨底弓形向外, 由弓的凸侧缘发出 3 支跖背动脉, 向前又各自分为 2 支细小的趾背动脉, 分布于第 2-5 趾相对缘 此外, 足背动脉还分出数支跗内侧动脉和跗外侧动脉 - 至跗骨和跗骨间关节 二示教整尸观察 : 颈外动脉的分支 ; 掌浅弓 掌深弓的组成 ; 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 实习要求 ] 全身动脉主干的走行 主要分支 分布 思考题 (Questions) 1. 当头面部大出血时, 应该在什么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有效? 2. 颞部骨折时, 易损伤什么动脉, 会出现何症状? 3. 在人体表面, 都有哪些动脉可在体表摸到其搏动? 4. 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液供应范围如何? 腹腔干的分支及分布? 课堂作业 (Classwork) 图示 : 主动脉主干及其分支 ; 颈外动脉的分支 ; 腹腔干的分支 ( 静脉和淋巴 ) 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 上腔静脉的组成 起止 行程 ; 头臂静脉的组成 ; 颈内静脉的起止 行程和主要属支 ; 上肢浅静脉的行程及注入部位 ; 下腔静脉的组成 起止及属支 ; 下肢浅静脉的起止 行程及注入部位 ; 门静脉的组成 行程和属支 ; 门 腔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了解深静脉与动脉的同名与伴行 掌握淋巴系的组成 ; 胸导管 右淋巴导管的起止 行程及收集范围 ; 九大淋巴干及全身淋巴回流途径 ; 局部淋巴结的概念及重要局部淋巴结的名称 位置和授受范围 ; 脾的形态 位置及功能 了解胸腺的位置及功能 [ 实习内容 ] 一观察内容肺循环的静脉 : 41

42 肺静脉 : 每侧两条, 分别为左上 左下肺静脉和右上 右下肺静脉 起自肺门, 向内穿过纤维心包, 注入左心房后部 肺静脉将含氧量高的血液输送到左心房 体循环的静脉 : 包括 : 上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中收集腹腔内不成对器官 ( 肝除外 ) 静脉血液的血管组成肝门静脉系 1. 上腔静脉系 : 组成 :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 收集范围 : 头颈部 上肢和胸部 ( 心和肺除外 ) 等上半身的静脉血 2. 头颈部静脉 : 浅静脉 : 面静脉 颞浅静脉 颈前静脉和颈外静脉 ; 深静脉 : 颅内静脉 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 (1) 面静脉 : 位置表浅, 起自内眦静脉, 在面动脉的后方下行, 在下颌角下方跨过颈内 外动脉的表面下行至舌骨大角附近注入颈内静脉 交通 : 通过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交通 ; 通过面深静脉与翼静脉丛交通, 继而与海绵窦交通 (2) 下颌后静脉 : 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 上颌静脉起自翼内肌和翼外肌之间的翼静脉丛 ; 下颌后静脉下行至腮腺下端分为前 后两支 ; 前支注入面静脉 ; 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 (3) 颈外静脉 : 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在下颌角处汇合而成, 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 在锁骨上方穿深筋膜, 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收集 : 头皮和面部的静脉血 (4) 颈前浅静脉 : 起自颏下方的浅静脉, 沿颈前正中线两侧下行, 注入颈外静脉末端或锁骨下静脉 颈静脉弓 : 左 右颈前静脉在胸骨柄上方吻合而成 3. 颈内静脉 internal jugular vein: 在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窦, 在颈动脉鞘内沿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后方, 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属支 : 颅内 : 乙状窦和岩下窦, 收集颅骨 脑膜 脑 泪器和前庭蜗器等处的静脉血 颅外 : 面总静脉 舌静脉 咽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和甲状腺中静脉等 特点 : 颈内静脉壁附着于颈动脉鞘, 并通过颈动脉鞘与颈深筋膜和肩胛舌骨肌中间腱相连, 故管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有利于血液回流 4. 锁骨下静脉 subclavian vein: 在第 1 肋外侧续于腋静脉, 向内行于腋动脉的前下方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静脉角 :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部, 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属支 : 腋静脉和颈外静脉 临床上常经锁骨上或锁骨下入路作锁骨下静脉导管插入 5. 上肢的静脉 42

43 (1) 上肢浅静脉 : 头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及其属支 临床上常用手背静脉网 前臂和肘部的浅静脉取血 输液和注入药物 1 头静脉 cephalic 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 沿前臂下部的桡侧 前臂上部和肘部的前面以及肱二头肌的外侧沟上行, 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行至锁骨下窝, 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交通 : 在肘窝处, 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交通 收集 : 手和前臂桡侧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2 贵要静脉 basilic 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 沿前臂尺侧上行, 于肘部转至前面, 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 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点平面, 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注入腋静脉 收集 : 手和前臂尺侧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3 肘正中静脉 : 变异较多 通常在肘窝处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4 前臂正中静脉 : 起自手掌静脉丛, 沿前臂前面上行注入肘正中静脉 (2) 上肢深静脉 : 与同名动脉伴行, 且多为两条 两条肱静脉在大圆肌下缘处汇合成腋静脉 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内侧, 在第 1 肋外侧缘续为锁骨下静脉 6. 胸部静脉 :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奇静脉及其属支 (1) 头臂静脉 : 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 左头臂静脉比右头臂静脉长, 向右下斜越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干的前面至右侧第 1 胸肋结合处后方与右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属支 : 椎静脉 胸廓内静脉 肋间最上静脉和甲状腺下静脉等 (2) 上腔静脉 superior vena cava: 由左 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沿升主动脉右侧下行至右侧第 2 胸肋关节后方, 穿纤维心包, 平第 3 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 属支 : 在穿纤维心包之前, 有奇静脉注入 (3) 奇静脉 : 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 沿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至第 4 胸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收集 : 右侧肋间后静脉 食管静脉 支气管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血液 (4) 半奇静脉 : 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升静脉, 沿胸椎体左侧上行约达第 8 胸椎体高度经胸主动脉和食管后方向右跨越脊柱注入奇静脉 收集 : 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 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血液 (5) 副半奇静脉 : 沿胸椎体左侧下行注入半奇静脉或向右跨过脊柱前面注入奇静脉 收集 : 左侧上部的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7. 下腔静脉系 : 组成 :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 8. 下肢静脉 : 43

44 (1) 下肢浅静脉 : 包括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1 小隐静脉 : 在足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 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 再经腓肠肌两头之间上行注入腘静脉 收集 : 足外侧部和小腿后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2 大隐静脉 : 在足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 经内踝前方 沿小腿内面 膝关节内后方 大腿内侧面上行至耻骨结节外下方 3-4cm 处 - 穿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属支 : 大隐静脉在注入股静脉之前, 接受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等 5 条属支 收集 : 足 小腿和大腿的内侧部以及大腿前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2) 下肢深静脉 : 胫前静脉与胫后静脉汇合成腘静脉, 穿收肌腱裂孔, 移行为股静脉, 股静脉伴股动脉上行经腹股沟韧带后方续为髂外静脉 属支 : 股静脉接受大隐静脉和与股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 9. 腹盆部静脉 : 主要由髂外静脉 髂内静脉 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 10. 髂外静脉 external iliac veins: 为股静脉的直接延续 左髂外静脉 : 沿髂外动脉的内侧上行 ; 右髂外静脉 : 先沿髂外动脉的内侧, 后沿髂外动脉的后方上行至骶髂关节前方与髂内静脉汇合成髂总静脉 属支 : 腹壁下静脉 旋髂深静脉 11. 髂内静脉 internal iliac veins: 沿髂内动脉后内侧上行与髂外静脉汇合成髂总静脉 属支 : 与同名动脉伴行 静脉丛 : 盆内脏器的静脉在器官壁内或表面形成丰富的静脉丛 膀胱静脉丛 直肠静脉丛 子宫静脉丛和阴道静脉丛 这些静脉丛在盆腔器官扩张或受压迫时有助于血液回流 12. 髂总静脉 common iliac veins: 由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汇合而成 双侧髂总静脉伴髂总动脉上行至第 5 腰椎体右侧汇合成下腔静脉 左髂总静脉长而倾斜, 先沿髂总动脉内侧, 后沿后方上行 ; 右髂总静脉短而垂直, 先行于动脉后方, 后行于动脉外侧 属支 : 髂腰静脉 骶外侧静脉, 左髂总静脉还接受骶正中静脉 13. 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由左 右髂总静脉在第 4-5 腰椎体右前方汇合而成, 沿腹主动脉右侧和脊柱右前方上行, 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裂孔, 进入胸腔, 再穿纤维心包, 注入右心房 属支 : 壁支和脏支两种, 多数与同名动脉伴行 壁支 : 包括膈下静脉和腰静脉, 各腰静脉之间的纵支连成腰升静脉 ; 左 右腰升静脉向上, 分别续为半奇静脉和奇静脉 ; 向下与髂总静脉和髂腰静脉交通 脏支 : 包括睾丸 ( 卵巢 ) 静脉 肾静脉 肾上腺静脉和肝静脉 睾丸静脉 : 起自睾丸和附睾的小静脉, 吻合成蔓状静脉丛 蔓状静脉丛构成精索的一部分, 经腹股沟管进入盆腔, 汇成睾丸静脉 左侧以直角汇入左肾静脉 ; 右侧以锐角注入下腔静脉 卵巢静脉 : 起自卵巢静脉丛, 在卵巢悬韧带内上行 左侧注入左肾静脉 ; 右侧注入下 44

45 腔静脉 肾静脉 : 在肾门处合为一干, 经肾动脉前面向内行, 注入下腔静脉 特点 : 左肾静脉比右肾静脉长, 跨越腹主动脉的前面 左肾静脉接受左睾丸静脉和左卵巢静脉 肾上腺静脉 : 左侧注入左肾静脉, 右侧注入下腔静脉 肝静脉 : 由小叶下静脉汇合而成 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在腔静脉沟处注入下腔静脉 14. 肝门静脉系 : 组成 :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 收集 : 腹盆部消化道 ( 包括食管腹段, 但齿状线以下肛管除外 ) 脾 胰和胆囊的静脉血 特点: 起始端和末端与毛细血管相连, 无瓣膜 15.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面汇合而成 经胰颈和下腔静脉之间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 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肝门, 分为两支, 分别进入肝左叶和肝右叶 ; 肝门静脉在肝内反复分支, 最终注入肝血窦 肝血窦含有来自肝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的血液, 经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16. 肝门静脉的属支 : 包括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 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1 脾静脉 : 起自脾门处, 经脾动脉下方和胰后方右行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 2 肠系膜下静脉 : 注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 3 胃左静脉 : 在贲门处与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属支吻合 4 胃右静脉 : 接受幽门前静脉, 幽门前静脉经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前面上行, 是手术中区别幽门和十二指肠上部的标志 5 胆囊静脉 : 注入肝门静脉主支或肝门静脉右支 6 附脐静脉 : 起自脐周静脉网 - 沿肝圆韧带上行 - 至肝下面 - 注入肝门静脉 17. 肝门静脉系与上 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途径 : (1) 通过食管腹段粘膜下的食管静脉丛, 形成肝门静脉系的胃左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之间的交通 (2) 通过直肠静脉丛, 形成肝门静脉系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的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之间的交通 ; (3) 通过脐周静脉网, 形成肝门静脉系的附脐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胸腹壁静脉和腹壁上静脉或与下腔静脉系的腹壁浅静脉和腹壁下静脉之间的交通 ; (4) 通过椎内 外静脉丛, 形成腹后壁前面的肝门静脉系的小静脉与上 下腔静脉系的肋间后静脉和腰静脉之间的交通 18. 胸导管 thoracic duct 45

46 行径 : 平第 12 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 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 沿脊柱右前方, 在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 5 胸椎高度, 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 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 经胸廓上口至颈部, 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 注入左静脉角 在注入左静脉角之前接受左颈干 左锁骨下干 左支气管纵隔干 乳糜池 : 位于第 1 腰椎前方, 呈囊状膨大, 接受左 右腰干和肠干 19. 右淋巴导管 right lymphatic duct 由右颈干 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 注入右静脉角 二示教整尸观察全身浅静脉 ; 静脉瓣的结构特点 ; 静脉角的组成及其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的注入 ; 肝门静脉的组成及其属支 [ 实习要求 ] 全身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 浅静脉的起始 走行和注入 肝门静脉的组成及其属支 九大淋巴干注入 ; 胸导管的起始 走行和注入 思考题 (Questions) 1. 为什么肝硬化 肝肿瘤时, 会出现静脉曲张 呕血和便血以及脾肿大和腹水等现象, 从解剖学角度加以解释? 2. 临床上当心脏疾病时, 会出现颈静脉怒张, 通常是由于哪条静脉阻塞引起? 3. 试述胸导管的行径及淋巴回流范围 4. 简述腋淋巴结的分布及引流范围 课堂作业 (Classwork) 图示 : 上肢浅静脉 ; 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 肝门静脉的组成 ; 静脉角及其淋巴导管和九大淋巴干 微观结构一 观察标本 1. 中等动静脉 (Medium Artery) 通过对中等动静脉结构的观察, 掌握血管结构并区别动 静脉结构的差异 [ 材料和方法 ] 取人四肢并行的一段中等动静脉,Zenker 液固定, 石蜡横切片,HE 染色 46

47 [ 肉眼观察 ] 有两个血管的横切面, 腔圆壁厚的是中等动脉, 腔大壁薄的是中等静脉 [ 低倍镜观察 ] 1. 中等动脉 : 从管腔面开始逐层向外观察, 其管壁可分三层膜 ( 图 7-1) (1) 内膜 ( tunica intima ): 位于管壁的最内层很薄, 被覆腔面 在内膜与中膜之间有一条波浪状走行, 染红色的内弹性膜 (2) 中膜 ( tunica media ): 最厚, 主要由环行排列的多层平滑肌纤维组成 (3) 外膜 ( tunica adventitia): 也较厚, 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有营养血管及神经, 与中膜相连处有外弹性膜 2. 中等静脉 : 将镜头放在 2 个管壁之间, 与中等动脉作对比观察 ( 图 7-2) (1) 内膜 : 内皮细胞与动脉同 ; 内皮下层少 ; 无内弹性膜 (2) 中膜 : 平滑肌也有多层, 但比中等动脉薄, 且排列较松散, 其中大部分为环形, 小部分为纵行, 平滑肌间结缔组织较多 (3) 外膜 : 相对地较动脉的外膜厚, 由结缔组织构成, 无外弹性膜, 其中有时可见散在的纵行平滑肌束 [ 高倍镜观察 ] 中等动脉 1. 内膜 : 分为三层 ( 图 7-1) (1) 内皮层 : 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 核扁圆形, 向腔面突出, 染色较深, 细胞质连成线没有明显界限 (2) 内皮下层 : 为含少量纤维的结缔组织 其中含少量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可见少量圆形的细胞核是纵行平滑肌的细胞核 (3) 内弹性膜 ( 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 ): 呈波浪状薄膜, 折光性强, 结构均匀, 呈亮红色或深红色 内弹性膜是内膜与中膜的分界线, 也是作为鉴别动静脉的特征之一 内皮下层很薄时, 内弹性膜好象是直接贴在内皮上 2. 中膜 : (1) 平滑肌 : 肌纤维界限不清, 由多层环形的平滑肌构成 (2) 弹性纤维 : 折光性较强, 呈亮红色, 散布于肌纤维间, 多呈弯曲状 此处的弹性纤维较细, 须将视野光线调暗才易见到 3. 外膜 : 外弹性膜由密集的弹性纤维构成, 形成与中膜的分界 在切片中外弹性膜呈多层点状或短线状 外弹性膜之外, 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其内有小血管和神经束断面 2. 大动脉 (Large Artery) 与中等动脉结构比较, 观察大动脉结构的特点 [ 材料和方法 ] 人体的一段大动脉壁 Zenker 液固定, 做石蜡横切片,HE 染色 [ 肉眼观察 ] 47

48 为一段大动脉壁 边缘平整的一面为腔面 [ 低倍镜观察 ]( 图 7-3) 内 中 外三层膜分界不清 只见多层亮红折光性强的弹性膜, 其间有少量平滑肌细胞核 [ 高倍镜观察 ] (1) 内膜 : 内皮下层较中等动脉厚, 内弹性膜与中膜内的弹性膜相连, 不易分辨 (2) 中膜 ( 图 7-4): 较厚, 由多层弹性膜构成, 弹性膜间有少量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 3. 心脏 (Heart) 观察心脏各层结构 [ 材料和方法 ] 一小块动物心壁,Susa 液固定, 石蜡切片,HE 染色 [ 肉眼观察 ] 标本左侧较厚部分为心室, 右侧较薄处为心房, 最下面一条染色较深的组织为心瓣膜, 最上面染色浅的组织为心外膜 [ 低倍镜观察 ] ( 着重观察心室壁 )( 图 7-5)( 图 7-6) 1. 心内膜 ( endocardium ): 位于腔面, 较薄 2. 心肌膜 ( myocardium ): 较厚, 染色深, 由大量心肌纤维组成 因排列方向不同, 故有横切 纵切 斜切 3. 心外膜 ( epicardium ): 在心肌膜外, 染色较浅 4. 心瓣膜 ( cardiac value ): 由内膜向腔里伸出的薄片结构, 表面衬有一层内皮, 中心为致密结缔组织 [ 高倍镜观察 ] 1. 心内膜 : 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位于腔面, 核扁圆, 胞质看不清 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 含有少量平滑肌细胞 在内皮下层与心肌膜间, 为心内膜下层, 其内可见束细胞, 比心肌细胞粗短, 胞质染色较心肌纤维浅 核较大而圆, 核周肌浆多, 呈空泡状 2. 心肌膜 : 心肌纤维纵切面为短柱状, 有分支和不明显的横纹, 核椭圆染色浅, 位于肌纤维中央, 心肌纤维横切面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核圆位于细胞中央, 肌纤维间有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3. 心外膜 : 由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 结缔组织中可见脂肪细胞 血管 神经 间皮覆于外表面, 有的在切片制作过程中脱落, 以致看不到间皮 思考题 (Questions) 1. 循环系统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是什么? 2. 毛细血管的结构其与功能的关系有何特点? 3. 如何区别中等动脉与大动脉? 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什么? 4. 大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是什么? 5. 动脉与其伴行的静脉如何区别? 48

49 6. 心脏壁的结构有何特点? 7. 心脏传导系统的位置 组成 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课堂作业 (Classwork) 1. 画一段中等动脉的高倍镜图 2. 小结题目 : 比较动脉 静脉的异同 微观结构综合实习二 学习完循环 免疫系统之后, 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同学们的综合分析和辨认器官的能力, 同时, 也是检测实习课学习效果的很好方法 观察方法及注意事项同综合实习一 观察混合标本注意区别以下器官结构 : 中等动脉和大动脉的区别要点主要在内膜和中膜 内膜 中膜 中动脉 内弹性膜明显 大量平滑肌和少量弹性胶原纤维 大动脉 内弹性膜不明显 大量弹性膜和少量环行平滑肌 第十章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宏观结构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 口腔的分部 ; 乳牙 恒牙的牙式 ; 牙的形态 结构 ; 舌的形态及粘膜特征 ; 舌肌的配布和功能 ; 咽峡的组成 ; 咽的位置和分部 ; 食管的位置 形态及狭窄部位 ; 胃的形态 位置 ; 小肠的分部 ; 十二指肠的形态 位置和分部 ; 空 回肠的位置 形态及区别 ; 大肠的分部和结肠的形态特点 ; 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 直肠的形态 位置和结构 ; 口腔腺的位置和开口 ; 胰的形态 位置及开口 ; 肝的形态 位置 ; 胆囊的形态 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 输胆管道的组成 开口及胆汁的排出途径 [ 实习内容 ] 一 观察内容 1. 消化管 : 指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管道 包括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 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 及大肠 (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和肛管 ) 通常临床上将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上消化道, 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 2 种 2. 口腔 oral cavity 分界 : 向前经口裂通于外界 ; 经咽峡通于咽 ; 上壁为腭 ; 下壁为口腔底 ; 侧壁为颊 组成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1) 牙 teeth 49

50 牙式记录方法 : 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 划分上 下颌及左 右两半, 以罗马数字 I~V 表示乳牙, 用阿拉伯数字 1~8 表示恒牙 乳牙 20 个 ; 恒牙 32 个 牙的形态分为牙冠 牙颈 牙根 牙组织包括牙本质 牙釉质 牙骨质 牙髓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2) 舌 tongue 舌的形态分为舌根 舌体 舌尖 ; 舌粘膜上的乳头包括丝状乳头 ( 无味蕾 )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 ; 舌扁桃体是根背面的粘膜内, 许多由淋巴组织形成的丘状突起 舌底有舌系带 舌下阜 舌下襞 ; 舌肌有舌内肌, 收缩时改变舌的形状 ; 还有舌外肌, 收缩时改变舌的位置, 例如 : 颏舌肌 ( 单侧收缩, 舌伸向对侧 ) 3. 咽 pharynx 咽峡为腭垂 腭帆游离缘 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咽的分部是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 分为鼻腔 口腔和喉腔 4. 食管 esophagus (1) 位置为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 长 25cm 上对 C6 下缘 ( 环状软骨 ); 下对 T11 水平 ( 胃贲门 ) (2) 分部 : 颈部 : 环状软骨下缘 胸骨颈静脉切迹水平 ; 胸部 : 胸骨颈静脉切迹 膈的食管裂孔 ; 腹部 : 食管裂孔 胃贲门 (3) 狭窄部第 1 狭窄 : 咽与食管交界处, 距中切牙 15cm, 相当于第 6 颈椎体下缘 ; 第 2 狭窄 : 左主支气管跨越其前方处 ( 胸骨角或 T4 T5 椎间盘水平 ), 距中切牙 25cm, 相当于第 4 5 胸椎之间水平 ; 第 3 狭窄 : 过食管裂孔处, 距中切牙 40cm, 相当于第 10 胸椎水平 5. 胃 stomach (1) 胃的形态 : 胃分前 后两壁, 大 小两弯及出 入两口 胃前壁 : 朝向前上方 胃后壁 : 朝向后下方 胃大弯 : 凸向左下方 胃小弯 : 凹向右上方, 其最低点的明显转折处, 称角切迹 胃的入口 : 为与食管连接处, 称贲门, 在其左侧, 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所形成的锐角, 称贲门切迹 胃的出口 : 称幽门, 接续十二指肠 (2) 分部 : 胃通常分为贲门部 胃底 胃体和幽门部 4 个部分 贲门部指贲门周围的部分 胃底是贲门切迹平面以上, 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 胃体为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大 50

51 部分 幽门部为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的部分 幽门部的大弯侧有 1 个不甚明显的中间沟, 将幽门部分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 临床所称的 胃窦 为幽门窦, 或是包括幽门窦在内的幽门部 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3) 胃的位置 :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 ; 在左侧与膈相邻, 被左肋弓掩盖 ; 其中间部分位于剑突下方, 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为临床上胃的触诊部位 胃的后壁与胰 横结肠 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 胃底与脾和膈邻接 6.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 成人长约 5~7m 小肠上起幽门, 下接盲肠, 可分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3 个部分 (1)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 长约 25cm, 管径约 4~5cm 十二指肠大部分紧贴腹后壁, 是小肠中长度最短 管径最大 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 十二指肠整体呈 C 形包绕胰头, 可分上部 降部 水平部和升部 4 个部分 上部 : 长约 5cm, 起自胃的幽门, 水平行向右后方, 至胆囊颈的后下方及肝的下方附近急转向下, 移行为降部, 转折处形成的弯曲称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的一段长约 2.5cm 的肠管, 其肠壁薄, 管径大, 粘膜面光滑, 无环状襞, 临床称此段为十二指肠球, 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降部 : 长约 7~8cm, 自十二指肠上曲, 沿第 1~3 腰椎和胰头的右侧垂直下行, 在第 3 腰椎水平, 弯向左行, 移行为水平部, 转折处的弯曲称十二指肠下曲 降部的粘膜有许多环状襞, 在其中份后内侧壁上有 1 条纵行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 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 距中切牙约 75cm, 为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在大乳头稍上方 1~2cm 处, 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 为副胰管的开口处 水平部 : 又称下部, 长约 10cm, 起自十二指肠下曲, 向左横过下腔静脉和第 3 腰椎体的前方, 移行为升部 肠系膜上动 静脉紧贴此部前面下行, 在某些情况下, 可压迫该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 升部 : 最短, 约 2~3cm 长, 起自水平部末端, 斜向左上方, 达第 2 腰椎体左侧急转向前下, 移行为空肠 转折处的弯曲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 该肌及包绕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 亦称 Treitz 韧带, 是手术时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2) 空肠和回肠 : 空肠始于十二指肠空肠曲, 占空 回肠全长的近侧 2/5 回肠在右髂 51

52 窝接续盲肠, 占空 回肠全长的远侧 3/5 二者均由肠系膜悬系于腹后壁, 有较大的活动度 空肠和回肠的形态结构不尽相同, 但二者间无明显界限 空肠位于左腰区和脐区 ; 回肠位于脐区, 右腹股沟区和盆腔内 空肠管径较粗, 管壁较厚 血管较多, 颜色较艳 ; 回肠管径较细 管壁较薄, 血管较少, 颜色较浅 空肠的动脉弓级数仅 1~2 级, 直血管较长 ; 而回肠的动脉弓级数可达 4~5 级, 直血管较短 环状襞在空肠上 1/3 密而高, 向下逐渐减少变小, 至回肠下部几乎消失 在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组织内含有淋巴滤泡, 分孤立淋巴滤泡和集合淋巴滤泡 2 种, 前者分散于空 回肠的粘膜内, 后者多见于回肠下部, 又称 Peyer 斑, 约 20~30 个, 呈长椭圆形 肠伤寒病变多发生于集合淋巴滤泡, 可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 7. 大肠 large intestine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 围绕在空 回肠周围, 全长约 1.5m, 依其位置和特点, 可分为盲肠 结肠 阑尾 直肠等 (1) 盲肠与结肠 : 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 : 即结肠带 结肠袋和肠脂垂 结肠带为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 共有 3 条, 沿肠的纵轴平行排列,3 条结肠带在盲肠底部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为横向隔开向外膨出的囊袋状突起, 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 使后者皱缩而成 肠脂垂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众多小突起, 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构成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 长约 6~8cm, 其下端为盲端, 上续升结肠, 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接 盲肠一般位于右髂窝 回肠末端突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 此处肠壁内的环行肌增厚, 并覆以粘膜, 形成上 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 此瓣不但作为盲肠与升结肠及回肠分界的标志, 还具有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和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的重要作用 结肠为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的大肠, 整体呈 M 形, 包绕于空 回肠周围 按其所处位置和形态, 可分为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4 个部分 升结肠沿腰方肌和右肾前面上升至肝右叶下方, 转折向左前下方移行于横结肠, 此处的弯曲称结肠右曲或肝曲 横结肠起自结肠右曲, 在左季肋区, 至脾的脏面下份, 转折向下续于降结肠, 此处的弯曲称结肠左曲或脾曲 降结肠自结肠左曲起, 到左髂嵴水平面续于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自左髂嵴水平起自降结肠, 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 全长呈 乙 字形弯曲, 至第 3 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2) 阑尾 : 是自盲肠下端向外延伸的 1 条细管状器官, 形似蚯蚓, 又称蚓突 阑尾的长度因人而异, 长者可达 30cm, 短者仅为一痕迹, 一般长约 6~8cm 在回盲口下方约 2cm 处, 有阑尾的开口 阑尾系膜呈三角形 阑尾的位置变化可随盲肠位置的变动高达肝脏下面 或低达骨盆腔内 或越过中线至左侧 阑尾本身也有多种位置变化, 可在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 盲肠后方或下方及向内下至骨盆腔入口处等 若手术中寻找阑尾有困难, 可沿结肠带向下追踪, 52

53 至 3 条结肠带集中处即为阑尾的根部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 通常以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 外 1/3 交点, 即 McBurney 点为标志, 有时也以左 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 中 1/3 交点, 即 Lanz 点表示 (3) 直肠 : 位于小骨盆腔下份的后部, 全长约 10~14cm 直肠在第 3 骶椎前方续于乙状结肠, 沿骶 尾骨前面下行, 穿盆膈移行于肛管 在矢状面上有 2 个弯曲 : 骶曲凸向后, 与骶骨的弯曲一致 ; 会阴曲绕过尾骨尖凸向前 直肠内面有 3 个直肠横襞, 又称 Houston 瓣, 由粘膜及环行肌构成 肛管是消化管的末段, 内面有 6~10 条纵行的粘膜皱襞称肛柱, 各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粘膜皱襞相连, 此襞称肛瓣 每个肛瓣与两侧相邻的肛柱下端之间所形成的隐窝称肛窦, 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所连结成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或肛皮线 齿状线下方有宽约 1cm 的环状光滑区域称肛梳或称痔环 肛梳下缘有 1 条不甚明显的环行线称白线或称 Hilton 线, 其位置相当于肛门内 外括约肌的分界处, 肛门指诊时可触知此处为 1 条环行浅沟 8.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主要有大唾液腺 3 对 (1) 腮腺 : 耳廓的前下方和下颌后窝内 ; 开口 : 上颌第 2 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 ( 腮腺管乳头 ) (2) 下颌下腺 : 位于下颌体下缘及二腹肌前 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 ; 开口 : 舌下阜 (3) 舌下腺 : 舌下襞深面 ; 开口 : 大管 : 舌下阜 ; 小管 : 舌下襞 9. 胰 pancreas 位于腹后壁的狭长腺体, 质地柔软 胰横置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 平对第 1~2 腰椎体 (1) 分部 : 胰头 胰颈 胰体 胰尾 (2) 开口 : 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10. 肝 liver (1) 形态 : 可分上 下 2 个面, 前 后 左 右 4 个缘 膈面有镰状韧带 肝右叶 肝左叶 左冠状韧带 右冠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 右三角韧带 ; 脏面有左纵沟 右纵沟和横沟 横沟 : 即肝门 有肝固有动脉左 右支 ; 肝左 右管 ; 肝门静脉以及神经 血管等 这些结构在肝门附近由结缔组织包绕, 形成肝蒂 肝左 右管在右前, 肝固有动脉左 右支在左前, 肝门静脉左 右支居后 左纵沟 : 前半为肝圆韧带裂 后半为静脉韧带裂 ; 右纵沟 : 前窝为胆囊窝, 后窝为腔静脉沟 借 H 形沟 裂和窝将肝分为 4 叶 : 左叶 右叶 方叶 尾状叶 53

54 (2) 位置 :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部,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11. 胆囊 gallbladder (1) 功能 : 贮存和浓缩胆汁 (2) 分部 :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 (3)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 充满胆汁时,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 (4) 胆总管开口 : 肝左 右管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和胆囊管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开口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 形成 1 个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 (Vater 壶腹 ),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 (5) 胆汁的排出途径 : 空腹时 : 肝胰壶腹括约肌收缩,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 肝左 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囊贮存 ; 进食时 : 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 肝左 右管 肝总管 ( 胆囊内贮存的胆汁 ) 胆囊管 胆总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 二 示教 1. 牙 舌的形态 ; 咽峡的组成 ; 咽的分部 ; 食管的形态及狭窄部位 ; 胃的形态 ; 十二指肠的形态 分部 ; 空 回肠的形态及区别 ; 结肠的形态特点 ; 直肠的形态 2. 口腔腺的位置和开口 ; 胰的形态 位置 ; 肝的形态 位置 ; 胆囊的形态 位置 ; 输胆管道的组成 开口 [ 实习要求 ]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互相识别本次课所学内容的重要标本 组内同学相互讨论指正 相互检验 思考题 (Questions) 1. 右下腹急腹症时, 可能是哪些器官的疾病 2. 鼻咽部的结构 3. 空 回肠的位置 形态及区别 4. 直肠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5. 肝的脏面都有哪些结构出入 6. 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7. 大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 课堂作业 (Classwork) 54

55 图示胃的形态与分部 微观结构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一 观察标本 1. 舌 (Linguae) 了解舌乳头的形态结构 [ 材料和方法 ] 人舌的横切面, 石蜡切片,HE 染色 [ 肉眼观察 ] 标本着紫色部分为舌背的上皮组织, 其余大部分染为红色的是舌肌, 其间可见散在的染深紫色的团块是味腺 [ 低倍镜观察 ] (1) 舌乳头 : 低倍镜下, 切片中可见体积大, 顶部膨大而平坦, 外围有深陷环沟的结构, 是轮廓乳头 在环沟侧壁的上皮中有数个染色浅的卵圆形小体, 为味蕾, 沟底部为味腺的开口 轮廓乳头两侧可见丝状乳头, 上皮出现角化, 上皮内无味蕾分布 (2) 味腺 : 腺泡成团, 散在舌肌之间, 为浆液性腺泡 [ 高倍镜观察 ] 选择切得较好味蕾进行观察 味蕾顶端有小圆形的味孔 味蕾由支持细胞 味细胞和基细胞组成 (1) 支持细胞 : 数目多, 多位于味蕾周边, 也可见于味蕾中心, 细胞为梭形, 细胞核为长梭形, 染色深 (2) 味细胞 : 呈梭形, 多数位于味蕾中央, 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 染色浅 细胞顶端有味毛, 从味孔伸出, 细胞基部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3) 基细胞 : 为锥体形, 细胞较小, 位于味蕾的基底部, 是未分化细胞 2. 舌 (Linguae) 了解叶状乳头的形态结构 [ 材料和方法 ] 兔舌横切, 石蜡切片,HE 染色 [ 肉眼观察 ] 标本中紫色线状结构为上皮, 其余染红色组织为舌肌 [ 低倍镜观察 ] 可见舌背上皮两端为平坦的复层扁平上皮, 中部呈叶片状, 整齐排列的为叶状乳头, 乳 55

56 头间沟的两侧上皮中富有大量味蕾 选择完整的味蕾换高倍镜观察 [ 高倍镜观察 ] 观察味蕾三种细胞的形态结构 3. 食管 (Esophagus) 以食管为例, 了解消化管壁的基本结构, 掌握食管的特点 [ 材料和方法 ] 人食管, 石蜡横切片,HE 染色 [ 肉眼观察 ] 管腔扁圆形, 腔面不规则 [ 低倍镜观察 ] 从腔面向外逐层分清食管壁的四层结构 ( 图 10-1) (1) 粘膜 (tunica mucosa): 1 上皮 : 属何种上皮组织? 复习这种上皮的结构特点 2 固有层 (lamina propria): 此层较薄, 为细密结缔组织, 染浅红色, 并呈乳头状伸向上 皮基底 此层中有血管及食管腺导管的断面, 有时可见淋巴细胞群 3 粘膜肌膜 (musculari mucosa): 在固有膜外, 由纵行的平滑肌组成, 切片中为平滑肌的 横切面 (2) 粘膜下层 (tela submucosa):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此处可见较多的小血管和食管 腺, 属于粘液性腺 (3) 肌层 (tunica musculari): 肌层较厚, 肌纤维排成内环外纵两层 注意观察各肌层 内含有哪种肌纤维? 据此, 是否可以推断出此标本属于哪段食管? (4) 外膜 : 为纤维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可见血管和神经 4. 胃底 (Gastric Fundus) 掌握胃的结构特点, 辨认主细胞 壁细胞 [ 材料和方法 ] 动物或人的胃底, 石蜡切片,HE 染色 [ 肉眼观察 ] 高低不平并染蓝紫色的一面为粘膜 其余染成粉红色的, 是胃壁的其它几层 [ 低倍镜观察 ] 从腔面开始, 分清胃壁的四层结构 ( 图 10-2), 重点观察粘膜的结构特点 (1) 粘膜 ( 图 10-3): 很厚, 表面起伏不平 1 上皮 : 被覆于粘膜的表面, 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 细胞质因所含的粘原颗粒被溶解, 故 着色较浅 上皮下陷, 形成胃小凹, 有时可见胃小凹与胃底腺相连 2 固有膜 : 在上皮之下 内充满胃底腺 (fundic gland), 在腺体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 56

57 3 粘膜肌膜 : 由内环外纵两薄层平滑肌构成 (2) 粘膜下层 :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其内常见大的血管 (3) 肌层 : 较厚, 在此标本上大致分 2 层, 内层环行, 外层纵行 (4) 外膜 : 在肌膜的外面, 由间皮和极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为浆膜 [ 高倍镜观察 ] 详细观察胃底腺 ( 图 10-4) 的结构 胃底腺是管状腺, 但由于腺细胞排列不整齐, 而且腺体的排列又很密集, 故腺体的轮廓和分界不及其他腺体清楚 注意观察, 可见腺与腺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分隔, 较易辨认 选择腺的纵断面观察各种腺细胞, 胃底腺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 1 主细胞 (chief cell): 这种细胞数目较多, 多分布在腺体的体 底部, 细胞呈锥形 核圆形, 位于细胞的基底部, 基部胞质染色较深, 强嗜碱性, 顶部细胞质染色浅, 有时可见细小的分泌颗粒 此细胞分泌何物? 2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多分布在腺体的颈 体部 细胞较大, 圆形或三角形 胞质强嗜酸性, 染成红色 核圆形, 位于细胞中央 壁细胞有何功能? 5. 幽门和十二指肠 (Pylorus and Duodenum) 掌握幽门和十二指肠的结构 [ 材料和方法 ] 猫胃幽门和十二指肠连接处, 石蜡切片,HE 染色 [ 肉眼观察 ] 标本一端粘膜较厚, 形成粗大的绒毛, 是十二指肠, 另一端粘膜较薄, 肌膜较厚, 是胃幽门 [ 低倍镜观察 ] 分清十二指肠壁的四层结构, 然后重点观察粘膜和粘膜下层 ( 见图 10-5) (1) 粘膜 : 粘膜形成许多指状突起, 突向管腔, 为小肠绒毛, 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 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小肠腺, 在此标本中被切成横纵不同的切面 固有层的深部是粘膜肌层 (2) 粘膜下层 : 为疏松结缔组织 其中有大量粘液腺, 为十二指肠腺 ( 图 10-5) 辨认十二指肠腺的结构, 分清腺的分泌部和导管 此腺导管开口于小肠腺底部 (3) 肌层 : 内环外纵二层相当明显 二层之间有较大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聚集, 组成肌间神经丛 (4) 外膜 :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的浆膜 观察胃幽门部, 此处胃小凹比较深, 固有层中有幽门腺 胃幽门部环行肌发达 [ 高倍镜观察 ] (1) 十二指肠 : 1 小肠绒毛 (intestinal villus)( 图 10-6): 覆盖绒毛表面的是单层柱状上皮, 可见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57

58 吸收细胞 (absorptive cell) 的顶端有纹状缘, 绒毛中轴是固有层 其中有时可见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中央乳糜管 central lacteal), 毛细淋巴管由一层内皮构成, 管腔较大而不规则, 腔中没有血细胞 此处还可见到分散的平滑肌纤维, 沿绒毛长轴排列 2 小肠腺 : 观察构成小肠腺的细胞 吸收细胞 : 形态与绒毛上皮中的细胞相似 杯状细胞 (goblet cell): 形态与绒毛上皮中的细胞相似 3 肌间神经丛 : 观察神经丛时, 首先要辨认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为较大的多边形细胞, 胞质因含尼氏体而呈嗜碱性 核较大而浅, 核仁明显, 组成神经丛的神经纤维多较细, 染色较浅, 分布于神经细胞附近, 在普通染色标本上可大致辨认 6. 小肠 (Small Intestine) 掌握回肠的形态结构, 并与小肠其它各段比较 [ 材料和方法 ] 人或动物小肠的横切面, 石蜡切片,HE 染色 [ 低倍镜观察 ] 可见其壁亦由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和浆膜组成 ( 图 10-7,10-8) 在系膜对侧肠壁的粘膜中有集合淋巴结存在, 为数个淋巴小结集合在一起所成, 除此之外, 回肠上皮内杯状细胞较多, 绒毛较低疏, 皱襞亦较低, 且整个管壁也稍薄 7. 结肠 (Colon) 掌握结肠的形态结构, 并与小肠比较 [ 材料和方法 ] 动物结肠纵切面, 石蜡切片,HE 染色 [ 低倍镜观察 ] ( 图 10-9) 粘膜与粘膜下层形成皱襞突人腔内 (1) 粘膜 : 粘膜表面和固有层中大肠腺 ( 图 10-10) 的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 杯状细胞很多, 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弥散淋巴组织, 有时也可见到淋巴小结 (2) 粘膜下层 : 为疏松结缔组织 (3) 肌层 : 也分 2 层, 两层之间也可见到肌间神经丛 (4) 外膜 : 由结缔组织及间皮构成的浆膜, 此处结缔组织中富有脂肪组织 8. 阑尾 (Appendix) 了解阑尾的结构特点 [ 材料和方法 ] 人的阑尾,Susa 液固定, 石蜡横切片,HE 染色 58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Cardiovascular System Arteries Arteries Arteri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的动脉 Arteries of systemic circulation 体循环的动脉 Arteri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的动脉 Pulmonary trunk 肺动脉干 Branches: left and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脉管系统 Vascular System 动脉 (The Artery) 器官外动脉基本规律 (The Basic Rules of Arterial System) 与人体的结构相适应, 有对称性 每一大局部都有 1~2 条动脉干 躯干部动脉分为脏支和壁支, 壁支具有节段性 常与静脉 神经伴行, 构成血管神经束, 多走行于身体屈侧 深部或隐蔽的部位 多以最短距离到达所支配脏器 管径并非完全决定于所供应器官的大小,

More information

朱 捷 周 翔 平 刘 荣 波 陈 宪 卢 春 燕 李 真 林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年 3月第 21卷第 3期 262 J P ract R ad io,l M a r 2005, V o l 21, N o. 3 图 2A ~ C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箭头 )与起 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 (黒箭 )在胰头 前方吻合 成胰十二指 肠前动脉 弓 ( 粗白箭 ) 图 3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More information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股前部 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本节讲述了股前部 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即在浅筋膜内的皮神经 浅血管 淋巴管和淋巴结等 股前部皮神经有股外侧皮神经 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皮支 ; 小腿前面和足背主要的皮神经有隐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和足背外侧皮神经 股前部的浅动脉起源于股动脉, 有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 下肢前面的浅静脉主要有足背静脉弓和大隐静脉 股前部 小腿前面和足背的皮神经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Cardiovascular System Arteries Arteries Arteri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的动脉 Arteries of systemic circulation 体循环的动脉 Arteries of pulmonary circulation 肺循环的动脉 Pulmonary trunk 肺动脉干 Branches: left and

More information

节概述:

节概述: 臂后部 前臂后部及手背 学习方法和建议 : 本节主要讲述了臂后部 前臂后部及手背的解剖构造 要求学员掌握臂后区群和前臂后区群的位置 ; 重要肉如肱三头 桡侧腕长伸 桡侧腕短伸 尺侧腕伸 指伸 旋后 拇长展 拇短伸 拇长伸的起止 作用及神经支配, 熟悉肱深动脉的走行 分支 分布以及桡神经的走行 分支及分布 概述内容 : 本节讲述了臂后区群和前臂后区群的位置 起止 作用及神经支配 臂后群为肱三头和肘,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关于周测验, 网站资料等 : 梁华为老师 :liang.huawei@aliyun.com 章哲文助教 :zhangzw2900@163.com 夏强老师 脉管系统 Angiology 李静浙江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 jing.li@ion.ac.cn 2013.9.27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 The Cardiovascular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2013-14 春夏基础医学导论 脉管系统 Angiology 李静浙江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 jing.li@ion.ac.cn 2014.3.11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组成 : 心脏 heart 动力泵 动脉 arteries 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 毛细血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8--心脏

Microsoft PowerPoint - 8--心脏 2015-16 秋冬基础医学导论 脉管系统 Angiology LI JING, Ph D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derfreiefall@zju.edu.cn Oct. 20. 2015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淋巴系统

More information

节概述:

节概述: 臂前部 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臂前群肌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 喙肱肌 本群肌肉均受肌皮神经支配, 前臂前群肌按其作用可分为屈腕 屈指和前臂旋前的肌肉, 按其排列由浅入深可分为四层, 分别受桡神经 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分支支配 肱动脉及其分支尺 桡动脉分别发出分支营养这此肌肉, 同时, 这些肌肉在肘关节外形成肘窝, 在前臂与骨间膜构成前臂间隙 臂前部 肘前部和前臂前部的浅静脉和皮神经 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肤较薄,

More information

The Muscular System

The Muscular System Myology Ling Shucai 全身肌肉 600 多块占体重的 40% 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肌 (muscle) 的种类 1. 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2. 平滑肌 smooth muscle 3. 心肌 cardiac muscle 肌的构造与形态 Mophology of skeletal muscle 肌的命名原则 肌肉可根据共形状 大小 位置 起止点 纤维方向和作用等命名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运动解剖学 1 运动解剖学方位术语及运动学术语 superior inferior 上下 cranical caudal 颅侧尾侧 anterior posterior 前后 ( 腹背 ) ventral dorsal 腹背 ( 前后 ) medial lateral 内外 internal external 内外 superficial profound 浅深 proximal distal 近远

More information

二、背肌Muscles of the Back

二、背肌Muscles of the Back 正常人体形态学宏观结构实习课教案 教案首页 第 9 次课授课时间 : 2007 年 9 月 24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7 年 3 月 6 日课程名称形态学宏观年级 07 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教员姜大巍专业技术讲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 5 职务 ( 大 小班 ) 授课题目 ( 章, 节 ) 第三章第二 三 四 五 六节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实习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五版北京

More information

运动系统 locomotora system

运动系统 locomotora  system The Locomotor System 运动系统 Feb. 21. 2011 JING LI jing.li@ion.ac.cn http://course.zju.edu.cn/rtjpx/ 运动系统 locomotor system 骨学 Osteology 关节学 Arthrology 肌学 Skeletal muscle 教学进度 1. 骨学和关节学总论 ; 躯干骨及其连结 4 2. 上肢骨及其连结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解剖学教研室 循环系统 ( 血管 淋巴系 ) 动力器官循环系统的枢纽 运输血液 动脉 (Artery) 一 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 1 配布与人体结构是相适应的 2 每一大局部都有 1~2 条动脉干 3 分壁支和脏支, 壁支保留原始分节状态 4 动脉常有静脉 神经伴行, 构成血管神经束 5 行程中, 多居于身体的屈侧 深部或安全隐蔽的部位 6 常以最短距离到达它所分布的器官 ( 睾丸动脉例外 )

More information

运动系统 locomotora system

运动系统 locomotora  system 2013-14 春夏基础医学导论 The Locomotor System 运动系统 Feb. 24. 2014 JING LI derfreiefall@zju.edu.cn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http://course.zju.edu.cn/rtjpx/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 面向前, 两眼向前方平视 两足并立, 足尖向前 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手掌向前描述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为标准

More information

6 在腋窝内腋动脉 腋静脉及臂丛的伴行关系 二 需要熟悉的内容 1 腋窝的构成( 一尖 一底 四壁 ) 前壁 ( 肌壁 ) 胸大肌 胸小肌 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腋窝壁的构成后壁 ( 肩背壁 )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和肩胛骨, 三边孔和四边孔内侧壁 ( 胸壁 ) 前锯肌 上 4 个肋骨和肋间肌外侧壁

6 在腋窝内腋动脉 腋静脉及臂丛的伴行关系 二 需要熟悉的内容 1 腋窝的构成( 一尖 一底 四壁 ) 前壁 ( 肌壁 ) 胸大肌 胸小肌 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腋窝壁的构成后壁 ( 肩背壁 )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和肩胛骨, 三边孔和四边孔内侧壁 ( 胸壁 ) 前锯肌 上 4 个肋骨和肋间肌外侧壁 上肢局解 第一节胸前外侧壁及腋窝 一 必需掌握内容 1 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的位置 形态与神经支配 2 锁胸筋膜及穿行结构 锁胸筋膜 : 位于锁骨下肌 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结构, 穿行结构有头静脉 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 3 三边孔 四边孔及穿行结构 三边孔, 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小圆肌之间, 其内侧的肌间隙, 内有旋肩胛动静脉穿过 四边孔, 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小圆肌之间, 其外侧与肱骨外科颈之间的间隙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脉管系统 Angiology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 Ling Shucai 心血管系统 Ⅰ) 组成心 heart 动力泵动脉 arteries 运输血液离心毛细血管 capillaries 物质交换 veins 运输血液回心 Ⅱ) 血液循环 1. 体循环 systemic(greater) circulation 2. 肺循环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颅骨 23 块 脑颅和面颅 听小骨 3 对 Frontal bone ethmoid bone 脑颅 Cerebral cranium 共 8 块 不成对骨额骨 frontal bone 筛骨 ethmoid bone 蝶骨 sphenoid bone 枕骨 occipital bone Sphenoid bone frontal bone 成对骨颞骨 temporal bone 顶骨 parietal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肌学总论 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李云庆 (yunqing@fmmu.edu.cn) 内容及要求 1. 概述 2. 肌的构造和形态 3. 肌的命名原则 4. 肌的配布规律 5. 肌的营养与支配 6. 肌的辅助装置 7. 全身重要肌肉介绍 一 概述 1. 分类 (Classification) 平滑肌 : 内脏不随意肌 ; 内脏神经调节的中空器官 血管壁 ; 不随意肌 心肌 : 构成心壁 ;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运动系统 第三章肌学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 总论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体表的肌性标志 1 第一节总论 根据构造分为 : 平滑肌心肌骨骼肌 全身肌肉 600 多块占体重的 40% 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2 一 肌的形态和构造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肌腱 红肌主要由红肌纤维组成, 较细小, 收缩较慢, 但作用持久 ; 白肌主要由白肌纤维组成, 较宽大, 收缩较快, 能迅速完成特定的动作,

More information

11

11 人体形态学 ( 解剖 ) 讲稿 第 2 次课 内容 : 内容 : 肌学 消化系统 时间 :2014-2015 学年上学期班级 :2013 级护英授课教师 : 杨瑞 人体形态学 ( 解剖 ) 讲稿 2013 级护英 BJ0107012_01 杨瑞讲师 肌 学 ( 一 ) 概述 1. 肌的形状和构造 : 可分为长肌 短肌 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每块骨骼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阔肌的腱薄而宽阔, 故称腱膜

More information

脉管系统III-静脉和淋巴

脉管系统III-静脉和淋巴 心血管系统 - 静脉 淋巴 静脉瓣 venous valve 体循环静脉分浅 深两类 静脉 veins 数量多, 管腔大 管壁薄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 静脉的特点 : 浅静脉 ( 皮下静脉 ) 不与动脉伴行, 最后注入深静脉 深静脉 ( 伴行静脉 ) 静脉的吻合较丰富 名称和行程与伴行动脉相同 静脉网 / 静脉丛 结构特殊的静脉 硬脑膜窦 sinus of dura mater 板障静脉 diploic

More information

第四节

第四节 人体形态学 讲 稿 任课学期 :16-17 学年上学期 专业班级 : 护理一班 主讲老师 : 廖彦博 躯干 Muscles of Trunk 躯干包括背 胸 膈 腹和会阴 一 背 muscles of back 斜方 trapezius 背阔 latissimus dorsi ( 一 ) 背浅肩胛提菱形 ( 一 ) 背深 竖脊 erector spinae 夹 二 胸 muscles of thorax

More information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教案首页 第 20 次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11 月 20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3 年 11 月 13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 年级 2013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 口腔 预防 营养五年制 教员董玉琳职务 副教授资格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课学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循环系统 ( 第二章, 第七节 ) 静脉与淋巴 基本教材 : 基本教材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4 次课授课时间 2011 年 3 月 31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1 年 3 月 22 日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年级 2010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员王亚云职务副教授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授课题目 ( 章, 节 ) 上肢总结 ( 第五章, 第七节 ) 基本教材 ( 或主要参考书 ) 1.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More information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2013-14 春夏基础医学导论 内脏学 Splanchnology Mar. 3. 2014 JING LI derfreiefall@zju.edu.cn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内脏 viscera 总论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ystem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生殖系统 genital

More information

节概述:

节概述: 手掌部 手掌界于腕部与手指之间, 手掌的中央部凹陷, 即手心, 外侧部的隆起称为鱼际, 内侧部的隆起称为小鱼际 腕前区的桡腕关节 腕骨和腕掌关节的前面, 是前臂屈肌腱 神经 血管到达手掌的通路 手指掌面, 又称为指腹, 包括手指前面所有的软组织 手掌部层次结构多, 以掌心部为例由浅入深依次为 : 皮肤 浅筋膜 掌腱膜 掌浅弓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指浅 深屈肌腱和蚓状肌 手掌筋膜间隙 骨间掌侧筋膜 掌深弓和尺神经深支

More information

下肢骨及其连结

下肢骨及其连结 下肢骨及其连结 本节讲述了下肢骨的概念 分部, 各部分的骨性构成, 形态特点及连结方式 下肢骨也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 下肢带骨即髋骨, 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 髌骨 胫骨 腓骨及 7 块跗骨 5 块跖骨和 14 块趾骨 下肢骨承受重力, 因此较上肢骨粗大, 关节运动不如上肢灵活 下肢带骨髋骨 hip bone 为不规则的扁骨 16 岁以前由髂骨 坐骨及耻骨以软骨连结而组成, 成年后软骨骨化,

More information

下肢总结

下肢总结 下肢总结 本节从关节运动, 股骨干骨折及神经损伤等角度总结了下肢肌肉的功能, 下肢血管的走行及营养范围和下肢神经的分支分布 髋关节是多轴性的杵臼关节, 可作任一方向的运动 膝关节是不典型的滑车关节, 可作屈 伸和旋转运动 足关节由踝关节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 踝关节属滑车关节, 可沿水平冠状轴做跖屈和背屈 ; 距跟关节属平面关节, 距跟舟关节为球窝关节, 二者以跟骨后面中点至距骨颈中点的连线为轴进行足的内翻和外翻

More information

此外, 肝门静脉系的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以及升 降结肠和十二指肠 胰 肝等脏器的小静脉, 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的属支 ( 如腰静脉, 低位肋间后静脉 膈下静 脉 肾静脉 睾丸或卵巢静脉等 ) 吻合 3. 腹股沟管的位置 各壁的构成及男性通行的结构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部, 腹股沟韧带内侧

此外, 肝门静脉系的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以及升 降结肠和十二指肠 胰 肝等脏器的小静脉, 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的属支 ( 如腰静脉, 低位肋间后静脉 膈下静 脉 肾静脉 睾丸或卵巢静脉等 ) 吻合 3. 腹股沟管的位置 各壁的构成及男性通行的结构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部, 腹股沟韧带内侧 写在前面的话 : 至少从去年来说, 历年题不是王道 所以不能只看历年题 Over 02 级 8 年制大题 1. 乳房淋巴引流乳房的位置 : 成人女性乳房的大部分位于胸大肌和胸肌筋膜表面的浅筋膜内, 上达第 2 肋, 下达第 6 肋, 内侧至胸骨侧缘, 外侧近腋中线 乳头平对第 4 肋间隙或第 5 肋 (3 分 ) 乳房的淋巴引流 :1 乳房外侧部的淋巴管沿胸大肌下缘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 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

More information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胸部总结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 能够描述胸壁的层次结构和肋间血管 神经的分布, 乳房的结构及淋巴回流 ; 2. 胸膜的分部 胸膜及胸膜腔隐窝的概念, 肺和肺根的体表投影及其毗邻 ; 3. 心脏的位置 毗邻 外形, 心脏各腔内的结构, 心壁的构造, 心脏的传导系, 心脏的血管和和神经支配 ; 4. 纵隔的概念 分部和各脏器的位置关系 肺根的体表投影及毗邻 体表投影 前方约对第 2~4 肋间隙的前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the locomotor system -skull

Microsoft PowerPoint - 2-the locomotor system -skull 2016-17 秋冬基础医学导论 The Locomotor System LI JING, Ph D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derfreiefall@zju.edu.cn Sep. 20. 2016 中轴骨骼 axial skeleton z z 躯干骨 The bones of trunk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the locomotor system -skull

Microsoft PowerPoint - 2-the locomotor system -skull 2015-16 秋冬基础医学导论 The Locomotor System LI JING, Ph D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derfreiefall@zju.edu.cn Sep. 17. 2015 中轴骨骼 axial skeleton z z 躯干骨 The bones of trunk

More information

23系本科生课程 《生物医学基础》

23系本科生课程 《生物医学基础》 23 系本科生课程 生物医学基础 生物医学基础 (1) 大纲 I. 系统解剖学 II. 生物力学 III. 康复工程 2 系统解剖学 1. 定义 :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 2. 分类 : 巨视解剖学 :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外科解剖学 断面解剖学 表面解剖学 微视解剖学 : 组织学 胚胎学 细胞学 3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4 三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More information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 免费医学定向 ) 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系统解剖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01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4 学分, 总学时 72, 理论 34, 实验 ( 见习 )36, 网络 2 一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畴, 也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5 次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3 月 18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3 年 3 月 10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I 年级 2012 年级 专业 层次 教员 张富兴 职务 授课方式副教授 ( 大 小班 ) 临床 空医 口腔 预防 营养 五年制 大班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下肢总结 ( 第四章, 第九节 ) 基本教材 :.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第四节 节概述

第六章第四节 节概述 颈外侧区和胸锁乳突肌区 概述内容 : 相对于颈前区, 颈外侧区和胸锁乳突肌区覆盖了颈的外侧部, 是围于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前缘和锁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该区域内的主要内容有前 中 后斜角肌 ; 锁骨下动 静脉 ; 副神经 颈丛和臂丛 三块斜角肌起于第 3-6 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于第 1 2 肋, 其主要功能是使颈侧屈, 侧旋和提肋 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 胸阔内动脉 甲状颈干等分支分布到脑 胸阔 甲状腺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4 次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10 月 23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3 年 10 月 18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 人体解剖学 年级 2013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I 班 教员丁坦职务讲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躯干骨及其连结 ( 第三章, 第一节 ) 基本教材 : 基本教材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More information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GABA能传入与大鼠三叉神经 中脑核的联系 下肢总结 张富兴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1. 结构特点 2. 关节运动 3. 肌肉配布 一 下肢的运动结构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运动, 以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 故下肢须比上肢更强壮 稳定 1. 重心 : 髋关节 - 第 2 骶椎的前方重力线 : 髋关节稍后方, 膝及踝关节之前, 行向外, 通过足舟骨 2. 牢固性 : 关节面的形态 ; 韧带的粗细 数量和强度 ; 周围肌肉的大小和强度 跳跃韧带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1 次课授课时间 2012 年 10 月 31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2 年 10 月 20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Ⅰ 年级 2012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教员祁健职务助教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小班课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下肢骨及其连结 ( 第三章第三节 ) 基本教材 ( 或主要参考书 ) 1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消化系统 The Digestive System 消化腺 alimentary gland 肝 liver 胰 pancreas 肝 liver ( 一 ) 肝的形态 膈面 diaphragmatic surface 以镰状韧带 falciform ligament 冠状韧带 coronary ligament 分肝左右叶 right and left lobe of liver 和肝裸区 bare

More information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 系统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4 学分, 总学时 62, 理论 38, 实验 ( 见习 )24, 网络 0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 人体形态学属于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 系统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4 学分, 总学时 62, 理论 38, 实验 ( 见习 )24, 网络 0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 人体形态学属于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 系统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12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4 学分, 总学时 62, 理论 38, 实验 ( 见习 )24, 网络 0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 人体形态学属于形态学科范畴, 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两部分,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

More information

肩胛上神经 : 臂丛,C5C6, 起自上干, 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 伴肩胛上 动脉绕肩胛冈外侧缘转入冈下窝支配冈上 下肌, 肩关节 肌皮神经 :C5~C7, 臂丛外侧束, 穿喙肱肌, 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 肌支支配以上 三肌 肘关节下方, 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

肩胛上神经 : 臂丛,C5C6, 起自上干, 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 伴肩胛上 动脉绕肩胛冈外侧缘转入冈下窝支配冈上 下肌, 肩关节 肌皮神经 :C5~C7, 臂丛外侧束, 穿喙肱肌, 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 肌支支配以上 三肌 肘关节下方, 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 结业作业之脊神经总结 作者 : 边晔 201001003 枕下神经 :C1 后支,C1 后弓上方与椎动脉下方之间穿出, 经枕下三角, 支配枕下肌及 头半棘肌 枕大神经 :C2 后支内侧支, 在头下斜肌下缘与 C2 后弓上方穿出, 而后行径枕下三角表面, 至斜方肌起始腱处即上项线下方穿到皮下, 伴枕动脉分支在浅筋膜中上行, 分布于 枕部皮肤及支配头半棘肌 第 3 枕神经 :C3 后支内侧支, 在枕大神经下内方穿斜方肌浅出

More information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广西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系统解剖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01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 学分 :6 学分, 总学时 102, 理论 48, 实验 ( 见习 )48, 网络 6 一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 位置毗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 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More information

运动系统 locomotora system

运动系统 locomotora  system 总论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肌学 muscle 总论 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的起止 配布和作用 肌的辅助装置 全身有 600 余块肌, 占体重 40% 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 有一定形态 构造, 有血管 淋巴管, 受神经支配, 执行一定功能 心肌细胞 心肌 骨骼肌 构造不同 肌 骨骼肌细胞 平滑肌 平滑肌细胞 心肌与平滑肌受内脏神经调节 为不随意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 受人的意志控制

More information

The ankle & foot 足踝关节 Anterior aspect Medial aspect Lateral aspect Posterior & plantar aspect 前面内侧外侧后方 & 跖侧

The ankle & foot 足踝关节 Anterior aspect Medial aspect Lateral aspect Posterior & plantar aspect 前面内侧外侧后方 & 跖侧 Standardized scan and basic pathology: ankle and foot 足踝关节标准扫描和基础病理超声表现 Peter Mandl MD, PhD Division of Rheumatology, 3r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Vienna, Austria China

More information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本节讲述了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指深筋膜及其所包裹的肌肉 神经 血管和淋巴管等, 在深层结构中要注意一些血管 神经行经的局部结构 要求学员掌握股前侧及内侧肌肉 ( 伸肌及内收肌 ) 的位置 形态和主要机能, 掌握局部结构的名称 位置和构成, 掌握股前部深层的各血管和神经的名称 位置 起源和分布 概述内容 : 股前部的肌肉主要为股前群肌和股内侧群肌 股前群肌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 General Description Constituents: 2 parts Alimentary canal 消化管 Digestive glands 消化腺 Functions: Ingest foods Secrete enzymes Absorb nutrients Eliminate unused residues Alimentary canal

More information

颌面部的间隙

颌面部的间隙 颌面部的间隙 概述内容 : 颌面部上 下颌骨与周围的肌肉之间 或肌肉与肌肉 肌肉与器官之间, 存在着一些潜在间隙, 正常情况下, 这些间隙中充填着疏松结缔组织, 有的间隙还有神经 血管穿行, 从而使相邻的间隙彼此通连 当炎症感染时, 可循此途径蔓延, 脓液也可溃破筋膜, 扩散到邻近的间隙 相关内容 :( 第十章第五节文件夹中 05-1 文件 ) 概述关键词索引表 咬肌间隙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 ;

More information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结构的总规律, 正常 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基本的描述方法,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 内部结构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 建立能力目标 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正 广西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和生理学 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14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限选课学时 / 学分 :3 学分, 总学时 51( 解剖 24), 理论 36( 解剖 18), 实践 12( 解剖 6), 网络 3 一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 位置毗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

More information

2 神经: 到臀部的神经来自骶丛, 最粗大的坐骨神经自梨状肌下孔穿出, 在浅中层臀肌间下行到股后区 在坐骨神经内侧穿行的是股后皮神经, 追踪此神经下行到股方肌表面时, 发出会阴支 perineal br. of post. fem. cutan. n. 向内绕过坐骨结节下方行向会阴部 在行经臀大肌下

2 神经: 到臀部的神经来自骶丛, 最粗大的坐骨神经自梨状肌下孔穿出, 在浅中层臀肌间下行到股后区 在坐骨神经内侧穿行的是股后皮神经, 追踪此神经下行到股方肌表面时, 发出会阴支 perineal br. of post. fem. cutan. n. 向内绕过坐骨结节下方行向会阴部 在行经臀大肌下 实验三 臀部及股后部局解 一 皮肤切口沿髂嵴上方 1cm 做水平切口, 向内达后正中线, 向外达臀部外缘 自水平切口内端沿后正中线向下垂直切口抵达肛门上缘 1cm 处, 绕肛门做一环形切口, 再由环形切口下端沿臀纹向外做一弧形切口, 达股骨大转子下方约 1cm 处, 将皮肤向外翻开 臀部皮肤较厚, 皮下脂肪丰富, 切皮时可带些脂肪组织, 但在骶骨后面及髂嵴外上方处脂肪较少剥离时应尽量少带脂肪组织以防损伤神经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The Locomotor System Mar. 17. 2011 JING LI jing.li@ion.ac.cn 中轴骨骼 axial skeleton 躯干骨 The bones of trunk 颅 skull Cerebral Cranium 脑颅骨 (8) Facial Cranium 面颅骨 (15) 颅的整体观 skull as a whole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skull

More information

图 肌的起止点 二 肌的起止点和配布 ( 一 ) 肌的起止点肌附着于两块以上的骨, 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 收缩时牵动骨而产生运动 肌的起点指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 ; 肌的止点指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 图 1-2-2) 肌的起 止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置换 ( 二 ) 肌的配布肌大多

图 肌的起止点 二 肌的起止点和配布 ( 一 ) 肌的起止点肌附着于两块以上的骨, 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 收缩时牵动骨而产生运动 肌的起点指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 ; 肌的止点指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 图 1-2-2) 肌的起 止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置换 ( 二 ) 肌的配布肌大多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二章骨骼肌 第一节肌学总论 一 肌的形态和构造肌 (muscle) 附着于骨, 由肌腹 (muscle belly) 和肌腱 (tendon) 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横纹肌纤维组成, 色红 柔软 有收缩能力 肌腹外包有肌外膜 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 色白 强韧 无收缩能力, 位于肌腹两端, 附着于骨 扁肌的腱性部分称为腱膜 (aponeurosis) 肌的形态多种多样,

More information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是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 阐述人体各局部区域结构和器官的位置 毗邻以及层次关系, 并适当联系临床应用的科学 医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临床课之前, 通过实地解剖而牢固掌握解剖学基本知识, 培养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为临床主要课程 内 外 妇 儿以及有关手术科室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是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 阐述人体各局部区域结构和器官的位置 毗邻以及层次关系, 并适当联系临床应用的科学 医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临床课之前, 通过实地解剖而牢固掌握解剖学基本知识, 培养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为临床主要课程 内 外 妇 儿以及有关手术科室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 ( 骨伤科学方向 ) 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BJ0107002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 限制性选修课学时 / 学分 :2.5 学分, 总学时 42, 理论 20, 实验 ( 见习 )20, 网络 2 一 课程简介 ( 居中, 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 课程简介 : 局部解剖学 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 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 研究人体的各个区域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

More information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内脏学总论 The general Description of Splanchnology 内脏 viscera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ystem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生殖系统 genital system 粘膜下腺体 内脏的一般结构 (1) 中空性器官 胃 stomach 气管 trachea 膀胱 bladder

More information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正常人体形态学宏观结构实习课教案 教案首页 第 21 次课授课时间 :2007 年 11 月 12 日教案完成时间 : 2007 年 3 月 6 日 课程名称形态学宏观年级 07 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教员姜大巍专业技术讲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 3 职务 ( 大 小班 ) 授课题目 ( 章, 节 )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脊神经实习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五版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More information

躯干骨及其连结

躯干骨及其连结 躯干骨及其连结 本节讲述了躯干骨的概念 分部, 各部分的骨性构成, 形态特点及连结方式 躯干骨包括 24 块椎骨 1 块骶骨 一块尾骨和 12 对肋, 构成脊柱和胸廓两个部分 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 具有支持头部, 支持和保护胸 腹 盆部器官, 完成各种运动的功能 胸廓除支持保护胸部内脏外, 还有完成呼吸运动的功能 第三章第四节节概述关键词索引表 关键词英文解释 位于背部正中, 上端接颅骨, 下端达尾骨尖,

More information

一、纵隔的概念和境界

一、纵隔的概念和境界 纵隔 概述内容 :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 纵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心包 心脏及出入心的血管 气管 主支气管 食管 胸导管 神经 胸腺和淋巴结等 它们之间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连结, 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 纵隔的前界是胸骨, 后界为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 底为膈 成人纵隔稍偏向左侧 纵隔的正常位置的维持取决于两侧胸膜腔压力的平衡 当一侧胸膜腔压力增高 ( 如气胸

More information

第一节心脏 一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脏 (heart) 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节律性收缩的机能, 为心血管系统的 动力泵 它能从静脉吸回血液, 再推入动脉, 使血液在血管内周而复始地流动 ( 一 ) 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 下纵隔的中纵隔内, 为心包所包裹 约 2/3 在身体正中

第一节心脏 一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脏 (heart) 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节律性收缩的机能, 为心血管系统的 动力泵 它能从静脉吸回血液, 再推入动脉, 使血液在血管内周而复始地流动 ( 一 ) 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 下纵隔的中纵隔内, 为心包所包裹 约 2/3 在身体正中 第三篇循环系统 第一章循环系统的解剖 血液被心脏推动, 经过动脉 毛细血管和静脉, 最后又返回到心脏 血液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称血液循环 按血液流经途径不同, 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 大循环 ) 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由左心室搏出, 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 并在此与全身的组织 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 血液 ( 静脉血 ) 再经各级静脉, 最后经上 下腔静脉及冠状窦返回右心房

More information

3 ¹Ç÷À¼¡Ñ§-³ÂÏþ

3 ¹Ç÷À¼¡Ñ§-³ÂÏþ 人体结构与功能学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运动系统 / 肌肉骨骼系统 Locomotor system/musculoskeletal system 骨学 Osteology 关节学 Arthrology 肌学 Skeletal muscle 1 人体结构与功能学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Skeletal Muscle Tissue

More information

人体解剖学绪论

人体解剖学绪论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绪论 一 定义 :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 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二 人体解剖学分类 : 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 anatomy 局部解剖学 topographic anatomy 断面解剖学 sectional anatomy 外科解剖学 surgical anatomy 表面解剖学 surface

More information

diliuzhang-houzhijiepou

diliuzhang-houzhijiepou Topographic Anatomy of the Dog 犬局部解剖学 Lei Zhihai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 NAU Dissection of the Pelvic limb of Dog 犬后肢解剖 2008 年 11 月 Chapter 6:Dissection of the Pelvic limb of Dog 1 界限 limit 后肢分为臀部

More information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L/O/G/O 一例臂丛神经损伤患 者的康复护理查房 手外伤康复科唐帮坤 主要内容 1. 病人相关资料 2. 臂丛神经解剖知识 3. 五大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4. 整体护理 5. 效果评价 6. 总结 内容一 病人相关资料 患者 : 陈小梅 年龄 :23 岁 职业 : 工人 病史资料 时间救治医院 原因 入住我院时间 诊断 2014 Your text 年 in 2 here 月 22 日 清远佛冈县人民医院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2018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制作人 : 秦国斌 概念 关节活动 (ROM) 是指关节的远端向着或离开近端运动, 远端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近端骨之间的夹角 关节活动度测量即测量远端骨与近端骨之间的夹角 被动关节活动度 (PROM) ROM 主动关节活动度 (AROM) 测量工具 通用量角器 方盘量角器 轴心 量角器构成 移动臂 固定臂 量角器选择 髋 膝 肩 肘尽量选择长臂量角器 40CM 手 趾尽量选择短臂量角器

More information

节概述:

节概述: 胸壁前部 本节主要讲述了胸壁前部的胸部上肢肌及相应的深层血管和神经 胸壁前部皮肤较薄, 在浅筋膜中有皮神经 浅血管 浅淋巴管和乳腺等, 而乳腺的淋巴回流与炎症的扩散和癌细胞转移的途径关系密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胸部的深筋膜主要覆盖胸大肌和胸小肌, 可分为浅 深两层, 其中喙锁胸筋膜中有头静脉 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 胸外侧神经以及淋巴管穿过 ; 胸部上肢肌起于胸壁, 止于上肢骨, 包括胸大肌 胸小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肱骨骨折及腋窝探查.docx

Microsoft Word - 肱骨骨折及腋窝探查.docx 肱骨近端 肱骨干和肱骨远端骨折, 以及腋窝探查 上台大夫 : 高鹏上台同学 : 陈露璐 马翔雯 韦人 杨阳 手术步骤 一 肱骨近端骨折 本次课程所选择的入路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经典入路, 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DP), 又称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1. 划定皮肤切口 切口起于喙突, 沿胸三角沟止于三角肌止点 2. 切开皮肤与浅筋膜 3. 保护头静脉 若是头静脉已经暴露, 可两段结扎并截断 4. 沿肌肉间隙分离软组织,

More information

海外来稿 Overseas Papers 图 1 踝关节矢状位像解剖 : 最内侧首先看到的是内踝 舟骨结节 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基底的内侧 紧贴内踝骨后侧的是胫后肌腱向前走行于舟骨结节下方 足的背侧可以看到胫前肌腱和拇长伸肌腱的末端 足底可以看到拇展肌, 拇短屈肌和拇长屈肌腱的末端 图 3 踝关节矢状

海外来稿 Overseas Papers 图 1 踝关节矢状位像解剖 : 最内侧首先看到的是内踝 舟骨结节 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基底的内侧 紧贴内踝骨后侧的是胫后肌腱向前走行于舟骨结节下方 足的背侧可以看到胫前肌腱和拇长伸肌腱的末端 足底可以看到拇展肌, 拇短屈肌和拇长屈肌腱的末端 图 3 踝关节矢状 踝关节 MR 断层解剖 解剖变异和病理 第一部分 : 断层解剖 Yuming Yin 1 2, 潘诗农 作者单位 : 1. Radiology Associates, LLP, Corpus Christi, TX, USA 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110004 通讯作者 : Yuming Yin, E-mail: yyin@xraydocs.com 收稿日期 :2010-06-12

More information

颅骨及其连结

颅骨及其连结 颅骨及其连结 本节讲述了颅骨的分部, 各部分的骨性构成, 形态特点及连结方式 颅骨主要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的颅底内面由前至后分为颅前 颅中和颅后窝三个部分, 三个部分中大量的骨性标志多是骨在发育过程中与脑组织相互适应而形成的,12 对脑神经也通过颅底内面相应的孔 洞出颅 ; 面颅主要形成的局部结构有 : 眶 鼻腔 口腔以及颞窝 颞下窝和翼腭窝 各局部结构之间以及与脑颅之间通过相应的孔 洞发生交通,

More information

The Elbow Normal and Basic Pathological Sonography 肘关节正常和基础病理超声表现 Elbow anatomy 肘关节解剖 Systemic scan technique and sonographic anatomy 系统扫查技术以及超声下解剖 Ba

The Elbow Normal and Basic Pathological Sonography 肘关节正常和基础病理超声表现 Elbow anatomy 肘关节解剖 Systemic scan technique and sonographic anatomy 系统扫查技术以及超声下解剖 Ba Standardized scan elbow normal & basic pathology 肘关节标准扫描 正常和基础病理超声表现 APLAR Pre-congress Course 2016 Shanghai Dr Carrel Ka-lung Yu 余嘉龙博士 Hong Kong Society of Rheumatology 香港风湿学会 The Elbow Normal and Basic

More information

II-III期B型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联合或不联合精确放疗的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研究

II-III期B型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联合或不联合精确放疗的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研究 头颈部正常组织勾画共识 DAHANCA/EORTC/GORTEC/HKNPCSG /NCIC CTG/NCRI/NRG/TROG 张烨 无共识 勾画差异明显 新共识背景 正常组织勾画 正常组织限量标准不一致 Radiother Oncol 2000; 56: 135-150. Radiother Oncol 2003; 69: 227-236. Radiother Oncol 2006; 79: 15-20.

More information

costal body 肋沟 costal groove 和肋角 costal angle (2) 观察第一肋骨 : 扁宽而短, 无肋角和肋沟 确认其上面的前斜角肌结节 锁骨下动脉沟和锁骨下静脉沟 5. 活体触摸 ( 体表标志 ):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肋弓 骶管裂孔 第 7 颈椎棘突 二 附肢骨

costal body 肋沟 costal groove 和肋角 costal angle (2) 观察第一肋骨 : 扁宽而短, 无肋角和肋沟 确认其上面的前斜角肌结节 锁骨下动脉沟和锁骨下静脉沟 5. 活体触摸 ( 体表标志 ):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肋弓 骶管裂孔 第 7 颈椎棘突 二 附肢骨 实验一运动系统 ( 骨 关节 ) 骨学 1. 观察骨的形态分类 : 在骨骼标本上确认长骨 long bone; 短骨 short bone; 扁骨 flat bone 和不规则骨 irregular bone 观察各类骨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 其功能意义如何? 2. 观察长骨和短骨切面标本 : 确认骨密质 compact bone 和骨松质 spongy bone 观察骨松质内的骨小梁 trabeculae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 人体形态学 讲 稿 任课学期 :16-17 学年上学期 专业班级 : 护理二班 主讲老师 : 廖彦博 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总 论 一 概述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各级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和散在的淋巴组织构成 二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结构特点 ( 一 ) 淋巴管道淋巴管道可分为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四级 1. 毛细淋巴管 lymphatic capillary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 一. 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模拟试题一 1. 椎间盘 : 在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 由纤维软骨盘的髓核构成 2. 咽峡 : 腭垂 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 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3. 膀胱三角 : 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粘膜光滑无皱襞, 是膀胱癌和膀胱结核的好发部位 4. 静脉角 : 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叫静脉角, 是淋巴导管汇入静脉的部位 5. 神经核 :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More information

专业课—罗英瑾—人体解剖学(全)

专业课—罗英瑾—人体解剖学(全) 医学基础知识讲义 主讲 : 罗英瑾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4 第一篇 运动系... 5 第二章 骨学... 5 第一节 概述... 5 第二节 中轴骨骼... 6 第三节 附肢骨骼... 8 第三章 关节学... 11 第一节 概述... 11 第二节 中轴骨连接... 12 第三节 附肢骨的连结... 13 第四章 肌学 Myology... 17 第一节 概述... 17 第二节 头肌...

More information

图 全身骨骼 一 骨的分类 按骨的形态, 可分 4 类 : 1. 长骨 (long bone) 长骨呈长管状, 分布于四肢, 如肱骨和股骨 分一体两端 体又

图 全身骨骼 一 骨的分类 按骨的形态, 可分 4 类 : 1. 长骨 (long bone) 长骨呈长管状, 分布于四肢, 如肱骨和股骨 分一体两端 体又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与骨连接 第一节骨学总论 骨 (bone) 是一种器官, 主要由骨组织 ( 骨细胞 胶原纤维和基质 ) 构成, 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 外被骨膜, 内容骨髓, 含有丰富的血管 淋巴管及神经, 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并有修复 再生和改建的能力 基质中有大量钙盐和磷酸盐沉积, 是钙 磷的储存库, 参与体内钙 磷代谢, 骨髓还有造血功能 成人有 206 块骨 ( 图 1-1-1),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董玉琳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Email:donganat@yahoo.com.cn 循环系统 ( 脉管系统 ) 是封闭的管道系统,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 组成 心血管系 淋巴管系 心脏 : 动力器官动脉 : 含 O 2, 将血液带到全身静脉 : 含 CO 2, 将全身血液带回心脏毛细血管 : 与周围细胞和组织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淋巴管道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管道,

More information

消化腺

消化腺 消化腺 肝 liver 胰 pancreas 周婧 zhoujing@zju.edu.cn 浙江大学医学院 位 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 liver 形 态 膈面 : 借镰状韧带分为肝左叶 右叶和裸区 右叶 左叶 肝圆韧带 镰状韧带 形 态 脏面 : H 形沟 横沟 : 有肝左 右管, 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等进出 左侧纵沟 : 肝圆韧带裂, 肝圆韧带 ( 脐静脉闭塞

More information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肺循环和体循环模式图 心脏 (heart)- 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动脉 (artery)- 分送血液到各器官和组织的管道 毛细血管 (capillary)-

More information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2014 版 ) 二 需要熟悉的内容 1. 内脏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2. 牵涉性痛的概念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 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 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 三 应该了解的内容 1. 主要内脏神经丛的分布 2. 内脏感觉神经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2014 版 ) 二 需要熟悉的内容 1. 内脏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2. 牵涉性痛的概念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 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 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 三 应该了解的内容 1. 主要内脏神经丛的分布 2. 内脏感觉神经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2014 版 ) 内脏神经系统大纲 一 必需掌握内容 1.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支配器官 ( 效应器 ) 骨骼肌 ( 受意志控制 ) 心肌 平滑肌和腺体 ( 不受意志控制 ) 神经元数目 ( 低级中 枢 效应器 ) 一个神经元 : 从低级中枢 直接到效应器 二个神经元 : 从低级中枢到效应器要 经一个植物神经节换元节前神经元

More information

《麻醉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 I 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100302 课程名称 : 麻醉解剖学英文名称 :Anesthesioanatomy 总学时 :54 学时 ( 理论课 :30 学时 ; 实验课 :24 学时 ) 自主学习 :20 学时 学 分 :3 学分 适用对象 : 麻醉学专业课程考核 : 终结性考核, 占总成绩 70% 形成性考核, 占总成绩 30% 其中包括实验考核 (10%) 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

Mor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Lecturer: Pfizer, Abbvie, Roche, MSD, Boehringer-Ingelheim, Gedeon Richter, Takeda, Investigator: Pfizer, Abbvie, Roche, MSD, Advisor: Pfiz

Disclosure Lecturer: Pfizer, Abbvie, Roche, MSD, Boehringer-Ingelheim, Gedeon Richter, Takeda, Investigator: Pfizer, Abbvie, Roche, MSD, Advisor: Pfiz Standardised scanning of the knee 膝关节的标准化扫描 Basic pathology 及基本病变 Nemanja Damjanov University of Belgrade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 Disclosure Lecturer: Pfizer, Abbvie, Roche, MSD, Boehringer-Ingelheim,

More information

!!

!! ! !! 水 图 生 生 物 报 学 第 卷 江豚 表 层皮 肤 的 扫 描 电 镜 照片 叩 月 力 户人 口月 矛 口了 间 隙 的 层状 材 料 密 集 而 成 束 的 张 力 原 纤 维 包 围在 膜 被 颗 粒 的两 侧 图 版 此 层 细 胞 由厚 为 基底 层 一 微 米的 一 层 柱状 细 胞组 成 在表 皮 暗 的 基 部有 丰 富 的 黑 色 素 颗 粒 它 们 成 群 地 沿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5 次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3 月 21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4 年 3 月 11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I 年级 2013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制 教员张富兴职务 教授 ( 资格 )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授课题目 ( 章, 节 ) 腹部总结 ( 第五章, 腹部 ) 基本教材 ( 或主要参考书 ) 基本教材 :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More information

17376.mps

17376.mps 第三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ystem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 alimentary canal 是一条长而迂 图 3-1 消化系统模式图 88 第三章消化系统 曲的管道, 包括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 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 和大肠 (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和肛管 ) 临床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

More information

2. 指深屈肌 A. 其腱穿经腕管 B. 经腕横韧带浅方 C. 只有屈指作用 D. 屈掌指关节, 伸指间关节 E. 分为 5 个腱 答案 :A 解析 : 指深屈肌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间膜, 向下分成 4 个肌腱, 经腕管人手掌, 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 2~5 指的屈肌腱鞘, 在鞘内穿经指浅

2. 指深屈肌 A. 其腱穿经腕管 B. 经腕横韧带浅方 C. 只有屈指作用 D. 屈掌指关节, 伸指间关节 E. 分为 5 个腱 答案 :A 解析 : 指深屈肌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间膜, 向下分成 4 个肌腱, 经腕管人手掌, 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 2~5 指的屈肌腱鞘, 在鞘内穿经指浅 第八章肌骨及纵膈系统疾病 单选题 1. 骨骼肌 A. 属于平滑肌 B. 属于随意肌 C. 主要由肌腹和深筋膜构成 D. 辅助结构有筋膜 E. 无明显横纹 答案 :B 解析 : 骨骼肌主要存在于躯干和四肢, 收缩受意识支配, 故又称 随意肌 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 但不持久, 易疲劳 肌细胞呈纤维状, 不分支, 有明显横纹, 核很多, 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 肌细胞内有许多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

More information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定位前的准备 靶区的定义 勾画示例 靶区勾画学习班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定位前的准备 靶区的定义 勾画示例 靶区勾画学习班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唐源 金晶 靶区勾画学习班 2016.11.22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定位前的准备 靶区的定义 勾画示例 靶区勾画学习班 直肠癌放疗实施及靶区勾画 定位前的准备 靶区的定义 勾画示例 靶区勾画学习班 定位前的准备 嘱患者于定位前 1 小时排空膀胱 碘海醇溶于 1000ml 饮用水中, 于定位前 1 小时饮入 充盈膀胱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第三节 节概述

第六章第三节 节概述 颈前区 概述内容 : 颈前区是胸锁乳突肌前缘 前正中线和下颌骨下缘所围成的尖朝下 底朝上的倒置三角形, 颈前区可以分为四个小区, 分别是下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颈前区内的主要结构有三大腺体, 包括下颌下腺,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 颈内静脉及其颅外分支 ; 迷走神经 舌下神经 颈交感干等重要的神经结构 下颌下腺是位于下颌下三角内的唾液腺, 属外分泌腺,

More information

食管腹部

食管腹部 食管腹部 食管腹部甚短, 约 1~2 cm, 在通过食管裂孔处构成第三狭窄 ( 距中切牙约 40 cm) 下端与胃贲门相续, 其左 右缘分别与胃大 小弯相续, 左缘与胃底向左上方的膨 隆间的夹角叫做贲门切迹 食管前 后面有迷走神经前 后干走行 食管腹部由胃左动脉及膈下动脉的分支供给, 静脉回流经胃静脉入门静脉 食管腹部 的淋巴回流至胃左淋巴结 第八章第四节第一个知识点关键词索引表 关键词英文解释 食管腹部甚短,

More information

腹前外侧壁层次

腹前外侧壁层次 腹前外侧壁层次 意义 腹前外侧壁是腹部手术的入路部位, 了解它的层次和结构特点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 ( 一 ) 皮肤 腹前外侧壁皮肤薄而有弹性, 易与深部的组织分离 除腹股沟区皮肤移动性较小外, 其余则有较大的移动性 腹部中点稍下方为脐 胎儿娩出脐带脱落后, 脐的局部封以致密的结缔组织板, 叫做脐筋膜, 向深部直接与腹膜壁层相连, 形成了腹壁最薄弱的部位, 也是疝的好发部位 ( 二 ) 浅筋膜 由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37 次课授课时间 2011 年 6 月 10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1 年 6 月 8 日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年级 2010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员李辉职务副教授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授课题目 ( 章, 节 ) 腹部总结 ( 第八章第六节 ) 1.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李云庆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年出版基本教材 2. 格氏解剖学

More information

骨下动脉也上行并向外离开上纵隔 由主动脉弓发出的三大分支在上纵隔内均无分支发出 4 检查肺动脉干: 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 伴随升主动脉上行, 稍向后在主动脉弓的下方, 分成左 右肺动脉 left & right pulmonary as. 追踪右肺动脉, 向右走行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后方, 进入右

骨下动脉也上行并向外离开上纵隔 由主动脉弓发出的三大分支在上纵隔内均无分支发出 4 检查肺动脉干: 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 伴随升主动脉上行, 稍向后在主动脉弓的下方, 分成左 右肺动脉 left & right pulmonary as. 追踪右肺动脉, 向右走行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后方, 进入右 实验十七 纵隔局解 纵隔 mediastinum 是指胸腔内左 右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 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由于出生后心向左侧偏移, 致使纵隔整体在胸腔内呈略偏左侧的正中位 纵隔前界是已经被剪断去除的胸骨和肋软骨, 后界是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方为胸廓上口, 下方是膈 纵隔的分区 : 以胸骨角水平向后, 达第 4 胸椎体下缘间的平面为界, 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两部 下纵隔又以心包前 后壁为界,

More information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人体解剖学 教案首页 第 29 次课授课时间 : 2007 年 3 月日教案完成时间 : 2006 年月日课程名称形态学宏观年级 02 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教员刘娜专业技术副教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 2 职务 ( 大 小班 ) 第七章第六节手部授课题目 ( 章, 节 ) 第八章下肢简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臀部第三节股部 ( 股三角 ) 1 彭裕文局部解剖学第五版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自编教材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More information

原书前言 消化系统超声检查是一种可以为消化系统疾病定性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特别是能为急腹症检查和诊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 超声检查具有简便 无创 费用低等特点 在 21 世纪的医疗需求中, 超声检查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意义十分重大, 其重要性今后还会不断增强 超声检查由于

原书前言 消化系统超声检查是一种可以为消化系统疾病定性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特别是能为急腹症检查和诊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 超声检查具有简便 无创 费用低等特点 在 21 世纪的医疗需求中, 超声检查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意义十分重大, 其重要性今后还会不断增强 超声检查由于 原书前言 消化系统超声检查是一种可以为消化系统疾病定性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特别是能为急腹症检查和诊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 超声检查具有简便 无创 费用低等特点 在 21 世纪的医疗需求中, 超声检查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意义十分重大, 其重要性今后还会不断增强 超声检查由于操作者技术水平不同, 得出的结论会有差异, 即常称为的 对操作者依赖程度高的检查方法 目前, 由于掌握这项检查技术还不太容易,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2 次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3 月 13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4 年 3 月 6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I 年级 2013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年制 教员张富兴职务 教授 ( 资格 )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颈部器官布局及筋膜 ( 第三章颈部 ) 基本教材 ( 或主要参考书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基本教材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主讲人 : 魏潇凡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Department of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组成 消化管 :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至肛门消化腺 : 大消化腺 ; 小消化腺 功能 :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排除残渣 内分泌 中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陈万青,

More information

教学目标 1. 掌握各腔室结构及连接 2. 掌握房室瓣 半月瓣的基本图像 3. 掌握房间隔 室间隔的位置及连接 4. 熟悉心脏大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5. 了解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外形 2

教学目标 1. 掌握各腔室结构及连接 2. 掌握房室瓣 半月瓣的基本图像 3. 掌握房间隔 室间隔的位置及连接 4. 熟悉心脏大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5. 了解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外形 2 第五章心脏 大血管 第一节心脏解剖 超声教研室罗琼 教学目标 1. 掌握各腔室结构及连接 2. 掌握房室瓣 半月瓣的基本图像 3. 掌握房间隔 室间隔的位置及连接 4. 熟悉心脏大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5. 了解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外形 2 ( 一 ) 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心脏位于胸腔内中纵隔的前下部, 其前方是胸骨体及第 2~6 肋 软骨 两侧是肺与胸膜, 前方大部分被肺与胸膜遮盖, 仅下部有个 三角形区与胸骨体下半部和左

More information

小儿板系列 Pediatric Plate System 小儿板系列 Pediatric Plate System 锁骨 C

小儿板系列 Pediatric Plate System 小儿板系列 Pediatric Plate System 锁骨 C 产品目录创伤 CATALOG : TRAUMA 小儿板系列 Pediatric Plate System 001-004 005-013 小儿板系列 Pediatric Plate System 130-139 014-023 024-025 026-033 140-154 034-045 046-062 063-072 155 156 锁骨 Clavicle Plates 肱骨 Humerus Plates

More information

南华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教案

南华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教案 局部解剖学 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131102004 学时 :72 学时 ( 理论 24 学时, 实践 48 学时 ) 学分 :4.5 一 考试对象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各专业学生 二 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了解学生对 局部解剖学 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督促学生学习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了解教学效果, 从而更好地适应后续课程和临床的需要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