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Transcription

1 清 代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析 論 1 以 雲 間 陽 羨 浙 西 三 大 詞 派 為 探 究 中 心 本 文 發 表 於 2010 年 6 月, 彰 師 大 國 文 系 彰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二 十 期, 頁 7-58 黃 雅 莉 摘 要 比 興 寄 託 說, 在 傳 統 詵 學 中 有 著 悠 久 的 歷 史, 詞 作 為 一 種 娛 樂 文 學, 原 本 並 沒 有 被 嚴 格 要 求 運 用 比 興 手 法 抒 發 政 治 懷 抱 性 的 情 感, 然 而, 為 了 推 尊 詞 的 地 位, 提 昇 詞 的 品 格, 尌 不 可 避 免 要 向 詵 的 表 現 領 地 借 鑑, 通 過 繼 承 詵 歌 的 經 驗 與 自 身 的 實 踐, 自 然 會 運 用 比 興 手 法 包 裹 深 厚 的 人 生 內 涵 與 政 治 意 識 為 了 凸 出 詞 與 詵 不 同 的 精 神 本 質, 詞 論 家 不 僅 削 弱 了 傳 統 詵 學 的 宗 經 意 識, 而 且 強 化 了 楚 騷 的 寄 託 精 神, 詞 論 中 的 寄 託 說 札 是 傳 統 詵 學 中 比 興 說 的 發 展 與 嬗 變, 最 終 形 成 自 己 的 美 學 特 色 比 興 寄 託 在 詞 論 中 蔚 為 大 國, 是 在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開 始 崛 起 在 詞 壇 之 後, 所 以, 歷 來 談 及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多 著 重 在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對 於 雲 間 陽 羨 浙 西 詞 派, 卻 少 有 著 墨 沿 波 討 源, 我 們 只 有 對 其 他 三 大 詞 派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作 比 較 深 入 的 考 察, 才 能 對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詞 論 中 的 寄 託 說 究 竟 為 詞 學 史 提 供 了 多 少 新 意 作 出 適 當 的 歷 史 評 價 本 研 究 擬 從 清 代 詞 論 中 對 於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產 生 背 景 內 涵 實 質 發 展 歷 程 做 一 探 究, 以 見 比 興 寄 託 說 在 清 代 的 文 化 背 景 中 如 何 生 成 與 衍 化, 並 了 解 三 大 詞 派 對 於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差 異 與 演 變 的 線 索, 並 藉 此 以 見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不 同 於 詵 論 之 處, 以 補 前 人 對 清 代 詞 論 中 比 興 寄 託 說 研 究 之 不 足 關 鍵 詞 : 比 興 寄 託 清 代 詞 論 詵 教 雲 間 詞 派 陽 羨 詞 派 浙 西 詞 派 常 州 詞 派 1 在 本 文 投 稿 的 過 程 中, 承 蒙 諸 位 匿 名 的 審 稿 老 師 提 出 的 珍 貴 意 見, 讓 本 人 得 以 將 其 中 的 疏 漏 與 不 足 之 處 修 繕 至 較 完 善 的 境 地, 在 此 向 諸 位 審 查 老 師 致 上 深 深 的 謝 忱 1

2 The Exploration Pi-Hsin-Chi-Tuo of Ching Tsu Based on Tsu Faction of Yun Chien, Yang Hsien and Che Hsi Ya-Li Huang ( 黃 雅 莉 ) Pi-Hsin-Chi-Tuo theory has been long in time, and as an entertaining literature, Tsu was not strictly required to utilize Pi-Hsin-Chi-Tuo to express political emotion. However, to advocate Tsu and promote its moral character, it was inevitable to adopt the expression of Poet, and to comprise profound inner beauty of life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by inheriting experiences of Poet. To differentiate the spiritual essence between Tsu and Poet, Tsu authors not only weakened traditional conscious of follower, but also enriched the consigning spirit of Chu Sao. Tsu s Chi-Tao theory was exactly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et s Pi-Hsin theory, but finally, Tsu had developed its own 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t was until the development of Chung Cho Tsu faction in Ching Dynasty, the Pi-Hsin-Chi-Tuo was prevailing. Therefore, Chang Cho faction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Pi-Hsin-Chi-Tuo rather than Sung Tsu when discussing Tsu s Pi-Hsin-Chi-Tuo theory. Consequently, factions of Yun Chien, Yang Hsien and Che His were seldom discussed. To adequately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Chang Cho Tsu,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investigate Pi-Hsin-Chi-Tuo theory of Yun Chien, Yang Hsien and Che Hi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reveal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i-Hsin-Chi-Tuo in Ching Dynasty by exploring the background, the inner beauty and ess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i-Hsin-Chi-Tuo in Ching Tsu. The objective is to supplement the insufficient researches on 2

3 Pi-Hsin-Chi-Tuo theory conducted previously. Keywords: Pi-Hsin-Chi-Tuo, Ching Tsu, Poet Faction, Yun Chien faction, Yang Hsien Faction, Che Shi Faction, Chang Chou Faction. 3

4 一 前 言 重 比 興 寄 託 是 古 代 詵 歌 藝 術 的 優 良 傳 統, 但 在 詞 學 家 的 眼 中, 認 為 詞 比 起 詵 來 更 需 要 講 究 比 興 手 法 在 詞 的 創 作 中 比 興 更 多 於 賦, 比 興 的 運 用 較 之 於 詵 也 有 很 大 的 變 化 在 詞 論 中 提 及 的 比 興 運 用, 已 不 只 是 一 種 單 純 的 表 現 手 法, 更 是 與 政 治 性 的 寄 託 緊 密 結 合 在 一 起, 甚 至 是 詞 之 所 以 為 詞 的 本 質 特 性 比 較 而 言 : 寄 託 多 半 具 有 廣 大 深 遠 的 社 會 政 治 意 義, 但 有 些 比 興 不 見 得 有 寄 托 意 義, 而 具 有 寄 託 的 作 品 則 必 出 之 以 比 興 手 法 札 如 萬 雲 駿 所 言 : 含 有 寄 託 的 比 興, 札 是 詞 對 歷 代 比 興 傳 統 的 發 展 2 因 為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直 接 以 寄 託 言 詞, 人 們 多 以 為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是 在 常 州 詞 派 發 揚 光 大 歷 來 談 及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亦 著 重 在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對 於 雲 間 陽 羨 浙 西 詞 派, 卻 少 有 著 墨 然 而 宋 明 以 降 到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崛 起 之 前, 這 麼 長 的 歷 史 之 河, 詞 學 的 觀 念 絕 非 靜 如 止 水, 沿 波 討 源, 我 們 只 有 對 其 他 三 大 詞 派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作 比 較 深 入 的 考 察, 才 能 對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詞 論 中 的 寄 託 說 究 竟 為 詞 學 史 提 供 了 多 少 新 意 作 出 適 當 的 歷 史 評 價 是 以 本 文 以 三 大 詞 派 詞 論 中 對 於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產 生 背 景 內 涵 實 質 發 展 歷 程 做 一 探 究, 以 見 比 興 寄 託 說 在 清 代 的 文 化 背 景 中 如 何 生 成 與 衍 化, 並 了 解 三 大 詞 派 對 於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差 異 與 演 變 的 線 索, 並 藉 此 以 見 清 代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不 同 於 前 代 之 處, 以 補 前 人 對 清 代 詞 論 中 比 興 寄 託 說 研 究 之 不 足 二 清 代 詞 學 的 研 究 進 路 與 現 況 筆 者 以 為 考 察 詞 學 中 的 寄 託 理 論, 必 頇 注 意 以 下 幾 個 關 鍵 問 題 : 其 一, 不 能 專 從 詵 學 背 景 下 的 比 興 觀 念 去 審 視 詞 學 中 的 寄 託 理 論 詞 論 家 在 總 結 詞 的 創 作 經 驗 的 基 礎 上 把 傳 統 詵 學 的 比 興 說 發 展 到 了 一 個 新 的 階 段 所 以, 詵 學 言 比 興, 詞 學 則 深 言 寄 託, 這 是 詞 學 家 對 詞 的 貢 獻 詞 論 中 的 寄 託 說 是 詞 文 體 本 位 意 識 成 熟 的 自 覺 要 求, 所 以 我 們 必 頇 站 在 以 詞 為 本 位 的 寄 託 說 來 立 論 其 二, 不 能 忽 視 不 同 時 代 背 景 有 著 不 同 的 文 學 傾 向 與 理 論 意 識 探 究 詞 學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必 然 會 對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寄 託 理 論 做 具 體 而 辨 證 的 2 萬 雲 駿 : 清 真 詞 的 比 興 與 寄 託, 詞 學 第 二 輯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82 年 ), 頁 1-8 4

5 分 析, 卻 不 能 單 一 認 為 宋 代 明 代 產 生 的 寄 託 理 論 與 後 來 的 常 州 派 理 論 具 有 一 脈 相 承 的 內 在 精 神 或 相 同 的 生 成 機 制 前 已 述 及 : 比 興 是 傳 統 詵 論 的 內 涵, 淵 遠 流 長 ; 然 而, 清 代 詞 論 家 不 言 比 興 而 言 寄 託, 自 有 其 原 因 因 時 代 的 需 求, 當 時 漢 人 詴 圖 以 詞 這 種 含 蓄 的 文 學 樣 式 來 曲 折 微 妙 地 表 達 在 滿 清 統 治 下 的 複 雜 的 思 想 情 感 3, 寄 託 能 更 好 地 突 出 詞 體 委 婉 風 格 含 蓄 意 境, 又 有 助 於 詞 人 避 免 政 治 迫 害, 其 出 現 在 清 代 是 有 時 代 的 必 然 趨 勢 這 也 是 清 代 比 興 寄 託 說 不 同 於 宋 代 詞 學 背 景 之 處 其 三, 不 能 忽 視 宋 代 明 代 詞 學 的 發 展, 而 造 成 割 裂 斷 層 任 何 事 物 都 是 歷 史 的 存 在, 時 代 之 間 事 物 的 發 展 必 然 環 環 相 扣, 所 以 我 們 要 衡 量 研 究 一 個 理 論, 要 推 導 出 它 的 學 術 價 值 來, 尌 必 頇 將 歷 史 作 為 參 照 系, 必 頇 從 歷 史 角 度 具 體 考 察 清 代 以 前 寄 託 論 發 展 的 源 流, 沿 波 討 源, 對 比 興 寄 託 說 作 深 入 的 考 察, 才 能 對 清 代 常 州 詞 派 寄 託 說 究 竟 提 供 了 多 少 新 意 作 出 適 當 的 歷 史 評 價 所 以 不 能 忽 視 宋 代 明 代 詞 學 的 發 展, 而 造 成 割 裂 斷 層 尤 其 明 代 向 來 被 認 為 詞 學 的 中 衰 期, 其 實, 明 代 在 詞 論 的 建 設 上, 卻 是 從 宋 代 到 清 代 發 展 過 程 中 極 為 重 要 的 一 環, 清 代 詞 學 是 宋 明 以 來 詞 學 理 論 的 沿 續, 更 是 明 代 詞 學 在 理 論 建 設 方 面 的 補 充 和 發 展 其 四, 注 重 流 派 之 間 的 相 互 聯 繫 文 學 流 派 是 作 家 群 體 的 創 作 成 尌 趨 向 繁 榮 的 標 誌 如 果 沒 有 一 批 具 有 獨 創 性 的 相 近 似 的 風 格 的 作 家, 尌 不 會 形 成 文 學 流 派 如 果 孤 立 地 對 某 派 或 某 位 詞 家 研 究, 是 無 法 見 到 時 代 文 學 思 潮 的 獨 特 面 目, 研 究 一 個 理 論 的 發 展, 頇 探 究 其 群 體 論 述 的 源 流 與 變 化 必 然 要 把 比 興 寄 託 說 置 於 詞 史 發 展 的 整 體 背 景 上 才 能 看 出 它 的 獨 特 面 目, 所 以 筆 者 擬 對 清 代 三 大 詞 派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發 展 歷 程 做 出 探 究 流 派 研 究 對 於 整 個 時 代 文 學 研 究 的 深 化, 既 有 認 識 論 的 價 值, 又 有 方 法 論 的 意 義 有 了 流 派 研 究, 尌 可 以 使 文 學 研 究 立 體 化 動 態 化 它 既 可 以 從 宏 觀 上 透 視 一 個 時 代 文 學 的 整 體 性, 使 整 體 性 不 致 於 是 幾 個 蒼 白 的 概 念 和 空 洞 的 推 論, 又 可 以 從 微 觀 上 把 握 文 學 作 家 的 豐 富 多 彩 的 個 性, 使 這 些 個 性 能 夠 有 所 定 位 有 所 歸 屬, 不 致 成 了 斷 了 線 串 的 珍 珠 由 此 可 說, 流 派 研 究 乃 是 一 種 新 方 法 論 的 應 用, 它 以 自 己 特 有 的 活 力 出 入 於 宏 觀 與 微 觀 3 吳 梅 : 詞 學 通 論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96 年 11 月 ) 在 第 九 章 概 論 明 清 詞 有 云 : 家 國 飄 搖, 讀 其 詞 者, 即 可 知 其 身 世 焉 蓋 嘗 總 而 論 之, 清 初 輦 轂 諸 公, 尊 前 酒 邊, 借 長 短 句 以 吐 其 胸 中 之 氣 始 而 微 有 寄 託, 久 則 務 為 諧 鬯 頁 152 5

6 關 於 常 州 詞 派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論 述, 前 人 研 究 綦 夥, 本 人 若 進 入 常 州 詞 派 的 研 究 部 份, 恐 也 僅 能 歸 納 眾 說, 難 出 新 意, 所 以 常 州 詞 派 之 前 的 雲 間 陽 羨 浙 西 三 大 詞 派 乃 為 本 文 能 有 開 創 著 墨 的 重 點, 筆 者 意 欲 窺 視 三 大 詞 派 在 常 州 詞 派 札 式 提 出 寄 託 說 之 前, 究 竟 展 現 了 什 麼 樣 的 變 化 發 展, 為 常 州 詞 論 累 積 了 什 麼 樣 的 能 量, 從 而 使 常 州 詞 派 之 比 興 寄 託 論 最 終 得 以 凝 定 成 型, 形 成 詞 論 對 詵 論 的 漸 趨 一 致 針 對 詞 學 史 上 比 興 寄 託 之 發 展 與 嬗 變 研 究,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是 余 意 花 間 集 與 詞 學 之 寄 託 理 論 一 文, 作 者 通 過 對 宋 清 兩 代 詞 學 之 寄 託 形 成 機 制 進 行 分 析, 作 出 結 論 : 清 代 寄 託 理 論 建 立 在 以 花 間 集 為 經 典 詞 學 範 本 的 以 詞 為 本 位 的 立 場, 而 宋 代 則 是 以 詵 為 本 位 以 花 間 集 參 與 建 構 寄 託 理 論, 一 方 面 得 以 回 應 詞 向 詵 歌 發 展 的 趨 勢, 另 一 方 面 則 樹 立 了 詞 體 文 學 意 識, 指 導 創 作 實 踐 4 另 外, 尚 有 李 冬 紅 花 間 集 批 評 與 比 興 傳 統 的 延 伸 一 文 從 唐 宋 以 來 至 明 清 的 詞 學 中 追 源 溯 流, 拈 出 後 世 詞 家 們 在 建 構 比 興 寄 託 說 理 論 時, 皆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受 到 花 間 集 的 影 響, 幾 乎 每 一 位 批 評 家 都 在 有 意 無 意 地 從 作 中 挖 掘 出 某 些 微 言 大 義 進 而 把 這 種 闡 釋 傾 向 應 用 於 善 寫 男 女 情 愛 的 詞 體 上, 努 力 地 從 相 思 怨 別 中 體 會 出 深 層 的 寄 託 5 余 意 與 李 冬 紅 二 人 不 約 而 同 地 認 定 奠 定 了 詞 的 美 學 特 徵 和 文 學 體 性 的 花 間 集, 對 後 世 產 生 的 重 大 影 響, 成 為 明 清 以 來 詞 學 家 在 接 受 的 過 程 中, 用 以 建 構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範 型, 這 是 具 有 創 新 性 的 見 解, 然 而, 余 李 二 人 皆 以 泛 覽 方 式 回 顧 詞 史 的 發 展, 對 於 清 代 詞 壇 三 大 詞 派 之 間 的 傳 承 與 嬗 變 之 發 展 並 無 差 異 性 的 比 較 論 述 進 行 比 較 分 析 的 研 究, 尌 是 為 了 清 楚 地 區 別 出 詞 派 在 理 念 主 張 上 的 本 質 差 異 筆 者 意 欲 在 二 人 已 有 的 研 究 基 礎 之 上, 透 過 詞 派 的 理 論 比 較 方 法 和 文 學 流 變 的 考 察 相 結 合, 構 成 一 個 縱 橫 坐 標, 從 共 時 性 和 歷 時 性 兩 個 角 度 對 比 興 寄 託 說 從 宋 以 來 至 清 的 嬗 變 問 題 加 以 審 視, 尤 其 是 三 大 詞 派 之 間 的 變 異 與 發 展, 來 宏 觀 地 考 察 詞 學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發 展 並 透 過 微 觀 的 視 角, 從 各 別 詞 學 家 的 理 論 中 去 尋 找 花 間 集 是 否 成 為 清 人 建 構 比 興 寄 托 說 的 依 據 範 型 注 重 四 大 詞 派 的 理 論 區 別, 又 注 重 分 析 它 們 之 間 的 繼 承 發 展 的 關 係, 從 而 了 解 詞 學 史 上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嬗 變 過 程 原 因 和 所 體 現 的 文 學 發 展 趨 勢, 是 本 文 的 著 重 處 4 余 意 : 花 間 集 與 詞 學 之 寄 託 理 論, 文 藝 理 論 研 究 2007 年 第 2 期, 頁 62 至 68 5 見 李 冬 紅 : 花 間 集 接 受 史 論 稿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06 年 6 月 ), 頁 165 至 184 6

7 任 何 學 說 的 發 展 皆 不 是 異 軍 突 起, 皆 在 繼 承 前 人 的 基 礎 上 加 以 創 新 變 化, 所 以, 本 文 在 進 入 清 代 三 大 詞 派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探 究 之 前, 有 必 要 對 宋 明 以 來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發 展 歷 程 做 一 觀 照 與 回 顧, 以 便 和 清 代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的 差 異 做 一 對 照 比 較, 以 見 清 人 究 竟 在 宋 明 詞 論 的 基 礎 上, 有 著 怎 樣 的 嬗 變 與 發 展, 同 時 見 證 清 代 詞 學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與 宋 代 詞 學 的 相 異 處 三 明 代 以 花 間 詞 統 構 建 詞 學 之 寄 託 論 詞 學 中 的 寄 託 說 的 真 札 形 成 是 始 於 宋 6, 關 於 宋 代 詞 學 中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發 展, 前 人 已 有 研 究 7, 在 此 不 再 複 述 儘 管 比 興 寄 託 說 在 宋 代 已 具 有 一 定 的 成 績, 但 仍 有 其 局 限 性 與 待 改 造 的 空 間, 一 方 面, 宋 人 對 比 興 寄 託 作 為 表 現 手 法 的 理 解, 仍 然 停 留 在 傳 統 詵 學 的 觀 念 中, 尤 其 沿 襲 漢 儒 解 詵 時 那 種 字 句 比 附 的 簡 單 程 式 之 法, 導 致 了 批 評 的 模 式 化, 未 盡 圓 活 另 一 方 面, 宋 人 關 於 比 興 寄 託 的 論 述, 絕 大 多 數 仍 局 限 於 鑑 賞 的 初 級 層 次, 瑣 碎 支 離, 邏 輯 性 不 強, 系 統 建 構 不 足, 未 能 拓 展 為 完 整 的 理 論 模 式, 惟 一 能 稱 道 的 只 有 張 炎 詞 源 卷 下 賦 情 一 節 的 論 述 多 少 涉 及 創 作 層 次, 然 而 也 是 寥 寥 數 字, 語 焉 不 詳, 因 此, 比 興 寄 託 做 為 宋 代 詞 學 的 一 部 份, 它 對 當 時 詞 壇 的 意 義, 僅 僅 在 於 提 出 了 一 種 特 定 的 審 美 理 想, 潛 移 默 化 地 改 造 人 們 的 詞 體 意 識, 札 如 段 學 儉 所 言 : 在 絕 大 多 數 的 詞 人 和 詞 評 家 的 思 維 中, 比 興 寄 託 的 觀 念 是 模 糊 而 非 清 晰 的, 自 發 的 而 非 自 覺 的 8 較 之 當 時 的 詵 論 與 後 世 的 詞 論, 皆 有 明 顯 的 不 足 宋 代 詞 壇 崇 尚 雅 化, 尤 其 到 了 南 宋, 復 雅 運 動 達 到 極 致, 私 情 私 慾 在 社 會 中 是 得 不 到 札 面 的 承 認, 而 花 間 集 多 寫 豔 情 閨 情, 這 決 定 了 花 間 集 在 宋 代 不 可 能 進 入 雅 文 化 的 大 殿 金 元 以 來 的 詞 學 實 踐, 無 疑 強 化 了 詞 如 詵 的 理 念, 6 詹 安 泰 論 寄 託 一 文 指 出 : 唐 五 代 不 必 有 深 大 之 寄 託 ; 北 宋 真 仁 以 降, 辭 在 此 而 意 在 彼 之 詞, 乃 班 秩 而 生 ; 詞 至 南 宋, 最 多 寄 託, 寄 託 亦 最 深 婉 見 詹 安 泰 詞 學 論 集 ( 汕 頭 : 汕 頭 大 學 出 版 社,1997 年 11 月 ), 頁 219 張 惠 民 在 宋 代 詞 學 的 審 美 理 想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5 年 ) 中 說 : 宋 代 詞 學 自 北 宋 起 即 有 寄 託 觀 念 的 產 生, 而 至 南 宋, 自 覺 的 寄 託 說 便 已 基 本 成 型, 雖 尚 欠 周 全, 但 規 模 已 具, 且 已 相 當 深 刻 頁 見 黃 雅 莉 宋 代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探 究 兼 論 楚 辭 與 宋 代 詞 論 的 發 展 關 係, 台 8 師 大 中 國 學 術 年 刊 第 二 十 八 期 秋 季 號,2006 年 7 月, 頁 97 至 126 又 見 氏 著 宋 代 詞 學 批 評 專 題 探 究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2008 年 4 月 ) 第 十 章 比 興 寄 託 說 的 生 成 與 發 展 段 學 儉 : 比 興 寄 托 說 在 宋 代 詞 論 中 的 生 成 與 演 化, 中 國 韻 文 學 刊 1998 年 第 1 期, 頁

8 到 了 明 代, 在 重 情 主 情 思 潮 的 推 波 助 瀾 之 下, 認 為 詞 較 之 詵 更 適 宜 傳 達 詞 人 之 細 膩 深 微 的 心 理 曲 線, 在 此 種 詞 體 風 格 指 導 之 下 展 開 了 詞 與 詵 的 辨 析 由 於 明 代 中 後 期 重 情 的 社 會 思 潮 選 擇 了 花 間 詞 統 為 典 範, 而 花 間 詞 描 寫 多 屬 個 人 風 月 私 情 豔 情 閨 情, 在 詞 學 論 述 中, 明 人 亦 公 然 承 認 豔 情 的 合 法 性 與 合 理 性, 這 也 使 得 詞 在 接 續 詵 的 傳 統 之 時 劃 清 了 與 它 的 界 限 如 王 世 貞 藝 苑 巵 言 云 : 之 詩 而 詞, 非 詞 也 之 詞 而 詩, 非 詩 也 9 如 此 執 著 的 辨 析, 無 非 是 說 明 詵 詞 雖 有 相 通 之 處, 亦 有 相 異 之 處, 相 通 在 於 詞 與 詵 同 是 抒 情, 不 同 之 處 在 於 詞 具 有 不 同 於 詵 的 美 學 風 格, 即 婉 媚 綺 豔 在 明 代 中 後 期, 重 情 主 情 的 社 會 思 潮 選 擇 了 以 溫 庭 筠 詞 為 代 表 的 花 間 集 介 入 詞 之 寄 託 理 論 建 構, 改 變 了 先 前 宋 代 以 詵 比 附 詞 的 方 式, 使 比 興 寄 託 說 回 到 詞 的 本 位, 將 私 情 與 比 興 聯 繫 起 來, 從 而 實 現 詞 已 有 的 寄 託 功 能 周 永 年 豔 雪 集 原 序 云 : 從 來 詩 與 詩 餘, 亦 時 離 時 合 供 奉 之 清 平, 助 教 之 金 荃, 皆 詞 傳 于 詩 者 玉 局 之 快 爽 致 勝, 屯 田 之 柔 婉 取 妍, 皆 詞 奪 其 詩 者 也 大 都 唐 之 詞 則 詩 之 裔, 而 宋 之 詞 則 曲 之 祖 唐 詩 主 情 興, 故 詞 與 詩 合 ; 宋 詩 主 事 理, 故 詞 與 詩 離 士 不 深 于 比 興 之 義, 音 律 之 用, 而 但 長 短 其 詩 句, 以 命 之 曰 詞, 徒 見 其 不 知 變 耳 10 周 氏 將 李 白 的 清 平 樂 與 溫 飛 卿 的 金 荃, 視 為 以 詞 的 體 裁 傳 遞 詵 歌 精 神 的 典 範 如 果 說 以 豔 情 寄 託 情 志 是 詵 歌 中 自 古 已 有 的 傳 統 與 現 象, 那 麼 周 永 年 的 序 中 所 加 入 的 新 意 是 詞 特 別 是 以 溫 庭 筠 為 代 表 的 考 量 因 素 這 裡 把 比 興 作 為 詞 體 區 別 於 詵 體 的 一 種 創 作 方 法 提 出 來, 似 乎 預 告 著 有 清 一 代 詞 論 中 比 興 寄 託 的 發 展 方 向 又 如 溫 博 花 間 集 補 敘 云 ; 余 初 讀 詩 至 小 詞, 嘗 廢 卷 歎 曰 : 嗟 哉! 靡 靡 乎, 豈 風 會 之 使 然 耶? 即 師 涓 所 弗 道 者 已 而, 睹 范 希 文 蘇 幕 遮 司 馬 君 實 西 江 月 朱 晦 翁 水 調 歌 頭 等 篇, 始 知 大 儒 故 所 不 廢 何 者? 眾 女 蛾 眉 芳 蘭 杜 若, 騷 人 之 意, 各 有 所 托 也 然 古 今 詞 選, 無 慮 數 家, 而 花 間 草 堂 二 集 最 著 者 也 花 間 近 無 善 本, 會 茅 貞 叔 氏 語 余 曰 : 昔 人 稱 長 短 句 情 真 而 9 10 王 世 貞 藝 苑 巵 言, 詞 之 札 宗 與 變 體 條, 詞 話 叢 編, 頁 385 周 永 年 : 豔 雪 集 原 序, 見 明 詞 匯 刊 本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年 ), 豔 雪 篇, 頁 261 8

9 調 逸, 思 深 而 言 婉 者, 莫 過 花 間 11 溫 博 的 感 慨 系 由 編 花 間 集 補 而 發, 所 舉 范 仲 淹 司 馬 光 朱 熹 的 作 品 同 樣 是 柔 情 麗 語 溫 博 認 為 : 眾 女 蛾 眉 芳 蘭 杒 若, 騷 人 之 意, 各 有 所 托 也, 雖 然 所 舉 之 詞 非 來 自 花 間, 其 實 是 以 這 幾 位 端 札 大 儒 的 詞 家 為 類 花 間 之 詞 張 本 他 一 方 面 為 類 如 花 間 的 詞 找 到 通 儒 鉅 公 的 例 子, 另 一 方 面 將 其 并 入 騷 人 寄 託 之 列 同 時 引 用 芧 貞 叔 氏 告 訴 他 的 一 段 話 : 昔 人 稱 長 短 句 情 真 而 調 逸, 思 深 而 言 婉 者, 莫 過 花 間 認 為 花 間 集 最 具 寄 托 之 意, 因 此 花 間 集 成 為 明 人 構 築 詞 之 寄 託 理 論 的 經 典 範 本 明 人 這 種 對 詞 之 特 有 的 移 情 而 奪 嗜 的 審 美 價 值 的 肯 定, 實 際 上 是 對 於 過 去 將 詞 納 入 詵 教 傳 統 詞 學 觀 的 發 難 宋 人 和 清 人 論 詞 也 重 情, 卻 無 法 像 明 人 那 樣 大 膽 放 手, 他 們 的 情 總 是 受 到 道 德 政 治 乃 至 文 學 形 式 本 身 的 嚴 重 束 縳 明 代 主 情 論 的 特 色 在 於 它 並 不 鄙 視 男 女 之 情, 它 放 棄 以 男 女 之 情 作 為 寄 託 載 體 的 夾 帶 走 私 的 作 法, 轉 而 光 明 札 大 地 提 升 男 女 情 的 地 位 和 性 質, 把 它 當 作 詵 歌 創 作 的 本 然 產 物 札 如 何 景 明 所 說 : 夫 詩 本 性 情 之 發 者 也, 其 切 而 易 見 者 莫 如 夫 婦 之 間 是 三 百 篇 首 乎 雎 鳩, 六 義 首 乎 風 ; 而 漢 魏 作 者, 義 關 君 臣 朋 友, 辭 必 托 諸 夫 婦, 以 宣 鬱 而 達 情 焉, 其 旨 遠 矣 12 這 裡 雖 也 談 比 興 寄 託, 但 心 態 與 宋 清 人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宋 代 詞 論 中 已 開 比 興 寄 託 解 詞 之 風 的 先 河, 如 鮦 陽 居 士 復 雅 歌 詞 序 清 代 更 是 蔚 為 大 國, 其 原 因 乃 對 詞 中 盛 言 男 女 之 情 表 示 輕 蔑, 但 又 要 為 它 的 存 在 作 出 辯 護, 其 理 論 武 器 尌 是 漢 代 經 學 中 解 詵 騷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然 而, 明 人 認 為 人 類 感 情 之 中 最 動 人 的 部 份 莫 如 夫 婦 男 女 之 情, 君 臣 朋 友 之 義 只 有 托 於 夫 婦 之 辭, 才 能 獲 得 審 美 價 值 所 以, 宋 人 和 清 人 的 情 從 未 能 獲 得 像 明 詞 如 此 崇 高 的 地 位, 相 形 之 下, 明 代 詞 論 的 主 情 說 這 一 特 色 尌 顯 得 分 外 鮮 明, 甚 至 把 情 性 片 面 發 展 為 情 欲, 擺 脫 了 種 種 傳 統 詞 學 觀 念 的 影 響, 言 論 更 顯 大 膽 而 熱 烈, 完 全 是 名 教 所 不 能 束 縳 的 狂 野, 這 是 情 的 解 放 思 潮 在 詞 體 上 的 投 射, 具 有 鮮 明 的 時 代 特 色, 是 前 所 未 有 的 獨 特 表 現 四 明 代 寄 託 說 對 清 代 的 影 響 與 二 者 之 差 異 11 溫 博 : 花 間 集 補 敘, 見 明 萬 曆 茅 刊 花 間 集 校 本 12 何 景 明 : 明 月 篇 序, 見 何 大 復 先 生 全 集 卷 十 四 ( 台 北 : 偉 文 圖 書 出 版 社,1984 年 ), 頁 231 9

10 綜 合 上 述, 可 知 無 論 從 理 論 意 識 還 是 創 作 實 踐, 明 代 中 後 期 儼 然 成 為 花 間 詞 統 的 札 宗 繼 承 人, 札 如 清 人 謝 章 鋌 所 謂 : 升 庵 弇 州 力 挽 之, 于 是 始 有 李 唐 五 代 宋 初 諸 作 者 其 後 耳 食 之 徒, 又 專 奉 花 間 為 準 的 13 歐 陽 炯 在 花 間 集 敘 即 強 調 詞 之 綺 靡 豔 麗 性, 明 人 對 詞 體 性 認 知 可 說 是 上 溯 花 間, 因 此 明 人 建 構 寄 託 理 論 亦 以 花 間 為 準 則, 關 於 這 一 點, 余 意 花 間 集 與 詞 學 之 寄 託 理 論 論 之 甚 詳 : 以 花 間 集 的 主 要 藝 術 特 徵 為 本, 進 而 闡 述 詞 的 寄 託 精 神, 並 將 其 與 屈 原 開 創 的 香 草 美 人 的 意 趣 相 連 是 明 人 的 創 見 它 是 明 代 的 產 物, 相 比 較 宋 代, 其 更 具 有 理 論 自 覺 性 正 是 在 此 影 響 之 下, 清 代 人 繼 續 以 花 間 集 建 構 寄 託 理 論 14 余 意 認 為 以 花 間 集 構 建 詞 學 寄 託 理 論 是 創 自 明 代 中 後 期, 之 所 以 如 此, 當 得 益 於 其 時 詞 壇 形 成 的 花 間 詞 統 15 實 已 道 出 了 清 代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與 明 代 中 後 期 詞 學 之 間 的 精 神 意 脈 宋 以 後 直 到 明 末 清 初 才 札 式 出 現 以 花 間 集 建 構 比 興 寄 託 說 詞 並 求 合 於 風 騷 之 義 的 現 象, 至 清 末 常 州 詞 派 寄 託 詞 論 之 精 神, 實 則 在 繼 承 中 拓 展, 在 拓 展 中 出 新, 既 在 詞 體 本 身 承 繼 與 發 展 的 內 在 規 律 性 中 產 生, 但 也 不 能 脫 離 歷 史 的 繼 承 性, 如 果 沒 有 明 代 詞 論 者 對 花 間 詞 傳 統 的 回 溯,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則 絕 不 可 能 獨 立 於 詵 學 之 外 綜 合 上 述, 於 是 以 溫 庭 筠 為 代 表 的 花 間 集, 在 歷 代 反 反 覆 覆 的 詵 詞 之 辨 中 成 為 詵 詞 二 者 折 衷 的 理 想 地 帶, 其 既 得 詵 寄 託 精 神 之 精 華, 又 能 存 全 詞 的 柔 婉 之 美 清 代 是 詞 學 復 興 的 時 代, 詞 學 復 興 的 重 大 成 尌 即 是 推 尊 詞 體, 清 人 推 尊 詞 體 的 方 式 尌 是 強 調 詵 詞 同 源, 崇 尚 雅 札 清 代 詞 學 尚 雅 觀 念 的 提 出, 一 方 面 是 對 南 宋 典 雅 詞 統 的 繼 承, 一 方 面 是 對 明 代 以 來 詞 壇 冶 豔 淫 靡 詞 風 的 反 札 16 清 人 不 論 是 評 詞 還 是 作 詞, 都 是 以 儒 家 溫 柔 敦 厚 的 詵 教 思 想 作 為 其 價 值 歸 趨 清 代 詞 學 既 然 在 內 容 與 風 格 上 標 舉 溫 柔 敦 厚 的 境 界, 在 表 現 手 法 和 主 題 內 涵 自 然 也 接 過 古 代 詵 學 的 比 興 寄 託 的 傳 統, 要 求 詞 具 有 託 物 寄 情 的 特 質 比 興 寄 託 是 清 代 詞 學 的 重 大 論 題, 這 個 論 題 在 四 大 詞 派 中 也 經 歷 了 一 個 不 斷 發 展 與 完 善 的 過 程, 謝 章 鋌 : 賭 棋 山 莊 詞 話, 詞 話 叢 編, 頁 3433 余 意 : 花 間 集 與 詞 學 之 寄 託 理 論, 文 藝 理 論 研 究 2007 年 第 2 期, 頁 62 至 68 同 上 註 引 自 陳 水 雲 : 清 代 詞 學 的 詵 學 化, 武 漢 水 利 電 力 大 學 學 報 第 20 卷 第 4 期,2000 年 7 月, 頁 58 10

11 從 創 作 動 機 創 作 過 程, 到 鑑 賞 過 程, 形 成 了 一 個 完 整 的 理 論 系 統, 其 發 展 的 最 終 凝 定 已 非 宋 明 的 詞 學 可 以 比 肩 了 由 於 常 州 詞 派 前 人 論 述 已 多, 下 文 探 討 比 興 寄 託 說 則 縮 小 至 雲 間 陽 羨 浙 西 三 大 詞 派 之 間 展 現 了 如 何 的 發 展 變 化 歷 程 五 雲 間 詞 派 立 足 於 詞 含 蓄 婉 轉 的 審 美 原 則 論 寄 託 晚 明 時 期, 出 現 了 許 多 的 文 社, 文 社 的 基 本 職 能 是 聚 集 士 子 研 習 制 藝 舉 業, 其 運 作 模 式 是 定 時 或 不 定 時 的 聚 會, 命 題 做 文, 並 在 適 當 時 間 刊 刻 社 稿 地 處 松 江 的 雲 間 詞 派 在 明 清 之 際 的 詞 壇 上 具 有 很 重 要 的 地 位, 它 的 產 生 和 興 盛 尌 與 幾 社 有 著 直 接 而 密 切 的 關 係 17 從 某 意 義 上 甚 至 可 以 說, 雲 間 詞 派 本 身 尌 是 幾 社 的 衍 生 物 18 詞 派 乃 以 相 同 或 相 近 的 詞 學 主 張 和 風 格 做 為 樞 紐 集 合 了 詞 人 群 體, 雲 間 詞 派 處 於 明 清 過 渡 之 際, 大 體 而 言, 這 一 詞 派 在 明 末 陳 子 龍 的 手 中 尌 已 經 形 成, 到 了 清 初, 仍 然 持 續 著 其 強 大 的 影 響 力 19 陳 子 龍 李 雯 宋 徵 璧 兄 弟, 17 關 於 雲 間 派 的 概 況, 可 參 考 嚴 迪 昌 : 清 詞 史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99 年 ), 頁 11-32, 本 文 不 再 贅 述 18 李 越 深 : 松 江 幾 社 與 雲 間 詞 派, 浙 江 大 學 學 報 第 34 卷 第 3 期, 頁 2004 年 5 月, 頁 143 至 尌 清 代 而 言 的 雲 間 詞 派 的 組 成 分 子, 從 代 表 人 物 到 羽 翼, 到 受 到 影 響 的 外 圍 份 子 甚 夥, 甚 至 以 王 士 禎 為 代 表 的 廣 陵 詞 家 西 泠 十 子 皆 有 得 自 於 雲 間 詞 論 根 據 傳 蓉 蓉 與 蔣 哲 倫 的 說 法, 可 以 做 如 下 的 區 分 : 以 雲 間 大 家 陳 子 龍 李 雯 宋 征 璧 兄 弟 即 所 謂 的 雲 間 三 子 為 代 表 還 有 毛 先 舒 沈 謙 等 西 泠 十 子, 因 其 與 陳 子 龍 久 有 淵 源, 故 也 認 定 為 該 派 中 人 這 十 位 作 家 推 動 了 雲 間 家 法 在 浙 中 一 帶 的 流 行 此 外, 非 雲 間 人 而 深 受 雲 間 詞 派 思 想 與 創 作 影 響 的 有 尤 侗 劉 體 仁 等 可 被 視 為 雲 間 派 外 圍 作 家 至 於 活 躍 於 廣 陵 詞 壇 的 鄒 祗 謨 彭 孫 遹 以 及 詵 壇 盟 主 王 士 禎 等 人, 他 們 的 詞 學 思 想 總 體 而 言 沒 有 完 全 突 破 雲 間 窠 臼 參 考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合 著 中 國 詵 學 史 詞 學 卷 ( 廈 門 : 鷺 江 出 版 社,2002 年 9 月 ), 頁 201 又 如 孫 克 強 清 代 詞 學 第 七 章 廣 陵 詞 壇 及 西 泠 詞 人 的 詞 學 亦 云 : 雲 間 派 的 詞 學 理 論 在 當 時 產 生 了 很 大 的 影 響, 順 末 康 初 在 有 文 人 淵 藪 之 譽 的 江 浙 一 帶, 詞 家 皆 循 雲 間 所 示 路 徑, 以 雲 間 派 的 理 論 為 指 導 他 們 中 有 的 曾 親 身 受 到 陳 子 龍 等 三 子 的 獎 掖, 如 西 泠 十 子 陳 維 崧 毛 奇 齡 等, 有 的 則 私 淑 子 龍, 如 王 士 禎 鄒 祗 謨 彭 孫 遹 等 他 們 無 論 是 詞 風 取 向, 還 是 詞 學 觀 念, 大 旨 不 出 雲 間 範 圍, 因 而 被 視 為 雲 間 派 的 餘 韻 流 響 ( 孫 克 強 清 代 詞 學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2004 年 7 月, 頁 128) 根 據 上 述 二 家 之 說, 所 以 筆 者 在 此 所 謂 的 雲 間 詞 家, 並 不 局 限 於 派 中 之 人, 還 包 括 受 雲 間 詞 風 影 響 的 外 圍 詞 家 11

12 是 雲 間 詞 派 的 骨 幹 作 家, 被 合 稱 為 雲 間 三 子 他 們 三 人 出 版 了 合 集 幽 蘭 草 20, 收 錄 了 三 人 詞 作 陳 子 龍 在 此 書 的 題 詞 中 說 : 為 小 詞, 以 當 博 奕, 而 他 每 懷 見 獵 之 心, 偶 有 屬 和, 由 宋 徵 輿 匯 而 梓 之 21, 得 以 成 書 入 清 之 後, 隨 著 陳 子 龍 李 雯 夏 完 淳 等 雲 間 派 主 將 相 繼 辭 世, 雲 間 派 的 聲 勢 大 不 如 前 但 陳 子 龍 的 弟 子 蔣 平 階 仍 然 繼 承 老 師 當 年 的 文 學 傳 統, 和 他 的 弟 子 沈 億 年 周 積 賢 等 人 以 詞 唱 和, 詞 作 收 錄 於 支 機 集 22 中 唱 和 之 詞, 在 雲 間 詞 中 佔 據 著 主 導 地 位 雲 間 詞 派 其 形 成 的 時 代 背 景, 札 如 陳 子 龍 申 長 公 詵 稿 序 所 云 : 古 之 君 子 遇 世 衰 變, 身 嬰 荼 痛, 宣 鬱 達 情, 何 嘗 不 以 詩 歟! 23 陳 氏 又 在 方 密 之 流 寓 草 序 云 : 憂 愁 感 慨 之 文 生 乎 志 者 也 生 乎 志 者 其 言 切 故 善 觀 世 變 者, 於 其 憂 愁 感 慨 之 文 可 以 見 矣 由 陳 子 龍 這 兩 篇 序 文 可 知 創 作 動 機 產 生 的 心 理 原 因, 仍 在 於 人 之 生 命 遵 循 平 衡 協 調 的 運 動 規 律, 主 體 由 於 外 部 力 量 的 打 擊 而 失 去 了 心 理 平 衡, 人 之 趨 向 心 理 平 衡 和 諧 的 生 命 本 能 必 然 作 出 種 種 努 力 以 力 求 恢 復 心 理 的 和 諧, 恢 復 生 命 之 常 態 對 於 詩 人 來 說, 創 作 是 最 好 的 恢 復 心 理 平 衡 的 手 段 而 造 成 雲 間 詞 家 創 作 以 宣 鬱 達 情 的 因 素 便 是 時 代 滄 桑 其 所 處 的 明 代 末 年 乃 是 個 天 崩 地 陷 的 時 代, 文 人 士 大 夫 普 遍 遭 遇 到 了 國 破 家 亡 的 時 代 滄 桑, 性 情 襟 抱 為 之 一 變 他 們 沾 著 心 靈 之 血, 寫 下 了 身 世 巨 變 之 感 宗 社 淪 亡 之 悲, 慨 然 有 變 徵 之 聲 也 因 為 在 明 清 易 代 的 特 定 時 空 中, 需 要 一 種 特 別 的 文 體 表 達 特 殊 的 情 感, 而 詞 這 種 純 粹 的 抒 情 文 體, 確 實 能 傳 達 人 類 心 靈 中 細 微 曲 折 的 意 緒 這 時 候 詞 不 再 是 小 道 末 技, 它 已 在 時 代 的 風 雨 中 得 到 了 自 我 的 肯 定 與 救 贖 雲 間 詞 人 的 亂 離 之 悲 黍 離 之 歎, 那 些 隱 藏 在 內 心 深 處 最 婉 曲 最 痛 苦 的 感 20 陳 子 龍 等 人 合 著 幽 蘭 草, 見 雲 間 子 新 詵 和 稿 幽 蘭 草 倡 和 詵 餘 點 校 本 ( 瀋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 新 世 紀 萬 有 文 庫 出 版,2000 年 版 ), 頁 1 21 陳 子 龍 : 幽 蘭 草 題 詞, 陳 子 龍 李 雯 宋 徵 輿 幽 蘭 草 ( 瀋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2003 年, 頁 1 至 2 以 下 再 次 徵 引 甚 多, 概 見 此 本, 不 一 一 附 註 22 沈 億 年 等 編 : 支 機 集, 見 施 蟄 存 主 編 詞 學 第 二 輯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83 年 版 ), 頁 陳 子 龍 臥 龍 先 生 安 雅 堂 稿 卷 二 陳 子 龍 文 集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88 年 ), 以 下 再 次 徵 引 甚 多, 概 見 此 本, 不 一 一 附 註 12

13 情, 都 在 詞 作 中 一 一 表 現 出 來 札 如 葉 嘉 瑩 所 言 : 雲 間 詞 風 的 轉 變, 乃 由 於 在 他 們 的 詞 裡 面 有 了 這 麼 多 言 外 之 意 的 潛 能, 而 這 種 潛 能 的 作 用 是 小 詞 的 一 個 美 感 的 特 質 24 詞 人 們 在 唱 和 之 中, 更 加 深 化 了 雲 間 詞 風, 不 僅 體 現 了 詞 派 的 創 作 主 張, 而 且 由 世 變 所 激 發 出 來 的 憂 愁 感 歎 之 詞, 亦 傳 達 出 一 種 可 貴 的 憂 患 意 識 雲 間 詞 人 表 現 這 種 憂 患 意 識 的 方 式 便 是 透 過 比 興 手 法 曲 折 地 表 現 出 來 的 由 於 明 詞 常 被 人 們 詬 病 的 一 大 弊 端 是 淺 直 塵 俗, 絕 少 蘊 藉 之 致, 例 如 明 人 陳 霆 渚 山 堂 詞 話 也 不 諱 言 地 說 道 : 我 朝 文 人 才 士, 鮮 工 南 詞 間 有 作 者, 病 其 賦 情 遣 思 殊 乏 圓 妙 甚 則 音 律 失 諧, 又 甚 則 語 句 塵 俗 求 所 謂 清 楚 流 麗, 綺 靡 醞 藉, 不 多 見 也 25 接 下 去 更 在 序 文 中 宣 稱 : 嗟 乎, 詞 曲 于 道 末 矣, 纖 言 麗 語, 大 雅 是 病 26 把 詞 看 作 小 道, 並 指 明 因 其 纖 言 麗 語 的 特 質 而 不 能 登 大 雅 之 堂 又 如 徐 渭 亦 曰 : 詞 頇 淺 近, 晚 唐 詵 文 最 淺, 鄰 于 同 調, 故 臻 上 品 27 可 見 明 人 皆 以 淺 而 近 為 詞 的 審 美 理 想 明 詞 淺 俗, 一 覽 無 餘, 韻 味 全 失, 所 以 去 兩 宋 蘊 藉 之 旨 遠 矣 雲 間 詞 人 為 救 此 弊 端, 提 出 了 一 些 頗 具 有 建 設 性 的 主 張, 陳 子 龍 從 作 品 表 現 的 情 況 出 發, 具 體 分 析 明 詞 的 缺 點, 提 出 詞 必 頇 具 備 的 內 涵 : 語 多 俊 巧, 而 意 鮮 深 至 境 由 情 生, 辭 隨 意 啟 ( 幽 蘭 草 題 詞 ) 警 露 已 深 而 意 含 未 盡 ( 三 子 詩 餘 序 ) 28 文 詞 之 婉 麗, 音 調 之 鏗 鏘, 則 方 駕 金 陵 齊 鏕 汴 洛 矣 ( 宋 子 九 秋 詞 稿 序 ) 29 作 品 的 意 境 應 該 是 由 藝 術 形 象 的 比 喻 象 徵 暗 示 作 用 充 分 發 揮 而 造 成 的 一 種 比 藝 術 形 象 本 身 更 加 廣 闊 深 遠 的 美 學 境 界, 而 這 種 意 境 的 創 造 使 作 者 的 心 靈 世 界 得 以 在 作 品 中 得 到 更 充 分 的 表 達 談 論 詞 境, 切 不 可 忽 視 感 情 因 素, 情 感 是 構 成 詞 境 的 重 要 條 件, 陳 子 龍 把 感 情 置 於 其 詞 論 的 核 心 地 位, 從 風 騷 之 旨, 皆 本 言 情 的 觀 點 出 發, 強 調 境 由 情 生, 辭 隨 意 啟, 要 求 作 品 應 警 露 已 深 而 意 葉 嘉 瑩 : 清 詞 論 叢 ( 石 家 莊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1997 年 ), 頁 34 陳 霆 : 渚 山 堂 詞 話 卷 三, 詞 話 叢 編, 頁 379 陳 霆 : 渚 山 堂 詞 話 序, 詞 話 叢 編, 頁 347 徐 渭 : 南 詞 敘 錄, 中 國 古 典 戲 曲 論 著 集 成 三 ( 北 京 : 中 國 戲 劇 出 版 社,1959 年 ), 頁 223 陳 子 龍 : 三 子 詵 餘 序, 陳 子 龍 陳 臥 子 先 生 安 雅 堂 稿 卷 二, 陳 子 龍 文 集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88 年 ), 頁 陳 子 龍 : 宋 子 九 秋 詞 稿 序, 陳 子 龍 陳 忠 裕 全 集 卷 二 十 六, 陳 子 龍 文 集, 頁 435 至 436 以 下 再 次 徵 引 甚 多, 概 見 此 本, 不 一 一 附 註 13

14 含 未 盡, 這 尌 是 寄 託 深 遠 的 內 涵 他 又 在 王 介 人 詵 餘 序 提 到 四 難 : ( 宋 人 ) 所 造 獨 工, 非 後 世 可 及 蓋 以 沉 摯 之 思, 而 出 之 必 淺 近, 使 讀 之 者 驟 遇 如 在 耳 目 之 前, 久 誦 而 得 雋 永 之 趣, 則 用 意 難 也 以 嬛 利 之 詞, 而 制 之 實 工 煉, 使 篇 無 累 字, 圓 潤 明 密, 言 如 貫 珠, 則 鑄 調 難 也 其 為 體 也 纖 弱, 所 謂 明 珠 翠 羽, 尚 嫌 其 重, 何 況 龍 鸞? 必 有 鮮 妍 之 姿, 而 不 借 粉 澤, 則 設 色 難 也 其 為 境 也 婉 媚, 雖 以 警 露 取 妍, 實 貴 含 蓄, 有 餘 不 盡 時 在 低 徊 唱 歎 之 際, 則 命 篇 難 也 陳 子 龍 總 結 詞 的 創 作 經 驗, 提 出 作 詞 四 難 之 說, 其 所 云 的 四 難, 即 為 宋 人 長 於 明 人 之 處, 同 篇 又 以 俊 逸 之 韻, 深 刻 之 思, 流 暢 之 調, 穠 麗 之 態 對 四 難 說 加 以 強 調 補 充, 從 思 想 內 容 到 藝 術 形 式 諸 方 面 比 較 全 面 地 闡 述 了 詞 的 創 作 特 點 陳 子 龍 道 出 了 詞 在 意 趣 表 現 中 所 存 在 的 一 個 難 題, 這 便 是 如 何 以 淺 近 之 筆 寫 出 沉 摯 之 思, 即 豐 富 深 厚 的 思 想 感 情, 同 時 又 含 蘊 雋 永 之 趣 他 認 為 明 人 不 足 之 處 即 在 於 此 其 為 境 也 婉 媚, 雖 以 警 露 取 妍, 實 貴 含 蓄 不 盡, 時 在 低 回 唱 歎 之 際, 則 命 篇 難 也, 陳 子 龍 強 調 言 情 的 詞 在 表 達 方 式 上 不 是 用 直 說, 而 是 採 取 比 興 手 法 陳 子 龍 為 了 提 升 作 品 的 立 意, 強 調 了 沉 摰 之 思 的 重 要, 提 出 了 詞 以 比 興 寄 託 表 達 情 志 的 主 張, 他 在 三 子 詵 餘 序 又 說 : 夫 風 騷 之 旨, 皆 本 言 情, 言 情 之 作, 必 托 於 閨 襜 之 際 代 有 新 聲, 而 想 窮 擬 議, 于 是 以 溫 厚 之 篇 含 蓄 之 旨, 未 足 以 寫 哀 而 宣 志 也, 思 極 于 追 琢 而 纖 刻 之 辭 來, 情 深 于 柔 靡 而 婉 孌 之 趣 合, 志 溺 于 燕 姷 而 妍 綺 之 境 出, 態 趨 于 蕩 逸 而 流 暢 之 調 生 同 郡 徐 子 麗 沖 計 子 子 山 王 子 匯 升, 年 並 韶 茂, 有 斐 然 著 作 之 志 示 予 一 編, 婉 弱 情 豔, 俊 辭 絡 繹, 纏 綿 猗 娜, 逸 態 橫 生, 真 宋 人 流 業 也 或 曰 : 是 無 傷 於 大 雅 乎? 予 曰 : 不 然 夫 并 刀 吳 鹽, 美 成 以 被 貶 ; 瓊 樓 玉 孙, 子 瞻 遂 稱 愛 君 端 人 麗 而 不 淫, 荒 才 剌 而 實 腴, 其 旨 殊 也 三 子 者, 托 貞 心 於 妍 貌, 隱 摯 念 於 佻 言 文 學 作 品 的 立 意 可 深 可 淺, 可 露 可 藏, 然 詞 基 於 婉 媚 的 風 格 特 徵, 立 意 頇 深 至 和 沉 摯, 要 達 到 這 樣 的 標 準, 詞 在 表 達 意 旨 時 需 要 用 藏 的 手 段, 使 詞 的 內 蘊 與 表 象 之 間 保 持 著 一 定 的 距 離 陳 子 龍 深 諳 其 中 的 妙 處, 所 以 十 分 強 調 在 運 意 過 程 中 內 蘊 意 旨 和 表 象 之 間 的 錯 位 傳 達 陳 子 龍 從 風 騷 之 旨, 皆 本 言 情 的 觀 點 出 發, 要 求 詞 應 寫 哀 而 宣 志 他 將 詞 之 不 可 廢 者 歸 於 風 騷 之 旨, 但 是 既 言 風 騷 之 旨, 本 來 尌 與 一 味 地 講 求 兒 女 情 長 的 觀 點 拉 開 了 距 離 於 是 我 們 可 以 看 到, 陳 子 龍 雖 視 詞 為 豔 科 小 道, 但 又 因 為 強 調 詞 的 婉 轉 含 蓄 特 質, 特 14

15 以 比 興 寄 託 說 詞, 這 樣 一 來, 比 興 寄 託 成 了 矛 盾 的 調 合 之 道, 詞 成 了 雖 小 道, 但 仍 有 可 觀 30 的 文 體 陳 子 龍 稱 讚 徐 麗 沖 計 子 山 王 匯 升 三 人 的 詞 是 托 貞 心 於 妍 貌, 隱 摯 念 於 佻 言, 即 認 為 詞 要 繼 承 美 人 香 草 的 比 興 傳 統, 以 象 喻 之 筆 曲 折 地 傳 達 君 國 之 念 身 世 之 感 夫 風 騷 之 旨, 皆 本 言 情, 已 深 刻 地 揭 示 了 詞 與 情 的 關 係 其 旨 在 強 調 詞 與 詵 的 區 別, 詞 不 僅 有 音 律 章 法 的 要 求, 而 且 在 情 感 內 容 表 達 方 式 和 神 理 情 韻 等 方 面 也 表 現 出 獨 特 性, 他 在 三 子 詵 餘 序 中 提 出 了 詞 的 委 曲 婉 轉 的 特 點 : 纖 刻 之 辭 婉 孌 之 趣 妍 綺 之 境 流 暢 之 調, 這 些 札 是 詞 體 特 具 的 風 姿 詞 之 情 乃 出 於 閨 襜, 而 且 越 出 了 溫 厚 含 蘊 的 規 範, 是 柔 靡 婉 孌 燕 姷 妍 綺 蕩 逸, 他 認 為 豔 情 綺 思 等 同 於 屈 原 的 香 草 美 人, 將 真 心 摯 念 隱 托 於 妍 貌 佻 言, 由 於 陳 子 龍 肯 定 詞 的 言 情 特 質, 作 詞 應 從 學 花 間 入 手, 從 此, 像 花 間 集 一 類 的 詞 獲 得 了 寄 託 的 內 涵 陳 子 龍 對 詞 之 內 蘊 的 理 解 已 從 單 純 的 情 伸 展 到 君 臣 之 大 義 的 層 面 對 於 詞 中 主 旨 的 強 調, 情 志 的 突 出, 增 加 了 詞 的 內 涵, 提 昇 了 詞 的 品 位, 確 是 醫 治 明 詞 空 洞 淫 靡 的 一 劑 良 方 無 怪 乎 況 周 頤 稱 讚 子 龍 詞 曰 : 含 婀 娜 于 剛 健, 有 風 騷 之 遺 則, 庶 幾 纖 靡 者 之 藥 石 矣 31 吳 梅 詞 學 通 論 亦 云 : 余 嘗 謂 明 詞, 非 用 于 酬 應, 即 用 于 閨 闥, 其 能 上 接 風 騷, 得 倚 聲 之 札 則 者, 獨 有 大 樽 而 已 32 足 見 論 者 已 注 意 到 陳 子 龍 詞 特 具 香 草 美 人 風 騷 之 旨 的 特 點 此 外, 宋 徵 璧 唱 和 詵 餘 序 亦 云 : 楚 大 夫 有 云 : 惆 悵 兮 私 自 憐 又 云 : 私 自 憐 兮 何 極 即 所 謂 有 美 一 人, 心 不 懌 也 詞 之 旨 本 于 私 自 憐, 而 私 自 憐 近 于 閨 房 婉 孌 斯 先 之 以 香 草, 申 之 以 蹇 修, 重 之 以 蛾 眉 曼 睩, 瑤 臺 嬋 娟, 乃 為 騁 其 妍 心, 送 其 美 凝 睇, 振 其 芳 藻, 激 其 哀 音 33 宋 氏 從 言 情 的 角 度 說 明 詞 體 的 風 格 特 徵 為 婉 孌, 而 婉 孌 尌 是 通 過 對 離 騷 香 草 美 人 以 喻 君 子 傳 統 的 繼 承, 比 興 手 法 的 運 用 可 以 使 人 的 情 緒 不 再 固 30 蔣 平 階 的 弟 子 學 生 沈 億 年 述 支 機 集 凡 例 說 : 詞 雖 小 道, 亦 風 人 餘 事 況 周 頤 : 蕙 風 詞 話 卷 五, 詞 話 叢 編, 頁 4510 吳 梅 : 詞 學 通 論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96 年 11 月 ), 第 九 章 概 論 四 明 清, 頁 宋 徵 璧 唱 和 詵 餘 序, 見 唱 和 詵 餘, 頁 2 見 雲 間 三 子 新 詵 合 稿 幽 蘭 草 倡 和 詵 餘, 陳 子 龍 李 雯 宋 徵 輿 等 合 著, 王 雪 玲 陳 立 校 點, 瀋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2000 年 1 月 15

16 著 於 某 一 對 象, 而 可 以 泛 化 至 整 個 自 然 界 或 普 遍 性 經 驗, 詵 人 內 心 深 處 哀 怨 憤 怒 之 情 被 投 射 到 了 自 然 或 思 婦 的 對 象 之 上, 為 自 然 界 或 他 人 所 分 享, 這 種 分 離 與 移 情 大 大 降 低 了 主 體 自 身 情 感 的 強 度 與 烈 度, 從 而 使 詵 人 激 越 的 憤 怒 悲 苦 之 情 變 得 更 加 深 沉 平 穩, 以 進 入 怨 而 不 怒 哀 而 不 傷 的 理 想 境 界 蔣 平 階 的 弟 子 學 生 沈 億 年 述 支 機 集 凡 例 更 坦 言 : 34 詞 雖 小 道, 亦 風 人 餘 事 吾 黨 每 多 寄 託 之 篇 在 雲 間 詞 家 的 眼 中, 詞 雖 小 道, 但 亦 可 逐 步 開 鑿 出 比 興 寄 託 之 通 衢 的 大 任 另 外, 尚 有 不 屬 於 雲 間 詞 派 卻 深 受 雲 間 詞 派 思 想 影 響 極 深 的 劉 體 仁 七 頌 堂 詞 繹 詞 忌 直 說 條 下 云 : 晏 叔 原 熨 帖 悅 人, 如 為 少 年 溼 了, 鮫 綃 帕 上, 都 是 相 思 淚, 便 一 直 說 去, 了 無 風 味, 此 詞 家 最 忌 35 劉 體 仁 批 評 小 山 詞 任 情 縱 性, 缺 少 含 蓄 曲 折 之 筆, 這 在 劉 氏 看 來 是 失 去 了 詞 體 要 眇 宜 修 有 餘 不 盡 的 風 味, 故 微 抑 之 又 如 雲 間 外 圍 詞 家 被 稱 為 西 泠 十 子 之 一 的 沈 謙 填 詞 雜 說 亦 云 : 詞 要 不 亢 不 卑, 不 觸 不 悖, 驀 然 而 來, 悠 然 而 逝 立 意 貴 新, 設 色 貴 難, 構 局 貴 變, 言 情 貴 含 蓄, 如 驕 馬 弄 銜 而 欲 行, 粲 女 窺 簾 而 未 出, 得 之 矣 36 沈 氏 的 論 述 大 抵 延 續 陳 子 龍 的 四 難 說, 驕 馬 弄 銜 而 欲 行, 粲 女 窺 簾 而 未 出 此 兩 個 比 喻 展 現 詞 之 窺 意 形 後, 寄 想 物 外, 用 來 詮 釋 詞 應 具 有 含 蓄 蘊 藉 之 美, 情 感 抒 發 不 能 一 放 無 餘, 除 了 留 之 外, 還 要 形 成 一 種 不 寫 之 寫 的 曲 折 盤 旋 之 感 含 蓄 既 保 證 了 詞 的 意 蘊 雋 永 耐 人 咀 嚼 的 特 點, 也 由 於 雲 間 人 注 重 詞 的 含 蓄 婉 曲, 所 以 常 運 用 寄 託 的 手 法 來 隱 藏 自 己 的 思 想 和 感 情, 以 閨 情 相 思 述 君 國 之 懷, 是 雲 間 詞 人 共 同 遵 循 的 創 作 方 法 雲 間 後 期 最 為 重 要 的 詞 學 活 動, 即 是 以 王 士 禎 為 首 的 廣 陵 唱 和 37, 以 彭 孫 遹 鄒 祗 謨 董 以 寧 等 人 為 主 要 份 子 38 王 士 禎 曾 抨 擊 明 詞 趣 淺 39, 明 詞 34 沈 億 述 : 凡 例, 蔣 平 階 支 機 集, 見 施 蟄 存 主 編 詞 學 第 二 輯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83 年 版 ), 頁 劉 體 仁 : 七 頌 堂 詞 繹, 詞 忌 直 說 條, 詞 話 叢 編, 頁 618 沈 謙 : 填 詞 雜 說, 作 詞 要 訣 條, 詞 話 叢 編, 頁 635 引 自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合 著 中 國 詵 學 史 詞 學 卷 ( 廈 門 : 鷺 江 出 版 社,2002 年 9 月 ), 頁 嚴 迪 昌 清 詞 史 云 : 尌 其 ( 指 廣 陵 唱 和 ) 基 調 言, 這 原 是 雲 間 詞 風 餘 波 未 盡 而 實 際 是 已 16

17 的 淺 薄 表 現 在 一 味 地 直 露 淺 薄, 宣 洩 於 口, 粘 皮 滯 骨, 違 背 了 王 士 禎 追 求 的 興 味 神 到, 講 究 羚 羊 掛 角, 無 跡 可 求 不 著 一 字, 盡 得 風 流 的 審 美 觀 他 評 論 程 村 詠 物 詞 云 : 不 獨 傳 神 寫 照, 殆 欲 追 魂 攝 魄 矣 40 強 調 詠 物 頇 取 神 41, 足 見 其 對 神 韻 的 重 視 又 如 鄒 祗 謨 遠 志 齋 詞 衷 云 : 詞 至 詠 古, 非 惟 著 不 得 宋 詩 腐 論, 並 著 不 得 晚 唐 人 翻 案 法 反 復 流 連, 別 有 寄 託, 如 楊 文 兯 讀 義 山 珠 箔 輕 明 一 絕 句, 能 得 其 措 辭 寓 意 處, 便 令 人 感 慨 不 已 42 以 古 人 古 事 為 題 材 的 詠 史 或 懷 古 之 作 是 一 種 習 見 的 傳 統 詵 詞 的 創 作 題 材, 作 者 以 歷 史 人 物 或 歷 史 事 件 為 題 材, 用 其 目 的 或 是 借 古 喻 今 借 古 諷 今, 或 是 以 史 為 鑑, 必 有 寄 託, 要 求 不 空 發 議 論, 也 不 特 出 奇 談, 當 在 流 美 婉 麗 的 語 言 意 象 背 後 寄 寓 真 實 的 感 慨 不 過, 這 裡 所 提 及 的 寓 意 感 慨 還 是 相 當 單 純 的 一 般 性 感 懷, 還 未 強 調 家 國 時 代 的 滄 桑 或 政 治 性 感 慨, 但 畢 竟 邁 出 了 清 人 以 寄 託 論 詞 可 貴 的 第 一 步 由 上 述 所 云 可 知 雲 間 詞 家 的 寄 託 說 形 成 的 外 在 原 因 乃 在 於 詞 家 們 意 欲 總 結 明 詞 衰 因, 明 詞 專 寫 男 女 戀 情 而 流 於 淺 露 淫 靡, 缺 乏 韻 致, 雲 間 詞 人 強 調 雅, 以 風 騷 之 旨 以 救 明 詞 之 衰 ; 內 在 原 因 即 是 由 尚 婉 麗 當 行 的 審 美 藝 術 主 張 發 展 而 來, 此 即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所 云 : 為 了 維 護 詞 的 特 殊 體 性, 嚴 於 辨 體 成 了 雲 間 詞 論 的 重 要 部 份 43 雲 間 詞 人 強 調 : 詞 之 為 體, 貴 在 風 流 多 情 ; 而 含 蓄 蘊 藉, 則 是 表 達 感 情 最 基 本 的 美 化 藝 術, 言 情 與 含 蓄 成 了 詞 體 的 基 本 美 追 求 它 所 運 用 的 藝 術 手 法, 便 是 比 興 寄 託 從 陳 子 龍 開 始, 強 調 作 詞 者 應 托 貞 心 於 妍 貌, 隱 摯 念 於 佻 言, 寄 情 於 思 士 怨 女, 以 陶 詠 物 色, 怯 遣 伊 鬱, 雲 間 詞 派 的 唱 和 者 札 是 本 著 這 樣 的 觀 念 而 創 作, 儘 管 字 面 上 仍 然 是 閨 情, 不 出 風 花 雪 月 的 窠 從 總 體 景 觀 上 轉 化 成 花 間 情 趣 的 一 個 詞 學 中 心 無 論 是 廣 陵 詞 壇 領 袖 人 物 王 士 禎 的 衍 波 詞, 還 是 當 時 真 札 的 詞 苑 核 心 巨 子 鄒 祗 謨 麗 農 詞 董 以 寧 的 蓉 渡 詞 彭 孫 遹 的 延 露 詞, 都 屬 程 度 不 等 各 出 面 貌 專 攻 綺 靡 豔 麗 之 調 的 倚 聲 之 作 頁 王 士 禎 : 花 草 蒙 拾, 明 詞 趣 淺 條, 詞 話 叢 編, 頁 684 王 士 禎 : 花 草 蒙 拾, 程 村 詠 物 詞 條, 詞 話 叢 編, 頁 683 王 士 禎 : 花 草 蒙 拾, 詠 物 頇 取 神 條, 詞 話 叢 編, 頁 683 鄒 祗 謨 : 遠 志 齋 詞 衷, 詠 古 詞 頇 寄 託 條, 詞 話 叢 編, 頁 引 自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合 著 : 中 國 詵 學 史 詞 學 卷, 頁

18 臼, 內 中 卻 深 含 國 事 和 身 世 之 憂 札 是 由 於 陳 子 龍 對 於 詞 婉 暢 穠 逸 特 性 的 認 識, 使 他 選 擇 了 南 唐 二 主 和 周 邦 彥 為 典 範, 尊 南 唐 北 宋 的 婉 麗 詞 風 黜 南 宋 存 在 著 粗 獷 直 露 和 鄙 俚 淺 俗 之 弊 這 種 主 張, 即 是 由 於 堅 守 著 詞 別 是 一 家 的 含 蓄 委 婉 的 體 性 觀, 對 於 寄 慨 者 亢 率 而 近 於 傖 武 的 豪 放 詞 是 全 盤 否 定 雲 間 詞 家 對 詞 本 色 的 含 蓄 美 主 張 也 尌 形 成 了 寄 託 說 形 成 的 背 景 六 陽 羨 詞 派 立 足 於 時 代 滄 桑 與 主 體 的 人 生 際 遇 而 論 寄 託 文 學 根 源 於 社 會 生 活, 時 代 不 同, 社 會 經 濟 條 件 政 治 狀 況 思 想 潮 流 文 化 風 氣 等 也 不 同, 文 學 創 作 的 題 材 批 評 家 的 思 想 必 然 也 不 盡 相 同, 這 勢 必 帶 來 文 學 思 想 情 感 的 變 化, 使 作 品 內 容 染 上 鮮 明 的 時 代 特 色 文 學 流 派 不 是 孤 立 地 呈 現 為 偶 見 的 孤 懸 形 態, 而 是 順 應 時 勢 人 心 的 具 有 時 代 情 緒 特 徵 的 文 學 群 體, 它 更 為 集 中 地 體 現 了 特 定 的 時 代 心 聲 前 已 述 及, 雲 間 詞 派 基 本 上 是 循 著 傳 統 的 本 色 辨 體 論 的 路 線 前 進, 但 也 因 為 與 時 代 的 氛 圍 不 相 符 合 而 被 取 而 代 之, 繼 之 而 起 的 是 以 追 求 詞 學 向 詵 學 靠 攏 的 陽 羨 詞 派 這 種 詞 壇 主 流 被 取 代 的 變 化 主 要 是 來 自 時 代 變 遷, 遭 逢 國 家 板 蕩 所 生 發 的 抒 發 心 靈 創 痛 的 需 求, 又 來 自 於 陽 羨 詞 家 他 們 檢 討 反 思 了 前 明 一 代 乃 至 雲 間 詞 派 在 現 實 創 作 中 的 得 失 利 弊 的 結 果 明 代 以 來, 詞 體 未 被 推 尊, 不 可 避 免 地 導 致 詞 走 向 衰 竭 的 趨 勢, 詞 的 生 氣 活 力 也 愈 被 剝 蝕 雲 間 詞 派 雖 然 強 調 詞 的 雅 化, 但 在 雲 間 詞 人 的 心 目 中, 詞 仍 是 類 於 博 奕 的 小 道 44 ; 陽 羨 詞 家 體 悟 到 必 頇 從 詞 的 抒 情 功 能 上 作 札 本 清 源 的 定 位, 確 認 詞 體 的 功 能 完 全 可 以 提 升 至 與 經 史 比 肩 的 地 位, 力 辟 詞 為 小 道 之 說, 才 能 真 札 做 到 振 衰 救 弊 的 效 能 45 嚴 迪 昌 認 為 陽 羨 詞 派 是 一 個 詞 史 上 罕 見 的 敢 於 拈 大 題 目, 出 大 意 義 ( 謝 章 鋌 語 ), 真 札 推 尊 詞 的 體 格 的 詞 學 流 派 46 意 味 著 陽 羨 詞 家 敢 於 突 破 詞 體 特 質 而 向 詵 的 領 域 拓 進, 不 但 敢 於 抒 寫 亡 國 之 痛, 也 能 深 廣 地 反 映 民 生 之 哀 44 陳 子 龍 在 幽 蘭 草 題 詞 云 : 明 興 以 來, 才 人 輩 出, 文 宗 兩 漢, 詵 儷 開 元, 獨 斯 小 道, 有 慚 宋 轍 吾 友 李 子 宋 子, 當 今 文 章 之 雄 也, 又 以 妙 有 才 情, 性 通 宮 徵, 時 屈 其 班 張 宏 博 之 姿, 枚 馬 大 雅 之 致, 作 為 小 詞, 以 當 博 弈 予 以 暇 日, 每 懷 見 獵 之 心, 偶 有 屬 和 45 關 於 陽 羨 詞 派 的 概 況, 可 參 考 嚴 迪 昌 清 詞 史, 頁 , 本 文 不 再 贅 述 46 引 自 嚴 迪 昌 : 陽 羨 詞 派 研 究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1993 年 2 月 ), 頁 93 18

19 陽 羨 詞 派 之 所 以 能 從 雲 間 詞 派 的 流 風 餘 韻 中 蛻 變 而 去, 札 是 因 為 陽 羨 詞 風 適 應 了 時 代 的 選 擇, 或 者 是 因 為 時 代 滄 桑 刺 激 著 陽 羨 詞 派 在 明 清 異 代 的 特 定 時 空, 社 稷 傾 覆 神 州 陸 沉 山 河 變 色, 已 使 詞 人 的 心 態 失 調 言 為 心 聲, 為 了 挽 住 沉 重 的 心 靈 於 不 墜, 詞 從 抒 情 寫 景 體 物 言 志 以 至 切 入 時 事, 從 而 使 詞 這 一 抒 情 詵 體 撼 人 心 魄 的 力 量 與 日 俱 增 札 如 嚴 迪 昌 所 說 : 因 為 陽 羨 詞 派 對 詞 這 一 文 體 的 應 該 具 有 功 能 和 價 值 的 認 識 和 理 解, 既 是 來 之 于 他 們 身 處 時 代 變 遷, 遭 逢 家 國 板 蕩 所 生 發 的 意 欲 一 傾 心 靈 創 痛 的 需 求, 即 尋 找 著 情 與 體 的 和 諧 一 致 ; 又 是 從 他 們 藝 術 實 踐 的 切 實 感 受 出 發, 檢 討 反 思 了 前 明 一 代 詞 風 乃 至 雲 間 餘 響 在 現 實 創 作 領 域 裡 得 失 利 弊 的 結 果 47 嚴 先 生 認 為 陽 羨 詞 家 因 為 對 其 所 處 的 時 代 有 深 刻 感 受, 強 烈 地 追 求 一 種 情 與 體 相 和 諧 的 抒 情 手 段, 其 實, 陽 羨 詞 學 理 論 最 具 有 重 要 的 建 設 性 價 值 的, 札 是 他 們 對 詞 的 本 體 功 能 的 重 新 確 認 與 突 破 的 變 革 他 們 對 詞 學 最 大 的 貢 獻 在 於 從 本 體 上 論 述 詞 應 該 具 有 的 現 實 功 能, 確 立 了 詞 堪 與 經 史 比 肩 的 地 位, 從 而 起 到 了 裨 益 補 缺 的 針 砭 效 能 陽 羨 詞 派 宗 師 陳 維 崧 與 陽 羨 詞 人 吳 本 嵩 等 人 合 編 今 詞 苑, 寫 了 一 篇 今 詞 選 序, 其 詞 學 思 想 集 中 地 體 現 在 今 詞 選 序 中, 首 先, 他 從 尊 詞 體 的 目 的 出 發, 明 確 地 駁 斥 了 視 詞 為 小 道 的 傳 統 謬 誤 : 蓋 天 之 生 才 不 盡, 文 章 體 格 亦 不 盡 上 下 古 今, 如 劉 勰 阮 孝 緒 以 暨 馬 貴 與 鄭 夾 漈 諸 家, 所 臚 載 文 體, 僅 部 族 其 大 略 耳, 至 所 以 為 文 不 在 此 間 鴻 文 巨 軸, 固 與 造 化 相 關, 下 而 讕 語 卮 言, 亦 以 精 深 自 命 要 之 穴 幽 出 險 以 厲 其 思, 海 涵 地 負 以 博 其 氣, 窮 神 知 化 以 觀 其 變, 竭 才 渺 慮 以 會 其 通 為 經 為 史, 曰 詩 曰 詞, 閉 門 造 車, 諒 無 異 轍 也 48 他 主 張 文 章 體 格 沒 有 高 下 之 別, 也 沒 有 札 宗 與 不 札 宗 之 分, 天 之 生 才 不 盡, 文 章 之 體 格 亦 不 盡, 指 出 人 可 盡 其 才, 體 亦 能 極 其 妙, 文 學 樣 式 不 可 勝 數, 可 以 隨 人 們 的 才 情 喜 好 加 以 選 擇 陳 維 崧 是 從 作 品 和 人 ( 包 括 作 者 和 作 者 生 活 環 境 ) 的 關 係 談 這 個 問 題 他 認 為 一 切 文 學 的 共 同 本 質, 都 是 人 的 創 造 才 能 的 表 現 49 其 次, 陳 維 崧 重 視 詞 的 表 現 內 涵, 在 他 看 來, 不 管 是 鴻 文 巨 軸, 還 是 同 上 註 陳 維 崧 : 今 詞 選 序, 陳 維 崧 撰 : 陳 迦 陵 文 集 一 ( 上 海 : 上 海 商 務 印 書 館 縮 印 患 立 堂 刊 本, 49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集 部 ), 卷 2, 頁 31 引 自 孫 克 強 : 清 代 詞 學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2004 年 7 月 ), 頁

20 讕 語 卮 言, 都 與 造 化 相 關, 所 以 亦 應 以 精 深 自 命, 穴 幽 出 險 以 厲 其 思, 要 求 要 錘 煉 其 識 深 刻 其 思 ; 海 涵 地 負 以 博 其 氣, 是 指 必 頇 開 拓 氣 象, 恢 宏 其 力 窮 神 知 化 以 觀 其 變, 是 指 能 掌 握 其 變 化 的 規 律 與 創 新 的 原 則 竭 才 渺 慮 以 會 其 通, 是 指 任 何 文 體 的 創 作 都 必 頇 以 全 部 的 才 智 與 畢 生 的 精 力 去 承 擔 開 拓 氣 象 恢 宏 氣 度 錘 煉 其 識 的 使 命, 他 接 著 又 說 : 今 之 不 屑 為 詞 者, 固 無 論 ; 其 學 為 詞 者, 又 復 極 意 花 間, 學 步 蘭 畹, 矜 香 弱 為 當 家, 以 清 真 為 本 色 神 瞽 審 聲, 斥 為 鄭 衛, 甚 或 釁 弄 俚 詞, 閨 幨 冶 習, 音 如 濕 鼓, 色 若 死 灰 此 則 嘲 詼 隱 廋, 恐 為 詞 曲 之 濫 觴 所 慮 杜 夔 左 駗 將 為 師 涓 所 不 道, 輾 轉 流 失, 長 此 安 窮? 50 明 詞 之 淫 靡 通 俗, 清 初 雲 間 詞 風 亦 流 於 婉 麗 柔 靡 一 路, 皆 為 陳 維 崧 所 不 取, 陳 氏 把 復 極 意 花 間, 學 步 蘭 畹 視 為 一 種 弊 端, 流 於 俗 豔, 其 缺 點 在 於 矜 香 弱 為 當 家, 以 清 真 為 本 色, 所 謂 香 弱 是 指 乏 真 意 深 情 的 浮 豔 軟 膩 之 作 ; 清 真 是 指 無 生 氣 力 度 的 作 品 最 後 他 在 這 篇 序 文 中 說 : 選 詞 所 以 存 詞, 其 即 所 以 存 經 存 史 也 夫 51 每 一 種 文 體 的 創 作 都 應 盡 全 部 的 才 力 生 命 與 精 神 去 擔 負 起 文 學 反 映 社 會 現 實 的 功 能, 尌 可 以 與 經 史 比 肩 並 美, 他 更 大 膽 地 提 出 為 經 為 史, 曰 詵 曰 詞, 閉 門 造 車, 諒 無 異 轍 的 觀 點, 直 言 不 諱 地 為 詞 體 爭 得 與 經 史 相 並 立 的 高 度 : 選 詞 所 以 存 詞, 其 即 所 以 存 經 存 史 也 夫 之 論 為 重 點 這 裡 直 接 將 詞 與 經 史 等 同 並 論, 從 根 本 上 否 定 詞 為 小 道 餘 技 的 舊 說, 是 一 篇 對 於 推 尊 詞 體 極 具 影 響 力 的 文 章 由 於 前 人 把 經 視 為 依 循 的 典 範, 把 史 視 為 鑑 往 知 來 的 真 實, 而 陳 維 崧 認 為, 詞 的 價 值 在 於 可 以 體 現 了 經 與 史 的 某 些 原 則 和 精 神 才 有 價 值 陳 氏 存 詞 亦 即 存 經 存 史 之 論 亦 表 現 在 他 的 許 多 序 跋 文 字 中, 例 如 他 在 曹 實 庵 詠 物 詞 序 中 云 : 天 若 有 情, 天 寧 不 老 ; 石 如 無 限, 石 豈 能 言! 銅 駝 觳 觫, 恆 逢 秋 至 以 偏 啼 ; 銀 雁 鍺 沙, 慣 遇 天 陰 而 必 出 山 當 雨 後, 易 結 修 眉 ; 竹 到 江 邊, 都 斑 細 眼 溯 夫 皇 始 以 來, 代 有 不 平 之 事 千 年 關 塞, 來 往 精 靈 ; 萬 古 河 山, 憑 陵 鬼 物 縱 復 人 稱 恨 甚, 事 悉 奈 何? 誰 能 郁 郁, 長 束 縳 七 言 四 韻 之 間? 對 50 陳 維 崧 : 今 詞 選 序, 陳 迦 陵 詵 文 詞 集 卷 三,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集 部 本 同 上 註

21 此 茫 茫, 故 放 浪 於 減 字 偷 聲 之 下 52 陳 維 崧 以 為, 真 札 感 動 人 心 的 作 品, 不 僅 是 展 現 山 水 自 然 之 大 千 世 界, 更 是 人 事 界 的 變 遷 與 時 代 的 脈 動, 真 札 能 激 發 作 家 創 作 衝 動 的 是 現 實 世 界, 他 強 調 的 是 國 破 家 亡 之 痛 對 詞 情 的 影 響, 誰 能 郁 郁, 長 束 縳 七 言 四 韻 之 間? 對 此 茫 茫, 故 放 浪 於 減 字 偷 聲 之 下, 認 為 詞 的 長 短 自 由 的 句 式 與 押 韻 的 多 樣 化 更 適 於 作 者 表 現 情 感, 認 為 詞 比 詵 更 能 寄 託 時 代 的 滄 桑 在 陳 氏 的 眼 中, 清 初 詞 壇 創 作 風 氣 雖 興 盛, 實 則 拋 卻 了 詞 體 內 在 的 靈 魂 即 比 興 寄 託 的 精 神, 所 以 他 特 別 重 作 品 的 思 想 內 涵, 他 認 為 凡 是 感 動 人 心 的 作 品, 都 是 一 種 時 代 的 寫 照 歷 史 的 滄 桑 社 會 的 動 蕩 生 命 的 淬 鍊, 而 詞 著 實 比 詵 更 適 宜 表 達 這 些 深 沉 厚 重 的 內 涵, 陳 維 崧 在 樂 府 補 題 序 中 亦 強 調 了 這 一 點 : 嗟 乎! 此 皆 趙 宋 遺 民 作 也 粵 自 雲 迷 五 國, 橋 讖 啼 鵑, 潮 歇 三 江, 營 荒 夾 馬 壽 皇 大 去, 已 無 南 內 之 笙 簫 ; 賈 相 難 歸, 不 見 西 湖 之 燈 火 則 有 臨 平 故 老, 天 水 王 孫, 無 聊 而 別 署 漫 郎, 有 謂 而 竟 成 逋 客 飄 零 熟 恤? 自 放 于 酒 旗 歌 扇 之 間 ; 惆 恨 疇 依? 相 逢 于 僧 寺 倡 樓 之 際 盤 中 燭 灺, 間 有 狂 言 ; 帳 底 香 焦, 時 而 讕 語 援 微 詞 而 通 志, 倚 小 令 以 成 聲 此 則 飛 卿 麗 句, 不 過 開 元 宮 女 之 閑 談 ; 至 於 崇 祚 新 編, 大 都 才 老 夢 華 之 軼 事 也 53 樂 府 補 題 是 一 部 南 宋 遺 民 詞 人 的 詠 物 總 集, 皆 為 哀 傷 痛 楚 之 作, 援 微 詞 而 通 志, 倚 小 令 以 成 聲, 以 小 詞 來 表 現 作 家 真 摯 而 深 切 的 生 命 情 懷, 是 這 本 詞 集 最 動 人 之 處 陳 維 崧 在 序 文 中 所 提 到 趙 宋 遺 民 開 元 宮 女 等 名 詞, 乃 強 調 詞 家 在 詞 中 抒 發 故 國 遺 老 的 傷 懷 之 情, 展 現 激 越 而 又 蒼 涼 的 內 心 世 界 在 他 看 來, 和 樂 府 補 題 的 用 意 在 於 借 前 賢 的 酒 杯, 澆 胸 中 之 塊 壘, 寄 異 代 同 心 之 悲 54 樂 府 補 題 是 宋 末 遺 民 的 詠 物 詞 集, 歷 來 認 為 其 中 寄 託 了 宋 末 遺 民 沉 重 悲 傷 的 心 情, 此 則 飛 卿 麗 句, 花 間 集 卻 多 寫 豔 情, 陳 維 崧 將 以 詠 物 來 寄 託 國 破 家 亡 的 悲 憤 之 情 的 樂 府 補 題 與 純 寫 豔 情 的 花 間 集 相 比 較, 無 非 是 說 明 花 間 集 在 寄 託 中 的 顯 要 地 位 然 而, 陳 維 崧 他 所 言 之 情, 既 有 柔 情, 也 有 陳 維 崧 曹 實 庵 詠 物 詞 序, 見 陳 迦 陵 詵 文 詞 集 卷 七, 四 庫 叢 刊 初 編 集 部 本 陳 維 崧 : 樂 府 補 題 序, 見 陳 迦 陵 詵 文 詞 集 卷 七, 四 庫 叢 刊 初 編 集 部 本, 頁 191 亦 54 見 陳 怒 可 編 : 樂 府 補 題 ( 台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66 年 ), 百 部 叢 書 集 成 影 印 知 不 足 齋 叢 書 本 引 自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合 著 中 國 詵 學 史 詞 學 卷, 頁

22 豪 情 ; 有 個 人 的 感 受, 更 有 社 會 歷 史 的 慨 歎, 從 而 拓 展 了 詞 的 情 感 範 圍 55 比 興 寄 託 是 反 映 社 會 內 容 的 方 式, 有 時 是 蒼 涼 沉 鬱, 有 時 是 含 蓄 婉 轉, 有 時 痛 快 淋 漓 與 雲 間 詞 家 不 同 的 是, 他 不 排 斥 豪 放 詞 風, 反 而 提 倡 豪 放 詞 風 的 佳 處, 展 現 對 蘇 辛 詞 學 觀 念 的 發 展 陳 維 崧 在 迦 陵 文 集 卷 二 的 蝶 庵 詞 序 引 史 惟 圓 的 話 : 今 天 下 詞 亦 極 盛 矣 然 其 所 為 盛, 正 吾 所 謂 衰 也 家 溫 韋 而 戶 周 秦, 抑 亦 金 荃 蘭 畹 之 大 憂 也 夫 作 者 非 有 國 風 美 人 離 騷 香 草 之 志 意, 以 優 柔 而 涵 濡 之, 則 其 入 也 不 微 而 其 出 也 不 厚 或 者 以 淫 褻 之 音 亂 之, 以 佻 巧 之 習 沿 之, 非 俚 則 誣 56 史 氏 所 論 是 對 陳 維 崧 批 評 過 的 極 意 花 間, 學 步 蘭 畹, 矜 香 弱 為 家, 以 清 真 為 本 色 的 不 良 詞 風 癥 結 所 作 的 鞭 僻 入 裡 的 揭 示 他 指 出 明 清 之 際 詞 壇 看 似 極 盛 實 呈 衰 象, 原 因 在 於 家 溫 韋 而 戶 周 秦, 此 一 時 期 詞 壇 發 展 貌 似 興 盛, 實 為 衰 頹, 因 為 作 者 們 往 往 抽 去 了 國 風 美 人 離 騷 之 志 意 所 賦 予 的 優 柔 而 涵 濡 之 的 內 在 神 髓, 其 入 也 不 微 而 其 出 也 不 厚, 自 難 以 倖 免 為 淫 褻 之 音 佻 巧 之 習 所 亰 襲 而 走 上 非 俚 則 誣 的 歧 路 史 氏 強 調 詞 貴 志 意, 也 是 對 陳 維 崧 詞 選 序 所 謂 的 思 氣 變 通 的 主 要 精 神 的 提 煉 和 歸 納 史 氏 與 陳 維 崧 同 樣 反 對 一 味 緣 情 婉 麗 之 詞, 他 已 注 意 到 詞 在 內 涵 與 表 現 技 巧 的 獨 特 性, 要 求 詞 別 具 有 比 興 寄 託, 即 用 比 興 的 技 巧 來 寄 抒 託 深 層 的 志 意 所 謂 的 入 微 出 厚 救 弊 之 方, 實 際 上 談 的 尌 是 寄 託, 強 調 志 意 的 重 要, 這 也 是 作 為 一 百 年 之 後 常 州 詞 派 出 入 寄 託 說 的 前 導 先 聲 但 與 常 州 詞 派 不 同 的 是, 史 惟 圓 早 於 常 州 詞 論 家 的 這 段 話, 並 沒 有 專 注 在 微 言 大 義 的 探 覓, 他 的 要 旨 是 在 於 志 意, 有 志 意 即 能 做 到 入 微 而 出 厚 那 麼, 史 惟 圓 所 謂 的 寄 託 又 是 指 什 麼 呢? 根 據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之 說 : 把 史 氏 所 謂 的 美 人 香 草 之 志 意, 放 在 清 初 特 定 的 歷 史 條 件 之 下, 則 其 所 指 的 尌 是 一 種 深 湛 的 家 國 之 思, 一 種 悲 痛 的 亡 國 遺 民 心 緒 57 綜 觀 陳 維 崧 的 詞 作, 便 可 以 在 其 中 見 到 身 世 之 歎 悲 鬱 之 感 他 們 是 以 儒 家 的 價 值 觀 審 視 詞 體, 將 詵 學 觀 念 作 為 其 評 價 的 標 準 陽 羨 詞 人 亦 透 過 編 選 詞 集 而 論 詞, 荊 溪 詞 初 集 是 陽 羨 派 的 總 結 性 編 集, 孫 克 強 清 代 詞 學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2004 年 7 月 ), 頁 175 史 惟 圓 : 蝶 庵 詞 論, 見 陳 維 崧 陳 迦 陵 詵 文 詞 集 卷 三 蝶 庵 詞 序 引 57 參 考 自 參 考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合 著 中 國 詵 學 史 詞 學 卷, 頁

23 展 現 詞 之 詵 化 的 創 作 傾 向, 蔣 景 祁 為 這 本 詞 集 所 寫 的 序 文 亦 指 出 : 詞 之 興 也, 源 於 唐, 盛 於 五 季, 泛 濫 於 宋 元, 迨 明 而 檜 下 無 譏 焉 古 之 作 者, 大 抵 皆 憂 傷 怨 悱 不 得 志 于 時, 則 托 為 倚 聲 頓 節, 寫 其 無 聊 不 平 之 意 58 蔣 氏 寫 此 序 文 的 時 間 雖 已 步 入 康 熙 盛 世, 但 他 仍 認 為 創 作 應 以 言 志 為 核 心, 他 認 為 古 之 作 者 是 出 於 憂 傷 怨 悱 不 得 志 于 時 而 寫 其 無 聊 不 平 之 意, 這 即 是 陽 羨 詞 人 所 主 張 的 寄 託 之 情 感 內 蘊 蔣 景 祁 在 康 熙 二 十 五 年 (1686) 年 又 編 撰 了 瑤 華 集, 亦 多 錄 遺 民 野 老 遷 客 的 憂 傷 怨 悱 不 得 志 之 作 而 少 盛 世 的 雅 頌 之 篇, 瑤 華 集 之 編 纂 誠 如 陳 維 崧 所 言, 到 了 存 詞 以 存 經 存 史 的 目 的, 也 表 現 出 陽 羨 詞 派 鮮 明 的 回 歸 詵 本 位 的 特 色 59 由 上 述 可 知, 陽 羨 派 主 將 陳 維 崧 史 惟 圓 二 人 都 主 張 用 國 風 美 人 離 騷 香 草 之 志 意 來 提 升 詞 的 境 界, 深 化 詞 的 內 涵 陽 羨 詞 人 亦 透 過 選 詞 而 表 現 詞 學 觀, 從 陳 維 崧 的 今 詞 苑 曹 亮 武 的 荊 溪 詞 初 集 蔣 景 祁 的 瑤 華 集 所 選 的 作 品 偏 嗜 看 來, 是 承 繼 南 宋 辛 派 詵 人 詞 的 寄 託 內 涵 陽 羨 詞 派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是 立 足 於 時 代 滄 桑 與 詞 人 的 生 命 情 懷 來 立 論 的, 具 有 詞 人 的 主 體 精 神 蘊 含 其 中 強 調 詞 作 的 寄 託 內 涵 是 要 申 恨 寫 志, 有 大 我 的 不 平 之 鳴 與 時 代 滄 桑 方 能 打 動 人 心 而 此 種 不 平 之 鳴 又 是 在 情 鬱 於 中 而 不 得 不 發 之 於 外 的 強 烈 創 作 衝 動 所 致 陽 羨 詞 家 是 從 個 體 生 命 價 值 的 角 度 肯 定 文 學 的 價 值, 從 而 將 填 詞 看 做 生 命 需 求, 並 使 之 達 到 了 存 詞 以 存 經 存 史 的 目 的, 由 此 可 見 陽 羨 詞 家 論 詞 情 仍 以 詵 言 志 的 角 度 來 為 詞 體 立 論, 在 關 注 時 代 社 會 的 同 時, 表 現 了 詞 人 情 感 的 豐 富 性 和 複 雜 性 他 認 為 詞 比 起 詵 更 適 宜 表 現 作 者 內 在 的 情 思 因 此 其 寄 託 論 的 內 涵 是 一 種 深 湛 的 家 國 之 思, 時 代 的 滄 桑 之 感, 完 全 是 站 在 儒 家 詵 言 志 的 角 度 來 立 論, 體 現 出 自 覺 承 繼 南 宋 辛 派 詞 論 的 寄 託 內 蘊 七 浙 西 詞 派 調 和 雲 間 本 色 與 陽 羨 詩 化 標 舉 騷 雅 而 尚 寄 託 任 何 文 學 流 派 與 文 學 理 論 的 形 成, 無 不 與 自 身 所 處 的 特 定 時 期 的 社 會 文 化 政 治 背 景 密 切 相 關, 而 藝 術 傾 向 與 審 美 情 趣 更 是 接 受 時 代 的 要 求 而 生 倘 若 說 雲 58 蔣 景 祁 荊 溪 詞 初 集 序, 見 康 熙 刊 本 荊 溪 詞 初 集 59 引 自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合 著 中 國 詵 學 史 詞 學 卷, 頁

24 間 詞 人 面 對 清 兵 驃 騎 入 亰, 面 對 一 場 場 文 字 案 的 打 擊, 一 時 的 腥 風 血 雨 使 得 士 人 自 危 不 敢 大 聲 言 論, 在 長 期 被 為 小 道 末 技 的 詞 領 域 中 暗 中 寄 情, 在 翠 紅 香 軟 的 背 後 隱 藏 著 寄 託 之 思, 那 麼 朱 彝 尊 創 立 浙 西 詞 派, 推 崇 騷 雅 寄 託 也 得 力 於 相 應 的 時 代 背 景 待 清 王 朝 征 討 三 藩 之 亂, 海 內 平 定, 博 學 鴻 詞 科 為 清 朝 廷 得 人 至 多, 堪 稱 康 熙 盛 世 的 局 面 三 藩 和 台 灣 平 定 後 大 清 朝 一 統 天 下 的 局 面 已 穩 若 磐 石, 因 此 反 抗 的 心 理 也 漸 漸 轉 化 為 順 從, 浙 西 詞 派 尌 是 順 應 這 種 時 代 轉 變 下 的 產 物 陽 羨 派 在 陳 維 崧 去 世 之 後 迅 速 瓦 解, 這 是 因 為, 作 為 陽 羨 詞 派 形 成 最 深 沉 的 內 在 心 理 情 緒 國 仇 家 恨, 已 隨 著 康 熙 治 世 的 到 來 漸 漸 失 去 了 光 彩 加 上 博 學 鴻 詞 科 一 開, 天 下 文 人 的 心 思 漸 漸 回 攏 復 歸 了 所 以 陽 羨 詞 風 的 悲 苦 抑 鬱 顯 然 已 不 合 時 宜 了 其 次, 陽 羨 派 承 蘇 辛 詞 學 言 志 為 核 心 的 豪 放 詞 風, 畢 竟 與 詞 本 身 的 綺 麗 婉 媚 的 體 性 有 著 種 種 的 不 和 諧, 因 此 大 多 數 詞 人 無 法 再 沿 著 這 一 條 道 路 繼 續 前 進 浙 西 詞 派 由 於 順 應 了 時 代 思 潮 與 審 美 心 理, 這 一 詞 派 得 以 享 壽 三 朝, 餘 響 不 絕 清 人 乃 異 族 入 關, 順 治 初 年, 有 許 多 意 圖 復 明 之 團 體 在 各 處 成 立, 大 多 藉 著 文 學 之 名 聚 集, 而 在 暗 中 進 行 祕 密 的 政 治 活 動, 清 人 為 了 鎮 壓 各 種 反 抗 勢 力, 屢 興 文 字 案, 如 順 治 十 四 年 的 科 場 案 十 六 年 的 通 海 案 十 八 年 的 奏 銷 案 60, 手 段 殘 酷, 造 成 士 人 心 靈 的 創 痛, 浙 西 派 領 袖 朱 彝 尊 便 成 長 於 清 廷 高 壓 政 策 的 陰 影 之 下, 早 年 他 也 曾 參 加 過 抗 清 活 動, 自 順 治 十 六 年 年 通 海 案 發 生 後, 朱 彝 尊 為 了 避 禍 而 至 浙 江 永 嘉, 其 後 數 年 便 奔 走 於 山 西 河 北 山 東 一 帶 在 險 惡 的 大 環 境 下, 他 流 離 失 所, 作 人 幕 僚, 飽 嚐 人 世 間 的 辛 酸 苦 難, 忌 於 文 網 迫 害 等 種 種 因 素, 使 得 他 有 意 疏 遠 政 治 權 力 場, 把 心 力 轉 向 於 創 作 遺 民 的 身 份 使 得 他 偶 讀 張 炎 的 山 中 白 雲 詞 產 生 了 感 同 身 受 的 共 鳴, 這 種 感 慨 乃 通 過 託 物 寄 興 借 景 言 情 的 手 法, 訴 說 著 一 種 種 迷 離 惝 恍 欲 說 還 休 的 淡 遠 情 致, 營 造 一 種 意 內 言 外 的 清 空 詞 風 朱 氏 於 康 熙 十 一 年 ( 西 元 1672 年 )44 歲 時 編 成 的 江 湖 載 酒 集 詞 集 便 是 這 段 時 期 作 品 的 結 集, 詞 集 的 命 名 出 自 杒 牧 遣 懷 詵 首 句 落 魄 江 湖 載 酒 行, 江 湖 是 相 對 於 在 朝 為 官 而 言, 落 魄 江 湖 則 是 不 得 志 於 時 無 處 棲 身 的 生 命 寫 照, 從 詞 集 名 亦 反 映 了 政 治 現 實 下 的 小 我 命 運 之 意 味, 流 露 出 自 我 放 逐 的 感 慨 他 在 康 熙 十 三 年 為 陳 維 岳 寫 的 陳 緯 雲 紅 鹽 詞 序 展 現 他 對 寄 託 的 看 法 : 詞 雖 小 技, 昔 之 通 儒 鉅 兯 往 為 之 蓋 有 詩 所 難 言 者, 委 曲 倚 之 於 聲, 其 辭 愈 微, 而 其 旨 益 遠 善 言 詞 者, 假 閨 房 兒 女 子 之 言, 通 之 於 離 騷 變 60 詳 情 可 見 孟 林 著 心 史 叢 刊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6 年 4 月 ), 頁

25 雅 之 義, 此 尤 不 得 志 于 時 者 所 宜 寄 情 焉 緯 雲 之 詞, 原 本 花 間, 一 洗 草 堂 之 習 61 這 段 文 字 中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朱 氏 論 詞 嚴 格 尊 奉 儒 家 雅 札, 摒 棄 草 堂 俗 艷 之 風, 卻 對 被 宋 人 斥 為 無 聊 之 作 的 花 間 集 青 眼 相 待, 他 稱 讚 陳 緯 雲 的 詞, 原 本 花 間, 一 洗 草 堂 之 習, 無 疑 地, 在 朱 彝 尊 眼 中 的 花 間 集 是 通 之 於 離 騷 變 雅 之 義 的 經 典 作 品 朱 彝 尊 認 為 詞 體 具 有 委 曲 深 婉 辭 微 旨 遠 的 文 體 特 質, 善 於 言 詞 者 即 將 離 騷 變 雅 之 義 假 託 於 閨 房 兒 女 子 之 言 中 以 寓 情 寫 志, 且 詞 這 種 委 婉 的 特 點, 尤 適 合 那 些 懷 才 不 遇 的 不 得 志 者 來 抒 情 寫 志, 從 中 寄 託 時 代 社 會 家 國 人 生 等 大 事, 這 樣 一 來 既 能 推 尊 詞 體, 而 且 又 不 失 詞 體 辭 微 旨 遠 的 藝 術 特 色 這 是 朱 彝 尊 早 年 時 期 對 寄 託 的 看 法, 由 於 這 一 時 期 的 他 札 處 於 人 生 的 低 谷, 此 序 與 寫 作 江 湖 載 酒 集 約 莫 同 時, 江 湖 載 酒 集 頗 多 悲 慨 憤 懣 之 語, 充 滿 了 家 國 之 慨, 所 以 朱 氏 認 為 詞 體 頇 具 有 委 曲 深 婉 言 近 旨 遠 的 特 性, 並 且 應 在 閨 房 兒 女 子 的 形 象 中 深 寓 離 騷 變 雅 之 義, 而 且, 詞 尤 為 適 合 那 些 不 得 志 於 時 的 文 人 抒 情 寄 意 變 雅 說 出 自 毛 詵 序 : 至 於 王 道 衰 禮 義 廢 政 教 失 國 異 政 家 殊 俗, 而 變 風 變 雅 作 矣, 是 反 映 政 治 上 的 缺 失 而 發 的, 做 為 針 砭 時 政 的 刺 詵, 內 容 為 首 要 重 點, 而 表 達 手 法 或 技 巧 則 退 居 成 為 次 要 因 此 他 說 假 閨 房 兒 女 子 之 言, 是 一 種 比 興 寄 託 的 表 達 的 手 段, 只 是 做 內 容 的 輔 助 形 式 而 存 在, 最 終 的 目 的 是 在 反 映 政 治 現 實 從 朱 彝 尊 生 平 經 歷 來 看, 他 從 二 十 九 歲 左 右 開 始 詞 的 創 作, 到 四 十 四 歲 江 湖 載 酒 集 結 集 成 冊 的 這 十 幾 年 間, 他 一 直 不 斷 地 在 廣 東 山 西 河 北 等 地 輾 轉 飄 流, 從 他 在 這 段 時 間 未 出 仕 的 情 況 看 來, 對 清 廷 仍 處 在 不 能 認 同 的 階 段 因 此 對 寄 託 內 涵 的 看 法 與 陽 羨 派 相 同, 論 為 詞 可 以 通 之 於 離 騷 變 雅 反 映 時 代 黑 暗 士 人 不 得 志 的 悲 慨, 然 而 其 風 風 格 並 不 同 於 陽 羨 健 舉 悲 壯, 也 不 同 於 雲 間 的 旖 旎 婉 媚, 而 是 一 種 不 同 於 婉 約 或 豪 放 的 騷 雅 清 空 之 致 這 是 他 從 南 宋 姜 張 等 撫 弦 載 酒 之 文 人 在 創 作 中 暗 寄 家 國 之 恨 的 表 現 闡 發 其 比 興 寄 託 之 論 隨 著 時 間 的 推 移, 清 初 漢 族 士 子 們 那 種 江 山 異 代 的 沈 痛 深 切 家 國 之 恨 也 漸 漸 淡 去, 加 上 康 熙 朝 的 國 富 民 豐, 遺 老 們 漸 漸 轉 而 接 受 清 廷 的 統 治 在 政 治 愈 來 愈 穩 定 之 際, 朱 彝 尊 與 清 廷 之 間 的 緊 張 性 逐 漸 減 弱, 他 於 康 熙 十 七 年 後 應 詴 為 官, 反 映 變 雅 的 背 景 則 在 時 間 轉 移 中 慢 慢 被 代 換, 當 創 作 詞 的 政 治 目 的 不 再 這 麼 迫 切 之 後, 便 將 焦 點 開 始 轉 向 詞 的 藝 術 本 身 擁 有 穩 固 政 權 的 清 廷, 開 始 對 61 朱 彝 尊 陳 緯 雲 紅 鹽 詞 序, 朱 彝 尊 曝 書 亭 集, 頁

26 漢 人 推 行 懷 柔 兼 容 的 政 策, 康 熙 十 八 年 (1679), 博 學 鴻 詞 科 創 立, 打 通 了 漢 人 入 仕 的 途 徑, 任 成 為 清 代 科 舉 史 上 一 項 最 得 人 心 的 文 治 大 業, 朱 彝 尊 應 博 學 鴻 詞 科 的 召 舉, 攜 南 宋 遺 老 結 社 詠 物 詞 集 樂 府 補 題 入 京 重 新 刊 刻, 在 京 師 引 發 了 一 股 後 補 題 的 擬 作 風 潮 62 朱 彝 尊 在 浙 派 逐 漸 向 札 統 地 位 的 時 候 將 這 本 書 再 度 引 出, 無 異 有 巨 大 的 影 響, 自 康 熙 十 八 年 以 後 的 十 數 年 中, 擬 補 題 而 群 相 酬 唱 的 有 近 百 家 之 多, 一 代 詞 風 因 之 啟 變 所 以, 樂 府 補 題 的 重 出 之 與 浙 西 詞 風 的 盛 熾 有 著 命 脈 相 通 的 重 大 關 係, 是 探 討 浙 西 詞 派 盛 史 不 應 忽 略 的 一 個 至 關 要 緊 的 環 節 一 股 詠 物 的 詞 風 也 尌 與 浙 派 的 存 亡 相 始 終 63 浙 西 派 以 雅 札 論 詞, 實 際 上 是 繼 承 了 南 宋 以 來 的 詞 學 傳 統, 張 炎 在 詞 源 中 說 的 : 詞 欲 雅 而 札 64, 姜 夔 則 是 標 誌 著 醇 雅 的 代 表 人 物, 朱 彝 尊 汪 森 承 張 炎 之 詞 學 統 緒, 於 清 初 重 倡 醇 雅, 同 時 編 選 大 型 通 代 詞 選 詞 綜 問 世, 以 取 代 明 代 最 為 流 行 以 俗 為 本 色 的 草 堂 詵 餘, 還 有 龔 翔 麟 匯 編 的 浙 西 六 家 詞 65 刻 成 幾 部 重 要 選 集 的 刊 刻, 浙 西 詞 派 札 式 開 宗 立 派 樂 府 補 題 乃 南 宋 末 年 遺 老 在 山 河 破 碎 家 國 淪 亡 的 時 代 抒 發 深 沉 的 故 國 哀 思 的 詠 物 詞 合 集, 在 清 王 朝 復 出 並 掀 起 新 的 賡 唱 熱 潮, 自 然 會 引 發 清 代 詞 家 個 人 的 身 世 感 懷, 每 個 人 各 自 從 自 己 的 處 境 遭 際 摩 挲 之, 所 謂 的 作 者 用 一 致 之 思, 讀 者 各 以 其 情 而 自 得 66, 然 因 為 各 人 的 體 會 感 受 不 同, 對 樂 府 補 題 的 價 值 認 識, 便 有 所 差 異 我 們 可 以 比 較 陽 羨 派 宗 師 陳 維 崧 與 浙 西 派 宗 師 朱 彝 尊 對 這 本 詞 集 的 看 法, 便 可 見 其 中 的 差 異 : 前 已 述 及, 陽 羨 詞 派 的 宗 主 陳 維 崧 樂 府 補 題 序 中 認 為 此 詠 物 詞 集 乃 寄 託 了 遺 民 故 國 的 沉 重 悲 傷 心 情, 然 而 朱 彝 尊 卻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他 在 樂 府 補 題 序 提 出 此 詞 集 乃 宋 末 隱 君 子 所 作 : 誦 其 詞, 可 以 觀 其 志 意 所 存 雖 有 山 林 友 朋 之 娛, 而 身 世 之 感, 別 有 淒 然 62 蔣 景 祁 刻 瑤 華 集 集 述 第 二 十 一 條 說 : 得 樂 府 補 題 而 輦 下 諸 公 之 詞 體 一 變, 繼 此 復 擬 作 後 補 題, 益 見 洞 筋 擢 髓 之 力 見 瑤 華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2 年 11 月 ), 頁 嚴 迪 昌 清 詞 史 第 二 章, 頁 247 張 炎 詞 源 卷 下, 見 詞 話 叢 編, 頁 266 見 龔 翔 麟 輯 : 浙 西 六 家 詞 ( 四 庫 全 書 存 目 叢 書 集 425)( 台 南 : 莊 嚴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年 6 月, 初 版 一 刷 ), 頁 131 王 夫 之 薑 齋 詵 話 ( 上 海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61 年 版 ) 卷 一 詵 譯 26

27 言 外 者, 其 騷 人 橘 頌 之 遺 音 乎? 度 諸 君 子, 在 當 日 唱 和 之 篇, 必 不 止 此 亦 必 有 序, 以 志 歲 月, 惜 今 皆 逸 矣 67 樂 府 補 題 的 作 者 群 體 經 歷 了 國 破 家 亡 的 哀 傷, 生 存 環 境 充 滿 了 危 機, 我 們 可 以 從 字 裡 行 間 感 受 到 詞 人 的 牢 騷 失 意 吞 吐 幽 咽 的 感 慨 怨 懟 之 情 其 詠 物 之 作 皆 是 用 選 擇 一 組 特 定 的 物 象, 把 這 種 鬱 積 之 情 傾 訴 出 來, 其 內 涵 同 於 橘 頌, 是 別 具 深 意 的 詠 物 詞, 札 如 郭 鋒 所 言 樂 府 補 題 沒 有 特 定 的 本 事, 特 定 的 寄 託 意 義, 它 所 有 的 只 是 亡 國 的 體 驗 生 存 的 艱 難 和 身 心 具 辱 的 痛 苦 心 態 68 在 社 稷 凌 替 之 際, 清 廷 的 文 化 箝 制 政 策 使 得 士 子 們 備 感 苦 悶 壓 抑, 他 們 既 未 忘 卻 於 舊 朝, 但 又 威 懼 懾 於 新 朝, 亦 迷 惑 於 功 名 利 祿 的 種 種 矛 盾, 相 同 的 時 代 背 景 和 社 會 心 理, 使 他 們 對 南 宋 的 騷 雅 詞 作 有 著 感 同 身 受 的 共 鳴 朱 彝 尊 雖 然 深 知 樂 府 補 題 的 寄 託 內 涵, 但 他 在 康 熙 十 八 年 的 盛 世 寫 樂 府 補 題 序, 遣 詞 用 字 卻 極 為 謹 嚴 審 慎, 筆 觸 也 特 意 淡 化 輕 柔, 其 中 所 謂 的 志 意 極 為 含 混 模 糊, 僅 以 身 世 之 感 籠 統 廊 括 情 志, 札 如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所 言 : 家 國 之 恨 已 為 淒 然 的 身 世 之 感 所 替 換, 因 而, 唱 和 樂 府 補 題 在 於 描 寫 一 種 淡 淡 的 不 可 言 傳 的 微 妙 心 態, 所 謂 騷 人 橘 頌 也 無 非 指 文 人 自 負 良 才 志 存 高 潔 而 無 人 賞 識 的 不 遇 情 懷 ; 並 希 望 以 高 雅 俊 潔 的 文 本 形 態 營 造 清 醇 雅 札 的 詞 體 特 色 69 所 謂 的 山 林 友 朋 之 娛, 乍 看 之 下 似 沒 什 麼, 然 這 札 是 朱 氏 在 特 定 的 歷 史 條 件 之 下 所 推 崇 與 追 求 騷 雅 詞 所 必 頇 的, 在 朱 彝 尊 的 認 知 裡, 樂 府 補 題 與 政 治 歷 史 事 件 沒 有 必 然 的 聯 繫 這 些 詞 人 的 結 社 雅 集 多 遠 離 政 治 圈, 逃 避 現 實, 其 詠 物 詞 作 多 為 借 物 抒 懷, 託 物 詠 志, 不 涉 及 時 局 或 談 論 時 政 陳 朱 二 人 對 於 樂 府 補 題 的 不 同 觀 點, 可 見 陽 羨 派 與 浙 西 派 對 寄 託 內 涵 的 不 同, 乃 在 於 前 者 強 調 政 治 性 情 感, 一 如 屈 原 忠 而 被 貶 亯 而 見 疑 的 憤 慨 ; 後 者 強 調 詞 人 的 身 世 遭 遇, 一 如 宋 玉 平 凡 人 的 渴 望 與 追 求, 感 傷 時 光 流 逝 懷 才 不 遇 有 志 難 伸 屈 原 堅 持 真 理, 反 抗 邪 惡, 面 對 黑 暗 現 實, 決 不 隨 波 逐 流, 在 無 可 奈 何 之 下, 以 死 抗 爭 ; 而 宋 玉 並 沒 有 屈 原 那 種 視 死 如 歸 的 勇 氣, 更 沒 有 憤 然 沉 江 的 悲 壯 舉 動, 從 屈 原 到 宋 玉, 體 現 了 寄 託 內 涵 由 崇 高 到 世 俗 的 回 歸, 由 政 治 化 向 人 性 化 的 回 歸 屈 原 表 現 的 是 以 政 治 性 感 情 為 主 流, 屬 於 詵 言 志 的 範 疇 ; 朱 彝 尊 樂 府 補 題 序, 見 曝 書 亭 集 卷 三 十 六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1989 年 ), 頁 445 引 自 郭 鋒 論 樂 府 補 題 的 詞 學 思 想, 南 昌 大 學 學 報 第 37 卷 第 1 期,2006 年 1 月, 頁 參 考 自 參 考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合 著 中 國 詵 學 史 詞 學 卷, 頁

28 及 至 宋 玉, 淡 化 了 政 治 激 情, 雖 具 有 感 士 不 遇 的 情 懷, 但 更 多 的 是 關 聯 著 作 家 個 人 化 命 運 的 思 考 如 果 說 陽 羨 派 的 寄 託 強 調 的 是 家 國 倫 理 的 政 治 性 寄 託, 那 浙 西 派 只 是 強 調 詞 人 身 世 之 感 的 一 般 性 寄 託 不 關 乎 國 破 家 亡 的 實 質 性 問 題, 二 者 的 感 情 力 度 也 有 所 不 同, 前 者 強 調 如 離 騷 般 的 幽 憂 憤 悱 的 情 感, 後 者 強 調 如 詵 經 般 樂 而 不 淫, 哀 而 不 傷 之 醇 雅 從 陽 羨 到 浙 西, 寄 託 的 情 感 濃 度 降 低 淡 化, 從 憤 怒 轉 化 為 悲 歎, 壯 烈 代 之 以 憂 傷 這 種 淡 化, 也 展 現 在 陽 羨 派 詞 論 重 視 詞 人 的 生 活 實 踐 與 深 廣 社 會 生 活 的 聯 繫 的 文 學 功 能 ; 而 浙 西 詞 論, 則 偏 重 於 技 法 形 式 等 技 術 的 層 面 為 何 有 這 樣 的 差 異? 是 因 為 時 代 的 變 化, 康 熙 治 世 到 來, 詞 的 內 容 只 適 於 吟 詠 風 月 歌 詠 太 平, 不 必 悲 傷 抑 鬱 感 慨 興 亡, 朱 彝 尊 為 了 呼 應 上 層 心 意 與 文 化 動 向, 與 統 治 者 的 要 求 相 符, 便 有 意 在 創 作 中 悖 離 了 樂 府 補 題 寄 託 興 亡 之 歎 的 精 神 實 質, 而 追 求 音 律 協 和 詞 語 雅 潔 等 外 在 形 式, 札 如 郭 鋒 論 述 浙 西 詞 家 的 寄 託 論 在 於 : 通 過 一 組 具 體 的 物 象 把 這 種 鬱 積 深 厚 的 情 感 抒 發 出 來, 而 且 是 一 種 空 靈 雅 正 的 意 趣 這 種 化 實 為 虛 的 手 法 尌 是 清 空, 所 抒 發 的 情 感 尌 是 騷 雅 可 見, 詠 物 詞 沒 有 特 定 的 本 事, 照 樣 可 以 有 寄 託 意 義 不 過 這 種 寄 託 方 式 與 漢 儒 訓 經 的 那 種 字 字 比 附 層 層 託 意 不 同, 它 不 是 由 一 個 個 片 段 連 綴 而 成 零 碎 感 受, 而 是 一 種 意 在 言 外 的 整 體 感 受 70 這 段 文 字 說 明 浙 西 詞 派 的 寄 託 較 為 偏 重 於 技 法 形 式 的 層 次, 忽 視 詞 家 的 生 命 氣 質 志 意 懷 抱, 這 種 對 形 式 技 法 的 偏 重 在 浙 西 派 成 員 的 論 述 中 皆 可 見, 如 汪 森 詞 綜 序 : 鄱 陽 姜 夔 出, 字 琢 句 煉, 歸 於 醇 雅 71, 朱 彝 尊 詞 綜 發 凡 強 調 言 情 之 作, 易 流 于 穢, 此 宋 人 選 詞, 以 雅 為 目 72, 把 淫 穢 視 為 詞 的 大 忌, 在 書 絕 妙 好 詞 後 云 : 周 公 謹 絕 妙 好 詞 選 本, 雖 未 全 醇, 然 中 多 俊 語, 方 諸 草 堂 所 錄, 雅 俗 殊 分 73 著 重 在 語 言 的 雅 俊 又 在 蔣 京 少 梧 月 詞 序 讚 美 蔣 景 祁 詞 云 : 穠 而 不 靡, 直 而 不 俚, 婉 曲 而 不 晦 庶 幾 可 嗣 古 人 之 逸 70 引 自 郭 鋒 論 樂 府 補 題 的 詞 學 思 想, 南 昌 大 學 學 報 第 37 卷 第 1 期,2006 年 1 月, 頁 汪 森 詞 綜 序, 見 朱 彝 尊 汪 森 編 詞 綜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9 年 11 月 ), 頁 5 朱 彝 尊 詞 綜 發 凡, 見 朱 彝 尊 汪 森 編 詞 綜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9 年 11 月 ), 頁 6 73 朱 彝 尊 書 絕 妙 好 詞 後, 見 朱 彝 尊 曝 書 亭 集 卷 四 十 三 跋 二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 頁

29 響 74 皆 可 見 朱 氏 乃 從 遣 辭 用 字 的 形 式 層 面 去 強 調 雅 札, 然 而 著 意 強 調 樂 而 不 淫 中 札 醇 雅 的 藝 術 標 準, 卻 忽 視 了 詞 人 的 生 活 實 踐 以 及 和 社 會 時 代 的 深 層 關 聯, 反 而 限 制 了 詞 的 文 學 功 能 浙 西 派 這 種 偏 重 形 式 和 輕 忽 意 格 的 傾 向 也 遭 到 常 州 詞 家 譚 獻 批 評 曰 : 樂 府 補 題, 別 有 懷 抱 後 來 巧 構 形 似 之 言, 漸 忘 古 意, 竹 垞 樊 榭 不 得 辭 其 過 75 札 是 批 評 朱 厲 等 人 抽 去 了 南 宋 詠 物 雅 詞 之 神, 徒 留 清 空 之 形 朱 氏 從 詞 體 藝 術 的 角 度 來 思 考, 深 刻 體 認 到 詵 與 詞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兩 種 文 類 故 在 康 熙 二 十 五 年 寫 的 紫 雲 詞 序 中 提 出 與 康 熙 十 三 年 寫 的 陳 緯 雲 紅 鹽 詞 序 變 雅 說 完 全 相 反 的 講 法 : 詞 者 詩 之 餘, 然 其 流 既 分, 不 可 復 合 有 以 樂 章 語 入 詩 者, 人 交 訕 之 矣 昌 黎 子 曰 : 懽 愉 之 言 難 工, 愁 苦 之 言 易 好, 斯 亦 善 言 詩 矣 至 于 詞 或 不 然, 大 都 懽 愉 之 辭 工 者 十 九, 而 言 愁 苦 者 十 一 焉 耳 故 詩 際 兵 戈 俶 擾, 流 離 瑣 尾, 而 作 者 愈 工 ; 詞 則 宜 于 宴 嬉 逸 樂, 以 歌 咏 太 平, 此 學 士 大 夫 並 存 焉 而 不 廢 也 76 認 為 詞 原 本 初 起 於 歌 臺 舞 榭 的 娛 樂 文 體, 這 樣 輕 薄 的 載 體 和 莊 重 的 詵 不 同, 它 無 法 承 擔 肩 負 太 過 沈 重 的 政 治 現 實, 詞 仍 最 適 合 於 宴 樂 的 場 所, 表 達 無 關 實 政 的 個 人 情 懷 這 篇 序 文 是 站 在 一 個 全 然 客 觀 的 立 場 來 論 述 詞 的 最 初 功 能 與 誕 生 場 合 然 而 朱 氏 如 何 調 整 他 論 詞 前 後 矛 盾 呢? 究 竟 詞 應 該 有 寄 託 政 治 關 懷, 還 是 宜 于 宴 嬉 逸 樂, 以 歌 咏 太 平 呢? 如 何 把 它 與 擴 大 了 的 雅 札 觀 相 融 合 呢? 清 初 詞 壇 雲 間 陽 羨 兩 大 詞 派 分 別 沿 著 固 守 本 色 與 詵 化 的 道 路 分 別 前 進, 而 77 浙 西 詞 派 的 出 現 則 是 實 現 對 兩 者 的 調 和, 這 種 調 和 折 衷 的 做 法, 與 南 宋 風 雅 詞 派 的 寄 託 理 論, 實 則 有 著 相 同 的 現 象, 早 在 南 宋 張 炎 已 言 及 : 簸 風 弄 月, 陶 寫 性 情, 詞 婉 於 詩, 如 陸 雪 溪 瑞 鶴 以 辛 稼 軒 祝 英 台 近 皆 景 中 帶 情, 而 存 騷 雅 故 其 燕 酣 之 樂, 別 離 之 愁, 回 文 題 葉 之 思, 峴 首 西 洲 之 淚, 一 寓 於 詞 若 能 屏 去 浮 豔, 樂 而 不 淫, 是 亦 漢 魏 樂 府 之 遺 意 朱 彝 尊 蔣 京 少 梧 月 詞 序, 見 朱 彝 尊 曝 書 亭 集 卷 四 十 序 七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 頁 譚 獻 復 堂 詞 話, 詞 話 叢 編, 頁 4008 朱 彝 尊 紫 雲 詞 序, 見 朱 彝 尊 曝 書 亭 集 卷 四 十 序 七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 頁 參 考 自 參 考 蔣 哲 倫 傅 蓉 蓉 合 著 中 國 詵 學 史 詞 學 卷, 頁 張 炎 詞 源 卷 下 賦 情 條, 見 詞 話 叢 編, 頁

30 這 段 文 字 強 調 詞 要 保 持 其 自 身 委 婉 含 蓄 的 抒 情 點, 同 時 又 要 具 有 寄 託 寓 意, 前 者 是 恪 守 詞 之 本 色, 後 者 是 強 調 詞 的 雅 化, 即 詵 化 如 果 沒 有 恪 守 本 色, 則 詞 只 不 過 是 長 短 不 齊 之 詵 ; 詞 如 果 沒 有 寄 託 的 深 意, 則 詞 往 往 失 之 軟 媚 和 浮 豔, 詞 必 頇 向 詵 靠 攏, 必 頇 在 婉 孌 的 軀 體 中 寄 托 時 代 之 感 或 身 世 之 悲 南 宋 騷 雅 詞 派 已 透 過 寄 託 論 的 建 構 而 實 現 了 詞 之 本 色 與 詵 化 的 調 合 浙 派 詞 人 對 南 宋 騷 雅 的 審 美 主 旨 有 著 獨 特 的 感 受 和 領 悟, 亦 實 現 對 南 宋 騷 雅 詞 的 追 摹 溝 通 朱 氏 的 騷 雅 說, 在 編 年 最 晚 的 康 熙 三 十 年 後 為 曹 溶 所 寫 的 靜 惕 堂 詞 序 79 一 文 中, 做 了 最 後 的 總 結 : 彝 尊 憶 壯 日 從 先 生 南 游 嶺 表, 西 北 至 雲 中, 酒 闌 燈 灺, 往 往 以 小 令 慢 詞, 更 迭 倡 和, 有 井 水 處, 輒 為 銀 箏 檀 板 所 歌 念 倚 聲 雖 小 道, 當 其 為 之, 必 崇 爾 雅, 斥 淫 哇, 極 其 能 事, 則 亦 足 以 宣 昭 六 義, 鼓 吹 元 音 往 者 明 三 百 祀, 詞 學 失 傳, 先 生 搜 輯 南 宋 遺 集, 尊 曾 表 而 出 之, 數 十 年 來, 浙 西 填 詞 者, 家 白 石 而 戶 玉 田, 舂 容 大 雅, 風 氣 之 變, 實 由 先 生 80 在 此 提 出 了 六 義 大 雅 之 說, 不 再 只 拘 限 於 窄 小 的 變 雅 範 圍, 雅 的 內 涵 被 拉 大 了, 在 意 義 上 提 出 崇 爾 雅, 在 音 樂 上 提 出 斥 淫 哇, 必 崇 爾 雅 斥 淫 哇 的 態 度 如 此 分 明 而 堅 決, 而 且 強 調 比 興 寄 託 之 說, 乃 因 為 比 興 寄 託 手 法 與 醇 雅 是 精 神 相 通 的 朱 氏 崇 尚 醇 雅, 推 舉 南 宋 姜 張, 然 而 詞 綜 卻 選 錄 了 不 少 花 間 詞 作, 札 是 從 類 於 花 間 的 作 品 中 對 閨 房 兒 女 之 情 的 描 寫 中 深 掘 風 騷 寄 託 之 義, 或 許 只 能 將 政 治 寄 託 模 糊 化 內 轉 化, 學 習 姜 夔 詠 物 而 不 滯 於 物 的 寫 法, 讓 旨 趣 更 多 地 熔 鑄 在 詠 物 本 身 的 那 種 清 淡 幽 遠 飄 渺 的 意 境 中 去, 化 實 入 虛, 移 情 入 景, 雖 然 仍 有 政 治 關 懷, 但 當 情 感 由 實 轉 虛, 與 詞 體 深 婉 的 特 質 交 融 後, 則 形 成 成 一 種 優 雅 從 容 的 中 札 之 音 所 以, 這 種 遺 民 的 政 治 寓 意 已 不 同 於 變 雅 說 那 樣 富 於 現 實 的 針 砭, 不 再 具 有 批 判 現 實 的 功 用 了, 只 在 詠 物 詞 外 在 形 式 或 表 面 下, 剩 下 一 縷 幽 邈 無 盡 的 感 懷 而 這 種 轉 變, 和 所 處 的 大 環 境 的 變 化 有 極 密 切 的 關 係 朱 彝 尊 在 陳 緯 雲 紅 鹽 詞 序 說 詞 假 閨 房 兒 女 子 之 言, 通 之 於 離 騷 變 雅 之 義, 在 靜 惕 堂 詞 序 謂 以 宣 昭 六 義, 鼓 吹 元 音, 多 次 將 詞 與 詵 騷 相 類 比, 認 為 詞 也 可 以 表 現 詵 騷 的 大 義, 其 後 明 確 將 詞 的 起 源 上 溯 到 三 百 篇 的 是 汪 森, 他 在 詞 綜 序 云 : 按 嚴 迪 昌 的 說 法, 將 此 序 編 在 康 熙 30 年 ( 西 元 1691 年 ) 以 後, 見 嚴 迪 昌 : 清 詞 史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99 年 8 月 2 版 ), 頁 256 見 清 詞 別 集 百 三 十 四 種 ( 一 ) 靜 惕 堂 詞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民 國 65 年 8 月 ), 頁 7 30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襍 0-6 - -162-

襍 0-6 - -162- 00 6 章 太 炎 早 年 的 春 秋 左 傳 學 與 清 代 公 羊 學 的 關 係 以 春 秋 左 傳 讀 為 討 論 中 心 一 引 言 (6-6) () (06-0) 000 0-161- 襍 0-6 - -162- 6 6 00-6 - (6-) -0 0-6 - 00-00 - 6- -163- 二 公 羊 學 三 科 九 旨 簡 述 疎 10 11 10 6 b 11 00-164-

More information

2

2 Zhouyi(Zhou Dynasty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Literature By ProfKangChuanCheng Far East College ABSTRACT Book of Changes is not only a book of divination but also a classic booksince its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五 卷 第 二 期 / 98 年 4 月 only a small part can be seen. Literature creation is just like iceberg floating on the sea, readers can only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五 卷 第 二 期 / 98 年 4 月 only a small part can be seen. Literature creation is just like iceberg floating on the sea, readers can only 冰 山 理 論 下 的 文 藝 創 作 觀 : 王 鼎 鈞 千 手 捕 蝶 析 論 ( 上 ) 頁 93~104 冰 山 理 論 下 的 文 藝 創 作 觀 : 王 鼎 鈞 千 手 捕 蝶 析 論 ( 上 ) Views of Literature Creation under Iceberg (Part I) 黃 雅 莉 Ya-Li Huang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語 文 系 教 授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9 * B0-0 * 16ZD097 10 2018 5 3 11 117 2011 349 120 121 123 46 38-39 12 2018 5 23 92 939 536 2009 98 1844 13 1 25 926-927 3 304 305-306 1 23 95 14 2018 5 25 926-927 122 1 1 self-ownership 15 22 119 a b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37 92 1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The Strategy Research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i-Na F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Kaohsiung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度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誌 謝 手 裡 拿 到 這 本 沉 甸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2007 4 131-170 prototype theory 131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東 華人文 學報 第十七期 頁 21-59 2010 年 7 月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黃州詩景 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 李妮庭 提 要 如同蘇軾在黃州的居遊為宋人所樂道 張耒的黃州詩也喚起了宋人對黃州這 一地方的情感與想像 然而 與前人迥異 張耒詩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顯現其遷謫意識 具體而言 張耒詩中所描寫的黃州 意味著 非吾土 的南方 北方的城市映像與荒山野水的現實 相互對立 激盪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何繼文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引論 蘇軾 1036 1101 黃庭堅 1045 1105 一直是宋詩特徵的典範其毀譽反映著宋詩 地位的升降自宋迄明不少崇唐抑宋的詩學家往往強烈批評蘇黃以表示整 體的宋詩不能繼承唐音例如胡應麟說 大曆而後學者溺於時趨罔知反正 宋元諸子亦有志復古而不能者其說有二 一則氣運未開 一則鑒戒未備 1 蘇黃矯晚唐而為杜得其變而不得其正故生澀崚嶒而乖大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B8ADACC2A7672DB4E5C3C0A9F3C0B8A141A6DCB5BDA9F3C3C0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B8ADACC2A7672DB4E5C3C0A9F3C0B8A141A6DCB5BDA9F3C3C02E646F63> 2009 年 12 月 頁 17-36 游 藝 於 戲, 至 善 於 藝 - 論 孔 子 與 席 勒 思 想 的 交 通 You Yi Yü Shi, Jr Shan Yü Yi- Discourse on the Thought Interflow between Confucian and Friedrich Schiller 葉 玲 君 Yeh Ling-Chun 摘 要 人 類 對 美 的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2005 3,, :,,,, (),,,,, [],,,,,,,,,,, (),, (,, ),,,,,,,,,,,,,,,,,,,,,,,,,( ),, :,,, :,?,,, :,1999,

2005 3,, :,,,, (),,,,, [],,,,,,,,,,, (),, (,, ),,,,,,,,,,,,,,,,,,,,,,,,,( ),, :,,, :,?,,, :,1999, (), 70,,,,,, :,31, 1555,;18,,, ;,, (1895),, 1 2005 3,, :,,,, (),,,,, [],,,,,,,,,,, (),, (,, ),,,,,,,,,,,,,,,,,,,,,,,,,( ),, :,,, :,?,,, :,1999,24 25 2 (),,,,,,, 1970,,,,,, ;,; :,,?? 1988,,, 1987 1990,,,

More information

02-14-孫青氏-Sim.indd

02-14-孫青氏-Sim.indd 作 为 表 达 方 式 的 周 礼 : 清 末 变 局 与 中 国 传 统 典 籍 孙 青 The Ritual of Chou: as an EXPRESSION under the Knowledge Crisis of Later Imperial China SUN Qing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19 th century China, changes in fields

More information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1. (74)16 5-30 2. (61) 3. (84) : 4. (51) 5. (76) 6. (52) 7. (82) - : 267-276 :: 8. (86) 9. (84) 140 243-255 10. (88) 11. (86) 115-144 12. (51) 408-425 13. (6) 33-36 14. (67) 15. (19) 16. ( ) (72) 17. (75)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0?- 000 --

-0?- 000 --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00 - 唱 一 個 殘 夢 到 黃 粱 * 論 邯 鄲 夢 的 飲 食 和 語 言 一 字 字 俱 費 經 營 0- * 00 00 1-00 0 -- -0?- 000 -- 唱一個殘夢到黃粱 論 邯鄲夢 的飲食和語言 時至今日 湯顯祖對戲曲語言藝術的重視 早已為學界所普遍認同 但論者 泰半是從聲律的角度 或 湯沈之爭 即戲曲創作 聲律 辭采

More information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38 93 43 59 43 44 1 2 1621 1645 1646 3 1647 1649 4 1 1996 12 121 2 1988 1 54---79 3 1990 2 39 4 1987 8 16 19 1649 27---28 45 1651 5 1656 1662 1664 1667 1668 6 1681 1683 7 13 1958 2 1651 2002 11 67 1961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五 期 2006 年 9 月 頁 327-358 鍾 理 和 疾 病 書 寫 探 析 洪 玉 梅 摘 要 鍾 理 和 一 生 坎 坷 多 舛 貧 病 交 迫, 然 而, 他 熱 愛 人 生 熱 愛 文 學, 始 終 以 溫 馨 敏 銳 的 筆 觸, 僕 僕 風 塵 於 創 作 之 途, 倒 在 血 泊 中 死 而 後 已 歷 來, 研 究 鍾 理 和 的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博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鄭 明 娳 教 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研 究 生 楊 書 瑋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More information

密 级 : 保 密 学 号 :20083008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医 学 研 究 生 教 育 理 论 与 发 展 研 究 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马 婷 戴 慎 教 授 中 医 医 史 文 献 基 础 医 学 院 2011 年 7 月 Research on Theory and Developing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頁 223-260 1 二 六 年 九 月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邱 湘 雲 摘 要 禪 宗 大 顯 於 唐 朝, 詩 歌 也 大 盛 於 唐 朝, 禪 學 與 詩 學 交 會 於 一 時, 進 而 又 激 發 出 美 學 的 火 花 禪 與 詩 所 追 求 的 境 界 之 美 有 許 多 相 通 之 處, 例 如 重 直 觀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桃創學報

桃創學報 陳 佳 穗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在 臺 灣, 地 名 形 成 的 原 因 包 含 了 政 治 自 然 地 理 環 境 種 族 語 言 歷 史 傳 說 及 產 業 結 構 等 因 素, 其 中 的 傳 說 一 項, 往 往 結 合 其 他 各 項 因 素 作 為 變 因, 使 地 名 的 形 成 沿 革 在 單 純 的 故 事 主 體 外, 又 結 合 了

More information

2019 Chinese Taipei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 Game Boxing Championship Junior Men Division Top 8 As of WED 24 APR 2019 Men s Mosquito(38-41Kg) Ran

2019 Chinese Taipei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 Game Boxing Championship Junior Men Division Top 8 As of WED 24 APR 2019 Men s Mosquito(38-41Kg) Ran Junior Men Division Men s Mosquito(38-41Kg) 1 CHANG, CHI-EN TPE 2 HUANG, YU-CHEN TPE 3 YANG, MIN-SHUN TPE 3 CHIU, CHENG TPE 5 WU, CHIA-TING TPE 5 LIN, KUAN-YI TPE 7 TSAI, MING-FENG TPE 7 CHOU, MING-HSIEN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171-200

171-200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171-200 19 2 90 12 * 171 172 19 2 1 2 1 1979 232-233 2 1968 3 125 35 700 173 3 4 3 2000.4 4 1989 12 541-542 174 19 2 5 6 7 8 9 10 5 1987 9 432 6 5 17 539 7 1988 6477 8 4

More information

Traversing Humanity sports arena Persevering-- Aanalyze writer's creation heart history based on Ting-Chiun Wang s Wen-Shiao-Chiang-Hu Abstract Ding-C

Traversing Humanity sports arena Persevering-- Aanalyze writer's creation heart history based on Ting-Chiun Wang s Wen-Shiao-Chiang-Hu Abstract Ding-C 穿 越 人 性 競 技 場 的 堅 守 從 王 鼎 鈞 文 學 江 湖 探 析 作 家 的 創 作 心 史 黃 雅 莉 (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中 文 系, 台 灣 新 竹 ) 1 摘 要 文 學 江 湖 是 王 鼎 鈞 回 憶 錄 的 最 後 一 冊, 在 繼 昨 天 的 雲 怒 目 少 年 關 山 奪 路 前 三 冊 已 寫 盡 了 他 一 生 所 經 歷 的 抗 戰 內 戰 等 苦 難 人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Prasenjit Duara 3 nation state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4 1. A C M J M M

Prasenjit Duara 3 nation state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4 1. A C M J M M N.W.J.E 1001-5558 2012 02-0115-14 C95 A 1945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2 2 73 2012.No.2 Total No.73 1 2 56 Prasenjit Duara 3 nation state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4 1. A C 1945. 2 1905. M.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論 漢 代 的 宴 飲 文 化... 韓 秀 利 1 北 宋 市 肆 飲 食 的 美 感 追 求 以 東 京 夢 華 錄 為 中 心 的 考 察... 劉 香 蘭 19 旅 行 社 資 訊 管 理 系 統 課 程 及 專 業 認 證 推 廣 可 行 性 之 研 究 以 醒 吾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系 為 例... 丁 寧 李 菊 芬 39 我 國 國 內 線 航 空 公 司 競 合 賽

More information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2002 10 1-28 Inquiry into Yan Yan-Zhi s The Chant of Five Virtuous Men and Xiao Tong s The Chant of Shan Tao and Wang Rong Chiang Chien-Chu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1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蕭 慧 媛 南 亞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傳 統 中 國 戲 曲 演 出 大 都 與 里 社 酬 神 有 關, 酬 神 演 戲 可 說 從 來 已 久 戲 曲 戲 班 和 戲 園 最 早 開 始 於 北 宋 末 年 的 戲 文 和 南 戲 而 讓 戲 曲 演 出 成 為 假 酬 神 真 自 娛, 且 盛 況 空 前 則 非 明 代 莫 屬 明 中 晚 期 後,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九 期 2015 年 6 月 頁 129 ~ 17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柳 宗 元 河 間 傳 析 論 兼 論 子 厚 對 人 欲 的 省 思 與 書 寫 方 介 * 提 要 柳 宗 元 與 韓 愈 同 倡 古 文, 同 主 文 以 明 道, 然 而, 傳 世 柳 集 中, 卻 有 河 間 傳 一 文, 以 極 大 膽 之 筆 法 書 寫 女 子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本論文獲 客家委員會 103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生 許宏勛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6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2008 年 10 月 頁 23-6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 張 高 評 提 要 繪 畫 之 局 限, 詩 歌 可 以 相 濟 ; 詩 歌 之 藝 術, 繪 畫 往 往 借 鏡 之 因 此, 詩 與 畫 由 於 同 趣, 故 會 通 較 易 ; 又 因 異 迹, 故 借 鏡 可 成 本 論 文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自 然 醫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老 老 恒 言 之 飲 食 宜 忌 與 養 生 粥 譜 研 究 To explore the regimen of porridge and dietary compatibility and incompatibility from the Lao Lao Heng Yan ( Lasting Words in Gerontology )

More information

2 2004 7 ~ 2 1620-1664 1 2 p.38 2 3 4 5 2 3 5 3 6 7 袴 8 6 7 5 8 4 2 9 1620 10 1644 1645 11 12 9 10 11 12 5 13 15 13 14 6p.231-232 15 6 2 1649-1651 鬬 礮 刼 16 4 7 8 p.99 1653 p.104 17 p.30-31 17 2 p.121 p.123

More information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13 期, 頁 185-206 民 國 101 年 6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1920 年 臺 灣 廢 廳 反 對 運 動 與 地 方 意 識 *1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政 治 史 的 再 論 析 **2 蔡 蕙 頻 摘 要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與 戰 後 特 殊 的 時 空 背 景, 日 治 時 期 政 治 史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1506定版

Microsoft Word - 201506定版 56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 2015 Vol. 39 No. 6 综 述 中 医 药 学 语 言 系 统 研 究 综 述 于 彤, 贾 李 蓉, 刘 静, 杨 硕 *, 董 燕, 朱 玲 中 国 中 医 科 学 院 中 医 药 信 息 研 究 所,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2 P30 ~ / 2 P P P122 3 P

2 P30 ~ / 2 P P P122 3 P 2 0 1 2 7 July 2 0 1 2 4 1 4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41 No. 4 I210. 97 A 1004-8634 2012 04-0118- 11 030012 1 P70 1. 2 P31 2. 2012-03-21 1953-11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封面 .doc

Microsoft Word - 0封面 .doc ~ Abstract Zheng Huan who was born in 1925, grew up in the rural areas, educated in the agricultural school and personally engaged in the farming. He has the very profound experiences of the farmers lives.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 (,1988: 630) 218

,,,,, (,1988: 630) 218 * 1 19 20 * 1,,,,, (,2006) 217 2018. 1 1959 453 1959 472 1 20 20 1928 1929 2014 20 30 1,,,,, (,1988: 630) 218 2003 405 1930 2005 1 2005 2 20 20 1930 2003 405 1934 1936 2003 411 2003 413 2005 206 2005 219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9 12 27 60 * * 28 1 2 1 2 89 12 29 3 3 30 4 4 89 12 31 5 5 negative thinking inferior thinking 32 6 6 self so situation 89 12 33 34 7 8 ideal type 9 7 8 9 89 12 35 36 10 10 self so 89 12 37 38 strange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I III The Study on the Calligraphy Theory and Writing Arts of Sun Guoh-Tyng Shu Puu Summary Sun Chyan-Lii, also known as Guoh-Tyng, was born in Chern Liou (or Fuh Yang)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t the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2006 6 139 170 1849 139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2008.6 Study of Emperor Qianlong as Manjusri Bodhisattva Lo Chu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研 究 生 : 周 孟 樺 指 導 教 授 : 李 淑 萍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95 年 7 月 25 日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95 年 7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論 年 六 ii 離 年 拾 領 更 年 不 論 不 不 年 良 年 力 兩 年 不 料 利 論 論 劉 精 了 論 論 更 不 領 六 更 老 論 見 老 老 見 論 句 讀 見 論 更 立 年 歷 不 不 累 便 iii 論 領 易 領 領 來 年 歷 了 數 累 了 數 不 參 領 年 年 老 零 螺 不 力 說 類 更 度 識 不 留 料 螺 料 理 理 念 林 了 略 林 力 螺 iv Chiang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329-353 19 1 90 6 * 329 330 191 1 2 3 4 41 56 1952-1967 5 Prof. Kristofer Schipper 57 58 1968-1969 198 1 1965 259-268 2 1 1957 223 Jo Humphrey 3 1981 16-29 1992 191-247 3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1-176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許 雅 貴 * 摘 要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信 中 主 要 提 出 了 四 點 : 一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二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三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37 The Introduction of Colors on Chinese Food and Drinks Tzong-Ho Yeh Abstract Fro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food is human being s best activity on the example of nature s huma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 許雪姬3校稿0123.doc

Microsoft Word - 05 許雪姬3校稿0123.doc 臺 灣 史 研 究 第 21 卷 第 4 期, 頁 187-217 民 國 103 年 12 月 中 央 研 究 院 臺 灣 史 研 究 所 保 密 局 臺 灣 站 二 二 八 史 料 的 解 讀 與 研 究 許 雪 姬 摘 要 2008 年 4 月 中 央 研 究 院 臺 灣 史 研 究 所 購 得 某 情 治 人 員 遺 留 的 相 關 檔 案, 其 中 有 二 二 八 事 件 期 間 保 密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151-178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時 代 苦 難 論 甲 午 戰 爭 詩 張 柏 恩 * 摘 要 梁 啟 超 云 : 喚 起 吾 國 四 千 年 之 大 夢, 實 自 甲 午 一 役 始 也 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把 整 個 清 廷 從 鴉 片 戰 爭 以 來 的 努 力 打 垮, 中 國 陷 入 極 大 的

More information

附件1:

附件1: 附 件 1: 全 国 优 秀 教 育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推 荐 表 单 位 名 称 : 西 南 大 学 论 文 题 目 填 表 日 期 :2014 年 4 月 30 日 数 学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的 课 堂 管 理 攻 硕 期 间 及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后 一 年 内 获 得 与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有 关 的 成 果 作 者 姓 名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学 科 专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Mi-Fu, the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is famous for his unique mist scenery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world. According

Abstract Mi-Fu, the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is famous for his unique mist scenery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world. According 2005 12 161-198 The Immortal Ideal Condition Hidden in the Mi-Fu s Mist Scenery: Take Jinshan as an example * Hsiao Pai Fang * 161 Abstract Mi-Fu, the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摘要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文 學 中 的 女 性 形 象 與 主 體 敘 事 Female Image and Self Narration in Hakka Literature 指 導 教 授 : 吳 中 杰 博 士 研 究 生 : 林 惠 珊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七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99

More information

沈石溪動物小說研究.PDF

沈石溪動物小說研究.PDF 1 2 3 4 5 A study of the Shi-Xi Shen s animal novel. Wang Chen-Fang Abstract Recently the discussion for esthetic perception experience has been profound in the modern esthetics. In this paper, the animal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167-196 18 2 89 12 * 167 168 6 577 578 6 2 2 580 5 8 581 2 2 8 9 1 2 1 1 119 19 2 1977.6 1 1 22-23 Denis Twitchet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3, Sui and T ang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Title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Author(s) Li, Ha; 李 夏 Citation L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04-980321.doc

Microsoft Word - 11-04-980321.doc 總 統 神 豬 祭 祀 風 波 報 導 與 批 判 之 深 層 探 索 111 總 統 神 豬 祭 祀 風 波 報 導 與 批 判 之 深 層 探 索 兼 述 原 民 殺 豬 觀 摩 教 學, 考 察 事 件 始 末 爭 議 焦 點 與 問 題 癥 結 釋 昭 慧 摘 要 : 本 文 針 對 二 三 年 暑 假 期 間 所 發 生 的 原 住 民 部 落 大 學 殺 豬 教 學 觀 摩, 以 及 客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892413H009007

892413H009007 NSC 89-2413-H-009-007- 898 190731 90 10 26 2 1 2 3 4 5 5 8 8 9 11 15 15 18 20 22 25 27 29 32 32 35 38 42 42 42 43 43 43 45 48 48 49 50 52 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Tzu Chu sport reached

More information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由 中國省籍 到 台灣族群 戶口普查籍別類屬轉變之分析 王甫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這篇論文有兩個目的 一是釐清台灣戶口普查中籍別類屬形成與 轉變的歷史 社會 與政治過程 二是定位籍別類屬在戰後台灣政治 與社會體制中的意義與角色 特別是它與當代台灣族群關係的關連 針對第一個目的 本文首先探究歷次戶口普查中 籍別項目的統計類 屬與統計方式之變化 除了將籍別類屬變化區分為四個階段之外 也 經由歷史材料分析

More information

105-132

105-132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105-132 21 1 92 6 * 105 106 21 1 1 12 2 1 1987 31 1980 2 1975 370-371 107 3 157-193 4 559 5 6 4 3 1959 46 1093 4 1112 5 1985 559 2527 6 1974 27 780 108 21 1 7 8 9 187 1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4蔡孟珍.doc

Microsoft Word - 104蔡孟珍.doc 談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二 期 2011 年 3 月 頁 87-124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從 明 清 縮 編 版 到 現 代 演 出 版 牡 丹 亭 崑 劇 重 構 的 幾 個 關 鍵 蔡 孟 珍 * 摘 要 戲 劇 為 搬 演 而 設 格 高 調 雅 的 文 士 劇 本, 宜 於 案 頭 清 玩, 卻 未 必 適 合 場 上 表 演 玉 茗 四 夢, 曲 壇 向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II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approaches Wu Wengying s ci poetry through his different class artistic style, and make a subject comment on the controversy of whether its has modernist element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1 pp. 209-236 18 1 89 6 * 209 210 narrative 1 1 1988.9 1 211 2 3 4 2 1993.9 124 3 1986. 2 167-185 4 1990.8 298 212 213 214 31 11 23-31 11 5 6 620 8 592 5 1981.12 1992.6 4 6 2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87-126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歸 有 光 詩 中 的 海 戰 書 寫 兼 述 其 古 文 中 的 禦 寇 思 想 * 顏 智 英 摘 要 本 文 針 對 歸 有 光 24 首 與 抗 倭 海 戰 相 關 的 詩 篇 作 深 入 的 探 討, 以 溯 源 頭 觀 流 變 的 研 究 方 式, 具 體 見 出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第十期 京劇逐漸茁壯的同時 戲劇演出相關評論也隨之興起 這些評論除了出現在 3 傳統書籍形式的出版品以外 近代報刊 的興起 更是提供了京劇或是其他地方 劇種的評論極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進入清末民初時期 這些評論主要以報刊為 媒介 散見於報刊雜誌的藝文版面 報刊劇評的流行與京劇的發展成為相輔

戲劇研究 第十期 京劇逐漸茁壯的同時 戲劇演出相關評論也隨之興起 這些評論除了出現在 3 傳統書籍形式的出版品以外 近代報刊 的興起 更是提供了京劇或是其他地方 劇種的評論極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進入清末民初時期 這些評論主要以報刊為 媒介 散見於報刊雜誌的藝文版面 報刊劇評的流行與京劇的發展成為相輔 戲 劇 研 究 第 10 期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2012 年 7 月 頁69-108 近代劇評的發生 順天時報 與辻聽花 1 吳宛怡 日本京都大學人間 環境學研究科博士 緒論 依據中國戲劇發展史 我們可以得知 清代道光 1782-1850 至咸豐 1831-1861 同治 1862-1874 年間 經歷了徽調 秦腔 漢調的合流 並 吸收了崑曲 京腔特長的新興劇種

More information

235-262 Øfi ™‚

235-262  Øfi ™‚ 2003 9 235 262 1 2 1 2 1966 510-235- 3 (1901-1995) ( t e r m i n a l culture) 4 3 1930 53 4 1 9 9 3 2 1 3 7 9-3 8 0-236- (221 B.C.) 5 (A.D. 593) 5 6 2 2 1 993 3 1-3 7 2 003 4 57-485 -237- (221 B.C.-1911)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