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中医内科学"

Transcription

1 中医外科学总表 ( 十一五 ) (18/10/17 第二版 ) 疮疡 1 疖 1 疔 4 颜面 4 手足部 6 痈 8 颈痈 10 腋痈 11 脐痈 12 委中毒 13 有头疽 15 丹毒 18 瘰疬 21 乳房疾病 23 乳痈 23 乳癖 26 瘿 28 气瘿 28 肉瘿 29 瘤 岩 31 肉瘤 31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32 热疮 32 蛇串疮 34 疣 36 疣目 36 扁瘊 37 癣 38 湿疮 42 接触性皮炎 45 药毒 48 风瘙痒 50 瘾疹 52 牛皮廯 54 白疕 56 粉刺 59 酒齄鼻 61 红蝴蝶疮 63 肛门直肠疾病 67 内痔 67 外痔 70 混合痔 73 脱肛 74 泌尿男性疾病 76 子痈 76 男性不育症 78 周围血管疾病 81 臁疮 81 脱疽 83 附录 一. 主要外治法 方剂组成 86 二. 证型与方剂 91 三. 方剂索引 95 四. 病名索引 99

2 疮疡 疮疡 : 从广义来讲, 疮疡是指一切体表浅显的外科疾病的总称 从狭义来讲, 是指感染因素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 病名 疖 <3 cm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热毒蕴结 暑热浸淫 常见于气实火盛患者 好发于项后发际 背部 臀部 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 多则可散发全身, 或簇集一处, 或此愈彼起, 伴发热 口渴 溲赤 便秘, 苔黄 脉数 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 多则可散发全身, 或簇集一处, 或此愈彼起 - 感受热毒之邪, 热毒蕴于肌肤以致营卫不和, 经络阻隔, 气血凝滞 ; 发热 口渴 溲赤 便秘等症 - 热毒内蕴 发于夏秋季节, 以小儿及产妇多见 局部皮肤红肿结块, 灼热疼痛, 根脚很浅, 范围局限 ; 可伴发热 口干 便秘 溲赤等 ; 舌苔薄腻, 脉滑数 局部皮肤红肿结块, 灼热疼痛, 根脚很浅, 范围局限 - 暑湿热毒之邪蕴阻肌肤而成暑疖 ; 发热 口干 便秘 溲赤等症 - 暑湿蕴遏, 体内热气不得外泄, 湿热内郁 清热解毒 清暑化湿解毒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加减 清暑汤加减 [ 方解中的 ( 药名 ) 为常用药而非方剂组成 ] 五 :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 天葵子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而不伤胃 ;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天葵子 野菊花 - 消疮毒 散结热 ; 全方合用, 清热解毒 黄 :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黄芩 黄连 黄柏 - 泻上 中 下三焦实热 ; 栀子 泻三焦之火, 导火下行, 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 全方苦寒直折, 使火邪去而热毒得解 连翘 花粉 赤芍 甘草 滑石 车前子 银花 泽泻 淡竹叶 金银花 连翘 甘草 - 清热解毒 ; 滑石 车前子 泽泻 淡竹叶 - 清热利水, 使暑湿从小便而出 ; 天花粉 清热生津消肿 ; 赤芍 - 凉血活血止痛 ; 全方以清热利湿为主, 兼散邪解毒 1

3 体虚毒恋, 阴虚内热 疖肿常此愈彼起, 不断发生 或散发全身各处, 或固定一处, 疖肿较大, 易转变成有头疽 ; 常伴有口干唇燥 ; 舌质红, 苔薄, 脉细数 疖肿常此愈彼起, 不断发生 或散发全身各处, 或固定一处, 疖肿较大, 易转变成有头疽 阴液亏虚, 虚火内生, 易染热毒而致皮肤疖肿 ; 口干唇烦躁 舌质红, 苔薄, 脉细数 - 阴虚内热之征 养阴清热解毒 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仙 : 穿山甲 皂角刺 当归尾 甘草 银花 赤芍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陈皮 防风 贝母 白芷 金银花 生甘草 天花粉 - 清热解毒 ; 归尾 赤芍 乳香 没药, 陈皮 活血散瘀止痛, 理气行滞 ; 防风 白芷 - 疏风消肿 ; 贝母 散结消肿 ; 山甲 皂刺 活血透络, 消肿溃坚 全方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活血止痛 增 : 玄参 生地 连心 麦冬 玄参 生地 莲心 - 滋心 肝 肾之阴津 ; 麦冬 滋肺胃之阴津 全方养阴生津 疖 <3 cm 体虚毒恋, 脾胃虚弱 疖肿泛发全身各处, 成脓 收口时间均较长, 脓水稀薄 ; 常伴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纳少便溏,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 苔薄, 脉濡 疖肿泛发全身各处 - 正气虚损则卫外不固, 抗邪无力, 易感受邪毒而致皮肤疖肿 ; 成脓 收口时间均较长, 脓水稀薄 - 气血不足, 不能酿化 ; 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纳少便溏,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 苔薄, 脉濡 - 脾胃虚弱 健脾和胃清化湿热 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五 : 茯苓 银花 牛膝 车前子 紫花地丁 车前子 茯苓 - 清热利湿 ; 银花 紫花地丁 - 清热解毒 ; 牛膝 - 引药下行, 兼活血行血 全方清热利湿解毒 参 : 白扁豆 人参 ( 或党参 ) 白术 白茯苓 炙甘草 山药 莲子肉 桔梗 薏苡仁 砂仁 人参 白术 山药 莲子肉 白扁豆 甘草 - 益气健脾茯苓 薏苡仁 桔梗 利湿祛痰健脾 ; 砂仁 - 化湿行气 全方补气健脾利湿 外治 :(1)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 ; 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 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或紫金锭水调处敷 ; 也可用鲜野菊花叶 蒲公英 芙蓉叶 龙葵 败酱草 丝瓜叶取其一种, 洗净捣烂敷于患处, 每天 1~2 次, 或煎后每日外洗 2 次 (2) 脓成宜切开排脓, 掺九一丹 太乙膏盖贴 ; 深者可用药线引流 脓尽用生肌散掺白玉膏收口 (3)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切开, 如遇出血, 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 若有死骨, 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 可配合垫棉法, 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2

4 疖 <3 cm 病因病机 : 内郁湿火, 外感风邪, 两相搏结, 蕴阻肌肤所致 ; 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 ; 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 暑湿热蕴蒸肌肤, 引起痱子, 复经搔抓, 破伤染毒而成 疖的特点 : 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 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是肿势局限, 范围多在 3cm 左右, 突起根浅, 色红 灼热 疼痛 易脓 易溃 易敛 临床表现 :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 可伴有发热 口干 便秘 苔黄 脉数等 可分有头疖 无头疖 蝼蛄疖及疖病 治则 : 以清热解毒为主 暑疖需兼清暑化湿 ; 疖病多虚实夹杂, 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并施, 或兼养阴清热或健脾和胃 3

5 病名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热毒蕴结 红肿高突, 根脚收束 ; 发热头痛 ; 舌红, 苔黄, 脉数. 红肿高突, 根脚收束 - 感受火热之邪, 热毒蕴于肌肤, 以致营卫不和, 经络阻隔, 气血凝滞 ; 气不通则肿, 血不通则痛 ; 皮色红而灼热 - 火为阳邪, 性热而色赤 ; 发热头痛 - 毒邪炽盛, 与正气相搏 ; 舌红 苔黄 脉数 - 热毒蕴结之象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加减 五 :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金银花 - 清热解毒而不伤胃 ;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天葵子 野菊花 - 消疮毒 散结热 ; 全方合用, 清热解毒之力甚强 黄 :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黄芩 黄连 黄柏 - 泻上 中 下三焦实热 ; 栀子 泻三焦之火, 导火下行, 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 全方苦寒直折, 使火邪去而热毒得解 疔 6 cm 颜面 火毒炽盛 疮形平塌, 肿势散漫, 皮色紫暗, 焮热疼痛 ; 伴高热, 头痛, 烦渴, 呕恶, 溲赤 ; 舌红, 苔黄腻, 脉洪数 疮形平塌, 肿势散漫, 皮色紫暗, 焮热疼痛 - 火毒炽盛, 邪热鸱张 ; 伴高热, 烦渴, 头痛 - 热毒内结, 耗津上扰 ;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 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加减 犀 : 水牛角屑 生地 丹皮 芍药 水牛角 - 凉血清热解毒 ; 赤芍 丹皮, 生地 凉血清热, 滋阴 ; 全方凉血清热解毒 五 :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金银花 - 清热解毒而不伤胃 ;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天葵子 野菊花 - 消疮毒 散结热 ; 全方合用, 清热解毒之力甚强 呕恶 - 热扰气机, 胃气上逆 ; 舌红 苔黄 脉数 - 为热象 黄 :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黄芩 黄连 黄柏 - 泻上 中 下三焦实热 ; 栀子 泻三焦之火, 导火下行, 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 全方苦寒直折, 使火邪去而热毒得解 4

6 外治 :(1) 初起宜箍毒消肿, 用金黄散 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水调成糊状围敷, 或千捶膏盖贴, 或六神丸 紫金锭研碎醋调外敷 (2) 脓成宜提脓祛腐, 用九一丹 八二丹撒于疮顶部, 再用玉露膏或千捶膏敷贴 若脓出不畅, 用药线引流 ; 若脓已成熟, 中央已软有波动感时, 可切开排脓 (3) 溃后宜提脓祛腐, 生肌收口 疮口掺九一丹, 外敷金黄膏 ; 脓尽改用生肌散 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 疔 6 cm 颜面 病因病机 : 火热之毒为患, 其毒或从内发, 如恣食膏粱厚味 醇酒辛辣炙煿, 脏腑蕴热内生 ; 或从外受, 如感受风热火毒, 或皮肤破损染毒 火热之毒蕴蒸肌肤, 以致气血凝滞, 火毒结聚, 热胜肉腐而成 若火毒炽盛, 内燔营血, 则成走黄重证 疔的特点 : 发病迅速, 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 疮形虽小, 但根脚坚硬, 有如钉丁之状, 病情变化迅速, 容易造成毒邪走散 若处理不当, 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 ; 发于手足部的疔疮则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颜面部疔疮的特点 : 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 : 多发于额前 颧 颊 鼻 口唇等部 初期 : 在颜面某处皮肤上忽起一粟米样脓头 或痒或麻, 以后逐渐红肿热痛, 肿势范围虽然只有 3~6cm 左右, 但根深坚硬, 状如钉丁之状, 重者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中期 : 约第 5~7 日, 肿势逐渐增大, 四周浸润明显, 疼痛加剧, 脓头破溃 伴有发热, 口渴, 便干溲赤, 苔薄腻或黄腻, 脉象弦滑数等后期 : 约第 7~10 日, 肿势局限, 顶高根软溃脓, 脓栓 ( 疔根 ) 随脓外出, 肿消痛止, 身热减退 一般 10~14 日天即可痊愈 治则 :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 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 外治根据初起 成脓 溃后, 分别采用箍毒消肿 提脓祛腐 生肌收口治疗法 5

7 病名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疔 6 cm 手足部疔疮 火毒凝结 热胜肉腐 局部红肿热痛, 麻痒相兼 ; 伴畏寒发热 ; 舌质红, 苔黄, 脉数 局部红肿热痛, 麻痒相兼 - 火毒炽盛, 蕴结于肌肤, 以致局部气血凝滞, 经络阻隔 ; 伴恶寒发热 - 火毒蕴结, 与正气相搏 ; 舌红 苔黄 脉数 - 火毒蕴结之象 红肿明显, 疼痛剧烈, 痛如鸡啄, 肉腐为脓, 溃后脓出肿痛消退 ; 若溃后脓泄不畅, 肿痛不退, 胬肉外突, 甚者损筋蚀骨 ; 舌质红, 苔黄, 脉数 红肿明显, 疼痛剧烈, 痛如鸡啄, 肉腐为脓, 溃后脓出肿痛消退 ; 若溃后脓泄不畅, 肿痛不退, 胬肉外突, 甚者损筋蚀骨 - 热毒之邪蕴积, 热胜则肉腐而酿化为脓 ; 舌质红, 苔黄, 脉数 - 热盛之象 清热解毒 清热透脓托毒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加减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 加皂角刺 炙山甲等 五 :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金银花 - 清热解毒而不伤胃 ;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天葵子 野菊花 - 消疮毒 散结热 ; 全方合用, 清热解毒之力甚强 黄 :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黄芩 黄连 黄柏 - 泻上 中 下三焦实热 ; 栀子 泻三焦之火, 导火下行, 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 全方苦寒直折, 使火邪去而热毒得解 五 :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金银花 - 清热解毒而不伤胃 ;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天葵子 野菊花 - 消疮毒 散结热 ; 全方合用, 清热解毒之力甚强 黄 :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黄芩 黄连 黄柏 - 泻上 中 下三焦实热 ; 栀子 泻三焦之火, 导火下行, 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 全方苦寒直折, 使火邪去而热毒得解 6

8 五 : 茯苓 银花 牛膝 车前子 紫花地丁 手足部疔疮 湿热下注 足底部红肿热痛 ; 伴恶寒, 发热, 头痛, 纳呆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足底部红肿热痛 - 湿热毒邪淤结于下肢, 郁阻肌肤, 经络阻塞 ; 伴恶寒发热, 头痛 邪正交争, 热扰清窍 ; 纳呆 - 湿热中阻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 为湿热之象 清热解毒利湿 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车前子 茯苓 - 清热利湿 ; 银花 紫花地丁 - 清热解毒 ; 牛膝 - 引药下行, 兼活血行血 全方清热利湿解毒 萆 : 萆薢 苡仁 黄柏 赤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通草 黄柏 赤苓 泽泻 苡仁 滑石 通草 - 清热利水渗湿 ; 萆薢 - 利湿化浊 ; 丹皮 凉血散瘀 全方清热利湿化浊 外治 :(1) 初期 : 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蛇眼疔也可用 10% 黄柏溶液湿敷 疔 6 cm (2) 溃脓期 : 脓成应及早切开排脓, 一般应尽早循经直开 蛇眼疔宜沿甲旁 0.2cm 挑开引流 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 务必引流通畅, 必要时可对口引流, 不可在指掌面正切开 ; 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 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 切口应够大, 保持引流通畅, 手掌处显有白点者, 应先剪去厚皮, 再挑破脓头 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 甲下溃空者需拔甲, 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扎 (3) 收口期 : 脓尽用生肌散 白玉散外敷 若胬肉高突, 修剪胬肉后, 用平胬丹或枯矾粉外敷 ; 若已损骨, 久不收口者, 可用 2%~10% 黄柏溶液浸泡患指, 每天 1~2 次, 每次 10~20 分钟 有死骨存在, 可用七三丹提脓祛腐, 待死骨松动时用血管钳或镊子钳出死骨 筋脉受损导致手指屈伸障碍者, 待伤口愈合后, 用桂枝 桑枝 红花 丝瓜络 伸筋草等煎汤熏洗, 并加强患指屈伸功能锻炼 病因病机 : 内因脏腑火毒炽盛, 外因手足部外伤染毒, 如针尖 竹 木 鱼骨等刺伤或修甲时刺破皮肤 昆虫咬伤等 托盘疔还可由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火毒炽盛为患 ; 足底疔多由湿热下注引起 均可导致火毒之邪阻塞经络, 气血凝滞, 热胜肉腐而成, 甚则腐筋伤骨 手足部疔疮的特点 : 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 : 手足部疔疮发病部位多有受伤史 可分蛇眼疔 蛇头疔 蛇肚疔 托盘疔 足底疔 治则 : 清热解毒为主, 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脓成后应尽早切开排脓 ; 愈后需加强功能锻炼 7

9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局部突然肿胀, 光软无头, 迅速结块, 皮肤焮红, 灼热疼痛 ; 日后逐渐扩大, 变成高肿发硬 ; 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 头痛 泛恶 口渴 舌苔黄腻 脉弦滑或洪数 穿山甲 皂角刺 当归尾 甘草 银花 赤芍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陈皮 防风 贝母 白芷 局部突然肿胀, 光软无头, 迅速结块, 皮肤焮红, 灼热疼痛 火热毒邪凝结, 经络阻遏, 气血壅滞不通 ; 日后逐渐扩大, 变成高肿发硬 - 热毒炽盛, 毒邪留滞 ; 恶寒发热 头痛 - 热毒炽盛, 邪正相争, 上扰清空 ; 泛恶 - 热扰气机, 胃气上逆 ; 清热解毒行瘀活血 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 生甘草 天花粉 - 清热解毒 ; 归尾 赤芍 乳香 没药, 陈皮 活血散瘀止痛, 理气行滞 ; 防风 白芷 - 疏风消肿 ; 贝母 散结消肿 ; 山甲 皂刺 活血透络, 消肿溃坚 全方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活血止痛 痈 9 cm 口渴 - 热毒炽盛, 热盛伤津 ; 舌苔黄腻 脉弦滑或洪数 - 火毒凝结之象 仙 : 穿山甲 皂角刺 当归尾 甘草 银花 赤芍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陈皮 防风 贝母 白芷 热胜肉腐 红热明显, 肿势高突, 疼痛剧烈, 痛如鸡啄, 溃后脓出则肿痛消退 舌红, 苔黄, 脉数 红热明显, 肿势高突, 疼痛剧烈, 痛如鸡啄 - 热阻肌肤, 郁结不散, 可使营卫不和, 气血凝滞, 经络壅遏, 化火成毒, 蚀于肌肤 ; 溃后脓出则肿痛消退 - 病因消除之象 ; 舌红, 苔黄, 脉数 - 热胜之征 和营清热透脓托毒 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 生甘草 天花粉 - 清热解毒 ; 归尾 赤芍 乳香 没药, 陈皮 活血散瘀止痛, 理气行滞 ; 防风 白芷 - 疏风消肿 ; 贝母 散结消肿 ; 山甲 皂刺 活血透络, 消肿溃坚 全方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活血止痛 五 :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金银花 - 清热解毒而不伤胃 ;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天葵子 野菊花 - 消疮毒 散结热 ; 全方合用, 清热解毒之力甚强 8

10 气血两虚 脓水稀薄, 疮面新肉不生, 色淡红而不鲜或暗红, 愈合缓慢 伴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纳少 舌质淡胖, 苔少, 脉沉细无力 脓水稀薄, 疮面新肉不生, 色淡红而不鲜或暗红, 愈合缓慢 - 气血虚弱, 气虚无力托毒, 血虚无以化脓, 毒邪留滞 ;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纳少 - 气血亏虚, 机体失养 ; 舌质淡胖, 苔少, 脉沉细无力 - 气血两虚之象 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托里消毒散加减 人参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银花 茯苓 白芷 皂角刺 甘草 桔梗 黄芪 人参 黄芪 茯苓 白术 补气健脾, 扶正托毒 ; 当归 芍药 川芎 - 养血透脓 ; 银花 - 清热解毒 ; 白芷 皂角刺 桔梗 - 消肿托毒排脓 甘草 -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补益气血, 脱毒消肿 痈 9 cm 外治 :(1) 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 以冷开水或醋等调成糊状外敷 热盛者, 可用玉露膏或玉露散外敷, 或太乙膏外敷, 掺药均可用红灵丹或阳毒内消散 (2) 成脓宜切开排脓, 以得脓为度 (3) 溃后先用药线蘸八二丹插入疮口,3~5 日后改用九一丹, 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 待肿势消退十之八九时, 改用红油膏盖贴 脓腐已尽, 见出透明浅色粘液者, 宜生肌收敛, 改用生肌散 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红膏盖贴 病因病机 : 外感六淫邪毒, 或皮肤受外来伤害感染毒邪, 或过食膏粱厚味, 聚湿生浊, 邪毒湿浊留阻肌肤, 郁结不散, 可使营卫不和, 气血凝滞, 经络壅遏, 化火成毒而成痈肿 痈的特点 : 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局部光软无头 红肿疼痛 ( 少数初起皮色不变 ), 结块范围多在 6~9cm 左右, 发病迅速, 易肿 易脓 易溃 易敛, 或伴有恶寒 发热 口渴等全身症状, 一般不会损伤筋骨, 也不易造成内陷 临床表现 : 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 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 光软无头, 迅速结块, 皮肤焮红, 少数病例初起皮色不变, 到酿脓时才转为红色, 灼热疼痛 轻者无全身症状 ; 重者可伴恶寒发热 头痛 泛恶 口渴 舌苔黄腻 脉弦滑或洪数等 成脓约在发病后 7 天左右, 即使体质较差, 气血虚弱不易托毒外出成脓者, 亦不超过 2 周 局部肿势逐渐高突, 疼痛加剧, 痛如鸡啄 若按之中软有波动感者, 为脓已成熟, 多伴有发热持续不退等全身症状 溃后脓出多稠厚 色黄白 ; 若为外伤血肿化脓, 则可夹杂赤紫色血块 ; 若疮口过小或袋脓, 可致脓流不畅, 影响愈合 ; 若气血虚者, 则脓水稀薄, 疮面新肉难生, 不易收口 治则 : 清热解毒 和营消肿, 并结合发病部位辨证用药 9

11 病名 颈痈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风热痰毒 外治 : 参见 痈 颈旁结块, 初起色白濡肿, 形如鸡卵, 灼热疼痛, 逐渐红肿化脓 ; 伴有恶寒发热, 头痛, 项强, 咽痛, 口干, 溲赤便秘 ; 苔薄腻 脉滑数 颈旁结块, 初起色白濡肿, 形如鸡卵, 灼热疼痛, 逐渐红肿化脓 - 外感风热痰毒之邪, 蕴结于颈侧, 阻于少阳 阳明之络, 气血运行受阻 ; 恶寒发热, 头痛, 项强 - 风热犯表 ; 咽痛, 口干, 溲赤便秘 - 风热犯肺, 热盛伤津 ; 苔薄腻 脉滑数 - 风热痰毒之象 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牛 : 牛蒡子 薄荷 荆芥 连翘 山栀 丹皮 石斛 玄参 夏枯草 荆芥 薄荷 - 疏风清热 ; 连翘 山栀 清热解疮毒 ; 牛蒡子 夏枯草 化痰软坚散结 ; 丹皮 凉血活血 ; 石斛 玄参 养阴清热 全方疏风清热, 化痰散结 银 : 银花 连翘 牛蒡子 桔梗 薄荷 鲜竹叶 荆芥 淡豆豉 生甘草 鲜芦根 银花 连翘 - 清热解毒, 是疮家圣药 ; 芦根 竹叶 - 清热生津 ; 薄荷 淡豆豉 荆芥 辛凉解表, 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宣肺解表利咽喉 全方疏风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病因病机 : 外感风温 风热之邪, 或内伤情志, 气郁化火, 或喜食辛辣 膏粱厚味, 痰热内生, 或因患乳蛾 口疳 齿禹齿或头面疮疖毒邪流窜至颈部, 以致外邪内热挟痰蕴结于少阳 阳明经络, 气血凝滞, 热胜肉腐而成痈肿 颈痈的特点 : 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俗名痰毒, 又称时毒 多见于儿童, 冬春易发, 初起时局部肿胀 灼热 疼痛而皮色不变, 结块边界清楚, 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 临床表现 : 多见于儿童, 冬春季易发 发病前多有乳蛾 口疳 齿禹齿或头面疮疖, 或附近有皮肤黏膜破伤病史 多发于颈旁两侧, 也可发生于耳后 项后 颔下 颏下 初起结块形如鸡卵, 皮色不变, 肿胀, 灼热, 疼痛, 活动度不大, 逐渐漫肿坚实, 焮热疼痛 伴有寒热 头痛 项强 舌苔黄腻 脉滑数等症状 若 4~5 日后发热不退, 皮色渐红, 肿势高突, 疼痛加剧如鸡啄, 伴口干 便秘 溲赤 苔黄腻 脉滑数等症状, 是欲成脓 至 7~10 日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 为内已成脓 溃后脓出黄白稠厚, 肿退痛减, 约 10~14 日左右可以愈合 若火毒炽盛或素体虚弱, 病变可向对侧蔓延, 或压迫结喉, 形成锁喉痈, 甚则危及生命 部分病例因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苦寒药物治疗, 形成慢性迁延性炎症者, 结块质地较坚硬, 需 1~2 个月后才能消散, 如不能控制病情也会有呈现红肿热痛而化脓 治则 : 疏风清热 解毒化痰, 以达消肿止痛之目的 10

12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肝郁痰火 腋部肿胀热痛 ; 全身发热, 头痛, 胸胁牵痛 ;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数 腋部肿胀热痛, 头痛, 胸胁牵痛 腋下属心包及肝经, 腋前属脾经, 肝脾两经痰火互结, 气血瘀滞, 不通则痛 ; 全身发热 正气强盛, 正邪相争 ;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滑数 - 肝郁痰火之象 清肝解郁消肿化毒 柴胡清肝汤加减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柴胡 黄芩 山栀 天花粉 防风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柴胡 白芍 舒肝解郁, 柔肝止痛 ; 山栀 泻三焦火毒 ; 生地 当归 川芎 养血活血 ; 连翘 牛蒡子 黄芩 天花粉 防风 清热解毒, 疏风散结 ; 甘草 和中解毒 ; 全方清肝解郁, 散结化毒 腋痈 外治 :(1) 参照 痈 (2) 脓成切开手术时, 宜循经直开, 低位引流, 切开够大 若有袋脓则及时扩创 ; 疮口将敛时需外盖棉垫, 紧压疮口, 以加速愈合 病因病机 : 常由上肢皮肤破损染毒, 或有疮疡等病灶, 毒邪循经流窜至腋部所致 ; 或因肝脾郁热, 兼忿怒气郁, 导致气滞血壅, 经脉阻滞而成 腋痈的特点 : 发生于腋窝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腋下暴肿 灼热 疼痛而皮色不变, 发热恶寒, 上肢活动不利, 约 2 周成脓, 溃后容易形成袋脓 临床表现 : 发病前多有手部或臂部皮肤皲裂 破损或疮疡等病史 初起多见腋部暴肿, 皮色不变, 灼热疼痛, 同时上肢活动不利, 伴有恶寒发热, 纳呆, 苔薄, 脉滑数等症状 若疼痛日增, 寒热不退, 势在酿脓 经 10~14 天肿块中间变软, 皮色转红, 按之波动明显 溃后一般脓出稠厚, 肿消痛止, 容易收敛 ; 若溃后脓流不尽, 肿势不退, 多因切口太小, 或因任其自溃而疮口过小, 或因疮口位置偏高, 导致袋脓 此时需及时扩创, 否则可迁延日久, 难以收口 治则 : 清肝解郁 消肿化毒 11

13 病名 脐痈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湿热火毒 脾气虚弱 脐部红肿高突, 灼热疼痛 ; 全身恶寒发热, 纳呆口苦 ; 舌苔薄黄, 脉滑数 脐部红肿高突, 灼热疼痛 - 湿热毒邪蕴结于脐中, 以致毒滞血瘀 ; 全身恶寒发热, 纳呆口苦 - 邪正相争, 湿热蕴久化火 ; 脾失健运, 湿热上犯于口 ; 舌苔薄黄 脉滑数 - 湿热火毒之象 溃后脓出臭秽, 或挟有粪汁, 或排出尿液, 或脐部胬肉外翻, 久不收敛 ; 伴面色萎黄, 肢软乏力, 纳呆, 便溏 ; 舌苔薄, 脉濡 溃后脓出臭秽, 或挟有粪汁, 或排出尿液, 或脐部胬肉外翻, 久不收敛 脓度部位深, 排毒不畅, 脓蓄日久则脓出臭秽, 瘘管已成, 故胬肉外翻, 久不收敛 ; 面色萎黄 肢软乏力 纳差 便溏 - 脾气虚弱, 运化失司, 化源匮乏 ; 清火利湿解毒 健脾益气 舌苔薄, 脉濡 - 脾胃虚弱之征 外治 :(1) 参照 痈 (2) 成漏者, 疮口中可插入七三丹药线提脓, 待脓腐脱尽后, 加用垫棉法 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 四君子汤加减 黄 :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黄芩 黄连 黄柏 - 泻上 中 下三焦实热 ; 栀子 泻三焦之火, 导火下行, 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 全方苦寒直折, 使火邪去而热毒得解 四 :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泽泻 猪苓 茯苓 - 利水渗湿 ; 白朮 - 健脾而运化水湿, 转输精津 诸药合用, 渗湿利水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人参 白术 茯苓 - 益气健脾 ; 炙甘草 - 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全方益气健脾 病因病机 : 多先有脐部湿疮出水, 复因搔痒染毒 ; 或先天脐部发育不良, 又有心脾湿热, 下移于小肠, 致使火毒结聚脐部, 血凝毒滞而成 若日久不愈, 可致心脾两伤, 气血耗损, 余毒难尽, 而成脐漏 脐痈的特点 : 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初起脐部微肿, 渐大如瓜, 溃后脓稠无臭则易敛, 脓水臭秽则成漏 临床表现 : 发病前往往有脐孔湿疮病史, 或脐孔曾有排出尿液或粪便史 初起脐部微痛微肿, 皮色或红或白, 渐渐肿大如瓜, 或高突如铃, 根盘较大, 触痛明显, 或绕脐而生 酿脓时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溃后若脓水稠厚无臭味者易敛, 若脓出臭秽 或挟有粪块物质, 脐孔正中下方触及条状硬结者, 往往形成脐漏, 日久不易收口 治则 : 清火利湿解毒 12

14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初起木硬疼痛, 皮色如常或微红, 活动稍受限 ; 恶寒发热 ; 舌苔白腻, 脉滑数 当归尾 赤芍 桃仁 酒大黄 川芎 苏木 丹皮 枳壳 瓜蒌仁 槟榔 气滞血瘀 初起木硬疼痛, 皮色如常或微红, 活动稍受限 湿性向下, 湿热注于委中, 导致气滞血淤, 不通则痛 ; 恶寒发热 - 湿热内蕴, 邪正相争 ; 舌苔白腻, 脉滑数 - 气滞血瘀之象 和营活血消肿散结 活血散瘀汤加减 川芎 当归尾 赤芍 丹皮 苏木 桃仁 - 活血祛瘀, 通调血脉 ; 枳壳 槟榔 - 破气消积, 疏通气道 ; 大黄, 瓜蒌仁 - 攻逐瘀结, 润肠通腑 全方活血逐瘀, 通调血脉 委中毒 湿热蕴阻 腘窝部木硬肿胀, 焮红疼痛, 小腿屈曲难伸 ; 恶寒发热, 口苦且干, 纳呆 ; 舌苔黄腻, 脉滑数 木硬肿胀, 焮红疼痛 - 湿热之邪下注, 蕴阻于腘窝, 致经脉阻塞, 气血凝滞, 不通则痛 ; 小腿屈曲难伸 - 邪毒阻滞经络, 以致经络不利 ; 恶寒发热 - 湿热蕴阻, 邪正相争 ; 口苦且干 - 湿热内蕴, 上犯于口 ; 纳呆 - 湿热内蕴, 脾失健运 ; 舌苔黄腻, 脉滑数 - 湿热蕴阻之象 清利湿热和营活血 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 活 : 当归尾 赤芍 桃仁 酒大黄炒 川芎 苏木 丹皮 枳壳 瓜蒌仁 槟榔 川芎 当归尾 赤芍 丹皮 苏木 桃仁 - 活血祛瘀, 通调血脉 ; 枳壳 槟榔 - 破气消积, 疏通气道 ; 大黄, 瓜蒌仁 - 攻逐瘀结, 润肠通腑 全方活血逐瘀, 通调血脉 五 : 茯苓 银花 牛膝 车前子 紫花地丁 车前子 茯苓 - 清热利湿 ; 银花 紫花地丁 - 清热解毒 ; 牛膝 - 引药下行, 兼活血行血 全方清热利湿解毒 气血两亏 起发缓慢, 脓成难溃, 溃后脓出如蛋清状, 疮口收敛迟缓, 小腿屈伸不利 ; 舌质淡, 苔薄或薄腻, 脉细 起发缓慢, 脓成难溃, 溃后脓出如蛋清状, 疮口收敛迟缓 - 气血虚弱, 气虚无力托毒, 血虚无以化脓, 毒邪留滞 ; 小腿屈伸不利 - - 邪毒阻滞经络, 以致经络不利 ; 舌质淡, 苔薄或薄腻, 脉细 - 气血两亏之象 调补气血 八珍汤加减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当归 白芍 地黄 川芎人参 熟地 - 益气补血 ; 白朮 茯苓 - 健脾化湿, 助人参益气补脾 ; 当归 白芍 - 养血和营, 助熟地补益阴血 ; 川芎 - 活血行气 ; 炙甘草 - 和中益气,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益气补血 13

15 委中毒 外治 :(1) 参照 痈 (2) 脓成不宜过早切开 若溃后流脓不尽, 多因切口过小, 以致形成袋脓, 需及时扩创 脓出如鸡蛋清样粘液时, 即停用药线, 改用生肌散收 口, 并以棉垫紧压疮口, 可加速愈合病因病机 : 寒湿侵袭, 蕴积化热 ; 或湿热下注 ; 或患肢皮肤破损 ( 足跟皲裂 冻疮溃烂 脚湿气 湿疮等 ) 感染毒邪, 致使湿热蕴阻, 经络阻隔, 气血凝滞而成 委中毒的特点 : 发生在腘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初起木硬疼痛, 皮色不红, 小腿屈伸不利, 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 临床表现 : 发病前多有患侧足 腿皮肤破伤史 初起在委中穴木硬疼痛, 皮色如常或微红, 形成结块后患侧小腿屈伸困难, 行动不便 伴有恶寒发热 纳呆等症状 若肿痛加剧, 身热不退, 约 2~3 周后则欲成脓 溃后约 2 周, 左右疮口愈合 脓成后切口过小或位置偏高, 或任其自溃, 脓出不畅, 可影响疮口愈合 疮口愈合后, 患肢仍然屈曲难伸者, 需经过 2~3 个月的功能锻炼方可恢复正常 治则 : 清热利湿 和营祛瘀 初起重在消散, 脓成宜透脓托毒, 溃后气血已亏者则宜益气养血 生肌收口 14

16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黄 :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多见于壮年正实邪盛者 局部红肿高突, 灼热疼痛, 根脚收束, 迅速化脓脱腐, 脓出黄稠 ; 伴发热, 口渴, 尿赤 ; 舌苔黄, 脉数有力 黄芩 黄连 黄柏 - 泻上 中 下三焦实热 ; 栀子 泻三焦之火, 导火下行, 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 四药合用, 苦寒直折, 使火邪去而热毒得解 有头疽 火毒凝结 局部红肿高突, 灼热疼痛, 根脚收束 - 外感风温 湿热毒邪, 内有脏腑蕴毒, 邪毒蕴结于肌表, 以致营卫不和, 经络阻塞, 气血凝滞, 不通则痛 ; 色红, 灼痛 - 热毒炽盛 ; 化脓脱腐, 脓出黄稠 - 热毒炽盛, 热胜肉腐 ; 发热, 口渴, 尿赤 - 热毒炽盛, 热盛伤津 ; 舌苔黄, 脉数有力 - 热毒内盛之象 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仙 : 穿山甲 皂角刺 当归尾 甘草 银花 赤芍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陈皮 防风 贝母 白芷 金银花 生甘草 天花粉 - 清热解毒 ; 归尾 赤芍 乳香 没药, 陈皮 活血散瘀止痛, 理气行滞 ; 防风 白芷 - 疏风消肿 ; 贝母 散结消肿 ; 山甲 皂刺 活血透络, 消肿溃坚 全方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活血止痛 局部症状与火毒凝结证相同 ; 伴全身壮热, 朝轻暮重, 胸闷呕恶 ; 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濡数 穿山甲 皂角刺 当归尾 甘草 银花 赤芍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陈皮 防风 贝母 白芷 湿热壅滞 局部红肿高突, 灼热疼痛, 根脚收束 - 外感风温 湿热毒邪, 内有脏腑蕴毒, 邪毒蕴结于肌表, 以致营卫不和, 经络阻塞, 气血凝滞, 不通则痛 ; 全身壮热, 朝轻暮重, 胸闷呕恶 - 热重于湿, 湿热蕴结, 气机不畅, 横逆犯胃 ; 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濡数 - 热壅滞之象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加减 仙 : 金银花 生甘草 天花粉 - 清热解毒 ; 归尾 赤芍 乳香 没药, 陈皮 活血散瘀止痛, 理气行滞 ; 防风 白芷 - 疏风消肿 ; 贝母 散结消肿 ; 山甲 皂刺 活血透络, 消肿溃坚 ( 藿香, 佩兰 ) - 芳香化湿祛浊 ; 全方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活血止痛 15

17 多见于消渴病患者 肿势平塌, 根脚散漫, 皮色紫滞, 脓腐难化, 脓水稀少或带血水, 疼痛剧烈 ; 伴发热烦躁, 口干唇燥, 饮食少思, 大便燥结, 小便短赤 ; 舌质红, 苔黄燥, 脉细弦数 人参 黄芪 石膏 ( 煅 ) 半夏 ( 炙 ) 麦冬 白芍 川芎 当归 黄芩 生地 甘草 竹叶 生姜 灯心草 阴虚火炽 消渴病患, 皮色紫滞, 疼痛剧烈 - 阴液亏虚, 虚火内生, 复感湿热毒邪, 阴虚无水制火热之邪, 而使毒蕴更甚 ; 肿势平塌, 根脚散漫 - 毒盛走散 ; 脓水稀少或带血水 - 阴液不足, 无以化脓, 热迫血妄行 ; 发热烦躁, 口干唇燥, 饮食少思, 大便燥结, 小便短赤 - 热毒入里, 伤津耗液, 损伤气机 ; 舌质红, 苔黄燥, 脉细弦数 - 阴虚火炽之象 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竹叶黄芪汤加减 竹叶 石膏 黄芩 灯心草 - 清热泻火 ; 人参 黄芪 甘草 - 补气健脾 ; 麦冬 生地 - 养阴生津 ; 当归 白芍 川芎 - 补血活血 ; 半夏 生姜 - 辛温使全方不至于太过寒凉 全方滋阴生津清热 有头疽 多见于年迈体虚 气血不足患者 肿势平塌, 根脚散漫, 皮色灰暗不泽, 化脓迟缓, 腐肉难脱, 脓液稀少, 色带灰绿, 闷肿胀痛, 容易形成空腔 ; 伴高热, 或身热不扬, 小便频数, 口渴喜热饮, 精神萎靡, 面色少华 ; 舌质淡红, 苔白或微黄, 脉数无力 八 :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川芎 熟地 - 益气补血 ; 人参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 益气健脾化湿 ;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 养血活血和营 全方益气补血 气虚毒滞 肿势平塌, 根脚散漫, 皮色灰暗不泽, 闷肿胀痛, 容易形成空腔 - 气血虚弱, 气虚无力托毒, 毒邪留滞 ; 化脓迟缓, 腐肉难脱, 脓液稀少, 色带灰绿 - 血虚无以化脓 ; 高热, 或身热不扬, 小便频数, 口渴喜热饮 - 热毒留滞不解 ; 湿遏热伏, 郁蒸于内 ; 精神萎靡, 面色少华 - 气血亏虚, 机体失养 ; 舌质淡红, 苔白或微黄, 脉数无力 - 气虚毒滞之象 扶正托毒 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仙 : 穿山甲 皂角刺 当归尾 甘草 银花 赤芍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陈皮 防风 贝母 白芷 金银花 生甘草 天花粉 - 清热解毒 ; 归尾 赤芍 乳香 没药, 陈皮 活血散瘀止痛, 理气行滞 ; 防风 白芷 - 疏风消肿 ; 贝母 散结消肿 ; 山甲 皂刺 活血透络, 消肿溃坚 全方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活血止痛 16

18 外治 :(1) 初起未溃, 患部红肿, 脓头尚未溃破, 属火毒凝结证或湿热壅滞证, 用金黄膏或千捶膏外敷 ; 阴虚火炽证或气虚毒滞证, 用冲和膏外敷 (2) 酿脓期, 以八二丹掺疮口, 如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者, 改用七三丹, 外敷金黄膏 待脓腐大部脱落, 疮面渐洁, 改掺九一丹, 外敷红油膏 若脓腐阻塞疮口, 脓液蓄积, 引流不畅者, 可用五五丹药线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入疮口, 蚀脓引流 或用棉球蘸五五丹或八二丹, 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 若查疮肿有明显波动感, 可采用手术扩创排毒, 作 + 或 ++ 字形切开, 务求脓泄畅达 如大块坏死组织一时难脱, 可分次祛除, 以不出血为度 切开时应注意尽量保留皮肤, 以减少愈合后疤痕形成 (3) 收口期, 疮面脓腐已净, 新肉渐生, 以生肌散掺疮口, 外敷白玉膏 若疮口有空腔, 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粘合者, 可用垫棉法加压包扎 病因病机 : 外感风温 湿热 邪毒凝聚肌表, 以致气血运行失常而成 ; 情志内伤, 恼怒伤肝, 思虑伤脾 肝脾郁结, 气郁化火 ; 或劳伤虚损, 恣欲伤肾, 劳伤精气, 肾水亏损, 相火炽盛 ; 或恣食膏梁厚味, 脾胃运化失常, 湿热火毒内生, 均能导致脏腑蕴毒而发 总由外感风温 湿热 内有脏腑蕴毒, 内外邪毒互相搏结, 凝聚肌肤, 以致营卫不和, 气血凝滞, 经络阻隔而成 有头疽 有头疽的特点 : 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 欣热红肿胀痛, 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 脓头相继增多, 溃烂后状如莲蓬 蜂窝, 范围 ; 常超过 9~12cm, 大者可在 30cm 以上 好发于项后 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 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 并容易发生内陷 临床表现 : 可发生在皮肤坚韧 肌肉丰厚之处, 以项 背部为多见 好发于成年人, 以中老年人居多 (1) 初期 : 局部红肿结块, 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 作痒作痛, 逐渐向周围和深部扩散, 脓头增多, 色红 灼热 疼痛 伴有恶寒发热, 头痛, 食欲不振, 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多滑数或洪数等明显的全身症状 此为一候 (2) 溃脓期 : 疮面腐烂形似蜂窝, 肿势范围大小不一, 常超过 10cm, 甚至大逾盈尺 ; 伴高热口渴, 便秘溲赤 如脓液畅泄, 腐肉逐渐脱落, 红肿热痛随之减轻, 全身症状也渐减或消失, 此为二至三候, 病变范围大者往往需 3~4 周 (3) 收口期 : 脓腐渐尽, 新肉生长, 肉色红活, 逐渐收口而愈 少数病例, 亦有腐肉虽脱, 但新肉生长迟缓者 此为四候, 常需 1~3 周一般而言, 发于项背部的病情较重, 不易透脓, 内陷变证多见 ; 发于四肢部的病情较轻, 容易透脓, 内陷变证少见 若兼神昏谵语 气息急促 恶心呕吐 腰痛 尿少 尿赤 发斑等严重全身症状者, 为合并内陷 体虚或消渴病患者容易并发内陷 治则 : 辨虚实, 分证论治, 谨防疽毒内陷 17

19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发于头面部, 皮肤焮红灼热, 肿胀疼痛, 甚则发生水疱, 眼胞肿胀难睁 ; 伴恶寒, 发热, 头痛,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 黄芩 黄连 陈皮 生甘草 玄参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 柴胡 桔梗 风热毒蕴 头面部皮肤掀红灼热, 甚则发生水疱 - 风热毒邪犯上, 与血分热邪蕴结, 郁阻肌肤 ; 皮肤肿胀疼痛, 甚则眼胞肿胀难睁, 或伴头痛 - 经络阻塞, 气血不畅 ; 恶寒发热 - 风热毒邪与正气相争 ; 舌红 苔薄黄 脉浮数 - 邪热尚在表之象 疏风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加减 黄芩 黄连 - 清热燥湿 ;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 柴胡 桔梗 - 疏散头面风热, 升麻 柴胡兼引诸药上达头面 马勃 板蓝根 连翘 生甘草, 玄参 - 清热解毒, 凉血护阴 ; 陈皮 - 行气散邪 ; 全方散风温 解热毒 柴 :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柴胡 黄芩 山栀 天花粉 防风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丹毒 肝脾湿火 发于胸腹腰胯部, 皮肤红肿蔓延, 摸之灼手, 肿胀疼痛 ; 伴口干且苦 ;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滑数 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 摸之灼手, 肿胀疼痛 - 肝气郁滞, 郁而化火, 肝木犯脾土, 脾气不运, 痰湿内生 湿与热互结氤氲于肌肉皮肤之间 ; 伴口干且苦 ;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滑数 - 为湿热蕴结之征 清肝泻火利湿 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加减 柴胡 白芍 舒肝解郁, 柔肝止痛 ; 山栀 泻三焦火毒 ; 生地 当归 川芎 养血活血 ; 连翘 牛蒡子 黄芩 天花粉 防风 清热解毒, 疏风散结 ; 甘草 和中解毒 全方清肝解郁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各 3g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各 1.5g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清泻肝经实火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 清热利湿 ; 生地 当归 - 滋阴养血 ; 柴胡 - 疏肝泄热, 兼为引经药 ; 生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清肝火 利湿热 18

20 化 : 升麻 石膏 连翘 牛蒡子 人中黄 黄连 知母 玄参 肝脾湿火 升麻 连翘 牛蒡子 - 散风解毒化斑 ; 石膏 知母 黄莲 玄参 人中黄 - 清泄胃家实热 全方清热解毒, 消风散肿 五 : 茯苓 银花 牛膝 车前子 紫花地丁 丹毒 湿热毒蕴 发于下肢, 局部红赤肿胀 灼热疼痛, 或见水疱 紫斑, 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 或反复发作, 可形成大脚风 ; 伴发热, 胃纳不香 ;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局部红赤肿胀 灼热疼痛, 或见水疱 紫斑 - 湿热下注, 复感外邪, 湿热毒邪淤结于下肢, 郁阻肌肤, 经络阻塞 ; 甚者可至结毒化脓 肌肤坏死 - 热毒炽盛, 腐化肌肉 ; 胃纳不香 - 湿邪中阻,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 湿热蕴结之象 故易反复发作 - 湿性粘滞, 与热胶结 利湿清热解毒 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车前子 茯苓 - 清热利湿 ; 银花 紫花地丁 - 清热解毒 ; 牛膝 - 引药下行, 兼活血行血 全方清热利湿解毒 萆 : 萆薢 苡仁 黄柏 赤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通草 黄柏 赤苓 泽泻 苡仁 滑石 通草 - 清热利水渗湿 ; 萆薢 - 利湿化浊 ; 丹皮 凉血散瘀 全方清热利湿化浊 犀 : 水牛角屑 生地 丹皮 芍药 胎火蕴毒 发生于新生儿, 多见于臀部, 局部红肿灼热, 常呈游走性 ; 或伴壮热烦躁, 甚则神昏谵语 恶心呕吐 见局部皮肤红肿灼热 - 胎火蕴毒, 与气血搏结 ; 故可伴壮热烦躁, 甚则神昏谵语 - 火毒入于心包, 心神受扰, 恶心呕吐 - 邪热侵扰脾胃, 胃失和降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水牛角 - 凉血清热解毒 ; 赤芍 丹皮, 生地 凉血清热, 滋阴 ; 全方凉血清热解毒 黄 :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黄芩 黄连 黄柏 - 泻上 中 下三焦实热 ; 栀子 泻三焦之火, 导火下行, 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 四药合用, 苦寒直折, 使火邪去而热毒得解 19

21 外治 :(1) 外敷法 : 用玉露膏或金黄散, 以冷开水或鲜丝瓜叶捣汁或金银花露调敷 或鲜荷花叶 鲜蒲公英 鲜地丁全草 鲜马齿苋 鲜冬青树叶等捣烂湿敷 干后调换, 或以冷开水时时湿润 (2) 砭镰法 : 患处消毒后, 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 放血泄毒 此法只适用于下肢复发性丹毒, 禁用于赤游丹毒 抱头火丹患者 (3) 若流火结毒成脓者, 可在坏死部位作小切口引流, 掺九一丹, 外敷红油膏病因病机 : 素体血分有热, 或在肌肤破损处 ( 如鼻腔黏膜 耳道皮肤或头皮等皮肤破伤, 脚湿气糜烂, 毒虫咬伤, 臁疮等 ) 有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 郁阻肌肤而发 丹毒 特点 : 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 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发无定处, 生于躯干部者称为内发丹毒 ; 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 ; 发于小腿足部者, 称流火 ; 新生儿多生于臀部, 称赤游丹毒 病起突然, 恶寒发热, 局部皮肤忽然变赤, 色如丹涂脂染, 焮热肿胀, 边界清楚, 迅速扩大, 数日内可逐渐痊愈, 但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 :1. 多发于小腿 颜面部 2. 发病前多有皮肤或黏膜破损史 3. 发病急骤, 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 头痛骨楚 胃纳不香 便秘溲赤 苔薄白或薄黄 舌质红 脉洪数或滑数等全身症状 继则局部皮肤见小 片红斑, 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 边界清楚, 略高出皮肤表面, 压之皮肤红色减退, 放手后立即恢复 若因热毒炽盛而显现紫斑时, 则压之不 退色 患部皮肤肿胀, 表面紧张光亮, 摸之灼手, 触痛明显 4. 一般预后良好, 约经 5~6 天后消退, 皮色由鲜红转暗红及棕黄色, 脱屑而愈 5. 病情严重者, 红肿处可伴发紫癜 瘀点 瘀斑 水疱或血疱, 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 亦有一边消退, 一边发展, 连续不断, 缠绵数周者 患处 附近臖核可发生肿大疼痛 6. 抱头火丹如由鼻部破损引起者, 先发于鼻额, 再见两眼睑肿胀不能开视 ; 如由于耳部破损引起者, 先肿于耳之上下前后, 再肿及头角 ; 如由于 头皮破损引起者, 先肿于头额, 次肿及脑后 流火多由趾间皮肤破损引起, 先肿于小腿, 也可延及大腿, 愈后容易复发, 常因反复发作, 下肢 皮肤肿胀 粗糙增厚而形成大脚风 新生儿赤游丹毒, 常游走不定, 多有皮肤坏死, 全身症状严重 治则 : 凉血清热 解毒化瘀 发于头面者, 须兼散风清火 ; 发于胸腹腰胯者, 须兼清肝泻脾 ; 发于下肢者, 须兼利湿清热 20

22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气滞痰凝 多见于瘰疬初期, 肿块坚实 ; 无明显全身症状 ; 苔黄腻, 脉弦滑 多见于瘰疬初期, 肿块坚实 ; 无明显全身症状 - 情志内伤, 肝气不舒, 脾失健运, 痰热内生, 随经络循至颈部, 痰凝气结而成结块 ; 病在初期, 尚未化热, 故皮色不变, 不热不痛 ; 苔腻 脉弦滑 - 气滞痰凝之象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开郁散加减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芥子 白术 全蝎 郁金 茯苓 香附 天葵子 炙甘草 柴胡 郁金 香附 舒肝理气 ; 白芍 当归 柔肝养阴 ; 白术 茯苓 健脾利湿以杜生痰之源 ; 白芥子 化痰散结 ; 天葵子 全蝎 解毒散结通络 ; 炙甘草 调和诸药 全方疏肝理气, 化痰散结 瘰疬 阴虚火旺 核块逐渐增大, 皮核相连, 皮色转暗红 ; 午后潮热, 夜间盗汗 ; 舌红, 少苔, 脉细数 核块逐渐增大, 皮核相连, 皮色转暗红 - 肺肾阴虚, 阴虚火旺, 灼津为痰, 痰与虚火互结而成结块, 相邻的结块可互相融合成块 ; 潮热, 盗汗 - 阴虚火旺, 虚热迫津外泄 ; 舌红 少苔 脉细数 - 为阴虚内热之象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 六 : 熟地 240g 山萸肉 干山药各 120g 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 90g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 滋补肾脾肝之阴, 为 三补, 补肾阴为主 ; 泽泻 茯苓 丹皮 : 泻肾浊, 渗脾湿, 清虚热, 为 三泻 ; 全方补肾水, 降虚火 清 : 银柴胡 鳖甲 炙甘草 秦艽 青蒿 地骨皮 胡黄连 知母 青蒿 银柴胡 胡黄连 地骨皮 秦艽 知母 : 清退虚热 ; 鳖甲 : 滋阴潜阳 ; 炙甘草 : 调和诸药 全方养阴清热 21

23 疮口脓出清稀, 夹有败絮样物 ; 形体消瘦, 精神倦怠, 面色无华 ; 舌淡质嫩, 苔薄, 脉细 香附 贝母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枣 气血两虚 疮口脓出清稀, 夹有败絮样物 - 气血不足, 不能酿化为脓 ; 形体消瘦, 精神疲乏, 面色苍白 - 气血亏虚, 不能濡养肢体与不能上荣于面 ; 舌淡质嫩 苔薄 脉细 - 为气血两虚之象 益气养血 香贝养荣汤加减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 健脾益气 ; 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芍 - 养血活血 ; 桔梗 贝母 开宣肺气, 化痰散结 ; 香附 陈皮 - 疏肝理气化痰 ; 大枣 生姜 补气调中 全方补气养营化痰 瘰疬 外治 :(1) 初期 : 局部肿块处可敷冲和膏或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5~7 日一换 (2) 中期 : 外敷冲和膏, 如脓成未熟, 改用千捶膏 脓熟宜切开排脓, 创口宜大, 或作十字形切口, 以充分引流 (3) 后期 : 已溃者一般先用五五丹或七三丹, 次用八二丹药线引流, 或药棉嵌入疮口, 外敷红油膏或冲和膏 肉芽鲜红, 脓腐已尽时, 改用生肌散 白玉膏 若创面肉芽高突, 可先用千金散, 待胬肉平整后改用生肌散 白玉膏 如有空腔或窦道时, 可用千金散药线, 也可用扩创或挂线手术 病因病机 : 忧思恚怒, 肝气郁结, 气郁伤脾,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结于颈项而成 ; 日久痰浊化热, 或肝郁化火, 下烁肾阴, 热胜肉腐而成脓, 溃后脓水淋漓, 耗伤气血, 经久难愈 ; 也可因素体肺肾阴亏, 以致阴虚火旺, 肺津不能输布, 灼津为痰, 痰火凝结而形成 特点 : 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因其结核成串, 累累如串珠状, 故名瘰疬, 又名 疬子颈 老鼠疮 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 好发于颈部两侧, 病程进展缓慢 初起时结核如豆, 不红不痛, 缓缓增大, 窜生多个, 相互融合成串, 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 溃后脓水清稀, 夹有败絮状物质, 此愈彼溃, 经久难敛, 易成窦道, 愈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 临床表现 :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 好发于颈部的一侧或两侧, 亦可延及颔下 缺盆 腋部, 病程进展缓慢 发病前有痨病史 (1) 初期 : 颈部一侧或双侧结块肿大如豆粒, 一个或数个不等, 皮色不变, 按之坚实, 推之能动, 不热不痛, 多无全身症状 (2) 中期 : 结核增大, 皮核粘连 有时相邻的结核可互相融合成块, 推之不动, 渐感疼痛 如皮色渐转暗红, 按之微热及微有波动感者为内脓已成 可伴轻微发热, 食欲不振, 全身乏力等 (3) 后期 : 切开或自溃后, 脓水清稀, 夹有败絮样物, 疮口呈潜行性空腔, 疮面肉色灰白, 四周皮肤紫暗, 可形成窦道 如脓水转厚, 肉芽转成鲜红色, 则即将愈合 常伴潮热 咳嗽 盗汗等肺肾阴亏之证 ; 或出现面色少华 精神倦怠 头晕 失眠 经闭等气血两亏之证 ; 或出现腹胀便溏 形瘦纳呆等脾虚不运之证 治则 : 以扶正祛邪为总则, 按初 中 后期辨证论治, 尽量争取早期消散 22

24 乳房疾病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乳痈 气滞热壅 乳汁郁积结块, 皮色不变或微红, 肿胀疼痛 ; 伴有恶寒发热, 周身酸楚, 口渴, 便秘 ; 苔薄, 脉数 乳房肿胀疼痛有块 - 情志内伤, 肝气郁结, 郁久化热, 加之产后, 恣食厚味, 胃内积热, 以致肝胃蕴热, 气血凝滞, 乳络阻塞, 不通则痛 ; 侧乳房皮色不变或微红 - 毒热内蕴 ; 恶寒发热, 头痛骨楚 - 邪热内盛, 正邪相争, 营卫失和 ; 口渴 便秘 - 胃经热盛 ; 舌红苔薄黄, 弦脉属肝, 数脉 - 主热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瓜蒌牛蒡汤加减 瓜蒌仁 牛蒡子 花粉 黄芩 陈皮 生栀子 连翘 皂角刺 银花 生甘草 青皮 柴胡 金银花 连翘 栀子 黄芩 牛蒡子 - 清热解毒 ; 瓜蒌仁 天花粉 皂角刺 - 消肿排脓 ; 柴胡 青皮 陈皮 - 疏肝理气 ; 甘草 - 解毒, 并调和诸药 全方清热疏肝, 通乳散结 乳房肿痛加剧, 皮肤焮红灼热, 肿块变软, 有应指感 或溃后脓出不畅, 红肿热痛不消, 有 传囊 现象 ; 舌红, 苔黄腻, 脉洪数 当归 生黄芪 炒山甲 川芎 皂角刺 热毒炽盛 乳痛肿痛加剧, 皮色掀热灼热 - 肝胃蕴热, 热毒炽盛, 乳络阻塞, 气血凝滞 ; 肿块中央变软, 按之有应指感 - 热盛则肉腐成脓 ;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透脓散加味 生黄芪 - 托毒排脓止痛 ; 当归 川芎 养血 活血合营 ; 穿山甲 皂角刺 - 消散穿透, 软坚溃脓 全方托毒溃脓 或溃后脓出不畅, 红肿热痛不消, 有 传囊 现象 舌红, 苔黄腻, 脉洪数 - 热象 23

25 乳痈 正虚毒恋 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 但疮口脓水不断, 脓汁清稀, 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 全身乏力, 面色少华, 或低热不退, 饮食减少 ; 舌淡, 苔薄, 脉弱无力 肿痛消减 - 脓成破溃后, 脓毒尽泄 ; 但疮口脓水不断, 脓汁清稀, 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 若素体本虚, 溃后脓毒虽泄, 气血俱虚 ; 面色少华 全身乏力 - 气血虚弱, 不能濡养肢体与不能上荣于面 ; 低热不退 - 正虚, 热毒稽留 ; 饮食减少 - 热毒阻滞中焦 ; 脾失健运, 胃纳受阻 ; 舌淡 苔薄 脉弱无力 - 气血不足之象 益气和营托毒 托里消毒散加减 人参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银花 茯苓 白芷 皂角刺 甘草 桔梗 黄芪 人参 黄芪 茯苓 白术 补气健脾, 扶正托毒 ; 当归 芍药 川芎 - 养血透脓 ; 银花 - 清热解毒 ; 白芷 皂角刺, 桔梗 - 消肿托毒排脓 甘草 -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补益气血, 脱毒消肿 外治 : (1) 初起 : 乳汁郁滞, 乳房肿痛, 乳房结块, 可用热敷如乳房按摩, 以疏通乳络 先轻楸乳头数次, 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 将郁滞的乳汁渐渐推出 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 ; 或用鲜菊花叶 鲜蒲公英 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 ; 或用六神丸研细末, 适量凡士林调敷 ; 亦可用 50% 芒硝溶液湿敷 (2) 成脓 : 脓肿形成时, 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 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 使引流通畅而不致形成袋脓, 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若脓肿小而浅者, 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或用火针刺脓 (3) 溃后 : 切开排脓后, 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拔毒, 并用药线插入切口内引流, 切口周围外敷金黄膏 待脓净仅有黄稠滋水时, 改用生肌散收口 若有袋脓现象, 可在脓腔下方用垫棉法加压, 使脓液不致潴留 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 可在患侧用垫棉法束紧, 促进愈合 ; 若成传囊乳痈者, 也可在疮口一侧用垫棉法, 若无效可另作一切口以利引流 形成乳房部窦道者, 可先用七三丹药捻插入窦道以腐蚀管壁, 至脓净改用生肌散 红油膏盖贴直至愈合 24

26 病因病机 : (1) 乳汁郁积 : 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 初产妇乳头破碎, 或乳头崎形 凹陷, 影响充分哺乳 ; 或哺乳方法不当, 或乳汁多而少饮, 或断乳不当, 均可导致乳汁郁积, 乳络阻塞结块, 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2) 肝郁胃热 : 情志不畅, 肝气郁结, 失于疏泄 ; 产后饮食不节, 脾胃运化失司, 阳明胃热壅滞, 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 郁而化热, 形成乳痈 (3) 感受外邪 : 产妇体虚汗出, 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 ; 或乳儿含乳而睡, 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 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 化热成痈 特点 : 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乳房局部结块, 红肿热痛, 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乳痈 临床表现 : 多见于产后 3~4 周的哺乳期妇女 (1) 初起 : 常有乳头皲裂, 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 伴有乳汁郁积或结块, 乳房局部肿胀疼痛, 皮色不红或微红, 皮肤不热或微热 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 恶寒发热, 食欲不振, 脉滑数 (2) 成脓 : 患乳肿块逐渐增大, 局部疼痛加重, 或有鸡啄样疼痛, 皮肤焮红灼热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 病情进一步发展, 肿块中央渐渐变软, 按之应指有波动感, 穿刺抽吸有脓液, 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 全身症状加剧, 壮热不退, 口渴思饮,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脉洪数 (3) 溃后 : 脓肿成熟, 可破溃出脓, 或手术切开排脓 若脓出通畅, 则肿消痛减, 寒热渐退, 疮口逐渐愈合 若溃后脓出不畅, 肿势不消, 疼痛不减, 身热不退, 可能形成袋脓, 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 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 久治不愈, 形成乳漏者 治则 : 乳痈治疗当以消为贵 郁滞者以通为主, 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 25

27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多见于青壮年妇女, 乳房肿块, 质韧不坚, 胀痛或刺痛, 随喜怒消长 ; 伴有胸闷胁胀, 善郁易怒, 失眠多梦, 心烦口苦 ; 苔薄黄, 脉弦滑 柴胡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瓜蒌 贝母 半夏 南星 生牡蛎 山慈菇 肝郁痰凝 乳房肿块, 质韧不坚, 胀痛或刺痛, 随喜怒消长 - 情志不畅, 肝郁气滞,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血瘀滞, 肝郁痰凝瘀血阻于乳络 ; 胸闷胁胀, 善郁易怒, 心烦口苦, 失眠多梦 - 肝郁不舒, 肝郁化火, 上扰心神 ; 苔薄黄, 脉弦滑 - 肝郁痰凝之征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逍遥蒌贝散加减 柴胡 - 疏肝解郁 ; 当归 白芍 - 养血柔肝, 气顺则痰消 ; 茯苓 白术 - 健脾祛湿, 杜绝生痰之源 ; 瓜蒌 贝母 半夏 南星 - 散结化痰 ; 生牡蛎 山慈菇 - 软坚散结 合用疏肝理气, 化痰散结 乳癖 冲任失调 多见于中年妇女, 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 经后缓减 ; 乳房疼痛较轻或无疼痛 ; 伴有腰酸乏力, 神疲倦怠, 月经失调, 量少色淡, 或闭经 ; 舌淡, 苔白, 脉沉细 多见于中年妇女, 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 经后缓减 ; 乳房疼痛较轻或无疼痛 - 冲任失调, 冲为血海, 隶属肝肾, 冲任失调, 肝气不舒, 故经前加重, 经水一行, 肝气得舒, 经后缓减 ; 冲任失调, 肝气不舒, 上则乳房痰浊凝结, 故乳房肿块伴胀痛 ; 月经失调, 量少色淡, 或闭经 - 冲任失调, 下则经水逆乱 ; 故神疲乏力, 头晕 - 脾失健运, 气血亏虚 ; 故腰酸乏力 - 肝肾不足 ; 舌淡 苔白 脉沉细 - 冲任失调之象 调摄冲任 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二 : 仙茅 仙灵脾 当归 巴戟肉 黄柏 知母 仙茅 仙灵脾 巴戟天 - 温肾阳, 补肾精 ; 黄柏 知母 - 泻肾火 滋肾阴 ; 当归 - 温润养血, 调理冲任 全方壮阳兼滋阴泻火, 调摄充任 四 : 熟地 归身 白芍 川芎 熟地 归身 滋阴养血, 调补肝肾 ; 川芎 归身 行气活血 ; 白芍 养血柔肝止痛 外治 :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 ; 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 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 若对外用药过敏者, 应忌用之 26

28 病因病机 : (1) 多由情志不遂, 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气滞蕴结乳络 ; 思虑伤脾,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气滞痰凝瘀血聚形成肿块 (2) 或因冲任失调, 使气血瘀滞, 或阳虚痰湿内结, 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 疼痛 月经不调 特点 : 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 乳痈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肿块大小不等, 形态不一, 边界不清, 质地不硬, 活动度好 乳癖 临床表现 : 发病年龄多在 25~45 岁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 可有刺痛或牵拉痛 疼痛常在月经前加剧, 经后疼痛减轻, 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 痛甚者不可触碰, 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 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 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 有些患者还可伴有乳头疼痛和作痒, 乳痛重者影响工作或生活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 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肿块的质地中等或硬韧, 表面光滑或颗粒状, 活动度好, 大多伴有压痛 肿块的大小不一, 直径一般在 1~2cm 左右, 大者可超过 3cm 肿块的形态常可分为以下数种类型 : (1) 片块型 : 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 圆盘状或长圆型, 数目不一, 质地中等或有韧性, 边界清, 活动度良好 (2) 结节型 : 肿块呈扁平或串珠状结节, 形态不规则, 边界欠清, 质地中等或偏硬, 活动度好 亦可见肿块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 (3) 混合型 : 有结节 条索 片块 砂粒样等多种形态肿块混合存在者 (4) 弥漫型 : 肿块分布超过乳房 3 个象限以上者 治则 : 止痛与消块 27

29 瘿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颈部弥漫性肿大, 边缘不清, 隨喜怒消长, 皮色如常, 质软无压痛, 肿块隨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 伴急躁易怒, 善太息 ; 舌质淡红, 苔薄, 脉沉弦 气瘿 肝郁气滞 颈部弥漫性肿大 - 情志不畅, 肝郁气滞, 肝失调达, 脾失健运, 水湿停留, 聚而为痰, 痰气互凝, 结于颈靥, 边缘不清, 隨喜怒消长 - 气本无形, 怒则气长, 喜则气消, 故肿胀呈弥漫性而边界不清 ; 皮色如常 - 痰为阴邪, 气虽结而未化火, 故皮色如常 ; 质软无压痛, 肿块隨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 症属痰气互结, 无明显血瘀之证 ; 伴急躁易怒, 善太息, 舌淡红 苔薄 脉沉弦 - 肝郁气滞之象 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四海舒郁丸加减 青木香 15g 陈皮 海蛤粉各 6g 海带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 60g 海带 海藻 海蛤粉 海螵蛸 昆布 : 化痰软坚, 消瘿散结 ; 陈皮 青木香 : 疏肝理气 全方理气解郁, 化痰软坚 病因病机 : 外因系平素饮水或食物中含碘不足, 内因为情志不畅, 忧怒无节, 气化失调, 升降障碍, 营运阻塞 此外, 產后肾气亏虚, 外邪乘虚侵入, 亦能引起本病 特点 : 患部肿块柔軟无痛, 可隨喜怒而消长 临床表现 : 女性发病率較男性略高 一般多发生在青春期, 在流行地区亦常见于入学年龄的儿童 初起时无明显不适感, 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 腺体表面較平坦, 质软不痛, 皮色如常, 腺体隨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如肿块进行性增大, 可呈下垂, 自觉沉重感, 可压迫气管 食管 血管 神经等而引起各种症状 治则 : 以疏肝解郁, 化痰軟坚为主 28

30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肉瘿 气滞痰凝 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 不红 不热, 隨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如肿块过大可有呼吸不暢或吞咽不利 ; 苔薄腻, 脉弦滑 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 不红 不热, 隨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 情志不畅, 肝郁气滞,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痰气互凝, 结于颈前 ; 痰气搏结日久则血行失畅, 瘀血内生, 与痰气相凝而生结节 ; 肿块过大可有呼吸不暢或吞咽不利 - 肿块阻滞或压迫气道 ; 苔薄腻 脉弦滑 - 气滞痰凝之象 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逍遙散合海藻玉壶湯加减 逍 : 柴胡 白芍 当归 白术 茯苓 灸甘草 生姜 薄荷 柴胡 薄荷 白芍 当归 : 疏肝行气解郁, 养血和血白术 茯苓 甘草 : 健运脾胃, 实土御木全方理气解郁, 调和气血 海 : 海藻 陈皮 贝母 連翘 昆布 制半夏 青皮 独活 川芎 当归 甘草 海带 海藻 海带 昆布 : 化痰软坚 ; 青皮 陈皮 半夏 贝母 连翘 甘草 : 疏肝理气, 化痰散结 ; 当归 川芎 独活 : 养血活血 全方化痰消坚开郁 气阴两虚 颈部肿块柔韧, 隨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 常伴有急躁易怒 汗出心悸 失眠多梦 消谷善饥 形体消瘦 月经不调 手部震颤等 ; 舌红, 苔薄, 脉弦 颈部肿块柔韧, 隨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 常伴有急躁易怒 - 痰气郁结颈前, 故渐起瘿肿 ; 汗出心悸 失眠多梦 - 火郁伤阴, 心阴亏虚, 心失所养 ; 消谷善饥 形体消瘦 - 阴虚内热 ; 月经不调 - 气阴两虚, 固摄无权, 或热迫血妄行 ; 手部震颤等 - 气阴亏虚, 虚风内动 ; 舌红, 苔薄, 脉弦 - 气阴两虚之象 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湯加减 生 : 人参 3-9g 麦冬 12g 五味子 3-9g 人参 : 补气 ; 麦门冬 : 养阴 ; 五味子 : 敛阴益气 ; 全方益气养阴 海 : 海藻 陈皮 贝母 連翘 昆布 制半夏 青皮 独活 川芎 当归 甘草 海带 海藻 海带 昆布 : 化痰软坚 ; 青皮 陈皮 半夏 贝母 连翘 甘草 : 疏肝理气, 化痰散结 ; 当归 川芎 独活 : 养血活血 全方化痰消坚开郁 29

31 外治 :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外敷 病因病机 : 由于忧思郁怒, 气滞 痰浊 瘀血凝结而成 情志抑郁, 肝失条达, 气滯血瘀 ; 或忧思郁怒, 肝旺侮土, 脾失运化, 痰湿内蕴 气滞 湿痰 瘀血隨经络而行, 留注于结喉, 聚而成形, 乃成肉瘤 肉瘿 特点 : 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 柔韌而圆, 如肉之团, 隨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发展缓慢 好发于青年女性及中年人 临床表现 : 患者年龄多在 岁, 以女性占多数 1. 在结喉正中一侧或双侧有单个肿块, 呈半圆形, 表面光滑, 可隨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按之不痛, 生长缓慢,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有些患者可发生肿物突然增大, 并出现局部疼痛, 是因腺瘤囊内出血所致 可伴有急躁 心悸 易汗 脉数 月经不调 手部震颤等 ; 2. 或出现能食善饥 体重减轻 形体消瘦 神疲乏力 脱发 便溏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 少数患者可发生癌变 治则 : 以理气解郁 化痰软坚为主 30

32 瘤 岩 病名 肉瘤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气郁痰凝 肿块多为单个, 少数为多发, 大小不一, 瘤体柔软如绵, 推之可移动, 皮色不变, 生长缓慢 ; 舌淡, 苔白, 脉滑 肿块多为单个, 少数为多发, 大小不一 - 脾失健运, 湿痰内生, 脾气不行, 痰气郁结, 发而为瘤 ; 瘤体柔软如棉, 推之可移, 皮色不变, 生长缓慢 - 有气郁而无血瘀 ; 舌淡, 苔白, 脉滑 - 气郁痰凝之征 理气健脾化痰散结 化坚二陈丸合十全流气饮加减 化 : 陈皮 半夏各 30g 白茯苓 45g 生甘草 黄连各 10g 白僵蚕 60g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 黄连 - 燥湿清热 泻火解毒 ; 僵蚕 - 化痰散结 全方清热化痰散结 十 : 陈皮 赤苓 乌药 川芎 当归 白芍 香附 甘草 青皮 木香 生姜 大枣 青皮 香附 木香 - 疏肝理气 解郁化滞 ; 白芍 当归 川芎 养血活血 ; 陈皮 乌药 理气化痰健脾赤苓 健脾渗湿生姜 大枣 - 调和脾胃, 以资生化气血 ; 甘草 调和诸药 全方舒肝解郁, 理气健脾 外治 : 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 病因病机 : 脾主肌肉, 又主运化, 思虑过度或饮食劳倦伤脾, 脾失运化, 痰湿内生, 脾气不行, 津液凝聚为痰, 痰气郁结, 发为肉瘤 或郁怒伤肝, 肝失疏泄, 肝克脾土, 肝脾不和, 气机不畅, 瘀血阻滞, 逆于肉理, 乃生肉瘤 特点 : 发于皮里膜外, 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 软似绵, 肿似馒, 皮色不变, 不紧不宽, 如肉之隆起 诊断 : 多见于成年女性, 可发于身体各部, 好发于肩 背 腹 臀及前臂皮下 大小不一, 边界清楚, 皮色不变, 生长缓慢, 触之柔软, 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 推之可移动, 基底较广阔, 一般无疼痛 多发者常见于四肢 胸或腹部, 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 质地较一般肉瘤略硬, 压之有轻度疼痛 治则 : 小的肉瘤可不处理, 瘤体较大者宜手术切除, 可配合中医药治疗 31

33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热疮 肺胃热盛 群集小疱, 灼热刺痒 ; 轻度周身不适, 心烦郁闷, 大便干, 小便黄 ; 舌红, 苔黄, 脉弦数 鼻为肺之窍, 胃经环绕面唇, 风性上行, 故肺胃热盛多发于面 鼻 唇 群集小疱, 皮肤起小水疱 - 外感风温热毒, 阻于肺胃两经, 肺胃热盛, 津液布散失常 ; 灼热刺痒 - 风热毒邪蕴蒸皮肤 ; 轻度周身不适 - 热盛筋脉气机不畅 ; 心烦郁闷 大便干 小便黄 - 热盛扰心, 热伤津液 ; 舌红 苔黄 脉弦数 - 肺胃热盛之象 疏风清热 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辛 : 辛夷 生甘草 煅石膏 知母 栀子 黄芩 枇杷叶 升麻 百合 麦冬竹 : 竹叶 石膏 麦冬 人参 ( 党参 ) 半夏 粳米 甘草 黄芩 栀子 石膏 知母 - 清肺胃之热 ; 竹叶 - 清心除烦 ; 辛夷 升麻 枇杷叶 - 宣肺疏气 清通鼻窍 ; 人参 百合 麦冬 - 益气养阴 清肺生津 ; 半夏 - 降逆止呕 调养胃气 恢复脾运 转输津液 ; 甘草 粳米 - 调养胃气 湿热下注 疱疹发于外阴, 灼热痛痒, 水疱易破糜烂 ; 可伴有发热, 尿赤 尿频 尿痛 ; 苔黄, 脉数 疱疹发于外阴, 灼热痛痒, 水疱易破糜烂 - 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 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 湿热蕴结, 热盛皮腐 ; 尿痛 - 湿热阻滞经络 ; 发热, 尿赤, 尿频, 尿痛 - 湿热下注, 气化不和 ;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 加板蓝根 紫草 玄胡等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各 3g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各 1.5g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清泻肝经实火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 清热利湿 ; 生地 当归 - 滋阴养血 ; 柴胡 - 疏肝泄热, 兼为引经药 ; 生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清肝火 利湿热 苔黄, 脉数 - 湿热之象 板蓝根 紫草 - 清热解毒, 凉血透疹 ; 延胡索 - 活血行气止痛 ; 32

34 阴虚内热 间歇发作, 反复不愈 ; 口干唇燥, 午后微热 ; 舌红, 苔薄, 脉细数 间歇发作, 反复不愈 - 热毒久恋, 耗伤朋液, 致阴虚内热, 阴虚则阴阳失调, 故易为诱因引起发病 ; 口干唇燥 午后微热 舌红 苔薄 脉细数 - 阴虚内热之象 养阴清热 增液汤 加板蓝根 马齿苋 紫草 石斛 生薏苡仁 玄参 莲心 麦冬 细生地 玄参 生地 莲心 - 滋心 肝 肾之阴津 ; 麦冬 滋肺胃之阴津 全方养阴生津 板蓝根 马齿苋 紫草 - 清热解毒, 凉血透疹 ; 石斛 苡仁 滋阴, 清热渗湿 ; 热疮 外治 :(1) 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 用三棱针或一次性 5 号注射针头浅刺放出疱液 (2) 局部外用药以清热 解毒 燥湿 收敛为主 可用紫金锭磨水外搽, 或金黄散蜂蜜调敷, 或青吹散油膏 黄连膏外涂, 每天 2~3 次 病因病机 : 外感风温热毒, 阻于肺胃二经, 蕴蒸皮肤而生 ; 或由肝经湿热下注, 阻于阴部而成疮 ; 或因反复发作, 热邪伤津, 阴虚内热所致 发热 受凉 日晒 月经来潮 妊娠 肠胃功能障碍等常为诱发因素 特点 : 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皮损为成群的水疱, 有的互相融合, 多在 1 周后痊愈, 易于复发 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 如感冒 猩红热 疟疾等 好发于口唇 鼻孔周围 面颊 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临床表现 :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常见于口角 唇缘 鼻孔周围 面颊及外阴等部位 皮损初起为红斑, 灼热而痒, 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 内含透明浆液, 破裂后露出糜烂面, 逐渐干燥, 结痂脱落而愈, 留有轻微色素沉着 病程 1~2 周, 易反复发作 一般无全身不适感 发病前患处皮肤有发紧 烧灼 痒痛感 发于眼部者, 常有刺痒 疼痛 怕冷 发热等风热毒盛的症状 ; 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黏膜者, 可引起颌下或颈部臖核肿痛 ; 发于外阴者, 水疱易糜烂染毒, 可伴有发热 便干 溲赤 尿频 尿痛 苔黄 脉数等湿热下注的症状 ; 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者, 常有咽干 口渴 舌红 脉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治则 : 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要治法 初发以清热解毒治之 ; 反复发作者, 以扶正祛邪并治 33

35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肝经郁热 皮损鲜红, 灼热刺痛, 疱壁紧张 ; 口苦咽干, 心烦易怒, 大便干燥或小便黄 ; 舌质红, 苔薄黄或黄厚, 脉弦滑数 皮肤出现成簇水疱, 呈带状分布, 皮损鲜红, 疱壁紧张 -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肝经火毒炽盛 ; 灼热刺痛 - 气滞湿热郁阻, 阻塞不通, 不通则痛 ; 心烦易怒 - 肝为刚脏, 肝经郁热, 肝胆火盛之象 ; 清泄肝火解毒止痛 龙胆泻肝汤加紫草 板蓝根 玄胡等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各 3g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各 1.5g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清泻肝经实火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 清热利湿 ; 生地 当归 - 滋阴养血 ; 柴胡 - 疏肝泄热, 兼为引经药 ; 生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清肝火 利湿热 蛇串疮 口苦咽干 大便干 小便黄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滑数均为热盛之象 皮损色淡, 疼痛不显, 疱壁松弛 ; 口不渴, 食少腹胀, 大便时溏 ; 舌淡或正常, 苔白或白腻, 脉沉缓或滑 紫草 - 凉血活血透疹 ; 板兰根 - 清热解毒 ; 玄胡 ( 乳香 没药 ): 活血行气止痛 苍术 厚朴 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 滑石 防风 山栀子 木通 肉桂 生甘草, 灯心草 脾虚湿蕴 皮肤出现丘疱疹或水疱, 累累如串珠, 排列成带状, 沿身体一侧分布 - 饮食不节, 脾虚湿蕴, 湿阻气机, 蕴滞肌 肤所至之蛇串疮 ; 皮疹色较淡, 疼痛不显, 疮壁松弛 - 脾虚失运, 湿盛于热所致 ; 食少腹胀, 大便时溏 - 脾虚湿蕴, 湿盛于热所致 ; 口不渴 舌质淡 苔白或白腻 脉沉缓或滑 - 湿盛之象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 厚朴 陈皮 白术 - 健脾除湿, 理气和中 ;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滑石 木通 山栀子 灯心草 - 利水渗湿泄热 ; 防风 - 祛风胜湿止痛 ; 肉桂 - 温中健脾 ; 甘草 解毒和中 全方健脾利湿, 解毒止痛 34

36 柴 : 柴胡 陈皮 川芎 芍药 枳壳 甘草 香附 气滞血瘀 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放射到附近部位, 痛不可忍, 坐卧不安, 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 舌黯, 苔白, 脉弦细 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放射到附近部位, 痛不可忍, 坐卧不安, 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 湿热毒邪虽退, 但气血凝滞未解, 不通则痛 ; 舌质黯 苔白 脉弦细 - 气滞血瘀之象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 枳壳 香附 陈皮 : 疏肝理气 ; 川芎 : 活血行气 ; 芍药 炙甘草 : 柔肝养血, 缓急止痛 全方疏肝理气, 柔肝缓急 桃 : 当归 赤芍 生地 川芎 桃仁 红花 红花 桃仁 破血行瘀, 祛瘀生新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 养血活血凉血 ; 全方养血活血, 通经止痛 蛇串疮 外治 :(1) 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 ; 或外敷玉露膏 ; 或外搽双柏散 三黄洗剂 清凉乳剂 ( 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 ), 每天 3 次 ; 或鲜马齿苋 野菊花叶 玉簪花叶捣烂外敷 (2) 水疱破后, 用黄连膏 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 ; 有坏死者, 用九一丹或海浮散换药 (3) 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 可用三棱针或消毒空针刺破, 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 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病因病机 : 情志内伤, 肝气郁结, 久而化火, 肝经火毒蕴积, 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 ; 或夹湿邪下注, 发于阴部及下肢 ; 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 年老体弱者, 常因血虚肝旺, 湿热毒蕴, 导致气血凝滞, 经络阻塞不通, 以致疼痛剧烈, 病程迁延 总之, 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 后期是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 特点 : 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 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 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皮肤上出现红斑 水疱或丘疱疹, 累累如串珠, 排列成带状, 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 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 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 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 好发春秋季节, 四季皆有 好发于成人, 老年人病情尤重 好发于胸胁部, 故又名缠腰火丹, 亦称为火带疮 蛇丹 蜘蛛疮等 临床表现 : 好发于春秋季节, 以成年患者居多 发病初期, 其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 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 累累如串珠, 聚集一处或数处, 排列成带状, 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 疱液初澄明, 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 或部分破裂, 重者有出血点 血疱或坏死 轻者无皮损, 仅有刺痛感, 或稍潮红, 无典型的水疱 皮损好发于腰肋部 胸部或头面部, 多发于身体一侧, 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 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发于头面部者中, 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 疼痛剧烈, 伴有附近臖核肿痛, 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 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 皮肤灼热刺痛, 伴全身不适 疲乏无力 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 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 有的疼痛发生 1~3 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 皮肤刺痛轻重不等, 儿童疼痛轻微, 年老体弱疼痛剧烈, 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 部分中 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 遗留顽固性神经痛, 常持续数月, 甚至更长时间 病程 2 周左右, 老年人约 3~4 周 治则 : 清热利湿 行气止痛为主要治法 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 ; 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 体虚者, 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35

37 病名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风热血燥 疣目结节如豆, 坚硬粗糙, 大小不一, 高出皮肤, 色黄或红 ; 舌红, 苔薄, 脉弦数 疣目结节如豆, 坚硬粗糙, 大小不一, 高出皮肤, 色黄或红 - 风热之邪搏于肌肤, 或肝虚血燥, 筋气不荣, 肌肤不润 ; 舌红 苔薄 脉弦数 - 风热血燥之象 养血活血清热解毒 治瘊方加板蓝根 夏枯草 熟地黄 何首乌 杜仲 赤芍 白芍 牛膝 桃仁 红花 赤小豆 白术 穿山甲 熟地黄 何首乌 杜仲 白芍 - 滋养肝肾, 滋阴养血 ; 赤芍 桃仁 红花 牛膝 穿山甲 - 活血化瘀 ; 赤小豆 - 清热解毒 ; 白术 - 健脾益气 全方养血活血, 清热解毒 板蓝根, 夏枯草 : 清热解毒, 泻火消肿 疣 疣目 湿热血瘀 疣目结节疏松, 色灰或褐, 大小不一, 高出皮肤 ; 舌黯红, 苔薄, 脉细 疣目结节疏松, 色灰或褐, 大小不一, 高出皮肤 - 湿热之邪侵犯肌肤经络, 血行不畅, 郁久化瘀 ; 舌黯红, 苔薄, 脉细 - 湿热血瘀之象 清化湿热活血化瘀 马齿苋合剂 加薏苡仁 冬瓜仁 马齿苋 紫草 败酱草 大青叶 马齿苋 大青叶 紫草 - 清热解毒, 紫草兼活血 ; 败酱草 - 清热解毒祛瘀 ; 全方清热解毒祛瘀 薏苡仁 冬瓜仁 - 利水渗湿 外治 : 推疣法 : 用于治疗头大蒂小, 明显高出皮面的疣 在疣的根部用棉花棒与皮肤平行或呈 30 0 角, 向前推进, 用力不宜猛 有的疣体仅用此法即可推除, 推除后创面压迫止血 ; 或掺上桃花散少许, 并用纱布盖贴, 胶布固定 鸦胆子散敷贴法 : 先用热水浸洗患部, 用刀刮去表面的角质层, 然后将鸦胆子仁 5 粒捣烂敷贴, 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3 天换药 1 次荸荠或菱蒂摩擦法 : 荸荠削去皮, 用白色果肉摩擦疣体, 每天 3~4 次, 每次摩擦至疣体角质层软化 脱掉 微有痛感及点状出血为止, 一般数天可愈 或取菱蒂长约 3cm, 洗去污垢, 在患部不断涂擦, 每次 2~3 分钟, 每天 6~8 次 临床表现 : 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最初为一个针头大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 呈半球形或多角形, 突出表面, 色灰白或污黄, 表面蓬松枯槁, 状如花蕊, 粗糙而坚硬 以后体积渐次增大, 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 此为原发性损害, 称母瘊 此后由于自身接种, 数目增多, 一般为二三个, 多则十余个至数十个不等, 有时可呈群集状 好发于手背 手指, 也可见于头面部 病程慢性, 有自然消退者 一般无自觉症状, 常因搔抓 碰撞 磨擦破伤而易出血 36

38 风热蕴结 皮疹淡红, 数目较多, 或微痒, 或不痒, 病程短 ; 伴口干不欲饮 ; 舌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或弦 皮疹淡红, 数目较多, 或微痒, 或不痒, 病程短 - 风邪致病多发病突然, 侵犯上部 ; 风热毒蕴, 搏于肌表, 经络不畅, 风盛则痒 ; 伴口干不欲饮 - 风热之邪初犯咽喉, 津液未伤 ; 舌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或弦 - 风热毒蕴之象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马齿苋合剂加木贼草 郁金 浙贝母 板蓝根 马齿苋 紫草 败酱草 大青叶 马齿苋 大青叶 紫草 - 清热解毒, 紫草兼活血 ; 败酱草 - 清热解毒祛瘀 ; 全方清热解毒祛瘀 木贼草 - 疏散风热 ; 郁金 - 活血凉血 ; 浙贝母 - 散结消肿 疣 扁瘊 热瘀互结 病程较长, 皮疹较硬, 大小不一, 其色黄褐或黯红, 不痒不痛 ; 舌红或黯红, 苔薄白, 脉沉弦 病程较长, 皮疹较硬, 大小不一, 其色黄褐或黯红, 不痒不痛 - 热邪蕴结肌肤, 经络不畅, 气滞血瘀 ; 舌红或黯红, 苔薄白, 脉沉弦 - 热蕴络瘀之象 活血化瘀清热散结 桃红四物汤加生黄芪 板蓝根 紫草 马齿苋 浙贝母 薏苡仁 当归 赤芍 生地 川芎 桃仁 红花 红花 桃仁 破血行瘀, 祛瘀生新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 养血活血凉血 ; 全方活血化瘀 生黄芪 - 益气固表, 托毒生肌 ; 马齿苋 紫草, 板蓝根 - 清热凉血 解毒活血 ; 浙贝母 薏苡仁 - 散结消肿, 清热排脓 外治 : 洗涤法 : 用内服方的第二煎汁外洗, 以海螵蛸蘸药汁轻轻擦洗疣体使之微红为度 每天 2~3 次涂法 : 用鸦胆子仁油外涂患处, 每天 1 次 用于治疗散在扁瘊, 防止正常皮肤受损 临床表现 : 多发于青年男女, 故又称青年扁平疣 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 针头 米粒到黄豆大小, 呈淡红色 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 数目很多, 散在分布, 或簇集成群, 有的互相融合, 常因搔抓沿表皮剥蚀处发生而形成一串新的损害 好发于颜面部和手臂 一般无自觉症状, 偶有瘙痒感, 有时可自行消退, 但也可复发 病因病机 : 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 ; 或怒动肝火, 肝旺血燥, 筋气不荣, 肌肤不润所致 跖疣多由局部气血凝滞而成, 外伤 摩擦常为其诱因 特点 : 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 发于手背 手指 头皮等处者, 称千日疮 疣目 枯筋箭或瘊子 ; 发于颜面 手背 前臂等处者, 称扁瘊 ; 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 称鼠乳 ; 发于足跖部者, 称跖疣 ; 发于颈周围及眼睑部位, 呈细软丝状突起者, 称丝状疣或线瘊 疣目 ( 西医 : 寻常疣 ) - 坚硬粗糙 表面蓬松 扁瘊 ( 西 : 扁平疣 )- 扁平 鼠疣 - 发于躯干和面部 中有脐凹 半球 传染 跖疣 ( 西 : 掌跖疣 ) 中央稍凹外周黄色高起角质环 足底或手掌 / 跖指间 丝状疣 - 丝状 37

39 病名 癣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风湿毒聚 肥疮 鹅掌风 脚湿气 症见皮损泛发, 蔓延浸淫, 或大部分头皮毛发受累, 黄痂堆积, 毛发脱而头秃 ; 或手如鹅掌, 皮肤粗糙, 或皮下水疱 ; 或趾丫糜烂 浸渍剧痒 ; 苔薄白, 脉濡 皮损泛发, 蔓延浸淫, 或大部分头皮毛发受累, 黄痂堆积, 毛发脱而头秃 - 风湿毒邪, 蕴结于腠理, 浸于肌肤, 上攻头皮, 毛发则发为肥疮 ; 风湿之邪, 聚集于手掌部则发为鹅掌风, 故手如鹅掌, 皮肤粗糙, 或皮下水疱 ; 感染湿毒邪气, 下注于趾丫则发为脚湿气, 故趾丫糜烂 浸渍剧痒 ; 苔薄白, 脉濡 - 风湿毒邪之象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消风散加地肤子 白鲜皮 威灵仙, 或苦参汤加白鲜皮 威灵仙 消 : 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苍术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 知母 石膏 生甘草 木通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 疏风散邪, 透解郁滞肌肤的风毒之邪而止痒 ; 苍术 - 祛风燥湿 ; 苦参 - 清热燥湿 杀虫 ; 木通 - 渗利湿热 ; 石膏 知母 - 清热泻火 ; 生地 当归 胡麻仁 养血护阴 ; 生甘草 解毒和中, 调和诸药 全方疏风养血, 清热除湿, 杀虫止痒 地肤子 - 清热利湿止痒 ; 白鲜皮 - 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络 苦 : 苦参 60g 蛇床子 30g 白芷 15g 银花 30g 菊花 60g 黄柏 15g 地肤子 15g 大菖蒲 9g 苦参 银花 菊花 黄柏 - 清热解毒, 祛湿消肿 ; 苦参 蛇床子 地肤子 - 祛风杀虫止痒 ; 菖蒲 杀诸虫, 治恶疮疥瘙 ; 白芷 : 生肌消肿 全方清热解毒, 祛风除湿, 杀虫止痒 白鲜皮 - 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络止痛 38

40 萆 : 萆薢 苡仁 黄柏 赤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通草 癣 湿热下注 脚湿气伴抓破染毒, 症见足丫糜烂, 渗流臭水或化脓, 肿连足背, 或见红丝上窜, 胯下臖核肿痛 ; 甚或形寒高热 ;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脚湿气 - 肝胆湿热下注, 蕴于肌肤, 淫于足部 ; 足丫糜烂, 渗流臭水或化脓, 肿连足背 - 湿热生虫, 毒邪下注, 热盛皮腐 ; 或见红丝上窜, 胯下臖核不通则肿痛 - 湿热阻滞经络 ; 形寒高热 - 湿热之邪严重者, 正邪交争 ;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 湿热之象 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湿重于热 : 萆薢渗湿汤 湿热兼瘀 : 五神汤 湿热并重 : 龙胆泻肝汤 萆 : 黄柏 赤苓 泽泻 苡仁 滑石 通草 - 清热利水渗湿 ; 萆薢 - 利湿化浊 ; 丹皮 凉血散瘀 全方清热利湿化浊 五 : 茯苓 银花 牛膝 车前子 紫花地丁 车前子 茯苓 - 清热利湿 ; 银花 紫花地丁 - 清热解毒 ; 牛膝 - 引药下行, 兼活血行血 全方清热利湿解毒 龙 :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各 3g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各 1.5g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清泻肝经实火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 清热利湿 ; 生地 当归 - 滋阴养血 ; 柴胡 - 疏肝泄热, 兼为引经药 ; 生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清肝火 利湿热 病因病机 : 皮肤浅部癣之病因总由生活 起居不慎, 感染真菌, 复因风 湿 热邪外袭, 郁于腠理, 淫于皮肤所致 病发于头皮 毛发, 则发为白秃疮 肥疮 ; 病发于趾丫, 则发为脚湿气 ; 发于手掌部, 则为鹅掌风 ; 发于体表 股阴间, 则为紫白癜风 圆癣 阴癣等 如表现为发落起疹, 瘙痒脱屑者, 多为风热盛所致 ; 若见渗流滋水, 瘙痒结痂者, 多为湿热盛引起 ; 若见皮肤肥厚 燥裂 瘙痒者, 多由郁热化燥, 气血不和, 肤失营养所致 特点 : 发生在表皮 毛发 指 ( 趾 ) 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 癣都具有传染性 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特征 治则 : 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疗 39

41 临床表现 : 多见于学龄儿童, 男性多于女性 皮损特征是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 病损区毛发干枯无泽, 常在距头皮 0.3~0.8cm 处折断而呈参差不齐 头发易于拔落且不疼痛, 病发根部包绕有白色鳞屑形成的菌鞘 自觉瘙痒 发病部位以头顶 枕部居多, 但发缘处一般不被累及 青春期可自愈, 秃发也能再生, 不遗留疤痕 白秃疮 肥疮 外治 : 采用拔发疗法 其方法为剪发后每天以 0.5% 明矾水或热肥皂水洗头, 然后在病灶处敷药 ( 敷药宜厚 ), 可用 5% 硫黄软膏或雄黄膏, 用薄膜盖上, 包扎或戴帽固定 每天如上法换药 1 次 敷药 1 周病发比较松动时, 即用镊子将病发连根拔除 ( 争取在 3 天内拔完 ) 拔发后继续薄涂原用药膏, 每天 1 次, 连续 2~3 周 临床表现 : 头癣最常见的一种, 俗称 黄癞, 多见于农村, 好发于儿童 皮损多从头顶部开始, 渐及四周, 可累及全头部 初起红色丘疹, 或有脓疱, 干后结痂蜡黄色 有黄癣痂堆积, 癣痂呈蜡黄色, 肥厚, 富粘性, 边缘翘起, 中心微凹, 上有毛发贯穿, 质脆易粉碎, 有特殊的鼠尿臭 除去黄癣痂, 其下为鲜红湿润的糜烂面, 病变部位可相互融合, 形成大片黄痂 病变区头发干燥, 失去光泽 久之毛囊被破坏而成永久性脱发 当病变痊愈后, 则在头皮留下广泛 光滑的萎缩性疤痕 病变四周约 1cm 左右头皮不易受损 癣 多由儿童期染病, 延至成年始趋向愈, 甚至终生不愈 少数糜烂化脓, 常致附近出现臖核肿痛外治 : 同白秃疮 临床表现 : 以成年人多见, 男女老幼均可染病 多数为单侧发病, 也可波及双手 夏天起水疱病情加重, 冬天则枯裂疼痛明显 初起为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 水疱, 水疱多透明如晶, 散在或簇集 瘙痒难忍 水疱破后干涸, 叠起白屑, 中心向愈, 四周继发疱疹, 并可延及手背 腕部 若反复发作后, 至手掌皮肤肥厚, 枯槁干裂, 疼痛, 屈伸不利, 宛如鹅掌 损害若侵及指甲, 可使甲板被蛀蚀变形, 甲板增厚或萎缩翘起, 色灰白而成灰指甲 ( 甲癣 ) 鹅掌风病程为慢性, 反复发作 鹅掌风 外治 : 水疱型 : 可选用 1 号癣药水 2 号癣药水 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 二矾汤熏洗 ; 鹅掌风浸泡方或藿黄浸剂 ( 藿香 30g 黄精 大黄 皂矾各 12g, 醋 1kg) 浸泡 糜烂型 : 可选 1:1500 高猛酸钾溶液 3% 硼酸溶液 二矾汤或半边莲 60g 煎汤待温, 浸泡 15 分钟, 次以皮脂膏或雄黄膏外搽脱屑型 : 可选用以上软膏外搽, 浸泡剂浸泡 如角化增厚较剧, 可选以 10% 水杨酸软膏厚涂, 外用油纸包扎, 每晚 1 次, 使其角质剥落, 然后再用抗真菌药物, 也可用市售治癣中成药 40

42 临床表现 : 脚丫糜烂瘙痒而有特殊臭味 若皮损处感染邪毒, 足趾焮红肿痛, 起疱糜烂渗液而臭者称 臭田螺, 多发于成年人 儿童少见 夏秋病重, 多起水疱, 糜烂 ; 冬春病减, 多干燥裂口 主要发生在趾缝, 也见于足底 以皮下水疱, 趾间浸渍糜烂, 渗流滋水, 角化过度, 脱屑, 瘙痒等为特征 分为 : 脚湿气 水疱型 : 多发于足弓及趾的两侧, 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 瘙痒, 疱壁厚, 内容物清澈, 不易破裂 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 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 糜烂型 : 发生于趾缝间, 尤以 3 4 趾间多见 表现为趾间潮湿, 皮肤浸渍发白 如将白皮除去后, 基底呈鲜红色 剧烈瘙痒, 往往搓至皮烂疼痛 渗流血水方止 此型易并发感染 脱屑型 : 多发生于趾间 足跟两侧及足底 表现为角化过度, 干燥, 粗糙, 脱屑, 皲裂 常由水疱型发展而来, 且老年患者居多水疱型和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 致小腿丹毒 红丝疔或足丫化脓, 局部红肿, 趾间糜烂, 渗流腥臭滋水, 胯下臖核肿痛, 并可出现形寒发热 头痛骨楚等全身症状 外治 : 同鹅掌风 癣 圆癣 临床表现 : 皮损多呈钱币状 圆形, 故名圆癣, 亦称铜钱癣 发于股胯 外阴等处者, 称阴癣 ( 股癣 ) 以青壮年男性多见, 多发于夏季, 好发于面部 颈部 躯干及四肢近端 初起为丘疹或水疱, 逐渐形成边界清楚的钱币形红斑, 其上覆盖细薄鳞屑 病灶中央皮疹消退, 呈自愈倾向, 但向四周蔓延, 有丘疹 水疱 脓疱 结痂等损害 圆癣的皮损特征为环形或多环形 边界清楚 中心消退 外围扩张的斑块 斑块一般为钱币大或更大, 多发时可相互融合形成连环形 若发于腰间, 常沿扎裤带处皮肤多汗潮湿处传播, 形成带形损害 阴癣发于胯间与阴部相连的皱褶处, 向下可蔓延到阴囊, 向后至臀间沟, 向上可蔓延至下腹部 由于患部多汗潮湿, 易受摩擦, 故瘙痒明显, 发展较快, 皮肤损害基本同圆癣 自觉瘙痒, 搔抓日久皮肤可呈苔癣样变, 病情多在夏季发作或扩大, 入冬痊愈或减轻 外治 : 可选用 1 号癣药水 2 号癣药水 复方土槿皮酊等外搽 ; 阴癣由于患部皮肤薄嫩, 不宜选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 若皮损有糜烂痒痛者, 宜选用青黛膏外涂 紫白癜风 临床表现 : 常发于多汗体质青年, 可在家庭中互相传染 皮损好发于颈项 躯干, 尤其是多汗部位以及四肢近心端, 为大小不一 边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 色淡褐 灰褐至深褐色, 或轻度色素减退, 或附少许糠秕状细鳞屑, 常融合成片 有轻微痒感, 常夏发冬愈, 复发率高 外治 : 用密陀僧散, 用茄子片蘸药涂搽患处, 或用 2 号癣药水, 或 1% 土槿皮酊外搽, 每天 2~3 次 治愈后, 继续用药 1~2 周, 以防复发 41

43 龙 :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各 3g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各 1.5g 湿疮 湿热蕴肤 脾虚湿蕴 发病快, 病程短, 皮损潮红, 有丘疱疹, 灼热瘙痒无休, 抓破渗液流脂水 ; 伴心烦口渴, 身热不扬, 大便干, 小便短赤 ; 色红, 苔薄白或黄, 脉滑或数 发病快, 病程短, 皮损潮红, 有丘疱疹, 灼热瘙痒无休, 抓破渗液流脂水 - 湿热壅阻肌肤, 与气血相搏, 热邪熏蒸外发故皮肤灼热潮红, 水湿外泛故见丘疹, 热邪较重故发病急 ; 身热不扬 - 湿遏热伏, 郁蒸于内 ; 伴心烦口渴, 大便干, 小便短赤 - 热上扰心神, 热伤津液 色红, 苔薄白或黄, 脉滑或数 - 湿热之征 发病较缓, 皮损潮红, 有丘疹, 瘙痒, 抓后糜烂渗出, 可见鳞屑 ; 伴纳少, 腹胀, 便溏, 易疲乏 ; 舌淡胖, 苔白腻, 脉濡缓 发病较缓, 皮损潮红, 瘙痒, 抓后糜烂渗出, 可见鳞屑 - 饮食不节伤脾, 脾虚生湿, 湿热内生, 蕴积肌肤, 湿邪重故抓后糜烂渗出 ; 兼感风邪风热互结则见瘙痒鳞屑 ; 纳少, 腹胀, 便溏 - 脾虚湿阻中焦 ; 易神疲 - 脾虚健运, 气血生化失司, 形神失养 ; 舌淡胖 苔白或腻 脉弦缓 - 脾虚湿蕴之象 清热利湿止痒 健脾利湿止痒 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加减 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 地肤子 白鲜皮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泻火清热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 清热利湿 ; 生地 当归 - 滋阴养血 ; 柴胡 - 疏肝泄热, 兼为引经药 ; 生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清热利湿 萆 : 萆薢 苡仁 黄柏 赤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通草 黄柏 赤苓 泽泻 苡仁 滑石 通草 - 清热利水渗湿 ; 萆薢 - 利湿化浊 ; 丹皮 凉血散瘀 全方清热利湿化浊 除 : 苍术 厚朴 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 滑石 防风 山栀子 木通 肉桂 生甘草, 灯心草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 燥湿和中 ;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 - 健脾利水 ; 滑石 山栀子 - 清热利湿 ; 木通 灯心草 - 利水通淋, 清心降火 ; 防风 -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 肉桂 - 温经通脉止痛, 引火归源 参 : 白扁豆 人参 ( 或党参 ) 白术 白茯苓 炙甘草 山药 莲子肉 桔梗 薏苡仁 砂仁 人参 白术 山药 莲子肉 白扁豆 甘草 - 益气健脾茯苓 薏苡仁 桔梗 利湿祛痰健脾 ; 砂仁 - 化湿行气 42

44 全方补气健脾利湿 脾虚湿蕴 紫荆皮 : 破瘀活血通经, 消痈解毒 ; 地肤子 : 清热利湿止痒 ; 白鲜皮 : 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当 :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芪 甘草 白蒺藜 荆芥 防风 何首乌 湿疮 血虚风燥 病程久, 反复发作, 皮损色暗或色素沉重, 或皮损粗糙肥厚, 剧痒难忍, 遇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 ; 伴有口干不欲饮, 纳差, 腹胀 ; 舌淡, 苔白, 脉弦细 病程久, 反复发作, 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 或皮损粗糙肥厚, 剧痒难忍, 遇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 - 久病耗伤阴血, 或脾虚生化之源不足, 致血虚生风化燥, 肌肤失养 ; 口干不欲饮 - 阴血不足 ; 纳差, 腹胀 - 脾虚 ; 舌淡 苔白 脉细弦 - 血虚风燥之象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 鸡血藤 乌梢蛇 当归 生地 白芍 何首乌 黄芪 益气养血润燥 ; 川芎 : 活血祛风 ; 白蒺藜 防风 荆芥 祛风止痒 ; 甘草 :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养血润燥, 祛风止痒 四 : 生地 当归 荆芥 防风 赤芍 川芎 白藓皮 蝉蜕 薄荷 独活 柴胡 红枣 生地 赤芍 清热凉血滋阴 ; 当归 川芎 养血活血合营 ; 荆芥 防风 独活 祛风胜湿行于表 ; 白鲜皮 蝉蜕 薄荷 疏风透疹而止痒 ; 柴胡 和解清热 解郁散风 ; 红枣 调和营血以助消风 全方养血祛风 丹参 : 活血祛瘀止痛, 凉血消肿 ; 鸡血藤 : 行血补血, 舒筋通络 ; 乌梢蛇 : 祛风, 通络, 止痒 43

45 病因病机 : 由于禀赋不耐, 饮食失节, 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 脾胃受损, 失其健运, 湿热内生, 又兼外受风邪, 内外两邪相搏, 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 急性者以湿热为主 ; 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 ; 慢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 血虚风燥, 乃致肌肤甲错 发于小腿者则常由筋脉弛缓 青筋暴露, 气血运行不畅, 湿热蕴阻, 肤失濡养所致 特点 : 一种过敏性炎症皮肤病 皮损对称分布, 多形损害, 剧烈瘙痒, 有湿润倾向, 反复发作, 易成慢性等 湿疮 临床表现 :(1) 急性湿疮 : 起病较快, 皮损常为对称性 原发性和多形性 ( 常有红斑 潮红 丘疹 丘疱疹 水疱 脓疱 流滋 结痂并存 ) 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亦可泛发全身, 但常发于头面 耳后 手足 阴囊 外阴 肛门等, 多呈对称分布 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 无明显边界 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 丘疱疹 基底潮红, 由于搔抓, 丘疹 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流滋 糜烂及结痂, 皮损中心较重 外周有散在丘疹 红斑 丘疱疹, 故边界不清 如不转化为慢性,1~2 个月脱去痂皮而愈 自觉瘙痒剧烈, 搔抓 肥皂热水烫洗 饮酒 食辛辣发物均可使皮损加重, 瘙痒加剧, 重者影响睡眠 搔抓染毒多致糜烂 渗液 化脓, 并可发疖 臖核肿大等 (2) 亚急性湿疮 : 病程迁延所致 亦可初发即呈亚急性湿疮 皮损较急性湿疮轻, 以丘疹 结痂 鳞屑为主, 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自觉剧烈瘙痒, 夜间尤甚 (3) 慢性湿疮 : 常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疮处理不当, 长期不愈, 或反复发作而成 部分病人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湿疮的症状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 如小腿 手足 肘窝 膝窝 外阴 肛门等处 皮损表面常附有鳞屑, 伴抓痕 血痂 色素沉重, 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 抓破后有少量流滋 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 常易出现皲裂, 自觉疼痛, 影响活动 患者自觉瘙痒, 呈阵发性 夜间或精神紧张 饮酒 食辛辣发物时瘙痒加剧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治则 : 清热利湿止痒为主要治法 急性者以清热利湿为主 ; 慢性者以养血润肤为主 44

46 病名 接触性皮炎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风热蕴肤 湿热毒蕴 起病较急, 好发于头面部, 皮损色红, 肿胀轻, 其上为红斑或丘疹, 自觉瘙痒, 灼热 ; 心烦, 口干, 小便微黄 ; 舌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起病较急, 好发于头面部 - 风邪易袭阳位, 热邪燔灼趋上, 故起病急 好发于头面部 ; 皮损色红, 肿胀轻, 其上为红斑或丘疹, 自觉瘙痒, 灼热 - 风热蕴结于肌肤 ; 心烦 - 热扰心神 ; 口干, 小便色黄 - 热邪伤津 ; 舌红 苔薄黄 脉浮数 - 风热之象 起病急骤, 皮损面积较广泛, 其色鲜红肿胀, 上有水疱或大疱, 水疱破后则糜烂渗液, 自觉灼热瘙痒 ; 伴发热 口渴 大便干, 小便短黄 ; 舌红, 苔黄, 脉弦滑数 起病急骤, 皮损面积较广泛, 其色鲜红肿胀, 上有水疱或大疱, 水疱破后则糜烂渗液 毒邪外侵, 蕴阻肌肤, 郁而化热生湿, 与气血相搏, 故皮肤红肿起疱, 疱破则糜烂渗液 ; 自觉灼热瘙痒 热邪燎灼肌肤 ; 发热 湿热内扰, 正邪相争 ; 口渴 大便干, 小便短黄 - 热毒之邪灼伤津液 ; 舌红, 苔黄, 脉弦滑数 - 热毒蕴肤之征 疏风清热止痒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消风散加紫荆皮 ( 花 ) 僵蚕 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 消 : 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苍术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 知母 石膏 生甘草 木通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 疏风散邪, 透解郁滞肌肤的风毒之邪而止痒 ; 苍术 - 祛风燥湿 ; 苦参 - 清热燥湿 ; 木通 - 渗利湿热 ; 石膏 知母 - 清热泻火 ; 生地 当归 胡麻仁 养血护阴 ; 生甘草 解毒和中, 调和诸药 全方疏风清热, 除湿止痒 紫荆皮 : 破瘀活血通经, 消痈解毒 ; 僵蚕 : 祛风止痒, 散风热 龙 :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泻火清热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 清热利湿 ; 生地 当归 - 滋阴养血 ; 柴胡 - 疏肝泄热, 兼为引经药 ; 生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清热利湿 化 : 升麻 石膏 连翘 牛蒡子 人中黄 黄连 知母 玄参 升麻 连翘 牛蒡子 - 散风解毒化斑 ; 石膏 知母 黄莲 玄参 人中黄 - 清泄胃家实热 全方清热解毒, 消风散肿 45

47 当 :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白蒺藜 防风 荆芥穗 何首乌 黄芪 甘草 病程长, 病情反复发作, 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 或呈苔藓样变, 瘙痒剧烈, 有抓痕及结痂 ; 舌淡红, 苔薄, 脉弦细 当归 生地 白芍 何首乌 黄芪 益气养血润燥 ; 川芎 : 活血祛风 ; 白蒺藜 防风 荆芥 祛风止痒 ; 甘草 :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养血润燥, 祛风止痒 接触性皮炎 血虚风燥 病程长, 病情反复发作, 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 或呈苔藓样变, 瘙痒剧烈, 有抓痕及结痂 毒热反复侵袭, 耗伤阴血, 皮肤失养 ; 舌淡红 苔薄 脉细数 - 血虚风燥之象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 消 : 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苍术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 知母 石膏 生甘草 木通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 疏风散邪, 透解郁滞肌肤的风毒之邪而止痒 ; 苍术 - 祛风燥湿 ; 苦参 - 清热燥湿 ; 木通 - 渗利湿热 ; 石膏 知母 - 清热泻火 ; 生地 当归 胡麻仁 养血护阴 ; 生甘草 解毒和中, 调和诸药 全方疏风养血, 清热止痒 病因病机 : 禀赋不耐, 皮肤腠理不密, 接触某些物质, 例如漆 药物 塑料 橡胶制品 染料和某些植物的花粉 叶 茎等, 使毒邪侵入皮肤, 蕴郁化热, 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 特点 : 因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所引起的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 临床表现 :(1) 发生前有明显的接触史, 均有一定的潜伏期, 第一次在 4~5 天以上, 再次接触发病时间缩短, 多数在数小时或 1 天左右 但强酸 强碱等强烈的刺激物, 可立即发生皮损而无潜伏期 (2) 一般急性发病, 常见于暴露部位, 如面 颈 四肢 皮损的形态 范围 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种类 性质 浓度 接触时间的久暂 接触部位和面积大小以及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 (3) 皮损边界清楚, 多局限于接触部位, 形态与接触物大抵一致 皮疹一般为红斑, 肿胀 丘疹 水疱或大疱 糜烂 渗出等 46

48 接触性皮炎 (4) 一个时期内以某一种皮损为主 (5) 若为强酸 强碱或其他强烈化学物质接触, 常可引起坏死或溃疡, 若发生在组织疏松部位, 如眼睑 包皮 阴囊处则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水肿, 皮肤光亮, 表面纹理消失, 无明确边缘 若患者反应强烈, 则皮疹不仅局限于接触部位, 还可播散到其他部位, 甚至泛发全身 (6) 自觉瘙痒, 烧灼感, 重者疼痛 少数患者伴有怕冷 发热 头痛 恶心等全身症状 治则 : 以清热祛湿止痒为主要治法 47

49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皮疹为红斑 丘疹 风团 水疱 甚则糜烂渗液, 表皮剥脱 ; 伴灼热剧痒, 口干, 大便燥结, 小便黄赤, 或有发热 ; 舌红, 苔薄白或黄, 脉滑或数 萆薢 苡仁 黄柏 赤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通草 药毒 湿毒蕴肤 皮肤上出现红斑 水疱, 甚则糜烂渗液, 表皮剥脱, 剧痒 - 湿热毒邪蕴蒸肌肤 ; 烦躁, 或有发热 - 湿热毒邪内扰 ; 口干, 大便燥结, 小便黄赤 - 热毒之邪灼伤津液 ; 舌红 苔薄白或黄 脉滑或数 - 湿毒蕴肤之象 皮疹鲜红或紫红, 甚则为紫斑 血疱, 灼热痒痛 ; 伴高热, 神志不清, 口唇焦燥, 口渴不欲饮,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 舌红绛, 苔少或镜面舌, 脉洪数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萆薢渗湿汤加减 萆 : 黄柏 赤苓 泽泻 苡仁 滑石 通草 - 清热利水渗湿, 黄柏兼解毒疗疮 ; 萆薢 - 利湿化浊 ; 丹皮 凉血散瘀 全方清热利湿, 化浊解毒 犀角 ( 磨粉冲服 ) 生地 玄参 竹叶心 银花 连翘 黄连 丹参 麦冬 热毒入营 皮损鲜红或紫红, 甚则紫斑血疱 - 热毒炽盛, 内入营血, 外伤肌肤 ; 高热, 神志不清 - 热毒炽盛, 气血两燔, 上扰心神 ; 口渴不欲饮, 大便干, 小便短赤 - 热毒之邪伤阴耗血, 灼伤阴液 ; 舌绛 苔少或镜面舌 脉洪数 - 热毒入营之象 清热凉血解毒护阴 清营汤加减 犀角 清热凉血 ; 生地 玄参 麦冬 养阴生津清热 ; 竹叶 银花 连翘 黄连 清热解毒, 透热转气 ; 丹参 活血调经, 凉血止痛 全方清营解毒, 泄热养阴 48

50 增 : 玄参 莲心 麦冬 细生地 气阴两虚 严重药疹后期大片脱屑 ; 伴低热, 神疲乏力, 气短, 口干欲饮 ; 舌红, 少苔, 脉细数 皮损消退, 大片脱屑, 伴低热 - 病久耗伤阴液, 气无所生, 致脾胃虚弱, 气阴两伤 ; 神疲乏力, 气短 - 气虚之征 ; 口干欲饮, 大便干, 尿黄 - 阴虚内热, 灼伤津液 ; 舌红 少苔 脉细数 - 气阴两虚之象 益气养阴清热 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增 : 玄参 生地 莲心 - 滋心 肝 肾之阴津 ; 麦冬 滋肺胃之阴津 全方养阴生津 益 : 沙参 麦冬 细生地 玉竹 冰糖 生地 麦冬 - 养阴清热, 生津润燥 ; 北沙参 玉竹 - 养阴生津 ; 冰糖 益气和胃 全方养胃益阴 外治 :(1) 皮损潮红无渗出者, 用马齿苋或大青叶煎汤外洗, 或炉甘石洗剂外涂 (2) 皮损潮红肿胀 糜烂渗出者, 用马齿苋或黄柏煎汤冷湿敷, 青黛散麻油调敷 皮损脱屑干燥, 用麻油或甘草油外擦 ; 皮损结痂, 用棉签蘸麻油或甘草油揩痂皮 病因病机 : 禀赋不耐, 邪毒侵犯所致 风热之邪侵袭腠理, 入里化热, 热入营血, 血热妄行, 溢于肌肤 ; 或禀血热之体, 受药毒侵扰, 火毒炽盛, 燔灼营血, 外发皮肤, 内攻脏腑 ; 或禀湿热之体, 受药毒侵扰, 体内湿热蕴蒸, 郁于肌肤 ; 病久药毒灼伤津液, 气阴两伤, 肌肤失养 久病阴液耗竭, 阳无所附, 浮越于外, 病重而危殆 特点 : 药物通过口服 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 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急性炎症炎症反应 发病前有用药史, 并有一定的潜伏期, 常突然发病, 皮损形态多样, 颜色鲜艳, 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临床表现 :(1) 发病前有用药史 (2) 有一定的潜伏期, 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 5~20 天内, 重复用药常在 24 小时内发生, 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3) 突然发病, 自觉灼热瘙痒, 重者伴有发热 倦怠 纳差 大便干燥 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4) 皮损形态多样, 颜色鲜艳, 分布为全身性, 对称性, 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常见类型 : 1 荨麻疹样型 ( 色泽更红艳的荨麻疹 ) 2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 ( 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斑丘疹, 中央常有水疱 ) 3 多形红斑样型 ( 黄豆大小的红斑, 中心有水疱 ) 4 固定红斑型 ( 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 鲜红或紫红 ) 5 剥脱性皮炎型 ( 大量脱屑, 重者毛发指甲亦脱落 ) 6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 热毒入营证, 尼氏征阳性, 神昏谵语, 昏迷, 大片紫斑 / 或鲜红色斑片 ),7 湿疹皮炎样型 ( 对称性湿疹样损害的皮疹, 自觉瘙痒剧烈 ) 治则 : 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49

51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消 : 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苍术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 知母 石膏 生甘草 木通 风瘙痒 风热血热 皮肤瘙痒剧烈, 遇热更甚, 皮肤抓破后有血痂 ; 伴心烦, 口渴, 小便色黄, 大便干燥 ;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 皮肤瘙痒剧烈, 遇热痒甚, 皮肤抓破后有血痂 - 风热外袭, 或血热生风, 风盛阻于肌肤 ; 心烦 - 热扰心神 ; 口干 - 热邪伤津, 津不上承 ; 大便于结, 小便色黄 - 肠道津亏及热移小肠 ; 舌淡红 苔薄黄 脉浮数 - 风热之象 疏风清热凉血止痒 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 疏风散邪, 透解郁滞肌肤的风毒之邪而止痒 ; 苍术 - 祛风燥湿 ; 苦参 - 清热燥湿 ; 木通 - 渗利湿热 ; 石膏 知母 - 清热泻火 ; 生地 当归 胡麻仁 养血护阴 ; 生甘草 解毒和中, 调和诸药 全方疏风养血, 清热止痒 四 : 熟地 归身 白芍 川芎 熟地 归身 滋阴养血, 调补肝肾 ; 川芎 归身 行气活血 ; 白芍 养血柔肝 瘙痒不止, 抓破后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 ; 伴口干口苦, 胸胁闷胀, 纳谷不香, 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或弦数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各 3g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各 1.5g 湿热内蕴 瘙痒不止, 抓破后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 - 湿熱內生, 化熱生風, 內不得疏泄, 外不得透達, 郁於皮肤腠理而发 ; 口干口苦, 胸胁悶脹 湿热郁滞气机, 上犯於口, 津液无法上承 ; 纳谷不香 湿热熏蒸於胃脘 ; 小便黃赤, 大便秘結 湿热之邪下侵膀胱, 阻滞肠道 ; 舌质紅, 苔黃膩, 脈滑數或弦數 湿热內藴之征 清热利湿止痒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清热泻火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 清热利湿 ; 生地 当归 - 滋阴养血 ; 柴胡 - 疏肝泄热, 兼为引经药 ; 生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清热利湿 50

52 一般以老年人多见, 病程较久, 皮肤干燥, 抓破后可有少量脱屑, 血痕累累 ; 如情绪波动, 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 ; 伴头晕眼花, 失眠多梦 ; 舌红, 苔薄, 脉细数或弦数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白蒺藜 防风 荆芥穗 何首乌 黄芪 甘草 血虚肝旺 一般以老年人多見, 病程較久, 皮肤干燥, 抓破後可有少量脫屑, 血痕累累 气血亏虚, 血虛易生风, 肌肤失养, 而致本病 ; 如情绪波动, 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 - 肝郁化火, 肝愈旺病愈重 ; 伴頭暈眼花, 失眠多梦 - 血虚肝旺 ; 舌紅, 苔薄, 脉细数或弦数 - 血虛肝旺之征 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 生地 白芍 何首乌 黄芪 益气养血润燥 ; 川芎 : 活血祛风 ; 白蒺藜 防风 荆芥 祛风止痒 ; 甘草 :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养血润燥, 祛风止痒 风瘙痒 外治 :(1) 全身皮肤瘙痒者, 可选用百部酊外搽 (2) 皮损有湿疹样变者, 用三黄洗剂外搽, 每日 3~4 次 (3) 各型瘙痒症, 可用药浴或熏洗 熏蒸疗法以及矿泉浴等 (4) 皮肤干燥发痒者, 可外用黄连膏等各种润肤膏薄搽 病因病机 : 禀赋不耐, 血热内蕴, 外感之邪侵袭, 则易血热生风, 因而致痒 ; 久病体弱, 气血亏虚, 风邪乘虚外袭, 血虚易生风, 肌肤失养, 而致本病 ;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油腻 酒类, 损伤脾胃, 湿热内生, 化热生风, 内不得疏泄, 外不得透达, 郁于皮肤腠理而发 特点 : 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 亦称痒风 皮肤阵发性瘙痒, 搔抓后常出现抓痕 血痂 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 临床上有局限性 泛发性两种 局限性者以阴部 肛门周围最为多见, 泛发性者可泛发全身 临床表现 : 好发于老年及青壮年, 多见于冬季, 少数也有夏季发作者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瘙痒, 尤以夜间为重 饮酒之后 情绪变化 被褥温暖及搔抓摩擦可使瘙痒发作或加重 无原发性皮肤损害, 由于剧烈搔抓, 可引起条状表皮剥脱和血痂, 亦可有湿疹样变 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皮损 患者常因瘙痒剧烈而影响睡眠, 伴有头晕 精神忧郁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则 : 以祛风清热凉血为治则 51

53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风寒束表 风团色白, 遇寒加重, 得暖则减 ; 恶寒怕冷, 口不渴 ;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浮紧 風團色白, 皮肤瘙痒 - 白色主寒, 风性瘙痒, 风寒外袭, 营卫不和 ; 遇寒加重, 得暖則減 热能温冷 ; 惡寒怕冷 - 風寒外束, 卫气失和 ; 口不渴 - 津液未伤 ; 舌淡紅, 苔薄白, 脈浮緊 - 風寒束表之征 疏风散寒止痒 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甘草 麻黄 杏仁 麻黃桂枝各半汤 - 和解肌表 祛邪止痒 ; 桂枝汤调和营卫不留邪, 麻黃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 桂枝 麻黃 - 辛温发汗, 疏风散寒 ; 杏仁 - 止咳平喘 ; 桂枝, 白芍 - 调和营卫 ; ( 黄芪 白术 ) - 固表益气 ; ( 白芷 防风 ) - 疏风止痒 生姜 大枣 甘草 - 益氣和中, 调和营卫 瘾疹 风团鲜红, 灼热剧痒, 遇热加重, 得冷则减 ; 伴有发热, 恶寒, 咽喉肿痛 ; 舌质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苍术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 知母 石膏 生甘草 木通 风热犯表 風团鮮紅, 灼熱剧痒 - 风热外袭, 客於肌表, 内不得疏泄, 外不得透达 ; 遇热加重, 得冷則減 - 冷能制热 ; 发热, 恶寒 风热外袭, 卫表失和 ; 咽喉肿痛 - 风热壅肺 ; 舌質紅, 苔薄黃或薄白, 脈浮数 风热犯表之征 疏风清热止痒 消风散加减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 疏风散邪, 透解郁滞肌肤的风毒之邪而止痒 ; 苍术 - 祛风燥湿 ; 苦参 - 清热燥湿 ; 木通 - 渗利湿热 ; 石膏 知母 - 清热泻火 ; 生地 当归 胡麻仁 养血护阴 ; 生甘草 解毒和中, 调和诸药 全方疏风养血, 清热止痒 52

54 瘾疹 胃肠湿热 血虚风燥 风团片大 色红 瘙痒剧烈 ; 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神疲纳呆, 大便秘结或泄泻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滑数 风团片大 色红, 瘙痒剧烈 饮食不节, 肠胃积热, 湿蕴中焦, 复感风邪, 内不得疏泄, 外不得透达, 郁于皮毛腠理之间 ; 恶心呕吐, 神疲纳呆 湿热蕴结, 胃失和降, 脾运失常 ; 大便秘结或泄泻 肠胃湿热, 气机不畅, 传导失司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滑数 湿热蕴结之征 反复发作, 迁延日久, 午后或夜间加剧 ; 伴心烦易怒, 口干, 手足心热 ; 舌红, 少津, 脉沉细 反复发作, 迁延日久, 午后或夜间加剧, 伴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 久病阴血亏虚, 虚热内生, 化燥生风, 使病势更迁延 ; 口干 阴血虚, 精血津液同源, 不足无以上承于口 ; 舌红, 少津, 脉沉细 阴血亏虚之象 外治 :(1) 炉甘石洗剂外搽 (2) 香樟木或晚蚕砂 30~60g, 煎汤熏洗 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防风通圣散加减 当归饮子加减 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山栀 大黄 ( 酒蒸 ) 芒硝各 15g 石膏 黄芩 桔梗各 30g 甘草 6g 滑石 9g 防风 荆芥 薄荷 麻黄 - 疏风止痒, 使风邪从汗而去 ; 栀子 黄芩 连翘 桔梗 石膏 滑石 - 清肺胃之热, 使热邪从小便而去 ; 大黄 芒硝 荡涤热邪使从下而去 ; 川芎 当归 芍药 - 养血 活血祛风 ; 白术,( 竹茹, 半夏 ) - 健脾燥温, 降逆止呕 ; 甘草 -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白蒺藜 防风 荆芥穗 何首乌 黄芪 甘草 当归 生地 白芍 何首乌 黄芪 益气养血润燥 ; 川芎 : 活血祛风 ; 白蒺藜 防风 荆芥 祛风止痒 ; 甘草 :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养血润燥, 祛风止痒 病因病位 : 先天禀赋不足, 卫外不固, 风邪乘虚侵袭所致 ; 或表虚不固, 风寒 发热外袭, 客于肌表, 致使营卫失调而发 ; 或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肥厚, 或肠道寄生虫, 使肠胃积热, 复感风邪, 内不得疏泄, 外不得透达, 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 此外, 情志内伤, 冲任不调, 肝肾不足, 血虚生风生燥, 阻于肌肤也可发生 对食物 生物制品 肠道寄生虫等过敏亦可发作 特点 : 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 时隐时现的瘙痒性 过敏性皮肤病 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 发无定处, 骤起骤退, 退后不留痕迹 临床表现 (1)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季节 (2) 发病突然, 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出现形态不一, 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 境界清楚, 一般迅速消退, 不留痕迹, 以后不断成批出现, 时隐时现 如单纯发生在眼睑 口唇 阴部等组织疏松处, 出现浮肿边缘不清而无其他皮疹者, 称为游风 ; 其局部不痒或轻微痒感, 或麻木胀感, 水肿经 2~3 天消退, 也有持续更长时间者, 消退后不留痕迹 (3) 自觉灼热 瘙痒剧烈 ; 部分患者可有怕冷 发热等症状 ; 如侵犯消化道黏膜, 可伴有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等症状 ; 喉头和支气管受累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 有明显气闷窒息感, 甚至发生晕厥 53

55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肝郁化火 皮疹色红, 伴心烦易怒, 失眠多梦, 眩晕, 心悸, 口苦咽干 ; 舌边尖红, 脉弦数 皮疹色红 情志内伤, 肝郁气滞, 郁久化火, 熏蒸肌肤 ; 伴心烦易怒, 失眠多梦, 眩晕, 心悸 肝火扰心 ; 口苦咽干 胆汁循经上溢 ; 火热伤津 ; 舌边尖红, 脉弦数 肝经化火之象 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各 3g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各 1.5g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清泻肝经实火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 清热利湿 ; 生地 当归 - 滋阴养血 ; 柴胡 - 疏肝解郁, 兼为引经药 ; 生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全方疏肝解郁, 清肝泻火 牛皮廯 风湿蕴肤 皮损呈淡褐色片状, 粗糙肥厚, 剧痒时作, 夜间尤甚 ; 舌淡红, 苔薄白或白腻, 脉濡缓 皮损呈淡褐色片状, 粗糙肥厚 风湿 ( 热 ) 蕴结于肌肤, 经络失疏, 局部气血凝滞, 肌肤失养 ; 剧痒时作 风盛则痒 ; 夜间尤甚 邪扰于阴分则夜间尤盛 ; 舌淡红, 苔薄白或白腻, 脉濡缓 风湿蕴肤之象 祛风利湿清热止痒 消风散加减 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苍术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 知母 石膏 生甘草 木通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 疏风散邪, 透解郁滞肌肤的风毒之邪而止痒 ; 苍术 - 祛风燥湿 ; 苦参 - 清热燥湿 ; 木通 - 渗利湿热 ; 石膏 知母 - 清热泻火 ; 生地 当归 胡麻仁 养血护阴 ; 生甘草 解毒和中, 调和诸药 全方疏风养血, 清热除湿止痒 皮损色淡或灰白, 状如枯木, 肥厚粗糙似牛皮 ; 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 女子月经不调 ; 舌淡, 苔薄, 脉沉细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白蒺藜 防风 荆芥穗 何首乌 黄芪 甘草 血虚风燥 皮损色淡或灰白, 状如枯木, 肥厚粗糙似牛皮, 局部痒盛 营血不足, 血虚化风生燥, 皮肤失去濡养 ; 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 血虚不能濡养心神 ; 女子月经不调 血海无源, 冲任失调 ; 舌淡, 苔薄, 脉沉细 血虚之象 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 生地 白芍 何首乌 黄芪 益气养血润燥 ; 川芎 : 活血祛风 ; 白蒺藜 防风 荆芥 祛风止痒 ; 甘草 :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养血润燥, 祛风止痒 54

56 外治 :(1) 肝郁化火 风湿蕴肤证可用三黄洗剂外搽, 每天 3~4 次 (2) 血虚风燥证可外用油膏加热烘疗法, 局部涂油膏后, 热烘 10~20 次, 烘后可将所涂药膏擦去, 每天 1 次,4 周为 1 个疗程 (3) 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 每天 1~2 次 (4) 以醋泡过鸡蛋的蛋黄与蛋白搅匀, 用棉棒或棉球蘸其液外搽数次 (5) 皮损浸润肥厚剧痒者, 可用核桃枝或叶, 刀砍取汁, 外搽患处, 日 1~2 次 病因病机 : 初起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硬领等外来机械刺激所引起 ; 病久耗伤阴液, 营血不足, 血虚生风生燥, 皮肤失去濡养而成 ; 肝火郁滞, 情志不遂, 郁闷不舒, 或紧张劳累, 心火上炎, 以致气血运行失职, 凝滞肌肤, 每易成为诱发的重要因素, 且致病情反复 牛皮廯 特点 : 一种皮肤状如牛领之皮, 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 剧烈瘙痒, 搔抓后皮损肥厚, 皮沟加深, 皮嵴隆起, 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诊断 :(1) 多见于青壮年, 呈慢性经过, 时轻时重, 多在夏季加剧, 冬季缓解发病部位大多数见于颈项部 额部, 其次为尾骶 肘窝 月国窝, 亦可见腰背 两髋 外阴 肛周 腹股沟及四肢等处 常呈对称性分布, 亦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而呈线状排列 (2) 皮损初起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 干燥而结实, 皮色正常或淡褐色, 表面光泽 久之融合成片, 逐渐扩大, 皮肤增厚干燥成席纹状, 稍有脱屑 长期搔抓可致皮肤浸润肥厚, 嵴沟明显, 呈苔藓化 自觉阵发性奇痒, 入夜尤甚, 搔之不知痛楚 情绪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 (3) 局限型皮损仅见于颈项等局部, 为少数境界清楚的苔藓样肥厚斑片 (4) 泛发型分布较广泛, 以肘窝 月国窝 四肢 面部及躯干为多, 甚至泛发全身各处, 皮损同局限型呈慢性病程, 常多年不愈, 易反复发作 治则 : 以疏风清热 养血润燥为治则 55

57 病名 证型证候 / 证候分析治法方剂组成 / 方解 血热内蕴 皮疹多呈点滴状, 发展迅速, 颜色鲜红, 层层银屑, 瘙痒剧烈, 抓之有点状出血 ; 伴口干舌燥, 咽喉疼痛, 心烦易怒, 大便干燥, 小便黄赤 ;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滑或数 皮疹多呈点滴状, 发展迅速, 颜色鲜红, 层层银屑, 瘙痒剧烈, 抓之有点状出血 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血热, 热迫血妄行则皮疹色红, 血热生风则痒 阴血耗伤故层层银屑 ; 心烦易怒 热扰心神 ; 咽喉疼痛, 口干舌燥, 大便干燥, 尿黄 内热耗伤阴津 ; 舌红, 苔黄或腻, 脉弦滑或数 风热血燥之象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屑 ( 水磨更佳 ) 生地 ( 捣烂 ) 丹皮 芍药 犀 : 水牛角 - 凉血清热解毒 ; 赤芍 丹皮, 生地 凉血清热, 滋阴 ; 全方凉血清热解毒 白疕 血虚风燥 病程较久, 皮疹多呈斑片状, 颜色淡红, 鳞屑减少, 干燥皲裂, 自觉瘙痒 ; 伴口咽干燥 ; 舌质淡红, 苔少, 脉沉细 病程较久, 皮疹多呈斑片状, 颜色淡红, 鳞屑减少, 干燥皲裂, 自觉瘙痒 - 久病体虚, 阴血亏损, 肌肤失养 ; 口咽干燥 阴血不足, 津亏失润 ; 舌质淡红 苔少, 脉沉细 血虚风燥之象 养血滋阴润肤熄风 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白蒺藜 防风 荆芥穗 何首乌 黄芪 甘草 当归 生地 白芍 何首乌 黄芪 益气养血, 滋阴润燥 ; 川芎 : 活血祛风 ; 白蒺藜 防风 荆芥 祛风止痒 ; 甘草 :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养血滋阴, 润燥祛风 皮损反复不愈 ; 皮疹多呈斑块状, 鳞屑较厚, 颜色暗红 ; 舌质紫暗有瘀点 瘀斑, 脉涩或细缓 当归 赤芍 生地 川芎 桃仁 红花 气血瘀滞 皮损反复不愈 ; 皮疹多呈斑块状, 鳞屑较厚, 颜色暗红 病邪久蕴肌肤, 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瘀滞不通, 肌肤失养 ; 紫暗或有瘀斑 瘀点, 脉涩或细缓 气血瘀滞之象 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桃红四物汤加减 红花 桃仁 破血行瘀, 祛瘀生新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 养血活血凉血 ; 全方活血化瘀, 通经止痛 56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 : 致病因素 要点 : 1. 外感六淫致病 2. 情志内伤致病 3. 饮食不节致病 4.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 : 致病因素 要点 : 1. 外感六淫致病 2. 情志内伤致病 3. 饮食不节致病 4.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 : 致病因素 1. 外感六淫致病 2. 情志内伤致病 3. 饮食不节致病 4. 外来伤害致病 5. 劳伤虚损致病 6. 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 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 : 发病机理 1. 邪正盛衰 2. 气血凝滞 3. 经络阻塞 4. 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 : 辨病 1. 辨病的概念 2. 辨病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二 : 阴阳辨证 1. 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 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 : 部位辨证 1. 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 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 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 : 经络辨证 1.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 引经药 细目五 : 局部辨证 1

细目二 : 阴阳辨证 1. 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 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 : 部位辨证 1. 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 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 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 : 经络辨证 1.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 引经药 细目五 : 局部辨证 1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考试大纲 细目一 : 致病因素 1. 外感六淫致病 2. 情志内伤致病 3. 饮食不节致病 4. 外来伤害致病 5. 劳伤虚损致病 6. 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 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 : 发病机理 1. 邪正盛衰 2. 气血凝滞 3. 经络阻塞 4. 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 : 辨病 1. 辨病的概念 2. 辨病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目录 第 6 章疮疡 1 01 疖 2 02 疔 颜面部 3 手足部疔疮 4 红丝疔 6 烂疔 7 疫毒 8 03 痈 9 颈痈 10 腋痈 11 脐痈 12 委中毒 13 04 发 锁喉痈 14 臀痈 15 手发背 16 足发背 17 05 有头疽 18 06 流注 20 07 发颐 21 08 丹毒 22 09 无头疽 附骨疽 24 环跳疽 25 10 走黄与内陷 走黄 26 内陷 27 11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六期 谭杨 开讲前, 公布一条喜讯 : 网校模拟试卷于本周一 (7 月 17 日 ) 开通了 开通频率为每周一开通, 实验班一共五套试卷, 定制班一共六套试 卷 网页版位置如下 : 模拟试卷位置 手机端位置 中药学 - 清热药 分类 : 1. 清热泻火药 热病邪入气分 2. 清热燥湿药 湿热证 3. 清热解毒药 痈肿疮毒 丹毒 痄腮 4. 清热凉血药 营分 血分等实热证

More information

17 RCT 1 [5] 60% 1.4 缺乏对品种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学数 Jadad 据支持, 无力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挑战 RCT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A 益气, 养血, 安神 心悸气血两虚证, 可改善头晕目眩, 心悸, 失眠, 多梦 B 补肾益智

17 RCT 1 [5] 60% 1.4 缺乏对品种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学数 Jadad 据支持, 无力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挑战 RCT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A 益气, 养血, 安神 心悸气血两虚证, 可改善头晕目眩, 心悸, 失眠, 多梦 B 补肾益智 朱文涛 1,2, 王煊 3, 刘小亚 4, 乔延江 5* 1. 029 2. 029 3. 029 4. 061 5. 0102 通过文献研究及调查研究发现, 中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中药材质量难保证 中药材资源 难持续 同质化现象严重 中药产品临床定位不清, 适应证不明确 产品缺乏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 学数据支持 缺乏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等制约因素为促进中药企业健康发展, 提出应保证中药材质量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 1 - 常用单味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功效 : 清解里热 性味 : 大多寒凉, 味多苦 适用 : 表邪已解 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分类 :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一 除烦 ( 利尿 ): 石膏 栀子 芦根 淡竹叶 竹叶二 润燥 : 知母 天花粉三 清肝 \ 明目 : 夏枯草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 1 - 常用单味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清热药凡药性寒凉,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 少数平而偏凉, 味多苦, 或甘, 或辛, 或咸 主能清热 泻火 凉血 解热毒 退虚热, 兼能燥湿 利湿 滋阴 发表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 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如外感热病高热 阴伤内热 湿热泻痢 温毒发斑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ZW

Microsoft Word ZW 516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 年 6 月第 39 卷第 6 期 Int J Trad Chin Med, June 2017, Vol. 39, No.6 基于德尔菲法的四弯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论著 赵一丁闫小宁李文彬李美红陈璐郎娜 摘要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 筛选和评价四弯风常见证型及其治法方药, 为四弯风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德尔菲法,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制定 四弯风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问卷,

More information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过红玲顾浩王耘 ** 乔延江 100102 目的 : 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 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 : 通过整理 2010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记载的中药功效, 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 统分析, 构建功效概念网络, 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 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 果 : 构建包含 422 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More information

6. 具有活血止痛, 消肿化痰功效的是 : A 三仙丹 B 黑虎丹 C 白降丹 D 八宝丹 E 红灵丹 7. 疔疮生在手指指节间的, 绕指肿痛, 色黄或紫, 叫 : A 泥鳅疔 B 螺疔 C 蛀节疔 D 蛇背疔 E 蛇头疔 8 乳痈初起未成脓时的治疗主方是 : A 牛蒡解肌汤 B 柴胡疏肝汤 C 银

6. 具有活血止痛, 消肿化痰功效的是 : A 三仙丹 B 黑虎丹 C 白降丹 D 八宝丹 E 红灵丹 7. 疔疮生在手指指节间的, 绕指肿痛, 色黄或紫, 叫 : A 泥鳅疔 B 螺疔 C 蛀节疔 D 蛇背疔 E 蛇头疔 8 乳痈初起未成脓时的治疗主方是 : A 牛蒡解肌汤 B 柴胡疏肝汤 C 银 A1 题 1. 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的著作是 : A 内经 B 肘后备急方 C 刘涓子鬼遗方 D 外科正宗 E 千金方 2. 下列哪一本是创伤外科专著 : A 外科精义 B 外科正宗 C 世医得效方 D 疡科纲要 E 太平圣惠方 3. 以疾病特征命名的是 : A 对口疽 B 流注 C 鹅掌风 D 疫疔 E 冻疮 4. 蛇头疔最宜采用何种辨脓法 : A 透光法 B 按触法 C 点压法 D 穿刺法

More information

12.) 12. 以下哪项不是芦根的功效 ( ) A. 清热泻 B. 生津 止呕 脓 C. 祛痰排 D. 滋阴降 13.) 13. 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凉 热 B. 清利 C. 滋阴降 痰 D. 润燥化 14.) 14. 可清泄胃热 生津止渴, 尤多用于消渴病的药物是 ( ) A.

12.) 12. 以下哪项不是芦根的功效 ( ) A. 清热泻 B. 生津 止呕 脓 C. 祛痰排 D. 滋阴降 13.) 13. 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凉 热 B. 清利 C. 滋阴降 痰 D. 润燥化 14.) 14. 可清泄胃热 生津止渴, 尤多用于消渴病的药物是 ( ) A. 清热药练习题 1.) 1. 气分实热亢盛, 壮热烦渴, 脉洪大, 宜首选 ( ) A. 天花粉 B. 石膏 C. 芦根 D. 竹叶 2.) 2. 石膏不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泻 渴 B. 除烦止 燥 C. 滋阴润 D. 煅后外用收敛疮 3.) 3. 煅石膏主要用于 ( ) 疮 A. 口舌生 淫 B. 疹浸 痛 C. 咽喉肿 D. 疮痈红肿不溃 4.) 4. 既可用于肺热咳嗽, 又可用于阴虚燥咳的药物是

More information

A1题

A1题 A1 题 1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著作是: A 五十二病方 B 刘涓子鬼遗方 C 外科正宗 D 金疮瘛疭方 E 外科精义 2 在中国医学史上最早出现独立的外科称疡科的时代: A 春秋 B 战国 C 东汉 D 周代 E 夏代 3 下列疾病哪种是由感染特殊毒发生: A 红丝疔 B 瘰疬 C 丹毒 D 流注 E 漆疮 4 外科辨肿, 其肿 漫肿宣浮, 或游走不定, 不红微热, 轻微疼痛, 属哪一种 : A

More information

TCM_Inhalt.indd

TCM_Inhalt.indd 脓肿, 湿疹, 真菌感染 痤疮 湿疹 湿疹, 真菌感染 黄连素膏 颠倒散膏 青黛膏 苦参汤膏 黄连膏 粉状大黄 靛青膏 苦参药汤膏 适应症化脓性皮肤感染, 痈疮, 脓肿, 有水泡的皮疹, 各种牛皮癣, 带状疱疹 ( 出水的, 化脓的水泡 ), 真菌感染, 不同形状的皮疹, 脚气,1 到 2 级的皮肤烧伤 作用祛湿清热解毒 配方基础 # 2 ( 辅料加药 50 克 ) 黄连 25 % 用法可以直接涂抹黄连素膏,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名师汇讲 指导 严世芸 男 生 浙江宁海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市教学名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带头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More information

鱼腥草 败酱草 金荞麦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肺痈 肠痈 肺痈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消痈, 利湿肠痈 5.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祛风湿, 通经络 祛风除

鱼腥草 败酱草 金荞麦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肺痈 肠痈 肺痈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消痈, 利湿肠痈 5.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祛风湿, 通经络 祛风除 考前绝密押题! 扫码免费送! 每科 60 道题目, 每道都是必考点! 2018 年壹医考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知识点速记 1. 生姜 高良姜 姜黄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 鱼蟹 半夏及天南星毒 干姜温中, 回阳, 温肺化饮 ( 温里药 ) 炮姜温经止血, 温中止痛 ( 止血药 ) 高良姜 姜黄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 2. 夏枯草 青葙子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第一篇 常用单味中药 一 解表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5. 生姜 :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扫描二维码回复关键词 : 白皮书 立即获取另外几科白皮书 一 解表药 第一篇常用单味中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第一篇常用单味中药 一 解表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5. 生姜 :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More information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 3. 肾虚证 补肾纳气 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 肺炎球菌肺炎 ( 咳嗽 喘证 肺炎喘嗽 ) 1. 邪犯肺卫证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 痰热壅肺证 清热化痰, 宽胸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 3. 肾虚证 补肾纳气 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 肺炎球菌肺炎 ( 咳嗽 喘证 肺炎喘嗽 ) 1. 邪犯肺卫证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 痰热壅肺证 清热化痰, 宽胸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一 慢支 ( 久咳 咳嗽 喘证 ) 中西医结合内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 一 ) 实证 ( 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 1. 风寒犯肺证 宣肺散寒, 化痰止咳 三拗汤加减 2. 风热犯肺证 清热解表, 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浊阻肺证 燥湿化痰, 降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 痰热郁肺证 清热化痰, 宣肺止咳 桑白皮汤加减 5. 寒饮伏肺证 温肺化饮, 散寒止咳 小青龙汤加减 ( 二

More information

414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第 30 卷 汤养血滋阴, 药用鸡血藤 当归 麦冬 生地 土茯苓 蜂房等 ; 血瘀型, 以活血散瘀汤活血化瘀, 药用三棱 莪术 桃仁 红花 白花蛇舌草 陈皮等 [57] 朱仁康认为血分有热为本病的主因 平素血热, 外受风邪, 而致血热生风, 风盛则燥, 故皮肤潮 脱屑 ;

414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第 30 卷 汤养血滋阴, 药用鸡血藤 当归 麦冬 生地 土茯苓 蜂房等 ; 血瘀型, 以活血散瘀汤活血化瘀, 药用三棱 莪术 桃仁 红花 白花蛇舌草 陈皮等 [57] 朱仁康认为血分有热为本病的主因 平素血热, 外受风邪, 而致血热生风, 风盛则燥, 故皮肤潮 脱屑 ; 年 第 卷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C M U 8月 第 期 A V N 中医药专题 8 5 6 5 银屑病 血分蕴毒 病机解析 李 萍 王莒生 赵京霞 王 萍 刘 欣 张广中 周冬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摘要 银屑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具有基因相关性的皮肤疾病之一 中医治疗具有疗效高同时不良反应小的特点 提示我们需 要对其临床辨证论治规律进行研究

More information

ʪÕî

ʪÕî 疾病名 湿疹 英文名 eczema 缩写 别名 湿疡 ICD 号 L20.9 概述 湿疹 (eczema) 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 倾向渗出, 对称分布, 反复发作, 病程迁延而趋向慢性化, 自觉剧烈瘙痒 中医所谓浸淫疮 祸疮 旋耳疮 绣球风 四弯风等, 均属本病范畴, 亦有称为湿疡者 如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 记载 : 此证初生如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ZW-新

Microsoft Word ZW-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 年 12 月第 39 卷第 12 期 Int J Trad Chin Med, December 2017, Vol. 39, No.12 1097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现代文献研究 论著 黄正慧徐雯洁郭婧黄玉华 摘要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为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

More information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 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 : 毒性 1.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5 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考前密押提分精粹 ( 白皮书 ) 中药专业知识二 中公教育集团医疗卫生考试研究院 出品 2015 年 10 月 中国医考网独家研发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1 第一篇 常用单味中药 凉血止血 肺热燥咳 15. 菊花 功效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第一章 解表药 16. 葛根 特点 治项背强痛要药 功效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 升阳止泻 1. 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页 1. 内痔 (2) 湿热下注 [ 方剂应用 ] 脏连丸 ( 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此花地丁 ) 加减 1. 内痔 (2)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页 1. 内痔 (2) 湿热下注 [ 方剂应用 ] 脏连丸 ( 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此花地丁 ) 加减 1. 内痔 (2) 2018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8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与 2017 年考试大纲相比会有点小变化, 小编整理了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 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More information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 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备考干货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花粉芦根竹叶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中西医助理医师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More information

脉络瘀热证患肢烧灼疼痛, 遇热痛甚, 夜间痛剧, 胀痛 麻木 皮肤干燥 脱屑 光薄或皲裂, 可呈紫绀色, 趾(指)甲增厚 变形 生长缓慢, 汗毛稀少或脱落, 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 中 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舌质紫, 苔黄, 脉沉紧或细涩 治法 : 清热养阴, 化瘀通脉 方剂加减 : 顾

脉络瘀热证患肢烧灼疼痛, 遇热痛甚, 夜间痛剧, 胀痛 麻木 皮肤干燥 脱屑 光薄或皲裂, 可呈紫绀色, 趾(指)甲增厚 变形 生长缓慢, 汗毛稀少或脱落, 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 中 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舌质紫, 苔黄, 脉沉紧或细涩 治法 : 清热养阴, 化瘀通脉 方剂加减 : 顾 151 标准. 指南. 共识 doi:10. 3969 /j. issn. 1002 2619. 2016. 01. 047 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 2015 )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 摘要 通过总结 整理古今医家及临床实践经验进行编写, 遵循继承性 科学性 严谨性 实践性原则, 编写 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 (2015), 预期达到对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建立和完善证候诊治的作用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 4 ( 1, ' '' ', 8,' ' ( ' ' ( 4' ' 4 +! %& '(( (' ' ( ( ' ', ( ( ', '78' (8 ( 4' ' ( '4 8 ' ', ' ( ' ' ( 4'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 4 ( 1, ' '' ', 8,' ' ( ' ' ( 4' ' 4 +! %& '(( (' ' ( ( ' ', ( ( ', '78' (8 ( 4' ' ( '4 8 ' ', ' ( ' ' ( 4'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基于专家问卷的艾滋病皮肤瘙痒性病变中医诊疗规程研究 潘菊华 王 阶 黄世敬 薛柳华 吴 巍 李兴旺 王 健 摘要 目的 建立艾滋病皮肤瘙痒性病变中医诊疗规程草案 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论证 建立艾滋病皮肤瘙痒性病变中医诊疗规程草案 采用两轮问卷调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艾滋病领域专家对诊断 治疗 调护等关键问题的接受程度及建议 并修订诊疗规程 结果 第 轮完整问卷回收率为

More information

高频考点 6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翘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疮家圣药 之称, 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大青叶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射干 功效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 白头翁 :

高频考点 6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翘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疮家圣药 之称, 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大青叶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射干 功效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 白头翁 : 2016 年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高频考点 1 辛温解表药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 表实无汗证桂枝 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香薷 功效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 利水消肿 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 素称 夏月麻黄 紫苏 功效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生姜 功效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荆芥 功效 散风解表,

More information

美容皮肤科学模拟试题二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 1. 黄褐斑 : 2. 银屑病 : 3. 荨麻疹 : 4. 化妆品皮炎 : 5. 慢性光化性皮炎二 填空题 ( 每空 1 分, 共 40 分 ) 1. 真皮由 和组成 ; 真皮内的纤维包括 和 2. 皮肤对油脂类物质有较好的吸

美容皮肤科学模拟试题二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 1. 黄褐斑 : 2. 银屑病 : 3. 荨麻疹 : 4. 化妆品皮炎 : 5. 慢性光化性皮炎二 填空题 ( 每空 1 分, 共 40 分 ) 1. 真皮由 和组成 ; 真皮内的纤维包括 和 2. 皮肤对油脂类物质有较好的吸 美容皮肤科学模拟试题二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 1. 黄褐斑 : 2. 银屑病 : 3. 荨麻疹 : 4. 化妆品皮炎 : 5. 慢性光化性皮炎二 填空题 ( 每空 1 分, 共 40 分 ) 1. 真皮由 和组成 ; 真皮内的纤维包括 和 2. 皮肤对油脂类物质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对油脂类吸收强弱顺序为 > > > 3. 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有 及等作用 4. 寻常型银屑病的特异性改变有

More information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2. 里热兼表证 : 先解表后清里 ; 或表里双解 3. 里热兼积滞 : 配通腑泻下药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慎用 苦寒, 易化燥伤阴 - 热证伤阴或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2. 里热兼表证 : 先解表后清里 ; 或表里双解 3. 里热兼积滞 : 配通腑泻下药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慎用 苦寒, 易化燥伤阴 - 热证伤阴或 清热药 - 概述 含义 : 以清解里热, 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药性特点 : 寒凉, 沉降入里, 通过清热泻火 清湿热 凉血 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 使里热得以清解 适应证 : 热病高热烦渴 湿热泻痢 湿热黄疸 痈肿疮毒 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肺 胃 心 肝等脏腑热证 1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一期 谭杨 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 教材变动说明 2. 考试时间介绍 3. 实践技能考试形式介绍 4. 笔试及实践技能复习计划 5. 题目测试 本次自习室具体安排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儿科复习表 ( 十一五,2016 考试大纲 ) (18/10/17 第二版 ) 新生儿病 1 胎黄 1 肺系病证 4 感冒 4 咳嗽 7 哮喘 9 慢惊风 33 癫痫 35 肾系病证 38 尿频 38 遗尿 40 五迟 五软 42 附录 一. 证型与方剂 58 二. 方剂索引 61 三. 病名索引 65 脾系病证 12 鹅口疮 12 口疮 13 呕吐 15 腹痛 17 泄泻 19 厌食 22 积滞

More information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18.02.07 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分析 王天琪, 陈婷, 闫海峰, 王怡 (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93) 摘要 :[ 目的 ] 探讨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 [ 方法 ] 通过对国家专利网搜索, 筛选出关于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共有 164 首, 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V2.5),

More information

请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答案解析中医疾病诊断 : 湿疮 ; 中医证候诊断 : 脾虚湿蕴证 辨病辨证依据 ( 含病因病机分析 ) 饮食失节, 脾胃受损, 失其健运, 湿浊内生, 又兼外受风邪, 内外两邪相搏, 风湿浸淫肌肤所致 中医治法 : 健脾利湿止痒 方剂 : 除湿胃苓汤加减 药物组成及煎煮方法 (

请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答案解析中医疾病诊断 : 湿疮 ; 中医证候诊断 : 脾虚湿蕴证 辨病辨证依据 ( 含病因病机分析 ) 饮食失节, 脾胃受损, 失其健运, 湿浊内生, 又兼外受风邪, 内外两邪相搏, 风湿浸淫肌肤所致 中医治法 : 健脾利湿止痒 方剂 : 除湿胃苓汤加减 药物组成及煎煮方法 ( 第一站病例分析中医医师 010 摘要 1 康某, 女,19 岁, 未婚, 学生 2015 年 8 月 9 日初诊 患者 3 天前受凉后, 出现恶寒, 发热, 咳嗽 1 天前出现气喘 现症 : 喘息咳逆, 呼吸急促, 胸部胀闷, 痰多稀薄色白, 恶寒, 发热, 头痛, 无汗, 口不渴, 舌淡, 苔薄白而滑, 脉浮紧 根据上述摘要, 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答案解析 1 中医疾病诊断 : 喘证 ; 中医证候诊断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初级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 性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论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四 ) 归经.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中医类 中医学专业知识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14 第四部分 方剂学... 15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知识点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一 ) 春秋战国至秦汉 形成时期 1. 战国时期著作 五十二病方 最早的医学著作 2. 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 3. 汉以前的 难经, 秦越人所著,

More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助理实践技能51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中西医结合助理实践技能51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2012 年版 )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感冒 (1) 风寒束表证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证 益气解表 参苏饮 (5) 阴虚感冒症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2 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 : 咳嗽 (1) 风寒袭肺证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More information

和 解 剂

和 解 剂 中药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生药教研室 赖晓晶 第九章 清热药 一 清热药的含义 凡以清热为主要功效, 治疗里热证 为主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二 功效与主治 清热 治疗里热证 清脏腑热 : 清心热 清肺热 清胃热 三 清热药的功效 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 四 药性归经 药味 : 苦寒甘寒归经 五 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脏腑热证 温热病的气分热证 --- 清热泻火药 湿热证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中医内科学 ( 一 ) 总论 1. 绪论 1.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2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概况 2. 气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2.1 气 : 虚证 ( 气虚 气陷 ) 实证( 气滞 气逆 ) 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2.2 血 : 出血 血瘀 血虚等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3. 风寒燥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3.1 风 :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阴虚风动等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More information

展到解决胰岛素抵抗, 全面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多个研究报道表明, 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和临床治疗优势 传统中医方剂和现代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丰富 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信息量巨大,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核心组方的发现和优化研究是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

展到解决胰岛素抵抗, 全面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多个研究报道表明, 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和临床治疗优势 传统中医方剂和现代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丰富 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信息量巨大,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核心组方的发现和优化研究是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 C M A V N 综述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组方分析 吕文英 杨艳 成龙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摘要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剂用药规律 本文基于公开文献信息 收集 整理 规范糖尿病治疗的 方剂 并建立糖尿病治疗方剂的结构化数据库 运用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及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9 月第 12 卷第 9 期 2119 气虚重证 室壁瘤患者心功能不全, 直接影响心 脑 肾及其他脏气的供血, 表现为头晕, 消化不良, 肾脏供血不足, 甚者肾功能的减退, 也有反复肺部感染者等临床多种情况 灵枢 口问篇 :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7]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9 月第 12 卷第 9 期 2119 气虚重证 室壁瘤患者心功能不全, 直接影响心 脑 肾及其他脏气的供血, 表现为头晕, 消化不良, 肾脏供血不足, 甚者肾功能的减退, 也有反复肺部感染者等临床多种情况 灵枢 口问篇 :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7] 2118 翁维良教授治疗心脏室壁瘤经验 张兰凤 翁维良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100091) 摘要论述翁维良教授对心脏室壁瘤的病证结合辨证思路 治法治则及处方用药特点, 介绍一例心脏室壁瘤患者为时两年门诊治疗的典型病例, 对临诊病例进行分析, 总结翁维良教授对心脏室壁瘤的治疗经验 关键词翁维良 : 室壁瘤 : 治疗经验 ProfesorWengWeiLiang sexperienceintreatingventricularaneurysm

More information

年 10 月第 33 卷第 10 期 2.2 专利中所选用中药功效及频率分析在入选的 484 篇专利中所用以治疗痛风的中药共计 313 味, 依据国家 十五 版高学敏主编的 中药学 中各论的分类原则, 共分为 19 大类 : 活血化瘀药 32 种, 出现比例为 17.10% ; 补

年 10 月第 33 卷第 10 期 2.2 专利中所选用中药功效及频率分析在入选的 484 篇专利中所用以治疗痛风的中药共计 313 味, 依据国家 十五 版高学敏主编的 中药学 中各论的分类原则, 共分为 19 大类 : 活血化瘀药 32 种, 出现比例为 17.10% ; 补 629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16.10.13 中药治疗痛风相关专利用药规律分析 闫海峰, 杨凯伦, 樊克涛, 代向东, 王怡 ( 大学, 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93) 摘要 :[ 目的 ] 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特点, 为中医治疗痛风提供参考和借鉴 [ 方法 ] 检索近 10 年相关专利, 将符合标准的 484 篇中医治疗痛风专利中的中药归类,

More information

莶草, 能祛风湿 利关节 解毒 ; 秦艽, 能祛风湿 活络止痛 退虚热 清湿热 木瓜, 能舒筋活络, 有化湿和胃之效以缓吐泻转筋, 尚可生津开胃以治消化不良 防己, 能祛风湿止痛 利水消肿 故本题选 D 11.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需分析各个药物的功效, 陈皮, 能理气 调中 燥湿 化痰 厚朴

莶草, 能祛风湿 利关节 解毒 ; 秦艽, 能祛风湿 活络止痛 退虚热 清湿热 木瓜, 能舒筋活络, 有化湿和胃之效以缓吐泻转筋, 尚可生津开胃以治消化不良 防己, 能祛风湿止痛 利水消肿 故本题选 D 11.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需分析各个药物的功效, 陈皮, 能理气 调中 燥湿 化痰 厚朴 参考答案及解析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1.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功效 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 止咳平喘多炙用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 B 2.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功效 紫苏的功效为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不具有祛风止痉的功效 故此题应该选 D 3.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功效 桑叶, 能疏风散热 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 凉血止血 菊花,

More information

6 号题 6 月 17 日第一站 :1 哮病, 肺脾气虚, 六君子汤 2 痔疮湿热证, 脏连丸 1 哮病缓解期 - 肺脾气虚证主症 :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 气短声低, 自汗, 怕风, 常易感冒, 倦怠无力, 食少便溏, 或可有喉中时有轻度哮鸣, 痰多质稀色白, 舌质淡, 苔白, 细弱 证机概要 : 哮

6 号题 6 月 17 日第一站 :1 哮病, 肺脾气虚, 六君子汤 2 痔疮湿热证, 脏连丸 1 哮病缓解期 - 肺脾气虚证主症 :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 气短声低, 自汗, 怕风, 常易感冒, 倦怠无力, 食少便溏, 或可有喉中时有轻度哮鸣, 痰多质稀色白, 舌质淡, 苔白, 细弱 证机概要 : 哮 第一站 : 病案分析 2 号题 6 月 18 日第一站 : 妇科崩漏 肾阳虚证 右归丸 + 党参, 黄芪, 三七 已给出答案, 无需作答 3 号题 6 月 17 日第一站 : 1 周某, 男,65 岁, 已婚工人,2016 年 12 月 8 日初诊 患者 10 余年来每逢冬季, 剧发咳嗽, 咯痰, 每年咳嗽持续时间 3 个月 1 个月前咳嗽加重, 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 中药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明显

More information

证机概要 : 脾湿生痰, 上渍于肺, 壅遏肺气 治法 :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代表方 :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肠痈热毒证证候 : 腹痛剧烈, 全腹压痛 反跳痛, 腹皮挛急, 高热不退, 或恶寒发热, 时时汗出, 烦渴, 恶心呕吐, 腹胀, 便秘或似痢不爽 ; 舌红绛而干, 苔黄厚干燥或黄糙

证机概要 : 脾湿生痰, 上渍于肺, 壅遏肺气 治法 :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代表方 :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肠痈热毒证证候 : 腹痛剧烈, 全腹压痛 反跳痛, 腹皮挛急, 高热不退, 或恶寒发热, 时时汗出, 烦渴, 恶心呕吐, 腹胀, 便秘或似痢不爽 ; 舌红绛而干, 苔黄厚干燥或黄糙 2017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考试真题及解析 01 号题 6 月 17 日第一站 : 风寒感冒, 和时行感冒鉴别 ; 肠痈, 湿热证, 和宫外孕破裂鉴别 答案解析 :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病情较轻, 全身症状不重, 少有传变 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 但无明显流行特点 若感冒 1 周以上不愈, 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 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 传变入里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 发病急, 全身症状显著,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150 道题一 A1 型题 1. 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证, 采用的治疗方药为 A. 补中益气汤 B. 八正散 C. 沉香散 D. 知柏地黄丸 E. 济生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150 道题一 A1 型题 1. 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证, 采用的治疗方药为 A. 补中益气汤 B. 八正散 C. 沉香散 D. 知柏地黄丸 E. 济生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 150 道题一 A1 型题 1. 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证, 采用的治疗方药为 A. 补中益气汤 B. 八正散 C. 沉香散 D. 知柏地黄丸 E. 济生肾气丸 2. 治疗阴茎痰核痰浊凝结证, 采用的治疗方药为 A. 橘核丸 B. 仙方活命饮 C. 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 D. 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 E. 十全大补汤 3. 白疕进行期基本治疗原则为 A. 清热凉血止痒 B. 清热凉血解毒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

More information

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最常见癌症 年我国新发病例约 % 万 占全球总发病数的 &0 死亡 1 万 占全球总死亡数的 0 中国东部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相比全国其他地区更高 尤其浙江嘉善 嘉兴地区 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得结直肠癌成为浙江省肿瘤防治的重点癌种 高危 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 % 年生存率为 0 &0

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最常见癌症 年我国新发病例约 % 万 占全球总发病数的 &0 死亡 1 万 占全球总死亡数的 0 中国东部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相比全国其他地区更高 尤其浙江嘉善 嘉兴地区 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得结直肠癌成为浙江省肿瘤防治的重点癌种 高危 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 % 年生存率为 0 &0 临床论著 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期中医证候分布观察 李 妍 邹 莹 谷建钟 周华妙 郭 勇 摘要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期中医证候分布 方法 收集 & 例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前 化疗早期 化疗中期 化疗末期 个阶段的中医临床证候资料 分析 个阶段证候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 结果 辅助化疗前有 个证候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例患者以阴虚内热夹湿证 例 0 气虚证 例 0 为主 辅助化疗早期有 & 个证候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More information

8.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 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银翘解毒软胶囊说明书 通用名称 : 银翘解毒软胶囊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头痛

8.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 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银翘解毒软胶囊说明书 通用名称 : 银翘解毒软胶囊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头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 ( 银黄颗粒 银翘解毒软胶囊 银翘解毒丸 ( 浓缩丸 ) 元胡止痛胶囊 元胡止痛口服液 元胡止痛软胶囊 越鞠保和丸 云香祛风止痛酊 ( 云香精 )) 部分非处方药品种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10]449 号 2010 年 11 月 24 日发布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按照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60 题全 ) 第一站 001 病案分析 : 1. 感冒 - 暑湿感冒 2. 肠痈 - 湿热证解析 :1 暑湿伤表证 主症 : 身热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60 题全 ) 第一站 001 病案分析 : 1. 感冒 - 暑湿感冒 2. 肠痈 - 湿热证解析 :1 暑湿伤表证 主症 : 身热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60 题全 ) 1 2 3 第一站 001 1. 感冒 - 暑湿感冒 2. 肠痈 - 湿热证解析 :1 暑湿伤表证 主症 : 身热, 微恶风, 汗少, 肢体酸重或疼痛, 头昏重胀痛, 咳嗽痰黏, 鼻流浊涕, 心烦口渴, 或口中黏腻, 渴不多饮, 胸闷脘痞, 泛恶, 腹胀, 大 便或溏, 小便短赤, 舌苔薄黄而腻, 脉濡数 证机概要 : 暑湿遏表, 湿热伤中, 表卫不和,

More information

1. 掌握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第一章 2. 熟悉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了解肺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 1. 肺的生理功能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2.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1. 掌握感冒的辨证施护 肺病病证 第一节感冒 2. 熟悉感冒的定义 辨证要点 护治原则

1. 掌握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第一章 2. 熟悉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了解肺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 1. 肺的生理功能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2.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1. 掌握感冒的辨证施护 肺病病证 第一节感冒 2. 熟悉感冒的定义 辨证要点 护治原则 中医临床护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中医临床护理学课程编号 : 英文名称 : Clin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课程性质 : 必修课总学时 :48 学时讲课学时 :42 学时实验学时 :6 学时学分 :3 学分适用对象 :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诊 )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饮食调护等一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学霸笔记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目 录 第一章 解表药...1 第二章 清热药...3 第三章 泻下药...6 第四章 祛风湿药...7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8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9 第七章 温里药...10 第八章 理气药...11 第九章 消食药...12 第十章 驱虫药...12 第十一章 止血药...13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14 第十三章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医师考试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More information

无明显压痛, 阴茎勃起时可发生弯曲或疼痛 舌淡边有齿印, 苔薄白, 脉滑 治法 : 温阳通脉, 化痰散结 方药 : 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3 白疕进行期基本治疗原则为 A 清热凉血止痒 B 清热凉血解毒 C 疏风清热止痒 D 疏风散寒止痒 E 养血润燥, 息风止痒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白疕进行

无明显压痛, 阴茎勃起时可发生弯曲或疼痛 舌淡边有齿印, 苔薄白, 脉滑 治法 : 温阳通脉, 化痰散结 方药 : 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3 白疕进行期基本治疗原则为 A 清热凉血止痒 B 清热凉血解毒 C 疏风清热止痒 D 疏风散寒止痒 E 养血润燥, 息风止痒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白疕进行 中医执业医师第四单元 (150 道 ) 一 A1 型题 1 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证, 采用的治疗方药为 A 补中益气汤 B 八正散 C 沉香散 D 知柏地黄丸 E 济生肾气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证 证候 : 尿频, 滴沥不畅, 尿线细甚或夜间遗尿或尿闭不通, 神疲乏力, 纳谷不香, 面色无华, 便溏脱肛 舌淡, 苔白, 脉细无力 治法 : 补脾益气, 温肾利尿 方药 : 补中益气汤加减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DC9CB5AC9F8CAAACCC0D6CEC1C6CAAAC8C8D0CDCAAAD5EEB5C4C1D9B4B2D1D0BEBF2E646F63>

<4D F736F F D20DDC9CB5AC9F8CAAACCC0D6CEC1C6CAAAC8C8D0CDCAAAD5EEB5C4C1D9B4B2D1D0BEBF2E646F63> 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 R2 10315 保密 03901122 中医外科学沙艳魏跃钢硕士 2008 年 5 月临床医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ostgraduate Thesis CLINICAL STARDY ON TREATING ECZEMA OF DAMP-HEAT TYPE BY BIXIESHENSHITANG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 中药学模拟卷 一 单选题 1. 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 风寒表证 B. 阳虚外感 C. 风寒湿痹 D. 肺热喘咳 2. 治疗风寒表证兼有胸闷气滞 A. 防己 B. 桂枝 C. 紫苏 D. 麻黄 3. 桂枝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 常配伍 A. 麻黄 B. 白芍 C. 紫苏 D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 中药学模拟卷 一 单选题 1. 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 风寒表证 B. 阳虚外感 C. 风寒湿痹 D. 肺热喘咳 2. 治疗风寒表证兼有胸闷气滞 A. 防己 B. 桂枝 C. 紫苏 D. 麻黄 3. 桂枝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 常配伍 A. 麻黄 B. 白芍 C. 紫苏 D 中药学模拟卷 一 单选题 1. 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 风寒表证 B. 阳虚外感 C. 风寒湿痹 D. 肺热喘咳 2. 治疗风寒表证兼有胸闷气滞 A. 防己 B. 桂枝 C. 紫苏 D. 麻黄 3. 桂枝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 常配伍 A. 麻黄 B. 白芍 C. 紫苏 D. 白术 4. 既能发汗解表, 又能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A. 生姜 B. 柴胡 C. 黄芩 D. 紫苏 5. 下列几对药物中,

More information

活血化瘀药 - 概述 功效 : 分类 : 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 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 适应范围 : 一切瘀血阻滞证 内科 : 胸 腹 头痛 ( 痛如针刺, 痛有定处 ) 癥瘕积聚, 中风不遂, 肢体麻木, 关节痹痛 伤科 : 跌扑损伤, 瘀肿疼痛 外科 : 疮疡肿痛

活血化瘀药 - 概述 功效 : 分类 : 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 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 适应范围 : 一切瘀血阻滞证 内科 : 胸 腹 头痛 ( 痛如针刺, 痛有定处 ) 癥瘕积聚, 中风不遂, 肢体麻木, 关节痹痛 伤科 : 跌扑损伤, 瘀肿疼痛 外科 : 疮疡肿痛 活血化瘀药 - 概述 含义 : 以通利血脉, 促进血液运行, 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 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 又称活血祛瘀药, 简称活血药, 或化瘀药 破血药, 或逐瘀药 : 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 药性特点 : 辛, 部分动物类药味咸 入血分 心 肝两经 辛散行滞, 行血活血, 使血脉通畅, 瘀滞消散 1 活血化瘀药 - 概述 功效 : 分类 : 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 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

More information

< F63756D656E D2DD3DAC4C8B9A4D7F72D C4EAD6D0D2BDD2A9CFD6B4FABBAF2DB5DA37C6DA2D30302DB7E2C3E6CDC6BDE9A3A D37A3A92E6D6469>

< F63756D656E D2DD3DAC4C8B9A4D7F72D C4EAD6D0D2BDD2A9CFD6B4FABBAF2DB5DA37C6DA2D30302DB7E2C3E6CDC6BDE9A3A D37A3A92E6D6469> 绎. 53000 2. 53000 3. 53000 4. 5300 5. 530023 EXCEL R2.5.2 Cytoscape2.8.3 95 - - - - - - - doi: 0.842/wst.203.07.00 R27.44 A 25~45 75% [] [2]..2.3.4 EXCEL [3] [4] 元元元 203-0-22 203-0-28 0-046-04-K 544 203

More information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7 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考前冲刺白皮书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1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目 录 第一篇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4 第二章 清热药 5 第三章 泻下药 8 第四章 祛风湿药 9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10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10 第七章 温里药 11 第八章 理气药 12 第九章 消食药 13 第十章 驱虫药 13 第十一章 止血药 14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More information

透疹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 生津 热病烦渴, 消渴证 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初起, 脾虚泄泻 解表退热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感冒高热 19 疏肝解郁 肝郁气结, 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 ( 久泻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 柴胡 20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升麻 2

透疹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 生津 热病烦渴, 消渴证 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初起, 脾虚泄泻 解表退热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感冒高热 19 疏肝解郁 肝郁气结, 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 ( 久泻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 柴胡 20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升麻 2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1 2 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无汗证宣肺平喘 肺气不宣的喘咳证利水消肿 水肿兼有表证发汗解肌 风寒表虚有汗, 风寒表实无汗温通经脉 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 痛经闭经 ; 风寒湿痹, 胸痹作痛助阳化气 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腹痛 阳虚心悸 水肿, 痰饮证 麻黄 桂枝 4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紫苏 5 散风解表, 透疹止痒, 止血 ( 炒炭用 ) 荆芥 6 7 8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套 1~2 题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使药 1. 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是 答案 :1.C 2. 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答案 :2.D 3~4 题 A. 助卫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B. 温中阳而祛虚寒 C.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D. 外解太阳之表, 内助膀胱气化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 药 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More information

17.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18.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治骨鲠 可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拘挛, 瘫痪麻木, 痰饮积聚, 诸骨鲠喉 19. 防己 : 祛风湿, 止痛, 利水 可用于风湿痹痛, 尤以热痹为佳, 水肿, 腹水,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20. 桑寄生 : 祛

17.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18.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治骨鲠 可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拘挛, 瘫痪麻木, 痰饮积聚, 诸骨鲠喉 19. 防己 : 祛风湿, 止痛, 利水 可用于风湿痹痛, 尤以热痹为佳, 水肿, 腹水,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20. 桑寄生 : 祛 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 100 考点 1.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可治疗风寒感冒, 咳嗽胸闷, 脾胃气滞证, 气滞胎动证, 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2. 羌活 :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 可治疗风寒表证, 表证夹湿, 风寒湿痹, 风寒头痛 3. 香薷 :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 利水消肿 可治疗夏季乘凉饮冷 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水肿, 小便不利 4. 桑叶

More information

慢性肝炎的辨证论治 和常用的中成药

慢性肝炎的辨证论治 和常用的中成药 慢性肝炎的辨证论治和常用的中成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张玮 张玮龙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中医领军人才浦东新区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2015 年上海市 十佳 公共卫生工作者 2017 年上海市 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 2017 年全国最美中医上海市医务工会先进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

More information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 选择题 1.A 型题 (1)B (2)A (3)D (4)D (5)C (6)E (7)A (8)E (9)C (10)B 2.B 型题 (1)C (2)A (3)D (4)B 3.C 型题 (1)C (2)A (3)A (4)C 4.X 型题 (1)ACD (2)AD (3)BCDE (4)AB 1.N 2.N 1. 心阳虚证 2. 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识错乱脉结或代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八期 谭杨 理气药 细目一概述一 性能特点 : 味多辛苦芳香, 性多温, 主归脾 胃 肝 肺经, 善于行散或泄降 二 功效 : 能理气健脾 疏肝解郁 理气宽胸 行气止痛 破气散结 三 适应范围 : 脾胃气滞, 肝气郁滞, 肺气壅滞 细目二具体药物一 脾 胃 肺 : 陈皮 木香 沉香二 肝 : 青皮 香附 川楝子 佛手三 心 : 薤白 枳实 檀香四 其他 : 荔枝核 大腹皮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答案 + 解析 A1 型题 (1~76 题 )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 尿色红赤, 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 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 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 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 不

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答案 + 解析 A1 型题 (1~76 题 )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 尿色红赤, 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 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 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 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 不 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答案 + 解析 A1 型题 (1~76 题 ) 1. 正确答案 :C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 尿色红赤, 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 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 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 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 不痛者为尿血 2. 正确答案 :B 水肿湿热壅盛证 治法 : 分利湿热 代表方 : 疏凿饮子加减 3. 正确答案 :C

More information

头痛

头痛 头痛 Headache Dr Igor Micunovic Ph.D 概述 summary 定义 concept : 指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疾病 main complains as headache 分类 :classifications: 1 根据发病的缓急 : 急性 ( 二周内 ) 亚急性 ( 三个月内 ) 和慢性头痛 ( 三个月以上 );acutewithin 2 weeks, over 3

More information

白眉草 2 半枝莲 柴胡 白前 北沙参 柴胡 炒 白芍 荜茇 蝉蜕 白芍( 长 片 荜澄茄 车前草 白芍 酒制 萹蓄 车前 子 白芍 圆 片 扁 豆花 沉 香 鳖甲 陈 皮 白 石英 白术 槟榔 赤芍 白术炒 冰 片 赤 石脂 白头翁 薄荷 赤 小 豆 白薇 薄荷叶 茺蔚 子 白鲜 皮 补 骨脂 川

白眉草 2 半枝莲 柴胡 白前 北沙参 柴胡 炒 白芍 荜茇 蝉蜕 白芍( 长 片 荜澄茄 车前草 白芍 酒制 萹蓄 车前 子 白芍 圆 片 扁 豆花 沉 香 鳖甲 陈 皮 白 石英 白术 槟榔 赤芍 白术炒 冰 片 赤 石脂 白头翁 薄荷 赤 小 豆 白薇 薄荷叶 茺蔚 子 白鲜 皮 补 骨脂 川 1 山楂 生地 黄 红参须 山 熟地个 党参 胖 大海 天 麻 枸杞 子( 一级) 宁夏 柠檬 片 无花果 大枣(红枣) 茉莉花 西洋参(圈 片) 龙眼 肉 玫瑰花 西洋参(圆 片) 矮地茶 贡菊花 溪 黄草茶 艾叶 金银花 野 生何 首乌 八 角茴 香 罗布 麻叶 新疆 野 生天 麻 片 巴戟天(制) 莲 子 心 薏苡仁 菝葜( 金刚刺) 绞股蓝 玉 竹 白扁 豆 决明 子 白 豆蔻 甘草( 大柳叶

More information

- 2 -

- 2 - 目录 龙华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 ( 一 )(09.021.0.3) 1 中医内科学 ( 二 )(09.021.0.4) 15 中医外科学 (09.041.0.1) 29 曙光临床医学院内科学 (09.003.0.1) 78 诊断学 (09.031.0.1) 133 中医妇科学 (09.071.0.1) 163 岳阳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导论 (09.011.0.1) 187 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进展 (09.021.0.6)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富教学手段 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才能培养出更 多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创新型 复合型中 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 别敦荣,易梦春,李家新. 十三五 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 思路[ J]. 中国高教研究,0() :8-90. [] 苏小英,车立娟,李明. 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 陈超,王淑美,梁生旺. 在中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讲授 化学计量学内容的思考[ J]. 药学教育,04,0()

More information

Χ¾ø¾�ÆÚ×ÛºÏÕ÷

Χ¾ø¾�ÆÚ×ÛºÏÕ÷ 疾病名 围绝经期综合征 英文名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别名 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 更年期综合征 ; 围绝经期综合症 ICD 号 N95.8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1. 病因研究进展 2.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 临床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现将病因病机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

More information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事业单位招考 中医内科学 毕德众 第 0 页 中医内科学 目录 课堂导语... 3 肺系疾病... 4 感冒... 4 咳嗽... 5 哮病 喘证... 7 肺痨 肺痈 肺痿... 9 胀病... 10 肺胀... 10 鼓胀 水肿... 11 痛证... 14 头痛 :... 15 真心痛... 16 胃痛... 17 腹痛... 18 胁痛... 19 腰痛... 19 脑系疾病... 20 眩晕...

More information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宝泰康颗粒说明书 通用名称 : 小儿宝泰康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解表清热, 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 症见发热 流涕 咳嗽 脉浮 [ 规格 ] 每袋装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宝泰康颗粒说明书 通用名称 : 小儿宝泰康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解表清热, 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 症见发热 流涕 咳嗽 脉浮 [ 规格 ] 每袋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 ( 小儿宝泰康颗粒 小儿敷脐止泻散 小儿感冒口服液 小儿感冒宁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小儿消食片 小儿泻速停颗粒 小儿咽扁颗粒 ) 部分非处方药品种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10]449 号 2010 年 11 月 24 日发布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按照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 试行

More information

2224 WORLDCHINESEMEDICINE November2016,Vol.11,No.11 = 中药, 年限为 年, 共检索到 2364 篇文献 通过排除综述或理论探讨类文献及个案 验案报道, 没有明确的药物组成或仅提供部分药物组成等文献, 最终经筛选后实际进行分析文

2224 WORLDCHINESEMEDICINE November2016,Vol.11,No.11 = 中药, 年限为 年, 共检索到 2364 篇文献 通过排除综述或理论探讨类文献及个案 验案报道, 没有明确的药物组成或仅提供部分药物组成等文献, 最终经筛选后实际进行分析文 世界中医药 年 月第 卷第 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夏中尚 杜正彩 邓家刚 李 杨 韦林篧 谢蕾卉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药效筛选重点实验室 南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 南宁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 方法 检 索 年发表的 篇文献 进行中药类别 单味药 中药性味归经 系统聚类分析 结果 治疗糖尿病最常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执业药师考试模拟试卷 珍藏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一 最佳选择题 ( 共 40 题, 每题 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 1. 素称 夏月之麻黄 的药物是 A. 羌活 B. 麻黄 C. 白芷 D. 香薷 E. 辛夷 2. 善治温病气分高热的药物是 A. 栀子 B. 黄连 C. 连翘 D. 芦根 E. 石膏 3. 下列药物中, 能够泻下 清肝 杀虫的药物是 A. 芒硝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执业药师备考宝典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一 最佳选择题 ( 共 40 题, 每题 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 1. 素称 夏月之麻黄 的药物是 A. 羌活 B. 麻黄 C. 白芷 D. 香薷 E. 辛夷 2. 善治温病气分高热的药物是 A. 栀子 B. 黄连 C. 连翘 D. 芦根 E. 石膏 3. 下列药物中, 能够泻下 清肝 杀虫的药物是 A. 芒硝 B. 大黄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6 年 8 月第 11 卷第 8 期 1645 个方面 淋巴瘤多因寒凝痰滞 毒陷阴分, 或寒凝气结 风热血燥 气滞气郁 脏腑亏损 气血亏虚 阳气不足而致瘀血痰毒凝聚而成 早期病理改变以气滞痰凝为主, 痰液为湿邪运行不畅所凝聚, 或由于邪热内结, 煎灼津液而成, 若情志失调, 气机不

世界中医药 2016 年 8 月第 11 卷第 8 期 1645 个方面 淋巴瘤多因寒凝痰滞 毒陷阴分, 或寒凝气结 风热血燥 气滞气郁 脏腑亏损 气血亏虚 阳气不足而致瘀血痰毒凝聚而成 早期病理改变以气滞痰凝为主, 痰液为湿邪运行不畅所凝聚, 或由于邪热内结, 煎灼津液而成, 若情志失调, 气机不 WORLDCHI NES EMEDI CI NE A V N 44 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 田晓琳 杨 臻 王建英 张 坤 许亚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 济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 北京 摘要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 结合古代 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 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 痰 毒 瘀

More information

环球卓越lj ^_^

环球卓越lj ^_^ 2016 执业药师 --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导读 第一章 章节内容药味分值占比 第二章清热药 58 第十七章补虚药 56 9 分 16%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33 5 分 15% 第一章解表药 26 4 分第四章祛风湿药 25 16% 第七章温里药 9 33% 3 分第八章理气药 20 15% 解表药 麻黄 : 发汗解表, 利水消肿, 宣肺平喘香薷 :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D6D0D2BDD4BAA1AAA1AAB6ABB3C7C7F8C9E7C7F8BBF1B5C3D0D4B7CED1D7BCE0B2E2D2A6CEC0BAA3205BBCE6C8DDC4A3CABD5D>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D6D0D2BDD4BAA1AAA1AAB6ABB3C7C7F8C9E7C7F8BBF1B5C3D0D4B7CED1D7BCE0B2E2D2A6CEC0BAA3205BBCE6C8DDC4A3CABD5D>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社区获得性肺炎监测 中医证型相关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 姚卫海 背景 基于北京市 CDC 北京市科委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监测体系与疾病负担的项目, 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 ( 东城区 ) 背景 西医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 ( 含肺泡壁, 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 炎症 CAP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CAP 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More information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C. 胃阴虚证 D. 风湿热痹 E. 跌打损伤 答案 B 5. 既能燥湿健脾, 又祛风湿的药是 A. 苍术 B. 厚朴 C. 白术 D. 砂仁 E. 防风 答案 A 6. 泽泻的功效是 A. 利水渗湿, 止痒 B. 利水渗湿, 杀虫 C. 利水渗湿, 泄热 D. 利水渗湿, 安神 E. 利水渗湿,

C. 胃阴虚证 D. 风湿热痹 E. 跌打损伤 答案 B 5. 既能燥湿健脾, 又祛风湿的药是 A. 苍术 B. 厚朴 C. 白术 D. 砂仁 E. 防风 答案 A 6. 泽泻的功效是 A. 利水渗湿, 止痒 B. 利水渗湿, 杀虫 C. 利水渗湿, 泄热 D. 利水渗湿, 安神 E. 利水渗湿,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一 最佳选择题 ( 共 40 分, 每题一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 1. 桑叶除疏散风热外, 又能 A. 凉血止血 B. 敛肺止咳 C. 利咽透疹 D. 清热解毒 E. 解肌退热 答案 A 2. 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口生津, 下能滋阴降火, 治疗实热虚热均可选用的是 A. 芦根 B. 栀子 C. 知母 D. 石膏 E. 竹叶 答案 C 3. 某男,40

More information

5 患者, 女,29 岁 妊娠 4 个月, 因尿痛 尿频 尿急 2 天来诊, 无发热与血尿, 尿蛋白 (+), 沉渣镜检白细胞满视野 首选哪种治疗 ( ) A. 青霉素 B. 红霉素 C. 庆大霉素 D. 氟哌酸 E. 氨苄青霉素 6 伤寒 是指 ( ) A. 寒邪伤于脏腑 B. 寒邪伤于肌表 C.

5 患者, 女,29 岁 妊娠 4 个月, 因尿痛 尿频 尿急 2 天来诊, 无发热与血尿, 尿蛋白 (+), 沉渣镜检白细胞满视野 首选哪种治疗 ( ) A. 青霉素 B. 红霉素 C. 庆大霉素 D. 氟哌酸 E. 氨苄青霉素 6 伤寒 是指 ( ) A. 寒邪伤于脏腑 B. 寒邪伤于肌表 C. 2018 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二 1 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功能的是 ( ) A. 脾 B. 三焦 C. 膀胱 D. 胃 E. 小肠 2 下列关于十二经脉说法错误的是 ( ) A. 有一定的起止 B. 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 C. 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 D. 没有交接次序 E. 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3 家兔静脉内注人 20% 葡萄糖 20ml, 尿量将增加, 其原因是 A. 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More information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3) 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3) 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试大纲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 壹医考搜集整理 如下, 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的基本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特点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论治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More information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四套 1. 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 小建中汤 B. 温胆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理中丸 答案 :1.B 2. 与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无关的是 A. 药味用量 B. 主治证候 C. 药力大小 D. 药物的药性 E. 剂型 答案 :2.E 3. 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More information

2536 WORLDCHINESEMEDICINE October.2018,Vol.13,No.10 时有刺痛, 伴面部油腻, 大便黏滞 舌淡红苔腻, 脉数 西医诊断 : 重度痤疮 中医诊断 : 粉刺, 痰湿瘀滞证 治以解毒除湿, 化瘀消结为主 方选二陈汤合桃花四物汤加减 : 半夏 12g 陈皮

2536 WORLDCHINESEMEDICINE October.2018,Vol.13,No.10 时有刺痛, 伴面部油腻, 大便黏滞 舌淡红苔腻, 脉数 西医诊断 : 重度痤疮 中医诊断 : 粉刺, 痰湿瘀滞证 治以解毒除湿, 化瘀消结为主 方选二陈汤合桃花四物汤加减 : 半夏 12g 陈皮 世界中医药 8年 月第 卷第 期 55 马拴全教授运用小金胶囊临床治验举隅 张丽丽 马拴全 陕西中医药大学 咸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咸阳 摘要 小金胶囊 5 粒 源自清代王洪绪 外科证治全生集 中的小金丹 具有消肿散结 化瘀止痛之功效 用于流注 痰核 瘰疠 乳癖 乳岩 横痃 贴骨疽等疾病 陕西省名老中医马拴全教授运用小金胶囊治疗重度痤疮 结节性红斑 慢性 附睾炎 慢性淋巴结炎 带状疱疹神经痛及乳疬等疾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361\351???????\320\374\322\366\315\305??? \360\257\354\351\363\327)

(Microsoft Word \361\351???????\320\374\322\366\315\305??? \360\257\354\351\363\327) 2018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汇总 第一站 : 病 - 证 - 法 - 方 53 种病 (57 种病 =53 种 + 从来不考的 4 种骨伤相关病 ) Organized by Luke (http://healerj.tistory.com) 1 目录 中医内科... 5 考点一感冒... 5 考点二咳嗽... 7 考点三哮病... 9 考点四喘证... 12 考点五肺痨... 14 考点六心悸...

More information

(1) 小肠实热证的表现可有 :( ) (2) 膀胱实热证的表现可有 :( ) A.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 B. 畏寒肢冷 心痛 面色 白或面唇青紫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3) 心气虚证可见 :( ) (4) 心阳虚证可见 :( ) 4.X 型题 (1) 下列哪些是心阴虚和心血虚的共同见

(1) 小肠实热证的表现可有 :( ) (2) 膀胱实热证的表现可有 :( ) A.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 B. 畏寒肢冷 心痛 面色 白或面唇青紫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3) 心气虚证可见 :( ) (4) 心阳虚证可见 :( ) 4.X 型题 (1) 下列哪些是心阴虚和心血虚的共同见 第八章 脏腑辨证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 能力测试题 ] 一 选择题 1.A 型题 (1) 心悸与下列哪项同见, 对诊断心阴虚证最有意义 ( ) A. 失眠多梦 B. 心悸潮热 C. 舌红少苔 D. 五心烦热 E. 怔忡健忘 (2) 心脉痹阻中, 若胸痛以闷痛为特点的是 :( ) A. 痰阻心脉 B. 气滞血脉 C. 寒凝心脉 D. 热郁心脉 E. 瘀阻心脉 (3) 症见心悸, 兼有口咽干燥,

More information

第二节 气血辨证

第二节  气血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目的要求 1. 掌握气病 血病 气血同病 津液病各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 熟悉气血津液辨证的实质是辨别证的原因与性质, 熟悉其辨证意义 3. 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气血津液辨证 主要内容 : 气血辩证气血同病 虚证 气虚 血虚实证 气滞 血瘀 血热 血寒 津液辩证 津液亏虚 水液停聚 一 气血辩证 虚证 血 虚 证 定义 : 血液亏虚, 脏腑百脉失养, 表现全身虚弱的证侯 成因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妇科学 (18/10/17 第二版 ) 月经病 1 月经先期 1 月经后期 3 月经先后不定期 5 月经过多 6 月经过少 7 经期延长 9 经间期出血 11 崩漏 13 闭经 16 痛经 18 月经前后诸证经行乳房胀痛 20 20 经行头痛 21 经行感冒 22 经行身痛 24 经行泄泻 25 经行浮肿 26 经行吐衄 27 绝经前后诸证 28 经断复来 30 带下病 32 带下病 - 带下过多

More information

食管癌中医证型分析

食管癌中医证型分析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6, 5(1), 6-11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6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tcm http://dx.doi.org/10.12677/tcm.2016.5100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