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 可以分为促胰 岛素分泌剂 (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 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和 α- 糖苷酶抑制剂 ) 磺脲类 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 ; 噻唑烷二酮 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 双胍类药物主要

Similar documents
大连源康体检中心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新闻媒体是健康知识传播的主力军和重要载体, 是连接医务人员 患者和公众的桥梁, 希望这本 媒体实用手册 能成为媒体准确 科学传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有益工具 2008 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让我们共同行动! 卫生部部长 二〇〇八年六月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 第2卷 第7期 587 在确保没有显著的低血糖时对个别患者HbA1c 顾与更新目前的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分 目标值应尽可能接近正常 即HbA1c<6% E 析和复习了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循证医学资 级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 预期寿命有限 料后 2006年12月WHO与I

糖尿病与脑卒中.ppt

Microsoft Word - 九月月刊.docx

循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对话

专科疾病诊治(七)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指南.indd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防治指南2010期-改-27.indd

医学资讯 一手行业讯息, 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开放式热门话题讨论, 在探讨中结识行业好友多角度资讯呈现, 深入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 会议纵横 在线会议实时传播, 足不出户也可亲临会议现场会议回顾让时光倒流, 带您重温精彩会议节约参会人力 物力 时间成本, 为您打造观会最佳途径不因时间 机会等因素错过每一个


!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中 国 医 学 前 沿 杂 志 ( 电 子 版 ) 2015 年 第 7 卷 第 3 期 委 员 会 成 员 学 术 委 员 会 成 员 和 编 写 委 员 会 成 员 翁 建 平 长 江 学 者 特 聘 教 授 中 华 医 学 会 糖 尿 病 学 分 会 主 任 委 员 中 国 2 型 糖 尿 病

标题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防治指南2010期-改-27.indd

Determinants of plasma glucose


幻灯片 1

`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FDAB7FEBDB5CCC7D2A931A3A8D2BDD1A7BBE1A3A92E BBCE6C8DDC4A3CABD5D>

妊娠期糖尿病

* 中华高血压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 '.! #/!# ' ' ' '! 58#5 ' '7' ' 0 ' & ' ' $'!,.( (9( & ' 7 :(:,#! :!'7 :(:, #! :#5 ' '7 0 ' & ' ' $'! ( 7 :(:,#! :!'


三 消除阶段的监测 2


52 中国肝脏病杂志 ( 电子版 ) 2011 年第 3 卷第 2 期 1.3 肝硬化和糖尿病慢性 HBV 和 HCV 感染者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 其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显著增加, 有报道 96% 肝硬化患者存在葡萄糖耐量异常, 30% 存在显性糖尿病,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代偿期肝硬化时, 患者体内已经存

第 二 章 : 中 醫 對 糖 尿 病 的 治 療 中 藥 內 治 法 中 藥 外 治 法 針 灸 療 法 推 拿 療 法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4D F736F F D20C8D1C9EFC6DACCC7C4F2B2A12E646F63>

种族间比较发现亚裔人群中 HBV 感染和无 HBV 感染者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 65.0% 和 27.5% [2] 但也有学者认为 HBV 感染者中糖尿病发生率和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 如台湾和香港的研究发现 2 型糖尿病与 HBV 感染无关 [3,4] 国内曾对北京地区 2303 例慢性肝炎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

标题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农 业 科 学 版 第 卷 0,-,,1&,10'',&,,%%%%10%>*&*,1, 0:*0%%*&*&*,1, *,* 0&%0%%*&*&*,1' 0 1%,-%;&%%-&1%0&&,&%%,&,,%'1%1&0,% :-&1*,,*&*,10,&00%*



糖尿病诊疗标准执行纲要--2014

WHO 前 订了分级体系(见表1) 用来阐明和编纂各项建议的 证据 支持各项建议的证据等级使用字母A B C 或E列于每项建议之后 每年 本协会多学科专业执业委员会纳入新的 证据 修订本标准 此次修订 委员会成员系统地 搜索了自2010年1月1日出版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 馆的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

Microsoft Word - A _ doc

2型糖尿病的综合干预多重危险因素

ÌÇÄò²¡


ÈÑÉïÆÚÌÇÄò²¡


标题

糖尿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 它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 全球糖尿病患病人群达 3.82 亿人, 所有类型糖尿病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至 2035 年, 病人数还将增加 55% 我国是糖尿病重灾区, 病人数量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目前 20 岁以上成年人每 10 人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中国糖尿病人数 糖尿病这种“富贵病”会在中国成为一大公共健康难题


!!

11.1mmol/L(200mg/dL) 者 (2) 妊 娠 20 周 之 前, 空 腹 血 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 7.0mmol/L(126mg/dL) 1.2 妊 娠 期 糖 尿 病 (GDM) g 葡 萄 糖 负 荷 试 验 (gluco

中 华 高 血 压 杂 志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 +0 *$" ## 组 的 心 血 管 预 后 所 选 病 例 主 要 为 新 诊 断 的 型 糖 尿 病 据 78 9 在 %3%% 年 间 的 试 验 结 果 严 格 降 糖 治 疗 可 有 效 改 善 微 血 管 并 发 症

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 2015 年第 7 卷第 3 期予治疗, 常规筛查冠心病并不改善预后 (A 级 ) [2] 2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2.1 血糖控制长期高血糖所带来的大血管病变是致残 致死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际上许多研究虽然对强化降糖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结论尚不一致,

,. 海外检验医学 *+ 年 月第 卷第 期 86$ # #*+! 网膜病变 + 多项前瞻性研究发现 2& 患者心血管疾病 的发生风险增加 例如 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合作分析 8 研究发现餐后 * 血浆葡萄糖浓度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空腹血糖浓度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之间呈 形相关 一项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011 Vol. 6 ③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血糖与红细胞膜血红蛋 白逐渐结合形成 HbA1C 存在于红细胞生成到破坏 基础干预( 见附录 C) ( 1)

目录 1. 血糖及调控机制 糖尿病概况 糖尿病人口 糖尿病市场规模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用药分布 胰岛素简介 胰岛素招标价格 胰岛素类似物在大医院优势明显 胰岛素临床运用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 电子版 ) 2013 年第 5 卷第 11 期 国际循证指南共识 61 表 2 妊娠糖尿病推荐诊断标准 Carpenter 和 Coustan 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水平 NDDG 血浆葡萄糖水平 mg/dl mmol/l mg/dl mmol/l 状态空腹

<4D F736F F D C4EA414441CCC7C4F2B2A1D5EFC1C6B1EAD7BC28D6D0CEC4B0E629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D4A4B7C0BACDD6CEC1C6CCC7C4F2B2A1D2A9CEEFD1D0BEBFBCBCCAF5D6B8B5BCD4ADD4F22E646F63>

Microsoft PowerPoint - 老年健檢常見異常簡介.ppt

第 林浩 然 等 期 多 巴 胺 拮抗 物 诱 导 排 卵 效 应 的 研究 增强 材 料 和 方 法 士 选 腹 部 圆 而 松 软 的 雌鱼 体长 来 自 本 系 实 验 鱼场 周 左右 的 驯 养 合 饵料 部 分购 于 附 近 农 贸 市 场 试 验 在 泥 鳅 的 繁 殖季 节 克 士 试


目 录

787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group (P < 0.05 or 0.01). The levels of 6-keto-PGF1α in both groups were apparently increased, and the increase of 6-keto-

北 京 市 健 康 保 障 协 会 会 长 慈 铭 体 检 集 团 总 裁 留 德 医 学 博 士 2 中 国 城 市 健 康 状 况 大 调 查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09年版)

卫 生 部 脑 卒 中 筛 查 与 防 治 工 程 委 员 会 主 任 陈 竺 卫 生 部 部 长 副 主 任 马 晓 伟 卫 生 部 副 部 长 尹 力 卫 生 部 副 部 长 王 陇 德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中 华 预 防 医 学 会 会 长 委 员 王 羽 卫 生 部 医 政 司 司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中 草 药

WHO/NMH/NVI/ 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 book

幻灯片 1

目 录 中 国 血 糖 监 测 临 床 应 用 指 南 (2011 年 版 ) 解 读... ( 刘 健 )1 用 药 失 误 防 范... ( 刘 健 ) 年 度 我 院 药 品 不 良 反 应 报 表 统 计 分 析... ( 执 笔 : 刘 丽 达 ) 年 下 半 年

中 华 高 血 压 杂 志 $ 年 月 第 $$ 卷 第 期 ).( ' &.! $ 6 "$$/ " %$ 血 压 测 量 方 法 仪 器 表 血 压 测 量 方 法 与 临 床 意 义 诊 断 高 血 压 的 标 准 (+ 临 床 意 义 诊 室 血 压 台 式 水 银 血 压 计 2 诊 断

内 容 : 1. 阿 尔 兹 海 默 病 2. 帕 金 森 病 3. 脑 中 风 4. 冠 心 病 5. 糖 尿 病 6. 高 血 压 7. 预 防 跌 倒

AA.S92


Microsoft Word - 指南讨论稿.doc

前 言 诊断 分型 实验室检查对于糖尿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病情评估 预后估计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

# # +,! +,!!!!!!!! #!!


Transcription: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第三章

第三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 可以分为促胰 岛素分泌剂 (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 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和 α- 糖苷酶抑制剂 ) 磺脲类 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 ; 噻唑烷二酮 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 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 萄糖的输出 ;α- 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 肠道内的吸收 由于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的环节不同, 在临床 上常常需要口服药联合治疗 饮食和运动是控制 2 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 但往往很难使血糖控制长期达标, 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双胍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 2008 胍 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 26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 主要药理作用是 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 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27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 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α- 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 降低餐后血糖, 并通过对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具有吸收快 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 1 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高血糖 2 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但由于口服降糖药的失效和出现口服药物使用的禁忌症时, 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以减少糖尿病急 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在某些时候, 尤其是病程较长时, 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变成最佳的 甚至是必需的保持血糖控制的措施

2008 28 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该继续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并 加强对患者的宣教, 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以便于胰岛素剂量调整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所有开始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都应该接受低血糖危险因素 症状和 自救措施的教育 胰岛素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 人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超 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常规 ( 短效 ) 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 和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 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 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 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一般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仍大于 7.0% 时, 就应该启动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可以保留 当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 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 对新诊断的并与 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 在糖尿病病程中 ( 包括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 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 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29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和长效胰岛素 一般情况下, 基础胰岛素是口服药物失效时实施口服药和胰岛素联合治疗的首选用药 预混胰岛素的使用在饮食 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 糖化血 红蛋白 (HbA1c) 较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可以直接使 用预混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但胰岛素促泌剂 应停用 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 在基础胰岛素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餐后血糖控制欠佳或者需要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应该进行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 ( 餐时 + 基础胰岛素 ); 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然未达标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者, 需进行多次胰岛素注射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形式, 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在控制血糖方面优于多次皮下注射 ; 需要胰岛素泵来实施治疗 ; 主要适用人群有 :1 型糖尿病 ; 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 ; 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2008 30 胰岛素注射装置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使用胰岛素注射 笔 ( 胰岛素笔或者特充装置 ) 胰岛素注射器和胰岛素泵 目前胰岛素注射笔的种类很多, 理想的胰岛素注射笔应 该有操作简便, 易教易学的特点 此外, 读数清晰, 剂 量精准和可以回调剂量从而不浪费胰岛素也是好的胰岛 素注射笔所应具备的特点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第四章

第四章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妊娠糖尿病 (GDM) 和糖尿病合并妊娠 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 在妊 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减低 (IGT) 或糖尿病称为妊 娠糖尿病 妊娠期间高血糖的主要危害为增加新生儿畸 形 巨大儿 ( 增加母 婴在分娩时发生合并症与创伤的 危险 ) 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一般来讲, 糖尿 病患者合并妊娠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 血糖较难控制, 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相反, 妊娠糖尿 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相对较轻, 血糖容易控制, 多数患者 可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仅 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 一 )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 1. 有高度糖尿病危险的妊娠妇女 : 曾经有妊娠糖 2008 尿病 (GDM) 肥胖 ( 特别是腹型肥胖 ) 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尽早监测血糖, 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 7.0mmol/L(126mg/dl) 及 / 或随机血糖 11.1mmol/L (200mg/dl) 应在 2 周内重复测定 2. 所有妊娠妇女应在妊娠 24-28 周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测定血糖 : a) 一步法 : 进行 75 克葡萄糖口服负荷试验 (OGTT) 检测 32

33 b) 两步法 : 先行 50 克葡萄糖口服负荷试验 (OGTT) 进行初筛, 服糖后 1 小时血糖高于 7.2mmol/L(130mg/ dl) 者进行 75 克葡萄糖口服负荷试验 (OGTT) ( 二 ) 计划妊娠的糖尿病妇女妊娠前的准备 1. 糖尿病妇女应计划妊娠, 在糖尿病未得到满意控制之前应采取避孕措施 应告知已妊娠妇女在妊娠期间血糖强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高血糖可能对母婴带来的危险 2. 在计划妊娠之前, 应认真地回顾如下病史和进行相应的检查 : (1) 糖尿病的病程 (2) 急性并发症, 包括感染史 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 (3) 慢性并发症, 包括大小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 (4) 详细的糖尿病治疗情况 (5) 其他伴随疾病和治疗情况 (6) 月经史 生育史 节育史 (7) 家庭和工作单位的支持情况 3. 由糖尿病医师和妇产科医师评估是否适于妊娠 4. 如计划妊娠, 应在受孕前进行如下准备 : (1) 开始口服叶酸 (2) 停用口服降糖药物, 改为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3) 严格控制血糖, 加强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控制在 3.9-5.6mmol/L(70-100mg/dl), 餐后血糖在 5.0-7.8mmol/L(90-140mg/dl) 范围, 糖化血红蛋白

2008 34 (HbA1c) 控制在 7.0% 以下, 如有可能尽量控制在 6.0% 以下 (4) 严格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 将控制 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断剂 (ARB) 改为甲基多巴或钙通道阻滞剂 (5) 停用他汀类及贝特类调脂药物 (6) 检查有无视网膜病变并对视网膜病变加强监测治疗 (7) 加强糖尿病教育 (8) 戒烟 ( 三 ) 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管理 (1) 应尽早对妊娠进行诊断, 在确诊后, 应尽早按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疗常规进行管理 1-2 周就诊一次 (2) 进行针对妊娠妇女的糖尿病教育 (3) 通过血糖自我监测抽查空腹 餐前以及餐后 2 小时血糖 有条件者每日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 4-6 次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或餐前血糖 3.9-5.6mmol/L, 餐后 2 小时血糖 4.4-6.7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尽可能控制在 6.0% 以下 (4) 饮食计划应有利于保证孕妇和胎儿营养但又能控制孕妇的体重 (5) 血压应该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 (6) 每 3 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并做相应的治疗 (7) 加强胎儿发育情况的监护, 常规超声检查了解

35 胎儿发育情况 (8) 如无特殊情况, 按预产期分娩 ; 并尽量采用阴道分娩 (9) 分娩时和产后加强血糖监测,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 四 ) 分娩后糖尿病的管理 (1) 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在分娩后胰岛素的需要量会明显减少, 应注意血糖监测, 适时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避免低血糖 分娩后, 糖尿病的管理与一般糖尿病患者相同 (2) 妊娠糖尿病使用胰岛素者多数可在分娩后停用胰岛素 (1 型糖尿病除外 ) 分娩后血糖正常者应在产后 6 周行 75 克葡萄糖口服负荷试验 (OGTT), 重新评估糖代谢情况并进行终身随访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主要是罹患 1 型糖尿病, 但近年来由于肥胖儿童的增多,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诊断仍根据 WHO1999 标准 根据病史, 查体 ( 包括体重,BMI, 腰围 ), 尿酮体等检查评估其类型 有时区分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类型很困难, 当患儿貌似 2 型糖尿病时, 仍应注意有 1 型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的可能 有条件的单位应进一步测定 β- 细胞自身抗体和 C- 肽释放水平, 有助于分型诊断

2008 36 ( 一 )1 型糖尿病 目前认为病因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 外界环境 因素 ( 可能包括病毒感染 ) 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导致胰岛 β 细胞的损伤和破坏,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引发糖尿病 我国儿童青少年 (0-14 岁 )1 型糖尿病的 发病率约为 0.6/10 万, 属低发病区, 但由于我国人口 基数大, 故 1 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数不少于 100 万 1. 临床表现 (1) 起病较急, 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发病, 可有家 族史 (2) 典型者有多尿 多饮 多食和消瘦的三多一少 症状 (3) 不典型隐匿发病患儿多表现为疲乏无力, 遗尿, 食欲可降低 (4) 约 20%-40% 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就诊 2. 治疗方案及原则 1 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糖 消除症状, 预 防和延缓各种急 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使糖尿病患儿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和健康成长 (1) 胰岛素治疗 儿童 1 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常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 素替代治疗 由于患儿胰岛残余 β 细胞功能有差异, 胰岛素治疗要注意个体化, 糖尿病控制目标见表 5 (2) 饮食治疗

37 1 计划饮食, 控制总热量, 但要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2 均衡膳食, 保证足够营养, 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 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 烹调以清淡为主 3 定时定量, 少量多餐, 最好是一日三次主餐和三次加餐 应注意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时间及作用时间相配合 (3) 运动治疗儿童 1 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 这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作用 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 循序渐进, 强度适当, 量力而行, 注意安全, 包括防止运动后低血糖 (4) 心理治疗和教育是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社会 学校和家庭都应给予糖尿病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使他们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5) 要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 (SMBG) (6) 门诊随访一般患儿至少每 2-3 个月应到糖尿病专科门诊复查一次 1 每次携带病情记录本, 以供医生对病情控制的了解, 作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2 每次随访均应测量身高 体重 血压 尿常规 尿糖及酮体 餐后 2 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3 每半年至 1 年检测一项血脂谱 尿微量白蛋白 眼底以及空腹或负荷后 C 肽水平, 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 慢性合并症, 并了解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变化 2008 38 分期 幼儿 - 学龄前期 (0-6 岁 ) 学龄期 (6-12 岁 ) 青春期和青少年期 (13-19 岁 ) 表 5 儿童和青少年 1 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餐前 5.6-10.0mmol/L (100-180mg/dl) 5.0-10.0mmol/L (90-180 mg/dl) 5.0-7.2 mmol/l (90-130 mg/dl) ( 二 )2 型糖尿病 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 儿童青少年中 2 型糖尿病的 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 1. 临床表现 血糖目标值范围 发病较隐匿, 多见于肥胖儿童, 发病初期超重或肥 胖, 以后渐消瘦, 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部分患儿伴有 黑棘皮病, 多见于颈部或腋下 2. 治疗方案及原则 睡前 / 夜间 6.1-11.1mmol/L (110-200 mg/dl) 5.6-10.0mmol/L (100-180mg/dl) 5.0-8.3 mmol/l (90-15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8.5% >7.5% 理由 脆性, 易发生低血糖 (1) 饮食治疗 : 饮食控制以维持标准体重 纠正已 发生的代谢紊乱和减轻胰岛 β 细胞的负担为原则, 肥 <8% <7.5% 青春期前低血糖风险相对高, 而并发症风险相对低 1. 有严重低血糖的风险 2. 需要考虑发育和精神健康 3. 如无过多低血糖发生, 能达到 7% 以下更好

39 胖儿童的减低体重量因人而异 (2) 运动治疗 : 运动治疗在儿童青少年 2 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利于减轻体重,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血糖的控制和促进生长发育 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体化, 根据性别 年龄 体型 体力 运动习惯和爱好制订适当的运动方案 (3) 药物治疗 : 原则上可先用饮食和运动治疗, 观察 2-3 个月, 若血糖仍未达标者, 可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以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 (4) 加强心理教育和自我血糖监测 (SMBG) (5) 控制目标 : 保持正常生长发育, 避免肥胖或超体重, 空腹血糖 (FBG)<7.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6) 定期随访, 进行身高 体重 血压 血脂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的检查, 早期发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3. 2 型糖尿病的筛查有高危因素的儿童或青少年 ( 肥胖 糖尿病家族史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女孩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 应每年进行身高 体重 血压 血脂 血糖的检查, 以求早期发现异常, 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 >60 岁的糖尿病患者 ( 西方国 家 >65 岁 ), 包括 60 岁以前诊断和 60 岁以后诊断为糖

尿病者 2008 40 ( 一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 2 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资料表明,2 型糖尿病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 国外报告 65 岁以上人群的 2 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 (IGT) 的患 病率为 10%-20% 2. 老年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 多无症状, 往往由 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 3. 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如高血 糖高渗状态, 心 脑血管意外以及视力改变等 4. 特殊表现 : 少数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体温低 多汗 神经性恶病质 肌萎缩和认知功能减退 ( 二 ) 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1. 急性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急性代谢并发症常为高血糖 高渗状态, 死亡率高 2. 慢性并发症 (1) 心 脑血管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 因, 约 80% 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合并症 (2)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均随 增龄而增加 (3) 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 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 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41 ( 三 ) 老年糖尿病治疗的注意事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相似, 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 老年糖尿病多属于 2 型糖尿病, 多数病情较轻, 因此如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不到要求者, 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 应注意以下事项 : 1.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多器官功能减退, 伴肾 心 肺 肝功能不全者, 忌用二甲双胍 2. 有心功不全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3. 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磺脲类降糖药, 以避免低血糖 4. 可选择 α- 糖苷酶抑制剂, 或小剂量作用温和或半衰期短的胰岛素促分泌剂, 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 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 后果严重, 因此在治疗中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 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可略宽于一般人 ( 四 )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1.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预防是关键 要从中年开始预防, 对 45 岁以上人群应每年例行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查 2. 老年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础

2008 42 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医护人员面临的 巨大挑战, 糖尿病本身潜在的大 小血管并发症可显著 增加手术风险 此外, 手术应激可使血糖急剧升高, 造 成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这也是术后病死率增 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另一方面, 高血糖可造成感染发生 率增加及伤口愈合延迟 围手术期正确处理需要外科医 生 糖尿病专家及麻醉师之间很好的沟通与协作, 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术前准备及评估 (1) 对于择期手术, 应对血糖控制以及可能影响手 术预后的糖尿病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心血管疾 病, 自主神经病变及肾病 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应控制在 8mmol/L 以下 对于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应及时调整为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控制良好的患者 手术前当晚或手术当天停用口服降糖药, 大中手术应在 术前 3 天停用口服降糖药, 改为胰岛素治疗 (2) 对于急诊手术, 主要评估血糖水平以及有无酸 碱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如有, 应及时纠正 2. 术中处理 (1) 对于既往仅需单纯饮食治疗或小剂量口服降糖 药物即可使血糖控制达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在接受小 手术时, 术中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2) 在大中型手术术中, 需静脉应用胰岛素, 并加

43 强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的目标为 5.0-11mmol/L 术中可输注 5% 葡萄糖液 100-125ml/h, 以防止低血糖 葡萄糖 - 胰岛素 - 钾联合输入是代替分别输入胰岛素和葡萄糖的简单方法, 并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 3. 术后处理 (1) 在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以前仍予胰岛素静脉输注, 恢复正常饮食后可予胰岛素皮下注射 (2) 对于术后需要重症监护或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高血糖 ( 血浆葡萄糖大于 6.1mmol/L), 通过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而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 4.5-6.0mmol/L 范围内, 可改善预后 一般的目标 6.0-10.0mmol/L 在某些情况下更为合适 (3) 中 小手术术后血糖应控制在 5.0-11.0mmol/ L 之间 在控制血糖同时, 应注意严格防止低血糖 糖尿病与感染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为常见和更为严重 糖尿病并发感染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即感染导致难以控制的高血糖, 而高血糖进一步加重感染 感染可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感染也是糖尿病的重要死因之一 1. 糖尿病感染易感性机制是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减退 ; 局部因素, 如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 ; 其它因素有血糖大幅度波动等

2008 44 2.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感染有泌尿系感染 肺炎 肺结核 胆道感染 皮肤感染 外耳炎和口腔感染 (1) 泌尿系感染常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如严重的 肾盂肾炎 肾及肾周脓肿 肾乳头坏死和败血症 常见 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及克雷白菌 (2) 肺炎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 链球菌及革 兰氏阴性菌 毛霉菌病及曲霉病等呼吸道真菌感染亦多 见于糖尿病患者 (3) 糖尿病患者结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 者, 并且非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多见 (4) 皮肤葡萄球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感染之 一, 常见于下肢 足部溃疡的常见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 链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 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 的发生率增加, 并且导致牙齿松动 外耳炎常常是被忽 略的感染灶 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 1. 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多种炎性疾病的治疗, 同 时也是对糖代谢影响最大的药物, 长期应用或单次应用 均可以促发或加重糖尿病, 这种作用通常是剂量依赖性 的 当停用糖皮质激素后, 糖代谢通常会恢复至用药之 前的状态 但是, 如果用药时间过长, 则可能不能恢复 正常 2.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前或疗程中应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血糖监测

45 3.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糖, 典型的血糖谱为相对正常的空腹血糖及逐渐升高的餐后血糖 因此, 不能只监测空腹血糖 其次,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 应加强降糖治疗 随着糖皮质激素剂量的改变, 降糖治疗应及时调整, 胰岛素治疗常作为首选 抑郁症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伴有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 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非抑郁糖尿病患者 有证据表明抑郁 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 但某些抗抑郁药似乎对血糖控制不利 总的来说, 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和抑郁症状, 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 恢复自信,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 HIV/AIDS 和糖尿病治疗精神异常和 HIV/AIDS 的某些药物有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的不良后果, 并且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抗精神病药物 ( 特别是第二代药物 ) 可增加发生肥胖 2 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 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已发表了关于抗精神病药物与糖尿病的共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