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Similar documents
文档 9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論文封面

Microsoft Word doc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2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1


Analysis of Cultural Elements of Meinong s Paper Umbrella Painting Abstract Meinong paper umbrellas are a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 for the Hakka peo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文版样板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Microsoft Word 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01何寄澎.doc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245\376\275\327\244\ )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 : III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第一章 出口退税制改革的内容

206 雜但總的來說陳維崧仍然受到肯定特別是陳廷焯 對陳維崧有了再 發現 侯雅文的文章試圖抽樣選取不同時期的清詞選本來探討陳維崧詞的經典化 內涵及其過程不過其中與本文有關係的只有王昶 國朝詞綜 一種雖然前後對 照多少揭示了其價值但對如何反映雍乾詞學傾向尚未能展開 李睿的文章全 面

mode of puzzle-solving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Microsoft Word - MCHA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96 7 () 124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I

(Microsoft Word - 001\253\312\255\261.doc)

曹美秀.pdf

:

¿ Ê£º˝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广 州 市 花 都 区 公 务 员 培 训 需 求 分 析 的 研 究 A STUDY OF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ON CIVIL SERVANTS OF HUADU DISTRICT IN GUANGZHOU 作 者 姓 名 : 黄 宁 宁 领 域 ( 方 向 ): 公

Microsoft Word - 0封面 .doc

KEY WORDS Eastern Zhou dynasty Hairstyles Accessories ABSTRACT Hair styles and accessorie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research of clo


論 文 付 印 同 意, 研 究 生 命 墨 登... 之 碩 士 在 職 專 論 文... 段 發. 會.~Þ. 說 研 兔.. 係 本 人 所 指 導 r 今 經 口 試 通 過 益 修 改 完 成 r 茲 同 意 該 生 提 交 論 文 付 印 此 致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的

排版稿.FIT)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87H0013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PDF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一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 ~ ~


59-81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


1 * 1 *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明新學報第31期

<4D F736F F D20D0ECB7C9D4C6A3A8C5C5B0E6A3A92E646F63>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linan Adviser:Prof. Han Xinmin Nanjing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 No

标题

Transcription: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of Yi studies of Han dynasty as well as other studies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 literature of Yiwei has been almostly collected before. While the collation of the tex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thoughts of it haven't been done carefully, especially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Yiwei and Zhengxuan's( 鄭 玄,127-200) Yiweizhu( 易 緯 注 ) remains untouched. Zhengxuan's Yiweizhu is the annotation of Yiwei, which reflects the thoughts of Zhengxuan's Yi study. However, due to the long history and the lack of arrangement, it had very messy origins and many mistakes in its contents. This essay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literature and analyze their thoughts in the view of Zhengxuan's Yiweizhu.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essay includes the overview of this research topic and explain the its importance. The second chapter emphasizes the Yi study of Han dynasty, Zhengxuan's biography and his background. Many of the existing contents in Yiweizhu were not authentic, which can be discriminated by Zheng's annotating style. Chapter Three to Five contains the specific analyzation of the eight pieces of Yiwei, which covers the bibliographic research, collation, verification, annotation and critics. The research of Qianzaodu( 乾 鑿 度 ) and Jilantu( 稽 覽 圖 ) is showed in Chapter Three. After that the research of Bianzhongbei( 辨 終 備 ) and Tongguayan( 通 卦 驗 ) is conducted in Chapter Four. Chapter Five involves the close attention to Qianyuanxuzhiji ( 乾 元 序 制 記 ). Moreover,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severely-damaged Kunlingtu ( 坤 靈 圖 ) is also made in the same chapter. The appendix in Chapter Five points out that Shileimou( 是 類 謀 ) and Qiankunzaodu( 乾 坤 鑿 度 ) were not written by Zhengxuan. The summary is taken out in Chapter Six and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Yiwei and Yiweizhu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thoughts, as well as the precious value brought by Yiweizhu in Zheng'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Key words:zhengxuan( 鄭 玄 ); Yiwei; Yiweizhu; Yi study of Han dynasty; annotation; criticism;

目 次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課 題 與 目 的...1 第 二 節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概 述... 3 一 前 人 對 於 緯 書 的 整 理... 3 二 對 於 緯 書 的 詮 解 和 考 辨...5 三 前 人 易 緯 之 重 要 研 究...7 四 對 於 鄭 玄 易 輯 佚 與 思 想 的 研 究...9 五 對 於 緯 書 和 鄭 玄 之 間 關 係 的 探 討... 10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限 制...12 一 研 究 方 法... 12 二 研 究 限 制... 13 第 二 章 從 易 緯 到 鄭 玄 易 緯 注...15 第 一 節 易 緯 概 論...15 一 讖 緯 的 流 傳...15 二 易 緯 的 考 辨...19 第 二 節 西 漢 易 對 易 緯 的 影 響... 22 一 孟 氏 易 思 想 簡 介...25 二 京 氏 易 思 想 簡 介...29 三 其 他 重 要 的 易 家...32 第 三 節 鄭 玄 其 人 與 其 注 書 體 例...33 一 鄭 玄 行 傳 略...33 二 鄭 玄 易 之 傳 承... 34 三 鄭 玄 注 書 之 特 點...36 四 鄭 玄 與 其 他 易 緯 注 作 者... 39 附 錄 一 : 是 類 謀 注 辨 僞... 41 附 錄 二 : 乾 坤 鑿 度 注 辨 僞... 45 第 三 章 鄭 玄 對 易 緯 的 詮 釋 評 述 ( 上 )... 51 第 一 節 乾 鑿 度 注 分 析... 51 一 解 題...51 二 校 勘 與 考 證...52 三 詮 釋 與 述 評...55 四 小 結...67 第 二 節 稽 覽 圖 注 分 析... 68 一 解 題...68

二 校 勘 與 考 證...70 三 詮 釋 與 評 述...70 四 小 結...75 第 三 節 辨 終 備 注 分 析... 76 一 解 題...76 二 校 勘 與 考 據...77 三 詮 釋 與 述 評...78 四 小 結...79 第 四 章 鄭 玄 對 易 緯 的 詮 釋 評 述 ( 下 )... 81 第 一 節 通 卦 驗 注 分 析... 81 一 解 題...81 三 校 勘 與 考 據...82 三 詮 釋 與 述 評...86 四 小 結...97 第 二 節 乾 元 序 制 記 注 分 析...97 一 解 題...97 二 校 勘 與 考 證...98 三 詮 釋 與 評 述...100 四 小 結...103 第 三 節 坤 靈 圖 簡 論 ( 兼 略 論 易 緯 版 本 流 傳 )...103 第 五 章 結 論... 105 第 一 節 易 緯 和 易 緯 注 的 文 獻 價 值...105 第 二 節 易 緯 和 易 緯 注 的 思 想 價 值...107 第 三 節 易 緯 注 作 為 鄭 玄 經 的 一 個 側 面...110 參 考 文 獻... 113

第 一 章 緒 論 易 緯 作 為 漢 代 易 的 重 要 一 環, 其 內 涵 相 當 豐 富, 與 漢 代 經 的 整 體 關 係 也 非 常 密 切 而 鄭 玄 (127 200) 是 漢 代 重 要 的 經 家, 他 的 易 緯 注 是 研 究 易 緯 的 重 要 參 考 文 獻 之 前 尚 未 有 人 比 較 全 面 地 從 鄭 玄 易 緯 注 的 視 角 反 觀 易 緯 本 文 試 圖 從 這 個 視 角 對 易 緯 和 易 緯 注 作 出 分 析, 發 掘 它 們 的 文 獻 和 思 想 價 值, 從 一 個 側 面 觀 察 漢 代 易 的 思 想 流 變 和 傳 承 關 係 第 一 節 研 究 課 題 與 目 的 漢 代 術 主 流, 經 過 漢 初 的 黃 老 之 後, 迅 速 被 儒 家 全 面 佔 領 漢 武 之 後, 儒 家 化 的 五 經 成 為 標 準 讀 物, 經 迅 速 發 展 起 來 與 之 相 應 的, 是 先 秦 百 家 的 術, 或 是 被 儒 擠 兌 消 解, 或 是 被 容 納 入 儒 家 經 的 框 架 下 讖 緯 便 是 儒 家 經 背 景 下 的 產 物 經 試 圖 構 造 一 種 包 含 天 人 關 係 的 系 統, 但 這 種 系 統 單 靠 先 秦 的 傳 統 儒 家 思 想 很 難 完 成 為 了 滿 足 這 種 需 要, 各 種 帶 有 陰 陽 家 色 彩 的 文 獻 便 應 運 而 生, 董 仲 舒 ( 前 179 前 104) 的 春 秋 繁 露 便 是 重 要 的 代 表 更 晚 一 些 的 時 候, 同 樣 帶 有 陰 陽 家 色 彩 的 讖 緯 也 逐 漸 多 了 起 來 云 : 讖 緯 包 括 讖 和 緯 兩 種 形 態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易 類 六 附 錄 易 緯 儒 者 多 稱 讖 緯, 其 實 讖 自 讖, 緯 自 緯, 非 一 類 也 讖 者 詭 為 隱 語, 預 決 吉 凶 史 記 秦 本 紀 稱 盧 生 奏 錄 圖 書 之 語 是 其 始 也 緯 者 經 之 支 流, 衍 及 旁 義 史 記 自 序 引 易 失 之 毫 釐, 差 以 千 里 漢 書 蓋 寬 饒 傳 引 易 五 帝 官 天 下, 三 王 家 天 下 注 者 均 以 為 易 緯 之 文 是 也 蓋 秦 漢 以 來 去 聖 日 遠, 儒 者 推 闡 論 說 各 自 成 書, 於 經 原 不 相 比 附 則 讖 與 緯 別, 前 人 固 已 分 析 之 後 人 連 類 而 譏, 非 其 實 也 右 乾 鑿 度 等 七 書 皆 易 緯 之 文, 與 圖 讖 之 熒 惑 民 智, 悖 理 傷 教 者 不 同 1 但 事 實 上, 讖 緯 實 難 完 全 區 分 清 楚 王 鳴 盛 (1722 1797) 蛾 術 編 認 為, 緯 者 經 之 緯 也, 亦 稱 讖 2 顧 頡 剛 (1893 1980) 秦 漢 的 方 士 與 儒 生 指 出, 讖, 是 預 言, 緯, 是 對 經 而 的 這 兩 種 在 名 稱 上 好 像 不 同, 其 實 內 容 並 沒 有 什 麼 分 別 實 在 說 來, 不 過 讖 是 先 起 之 名, 緯 是 後 起 的 罷 了 3 致 地 說, 緯 可 能 指 成 篇 的 緯 書, 相 對 於 一 條 一 條 的 讖 後 起 晚 出, 其 目 的 是 和 經 書 相 呼 應, 用 陰 陽 災 異 的 方 式 對 經 文 作 詮 釋, 為 經 的 一 統 系 統 而 服 務 緯 本 和 經 相 對, 緯 書 自 然 是 經 書 的 輔 佐 者 緯 書 宣 稱 自 己 是 聖 人 所 1 清 永 瑢 等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65 年 第 1 版 1 刷 ), 卷 六, 頁 47 2 清 王 鳴 盛 : 蛾 術 編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2012 年 第 1 版 1 刷 ), 卷 二, 頁 43 3 顧 頡 剛 : 秦 漢 的 方 士 與 儒 生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57 年 第 1 版 1 刷 ), 頁 127 1

作, 是 聖 人 為 後 世 法 的 文 獻 在 漢 代 的 社 會 環 境 下, 人 們 多 認 為 緯 書 確 是 如 此 但 事 實 上, 緯 書 包 涵 了 量 怪 誕 和 神 話 色 彩 極 重 的 內 容, 和 論 語 中 那 個 不 語 怪 力 亂 神 的 聖 人 簡 直 截 然 不 同 假 如 我 們 認 定 論 語 是 有 關 孔 子 ( 前 551 前 479) 言 行 的 可 靠 記 錄, 那 麼 緯 書 就 顯 然 不 會 是 聖 人 所 作 的 了 而 且, 讖 緯 帶 有 很 濃 重 的 陰 陽 家 說 的 風 氣, 也 不 該 是 孔 子 所 有 的 但 作 為 一 種 術 思 潮, 更 加 上 皇 家 的 需 要 和 極 力 推 行 4, 緯 書 便 以 假 亂 真, 偽 裝 成 經 典 起 來 遺 憾 的 是, 時 代 風 潮 一 過, 緯 書 便 屢 遭 禁 絕 5, 留 存 至 今 且 保 留 較 為 完 整 的, 僅 有 對 易 經 進 行 解 釋 的 易 緯 八 種 而 已 這 八 種 都 是 從 永 樂 典 輯 出 并 被 後 人 陸 續 增 補 的 因 此, 總 的 來 說, 易 緯 依 然 是 混 亂 而 殘 缺 的 儘 管 易 緯 出 現 的 具 體 時 間 很 難 斷 定, 但 者 通 常 認 為, 可 以 通 過 緯 書 的 流 行 和 別 的 證 據 致 了 解 易 緯 的 產 生 時 間 約 在 西 漢 末 至 東 漢 初, 是 緯 書 最 為 流 行 的 時 候 而 從 內 容 上 來 看, 易 緯 繼 承 了 西 漢 易 以 孟 喜 ( 前 90? 前 40?) 京 房 ( 前 77 前 37) 等 人 為 主 流 的 卦 氣 說, 因 此 可 以 被 視 為 孟 京 等 人 易 的 延 伸 但 是, 易 緯 又 摻 入 了 非 常 多 關 於 宇 宙 論 的 成 分, 將 原 先 的 易 思 辨 提 到 了 更 高 的 高 度 上 所 以 可 以 籠 統 地 推 斷, 易 緯 相 較 孟 喜 等 人 的 易 晚 出 到 了 東 漢 末 年, 兼 通 經 今 文 和 經 古 文 的 經 師 鄭 玄 糅 合 今 古, 遍 注 群 經, 對 於 前 代 的 經 做 了 一 個 系 統 的 詮 釋 和 闡 發 注 經 之 外, 鄭 玄 還 做 了 許 多 其 他 的 闡 釋 工 作, 其 中 就 包 括 了 為 緯 書 作 注 顯 然, 在 鄭 玄 看 來, 緯 書 是 具 有 極 重 要 的 地 位 的 緯 書 隨 著 時 代 的 變 遷 而 逐 漸 消 亡 和 保 存 相 對 完 整 的 易 緯 一 樣, 易 緯 注 是 唯 一 相 對 完 整 的 緯 書 注 解, 也 是 少 數 保 留 至 今 的 鄭 玄 注 釋 作 品 之 一, 對 於 研 究 易 緯 思 想 和 鄭 玄 的 易 思 想 都 有 極 高 的 參 考 價 值 鄭 玄 貫 今 古 文, 遍 注 群 經, 糅 合 了 各 家 各 派 的 思 想, 所 謂 括 囊 典, 網 羅 眾 家, 刪 裁 繁 誣, 刊 改 漏 失 6 對 於 易 經, 鄭 玄 也 絕 不 專 宗 一 家, 而 是 博 採 眾 長 所 以, 鄭 玄 的 易 緯 注, 是 鄭 玄 易 思 想 的 體 現, 而 未 必 是 承 襲 某 家 的 師 說 家 法 的 作 品 鄭 玄 對 於 各 家 易 的 取 捨 和 綜 合, 也 可 能 體 現 了 東 漢 中 晚 期 對 於 易 的 普 遍 看 法 這 就 和 易 緯 本 身 呈 現 出 的 思 想 內 容 產 生 一 種 張 力, 使 探 討 和 評 價 其 詮 釋 成 為 可 能 而 另 一 方 面, 在 鄭 玄 之 後, 又 有 許 多 不 甚 知 名 的 者, 陸 續 給 易 緯 作 注, 並 且 最 終 夾 雜 混 入 到 鄭 玄 注 當 中 這 使 得 易 緯 注 呈 現 了 一 種 豐 富 的 思 想 面 貌, 也 需 要 用 文 獻 的 手 段 做 出 明 確 的 辨 析 本 文 正 是 試 圖 結 合 兩 漢 易 背 景, 理 解 易 緯 的 思 想 內 涵, 以 及 鄭 玄 的 解 說 與 易 緯 本 身 有 什 麼 不 同 而 在 研 究 思 想 內 容 之 前, 還 必 須 運 用 文 獻 4 王 莽 建 新 朝 光 武 帝 建 東 漢, 都 利 用 過 讖 緯 後 者 更 是 憑 藉 讖 緯 起 家 參 顧 頡 剛 : 秦 漢 的 方 士 與 儒 生, 頁 123-127 5 鍾 肇 鵬 : 讖 緯 論 略 ( 臺 北 : 洪 葉 文 化,1994 年 第 1 版 1 刷 ), 頁 35 6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後 漢 書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62 年 第 1 版,1964 年 2 刷 ), 卷 三 十 五, 頁 1213 2

的 方 法, 解 釋 為 何 易 緯 和 易 緯 注 呈 現 了 紛 繁 複 雜 的 思 想 樣 貌 拋 去 後 人 的 改 動, 才 能 還 原 漢 代 易 的 真 實 面 貌 第 二 節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概 述 我 們 可 以 將 前 人 的 相 關 研 究 分 為 幾 個 不 同 的 側 面 : 一 前 人 對 於 緯 書 的 整 理 今 天 所 見 的 易 緯, 最 早 的 輯 佚 和 編 纂 的 版 本 可 以 上 溯 到 明 朝 現 將 今 存 版 本 記 錄 如 下 : ( 一 ) 陶 宗 儀 (1329 1412?) 編 說 郛, 輯 有 乾 鑿 度 易 稽 覽 圖 易 坤 靈 圖 易 通 卦 驗 四 種 說 郛 本 是 類 書 性 質, 對 讖 緯 雖 有 輯 佚, 但 數 量 有 限, 而 且 散 見 各 處, 不 便 查 閱 但 無 論 如 何, 說 郛 在 易 緯 輯 佚 上 具 有 開 創 之 功 7 ( 二 ) 孫 瑴 (1585 1643) 編 古 微 書, 輯 有 通 卦 驗 坤 靈 圖 稽 覽 圖 河 圖 數 筮 類 謀 ( 按 : 即 今 本 是 類 謀 ) 易 九 厄 讖 易 雜 緯 ( 包 括 易 辨 終 備 易 蒙 氣 緯 易 中 孚 傳 易 運 氣 ) 共 七 種 此 書 是 現 存 最 早 的 專 為 讖 緯 輯 佚 而 編 的 書, 意 義 十 分 巨 但 此 書 的 缺 點 也 很 明 顯, 即 不 註 明 出 處, 讓 人 無 法 查 找 原 文 8 ( 三 ) 楊 喬 嶽 (??) 編 杜 士 芬 (??) 校 緯 書 10 卷, 今 藏 日 本 內 閣 文 庫, 有 易 乾 鑿 度 易 通 卦 驗 易 稽 覽 圖 易 坤 靈 圖 易 巛 靈 圖 易 是 類 謀 八 種 按, 鍾 肇 鵬 (1925 2014) 先 生 認 為, 巛 靈 圖 即 坤 靈 圖, 實 系 一 種 而 誤 為 二 種, 故 只 有 七 種 ( 四 ) 乾 鑿 度, 錢 叔 寶 (??) 藏 本 ( 五 ) 乾 鑿 度 乾 坤 鑿 度, 有 范 欽 (1506 1585) 本 ( 以 上 為 明 代 之 版 本 ) ( 六 ) 四 庫 全 書 本 易 緯 是 從 明 永 樂 典 的 版 本 中 輯 佚 得 來, 也 是 第 一 個 比 較 完 整 的 易 緯 整 理 本 ( 七 ) 武 英 殿 聚 珍 本 易 緯 用 四 庫 本 與 錢 叔 寶 藏 本 和 范 欽 本 校 勘 而 成 是 當 時 比 較 好 的 本 子 同 時, 因 為 其 官 書 性 質, 清 代 者 凡 再 對 易 緯 輯 佚, 多 對 此 本 全 部 抄 錄, 一 字 不 改, 所 以 一 定 程 度 上 說 是 後 來 刊 行 的 易 緯 的 祖 本 ( 八 ) 殷 元 正 (??) 輯 陸 明 睿 (??) 增 訂 集 緯 ( 又 名 緯 書 ) 7 明 陶 宗 儀 : 說 郛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2 年 初 版 ) 8 見 清 趙 在 翰 輯 : 七 緯 ( 附 論 語 讖 ), 鍾 肇 鵬 蕭 文 郁 點 校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2 年 1 版 1 刷 ), 頁 13 3

12 卷, 為 抄 本, 有 乾 鑿 度 坤 靈 圖 稽 覽 圖 通 卦 驗 是 類 謀 辨 終 備 萌 氣 樞 天 人 應 乾 元 序 制 記 九 種 北 京 圖 書 館 上 海 圖 書 館 和 日 本 京 都 圖 書 館 有 此 藏 本 ( 九 ) 番 禺 劉 昌 齡 (??) 易 緯, 古 經 解 匯 函 本 全 採 武 英 殿 本 ( 十 ) 趙 在 翰 (??) 輯 七 緯 38 卷, 其 中 l-8 卷 易 緯 部 分 全 照 錄 武 英 殿 本 今 有 鍾 肇 鵬 蕭 文 郁 點 校 本 此 書 的 特 點 是 : 一 一 般 輯 緯 均 不 錄 易 緯 從 研 究 讖 緯 的 角 度 看, 易 緯 是 特 別 重 要 的, 缺 了 易 緯, 則 讖 緯 失 去 重 心 本 書 首 列 易 緯 八 種, 采 武 英 殿 聚 珍 本, 因 為 這 是 欽 定 的 書 籍, 所 以 只 好 照 錄 二 本 書 於 書 詩 禮 樂 春 秋 孝 經 諸 緯 所 輯 各 條, 都 一 一 注 明 出 處, 這 就 勝 於 古 微 書 三 本 書 在 輯 錄 過 程 中, 如 開 元 占 經 五 行 義 等 並 未 見 到, 後 來 又 做 了 補 輯, 作 為 補 遺, 刊 於 各 卷 之 後, 使 輯 佚 更 為 完 備 9 因 此, 此 書 具 有 較 高 的 術 價 值 而 經 過 校 訂 的 七 緯, 排 除 了 一 些 錯 誤, 同 時 也 因 用 了 新 式 標 點 而 增 加 了 可 讀 性 ( 十 一 ) 黃 奭 (1809-1853) 輯 漢 堂 叢 書 和 黃 氏 逸 書 考, 後 者 是 在 增 補 前 者 基 礎 上 而 成 的 漢 堂 叢 書 輯 有 易 緯 ( 泛 引 易 緯 並 附 易 萌 氣 樞 易 通 統 圖 易 通 卦 驗 玄 圖 易 九 厄 讖 ) 易 乾 鑿 度 易 乾 坤 鑿 度 易 是 類 謀 易 坤 靈 圖 易 乾 元 序 制 記 而 逸 書 考 則 增 易 辨 終 備 易 稽 覽 圖 易 通 卦 驗 三 篇 ( 十 二 ) 馬 翰 (1794 1857) 編 玉 函 山 房 輯 佚 書 其 經 編 緯 書 類 中 易 緯 為 武 英 殿 聚 珍 本 王 仁 俊 (1866 1914) 又 輯 玉 函 山 房 輯 佚 書 續 編, 其 中 緯 書 類 輯 有 易 經 備 易 神 靈 圖 ( 按 : 鍾 肇 鵬 認 為, 所 輯 易 神 靈 圖 乃 系 易 坤 靈 圖 之 誤 ) ( 十 三 ) 喬 松 年 (1815 1875) 輯 緯 攟 14 卷 有 易 乾 鑿 度 佚 文 易, 乾 坤 鑿 度 佚 文 易 通 卦 驗 佚 文 易 稽 覽 圖 佚 文 易 是 類 謀 佚 文 易 辨 終 備 佚 文 易 中 孚 傳 易 天 人 應 易 通 統 圖 易 運 期 易 萌 氣 樞 易 內 篇 易 傳 太 初 篇 泛 引 易 緯 凡 十 五 種 ( 以 上 清 代 之 版 本 ) ( 十 四 ) 日 本 安 居 香 山 (1921 1989) 中 村 璋 八 (1926 2015) 輯 緯 書 集 成 此 書 本 名 重 修 緯 書 集 成 但 其 初 版 並 未 引 入 中, 故 翻 譯 時 仍 以 緯 書 集 成 命 名 該 書 以 喬 松 年 輯 緯 攟 為 底 本, 參 校 了 說 郛 古 微 書 9 清 趙 在 翰 輯 : 七 緯 ( 附 論 語 讖 ), 鍾 肇 鵬 蕭 文 郁 點 校, 前 言 頁 22 4

楊 喬 嶽 緯 書 林 春 溥 (1775 1861) 古 書 拾 遺 劉 寵 (??) 諸 經 緯 遺 集 緯 七 緯 玉 函 山 房 輯 佚 書 漢 堂 叢 書 等 九 種 輯 佚 書, 是 當 今 最 完 備 的 易 緯 輯 佚 書, 今 有 河 北 人 民 出 版 社 本 10 這 一 版 本 保 留 有 相 對 完 整 的 乾 鑿 度 乾 坤 鑿 度 稽 覽 圖 辨 終 備 通 卦 驗 乾 元 序 制 記 是 類 謀 坤 靈 圖 共 八 篇, 和 中 孚 傳 天 人 應 通 統 圖 運 期 內 傳 蒙 氣 樞 內 篇 太 初 篇 九 戹 讖 禮 觀 書 記 紀 表 決 象 通 卦 驗 玄 圖 河 圖 數 等 多 篇 殘 句 本 文 的 探 討 範 圍 亦 以 這 些 篇 章 為 限 一 般 而 言, 對 文 獻 的 整 理 總 是 步 步 深 入, 所 謂 前 修 未 密, 後 出 轉 精 清 代 人 在 版 本 考 據 等 問 題 上 較 以 前 人 取 得 了 巨 的 突 破, 在 易 緯 的 整 理 和 輯 佚 上, 最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七 緯 和 緯 攟 二 書 在 這 之 後, 在 文 獻 整 理 上 作 出 巨 貢 獻 的 是 孫 詒 讓 (1848 1908) 的 札 迻 11 孫 氏 雖 然 沒 有 對 緯 書 作 系 統 地 輯 佚, 卻 利 用 他 淵 博 的 知 識 和 豐 富 的 校 勘 技 巧, 對 易 緯 當 中 的 校 勘 錯 誤 做 了 細 緻 的 整 理 另 一 方 面, 日 本 者 安 居 香 山 中 村 璋 八 的 緯 書 集 成, 在 緯 攟 的 基 礎 上, 又 廣 校 眾 書, 加 以 補 充 修 訂 離 章 析 句, 顯 然 是 迄 今 為 止 收 集 最 全 的 易 緯 版 本 但 是 此 本 也 有 自 己 的 不 足, 由 於 對 漢 語 的 理 解 能 力 相 對 不 夠, 此 本 疏 於 點 定, 有 許 多 的 斷 句 錯 誤 所 以 在 研 究 中, 還 應 當 參 照 其 他 的 現 代 人 整 理 校 點 的 易 緯 版 本 2012 年, 中 華 書 局 整 理 出 版 了 七 緯, 由 鍾 肇 鵬 蕭 文 郁 點 校 此 書 在 文 獻 整 理 上 繼 承 了 札 迻 和 其 他 者 的 研 究 成 果, 可 謂 最 佳 但 此 本 的 缺 陷 在 於 對 體 例 沒 有 做 充 分 的 說 明, 容 易 引 起 閱 讀 者 的 混 亂, 并 有 一 些 標 點 斷 句 上 的 錯 誤, 也 沒 有 對 哪 些 注 屬 於 鄭 玄 注 作 細 緻 的 區 分 當 然, 這 後 一 工 作 帶 有 一 定 的 主 觀 性, 超 出 了 點 校 者 的 點 校 範 圍, 點 校 者 沒 有 做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綜 上 所 述, 要 研 究 易 緯, 應 當 將 中 華 書 局 版 的 七 緯 和 緯 書 集 成 兩 書 參 照 使 用, 取 長 補 短 另 一 方 面, 後 人 對 前 人 的 作 品 進 行 校 勘 整 理, 如 果 不 能 保 留 原 文, 實 際 上 也 是 對 前 人 作 品 的 破 壞 因 此 在 研 究 的 時 候, 也 應 當 盡 可 能 多 版 本 綜 合 利 用, 尤 其 是 利 用 較 早 較 原 始 的 版 本, 才 能 不 受 二 手 文 獻 傳 抄 致 誤 的 蒙 騙 二 對 於 緯 書 的 詮 解 和 考 辨 對 於 緯 書 的 詮 解 和 考 辨, 多 和 讖 緯 合 在 一 起 研 究 其 中 比 較 重 要 的 書 有 : ( 一 ) 姜 忠 奎 (1897 1945) 的 緯 史 論 微 10 日 安 居 香 山 中 村 璋 八 輯 : 緯 書 集 成 ( 石 家 莊 : 河 北 人 民 出 版 社,1994 年 1 版 1 刷 ) 此 書 原 名 重 修 緯 書 集 成, 是 兩 位 者 經 過 修 訂 後 的 再 版 本 但 由 於 初 版 並 無 漢 譯, 所 以 在 引 入 中 陸 時, 仍 以 緯 書 集 成 為 名 11 清 孫 詒 讓 : 札 迻, 梁 運 華 點 校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9 年 第 1 版 1 刷 ), 卷 一 5

姜 氏 此 書, 是 民 最 早 的 緯 書 研 究 的 專 項 著 作 民 時 期 的 著 作, 擺 脫 了 古 代 經 的 迂 腐 習 氣, 從 現 代 人 的 角 度 來 看 古 代 的 典 籍, 考 察 角 度 從 經 本 位 的 轉 化 為 歷 史 的 經 書 不 再 成 為 唯 一 正 確 的 標 準 從 歷 史 的 眼 光 看, 就 能 把 緯 書 和 整 個 時 代 串 聯 起 來 姜 氏 之 書, 正 是 以 新 的 眼 光, 同 時 結 合 舊 的 細 密 的 文 獻 考 據 方 法, 新 舊 結 合 而 成 的 作 品 此 書 作 為 開 創 性 的 著 作, 雖 然 深 度 有 所 不 足, 而 且 全 文 太 過 重 視 文 字 的 優 美, 對 於 文 章 的 內 容 時 有 損 害, 但 其 材 料 豐 富, 不 失 為 緯 書 研 究 方 面 的 重 量 級 之 作 12 ( 二 ) 陳 槃 (1905 1999) 的 古 讖 緯 研 討 及 其 書 錄 解 題 陳 槃 先 生 是 中 央 研 究 院 院 士, 著 名 的 歷 史 家, 師 從 傅 斯 年 先 生 其 對 於 上 古 史 的 研 究 尤 其 值 得 稱 道, 代 表 作 春 秋 左 傳 義 例 辨, 是 對 左 傳 義 例 的 精 審 考 察 陳 先 生 早 年 研 究 讖 緯 目 錄, 而 後 編 輯 為 此 書, 是 對 讖 緯 書 目 的 全 面 考 察 此 書 體 思 精, 在 今 天 依 然 是 最 為 重 要 的 讖 緯 研 究 作 品 13 ( 三 ) 鍾 肇 鵬 的 讖 緯 論 略 是 陸 地 區 近 年 出 版 的 最 重 要 的 讖 緯 研 究 著 作 鍾 肇 鵬 先 生 生 前 為 中 社 會 科 院 研 究 員, 中 華 孔 子 會 術 委 員 會 名 譽 主 任 此 書 是 對 讖 緯 做 的 全 方 面 概 括, 內 容 豐 富, 條 理 清 楚 其 論 述 的 主 要 方 面 為 讖 緯 的 起 源 形 成 發 展 興 替 流 變 內 容 影 響 等 等, 還 涉 及 到 讖 緯 與 孔 子 與 與 宗 教 與 歷 史 與 自 然 科 的 複 雜 關 係, 對 於 讖 緯 的 形 成 和 同 異 也 提 出 了 自 己 的 見 解 鍾 先 生 同 時 亦 是 上 述 七 緯 的 主 要 校 訂 者 和 負 責 人 14 其 他 專 書, 如 王 令 樾 的 緯 探 原 15, 討 論 緯 書 的 命 名 起 源 真 偽 和 價 值 鄭 均 的 讖 緯 考 述 16 側 重 於 對 讖 緯 的 歷 史 研 究, 但 同 時 也 提 到 了 讖 緯 的 發 展 和 讖 緯 與 科 的 關 係 等 黃 復 山 的 東 漢 讖 緯 新 探 17, 是 對 傳 說 中 的 河 圖 洛 書 和 赤 伏 符 的 研 究, 以 及 探 討 白 虎 通 公 羊 傳 和 緯 書 的 關 係 蕭 登 福 的 讖 緯 與 道 教 18, 把 讖 緯 中 的 神 道 思 想 和 道 教 以 及 現 代 一 些 宗 教 和 考 察 徐 興 無 的 讖 緯 文 獻 與 漢 代 文 化 構 建 19, 討 論 緯 書 與 文 化 的 關 係 張 澤 兵 讖 緯 敘 事 研 究 20, 則 涉 及 讖 緯 與 文 敘 事 方 面 的 關 係 這 些 書 都 是 針 對 讖 緯 做 的 相 關 討 論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姜 忠 奎 : 緯 史 論 微 ( 北 京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 社,1996 年 1 版 1 刷 ) 陳 槃 : 古 讖 緯 研 討 及 其 書 錄 解 題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0 年 第 1 版 1 刷 ) 鍾 肇 鵬 : 讖 緯 論 略 ( 臺 北 : 洪 葉 文 化,1994 年 第 1 版 1 刷 ) 王 令 樾 : 緯 探 原 ( 臺 北 : 幼 獅 文 化 事 業 公 司,1984 年 第 1 版 1 刷 ) 鄭 均 : 讖 緯 考 述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2000 年 第 1 版 1 刷 ) 黃 復 山 : 東 漢 讖 緯 新 探 ( 臺 北 : 臺 灣 生 書 局,2000 年 第 1 版 1 刷 ) 蕭 登 福 : 讖 緯 與 道 教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2000 年 第 1 版 1 刷 ) 徐 興 無 : 讖 緯 文 獻 與 漢 代 文 化 構 建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3 年 第 1 版 1 刷 ) 張 澤 兵 : 讖 緯 敘 事 研 究 ( 北 京 : 社 會 科 文 獻 出 版 社,2013 年 第 1 版 1 刷 ) 6

同 時, 從 清 至 今 有 許 多 重 要 的 研 究 緯 書 的 單 篇 文 章 清 代 單 篇 討 論 緯 書 的, 有 俞 正 燮 (1775-1840) 的 緯 書 論 21 蔣 清 翊 (??) 的 緯 源 流 興 廢 考 22 徐 養 原 (1758 1825) 汪 繼 培 (??) 周 平 (??) 金 鶚 (1771 1819) 李 富 孫 (1764 1843) 的 緯 候 不 起 於 哀 平 辨 23 等 民 以 降, 劉 師 培 (1884 1919) 讖 緯 論 24 陳 延 傑 (1888 1965) 讖 緯 考 25 鄭 韜 (??) 讖 緯 起 源 及 其 說 之 興 替 26 沈 切 (??) 緯 書 與 古 天 文 之 關 係 27 周 予 同 (1898 1981) 緯 書 與 經 今 古 文 讖 緯 中 的 孔 聖 28 與 他 的 門 徒 讖 緯 中 的 皇 與 帝 等 文 章, 都 討 論 了 讖 緯 或 緯 書 的 相 關 問 題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以 後, 相 關 論 文 的 數 量 更 是 不 勝 枚 舉 三 前 人 易 緯 之 重 要 研 究 對 於 易 緯 的 全 面 研 究 的 書 籍, 有 清 代 者 張 惠 言 (1761 1802) 的 易 緯 略 義 29, 以 及 晚 近 者 林 忠 軍 的 易 緯 導 讀 30 蕭 洪 恩 的 易 緯 文 化 揭 秘 31 等 張 惠 言 是 重 要 的 易 緯 研 究 者 張 氏 既 精 於 經, 又 擅 長 駢 文 和 詞, 在 經 當 中 則 尤 精 於 易 其 易 的 代 表 作 周 易 虞 氏 易 九 卷, 專 主 虞 翻 之 說 又 作 消 息 二 卷 虞 氏 易 禮 二 卷 易 候 一 卷 易 言 二 卷 周 易 鄭 氏 義 三 卷 周 易 荀 氏 九 家 義 一 卷 周 易 鄭 荀 義 三 卷 易 義 別 錄 十 四 卷 易 緯 略 義 三 卷 易 圖 條 辨 二 卷, 囊 括 漢 易 各 家 古 義 可 見 他 對 於 易 經 實 在 有 非 常 深 入 的 研 究, 故 後 人 亦 將 他 與 清 代 另 兩 位 易 師 惠 棟 (1697 1758) 焦 循 (1763 1820) 並 稱 張 氏 易 緯 略 義 三 卷, 是 最 早 對 易 緯 作 系 統 和 深 入 研 究 的 完 整 作 品 該 書 主 要 對 易 緯 中 的 幾 個 重 要 概 念 和 相 關 問 題 做 了 說 明, 這 些 理 解 奠 定 了 後 來 者 研 究 的 基 礎 張 氏 涉 及 的 概 念 有 : 易 之 三 義 易 數 一 七 九 的 關 係 周 易 的 上 下 經 六 位 八 卦 用 事 六 日 七 分 說 七 十 二 候 六 十 四 卦 主 歲 ( 以 上 卷 一 ) 卦 軌 入 厄 卦 氣 自 然 天 氣 現 象 與 災 異 ( 如 風 雨 雷 電 霜 水 旱 等 等 )( 以 上 卷 二 ) 八 卦 候 六 十 卦 候 二 十 四 氣 候 圖 書 這 樣 將 易 緯 打 散 並 作 專 題 研 究, 張 氏 之 研 究 方 法 實 近 於 現 代 術 但 是, 由 於 他 的 時 代 侷 限, 21 見 清 俞 正 燮 : 癸 巳 類 稿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80 年 第 3 版 ), 卷 十 四 22 清 蔣 清 翊 : 緯 源 流 興 廢 考, 北 京 愛 如 生 數 字 化 研 究 中 心 電 子 資 源 23 清 阮 元 編 : 詁 經 精 舍 文 集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67 年 初 版 ) 24 劉 師 培 : 讖 緯 論, 劉 申 叔 遺 書 補 遺 ( 揚 州 : 廣 陵 書 社,2008 年 第 1 版 1 刷 ) 25 陳 延 傑 : 讖 緯 考, 東 方 雜 誌,1924 年 第 21 卷 第 6 號 26 鄭 韜 : 讖 緯 起 源 及 其 說 之 興 替, 專 月 刊,1937 年 第 4 卷 第 5 號 27 沈 切 : 緯 書 與 古 天 文 之 關 係, 專 月 刊,1935 年 第 1 卷 第 1 號 28 見 朱 維 錚 編 校 : 周 予 同 經 史 論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10 年 第 1 版 1 刷 ) 29 清 張 惠 言 : 易 緯 略 義, 無 求 備 齋 易 經 集 成 第 一 百 七 十 六 冊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76 年 第 30 31 1 版 1 刷 ) 林 忠 軍 : 易 緯 導 讀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02 年 第 1 版 1 刷 ) 蕭 洪 恩 : 易 緯 文 化 揭 秘 ( 北 京 : 中 書 店,2008 年 第 1 版 1 刷 ) 7

張 惠 言 做 出 了 許 多 錯 誤 判 斷 如 他 在 敘 中 說 : 緯 者, 其 原 出 於 七 十 子 之 徒, 相 與 傳 夫 子 之 微 言, 因 以 識 陰 陽 五 行 之 序 災 異 之 本 也 32 但 事 實 上, 不 管 是 孔 子 還 是 其 弟 子, 都 極 少 能 見 到 他 們 對 於 陰 陽 五 行 災 異 的 記 載 即 便 到 了 西 漢, 司 馬 遷 ( 前 145?) 的 史 記 孔 子 世 家 也 看 不 出 任 何 摻 雜 陰 陽 五 行 災 異 的 痕 跡 33 因 此, 張 氏 之 言 是 否 可 信, 實 可 以 打 一 個 的 問 號 而 歸 根 究 底, 張 氏 之 所 以 會 做 如 此 的 理 解, 還 是 過 分 迷 信 經 書, 以 經 為 指 歸 的 結 果 除 此 之 外, 張 氏 還 對 易 緯 的 文 字 加 以 審 定 但 他 的 審 定 往 往 憑 藉 義 理, 在 文 獻 上 缺 乏 足 夠 的 支 撐, 所 以 也 有 一 些 有 商 榷 之 餘 地 尤 其 是 在 一 些 重 要 的 概 念 和 注 上, 先 以 意 斷 其 是 非, 再 將 不 合 其 意 的 地 方 改 去 張 氏 雖 是 經 家, 對 易 緯 的 研 究 做 出 了 量 的 貢 獻, 但 從 文 獻 整 理 的 角 度 看, 其 態 度 未 免 有 武 斷 之 嫌, 實 不 及 後 於 他 的 樸 師 孫 詒 讓 林 忠 軍 的 易 緯 導 讀 則 是 對 於 易 緯 的 導 讀 性 作 品 該 書 以 現 代 人 的 眼 光 探 討 易 緯, 不 同 於 傳 統 的 經 觀 點 該 書 首 先 探 討 了 易 緯 和 今 文 經 之 間 的 關 係 周 易 如 何 與 陰 陽 五 行 等 災 異 說 相 結 合, 以 及 易 緯 的 流 傳 散 逸 和 整 理 情 況 接 著, 該 書 從 內 部 探 討 易 緯 的 思 想, 主 要 涉 及 到 其 宇 宙 觀 和 漢 代 的 儒 道 思 想 的 合 流 易 緯 的 易 之 三 義 的 提 出 及 鄭 玄 對 其 的 解 說 易 緯 的 爻 辰 說 和 鄭 玄 爻 辰 說 的 比 較 易 緯 的 易 數 說 幾 個 方 面 最 後 則 是 概 括 其 價 值 和 影 響 這 本 書 對 於 易 緯 的 思 想 分 析 基 本 上 已 做 到 面 面 俱 到, 只 是 出 於 導 讀 的 性 質, 深 度 還 有 所 不 足 蕭 洪 恩 的 易 緯 文 化 揭 秘, 主 要 從 文 化 的 角 度, 以 比 較 廣 的 視 野 去 看 待 易 緯 這 一 曾 經 被 認 為 是 糟 粕 的 文 獻 其 書 重 點 探 討 的 內 容 : 有 易 緯 與 讖 緯 與 當 時 時 代 的 關 係, 其 興 起 的 原 因 ; 易 緯 的 象 數 易 的 思 維 模 式, 以 及 其 中 的 宇 宙 論 精 義 ; 易 緯 的 歷 史 觀 及 其 結 構 論, 尤 其 是 討 論 了 其 與 自 然 社 會 的 關 係 ; 對 易 緯 歷 史 地 位 的 認 定 與 評 價 此 書 從 文 化 的 角 度 詮 釋 了 易 緯 的 文 化 內 涵, 格 局 宏, 具 有 相 當 的 理 論 性 和 概 括 性 近 年 來 研 究 易 緯 的 論 文 頗 多, 主 要 的 如 則 有 張 濤 的 略 論 易 緯 的 易 思 想 34 任 蜜 林 的 易 緯 各 篇 形 成 考 35 江 婉 玲 的 易 緯 釋 易 考 36 陳 睿 宏 師 的 易 緯 中 宇 宙 化 生 系 統 試 析 易 緯 數 論 的 哲 理 性 意 義 37 等 32 清 張 惠 言 : 易 緯 略 義, 敘, 頁 1 33 漢 司 馬 遷 : 史 記, 南 朝 宋 裴 駰 集 解, 唐 司 馬 貞 索 引 張 守 節 正 義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59 年 第 1 版,1963 年 第 3 刷 ) 卷 四 十 七 34 張 濤 : 略 論 易 緯 的 易 思 想, 河 北 刊,1999(2), 頁 30-35 35 任 蜜 林 : 易 緯 各 篇 形 成 考, 中 哲 史,2009(3), 頁 74-83 36 江 婉 玲 : 易 緯 釋 易 考, 中 術 思 想 研 究 輯 刊 七 編, 臺 北 : 花 木 蘭 文 化 出 版 社,2010 37 陳 伯 适 ( 睿 宏 ): 易 緯 中 宇 宙 化 生 系 統 試 析,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刊,2002 年 6 月, 第 1 卷, 第 1 期, 頁 1-16 易 緯 數 論 的 哲 理 性 意 義, 第 七 屆 漢 代 文 與 思 想 際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2013 年 12 月, 頁 37-66 8

張 氏 的 文 章 時 間 較 早, 其 特 點 在 於 利 用 對 社 會 整 體 環 境 的 分 析, 探 討 易 緯 思 想 的 來 源 與 作 用 任 氏 之 文 重 點 考 辨 了 易 緯 各 篇 的 成 書 年 代, 這 一 斷 代 的 工 作 對 於 進 一 步 的 研 究 具 有 指 導 性 的 意 義, 當 然 其 結 論 或 還 可 再 做 推 敲 江 氏 之 研 究 主 要 分 為 四 個 方 面, 將 易 緯 與 易 數 易 象 易 義 易 術 四 個 方 面 作 比 較 研 究 這 樣 的 比 較 研 究, 江 氏 可 謂 有 開 創 之 功, 雖 然 細 節 部 分 或 可 再 作 商 榷, 但 重 要 思 想 主 張 的 掌 握, 致 合 宜 同 時, 江 氏 對 易 緯 做 了 考 辨, 認 為 易 緯 是 易 之 別 傳 : 夫 易 有 正 傳 別 傳, 主 義 理, 切 人 事 者, 易 之 正 傳 也 雜 陰 陽 言 術 數 者, 易 之 別 傳 也 以 正 傳 之 周 易 能 擺 脫 占 筮 而 言 哲 理, 範 圍 天 地, 曲 盡 人 事, 故 成 其 博 精 深 而 躍 為 群 經 之 首, 然 其 本 質, 與 陰 陽 五 行 家 思 想 固 有 相 契 之 處, 是 故 漢 世 孟 京 之 徒 以 象 數 說 易, 雜 以 陰 陽 五 行 說, 而 彌 綸 玄 妙 難 測 之 宇 宙 萬 象, 使 易 說 更 形 嚴 密 而 盡 其 精 微, 百 代 以 下, 莫 不 受 其 影 響 ; 而 其 術 數 之 方, 雖 無 益 於 易, 要 可 探 賾 索 隱, 符 合 世 道 人 心, 實 爲 用 世 之, 故 象 數 易 雖 言 別 傳, 亦 有 其 可 觀 之 處 38 江 氏 以 易 緯 為 易 之 別 傳, 其 實 並 沒 有 任 何 證 據 古 人 之 傳 經 只 言 傳, 或 分 內 傳 外 傳, 實 無 別 傳 之 例 至 於 江 氏 說 易 緯 其 術 數 之 方, 雖 無 益 於 易, 要 可 探 賾 索 隱, 符 合 世 道 人 心, 實 爲 用 世 之, 則 是 恰 好 相 反 平 心 而 論, 易 之 象 數 理 占, 各 有 其 功 能, 說 術 數 之 方 無 益 於 易, 不 免 貶 得 太 低 ; 而 易 緯 雖 有 相 當 的 研 究 價 值, 但 在 思 想 上 也 摻 雜 了 量 沒 用 的 東 西, 尤 其 是 它 的 陰 陽 五 行 對 多 有 附 會, 說 它 符 合 世 道 人 心, 是 用 世 之, 又 未 免 抬 得 太 高 易 緯 在 漢 代 就 因 其 荒 謬 而 受 到 了 許 多 者 的 指 責, 在 這 一 點 上, 不 應 該 替 易 緯 過 分 漂 白 陳 睿 宏 師 的 易 緯 中 宇 宙 化 生 系 統 試 析 一 文, 探 討 了 易 緯 中 的 宇 宙 觀 思 想 該 文 對 三 始 乾 坤 太 極 等 幾 個 重 要 概 念 進 行 了 闡 釋, 並 對 易 緯 由 無 到 有 的 宇 宙 觀 做 了 細 緻 的 說 明 39 另 一 篇 論 文 易 緯 數 論 的 哲 理 性 意 義, 則 以 易 緯 中 的 數 的 內 容 為 核 心, 探 討 了 其 後 所 能 表 彰 的 哲 理 性 內 涵, 涉 及 到 先 象 後 數 的 生 成 概 念 陰 陽 十 五 合 數 之 謂 道 太 極 生 次 的 數 論 理 解 太 易 生 次 系 統 下 的 數 論 觀 天 地 之 數 與 衍 之 數 的 哲 理 性 意 義 等 幾 個 方 面 40 四 對 於 鄭 玄 易 輯 佚 與 思 想 的 研 究 對 於 鄭 玄 易 的 輯 佚, 有 宋 代 王 應 麟 (1223 1296) 的 周 易 鄭 康 成 注 38 39 40 江 婉 玲 : 易 緯 釋 易 考, 頁 207 陳 伯 适 ( 睿 宏 ): 易 緯 中 宇 宙 化 生 系 統 試 析, 頁 1-16 陳 伯 适 ( 睿 宏 ): 易 緯 數 論 的 哲 理 性 意 義, 頁 37-66 9

41 明 代 胡 震 亨 (1569 1645) 的 鄭 玄 易 解 附 錄 42 清 代 惠 棟 的 增 補 鄭 氏 周 易 43 清 代 丁 杰 (1738 1807) 的 周 易 鄭 注 44 清 代 黃 奭 的 周 易 鄭 注 等 45, 當 中 以 惠 棟 最 為 有 功 有 關 鄭 玄 易 之 研 究, 有 清 代 何 秋 濤 (??) 的 周 易 爻 辰 申 鄭 義 46 張 惠 言 的 周 易 鄭 氏 義 47 清 末 民 初 徐 昂 (1877 1953) 的 釋 鄭 氏 爻 辰 補 48 等 現 代 者, 如 胡 自 逢 (1912 2004) 的 周 易 鄭 氏 49 林 忠 軍 的 周 易 鄭 氏 闡 微 50 劉 玉 建 的 兩 漢 象 數 易 研 究 中 的 最 後 一 章 鄭 玄 易 51 陳 睿 宏 師 的 惠 棟 易 研 究 52, 都 對 鄭 玄 易 做 了 相 關 探 討 但 是, 不 管 是 輯 佚 還 是 對 於 鄭 玄 思 想 的 考 辨, 作 為 重 點 的 鄭 玄 周 易 注 往 往 被 探 討 較 多, 而 鄭 玄 的 另 一 重 要 作 品 易 緯 注, 則 涉 及 者 十 分 之 少 而 相 對 於 整 理 易 緯 并 輯 佚 的 者, 通 過 易 緯 注 研 究 鄭 玄 易 思 想 的 人 就 幾 乎 沒 有 了 五 對 於 緯 書 和 鄭 玄 之 間 關 係 的 探 討 有 關 方 面 的 著 作, 自 清 代 以 來 就 有 一 些 者 提 到 陳 澧 (1810-1882) 東 塾 讀 書 記 云 : 鄭 君 戒 子 書 自 言 : 博 稽 六 藝, 粗 覽 傳 記, 時 睹 祕 書 緯 術 之 奧 澧 案 : 六 藝 則 曰 博 稽, 傳 記 則 曰 粗 覽, 祕 緯 則 曰 時 覩, 三 者 輕 重 判 然 其 注 經 有 取 緯 書 者, 取 其 可 信 者 耳 生 民 詩, 毛 傳 云 : 后 稷 之 母, 配 高 辛 氏 帝 焉 箋 云 : 姜 嫄 當 堯 之 時, 爲 高 辛 氏 之 世 妃 孔 疏 云 : 春 秋 命 歷 序 云 : 帝 嚳 傳 十 世, 則 堯 非 嚳 子 ; 稷 年 又 小, 於 堯 姜 嫄 不 得 爲 帝 嚳 之 妃, 爲 其 後 世 子 孫 之 妃 也 張 融 云 : 若 使 稷 是 堯 兄 弟, 堯 有 賢 弟, 不 用 須 舜 舉 之, 此 不 然 明 矣 鄭 君 取 緯 說 精 確 者 如 此 10 41 宋 王 應 麟 : 周 易 鄭 康 成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2 年 第 1 版 1 刷 ) 42 明 胡 震 亨 : 鄭 玄 易 解 附 錄, 無 求 備 齋 易 經 集 成 第 一 百 七 十 六 冊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76 年 第 1 版 1 刷 ) 43 清 惠 棟 : 增 補 鄭 氏 周 易,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第 7 冊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6 年 第 1 版 1 刷 ) 44 漢 鄭 玄 : 周 易 注 ( 北 京 : 家 圖 書 館 出 版 社,2010 年 第 1 版 1 刷 ), 清 丁 杰 張 惠 言 校 訂, 經 輯 佚 文 獻 彙 編 第 二 冊 45 清 黃 奭 : 周 易 鄭 注, 無 求 備 齋 易 經 集 成 第 一 百 七 十 六 冊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76 年 第 1 版 1 刷 ) 46 清 何 秋 濤 : 周 易 爻 辰 申 鄭 義, 無 求 備 齋 易 經 集 成 第 一 百 四 十 一 冊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76 年 第 1 版 1 刷 ) 47 清 張 惠 言 : 周 易 鄭 氏 義, 無 求 備 齋 易 經 集 成 第 一 百 七 十 六 冊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76 年 第 1 版 1 刷 ) 48 徐 昂 : 釋 鄭 氏 爻 辰 補, 無 求 備 齋 易 經 集 成 第 一 百 四 十 八 冊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76 年 第 1 版 1 刷 ) 49 胡 自 逢 : 周 易 鄭 氏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0 年 第 1 版 1 刷 ) 50 林 忠 軍 : 周 易 鄭 氏 闡 微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年 第 1 版 1 刷 ) 51 劉 玉 建 : 兩 漢 象 數 易 研 究 ( 南 寧 : 廣 西 教 育 出 版 社,1996 年 第 1 版 1 刷 ) 52 陳 伯 适 ( 睿 宏 ): 惠 棟 易 学 研 究, 中 術 思 想 研 究 輯 刊 五 編 ( 臺 北 : 花 木 蘭 文 化 出 版 社,2009 年 第 1 版 1 刷 )

後 儒 多 譏 鄭 君 信 緯, 如 梁 許 懋 云 : 鄭 元 有 參 柴 之 風, 不 能 推 尋 正 經, 專 信 緯 候 之 書 ( 梁 書 本 傳 ) 孔 冲 遠 亦 云 : 鄭 元 篤 信 讖 緯 ( 舜 典 疏 ) 王 伯 厚 亦 云 : 鄭 康 成 釋 經, 以 緯 書 亂 之 ( 困 紀 聞 卷 四 ) 皆 謬 說 也 續 漢 書 百 官 志 太 尉 公 一 人, 劉 昭 注 云 : 鄭 元 注 月 令 曰 : 秦 官 尙 書 中 候 云 : 舜 爲 太 尉 束 皙 以 此 追 難 元 焉 臣 昭 曰 : 康 成 淵 博, 自 注 中 候, 裁 及 注 禮, 而 忘 舜 位, 豈 其 實 哉! 此 是 不 發 譏 於 中 候 而 正 之 於 月 令 也 廣 微 之 誚, 未 探 碩 意 澧 謂 如 許 懋 孔 沖 遠 王 伯 厚, 皆 劉 昭 所 謂 未 探 碩 意 者 也 53 陳 氏 幫 鄭 玄 說 話 以 佐 證 經, 固 然 未 必 符 合 歷 史 真 實 ; 但 不 容 否 認, 鄭 玄 以 緯 注 經 有 其 重 要 意 義, 陳 氏 之 說 並 非 無 據 類 似 的, 皮 錫 瑞 (1850 1908) 在 六 藝 論 疏 證 54 當 中 也 多 次 提 到 鄭 玄 與 緯 書 之 間 的 關 係, 以 及 鄭 玄 據 緯 說 經 的 事 實, 並 給 予 頗 高 的 評 價 不 過, 兩 位 者 對 這 一 問 題 的 探 討 相 對 缺 乏 系 統 性, 內 容 也 不 太 多 民 以 降, 這 方 面 的 重 要 著 作 當 屬 呂 凱 先 生 的 鄭 玄 之 讖 緯 55 呂 先 生 側 重 發 明 鄭 玄 和 讖 緯 之 間 的 關 係, 第 一 次 以 現 代 術 的 視 角 去 看 鄭 玄 的 緯 書 注, 并 認 為 其 具 有 極 高 的 研 究 價 值, 並 作 了 細 緻 的 研 究, 因 此 具 有 較 高 的 術 價 值 其 書 分 為 三 章, 首 為 讖 緯 概 說, 討 論 讖 緯 的 起 源 內 容 發 展 異 同 虛 誕 和 其 價 值 次 章 主 要 討 論 鄭 玄 之 於 讖 緯 的 貢 獻, 呂 先 生 指 出 了 七 個 方 面 : 一 曰 鄭 玄 精 通 讖 緯 的 時 代 背 景, 一 則 君 主 之 提 倡, 二 則 者 之 競 傳 二 曰 鄭 玄 對 今 古 文 經 及 讖 緯 之 態 度 鄭 玄 注 經, 今 文 古 文 兼 採, 援 據 讖 緯, 亦 皆 可 信 三 曰 鄭 玄 之 引 經 說 緯 四 曰 引 緯 注 經, 二 者 皆 引 明 文 五 曰 鄭 玄 緯 注 之 闡 述 經 義, 據 經 為 說 也 六 曰 鄭 玄 緯 注 之 闡 述 陰 陽 家 之 說, 於 陰 陽 五 行 天 文 星 曆 等 多 所 闡 述 七 曰 鄭 玄 緯 注 對 後 世 之 影 響 56 呂 先 生 是 民 以 來 最 早 注 重 鄭 玄 與 讖 緯 之 間 關 係 的 者, 除 了 上 述 的 七 個 關 係 之 外, 呂 先 生 的 論 文 還 在 第 三 章 涉 及 了 鄭 注 緯 書 的 搜 集 和 整 理 鄭 玄 之 讖 緯 亦 是 系 統 地 討 論 鄭 玄 緯 的 專 書 53 清 陳 澧 : 東 塾 讀 書 記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66 年 第 1 版 1 刷 ), 卷 十 五, 葉 六 下 葉 七 上 54 清 皮 錫 瑞 : 六 藝 論 疏 證,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第 一 百 七 十 一 冊,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年 第 1 版 1 刷 55 呂 凱 : 鄭 玄 之 讖 緯 ( 臺 北 : 嘉 新 水 泥 公 司 文 化 基 金 會,1977 年 第 1 版 1 刷 ) 56 呂 凱 : 鄭 玄 之 讖 緯, 序, 頁 2 11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限 制 一 研 究 方 法 ( 一 ) 歷 史 研 究 法 人 不 是 超 歷 史 的, 每 個 時 代 有 每 個 時 代 的 術 特 點 要 討 論 易 緯 和 易 緯 注, 就 必 須 從 歷 史 的 角 度, 對 其 進 行 分 析 從 現 代 人 的 眼 光 來 看, 這 些 東 西 或 許 價 值 不 但 思 想 本 是 隨 當 時 時 代 而 產 生, 時 代 不 同, 以 今 非 古, 便 不 免 流 於 外 在 形 式, 不 能 做 到 同 情 地 理 解 鄭 玄 的 易 緯 注, 也 是 歷 史 的 產 物 一 方 面, 它 受 到 後 代 很 多 者 的 詬 病, 認 為 它 偏 離 了 經 的 本 來 面 目 但 另 一 方 面, 其 保 存 漢 代 術 的 原 貌, 有 功 於 術 的 完 整 性 因 此, 必 須 對 鄭 玄 易 緯 注 的 思 想 做 更 加 深 刻 完 整 的 分 析, 才 能 確 切 地 定 位 其 時 代 特 色 ( 二 ) 文 獻 校 勘 考 證 法 對 於 古 代 文 獻 的 考 證, 辨 明 其 真 偽, 確 定 其 正 訛,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術 基 本 功 現 存 易 緯 版 本 雖 多, 卻 是 流 傳 有 序, 祖 本 數 量 有 限 這 可 能 導 致 版 本 無 法 解 決 的 文 獻 問 題, 如 錯 簡 錯 字 等 等 盡 信 書 不 如 無 書, 面 對 一 些 無 法 直 接 在 文 本 中 找 到 證 據 的 問 題, 就 必 須 運 用 相 關 的 文 獻 知 識 加 以 綜 合 判 斷 另 一 方 面, 鄭 玄 生 於 千 八 百 年 前, 其 文 獻 流 傳 至 今 已 經 出 現 了 嚴 重 的 殘 缺 和 竄 改, 因 此 也 不 能 忽 略 整 理 的 問 題 究 竟 哪 些 是 屬 於 鄭 玄 的 話, 而 又 有 哪 些 不 是, 屬 於 後 人 的 增 添, 都 應 該 做 出 判 斷 ( 三 ) 歸 納 法 分 析 法 歸 納 和 分 析 是 兩 種 邏 輯 方 法, 用 在 文 獻 的 解 讀 上 也 有 其 價 值 前 者 能 讓 我 們 不 僅 僅 抓 住 一 點, 更 要 從 多 個 方 面 綜 合 起 來 討 論 鄭 玄 的 思 想, 不 然 就 容 易 犯 以 偏 概 全 的 錯 誤 ; 後 者 則 提 醒 我 們 應 該 細 究 古 人 說 話 的 深 意, 結 合 上 下 文 分 析 其 語 義, 以 三 段 論 的 方 式 確 認 其 內 涵 儘 管 詮 釋 未 必 有 確 解, 但 詮 解 不 脫 離 文 本, 依 然 是 我 們 必 須 抓 住 的 基 本 原 則 ( 四 ) 相 對 比 較 法 鄭 玄 是 經 史 上 最 重 要 的 綜 合 者 之 一, 甚 至 可 以 說 起 到 了 經 樞 紐 的 作 用 正 因 為 他 綜 合 諸 家, 讓 繁 蕪 的 漢 代 經 呈 現 出 一 種 簡 單 的 面 貌 ; 同 時 也 因 為 這 個 12

原 因, 漢 代 經 原 本 還 算 清 晰 的 傳 承 混 淆 到 無 法 分 辨 隨 著 漢 人 著 作 的 佚 失, 鄭 玄 經 注 成 了 後 唯 一 的 範 本 皮 錫 瑞 說 : 漢 衰 廢, 不 能 盡 究 鄭 君 ; 而 鄭 采 今 古 文, 不 復 分 別, 使 兩 漢 家 法 亡 不 可 考, 則 亦 不 能 無 失 故 經 至 鄭 君 一 變 57 算 是 對 鄭 玄 頗 中 肯 的 評 價 欲 了 解 鄭 玄 和 比 他 更 早 的 易 家 的 不 同, 就 必 然 要 運 用 相 對 比 較 法, 辨 章 術, 考 鏡 源 流, 弄 清 楚 整 個 漢 代 易 的 來 龍 去 脈, 尤 其 是 要 考 訂 之 前 者 的 易 原 貌 二 研 究 限 制 本 文 研 究 的 限 制 之 一, 在 於 材 料 ( 一 ) 缺 乏 版 本 的 材 料 易 緯 不 是 個 熱 門 的 研 究 話 題, 許 多 一 手 資 料 深 藏 書 庫, 無 人 問 津, 在 校 對 等 方 面 會 有 一 定 的 困 難 而 已 經 校 對 印 刷 的 現 代 人 整 理 的 易 緯 版 本 則 多 有 錯 舛, 體 例 也 不 夠 清 楚 ( 二 ) 相 關 思 想 材 料 的 限 制 漢 代 思 想 史 的 材 料 向 來 稀 少, 憑 藉 少 部 分 材 料 要 得 出 結 論, 以 一 斑 來 窺 全 豹, 顯 然 帶 有 風 險 性 但 是 在 新 材 料 尚 未 出 土 的 情 況 下, 我 們 只 能 藉 助 有 限 的 材 料 進 行 詮 釋, 這 是 迫 不 得 已 的 做 法 因 此, 盡 可 能 掌 握 完 整 的 材 料, 尤 其 是 直 接 的 一 手 的 材 料, 也 是 研 究 時 候 必 須 注 意 的 限 制 之 二, 在 於 對 於 思 想 的 判 準 判 斷 某 思 想 屬 於 某 家 而 不 屬 於 另 一 家, 其 實 是 極 其 困 難 也 是 極 其 危 險 的 困 難 是 指 思 想 的 判 準 頗 多 依 賴 於 心 理 因 素 一 個 者 的 思 想 怎 樣, 往 往 取 決 於 我 們 閱 讀 材 料 後 認 為 他 應 當 這 樣 因 此, 削 足 適 履 或 是 畫 蛇 添 足, 對 古 人 任 意 塗 抹, 幾 乎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還 原 古 人 的 真 實 思 想 也 就 成 了 困 難 的 事 危 險 是 說, 沒 有 任 何 理 由 認 為, 一 個 思 想 家 的 思 想 是 一 成 不 變 的 但 當 對 一 個 對 象 進 行 思 想 判 準 的 時 候, 卻 總 要 假 定 他 的 思 想 是 單 一 而 不 變 的 那 麼, 當 易 緯 既 沒 有 確 切 的 成 書 時 間 也 沒 有 確 切 的 作 者 的 時 候, 我 們 又 該 怎 麼 認 定 這 是 一 個 人 的 思 想 變 化 所 致, 還 是 成 於 眾 手 所 致 的 呢? 易 緯 注 裡 面 的 解 釋, 又 有 多 少 是 鄭 玄 本 人 的, 有 多 少 是 後 人 添 加 的 呢? 這 種 限 制 可 能 引 起 的 指 責, 思 想 領 域 的 研 究 者 既 無 法 迴 避, 也 無 能 反 駁 唯 一 能 夠 做 的, 就 是 端 正 態 度, 實 事 求 是, 盡 可 能 多 地 利 用 文 獻 材 料 本 身, 以 還 原 思 想 的 本 來 面 目 絕 不 能 任 意 裁 剪, 只 取 有 利 於 自 己 論 點 的 材 料, 而 對 不 利 於 自 己 論 點 的 材 料 視 而 不 見 57 清 皮 錫 瑞 : 經 歷 史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4 年 第 1 版 1 刷 ), 頁 154 13

14

第 二 章 從 易 緯 到 鄭 玄 易 緯 注 易 緯 出 現 於 漢 代, 已 經 是 界 共 識 它 和 兩 漢 易 的 關 係 是 什 麼? 什 麼 人 對 它 施 加 了 比 較 的 影 響? 為 什 麼 鄭 玄 需 要 對 它 進 行 注 解? 鄭 玄 的 注 釋 特 點 和 方 法 又 是 什 麼, 這 都 值 得 作 進 一 步 的 探 討 第 一 節 易 緯 概 論 在 漢 代 的 經 語 境 下, 緯 書 是 相 對 經 而 言 的 一 種 文 獻 釋 名 釋 典 藝 云 : 緯, 圍 也 反 復 圍 繞 以 成 經 也 蘇 輿 (1874-1914) 說 : 緯 之 為 書, 比 附 於 經, 輾 轉 牽 合, 以 成 其 誼, 今 所 傳 易 緯 詩 緯 諸 書, 可 得 其 概, 故 云 反 復 圍 繞 以 成 經 ( 釋 名 疏 證 補 ) 1 儘 管 這 種 說 法 聽 上 去 很 牽 強, 似 乎 也 不 是 緯 在 字 源 上 的 由 來, 但 漢 代 人 的 思 想 中, 有 經 書, 就 應 該 有 緯 書 緯 書 是 對 經 書 的 闡 發, 易 緯 就 是 對 易 經 的 闡 發 一 讖 緯 的 流 傳 關 於 讖 緯 的 誕 生 年 代, 陳 槃 指 出 : 讖 緯 之 為 書, 掇 拾 弘 富, 成 分 淆 雜 從 橫 一 方 面 言 之, 九 流 百 家 之 說, 交 互 錯 出, 靡 不 總 覽 從 縱 一 方 面 言 之, 其 沈 澱 凝 聚 又 約 略 可 分 為 兩 重 要 階 段 : 蓋 自 戰 後 期 至 秦 皇 世 為 一 階 段 此 一 階 段 之 讖 緯, 雖 已 由 醞 釀 而 始 基, 然 而 其 書 其 說, 若 隱 若 顯 蓋 其 事 詭 祕, 又 俗 尚 尊 師 重 道, 故 口 耳 相 傳, 鮮 著 竹 帛 其 次 兩 漢 三 為 一 階 段 此 一 階 段 為 讖 緯 極 盛 時 代, 風 氣 所 趨, 用 增 飾 依 託, 剽 竊 矯 稱, 假 之 以 干 祿 取 榮 之 工 具, 是 其 特 色 ; 於 是 而 紛 綸 無 數 之 卷 帙, 並 出 見 於 此 時 吾 人 今 日 所 見 怪 奇 龐 雜 之 讖 緯 篇 目, 即 此 一 階 段 之 產 物 也 六 朝 以 來 之 材 料, 亦 往 往 而 有, 然 而 已 屬 不 甚 重 要 2 這 一 說 法 是 可 信 的 但 經 史 的 研 究, 強 調 的 是 讖 緯 對 於 經 造 成 的 影 響, 因 此 如 說 緯 起 漢 代, 並 不 為 過 儘 管 讖 緯 往 往 託 名 於 聖 人, 但 事 實 上 並 非 聖 人 所 作, 這 點 在 今 天 已 無 疑 義 這 是 從 事 實 上 而 言 然 而 在 漢 人 的 觀 念 里, 讖 緯 應 是 先 秦 聖 人 所 作, 不 然 便 不 會 有 把 經 緯 合 稱, 甚 至 給 緯 書 作 注 的 情 況 出 現 也 就 是 1 2 參 見 鍾 肇 鵬 : 讖 緯 論 略, 頁 2 見 王 先 謙 : 釋 名 疏 證 補 引 劉 熙 釋 名 與 蘇 輿 之 注 說 轉 引 自 陳 槃 : 古 讖 緯 研 討 及 其 書 錄 解 題, 頁 97 15

說, 漢 人 的 觀 念 和 今 人 是 不 同 的, 漢 人 在 觀 念 上 會 認 為 它 是 聖 人 的 啟 示 性 作 品, 這 是 就 觀 念 上 而 言 讖 緯 是 否 是 同 一 個 東 西, 向 來 意 見 分 歧 王 鳴 盛 (1722 1797) 蛾 術 編 認 為, 緯 者 經 之 緯 也, 亦 稱 讖 3 明 代 胡 應 麟 (1551 1602) 四 部 正 譌 云 : 世 率 以 讖 緯 并 論, 二 書 雖 相 表 裡 而 實 不 同 緯 之 名 所 以 配 經, 故 自 六 經 語 孝 而 外 無 復 別 出 ; 河 圖 洛 書 等 緯 皆 易 也 讖 之 依 附 六 經 者, 但 論 語 有 讖 八 卷, 餘 不 概 見, 以 為 僅 此 一 種, 偶 閱 隋 經 籍 志 注 附 見 十 餘 家, 乃 知 凡 讖 皆 托 古 聖 賢 以 名 其 書, 與 緯 體 制 迥 別 蓋 其 說 尤 誕 妄, 故 隋 禁 之, 後 永 絕 4 顧 頡 剛 在 秦 漢 的 方 士 與 儒 生 指 出, 讖 是 預 言, 緯 是 對 經 而 的 這 兩 種 在 名 稱 上 好 像 不 同, 其 實 內 容 並 沒 有 什 麼 分 別 實 在 說 來, 不 過 讖 是 先 起 之 名, 緯 是 後 起 的 罷 了 5 可 見, 這 些 者 都 是 主 張 讖 緯 無 不 同 的 另 一 種 說 法, 以 四 庫 館 臣 和 乾 嘉 以 來 的 部 分 者 為 代 表 他 們 主 張 讖 緯 不 同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的 易 類 六 附 錄 易 緯 云 : 儒 者 多 稱 讖 緯, 其 實 讖 自 讖, 緯 自 緯, 非 一 類 也 讖 者 詭 為 隱 語, 預 決 吉 凶 史 記 秦 本 紀 稱 盧 生 奏 錄 圖 書 之 語 是 其 始 也 緯 者 經 之 支 流, 衍 及 旁 義 史 記 自 序 引 易 失 之 毫 釐, 差 以 千 里 漢 書 蓋 寬 饒 傳 引 易 五 帝 官 天 下, 三 王 家 天 下 注 者 均 以 為 易 緯 之 文 是 也 蓋 秦 漢 以 來 去 聖 日 遠, 儒 者 推 闡 論 說 各 自 成 書, 於 經 原 不 相 比 附 則 讖 與 緯 別, 前 人 固 已 分 析 之 後 人 連 類 而 譏, 非 其 實 也 右 乾 鑿 度 等 七 書 皆 易 緯 之 文, 與 圖 讖 之 熒 惑 民 智, 悖 理 傷 教 者 不 同 6 阮 元 (1764-1849) 敘 趙 在 翰 七 緯 亦 持 此 論, 想 必 是 或 多 或 少 受 了 官 方 定 論 的 影 響 : 毖 緯 之, 始 於 哀 平, 終 於 業 洎 虖 宋 鄭 兩 家 為 之 作 注, 而 緯 與 經 乃 相 雜 而 不 越 然 異 爭 鳴, 七 緯 之 外 復 有 候 有 圖, 最 下 而 及 於 讖, 而 經 訓 愈 漓 不 知 緯 自 為 緯, 讖 自 為 讖, 不 得 以 讖 病 緯 也 自 賈 公 彥 周 官 疏, 造 為 漢 時 禁 緯 之 說, 後 儒 不 詧, 併 為 一 譚, 以 為 古 人 緯 讖 同 諱, 此 繆 論 也 則 緯 之 醇 固 異 於 讖 之 駁 也 7 3 宋 王 鳴 盛 : 蛾 術 編, 卷 二, 頁 43 4 明 胡 應 麟 : 四 部 正 譌, 卷 上, 頁 6 見 楊 家 駱 主 編 中 術 名 著 第 二 輯, 中 目 錄 名 著 第 一 集 第 五 冊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79 年 第 3 版 ) 5 顧 頡 剛 : 秦 漢 的 方 士 與 儒 生, 頁 127 6 清 永 瑢 等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卷 六, 頁 47 7 清 趙 在 翰 輯 : 七 緯 ( 附 論 語 讖 ), 阮 元 序, 頁 758 16

讖 緯 是 異 是 同, 不 是 本 文 的 討 論 範 圍 略 而 言 之, 讖 緯 具 有 很 多 的 相 似 性, 比 如 兩 者 都 明 確 帶 有 陰 陽 災 異 的 成 分 誇 奇 談 的 性 質, 這 是 不 能 否 認 的 ; 至 於 緯 書 可 能 包 含 一 些 經 討 論 和 思 想, 而 讖 在 這 一 點 上 沒 那 麼 突 出, 這 種 區 分 也 非 無 據 古 代 的 經 家 從 經 的 角 度 看, 說 緯 書 純 而 讖 語 駁, 當 然 有 一 定 的 道 理 ; 但 從 現 代 人 的 角 度 看, 拋 開 經 至 尊 的 思 路, 讖 緯 其 實 都 帶 著 相 當 濃 厚 的 迷 信 色 彩 所 以, 說 緯 書 純 正 不 駁, 實 在 只 是 在 舊 時 的 經 脈 絡 下 討 論 問 題 才 有 意 義 這 樣 去 理 解 易 緯, 便 能 給 易 緯 有 一 個 基 本 的 定 調 由 於 四 庫 館 臣 對 於 緯 書 作 出 了 正 面 的 評 價, 更 兼 之 乾 嘉 考 證 之 風 的 盛 行, 者 對 於 緯 書 的 重 視 程 度 達 到 了 一 個 新 的 高 度 因 此, 有 許 多 者 肯 定 緯 書 的 積 極 意 義 清 代 者 俞 正 燮 寫 過 緯 書 論 並 指 出 : 緯 者, 古 史 書 也 然 則 緯 宜 傳 乎? 緯 如 後 世 靈 台 候 省 寺 案 牘 先 儒 所 采 以 輔 證 經 義 者, 皆 淳 吉 之 文, 他 或 不 逮 也 其 名 緯 者, 以 經 名 定 之, 通 考 古 事, 知 緯 是 古 史 書 故 爲 論 質 之 好 深 思 者, 毋 尚 耳 食 致 失 聽 也 8 持 今 文 經 場 的 皮 錫 瑞, 認 為 緯 書 相 較 於 古 文 經 家 的 淆 亂 經, 反 倒 為 純 正 他 認 為 讖 緯 多 存 古 義, 原 本 今 文 9, 不 能 割 裂 視 之 又 說 : 當 時 儒 者 以 為 人 主 至 尊, 無 所 畏 憚, 借 天 象 以 示 儆, 庶 使 其 君 有 失 德 者 猶 知 恐 懼 修 省 此 春 秋 以 元 統 天 以 天 統 君 之 義, 亦 易 神 道 設 教 之 旨 漢 儒 藉 此 以 匡 正 其 主 其 時 人 主 方 崇 經 術, 重 儒 臣, 故 遇 日 食 地 震, 必 下 詔 罪 己, 或 責 免 三 公 雖 未 必 能 如 周 宣 之 遇 災 而 懼, 側 身 修 行, 尚 有 君 臣 交 儆 遺 意 此 亦 漢 時 實 行 孔 敎 之 一 證 後 世 不 明 此 義, 謂 漢 儒 不 應 言 災 異, 引 讖 緯, 於 是 天 變 不 足 畏 之 説 出 矣 近 西 法 入 中, 日 食 星 變 皆 可 豫 測, 信 之 者 以 爲 不 應 附 會 災 祥 然 則, 孔 子 春 秋 所 書 日 食, 星 變, 豈 無 意 乎? 言 非 一 端, 義 各 有 當, 不 得 以 今 人 之 所 見 輕 議 古 人 也 10 不 過, 還 是 有 多 數 的 者 對 緯 書 的 評 價 是 負 面 於 正 面 的 畢 竟, 緯 書 怪 力 亂 神 的 東 西 太 多 了, 怎 麼 看 都 不 像 不 語 怪 力 亂 神 的 聖 人 所 作 因 此, 漢 時 就 有 人 反 對 緯 書 後 漢 書 云 : 後 王 莽 矯 用 符 命, 及 光 武 尤 信 讖 言, 士 之 赴 趣 時 宜 者, 皆 騁 馳 穿 鑿, 爭 談 之 也 故 王 梁 孫 咸 名 應 圖 籙, 越 登 槐 鼎 之 任 ; 鄭 興 賈 逵 以 附 同 稱 顯 ; 桓 譚 尹 敏 以 乖 忤 淪 敗 自 是 習 為 內, 尚 奇 文, 貴 異 數, 不 乏 於 時 矣 8 清 俞 正 燮 : 癸 巳 類 稿, 卷 十 四, 頁 540-542 9 清 皮 錫 瑞 : 經 歷 史, 頁 215 10 清 皮 錫 瑞 : 經 歷 史, 頁 104 17

11 可 見, 東 漢 初 年 便 有 桓 譚 尹 敏 這 樣 的 反 對 讖 緯 的 者 然 而, 總 的 來 說, 這 些 人 在 整 個 漢 代 並 不 屬 於 主 流 派 王 莽 ( 前 45-23) 借 讖 緯 稱 帝, 光 武 ( 前 5-57) 憑 讖 緯 起 家, 當 然 需 要 這 樣 的 符 應 給 予 他 們 最 的 幫 助 上 有 所 好, 下 必 甚 焉 故 整 個 東 漢, 緯 書 都 很 盛 行 東 漢 以 後, 對 於 緯 書 的 反 對 開 始 變 得 更 多 鍾 肇 鵬 指 出 : 自 漢 以 後,( 緯 書 ) 屢 經 亂 離 讖 緯 魏 晉 以 來, 歷 代 禁 毀, 喪 失 甚 多 東 晉 元 帝 時, 散 騎 常 侍 戴 邈 上 表 就 說 : 圖 讖 無 復 孑 遺 於 世 ( 宋 書 禮 志 一 ) 又 經 南 北 朝 隋 朝 的 禁 毀, 據 隋 書 經 籍 志 所 載 僅 存 13 部 92 卷 唐 朝 也 禁 止 私 家 收 藏 圖 讖, 並 懸 為 禁 令, 著 於 法 律 唐 高 宗 時 制 定 的 唐 律 疏 義 規 定 私 家 不 得 藏 有 天 文 圖 書 讖 書 兵 書, 違 者 徒 二 年 ( 卷 9 職 制 律 ) 疏 議 解 釋 說 : 圖 書 者, 河 出 圖 洛 出 書 是 也 讖 書 者, 先 代 聖 賢 所 記, 未 來 徵 祥 之 書 可 見 對 於 河 洛 圖 讖 是 禁 止 的 但 唐 律 規 定 其 緯 候 及 論 語 讖 不 在 禁 限 緯 候 指 七 經 緯 和 尚 書 中 候, 正 因 為 有 這 一 區 別, 所 以 經 緯 及 論 語 讖 才 可 以 部 分 保 存 下 來 唐 代 宗 歷 二 年 ( 西 元 767 年 ) 又 重 申 讖 緯 不 經, 蠹 深 於 疑 眾, 蓋 有 之 禁, 非 私 家 所 藏 命 令 天 下 各 州 府 查 禁, 敕 到 十 日 內 送 官, 本 處 長 吏 集 眾 焚 毀 ( 舊 唐 書 代 宗 紀 ) 北 宋 真 宗 景 德 元 年 ( 西 元 1004 年 ) 正 月 詔 : 民 間 天 象 器 物, 讖 候 禁 書, 並 納 所 司 焚 之, 匿 不 言 者 死 ( 宋 史 真 宗 紀 ) 歐 陽 修 乞 校 正 九 經 劄 子 諫 議 悉 取 九 經 之 疏, 刪 去 讖 緯 之 文 當 時 雖 未 見 實 行, 但 後 來 魏 了 翁 撰 九 經 要 義 則 禁 刪 讖 緯 之 文 元 世 祖 至 元 十 年 ( 西 元 1273 年 ) 禁 陰 陽 圖 讖 等 書 至 元 二 十 一 年 ( 西 元 1284 年 ) 又 重 申 私 藏 天 文 圖 讖 的 禁 令, 有 私 習 收 匿 者 罪 之 ( 元 史 世 祖 紀 ) 明 洪 武 六 年 ( 西 元 1373 年 ) 趙 俶 請 頒 正 定 十 三 經 於 天 下, 摒 戰 策 及 陰 陽 讖 卜 諸 書 ( 明 史 趙 俶 傳 ) 這 是 從 魏 晉 到 元 明 一 千 多 年 曆 代 禁 絕 讖 緯 的 概 況 總 的 來 說, 自 隋 煬 帝 發 使 四 出 搜 繳 讖 緯 以 後, 讖 緯 已 量 散 失 唐 以 後 倖 存 下 來 的 多 數 零 篇 斷 簡 今 將 歷 代 禁 讖 緯 的 列 表 如 下 : 朝 代 禁 讖 緯 者 主 要 內 容 出 處 漢 張 衡 建 議 收 藏 圖 讖, 一 禁 絕 之 後 漢 書 張 衡 傳 魏 曹 操 ( 按 : 曹 操 當 屬 漢 ) 科 禁 內 魏 略 ( 三 志 常 林 傳 注 引 ) 晉 晉 武 帝 司 馬 炎 禁 星 氣 讖 緯 之 晉 書 武 帝 紀 11 南 朝 宋 范 曄 : 後 漢 書, 卷 八 十 二, 頁 2705 18

後 趙 石 季 龍 不 得 私 星 讖 晉 書 石 季 龍 載 記 上 前 秦 苻 堅 禁 圖 讖 之 晉 書 苻 堅 載 記 上 劉 宋 孝 武 帝 劉 駿 禁 圖 讖 隋 書 經 籍 志 梁 梁 武 帝 蕭 衍 禁 畜 讖 緯 南 史 阮 孝 緒 傳 隋 書 經 籍 志 北 魏 太 武 帝 拓 跋 燾 不 得 隱 藏 讖 記 圖 緯 魏 書 世 祖 紀 下 孝 文 帝 拓 跋 宏 圖 讖 秘 緯, 一 皆 焚 之 魏 書 高 祖 紀 上 隋 文 帝 楊 堅 私 家 不 得 隱 藏 讖 緯 隋 書 高 祖 紀 上 煬 帝 楊 廣 凡 與 讖 緯 相 涉 者 皆 焚 之 隋 書 經 籍 志 唐 高 宗 李 私 家 不 得 有 天 文 圖 讖, 不 唐 律 疏 義 卷 9 禁 緯 候 論 語 讖 代 宗 李 豫 收 私 家 讖 緯 焚 毀 舊 唐 書 代 宗 紀 後 周 太 祖 郭 威 私 家 不 得 有 圖 書 讖 記 五 代 會 要 卷 11 宋 真 宗 趙 恆 民 間 所 藏 讖 緯 盡 焚 之 宋 史 真 宗 紀 歐 陽 修 建 議 刪 除 九 經 疏 中 讖 緯 之 文 乞 校 正 九 經 劄 子 ( 歐 陽 修 集 ) 卷 112 魏 了 翁 刪 除 九 經 疏 中 讖 緯 九 經 要 義 元 世 祖 忽 必 烈 禁 私 藏 陰 陽 圖 讖 等 書 元 史 世 祖 紀 五 明 趙 俶 建 議 擯 除 陰 陽 讖 卜 諸 書 明 史 趙 俶 傳 12 按 此 表 是 把 禁 讖 緯 和 提 議 禁 讖 緯 混 為 一 談, 而 又 漏 去 元 泰 定 帝 (1293-1328) 二 年 重 申 前 令, 私 藏 不 獻 者 有 罪 一 事, 13 當 予 以 補 充 但 我 們 也 可 以 看 到 歷 代 禁 讖 緯 情 況 之 嚴 重 經 過 了 幾 次 官 方 的 禁 絕, 緯 書 在 歷 史 上 幾 乎 完 全 消 失 明 代 孫 瑴 始 編 古 微 書, 開 始 對 緯 書 進 行 輯 佚 之 後 輯 佚 作 品 漸 多 亦 漸 精 細 清 乾 隆 (1711-1799) 時 修 四 庫 全 書, 從 永 樂 典 中 輯 出 相 對 完 整 的 易 緯 八 種, 算 是 第 一 次 找 到 了 成 篇 的 緯 書 作 品 而 后 之 者 修 修 補 補, 不 斷 尋 找 材 料, 直 至 日 本 者 安 居 香 山 中 村 璋 八 編 成 緯 書 集 成, 文 獻 才 相 對 完 整 二 易 緯 的 考 辨 四 庫 全 書 所 輯 錄 的 易 緯 共 八 種, 見 於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易 類 六 附 錄, 內 容 皆 從 永 樂 典 中 輯 出 其 名 稱 分 別 為 : 乾 坤 鑿 度 兩 卷, 周 易 乾 鑿 度 兩 卷, 易 緯 稽 覽 圖 兩 卷, 易 緯 辨 終 備 兩 卷, 易 緯 通 卦 驗 兩 卷, 易 緯 乾 元 序 制 記 兩 卷, 易 緯 是 類 謀 一 卷, 易 緯 坤 靈 圖 一 卷 12 13 鍾 肇 鵬 : 讖 緯 論 略, 頁 33-35 明 宋 濂 : 元 史, 卷 二 十 九, 頁 662 19

在 易 緯 坤 靈 圖 提 要 下, 有 這 麼 一 段 話 介 紹 易 緯 的 來 歷 : 考 後 漢 書 注, 易 緯 坤 靈 圖 第 三, 在 辨 終 備 是 類 謀 之 上, 而 王 應 麟 玉 海 謂 三 館 所 藏 有 鄭 注 易 緯 七 卷, 稽 覽 圖 一, 辨 終 備 四, 是 類 謀 五, 乾 元 序 制 記 六, 坤 靈 圖 七, 二 卷 三 卷 無 標 目 永 樂 典 篇 次 亦 然 今 略 依 原 第 編 孴, 蓋 從 宋 時 館 閣 本 也 14 在 此 之 後, 趙 在 翰 編 七 緯 與 四 庫 全 書 同, 均 列 易 緯 八 種 僅 通 卦 驗 與 乾 元 序 制 記 順 序 調 換 日 本 者 安 居 香 山 中 村 璋 八 的 緯 書 集 成 則 在 諸 多 輯 佚 著 作 的 基 礎 上, 輯 得 有 名 稱 的 易 緯 二 十 三 種, 無 名 易 緯 近 百 條, 其 篇 名 已 見 上 而 其 主 體, 依 然 是 易 緯 八 種 這 是 目 前 最 完 整 的 蒐 集 易 緯 的 本 子 四 庫 全 書 的 易 緯 輯 錄 自 永 樂 典, 四 庫 館 臣 又 根 據 王 應 麟 玉 海 推 斷 永 樂 典 的 緯 書 出 自 宋 代 館 閣 本, 可 資 參 考 但 宋 之 前 的 易 緯 流 傳 情 況 便 已 無 從 得 知 了 至 於 輯 錄 的 易 緯, 由 於 內 容 十 分 零 散, 對 於 探 討 宋 以 前 易 緯 版 本 的 流 傳 價 值 十 分 有 限 對 於 易 緯 內 容 要 的 介 紹, 高 懷 民 兩 漢 易 史 說 : 易 緯 乾 坤 鑿 度 言 宇 宙 之 生 成 八 卦 之 來 由 四 門 四 正 取 物 取 象 天 地 卦 爻 蓍 策 之 數, 以 及 坤 元 之 性 體 變 化 等 易 緯 乾 鑿 度 言 易 之 三 義 八 卦 與 四 時 方 位 之 應 以 卦 生 之 理 推 論 萬 物 之 生 以 卦 爻 之 數 合 曆 法 歲 紀 等 ( 按 此 書 文 字 於 易 緯 中 較 為 明 白, 發 明 易 旨 獨 多, 故 李 鼎 祚 周 易 集 解 引 用 甚 夥 ) 易 緯 稽 覽 圖 言 卦 氣 六 日 七 分 之 法 推 軌 推 折 之 術 易 緯 辨 終 備 言 易 與 天 象 時 變 災 異 之 應 易 緯 通 卦 驗 言 人 天 相 應 與 卦 氣 之 徴 驗 易 緯 乾 元 序 制 記 言 消 息 六 日 七 分 法 寒 溫 風 雨 五 音 時 節 之 應 易 緯 是 類 謀 言 禨 祥 推 驗, 并 及 於 姓 輔 名 號 之 說 易 緯 坤 靈 圖 以 天 地 之 道 星 象 災 異 解 釋 卦 義, 今 僅 存 乾 無 妄 畜 三 卦 15 這 是 對 易 緯 八 篇 的 一 個 簡 要 概 括 當 然, 由 於 易 緯 文 字 舛 亂, 來 源 複 雜, 若 仔 細 考 察, 高 氏 之 說, 或 還 頗 可 推 敲 易 緯 的 具 體 成 書 年 代, 可 以 根 據 前 人 的 引 用 情 況 來 確 定 白 虎 通 已 經 提 到 易 緯 中 的 乾 鑿 度 : 14 清 永 瑢 等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卷 六, 頁 47 15 高 懷 民 : 兩 漢 易 史, 頁 19-20 20

乾 鑿 度 曰 : 太 初 者, 氣 之 始 也, 太 始 者, 形 之 始 也, 太 素 者, 質 之 始 也 陽 唱 陰 和, 男 行 女 隨 也 天 道 所 以 左 旋, 地 道 右 周 16 可 見, 在 白 虎 通 的 成 書 年 代 東 漢 章 帝 (57-88, 在 位 時 間 75-88) 時, 乾 鑿 度 不 但 已 經 盛 行, 而 且 具 有 了 比 較 的 影 響 力 另 一 方 面,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在 孫 瑴 古 微 書 下 有 這 樣 一 段 說 明 : 考 劉 向 七 略, 不 著 緯 書 ; 然 民 間 私 相 傳 習, 則 自 秦 以 來 有 之 非 惟 盧 生 所 上, 見 史 記 秦 本 紀 ; 即 呂 不 韋 十 二 月 紀 稱 某 令 失 則 某 災 至, 伏 生 洪 範 五 行 傳 稱 某 事 失 則 某 徵 現, 皆 讖 緯 之 說 也 漢 書 儒 林 傳 稱 孟 喜 得 易 家 候 陰 陽 災 變 書, 尤 其 明 證 荀 爽 謂 起 自 哀 平, 據 其 盛 行 之 日 言 之 耳 17 劉 向 ( 前 77- 前 6) 別 錄 早 已 不 存, 七 略 為 劉 向 之 子 劉 歆 ( 前 50 23) 所 作, 四 庫 提 要 之 說 實 有 跳 躍 但 從 今 存 漢 書 藝 文 志 看, 雖 然 有 許 多 涉 及 災 異 五 行 之 類 的 作 品, 卻 並 沒 有 易 緯 或 乾 鑿 度 之 名 因 此, 這 段 話 至 少 給 我 們 一 個 信 息, 即 緯 書 成 為 官 方 的 東 西, 很 可 能 在 劉 向 歆 父 子 以 後 私 人 流 傳 的 著 作, 並 不 會 使 人 重 視, 鄭 玄 也 不 會 去 注 釋 它 只 有 當 它 達 到 一 定 的 影 響 力 之 後, 才 可 能 引 起 者 的 真 正 重 視 從 思 想 內 容 上 看, 易 緯 和 西 漢 孟 喜 京 房 的 易 最 為 接 近 易 緯 中, 有 量 近 於 孟 喜 京 房 等 西 漢 易 家 的 思 想 反 之, 後 者 似 乎 並 沒 有 引 用 易 緯 的 材 料 這 說 明, 易 緯 的 出 現, 最 早 不 應 早 過 西 漢 的 孟 喜 從 上 述 的 推 斷 綜 合 來 看, 易 緯 當 出 現 在 西 漢 孟 京 之 後, 而 在 王 莽 時 或 稍 後 獲 得 了 較 的 影 響 力 至 遲 在 東 漢 章 帝 時, 已 有 乾 鑿 度 一 篇 定 型 並 被 白 虎 通 引 用 而 在 鄭 玄 的 青 年 時 候, 會 融 集 諸 生 考 論 圖 緯, 聞 玄 善 筭, 乃 召 見 於 樓 上 18, 說 明 此 時 圖 緯 之 說 已 十 分 完 備 且 受 到 當 時 者 的 重 視 綜 合 起 來, 易 緯 的 產 生 的 年 代 在 公 元 前 一 世 紀 至 公 元 一 世 紀 這 一 百 多 年 中, 而 在 公 元 一 至 二 世 紀 為 者 們 所 關 注 和 研 究 這 和 通 常 認 為 讖 緯 起 自 哀 平 是 基 本 一 致 的 當 然, 還 要 考 慮 的 是, 易 緯 存 在 被 後 人 偽 造 的 可 能 八 種 易 緯 中, 只 有 六 種 見 於 後 漢 書 方 士 傳, 郡 齋 讀 書 志 直 齋 書 錄 解 題 和 四 部 正 訛 皆 認 為 乾 坤 鑿 度 出 於 宋 人 杜 撰, 清 人 胡 渭 (1633-1714) 易 圖 明 辨 ( 卷 四 ) 指 出, 此 緯 書 出 自 道 經 洞 極 經 參 同 契, 為 劉 牧 (1011-1064) 之 徒 偽 造 19 四 庫 提 要 和 孫 詒 讓 札 迻 ( 卷 一 ) 以 為 乾 元 序 制 記 為 宋 16 清 陳 : 白 虎 通 疏 證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4 年 第 1 版 1 刷 ), 卷 九, 頁 421-422 17 清 永 瑢 等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卷 三 十 三, 頁 280 18 南 朝 宋 范 曄 : 後 漢 書, 卷 三 十 五, 頁 1207 19 詳 見 徐 興 無 : 讖 緯 文 獻 與 漢 代 文 化 構 建 頁 145, 注 6 21

人 抄 撮 是 類 謀 和 坤 靈 圖 的 殘 本, 拼 湊 而 成 20 還 有 一 些 緯 書 可 能 摻 雜 後 人 添 加 的 讖 語, 被 用 來 作 為 後 來 皇 帝 登 基 的 先 兆 如 稽 覽 圖 中, 鼎, 五 月, 吳 人 君, 天 與 延 年 齒, 東 北 中, 庶 人 王, 高 德 之 21 一 句, 被 西 魏 末 年 人 宋 景 業 (??) 用 作 高 洋 (526 559) 稱 帝 的 讖 語 22 不 過, 部 分 的 偽 造 畢 竟 不 影 響 全 體, 總 的 來 說, 易 緯 的 時 代 可 以 得 到 致 的 認 定 任 蜜 林 認 為 : 乾 鑿 度 上 下 二 卷 概 形 成 於 孟 喜 之 後, 焦 延 壽 之 前 乾 坤 鑿 度 非 宋 人 偽 作, 而 是 原 本 就 存 在 的 易 緯 之 一 從 其 內 容 來 看, 我 們 可 以 斷 定 其 成 書 於 劉 歆 之 後, 哀 平 之 前 乾 坤 鑿 度 出 現 炎 帝 神 農 氏, 說 明 其 形 成 於 劉 歆 之 後 因 為 王 莽 曾 對 讖 緯 做 過 一 次 編 訂, 因 此, 這 是 乾 坤 鑿 度 形 成 的 下 限 稽 覽 圖 上 出 於 京 房 之 後 稽 覽 圖 的 分 卷 是 根 據 馬 端 臨 文 獻 通 考 經 籍 考 而 來 的, 其 原 來 如 何, 不 得 而 知 因 此, 稽 覽 圖 的 上 下 分 卷 並 不 能 斷 定 其 成 書 的 先 後 而 且 從 後 漢 書 郎 顫 傳 中 所 引 來 看, 其 篇 名 亦 是 後 人 所 加 因 此, 稽 覽 圖 上 下 二 卷 亦 出 於 後 人 編 訂 通 卦 驗 形 成 於 劉 向 父 子 火 德 說 之 後, 乾 坤 鑿 度 之 前 辨 終 備 與 通 卦 驗 可 能 出 於 同 一 作 者 從 內 容 來 看, 其 說 到 卯 金 刀 用, 當 出 於 劉 歆 之 後 又 說 到 八 卦 卦 氣 的 征 王 亡 術, 其 形 成 概 與 通 卦 驗 同 時 ( 坤 靈 圖 ) 此 篇 現 僅 存 少 量 遺 文, 難 以 斷 定 其 形 成 安 居 香 山 認 為, 從 隋 玉 燭 寶 典 和 唐 開 元 占 經 引 用 的 佚 文 來 看, 其 是 自 古 以 來 就 存 有 的 篇 目 從 內 容 來 看, 其 形 成 不 會 早 於 通 卦 驗 乾 元 序 制 記 乃 後 人 拼 湊 之 書 23 任 氏 的 考 辨 具 有 相 當 的 參 考 價 值, 不 過 易 緯 的 流 傳 至 為 複 雜, 其 是 非 還 應 該 根 據 對 文 本 的 具 體 研 讀 才 能 作 斷 定 第 二 節 西 漢 易 對 易 緯 的 影 響 易 在 漢 代 的 傳 承, 由 來 有 自 漢 書 藝 文 志 說 : 易 曰 : 宓 戲 氏 仰 觀 象 於 天, 俯 觀 法 於 地, 觀 鳥 獸 之 文, 與 地 之 宜, 近 取 諸 身, 遠 取 諸 物, 於 是 始 作 八 卦, 以 通 神 明 之 德, 以 類 萬 物 之 情 至 於 殷 周 之 際, 紂 在 上 位, 逆 天 暴 物, 文 王 以 諸 侯 順 命 而 行 道, 天 人 之 20 見 清 永 瑢 等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卷 六, 頁 47 清 孫 詒 讓 札 迻, 卷 一, 頁 29 21 清 趙 在 翰 輯 : 七 緯 ( 附 論 語 讖 ), 頁 84 22 見 唐 李 百 藥 : 北 齊 書, 卷 四 十 九, 頁 675 按 北 齊 書 所 載, 文 字 略 有 差 異, 作 鼎, 五 月, 聖 人 君, 天 與 延 年 齒, 東 北 水 中, 庶 人 王, 高 得 之 23 任 蜜 林 : 易 緯 各 篇 形 成 考, 中 哲 史,2009(3), 頁 74-83 22

占 可 得 而 效, 於 是 重 易 六 爻, 作 上 下 篇 孔 氏 為 之 彖 象 系 辭 文 言 序 卦 之 屬 十 篇 故 曰 易 道 深 矣, 人 更 三 聖, 世 歷 三 古 及 秦 燔 書, 而 易 為 筮 卜 之 事, 傳 者 不 絕 漢 興, 田 何 傳 之 訖 於 宣 元, 有 施 孟 梁 丘 京 氏 列 於 官, 而 民 間 有 費 高 二 家 之 說, 劉 向 以 中 古 文 易 經 校 施 孟 梁 丘 經, 或 脫 去 無 咎 悔 亡, 唯 費 氏 經 與 古 文 同 24 先 秦 時 期, 易 經 的 傳 承 是 否 如 漢 書 藝 文 志 所 說 的 那 樣 單 線 條, 頗 可 懷 疑 但 漢 書 作 於 東 漢, 對 於 西 漢 的 情 況, 班 固 (32 92) 不 至 於 不 清 楚 25 西 漢 的 易, 以 田 何 為 始, 在 宣 元 時 期, 除 官 方 有 四 家 易, 民 間 又 有 費 高 兩 家, 正 是 易 最 繁 盛 的 時 代 今 天 我 們 所 能 看 見 的 最 早 的 傳 世 易 文 獻, 也 是 這 一 時 期 的 26 皮 錫 瑞 經 通 論 云 : 孔 子 刪 定 六 經 傳 授 之 人, 惟 易 最 詳, 而 所 傳 之 義, 惟 易 之 亡 最 早, 史 記 仲 尼 弟 子 列 傳 曰, 孔 子 傳 易 於 商 瞿, 瞿 傳 楚 人 馯 臂 子 弘, 弘 傳 江 東 人 矯 子 庸 疵, 疵 傳 燕 人 周 子 家 豎, 豎 傳 淳 于 人 光 子 乘 羽, 羽 傳 齊 人 田 子 莊 何, 何 傳 東 武 人 王 子 中 同, 同 傳 菑 川 人 楊 何, 何 元 朔 中 以 易 為 漢 中 夫, 漢 書 儒 林 傳 曰, 自 魯 商 瞿 子 木 受 易 孔 子, 以 授 魯 橋 庇 子 庸, 子 庸 授 江 東 馯 臂 子 弓, 子 弓 授 燕 周 醜 子 家, 子 家 授 東 武 孫 虞 子 乘, 子 乘 授 齊 田 何 子 裝, 田 何 授 東 武 王 同 子 中, 雒 陽 周 王 孫 丁 寬, 齊 服 生, 同 授 淄 川 楊 何 字 叔 元, 寬 授 同 郡 碭 田 王 孫, 王 孫 授 施 讎 孟 喜 梁 邱 賀 繇, 是 易 有 施 孟 梁 邱 之, 史 漢 載 商 瞿 以 下, 傳 授 名 字, 子 弘 即 子 弓, 矯 疵 即 橋 庇, 周 醜 即 周 豎, 光 羽 即 孫 虞, 史 記 以 為 子 弘 傳 子 庸, 漢 書 以 為 子 庸 傳 子 弓, 各 有 所 據, 而 小 異 同, 孔 門 傳 易 之 源 流, 在 漢 固 甚 明 也, 史 記 止 於 楊 何, 距 商 瞿 八 傳, 漢 書 下 及 施 孟 梁 邱, 距 商 瞿 九 傳, 史 記 儒 林 傳 云, 言 詩 於 魯 則 申 培 公, 於 齊 則 轅 固 生, 於 燕 則 韓 太 傅, 言 尚 書 自 濟 南 伏 生, 言 禮 自 魯 高 堂 生, 言 易 自 菑 川 田 生, 言 春 秋 於 齊 魯 自 胡 母 生, 於 趙 自 董 仲 舒, 是 皆 言 漢 初 傳 經 諸 人, 而 申 公 轅 固 韓 嬰 伏 生 高 堂 生 等, 皆 不 言 其 所 授 蓋 史 公 已 不 能 明, 惟 於 易 云, 自 魯 商 瞿 受 易 孔 子, 孔 子 卒, 商 瞿 傳 易 六 世 至 齊 人 田 何 字 子 莊 而 漢 興 田 何 傳 東 武 人 王 同 子 仲, 子 仲 傳 菑 川 人 楊 何, 史 公 父 談 受 易 於 楊 何, 故 於 易 之 授 受 獨 詳, 史 公 能 詳 易 家 授 受 之 人, 豈 不 能 知 易 經 作 卦 爻 辭 之 人, 而 周 本 紀 但 云 文 王 重 卦, 魯 世 家 不 云 周 公 作 爻 辭, 則 文 王 周 公 無 作 卦 爻 辭 之 事 孔 子 世 家 云 : 序 彖 24 漢 班 固 : 漢 書, 卷 三 十, 頁 1704 25 漢 書 藝 文 志 以 劉 向 的 別 錄 和 劉 歆 七 略 為 草 稿, 二 人 為 西 漢 末 至 新 莽 時 人, 又 都 是 經 家, 對 於 當 時 經 的 傳 承 必 然 了 如 指 掌 26 四 庫 提 要 載 有 傳 世 文 獻 子 夏 易 傳, 相 傳 為 子 夏 所 作 但 此 書 實 屬 偽 作 23

系 象, 即 卦 爻 辭 在 其 中 矣 史 記 不 及 丁 寬, 漢 書 以 為 寬 授 田 王 孫, 王 孫 授 施 孟 梁 邱, 又 云 : 至 成 帝 時, 劉 向 校 書, 考 易 說, 以 為 諸 易 家 說 皆 祖 田 何 楊 叔 丁 將 軍, 誼 略 同, 唯 京 氏 為 異 黨, 焦 延 壽 獨 得 隱 士 之 說, 託 之 孟 氏, 不 相 與 同, 據 漢 書, 則 田 何 丁 寬 楊 何 之, 本 屬 一 家, 傳 之 施 孟 梁 邱, 為 易 之 正 傳, 焦 京 之, 明 陰 陽 術 數, 為 易 之 別 傳, 乃 至 於 今, 不 特 王 同 周 王 孫 丁 寬 服 生 之 易 傳 數 篇 無 一 字 存, 即 施 孟 梁 邱, 漢 博 士 授 生 徒 以 千 萬 計, 今 其 書 亦 無 有 存 者, 轉 不 如 伏 生 尚 書, 齊 魯 韓 詩, 猶 可 稍 窺 旨, 豈 非 事 理 之 可 怪, 而 經 之 可 惜 者 乎! 後 惟 虞 翻 注 易, 自 謂 五 世 傳 孟 氏 易, 其 注 見 李 鼎 祚 集 解 稍 詳, 近 儒 張 惠 言 為 之 發 明, 此 則 孟 氏 之 支 與 流 裔, 猶 有 存 者, 而 漢 儒 易, 幸 得 存 什 一 於 千 百 也 27 皮 氏 之 說 雖 拉 拉 雜 雜, 扯 到 一 些 與 易 之 傳 承 譜 系 不 相 關 的 問 題, 但 相 當 詳 細 高 懷 民 的 兩 漢 易 史 用 圖 表 還 原 和 補 充 了 這 一 譜 系 : 28 在 此 傳 經 圖 中, 費 氏 易 的 代 表 者 費 直 被 認 為 繼 承 自 周 王 孫, 高 氏 易 的 代 表 者 高 相 (??) 被 認 為 繼 承 自 丁 寬 (??), 韓 嬰 (??) 被 認 為 遠 紹 周 醜 子 家, 這 些 判 斷 多 有 猜 測 之 嫌, 不 足 成 為 定 論 而 洪 乾 佑 漢 代 經 史 將 易 傳 承 分 為 田 何 系 統 韓 嬰 系 統 劉 安 系 統 費 直 系 統 29 四 支, 概 括 如 下 : 田 何 (??) 系 統 為 今 文 經 田 何 傳 王 同 (??) 周 王 孫 (??) 丁 寬 (??) 服 生 (??) 項 生 (??) 王 同 授 楊 何 (??) 27 清 皮 錫 瑞 : 經 通 論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3 年 第 2 版 ), 頁 15-16 28 高 懷 民 : 兩 漢 易 史, 目 錄 前 附 兩 漢 易 傳 承 表 29 詳 見 洪 乾 佑 : 漢 代 經 史 ( 臺 中 : 彰 出 版 社,1996 年 第 1 版 1 刷 ), 頁 527-584 24

即 墨 成 (??) 孟 但 (??) 周 霸 (??) 等, 王 同 之 子 又 傳 衡 胡 (??) 主 父 偃 (??) 等 丁 寬 授 田 王 孫 (??), 田 王 孫 (??) 授 施 讎 (??) 孟 喜 梁 丘 賀 (??), 乃 有 所 謂 的 今 文 三 家 易 又 有 京 房 (??, 漢 代 以 易 知 名 者 有 兩 京 房, 此 為 較 早 者 ), 為 梁 丘 賀 師 施 讎 授 張 禹 (? 前 5) 魯 伯 (??) 孟 喜 授 白 光 (??) 翟 牧 (??) 趙 賓 (??) 焦 延 壽 (??) 蓋 饒 寬 (??) 焦 延 壽 不 僅 受 業 于 孟 喜, 其 術 來 源 亦 采 他 家, 其 弟 子 為 京 房 ( 時 代 較 後 的 京 房 ) 梁 丘 賀 傳 子 梁 丘 臨 (??) 梁 丘 臨 又 師 承 施 讎 至 此, 田 何 系 統 下 四 支 已 較 分 明 韓 嬰 系 統 漢 書 韓 嬰 傳 說 : 韓 生 ( 嬰 ) 亦 以 易 授 人 數 傳 後 至 韓 生, 韓 生 傳 蓋 饒 寬 蓋 饒 寬 同 時 求 于 孟 喜 蓋 饒 寬 無 傳, 韓 嬰 易 絕 劉 安 ( 前 179- 前 122) 系 統 為 今 文 經 惟 漢 書 藝 文 志 有 載 淮 南 道 訓 二 篇, 班 固 自 注 : 淮 南 王 安 聘 明 易 者 九 人, 號 九 師 法 不 知 其 傳 費 直 (??) 系 統 為 古 文 經 費 直 傳 王 璜 (??), 之 後 不 知 其 傳 儘 管 對 於 西 漢 易 的 傳 承 軌 跡, 現 有 的 文 獻 還 不 足 夠 支 撐 精 細 的 討 論, 但 絕 多 數 者 都 認 為, 和 易 緯 關 係 最 為 密 切 的, 主 要 是 孟 喜 與 京 房 一 孟 氏 易 思 想 簡 介 漢 書 儒 林 传 載 : 孟 喜 字 長 卿, 東 海 蘭 陵 人 也 父 號 孟 卿, 善 為 禮 春 秋, 授 后 蒼 疏 廣 世 所 傳 后 氏 禮 疏 氏 春 秋, 皆 出 孟 卿 孟 卿 以 禮 經 多 春 秋 煩 雜, 及 使 喜 從 田 王 孫 受 易 喜 好 自 稱 譽, 得 易 家 候 陰 陽 災 變 書, 詐 言 師 田 生 且 死 時 枕 喜 膝, 獨 傳 喜, 諸 儒 以 此 耀 之 同 門 梁 丘 賀 疏 通 證 明 之, 曰 : 田 生 絕 於 施 讎 手 中, 時 喜 歸 東 海, 安 得 此 事? 又 蜀 人 趙 賓 好 小 數 書, 後 為 易, 飾 易 文, 以 為 箕 子 明 夷, 陰 陽 氣 亡 箕 子 ; 箕 子 者, 萬 物 方 荄 茲 也 賓 持 論 巧 慧, 易 家 不 能 難, 皆 曰 非 古 法 也 云 受 孟 喜, 喜 為 名 之 後 賓 死, 莫 能 持 其 說 喜 因 不 肯 仞, 以 此 不 見 信 喜 舉 孝 廉 為 郎, 曲 臺 署 長, 病 免, 為 丞 相 掾 博 士 缺, 眾 人 薦 喜 上 聞 喜 改 師 法, 遂 不 用 喜 喜 授 同 郡 白 光 少 子 沛 翟 牧 子 兄, 皆 為 博 士 由 是 有 翟 孟 白 之 30 孟 喜 是 田 王 孫 的 生, 其 易 的 最 特 點 是 卦 氣 說 但 是 孟 喜 的 作 品 並 沒 有 多 少 保 留 下 來, 後 人 只 是 認 定, 他 的 理 論 通 過 易 緯 保 留 了 下 來, 并 同 時 借 易 緯 詮 釋 孟 喜, 這 便 陷 入 了 一 個 循 環 論 證 從 一 定 程 度 上 說, 孟 喜 易 與 易 緯, 也 確 實 是 一 而 二 二 而 一 的 不 過, 唐 代 僧 人 一 行 在 討 論 卦 氣 的 時 候, 引 用 了 當 時 尚 存 的 孟 喜 章 句 對 比 孟 喜 章 句 和 易 緯, 可 以 看 出 後 者 30 漢 班 固 : 漢 書, 卷 八 十 八, 頁 3599 25

較 前 者 更 為 繁 複, 又 兼 有 一 些 孟 喜 章 句 沒 有 的 內 容, 將 同 一 問 題 的 不 同 說 法 雜 糅 在 一 起 這 樣 可 以 推 斷, 易 緯 出 現 於 孟 喜 之 後, 繼 承 了 孟 喜 的 許 多 說 法 并 加 以 改 造 孟 喜 最 有 名 的 說 是 卦 氣 說, 主 要 保 存 在 新 唐 書 的 一 行 (673 727) 卦 議 裡 : 十 二 月 卦 出 於 孟 氏 章 句, 其 說 易 本 於 氣, 而 後 以 人 事 明 之 夫 陽 精 道 消, 靜 而 無 跡, 不 過 極 其 正 數, 至 七 而 通 矣 七 者, 陽 之 正 也, 安 在 益 其 小 餘, 令 七 日 而 後 雷 動 地 中 乎? 當 據 孟 氏, 自 冬 至 初, 中 孚 用 事, 一 月 之 策, 九 六 七 八, 是 為 三 十 而 卦 以 地 六, 候 以 天 五, 五 六 相 乘, 消 息 一 變, 十 有 二 變 而 歲 復 初 坎 震 離 兌, 二 十 四 氣, 次 主 一 爻, 其 初 則 二 至 二 分 也 坎 以 陰 包 陽, 故 自 北 正, 微 陽 動 於 下, 升 而 未 達, 極 於 二 月, 凝 涸 之 氣 消, 坎 運 終 焉 春 分 出 於 震, 始 據 萬 物 之 元, 為 主 於 內, 則 群 陰 化 而 從 之, 極 於 南 正, 而 豐 之 變 窮, 震 功 究 焉 離 以 陽 包 陰, 故 自 南 正, 微 陰 生 於 地 下, 積 而 未 章, 至 於 八 月, 文 明 之 質 衰, 離 運 終 焉 仲 秋 陰 形 於 兌, 始 循 萬 物 之 末, 為 主 於 內, 群 陽 降 而 承 之, 極 於 北 正, 而 天 澤 之 施 窮, 兌 功 究 焉 故 陽 七 之 靜 始 於 坎, 陽 九 之 動 始 於 震, 陰 八 之 靜 始 於 離, 陰 六 之 動 始 於 兌 故 四 象 之 變, 皆 兼 六 爻, 而 中 節 之 應 備 矣 易 爻 當 日, 十 有 二 中, 直 全 卦 之 初 ; 十 有 二 節, 直 全 卦 之 中 31 惠 棟 歸 納 道 : 孟 氏 卦 氣 圖, 以 坎 離 震 兌 為 四 正 卦, 餘 六 十 卦, 卦 主 六 日 七 分, 合 周 天 之 數, 內 辟 卦 十 二, 謂 之 消 息 卦 乾 盈 為 息, 坤 虛 為 消, 其 實 乾 坤 十 二 畫 也 繫 辭 云 : 乾 之 䇿, 二 百 一 十 有 六, 坤 之 䇿, 一 百 四 十 有 四, 凡 三 百 有 六 十 當 期 之 日 夫 以 二 卦 之 䇿, 當 一 期 之 數, 則 知 二 卦 之 爻, 周 一 歲 之 用 矣 四 卦 主 四 時, 爻 主 二 十 四 氣, 十 二 卦 主 十 二 辰, 爻 主 七 十 二 候 六 十 卦 主 六 日 七 分, 爻 主 三 百 六 十 五 日 四 分 日 之 一 辟 卦 為 君, 雜 卦 為 臣, 四 正 為 方 伯, 二 至 二 分, 寒 温 風 雨, 總 以 應 卦 為 節 32 可 見, 卦 氣 是 用 六 十 四 卦 配 四 時 十 二 月 二 十 四 節 氣 和 七 十 二 候 的 六 十 四 卦 本 是 人 為 的 卦 象, 但 在 漢 代 時 成 為 了 萬 物 運 轉 的 根 本 法 則, 因 此 它 可 以 和 曆 法 時 令 互 相 呼 應, 形 成 一 個 系 統 這 種 歸 納 整 併 成 完 整 系 統 的 想 法, 自 戰 以 來 便 有 者 提 出 過 33 而 到 了 孟 喜 這 裡, 則 是 以 周 易 為 綱, 把 自 然 人 文 的 種 種 現 象 都 收 攝 進 來 了 31 宋 歐 陽 修 宋 祁 : 新 唐 書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5 年 第 1 版 1 刷 ), 卷 二 十 七, 頁 598-599 32 清 惠 棟 : 周 易 述 ( 附 易 漢 易 例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7 年 第 1 版 1 刷 ), 頁 515 33 例 如, 呂 氏 春 秋 在 編 寫 中, 是 以 十 二 紀 八 覽 六 論 來 統 攝 全 書 的 騶 衍 則 提 出 過 五 德 終 始 說 和 五 行 相 配 26

孟 喜 的 卦 氣 說, 其 特 點 如 下 : ( 一 ) 以 震 離 兌 坎 為 四 正 卦 這 四 個 卦 象, 在 說 卦 傳 中 對 應 東 南 西 北 四 個 正 位, 所 以 稱 為 四 正 卦 34 四 正 卦 分 別 統 領 春 夏 秋 冬 四 個 節 氣, 東 邊 的 震 卦 對 應 春, 南 邊 的 離 卦 對 應 夏, 西 邊 的 兌 卦 對 應 秋, 北 邊 的 坎 卦 對 應 冬 每 個 正 卦 的 六 個 爻, 正 好 對 應 該 季 節 的 六 個 節 氣 具 體 的 對 應 情 況 如 下 : 初 爻 二 爻 三 爻 四 爻 五 爻 六 爻 冬 季 坎 冬 至 小 寒 寒 春 雨 水 驚 蟄 春 季 震 春 分 清 明 榖 雨 夏 小 滿 芒 種 夏 季 離 夏 至 小 暑 暑 秋 處 暑 白 露 秋 季 兌 秋 分 寒 露 霜 降 冬 小 雪 雪 ( 二 ) 除 四 正 卦 之 外, 剩 下 的 六 十 卦 平 均 分 配 到 十 二 個 月 中 一 個 月 包 涵 五 個 卦 這 六 十 個 卦 每 個 卦 對 應 六 日 七 分 的 時 間 長 度 所 謂 六 日 七 分, 正 是 將 一 年 的 時 間 六 十 等 份 的 結 果 漢 代 的 曆 法 以 一 年 為 365 又 4 分 之 1 天, 將 其 除 以 60, 每 一 卦 佔 據 的 時 間 是 6 又 80 分 之 7 天 於 是 古 人 以 一 天 為 80 分, 這 樣 每 一 卦 的 時 長 就 是 六 日 七 分 這 些 卦 的 運 轉 從 冬 至 開 始 冬 至 對 應 中 孚 卦 在 這 個 基 礎 上, 這 些 卦 又 被 分 成 五 等 : 公 辟 侯 夫 卿 其 具 體 排 列 如 下 : 35 公 辟 ( 天 子 ) 侯 夫 卿 十 一 月 子 中 孚 復 未 濟 蹇 頤 十 二 月 丑 升 臨 屯 謙 睽 正 月 寅 漸 泰 小 過 蒙 益 二 月 卯 解 壯 需 隨 晉 三 月 辰 革 夬 豫 訟 蠱 四 月 巳 小 畜 乾 旅 師 比 五 月 午 咸 姤 有 家 人 井 六 月 未 履 遯 鼎 豐 渙 七 月 申 損 否 恒 節 同 人 八 月 酉 賁 觀 巽 萃 畜 九 月 戌 困 剝 歸 妹 無 妄 明 夷 十 月 亥 過 坤 艮 既 濟 噬 嗑 而 其 中 十 二 個 辟 卦, 又 恰 好 是 十 二 消 息 卦 同 時, 六 十 卦 又 可 以 對 應 七 十 二 候 即 七 十 二 種 物 候 變 化 但 為 了 保 持 數 目 上 的 一 致, 侯 卦 組 的 十 二 卦 不 得 不 多 承 擔 一 組 候 七 十 二 候 和 六 十 卦 的 對 應, 在 一 行 開 元 衍 曆 經 中 有 保 留 : 34 說 卦 傳 的 歷 史, 尚 有 可 疑 是 否 為 孟 喜 之 前 的 作 品, 也 不 可 遽 定 但 孟 喜 之 說 確 與 說 卦 相 合, 35 二 者 屬 於 同 一 思 想 脈 絡, 而 且 也 為 後 來 的 後 天 八 卦 圖 接 受 陳 睿 宏 : 惠 棟 易 研 究, 頁 93 27

36 節 氣 四 正 卦 初 候 始 卦 次 候 中 卦 末 候 終 卦 冬 至 坎 初 六 蚯 蚓 結 公 中 孚 麋 角 解 辟 復 水 泉 動 侯 屯 ( 內 卦 ) 小 寒 坎 九 二 鴈 北 鄉 侯 屯 ( 外 鵲 始 巢 夫 謙 野 雞 始 卿 睽 卦 ) 雊 寒 坎 六 三 雞 始 乳 公 升 鷙 鳥 厲 疾 辟 臨 水 澤 腹 堅 侯 小 過 ( 內 卦 ) 春 坎 六 四 東 風 解 凍 侯 小 過 ( 外 卦 ) 蟄 蟲 始 振 夫 蒙 魚 上 冰 卿 益 雨 水 坎 九 五 獺 祭 魚 公 漸 候 鴈 北 辟 泰 草 木 萌 驚 蟄 坎 上 六 桃 始 華 候 需 ( 外 卦 ) 倉 庚 鳴 夫 隨 鷹 化 為 候 需 ( 內 動 卦 ) 鳩 卿 晉 春 分 震 初 九 玄 鳥 至 公 解 雷 乃 發 聲 辟 壯 始 電 侯 豫 ( 內 卦 ) 清 明 震 六 二 桐 始 華 侯 豫 鼠 化 為 鴽 夫 訟 虹 始 見 卿 蠱 榖 雨 震 六 三 萍 始 生 公 革 鳴 鳩 拂 羽 辟 央 戴 勝 降 夏 震 九 四 螻 蟈 鳴 侯 旅 ( 外 桑 侯 旅 ( 內 卦 ) 蚯 蚓 出 夫 師 王 瓜 生 卿 比 卦 ) 小 滿 震 六 五 苦 菜 秀 公 小 畜 靡 草 死 辟 乾 麥 秋 至 侯 有 ( 內 卦 ) 芒 種 震 上 六 螳 螂 生 侯 有 ( 外 卦 ) 鵙 始 鳴 夫 家 人 聲 反 舌 無 卿 井 夏 至 離 初 九 鹿 角 解 公 咸 蜩 始 鳴 辟 姤 半 夏 生 侯 鼎 ( 內 卦 ) 小 暑 離 六 二 溫 風 至 侯 鼎 ( 外 蟋 蟀 居 壁 夫 豐 鷹 乃 卿 渙 卦 ) 習 暑 離 九 三 腐 草 為 螢 公 履 土 潤 溽 暑 辟 遯 雨 時 行 侯 恒 ( 內 卦 ) 秋 離 九 四 涼 風 至 侯 恒 ( 外 白 露 降 夫 節 寒 蟬 鳴 卿 同 人 卦 ) 處 暑 離 六 五 鷹 祭 鳥 公 損 天 地 始 肅 辟 否 禾 乃 登 侯 巽 ( 內 卦 ) 36 清 惠 棟 : 周 易 述 ( 附 易 漢 易 例 ), 頁 548-552 28

白 露 離 上 九 鴻 鴈 來 侯 巽 ( 外 玄 鳥 歸 夫 萃 群 鳥 養 卿 畜 卦 ) 羞 秋 分 兌 初 九 雷 乃 收 聲 公 賁 蟄 蟲 壞 戶 辟 觀 水 始 涸 侯 歸 妹 ( 內 卦 ) 寒 露 兌 九 二 鴻 鴈 來 賓 侯 歸 妹 雀 入 水 夫 无 菊 有 黃 卿 明 夷 ( 外 卦 ) 為 蛤 妄 花 霜 降 兌 六 三 豺 乃 祭 獸 公 困 草 木 黃 落 辟 剝 蟄 蟲 咸 俯 侯 艮 ( 內 卦 ) 冬 兌 九 四 水 始 冰 侯 艮 ( 外 地 始 凍 夫 既 卦 ) 濟 小 雪 兌 九 五 虹 藏 不 見 公 過 天 氣 上 辟 坤 雪 兌 上 六 鹖 鴠 不 鳴 侯 未 濟 ( 外 卦 ) 騰, 地 氣 下 降 雉 入 卿 噬 嗑 水 為 蜄 閉 塞 成 侯 未 濟 冬 虎 始 交 夫 蹇 荔 挺 出 卿 頤 總 的 來 說, 孟 喜 用 卦 氣 說 構 建 了 一 個 巨 的 系 統, 這 一 系 統, 在 易 緯 中 既 被 繼 承, 也 被 修 正 二 京 氏 易 思 想 簡 介 漢 書 記 載 : 京 房 受 易 梁 人 焦 延 壽 延 壽 云 嘗 從 孟 喜 問 易 會 喜 死, 房 以 為 延 壽 易 即 孟 氏, 翟 牧 白 生 不 肯, 皆 曰 非 也 至 成 帝 時, 劉 向 校 書, 考 易 說, 以 為 諸 易 家 說 皆 祖 田 何 楊 叔 元 丁 將 軍, 誼 略 同, 唯 京 氏 為 異, 黨 焦 延 壽 獨 得 隱 士 之 說, 托 之 孟 氏, 不 相 與 同 房 以 明 災 異 得 幸, 為 石 顯 所 譖 誅, 自 有 傳 房 授 東 海 殷 嘉 河 東 姚 平 河 南 乘 弘, 皆 為 郎 博 士 由 是 易 有 京 氏 之 37 京 房 易 的 代 表 作 為 相 傳 為 京 房 本 人 所 著 的 京 氏 易 傳 此 書 涉 及 京 房 易 的 幾 個 部 分 : 一 是 八 宮 世 應 說 八 宮 變 化, 是 以 八 卦 為 基 礎 本 位, 通 過 變 爻 而 成 六 十 四 卦 每 卦 有 八 種 變 法, 分 別 是 不 變 初 爻 變 初 二 爻 變 初 至 三 爻 變 初 至 四 爻 變 初 至 五 爻 變 一 二 三 五 爻 變 和 僅 五 爻 變 八 者, 對 應 的 卦 名 叫 做 純 卦 一 世 卦 二 世 卦 三 世 卦 四 世 卦 五 世 卦 遊 魂 卦 和 歸 魂 卦 為 了 方 便 說 明, 茲 列 表 如 下 : 37 漢 班 固 : 漢 書, 卷 八 十 八, 頁 3601-3602 29

宮 ( 純 卦 ) 一 世 卦 二 世 卦 三 世 卦 四 世 卦 五 世 卦 遊 魂 卦 歸 魂 卦 乾 姤 遯 否 觀 剥 晉 有 震 豫 解 恆 升 井 過 隨 坎 節 屯 旣 濟 革 豐 明 夷 師 艮 賁 畜 損 睽 履 中 孚 漸 坤 復 臨 泰 壯 夬 需 比 巽 小 畜 家 人 益 无 妄 噬 嗑 頥 蠱 離 旅 鼎 未 濟 蒙 渙 訟 同 人 兌 困 萃 咸 蹇 謙 小 過 歸 妹 京 房 的 這 種 設 計, 和 前 人 的 六 十 四 卦 排 序 截 然 不 同 八 卦 變 到 六 十 四 卦 的 方 式 有 很 多 種, 從 京 房 的 這 種 變 法 可 以 看 出, 京 氏 似 乎 特 別 關 注 五 爻 的 重 要 性, 遊 魂 卦 和 歸 魂 卦 均 與 五 爻 有 著 密 切 的 關 係 和 八 宮 結 合 的 還 有 世 應 概 念 所 謂 世 應, 是 讓 世 爻 和 應 爻 互 相 呼 應 上 爻 呼 應 三 爻, 五 爻 呼 應 二 爻, 四 爻 呼 應 初 爻 具 體 說, 則 在 八 純 卦 中, 以 上 爻 為 世 爻, 三 爻 為 應 爻 ; 一 世 卦 中, 初 爻 為 世 爻, 四 爻 為 應 爻 ; 二 世 卦 中, 二 爻 為 世 爻, 五 爻 為 應 爻 ; 三 世 卦 中, 三 爻 為 世 爻, 上 爻 為 應 爻 ; 四 世 卦 中, 四 爻 為 世 爻, 初 爻 為 應 爻 ; 五 世 卦 中, 五 爻 為 世 爻, 二 爻 為 應 爻 ; 遊 魂 卦 中, 四 爻 為 世 爻, 初 爻 為 應 爻 ; 歸 魂 卦 中, 三 爻 為 世 爻, 上 爻 為 應 爻 這 一 排 列 和 京 房 的 占 卜 之 法 密 不 可 分 京 房 在 占 卜 之 時, 以 世 爻 為 主, 應 爻 為 賓, 以 便 在 占 卜 之 後 確 定 占 卜 者 與 所 卜 之 事 的 吉 凶 作 為 八 卦 世 應 說 的 延 伸, 京 房 又 構 建 了 飛 伏 爵 位 和 建 月 的 系 統 飛 伏, 是 拿 六 十 四 卦 和 八 卦 互 相 配, 其 理 論 相 對 複 雜, 這 裡 只 將 其 配 合 情 況 列 表 如 下 : 爵 位, 是 將 初 爻 至 上 爻 分 別 對 應 於 元 士 夫 三 公 諸 侯 君 主 ( 或 稱 辟 ) 社 稷 ( 或 稱 宗 廟 ) 這 在 易 緯 中 多 次 出 現 而 建 月 則 是 將 卦 和 一 年 十 二 月 的 陰 陽 相 配 十 一 月 為 冬 至 所 在 之 月, 所 以 從 十 一 月 到 四 月, 陽 氣 漸 長, 屬 於 38 郭 彧 : 京 氏 易 源 流 ( 北 京 : 華 夏 出 版 社,2007 年 第 1 版 1 刷 ), 頁 74 3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