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Similar documents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第2期定稿.FIT)


Microsoft Word v...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05

A Community Guide to Environmental Health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曹美秀.pdf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Microsoft Word 陳富容.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The Six Dynasties to Live in Seclusion the Culture Newly to Change Huang Wei-Lu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National Kaohsiung Nor

untitled

The Idea Changing of Father & Son between Two Dynasty Chou Wan-Yu Kao* Abstract Chinese is proud of its country with courtesy and justice. The courtes


<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03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Microsoft Word - MCHA

<4D F736F F D20C3F7B4FACFB7C7FACEC4C8CBBBAFB5C4C1BDB8F6B7BDC3E6A1AAA1AAD6D8C6C0CCC0C9F2D6AED5F92E68746D6C>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1-黃東陽-演繹的風流.doc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È±m v

59-81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 \247\271\246\250.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096STUT DOC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

1.第二卷第二期p1


Microsoft Word - 6-誤入與遊歷_黃東陽_p _.doc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國立高雄大學數位論文典藏


Microsoft Word - 6_0目錄.doc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1 * 1 *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2007 3,, 1981 : :, :,,,, :,,, ( ) ;,, :, : :, :, 1984 : 1999,218 2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Microsoft Word - 24.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 1980,,,,, 1980, (, J,1980) (,,1980) (,,1982) (,1980) (,1982) (, 1983) (,1983) (, 1983) (,1983) (,1985) (, C,1985), ,,, : (1980 ),,,,,, (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65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ransboundary Pursuers of Chai Chunya s The Book of Tibetan Red Palimpsest Peng MingWei Abstract In the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 Th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4D F736F F D D3620B3AFB24DA8712DB747AFE0AC46A9B2BB50A4BDB0C8ADDBB27AA4A7B1B4B0512E646F63>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4D F736F F 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2012 ( 2 ) ( )? ( )?????? ( ) 2 1 : :2

<4D F736F F D20BEDBC9B3B3C9CBFEA1AAA1AAC9CCBDADBDCCD3FDCEC4BCAF20A3A8D6D0A3A92E646F63>

Abstract Mi-Fu, the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is famous for his unique mist scenery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world. According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Microsoft Word 李若鶯.doc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明新學報第31期

38 張 元 素 歸 經 引 經 理 論 研 究 本 文 以 張 元 素 著 述 為 主 要 材 料, 采 用 上 海 涵 芬 樓 景 印 元 杜 思 敬 濟 生 拔 粹 刊 本 4 ; 醫 學 啟 源 為 任 應 秋 點 校 本, 任 本 以 明 成 化 八 年 刊 本 為 底 本, 旁 校 上

094THU DOC

01何寄澎.doc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A Study of Postpartum Recuperation t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A Critic of Archetype by Wen Yiduo 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Book of Songs Chu Meng-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


Transcription: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2008 年 3 月 頁 165~192 165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與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受 命 觀 李 宗 定 摘 要 葛 洪 以 抱 朴 子 內 篇 一 書 奠 定 道 教 史 上 承 先 啟 後 的 地 位, 書 中 講 神 仙 方 術 養 生 延 年, 又 繼 承 魏 伯 陽 煉 丹 理 論, 發 揚 長 生 成 仙 之 說 關 於 其 仙 道 方 術 等 論 述, 討 論 已 多, 唯 其 理 論 建 構 及 論 證 上, 一 般 認 為 葛 洪 上 承 漢 代 宇 宙 氣 化 論, 與 魏 晉 玄 學 相 較 顯 得 較 為 粗 疏 然 而 葛 洪 提 出 了 道 本 儒 末 說, 將 忠 孝 仁 信 深 化 為 道 教 強 調 世 俗 道 德 的 道 教 倫 理 學, 並 藉 以 為 長 生 成 仙 的 條 件, 與 玄 學 在 會 通 儒 道 命 題 下 以 自 然 連 繫 名 教 的 諸 多 論 證 實 有 一 定 關 聯 甚 至 可 說 葛 洪 走 出 了 玄 學 在 自 然 範 疇 下 的 一 個 自 我 設 限, 而 更 有 效 地 解 決 了 名 教 如 何 落 實 的 問 題 本 文 以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為 主 要 對 象, 以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與 魏 晉 時 期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命 題 比 較, 討 論 兩 者 涉 及 的 受 命 觀 以 及 解 決 的 方 法, 並 辨 析 葛 洪 如 何 突 破 氣 化 命 定 的 先 天 限 制, 發 揮 個 人 的 自 由 意 志 其 目 的 雖 是 為 了 成 仙, 但 所 採 取 的 實 踐 方 法 及 論 證 方 式, 在 魏 晉 時 期 實 有 重 要 意 義 關 鍵 詞 : 葛 洪 抱 朴 子 道 教 玄 學 神 仙 聖 人 會 通 儒 道 收 件 日 期 :2007/12/12, 修 改 日 期 :2008/03/07, 接 受 日 期 :2008/03/10 實 踐 大 學 應 用 中 文 系 助 理 教 授

166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Ge Hong s Bao-Pu Zi Nei-Pien and the Wei-Jin metaphysics: the destiny view of whether the Hsien-immortals can be learned and whether the sage can be learned Lee Tsung-Ting Abstract Ge Hong s Bao-Pu Zi Nei-Pien established the status which inherits from the past and carries in the future in Taoism s history. This book is about the deity alchemy, how to keep in good health and longevity, as well as inherits Wei Bo-Yang s hermetic art to refine his immortal theory. People think the system of immortal theory for Taoism established by Ge Hong is not refined, compared to the metaphysics in Wei-Jin dynasty. However Ge Hong proposed Taoism is primary while the Confucianism is secondary and emphasized the moral to become immortal. His proposal shows that there is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Even Ge Hong had transcended the metaphysics in Wei-Jin dynasty because he solved Confucianism s problem about how to carry out. This article takes Ge Hong s Bao-Pu Zi Nei-Pien as a target to compare whether the Hsien-immortals can be learned to whether the sage can be studied and discusses both of the destiny view as well as solutions. It also explains how Ge Hong broke the congenital limits of the Gasified Received:December12, 2007; Sent out for revision: March 7, 2008; Accepted: March 10, 2008 Assistant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inese, The Shih Chien University Kaohsiung Campus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67 Destiny Theory to display individual free will by the Condition Destiny Theory. Although what Ge Hong did is in order to become immortal, the practice methods and the ways to prove he adopted had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Wei-Jin dynasty. Keywords:Ge Hong, Bao-Pu Zi Nei-Pien, Taoism, Wei-Jin Metaphysics, Hsien-immortals, sage

168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一 問 題 源 起 對 於 葛 洪 在 道 教 史 上 的 定 位, 學 界 多 肯 定 葛 洪 具 有 承 先 啟 後 的 重 要 意 義, 其 所 著 抱 朴 子 內 篇 更 建 構 了 神 仙 道 教 的 理 論 系 統, 對 後 世 有 深 遠 影 響 然 而, 對 於 道 教 發 展 史 的 不 同 認 知, 將 產 生 因 不 同 史 觀 造 成 相 異 的 歷 史 評 價 其 中 一 種 論 點 是 依 唯 物 史 觀 將 魏 晉 時 期 的 道 教 發 展 分 為 上 下 兩 層, 將 葛 洪 視 為 是 上 層 道 教 開 展 的 重 要 人 物, 並 進 而 為 帝 王 貴 族 服 務 如 王 明 稱 葛 洪 所 鼓 吹 的 道 教 是 封 建 帝 王 和 貴 族 官 僚 信 仰 的 道 教, 是 祈 求 長 生 不 死 的 神 仙 的 道 教, 是 反 映 了 門 閥 士 族 的 利 益 和 願 望 1 而 胡 孚 琛 認 為 魏 晉 是 早 期 道 教 產 生 化 分, 並 且 進 行 改 革, 出 現 上 層 神 仙 道 教 逐 步 形 成 的 時 期, 而 葛 洪 是 這 個 時 期 有 代 表 性 的 關 鍵 人 物, 他 鼓 吹 神 仙 道 教 反 對 民 間 道 教, 以 他 的 代 表 作 抱 朴 子 內 篇 奠 定 了 神 仙 道 教 的 理 論 基 礎, 促 進 了 道 教 的 士 族 化 2 將 魏 晉 道 教 發 展 分 為 上 層 神 仙 道 教 下 層 民 間 道 教 兩 個 不 同 層 次 的 區 別, 並 認 為 葛 洪 神 仙 道 教 理 論 代 表 封 建 貴 族 利 益 抨 擊 民 間 道 教, 這 種 觀 點 幾 乎 成 為 大 陸 道 教 學 界 的 共 識 3 當 然, 也 有 不 同 看 法, 如 湯 一 介 便 認 為 道 教 一 開 始 便 不 是 個 純 然 的 民 間 宗 教, 從 東 漢 末 到 東 晉 時 的 發 展 並 非 一 個 由 下 層 到 上 層 的 質 變 過 程, 而 只 是 一 個 發 展 和 完 善 的 過 程, 這 一 過 程 使 得 道 教 愈 來 愈 適 應 士 大 夫 的 需 要 因 此 他 不 說 葛 洪 是 為 統 治 階 層 服 務, 對 於 抱 朴 子 內 篇 之 所 以 在 道 教 史 上 佔 有 重 要 地 位, 僅 說 是 為 道 教 建 立 一 套 反 映 當 時 時 代 特 點 以 及 我 們 這 個 民 族 的 傳 統 民 族 文 化 與 民 族 心 理 特 徵 的 理 論 體 系 4 葛 洪 的 確 具 體 討 論 了 許 多 關 於 神 仙 是 否 存 在 成 仙 的 方 法 神 仙 世 界 等 諸 問 題, 為 道 教 提 供 學 理 基 礎 此 外, 葛 兆 光 也 曾 指 出, 成 熟 的 道 教 雖 也 有 一 套 儀 式 方 法, 但 和 原 始 巫 覡 方 士 不 同, 其 宗 教 理 論 體 系 必 待 士 大 夫 的 構 築 方 能 完 成 5 如 果 道 教 一 開 始 便 不 是 單 純 的 民 間 宗 教, 自 然 不 1 2 3 4 5 見 王 明 : 抱 朴 子 內 篇 校 釋. 序 言,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5.3, 頁 3 見 胡 浮 琛 : 魏 晉 神 仙 道 教 抱 朴 子 內 篇 研 究, 北 京 : 人 民,1991.12, 頁 47 如 卿 希 泰 主 編 的 中 國 道 教 史 ( 修 訂 本 ) ( 成 都 : 四 川 人 民,1996.12) 任 繼 愈 主 編 的 中 國 道 教 史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1990.6) 以 及 唐 大 潮 編 著 的 中 國 道 教 簡 史 (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2001.6) 都 從 此 說 參 見 湯 一 介 : 早 期 道 教 史, 北 京 : 昆 倫,2006.3, 頁 82 參 見 葛 兆 光 : 道 教 與 中 國 文 化,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7.9, 頁 133-161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69 存 在 分 化 的 過 程, 也 不 能 僅 以 簡 單 的 上 下 層 二 分 法 來 說 明 道 教 史 的 發 展 以 及 對 其 中 的 人 物 進 行 歷 史 評 斷 6 不 論 以 何 種 史 觀 看 待 道 教 發 展, 對 於 葛 洪 建 立 了 神 仙 道 教 的 理 論 體 系, 在 道 教 史 中 具 有 重 要 地 位, 則 是 一 致 認 同 的 但 是 這 樣 的 評 價 並 不 能 完 全 反 映 葛 洪 在 魏 晉 時 期 的 重 要 性, 一 般 思 想 史 或 玄 學 史 論 魏 晉 玄 學 分 期, 幾 乎 少 有 論 及 葛 洪, 也 多 半 不 談 道 教 7 然 而, 道 教 並 不 是 孤 立 於 整 個 魏 晉 思 潮 外, 且 葛 洪 的 從 學 交 遊 也 不 僅 限 於 道 教 神 仙 法 術, 而 是 自 正 經 諸 史 百 家 之 言, 下 至 短 雜 文 章, 8 無 不 涉 獵 且 自 敘 亦 表 明 : 其 內 篇 言 神 僊 方 藥 鬼 怪 變 化 養 生 禳 邪 怯 禍 之 事, 屬 道 家 ; 其 外 篇 言 人 閒 得 失, 世 事 臧 否, 屬 儒 家 9 這 一 段 文 字 很 清 楚 的 說 明 內 篇 與 外 篇 在 主 題 內 容 的 差 別, 一 般 也 都 認 為 葛 洪 思 想 兼 含 儒 道, 並 有 先 儒 後 道 及 儒 道 雙 修 兩 種 看 法 10 然 而, 不 論 葛 洪 是 否 在 儒 道 的 6 7 8 9 10 相 較 於 大 陸 學 界, 日 本 對 道 教 史 的 研 究 提 出 民 眾 道 教 的 概 念, 以 道 教 相 對 於 儒 家 的 官 方 宗 教 而 言, 更 強 調 民 為 主 體, 屬 於 民 眾 的 一 般 信 仰 ( 參 見 : 道 教 ( 第 一 卷 ),( 日 ) 福 井 康 順 等 監 修, 朱 越 利 譯,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1990.6, 頁 13-14; 吉 岡 義 豊 : 道 教 の 研 究, 吉 岡 義 豊 著 作 集, 東 京 : 五 月 書 房,1988.10) 關 於 魏 晉 玄 學 的 分 期, 始 自 東 晉 袁 宏 名 士 傳 ( 世 說 新 語. 文 學 注 引 ), 袁 宏 分 為 正 始 竹 林 中 朝 三 個 時 期 湯 一 介 先 生 承 袁 宏 的 分 法, 將 中 朝 改 為 元 康, 並 加 上 東 晉 時 期, 而 成 正 始 竹 林 元 康 東 晉 四 時 期 ( 見 湯 一 介 : 郭 象 與 魏 晉 玄 學 第 二 章 魏 晉 玄 學 的 發 展 ( 上 ) 玄 學 發 展 的 階 段,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0.7, 頁 37-74 ) 各 時 期 的 代 表 人 物 為 正 始 時 期 以 夏 侯 玄 何 晏 王 弼 開 其 端, 有 名 教 出 於 自 然 的 調 和 論 ; 竹 林 時 期 則 以 阮 籍 嵇 康 詆 毀 名 教 為 代 表, 倡 言 越 名 教 而 任 自 然, 使 名 教 與 自 然 衝 突 日 增, 同 時 裴 頠 倡 崇 有 論, 力 主 名 教 與 之 抗 衡 ; 至 元 康 時 期, 郭 象 欲 以 玄 冥 獨 化 論 超 越 儒 道 對 立, 而 有 自 然 即 名 教 之 命 題 ; 至 東 晉 時 期, 張 湛 企 圖 結 合 王 弼 貴 無 與 郭 象 獨 化 之 論, 從 自 然 與 名 教 之 爭 轉 而 為 解 決 個 人 生 死 的 問 題 分 此 四 時 期 兼 具 玄 學 發 展 及 歷 史 演 變, 目 前 學 界 對 魏 晉 玄 學 的 分 期 討 論 多 於 此 為 基 礎, 幾 成 定 論 如 莊 耀 郎 分 為 創 始 分 裂 轉 變 及 衰 退 四 期, 各 期 代 表 人 物 與 湯 一 介 相 同, 僅 從 名 稱 上 突 顯 玄 學 義 理 的 轉 向 ( 莊 耀 郎 : 魏 晉 玄 學 釋 義 及 其 分 期 之 商 榷, 鵝 湖 學 誌 第 六 期,1991.6, 頁 42) 謝 大 寧 則 對 此 分 期 提 出 新 的 看 法, 認 為 何 晏 王 弼 為 兩 漢 思 朝 的 殿 軍, 玄 學 主 要 論 題 的 開 創 始 自 嵇 康 ( 見 謝 大 寧 : 歷 史 的 嵇 康 與 玄 學 的 嵇 康,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7) 見 葛 洪 : 抱 朴 子 外 篇. 自 敘, 抱 朴 子 外 篇 校 箋, 楊 明 照 撰,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7.10, 頁 698 同 上 註 葛 洪 此 處 所 自 陳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抱 朴 子 外 篇 的 不 同 屬 性, 可 看 出 葛 洪 的 用 心 所 在, 雖 其 所 云 之 道 家 顯 指 神 仙 方 術 之 學 而 非 彼 時 玄 學 所 論, 人 間 得 失, 世 事 臧 否 之 內 容 也 非 全 然 儒 家, 但 其 中 儒 道 兼 綜 的 意 含 卻 值 得 注 意 ( 可 參 考 林 麗 雪 : 抱 朴 子 內 外 篇 思 想 析 論, 台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80.5) 王 明 稱 葛 洪 舍 儒 從 道 ( 王 明 : 論 葛 洪 ); 卿 希 泰 則 認 為 葛 洪 援 儒 入 道 ( 卿 希 泰 : 從 葛 洪 論 儒 道 關 係 看 神 仙 道 教 理 論 特 點 ); 熊 鐵 基 則 認 為 以 儒 道 雙 修

170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立 場 上 有 所 轉 向, 當 葛 洪 企 圖 在 儒 道 及 其 他 諸 子 學 說 中 建 立 一 套 道 教 神 仙 理 論 體 系, 勢 必 得 涉 及 如 何 會 通 的 方 法 論 問 題, 而 會 通 儒 道 正 是 魏 晉 時 期 玄 學 所 討 論 的 一 個 重 要 論 題, 甚 至 是 主 要 課 題 11 在 會 通 儒 道 論 題 所 主 導 的 時 代 思 潮, 葛 洪 很 難 不 受 其 影 響, 唯 影 響 的 程 度 有 多 深? 葛 洪 所 提 出 的 方 法 是 否 能 解 決 儒 道 思 想 的 歧 異? 如 果 葛 洪 在 會 通 儒 道 論 題 上 有 所 發 揮, 則 其 在 思 想 史 的 地 位 是 否 得 重 新 評 估? 湯 一 介 曾 直 言 葛 洪 生 活 於 兩 晉 時 期, 他 不 僅 受 到 傳 統 的 儒 家 和 道 家 思 想 的 影 響, 而 且 也 受 到 了 當 時 流 行 的 玄 學 思 潮 的 影 響 12 並 舉 出 成 仙 是 否 可 能 形 / 神 關 係, 以 及 玄 道 所 涉 及 宇 宙 本 源 的 問 題, 皆 與 玄 學 思 潮 所 討 論 的 內 容 有 關 然 而, 湯 先 生 的 論 述 著 重 於 說 明 葛 洪 思 想, 對 於 葛 洪 與 玄 學 的 比 較 著 墨 不 多, 也 沒 能 深 入 析 論 兩 者 的 關 係 不 過 湯 先 生 將 問 題 點 出, 這 是 個 值 得 重 視 的 起 點 我 們 可 依 此 前 進, 從 成 仙 是 否 可 能 來 考 察 葛 洪 與 玄 學 的 關 係 葛 洪 所 建 構 的 神 仙 思 想 體 系 有 一 個 根 本 的 關 鍵 問 題, 即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如 果 神 仙 可 藉 由 後 天 的 學 習 努 力 以 達 成, 操 之 在 我, 則 其 神 仙 學 說 中 依 金 丹 煉 養 為 主 的 各 種 成 仙 之 法 方 可 成 立 ; 若 神 仙 之 法 不 可 學, 成 仙 與 否 為 先 天 命 定, 13 則 依 宿 命 論, 任 何 後 天 學 習 努 力 均 屬 無 效, 此 先 天 宿 命 論 與 後 天 成 我 論 在 立 場 上 的 不 同 14 換 言 之, 如 果 是 否 能 成 為 11 12 13 14 或 雙 重 性 格 來 標 示 葛 洪 的 思 想 是 較 為 恰 當 ( 熊 鐵 基 : 論 葛 洪 在 中 國 文 化 史 上 的 地 位 ); 李 錦 全 亦 以 儒 道 兼 綜 來 指 稱 葛 洪 的 思 想 ( 李 錦 全 : 徜 徉 在 入 世 與 出 世 之 間 葛 洪 儒 道 兼 綜 思 想 剖 析 ) 以 上 所 引 論 文 皆 收 入 葛 洪 研 究 論 集, 劉 固 盛 劉 玲 娣 編, 武 漢 : 華 中 師 範 大 學,2006.10 如 牟 宗 三 先 生 便 直 指 會 通 孔 老 是 魏 晉 玄 學 的 主 要 課 題 ( 牟 宗 三 : 中 國 哲 學 十 九 講 第 十 一 講 魏 晉 玄 學 的 主 要 課 題 以 及 玄 理 之 內 容 與 價 值, 台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83.10, 頁 230 ) 同 註 4, 頁 163 命 定 論 尚 可 細 分 為 命 定 及 定 命 命 定 具 有 決 定 性 的 意 味, 是 從 結 果 立 說, 指 人 生 的 遭 遇 已 然 前 定 ; 而 定 命 則 指 天 所 命, 人 所 受 命 者 為 一 先 天 的 自 然 決 定, 非 人 力 能 為 兩 者 都 指 命 無 可 改 異, 也 都 預 設 一 超 越 意 的 先 天 立 場 但 命 定 指 結 果 不 能 改 變, 但 定 命 則 僅 指 先 天 所 賦 予 者 葛 洪 所 論 傾 向 定 命, 詳 後 文 一 般 來 說, 命 是 否 可 知 可 改, 是 論 命 者 討 論 的 重 心, 也 是 分 類 的 依 據 傅 斯 年 先 生 將 命 分 為 五 類 : 命 定 論 命 正 論 命 運 論 非 命 論 及 俟 命 論 ( 傅 斯 年 : 性 命 古 訓 辨 正, 收 入 傅 斯 年 全 集 第 二 冊, 台 北 : 聯 經,1980.9, 頁 305-307) 其 中 命 定 論 與 命 運 論 皆 以 命 已 前 定, 有 其 必 然 而 不 可 改 易 命 定 論 有 一 人 格 神 主 宰 的 意 味, 民 間 多 從 此 說 以 釋 禍 福 ; 命 運 論 自 命 定 論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71 神 仙 在 初 生 之 時 已 註 定, 則 後 天 的 學 習 豈 非 枉 然? 葛 洪 在 抱 朴 子 內 篇 中 有 著 看 似 矛 盾 的 說 明 出 現, 他 一 方 面 說 仙 人 之 無 種 ( 至 理 ) 仙 之 可 學 致 ( 勤 求 ); 一 方 面 又 說 神 仙 皆 其 受 命 值 神 仙 之 氣, 自 然 所 稟 ( 辨 問 ) 此 兩 者 之 衝 突, 向 為 論 者 証 明 葛 洪 思 想 矛 盾 的 論 據 之 一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背 後 尚 有 一 層 神 仙 是 否 命 定 的 命 題, 前 者 是 對 於 命 採 取 的 行 動 方 式, 後 者 則 是 對 命 的 認 知 即 神 仙 若 是 命 定, 後 天 求 仙 方 法 的 努 力 與 否 便 顯 薄 弱, 甚 至 無 關 緊 要 ; 若 神 仙 並 非 先 天 命 定, 則 後 天 學 習 的 重 要 性 以 及 意 志 力 便 因 而 突 出 若 然, 葛 洪 一 方 面 承 認 先 天 命 定, 卻 又 強 調 後 天 學 習 重 要, 這 兩 者 如 何 能 同 時 並 存? 解 析 葛 洪 如 何 論 證 這 個 問 題 具 有 重 要 意 義, 除 了 這 個 問 題 的 答 案 是 否 成 立 關 係 著 葛 洪 思 想 體 系 的 建 立, 在 討 論 其 論 證 的 過 程 中, 還 可 進 一 步 關 聯 葛 洪 思 想 與 整 個 魏 晉 思 想 的 關 係 唯 有 透 過 這 個 角 度 觀 察, 才 不 會 局 限 於 道 教 史 或 玄 學 史 的 脈 絡, 方 能 給 葛 洪 一 個 新 的 歷 史 定 位 以 下 我 們 分 兩 個 方 向 來 討 論, 一 是 從 葛 洪 神 仙 思 想 中 對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命 題 的 討 論, 以 枹 朴 子 內 篇 為 主 ; 一 是 從 魏 晉 時 期 對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致 命 題 的 論 述, 並 旁 及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討 論 再 進 一 步 從 整 個 魏 晉 時 期 儒 道 會 通 主 題 來 關 注 神 仙 ( 聖 人 ) 是 否 可 學 致 此 一 論 題 之 思 考 理 路 發 展 變 化 二 葛 洪 論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從 定 命 到 自 由 意 志 出, 以 命 之 轉 移 在 潛 移 默 化 中 有 一 必 然 之 公 式, 鄒 衍 五 德 終 始 說 為 其 發 展 而 命 正 論 與 俟 命 論 則 重 視 道 德 行 為, 前 者 為 周 人 思 想, 天 眷 無 常, 依 人 事 降 禍 福 ; 後 者 則 以 孟 子 修 身 以 俟 天 命 之 至 為 代 表 至 於 非 命 論 為 墨 子 所 主 張, 反 對 前 定 而 不 可 變 的 命 運 觀, 但 墨 子 卻 又 堅 信 天 與 鬼 神 能 賞 善 罰 惡 此 五 種 分 類 觸 及 命 觀 的 核 心 問 題 : 命 運 主 宰 是 否 有 人 格 性, 命 運 是 否 可 知, 知 後 是 否 可 改 陳 寧 便 依 此 標 準, 將 中 國 古 代 命 運 觀 分 為 道 德 命 定 論 (moral determinism) 和 道 德 中 性 的 命 運 前 定 論 (amoral pre-determinism) 兩 大 類, 後 者 又 再 分 為 可 預 知 可 改 變 可 預 知 不 可 改 及 不 可 預 知 不 可 改 變 三 類 ( 陳 寧 : 中 國 古 代 命 運 觀 的 現 代 詮 釋, 沈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1999.1) 魏 晉 時 期 承 襲 先 秦 道 家 的 道 德 中 性 命 運 論, 認 為 命 運 不 可 知 不 可 改, 與 漢 代 天 人 感 應 屬 道 德 命 定 論 已 有 不 同 唯 不 論 從 何 種 角 度 分 析 命 運, 基 本 上 都 是 天 人 關 係 的 探 討, 人 事 ( 命 ) 若 已 為 天 所 定, 即 屬 先 天 宿 命 ; 而 人 如 有 能 力 改 變 或 創 造 自 己 的 未 來, 則 屬 後 天 成 我

172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關 於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問 題, 背 後 又 涉 及 了 神 仙 是 否 存 在 的 問 題 葛 洪 在 抱 朴 子. 內 篇 中 有 精 彩 的 論 辯 及 討 論 過 程, 他 大 量 使 用 演 繹 與 歸 納 論 證 法, 證 明 神 仙 是 存 在 的, 並 且 在 神 仙 可 確 信 存 在 的 基 礎 上, 進 一 步 論 證 成 為 神 仙 是 可 能 的 李 豐 楙 曾 整 理 葛 洪 神 仙 說 的 論 辯 方 法, 指 其 採 先 破 後 立, 懷 疑 眾 說 以 存 疑 ; 以 及 從 素 樸 的 科 學 觀 察 與 神 秘 的 巫 術 性 思 考 原 則, 博 徵 載 籍 以 定 論 兩 大 論 辯 過 程 15 葛 洪 的 論 辯 或 許 有 一 些 漏 洞, 他 舉 的 例 證 也 有 可 討 論 之 處, 但 是 葛 洪 主 張 神 仙 確 實 存 在, 並 且 可 透 過 努 力 學 習 以 成 仙 的 論 點 卻 是 清 楚 可 明 如 對 俗 中 設 一 問 難 者 謂 : 人 中 之 有 老 彭, 猶 木 中 之 有 松 柏, 稟 之 自 然, 何 可 學 得 乎? 16 依 命 定 論 的 觀 點, 稟 之 自 然 即 先 天 已 定, 則 後 天 學 習 亦 將 徒 然 葛 洪 辯 曰 : 仙 道 遲 成, 多 所 禁 忌 自 無 超 世 之 志, 強 力 之 才, 不 能 守 之 其 或 頗 好 心 疑, 中 道 而 廢, 使 謂 仙 道 長 生, 果 不 可 得 耳 批 評 懷 疑 神 仙 之 說 的 人 意 志 不 堅, 中 途 而 廢, 當 然 不 可 能 明 白 成 仙 之 道 因 此, 仙 之 可 學 致, 如 黍 稷 之 可 播 種 得, 甚 炳 然 耳 然 未 有 不 耕 而 獲 嘉 禾, 未 有 不 勤 而 獲 長 生 度 世 也 ( 勤 求 ) 仙 之 可 學 致 在 這 裡 似 乎 是 葛 洪 對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肯 定 答 案 17 如 神 仙 可 學, 具 體 實 行 的 方 法, 則 有 立 志 明 師 與 得 其 法 三 要 項 學 道 之 要, 首 在 立 志, 葛 洪 在 抱 朴 子 內 篇 中 多 所 論 及, 或 自 我 論 述, 或 以 論 難 形 式, 舉 例 說 明, 一 再 強 調 論 仙 篇 便 直 言 夫 求 長 生, 修 至 道, 訣 在 於 志, 不 在 於 富 貴 也 求 仙 不 是 權 貴 的 所 能 為, 意 味 高 位 厚 貨 反 而 造 成 求 仙 的 累 贅, 有 志 於 仙 者, 世 俗 富 貴 當 為 所 賤 極 言 篇 設 問 : 古 之 仙 人, 皆 由 學 以 得 之, 將 特 稟 異 氣 耶? 葛 洪 明 確 回 答 能 成 仙 者 莫 不 負 笈 隨 師, 積 其 功 勤 ; 釋 滯 篇 亦 設 問 人 道 多 端, 求 15 16 17 參 見 李 豐 楙 : 不 死 的 探 求 抱 朴 子 ( 上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1983.11, 頁 164-218 本 文 所 引 抱 朴 子 內 篇, 皆 具 抱 朴 子 內 篇 校 釋 ( 增 訂 本 ), 王 明 撰,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5.3 第 2 版 以 下 皆 同, 僅 標 明 篇 名, 不 另 注 出 處 及 頁 碼 然 而, 應 注 意 葛 洪 在 仙 之 可 學 致 之 後 所 譬 喻 的 如 黍 稷 之 可 播 種 得, 如 果 沒 有 黍 稷 之 種, 將 無 可 播 之, 自 然 不 會 有 任 何 收 成 所 以 仙 之 可 學 致 並 非 全 然 否 定 先 天 命 定, 而 是 得 有 先 天 之 種, 後 天 之 勤 方 為 有 效 故 學 仙 道 者 雖 必 須 勤 勉 堅 定, 不 得 中 途 而 廢, 但 卻 得 視 其 是 否 有 仙 種 此 與 全 然 的 成 我 論 並 不 相 同, 詳 下 文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73 仙 至 難, 非 有 廢 也, 則 事 不 兼 濟 葛 洪 答 以 要 道 不 煩, 所 為 鮮 耳 但 患 志 之 不 立, 信 之 不 篤, 何 憂 於 人 理 之 廢? 強 調 立 志 之 重 要 而 立 志 為 仙 當 持 之 以 恆, 修 煉 得 勤 勉 不 懈, 故 極 言 篇 有 云 : 非 長 生 難 也, 聞 道 難 也 ; 非 聞 道 難 也, 行 之 難 也 ; 非 行 之 難 也, 終 之 難 也 復 云 : 凡 聚 小 所 以 就 大, 積 一 所 以 至 億 也 堅 定 求 仙 決 定, 不 容 三 心 兩 意 或 中 途 而 廢, 故 凡 學 道 當 階 淺 以 涉 深, 由 易 以 及 難, 志 誠 堅 果, 無 所 不 濟, 疑 則 無 功, 非 一 事 也 ( 微 旨 ) 學 道 有 一 自 淺 入 深 的 過 程, 立 志 堅 定 至 為 重 要, 而 意 志 是 否 堅 定 亦 為 明 師 撿 擇 弟 子 重 要 條 件, 抱 朴 子 內 篇 反 覆 申 述 其 理 除 了 立 志, 是 否 得 遇 明 師 以 及 是 否 學 到 正 確 的 方 法 也 是 學 仙 者 必 須 把 握 的, 釋 滯 篇 說 求 仙 至 要 之 寶 精 行 炁 與 服 大 藥 ( 金 丹 ) 的 修 煉 方 法, 復 有 深 淺, 不 值 明 師, 不 經 勤 苦, 亦 不 可 倉 卒 而 盡 知 也 18 遇 明 師 才 能 得 其 法, 立 志 明 師 與 得 法 是 一 組 連 環 關 係 的 條 件, 堅 守 其 志 才 能 得 師 之 傳 授, 得 遇 明 師 才 能 傳 授 金 丹 大 法, 成 仙 方 有 可 能 葛 洪 在 金 丹 篇 中 將 這 層 關 係 說 得 很 清 楚, 其 云 : 然 萬 一 時 偶 有 好 事 者, 而 復 不 見 此 法, 不 值 明 師, 無 由 聞 天 下 有 斯 妙 事 也 還 丹 金 液 為 仙 道 之 極, 至 為 隱 密 難 學, 非 真 正 得 道 之 士 不 傳 此 道, 故 葛 洪 批 評 許 多 偽 道 士 為 圖 名 聲 財 富, 誑 言 妄 語 以 欺 學 者, 19 亦 反 映 當 時 道 教 情 況 神 仙 如 果 可 學, 其 意 似 為 仙 人 無 種, 20 應 是 人 人 皆 可 學 成 仙, 然 18 19 20 葛 洪 以 金 丹 為 得 仙 之 至 要 方 法, 其 有 言 : 不 得 金 丹, 但 服 草 木 之 藥 及 修 小 術 者, 可 以 延 年 遲 死 耳, 不 得 仙 也 ( 極 言 ) 另 在 金 丹 黃 白 地 真 等 多 篇 中 皆 言 及 此 但 葛 洪 非 僅 守 金 丹 之 法, 而 是 在 比 較 各 種 成 仙 之 術 後, 以 金 丹 為 要, 但 並 不 盡 廢 其 他, 反 而 主 張 應 綜 合 各 家 微 旨 篇 云 : 九 丹 金 液, 最 是 仙 主 然 事 大 費 重, 不 可 卒 辦 也 寶 精 愛 炁, 最 其 急 也, 並 將 服 小 藥 以 延 命 年, 學 近 術 以 辟 邪 惡, 乃 可 漸 階 精 微 矣 此 即 藉 眾 術 之 共 長 生 也 因 此 在 抱 朴 子 中 不 但 述 及 避 穀 食 氣 導 引 吐 納 寶 精 行 氣 與 存 思 守 氣 各 種 長 生 成 仙 之 術, 甚 至 亦 論 及 各 種 除 妖 辟 邪 法 術 李 豐 楙 早 已 指 出 葛 洪 為 博 綜 主 義 者, 抱 朴 子 所 述 各 種 養 生 術 為 東 晉 以 前 神 仙 家 論 養 生 之 法 的 總 結, 並 一 一 加 以 詳 析, 可 參 見 其 著 不 死 的 探 求 抱 朴 子 ( 下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1983.11 葛 洪 一 方 面 言 明 師 之 重 要, 一 方 面 嚴 詞 譴 責 偽 道 士 之 害, 勤 求 怯 惑 等 篇 描 述 偽 道 士 徒 具 虛 名 欺 瞞 詐 騙 的 醜 態, 並 警 告 偽 道 必 受 天 譴 葛 洪 於 至 理 篇 有 一 段 看 似 肯 定 人 人 皆 可 學 仙 的 論 述, 其 云 : 微 妙 難 識, 疑 惑 者 眾 吾 聰 明 豈 能 過 人 哉? 適 偶 有 所 偏 解, 猶 鶴 知 夜 半, 燕 知 戊 巳, 而 未 必 達 於 他 事 也 亦 有 以 校 驗, 知 長 生 之 可 得, 仙 人 之 無 種 耳 夫 道 之 妙 者, 不 可 盡 書, 而 其 近 者, 又 不 足 說 本 段 中 仙 人 之 無 種 看 似 否 定 先 天 命 定, 然 觀 全 文 可 知, 葛 洪 欲 描 述 神 仙 境 界 之 高 妙, 一 般 人 難 以 盡 見 全 貌, 故 此 處 的 種 與 其 解

174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抱 朴 子 內 篇 中 卻 有 多 處 論 及 仙 人 於 受 命 時 便 具 神 仙 之 氣, 而 有 命 定 論 的 意 義, 這 樣 一 來, 似 與 其 仙 人 可 學 致 之 說 相 抵 觸, 此 須 加 以 深 究 抱 朴 子 內 篇 中 最 具 命 定 論 意 義 的 論 述 在 辨 問 篇, 葛 洪 設 問 周 孔 為 聖 人 但 不 為 仙 道, 以 是 否 值 神 仙 之 氣 及 聖 人 與 仙 人 不 同 的 質 疑 其 文 答 曰 : 按 仙 經 以 為 諸 得 仙 者, 皆 受 命 偶 值 神 仙 之 氣, 自 然 所 稟 故 胞 胎 之 中, 已 含 信 道 之 性, 及 其 有 識, 則 心 好 其 事, 必 遭 明 師 而 得 其 法, 不 然, 則 不 信 不 求, 求 亦 不 得 也 玉 鈐 經 主 命 原 曰 : 人 之 吉 凶, 制 在 結 胎 受 氣 之 日, 皆 上 得 列 宿 之 精 其 值 聖 宿 則 聖, 值 賢 宿 則 賢, 值 壽 宿 則 壽, 值 仙 宿 則 仙 又 有 神 仙 聖 人 之 宿, 有 治 世 聖 人 之 宿, 有 兼 二 聖 之 宿, 如 此 不 可 具 載, 其 較 略 如 此 為 人 生 本 有 定 命, 張 車 子 之 說 是 也 苟 不 受 神 仙 之 命, 則 必 無 好 仙 之 心, 未 有 心 不 好 之 而 求 其 事 者 也, 未 有 不 求 而 得 之 者 也 自 古 至 今, 有 高 才 明 達, 而 不 信 有 仙 者, 有 平 平 許 人 學 而 得 仙 者, 甲 雖 多 所 鑒 識 而 或 蔽 於 仙, 乙 則 多 所 不 通 而 偏 達 其 理, 此 豈 非 天 命 之 所 使 然 乎? 本 段 論 述 說 明 是 否 可 成 神 仙 由 先 天 受 氣 而 成 其 命, 世 上 聖 賢 文 武, 富 貴 貧 賤 皆 於 結 胎 受 氣 時 得 列 宿 之 精, 在 生 命 的 氣 質 形 成 中 已 然 決 定 了 日 後 成 人 的 走 向 表 現 這 個 論 述 是 很 明 確 的 命 定 論, 但 在 這 段 論 述 中 卻 隱 然 有 些 曲 折 與 論 證 策 略 值 得 討 論 首 先, 本 段 徵 引 文 獻 與 仙 人 說 法 有 三 處, 一 是 引 不 知 為 何 的 仙 經 ; 二 是 引 玉 鈐 經. 主 命 原 ; 三 是 引 張 車 子 之 說 葛 洪 有 些 重 要 的 論 述 觀 點, 常 引 據 一 些 道 經 或 仙 人 師 說 等, 多 數 不 見 於 今 日, 無 從 對 照 ; 再 者, 為 根 源, 不 如 釋 為 類 別 即 能 成 仙 者 不 限 於 王 侯 貴 人, 各 個 階 層 都 有 可 能, 因 先 天 稟 受 神 仙 之 氣 是 隨 機 的, 凡 人 無 法 預 知, 故 成 仙 者 不 問 出 身, 端 看 是 否 努 力 求 道 因 此 下 文 引 庚 桑 楚 和 文 子 刻 苦 努 力, 方 得 以 修 道 成 仙, 並 批 評 時 人 未 能 信 仙, 亦 未 能 得 到 真 正 的 修 煉 方 法, 指 出 世 人 眼 光 淺 短 一 方 面 仙 學 微 妙, 難 以 盡 識 ; 一 方 面 修 道 者 意 志 不 堅 或 方 法 錯 誤, 但 亦 有 以 校 驗 能 知 長 生 神 仙 是 確 實 存 在 所 以, 仙 人 無 種 當 與 仙 人 稟 神 仙 之 氣 不 相 衝 突, 仙 人 固 稟 神 仙 之 氣, 但 不 知 是 哪 個 人 能 稟 具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75 抱 朴 子 中 許 多 可 查 之 歷 史 或 人 物 敘 述 皆 有 出 入, 徵 引 誤 植 之 處 多 21 若 不 論 這 些 道 經 原 文 如 何, 亦 不 妄 測 葛 洪 是 否 有 意 誤 用, 以 文 本 詮 釋 的 角 度 來 看, 這 些 徵 引 具 為 抱 朴 子 文 本 意 義 的 展 示, 可 視 為 葛 洪 思 想 的 一 部 份 本 段 第 一 處 引 一 不 知 名 的 仙 經 證 成 其 說, 此 段 文 字 不 見 於 其 他 道 經 ; 第 二 處 引 玉 鈐 經. 主 命 原, 玉 鈐 經 亦 亡 佚 ; 22 至 於 第 三 處 引 張 車 子 之 說, 張 車 子 並 無 任 何 言 論 傳 世, 23 這 三 段 引 證 都 清 楚 說 明 得 仙 者 稟 受 先 天 氣 命 然 除 此 之 外, 還 加 上 了 及 其 有 識, 因 其 先 天 受 命 自 然 會 興 起 求 仙 之 心, 且 必 遭 明 師, 命 中 注 定 得 遇 一 位 指 點 得 仙 之 法 的 明 師 這 裡 在 先 天 稟 氣 之 說 後, 復 增 心 好 其 事 遭 明 師 與 得 其 法 三 條 件 方 得 成 仙, 對 照 抱 朴 子 內 篇 中 多 處 強 調 立 志 勤 求, 得 訪 明 師 與 金 丹 大 道 之 法, 批 評 意 志 不 堅 及 各 種 方 術 偽 伎, 顯 見 除 先 天 稟 氣 之 外, 尚 得 後 天 條 件 俱 備 才 能 成 仙 唯 此 處 論 述 的 順 序 為 先 有 結 胎 受 氣 的 仙 命, 才 得 因 此 仙 命 在 後 天 相 信 神 仙 並 訪 求 其 道, 相 反 的, 無 仙 命 者 則 不 信 其 道, 不 信 之 則 不 求, 故 不 能 成 仙 故 本 段 小 結 云 不 受 神 仙 之 命, 則 必 無 好 仙 之 心, 未 有 心 不 好 之 而 求 其 事 者 也, 未 有 不 求 而 得 之 者 也 這 裡 有 一 個 很 重 要 的 區 分, 即 葛 洪 在 先 天 受 仙 命 的 論 述 之 下, 將 人 分 成 有 仙 命 及 無 仙 命 兩 種, 無 仙 命 的 人 則 必 無 好 仙 之 心, 故 無 求 21 徵 引 錯 誤 如 此 之 多, 除 了 葛 洪 著 述 時 缺 乏 資 料 查 考 或 行 文 較 不 嚴 謹 等 解 釋, 是 否 葛 洪 有 意 誤 用 以 為 其 說, 或 可 另 深 究 其 動 機 22 玉 鈐 經 在 抱 朴 子 內 篇 中 辨 問 登 涉 亦 有 徵 引, 然 此 經 不 見 各 道 藏 或 類 書 目 錄 著 錄 劉 向 列 仙 傳. 呂 尚 中 言 呂 尚 死 後, 唯 有 玉 鈐 六 篇 在 棺 中, 玉 鈐 經 託 為 太 公 所 作 然 據 史 記. 太 史 公 自 序 : 申 呂 肖 矣, 尚 父 側 微, 卒 歸 西 伯, 文 武 是 師, 功 冠 群 公, 繆 權 于 幽 正 義 注 云 : 繆, 音 武 彪 反 言 呂 尚 綢 繆 於 幽 權 之 策, 謂 六 韜 三 略 陰 符 七 術 之 屬 也 太 公 並 無 著 玉 鈐 經 或 以 為 玉 鈐 經 即 漢. 黃 石 公 傳 張 良 之 素 書, 唐. 趙 蕤 撰 長 短 經 中 引 有 素 書 之 文, 並 稱 其 為 玉 鈐 經, 然 今 日 所 見 之 素 書 並 無 葛 洪 所 引 玉 鈐 經 文 字 素 書 中 以 其 說 以 道 德 仁 義 禮 五 者 為 一 體, 言 積 善 立 功 正 道 守 德 之 理, 與 神 仙 之 說 無 關, 僅 抱 朴 子 內 篇 中 對 俗 引 玉 鈐 經. 中 篇 : 立 功 為 上, 除 過 次 之 之 語 似 有 關 聯, 但 葛 洪 所 謂 立 功 為 成 仙 之 條 件, 素 書 並 無 此 意, 故 葛 洪 所 引 之 玉 鈐 經 應 非 素 書, 又 遐 覽 篇 中 著 錄 之 道 經 並 無 玉 鈐 經, 故 此 經 已 亡 佚 不 可 考 23 張 車 子 之 事 見 干 寶 : 搜 神 記 卷 十 周 擥 嘖 條, 故 事 說 張 車 子 命 中 有 錢 千 萬, 於 其 未 生 之 時, 先 貸 予 貧 而 好 道 之 周 氏 夫 婦, 待 其 出 生 長 大, 財 富 歸 屬 之 王 明 認 為 葛 洪 於 此 不 言 張 車 子 事, 而 云 張 車 子 之 說 者, 蓋 車 子 之 事, 世 所 共 知 此 言 人 生 本 有 定 命, 若 俗 說 張 車 子 之 事 是 也 ( 同 註 16, 頁 233) 將 說 字 解 為 一 般 大 眾 所 說, 而 非 張 車 子 自 言, 亦 無 礙 於 對 本 段 理 解 不 論 是 張 車 子 說 或 世 俗 傳 說, 都 清 楚 指 出 人 生 本 有 定 命

176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仙 的 動 機, 沒 有 求 仙 的 行 動, 當 然 不 可 能 成 仙, 符 合 無 仙 命 的 先 天 命 定 ; 有 仙 命 的 人 則 信 仙, 但 又 分 成 求 與 不 求 兩 種, 雖 命 中 有 仙 氣, 但 若 後 天 不 求, 亦 無 法 成 仙 下 列 表 詳 之 : 有 仙 命 ( 信 ) 勤 求 明 師 得 法 得 仙 結 胎 受 氣 不 勤 求 無 明 師 非 得 法 不 得 仙 無 仙 命 ( 不 信 ) 不 求 不 得 仙 有 仙 命 的 人 相 信 神 仙 之 說, 無 仙 命 的 人 則 否 有 仙 命 者 在 相 信 神 仙 的 基 礎 上, 加 以 後 天 勤 求 遇 明 師 等 條 件, 便 能 成 仙 至 於 不 信 神 仙 的 人, 便 沒 有 稟 受 仙 命, 自 然 不 存 在 後 天 努 力 與 否 的 問 題 像 辨 問 中 這 一 段 話 便 是 解 釋 周 孔 雖 是 聖 人, 但 命 中 無 仙 氣, 故 無 緣 仙 道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有 仙 命 者 仍 可 能 無 法 成 仙, 因 為 後 天 的 諸 般 條 件 必 須 齊 備, 如 此 一 來, 葛 洪 便 能 依 此 解 釋 世 上 許 多 無 法 成 仙 的 例 子, 如 秦 皇 漢 武 雖 好 道, 但 徒 有 好 仙 之 名, 而 無 修 道 之 實 ( 論 仙 ) 先 天 命 定 說 在 後 天 條 件 的 影 響 下 出 現 了 變 化, 不 再 是 命 中 受 氣 便 決 定 了 一 切, 還 得 在 許 多 因 素 齊 備 下 方 能 成 仙, 如 果 後 天 努 力 的 程 度 與 條 件 可 以 使 先 天 稟 異 氣 者 無 法 成 仙, 則 命 定 就 不 再 是 先 天 了 因 此 在 這 裡 出 現 了 兩 個 問 題, 其 一, 所 謂 的 命 定 論 在 後 天 條 件 的 影 響 下, 已 非 命 中 註 定, 混 合 了 自 我 意 識 決 定 的 自 力 說 ; 其 二, 有 仙 命 者 信 仙, 無 仙 命 者 不 信 仙, 但 是 如 何 可 知 有 仙 命 與 否? 卻 是 由 是 否 堅 信 其 道 而 明 因 為 不 信 神 仙 者, 肯 定 無 仙 命, 相 信 神 仙 者 則 有 仙 命, 在 這 個 區 分 下, 出 現 了 循 環 論 證 的 問 題 從 第 一 個 問 題 來 看, 葛 洪 一 再 強 調 每 個 在 結 胎 受 氣 之 時 已 決 定 了 是 否 稟 受 仙 氣, 有 仙 氣 者 具 有 成 仙 的 本 質, 無 仙 氣 者 當 然 不 可 能 成 為 神 仙 而 受 仙 氣 與 否 是 隨 機 的, 不 是 自 己 所 能 決 定 但 是 為 了 使 後 天 求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77 仙 的 各 種 方 法 能 夠 成 立, 此 處 顯 然 只 有 定 命 的 意 味, 而 非 必 然 的 命 定 真 正 的 關 鍵 在 於 第 二 個 問 題, 有 仙 氣 者 不 保 證 一 定 成 仙, 因 為 後 天 如 果 不 努 力 將 稟 具 的 仙 氣 發 揮, 仙 氣 仍 只 能 是 一 團 混 沌 原 始 之 氣, 一 如 有 其 種, 但 不 能 成 其 果 可 是 沒 有 人 知 道 自 己 是 否 初 生 已 稟 受 仙 氣, 如 果 沒 有 稟 仙 氣, 則 後 天 的 努 力 豈 非 無 效? 葛 洪 排 除 了 這 個 可 能, 以 為 沒 有 稟 受 仙 氣 者 已 自 始 不 信 仙, 後 天 當 然 不 會 求 仙 會 求 仙 的 全 是 信 仙 者, 故 只 有 後 天 努 力 與 否 的 分 別 顯 然, 葛 洪 一 方 面 以 先 天 命 定 的 角 度 來 看 待 稟 受 仙 氣, 卻 又 以 信 仙 此 一 具 自 我 意 識 的 條 件 來 區 分 是 否 具 仙 氣, 而 成 其 結 論 : 稟 有 仙 氣 者 信 仙, 信 仙 者 必 稟 有 仙 氣 問 題 便 是 在 這 個 論 證 上 出 現, 而 非 一 般 論 者 謂 葛 洪 同 時 肯 定 先 天 與 後 天 有 所 矛 盾 但 是 論 證 上 雖 有 問 題, 卻 無 礙 理 解 葛 洪 的 主 張, 他 為 了 突 破 先 天 稟 氣 可 能 產 生 的 消 極 宿 命 觀, 故 將 先 天 稟 氣 視 為 定 命, 在 其 中 成 立 後 天 努 力 的 可 能, 故 堅 信 其 道, 依 正 確 之 法 修 煉, 神 仙 當 可 學 致 原 本 在 命 定 論 中 並 沒 有 的 個 人 自 由 意 志, 在 此 處 取 得 了 主 導 權, 只 要 肯 信, 就 有 仙 命, 就 能 成 為 神 仙 籠 罩 魏 晉 時 期 的 先 天 命 定 觀 在 這 裡 出 現 鬆 動, 畢 竟 長 生 成 仙 若 全 然 交 由 先 天 氣 命 所 決 定, 則 道 教 一 切 修 煉 之 法 將 完 全 掛 空, 再 無 任 何 努 力 的 理 由 由 此 可 看 出, 葛 洪 真 正 的 問 題 不 在 於 混 雜 儒 道 而 出 現 衝 突, 也 不 是 一 會 兒 主 張 命 定 論, 一 會 兒 否 定, 而 是 為 了 圓 滿 解 釋 成 仙 是 否 可 能 仙 術 是 否 可 學 仙 聖 如 何 區 別 等 諸 般 問 題, 在 論 證 上 採 取 一 些 曲 折 迂 迴 策 略, 才 有 看 似 矛 盾 衝 突 的 主 張 出 現 同 樣 看 似 主 張 宿 命 的 論 點, 在 塞 難 中 亦 有 一 段 清 楚 說 明 與 辨 問 篇 同, 質 疑 周 孔 為 聖 人 卻 不 能 久 壽, 何 以 王 子 喬 赤 松 子 等 卻 受 不 死 之 壽 葛 洪 答 曰 : 命 之 脩 短, 實 由 所 值, 受 氣 結 胎, 各 有 星 宿 天 道 無 為, 任 物 自 然, 無 親 無 疏, 無 彼 無 此 也 命 屬 生 星, 則 其 人 必 好 仙 道 好 仙 道 者, 求 之 亦 必 得 也 命 屬 死 星, 則 其 人 亦 不 信 仙 道 不 信 仙 道, 則 亦 不 自 修 其 事 也 所 樂 善 否, 判 於 所 稟, 移 易 予 奪, 非 天 所 能 譬 猶 金 石 之 消 於 爐 治, 瓦 器 之 甄 於 陶 竈, 雖 由 之 以 成 形, 而 銅 鐵 之 利 鈍, 罋 罌 之 邪 正, 適 遇 所 遭, 非 復 爐 竈 之 事 也

178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這 一 段 亦 多 為 論 者 引 證 葛 洪 思 想 為 先 天 命 定 之 論, 而 我 們 依 然 可 注 意 到 葛 洪 在 此 區 分 了 兩 種 先 天 受 命, 屬 生 星 或 死 星, 由 此 決 定 是 否 信 仙 道, 也 造 成 是 否 成 仙 的 結 果 但 是 好 仙 道 者 仍 得 求 之, 才 能 得 仙, 暗 指 若 不 求 之, 亦 無 所 得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葛 洪 於 此 論 天 道 無 為, 命 中 屬 生 星 或 死 星 純 任 自 然 的 氣 之 聚 化, 非 有 一 主 宰 的 天 神 為 之 這 種 觀 點 顯 有 先 秦 道 家 的 影 子, 同 時 兼 含 漢 代 宇 宙 氣 化 論 24 但 葛 洪 不 同 於 莊 子 將 道 視 為 一 具 普 遍 意 義 的 形 上 存 在, 亦 不 同 於 太 平 經 和 老 子 想 爾 注 中 將 道 神 性 化 為 一 具 意 志 的 神, 而 是 從 一 偶 然 命 定 論 的 角 度 論 天 道 論 難 者 於 下 續 問 天 之 神 明, 何 所 不 為, 故 人 生 所 值 當 由 上 天 決 定, 故 不 同 意 葛 洪 之 論 難 者 此 處 所 說, 有 一 超 自 然 的 神 明 決 定 人 世 一 切, 葛 洪 不 從 此 論, 復 以 上 天 無 所 為 答 之 從 此 處 問 難 來 看, 葛 洪 將 壽 命 長 短 歸 之 於 偶 然, 雖 是 為 回 答 問 難 者 對 周 公 孔 子 之 聖 為 何 不 能 長 壽 的 質 疑, 但 也 清 楚 說 明 了 他 對 人 有 先 天 稟 賦 的 差 異 的 肯 定 由 此 觀 之, 葛 洪 主 張 神 仙 於 先 天 稟 異 氣, 這 本 已 構 成 一 種 成 仙 的 條 件 或 障 礙, 但 他 又 進 一 步 論 述 稟 神 仙 之 氣 者 不 一 定 可 成 神 仙, 如 此 一 來, 先 天 命 定 實 已 被 其 瓦 解, 再 加 上 只 要 堅 信 神 仙 存 在 並 持 續 修 煉, 便 是 稟 神 仙 之 氣 之 人, 其 實 是 否 成 仙 的 決 定 權 仍 回 到 了 個 體 的 自 我 意 識 葛 洪 曾 藉 其 師 鄭 隱 之 口, 引 不 知 為 何 之 龜 甲 文 曰 :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還 丹 成 金 億 萬 年 ( 黃 白 ) 以 證 金 丹 術 的 重 要 論 者 常 以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一 句, 謂 道 教 肯 定 人 人 皆 可 成 仙, 但 又 與 葛 洪 所 述 的 仙 人 稟 異 氣 相 矛 盾 單 就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此 句, 的 確 充 分 肯 定 了 後 天 修 24 東 漢 王 充 提 出 元 氣 自 然 論, 承 襲 老 子 荀 子 天 道 自 然 無 為 思 想, 以 氣 一 元 論 解 釋 萬 物 生 成, 其 言 : 天 地 合 氣, 萬 物 自 生 猶 夫 婦 合 氣, 子 自 生 矣 ( 論 衡. 自 然 ) 此 天 地 合 氣 復 形 成 有 生 死 夭 壽 之 命, 亦 有 貴 賤 貧 富 之 命, 又 云 : 人 生 性 命 當 富 貴 者, 初 稟 自 然 之 氣, 養 育 長 大, 富 貴 之 命 效 矣 ( 論 衡. 初 稟 氣 ) 至 魏 晉 時 期, 嵇 康 與 阮 籍 亦 持 相 同 觀 點, 如 阮 籍 便 云 : 天 地 生 於 自 然, 萬 物 生 於 天 地 自 然 者 無 外, 故 天 地 名 焉 天 地 者 有 內, 故 萬 物 生 焉 ( 達 莊 論 ) 葛 洪 的 自 然 主 義 命 定 論 與 王 充 相 似, 也 依 此 提 出 神 仙 稟 氣 之 說 日 本 學 者 大 淵 忍 爾 曾 比 較 葛 洪 抱 朴 子 與 王 充 論 衡 王 符 潛 夫 論, 發 現 葛 洪 著 作 不 但 在 結 構 篇 目 文 字 等 形 式 上 與 二 王 有 高 度 相 似, 內 容 亦 有 承 襲 之 處, 此 點 值 得 注 意 ( 參 見 大 淵 忍 爾 : 論 衡 潛 夫 論 と 抱 朴 子, 初 期 の 道 教 : 道 教 史 の 研 究 其 の 一, 東 京 都 : 創 文 社,1991)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79 煉 的 意 義, 直 接 訴 諸 自 我 意 識 的 決 定 權 葛 洪 引 龜 甲 文 欲 證 明 金 丹 大 藥 必 得 自 行 煉 成, 世 人 多 疑, 金 丹 當 無 法 煉 成 復 引 古 仙 經 : 金 銀 可 自 作, 自 然 之 性 也, 長 生 可 學 得 者 以 及 玉 牒 記 : 天 下 悠 悠, 皆 可 長 生 也, 患 於 猶 豫, 故 不 成 耳 ( 黃 白 ) 但 是 葛 洪 仍 不 忘 強 調 成 仙 仍 需 配 合 許 多 條 件, 本 篇 亦 云 : 又 黃 白 術 亦 如 合 神 丹, 皆 須 齋 潔 百 日 已 上, 又 當 得 閒 解 方 書, 意 合 者 乃 可 為 之, 非 濁 穢 之 人, 及 不 聰 明 人, 希 涉 術 數 者 所 辨 作 也 其 中 或 有 須 口 訣 者, 皆 宜 師 授 又 宜 入 於 深 山 之 中, 清 潔 之 地, 不 欲 令 凡 俗 愚 人 知 之 可 見 葛 洪 所 說 的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並 非 人 人 皆 可 為 神 仙 的 肯 定, 是 否 能 修 煉 成 仙 仍 未 獲 得 一 個 普 通 性 的 保 證, 濁 穢 之 人, 不 聰 明 人 以 及 希 涉 術 數 者 都 不 具 有 修 煉 成 仙 的 可 能, 也 因 此 不 能 僅 以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一 句 便 對 葛 洪 下 定 論 至 於 約 當 晉 時 的 西 昇 經 亦 有 我 命 在 我, 不 屬 天 地 的 句 子, 25 與 抱 朴 子 引 文 相 較, 西 昇 經 所 指 天 地 具 有 不 生 不 滅 的 自 然 義, 人 之 修 煉 與 天 地 無 涉, 故 有 此 論 因 此 很 難 說 在 東 晉 之 時, 道 教 已 全 然 肯 定 無 條 件 的 眾 生 皆 能 成 仙 但 是 在 道 教 宣 教 發 展 的 需 要 以 及 與 佛 教 的 接 觸, 對 於 成 仙 的 肯 定 是 必 然 趨 勢 我 們 看 到 葛 洪 在 這 個 時 期 對 於 宿 命 論 所 造 成 的 階 級 分 別 已 有 所 轉 變, 他 雖 將 成 仙 與 否 歸 因 於 先 天 命 定, 但 又 巧 妙 地 從 信 / 不 信 連 結 有 / 無 仙 命, 將 先 天 命 定 的 決 定 權 移 轉 到 修 煉 者 的 手 上, 對 神 仙 是 否 深 信 不 移, 反 轉 成 是 否 具 備 仙 命 的 條 件 相 信 神 仙 即 具 仙 命, 懷 疑 神 仙 便 無 仙 命 如 此 一 來, 在 仙 人 是 受 天 稟 異 氣 的 命 定 論 包 裝 下, 葛 洪 其 實 肯 定 了 修 道 者 自 我 意 識 的 重 要, 唯 有 相 信 成 仙 的 可 能, 才 具 有 先 天 仙 命, 方 得 持 之 以 恆, 進 而 成 仙 葛 洪 此 論 與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表 面 上 看 似 相 反, 但 實 已 在 內 容 上 朝 此 命 題 傾 斜, 對 於 道 教 推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義 雖 然 葛 洪 並 不 直 接 說 出 人 人 皆 可 成 神 仙,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也 曲 折 引 用, 但 實 際 上 已 透 露 出 葛 洪 對 於 自 我 意 志 的 肯 定 而 25 見 西 昇 經 卷 下 我 命 章 第 二 十 六 : 老 君 曰 : 我 命 在 我, 不 屬 天 地 我 不 視 不 聽 不 知, 神 不 出 身, 與 道 同 久 吾 與 天 地 分 一 氣 而 治, 自 守 根 本 也 非 效 眾 人 行 善, 非 行 仁 義, 非 行 忠 信, 非 行 恭 敬, 非 行 愛 欲, 萬 物 即 利 來 常 淡 泊 無 為, 大 道 歸 也 故 神 人 無 光, 聖 人 無 名 ( 道 藏 第 11 冊,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 文 物 出 版 社,1988 年 影 印 本, 頁 507) 本 經 藉 老 子 西 行 印 度, 於 函 谷 關 為 尹 喜 說 道 德 經 為 引, 闡 述 淨 心 守 一 之 養 神 修 煉

180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其 仍 保 留 仙 人 稟 異 氣 之 說, 也 提 供 了 對 聖 / 仙 之 別, 以 及 成 仙 之 人 不 多 等 質 疑 的 一 個 解 釋 空 間 三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與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致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可 致 是 魏 晉 玄 談 的 重 要 論 題 之 一, 這 個 論 題 涉 及 萬 物 如 何 生 成 的 宇 宙 論, 生 命 如 何 安 頓 的 道 德 實 踐 論, 當 時 對 人 物 品 鑒 的 才 性 名 理 之 學, 以 及 背 後 還 關 聯 著 自 然 與 名 教 關 係 的 根 本 問 題 而 葛 洪 論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分 析 方 式 與 結 論, 不 但 與 玄 學 有 關, 也 展 現 了 屬 於 道 教 神 仙 論 的 獨 特 看 法 就 葛 洪 所 論, 神 仙 是 結 胎 受 氣 時 便 稟 賦 神 仙 之 氣, 即 人 還 未 出 生 之 時 便 已 決 定 是 否 具 有 此 氣 這 個 觀 點 可 上 溯 自 莊 子 的 氣 化 論, 26 漢 人 又 賦 予 讖 緯 之 說 而 成 一 帶 有 神 學 意 味 的 宇 宙 氣 化 觀, 強 調 天 人 感 應 之 目 的 論 27 唯 漢 代 雖 盛 行 陰 陽 讖 緯 之 神 學 氣 論, 卻 也 有 桓 譚 王 充 等 持 素 樸 自 然 氣 論 的 偶 然 論 反 對 之 28 但 不 論 是 目 的 論 或 偶 然 論, 都 認 為 人 之 初 生 在 結 胎 之 時 已 稟 受 了 富 貴 貧 賤 不 同 之 氣, 因 此 決 定 了 日 後 人 生 的 發 展, 均 26 27 28 如 莊 子. 知 北 遊 : 生 也 死 之 徒, 死 也 生 之 始 人 之 生, 氣 之 聚 也 聚 則 為 生, 散 則 為 死 以 氣 之 聚 散 為 人 之 生 死, 表 現 出 一 種 無 始 無 終 的 齊 萬 物 精 神 莊 子 的 氣 化 論 是 從 宇 宙 萬 物 生 成 的 角 度 立 說, 為 宇 宙 論, 與 氣 化 命 定 論 並 不 相 同, 但 此 氣 論 對 氣 化 命 定 論 的 形 成 當 有 一 定 影 響 漢 代 論 及 萬 物 來 源 的 氣 論 可 以 淮 南 子 和 春 秋 繁 露 為 代 表 前 者 以 為 人 和 萬 物 一 樣, 其 生 命 來 自 於 一 原 始 的 陰 陽 相 成 之 氣, 因 人 與 天 地 萬 物 本 同 一 氣, 故 得 天 人 相 應 ; 後 者 則 將 此 氣 稱 為 元 氣, 元 氣 化 生 萬 物, 也 流 佈 於 萬 物, 故 得 天 人 感 應 然 董 仲 舒 為 求 人 主 法 之 可 能, 因 而 將 自 然 之 天 賦 予 道 德 靈 性, 具 有 了 賞 罰 意 識 至 東 漢 讖 緯 之 說 大 盛, 結 合 各 種 祥 瑞 命 之 說, 構 成 東 漢 帶 有 神 學 及 神 秘 的 天 人 感 應 天 命 觀 ( 可 參 考 李 存 山 : 中 國 氣 論 探 源 與 發 微,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1990.12) 自 西 漢 末 揚 雄 以 自 然 主 義 天 道 觀 反 對 天 人 感 應, 東 漢 桓 譚 及 王 充 繼 之, 反 對 有 意 志 的 天, 也 批 判 神 仙 不 死 之 論, 表 現 漢 代 讖 緯 風 氣 盛 行 下 的 另 一 種 聲 音 但 是 對 於 命 的 問 題, 卻 也 都 肯 定 有 先 天 命 定 如 揚 雄 於 法 言. 問 明 云 : 或 問 命? 曰 : 命 者 天 之 命 也, 非 人 為 也, 人 為 不 為 命 請 問 人 為? 曰 : 可 以 存 亡, 可 以 死 生, 非 命 也 命 不 可 避 也 死 生 非 人 為 所 能 控 制, 當 然 就 不 存 在 可 透 過 修 煉 延 長 生 命 的 方 法 王 充 對 於 命 運 非 常 關 切, 論 衡 中 有 多 篇 論 及, 總 的 來 說, 他 認 為 人 的 命 運 由 先 天 的 稟 賦 和 後 天 的 遭 遇 所 決 定, 然 兩 者 皆 由 自 然 隨 機 所 決 定 王 充 在 論 衡. 命 義 中 曾 指 出 人 稟 氣 而 生, 此 氣 即 天 上 眾 星 而 來, 故 於 受 氣 之 時 已 決 定 人 的 貧 富 貴 賤 和 生 命 長 短, 因 此 批 判 漢 人 所 論 之 隨 命, 以 行 為 善 惡 而 定 吉 凶 是 不 可 信 的 王 充 雖 然 認 為 人 的 命 運 受 自 然 性 的 原 則 支 配, 但 並 不 主 張 有 意 志 的 天 神 命 定 論, 是 典 型 的 自 然 主 義 命 定 論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81 是 一 種 命 定 論 的 看 法 魏 晉 人 論 聖 人 亦 從 漢 人 氣 論, 認 為 聖 人 受 天 命, 有 其 稟 氣 之 特 殊 性, 如 劉 劭 人 物 志 便 是 從 氣 質 之 性 詮 釋 聖 人, 他 所 言 的 聖 人 兼 有 中 和 之 質 與 聰 明 之 氣, 此 兼 材 氣 稟 屬 天 命 自 然, 非 人 力 所 及 29 既 然 聖 人 之 異 於 眾 人 在 於 其 資 質 稟 賦, 因 此 必 然 限 制 了 後 天 從 學 以 致 聖 的 可 能 王 弼 也 從 才 性 的 角 度 論 聖 人, 他 認 為 聖 人 茂 於 人 者, 神 明 也 同 於 人 者, 五 情 也 30 聖 人 與 無 同 體, 故 與 一 般 人 不 同 嵇 康 於 明 膽 論 中 與 呂 安 論 辯 明 ( 理 性 ) 與 膽 ( 勇 氣 ) 的 關 係, 便 提 到 : 夫 元 氣 陶 鑠, 眾 生 稟 焉 賦 受 有 多 少, 故 才 性 有 昏 明 唯 至 人 特 鍾 純 美, 兼 周 內 外, 無 不 畢 備 降 此 以 往, 蓋 闕 如 也 或 明 於 見 物, 或 勇 於 決 斷, 人 性 貪 廉, 各 有 所 止 31 嵇 康 於 此 欲 說 明 除 至 人 能 陰 陽 二 氣 存 一 體, 其 餘 諸 人 皆 有 所 欠 缺, 便 突 出 了 至 人 稟 賦 不 同, 而 眾 人 因 賦 受 有 所 偏, 故 表 現 出 各 種 不 同 性 情 至 郭 象 論 聖 人 亦 從 氣 稟 賦 受 的 角 度 言, 並 重 性 分 之 自 然 自 得 如 其 云 : 俱 食 五 穀 而 獨 為 神 人, 明 神 人 者 非 五 穀 所 為, 而 特 稟 自 然 之 妙 氣 32 神 人 即 聖 人, 其 所 以 為 神 人 的 條 件 不 在 五 穀, 而 於 先 天 所 稟 自 然 妙 氣 因 此 聖 人 既 是 先 天 命 定, 自 然 不 得 學 習 而 成, 故 其 云 : 故 世 之 所 謂 知 者, 豈 欲 知 而 知 哉? 所 謂 見 者, 豈 為 見 而 見 哉? 若 夫 知 見 可 以 欲 為 而 得 者, 則 欲 賢 可 以 得 賢, 為 聖 可 以 得 聖 乎? 固 29 30 31 32 劉 劭 : 人 物 志. 自 序 : 夫 聖 賢 之 所 美, 莫 美 乎 聰 明 九 徵 亦 云 : 凡 有 血 氣 者, 莫 不 含 元 一 以 為 質, 稟 陰 陽 以 立 性, 體 五 行 而 著 形 苟 有 形 質, 猶 可 即 而 求 之 凡 人 之 質 量, 中 和 最 貴 矣, 中 和 之 質, 必 平 淡 無 味, 故 能 調 成 五 材, 變 化 應 節, 是 故 觀 人 察 質, 必 先 察 其 平 淡, 而 後 求 其 聰 明 聰 明 者, 陰 陽 之 精, 陰 陽 清 和, 則 中 叡 外 明, 聖 人 淳 耀, 能 兼 二 美, 知 微 知 章, 自 非 聖 人, 莫 能 兩 遂 ( 劉 劭 : 人 物 志, 上 海 : 上 海 三 聯,2007.6) 見 三 國 志. 鍾 會 傳 引 何 劭 王 弼 傳, 三 國 志 集 解, 台 北 : 新 文 豐,1975.3, 頁 669 見 嵇 康 : 明 膽 論,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清 ) 嚴 可 均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58, 頁 1335-1336 見 莊 子. 逍 遙 遊 : 不 食 五 穀, 吸 風 飲 露 句 注 引 自 莊 子 集 釋,( 清 ) 郭 慶 藩 編 王 孝 魚 整 理,1993.3, 頁 29 下 引 郭 象 注 皆 同

182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不 可 矣! 而 世 不 知 知 之 自 知, 因 欲 為 知 以 知 之 ; 不 見 見 自 見, 因 欲 為 見 以 見 之 ; 不 知 生 之 自 生, 又 將 為 生 以 生 之 故 見 目 而 求 離 朱 之 明, 見 耳 而 責 師 曠 之 聰, 故 心 神 奔 馳 於 內, 耳 目 竭 喪 於 外, 處 身 不 適 而 與 物 不 冥 矣 33 聖 人 之 所 以 為 聖 人, 乃 出 於 自 然, 非 所 欲 者 即 能 成 之 即 從 氣 化 論 所 構 成 的 人 之 本 質 已 先 天 命 定, 聖 凡 互 不 相 通, 就 算 力 學 積 習 亦 無 法 成 為 聖 人 因 此 郭 象 云 : 法 聖 人 者, 法 其 跡 耳, 34 聖 人 遊 外 以 冥 內, 無 心 以 順 有, 35 世 人 但 見 聖 人 之 跡, 而 不 能 識 其 冥, 故 聖 人 跡 本 圓 融, 非 常 人 能 學 郭 象 雖 不 同 於 王 弼 貴 無 之 論, 但 是 在 對 聖 人 是 否 學 致 的 問 題 立 場 上 卻 與 王 弼 同 聖 人 不 可 學 致 已 暗 示 人 為 的 局 限, 郭 象 以 適 性 逍 遙 之 獨 化 論 試 圖 為 現 象 界 所 有 的 事 物 尋 求 一 相 因 相 與 的 和 諧 關 係, 並 由 此 保 證 適 性 的 可 能 36 因 此 郭 象 對 於 命 的 主 張 是 一 種 不 得 不 然 的 順 遂 安 命 態 度, 反 對 人 的 主 觀 意 志 性, 因 為 一 切 都 已 決 定 湯 一 介 認 為 葛 洪 既 從 偶 然 性 方 面 來 反 對 目 的 論, 又 從 命 定 論 方 面 來 反 對 目 的 論, 使 得 其 獨 化 於 玄 冥 之 境 的 逍 遙 放 達, 只 能 在 自 己 性 分 所 允 許 的 範 圍 之 內 實 現, 因 此 他 所 謂 的 能 動 性 是 一 種 虛 假 的 能 動 性 37 基 本 上, 玄 學 對 於 人 之 自 我 意 識 能 達 到 一 改 變 命 運 之 努 力 是 持 保 留 態 度 的, 不 論 是 33 人 間 世 : 是 萬 物 之 化 也, 禹 舜 之 所 紐 也, 伏 戲 几 蘧 之 所 行 終, 而 況 散 焉 者 乎 句 注, 頁 152 34 胠 篋 : 曷 嘗 不 法 聖 人 哉 句 注, 頁 344 另 秋 水 : 昔 者 堯 舜 讓 而 帝 句 下 注 : 尋 其 跡 者, 失 其 所 以 跡 矣 亦 說 明 跡 之 不 可 尋, 頁 580 35 大 宗 師 : 彼, 遊 方 之 外 者 也 ; 而 丘, 遊 方 之 內 者 也 句 注, 頁 268 36 關 於 郭 象 聖 人 論 獨 化 論 與 性 分 論 的 分 析, 可 參 見 莊 耀 郎 : 郭 象 玄 學, 台 北 : 里 仁,1999.9 37 見 湯 一 介 : 郭 象 與 魏 晉 玄 學 ( 增 訂 本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2000.7, 頁 285 湯 先 生 早 年 著 作 中 即 提 到 郭 象 自 性 逍 遙 的 限 制 性, 從 這 裡 理 解 郭 象 的 獨 化 論 較 為 合 理 王 葆 玹 卻 認 為 物 各 自 造, 而 無 所 侍 焉 之 語 肯 定 了 萬 有 個 體 自 己 決 定 自 己 自 己 創 造 自 己 的 權 利 其 物 各 自 造 實 際 上 是 人 各 自 造, 以 為 在 郭 象 哲 學 裡, 性 分 的 地 位 竟 低 於 個 體 存 在 的 自 由 意 志, 郭 象 竟 像 現 代 存 在 主 義 哲 學 家 那 樣, 認 為 我 們 可 以 選 擇 和 決 定 自 己 的 本 質! ( 王 葆 玹 : 玄 學 通 論, 台 北 : 五 南,1996.4, 頁 559-560) 依 此 解 釋, 郭 象 成 為 一 存 在 主 義 式 的 命 運 由 自 我 決 定 的 提 倡 者, 是 否 已 偏 離 了 獨 化 的 意 義, 有 待 商 榷 但 是 值 得 考 量 的 是, 不 論 是 郭 象 試 圖 以 獨 化 論 消 彌 人 在 命 定 論 下 的 無 可 奈 何, 或 其 他 認 同 氣 化 論 玄 學 家 所 提 出 的 各 種 主 張, 在 某 種 意 義 上 反 倒 是 對 命 定 論 所 造 成 人 生 限 制 的 一 種 反 抗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83 因 為 受 限 於 命 定 的 理 論 或 客 觀 環 境 的 壓 抑, 只 要 從 屬 於 氣 化 命 定 論, 都 已 造 成 一 種 自 我 設 限 葛 洪 認 為 萬 物 的 形 成 是 由 一 隨 機 性 的 清 ( 陽 ) 濁 ( 陰 ) 二 氣 組 合 而 成, 並 無 一 造 物 主 存 在, 38 而 能 否 成 仙 在 受 胎 結 氣 之 時 已 決 定 是 否 稟 受 神 仙 之 氣, 亦 是 一 偶 然 受 值 於 天 上 各 星 宿, 此 論 點 頗 近 於 漢 代 王 充 然 王 充 尚 論 及 時, 認 為 人 的 一 生 由 先 天 稟 賦 之 命 與 後 天 遭 遇 之 時 相 偶 會 而 成, 命 與 時 雖 一 為 必 然, 一 為 偶 然, 但 此 命 之 必 然 既 非 由 一 有 意 志 的 天 所 決 定, 實 為 偶 然 39 葛 洪 則 對 於 後 天 的 時 機 以 一 種 更 積 極 的 方 式 看 待, 即 雖 稟 受 仙 氣, 但 仍 得 努 力 地 勤 求 仙 法 尋 訪 明 師, 而 非 被 動 地 等 待 時 機 以 這 種 態 度 來 看 待 成 仙, 與 魏 晉 時 人 論 聖 人 不 可 學 致 的 角 度 自 然 有 所 差 異 就 氣 命 論 來 說, 葛 洪 的 先 天 稟 氣 是 一 偶 然 隨 機 式 的, 不 同 於 漢 代 天 人 感 應 的 氣 命 論, 近 於 王 充 以 及 嵇 康 郭 象 的 偶 然 氣 命 論 嵇 康 甚 至 曾 直 接 地 就 神 仙 是 否 存 在 與 是 否 可 學 提 出 說 明, 其 云 : 夫 神 仙 雖 不 目 見, 然 記 籍 所 載, 前 史 所 傳, 較 而 論 之, 其 必 有 矣 似 特 受 異 氣, 稟 之 自 然, 非 積 學 所 能 致 也 40 嵇 康 肯 定 了 神 仙 存 在, 也 從 氣 化 論 的 角 度 言 神 仙 稟 受 特 殊 之 氣, 非 積 學 所 能 致, 與 聖 人 不 可 學 致 的 論 點 是 一 致 的, 這 本 是 在 氣 化 論 的 前 題 下 所 導 至 的 必 然, 故 嵇 康 只 能 從 養 生 長 壽 之 法 入 手, 論 述 神 仙 不 可 學 但 養 生 可 學 而 葛 洪 站 在 道 教 修 煉 成 仙 的 立 場, 當 然 不 僅 止 於 養 生 之 法, 而 且 積 極 肯 定 神 仙 可 學 然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嵇 康 既 然 主 張 神 仙 特 受 異 氣, 非 積 學 能 致, 但 又 38 39 40 葛 洪 在 塞 難 篇 中 論 及 : 渾 茫 剖 判, 清 濁 以 陳, 或 升 而 動, 或 降 而 靜, 彼 天 地 猶 不 知 所 以 然 也 萬 物 感 氣, 並 亦 自 然, 與 彼 天 地, 各 為 一 物, 但 成 有 先 後, 體 有 巨 細 耳 天 地 雖 含 囊 萬 物, 而 萬 物 非 天 地 之 所 為 也 夭 壽 之 事, 果 不 在 天 地, 仙 與 不 仙, 決 在 所 值 也 王 充 主 張 先 天 偶 然 的 命 運 論, 也 認 為 天 上 眾 星 皆 有 不 同 之 氣, 人 稟 氣 而 生, 含 氣 而 長, 得 貴 則 貴, 得 賤 則 賤 貴 或 秩 有 高 下, 富 或 貲 有 多 少, 皆 星 位 尊 卑 大 小 之 所 授 也 ( 論 衡. 命 義 ) 但 是 除 了 先 天 所 稟 受 之 氣 命, 王 充 亦 云 時, 如 禍 虛 : 凡 人 窮 達, 禍 福 之 至, 大 之 則 命, 小 之 則 時 ; 命 祿 : 故 夫 臨 事 則 愚, 操 行 清 濁, 性 與 才 也 ; 仕 宦 貴 賤, 治 產 貧 富, 命 與 時 也 此 時 與 命 之 相 配 合, 構 成 了 人 一 生 之 命 運 是 故 在 此 命 運 觀 下, 人 之 命 運 已 然 注 定, 無 可 改 易 關 於 王 充 命 運 論, 可 參 考 林 麗 雪 : 王 充, 台 北 : 東 大,1991.9; 以 及 周 桂 鈿 : 虛 實 之 辨 王 充 哲 學 的 宗 旨, 北 京 : 人 民,1994.10 見 嵇 康 : 養 生 論, 同 註 31, 頁 1324-1325

184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不 是 全 然 的 命 定 論, 特 別 是 他 認 為 學 習 養 生 之 法 能 延 年 益 壽, 已 觸 及 到 壽 命 是 否 可 改 變 的 命 題 這 個 問 題 在 嵇 康 與 張 邈 針 對 宅 是 否 有 吉 凶 的 論 難 中 有 深 入 探 討, 41 張 邈 云 : 壽 夭 不 可 求 命 有 制, 對 於 時 人 依 各 種 方 術 妄 求 福 壽 加 以 批 判, 認 為 宅 無 吉 凶, 日 期 也 無 吉 凶, 凡 百 忌 崇, 皆 因 無 知, 因 為 命 中 早 已 注 定 ; 嵇 康 則 不 以 為 然, 認 為 宅 有 吉 凶, 但 是 單 有 吉 宅 尚 不 能 成 福, 還 得 有 居 住 者 的 賢 才 和 努 力 積 德 相 配 合 於 是 原 本 主 張 命 定 論 的 張 邈 也 提 出 了 夫 命 者 所 稟 之 分 也, 信 順 者 成 命 之 理 也 的 說 辭, 但 這 樣 一 來, 命 雖 前 定, 但 成 命 尚 須 修 德 嵇 康 抓 住 這 點 論 難, 言 : 必 若 所 言, 命 以 信 順 成, 亦 以 不 信 順 敗 矣 若 命 之 成 敗 取 足 於 信 順 安 得 有 性 命 自 然 也? 既 持 相 命, 復 惜 信 順, 欲 飾 二 論, 使 得 並 通, 恐 似 矛 盾 無 俱 立 之 勢, 非 辯 言 所 能 兩 濟 也 姑 不 論 兩 人 論 辯 技 巧 方 法, 嵇 康 於 此 點 出 一 重 要 問 題, 也 就 是 如 果 相 信 人 的 命 運 前 定 ( 相 命 ), 則 講 信 義 走 正 道 的 道 德 要 求 ( 信 順 ) 勢 必 落 空 所 以 嵇 康 的 解 決 方 法 是 宅 與 性 命, 雖 各 一 物 ; 猶 農 夫 良 田, 合 而 成 功, 這 個 結 論 雖 是 談 住 宅 有 無 吉 凶 的 問 題, 卻 顯 示 出 如 主 張 聖 人 不 可 學 神 仙 不 可 學, 乃 至 於 命 數 皆 已 前 定 等 觀 點, 仍 得 對 人 事 的 努 力 有 所 回 應 特 別 是 嵇 康 亦 引 到 : 積 善 之 家, 必 有 餘 慶 ( 易. 坤. 文 言 ) 履 信 思 順, 自 天 祐 之 ( 易. 繫 辭 傳 上 ) 的 說 法, 說 明 必 積 善 而 福 應, 信 著 而 後 祐 來 ; 猶 罪 之 招 罰, 功 之 致 賞 也, 涉 及 賞 善 罰 惡 的 宗 教 報 應 觀 可 見 得 嵇 康 思 想 中 的 神 仙 非 積 學 所 能 致, 受 氣 命 論 的 影 響, 但 是 在 站 在 養 生 的 角 度, 又 得 肯 定 一 些 積 極 的 修 煉 方 法 同 樣 的, 葛 洪 的 觀 點 與 嵇 康 近 似, 在 神 仙 稟 異 氣 的 說 法 上 也 是 承 襲 氣 化 論, 但 是 在 論 述 到 成 仙 之 法 時, 又 必 須 強 調 勤 求 訪 師 等 積 極 作 為, 可 見 得 純 然 的 命 定 說 在 實 踐 上 有 其 困 難, 於 是 葛 洪 在 定 命 的 前 提 下, 以 是 否 信 仙 及 求 仙 來 解 決 這 個 問 題 此 外, 依 道 家 氣 論 所 形 成 的 個 人 先 天 稟 氣 是 隨 機 的, 此 天 命 沒 有 一 定 法 則, 天 命 不 可 知, 有 偶 然 性 但 是 站 在 道 教 傳 教 的 立 場, 為 能 吸 引 教 眾 信 徒, 得 肯 定 有 一 上 天 之 41 張 邈 有 宅 無 吉 凶 攝 生 論 釋 嵇 叔 夜 難 宅 無 吉 凶 攝 生 論 兩 文, 嵇 康 則 以 難 張 遼 叔 宅 無 吉 凶 攝 生 論 答 張 遼 叔 釋 難 宅 無 吉 凶 攝 生 論 論 難 引 文 見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清 ) 嚴 可 均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58, 頁 1832-1834; 1336-1341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85 神, 中 國 傳 統 的 民 間 宗 教 觀 自 始 即 是 如 此, 而 此 具 有 人 格 意 志 的 神 能 賞 善 罰 惡, 並 且 能 創 造 萬 物 此 外, 為 給 予 教 眾 一 個 成 仙 修 煉 的 動 力, 也 必 須 保 證 所 有 修 仙 道 者 皆 有 成 仙 可 能 早 期 道 教 在 漢 代 天 人 感 應 思 潮 的 影 響 下, 不 但 以 天 為 至 高 神, 同 時 肯 定 積 極 修 煉 成 仙, 如 太 平 經 老 子 想 爾 注 中 便 反 映 了 這 些 思 想 42 但 是 言 神 仙 可 學, 必 然 會 出 現 兩 個 問 題, 一 是 與 天 人 感 應 氣 化 論 相 矛 盾 ; 另 一 個 則 是 實 現 成 仙 有 其 困 難, 對 道 教 而 言 是 個 極 須 解 決 的 難 題 然 而, 我 們 發 現, 就 這 兩 點 而 言, 葛 洪 並 不 同 於 早 期 道 教 一 是 沒 有 至 高 神, 神 仙 雖 稟 異 氣, 但 不 是 由 一 至 高 神 主 宰, 而 是 偶 然 隨 機 的 ; 二 是 在 仙 人 稟 異 氣 的 說 法 下 納 入 神 仙 可 學, 呈 現 試 圖 調 和 兩 者 的 努 力 黃 忠 慎 曾 指 出 葛 洪 肯 定 了 神 仙 命 定, 使 得 後 天 操 作 層 次 的 修 煉 方 法 價 值 無 法 獲 得 保 障, 降 低 了 後 天 努 力 的 重 要 性 ; 更 因 其 形 上 理 論 並 沒 有 一 個 有 意 識 的 神 性 出 現, 無 法 保 證 命 定 的 決 定 權, 故 形 成 其 神 仙 思 想 與 形 上 理 論 相 矛 盾 43 葛 洪 思 想 中 的 玄 道 並 非 一 有 意 識 的 至 高 神, 44 生 命 的 稟 氣 亦 是 自 然 非 強 制 性 的 形 成, 沒 有 至 高 神 決 定 命 之 所 在 看 似 與 命 定 說 之 宿 命 論 不 相 一 致, 但 葛 洪 卻 在 這 裡 找 到 了 一 個 神 仙 可 學 的 可 能 依 前 文 分 析 可 知, 葛 洪 既 然 將 先 天 受 命 視 為 定 命, 對 於 後 天 修 煉 的 重 要 性 不 但 不 因 此 降 低, 反 而 更 加 強 了 學 的 重 要 性 葛 洪 一 再 強 調 儘 管 稟 神 仙 之 氣, 若 無 後 天 勤 求 仍 無 法 成 仙, 就 在 這 裡 突 破 了 命 定 論 的 限 制, 而 出 現 仙 可 學 致 之 論 由 此 可 見, 我 們 實 難 將 葛 洪 歸 於 命 定 論 或 成 我 論, 可 說 其 是 以 命 定 論 為 基 礎, 但 是 加 入 成 我 論, 具 有 調 合 兩 者 的 意 味 這 樣 一 種 集 大 成 的 作 法, 不 僅 僅 是 因 為 葛 洪 兼 集 儒 道, 其 中 更 有 重 要 的 時 代 思 潮 意 義 四 行 善 積 德 的 積 極 意 義 會 通 儒 道 的 方 法 42 太 平 經 的 論 述 龐 雜, 有 關 其 中 修 煉 方 法 與 天 人 感 應 的 討 論, 可 參 考 王 平 : 太 平 經 研 究, 台 北 : 文 津,1995.10 43 參 見 黃 忠 慎 :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之 形 上 理 論 與 神 仙 思 想, 國 文 學 誌 第 七 期,2003.12, 頁 163-183 44 在 暢 玄 道 意 等 篇, 葛 洪 描 述 了 道 玄 一 神 妙 難 測 的 屬 性, 並 以 之 為 萬 物 的 本 源 或 本 體 概 念, 但 是 並 沒 有 將 其 視 為 具 意 識 的 至 高 神 意 味

186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關 於 葛 洪 如 何 看 待 儒 道 關 係, 一 般 皆 以 葛 洪 自 述 的 道 者, 儒 之 本 也 ; 儒 者, 道 之 末 也 ( 塞 難 ) 以 道 本 儒 末 做 為 葛 洪 調 合 儒 道 的 基 本 方 法 此 道 本 儒 末 表 現 在 抱 朴 子 中 許 多 地 方, 若 僅 就 成 仙 的 方 法 而 言, 除 了 前 述 的 勤 求 明 師 與 金 丹 道 法 等, 葛 洪 還 一 再 強 調 積 善 立 功 的 重 要 性 對 俗 篇 有 云 : 為 道 者 以 救 人 危 使 免 禍, 護 人 疾 病, 令 不 枉 死, 為 上 功 也 欲 求 仙 者, 要 當 以 忠 孝 和 順 仁 信 為 本 若 德 行 不 修, 而 但 務 方 術, 皆 不 得 長 生 也 這 是 一 段 著 名 的 文 獻, 常 被 指 為 葛 洪 將 儒 家 的 封 建 倫 理 觀 納 入 道 教 教 義, 為 了 迎 合 統 治 階 層 需 要 45 其 實, 自 漢 代 太 平 經 便 有 倡 導 行 善 之 說, 承 負 說 是 道 教 獨 特 的 勸 善 方 式, 將 長 生 與 積 善 相 連 結 而 成 為 修 道 的 重 要 原 則, 是 道 教 入 世 精 神 的 開 啟, 以 行 善 立 功 為 修 行 方 法 的 勸 善 成 仙, 一 直 在 道 教 修 煉 方 法 中 有 其 重 要 的 位 置 太 平 經 很 早 就 點 明 了 二 者 的 關 係 : 可 復 得 增 年, 精 華 潤 澤, 氣 力 康 強, 是 行 善 所 致, 惡 自 衰 落, 亦 何 所 疑 念 之 復 念, 不 順 作 逆, 而 求 久 生 46 老 子 想 爾 注 也 有 : 奉 道 誡, 積 善 成 功, 積 精 成 神, 神 成 仙 壽, 以 此 為 身 寶 矣 47 的 說 法, 救 人 濟 世 是 修 煉 成 仙 的 條 件 葛 洪 承 繼 了 道 教 入 世 精 神 的 脈 絡, 使 得 道 教 修 煉 不 是 孤 立 於 世 俗 之 外, 而 且 強 調 世 俗 的 倫 理 道 德, 本 有 其 宣 教 之 作 用, 更 何 況 積 善 立 功 是 否 就 是 指 儒 家 或 為 統 治 服 務, 值 得 商 榷 倒 是 我 們 看 到 將 救 人 危 使 免 禍, 護 人 疾 病, 令 不 枉 死 例 為 修 煉 成 仙 的 根 本 條 件, 顯 示 了 一 個 積 極 的 修 煉 精 神, 這 已 非 命 定 論 可 以 涵 蓋, 而 帶 有 宗 教 度 人 濟 世 的 情 懷 如 此 一 來, 先 天 命 定 說 的 局 限 性 在 這 裡 已 出 現 更 大 的 缺 口, 轉 而 為 一 更 具 自 我 意 志 的 行 動 力 量 從 葛 洪 對 於 成 仙 追 求 所 透 顯 的 自 我 努 力 精 神, 至 東 晉 時 期 道 教 更 加 確 立 了 可 憑 藉 各 種 修 煉 方 式 成 仙 的 可 能, 甚 至 由 自 我 成 仙 進 入 度 人 成 仙 的 教 義 宣 揚, 是 道 教 擴 大 影 響 力 的 一 大 進 展 日 本 學 者 小 南 一 郎 曾 比 較 葛 洪 抱 朴 子 與 陶 弘 景 真 誥, 提 出 從 自 力 本 願 到 他 力 本 願 的 神 仙 信 仰 發 展, 對 於 道 教 在 民 間 傳 播 有 重 要 影 響 45 46 47 如 胡 浮 琛 卿 希 泰 任 繼 愈 等 皆 如 此 說 參 見 其 著 作, 同 註 2 3 見 見 誡 不 觸 惡 訣 第 195, 太 平 經 合 校 ( 下 ) 卷 114, 王 明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10, 頁 601 饒 宗 頤 : 老 子 想 爾 注 校 證,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1.11, 頁 16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87 48 其 後 以 仙 道 貴 生, 無 量 度 人 思 想 的 靈 寶 派 興 起, 度 人 成 仙 思 想 在 道 教 傳 播 中 的 影 響 更 日 益 擴 大 49 魏 晉 時 期 對 於 名 教 與 自 然 的 關 係 之 所 以 是 玄 學 討 論 的 重 要 命 題, 與 政 治 因 素 造 成 的 理 想 與 現 實 脫 節 有 密 切 關 係 於 是 玄 學 家 們 紛 紛 提 出 不 同 的 看 法, 企 圖 解 決 這 個 差 異 化 的 問 題, 並 從 調 和 儒 道 尋 求 一 安 身 立 命 之 道 50 不 論 何 種 主 張, 基 本 上 皆 以 自 然 做 為 萬 物 的 本 質 狀 況, 人 世 間 的 道 德 亦 復 如 是, 於 是 道 德 便 以 順 自 然 與 否 區 分 成 真 道 德 與 假 道 德, 嵇 康 釋 私 論 中 的 公 / 私 之 別 如 從 這 個 角 度 觀 察, 方 能 顯 豁 越 名 教 而 任 自 然 之 意 葛 洪 以 金 丹 大 道 為 正 統 兼 融 其 他 修 煉 之 法, 並 引 入 積 善 修 德 的 作 用, 甚 至 視 之 為 成 仙 與 否 的 關 鍵, 不 但 是 一 種 解 決 神 仙 定 命 說 的 方 式, 也 在 調 和 儒 道 的 過 程 中 提 供 一 條 具 體 可 行 之 路 以 葛 洪 所 建 立 的 神 仙 道 教 理 論 言, 行 善 積 德 雖 是 對 成 仙 追 求 的 實 踐, 但 卻 是 延 續 玄 學 對 於 道 德 修 養 如 何 落 實 於 現 實 的 討 論 51 道 教 勸 人 為 善 的 基 本 教 義, 即 含 蘊 世 俗 道 德 倫 理 於 其 中, 故 不 似 玄 學 家 意 欲 從 有 48 見 小 南 一 郎 : 尋 薬 から 存 思 へ 神 仙 思 想 と 道 教 信 仰 との 閒, 收 入 中 國 古 道 教 史 研 究, 吉 川 忠 夫 編 著, 京 都 : 同 朋 舍,1993, 頁 3-54; 還 可 參 考 其 中 國 的 神 話 與 古 小 說, 孫 昌 武 譯,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3, 頁 198 49 自 度 度 人 的 思 想 在 東 晉 末 之 太 上 洞 玄 靈 寶 無 量 度 人 上 品 妙 經 中, 更 依 儒 家 祭 祀, 建 立 以 齋 醮 贊 頌 持 香 及 音 樂 為 主 的 道 教 宗 教 儀 式, 藉 由 儀 式 祈 求 神 明 庇 佑, 也 同 時 以 之 為 度 人 成 仙 的 方 法, 故 被 道 教 奉 為 萬 法 之 宗, 群 經 之 首, 正 統 道 藏 中 排 列 為 第 一 50 名 教 / 自 然 看 似 對 立 的 兩 極, 實 則 隱 含 一 個 因 社 會 價 值 異 化 所 造 成 人 們 於 自 我 意 識 與 精 神 境 界 的 疏 離 如 嵇 康 在 釋 私 論 中 提 出 越 名 教 而 任 自 然 的 口 號, 阮 籍 在 達 莊 論 和 大 人 先 生 傳 中 對 名 教 的 虛 妄 提 出 抨 擊, 表 面 上 加 深 名 教 / 自 然 的 差 異, 實 際 上 則 是 對 現 實 名 教 違 反 自 然 感 到 失 望, 即 合 乎 自 然 的 理 想 名 教 在 現 實 中 已 不 復 實 現 儘 管 嵇 阮 之 後 尚 有 裴 頠 倡 崇 有 論 與 郭 象 玄 冥 獨 化 論 企 圖 超 越 儒 道 對 立, 但 是 在 理 論 上 的 圓 融 並 沒 能 真 正 解 決 現 實 的 問 題, 理 想 與 現 實 的 兩 難 在 魏 晉 時 期 仍 是 無 法 超 越 相 關 論 述 可 參 見 余 敦 康 : 魏 晉 玄 學 史,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4.12; 蔡 忠 道, 魏 晉 儒 道 互 補 之 研 究, 文 津 出 版 社,2000.9 51 名 教 / 自 然 看 似 對 立 的 兩 極, 實 則 隱 含 一 個 因 社 會 價 值 異 化 所 造 成 人 們 於 自 我 意 識 與 精 神 境 界 的 疏 離 如 嵇 康 在 釋 私 論 中 提 出 越 名 教 而 任 自 然 的 口 號, 阮 籍 在 達 莊 論 和 大 人 先 生 傳 中 對 名 教 的 虛 妄 提 出 抨 擊, 表 面 上 加 深 名 教 / 自 然 的 差 異, 實 際 上 則 是 對 現 實 名 教 違 反 自 然 感 到 失 望, 即 合 乎 自 然 的 理 想 名 教 在 現 實 中 已 不 復 實 現 儘 管 嵇 阮 之 後 尚 有 裴 頠 倡 崇 有 論 與 郭 象 玄 冥 獨 化 論 企 圖 超 越 儒 道 對 立, 但 是 在 理 論 上 的 圓 融 並 沒 能 真 正 解 決 現 實 的 問 題, 理 想 與 現 實 的 兩 難 在 魏 晉 時 期 仍 是 無 法 超 越 相 關 論 述 可 參 見 余 敦 康 : 魏 晉 玄 學 史,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4.12; 蔡 忠 道, 魏 晉 儒 道 互 補 之 研 究, 文 津 出 版 社,2000.9

188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 無 言 / 意 等 各 個 層 面 溝 通 名 教 / 自 然 因 玄 學 家 們 從 自 身 的 實 存 感 體 會 到 理 想 與 現 實 斷 裂, 因 此 自 然 與 名 教 必 須 連 結, 並 試 圖 辨 明 名 教 的 真 與 假, 無 非 為 當 時 價 值 觀 混 亂 的 衝 突 尋 求 一 條 解 脫 之 路 道 教 雖 以 長 生 成 仙 為 修 道 目 標, 然 教 團 組 織 成 形 之 初 即 為 對 治 社 會 價 值 的 混 亂, 在 物 我 一 體 的 觀 念 下, 世 間 的 名 教 為 道 所 生, 儒 家 強 調 的 倫 理 德 行 亦 是 修 道 者 所 必 須 遵 循 成 仙 方 法 固 然 殊 異, 但 總 不 離 天 人 合 一 的 基 本 觀 念, 此 人 與 自 然 密 切 的 關 係, 即 已 含 藏 濟 世 度 人 的 實 踐 精 神, 於 此 而 體 現 一 自 度 度 人 的 宗 教 情 懷 而 此 自 度 度 人 的 思 想 在 東 晉 末 之 太 上 洞 玄 靈 寶 無 量 度 人 上 品 妙 經 中, 更 依 儒 家 祭 祀, 建 立 以 齋 醮 贊 頌 持 香 及 音 樂 為 主 的 道 教 宗 教 儀 式, 藉 由 儀 式 祈 求 神 明 庇 佑, 也 同 時 以 之 為 度 人 成 仙 的 方 法 此 度 人 成 仙 的 思 想 在 六 朝 後 日 益 擴 大, 陸 修 靜 所 編 洞 玄 靈 寶 齋 說 光 燭 戒 罰 燈 祝 願 儀 中, 便 稱 : 聖 人 傳 授 經 教, 教 於 世 人, 使 未 聞 者 聞, 未 知 者 知, 欲 以 此 法 橋, 普 度 一 切 人 也 52 普 度 一 切 人 漸 成 道 教 傳 教 之 理 想, 也 擴 大 道 教 的 影 響 力, 更 體 現 了 道 教 強 調 行 善 積 德 的 修 道 方 法, 如 此 一 來, 玄 學 會 通 儒 道 的 論 題 在 道 教 教 義 中 也 獲 得 了 具 體 實 踐 的 成 果 從 聖 人 不 可 學 致 到 神 仙 不 可 學 致, 背 後 都 隱 藏 著 一 個 在 先 天 氣 命 的 限 定 下 如 何 突 破 的 努 力, 玄 學 從 正 始 時 期 何 晏 王 弼 的 名 教 出 於 自 然, 竹 林 時 期 阮 籍 嵇 康 倡 言 越 名 教 而 任 自 然, 至 元 康 時 期, 郭 象 欲 以 玄 冥 獨 化 論 超 越 儒 道 對 立, 而 提 出 自 然 即 名 教, 都 試 圖 為 名 教 尋 得 一 實 踐 的 保 證, 但 是 這 些 努 力 都 受 限 於 各 自 理 論 的 困 難, 特 別 是 在 自 然 的 框 架 下 與 現 實 難 以 契 合 葛 洪 雖 也 承 襲 先 天 氣 化 論 而 有 仙 人 稟 氣 之 說, 但 又 從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的 個 人 自 由 意 志 突 破 氣 化 論 的 限 制, 特 別 是 引 入 積 善 立 功 的 實 踐 與 度 人 方 式, 讓 名 教 與 自 然 的 調 合 走 出 一 個 新 局 面, 在 這 個 意 義 上, 葛 洪 可 說 是 魏 晉 玄 學 發 展 過 程 中 一 個 重 要 的 轉 折 點, 甚 至 應 於 玄 學 中 給 予 葛 洪 一 個 新 定 位, 將 葛 洪 視 為 魏 晉 玄 學 發 展 的 殿 軍 52 見 道 藏 第 9 冊,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 文 物 出 版 社,1988 年 影 印 本, 頁 824 陸 修 靜 另 於 本 經 中 提 出 三 合 成 德 說, 謂 道 德 仁 三 者 合 而 為 一 方 得 道 也 陸 修 靜 吸 收 儒 佛 思 想, 制 定 齋 儀, 擴 大 靈 寶 派 的 內 容, 也 更 進 一 步 將 儒 家 倫 理 道 德 融 入 道 教 戒 律 之 中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89 這 樣 的 結 論 可 能 下 得 過 早, 至 少 在 本 文 有 限 的 篇 幅 中, 還 有 許 多 論 證 及 文 獻 待 補 足 除 了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命 題, 葛 洪 關 於 形 / 神 聚 散 相 依 關 係 的 討 論, 也 是 魏 晉 時 期 重 要 論 題, 其 中 還 渉 及 佛 教 與 道 教 的 論 爭, 是 討 論 魏 晉 思 潮 演 變 的 重 要 論 題 ; 另 外 葛 洪 大 力 提 倡 金 丹 大 道 的 修 煉 方 式 並 批 評 其 他 方 術, 與 魏 晉 時 期 各 種 養 生 理 論 相 互 參 照, 亦 是 觀 察 葛 洪 在 魏 晉 思 想 史 的 定 位 一 個 重 要 角 度 ; 此 外, 將 葛 洪 對 玄 道 一 的 看 法, 與 魏 晉 玄 學 對 道 的 定 義 討 論, 以 及 有 / 無 的 關 係, 都 可 以 進 一 步 深 入 比 較 當 然, 抱 朴 子 外 篇 也 是 了 解 葛 洪 思 想 的 重 要 材 料, 本 文 尚 未 及 於 此 或 許 經 過 更 仔 細 的 討 論 後, 葛 洪 便 不 僅 是 道 教 史 中 的 一 個 宗 教 理 論 建 構 者, 在 整 個 魏 晉 玄 學 的 發 展 中 亦 能 有 一 席 之 地

190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 一 ) 古 典 文 獻 ( 依 年 代 ) 參 考 文 獻 1. 莊 子 集 釋, 莊 子 著, 郭 慶 藩 編 王 孝 魚 整 理, 台 北 : 萬 卷 樓,1993.3 2. 史 記 會 注 考 證, 司 馬 遷 著, 瀧 川 龜 太 郎 會 注, 台 北 : 洪 氏,1986.9 3. 淮 南 子, 劉 安 等 編 著 高 誘 注,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1989 4. 春 秋 繁 露, 董 仲 舒 著,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1989 5. 法 言, 揚 雄 著, 北 京 : 中 華,1985 6. 論 衡, 王 充 著,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1990 7. 搜 神 記, 干 寶 著, 北 京 : 中 華,1985 8. 太 平 經 合 校, 王 明 編 校, 北 京 : 中 華,1997.10 9. 老 子 想 爾 注 校 證, 饒 宗 頤 校 著,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1991.11 10. 列 仙 傳, 劉 向 撰 吳 琯 校,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1969 11. 人 物 志, 劉 劭 著, 上 海 : 上 海 三 聯,2007.6 12. 抱 朴 子 內 篇 校 釋 ( 增 訂 本 ), 王 明 撰,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5.3 第 2 版 13. 抱 朴 子 外 篇 校 箋, 楊 明 照 撰,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10 14. 三 國 志 集 解, 陳 壽 撰 裴 松 之 注, 台 北 : 新 文 豐,1975.3 15. 長 短 經, 趙 蕤 著, 北 京 : 中 華,1985 16. 道 藏,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 文 物 出 版 社,1988 年 影 印 本 17.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嚴 可 均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58 ( 二 ) 近 人 論 著 ( 依 作 者 筆 劃 ) 1. 王 平 : 太 平 經 研 究, 台 北 : 文 津,1995.10 2. 王 葆 玹 : 玄 學 通 論, 台 北 : 五 南,1996.4 3. 任 繼 愈 主 編, 中 國 道 教 史,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1990.6 4. 牟 宗 三 : 中 國 哲 學 十 九 講, 台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83.10 5. 余 敦 康 : 魏 晉 玄 學 史,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2004.12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191 6. 李 存 山 : 中 國 氣 論 探 源 與 發 微,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1990.12 7. 李 豐 楙 : 不 死 的 探 求 抱 朴 子 ( 上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1983.11 8. 不 死 的 探 求 抱 朴 子 ( 下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1983.11 9. 周 桂 鈿 : 虛 實 之 辨 王 充 哲 學 的 宗 旨, 北 京 : 人 民,1994.10 10. 林 麗 雪 : 抱 朴 子 內 外 篇 思 想 析 論, 台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80.5 11. 王 充, 台 北 : 東 大,1991.9 12. 胡 浮 琛 : 魏 晉 神 仙 道 教 抱 朴 子 內 篇 研 究, 北 京 : 人 民,1991.12 13. 唐 大 潮 編, 中 國 道 教 簡 史,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2001.6 14. 卿 希 泰 主 編, 中 國 道 教 史 ( 修 訂 本 ), 成 都 : 四 川 人 民,1996.12 15. 莊 耀 郎 : 郭 象 玄 學, 台 北 : 里 仁,1999.9 16. 許 建 良 : 魏 晉 玄 學 倫 理 思 想 研 究, 北 京 : 人 民,2003.11 17. 陳 寧 : 中 國 古 代 命 運 觀 的 現 代 詮 釋, 沈 陽 : 遼 寧 教 育,1999.1 18. 傅 斯 年 : 性 命 古 訓 辨 正, 台 北 : 聯 經,1980.9 19. 湯 一 介 : 早 期 道 教 史, 北 京 : 昆 倫,2006.3 20. 郭 象 與 魏 晉 玄 學 ( 增 訂 本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2000.7 21. 葛 兆 光 : 道 教 與 中 國 文 化,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1987.9 22. 蔡 忠 道, 魏 晉 儒 道 互 補 之 研 究, 台 北 : 文 津,2000.9 23. 謝 大 寧 : 歷 史 的 嵇 康 與 玄 學 的 嵇 康, 台 北 : 文 史 哲,1997 24. 大 淵 忍 爾 : 論 衡 潛 夫 論 と 抱 朴 子, 初 期 の 道 教 : 道 教 史 の 研 究 其 の 一, 東 京 都 : 創 文 社,1991 25. 小 南 一 郎 : 中 國 的 神 話 與 古 小 說, 孫 昌 武 譯,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3 26. 尋 薬 から 存 思 へ 神 仙 思 想 と 道 教 信 仰 との 閒, 中 國 古 道 教 史 研 究, 吉 川 忠 夫 編 著, 京 都 : 同 朋 舍,1993, 頁 3-54 27. 吉 岡 義 豊 : 道 教 の 研 究, 吉 岡 義 豊 著 作 集, 東 京 : 五 月 書 房, 1988.10 28. 道 教 ( 第 一 卷 ),( 日 ) 福 井 康 順 等 監 修, 朱 越 利 譯,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1990.6 ( 三 ) 論 文 集

192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1. 葛 洪 研 究 論 集, 劉 固 盛 劉 玲 娣 編, 武 漢 : 華 中 師 範 大 學,2006.10 ( 四 ) 論 文 1. 莊 耀 郎 : 魏 晉 玄 學 釋 義 及 其 分 期 之 商 榷, 鵝 湖 學 誌 第 六 期, 1991.6, 頁 33-62 2. 黃 忠 慎 :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之 形 上 理 論 與 神 仙 思 想, 國 文 學 誌 第 七 期,2003.12, 頁 16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