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 簡報

Similar documents
T0A27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衆生三種具三心精進勇猛無退轉即得如來手接引七寳宮殿大光明其身踴躍金剛臺隨從佛後彈指頃行大乗解第一義即生七寳蓮池中阿彌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難賛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八十億劫罪皆除以是濟拔無有窮是以名爲無量壽昔世尊居耆闍崛與大衆說妙因縁離憂惱與閻浮提超脫一切諸苦趣淨妙國即極樂界修三福發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故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4D F736F F D20A6F2BBA1C65BB54CB671B9D8A6F2B867C1BFB04F5F342D32305FA4DFBDE >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4D F736F F D20A4AFB771AA6BAE76C1BFB867A16DC65BB54CB671B9D8A6F2B867AD6EB87120C1BFB04FA16E>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無量壽經義疏》卷1:「但此中上輩人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重點是現在我們有藉著發願的力量, 選擇往生何處的自由, 在此刻,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小心好好地選擇 我們要選擇我們有可能往生的地方, 而且是我們想往生的地方 接下來他說 : 準備好旅途上所需要的物品 在西藏, 當你要旅行時, 需要帶些食物, 因為途中沒有飯館或商店 在這裏, 所準備的是那些可以導致往生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2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Kinh A Di Da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一

Microsoft Word -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定稿.docx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施叔青傳排版檔.indd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25K_CH 全部佛法的綱要_道源_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T031J_01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淨土文選五.indd

念佛法門專題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修六和敬祈禱文 淺釋 ( 共一集 ) 2010/8/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 : 我們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都很頻繁, 我們看到就是上個禮拜在甘肅舟曲就發生了泥石流, 有一千多人因此而喪生 這些天災, 包括人禍, 在佛經上講都是我們眾生自己業力所造成的, 那要幫助這個世間消

<4D F736F F D206E6F2E313531A A AF75A4DFACDDA5CDA6BAA145C577B3DFB9EFA8D3A5CD2E646F63>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種變化 ; 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 若總若別 其有眾生, 繫心稱念, 莫不除障獲益, 皆生佛前 ; 即是名號度眾生 計今時眾生, 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 正是懺悔修福, 應稱佛名號時者 若一念稱阿彌陀佛, 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念既爾, 況修常念, 即是 恆懺悔人也 又若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2 辛一化有情聲壬一鳥音法利壬二徵釋略顯辛二化無情聲丙二正報妙丁一徵釋名號戊一徵庚二總結戊二釋己一約光明釋己二約壽命釋丁二別釋主伴戊一別釋己一主己二伴戊二結示乙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丙一揭示無上因緣丙二特勸淨土殊勝乙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丙一正示無上因果丙二重勸乙一普勸丙一勸信流通丙二勸願流通丙

淨五-小.indd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第二節 女性往生淨土的實踐-行「五念門」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地藏經 讀書會

彌陀疏鈔 為蓮池大師 主張淨土 護持正法之書 廣稱博引 證據詳明 共十萬餘言 最為該洽 滋擷其精華 分註於經文每句之下 俾易於觀覽 名之曰彌陀疏鈔擷 讀者庶無忘雲棲嘉惠後學之至意焉 樂淨居士謹識法會眾證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寶樹蓮池分第三天人供養分第四禽樹演法分第五佛德無量分第六往生發願分第七脩持正行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認識佛教

T1969A 樂邦文類

Informasi Penting Sutra ini disalin dan dipublikasikan oleh ( 聖輪雷藏寺 ). Sutra ini di buat berdasarkan standard sutra dalam bahasa mandarin yang di pero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學佛五講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4D F736F F 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Transcription: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古德有說 : 不讀小本, 不入信門 三經合, 而淨土資糧備矣 不讀大本, 不入願門 不讀觀經, 不能成尌三昧 (samādhi, 禪定,meditation) 門

九品往生出處 觀無量壽佛經 ( 簡稱 觀經 ) 三輩九品往生 念佛法門 稱名念佛 ( 口唸或心念佛名 ) 無量壽經 三輩往生 : 上輩 : 出家發無上菩提心 念佛 修諸功德 迴向生西 中輩 : 在家發無上菩提心 念佛 修諸功德 迴向生西 下輩 : 不修功德者當發無上菩提心 十念稱名 迴向生西

九品往生出處 敦煌莫高窟內 172 窟的 觀無量壽佛淨土變 將經中 十六妙觀 的內容形象化 令觀者能明瞭求生西方淨土的觀想方法

莫高窟第 320 窟北壁盛唐

莫高窟第 172 窟 觀無量壽佛淨土變

觀 不是稱名念佛 / 實相念佛 道綽 安樂集 : 今此 觀經, 以 觀佛三昧 ( 觀想念佛 ) 為宗 若論所觀, 不過依 正二報 善導 觀經疏 : 今此 觀經 即以 觀佛三昧 為宗, 亦以 念佛三昧,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慧遠 義疏 : 繫念思察, 說以為 觀 觀 是 觀想, 對一法的各方面進行審細的觀察, 亦名沉思 靜觀 觀經 又名 十六觀經 ( 三昧門 )

善導 觀經疏 : 今此 觀經 即以 觀佛三昧 為宗, 亦以 念佛三昧,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定善 ( 觀佛三昧 ) 以定心修觀及行善 心念澄靜專注, 能作意 ( 意念中構畫造作 心如工畫師 ), 適宜 觀想念佛 觀想佛的依報 ( 極樂世界莊嚴境相 ) 觀想佛的正報 ( 佛菩薩的種種莊嚴身相及殊勝功德 ) 即前面的十三觀 散善 ( 念佛三昧 ) 以散亂心去惡修善 多是心意雜亂, 較宜 稱名念佛 修三福 觀想三輩九品往生 即最後三觀

十六種觀想法門 依報 ( 環境 ) 定善門 ( 十三觀 ) 散善門 ( 三觀 ) 上上 日想 水想 地想 樹想 上品生想 上中 八功德水想 總觀想 上下 中上 正報 ( 生命 ) 中品生想 中中 九品 華座想 像想 遍觀一切色身想 觀世音菩薩想 大勢至菩薩想 普觀想 ( 觀自己往生於極樂世界, 日常則三聖常至此人住所 ) 雜觀想 下品生想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佛說 十六妙觀 的因緣 : 序分 王舍城發生政變 未生怨 頻婆娑羅王被兒子阿闍世王囚禁於牢獄中, 並欲餓死之 韋提希夫人送食予頻婆娑羅王, 卻險被兒子殺害 在傷心絶望的情況下, 於王宮中雙膝跪地, 遙對靈鷲山, 向佛行禮, 請求世尊派遣目連和阿難二位尊者來給予她安慰幫助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 見世尊釋迦牟尼佛, 身紫金色, 坐百寶蓮華 目連侍左, 阿難在右 釋 梵 護世 諸天在虛空中, 普雨天華, 持用供養 韋提希夫人見世尊不請自來, 不禁悲欣交集, 心生厭離罪苦的世界 因此請問世尊 : 唯願世尊, 為我廣說無憂惱處 ( 安樂國土 ), 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以神力呈顯出諸佛淨國的莊嚴殊妙境象, 為令韋提希夫人能夠藉此作出對比, 從而生起厭離濁惡不善穢土及欣樂清淨妙善淨土的心意 韋提希夫人遍見十方佛國後, 即表明願往安樂國去, 反顯出餘國不能與極樂世界的莊嚴相比 時韋提希白佛言 : 世尊! 是諸佛土雖復清淨, 皆有光明 ; 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唯願世尊, 教我思惟, 教我正受

往生因緣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 淨業正因 藉著淨業為緣, 便能夠得生淨國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 世福 世間善人 )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 戒福 佛教徒 ) 三者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 行福 佛教徒中修大乘的人 )

往生因緣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 世福 世間善人 ) 十善業 : 能感生人天善趣的十種善的行為, 包括 :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 身業 ) 不妄語 不離間語 不惡語 不綺語 ( 語業 ) 不貪 不瞋 不邪見 ( 意業 )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 戒福 佛教徒 )

往生因緣 三者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 行福 佛教徒中修大乘的人 ) 若有眾生, 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 應發無上菩提之心, 修行功德, 願生彼國! 散善 的行持, 即修習 淨業三福 此是往生淨土的正因

發願迴向 眾生無論修那一種福, 若能迴向往生淨土, 必能如願 發願生西的迴向偈 :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願將一切善根功德, 迴向往生到極樂世界

發願迴向 這三類眾生由於觀想力薄弱, 不能以定心來修 觀想念佛, 佛陀教以修世間福業, 去惡修善, 迴向發願乃至十念 稱名念佛 的功德, 不求人天福報, 把它迴轉過來, 對向著西方淨土為目標, 求生極樂世界 往生需有三種資糧 : 即信 願 行

三輩九品往生淨土者 根據發願往生者 : 根器利鈍, 對佛教的信仰及修習功夫的程度不同 由於品級不同, 因此往生的方式 生淨土後的待遇 所得的利益果位也明顯的不同 其順序是先觀上品 次中品 後下品, 即 三輩 每品再又分為上 中 下三等, 合起來總共有 九品, 故總括為 九品往生

上輩生想 觀想 上品上生 上品中生 上品下生 等三類人往生因緣 臨終蒙西方聖眾迎接, 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上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 發三種心, 即便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 ( 求生西方淨土之心極為誠懇真切 ); 二者深心 ( 深信嚮往西方淨土 ); 三者迴向發願心 向 是朝向, 迴 是屈折 轉變方向之意, 表示形式上的轉變或轉向等 淨土經提倡將所修的功德迴向願生極樂世界的目標去 具三心者, 必生彼國

上品上生者 復有三種眾生, 當得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慈心不殺, 具諸戒行 ; ( 世福 戒福 )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 三者修行六念, ( 行福 ) 六念 : 或稱 六隨念, 即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捨 念天 隨念 是於善法方面屢屢地起憶念而不忘記 迴向發願, 生彼佛國 具此 ( 修習三福 ) 功德, 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 往生因緣

往生情形 生彼國 ( 臨終 ) 時,( 由於 ) 此人精進勇猛故, 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 無數化佛, 百千比丘, 聲聞大眾, 無量諸天, 七寶宮殿, 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 與大勢至菩薩, 至行者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 照行者身, 與諸菩薩授手迎接 觀世音 大勢至與無數菩薩, 讚歎行者, 勸進其心 行者見已, 歡喜踴躍, 自見其身, 乘金剛臺, 隨從佛後, 如彈指頃, 往生彼國

念佛臨終見寶臺寶幡寶葢滿空排 靈異景象 / 靈見 Vision 超越界 / 世俗的對比聖眾的聖潔 崇高 優雅 和諧美放光照身連接上下兩界

金容靜穆, 佛光照沐 彌陀被聖眾簇擁, 懸浮空中,

接引上蓮台

蓮花台

蓮台 飛碟

敦煌藝術中的建築

日本京都平等院鳳凰堂

七寶宮殿 / 太空船 太空船

生後利益 生彼國已,( 不必花開而能 ) 見佛色身眾 ( 三十二大人 ) 相具足, 見諸菩薩色相具足, 光明寶林, 演說妙法, 聞已即悟無生法忍 ( 實相空理 ) 經須臾間, 歷事諸佛, 遍十方界, 於諸佛前, 次第受記 還至本國, 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 總持佛法精義 ), 是名 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 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 善解義趣, 於第一義, 心不驚動, 深信因果, 不謗大乘,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往生因緣

上品中生者 行此行者, 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 無量大眾眷屬圍繞, 持紫金台, 至行者前, 讚言 : 法子! 汝行大乘, 解第一義, 是故我今來迎接汝 與千化佛, 一時授手 行者自見坐紫金臺, 合掌叉手, 讚歎諸佛, 如一念頃, 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往生情形

上品中生者 此紫金臺, 如大寶華, 經宿則開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 足下亦有七寶蓮華 佛及菩薩俱放光明, 照行者身, 目即開明 因前宿習, 普聞眾聲, 純說甚深第一義諦 即下金臺, 禮佛合掌, 讚歎世尊 經於七日, 應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 應時即能飛至十方, 歷事諸佛 於諸佛所, 修諸三昧 經一小劫 (16,800,000 年 ), 得無生法忍, 現前受記, 是名 上品中生者 生後利益

花開見佛 / 八德池中蓮九品

化生童子 莫高窟第 220 窟 南壁 初唐

上品下生者 亦信因果, 不謗大乘 但發無上道心,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往生因緣 彼行者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及觀世音, 并大勢至, 與諸眷屬, 持金蓮華, 化作五百化佛, 來迎此人 五百化佛, 一時授手, 讚言 : 法子! 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 我來迎汝 見此事時, 即自見身坐金蓮花, 坐已華合, 隨世尊後,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 往生情形

上品下生者 一日一夜, 蓮花乃開, 七日之中, 乃得見佛 雖見佛身, 於眾相好, 心不明了 於三七日後, 乃了了見 聞眾音聲, 皆演妙法 遊歷十方, 供養諸佛, 於諸佛前, 聞甚深法 經三小劫 (50,400,000 年 ), 得百法明門, 住歡喜地 生後利益 ( 上品上生 上品中生 上品下生三類人 ) 是名 上輩生想, 名 第十四觀

往生情況品位等級 上品上生 生前習行 發三心, 不殺生, 持戒, 讀大乘經, 修六念, 迴向願生 聖眾來迎 西方三聖 化佛 比丘等來迎 聖眾授手 西方三聖 ( 報身 ) 授手 所乘花台 金剛台 花開見佛及聞法遲疾 不需花開, 往生後即見佛菩薩為其說法 開悟遲疾 即悟無生法忍, 歷事十方諸佛, 得無量陀羅尼門 上品中生 深信因果, 不謗大乘, 迴向願生 西方三聖 大眾等來迎 一千化佛授手 紫金台 經宿花開, 見佛菩薩, 為說第一義諦 經七曰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 ; 歷事十方諸佛, 修諸三昧, 一小劫得無生忍, 蒙佛受記 上品下生 信因果, 不謗大乘, 發無上道心 西方三聖化作五百佛來迎 五百化佛授手 金蓮花 一日一夜花開, 七日內見佛而不明了, 二十一日後明了見佛及聞法 歷事十方諸佛而聽法, 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 住歡喜地

小總結 上輩三品 上輩三品的眾生, 都是信受因果 尊崇大乘及發大菩提心的根機, 故得西方三聖來迎, 復見十方諸佛, 證大乘道果 是相應修學 大乘 菩薩道的往生者 生前對佛理多聞熏習, 繼而親往十方佛國, 供養諸佛, 廣學大乘法門, 遂得無量佛法的總持智慧, 不久當成佛道 如 上中品 者經一小劫才能證悟無生法忍, 故不應抱持待生西後才修學佛法的心態, 應於生前善用人身, 依法修習, 便不需往生後久遠方能證得道果 若對三品往生的優劣差別有清晰的了解, 對於現生的修持應有重大的啟發, 俾能作出明智的決擇, 善於把握今世的機緣, 努力修學大乘佛法, 並相應淨土的法門, 以助益往生的資糧

中輩生想 觀想 中品上生 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 等三 類人的往生因緣 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中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 受持五戒, 持八戒齋, 修行諸戒, 不造五逆, 無眾過惡, 以此善根, 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因緣 行者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 放金色光, 至其人所, 演說苦 空 無常 無我, 讚歎出家, 得離眾苦 行者見已, 心大歡喜, 自見己身, 坐蓮華臺, 長跪合掌, 為佛作禮 未舉頭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蓮花尋開 往生情形

中品上生者 當華敷時, 聞眾音聲讚歎四諦, 應時即得阿羅漢道, 三 明六通, 具八解脫, 是名 中品上生者 生後利益

中品中生者 若有眾生, 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 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 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 威儀無缺,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戒香薰修 往生因緣 如此行者, 命欲終時, 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 放金色光, 持七寶蓮花, 至行者前, 行者自聞空中有聲, 讚言 : 善男子! 如汝善人, 隨順三世諸佛教故, 我來迎汝 行者自見坐蓮花上, 蓮花即合, 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情形

中品中生者 在寶池中, 經於七日, 蓮花乃敷 花既敷已, 開目合掌, 讚歎世尊, 聞法歡喜, 得須陀洹 ( 預流果 ) 經半劫已, 成阿羅漢, 是名 中品中生者 生後利益

中品下生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孝養父母, 行世仁義 此人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 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 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 往生因緣 聞此事已, 尋即命終,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情形

中品下生者 生經七日, 遇觀世音及大勢至, 聞法歡喜, 得須陀洹 過一小劫, 成阿羅漢, 是名 中品下生者 生後利益 ( 中品上生 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三類人 ) 是名 中輩生想, 名 第十五觀

寶池中蓮胎化生

往生情況品位等級 生前習行聖眾來迎聖眾授手 所乘花台 花開見佛及聞法遲疾 開悟遲疾 中品上生 修行諸戒, 無眾過惡的出家者 阿彌陀佛 諸比丘 眷屬來迎 ( 沒有菩薩 ) 沒有提及 蓮花台 隨即花開, 聞四諦法 即證阿羅漢, 具三明六通 八解脫等功德 中品中生 一日一夜持八戒齋, 或沙彌戒, 或具足戒 阿彌陀佛 諸眷屬來迎 ( 沒有菩薩 ) 沒有提及 七寶蓮華 經七日花開聞法 即得須陀洹, 經半劫後成阿羅漢 中品下生 孝養父母, 行世仁義, 臨終遇善知識為說西方淨土法門 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經七日後, 見觀音及勢至為其說法 即得須陀洹, 經一小劫成阿羅漢

小總結 中輩三品 或是出家 在家信徒, 都是持戒精嚴的小乘根性, 如中品中之上二品 ; 或是世間有道德的人, 如中品中之下品 ; 所證的是小乘道果, 並以成尌阿羅漢為終極階位 接引聖眾中不見有菩薩眾, 以是相應修學 小乘 的往生者 中下生 是世間善人, 在生時並不曾信受佛法, 只在臨終時得聞淨土法門的殊勝也能自行往生

下輩生想 觀想 下品上生 下品中生 下品下生 等三 類人的往生因緣 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下品上生者 或有眾生, 作眾惡業, 雖不誹謗方等經典, 如此愚人, 多造惡法, 無有慚愧 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 為讚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 以聞如是諸經名故, 除卻千劫極重惡業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往生因緣

下品上生者 爾時彼佛, 即遣化佛 化觀世音 化大勢至, 至行者前, 讚言 : 善哉! 善男子! 汝稱佛名故, 諸罪消滅, 我來迎汝 作是語已, 行者即見化佛光明, 遍滿其室, 見已歡喜, 即便命終 乘寶蓮花, 隨化佛後, 生寶池中 往生情形

下品上生者 經七七日, 蓮花乃敷 當花敷時, 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 放大光明, 住其人前, 為說甚深十二部經 聞已信解, 發無上道心 經十小劫 (168,000,000 年 ), 具百法明門, 得入初地, 是名 下品上生者 得聞佛名 法名, 及聞僧名, 聞三寶名, 即得往生 生後利益

下品中生者 或有眾生, 毀犯五戒 八戒, 及具足戒 如此愚人, 偷僧祇物, 盜現前僧物, 不淨說法, 無有慚愧, 以諸惡法而自莊嚴 如此罪人, 以惡業故, 應墮地獄 命欲終時, 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遇善知識, 以大慈悲, 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 廣讚彼佛光明神力, 亦讚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見 此人聞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往生因緣

下品中生者 地獄猛火化為涼風, 吹諸天華, 華上皆有化佛菩薩, 迎接此人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 經於六劫, 蓮花乃敷 往生情形 當華敷時, 觀世音 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 為說大乘甚深經典 聞此法已, 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是名 下品中生者 生後利益

下品下生者 或有眾生, 作不善業, 五逆十惡, 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 以惡業故, 應墮惡道, 經歷多劫, 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 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 種種安慰, 為說妙法, 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 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 :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應稱歸命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 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於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往生因緣

下品下生者 命終之時, 見金蓮花, 猶如日輪, 住其人前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情形 於蓮花中, 滿十二大劫, 蓮花方開 當花敷時, 觀世音 大勢至, 以大悲音聲, 即為其人廣說實相, 除滅罪法 聞已歡喜, 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是名 下品下生者 生後利益 ( 下品上生 下品中生 下品下生三類人 ) 是名 下輩生想, 名 第十六觀

蓮胎化生

蓮苞化生的深義 下中生 及 下下生 需經六劫或十二劫於蓮苞中, 才能花開見佛 也相應於原來惡業所應承受長時間的罪報, 但以特赥的形式轉為無苦的禁閉所 蓮苞仿如孵育器, 長養妙身 亦如有過濾功能的淨化器, 洗滌罪垢後, 才能以清淨身出現淨土 因此, 帶業往生 因果相應規律亦有合理的解釋

往生情況品位等級 下品上生 下品中生 下品下生 生前習行聖眾來迎聖眾授手 作眾惡業, 不誹謗大乘經, 臨終遇善知識為讚大乘十二部經及稱佛名號破戒作惡, 臨終地獄火至, 遇善知識為讚阿彌陀佛威德, 火化天華 化佛 化觀音及化勢至來迎 天華上有化佛菩薩來迎 作五逆十惡, 沒有提及臨終遇善知識, 教稱佛名, 具十念而得往生 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所乘花台 寶蓮花 沒有提及 金蓮花 花開見佛及聞法遲疾 四十九日後花開, 觀音及勢至為說十二部經 經六劫蓮花方開, 聞觀音及勢至為說大乘經典 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 聞觀音及勢至為說諸法實相 開悟遲疾 即發無上道心, 經十小劫, 具百法明門, 得入初地 即發無上道心 ( 沒有確定悟道時限 ) 即發菩提之心 ( 沒有確定悟道時限 )

小總結 下輩三品 下三品都是作惡的凡夫, 臨終卻遇到善知識開示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 往生後也能發大菩提心, 未來亦會得成佛果 故是相應修學 大乘 的往生者 雖然這一生中作惡多端, 但前世應曾種下善根, 由此善因為緣, 今生臨命終時, 幸遇善知識教念佛名號, 遂能滅除千劫以來所作的極重罪障 下中品 與 中中品 眾生的情況相反 這些在家及出家的佛弟子違犯戒法 地獄前相的烈火現前, 由於他也曾積集善根, 聞說大乘法門, 隨著心念轉善, 即時滅除多生罪業, 地獄猛火變成清涼風 可見心念之善惡轉變, 即時可變恐怖境象為莊嚴妙相

小總結 下輩三品 這類眾生往生後得聞大乘教法, 應是前生曾聽聞受持大乘法義, 由此善根, 感得菩薩為其闡明大乘甚深經義, 而不是中輩的小乘教法, 未來當成佛果, 成尌無量殊勝的功德, 從長達的理想目標來說, 更勝中輩生者 至於這類人何時才能證得大乘道果, 本經則沒有明說, 但可預想應是極長的時間

小總結 下輩三品 透過極惡眾生臨終轉善, 十號稱念 亦可往生, 反顯彌陀大願的普同化度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恒河沙數諸佛讚歎證明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三輩往生的含義 第十四觀的 上輩三品 和第十五觀的 中輩三品, 需將行善的功德迴向發願往生淨土 ; 而第十六觀 下輩三品, 則用稱名念佛的工夫來求往生 由於眾生的根機 素質及修養不一, 需要劃分成上 中 下品的不同類別, 以資區分及識別, 其中亦說明因果相應的規律, 強調 善有善報, 如是程度的善因自然招感如是相應程度的善果

西方淨土的殊勝 最優秀清淨的修道院 / 研究院 最易入學 最優秀的師資 : 西方三聖 最優秀的同學 :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最好的交流生 : 遊歷參與十方諸佛國的法會 保證畢業成功 : 成尌解脫智慧 畢業後 : 1. 可留校任教 2. 可去其他佛土或欲界度化眾生 3. 又可建設自己獨特的淨土接引有緣眾生

對淨土信仰者的扼要提示 一生做好三件事 : 知道此生的終極目標 ( 發三心 ); 知道如何完成 ( 方法 : 修三福 念佛 ); 知道如何做得更好 ( 修養自己 : 達致最佳的效果, 實現更高的品位 )

臨終最後表情 此生終結時充滿希望喜悅

祝願有緣者 下一站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