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Transcription

1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反 對 傳 統 模 擬, 注 重 性 情 真 實 的 公 安 派 繼 承 者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的 確 以 抒 發 自 我 性 情, 反 對 僵 化 模 擬 為 核 心, 這 也 成 為 文 學 批 評 史 或 文 學 理 論 史 撰 寫 的 主 要 基 調 廖 燕 抗 拒 科 舉 制 度, 追 求 古 文 創 作 但 是 廖 燕 反 對 的 是 科 舉 制 度 的 流 弊 與 八 股 文 體 的 僵 化, 從 未 否 定 過 傳 統 經 典 的 價 值 廖 燕 對 於 傳 統 經 典 的 態 度 是 : 回 歸 經 典 本 身 進 行 閱 讀 與 價 值 探 索 廖 燕 認 為 傳 統 經 典 有 很 高 意 義, 對 某 些 文 學 主 題 體 裁 而 言, 可 以 從 中 取 法 廖 燕 認 為 經 書 的 文 字 完 美 地 表 達 天 地 之 道, 是 文 道 合 一 的 典 範 所 以 學 習 經 典 就 是 要 學 習 文 道 合 一 的 展 現 方 式 廖 燕 特 別 重 視 對 經 書 形 式, 也 就 是 文 法 上 的 學 習 本 文 以 為 廖 燕 文 學 觀 除 了 以 我 告 我 的 直 抒 性 情 之 外, 另 一 個 重 要 面 向 是 以 經 為 法 關 鍵 詞 : 廖 燕 二 十 七 松 堂 文 集 經 學 清 初 文 學 * 慈 濟 大 學 東 方 語 文 學 系 專 任 助 理 教 授 121

2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1, Jun 2012,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By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s Creative principle: Another aspect of the literary point of view of Liao Yan Chang,Cheng Wei( 張 政 偉 ) * Abstract Now have som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Qing dynasty litterateur Liao Yan. However, there seems to be the literary point of view of Liao Yan classified as opposed to the traditional, analog, focusing on the true nature of the direction, this became the main tone of the history of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or literary theory. Liao Yan to resist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e pursuit of classical creation.liu Yan has never disputed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lassic. Liao Yan demand for direct return to the classic reading and exploring the value of itself. Liao Yan thought that the classic has a high significance of some of the themes, the genre of literary creation, can become the rule. Liao Yan by the book is a model for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truth. So learning the classic is to study the text of the Tao to show the way. Liao Yan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classics in the form, that is, learning on the grammar.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thought :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s Creative principle which was another aspect of the literary point of view of Liao Yan. Key words:liao Yan, Er Shi Qi Song Tang Wen Ji Confucian Classics, Early Qing literature. * Assistant Professor,Department of Oriental Literature,Tzu Chi University. 122

3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一 廖 燕 的 生 平 與 相 關 研 究 廖 燕 ( ) 生 於 清 世 祖 順 治 元 年, 1 原 名 燕 生, 字 人 也, 號 柴 舟 夢 醒, 韶 州 曲 江 ( 今 廣 東 韶 關 ) 人 廖 燕 約 十 八 十 九 歲 時 補 為 弟 子 員, 這 是 他 唯 一 的 功 名 2 約 至 二 十 五 歲 左 右, 廖 燕 厭 棄 制 舉 的 約 束 與 僵 化, 開 始 專 注 於 探 究 古 文 詩 詞 3 這 段 期 間 廖 燕 竭 盡 全 力 購 書 求 書, 以 增 加 閱 讀 的 廣 度 4 廖 燕 沒 有 放 棄 出 仕 的 理 想, 在 吳 三 桂 起 兵 後 (1673), 他 自 廣 東 北 上, 考 察 人 心 向 背 但 是 家 鄉 受 到 戰 火 波 及, 以 及 對 三 藩 的 失 望, 決 定 加 入 清 軍 行 列 不 到 數 月, 廖 燕 便 離 軍 返 家 廖 燕 對 治 生 之 事 沒 有 太 大 的 興 趣, 直 至 三 十 四 歲 才 開 始 就 塾 為 師, 此 後 大 部 分 時 間 都 以 此 謀 生 5 後 來, 與 堂 弟 廖 如 彭 共 同 學 習 醫 術 6 不 過, 現 在 並 沒 有 任 何 關 於 廖 燕 行 醫 記 錄 中 年 後 的 廖 燕 大 致 在 鄉 里 活 動, 以 教 書 耕 種 為 生 此 期 廖 燕 較 具 有 學 術 意 義 的 活 動 是 在 康 熙 二 廖 燕 生 於 西 元 1644 年, 為 明 思 宗 崇 禛 十 七 年, 亦 為 清 世 祖 順 治 元 年 是 年 3 月 19 日 明 思 宗 自 縊 殉 國, 廖 燕 生 於 9 月 26 日 據 趙 貞 信, 廖 柴 舟 先 生 年 譜 明 思 宗 崇 禛 十 七 年 甲 申 條, 收 入 廖 燕 著 林 子 雄 點 校, 廖 燕 全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年 ) 下 冊, 頁 627 目 前 記 述 廖 燕 生 平 的 最 早 文 獻 是 康 熙 三 十 二 年 癸 酉 (1693) 舉 人 王 源 所 撰 廖 處 士 墓 誌 銘, 文 中 提 到 廖 燕 十 八 歲 補 弟 子 員 是 文 由 黃 節 ( ) 錄 於 國 粹 學 報, 第 4 年, 第 9 號 ( 光 緒 34 年 9 月, 總 46 期 ) 頁 1 2 曾 璟 : 殆 康 熙 元 年, 燕 年 十 九, 補 邑 弟 子 員, 忽 忽 不 樂, 常 言 士 生 當 世, 澤 及 生 民 曰 功, 死 而 不 朽 曰 名, 世 人 不 悟, 專 事 科 第 陋 矣 因 摒 去 時 文 廖 燕 傳,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365 政 偉 案 : 曾 璟 字 筆 峰, 據 曲 江 縣 志 知 其 為 康 熙 年 間 貢 生, 曾 任 興 寧 教 諭 其 父 曾 士 宏 為 曲 邑 廩 生, 為 廖 燕 之 友 廖 燕 : 歲 戊 寅 春, 余 棄 制 舉 業 而 專 攻 詩 古 文 詞, 歷 三 十 載 於 茲, 今 已 五 十 有 五 魚 孟 堂 集 題 詞,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5, 頁 104 政 偉 案 : 戊 寅 年 為 康 熙 37 年 (1698), 時 廖 燕 55 歲 晚 年 廖 燕 有 辭 諸 生 說 : 功 蓋 天 下 曰 功, 名 傳 萬 世 曰 名 予 習 制 舉 有 年, 恆 恐 為 其 所 誤, 因 中 道 謝 去, 使 得 專 心 論 述, 以 冀 有 傳 於 後 世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60 廖 燕 : 燕 始 學 為 文, 憧 憧 耳, 而 竊 有 志 於 古 家 貧 無 書, 破 產 買 數 十 卷 聞 某 故 老 家 多 書, 上 書 請 讀 期 年, 讀 其 書 幾 遍 上 某 郡 守 書,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9, 頁 207 廖 燕 : 生 平 自 笑 竟 何 為? 此 日 相 憐 作 塾 師 丁 巳 就 塾 水 竹 軒 喜 與 黃 少 涯 絳 帳 隔 鄰 賦 詩 相 慰 兼 以 解 嘲 寄 陳 崑 圃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20, 頁 501 據 趙 貞 信 廖 柴 舟 先 生 年 譜 以 為 先 生 一 生 為 塾 師 之 時 頗 久, 此 時 當 為 初 次 廖 燕 全 集 下 冊, 頁 649 政 偉 案 : 丁 巳 為 康 熙 16 年 (1677) 廖 燕 : 予 既 棄 舉 業 不 事, 起 居 進 退, 頗 覺 適 然 然 貧 日 甚, 苦 無 資 生 策 南 海 鄭 子 同 虎 勸 予 學 醫, 未 善 也 迨 庚 申 臘 月 遊 羊 城, 困 而 歸, 始 同 虎 言 予 改 燕 生, 單 名 燕, 棄 舉 業 不 事, 以 從 事 於 醫 者 也 記 學 醫 緣 起 因 遺 家 弟 佛 民,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17, 頁 政 偉 案 : 戊 寅 年 為 康 熙 19 年 (1680), 時 廖 燕 37 歲 123

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十 六 年 (1687) 擔 任 曲 江 縣 志 與 韶 州 府 志 的 分 修 工 作 7 康 熙 三 十 三 (1694) 年 二 十 七 松 堂 文 集 刻 成, 廖 燕 以 為 這 是 一 生 為 文 的 印 記, 極 為 自 豪 8 在 請 求 好 友 黃 少 涯 為 文 集 寫 序 的 信 件 中, 對 於 現 實 生 活 的 貧 困 與 事 業 未 成 的 哀 愁 有 很 深 的 感 懷 9 一 生 困 苦, 壯 志 難 酬 的 廖 燕 於 康 熙 四 十 四 年 (1705) 過 世 廖 燕 生 前 文 名 不 出 一 鄉 一 邑, 直 至 雍 正 九 年 (1731) 官 方 修 廣 東 通 志, 收 入 曾 璟 廖 燕 傳, 文 中 對 廖 燕 的 文 章 頗 多 推 許 10 乾 隆 三 年 (1738) 韶 州 知 府 高 綱 得 到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部 分 文 稿, 閱 讀 後 大 為 驚 嘆, 於 是 出 資 重 新 刊 刻, 並 親 自 撰 序 廖 燕 的 作 品 獲 得 官 員 賞 識 與 推 介, 甚 至 因 此 而 出 版, 應 該 是 一 大 幸 事 很 可 惜 的 是 高 綱 生 前 為 僧 澹 歸 ( 原 名 金 堡,1640 進 士 ) 募 資 刊 行 的 徧 行 堂 集, 在 乾 隆 四 十 年 (1775) 被 皇 帝 交 辦 嚴 厲 查 禁 懲 處 11 廖 燕 的 作 品 或 許 受 此 拖 累, 以 致 於 流 傳 絕 少, 聲 名 未 能 遠 傳 12 同 治 元 年 (1862) 廖 燕 的 文 集 在 日 本 刊 刻 出 版, 時 任 幕 府 儒 官 的 鹽 谷 世 弘 ( ) 寫 下 刻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序, 對 廖 燕 的 文 章 給 予 很 高 的 評 價 13 光 緒 十 年 (1884) 日 人 近 藤 元 粹 ( ) 編 成 明 清 八 大 家 讀 本, 將 廖 燕 置 於 八 大 家 之 列 14 7 據 趙 貞 信 : 廖 柴 舟 先 生 年 譜 康 熙 二 十 六 年 丁 卯 四 十 四 歲 條, 廖 燕 全 集 下 冊, 頁 廖 燕 : 歲 甲 戌 九 月 二 十 六 日, 予 五 十 有 一 初 度 適 予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刻 成, 因 取 以 為 壽 曰 此 予 一 部 年 譜 也, 僅 文 集 云 乎 哉! 非 能 不 虛 此 生 也, 但 此 生 不 敢 虛 耳 五 十 一 初 度 自 序,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4, 頁 廖 燕 : 生 平 本 多 激 憤 之 人, 處 此 愈 覺 難 堪 少 時 讀 書 氣 盛, 謬 謂 功 名 唾 手 可 得, 而 淪 落 至 此 與 黃 少 涯 書 二,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9, 頁 曾 璟 : 昔 六 朝 文 字 卑 弱, 得 韓 吏 部 一 振 風 氣 遂 變 今 韶 自 柴 舟 後 古 學 始 盛, 然 則 柴 舟 固 輓 時 之 傑 也, 非 僅 一 邑 之 文 學 已 也 廖 燕 傳,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根 據 乾 隆 四 十 年 閏 十 月 十 八 日 上 諭 交 付 兩 廣 總 督 李 侍 堯 : 朕 昨 檢 閱 各 省 呈 繳 應 燬 書 籍 內, 有 僧 澹 歸 所 著 徧 行 堂 集, 係 韶 州 府 知 府 高 綱 為 之 製 序, 兼 為 募 資 刊 行 其 人 本 不 足 齒, 而 所 著 詩 文 中 多 悖 謬 字 句, 自 應 銷 燬 高 綱 身 為 漢 軍, 且 係 高 其 佩 之 子, 世 受 國 恩, 乃 見 此 等 悖 逆 之 書, 恬 不 為 怪, 匿 不 舉 道, 轉 為 製 序 募 刻, 其 心 實 不 可 問 使 其 人 尚 在, 必 當 立 置 重 典 因 令 查 閱 其 家 收 存 各 種 書 籍 高 綱 為 澹 歸 作 序, 朕 於 無 意 中 閱 及, 可 見 天 理 難 容, 自 然 敗 露 今 高 秉 仍 然 匿 不 仍 ( 呈 ) 繳, 自 有 應 得 之 罪, 已 交 刑 部 審 辦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纂 修 四 庫 全 書 檔 案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97 年 ), 上 冊,295 則, 頁 康 熙 十 七 年 (1678) 僧 澹 歸 為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作 序,60 年 後 高 綱 出 資 刊 刻 乾 隆 四 十 年 高 綱 刊 刻 澹 歸 之 文 字 獄 起, 廖 燕 作 品 或 受 此 影 響, 而 鮮 少 有 人 敢 收 藏 根 據 林 子 雄 稱 今 日 中 國 大 陸 所 存 康 熙 原 刻 與 乾 隆 三 年 刊 刻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僅 發 現 三 部, 而 以 中 國 國 家 圖 書 館 之 乾 隆 刻 本 最 為 完 整 參 見 林 子 雄, 廖 燕 全 集 例 言 上 冊, 頁 [ 日 鹽 谷 世 弘 : 朱 明 之 季, 制 義 敗 才 蓋 明 季 之 文, 朝 宗 為 先 驅, 冰 叔 為 中 堅, 而 柴 舟 為 大 殿 矣 予 雅 奇 廖 文 為 朱 明 三 百 年 之 殿 也 刻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序, 原 載 124

5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清 末 民 初 學 者 漸 漸 注 意 到 這 位 在 日 本 受 人 矚 目 的 清 初 文 人, 對 廖 燕 的 研 究 也 開 始 進 行 目 前 廖 燕 的 文 學 成 績 已 受 肯 定, 15 對 他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也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16 學 界 對 廖 燕 有 較 為 深 入 研 究 者, 以 容 肇 祖 ( ) 最 早 容 肇 祖 對 於 廖 燕 反 對 科 舉 制 度 堅 持 古 文 詩 詞 創 作 與 不 同 於 俗 的 史 論 極 為 讚 賞 認 為 廖 燕 思 想 重 視 情 性, 繼 承 明 末 抒 發 個 體 心 靈 真 實 情 感 的 文 學 觀 念 與 思 想 此 後, 研 究 者 多 承 襲 容 肇 祖 的 觀 點, 將 廖 燕 文 論 往 崇 尚 個 性, 注 重 獨 創, 彷 彿 承 接 明 末 的 公 安 派 文 學 觀 點 王 鎮 遠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通 史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批 評 分 三 點 論 述 : 以 我 告 我 天 地 一 大 部 奇 書 古 今 文 章 皆 歎 聲, 認 為 廖 燕 論 文 宗 旨 是 表 現 自 我, 表 現 個 性, 認 識 主 客 觀 相 互 觸 發 而 成 的 創 作 規 律 表 現 了 鮮 明 的 反 傳 統 色 彩 17 又 如 李 永 賢 廖 燕 研 究 在 廖 燕 文 論 方 面, 即 分 成 六 節 以 我 告 我 : 強 調 性 情, 二 十 七 松 堂 文 集 ( 日 本 文 久 2 年 刻 本 ) 卷 端, 引 自 廖 燕 全 集 下 冊, 頁 政 偉 案 : 朝 宗 為 侯 方 域 ( ), 冰 叔 為 魏 禧 ( ) 關 於 鹽 谷 世 弘 誤 認 廖 燕 為 明 遺 民 之 原 因 與 其 影 響 可 參 閱 詹 海 雲,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導 言 : 清 初 被 遺 忘 的 學 人 廖 燕,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通 訊 第 5 卷, 第 2 期 (1995 年 6 月 ) 頁 [ 日 近 藤 元 粹 雖 然 稱 讚 廖 燕 的 文 章, 但 是 以 為 廖 燕 對 名 利 的 熱 衷, 讓 他 有 許 多 不 平 之 氣, 因 之 發 以 為 詩 文 如 廖 燕 與 某 翰 林 書 有 杜 子 美 以 一 代 詩 才 而 不 得 第, 識 者 莫 不 咎 主 司 失 人 句, 近 藤 元 粹 於 其 上 眉 批 : 滿 腹 不 平 之 氣, 借 子 美 吐 出 矣 總 評 此 文 : 廖 生 本 才 子 而 挾 中 之 人, 蓋 名 利 之 念 常 炎 於 中, 故 不 平 之 氣 不 可 壓 抑 自 君 子 觀 之, 真 為 可 笑 唯 其 文 氣 雄 贍, 眼 中 無 人, 亦 自 為 可 愛 耳 引 自 林 子 雄, 和 刻 本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初 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通 訊,4 卷 4 期 (1994 年 12 月 ), 頁 劉 大 杰 ( ) 對 於 廖 燕 的 詩 散 文 戲 曲 給 予 相 當 高 的 評 價 參 閱 氏 著, 中 國 文 學 發 展 史 ( 台 北 : 華 正 書 局,1991 年 ), 頁 研 究 廖 燕 生 平 與 文 學 思 想 者 篇 幅 較 長, 論 述 較 精 細 者 有 容 肇 祖 ( ) 記 廖 燕 的 生 平 及 其 思 想, 原 載 國 立 北 京 大 學 研 究 所 國 學 門 周 刊 第 期 (1926 年 7 月 ) 收 入 容 肇 祖 集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1989 年 ) 頁 趙 貞 信, 廖 柴 舟 先 生 年 譜, 原 載 文 學 年 報 第 6 期 (1940 年 ), 頁 另 外 姚 良 宗, 清 初 曲 江 奇 士 廖 燕 ( 廣 州 : 廣 東 人 民 出 版 社, 2010 年 ) 對 廖 燕 生 平 思 想 文 學 等 有 較 為 全 面 的 介 紹, 然 本 書 屬 於 文 化 知 識 普 及 書 籍, 學 術 性 較 為 欠 缺 研 究 廖 燕 文 學 者 有 顧 易 生, 清 初 廖 燕 的 異 端 精 神 與 文 學 批 評, 復 旦 學 報 第 2 期 (1983 年 ) 頁 張 永 芳, 略 說 廖 燕, 社 會 科 學 第 2 期 (1991 年 ), 頁 林 子 雄, 和 刻 本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初 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通 訊 詹 海 雲,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導 言 : 清 初 被 遺 忘 的 學 人 廖 燕,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通 訊 曾 久 榕, 廖 燕 散 文 研 究 ( 高 雄 :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1995 年 ) 許 祥 麟, 擬 劇 本 : 未 走 通 的 文 體 演 變 之 路 兼 評 廖 燕 柴 舟 別 集 雜 劇 四 種 文 學 評 論 第 6 期 (1998 年 ) 頁 王 煜, 清 初 哲 人 廖 燕, 新 亞 學 報 第 19 期 (1999 年 6 月 ) 頁 譚 邦 和, 論 明 末 清 初 文 化 啟 蒙 思 潮 中 的 廖 燕 散 文,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科 版 ) 第 4 期 (2000 年 ) 頁 尚 有 其 他 篇 幅 較 小 之 簡 介 文 章, 可 參 閱 廖 燕 研 究 篇 目, 廖 燕 全 集 下 冊, 附 錄 二, 頁 王 運 熙 顧 易 生 主 編 鄔 國 平 王 鎮 遠 著,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通 史 : 清 代 卷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6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反 對 模 擬 古 今 文 字 皆 嘆 聲 : 憤 氣 說 的 提 出 讀 書 閱 歷 與 文 學 創 作 論 文 學 評 點 的 意 義 對 小 品 文 地 位 及 其 意 義 的 推 揚 論 創 作 過 程 中 的 主 體 意 識 與 靈 感 18 由 此 六 節 節 名 可 知 其 研 究 方 面,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反 對 傳 統 模 擬, 注 重 性 情 真 實 的 公 安 派 繼 承 者 如 張 修 齡 清 初 散 文 論 稿 稱 廖 燕 繼 承 晚 明 的 文 學 思 潮, 能 擺 脫 取 資 於 六 經 理 學 著 作 的 傳 統 19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的 確 以 抒 發 自 我 性 情, 反 對 僵 化 模 擬 為 核 心, 這 也 成 為 文 學 批 評 史 或 文 學 理 論 史 撰 寫 的 主 要 基 調 不 過, 廖 燕 文 學 觀 點 對 傳 統 的 繼 承 與 銜 接 部 分, 卻 鮮 少 提 及 其 中 最 需 要 釐 清 的 部 份 是 廖 燕 對 於 傳 統 經 典 的 態 度 尤 其 在 二 十 七 松 堂 文 集 中, 廖 燕 對 傳 統 經 學 仍 舊 保 持 高 度 尊 敬, 也 談 及 文 學 與 經 典 的 關 係 所 以, 是 否 可 用 類 似 描 述 評 介 明 末 公 安 派 的 話 語, 來 概 括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值 得 進 一 步 討 論 二 反 對 科 舉 時 文, 追 求 古 文 廖 燕 留 給 後 人 最 深 刻 的 印 象 是 反 對 科 舉, 這 可 說 是 影 響 一 生 的 重 要 理 念 曾 璟 在 為 廖 燕 立 傳 時 提 到, 廖 燕 幼 時 進 入 私 塾 便 對 讀 書 的 目 的 是 專 為 博 取 功 名 的 說 法 感 到 懷 疑 20 科 舉 制 度 由 隋 末 (607) 置 進 士 科 開 始 至 清 末 (1905) 實 行 近 一 千 三 百 年, 成 為 歷 朝 擇 官 任 人 的 主 要 途 徑 就 理 論 上 來 說, 儒 家 思 想 應 當 反 對 科 舉 制 度 由 考 試 方 式 決 選 出 來 的 人 才 只 能 有 知 識 程 度 上 的 品 質 保 證, 但 是 對 人 的 品 格 道 德 無 法 據 此 評 斷 這 對 儒 家 施 政 之 人 首 在 重 德 的 思 想 是 一 種 背 離, 也 隱 含 階 級 利 益 的 鞏 固 與 追 求 21 不 過, 這 問 題 並 不 大, 只 要 能 分 清 楚 整 個 李 永 賢, 廖 燕 研 究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6 年 ), 頁 張 修 齡 : 相 對 於 狹 隘 的 僅 從 儒 家 六 經 理 學 著 作 獲 取 文 章 資 源 的 理 論, 廖 燕 的 古 文 觀 就 顯 出 了 其 視 野 開 闊 與 立 意 深 邃 晚 明 文 學 思 潮 的 基 礎 是 展 示 真 我 抒 發 真 情, 廖 燕 也 表 現 相 似 的 文 學 觀 念 清 初 散 文 論 稿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10 年 ) 頁 197 曾 璟 : 幼 時 就 塾, 問 師 曰 : 讀 書 何 為? 師 曰 : 博 取 功 名 燕 曰 : 何 謂 功 名? 師 曰 : 中 舉 第 進 士 燕 曰 : 止 此 乎? 師 無 以 應 廖 燕 傳,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365 賈 志 揚 (John W. Chaffee): 科 舉 的 非 人 格 性 埋 藏 著 產 生 追 求 虛 名 的 與 人 感 情 疏 遠 的 自 私 自 利 者 的 危 險 因 而 科 舉 這 儒 家 正 統 觀 念 的 工 具 容 易 被 指 責 為 在 培 養 非 儒 家 的 人 最 後, 科 舉 被 利 用 於 政 治 上 也 是 不 符 合 儒 家 想 的, 因 為 這 是 使 科 舉 為 皇 帝 的 地 區 的 以 及 官 僚 貴 族 的 利 益 服 務 宋 代 科 舉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1995 年 ) 第 3 章 為 求 致 治 之 具, 頁

7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學 習 過 程 中, 德 行 與 自 我 的 培 養 與 修 練 與 科 舉 所 需 知 識 性 學 習 的 輕 重 先 後, 科 舉 並 不 妨 害 進 德 修 心 此 外, 應 制 試 舉 的 準 備 與 參 與 耗 時 漫 長, 對 自 我 心 志 與 興 趣 是 一 大 折 磨, 但 是 為 了 滿 足 家 族 尊 長 欲 子 弟 顯 揚 家 聲 的 期 待, 更 為 了 取 得 治 生 憑 藉, 參 與 科 舉 是 一 種 現 實 下 的 選 擇 22 明 代 科 舉 制 度 有 較 大 的 變 化, 其 中 考 試 方 式 延 續 唐 宋 制 度, 但 是 在 內 容 方 面 有 較 大 的 更 動 在 科 舉 應 答 體 製 方 面, 從 最 基 礎 的 生 員 考 試 到 最 終 的 殿 試, 皆 有 一 定 的 程 式, 也 就 是 後 世 常 稱 的 八 股 文 體 23 固 定 程 式 在 理 論 上 讓 作 答 程 序 與 內 容 具 有 標 準 化 作 用, 以 免 考 官 的 主 觀 意 識 影 響 取 士 的 平 等 性, 不 僅 預 防 以 特 殊 文 體 作 弊, 更 重 要 的 是 能 防 止 炫 奇 驚 怪 之 文 奪 人 耳 目 科 考 的 文 體 規 定 在 官 方 來 說 是 一 種 共 識, 24 在 某 個 程 度 來 說 建 立 了 一 定 的 客 觀 具 體 標 準 更 廣 泛 的 影 響 是 科 舉 在 操 作 層 次 上, 必 須 制 定 應 答 的 義 理 標 準, 否 則 會 造 成 混 亂 與 爭 議 明 成 祖 朱 棣 ( , 在 位 ) 下 詔 編 纂 四 書 大 全 五 經 大 全, 這 些 官 方 編 定 頒 佈 的 書 籍 多 抄 錄 前 儒 之 說, 以 學 術 標 準 並 沒 有 太 大 的 創 新 突 破, 但 是 取 符 合 宗 奉 程 朱 之 學 的 意 見, 簡 易 明 確 以 應 用 於 科 舉 考 試, 成 為 具 體 標 準 的 功 能 性 而 言, 大 全 基 本 上 達 致 此 目 的 25 由 於 四 書 大 全 五 經 大 全 具 有 官 方 頒 佈 作 為 科 舉 取 士 標 準 的 朱 熹 : 士 人 先 要 分 別 科 舉 與 讀 書 兩 件, 孰 輕 孰 重 若 讀 書 上 有 七 分 志, 科 舉 上 有 三 分, 猶 自 可 ; 若 科 舉 七 分, 讀 書 三 分, 將 來 必 被 他 勝 卻, 況 此 志 全 是 科 舉! 科 舉 累 人 不 淺, 人 多 為 此 所 奪 但 有 父 母 在, 仰 事 俯 育, 不 得 不 資 於 此, 故 不 可 不 勉 爾 其 實 甚 奪 人 志 黎 靖 德 編, 朱 子 語 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4 年 ), 第 1 冊, 卷 13 學 七 力 行, 頁 八 股 文 體 其 實 起 源 甚 早, 宋 代 科 舉 中 的 試 經 義, 即 在 四 書 中 出 題, 中 間 行 文 對 偶, 有 四 股 六 股 八 股 之 別 明 太 祖 時 的 科 舉 錄 取 首 重 經 義 的 闡 明, 其 時 尚 未 對 應 答 程 式 有 所 規 定 明 憲 宗 成 化 年 間, 八 股 程 式 才 漸 成 為 定 式 關 於 此 問 題 的 研 究 可 參 見 葉 國 良, 八 古 文 的 淵 源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6 期 (1994 年 6 月 ), 頁 侯 美 珍, 談 八 股 文 的 研 究 與 文 獻, 中 國 學 術 年 刊 30 期 (2008 年 3 月 ), 頁 焦 竑 ( ): 壬 辰 禮 部 尚 書 夏 言 上 言 : 舉 子 經 義 論 策, 各 有 程 式 請 令 今 歲 舉 子, 凡 騁 詞 浮 誕, 磔 裂 以 壞 文 體 者, 不 得 取 上 從 之 玉 堂 叢 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7 年 ), 卷 6, 科 試, 頁 213 明 成 祖 於 永 樂 十 二 年 (1414) 十 一 月 下 詔, 命 胡 廣 ( ) 楊 榮 ( ) 等 人 纂 修 五 經 大 全 四 書 大 全, 次 年 九 月 即 完 成 編 纂 工 作 錢 謙 益 ( ) 引 述 顧 大 韶 ( 之 後 ) 對 大 全 的 評 價 : 大 全 之 作, 敷 衍 朱 注, 一 無 發 明, 用 覆 醬 瓿 可 也 顧 仲 恭 傳, 牧 齋 初 學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5 年 ), 卷 72, 頁 1612 顧 炎 武 ( ): 當 日 儒 臣 奉 旨 修 四 書 五 經 大 全, 頒 餐 錢, 給 筆 札, 書 成 之 日, 賜 金 遷 秩, 所 費 于 國 家 者 不 知 凡 幾 將 謂 此 書 既 成, 可 以 章 一 代 教 學 之 功, 啟 百 世 儒 林 之 緒, 而 僅 取 已 成 之 書 抄 謄 一 過, 上 欺 朝 廷, 下 誑 士 子, 唐 宋 之 時 是 127

8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地 位, 利 祿 仕 達 之 所 向, 程 朱 之 學 至 此 遍 及 天 下, 無 疑 也 削 弱 學 習 者 追 求 科 舉 以 外 知 識 的 動 機 明 代 科 舉 造 成 士 人 在 學 習 上 的 專 執 固 陋, 在 當 時 已 經 有 人 提 出 批 評 26 更 激 烈 的 批 評 在 清 初 時, 學 者 對 明 代 以 制 義 八 股 取 士, 造 成 士 人 以 進 舉 為 首 務 的 風 氣 大 加 撻 伐, 甚 至 以 為 這 是 國 家 敗 亡 主 因 之 一 27 後 來 學 術 史 的 論 述 也 多 以 為 八 股 制 義 取 士 制 度, 導 致 明 代 士 人 學 風 敗 壞 28 廖 燕 生 於 清 初, 他 於 順 治 十 八 年 康 熙 元 年 參 加 歲 考 科 考, 取 得 生 員 功 名, 並 且 具 備 參 加 鄉 試 資 格 當 時 的 科 舉 制 度 與 應 考 科 目 與 明 代 相 同, 文 體 限 用 八 股 文, 考 試 內 容 為 四 書 義 三 道, 五 經 義 四 道, 士 子 於 五 經 中 可 選 一 經 應 考 應 答 的 內 容 標 準, 依 舊 與 明 朝 相 同, 主 要 以 朱 熹 學 說 為 標 事 乎? 黃 汝 成 集 釋 秦 克 誠 點 校, 日 知 錄 集 釋 ( 長 沙 : 嶽 麓 書 社,1994 年 ), 四 書 五 經 大 全 條, 卷 18, 頁 650 關 於 明 代 大 全 的 纂 修 經 過 與 學 術 上 的 影 響 可 參 閱 林 慶 彰 先 生, 五 經 大 全 之 修 纂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探 究,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集 刊,1 期 (1991 年 3 月 ), 頁 陳 恆 嵩, 五 經 大 全 纂 修 研 究,(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1998 年 ), 頁 呂 麗 粉, 五 經 大 學 四 書 大 全 的 編 修 及 其 對 明 代 經 學 的 影 響, 東 方 人 文 學 誌,9 卷 4 期,(2010 年 12 月 ), 頁 侯 外 廬 ( ) 主 編, 宋 明 理 學 史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1997 年 ) 下 冊, 明 初 朱 學 統 治 的 確 立 : 論 三 部 大 全, 頁 7 54 何 良 俊 ( ): 太 祖 時, 士 子 經 義 皆 用 註 疏, 而 參 以 程 朱 傳 註 成 祖 既 修 五 經 ( 大 全 ) 四 書 大 全 之 後, 遂 悉 去 漢 儒 之 說, 而 專 以 程 朱 傳 註 為 主 自 程 朱 之 說 出, 將 聖 人 之 言 死 死 說 定, 學 者 但 據 此 略 加 敷 演, 湊 成 八 股, 便 取 科 第, 而 不 知 孔 孟 之 書 為 何 物 矣! 以 此 取 士, 而 欲 得 天 下 之 真 才, 其 可 得 乎? 四 友 齋 叢 說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卷 3, 經 三, 頁 22 高 攀 龍 ( ): 一 宗 朱 氏 之 學, 令 學 者 非 五 經 四 書 不 讀, 非 濂 洛 關 閩 之 學 不 講 庠 序 之 所 教, 制 科 之 所 取, 一 稟 於 是 崇 正 學 闢 異 說 疏, 高 子 遺 書 ( 明 崇 禎 五 年 嘉 善 錢 士 升 刊 本, 1632 年 ), 卷 7, 頁 2b 3a 朱 之 瑜 ( ) 在 清 兵 入 關 後 積 極 參 與 實 際 的 抵 抗 行 動, 後 眼 見 國 家 恢 復 無 望, 便 東 赴 日 本 長 期 定 居, 從 事 講 學 活 動, 並 且 受 到 日 本 藩 主 與 學 者 的 敬 重, 對 程 朱 之 學 在 日 本 發 揚 最 具 貢 獻 初 至 日 本, 朱 之 瑜 寫 下 的 沈 痛 的 中 原 陽 九 述 略, 其 第 一 篇 致 虜 之 由 將 士 大 夫 的 墮 落 原 因 歸 咎 於 科 舉 制 度, 認 為 在 制 義 取 士 的 規 定 下, 士 人 以 窮 文 章 為 為 務, 誰 復 知 讀 書 之 義 哉? 中 原 陽 九 述 略 致 虜 之 由, 朱 舜 水 集 ( 台 北 : 漢 京 文 化,1984 年 ), 卷 1, 頁 1 2 朱 之 瑜 以 為 明 亡 的 原 因 之 一 是 八 股 文 取 士 制 度, 這 幾 乎 是 明 末 清 初 思 想 家 共 同 的 意 見, 如 黃 宗 羲 ( ) 顧 炎 武 王 夫 之 ( ) 都 有 類 似 意 見 江 藩 ( ): 有 明 三 百 年, 四 方 秀 艾 困 於 帖 括, 以 講 章 為 經 學, 以 類 書 為 博 聞, 視 天 夢 夢, 可 悲 也 夫 漢 學 師 承 記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1998 年 ) 頁 6 梁 啟 超 ( ): 明 朝 以 八 股 取 士, 一 般 士 子 除 了 永 樂 皇 帝 欽 定 的 性 理 大 全 外, 幾 乎 一 書 不 讀 學 術 界 本 身, 幾 乎 就 像 貧 血 症 的 人, 衰 弱 得 可 憐 中 國 近 三 百 年 學 術 史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1995 年 ), 頁 4 128

9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準 29 廖 燕 對 明 代 的 科 舉 制 度 衍 生 的 弊 病 有 深 刻 的 批 判, 實 際 上 表 達 對 清 代 沿 襲 明 代 而 來 的 科 舉 取 士 制 度 不 滿 : 明 制, 士 惟 習 四 子 書, 兼 通 一 經, 試 以 八 股, 號 為 制 義 中 式 者 錄 之 士 以 為 爵 祿 所 在, 日 夜 竭 精 敝 神 以 攻 其 業 自 四 書 一 經 外, 咸 束 高 閣, 雖 圖 史 滿 前, 皆 不 暇 目, 以 為 妨 吾 之 所 為 於 是 天 下 之 書 不 焚 而 自 焚 矣! 非 焚 也, 人 不 復 讀, 與 焚 無 異 也 30 明 代 科 舉 考 試 將 四 書 五 經 列 為 科 目, 但 是 四 書 必 考, 五 經 卻 是 選 一 經 應 試 這 樣 的 設 計 是 顧 及 五 經 難 度 較 高, 若 要 求 諸 經 通 熟, 勢 所 難 能 不 過, 這 卻 造 成 明 代 士 子 專 讀 四 書 與 選 經 的 情 況 所 以, 廖 燕 對 科 舉 所 考 核 的 經 典 只 限 四 書 與 專 經, 感 到 不 滿 他 認 為 這 造 成 讀 書 人 為 了 入 仕 榮 身, 便 會 將 所 有 的 學 習 時 間 與 努 力 投 注 在 這 區 區 幾 部 經 典 之 中, 於 是 排 擠 士 子 學 習 其 他 經 典 的 意 願 廖 燕 將 八 股 取 士 制 度 導 致 學 子 只 讀 幾 部 經 典 的 弊 端, 以 為 天 下 書 至 此 不 焚 自 焚 在 廖 燕 之 前 的 顧 炎 武 也 曾 有 類 似 的 激 烈 批 判 : 八 股 之 害, 甚 於 焚 書, 而 敗 壞 人 材, 有 甚 於 咸 陽 之 郊 所 坑 者! 31 若 真 能 精 讀 專 研 經 書, 則 能 得 深 邃 豐 富 之 義 理, 那 也 頗 可 稱 道 但 是 廖 燕 認 為 當 世 讀 經 書 以 求 科 舉 晉 身 者, 往 往 連 經 書 基 本 大 義 都 沒 有 正 確 的 認 識, 其 言 : 奈 何 世 人 計 不 出 此, 窮 年 累 月 惟 四 書 一 經 是 務, 宜 其 理 無 不 明, 精 而 又 精 矣 何 至 詢 以 四 書 大 義, 猶 茫 然 不 知 其 解 者, 況 欲 讀 天 下 之 書 耶? 清 史 稿 : 有 清 科 目 取 士, 承 明 制 用 八 股 文 取 四 子 書 及 易 書 詩 春 秋 禮 記 五 經 命 題, 謂 之 制 義 命 仍 舊 例 首 場 四 書 三 題, 五 經 各 四 題, 士 子 各 占 一 經 四 書 主 朱 子 集 註, 易 主 程 傳 朱 子 本 義, 書 主 蔡 傳, 詩 主 朱 子 集 傳, 春 秋 主 胡 安 國 傳, 禮 記 主 陳 澔 集 說 參 見 趙 爾 巽 ( ) 重 修, 柯 劭 忞 ( ) 等 撰 : 清 史 稿 選 舉 一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77 年 ), 冊 11, 卷 108, 頁 廖 燕, 明 太 祖 論,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顧 炎 武, 擬 題, 日 知 錄 32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0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明 代 科 舉 出 題 以 經 義 為 依 歸, 照 理 說 應 該 能 激 勵 讀 書 人 熟 讀 經 典, 細 究 大 義 但 是 當 考 試 限 用 八 股 文 體 作 答, 內 容 以 朝 廷 頒 佈 的 四 書 大 全 五 經 大 學 為 標 準 時, 則 在 形 式 與 內 容 上 已 經 有 很 大 的 限 制 在 實 際 操 作 層 次 上, 許 多 人 專 研 八 股 文 形 式, 所 讀 不 過 大 全 與 朱 熹 傳 註 有 更 甚 者 連 原 本 也 不 讀, 專 找 科 舉 範 文 背 讀, 應 試 時 模 擬 剽 竊, 拼 湊 揉 合, 也 可 以 中 式 這 種 情 況 在 明 代 中 晚 期 時 已 經 相 當 嚴 重, 此 點 可 以 由 當 時 書 坊 出 版 專 門 應 試 書 籍 的 興 盛 可 見 一 斑 33 廖 燕 更 對 於 科 舉 考 試 的 文 體 更 是 大 加 撻 伐 廖 燕 曾 辨 析 八 股 文 體 的 性 質 與 源 流 : 八 股 非 書 也 書 蓋 文 之 總 名, 而 八 股 特 其 一 耳, 故 曰 時 藝, 言 其 為 藝 僅 可 驗 於 一 時 也 今 天 下 士 莫 不 以 讀 書 自 居, 及 問 其 所 讀 之 書 維 何, 則 舍 八 股 外 無 一 知 者 34 廖 燕 以 為 八 股 文 體 只 是 文 體 一 種, 但 是 因 為 科 考 的 關 係, 士 人 莫 不 悉 究 八 股 文 藝 的 寫 作, 這 就 造 成 文 學 寫 作 上 的 侷 限 然 而 利 祿 所 趨, 熱 衷 科 舉 的 士 子 莫 不 鑽 研 八 股, 只 讀 應 制 之 書, 廖 燕 抨 擊 這 種 現 象 : 世 人 誤 以 牢 記 八 股 便 算 讀 書, 偶 得 及 第 顯 榮 便 算 善 讀 書 人, 天 下 豈 復 有 真 讀 書 種 子 者? 35 理 論 上 科 舉 所 要 選 拔 的 人 才 是 學 問 淵 博, 思 辨 清 晰 的 士 人 但 是 在 科 舉 的 科 目 內 容 與 文 體 程 式 的 限 制 下, 許 多 人 為 了 博 取 功 名, 以 致 汲 汲 於 制 舉 之 文, 廖 燕 以 為 這 樣 算 不 上 真 正 的 讀 書 廖 燕 所 厭 棄 的 是 科 舉 制 度 所 衍 生 的 流 弊, 認 為 對 學 習 將 造 成 嚴 重 的 限 縮 與 妨 害 廖 燕 尤 其 對 八 股 文 感 到 厭 惡, 導 致 其 在 學 習 上 的 轉 向 : 關 於 明 代 中 晚 期 坊 間 大 量 出 版 應 舉 用 書 的 盛 況 與 時 人 批 判 言 論, 可 參 見 沈 俊 平 : 明 中 晚 期 坊 刻 制 舉 用 書 的 出 版 及 朝 野 人 士 的 反 應, 漢 學 研 究 第 27 卷 第 1 期 (2009 年 3 月 ), 頁 廖 燕, 習 八 股 非 讀 書 說,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57 廖 燕, 復 茹 仔 蒼 明 府,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1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嘗 以 謂 天 下 之 樂 莫 如 讀 書, 而 讀 書 之 至 樂 又 莫 如 作 文, 盡 天 下 古 今 之 書 皆 予 所 當 讀 者, 盡 天 下 古 今 之 文 皆 予 所 當 作 者, 寧 必 八 股 云 乎 哉! 予 因 棄 八 股 而 從 事 於 詩 古 文 詞 36 明 清 之 時, 古 文 與 時 文 在 形 式 與 意 旨 有 很 大 不 同 古 文 沒 有 形 式 上 的 限 制, 內 容 可 以 抒 情 敘 事 言 道 ; 時 文 卻 以 八 股 為 格 式, 內 容 只 能 是 代 聖 賢 立 言 廖 燕 以 為 天 下 之 書 皆 要 盡 讀, 天 下 之 文 皆 可 遍 作, 因 此 先 捨 棄 八 股 文 的 練 習, 轉 向 廣 泛 的 學 習 與 創 作 寬 泛 來 說 古 文 可 以 是 時 文, 時 文 可 以 寫 成 古 文 許 多 人 在 古 文 與 時 文 之 間 取 得 很 好 的 平 衡, 如 明 代 歸 有 光 ( ) 清 代 方 苞 ( ) 都 擅 長 寫 古 文 與 時 文, 甚 至 轉 化 時 文 為 古 文, 將 古 文 變 為 時 文 37 但 是, 八 股 文 體 在 形 式 上 畢 竟 有 很 大 的 限 制, 將 導 致 程 式 化 的 寫 作 對 文 學 創 作 來 說, 沒 有 全 然 自 由 的 揮 灑 空 間 廖 燕 對 八 股 文 的 侷 限 有 深 刻 的 認 識, 才 想 要 擺 脫 形 式 上 的 桎 梏, 創 作 心 中 理 想 的 古 文 綜 上 所 述, 可 知 廖 燕 抗 拒 的 是 科 舉 制 度 的 流 弊 與 八 股 文 體 的 僵 化, 但 是, 他 從 未 反 對 過 傳 統 經 典 的 價 值 某 些 研 究 者 由 廖 燕 批 判 科 舉 的 言 論, 而 宣 稱 廖 燕 有 反 傳 統 的 文 學 觀 點, 這 樣 的 說 法 不 夠 精 準, 未 能 全 面 觀 照 其 文 學 思 想 三 經 學 的 義 理 價 值 廖 燕 對 六 經 來 源 的 認 識 跟 傳 統 看 法 並 無 太 大 差 異, 他 認 為 : 六 經 為 天 地 萬 古 不 易 之 書, 然 尚 書 易, 堯 舜 來 已 有 成 書 詩 為 採 集 之 辭, 春 秋 為 魯 史 記 樂 經 雖 亡, 大 約 與 禮 記 相 近 俱 為 當 時 成 言, 孔 子 與 為 刪 定 已 耳, 非 孔 子 自 著 之 書 也 廖 燕, 詩 古 文 詞 說,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59 關 於 歸 有 光 代 表 的 唐 宋 派 與 方 苞 代 表 的 桐 城 派, 其 古 文 與 時 文 之 間 的 貫 通 問 題, 可 參 見 尤 信 雄, 桐 城 文 派 學 述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89 年 ), 頁 孔 慶 茂, 八 股 文 史 ( 南 京 : 鳳 凰 出 版 社,2008 年 ), 頁 頁 廖 燕, 論 語 辨,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2, 頁

12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廖 燕 以 為 六 經 在 孔 子 之 前 已 經 成 書, 孔 子 對 六 經 進 行 刪 定 整 理 的 工 作, 並 非 創 制 廖 燕 對 六 經 來 源 的 認 識 並 不 完 全 正 確, 但 是 將 孔 子 視 為 經 書 的 刪 定 整 理 者 的 看 法 與 史 記 一 致 孔 子 雖 非 六 經 的 創 制 者, 但 是 這 並 不 會 影 響 六 經 的 價 值 廖 燕 以 為 : 天 地 實 作 六 經, 凡 日 月 星 辰 之 燦 列, 風 雨 雷 電 之 震 驚, 與 夫 山 川 草 木 禽 魚 之 巨 細 靈 蠢, 昭 著 於 上 天 下 地, 莫 非 詩 書 易 禮 樂 春 秋 之 文 之 所 變 見 雖 無 字 跡 之 可 指, 而 六 經 之 理 自 具 於 未 有 文 字 之 先 特 天 地 不 言, 不 得 不 寄 其 權 於 孔 子 而 代 為 稱 述 之, 故 曰 述 而 不 作, 不 亦 大 彰 明 較 著 也 哉! 39 六 經 所 蘊 藏 的 道 理 就 是 天 地 萬 物 之 理, 孔 子 藉 由 刪 定 六 經 將 此 不 易 之 理 宣 揚 出 來 廖 燕 特 別 強 調 孔 子 述 而 不 作 的 意 向, 就 是 在 闡 述 具 有 恆 久 不 變 的 天 地 自 然 之 理 廖 燕 又 言 : 未 有 文 字, 先 有 六 經 蓋 六 經 者, 天 地 自 然 之 理, 孔 子 不 過 因 其 自 然 之 理 而 述 之 於 書, 故 曰 : 述 而 不 作, 豈 謙 詞 之 謂 耶? 40 在 述 而 不 作 的 意 旨 下, 六 經 所 蘊 藏 的 義 理 是 橫 貫 天 地 的 自 然 之 理, 孔 子 因 此 理 而 刪 定 經 書 因 此 經 書 的 重 點 在 於 表 述 至 簡 至 大 的 義 理 : 聖 賢 著 書, 不 過 偶 拈 一 二 字 作 話 柄, 其 實 總 是 一 個 道 理 推 之 五 經 皆 然, 諸 子 百 家 亦 莫 不 皆 然 41 廖 燕 以 為 經 書 中 的 道 理 是 聖 人 知 曉 天 地 之 理, 而 以 文 字 揭 示 出 來 因 此 對 一 般 人 來 說, 這 個 道 理 需 要 學 習 : 天 地 無 學 而 聖 人 有 學, 聖 人 學 天 地 者 也 聖 人 學 天 地, 而 吾 人 則 學 聖 人 六 經 者, 又 吾 人 學 聖 人 之 津 梁 者 也 學 校 之 設, 豈 非 欲 人 文 為 六 經 之 文, 而 行 當 為 聖 人 之 行 者 哉? 廖 燕, 春 秋 卮 言 序,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廖 燕, 四 書 私 談 十 八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3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因 此 學 習 六 經 既 是 學 習 天 地 之 理, 也 是 學 聖 人 之 行 儒 家 經 典 除 了 六 經 之 外, 還 有 四 書 廖 燕 以 為 四 書 源 流 為 : 四 子 書, 若 大 學 中 庸 孟 子 三 書, 皆 成 一 家 之 言, 其 為 曾 子 子 思 與 孟 子 三 子 所 撰, 無 疑 矣! 至 論 語 二 十 篇, 雜 記 孔 子 與 孔 子 弟 子 之 言, 必 以 撰 自 何 人 為 據 耶? 吾 以 為 孔 子 自 著 之 書, 獨 論 語 一 書 孔 子 精 微 之 言, 門 人 能 潤 色 之 乎? 然 則 當 以 何 為 據, 曰 以 孔 子 為 據 蓋 孔 子 先 有 成 書, 而 孔 子 弟 子 與 子 思 之 徒 復 附 益 之, 如 家 語 孔 叢 子 之 流, 其 書 之 先 成 者, 則 必 歸 之 孔 子 也 43 廖 燕 以 為 四 書 中 僅 有 論 語 是 孔 子 之 言, 其 他 三 書 是 儒 家 後 學 所 作 傳 統 的 意 見 以 為 論 語 是 孔 子 的 弟 子 與 再 傳 弟 子 恭 錄 孔 子 的 言 行, 其 間 或 有 修 改 另 外 論 語 之 中 尚 雜 有 其 他 弟 子 的 言 論 廖 燕 認 為 論 語 必 是 孔 子 自 撰, 當 時 已 經 成 書 孔 子 弟 子 在 其 間 的 角 色 不 過 是 編 輯 者, 無 足 輕 重 廖 燕 堅 持 : 昔 人 稱 論 語 為 孔 子 弟 子 所 記, 并 無 確 據 予 謂 此 書 為 大 聖 人 經 天 緯 地 之 文, 豈 他 人 可 能 代 筆 者 耶! 即 篇 中 諸 賢 論 說, 亦 皆 孔 子 筆 削 之 詞, 或 群 弟 子 有 言 從 而 附 益 其 間, 要 當 以 孔 子 為 正 44 論 語 是 孔 子 親 自 撰 寫, 其 他 非 孔 子 之 言 者, 亦 要 以 孔 子 為 正 因 此 廖 燕 強 調 論 語 代 表 著 孔 子 親 言 闡 釋 內 聖 外 王 之 道, 這 一 點 是 其 他 書 籍 比 不 上 的 : 一 部 二 十 篇, 學 而 起, 堯 曰 結, 分 明 是 孔 子 以 全 部 內 聖 外 王 之 學 傳 示 萬 世 所 以 五 經 之 後, 安 得 不 首 推 此 書 廖 燕, 書 邑 志 學 校 後,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77 廖 燕, 論 語 辯,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五 經 成 書 在 論 語 之 前, 因 此 所 謂 的 之 後 是 指 時 間 上 的 順 序, 並 非 義 理 價 值 上 高 低 依 照 二 十 七 松 堂 文 集 中 的 文 章, 廖 燕 對 四 書 興 趣 顯 然 高 於 五 經 整 體 來 說 廖 燕 尊 重 五 經 的 價 值, 認 為 此 間 之 理 即 為 天 地 自 然 之 理 但 是 在 二 十 七 松 堂 文 集 中, 對 五 經 的 討 論 僅 止 於 此, 並 沒 有 更 深 入 的 發 揮 也 就 是 說 廖 燕 對 五 經 的 態 度 是 尊 重, 但 是 對 於 其 間 延 伸 的 課 題 或 義 理, 並 沒 有 進 一 步 的 討 論 廖 燕 對 四 書 的 闡 發, 明 顯 多 於 五 經 廖 燕 對 四 書 有 濃 厚 興 趣, 這 符 合 學 術 史 的 進 展 與 演 變 從 學 術 史 上 來 看, 宋 朝 學 者 的 疑 經 風 氣 便 是 儒 學 內 部 轉 化 的 開 始 以 五 經 為 解 釋 中 心 的 系 統 不 能 滿 足 宋 朝 學 者, 於 是 開 始 懷 疑 經 典 的 真 偽 這 樣 的 處 理 相 當 程 度 地 破 壞 了 五 經 的 神 聖 性, 使 其 不 再 成 為 學 術 上 唯 一 的 權 威 根 源 加 上 宋 儒 喜 好 用 義 理 審 核 的 方 式 進 行 論 述, 46 五 經 的 性 質 與 研 究 的 歷 史 累 積, 並 利 於 這 種 學 術 論 述 方 式 發 揮 於 是, 宋 儒 的 詮 釋 中 心 轉 向 易 傳 論 語 孟 子 大 學 中 庸, 這 些 原 本 位 階 低 於 經 的 傳 記 成 為 儒 家 學 術 發 展 的 新 動 力 表 面 上, 五 經 仍 然 是 受 到 很 大 的 尊 重, 但 是 實 際 上, 經 典 的 詮 釋 重 心 已 經 轉 移 這 段 期 間, 學 者 藉 由 易 經 四 書 等 經 典, 建 立 了 較 為 完 整 的 儒 家 形 上 學, 並 且 發 展 具 有 理 論 高 度 的 倫 理 學 以 及 知 識 論, 創 造 累 積 出 輝 煌 學 術 成 績 47 廖 燕 雖 然 承 襲 宋 儒 對 四 書 的 重 視, 但 是 對 於 漢 以 下 的 經 學 傳 注 沒 有 什 麼 好 感 尤 其 在 理 學 方 面, 廖 燕 認 為 宋 儒 對 此 並 不 能 獲 得 真 義 : 予 嘗 言 宋 儒 於 天 人 性 命 之 原 似 未 窺 見, 故 其 所 注 諸 書 皆 多 隔 靴 搔 癢 之 談 昔 人 譏 其 有 下 學 無 上 達, 知 言 哉! 或 問 : 何 以 為 據? 曰 : 如 解 性 作 理 字, 天 作 理 字 之 類, 試 思 性 與 天 為 何 物, 而 可 以 理 解 之 耶? 楊 新 勛 : 疑 經 自 身 出 現 文 獻 佐 證 與 義 理 審 核 兩 種 方 法 衝 突 或 者 矛 盾 時 往 往 影 響 了 疑 經 者 的 學 術 視 野, 阻 礙 了 疑 經 者 進 一 步 深 入 的 探 討, 直 接 以 義 理 懸 斷 臆 斷 或 折 之 以 理 之 是 非, 表 現 的 是 主 觀 隨 意 性 的 滲 入 和 學 術 探 研 的 止 步 宋 代 疑 經 研 究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7 年 ) 頁 328 關 於 學 術 詮 釋 重 心 由 五 經 轉 向 傳 注 ( 四 書 ) 的 發 展 與 意 義, 可 參 閱 景 海 峰, 儒 家 詮 釋 學 的 三 個 時 代, 收 於 李 明 輝 主 編,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方 法 ( 台 北 : 喜 馬 拉 雅 基 金 會, 2003 年 ) 頁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5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廖 燕 以 為 宋 儒 對 於 天 人 性 命 的 解 釋 只 是 淺 層 表 面 的 理 解, 並 不 能 深 入 地 發 揮 其 中 義 理 廖 燕 對 宋 儒 的 批 評 主 要 還 是 集 中 在 程 朱 之 學, 尤 其 對 程 朱 傳 注, 批 評 頗 多 : 燕 說 四 子 書 而 稱 私 談 者 何? 蓋 將 避 講 學 之 名 也 講 學 必 講 聖 賢 之 所 以 然 世 之 講 學 類 皆 竊 宋 儒 之 唾 餘 而 掩 有 之 則 是 講 程 朱 之 學, 非 講 孔 子 之 學 燕 則 何 敢? 今 欲 揭 日 月 於 中 天, 使 聖 人 之 學 復 明 於 世, 舍 孔 子 其 誰 與 歸? 然 燕 以 為 尊 孔 子, 而 世 則 以 為 背 程 朱 燕 將 奈 之 何 哉? 49 廖 燕 以 為 四 書 是 聖 賢 之 言, 所 以 探 究 四 書 必 求 聖 賢 之 所 以 為 言 的 義 理 但 是 現 今 講 學 者 多 由 程 朱 傳 注 講 起, 因 此 廖 燕 認 為 這 不 是 闡 明 聖 學, 這 是 講 程 朱 之 學 而 已 廖 燕 認 為 這 樣 的 作 法 有 很 壞 的 影 響 : 自 孔 子 沒 而 師 之 道 不 明 於 天 下, 至 今 日 為 已 極 矣! 不 惟 道 德 為 其 所 甚 諱, 即 詢 以 經 書 大 義, 已 多 茫 然 不 知 其 解 者 每 至 登 堂 開 講, 只 將 朱 注 講 章 宣 說 一 通, 便 以 為 師 道 盡 是 矣! 曾 謂 師 道 如 斯 而 已 乎? 以 捷 取 幸 獲 為 得 計, 無 復 知 有 廉 恥 性 命 之 學 50 廖 燕 以 為 在 科 舉 的 影 響 下, 講 學 多 以 朱 學 為 唯 一 的 教 學 內 容, 埋 首 於 朱 熹 對 經 書 章 句 的 講 注, 如 此 追 求 下 所 得 的 義 理 不 僅 非 聖 賢 原 意, 更 導 致 意 義 追 求 的 碎 裂 另 外, 一 切 以 科 舉 取 士 導 向 的 學 習, 產 生 的 弊 病 就 是 道 德 上 的 衰 敗 廖 燕 強 調 朱 熹 的 傳 注 並 不 具 有 解 釋 義 理 的 優 越 性 : 朱 注 之 謬 誤 極 多, 果 可 據 耶? 曷 不 求 之 本 文 耶? 況 以 燕 之 疏 慵 放 誕, 而 下 筆 立 論 尚 肯 效 學 究 家 區 區 詮 釋 字 義 而 已 耶? 必 不 然 矣! 51 廖 燕 以 為 朱 熹 的 著 作 有 許 多 謬 誤, 學 子 若 要 求 經 書 之 義, 必 不 能 以 此 為 據 廖 燕 也 提 到 閱 讀 經 書 或 下 筆 為 文, 必 須 有 整 體 性 的 視 角, 不 能 拘 執 於 章 句 字 義 當 然 此 點 也 是 針 對 朱 熹 而 發, 因 為 朱 熹 的 經 傳 註 疏 大 多 是 由 局 部 的 章 句 訓 詁 入 手, 對 廖 燕 來 說, 這 就 是 義 理 追 求 上 的 碎 裂 廖 燕, 自 題 四 書 私 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02 廖 燕, 續 師 說 一,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47 廖 燕, 與 黃 少 涯,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6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廖 燕 對 於 傳 統 經 典 的 態 度 是 直 接 回 歸 經 典 本 身 進 行 閱 讀 與 價 值 探 索 廖 燕 此 種 面 對 經 典 的 態 度, 與 明 末 清 初 興 起 的 回 歸 原 典 精 神 相 銜 接 52 傳 統 經 典 既 然 有 很 高 意 義, 則 對 某 些 主 題 體 裁 的 文 學 創 作 而 言, 當 可 以 從 中 取 法, 甚 至 成 為 價 值 根 源 四 以 經 為 法 的 文 學 觀 點 廖 燕 對 經 書 的 價 值 與 地 位 絕 對 尊 崇, 也 認 為 理 解 經 義 是 學 習 的 重 點 廖 燕 曾 經 批 評 : 後 世 諸 儒 亦 然, 不 能 打 破 藩 籬, 別 開 手 眼, 只 將 四 書 五 經 詮 釋 一 番, 便 以 為 聖 道 在 是, 且 自 負 為 得 聖 學 真 傳, 是 何 異 學 步 邯 鄲, 刻 舟 求 劍? 53 廖 燕 以 為 必 要 打 破 舊 有 的 解 釋, 另 覓 新 的 途 徑, 才 有 可 能 得 到 對 經 典 的 真 正 理 解 廖 燕 在 此 以 邯 鄲 學 步 批 評 那 些 因 襲 前 人 傳 注 來 解 釋 五 經 四 書 的 學 習 方 式, 顯 然 自 己 有 迥 異 於 前 人 的 新 意 見 廖 燕 認 為 經 書 既 然 由 孔 子 刪 定, 則 其 中 必 有 特 殊 意 志 存 在 : 若 孔 子 則 不 然, 雖 聖 而 不 得 其 位, 誰 為 之, 孰 令 聽 之? 不 得 已 而 寄 其 琴 於 六 經, 故 讀 易 書 詩 禮 記 春 秋 之 書, 其 思 深, 其 慮 遠, 詞 旨 舂 容, 或 抑 揚 頓 挫 者, 莫 非 孔 子 之 宮 商 焉 此 則 聖 人 之 琴 也, 琴 之 大 者 也 54 以 為 孔 子 刪 削 六 經 在 內 容 與 文 辭 上, 附 著 個 人 的 意 志 與 思 考 廖 燕 將 孔 子 的 刪 削 視 為 後 世 的 選 文 : 參 見 林 慶 彰 先 生, 明 末 清 初 經 學 研 究 的 回 歸 原 典 運 動, 明 代 經 學 研 究 論 集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4 年 ), 頁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369 廖 燕, 送 琴 客 顧 耘 叟 序,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7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孔 子 刪 述 六 經, 遂 開 後 世 選 文 之 端 是 時 有 選 而 無 評 或 曰 : 論 語 稱 關 雎 樂 而 不 淫, 哀 而 不 傷, 非 詩 評 耶? 則 評 又 安 可 少 也? 55 稱 六 經 為 孔 子 選 文, 又 稱 論 語 有 詩 評, 這 種 意 見 將 經 書 導 向 文 學 方 面 廖 燕 將 經 書 視 為 文 學, 這 是 他 理 解 經 書 的 起 點 : 六 經 以 前 無 書, 則 六 經 之 作 果 盡 屬 讀 書 者 之 所 為 耶? 詩 文 雖 小 道, 要 其 源 流 與 六 經 等 文 固 無 論, 詩 尤 為 性 情 之 物, 故 古 詩 三 百 篇 多 出 於 不 識 字 人 之 口, 然 又 非 識 字 人 所 能 措 一 詞, 則 其 故 亦 可 思 已 56 六 經 之 作 並 非 艱 深 的 學 問 才 能 得 出, 只 是 性 情 之 發 揮, 這 就 與 文 學 創 作 聯 繫 在 一 起 了 廖 燕 強 調 文 法 的 重 要 性 : 文 莫 不 以 理 為 主 理 是 矣, 然 後 措 之 於 詞 詞 是 矣, 又 必 準 之 於 起 伏 段 落 呼 應 結 構 之 法 57 義 理 是 文 章 的 重 心, 但 是 文 法 是 闡 發 義 理 的 關 鍵 也 就 是 說 獲 致 義 理 內 容 後, 該 如 何 藉 由 完 善 的 文 字 形 式 描 述 出 來, 是 一 個 很 重 要 的 問 題 所 以 廖 燕 以 為 聖 人 所 留 下 的 文 字, 不 管 是 刪 削 或 是 自 言, 其 文 辭 都 足 以 為 後 人 法 式 : 聖 人 吐 詞 成 經, 予 謂 聖 人 是 文 即 法 不 可 不 知 58 所 以 廖 燕 對 於 理 解 經 書 強 調 其 入 手 處 在 於 文 辭 之 法 : 五 經 四 書 之 文, 何 常 不 講 道 理 然 細 相 其 字 法 句 法 段 法 章 法, 如 日 月 之 經 天, 山 河 之 緯 地, 無 不 脈 絡 分 明, 所 謂 道 至 而 文 自 廖 燕, 評 文 說,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64 廖 燕, 題 籟 鳴 集,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96 廖 燕, 復 翁 源 張 泰 亭 明 府 書,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9, 頁 188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8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至 者, 非 耶? 天 下 豈 有 無 法 之 文 乎? 不 知 行 文 無 法, 理 將 安 附? 予 不 敢 以 為 然 也 已 59 廖 燕 以 為 經 書 闡 揚 天 地 之 理, 其 文 彩 粲 然 可 觀, 這 是 因 為 道 理 至 善, 所 以 文 辭 至 美 廖 燕 以 為 道 至 文 自 至, 因 此 理 解 文, 即 是 理 解 道 若 不 知 道 文 之 法, 則 如 何 知 文 之 理 廖 燕 還 舉 出 實 例 證 明 自 己 的 理 論 : 孔 子 以 仁 為 道, 故 論 語 一 書, 問 人 與 論 仁, 已 居 其 半 繼 此 曾 子 以 明 德 為 道, 子 思 以 中 庸 為 道 然 三 子 之 書, 窮 天 亙 地, 垂 之 千 百 年 而 不 易 者, 道 至 而 文 自 至 也 60 廖 燕 以 為 曾 子 子 思 就 是 能 夠 明 道, 所 以 其 文 辭 有 法, 為 後 世 傳 承, 這 就 是 道 至 文 自 至 的 例 證 所 以 廖 燕 強 調 理 解 經 書 的 第 一 步 就 是 在 文 法 : 大 聖 人 之 寶 書, 豈 敢 作 文 字 讀 然 文 法 既 明, 書 理 更 徹, 使 天 下 理 學 文 章 合 為 一 途, 亦 或 聖 人 之 所 急 許 耳 61 由 文 的 明 晰 到 道 的 獲 取, 文 通 則 道 明, 於 是 文 與 道 合 而 為 一 廖 燕 認 為 理 解 聖 人 大 道 就 是 要 由 文 道 合 一 之 處 進 行 : 予 談 孔 聖 之 道, 兼 談 孔 聖 之 文 文 章 之 妙 即 是 道 理, 道 理 之 妙 即 成 文 章, 一 洗 從 前 用 訓 詁 之 陋, 匪 特 可 新 後 賢 耳 目, 而 聖 人 之 學, 亦 庶 幾 有 所 悟 入 也 夫 62 當 人 們 都 執 著 依 據 前 人 傳 注 進 行 對 聖 人 之 道 的 探 究 時, 廖 燕 以 為 應 該 要 拋 棄 傳 注, 由 文 辭 文 法 入 手, 以 文 求 道, 達 成 文 道 合 一 的 目 標 至 於 文 與 道 關 係, 廖 燕 以 為 兩 者 皆 重 要, 也 就 是 說 內 容 義 理 與 外 部 形 式 都 不 能 輕 忽 63 廖 燕 以 為 文 法 會 影 響 義 理 表 現 :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廖 燕, 答 謝 小 謝 書,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196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367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廖 燕 的 意 見 與 魏 晉 以 來 將 經 書 視 為 文 學 價 值 來 源 之 一 的 觀 點 相 同 如 劉 勰 ( ): 故 138

19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迨 關 閩 濂 洛 之 學 興, 只 論 道 理 之 可 否, 不 顧 文 法 之 是 非, 故 其 文 多 迂 闊 拖 沓, 甚 至 有 不 堪 句 讀 者, 況 道 理 亦 因 之 執 滯 而 不 通 乎? 64 廖 燕 以 為 宋 儒 專 求 道 理, 不 講 究 文 法, 以 致 於 其 文 雜 沓 不 純, 妨 害 道 理 的 闡 述 因 此 依 照 廖 燕 的 論 述, 文 法 的 學 習 優 先 於 道 理 的 認 知 此 處 的 優 先 指 得 是 操 作 層 次 上 的 優 先 在 理 論 上 義 理 與 文 法 的 重 要 性 不 分 軒 輊, 文 法 明 則 義 理 明, 義 理 明 則 文 法 明, 兩 者 一 體, 無 法 切 割 廖 燕 中 年 之 後 長 期 以 坐 館 為 生, 在 教 學 上 也 奉 行 學 習 經 書 文 法 的 優 先 性 : 為 成 人 師, 講 經 師 當 兼 講 經 書 文 法, 文 法 既 熟, 則 可 不 另 學 古 文 而 自 知 古 文 教 子 弟 便 捷 之 法, 莫 妙 於 是 65 經 書 文 法 不 僅 是 古 文 之 法, 也 是 瞭 解 經 書 之 理 的 關 鍵 廖 燕 甚 至 以 為 經 書 不 能 通 解, 制 義 無 法 達 理, 是 未 熟 文 法 之 故 所 以 學 習 的 起 點 在 理 解 經 書 的 文 法, 其 中 以 四 書 最 為 重 要 : 習 四 子 書 至 終 其 身 而 不 得 其 解 者, 在 在 皆 然 悉 諸 書 之 理 以 解 一 書, 熟 百 家 之 言 以 作 制 義, 其 效 不 更 捷 而 易 乎? 或 曰 : 其 如 諸 書 文 義 之 不 易 通 何? 予 曰 : 古 文 之 法, 盡 在 四 書 66 當 然 四 書 文 法 是 古 文 寫 作 的 根 本, 因 此 廖 燕 強 調 必 將 四 書 徹 底 讀 熟 通 透, 然 後 才 能 轉 向 其 他 典 籍 知 識 的 學 習 : 天 下 之 書 甚 多, 吾 人 之 歲 月 有 限, 便 當 窮 一 歲 半 歲 之 力 將 一 部 四 書 看 得 透 徹, 然 後 再 將 別 樣 奇 書 熟 讀 出 來, 從 此 把 筆 作 文 定 有 過 人 之 處 知 道 沿 聖 以 垂 文, 聖 因 文 而 道, 旁 通 而 無 滯, 日 用 而 不 匱 易 曰 : 鼓 天 下 之 動 者 存 乎 辭 辭 所 以 能 鼓 天 下 者, 乃 道 之 文 也 周 振 甫, 文 心 雕 龍 注 釋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1994 年 ) 原 道 第 一, 頁 2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372 廖 燕, 續 師 說 二,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50 廖 燕, 山 居 雜 談 六 十 五 則,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0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廖 燕 並 沒 有 指 出 除 經 典 之 外 還 有 什 麼 奇 書, 但 是 這 裡 提 到 將 四 書 看 得 通 熟 透 徹, 顯 然 將 閱 讀 經 典 視 為 寫 作 的 基 礎 廖 燕 對 於 經 典 義 理 的 認 識 並 不 深 刻, 但 是 卻 很 強 調 對 經 書 形 式, 也 就 是 文 法 上 的 學 習 學 習 經 書 的 文 字 形 式 的 文 學 觀 念 在 文 新 雕 龍 就 已 經 提 出, 68 此 後 歷 代 文 學 理 論 不 乏 追 求 經 書 文 法 的 要 求 其 中 最 著 名 的 是 明 代 前 後 七 子 倡 導 的 文 學 復 古 運 動, 提 出 文 必 秦 漢 的 口 號 69 雖 然 明 代 的 文 學 復 古 運 動 要 求 文 道 並 重 的 學 習, 但 是 其 流 弊 在 於 追 隨 者 多 拘 泥 於 文 字 上 的 模 擬, 而 失 去 義 理 的 追 求 70 執 著 於 模 仿 探 究 經 書 的 文 辭 法 則, 弊 病 顯 而 易 見, 明 末 文 人 對 此 頗 有 撻 伐 71 由 此 點 看, 廖 燕 追 隨 的 不 是 明 末 公 安 派, 反 而 是 文 必 秦 漢 的 七 子 之 輩 了 廖 燕 認 為 經 書 的 文 字 完 美 地 表 達 天 地 之 道, 是 文 道 合 一 的 典 範 所 以 學 習 經 典 就 是 要 學 習 文 道 合 一 的 展 現 方 式, 但 是 這 是 文 章 的 起 點, 不 是 終 點 所 以 廖 燕 曾 經 強 調 : 善 文 者, 豈 惟 取 法 於 聖 人 諸 子, 並 將 取 法 於 天 地 72 這 樣 的 論 點 來 自 於 將 經 典 與 天 地 視 為 同 一 價 值 根 源, 所 以 取 法 於 經 典, 也 取 法 於 天 地 五 結 論 廖 燕 有 重 視 個 體 情 感, 主 張 直 抒 胸 懷 的 文 學 主 張, 但 是 不 可 忽 略 的 是 : 廖 燕 同 樣 也 有 重 視 傳 統, 以 經 為 法 的 文 學 觀 點 68 劉 勰 : 故 文 能 宗 經, 體 有 六 義 : 一 則 情 深 而 不 詭, 二 則 風 清 而 不 雜, 三 則 事 信 而 不 誕, 四 則 義 貞 而 不 回, 五 則 體 約 而 不 蕪, 六 則 文 麗 而 不 淫 文 心 雕 龍 注 釋 宗 經 第 三, 頁 明 史 : 李 夢 陽 何 景 明 倡 言 復 古, 文 自 西 京 詩 自 中 唐 而 下, 一 切 吐 棄, 操 觚 談 藝 之 士 翕 然 宗 之 李 攀 龍 王 世 貞 輩, 文 主 秦 漢, 詩 規 盛 唐 明 史, 卷 286, 文 苑 二 李 夢 陽 傳, 頁 有 關 明 代 文 學 復 古 運 動 的 起 源 影 響 與 流 弊 可 參 閱 廖 可 斌, 明 代 文 學 復 古 運 動 研 究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4 年 ) 71 談 遷 ( ): 舒 芬 與 友 論 文 曰 : 六 經 未 可 以 文 法 摹 擬 也 書 禮 序 述, 即 事 見 道 風 雅 咏 歌, 以 聲 和 律 曾 何 章 法 句 法 不 類 之 顧 耶? 易 始 伏 羲, 不 知 六 書 奇 耦, 其 章 法 句 法 果 安 在 耶? 春 秋, 仲 尼 所 筆 削 也, 簡 者 一 字, 繁 者 僅 三 十 五 字, 其 章 法 句 法 果 安 在 耶? 故 今 之 論 文 者, 動 稱 六 經, 則 亦 前 人 誤 之 耳 愚 嘗 以 六 經 當 以 道 論, 不 當 以 文 論 羅 仲 輝 胡 明 校 點 校, 棗 林 雜 俎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006 年 ), 聖 集 藝 簣, 李 夢 陽 論 文 條, 頁 廖 燕, 與 某 翰 林 書,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9, 頁

21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廖 燕 能 一 反 明 代 七 子 與 公 安 派 的 流 弊, 提 出 以 經 為 文 章 法 度 的 觀 點, 可 見 其 並 非 隨 俗 而 流 的 文 士 廖 燕 對 經 典 的 尊 重 與 對 文 道 的 追 求 與 傳 統 無 異, 但 是 他 又 希 望 能 拋 棄 一 切 限 制, 讀 盡 天 地 無 字 書, 發 胸 中 之 所 得 73 如 何 在 直 抒 情 感 與 以 經 為 法 之 間 找 到 平 衡, 廖 燕 並 沒 有 建 構 出 完 整 的 論 述, 這 是 他 的 不 足 與 侷 限 廖 燕 一 生 在 理 想 與 現 實 之 間 存 在 著 鉅 大 的 落 差, 他 反 對 科 舉 制 義, 卻 因 胸 中 懷 抱 出 仕 立 功 的 志 願 而 戀 戀 不 捨 74 廖 燕 性 格 率 真, 當 時 已 有 狂 士 之 名, 對 他 而 言 為 科 舉 而 寫 文 章, 無 疑 是 對 自 我 靈 魂 的 貶 抑, 所 以 主 張 文 學 要 以 我 告 我 不 管 是 以 我 告 我 抒 發 心 靈, 還 是 以 經 為 法 回 歸 傳 統, 這 都 是 廖 燕 拋 棄 時 文, 追 求 古 文 的 過 程 中 實 踐 的 文 學 理 念 二 者 其 實 不 矛 盾 : 一 個 傑 出 的 文 學 家 的 創 作 與 觀 點, 應 該 有 許 多 面 向 廖 燕 : 此 時 我 之 為 我, 無 父 兄 師 友 督 責 於 其 前, 又 無 主 司 取 舍 榮 辱 之 慮 束 縛 於 其 後, 惟 取 胸 中 之 所 得 者 沛 然 而 盡 舒 之 於 文, 行 止 自 如, 縱 橫 如 意, 此 其 愉 悅 為 何 如 者 耶? 作 古 文 詩 詞 說,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卷 11, 頁 259 廖 燕 : 欲 盡 集 生 平 所 為 制 義 千 百 篇, 取 匣 盛 之, 為 塚 於 名 山 之 巔, 大 書 其 上 曰 : 曲 江 廖 某 不 遇 文 塚 因 酹 酒 而 祝 之 曰 : 千 百 年 後, 有 如 廖 某 其 人 者, 將 唏 噓 感 慨 而 憑 弔 之, 庶 幾 稍 慰 吾 文 耶? 不 遇 之 文, 其 文 必 佳, 蓋 其 抑 鬱 之 氣 盡 發 而 為 文 故 也 佳 者 必 傳, 是 天 將 欲 傳 吾 文 也, 雖 不 遇 可 也 自 題 制 義, 廖 燕 全 集 上 冊, 頁

22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引 用 文 獻 一 古 籍 文 獻 劉 勰 (465? 532?) 著, 周 振 甫 注 釋, 文 心 雕 龍 注 釋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1994 年 ) 黎 靖 德 (1270 尚 在 ) 編, 朱 子 語 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4 年 ) 何 良 俊 ( ), 四 友 齋 叢 說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焦 竑 ( ), 玉 堂 叢 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高 攀 龍 ( ), 高 子 遺 書 ( 明 崇 禎 五 年 嘉 善 錢 士 升 刊 本,1632 年 ) 錢 謙 益 ( ), 牧 齋 初 學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5 年 ) 談 遷 ( ) 著, 羅 仲 輝 胡 明 校 點 校, 棗 林 雜 俎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006 年 ) 朱 之 瑜 ( ), 朱 舜 水 集 ( 台 北 : 漢 京 文 化,1984 年 ) 顧 炎 武 ( ) 著, 黃 汝 成 集 釋 秦 克 誠 點 校, 日 知 錄 集 釋 ( 長 沙 : 嶽 麓 書 社,1994 年 ) 廖 燕 ( ) 著 林 子 雄 點 校, 廖 燕 全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2005 年 ) 張 廷 玉 ( ) 等 撰, 明 史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4 年 ) 王 源 (1693 舉 人 ), 廖 處 士 墓 誌 銘, 收 於 國 粹 學 報, 第 4 年, 第 9 號 ( 光 緒 34 年 9 月, 總 46 期 )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纂 修 四 庫 全 書 檔 案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7 年 ) 江 藩 ( ), 漢 學 師 承 記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1998 年 ) 趙 爾 巽 ( ) 重 修, 柯 劭 忞 ( ) 等 撰, 清 史 稿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7 年 ) 二 近 人 論 著 尤 信 雄, 桐 城 文 派 學 述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89 年 ) 王 煜, 清 初 哲 人 廖 燕, 新 亞 學 報 第 19 期 (1999 年 6 月 ) 王 運 熙 顧 易 生 主 編 鄔 國 平 王 鎮 遠 著,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通 史 : 清 代 卷 ( 上 142

23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6 年 ) 孔 慶 茂, 八 股 文 史 ( 南 京 : 鳳 凰 出 版 社,2008 年 ) 李 永 賢, 廖 燕 研 究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6 年 ) 呂 麗 粉, 五 經 大 學 四 書 大 全 的 編 修 及 其 對 明 代 經 學 的 影 響, 東 方 人 文 學 誌, 9 卷 4 期,(2010 年 12 月 ) 林 慶 彰 先 生, 五 經 大 全 之 修 纂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探 究,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集 刊, 1 期 (1991 年 3 月 ) 林 慶 彰 先 生, 明 末 清 初 經 學 研 究 的 回 歸 原 典 運 動, 明 代 經 學 研 究 論 集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4 年 ) 林 子 雄, 和 刻 本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初 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通 訊,4 卷 4 期 (1994 年 12 月 ) 沈 俊 平 : 明 中 晚 期 坊 刻 制 舉 用 書 的 出 版 及 朝 野 人 士 的 反 應, 漢 學 研 究 第 27 卷 第 1 期 (2009 年 3 月 ) 侯 外 廬 ( ) 主 編, 宋 明 理 學 史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1997 年 ) 侯 美 珍, 談 八 股 文 的 研 究 與 文 獻, 中 國 學 術 年 刊 30 期 (2008 年 3 月 ) 姚 良 宗, 清 初 曲 江 奇 士 廖 燕 ( 廣 州 : 廣 東 人 民 出 版 社,2010 年 ) 容 肇 祖 ( ), 記 廖 燕 的 生 平 及 其 思 想 容 肇 祖 集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1989 年 ) 梁 啟 超 ( ), 中 國 近 三 百 年 學 術 史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1995 年 ) 張 永 芳, 略 說 廖 燕, 社 會 科 學 第 2 期 (1991 年 ) 許 祥 麟, 擬 劇 本 : 未 走 通 的 文 體 演 變 之 路 兼 評 廖 燕 柴 舟 別 集 雜 劇 四 種 文 學 評 論 第 6 期 (1998 年 ) 張 修 齡, 清 初 散 文 論 稿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10 年 ) 曾 久 榕, 廖 燕 散 文 研 究 ( 高 雄 :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1995 年 ) 景 海 峰, 儒 家 詮 釋 學 的 三 個 時 代, 收 於 李 明 輝 主 編,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方 法 ( 台 北 : 喜 馬 拉 雅 基 金 會,2003 年 ) 詹 海 雲, 二 十 七 松 堂 集 導 言 : 清 初 被 遺 忘 的 學 人 廖 燕,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通 訊 第 5 卷, 第 2 期 (1995 年 6 月 ) 楊 新 勛, 宋 代 疑 經 研 究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7 年 ) 廖 可 斌, 明 代 文 學 復 古 運 動 研 究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4 年 ) 劉 大 杰 ( ), 中 國 文 學 發 展 史 ( 台 北 : 華 正 書 局,1991 年 ) 143

2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葉 國 良, 八 古 文 的 淵 源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6 期 (1994 年 6 月 ) 陳 恆 嵩, 五 經 大 全 纂 修 研 究,(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1998 年 ) 譚 邦 和, 論 明 末 清 初 文 化 啟 蒙 思 潮 中 的 廖 燕 散 文,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科 版 ) 第 4 期 (2000 年 ) 顧 易 生, 清 初 廖 燕 的 異 端 精 神 與 文 學 批 評, 復 旦 學 報 第 2 期 (1983 年 ) 賈 志 揚 (John W. Chaffee), 宋 代 科 舉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1995 年 ) 144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1-176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許 雅 貴 * 摘 要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信 中 主 要 提 出 了 四 點 : 一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二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三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0 5 No. 5 2000 ( 200433) [] [ ],,,, [] K254 C921 [] A [ ] 0257 0289(2000) 05 0033 012 The Effect of the War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n the Population of Zhejiang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4呂素端83-120

Microsoft Word - 04呂素端83-120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83 120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遊 記 之 逆 境 商 數 一 個 閱 讀 模 式 的 提 出 * 呂 素 端 摘 要 西 遊 記 的 逆 境 商 數, 表 現 在 人 物 面 對 各 種 逆 境 考 驗 時 的 反 應 及 態 度, 依 據 這 個 反 應 及 態 度, 研 究 者 藉 以 解 讀 評 估 該 人

More information

襍 0-6 - -162-

襍 0-6 - -162- 00 6 章 太 炎 早 年 的 春 秋 左 傳 學 與 清 代 公 羊 學 的 關 係 以 春 秋 左 傳 讀 為 討 論 中 心 一 引 言 (6-6) () (06-0) 000 0-161- 襍 0-6 - -162- 6 6 00-6 - (6-) -0 0-6 - 00-00 - 6- -163- 二 公 羊 學 三 科 九 旨 簡 述 疎 10 11 10 6 b 11 00-164-

More information

Untitiled

Untitiled 学术 时空 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 0 年 回顾与反思 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0年 回顾与反思* 邵晓枫 摘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立 0 多年来 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主要对这一制度的产生 发展 本 质 功能 考生 社会助学 教育教学 国家考试 以及农村自考等方面进行研究 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 域 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 又是一种教育形式 也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制度 学术界对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151-178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時 代 苦 難 論 甲 午 戰 爭 詩 張 柏 恩 * 摘 要 梁 啟 超 云 : 喚 起 吾 國 四 千 年 之 大 夢, 實 自 甲 午 一 役 始 也 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把 整 個 清 廷 從 鴉 片 戰 爭 以 來 的 努 力 打 垮, 中 國 陷 入 極 大 的

More information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90 0 0 70 K45 A 007 87 04 05 069 0 4 5 0 0-0 80 0 6 99 994 4 006 986 006 008 008 6 009 4 006 986 006 008 4 007 4 5 99 6 Public History 007 69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本論文獲 客家委員會 103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生 許宏勛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6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More information

2

2 Zhouyi(Zhou Dynasty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Literature By ProfKangChuanCheng Far East College ABSTRACT Book of Changes is not only a book of divination but also a classic booksince its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17

17 49 1 ( ) Vol. 49 No. 1 2009 1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 2009 () ()? (, 475001) :, () ; ;2500 3000,,, : ; ; ; ;; :B812092 : A : 1000-5242 (2009) 01-0016 - 06 :2008211217 :(1929 -

More information

A Critic of Archetype by Wen Yiduo 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Book of Songs Chu Meng-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

A Critic of Archetype by Wen Yiduo 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Book of Songs Chu Meng-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 2007 10 77-116 77 A Critic of Archetype by Wen Yiduo 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Book of Songs Chu Meng-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National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 曾 暐 傑 摘 要 荀 爽 (128-190) 易 學 歷 來 為 人 所 關 注 的 即 其 乾 升 坤 降 的 學 說, 並 將 此 視 為 其 易 學 的 核 心 觀 念 順 此,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3 卷 摇 第 2 期 2014 年 6 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Vol. 13 摇 No. 2 Jun. 摇 2014 芍 药 作 为 中 国 爱 情 花 冶 之 史 考 于 晓 南 1,2, 苑 庆 磊 1 1, 郝 丽 红 (1. 北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第 19 卷 第 6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6 2013 年 1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Dec. 2013 篇 目 考 辨 三 则 以 韩 藏 详 节 为 校 勘 依 据 盛 莉 ( 江 汉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430056) 摘 要 : 详 节 为 朝 鲜 时 期

More information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104 年 9 月 頁 1 13 1 李喬 藍彩霞的春天 中的反抗哲學 李蕙如 摘 要 台灣文學作家李喬於一九八五年的著作 藍彩霞的春天 中 呈顯出一部 微縮的台灣妓女悲史 在金錢與暴力的制約中 貧窮與柔弱成了強權壓迫的對 象 小說中的主角 藍彩霞 無法抵抗貧窮的命運 被父親所賣 淪落風塵 作者所描繪的悲壯心聲 實乃意欲讀者能夠從一個充斥著 妓的世界 裡思考 某種社會倫理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3 卷第 2 期 2012 年 4 月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3 No. 2 Apr. 2012 晚清女诗人刁素云诗作 德冶 之表征论 贺摇 闱 (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 [摘摇 要] 摇 刁素云的诗歌表现出对传统 妇德冶 与 母德冶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1-34

1-34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1-34 18 2 89 12 * 1 2 1 2 1 38 1981.6 854 2 11 1982.6 15-34 1992.4 232-250 3 3 3 1965.6 20 5 60 983-984 4 4 5 6 7 4 1980 20 1388 15005 5 1994.11 10 23 6 1980 11 387 8276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版样板

中文版样板 第 17 卷 第 3 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Vol. 17, No. 3 2015 年 6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3.005 董 仲 舒 : 儒 学 发 展 史 上 的 一 座 丰 碑 钱 耕 森 ( 安 徽 大 学 哲 学 系, 安 徽 合 肥 230039)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1邱敏捷-人文.indd

1邱敏捷-人文.indd 39 2 94 1 27 1 1 1893 1964 2 3 NSC93 2411 H 024 003 1 80 2 76 878 3 80 12 21 59 2 4 437 495 5 6 7 343 413 8 4 72 12 3649 5 5568 6 7 147 167 334 416 8 6 91998 2 280 3 9 10 11 1990 1847 2073 2778 4382 9

More information

47 3 200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7No. 3 May 200 200062 20 I207. 2 A 000-59920003-0027-2 2009-0- 2 956 2007 20 28 200 979 90 94 3 29 2 3 2 3 979 93 94 94 98 288

More information

49 0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9No. Mar. 0 0087 J 0 A 000-599 0 0-009- 470 5 0--0 98 40 0 4 4 4 00 4 0 99 00 00 4 988 540 44 0 7 4 54 8 5 9 6 56 47 瑏瑠 4 5 6 7 8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02-14-孫青氏-Sim.indd

02-14-孫青氏-Sim.indd 作 为 表 达 方 式 的 周 礼 : 清 末 变 局 与 中 国 传 统 典 籍 孙 青 The Ritual of Chou: as an EXPRESSION under the Knowledge Crisis of Later Imperial China SUN Qing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19 th century China, changes in fields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游適宏 doc

Microsoft Word - 3.游適宏 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5 期 第 61-84 頁 2007 年 12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全 臺 賦 所 錄 八 篇 應 考 作 品 初 論 游 適 宏 * 摘 要 在 台 灣 古 典 文 學 的 研 究 領 域, 原 本 乏 人 問 津 的 賦 近 年 來 稍 受 關 注, 但 關 注 焦 點 幾 乎 都 在 記 述 台 灣 形 勝 風 土 的 地 理 賦,

More information

2003 5 ; ;, ; :, ;, ;, :, ; :, ;, 500 ( 770 221 ) : ; ; ; ;,, :,,,, : 168

2003 5 ; ;, ; :, ;, ;, :, ; :, ;, 500 ( 770 221 ) : ; ; ; ;,, :,,,, : 168 :, ;,, : ;, ; ; ; 167 2003 5 ; ;, ; :, ;, ;, :, ; :, ;, 500 ( 770 221 ) : ; ; ; ;,, :,,,, : 168 ( ),, :,, ;, ; ; gλυ, ; ;, ;,,,, ;, 1 : : : gλυ 169 2003 5, 11, 15 16 ; ( ) :, ;,,,, ;,, / / : ; ; ; : 1993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應用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考古遺址探坑抽樣試掘之研究

應用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考古遺址探坑抽樣試掘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八期 頁 39-58 二 一三年九月 從文化資產的保存觀察戰後 鹽水八角樓 的轉化 1945 2013 陳美惠* 摘要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 在日治或二次戰後 文化資產保存對象具有濃厚的 政治色彩 政權的更迭 直接影響了 文化資產保存 的精神與內涵 期間 民間 或各地團體積極努力保存文化資產的作為 催促著政府立法及修法 然政府握有法 令及權力 在文資保存工作上扮演關鍵性角色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應制詩之審美特徵__以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_吳元嘉_編輯稿.doc

Microsoft Word - 01應制詩之審美特徵__以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_吳元嘉_編輯稿.doc 應 制 詩 之 審 美 特 徵 以 張 九 齡 應 制 詩 為 觀 察 對 象 吳 元 嘉 吳 鳳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1 應 制 詩 之 審 美 特 徵 以 張 九 齡 應 制 詩 為 觀 察 對 象 吳 元 嘉 摘 要 中 國 文 學 史 上, 從 詩 經 雅 頌 開 始 到 漢 代 梁 園 賓 客 賦 詠, 從 曹 魏 鄴 下 文 士 唐 初 上 官 體 宋

More information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330 330340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0, PP. 330 340, 2004 331 (1) (2) (3) (4) (5) (6) (7) 1. (8) 332 2. (9) (15) 333 3. (10) 4. 334 (11) 335 (12) (13) 1. 336 2. (14) 3. 337 4. 5. 6. 338 1. 69 2. 321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7 55-86 老 論 老 了 老 老 老 若 李 句 六 老 了 錄 老 行 類 老 見 老 連 不 老 錄 老 55 Discussion on Interpretation of Laoism by Zen Chiu, Min-chieh ABSTRACT Mutual linkage between Buddhism and Laoism has opened the way to

More information

2 0 1 0 1 Jan. 2 0 1 0 3 9 1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9 No. 1 I207. 41 A 1004-8634201001-0065-11 100732 200 200 2009-09-20 1940-65 1 1644 168340 1652

More information

2 P30 ~ / 2 P P P122 3 P

2 P30 ~ / 2 P P P122 3 P 2 0 1 2 7 July 2 0 1 2 4 1 4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41 No. 4 I210. 97 A 1004-8634 2012 04-0118- 11 030012 1 P70 1. 2 P31 2. 2012-03-21 1953-118

More information

第 6 期 阎 崇 年 : 清 朝 历 史 的 文 化 记 忆 9 第 二 种, 从 崇 德 元 年 (1636 年 ) 到 宣 统 三 年 (1911 年 ), 共 276 年 因 崇 德 元 年 皇 太 极 改 金 为 清, 故 有 学 者 主 张 清 朝 以 此 为 始 第 三 种, 从 顺

第 6 期 阎 崇 年 : 清 朝 历 史 的 文 化 记 忆 9 第 二 种, 从 崇 德 元 年 (1636 年 ) 到 宣 统 三 年 (1911 年 ), 共 276 年 因 崇 德 元 年 皇 太 极 改 金 为 清, 故 有 学 者 主 张 清 朝 以 此 为 始 第 三 种, 从 顺 第 43 卷 2015 年 11 月 第 6 期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3 No. 6 Nov. 2015 本 刊 特 稿 编 者 按 : 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 兴 起 的 清 史 研 究 热 潮 至 今 方 兴 未 艾 然 而, 如 何 突 破 既 往 的 研 究 范 式,

More information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第 19 卷 第 1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1 2013 年 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Feb. 2013 拭 揩 抹 擦 搌 的 历 史 演 变 与 方 言 分 布 王 娟 (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山 西 太 原,030012;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More information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21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6,20,21-38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曾進豐 摘 要 本文首先透過鳥瞰 貝葉 詩集 宏觀整體取材與思想流動 釐清詩人 美感經驗及創作基調 其次 聚焦 貝葉 組詩 就 取象 與 鑄意 兩 大 面向來 開展 探討 貝葉 組詩 典故 意象之 運用 細分 為 佛 學典故 意象 神話 聖經典故意象

More information

/ 1942 11 1937 2 1936 10 4 1936 8 1 2 1936 10 110 1934 10 2 6 40 1 2 4 5 3 13 No. 709 3 20 1 1936 5 10 11 8 5 10 200 50 1937 2 110 10 2 3 30 20 1942 1

/ 1942 11 1937 2 1936 10 4 1936 8 1 2 1936 10 110 1934 10 2 6 40 1 2 4 5 3 13 No. 709 3 20 1 1936 5 10 11 8 5 10 200 50 1937 2 110 10 2 3 30 20 1942 1 2016 3 30 122 May 2016 NO. 3 1942 100091 K26 E297 A 1009-3451 2016 03-0012 - 19 Vivid Descriptions and Tensile Force of Life in Narrative Texts during the Early Long March Interpretation of the 1942 Edition

More information

<3236372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3236372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2007 3 267 306 (1810-1882) 1 2 3 1 1990 4 219 15b 2 1996 3 3 1998 1-16 2000 162 1988 25 2 1996 10 8 1995 1-267- 4 5 (1854) (1855) 6 (1856) 7 (1858) (1860) 8 (1871) 9 (1876) 10 4 1993 317 1975 669 5 4 29b

More information

正文

正文 2015 年 11 月 求 是 学 刊 Nov.,2015 第 42 卷 第 6 期 SEEKING TRUTH Vol. 42 No.6 古 代 文 学 研 究 新 视 界 华 夷 一 体 与 元 代 纪 行 诗 的 繁 荣 刘 嘉 伟 ( 江 苏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徐 州 221116) 摘 要 : 华 夷 一 体 是 元 代 历 史 文 化 的 重 要 特 色 元 代 文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65,, [ 3 ] ( P80) ;,,,,, [ 4 ] ( P8,16),, ;,,, : (1),,, [ 5 ] ( P5051) (2),, ; :,,, [ 5 ] ( P5055) (3) :,,,, [ 5 ] ( P ) : (1) : ( ),,,,,,,,,,

65,, [ 3 ] ( P80) ;,,,,, [ 4 ] ( P8,16),, ;,,, : (1),,, [ 5 ] ( P5051) (2),, ; :,,, [ 5 ] ( P5055) (3) :,,,, [ 5 ] ( P ) : (1) : ( ),,,,,,,,,, 64 () 2007 5 (203 ) (, 100037) [],,,,,,,,,,,,,, [ ] ; ;;; [] K2492257 [] A [ ] 100220209 (2007) 0520064215,,,,,,,,,,,,,,, (, ) :,,,, : (),,,,,,,,,,, (), [ 1 ] ( P629),,,,,, [ 2 ] ( P12) ;,,,,,, [ ] 2007-07

More information

2014 6 No. 6 2014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195 Sum No. 195 610064 K26 A 1006-0766 2014 06-0031-13 1 20 2 3 4 1971 1 7 2004 171 2 2006 44 3 1994 6-9 31-36 4 1 51 336-337 31 195

More information

17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2 年 第 18 卷 第 4 期 周 末 九 鼎 沦, 必 以 亡. 者 为 神, 三 山 九 鼎 有 知 也? 或 时 吏 知 怨 家 之 谋, 窃 举 持 亡, 惧 怨 家 怨 己, 云 自 去 凡 人 能 亡., 足 能 步 行

17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2 年 第 18 卷 第 4 期 周 末 九 鼎 沦, 必 以 亡. 者 为 神, 三 山 九 鼎 有 知 也? 或 时 吏 知 怨 家 之 谋, 窃 举 持 亡, 惧 怨 家 怨 己, 云 自 去 凡 人 能 亡., 足 能 步 行 第 18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8 No.4 2012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12 西 汉 文 献 动 补 结 构 问 题 研 究 胡 伟 ( 复 旦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海,200433; 暨 南 大 学 文 学 院, 广 东 广 州,510632) 摘 要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doc

Microsoft Word - 1-1.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 期 第 1-16 頁 2000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律 賦 在 唐 代 典 律 化 之 考 察 簡 宗 梧 游 適 宏 * 摘 要 通 常 中 國 文 學 史 專 著 述 及 賦 時, 總 會 提 到 唐 代 的 律 賦 此 一 論 述 透 露 了 多 種 意 義 : 一 是 就 中 國 文 學 史 言, 唐 代 律 賦 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2012) 民 國 101 年 6 月 出 版 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 摘 要 易 經 艮 卦 艮 之 本 義 傳 統 上 都 以 注 視 解 之, 引 申 為 止 是 指 目 視 之 所 注 止 本 文 則 認 為 艮 之 本 義 或 當 為 不 見, 引 申 的 止 義 是 說 因 不 見 而 目 視 為 之 止, 艮 卦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概述

概述 100872 1999~2003 financial management 50 1 2 2001 Keating1995 2001 Eisenhardt1989 1 19 20 50 2 2001 1 2001 20 case 3 4 case study Shaw1927 Yin1988 how why 1982 5 2002 Piet2003 6 3 4 5 6 2003 2 Yin1988

More information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37 92 1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The Strategy Research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i-Na F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Kaohsiung

More information

96 7 () 124

96 7 () 124 123~142 96 7 Journal of Kun Shan University, Vol.4, pp.123~142jul, 2007 * ** * ** 123 96 7 () 124 125 96 7 邨 126 () 嶫 127 96 7 : : 128 129 96 7 130 ( 131 96 7 邨 132 ( ). 133 96 7.. 悞 菓 躭 134 畊 嶫 薲 苽 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3丁帆.doc

Microsoft Word - 13丁帆.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1 期 頁 321-336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09 年 7 月 論 十 七 年 文 學 中 配 合 政 治 的 幾 種 模 式 - 中 國 現 當 代 文 學 史 與 思 想 史 的 關 聯 性 論 綱 ( 之 一 ) * 丁 帆 提 要 1949 年 是 中 國 大 陸 當 代 文 學 的 重 要 轉 型 節 點 在 此 後 頌 歌 與 戰 歌 和 鳴

More information

-0?- 000 --

-0?- 000 --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00 - 唱 一 個 殘 夢 到 黃 粱 * 論 邯 鄲 夢 的 飲 食 和 語 言 一 字 字 俱 費 經 營 0- * 00 00 1-00 0 -- -0?- 000 -- 唱一個殘夢到黃粱 論 邯鄲夢 的飲食和語言 時至今日 湯顯祖對戲曲語言藝術的重視 早已為學界所普遍認同 但論者 泰半是從聲律的角度 或 湯沈之爭 即戲曲創作 聲律 辭采

More information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1. (74)16 5-30 2. (61) 3. (84) : 4. (51) 5. (76) 6. (52) 7. (82) - : 267-276 :: 8. (86) 9. (84) 140 243-255 10. (88) 11. (86) 115-144 12. (51) 408-425 13. (6) 33-36 14. (67) 15. (19) 16. ( ) (72) 17. (75)

More information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何繼文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引論 蘇軾 1036 1101 黃庭堅 1045 1105 一直是宋詩特徵的典範其毀譽反映著宋詩 地位的升降自宋迄明不少崇唐抑宋的詩學家往往強烈批評蘇黃以表示整 體的宋詩不能繼承唐音例如胡應麟說 大曆而後學者溺於時趨罔知反正 宋元諸子亦有志復古而不能者其說有二 一則氣運未開 一則鑒戒未備 1 蘇黃矯晚唐而為杜得其變而不得其正故生澀崚嶒而乖大雅

More information

196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二 期 Shi-Jing, Shu-Jing and The Teaching of Achieve Virtues: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 of Citation of Shi-Jing, Shu-Jing in Wu-

196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二 期 Shi-Jing, Shu-Jing and The Teaching of Achieve Virtues: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 of Citation of Shi-Jing, Shu-Jing in Wu- 2012 年 5 月 頁 195 216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謝君直 摘要 1993 年出土之郭店楚墓儒家竹簡文獻 其中 五行 與 緇衣 本文表現出引證 詩 書 之章法經由 五行 與 緇衣 所引 詩 書 文獻與相關詞章義理之對比 可知 五行 篇引 詩 乃證道德心與天人合德 緇衣 篇乃引 詩 書 證德政 刑罰之道 言行的道德性

More information

106陳怡良.doc

106陳怡良.doc 111 1. 2. * 2005 7 111 146 Hsieh Lingyun s Aesthetic Accomplishment and the Artistic Beauty in His Scenery Poems Chen Yi-Li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130 36 4 260 1. 1 1926 5 1 1935 6 1940 106 13 17 20 20 635 6 3 7 400 10 80 8 1 1 1 1929 1937 1933 1928 1941 1940 1934 1938 ~ 1944 1945 ~ 1946 1929 193

130 36 4 260 1. 1 1926 5 1 1935 6 1940 106 13 17 20 20 635 6 3 7 400 10 80 8 1 1 1 1929 1937 1933 1928 1941 1940 1934 1938 ~ 1944 1945 ~ 1946 1929 193 36 2 2015 129 ~ 141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 No. 2 2015 530006 210095 - - N092 S-092 A 1673-1441 2015 02-0129-13 1 2 1 1932 1937 3 17 2015-02-13 2015-03-13

More information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20 30 20 30,,,, 20 30,,,, (1994 ),1930 1939 25, 1900,1921,,, 1926 1952,1966 10 111 2002 2,,,,,,, 1928 1933,,,,,,,,,, 1907,1925,, 1927 1,, 2 1952 1966 6 1985, 1928,1934,1934 5,, 1935 1933,, 1941 10 9,,,,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列 仙 傳 列 異 傳 神 仙 鬼 怪 方 術 研 究 A study of Lie Xian Zhuan and Lie Yi Zhuan 研 究 生 : 林 昀 佑 Yun-You

More information

SVM OA 1 SVM MLP Tab 1 1 Drug feature data quantization table

SVM OA 1 SVM MLP Tab 1 1 Drug feature data quantization table 38 2 2010 4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 38 No 2 Apr 2010 1000-2243 2010 02-0213 - 06 MLP SVM 1 1 2 1 350108 2 350108 MIP SVM OA MLP - SVM TP391 72 A Research of dialectical classification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历 史 语 言 教 育 何 志 明 : 地 权 变 动 中 的 新 区 农 村 党 建 工 作 研 究 (1952 1954) 以 川 北 达 县 为 个 案 259 正 如 中 共 中 央 所 判 断, 革 命 的 成 功 使 不 少 党 员 干 部 放 松 了 对 自 己 的 要 求, 出 现

历 史 语 言 教 育 何 志 明 : 地 权 变 动 中 的 新 区 农 村 党 建 工 作 研 究 (1952 1954) 以 川 北 达 县 为 个 案 259 正 如 中 共 中 央 所 判 断, 革 命 的 成 功 使 不 少 党 员 干 部 放 松 了 对 自 己 的 要 求, 出 现 第 20 卷 第 3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20 No.3 2014 年 6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Jun. 2014 地 权 变 动 中 的 新 区 农 村 党 建 工 作 研 究 (1952 1954) 以 川 北 达 县 为 个 案 何 志 明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学 系, 江 苏 南

More information

23-46

23-46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3-46 19 1 90 6 1 2 * 1 121 1982.11 3124-3125 2 1988.3 6 23 24 19 1 3 4 3 1986.12 4 1980.9 505 25 5 6 7 8 5 9 1993.10 425 6 579-580 7 552-554 8 26 19 1 9 10 11 12 Benedetto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p0329-c10.doc

Microsoft Word - 06-p0329-c10.doc 第 14 卷 第 3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4 No3 2008 年 6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Jun 2008 儒 家 政 治 秩 序 建 构 的 合 法 性 基 础 胡 锐 军 ( 国 家 教 育 行 政 学 院 社 科 部, 北 京,102617) 摘 要 : 儒 学 是 一 个 以 全 面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An Examination of the Taoist Color of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Yuan Dynasty Li Yi Ya Abstract 147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aoism on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6 ( ) 36 5 %, 70,, ;,,,,,,,,,,,,,,,,,,,,,,,, :,,,,,,,, :,,,, ( ),,,,, :,,,, [1 ]379,,,,,,,,,,, 20 50,,,, 2005 4 15

6 ( ) 36 5 %, 70,, ;,,,,,,,,,,,,,,,,,,,,,,,, :,,,,,,,, :,,,, ( ),,,,, :,,,, [1 ]379,,,,,,,,,,, 20 50,,,, 2005 4 15 36 5 2006 9 ( )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36, No. 5 Sep. 2006 : :,, 1. 2,,,,,,,,,,,,,,,, ( ) ;,,,,, : (, 100720) [ ],,,,,, [ ] ; ; ; [ ] C91 [ ] A [ ] 1008 942X(2006)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 立 屏 東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金 瓶 梅 身 體 敘 事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林 秀 蓉 博 士 研 究 生 : 官 懿 君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五 年 一 月 誌 謝 說 實 話, 撰 寫 論 文 的 過 程 既 艱 辛 又 寂 寞, 在 這 個 過 程 中 還 會 遇 上 許 多 不 可 抗 的 因 素, 其 中 的 滋 味 只 有 肎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1950--1980年代臺灣武俠電影之傳播

1950--1980年代臺灣武俠電影之傳播 1950--1980 年 代 臺 灣 武 俠 電 影 之 傳 播 陳 韻 琦 修 平 科 技 大 學 博 雅 學 院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武 俠 文 化 的 面 世, 必 須 具 有 社 會 意 義 和 普 世 價 值 透 過 各 種 表 達 手 法, 傳 遞 珍 貴 的 俠 義 精 神 武 俠 電 影 在 臺 灣, 為 一 種 多 元 化 的 文 化 資 產, 並 從 1950 年 代 開 始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53-276 20 1 91 6 * 253 254 20 1 1724-1805 1 1729-1781 2 3 4 1 1980 6 3 2 1974 54 1967 223 3 1755 1980 106 4 1966 7 255 5 6 7 8 5 1325 4 7 6 1979 1933 7 19 7 8 4 2000.1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2008 年 3 月 頁 165~192 165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與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受 命 觀 李 宗 定 摘 要 葛 洪 以 抱 朴 子 內 篇 一 書 奠 定 道 教 史 上 承 先 啟 後 的 地 位, 書 中 講 神 仙 方 術 養 生 延 年, 又 繼 承 魏 伯 陽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007 10 39-76 39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rengths of

More information

; 4,, 1, :,,? (3) : ( ) ; (4) GBK 18000,, ( ) : (2) 2 ; 1 (1) (1987:p ) 2 (1944:p119)

; 4,, 1, :,,? (3) : ( ) ; (4) GBK 18000,, ( ) : (2) 2 ; 1 (1) (1987:p ) 2 (1944:p119) 10 11 2011 11 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l10 No11 Nov 2011 ( ) 1 (, 100871) : ; : ; ; ; :H1133 :A :1671-6132(2011)11-0049-12, (1987 ) (1986 ) (1988 ) (1999 ) ( (2003 ) ) (1993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