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Transcription

1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2012) 民 國 101 年 6 月 出 版 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 摘 要 易 經 艮 卦 艮 之 本 義 傳 統 上 都 以 注 視 解 之, 引 申 為 止 是 指 目 視 之 所 注 止 本 文 則 認 為 艮 之 本 義 或 當 為 不 見, 引 申 的 止 義 是 說 因 不 見 而 目 視 為 之 止, 艮 卦 六 爻 皆 有 抑 止 之 義 可 證 戰 國 時 期 之 易 傳 其 解 義 轉 趨 多 元, 別 有 明 出 處 之 時 止 義, 講 修 養 之 精 白 義, 言 天 道 之 終 始 義 爾 後 周 易 已 成 為 士 人 普 遍 嫻 熟 的 經 典, 有 志 之 士 莫 不 借 周 易 來 建 構 發 揮 自 家 的 思 想 就 艮 止 一 義 的 闡 釋 而 言, 玄 學 家 止 於 无, 佛 教 止 於 空, 道 教 止 於 炁, 而 理 學 家 止 於 理, 名 家 輩 出, 蔚 為 壯 觀, 經 典 的 注 說 充 分 反 映 出 時 代 思 潮 的 脈 動 和 多 元 的 面 貌 關 鍵 詞 : 艮 卦 易 經 易 傳 易 學 周 易 * 國 立 中 興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副 教 授

2 2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An Analysis of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s of the Hexagram Bound in Zhouyi Lin Wen-Ping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denotation of gèn( 艮 ) of the hexagram Bound in Yì Jīng is gaze, and the extended meaning is stillness, keeping the gaze still. However, this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denotation of gèn( 艮 ) possibly should be invisible, and the extended meaning stillness means that keeping the gaze still because invisible. All the six lines on the hexagram Bound have the meaning of restraint. The explanations in Yi Chua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became more diverse; it had other more meanings such as timely restraining, purity and sincerity of cultivation, completion and beginning of natural law in the Ming Dynasty. Thereafter, Zhouyi had become a classic which literati were generally familiar with. No one aspiring literatus didn t construct and develop their own ideas by Zhouyi. As far as the meaning of stillness of gèn( 艮 ) is concerned, Metaphysician rests only in nothing ; Buddhist rests only in emptiness ; Taoist rests only in vitality ; Neo-Confucianist rests only in reason. It was very spectacular that famous experts came forth one after another. Annotation of classics fully reflected the pulsation of an ideological trend of the era and various aspects. Key words: the hexagram Bound, Yì Jīng, Yi Chuan, Yi-ology, Zhouyi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3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3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一 前 言 易 經 原 為 古 代 占 卜 之 書, 後 來 加 入 了 人 事 義 理 的 解 釋, 由 神 而 人, 由 迷 信 而 理 性, 一 變 而 為 思 想 義 理 的 典 籍, 其 中 又 以 儒 家 用 力 最 深, 大 約 在 戰 國 時 期, 易 經 已 成 為 儒 家 教 授 的 重 要 典 籍 漢 武 帝 ( 前 156~ 前 87) 獨 崇 儒 術, 五 經 定 於 一 尊, 而 十 翼 也 大 約 在 東 漢 時 即 和 易 經 經 傳 合 一, 廣 為 流 傳, 從 此 周 易 之 經 與 傳 已 被 視 為 一 體 此 後 易 學 的 發 展, 即 是 對 周 易 經 傳 作 進 一 步 的 闡 釋 本 文 是 借 周 易 艮 卦 之 例, 依 周 易 經 傳 學 發 展 的 過 程, 先 說 明 先 秦 艮 卦 經 和 傳 的 解 說, 漢 以 後 易 學 勃 興, 創 意 迭 出, 則 畧 以 儒 釋 道 玄 三 教 四 家 的 分 別, 據 其 釋 經 之 文 獻, 依 文 解 義, 闡 發 各 家 解 艮 之 特 色 二 易 經 之 艮 義 周 易 艮 卦 卦 辭 : 艮 其 背,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無 咎 艮 1 帛 書 本 周 易 作 根, 上 博 竹 書 周 易 作 艮 關 於 艮 卦 之 名 義, 艮 2 3 說 文 : 很 也 从 匕 目 匕 目 猶 目 相 匕, 不 相 下 也 段 玉 裁 (1735~1815) 說 文 解 字 注 : 目 相 匕, 即 目 相 比, 謂 若 怒 目 相 視 也 唐 蘭 (1901~1979) 4 殷 墟 文 字 記 云 : 其 實 艮 為 見 之 變, 見 為 前 視, 艮 為 回 顧, 見 艮 一 聲 之 轉 也 艮 為 回 顧 之 義, 艮 顧 亦 雙 聲 也 易 曰 : 艮 其 背,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亡 咎 艮 其 背 著, 反 顧 其 背, 彖 傳 引 作 艮 其 止, 誤 也 後 世 假 借 1 王 弼 : 周 易 王 韓 注 (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99 年 ), 注 本 據 四 部 叢 刊 本 校 印, 以 下 引 周 易 經 傳 原 典 悉 依 本 書, 不 另 標 頁 碼 2 張 立 文 : 帛 書 周 易 注 譯 ( 鄭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 頁 64 3 馬 承 源 編 : 上 海 博 物 館 藏 戰 國 楚 竹 書 ( 三 )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3 年 ), 濮 茅 左 釋 文 考 釋, 頁 200~1 4 段 玉 裁 : 說 文 解 字 注 ( 臺 北 : 漢 京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1983 年 ), 頁 385

4 4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為 很, 為 限, 而 本 義 湮 晦 矣 5 高 亨 (1900~1986) 周 易 古 經 今 註 說 : 从 目 从 匕, 匕 即 人 之 反 文, 則 艮 即 見 之 反 文 明 矣 故 余 謂 : 艮 者, 顧 也, 从 反 見 顧 為 還 視 之 義, 引 申 為 注 視 之 義 艮 亦 為 還 視 之 義, 引 申 為 注 視 之 義 本 卦 艮 字 皆 當 訓 顧, 其 訓 止 者, 當 謂 目 有 所 止 耳 6 依 此 則 艮 之 義 有 很 ( 狠 ) 視 注 目 回 顧 照 顧 諸 義, 而 目 光 所 至 則 又 可 引 申 出 止 義 彖 傳 說 卦 傳 序 卦 傳 皆 曰 : 艮, 止 也, 是 皆 以 止 釋 艮 又 左 傳 襄 公 九 年 載 : 穆 姜 薨 於 東 宮 始 往 而 筮 之, 遇 艮 之 八 史 曰 : 是 謂 艮 之 隨 隨, 其 出 也, 君 必 速 出 姜 曰 : 亡 是 於 周 易 曰 : 隨, 元 亨 利 貞, 无 咎 今 我 婦 人 而 與 於 亂, 固 在 下 位, 而 有 不 仁, 不 可 謂 元 ; 不 靖 國 家, 不 可 謂 亨 ; 作 而 害 身, 不 可 謂 利 ; 棄 位 而 姣, 不 可 謂 貞 有 四 德 者, 隨 而 無 咎, 我 皆 無 之, 豈 隨 也 哉? 我 則 取 惡, 能 無 咎 乎! 必 死 於 此, 弗 得 出 矣 7 弗 得 出 即 止 也, 可 見 在 春 秋 時 即 以 止 釋 艮 以 引 申 義 止 釋 艮 由 來 已 久, 自 是 古 義 但 對 於 唐 蘭 高 亨 艮 字 本 義 的 解 讀, 筆 者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案 : 艮 字 从 匕 目, 匕 目 的 字 形 是 見 之 反 文, 見 是 前 視 則 艮 為 背 視, 艮 的 本 義 或 許 就 是 不 見, 也 即 是 見 的 反 文 之 義 因 為 要 找 的 東 西 對 象 不 見 了, 所 以 視 為 之 止, 行 為 之 遲, 這 就 引 申 出 止 義, 這 和 一 般 採 唐 蘭 高 亨 說 法 由 注 目 怒 視 回 顧 等 延 伸 出 來 的 止 義 有 別 前 者 的 止 是 反 義 抑 止, 而 後 者 的 止, 不 管 是 瞻 前 或 顧 後, 目 視 所 止 都 和 見 字 義 是 同 義 增 上, 反 義 抑 止 之 止 似 乎 較 能 合 理 的 解 釋 艮 為 何 具 有 見 義 而 又 是 見 的 反 文 艮 是 欲 見 而 不 得 見, 其 引 申 的 止 就 有 欲 進 而 不 得 進 之 義 我 們 看 周 易 艮 卦 經 文 卦 辭 : 艮 其 背,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意 思 是 只 看 到 背 面 卻 看 不 到 面 貌 身 體, 走 在 庭 院 也 看 不 到 人 這 是 欲 見 而 不 得 見, 止 之 之 義 初 六 爻 辭 艮 其 趾 六 二 爻 辭 艮 其 腓, 不 拯 其 隨, 其 心 不 快 九 三 爻 辭 艮 其 限, 列 其 夤, 厲 薰 心 六 四 爻 辭 艮 其 身 六 五 爻 辭 艮 其 輔, 言 有 序 上 九 爻 辭 敦 艮, 足 腓 腰 嘴 都 有 動 義, 所 以 一 至 四 爻 都 是 欲 進 而 止 之, 五 爻 則 是 欲 言 而 止, 上 爻 則 就 全 體 言 之, 通 體 欲 動 則 厚 止 之 就 連 上 文 左 傳 襄 公 九 年 穆 姜 筮 得 艮 之 隨, 隨 出 而 艮 止, 正 是 欲 出 而 不 得, 凡 此 諸 例, 5 唐 蘭 : 古 文 字 學 導 論 殷 虛 文 字 記 ( 臺 北 : 學 海 出 版 社,1986 年 ), 頁 高 亨 : 周 易 古 經 今 註 ( 臺 北 : 樂 天 出 版 社,1974 年 ), 頁 楊 伯 峻 : 春 秋 左 傳 注 下 ( 臺 北 : 源 流 出 版 社,1982 年 ), 頁

5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5 似 以 反 義 抑 止 之 止 釋 之, 更 見 通 暢 另 外, 艮 字 本 義 不 見, 並 不 是 沒 有 東 西, 空 無 一 物, 而 是 有 而 未 見 ; 止 的 得 義 也 是 一 樣, 既 不 是 專 注 加 強 之 義, 也 不 是 停 在 空 無 之 處 序 卦 傳 : 震 者, 動 也 物 不 可 以 終 動, 動 必 止 之, 故 受 之 以 艮 艮 者, 止 也 物 不 可 以 終 止, 故 受 之 以 漸 漸 者, 進 也 雜 卦 傳 : 震, 起 也 ; 艮, 止 也 艮 是 震 動 的 停 止, 由 艮 而 漸 是 由 止 而 起 動, 艮 止 不 是 絕 對 性 的 靜 止 而 是 相 對 性 的, 似 乎 是 一 種 動 態 的 流 動 過 程 中 的 暫 止 這 一 層 意 思 並 不 影 響 對 卦 爻 本 經 的 解 釋, 但 卻 和 後 來 各 家 發 揮 延 申 艮 止 之 義 大 有 關 聯 三 易 傳 之 艮 義 如 果 把 十 翼 和 帛 書 易 傳 大 畧 都 視 為 戰 國 時 代 的 作 品, 則 這 時 期 艮 卦 義 的 發 展 呈 現 出 多 樣 的 面 貌 彖 傳 : 艮, 止 也 時 止 則 止, 時 行 則 行, 動 靜 不 失 其 時, 其 道 光 明 艮 其 止, 止 其 所 也 上 下 敵 應, 不 相 與 也 是 以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無 咎 也 案 彖 傳 所 發 揮 的 義 理 是 止 其 所, 止 於 動 靜 不 失 其 時 的 行 止, 隨 時 而 止, 和 卦 爻 辭 反 義 抑 止 之 義 已 有 不 同 大 象 傳 : 兼 山, 艮 ; 君 子 以 思 不 出 其 位 論 語. 憲 問 有 : 曾 子 曰 : 君 子 思 不 出 其 位 周 易 正 義 : 君 子 以 思 不 出 其 位 者, 止 之 為 義, 各 止 其 所 故 君 子 於 此 之 時, 思 慮 所 及, 不 出 其 己 位 也 8 其 所 釋 曾 子 ( 前 505~ 前 435) 之 言 正 是 艮 卦 艮 其 止, 止 其 所 之 義 又 論 語. 泰 伯 論 語. 憲 問 皆 記 有 孔 子 ( 前 551~ 前 479) 言 不 在 其 位, 不 謀 其 政 9 之 語, 所 思 所 謀 不 逾 其 位, 皆 合 乎 艮 卦 彖 傳 止 其 所 當 止 之 義, 但 彖 象 所 用 的 時 止 之 義 和 抑 止 之 義 實 在 大 有 差 別 說 卦 傳 天 地 定 位, 山 澤 通 氣 日 以 煊 之, 艮 以 止 之 又 帝 出 乎 震 成 言 乎 艮 艮, 東 北 之 卦 也, 萬 物 之 所 成 終 而 所 成 始 也, 故 曰 : 成 言 乎 艮 案 : 天 地 定 位 一 段, 宋 人 據 此 畫 成 先 天 八 卦 圖, 以 示 伏 犧 八 卦 方 位 ; 而 帝 出 乎 震 一 段, 宋 人 則 畫 成 後 天 八 卦 圖, 以 示 文 王 八 卦 方 位 這 8 王 弼 韓 康 伯 注 孔 穎 達 正 義 : 周 易 注 疏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卷 五 頁 16 9 劉 寶 楠 : 論 語 正 義 ( 臺 北 : 中 華 叢 書 委 員 會,1958 年 ), 頁

6 6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兩 種 圖 式 似 乎 是 先 民 長 期 觀 察 天 文 地 理 節 氣 等 所 得 的 經 驗, 艮 止 是 天 地 之 間 一 種 大 自 然 的 理 則 以 後 天 八 卦 圖 而 言, 艮 不 只 有 止 義, 也 具 有 出 的 意 思 周 易 正 義 說 : 以 艮 是 東 北 之 卦 也, 東 北 在 寅 丑 之 間, 丑 為 前 歲 之 末, 寅 為 後 歲 之 初, 則 是 萬 物 之 所 成 終 而 所 成 始 也 10 孔 穎 達 (574~648) 是 用 二 十 四 方 位 說 來 解 釋 萬 物 成 終 成 始 之 義, 因 為 艮 在 東 北 寅 丑 之 間, 配 合 時 令 則 為 立 春, 正 是 陰 陽 之 氣 轉 換 之 際, 帛 書 衷 云 : 歲 之 義 始 於 東 北 11, 亦 為 此 義 又 衷 : 謹 者, 得 之 代 阱 也 12 謹 即 艮, 代 指 更 迭 遞 嬗, 阱 即 是 井, 指 法 則 這 是 說 艮 卦 得 義 於 萬 物 更 代 之 理, 也 就 是 成 始 成 終 之 意 艮 止 顯 示 出 事 物 更 迭 的 現 象 和 道 理, 這 就 把 一 般 日 常 經 驗 的 觀 察 提 升 到 具 有 宇 宙 論 意 涵 的 論 述 了 雜 卦 傳 : 震, 起 也 ; 艮, 止 也 序 卦 傳 則 是 以 震 艮 漸 三 卦 為 次 序, 這 是 一 個 動 靜 活 動 的 過 程 此 二 傳 艮 卦 反 義 抑 止 之 義 甚 明, 止 不 是 停 於 一 無 所 有 之 處, 而 是 由 動 而 抑 止 之, 靜 止 中 有 動 在, 序 卦 傳 的 艮 漸 之 序 正 代 表 了 由 靜 而 起 動 這 裏 的 說 法 最 合 乎 本 卦 卦 義, 但 也 可 以 看 出 止 中 有 動 之 義, 給 予 了 後 來 的 易 學 家 建 立 宇 宙 論 本 體 論 時 有 許 多 發 揮 的 空 間 帛 書 二 三 子 : 卦 曰 : 根 亓 北, 不 獲 亓 身, 行 亓 廷, 不 見 亓 人 无 咎 孔 子 : 曰 : 根 亓 北 者, 言 任 事 也 不 獲 亓 身 者, 精 白 敬 官 也 敬 官 任 事, 身 不 穫 者 鮮 矣! 亓 占 曰 : 能 精 能 白, 必 爲 上 客 ; 能 白 能 精, 必 爲 囗 囗 以 精 白 長 眾, 難 得 也 故 曰 : 行 亓 庭, 不 見 亓 人, 无 咎 13 案 : 二 三 子 篇 解 釋 龍 之 德 時 有 言 : 戒 事 敬 命, 精 白 柔 和 而 不 諱 賢, 爵 之 曰 夫 子 又 尊 威 精 白 堅 強, 行 之 不 可 撓 也, 不 習 近 之 矣 14 由 此 可 見 精 白 是 儒 家 所 極 為 推 崇 的 一 種 君 子 內 在 修 養 的 品 格 總 之, 戰 國 時 期 周 易 艮 止 之 義 在 此 時 的 發 展 大 約 有 四 : 一 是 抑 止 義 的 雜 卦 傳 序 卦 傳 ; 二 是 時 止 義 的 彖 傳 大 象 傳, 孟 子 ( 前 372~ 前 10 王 弼 韓 康 伯 注 孔 穎 達 正 義 : 周 易 注 疏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卷 九 頁 3 11 廖 名 春 : 帛 書 周 易 論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 頁 384 衷 篇 他 書 或 作 易 之 義 12 廖 名 春 : 帛 書 周 易 論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 頁 廖 名 春 : 帛 書 周 易 論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 頁 廖 名 春 : 帛 書 周 易 論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 頁 370

7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7 289) 曾 稱 贊 孔 子 出 處 進 退 的 自 如 為 聖 之 時 者 15, 而 這 一 層 意 思 也 成 為 後 來 解 釋 艮 止 義 的 主 流 ; 三 是 精 白 義, 據 帛 書 二 三 子 所 言, 精 白 已 是 儒 家 君 子 進 德 修 業 重 要 的 內 在 涵 養 品 格 這 種 工 夫 修 養 義, 後 來 的 儒 玄 釋 和 道 教 都 有 更 深 入 的 發 揮 ; 四 是 終 始 義, 說 卦 傳 和 帛 書 易 之 義 把 抑 止 義 完 全 改 變, 而 成 為 終 始 循 環 義, 配 合 自 然 界 的 現 象 與 變 化, 形 成 事 物 的 理 則, 極 富 有 宇 宙 論 的 意 涵, 往 後 的 漢 易 學 者 和 宋 明 儒 於 此 發 揮 甚 多 由 於 周 易 經 傳 的 結 合 以 及 經 典 地 位 的 確 立, 周 易 本 身 的 內 涵 和 影 響 加 深 加 廣, 給 予 後 代 學 者 更 寬 闊 的 研 究 空 間, 而 易 學 研 究 的 開 展, 也 往 往 相 應 了 不 同 時 代 不 同 宗 派 思 想 的 不 同 面 貌 以 下 約 略 例 舉 中 國 思 想 史 上 不 同 教 派 的 代 表 性 人 物, 看 看 他 們 如 何 透 過 艮 卦 的 注 說 來 發 揮 自 己 宗 派 的 思 想 特 色 四 玄 學 家 王 弼 (226~249) 之 艮 義 魏 晉 玄 學 是 儒 道 思 想 的 融 合, 正 始 時 期 玄 學 家 王 弼 有 易 老 注, 玄 風 大 倡, 是 魏 晉 玄 學 的 代 表 性 人 物 王 弼 的 思 想 是 以 无 為 本, 其 以 老 釋 孔, 綰 合 儒 道 的 傾 向 極 為 鮮 明 王 弼 周 易 注 解 艮 卦 卦 辭 艮 其 背 說 : 目 无 患 也 什 麼 是 目 无 患 呢? 就 是 不 見 王 弼 又 解 釋 艮 所 以 无 咎 之 義 : 凡 物 對 面 而 不 相 通, 否 之 道 也 艮 者, 止 而 不 相 交 通 之 卦 也 各 止 而 不 相 與, 何 得 无 咎? 唯 不 相 見 乃 可 也 施 止 於 背, 不 隔 物 欲, 得 其 所 止 也 背 者, 无 見 之 物 也 无 見 則 自 然 靜 止, 靜 止 而 无 見, 則 不 獲 其 身 矣 相 背 者, 雖 近 而 不 相 見, 故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也 夫 施 止 不 於 无 見, 令 物 自 然 而 止, 而 強 止 之, 則 姦 邪 並 興, 近 而 不 相 得 則 凶 其 得 无 咎, 艮 其 背,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故 也 16 艮 是 相 背, 相 背 則 不 相 見, 但 是 相 背 卻 不 是 什 麼 都 不 做, 而 是 施 止 於 背, 不 隔 物 欲 樓 宇 烈 (1934~) 解 此 二 句 為 : 即 不 應 當 於 物 欲 已 生 之 後, 再 去 制 止, 15 朱 熹 :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87 年 ), 頁 樓 宇 烈 : 老 子 周 易 王 弼 注 校 釋 (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83 年 ), 頁

8 8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而 應 當 在 物 欲 未 起 之 前 就 抑 止 它 17 樓 氏 之 說 大 概 是 參 考 孔 穎 達 周 易 正 義 : 若 能 止 於 未 兆, 則 是 治 之 於 未 萌 18 的 解 釋, 但 這 恐 怕 不 是 王 弼 的 意 思 先 說 施 止 於 背, 施 是 有 為, 背 是 无 見, 无 見 則 自 然 靜 止, 靜 止 而 无 見, 所 以 施 止 於 背 就 是 无 見 之 作 為, 无 為 之 為 注 文 中 還 從 反 面 說 了 夫 施 止 不 於 无 見, 令 物 自 然 而 止, 而 強 止 之, 則 姦 邪 並 興 的 凶 咎 至 於 不 隔 物 欲, 隔 者 離 也, 即 不 離 於 物 施 止 於 背, 不 隔 物 欲, 換 成 玄 學 家 常 用 的 本 末 術 語 就 相 當 於 是 末 來 自 本, 本 不 廢 末 王 弼 傳 載 有 王 氏 批 評 何 晏 (193?~249) 的 聖 人 無 情 說, 何 晏 認 為 聖 人 所 以 超 越 凡 俗, 是 因 為 聖 人 沒 有 喜 怒 哀 樂 欲 五 情 但 王 弼 認 為 聖 人 還 是 有 情 的, 只 是 聖 人 能 體 沖 和 以 通 无 19, 所 以 聖 人 之 情 能 應 物 而 無 累 於 物, 這 是 以 无 御 有, 崇 本 擧 末, 也 就 是 注 文 不 隔 物 欲 之 義 王 弼 解 艮 卦 和 他 的 玄 學 主 張 是 一 致 的, 王 弼 說 : 易 背 曰 止, 以 明 背 即 止 也, 而 背 者, 无 見 之 物 也, 无 見 則 自 然 靜 止 王 弼 的 玄 學 理 論 是 以 无 為 本, 无 見 自 然 靜 止 正 是 无 的 狀 態, 艮 止 之 義 就 相 當 於 无 王 氏 解 釋 彖 傳 : 艮 其 止, 止 其 所 也 就 是 用 以 无 為 本 的 思 維 模 式 來 貫 串 六 個 爻, 初 六, 艮 其 趾 六 二, 艮 其 腓 九 三, 艮 其 限 六 四, 艮 其 身 六 五, 艮 其 輔 上 九, 敦 艮, 其 實 就 是 无 體 現 在 人 的 一 身 之 中 止 其 所 不 是 只 求 靜 止, 而 是 依 據 无 或 動 或 靜, 不 失 其 時, 如 六 二 爻, 腓 當 動 卻 靜 止 之, 所 以 爻 辭 說 : 其 心 不 快, 周 易 正 義 云 : 此 爻 明 施 止 不 得 其 所 20, 這 是 動 靜 失 其 時 的 例 子 ; 六 五 爻 王 注 說 : 施 止 於 輔 以 處 中, 故 口 无 擇 言, 能 亡 其 悔 也 21, 周 易 正 義 云 : 言 有 倫 序, 能 亡 其 悔 22, 口 无 擇 言 並 非 不 說 而 是 出 言 有 序, 這 是 指 動 靜 得 時 綜 觀 王 弼 艮 卦 的 注 解, 可 以 彖 傳 : 艮 其 止, 止 其 所 也 來 概 括, 我 們 17 樓 宇 烈 : 老 子 周 易 王 弼 注 校 釋 (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83 年 ), 頁 王 弼 韓 康 伯 注 孔 穎 達 正 義 : 周 易 注 疏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卷 五 頁 樓 宇 烈 : 老 子 周 易 王 弼 注 校 釋 (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83 年 ), 頁 王 弼 韓 康 伯 注 孔 穎 達 正 義 : 周 易 注 疏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卷 五 頁 樓 宇 烈 : 老 子 周 易 王 弼 注 校 釋 (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83 年 ), 頁 王 弼 韓 康 伯 注 孔 穎 達 正 義 : 周 易 注 疏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卷 五 頁 16

9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9 可 以 說 王 弼 是 以 无 來 釋 艮 止, 這 就 是 以 无 為 本, 而 止 其 所 即 是 六 爻 的 解 義, 也 就 是 以 无 為 本 之 後 崇 本 舉 末 的 展 現 王 弼 雖 然 也 發 揮 彖 傳 的 時 止 之 義, 但 是 儒 家 據 於 德 而 王 弼 依 於 无, 其 貴 无 的 玄 學 特 色 彰 然 可 見 魏 晉 的 玄 學 家 雖 然 尊 孔 子 為 聖 人, 不 過 卻 是 以 老 莊 為 體 為 本, 而 以 孔 子 為 用 為 末, 他 們 講 自 然 與 名 教 的 關 係, 其 實 就 在 會 通 儒 道, 總 體 看 來 玄 學 家 是 陽 尊 孔 聖 而 陰 崇 老 莊 的 王 弼 注 周 易 雖 然 具 有 道 家 的 色 彩, 但 和 老 莊 還 是 有 差 別, 老 莊 講 道 都 是 經 過 真 修 實 練 的, 就 工 夫 言, 老 子 ( 前 571~ 前 470) 的 致 虛 極, 守 靜 篤 23 莊 子 ( 前 369~ 前 286) 的 坐 忘 所 謂 墮 肢 體, 黜 聰 明, 離 形 去 知, 心 齋 的 吉 祥 止 止 24 等, 都 是 體 道 重 要 的 法 門 但 是 玄 學 家 卻 把 老 莊 的 修 養 體 證 之 學 一 變 為 思 辨 認 知 之 學, 由 體 驗 而 成 知 解 我 們 看 王 弼 解 艮 卦 說 : 背 者, 无 見 之 物 也 无 見 則 自 然 靜 止, 靜 止 而 无 見, 則 不 獲 其 身 矣 背 部 是 看 不 到 的 是 无 見 之 物, 无 見 就 能 自 然 靜 止, 這 是 將 一 般 世 俗 經 驗 直 接 跳 到 自 然 靜 止 的 无 的 本 體, 這 非 關 體 證 而 只 是 一 個 認 識 的 問 題, 而 它 所 認 知 的 道 就 是 透 過 這 種 知 解 所 形 成 的 理 境 這 種 性 格 很 像 惠 施 ( 前 390~ 前 317), 惠 施 和 莊 子 都 主 張 天 地 一 體, 但 是 一 由 思 辨 一 由 體 證, 兩 者 境 界 所 詣 自 是 不 同 牟 宗 三 (1909~1995) 說 : 王 郭 之 玄 學, 雖 於 老 莊 之 本 體 能 極 相 應 而 盡 其 蘊, 然 只 是 在 名 士 氣 氛 下 一 點 智 光 之 凝 結, 故 不 可 說 大 說 切 故 只 是 解 悟 之 玄, 而 不 是 人 生 修 養 上 之 實 修 實 證, 王 郭 之 玄 學, 是 清 談 玄 解 之 玄 學, 而 彼 並 非 道 家 也 25 玄 學 家 與 老 莊 道 家 的 根 本 差 異, 牟 先 生 之 論 極 精 到 五 佛 教 蕅 益 智 旭 (1599~1655) 之 艮 義 明 末 四 僧 之 蕅 益 大 師 智 旭 有 周 易 禪 解 一 書, 這 是 中 國 易 學 史 上 一 部 以 佛 解 易 的 代 表 性 著 作 智 旭 的 思 想 綜 合 大 乘 佛 教 各 宗, 不 專 一 家, 但 行 持 重 禪 淨 而 教 理 擅 天 臺 智 旭 以 佛 解 易, 其 天 臺 學 的 特 色 更 為 明 顯 智 旭 解 艮 卦 卦 辭 艮 其 背,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无 咎 說 : 23 樓 宇 烈 : 老 子 周 易 王 弼 注 校 釋 (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83 年 ), 頁 郭 慶 藩 : 莊 子 集 釋 ( 臺 北 : 河 洛 圖 書 出 版 社,1974 年 ), 頁 284 頁 牟 宗 三 : 才 性 與 玄 理 ( 臺 北 : 學 生 書 局,1980 年 ), 頁 81

10 10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夫 動 與 止, 雖 是 相 對 待 法, 亦 是 相 連 屬 法, 又 是 无 實 性 法, 究 竟 是 无 二 體 法 也 不 動 曰 止, 不 止 曰 動, 此 約 相 對 待 言 也 因 動 有 止, 因 止 有 動, 此 約 相 連 屬 言 也 止 其 動 則 為 靜, 止 其 靜 則 為 動, 動 其 止 則 為 動, 動 其 動 則 為 止, 此 約 无 實 性 言 也 止 即 是 動, 故 即 寂 恆 感 ; 動 即 是 止, 故 即 感 恆 寂, 此 約 无 二 體 言 也 知 動 止 无 二 體 者, 始 可 與 言 止 矣 夫 人 之 一 身, 五 官 備 于 面, 而 五 臟 司 之, 五 臟 居 于 腹, 而 一 背 繫 之 然 玄 黃 朱 紫 陳 于 前, 則 紛 然 情 起, 若 陳 于 背, 則 渾 然 罔 知, 故 世 人 皆 以 背 為 止 也 然 背 之 止 也, 縱 令 五 官 競 騖 于 情 慾, 而 仍 自 寂 然, 逮 情 之 動 也, 縱 復 一 背 原 無 所 分 別, 而 畢 竟 隨 往 故 以 面 從 背, 則 背 止 而 面 亦 隨 止 ; 以 背 從 面, 則 面 行 而 背 亦 隨 行 究 竟 面 之 與 背, 元 非 二 體, 不 可 兩 判 今 此 卦 上 下 皆 艮, 止 而 又 止, 是 艮 其 背 者 也 艮 背 何 以 能 无 咎 哉? 是 必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斯 无 咎 耳 身 本 非 實, 特 以 情 欲 錮 之, 妄 見 有 身 今 向 靜 時 觀 察, 其 中 堅 者 屬 地, 潤 者 屬 水, 煖 者 屬 火, 動 者 屬 風, 眼 耳 鼻 舌 異 其 用, 四 支 頭 足 異 其 名, 三 百 六 十 骨 節, 八 萬 四 千 毫 竅, 畢 竟 以 何 為 身? 身 既 了 不 可 得, 即 使 歷 涉 萬 變, 又 豈 有 人 相 可 得 哉? 故 行 其 庭 而 亦 不 見 其 人 此 則 止 不 礙 行, 即 行 恆 止, 故 无 咎 也 26 智 旭 實 是 以 佛 教 緣 起 性 空 的 中 道 實 相 之 義 來 解 艮 卦 卦 辭 把 動 與 止 看 作 是 相 對 待 法 相 連 屬 法, 這 是 指 現 象 世 界 的 緣 起 性 ; 因 為 事 物 的 緣 起 性, 所 以 說 是 無 實 性 法, 這 就 是 指 性 空 緣 起 和 性 空 不 能 分 開 來 看, 所 以 說 是 即 寂 恆 感 即 感 恆 寂, 性 空 即 緣 起, 緣 起 即 性 空 的 無 二 之 體 智 旭 說 : 究 竟 面 之 與 背, 元 非 二 體, 不 可 兩 判, 是 指 七 情 六 欲 雖 紛 然 緣 起, 但 其 實 性 卻 寂 然 本 空 世 人 不 知 身 本 非 實, 特 以 情 欲 錮 之, 妄 見 有 身, 黏 著 人 相, 動 輒 得 咎, 唯 有 了 達 中 道 實 相 才 能 行 而 恆 止, 行 止 不 礙, 才 是 真 正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之 无 咎 智 旭 說 : 今 此 卦 上 下 皆 艮, 止 而 又 止, 是 艮 其 背 者 也 艮 背 何 以 能 无 咎 哉? 是 必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斯 无 咎 耳 艮 之 无 咎 條 件 有 二 : 一 是 不 獲 其 身, 二 是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前 者 講 的 就 是 性 空, 所 以 說 身 本 非 實, 特 以 情 欲 錮 之, 妄 見 有 身, 這 是 用 事 物 緣 起 的 無 實 性 來 說 明 止 而 又 止 的 第 一 26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1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11 個 止 後 者 言 止 不 礙 行, 就 是 性 空 不 廢 現 象 之 有, 亦 即 是 即 行 恆 止 的 中 道, 這 是 止 而 又 止 的 第 二 個 止 從 這 裏 我 們 可 以 看 出 智 旭 是 以 空 有 不 二 的 中 道 解 周 易 的 艮 止 之 義 智 旭 釋 彖 傳 : 艮, 止 也 時 止 則 止, 時 行 則 行, 動 靜 不 失 其 時, 其 道 光 明 艮 其 止, 止 其 所 也 上 下 敵 應, 不 相 與 也 是 以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无 咎 也 說 : 止 其 行 而 為 靜, 止 其 止 而 為 動, 動 靜 以 時, 无 非 妙 止, 故 其 道 光 明 也 止 非 面 牆 之 止, 所 非 處 所 之 所, 特 以 法 法 本 不 相 知, 法 法 本 不 相 到, 猶 此 卦 之 上 下 敵 應 而 不 相 與, 是 以 覓 身 了 不 可 得, 雖 行 其 庭, 而 亦 了 无 人 相 可 見, 合 于 光 明 之 道 而 无 過 也 27 止 不 是 行 止 動 靜 等 相 對 之 靜 止 義, 而 是 中 道 實 相 之 智 慧 止 其 所 不 是 面 牆 之 止, 也 不 是 處 所 之 所, 它 是 不 受 特 定 時 空 所 限 制 的, 它 是 經 由 中 道 智 慧 所 展 現 出 來 的 一 種 呈 現 在 現 象 世 界 的 相 用 這 種 相 用 就 是 法, 因 緣 所 生 之 法 其 本 質 是 空, 所 以 說 法 法 本 不 相 知, 法 法 本 不 相 到, 一 切 法 都 由 中 道 智 慧 所 流 出, 緣 起 緣 滅, 不 執 著 不 黏 滯, 所 謂 猶 此 卦 之 上 下 敵 應 而 不 相 與 亦 即 指 不 與 事 物 相 應, 無 心 以 應 物 之 意 因 為 無 主 客 物 我 之 分, 所 以 覓 身 了 不 可 得, 雖 行 其 庭, 而 亦 了 无 人 相 可 見, 無 我 相 人 相 這 才 是 破 暗 向 明 的 解 脫 之 道 世 人 未 能 了 達 法 空 之 理, 誤 以 為 法 法 相 知 相 到, 這 就 沉 淪 於 相 對 待 的 生 滅 法 相 續 之 流 中, 心 與 物 應, 意 隨 事 轉, 能 所 皆 著 實, 宛 轉 輪 迴, 豈 能 解 脫? 而 這 一 切 法 一 切 事 物 雖 然 沒 有 自 性, 卻 非 空 無 所 有, 所 以 以 空 破 世 俗 有 之 後, 還 要 由 空 來 保 存 緣 起 有, 這 時 候 的 有 一 切 法 一 切 事 物 可 稱 為 諸 法 實 相, 這 也 就 是 智 旭 所 謂 的 無 非 妙 止, 而 彖 傳 贊 之 為 其 道 光 明 的 緣 故 智 旭 釋 大 象 傳 : 兼 山 艮, 君 子 以 思 不 出 其 位 云 : 兩 山 並 峙, 各 安 其 位 者 也 是 故 草 木 生 之, 禽 獸 居 之, 寶 藏 興 焉, 位 位 无 非 法 界 故 也 君 子 于 此 非 不 思 也, 知 離 此 現 前 之 位, 別 无 一 法 可 得, 故 思 27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385

12 12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不 出 其 位 不 出 位 而 恆 思, 則 非 枯 槁 寂 滅 ; 思 而 不 出 其 位, 則 非 馳 逐 紛 紜 恆 思 則 能 盡 其 位 之 用, 故 一 切 旋 乾 轉 坤 事 業, 无 不 從 此 法 界 流 ; 不 出 則 能 稱 其 位 之 量, 故 一 切 位 天 育 物 功 能, 无 不 還 歸 此 法 界 28 智 旭 釋 大 象 傳 的 文 字, 一 言 境 界 一 言 工 夫 就 境 界 言 就 是 佛 教 裏 即 能 即 所 的 現 量 境, 思 是 能, 所 是 位, 能 所 無 對, 是 以 思 不 出 其 位 ; 又 性 空 不 廢 緣 起, 所 以 不 淪 於 斷 滅, 而 緣 起 不 離 於 性 空, 則 不 會 流 轉 徵 實, 即 空 即 假 即 是 中 道 義 每 一 法 每 一 事 物 皆 由 清 淨 真 如 心 直 接 展 現, 所 以 說 : 故 一 切 旋 乾 轉 坤 事 業, 无 不 從 此 法 界 流 无 不 還 歸 此 法 界 這 也 就 是 由 現 量 境 呈 現 的 中 道 實 相 觀 就 工 夫 言, 智 旭 說 : 離 此 現 前 之 位, 別 无 一 法 可 得, 天 臺 宗 有 所 謂 的 一 念 三 千 之 說, 一 念 是 指 吾 人 當 下 介 爾 的 一 念 六 識 妄 心, 但 此 現 前 一 念 心 本 具 諸 法, 即 空 即 假 即 中,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一 切 諸 法 即 此 一 心, 這 其 實 就 是 天 臺 宗 觀 妄 心 而 智 旭 常 講 的 現 前 一 念 心 的 觀 行 工 夫 智 旭 解 艮 卦 在 卦 辭 和 彖 傳 裏, 都 是 藉 由 正 反 空 假 兩 面 來 發 揮 中 道 實 相 觀 的 道 理, 而 大 象 傳 的 君 子 思 不 出 其 位 則 由 果 地 的 現 量 境 界 言 真 如 法 界 的 展 現 至 於 六 爻 的 解 釋 則 多 是 由 因 向 果 的 工 夫, 智 旭 說 的 現 前 一 念 心 之 觀 行 即 是 從 吾 人 當 下 的 身 心 狀 態 入 手 以 本 卦 言, 前 五 爻 分 別 是 : 居 艮 之 下, 其 位 為 趾, 止 之 于 初, 不 令 汩 于 所 欲 往 29 今 六 二 其 位 為 腓, 而 以 陰 居 陰, 當 艮 之 時, 力 能 專 止 而 不 隨 心 動, 故 曰 不 拯 其 隨 30 三 位 在 限, 而 以 剛 居 剛, 為 艮 之 主, 則 腰 臗 硬 直, 不 可 屈 申 者 也 31 四 位 在 于 胸 腹, 彖 云 艮 其 背, 而 此 直 云 艮 其 身, 身 止 則 背 不 待 言 矣 夫 千 愆 萬 繆 皆 由 身 起, 今 陰 柔 得 正, 能 止 諸 躬, 何 咎 之 有 32 五 位 在 心, 心 之 聲 由 輔 以 宣, 而 以 陰 居 陽, 又 復 得 中 能 于 言 未 出 口 前 豫 定 其 衡, 故 言 无 妄 發 33 前 五 爻 是 止 的 工 夫, 是 經 由 身 體 下 到 上 的 審 查 工 夫, 這 稱 之 為 修 德 至 於 上 爻 則 稱 之 為 性 德, 這 是 指 經 由 修 行 使 本 性 恢 復, 智 旭 解 上 九, 敦 艮 吉 象 曰 : 敦 艮 之 吉, 以 厚 終 也 說 : 為 艮 之 28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13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13 主, 居 卦 之 終, 可 謂 止 于 至 善, 无 所 不 用 其 極 者 矣 性 德 本 厚, 而 修 德 能 稱 性 復 之, 故 曰 以 厚 終 也 艮 為 少 男, 故 舉 乾 之 全 體 大 用 而 敦 于 其 上 一 始 一 終, 知 及 仁 守 之 功 備, 非 動 非 靜 之 體 復 矣 34 眾 生 本 性 具 足 的 先 天 能 力 稱 性 德, 而 依 修 行 所 得 的 後 天 能 力 稱 修 德, 性 德 與 修 德 的 關 係 極 為 密 切, 因 為 若 無 本 來 具 足 的 性 德, 便 不 能 發 起 修 德 ; 而 沒 有 依 性 德 發 起 的 修 德 則 不 能 顯 明 性 德 性 德 本 厚 指 上 九, 而 修 德 能 稱 性 復 之 則 為 前 五 爻, 本 卦 六 爻 即 發 揮 由 性 起 修 之 工 夫 依 天 臺 宗 圓 教 的 說 法, 從 性 德 發 起 的 修 德 是 一 心 三 觀 ( 空 觀 假 觀 中 觀 ), 由 此 起 修 可 以 親 證 開 顯 性 德 本 具 的 涅 槃 三 德 ( 法 身 德 般 若 德 解 脫 德 ) 智 旭 解 艮 卦 既 發 揮 中 道 實 相 圓 滿 之 境 界, 又 闡 述 六 爻 性 修 之 工 夫, 其 援 天 臺 圓 教 思 想 以 入 易 極 為 明 顯 六 道 教 白 玉 蟾 (1194~?) 之 艮 義 宋 元 時 期, 道 教 內 丹 學 盛 行, 後 來 形 成 兩 大 派, 一 是 北 方 的 全 真 教 派, 一 是 南 方 的 金 丹 派 南 宗 南 宗 創 建 者 是 北 宋 的 張 伯 端 (987~1082), 四 傳 之 後 至 白 玉 蟾, 教 派 大 盛, 產 生 很 大 的 影 響 內 丹 學 者 大 多 提 倡 三 教 合 一, 融 合 儒 佛, 但 又 區 別 儒 佛, 彰 顯 自 家 的 特 色, 主 張 性 命 雙 修 白 玉 蟾 有 武 夷 重 建 止 止 庵 記 一 文, 文 中 即 暗 用 南 宗 理 論 發 揮 了 周 易 艮 止 之 義 : 嘗 記 元 祐 盛 時, 人 在 霍 童 山 建 一 茅 庵, 謂 之 寂 寂, 不 數 年 而 庵 之 東 已 蛻 矣, 而 此 庵 遂 泯 至 隆 興 間, 再 有 人 啟 之, 一 二 年 而 所 啟 之 人 乃 遇 向 日 先 創 庵 者, 於 是 皆 仙 去 事 皆 集 仙 傳 今 而 美 中 之 事, 又 蹤 跡 頗 類 之 蓋 止 止 者, 止 其 所 止 也, 周 易 艮 卦 兼 山 之 義, 蓋 發 明 止 止 之 說, 而 法 華 經 有 止 止 妙 難 思 之 句, 而 莊 子 亦 曰 : 虛 室 生 白, 吉 祥 止 止 是 知 三 教 之 中, 止 止 為 妙 義 有 如 鑑 止 水 觀 止 月 吟 六 止 之 詩, 作 八 止 之 賦, 整 整 有 人 焉 止 止 之 名, 古 者 不 徒 名, 止 止 之 庵, 今 人 不 徒 復 興, 必 有 得 止 止 之 深 者, 宅 其 庵 焉 然 則 青 山 白 雲, 無 非 止 止 也 ; 落 花 流 水, 亦 止 止 也 ; 啼 烏 哀 猿 荒 苔 斷 蘚, 盡 是 止 止 意 思 若 未 能 止 止 者, 參 之 ; 已 有 止 止 所 得 者, 政 知 行 住 坐 臥, 自 有 不 止 之 止, 非 徒 嘮 枯 木 死 灰 也 予 特 止 止 34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389

14 14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之 輩 也, 今 記 此 庵 之 人, 同 予 入 止 止 三 昧, 供 養 三 清 高 上 天, 一 切 眾 生 證 止 止 止 止 非 止 之 止 止, 實 謂 止 其 止 之 止 而 已 矣 35 金 丹 南 宗 雖 然 提 倡 三 教 合 一, 但 也 凸 出 自 身 宗 派 之 特 色 三 教 之 中 都 有 止 止 之 義, 但 又 有 不 同, 白 玉 蟾 說 : 若 夫 孔 氏 之 教, 惟 一 字 之 誠 而 已 ; 釋 氏 之 教, 惟 一 字 之 定 而 已 ; 老 氏 則 清 靜 而 已 36 儒 家 的 彖 傳 發 揮 艮 止 義 為 時 止 則 止, 時 行 則 行, 動 靜 不 失 其 時, 其 道 光 明 艮 其 止, 止 其 所 也 儒 家 的 時 止 之 義 是 以 倫 理 道 德 為 依 歸, 即 所 謂 誠 之 一 字 ; 而 佛 家 的 止 只 在 止 觀 之 義, 白 玉 蟾 認 為 佛 家 之 止 只 有 定 靜 義 而 缺 乏 動 義 白 玉 蟾 艮 庵 說 贈 廬 寺 丞 子 文 說 : 象 曰 : 兼 山 艮, 君 子 以 思 不 出 其 位 前 輩 云 : 觀 一 部 華 嚴 經, 不 如 讀 一 艮 卦 緣 華 嚴 經 只 於 止 觀, 然 艮 有 兼 山 之 義 山 者, 出 字 也 雖 止 於 晦 而 出 於 明, 所 謂 : 行 到 水 窮 處, 坐 看 雲 起 時 也 37 六 十 四 卦 之 艮 卦 是 艮 下 艮 上, 取 象 是 山 連 山 即 所 謂 的 兼 山 山, 字 相 疊 則 成 出 字, 有 由 暗 轉 明, 由 靜 止 而 動 出 之 義 行 到 水 窮 處, 坐 看 雲 起 時 則 是 指 由 動 入 靜, 由 靜 起 動, 動 靜 不 二, 行 止 自 在, 青 山 白 雲, 流 水 落 花 所 在 皆 止 的 止 止 境 界 白 玉 蟾 認 為 道 教 的 止 止 之 境 是 儒 佛 兩 家 所 不 及 的, 南 宗 的 前 輩 石 泰 (1022~1158) 曾 有 這 樣 的 批 評 : 儒 家 明 性 理, 釋 氏 打 頑 空, 不 識 神 仙 術, 金 丹 頃 刻 功 38 南 宗 講 內 丹, 倡 性 命 雙 修 但 卻 是 先 命 而 後 性, 修 煉 之 法 大 致 從 精 氣 神 入 手, 精 氣 屬 命 而 神 屬 性, 白 玉 蟾 說 : 神 即 性 也, 氣 即 命 也 39, 氣 者 形 之 根, 形 是 氣 之 宅 40, 形 神 俱 妙, 與 道 合 真 41 保 養 精 氣 就 是 煉 形 修 命, 以 命 合 性 即 為 金 丹, 白 玉 蟾 云 : 忘 形 養 氣 乃 金 液, 對 景 無 心 是 大 還 42, 神 形 合 一, 性 命 雙 修 之 極 至 即 煉 成 金 液 大 還 丹, 南 宗 號 稱 金 丹 派 即 取 名 於 此 又 南 宗 擅 長 雷 法, 這 是 一 種 行 雲 佈 雨 的 法 術, 白 玉 蟾 說 : 天 地 以 炁 而 升 降, 人 身 以 炁 而 呼 吸, 能 35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4 冊 頁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33 冊 頁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4 冊 頁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24 冊 頁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33 冊 頁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33 冊 頁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33 冊 頁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4 冊 頁 782

15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15 知 守 一 之 道, 靜 則 金 丹, 動 則 霹 靂 43, 所 謂 內 煉 成 丹, 外 用 成 法 44 金 丹 和 霹 靂 雷 法 只 是 動 靜 內 外 體 用 之 別, 這 是 修 煉 者 精 氣 神 合 一 之 一 炁 與 天 地 萬 物 之 一 炁 通 合 無 間, 透 過 意 念 以 神 使 氣, 在 氣 化 成 物 時 產 生 作 用, 以 改 變 現 實 的 現 象 世 界 由 此 白 玉 蟾 武 夷 重 建 止 止 庵 記 一 文 艮 止 的 止 止 之 義 即 是 內 煉 金 丹 而 外 化 萬 物, 前 者 是 止 的 修 煉 工 夫, 後 者 是 止 止 的 所 證 境 界, 我 們 也 許 可 以 用 止 於 炁 一 詞 來 概 括 其 特 色 七 理 學 家 朱 熹 (1130~1200) 之 艮 義 南 宋 朱 熹 集 理 學 之 大 成, 遍 注 群 經, 其 思 想 與 著 作, 向 來 被 視 為 學 術 之 正 宗, 儒 學 之 權 威, 其 代 表 性 地 位 無 可 取 代 朱 熹 注 經 往 往 呈 現 出 自 家 濃 厚 的 理 學 色 彩, 其 周 易 本 義 釋 艮 卦 卦 辭 云 : 艮, 止 也 一 陽 止 於 二 陰 之 上, 陽 自 下 升, 極 上 而 止 也 其 象 為 山, 取 坤 地 而 隆 其 上 之 狀, 亦 止 於 極 而 不 進 之 意 也 其 占 則 必 能 止 于 背 而 不 有 其 身, 行 其 庭 而 不 見 其 人, 乃 无 咎 也 蓋 身, 動 物 也, 唯 背 為 止 艮 其 背, 則 止 於 所 當 止 也 止 於 所 當 止, 則 不 隨 身 而 動 矣, 是 不 有 其 身 也 如 是, 則 雖 行 於 庭 除 有 人 之 地, 而 亦 不 見 其 人 矣 蓋 艮 其 背 而 不 獲 其 身 者, 止 而 止 也, 行 其 庭 而 不 見 其 人 者, 行 而 止 也 動 靜 各 止 其 所, 而 皆 主 夫 靜 焉, 所 以 得 无 咎 也 45 朱 熹 釋 艮 之 止 義 是 從 艮 卦 之 取 象 為 山, 高 山 在 前 則 止 而 不 能 行 取 義 艮 其 背 的 背 則 從 身 子 的 背 部 來 說, 身 是 往 前 動 的 而 背 則 是 停 止 不 前 艮 其 背, 則 止 於 所 當 止 也, 是 說 因 為 背 是 止, 所 以 使 背 靜 止 不 前 那 是 合 宜 的, 這 裏 的 止 已 經 從 止 而 不 行 之 義 轉 變 為 動 靜 合 宜 的 時 止 之 義, 而 這 動 靜 合 宜 又 來 自 不 有 其 身, 所 謂 動 靜 各 止 其 所, 而 皆 主 夫 靜 焉, 靜 即 不 有, 這 是 說 用 不 有 其 身 的 態 度 去 主 持 一 身 的 進 退 動 靜 使 之 皆 合 宜 朱 熹 的 解 法 看 似 和 傳 統 的 43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29 冊 頁 道 藏 (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29 冊 頁 朱 熹 : 周 易 本 義 (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99 年 ), 頁 194

16 16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彖 傳 之 時 止 之 義 相 同, 但 其 實 已 經 有 很 大 的 差 異 我 們 說 用 不 有 其 身 的 態 度 去 主 持 一 身 的 進 退 動 靜 使 之 皆 合 宜, 在 理 學 家 的 思 想 體 系 裏, 這 不 有 其 身 是 心 的 修 養 工 夫, 而 進 退 動 靜 合 宜 則 是 理, 整 句 話 有 心 循 理 而 止 之 義 朱 熹 曾 這 樣 以 艮 止 解 說 心 的 修 為 工 夫 : 問 : 止, 非 為 也 ; 為, 不 止 矣, 何 謂 也? 曰 : 止 便 不 作 為, 作 為 便 不 是 止 曰 : 止 是 以 心 言 否? 曰 : 是 淳 舉 易 傳 : 内 欲 不 萌, 外 物 不 接 曰 : 即 是 這 止 ( 陳 淳 錄 ) 46 艮 其 背, 不 見 其 身, 盖 是 閑 邪 存 其 誠 制 之 於 外, 以 安 其 内 奸 聲 亂 色 不 留 聰 明, 淫 樂 慝 禮 不 接 心 術 之 意, 若 能 如 此 做 工 夫 亦 自 好 ( 黄 顯 子 錄 ) 47 伊 川 易 傳 艮 其 背 一 段, 只 是 非 禮 勿 視, 非 禮 勿 聽, 非 禮 勿 言, 非 禮 勿 動 則 止 於 所 不 見, 无 欲 以 亂 其 心 不 獲 其 身 者, 盖 外 既 無 非 禮 之 視 聽 言 動, 則 内 自 不 見 其 私 己 之 欲 矣 外 物 不 接 便 是 姦 聲 亂 色 不 留 聰 明, 淫 樂 慝 禮 不 接 心 術, 惰 慢 邪 僻 之 氣 不 設 於 身 體 之 意 ( 葉 賀 孫 録 ) 48 朱 熹 釋 艮 彖 傳 上 下 敵 應, 不 相 與 也 說 : 以 卦 體 言, 內 外 之 卦, 陰 陽 敵 應 而 不 相 與 也 不 相 與, 則 內 不 見 己, 外 不 見 人, 而 无 咎 矣 49 心 的 艮 止 之 修 為 工 夫 有 內 外, 在 內 則 内 欲 不 萌, 閑 邪 存 其 誠, 這 是 內 不 見 有 己 ; 在 外 則 外 物 不 接, 非 禮 勿 視 聽 言 動, 外 不 見 有 人 有 對 象, 內 外 無 對, 無 己 無 人, 純 是 天 理 之 流 行 朱 熹 以 事 物 當 然 之 理 釋 艮 止 云 : 艮 其 止 乃 是 止 於 其 所 當 止 也, 亦 似 大 學 言 君 止 於 仁, 臣 止 於 敬 46 朱 鑑 : 朱 文 公 易 說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 頁 朱 鑑 : 朱 文 公 易 說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 頁 朱 鑑 : 朱 文 公 易 說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 頁 朱 熹 : 周 易 本 義 (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99 年 ), 頁 194

17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17 之 類 程 子 解 此 下 文 解 得 甚 好, 上 面 艮 其 背, 是 止 於 其 所 當 止 之 地 也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萬 物 皆 各 止 其 所 了, 都 純 是 理 也 不 見 有 己, 也 不 見 有 人, 都 只 見 是 理 ( 徐 寓 録 ) 50 伯 恭 却 說 止 於 所 不 見, 是 眼 雖 見 而 心 不 見, 恐 無 此 理 但 易 本 意 却 是 說, 只 見 義 理, 不 見 己 身 也, 不 知 是 疼, 不 知 是 痛, 不 知 是 利, 不 知 是 害, 如 舍 生 取 義, 殺 身 成 仁 一 般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是 只 見 道 理, 不 見 那 人 也, 不 知 是 張 三, 不 知 是 李 四 ( 黄 顯 子 録 ) 51 明 道 曰 : 與 其 非 外 而 是 内, 不 若 内 外 之 兩 忘 也 說 得 最 好, 便 是 不 獲 其 身,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不 見 有 物, 不 見 有 我, 只 見 其 所 當 止 也 如 為 人 君 止 於 仁, 不 知 下 面 道 如 何, 只 是 我 當 止 於 仁 ; 為 人 臣 止 於 敬, 不 知 上 面 道 如 何, 只 是 我 當 止 於 敬, 只 認 我 所 當 止 也 以 至 父 子 兄 弟 夫 婦 朋 友, 大 事 小 事, 莫 不 皆 然 從 伊 川 之 說, 到 不 獲 其 身 處 便 說 不 來, 至 行 其 庭, 不 見 其 人 越 難 說, 只 做 止 其 所 止, 更 不 費 力 ( 葉 賀 孫 録 ) 52 內 外 兩 忘, 不 見 有 己, 不 見 有 人, 於 事 物 只 是 止 於 事 物 當 然 之 理, 純 然 是 天 理 之 流 行 艮 卦 的 義 理 極 為 篤 實, 雖 然 艮 止 原 有 靜 止 之 義, 但 卻 不 流 於 佛 老 之 絕 物 與 空 無 朱 熹 曾 揀 別 其 異 云 : 艮 其 背, 看 伊 川 說, 只 是 非 禮 勿 視 非 禮 勿 聽 非 禮 勿 言 非 禮 勿 動 今 人 又 說 得 深, 少 閒 便 恐 走 作, 如 釋 老 氏 之 說 屏 去 外 物 也 53 而 北 宋 理 學 家 周 茂 叔 (1017~1073) 謂 一 部 法 華 經, 只 消 一 個 艮 卦 可 了 54 又 程 氏 ( 程 顥 1032~1085 程 頤 1033~1107) 云 : 看 一 部 華 嚴 經, 不 如 看 一 艮 卦, 艮 卦 只 明 使 萬 物 各 有 止, 止 分 便 定 55 法 華 華 嚴 為 號 稱 圓 教 的 天 臺 華 嚴 二 宗 的 根 本 經 典, 但 在 理 學 家 眼 中 大 乘 佛 法 只 消 用 50 朱 鑑 : 朱 文 公 易 說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 頁 朱 鑑 : 朱 文 公 易 說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 頁 朱 鑑 : 朱 文 公 易 說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 頁 朱 鑑 : 朱 文 公 易 說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 頁 周 敦 頤 : 周 敦 頤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9 年 ), 頁 程 顥 程 頤 : 二 程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1 年 ), 頁 81 83

18 18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周 易 一 個 艮 卦 的 道 理 就 可 以 涵 蓋 無 餘 就 朱 熹 而 言, 艮 止 的 工 夫 是 存 誠, 其 境 界 是 循 禮 而 行 的 天 理 流 行, 至 於 佛 教 雖 然 也 講 止, 也 是 內 不 見 己 外 不 見 人 的, 但 是 佛 教 把 物 我 內 外 一 切 都 歸 於 緣 起 性 空 儒 家 的 止 是 止 於 理 而 佛 家 的 止 卻 是 止 於 空, 止 於 空 則 是 把 萬 物 都 化 歸 空 無, 沒 有 了 人 倫 物 用, 即 所 謂 屏 去 外 物, 工 夫 境 界 體 用 皆 異, 這 就 是 儒 佛 兩 家 艮 止 義 的 根 本 差 別 八 結 由 易 經 到 易 傳 再 到 易 學, 周 易 學 術 的 發 展 無 疑 地 是 中 華 文 化 漫 長 演 變 過 程 的 縮 影 從 經 到 傳 是 由 原 始 的 占 筮 到 義 理 的 奠 基, 而 易 學 則 是 經 傳 義 理 進 一 步 的 深 化 和 開 展 易 傳 的 思 想 基 本 上 已 經 涵 蘊 了 體 與 用 工 夫 與 境 界 等 範 圍, 它 已 經 初 步 建 構 了 儒 家 天 人 思 想 的 體 系, 往 後 各 家 宗 派 援 引 周 易 經 傳 來 宣 揚 自 家 學 說 時, 則 必 須 面 對 易 傳 濃 厚 的 儒 家 色 彩 作 出 回 應 各 派 常 用 的 手 法 是 援 而 轉 之, 這 是 說 援 用 其 他 思 想 理 論 透 過 對 周 易 經 傳 的 注 解, 改 造 成 新 的 易 學 體 系 我 們 總 結 本 篇 所 舉 之 例, 大 約 可 以 歸 納 為 三 型 : 一 是 表 面 尊 儒 的, 這 是 表 儒 內 老, 援 老 入 易 的 玄 學 家 王 弼 易 說 ; 二 是 深 化 儒 家 的, 如 宋 理 學 家 朱 熹 援 理 入 易, 以 本 體 之 理 開 拓 周 易 經 傳 思 想 的 縱 深 ; 三 是 超 越 儒 家 的, 佛 道 兩 教 常 認 為 儒 家 的 思 想 還 不 究 竟, 只 屬 於 低 層 的 基 礎 階 段, 有 了 基 礎 以 後 還 要 越 而 上 之, 道 教 以 之 煉 炁, 而 佛 教 則 由 之 歸 空 總 之, 艮 卦 注 說 的 發 展 就 像 一 部 周 易 的 詮 釋 史, 也 像 是 中 國 思 想 史 的 縮 影, 歷 代 各 家 各 展 所 能, 對 周 易 經 傳 作 出 許 多 極 具 創 造 性 的 詮 釋 至 於 這 些 詮 釋 所 具 有 的 價 值 和 意 義 則 還 有 待 來 日 作 進 一 步 的 研 究 56 參 考 文 獻 一 專 書 丁 四 新.. 楚 竹 書 與 漢 帛 書 周 易 校 注,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1 年 王 弼 : 周 易 王 韓 注,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99 年 56 最 近 專 力 於 周 易 詮 釋 之 研 究 的 有 成 中 英 成 氏 有 易 學 本 體 論 ( 臺 北 : 康 德 出 版 社,2008 年 ) 並 主 編 本 體 與 詮 釋 論 文 集 語

19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19 王 弼 韓 康 伯 注 孔 穎 達 正 義 : 周 易 注 疏,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牟 宗 三 : 才 性 與 玄 理, 臺 北 : 學 生 書 局,1980 年 朱 伯 崑 : 易 學 哲 學 史, 臺 北 : 藍 燈 文 化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1 年 朱 熹 :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87 年 朱 熹 : 周 易 本 義,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99 年 任 繼 愈 : 中 國 道 教 史,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90 年 朱 鑑 : 朱 文 公 易 說,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成 中 英 : 易 學 本 體 論, 臺 北 : 康 德 出 版 社,2008 年 余 敦 康 : 何 晏 王 弼 玄 學 新 探, 北 京 : 方 志 出 版 社,2007 年 李 學 勤 : 周 易 溯 源,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6 年 周 敦 頤 : 周 敦 頤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9 年 段 玉 裁 : 說 文 解 字 注, 臺 北 : 漢 京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1983 年 高 亨 : 周 易 古 經 今 註, 臺 北 : 樂 天 出 版 社,1974 年 卿 希 泰 : 續 中 國 道 教 思 想 史 綱, 成 都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1999 年 馬 承 源 編 : 上 海 博 物 館 藏 戰 國 楚 竹 書 ( 三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3 年 唐 蘭 : 古 文 字 學 導 論 殷 虛 文 字 記, 臺 北 : 學 海 出 版 社,1986 年 張 立 文 : 帛 書 周 易 注 譯, 鄭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許 抗 生 : 魏 晉 思 想 史,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5 年 陳 來 : 朱 子 哲 學 研 究,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0 年 郭 慶 藩 : 莊 子 集 釋, 臺 北 : 河 洛 圖 書 出 版 社,1974 年 曾 春 海 : 朱 子 易 學 析 論, 臺 北 : 輔 仁 大 學 出 版 社,1990 年 程 顥 程 頤 : 二 程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1 年 詹 石 窗 : 易 學 與 道 教 符 號 揭 秘, 北 京 : 中 國 書 店,2001 年 楊 伯 峻 : 春 秋 左 傳 注 下, 臺 北 : 源 流 出 版 社,1982 年 道 藏, 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書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廖 名 春 : 帛 書 周 易 論 集,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劉 大 鈞 : 今 帛 竹 書 周 易 綜 考,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年 劉 寶 楠 : 論 語 正 義, 臺 北 : 中 華 叢 書 委 員 會,1958 年 樓 宇 烈 : 老 子 周 易 王 弼 注 校 釋,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83 年

20 20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謝 金 良 : 周 易 禪 解 研 究,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6 年 濮 茅 左 : 楚 竹 書 周 易 研 究 兼 述 先 秦 兩 漢 出 土 與 傳 世 易 學 文 獻 資 料,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6 年 釋 智 旭 : 周 易 禪 解, 臺 北 : 自 由 出 版 社,1996 年 二 論 文 王 儷 蓉 : 白 玉 蟾 謫 仙 與 內 丹 思 想 研 究, 新 竹 : 清 華 大 學 中 文 碩 士 論 文,2007 年 杜 霞 : 周 易 艮 卦 釋 義, 周 易 研 究 2005 卷 1 期, 濟 南 : 山 東 大 學 周 易 研 究 編 輯 部,2005 年 林 文 彬 : 試 論 周 易 禪 解 天 台 學 之 特 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32 期 上 冊, 臺 中 : 中 興 大 學 文 學 院,2002 年 黃 馨 儀 : 釋 智 旭 援 佛 解 易 思 想 研 究, 臺 中 : 中 興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2003 年 廖 文 毅 : 白 玉 蟾 丹 道 雷 法 學 蠡 探, 臺 南 :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在 職 碩 士 論 文,2009 年

Microsoft Word - 465.doc

Microsoft Word - 465.doc 第 13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幽 人 空 山, 过 雨 采 蘋 唐 代 诗 歌 蘋 意 象 探 微 张 俊 峰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210097) 摘 要 : 蘋 意 象 源 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5 年 01 1 34 林 逸 論 林 量 錄 歷 錄 數 行 行 行 類 理 林 便 老 林 行 來 論 1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s Sayings by Buddhism in Xi-Yi Lin s Verbal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Min-Chie Chiu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ISSN 1021-4542

ISSN 1021-4542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7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7,22,77-89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劉見成 1 摘 要 一般以老子為修道思想開宗之祖 道德經 一書自然成為修道之根本 經典 老子 道德經 中的修道思想是以其道論作為基礎 老子之道論可分 為 天道 與 人道 兩部分 天道 所指為 本體義的道 即以道為 天地萬物之本根 道為天地根 為萬物之宗

More information

15

15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377-397 20 2 91 12 * 377 378 20 2 2001 11 8 8 1 1 2 2 2002.1 2 379 2 18 1 3 273 2 27 2001.12 120 2002.1.11 http://www.bamboosilk.org.index.htm 3 2002.1.11 380 20 2 251.1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1-176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許 雅 貴 * 摘 要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信 中 主 要 提 出 了 四 點 : 一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二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三

More information

65,, [ 3 ] ( P80) ;,,,,, [ 4 ] ( P8,16),, ;,,, : (1),,, [ 5 ] ( P5051) (2),, ; :,,, [ 5 ] ( P5055) (3) :,,,, [ 5 ] ( P ) : (1) : ( ),,,,,,,,,,

65,, [ 3 ] ( P80) ;,,,,, [ 4 ] ( P8,16),, ;,,, : (1),,, [ 5 ] ( P5051) (2),, ; :,,, [ 5 ] ( P5055) (3) :,,,, [ 5 ] ( P ) : (1) : ( ),,,,,,,,,, 64 () 2007 5 (203 ) (, 100037) [],,,,,,,,,,,,,, [ ] ; ;;; [] K2492257 [] A [ ] 100220209 (2007) 0520064215,,,,,,,,,,,,,,, (, ) :,,,, : (),,,,,,,,,,, (), [ 1 ] ( P629),,,,,, [ 2 ] ( P12) ;,,,,,, [ ] 2007-07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9352D3131382DA4E9AA76AEC9B4C1BB4FC657AAECB5A5BEC7AED5BDD2ABE1B8C9B2DFB867C5E7AAECB1B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9352D3131382DA4E9AA76AEC9B4C1BB4FC657AAECB5A5BEC7AED5BDD2ABE1B8C9B2DFB867C5E7AAECB1B42E646F63> 嘉 大 教 育 研 究 學 刊, 第 2 5 期 : 9 5-1 1 7 2 0 1 0 國 立 嘉 義 大 學 蔡 元 教 隆 育 朱 學 啟 系 華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初 等 學 校 課 後 補 習 經 驗 初 探 蔡 元 隆 朱 啟 華 衛 生 系 講 師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探 討 臺 灣 日 治 時 期 (1927-1945 年 ) 初 等 學 校 ( 含 小 學 校 公 學 校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 环 境 与 社 会 / 出 的 特 征 是 形 体 如 刀, 故 刀 凤 和 带 鱼 被 统 称 刀 鱼 ; 而 在 现 代 鱼 类 分 类 学 中, 刀 凤 属 鲱 形 目 鳀 科, 带 鱼 属 鲈 形 目 带 鱼 科, 分 属 两 科 鱼 类 根 据 古 代 民 众 和 现 代 鱼 类 学

/ 环 境 与 社 会 / 出 的 特 征 是 形 体 如 刀, 故 刀 凤 和 带 鱼 被 统 称 刀 鱼 ; 而 在 现 代 鱼 类 分 类 学 中, 刀 凤 属 鲱 形 目 鳀 科, 带 鱼 属 鲈 形 目 带 鱼 科, 分 属 两 科 鱼 类 根 据 古 代 民 众 和 现 代 鱼 类 学 0 年 第 期 / 明 清 以 来 黄 渤 海 带 鱼 渔 获 量 变 化 及 其 原 因 / 明 清 以 来 黄 渤 海 带 鱼 渔 获 量 变 化 及 其 原 因 李 玉 尚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上 海 0040) 摘 要 : 乾 隆 年 间, 带 鱼 就 成 为 诸 城 第 一 大 渔 业, 民 国 时 期 和 950 年 代 又 成 为 莱 阳 和 牟 平 第 一 大 渔 业 明 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7 55-86 老 論 老 了 老 老 老 若 李 句 六 老 了 錄 老 行 類 老 見 老 連 不 老 錄 老 55 Discussion on Interpretation of Laoism by Zen Chiu, Min-chieh ABSTRACT Mutual linkage between Buddhism and Laoism has opened the way to

More information

171-200

171-200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171-200 19 2 90 12 * 171 172 19 2 1 2 1 1979 232-233 2 1968 3 125 35 700 173 3 4 3 2000.4 4 1989 12 541-542 174 19 2 5 6 7 8 9 10 5 1987 9 432 6 5 17 539 7 1988 6477 8 4

More information

55-83

55-83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55-83 20 1 91 6 * 55 56 20 1 7 1 2 1 1997.10 7 260 2 7 1 262 57 17 3 94 4 3 1989.3 662-663 4 1976.10 2456-2457 58 20 1 5 74 6 100 7 92 8 64 9 33 5 1978.10 472-473 6 1951-195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蕭 慧 媛 南 亞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傳 統 中 國 戲 曲 演 出 大 都 與 里 社 酬 神 有 關, 酬 神 演 戲 可 說 從 來 已 久 戲 曲 戲 班 和 戲 園 最 早 開 始 於 北 宋 末 年 的 戲 文 和 南 戲 而 讓 戲 曲 演 出 成 為 假 酬 神 真 自 娛, 且 盛 況 空 前 則 非 明 代 莫 屬 明 中 晚 期 後,

More information

附件1:

附件1: 附 件 1: 全 国 优 秀 教 育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推 荐 表 单 位 名 称 : 西 南 大 学 论 文 题 目 填 表 日 期 :2014 年 4 月 30 日 数 学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的 课 堂 管 理 攻 硕 期 间 及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后 一 年 内 获 得 与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有 关 的 成 果 作 者 姓 名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学 科 专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田村容子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田村容子** 中文摘要 近年 以抗戰時期的上海話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在中國相繼出版問世 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僅局限於話劇 而對同時期的其它諸如京劇 平劇 文明 戲以及申曲 越劇之類的演劇形態也加以關注 並從這些劇種都在 抗戰時期的 上海 這一特殊歷史時空中並存共生這一視角出發所做的研究卻不多

More information

第三期版面_3_

第三期版面_3_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3 期 研 究 論 文 第 40-91 頁 2011 年 3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3, March 2010, pp.40-90 媽 祖 名 稱 由 來 試 析 * 戴 文 鋒 摘 要 海 神 林 默 信 仰 早 期 在 明 清 之 際, 大 陸 當 地 一 般 民 間 多 以 娘 媽 稱 之, 而 清 初

More information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東華漢學 第 18 期 229-274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3 年 12 月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之 接受 研究 試以乾隆皇帝之題詩跋語為探討對象 陶玉璞 摘要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自康熙年間進獻入宮 之後 又陸續獲得王 獻之 中秋帖 王珣 伯遠帖 乾隆十一年 乾隆皇帝遂於養心殿西 暖房闢成一室 易其名曰 三希堂 然而 這位風雅皇帝卻未平等對 待 三希 此從其於 快雪時晴帖

More information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五期 2007年10月 頁217-258 國立台灣文學館 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 ] 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 南國文藝 的創刊 柳書琴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1937年7月台灣報刊廢止漢文欄 漢文文學雜誌紛紛停刊 然而 就在1941年12月1日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一週 台北市日 新町意外發行了一份帶有重建純文學理想的漢文雜誌 南國 文藝 何以一份漢文純文學雜誌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夕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47 3 200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7No. 3 May 200 200062 20 I207. 2 A 000-59920003-0027-2 2009-0- 2 956 2007 20 28 200 979 90 94 3 29 2 3 2 3 979 93 94 94 98 288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1邱敏捷-人文.indd

1邱敏捷-人文.indd 39 2 94 1 27 1 1 1893 1964 2 3 NSC93 2411 H 024 003 1 80 2 76 878 3 80 12 21 59 2 4 437 495 5 6 7 343 413 8 4 72 12 3649 5 5568 6 7 147 167 334 416 8 6 91998 2 280 3 9 10 11 1990 1847 2073 2778 4382 9

More information

9 61-89 2004 12 * * 62 9 1 2 3 4 5 6 1 3 4 5 6 7 8 2 3 4 5 6 63 7 8 12 1 1 1 1 2 3 1 6 1 1 9 56 11 13 24 2 7 8 9 64 9 7 7 3 4 9 10 23 11 1357 2468 11 10 19 2003 10 1 65 7 5 3 1 2 4 6 8 1 6 8 4 4 6 1 3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2

2 Zhouyi(Zhou Dynasty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Literature By ProfKangChuanCheng Far East College ABSTRACT Book of Changes is not only a book of divination but also a classic booksince its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More information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0 5 No. 5 2000 ( 200433) [] [ ],,,, [] K254 C921 [] A [ ] 0257 0289(2000) 05 0033 012 The Effect of the War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n the Population of Zhejiang

More information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何繼文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引論 蘇軾 1036 1101 黃庭堅 1045 1105 一直是宋詩特徵的典範其毀譽反映著宋詩 地位的升降自宋迄明不少崇唐抑宋的詩學家往往強烈批評蘇黃以表示整 體的宋詩不能繼承唐音例如胡應麟說 大曆而後學者溺於時趨罔知反正 宋元諸子亦有志復古而不能者其說有二 一則氣運未開 一則鑒戒未備 1 蘇黃矯晚唐而為杜得其變而不得其正故生澀崚嶒而乖大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版样板

中文版样板 第 17 卷 第 3 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Vol. 17, No. 3 2015 年 6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3.005 董 仲 舒 : 儒 学 发 展 史 上 的 一 座 丰 碑 钱 耕 森 ( 安 徽 大 学 哲 学 系, 安 徽 合 肥 230039)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人 文 與 社 會 研 究 學 報 第 44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10):1-24 山 海 經 校 注 與 袁 珂 的 神 話 研 究 鍾 佩 衿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生 摘 要 作 為 中 國 神 話 研 究 的 重 要 學 者, 袁 珂 的 研 究 重 心 即 在 於 對 山 海 經 神 話 進 行 詮 釋 與 探 討 ; 研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2018 3 40 2 Modern Law Science Mar. 2018 Vol. 40 No. 2 1001-2397 2018 02-0041 - 16 100872 DF092 A DOI 10. 3969/j. issn. 1001-2397. 2018. 02. 03!"# 1 2017-12 - 05 2017 17CFX006 1. 1982 M. 1997 73-146 216-244.

More information

2008 3, (,1989, 135 ) 1869 (,1919) , ,,,, 20, (,1990) 1872,,,,,,1914, 1872,42 4,1918,,, 46,, 1872,,1880,40,, (,1998) 1914,,

2008 3, (,1989, 135 ) 1869 (,1919) , ,,,, 20, (,1990) 1872,,,,,,1914, 1872,42 4,1918,,, 46,, 1872,,1880,40,, (,1998) 1914,, : 3 :,,,,,,, :,, ( ),,,,,,,,, 1872,, 1949, 77 ; 1918, 1949, 31,,?,,,,?,,,,,,,,, :,, :, 1843,,,, 3,, :200433, :ygzhu @263. net,, 1918 1933, 15,, (,2006) 150 2008 3,1866 10 25 (,1989, 135 ) 1869 (,1919)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日 本 教 師 教 育 改 革 之 研 究 楊 思 偉 臺 教 育 大 校 長 陳 盛 賢 臺 灣 師 範 大 教 育 系 博 士 候 選 江 志 正 臺 教 育 大 教 育 系 副 教 授 摘 要 進 入 21 世 紀 的 今 日, 日 本 教 師 教 育 政 策 面 臨 最 重 大 的 挑 戰 而 其 主 要 理 由 不 僅 是 因 為 教 育 荒 廢 而 已, 更 因 為 在 高 度 經 濟

More information

mode of puzzle-solving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5 174 * * 146 1 1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7 83-105 148 2 3 2 3 151 91 12 149 150 4 4 101-104 91 12 151 identity 5 6 7 5 6 7 100 140 152 8 9 10 8 31-32 9 27-29 10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學 院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學 程 碩 士 論 文 傳 統 民 俗 文 化 到 當 代 客 庄 節 慶 : 以 東 勢 新 丁 粄 節 為 例 From Traditional Folklore to Contemporary Hakka Festivals a Case Study of Dongshih Sih Ding Ban Festival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532

532 AN ANALYSIS OF COMPETIVENESS IN THE LOGISTIC INDUSTRY Yi Te Wu,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Management, Far East College Chung Chyun Lin,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More information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37 39 1 94 37 54 1 2 3 4 -- NSC92 2411 H 024 003 1 2 1988 27 3 17 257 4 2001 3 1 1652 38 5 1611 1693 6 7 1618 1683 8 9 1724 1805 10 11 12 13 14 5 6 1401 2002 143 7 8 1313 72 101 9 15 54 10 68 12 2901 11

More information

17

17 49 1 ( ) Vol. 49 No. 1 2009 1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 2009 () ()? (, 475001) :, () ; ;2500 3000,,, : ; ; ; ;; :B812092 : A : 1000-5242 (2009) 01-0016 - 06 :2008211217 :(1929 -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38

38 5 2007 6 37~50 37 38 5 羣 璂 璂 39 40 5 冲 41 42 5 峯 峯 峯 43 棅 竪 棅 譌 遡 棅 44 5 譌 45 咏 46 5 47 48 5 璂 49 Ch ing Scholars reconsideration of Yen Yu Poetics Hung-Chang Liao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2012 4 1 1 13 7. 8 2 2 1680 1691 2 11. 6 12 9 5 1722 ~ 1735 11 2 3 6 1735 ~ 1795

2012 4 1 1 13 7. 8 2 2 1680 1691 2 11. 6 12 9 5 1722 ~ 1735 11 2 3 6 1735 ~ 1795 31 4 10. 3969 /j. issn. 1000-7067. 2012. 04. 001 * 510610 310024 Abstract The art of Yixing teapo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hinese craft hist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could be seen as a symbol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林教授2.PDF

林教授2.PDF 83 Taiwan Congress Function and Trend After Embellishing Constitute LinSuei - gie Abstract National Assembly becomes to be the non-permanent conference aimed at the particular assignments. For this reason,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第 19 卷 第 1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1 2013 年 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Feb. 2013 拭 揩 抹 擦 搌 的 历 史 演 变 与 方 言 分 布 王 娟 (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山 西 太 原,030012;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More information

The Idea Changing of Father & Son between Two Dynasty Chou Wan-Yu Kao* Abstract Chinese is proud of its country with courtesy and justice. The courtes

The Idea Changing of Father & Son between Two Dynasty Chou Wan-Yu Kao* Abstract Chinese is proud of its country with courtesy and justice. The courtes * 92 2 14 92 6 3 * The Idea Changing of Father & Son between Two Dynasty Chou Wan-Yu Kao* Abstract Chinese is proud of its country with courtesy and justice. The courtesy means everyone s behavior shoul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b1202-15 牛尚鹏.doc

Microsoft Word - xb1202-15 牛尚鹏.doc 68. 道 经 语 词 词 义 的 文 化 阐 释 举 隅 以 太 上 洞 渊 神 咒 经 为 例 牛 尚 鹏 [ 南 开 大 学 天 津 300071] [ 摘 要 ] 道 经 中 保 存 了 大 量 具 有 特 殊 的 道 教 文 化 蕴 涵 的 语 词, 为 此 用 文 化 求 义 的 方 法 考 释 了 其 中 的 乌 民 饮 丹 丹 水 本 行 原 蒙 云 刚 擢 质 等 文 化 语 词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609.doc

Microsoft Word - 7609.doc 民 国 时 期 国 人 对 电 视 的 认 知 谢 鼎 新 ( 安 徽 大 学 新 闻 传 播 学 院 副 教 授 博 士 ) 摘 要 : 在 现 有 的 电 视 史 研 究 中, 都 是 以 1958 年 北 京 电 视 台 ( 中 央 电 视 台 的 前 身 ) 成 立 为 中 国 电 视 史 的 起 点, 在 此 之 前 国 人 对 电 视 的 认 知 如 何 还 是 个 盲 点 本 文 试

More information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2002 10 1-28 Inquiry into Yan Yan-Zhi s The Chant of Five Virtuous Men and Xiao Tong s The Chant of Shan Tao and Wang Rong Chiang Chien-Chu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1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221.doc

Microsoft Word - 1221.doc 汉 字 形 体 的 审 美 特 征 秦 建 文 (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中 文 系, 云 南 曲 靖 655000) 摘 要 : 汉 字 的 表 意 特 性, 使 汉 字 成 为 视 觉 意 象 的 符 号 它 的 构 形 相 对 于 线 线 结 构 的 音 素 文 字 而 言, 是 一 种 立 体 的 结 构, 因 而 所 储 存 的 信 息 便 于 通 过 视 觉 和 大 脑 进 行 丰 富

More information

二、民生: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同步

二、民生: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同步 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view ---------------------------------------------------------------------------- 1 2 3 1 4 1471 5 6 40 2~5 2 7 1551 ~1600 40% 8 24 83 74 90% 50 2 2 2% 9 10 3 11 12 304 165 89

More information

341-367

341-367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41-367 18 2 89 12 341 342 1 2 3 1 19 1983 2 3 1996. 10 1218 343 4 5 6 7 11 8 28 9 10 11 12 13 14 4 3 1808 5 3 1349 6 3 343 7 3 1292 8 9 1996 4 988 10 3 187 11 3 1506 12

More information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Unexpected Inter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chola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Gathering of Heroes from C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Unexpected Inter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chola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Gathering of Heroes from C 2007 7 117-152 1833-1834 117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Unexpected Inter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chola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Gathering of Heroes from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More information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330 330340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0, PP. 330 340, 2004 331 (1) (2) (3) (4) (5) (6) (7) 1. (8) 332 2. (9) (15) 333 3. (10) 4. 334 (11) 335 (12) (13) 1. 336 2. (14) 3. 337 4. 5. 6. 338 1. 69 2. 321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49 0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9No. Mar. 0 0087 J 0 A 000-599 0 0-009- 470 5 0--0 98 40 0 4 4 4 00 4 0 99 00 00 4 988 540 44 0 7 4 54 8 5 9 6 56 47 瑏瑠 4 5 6 7 8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26 卷 第 5 期 2013 年 9 月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26 摇 No. 5 September, 2013 中 国 国 防 科 技 研 发 投 入 特 点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王明排版.doc

Microsoft Word - 王明排版.doc 通 識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06 年 06 月 頁 205~246 開 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周 代 燕 國 享 國 永 年 原 因 試 探 王 明 摘 要 周 代 封 國 數 以 百 計, 在 史 記 十 二 諸 侯 年 表 中 列 出 十 三 家 事 蹟 較 詳 者, 其 中 壽 命 最 長 的 為 齊 燕 兩 國 燕 國 雖 比 齊 稍 短, 但 齊 國 在 386B.C.

More information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2007 12 183-210 The Chényù-Dùncuò (Profound and Forceful) Theory in Zhan-Tai Wu s 183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ore information

59 [1] [2] [3] A A ( 4 ) A A [4]

59 [1] [2] [3] A A ( 4 ) A A [4] 5 1 5 (1): 58 70 2013 3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Mar., 2013 DOI: 10.3724/SP.J.1224.2013.00058 100190 20 50 70 2009 60 G301 A 1674-4969(2013)01-0058-13 20 50 1 : 2012 12 25; : 2013 01 18 : (Y250013015)

More information

瑏瑡 B ~ 瑏瑡

瑏瑡 B ~ 瑏瑡 210093 1200 K928. 6 A 1005-605X 2014 04-0059- 10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Regional History Study Jiangnan or West Zhejiang GAO Yi - fan FAN Jin - min Histor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doc

Microsoft Word - 1-1.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 期 第 1-16 頁 2000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律 賦 在 唐 代 典 律 化 之 考 察 簡 宗 梧 游 適 宏 * 摘 要 通 常 中 國 文 學 史 專 著 述 及 賦 時, 總 會 提 到 唐 代 的 律 賦 此 一 論 述 透 露 了 多 種 意 義 : 一 是 就 中 國 文 學 史 言, 唐 代 律 賦 可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72D3532A4E9AA76AEC9B4C1BB4FC657C160B7FEA9B2A5C1AC46B3A1B4DEB2A3A7BDAAFEC4DDAA4CB77EB8D5C5E7B3F5A4A7ABD8A5D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72D3532A4E9AA76AEC9B4C1BB4FC657C160B7FEA9B2A5C1AC46B3A1B4DEB2A3A7BDAAFEC4DDAA4CB77EB8D5C5E7B3F5A4A7ABD8A5DF2E646F63>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六 期 頁 27-52 民 國 97 年 12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總 督 府 民 政 部 殖 產 局 附 屬 林 業 試 驗 場 之 建 立 以 人 事 結 構 及 研 究 事 業 為 中 心 * 吳 明 勇 摘 要 西 元 1911 年 設 立 之 林 業 試 驗 場, 為 近 代 臺 灣 第 一 個 以 林 業 試 驗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第 19 卷 第 6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6 2013 年 1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Dec. 2013 篇 目 考 辨 三 则 以 韩 藏 详 节 为 校 勘 依 据 盛 莉 ( 江 汉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430056) 摘 要 : 详 节 为 朝 鲜 时 期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4 11 179 ~ 222 * 92.9.15 93.10.20 * 180 From Rough Overview to Subtle Narrative : Narrational Differences in Two Stories Appearing in both Zhiguai and Chuanqi Texts Kang, Yun-mei * Abstract This paper

More information

2013-04-A4

2013-04-A4 第 47 卷第 4 期 2013 年 4 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47 No.4 第 47 卷 Apr. 2013 中国武术技术传承要树立 拳种意识 周建新 南京晓庄学院 体育系 江苏 南京 210038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中国武术拳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

More information

1.第二卷第二期p1

1.第二卷第二期p1 通 識 學 刊 : 理 念 與 實 務,3(1),1-42 1 圖 解 思 考 法 在 申 論 題 寫 作 上 的 運 用 : 以 蕭 颯 死 了 一 個 國 中 女 生 之 後 為 例 馬 琇 芬 ( 投 稿 日 期 :2014/11/11; 修 正 日 期 :2015/01/21; 接 受 日 期 :2015/01/26) 摘 要 申 論 是 一 種 培 養 學 生 思 考 能 力 的 寫 作

More information

1 Matei Calinescu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2004 2 Berman, Marshal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2003 3 1995 1895-1927 199

1 Matei Calinescu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2004 2 Berman, Marshal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2003 3 1995 1895-1927 199 3 2005 7 157~174 1 Matei Calinescu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2004 2 Berman, Marshal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2003 3 1995 1895-1927 1996 158 3 4 1998 5 2003 6 1993 1995

More information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45 * ** 45-86 TAIPEI THEATRE JOURNAL 24 (2016) : 45-86 School of Theatr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5.11.20 2016.6.22 * 14BZS079 13BZS017 1980 15CZW044 **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 立 臺 灣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與 人 文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本 論 文 獲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 博 ( 碩 ) 士 論 文 研 究 獎 助 課 外 讀 物 對 於 國 小 低 年 級 國 語 科 教 科 書 輔 助 性 之 研 究 - 以 新 北 市 100 年 度 國 民 小 學 推 動 閱 讀 計 畫 優 良 圖 書 為 例 指 導 教 授 : 張 純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應用倫理評論》第64期

《應用倫理評論》第64期 64 2018 4 9-27 Applied Ethics Review, Vol. 64, 2018, pp. 9-27 The Tree: Meaning and Myth 摘要 E-mail: liuyd1217@sina.com 10 64 Walking Out of the Ethic Paradox of Tree Civilization : The Reflection on My

More information

23-46

23-46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3-46 19 1 90 6 1 2 * 1 121 1982.11 3124-3125 2 1988.3 6 23 24 19 1 3 4 3 1986.12 4 1980.9 505 25 5 6 7 8 5 9 1993.10 425 6 579-580 7 552-554 8 26 19 1 9 10 11 12 Benedetto

More information

10384 X0115071 UDC The Research For The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Stratagem Of The China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MBA) 2003 11 2003 12 2003 12 2 0 0 3 11 100 1991, WTO Abstract Abstract The Securities

More information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1 1945 8 1945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e war and had to retreat from Taiwan.

More information

輥輯訛 % 2010~ %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1. J., 1994, 3 14~ J., ~150.

輥輯訛 % 2010~ %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1. J., 1994, 3 14~ J., ~150. 1001-5558 2012 01-0029-11 G75 A 12 BGA070049 07JHQ006 1. 50 J., 1999, 5 46~54. 2. J. 1998, 2 3~24.. J. 2008, 6 2 3~42.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2 1 72 2012.No.1 Total No.72 12 34 56 78 910 輥輯訛 2009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An Examination of the Taoist Color of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Yuan Dynasty Li Yi Ya Abstract 147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aoism on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2014 6 No. 6 2014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195 Sum No. 195 610064 K26 A 1006-0766 2014 06-0031-13 1 20 2 3 4 1971 1 7 2004 171 2 2006 44 3 1994 6-9 31-36 4 1 51 336-337 31 19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