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Similar documents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 )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 )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聊齋志異》夢境研究

第六章 結論

??? ?? 1000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4D F736F F D20ADF0A54EABC6AAF9B0FCA46BACE3A873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起首六頁.doc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untitled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206 雜但總的來說陳維崧仍然受到肯定特別是陳廷焯 對陳維崧有了再 發現 侯雅文的文章試圖抽樣選取不同時期的清詞選本來探討陳維崧詞的經典化 內涵及其過程不過其中與本文有關係的只有王昶 國朝詞綜 一種雖然前後對 照多少揭示了其價值但對如何反映雍乾詞學傾向尚未能展開 李睿的文章全 面


: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Microsoft Word - MCHA

P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_LEONG Chao Ha.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1

曹美秀.pdf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論文封面

标题

Microsoft Word doc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Microsoft Word 谢雯雯.doc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Microsoft Word - HKU_Scholars_Hub_2011.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排版稿.FIT)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 ).doc

中文版样板

60,,,, ( ) ;,,,,,,,, ( ),, :,,,,,,,,,,,,,,,,,,,,,,,,, ;,,,,,, : :,,,,,,,,,,,,,,,,,, ( ),,( ) 11

穨1-林聖欽.doc

标题

文档 9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55-83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ft1.doc.doc

David Faure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Microsoft Word - 001\253\312\255\261.doc)

35-55

2005 3,, :,,,, (),,,,, [],,,,,,,,,,, (),, (,, ),,,,,,,,,,,,,,,,,,,,,,,,,( ),, :,,, :,?,,, :,1999,

59-81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0?

Microsoft Word v...doc

Abstract After over ten years development,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has experienced from nothing to something,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the course of

2008 Nankai Business Review 61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367_392_Wong Wang-chi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s degree Research of e-learning style for public serva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 J J J J See HUAN Q Z.

标题

戲劇研究 第十期 京劇逐漸茁壯的同時 戲劇演出相關評論也隨之興起 這些評論除了出現在 3 傳統書籍形式的出版品以外 近代報刊 的興起 更是提供了京劇或是其他地方 劇種的評論極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進入清末民初時期 這些評論主要以報刊為 媒介 散見於報刊雜誌的藝文版面 報刊劇評的流行與京劇的發展成為相輔

Microsoft Word - 9.doc

2 P30 ~ / 2 P P P122 3 P

Transcription:

Title A critical study of Wu Hengzhao's (1771-1829) Lianziju Cihua = Advisor(s) Lee, KS Author(s) Li, Wan-no, Lavina.; 李 蘊 娜. Citation Li, W. L. [ 李 蘊 娜 ]. (2006). A critical study of Wu Hengzhao's (1771-1829) Lianziju Cihua = Wu Hengzhao" Lian zi ju ci hua" yan jiu. (Thesi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kfulam, Hong Kong SAR.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5353/th_b3681536. Issued Date 2006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50454 Rights The author retains all proprietary rights, (such as patent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use in future works.

A Critical Study of Wu Hengzhao s (1771-1829) Lianziju Cihua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研 究 LI WAN NO, LAVINA Ph.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6

Abstract of thesis entitled A Critical Study of Wu Hengzhao s (1771-1829) Lianziju Cihua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研 究 Submitted by LI Wan No, Lavina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February 2006 Qing Dynasty (1644-1911) was the renaissance period of Ci poetry, as both poets and critic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the realm of Ci. Different topics of research had been done on the periods of Early-Qing and Late-Qing s Ci studies, but not concentrated on those of Mid-Qing, especially about critical theories. Mid-Qing Dynasty is the introspective period of Ci criticism. The dominant school of Zhe Xi ( 浙 西 詞 派 ) declined, and the Chang Zhou School ( 常 州 詞 派 ) became prominent. As the main stream being changed, theorists started to make a lot of breakthrough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 critical orientation. Wu Hengzhao ( 吳 衡 照, 1771-1829) is one of the distinguished critics in this period and his study of Ci, Lianziju Cihua ( 蓮 子 居 詞 話 ) showe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time of change. Lianziju Cihua reflected the criticism transition from Zhe Xi School to Chang Zhou School. Wu expanded on Zhe Xi s theory by advocating elegant standard of Ci and solved the problem of Late Zhe Xi School s being degenerated into shallow emptiness. On the other hand, he absorbed Chang Zhou School s theory by emphasizing the use of metaphor and allegory which related to contemporary events. Besides, Wu revised Ci popular anthologies and critical writings, with a dialectical system which is

rare in traditional critical writings. Wu s theories brought forth new ideas in Ci criticism and most of the later generations were enlightened by him. This is worth studying as the little attention that Wu Hengzhao has received fails to spell out his status as a theorist and also the position of his Lianziju Cihua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China. Presented in six chapter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ccess Wu s achievements through an in-depth study of Lianziju Cihua.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presenting the background of Ci criticism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methodology deployed in the study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is a biography on Wu which gives an outline of his life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literature. Chapter Thre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writings from Tang Dynasty (618-907) to Qing Dynasty and Lianziju Cihua, in order to track back to what Wu s theory was derived from. Chapters Four and Five set up the criticism system of Wu s theory by delving the themes and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anziju Cihua respectively. Chapter Six concludes with an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of Wu and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By providing the reader with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u s Lianziju Cihua, this thesis has give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 criticism of Mid-Qing and Wu s input into those theories. More importantly, it has established with proven evidences that the fame Wu Hengzhao should have enjoyed, especially his inspiration to the critic after Mid-Qing. (479 words)

A Critical Study of Wu Hengzhao s (1771-1829) Lianziju Cihua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研 究 Submitted by LI WAN NO, LAVINA 李 蘊 娜 B.A., M.Phil. H.K.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ebruary 2006

Declaration I declare that this thesis represents my own work, except where due acknowledgment is made, and that it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included in a thesis, dissertation or report submitted to this University or to any other institution for a degree, diploma, or other qualifications. Signed LI WAN NO, LAVINA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研 究 目 錄 1. 緒 論 1.1 詞 學 的 定 義 1 1.2 清 代 詞 學 研 究 概 況 4 1.3 研 究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目 的 和 動 機 16 1.4 研 究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範 圍 和 方 法 24 2. 吳 衡 照 生 平 行 誼 與 文 學 思 想 2.1 生 卒 年 和 籍 貫 27 2.2 家 世 與 交 遊 33 2.3 仕 途 和 著 作 53 2.4 詩 詞 思 想 內 容 59 3. 歷 代 詞 論 與 蓮 子 居 詞 話 3.1 唐 五 代 詞 論 70 3.2 宋 代 詞 論 78 3.3 明 代 詞 論 85 3.4 清 代 詞 論 95 4.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內 容 4.1 詞 壇 人 物 110 4.2 詞 體 形 式 122 4.3 詞 的 創 作 142 4.4 資 料 整 理 153

5. 蓮 子 居 詞 話 詞 學 特 色 5.1 修 正 浙 西, 融 合 常 州 162 5.2 標 氣 體 尚 神 大 重 意 趣 192 5.3 詞 作 人 品 並 重 206 5.4 修 訂 補 正 大 膽 細 心 212 6. 結 論 6.1 蓮 子 居 詞 話 與 清 中 葉 詞 壇 發 展 的 關 係 222 6.2 蓮 子 居 詞 話 對 後 世 詞 學 的 影 響 236 6.3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評 價 253 附 錄 附 錄 :1: 吳 衡 照 家 族 世 系 表 262 附 錄 2: 蓮 子 居 詞 話 內 容 表 263 附 錄 3: 蓮 子 居 詞 話 所 錄 人 物 統 計 表 293 參 考 資 料 參 考 書 目 304 參 考 論 文 321

1. 緒 論 1.1 詞 學 的 定 義 詞 學 " 二 字, 最 初 與 詞 " 這 文 學 體 式 無 關 1 自 清 代 (1644-1911) 開 始, 詞 學 " 的 概 念 始 與 詞 " 這 文 體 距 離 漸 漸 拉 近 然 而 詞 評 家 對 這 二 字 的 理 解 和 用 法 並 不 一 致 陸 鎣 ( 約 1848 年 前 後 在 世 ) 問 花 樓 詞 話 : 安 得 有 綜 博 之 士, 權 輿 三 李 ( 李 白 [701-762] 李 賀 [790-816] 李 商 隱 [813-858]), 斷 代 南 渡, 為 唐 宋 詞 派 圖 爰 黜 淫 哇, 以 崇 雅 制, 詞 學 其 日 昌 矣 乎 2 此 處 詞 學 " 與 詞 壇 發 展 有 關, 略 近 於 填 詞 的 風 氣 和 填 詞 的 水 準 田 同 之 ( 約 1720 年 前 後 在 世 ) 西 圃 詞 說 則 謂 : 近 日 詞 家, 謂 詞 以 琢 句 練 調 為 工, 並 不 深 求 於 平 仄 句 讀 之 間, 惟 斤 斤 守 嘯 餘 一 編, 圖 譜 數 卷, 1 2 詞 學 " 二 字, 早 見 於 杜 甫 (712-770) 乾 元 元 年 華 州 試 進 士 策 問 之 五 : 頃 之 問 孝 秀 取 備 尋 常 之 對, 多 忽 經 濟 之 體 考 諸 詞 學, 自 有 文 章 在, 策 以 徵 事, 曷 成 凡 例 焉 "( 載 董 誥 [1740-1818] 編 : 全 唐 文 [ 1990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影 印 嘉 慶 甲 戌 ( 十 九 年, 1814) 刻 版 ], 第 2 冊, 卷 359, 頁 1614) 而 孫 光 憲 ( 900-968) 北 夢 瑣 言 載 : 鄭 秀 才 詞 學 門 閥, 人 韻 風 流, 冀 帝 師 以 子 妻 之 "( 明 刻 本, 卷 3, 頁 3 ) 前 者 詞 學 " 所 指 乃 詞 章 之 學, 後 者 詞 學 門 閥 " 類 近 書 香 門 第, 指 世 代 習 文, 均 與 詞 " 這 種 文 學 樣 式 沒 有 直 接 關 係 陸 鎣 : 問 花 樓 詞 話, 載 唐 圭 璋 (1901-1986) 編 : 詞 話 叢 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第 3 冊, 頁 2544 1

便 自 以 為 鐵 板 金 科, 於 是 詞 風 日 盛, 詞 學 日 衰 矣 3 田 同 之 所 說 的 詞 學 " 乃 指 詞 的 創 作 徐 珂 (1869-1928) 清 稗 類 鈔 又 說 : 常 熟 言 琴 吾 大 令 家 駒 ( 言 家 駒 [1842-1909]), 治 詞 學 至 五 十 年 之 久, 所 著 鷗 影 詞 六 卷, 幾 于 無 調 不 備 4 這 裏 的 詞 學 " 應 指 填 詞 這 門 學 問 " 江 順 詒 ( 約 1862 年 前 後 在 世 ) 輯 詞 學 集 成 一 書, 他 對 該 書 名 詞 學 " 的 理 解 則 是 : 撮 其 綱, 曰 源 曰 體 曰 音 曰 韻 ; 衍 其 流, 曰 派 曰 法 曰 境 曰 品, 分 為 八 卷, 以 各 則 麗 之, 易 其 名 曰 詞 學 集 成 5 江 順 詒 視 詞 學 " 為 與 詞 有 關 的 範 圍 如 體 制 寫 法 音 律 源 流 等 專 門 學 問 以 上 可 見, 評 詞 家 似 乎 注 意 到 詞 學 " 與 詞 體 研 究 的 關 係, 但 把 詞 " 與 學 " 分 家 的 情 況 仍 十 分 明 顯, 大 部 分 評 詞 家 所 說 的 詞 學 ", 都 與 詞 體 寫 作 或 填 詞 的 法 則 有 關 於 是, 填 詞 " 和 詞 學 " 這 兩 個 概 念 就 混 淆 不 清 了 最 早 直 接 把 兩 者 關 係 釐 清 的 是 龍 榆 生 (1902-1966) 他 在 研 究 詞 學 之 商 榷 說 : 3 4 5 田 同 之 : 西 圃 詞 說, 載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第 2 冊, 頁 1470 徐 珂 : 清 稗 類 鈔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4 年 ), 第 8 冊, 頁 3997 江 順 詒 : 詞 學 集 成 凡 例, 詞 學 集 成 ( 1995 年 上 海 2

取 唐 宋 以 來 之 燕 樂 雜 曲, 依 其 節 拍 而 實 之 以 文 字, 謂 之 填 詞 " 推 求 各 曲 調 表 情 之 緩 急 悲 歡, 與 詞 體 之 淵 源 流 變, 乃 至 各 作 者 利 病 得 失 之 所 由, 謂 之 詞 學 " 6 龍 榆 生 清 楚 指 出, 詞 學 " 與 填 詞 " 不 同, 詞 學 " 是 對 詞 這 一 文 體 的 不 同 方 面 進 行 學 術 研 究 他 認 為 詞 學 所 涉 及 的 範 圍 十 分 廣 泛, 詞 學 研 究 必 須 : 之 情 7 歸 納 眾 製, 以 尋 求 其 一 定 之 規 律, 與 其 盛 衰 轉 變 即 對 詞 體 創 作 的 不 同 法 則 詞 史 盛 衰 的 轉 變 等, 均 需 從 廣 處 著 眼, 清 楚 掌 握, 而 每 個 獨 立 的 項 目 又 要 仔 細 揣 摩, 才 算 認 真 的 詞 學 研 究 他 進 而 提 出 聲 調 之 學 批 評 之 學 目 錄 之 學 等 範 圍, 為 詞 學 研 究 帶 出 具 體 的 方 向 龍 榆 生 之 後, 對 詞 學 研 究 更 全 面 而 具 系 統 的, 有 謝 桃 坊 他 的 中 國 詞 學 史 從 詞 學 史 的 角 度 去 探 討 詞 學 的 外 在 和 內 在 價 值, 他 把 詞 學 史 的 研 究 範 圍 歸 納 為 五 方 面 : 一 歷 代 詞 論 二 歷 代 關 於 詞 史 的 探 討 三 歷 代 關 於 詞 家 和 詞 作 的 批 評 ( 包 括 具 體 作 品 的 分 析 作 家 整 體 作 品 的 認 識 作 家 風 格 的 評 論 和 作 家 在 詞 史 上 的 作 用 等 ) 四 詞 體 形 式 的 總 結 過 程 ( 包 括 體 制 詞 調 詞 樂 詞 律 詞 韻 圖 譜 和 作 法 等 ) 五 詞 學 文 獻 的 整 理 與 研 究 過 程 ( 包 括 歷 代 詞 的 總 集 6 7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光 緒 刻 本 ), 頁 1 龍 榆 生 : 研 究 詞 學 之 商 榷, 龍 榆 生 詞 學 論 文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7 年 ), 頁 87 同 上 3

選 集 專 集 叢 書 的 編 輯 校 勘 輯 佚, 詞 籍 目 錄 提 要 詞 集 版 本 考 辨, 作 品 真 偽 考 辨 和 註 釋, 詞 人 年 譜 考 訂, 詞 人 事 跡 考 辨, 詞 語 考 釋 等 ) 8 謝 氏 所 指 雖 為 詞 學 史 研 究 範 疇, 卻 已 涉 及 了 詞 學 的 各 個 層 次, 實 為 詞 學 研 究 帶 出 宏 觀 而 清 晰 的 指 引 綜 上 所 說, 詞 學 實 乃 研 究 詞 體 文 學 的 專 門 學 科, 其 橫 跨 文 學 音 樂 史 學 文 化 學 版 本 學 校 勘 學 和 目 錄 學 等 層 面, 由 評 論 詞 家 詞 作 的 優 劣 鑽 研 詞 體 創 作 的 理 論 審 訂 詞 籍 的 版 本, 以 至 探 究 詞 史 詞 樂 詞 律 詞 韻 等, 共 構 成 一 個 內 容 廣 泛 複 雜 而 又 嚴 密 的 學 術 體 系 " 9 1.2 清 代 詞 學 研 究 概 況 詞 至 清 而 中 興, 幾 為 詞 學 界 公 認 的 看 法 而 錢 仲 聯 ( 1908-2003) 則 說 : 何 止 中 興, 且 又 勝 之 矣 " 10 陳 廷 焯 (1853-1892) 的 說 法 更 為 直 接 : 國 朝 之 詩, 可 稱 中 興 詞 則 較 三 唐 (618-907) 兩 宋 (960-1279) 而 等 而 上 之 11 陳 錢 二 氏 所 言 非 虛 詞, 這 種 文 學 形 式, 在 唐 五 代 ( 907-960), 主 要 為 應 歌 之 作, 發 展 尚 未 成 熟, 而 論 詞 9 8 10 11 謝 桃 坊 : 引 論, 中 國 詞 學 史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 1993 年 ), 頁 7-10 馬 興 榮 吳 熊 和 曹 濟 平 主 編 : 中 國 詞 學 大 辭 典 ( 杭 州 : 浙 江 大 學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2 錢 仲 聯 : 全 清 詞 序, 載 南 京 大 學 中 國 語 言 文 學 系 全 清 詞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全 清 詞. 順 康 卷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4 年 ), 頁 3 陳 廷 焯 : 雲 韶 集 ( 南 京 大 學 圖 書 館 傳 鈔 陳 廷 焯 同 治 甲 戌 [ 十 三 年,1874] 自 序 鈔 本 ), 卷 14, 頁 1 4

之 作 則 更 少 ; 12 宋 代 詞 的 創 作 進 入 顛 峰 期, 不 同 流 派 不 同 風 格 紛 紛 呈 現, 然 詞 學 理 論 未 算 完 備, 13 詞 人 自 覺 組 織 詞 社, 互 勵 創 作 推 動 詞 學 發 展 的 情 況 亦 不 多 ; 明 代 ( 1368-1644), 詞 體 曲 化, 創 作 趨 於 衰 落, 傑 出 詞 人 寥 寥 可 數, 音 韻 譜 律 詞 學 批 評 等 研 究 雖 比 唐 宋 優 秀, 但 未 成 氣 候 ; 14 詞 至 清 代 可 謂 進 入 全 面 發 展 的 時 期 清 代 詞 壇 在 各 方 面 的 表 現 均 十 分 優 秀, 無 論 詞 人 數 量 詞 作 境 界 流 派 組 成 詞 論 品 評 詞 律 審 訂 或 詞 集 校 輯 等 各 方 面, 均 遠 勝 前 代, 而 其 中 有 關 詞 學 的 研 究, 更 是 成 績 斐 然 饒 宗 頤 就 曾 說 : 清 代 詞 學 發 達, 曠 代 罕 見 ", 15 陳 水 雲 清 代 前 中 期 詞 學 思 想 研 究 也 說 : 清 代 是 古 典 文 化 的 總 結 時 期 詞 學 經 明 代 的 中 衰 到 這 個 階 段 再 度 復 興 詞 學 研 究, 包 括 理 論 與 批 評, 取 得 了 超 越 前 此 任 何 時 代 的 可 喜 成 就 16 丁 放 金 元 明 清 詩 詞 理 論 史 則 說 : 12 13 14 15 16 吳 熊 和 唐 宋 詞 通 論 說 : 唐 時 評 論 的 目 光 也 專 注 於 詩 文, 對 初 露 頭 角 的 詞 無 暇 垂 顧 而 且, 詞 作 為 流 行 的 燕 樂 的 曲 辭, 行 於 妓 席, 播 於 倡 樓 ; 一 般 囿 於 傳 統 觀 念 的 作 家, 在 他 們 論 文 談 藝 之 餘, 自 然 嚴 關 固 拒, 不 屑 顧 及 "( 杭 州 :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年, 頁 279) 謝 桃 坊 中 國 詞 學 史 說 : 雖 然 宋 人 有 許 多 詞 話 詞 評 詞 論 和 詞 集 序 跋, 但 嚴 格 地 說 來, 它 們 都 還 停 留 在 具 體 事 實 的 羅 列 和 經 驗 的 敘 述, 資 考 證 和 助 閒 談 的 資 料 極 豐 富, 未 能 自 覺 地 達 到 較 高 的 理 論 形 態 "( 頁 1 ) 吳 熊 和 唐 宋 詞 通 論 也 說 : 宋 人 詞 話 則 偏 於 紀 事, 品 藻 議 論 似 皆 不 逮 詩 話 "( 頁 279) 張 仲 謀 明 詞 史 雖 主 張 以 宋 元 (1206-1368) 詞 學 作 為 背 景 或 起 點, 明 代 詞 學 確 有 較 大 的 發 展 與 貢 獻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2 年, 頁 329), 但 他 也 承 認 程 ( 程 顥,1032-1085; 程 頤,1033-1107) 朱 ( 朱 熹,1130-1200) 理 學 的 盛 行, 八 股 取 士 制 度 的 確 立, 小 說 戲 曲 等 俗 文 學 的 繁 盛, 這 些 不 僅 對 詞 的 創 作 構 成 嚴 重 束 縛, 同 時 也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制 約 了 詞 學 的 發 展 "( 頁 329) 饒 宗 頤 : 論 清 詞 在 詞 史 上 之 地 位, 載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編 輯 委 員 會 主 編 : 第 一 屆 詞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籌 備 處,1994 年 ), 頁 332 陳 水 雲 : 緒 論, 清 代 前 中 期 詞 學 思 想 研 究 ( 武 昌 : 武 漢 大 5

將 近 三 百 年 的 清 代 詞 壇, 作 家 輩 出, 宗 派 林 立 詞 學 研 究 上 更 是 碩 果 累 累, 各 種 詞 話 詞 選 及 散 見 於 各 家 文 集 中 的 詞 學 論 文, 無 論 在 數 量 上 還 是 質 量 上, 都 能 後 來 居 上, 超 過 宋 元 明 各 代, 取 得 了 輝 煌 的 成 就 17 可 見 清 代 詞 學 研 究, 無 論 哪 一 方 面, 均 卓 然 有 成, 且 能 獨 當 一 面 現 從 清 代 詞 學 研 究 中 較 有 代 表 性 的 詞 論 詞 體 詞 籍 三 方 面 把 清 代 詞 學 研 究 情 況 概 述 如 下 : 1.2.1 詞 論 清 人 論 詞, 多 見 於 詞 話 清 代 論 詞 風 氣 甚 盛, 這 可 從 清 代 詞 話 著 作 數 量 之 豐 可 見 唐 圭 璋 詞 話 叢 編 輯 自 宋 至 近 代 詞 話 共 八 十 五 種, 其 中 宋 元 明 詞 話 得 十 七 種, 清 代 詞 話 卻 有 五 十 一 種, 18 遠 遠 超 過 前 代 的 總 和 而 其 他 詞 學 資 料 匯 編 和 詞 作 評 點 更 多 不 勝 數 清 人 論 詞 的 著 作 不 止 數 目 多, 更 別 有 見 地, 唐 圭 璋 金 啟 華 歷 代 詞 學 研 究 述 略 曾 對 清 代 重 要 的 詞 論 作 出 品 評 : 賀 裳 ( 約 1681 年 前 後 在 世 ) 著 皺 水 軒 詞 筌, 多 舉 前 人 勝 語 以 示 其 對 詞 學 的 體 會, 對 後 人 也 有 啟 發 周 濟 (1781-1839) 介 存 齋 論 詞 雜 著, 語 多 精 到, 可 供 我 們 深 入 研 究 陳 廷 焯 著 白 雨 齋 詞 話, 極 稱 張 惠 言 (1761-1802) 詞 選 接 近 離 騷, 超 過 朱 彝 尊 (1629-1709) 的 詞 綜 十 倍, 其 意 在 力 挽 所 謂 清 空 " 之 流 弊 但 他 也 過 於 推 崇 溫 飛 卿 ( 溫 庭 筠,812?-870?) 與 王 沂 孫 ( 1230?-1290?) 亦 非 持 平 之 論 譚 獻 (1832-17 18 學 出 版 社,1999 年 ), 頁 1 丁 放 : 金 元 明 清 詩 詞 理 論 史 ( 合 肥 : 安 徽 大 學 出 版 社,2000 年 ), 頁 356 根 據 唐 圭 璋 : 詞 話 叢 編. 總 目 ( 詞 話 叢 編, 第 1 冊, 頁 9-14) 統 計 所 得 6

1901) 繼 承 常 州 詞 派, 更 進 一 步 提 出 作 者 之 用 心 未 必 然, 讀 者 之 用 心 何 必 不 然 " 他 批 評 浙 派 為 姜 ( 姜 夔,1115-1221?) 張 ( 張 炎,1248-1320?) 所 束 縳, 確 是 擊 中 要 害 劉 熙 載 (1813-1881) 作 藝 概 論 詞 之 流 變 及 藝 術 技 巧 等 方 面, 確 有 其 獨 到 之 處 王 國 維 (1877-1927) 撰 人 間 詞 話, 提 出 境 界 之 說, 強 調 景 語, 頗 多 卓 見 但 論 詞 偏 重 唐 五 代 北 宋 (960-1126), 對 南 宋 ( 1127-1279) 作 家 頗 多 微 辭, 則 亦 不 免 偏 差 19 從 唐 圭 璋 金 啟 華 對 清 代 詞 論 的 重 點 勾 勒 中 可 見 清 代 詞 論 並 未 發 展 至 完 美 階 段, 偏 頗 疏 漏 之 處 仍 然 存 在 但 無 可 否 認, 清 代 不 同 的 詞 論 均 有 其 個 性 和 啟 發 性 茲 略 舉 它 們 鮮 明 而 有 特 色 的 部 分 如 下 : 王 士 禎 (1634-1711) 結 合 司 空 圖 (837-903) 和 嚴 羽 ( 約 1200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詩 學 理 論 而 提 倡 神 思 和 韻 味 合 一 的 神 韻 論 他 的 花 草 蒙 拾 亦 繼 承 此 主 張, 強 調 那 種 直 覺 感 發 含 蓄 表 現 天 然 恬 淡 超 然 物 外 的 藝 術 美 20 這 種 別 成 一 家 的 創 作 理 論, 對 當 代 及 後 起 的 詞 論 引 起 不 少 回 響 21 19 20 21 唐 圭 璋 金 啟 華 : 歷 代 詞 學 研 究 述 略, 詞 學, 第 1 輯 ( 1981 年 11 月 ), 頁 19-20 如 花 草 蒙 拾 中, 雕 組 而 不 失 天 然 如 ` 綠 肥 紅 瘦 ' ` 寵 柳 嬌 花 ', 人 工 天 巧, 可 稱 絕 唱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道 光 甲 午 [ 十 四 年,1834] 沈 氏 世 楷 堂 刻 昭 代 叢 書 本, 巳 集, 卷 44, 頁 10), 就 表 現 他 追 求 天 然 神 韻, 不 棄 修 飾 雕 琢, 以 求 達 天 人 相 濟 的 藝 術 美 之 追 求 ; ` 楚 溪 山 水, 碧 湘 樓 閣 ', 則 寫 照 象 外, 故 知 頰 上 三 毛 之 妙 也 "( 頁 4 ), 則 見 他 超 然 物 外 空 靈 有 神 的 主 張 ; 或 問 花 間 之 妙, 曰 : 蹙 金 結 繡 而 無 痕 跡 問 草 堂 之 妙, 曰 : 采 采 流 水, 蓬 蓬 遠 春 "( 頁 2-3 ), 則 見 其 重 視 直 覺 感 悟 之 審 美 情 趣 如 謝 桃 坊 中 國 詞 學 史 說 : 王 士 禎 對 詞 的 藝 術 鑒 賞 大 都 是 這 種 藝 術 直 覺 的 方 式, 在 文 學 批 評 史 上 自 成 一 派 "( 頁 150) 吳 宏 一 王 士 禛 的 詞 集 與 詞 論 亦 說 : 清 代 詞 學 之 盛, 正 由 王 士 禎 等 人 開 其 端 緒, 後 來 所 謂 浙 派 常 州 派 之 詞 學, 莫 不 承 其 餘 響 而 加 以 發 揚 光 大, 因 而 才 能 開 門 立 戶 的, 這 樣 說 來, 王 士 禛 在 詞 學 上 的 地 位, 也 就 不 言 而 喻 了 "( 清 代 詞 學 四 論 [ 台 北 : 聯 經 出 版 事 業 公 司,1990 年 ], 頁 43) 7

朱 彝 尊 標 舉 醇 雅, 22 尚 南 宋, 尊 姜 張 23 他 詞 須 合 律 立 意 須 蘊 涵 雅 正 用 詞 須 醇 美 俊 健 的 理 論, 實 提 升 詞 的 地 位, 推 動 詞 學 復 興, 浙 西 詞 派 詞 人 紛 紛 效 法, 24 使 該 派 成 為 康 ( 康 熙,1662-1723) 乾 ( 乾 隆,1736-1795) 詞 壇 的 主 潮 張 惠 言 主 張 意 內 言 外, 25 重 視 詞 作 豐 富 深 刻 的 內 容, 並 非 徒 具 華 麗 的 外 表 ; 又 強 調 比 興 寄 托 的 手 法, 26 透 過 聯 想 的 心 理 基 礎, 使 人 的 哀 樂 之 情 與 客 觀 物 類 互 相 呼 應 其 理 論 雖 有 牽 強 附 會 之 處, 但 卻 一 改 浙 西 詞 派 末 流 空 疏 餖 飣 之 弊, 進 一 步 提 高 詞 的 地 位, 使 其 帶 領 之 常 州 詞 派 成 為 詞 壇 新 潮, 領 導 清 中 後 期 詞 壇 近 一 百 多 年 27 22 23 24 25 26 27 如 朱 彝 尊 在 孟 彥 林 詞 序 : 詞 雖 小 道, 為 之 亦 有 術 矣 去 花 菴 草 堂 之 陳 言, 不 為 所 役, 俾 滓 窳 滌 濯, 以 孤 技 自 拔 於 流 俗 綺 靡 矣, 而 不 戾 乎 情 ; 鏤 琢 矣, 而 不 傷 夫 氣, 夫 然 後 足 與 古 人 方 駕 焉 "( 曝 書 亭 集 [ 康 熙 甲 午 ( 五 十 三 年, 1714) 秀 水 朱 氏 家 刊 本 ], 卷 40, 頁 5 ) 又 如 靜 惕 堂 詞. 序 : 念 倚 聲 雖 小 道, 當 其 為 之, 必 崇 爾 雅, 斥 淫 哇 "( 載 曹 溶 : 靜 惕 堂 詞, 見 陳 乃 乾 (1896-1971) 編 : 清 名 家 詞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1982 年 ], 第 1 冊, 頁 1 ) 均 見 他 反 對 陳 言 穢 語, 綺 靡 鏤 琢 的 現 象, 主 張 詞 作 需 爾 雅 蘊 藉 之 處 朱 彝 尊 在 詞 綜 發 凡 曾 說 : 世 人 言 詞, 必 稱 北 宋 然 詞 至 南 宋 始 極 其 工, 至 宋 季 而 始 極 其 變, 姜 堯 章 氏 ( 姜 夔 ), 最 為 傑 出 "( 詞 綜 [ 鄭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 頁 4 ) 可 見 他 對 姜 夔 以 至 南 宋 詞 的 重 視 如 謝 桃 坊 中 國 詞 學 史 說 : 朱 彝 尊 在 學 術 界 和 文 學 界 的 崇 高 地 位, 其 詞 學 觀 點 在 當 時 的 影 響 最 大 浙 西 詞 派 基 本 上 是 按 照 朱 彝 尊 的 詞 學 理 論 進 行 創 作, 並 發 展 和 豐 富 了 他 的 許 多 論 點 "( 頁 171) 如 張 惠 言 詞 選 目 錄 敘 說 : 極 命 風 謠 里 巷 男 女 哀 樂, 以 道 賢 人 君 子 幽 約 怨 悱 不 能 自 言 之 情, 低 徊 要 眇, 以 喻 其 致 "( 詞 選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道 光 庚 寅 ( 十 年,1830) 宛 鄰 書 屋 刻 本 ], 頁 1 ) 即 以 立 意 為 本, 主 張 創 作 主 體 內 在 的 意 ", 要 透 過 語 言 形 象 之 外 而 求 得 張 惠 言 詞 選 目 錄 敘 說 : 詩 之 比 興, 變 風 之 義, 騷 人 之 歌, 則 近 之 矣 "( 同 上, 頁 1-2 ) 他 把 詞 的 價 值 與 詩 經 離 騷 等 同, 認 為 詞 也 有 風 騷 比 興 寄 托 的 社 會 功 能 他 又 說 : 要 其 至 者, 莫 不 惻 隱 盱 愉, 感 物 而 發 "( 頁 2 ) 即 說 哀 樂 之 情, 是 人 對 於 外 物 有 感 而 發 ; 並 說 : 觸 類 條 鬯, 各 有 所 歸 "( 頁 2 ) 即 說 推 衍 感 發 所 產 生 的 象 徵 意 義, 最 後 達 到 所 寄 托 之 心 跡, 則 有 所 旨 歸 如 鄭 文 焯 (1856-1918) 鄭 大 鶴 先 生 論 詞 手 簡 : 皋 文 ( 張 8

況 周 頤 (1859-1926) 蕙 風 詞 話 主 張 重 28 拙 29 大 30, 強 調 厚 重 沉 著 情 真 理 足 樸 拙 自 然 為 藝 術 高 境 雖 然 況 氏 解 說 時 略 帶 直 覺 成 分, 還 不 時 缺 乏 邏 輯 系 統, 但 此 論 誠 能 補 救 詞 體 本 身 輕 巧 小 之 弱 點, 使 詞 的 創 作 或 評 論 均 有 較 高 的 落 腳 點, 令 詞 的 格 調 大 大 提 高, 故 他 的 詞 論 多 為 後 世 所 推 崇 31 此 外 還 有 如 宋 徵 璧 ( 約 1643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離 合 論, 顧 貞 觀 (1637-1714) 納 蘭 性 德 (1655-1685) 的 性 情 論, 周 濟 的 有 寄 托 入 無 寄 托 出, 劉 熙 載 的 詞 品 說, 陳 廷 焯 的 沉 鬱 論, 王 國 維 的 境 界 說 等, 雖 或 多 或 少 承 襲 前 人 之 說 法, 但 他 們 均 能 熔 鑄 舊 說, 翻 出 新 意, 而 成 一 家 之 言 他 們 的 詞 論 提 供 改 良 詞 體 創 作 和 欣 賞 詞 作 的 方 法, 使 詞 的 地 位 不 斷 提 升, 實 有 功 詞 壇 不 少 1.2.2 詞 體 28 29 30 31 惠 言 ) 能 張 詞 之 幽 隱 其 道 日 昌, 其 體 日 尊 "( 大 鶴 山 人 詞 話, 載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第 5 冊, 頁 4330) 徐 珂 清 代 詞 學 概 論 說 : 浙 派 至 乾 ( 乾 隆 ) 嘉 ( 嘉 慶,1796-1820) 間 而 益 敝, 張 皋 文 起 而 改 革 之, 其 弟 翰 風 ( 張 琦,1764-1833) 和 之 振 北 宋 名 家 之 緒, 闡 意 內 言 外 之 旨, 而 常 州 派 成 倚 聲 之 學, 至 是 始 日 趨 正 鵠, 嘉 慶 以 來 名 家, 大 抵 自 此 而 出 "( 台 北 : 廣 文 書 局,1979 年, 頁 7 ) 況 周 頤 蕙 風 詞 話 說 : 重 者, 沉 著 之 謂 在 氣 格, 不 在 字 句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民 國 惜 陰 堂 叢 書 本, 卷 1, 頁 2 ) 又 謂 : 情 真 理 足, 筆 力 能 包 舉 之 純 任 自 然, 不 假 錘 鍊, 則 沉 著 二 字 之 詮 釋 也 "( 同 上 ) 可 見 他 重 視 詞 作 氣 格 之 厚 重 沉 著, 用 字 之 純 任 自 然 如 況 周 頤 蕙 風 詞 話 評 梅 溪 詞 云 : 上 七 字 妙 絕, 似 乎 不 甚 經 意, 所 謂 ` 得 來 容 易 卻 艱 辛 ' 也 "( 卷 2, 頁 18) 即 見 拙 " 乃 指 用 字 之 質 樸, 而 這 質 樸 非 信 手 拈 來, 而 是 從 艱 辛 經 營 之 後 鍊 就 出 的 自 然 美 況 周 頤 蕙 風 詞 話 曾 說 : 遺 山 之 詞, 亦 渾 雅, 亦 博 大 ; 有 骨 干, 有 氣 象 "( 卷 3, 頁 10) 此 處 之 大 ", 即 指 氣 象 或 意 象 之 大 如 趙 尊 嶽 (1898-1965) 蕙 風 詞 話 跋 : 昭 示 學 者 致 力 之 途, 而 證 以 前 賢 所 作, 補 救 時 流 之 偏 弊 "( 載 況 周 頤 : 蕙 風 詞 話, 頁 2 ) 龍 榆 生 研 究 詞 學 之 商 榷 更 說 : 自 有 詞 9

清 代 樸 學 盛 行, 在 詞 學 研 究 的 範 疇 上, 學 人 多 以 治 經 態 度 以 治 詞, 當 中 又 以 詞 體 研 究 與 詞 籍 整 理 最 為 明 顯 饒 宗 頤 論 清 詞 在 詞 史 上 的 地 位 曾 說 : 乾 嘉 以 來, 聲 韻 校 讎 之 術, 如 日 中 天, 於 是 有 戈 載 (1786-1856) 詞 韻 之 學, 有 王 半 塘 ( 王 鵬 運, 1849-1904) 朱 彊 村 ( 朱 孝 臧,1857-1931) 校 詞 之 學, 此 以 治 經 之 法 治 詞 也 32 有 關 詞 籍 校 勘 的 情 況, 後 文 將 有 詳 述 而 詞 體 方 面, 除 饒 宗 頤 所 舉 詞 韻 之 學 外, 清 代 詞 體 研 究 成 就 較 高 者, 還 有 詞 樂 和 詞 律 今 就 這 三 方 面 略 述 清 代 詞 體 研 究 情 況 : 一 詞 樂 詞 起 源 於 隋 (589-617) 唐 燕 樂, 詞 樂 是 其 中 主 要 組 成 部 分 北 宋 以 後 燕 樂 文 獻 散 佚, 其 來 源 線 索 漸 難 尋 覓 南 宋 且 有 張 炎 詞 源 宮 調 字 譜 姜 夔 自 度 曲 旁 譜, 但 時 至 清 代, 古 樂 失 傳 已 久, 詞 樂 方 面 的 研 究 越 益 困 難 縱 然 如 此, 卻 未 減 清 人 研 究 詞 樂 的 興 趣, 唐 圭 璋 對 清 代 詞 學 家 研 究 詞 樂 的 評 價 是 : 盡 畢 生 心 力 為 之, 成 績 顯 著 " 33 清 代 詞 樂 研 究 成 就 較 高 者 為 凌 廷 堪 (1755-1809) 的 燕 樂 考 原 他 以 論 述 琵 琶 調 為 主, 考 證 宮 商 角 羽 四 旦 各 七 調 在 琵 琶 弦 上 的 音 位, 理 清 燕 樂 二 十 八 調 之 源, 打 破 自 隋 以 來 燕 樂 樂 律 八 十 四 調 之 說, 同 時 揭 開 詞 體 起 源 與 音 樂 的 關 係 32 33 話 以 來, 殆 無 出 其 右 者 "( 龍 榆 生 詞 學 論 文 集, 頁 97) 饒 宗 頤 : 論 清 詞 在 詞 史 上 之 地 位, 載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編 輯 委 員 會 主 編 : 第 一 屆 詞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頁 331 唐 圭 璋 金 啟 華 : 歷 代 詞 學 研 究 述 略, 詞 學, 第 1 輯, 頁 10

此 外 還 有 如 御 製 律 呂 正 義 江 永 (1681-1762) 呂 律 新 論 方 成 培 ( 約 1762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香 研 居 詞 塵 張 文 虎 (1808-1885) 的 舒 藝 室 餘 筆 陳 澧 (1810-1882) 的 聲 律 通 考 徐 灝 ( 約 1911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樂 律 考 鄭 文 焯 的 詞 源 斠 律 等, 或 釋 證 詞 源 白 石 旁 譜, 或 考 訂 詞 曲 的 宮 調 樂 律, 或 記 述 古 代 典 禮 音 樂, 均 態 度 嚴 謹, 各 有 見 地, 為 中 國 古 代 音 樂 研 究 提 供 了 重 要 的 參 考 資 料 二 詞 韻 有 關 清 代 詞 韻 研 究, 謝 桃 坊 中 國 詞 學 史 曾 作 過 有 系 統 的 分 析 : 清 代 的 詞 韻 專 書 甚 多, 可 按 編 者 對 詞 韻 性 質 的 理 解 情 形 分 為 三 類 第 一 類 是 沿 襲 沈 謙 (1620-1670) 的 詞 韻 略, 採 用 傳 統 詩 韻 韻 目, 根 據 宋 詞 用 韻 實 際 情 況 進 行 分 目, 對 韻 目 的 區 別 較 嚴 謝 元 淮 ( 約 1853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碎 金 詞 韻 吳 綺 ( 1619-1694) 的 詞 韻 簡 和 仲 恆 (1623?-1694 後 ) 的 詞 韻, 都 屬 這 一 類 第 二 類 是 吳 烺 (1719-1768 後 ) 等 合 編 的 學 宋 齋 詞 韻 和 鄭 春 波 ( 生 卒 年 不 詳 ) 的 綠 漪 亭 詞 韻, 雖 然 也 是 據 宋 人 用 韻 情 況 而 制 訂 的, 但 主 張 用 韻 寬, 三 系 陽 聲 韻 皆 同 用, 而 且 不 辨 閉 口 韻, 入 聲 韻 部 也 進 行 了 大 量 合 併 第 三 類 是 李 漁 (1611-1680?) 的 笠 翁 詞 韻 和 許 昂 霄 ( 約 1779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詞 韻 考 略, 以 今 音 為 主, 平 上 去 三 聲 用 曲 韻, 入 聲 用 詩 韻, 或 主 入 聲 宜 從 今 音, 分 部 甚 為 淆 亂 34 此 外 還 有 如 佚 名 晚 翠 軒 詞 韻 葉 申 薌 ( 約 1830 年 前 34 4 謝 桃 坊 : 中 國 詞 學 史, 頁 197-198 11

後 在 世 ) 的 天 籟 軒 詞 韻 吳 應 和 ( 約 1821 年 前 後 在 世 ) 榕 園 詞 韻 孫 月 坡 ( 生 卒 年 不 詳 ) 詞 韻 指 南 可 見 清 代 研 究 詞 韻 之 盛 清 代 的 詞 韻 專 著 甚 多, 水 準 卻 並 非 一 致, 有 可 取 者, 如 沈 謙 詞 韻 略 35 吳 應 和 榕 園 詞 韻 ; 36 亦 有 妄 分 韻 部 者, 如 李 漁 笠 翁 詞 韻 37 許 昂 霄 詞 韻 考 略 38 而 其 中 戈 載 的 詞 林 正 韻 後 出 轉 精, 最 為 詞 家 推 許 " 39 據 謝 桃 坊 的 分 派, 詞 林 正 韻 應 屬 沈 謙 一 系 統, 治 韻 謹 慎, 嚴 分 韻 部 戈 載 把 詞 韻 分 為 十 九 部, 尤 嚴 於 入 聲 韻, 特 別 在 詞 韻 裏 列 入 入 聲 五 部, 糾 正 時 人 填 詞 時 不 辨 入 聲 的 毛 病 他 查 考 前 人 韻 書, 博 考 古 人 之 詞, 對 詞 韻 之 意 義 源 流 法 則 與 詩 韻 曲 韻 之 分 別 均 有 全 面 說 明 雖 有 說 戈 載 治 韻 過 嚴 有 不 合 邏 輯 之 處, 但 是 詞 林 正 韻 始 終 是 清 代 詞 韻 研 究 的 集 大 成 者, 為 後 世 填 詞 者 奉 為 填 詞 標 準 40 三 詞 律 朱 崇 才 詞 話 學 曾 說 : 35 36 37 38 39 40 馮 金 伯 ( 約 1805 年 前 後 在 世 ) 詞 苑 萃 編 載 沈 天 羽 ( 約 1640 年 前 後 在 世 ) 言 : 今 有 去 矜 ( 沈 謙 ) 詞 韻, 部 分 秩 如, 可 為 填 詞 之 指 南 "( 載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第 3 冊, 卷 19, 頁 2163)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 海 鹽 吳 寧 ( 吳 應 和 ) 撰 榕 園 韻, 遵 廣 韻 部 目, 斟 酌 分 併, 平 聲 從 沈 氏, 上 去 以 平 為 準, 入 以 平 上 去 為 準, 最 確 其 中 有 增 益 刪 汰 而 無 割 裂, 亦 屬 至 是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嘉 慶 刻 本, 卷 1, 頁 3 ) 徐 珂 清 代 詞 學 概 論 曾 評 : 李 笠 翁 ( 李 漁 ) 所 輯 詞 韻, 以 鄉 音 妄 分 二 十 七 部, 尤 為 不 經 "( 頁 78) 王 易 (1889-1956) 詞 曲 史 曾 評 : 許 昂 霄 詞 韻 考 略, 則 據 今 韻 分 編 三 聲 分 十 七 部, 入 聲 分 九 部, 所 論 古 今 寬 嚴, 進 退 失 據 "( 北 京 : 東 方 出 版 社,1996 年, 頁 386) 朱 崇 才 : 詞 話 學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94 年 ), 頁 479 徐 珂 清 代 詞 學 概 論 說 : 自 戈 順 卿 ( 戈 載 ) 詞 林 正 韻 出, 而 倚 聲 家 奉 為 正 鵠, 以 迄 於 今, 始 無 落 韻 之 失 "( 頁 79) 而 龍 榆 生 研 究 詞 學 之 商 榷 也 說 : 吳 縣 戈 載 ` 慨 填 詞 之 家, 用 韻 舛 雜 ', 於 是 ` 探 索 於 兩 宋 名 公 周 ( 周 邦 彥,1056-1121) 柳 ( 柳 永 987?-1053?) 姜 ( 姜 夔 ) 張 ( 張 炎 ) 等 集, 以 抉 閫 奧, 包 孕 宏 富, 部 斷 精 微 ', 以 成 詞 林 正 韻 一 書 學 者 咸 遵 用 之, 於 是 戈 氏 遂 成 其 為 ` 詞 韻 之 學 ' "( 龍 12

清 代 的 詞 律 學 有 了 進 一 步 的 發 展, 出 現 了 兩 部 極 為 精 審 且 有 集 大 成 規 模 的 詞 譜 41 朱 氏 所 指 乃 為 萬 樹 (1630?-1689) 詞 律 和 欽 定 詞 譜 二 書 對 清 朝 詞 律 方 面 的 影 響 甚 大 清 代 對 詞 律 方 面 的 研 究, 主 要 從 詞 調 的 種 類, 填 詞 的 章 法 句 法 字 式 平 仄 韻 腳 進 行 整 理 探 究 清 初 萬 樹 編 詞 律, 共 收 唐 宋 以 來 詞 六 百 六 十 調, 一 千 一 百 八 十 餘 體 其 校 訂 平 仄 音 韻 長 短 句 法 詞 體 規 格, 可 稱 精 審 完 備, 為 後 世 填 詞 者 的 典 範 42 其 指 出 時 人 將 詞 分 為 小 令 中 調 長 調 之 無 據, 又 糾 正 當 時 詞 律 失 誤 之 處, 而 強 調 四 聲 體 去 聲 的 特 殊 運 用, 雖 有 牽 強 過 嚴 之 嫌, 卻 不 失 帶 出 一 條 新 路, 在 詞 律 研 究 上 實 開 橐 鑰 " 43 繼 詞 律 後, 有 杜 文 瀾 (1815-1881) 的 詞 律 校 勘 記 44 詞 律 補 遺, 徐 本 立 ( 約 1846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詞 律 拾 遺 此 等 書 籍 考 訂 正 誤 詞 律 疏 失 之 處 補 輯 詞 律 未 收 之 調, 詞 律 的 研 究 逐 更 為 精 嚴 清 代 第 二 部 詞 律 巨 著 是 欽 定 詞 譜, 由 王 奕 清 ( 約 41 42 43 44 榆 生 詞 學 論 文 集, 頁 89) 朱 崇 才 : 詞 話 學, 頁 494 陳 匪 石 (1884-1959) 聲 執 云 : 萬 氏 ( 萬 樹 ) 之 書, 雖 不 能 謂 絕 無 疏 舛, 然 據 所 見 之 宋 元 以 前 詞, 參 互 考 訂, 識 見 之 卓, 無 與 比 倫, 後 人 不 得 不 奉 為 圭 臬 矣 "( 載 鍾 振 振 校 點 : 宋 詞 舉 ( 外 三 種 )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年 ], 卷 上, 頁 168-169 ) 田 同 之 西 圃 詞 說 又 云 : 浙 西 名 家, 務 求 考 訂 精 嚴, 不 敢 出 詞 律 範 圍 之 外, 誠 以 詞 律 為 確 且 善 耳 "( 載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第 2 冊, 頁 1474) 吳 梅 (1884-1939): 詞 學 通 論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153 江 順 詒 詞 學 集 成 說 : 萬 氏 ( 萬 樹 ) 有 功 於 詞 學, 杜 氏 ( 杜 文 瀾 ) 又 為 萬 氏 之 功 臣 雖 其 書 知 聲 而 不 知 音, 然 舍 此 別 無 可 遵 之 譜, 則 校 勘 記 之 不 可 少 也 明 矣 "( 卷 2, 頁 9 ) 13

1715 年 前 後 在 世 ) 等 於 康 熙 五 十 四 年 (1715) 奉 敕 編 製 該 書 收 八 百 二 十 六 調, 二 千 三 百 零 六 體, 比 詞 律 增 體 多 約 一 倍 其 詳 於 源 流, 分 別 正 變, 且 字 句 多 寡, 聲 調 異 同, 以 至 平 仄, 無 不 一 一 註 明 ", 45 雖 校 訂 之 處 不 算 完 備, 有 近 半 數 仍 列 以 備 體, 但 亦 不 失 為 清 代 詞 律 之 集 大 成 者 此 外, 還 有 如 賴 以 邠 ( 約 1685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填 詞 圖 譜 謝 元 准 的 碎 金 詞 譜 葉 申 薌 的 天 籟 軒 詞 譜 舒 夢 蘭 ( 約 1766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白 香 詞 譜 錢 裕 ( 約 1841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有 真 意 齋 詞 譜 等, 或 為 清 代 詞 律 之 先 聲, 或 編 選 精 簡 指 出 初 學 填 詞 者 門 徑, 均 對 詞 律 研 究 有 一 定 幫 助 1.2.3 詞 籍 整 理 詞 籍 方 面, 詞 籍 整 理 付 梓, 在 清 代 呈 現 出 前 所 未 有 蔚 為 大 觀 的 氣 象 " 46 據 中 田 勇 次 郎 統 計, 順 治 十 七 年 (1660) 至 康 熙 五 十 五 年 (1715) 間, 清 人 選 刻 大 型 詞 集 就 有 三 十 八 種 47 而 就 清 代 詞 作 選 本 而 言, 葉 恭 綽 (1880-1968) 就 錄 得 一 百 八 十 九 種 48 其 中 按 地 區 搜 輯 的, 如 朱 祖 謀 的 湖 州 詞 徵, 陳 去 病 (1874-1933) 的 笠 澤 詞 徵 ; 以 女 性 詞 為 主 的, 如 王 士 禎 陳 維 崧 ( 1625-1682) 等 選 的 眾 香 集, 徐 乃 昌 (1862-1936) 的 閨 秀 詞 鈔 等 至 於 清 詞 以 外 的 選 本, 就 有 如 朱 祖 謀 的 宋 詞 三 百 首 王 國 維 的 唐 五 代 十 一 家 詞 等 這 些 詞 選, 方 便 詞 作 的 傳 播 和 詞 人 之 間 的 交 流, 是 推 動 清 代 詞 壇 中 45 46 47 48 田 同 之 : 西 圃 詞 說, 載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第 2 冊, 頁 1474 許 宗 元 : 中 國 詞 史 ( 合 肥 : 黃 山 書 社,1990 年 ), 頁 240 見 中 田 勇 次 郎 : 清 初 詞 選 刻 板 考, 載 讀 詞 叢 考 ( 東 京 : 創 文 社,1998 年 ), 頁 299-315 據 葉 恭 綽 全 清 詞 鈔 引 用 書 目 中, 除 去 詞 話 類 的 書 目, 以 及 近 代 人 所 輯 詞 集, 共 得 清 代 詞 集 一 百 八 十 九 種, 見 全 清 詞 鈔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1975 年 ), 頁 9-17 14

興 的 力 量 之 一 在 眾 多 詞 選 之 中, 影 響 力 較 大 的 有 二 書 : 詞 綜 和 詞 選 朱 彝 尊 編 選 的 詞 綜 錄 唐 五 代 宋 金 ( 1115-1234) 元 時 詞 作 二 千 二 百 餘 首, 是 當 時 規 模 最 大 的 詞 選 集, 難 怪 王 易 有 采 摭 極 富, 別 擇 亦 精 ; 至 辨 訂 詳 核 處, 諸 家 選 本 皆 所 不 及 " 49 之 說 張 惠 言 編 選 的 詞 選 收 唐 五 代 宋 詞 四 十 四 家 一 百 一 十 六 首, 以 標 意 內 言 外, 比 興 寄 托 之 說, 又 將 詞 體 抬 高 至 與 詩 賦 相 等 的 地 位 二 書 一 出, 詞 選 遂 由 便 歌 傳 人 變 為 學 詞 的 途 徑, 甚 至 作 為 推 衍 詞 學 的 助 力 50 清 人 不 單 在 輯 詞 方 面 著 力, 對 詞 集 的 箋 註 校 勘, 亦 不 遺 餘 力 在 詞 集 的 箋 註 方 面, 厲 鶚 (1692-1752) 的 絕 妙 好 詞 箋, 江 昱 (1706-1775) 的 山 中 白 雲 詞 疏 證 及 草 窗 詞 疏 證, 朱 祖 謀 的 夢 窗 詞 小 箋, 沈 曾 植 (1850-1922) 的 稼 軒 詞 小 箋 等, 在 詞 的 箋 註 方 面, 均 成 績 斐 然 在 詞 籍 的 校 勘 方 面, 以 王 鵬 運 朱 祖 謀 的 成 就 最 大 王 鵬 運 校 刻 四 印 齋 所 刻 詞, 輯 唐 五 代 至 宋 元 詞 二 十 一 種 六 十 二 卷 朱 祖 謀 匯 刻 彊 村 叢 書, 輯 唐 至 元 詞 一 百 七 十 九 種 二 百 六 十 卷 廣 收 博 采, 校 讎 精 嚴, 使 學 詞 之 人, 有 可 讀 之 書, 為 詞 學 之 發 展 與 研 究 打 下 良 好 基 礎 " 51 王 朱 二 氏 校 勘 夢 窗 詞 為 晚 清 詞 史 上 的 重 要 成 49 50 51 王 易 : 詞 曲 史, 頁 381 龍 榆 生 選 詞 標 準 論 一 文 曾 評 詞 綜 詞 選 一 類 選 集 說 : 無 不 各 出 手 眼, 而 思 以 扶 持 絕 學, 宏 開 宗 派 為 己 任 "( 龍 榆 生 詞 學 論 文 集, 頁 73) 林 玫 儀 : 論 晚 清 四 大 詞 家 在 詞 學 上 的 貢 獻, 詞 學, 第 9 輯 15

果 王 鵬 運 校 夢 窗 ( 吳 文 英,?-1260?) 詞 達 五 年 之 久 ( 1899-1904), 更 三 易 其 版, 至 死 方 休 朱 祖 謀 繼 王 氏 重 校 之, 歷 三 十 多 年, 四 校 始 定 當 中 訂 正 訛 字 詳 審 補 脫 刪 除 誤 收 重 訂 體 例, 無 不 精 嚴 影 響 所 及, 不 止 在 當 時 詞 壇 上 掀 起 一 片 夢 窗 熱, 更 使 校 勘 詞 籍 成 為 專 門 的 學 問, 52 後 人 均 依 王 朱 二 氏 所 創 的 體 例 去 校 勘 詞 書 王 鵬 運 朱 祖 謀 輯 印 校 勘 詞 籍 之 功, 實 推 動 晚 清 詞 學 走 向 另 一 高 峰 1.3 研 究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目 的 和 動 機 從 上 文 可 見, 清 代 詞 學 研 究 所 涉 及 範 圍 的 廣 泛 從 詞 學 出 發, 可 以 在 更 深 更 廣 的 角 度 去 看 清 代 詞 壇 發 展 的 情 況, 從 而 了 解 清 代 文 學 社 會 文 化 等 特 色 而 詞 話 則 是 詞 學 研 究 中 比 較 特 別 的 範 疇, 詞 話 的 作 者 多 以 札 記 形 式 去 記 錄 他 們 對 詞 學 的 心 得, 其 內 容 多 無 定 式, 涉 及 的 範 圍 也 十 分 廣 泛, 幾 乎 所 有 與 詞 學 有 關 的 重 要 範 圍, 都 於 詞 話 中 出 現 53 故 從 事 詞 學 研 究, 詞 話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對 象 清 代 詞 話 數 量 繁 多, 見 解 精 闢, 在 清 代 詞 壇 發 展 中 佔 極 重 要 的 地 位 不 過, 至 目 前 為 止, 有 關 清 代 詞 話 的 52 53 ( 1992 年 7 月 ), 頁 149 龍 榆 生 清 季 四 大 詞 人 謂 : 自 鵬 運 以 大 詞 人, 從 事 於 此, 而 後 詞 家 有 校 勘 之 學, 而 後 詞 集 有 可 讀 之 本 "( 榆 生 詞 學 論 文 集, 頁 448) 施 議 對 百 年 詞 通 論 亦 說 : 詞 學 史 上, 詞 的 校 勘 學 是 由 王 鵬 運 和 朱 祖 謀 建 立 起 來 的 在 此 之 前, 人 們 雖 然 也 曾 從 事 過 詞 籍 校 勘 工 作, 並 有 多 種 詞 總 集 詞 別 集 乃 至 詞 叢 刻 刊 行, 但 以 畢 生 精 力 校 詞 並 使 這 一 工 作 成 為 一 種 專 門 學 問 的, 當 推 王 朱 二 氏 "( 施 議 對 詞 學 論 集. 第 2 卷. 今 詞 達 變 [ 澳 門 : 澳 門 大 學 出 版 中 心,1999 年 ], 頁 25) 朱 崇 才 詞 話 學. 緒 論 曾 把 詞 話 " 定 義 為 語 及 詞 之 話 ", 並 說 : 凡 是 說 及 詞 的 一 段 ` 話 語 ', 不 管 它 是 甚 麼 存 在 形 式, 也 不 管 是 甚 麼 內 容, 都 算 作 是 ` 詞 話 ' "( 頁 5 ) 從 朱 氏 的 解 說, 可 見 詞 話 內 涵 之 廣, 除 了 圖 像 之 外, 幾 乎 可 以 涵 蓋 整 個 詞 學 範 圍 16

研 究 仍 十 分 缺 乏 論 者 多 只 集 中 研 究 幾 位 詞 學 大 家, 如 劉 熙 載 譚 獻 陳 廷 焯 況 周 頤 和 王 國 維 等 詞 話 論 著 其 中 陳 廷 焯 的 白 雨 齋 詞 話 和 況 周 頤 的 蕙 風 詞 話 更 不 止 一 次 成 為 博 碩 士 生 的 研 究 對 象 54 至 於 其 他 詞 話 如 毛 奇 齡 (1623-1716) 的 西 河 詞 話 劉 體 仁 (1612-1677) 的 七 頌 堂 詞 繹 吳 衡 照 (1771-1829) 的 蓮 子 居 詞 話 和 鄧 廷 楨 (1775-1856) 的 雙 硯 齋 詞 話 等 則 無 人 問 津 這 對 於 其 他 用 心 鑽 研 詞 學 的 詞 論 家 實 欠 公 允, 對 我 們 了 解 不 同 的 詞 學 理 論 亦 有 阻 礙 有 鑑 於 此, 本 人 決 定 研 究 主 流 " 以 外 的 詞 話, 以 擴 闊 自 己 在 清 代 詞 學 方 面 的 視 野 同 時 也 希 望 利 用 以 小 看 大 的 方 法 以 一 種 詞 話 為 軸 心, 對 它 深 入 研 究 的 同 時, 也 看 它 的 理 論 如 何 反 映 當 時 詞 學 研 究 的 特 色, 以 及 外 在 的 因 素 ( 如 歷 史 發 展 學 術 風 氣 文 學 批 評 方 法 等 等 ) 如 何 影 響 它 詞 學 觀 的 形 成, 以 祈 對 歷 代 的 詞 學 變 化 能 有 系 統 而 全 面 的 認 識 清 代 詞 話 繁 多, 各 有 獨 到 見 解, 如 果 要 作 為 專 門 研 究 對 象, 本 人 認 為 它 起 碼 需 要 符 合 以 下 條 件 : 一 內 容 廣 泛 : 以 顯 示 作 者 對 詞 學 的 全 面 了 解 二 見 解 獨 到 : 不 依 附 不 敷 衍 某 家 某 派 之 說, 而 須 有 自 己 獨 特 的 看 法 三 具 有 時 代 意 義 : 能 代 表 某 時 代 的 思 想 主 流, 或 在 主 流 思 潮 變 換 更 替 中 帶 起 過 渡 或 轉 折 的 作 用 四 具 有 詞 學 價 值 : 它 未 必 要 對 詞 壇 作 出 巨 大 影 響, 但 54 研 究 陳 廷 焯 白 雨 齋 詞 話 的 如 陳 月 霞 : 白 雨 齋 詞 話 研 究 ( 台 灣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80); 宋 邦 珍 白 雨 齋 詞 話 沉 鬱 " 說 研 究 ( 台 灣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81); 金 鮮 : 陳 廷 焯 早 晚 期 詞 學 觀 念 的 轉 變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91); 候 雅 文 : 白 雨 齋 詞 話 沉 鬱 說 " 析 論 ( 台 灣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96) 等 研 究 況 周 頤 蕙 風 詞 話 的 如 丁 千 蕙 : 況 周 頤 蕙 風 詞 話 研 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78); 莫 巨 智 : 蕙 風 詞 話 研 究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93); 林 千 詩 : 況 周 頤 蕙 風 詞 話 研 究 (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81) 等 17

它 的 理 論 研 究 方 法 應 對 詞 壇 有 所 貢 獻, 或 能 引 起 後 世 注 意, 加 以 引 用 討 論 等 基 於 上 述 條 件, 本 人 選 擇 吳 衡 照 的 蓮 子 居 詞 話 作 為 博 士 論 文 的 研 究 對 象 現 將 蓮 子 居 詞 話 值 得 研 究 之 處 分 述 如 下 : 吳 衡 照 的 蓮 子 居 詞 話 共 四 卷 二 百 一 十 九 則, 內 容 廣 泛, 論 及 詞 史 如 詞 人 傳 記, 師 承 脈 絡, 詞 壇 軼 事, 詞 之 起 源 ; 詞 體 如 詞 樂 詞 韻 詞 調 之 考 據, 字 法 句 法 章 法 風 格 之 創 作 心 得 ; 詞 籍 之 版 本 校 勘 補 遺 ; 歷 代 詞 人 詞 作 詞 論 的 批 評 該 書 所 論 跨 越 的 時 間 也 較 長, 上 起 李 白 溫 庭 筠 韋 莊 (836?-910), 下 至 與 吳 衡 照 同 時 代 的 顧 貞 觀 凌 廷 堪 郭 麐 ( 1767-1831) 其 取 材 豐 富, 涉 獵 面 廣, 屠 倬 (1781-1828) 在 蓮 子 居 詞 話 說 曾 有 如 此 讚 言 : 吳 君 子 律 ( 吳 衡 照 ) 深 於 詞, 撰 詞 話 四 卷, 其 中 有 校 正 詞 律 譌 缺 之 處, 有 考 訂 詞 韻 分 併 之 處, 有 評 定 詞 家 優 劣 之 處, 有 折 衷 古 今 論 詞 異 同 之 處 至 於 博 徵 明 辨 蒐 羅 散 佚 間 有 遺 聞 軼 事, 偶 記 一 二, 不 必 盡 有 關 乎 詞, 要 其 所 列 皆 詞 人 也 讀 既 竟, 知 子 律 於 此 事 用 力 勤 矣 55 吳 振 棫 (1792-1870) 國 朝 杭 郡 詩 續 輯 說 : 比 56 所 著 蓮 子 居 詞 話, 研 究 宗 旨, 非 泛 事 鈔 撮 者 王 熙 元 歷 代 詞 話 敘 錄 也 說 : 55 56 屠 倬 : 蓮 子 居 詞 話 序, 載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頁 1 吳 振 棫 輯 : 國 朝 杭 郡 詩 續 輯 ( 光 緒 丙 子 [ 二 年,1876] 刻 本 ), 18

綜 觀 全 書 ( 蓮 子 居 詞 話 ), 持 論 精 審, 道 古 宏 富, 可 謂 詞 苑 有 功 之 書 也 57 能 把 如 此 廣 博 的 內 容 載 於 一 書 之 中 而 能 做 到 持 論 精 審 ", 作 者 的 詞 學 造 詣 絕 非 泛 泛 研 究 蓮 子 居 詞 話, 除 能 反 映 吳 衡 照 在 詞 學 方 面 的 宏 觀 知 識 外, 也 加 深 我 們 對 不 同 時 期 詞 學 各 方 面 特 色 和 轉 變 的 了 解 清 代 各 大 詞 派 興 起, 不 少 詞 話 就 是 作 者 根 據 他 們 所 認 同 的 詞 派 理 論 發 展 而 成 的 例 如 郭 麐 靈 芬 館 詞 話, 就 對 浙 西 詞 派 領 袖 朱 彝 尊 推 崇 備 至, 其 理 論 亦 追 隨 浙 西 詞 派 委 婉 典 雅 之 旨 ; 蔣 敦 復 (1808-1867) 芬 陀 利 室 詞 話 則 推 尊 常 州 派 詞 人, 他 論 詞 也 極 重 視 常 州 詞 派 所 提 倡 的 比 興 寄 托 之 說 吳 衡 照 卻 沒 有 拾 人 牙 慧 盲 目 附 和 某 派 的 理 論, 而 多 折 中 各 派 之 說 他 接 受 浙 西 詞 派 的 觀 點, 如 他 在 蓮 子 居 詞 話 說 : 樊 榭 ( 厲 鶚 ) 有 幽 人 氣, 惟 冷 故 峭, 由 生 得 新 當 其 沉 思 獨 往, 逸 興 遄 飛, 自 成 情 理 之 高, 無 預 搜 討 之 末 58 頻 伽 ( 郭 麐 ) 詞 清 折 靈 轉, 幾 於 具 體 而 又 過 之 ( 靈 芬 館 詞 話 ) 所 錄 名 篇 雋 句, 生 香 活 色, 絕 少 俗 韻 59 可 見 他 尊 崇 浙 西 詞 派 清 空 雅 正 的 理 論 不 過, 與 此 同 時, 他 又 贊 同 王 昶 (1724-1806) 之 言 : 詞 至 碧 山 ( 王 沂 孫 ) 玉 田 ( 張 炎 ), 傷 感 時 事, 57 58 59 卷 36, 頁 25 王 熙 元 : 歷 代 詞 話 敘 錄 ( 台 北 : 中 華 書 局,1973), 頁 52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3, 頁 18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3, 頁 11-12 19

上 與 風 騷 合 旨 60 他 注 重 詞 中 的 比 興 寄 托, 這 又 與 常 州 詞 派 理 論 相 合 吳 衡 照 一 方 面 折 中 各 派 詞 論, 另 一 方 面 也 會 修 正 當 時 詞 論 偏 頗 之 處, 如 他 說 : 詞 至 南 宋, 始 極 其 工 秀 水 ( 朱 彝 尊 ) 刱 此 論, 為 明 季 人 孟 浪 言 詞 者 示 救 病 刀 圭, 意 非 不 足 夫 北 宋 也, 蘇 ( 蘇 軾,1037-1101) 之 大 張 ( 張 先,990-1078) 之 秀 柳 ( 柳 永 ) 之 豔 秦 ( 秦 觀,1049-1100) 之 韻 周 ( 周 邦 彥 ) 之 圓 融, 南 宋 諸 老, 何 以 尚 兹? 61 吳 衡 照 修 正 浙 西 詞 派 偏 重 南 宋 的 缺 點, 點 出 北 宋 詞 人 有 南 宋 詞 人 不 能 超 越 之 處, 可 見 他 論 詞 具 眼 光 獨 到, 視 野 廣 闊, 客 觀 不 偏 執 的 特 點 此 外, 他 又 注 意 詞 的 情 意 例 如 : 詞 忌 堆 積, 堆 積 近 縟, 縟 則 傷 意 62 易 安 ( 李 清 照,1084- 約 1155) 眼 波 纔 動 被 人 猜 ", 矜 持 得 妙 淑 真 ( 朱 淑 真, 約 1131 年 前 後 在 世 ) 嬌 癡 不 怕 人 猜 ", 放 誕 得 妙 均 善 於 言 情 63 吳 衡 照 注 意 詞 中 情 感 的 表 達, 這 正 好 修 正 浙 西 詞 派 末 流 只 重 形 式 卻 內 容 空 虛 的 毛 病 此 外, 他 在 浙 西 常 州 兩 派 以 外, 獨 標 詞 之 氣 體, 60 61 62 63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4, 頁 1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4, 頁 1-2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1, 頁 5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2, 頁 2 20

他 說 : 漢 ( 前 206-220) 人 之 詩, 渾 渾 穆 穆 魏 (220-264) 人 之 詩, 浩 浩 落 落 漢 詩 高 在 體, 魏 詩 高 在 氣 太 白 ( 李 白 ) 詞 氣 體 俱 高, 詞 中 之 漢 魏 也 64 詞 忌 雕 琢, 雕 琢 近 澀, 澀 則 傷 氣 65 蓮 子 居 詞 話 還 有 其 他 值 得 欣 賞 之 處, 如 朱 崇 才 詞 話 學 說 :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四 卷, 其 中 如 溫 詞 著 色 " 韋 詞 清 空 " 詞 有 借 押 " 言 情 之 詞 必 藉 景 色 映 託 " 等 條, 較 有 新 意 66 可 見 他 在 注 意 當 代 論 詞 風 氣 同 時, 亦 能 表 現 自 己 詞 學 理 論 特 色 吳 衡 照 生 於 嘉 ( 嘉 慶 ) 道 ( 道 光,1821-1850) 之 際, 也 是 浙 西 詞 派 與 常 州 詞 派 交 替 的 時 候 當 時 浙 西 詞 派 餘 波 未 盡, 而 常 州 詞 派 則 初 生 待 盛, 詞 壇 處 於 主 流 二 分 的 時 期 蓮 子 居 詞 話 折 合 修 正 兩 派 之 詞 論, 又 在 兩 派 之 外 建 立 自 己 論 詞 的 體 系, 打 破 當 時 嚴 分 門 派 附 和 依 賴 的 詞 壇 氣 象, 張 宏 生 清 代 詞 學 的 建 構 裏 說 : ( 蓮 子 居 詞 話 ) 表 現 出 浙 常 二 派 合 流 的 傾 向, 在 嘉 道 之 際 浙 西 詞 派 向 常 州 詞 派 嬗 變 的 過 程 中, 蓮 子 居 詞 話 給 我 們 的 啟 示 也 正 是 如 此 67 64 65 66 67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1, 頁 2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1, 頁 5 朱 崇 才 : 詞 話 學, 頁 154 張 宏 生 : 清 代 詞 學 的 建 構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頁 163 21

在 蓮 子 居 詞 話 之 後, 詞 派 詞 論 之 間 自 我 修 正 互 相 滲 透 中 和 的 情 況 越 來 越 多, 詞 學 漸 漸 走 向 成 熟 道 路 雖 然 我 們 不 能 因 此 斷 定 蓮 子 居 詞 話 在 這 方 面 有 帶 領 的 作 用, 但 它 確 能 反 映 清 代 兩 大 詞 派 交 替 時 詞 論 家 所 表 現 的 自 我 反 省 互 相 包 容 的 特 色 以 及 獨 立 創 新 的 訴 求, 對 我 們 了 解 清 代 中 葉 詞 壇 的 變 化, 有 極 大 幫 助 蓮 子 居 詞 話 於 清 朝 雖 不 算 巨 著, 但 也 引 起 不 少 人 的 注 意, 如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說 : 是 書 ( 蓮 子 居 詞 話 ) 立 論 不 偏, 搜 材 尚 博 勝 于 王 士 禎 賀 裳 諸 人 之 書 也 68 譚 獻 復 堂 詞 話 謂 : 蓮 子 居 詞 話, 頗 見 深 微, 有 功 倚 聲 不 小 69 王 易 詞 曲 史 謂 : 70 持 論 以 為 言 情 宜 雅, 患 堆 積, 忌 雕 琢, 頗 為 篤 切 胡 鳳 丹 (1823-1890) 更 以 該 詞 話 作 為 其 學 詞 的 導 師, 他 說 : 71 余 觕 解 倚 聲, 無 與 正 譜, 輒 手 此 卷, 藉 作 導 師 68 69 70 71 中 國 科 學 院 圖 書 館 編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 稿 本 )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1996 年 ), 第 13 冊, 頁 642 譚 獻 : 復 堂 詞 話, 載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第 4 冊, 頁 3997 王 易 : 詞 曲 史, 頁 385 胡 鳳 丹 : 蓮 子 居 詞 話 序, 退 補 齋 文 存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同 治 癸 酉 [ 十 二 年,1873] 退 補 22

此 外, 吳 衡 照 對 朱 彝 尊 詞 綜 萬 樹 ( 1630?- 1689) 詞 律 徐 釚 (1636-1708) 詞 苑 叢 談 等 缺 漏 誤 謬 之 處, 詳 徵 博 考, 加 以 修 訂 此 等 著 作 均 為 清 代 重 要 詞 學 作 品, 尤 其 詞 綜 和 詞 律, 時 人 更 奉 為 金 科 玉 律 吳 衡 照 大 膽 點 出 權 威 之 誤, 糾 正 時 人 之 偏, 可 謂 對 此 等 巨 著 大 量 考 訂 辨 正 的 先 軀 及 後 丁 紹 儀 ( 約 1884 年 前 後 在 世 ) 聽 秋 聲 館 詞 話 杜 文 瀾 憩 園 詞 話 蔣 敦 復 芬 陀 利 室 詞 話 等 均 有 對 詞 綜 詞 律 等 加 以 校 正 吳 衡 照 帶 動 之 功, 不 可 忽 視 至 於 在 詞 論 中 引 用 蓮 子 居 詞 話 者, 清 代 有 謝 章 鋌 (1820-1888) 賭 棋 山 莊 詞 話, 72 而 當 代 葉 嘉 瑩 73 張 宏 生 陳 水 雲 等 論 詞 時 也 曾 引 用 該 詞 話 之 語, 可 見 吳 衡 照 詞 學 理 論, 至 今 仍 發 揮 一 定 的 作 用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雖 甚 具 研 究 價 值, 但 卻 未 有 人 對 它 進 行 深 入 而 完 整 的 探 究 評 論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字 句 只 出 現 在 泛 論 詞 學 的 書 籍 中, 或 摘 一 二 則 評 點, 如 江 潤 勳 詞 學 平 論 史 稿 74 陳 良 運 主 編 的 中 國 歷 代 詞 72 73 74 齋 鄂 州 刻 本 ), 卷 4, 頁 14 謝 章 鋌 (1820-1888) 賭 棋 山 莊 詞 話 談 論 林 章 ( 約 1573 年 前 後 在 世 ) 詞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光 緒 甲 申 [ 十 年,1884] 陳 寶 琛 南 昌 使 廨 刻 賭 棋 山 莊 全 集 本, 卷 1, 頁 11); 論 徐 釚 (1636-1708) 詞 苑 叢 談 謬 誤 之 處 ( 卷 2, 頁 11-12); 論 朱 彝 尊 詞 綜 錄 詞 不 全 ( 卷 10, 頁 6-7 ); 論 李 符 (1639-1689) 詞 ( 卷 11, 頁 9 ) 等, 均 曾 引 錄 蓮 子 居 詞 話, 或 證 或 辯 或 借 之 以 補 充 自 己 資 料 不 足 之 處, 均 可 見 謝 章 鋌 對 蓮 子 居 詞 話 頗 為 重 視 葉 嘉 瑩 談 浙 西 詞 派 創 始 人 朱 彝 尊 之 詞 與 詞 論 及 其 影 響 時, 論 明 詞 衰 微 不 振 的 原 因 ( 載 清 詞 論 叢 [ 石 家 莊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1997], 頁 125); 張 宏 生 清 代 詞 學 的 建 構 論 清 詞 流 派 之 中 的 互 相 滲 透 和 中 和 ( 頁 163); 陳 水 雲 嘉 慶 年 間 詞 學 思 想 的 新 變 中, 論 詞 人 對 浙 西 詞 派 重 南 輕 北 崇 婉 抑 豪 " 觀 念 的 改 變 ( 武 漢 大 學 學 報, 1999 年 2 期 [1999 年 3 月 ], 頁 108), 均 曾 引 用 蓮 子 居 詞 話 江 潤 勳 : 詞 學 平 論 史 稿 ( 香 港 : 龍 門 書 店,1966), 頁 233-236 23

學 論 著 選 ; 75 或 大 要 論 之, 如 王 熙 元 歷 代 詞 話 敘 錄 76 陳 水 雲 清 代 前 中 期 詞 學 思 想 研 究, 77 均 只 流 於 片 面 的 分 析 如 此 忽 略 一 部 具 理 論 色 彩 有 時 代 特 色 對 詞 壇 有 貢 獻 的 詞 話, 實 在 可 惜 因 此, 本 人 覺 得 有 需 要 對 蓮 子 居 詞 話 作 全 面 深 入 有 系 統 的 研 究 1.4 研 究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範 圍 和 方 法 確 定 以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作 為 研 究 重 心 後, 便 要 搜 集 有 關 的 資 料 有 助 研 究 的 資 料 大 致 有 四 : 一 吳 衡 照 的 生 平 資 料 先 從 清 代 傳 記 資 料 著 手, 查 吳 衡 照 並 無 年 譜 存 世, 故 需 從 其 友 人 的 年 譜 詩 文 中 抽 取 有 關 資 料, 重 組 吳 衡 照 生 平 事 跡, 力 求 知 人 論 世, 以 對 他 有 更 深 入 的 了 解 二 吳 衡 照 著 作 吳 衡 照 著 有 辛 卯 生 詩 四 卷 辛 卯 生 詩 餘 一 卷 蓮 子 居 詞 鈔 一 卷 和 蓮 子 居 詞 話 四 卷 透 過 文 學 作 品 和 文 學 思 想 的 互 相 參 照, 找 出 他 詞 學 理 論 更 深 的 內 涵 三 有 關 的 時 代 背 境 的 資 料 如 詞 壇 趨 勢 政 治 環 境 社 會 風 氣, 藉 以 了 解 吳 衡 照 詞 學 觀 所 形 成 的 外 在 環 境 四 有 關 歷 代 詞 論 詩 論, 以 及 其 他 文 學 批 評 的 資 料 如 前 述, 蓮 子 居 詞 話 多 折 中 前 人 的 詞 學 理 論, 究 竟 有 多 少 是 承 前 人 之 說 而 來, 又 有 多 少 為 吳 衡 照 獨 有 心 得? 而 他 的 理 論 或 研 究 方 法 又 如 何 影 響 後 學 研 究? 這 均 需 從 歷 代 詞 論 著 手 此 外, 也 需 要 參 照 其 他 文 學 批 評 的 資 料, 看 看 他 的 詞 學 理 論 會 否 受 其 他 文 學 批 評 方 法 影 響 75 76 77 陳 良 運 主 編 : 中 國 歷 代 詞 學 論 著 選 ( 南 昌 : 百 花 洲 文 藝 出 版 社,1998), 頁 520-523 王 熙 元 : 歷 代 詞 話 敘 錄, 頁 52-53 陳 水 雲 : 清 代 前 中 期 詞 學 思 想 研 究, 頁 222-224 24

搜 集 得 一 定 的 資 料 後, 即 對 蓮 子 居 詞 話 進 行 研 究, 而 研 究 成 果, 將 分 六 章 表 達 : 第 一 章 主 要 說 明 研 究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目 的 動 機 範 圍 和 方 法 第 二 章 考 述 吳 衡 照 的 生 平 事 跡, 包 括 生 卒 年 籍 貫 家 世 交 遊 和 著 作, 並 分 析 他 的 詩 文 的 內 容, 以 找 出 他 文 學 思 想 的 主 要 方 向 第 三 章 研 究 歷 代 詞 論 與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關 係 作 為 一 部 詞 學 專 著, 蓮 子 居 詞 話 除 折 中 浙 西 常 州 兩 派 之 說, 亦 有 自 成 一 家 的 理 論 但 這 些 理 論 並 非 由 他 獨 創, 而 是 演 繹 前 賢 的 結 果 該 章 先 介 紹 由 唐 五 代 至 清 中 葉 詞 論 的 內 容 重 點 和 理 論 特 色, 再 研 究 各 代 詞 論 與 蓮 子 居 詞 話 詞 學 系 統 的 關 係, 找 出 吳 氏 詞 話 架 構 的 形 成 以 及 他 詞 學 理 論 背 後 的 辨 證 方 法 和 依 據 第 四 章 介 紹 蓮 子 居 詞 話 的 內 容 分 述 該 詞 話 所 記 載 詞 的 起 源 作 法 格 律 詞 人 詞 作 的 優 劣 詞 論 的 得 失 等 內 容, 找 出 貫 穿 整 部 詞 話 特 有 的 審 美 主 張, 從 而 建 立 該 詞 話 完 整 的 思 想 體 系 第 五 章 探 討 蓮 子 居 詞 話 詞 學 特 色 從 吳 衡 照 對 不 同 詞 論 的 處 理, 個 人 詞 學 主 張, 考 訂 辨 證 的 方 法 和 態 度 等 方 面, 探 討 該 詞 話 與 別 不 同 之 處, 並 分 析 這 些 特 色 的 好 壞 第 六 章 總 結 蓮 子 居 詞 話 詞 史 上 的 價 值 從 詞 史 的 角 度 去 研 究 蓮 子 居 詞 話 與 清 中 葉 詞 壇 發 展 的 關 係, 以 及 其 對 後 來 的 詞 學 發 展 方 向 的 影 響 此 外, 亦 列 舉 欣 賞 該 詞 話 和 否 定 該 詞 話 的 意 見, 同 時 探 討 後 學 如 何 參 25

考 借 鑑 該 詞 話 的 詞 學 理 論 或 研 究 方 法, 以 進 一 步 認 識 它 的 詞 學 價 值 26

2. 吳 衡 照 生 平 行 誼 與 文 學 思 想 2.1 生 卒 年 和 籍 貫 吳 衡 照, 字 夏 治, 號 子 律, 嘉 慶 十 六 年 (1811) 進 士, 官 金 華 府 教 授 有 關 吳 衡 照 的 生 平 資 料, 至 今 大 多 殘 缺 清 史 稿 沒 有 吳 衡 照 的 傳 記, 而 現 存 的 文 獻 中, 也 甚 少 有 他 生 平 事 跡 的 記 載, 偶 爾 找 到 的 一 兩 條 資 料, 記 載 亦 含 糊 不 清 脈 絡 不 明 這 樣 對 我 們 全 面 認 識 一 代 詞 學 家 來 說, 不 無 阻 礙 此 節 嘗 試 把 他 的 生 卒 和 籍 貫 加 以 整 理, 以 對 吳 氏 活 動 的 年 代 和 地 域 有 比 較 準 確 掌 握 2.1.1 生 卒 年 有 關 吳 衡 照 的 生 年, 現 存 的 史 籍 無 明 確 記 載 陳 水 雲 認 為 他 生 於 乾 隆 三 十 六 年 (1771), 他 在 清 代 前 中 期 詞 學 思 想 研 究 曾 說 : ( 吳 衡 照 ) 生 卒 年 不 詳, 曾 自 稱 辛 卯 生 ", 可 能 生 於 乾 隆 三 十 六 年 (1771) 1 持 這 個 說 法 的 還 有 譚 正 璧 主 編 中 國 文 學 家 大 辭 典 2 和 錢 仲 聯 (1908-2003) 主 編 的 中 國 文 學 家 大 辭 典. 清 代 卷, 3 均 認 為 吳 衡 照 生 於 1771 年 1 2 3 陳 水 雲 : 清 代 前 中 期 詞 學 思 想 研 究 ( 武 昌 : 武 漢 大 學 出 版 社,1999 年 ), 頁 222 譚 正 璧 主 編 : 中 國 文 學 家 大 辭 典 ( 香 港 : 文 史 出 版 社,1961 年 ), 頁 1641 錢 仲 聯 主 編 : 中 國 文 學 家 大 辭 典. 清 代 卷 ( 北 京 : 27

吳 衡 照 著 有 辛 卯 生 詩 四 卷 和 辛 卯 生 詩 餘 一 卷 後 人 大 約 就 是 取 其 辛 卯 生 " 之 名, 估 計 他 生 於 乾 隆 辛 卯 ( 三 十 六 年,1771) 這 個 推 測 是 合 理 的 吳 衡 照 曾 與 汪 遠 孫 (1789-1835) 等 八 人 主 持 詩 詞 倡 和 之 會, 汪 遠 孫 後 來 把 有 關 詩 詞 輯 成 清 尊 集, 集 內 附 上 詩 人 小 傳 以 及 出 生 年 份 等 資 料, 其 中 吳 衡 照 一 條 為 : 吳 衡 照 子 律, 乾 隆 辛 卯 年 十 一 月 初 五 日 生 4 清 楚 說 出 吳 衡 照 的 出 生 年 月 日 吳 衡 照 曾 參 與 清 尊 集 的 編 集 工 作, 故 這 條 資 料 可 信 性 甚 高, 他 出 生 的 年 份 應 該 就 在 1771 年 現 存 的 史 籍 沒 有 記 載 吳 衡 照 的 卒 年 我 們 只 能 從 他 友 人 的 詩 文 中 尋 搜 有 關 資 料 而 對 其 卒 年 記 述 得 最 詳 細 的, 是 章 黼 (1780-?) 的 挽 子 律 教 授, 其 小 引 謂 : 己 丑 二 月 十 四 日 吳 子 律 進 士 歿 5 明 白 指 出 吳 衡 照 死 於 道 光 己 丑 ( 九 年,1829) 二 月 十 四 日, 卒 年 五 十 九 另 外 汪 遠 孫 亦 有 挽 詞 百 字 令, 其 小 序 曰 : 己 丑 三 月 二 十 五 日 吳 子 律 教 授 喪, 還 海 昌 6 亦 記 吳 衡 照 卒 年 為 1829 年 4 5 6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 頁 325 汪 遠 孫 輯 : 清 尊 集 目, 清 尊 集 ( 道 光 己 亥 [ 十 九 年,1839] 錢 塘 振 綺 堂 本 ), 頁 1 章 黼 : 挽 子 律 教 授, 載 汪 遠 孫 輯 : 清 尊 集, 卷 7, 頁 14 汪 遠 孫 : 百 字 令, 借 閒 生 詞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道 光 庚 子 [ 二 十 年,1840] 汪 氏 振 綺 堂 刻 本 ), 頁 2 28

查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約 成 書 於 嘉 慶 二 十 三 年 ( 1818), 7 而 海 寧 州 志 稿 記 載 吳 衡 照 最 後 的 紀 年, 則 為 己 卯 ( 二 十 四 年,1819) 署 淳 安 " 8 文 獻 所 載 吳 衡 照 晚 年 的 活 動 年 份, 都 在 1829 年 之 前, 再 與 他 兩 位 友 人 悼 亡 詩 文 所 載 的 年 份 相 對 照, 吳 衡 照 死 於 1829 年 之 說, 是 成 立 的 有 關 吳 衡 照 之 死, 海 寧 州 志 稿 只 說 : 補 金 華 教 授, 卒 於 官 9 而 胡 敬 (1769-1853) 孝 廉 錢 蕙 窗 別 傳 裏 有 子 律 素 多 病 " 之 語, 10 章 黼 的 挽 子 律 教 授 凶 問 驚 震 霹, 聞 是 氣 血 虧 嘔 心 在 頃 刻, 君 病 已 廿 年 " 下, 有 小 字 辛 未 (1811) 在 京 始 患 血 症 " 11 由 此 得 知, 吳 衡 照 約 四 十 歲 開 始 已 患 血 疾, 他 與 此 病 抗 衡 近 二 十 年, 最 後 終 告 不 治, 死 時 正 任 金 華 ( 今 浙 江 省 金 華 市 ) 教 授 2.1.2 籍 貫 有 關 吳 衡 照 的 籍 貫, 現 存 文 獻 主 要 有 兩 個 說 法 第 一 個 說 法 指 吳 衡 照 為 浙 江 省 海 寧 州 人 ( 今 浙 江 省 海 寧 10 11 7 8 9 吳 衡 照 蓮 子 居 詞 話 裏, 屠 倬 (1781-1828) 許 宗 彥 ( 1768-1818 ) 的 序 文, 均 寫 於 嘉 慶 二 十 三 年 ( 1818), 該 詞 話 當 完 成 於 1818 年 前 後 李 圭 (1842-1902) 修 許 傳 霈 ( 約 1896 年 前 後 在 世 ) 纂, 劉 蔚 仁 ( 約 1916 年 前 後 在 世 ) 續 修 朱 錫 恩 ( 約 1922 年 前 後 在 世 ) 續 纂 : 民 國 海 寧 州 志 稿 ( 1993 年 上 海 書 店 影 印 民 國 十 一 年 [ 1922] 續 修 鉛 印 本 ), 卷 29, 頁 35 同 上 胡 敬 : 孝 廉 錢 蕙 窗 別 傳, 崇 雅 堂 文 鈔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道 光 丙 午 [ 二 十 六 年,1846] 刻 本 ), 卷 2, 頁 4 章 黼 : 挽 子 律 教 授, 載 汪 遠 孫 輯 : 清 尊 集, 卷 7, 頁 15 29

市 ) 持 這 個 說 法 有 徐 世 昌 (1855-1939) 輯 的 晚 晴 簃 詩 匯 : 吳 衡 照, 字 夏 治, 號 子 律, 海 寧 人 12 葉 恭 綽 (1880-1968) 的 全 清 詞 鈔 也 說 : 吳 衡 照, 字 夏 治, 號 子 律, 浙 江 海 寧 人 13 此 外, 丁 紹 儀 ( 約 1884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國 朝 詞 綜 補 14 陳 水 雲 的 清 代 前 中 期 詞 學 思 想 研 究 15 陳 良 運 主 編 的 中 國 歷 代 詞 學 論 著 16 林 煥 文 主 編 的 詞 學 辭 典 17 也 持 這 個 說 法 而 周 慶 雲 (1864-1933): 歷 代 兩 浙 詞 人 小 傳 則 說 得 更 清 楚 : 衡 照, 字 夏 治, 號 子 律, 仁 和 籍, 海 寧 人 18 那 就 是 說, 吳 衡 照 鄉 貫 是 海 寧 州, 戶 籍 是 仁 和 縣 ( 今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 第 二 個 說 法 指 吳 衡 照 為 浙 江 省 仁 和 縣 人 持 這 個 說 法 的 有 潘 衍 桐 (1841-1899) 兩 浙 輶 軒 續 錄 : 吳 衡 照, 字 夏 治, 號 子 律, 仁 和 人, 海 甯 籍 19 12 13 14 15 16 17 18 徐 世 昌 輯 : 晚 晴 簃 詩 匯 ( 民 國 十 八 年 [1929] 退 耕 堂 刻 本 ), 卷 125, 頁 22 葉 恭 綽 : 全 清 詞 鈔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1975 年 ), 卷 18, 頁 854 丁 紹 儀 ( 約 1884 年 前 後 在 世 ) 國 朝 詞 綜 補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光 緒 刻 本 ), 卷 26, 頁 19 陳 水 雲 : 清 代 前 中 期 詞 學 思 想 研 究, 頁 222 陳 良 運 主 編 : 中 國 歷 代 詞 學 論 著 選 ( 南 昌 : 百 花 文 藝 出 版, 1998 年 ), 頁 520 林 煥 文 主 編 : 詞 學 辭 典 ( 成 都 : 四 川 辭 書 出 版 社,1991 年 ), 頁 235 周 慶 雲 : 歷 代 兩 浙 詞 人 小 傳 ( 揚 州 : 廣 陵 古 籍,1988), 卷 9, 頁 15 30

潘 衍 桐 的 說 法 與 和 周 慶 雲 的 剛 好 相 反, 潘 氏 認 為 吳 衡 照 的 鄉 貫 是 仁 和 縣, 而 戶 籍 是 海 甯 ( 海 寧 ) 州 其 實 有 關 吳 衡 照 籍 貫 的 爭 拗 並 不 複 雜, 來 來 去 去 就 是 海 寧 和 仁 和 之 爭 清 代 海 寧 州 和 仁 和 縣 同 屬 浙 江 省 杭 州 府, 位 置 非 常 接 近, 20 故 極 容 易 出 現 兩 地 資 料 混 淆 的 情 況 查 吳 衡 照 的 資 料, 他 於 嘉 慶 十 六 年 (1811) 進 士, 及 後 官 至 金 華 府 教 授 如 能 翻 查 上 述 時 期 有 關 清 政 府 的 檔 案 資 料, 吳 衡 照 籍 貫 的 疑 團 則 能 迎 刃 而 解 可 惜 記 載 仕 清 官 員 檔 案 比 較 齊 全 的 第 一 手 資 料, 如 秦 國 經 主 編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藏 清 代 官 員 履 歷 檔 案 全 編, 並 沒 有 輯 下 吳 衡 照 的 檔 案, 連 後 世 重 編 的, 如 錢 實 甫 編 清 代 職 官 年 表 也 沒 有 吳 衡 照 的 記 載 現 時 能 夠 找 到 與 吳 衡 照 有 關 的 官 方 資 料, 只 有 朱 保 炯 編 明 清 歷 科 進 士 題 名 碑 錄 吳 衡 照 於 嘉 慶 十 六 年 (1811) 進 士, 而 根 據 大 清 嘉 慶 十 六 年 進 士 題 名 碑 錄 ( 辛 未 科 ) 所 載, 吳 衡 照 當 年 考 得 第 二 甲 五 十 一 名, 而 在 他 名 字 之 下, 清 楚 列 出 他 的 籍 貫 : 浙 江 杭 州 府 仁 和 縣 人 21 根 據 進 士 題 名 碑 錄 的 資 料, 吳 衡 照 應 該 是 仁 和 人, 也 就 是 說, 第 二 個 說 法, 似 乎 可 以 成 立 不 過, 拿 吳 衡 照 弟 弟 吳 乙 照 ( 約 1808 年 前 後 在 世 ) 的 資 料 作 一 對 比, 就 會 發 現 進 士 題 碑 錄 所 指 示 的 籍 貫 有 可 疑 之 處 19 20 21 潘 衍 桐 輯 : 兩 浙 輶 軒 續 錄 ( 光 緒 庚 寅 -- 辛 卯 [ 十 六 -- 十 七 年,1890-1891] 浙 江 書 局 刻 本 ), 卷 27, 頁 4 據 朱 平 漢 主 編 : 清 代 政 區 沿 革 綜 表, 清 代 仁 和 縣 地 理 坐 標 是 東 經 120. 2 度, 北 緯 30. 3 度 ; 海 寧 州 的 則 是 東 經 120. 5 度, 北 緯 30. 4 度 ( 北 京 : 中 國 地 圖 出 版 社,1990), 兩 地 位 置 非 常 接 近, 頁 140 朱 保 炯 : 明 清 歷 科 進 士 題 名 碑 錄 ( 台 北 : 華 文 書 局,1969 年 ), 第 4 冊, 頁 2294 31

吳 乙 照 於 嘉 慶 十 三 年 (1808) 進 士, 大 清 嘉 慶 十 三 年 進 士 題 名 碑 錄 ( 戊 辰 科 ) 載 其 考 得 第 二 甲 八 十 七 名, 而 列 於 他 名 字 之 下 的 籍 貫 竟 是 : 浙 江 杭 州 府 海 寧 州 人 22 吳 衡 照 和 吳 乙 照 是 同 父 同 母 的 兄 弟, 籍 貫 不 可 能 不 同, 故 題 名 碑 錄 有 關 籍 貫 方 面 的 資 料 不 足 依 賴 翻 查 其 他 資 料, 吳 衡 照 叔 父 吳 騫 (1733-1813) 曾 對 吳 氏 家 族 幾 代 祖 先 的 行 誼 吳 氏 一 族 的 祖 籍 近 籍 作 出 深 入 研 究, 並 編 小 桐 溪 吳 氏 重 修 休 寧 厚 田 宗 譜 雖 今 小 桐 溪 吳 氏 重 修 休 寧 厚 田 宗 譜 已 經 散 佚, 但 從 吳 騫 的 愚 谷 文 存 裏, 仍 可 找 到 一 些 重 要 的 資 料 他 在 先 考 行 略 裏 說 : 先 考 府 君 諱 珳 中 (1690-1761), 字 曰 心 安, 姓 吳 氏, 別 號 愚 齋, 先 世 為 徽 州 休 寧 縣 人, 系 出 唐 左 臺 御 史 少 微 左 臺 公 (?-706) 三 十 有 三, 傳 至 府 君 之 曾 大 父 達 宇 公, 諱 萬 鍾 ( 約 1610 年 前 後 在 世 ), 始 由 休 徙 家 海 寧 之 長 平 鄉 23 而 在 記 二 女 一 文 中, 吳 騫 對 吳 氏 一 族 後 期 落 籍 之 地 記 載 得 更 清 楚 : 先 江 南 休 寧 人 六 世 祖 諱 萬 鍾, 明 季 徙 浙 家 海 寧 縣 東 長 平 鄉 所 謂 小 桐 溪 者 也 24 而 仲 兄 石 齋 先 生 墓 版 文 再 說 他 們 家 族 遷 徙 的 地 點 : 22 23 24 同 上, 第 3 冊, 頁 2267 吳 騫 : 先 考 行 略, 愚 谷 文 存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嘉 慶 丁 卯 [ 十 二 年,1807]) 刻 本 ), 卷 10, 頁 18 吳 騫 : 記 二 女, 愚 谷 文 存, 卷 8, 頁 3-4 32

由 休 寧 徙 海 寧 之 長 平 鄉, 是 為 新 倉 里 25 從 三 文 可 見, 吳 衡 照 祖 先 原 籍 徽 州 休 寧 縣 ( 今 安 徽 省 黃 山 市 ), 至 吳 萬 鍾 一 代 舉 族 遷 離 徽 州 對 於 吳 氏 一 族 後 期 落 籍 之 地, 吳 騫 記 載 甚 為 仔 細, 乃 浙 江 省 海 寧 縣 長 平 鄉 新 倉 里 的 小 桐 溪 26 吳 衡 照 既 是 吳 騫 一 支 的 族 子, 其 籍 貫 亦 應 為 浙 江 海 寧 也 就 是 說, 第 一 個 說 法, 吳 衡 照 為 浙 江 省 海 寧 州 人, 較 為 可 信 2.2 家 世 與 交 遊 2.2.1 家 世 吳 衡 照 的 詩 文 沒 有 明 確 記 載 其 家 族 世 代 相 承 的 系 統 不 過, 他 的 叔 父 吳 騫 則 對 吳 氏 世 系 作 過 較 為 詳 細 的 研 究 我 們 可 以 借 助 吳 騫 詩 文 的 資 料, 推 出 吳 衡 照 家 世 的 脈 絡 吳 衡 照 叔 父 吳 騫 先 考 行 略 曾 說 吳 氏 一 支 系 出 唐 左 臺 御 史 少 微 左 臺 公 " 27 即 吳 衡 照 的 遠 祖 為 唐 代 的 吳 少 微 翻 查 吳 騫 的 愚 谷 文 存, 可 知 吳 衡 照 六 代 家 世 為 : ( 吳 ) 萬 鍾 -- 應 鶴 奇 慶 珳 中 霖 衡 照 28 25 26 27 28 吳 騫 : 仲 兄 石 齋 先 生 墓 版 文, 愚 谷 文 存, 卷 11, 頁 6 小 桐 溪 今 屬 浙 江 何 地, 已 不 可 考 查 今 新 倉 鎮, 位 於 浙 江 省 海 寧 市 東 三 十 里 備 河 塘 北 岸 ( 見 謝 壽 昌 陳 鎬 基 等 編 : 中 國 古 今 地 名 大 辭 典 [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9], 頁 1011) 由 於 地 名 至 地 點 均 與 吳 騫 所 指 的 新 倉 鎮 十 分 接 近, 疑 今 新 倉 鎮 即 吳 氏 一 系 徙 浙 後 的 落 腳 地 吳 騫 : 先 考 行 略, 愚 谷 文 存, 卷 10, 頁 18 有 關 吳 氏 家 族 世 系 資 料, 見 附 錄 1 : 吳 衡 照 家 族 世 系 33

現 把 吳 衡 照 家 族 中 較 為 重 要 的 人 物, 分 述 如 下 : 一 吳 少 微 吳 少 微, 字 仲 方, 安 徽 省 徽 州 府 歙 縣 ( 今 安 徽 省 歙 縣 ) 人, 後 徙 居 休 寧 縣 西 的 石 舌 山 ( 今 安 徽 省 黃 山 市 徽 州 區 鳳 凰 山 ) 29 長 安 元 年 (701) 進 士, 30 任 晉 陽 ( 今 山 西 省 太 原 市 ) 尉, 後 調 於 吏 部, 侍 郎 韋 嗣 立 (654-719) 稱 薦, 拜 為 左 臺 監 察 御 史 31 著 有 吳 少 微 集 29 30 31 表 ", 頁 262 石 舌 山 又 名 靈 鳥 山, 據 汪 尚 寧 ( 約 1563 年 前 後 在 世 ) 纂 : 徽 州 府 志, 其 位 於 休 寧 縣 西 二 里 ( 嘉 靖 丙 寅 [ 四 十 五 年,1566] 刻 本, 卷 2, 頁 8 ), 又 謂 : 少 微 子 鞏 ( 約 727 年 前 後 在 世 ), 以 文 行 知 名, 開 元 中 為 中 書 舍 人, 人 為 改 石 舌 山 為 鳳 凰 山 " ( 卷 18, 頁 1 ) 吳 少 微 與 其 子 吳 鞏 二 人 均 以 文 行 知 名, 其 所 居 之 石 舌 山 也 因 而 更 名 為 鳳 凰 山 有 關 吳 少 微 進 士 的 年 份, 廖 騰 煃 ( 約 1669 年 前 後 在 世 ) 修 汪 晉 徵 (1639-1709) 等 纂 休 寧 縣 志 載 嗣 聖 甲 申 (684)" ( 1970 年 台 北 成 文 出 版 社 影 印 康 熙 癸 酉 [ 三 十 二 年,1693] 刊 本, 卷 5, 頁 2 ) 而 汪 尚 寧 纂 : 徽 州 府 志 ( 卷 13, 頁 1 ), 馬 步 蟾 ( 約 1811 年 前 後 在 世 ) 纂 修 : 道 光 徽 州 府 志 ( 1998 年 南 京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 影 印 道 光 丁 亥 [ 七 年,1827] 刻 本, 卷 9 之 2, 頁 3 ), 許 承 堯 ( 約 1904 年 前 後 在 世 ) 纂, 石 國 柱 ( 約 1937 年 前 後 在 世 ) 樓 文 釗 ( 約 1937 年 前 後 在 世 ) 修 : 民 國 歙 縣 志 ( 1998 年 南 京 古 籍 出 版 社 影 印 1937 年 鉛 印 本, 卷 4, 頁 1 ) 均 謂 長 安 元 年 (701)" 據 彭 澤 ( 約 1490 年 前 後 在 世 ) 汪 舜 民 ( 約 1475 年 前 後 在 世 ) 纂 : 徽 州 府 志, 吳 少 微 於 長 安 中 ( 約 702-703) 為 晉 陽 尉 "( 明 弘 治 壬 戌 [ 十 五 年, 1502] 刊 本, 卷 7, 頁 48) 從 進 士 與 任 官 的 時 間 差 距 來 看, 嗣 聖 甲 申 (684) 與 長 安 中 ( 約 702-703) 相 距 有 十 八 十 九 年 之 多, 甲 申 這 個 年 份 略 欠 說 服 力 從 進 士 與 任 官 年 份 的 差 距 和 大 多 數 方 志 的 記 錄 來 看, 吳 少 微 長 安 元 年 (701) 進 士 的 這 個 說 法, 較 為 合 理 關 於 吳 少 微 出 任 監 察 御 史 的 問 題, 歷 來 有 不 少 的 說 法 劉 昫 ( 887-946) 舊 唐 書 謂 吳 少 微 拜 右 臺 監 察 御 史 "(1956 年 台 北 二 十 五 史 編 刊 館 影 印 南 宋 紹 興 刊 本, 列 傳 140 中, 文 苑 中, 頁 3 ) 歐 陽 修 (1007-1072) 宋 祁 (998-1061) 唐 書 載 : 韋 嗣 立 薦 嘉 謨 ( 富 嘉 謨,?-706) 少 微 ( 吳 少 微 ) 並 為 左 臺 監 察 御 史 "( 元 大 德 間 建 康 路 儒 學 本, 卷 102, 文 藝 列 傳 中, 頁 5 ) 與 唐 書 說 法 一 致 的 有 馬 步 蟾 纂 修 : 道 光 徽 州 府 志 ( 卷 11 之 4, 頁 1 ) 而 汪 尚 寧 纂 : 徽 州 府 志 ( 卷 18, 頁 1 ), 彭 澤 汪 舜 民 纂 : 徽 州 府 志 ( 卷 7, 頁 48), 廖 騰 煃 修 汪 晉 徵 等 纂 : 休 寧 縣 志 ( 卷 6, 頁 29) 等, 則 只 說 : 韋 嗣 立 薦 少 微 嘉 謨 為 左 右 臺 監 察 御 史 " 並 沒 有 說 明 吳 少 微 為 左 臺 還 是 右 臺 查 吳 騫 資 料, 其 稱 吳 少 微 為 左 臺 公, 曾 於 乾 隆 甲 34

吳 少 微 以 文 著 名, 他 的 文 體 與 富 嘉 謨 的 共 號 富 吳 體 ", 二 人 又 與 谷 倚 ( 約 706 年 前 後 在 世 ) 並 稱 北 京 ( 今 山 西 省 太 原 市 ) 三 傑 " 其 文 辭 厚 雅 雄 邁, 一 洗 當 時 浮 俚 不 競 之 風, 岑 仲 勉 (1885-1961) 曾 評 : 誠 繼 陳 拾 遺 ( 陳 子 昂,661-702) 而 起 之 一 派, 韓 ( 韓 愈,768-825) 柳 ( 柳 宗 元,773-819) 不 得 專 美 於 後 也 32 他 認 為 吳 少 微 古 雅 平 實 而 不 浮 靡 的 風 格, 直 追 陳 子 昂, 不 比 韓 愈 柳 宗 元 等 古 文 大 家 遜 色 吳 少 微 為 文 務 實 之 風 為 吳 氏 承 繼 下 來, 且 有 所 發 明 如 吳 霖 (1721-1791) 探 索 根 柢 六 經 四 子 之 書, 鑽 研 故 訓, 矻 矻 丹 黃, 寒 暑 罔 間 "; 33 吳 騫 有 本 之 學, 探 之 無 窮, 而 出 之 愈 慎, 故 醇 粹 深 摯 非 輇 材 諷 說 者 所 能 幾 及 ", 34 吳 衡 照 為 詩 也 有 淳 古 清 剛 之 氣 " 35 吳 氏 子 弟 踏 實 勤 懇, 不 隨 波 不 輕 浮 的 創 作 態 度, 實 可 遙 與 遠 祖 呼 應 32 33 34 35 午 ( 三 十 九 年,1774) 拜 左 臺 公 墓 ( 吳 騫 : 可 懷 錄, 愚 谷 文 存, 卷 14, 頁 6 ), 又 於 嘉 慶 庚 申 ( 五 年,1800) 訪 左 臺 公 祠 ( 吳 騫 : 可 懷 錄 續, 愚 谷 文 存, 卷 14, 頁 15) 從 後 人 的 尊 稱 和 墓 碑 祠 堂 所 示 之 官 銜, 可 見 吳 少 微 當 時 的 官 職 應 為 左 臺 監 察 御 史 岑 仲 勉 : 明 嗣 子 之 義 因 錄 富 吳 體, 金 石 論 叢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1), 頁 209 吳 騫 : 伯 兄 拙 巢 先 生 狀 略, 載 愚 谷 文 存, 卷 10, 頁 25 徐 熊 飛 (1762-1835): 拜 經 樓 詩 集 續 編 序, 載 吳 騫 : 拜 經 樓 詩 集 續 編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嘉 慶 癸 亥 [ 八 年,1803] 刻 增 修 本 ), 頁 1 吳 應 和 ( 約 1821 年 前 後 在 世 ): 辛 卯 生 詩 序, 載 吳 衡 照 : 辛 卯 生 詩 ( 道 光 己 丑 [ 九 年,1829] 刻 本 ), 頁 1 35

二 吳 霖 吳 霖, 字 西 臺, 別 字 拙 巢, 浙 江 海 寧 人 ( 今 浙 江 省 海 寧 州 ), 祖 籍 徽 州 休 寧 縣 ( 今 安 徽 省 黃 山 市 ) 有 文 才, 補 博 士 弟 子, 惟 生 性 耿 介, 恥 事 干 牘, 故 不 得 志 於 棘 闈 後 絕 意 進 取, 返 鄉 研 經 談 藝, 著 有 拙 巢 詩 文 吳 霖 共 有 七 子, 星 垣 ( 約 1800 年 前 後 在 世 ) 昂 駒 ( 約 1818 年 前 後 在 世 ) 易 疇 ( 約 1820 年 前 後 在 世 ) 衡 照 乙 照 昌 猷 ( 約 1825 年 前 後 在 世 ) 景 崧 ( 約 1825 年 前 後 在 世 ), 36 有 關 他 生 平 的 資 料 甚 少, 對 他 記 載 較 詳 盡 的 就 只 有 吳 騫 伯 兄 拙 巢 先 生 狀 略 一 文 對 於 兄 長 的 為 人 和 學 問, 吳 騫 記 述 如 下 : 探 索 根 柢 六 經 四 子 之 書, 鑽 研 故 訓, 矻 矻 丹 黃, 寒 暑 罔 間 為 文 章 有 古 人 法 度, 不 屑 屑 效 揣 摩 熟 爛 之 習 37 知 38 為 人 端 誠 明 愨, 尤 謹 內 行 孜 孜 為 善, 不 欲 令 人 據 吳 騫 所 載, 吳 霖 為 人 誠 謹 謙 恭, 不 求 聲 顯 他 學 問 淵 博, 兼 通 經 史, 為 學 甚 勤, 寒 暑 不 間 至 於 他 的 文 章, 遵 古 而 不 摹 襲, 自 出 面 目 而 法 度 在 其 中 吳 霖 為 學 既 承 遠 祖 務 實 之 遺 風, 亦 啟 子 弟 篤 志 勤 學 的 風 氣 其 弟 吳 嶸 ( 1726-1754) 試 闈 越 遇 錯 折, 讀 書 越 發 憤 激 厲 "; 39 其 子 吳 昂 駒 藏 書 讎 校, 殆 無 虛 日 " 40 吳 衡 照 孜 孜 不 懈 而 日 進 於 古 作 者 盛 業 ", 41 均 秉 持 自 吳 霖 以 來 治 學 不 屈 不 撓 不 怠 不 慢 的 之 家 風 36 37 38 39 40 見 吳 騫 : 伯 兄 拙 巢 先 生 狀 略, 愚 谷 文 存, 卷 10, 頁 26-27 同 上, 頁 25 同 上, 頁 27 吳 鶱 : 仲 兄 石 齋 先 生 墓 版 文, 愚 谷 文 存, 卷 11, 頁 6 潘 衍 桐 輯 : 兩 浙 輶 軒 續 錄 引 吳 衡 照 語, 卷 19, 頁 38 36

三 吳 騫 吳 騫, 字 槎 客, 號 愚 谷, 別 號 兔 牀 漫 叟 海 槎 等, 浙 江 海 寧 人 ( 今 浙 江 省 海 寧 州 ), 海 寧 貢 生 著 有 拜 經 樓 詩 集 愚 谷 文 存 萬 花 漁 唱 拜 經 樓 詩 話, 小 桐 溪 吳 氏 家 乘 等 吳 騫 少 有 異 才, 過 目 不 忘, 但 自 小 體 弱 多 病, 致 終 生 不 赴 舉 業, 專 心 留 鄉 治 學 吳 騫 博 覽 群 書, 精 於 校 勘, 是 清 代 著 名 的 藏 書 家 據 海 寧 州 志 稿 載 : ( 吳 騫 ) 藏 書 不 少 五 萬 卷, 百 氏 皆 具, 以 經 為 尊, 築 拜 經 樓 " 藏 之 尤 喜 搜 羅 宋 元 刻 本, 如 陶 淵 明 ( 365-427) 謝 朓 ( 464-499) 諸 集, 皆 取 而 重 刊, 學 者 珍 之 42 吳 騫 好 書 且 愛 讀 書, 他 天 性 異 稟, 過 目 成 誦, 所 做 詩 文, 雄 健 醇 厚 陳 鱣 (1753-1817) 就 曾 稱 他 文 筆 高 堅 " 詞 旨 敦 厚 ", 43 杭 州 府 志 載 他 : 所 為 詩 文, 詞 旨 渾 厚, 氣 韻 蕭 逸, 晚 益 深 造, 不 屑 為 流 俗 之 作 44 徐 熊 飛 拜 經 樓 詩 集 續 編 序 則 曰 : 其 文 宗 法 盧 陵 ( 歐 陽 修 ) 南 豐 ( 曾 鞏, 41 42 43 44 吳 騫 : 蓮 子 居 詞 鈔 序, 愚 谷 文 存, 卷 2, 頁 21 李 圭 修 許 傳 霈 纂, 劉 蔚 仁 續 修 朱 錫 恩 續 纂 : 民 國 海 寧 州 志 稿, 卷 29, 頁 35 陳 鱣 : 愚 谷 文 存 序, 載 吳 騫 : 愚 谷 文 存, 頁 2 陳 璚 ( 約 1889 年 前 後 在 世 ) 修 王 棻 (1828-1899) 纂, 屈 映 光 續 修 ( 約 1867 年 前 後 在 世 ) 陸 懋 勳 (1868-?) 續 纂, 齊 耀 珊 (1865-?) 重 修, 吳 慶 坻 (1848-1922) 重 纂 : 民 國 杭 州 府 志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1993 年 ), 卷 146, 頁 1 37

1019 1083), 下 及 震 川 ( 歸 有 光,1506-1571) 堯 峰 ( 汪 琬,1624-1691), 皆 能 入 其 堂 奧, 其 詩 弇 有 歷 代 諸 家 之 長, 而 於 漁 洋 山 人 ( 王 士 禎,1634-1711) 為 尤 近 45 錢 大 昕 (1728-1804) 更 稱 賞 他 : 槎 客 之 詩, 根 柢 厚 而 性 情 正 詞 必 己 出 而 不 入 於 俚 俗, 言 必 擇 雅 而 不 流 於 姚 冶 46 可 見 吳 騫 詩 文 風 格 均 以 務 實 博 學 為 重 他 為 文 持 重 詞 旨 鏗 耀, 早 歲 即 以 詩 文 見 於 浙 西 雖 著 述 繁 多, 卻 絕 非 閒 談 空 泛 之 辭, 其 治 經 之 宗 博 訓 詁 之 精 嚴 考 證 之 矜 慎 校 勘 之 精 審, 自 得 遠 近 學 者 慕 而 宗 之 吳 騫 是 吳 衡 照 的 叔 父, 他 們 關 係 之 親 密, 可 從 吳 騫 可 懷 錄 續 而 見 嘉 慶 庚 申 (1800) 他 攜 吳 衡 照 同 赴 休 寧 石 舌 山 ( 今 安 徽 省 黃 山 市 ) 省 祖 墓, 其 間 信 步 山 坳 " 47 觀 先 世 遺 物 " 48 重 理 碑 碣 " 49 遊 萬 歲 山 ", 50 感 情 甚 篤 嘉 慶 十 七 年 (1812), 吳 騫 以 八 十 高 齡 為 其 拜 經 樓 詩 集 再 輯 詩 三 百 餘 首, 名 為 拜 經 樓 詩 集 續 篇 執 行 續 篇 校 對 之 任 的, 正 是 吳 衡 照 以 及 其 兄 昂 駒 51 吳 騫 向 來 重 視 校 讎 之 工, 他 讓 吳 衡 照 為 自 己 的 詩 集 擔 校 訂 之 任, 可 見 他 對 這 個 姪 兒 學 術 能 力 的 肯 定 和 重 視 45 46 47 48 49 50 51 徐 熊 飛 : 拜 經 樓 詩 集 續 編 序, 載 吳 騫 : 拜 經 樓 詩 集 續 編, 頁 1 錢 大 昕 : 拜 經 樓 詩 集 序, 載 吳 騫 : 拜 經 樓 詩 集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嘉 慶 癸 亥 [ 八 年,1803] 刻 增 修 本 ), 頁 2 吳 騫 : 可 懷 錄 續, 愚 谷 文 存, 卷 14, 頁 11 同 上, 頁 15 同 上, 頁 16 同 上 吳 騫 拜 經 樓 詩 集 續 編 卷 4 末 有 姪 昂 駒 衡 照 同 校 " 的 字 眼 ( 頁 22) 38

吳 騫 曾 為 吳 衡 照 的 蓮 子 居 詞 鈔 作 序, 序 中 表 現 了 他 對 吳 衡 照 的 欣 賞 : 凡 古 今 名 家 之 作, 靡 不 蒐 訪, 構 致 深 研 而 熟 習 焉 一 字 之 不 安, 輒 數 易 其 稿 殆 欲 先 致 其 愁 苦 之 功, 而 後 即 夫 歡 愉 之 境 也 52 吳 騫 著 力 記 敘 吳 衡 照 學 詞 寫 詞 的 過 程, 他 對 這 個 方 富 盛 年 " 53 的 姪 兒 刻 下 苦 功 認 真 創 作 的 態 度 甚 為 讚 賞 在 該 篇 序 言 裏, 吳 騫 也 對 吳 衡 照 在 詞 的 創 作 方 面 作 出 指 導 : 從 來 數 填 詞 家, 咸 推 姜 堯 章 ( 姜 夔,1115-1221?), 清 新 俊 逸 幾 與 秦 七 ( 秦 觀,1049-1100) 黃 九 ( 黃 庭 堅,1045-1105) 相 頡 頏 宗 之 者, 若 張 輯 ( 約 1235 年 前 後 在 世 ) 盧 祖 皋 ( 約 1199 年 前 後 在 世 ) 史 達 祖 諸 人 ( 約 1205 年 前 後 在 世 ), 皆 能 自 拔 於 流 俗, 一 洗 花 庵 草 堂 之 陳 言 得 非 用 心 有 獨 苦 乎? 54 這 裏, 吳 騫 沒 有 急 於 辯 明 詞 之 雅 俗 正 變, 他 認 為 在 一 切 技 巧 之 前, 首 要 注 意 自 拔 於 流 俗 " 能 精 勤 苦 學 固 然 好, 但 無 個 人 風 格, 一 味 順 時 媚 俗, 只 困 於 陳 言 靡 語 之 中, 卒 難 成 為 大 家 吳 衡 照 詞 學 理 論 不 盡 來 自 吳 騫, 然 在 自 拔 於 流 俗 " 一 點 上, 與 其 叔 父 則 有 相 通 之 處 在 蓮 子 居 詞 話 裏, 他 欣 賞 辛 棄 疾 (1140-1207) 的 別 開 天 地 橫 絕 52 53 54 吳 騫 : 蓮 子 居 詞 鈔 序, 載 愚 谷 文 存, 卷 2, 頁 21 同 上 同 上 39

古 今 "; 55 喜 歡 郭 麐 (1767-1831) 靈 芬 館 詞 話 所 錄 名 篇 雋 句, 生 香 活 色, 絕 少 俗 韻 " 56 蓮 子 居 詞 話 又 記 王 若 虛 (1174-1243) 曾 對 東 坡 詞 之 評 論 : 葢 詞 與 詩 只 一 理, 自 世 之 末 作, 習 為 纖 豔 柔 脆, 以 投 流 俗 人 之 好 高 人 勝 士, 或 亦 以 是 相 矜, 日 趨 於 委 靡, 遂 謂 其 體 當 然, 而 不 知 其 弊 至 於 此 也 57 吳 衡 照 對 王 若 虛 反 對 投 流 俗 致 委 靡 " 之 觀 點 甚 感 讚 同, 稱 之 極 透 徹 ", 58 可 見 他 對 拔 俗 存 雅 觀 念 之 追 求 四 吳 昂 駒 吳 昂 駒, 字 千 仲, 號 醒 園, 浙 江 海 寧 人 ( 今 浙 江 省 海 寧 州 ), 海 寧 歲 貢 著 有 竹 初 山 房 詩 集, 輯 敬 業 堂 外 集 竹 垞 外 集 吳 昂 駒 是 吳 霖 次 子, 吳 衡 照 仲 兄, 自 幼 過 嗣 叔 父 吳 嶸 59 吳 昂 駒 擅 詩, 其 姪 孫 吳 敦 ( 約 1860 年 前 後 在 世 ) 曰 : 先 世 父 詩 瓣 香 初 白 ( 查 慎 行,1650-1727) 60 吳 衡 照 則 曰 : 兄 詩 清 曠 諧 適, 標 舉 性 靈 61 55 56 57 58 59 60 61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 1995 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影 印 嘉 慶 刻 本 ), 卷 1, 頁 10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3, 頁 12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1, 頁 14 吳 衡 照 : 蓮 子 居 詞 話, 卷 1, 頁 15 吳 鶱 在 仲 兄 石 齋 先 生 墓 版 文 有 以 兄 霖 ( 吳 霖 ) 子 昂 駒 嗣 " 一 句, 得 知 吳 昂 駒 自 少 過 嗣 叔 父 吳 嶸 ( 愚 谷 文 存, 卷 11, 頁 6 ) 見 潘 衍 桐 輯 : 兩 浙 輶 軒 續 錄, 卷 19, 頁 38 同 上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