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Similar documents
() () 5 ( ) ( ) 166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 D333533B45FADECBB50B56FA9FA2DAAF7B0F6C5742E706466>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243X徐华博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83-112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02-14-孫青氏-Sim.indd


9(3)人文封面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u¶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Microsoft Word doc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55-83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01何寄澎.doc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Microsoft Word - z-ww386-劉恆妏

組合 1.pdf

1

[1] [2] [ 1] [ 2]

文档 9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标题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A Study of Postpartum Recuperation t

12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5 49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classificationcultural significance 1 p p373 3 p494 4 p p27b

p



瑏瑡 B ~ 瑏瑡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 D313738B1F5A46CB5C4B773B1B42DB4BFA5C3B8712E706466>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 ~ ~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CMRO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continuous eastward dissemination of the jades of Khotan into Dunhuang and the Central Plains as well as into the other kingdoms along the Silk Road s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輥輯訛 % 2010~ %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1. J., 1994, 3 14~ J., ~150.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A-錢穆宗教觀-171

234 從病名到病理 論惲鐵樵的中西醫學匯通之路 醫生既說出三種病名 當然開三樣方子 但 當代西醫認為除非推翻傳統中醫病名相關之 是病只有一個 至少有兩張方子不對 不對 六氣說 否則國民健康就有重大危機的論點 的藥吃下去 那病當然有增無減 病家到此 挾著以科學主義救亡圖存的氣氛 對於中醫學術 時 自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張 佳 114 古改革目的在於塑造明政權 承古先聖王之統 的正統地位以期加強民眾對新政 權的認同 同時借助對胡漢服飾習俗的嚴格區分刻畫一個異於 中國 傳統的 胡 4 元 形象以此反襯自身政權的正統性明初通過對士庶日常服飾的嚴格規範細 緻地刻畫了各個群體和階層 君臣 官民 良賤 的身份界限建立起一套與

1-26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03

4

33-57

15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A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ªF¶Î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Transcrip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日 本 復 仇 觀 述 略 : 指 出 日 本 復 讐 一 詞 源 自 中 國, 且 其 觀 念 亦 大 致 承 襲 中 國 傳 統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允 許 有 條 件 的 復 仇 行 為 ; 直 至 平 安 時 代 (794-1185) 始 有 規 範 復 仇 律 令 的 頒 布, 但 此 一 律 令 並 未 有 效 遏 止 民 間 的 復 仇 風 氣 ; 十 二 世 紀 則 由 私 人 的 復 仇 演 變 為 武 將 間 的 敵 討 ち 類 似 中 國 的 為 主 復 仇 ; 江 戶 時 期 (1603-1868), 受 武 士 道 與 民 間 執 政 者 的 影 響, 復 仇 案 例 尤 多, 此 一 風 潮 一 直 延 續 到 明 治 維 新 明 令 禁 止 復 仇 (1873) 為 止 二 由 記 紀 等 日 本 早 期 史 書 所 載 復 仇 事 例, 論 證 日 本 早 期 復 仇 觀 明 顯 源 自 中 國 禮 記 周 禮 論 語 史 記 等 儒 家 典 籍 三 述 論 平 安 時 代 數 則 有 名 的 御 靈 生 靈 復 仇 事 例, 指 出 御 靈 復 仇 多 集 中 於 朝 廷, 頗 具 政 治 色 彩 ; 生 靈 復 仇 則 展 現 在 紫 式 部 的 源 氏 物 語 中, 可 見 復 仇 觀 與 文 學 創 作 的 互 涉 現 象 四 述 論 中 世 紀 曾 我 兄 弟 為 父 復 仇 事 例 與 曾 我 物 語 所 引 發 的 復 仇 熱 潮, 及 其 對 日 本 文 學 社 會 法 律 思 想 等 方 面 的 影 響 五 述 論 江 戶 時 期 德 川 幕 府 結 合 復 仇 觀 與 武 士 道, 肯 定 復 仇 行 為 及 其 所 生 發 的 影 響, 並 析 論 日 本 學 者 對 忠 臣 藏 事 例 的 不 同 觀 點, 進 而 探 析 學 者 間 復 仇 觀 的 差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1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異, 藉 以 彰 顯 復 仇 觀 隨 時 間 而 變 改 的 特 質 關 鍵 詞 : 復 仇 復 仇 觀 源 氏 物 語 曾 我 物 語 忠 臣 藏 2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A Look at Concepts of Revenge in Japan: An 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Centered on the Classic Literature Lee Long-Shie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continue our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revenge and the concept of revenge by looking at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revenge in Japan. This paper will cover the following: 1.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revenge in Japan: fukushuu, the Japanese term for revenge, is shown as coming from China, and the associated concept likewise draws primarily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 of revenge with respect to the five relations ( 五 倫 ) insomuch as reveng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s permitted. Laws concerning revenge were not promulgated until the Heian period, and even then these laws did not effectively stem local customs of revenge. During the 12 th century, the concept of interpersonal revenge was transformed into a notion of katakiuchi ( 敵 討 ち) among samurai similar to the Chinese idea of revenge on the part of a master. The mix of samurai and civil rulers during the Edo period led to incidents of revenge becoming particularly common. This situation lasted until the Meiji Reformation, when laws forbidding acts of revenge were put into effect. 2. Cases of revenge recorded in the kiki ( 記 紀 ) and other early historical works are used to show that the concept of revenge in early Japan came from Chinese Confucian Classics such as the Book of Rites, the Rites of Zhou, the Analects, and the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3. A number of famous instances of revenge involving goryō ( 御 靈, vengeful ghosts) and ikiryō ( 生 靈, living soul) from the Heian period will be used to show that revenge by goryō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royal court and ha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By contrast, revenge by ikiryō were dealt with in Shikibu ( 紫 式 部 ) s Tale of Genji, thus show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ncept of revenge and works of literature. 4. For the medieval period, we will look at the rising trend of acts of revenge inspired in part by the revenge the Soga brothers ( 曾 我 兄 弟 ) took on behalf of their father and the printing of the Tale of the Soga Brothers ( 曾 我 物 語 ) and its effects on Japanese literature, society, law, and thought. 5.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venge into the Samurai Way by the Shogunate during the Edo period, with its confirmation of acts of revenge, and the effects this had will be discussed. We will also analyze various views of the Treasury of Loyal Retainers ( 忠 臣 藏 ) among Japanese sholars and discuss differences in their views on revenge in order to show how this concept changed with the times. Keywords: revenge, concept of revenge, Tale of Genji, Tale of the Soga Brother, Treasury of Loyal Retainers 4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李 隆 獻 一 前 言 復 仇 觀 堪 稱 重 要 的 文 化 概 念, 影 響 中 國 文 化 思 想 社 會 法 律 至 為 深 遠 筆 者 近 年 來 陸 續 對 復 仇 觀 進 行 系 列 性 探 討 :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1 述 及 復 仇 現 象 / 復 仇 觀 淵 遠 流 長, 不 僅 出 於 血 緣 社 會 因 素, 也 受 文 化 禮 俗 左 右, 而 有 其 複 雜 多 面 的 呈 現 透 過 相 關 資 料 的 蒐 羅 分 析, 發 現 : 人 類 的 復 仇 行 為 即 使 有 生 物 性 的 來 源, 然 而 在 復 仇 觀 社 會 化 的 過 程 中, 龐 大 的 儒 家 傳 統 以 其 一 貫 的 方 式, 亦 即 將 原 始 社 會 的 種 種 習 俗 規 範 化 禮 儀 化 經 典 化 ; 因 此 原 本 血 親 復 仇 的 模 式 或 者 以 氏 族 成 員 為 對 象 ; 或 以 造 成 對 方 相 同 的 痛 苦 為 目 的, 如 孟 子 所 說 的 殺 人 之 父, 人 亦 殺 其 父 ; 殺 人 之 兄, 人 亦 殺 其 兄 ; 或 專 以 施 害 者 為 對 象 這 些 模 式 便 逐 漸 為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所 收 編, 先 是 藉 由 經 學 的 地 位 將 之 學 術 化, 再 經 由 深 習 儒 家 思 想 的 循 吏 法 外 施 恩 的 實 踐, 因 此 在 民 間 社 會 形 成 一 股 堅 實 的 復 仇 思 想 與 風 尚 當 然, 自 戰 國 以 降 的 任 俠 之 風, 也 是 漢 代 復 仇 風 氣 不 可 忽 視 的 來 源, 然 而 東 漢 以 降 的 中 國 復 仇 傳 統, 幾 幾 乎 便 是 儒 家 典 籍 所 描 述 的 型 態, 由 此 亦 可 見 證 儒 家 倫 理 觀 念 / 思 想 傳 統, 對 中 國 社 會 無 所 不 在 的 影 響 力 2 沿 著 此 一 探 究 路 徑, 筆 著 接 連 撰 寫 數 篇 相 關 論 文 : 兩 漢 復 仇 風 氣 與 公 羊 復 仇 理 論 關 係 重 探, 3 指 出 公 羊 傳 的 復 仇 理 論, 在 兩 漢 期 間 實 際 上 並 未 真 正 付 諸 實 踐, 傳 統 將 東 漢 盛 行 復 仇 歸 因 於 公 羊 復 仇 學 說, 其 實 並 不 可 信, 進 而 指 出 : 東 1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 臺 北 :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 第 22 期 (2005 年 6 月 ), 頁 99-150 2 同 上 注, 頁 146 3 兩 漢 復 仇 風 氣 與 公 羊 復 仇 理 論 關 係 重 探,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27 期 (2007 年 12 月 ), 頁 71-122 5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漢 以 降, 尤 其 是 東 漢 末 年 的 盛 行 復 仇, 實 與 東 漢 整 體 士 風 以 及 朝 廷 的 大 赦 氾 濫 關 係 密 切, 並 非 源 自 公 羊 復 仇 理 論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4 則 指 出 自 西 漢 至 南 北 朝 的 復 仇 觀, 在 與 官 方 法 律 互 動 下, 反 映 出 忠 / 孝 兩 種 倫 理 的 拉 扯 面 對 私 義 的 孝 / 禮 與 公 義 的 忠 / 法 等 概 念, 復 仇 觀 在 此 一 時 期 產 生 多 次 變 化 : 漢 代 尤 其 是 東 漢 較 傾 向 於 認 同 復 仇 曹 魏 時 期 則 明 訂 禁 止 復 仇 的 律 令 以 規 範 復 仇 行 為 ; 南 北 朝 分 裂 後, 南 方 強 調 孝 義 倫 理, 對 復 仇 採 寬 赦, 甚 至 肯 定 的 態 度 ; 北 朝 則 傾 向 於 強 調 忠, 透 過 將 忠 定 義 為 大 孝 的 詮 釋 方 式, 將 忠 的 內 涵 國 家 化, 同 時 也 明 令 禁 止 復 仇 ;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5 探 討 傳 統 復 仇 觀 在 隋 唐 三 百 餘 年 間 的 具 體 樣 貌 : 就 此 一 時 期 復 仇 觀 的 遞 嬗 官 方 的 法 令 規 範 與 執 法 態 度 輿 論 所 反 映 的 復 仇 觀, 以 及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相 關 問 題 等 進 行 省 察 與 詮 釋 另 有 唐 代 以 前 鬼 靈 復 仇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6 探 討 先 秦 至 唐 代 鬼 靈 復 仇 的 現 象 及 其 所 反 映 復 仇 觀 的 實 況 與 嬗 變 之 跡 ; 宋 代 經 生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7 宋 代 儒 士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8 探 論 宋 代 經 書 子 書 文 集 中 復 仇 觀 的 具 體 樣 貌 與 嬗 變 狀 況 在 幾 年 的 研 究 中, 筆 者 也 曾 以 中 國 的 傳 統 復 仇 觀 與 歐 西 的 基 督 教 復 仇 觀 略 作 比 較, 發 現 兩 者 大 相 逕 庭 迥 不 相 侔 9 根 據 筆 者 粗 淺 涉 獵, 稍 知 盛 行 復 仇 的 日 本 文 化 與 中 國 復 仇 觀 有 相 當 程 度 的 關 係, 因 不 揣 淺 陋, 試 圖 探 究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流 變 : 先 省 察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起 源 及 其 與 中 國 文 化 的 關 係, 接 著 對 日 本 復 仇 文 化 的 盛 衰 與 演 變 作 鳥 瞰 式 的 勾 勒 ; 繼 則 依 時 代 先 後, 由 日 本 上 代 古 事 記 日 本 書 紀, 中 古 日 本 三 代 實 錄 源 氏 物 語 枕 草 子, 中 世 曾 我 物 語, 近 世 忠 4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 臺 北 :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 第 68 期 (2008 年 5 月 ), 頁 39-78 5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 臺 南 :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 第 20 期 (2008 年 4 月 ), 頁 79-110 6 唐 代 以 前 鬼 靈 復 仇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將 於 2009 年 9 月 25 26 27 日 第 九 屆 唐 代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 臺 大 文 學 院 臺 大 歷 史 系 中 興 大 學 文 學 院 合 辦 ) 宣 讀 7 宋 代 經 生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待 刊 8 宋 代 儒 士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將 於 2009 年 10 月 28 日 孔 德 成 先 生 學 術 與 薪 傳 學 術 研 討 會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主 辦 ) 宣 讀 9 見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四 之 ( 二 ) 西 方 復 仇 觀 管 窺, 頁 140-144 6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臣 藏 等 史 學 文 學 作 品 管 窺 日 本 的 復 仇 觀, 並 抽 繹 學 者 的 相 關 論 辯, 以 見 日 本 學 者 的 復 仇 觀 ; 最 後 則 概 略 比 較 中 日 復 仇 觀 的 異 同 筆 者 對 日 本 文 化 認 知 有 限, 固 陋 難 免, 敬 期 海 內 外 博 雅 君 子 有 以 教 我 二 日 本 復 仇 觀 述 略 中 國 文 化 影 響 日 本 文 化 至 深 且 遠, 固 不 煩 贅 言, 中 外 學 者 述 及 此 一 現 象 之 論 文 亦 不 待 枚 舉 日 本 的 復 仇 觀, 早 自 文 字 發 明 以 前, 即 已 深 受 中 國 大 小 戴 禮 記 周 禮 等 儒 家 經 典 父 仇 不 共 戴 天 觀 念 的 影 響, 普 遍 視 復 仇 為 一 種 正 當 / 必 要 的 行 為, 無 論 朝 廷 或 民 間, 復 仇 風 氣 均 極 盛 行 10 現 今 留 存 的 日 本 歌 舞 伎 與 淨 琉 璃 等 藝 術 作 品, 以 復 仇 為 題 材 的 復 仇 類 11 故 事 即 佔 半 數 以 上, 日 人 對 復 仇 故 事 熱 衷 的 程 度, 由 此 可 見 一 斑 中 文 的 復 仇, 或 作 復 讎 復 讐 報 讎 報 仇, 12 日 文 則 10 日 本 學 者 穗 積 陳 重 即 曾 指 出 中 國 思 想 對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決 定 性 影 響 力, 說 見 氏 著 : 復 讐 と 法 律 ( 東 京 : 岩 波 書 店,1982) 相 對 而 言, 臺 灣 與 大 陸 學 者 反 較 少 論 及, 如 賀 聖 遂 儒 家 思 想 對 日 本 文 化 的 影 響 雖 歷 述 儒 家 文 化 對 日 本 政 治 文 史 哲 科 學 等 方 面 的 影 響, 卻 未 述 及 儒 家 復 仇 觀 這 一 影 響 日 本 文 化 社 會 文 學 藝 術 至 為 深 遠 的 觀 念 賀 文 收 入 劉 柏 林 胡 令 遠 編 : 中 日 學 者 中 國 學 論 文 集 中 島 敏 夫 教 授 漢 學 研 究 五 十 年 志 念 文 集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6), 頁 150-161 11 復 仇 類 仇 討 ち 物 泛 指 所 有 以 復 仇 為 主 題 的 文 學 作 品 由 於 日 本 的 藝 術 作 品 中, 關 於 復 仇 的 題 材 格 外 興 盛, 因 此 特 別 歸 為 一 文 類, 這 在 世 界 文 學 作 品 中 實 屬 非 常 特 殊 的 現 象 日 本 復 仇 類 的 代 表 有 : 曾 我 類 忠 臣 藏 類 伊 賀 類 ( 指 荒 木 又 右 衛 門 在 伊 賀 上 野 的 復 仇 決 鬥 故 事 ) 等 其 中 曾 我 類 的 衍 生 作 品 即 達 上 千 種 12 復 仇, 中 國 傳 統 典 籍 或 作 復 讎, 如 孟 子 公 羊 傳 穀 梁 傳 ; 或 作 報 讎, 如 左 傳 周 禮 史 記 ; 或 作 報 仇, 如 史 記 ; 亦 有 作 復 仇 者, 如 越 絕 書 廣 雅. 釋 言 : 報, 復 也 ( 清. 王 念 孫 : 廣 雅 疏 證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卷 5 上, 頁 11 上 ) 可 知 復 仇 與 報 仇 實 異 詞 同 義 又, 說 文. 人 部 : 仇, 讎 也 ( 清. 段 玉 裁 : 說 文 解 字 注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4, 卷 8 上, 頁 36 上 ) 言 部 : 讎, 應 也 段 注 : 讎 者, 以 言 對 之 引 申 之 為 讎 怨, 詩 : 不 我 能 慉, 反 以 我 為 讎 ; 周 禮 父 之 讎 兄 弟 之 讎 是 也 仇 讎 本 皆 兼 善 惡 言 之, 後 乃 專 謂 怨 為 讎 矣 ( 同 上, 卷 3 上, 頁 8 下 ) 案 : 讐 為 讎 之 異 體 字 ; 又, 仇 讎 亦 可 合 為 複 詞, 如 左 傳. 哀 公 元 年 : ( 越 ) 與 我 同 壤 而 世 為 仇 讎, 荀 子. 臣 道 : 爪 牙 之 士 施, 則 仇 讎 不 作, 可 知 復 仇 復 讎 異 字 而 同 義 本 文 從 俗, 或 7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有 復 讐 仇 討 ち 敵 討 ち 三 種 不 同 說 法 日 文 復 讐 的 字 源, 明 顯 由 中 文 復 讎 復 讐 而 來, 但 仇 討 ち 敵 討 ち 兩 種 同 義 異 字 的 用 法, 則 要 到 鐮 倉 時 代 (1192-1333) 始 廣 為 流 傳 筆 者 認 為 : 日 本 復 讐 一 詞, 乃 藉 自 漢 字, 日 本 早 期 的 復 仇 觀 也 大 致 承 襲 中 國 傳 統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13 西 元 646 年, 日 本 孝 德 天 皇 推 動 大 化 革 新, 派 遣 唐 使 至 中 國 學 習 文 化, 同 時 也 將 儒 家 思 想 與 漢 字 帶 回 日 本 根 據 日 本 最 早 的 正 史 日 本 書 紀 記 載, 早 在 顯 宗 天 皇 二 年 (486) 的 記 載 中, 已 直 接 引 用 禮 記. 曲 禮 上 父 之 讎 不 與 共 戴 天, 兄 弟 之 讎, 不 反 兵, 交 遊 之 讎, 不 同 國, 14 並 可 見 儒 家 思 想 對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深 遠 影 響 力 此 一 時 期 的 日 本 復 仇 觀 與 中 國 並 無 太 大 差 異, 一 直 要 到 平 安 時 代 (794-1185), 日 本 的 復 仇 觀 才 有 新 面 貌 穗 積 陳 重 將 日 本 復 仇 的 沿 革 分 為 允 許 復 仇 時 代 限 制 復 仇 時 代 禁 止 復 仇 時 代 三 個 階 段 15 相 較 於 世 界 其 他 國 家, 日 本 允 許 復 仇 的 歷 史 相 當 長 遠 其 原 因 不 外 乎 受 到 中 國 儒 家 思 想 日 本 武 士 道 思 想 以 及 幕 府 封 建 制 度 等 因 素 的 影 響 穗 積 陳 重 認 為, 日 本 吸 收 中 國 文 化, 視 復 仇 為 父 子 兄 弟 朋 友 間 的 義 務 ; 固 有 的 武 士 道 也 在 精 神 方 面 扮 演 了 舉 足 輕 重 的 角 色 日 本 自 古 以 來 視 復 仇 為 臣 子 的 重 大 義 務, 特 別 是 在 武 家 時 代, 復 仇 行 為 受 到 社 會 大 眾 的 讚 揚 又, 日 本 的 幕 府 封 建 制 度 因 長 期 處 於 多 數 小 國 的 狀 態, 法 權 並 未 統 一, 殺 人 者 只 要 逃 往 他 地 便 能 脫 離 法 律 制 裁, 公 權 力 的 不 彰 間 接 助 長 了 復 仇 風 氣 16 正 因 思 想 上 對 復 仇 採 取 肯 定 的 態 度, 法 律 上 又 對 復 仇 行 為 沒 有 嚴 厲 的 規 範, 使 得 日 本 的 復 仇 歷 史, 相 較 而 言, 比 其 他 國 家 來 得 長 遠 17 用 報 仇 復 讐, 而 多 用 復 仇, 端 視 行 文 而 定, 並 無 深 意 13 五 倫 復 仇 觀 指 中 國 社 會 受 儒 家 思 想 影 響 而 形 塑 的 復 仇 觀, 說 見 拙 撰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之 二 儒 家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110-120 14 太 安 万 侶 : 日 本 書 紀. 下 卷 ( 東 京 : 小 学 館, 新 編 日 本 古 典 文 学 全 集 3,2002), 頁 248 禮 記 原 文 見 唐. 孔 穎 達 等 : 禮 記 正 義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6 景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刻 本 ), 卷 3, 頁 10 下 又 禮 記 作 弗 與 共 戴 天, 弗 不 古 通 15 穗 積 陳 重 : 復 讐 と 法 律, 頁 101-108 16 此 與 東 漢 時 期 的 避 罪 待 赦 頗 為 類 似, 說 參 拙 撰 :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二 之 ( 三 ) 東 漢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48-57 17 相 對 而 言, 中 國 允 許 復 仇 的 歷 史 又 較 日 本 為 長, 變 化 更 多, 可 參 筆 者 前 揭 數 文 8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平 安 時 代, 日 本 大 量 吸 取 中 國 文 化, 法 令 制 度 也 模 仿 唐 律 的 賊 盜 律, 18 主 張 不 得 私 下 和 解 19 但 這 項 律 令 隨 著 奈 良 平 安 朝 佛 教 的 盛 行, 主 張 以 慈 悲 為 重, 因 而 常 有 大 赦 特 赦 等 減 刑 而 逐 漸 式 微 死 刑 的 廢 止, 加 上 平 安 朝 政 局 動 盪 不 安, 兼 以 連 年 饑 饉, 天 變 頻 繁, 群 盜 出 沒, 使 得 此 一 時 期 的 復 仇 風 氣 更 為 盛 行 當 時 的 復 仇 觀 揉 合 了 民 間 的 御 靈 信 仰, 發 展 出 一 套 獨 特 的 怨 靈 復 仇 思 想 政 治 上 遭 鬥 爭 / 含 冤 而 死 的 人 會 化 為 怨 靈 製 造 動 亂 時 至 十 二 世 紀, 源 賴 朝 的 武 家 政 治 成 立, 復 仇 不 再 侷 限 於 私 人 恩 怨, 而 演 變 為 武 將 間 的 討 伐 行 動 敵 討 ち 其 最 著 名 者, 如 平 貞 盛 舉 兵 討 伐 平 將 門 (940 左 右 ) 源 賴 朝 討 伐 長 田 忠 致 (1180), 以 及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1194) 等, 此 類 復 仇 大 都 以 個 人 的 復 仇 名 義 策 劃 大 規 模 的 軍 事 行 動 20 在 兵 荒 馬 亂 的 戰 國 時 代, 復 仇 所 帶 來 的 大 規 模 屠 殺, 使 得 復 仇 的 本 質 逐 漸 脫 離 早 期 的 倫 理 情 仇 對 此, 學 者 清 原 康 正 認 為 : 仇 討 ち 一 詞, 除 了 復 仇 之 外 尚 有 另 一 層 涵 意 : 原 先 的 復 讐 一 語, 復 仇 本 身 便 是 唯 一 的 目 的 ; 仇 討 ち 則 牽 扯 到 個 人 的 利 益 與 野 心, 特 別 是 戰 國 時 代 的 武 士 為 了 鞏 固 自 身 的 利 益, 經 常 以 復 仇 之 名 對 敵 人 進 行 討 伐 因 此 這 兩 個 詞, 中 譯 雖 均 為 復 仇, 其 本 質 則 有 著 微 妙 的 不 同 21 從 上 古 時 期 的 復 讐 一 詞 到 鐮 倉 幕 府 時 代 的 仇 討 ち / 敵 討 ち, 由 字 義 的 變 遷 亦 可 概 略 窺 知 日 本 復 仇 思 想 的 變 異 江 戶 幕 府 時 代 (1603-1868), 受 到 武 士 道 與 執 政 者 積 極 鼓 吹 倫 理 思 想 獎 勵 復 18 唐 律 賊 盜 律 載 : 諸 祖 父 母 及 夫 為 人 所 殺, 私 和 者, 流 兩 千 里 ; 期 親, 徒 二 年 半 ; 大 功 以 下, 遞 減 一 等 ; 受 財 重 者, 各 準 盜 論 ( 劉 俊 文 : 唐 律 疏 議 箋 解,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頁 1287) 日 本 的 賊 盜 律 則 說 : 凡 祖 父 母 父 母 外 祖 父 母 及 夫, 為 人 所 殺, 私 和 者, 徒 三 年 ; 二 等 親, 徒 二 年 ; 三 等 以 下 親, 遞 減 一 等 ; 受 財 重 者, 各 准 盜 論 ( 佐 伯 有 義 : 續 日 本 記 下 卷, 增 補 六 国 史, 東 京 : 朝 日 新 聞 社,1940, 頁 134) 簡 言 之, 親 人 遭 殺 害, 民 眾 有 告 官 的 義 務, 不 告 者 須 定 罪, 私 下 和 解 者 必 須 處 罰 無 論 律 文 的 文 字 或 精 神, 都 幾 乎 與 唐 律 完 全 相 同 19 關 於 唐 代 復 仇 與 法 律 的 互 涉, 可 參 拙 撰 :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之 四 唐 律 中 復 仇 相 關 律 令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101-108 20 此 種 行 為 類 似 中 國 的 為 主 復 仇 為 主 復 仇 所 涉 及 的 問 題 與 特 色, 可 參 拙 撰 :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21 清 原 康 正 : 復 讐 譚 と 仇 討 小 說 小 說 に 見 る 仇 討 ( 復 仇 故 事 與 復 仇 小 說 小 說 中 的 復 仇, 收 入 東 京 : 大 衆 文 学 研 究, 第 98 卷 (1992 年 7 月 ), 頁 20 9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仇 行 為 的 雙 重 影 響, 民 間 復 仇 事 例 急 遽 增 加 由 寬 政 改 革 年 間 (1787-1793), 官 方 出 版 的 孝 義 錄 五 十 卷 即 可 看 出 對 復 仇 義 士 的 大 力 讚 揚 在 當 時 的 社 會 觀 念 中, 復 仇 不 但 是 美 德, 若 未 能 為 親 人 盡 復 仇 的 義 務, 官 府 還 會 嚴 加 懲 處 江 戶 時 代 所 有 有 關 復 仇 題 材 的 文 學 戲 劇 說 書 均 得 到 庶 民 階 級 的 熱 烈 迴 響, 22 甚 至 出 現 了 妻 敵 討 等 特 殊 文 類 23 這 股 復 仇 風 潮, 一 直 延 續 到 明 治 六 年 (1873) 頒 布 禁 止 復 仇 的 法 令, 日 本 將 近 一 千 五 百 年 (486-1873), 見 諸 正 史 記 載 的 復 仇 歷 史 才 逐 漸 衰 歇 以 下 數 節, 分 別 依 時 代 先 後 探 討 日 本 不 同 時 代 的 復 仇 觀 三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起 源 記 紀 紀 載 的 日 本 古 代 復 仇 事 件 與 復 仇 觀 記 紀 24 指 日 本 現 存 最 古 老 的 兩 部 史 書 : 大 安 万 侶 的 古 事 記 與 日 本 書 紀 一 般 述 及 日 本 的 復 仇 事 例, 最 易 聯 想 到 的 是 忠 臣 藏 故 事 ; 實 則 日 本 最 早 的 復 仇 紀 載, 可 追 溯 至 西 元 前 七 世 紀 神 武 天 皇 (660 B.C.-585B.C.) 的 大 和 討 伐 神 武 天 皇 在 東 征 途 中, 皇 兄 五 瀨 命 遭 久 米 射 殺 身 亡 神 武 天 皇 遂 特 意 繞 道, 為 兄 復 仇, 途 經 久 米 根 據 地, 吟 曰 : 久 米 之 痛 如 山 椒 之 辛 辣, 勿 忘 敵 人 加 諸 我 等 之 痛 ; 爾 應 謹 記 復 仇 之 念, 今 必 22 曾 我 兄 弟 (1194) 荒 木 又 右 衛 門 (1634) 忠 臣 藏 的 赤 穗 四 十 七 義 士 (1703), 為 日 本 最 著 名 的 三 大 復 仇 故 事 ; 據 之 而 改 寫 的 文 學 作 品 不 計 其 數, 而 且 成 就 頗 高, 成 為 日 本 文 學 的 一 大 特 色 尾 崎 秀 樹 曾 引 用 明 治 小 說 家 幸 田 露 伴 的 話 說 : 世 界 上 應 該 沒 有 像 日 本 這 樣 禮 讚 復 仇 的 國 家 了, 復 仇 成 為 日 本 在 世 界 文 學 中 的 唯 一 特 色 說 見 氏 著 復 仇 的 隨 想 ( 東 京 : 大 衆 文 学 研 究, 第 98 卷, 1992 年 7 月 ) 23 妻 敵 討 指 丈 夫 對 姦 夫 的 復 仇 故 事 室 町 幕 府 時 代, 地 方 判 官 對 殺 死 情 夫 的 丈 夫 不 做 任 何 處 分, 甚 至 連 一 併 殺 掉 不 貞 的 妻 子 也 不 會 受 到 責 罰, 之 後 更 演 變 為 丈 夫 除 掉 姦 夫 淫 婦 是 一 種 必 須 履 行 的 義 務 24 記 紀 二 詞 蓋 亦 源 自 中 國 典 籍 : 中 國 古 書, 地 位 最 高 者 稱 經, 其 次 曰 傳 說 記 ; 又 史 記 有 本 紀 以 記 帝 王 事 跡 10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速 速 擊 退 敵 軍! 25 此 即 膾 炙 人 口 的 久 米 歌 神 武 天 皇 一 舉 消 滅 久 米 勢 力, 成 功 為 兄 復 仇 東 征 結 束 後, 神 武 天 皇 即 位, 成 為 日 本 史 上 第 一 任 天 皇 神 武 天 皇 之 後, 最 轟 動 的 復 仇 事 件 當 屬 西 元 456 年 的 眉 輪 王 復 仇 根 據 日 本 書 紀 卷 十 四 上 所 載, 七 歲 的 眉 輪 王 某 日 在 宮 中 庭 院 玩 耍, 無 意 間 竊 聽 到 安 康 天 皇 與 母 親 之 間 的 對 話, 發 現 繼 父 安 康 天 皇 正 是 弒 父 仇 人, 遂 於 當 晚 趁 繼 父 熟 睡 時 用 大 刀 將 其 首 級 砍 下 26 此 則 駭 人 聽 聞 的 事 件 引 起 宮 廷 內 的 大 騷 動, 甫 繼 位 的 雄 略 天 皇 懷 疑 皇 弟 八 釣 白 彥 乃 暗 殺 事 件 的 幕 後 策 動 者, 遂 將 八 釣 白 彥 斬 殺 眉 輪 王 與 另 名 皇 兄 阪 合 黑 彥 為 了 保 命, 遂 一 起 逃 至 円 大 臣 家 尋 求 庇 護 雄 略 天 皇 派 遣 使 者 至 円 大 臣 家 要 求 交 人, 円 大 臣 不 唯 不 從, 且 嚴 正 的 說 : 蓋 聞 人 臣 因 事 遁 入 王 室, 未 聞 君 王 隱 匿 臣 舍 今 阪 合 黑 彥 皇 子 與 眉 輪 王 深 恃 臣 心, 託 身 臣 舍, 焉 忍 送 歟? 27 雄 略 天 皇 遂 派 部 隊 包 圍 円 大 臣 家 円 大 臣 穿 戴 官 服 接 見 天 皇, 跪 曰 : 臣 雖 被 戮, 莫 敢 聽 命 古 人 有 云 : 三 軍 可 奪 帥 也, 匹 夫 不 可 奪 志 也 臣 願 奉 上 小 女 韓 媛 與 葛 城 宅 七 區, 請 以 贖 罪 28 雄 略 天 皇 不 從 円 大 臣 之 請, 並 下 令 放 火 將 房 內 所 有 人 燒 死 由 円 大 臣 之 捨 身 毀 家 保 護 眉 輪 王, 可 以 推 知 円 大 臣 認 為 復 仇 是 正 當 / 正 義 的, 因 此 選 擇 站 在 捍 衛 復 仇 的 立 場, 拒 絕 聽 從 天 皇 的 命 令 而 円 大 臣 為 眉 輪 王 求 情 的 話, 則 直 接 引 用 了 論 語. 子 罕 所 載 孔 子 之 言, 顯 示 當 時 編 纂 者 太 安 万 侶 在 仿 漢 字 撰 25 太 安 万 侶 : 古 事 記 ( 東 京 : 小 學 館, 新 編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全 集 1,2002), 頁 155 本 文 之 日 文 中 譯, 皆 由 臺 大 日 本 文 學 系 講 師 彭 誼 芝 女 弟 負 責, 復 經 本 人 潤 飾 26 此 事 之 情 節 與 索 福 克 里 斯 ( 約 496-406B.C.) 著 名 的 希 臘 悲 劇 Oedipus the King 大 抵 相 同, 但 兩 位 主 角 的 反 應 與 行 動 則 迥 異 天 壤 Oedipus the King 中 譯 本 參 考 胡 耀 恆 胡 宗 文 譯 注 : 伊 底 帕 斯 王 (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 公 司,1998) 羅 念 生 : 羅 念 生 全 集. 第 二 卷. 索 福 克 勒 斯 悲 劇 四 種. 俄 狄 浦 斯 王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4) 27 古 事 記, 頁 155 28 古 事 記, 頁 144 11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寫 此 書 時, 深 受 中 國 儒 家 思 想 的 薰 陶 與 影 響 眉 輪 王 的 復 仇 事 例 為 日 本 立 下 最 早 為 父 復 仇 的 典 範 雄 略 天 皇 質 問 眉 輪 王 殺 人 動 機 時, 眉 輪 王 答 曰 : 臣 元 不 求 天 位, 唯 報 父 仇 而 已 29 七 歲 的 眉 輪 王 年 紀 雖 小, 卻 明 白 為 父 復 仇 的 道 理, 可 見 古 代 的 日 本 人 已 視 復 仇 為 發 自 內 心, 至 情 至 理 的 行 為, 即 使 居 天 皇 高 位 也 難 逃 被 復 仇 者 追 殺 的 命 運 當 時 的 日 本 法 律 並 未 對 復 仇 加 以 規 範, 因 此 雄 略 天 皇 並 非 代 表 公 權 力 對 眉 輪 王 的 復 仇 行 為 做 懲 罰, 而 是 私 下 忌 憚 自 己 的 皇 位 不 保 才 將 兄 弟 及 眉 輪 王 殺 害 30 眉 輪 王 復 仇 事 件 落 幕 不 久, 某 日 雄 略 天 皇 與 其 表 兄 忍 齒 王 同 赴 郊 外 打 獵, 因 聽 信 部 下 讒 言, 懷 疑 忍 齒 王 別 有 居 心, 意 圖 不 軌, 遂 趁 打 獵 之 際 將 其 射 殺, 並 將 屍 體 埋 進 木 桶 毀 屍 滅 跡 當 惡 耗 傳 至 京 城 時, 忍 齒 王 的 兩 個 遺 孤 意 祁 王 與 袁 祁 王 聽 到 父 親 被 害 的 消 息, 遂 逃 至 鄰 國 播 磨 國 藏 匿 數 年 後 雄 略 天 皇 駕 崩, 繼 位 的 清 寧 天 皇 亦 早 逝, 王 位 需 要 繼 承 人, 相 傳 播 磨 國 有 路 人 目 擊 忍 齒 王 遺 孤, 宮 中 於 是 派 遣 使 者 迎 回 意 祁 王 與 袁 祁 王, 袁 祁 王 繼 位, 是 為 顯 宗 天 皇 顯 宗 天 皇 遂 命 令 部 下 至 昔 日 打 獵 的 森 林 尋 找 父 親 的 遺 骸, 並 擬 毀 壞 雄 略 天 皇 的 墳 塋 洩 憤 顯 宗 天 皇 說 : 吾 父 先 王 無 罪, 而 大 伯 瀨 天 皇 射 殺 棄 骨 郊 野, 至 今 未 獲 憤 歎 盈 懷, 臥 泣, 行 號, 志 雪 讎 恥 吾 聞 : 父 之 讎 不 與 共 戴 天, 兄 弟 之 讎 不 反 兵, 交 遊 之 讎 不 同 國 夫 匹 夫 之 子, 居 父 母 之 讎, 寢 苫 枕 干, 不 與 共 國, 遇 諸 市 朝, 不 反 兵 而 便 鬥 況 吾 立 為 天 子, 二 年 于 今 矣 願 壞 其 陵, 摧 骨 投 散 今 以 此 報, 不 亦 孝 乎? 31 ( 原 文 為 中 文 ) 其 兄 意 祁 王 則 認 為 為 父 復 仇 雖 屬 天 經 地 義, 但 雄 略 天 皇 究 係 叔 父, 亦 為 天 下 共 主, 若 破 壞 其 墳 墓, 必 招 後 世 批 評 ; 不 過, 父 仇 亦 不 能 不 報, 遂 建 議 採 取 折 衷 的 方 式, 挖 掘 雄 略 天 皇 墳 墓 旁 的 土 地 以 示 復 仇, 如 此 對 後 世 亦 有 警 惕 作 用 顯 宗 天 皇 的 一 段 話, 毫 無 疑 問 採 自 禮 記. 曲 禮 上 的 父 母 之 讎 弗 與 共 戴 天 ; 兄 弟 之 讎, 不 反 兵 ; 交 遊 之 讎, 不 同 國 ; 而 居 父 母 之 讎, 寢 苫 枕 干, 不 與 共 國, 29 日 本 書 紀. 下 卷, 頁 142 30 遭 眉 輪 王 殺 害 的 安 康 天 皇 雖 為 雄 略 天 皇 的 兄 長, 但 雄 略 天 皇 卻 是 出 於 疑 忌, 而 將 同 為 骨 肉 的 八 釣 白 彥 與 阪 合 黑 彥 以 叛 亂 罪 名 處 刑, 可 見 其 行 為 很 難 解 釋 純 為 兄 長 安 康 天 皇 復 仇 31 日 本 書 紀. 下 卷, 頁 248 12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遇 諸 市 朝, 不 反 兵 而 便 鬥 等 句 則 見 於 禮 記. 檀 弓 上 32 關 於 此 點, 王 小 林 古 傳 承 的 成 立 與 史 記 關 於 顯 宗 記 破 壞 雄 略 陵 的 復 仇 故 事, 33 除 了 探 討 顯 宗 記 與 禮 記 的 密 切 關 係 外, 並 指 出 顯 宗 天 皇 企 圖 以 破 壞 陵 墓 的 方 式 復 仇, 與 史 記. 伍 子 胥 列 傳 伍 子 胥 掘 楚 平 王 墳 墓 鞭 屍 的 情 節 相 當 類 似 顯 宗 天 皇 的 掘 墓 復 仇 事 例, 雖 因 不 見 於 同 時 期 的 地 方 誌 播 磨 國 風 土 記, 而 遭 質 疑 其 史 實 的 可 靠 性 ; 不 過 從 日 本 書 紀 引 用 的 章 節 顯 宗 天 皇 企 圖 掘 墓 復 仇, 以 及 意 祁 王 的 勸 阻, 在 在 顯 示 太 安 万 侶 在 編 纂 日 本 史 書 時, 受 到 禮 記 與 史 記 等 書 復 仇 觀 的 影 響, 則 應 無 可 疑 岡 野 弘 彥 則 有 不 同 於 前 述 的 觀 點, 認 為 顯 宗 天 皇 破 壞 墳 墓 的 行 為 並 非 受 到 中 國 父 仇 不 共 戴 天 思 想 影 響, 而 與 日 本 古 代 的 民 間 信 仰 有 關 在 日 本 古 老 的 觀 念 中, 被 殺 害 者 由 於 靈 魂 無 法 超 渡, 因 此 殺 人 犯 的 罪 孽 特 別 深 重 為 了 安 撫 亡 靈, 生 者 多 半 會 用 一 些 方 法 來 幫 助 亡 靈 超 渡, 替 死 者 復 仇 便 是 其 中 之 一 34 此 說 雖 不 無 可 能, 但 並 不 能 排 斥 其 受 中 國 文 化 影 響 的 可 能 性, 因 為 文 化 常 由 多 重 因 素 構 成, 而 非 由 單 一 條 件 所 決 定 上 述 幾 則 復 仇 事 例, 由 於 神 武 天 皇 的 故 事 年 代 過 於 久 遠, 屬 於 口 耳 相 傳 的 古 老 故 事, 目 前 日 本 學 界 尚 無 法 斷 定 神 武 天 皇 是 否 確 實 存 在, 因 此 神 武 天 皇 東 征 故 事 猶 待 證 實 不 過, 即 便 不 論 神 武 天 皇 為 兄 復 仇 事 例, 而 以 眉 輪 王 與 顯 宗 天 皇 的 復 仇 事 例 考 察, 即 可 知 日 本 上 古 時 期 的 復 仇 觀 明 顯 受 中 國 儒 家 的 孝 義 思 想 與 五 倫 復 仇 觀 的 影 響, 這 種 觀 念 一 直 延 續 至 近 世 的 江 戶 末 年, 其 中 心 思 想 基 本 上 並 無 太 多 改 變, 不 過 隨 著 朝 代 的 更 迭, 復 仇 的 樣 貌 也 越 發 豐 富 多 采 32 禮 記. 檀 弓 上 作 : 子 夏 問 於 孔 子 曰 : 居 父 母 之 仇, 如 何? 夫 子 曰 : 寢 苫 枕 干, 不 仕, 弗 與 共 天 下 也 ; 遇 諸 市 朝, 不 反 兵 而 鬥 ( 禮 記 正 義, 卷 7, 頁 17 上 - 下 關 於 此 段 經 文 及 其 他 禮 書 的 復 仇 主 張, 可 參 拙 撰 :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二 之 ( 二 ) 禮 書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112-120 33 王 小 林 : 古 傳 承 の 成 立 と 史 記 顯 宗 記 の 雄 略 陵 破 壊 復 仇 譚 について ( 大 阪 : 大 阪 工 業 大 學, 大 阪 工 業 大 學 紀 要 ( 人 文 社 會 篇 ),1999), 頁 40 34 岡 野 弘 彥 : 記 紀 に 記 錄 された 仇 討, 收 入 : 忠 臣 蔵 と 日 本 の 仇 討 (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9), 頁 184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黃 冠 閔 教 授 亦 持 此 說, 見 2008 年 9 月 25 日 天 自 然 與 空 間 學 術 研 討 會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主 辦, 日 本 東 亞 的 文 明 衝 突 與 天 觀 念 的 演 變 研 究 班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研 究 中 心 合 辦 ) 發 言 13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四 平 安 時 代 的 復 仇 觀 御 靈 與 怨 靈 / 生 靈 復 仇 ( 一 ) 御 靈 信 仰 下 的 怨 靈 復 仇 御 靈 指 含 恨 而 死 無 法 超 渡 的 冤 魂, 或 意 外 死 亡, 無 人 祭 拜, 繼 續 停 留 人 間, 造 成 饑 饉 等 災 禍 疾 病 的 亡 魂 御 靈 信 仰 祭 拜 的 對 象 主 要 以 政 治 鬥 爭 失 敗 的 人 物 為 主 35 日 本 傳 統 觀 念 認 為 民 眾 必 須 固 定 祭 拜 這 些 御 靈, 否 則 會 帶 來 厄 運 平 安 時 代 (794-1185) 初 期, 由 於 疾 病 肆 虐 加 上 地 震 等 自 然 災 變 頻 繁, 導 致 社 會 不 安 人 心 惶 惶, 御 靈 信 仰 遂 隨 之 興 盛 日 本 最 早 的 御 靈 會 紀 錄, 出 現 於 日 本 三 代 實 錄 貞 觀 五 年 (863) 五 月 二 十 日 : 所 謂 御 靈 者, 崇 道 天 皇 ( 早 良 親 王 ) 伊 予 親 王 藤 原 夫 人 ( 吉 子 ) 及 觀 察 使 ( 藤 原 仲 成 等 ) 橘 逸 勢 文 室 宮 田 麻 呂 等 是 也 並 坐 事 被 誅, 冤 魂 成 厲 近 代 以 來, 疫 病 繁 發, 死 亡 甚 眾 天 下 以 為, 此 靈, 御 靈 之 所 生 也 今 茲 春 初 咳 逆 成 疫, 百 姓 多 斃, 朝 廷 為 祈, 至 是 及 修 此 會, 以 賽 宿 禱 也 36 ( 原 文 為 中 文 ) 執 政 者 擔 心 被 鬥 爭 的 六 人 化 為 冤 魂 報 復, 遂 於 神 泉 院 建 立 御 靈 會 祭 祀 之 天 應 元 年 (781), 桓 武 天 皇 即 位, 胞 弟 早 良 親 王 立 為 皇 太 子 延 曆 四 年 (785), 早 良 親 王 遭 懷 疑 與 天 皇 寵 臣 的 暗 殺 事 件 有 關, 遂 被 放 逐 至 邊 疆 地 帶, 途 中 因 糧 食 缺 乏 而 身 亡 次 月, 桓 武 天 皇 立 其 子 為 皇 太 子, 皇 太 子 旋 即 病 倒 卜 卦 的 結 果 為 早 良 親 王 亡 靈 作 祟, 桓 武 天 皇 遂 派 遣 僧 侶 沿 路 誦 經, 並 追 贈 早 良 親 王 為 崇 道 天 皇 以 消 弭 怨 靈 復 仇 大 同 年 間 (806-810), 皇 太 子 與 同 父 異 母 兄 弟 伊 予 親 王 謀 反 的 消 息 走 漏, 旋 即 被 廢 伊 予 親 王 母 子 被 囚 禁 於 川 原 寺, 最 後 服 毒 自 盡 之 後 京 城 天 氣 開 始 異 常, 而 且 疫 疾 廣 為 流 行 朝 廷 遂 緊 急 下 令 各 大 寺 廟 誦 經 祈 福, 以 安 撫 伊 予 親 王 母 子 亡 魂 37 35 御 靈 信 仰 與 臺 灣 的 百 姓 公 信 仰 / 中 元 普 渡 近 似, 但 百 姓 公 主 要 祭 拜 對 象 為 無 名 氏 / 無 名 英 雄, 與 御 靈 的 祭 拜 政 治 人 物 迥 異 36 日 本 三 代 実 錄. 五 十 卷 ( 新 訂 增 補 國 史 大 系,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1971), 頁 113 37 說 參 藤 原 克 己 : 陰 魂. 御 靈, 收 入 :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 14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其 他 尚 有 許 多 事 例, 如 寶 龜 三 年 (772) 三 月, 井 上 內 親 王 皇 后 因 巫 蠱 之 罪 被 廢, 事 隔 兩 月, 皇 太 子 也 被 廢 為 庶 民, 母 子 二 人 被 流 放 至 偏 遠 地 帶, 過 了 一 年 半 的 禁 閉 生 活, 最 後 抱 著 深 沉 的 怨 恨 而 終 內 親 王 死 後, 京 城 開 始 流 行 疫 病, 風 雨 交 加, 天 皇 與 皇 太 子 的 健 康 也 日 趨 惡 化 天 皇 於 是 下 令 改 建 內 親 王 的 墓 地, 將 墳 改 稱 為 御 墓, 始 平 息 冤 魂 38 概 括 而 言, 平 安 時 代 的 復 仇 案 例 多 集 中 於 朝 廷, 御 靈 信 仰 沾 染 了 濃 厚 的 政 治 色 彩, 陰 魂 作 亂 者 大 都 為 政 治 失 敗 者, 與 當 時 的 王 朝 權 力 鬥 爭 息 息 相 關 平 安 朝 的 復 仇 觀, 除 了 與 古 代 傳 承 的 民 間 信 仰 結 合 外, 也 可 能 受 中 國 陰 陽 家 思 想 與 魏 晉 南 北 朝 志 怪 小 說 唐 人 傳 奇 影 響, 因 而 鬼 魂 作 祟 的 思 想 特 別 興 盛 不 過 御 靈 復 仇 特 殊 之 處 為 : 鬼 魂 並 非 針 對 仇 家 復 仇, 而 是 產 生 大 規 模 的 天 災 與 疫 病, 39 此 與 中 國 魏 晉 南 北 朝, 乃 至 唐 代 的 鬼 靈 只 針 對 特 定 的 個 人 進 行 復 仇 大 異 其 趣 40 ( 二 ) 紫 式 部 筆 下 的 生 靈 與 怨 靈 復 仇 相 對 於 怨 靈 / 死 靈 復 仇, 生 靈 復 仇 指 的 是 人 在 活 著 時, 靈 魂 脫 離 肉 體, 出 竅 害 人 的 復 仇 方 式 生 靈 一 詞 最 早 出 現 於 清 少 納 言 枕 草 子 (1000), 被 描 述 為 最 可 怕 的 東 西 ; 他 如 落 漥 物 語 源 氏 物 語 41 今 昔 物 語 42 38 其 他 御 靈 作 祟 之 例 尚 多, 可 參 坂 本 和 子 : 御 產 記 事 にみられるもののけ ( 生 產 記 事 所 見 的 陰 魂 ),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 東 京 : 至 文 堂,1975) 又, 榮 花 物 語 記 載 平 安 時 代 妃 子 生 產 時, 經 常 會 出 現 干 擾 母 子 生 產 的 陰 魂 尤 其 是 得 勢 的 皇 后, 深 怕 怨 靈 搗 亂, 常 於 生 產 期 間 派 僧 侶 在 房 內 驅 邪 因 此, 平 安 時 代 生 產 記 錄 所 出 現 的 陰 魂, 可 視 為 與 前 代 的 御 靈 遙 望 的 存 在, 成 為 當 時 的 一 個 重 要 特 色 說 參 藤 原 克 己 : 陰 魂. 御 靈 39 小 右 記 権 記 等 史 書 皆 記 載 平 安 時 代 宮 廷 許 多 失 勢 的 政 治 家, 在 鬥 爭 身 亡 後 靈 魂 依 附 他 人 身 上 的 案 例, 這 也 可 視 為 御 靈 復 仇 的 一 種 變 形 關 於 平 安 朝 史 書 所 載 的 陰 靈 附 身 實 例 與 探 討, 可 參 藤 本 勝 義 : 源 氏 物 語 の もののけ ( 源 氏 物 語 的 陰 魂, 東 京 : 笠 間 書 院,2001) 第 二 章 40 關 於 中 國 先 秦 至 魏 晉 南 北 朝 隋 唐 時 期 的 鬼 靈 復 仇, 可 參 拙 撰 : 中 古 時 期 鬼 神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漢 代 以 降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注 釋 中 古 時 期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之 肆 ( 國 科 會 專 題 計 畫 成 果 報 告,2006); 亦 見 唐 代 以 前 鬼 靈 復 仇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41 關 於 清 少 納 言 之 枕 草 子, 參 考 林 師 文 月 譯 本 (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0 年 修 訂 初 版 ) 又, 清 少 納 言 與 紫 式 部 二 人 的 微 妙 關 係 及 其 書 的 相 關 問 題, 可 參 林 文 月 師 : 清 少 納 言 與 枕 草 子, 收 入 枕 草 子, 頁 5-14 42 參 考 北 京 編 譯 社 譯, 周 作 人 校 : 今 昔 物 語 ( 北 京 : 新 星 出 版 社,2006) 15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等 書 亦 皆 可 見 生 靈 一 詞 乃 憑 空 杜 撰, 其 構 想 應 源 自 古 老 的 御 靈 信 仰, 目 前 史 書 並 無 任 何 有 關 生 靈 的 記 載 生 靈 復 仇 最 為 世 人 耳 熟 能 詳 的, 莫 過 於 紫 式 部 源 氏 物 語 六 條 夫 人 御 息 所 的 生 靈 出 竅 故 事 源 氏 物 語 全 書 將 近 五 百 個 人 物, 六 條 夫 人 御 息 所 是 唯 一 化 身 為 生 靈 者 六 條 夫 人 的 故 事 情 節 散 見 於 源 氏 物 語 葵 若 菜 柏 木 等 卷, 主 要 描 述 六 條 夫 人 與 男 主 角 光 源 氏 長 達 十 數 年 的 愛 恨 糾 葛 六 條 御 息 所 原 為 桐 壺 帝 之 弟 東 宮 之 妻, 不 幸 於 二 十 歲 時 喪 夫 守 寡 二 十 四 歲 愛 上 了 皇 子 光 源 氏, 成 為 光 源 氏 的 戀 人 之 一 由 於 光 源 氏 已 有 妻 室, 加 上 六 條 夫 人 長 光 源 氏 七 歲, 又 因 身 分 的 關 係, 始 終 得 不 到 光 源 氏 的 愛 自 視 甚 高 的 御 息 所, 在 一 次 與 光 源 氏 妻 子 葵 夫 人 爭 車 位 時 受 到 屈 辱, 自 尊 心 受 創 御 息 所 受 不 了 打 擊, 在 悲 痛 之 餘, 不 由 自 主 / 下 意 識 的 生 靈 出 竅, 害 死 妊 娠 中 的 葵 夫 人 光 源 氏 知 道 真 相 後, 更 加 疏 遠 六 條 夫 人 但 御 息 所 卻 不 肯 就 此 善 罷 甘 休, 在 死 後 十 八 年, 竟 化 身 為 怨 靈, 先 將 光 源 氏 的 第 二 任 妻 子 女 三 宮 逼 至 出 家, 又 攻 擊 光 源 氏 的 愛 妾 夕 顏, 最 後 且 將 光 源 氏 一 生 最 愛 的 女 人 紫 上 殺 害 43 源 氏 物 語 中 六 條 夫 人 的 化 身 為 生 靈, 當 係 受 到 當 時 盛 行 的 御 靈 思 想 影 響 對 閱 讀 源 氏 物 語 的 貴 族 而 言, 怨 靈 當 為 其 生 活 信 仰 的 一 部 份, 紫 式 部 掌 握 讀 者 對 御 靈 好 奇 的 心 理, 將 怨 靈 現 象 寫 進 作 品 以 增 強 其 戲 劇 效 果 六 條 夫 人 利 用 攻 擊 他 人 來 達 到 復 仇 的 目 的, 顯 然 與 同 時 代 發 動 大 規 模 災 害 的 御 靈 復 仇 有 異 曲 同 工 之 妙 紫 式 部 運 用 高 超 的 文 學 技 巧, 融 合 了 當 時 的 復 仇 觀, 讓 為 愛 所 苦 的 六 條 夫 人 既 生 靈 出 竅 報 復, 復 以 怨 靈 為 祟, 將 宮 廷 女 子 由 愛 生 恨 的 嫉 妒 心 理 發 揮 得 淋 漓 盡 致 44 平 安 時 代 的 怨 靈 大 都 與 政 治 鬥 爭 有 關, 源 氏 物 語 六 條 夫 人 的 生 靈 怨 43 六 條 夫 人 復 仇 事, 詳 見 紫 式 部 著, 林 師 文 月 譯 : 源 氏 物 語 ( 四 冊,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0 年 修 訂 初 版 ), 葵 ( 頁 199) 若 菜 ( 頁 680) 柏 木 ( 頁 788) 等 卷 44 說 參 石 埜 敬 子 六 条 御 息 所,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 東 京 : 至 文 堂,1975); 藤 本 勝 義 : 源 氏 物 語 の もののけ 16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靈 復 仇 則 是 結 合 嫉 妒 心 理 而 產 生 的 個 人 情 仇, 兩 者 在 本 質 上 不 盡 相 同 45 另 一 派 學 者 則 指 陳 六 條 夫 人 的 原 型, 極 可 能 影 射 紫 式 部 之 父 藤 原 為 時 曾 服 侍 過 的 主 人 花 山 院 花 山 院 十 七 歲 時 因 宮 廷 鬥 爭, 被 迫 退 位 出 家, 其 怨 念 在 源 氏 物 語 中 被 化 身 為 可 怕 的 生 靈 46 由 上 所 述, 可 知 平 安 朝 的 復 仇 觀, 已 不 再 侷 限 於 儒 家 父 仇 子 報 式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而 是 加 以 相 當 程 度 的 擴 張 : 無 論 是 御 靈 思 想 的 怨 靈, 或 紫 式 部 筆 下 的 生 靈 怨 靈, 其 報 復 的 對 象 都 不 再 針 對 個 人, 而 是 遷 怒 相 關 的 人, 對 之 進 行 報 復, 二 者 的 復 仇 觀 皆 與 早 期 的 日 本 復 仇 觀 與 中 國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迥 異 其 趣 五 中 世 紀 復 仇 觀 的 開 展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譚 鎌 倉 時 代 (1192-1333), 因 武 家 執 政, 崇 武 尚 勇, 鬥 爭 殺 伐 猶 如 家 常 便 飯, 如 源 賴 朝 討 伐 長 田 忠 致 與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等, 皆 利 用 復 仇 名 義 對 敵 軍 進 行 討 伐 在 日 本 眾 多 流 傳 的 復 仇 故 事 中, 以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故 事 曾 我 物 語 最 為 人 所 津 津 樂 道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事 例 (1194), 當 為 真 實 事 件, 見 成 書 於 鐮 倉 後 期, 記 載 1180-1267 年 間 史 實 的 史 書 吾 妻 鏡 ; 以 曾 我 兄 弟 十 八 年 的 復 仇 經 歷 為 題 材 的 小 說 曾 我 物 語, 則 完 成 於 十 五 世 紀, 全 書 計 十 二 卷 此 一 故 實 / 小 說 歷 久 不 衰, 時 至 今 日, 猶 為 日 本 歌 舞 伎 每 年 必 演 的 大 戲 故 事 描 述 伊 東 祐 親 因 領 土 問 題 與 工 藤 祐 經 結 怨, 心 懷 不 滿 的 工 藤 派 人 暗 殺 伊 東 祐 親 之 子 河 津 祐 泰 祐 泰 遺 孀 帶 著 二 子 五 郎 十 郎 改 嫁 曾 我 太 郎 祐 信 二 郎 對 生 父 之 死 始 終 銘 記 在 心, 經 過 十 八 年 顛 沛 流 離 的 武 士 生 活 後, 兄 弟 倆 終 於 逮 到 機 會 潛 入 工 藤 家 殺 死 工 藤 祐 經 在 復 仇 的 過 程 中, 弟 弟 十 郎 在 與 眾 多 武 士 決 鬥 時 不 幸 罹 難, 哥 哥 五 郎 事 成 之 後 立 即 遭 到 逮 捕, 隔 日 即 被 以 叛 亂 罪 斬 首 示 眾 45 參 室 伏 信 助 : 六 条 御 息 所 源 氏 物 語, 收 入 :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 頁 59 46 說 見 金 田 元 彥 : 花 山 院 の 怨 念 六 条 御 息 所 の 原 型, 收 入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2003 年 5 月 ), 頁 132-133 17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故 實 與 曾 我 物 語, 不 僅 廣 為 流 傳, 且 掀 起 一 股 復 仇 熱 潮 : 以 往 的 復 仇 大 都 限 於 宮 廷 鬥 爭, 曾 我 兄 弟 則 將 復 仇 的 傳 統 帶 至 武 士 階 級, 且 將 復 仇 的 概 念 普 遍 帶 進 民 間 無 論 在 思 想 上 或 文 學 上, 曾 我 物 語 都 具 有 劃 時 代 的 意 義 : 47 文 學 方 面, 曾 我 兄 弟 故 事 之 後 衍 生 出 一 系 列 不 同 版 本 的 戲 劇 謠 曲, 估 計 超 過 千 餘 種, 對 日 本 文 學 的 影 響 既 深 且 遠 ; 48 思 想 方 面, 曾 我 物 語 對 強 化 父 仇 不 共 戴 天 的 孝 道 觀 念 也 有 極 大 的 啟 發 作 用, 曾 我 物 語 歌 頌 以 孝 為 中 心 的 復 仇 思 想, 對 日 本 民 眾 的 道 德 有 著 極 為 深 遠 的 影 響 日 本 學 者 在 探 討 中 世 紀 的 仇 討 ち 時, 多 半 視 曾 我 兄 弟 復 仇 事 例 為 中 世 紀 仇 討 ち 的 開 端 曾 我 物 語 以 小 說 的 方 式, 詮 釋 曾 我 兄 弟 盡 孝 道 為 父 報 仇 ; 水 原 一 則 由 史 實 的 角 度 提 出 不 同 的 觀 點, 認 為 曾 我 兄 弟 在 十 八 年 之 中 汲 汲 營 營, 企 圖 躋 身 武 士 上 層 階 級, 卻 因 政 局 改 變 而 未 果, 因 此 才 會 假 借 復 仇 之 名 而 行 叛 亂 之 實 此 處 仇 討 ち 不 再 是 單 純 的 復 仇, 實 已 摻 雜 了 個 人 的 政 治 野 心 ; 曾 我 物 語 將 兄 弟 的 復 仇 行 為 詮 釋 為 倫 理 的 復 仇, 與 現 實 有 相 當 程 度 的 差 異 49 水 原 氏 之 說 不 無 道 理, 但 即 此 亦 可 見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演 變 軌 跡 及 其 受 中 國 五 倫 復 仇 觀 影 響 之 一 斑 除 曾 我 物 語 外, 同 一 時 代 盛 行 的 正 統 軍 記 物 語 也 不 乏 隱 藏 復 仇 主 題 者, 如 保 元 物 語 可 解 讀 為 崇 德 院 的 怨 念 與 復 仇 故 事 ; 平 治 物 語 末 卷, 暗 示 賴 朝 消 除 了 父 親 義 朝 的 舊 恨 後, 捲 土 重 來, 再 興 源 氏 宗 族 ; 平 家 物 語 中, 主 人 翁 充 滿 了 對 復 仇 的 怨 恨 與 執 著 在 尚 武 的 年 代, 雖 然 道 德 上 允 許 甚 至 肯 定 復 仇, 但 因 復 仇 事 件 日 益 增 多, 有 礙 治 安, 幕 府 遂 紛 紛 修 改 法 律, 限 制 復 仇 行 為 與 前 期 的 平 安 朝 相 比, 鎌 倉 幕 府 時 代 注 重 軍 紀, 對 復 仇 的 規 範 也 較 前 朝 嚴 格 如 西 元 1536 年 伊 達 植 宗 所 頒 行 的 法 典 塵 芥 集, 規 定 禁 止 私 鬥, 明 訂 須 先 舉 行 司 法 審 判 始 能 復 仇 50 另,1597 年 公 布 的 長 47 詳 參 稻 垣 史 生 : 仇 討 を 考 証 する ( 東 京 : 旺 文 社,1987) 48 參 加 美 宏 : 曾 我 物 語 : 復 仇 的 文 學,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 東 京 : 至 文 堂,1988) 49 水 原 一 : 曾 我 兄 弟 の 復 讐 と 曾 我 物 語 (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與 曾 我 物 語 ), 收 入 :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2 月 ) 50 此 類 似 周 禮. 秋 官. 朝 士 之 凡 報 仇 讎 者, 書 於 士, 殺 之 無 罪 ( 唐. 賈 公 彥 : 周 禮 注 疏 18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曾 我 部 元 親 法 條 中 也 明 文 規 定 : 復 仇 只 限 於 自 己 的 直 系 長 輩, 且 只 能 下 為 上 復 仇 51 由 民 眾 對 曾 我 物 語 的 熱 愛 程 度, 以 及 朝 廷 對 復 仇 限 制 的 法 令 較 前 代 完 備, 即 可 窺 知 日 本 中 世 紀 復 仇 風 氣 的 逐 漸 盛 行, 並 在 下 個 時 代 達 到 巔 峰 的 趨 勢 與 軌 跡 52 六 江 戶 時 代 復 仇 觀 的 爭 議 復 仇 的 巔 峰 與 終 結 江 戶 時 代 (1603-1868) 乃 日 本 復 仇 行 為 與 復 仇 觀 的 全 盛 時 期 德 川 幕 府 為 了 鞏 固 勢 力, 強 化 封 建 體 制, 不 僅 將 復 仇 思 想 列 入 武 士 道 體 系 之 內, 且 將 復 仇 觀 與 武 士 道 融 合, 視 復 仇 為 一 種 美 德 武 士 道 的 倫 理 觀, 原 本 即 視 死 如 歸, 視 復 仇 為 臣 子 重 大 義 務 的 武 士, 以 生 命 報 答 君 主, 本 即 為 盡 忠 輸 誠 的 至 高 表 現 53 不 僅 武 士, 復 仇 行 為 甚 至 普 遍 受 到 社 會 大 眾 的 讚 揚 此 時, 下 至 百 姓, 上 至 領 主, 均 可 至 幕 府 公 儀 御 帳 登 記 申 請 復 仇, 復 仇 於 是 成 為 合 法 的 行 為 江 戶 幕 府 伊 達 家 的 法 文 且 明 令 規 定 子 女 須 為 父 母 復 仇, 甚 至 連 父 母 都 有 為 子 女 復 仇 的 義 務 復 仇 成 功 者 歸 鄉 後 會 受 到 居 民 列 隊 熱 烈 歡 迎 ; 反 之, 未 能 盡 復 仇 義 務 者, 不 但 會 遭 眾 人 摒 棄, 甚 至 還 會 受 到 懲 處 54 文 化 方 面, 由 於 江 戶 時 代 身 處 太 平 盛 世, 文 學 戲 劇 說 書 等 文 藝 活 動 頻 繁, 加 上 政 府 頌 揚 忠 臣 / 孝 子 觀 念, 使 得 民 間 的 復 仇 事 件 急 遽 增 加 元 祿 年 間 所 發 生 的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6 景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刻 本, 卷 35, 頁 23 下 ), 但 未 如 周 禮. 地 官. 調 人 之 有 避 仇 規 範 關 於 周 禮 的 復 仇 觀, 可 參 拙 撰 :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二 之 ( 二 ) 禮 書 的 復 仇 觀 與 詮 釋, 頁 115-120 51 此 一 律 令 的 精 神 與 唐 律 頗 為 接 近, 可 參 拙 撰 :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四 之 ( 一 ) 唐 律. 鬥 訟 祖 父 母 為 人 敺 擊 條, 頁 102-104 52 中 國 歷 史 常 可 見 因 復 仇 過 於 盛 行 而 致 政 府 明 令 禁 止 的 例 子, 可 參 拙 撰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二 文 53 有 關 日 本 武 士 道 的 名 譽 觀 / 價 值 觀, 參 王 煒 : 日 本 武 士 名 譽 觀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 2008) 54 如 慶 應 元 年 (1865) 重 臣 山 田 嘉 膳 遭 到 殺 害, 其 子 鹿 之 助 鹿 馬 未 為 父 復 仇, 旋 遭 幕 府 重 罰, 沒 收 家 財 豪 宅, 一 家 離 散, 並 將 兩 人 放 逐 參 穗 積 陳 重 : 復 讐 と 法 律, 頁 104-105 19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赤 穗 武 士 復 仇 事 件, 便 是 將 復 仇 風 氣 推 至 頂 端 的 重 要 事 件 : 元 祿 十 三 年 (1701) 三 月, 在 某 次 綱 吉 將 軍 的 宴 會 中, 淺 野 內 匠 頭 因 不 滿 吉 良 上 野 介 而 與 之 發 生 爭 執, 淺 野 在 氣 憤 之 下, 拔 出 小 刀 劃 傷 吉 良 的 臉 頰 綱 吉 將 軍 認 為 淺 野 罪 不 可 赦, 立 即 下 令 將 之 逮 捕, 且 命 令 他 當 場 切 腹 自 殺, 其 五 萬 三 千 石 地 租 與 一 所 大 宅 院 亦 全 數 充 公 消 息 傳 至 淺 野 本 家, 身 為 家 臣 之 長 的 大 石 內 藏 助 緊 急 召 集 三 百 餘 位 家 臣 商 議 對 策 家 臣 雖 對 將 軍 的 判 決 不 服, 但 仍 採 取 不 抵 抗 的 方 式, 讓 幕 府 派 新 城 主 接 收 赤 穗 家 淺 野 家 的 家 臣 團 被 迫 解 散, 三 百 餘 人 成 為 失 去 君 主 的 浪 人, 流 散 各 地 家 老 大 大 石 內 藏 助 誓 言 為 主 復 仇, 要 求 其 他 家 臣 切 具 報 仇 誓 約, 暫 時 隱 姓 埋 名, 靜 待 時 機 再 相 機 復 仇 經 過 將 近 兩 年 處 心 積 慮 的 規 畫 後, 大 石 終 於 在 元 祿 十 五 年 臘 月 三 十 日 凌 晨, 率 領 四 十 七 位 赤 穗 武 士 突 襲 吉 良 官 邸, 殺 死 眾 多 武 士, 並 砍 下 吉 良 首 級 事 成 之 後, 赤 穗 武 士 帶 著 吉 良 的 首 級 浩 浩 蕩 蕩 到 達 泉 岳 寺, 將 首 級 獻 於 君 主 淺 野 墳 上, 並 自 動 至 幕 府 投 案, 聽 候 判 決 幕 府 將 軍 最 後 下 令, 命 他 們 集 體 切 腹 自 殺 此 即 著 名 的 忠 臣 藏 故 事 綱 吉 將 軍 的 判 決, 種 下 了 兩 年 後 赤 穗 浪 人 復 仇 事 件 的 因 依 照 當 時 武 家 的 法 律, 對 於 起 爭 執 發 生 糾 紛 暴 力 衝 突 等 的 雙 方, 不 論 誰 是 誰 非, 皆 應 秉 持 喧 嘩 兩 成 敗 的 原 則, 亦 即 雙 方 都 必 須 受 到 制 裁, 但 是 綱 吉 將 軍 卻 令 淺 野 內 匠 頭 切 腹 自 殺, 而 未 對 吉 野 作 任 何 處 分, 明 顯 違 反 了 喧 嘩 兩 成 敗 的 精 神 赤 穗 武 士 切 腹 自 殺 後, 學 者 對 其 行 為 與 幕 府 的 處 置 方 式 議 論 紛 紜, 爭 執 不 斷 : 55 室 鳩 巢 於 赤 穗 武 士 處 刑 翌 年 撰 寫 赤 穗 義 人 錄, 尊 之 為 忠 義 之 士, 感 嘆 幕 府 非 唯 未 加 獎 勵, 反 將 渠 等 處 死 國 學 者 林 鳳 崗 亦 撰 復 仇 論, 讚 揚 赤 穗 武 士 的 忠 義 行 徑, 認 為 他 們 不 惜 觸 犯 律 法 為 主 復 仇 的 決 心, 對 民 眾 有 良 好 的 教 化 作 用 不 過, 在 一 片 贊 成 肯 定 的 聲 浪 中, 也 有 反 對 之 音 : 佐 藤 直 方 認 為, 幕 府 未 判 處 赤 穗 浪 人 死 刑, 而 處 以 切 腹 自 殺, 執 法 過 於 寬 鬆 佐 藤 批 評 林 鳳 崗 與 民 眾 一 樣 無 知, 將 浪 人 視 為 忠 臣 義 士, 實 在 荒 謬 至 極 佐 藤 認 為, 吉 良 並 未 殺 死 赤 穗 浪 人 的 君 主 淺 野, 55 本 文 有 關 赤 穗 武 士 的 論 爭, 參 野 口 武 彥 : 復 讐 の 系 譜 中 国 から 日 本 へ, 收 入 :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 頁 85-91; 南 條 範 夫 : 仇 討 ちの 是 非 論 の 推 移, 收 入 : 忠 臣 蔵 と 日 本 の 仇 討 (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9), 頁 156-170 20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淺 野 乃 因 犯 法 而 遭 賜 死, 嚴 格 而 論, 吉 良 根 本 不 是 赤 穗 浪 人 的 仇 敵 浪 人 沒 有 明 白 這 個 道 理, 魯 莽 攜 帶 兵 器, 結 黨 作 惡, 便 是 犯 了 滔 天 大 罪 若 浪 人 在 復 仇 後 切 腹 自 殺, 尚 情 有 可 原, 但 他 們 卻 沒 有 選 擇 尊 嚴 的 死 切 腹 56 這 是 企 圖 謀 求 官 位 與 佐 藤 同 派 的 三 宅 重 固 同 樣 也 否 定 浪 人 的 作 為 三 宅 認 為 : 武 士 為 主 人 復 仇 乃 天 經 地 義 之 事, 無 論 在 中 國 或 日 本, 類 似 的 例 子 比 比 皆 是, 赤 穗 義 士 不 應 得 到 這 麼 多 的 讚 美 57 與 此 同 時, 徂 徠 派 的 學 者 淺 見 絅 齋 則 挺 身 為 赤 穗 武 士 辯 護 淺 見 指 出 : 淺 野 內 匠 頭 因 一 時 衝 動, 在 宴 會 上 用 小 刀 刺 傷 吉 良, 這 雖 是 越 矩 的 行 為, 吉 良 卻 因 受 辱 而 要 求 綱 吉 將 軍 斬 殺 淺 野, 未 免 過 於 小 題 大 作 若 先 前 兩 人 有 很 深 的 恩 怨, 而 吉 良 利 用 刀 刃 事 件 除 掉 淺 野, 則 之 後 義 士 們 為 淺 野 復 仇 便 屬 合 情 合 理 浪 人 深 信 自 己 的 行 為 是 替 主 人 找 回 公 道 的 正 義 行 為, 所 以 未 在 復 仇 之 後 自 盡, 並 非 如 佐 藤 所 說 的 貪 生 怕 死 ; 他 們 若 真 的 怕 死, 當 初 就 不 會 參 與 這 麼 慘 烈 的 復 仇 計 劃 / 行 動 淺 見 絅 齋 的 見 解 得 到 多 數 人 的 贊 同, 可 說 為 綿 延 數 年 的 爭 論 作 了 最 佳 的 總 結 不 過 二 十 餘 年 後, 爭 論 又 重 新 燃 啟, 起 因 是 徂 徠 的 高 徒 太 宰 春 台 (1680-1747) 在 徂 徠 過 世 之 後 提 出 自 己 對 赤 穗 武 士 的 看 法 太 宰 認 為 : 依 照 法 律, 殺 人 者 雖 理 應 償 命, 但 吉 良 只 是 受 到 皮 肉 之 傷, 綱 吉 將 軍 便 將 淺 野 處 以 極 刑, 對 於 幕 府 做 出 這 樣 不 公 不 義 的 判 決, 浪 人 們 非 但 沒 有 記 仇, 反 找 吉 良 報 復, 便 是 錯 誤 的 決 定 根 據 武 士 道 精 神, 臣 子 只 需 服 從 君 主, 不 需 聽 從 國 家 的 法 律, 君 主 一 死, 臣 子 便 應 跟 著 切 腹, 但 浪 人 們 並 未 如 此, 顯 然 背 離 了 武 士 道 精 神 他 們 理 應 怨 恨 幕 府, 因 為 幕 府 才 是 他 們 真 正 的 仇 人, 但 他 們 反 而 在 好 長 的 一 段 時 間 之 後 才 策 劃 殺 掉 吉 良 浪 人 在 復 仇 成 功 之 後 就 該 自 盡, 可 是 他 們 卻 選 擇 向 其 大 仇 人 的 幕 府 自 首, 便 是 存 有 僥 倖 之 心, 顯 然 希 望 藉 此 謀 得 官 位 太 宰 春 台 之 說 受 到 眾 多 學 者 的 抨 擊 : 松 宮 觀 山 駁 斥 太 宰 之 說, 認 為 浪 人 沒 有 立 56 有 關 切 腹 的 起 源 形 式 / 儀 式 與 精 神, 參 考 林 文 月 師 : 變 態 刑 罰 史, 收 入 師 著 : 寫 我 的 書 ( 臺 北 : 聯 合 文 學 出 版 社,2006), 頁 28-35 57 其 實 為 主 復 仇 動 機 多 端, 中 日 / 舉 世 皆 然, 實 不 宜 一 概 而 論 說 可 參 拙 撰 :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之 三 東 漢 末 至 曹 魏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57-58 21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刻 復 仇 乃 因 志 在 振 興 淺 野 家, 若 草 率 行 事 反 將 亂 了 大 計 ; 而 浪 人 沒 有 選 擇 切 腹, 並 非 如 太 宰 所 說 的 變 節 求 榮, 而 是 為 了 將 正 義 公 諸 於 世 五 井 蘭 洲 駁 太 宰 純 赤 穗 四 十 六 士 論, 認 為 將 淺 野 賜 死 是 破 壞 國 法 的 行 為, 所 以 整 件 事 的 始 作 俑 者 乃 是 吉 良, 浪 人 找 他 復 仇 是 理 所 當 然 之 事 ; 倘 若 策 劃 期 間 吉 良 病 死, 義 士 們 一 定 會 切 腹 自 殺, 並 非 如 太 宰 所 說 的 貪 圖 名 利, 太 宰 之 所 以 有 這 番 見 解, 乃 是 以 小 人 之 心 度 君 子 之 腹 58 不 僅 學 者, 即 連 輿 論 也 一 致 反 對 太 宰 之 說, 壓 倒 性 的 支 持 赤 穗 武 士 的 作 為 赤 穗 武 士 受 到 民 眾 的 喜 愛, 多 少 與 日 本 人 同 情 弱 者 的 性 格 有 關 ; 而 在 忠 臣 藏 故 事 中, 則 處 處 可 見 赤 穗 武 士 盡 人 事, 聽 天 命 的 安 排 : 淺 野 對 蠻 橫 無 理 的 吉 良 忍 耐 到 了 臨 界 點 時, 用 小 刀 刺 傷 他, 接 著 平 靜 的 等 待 幕 府 的 裁 判 ; 同 樣 的, 武 士 們 在 為 主 復 仇 後, 悲 壯 的 將 生 命 交 給 幕 府 作 決 定, 如 此 將 自 己 命 運 託 付 給 他 人 的 行 事 風 格, 深 獲 日 本 民 眾 的 肯 定 由 上 述 關 於 赤 穗 武 士 論 爭 的 概 述, 可 知 學 者 議 論 的 焦 點 在 浪 人 是 否 立 即 切 腹 自 殺, 而 未 論 及 其 復 仇 的 正 當 性 換 言 之, 無 論 贊 成 或 反 對, 學 者 大 抵 皆 肯 定 武 士 的 復 仇 行 為, 認 為 復 仇 有 其 正 當 性 與 必 要 性 另 外,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不 僅 學 者 與 大 眾 站 在 贊 成 復 仇 的 一 方, 即 連 幕 府 在 判 處 赤 穗 浪 人 切 腹 自 殺 時, 所 用 的 罪 名 也 是 結 黨 叛 亂 與 攜 帶 武 器, 而 非 針 對 武 士 的 復 仇 行 為 做 出 懲 治, 凡 此 皆 可 見 江 戶 時 代 對 復 仇 行 為 的 重 視 與 肯 定 根 據 平 出 鑑 二 郎 復 仇 59 一 書 的 統 計, 赤 穗 武 士 復 仇 事 件 發 生 之 後, 民 眾 紛 紛 效 仿, 使 得 民 間 的 復 仇 事 件 暴 增 二 十 五 倍 之 多, 江 戶 時 代 復 仇 風 氣 興 盛 的 程 度 由 此 可 見 一 斑 忠 臣 藏 事 件 四 十 七 年 之 後, 戲 劇 假 名 手 本 忠 臣 藏 首 度 公 演, 旋 即 家 喻 戶 曉, 成 為 江 戶 時 代 年 年 最 賣 座 的 戲 碼 江 戶 時 代 主 要 的 復 仇 事 件 共 一 百 三 十 餘 件, 當 然, 這 只 是 冰 山 一 角, 庶 民 之 間 的 復 仇 事 件 更 是 層 出 不 窮 這 股 復 仇 風 氣 一 直 延 燒 到 明 治 時 期 頒 布 新 令 才 逐 漸 結 束 新 上 任 的 司 法 院 長 江 藤 新 平, 於 明 治 六 年 (1873)2 月 7 日 的 第 37 號 公 布 中 頒 58 參 同 註 55 59 平 出 鑑 二 郎 : 敵 討 (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0) 22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布 復 仇 禁 止 令, 明 令 復 仇 者 處 以 極 刑 穗 積 陳 重 認 為 : 江 藤 在 上 任 短 短 一 個 月 之 內 即 廢 除 舊 法, 視 復 仇 為 謀 殺 罪, 實 與 明 治 維 新 動 盪 的 局 勢 有 關 : 當 時 暗 殺 事 件 層 出 不 窮, 殺 伐 風 氣 甚 重, 為 了 防 止 暗 殺 大 臣 參 議 等 大 官 事 件 繼 續 延 燒, 才 會 嚴 令 禁 止 民 間 的 復 仇 行 為 60 無 論 如 何, 綿 延 千 餘 年 的 日 本 復 仇 歷 史 終 究 在 法 律 上 遭 到 明 令 禁 止 至 於 民 間 是 否 完 全 接 受, 則 是 一 個 尚 待 省 察 的 有 趣 問 題, 如 明 治 時 代 頗 具 代 表 性 的 女 作 家 樋 口 一 葉 (1872-1896), 在 其 短 篇 小 說 闇 夜 (1895) 61 中, 描 述 少 女 阿 蘭 在 父 親 被 害 後 投 水 自 殺, 為 青 年 高 木 直 次 郎 所 救, 在 療 傷 期 間 高 木 逐 漸 對 阿 蘭 產 生 情 愫, 且 決 心 捨 命 為 阿 蘭 報 父 仇 高 木 的 復 仇 行 動 雖 未 成 功, 仍 具 體 可 見 當 時 復 仇 觀 依 然 深 植 人 心 大 正 時 代 代 表 作 家 芥 川 龍 之 介 (1892-1927) 的 短 篇 小 說 大 石 內 藏 助 的 一 天 (1917) 62 則 以 淺 野 家 老 大 大 石 內 藏 助 復 仇 後 隱 居 泉 岳 寺, 回 憶 其 復 仇 行 為, 並 省 思 其 復 仇 行 動 引 發 江 戶 城 百 姓 群 起 仿 效 的 複 雜 心 理 由 此 二 例, 即 可 見 日 本 的 復 仇 觀 在 明 治 初 期 雖 明 令 禁 止, 卻 依 然 存 留 的 實 況 七 結 語 綜 上 所 述, 可 知 日 本 上 古 時 期 的 復 仇 觀, 明 顯 受 到 中 國 儒 家 五 倫 復 仇 觀 的 影 響, 但 其 發 展 演 變, 則 自 有 其 面 貌, 且 相 當 多 采 多 姿, 如 : 平 安 時 代 的 怨 靈 生 靈 復 仇 與 魏 晉 南 北 朝 唐 人 小 說 頗 為 類 似, 但 又 同 中 有 異 ; 中 世 紀 乃 至 幕 府 時 代 的 武 士, 如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故 事, 除 將 類 似 中 國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帶 進 武 士 階 級, 並 發 揮 至 民 間 外, 又 摻 雜 了 政 治 因 素, 其 影 響 所 及, 一 時 蔚 為 風 氣, 但 因 復 仇 盛 行, 影 響 治 安, 法 律 方 面 便 趨 向 禁 止 復 仇, 形 成 頗 為 有 趣 的 對 比 ; 江 戶 時 代 的 武 60 穗 積 陳 重 : 復 讐 と 法 律, 頁 72-73 61 收 入 樋 口 一 葉 著, 林 文 月 譯 : 十 三 夜 : 樋 口 一 葉 小 說 選 (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4), 頁 33-67 62 收 入 芥 川 龍 之 介 著, 文 潔 若 譯 : 海 市 蜃 樓. 橘 子 ( 臺 北 : 志 文 出 版 社,1991), 頁 48-61; 亦 見 高 慧 勤 魏 大 海 主 編 : 芥 川 龍 之 介 全 集 ( 濟 南 : 山 東 文 藝 出 版 社,2005), 第 1 卷, 頁 251-261 23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士 道 復 仇, 與 中 國 的 為 主 復 仇 相 當 接 近, 而 其 規 模 之 大 次 數 之 多, 激 烈 之 程 度, 都 遠 遠 超 過 中 國 任 一 時 代, 此 時 復 仇 成 為 合 法 的 行 為, 而 且 政 府 民 間 一 致 歌 頌, 但 學 者 間 對 復 仇 者 心 態 的 看 法 則 相 當 不 一 致, 且 引 發 長 期 的 論 爭, 不 過 無 論 官 方 民 間 學 者, 對 復 仇 行 為 持 肯 定 的 態 度, 則 無 二 致 ; 日 本 的 復 仇 歷 史, 直 到 明 治 六 年, 明 令 禁 止 復 仇 後 始 漸 衰 歇, 但 民 間 是 否 完 全 接 受, 則 尚 有 待 進 一 步 省 察 附 識 : 本 文 之 草 成, 蒙 臺 灣 大 學 日 本 文 學 系 教 授 彭 誼 芝 女 弟 協 助 蒐 集 翻 譯 日 文 資 料, 並 草 擬 部 分 文 稿 ;2007 年 草 稿 初 成, 蒙 林 師 文 月 惠 閱 一 過, 有 所 垂 正 ; 初 稿 曾 以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為 題, 於 天. 自 然 與 空 間 學 術 研 討 會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主 辦, 日 本 東 亞 的 文 明 衝 突 與 天 觀 念 的 演 變 研 究 班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研 究 中 心 合 辦,2008 年 9 月 25 26 日 ) 宣 讀, 惠 蒙 臺 大 文 學 院 葉 國 良 院 長 中 文 系 蔡 瑜 教 授 日 本 愛 媛 大 學 法 文 學 部 邢 東 風 教 授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黃 冠 閔 教 授 等 先 生 發 言 討 論 ; 修 訂 稿 復 蒙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二 位 不 具 名 審 查 委 員 謬 賞, 並 惠 賜 卓 見 : 聊 記 其 始 末, 並 誌 謝 忱 24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引 用 書 目 一 日 本 ( 一 ) 原 始 文 獻 與 中 譯 太 安 万 侶 : 古 事 記, 東 京 : 小 學 館, 新 編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全 集 1,2002 年 太 安 万 侶 : 日 本 書 紀, 東 京 : 小 学 館, 新 編 日 本 古 典 文 学 全 集 3,2002 年 佐 伯 有 義 : 続 日 本 記. 下 卷, 増 補 六 国 史, 東 京 : 朝 日 新 聞 社,1940 年 日 本 三 代 実 錄. 五 十 卷, 新 訂 增 補 國 史 大 系,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1971 年 吉 川 英 治 : 新 編 忠 臣 藏, 東 京 : 講 壇 社,1990 年 紫 氏 部 著, 林 文 月 譯 : 源 氏 物 語,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0 年 修 訂 初 版 清 少 納 言 著, 林 文 月 譯 : 枕 草 子,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0 年 修 訂 初 版 北 京 編 譯 社 譯, 周 作 人 校 : 今 昔 物 語, 北 京 : 新 星 出 版 社,2006 年 樋 口 一 葉 著, 林 文 月 譯 : 十 三 夜,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4 年 芥 川 龍 之 介 著, 文 潔 若 譯 : 海 市 蜃 樓. 橘 子 臺 北 : 志 文 出 版 社,1991 年 高 慧 勤 魏 大 海 主 編 : 芥 川 龍 之 介 全 集, 濟 南 : 山 東 文 藝 出 版 社,2005 年 ( 二 ) 近 人 著 作 ( 依 年 代 順 序 排 列 ) 野 口 武 彥 : 復 讐 の 系 譜 中 国 から 日 本 へ,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 1969 年 10 月 藤 原 克 己 : 陰 魂. 御 靈, 收 入 :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室 伏 信 助 : 六 条 御 息 所 源 氏 物 語,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水 原 一 : 曾 我 兄 弟 の 復 讐 と 曾 我 物 語,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 1969 年 12 月 石 埜 敬 子 : 六 条 御 息 所,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東 京 : 至 文 堂,1975 年 4 月 坂 本 和 子 : 御 産 記 事 にみられるもののけ,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東 京 : 至 文 堂,1975 年 4 月 穗 積 陳 重 : 復 讐 と 法 律, 東 京 : 岩 波 書 店,1982 年 25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諏 訪 春 雄 : 忠 臣 蔵 の 深 層 日 本 人 の 戲 劇 観,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1986 年 12 月 稻 垣 史 生 : 仇 討 を 考 証 する, 東 京 : 旺 文 社,1987 年 加 美 宏 : 曾 我 物 語 : 復 仇 的 文 學,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東 京 : 至 文 堂, 1988 年 平 出 鑑 二 郎 : 敵 討,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0 年 清 原 康 正 : 復 讐 譚 と 仇 討 小 説 小 説 に 見 る 仇 討, 東 京 : 大 衆 文 学 研 究, 第 98 卷,1992 年 7 月 尾 崎 秀 樹 : 復 仇 的 隨 想, 東 京 : 大 衆 文 学 研 究, 第 98 卷,1992 年 7 月 王 小 林 : 古 傳 承 の 成 立 と 史 記 顯 宗 記 の 雄 略 陵 破 壊 復 仇 譚 について, 大 阪 : 大 阪 工 業 大 学, 大 阪 工 業 大 学 紀 要. 人 文 社 会 篇,1999 年 岡 野 弘 彦 : 記 紀 に 記 録 された 仇 討, 收 入 忠 臣 蔵 と 日 本 の 仇 討,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9 年 南 條 範 夫 : 仇 討 ちの 是 非 論 の 推 移, 忠 臣 蔵 と 日 本 の 仇 討,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9 年 藤 本 勝 義 : 源 氏 物 語 の もののけ, 東 京 : 笠 間 書 院,2001 年 金 田 元 彦 : 花 山 院 の 怨 念 六 条 御 息 所 の 原 型,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2003 年 5 月 二 中 國 臺 灣 ( 一 ) 傳 統 文 獻 唐. 孔 穎 達 等 : 禮 記 正 義,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6 景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刻 本 唐. 賈 公 彥 : 周 禮 注 疏,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6 景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刻 本 劉 俊 文 : 唐 律 疏 議 箋 解,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清. 段 玉 裁 : 說 文 解 字 注,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4 年 26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清. 王 念 孫 : 廣 雅 疏 證,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年 ( 二 ) 近 人 著 作 ( 依 作 者 姓 氏 筆 畫 排 列 ) 王 煒 : 日 本 武 士 名 譽 觀,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8 年 李 隆 獻 :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 第 22 期,2005 年 6 月 李 隆 獻 : 漢 代 以 降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中 古 時 期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國 科 會 專 題 研 究 成 果 報 告,2006 年 李 隆 獻 : 兩 漢 復 仇 風 氣 與 公 羊 復 仇 理 論 關 係 重 探,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27 期,2007 年 12 月 李 隆 獻 :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 臺 北 :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 第 68 期,2008 年 5 月 李 隆 獻 :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20 期,2008 年 4 月 林 文 月 : 變 態 刑 罰 史, 收 入 寫 我 的 書, 臺 北 : 聯 合 文 學 出 版 社,2006 年 賀 聖 遂 : 儒 家 思 想 對 日 本 文 化 的 影 響, 收 入 劉 柏 林 胡 令 遠 編 : 中 日 學 者 中 國 學 論 文 集 中 島 敏 夫 教 授 漢 學 研 究 五 十 年 志 念 文 集,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6 年 三 其 他 胡 耀 恆 胡 宗 文 譯 注 : 伊 底 帕 斯 王,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 公 司,1998 年 羅 念 生 譯 : 俄 狄 浦 斯 王, 收 入 羅 念 生 全 集. 第 二 卷. 索 福 克 勒 斯 悲 劇 四 種,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4 年 27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