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Transcription

1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007)40p. I 年 12 月, 頁 1~ 收 稿,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國 政 治 權 力 的 複 雜 關 係 本 文 除 運 用 東 亞 儒 者 註 解 諭 語 與 孟 子 等 經 典 的 資 料 之 外, 也 使 用 明 代 科 舉 考 試 試 題, 與 德 川 時 代 日 本 宮 廷 講 官 進 講 孟 子 時 所 批 註 之 御 讀 禁 忌 資 料, 以 及 中 國 漢 代 與 唐 代 君 臣 對 話 中 所 引 用 的 經 典 資 料 本 文 指 出 :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者 身 兼 儒 者 與 官 員 之 雙 重 身 分, 所 以 他 們 的 經 典 詮 釋 事 業 與 政 治 權 力 開 係 密 切 約 言 之, 兩 者 之 關 係 有 三 : 第 一,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有 其 不 可 分 割 性 ; 第 二, 兩 者 之 間 有 其 競 爭 性 ; 第 三, 詮 釋 者 致 力 在 兩 者 之 間 維 持 平 衡 性 總 而 言 之,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者 實 透 過 他 們 所 處 的 存 在 結 構 ( existential structure) 而 理 解 經 典, 也 賦 于 經 典 以 實 存 的 J (existential) 內 涵 關 鍵 詞.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學 政 治 權 力 論 語 孟 子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特 時 教 授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合 聘 研 究 員 ccio.huang@msa.hinet. net; Website: uang.cc.nωedu.tw

2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端 密 切 的 互 動 關 係 從 經 典 解 釋 者 的 目 的 而 言, 他 們 希 望 經 由 賦 古 典 以 新 義, 從 而 馴 化 王 權, 並 完 成 濟 世 經 世 救 世 的 目 標 所 以, 經 典 解 釋 者 常 常 從 政 治 角 度 進 入 經 典 的 思 想 世 界, 而 且, 不 同 的 解 釋 社 群 也 常 常 在 政 治 領 域 裡 交 鋒 激 辯 但 從 經 典 解 釋 與 權 力 結 構 的 互 動 來 看, 經 典 解 釋 常 常 受 到 權 力 的 支 配, 因 而 使 得 同 樣 的 經 典 文 本, 在 政 治 脈 絡 中 獲 得 不 同 的 解 釋, 也 對 讀 者 產 生 不 同 的 意 涵 ( significance), 1 甚 至 在 某 些 特 定 的 歷 史 情 境 之 中, 經 典 文 本 也 受 到 權 力 掌 控 者 的 誤 讀 刪 改 或 扭 曲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之 所 以 與 政 治 權 力 以 及 權 力 結 構 的 變 動, 互 有 千 絲 萬 縷 的 如 毛 細 孔 般 的 滲 透 關 係, 最 主 要 原 因 乃 在 於 傳 統 東 亞 的 思 想 家 不 僅 致 力 於 解 釋 世 界, 更 有 心 於 改 變 世 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尤 其 以 經 世 為 其 根 本 精 神 因 此, 儒 家 經 典 之 於 東 亞 讀 者, 並 不 是 一 種 對 象 性 客 觀 性 的 存 在 2 相 反 地, 儒 家 經 典 對 異 代 的 解 讀 者 敞 開, 邀 請 經 典 解 讀 l 赫 胥 ( Eric Donald Hirsch, Jr., ) 區 分 意 義 J (meaning) 與 意 涵 J (significance), 前 者 指 作 品 文 本 所 呈 現 之 意 義 J ' 後 者 指 讀 者 身 處 不 同 時 空 情 境 而 對 作 品 所 產 生 的 不 同 的 1_ 意 涵 參 考 E. D. Hirsch, Jr.,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7), 8 2 例 如 陸 象 山 ( 九 淵, ) 云 I 儒 者 雖 至 於 無 聲 無 臭 無 方 無 體, 皆 主 於 經 世 見 宋 陸 九 淵, ( 陸 九 淵 集 > (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 1981), 卷 2, ( 與 王 j 嗔 伯 ), 17 0

3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 孟 子 為 例 3 者 通 過 二 十 世 紀 法 國 哲 學 家 梅 洛 龐 蒂 (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 1961 ) 所 謂 解 讀 者 所 處 的 存 在 結 構 J (existential structure), 3 而 對 經 典 提 出 新 的 解 釋, 創 造 經 典 文 本 的 新 意 義 就 這 項 事 實 而 言, 我 們 可 以 說, 經 典 實 有 其 實 存 的 J (existential) 性 質 在 東 亞 史 上,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必 然 與 政 治 權 力 產 生 密 切 的 互 動 關 係, 經 典 解 讀 者 不 僅 透 過 經 典 而 解 釋 世 界, 更 有 心 於 透 過 經 典 而 改 變 世 界 本 文 第 一 節 以 東 亞 經 典 詮 釋 史 所 見 解 釋 者 與 權 力 結 構 之 互 動 的 其 體 實 例, 討 論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之 間 的 複 雜 關 係 ; 第 二 節 分 析 權 力 對 經 典 解 釋 所 產 生 之 支 配 關 係 ; 第 三 節 探 討 經 典 解 釋 者 在 政 治 脈 絡 中, 引 用 經 典 文 本 以 進 諜 權 力 掌 控 者, 或 解 釋 經 典 以 因 應 政 治 之 現 實 狀 況 ; 第 四 節 提 出 一 些 結 論 性 的 看 法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在 東 亞 儒 學 史 上, 權 力 對 經 典 解 釋 的 支 配, 主 要 表 現 在 兩 個 方 面 : ( 一 ) 權 力 使 經 典 中 的 重 要 名 詞 獲 得 新 解 論 語 是 一 部 經 由 修 身 齊 家 以 通 往 經 世 濟 民 為 鵲 的 的 經 典,< 雍 也. 一 子 曰 : r 雍 也 可 使 南 面 J ' 其 中 南 面 一 語, 是 一 個 極 其 指 標 意 義 的 名 詞 南 面 一 詞 指 古 代 各 級 統 治 者 臨 民 時 面 南 而 坐, 因 為 古 代 建 築 坐 北 朝 南, 各 級 長 官 接 見 部 屬 必 然 朝 南 而 坐, 所 以 南 面 一 詞 既 可 指 天 子 諸 侯, 亦 可 指 卿 大 夫,4 甚 至 可 指 基 層 鄉 自 之 地 方 長 3 參 考 Maurice Merleau-Pon 旬, Colin Smith 此, Phenomenology oj Perception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2), xix, 87f, 158, 172, 448f. 4 王 引 之 r 南 面, 有 謂 天 子 諸 侯 者,... 有 謂 卿 大 夫 者 J [ 清 王 引 之. < 經 義 述 聞 } ( 臺 北 : 廣 文 書 局. 1979). 卷 31, ( 通 說 上 ). 頁 749 上 半 頁 但 王 引 之 批 評 包 咸 典 皇 侃 解 南 面 為 諸 侯 之 說, 以 及 其 他 人 解 南 面 為 天 子 之 說, 認 為 身 為 布 衣, 安 得 侍 候 於 人 君 乎 J. 則 可 能 是 以 他 身 處 的 大 一 統 時 代 王 權 至 高 之 概 念, 投 射

4 4 黃 俊 傑 官, 5 因 此, 歷 代 儒 者 如 何 解 釋 孔 子 所 說 南 面 一 詞, 常 常 可 以 反 映 他 們 受 到 權 力 中 心 支 配 的 程 度 6 西 漢 ( 206 B. C.~A.D. 8) 末 年, 劉 向 ( 子 政, 77~6 B.C.) 在 說 苑. 修 文 篇 說 r 當 孔 子 之 時, 上 無 明 天 子 也 故 言 雍 也, 可 使 南 面 南 面 者, 天 子 也 7 以 天 子 解 孔 子 所 說 南 面 一 詞, 或 較 貼 近 先 秦 孔 門 師 生 對 話 時 之 語 境 孔 子 有 教 無 類, 已 寓 蕩 平 階 級 之 意, 孔 門 四 教 特 設 政 事 乙 科, 孔 子 常 勉 勵 弟 子 修 德 以 取 位, 孔 子 議 禮 考 文, 作 春 秋 而 亂 臣 賊 子 懼, 皆 天 子 之 事 其 實, 在 秦 漢 大 一 統 帝 國 形 成 之 前, 古 代 典 籍 屢 見 南 面 一 詞, 多 具 有 天 子 之 義 如 周 易. 說 卦 ~ : r 聖 人 南 面 而 聽 天 下, 嚮 明 而 治 8 及 莊 子. 至 樂 > : r 雖 南 面 王, 樂 不 能 過 也 9 南 面 一 詞 均 為 天 子 之 義 劉 向 身 處 西 漢 末 年 天 子 權 威 凌 夷 的 時 代, 以 天 子 解 南 面 J ' 或 亦 有 其 時 代 之 投 影 在 焉 泊 乎 東 漢 (25~220), 包 成 ( 子 良, 6 B.C.~A. D. 65) 解 南 面 云 r 可 使 南 面 者, 言 任 諸 侯, 可 使 治 國 政 也 IO 鄭 玄 ( 康 成, 127~200) 注 亦 云 r 言 任 諸 侯 之 治 ll 魏 (220~265 ) 何 晏 ( 平 叔,? ~245) 及 宋 人 那 自 ( 叔 明, 932~1010) 均 以 諸 侯 解 南 面 J, 12 清 儒 凌 廷 堪 ( 次 仲,? ~1809) 到 先 秦 古 典 之 上 5 宮 崎 市 定 ( ) 云 r 子 曰 雍 ~: c;, 地 方 長 官 妒 主 主 毛... J 見 日 宮 崎 市 定, < 論 語 仿 新 研 究 ) ( 東 京 : 岩 波 書 店, 1975), 徐 復 觀 ( ) 最 早 注 意 這 個 問 題, 但 並 未 深 入 探 討, 參 看 徐 彼 觀, < 國 史 中 人 君 尊 嚴 問 題 的 商 討 > ' 收 入 氏 著, < 儒 家 政 治 思 想 與 民 主 自 由 人 權 ) ( 臺 北 : 八 十 年 代 出 版 手 土, 1979), ( 漢 劉 向, < 說 苑 ),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子 部 ) ( 金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65 景 印 宋 刊 本 ), 卷 19 ' 頁 92 8 ( 魏 王 粥 注, ( 唐 孔 穎 達 疏, < 周 易 注 疏 )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1955 影 印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刊 本 ), 卷 9, 頁 5, 右 半 頁 9 ( 清 郭 慶 藩 集 釋, 王 孝 魚 點 杖, < 莊 子 集 釋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82), 第 三 冊, ( 至 樂 第 十 八 >, 程 樹 德, < 論 語 集 釋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0), 第 二 冊, 程 樹 德, < 論 語 集 釋 ), 第 二 冊, ( 魏 何 晏, < 論 語 集 解 ),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三 編 ) ( 全 北 : 臺 ; 彎 商 務 印 書 館, 1975),

5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闕 係 以 論 語 } 孟 子 } 為 例 5 云 : r 南 面 指 人 君, 亦 兼 岫 l 大 夫 士 言 之, 非 春 秋 之 諸 侯 及 後 世 之 帝 王 也 l3 在 論 語 詮 釋 史 上, r 南 面 一 詞 從 天 子 諸 侯, 到 卿 大 夫 之 解 釋 的 變 化, 可 以 相 當 程 度 地 反 映 歷 代 王 朝 政 治 權 力 對 於 經 典 解 釋 者, 所 造 成 的 無 形 的 心 理 壓 力 之 一 斑 民 國 程 樹 德 ( 郁 庭, 1877~1944) 五. 夫 子 議 禮 考 文, 作 春 秋 > ' 皆 天 子 之 事 其 答 顏 子 問 為 邦, 兼 有 四 代 之 制 蓋 聖 賢 之 學, 必 極 之 治 國 平 天 下 其 不 嫌 於 自 任 者, 正 其 學 之 分 內 事 也 夫 子 極 許 仲 奇 而 云 可 使 南 面 而 其 辭 隱, 其 義 顯 包 鄭 均 指 諸 侯, 劉 向 則 謂 天 子, 說 雖 不 同, 要 皆 通 也 近 之 儒 者 謂 為 卿 大 夫, 不 兼 天 子 諸 侯, 證 引 雖 博, 未 免 淺 測 聖 言 14 程 樹 德 主 張 孔 子 所 說 南 面 應 可 兼 指 天 子 諸 侯, 而 批 駁 卿 大 夫 之 說, 其 說 較 為 通 達 ( 二 ) 權 力 對 經 典 文 本 產 生 過 濾 作 用 東 亞 政 治 權 力 支 配 經 典 研 讀 的 另 一 個 例 子, 是 十 六 世 紀 日 本 皇 室 講 讀 孟 子 這 部 經 典 時 所 採 取 的 避 諱 措 施 日 本 皇 室 講 官 清 原 宣 賢 (1475~1550), 於 永 正 十 三 年 ( 1516) 十 月 十 七 日 至 永 正 十 四 年 十 月 二 十 一 日, 在 宮 廷 進 講 孟 子 時, 就 孟 子 書 中 批 判 王 權 的 言 論, 眉 批 四 條 所 謂 御 讀 禁 忌 J 0 15 第 一 條 是 孟 子. 公 孫 丑 下. 七 > : r 古 者 棺 挪 無 度, 中 古 棺 七 寸, 榔 稱 之 白 天 子 達 於 庶 人, 非 直 為 觀 美 也, 卷 3, ( 雍 也 第 六 ), 頁 21 ' 下 半 頁, r 子 曰 雍 也 可 使 南 面, 包 曰 可 使 南 面 者 言 任 諸 侯 治 J ; [ 魏 何 晏 注, [ 宋 邪 禹 疏, < 論 語 注 疏» ( 金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1955 影 印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刊 本 ), 頁 51 ' 上 半 頁 13 [ 清 沒 廷 堪 著, 彭 林 點 枝, < 禮 經 釋 o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2002), 程 樹 德, < 論 言 吾 集 釋 > ' 第 二 冊, 日 本 京 都 大 學 清 家 文 庫 現 藏 { 永 正 鈔 本 宣 賢 自 筆 孟 子» ' 共 7 卷, 列 為 國 寶 J ' 現 已 上 網 : t. html o 參 考 日 井 上 順 理, < 本 邦 中 世 主 '"{'( 己 怎 付 毛 孟 子 受 容 史 仿 研 究» ( 東 京 : 風 問 書 房, 1972), 513

6 6 黃 俊 傑 然 後 盡 於 人 心 講 官 在 白 天 子 三 字 以 朱 筆 於 左 側 劃 一 直 線, 並 於 此 行 上 部 加 眉 批 曰 r 白 天 子 三 字 御 讀 除 之 l6 又 於 此 段 經 文 之 趙 岐 ( 那 卿, 108? ~210) 註 : r 從 天 子 至 於 庶 人, 厚 薄 皆 然 但 重 累 之 數, 牆 妻 之 飾 有 異 J r 從 天 子 左 側 加 朱 色 直 線, 右 側 批 曰 :r 禁 中 口 ( 按 : 字 跡 不 清, 疑 為 講 字 ) 說 不 讀 也 l7 第 二 條 是 孟 子. 勝 文 公 上. 二 } : r 吾 嘗 聞 之 矣 : 三 年 之 喪, 齊 疏 之 服, 訐 粥 之 食, 自 天 子 達 於 庶 人, 三 代 共 之 句 上 眉 批. r 自 天 子 三 字 御 讀 除 之 ls 第 三 條 是 孟 子. 萬 章 上. 六 } : r 昔 者 舜 薦 禹 於 天, 十 有 七 年 ; 舜 崩, 三 年 之 喪 畢, 禹 避 舜 之 子 於 陽 城 於 舜 薦 禹 於 天, 十 有 七 年 ; 舜 崩 句 上 加 眉 批 曰 r 崩 : 御 讀 避 之, 下 放 ( 傲 ) Itt 0 J 19 第 四 條 是 孟 子. 萬 章 上. 六 } : r 伊 尹 相 湯 以 王 於 天 下, 湯 崩, 太 丁 未 立, 外 丙 二 年, 仲 圭 四 年 於 以 王 於 天 下, 湯 崩 句 上 加 眉 批 曰. r 崩 : 御 讀 除 之 20 在 以 上 四 個 實 例 中, 十 六 世 紀 日 本 宮 廷 講 官 清 原 宣 賢 小 心 翼 翼 地 將 孟 子 文 本 以 及 趙 岐 註 中 可 能 傷 害 天 子 權 威 的 文 字, 均 加 眉 批, 註 明 宮 中 講 讀 時 應 跳 過 不 必 讀 這 是 政 治 權 力 在 孟 子 這 部 經 典 於 十 六 世 紀 的 日 本 被 閱 讀 時, 發 揮 的 過 濾 作 用 政 治 權 力 對 經 典 所 產 生 的 過 濾 作 用, 可 以 再 區 分 為 柔 性 與 剛 性 兩 種 類 型 : 1. 柔 性 的 過 法 所 謂 柔 性 的 過 濾 指 歷 代 政 治 權 力 的 掌 握 者 透 過 科 舉 考 試 命 題 權, 而 導 引 考 生 思 考 某 些 經 典 中 的 命 題, 同 時 也 對 某 些 命 題 加 以 忽 視 最 可 顯 示 這 種 柔 性 過 濾 作 用 的, 是 皇 權 高 漲 時 期 的 明 代 (1368~1644 ) 殿 試 出 自 孟 子 的 試 題 16 ( 永 正 鈔 本 宣 賢 自 筆 孟 子 ). 卷 第 4, 頁 II 0 17 ( 永 正 鈔 本 宣 賢 自 筆 孟 子 ), 卷 第 4, 頁 < 永 正 鈔 本 宣 賢 自 筆 孟 子 ), 卷 第 5 ' 頁 3 19 «永 正 鈔 本 宣 賢 自 筆 孟 子 ), 卷 第 9, 頁 的 20 «永 正 鈔 本 宣 賢 自 筆 孟 子 ), 卷 第 9, 頁 16

7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7 從 臺 北 的 國 家 圖 書 館 所 藏 明 代 登 科 錄 會 試 錄 鄉 試 錄 武 舉 錄 共 六 十 六 種 資 料 來 看, 21 有 明 一 代, 殿 試 及 鄉 試 命 題 之 出 自 孟 子 一 書 者 共 計 四 十 六 題, 出 自 梁 蔥 王 ) 篇 者 三 題, 出 自 公 孫 丑 篇 四 題, ( 勝 文 公 ) 篇 七 題, < 離 宴 ) 篇 六 題, < 萬 章 篇 十 題, < 告 子 篇 七 題, < 盡 心 ) 篇 九 題 我 們 細 查 這 四 十 六 題 科 考 題 目, 多 半 屬 於 內 聖 範 聞 例 如, 惠 帝 建 文 二 年 ( 1400) 會 試 試 題 是 孔 子 之 謂 集 大 成 集 大 成 也 者, 金 聲 而 玉 振 之 也 22 出 自 孟 子. 萬 章 下 - 一 孝 宗 弘 治 二 年 ( 1489) 山 東 鄉 試 試 題 是 聞 君 行 聖 人 之 政, 是 亦 聖 人 也, 23 出 自 孟 子. 勝 文 公 上. 四 孝 宗 弘 治 十 五 年 ( 1502) 會 試 試 題 是 方 里 而 井, 井 九 百 敵 ; 其 中 為 公 田 八 家 皆 私 百 敵, 同 養 公 田 公 事 畢, 然 後 敢 治 私 事 所 以 別 野 人 也 24 出 自 孟 子. 勝 文 公 上. 三 }, 其 他 試 題 均 屬 個 人 修 養 成 聖 成 賢 之 文 句 孟 子 政 治 思 想 中 最 堅 持 人 民 主 體 性 的 章 節, 在 明 代 科 考 命 題 中 完 全 被 忽 略 這 種 有 意 選 擇 的 命 題, 雖 未 明 白 宣 示, 但 是 對 於 廣 大 的 知 識 分 子 對 孟 子 的 閱 讀 的 確 其 有 柔 性 的 導 引 作 用 上 文 所 說 十 六 世 紀 日 本 宮 廷 講 官 在 孟 子 文 本 上 所 加 的 御 讀 禁 忌 J ' 也 是 一 種 柔 性 的 過 濾 2. 剛 性 的 過 濾 政 治 權 力 對 經 典 所 進 行 的 剛 性 的 過 濾,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個 案 就 是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 1368~1398 在 位 ) 在 洪 武 二 十 七 年 ( 1394), 命 令 大 學 士 劉 三 吾 ( 1312~1399) 審 查 並 刪 削 孟 子 書 中 所 有 抵 毀 君 主 之 言 論, 編 成 21 金 灣 學 生 書 局 J 編 輯 部 彙 輯, ( 明 代 登 科 錄 彙 為 ) (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 1969) 以 下 引 用 此 書 簡 稱 彙 編 22 [ 明 陳 迪 等 鴿, < 建 文 二 年 會 試 錄 一 卷 殿 試 登 科 錄 一 卷 > ( 明 烏 絲 闌 鈔 本 ), 收 入 彙 為. 第 一 冊, [ 明 凌 樞 等 鴿, ( 弘 治 二 年 山 東 鄉 試 錄 一 卷 ) ( 明 弘 治 問 刊 本 ), 收 入 彙 編 ), 第 三 冊, [ 明 吳 寬 等 編, ( 弘 治 十 五 年 會 試 錄 一 卷 ) ( 明 弘 治 問 刊 本 ), 收 入 彙 編 ), 第 五 冊,

8 8 黃 俊 傑 孟 子 節 文 > ' 原 版 孟 子 則 課 試 不 以 命 題, 科 舉 不 以 取 士 25 劉 三 吾 奉 朱 元 璋 之 命 所 刪 孟 子 文 本 共 八 十 五 條, 容 肇 祖 (1897~1994 ) 曾 將 被 刪 的 八 十 五 條 內 容 分 成 十 一 類, 涉 及 孟 子 所 主 張 : (1) 人 民 有 尊 貴 的 地 位 和 權 利 ; (2) 人 民 對 於 暴 君 污 吏 的 報 復 ; (3) 人 民 應 有 革 命 和 反 抗 暴 君 的 權 利 ; (4) 人 民 應 有 生 存 的 權 利 ; (5) 統 治 者 的 壞 話 ; (6) 反 對 徵 兵 徵 實 同 時 並 舉 ; (7) 反 對 捐 稅 ; (8) 反 對 內 戰 ; (9) 官 僚 黑 暗 的 政 治 ; (10) 行 仁 政 救 人 民 ; (1 1) 君 主 要 負 善 良 或 敗 壞 風 俗 的 責 任 等 言 論 26 劉 三 吾 在 ( 孟 子 節 文 題 辭 ) 中 強 調, 孟 子 的 民 本 言 論 在 當 時 列 國 諸 侯 可 也 J. 但 是, 在 天 下 一 統 皇 權 高 漲 的 大 明 帝 國 則 不 能 被 容 許 劉 三 吾 說 : 若 夫 天 下 一 君, 四 海 一 圈, 人 人 同 一 尊 君 親 上 之 心, 學 者 或 不 得 其 扶 持 名 教 之 本 意, 于 所 不 當 言 不 當 施 者, 概 以 言 焉, 概 以 施 焉, 則 學 非 所 學, 而 用 非 所 用 矣 27 誠 如 劉 三 吾 所 云, 正 是 在 天 下 一 君, 四 海 一 國 的 權 力 結 構 之 中,{ 孟 子 這 部 經 典 中 凡 違 反 國 君 主 體 性 的 政 治 言 論, 都 慘 遭 掌 權 者 的 刪 除!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現 在, 我 們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的 另 一 種 關 係 : 經 典 25 [ 清 全 祖 望, ( 結 琦 亭 集 > '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正 編 > c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景 印 上 海 涵 芬 樓 刊 本 ), 卷 35 ( 辨 錢 尚 書 爭 孟 子 事 ), 頁 370 哥 文 見 明 劉 三 吾 ' ( 孟 子 節 文 題 辭 ), 收 入 劉 三 吾 輯, ( 孟 子 節 文 > c 洪 武 二 十 七 年 [ 1394 J 年 刊 本 ) 轉 引 自 黃 俊 傑, ( 孟 學 思 想 史 論 ( 卷 二»C 金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1997), 附 錄, ( 孟 子 節 文 } 共 有 三 個 刊 本, 均 收 藏 於 北 京 圖 書 館 ( 新 館 ) 之 善 本 書 室, 已 由 北 京 圖 書 館 古 籍 出 版 編 輯 組 蟄 理, 北 京 市 書 目 文 獻 出 版 社 1988 年 出 版, 列 入 北 京 圖 書 館 古 籍 珍 本 叢 刊 之 一 26 容 肇 才 且, ( 明 太 祖 的 孟 子 節 文 > ) ( 讀 書 與 出 版 第 2 年 第 4 期 C 1947 ' 上 海 ) 劉 三 吾, ( 孟 子 節 文 題 辭 ), 轉 引 自 黃 俊 傑, ( 孟 學 J 思 想 史 論 ( 卷 二 ) > ' 附 錄, 542

9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一 一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9 解 讀 者 企 圖 以 經 典 的 內 容 引 導 當 代 政 治 權 力 的 運 作 或 走 向 這 種 互 動 關 係 在 東 亞 經 典 解 釋 史 上 較 常 見 者, 有 以 下 兩 種 類 型 : ( 一 ) 經 典 解 釋 者 在 政 治 場 合 中 引 用 經 典 以 提 出 政 治 主 張 在 東 亞 各 國 歷 史 上, 儒 家 經 典 從 來 不 是 象 牙 塔 裡 的 高 文 典 冊, 而 是 與 人 民 生 活, 特 別 是 政 治 生 活, 密 切 相 關 的 治 世 寶 典 儒 家 經 典 中 所 承 載 的 文 化 理 想 與 歷 代 王 朝 的 政 治 一 直 密 切 互 動 28 所 以, 東 亞 儒 者 常 常 從 政 治 脈 絡 中 引 用 儒 家 經 典, 以 導 引 政 治 權 力 的 走 向, 我 們 舉 例 加 以 闡 釋 西 漢 張 禹 (? ~5 B.C.), 熟 治 易 經 論 語 > ' 成 帝 (33~8 B.C. 在 位 ) 時 出 任 丞 相 六 年, 告 老 家 居 之 後, 國 家 每 有 大 政, 必 參 與 密 勿 永 始 (16~13 B.C.) 元 延 (12~9 B.C.) 之 間, 日 蝕 地 震 頻 仍, 吏 民 多 上 書 言 災 異 之 應, 認 為 王 莽 ( 巨 君, 45 B. C.~A. D. 23) 專 政 所 致 皇 帝 親 自 詢 問 天 變 與 吏 民 對 王 莽 的 批 評, 張 禹 自 付 年 老, 子 孫 尚 弱, 恐 招 王 氏 之 怨, 他 回 答 皇 帝 說 : 春 秋 二 百 四 十 二 年 間, 日 蝕 三 十 餘, 地 震 五, 或 為 諸 侯 相 殺, 或 夷 狄 侵 中 國 災 變 之 異, 深 遠 難 見, 故 聖 人 罕 言 命, 不 語 怪 神 性 與 天 道, 自 子 讀 之 屬 不 得 間, 何 況 淺 見 鄙 儒 之 所 言! 陸 下 宜 修 政 事 以 善 應 之, 與 下 同 其 福 喜, 此 經 義 意 也 新 學 小 生, 通 L 道 誤 人, 宜 無 信 用, 以 經 術 斷 之 29 張 禹 在 這 一 場 高 度 政 治 性 的 對 話 中, 引 用 論 語 > r 子 罕 言 命 子 不 語 怪 力 亂 神 夫 子 之 言 性 與 天 道, 不 可 得 而 聞 也 等 三 處 經 典 文 本, 以 間 接 迴 護 王 莽, 贏 得 王 氏 子 弟 好 感, 也 為 自 己 家 族 免 禍 張 禹 可 以 說 是 在 高 度 政 治 性 的 場 合 中 引 用 論 語 以 進 行 論 述 28 Frederick P. Brandauer and Chun-chieh Huang eds., Imperial Rulership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washington Press, 1994). 29 [ 漢 班 固. ( 漢 書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002). 卷 叭. ( 匡 張 孔 馬 傳 第 五 十 一 ) 3351

10 10 黃 俊 傑 唐 代 裴 謂 ( 字 士 明, 生 卒 年 不 詳 ), 為 人 寬 厚 和 易, 曾 舒 緩 史 思 明 (? ~761 ) 之 殘 殺 宗 室, 亂 平 後 而 見 重, 於 代 宗 ( 762~779 在 位 ) 時 任 河 東 租 庸 鹽 鐵 使, 值 關 中 地 區 旱 災, 代 宗 召 見 裴 謂 問 當 年 稅 金 收 入, 裴 謂 哥 I < 孟 子 中 王 何 必 曰 利, 亦 有 仁 義 而 已 矣 的 話, 對 曰. r 理 國 者, 仁 義 而 己, 何 以 利 為? J 拒 絕 回 答 皇 帝 所 問 稅 收 數 目 之 問 題, 並 建 議 皇 帝 要 關 心 人 民 疾 苦 皇 帝 深 以 為 然, 將 裴 謂 提 升 為 左 司 郎 中 30 類 似 以 上 漢 唐 兩 代 君 臣 對 話 場 合 中, 引 用 儒 家 經 典 以 支 持 或 反 駁 某 種 政 治 命 題 或 主 張, 可 謂 屢 見 不 鮮, 我 們 不 必 廣 徵 博 引, 但 數 千 年 來 對 儒 家 經 典 進 行 政 治 性 的 解 讀, 可 以 說 是 東 亞 歷 史 常 見 的 現 象 ( 二 ) 以 當 代 政 治 觀 點 解 讀 經 典 對 儒 家 經 典 的 第 二 類 型 的 政 治 性 解 釋, 則 是 將 讀 者 的 當 代 政 治 觀 點 讀 入 經 典 之 中 而 別 創 新 解 東 亞 儒 者 這 種 作 為 當 代 政 治 論 述 的 經 典 解 釋 學, 實 有 其 源 遠 流 長 的 歷 史 孟 子 通 五 經 > ' 尤 長 於 付 的 書 ) 孟 子 引 用 經 典 ( 尤 其 是 詩 經 > ) 常 不 受 經 典 文 本 之 羈 絆, 出 入 古 典, 使 古 為 今 用, 滔 滔 雄 辯, 自 成 理 路, 用 經 而 非 墨 守 經 義 31 東 漢 趙 岐 註 孟 子 > ' 更 以 漢 代 大 一 統 政 治 之 觀 點 讀 入 孟 子 之 中 孟 子. 離 霎 下. 十 二 孟 子 曰. r 大 人 者, 不 失 其 赤 子 之 心 者 也 趙 岐 註 說 : 大 人 謂 君, 國 君 視 民 當 如 赤 子, 不 失 其 民 心 之 謂 也 32 在 這 一 章 的 ( 章 冒 ) 中, 趙 岐 進 一 步 解 釋 說 r 人 之 所 愛, 莫 過 赤 子 視 民 則 然, 民 懷 之 矣 大 人 之 行 不 過 是 也 33 趟 岐 將 孟 子 的 大 人 解 釋 為 國 君, 明 顯 與 孟 子 所 說 大 人 者, 言 不 必 信, 行 不 必 果, 惟 義 所 在 J ( < 孟 子. 離 霎 下. 十 一 > ) 有 所 出 入 孟 子 所 謂 大 人 乃 理 想 之 人 格, 而 趙 氏 30 [ 後 晉 劉 目 句, < 舊 唐 書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卷 l 詣, 黃 俊 f 祟, < 孟 子 運 用 經 典 的 脈 絡 及 其 解 經 方 法 >' <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 28 期 (2001 ' 臺 北 ), : Chun-chieh Huang, Mencius' Henneneutics of Classics," Dao: A Journal 0/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 1, no. 1 (2001, New York), < 孟 子 > ( 四 部 叢 刊 初 為 縮 本 ), 卷 8, 頁 65 上 半 頁 33 { 孟 子 ) (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縮 本 ), 卷 8, 頁 的 上 半 頁

11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11 解 孟 子 之 大 人 為 國 君 J. 顯 然 是 一 種 過 度 政 治 性 的 解 讀 這 種 將 當 代 政 治 之 觀 點 帶 入 經 典 的 讀 經 法, 以 宋 代 知 識 分 子 對 孟 子 政 治 思 想 的 爭 辯 最 具 代 表 性 十 一 世 紀 北 宋 王 安 石 ( 介 甫. 1021~1086) 在 神 宗 熙 寧 二 年 ( 1069) 至 哲 宗 元 祐 元 年 (1 086 ) 間 崇 孟 子, 遂 激 起 反 對 王 安 石 新 政 的 政 敵, 如 司 馬 光 ( 君 實. 1019~1086) 對 孟 子 之 批 判, 也 激 起 南 宋 余 允 文 ( 見 於 1163 年 記 載 ) 張 拭 ( 南 軒 1133~1180) 以 及 朱 子 起 而 為 孟 子 辯 護 兩 宋 知 識 分 子 對 孟 子 政 治 思 想 的 爭 議, 實 有 其 政 治 之 背 景 與 脈 絡 我 過 去 已 有 所 探 討, 34 此 處 不 贅 站 在 當 代 政 治 之 立 場 賦 古 典 以 新 義, 是 東 亞 儒 者 一 貫 的 讀 經 法, 十 八 世 紀 日 本 古 文 辭 學 派 儒 者 荻 生 但 保 ( 物 茂 卿. 1666~1728) 在 思 想 史 上 有 其 代 表 性 荻 生 組 練 通 過 重 新 解 釋 論 語 而 批 判 伊 藤 仁 齋 ( 維 棋, 1625~1705 ) 的 古 學 解 釋, 也 解 構 朱 子 理 學 的 思 想 世 界 在 荻 生 但 僚 的 論 語 學 中, 孔 子 的 道 是 堯 舜 禹 湯 文 武 周 公 等 七 位 政 治 領 袖 兼 文 化 英 雄 所 建 構 的 先 王 之 道 J. 孔 子 畢 生 所 企 慕 的 聖 人 J. 也 成 為 法 天 的 先 王 J r 聖 人 是 人 間 秩 序 的 創 建 者, 但 是. r 聖 人 之 制 作 禮 義 政 刑 等 政 治 設 施, 卻 有 其 天 道 的 或 宇 宙 論 的 根 據 所 謂 聖 人 之 道 J ( 也 就 是 先 王 之 道 J ) 主 要 載 於 六 經 之 中. ( 六 經 乃 孔 子 所 學 習 之 經 典, 其 位 階 在 論 語 之 上 35 荻 生 組 練 也 對 孟 子 以 仁 心 立 仁 政 之 說 深 為 不 滿, 他 批 判 孟 子 說 以 收 民 心, 而 未 詳 及 民 間 之 制 度 36 荻 生 但 保 解 釋 論 語 中, 強 調 r 僅 34 黃 俊 傑. ( 宋 儒 對 孟 子 政 治 思 想 的 爭 辯 及 其 鐘 涵 的 問 題 > ' < 孟 學 思 想 史 論 ( 卷 二 n, ( 日 荻 生 但 練, < 論 語 徵 > ' 收 入 日 關 儀 一 郎 編, < 日 本 名 家 四 書 註 釋 全 書 > ( 未 京 : 鳳 出 版. 1973), 第 7 卷 參 閱 黃 俊 傑, ( 作 為 政 治 論 述 的 經 典 詮 釋 學 : 荻 生 祖 徐 > ' 收 入 氏 著, <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 詮 釋 史 論 >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出 版 中 心, 2006) 荻 生 但 練, < 孟 子 識 > ' 收 入 甘 雨 亭 叢 書 > ( 日 本 天 保 間 ( J 板 倉 氏 刊 本 ), 第 四 集, 頁 11

12 12 黃 俊 傑 以 禮 制 心 J, 37 並 以 納 身 於 禮 J, 38 解 釋 孔 子 所 說 的 克 己 復 禮 荻 生 但 保 對 論 語 的 解 讀, 固 然 有 其 反 朱 學 與 反 仁 齋 學 的 思 想 內 在 因 素, 但 更 重 要 的 是, 因 為 但 侏 站 在 十 八 世 紀 日 本 政 經 現 實 的 基 礎 上 解 讀 經 典 但 練 在 日 本 元 祿 九 年 ( 1696 ) 獲 將 軍 德 川 綱 吉 (1680~1709 在 位 ) 寵 臣 柳 澤 吉 保 ( 1658~1714) 之 賞 識, 提 拔 為 十 五 人 扶 持 J, 39 在 享 保 十 二 年 (1 727 ) 前 後 撰 成 政 談 一 書, 指 出 十 八 世 紀 日 本 一 切 政 經 現 況 之 問 題 的 關 鍵 之 處 可 以 歸 納 為, 整 個 社 會 的 旅 宿 境 過 和 諸 事 沒 有 制 度 這 兩 點 4 但 保 從 他 身 處 的 十 八 世 紀 日 本 政 經 現 實 狀 況 出 發 研 讀 儒 家 經 典, 強 調 禮 法 等 制 度 建 構 的 必 要 性, 拒 絕 像 宋 儒 一 樣 地 將 倫 理 學 建 立 在 形 上 學 之 上, 也 使 他 的 思 想 風 格 近 於 苟 學 而 遠 於 孟 學 現 在, 我 們 再 問 : 為 什 麼 東 亞 儒 者 常 從 相 對 於 社 會 的 自 我 或 倫 理 的 自 我 而 言 的 政 治 的 自 我 之 立 場 解 讀 經 典? 這 個 問 題 可 以 從 東 亞 政 治 傳 統 與 儒 家 經 典 思 想 內 容 兩 個 角 度 試 探 首 先, 東 亞 政 治 傳 統 以 國 君 為 主 體, 政 治 一 元 論 的 格 局 自 秦 漢 之 後, 就 成 為 中 日 韓 各 國 之 政 治 現 實, 東 亞 儒 者 大 多 有 其 官 職, 他 們 誦 讀 經 典 之 際, 心 中 念 茲 在 茲 者 莫 非 治 國 平 天 下 之 宏 謀 其 次, 儒 家 經 典 固 然 強 調 內 聖 修 為, 但 不 遺 外 王 事 業, 孔 子 就 以 孝 友 於 兄 弟 為 為 政 之 一 端 所 以, 東 亞 儒 者 常 常 以 他 們 政 治 的 自 我 優 入 聖 域, 重 構 經 典 的 思 想 世 界 從 這 個 角 度 來 看, 我 們 就 可 以 理 解 何 以 許 多 生 於 大 一 統 王 權 之 下 的 儒 家 知 識 分 子, 與 孟 子 遭 過 時 為 之 驚 d 慌 失 神 手 足 無 措 北 宋 儒 者 張 九 成 (1092~1159 ) 讀 孟 子. 梁 惠 王 下. 八 ~ r 聞 誅 一 夫 材 章 時 的 緊 張 37 荻 生 但 練. ( 論 言 吾 徵 >. 辛 卷 荻 生 但 抹 論 語 徵 >. 己 卷 r 十 五 人 扶 持 為 位 階 不 高 的 官 職, 十 七 世 紀 德 川 初 期, 有 武 士 或 儒 官 之 後 即 有 此 一 職 稱 40 荻 生 很 練 著, 龔 穎 譯. { 政 談 > ( 北 京 : 中 央 編 譯 出 版 社. 2004), 229 所 謂 旅 宿 境 遇 J. 意 指 百 姓 遷 徙 不 定, 戶 籍 制 度 未 能 落 實

13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 為 例 的 之 情, 最 為 傳 神, 他 說 : 余 讀 此 章, 誦 孟 子 之 對, 毛 髮 森 聳 ' 何 其 勁 厲 如 此 哉? 及 思 子 貢 之 說 曰 r 付 之 不 善, 不 如 是 之 甚 也 是 以 君 子 惡 居 下 流, 天 下 之 惡 皆 歸 焉 何 其 忠 恕 若 此 哉? 夫 孔 門 之 恕 討 如 此, 而 孟 子 直 以 一 夫 名 之, 不 復 以 君 臣 論, 其 可 怪 也 41 張 九 成 對 於 孟 子 是 否 可 稱 為 聖 賢 之 書 J ' 深 致 詰 疑, 他 又 說 : 余 讀 聖 賢 之 書, 無 不 一 一 合 於 心 獨 於 此 而 慘 慄, 若 以 為 不 當 為 者 余 一 介 鄙 夫, 豈 能 望 武 王 周 公 孔 子 中 庸 之 道 萬 分 之 一 乎? 而 獨 如 此, 何 哉? 然 而 有 子 貢 之 說 為 之 據, 而 孔 子 又 無 誅 一 夫 之 說 此 余 所 以 不 敢 決 是 非, 俟 世 之 有 道 君 子 為 之 闆 警 也 42 張 九 成 的 疑 惑, 也 正 是 許 多 生 於 王 權 高 漲 的 政 治 現 實 之 下 的 日 本 與 朝 鮮 儒 者 的 困 惑 舉 例 言 之, 朝 鮮 儒 者 申 教 善 ( 初 名 述 善, 字 而 且 卿, 號 渣 泉, ) 讀 孟 子 時, 也 提 出 類 似 的 問 題 : 問 : 齊 宣 王 之 以 湯 放 梁 武 王 伐 封 謂 臣 拭 其 君 者, 其 非 故? 孟 子 以 闇 誅 一 夫 付 為 對, 得 無 過 欺? 封 雖 殘 賊, 曾 為 萬 乘 之 主, 則 謂 之 一 夫 而 加 誅 焉, 得 無 迫 切 蚊?43 申 教 善 與 張 九 成 的 問 題, 都 源 自 於 孟 子 這 部 經 典 與 讀 經 者 所 處 時 代 的 歷 史 的 斷 裂 J 經 典 解 釋 者 生 於 政 治 權 力 一 元 化 的 時 代, 不 能 理 解 生 於 政 治 權 力 多 元 時 代 的 孟 子 的 政 治 言 論 因 此 之 故, 後 世 的 經 典 解 讀 者 就 賦 古 典 以 新 義, 企 圖 癒 合 他 們 與 經 典 的 距 離, 例 如 申 教 善 就 將 孟 子 所 說 的 天 道 別 創 新 解, 以 回 應 他 自 己 的 設 間, 他 說 : 愚 謂 王 道 即 堯 舜 禹 j 菇 文 武 周 公 孔 孟 相 傳 之 道, 由 41 ( 宋 張 九 成. < 孟 子 傳 >. 收 入 文 淵 闇 四 庫 全 書 >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83). 第 196 冊, 卷 4 27 卜 42 張 九 成. < 孟 子 傳 >. 卷 的 韓 士 ] 且 也 ( 中 教 善 ) < 哥 唔 茍 喜 > ( < 讀 孟 庭 言 II) ). 收 入 墊 哥 哥 重 {At 豆 到 母 } ( < 韓 國 經 學 資 料 集 成 > ) ( 首 爾 : 成 均 館 大 學 大 東 文 化 研 究 院. 1988). 第 45 冊, 孟 子 十 一 62-63

14 14 黃 俊 傑 周 公 而 上, 上 而 為 君, 由 孔 子 而 下, 下 而 為 臣, 回 家 家 可 得 而 行 矣 湯 武 適 遭 裝 材, 故 不 幸 而 有 征 誅 之 事, 若 生 堯 舜 之 時, 則 豈 將 左 洞 庭 右 彭 蠢 而 悍 然 有 不 服 之 心 耶? 枉 其 九 官 萃 後 之 列, i' 齊 j 齊 而 和 可 知 矣, 如 此 則 人 人 為 湯 武, 又 何 不 可 之 有? 此 說 深 切 著 明, 令 人 三 復 興 歎, 茅 塞 頓 開 耳!44 申 教 善 企 圖 以 道 的 普 遍 性, 瓦 解 道 被 統 治 者 壟 斷 的 政 治 現 象, 以 拉 近 孟 子 與 他 的 時 代 的 差 距 四 結 論 本 文 以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史 所 見 實 例 為 基 礎, 分 析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的 複 雜 關 係 本 文 指 出, 儒 家 經 典 皆 以 平 治 天 下 為 其 鵲 的, 有 其 強 烈 的 經 世 取 向 ; 而 歷 代 東 亞 儒 者 大 多 同 時 身 兼 儒 者 與 官 員 的 雙 重 身 分, 他 們 在 王 權 至 上 的 東 亞 各 國 權 力 網 絡 之 中,,- 政 治 的 自 我 特 別 彰 顯, 他 們 的 經 典 詮 釋 事 業 遲 不 能 免 於 權 力 巨 靈 的 糾 葛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有 三 層 : 第 一, 兩 者 之 間 因 為 經 典 之 經 世 內 容 與 解 經 者 之 政 治 關 懷 而 真 有 不 可 分 割 性, 經 典 解 釋 者 的 讀 經 解 經 事 業 常 與 他 們 的 政 治 事 業 合 而 為 一 第 二,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又 有 高 度 緊 張 的 競 爭 關 係 東 亞 各 國 儒 家 經 典 解 釋 者 固 然 常 常 引 經 以 明 志, 甚 至 想 透 過 經 典 詮 釋 而 引 導 當 代 政 治 的 走 向 但 是, 較 常 見 的 情 況 則 是 儒 家 經 典 解 釋 者 在 政 治 權 力 的 壓 力 之 下, 對 於 經 典 中 的 特 定 文 本, 如 南 面 一 詞, 或 民 本 位 的 政 治 思 想, 必 須 男 創 新 解, 以 因 應 權 力 主 宰 之 現 實 狀 況 這 種 權 力 支 配 經 典 解 釋 的 情 況 之 所 以 成 為 東 亞 歷 史 的 常 態, 乃 是 因 為 儒 家 經 典 所 記 載 的 是 一 套 價 值 理 念, 具 有 理 想 性 與 長 遠 性, 但 是 歷 代 政 治 權 力 則 具 有 現 實 性 與 短 期 性, 所 以 後 者 在 相 對 短 時 程 內 可 以 支 配 前 者, 但 在 數 千 年 東 亞 歷 史 的 長 流 中 終 不 能 完 全 浪 滅 經 典 44 中 教 善, < 讀 孟 庭 訓 ) '63-64

15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 孟 子 } 為 例 的 的 價 值 這 就 是 為 什 麼 明 末 大 儒 王 夫 之 ( 船 山, 1619~ 1692) 說 儒 者 之 統 與 帝 王 之 統 雖 歧 而 為 二, 但 儒 者 之 統 終 互 天 垂 地 而 不 亡, 的 在 歷 史 的 長 流 中, 召 喚 異 代 的 知 音 起 而 與 經 典 對 話, 出 新 解 於 陳 編 因 此,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的 第 三 種 關 係. 就 是 解 釋 者 致 力 於 在 經 典 文 本 與 現 實 權 力 之 間, 維 持 某 種 平 衡 關 係, 以 減 低 兩 者 之 間 的 衝 突 ( 責 任 編 輯 : 施 純 純 校 對 : 許 軟 軟 蔡 至 哲 ) 的 清 王 夫 之, < 請 通 鑑 論 ) ( 臺 北 : 河 洛 圖 書, 1976). 卷 15, < 宋 文 帝 ), 497

16 16 黃 俊 傑 引 用 書 目 一 傳 統 文 獻 孟 子 > ~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漢 班 固 c 美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002 漢 劉 向. ~ 說 苑 >.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子 部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景 印 宋 刊 本 魏 王 何 注, ( 唐 孔 穎 達 疏, ~ 周 易 注 疏 巴 金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1955 影 印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刊 本 魏 何 晏, ~ 論 語 集 解 ).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三 編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魏 何 晏 注, ( 宋 那 高 疏, ~ 論 語 注 疏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影 印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刊 本 後 晉 劉 昀, ~ 舊 唐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宋 張 九 成, ~ 孟 子 傳 ). 收 入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83 宋 隆 九 淵. ( 與 王 j 明 伯 ) ~ 陸 九 淵 集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 1981 明 吳 寬 等 編. ~ 弘 治 十 五 年 會 試 錄 一 卷 > ' 收 入 全 灣 學 生 書 局 編 輯 部 彙 輯. ~ 明 代 登 科 錄 彙 編 >. 第 五 冊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 1969 景 印 明 弘 治 問 刊 本 明 凌 樞 等 鴿, ~ 弘 治 二 年 山 東 鄉 試 錄 一 卷 >. 收 入 臺 灣 學 生 書 局 編 輯 部 彙 輯, ~ 明 代 登 科 錄 彙 J 為 >. 第 三 冊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 1969 景 印 明 弘 治 問 刊 本 明 陳 迪 等 鴿, ~ 建 文 二 年 會 試 錄 一 卷 殿 試 登 科 錄 一 卷 > ' 收 入 臺 灣 學 生 書 局 編 輯 部 彙 輯, ~ 明 代 登 科 錄 彙 編 ), 第 一 冊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 1969 景 印 明 烏 絲 闌 鈔 本 明 劉 三 吾, ( 孟 子 節 文 題 辭 ), 轉 引 自 黃 俊 傑, ~ 孟 學 思 想 史 論 ( 卷 二 )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1997 明 劉 三 吾 輯, ~ 孟 子 節 文 > ' 收 入 北 京 圖 書 館 古 籍 珍 本 叢 刊. 經 部 北 京 : 書 目 文 獻 出 版 社, 1988 景 印 洪 武 二 十 七 年 刊 本 清 王 夫 之. ~ 讀 通 鑑 論 } 臺 北 : 河 洛 圖 書, 1976 清 王 引 之, ~ 經 義 述 聞 臺 北 : 廣 文 書 局 清 全 祖 望 t 結 持 亭 集 >.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正 編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J9 景 印 上 海 涵 芬 樓 刊 本 清 郭 慶 藩 集 釋, 王 孝 魚 點 枝, ~ 莊 子 集 釋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清 沒 廷 堪 著, 彭 林 點 枝. ~ 禮 經 釋 侈 的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2002 程 樹 德, ~ 論 語 集 釋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0 日 京 都 大 學 清 家 文 庫 現 藏 永 正 鈔 本 宣 賢 自 筆 孟 子 } 日 荻 生 組 練, ~ 孟 子 識 > ' 收 入 甘 雨 亭 叢 書 > ' 日 本 天 保 問 ( ) 板 倉 氏 刊

17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一 一 以 論 語 孟 子 } 為 例 17 本 日 荻 生 但 線, ( 論 吉 吾 徵 > ' 收 入 日 關 儀 一 郎 鴿, ( 日 本 名 家 四 書 註 釋 全 書 } 東 京 : 鳳 出 版, 1973 日 荻 生 祖 練 著, 龔 穎 譯, < 政 談 } 北 京 : 中 央 編 譯 出 版 社, 2004 韓 企 ] 耳 位 ( 中 教 善 ), ( 三 哥 嘻 嘻 莘 ) ( ( 讀 孟 庭 主 i ii) ), 收 入 吐 苛 苟 言 {At 立 到 ->8> ( ( 韓 國 經 學 資 料 集 成 > ) 首 爾 : 成 均 館 大 學 大 東 文 化 研 究 院, 1988 二 近 人 論 著 容 肇 手 且, ( 明 太 祖 的 孟 子 節 文 > > ' ( 讀 書 與 出 版 > ' 第 2 年 第 4 期, 1947 ' 上 海 徐 復 觀, ( 國 史 中 人 君 尊 嚴 問 題 的 商 討 > ' 收 入 氏 著, < 儒 家 政 治 思 想 與 民 主 自 由 人 權 臺 北 : 八 十 年 代 出 版 社, 1979 黃 俊 傑, ( 孟 學 思 想 史 論 ), 卷 2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1997 黃 俊 傑, ( 孟 子 運 用 經 典 的 脈 絡 及 其 解 經 方 法 > ' (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 28 期, 2001 ' 臺 北 黃 俊 傑, ( 作 為 政 治 論 述 的 經 典 詮 釋 學 : 荻 生 但 練 > ' 收 入 氏 著, (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 詮 釋 史 論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出 版 中 心, 2006 日 井 上 順 理, ( 本 邦 中 世 主 "'f l:j 玉 付 毛 孟 子 受 容 史 仿 研 究 } 東 京 : 風 問 書 房, 1972 日 宮 崎 市 定, ( 論 語 仿 新 研 究 東 京 : 岩 波 書 店, 1975 Brandauer, Frederick P., and Chun-chieh Huang, eds. Imperial Rulersh 加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4 Hirsch, E. D. Jr.,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uang, Chun-chieh. Mencius' Hermeneutics of Classics."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l, no I, New York. Merleau-Ponty, Mau 吋 C 唔, Colin Smith, 甘 an. Phenomenology ofperception.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2.

18 18 黃 俊 傑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retations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East Asia: An Inquiry Focusing upon the An α leets and Mencius Huang, Chun-chieh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existing between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is contained for discussion, namely, East Asian scholars' commentaries on the Analects ( < 論 語 > )and Mencius ( < 孟 子 > ), questions extracted from the Book of Mencius in the civil-service examinations in the Ming ( ) China, reminders which a Tokugawa Japanese scholar marked on Mencius against imperial reading, and quotations from Confucian classics appearing in the dialogues between emperors and courtiers in the Han (206 B.C.-A.D. 220) and Tang ( ) dynast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ual role played by the East Asian interpreters as Confucians and as administrators- had closely connect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 to political power. Briefly speaking, three forms of relationship are observed: inseparability, competition, and the balance to be struck betwe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 and political power. To sum up, the East Asian Confucians read and understood the classics through their own existential struct 叮 白," at the same time endowing the classics with new intellectual games." existential" content; they were not just playing Keywords: East Asia, Confucianism, Henneneutics, Political Power, Analects, Mencius. *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 旬,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19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8LIDl (2007)40p 年 12 月, 頁 收 稿, 通 過 刊 登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負 觀 之 政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方 震 華 * 提 要 漢 代 以 後 的 政 府 深 受 儒 家 政 治 理 論 的 影 響, 堯 舜 和 三 代 是 儒 者 最 常 提 及 的 治 國 典 範 唐 太 宗 的 文 治 武 功, 深 為 後 代 統 治 者 所 欣 羨, 而 其 事 蹟 記 載 詳 盡, 易 於 仿 效, 在 中 唐 以 後 有 另 成 典 範 之 勢 進 入 五 代 十 國 時 期, 期 待 唐 太 宗 復 現 的 意 見 仍 然 常 見, 至 北 宋 建 立 後, 循 貞 觀 之 政 以 復 三 代 之 治 仍 是 常 見 的 政 治 主 張 但 是, 從 仁 宗 朝 開 始, 隨 著 儒 學 的 開 展, 部 分 文 士 開 始 批 判 唐 太 宗, 提 倡 恢 復 堯 舜 三 代 之 制 以 超 越 漢 唐 他 們 希 望 藉 著 政 治 的 改 革 以 達 到 重 建 禮 樂 與 移 風 易 俗 的 目 的 但 是, 當 王 安 石 蔡 京 高 舉 三 代 之 法 以 合 理 化 自 已 的 施 政, 反 對 者 一 方 面 質 疑 他 們 的 具 體 作 為 不 符 三 代 的 理 想, 一 方 面 援 引 貞 觀 之 政 為 典 範 加 以 對 抗 堯 舜 三 代 與 貞 觀 故 事 道 在 部 分 政 治 論 述 中 被 描 述 成 不 同 的 典 範 宋 室 南 渡 後, 唐 太 宗 的 典 範 因 與 恢 復 中 原 的 理 想 相 吻 合, 再 度 受 到 統 治 階 層 的 重 視, 而 朱 熹 等 理 學 家 則 再 度 嘗 試 重 建 三 代 的 文 化 秩 序 朱 子 將 貞 觀 君 臣 的 作 為 定 位 為 以 求 利 為 目 的, 與 堯 舜 三 代 根 本 不 能 相 合, 乃 引 發 了 陳 亮 的 批 判, 形 成 了 二 人 間 的 王 霸 之 辯 南 宋 末 年, 程 朱 之 學 成 為 學 術 上 的 正 統 J ' 文 臣 諭 政 多 半 提 倡 堯 舜 三 代 而 貶 抑 貞 觀 之 政, 但 對 統 治 者 而 言, I 堯 舜 三 代 邀 速 而 模 糊, 遠 不 如 唐 太 宗 一 統 華 夷 的 成 就 來 得 有 吸 引 力 從 中 唐 至 南 宋 末, 不 諭 儒 臣 對 貞 觀 之 政 的 評 價 如 何 改 變, 多 數 君 主 們 對 唐 太 宗 典 範 的 嚮 位 卻 始 終 未 衰 這 是 在 分 析 宋 神 宗 與 王 安 石, 孝 宗 理 宗 與 南 宋 理 學 家 於 施 政 理 念 的 矛 盾 時, 可 以 思 考 的 角 度 關 鍵 詞 : 負 觀 理 學 治 國 典 範 唐 宋 時 期 五 代 唐 太 宗 王 安 石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副 教 授

20 20 方 震 華 二 貞 觀 典 範 的 形 成 與 強 化 三 堯 舜 三 代 之 治 與 負 觀 之 政 的 承 襲 與 對 立 四 結 論 一 前 言 從 唐 至 宋, 在 政 治 社 會 和 經 濟 的 諸 層 面 產 生 了 許 多 明 顯 的 改 變, 史 家 對 此 已 有 清 楚 的 呈 現 現 實 世 界 改 變 的 同 時, 菁 英 階 層 在 思 想 理 念 上 亦 有 新 的 發 展, 思 想 史 學 者 對 此 也 十 分 重 視 長 期 以 來, 研 究 宋 代 儒 學 的 文 獻 往 往 指 向 一 個 共 同 的 結 論 : 宋 儒 企 圖 重 建 人 間 秩 序, 以 達 成 超 越 漢 唐, 直 追 三 代 的 目 標 1 如 果 這 個 說 法 成 立, 我 們 應 該 進 一 步 追 間, 是 否 宋 代 統 治 菁 英 所 期 盼 的 現 世 秩 序 與 唐 人 有 所 不 同? 如 果 統 治 理 念 上 確 有 改 變, 那 麼 這 對 於 實 際 政 局 的 發 展 與 政 治 文 化 產 生 什 麼 影 響? 這 是 我 們 在 討 論 唐 宋 政 治 史 和 文 化 史 時 不 應 忽 視 的 議 題 從 統 治 階 層 對 於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述 入 手, 是 探 討 唐 宋 君 臣 對 於 治 國 理 念 的 轉 變 及 其 產 生 影 響 的 一 個 方 法 在 帝 制 中 國, 不 論 君 主 或 文 臣, 在 討 論 治 國 方 式 時 經 常 舉 歷 史 人 物 為 證 從 他 們 宣 稱 要 師 法 的 對 象, 我 們 可 以 觀 察 他 們 對 於 統 治 理 念 的 變 化 受 儒 家 理 念 的 影 響, 自 漢 代 以 降, 經 典 中 所 記 載 的 堯 舜 三 代 是 君 主 與 官 員 經 常 提 及, 也 是 不 可 質 疑 的 治 國 典 範 但 是, 到 了 唐 代, 文 士 開 始 形 塑 貞 觀 之 政 作 為 新 的 治 國 典 範, 致 使 主 政 者 往 往 宣 稱 以 貞 觀 為 求 治 的 目 標, 其 影 響 力 在 唐 代 結 束 後 仍 然 持 續 直 到 部 分 宋 代 儒 者 以 追 求 三 代 之 治 為 目 標, 開 始 對 於 貞 觀 之 政 多 所 質 疑, 才 引 發 三 代 與 貞 觀 兩 種 典 範 的 爭 辯 此 種 爭 議 延 續 到 南 宋, 直 接 導 致 了 思 想 史 上 著 名 的 王 霸 之 辨 這 種 l 參 見 余 英 時, < 朱 熹 的 歷 史 世 界 一 一 宋 代 士 大 夫 政 治 文 化 的 研 究 > ( 臺 北 : 允 晨 文 化, 2003),

21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真 觀 之 政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21 對 貞 觀 之 政 不 同 評 價, 不 僅 反 映 了 唐 宋 之 間 士 人 思 想 的 轉 變, 也 與 政 治 情 勢 的 發 展 有 密 切 關 係 透 過 探 討 統 治 階 層 關 於 貞 觀 之 政 的 論 辯, 本 文 將 分 析 在 唐 宋 時 期, 學 術 思 想 的 改 變 與 現 實 政 治 運 作 間 的 關 聯 性, 希 望 可 以 對 唐 宋 時 期 政 治 思 想 的 演 變 提 供 現 實 的 背 景, 並 對 當 時 的 政 治 文 化 特 色 有 進 一 步 的 理 解 二 貞 觀 典 範 的 形 成 與 強 化 自 西 漢 以 來, 堯 舜 君 臣 三 代 之 治 都 是 統 治 階 層 最 常 提 及 的 政 治 典 範, 唐 太 宗 ( 626~649 在 位 ) 時 代 亦 不 例 外 除 了 封 德 葬 在 貞 觀 初 年 曾 對 實 行 三 代 帝 王 之 道 有 所 質 疑 外, 君 臣 在 論 政 上 皆 以 堯 舜 三 代 為 準 則 2 太 宗 對 臣 下 說 : r 朕 今 所 好 者, 惟 在 堯 舜 之 道 周 孔 之 教, 以 為 如 鳥 有 翼, 如 魚 依 水, 失 之 必 死, 不 可 暫 無 耳 3 又 曾 對 侍 臣 說 : r 朕 每 庶 希 唐 虞, 亦 欲 公 等 齊 肩 韓 契 4 可 見 其 以 堯 舜 三 代 為 君 臣 典 範 之 意 部 分 的 大 臣 亦 抱 持 此 種 胸 襟, 例 如, 馬 周 對 太 宗 說 : r 陸 下 當 陸 禹 湯 文 武 之 業, 為 子 孫 立 萬 代 之 基 5 魏 徵 (580~643 ) 曾 勸 太 宗 體 會 君 臣 同 體 之 道, 待 臣 下 以 禮, 雙 方 相 互 合 作 以 達 到 古 代 聖 王 的 境 界 : 況 君 臣 契 合, 實 同 魚 水 若 君 為 堯 舜, 臣 為 稜 契, 豈 有 遇 一 事 則 變 志, 見 小 利 則 易 心 哉? 此 雖 下 之 立 忠 未 能 明 著, 亦 由 上 懷 不 信, 待 之 過 薄 之 所 致 也 此 豈 君 使 臣 以 禮, 臣 事 君 以 忠 乎? 以 隍 下 之 聖 明, 以 當 今 之 功 業, 誠 能 博 求 時 俊, 上 下 同 心, 則 三 皇 可 追 而 四, 五 帝 2 封 德 拜 之 論 為 魏 徵 所 駁, 不 為 太 宗 所 採 納 見 唐 劉 肅, ~ 大 唐 新 語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84 點 校 本 ), 卷 1, ( 匡 贊 第 一 ) 4 3 ( 唐 吳 兢 著, 謝 保 成 集 枝. ~ 負 觀 政 要 集 枝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003). 卷 6, ( 慎 fjj" 好 第 二 十 一 ), ( 唐 蕭 穎 士, ( 為 陳 正 卿 進 續 尚 書 表 引 貞 觀 賞 錄 > ' 收 入 宋 李 防 等 編, ~ 文 苑 英 華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66), 卷 610, 31 的 5 ( 宋 司 馬 光, ~ 資 治 通 鍾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標 點 本 ), 卷 l 鈣, 貞 觀 十 一 年 J\ 月, 6132

22 22 方 震 華 可 俯 而 六 矣 夏 殷 周 ; 葉, 夫 何 足 數? 6 希 望 致 君 堯 舜, 臣 子 為 韓 契 的 理 想 明 白 可 見, 而 太 宗 尊 重 大 臣 容 納 直 言 的 作 法 在 相 當 程 度 上 落 實 此 種 理 想 在 具 體 政 策 上, 太 宗 以 三 代 封 建 為 長 久 之 策, 幾 度 提 議 恢 復 封 建 制 度, 雖 因 群 臣 反 對 終 未 實 行, 仍 反 映 出 太 宗 宣 稱 以 堯 舜 三 代 為 法 並 非 徒 託 空 言 7 又 如 魏 徵 去 世 時, r 知 不 知 莫 不 恨, 惜, 以 為 三 代 遺 直, B 亦 可 見 當 時 的 統 治 階 層 確 有 三 代 傳 統 重 現 當 世 之 感 不 過, 隨 著 貞 觀 一 朝 在 文 治 武 功 上 種 種 成 就 的 建 立, 太 宗 在 晚 年 時 開 始 自 覺 其 功 業 有 超 越 前 代 之 處, 尤 其 對 征 服 夷 狄 的 成 就 感 到 自 豪 9 貞 觀 二 十 一 年 (647), 太 宗 曾 與 大 臣 有 以 下 的 對 話 : 上 御 翠 微 殿, 問 侍 臣 曰 r 自 古 帝 王 雖 平 定 中 夏, 不 能 服 戒 狄 朕 才 不 逮 古 人 而 成 功 過 之, 白 不 諭 其 故, 諸 公 各 率 意 以 實 言 之 萃 臣 皆 稱 r 陸 下 功 德 如 天 地, 萬 物 不 得 而 名 言 上 曰 r 不 然 朕 所 以 能 及 此 者, 止 由 五 事 耳 自 古 帝 王 多 疾 勝 己 者, 朕 見 人 之 善, 若 己 有 之 人 之 行 能, 不 能 兼 備, 朕 常 棄 其 所 短, 取 其 所 長 人 主 往 往 進 賢 則 欲 冀 諸 懷, 退 不 肖 則 欲 推 諸 塾, 朕 見 賢 者 則 敬 之, 不 肖 者 則 憐 之, 賢 不 肖 各 得 其 所 人 主 多 惡 正 宜, 陰 誅 顯 戮, 無 代 無 之, 朕 踐 作 以 來, 正 宜 之 士, 比 肩 於 朝, 未 嘗 點 貴 一 人 自 古 皆 責 中 華, 貝 克 夷 狄 ' 朕 獨 愛 之 如 一, 故 其 種 落 皆 依 朕 如 父 母 此 五 者, 朕 所 以 成 今 日 之 功 也 顧 謂 褚 逐 良 曰 r 公 嘗 為 史 官, 如 朕 言, 得 其 6 吳 兢 著, 謝 保 成 集 枝. ~ 貞 觀 政 要 集 校 }. 卷 7 ( 論 禮 樂 第 二 十 九 > '406 7 C 後 昔 劉 昀. ~ 舊 唐 書 )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標 點 本 ). 卷 的. ( 蕭 為 傳 2401; ~ 資 治 通 鑑 ). 卷 l 妞, 貞 觀 元 年 七 月 6037 ; 卷 l 凹, 負 觀 五 年 十 月 6089 ; 卷 l 鈣, 負 觀 十 三 年 二 月 C 宋 宋 祁, ~ 新 唐 書 }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標 點 本 ). 卷 97, ( 魏 徵 傳 贊 > ~I 柳 芳 之 言, ~ 資 治 通 鑑 ), 卷 198 負 觀 二 十 一 年 三 月 辛 卯 r 上 曰 ~ 朕 於 戒 狄 所 以 能 取 古 人 所 不 能 取, 臣 古 人 所 不 能 巨 者, 皆 )1 民 眾 人 之 所 欲 故 也.!l J 可 見 太 宗 自 認 其 征 服 夷 狄 的 成 就 超 越 古 人

23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真 觀 之 政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23 實 乎? J 對 曰 : I 陸 下 盛 德 不 可 勝 載, 獨 以 此 五 者 自 與, 蓋 謙 謙 之 志 耳 lo 以 一 統 華 夷 的 成 就 為 基 礎, 太 宗 試 圖 建 立 一 個 超 越 前 古 的 新 典 範, 故 公 開 宣 揚 自 以 為 過 人 的 五 項 舉 措, 期 盼 後 人 取 法 他 特 別 要 當 過 史 官 的 褚 遂 良 評 論 自 己 的 說 法 是 否 允 當, 顯 然 是 相 信 自 己 的 事 功 已 經 留 下 了 詳 細 的 紀 錄 貞 觀 二 十 二 年 (648), 太 宗 著 帝 範 }, 詳 細 地 向 子 孫 陳 述 為 君 治 國 之 道, 也 反 映 了 他 在 建 立 具 體 君 主 典 範 上 的 意 圖, 他 在 書 末 雖 說 毋 以 吾 為 前 鑒 J ' 恐 怕 只 是 謙 詞 而 已 11 太 宗 在 位 的 初 期 重 視 歷 史 的 鑑 戒 功 能, 晚 年 則 關 切 自 己 的 歷 史 形 象 及 建 立 典 範, 因 此, 貞 觀 一 朝 特 重 史 官 制 度 及 修 史 工 作, 為 太 宗 君 臣 的 事 蹟 留 下 了 豐 富 的 紀 錄 12 I 貞 觀 故 事 能 成 為 上 承 堯 舜 的 政 治 典 範 ' 這 是 一 項 重 要 的 條 件 中 唐 的 官 員 對 此 已 有 認 識, 穆 宗 長 慶 元 年 ( 821), 宰 相 奏 請 每 日 記 錄 君 臣 謀 議 的 內 容, 提 出 的 理 由 是 : 伏 以 堯 舜 之 政, 二 典 存 焉, 君 臣 之 間, 都 俞 之 旨, 罔 不 備 載 廠 後 雖 代 有 史 官, 多 出 于 追 書, 所 以 其 事 或 紀, 其 言 蓋 略 大 宗 文 皇 帝 躬 勤 府 政, 朝 多 良 臣, 論 思 獻 替, 動 可 紀 錄 故 能 遠 繼 堯 舜, 煥 乎 其 文 章 13 由 此 可 見, 貞 觀 一 朝 被 視 為 承 繼 堯 舜 傳 統, 除 了 賢 君 良 臣 之 外, 更 在 於 君 臣 的 討 論 對 話 留 下 豐 富 的 記 載 因 此, 以 貞 觀 為 典 範 者 容 易 引 用 具 10 { 資 治 通 鑑 > ' 卷 198 ' 貞 觀 二 十 一 年 五 月, [ 唐 唐 太 索, { 帝 範 }, 收 入 文 淵 閻 四 庫 全 書 >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83), 第 696 冊, 卷 4, 關 於 太 定 君 臣 對 於 史 書 歷 史 教 言 II 史 官 制 度 的 重 視 和 討 論, 參 見 張 榮 芳, ( 唐 代 君 主 的 史 學 教 育 ), { 食 貨 月 刊 }, 復 刊 16 卷 7-8 期 ( 1987 ' 臺 北 ) '19-37( 總 ) ; 張 榮 芳, ( 唐 代 的 晴 史 著 述 及 其 對 晴 的 評 論 ), 收 入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編, { 第 四 屆 唐 代 文 化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 臺 南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教 務 處 出 版 組, 1999) ; 程 林 末, ( 唐 代 史 學 與 政 治 ), 收 入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史 學 研 究 所 編, ( 史 學 史 資 料 第 一 輯 ( 北 京 :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史 學 研 究 所, 1979) '27-30 的 宋 王 縛, { 唐 會 要 >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91 標 點 本 ), 卷 64, ( 史 館 雜 錄. 下 ), 13 日

24 24 方 震 華 體 的 事 證, 而 欲 復 堯 舜 三 代 之 治 者 卻 常 有 典 法 不 備 之 嘆 14 除 了 紀 錄 的 完 備 外, 太 宗 開 創 李 唐 制 定 典 章 制 度 的 貢 獻, 也 使 得 貞 觀 的 傳 統 具 有 象 徵 李 唐 政 權 的 意 義 太 宗 死 後 不 過 四 十 年, 武 周 政 權 的 建 立 使 李 唐 王 朝 面 臨 中 斷 的 危 機 神 龍 元 年 (705 ) 正 月, 張 東 之 (625~706 ) 等 人 發 動 政 變, 逼 迫 武 則 天 ( 683~705 在 位 ) 退 位, 擁 戴 中 宗 復 位 次 月, 即 復 國 號 為 唐, 又 下 令 貢 舉 人 停 習 臣 軌 > ' 依 舊 習 老 子 l5 三 月 再 降 制 : r 軍 國 政 化, 皆 依 貞 觀 故 事 l6 按 照 唐 太 宗 的 傳 統 來 改 易 武 周 體 制 的 用 意 十 分 明 顯, r 貞 觀 故 事 已 成 為 李 唐 政 權 的 象 徵 不 過, 中 宗 對 於 張 東 之 等 人 並 不 信 任, 反 而 親 近 武 三 思 (? ~707) 等 人, 使 得 親 附 武 家 的 政 治 勢 力 快 速 復 熾 同 年 五 月, 武 三 思 即 將 張 束 之 等 人 的 勢 力 制 除, r 令 百 官 復 偕 則 天 之 政 l7 依 附 三 思 的 官 員 開 始 批 判 以 貞 觀 故 事 作 為 施 政 原 則 的 主 張, 稱 頌 武 后 的 德 業 景 龍 元 年 (707 ) 右 補 闕 權 若 訥 上 書 : 臣 聞 詩 人 闡 教, 深 懷 罔 極 之 恩 ; 孔 氏 立 言, 式 崇 無 改 之 道... 伏 見 天 地 日 月 君 臣 國 人 授 載 初 慶 殿 等 字, 皆 先 朝 創 制, 久 已 施 行 陸 下 摹 承 丕 緒, 為 司 守 洪 業, 母 子 相 傳, 家 國 仍 舊, 此 並 則 天 能 事 生 人 積 習, 何 所 要 切? 登 時 削 除, 當 為 賊 臣 敬 暉 等 秉 政, 芭 藏 逆 節, 前 規 務 從 變 易, 所 以 多 有 改 張 今 削 之 無 益 於 淳 化, 存 之 有 光 於 孝 理 又 神 龍 元 年 三 月 五 日 制 書 r 一 事 已 上, 並 依 負 觀 故 事 者 但 則 天 遺 訓, 誡 曰 母 儀 ; 太 宗 舊 章, 是 稱 祖 德 其 於 沿 襲, 應 從 近 遠, 無 容 近 捨 母 儀, 遠 尊 祖 德 昔 永 徽 之 始, 不 聞 依 武 德 舊 章, 今 陸 下 膺 期, 乃 欲 追 尊 祖 昔, 依 負 觀 故 事, 如 其 遠 依 負 觀, 實 恐 未 益 先 朝 以 臣 愚 識, 請 更 詳 審, 貝 IJ 望 繼 明 暮 聖 之 業, 無 替 始 終 ; 奉 先 14 [ 宋 程 穎 程 頤 著, ( 二 程 集. 河 南 程 氏 外 書 > ( 臺 北 : i 美 京 文 化, 1983 標 點 本 ) 卷 ( 舊 唐 書 > ' 卷 7, ( 中 宗 本 紀 > ' ( 舊 唐 書 > ' 卷 91 ' ( 桓 彥 範 傳 > ' 2930 ; 參 見 資 治 通 鑑 > ' 卷 208, 神 龍 元 年 四 月, ( 資 治 通 鎧 >. 卷 208, 神 奇 色 元 年 五 月, 6592

25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負 觀 之 政 一 一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25 成 志 之 道, 增 耀 竹 串 18 權 若 訥 的 意 見 反 映 出 貞 觀 故 事 的 典 範 意 義 尚 侷 限 於 祖 德 J ' 即 代 表 李 唐 政 權 的 祖 宗 典 故 所 以, 若 訥 標 榜 武 則 天 體 制 為 母 儀 J ' 訴 諸 母 子 親 情 及 尊 親 始 於 近 者 的 原 則 來 挑 戰 太 宗 的 傳 統, 削 弱 支 持 李 唐 的 政 治 主 張 如 此 一 來, r 則 天 遺 訓 與 貞 觀 故 事 成 為 代 表 不 同 政 權 的 象 徵, 敵 對 的 政 治 集 團 藉 此 相 互 爭 權 這 個 現 象 顯 示 唐 太 宗 想 要 建 立 的 治 國 典 範 意 義 至 此 尚 未 完 全 確 立 景 龍 四 年 (710), 中 宗 被 韋 后 等 人 所 害, 接 著 李 隆 基 (685~762 ) 發 動 政 變, 除 去 韋 后, 擁 立 睿 宗 即 位, 再 度 以 改 中 宗 之 政, 依 貞 觀 故 事 作 為 政 治 號 召 的 後 塵, 任 官 浮 濫, 大 興 土 木, 營 建 寺 觀 左 補 闕 辛 替 否 上 書 勸 謀 : 伏 以 太 宗 文 武 聖 皇 帝, 陸 下 之 祖, 撥 亂 反 正, 開 階 立 極, 得 至 理 之 體, 設 簡 要 之 方... 四 人 樂 其 業, 五 穀 遂 其 成, 腐 栗 爛 串, 填 街 委 巷 千 里 萬 里, 貢 賦 於 郊 ; 九 夷 百 蠻, 歸 款 於 闕 自 有 帝 皇 已 來, 未 有 若 斯 之 神 聖 者 也 故 得 享 國 久 長, 多 歷 年 所, 陸 下 何 不 取 而 則 之?... 臣 往 見 明 敕. r 自 今 已 後, 一 依 負 觀 故 事 且 負 觀 之 時, 豈 有 今 日 之 造 寺 營 觀, 加 僧 尼 道 士, 益 無 用 之 官, 行 不 急 之 務, 而 亂 政 者 也! 臣 以 為 棄 其 言 而 不 行 其 信, 慕 其 善 而 不 遷 其 惡, 陸 下 又 何 以 刑 於 四 海? 20 辛 替 否 對 太 宗 的 成 就 極 為 歌 頌, 要 求 睿 宗 視 之 為 典 範, 實 現 即 位 之 初 依 貞 觀 故 事 施 政 的 承 話 可 見 中 宗 睿 宗 兩 朝 的 政 局 動 盪, 造 成 朝 臣 對 於 貞 觀 時 代 的 懷 念 與 提 倡 開 元 元 年 (713), 睿 宗 傳 位 玄 宗 後, 朝 臣 18 ( 宋 玉 欽 若 等. < 冊 府 元 龜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影 印 宋 刻 殘 本 ), 卷 482, ( 全 省 部. 諮 侵 ), 頁 15 ; 參 見 唐 會 要 > ' 卷 70, ( 州 縣 改 置 上 ), 1477; < 資 治 通 鑑 } 卷 208 ' 景 龍 元 年 二 月, ( 唐 劉 餘. < 晴 唐 嘉 話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79 點 校 本 ), 卷 下, < 舊 唐 書 > ' 卷 101, ( 辛 替 否 傳 )

26 26 方 震 華 亦 以 成 就 太 宗 太 平 之 業 來 期 許 新 的 君 主 21 是 年 七 月, 太 平 公 主 被 殺, 武 氏 殘 餘 勢 力 全 被 清 除, r 則 天 之 政 自 然 無 人 再 提, 貞 觀 傳 統 的 典 範 地 位 也 就 確 立, 22 並 在 玄 宗 時 代 日 漸 尊 崇 史 官 吳 兢 (670~749 ) 在 開 元 年 間 完 成 貞 觀 政 要 一 書, 23 詳 述 貞 觀 一 朝 君 臣 的 言 行 與 事 蹟, 其 目 的 在 於 建 立 一 個 新 的 統 治 典 範 吳 兢 在 ( 上 貞 觀 政 要 表 ) 中 說 : 臣 愚, 比 嘗 見 朝 野 士 庶 有 論 及 國 家 政 教 者, 成 云 : r 若 以 陸 下 之 聖 明, 克 遵 太 宗 之 故 事, 則 不 假 遠 求 上 古 之 術 ' 必 致 太 平 之 業 J. 竊 惟 太 崇 文 武 皇 帝 之 政 化, 自 曠 古 而 來, 未 有 如 此 之 盛 者 也 雖 唐 堯 虞 舜 夏 禹 殷 湯 周 之 文 武, 漢 之 文 景, 皆 所 不 逮 也 至 於 用 賢 納 諜 之 美, 垂 代 立 教 之 規, 可 以 弘 闡 大 敢 增 崇 至 道 者, 並 煥 乎 國 籍, 作 鑒 來 葉 24 指 太 宗 的 事 功 超 越 堯 舜 三 代, 君 主 只 須 取 法 太 宗 而 不 須 追 求 邀 遠 的 上 古 聖 王 之 道, 對 於 貞 觀 故 事 的 歌 頌 已 達 到 至 高 的 程 度 貞 觀 時 代 既 受 到 如 此 的 歌 頌, 期 待 唐 太 宗 復 現 的 想 法 也 產 生 開 元 十 八 年 (730), 玄 宗 任 命 皇 子 忠 王 ( 後 來 的 肅 宗 ) 為 河 北 道 元 帥, 與 百 官 相 見 於 光 順 鬥 此 一 儀 式 性 的 會 唔, 對 部 分 大 臣 卻 有 很 大 的 意 義 : 左 丞 相 張 說 退 謂 學 士 孫 遨 韋 述 曰 r 嘗 見 太 宗 寫 真 圖, 忠 王 英 姿 穎 發, 儀 表 非 常, 雅 類 聖 祖, 此 社 稜 之 福 也 25 看 見 忠 王 的 外 貌 儀 表 與 太 宗 相 似, 即 認 定 日 後 將 有 表 現, 是 國 家 之 福, 實 為 當 時 期 待 太 宗 重 現 心 理 的 一 種 投 射 安 史 之 亂 以 後, 唐 的 國 力 衰 弱, r 貞 觀 故 事 成 為 昔 日 輝 煌 傳 統 的 象 徵, 文 士 往 往 呼 應 吳 兢 對 於 太 宗 事 功 的 極 高 稱 頌 例 如, 元 積 ( 779~ 21 < 資 治 通 鑑 > ' 卷 210 ' 開 元 元 年 三 月, 受 玄 宗 倚 重 的 宰 相 宋 璟, r 欲 復 員 觀 之 政 J ' 見 資 治 通 鑑 > ' 卷 211 ' 開 元 五 年 九 月, 關 於 負 觀 政 要 成 書 的 時 間, 學 者 有 不 同 的 意 見, 此 處 依 謝 保 成 的 考 證, 見 謝 保 成, ( 貞 觀 政 要 集 校 敘 錄 ), 收 入 吳 兢 著, 謝 保 成 集 杖, < 負 觀 政 要 集 校 > ' 吳 枕 著, 謝 保 成 集 枝, < 負 觀 政 要 集 校 >, 3 25 < 舊 唐 書 > ' 卷 10' ( 肅 宗 本 紀 ), 239 0

27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負 觀 之 政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27 的 1) 於 元 和 元 年 (806 ) 在 應 才 識 兼 茂 明 於 體 用 科 的 策 論 中 說. r 稱 至 德 者, 舉 文 皇 以 代 堯 舜, 豈 異 事 哉? 26 顯 然, 歌 頌 太 宗 的 官 員 已 不 再 視 貞 觀 故 事 為 李 唐 一 朝 的 祖 德 J ' 而 是 成 為 超 越 堯 舜 和 三 代, 其 有 普 遍 意 義 的 治 國 典 範 這 種 對 太 宗 功 業 的 強 調, 不 僅 是 為 了 與 現 狀 相 對 比, 也 有 建 立 唐 代 卓 越 歷 史 地 位 的 意 義 例 如, 劉 禹 錫 ( 772~842) 在 討 論 官 學 時 說 : 伏 以 負 觀 中, 增 築 學 舍 千 二 百 區, 生 徒 三 千 餘 人 時 外 夷 上 疏, 請 遣 子 弟 入 附 于 三 難 者 五 圓 雖 菁 菁 者 謊, 育 材 之 道 不 足 比 也! 今 之 膠 岸 不 聞 弦 歌, 而 室 廬 主 己 廢, 生 徒 衰 少, 非 學 官 不 欲 振 舉 也, 病 無 背 財 以 給 其 用 27 所 謂 菁 菁 者 義 指 的 是 儒 家 經 典 中 盛 讚 的 西 周 學 校 體 制 稱 道 太 宗 興 學 的 成 就 超 越 西 周, 除 了 用 以 對 比 當 時 官 學 的 衰 落 外, 也 在 建 立 對 唐 王 朝 歷 史 傳 統 的 優 越 感, 這 種 優 越 感 的 建 立 對 於 正 在 走 下 坡 的 政 權 而 言 自 然 是 重 要 的 不 過, 文 人 對 於 貞 觀 故 事 的 提 倡, 並 不 僅 出 於 情 感 上 的 懷 舊, 更 牽 涉 到 現 實 權 位 的 爭 取 對 於 中 唐 文 臣 而 言, 他 們 之 所 以 欣 慕 貞 觀 之 政, 不 只 是 因 為 太 宗 朝 國 勢 的 興 盛, 也 在 於 當 時 文 臣 所 擁 有 的 參 政 權 力, 及 與 皇 帝 的 親 近 關 係 安 史 亂 後 後, 直 官 與 藩 鎮 勢 力 l 幅 起, 文 臣 的 權 力 和 地 位 大 不 如 前, 尤 其 君 主 往 往 深 居 宮 中, 與 多 數 官 僚 日 益 疏 離 貞 觀 時 代, 君 臣 具 有 類 似 的 出 身 背 景 及 共 同 開 創 王 朝 的 經 歷, 雙 方 的 互 動 親 近 而 密 切, 這 種 接 近 於 君 臣 同 體 的 境 界, 是 中 唐 以 後 文 官 所 難 以 企 及 的 難 怪 當 權 德 輿 (759~818 ) 讀 到 太 宗 賜 李 靖 (571~649 ) 的 手 詔 時, 要 感 激 流 涕, 大 嘆 : r 君 臣 之 際 乃 爾 邪! 28 在 君 臣 關 係 日 漸 疏 離 朝 26 C 唐 元 旗, ( 元 祺 集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000 點 校 本 ), 卷 28, ( 才 識 兼 茂 明 於 體 用 策 一 道 ), C 唐 劉 禹 錫, ( 劉 禹 錫 集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0 點 校 本 ), 卷 20, ( 奏 記 丞 相 府 論 學 事 ), ( 新 唐 書 ), 卷 的, ( 李 靖 傳 ), 3817

28 28 方 震 華 臣 權 力 大 不 如 前 的 時 代 中, I 貞 觀 故 事 正 是 文 官 要 求 重 回 政 治 核 心 的 有 力 依 據 這 種 心 理 便 影 響 他 們 對 貞 觀 之 政 的 論 述, 元 棋 有 關 於 十 八 學 士 的 評 論 是 一 個 例 子 : 泊 我 太 宗 文 皇 帝 之 在 藩 郎, 以 至 於 為 太 子 也, 選 知 道 德 者 十 八 人 與 之 遊 習 ; 即 位 之 後, 雖 宴 遊 飲 食 之 間, 若 十 八 人 者, 實 在 其 中 上 失 無 不 言, 下 情 無 不 達, 不 四 三 年 而 名 高 盛 古, 豈 一 日 二 日 而 致 是 乎? 遊 習 之 漸 也 29 元 積 將 貞 觀 一 朝 的 成 就 單 純 地 歸 因 於 太 宗 與 十 八 學 士 的 交 遊, 此 一 誇 張 的 因 果 論 述 正 反 映 了 他 內 心 的 期 待 : 君 主 每 日 與 有 道 德 的 文 臣 交 遊, 而 非 親 近 官 官 武 夫, 在 耳 濤 目 染 之 下, 受 文 人 指 引 而 成 為 聖 君 正 因 如 此, 唐 代 文 官 不 僅 援 引 貞 觀 故 事 J ' 以 阻 止 君 主 的 不 當 施 政 和 濫 權, 30 更 積 極 地 藉 此 典 範 倡 議 改 革 現 狀, 以 實 現 他 們 的 政 治 理 想 於 是, 一 些 原 本 在 貞 觀 朝 之 前 已 存 在 的 制 度, 被 形 塑 為 唐 太 宗 創 置 的 優 美 體 制 例 如, 府 兵 制 度 在 中 晚 唐 藩 鎮 跋 區 的 環 境 中, 被 文 臣 視 為 解 決 問 題 的 良 方, 劉 寶 在 大 和 二 年 (828 ) 的 對 策 中 提 倡 恢 復 府 兵 制 時 就 說 : 暨 太 宗 皇 帝 肇 建 邦 典, 亦 置 府 兵, 臺 省 軍 衛, 文 武 參 掌, 居 閑 歲 則 會 弓 力 稽, 將 有 事 則 釋 未 荷 戈, 所 以 倩 復 古 制, 不 廢 舊 物 今 則 不 然 夏 官 不 知 兵 籍, 止 於 奉 朝 請 ; 六 軍 不 主 兵 事, 止 於 養 勳 階 軍 容 合 中 官 之 政, 戒 律 附 內 臣 之 職 首 一 載 武 并, 疾 文 史 如 仇 僻 ; 足 一 蹈 軍 門, 視 農 夫 如 草 芥 謀 不 足 以 剪 除 凶 逆, 而 詐 足 以 抑 揚 威 福 ; 勇 不 足 以 鎮 衛 社 稜 ' 而 暴 足 以 侵 軟 里 間... 臣 願 陸 下 貫 文 武 之 道, 均 兵 農 之 功, 正 貴 賤 之 名, 一 中 外 之 法, 選 軍 衛 之 職, 倩 省 署 之 官, 近 崇 負 觀 之 規, 遠 復 成 周 之 制, 自 邦 錢 以 刑 于 下 圓, 始 天 29 元 棋, < 元 祺 集 > ' 卷 29, < 論 教 本 書 ) ' 例 如, 文 宗 時, 李 王 玉 哥 太 宗 時 任 用 宰 相 之 例, 反 對 拜 一 官, 命 一 職 皆 取 決 於 君 主, 見 舊 唐 書 > ' 卷 173, < 李 王 玉 傳 ), 的 05 : 懿 索 以 伶 官 李 可 及 為 威 衛 將 萃, 同 平 章 事 曹 確 引 用 負 觀 故 事 J. 加 以 反 對, 見 舊 唐 書 ), 卷 177, < 曹 確 傳 ) '

29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負 觀 之 政 一 一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29 子 以 達 于 諸 侯, 則 可 以 制 豪 滑 之 強, 無 輸 檢 之 患 矣 31 劉 賈 將 府 兵 之 設 歸 功 於 太 宗 修 復 西 周 的 兵 農 合 一 之 制, 以 此 來 反 證 當 時 的 軍 政 體 制 的 缺 失, 希 望 國 君 能 法 貞 觀 之 制 而 回 復 到 西 周 初 年 理 想, 將 貞 觀 傳 統 與 三 代 之 制 連 繫 在 一 起 類 似 的 論 點 亦 見 於 杜 牧 (803~852) 他 在 歌 頌 府 兵 的 優 點 之 後, 大 嘆 : r 伏 惟 文 皇 帝 十 六 衛 之 胃, 誰 復 而 原, 其 實 天 下 之 大 命 也 32 都 是 強 調 府 兵 為 唐 太 宗 所 建 立 的 優 良 制 度, 君 主 若 能 恢 復, 對 國 家 的 發 展 將 有 重 大 的 幫 助 其 實, 唐 高 祖 建 國 後, 即 接 收 隔 代 的 府 兵 體 制, 太 宗 朝 雖 曾 對 府 兵 制 度 進 行 調 整, 但 太 宗 本 人 實 非 此 一 制 度 的 創 建 者 33 劉 寶 等 人 之 所 以 將 府 兵 之 設 歸 功 於 唐 太 宗, 顯 然 是 為 了 強 化 自 己 主 張 的 說 服 力 如 此 一 來, 透 過 中 唐 文 臣 的 論 述. r 貞 觀 故 事 的 內 涵 變 得 豐 富, 作 為 治 國 典 範 的 地 位 也 更 加 明 確 隨 著 貞 觀 之 政 成 為 典 範, 君 主 往 往 以 唐 太 宗 自 許, 而 期 許 大 臣 效 法 魏 徵 對 君 主 而 言, 自 許 為 太 宗, 具 有 宣 傳 自 己 英 明 求 治 的 功 能 安 史 亂 後, 首 先 宣 示 效 法 貞 觀 的 君 主 是 代 宗 : ( 大 曆 ) 六 年 四 月 戊 午, 御 宣 政 殿 親 試 諷 諜 主 文 茂 才 異 等 智 謀 經 武 博 學 專 門 等 四 科 舉 人 帝 親 慰 勉, 有 司 常 食 外, 更 賜 御 廚 珍 鎮 及 茶 酒, 禮 甚 優 異 舉 人 或 有 弊 衣 菜 色 者, 帝 憫 之, 謂 左 右 曰 : 兵 革 之 後, 士 庶 未 豐 ' 皆 自 遠 來, 資 糧 不 足 故 也 因 為 之 泣 下 時 方 炎 暑, 帝 具 朝 衣 J 永 日 危 坐, 請 太 宗 負 觀 政 要 > 0 34 由 於 戰 亂 結 束 未 久, 代 宗 在 親 試 舉 人 時 的 言 行 充 滿 了 感 傷 國 勢 衰 弱, 展 現 自 己 勤 勉 愛 士 積 極 求 治 的 意 圖 在 此 一 公 開 場 合 特 別 選 擇 貞 觀 政 要 來 閱 讀, 顯 然 是 要 向 天 下 士 子 宣 示, 自 己 將 以 太 宗 為 法 類 似 的 作 法 亦 見 於 唐 宣 宗 他 在 即 位 之 初. r 書 貞 觀 政 要 於 屏 風, 每 正 色 拱 31 ( 舊 唐 書 ). 卷 190 下, ( 文 苑. 劉 黃 傳 ) [ 唐 杜 牧, ( 樂 川 文 集 ) ( 臺 北 : ~ 美 京 文 化, 1983 點 校 本 ). 卷 5, ( 原 十 六 街 陳 寅 悔. < 晴 唐 制 度 淵 源 略 論 稿 )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 2001), < 冊 府 元 龜 > ' 卷 643, ( 貢 舉 部. 考 試 ), 頁 9 0 r 衣 字 據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本 補

30 30 方 震 華 手 而 讀 之 35 以 恭 敬 的 態 度 面 對 屏 風 來 讀 貞 觀 政 要 > ' 當 然 不 是 為 了 閱 讀 的 方 便, 而 是 一 種 政 治 表 演, 藉 以 向 臣 下 展 示 他 再 現 貞 觀 之 政 的 意 志 在 此 風 氣 下, 臣 僚 倡 言 貞 觀 傳 統, 君 主 自 然 也 要 給 予 慷 慨 的 賞 賜, 例 如, 敬 宗 時, 著 作 郎 韋 公 肅 進 呈 他 所 注 釋 的 太 宗 帝 範 十 二 篇, 即 獲 得 錦 踩 百 匹 的 獎 賞 36 貞 觀 的 政 績 並 非 太 宗 一 人 之 力, 輔 佐 他 的 大 臣 中 尤 以 魏 徵 最 受 稱 道, 成 為 臣 僚 效 法 的 對 象 德 宗 時 大 將 李 嵐 即 說. r 魏 徵 能 直 言 極 諜, 致 太 宗 於 堯 舜 之 上, 真 忠 臣 也, 僕 所 慕 之 37 魏 徵 既 受 推 崇, 其 子 孫 的 言 行 乃 受 到 重 視 元 和 四 年 (809), 跋 區 的 涵 青 節 度 使 李 師 道 得 知 魏 徵 的 故 宅 已 為 其 子 孫 所 典 賣, 於 是 輸 緝 入 京, 聲 言 將 為 魏 徵 子 孫 贖 宅 此 舉 引 發 朝 臣 的 非 議, 白 居 易 (772~846 ) 對 憲 宗 說 : ( 魏 ) 徵 是 陸 下 先 朝 宰 相, 大 宗 嘗 賜 殿 材 成 其 正 室, 尤 與 諸 家 第 宅 不 同 子 孫 典 貼, 其 錢 不 多, 自 可 官 中 為 之 收 贖, 而 令 師 道 掠 美, 事 實 非 宜 38 憲 宗 同 意 居 易 的 意 見, 立 即 出 內 庫 錢 二 百 萬 買 回, 再 交 給 魏 徵 的 孫 子, 嚴 令 他 們 不 得 轉 賈 官 方 並 且 宣 稱 : 憲 宗 是 因 為 覽 貞 觀 故 事, 嘉 魏 徵 諜 詩 匪 躬 J ' 才 有 下 詔 贖 宅 之 舉 " 隱 諱 了 這 一 段 鎮 帥 與 皇 帝 爭 相 出 錢, 以 求 藉 保 存 魏 徵 故 宅 美 化 自 身 形 象 的 事 件 由 此 可 見, 在 推 崇 貞 觀 之 政 的 氛 圍 下, 君 主 表 彰 魏 徵 作 為 大 臣 的 典 範, 亦 帶 有 自 我 宣 傳 的 用 意 文 宗 任 命 魏 徵 五 世 孫 魏 蕃 為 諜 官 的 詔 書 是 另 一 個 例 子 : 昔 乃 先 祖 負 觀 中 諜 書 十 上, 指 事 直 言, 無 所 避 諱 每 覽 國 史, 未 嘗 不 沉 吟 仲 卷, 嘉 尚 久 之 爾 為 拾 遺, 其 風 不 墜, 屢 獻 章 疏, 必 道 其 所 以... 噫! 人 能 匪 躬 客 詩, 似 其 先 祖, 吾 豈 不 能 虛 懷 延 納, 仰 35 { 資 治 通 錐 > ' 卷 248 ' 大 中 二 年 二 月 { 舊 唐 書 }, 卷 17 上, < 敬 索 本 紀 ), < 舊 唐 書 >. 卷 133, < 李 民 傳 ), < 舊 唐 書 > ' 卷 166, < 白 居 易 傳 ), < 唐 會 要 > ' 卷 45, < 功 臣 )

31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負 觀 之 政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31 希 負 觀 之 理 欺? 而 蕃 居 官 日 淺, 未 當 敘 進, 吾 豈 限 以 常 典, 以 待 直 臣, 可 右 補 闕 40 藉 由 非 次 拔 摧 魏 薯, 文 宗 揭 示 自 己 追 隨 太 宗 典 範, 虛 懷 容 諜 的 意 向 由 此 可 知, 經 由 對 於 魏 徵 事 蹟 的 表 揚,,- 貞 觀 之 政 做 為 理 想 的 政 治 傳 統, 所 代 表 的 不 只 是 唐 太 宗 及 其 創 立 的 典 章 制 度, 其 重 要 的 輔 佐 大 臣 也 成 為 記 憶 和 歌 頌 的 對 象, 兩 相 配 合, 便 形 成 一 種 新 的 君 臣 典 範 黃 巢 之 亂 後, 唐 室 衰 微, 地 方 上 的 軍 事 強 人 憑 藉 武 力 m 屆 起, 建 立 政 權 ; 中 國 不 僅 陷 入 分 裂 的 狀 態, 也 進 入 武 人 政 治 的 時 代 統 治 階 層 大 多 是 戒 馬 出 身 缺 乏 知 識 的 武 人, 而 快 速 變 化 的 政 治 局 勢, 也 使 他 們 往 往 無 暇 思 索 治 國 的 理 想 因 此, 在 這 個 時 代, 統 治 階 層 對 治 國 典 範 的 討 論 在 數 量 上 遠 不 及 唐 代 但 是,,- 貞 觀 故 事 仍 是 當 時 君 臣 主 要 的 師 法 對 象 五 代 時 期 最 先 試 圖 模 仿 唐 太 宗 的 是 李 存 晶 ( 885~926) 這 位 打 著 中 興 唐 室 旗 幟 的 沙 陀 領 袖, 在 乾 化 四 年 (914 ) 時, 勢 力 己 擴 大 成 為 中 國 北 方 反 後 梁 勢 力 的 盟 主, 其 原 有 的 節 度 使 官 銜 與 其 權 力 不 能 相 稱, 於 是 開 始 仿 效 太 宗 故 事 來 合 理 化 自 己 的 政 權 : 或 說 趙 王 鎔 曰,- 大 王 所 稱 尚 書 令, 乃 梁 官 也, 大 王 既 與 梁 為 僻, 不 當 稱 其 官 且 自 太 宗 踐 作 已 來, 無 敢 當 其 名 者 今 晉 王 ( 李 存 品 ) 為 盟 主, 勳 高 位 卑, 不 若 以 尚 書 令 讓 之 鎔 曰,- 善! J 乃 與 王 處 直 各 遣 使 推 晉 王 為 尚 書 令, 晉 王 三 讓, 然 後 受 之, 始 開 府 置 行 臺 如 太 宗 故 事 41 李 存 晶 顯 然 明 白 尚 書 令 這 個 頭 銜 在 唐 代 政 治 傳 統 中 具 有 的 重 大 象 徵 意 義, 因 而 有 三 度 謙 辭 的 作 態 之 舉 存 局 在 接 受 此 銜 的 同 時, 仿 唐 太 宗 之 前 例 設 尚 書 省 行 臺, 使 他 原 有 的 河 東 地 方 政 府 轉 型 成 為 準 中 央 政 權 後 來 契 丹 圍 幽 州, 存 晶 欲 出 兵 救 援, 諸 將 多 表 反 對, 只 有 李 個 源 (867~993 ) 等 三 人 贊 成 存 晶 說,- 昔 太 宗 得 一 李 靖 猶 擒 頡 利, 今 吾 有 猛 將 三 人, 40 < 舊 唐 書 >. 卷 176 ( 魏 摹 傳 ) < 資 治 通 鑑 >. 卷 269 乾 化 四 年 正 月 8782

32 32 方 震 華 復 何 憂 哉! 42 亦 可 見 他 自 比 於 唐 太 宗 的 意 向 李 存 島 建 立 的 後 唐 政 權 既 以 承 繼 唐 室 為 號 召, 統 治 者 閱 讀 唐 太 宗 的 事 蹟, 並 以 之 為 效 法 對 象, 成 為 普 遍 的 現 象 像 是 繼 明 宗 之 位 的 後 唐 閔 帝 : 閔 帝 制 位, 志 修 德 政, 易 月 之 制 建 除, 使 延 訪 學 士 讀 負 觀 政 要 太 宗 實 錄 > ' 有 意 於 致 理 43 這 位 年 輕 的 君 主 也 想 藉 著 閱 讀 貞 觀 之 政 的 記 載 來 宣 示 自 己 求 治 之 心 不 過, 現 實 的 環 境 卻 不 給 他 機 會, 在 位 不 到 半 年 的 時 間, 即 為 明 宗 義 子 湖 王 李 從 河 (885~936 ) 所 推 翻 李 從 呵 同 樣 也 熟 知 貞 觀 故 事 J 以 赦 免 太 常 丞 史 在 德 的 宜 言 冒 犯 ' 並 曾 據 後 唐 滅 亡 之 後, 中 原 局 勢 持 續 混 亂, 外 有 契 丹 的 入 侵, 內 有 藩 鎮 的 叛 亂, 直 到 後 周 建 立 後, 政 治 情 勢 才 趨 向 穩 定 後 周 世 宗 自 即 位 之 初 即 以 唐 太 宗 為 師 法 的 對 象, 他 與 反 對 御 駕 親 征 的 宰 相 馮 道 (882~954 ) 有 以 下 的 對 話 : 世 宗 初 即 位, 劉 旻 攻 上 黨, 世 宗 曰 r 劉 旻 少 我, 謂 我 新 立 而 國 有 大 喪, 必 不 能 出 兵 以 戰 且 善 用 兵 者 出 其 不 意, 吾 當 自 將 擊 之 ( 馮 ) 道 乃 切 諜, 以 為 不 可 世 宗 曰. r 吾 見 唐 太 宗 平 定 天 下, 敵 無 大 小 皆 親 征 道 曰 : r 陸 下 未 可 比 唐 太 宗 世 宗 曰 r 劉 旻 烏 合 之 眾, 若 遇 我 師, 如 山 壓 卵 道 曰 r 陸 下 作 得 山 定 否? J 世 宗 怒, 起 去, 卒 自 將 擊 旻, 果 敗 旻 于 高 平 45 世 宗 自 比 於 唐 太 宗 的 雄 心 清 楚 可 見, 儘 管 馮 道 認 為 兩 人 不 能 相 比, 他 終 究 照 著 自 己 的 目 標 來 治 理 國 家 君 主 既 以 太 宗 自 許, 臣 下 便 以 魏 徵 為 法 蔡 州 布 衣 孫 庸 以 魏 玄 成 自 況 J ' 根 據 貞 觀 所 行 事 寫 成 贊 聖 42 < 資 治 通 鑑 > ' 卷 269 ' 負 明 三 年 三 月, 的 宋 薛 居 正, < 舊 五 代 史 >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1977 標 點 本 ), 卷 的, ( 李 忠 傳 > ' < 舊 五 代 史 > ' 卷 的, ( 末 帝 本 紀 中 > ' 的 宋 歐 陽 修, < 新 五 代 史 >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1976), 卷 54, ( 馮 道 傳 >, 615

33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身 觀 之 政 一 一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33 策 九 篇, 進 獻 世 宗, 世 宗 讚 賞 他 的 意 見, I 命 中 書 試, 補 開 封 兵 曹 撐 五 代 時 期 不 只 中 原 地 區 的 君 臣 效 法 貞 觀 的 傳 統, 南 方 割 據 政 權 的 領 袖 亦 以 唐 太 宗 為 效 法 對 象 間 的 統 治 者 王 延 曦 (? -943) 是 一 個 例 子 : 泉 州 刺 史 余 廷 英 嘗 矯 曦 命, 掠 取 良 家 子, 曦 怒, 召 下 御 史 劫 之 廷 英 進 買 宴 錢 千 萬, 曦 曰 : I 皇 后 土 貢 何 在? J 廷 英 又 獻 皇 后 錢 千 萬, 乃 得 不 劫 曦 嘗 嫁 女, 朝 士 有 不 賀 者 答 之 御 史 中 丞 劉 贊 坐 不 糾 舉, 將 加 苔, 諜 議 大 夫 鄭 元 58) 切 諜, 曦 謂 元 58) 曰 : I 卿 何 如 魏 鄭 公, 乃 敢 種 諜! J 元 粥 曰 I 陸 下 似 唐 太 宗, 臣 為 魏 鄭 公 可 矣 曦 喜, 乃 釋 贊 不 答 47 這 位 胡 作 非 為 的 統 治 者 在 行 為 上 當 然 不 足 以 與 唐 太 宗 相 比, 但 他 的 心 中 牢 記 著 貞 觀 的 典 範 : 為 君 須 仿 效 唐 太 宗 的 言 行, 為 臣 則 以 魏 鄭 公 ( 魏 徵 ) 為 效 法 對 象 同 樣 注 意 唐 太 宗 傳 統 的 還 有 後 蜀 孟 昶 ( ) ( 孟 ) 昶 好 打 毯 走 馬, 又 為 方 士 房 中 之 術, 多 採 良 家 子 以 充 後 宮 樞 密 副 使 韓 保 負 切 諜, 昶 大 悟, 即 日 出 之, 賜 保 負 金 數 斤 有 上 書 者, 言 : 臺 省 官 當 擇 清 流, 昶 歎 曰 I 何 不 言 擇 其 人 而 任 之? J 左 右 請 以 其 言 詰 土 書 者, 昶 曰 I 吾 見 唐 太 宗 初 即 位, 獄 吏 孫 伏 伽 土 書 言 事, 皆 見 嘉 納, 奈 何 勸 我 拒 諜 耶! 48 孟 昶 和 王 延 曦 都 是 十 國 政 權 中 聲 名 狼 籍 的 統 治 者, 卻 都 重 視 唐 太 宗 君 臣 所 留 下 的 傳 統 ; 為 君 者 以 太 宗 典 範 自 我 標 榜, 為 臣 者 則 以 太 宗 納 諜 的 故 事 來 要 求 統 治 者 接 納 自 己 的 意 見 因 此, I 貞 觀 故 事 在 政 治 運 作 中 扮 演 的 功 能 與 之 前 的 唐 代 頗 為 類 似 由 此 可 見, 政 治 理 想 的 延 續 並 不 因 統 治 者 素 質 低 劣 的 影 響 而 改 變 ; 唐 室 雖 亡, I 貞 觀 故 事 仍 然 是 五 代 十 國 時 期 被 提 倡 的 治 國 典 範 46 [ 元 艘, 脫 等, { 宋 史 >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1978). 卷 306, ( 孫 何 傳 ), { 新 五 代 史 > ' 卷 的, ( 閩 世 家 ), ( 新 五 代 史 ), 卷 的. (1ft 蜀 世 家 ) '

34 34 方 震 華 三 堯 舜 三 代 之 治 與 真 觀 之 政 的 承 襲 與 對 立 北 宋 建 立 後, 太 祖 ( 960~976 在 位 ) 以 拯 救 五 代 之 弊 者 自 居, 力 圖 與 前 代 有 所 區 隔, 一 改 過 去 對 唐 太 宗 的 稱 頌 而 加 以 批 判 : 古 之 為 君, 鮮 能 正 身, 自 致 無 過 之 地 朕 常 夙 夜 畏 懼, 防 非 窒 欲, 庶 幾 以 德 化 人 之 義 如 唐 太 宗 受 人 諜 疏, 直 抵 其 矢, 曾 不 愧 恥, 豈 若 不 為 之 而 使 下 無 間 言 哉! 49 對 於 長 期 以 來 受 人 稱 頌 的 太 宗 納 課 之 舉, 提 出 負 面 的 看 法, 這 一 方 面 反 映 了 太 祖 超 越 前 代 明 君 的 企 圖, 男 一 方 面 也 是 從 初 唐 至 北 宋 ' 君 主 與 臣 下 關 係 趨 於 對 立 與 緊 張 所 造 成 的 結 果 唐 初 統 治 階 層 對 於 君 臣 關 係 的 理 想 是 君 臣 同 體, 50 因 此 臣 下 批 評 帝 王 的 意 見 等 同 於 君 主 自 己 的 看 法, 自 然 不 會 發 展 出 帝 王 接 受 諜 言 須 感 到 愧 恥 的 觀 念 但 是, 隨 著 中 唐 以 後 君 主 與 臣 僚 的 關 係 日 漸 疏 離, r 君 臣 同 體 的 概 念 逐 漸 消 逝 而 罕 被 提 及 宋 太 祖 顯 然 是 將 君 主 的 角 色 定 位 在 臣 下 的 對 立 面, 因 而 認 為 君 主 受 謀 是 因 自 身 行 為 有 瑕 疵, 必 須 覺 得 羞 愧, 最 高 的 境 界 是 做 到 讓 臣 下 無 從 批 評 如 此 一 來, 備 受 文 臣 稱 頌 的 容 謀 事 蹟 反 而 成 為 君 主 的 負 面 教 訓, 此 一 理 念 實 已 預 示 太 祖 的 統 治 將 走 向 一 人 獨 裁 51 儘 管 君 主 有 意 超 越 初 唐 留 下 的 典 型, 文 官 卻 有 不 同 的 想 法 I r 貞 觀 故 事 仍 是 他 們 用 以 規 誠 皇 帝 行 為 的 利 器 例 如, 監 察 御 史 張 觀 有 感 於 宋 太 宗 躬 親 庶 政, 以 致 困 於 日 常 瑣 務, 無 暇 探 究 為 治 之 道, 乃 上 奏 說 : 臣 又 嘗 讀 唐 史, 見 負 觀 初 始 宜 崇 文 館, 命 學 士 者 儒 更 直 互 進, 聽 49 [ 宋 李 余. < 哦 資 治 通 鑑 長 編 >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標 點 本 2 版 ) I 卷 16 ' 開 寶 八 年 正 月, 關 於 初 唐 統 治 階 層 君 臣 同 體 觀 念 的 內 涵, 參 見 日 ) i, 度 迫 信 一 郎, ( ~ 臣 軌 小 論 唐 代 前 半 期 仿 因 家 占 4 于 才 口 年 一 一 一 >. 收 入 氏 著, < 中 因 古 代 因 家 仿 思 想 構 造 一 專 制 回 家 占 4 于. 才 口 平 > ( 東 京 : 技 倉 書 房. 1994).. 第 七 章, 關 於 宋 太 祖 統 治 的 特 色, 參 見 劉 靜 負. { 北 宋 前 期 皇 帝 和 他 們 的 權 力 > ( 臺 北 : 稻 鄉 出 版 社. 1996)

35 唐 宋 政 治 論 述 中 的 自 觀 之 政 一 一 治 國 典 範 的 論 辯 35 朝 之 隙, 則 引 入 內 殿, 講 論 文 義, 商 摧 時 政, 或 日 肝 忘 倦, 或 宵 分 始 罷, 書 諸 信 史, 垂 為 不 朽 況 陸 下 左 右 前 後 皆 端 士 偉 人, 幸 望 端 拱 凝 挽, 收 視 反 聽 ' 釋 循 常 之 務, 養 浩 然 之 氣, 深 詔 近 臣, 闡 揚 真 風, 上 為 祖 宗 播 無 疆 之 休, 下 為 子 蒜 建 不 拔 之 業, 自 然 成 康 文 景 不 獨 專 美 于 昔 時, 堯 舜 禹 湯 自 可 追 蹤 于 今 日 與 夫 較 量 金 穀 ' 剖 析 毫 釐 ' 以 有 限 之 光 陰, 役 無 涯 之 細 務 者, 安 可 同 年 而 語 哉! 52 在 張 觀 看 來, 若 能 仿 效 貞 觀 典 故, 親 近 儒 臣 以 探 究 為 治 之 道, 貝 IJ 堯 舜 三 代 之 治 可 期 由 此 引 申, 遵 循 貞 觀 的 典 範 是 重 現 堯 舜 三 代 之 治 的 途 徑, 而 其 重 點 則 在 於 與 文 臣 討 論 為 政 之 道, 而 非 以 皇 帝 之 尊, 事 事 干 預 官 僚 的 日 常 行 政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宋 代 文 臣 也 與 中 唐 以 降 的 文 官 一 樣, 引 用 貞 觀 的 典 範 來 呼 籲 君 主 多 與 儒 士 親 近, 聽 從 他 們 的 建 言 張 觀 的 期 待 正 反 映 出, 君 主 與 文 臣 疏 離 的 現 象 自 中 唐 以 來 並 未 得 到 明 顯 的 改 善 正 因 君 主 臣 僚 各 有 立 場, 唐 太 宗 的 典 範 對 於 宋 代 的 君 主 與 文 臣 而 言, 所 代 表 的 意 義 有 時 會 有 所 不 同 神 宗 ( 1067~ 凹 的 在 位 ) 與 呂 公 著 ( 1018~ 1089 ) 的 對 話 是 一 個 例 子 : 帝 ( 神 宗 ) 又 言 唐 太 宗 能 以 權 智 御 臣 下 ( 呂 公 著 ) 對 曰 r 太 宗 之 德, 以 能 屈 己 從 諜 爾 帝 善 其 言 53 身 為 君 主, 神 宗 看 重 唐 太 宗 是 因 為 他 的 御 下 之 術 ' 而 呂 公 著 則 強 調 太 宗 之 可 貴 全 在 於 聽 從 諜 言 同 一 歷 史 典 範 可 以 讓 君 臣 各 取 所 需, r 貞 觀 故 事 自 然 不 會 在 宋 人 的 政 治 論 述 中 消 失 因 此, 不 僅 貞 觀 政 要 是 論 政 時 經 常 引 用 的 文 獻, 54 唐 太 宗 與 魏 徵 也 是 常 被 提 及 的 君 主 與 臣 子 的 典 範 例 如, 宋 太 宗 ( 976~997 在 位 ) 讚 賞 宰 相 寇 準 (961~1023 ) 的 直 言, 對 侍 臣 說 : r 朕 得 寇 準, 猶 唐 太 宗 之 得 魏 鄭 公 也 55 至 於 儒 者 以 52 < 續 資 治 通 鑑 長 編 ), 卷 32 ' 淳 化 二 年 二 月, < 宋 史 ), 卷 336, ( 呂 公 著 傳 ) 參 見 鄧 小 南. ( I 祖 宗 故 事 與 宋 代 的 寶 言 II) 聖 政 一 一 從 貞 觀 政 要 談 起 ) 唐 研 究 第 II 卷 (2005 ' 北 京 ). 95~ < 續 資 治 通 鑑 長 編 ), 卷 38 ' 至 道 元 年 八 月. 818~819 0

36 36 方 震 華 唐 太 宗 為 君 主 的 典 範 ' 以 魏 徵 的 典 範 期 許 文 臣 的 情 形, 直 到 仁 宗 朝 ( ) 仍 然 十 分 常 見 僅 舉 仁 宗 明 道 年 間 石 介 (1005~1045) 致 范 仲 淹 (989~1052) 書 為 例 : 唐 太 宗 得 房 魏, 明 皇 得 姚 宋, 故 李 唐 十 八 世 三 百 年, 獨 負 觀 開 元 為 太 平 以 我 聖 天 子, 亦 唐 太 宗 明 皇 也 ; 以 相 國 中 丞, 亦 太 宗 之 房 魏, 明 皇 之 姚 宋 也 豈 知 明 道 不 為 負 觀 開 元 乎!56 顯 然, 努 力 使 貞 觀 開 元 之 治 復 現, 仍 是 士 人 所 期 待 的 理 想 在 同 一 時 期, 尹 珠 ( ) 向 仁 宗 上 呈 進 貞 觀 十 二 事 表 > ' 因 為 : 臣 聞 聖 人 鑒 治 亂, 莫 若 前 代, 然 於 事 易 考, 於 日 幸 易 通, 則 莫 若 世 數 之 相 近 者... 臣 以 為 方 今 憲 法 前 古, 宜 在 有 唐 唐 法 之 盛 者, 在 于 太 宗, 舊 史 具 存, 爛 然 可 述... 伏 望 陸 下 留 神 覽 觀, 詳 而 思 之, 勤 而 行 之, 則 貞 觀 之 治 不 難 企 及, 由 貞 觀 以 復 三 代, 由 三 代 以 致 唐 虞, 豈 遠 乎 哉! 57 與 之 前 的 張 觀 類 似, 尹 沫 認 為 貞 觀 之 治 與 堯 舜 三 代 並 無 抵 觸 之 處, 唯 有 先 恢 復 貞 觀 之 治, 才 能 進 一 步 實 現 三 代 之 治, 達 到 堯 舜 的 理 想 境 界 由 此 可 知, 宋 初 儒 者 雖 已 倡 議 追 求 堯 舜 三 代 的 理 想, 58 但 這 並 不 表 示 他 們 輕 視 唐 代 的 傳 統 相 反 地, 唐 太 宗 被 視 為 堯 舜 三 代 理 想 的 實 踐 者 仁 宗 朝 是 宋 代 儒 學 發 展 的 重 要 時 代, 批 判 貞 觀 傳 統 的 意 見 也 從 這 個 時 期 開 始 在 文 人 的 著 作 中 浮 現 歐 陽 修 ( ) 在 考 試 進 士 的 策 問 中 提 出 了 以 下 的 疑 惑 : 問 : 為 政 者 街 名 乎? 襲 適 乎? 三 代 之 名, 正 名 也 ; 其 逛, 治 迫 也 所 謂 名 者, 萬 世 之 法 也 ; 連 者, 萬 世 之 制 也 正 名 立 制, 言 川 頁 事 成, 然 56 ( 宋 石 介, { 但 侏 石 先 生 文 集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84 點 校 本 ), 卷 12, ( 上 范 中 丞 書 >, ( 宋 尹 沫, { 河 南 集 > ' {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 第 1090 冊, 卷 18, ( 進 負 觀 十 二 事 表 > ' 余 英 時 指 出 宋 儒 提 倡 恢 復 三 代 傳 統 的 意 識 始 自 宋 初, 至 仁 宋 朝 開 始 興 盛, 參 見 氏 著, ( 朱 熹 的 歷 史 世 界 > '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論 東 亞 儒 者 理 解 經 典 的 途 徑 及 其 方 法 論 問 題 黃 俊 傑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特 聘 教 授 臺 大 東 亞 經 典 與 文 化 研 究 計 畫 總 主 持 人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合 聘 研 究 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詮 釋 史 論 ( 增 訂 二 版 ) 目 次 自 序... i 導 論 第 壹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1 一 引 言... 1 二 儒 家 思 想 脈 絡 中 經 典 性 的 三 個 面 向... 8 三 儒 家 的 經 典 性 三 個 面 向 間 之 關 係... 26 四 結 論... 36 第 貳 章 從 中 日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第 一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一 引 言 論 語 這 部 書 是 東 亞 文 明 的 偉 大 經 典, 記 載 二 千 年 前 孔 子 (551-479B.C.) 和 他 的 學 生 的 思 想 與 行 誼, 雖 多 是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布 帛 椒 菽 之 言, 但 孔 門 師 生 卻 常 常 體 神 化 不 測 之 妙 於 人 倫 日 用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58 劉 勇 -!-l-...! 刷 品 一 明 代 前 期 的 羅 旁 動 亂 與 應 對 方 略 二 李 材 大 征 之 議 三 隆 慶 萬 曆 之 際 朝 廷 的 主 剿 態 度 四 大 征 與 善 後 五 文 獻 證 據 與 歷 史 記 憶 前 言 羅 旁 位 於 廣 東 西 江 南 岸,

58 劉 勇 -!-l-...! 刷 品 一 明 代 前 期 的 羅 旁 動 亂 與 應 對 方 略 二 李 材 大 征 之 議 三 隆 慶 萬 曆 之 際 朝 廷 的 主 剿 態 度 四 大 征 與 善 後 五 文 獻 證 據 與 歷 史 記 憶 前 言 羅 旁 位 於 廣 東 西 江 南 岸, BIBLIDl 012-8514(2007)40p.57-91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2007 年 12 月, 頁 57-91 2007.7.23 收 稿, 2007.1 1. 8 通 過 刊 登 李 材 與 萬 曆 四 年 (1576) 大 征 羅 旁 之 役 劉 勇 提 要 明 代 羅 旁 瑤 區, 地 處 廣 東 西 江 南 岸, 控 扼 著 作 為 兩 廣 交 通 咽 喉 的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244j\257d\276\307\274\351_201508021-C.indd_70%.pdf)

(\244j\257d\276\307\274\351_201508021-C.indd_70%.pdf) 1847-1852 1872 20 1 1896 8000 20 1896 1950 1 1896 1896 13 1900 1900 3 20 2 4 1910 1950 3 1911 1 2 3 4 1927 4 20 300 6 1906 1930 7 1911 5 1919 8 1914 9 1920 10 11 1902 200 6 12 1930 7 " # #! $! 14 15! "!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新疆哈萨克牧民安居富民之绿色脱贫探析 以新源县为例 张振华 张 倩 [ 摘要] 新疆新源县以 保景富民 为主旨ꎬ以 增绿 富民 为牧民定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ꎬ开创出 生态为 先 精准为上 高效为要 富美为旨 的绿色脱贫发展之路ꎮ 设立哈萨克牧民安居示范村 新疆 哈萨克第一 村 阿尔善村ꎮ 以那拉提大草原为依托ꎬ紧扣安居富民工程ꎬ开创绿色脱贫之路ꎻ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ꎬ传 承哈萨克民族文化ꎮ 这些举措对进一步健全治疆ꎬ完善牧民定居方略ꎬ实现新疆全面稳定和绿色脱贫具有重要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版样板

中文版样板 第 17 卷 第 3 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Vol. 17, No. 3 2015 年 6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3.005 董 仲 舒 : 儒 学 发 展 史 上 的 一 座 丰 碑 钱 耕 森 ( 安 徽 大 学 哲 学 系, 安 徽 合 肥 230039)

More information

Avision

Avision 張 高 評 若 溪 漁 隱 曰 論 蘇 軾 黃 庭 堅 詩. 33 茗 溪 漁 隱 曰 論 蘇 軾 黃 庭 堅 詩 張 高 評 -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特 聘 教 授 摘 要 胡 仔 菩 溪 漁 隱 叢 話 ~, 編 寫 於 最 愛 元 祐 之 南 宋 高 宗 朝, 故 表 彰 元 祐 學 術, 推 崇 蘇 軾 黃 庭 堅 詩 叢 言 的 集 北 宋 以 來 詩 學 文 獻

More information

131-161

131-161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31-161 20 1 91 6 ** 1576-1629?-1630?-1631 1621 * ** NSC88-2411-H-007-006 131 132 20 1 1569-1625?-1632 1 1576-1629 1621 2 1629 1584-1630 3 4 1 1997 218-242 2 1633 26-27 3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1) (32) (37) (47) (60) (69) (81) (90) (1l0) (127) (139) (154) (167) (176) (187) (207) (216) 1 (235) (241) (250) (259) (282) (291) (298) (305) (319) (330) (336) (340) (347) (351) (356) (361) (367) (375)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应 用 清 热 剂 须 注 意 以 下 事 项 : 清 热 剂 一. 要 辨 别 里 热 所 在 部 位 及 热 证 之 真 假 虚 实 凡 屡 用 清 热 泻 火 之 剂 而 热 仍 不 退 者, 即 如 王 冰 所 言 寒 之 不 寒, 是 无 水 也,, 当 用 甘 寒 滋 阴 壮 水 之 法

应 用 清 热 剂 须 注 意 以 下 事 项 : 清 热 剂 一. 要 辨 别 里 热 所 在 部 位 及 热 证 之 真 假 虚 实 凡 屡 用 清 热 泻 火 之 剂 而 热 仍 不 退 者, 即 如 王 冰 所 言 寒 之 不 寒, 是 无 水 也,, 当 用 甘 寒 滋 阴 壮 水 之 法 第 四 章 清 热 剂 定 义 凡 以 清 热 药 为 主 组 成, 具 有 清 热 泻 火 凉 血 解 毒 等 作 用, 用 以 治 疗 里 热 证 的 方 剂, 统 称 清 热 剂 属 于 八 法 中 的 清 法 分 类 清 气 分 热 清 营 凉 血 气 血 两 清 清 热 解 毒 清 脏 腑 热 清 虚 热 1 应 用 清 热 剂 须 注 意 以 下 事 项 : 清 热 剂 一. 要 辨 别

More information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2002 10 97-130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dea of Senses in Pre-Qin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Chen Chang-Mi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essay explores mainly the idea of senses in

More information

Тимофеев. Вост. _кит._ язык _ПК_ рефер. и перевода 032301

Тимофеев.  Вост. _кит._ язык _ПК_ рефер. и перевода 03230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по образованию АМУ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ОУВПО «АмГУ» УТВЕРЖДАЮ Зав. кафедрой китаеведения И.Б. Кейдун 2007г. ВОСТОЧНЫЙ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ПРАКТИЧЕСКИЙ КУРС) РЕФЕРИРОВАНИЯ

More information

Avision

Avision 李 軍 論 西 藏 等 三 邊 賦» 93 論 西 藏 等 三 邊 賦 清 代 邊 疆 與 地 賦 之 代 表 李 軍 西 北 師 範 大 學 文 學 院 中 文 系 暨 甘 肅 農 業 大 學 人 文 學 院 中 文 系 講 師 摘 要 蒙 古 和 寧 西 藏 賦 吉 林 英 和 魁 城 賦 及 大 興 徐 松 新 疆 賦 為 代 表 的 清 代 乾 隆 嘉 慶 及 道 光 之 際 的 邊 疆 輿

More information

附件1.FIT)

附件1.FIT) 附 件 : 上 海 市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激 励 政 策 操 作 指 南 上 海 市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激 励 政 策 操 作 指 南 2011 年 1 月 国 有 企 业 科 技 创 新 激 励 操 作 指 南 附 件 : 上 海 市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激 励 政 策 操 作 指 南 目 录 1. 人 才 引 进 132 1.1 上 海 市 户 籍 及 居 住 证 132 1.2

More information

北魏山东佛教文化个案研究

北魏山东佛教文化个案研究 北 魏 山 东 佛 教 文 化 个 案 研 究 一 北 魏 时 期 佛 教 在 山 东 的 传 播 与 发 展 以 滨 州 博 兴 龙 华 寺 为 代 表 社 会 背 景 北 魏 佛 教 的 发 展 是 伴 随 着 佛 教 的 中 国 化 即 汉 化 的 过 程 而 不 断 发 展 的, 同 时 也 带 有 北 魏 统 治 者 作 为 少 数 民 族 的 本 身 特 色 自 汉 通 西 域, 佛 教

More information

23 10 18 5 1997 12 1 (1) (7) (16) (25) (35) (37) (44) (48) (51) (54) ( ) (58) (69) (74) (77) (89) (94) (98) (100) (107) (113) (117) (121) (126) " 37 38 ( ) ( ) ( ) ( ) 300 1 500 200 1938 1 30 15 8 1937

More information

毛主席的猪

毛主席的猪 在 孔 孟 之 乡 掘 孔 孟 后 裔 的 坟, 在 生 产 队 的 田 里 放 毛 主 席 的 猪, 也 只 有 知 青 才 有 这 " 特 权 " 吟 了 < 血 色 黄 昏 >, 叹 了 < 蹉 跎 岁 月 >, 再 哼 一 哼 知 青 生 活 中 那 千 韵 百 律 的 曲 曲 小 调 儿, 也 别 有 一 番 滋 味 在 心 头 扒 坟 梁 平 扒 坟, 是 当 地 老 百 姓 的 叫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ERBRECIPES《中國藥膳》.doc

Microsoft Word - HERBRECIPES《中國藥膳》.doc 中 國 藥 膳 僅 供 參 考, 請 勿 亂 服 若 欲 服 用, 自 行 負 責 ~~~~~~~~~~~~~~~~~~~~~~~~~~~~~~~~~~ 藥 膳 系 列 總 目 錄 第 一 章 總 論 第 一 節 簡 介 第 二 節 特 點 1. 注 重 整 體, 辯 證 施 食 2. 防 治 兼 宜, 效 果 顯 著 3. 良 藥 可 口, 服 食 方 便 第 三 節 藥 膳 內 容 與 分 類

More information

循经指压疗法

循经指压疗法 循 经 指 压 疗 法 陈 玉 琴 0 自 序 我 没 有 进 过 医 学 院, 更 没 有 学 过 解 剖 学 我 是 一 个 自 学 中 医 的 人, 思 考 问 题 本 着 简 单 化 和 直 观 的 原 则 循 经 指 压 健 康 疗 法 就 是 我 二 十 年 实 践 的 心 得 体 会 愿 以 此 作 向 资 深 的 中 医 师 请 教, 尤 其 是 中 医 大 的 教 师, 如 果 你

More information

从 因 人 设 事 谈 起 一 部 文 学 作 品 ( 尤 其 是 长 篇 小 说 ) 的 结 构 至 关 重 要, 因 为 它 是 文 本 整 体 的 组 织 方 式 和 内 部 构 造, 既 是 形 式 又 是 内 容 ; 乃 是 表 达 主 题 最 有 效 的 艺 术 手 段 元 代 戏 曲

从 因 人 设 事 谈 起 一 部 文 学 作 品 ( 尤 其 是 长 篇 小 说 ) 的 结 构 至 关 重 要, 因 为 它 是 文 本 整 体 的 组 织 方 式 和 内 部 构 造, 既 是 形 式 又 是 内 容 ; 乃 是 表 达 主 题 最 有 效 的 艺 术 手 段 元 代 戏 曲 凤 头 猪 肚 豹 尾 凤 头 猪 肚 豹 尾 谈 死 水 微 澜 的 结 构 艺 术 艾 芦 摘 要 : 论 文 从 死 水 微 澜 的 人 物 和 场 景 描 写 入 手, 具 体 地 分 析 了 这 部 长 篇 小 说 的 艺 术 结 构, 同 时 针 对 以 往 研 究 者 的 某 些 观 点 提 出 了 不 同 的 见 解 ; 认 为 作 品 以 精 粹 见 长, 以 少 胜 多, 由 小

More information



 辽 宁 时 代 万 恒 控 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大 事 记 (2009 年 ) 集 团 办 公 室 编 辑 1 一 2009 年 组 织 沿 革 ( 一 ) 集 团 总 部 组 织 机 构 ( 部 门 设 置 ) 图 示 辽 宁 时 代 万 恒 控 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监 事 会 董 事 会 党 委 董 事 会 秘 书 经 理 层 工 会 纪 委 信 办 企 审 财 国 党 监 息

More information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通 透 性 增 加 产 生 蛋 白 水 解 酶 促 进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有 丝 分 裂 内 皮 细 胞 从 基 底 膜 上 迁 移 到 血 管 周 围 间 隙 粘 附 聚 集 重 构 为 三 维 管 腔 并 与 周 围 血 管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通 透 性 增 加 产 生 蛋 白 水 解 酶 促 进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有 丝 分 裂 内 皮 细 胞 从 基 底 膜 上 迁 移 到 血 管 周 围 间 隙 粘 附 聚 集 重 构 为 三 维 管 腔 并 与 周 围 血 管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学 术 探 讨 冠 心 病 的 治 疗 性 血 管 新 生 与 活 血 化 瘀 段 练 熊 兴 江 王 阶 摘 要 治 疗 性 血 管 新 生 /) '0 1/ * ' 是 冠 状 动 脉 硬 化 性 心 脏 病 * '( '/) *! / * ) '/ ' + 治 疗 的 新 策 略 而 活 血 化 瘀 治 法 对 于 + 的 基 础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0254-4466(2009)27:4 pp. 147-17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1376-1383 * 1310-1381 1357-1402 2008 11 3 2009 10 21 * 147 14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1 2 3 1 1993 164 John Dardess John Dardess, Confucianism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第一章 詩 經 之 植 物 素 材 概 說 詩 經 之 植 物 素 材 概 說 周 明 儀 台 南 女 子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詩 經 為 中 國 最 早 之 詩 歌 總 集, 其 內 容 之 豐, 儼 然 如 上 古 時 期 之 動 植 物 百 科 辭 典, 而 其 作 法 及 內 容 對 後 世 文 學 作 品 更 有 深 遠 影 響 就 植 物 素 材 而 言, 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五期 2007年10月 頁217-258 國立台灣文學館 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 ] 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 南國文藝 的創刊 柳書琴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1937年7月台灣報刊廢止漢文欄 漢文文學雜誌紛紛停刊 然而 就在1941年12月1日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一週 台北市日 新町意外發行了一份帶有重建純文學理想的漢文雜誌 南國 文藝 何以一份漢文純文學雜誌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夕

More information

随 着 野 选 择 性 冶 课 程 改 革 的 逐 步 推 进 袁 我 省 掀 起 了 关 于 中 职 教 育 的 高 聚 焦 尧 大 讨 论 尧 深 反 思 院 我 们 到 底 需 要 什 么 样 的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钥 中 职 延 续 的 班 级 授 课 制 究 竟 该 怎 么 变 钥

随 着 野 选 择 性 冶 课 程 改 革 的 逐 步 推 进 袁 我 省 掀 起 了 关 于 中 职 教 育 的 高 聚 焦 尧 大 讨 论 尧 深 反 思 院 我 们 到 底 需 要 什 么 样 的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钥 中 职 延 续 的 班 级 授 课 制 究 竟 该 怎 么 变 钥 影 响 力 关 注 度 启 示 录 课 程 在 选 择 中 绽 放 学 生 在 给 予 中 前 进 要 要 嘉 兴 市 建 筑 工 业 学 校 课 程 改 革 野 五 给 冶 模 式 的 探 究 与 实 践 因 野 学 生 冶 而 制 宜 袁 为 学 生 成 长 尧 学 校 发 展 探 索 出 一 种 野 适 合 的 教 育 冶 是 学 校 一 直 致 力 于 的 奋 斗 目 标 遥 在 野 适 合

More information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人 事 部 卫 生 部 文 件 国 人 部 发 2007 35 号 人 事 部 卫 生 部 关 于 印 发 关 于 卫 生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的 指 导 意 见 的 通 知 各 省 自 治 区 直 辖 市 人 事 厅 ( 局 ) 卫 生 厅 ( 局 ), 新 疆 生 产 建 设 兵 团 人 事 局 卫 生 局, 国 务 院 各 部 委 各 直 属 机 构 人 事 部 门 : 根

More information

104王三慶.doc

104王三慶.doc 2005 12 95 120 4 2 437-464 On Establishment and Abolishment of 95 New Words made by Wu Tse-t ien, as well as Multiple Version of Written Languages Wang San-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玄 天 上 帝 信 仰 與 和 諧 社 會 建 設 學 術 研 討 會 大 陸 論 文 武 當 山 道 教 協 會 湖 北 省 武 當 文 化 研 究 會 中 華 道 教 玄 天 上 帝 弘 道 協 會 屏 東 縣 枋 寮 鄉 北 玄 宮 2007 年 8 月 目 錄 武 當 道 與 和 諧 社 會 李 光 富 001 老 子 尊 道 貴 德 尚 和 的 玄 同 " 願 景 唐 明 邦 004 道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白 色 花 诗 集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1981 年 出 版 共 收 七 月 派 诗 人 阿 垅 鲁 藜 孙 钿 彭 燕 郊 方 然 冀 汸 钟 瑄 郑 思 曾 卓 杜 谷 绿 原 胡 征 芦 甸 徐 放 牛 汉 鲁 煤 化 铁 朱 健 朱 谷 怀 罗 洛 等 二 十 人 的 诗 作 一 百 十 九 首 集 名 出 自 阿 垅 未 入 选 的 一 首 诗 中 要 开 作 一 枝 白 色 花

More information

Дорогие коллеги, вот что у меня получилось

Дорогие коллеги, вот что у меня получилось Центр олимпиад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 ФГБОУ ВПО РГПУ им. А.И.Герцена Институт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 НОУ «Конфуций» 全 俄 奥 林 匹 克 中 学 生 汉 语 比 赛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олимпиада школьников по китайскому языку 2015 2016 区 级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东 营 市 人 民 政 府 文 件 东 政 发 2015 22 号 东 营 市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加 快 科 技 服 务 业 发 展 推 进 大 众 创 新 创 业 的 实 施 意 见 各 县 区 人 民 政 府, 市 政 府 各 部 门 单 位 : 为 加 快 科 技 服 务 业 发 展, 推 进 大 众 创 新 创 业, 根 据 «山 东 省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贯 彻 国 发 2014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多元权力结构:民国时期 云南区域政治生态研究 陈鲁雁 [摘要] 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ꎬ民国中央政府构筑了中央 / 地方 中心 / 边缘的政治场景ꎬ推进政治一体化进程ꎮ 云南地方政府按中央政府规制设置地方行政 党务机构ꎬ建构起融党于政的权力文化网络运行体系ꎮ 但是这种 政治权力文化网络运行体系被土司 土匪 会道门及殖民势力等蚕食与分割ꎬ区域政治权力结构日趋复杂ꎬ导致 政治生态恶化ꎮ [ 关键词] 权力结构ꎻ多元化ꎻ民国时期ꎻ云南地区ꎻ政治生态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边境跨国婚姻移民治理:挑战与破解之道 陆海发 [ 摘要] 近年来ꎬ边境跨国婚姻移民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性特征ꎬ不仅在数量上呈现出加速度增长的态势ꎬ其所 分布的地域空间也逐步从边境乡镇向内地扩散ꎬ并且ꎬ影响传统跨国通婚的民族性因素也显现出其逐步让渡于 经济因素的发展趋势ꎮ 随着边境跨国婚姻移民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ꎬ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正在挑战国家的边 境治理ꎬ包括嫁入我国外籍女性的边缘化社会处境以及由其所引发的人口安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川甘青交界区文化生态旅游 融合发展的理念与路径探讨 喇明英 [ 摘要] 川甘青三省交界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主体功能区ꎬ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ꎬ推进该区域文 化 生态 旅游的融合发展ꎬ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ꎮ 川甘青交 界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应坚持全域旅游 统筹发展 综合发展 融合发展 生态发展的理念ꎬ走整合资源优 化结构 区域统筹旅游带动 延伸产业增加效益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省 政 府 文 件 青 海 省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贯 彻 落 实 国 务 院 建 立 粮 食 安 全 省 长 责 任 制 的 实 施 意 见 青 政 2015 70 号 各 市 自 治 州 人 民 政 府 ꎬ 省 政 府 各 委 办 厅 局 : 为 贯 彻 落 实 «国 务 院 关 于 建 立 健 全 粮 食 安 全 省 长 责 任 制 的 若 干 意 见» ( 国 发 2014 69 号 )

More information

48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为逻辑ꎬ并进而将 明道 与 修德 升华到 尊道 与 贵德 ꎬ无疑是抓住了认识与人化世界的关键与 根本ꎮ 用现代观点看ꎬ 尊道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ꎬ 大ꎬ人亦大ꎮ 域中有四大ꎬ而人居其一焉ꎮ 人法地ꎬ 地法天ꎬ天法道ꎬ道法自然ꎮ 从这些论述中可见ꎬ 道

48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为逻辑ꎬ并进而将 明道 与 修德 升华到 尊道 与 贵德 ꎬ无疑是抓住了认识与人化世界的关键与 根本ꎮ 用现代观点看ꎬ 尊道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ꎬ 大ꎬ人亦大ꎮ 域中有四大ꎬ而人居其一焉ꎮ 人法地ꎬ 地法天ꎬ天法道ꎬ道法自然ꎮ 从这些论述中可见ꎬ 道 第 17 卷第 2 期 2016 年 4 月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7 No.2 Apr.2016 明道 与 修德 并行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演进的内在逻辑与核心价值 凌 均 卫 ( 南华大学 老科协ꎬ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 通过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两大主要流派儒家与道家学说的研习可见ꎬ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其 他 机 构 中国科学报社 加强报道策划性ꎬ 推动国家创新发展ꎮ 2014 年ꎬ «中国科学报» 注重加强新闻产品策划性ꎬ 围绕科技界热点话题ꎬ 结合中国科学院 率先 社 长: 陈 鹏 党委书记: 刘峰松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 条 乙 3号 邮政编码: 100190 电 话: 010 62580800 传 真: 010 62580899 电子信箱: bangongshi stimes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六 期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十 二 月 研 究 論 文 第 17 頁 37 頁 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cember 15, Dec. 2010, Research, pp.17-37 吳 園 : 邊 陲 內 地 富 庶 氣 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长安大学.doc

Microsoft Word - 长安大学.doc 长 安 大 学 805 管 理 学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 2 长 安 大 学 803 道 路 工 程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 2 长 安 大 学 802 结 构 设 计 原 理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 3 长 安 大 学 806 汽 车 理 论 全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A1B6BDCCCAA6D7CAB8F1CCF5C0FDA1B7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A1B6BDCCCAA6D7CAB8F1CCF5C0FDA1B72E646F63> 教 师 资 格 考 试 资 料 汇 编 目 录 1. 教 师 资 格 条 例...1 2. 教 师 资 格 条 例 实 施 办 法...5 3. 中 小 学 教 师 资 格 考 试 暂 行 办 法...9 4. 中 小 学 教 师 资 格 定 期 注 册 暂 行 办 法...13 5. 中 小 学 和 幼 儿 园 教 师 资 格 考 试 标 准 ( 试 行 )...16 6. 全 国 教 师 资 格

More information

六 經 百 家 之 說, 為 文 長 於 議 論, 風 格 簡 直 古 勁, 有 先 秦 遺 風 者 為 蘇 洵 (D) 世 說 新 語 本 屬 助 談 之 書, 係 東 漢 以 後 品 評 人 物, 好 尚 清 談 風 氣 下 的 產 物 (E) 臺 灣 通 史 記 載 起 自 隋 代, 終 於

六 經 百 家 之 說, 為 文 長 於 議 論, 風 格 簡 直 古 勁, 有 先 秦 遺 風 者 為 蘇 洵 (D) 世 說 新 語 本 屬 助 談 之 書, 係 東 漢 以 後 品 評 人 物, 好 尚 清 談 風 氣 下 的 產 物 (E) 臺 灣 通 史 記 載 起 自 隋 代, 終 於 1. 我 國 目 錄 學 之 祖, 別 錄 的 作 者 是 : (A) 劉 向 正 解 ] (B) 班 固 (C) 劉 勰 (D) 班 昭 (E) 淮 南 子 下 列 敘 述, 何 者 正 確? (A) 世 說 新 語 是 南 北 朝 筆 記 小 說 正 解 ] (B) 老 殘 遊 記 是 明 代 章 回 小 說 (C) 三 國 誌 是 元 代 歷 史 演 義 小 說 (D) 儒 林 外 史 是 清

More information

附 件 一 :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资 格 规 定 (2006 版 ) 为 做 好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工 作, 依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执 业 医 师 法 ( 以 下 简 称 执 业 医 师 法 ), 现 对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资 格 规 定 如

附 件 一 :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资 格 规 定 (2006 版 ) 为 做 好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工 作, 依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执 业 医 师 法 ( 以 下 简 称 执 业 医 师 法 ), 现 对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资 格 规 定 如 附 件 材 料 目 录 ㈠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资 格 规 定 ㈡ 住 院 医 师 招 录 相 关 问 题 汇 总 ㈢ 同 济 大 学 2014 年 上 海 市 医 学 专 业 学 位 硕 士 研 究 生 教 育 与 住 院 医 师 规 范 化 培 训 相 结 合 项 目 推 荐 免 试 生 招 生 招 录 计 划 ㈣ 同 济 大 学 2014 年 医 学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More information

人文內封面

人文內封面 目 錄 中 文 學 1? 29 49 歷 史 學 73 語 言 學 111 社 會 學 127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23 期 第 1-27 頁 2011 年 12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國 語 吳 語 韋 昭 真 德 秀 注 比 較 * 郭 萬 青 摘 要 真 德 秀 對 越 乙 藁 有 進 故 事 一 篇, 引 吳 語 首 段 故 事, 且 施 有 註 釋

More information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 沈俊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 緒言 1 考試用書早在唐代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的確立便已開始出現 在宋元明三代迭有 2 出版 入清以後出版環境極為艱辛 其後坊刻考試用書出版漸多在嘉道年間 3 甚至出現了 如山如海 的繁盛局面 在這兩個多世紀期間坊間充斥著幫助士子了 解經書意旨的四書五經講章指導寫作四書文和五經文章法結構的制義考據訓詁 四書人物事物的參考書八股文選本試律詩選本等

More information

国 国 国

国 国 国 1 * 1995 1 3 1994 200 2 2 国 国 国 1979 1987 201 1. 3 2. 4 3. 5 4. 6 5. 7 3 15 586 1975-1981 4 19 704 5 24 833 6 80 2607 7 42 1481 202 6. 8 7. 儁 9 8. 効 10 9. 11 10. 12 11. 13 12. 8 58 1878 9 71 2311 60 2273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BIBLID 1026-5279 (2002) 91:2 pp. 65-92 (2002.12) 6 5 Keywords Taiwan Publication Publishing History Bookstore Chinese Books E-mail: 875a@academia.drnh.gov.tw 66 2002.12 [1] [2] [3] [4] 20 [5] 20 1881 Thoma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doc

Microsoft Word - 1-1.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 期 第 1-16 頁 2000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律 賦 在 唐 代 典 律 化 之 考 察 簡 宗 梧 游 適 宏 * 摘 要 通 常 中 國 文 學 史 專 著 述 及 賦 時, 總 會 提 到 唐 代 的 律 賦 此 一 論 述 透 露 了 多 種 意 義 : 一 是 就 中 國 文 學 史 言, 唐 代 律 賦 可

More information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佛 教 与 中 国 士 大 夫 的 人 文 精 神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哲 学 所 夏 金 华 内 容 提 要 : 佛 教 自 东 汉 传 入 本 土 后, 一 直 与 中 国 的 封 建 士 大 夫 们 保 持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事 实 上, 他 们 在 有 意 无 意 中 充 当 了 吹 鼓 手 的 角 色 因 而 佛 教 对 他 们 的 影 响 也 是 全 方 位 的 本 文 仅

More information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四 十 期 2013 年 3 月 頁 61-88 永 遠 的 革 新 號 側 論 筆 匯 遺 漏 在 文 學 史 上 的 密 碼 及 其 重 要 性 陳 明 成 摘 要 由 於 歷 來 有 關 文 學 雜 誌 與 現 代 文 學 的 研 究 成 果 已 呈 豐 碩, 相 形 之 下, 對 於 栽 種 在 兩 者 之 中 的 革 新 號 筆

More information

区 结 果 和 试 验 细 节 应 放 在 正 文 中 描 述 表 中 最 左 侧 一 列 包 括 横 标 目 一 个 或 多 个 变 量 常 是 自 变 量 右 面 的 其 余 所 有 各 列 逐 项 行 对 齐 如 果 各 项 横 标 目 的 意 思 非 常 明 确 第 一 栏 可 以 不 写

区 结 果 和 试 验 细 节 应 放 在 正 文 中 描 述 表 中 最 左 侧 一 列 包 括 横 标 目 一 个 或 多 个 变 量 常 是 自 变 量 右 面 的 其 余 所 有 各 列 逐 项 行 对 齐 如 果 各 项 横 标 目 的 意 思 非 常 明 确 第 一 栏 可 以 不 写 !"#$%! 写 作 指 南 将 最 好 的 结 果 做 成 表 格!" 22 可 能 你 听 说 过 把 你 最 好 的 东 西 摆 在 桌 面 上 这 句 话 换 句 话 说 把 你 最 好 的 设 计 和 结 果 展 示 出 来 这 是 成 功 的 一 个 关 键 因 素 但 是 仅 有 设 计 和 结 果 可 能 还 不 够 如 何 呈 现 设 计 和 结 果 有 时 会 成 为 决 定 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2006 259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吳 靜 宜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著 重 天 臺 禪 觀 與 茶 禪 掌 故 的 考 察, 企 圖 證 明 茶 禪 一 味 在 中 國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發 展 中, 已 然 成 形 天 臺 禪 法 重 視 由 定 生 慧, 品 茗 助 於 修 止 觀 調 五 事, 使 三 昧 易 生 由 於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72D3532A4E9AA76AEC9B4C1BB4FC657C160B7FEA9B2A5C1AC46B3A1B4DEB2A3A7BDAAFEC4DDAA4CB77EB8D5C5E7B3F5A4A7ABD8A5D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72D3532A4E9AA76AEC9B4C1BB4FC657C160B7FEA9B2A5C1AC46B3A1B4DEB2A3A7BDAAFEC4DDAA4CB77EB8D5C5E7B3F5A4A7ABD8A5DF2E646F63>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六 期 頁 27-52 民 國 97 年 12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總 督 府 民 政 部 殖 產 局 附 屬 林 業 試 驗 場 之 建 立 以 人 事 結 構 及 研 究 事 業 為 中 心 * 吳 明 勇 摘 要 西 元 1911 年 設 立 之 林 業 試 驗 場, 為 近 代 臺 灣 第 一 個 以 林 業 試 驗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1 (2)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夏 朝 冠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七 品 夏 朝 冠, 其 冠 頂 可 分 成 三 個 部 分, 為 朝 冠 頂 紅 纓 與 帽 胎 圖 14 朝 冠 頂 為 銅 胎 鎏 金, 座 頂 銜 有 鎏 金 角 錐 狀 銅 質 立

More information

65,, [ 3 ] ( P80) ;,,,,, [ 4 ] ( P8,16),, ;,,, : (1),,, [ 5 ] ( P5051) (2),, ; :,,, [ 5 ] ( P5055) (3) :,,,, [ 5 ] ( P ) : (1) : ( ),,,,,,,,,,

65,, [ 3 ] ( P80) ;,,,,, [ 4 ] ( P8,16),, ;,,, : (1),,, [ 5 ] ( P5051) (2),, ; :,,, [ 5 ] ( P5055) (3) :,,,, [ 5 ] ( P ) : (1) : ( ),,,,,,,,,, 64 () 2007 5 (203 ) (, 100037) [],,,,,,,,,,,,,, [ ] ; ;;; [] K2492257 [] A [ ] 100220209 (2007) 0520064215,,,,,,,,,,,,,,, (, ) :,,,, : (),,,,,,,,,,, (), [ 1 ] ( P629),,,,,, [ 2 ] ( P12) ;,,,,,, [ ] 2007-07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49-279 19 2 90 12 1161-1189 1115-1234 120 1161-1189 * 249 250 19 2 1 1261 1265 2 3 1 1985 2 404 2 1962 32 10-11 1967 81 1 3 Hok-lam Chan, Legitimation in Imperial China:

More information

第 22 頁 繼 續 報 導 家 鄉 消 息, 溝 通 海 外 同 僑 聲 氣, 半 月 一 冊, 從 未 衍 期, 八 年 如 一 日 此 點 雖 不 敢 自 詡 為 難 能 可 貴, 然 也 誠 足 自 慰 本 刊 出 版 以 來, 銷 行 地 域 自 星 馬 以 至 暹 羅 越 南 北 婆 羅

第 22 頁 繼 續 報 導 家 鄉 消 息, 溝 通 海 外 同 僑 聲 氣, 半 月 一 冊, 從 未 衍 期, 八 年 如 一 日 此 點 雖 不 敢 自 詡 為 難 能 可 貴, 然 也 誠 足 自 慰 本 刊 出 版 以 來, 銷 行 地 域 自 星 馬 以 至 暹 羅 越 南 北 婆 羅 華 南 研 究 資 料 中 心 通 訊 第 21 頁 從 潮 州 鄉 訊 看 新 加 坡 潮 人 的 跨 國 想 像 1 張 慧 梅 新 加 坡 國 立 大 學 中 文 系 僑 刊 意 為 海 外 華 人 的 雜 誌 它 們 是 在 中 國 刊 印 並 且 發 行 到 世 界 各 地, 其 目 的 在 於 在 海 外 華 人 社 會 中 維 持 一 種 對 於 家 鄉 的 意 識 和 瞭 解 2 作

More information

03

03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57-80 20 2 91 12 vs. 1684-? * 57 58 20 2 1 2 3 4 5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6 Whiggish interpretation 1 2000 8 559-563 539-558 1993 4 64-67 16 4 1995 3-7 2 1978 3 4 HPM

More information

以经解影之《一代宗师》:《周易》作为华莱坞电影分析的新框架

以经解影之《一代宗师》:《周易》作为华莱坞电影分析的新框架 周 易 作 为 华 莱 坞 电 影 分 析 的 新 框 架 : 以 经 解 影 之 一 代 宗 师 1 姚 锦 云 ( 浙 江 大 学 传 播 研 究 所, 浙 江 杭 州 310028) [ 摘 要 ]: 华 莱 坞 电 影 分 析 的 最 大 问 题, 就 是 缺 乏 本 土 理 论 框 架, 言 必 称 西 方 本 文 尝 试 用 周 易 的 理 论 框 架, 来 解 读 王 家 卫 电 影

More information

235-262 Øfi ™‚

235-262  Øfi ™‚ 2003 9 235 262 1 2 1 2 1966 510-235- 3 (1901-1995) ( t e r m i n a l culture) 4 3 1930 53 4 1 9 9 3 2 1 3 7 9-3 8 0-236- (221 B.C.) 5 (A.D. 593) 5 6 2 2 1 993 3 1-3 7 2 003 4 57-485 -237- (221 B.C.-1911)

More information

理 L~ 胆 有 纪 嚣 中 国 共 产 党 早 期 的 主 要 领 导 人, 伟 大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卓 越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理 论 家 和 宣 传 家, 中 国 革 命 文 学 事 业 的 重 要 奠 基 人 一 一 瞿 秋 白 同 志 诞 辰 110 周 年 暨

理 L~ 胆 有 纪 嚣 中 国 共 产 党 早 期 的 主 要 领 导 人, 伟 大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卓 越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理 论 家 和 宣 传 家, 中 国 革 命 文 学 事 业 的 重 要 奠 基 人 一 一 瞿 秋 白 同 志 诞 辰 110 周 年 暨 陈 铁 健, 却 因 为 多 余 的 话 一 度 被 误 为 多 余 的 人 著 品 理 L~ 胆 有 纪 嚣 中 国 共 产 党 早 期 的 主 要 领 导 人, 伟 大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卓 越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理 论 家 和 宣 传 家, 中 国 革 命 文 学 事 业 的 重 要 奠 基 人 一 一 瞿 秋 白 同 志 诞 辰 110 周 年 暨 伟 大 的 五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時間:99年7月21日 晚上19:10

時間:99年7月21日 晚上19:10 2012 年 9 月 隊 刊 新 北 市 家 扶 中 心 展 愛 服 務 隊 主 任 : 周 大 堯 指 導 老 師 : 張 景 暉 隊 長 : 廖 偉 智 編 輯 : 文 宣 組 目 錄 隊 訊 P 2 ~ 5 親 代 伙 伴 培 訓 - 家 庭 伙 伴 行 前 會 莉 思 P 6 ~ 7 7/21~ 兒 童 親 職 分 擔 服 務 方 案 之 課 程 分 享 小 雲 P 8 ~ 9 最 近 的

More information

2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Mary Douglas,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6) 200

2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Mary Douglas,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6) 200 BIBLID 0254-4466(2009)27:4 pp. 1-34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2008 3 7 2009 10 21 * ** NSC 96-2411-H-006-007-MY3 1 2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1 2 1 Mary Douglas,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每 月 絮 语 治 民 还 是 民 治 张 斌 生 1 第 一 版 块 : 专 题 与 中 心 本 刊 专 稿 从 代 表 议 案 看 中 国 法 制 进 程 吴 运 浩 4 学 者 访 谈 议 案 要 提 在 关 节 眼 上 邢 五 一 8 统 一 规 则 : 律 师 参 与 刑 事 诉 讼 的

每 月 絮 语 治 民 还 是 民 治 张 斌 生 1 第 一 版 块 : 专 题 与 中 心 本 刊 专 稿 从 代 表 议 案 看 中 国 法 制 进 程 吴 运 浩 4 学 者 访 谈 议 案 要 提 在 关 节 眼 上 邢 五 一 8 统 一 规 则 : 律 师 参 与 刑 事 诉 讼 的 张 斌 生 党 的 十 五 大 报 告 指 出, 我 们 要 依 法 治 国,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国 家 江 总 书 记 说 : 共 产 党 执 政 就 是 领 导 和 支 持 人 民 掌 握 管 理 国 家 的 权 力 人 民 是 国 家 的 主 人, 是 依 法 治 国 的 主 体 过 去 历 代 封 建 王 朝 都 在 治 民 上 下 功 夫, 希 望 能 稳 坐 江 山, 保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 1970,,, ( ), ( ),,, ( ) ( ),,, ( ) ( ),,,,,,,,,, ( ),,,,,, (, ),,, :,,,,,,,, 64, 1970,,

,,,,, 1970,,, ( ), ( ),,, ( ) ( ),,, ( ) ( ),,,,,,,,,, ( ),,,,,, (, ),,, :,,,,,,,, 64, 1970,, 2002 12 4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Dec., 2002 No. 4 (1980 2000) 3 1 2 (11 ; 21, 100007) [ ] ; ; ; ; [ ] 65, [ ] D634135 [ ] A [ ] 1002-5162 (2002) 04-0063 - 14 Chinese community associations i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CHA

Microsoft Word - MCHA 探 讨 曹 操 用 人 之 法 与 其 政 治 成 就 THE METHODS OF CAO CAO IN THE USE OF PERSONNEL AND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张 伟 隆 CHONG WEI LOONG MASTER OF ARTS ( CHINESE STUDIES )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第 19 卷 第 6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6 2013 年 1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Dec. 2013 篇 目 考 辨 三 则 以 韩 藏 详 节 为 校 勘 依 据 盛 莉 ( 江 汉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430056) 摘 要 : 详 节 为 朝 鲜 时 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doc

Microsoft Word - 4.doc 第 四 章 清 代 花 木 詩 的 藝 術 特 色 中 國 詩 歌 的 創 作 而 言 講 究 的 是 含 蓄 凝 練, 詩 人 創 作 時 往 往 不 是 直 書 情 感 與 思 想, 常 借 景 物 抒 情 言 志 景 物 為 客 觀 的 象 ; 詩 人 所 抒 發 的 情 與 所 言 的 志 為 主 觀 的 意, 兩 者 在 詩 中 的 密 切 的 結 合 造 就 意 象 的 存 在 大 自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016 0 60 1956 1957 1 10 1 1957 7 1 9. 5 0 007 01 1950 1 Kotkin and Clive Scholield eds. 1955 1 British Columbia Press 015 pp. 10-17 1955 0 1956 0086-01 0-00888 - 1990 005 009 196 011 01 0 60 Department

More information

155-182 ±i©uµY

155-182 ±i©uµY 20043 155182 (1 9 3 4)1 9 0 5-1 9 8 5 (Shinbun Haitatsufu) (Nauka) 1 934 1 0 1 8 8 1-1 9 3 6 1 9 0 4-1 9 8 5 1 1 987 1 53-155 1999 675-676 -155- 2 1 936 1936 3 22 20033 1-33 4 1 983 1 1 9833 3 1 988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通 識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五 期 2009 年 06 月 頁 01 ~ 24 開 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臺 灣 寺 廟 碑 碣 與 村 莊 社 會 (1683-1945) 1 王 志 宇 摘 要 本 文 以 臺 灣 寺 廟 碑 記 為 對 象, 從 寺 廟 碑 碣 的 類 型 及 內 容 進 行 分 析, 以 此 來 觀 察 臺 灣 鄉 村 社 會 的 權 力 運 作 情 況 作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11 年 9 月 Vol.21 No.3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 2011 学 术 名 家 研 究 史 学 大 家 安 作 璋 先 生 访 谈 录 康 香 阁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 摘 要 : 安 作 璋 先 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最 早 从 事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制度缺失与家国利益 晚清内务府腐败问题探析 强光美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 北京 100872 摘 要 晚清内务府以腐败著称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制度设计及现实执行的种种缺失 即内务 府管理的封闭性 监督机制的失效 内务府大臣整体素质的降低及皇室的奢靡与包庇 作为满洲特权的某 种象征和代表 腐败不堪的内务府成为时人诟病清室的口实 随着清末民族主义的觉醒和立宪运动的展 开 整肃 改革内务府成为朝野上下的一致呼声

More information

4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早 发 性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在 静 息 状 态 下 是 否 存 在 脑 功 能 连 接 异 常 以 及 异 常 区 域 的 定 位 方 法 采 用 第 版 美 国 精 神 障 碍 诊 断 与 统 计 手 册 ( * ) (

4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早 发 性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在 静 息 状 态 下 是 否 存 在 脑 功 能 连 接 异 常 以 及 异 常 区 域 的 定 位 方 法 采 用 第 版 美 国 精 神 障 碍 诊 断 与 统 计 手 册 ( * ) (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3! + )! + - + - %$ 58: 58:7& * 1:D * $%&' 1&! & )& "# ( &!& )#% & '& '#! & #& & " ( ) 5*( )/ + ( / + + 6') * )* ) ; + *6 / + * ) *+ ' 6') * )+ * ) 6 9,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