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前 言 莊 子 ( 約 369-286 B.C.) 於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尾, 提 及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最 後 以 周 與 蝴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作 結 物 化 一 語, 不 僅 文 學 家 視 其 是 事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ISSN

<4D F736F F 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1-26

zt

續論

<4D F736F F D20B9FAC4DACDE2BDCCD3FDB2CEBFBC C4EAB5DA31C6DA>


(Microsoft Word -


<4D F736F F D20392EA764B6AEB440A277AA4CA4ECA662BEFAA54EA473A4F4B565A4A4A4A7ADABAD6EA9CAAAECB1B42E646F63>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信托责任与学校德育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創新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32 台 灣 文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Hino Ashihei and war-time writing by Japanese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Lin, Hui-chun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of Gene

174 Analysis of Yao Bat le between Cin and Jin --also its Application on Chinese Teaching Kuang-Ming Chien* Abstract <Yao Battle between Cin and Jin>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 F736F F D D332DBBB7AA46B371C3D1BEC7B3F85F F32A8F731B4C15F30365FB2F8AEDBAD5EB169A9BEB4BC5FB3B0B4E5C3D8A7C7A4E5AA52BDD72E646F63>

: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MIRIPS questionnaire (Chinese)_HK adults

P

skta00013_read.pdf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第一章 緒論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Microsoft Word - Vol1-full text trial version2-to editorial board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146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最 佳 論 文 Best Essays 象 相 符, 則 該 假 設 就 成 為 理 論, 而 這 理 論 很 可 能 完 美 地 解 構 了 該 自 然 現 象 2 自 然 哲 學 不 太 符 合 上 述 的 原 則,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A-錢穆宗教觀-171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灶神來源試究

/05/ /03/20 /zlb/smgg/t5048.htm 2003/12/30, http

學 習 目 標 1. 了 解 有 計 畫 的 運 動 之 前, 實 施 身 體 檢 查 的 重 要 性 2. 了 解 熱 身 與 緩 和 運 動 可 以 預 防 運 動 傷 害 3. 了 解 包 紮 護 具 裝 備 與 場 地 器 材 的 維 護, 可 以 避 免 傷 害 發 生 4. 了 解 食

Microsoft Word 谢雯雯.doc

<4D F736F F 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社科网-论文在线

<4D F736F F D203036AE61AE78A4E5A4C6B8EAA5BBB9EFBEC7AED5B1D0A87CBC76C554A4A7ACE3A873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HKU_Scholars_Hub_2011.doc

清  华  大  学

33-5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Education and Civil Service Exams: An Example of Constitution-Teaching. Shian-Mou Liau Abstract In 2010, the total nu

<4D F736F F F696E74202D ABE1A4A420A4A4C2E5BEC7B7A7BDD720C2E5BEC7B7BDAC79BB50B56FAE6920ADD9B0B7AFE82E BACDBAE65BCD2A6A15D>

01何寄澎.doc

Microsoft Word doc

36 () 2009,,,,,, 22,,,,,,,,, :,,,,,,,,, (Bright) (Cobden) ( Gladstone),,,,,,,,,,;,,,,,, :,,,,,,, ;,,,!,,,,,,,,,,,,,,,,,,,,,,,, :,,,,,,, 18, , :,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Prasenjit Duara 3 nation state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4 1. A C M J M M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1999) ( 1) ( ) 1., : ( Gurr,1970) (Smelser,1962) (, 1995) (McCarthy & Zald,1977), : ; ( ) (context bounded rationality) (Victor Nee,1995 :10) :, ; (

变与不变

臺灣農會政治自主性角色之變遷

untitled

<4D F736F F D20B2F8A74AA4AF5FA578C657A175BCC6A6ECB6D7AC79A176BB50A46AB3B0A175A454BAF4A658A440A176AC46B5A6A641B1B4>

Microsoft Word - 2.王建國.doc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Microsoft Word - 105石曉楓.doc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Microsoft Word - 2AF63內文.doc

-0?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Bio-Industry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view Vol. 3, No. 2 壹 緒 論 由 於 生 物 科 技 及 工 業 技 術 的 快 速 發 展, 食 品 產 業 因 應 科 技 發 展 之 需 求, 發 展 出 各 式 各 樣 的 營 養 補 充 品, 包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iti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ust be careful and consider the affordability of the educators to c


信 息 化 的 整 合 过 程 要 分 为 若 干 阶 段 来 实 现 1. IDC 建 设 阶 段 最 初 需 要 建 设 的 是 一 个 全 校 统 一 的 数 据 中 心, 将 运 行 的 设 备 和 管 理 环 境 进 行 简 单 的 物 理 合 并, 这 样 做 的 好 处 在 于 降 低

中國傳統醫學及養生保健學說中,與經脈及穴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1 * 1 *

ºB€`¶p

83,,, ;,,?,,, [8 ],,,,, [7 ],,,,,,,,,20 50,,,,,,, [9 ] (p1469),,,,,,,, [9 ] (p936),,,, , 4 25, 1880, 150, , (J H Lowry) 24 :1882 ( ),,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58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壹 研 究 動 機 與 背 景 教 育 成 敗, 繫 於 師 資 之 良 窳 教 育 部 於 2010 年 8 月 召 開 第 八 次 全 國 教 育 會 議 中, 師 資 培 育 與 專 業 發 展 為 一 項 重 要 的 討 論 議 題, 其 中 研 修

Microsoft Word newsletter.doc

44(1) (1) (4) (4) 63-88TSSCI Liu, W. Y., & Teele S. (2009). A study on the intelligence profile

明新學報第31期

第2期定稿.FIT)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 %!!##$ & (!##$ %!!##$ &!##$!##(!##$! "

<4D F736F F D20D5D0B1EACEC4BCFEBCB0C7E5BDE0B7FECEF1BACFCDAC28C2C9CAA6B0E631A3A9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160A5CEA4A4B0EABCF4BB79A5DCA8D22E646F63>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 #!!! $##%!!! $!!!! &!!!! (!! %!! )!!! *!!!!!!! #!!!!! $

Transcription: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79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劉 振 維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莊 子 ( 約 369-286 B.C.) 於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尾, 提 及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最 後 以 周 與 蝴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作 結 物 化 一 語, 歷 來 論 者 單 純 地 視 為 是 事 物 的 變 化 著 名 的 哲 學 史 家 馮 友 蘭 (1895-1990), 引 用 經 驗 主 義 哲 學 家 詹 姆 士 (William James, 1842-1910) 的 說 法, 宣 稱 莊 子 所 談 論 是 一 種 純 粹 經 驗 的 描 述, 以 之 理 解 莊 子 萬 物 皆 化 的 論 點 然 而, 考 莊 子 必 有 分 的 陳 述, 應 不 僅 僅 只 是 一 種 純 經 驗 上 認 識, 更 是 人 生 在 世 心 靈 自 處 與 超 脫 的 必 然 因 此, 物 化 不 應 僅 僅 視 為 純 粹 經 驗 而 毫 無 其 他 意 義 的 客 觀 流 變 本 文 試 圖 從 物 化 蘊 義 入 手, 以 明 莊 子 的 認 識 論 及 其 思 想 的 精 神 全 文 區 分 三 部 分, 一 論 物 化 的 蘊 義, 二 論 莊 子 否 定 任 何 理 論 麼? 三 論 逍 遙 與 物 化 最 後 作 一 結 論 關 鍵 辭 : 莊 子 物 化 莊 周 夢 蝶 逍 遙 純 粹 經 驗 379

380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前 言 莊 子 ( 約 369-286 B.C.) 於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尾, 提 及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最 後 以 周 與 蝴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作 結 物 化 一 語, 不 僅 文 學 家 視 其 是 事 物 的 轉 化, 並 以 之 引 述 人 生 感 懷 1, 歷 代 論 者 亦 單 純 視 為 是 事 物 的 變 化, 此 可 以 著 名 的 哲 學 史 家 馮 友 蘭 (1895-1990) 為 代 表, 其 引 用 美 國 經 驗 主 義 哲 學 家 詹 姆 士 (William James, 1842-1910) 的 說 法, 宣 稱 莊 子 所 談 論 的 是 一 種 純 粹 經 驗 (Pure Experience) 的 描 述, 以 之 理 解 莊 子 萬 物 皆 化 的 論 點 2 另 一 種 說 法, 宣 稱 物 化 是 某 種 崇 高 的 境 界 3 然 而, 考 莊 子 必 有 分 的 陳 述, 應 不 僅 僅 只 是 一 種 純 粹 經 驗 上 認 識 而 毫 無 其 他 意 義 的 客 觀 流 變 ; 又 莊 子 亟 欲 泯 除 是 非 對 立 瞭 悟 死 生 界 線 等, 故 物 化 當 是 人 生 在 世 心 靈 自 處 與 超 脫 的 必 然, 故 僅 以 境 界 言 之 似 又 顯 得 過 於 虛 空 而 不 切 實 際 因 此, 物 化 當 有 其 他 蘊 義 物 化, 可 視 為 莊 子 所 欲 闡 發 的 關 鍵 概 念 之 一, 於 齊 物 論 之 後 屢 屢 見 及 如 德 充 符 : 命 物 之 化, 而 守 其 宗 也 天 道 : 其 生 也 天 行, 其 死 也 物 化 知 北 遊 言 : 與 物 化 者, 一 不 化 者 也 歷 代 論 者 對 物 化 無 不 關 注, 然 而 呈 顯 出 紛 沓 喧 囂 的 歧 出 本 文 試 圖 從 物 化 蘊 義 入 手, 以 明 莊 子 的 認 識 論 及 其 哲 學 精 神 本 文 立 基 於 先 賢 的 思 緒 上, 反 思 莊 子 本 身 的 蘊 義 究 竟 為 何 全 文 區 分 三 部 分, 一 討 論 物 化 的 蘊 義, 二 研 析 莊 子 是 否 否 定 任 何 理 論? 三 陳 述 逍 遙 與 物 化 的 意 義 期 以 之 朗 現 莊 子 真 正 的 關 懷 最 後 作 一 結 論 * 本 文 曾 發 表 於 Daoism in A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oist Studies 會 議 中, 由 Yuen Yuen Institute, Hong Kong Taoist Associatio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oston University 聯 合 主 辦, 2007.11.21-25., 香 港 稿 投 朝 陽 學 報, 蒙 兩 位 匿 名 審 查 者 審 議, 甚 獲 溢 美 之 語, 同 時 慷 慨 大 度 提 供 一 些 建 言, 特 此 感 荷 文 中 需 修 訂 處, 已 據 審 核 意 見 隨 文 修 訂 之 文 中 所 論 自 有 不 足 與 疏 略 處, 敬 請 賢 友 不 吝 指 教 1 如 揚 雄 (53 B.C.-18 A.D.) 於 甘 泉 賦 云 : 事 變 物 化, 日 駭 耳 目 見 文 選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1991), 卷 7, 頁 七 左 ; 杜 甫 (712-770) 於 天 育 驃 圖 歌 詩 云 : 年 多 物 化 空 形 影, 嗚 呼 健 步 無 由 騁 見 浦 起 龍 (1679-1762), 讀 杜 心 解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61), 卷 2, 頁 240 皆 指 事 物 的 轉 化 2 馮 友 蘭, 中 國 哲 學 史 ; 收 於 蔡 仲 德 編 纂, 三 松 堂 全 集 ( 鄭 州 : 河 南 人 民 出 版 社,2002), 第 2 卷, 頁 466 3 如 王 先 謙 (1842-1917) 謂 : 周 蝶 必 有 分, 而 其 入 夢 方 覺, 不 知 周 蝶 之 分 也, 謂 周 為 蝶 可, 謂 蝶 為 周 亦 可 此 則 一 而 化 矣 齊 物 極 境 見 莊 子 集 解 ( 臺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8), 頁 27 張 成 秋, 先 秦 道 家 思 想 研 究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71), 頁 189-190 380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81 一 物 化 的 蘊 義 莊 子 物 化 一 詞, 於 莊 子 書 中 最 著 名 是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語 出 於 齊 物 論 : 昔 者 莊 周 夢 為 胡 蝶, 栩 栩 然 胡 蝶 也, 自 喻 適 至 與! 不 知 周 也 俄 然 覺, 則 蘧 蘧 然 周 也 不 知 周 之 夢 為 胡 蝶 與! 胡 蝶 之 夢 為 周 與! 周 與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4 周 與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從 語 句 上 看, 這 是 一 個 肯 定 的 判 斷, 物 化 則 是 結 論 ; 更 是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語 文 中 必 有 分 的 莊 周 與 蝴 蝶, 即 使 處 於 太 虛 夢 幻 之 中 讓 主 體 感 受 似 為 一 體, 然 則 實 際 上 猶 是 為 二, 並 非 如 論 者 宣 稱 的 根 本 分 不 清 5 但 何 以 周 夢 蝶 似 蝶 蝶 夢 周 似 周? 抑 或 是 說, 何 以 物 會 由 某 一 狀 態 變 為 另 一 狀 態? 如 是 現 象, 即 稱 為 物 化 ; 而 此 現 象 是 動 態 的 呈 顯 是 永 不 止 息 的 宋 人 林 希 逸 (1193-?) 言 : 此 之 謂 物 化 者, 言 此 謂 萬 物 變 化 之 理 也 6 因 此, 在 此 意 義 下, 物 我 同 化 之 說, 或 恐 太 過 美 化 物 化 之 意, 當 非 本 義 7 另 外, 如 是 ( 變 化 的 ) 現 象, 真 如 一 般 認 定 的 只 是 客 觀 流 變 而 已? 范 壽 康 (1896-1983) 先 生 即 不 以 為 然, 其 指 出 : 所 謂 生 死 也 是 物 化 的 一 種, 由 生 變 死 是 與 蝶 變 周 一 樣, 這 是 無 所 用 其 悲 哀 與 恐 懼 的 我 們 對 生 不 必 喜, 亦 不 必 厭, 對 死 不 必 懼, 亦 不 必 樂 不 但 死 生 應 該 看 做 一 樣, 莊 子 又 以 為 人 與 他 物 也 應 該 看 作 一 樣 8 既 言 不 必 喜 厭 懼 樂, 顯 然 人 之 主 體 意 識 依 然 存 在, 如 是 之 故, 純 粹 客 觀 流 變 的 說 法 在 莊 子 來 看, 當 是 不 存 在 的 再 者, 既 然 主 體 意 識 存 在, 試 問 如 何 物 我 同 化? 於 此, 我 們 或 未 能 指 出 物 化 的 蘊 義, 卻 有 一 點 是 明 確 的, 即 莊 子 認 為 人 面 對 變 化 的 事 實, 4 本 文 引 文, 以 收 於 三 十 年 代 上 海 世 界 書 局 之 諸 子 集 成 的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為 據, 第 3 冊, 茲 不 贅 述 5 向 世 陵 言 : 化 在 這 裡 雖 有 轉 化 為 它 物 之 意, 但 重 點 是 強 調 化 的 普 遍 性 和 相 對 性, 從 而 泯 滅 物 我 之 間 的 確 定 差 別, 就 此 而 言, 化 與 不 化 將 化 與 已 化 猶 如 夢 之 未 醒, 是 根 本 分 不 清 的 見 中 國 哲 學 範 疇 精 粹 叢 書 變 ( 臺 北 : 七 畧 出 版 社,2000), 頁 53 6 林 希 逸 著 周 啟 成 校 注, 莊 子 鬳 齋 口 義 校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頁 45 7 傅 佩 榮 云 : 物 化 是 指 物 我 同 化 為 一, 亦 即 明 白 死 生 變 之 理, 而 不 再 有 任 何 執 著 見 傅 佩 榮 解 讀 莊 子 ( 臺 北 : 立 緒 文 化,2002), 頁 50 問 題 是, 明 白 而 不 執 著 就 是 物 我 同 化 為 一? 顯 然 並 非 如 此 莊 子 此 處 既 言 周 與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當 非 強 調 同 化 為 一 之 意 8 范 壽 康, 中 國 哲 學 史 綱 要 ( 臺 北 : 臺 灣 開 明 書 店,1964), 頁 70-71 381

382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實 無 需 悲 哀 或 恐 懼 ; 然 此, 正 突 顯 了 人 之 主 體 意 識 的 意 義 總 之, 作 為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語, 如 果 其 是 有 意 義 的, 那 麼 物 化 之 說 當 與 平 齊 物 論 十 分 密 切, 而 不 是 闡 述 齊 物 極 境 之 說 9 就 莊 子 言, 現 象 不 斷 變 化 乃 是 一 個 存 在 的 事 實, 亦 是 人 力 所 無 法 掌 控 的, 但 人 有 主 體 意 識, 人 心 能 自 作 主 宰, 不 隨 變 化 而 變 化, 此 當 是 莊 子 提 出 物 化 之 意, 以 譏 諷 此 亦 一 是 非, 彼 亦 一 是 非 ( 齊 物 論 ) 之 物 論 的 現 象 為 明 乎 此, 讓 我 們 自 莊 子 面 對 現 象 不 斷 變 化 的 事 實 談 起 莊 子 認 為, 我 們 所 面 對 的 世 界 是 變 化 不 止 的, 如 是 現 象 才 是 事 實, 其 言 : 萬 物 皆 種 也, 以 不 同 形 相 禪, 始 卒 若 環, 莫 得 其 倫, 是 謂 天 均 天 均 者, 天 倪 也 ( 寓 言 ) 萬 物 皆 像 種 子 般, 可 轉 變 成 不 同 的 形 體, 開 始 結 束 如 同 圓 圈 循 環 一 樣, 無 法 知 曉 其 類, 此 稱 為 天 均, 亦 叫 天 倪 10 莊 子 對 世 界 如 是 認 知, 乃 是 在 呈 顯 現 象 不 斷 變 化 之 事 實 自 然 變 化 之 無 常 又 說 : 物 知 之 生 也, 若 驟 若 馳, 無 動 而 不 變, 無 時 而 不 移 ( 秋 水 ) 事 物 一 旦 存 在, 即 無 時 無 刻 無 不 處 於 變 化 之 中, 且 如 驟 馳 般 地 快 速 莊 子 又 說 : 特 犯 人 之 形, 而 猶 喜 之, 若 人 之 形 者, 萬 化 而 未 始 有 極 也, 其 為 樂 可 勝 計 邪? ( 大 宗 師 ) 犯, 意 為 範 11 此 云 人 被 範 為 人 形, 有 何 可 樂? 正 如 郭 象 (252-312) 所 稱 : 人 形 方 是 萬 化 之 一 遇 耳, 未 足 獨 喜 也 12 而 被 範 為 人 形 的 原 因 並 不 可 知, 因 為 萬 化 而 未 始 有 極 也, 變 化 沒 有 開 始, 亦 不 知 其 極 至, 所 以 說 無 動 而 不 變, 無 時 而 不 移 換 句 話 說, 人 之 形 亦 僅 是 變 化 序 列 中 的 一 個 段 落 而 已, 或 長 或 短 非 人 所 能 知 曉, 故 自 無 喜 樂 可 言 正 是 有 此 認 知, 莊 子 以 子 犁 9 王 先 謙 語, 見 注 3 劉 武 反 對 王 說, 見 莊 子 集 解 內 篇 補 正 ( 臺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8), 頁 74 齊 物 極 境 之 說, 所 指 為 憨 山 大 師 (1546-1623), 其 注 莊 言 : 物 化 者, 萬 物 化 而 為 一 也 所 謂 大 而 化 之 之 謂 聖, 言 齊 物 之 極, 必 是 大 而 化 之 之 聖 人 萬 物 混 而 為 一, 則 了 無 人 我 是 非 之 辯, 則 物 論 不 齊 而 自 齊 也 齊 物 以 一 夢 結, 則 破 盡 舉 世 古 今 之 大 夢 也 由 是 觀 之, 莊 之 之 學 不 易 致 也 非 特 文 而 已 矣 見 老 子 道 德 經 憨 山 註 莊 子 內 篇 憨 山 註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73), 頁 274 大 而 化 之 之 謂 聖 遺 漏 一 之 字, 補 大 而 化 之 之 謂 聖, 語 出 孟 子 盡 心 下 10 章 炳 麟 (1869-1936) 說 : 釋 文 : 天 倪, 李 音 崖 云 分 也, 崔 云 或 作 霓 際 也 班 固 曰 天 研 段 玉 裁 曰 : 天 倪, 端 倪, 皆 借 為 題 說 文 : 耑, 物 初 生 之 題 也 按 天 下 篇 言 端 崖, 則 倪 當 借 為 崖, 李 音 崔 訓 是 也 作 天 研 者, 倪 崖 研 皆 雙 聲, 知 北 游 篇 言 崖 略 崖 者, 圻 堮 略 者, 經 界 皆 際 義 也 見 莊 子 解 故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58), 頁 7 11 俞 樾 (1821-1907) 云 : 範, 即 犯 之 叚 字 周 易 繫 辭 傳 : 範 圍 天 地 之 化 而 不 過 釋 文 曰 : 範 圍, 馬 王 肅 張 作 犯 圍 是 範 犯 古 字 通 也 莊 子 大 宗 師 篇 正 作 特 犯 人 之 形, 而 猶 喜 之 又 曰 : 今 一 犯 人 之 形, 而 曰 人 耳 人 耳 皆 其 證 也 高 注 曰 : 範, 猶 遇 也, 遭 也 此 說 得 之 郭 象 注 莊 子 曰 : 人 形 乃 是 萬 化 之 一 遇 耳 是 亦 以 遇 釋 犯 也 見 諸 子 平 議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91), 卷 29 淮 南 內 篇 一, 頁 342 12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頁 111 382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83 之 口 言 將 死 之 子 來 可 能 變 化 為 鼠 肝 或 蟲 臂 : 偉 哉 造 化! 又 將 奚 以 汝 為? 將 奚 以 汝 適? 以 汝 為 鼠 肝 乎? 以 汝 為 蟲 臂 乎?( ( ( 大 宗 師 ) ) 由 是 可 知, 造 化 的 轉 變 方 向, 我 們 是 無 法 預 測 的 不 僅 如 此, 個 物 形 體 的 部 分, 亦 可 能 變 化 成 其 他 物 件, 莊 子 於 大 宗 師 中 亦 說 : 浸 假 而 化 予 之 左 臂 以 為 雞, 予 因 以 求 時 夜 ; 浸 假 而 化 予 之 右 臂 以 為 彈, 予 因 以 求 鴞 炙 ; 浸 假 而 化 予 之 尻 以 為 輪, 以 神 為 馬, 予 因 以 乘 之, 豈 更 駕 哉! 如 是 陳 論, 無 非 在 指 明 人 們 對 物 之 認 定 於 無 限 變 化 的 序 列 中 正 呈 顯 其 認 知 的 荒 謬, 同 時 帶 了 些 許 無 可 奈 何 的 意 味 易 言 之, 變 化 歷 程 並 非 是 人 們 所 能 理 解 的, 人 僅 能 透 過 經 驗 瞭 解 始 卒 若 環, 莫 得 其 倫 無 動 而 不 變, 無 時 而 不 移 的 事 實 而 已 同 樣 的 陳 述, 莊 子 於 至 樂 中, 另 舉 了 列 子 遇 到 髑 髏 的 寓 言 說 到 : 列 子 行 食 於 道, 從 見 百 歲 髑 髏, 攓 蓬 而 指 之 曰 : 唯 予 與 汝 知 而 未 嘗 死, 未 嘗 生 也 若 果 養 乎? 予 果 歡 乎? 種 有 幾, 得 水 則 為, 得 水 土 之 際 則 為 鼃 蠙 之 衣, 生 於 陵 屯 則 為 陵 舄, 陵 舄 得 鬱 棲 則 為 烏 足, 烏 足 之 根 為 蠐 螬, 其 葉 為 蝴 蝶 蝴 蝶 胥 也 化 而 為 蟲, 生 於 竈 下, 其 狀 若 脫, 其 名 為 鴝 掇 鴝 掇 千 日 為 鳥, 其 名 為 幹 餘 骨 幹 餘 骨 之 沫 為 斯 彌, 斯 彌 為 食 醯 頤 輅 生 乎 食 醯, 黃 軦 生 乎 九 猷, 瞀 芮 生 乎 腐 蠸, 羊 奚 比 乎 不 箰, 久 竹 生 青 甯, 青 甯 生 程, 程 生 馬, 馬 生 人, 人 又 反 入 於 機 萬 物 皆 出 於 機, 皆 入 於 機 這 段 有 關 變 化 的 怪 誕 陳 述, 譬 如 程 ( 豹 ) 生 馬, 馬 生 人 之 類 13, 其 目 的 13 尸 子 云 : 越 人 呼 豹 曰 程 見 李 勉, 莊 子 總 論 及 分 篇 評 注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3), 頁 378; 黃 錦 鋐, 新 譯 莊 子 讀 本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74), 頁 215; 王 叔 岷, 莊 子 校 詮 ( 臺 北 : 383

384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乃 在 指 出 變 化 非 人 所 能 預 測, 而 事 實 上 是 未 嘗 死, 未 嘗 生 的, 故 憂 愁 與 歡 樂 僅 是 主 觀 的 認 定 罷 了 但 宇 宙 變 化 有 其 原 因, 莊 子 以 之 為 幾 ; 宇 宙 的 事 實 是 萬 物 皆 出 於 機, 皆 入 於 機, 所 以 說 種 有 幾 機 與 幾 同, 幾 微 之 意 14 因 此, 人 生 所 重 視 的 生 死, 不 過 是 變 化 序 列 中 的 正 常 狀 態, 造 成 如 是 狀 態 的 原 因, 莊 子 提 出 通 天 下 一 氣 耳 的 斷 語, 而 以 氣 的 概 念 加 以 解 釋 : 生 也, 死 之 徒 ; 死 也, 生 之 始 熟 知 其 紀? 人 之 生, 氣 之 聚 也 聚 則 為 生, 散 則 為 死 若 死 生 為 徒, 吾 又 何 患? 故 萬 物 一 也 是 其 所 美 者 為 神 奇, 其 所 惡 者 為 臭 腐, 臭 腐 復 化 為 神 奇, 神 奇 復 化 為 臭 腐 故 曰 通 天 下 一 氣 耳, 聖 人 故 貴 一 ( 知 北 遊 ) ) 某 物 之 死, 是 為 某 物 的 開 始, 故 死 生 為 徒, 熟 知 其 紀? 生, 乃 是 氣 之 聚 集 ; 死, 即 是 氣 之 消 散 從 這 意 義 看, 萬 物 一 也, 意 指 萬 物 存 在 的 實 際 狀 況 以 及 所 呈 顯 的 價 值, 在 氣 的 聚 散 之 下 是 一 樣 的 促 成 氣 之 聚 散 的 原 因, 此 處 莊 子 僅 指 出 其 15, 其 所 美 者 為 神 奇, 其 所 惡 者 為 臭 腐, 神 奇 與 臭 腐 相 互 變 化, 因 此 斷 言 通 天 下 一 氣 耳 聖 人 認 知 如 是 事 實, 故 而 貴 一 此 一, 值 得 推 敲 因 為, 大 多 數 的 人 陷 於 對 生 死 的 執 著, 見 不 到 變 化 本 身 才 是 宇 宙 的 事 實, 故 莊 子 於 陳 述 時 常 對 人 們 抱 持 著 某 種 同 情, 以 呈 顯 其 譏 諷, 譬 如 說 : 上 古 有 大 椿 者, 以 八 千 歲 為 春, 八 千 歲 為 秋, 此 大 年 也 而 彭 祖 乃 今 以 久 特 聞, 眾 人 匹 之, 不 亦 悲 乎!( 逍 遙 遊 ) 世 俗 之 人, 皆 喜 人 之 同 乎 己 而 惡 人 之 異 於 己 也 同 於 己 而 欲 之, 異 於 己 而 不 欲 者, 以 出 乎 眾 為 心 也 夫 以 出 乎 眾 為 心 者, 曷 常 出 乎 眾 哉!( 在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1988), 頁 665 14 見 黃 錦 鋐, 新 譯 莊 子 讀 本, 頁 215 15 按 宇 宙 變 化 的 原 因, 莊 子 並 不 主 張 是 自 然 而 然 的, 而 是 認 為 有 某 一 意 志 的 主 宰 在 掌 控 的, 他 稱 為 造 化 者 天 或 造 物 者 此 參 馬 耘 的 論 述, 見 論 老 莊 哲 學 中 道 之 無 限 性 與 人 之 自 主 問 題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2005), 頁 126-153 多 數 論 者 將 天 視 為 今 日 概 念 的 自 然 (nature), 認 為 天 無 意 志 云 云, 例 如 徐 復 觀 (1903-1982), 中 國 人 性 論 史 先 秦 篇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9), 頁 367; 劉 笑 敢 亦 作 此 說, 參 劉 笑 敢, 莊 子 哲 學 及 其 演 變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87), 頁 123-126 對 之 筆 者 保 留 384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85 宥 ) 人 宥 於 彭 祖 之 壽 而 悲 己, 卻 不 知 彭 祖 之 壽 與 大 椿 生 長 年 歲 相 比 不 可 道 里 計 ; 又 世 俗 之 人, 喜 人 之 同 乎 己 而 惡 人 之 異 於 己, 且 以 出 乎 眾 為 心, 但 事 實 上 哪 又 超 出 眾 人 之 上? 莊 子 以 為, 人 應 認 知 到 以 下 的 事 實 : 人 生 天 地 之 閒, 若 白 駒 之 過 郤, 忽 然 而 已 注 然 勃 然, 莫 不 出 焉 ; 油 然 漻 然, 莫 不 入 焉 已 化 而 生, 又 化 而 死, 生 物 哀 之, 人 類 悲 之 解 其 天 弢, 墮 其 天 袠, 紛 乎 宛 乎, 魂 魄 將 往, 乃 身 從 之, 乃 大 歸 乎!( 知 北 遊 ) 已 化 而 生, 又 化 而 死, 忽 然 興 起, 忽 然 消 逝, 正 是 變 化 的 事 實 ; 此 事 實 即 是 氣 之 聚 散, 如 白 駒 過 郤 般 地 快 速 ; 但 是 對 之, 生 物 哀 之, 人 類 悲 之 實 情 則 是 天 弢 之 解 天 袠 之 毀 16, 紛 紜 消 散, 魂 魄 身 形 隨 之, 稱 為 大 歸 總 之, 就 莊 子 而 言, 人 的 形 成, 就 是 邁 向 死 亡 而 已, 齊 物 論 說 : 一 受 其 成 形, 不 忘 以 待 盡 與 物 相 刃 相 靡, 其 行 盡 如 馳, 而 莫 之 能 止, 不 亦 悲 乎! 終 身 役 役, 而 不 見 其 成 功, 苶 然 疲 役, 而 不 知 其 所 歸, 可 不 哀 邪! 人 謂 之 不 死, 奚 益! 其 形 化, 其 心 與 之 然, 可 不 謂 大 哀 乎? 人 之 生 也, 固 若 是 芒 乎? 其 我 獨 芒, 而 人 亦 有 不 芒 者 乎? 一 受 其 成 形, 不 忘 以 待 盡, 人 被 動 地 被 形 成 而 有 如 是 的 形 體, 活 著 就 是 等 待 死 亡 的 降 臨 但 卻 與 物 相 刃 相 靡 而 不 停 止, 終 生 勞 苦 不 見 成 功, 辛 苦 疲 困 不 知 歸 向, 此 不 顯 得 可 悲 可 哀? 如 是 存 活, 奚 益! 當 形 體 變 化, 心 隨 之 消 逝, 這 是 大 哀 人 之 生 也, 固 若 是 芒 乎? 其 我 獨 芒, 而 人 亦 有 不 芒 者 乎? 這 是 莊 子 自 我 的 設 問, 就 人 間 現 狀 而 言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如 此 帶 著 莫 可 奈 何 的 陳 論, 莊 子 所 欲 呈 顯 的 主 旨, 乃 在 於 人 面 對 變 化 不 斷 的 事 實 應 當 如 何 自 處 依 莊 子 言, 自 然 不 是 如 世 俗 之 人 陷 於 生 命 短 長 的 關 注, 16 解 其 天 弢, 墮 其 天 袠, 成 玄 英 疏 云 : 弢, 囊 藏 也 袠, 束 囊 也 言 人 執 是 競 非, 欣 生 惡 死, 故 為 生 死 束 縛 也 今 既 一 於 是 非, 忘 於 生 死, 故 墮 解 天 然 之 弢 袠 也 見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頁 326 385

386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也 不 是 如 齊 物 論 中 各 式 物 論 的 紛 爭, 而 是 要 掌 控 自 身 所 能 掌 控 的 心 也 就 是 為 人 的 此 一 主 體, 以 面 對 宇 宙 的 事 實 宇 宙 不 斷 變 化 是 因 為 通 天 下 一 氣 耳, 因 此 萬 物 存 在 的 價 值 是 沒 什 麼 高 下 的, 是 為 萬 物 一 也 之 意, 人 心 有 此 認 知, 即 可 處 於 不 斷 變 化 的 歷 程 中 保 持 不 化 的 狀 態 知 北 遊 說 道 : 顏 淵 問 乎 仲 尼 曰 : : : : 回 嘗 聞 諸 夫 子 曰 : : : : 無 有 所 將, 無 有 所 迎 回 敢 問 其 游 仲 尼 曰 : : 古 之 人, 外 化 而 內 不 化 ; 今 之 人, 內 化 而 外 不 化 與 物 化 者, 一 不 化 者 也 顏 回 (521-481 B.C.) 問 無 有 所 將, 無 有 所 迎, 或 將 或 迎 乃 是 人 心 是 否 的 狀 態 故 孔 子 (551-479 B.C.) 應 以 古 之 人 今 之 人 及 外 化 內 化 對 比 所 謂 外, 乃 指 生 存 的 遭 遇 形 體 的 轉 變 等 ; 內, 則 是 指 人 心 的 狀 態 對 外, 古 之 人 順 隨 著 變 化 事 實, 但 其 心 處 於 某 種 狀 態 而 不 變 化 ; 今 之 人 則 不 知 變 化 事 實 而 心 卻 常 常 變 化 17 與 物 化 者, 一 不 化 者 也, 即 是 外 化 而 內 不 化 的 古 之 人, 實 即 能 知 悉 貴 一 道 理 的 聖 人, 對 其 心 而 言, 也 就 無 所 謂 變 化 了 18 而 人 心 狀 態 當 處 於 何 處 呢? 莊 子 指 出, 人 要 坦 然 面 對 變 化 的 事 實, 維 持 心 寧 的 安 定, 所 當 採 取 的 態 度 是 知 其 不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 人 間 世 )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中 道 夭 ( 德 充 符 ), 所 以 才 有 心 齋 坐 忘 的 修 養 之 說 如 是 觀 之, 莊 子 物 化 並 不 是 純 粹 客 觀 的 事 物 變 化, 亦 不 是 物 我 同 化 的 某 種 境 界 說, 而 是 面 對 事 物 不 斷 變 化 引 出 的 修 養 態 度 郭 象 曾 注 言 : 愚 者 竊 竊 然 自 以 為 知 生 之 可 樂, 死 之 可 苦, 未 聞 物 化 之 謂 也 19 確 實 指 出 莊 子 物 化 的 第 一 層 意 義, 但 未 指 出 人 心 面 對 物 化 事 實 的 認 知 與 自 持 之 態 度 欲 明 此, 則 得 自 齊 物 論 的 意 旨 入 手 二 莊 子 否 定 任 何 理 論 麼? 莊 子 認 為, 人 處 於 世 間 的 最 大 問 題, 即 是 來 自 人 心 的 焦 慮, 人 心 焦 慮 帶 來 的 擾 動 經 常 為 人 們 帶 來 災 難, 因 為 每 個 人 每 每 依 其 自 以 為 是 的 認 知 而 施 為 動 17 劉 笑 敢 之 說 可 參, 莊 子 哲 學 及 其 演 變,202-204 18 王 叔 岷 說 : 案 則 陽 篇 亦 云 : 日 與 物 化 者, 一 不 化 者 也 與 物 化 者, 外 化 也 一 不 化 者 也, 內 不 化 也 亦 即 外 與 物 化 而 內 不 失 其 情 也 見 莊 子 校 詮, 頁 848 19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頁 54 386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87 作, 莊 子 說 道 : 人 心, 排 下 而 進 上, 上 下 囚 殺, 淖 約 柔 乎 剛 強 廉 劌 雕 琢, 其 熱 焦 火, 其 寒 凝 冰 其 疾 俛 仰 之 間 而 再 撫 四 海 之 外, 其 居 也 淵 而 靜, 其 動 也 縣 而 天 僨 驕 而 不 可 係 者, 其 唯 人 心 乎!( ( ( 在 宥 ) ) 人 心 的 擾 動 不 已, 故 而 自 累 自 苦, 雕 琢 名 利, 順 時 熱 如 焦 火, 逆 時 寒 若 冰 雪, 心 境 變 化 在 俯 仰 之 間, 忽 又 撫 臨 四 海 之 外, 心 停 滯 時 如 深 淵 般 寂 靜, 心 念 動 起 又 像 高 懸 天 空, 僨 發 驕 矜 不 能 繫 止 的, 就 只 有 人 心 了 正 是 人 心 多 變, 波 擾 不 已, 充 滿 著 掙 扎 與 矛 盾, 因 心 欲 有 所 作 為, 遂 使 人 逐 或 殉 於 物 20 就 莊 子 觀 點 而 論, 物 之 本 身 非 並 非 具 有 何 樣 的 價 值 值 得 追 尋, 而 是 人 心 自 我 的 主 觀 期 待, 因 而 使 人 心 離 棄 了 本 該 處 於 平 穩 的 狀 態 人 心 活 動 之 後, 便 產 生 了 如 成 心 機 心 的 分 殊 莊 子 認 為, 人 心 是 具 有 思 索 的 理 智 能 力 的, 與 接 為 搆, 日 與 心 鬬 正 是 明 證, 齊 物 論 說 : 大 知 閑 閑, 小 知 閒 閒 大 言 炎 炎, 小 言 詹 詹 其 寐 也 魂 交, 其 覺 也 形 開 與 接 為 搆, 日 以 心 鬬 縵 者 窖 者 密 者 小 恐 惴 惴, 大 恐 縵 縵 其 發 若 機 栝, 其 司 是 非 之 謂 也 ; 其 留 如 詛 盟, 其 守 勝 之 謂 也 其 殺 如 秋 冬, 以 言 其 日 消 也 ; 其 溺 之 所 為 之, 不 可 使 復 之 也 ; 其 厭 也 如 緘, 以 言 其 老 洫 也 ; 近 死 之 心, 莫 使 復 陽 也 喜 怒 哀 樂, 慮 歎 變 慹, 姚 佚 啟 態 ; 樂 出 虛, 蒸 成 菌 日 夜 相 代 乎 前 而 莫 知 其 所 萌 已 乎, 已 乎! 旦 暮 得 此, 其 所 由 以 生 乎! 人 心 得 與 外 物 接 合 ( 搆 ), 於 是 作 出 種 種 的 價 值 判 斷, 如 其 發 若 機 栝, 其 司 20 如 駢 拇 : 自 三 代 以 下 者, 天 下 莫 不 以 物 易 其 性 矣! 小 人 則 以 身 殉 利 ; 士 則 以 身 殉 名 ; 大 夫 則 以 身 殉 家 ; 聖 人 則 以 身 殉 天 下 故 此 數 子 者, 事 業 不 同, 名 聲 異 號, 其 於 傷 性 以 身 為 殉, 一 也 馬 蹄 : 彼 竊 鉤 者 誅, 竊 國 者 為 諸 侯, 諸 侯 之 門 而 仁 義 存 焉, 則 是 非 竊 仁 義 聖 知 邪? 故 逐 於 大 盜, 揭 諸 侯, 竊 仁 義 並 鬥 斛 權 衡 符 璽 之 利 者, 雖 有 軒 冕 之 賞 弗 能 勸, 斧 鉞 之 威 弗 能 禁 此 重 利 盜 蹠 而 使 不 可 禁 者, 是 乃 聖 人 之 過 也 徐 復 觀 說 : 莊 子 對 心 的 警 惕 特 為 突 出, 主 要 原 因, 是 因 為 知 的 作 用, 是 從 心 出 來 的 而 知 的 作 用, 一 則 擾 亂 自 己, 不 合 養 生 之 道 ; 一 則 擾 亂 社 會, 為 大 亂 之 源 見 中 國 人 性 論 史 先 秦 篇, 頁 380 387

388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是 非 之 謂 也 ; 其 留 如 詛 盟, 其 守 勝 之 謂 也 然 而, 莊 子 不 認 為 如 是 心 的 活 動 是 正 向 的, 長 此 放 縱, 其 殺 如 秋 冬, 以 言 其 日 消 也 ; 其 溺 之 所 為 之, 不 可 使 復 之 也 ; 其 厭 也 如 緘, 以 言 其 老 洫 也, 終 致 近 死 之 心, 莫 使 復 陽 也 喜 怒 哀 樂 不 時 變 換, 時 而 憂 慮 長 歎, 時 而 猶 豫 固 執, 有 時 輕 佻 放 肆, 有 時 張 狂 作 態, 如 是 心 境 變 化, 無 論 是 正 向 獨 特 負 面 抑 或 是 莫 名 奇 妙 的, 均 不 斷 地 日 夜 輪 替 著, 但 莫 知 其 所 萌 其 發 其 留 其 殺 其 溺 其 厭 等, 即 是 說 明 人 心 不 斷 變 化 21 莊 子 以 樂 出 虛 與 蒸 成 菌 兩 個 語 辭 形 容 人 心 狀 態 的 變 化 樂 由 虛 出 現 菌 自 蒸 形 成, 此 現 象 皆 屬 人 無 法 理 解 之 現 象, 用 以 說 明 人 心 變 換 的 莫 知 其 所 萌, 人 心 變 換 沒 有 規 則 可 循 此 處, 莊 子 質 疑 果 是 人 心 作 主 麼? 他 沒 正 面 的 回 應, 只 云 已 乎, 已 乎, 停 止 如 是 與 接 為 搆, 日 與 心 鬬 所 產 生 的 心 境, 才 能 理 解 人 之 存 在 的 事 實 ( 旦 暮 得 此, 其 所 由 以 生 乎 ) 由 此 可 見, 莊 子 顯 然 反 對 人 心 理 智 的 運 作 莊 子 藉 孔 子 之 口 說 : 凡 人 心, 險 於 山 川, 難 於 知 天 ( 列 禦 寇 ) 可 見 人 心 的 難 測 不 僅 如 此, 人 心 的 活 動 會 為 人 們 帶 來 極 大 的 危 險, 庚 桑 楚 說 : 兵 莫 憯 於 志, 鏌 鋣 為 下 ; 寇 莫 大 於 陰 陽 ;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非 陰 陽 賊 之, 心 則 使 之 也 兵 器 莫 毒 於 人 心, 連 鏌 鋣 之 劍 都 不 及 ; 盗 寇 的 奸 險 沒 較 藏 於 心 中 喜 怒 ( 陰 陽 ) 來 得 更 大 人 心 的 問 題, 是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的 這 問 題 的 原 因 不 是 陰 陽 ( 氣 ) 賊 害 於 人 的, 而 是 人 心 活 動 譟 進 競 爭 使 然 故 莊 子 以 不 肖 之 心 心 厲 ( 人 間 世 ) 等 字 眼 陳 述 之 而 此, 便 形 成 人 的 成 心 : 夫 隨 其 成 心 而 師 之, 誰 獨 且 無 師 乎? 奚 必 知 代, 而 心 自 取 者 有 之 愚 者 與 有 焉! 夫 成 乎 心 而 有 是 非, 是 今 日 適 越 而 昔 至 也 是 以 無 有 為 有 無 有 為 有, 雖 有 神 禹 且 不 能 知, 吾 獨 且 奈 何 哉!( ( ( 齊 物 論 ) ) 心 之 認 定 已 然 完 成, 方 有 師 與 無 師 之 別, 故 因 成 心 而 有 是 非 不 同 的 判 斷, 21 嚴 復 (1853-1921), 見 曾 克 耑 校, 莊 子 評 點 ( 香 港 : 校 者,1953), 頁 4 388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89 所 以 說 夫 成 乎 心 而 有 是 非, 是 今 日 適 越 而 昔 至 也, 所 指 的 就 是 人 各 師 其 成 心, 自 是 彼 非, 是 非 之 亂 即 由 之 而 生 22 於 是, 心 必 知 代, 因 人 心 自 取, 即 使 是 愚 者 亦 是 如 此 職 是 之 故, 人 以 無 有 為 有, 就 算 是 大 智 如 禹 者 亦 無 法 理 解, 又 能 如 何? 形 成 如 是 人 心 的 變 換, 果 真 是 人 自 主 的 呈 顯? 莊 子 似 乎 又 不 太 認 同, 其 言 : 非 彼 無 我, 非 我 無 所 取, 是 亦 近 矣, 而 不 知 其 所 為 使 必 有 真 宰, 而 特 不 得 其 眹 可 行 已 信, 而 不 見 其 形, 有 情 而 無 形 百 骸 九 竅 六 藏 賅 而 存 焉? 吾 誰 與 為 親? 汝 皆 說 之 乎, 其 有 私 焉? 如 是 皆 有 為 臣 妾 乎? 其 臣 妾 不 足 以 相 治 乎? 其 遞 相 為 君 臣 乎? 其 有 真 君 存 焉?( ( ( 齊 物 論 ) ) 彼 我 的 相 對, 形 式 上 是 一 樣 的, 看 上 去 是 有 個 主 宰, 但 確 不 知 是 何 主 使 著, 所 以 說 必 有 真 宰, 而 特 不 得 其 眹, 只 是 我 們 難 以 窺 見 此 一 真 宰 的 樣 態 然 而, 莊 子 一 連 串 的 設 問, 質 疑 人 心 果 有 真 君? 言 下 之 意, 當 無 所 謂 真 宰 主 導 著 人 心 的 隱 動 23 正 是 因 此, 人 心 的 活 動 會 為 人 們 帶 來 不 可 預 料 的 危 險 對 此, 莊 子 反 省 原 因 在 於 人 心 的 知, 故 有 去 知 黜 聰 明 之 謂 談 論 莊 子 對 此 反 省 之 前, 有 必 要 瞭 解 莊 子 對 知 的 見 解 莊 子 認 為, 人 當 去 小 知 而 大 知 明 ( 外 物 ), 又 言 小 知 不 及 大 知, 小 年 不 及 大 年 ( 逍 遙 遊 ), 顯 然 人 是 有 大 知 小 知 的 區 別, 如 大 知 閑 閑, 小 知 閒 閒, 大 知 者 廣 博 之 貌, 小 知 者 有 所 間 別 24 何 謂 小 知? 莊 子 於 列 禦 寇 中 指 出 : 小 夫 之 知, 不 離 苞 苴 竿 牘 苞 苴 竿 牘, 指 細 瑣 末 微 之 事 25 此 為 小 知 易 言 之, 小 知 僅 為 一 般 22 嚴 復 說 : 世 人 之 說 幽 冥, 宗 教 之 言 上 帝, 大 氐 皆 隨 其 成 心 而 師 之 之 說 也 曰 福 善 禍 淫 而 不 容, 事 偶 而 赦 罪 宥 眚 ; 中 國 之 想 像, 則 袞 冕 而 圭 璋 ; 西 人 之 為 容, 則 袒 裸 而 傅 翼 凡 此, 皆 隨 其 成 心 而 為 之 說, 至 其 真 實, 則 皆 無 據 實 得 莊 子 之 意 莊 子 評 點, 頁 5 23 嚴 復 言 : 彼 我 對 待 之 名, 一 切 世 間 所 可 言 者, 止 于 對 待, 若 真 宰 則 絕 對 者 也 實 未 見 即 莊 子 此 處 深 意 莊 子 評 點, 頁 4 24 成 玄 英 疏 : 閑 閑, 寬 裕 也 閒 閒, 分 別 也 見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頁 25 25 成 玄 英 疏 云 : 小 夫, 猶 言 匹 夫 也 苞 苴, 香 草 也 竿 牘, 竹 簡 也 夫 搴 芳 草 以 相 贈, 折 簡 牘 以 相 389

390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的 判 斷 大 知 不 同, 其 是 指 理 解 宇 宙 世 界 的 事 實, 故 而 採 取 不 傷 己 的 自 處 之 道, 如 言 :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中 道 夭 者, 是 知 之 盛 也 ( 大 宗 師 ) 以 安 時 而 處 順 的 態 度, 使 哀 樂 不 能 入, 是 所 謂 之 縣 解 ( 養 生 主 大 宗 師 ) 莊 子 以 無 用 之 用 的 櫟 樹 為 喻 ( 見 人 間 世 ), 說 明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中 道 夭 的 意 義, 並 說 : 子 綦 曰 : 此 果 不 材 之 木 也, 以 至 於 此 其 大 也 嗟 夫! 神 人 以 此 不 材 宋 有 荊 氏 者, 宜 楸 柏 桑, 其 拱 把 而 上 者, 求 狙 猴 之 杙 斬 之 ; 三 圍 四 圍, 求 高 名 之 麗 者 斬 之 ; 七 圍 八 圍, 貴 人 富 商 之 家 求 樿 傍 者 斬 之 故 未 終 其 天 年, 而 中 道 已 夭 於 斧 斤, 此 材 之 患 也 故 解 之 以 牛 之 白 顙 者, 與 豚 之 亢 鼻 者, 與 人 有 痔 病 者, 不 可 以 適 河 此 皆 巫 祝 以 知 之 矣, 所 以 為 不 祥 也 此 乃 神 人 之 所 以 為 大 祥 也 ( ( ( 人 間 世 ) ) 未 終 其 天 年, 而 中 道 已 夭 於 斧 斤, 此 材 之 患 也, 因 為 具 有 實 用 故 使 生 命 中 夭 ; 至 於 有 白 額 之 牛 高 鼻 之 豬, 以 及 有 痔 之 人, 巫 祝 以 之 不 祥, 故 不 適 於 祭 祀 河 神, 然 而 卻 是 神 人 以 為 的 大 祥, 因 為 得 以 全 生 此 種 寓 言 之 說, 於 莊 子 書 中 不 時 呈 顯 正 是 基 於 此, 筆 者 認 為 齊 物 論 之 旨 在 於 平 齊 物 論 26, 而 非 魏 晉 傳 統 認 知 的 齊 物 之 說 27 因 為, 該 文 顯 然 是 就 捨 棄 知 識 的 標 準 加 以 論 說 的 齊 物 論 一 文, 提 及 了 是 非 有 無 彼 是 ( 此 ) 生 死 可 不 可 然 不 然 成 毀 同 異 類 不 類 始 未 始 大 小 壽 夭 辯 不 辯 言 不 言 等 的 人 之 認 知, 諸 此 皆 是 相 對 性 的, 故 有 有 儒 墨 之 是 非, 以 是 其 所 非 而 非 其 所 是 這 種 相 對 性, 即 是 來 自 先 前 所 討 論 的 成 心, 因 此 說 道 惡 乎 隱 而 有 真 偽? 言 惡 乎 問 者, 斯 蓋 俗 中 細 務, 固 非 丈 夫 之 所 忍 為 見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頁 453 26 嚴 復 言 : 物 有 本 性, 不 可 齊 也 所 可 齊 者, 特 物 論 耳 見 莊 子 評 點, 頁 3 宋 人 王 安 石 (1021-1086) 呂 惠 卿 (1032-1111) 林 希 逸 王 應 麟 (1223-1296), 明 人 王 夫 之 (1619-1692), 清 人 蘇 輿 (?-1914) 等, 皆 主 此 說, 見 嚴 靈 峰 (1904-2000) 編 著, 莊 子 章 句 新 編 ( 臺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 中 華 叢 書 編 審 委 員 會,1983), 頁 29 另, 錢 穆 (1895-1990) 蔣 錫 昌 (1897-?) 亦 持 此 說, 前 見 莊 子 纂 箋 ( 香 港 : 東 南 印 務 出 版 社, 1951), 後 見 莊 子 哲 學 ( 臺 北 : 鳴 宇 出 版 社,1980) 27 這 種 主 張 以 魏 晉 迄 隋 唐 時 人 為 代 表, 如 左 思 (250-305) 魏 都 賦 : 萬 物 可 齊 於 一 朝 劉 淵 林 注 : 莊 子 有 齊 物 之 論 嵇 康 (223-262) 琴 賦 : 期 萬 物 兮 超 自 然 李 善 注 : 莊 子 有 齊 物 篇 劉 勰 (465-532) 文 心 雕 龍 論 說 : 莊 周 齊 物, 以 論 為 名 等 等, 見 嚴 靈 峰 編 著, 莊 子 章 句 新 編, 頁 29 今 人 陳 啟 天 亦 持 此 說, 見 莊 子 淺 說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71) 390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91 隱 而 有 是 非? 道 惡 乎 往 而 不 存? 言 惡 乎 存 而 不 可? 道 隱 於 小 成, 言 隱 於 榮 華 28, 於 是 產 生 許 許 多 多 的 物 論 之 說 這 種 相 對 性, 正 如 朝 三 暮 四 與 朝 四 暮 三 的 區 別 一 樣, 基 本 上 其 相 對 性 是 沒 有 絕 對 標 準 的, 莊 子 說 : 民 溼 寢 則 腰 疾 偏 死, 鰌 然 乎 哉? 木 處 則 惴 慄 恂 懼, 猨 猴 然 乎 哉? 三 者 孰 知 正 處? 民 食 芻 豢, 麋 鹿 食 薦, 蝍 且 甘 帶, 鴟 鴉 耆 鼠, 四 者 孰 知 正 味? 猿 猵 狙 以 為 雌, 麋 與 鹿 交, 鰌 與 魚 游 毛 嬙 麗 姬, 人 之 所 美 也 ; 魚 見 之 深 入, 鳥 見 之 高 飛, 麋 鹿 見 之 決 驟, 四 者 孰 知 天 下 之 正 色 哉? 自 我 觀 之, 仁 義 之 端, 是 非 之 塗, 樊 然 淆 亂, 吾 惡 能 知 其 辯?( ( ( 齊 物 論 ) ) 如 是 沒 有 絕 對 的 標 準, 於 是 有 休 乎 天 均, 是 之 謂 兩 行 的 棄 捨, 倡 不 言 之 辯, 不 道 之 道, 以 至 於 忘 年 忘 義, 振 於 無 竟, 故 寓 諸 無 竟 的 想 望 齊 物 論 一 文, 即 是 要 我 們 離 棄 如 是 的 相 對 性 莊 子 基 本 上 有 一 宏 觀 的 視 野, 認 為 以 道 觀 之, 物 無 貴 賤 ( 秋 水 ), 此 道 顯 然 是 一 種 價 值 上 的 評 價 何 謂 道? 即 宇 宙 變 化 之 實 因 此, 齊 物 論 言 道 通 為 一 : 以 指 喻 指 之 非 指, 不 若 以 非 指 喻 指 之 非 指 也 ; 以 馬 喻 馬 之 非 馬, 不 若 以 非 馬 喻 馬 之 非 馬 也 天 地 一 指 也, 萬 物 一 馬 也 可 乎 可, 不 可 乎 不 可 道 行 之 而 成, 物 謂 之 而 然 惡 乎 然? 然 於 然 惡 乎 不 然? 不 然 於 不 然 物 固 有 所 然, 物 固 有 所 可 無 物 不 然, 無 物 不 可 故 為 是 舉 莛 與 楹, 厲 與 西 施, 恢 恑 憰 怪, 道 通 為 一 其 分 也, 成 也 ; 其 成 也, 毀 也 凡 物 無 成 與 毀, 復 通 為 一 唯 達 者 知 通 為 一, 為 是 不 用, 而 寓 諸 庸 庸 也 者, 用 也 ; 用 也 者, 通 也 ; 通 也 者, 得 也 適 得 而 幾 矣 因 是 已, 已 而 不 知 其 然 謂 之 道 莊 子 指 出, 如 果 說 以 指 喻 指 之 非 指 以 馬 喻 馬 之 非 馬, 那 麼 天 地 萬 物 即 28 章 炳 麟 說 : 隱, 借 為 說 文 :, 所 依 據 也 隱 几, 亦 即 據 几 凡 言 道 何 所 依 據 而 有 真 偽, 言 何 所 依 據 而 有 是 非, 荅 言 真 偽 依 據 小 成 而 起, 是 非 依 據 榮 華 而 起, 明 真 偽 是 非 惟 從 勢 利 為 準, 本 無 正 則 也 莊 子 解 故, 頁 4-5 391

392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可 以 一 指 一 馬 加 以 指 稱, 因 此 以 不 若 以 非 指 喻 指 之 非 指 與 不 若 以 非 馬 喻 馬 之 非 馬 也, 並 得 出 天 地 一 指 也, 萬 物 一 馬 也 的 結 果 29 莊 子 以 此 指 明, 人 因 成 心 故, 遂 有 可 乎 可, 不 可 乎 不 可 之 狀, 因 而 人 行 之 而 成 路, 人 稱 物 遂 成 名, 故 問 惡 乎 然? 然 於 然 惡 乎 不 然? 不 然 於 不 然, 萬 物 在 人 之 成 心 下, 沒 有 不 可 然 的, 也 沒 有 不 可 可 的 所 以, 小 ( 莛 ) 大 ( 楹 ) 醜 ( 厲 ) 美 ( 西 施 ), 無 非 是 恢 恑 憰 怪 的 區 別 ; 但 從 道 的 觀 點 觀 之, 無 論 是 小 醜 或 是 大 美 的 區 別, 其 方 式 是 一 樣 的, 是 為 道 通 為 一 之 意 若 一 定 要 區 分 小 大 醜 美, 相 對 性 也 就 產 生 了 於 是, 是 非 爭 執 不 下, 所 以 說 毀 也 但 是, 萬 物 的 成 與 毀, 都 只 是 人 們 的 成 心 之 見, 並 非 物 之 本 然 莊 子 認 為, 唯 有 通 達 者 不 引 發 成 毀 之 見 而 能 有 所 得 適 得 而 幾 矣, 指 能 瞭 解 道 的 幾 微 不 過, 那 時 已 而 不 知 其 然 莊 子 又 說 : 今 且 有 言 於 此, 不 知 其 與 是 類 乎? 其 與 是 不 類 乎? 類 與 不 類, 相 與 為 類, 則 與 彼 無 以 異 矣! 雖 然, 請 嘗 言 之 : 有 始 也 者, 有 未 始 有 始 也 者, 有 未 始 有 夫 未 始 有 始 也 者 ; 有 有 也 者, 有 無 也 者, 有 未 始 有 無 也 者, 有 未 始 有 夫 未 始 有 無 也 者 俄 而 有 無 矣, 而 未 知 有 無 之 果 孰 有 孰 無 也 今 我 則 已 有 謂 矣, 而 未 知 吾 所 謂 之 其 果 有 謂 乎? 其 果 無 謂 乎? 夫 天 下 莫 大 於 秋 豪 之 末, 而 太 山 為 小 ; 莫 壽 乎 殤 子, 而 彭 祖 為 夭 ; 天 地 與 我 並 生, 而 萬 物 與 我 為 一 既 已 為 一 矣, 且 得 有 言 乎? 既 已 謂 之 一 矣, 且 得 無 言 乎? 一 與 言 為 二, 二 與 一 為 三 自 此 以 往, 巧 歷 不 能 得, 而 況 其 凡 乎! 故 自 適 無 有, 以 至 於 三, 而 況 自 有 適 有 乎! 無 適 焉, 因 是 已!( ( ( 齊 物 論 ) ) 莊 子 欲 表 明 認 知 的 相 對 性, 且 無 絕 對 的 標 準 可 循, 遂 有 如 是 言 說, 然 而, 此 豈 不 與 儒 墨 之 是 非 一 樣? 故 而 自 嘲 則 與 彼 無 以 異 矣! 但 正 如 前 所 指 出 的, 29 張 松 輝 言 : 莊 子 這 裡 主 要 論 證 的 是 萬 物 一 齊, 也 就 是 他 說 的 天 地 一 指 也, 萬 物 一 馬 也 見 莊 子 疑 義 考 釋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7), 頁 36 不 確 莊 子 欲 證 明 的 不 在 於 標 準 為 何, 故 不 在 論 證 萬 物 一 齊, 而 是 欲 指 出 人 之 成 心 造 成 的 標 準, 最 後 可 以 推 為 天 地 一 指 也, 萬 物 一 馬 也 嚴 復 言 之 為 是 : 蓋 名 立 而 後 是 非 形, 夫 既 曰 指 馬 矣, 而 又 以 為 非 指 馬, 則 必 有 名 是 而 實 非 者 焉 欲 明 其 名 是 而 實 非, 則 與 其 舉 是 以 相 繩, 不 若 糾 非 之 易 喻, 且 名 立 而 猶 有 是 非 之 爭 者, 物 謂 之 而 然 故 也 既 係 之 於 物 謂 矣, 則 是 非 初 未 定 也 莊 子 評 點, 頁 5 392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93 人 有 大 知 與 小 知 之 別, 莊 子 為 彰 顯 大 知 不 得 不 言, 不 過 言 後 即 忘, 所 以 雖 有 言 說, 卻 像 未 曾 有 言 一 般 於 是, 又 自 嘲 一 番 : 今 我 則 已 有 謂 矣, 而 未 知 吾 所 謂 之 其 果 有 謂 乎? 其 果 無 謂 乎? 這 就 像 天 下 之 物, 倘 若 沒 比 秋 天 涓 細 的 獸 毛 來 得 大, 那 麼 泰 山 也 就 算 小 的 了 ; 如 果 人 的 生 命 沒 有 小 蟲 長 壽, 那 麼 八 百 歲 的 彭 祖 亦 可 算 是 短 命 的 ; 倘 若 天 地 與 我 並 存, 那 麼 萬 物 與 我 之 間 即 無 大 小 夭 壽 的 成 心 之 別 30 莊 子 最 後 感 嘆 : 不 要 費 神 了! 相 對 的 分 別 只 是 徒 勞, 停 下 吧! 故 言 無 適 焉, 因 是 已, 故 嚴 復 言 : 物 論 齊 乎 因 是, 是 非 休 乎 天 鈞, 此 篇 之 大 指 也 31 實 則, 外 篇 秋 水 中 亦 言 : 以 差 觀 之, 因 其 所 大 而 大 之, 則 萬 物 莫 不 大 ; 因 其 所 小 而 小 之, 則 萬 物 莫 不 小 知 天 地 之 為 稊 米 也, 知 毫 末 之 為 丘 山 也, 則 差 數 睹 矣 標 準 的 不 同, 即 造 成 不 同 的 是 非, 亦 是 此 意 職 是 之 故, 莊 子 認 為 一 般 的 是 非 判 斷 都 起 於 成 心, 但 辯 論 則 辯 不 出 何 樣 結 果 的, 他 說 : 既 使 我 與 若 辯 矣, 若 勝 我, 我 不 若 勝, 若 果 是 也? 我 果 非 也 邪? 我 勝 若, 若 不 吾 勝, 我 果 是 也? 而 果 非 也 邪? 其 或 是 也? 其 或 非 也 邪? 其 俱 是 也? 其 俱 非 也 邪? 我 與 若 不 能 相 知 也 則 人 固 受 其 黮 闇, 吾 誰 使 正 之? 使 同 乎 若 者 正 之, 既 與 若 同 矣, 惡 能 正 之? 使 同 乎 我 者 正 之, 既 同 乎 我 矣, 惡 能 正 之? 使 異 乎 我 與 若 者 正 之, 既 異 乎 我 與 若 矣, 惡 能 正 之? 使 同 乎 我 與 若 者 正 之, 既 同 乎 我 與 若 矣, 惡 能 正 之? 然 則 我 與 若 與 人 俱 不 能 相 知 也, 而 待 彼 也 邪?( ( ( 齊 物 論 ) ) 各 種 物 論 各 有 其 標 準, 以 誰 的 認 知 為 標 準 皆 有 所 偏 頗, 故 無 法 作 為 判 斷 的 絕 對 30 林 希 逸 云 : 若 以 太 山 為 大, 天 地 更 大, 故 太 山 謂 之 小 亦 可 彭 祖 雖 曰 至 壽, 比 之 天 地, 彭 祖 為 夭 矣 此 兩 句 細 看 得 出, 便 是 若 是 而 可 謂 成 乎, 雖 我 亦 成 也 ; 若 是 而 不 可 謂 成 乎, 物 與 我 無 成 也 若 人 會 如 此 看, 則 大 而 天 地 與 我 並 生 於 太 虛 之 間, 天 地 亦 不 得 為 大, 而 萬 物 又 與 我 並 生 於 天 地 之 間, 雖 一 草 一 木 一 禽 一 蟲, 亦 與 我 相 類, 故 曰 天 地 與 我 並 生, 萬 物 與 我 為 一 可 參, 見 莊 子 鬳 齋 口 義 校 注, 頁 33 論 者 均 將 天 地 與 我 並 生, 而 萬 物 與 我 為 一 單 獨 視 之, 望 文 生 義 實 此 乃 接 續 夫 天 下 莫 大 於 秋 豪 之 末, 而 太 山 為 小 ; 莫 壽 乎 殤 子, 而 彭 祖 為 夭 而 來 的 條 件 句 ; 就 莊 子 言, 絕 非 與 物 我 一 體 的 境 界 義, 此 如 張 松 輝 之 言, 莊 子 疑 義 考 釋, 頁 45 又 莊 子 自 云 吾 喪 我, 我 需 喪 之, 那 麼 若 將 天 地 與 我 並 生, 而 萬 物 與 我 為 一 作 為 境 界 的 肯 定 句, 即 呈 顯 了 前 後 矛 盾 可 證, 視 天 地 與 我 並 生, 而 萬 物 與 我 為 一 作 為 境 界 的 肯 定 用 語, 就 莊 子 論 點 本 身 而 言, 是 無 法 成 立 的 31 嚴 復, 莊 子 評 點, 頁 5 393

394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標 準, 是 以 論 辯 無 助 於 明 白 是 非 欲 平 息 如 是 的 爭 議, 莊 子 說 : 知 止 其 所 不 知, 至 矣 孰 知 不 言 之 辯? 不 道 之 道? 有 能 知, 此 之 謂 天 府 ( 齊 物 論 ) 並 言 當 和 之 以 天 倪, 莊 子 說 : 和 之 以 天 倪, 因 之 以 曼 衍, 所 以 窮 年 也 忘 年 忘 義, 振 於 无 竟, 故 寓 諸 无 竟 ( ( ( 齊 物 論 ) ) 合 乎 於 天 倪, 順 隨 著 自 然 無 窮 之 變 ( 因 之 以 曼 衍 ), 以 盡 其 天 年 忘 死 生 自 然 之 年, 忘 是 非 判 斷 之 義, 如 此 心 能 暢 於 無 窮, 寄 於 無 窮 32 由 是 觀 之, 莊 子 以 莊 周 夢 蝶 之 喻, 而 以 物 化 為 結, 就 莊 子 整 體 哲 學 看, 顯 然 蘊 義 不 止 於 隨 物 變 化 的 表 面 義 而 已 其 指 無 論 自 身 是 莊 周 抑 或 是 蝴 蝶, 皆 處 之 泰 然, 面 對 已 然 呈 顯 的 個 體, 而 不 試 圖 探 問 此 個 體 之 我 究 竟 為 何 莊 周 於 夢 中 見 己 為 蝴 蝶, 自 喻 適 志, 但 倏 忽 地 醒 覺, 又 蘧 蘧 然 周 也, 並 認 定 周 與 蝴 蝶 必 有 分 矣 故 物 化 的 深 義, 除 隨 物 而 化 外, 更 應 處 於 變 化 之 中 安 然 處 之, 並 且 對 自 我 作 出 最 恰 當 的 安 排 是 以 我 這 個 體 內 容 為 何, 即 是 無 法 擾 動 吾 人 之 心 因 此, 筆 者 不 認 為 莊 子 在 解 消 一 切 理 論, 反 而 是 提 出 一 個 更 為 深 邃 的 論 點, 平 齊 物 論 方 有 可 能 33 三 逍 遙 與 物 化 莊 子 的 物 化 之 說, 實 即 要 人 們 安 時 處 順,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中 道 夭 作 為 萬 物 中 一 員 的 人,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的 無 窮 變 化, 莫 名 其 妙 地 降 生, 莫 名 其 妙 地 死 亡, 於 物 化 的 表 現 意 義 上 自 然 顯 得 十 分 荒 謬, 那 麼 人 要 追 求 什 麼 呢? 32 王 先 謙 云 : 理 暢 於 無 窮, 斯 意 寄 於 無 窮, 不 須 辯 言 也 頗 得 此 意 見 莊 子 集 解, 頁 26 另 參 李 勉 之 說, 莊 子 總 論 及 分 篇 評 注, 頁 91 33 勞 思 光 以 為 莊 子 不 承 認 知 識 的 地 位, 以 泯 是 非 立 論 之 此 有 三 個 論 證, 一 認 為 莊 子 先 破 壞 知 識 中 之 真 偽 標 準, 即 為 齊 物 之 意, 破 除 彼 等 之 成 見, 唯 有 以 虛 靜 之 心 觀 照 ; 也 就 是 說, 知 識 理 論 本 身 之 必 有 限 制, 以 推 知 識 理 論 不 能 見 最 後 之 真 相 ; 再 進 而 推 證 心 靈 不 應 溺 於 此 種 認 知 活 動 之 中 所 謂 : 道 隱 於 小 成 是 也 二 以 莊 子 認 為 萬 物 流 變 無 定, 一 切 事 象 皆 可 從 已 成 及 將 成 兩 面 觀 之, 言 說 理 論 亦 然, 是 以 任 何 一 對 相 反 概 念, 及 由 此 產 生 之 一 對 相 反 之 理 論 系 統, 皆 可 作 如 是 觀, 更 進 一 步 又 可 觀 相 反 系 統 間 之 消 長 關 係, 此 即 見 因 是 因 非, 因 非 因 是 之 意, 遂 云 : 莊 子 否 定 理 論 之 價 值, 故 即 據 此 而 說 理 論 系 統 之 無 意 義 是 為 齊 論 之 意 三 由 齊 物 推 衍, 知 一 切 言 論 生 於 經 驗 認 知 之 別, 對 自 我 皆 屬 多 餘, 故 是 非 之 分 當 予 泯 除 參 新 編 中 國 哲 學 史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81), ( 一 ), 頁 265-274 勞 先 所 見 自 有 一 定 理 據, 得 為 一 說 然 筆 者 自 物 化 與 逍 遙 觀 之, 不 認 為 莊 子 否 定 理 論 之 價 值 394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95 莊 子 並 不 避 世, 亦 不 虛 無, 人 依 舊 有 其 必 須 執 行 之 事, 如 其 認 為 人 是 無 法 脫 逃 現 實 人 間 世 界 故 而 有 其 義 命 的, 人 間 世 言 : 仲 尼 曰 : 天 下 有 大 戒 二 : 其 一 命 也, 其 一 義 也 子 之 愛 親, 命 也, 不 可 解 於 心 ; 臣 之 事 君, 義 也, 無 適 而 非 君 也,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是 之 謂 大 戒 是 以 夫 事 其 親 者, 不 擇 地 而 安 之, 孝 之 至 也 ; 夫 事 其 君 者, 不 擇 事 而 安 之, 忠 之 盛 也 ; 自 事 其 心 者, 哀 樂 不 易 施 乎 前, 知 其 不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德 之 至 也 為 人 臣 子 者, 固 有 所 不 得 已 行 事 之 情 而 忘 其 身, 何 暇 至 於 悅 生 而 惡 死! ( ( ( 人 間 世 ) ) 命, 意 指 無 可 選 擇 之 境, 如 父 子 之 親 34 ; 義, 意 指 人 為 的 施 行 作 為, 如 君 臣 之 事 此 為 天 下 兩 大 戒, 是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的, 但 實 為 莫 可 奈 何! 易 言 之, 莊 子 並 不 否 定 仁 義 禮 教 之 設, 但 認 為 其 對 人 而 言 是 頗 為 無 奈 的 35 儘 管 如 此, 施 行 孝 之 至 忠 之 盛 之 餘, 莊 子 要 我 們 理 解 到 自 事 其 心 者, 哀 樂 不 易 施 乎 前, 知 其 不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如 此 才 是 德 之 至 也 36 方 法 上 不 是 躲 避 人 心 的 隱 動, 而 是 行 事 之 情 而 忘 其 身, 如 是 即 無 閒 暇 悅 生 惡 死 因 此, 莊 子 特 別 重 視 忘 的 功 夫 莊 子 說 : 忘 乎 物, 忘 乎 天, 其 名 為 忘 己 忘 己 之 人, 是 之 謂 入 於 天 ( 天 地 ) ) 忘 己, 乃 為 入 於 天 之 狀 態, 於 物 中 忘 之, 於 天 中 忘 之 換 句 話 說, 即 是 取 消 我 的 意 識 主 體 因 為 有 我, 即 處 於 相 對 的 狀 態 所 謂 天, 不 過 是 不 斷 變 化 的 事 實 呈 顯, 莊 子 說 : 牛 馬 四 足 是 謂 天, 落 馬 首 穿 牛 鼻 是 謂 人 ( 秋 水 ) 人 不 僅 要 於 物 中 忘 之, 於 天 的 變 化 中 亦 當 遺 忘 何 以 強 調 忘? 此 因 乃 來 自 於 成 心 引 起 是 非 善 惡 的 不 同, 人 心 之 識 產 生 我 這 具 有 成 心 的 意 識 主 體, 此 對 莊 子 來 說 並 不 是 變 化 序 列 中 的 真 34 德 充 符 亦 言 : 死 生 存 亡 窮 達 貧 富 賢 與 不 肖 毀 譽 饑 渴 寒 暑, 是 事 之 變 命 之 行 也 35 嚴 復 即 言 : 然 而 人 間 不 可 棄 也, 有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者 焉, 是 又 不 可 以 不 講, 故 命 曰 人 間 世, 一 命 一 義, 而 寓 諸 不 得 已 是 故 莊 者, 非 出 世 之 學 也 莊 子 評 點, 頁 1 36 德 充 符 另 言 : 知 其 不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唯 有 德 者 能 之 395

396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實, 故 而 認 為 人 不 應 對 我 之 肯 認 應 帝 王 說 : 泰 氏 其 臥 徐 徐, 其 覺 于 于, 一 以 己 為 馬, 一 以 己 為 牛 其 知 情 信, 其 德 甚 真, 而 未 始 入 於 非 人 無 論 處 於 夢 境 的 安 穩 狀 態 抑 或 是 處 於 覺 境 無 所 知 之 樣 貌 37, 於 變 化 某 時 全 然 ( 一 ) 以 為 自 己 是 馬 38, 復 又 全 然 以 為 自 己 是 牛, 既 已 取 消 我 這 意 識 主 體, 故 可 視 己 為 非 人 ; 但 亦 唯 只 有 達 即 其 知 情 信, 其 德 甚 真 時, 方 能 取 消 我 的 認 定 我 之 認 定, 如 前 所 述, 來 自 成 心 的 自 取, 如 是 活 動 正 是 莊 子 亟 欲 取 消 者, 認 為 如 是 才 能 理 解 物 化 的 深 義, 也 才 能 切 入 逍 遙 的 境 地, 如 : 樹 之 於 無 何 有 之 鄉, 廣 莫 之 野, 彷 徨 乎 無 為 其 側, 逍 遙 乎 寢 臥 其 下 ( 逍 遙 遊 ) 職 是 之 故, 莊 子 認 為 人 之 自 處 當 自 心 的 修 養 做 起 如 其 謂 乘 物 以 遊 心 ( 人 間 世 ) 藏 不 虞 以 生 心 ( 庚 桑 楚 ), 要 心 齋, 除 形 如 槁 木 外 更 應 心 如 死 灰, 使 人 之 心 識 不 產 生 妄 動, 而 如 至 人 用 心 若 鏡 ( 應 帝 王 ) 因 此, 莊 子 於 齊 物 論 中 提 出 吾 喪 我 頗 難 解 析 的 命 題 : 南 郭 子 綦 隱 机 而 坐, 仰 天 而 噓, 荅 焉 似 喪 其 耦 顏 成 子 游 立 侍 乎 前, 曰 : 何 居 乎? 形 固 可 使 如 槁 木, 而 心 固 可 使 如 死 灰 乎? 今 之 隱 机 者, 非 昔 之 隱 机 者 也? 子 綦 曰 : 偃, 不 亦 善 乎 而 問 之 也! 今 者 吾 喪 我, 汝 知 之 乎? 汝 聞 人 籟 而 未 聞 地 籟, 女 聞 地 籟 而 不 聞 天 籟 夫! 子 游 曰 : 敢 問 其 方 子 綦 曰 : 夫 大 塊 噫 氣, 其 名 為 風 是 唯 無 作, 作 則 萬 竅 怒 号 而 獨 不 聞 之 翏 翏 乎? 山 林 之 畏 佳, 大 木 百 圍 之 竅 穴, 似 鼻 似 口 似 耳 似 枅 似 圈 似 臼 似 洼 者 似 污 者 激 者 謞 者 叱 者 吸 者 叫 者 譹 者 穾 者, 咬 者, 前 者 唱 于, 而 隨 者 唱 喁, 泠 風 則 小 和, 飄 風 則 大 和, 厲 風 濟 則 眾 竅 為 虛 而 獨 不 見 之 調 調 之 刁 刁 乎? 子 游 曰 : 地 籟 則 眾 竅 是 已, 人 籟 則 比 竹 是 已, 敢 問 天 籟 子 綦 曰 : 夫 吹 萬 不 同, 而 使 其 自 已 也 咸 其 自 取, 怒 者 其 誰 邪? 莊 子 藉 由 南 郭 子 綦 的 形 像, 告 知 人 不 但 可 使 形 如 槁 木, 亦 得 使 心 如 死 灰, 37 司 馬 彪 (?-306) 云 : 徐 徐, 安 穩 貌 于 于, 無 所 知 貌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頁 130 38 馬 耘 言 : 一 以 己 為 馬, 一 以 己 為 牛 應 如 何 解 釋? 竊 以 為 此 一 應 訓 為 全 然 重 點 不 在 何 以 為 馬 為 牛, 而 在 於 取 消 己 或 即 自 我 之 認 定 見 論 老 莊 哲 學 中 道 之 無 限 性 與 人 之 自 主 問 題, 頁 211 396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97 關 鍵 即 在 吾 喪 我 莊 子 以 大 塊 噫 氣 之 風, 說 明 世 間 的 的 萬 竅 與 產 生 種 種 的 音 聲 所 謂 地 籟 即 指 眾 竅 人 籟 指 以 竹 相 比 而 吹 之, 此 皆 為 有 待 天 籟 乃 指 大 塊 噫 氣 之 風 39 儘 管 眾 竅 形 狀 不 一, 吹 風 發 出 的 音 聲 各 異, 但 至 吾 喪 我 即 可 使 其 自 已 40, 非 有 誰 使 之 如 此 的 ; 易 言 之, 萬 竅 發 出 音 聲 各 異, 若 有 成 心 之 我 的 意 識 主 體, 自 陷 於 諸 異 之 中, 倘 已 喪 我, 即 能 使 諸 異 自 止, 此 沒 有 其 他 主 宰 的 宰 制, 是 無 待 的, 故 是 為 天 籟 於 此, 地 籟 人 籟 與 天 籟 即 無 所 區 別 ; 此 即 是 吾 喪 我 之 意 因 喪 我, 故 而 無 所 依 賴, 是 為 無 待, 如 是 方 能 達 及 逍 遙 何 謂 有 待 與 無 待 41? 莊 子 說 : 罔 兩 問 景 曰 : 曩 子 行, 今 子 止 ; 曩 子 坐, 今 子 起 何 其 無 特 操 與? 景 曰 : 吾 有 待 而 然 者 邪? 吾 所 待 又 有 待 而 然 者 邪? 吾 待 蛇 蚹 蜩 翼 邪? 惡 識 所 以 然? 惡 識 所 以 不 然? ( ( ( 齊 物 論 ) ) 影 子 ( 景 ) 與 影 外 之 微 陰 ( 罔 兩 ) 對 話 的 寓 言, 乃 在 告 訴 我 們 宇 宙 的 變 化 是 無 從 知 曉 的 罔 兩 無 法 自 行, 必 有 待 於 景, 是 為 有 待, 故 有 罔 兩 問 景 之 喻 然 景 亦 無 法 知 曉 是 否 無 待, 故 有 一 串 設 問 總 而 言 之, 處 於 吾 喪 我 即 是 無 待, 即 脫 離 了 具 有 成 心 之 主 體 意 識 的 羈 絆, 因 此 不 僅 可 使 形 如 槁 木, 更 可 使 心 如 死 灰 同 樣 的 論 述 是 心 齋 坐 忘 之 境, 實 即 吾 喪 我 42 莊 子 說 : 若 一 志, 無 聽 之 以 耳 而 聽 之 以 心 ; 無 聽 之 以 心 而 聽 之 以 氣 聽 止 於 耳, 心 止 於 符 氣 也 者, 虛 而 待 物 者 也 唯 道 集 虛 虛 者, 心 齋 也 ( ( ( 人 間 世 ) ) 墮 肢 體, 黜 聰 明, 離 形 去 知, 同 於 大 通, 此 謂 坐 忘 ( ( ( 大 宗 師 ) ) 39 李 勉, 莊 子 總 論 及 分 篇 評 注, 頁 65 40 司 馬 彪 作 自 已, 訓 已 為 止 見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頁 25 當 是, 非 論 者 以 為 的 自 己, 如 王 叔 岷, 莊 子 校 詮, 頁 48 41 對 莊 子 有 待 與 無 待 的 哲 學 考 察, 可 參 劉 笑 敢, 莊 子 哲 學 及 其 演 變, 頁 137-142 其 以 為 用 無 待 來 解 釋 莊 子 的 思 想 也 並 不 十 分 貼 切, 筆 者 保 留 42 徐 復 觀 言 : 逍 遙 遊 的 無 己, 即 是 齊 物 論 中 的 喪 我, 即 是 人 間 世 中 的 心 齋, 亦 即 是 大 宗 師 中 的 坐 忘 中 國 人 性 論 史 先 秦 篇, 頁 398 397

398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虛 者, 心 齋 也, 氣 也 者, 虛 而 待 物 者 也, 故 當 以 氣 聽 之 心 處 於 虛 空 之 境, 即 為 心 齋, 無 將 迎, 無 內 外, 實 即 喪 我 ; 應 帝 王 即 言 : 至 人 之 用 心 若 鏡, 不 將 不 逆, 應 而 不 藏, 故 能 勝 物 而 不 傷 勝 物 即 不 為 役 使, 不 傷 是 為 標 的 墮 肢 體 即 是 離 形, 即 是 形 如 槁 木 之 意 ; 黜 聰 明 即 是 去 知, 即 是 心 如 死 灰 之 意 離 形 去 知 即 是 坐 忘, 亦 是 喪 我 馮 友 蘭 說 : 所 謂 心 齋 坐 忘, 皆 主 除 去 思 慮 知 識, 使 心 虛 而 同 於 大 通, 在 此 情 形 中 所 有 之 經 驗, 即 純 粹 經 驗 也 43 吾 人 以 為 除 去 思 慮 知 識 實 待 商 量, 畢 竟 莊 子 談 論 的 物 化 即 是 某 種 思 慮 某 種 知 識, 故 純 粹 經 驗 說 頗 難 設 想 事 實 上, 莊 子 要 我 們 瞭 解 萬 物 不 斷 變 化 的 事 實, 然 後 採 取 最 好 的 方 式 以 應 對 之, 使 心 處 於 虛 空 之 狀, 忘 了 具 有 成 心 之 我 這 主 體 意 識, 如 此 才 不 會 將 此 生 命 中 途 夭 折 而 能 終 養 天 年 明 乎 此, 我 們 便 能 理 解 莊 子 所 謂 的 逍 遙, 也 就 是 夫 乘 物 以 遊 心, 託 不 得 已 以 養 中, 至 矣 ( 人 間 世 ) 之 意 莊 子 於 逍 遙 遊 中 提 出 一 大 鯤, 化 為 大 鵬, 怒 而 飛, 其 翼 若 垂 天 之 雲, 然 其 猶 有 待, 有 待 於 海 運 之 風 否 則 無 法 徙 於 南 冥, 去 以 六 月 息 者 顯 示 有 待 於 需 要 休 息 ; 而 蜩 學 鳩 與 斥 鴳 等 小 物, 自 以 為 行 舉 自 由, 想 飛 即 飛, 欲 止 即 止, 故 不 明 大 鯤 大 鵬 之 志 而 予 以 譏 諷, 莊 子 謂 小 知 不 及 大 知, 小 年 不 及 大 年 爾 後, 莊 子 連 舉 對 知 效 一 官, 行 比 一 鄉, 德 合 一 君, 而 徵 一 國 猶 笑 之 的 宋 榮 子, 並 已 達 舉 世 而 譽 之 而 不 加 勸, 舉 世 而 非 之 而 不 加 沮, 定 乎 內 外 之 分, 辯 乎 榮 辱 之 境, 斯 已 矣, 如 是 之 境, 是 彼 其 於 世, 未 數 數 然 也, 可 是 猶 有 未 樹 也, 猶 有 我 見, 未 達 無 待 44 堯 讓 天 下 予 許 由, 許 由 不 受, 指 出 鷦 鷯 巢 於 深 林, 不 過 一 枝 ; 偃 鼠 飲 河, 不 過 滿 腹, 以 明 自 身 無 所 住 於 名, 卻 對 己 仍 有 所 待 即 使 是 御 風 而 行 的 列 子, 莊 子 認 為 猶 有 所 待 也 莊 子 認 為, 無 待 是 : 至 人 無 己, 神 人 無 功, 聖 人 無 名 無 己 無 功 無 名, 方 是 無 待 莊 子 舉 二 例 說 明 其 意 : 惠 子 謂 莊 子 曰 : 魏 王 貽 我 大 瓠 之 種, 我 樹 之 成 而 實 五 石 以 盛 水 漿, 其 堅 不 能 自 舉 也 剖 之 以 為 瓢, 則 瓠 落 無 所 容 非 不 号 然 大 也, 吾 為 其 43 44 馮 友 蘭, 中 國 哲 學 史, 頁 486 王 叔 岷, 莊 子 校 詮, 頁 19 398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99 無 用 而 掊 之 莊 子 曰 : 夫 子 固 拙 於 用 大 矣 宋 人 有 善 為 不 龜 手 之 藥 者, 世 世 以 洴 澼 絖 為 事 客 聞 之, 請 買 其 方 百 金 聚 族 而 謀 之 曰 : 我 世 世 為 洴 澼 絖, 不 過 數 金 今 一 朝 而 鬻 技 百 金, 請 與 之 客 得 之, 以 說 吳 王 越 有 難, 吳 王 使 之 將 冬, 與 越 人 水 戰, 大 敗 越 人, 裂 地 而 封 之 能 不 龜 手 一 也, 或 以 封, 或 不 免 於 洴 澼 絖, 則 所 用 之 異 也 今 子 有 五 石 之 瓠, 何 不 慮 以 為 大 樽 而 浮 乎 江 湖, 而 憂 其 瓠 落 無 所 容? 則 夫 子 猶 有 蓬 之 心 也 夫! 惠 子 謂 莊 子 曰 : 吾 有 大 樹, 人 謂 之 樗 其 大 本 臃 腫 而 不 中 繩 墨, 其 小 枝 捲 曲 而 不 中 規 矩 立 之 塗, 匠 者 不 顧 今 子 之 言, 大 而 無 用, 眾 所 同 去 也 莊 子 曰 : 子 獨 不 見 狸 狌 乎? 卑 身 而 伏, 以 候 敖 者 ; 東 西 跳 樑, 不 避 高 下 ; 中 於 機 辟, 死 於 罔 罟 今 夫 斄 牛, 其 大 若 垂 天 之 雲 此 能 為 大 矣, 而 不 能 執 鼠 今 子 有 大 樹, 患 其 無 用, 何 不 樹 之 於 無 何 有 之 鄉, 廣 莫 之 野, 彷 徨 乎 無 為 其 側, 逍 遙 乎 寢 臥 其 下 不 夭 斤 斧, 物 無 害 者, 無 所 可 用, 安 所 困 苦 哉! 瓠 樗 之 大, 看 似 無 用, 然 實 亦 有 用, 惟 在 於 善 不 善 用 而 已 莊 子 曾 說 : 人 皆 知 之 有 用 之 用, 而 莫 知 無 用 之 用 也 ( 人 間 世 ) 有 用 之 用, 即 為 他 人 役 使 ; 無 用 之 用, 則 得 以 終 其 天 年 故 莊 子 強 調 不 夭 斤 斧, 物 無 害 者, 無 所 可 用, 安 所 困 苦 哉, 方 能 勝 物 而 不 傷, 才 能 於 逍 遙 中 遊 之 心 齋 坐 忘 之 人, 即 已 以 死 生 為 一 條, 可 不 可 為 一 貫 ( 德 充 符 ), 故 而 是 無 待 的 ; 既 為 無 待, 即 是 逍 遙 因 此, 欲 明 逍 遙, 實 應 與 物 化 合 而 觀 之 然 而, 莊 子 的 逍 遙 並 非 只 是 成 己 之 境 而 已, 其 於 人 間 世 中 指 出 : 古 之 至 人, 先 存 諸 己 而 後 存 諸 人 所 存 於 己 者 未 定, 何 暇 至 於 暴 人 之 所 行? 此 亦 可 證 純 粹 經 驗 說 未 能 言 詮 45 莊 子 認 為, 變 化 事 實 人 無 可 逃, 人 間 亦 是 如 此, 他 說 : 夫 藏 舟 於 壑, 藏 山 於 澤, 謂 之 固 矣! 然 而 夜 半 有 力 者 負 之 而 走, 昧 者 不 45 人 間 世 舉 顏 回 聞 衛 君 虐 民, 欲 往 救 之, 是 有 濟 時 行 道 之 心, 然 所 存 於 己 者 未 定, 反 將 為 人 所 化, 焉 能 化 人 救 之? 故 未 先 存 諸 己 即 欲 存 諸 人, 猶 如 螳 臂 擋 車, 無 法 勝 任 399

400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知 也 藏 小 大 有 宜, 猶 有 所 遯 若 夫 藏 天 下 於 天 下 而 不 得 所 遯, 是 恒 物 之 大 情 也 ( ( ( 德 充 符 ) ) 物 化 之 實 及 其 原 因, 如 夜 半 有 力 者 負 之 而 走, 昧 者 不 知 事 物 的 變 化, 無 論 人 如 何 想 盡 辦 法 亦 無 法 轉 變, 如 將 小 物 藏 於 大 物 之 內 應 是 妥 切 的, 但 仍 有 地 方 可 以 遁 逃 可 是 若 將 天 下 藏 於 天 下 之 內, 即 將 自 己 委 身 於 物 化 之 中, 還 有 什 麼 地 方 可 以 逃 離 的 呢? 此 才 是 恒 物 之 大 情 是 以 莊 子 面 對 如 是 莫 可 奈 何 的 局 面, 主 張 順 遂 於 它 安 順 於 它 對 於 人 間 世 事, 其 態 度 亦 是 如 此 莊 子 又 說 : 知 天 之 所 為, 知 人 之 所 為 者, 至 矣 知 天 之 所 為 者, 天 而 生 也 ; 知 人 之 所 為 者, 以 其 知 之 所 知, 以 養 其 知 之 所 不 知,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中 道 夭 者, 是 知 之 盛 也 雖 然, 有 患 : 夫 知 有 所 待 而 後 當, 其 所 待 者 特 未 定 也 ( 古 之 真 人 ) 以 刑 為 體, 以 禮 為 翼, 以 知 為 時, 以 德 為 循 以 刑 為 體 者, 綽 乎 其 殺 也 ; 以 禮 為 翼 者, 所 以 行 於 世 也 ; 以 知 為 時 者, 不 得 已 於 事 也 ; 以 德 為 循 者, 言 其 與 有 足 者 至 於 丘 也, 而 人 真 以 為 勤 行 者 也 ( 大 宗 師 ) ) 可 知 在 莊 子 看 來, 離 世 或 棄 世 是 不 可 能 的, 因 此 當 順 遂 之 以 應 付 人 間 世 事 46 嚴 復 於 大 宗 師 評 點 時 即 十 分 感 嘆 地 說 : 吾 讀 此 篇, 未 嘗 不 廢 書 而 歎 也 夫 莊 生 人 間 世 之 論 固 美 矣, 雖 然, 察 其 究 竟, 則 所 言 者, 期 于 乘 物 而 遊, 託 不 得 已 以 養 中, 終 其 天 年 而 已 顧 吾 聞 之, 人 之 生 于 世 也, 俯 仰 上 下, 其 所 受 于 天 地 父 母 者 至 多, 非 人 類 而 莫 與, 則 所 以 中 三 才 者, 固 必 有 其 應 盡 之 天 職, 而 由 是 殺 身 成 仁 舍 生 取 義 之 事 興 焉, 此 亦 莊 所 謂 不 可 解 于 心, 無 所 逃 于 天 地 之 間 者 豈 但 知 無 用 之 用 返 初 全 生, 遂 為 至 人 已 乎? 且 生 之 為 事, 亦 有 待 而 後 貴 耳, 使 其 禽 視 獸 息, 徒 曰 支 離 其 德, 亦 何 取 焉? 此 吾 終 以 老 莊 為 楊 朱 之 學, 46 對 此 仍 有 探 究 空 間, 張 松 輝 於 莊 子 反 對 提 倡 仁 義 並 不 等 於 反 對 仁 義 中 指 出, 莊 子 言 大 仁 不 仁 仁 常 而 不 成 ( 齊 物 論 ) 澤 即 萬 世 而 不 為 仁 ( 天 道 ) 至 仁 無 親 ( 庚 桑 楚 ) 等 說 明 施 仁 摒 除 了 功 利 性 而 為 無 意 識 的 行 舉, 故 其 仁 義 思 想 是 帶 有 理 想 性 的 見 莊 子 疑 義 考 辨, 頁 129-140 400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401 溺 于 其 說 者, 未 必 無 其 蔽 也, 觀 于 晉 之 夷 甫 平 叔 諸 人, 可 以 鑑 矣 47 幾 道 先 生 見 及 莊 子 學 思 的 一 個 困 惑, 既 然 無 所 逃 於 人 間 事 理, 何 以 又 宣 揚 乘 物 而 遊, 託 不 得 已 以 養 中, 終 其 天 年 而 已? 如 是 逍 遙, 無 怪 乎 幾 道 先 生 視 其 為 為 我 之 楊 朱, 並 言 溺 于 其 說 者, 未 必 無 其 蔽 此 亦 是 莊 學 為 後 世 極 力 批 評 之 處 48 但 研 讀 莊 子, 其 非 出 世 之 思 當 可 明 矣 結 論 本 文 主 旨 乃 在 理 解 莊 子 物 化 的 意 義, 得 出 莊 子 物 化 之 說 不 僅 僅 只 是 指 客 觀 事 物 的 變 化 而 已,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告 訴 人 們, 當 應 順 遂 著 變 化 事 實, 並 逍 遙 其 間, 無 需 刻 意 理 解 必 有 分 的 界 線 ;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中 道 夭 的 無 待, 方 是 人 當 瞭 解 的 大 知 因 此, 對 於 知 識 理 論 的 理 解, 莊 子 或 許 是 較 為 消 極 的, 但 並 不 否 認, 反 認 為 人 應 先 存 諸 己 而 後 存 諸 人, 因 為 人 間 世 事 無 所 逃 離 但 莊 子 採 取 的 面 對 方 式 是 心 齋 坐 忘, 是 形 如 槁 木 心 如 死 灰, 以 去 除 成 心, 因 為 其 理 解 到 人 心 的 活 動 便 是 製 造 混 亂 的 根 源 因 此, 對 於 人 間 上 的 是 非 對 錯 等 等 相 對 性 的 判 斷, 希 望 能 予 以 解 銷 於 是 在 齊 物 論 中, 以 吾 喪 我 傾 聽 天 籟 為 始, 以 莊 周 夢 蝶 之 物 化 為 終, 要 人 們 平 息 物 論 之 爭, 如 此 方 能 理 解 有 待 與 無 待 之 別 有 待, 即 陷 於 或 大 或 小 的 倚 恃 ; 無 待, 因 無 所 倚 恃, 故 得 逍 遙 無 用 之 用, 終 其 天 年, 正 是 逍 遙 得 以 踐 履 的 前 提 職 是 之 故, 筆 者 以 為 物 化 與 逍 遙 關 係 極 為 密 切 承 如 文 中 所 討 論 的, 莊 子 學 思 並 非 只 是 成 己 之 境 抑 或 是 出 世 思 想, 其 有 其 深 邃 的 思 路 與 關 懷 基 本 上, 莊 子 欲 人 瞭 解 整 個 宇 宙 變 化 是 無 窮 無 盡 的, 人 在 這 變 化 洪 流 中 顯 得 微 不 足 道, 故 人 之 視 為 有 價 值 的 東 西 不 過 是 變 化 中 的 偶 然 存 有, 實 不 具 有 意 義 的 人 所 能 做 的, 是 理 解 物 化 的 道 理, 一 切 判 斷 都 是 相 47 嚴 復, 莊 子 評 點, 頁 9-10 48 遠 在 朱 熹 (1130-1200) 即 如 是 批 評, 朱 子 語 類 記 載 : 列 莊 本 楊 朱 之 學, 故 其 書 多 引 其 語 莊 子 說 : 子 之 於 親 也, 命 也, 不 可 解 於 心 至 臣 之 於 君, 則 曰 : 義 也,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是 他 看 得 君 臣 之 義, 卻 似 是 逃 不 得, 不 奈 何, 須 著 臣 服 他 便 無 一 個 自 然 相 胥 為 一 體 處, 可 怪! 故 孟 子 以 為 無 君, 此 類 是 也 語 出 卷 125, 頁 3904 收 於 朱 傑 人 嚴 佐 之 劉 永 翔 主 編, 朱 子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合 肥 : 安 徽 教 育 出 版 社,2002), 第 14-18 冊 401

402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對 的, 並 知 曉 逍 遙 是 無 待 的, 使 之 成 為 無 用 之 用 終 其 天 年 的 存 在 物 即 可 因 此, 在 莊 子 書 中, 不 斷 呈 顯 斷 臂 缺 胳 或 長 相 怪 異 醜 陋 之 人, 抑 或 是 如 鼓 盆 而 歌 蔑 視 世 俗 禮 教 價 值 之 行 舉, 皆 在 呈 顯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的 無 奈 以 及 面 對 此 無 奈 所 採 取 面 對 的 方 式 而 此, 在 戮 力 向 前 追 尋 人 間 價 值 與 創 造 的 思 維 風 潮 下, 無 疑 啟 迪 我 們 反 思, 人 的 意 義 究 竟 何 在? 既 得 反 思 人 之 意 義 何 在, 吾 人 即 無 法 接 受 以 純 粹 經 驗 抑 或 是 神 秘 主 義 的 說 法 闡 釋 莊 子 學 思 49 當 然, 莊 學 有 其 弊 病, 誠 如 勞 思 光 對 老 莊 道 家 批 評 : 內 不 能 成 德 性, 外 不 能 成 文 化, 然 其 游 心 利 害 成 敗 以 外, 乃 獨 能 成 就 藝 術, 此 一 長 也 言 其 弊 則 有 三 為 陰 謀 者 所 假 借, 一 也 ; 導 人 為 縱 情 欲 之 事, 二 也 ; 引 求 長 生 之 迷 執, 三 也 50 後 世 產 生 之 流 弊 自 非 莊 子 之 本 意, 然 理 論 空 間 的 詮 釋 與 發 展, 莊 子 卻 需 承 負 道 義 之 責 ; 然 依 莊 子 立 場, 自 是 無 聊 人 同 此 心, 心 同 此 理, 故 嚴 復 亦 深 以 為 鑑 49 言 莊 子 為 神 秘 主 義 者 亦 起 於 馮 友 蘭, 見 中 國 哲 學 史, 頁 470 另 劉 笑 敢 言 : 逍 遙 遊 的 主 體 是 心 靈, 所 遊 之 處 是 幻 想 中 的 無 何 有 之 鄉 歸 結 起 來 卻 不 過 是 思 想 虛 構 的 幻 化 之 境, 是 一 種 神 秘 的 自 由 的 精 神 體 驗 如 是 說 法, 實 亦 有 討 論 空 間 見 莊 子 哲 學 及 其 演 變, 頁 155 陳 榮 捷 (1901-1994) 亦 有 是 見, 見 莊 子 神 秘 的 思 維 方 法 一 文 ; 收 於 黃 山 文 化 書 院 編, 莊 子 與 中 國 文 化 ( 合 肥 : 安 徽 人 民 出 版 社,1990), 頁 377-379 50 勞 思 光, 新 編 中 國 哲 學 史,( 一 ), 頁 281 402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403 參 考 書 目 一 傳 統 文 獻 ( 依 時 間 先 後 排 序 ) 1. 梁 昭 明 太 子 撰 唐 李 善 注, 文 選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91) 2. 梁 林 希 逸 著 周 啟 成 校 注, 莊 子 鬳 齋 口 義 校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3. 宋 朱 熹, 四 書 集 注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90) 4. 宋 黎 靖 德 編, 朱 子 語 類 ; 收 於 朱 傑 人 嚴 佐 之 劉 永 翔 主 編, 朱 子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合 肥 : 安 徽 教 育 出 版 社,2002), 第 14-18 冊 5. 明 憨 山 大 師, 老 子 道 德 經 憨 山 註 莊 子 內 篇 憨 山 註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73) 6. 清 浦 起 龍, 讀 杜 心 解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61) 7. 清 俞 樾, 諸 子 平 議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91) 8. 清 王 先 謙, 莊 子 集 解 ( 臺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8) 9. 清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 收 於 三 十 年 代 上 海 世 界 書 局 之 諸 子 集 成, 第 3 冊 10. 清 嚴 復 著 現 代 曾 克 耑 校, 莊 子 評 點 ( 香 港 : 校 者,1953) 二 研 究 文 獻 ( 依 姓 氏 筆 化 多 寡 排 序 ) 1. 王 叔 岷, 莊 子 校 詮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1988) 2. 向 世 陵, 中 國 哲 學 範 疇 精 粹 叢 書 變 ( 臺 北 : 七 畧 出 版 社,2000) 3. 李 勉, 莊 子 總 論 及 分 篇 評 注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3) 4. 范 壽 康, 中 國 哲 學 史 綱 要 ( 臺 北 : 臺 灣 開 明 書 店,1964) 5. 馬 耘, 論 老 莊 哲 學 中 道 之 無 限 性 與 人 之 自 主 問 題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2005) 6. 徐 復 觀, 中 國 人 性 論 史 先 秦 篇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9) 7. 章 炳 麟, 莊 子 解 故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58) 8. 張 成 秋, 先 秦 道 家 思 想 研 究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71) 9. 張 松 輝, 莊 子 疑 義 考 釋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7) 10. 陳 啟 天, 莊 子 淺 說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78) 11. 陳 榮 捷, 莊 子 神 秘 的 思 維 方 法 ; 收 於 黃 山 文 化 書 院 編, 莊 子 與 中 國 文 化 ( 合 肥 : 安 徽 人 民 出 版 社,1990) 12. 馮 友 蘭, 中 國 哲 學 史 ; 收 於 蔡 仲 德 編 纂, 三 松 堂 全 集 ( 鄭 州 : 河 南 人 民 出 版 社,2002), 第 2 卷 13. 勞 思 光, 新 編 中 國 哲 學 史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81),( 一 ) 14. 傅 佩 榮, 傅 佩 榮 解 讀 莊 子 ( 臺 北 : 立 緒 文 化,2002) 15. 黃 錦 鋐, 新 譯 莊 子 讀 本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74) 16. 劉 武, 莊 子 集 解 內 篇 補 正 ( 臺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8) 17. 劉 笑 敢, 莊 子 哲 學 及 其 演 變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87) 18. 蔣 錫 昌, 莊 子 哲 學 ( 臺 北 : 鳴 宇 出 版 社,1980) 19. 錢 穆, 莊 子 纂 箋 ( 香 港 : 東 南 印 務 出 版 社,1951) 20. 嚴 靈 峰 編 著, 莊 子 章 句 新 編 ( 臺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 中 華 叢 書 編 審 委 員 會,1983) 403

404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in the Zhuangzi Cheng-Wei Liu Associate Professo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At the very end of the chapter Qiwulun in the Zhuangzi there is the famous story of Zhuangzi dreaming to be a butterfly. In this context the term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 物 化 ) appears. Throughout the ages this term was simply understood as stating that things were constantly in flux. Feng Youlan(1895-1990) uses the American empiricist William James(1842-1910) to underline his claim that Zhuangzi s theory of constant change is best understood in terms of an empiristic philosophical outlook. On closer analysis of the passage in question it becomes quite obvious that the author of the chapter Qiwulun is less concerned with mere things than with the human condition in an insecure world. According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does not merely refer to the fact that there is objective change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the full mean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pistemology in the Zhuangzi. The paper divides in three parts. Firstly, the mean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is discussed, secondly Zhuangzi s attitude towards any sort of theory is treated;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ming freely ( 逍 遥 )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is discussed. Keyword: Zhuangzi,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Qiwulun, Roaming Freely, Pure Experience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