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Similar documents
《聊齋志異》夢境研究

??? ?? 1000

第六章 結論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起首六頁.doc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icrosoft Word _LEONG Chao Ha.doc

<4D F736F F D20ADF0A54EABC6AAF9B0FCA46BACE3A8732E646F63>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thesis_irene_hsiao1

Newcomer-Thesis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untitled

論文封面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香 港 大 學 教 育 學 院 年 度 教 育 學 士 ( 語 文 教 育 ) - 小 學 及 初 中 中 文 學 士 學 位 論 文 香 港 的 大 學 生 支 援 中 國 大 陸 農 村 教 育 的 困 難 與 出 路 以 上 海 交 通 大 學 思 源 公 益 2014 年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2010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Microsoft Word - MCHA

姚道生 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 學者一般都從文體論的角度解讀 論文敘 就能夠對某個文體的名義流變 筆 認為只要根據這四個原則研讀 論文敘筆 名家名篇及創作方法有一個大致的認識並且可以著手寫作該文體可以說今 天的文學史或文論史主要是以文體論來把握 論文敘筆 的 文心 上篇 論文敘筆 的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094THU DOC

<4D F736F F D20B1E5C3CEC4C8CBB6CABFB1CFD2B5C2DBCEC42E646F63>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Public Projects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artial

() () 5 ( ) ( ) 166

59-81

ft1.doc.doc


The Belief in Monk Ji-Gong and His Temples in South Taiwan Chang Chung-Liang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Tainan Woman s College of Arts Techno

1


-0?

Microsoft Word - HKU_Scholars_Hub_2011.doc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文档 9

Time Estimation of Occurrence of Diabetes-Relate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by Ching-Yuan Hu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Island Speak-Thesis on Works of Local Culture Exploration 島 語 - 在 地 文 化 探 尋 創 作 論 述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标题

楹 聯 功 能 之 研 究 摘 要 本 研 究 從 楹 聯 的 起 源 楹 聯 的 格 律 楹 聯 的 分 類 上 做 系 統 性 的 探 討 利 用 眾 家 聯 集 聯 話 聯 論, 分 析 探 索 楹 聯 的 功 能, 並 提 供 應 用 性 藝 術 性 教 育 性 娛 樂 性 的 奇 聯 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TWGHs S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4D F736F F D20D1F4D0E9CCE5D6CAD1F8C9FAB7BDB0B8D1D0BEBF2E646F63>

我 国 医 疗 业 舆 情 现 状 与 对 策 events of medical industry in 2011 have reflected that the independent third - party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improve


排版稿.FIT)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http / /book. sina. com. cn /news /c / /3 /2586. shtml

2005 3,, :,,,, (),,,,, [],,,,,,,,,,, (),, (,, ),,,,,,,,,,,,,,,,,,,,,,,,,( ),, :,,, :,?,,, :,1999,

論 文 付 印 同 意, 研 究 生 命 墨 登... 之 碩 士 在 職 專 論 文... 段 發. 會.~Þ. 說 研 兔.. 係 本 人 所 指 導 r 今 經 口 試 通 過 益 修 改 完 成 r 茲 同 意 該 生 提 交 論 文 付 印 此 致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的

致 谢 本 论 文 能 得 以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胡 曙 中 教 授 正 是 他 的 悉 心 指 导 和 关 怀 下, 我 才 能 够 最 终 选 定 了 研 究 方 向, 确 定 了 论 文 题 目, 并 逐 步 深 化 了 对 研 究 课 题 的 认 识, 从 而 一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1] 350 [1] 1991

55-83

2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M. A. S Dissertation Emotional Design of Home Textile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dding Bedding for Example Ca


35-55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Negative Pressure Wave Simul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of Fluid-Conveying Pipeline Leak Candi

:

Japan He Bin Professor,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daily life, the food on the table in the fa

A-錢穆宗教觀-171


% 30% % % % %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Transcription:

Title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Author(s) Li, Ha; 李 夏 Citation Li, H. [ 李 夏 ]. (2011).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Unpublished thesi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kfulam, Hong Kong SAR.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5353/th_b4663085. Issued Date 2011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6454 Rights The author retains all proprietary rights, (such as patent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use in future works.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Abstract of dissertation entitled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Submitted by LI Ha 李 夏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July 2011 JI Xiaolan 紀 曉 嵐 (1724-1805) was not only a famous scholar in the Qian-Jia period 乾 嘉 時 期, but also a well-known master of couplets. On one hand, he created a huge number of exquisite and admirable couplets; on the other hand, he put forward two essential theories of couplet writing which have aroused extensive discussions in the literary arena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ield of JI Xiaolan study, scholars have focused on his editing of the Siku Quanshu 四 庫 全 書 and the Yuewei Caotang Biji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his famous literary sketches. Very few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tudy his couplets, probably as a result of the general disregard of couplet as a serious genre of literature. A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n his theories of couplets, it can be said that no scholarly writing has ever been written. This dissertation is the first full-scale study of both JI Xiaolan s couplets and his theories of couplet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introductory remarks o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econd chapter is specially designed to amend some widely held erroneous views about JI Xiaolan s life and work.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subjects, content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s couplets have been thoroughly discussed. In the fourth chapter, his two major theories of couplet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s.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ding chapter.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both artistic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in order to present JI Xiaolan s overall accomplishment in couplets and couplet theories. Words Count: 268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by LI Ha 李 夏 Hong Kong Exceptionally Gifted Student, Hong Kong Outstanding Citizen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uly 2011

Declaration I declare that this dissertation represents my own work, except where due acknowledgement is made, and that it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included in a thesis, dissertation or report submitted to this University or to any other institution for a degree, diploma or other qualifications. Signed: (LI Ha)

特 別 鳴 謝 這 是 筆 者 十 年 前 已 打 算 探 討 的 一 個 課 題, 這 是 一 篇 醞 釀 了 十 年 的 論 文, 母 校 香 港 大 學 步 入 一 百 周 年 之 際, 它, 總 算 撰 成 了 本 篇 論 文 之 撰 成, 實 在 得 來 不 易, 筆 者 首 先 要 特 別 鳴 謝 我 的 指 導 老 師 恩 師 鄧 昭 祺 教 授 昭 祺 恩 師 不 但 德 才 兼 備 學 問 淵 博, 而 且 平 易 近 人 和 藹 可 親, 在 整 個 撰 寫 論 文 的 過 程 中, 他 給 予 了 筆 者 不 少 鼓 勵 和 勗 勉 從 選 題 範 圍 的 謀 劃, 到 論 文 題 目 的 確 立, 從 架 構 大 綱 的 擬 定, 到 論 文 內 容 的 審 閱, 再 到 後 來 的 修 改 建 議, 他 都 提 供 了 許 多 實 在 具 體 精 到 而 又 寶 貴 的 意 見 或 建 議 昭 祺 恩 師 的 治 學 態 度 一 絲 不 苟, 大 至 研 究 方 法 架 構 大 綱 文 章 內 容 語 法 修 辭 邏 輯 推 理, 小 至 頁 末 注 腳 交 互 參 照 標 點 符 號 參 考 及 引 用 文 獻 格 式, 他 都 鉅 細 必 較, 嚴 格 要 求, 務 使 筆 者 做 到 盡 善 盡 美 在 此, 筆 者 謹 以 至 誠, 感 激 昭 祺 恩 師! 並 要 鳴 謝 本 文 的 複 審 老 師 謝 耀 基 博 士 當 然, 我 要 鳴 謝 的, 又 怎 少 得 了 中 文 學 院 的 各 位 恩 師? 感 激 他 們 的 用 心 教 化 與 耐 心 啟 導! 沒 有 他 們, 恐 怕 就 沒 有 現 在 更 趨 成 熟 的 我 不 才 也 定 將 繼 續 努 力, 明 德 格 物, 爭 取 更 大 的 進 步! 此 外, 我 還 要 特 別 鳴 謝 第 二 十 一 位 賢 友 譚 超 聯 君, 以 及 各 位 碩 士 同 學, 這 兩 年, 大 家 融 洽 相 處, 互 相 指 點, 暢 言 心 性, 激 揚 文 字, 作 過 不 少 品 德 和 學 問 上 的 交 流, 甚 是 痛 快,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憶 最 後, 我 要 感 激 我 的 父 母, 感 激 一 百 歲 生 日 的 母 校 香 港 大 學, 感 激 讓 我 自 由 馳 騁 的 中 國 文 化 博 大 疆 場, 感 激 本 篇 論 文 的 主 角 紀 文 達 公 曉 嵐, 感 激 與 這 篇 論 文 同 步 進 行 同 時 撰 成 的 純 繆 斯, 還 要 感 激 : 我 自 己 李 夏 謹 識 於 二 零 一 一 香 港 大 學 一 百 周 年 之 際 1

謹 以 此 文 獻 給 我 的 父 母 獻 給 中 國 文 化 獻 給 對 聯 絕 學 獻 給 紀 文 達 公 曉 嵐 2

紀 曉 嵐 手 書 勸 勉 勵 志 聯 3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目 錄 第 一 章 導 論 6 第 一 節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前 人 成 果 概 述 6 第 二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11 第 三 節 研 究 取 材 與 方 法 17 第 二 章 紀 曉 嵐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22 第 一 節 紀 曉 嵐 的 真 正 原 籍 22 第 二 節 紀 曉 嵐 的 生 卒 24 第 三 節 紀 曉 嵐 的 生 平 要 事 概 述 27 第 四 節 紀 曉 嵐 的 真 實 形 象 28 第 三 章 紀 曉 嵐 對 聯 研 究 33 第 一 節 對 聯 簡 介 並 舉 例 淺 析 33 第 二 節 紀 曉 嵐 創 作 對 聯 的 簡 述 概 況 34 第 三 節 對 聯 題 材 內 容 分 類 的 三 大 重 要 原 則 36 第 四 節 紀 曉 嵐 對 聯 的 題 材 內 容 37 第 五 節 紀 曉 嵐 對 聯 的 藝 術 特 色 56 第 四 章 紀 曉 嵐 聯 論 研 究 74 第 一 節 無 不 可 成 偶 者 論 74 第 二 節 楹 帖 始 於 桃 符 論 80 第 五 章 結 論 101 4

附 錄 一 : : :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中 紀 曉 嵐 援 引 之 對 聯 選 錄 103 附 錄 二 : 紀 曉 嵐 對 聯 誤 託 或 偽 作 選 錄 108 附 錄 三 : 紀 曉 嵐 上 推 六 世 下 推 一 世 概 況 111 附 錄 四 : 世 人 對 紀 曉 嵐 之 評 價 選 錄 112 附 錄 五 : 紀 曉 嵐 手 跡 及 畫 像 114 參 考 及 引 用 文 獻 116 5

第 一 章 導 論 第 一 節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前 人 成 果 概 述 紀 曉 嵐 (1724-1805) 研 究, 是 個 極 為 寬 廣 浩 博 的 課 題, 其 架 構 之 龐 大 內 涵 之 渾 厚 脈 絡 之 紛 繁, 絕 非 筆 者 在 三 言 兩 語 兩 時 三 刻 之 間 能 夠 梳 理 清 晰 闡 發 殆 盡 現 筆 者 謹 按 十 年 以 來 一 己 對 紀 曉 嵐 相 關 重 要 材 料 的 粗 淺 認 知, 嘗 試 將 整 個 紀 曉 嵐 研 究 的 領 域, 劃 分 為 八 大 主 要 範 疇 : 一 紀 曉 嵐 年 譜 : 此 類 論 著 以 編 年 的 方 式, 鉅 細 無 遺 地 敍 述 紀 氏 的 生 平, 提 供 了 極 為 翔 實 的 基 礎 資 料, 以 便 讀 者 檢 閱 和 開 展 研 究, 例 子 有 :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3 冊 附 錄 內 的 紀 曉 嵐 年 譜 (1991) 1 ; 賀 治 起 吳 慶 榮 編 的 紀 曉 嵐 年 譜 (1993) 2 ; 何 香 久 編 的 紀 曉 嵐 年 譜 長 編 (1993) 3 等 等 二 紀 曉 嵐 評 介 : 此 類 論 述 多 不 勝 數, 未 能 盡 錄, 通 常 為 短 篇 單 篇, 散 見 於 各 類 正 規 或 非 正 規 的 期 刊 雜 誌 報 章 等 等 評 介 的 範 圍 或 重 點 通 常 涵 蓋 紀 氏 的 生 平 要 事 仕 歷 總 纂 四 庫 全 書 的 概 況 撰 作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的 概 況, 有 些 甚 至 還 介 紹 紀 氏 的 性 格 特 質 待 人 處 世 的 作 風 態 度 生 活 逸 事 秘 聞 然 而 這 類 論 述 實 在 太 過 浩 瀚 繁 多, 當 中 難 免 會 有 良 莠 不 齊 大 同 小 異 真 偽 難 辨 的 情 況, 其 所 介 紹 的 資 料 及 其 所 取 材 根 據 的 來 源, 不 見 得 一 定 真 確 可 靠, 因 為 在 多 番 援 引 輾 轉 流 傳 之 下, 作 者 有 可 能 會 摻 入 了 一 些 誤 植 附 會 或 虛 構 的 成 份 而 不 自 覺, 以 致 傳 遞 了 未 盡 準 確 的 訊 息, 所 以 在 使 用 的 時 候 應 當 有 批 判 思 考, 不 應 人 云 亦 云 盲 目 引 用, 要 小 心 辨 別, 相 互 比 照, 認 真 求 證 三 紀 曉 嵐 與 四 庫 全 書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及 四 庫 全 書 簡 明 目 錄 : 紀 曉 嵐 以 總 纂 四 庫 全 書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及 四 庫 全 書 簡 明 目 錄 而 聞 名 天 下, 他 花 費 十 餘 年 時 間 和 精 力 完 成 的 這 項 事 業, 為 全 面 整 理 和 總 結 傳 統 中 國 1 2 3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 石 家 莊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1991), 第 3 冊, 附 錄 紀 曉 嵐 年 譜, 第 244-507 頁 賀 治 起 吳 慶 榮 編 : 紀 曉 嵐 年 譜 ( 北 京 : 書 目 文 獻 出 版 社,1993) 何 香 久 : 紀 曉 嵐 年 譜 長 編 ( 南 京 : 金 陵 書 社,1993) 6

文 化 典 籍 作 出 了 重 大 的 建 樹, 他 的 這 項 不 世 功 業 一 直 為 後 世 所 津 津 樂 道, 故 此 這 個 範 疇 向 來 都 是 最 為 矚 目 的 研 究 亮 點, 也 是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之 最 大 項, 歷 來 有 關 此 範 疇 的 論 著 數 量 相 當 驚 人, 而 且 至 今 仍 在 急 速 上 升, 各 式 書 籍 論 文 評 介 等 汗 牛 充 棟 數 之 不 盡, 例 子 有 : 王 重 民 的 論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1964) 4 ; 胡 玉 縉 的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補 正 (1981) 5 ; 莊 清 輝 的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經 部 研 究 (1988) 6 ; 吳 哲 夫 的 四 庫 全 書 纂 修 之 研 究 (1990) 7 ; 周 積 明 的 文 化 視 野 下 的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1991) 8 ; 楊 晉 龍 的 四 庫 學 研 究 的 反 思 (1994) 9 ; 司 馬 朝 軍 的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研 究 (2004) 10 ; 余 嘉 錫 的 四 庫 提 要 辨 證 (2007) 11 等 等 四 紀 曉 嵐 與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 紀 曉 嵐 除 了 以 總 纂 四 庫 聞 名, 亦 以 撰 寫 筆 記 小 說 聞 名 他 惟 一 一 部 筆 記 小 說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與 蒲 松 齡 的 聊 齋 誌 異 及 曹 雪 芹 的 紅 樓 夢 一 同 風 行 海 內, 廣 受 世 人 的 歡 迎 閱 微 的 研 究, 是 僅 次 於 四 庫 研 究 的 另 一 大 項 從 1949 至 文 革 結 束 這 段 時 間 內, 由 於 當 時 局 勢 的 影 響, 內 地 關 於 閱 微 的 探 討 論 述, 只 是 零 星 散 見 於 一 些 文 學 史 小 說 史 當 中, 而 且 多 半 視 之 為 聊 齋 誌 異 的 對 立 面 而 予 以 否 定, 見 解 似 乎 有 所 偏 執 文 革 期 間, 紀 曉 嵐 一 度 被 視 為 孔 孟 衛 道 士 而 備 受 批 判, 從 作 家 柳 溪 ( 紀 清 侁 ) 不 敢 透 露 自 己 是 紀 氏 第 六 世 女 孫 的 謹 慎 心 態, 已 可 窺 見 當 時 的 情 勢, 於 是 上 世 紀 六 十 至 七 十 年 代 之 間, 關 於 閱 微 的 研 究 少 之 又 少, 這 個 情 況 要 到 近 二 十 年 才 漸 漸 得 到 扭 轉, 然 而, 內 地 有 份 量 的 閱 微 研 究 卻 仍 然 缺 席 觀 乎 台 灣 方 面, 近 三 四 十 年 來 關 於 閱 微 的 研 究 論 著 則 一 直 穩 步 增 加, 迭 見 不 斷, 乃 至 如 今 更 有 進 一 步 擴 展 深 化 完 善 的 跡 象 此 範 疇 論 著 的 例 子 有 : 盧 錦 堂 的 紀 昀 生 4 5 6 7 8 9 10 11 王 重 民 : 論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載 北 京 大 學 學 報,1964, 第 2 期, 第 61-76 頁 胡 玉 縉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補 正 ( 台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1) 莊 清 輝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經 部 研 究 ( 台 北 :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所 碩 士 論 文,1988) 吳 哲 夫 : 四 庫 全 書 纂 修 之 研 究 ( 台 北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1990) 周 積 明 : 文 化 視 野 下 的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 廣 西 : 廣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91) 楊 晉 龍 : 四 庫 學 研 究 的 反 思, 載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集 刊,1994 年 3 月, 第 4 期, 第 349-394 頁 司 馬 朝 軍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研 究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4) 余 嘉 錫 : 四 庫 提 要 辨 證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7) 7

平 及 其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1973) 12 ; 賴 芳 伶 的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中 的 觀 念 世 界 及 源 流 影 響 (1976) 13 ; 劉 麗 屏 的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中 的 女 性 研 究 (1992) 14 ; 陳 郁 秋 的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思 想 探 究 (2000) 15 ; 郭 彧 岑 的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敍 事 研 究 (2004) 16 ; 張 玉 慧 的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之 文 士 生 活 研 究 (2009) 17 等 等 五 紀 曉 嵐 的 文 評 思 想 與 學 術 思 想 : 歷 來, 學 界 一 直 都 把 紀 曉 嵐 研 究 的 焦 點 放 在 四 庫 和 閱 微 兩 個 大 項 之 上, 對 紀 氏 的 文 評 思 想 及 學 術 思 想 則 較 少 注 視, 此 現 象 近 二 十 年 來 開 始 慢 慢 轉 變 這 一 範 疇 的 論 著, 著 重 探 討 他 的 文 評 思 想 ( 尤 其 見 於 紀 評 文 心 雕 龍 瀛 奎 律 髓 刊 誤 玉 臺 新 詠 校 正 唐 人 試 律 說 沈 氏 四 聲 考 諸 書 ), 及 其 在 學 術 思 想 上 的 取 向 ( 例 如 : 崇 漢 儒 而 抑 宋 儒 等 ), 有 些 也 會 論 及 他 的 學 術 思 想 與 乾 嘉 學 術 背 景 氛 圍 之 相 互 關 係, 例 子 有 : 周 積 明 的 紀 昀 評 傳 (1994) 18 ; 唐 素 珍 的 紀 昀 的 學 術 活 動 研 究 (1995) 19 ; 張 維 屏 的 紀 昀 與 乾 嘉 學 術 (1998) 20 ; 楊 子 彥 的 紀 昀 文 學 思 想 研 究 (2002) 21 ; 何 香 久 的 解 密 學 問 大 師 紀 曉 嵐 (2008) 22 等 等 六 紀 曉 嵐 的 傳 奇 小 說 : 此 類 書 籍 浩 如 煙 海, 充 斥 市 面, 書 名 類 近 或 相 同 者 亦 不 知 凡 幾, 它 們 主 要 因 應 紀 曉 嵐 熱 潮 而 大 量 湧 現, 以 普 及 性 通 俗 性 娛 樂 性 為 主, 學 術 性 和 嚴 肅 性 則 相 對 較 低 它 們 往 往 採 納 了 大 量 紀 氏 流 佈 在 坊 間 的 傳 奇 故 事 瑣 聞 逸 事, 以 引 人 入 勝 的 歷 史 小 說 形 式 寫 成, 文 筆 燦 爛 生 動, 敍 事 有 聲 有 色, 不 過 各 書 所 敍 述 的 內 容 不 免 大 同 小 異, 有 些 甚 至 連 章 名 標 題 也 一 樣, 而 當 中 也 有 可 能 摻 雜 了 不 少 想 像 渲 染, 甚 至 誇 張 失 實 偽 託 誤 植 的 成 分 廣 大 民 眾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盧 錦 堂 : 紀 昀 生 平 及 其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 台 北 :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所 碩 士 論 文,1973) 賴 芳 伶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中 的 觀 念 世 界 及 源 流 影 響 ( 台 北 : 台 灣 大 學 中 文 所 碩 士 論 文,1976) 劉 麗 屏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中 的 女 性 研 究 ( 台 北 :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所 碩 士 論 文,1992) 陳 郁 秋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思 想 探 究 ( 台 中 :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所 碩 士 論 文,2000) 郭 彧 岑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敘 事 研 究 ( 嘉 義 :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4) 張 玉 慧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之 文 士 生 活 研 究 ( 中 壢 :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2009) 周 積 明 : 紀 昀 評 傳 ( 南 京 : 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4) 唐 素 珍 : 紀 昀 的 學 術 活 動 研 究 ( 台 北 : 輔 仁 大 學 中 文 所 碩 士 論 文,1995) 張 維 屏 : 紀 昀 與 乾 嘉 學 術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出 版 委 員 會,1998) 楊 子 彥 : 紀 昀 文 學 思 想 研 究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中 國 語 言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2002) 何 香 久 : 解 密 學 問 大 師 紀 曉 嵐 ( 北 京 : 中 國 言 實 出 版 社,2008) 8

之 所 以 認 識 紀 曉 嵐 這 位 清 朝 大 名 人, 紀 曉 嵐 之 所 以 近 乎 家 喻 戶 曉, 一 方 面 得 力 於 影 視 媒 介, 如 多 部 電 視 連 續 劇 的 大 肆 宣 傳 和 渲 染, 另 一 方 面 也 得 力 於 這 類 書 籍 對 紀 曉 嵐 傳 奇 式 形 象 的 塑 造 與 抬 捧 此 類 書 籍 的 例 子 有 : 楊 濤 的 紀 曉 嵐 外 傳 (1993) 23 ; 楊 子 忱 李 建 良 宋 益 三 合 著 的 紀 曉 嵐 全 傳 (1993) 24 ; 柳 溪 的 我 的 先 祖 紀 曉 嵐 (2001) 25 ; 羅 宗 陽 的 紀 曉 嵐 妙 事 (2001) 26 ; 林 鬱 的 紀 曉 嵐 的 故 事 (2003) 27 ; 郭 力 民 的 機 智 詼 諧 大 學 士 : 紀 曉 嵐 (2007) 28 等 等 七 紀 曉 嵐 的 詩 及 詩 論 : 紀 曉 嵐 除 了 是 考 據 學 家 目 錄 學 家 小 說 家, 同 時 也 是 有 名 的 詩 人, 雖 然 他 寫 了 很 多 應 制 恭 和 的 詩 作, 但 也 寫 了 不 少 抒 發 性 靈 反 映 現 實 的 詩 作 這 是 近 二 十 年 才 拓 展 的 研 究 範 疇, 論 著 數 量 未 算 得 上 繁 多, 有 待 更 多 學 者 著 力 於 此 這 個 範 疇 主 要 體 現 出 兩 大 傾 向 :1. 對 紀 氏 謫 戍 西 域 期 間 所 作 的 一 百 六 十 首 烏 魯 木 齊 雜 詩 及 詩 注 之 探 討 ;2. 綜 述 紀 氏 的 詩 學 理 論, 例 子 有 : 楊 桂 芬 的 紀 昀 詩 學 理 論 研 究 (2002) 29 ; 鄧 艷 林 的 論 紀 昀 的 詩 學 觀 與 詩 歌 批 評 (2004) 30 ; 宮 存 波 的 紀 昀 詩 歌 批 評 研 究 (2005) 31 ; 邱 怡 瑄 的 紀 昀 的 試 律 詩 學 (2010) 32 ; 洪 麗 玫 的 紀 昀 詩 論 研 究 (2010, 尚 未 對 外 開 放 ) 33 等 等 34 八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 紀 曉 嵐 同 時 也 是 聯 家 對 聯 大 師, 只 不 過 是 因 為 他 在 對 聯 方 面 之 成 就 為 四 庫 及 閱 微 兩 方 面 之 不 世 成 就 所 掩, 學 者 普 遍 集 中 研 究 他 總 纂 四 庫 及 撰 寫 閱 微 的 情 況, 而 較 少 觸 及 其 對 聯 聯 論 的 探 析 ; 而 且 若 就 對 聯 這 種 文 學 體 式 本 身 的 內 容 表 達 功 能 及 應 用 場 合 而 言, 對 聯 相 對 於 詩 賦 文 等 大 道 文 學, 其 內 容 容 量 始 終 較 小, 不 可 能 負 載 太 多 經 世 致 用 的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楊 濤 : 紀 曉 嵐 外 傳 ( 台 北 : 世 界 文 物 出 版 社,1993) 楊 子 忱 李 建 良 宋 益 三 : 紀 曉 嵐 全 傳 ( 長 春 : 長 春 出 版 社,1993) 柳 溪 : 我 的 先 祖 紀 曉 嵐 ( 北 京 : 大 眾 文 藝 出 版 社,2001) 羅 宗 陽 : 紀 曉 嵐 妙 事 ( 台 北 : 國 際 少 年 村,2001) 林 鬱 : 紀 曉 嵐 的 故 事 ( 台 北 : 新 潮 社,2003) 郭 力 民 : 機 智 詼 諧 大 學 士 : 紀 曉 嵐 ( 台 北 : 廣 達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2007) 楊 桂 芬 : 紀 昀 詩 學 理 論 研 究 ( 高 雄 :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文 所 碩 士 論 文,2002) 鄧 艷 林 : 論 紀 昀 的 詩 學 觀 與 詩 歌 批 評 ( 長 沙 : 湖 南 師 範 大 學 碩 士 論 文,2004) 宮 存 波 : 紀 昀 詩 歌 批 評 研 究 ( 成 都 : 四 川 大 學 碩 士 論 文,2005) 邱 怡 瑄 : 紀 昀 的 試 律 詩 學 ( 台 北 :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所 碩 士 論 文,2010) 洪 麗 玫 : 紀 昀 詩 論 研 究 ( 台 北 : 中 央 大 學 中 文 所 博 士 論 文,2010)( 尚 未 對 外 開 放 ) 此 處 可 與 第 二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2.2 為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補 白 交 互 參 照 9

大 道 理 ; 氣 勢 與 節 奏 的 伸 舒 屈 折 也 不 如 詩 賦 文 那 樣 靈 活 多 變 ; 應 用 場 合 一 般 又 比 較 狹 窄, 只 作 日 常 交 際 酬 唱 營 造 閒 情 旨 趣 之 用, 不 會 見 於 正 規 入 仕 制 度 科 舉 考 試 的 考 核 內 容 當 中, 於 是 對 聯 便 顯 得 較 為 通 俗 而 平 凡, 被 視 為 小 道 文 學 ; 而 應 對 過 程 之 短 暫 迅 速 也 往 往 使 對 聯 難 以 保 存 下 來 流 傳 至 今, 當 下 若 不 即 時 記 錄, 事 後 便 容 易 衍 生 出 諸 多 不 同 版 本, 口 耳 相 傳 之 下 便 導 致 真 偽 難 辨, 作 者 難 考, 所 以 學 者 一 般 都 較 少 涉 足 對 聯 方 面 的 研 究, 以 避 免 繁 瑣 或 無 必 要 的 論 爭, 正 由 於 以 上 這 些 原 因, 導 致 對 聯 範 疇 成 了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最 為 薄 弱 最 乏 人 關 注 的 一 環 這 是 一 片 尚 未 有 太 多 人 著 手 開 發 的 新 天 地, 也 從 未 出 現 過 一 篇 全 面 探 究 其 對 聯 及 聯 論 的 學 術 研 究 論 文 根 據 筆 者 十 年 以 來 對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的 留 意 注 視, 四 年 以 來 的 極 力 搜 尋, 與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完 全 直 接 對 應 的 文 章, 只 尋 得 今 人 傅 小 松 (1970-) 一 篇 約 四 千 字 之 短 文 簡 述 紀 昀 的 楹 聯 及 其 聯 論 (2008) 35, 不 過 此 文 只 是 屬 於 簡 介 性 質, 為 普 及 文 章, 並 非 學 術 研 究 論 文 至 於, 與 紀 曉 嵐 對 聯 有 關 的 論 著, 自 紀 氏 1805 年 逝 世 之 後 直 至 現 今 仍 然 未 見 太 多 比 較 正 規 有 系 統 而 又 大 規 模 地 觸 及 紀 曉 嵐 對 聯 這 個 課 題 的 人, 就 筆 者 調 查 所 見, 暫 時 只 得 四 位, 而 且 可 以 分 作 兩 類 : 搜 集 收 錄 的 學 者 和 考 證 的 學 者, 清 人 英 和 (1771-1839) 是 第 一 位 搜 集 並 收 錄 紀 曉 嵐 對 聯 的 人, 他 很 佩 服 紀 氏 出 口 成 對 的 捷 才, 亦 嘗 慨 歎 紀 氏 絕 妙 對 聯 大 多 零 落 不 傳, 其 恩 福 堂 筆 記 共 搜 得 紀 氏 8 副 對 聯 及 其 相 關 故 事 紀 曉 嵐 的 學 生 梁 章 鉅 (1775-1849) 是 第 二 位 搜 集 並 收 錄 的 人, 其 楹 聯 叢 話 系 列 共 收 紀 氏 對 聯 約 20 副 左 右, 梁 章 鉅 每 當 言 及 紀 氏 之 處 必 定 尊 稱 紀 文 達 師, 又 常 常 以 大 手 筆 非 先 生 不 能 道 此 語 非 文 達 師 不 敢 作 斯 語 來 稱 許 紀 氏 之 對 聯 獻 縣 人 朱 惠 民 (1944-) 是 第 三 位 搜 集 整 理 並 考 證 紀 氏 對 聯 的 人, 其 紀 曉 嵐 聯 語 尋 蹤 ( 後 文 簡 稱 尋 蹤 ), 搜 集 紀 氏 對 聯 約 50 副, 大 大 超 出 前 人 所 收 之 量, 紀 氏 對 聯 第 一 次 被 結 集 成 書, 第 一 次 由 搜 集 收 錄 階 段 步 入 考 證 階 段 該 書 將 其 對 聯 分 為 慶 弔 諧 趣 工 巧 辨 識 35 傅 小 松 : 簡 述 紀 昀 的 楹 聯 及 其 聯 論, 載 國 學 文 庫 ( 北 京 : 北 京 國 學 時 代 文 化 傳 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2008) 10

其 他 五 類, 惟 分 類 標 準 似 乎 稍 欠 統 一, 未 算 精 準, 不 過, 朱 惠 民 畢 竟 是 首 位 將 紀 氏 對 聯 領 入 考 證 階 段 的 人, 實 在 篳 路 藍 縷 勞 苦 功 高 今 人 孫 建 (70 年 代 出 生 ) 則 是 第 四 位 搜 集 整 理 並 考 證 紀 氏 對 聯 的 人, 其 2010 年 新 書 紀 曉 嵐 秘 史 : 附 紀 曉 嵐 聯 語 輯 證 ( 後 文 簡 稱 輯 證 ) 36, 在 前 人 的 基 礎 上 重 新 分 門 別 類, 並 再 加 廣 泛 搜 輯 深 入 考 證, 成 就 了 一 本 出 色 的 紀 氏 對 聯 考 證 書 籍 至 於 其 他 零 星 的 紀 氏 對 聯 故 事 逸 聞 簡 介 之 類, 則 不 成 系 統 地, 散 落 在 各 式 正 規 或 非 正 規 的 傳 奇 小 說 期 刊 報 章 雜 誌 當 中 至 於 紀 曉 嵐 聯 論 方 面 的 研 究, 學 界 暫 未 有 人 觸 及 過 此 八 大 主 要 範 疇, 僅 是 筆 者 按 個 人 粗 淺 識 見 歸 納 所 得, 劃 分 未 必 盡 然 準 確 恰 當, 但 仍 希 望 可 以 大 致 呈 現 出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的 一 些 梗 概 應 該 留 意 的 是, 此 八 大 範 疇 並 非 彼 此 割 裂 互 不 相 干, 而 是 互 相 影 響 互 相 兼 容 的, 個 中 的 關 係 極 為 複 雜, 例 如 : 年 譜 與 評 介 有 關 四 庫 與 文 評 思 想 及 學 術 思 想 有 關 四 庫 與 閱 微 有 關 傳 奇 小 說 與 詩 及 對 聯 有 關, 不 一 而 足 而 隨 著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的 日 益 拓 展 擴 大, 它 必 將 衍 生 出 更 紛 繁 的 門 路 分 支 演 繹 出 更 豐 富 的 成 分 內 涵 第 二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2.1 重 申 對 聯 在 中 國 文 學 及 世 界 文 學 中 的 地 位 對 聯, 又 可 稱 楹 聯 楹 帖 楹 語 對 句 對 子 對 語 聯 對 聯 句 聯 帖 聯 語 儷 語 偶 聯 偶 句 偶 語 珠 聯 等 等, 是 中 國 獨 有 的 文 學 藝 術 形 式, 堪 稱 中 華 國 粹 中 華 絕 學, 它 既 不 能 為 其 他 拼 音 文 字 所 模 仿 複 製, 也 無 從 在 其 他 語 言 文 字 體 系 中 取 得 對 等 之 翻 譯 對 聯, 是 世 界 文 藝 花 園 獨 樹 一 幟 無 可 取 代 的 奇 葩 自 宋 至 清, 蒙 童 初 學, 在 識 字 啟 蒙 之 後, 其 中 一 門 必 修 課 叫 做 對 課, 這 36 孫 建 : 紀 曉 嵐 秘 史 : 附 紀 曉 嵐 聯 語 輯 證 ( 北 京 : 現 代 教 育 出 版 社,2010) 11

門 課 與 句 讀 等 的 課 業 同 步 進 行 相 提 並 論, 老 師 會 從 訓 蒙 駢 句 笠 翁 對 韻 聲 律 啟 蒙 的 一 類 書 入 手, 啟 導 兒 童 分 辨 平 仄 學 習 對 仗 掌 握 聲 律 準 備 作 詩 這 是 最 基 本 而 扎 實 的 課 業, 日 子 有 功 潛 移 默 化, 就 在 兒 童 朗 朗 上 口 背 誦 如 流 的 時 候, 語 感 便 會 慢 慢 地 培 養 起 來, 基 礎 也 會 愈 加 穩 打 穩 扎, 這 時 老 師 便 會 出 上 聯 讓 他 們 應 對, 也 就 是 進 行 俗 稱 對 對 子 的 活 動, 如 果 連 對 對 子 也 沒 有 問 題 的 話, 那 就 要 求 他 們 作 詩 了 如 是 者, 一 步 一 步 循 序 漸 進 由 淺 入 深, 兒 童 很 快 便 會 成 為 小 士 人 小 作 者 小 詩 人 ; 而 對 聯 史 上 不 少 膾 炙 人 口 的 妙 對 佳 話, 也 多 是 來 自 神 童 精 彩 應 對 的 故 事 古 人 之 所 以 能 夠 出 口 成 對 吟 誦 成 詩 欬 唾 成 文, 要 得 力 歸 功 於 自 小 嚴 格 而 持 恆 的 對 課 訓 練 一 般 人 只 會 欣 賞 對 聯 的 奇 趣 巧 等 特 色, 而 詩 賦 文 章 之 能 手 由 於 他 們 本 身 已 經 技 巧 嫻 熟 爐 火 純 青 ; 加 上 對 聯 並 非 科 舉 考 試 的 考 核 內 容, 無 關 入 仕 晉 升 的 痛 癢, 所 以 詩 賦 文 章 能 手 普 遍 只 會 視 對 聯 為 兒 時 玩 意 文 字 遊 戲 雕 蟲 小 技, 認 為 早 已 味 之 爛 熟 玩 得 通 透 除 非 那 個 時 代 裏 出 現 了 一 些 真 正 淵 博 通 達 不 拘 小 節 的 通 儒, 否 則 對 聯 都 不 會 怎 樣 得 到 特 別 強 調 或 提 倡, 而 始 終 只 是 消 閒 應 酬 裝 點 門 面 的 小 品 小 道 文 學, 只 是 風 花 雪 月 的 非 主 流 俗 文 學, 難 登 大 雅 之 堂, 是 故 對 聯 絕 少 見 於 正 經 的 文 集 史 籍, 而 只 是 極 其 零 散 地 偶 見 於 一 些 野 史 逸 聞 傳 奇 當 中 紀 曉 嵐 以 學 問 淹 通 文 采 風 流 而 名 世, 然 而 世 人 一 般 卻 只 會 譽 之 為 考 據 學 家 目 錄 學 家 文 評 家 文 學 家 小 說 家 辭 賦 家 詩 人, 而 鮮 有 譽 之 為 聯 家, 其 故 安 在? 是 其 對 聯 之 成 就 遜 於 其 他 方 面 之 成 就 乎? 恐 怕 不 是, 根 本 原 因 也 許 值 得 思 考 紀 曉 嵐 的 學 生 梁 章 鉅, 編 寫 了 中 國 文 學 史 上 第 一 部 關 於 對 聯 及 聯 話 的 著 作 楹 聯 叢 話, 他 一 開 始 便 在 自 序 中 慨 歎 道 : 楹 聯 之 興, 肇 於 五 代 之 桃 符 孟 蜀 餘 慶 長 春 十 字, 其 最 古 也 至 推 而 用 之 楹 柱, 蓋 自 宋 人 始, 而 見 於 載 籍 者 寥 寥 然 如 蘇 文 忠 真 文 忠 及 朱 文 公 撰 語, 尚 有 存 者, 則 大 賢 無 不 措 意 於 此 矣 元 明 以 後, 作 者 漸 夥, 而 傳 者 甚 稀, 良 由 無 薈 萃 成 書 者, 任 其 零 落 12

37 湮 沉, 殊 可 慨 惜! 當 中 明 確 指 出 了, 見 於 載 籍 的 對 聯 寥 寥 可 數, 除 非 有 一 些 大 賢 通 儒 措 意 於 此, 否 則 很 難 保 存 下 來 逮 及 元 明 以 後, 雖 然 從 事 對 聯 創 作 的 人 漸 多, 但 傳 者 甚 稀, 沒 有 人 把 它 們 薈 萃 起 來 編 成 一 書, 只 任 由 它 們 七 零 八 落 湮 沒 消 沉, 實 在 讓 人 大 為 慨 歎 深 感 惋 惜 梁 章 鉅 為 著 名 文 人 紀 氏 之 高 徒, 也 是 聯 家, 他 感 慨 於 對 聯 零 落, 遂 廣 泛 搜 輯 了 數 百 位 歷 代 聯 家 聯 人 的 逾 萬 副 作 品 逮 及 他 的 第 三 子 梁 恭 辰 (1814-?), 也 繼 承 了 他 的 這 項 事 業, 最 終 合 二 人 之 力 編 撰 了 由 十 種 專 著 所 組 成 的 楹 聯 叢 話 38 系 列 當 中 的 聯 家 聯 人 包 括 : 宋 朝 朱 熹 蘇 軾 樓 鑰 等, 元 朝 趙 孟 頫 楊 元 誠 等, 明 朝 解 縉 祝 允 明 唐 寅 楊 慎 李 東 陽 徐 渭 金 聖 歎 等, 清 朝 則 清 初 至 道 光 年 間 之 名 家 名 作, 幾 近 搜 羅 無 遺, 又 以 李 漁 袁 枚 鄭 板 橋 翁 方 綱 蒲 松 齡 朱 彝 尊 彭 元 瑞 紀 曉 嵐 阮 元 林 則 徐 等 人 之 對 聯 收 錄 最 多, 此 外 尚 收 有 大 量 一 般 文 士 及 無 名 氏 的 對 聯 歷 代 珠 聯 玉 對 多 若 繁 星 閃 閃 耀, 名 士 聯 家 浩 如 長 江 滾 滾 來, 梁 章 鉅 父 子 所 做 的, 是 篳 路 藍 縷 的 開 創 工 夫, 對 於 保 存 對 聯 這 種 中 國 獨 有 的 文 學 藝 術 遺 產, 意 義 重 大 而 又 深 遠 不 過, 自 清 末 以 降, 科 舉 廢 除, 舊 式 私 塾 教 育 日 漸 沒 落, 對 課 這 種 優 良 的 訓 蒙 課 程 以 及 詩 詞 歌 賦 的 教 育 已 漸 漸 不 受 重 視 取 而 代 之, 是 新 式 的 滿 堂 灌 填 鴨 式 教 育 精 英 教 育, 以 及 求 學 即 是 求 分 數 求 分 數 即 是 謀 學 位 謀 學 位 即 是 謀 高 薪 厚 職 的 層 層 僵 化 考 核 制 度 除 非 刻 意 推 行 復 古 的 教 育 制 度, 又 或 者 有 某 些 對 古 典 文 學 感 興 趣 具 造 詣 的 人 士 加 以 宣 揚, 否 則 對 聯 及 對 聯 教 育 很 難 重 新 提 倡 起 來 筆 者 撰 寫 本 文 的 第 一 大 動 機, 就 是 希 望 通 過 研 究 對 聯 大 師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37 梁 章 鉅 等 撰 ; 白 化 文 李 鼎 霞 點 校 : 楹 聯 叢 話 ( 附 新 話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6), 第 7 頁, 自 序 38 楹 聯 叢 話 系 列 包 括 十 種 專 著 : 梁 章 鉅 編 撰 的 楹 聯 叢 話 十 二 卷 楹 聯 續 話 四 卷 楹 聯 三 話 二 卷 巧 對 錄 八 卷 ; 梁 章 鉅 第 三 子 梁 恭 辰 編 撰 的 楹 聯 四 話 六 卷 巧 對 續 錄 兩 卷 ; 此 外 還 包 括 : 梁 章 鉅 的 楹 聯 剩 話 ( 見 於 梁 章 鉅 的 筆 記 ) 浪 跡 叢 談 ( 散 見 聯 話 共 13 則 ) 浪 跡 續 談 ( 散 見 聯 話 共 12 則 ) 浪 跡 三 談 ( 散 見 聯 話 共 4 則 ) 可 見 楹 聯 叢 話 系 列 是 梁 氏 父 子 二 人 的 心 血 結 晶 13

論, 重 申 對 聯 並 非 小 道 文 學, 重 新 彰 顯 對 聯 的 內 容 美 與 形 式 美, 重 申 對 聯 在 中 國 文 學 及 世 界 文 學 中 的 地 位 2.2 為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補 白 誠 如 筆 者 在 第 一 節 所 作 的 概 述, 在 紀 曉 嵐 研 究 的 領 域 內, 可 大 致 分 為 八 大 範 疇, 當 中 首 七 項 已 經 為 歷 來 無 數 論 者 所 講 述 淨 盡, 優 秀 成 果 汗 牛 充 棟, 而 限 於 筆 者 薄 弱 的 才 力, 不 可 能 再 為 之 增 添 成 分 ; 惟 獨 最 後 一 項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原 來 是 尚 未 有 太 多 人 開 發 的 新 天 地 十 年 前 的 2001 年, 筆 者 已 對 這 個 課 題 有 極 為 濃 厚 的 興 趣, 也 瀏 覽 了 不 少 紀 曉 嵐 的 相 關 資 料, 並 開 始 注 視 整 個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的 概 況, 當 時 的 筆 者 總 有 一 種 錯 覺 :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是 個 浩 博 而 且 顯 而 易 見 的 熱 門 大 課 題, 以 往 必 定 有 無 數 論 者 研 究 過 2007 年, 處 於 大 學 時 期 的 筆 者 仍 然 抱 持 著 這 個 看 法, 但 為 了 視 察 究 竟, 於 是 決 定 正 式 就 此 課 題 進 行 搜 索, 以 1912 至 2010 年 為 時 間 跨 度, 在 香 港 各 大 圖 書 館 各 大 專 院 校 圖 書 館 學 術 庫 及 內 地 的 論 文 數 據 庫 39, 用 所 有 適 合 的 搜 尋 方 式 40, 尋 找 一 切 可 能 與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直 接 或 間 接 全 部 或 部 分 相 關 的 書 籍 及 學 術 研 究 論 文, 四 年 以 來, 不 下 數 十 次 以 不 同 的 方 式 搜 尋, 均 並 無 任 何 發 現 41 2008 年 7 月, 筆 者 在 國 學 文 庫 發 現, 傅 小 松 先 生 有 一 篇 完 全 直 接 對 應 於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範 疇 的 短 文 簡 述 紀 昀 的 楹 聯 及 其 聯 論 42, 全 文 3994 字, 前 大 半 略 介 紀 氏 之 生 平, 並 簡 述 其 對 聯 ; 後 小 半 簡 述 其 聯 論 全 文 涉 及 的 紀 39 40 41 42 包 括 : 香 港 公 共 圖 書 館 香 港 高 校 圖 書 聯 網 港 大 學 術 庫 中 國 期 刊 全 文 數 據 庫 中 國 優 秀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全 文 數 據 庫 中 國 博 士 學 位 論 文 全 文 數 據 庫 中 國 重 要 會 議 論 文 全 文 數 據 庫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期 刊 文 獻 總 庫 中 國 基 礎 教 育 期 刊 文 獻 總 庫 包 括 用 書 名 主 題 叢 書 篇 名 篇 名 關 鍵 詞 書 名 關 鍵 詞 主 題 關 鍵 詞 摘 要 作 者 第 一 作 者 刊 名 參 考 文 獻 全 文 的 方 式 搜 尋, 都 沒 有 任 何 發 現 傅 小 松, 湖 南 汨 羅 人,1992 年 畢 業 於 湘 潭 大 學 中 文 系, 中 國 楹 聯 學 會 會 員 楹 聯 天 地 雜 誌 副 主 編 發 表 有 關 詩 聯 傳 統 文 化 民 主 憲 政 科 普 科 幻 等 方 面 的 文 章 數 百 篇, 著 有 中 國 傳 世 名 聯 三 百 副 中 國 楹 聯 史 中 國 楹 聯 發 展 史 古 今 短 聯 趣 話 中 華 詩 人 大 辭 典 等 見 第 35 注 14

氏 對 聯 15 副, 作 者 並 沒 有 把 它 們 分 門 別 類, 對 每 副 對 聯 的 分 析 也 只 有 數 語 ; 而 聯 論 方 面 的 闡 述 也 十 分 簡 短, 全 文 也 沒 有 下 注 腳 顯 然, 文 如 其 名, 這 篇 只 能 算 是 簡 述 性 質 的 普 及 文 章 2011 年 3 月, 筆 者 在 網 上 書 店 購 得 一 本 與 紀 曉 嵐 對 聯 相 關 ( 即 : 與 研 究 課 題 部 分 相 關 ) 的 新 書 紀 曉 嵐 秘 史 : 附 紀 曉 嵐 聯 語 輯 證 43 此 書 在 2010 年 9 44 月 1 日 出 版, 作 者 是 孫 建 先 生 此 書 第 一 部 分 紀 曉 嵐 秘 史 講 述 了 紀 氏 的 不 少 秘 聞, 例 如 : 不 善 飲 酒 不 善 書 法 嗜 煙 愛 吃 棗 不 食 鴨 等 等, 涵 蓋 了 其 生 活 的 多 個 方 面 ; 第 二 部 分 紀 曉 嵐 聯 語 輯 證, 據 筆 者 統 計, 共 選 取 了 128 副 對 聯, 先 按 題 材 內 容 劃 分 作 慶 賀 哀 輓 題 贈 諧 趣 集 句 巧 對 墨 跡 雜 綴 引 詞 ( 即 紀 氏 援 引 他 人 的 對 聯 ) 存 疑 辨 訛 十 一 類, 然 後 再 作 源 出 箋 注 疏 證 的 探 究 筆 者 謂, 此 書 第 一 部 分 雖 然 前 人 亦 嘗 論 及 45, 但 究 其 就 裏, 便 可 見 作 者 搜 羅 工 夫 之 精 細 緻 密, 他 旁 徵 博 引, 闡 發 詳 盡, 這 是 前 人 所 遠 遠 不 及 的 ; 而 第 二 部 分 更 是 全 書 價 值 之 所 在, 孫 建 明 言, 他 是 借 鑑 朱 惠 民 的 紀 曉 嵐 聯 語 尋 蹤 為 底 本, 再 按 自 己 的 標 準 重 新 分 類 釐 定 體 例, 又 增 補 聯 語 ( 筆 者 統 計 並 按 : 比 尋 蹤 增 補 了 近 80 副, 但 這 個 數 量 包 含 引 詞 和 辨 訛 這 兩 類 不 是 紀 氏 所 作 的 對 聯, 也 包 含 存 疑 這 類 未 能 確 定 是 否 紀 氏 所 作 的 對 聯 ), 並 且 條 陳 疏 證 可 見, 他 是 站 在 前 人 ( 即 : 首 位 正 式 考 證 紀 氏 對 聯 的 人 朱 惠 民 ) 的 肩 膀 上, 再 下 一 番 分 門 別 類 擴 大 搜 集 詳 加 考 證 的 精 細 工 夫, 使 這 本 書 成 為 一 本 很 優 秀 的 紀 曉 嵐 對 聯 考 證 書 籍, 而 孫 建 也 就 是 歷 史 上 第 四 位 搜 集 整 理 並 考 證 紀 氏 對 聯 的 人 不 過, 愚 以 為, 此 書 在 作 題 材 內 容 分 類 時 稍 有 瑕 疵 : 似 乎 同 時 摻 雜 了 兩 種 以 43 44 45 見 第 36 注 孫 建, 滄 州 紀 曉 嵐 研 究 會 副 會 長 紀 曉 嵐 雜 誌 責 任 編 輯 中 國 楹 聯 學 會 會 員, 曾 任 南 開 大 學 中 國 社 會 歷 史 研 究 中 心 特 約 研 究 員 七 十 年 代 生 於 滄 州, 八 十 年 代 求 學 北 京, 九 十 年 代 供 職 鐵 路 業 餘 喜 讀 書 考 據, 曾 參 與 點 校 整 理 紀 曉 嵐 全 集 南 通 范 氏 詩 文 世 家 等 致 力 於 紀 曉 嵐 研 究, 出 版 有 大 才 子 紀 曉 嵐 ( 與 孫 廣 權 合 著 ), 另 著 有 滄 州 棗 話 鄉 謠 偶 記 紀 曉 嵐 硯 銘 詳 注 紀 曉 嵐 聯 語 輯 證 紀 曉 嵐 側 影 等 例 如 : 在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3 冊, 附 錄 譜 餘 部 分 也 收 錄 了 一 些 紀 氏 的 秘 史, 這 些 秘 史 主 要 來 源 自 清 人 的 筆 記 小 說, 以 及 今 人 朱 惠 民 先 生 搜 集 得 來 的 資 料 15

46 上 的 觀 點 角 度, 以 致 劃 分 標 準 未 盡 統 一 此 外, 正 如 其 序 言 所 說, 此 書 係 以 疏 證 為 主, 略 及 注 釋, 故 此 它 顯 然 會 偏 重 於 理 性 角 度 的 考 據 斟 酌, 而 缺 少 感 性 角 度 文 學 角 度 藝 術 角 度 的 評 論 賞 析 據 筆 者 以 上 的 分 析 可 以 得 見, 對 聯 及 聯 論 是 紀 曉 嵐 研 究 領 域 最 為 薄 弱 的 一 環 筆 者 這 篇 拙 文, 期 望 是 首 篇 全 面 探 討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之 學 術 研 究 論 文, 為 此 最 為 薄 弱 有 待 開 發 的 一 環, 嘗 試 補 白, 貢 獻 一 己 之 綿 力 2.3 為 實 際 而 研 究 : 回 應 十 多 年 來 的 紀 曉 嵐 熱 潮 1991 年, 一 部 名 為 戲 說 乾 隆 的 清 朝 古 裝 電 視 連 續 劇 在 內 地 播 出, 觀 眾 發 現, 原 來 嚴 肅 的 歷 史 也 可 以 改 編 得 如 此 有 趣, 十 分 喜 歡, 於 是 其 收 視 率 節 節 上 升 有 了 此 成 功 先 例, 也 為 迎 合 觀 眾 口 味, 一 部 部 清 朝 電 視 連 續 劇 隨 即 似 雨 後 春 筍 般 湧 現, 如 : 宰 相 劉 羅 鍋 (1996) 雍 正 王 朝 (1997) 康 熙 微 服 私 訪 記 (1998-2006, 共 5 部 ) 還 珠 格 格 (1998-2003, 共 3 部 ) 康 熙 帝 國 (2001) 等 等, 都 獲 得 了 觀 眾 的 熱 烈 追 捧 2000 年, 一 部 名 為 鐵 齒 銅 牙 紀 曉 嵐 47 的 電 視 連 續 劇 在 內 地 熱 播, 之 後 的 2002 年 又 在 香 港 熱 播, 收 視 率 扶 搖 直 上, 紀 曉 嵐 旋 即 成 為 最 多 觀 眾 認 識 的 清 朝 大 名 人 由 於 此 劇 極 受 歡 迎, 所 以 繼 第 一 部 之 後, 又 陸 續 開 拍 了 另 外 三 部, 於 2002 2004 及 2009 年 在 內 地 首 播, 而 香 港 的 電 視 台 亦 於 2003 2006 及 2010 年 播 出 了 這 三 部 續 集, 仍 然 大 受 歡 迎 自 從 此 劇 在 兩 岸 四 地, 甚 至 大 中 華 地 區 熱 播 之 後, 紀 曉 嵐 的 名 字 及 其 戲 說 的 形 象 更 加 深 入 民 心, 而 關 於 他 的 各 式 資 料 ( 以 非 嚴 肅 非 正 規 者 居 多 ) 也 應 運 而 生 大 行 其 道, 形 成 了 一 股 風 靡 全 國 至 今 仍 未 減 退 的 紀 曉 嵐 熱 潮 46 47 例 如 有 : 按 使 用 目 的 分 類 的 慶 賀 哀 輓 題 贈 ; 按 文 學 性 質 分 類 的 諧 趣 巧 對 ; 按 創 作 或 書 寫 手 段 分 類 的 集 句 雜 綴 墨 跡 ; 按 考 證 角 度 分 類 的 引 詞 存 疑 辨 訛, 多 種 分 類 標 準 同 時 摻 雜 其 中, 似 乎 有 欠 統 一 此 劇 由 張 國 立 (1955-) 任 總 導 演, 並 飾 演 紀 曉 嵐 由 王 剛 (1948-) 飾 演 和 珅 由 張 鐵 林 (1957-) 飾 演 乾 隆, 三 位 演 員 有 影 視 鐵 三 角 之 稱 16

竊 以 為, 若 就 實 用 性 較 低 的 人 文 學 科 研 究 來 說, 一 般 容 易 墮 入 閉 門 造 車 曲 高 和 寡 的 窠 臼, 做 出 來 的 成 果 縱 然 高 深 精 微 玄 之 又 玄, 但 卻 不 知 究 竟 有 多 少 成 分 可 以 真 正 應 用 出 來 可 以 回 饋 實 際 可 以 讓 更 多 人 瞭 解 到 其 價 值 哲 學 的 道 理 不 應 該 用 哲 學 的 語 言 來 傳 譯, 高 深 的 學 問 不 應 該 用 高 深 的 方 法 來 演 繹 所 以, 以 筆 者 愚 見, 與 其 是 為 研 究 而 研 究, 不 如 也 嘗 試 為 實 際 而 研 究 為 應 用 而 研 究 做 研 究 應 當 是 既 有 輸 入 又 有 輸 出, 應 當 是 進 得 來 出 得 去, 否 則 只 會 永 遠 困 於 陽 春 白 雪 的 殿 堂, 寒 窗 空 寂 寞 探 討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也 是 筆 者 對 紀 曉 嵐 熱 潮 的 嚴 肅 誠 摯 謙 卑 回 應 第 三 節 研 究 取 材 與 方 法 3.1 研 究 紀 曉 嵐 對 聯 時 的 三 個 難 處 在 研 究 古 人 對 聯 的 時 候, 通 常 都 會 面 對 至 少 三 個 難 處 : 一 古 人 流 傳 至 今 的 對 聯 只 屬 隻 鱗 片 爪 ; 二 真 假 難 辨 ; 三 版 本 紛 雜 研 究 紀 氏 的 對 聯 時 當 然 也 會 碰 到 這 三 個 問 題 首 先, 因 為 紀 氏 本 人 對 著 書 立 說 之 事 保 持 謹 慎 態 度, 不 願 把 過 多 的 作 品 公 諸 於 世 ( 這 種 心 態 於 晚 年 時 尤 甚 ) 紀 氏 年 少 時 曾 一 度 有 著 書 之 志, 也 一 度 以 學 問 文 章 與 天 下 相 唱 和 馳 驟, 但 隨 著 年 紀 漸 長, 歷 練 益 深, 年 老 時 檢 視 往 昔 自 己 得 意 之 作, 認 為 大 多 是 古 人 所 已 道, 覺 得 甚 是 無 謂 ; 而 且 當 時 政 治 局 勢 嚴 峻, 文 網 嚴 密, 總 纂 過 四 庫 全 書 之 後, 又 讓 他 親 眼 見 到 透 徹 領 教 到 文 字 獄 的 恐 怖, 於 是 轉 而 變 得 緘 默 寡 言, 不 敢 著 錄 一 語 ; 甚 至 連 平 生 的 稿 件 也 不 敢 自 存 ; 即 使 替 他 人 撰 稿 亦 隨 即 丟 棄 故 此, 如 今 所 見 流 傳 下 來 的, 無 論 是 紀 氏 的 詩 文 辭 賦 序 記 碑 表 尺 牘, 還 是 對 聯, 都 仍 然 只 是 一 鱗 半 爪, 遠 非 全 部 正 如 紀 氏 七 十 五 歲 寫 灤 陽 續 錄 時 所 自 白 : 17

景 薄 桑 榆, 精 神 日 減, 無 復 著 書 之 志, 惟 時 作 雜 記, 聊 以 消 閒 48 ; 年 近 八 十 時 又 曾 道 : 余 自 早 歲 受 書, 即 學 歌 詠 ; 中 間 奮 其 意 氣, 與 天 下 勝 流 相 倡 和, 頗 不 欲 後 人 今 年 將 八 十, 轉 瑟 縮 不 敢 著 一 語 ; 平 生 吟 稿 亦 不 敢 自 存 蓋 閱 歷 漸 深, 檢 點 得 意 之 作, 大 抵 古 人 所 已 道 ; 其 馳 騁 自 49 喜, 又 往 往 皆 古 人 所 撝 呵 撚 鬚 擁 被, 徒 自 苦 耳 ; 又 於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脫 稿 時, 在 開 首 詩 中 這 樣 說 : 平 生 心 力 坐 銷 磨, 紙 上 煙 雲 過 眼 多 擬 築 書 倉 今 老 矣, 只 應 說 鬼 似 東 坡 50 自 言 畢 生 精 力 都 花 費 在 編 修 書 籍 上, 已 看 遍 紙 上 煙 雲, 如 今 年 事 已 高, 再 無 心 力 著 書 ( 按 : 當 然, 他 這 裏 說 的 書 是 指 閱 微 而 非 對 聯, 而 事 實 上, 他 並 沒 有 把 撰 寫 閱 微 視 為 一 項 著 書 事 業, 只 當 作 是 閒 時 的 雜 記 瑣 記, 而 且 認 為 稗 官 原 不 入 儒 家 ) 關 於 紀 氏 不 太 願 意 著 書 這 點, 也 可 以 從 他 的 學 生 和 好 友 的 口 中 得 到 證 明, 在 紀 文 達 公 遺 集 序 中, 陳 鶴 (1757-1811) 說 道 : 我 師 河 間 紀 文 達 公 嘗 語 人 : 自 校 理 秘 書, 縱 觀 古 今 著 述, 知 作 者 固 已 大 備, 後 之 人 竭 其 心 思 才 力, 要 不 出 古 人 之 範 圍 ; 其 自 謂 過 之 者, 皆 不 知 量 之 甚 者 也 故 生 平 未 嘗 著 書 ; 間 為 人 作 序 記 碑 表 之 屬, 亦 隨 即 棄 擲, 未 嘗 存 稿 51 ; 劉 權 之 (1739-1818) 說 道 : 吾 師 紀 文 達 公 天 姿 超 邁, 目 數 行 下, 掇 巍 科, 入 翰 苑, 當 時 即 有 昌 黎 北 斗 永 叔 洪 河 之 目 厥 後 高 文 典 冊, 多 為 人 提 刀 ; 然 隨 48 49 50 51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2 冊, 第 494 頁,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第 十 九 卷, 灤 陽 續 錄 ( 一 )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1 冊, 第 206 頁, 鶴 街 詩 稿 序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2 冊,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詩 兩 首, 第 一 首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3 冊, 第 729 頁, 附 錄, 陳 鶴 序 18

52 手 散 失 並 不 存 稿, 總 謂 盡 係 古 人 糟 粕, 將 來 何 必 災 梨 禍 棗 為 ; 阮 元 (1764-1849) 也 道 : 公 著 述 甚 豐, 不 自 裒 集, 故 多 散 佚 公 之 孫 香 林 比 部 勤 為 搜 輯 者 數 年, 得 詩 文 集 各 十 六 卷, 梓 以 行 世 53 ; 江 藩 (1761-1831) 在 國 朝 漢 學 師 承 記 ( 後 文 簡 稱 漢 學 師 承 記 ) 亦 曰 : 公 一 生 精 力 粹 於 提 要 一 書, 又 好 為 稗 官 小 說, 而 嬾 於 著 54 書, 少 年 間 有 撰 述, 今 藏 於 家, 是 以 世 無 傳 者 誠 然, 紀 曉 嵐 平 生 的 心 力 都 傾 注 在 四 庫 全 書 及 其 他 典 籍 的 編 纂 之 上, 無 暇 著 書, 若 非 其 孫 紀 樹 馨 (1771-?) 搜 集 多 年, 輯 成 紀 文 達 公 遺 集 十 六 卷, 恐 怕 很 多 詩 文 已 經 散 佚 55 紀 曉 嵐 在 館 中 日 夜 沉 浸 書 海 埋 首 文 叢, 涉 獵 量 之 淵 深 浩 博, 決 非 其 他 文 士 學 人 可 比, 他 不 但 紙 上 煙 雲 過 眼 多, 而 且 曾 讀 人 間 未 見 書, 很 清 楚 今 人 所 述, 古 人 盡 備, 所 以 無 謂 再 耗 費 脣 舌 折 損 毛 穎 讀 書 越 多, 下 筆 越 慎 ; 年 紀 漸 老, 精 神 日 衰 ; 再 加 上 滿 清 文 字 獄 嚴 峻, 動 輒 得 咎 這 個 最 為 關 鍵 的 原 因, 紀 曉 嵐 自 是 更 加 惜 墨 如 金 既 已 不 願 用 力 於 著 書 立 說 此 經 國 之 大 業 不 朽 之 盛 事, 更 遑 論 把 對 聯 這 類 出 口 而 成 隨 風 而 散 之 抒 懷 遣 興 酬 唱 應 制 小 品 傳 諸 後 世 了 故 而 紀 氏 之 對 聯 既 鮮 見 於 其 文 集 筆 記, 也 無 覓 於 正 規 史 籍, 只 是 極 其 零 碎 地 散 落 在 各 式 野 史 傳 奇 之 中 上 文 曾 道 梁 章 鉅 慨 歎 對 聯 零 落 湮 沉, 從 紀 氏 之 例 子 也 可 見 一 斑 其 次, 紀 曉 嵐 既 以 對 聯 大 師 之 名 而 稱 頌 於 世, 以 雋 思 妙 語 之 事 而 樂 道 於 民, 52 53 54 55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3 冊, 第 725 頁, 附 錄, 劉 權 之 序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3 冊, 第 727 頁, 附 錄, 阮 元 序 江 藩 : 國 朝 漢 學 師 承 記, 載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編 纂 委 員 會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第 179 冊, 經 部, 群 經 總 義 類, 卷 六, 第 319 頁 下 筆 者 按 : 雖 則 紀 樹 馨 搜 輯 紀 曉 嵐 作 品 編 成 遺 集 有 功, 但 同 時 也 有 過 失 : 其 一 收 入 的 恭 和 御 覽 應 制 館 課 詩 太 多, 而 不 收 他 年 少 及 年 老 時, 那 些 真 正 述 感 抒 懷 流 露 性 靈 描 摹 世 情 批 判 現 實 的 詩 作, 彷 彿 紀 氏 僅 是 一 個 只 懂 歌 功 頌 德 的 御 用 文 人 ; 其 二 所 收 紀 曉 嵐 之 老 舊 尺 牘 太 少, 紀 曉 嵐 仕 宦 逾 五 十 年 來, 與 朱 筠 朱 珪 劉 統 勛 劉 墉 翁 方 綱 王 鳴 盛 錢 大 昕 彭 元 瑞 戴 震 段 玉 裁 等 學 者 名 士 為 知 己 賢 友, 私 交 甚 篤, 關 係 密 切, 數 十 年 來 他 們 之 間 的 書 信 往 來 必 不 下 百 次, 而 按 法 式 善 所 述, 紀 樹 馨 是 搜 集 得 到 許 多 這 類 書 信 的, 但 遺 集 僅 收 六 封, 其 餘 至 今 不 知 散 佚 何 處, 後 世 已 不 能 得 見, 這 對 於 研 究 紀 氏 之 交 誼 學 術 思 想 之 取 向 乾 嘉 之 學 風 實 為 一 大 損 失 19

附 會 或 偽 託 而 賴 以 傳 世 者 必 定 不 少, 故 其 對 聯 也 可 能 有 真 假 難 辨 之 問 題 再 者, 縱 使 確 定 為 紀 曉 嵐 之 真 品, 經 過 二 百 多 年 之 輾 轉 流 傳, 容 或 會 衍 生 出 多 個 不 同 版 本, 故 也 有 版 本 紛 雜 之 問 題 3.2 對 應 的 研 究 策 略 在 對 聯 的 取 材 來 源 上, 當 然 以 紀 氏 的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為 先, 據 筆 者 統 計, 當 中 收 錄 的 對 聯 42 副, 不 過, 有 38 副 都 是 所 謂 的 引 詞, 也 就 是 紀 氏 所 援 引 的 他 人 作 品, 只 得 4 副 是 他 本 人 自 撰 然 後 就 是 英 和 的 恩 福 堂 筆 記, 但 也 只 得 8 副, 而 且 很 多 已 收 入 到 後 來 的 幾 種 紀 氏 對 聯 輯 錄 書 籍 當 中 再 者 就 是 梁 章 鉅 的 楹 聯 叢 話 系 列, 據 筆 者 統 計, 整 個 系 列 共 收 紀 氏 對 聯 20 副 左 右 還 有 就 是, 完 善 前 人 成 果 所 編 著 而 成 的 考 證 力 作 : 孫 建 的 輯 證 此 外, 還 會 參 考 顧 平 旦 常 江 曾 保 泉 三 人 合 編 的 名 聯 鑒 賞 詞 典 56, 當 中 收 紀 氏 對 聯 11 副 ; 以 及 余 德 泉 孟 成 英 編 著 的 古 今 絕 妙 對 聯 匯 賞 57, 當 中 收 紀 氏 對 聯 而 又 比 較 可 靠 的 約 20 副 當 然, 筆 者 也 會 斟 酌 其 餘 各 類 關 於 紀 曉 嵐 的 資 料, 例 如 :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的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3 冊 附 錄 譜 餘 部 分 清 代 筆 記 小 說 中 有 關 紀 曉 嵐 的 資 料 有 關 紀 曉 嵐 的 民 間 傳 說, 以 及 其 他 書 籍 評 介 傳 奇 小 說 等, 取 用 時 盡 量 確 保 其 真 實 可 靠 性 本 論 文 裒 輯 紀 曉 嵐 對 聯 時 之 準 則 如 下 : 一 確 認 為 紀 氏 對 聯 者 必 收 ; 二 有 多 個 版 本 者 兼 收 ; 三 存 疑 者 照 收, 但 由 於 存 疑 嚴 格 來 說 不 能 算 作 一 類, 也 很 難 與 任 何 一 種 分 類 法 相 並 列, 故 此 會 歸 入 各 個 題 材 內 容 類 別 底 下, 在 當 中 指 明 出 來 ; 56 57 顧 平 旦 主 編 ; 常 江 曾 保 泉 副 主 編 : 名 聯 鑒 賞 詞 典 ( 合 肥 : 黃 山 書 社,1988) 余 德 泉 孟 成 英 編 著 : 古 今 絕 妙 對 聯 匯 賞 (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2010) 20

四 紀 氏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中 援 引 他 人 之 對 聯 者, 由 於 並 非 紀 氏 本 人 所 作, 故 此 不 收 於 正 文, 只 列 在 附 錄 備 考 ; 五 誤 託 或 偽 作 者, 由 於 並 非 紀 氏 真 品, 故 亦 不 收 於 正 文, 只 列 在 附 錄 備 考 在 研 究 方 法 上, 本 論 文 將 分 為 兩 大 部 分 : 創 作 方 面 及 理 論 方 面 創 作 方 面, 本 來 任 何 一 類 文 學 作 品 的 內 容 ( 質 ) 和 形 式 ( 文 ) 都 是 一 個 整 體, 是 互 相 融 和 不 容 切 分 的, 然 而, 為 了 更 清 晰 更 醒 目 地 呈 現 出 各 個 研 究 重 點, 以 及 紀 曉 嵐 對 聯 在 這 些 研 究 重 點 上 的 表 現, 本 論 文 仍 然 會 將 其 對 聯 分 作 : 題 材 內 容 ( 質 / 內 容 美 ) 和 藝 術 特 色 ( 文 / 形 式 美 ) 兩 方 面 來 探 討 理 論 方 面, 由 於 紀 氏 並 沒 有 建 構 起 嚴 密 的 聯 論 架 構, 而 只 留 下 了 兩 個 極 為 重 要 的 聯 論 命 題, 故 此 筆 者 將 圍 繞 此 二 命 題 展 開 探 究 本 論 文 兼 顧 創 作 和 理 論 兩 方 面 的 研 究, 力 求 更 全 面 更 立 體 地 呈 現 出 紀 曉 嵐 在 對 聯 及 聯 論 這 一 範 疇 上 之 整 體 成 就 21

第 二 章 紀 曉 嵐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蓋 凡 探 討 與 研 究, 多 從 最 根 本 最 實 在 最 細 微 處 入 手 研 究 紀 曉 嵐 的 對 聯 及 聯 論, 當 然 有 必 要 先 對 他 的 一 些 重 要 基 礎 資 料, 有 正 確 而 概 略 的 瞭 解, 以 使 後 文 的 探 討 其 來 有 自 有 根 有 據 有 跡 可 循 ; 同 時, 鑑 於 近 二 三 十 年 以 來, 有 關 紀 曉 嵐 的 文 章 書 籍 劇 集 等 各 式 正 規 或 非 正 規 資 料 大 量 湧 現, 充 斥 市 面, 而 當 中 對 紀 氏 之 重 要 基 礎 資 料, 又 有 或 多 或 少 的 記 載 偏 差 甚 或 訛 誤, 故 此 筆 者 特 闢 一 章, 專 門 斠 正 紀 曉 嵐 的 生 平 資 料 58 第 一 節 紀 曉 嵐 的 真 正 原 籍 59 紀 曉 嵐, 名 昀, 一 字 春 帆, 晚 年 自 號 石 雲, 又 號 觀 弈 道 人 孤 石 老 人 三 58 59 本 章 經 由 筆 者 多 番 比 對 互 證 及 斠 正 後, 歸 納 自 : 趙 爾 巽 等 : 清 史 稿, 卷 三 百 二 十, 列 傳 一 百 七, 紀 昀 列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7); 賀 治 起 吳 慶 榮 編 : 紀 曉 嵐 年 譜 ;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1 冊, 柳 溪 ( 紀 清 侁, 紀 曉 嵐 第 六 世 女 孫 ) 序 言 第 3 冊, 附 錄 紀 曉 嵐 年 譜 景 城 紀 氏 家 譜 ; 周 積 明 李 忠 智 : 正 說 紀 曉 嵐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東 耳 : 實 說 紀 曉 嵐 ( 北 京 : 九 州 出 版 社,2005); 余 沐 : 正 說 清 朝 十 二 臣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 ( 香 港 ) 有 限 公 司,2005); 賴 芳 伶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硏 究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出 版 委 員 會,1982); 及 張 維 屏 : 紀 昀 與 乾 嘉 學 術 這 幾 種 來 源 資 料, 並 結 合 筆 者 十 年 以 來 對 紀 曉 嵐 其 人 其 事 的 累 積 認 知, 斟 酌 權 衡 後 寫 成 筆 者 按 : 有 些 資 料 寫 作 觀 奕 道 人, 如 紀 曉 嵐 年 譜 第 1 頁 李 瑞 昌 的 序 賴 芳 伶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硏 究 第 一 章 紀 昀 的 生 平 及 另 外 一 些 非 正 規 資 料 便 是 這 樣 寫, 誤 也, 觀 弈 道 人 方 為 正 確 1771 年,48 歲 的 紀 曉 嵐 從 烏 魯 木 齊 謫 戍 歸 來 後, 復 入 翰 林, 當 時 他 曾 為 一 幅 八 仙 對 弈 圖 題 詩, 此 畫 畫 意 如 下 : 韓 湘 子 與 何 仙 姑 對 弈, 五 仙 旁 觀, 惟 獨 那 鐵 拐 李 全 然 不 理, 斜 臥 一 旁 倒 頭 大 睡 紀 曉 嵐 領 教 過 近 三 年 的 西 域 艱 苦 磨 煉, 以 及 官 場 的 浮 沉 升 降, 心 境 大 有 轉 變, 遂 將 感 慨 化 為 題 詩, 當 中 幾 句 是 : 局 中 局 外 兩 沉 吟, 猶 是 人 間 勝 負 心 那 似 頑 仙 癡 不 看, 春 風 蝴 蝶 睡 鄉 深, 紀 曉 嵐 以 那 睡 着 的 鐵 拐 李 自 比, 化 用 莊 周 夢 蝶 的 典 故, 表 示 自 己 漸 已 看 透 世 事, 此 詩 漸 漸 顯 現 出 他 置 身 局 外 的 超 然 心 態 及 至 邁 進 六 秩, 紀 曉 嵐 長 了 十 多 年 人 生 歷 練, 飽 嘗 過 總 纂 四 庫 全 書 的 嘔 心 瀝 血, 經 歷 過 宦 海 的 風 雲 變 幻, 洞 燭 過 人 間 的 世 態 炎 涼, 變 得 更 加 世 故 深 沉, 壯 年 時 的 狂 傲 之 態 和 利 祿 之 心, 蛻 變 為 晚 年 的 看 破 紅 塵 這 時 的 他, 酷 愛 下 圍 棋, 自 己 也 有 一 套 朝 鮮 使 臣 鄧 思 賢 送 贈 的 精 美 圍 棋, 然 他 下 圍 棋 只 是 消 閒 遣 日, 並 不 看 重 輸 贏, 更 不 會 因 輸 贏 而 大 喜 乍 怒 下 圍 棋 之 時, 他 透 徹 體 悟 到 人 生 世 道 官 場 的 道 理 1786 年,63 歲 的 紀 曉 嵐 請 友 人 沈 雲 浦 畫 了 一 幅 桐 蔭 觀 弈 圖, 題 詩 道 : 不 斷 丁 丁 落 子 聲, 紋 楸 終 日 幾 輸 贏 道 人 閒 坐 桐 蔭 看, 一 笑 涼 風 木 末 生, 即 以 觀 弈 道 人 之 局 外 身 分 自 居, 七 年 後, 他 再 次 檢 視 此 畫, 認 為 當 年 還 未 能 完 全 放 下 勝 負 之 心, 遂 再 題 兩 首 : 桐 蔭 觀 弈 偶 傳 神, 已 悵 流 光 近 四 旬 今 日 髵 髵 頭 欲 白, 畫 中 又 是 少 年 人 一 枰 何 處 有 成 虧, 世 事 如 棋 老 漸 知 畫 裏 兒 童 會 長 大, 可 能 早 解 半 山 詩 1792 年,69 歲 的 他 寫 槐 西 雜 志 時, 便 開 始 把 觀 弈 道 人 之 道 號 寫 進 閱 微 裏 去 況 且, 若 就 字 義 而 言, 奕 與 弈 並 不 相 同, 說 文 : 奕, 大 也 弈, 圍 棊 也, 故 知 二 字 不 能 通 用 ; 而 觀 弈 也 顯 然 是 旁 觀 對 弈 / 觀 看 對 弈 之 意 從 以 上 分 析, 可 知 觀 弈 道 人 方 為 正 確 22

十 六 亭 主 人, 人 稱 茶 星 紀 河 間, 謚 號 文 達 生 於 清 世 宗 雍 正 二 年 ( 甲 辰,1724) 60 六 月 十 五 日 午 時, 卒 於 仁 宗 嘉 慶 十 年 ( 乙 丑,1805) 二 月 十 四 日 酉 時, 享 壽 八 十 二 歲 紀 曉 嵐 的 真 正 原 籍 是 江 蘇 省 應 天 府 上 元 縣 ( 今 江 蘇 省 南 京 市 江 寧 縣 ), 其 家 族 始 祖 紀 椒 坡 ( 生 卒 年 不 詳 ) 於 明 成 祖 永 樂 二 年 (1404), 響 應 朝 廷 遷 江 南 大 姓 實 畿 輔 之 號 召, 舉 家 遷 徙 至 直 隸 省 河 間 府 獻 縣 ( 今 河 北 省 滄 州 市 滄 縣 ) 61 之 景 城 ( 今 隸 屬 滄 縣 崔 爾 莊 鎮 ) 定 居 及 至 明 思 宗 崇 禎 中 葉, 因 為 子 孫 繁 衍, 紀 曉 嵐 之 曾 祖 父 紀 鈺 (1632-1716) 又 再 分 遷 距 離 景 城 東 面 三 里 之 遙 的 崔 莊 ( 今 崔 爾 莊 鎮, 當 地 人 或 稱 崔 兒 莊 ) 後 來 崔 莊 的 一 支 漸 漸 以 登 科 第 入 仕 宦 而 聞 名 著 稱, 當 地 人 為 舉 其 盛, 便 稱 之 為 崔 莊 紀 ; 而 紀 氏 家 族 則 仍 然 繼 續 自 稱 景 城 紀, 以 示 不 忘 本 62 紀 曉 嵐 是 景 城 紀 氏 家 族 的 第 十 四 世, 屬 於 東 門 五 支 63 由 清 朝 至 現 在, 有 很 多 關 於 紀 曉 嵐 的 正 規 或 非 正 規 介 紹 文 章 和 書 籍, 都 說 他 是 直 60 筆 者 按 : 紀 曉 嵐 辭 世 之 日, 江 藩 的 漢 學 師 承 記 說 是 ( 乙 丑 正 月 ) 十 五 日, 非 是 查 紀 曉 嵐 年 譜 第 183-184 頁 嘉 慶 十 年, 乙 丑,1805 年,82 歲 之 條 目, 可 知 正 月 時 紀 曉 嵐 尚 在 生, 二 月 方 卒 ; 又 有 一 說 是 二 月 十 日, 如 紀 曉 嵐 年 譜 第 1 頁 李 瑞 昌 的 序 即 持 此 說, 就 筆 者 所 見, 後 來 亦 有 人 從 之, 又 或 不 加 考 究 而 採 用, 其 實 亦 非 再 翻 查 年 譜 的 第 183-184 頁 進 行 比 對 : 二 月 十 日, 病, 十 三 日, 朱 珪 過 門 視 疾 二 月 十 四 日 酉 時 卒, 可 見 有 明 顯 出 入 年 譜 此 段 所 據 資 料 為 朱 珪 為 紀 曉 嵐 寫 的 墓 誌 銘 ( 簡 稱 ), 相 關 原 文 也 附 於 其 下, 當 中 明 言 : 十 日 而 公 病, 十 三 日 昃, 余 過 門 視 疾, 見 公 於 床, 執 手 曰 : 昀 無 他 病, 苦 痰 湧 耳, 明 日, 公 薨 協 辦 才 十 八 日 耳 公 生 於 雍 正 甲 辰 六 月 十 五 日 午 時, 終 於 嘉 慶 乙 丑 二 月 十 四 日 酉 時, 壽 八 十 有 二, 配 馬 氏, 封 一 品 夫 人 十 五 日, 早 遺 折 聞 奉 旨 加 恩 賞 陀 羅 經 被, 派 散 秩 大 臣 德 通 帶 同 侍 衛 十 員 前 往 賜 奠, 並 賞 庫 銀 五 百 兩, 經 理 喪 事 又 賜 奠 葬, 予 謚 文 達 而 從 嘉 慶 皇 帝 發 出 恩 綸 ( 或 稱 恩 詔 ) 的 日 期 在 二 月 十 五 日, 亦 可 佐 證 紀 曉 嵐 確 實 卒 於 二 月 十 四 日, 而 非 正 月 十 五 日 或 二 月 十 日 紀 曉 嵐 年 譜 李 瑞 昌 序 中 述 紀 氏 卒 於 二 月 十 日 或 者 只 是 無 心 之 失 校 勘 之 漏, 但 已 致 使 一 些 不 小 心 的 人 一 錯 再 錯 61 筆 者 按 : 明 惠 帝 建 文 元 年 (1399), 燕 王 朱 棣 誓 師 北 平, 以 清 剿 惠 帝 身 邊 奸 佞 為 由 奪 取 帝 位 為 實, 清 君 側, 靖 內 難, 起 兵 叛 亂, 揮 軍 南 下 南 京 朝 廷 亦 派 軍 北 伐 回 應, 兩 軍 在 北 平 和 南 京 之 間 的 廣 泛 地 區 持 久 拉 鋸 接 近 四 年, 戰 場 縱 橫 數 千 里, 士 卒 平 民 死 傷 數 十 萬, 導 致 血 流 成 河, 屍 填 溝 壑, 土 地 荒 蕪 是 次 激 烈 的 皇 族 權 力 鬥 爭, 最 終 以 惠 帝 失 蹤 朱 棣 攻 入 首 都 南 京 登 極, 改 元 永 樂 為 完 結, 史 稱 靖 難 之 役 或 靖 難 之 變 由 於 南 京 的 宮 殿 已 遭 戰 火 焚 燬, 而 朱 棣 又 本 為 燕 王, 以 北 平 一 帶 為 根 據 地, 同 時 也 為 更 有 效 地 抵 禦 蒙 古 人 南 侵, 故 此 朱 棣 在 登 基 之 後, 決 定 遷 都 北 平, 並 改 名 為 北 京 永 樂 二 年, 他 隨 即 下 詔, 徙 各 地 民 戶, 充 實 久 經 戰 亂 的 京 師 一 帶 地 區 原 籍 江 蘇 省 應 天 府 上 元 縣 的 紀 氏 家 族, 就 是 在 此 時 響 應 朝 廷 遷 江 南 大 姓 實 畿 輔 之 命, 舉 家 由 江 南 遷 至 直 隸 河 間 府 獻 縣 景 城 定 居, 是 為 景 城 紀 氏 正 如 紀 曉 嵐 槐 西 雜 志 ( 二 ) 所 說 : 明 永 樂 二 年, 遷 江 南 大 姓 實 畿 輔 始 祖 椒 坡 公, 自 上 元 徙 獻 縣 之 景 城 62 槐 西 雜 志 ( 二 ): 後 子 孫 繁 衍, 析 居 崔 莊, 在 景 城 東 三 里 今 土 人 以 仕 宦 科 第, 多 在 崔 莊 故 皆 稱 崔 莊 紀, 舉 其 盛 也 ; 而 余 族 則 自 稱 景 城 紀, 不 忘 本 也 63 孫 致 中 等 校 點 : 紀 曉 嵐 文 集, 第 3 冊, 附 錄 景 城 紀 氏 家 譜, 第 583 頁 23

64 隸 省 河 間 府 獻 縣 崔 爾 莊 人 或 景 城 人, 其 實 並 不 正 確, 獻 縣 只 能 算 是 他 的 寄 籍 客 籍 後 入 籍, 而 並 非 其 原 籍, 每 個 人 的 原 籍 從 來 都 只 得 一 個, 也 就 是 最 起 始 最 原 先 最 根 本 的 那 個, 紀 曉 嵐 的 家 族 原 本 來 自 江 南, 其 真 正 的 原 籍 當 65 為 江 蘇 省 應 天 府 上 元 縣 第 二 節 紀 曉 嵐 的 生 卒 紀 曉 嵐 的 出 生, 本 來 與 任 何 平 常 人 出 生 時 一 樣, 並 無 任 何 特 別 或 神 奇 之 處, 然 而, 在 文 人 筆 下 以 及 民 間 傳 說 當 中, 卻 往 往 被 賦 予 了 各 種 神 祕 的 色 彩, 筆 者 謹 按 相 關 資 料, 並 結 合 十 年 以 來 對 紀 曉 嵐 其 人 其 事 的 一 己 累 積 認 知, 整 理 出 五 個 紀 氏 的 出 生 傳 說, 簡 單 臚 列 如 下, 以 備 參 考, 並 會 在 稍 後 斠 正 及 正 論 之 : 一 紀 曉 嵐 是 靈 物 的 化 身 : 相 傳 獻 縣 一 帶 乃 是 黃 河 入 海 之 九 河 故 道, 獨 特 的 地 勢 往 往 使 這 裏 一 雨 成 災, 汪 洋 成 巨 浸, 而 水 中 則 夜 夜 有 光 怪 出 現 紀 曉 嵐 出 生 前 夕, 其 祖 父 紀 天 申 (1665-1732) 夢 見 一 道 光 閃 入 家 中, 紀 曉 嵐 就 在 這 個 時 候 出 生 了, 而 那 道 光 也 隨 即 不 見 了, 人 們 於 是 認 為 紀 曉 嵐 是 靈 物 的 化 身 66 二 紀 曉 嵐 是 火 精 託 世 : 五 代 以 來, 民 間 有 驅 趕 火 精 的 習 俗, 火 精 為 女 身, 每 次 皆 赤 裸 在 火 中 現 身, 人 們 一 但 發 現, 便 會 一 邊 敲 打 銅 鑼, 一 邊 大 聲 吼 叫, 羣 起 而 驅 逐 之 話 說 在 紀 曉 嵐 出 生 之 日, 火 精 又 再 出 現, 人 們 見 其 進 入 了 紀 府, 家 人 便 爭 相 驅 逐 之, 最 後 見 其 閃 入 了 內 室, 嘩 然 之 間, 此 時 忽 報 64 65 66 筆 者 按 : 這 些 介 紹 文 章 和 書 籍 包 括 : 正 史 性 質 的 研 究 論 文 性 質 的 正 說 性 質 的 評 介 性 質 的 戲 說 性 質 的 傳 奇 小 說 性 質 的 甚 或 穿 鑿 附 會 性 質 的, 很 多 都 持 有 這 種 看 法, 實 非 事 實 上, 紀 曉 嵐 曾 多 次 強 調 自 己 的 家 族 係 出 江 南 上 元 ( 語 出 : 紀 曉 嵐 為 其 兄 撰 寫 的 伯 兄 晴 湖 公 墓 誌 銘 ) 這 個 傳 說 甚 至 寫 進 了 朱 珪 的 經 筵 講 官 太 子 少 保 協 辦 大 學 士 禮 部 尚 書 管 國 子 監 事 謚 文 達 紀 公 墓 誌 銘 ( 後 文 簡 稱 墓 誌 銘 ) 及 江 藩 的 漢 學 師 承 記 裏 面 所 謂 銘 誄 尚 實, 墓 誌 銘, 本 為 實 事 求 是 的 體 式, 不 應 妄 談, 其 中 所 記 當 俱 為 真 實 才 對 ; 而 國 朝 漢 學 師 承 記 則 可 算 是 正 統 的 學 術 史, 這 個 傳 說 竟 然 出 現 在 兩 類 內 容 甚 為 正 規 嚴 肅 的 體 式 當 中, 頗 覺 稀 奇 筆 者 按 : 朱 珪 與 紀 曉 嵐 早 在 年 少 順 天 鄉 試 時 便 已 相 識, 紀 曉 嵐 曾 一 度 看 不 起 朱 珪, 但 後 來 加 深 了 對 朱 之 認 識 後 覺 得 自 己 不 對, 於 是 此 後 二 人 互 相 敬 重, 成 為 知 交, 在 數 十 年 的 官 宦 生 涯 中 互 相 照 應, 關 係 密 切, 年 老 時 又 同 拜 內 閣 宰 相 高 位, 兩 位 白 頭 卿 相, 成 為 一 時 佳 話 朱 珪 十 分 欣 賞 紀 曉 嵐, 又 曾 親 耳 聽 聞 過 他 這 個 神 奇 的 出 生 傳 說, 於 是 在 紀 氏 死 後 替 他 寫 墓 誌 銘 時, 便 把 此 傳 說 也 寫 了 進 去, 這 是 出 於 敬 重 之 情 而 將 之 神 化 ; 至 於 江 藩, 則 是 比 紀 曉 嵐 小 三 十 七 年 的 後 輩, 是 紀 氏 的 其 中 一 個 手 下, 輔 助 其 編 纂 四 庫 全 書, 出 於 對 上 司 前 輩 的 景 仰 和 愛 戴, 故 此 江 藩 也 將 這 個 傳 說 寫 進 了 自 己 的 漢 學 師 承 記 當 中, 以 進 一 步 抬 高 紀 氏 之 地 位 24

紀 曉 嵐 誕 生 了 初 生 之 紀 曉 嵐, 耳 垂 依 稀 有 針 孔 穿 過 的 痕 跡, 至 老 猶 宛 然 ; 而 腳 趾 則 白 嫩 而 尖 小, 彷 彿 用 布 帛 纏 過 一 樣, 於 是 人 們 相 信 他 是 火 精 託 世 67 三 紀 曉 嵐 是 猴 精 或 蟒 精 託 世 : 紀 曉 嵐 的 案 頭 上 總 是 羅 列 著 一 些 榛 子 栗 子 梨 子 棗 子 之 屬, 隨 手 拿 來 食 用, 不 能 停 口 ; 而 且 他 又 生 性 好 動, 在 家 無 事, 不 能 閒 坐 片 時, 活 潑 調 皮 如 猴 子 蟒 精 之 說 則 是 因 為 他 出 生 之 後, 本 來 在 宅 第 附 近 的 大 蟒 不 見 了 68 四 紀 曉 嵐 是 漢 朝 河 間 獻 王 託 世 / 後 繼 人 : 河 間 獻 縣 在 漢 朝 時 為 獻 王 劉 德 之 封 國, 當 年 獻 王 修 學 好 古, 實 事 求 是, 廣 收 古 文 先 秦 書, 廣 施 儒 術, 文 化 大 盛, 學 者 歸 宗 獻 縣 山 川 秀 麗, 地 靈 人 傑, 繼 獻 王 之 後 的 二 千 餘 年, 一 代 文 宗 紀 曉 嵐 在 此 出 生 了 69 五 紀 曉 嵐 是 文 曲 星 下 凡 : 筆 者 曾 聽 聞 此 說 紀 氏 的 出 生 傳 說, 大 體 不 出 此 五 者 以 外, 當 中 以 第 一 二 個 的 版 本 最 多, 也 盛 傳 得 最 為 沸 沸 揚 揚, 也 有 將 第 一 二 個 混 為 一 說 者, 此 外 還 有 一 些 零 星 的 傳 說, 如 : 星 精 託 世 金 雞 下 凡 等 等, 不 一 至 於 紀 曉 嵐 的 逝 世, 筆 者 多 年 前 曾 在 某 本 紀 曉 嵐 傳 奇 中 讀 過 一 個 史 實 以 外 的 傳 說 故 事, 說 紀 曉 嵐 是 吞 金 而 死 70, 當 然 非 是 紀 曉 嵐 年 譜 明 言 : 二 月 初 七 67 68 69 70 按 紀 曉 嵐 的 學 生 梁 章 鉅 在 歸 田 瑣 記 中 說, 火 精 託 世 是 紀 氏 本 人 親 口 講 述 相 告, 紀 氏 甚 至 讓 梁 章 鉅 察 看 其 耳 上 有 穿 痕, 至 老 猶 宛 然, 如 曾 施 鉗 環 者 ; 足 甚 白 而 尖, 又 若 曾 纏 帛 者 等 前 生 託 世 於 今 的 存 留 特 徵, 鑿 鑿 之 詞 似 乎 讓 人 相 信 不 疑, 甚 至 越 演 越 烈 越 傳 越 盛, 由 此 演 繹 引 發 出 更 多 傳 說 可 參 梁 章 鉅 : 歸 田 瑣 記 ( 台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2), 卷 六, 第 105-106 頁 此 傳 說 見 梁 章 鉅 : 歸 田 瑣 記, 卷 六, 第 105 頁 ; 又 張 培 仁 : 妙 香 室 叢 話, 載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27 編,9 冊 ( 台 北 : 新 興 書 局,1979), 卷 十 二,11a/b, 第 5811-5812 頁 此 說 見 阮 元 紀 文 達 公 遺 集 序, 阮 元 從 學 術 上 繼 往 開 來 的 角 度, 配 以 獻 縣 地 靈 人 傑 的 優 厚 條 件, 將 紀 曉 嵐 的 出 生 予 以 另 一 種 神 化 這 個 傳 說 的 大 意 如 下 : 話 說 在 嘉 慶 十 年 二 月 十 四 日, 上 早 朝 時, 有 幾 個 英 國 使 節 前 來 朝 覲, 實 則 是 想 試 探 中 國 皇 朝 的 虛 實 和 膽 量 他 們 送 來 了 兩 根 巨 大 的 紅 蠟 燭 作 為 見 面 禮, 放 在 金 鑾 殿 的 中 央, 不 懷 好 意 的 使 節 諒 嘉 慶 皇 帝 不 敢 命 人 即 場 點 燃, 譏 笑 之, 嘉 慶 無 奈, 欲 予 應 允 此 時, 歷 仕 乾 嘉 兩 朝, 縱 橫 宦 海 五 十 年 的 八 十 二 歲 紀 曉 嵐, 揣 度 雙 方 劍 拔 弩 張 的 情 勢, 以 及 使 節 來 華 的 真 正 目 的, 恐 其 有 詐, 遂 犯 顏 冒 死 直 諫 嘉 慶, 說 蠟 燭 當 中 可 能 藏 有 可 疑 之 物, 決 不 可 點 燃, 否 則 會 對 君 臣 不 利, 並 敢 以 性 命 擔 保 自 己 的 推 測 沒 有 錯 嘉 慶 雖 然 也 明 白 當 中 的 利 害 關 係, 但 為 了 找 一 個 下 台 階, 顧 全 自 己 及 清 廷 的 面 子, 不 讓 使 節 看 不 起, 惟 有 斥 責 紀 曉 嵐 危 言 聳 聽, 又 說 如 果 他 推 測 錯 誤, 則 犯 了 欺 君 之 罪, 當 斬 然 後, 嘉 慶 命 人 拿 來 大 刀 準 備 砍 斷 蠟 燭, 視 其 究 竟 紀 曉 嵐 雖 然 歷 遍 宦 海 風 雲 事 君 已 久, 但 這 次 卻 異 常 擔 心 自 己 的 推 測 有 誤, 遂 拔 下 官 服 的 金 屬 鈕 扣, 一 顆 一 顆 靜 靜 地 吞 了 下 去 結 果, 蠟 燭 斬 斷 了, 裏 面 並 沒 有 可 疑 的 東 西, 紀 曉 嵐 推 25

日, 賜 奠 華 妃 於 田 村, 公 懂 恭 將 事, 感 寒, 復 作 痰 喘 疾 又 充 先 醫 廟 承 祭 大 臣, 力 疾 往 歸, 乞 假, 仍 與 禮 曹 辯 論 公 事 不 輟 二 月 十 日, 病, 十 三 日, 朱 珪 過 門 視 疾 二 月 十 四 日 酉 時 卒 71, 可 知 紀 曉 嵐 是 感 染 了 風 寒, 導 致 痰 喘, 一 臥 不 起 而 病 逝 論 曰 : 傳 說 既 云 傳, 就 是 輾 轉 流 傳 的 意 思, 在 不 斷 的 輾 轉 流 傳 過 程 中, 資 料 多 在 二 三 手 以 上, 當 中 極 有 可 能 產 生 了 虛 誇 之 傳 訛 誤 之 傳 附 會 之 傳 本 來, 與 傳 說 談 真 論 實 似 乎 是 費 時 失 事 不 切 實 際, 不 過, 現 在 乃 是 從 探 討 與 研 究 的 角 度 而 言, 這 樣 就 大 有 必 要 盡 量 還 原 歷 史 的 真 實 面 貌 大 抵 一 個 人 的 畢 生 經 歷 如 果 都 平 平 無 奇 不 過 不 失, 斷 不 會 有 很 多 人 留 意 注 視 他, 斷 不 會 有 很 多 人 著 力 渲 染 其 誕 生 出 身 和 生 平 要 事, 以 進 一 步 抬 高 其 地 位, 也 斷 不 會 衍 生 出 如 此 這 般 的 瑣 聞 逸 事, 長 期 口 耳 相 傳 於 民 間 紀 曉 嵐 自 小 便 已 經 聰 明 穎 異, 展 現 出 過 人 之 天 賦, 甚 至 有 神 童 之 美 譽, 長 大 後 他 又 善 用 天 賦, 把 握 時 機, 出 人 頭 地, 孜 孜 不 倦 為 朝 廷 為 百 姓 為 中 國 文 化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貢 獻, 為 文 壇 之 泰 山 北 斗, 年 老 時 又 位 極 羣 臣 德 高 望 重, 這 樣 一 位 偉 人, 不 但 會 在 史 冊 中 佔 一 席 位, 文 人 墨 客 和 黎 民 百 姓 也 自 會 幫 忙 歌 功 頌 德 大 書 特 書, 遂 從 其 誕 生 甚 或 前 世 入 手, 一 開 始 便 要 把 紀 曉 嵐 塑 造 成 非 凡 之 人, 說 得 神 乎 其 神 五 個 出 生 傳 說 之 渲 染 描 畫, 或 者 是 出 於 巧 合, 或 者 是 對 前 世 今 生 因 果 相 承 之 篤 信, 或 者 是 紀 氏 本 人 及 其 家 人 之 順 水 推 舟 故 弄 玄 虛, 或 者 是 文 人 之 以 小 化 大 穿 鑿 附 會, 或 者 是 百 姓 主 觀 情 感 之 滲 入 投 射, 或 者 是 上 古 圖 騰 意 念 之 遺 韻 餘 波, 全 都 不 足 為 憑 至 於 有 關 紀 氏 如 何 逝 世 的 那 個 傳 說 故 事, 則 純 屬 摻 雜 史 實 李 代 桃 僵, 同 樣 不 可 相 信 71 測 錯 誤, 縱 使 嘉 慶 沒 有 處 斬 他, 但 他 已 吞 數 金, 最 終 在 酉 時 無 可 救 治 而 死 筆 者 按 : 此 說 摻 雜 了 不 同 的 史 實, 混 為 一 談, 混 淆 視 聽, 非 是 雖 然 紀 曉 嵐 年 譜 嘉 慶 十 年, 乙 丑,1805 年, 82 歲 之 條 目 下 有 云 : 二 月, 英 國 商 船 帶 來 禮 物 表 文, 隨 同 前 來 的 尚 有 兵 船 四 隻, 這 是 一 次 試 探 性 的 侵 略 活 動, 但 同 時 亦 有 云 : 二 月 初 七 日, 賜 奠 華 妃 於 田 村, 公 懂 恭 將 事, 感 寒, 復 作 痰 喘 疾 歸, 乞 假 二 月 十 日, 病, 十 三 日, 朱 珪 過 門 視 疾 二 月 十 四 日 酉 時 卒, 可 見 紀 曉 嵐 在 二 月 初 已 沾 染 了 風 寒, 十 日 已 臥 病 在 床, 十 四 日 逝 世, 那 又 如 何 可 以 在 十 四 日 上 朝? 而 且 故 事 中 的 人 物 性 格 也 顯 然 有 違 於 現 實 中 各 人 的 性 格 : 嘉 慶 皇 帝 縱 然 年 輕, 歷 練 較 淺, 卻 並 非 等 閒 之 輩, 不 會 任 由 使 節 擺 佈 ; 而 假 設 紀 曉 嵐 真 的 在 場, 以 其 機 智 捷 才, 定 會 想 出 其 他 更 好 的 辦 法, 必 不 至 於 用 寶 貴 生 命 打 賭, 冒 死 直 諫, 死 得 如 此 輕 率 從 以 上 分 析, 可 見 此 傳 說 附 會 之 甚 賀 治 起 吳 慶 榮 編 : 紀 曉 嵐 年 譜, 第 184 頁 26

第 三 節 紀 曉 嵐 的 生 平 要 事 概 述 紀 曉 嵐 在 世 年 期 橫 跨 雍 正 乾 隆 嘉 慶 三 朝, 服 侍 乾 嘉 二 帝 他 四 歲 啟 蒙, 十 一 歲 隨 父 親 紀 容 舒 (1686-1764) 至 京 師, 十 七 歲 娶 妻 馬 月 芳, 廿 四 歲 應 順 天 鄉 試 中 解 元, 三 十 一 歲 中 殿 試 二 甲 第 四 名, 賜 進 士 出 身, 入 翰 林 任 庶 吉 士 三 十 三 歲 隨 駕 扈 從 熱 河, 始 獲 乾 隆 賞 識 四 十 歲 任 福 建 學 政, 四 十 一 歲 歸 里 丁 憂, 四 十 五 歲 因 姻 親 兩 淮 鹽 運 使 盧 見 曾 案 受 累, 謫 戍 烏 魯 木 齊, 接 近 三 年 而 赦 還, 復 入 翰 林 五 十 歲 任 四 庫 全 書 總 纂 官, 歷 時 十 餘 年 而 編 成 這 部 中 國 及 世 界 規 模 最 72 大 的 文 化 叢 書, 二 百 卷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及 二 十 卷 四 庫 全 書 簡 明 目 錄 73 都 由 紀 曉 嵐 主 力 修 纂 和 審 訂 晚 年, 他 又 寫 了 筆 記 小 說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二 十 74 四 卷, 表 面 談 狐 說 鬼, 宣 揚 傳 統 倫 理 價 值 觀, 實 則 是 抨 擊 宋 儒 理 學 揭 露 乾 隆 太 平 盛 世 背 後 的 險 惡 陰 暗 面 八 十 二 歲, 病 卒 於 翰 林 院 協 辦 大 學 士 任 上 紀 曉 嵐 一 生 三 任 禮 部 尚 書 兩 任 兵 部 尚 書 五 掌 都 察 院, 官 位 最 高 至 協 辦 大 學 士 禮 部 尚 書 太 子 少 保 國 子 監 事 ; 除 了 任 四 庫 全 書 總 纂 官, 他 也 當 過 武 英 殿 三 通 館 功 臣 館 國 史 館 方 略 館 八 旗 通 志 館 等 處 的 編 纂 官 ; 又 屢 執 文 柄, 兩 任 鄉 試 考 官 六 任 會 試 考 官, 又 曾 五 任 殿 試 讀 卷 官 75 72 據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統 計, 四 庫 全 書 共 收 書 籍 3461 種 79309 卷 ; 存 目 書 籍 6793 種 93551 卷, 總 計 10254 種 172860 卷, 幾 乎 囊 括 了 清 朝 乾 隆 以 前 的 中 國 文 化 重 要 典 籍, 是 中 國 及 世 界 規 模 最 大 的 文 化 叢 書 筆 者 按 : 據 筆 者 所 知, 四 庫 全 書 共 有 約 229 萬 餘 頁, 約 9 億 9 千 7 百 萬 字 另 外,2002 年, 北 京 大 學 的 湯 一 介 教 授 (1927-) 開 始 組 織 整 合 國 內 外 高 校 研 究 機 構 及 專 家 學 者 的 力 量, 編 撰 儒 藏, 這 項 曠 古 工 程 正 在 如 火 如 荼 地 進 行 當 中, 預 計 將 耗 時 20 年, 於 2022 年 完 全 編 成, 屆 時 儒 藏 這 部 曠 古 巨 著, 將 收 入 中 國 歷 史 上 重 要 的 儒 家 典 籍 近 6000 部, 總 字 數 約 15 億 字, 規 模 將 超 越 四 庫 全 書, 成 為 中 國 及 世 界 歷 史 上 最 龐 大 的 儒 家 典 藏 文 化 叢 書 73 筆 者 按 : 以 往 有 些 論 者 說,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及 四 庫 全 書 簡 明 目 錄 的 作 者 是 紀 曉 嵐, 其 實 不 確, 此 二 書 是 乾 隆 有 感 於 四 庫 全 書 架 構 龐 大 卷 帙 浩 繁, 為 了 提 供 一 便 捷 門 徑, 諭 命 四 庫 館 臣 共 同 編 撰 的, 紀 曉 嵐 並 非 唯 一 的 作 者, 只 是 他 身 任 總 纂 官, 責 任 重 大, 在 編 撰 時 又 出 力 尤 多, 最 後 又 審 訂 統 整 總 其 成 而 已 74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二 十 四 卷 包 括 : 灤 陽 消 夏 錄 六 卷 如 是 我 聞 四 卷 槐 西 雜 志 四 卷 姑 妄 聽 之 四 卷 灤 陽 續 錄 六 卷 75 紀 氏 的 這 些 編 年 生 平 概 述 及 歷 任 官 職, 斟 酌 權 衡 後 綜 合 自 紀 曉 嵐 年 譜 27

第 四 節 紀 曉 嵐 的 真 實 形 象 在 民 間 故 事 傳 奇 小 說 和 電 視 劇 集 裏 面, 紀 曉 嵐 往 往 以 風 流 倜 儻 英 俊 瀟 灑 風 趣 幽 默 機 智 勇 敢 的 形 象 示 人, 是 個 風 流 才 子 清 朝 第 一 才 子 文 壇 宗 師 和 幽 默 大 師, 不 過, 那 些 只 是 經 過 加 工 的 戲 說, 與 歷 史 上 紀 曉 嵐 本 人 的 形 象 仍 然 有 頗 多 不 合 戲 說, 顧 名 思 義, 就 是 以 戲 為 主 的 附 會 虛 構 述 說, 其 特 性 已 清 楚 標 明, 本 來, 如 同 傳 說 一 樣, 與 戲 說 談 真 論 實, 無 異 於 緣 木 求 魚, 不 過 為 了 學 術 研 究 的 正 規 嚴 肅 需 要, 還 是 有 必 要 將 歷 史 的 本 然 面 目 盡 量 彰 顯 出 來 紀 曉 嵐 的 真 實 樣 貌, 據 清 史 專 家 鄧 之 誠 教 授 (1887-1960) 的 考 證 : 於 時 大 臣 嚮 用, 頗 以 貌 取 文 達 貌 寢 短 視, 且 北 人, 故 不 為 純 帝 ( 乾 隆 ) 所 喜 一 時 若 翁 覃 溪 朱 竹 君 王 蘭 泉 鄒 一 桂, 皆 不 得 膴 仕, 際 遇 頗 相 似 純 帝 所 許 為 明 敏 之 才, 率 外 擢 督 撫 若 于 文 襄 梁 文 定 董 文 恭, 皆 以 弄 臣 蓄 之, 遑 問 其 餘 矣 76 指 出 紀 曉 嵐 原 來 是 貌 寢 短 視 的, 也 就 是 相 貌 難 看, 而 且 有 近 視 要 還 原 紀 曉 嵐 的 本 然 面 貌, 得 先 從 乾 隆 皇 帝 的 用 人 喜 好 說 起 其 實 乾 隆 這 個 皇 帝 不 但 雄 才 偉 略 好 大 喜 功, 而 且 對 臣 下 的 升 遷 任 免 也 自 有 一 番 標 準, 無 論 對 滿 族 還 是 漢 族 大 臣, 他 都 只 喜 歡 兩 種 : 一 是 外 表 英 俊 瀟 灑 內 裏 滿 腹 經 綸 的 大 臣, 上 面 鄧 之 誠 引 文 中 的 頗 以 貌 取 說 的 就 是 這 種 ; 二 是 世 世 代 代 皆 效 忠 服 務 滿 清 的 顯 貴 高 官 紀 曉 嵐 雖 然 學 富 五 車, 但 因 為 樣 子 不 好 看, 又 是 近 視 眼, 而 且 祖 上 並 非 世 代 之 滿 清 顯 貴, 不 合 任 何 一 項 標 準, 故 此 不 為 乾 隆 所 喜 歡 77 76 77 鄧 之 誠 著 ; 鄧 瑞 整 理 : 骨 董 瑣 記 全 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8), 卷 三, 乾 隆 時 侍 從 之 臣, 第 109 頁 筆 者 按 : 乾 隆 與 紀 曉 嵐 的 真 實 關 係, 其 實 並 不 如 某 些 戲 說 所 述 的 那 般 投 契 乾 隆 喜 歡 儀 表 堂 堂 而 又 有 學 問 的 臣 子, 並 以 重 用 滿 洲 貴 族 為 先, 漢 人 次 之, 其 身 邊 又 圍 繞 著 很 多 文 韜 武 略 的 倜 儻 才 俊 和 世 代 效 忠 的 滿 洲 顯 貴, 如 : 年 輕 英 俊 的 和 珅 (1750-1799) 福 康 安 (?-1796) 等, 紀 曉 嵐 只 得 才 學 一 項 切 合 乾 隆 的 喜 好, 在 樣 貌 出 身 等 方 面 都 完 全 夠 不 上 ; 再 加 上 乾 隆 這 個 皇 帝 雄 才 偉 略 自 視 頗 高, 而 專 制 君 主 在 本 質 上 也 多 不 喜 歡 一 些 個 性 突 出 的 臣 子, 故 紀 曉 嵐 一 來 升 遷 較 慢, 二 則 乾 隆 只 視 他 為 詞 臣 侍 臣 弄 臣, 在 龍 顏 大 怒 時 更 試 過 罵 他 無 用 腐 儒 倡 優 故 此, 二 人 始 終 只 維 持 著 一 種 封 建 帝 制 下 的 普 通 君 臣 關 係, 完 全 談 不 上 投 契 或 者 君 臣 無 間 對 於 紀 曉 嵐 本 人 來 說, 面 對 皇 帝 的 這 些 用 人 喜 好, 在 先 天 上 已 吃 了 虧, 環 顧 身 邊, 又 28

在 視 力 方 面, 根 據 槐 西 雜 志, 紀 氏 自 言 小 時 視 力 極 好, 甚 至 有 夜 中 能 見 物, 與 晝 無 異 78 的 神 奇 能 力 至 於 後 來 何 以 變 成 近 視 眼, 倒 也 不 算 奇 怪, 他 是 個 日 夜 埋 首 書 堆 的 讀 書 人, 大 概 是 因 為 閱 讀 時 姿 勢 習 慣 欠 佳, 不 注 意 保 養 而 患 有 近 視 關 於 紀 氏 近 視 是 有 佐 證 的 : 據 東 華 續 錄 乾 隆 一 百 一 載, 乾 隆 五 十 年 乙 巳 (1785), 大 學 士 阿 桂 的 姻 親 海 昇 毆 死 其 妻 吳 雅 氏, 卻 謊 稱 吳 雅 氏 是 自 縊 而 死 乾 隆 遂 派 左 都 御 史 紀 曉 嵐 一 行 人 前 去 查 驗, 證 明 確 係 縊 死, 但 吳 雅 氏 之 弟 貴 甯 以 檢 驗 不 實, 不 服 上 訴, 乾 隆 遂 又 派 阿 桂 和 珅 會 同 刑 部 堂 官 及 原 檢 官 往 複 驗 之, 但 卻 並 無 發 現 縊 痕, 紀 曉 嵐 等 人 之 前 錯 判 了 結 果 阿 桂 罰 俸 五 年, 革 職 留 任 至 於 紀 曉 嵐 的 錯 判, 乾 隆 說 : 紀 昀 本 係 無 用 腐 儒, 原 不 足 具 數, 況 伊 於 刑 名 事 件 素 非 諳 悉, 且 目 係 短 視, 於 檢 驗 時 未 能 詳 悉 閱 看, 即 以 刑 部 堂 官 所 言, 隨 同 附 和, 其 咎 尚 有 可 原, 著 交 部 嚴 加 議 處 79 實 際 是 原 諒 了 紀 曉 嵐, 為 其 開 脫 乾 隆 說 紀 曉 嵐 是 短 視, 與 鄧 之 誠 的 用 詞 一 樣, 此 話 出 自 乾 隆 皇 帝 金 口, 以 第 一 身 親 述, 如 此 則 可 證 明 紀 曉 嵐 有 近 視 是 確 鑿 的 事 實 此 外, 根 據 紀 曉 嵐 的 知 交 好 友 朱 珪 (1731-1806) 所 講 述, 紀 氏 還 有 口 吃 的 毛 病, 朱 珪 在 其 知 足 齋 詩 集 的 幾 首 詩 中, 曾 毫 不 諱 言 此 事, 以 下 節 錄 其 中 兩 首 : 宗 伯 河 間 姹, 口 吃 善 著 書 沈 浸 四 庫 間, 提 要 萬 卷 餘 英 才 俊 彥 林 立, 受 寵 遇 的 顯 貴 快 速 飛 黃 騰 達, 有 時 心 中 亦 不 免 會 有 些 無 奈 和 鬱 悶 的 情 緒 ; 再 加 上 學 風 嚴 謹 世 情 嚴 峻 等 因 素, 以 致 他 在 待 人 接 物 方 面, 一 是 喜 歡 託 幽 默 諧 趣 以 排 遣 鬱 悶 慰 藉 心 懷, 二 則 喜 歡 憑 著 自 己 的 機 智 捷 才 偶 爾 捉 弄 諷 刺 一 下 別 人, 以 平 衡 自 己 的 心 態 78 槐 西 雜 志 ( 四 ): 余 四 五 歲 時, 夜 中 能 見 物, 與 晝 無 異 七 八 歲 後, 漸 昏 闇 十 歲 後, 遂 全 無 睹 ; 或 夜 半 睡 醒, 偶 然 能 見, 片 刻 則 如 故 十 六 七 後 以 至 今, 則 一 兩 年 或 一 見, 如 電 光 石 火, 彈 指 即 過 蓋 嗜 欲 日 增, 則 神 明 日 減 耳 筆 者 按 : 此 處 紀 氏 的 自 述 頗 有 幾 分 神 奇 味 道, 現 已 無 從 考 證 是 否 真 確 紀 氏 寫 此 段 文 字 時 是 在 六 十 九 歲, 當 時 他 已 是 德 高 望 重 的 學 界 泰 斗, 以 其 人 格 品 德 學 問, 應 不 至 於 胡 亂 吹 噓 譁 眾 取 寵 來 自 抬 身 價, 或 許 他 年 幼 時 確 實 擁 有 這 種 神 奇 能 力 79 王 先 謙 編 : 東 華 續 錄, 載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編 纂 委 員 會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第 373 冊, 史 部, 編 年 類, 乾 隆 一 百 一, 第 772 頁 下 29

抑 揚 百 代 上, 浩 博 衡 錙 銖 80 另 有 一 首 則 說 : 憶 昔 歲 丁 卯, 我 初 十 七 齡 覃 溪 年 十 五, 同 舉 京 兆 廳 紀 伯 81 冠 倫 魁, 口 吃 詞 建 瓴 朱 珪 與 紀 氏 同 年 中 舉, 同 朝 同 袍 相 知 相 處 數 十 載, 情 同 手 足, 基 本 上 兩 人 之 間 已 無 所 忌 諱, 故 朱 珪 的 描 述 是 耳 聞 目 睹 的 第 一 手 資 料, 也 當 為 事 實 原 來, 在 眾 多 戲 說 中 口 才 了 得 堪 稱 鐵 齒 銅 牙 的 紀 曉 嵐 竟 然 有 口 吃 的 毛 病, 猶 如 歷 史 上 的 韓 非 子 那 樣 口 吃 善 著 書 雖 則 紀 曉 嵐 貌 寢 短 視 口 吃, 但 這 些 缺 陷 應 也 不 至 於 太 嚴 重, 因 為 自 唐 朝 起, 士 人 考 中 進 士 之 後, 都 必 須 再 經 身 言 書 判 的 審 查, 四 項 標 準 都 及 格 後 方 可 授 官 : 身, 檢 視 身 體 容 貌 是 否 端 莊 而 有 威 儀 ; 言, 檢 測 口 語 表 達 能 力 ; 書, 檢 測 書 法 和 寫 作 能 力, 北 宋 之 後 專 門 檢 測 判 詞 的 寫 作 能 力 ; 判, 檢 測 審 判 和 決 斷 的 能 力 紀 曉 嵐 既 然 能 經 過 重 重 考 試 關 卡, 最 終 在 殿 試 中 取 得 二 甲 第 四 名 進 士 出 身, 獲 授 翰 林 院 庶 吉 士, 說 明 了 他 在 這 四 方 面 都 完 全 及 格 至 於, 究 竟 紀 氏 是 否 以 聰 穎 捷 才 和 諧 趣 幽 默 聞 名 於 世, 可 從 地 方 志 及 清 人 對 他 的 描 述 評 價 窺 見 一 斑 : 咸 豐 七 年 刊 本 續 獻 縣 志 這 樣 描 述 紀 曉 嵐 : 紀 昀, 字 曉 嵐 性 奇 慧, 為 文 不 假 思 索 喜 披 閱 書 籍, 過 目 不 復 忘 舉 鄉 試 第 一, 諸 城 劉 文 正 公 奇 賞 之 旋 成 進 士, 入 詞 垣, 升 侍 讀 學 士 天 子 特 達 之 知, 思 以 文 章 報 國, 每 閱 一 書, 必 剖 抉 疑 似 辦 ( 筆 者 按 : 此 處 當 為 辧 字, 辦 字 非 是 ) 析 微 茫, 期 於 至 當 而 後 已, 由 是 學 益 博 識 益 精, 宏 通 淹 雅, 遂 為 海 內 冠 所 著 四 庫 全 書 提 要, 鑒 別 精 當, 持 論 平 允, 每 進 呈, 上 未 嘗 不 80 81 朱 珪 : 知 足 齋 詩 集 二 十 卷 / 續 集 四 卷, 載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編 纂 委 員 會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第 1452 冊, 集 部, 別 集 類, 續 集 卷 二, 第 212 頁 下 朱 珪 : 知 足 齋 詩 集 二 十 卷 / 續 集 四 卷, 載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編 纂 委 員 會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第 1452 冊, 集 部, 別 集 類, 詩 集 卷 八, 第 47 頁 下 30

稱 善 也 書 成, 表 進 數 千 言, 援 筆 立 就 蓋 其 才 思 敏 捷, 尤 非 人 所 能 及 82 獻 縣 志 是 正 規 官 修 地 方 志, 其 修 纂 經 過 廣 泛 搜 查, 仔 細 甄 別, 縝 密 考 證, 所 載 當 俱 為 實 事 當 中 奇 慧 為 文 不 假 思 索 過 目 不 復 忘 援 筆 立 就 非 人 所 能 及 之 語, 已 足 見 紀 曉 嵐 確 有 卓 穎 天 資 拔 萃 稟 賦 睿 明 捷 才, 人 所 難 及 至 若 其 幽 默 滑 稽, 江 藩 漢 學 師 承 記 如 此 描 述 : 胸 懷 坦 率, 性 好 滑 稽, 有 陳 亞 之 稱 然 驟 聞 其 語, 近 於 詼 諧, 過 而 思 之, 乃 名 言 也 83 可 知 時 人 把 紀 氏 比 作 當 世 陳 亞, 陳 亞 是 宋 朝 著 名 幽 默 詩 人 詞 人, 平 素 好 戲 謔 紀 氏 本 人 則 這 樣 回 應 : 臣 朔 滑 稽 固 天 性 84, 這 裏 的 朔 指 東 方 朔, 是 史 記 滑 稽 列 傳 裏 的 人 物, 東 方 朔 是 聞 名 的 智 聖, 名 氣 比 陳 亞 大 得 多, 紀 氏 認 為 人 們 只 把 他 比 作 陳 亞 實 是 太 小 看 他, 故 以 東 方 朔 自 比, 代 入 角 色 以 臣 朔 自 稱 另 外 的 一 些 清 人 筆 記 也 提 到 紀 氏 的 詼 諧, 以 及 其 喜 歡 捉 弄 人 的 性 格, 例 如 : 紀 氏 的 學 生 趙 慎 畛 (1761-1825) 在 榆 巢 雜 識 中 說 : 河 間 師 善 詼 諧 85 ; 錢 泳 (1759-1844) 在 履 園 叢 話 中 說 : 獻 縣 紀 相 國, 善 諧 謔, 人 人 共 知 86 ; 牛 應 之 ( 即 朱 克 敬 )( 生 卒 年 不 詳 ) 的 雨 窗 消 意 錄 說 : 紀 文 達 公 昀, 喜 詼 諧, 朝 士 多 遭 侮 弄 87 ; 陳 康 祺 (1840-1890) 的 燕 下 鄉 脞 錄 亦 曰 : 紀 河 間 性 坦 易, 喜 滑 稽, 名 言 雋 語, 流 播 最 多 88 ; 陸 敬 安 ( 生 卒 年 不 詳 ) 的 冷 廬 雜 識 也 云 : 紀 文 達 公, 性 喜 詼 諧 89, 等 等 蓋 歷 史 研 究 有 第 一 手 資 料 和 例 不 孤 立 ( 或 稱 孤 證 不 立 ) 兩 大 原 則, 假 如 只 有 一 兩 種 資 料 記 錄 了 紀 氏 的 幽 默,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李 昌 祺 等 纂 修 : 初 續 獻 縣 志 ( 台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68), 第 242-243 頁 江 藩 : 國 朝 漢 學 師 承 記, 載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編 纂 委 員 會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第 179 冊, 經 部, 群 經 總 義 類, 卷 六, 第 319 頁 下 見 南 行 雜 詠 忻 湖 佑 申 東 田 各 以 和 章 見 示 春 澗 詩 亦 踵 至 疊 前 韻 賦 謝 趙 慎 畛 : 榆 巢 雜 識, 載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 揚 州 : 江 蘇 廣 陵 古 籍 刻 印 社,1983), 第 32 冊, 卷 上, 第 345 頁 上 錢 泳 : 履 園 叢 話, 載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第 25 冊, 卷 二 十 一, 第 155 頁 下 牛 應 之 : 雨 窗 消 意 錄, 載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第 25 冊, 卷 一, 第 279 頁 上 陳 康 祺 : 燕 下 鄉 脞 錄, 載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第 28 冊, 卷 十 一, 第 145 頁 上 陸 敬 安 : 冷 廬 雜 識, 載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第 23 冊, 卷 二, 第 284 頁 上 31

這 是 未 足 取 信 ; 但 事 實 上, 無 論 在 紀 氏 朋 友 同 僚 門 生 的 口 中, 抑 或 在 多 本 清 人 的 筆 記 小 說 中, 紀 氏 詼 諧 幽 默 的 性 格, 及 其 喜 歡 捉 弄 諷 刺 別 人 的 事 例 都 為 他 們 所 津 津 樂 道, 這 就 既 能 滿 足 第 一 手 資 料 的 要 求, 又 能 副 合 例 不 孤 立 的 90 原 則, 確 證 紀 曉 嵐 之 風 趣 幽 默 無 疑 以 矻 矻 勤 勉 隆 聲 厚 望 而 居 高 於 士 林, 以 淵 通 學 問 燦 爛 文 章 而 卓 穎 於 文 壇, 以 諧 趣 幽 默 機 智 捷 才 而 稱 頌 於 世 間 ; 性 喜 諧 趣, 為 人 謙 和, 廣 交 名 士, 門 人 眾 多, 選 賢 與 能 公 平 公 正, 修 纂 裒 輯 盡 心 盡 力, 為 民 請 命, 為 國 盡 瘁 紀 曉 嵐 紀 曉 嵐 的 重 要 生 平 資 料 已 在 此 章 中 得 到 斠 正, 一 些 長 期 以 來 的 記 載 偏 差 或 者 訛 誤 已 得 到 了 最 基 本 的 辨 正 與 澄 清, 紀 曉 嵐 的 本 然 形 象 也 得 到 了 較 為 真 實 的 還 原, 在 此 後 的 兩 章 中, 筆 者 將 會 全 面 探 討 紀 氏 的 對 聯 及 其 聯 論 90 此 注 可 與 第 77 注 交 互 參 照 筆 者 按 : 紀 曉 嵐 之 所 以 風 趣 幽 默, 筆 者 認 為 有 三 大 原 因 : 一 天 生 如 此 本 性 如 此 : 於 是 自 然 而 然 地 流 露 出 幽 默, 所 以 他 自 言 臣 朔 滑 稽 固 天 性 ; 二 對 皇 帝 用 人 喜 好 及 上 流 社 會 勢 利 之 轉 折 回 應 : 他 之 所 以 諧 趣, 並 時 而 捉 弄 諷 刺 別 人, 是 為 了 排 遣 鬱 悶, 平 衡 心 態, 詳 見 第 77 注 ; 三 對 冷 峻 世 情 之 轉 折 回 應 : 當 時 文 字 獄 屢 興, 人 人 動 輒 得 咎, 他 以 幽 默 行 世, 可 避 免 與 冷 峻 的 世 情 直 接 硬 碰, 是 一 種 笑 看 風 雲 明 哲 保 身 的 輕 巧 軟 方 法 32

第 三 章 紀 曉 嵐 對 聯 研 究 第 一 節 對 聯 簡 介 並 舉 例 淺 析 對 聯 一 詞, 在 語 言 學 上 屬 於 聯 合 關 係, 當 中 包 含 了 對 和 聯 兩 個 並 列 概 念 : 對, 是 就 形 式 而 言, 指 上 下 聯 在 外 形 上 的 對 稱 狀 態 ; 聯, 是 就 內 容 而 言, 指 上 下 聯 在 內 容 上 的 關 聯 狀 態 對 聯 必 須 成 雙, 上 下 聯 合 稱 一 聯, 量 詞 為 副 創 作 對 聯 的 基 本 規 則, 是 上 下 聯 字 數 相 等 詞 性 相 同 語 法 結 構 相 近 或 相 同 平 仄 相 對 意 義 相 對 而 又 相 成 上 下 聯 的 首 字 可 平 可 仄, 比 較 自 由, 但 上 聯 的 末 字 必 須 用 仄 聲 字, 下 聯 的 末 字 必 須 用 平 聲 字, 也 就 是 所 謂 的 平 開 仄 合 ; 仄 放 平 收, 至 於 中 間 各 字 的 平 仄 如 何 相 間 換 用, 可 以 依 照 詩 律, 也 可 以 很 自 由, 只 要 聲 律 不 至 於 太 過 呆 板 單 調, 有 基 本 的 抑 揚 頓 挫 就 可 以, 非 在 節 奏 點 上 的 字 之 平 仄 可 以 一 三 五 不 論 茲 舉 紀 曉 嵐 的 一 副 對 聯 為 例 略 作 淺 析 : - 過 如 秋 草 芟 難 盡 - - 學 似 春 冰 積 不 高 上 下 聯 均 為 七 字, 如 果 直 按 字 面 解 釋, 意 義 是 相 對 的, 上 聯 言 過 錯 有 如 秋 天 的 草, 如 何 芟 除 也 難 盡 ; 下 聯 言 學 問 好 似 春 季 的 冰, 怎 樣 累 積 亦 不 高 如 果 綜 合 整 副 對 聯 來 解 釋, 則 又 是 相 成 的, 成 就 出 圓 滿 而 連 貫 的 意 義 : 人 一 生 的 過 錯 很 多, 多 得 想 刪 掉 也 無 從 做 到 ; 但 另 一 方 面, 人 一 生 的 學 問 卻 始 終 很 淺 薄, 淺 薄 得 想 累 積 起 來 亦 不 容 易, 這 樣 聯 合 起 來, 便 成 就 了 一 副 優 秀 的 有 省 思 和 勸 誡 意 味 的 對 聯 了 詞 性 方 面, 上 下 聯 各 詞 的 詞 性 相 同 : 過 對 學, 名 詞 ; 如 對 似, 動 詞, 秋 草 對 春 冰, 名 詞 ; 芟 對 積, 動 詞 ; 難 盡 對 不 高, 形 容 詞, 也 可 理 解 為 修 飾 前 面 動 詞 的 副 詞 語 法 結 構 也 相 近, 上 聯 是 緊 縮 句, 也 有 點 近 似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