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DF0A54EABC6AAF9B0FCA46BACE3A8732E646F63>

Similar documents
《聊齋志異》夢境研究

第六章 結論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 )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 )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 ?? 1000


Microsoft Word - 起首六頁.doc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穨1-林聖欽.doc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 10 2 P Y i t = my i t W Y i t 1000 PY i t Y t i W Y i t t i m Y i t t i 15 ~ 49 1 Y Y Y 15 ~ j j t j t = j P i t i = 15 P n i t n Y

% Gorgoroon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标题

<453A5CB1BED0A3CBB6CABFC2DBCEC45C3037BCB6CBB6CABFC2DBCEC4A3A A3A95C BDECC8CBCEC4D1A7D4BAB1CFD2B5C2DBCEC45CC3F1CBD7D1A75CBAFAB1FEC4EAB1CFD2B5C2DBCEC4A3A8CEDED2B3C3BCA3A92E646F63>


标题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Microsoft Word _LEONG Chao Ha.doc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香 港 大 學 教 育 學 院 年 度 教 育 學 士 ( 語 文 教 育 ) - 小 學 及 初 中 中 文 學 士 學 位 論 文 香 港 的 大 學 生 支 援 中 國 大 陸 農 村 教 育 的 困 難 與 出 路 以 上 海 交 通 大 學 思 源 公 益 2014 年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s degree Research of e-learning style for public serva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 ~


~ ~ ~

,,,,,,, (1975) (,2004 : ) (1981) 20,, (,1987 :6) L ,, (,2005b),,, ;,,,,,, ( ) (,1989) :, :A,, ;B, ;C ;D, (,1987 : ) 16

2005 6, :,,,,,,,, ;,,,, :, ;,,,,,,,,,,,,,,,,,,,, :,3,, 1959,89, 98 :,: 1,1959 2

() () 5 ( ) ( ) 166

致 谢 本 论 文 能 得 以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胡 曙 中 教 授 正 是 他 的 悉 心 指 导 和 关 怀 下, 我 才 能 够 最 终 选 定 了 研 究 方 向, 确 定 了 论 文 题 目, 并 逐 步 深 化 了 对 研 究 课 题 的 认 识, 从 而 一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Integration of English-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and Word Alignment

2005 3,, :,,,, (),,,,, [],,,,,,,,,,, (),, (,, ),,,,,,,,,,,,,,,,,,,,,,,,,( ),, :,,, :,?,,, :,1999,

瑏瑠 % 瑏瑡 % % 瑏瑢 19

ft1.doc.doc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1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NTRACT MODEL IN CHINESE HOTEL BASED ON ANALYSIS OF H GROUP'S HOTEL BUSINESS A Thesis Submitted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 ;, ( ) 25,, 80 90, 90,,,,,,, ( ), ( ), %,, , ,, ( ),,, ;,,,,,,,,,, ( ) , , 3395,3400, 20 % 30 %,


Jul Journal of Chinese Women's Studies No. 4 Ser. No. 148 * CFPS 2010 C A Where does the Ti

北京大学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

% %

Time Estimation of Occurrence of Diabetes-Relate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by Ching-Yuan Hu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

. 弘 光 學 報 59 期. 壹 前 言 台 灣 光 復 之 前, 只 有 極 少 數 原 住 民 零 散 地 移 居 西 部 各 城 市 但 1960 年 代 之 後, 由 政 府 主 導 的 工 業 化 和 市 場 化 的 持 續 擴 張, 使 得 各 原 住 民 族 的 原 居 地 先 後

Microsoft Word - [00封面

240 ( )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26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Microsoft Word - Alan Jameson's Master's Thesis.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Bairoch, ) (Angus Maddison,1926 ) (Bairoch, 1976, 1981), 1960, , 220, 228 ; , 447, 310, 178 (1993) (1988) Peter Brecke (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輥輯訛 % 2010~ %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1. J., 1994, 3 14~ J., ~15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thesis_irene_hsiao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文稿件模板

Feder Chapple 2002 Barslund Stiglitz Klychova Pal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Negative Pressure Wave Simul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of Fluid-Conveying Pipeline Leak Candi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Microsoft Word - 黃淑蓉碩士論文_0817

Scoones World Bank DFID Sussex IDS UNDP CARE DFID DFID DFID 1997 IDS

Microsoft Word doc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社科网-论文在线

Microsoft Word - Wang Qing.doc

C J. C. Caldwell 訛 輯 輥 訛 輰 輥 Victor Nee 1 輥 輱 訛 ~

TOPIC 专 题 45 1 加 快 农 业 大 数 据 发 展 的 现 实 意 义 农 业 大 数 据 运 用 大 数 据 的 理 论 技 术 和 方 法, 解 决 农 业 领 域 数 据 的 采 集 存 储 计 算 和 应 用 等 一 系 列 问 题, 大 数 据 技 术 是 保 障 国 家 粮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Microsoft Word - 104廖美玉.doc

,,,,,, (William Parish) , 2865, : (1966 ) 20,,, 20, :,, :,, (Destratification) (Parish,1984 :84-120), 1983 (N = 1774) (Xie &Lin, 1986) 19

50 :, :,,,,, 1959,,,,, 1962 (, 1993 ;, 1999), ( ) (Lin, 1990), 1959 (,1995) (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fad) , (,1988) (Chang & Wen,1997 ; Yan

<4D F736F F D20B5DAC8FDB7BDBE57C9CFD6A7B8B6D6AEB7A8C2C98696EE7DCCBDBEBF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6_0目錄.doc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 % % ~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United Nations ~ ~ % 2010

( 三 ) 產 業 實 習 組 撰 寫 赴 大 陸 產 業 實 習 構 想 與 規 劃 (1,000 字 ) 具 良 好 學 習 意 願 與 工 作 態 度 部 份 跨 國 企 業 需 具 備 外 語 能 力 五 研 習 課 程 * 參 見 附 件 二 六 獎 助 對 象 研 習 期 間 將 有 陸

5 / ~

35-55

,,,,,,, :,,,,, ;,,,,,, : N = Y pr, dn N = dy Y - dpr pr, Y, N, pr,, (1),, ( : / ) :,, : t pr = e 1980 t = 1,t 9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Transcription:

Title A study of livelihood and city policy in Chang'an, the capital of Tang dynasty (618-907) = Advisor(s) Yeung, HWO Author(s) Lau, Cheung-cheung.; 劉 章 璋. Citation Lau, C. [ 劉 章 璋 ]. (2005). A study of livelihood and city policy in Chang'an, the capital of Tang dynasty (618-907) = Tang dai shou du Changan de ju min sheng ji yu cheng shi zheng ce yan jiu. (Unpublished thesi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kfulam, Hong Kong SAR.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5353/th_b3674983. Issued Date 2005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50461 Rights The author retains all proprietary rights, (such as patent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use in future works.

A Study of Livelihood and City Policy in Chang an, the Capital of Tang Dynasty (618-907) 唐 代 首 都 長 安 的 居 民 生 計 與 城 市 政 策 研 究 by Lau Cheung Cheung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cember 2005

Declaration I hereby declare that this represents my own work and that it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submitted to this University or other institutions in application for a degree, diploma or other qualifications. Lau Cheung Cheung December 2005

Abstract of thesis entitled A Study of Livelihood and City Policy in Chang an, the Capital of Tang Dynasty (618-907) 唐 代 首 都 長 安 的 居 民 生 計 與 城 市 政 策 研 究 Submitted by Lau Cheung Cheung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December 2005 Medieval China occupied a leading cultur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in the world. Chang an, capital of Tang Empire (AD618-907),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world, was enhanced internationally by being the model for many cities in East Asia. The improvement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transportation foster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de. Surplus labor began to specialize and to produce consumer goods for the growing urban population. Rural markets grew into towns, and towns into cities. Suburbs flourished. The economic expansion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birth of the new urban paradigm. The An Lushan rebellion (AD755-763) and Huang Chao (AD874-884) helped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rise of a new social order, through the migration of great families and rich merchants to the South. Social status of merchants improved. Government relaxed its control on

cities and trade after the mid-tang Empire. The Tang dynasty, claimed to be the best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had been the subject of numerous studies. However, fragment historical records from various articles and pieces become obstacles in research. Thus studies usually concentrated on specific topics, e.g. music, literature, clothing. In contrast,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broad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formal historical records, with references also made in Quan Tang Shi ( 全 唐 詩 ), Quan Tang Wen ( 全 唐 文 ), Tang biographies, notes, novels and other literary sources, to help to understand the livelihood and city policy in the capital Chang an. This thesis contains 5 main chapters and a bibliography.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stat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A definition of city is proposed in Chapter 2. This is the basic to elaborat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ties, as well as the capital Chang an, in Tang Dynasty. The third and forth chapters describes and analyses respectively the livelihood and city policy in capital. In the fifth chapter, we try to understand how the changes of the livelihood and policy enhanced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tatus. (336 words)

A Study of Livelihood and City Policy in Chang an, the Capital of Tang Dynasty (618-907) 唐 代 首 都 長 安 的 居 民 生 計 與 城 市 政 策 研 究 1 引 言 1 2 城 市 的 佈 局 和 發 展 2.1 城 市 的 定 義 4 2.1.1 西 方 的 城 市 定 義 5 2.1.2 中 國 的 城 市 定 義 6 2.2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演 變 10 2.2.1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發 展 10 2.2.2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分 類 24 2.2.3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特 色 26 2.3 唐 代 的 城 市 結 構 31 2.3.1 唐 代 城 市 的 發 展 條 件 31 2.3.2 唐 代 城 市 的 分 類 57 2.4 長 安 的 城 市 結 構 61 2.4.1 城 坊 結 構 63 2.4.2 人 口 結 構 87 2.4.3 市 場 結 構 93 1

3 唐 代 長 安 的 居 民 生 計 3.1 長 安 的 居 民 結 構 96 3.1.1 傳 統 職 能 分 類 的 改 變 96 3.1.2 職 業 多 元 化 99 3.2 城 市 職 能 的 分 類 102 3.2.1 管 理 階 層 102 3.2.2 農 業 與 漁 業 104 3.2.3 製 造 業 108 3.2.4 銷 售 業 143 3.2.5 運 輸 及 倉 庫 179 3.2.6 金 融 業 187 3.2.7 服 務 行 業 192 3.2.8 賤 民 204 3.2.9 其 他 210 4 唐 代 的 城 市 政 策 4.1 管 制 214 4.1.1 城 市 管 制 214 4.1.2 政 權 穩 定 226 4.1.3 居 民 管 理 253 4.2 平 衡 276 4.2.1 政 府 資 源 276 4.2.2 階 級 303 4.2.3 物 資 轉 運 307 2

5 總 結 5.1 政 府 309 5.1.1 市 制 的 破 壞 309 5.1.2 坊 制 破 壞 313 5.1.3 城 坊 制 的 崩 潰 315 5.2 階 級 316 5.2.1 官 員 316 5.2.2 工 商 階 級 的 改 變 321 5.2.3 官 商 關 係 327 5.3 結 論 329 6 參 考 書 目 6.1 書 目 333 6.2 論 文 期 刊 355 3

1 引 言 唐 皇 朝 ( 公 元 618-906) 幅 員 遼 闊, 物 產 富 饒, 民 族 眾 多, 文 化 高 度 發 展, 貿 易 和 對 外 交 往 頻 繁, 首 都 長 安 是 當 時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都 市 隋 ( 公 元 581-619) 唐 統 一 以 來, 社 會 安 定, 人 口 增 加 墾 田 面 積 擴 大, 生 產 力 和 科 技 文 化 水 平 提 高, 提 供 大 量 貨 品, 廣 闊 的 市 場 空 間, 使 城 市 的 吸 引 力 大 增, 吸 附 更 多 的 人, 增 加 更 多 的 城 市 安 史 之 亂 ( 公 元 755-763) 後, 人 口 大 量 南 遷, 長 江 下 游 一 帶 的 城 市 急 遽 發 展, 經 濟 進 步 明 顯, 多 餘 的 人 口 開 始 遷 離 農 村 鄉 鎮 發 展 為 市 鎮 市 鎮 發 展 為 城 市 漕 運 加 強 南 北 兩 大 區 域 的 經 濟 聯 繫 和 溝 通, 加 速 了 城 市 的 開 發 隨 著 都 市 的 發 展, 政 府 對 城 市 的 控 制 逐 漸 減 弱, 商 人 的 地 位 開 始 提 升, 都 市 生 活 變 得 更 加 多 元 化 一 般 研 究 城 市 的 者 認 為, 在 公 元 7 10 世 紀 間, 長 安 有 整 齊 的 城 市 規 劃, 聚 居 了 不 同 職 能 的 人 口, 還 有 來 自 國 內 國 外 市 民, 是 當 時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城 市 過 去, 不 少 學 者 各 自 以 中 西 方 概 念 闡 釋 城 市 的 形 式 和 出 現 部 份 學 者 認 為 城 市 必 須 有 自 由 的 交 易, 所 以 中 國 在 唐 末 城 坊 破 壞 以 前 沒 有 城 市, 長 安 也 不 是 城 市 ; 而 另 類 觀 點 則 認 為 有 城 牆 圍 繞 有 市 集 出 現 城 市 居 民 從 事 多 方 面 工 作, 便 代 表 城 市 出 現, 所 以 長 安 不 但 是 城 市, 還 是 當 時 最 大 的 城 市 然 而, 單 以 西 方 對 城 市 的 闡 釋, 或 東 方 對 城 市 的 理 解, 很 難 準 確 地 完 全 合 理 地 解 釋 城 市 的 來 源 和 發 展 以 某 種 文 化 背 景 去 衡 量 另 一 個 文 化 的 建 設 規 模, 似 乎 也 不 大 公 平 和 準 確 我 們 只 可 以 說 長 安 在 7 10 世 紀 時, 佔 地 84 平 方 公 里, 在 嚴 整 有 條 理 的 城 牆 內, 居 住 了 70 萬 以 上 的 各 地 人 口, 是 世 界 最 大 的 城 市 當 歷 史 再 往 前 看, 希 臘 羅 馬 的 城 市 是 自 然 發 展 而 成 的, 早 在 唐 代 長 安 1

以 前 已 經 有 完 整 的 城 市 規 劃, 有 架 空 水 渠 道 為 城 市 居 民 供 水, 有 自 由 的 就 業 和 選 舉 制 度 中 國 城 市 的 出 現 與 政 權 有 密 切 關 係, 只 有 統 治 者 認 為 有 必 要, 才 會 建 立 二 者 出 現 的 背 景 不 同, 很 難 以 某 一 方 的 準 則 去 評 價 另 一 處 的 建 設 無 論 怎 麼 評 論, 對 雙 方 都 不 公 平 長 安 城 由 隋 代 宇 文 凱 (555-612) 負 責 構 思 與 建 設, 初 唐 時 完 成, 整 個 城 市 都 是 以 維 繫 統 治 者 的 政 權 為 中 心 城 坊 的 設 計 位 置, 都 是 為 了 確 保 皇 權 穩 定, 故 有 關 的 記 載 較 多 至 於 現 今 城 市 設 計 中 十 分 重 要 的 渠 水 與 廢 物 處 理 火 災 的 防 禦, 則 有 較 少 的 記 載 1 歷 來 對 唐 代 城 市 文 化 的 研 究 主 要 以 皇 城 的 構 築 皇 帝 和 朝 廷 等 上 層 生 活 為 中 心, 又 或 是 個 別 專 題, 例 如 : 建 築 衣 著 音 樂 舞 蹈 百 戲 的 單 項 分 析, 研 究 內 部 越 分 越 細, 很 少 全 面 或 整 體 的 描 繪, 鮮 有 剖 析 一 般 城 市 居 民 的 生 活 相 信 是 因 為 資 料 零 碎, 需 要 大 量 時 間 搜 尋 考 證 分 類 和 組 織, 做 成 研 究 困 難, 令 中 世 紀 的 中 國 城 市, 欠 缺 一 個 鮮 明 和 整 體 的 形 象 長 安 是 唐 代 的 皇 權 的 中 心, 國 家 行 政 架 構 的 中 心, 是 全 國 最 大 最 重 要 的 都 市 長 安 的 設 計 佈 局 為 適 應 和 配 合 統 治 者 而 設 隨 著 政 局 的 發 展, 城 市 政 策 也 逐 漸 轉 變, 統 治 者 以 不 同 層 次 的 制 度 和 關 係, 來 適 應 時 局 的 變 遷 本 文 先 分 析 城 市 居 民 的 生 計, 再 探 討 朝 廷 的 城 市 政 策 和 施 行 情 況, 研 究 兩 者 的 關 係 和 相 互 影 響 1 長 安 的 居 民 一 般 飲 用 井 水, 大 街 上 有 排 水 渠, 疏 浚 多 餘 的 雨 水, 但 渠 到 經 常 瘀 塞, 令 大 街 水 浸 廢 物 處 理 的 資 料 僅 見 於 太 平 廣 記 竇 義 先 是 西 市 秤 行 之 南, 有 十 余 畝 坳 下 潛 污 之 地, 目 曰 小 海 池 為 旗 亭 之 內, 眾 穢 所 聚 ( 太 平 廣 記 卷 243, 竇 義, 頁 1877) 其 中 眾 穢 所 聚 " 相 信 是 當 時 長 安 一 個 棄 置 廢 物, 甚 至 排 泄 物 的 地 方 唐 中 期, 東 市 曾 經 起 火, 燒 三 千 餘 家, 卻 不 見 滅 火 的 情 形 或 防 火 的 設 備 ( 入 唐 求 法 巡 禮 行 記 卷 3, 頁 425) 2

全 文 分 為 五 個 章 節 第 二 章 闡 釋 城 市 的 佈 局 和 發 展 首 先 解 釋 城 市 的 定 義 歷 代 城 市 的 演 變 和 發 展, 從 而 了 解 唐 代 城 市 的 發 展 背 景, 建 構 長 安 這 個 以 君 權 為 中 心 的 城 市 特 色 第 三 章 探 討 唐 代 長 安 居 民 的 生 計 長 安 是 政 權 的 中 心, 官 僚 貴 族 以 外 還 有 大 量 的 平 民 城 內 土 地 種 植 的 糧 食 有 限, 其 他 居 民 只 能 從 事 農 耕 以 外 的 職 業 隨 著 城 市 發 展, 傳 統 以 來 的 四 民 階 級 有 了 新 的 突 破, 新 興 的 行 業 為 居 民 提 供 更 多 就 業 機 會, 進 一 步 吸 引 更 多 的 外 來 人 口, 城 市 職 能 日 趨 複 雜 本 章 嘗 試 在 傳 統 四 民 職 業 上 加 入 新 的 行 業, 建 構 長 安 居 民 賴 以 為 生 的 工 作 情 況 第 四 章 分 析 唐 代 的 城 市 政 策 長 安 突 顯 唐 代 了 唐 代 的 城 市 政 策, 由 設 計 概 念 居 民 生 活 的 管 理, 都 表 現 出 皇 權 至 上 另 一 方 面, 朝 廷 亦 善 用 法 律 的 彈 性, 在 嚴 格 的 管 制 下 提 供 一 定 的 發 展 空 間, 構 成 唐 代 城 坊 制 下 的 獨 特 管 理 方 式 第 五 章 會 就 城 市 居 民 的 職 能 和 城 市 政 策 的 轉 變, 探 討 城 坊 制 的 突 破 和 四 民 階 級 演 化 作 結 從 而 了 解 這 個 中 古 盛 世 中, 城 市 內 部 的 變 化 和 特 色 3

2 城 市 的 佈 局 和 發 展 2.1 城 市 的 定 義 一 直 以 來, 學 術 界 對 城 市 沒 有 統 一 的 定 義, 幾 乎 所 有 地 理 學 者 都 承 認 為 要 界 定 城 市 有 一 定 的 困 難 2 一 個 地 方 要 成 為 城 市, 有 很 多 考 慮 因 素, 例 如 : 歷 史 考 古 地 理 ( 地 勢 山 川 土 壤 氣 候 物 產 ) 政 治 軍 事 經 濟 文 化 交 通 水 利 建 築 藝 術 歷 史 地 理 等 等 從 地 理 學 角 度 來 看, 可 用 地 域 空 間 大 小 來 衡 量, 但 不 能 忽 視 人 類 在 某 空 間 的 活 動 有 些 人 會 用 人 口 數 量 和 密 度 來 規 劃, 當 某 地 區 聚 集 了 大 量 人 口, 其 中 大 部 份 居 民 以 非 農 業 ( 牧 漁 ) 謀 生, 便 可 能 稱 為 都 市 有 些 會 以 社 會 經 濟 的 發 展 作 為 衡 量 都 市 產 生 的 基 礎, 不 過 單 由 工 商 業 地 區 或 市 場 界 定 似 乎 略 有 偏 失, 例 如 : 手 工 業 採 礦 地 鄭 州 商 城, 有 一 些 簡 單 的 服 務 業, 似 乎 不 足 夠 稱 為 都 市 政 府 方 面, 可 以 從 行 政 方 面 來 界 定 城 市, 例 如 : 以 人 口 居 民 數 目, 或 某 地 區 的 特 殊 功 能 決 定 3 一 般 來 說, 城 市 起 源 都 與 市 " 的 興 起 和 繁 盛 有 關, 使 人 類 聚 居 地 產 生 變 化, 成 為 政 治 經 濟 生 產 貿 易 宗 教 或 軍 事 活 動 中 心 4 歐 洲 的 城 市 主 要 由 自 由 擴 展 而 成, 市 政 獨 立, 有 比 較 詳 細 的 記 載 中 國 都 市 隸 屬 國 家 行 政, 以 維 繫 政 權 穩 定 為 目 標, 只 有 政 府 才 有 權 力 興 建 設 置, 城 市 制 度 的 記 載 較 少 雖 然 三 輔 黃 圖 長 安 志 東 京 華 夢 錄 夢 梁 錄 武 林 舊 事 春 明 夢 餘 錄 日 下 舊 聞 等 有 不 少 可 貴 的 史 料, 但 大 都 以 首 都 為 主, 詳 於 風 俗 略 2 王 妙 發 郁 越 祖 : 關 於 都 市 ( 城 市 )" 概 念 的 地 理 學 定 義 考 察, 歷 史 地 理,1992 年 10 輯, 頁 133-140 3 王 妙 發 郁 越 祖 : 關 於 都 市 ( 城 市 )" 概 念 的 地 理 學 定 義 考 察, 歷 史 地 理,1992 年 10 輯, 頁 133-140 4 陳 淳 : 城 市 起 源 之 研 究, 文 物 季 刊,1998 年 2 期, 頁 58-64 4

於 記 述 5 由 於 民 族 背 景 不 同, 不 能 單 用 西 方 的 城 市 概 念 為 中 國 城 市 下 定 論 2.1.1 西 方 的 城 市 定 義 西 方 對 城 市 的 研 究, 有 一 些 較 有 系 統 的 理 論 1938 年, 沃 思 (L. Wirth) 6 認 為 早 期 城 市 是 由 社 會 中 不 同 階 級 成 員 組 成 一 個 相 對 較 大 和 密 集 的 永 久 居 址 1950 年, 柴 爾 德 (Childe) 7 在 城 市 革 命 一 書 提 出 了 城 市 起 源 的 十 條 標 準, 8 不 過 公 共 祭 祀 藝 術 發 展 等 特 徵, 都 與 城 市 起 源 沒 有 直 接 關 係 9 六 七 十 年 代, 西 方 學 者 認 為 城 市 與 國 家 起 源 有 密 切 關 係, 10 人 口 分 工 和 城 市 功 能 不 能 分 割 11 而 惠 得 利 (Pall Wheatley) 12 在 1969 和 1972 年 分 別 指 出 城 市 以 宮 殿 為 祭 祀 中 心 為 軸 心, 城 市 化 是 在 特 定 的 時 間 裡, 有 大 規 模 的 人 口 向 某 地 區 移 動 後 的 生 活 方 式 13 1985 年, 張 光 直 在 四 方 之 報 一 書 之 簡 便 一 文 提 出 V. Cordon Childe 14 15 韋 伯 和 愛 德 茂 斯 (R. Adams) 16 對 城 市 的 觀 點 後 認 為, 5 梁 啟 超 (1873-1929): 中 國 之 都 市, 史 學 與 地 學,1926 年 1 2 合 期, 頁 159-180,289-323 6 Wirth, L. 1938,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4), p.9 7 Childe, V. G. 1950. The Urban Revolution. Town lanning Review 21: p.3-17 8 城 市 起 源 的 10 條 標 準 包 括 : 在 有 限 的 區 域 集 中 了 較 多 人 口 手 工 業 專 門 化 剩 餘 產 品 由 中 央 權 力 機 構 支 配 存 在 公 共 祭 祀 建 築 社 會 等 級 差 異 明 顯 採 用 文 字 科 學 研 究 發 展 自 然 主 義 藝 術 出 現 存 在 對 外 貿 易 和 棲 居 方 式 不 再 依 據 血 緣 關 係 而 定 ( 陳 淳 : 城 市 起 源 之 研 究, 文 物 季 刊,1998 年 2 期, 頁 58-64) 9 1972 年 惠 得 利 (Pall Wheatley) 也 指 出 這 10 條 標 準 是 描 述 性 的, 沒 有 從 相 關 的 功 能 上 加 以 解 釋, 其 中 一 些 特 徵 與 城 市 起 源 沒 有 必 然 的 關 係, 例 : 公 共 祭 祀 與 藝 術 發 展 (Wheatley, P. 1972. The concept of urbanism. Man, Settlement and Urbanism. Eds. P. J. Ucko, R. Tringham, and G. M. Dimbleby, p.601-637. Schenkman Publishing Compan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0 Friedman, J. 1961. Cities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4: 92. 11 城 市 是 人 口 分 工 的 結 果, 是 工 業 活 動 中 心, 與 農 村 對 立 他 以 人 口 ( 例 如 : 城 市 人 口 較 鄉 村 多 密 度 大 ) 和 城 市 功 能 ( 例 : 城 市 是 交 通 中 心 消 費 中 心, 主 要 職 能 是 分 配 ) 來 劃 出 十 五 種 城 市 定 義 (R. Thomlinson, Urban Structure, the social and spatial character of cities, New York, 1965, chapter 3) 12 Wheatley, P.1969. Cities as symbol. University College, T & A Constable LTF, Edinburgh. 13 城 市 化 (urbanism) 是 在 某 特 定 時 間 內, 大 量 人 口 向 某 區 域 移 動 後 的 生 活 方 式 他 認 為 該 區 域 的 特 徵, 古 今 城 市 都 不 同, 不 能 一 統 定 義 (Wheatley, P.1969. Cities as symbol. University College, T & A Constable LTF, Edinburgh.) 14 V. Cordon Childe 的 10 條 標 準, 包 括 : 稠 密 的 人 口 職 業 及 分 工 多 樣 化 財 產 集 中 於 王 室 大 5

城 市 的 概 念, 強 調 人 口, 是 古 代 社 會 中 從 事 生 產 活 動 的 分 化 17 18 1997 年, 高 松 凡 楊 純 瀾 列 舉 了 他 們 判 斷 城 市 起 源 的 3 個 標 準 : 多 職 能 ( 至 少 兩 種 ) 的 複 合 體 人 口 手 工 業 貿 易 財 富 建 築 公 共 設 施 的 集 中 場 所 和 人 口 密 度 高, 主 要 從 事 非 農 業 的 職 業 當 社 會 日 漸 複 雜, 城 市 內 部 出 現 了 不 同 部 門 和 職 業 分 工, 逐 漸 形 成 不 同 社 會 階 級, 一 些 城 市 更 會 因 管 理 手 工 業 貿 易 和 市 場 等 功 能 的 強 化 而 趨 向 專 門 化 19 城 市 ( 都 市 ) 是 用 職 能 來 區 分 的, 不 能 單 以 有 沒 有 城 牆 坊 牆 有 沒 有 倒 塌, 商 業 功 能 的 自 由 來 決 定 20 2.1.2 中 國 的 城 市 定 義 在 中 國, 城 市 " 一 詞 是 由 城 " 和 市 " 結 合 而 成 的 城, 以 盛 民 也 ", 應 該 是 城 的 原 意, 是 指 人 群 聚 居 之 處, 城 " 之 本 義, 指 一 圈 城 牆 及 所 圍 之 地 市 " 是 交 易 場 所 易 繫 辭 下 解 釋 說 : 日 中 為 市, 致 天 下 之 民, 聚 天 下 之 貨, 交 易 而 退, 各 得 其 所 " 說 文 解 字 : 市, 買 賣 所 之 也 ", 貿 賈, 市 也 " 指 商 賈 雲 集 之 處 城 和 型 公 共 建 築 社 會 階 層 豐 富 文 字 使 用 科 學 發 展 專 業 藝 術 家 及 都 市 間 的 藝 術 觀 差 異 長 途 貿 易 以 居 住 地 位 劃 分 市 民 集 團 ( 唐 曉 峰 編 譯 : 四 方 之 報 一 書 之 簡 介, 中 國 史 研 究 動 態, 1984 年 2 期 ) 15 韋 伯 提 出 5 大 特 徵 包 括 : 穩 定 性 市 場 都 市 ( 城 市 ) 政 府 聯 繫 性 公 民 自 治 權, 不 過 太 西 方 化, 且 不 精 確 ( 唐 曉 峰 編 譯 : 四 方 之 報 一 書 之 簡 介, 中 國 史 研 究 動 態,1984 年 2 期 ) 16 愛 德 茂 斯 (R. Adams) 強 調 都 市 起 源 於 社 會 職 能 行 為 者 社 會 組 織 三 方 面 的 分 化, 概 念 較 抽 象 ) ( 唐 曉 峰 編 譯 : 四 方 之 報 一 書 之 簡 介, 中 國 史 研 究 動 態,1984 年 2 期 ) 17 張 光 直 : 關 於 中 國 初 期 城 市 " 這 個 概 念, 文 物,1985 年 2 期 18 高 松 凡 楊 純 瀾 : 關 於 我 國 早 期 城 市 起 源 的 初 步 探 討, 文 物 季 刊,1993 年 3 期, 頁 48-54 19 陳 淳 : 城 市 起 源 之 研 究, 文 物 季 刊,1998 年 2 期, 頁 58-64 20 陳 可 風 : 古 代 城 邦 的 概 念 及 期 類 型, 湘 潭 師 範 學 院 學 報,1996 年 1 期, 頁 20-24 6

市 沒 有 必 然 聯 繫, 有 城 不 一 定 有 市, 市 場 也 不 一 定 圍 築 牆 垣 21 城 市 " 兩 字 連 用, 早 在 漢 代 已 出 現 後 漢 書 廖 扶 傳 中 見 : 扶 絕 志 世 外, 常 居 先 人 塚 側, 未 曾 入 城 市 " 22 中 國 歷 史 上, 人 群 集 居 商 業 繁 榮 的 地 方, 大 部 份 都 有 城 牆 圍 繞 23 都 " 可 解 作 城 邑, 先 君 之 舊 宗 廟 曰 都 ", 是 周 的 一 種 行 政 規 劃 周 禮 地 官 小 司 徒 有 相 近 的 解 釋, 認 為 四 丘 為 甸, 四 甸 為 縣, 四 縣 為 都 24 廣 雅 釋 地 載 夏 代 有 此 制, 指 五 里 為 邑, 十 邑 為 都, 十 都 為 師 左 傳 武 二 十 八 年 指 出 凡 邑 有 宗 廟 之, 先 君 曰 都, 無 曰 邑 " 宗 廟 可 以 說 成 儀 禮 中 心 ", 後 世 首 都 " 當 源 於 此 都 市 " 兩 字 連 用 早 見 於 漢 書 食 貨 志 : 商 賈 大 者 積 貯 倍 息, 小 者 坐 列 販 賣, 操 其 奇 贏, 日 游 都 市, 乘 上 之 急, 所 賣 必 備 " 25 從 南 朝 的 述 異 記 可 見 : 懷 帝 遣 人 觀 市, 珠 玉 金 銀 闐 委 市 中, 而 無 粟 麥 田 畝 由 是 丘 墟, 都 市 21 張 全 明 : 論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形 成 的 三 個 階 段,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1998 年 1 月 1 期, 頁 80-86 22 後 漢 書 卷 82, 廖 扶 傳, 頁 2720 23 王 妙 發 郁 越 祖 : 關 於 都 市 ( 城 市 )" 概 念 的 地 理 學 定 義 考 察, 歷 史 地 理,1992 年 10 輯, 頁 133-140 24 周 禮 卷 1, 地 官 小 司 徒, 頁 11 25 漢 書 卷 24, 食 貨 志, 頁 1132 7

化 為 珠 玉 " 26 由 此 可 見, 中 國 歷 史 上 都 市 " 與 城 市 " 兩 詞 相 通, 都 是 指 人 口 聚 集 的 地 方, 有 繁 盛 ( 工 ) 商 業 發 展 城 市 的 地 位 重 要, 一 般 用 城 牆 防 衛 如 果 某 國 家 或 地 區 統 治 力 強, 首 都 和 城 市 可 能 不 需 要 城 牆 27 一 般 來 說, 中 國 的 城 市 必 須 滿 足 以 下 四 個 因 素, 才 能 稱 為 城 市 : 1. 有 防 禦 作 用 的 城 牆 圍 繞 居 民 生 活 地 區 2. 居 民 從 事 非 季 節 性 的 工 商 服 務 業 或 其 他 行 業 為 主 3. 進 行 經 常 性 的 商 品 交 換 的 場 所 28 4. 在 地 域 上 有 一 定 的 政 治 經 濟 中 心 作 用 很 多 人 都 以 城 牆 或 城 堡 的 存 在 來 判 斷 城 市 有 沒 有 出 現, 可 是, 中 國 的 城 市 以 統 治 者 為 中 心, 單 用 有 防 衛 和 保 護 作 用 的 城 牆 判 斷 城 市 的 存 在, 並 不 足 夠 中 國 很 早 就 出 現 城 牆, 城 市 的 出 現 較 晚 當 二 者 合 而 為 一, 便 成 為 中 國 城 市 的 主 要 標 誌 統 治 者 只 會 在 他 們 認 為 有 需 要 的 時 候, 才 下 達 築 城 的 命 令, 所 以, 被 城 牆 " 圍 起 來 的 多 半 是 都 市, 但 也 有 一 些 有 城 牆 的 不 是 都 市, 亦 有 一 些 沒 有 築 城 的 地 方 可 以 是 都 市 中 國 歷 史 上 設 官 而 治 的 地 方 不 一 定 有 城 牆, 治 所 的 工 商 業 也 不 一 定 發 達 元 豐 類 編 卷 17 繁 昌 縣 興 道 記 載 : 唐 昭 宗 始 以 為 縣, 縣 百 四 十 餘 年 無 城 垣, 而 濱 大 江, 常 編 竹 為 障 自 固 " 29 中 國 的 城 市 很 少 是 隨 著 經 濟 發 展 而 形 成, 反 而 當 某 個 時 代 築 城 越 多, 城 市 的 發 展 就 越 快 30 當 政 26 任 昉 : 述 異 記, 載 前 定 錄 續 錄 ( 上 冊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11 年 ), 卷 下, 頁 19 27 陳 淳 : 城 市 起 源 之 研 究, 文 物 季 刊,1998 年 2 期, 頁 58-64 28 張 全 明 : 論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形 成 的 三 個 階 段,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1998 年 1 月 1 期, 頁 80-86 29 元 豐 類 編 卷 17, 繁 昌 縣 興 道 記 30 王 妙 發 郁 越 祖 : 關 於 都 市 ( 城 市 )" 概 念 的 地 理 學 定 義 考 察, 歷 史 地 理,1992 年 10 8

府 下 令 在 某 地 方 興 建 城 牆 時, 該 處 多 半 已 經 具 備 城 市 的 主 要 功 能 如 果 某 地 方 在 築 起 城 牆 後 開 始 才 繁 榮, 都 市 的 形 成 絕 對 不 是 來 自 城 牆, 例 如 : 魏 晉 時 的 塢 堡, 都 有 城 牆, 似 乎 不 一 定 能 稱 為 都 市 31 中 國 的 政 治 和 宗 教 都 以 皇 帝 的 政 權 為 中 心, 以 國 家 理 想 來 代 替 宗 教, 將 祭 祀 權 變 成 皇 帝 私 人 權 利 宗 教 變 成 皇 帝 的 政 治 工 具, 大 部 份 是 由 皇 帝 及 其 近 臣 在 沒 有 人 民 參 與 的 情 況 下 進 行 城 市 中 心 不 是 宮 廷, 就 是 其 代 表 機 構 例 如 衙 門 政 府 機 構 等 宮 廷 成 為 城 市 核 心, 寺 廟 和 軍 事 演 練 場 都 在 宮 廷 區 內, 整 個 中 國 在 皇 帝 的 直 接 控 制 下, 發 展 需 要 的 官 僚 制 度, 一 切 以 國 家 理 想 為 基 礎, 城 市 出 現 和 發 展 都 是 以 政 權 為 依 歸 32 輯, 頁 133-140 31 王 妙 發 郁 越 祖 : 關 於 都 市 ( 城 市 )" 概 念 的 地 理 學 定 義 考 察, 歷 史 地 理,1992 年 10 輯, 頁 133-140 32 ( 南 斯 拉 夫 ) 易 婉 娜 普 里 察 : 中 西 古 代 城 市 文 化 比 較 研 究, 東 南 文 化,1990 年 1 2 合 期, 頁 21-32 9

2.2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發 展 古 代 沒 有 城 鄉 之 分, 民 春 夏 出 田, 秋 冬 入 保 城 郭 城 郭 是 農 民 儲 蓄 糧 食 作 冬 天 所 用 的 地 方 城 " 與 市 " 是 兩 個 不 同 的 概 念, 城 有 防 禦 的 作 用, 故 城, 郭 也, 都 邑 之 城, 築 此 以 資 保 障 也 " 33 隨 著 社 會 日 漸 複 雜, 不 同 職 業 的 分 工 和 部 門 相 繼 出 現, 形 成 不 同 等 級 層 次 不 同 的 棲 居 中 心 也 會 因 不 同 功 能 的 強 化 而 分 化, 形 成 村 鎮 城 的 結 構 一 些 城 市 更 會 因 管 理 手 工 業 貿 易 和 市 場 等 功 能 的 強 化 而 更 趨 專 門 化 34 工 商 業 官 吏 等 人, 以 城 為 居, 有 國 " 野 " 之 別, 在 國 曰 市 井 之 臣, 在 野 曰 草 莽 之 臣 野 擴 為 村, 國 衍 為 城 35 2.2.1.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演 變 2.2.1.1 城 市 的 起 源 城 市 起 源 的 記 載, 在 中 國 文 獻 中 大 概 有 兩 種 說 法 : 一 種 認 為 在 三 皇 五 帝, 另 一 個 認 為 在 鯀 禹 時 期 出 現 漢 書 食 貨 志 晁 錯 曰 : 神 農 之 教 曰 : 有 石 城 十 仞, 湯 池 百 步 " 36 黃 帝 內 傳 : 帝 既 殺 蚩 尤, 因 之 築 城 " 中 州 雜 俎 郡 邑 引 軒 轅 本 紀 : 黃 帝 築 邑, 造 五 城 " 37 等 鯀 禹 時 期 的 記 載 世 本 作 篇 : 鯀 作 城 郭 " 淮 南 子 原 道 訓 記 當 日 夏 鯀 作 三 仞 之 城 : 諸 侯 背 之, 海 外 有 狡 心 " 38 吳 越 春 秋 : 鯀 築 城 以 衛 君, 造 廓 以 守 民 " 為 城 郭 之 始 古 代 的 科 技 不 發 達, 城 牆 壕 溝 便 發 揮 了 主 要 的 防 禦 作 用, 除 了 在 戰 爭 中 防 禦 敵 人, 也 為 了 防 止 野 獸 與 洪 水 的 侵 襲 33 禮 記 注 疏 卷 21, 禮 運, 頁 413 34 陳 淳 : 城 市 起 源 之 研 究, 文 物 季 刊,1998 年 2 期, 頁 58-64 35 李 先 登 : 試 論 中 國 城 市 之 起 源, 天 津 師 大 學 報,1986 年 5 期, 頁 47-63 36 漢 書 卷 24, 食 貨 志, 頁 1133 37 汪 介 人 : 中 州 雜 俎 卷 2, 郡 邑, 頁 1, 載 中 國 風 土 志 叢 刊 ( 揚 州 : 廣 陵 書 社,2005 年 ), 卷 18, 頁 139 38 淮 南 子 卷 1, 原 道 訓, 頁 14 10

古 代 中 國, 人 民 的 政 治 和 經 濟 生 活, 一 直 都 由 政 府 直 接 統 治 和 影 響, 沒 有 任 何 東 西 可 以 置 身 禮 法 " 之 外, 社 會 經 濟 的 結 構 是 統 一 的 城 市 的 工 商 業 雖 然 較 農 村 發 達, 但 是 城 市 不 是 獨 立 的 經 濟 中 心, 是 政 治 重 心 農 村 不 能 與 城 市 分 離 周 代 以 前, 主 要 處 於 鄉 村 城 堡 階 段, 人 口 較 少, 生 產 力 較 低, 商 品 交 易 有 限, 交 換 場 所 也 不 多 夏 商 時 期, 社 會 經 濟 發 展, 農 業 工 業 商 業 分 工, 商 業 活 動 日 益 增 多, 比 較 固 定 的 商 品 交 易 場 所 市 " 開 始 出 現 39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大 量 興 起, 主 要 是 由 周 代 開 始 西 周 ( 約 公 元 前 11 世 紀 前 771) 的 城 市, 從 天 子 到 公 侯 伯 子 男 的 領 地 都 有 定 制 周 禮 規 定 : 王 城 方 九 里, 疏 曰 : 侯 伯 子 男 五 里 或 云 周 已 九 里 之 城, 則 公 七 里, 侯 伯 五 里, 子 男 三 里 " 40 諸 侯 授 與 采 邑 後, 首 先 築 城 營 邑 呂 氏 春 秋 古 之 王 者, 擇 天 下 之 中 而 立 國 " 41, 詩 大 雅 板 懷 德 維 寧, 宗 子 維 城, 無 俾 城 壞, 無 獨 斯 畏 " 42 城 壞 就 是 國 破, 古 人 把 保 城 作 為 保 國 的 代 名 詞 43 城 牆 將 城 市 和 農 村 分 開, 城 市 成 為 某 地 區 的 物 資 交 換 中 心, 推 動 當 地 的 社 會 經 濟 發 展 城 市 居 民 不 從 事 農 業 生 產, 便 要 依 賴 周 圍 剩 餘 農 產 品 的 供 給 所 以, 沒 有 剩 餘 的 農 產 品, 便 沒 有 城 市 城 市 興 起 後, 非 務 農 者 便 要 以 其 他 物 資 和 農 民 交 換 糧 食 農 村 為 城 市 居 民 提 供 生 活 必 須 品, 城 市 發 展 以 農 業 經 濟 為 基 礎, 39 張 全 明 : 論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形 成 的 三 個 階 段,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1998 年 1 月 1 期, 頁 80-86 40 按 周 尺 19.9 厘 米,1 里 為 1800 尺,9 里 之 城 的 邊 長 3222 米, 面 積 10.2 平 方 里 ;7 里 之 城 的 邊 長 2500 米, 面 積 6.25 平 方 里 ;5 里 之 城 的 邊 長 1790 米, 面 積 3.2 平 方 里 ;3 里 之 城 的 邊 長 1074 米, 面 積 1.15 平 方 里 從 東 周 王 城 面 積 8.3 平 方 里 來 看, 王 城 方 九 里 的 記 載 較 符 合 實 際 當 然, 地 理 環 境 不 同 會 令 城 的 大 小 有 出 入 (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41 呂 氏 春 秋 卷 17, 慎 世, 頁 1108 42 毛 詩 正 義 卷 17, 大 雅 板, 頁 635 43 李 先 登 : 試 論 中 國 城 市 之 起 源, 天 津 師 大 學 報,1986 年 5 期, 頁 47-63 11

農 村 從 城 市 得 到 生 產 和 生 活 用 品 社 會 經 濟 結 構 成 為 一 個 整 體 初 期 城 市 的 手 工 業 主 要 為 統 治 者 服 務, 產 量 有 限, 交 通 運 輸 不 便, 不 能 作 遠 程 和 大 量 交 易, 利 潤 很 低 中 國 歷 史 上 的 大 型 工 程, 無 論 是 : 推 廣 先 進 技 術, 興 修 農 田 水 利, 開 發 大 型 礦 產, 還 是 大 型 手 工 業 的 生 產, 都 需 要 官 府 的 支 持 和 推 動 官 府 以 城 為 政 治 中 心, 以 行 政 力 量, 組 織 和 推 動 生 產 這 些 城 廓 主 要 設 置 在 河 流 沿 岸 或 陸 路 交 通 線 上, 水 陸 交 同 方 便, 便 於 控 制 城 市 的 政 治 和 經 濟 地 位, 同 時 是 文 化 中 心, 供 養 了 大 批 士 人, 從 事 文 化 活 動 城 市 的 地 位 標 誌 某 個 地 區 的 政 治 經 濟 和 文 化 特 點 城 市 的 地 位 越 高, 影 響 力 越 強, 為 了 保 障 官 府 和 城 市 安 全 生 活 的 便 利 和 舒 適, 牢 固 的 城 牆 便 象 徵 和 保 障 這 種 領 導 和 支 配 地 位 44 2.2.1.2 城 市 的 形 成 春 秋 早 期, 耦 國 " 出 現, 國 與 國 之 間 的 政 權 擴 張, 國 君 逾 制 賜 封, 或 封 君 自 行 潛 越, 一 國 之 中 出 現 了 一 個 或 多 個 與 國 都 相 匹 敵 的 大 都 春 秋 一 代, 耦 國 " 數 量 極 多 如 : 鄭 伯 封 段, 超 過 先 王 之 制 " 百 雉 " 的 規 定, 後 來, 更 號 令 鄰 邑 建 城, 以 致 公 子 呂 驚 呼 國 不 堪 貳, 君 將 若 之 何 " 45 春 秋 霸 主 也 會 為 小 國 築 城 復 國, 如 左 傳 記 載 的 城 邢 " 城 楚 丘 " 城 虎 牢 " 城 杞 " 城 成 周 " 46 等 耦 國 是 城 市 多 元 化 的 發 展 趨 勢 47 當 時 的 文 獻 中, 特 別 強 調 城 的 保 護 作 用, 左 傳 哀 公 (?- 前 467)7 年, 子 服 景 伯 曰 : 民 保 於 城, 城 保 於 德 " 48, 荀 44 馬 正 林 : 論 城 牆 在 中 國 城 市 發 展 中 的 作 用, 陝 西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94 年 1 期, 頁 102-107 45 春 秋 左 傳 正 義 卷 2, 隱 公 元 年, 頁 36 46 春 秋 左 傳 正 義 卷 2, 僖 公 元 二 年 襄 公 二 二 十 九 年, 昭 公 四 十 三 年, 頁 277 47 張 南 周 伊 : 春 秋 戰 國 城 市 發 展 論, 安 徽 史 學,1988 年 3 期, 頁 9-14 48 春 秋 左 傳 正 義 卷 58, 哀 公 七 年, 頁 1008 12

子 也 有 類 似 的 說 法 : 兵 不 勁, 城 不 固, 而 求 敵 之 不 至, 不 可 得 也 敵 至 而 求 無 危 削, 不 滅 亡, 不 可 得 也 " 49 如 果 城 郭 不 固, 輕 則 會 招 來 攘 奪 盜 竊 ", 重 則 陷 於 滅 亡 50 春 秋 時 代, 在 建 設 城 市 時 都 有 細 密 周 詳 的 設 計 和 佈 局, 其 中 一 個 特 點, 是 棋 盤 形 格 局, 是 中 國 古 建 築 的 特 點 從 春 秋 的 城 市 看, 市 內 道 路 整 齊 筆 直, 各 有 等 級, 主 幹 道 明 確 寬 闊 51 因 此, 各 國 諸 侯 根 據 政 治 和 軍 時 需 要, 擴 大 舊 城 或 建 立 新 城, 進 一 步 促 進 城 市 發 展, 城 市 的 防 禦 和 保 護 的 作 用 更 加 突 出 52 據 春 秋 左 傳 國 語 中 的 城 邑 地 名 有 1016 個, 從 方 志 等 文 獻 中 可 找 出 近 600 個 城 邑, 相 信 春 秋 城 邑 可 能 在 1,000 以 上 53 春 秋 後 期, 載 複 合 概 念 的 城 市 " 的 文 獻 才 開 始 出 現 周 代 ( 約 公 元 前 11 世 紀 前 771) 以 後, 人 口 不 斷 增 加, 生 產 力 發 達 冶 鐵 術 出 現, 鐵 犁 牛 耕 大 大 提 高 了 農 業 生 產, 令 私 田 大 量 增 加, 井 田 制 加 速 瓦 解 不 少 荒 野 變 成 了 良 田, 例 如 : 鄭 國 在 西 周 末 東 遷 時, 還 是 一 片 蓬 篙 藜 藋 " 的 荒 蕪 地 帶, 春 秋 以 後, 很 快 變 成 了 一 個 農 業 和 工 商 業 比 較 發 達 的 國 家 54 自 然 資 源 不 同, 出 現 地 域 性 的 生 產 分 工, 各 地 都 有 精 湛 的 手 工 業 特 產 為 了 擴 大 統 治 範 圍, 統 治 者 開 始 為 政 治 和 軍 事 目 的 建 城, 城 內 有 宮 殿 或 衙 署 等 手 工 業 作 坊 也 不 斷 增 多 城 邑 數 49 荀 子 ( 荀 況, 約 前 313- 前 238): 荀 子 卷 12, 君 道, 頁 217 50 李 先 登 : 試 論 中 國 城 市 之 起 源, 天 津 師 大 學 報,1986 年 5 期, 頁 47-63 51 北 京 工 業 大 學 道 路 與 橋 樑 教 研 室 編 : 城 市 道 路 規 劃 與 設 計,( 北 京 : 中 國 建 築 工 業 出 版 社, 1977 年 ), 頁 1 52 李 先 登 : 試 論 中 國 城 市 之 起 源, 天 津 師 大 學 報,1986 年 5 期, 頁 47-63 53 張 鴻 雁 : 春 秋 戰 國 城 市 經 濟 發 展 史 論, 頁 206-208 54 管 子 卷 20, 小 匡, 頁 393 13

目 增 多, 分 佈 範 圍 擴 大, 城 區 區 域 結 構 變 化, 人 口 有 較 快 的 增 長, 城 內 人 口 構 成 也 日 趨 複 雜 55 春 秋 中 期, 小 邑 不 過 百 室, 大 邑 不 過 千 戶, 城 郭 不 過 三 百 丈 ; 人 口 無 過 三 千 家 56 之 後, 人 口 迅 速 增 長 春 秋 末 年, 孔 子 ( 前 551- 前 479) 過 楚 丘 時 已 經 人 煙 稠 密 戰 國 時 期, 很 多 農 民 進 城 作 市 佣 " 庸 保 ", 出 現 野 與 市 爭 民 " 的 現 象 57 士 農 工 商 紛 紛 移 居 城 市, 統 治 集 團 的 人 口 不 再 佔 城 市 人 口 的 絕 大 多 數, 城 市 居 民 結 構 發 生 顯 著 變 化 58 當 社 會 生 產 的 分 工 擴 大, 單 一 的 官 營 工 商 業 生 產, 在 數 量 和 質 量 上 不 能 適 應 經 濟 要 求 手 工 業 和 商 業 的 發 展 為 城 市 提 供 大 量 商 品, 城 市 居 民 能 在 交 換 中 獲 得 生 活 所 需, 有 效 地 促 進 了 城 市 的 興 起 和 發 展, 逐 漸 形 成 前 朝 後 市 " 的 格 局 59 春 秋 戰 國 的 城 市, 都 是 手 工 業 和 商 業 中 心, 史 記 貨 殖 列 傳 描 繪 當 時 的 情 況 為 : 天 下 熙 熙, 皆 為 理 來 ; 天 下 壤 壤, 皆 為 利 往 " 60 除 官 營 外 手 工 業 作 坊 外, 還 有 許 多 是 私 營 手 工 業 者, 製 造 各 種 生 產 工 具 兵 器 和 日 用 品 交 通 方 便 物 料 流 通 銷 售 便 利, 令 工 商 業 在 城 市 集 中 61 不 少 人 都 認 為 商 業 對 人 們 有 很 大 的 吸 引 力, 史 記 貨 殖 列 傳 指 出 : 55 張 全 明 : 論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形 成 的 三 個 階 段,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1998 年 1 月 1 期, 頁 80-86 56 戰 國 策 卷 20, 趙 策 三, 頁 678 57 荀 子 議 兵 史 記 荊 軻 列 傳 管 子 卷 3, 權 修, 頁 35 58 張 南 周 伊 : 春 秋 戰 國 城 市 發 展 論, 安 徽 史 學,1988 年 3 期, 頁 9-14 59 張 鴻 雁 : 論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形 成, 遼 寧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1985 年 1 期, 頁 45-49 60 史 記 卷 129, 貨 殖 列 傳, 頁 3256 61 管 子 卷 18, 大 匡, 頁 344 14

用 貧 求 富, 農 不 如 工, 工 不 如 商, 刺 繡 文 不 如 倚 市 門 " 62 當 時 著 名 經 濟 都 會 如 : 平 陽 ( 臨 汾 ) 邯 鄲 燕 ( 北 京 ) 洛 陽 臨 淄 江 陵 陳 ( 淮 陽 ) 姑 蘇 ( 蘇 州 ) 咸 陽 等, 都 是 商 業 發 達 的 城 市 春 秋 戰 國 時 代 的 築 城 越 多, 城 市 也 越 多, 城 和 市 已 完 全 合 一 63 此 外, 另 外, 統 治 者 也 開 始 在 一 些 交 通 發 達 的 商 品 交 易 地 區 或 繁 華 的 市 場, 圍 城 郭 溝 池 以 為 固 " 64, 開 始 出 現 了 市 " 城 " 合 一 的 情 況 65 戰 國 初 期, 各 國 不 斷 開 拓 疆 域, 吞 併 小 國, 把 領 土 向 周 邊 地 區 擴 展, 例 : 秦 燕 把 領 土 向 西 北 東 北 和 北 方 擴 展, 築 城 建 邑, 使 城 邑 大 增, 這 些 城 邑 應 該 都 可 以 說 是 城 市 66 據 左 傳 記 載, 春 秋 時, 魯 國 增 築 了 中 丘 祝 丘 等 19 座 城 市 戰 國 時, 中 原 地 區 已 經 是 千 丈 之 城, 萬 家 之 邑 相 望 67 齊 國 地 方 千 里, 有 120 個 城 68 當 時 列 國 都 城 一 般 由 大 小 兩 城 組 合, 大 城 主 要 是 各 級 官 吏 平 民 和 工 商 業 者 的 居 住 區 市 場 往 往 設 置 在 大 城 裡 小 城 又 稱 為 宮 城, 是 統 治 者 的 居 所 國 家 對 城 市 的 管 理 嚴 格, 各 階 層 都 有 自 己 的 居 住 區 域, 城 市 人 口 還 包 括 少 量 耕 者 " 手 工 業 作 坊 大 多 分 佈 在 宮 殿 區 內 或 周 圍, 反 映 官 府 控 制 手 工 業 69 戰 國 時, 各 國 的 政 治 勢 力 漸 漸 集 中, 大 都 市 開 始 出 現, 從 史 記 蘇 秦 (? - 前 284) 列 傳 可 以 看 見 齊 國 臨 淄 的 情 況 : 62 史 記 卷 129, 貨 殖 列 傳, 頁 3274 63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64 禮 記 注 疏 卷 21, 禮 運, 頁 413 65 張 全 明 : 論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形 成 的 三 個 階 段,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1998 年 1 月 1 期, 頁 80-86 66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67 戰 國 策 卷 12, 蘇 秦 說 齊 閔 王, 頁 441 68 張 南 周 伊 : 春 秋 戰 國 城 市 發 展 論, 安 徽 史 學,1988 年 3 期, 頁 9-14 69 張 鴻 雁 : 論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形 成, 遼 寧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85 年 1 期, 頁 45-49 15

臨 淄 之 中 七 萬 戶, 臣 竊 度 之, 不 下 戶 三 男 子, 三 七 二 十 一 萬, 不 待 發 於 遠 縣, 而 臨 淄 之 卒 固 已 二 十 一 萬 矣. 臨 淄 甚 富 而 實, 其 民 無 不 吹 竽 鼓 瑟, 彈 琴 擊 筑, 鬥 雞 走 狗, 六 博 蹋 鞠 者 臨 淄 之 塗, 車 轂 擊, 人 肩 摩, 連 衽 成 帷, 舉 袂 成 幕, 揮 汗 成 雨, 家 殷 人 足, 志 高 氣 揚 " 70 不 但 是 齊 國, 南 方 吳 國 的 城 市 也 很 大, 越 絕 書 越 絕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窺 見 : 吳 大 城, 周 四 十 七 里 二 百 一 十 步 二 尺 陸 門 八, 其 二 有 樓, 水 門 八, 南 面 十 里 四 十 二 步 五 尺, 西 面 七 里 百 一 十 二 步 三 尺, 北 面 八 里 二 百 二 十 六 步 三 尺, 東 面 十 一 里 七 十 九 步 一 尺 闔 廬 所 造 也 吳 郭 周 六 十 八 里 六 十 步 " 71 可 見 吳 國 故 城 之 大, 等 於 今 北 京 春 秋 戰 國 時, 由 城 到 城 市, 城 的 本 質 出 現 了 變 化, 完 整 具 備 了 城 市 特 徵, 使 城 的 功 能 進 一 步 發 揮, 成 為 某 地 區 政 治 經 濟 和 文 化 中 心 另 一 方 面, 春 秋 戰 國 的 百 家 爭 鳴, 各 國 首 都 人 才 聚 集 學 派 林 立, 游 士 周 游 列 國, 城 市 為 文 化 提 供 繁 榮 的 條 件, 使 各 國 的 政 治 經 濟 發 生 了 變 化 72 小 結 中 國 城 市 的 起 源 與 歐 洲 的 古 代 城 市 相 同, 但 是 發 展 方 向 不 一 歐 洲 的 城 市 興 起 後 逐 漸 與 農 村 分 離, 成 為 工 商 業 中 心 城 市 成 為 一 種 具 有 自 治 權 力 的 自 由 地 方, 市 民 也 成 為 自 由 居 民, 與 莊 園 的 農 民 不 同 逃 出 莊 園 的 農 奴, 只 要 在 城 70 史 記 卷 69, 蘇 秦 列 傳, 頁 2257 71 越 絕 書 卷 2, 越 絕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頁 27 72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16

市 居 住 一 年 零 一 天, 可 以 成 為 自 由 的 城 市 居 民 城 市 居 民 為 了 保 障 自 由 管 理 事 務, 便 按 照 行 業 組 織 起 來, 把 市 民 納 入 與 其 工 作 性 質 和 生 活 習 慣 相 近 的 團 體 中 自 治, 產 生 行 會 制 度 73 中 國 城 市 的 工 商 業 較 農 村 發 達, 不 少 城 市 更 發 展 成 工 商 業 中 心 不 過, 中 國 城 市 的 發 展, 只 能 在 王 制 " 規 定 的 道 路 上 進 行, 不 可 能 自 由 發 展, 更 不 可 能 置 身 於 政 權 之 外 城 市 必 須 根 據 統 治 體 系 的 編 制, 有 計 劃 有 目 的 地 興 建 所 有 建 築 的 地 點 面 績 的 大 小 城 牆 的 高 度 城 門 城 廓 門 的 數 目 城 內 建 築 物 的 種 類 市 場 的 位 置 道 路 的 寬 狹 等, 都 有 一 定 的 制 度 74 換 然 之, 中 國 歷 代 城 市 不 是 自 然 發 展 而 來 的 2.2.1.3 城 市 的 發 展 秦 朝 ( 前 221 前 207) 是 中 國 首 個 大 一 統 的 王 朝, 集 權 中 央, 奠 定 日 後 的 政 治 模 式 秦 在 全 國 設 立 40 餘 郡, 管 轄 800 餘 縣, 確 立 郡 縣 制 秦 代 首 都 咸 陽, 是 當 時 最 大 的 城 市, 面 積 在 1 平 方 公 里 以 上, 曾 經 3 次 大 規 模 的 修 建, 秦 孝 公 初 遷 時 只 有 居 三 年, 作 為 築 冀 闕 宮 庭 於 咸 陽 " 75, 沒 有 關 於 城 牆 的 記 載 秦 惠 文 王 擴 建 咸 陽, 取 材 遠 至 岐 雍 一 帶, 宮 殿 範 圍 不 斷 擴 大, 南 臨 渭 水, 北 過 涇 水 76 秦 始 皇 ( 贏 政, 前 247- 前 210, 前 221- 前 210 在 位 ) 仿 照 六 國 宮 廷, 在 咸 陽 北 阪 上 興 修 不 同 宮 殿, 把 咸 陽 擴 大 到 渭 河 以 南, 形 成 渭 水 貫 都, 以 象 天 漢 ; 橫 橋 南 渡, 以 法 牽 牛 " 77 的 形 勢 78 73 陳 淳 : 城 市 起 源 之 研 究, 文 物 季 刊,1998 年 2 期, 頁 58-64 74 陳 淳 : 城 市 起 源 之 研 究, 文 物 季 刊,1998 年 2 期, 頁 58-64 75 史 記 卷 68, 商 君 列 傳, 頁 2232 76 三 輔 黃 圖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1963 年 ), 序, 頁 1-2 77 史 記 卷 86, 荊 軻 列 傳, 頁 2535, 注 引 三 輔 黃 圖 卷 1 78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17

為 了 進 一 步 鞏 固 中 央 統 治, 秦 漢 曾 先 後 將 人 口 移 徙, 充 實 京 師, 史 記 秦 始 皇 本 記 有 詳 細 的 記 載 : 秦 并 天 下 徙 天 下 豪 富 於 咸 陽 十 二 萬 戶 盡 放 其 宮 室, 作 之 咸 陽 北 阪 上 南 臨 渭, 自 雍 門, 以 東 至 涇 渭, 殿 屋 複 道 周 閣 相 屬 " 79 據 史 記 白 起 列 傳 白 起 (?- 前 257) 是 出 咸 陽 城 西 門 10 里, 被 賜 死 於 杜 郵 亭 ( 今 咸 陽 市 ) 80, 可 見 咸 陽 有 城 至 於 市, 呂 不 韋 (?- 前 235) 曾 把 呂 氏 春 秋 於 咸 陽 市 門 公 佈 81, 丞 相 李 斯 (?- 前 208) 曾 被 腰 斬 咸 陽 市 82, 可 見 是 有 市 的 83 漢 承 秦 制, 西 漢 時 全 國 所 有 的 縣 都 要 建 城 漢 高 祖 6 年 ( 公 元 前 201), 令 天 下 縣 邑 築 城 84 當 時 的 城 市, 大 多 數 是 邊 長 2000 4000 米, 比 先 秦 的 大, 唐 宋 少 漢 平 帝 ( 劉 衎,1-5,1-5 在 位 ) 元 始 2 年 ( 公 元 2 年 ), 全 國 有 縣 邑 道 侯 國 共 1587 個, 85 已 經 比 秦 代 多 西 漢 縣 城 的 面 積 多 在 1 平 方 公 里 以 上, 86 一 般 都 由 統 治 者 統 一 規 劃, 佈 局 大 致 相 同 : 由 黃 土 版 築 的 城 牆 環 繞 四 周, 城 區 由 縱 橫 的 道 路 分 割, 城 內 主 要 建 築 物 為 官 署 民 居 市 場 其 中, 有 兩 類 城 市 的 規 模 較 大, 一 是 漢 代 封 國 的 國 都, 這 類 城 市 的 政 治 地 位 較 高, 建 城 時 規 模 就 比 普 通 城 市 大 ; 另 一 類 是 人 煙 稠 密, 經 濟 發 達 的 商 業 城 市 87 至 於 長 城 沿 線 的 城 廓, 為 了 安 全, 多 呈 回 字 形, 中 為 子 城, 邊 長 1 公 里, 面 積 1 平 方 公 里 沒 有 子 城 的, 不 論 方 形 或 長 方 形 的 邊 城, 邊 長 大 概 是 420-600 米 左 右, 面 積 不 足 半 平 方 79 史 記 卷 6, 秦 始 皇 本 記, 頁 239 80 史 記 卷 73, 白 起 列 傳, 頁 2331 81 史 記 卷 85, 呂 不 韋 列 傳, 頁 2530 82 史 記 卷 87, 李 斯 列 傳, 頁 2562 83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84 漢 書 卷 1, 高 帝 記 頁 59 85 漢 書 卷 28, 地 理 志, 頁 1605 86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87 張 南 周 伊 : 秦 漢 城 市 發 展 論, 安 徽 史 學,1989 年 4 期, 頁 6-12 18

公 里 88 西 漢 首 都 長 安 城 是 中 國 首 次 出 現 的 首 都 和 城 市, 確 立 日 後 首 都 的 基 本 模 式 城 區 範 圍 比 郡 縣 級 城 市 大 幾 倍 或 幾 十 倍, 是 當 時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城 市, 城 內 經 濟 發 達, 城 區 沿 桌 交 通 路 線 向 向 郊 外 延 申, 達 數 里 或 數 十 里 之 遙 漢 書 地 理 志 記 錄 了 西 漢 定 都 長 安, 遷 徙 富 戶, 開 啟 中 央 集 權 制 漢 興, 立 都 長 安, 徙 齊 諸 田, 楚 昭 屈 景 及 諸 功 臣 家 於 長 陵 後 世 世 徙 吏 二 千 石 高 訾 富 人 及 豪 桀 并 兼 之 家 於 諸 陵 蓋 亦 以 彊 幹 弱 支, 非 獨 為 奉 山 園 也 " 89 長 安 按 政 權 需 要 平 地 興 建, 再 遷 徙 居 民 南 部 為 宮 殿 區, 北 為 居 民 手 工 業 和 市 場 區, 城 市 佈 局 整 齊, 有 一 套 有 系 統 的 管 治 方 式, 鞏 固 中 央 政 權 從 三 輔 黃 圖 可 見 當 時 長 安 的 城 市 規 劃 : 長 安 市 有 九, 各 方 二 百 六 十 六 步 六 市 在 道 西, 三 市 在 道 東, 凡 四 里 為 一 市 致 九 州 之 人 在 突 門 夾 横 橋 大 道, 市 樓 皆 重 屋 又 曰 旗 亭 樓, 在 杜 門 大 道 南 又 有 當 市 樓, 有 令 署 以 察 商 賈 貨 財 買 賣 貿 易 之 事, 三 輔 都 尉 掌 之 " 90 市 場 設 在 西 北 地 區, 交 通 方 便, 改 變 以 往 的 交 易 情 況 元 始 4 年 ( 公 元 4), 為 了 方 便 市 場 活 動, 分 行 列 肆, 商 賈 居 之, 都 商 亭 在 其 外 " 91, 商 賈 首 次 定 居 市 場 漢 代 政 府 在 縣 城 以 上 的 城 區 內, 一 個 略 成 方 形 的 地 域 中 設 立 市, 周 圍 設 有 88 新 中 國 的 考 古 發 現 與 研 究, 頁 403-405 89 漢 書 卷 28, 地 理 志, 頁 1642 90 三 輔 黃 圖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1963 年 ), 卷 2, 長 安 九 市, 頁 12 91 太 平 御 覽 卷 827, 資 產 部 七 市, 頁 3688 19

垣 牆 環 繞, 設 置 市 門 定 時 開 關, 由 專 責 官 員 管 理 市 內 設 有 手 工 作 坊, 商 業 列 肆, 市 場 多 寡, 大 小 不 一, 規 模 靈 活 92 漢 建 國 後, 政 治 相 對 穩 定, 人 口 不 斷 增 加, 統 治 者 開 始 不 斷 增 加 郡 縣 城 市 齊 故 地 在 漢 初 有 70 多 個 城, 到 西 漢 末 年 已 增 至 120 多 個 漢 代 的 徙 陵 政 策 使 長 安 附 近 建 立 了 幾 座 陵 縣 城 市 漢 高 祖 ( 劉 邦, 前 256- 前 195, 前 206- 前 195 在 位 ) 以 後, 在 嶺 南 川 南 等 地 建 立 了 一 批 新 的 行 政 中 心 漢 武 帝 ( 劉 徹, 前 156- 前 87, 前 140- 前 87 在 位 ), 為 抵 抗 匈 奴 南 下, 將 大 批 人 口 由 關 東 遷 到 北 方 邊 區, 增 建 了 一 批 新 的 郡 縣 城 市, 後 又 在 收 復 河 套 後, 移 民 屯 墾, 增 加 城 市 還 有 在 河 西 走 廊 開 闢 的 城 市 西 漢 末 年, 縣 邑 侯 國 有 1587 個, 即 有 1587 個 縣 邑 城 市, 較 秦 800-900 個 多 出 一 倍 93 西 漢 以 長 安 為 政 治 首 都 和 商 業 首 都 隨 著 西 漢 的 沒 落, 長 安 很 快 的 衰 落 下 來 自 此 以 後, 歷 代 王 朝 也 都 建 立 城 市 作 為 政 府 的 中 心 地 帶, 各 個 城 市 作 為 各 級 地 方 政 府 的 管 轄 區 東 漢 (25 220) 的 縣 城 減 至 400 多 個, 後 來 略 有 恢 復, 但 基 本 上 沒 超 過 西 漢 水 平, 自 此 確 立 了 基 本 的 城 市 數 目 94 東 漢 定 都 洛 陽, 光 武 帝 ( 劉 秀,6-57,25-57 在 位 ) 元 年 (25) 創 建 洛 陽 城, 在 城 市 設 計 上 與 以 前 的 都 城 不 同, 影 響 日 後 都 城 的 結 構 模 式 95 東 漢 洛 陽 城 的 平 92 張 南 周 伊 : 秦 漢 城 市 發 展 論, 安 徽 史 學,1989 年 4 期, 頁 6-12 93 漢 書 卷 28, 地 理 志, 頁 1608 94 張 南 周 伊 : 秦 漢 城 市 發 展 論, 安 徽 史 學,1989 年 4 期, 頁 6-12 95 曹 魏 鄴 北 城 是 東 漢 建 安 9 年 ( 公 元 204 年 ) 曹 操 擊 敗 袁 紹 後 營 建 的 都 城, 遺 址 在 今 河 北 省 臨 漳 縣 城 西 南 17.5 公 里 水 經 注 濁 漳 水 注 記 載 : 其 成 東 西 七 里, 南 北 五 里, 飾 表 以 磚 " 可 見 該 城 平 面 不 是 方 形, 也 不 是 南 北 縱 長 型, 是 東 西 長 橫 型 " 魏 晉 洛 陽 城 的 平 面 基 本 上 也 保 持 了 東 漢 洛 陽 城 的 原 貌 西 晉 時, 城 的 形 制 和 佈 局 沒 有 多 大 的 變 化, 據 洛 陽 伽 藍 記 卷 5 記 載, 北 魏 宣 武 帝 景 明 2 年 ( 公 元 501 年 ) 在 洛 陽 舊 城 的 基 礎 上, 建 造 一 座 東 西 二 十 里, 南 北 十 五 里 " 的 東 西 橫 長 型 " 外 郭 城 東 魏 北 齊 鄴 南 城, 也 是 一 座 南 北 縱 長 型 " 的 都 城 據 鄴 中 記 記 載 : 東 西 四 里, 南 北 八 里 六 十 部 " 這 種 南 北 縱 長 型 " 與 東 漢 洛 陽 城 九 六 城 " 的 南 北 縱 長 型 " 不 謀 而 合 連 六 朝 建 康 城 也 採 用 南 北 縱 長 型 " 建 制 所 以, 都 城 平 面 已 經 由 先 秦 的 方 形 " 過 渡 為 南 北 縱 長 型 " 或 東 西 橫 長 型 " ( 王 維 坤 : 試 論 中 國 古 代 都 20

面 形 狀, 一 反 先 秦 以 來 的 方 形 " 平 面 建 制, 將 都 城 設 計, 成 為 南 北 縱 長 型 ", 南 北 約 漢 代 九 里, 東 西 約 漢 代 六 里, 歷 史 上 有 九 六 城 " 之 稱 96 東 漢 洛 陽 的 宮 城 數 目 比 西 漢 長 安 少, 由 原 來 的 長 樂 宮 未 央 宮 北 宮 桂 宮 明 光 宮 建 章 宮 六 座 縮 減 到 南 宮 和 北 宮 兩 座 建 武 元 年 (25) 光 武 帝 定 都 洛 陽, 居 住 南 宮, 以 後 不 斷 擴 建, 建 武 14 年 (38) 在 南 宮 建 成 規 模 最 大 的 前 殿 北 宮 始 建 於 明 帝 永 平 3 年 (60), 永 平 8 年 (65) 建 成, 兩 宮 相 距 較 近, 有 腹 道 相 連 宮 城 集 中 開 始 坐 北 向 南, 對 日 後 佈 局 有 很 大 影 響 97 東 漢 洛 陽 的 城 門 與 西 漢 長 安 的 排 列 相 近, 由 12 個 城 門 組 成, 即 東 西 兩 面 各 3 個, 南 面 4 門, 北 面 2 門 兩 者 的 變 化, 主 要 是 南 城 門 和 北 城 門 的 變 化 98 自 東 漢 洛 陽 開 始, 就 將 工 商 業 集 中 在 南 宮 之 北 和 郊 外, 徹 底 改 變 西 漢 長 安 城 前 朝 後 市 的 格 局 東 漢 洛 陽 面 郊 後 市, 就 是 指 金 市 的 位 置 在 南 宮 之 北 這 種 建 製 在 曹 魏 鄴 北 以 後 不 再 出 現 北 魏 洛 陽 的 大 市 小 市 四 通 分 別 設 在 宮 城 和 郭 城 之 西 南 方 正 南 方 和 東 南 方, 形 成 前 市 後 朝 " 的 新 格 局 99 東 漢 以 來, 戰 爭 頻 繁, 一 些 有 利 防 守 和 進 攻 的 軍 事 防 禦 設 備 在 都 城 產 生, 例 : 曹 魏 鄴 北 城 在 宮 城 的 西 北 部 部 最 高 點 建 造 三 台 ", 方 便 控 制 全 城 歷 代 統 城 的 構 造 與 里 坊 制 的 起 源, 中 國 歷 史 地 理 論 叢,1999 年 1 期, 頁 73-110) 96 王 維 坤 : 試 論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的 構 造 與 里 坊 制 的 起 源, 中 國 歷 史 地 理 論 叢,1999 年 1 期, 頁 73-110 97 從 曹 魏 鄴 北 城 開 始, 宮 殿 數 量 減 為 單 一 宮 城, 有 將 宮 城 位 置 設 在 城 的 北 部 中 央, 開 創 宮 城 坐 北 向 南 的 先 河 改 變 以 前 南 北 宮 過 多 和 過 於 分 散 的 格 局, 對 南 北 朝 和 隋 唐 都 城 的 佈 局 有 很 大 影 響 例 : 北 魏 洛 陽 的 宮 室 在 全 城 中 部 偏 北, 東 魏 北 齊 鄴 南 城 的 宮 城 也 一 樣, 以 宮 城 南 出 大 街 為 中 軸 街, 直 達 南 正 門 ( 王 維 坤 : 試 論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的 構 造 與 里 坊 制 的 起 源, 中 國 歷 史 地 理 論 叢,1999 年 1 期, 頁 73-110) 98 王 維 坤 : 試 論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的 構 造 與 里 坊 制 的 起 源, 中 國 歷 史 地 理 論 叢,1999 年 1 期, 頁 73-110 99 王 維 坤 : 試 論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的 構 造 與 里 坊 制 的 起 源, 中 國 歷 史 地 理 論 叢,1999 年 1 期, 頁 73-110 21

治 者 都 十 分 重 視 這 類 的 防 禦 設 施 100 魏 晉 南 北 朝 (220-589) 濫 置 州 縣, 州 郡 縣 的 數 量 劇 增, 十 分 混 亂 隋 一 統 天 下, 大 大 省 併 州 縣, 方 便 統 治, 以 郡 統 縣, 全 國 有 190 郡,1255 縣 101 唐 開 元 28 年 (740), 全 國 有 328 府 州,1533 縣 102 之 後 縣 的 建 置 比 較 穩 定, 縣 城 多 少 變 化 不 大 103 里 坊 是 都 城 區 劃 的 最 小 單 位 魏 晉 南 北 朝 至 隋 唐 之 際, 先 後 稱 為 里 " 104 或 坊 " 105, 後 世 一 般 稱 為 里 坊 漢 代 或 以 前 的 某 些 都 城, 用 縱 橫 交 叉 的 街 道 劃 分 的 大 小 方 塊, 相 信 是 里 坊 的 最 早 雛 型 曹 魏 (220-265) 的 鄴 北 城 的 南 半 部 劃 分 為 四 個 小 方 塊, 分 別 稱 為 長 壽 吉 陽 永 平 思 忠 " 四 里 北 魏 洛 陽 城 的 里 坊, 據 洛 陽 伽 藍 記 所 載 : 京 師 東 西 二 十 里, 南 北 十 五 里 廟 社 宮 室 府 曹 以 外, 方 三 百 步 為 一 里, 里 開 四 門, 門 置 里 正 二 人, 吏 四 人, 門 士 八 人, 合 有 三 百 二 十 里 " 106 整 齊 的 里 坊, 呈 正 方 形, 有 一 套 嚴 謹 的 管 理 制 度 六 朝 建 康 的 里 坊 排 列 也 有 相 似 之 處 107 秦 漢 以 後, 每 一 個 朝 代 設 縣 的 數 目, 幾 乎 就 是 當 時 城 市 的 多 少 隨 著 官 僚 100 王 維 坤 : 試 論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的 構 造 與 里 坊 制 的 起 源, 中 國 歷 史 地 理 論 叢,1999 年 1 期, 頁 73-110 101 隋 書 卷 29, 地 理 志, 頁 807-808 102 新 唐 書 卷 37, 地 理 志, 頁 960 103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104 煬 帝 即 位, 多 所 改 革 京 都 諸 坊 改 為 里 "( 隋 書 卷 28, 百 官 志 下, 頁 793 ) 105 百 戶 為 里, 五 里 為 鄉 兩 京 及 州 縣 之 國 內, 分 為 坊, 郊 外 為 村 "( 舊 唐 書 卷 43, 職 官 志, 頁 1825) 106 洛 陽 伽 藍 記 卷 5, 頁 227 107 王 維 坤 : 試 論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的 構 造 與 里 坊 制 的 起 源, 中 國 歷 史 地 理 論 叢,1999 年 1 期, 頁 73-110 22

機 構 的 膨 漲 和 經 濟 活 動 的 增 加, 工 商 業 發 展, 城 市 範 圍 比 以 前 大 作 為 首 都 或 陪 都 的 城, 範 圍 往 往 比 府 州 城 大 數 倍 或 二 三 十 倍, 顯 示 皇 權 至 高 無 上 108 姑 藏 平 城 北 齊 鄴 南 城 東 漢 洛 陽 ` 曹 魏 鄴 城 魏 晉 洛 陽 北 魏 洛 陽 隋 唐 東 吳 建 業 東 晉 南 朝 建 康 長 安 109 隋 唐 都 城 與 六 朝 都 城 的 關 係 唐 代 以 前, 中 國 城 市 的 市 場 大 部 份 被 限 制 在 一 定 區 域, 有 圍 牆 和 市 門, 管 理 嚴 格 唐 代 以 後, 隨 著 社 會 經 濟 發 展, 這 種 限 制 在 開 始 突 破, 商 店 沿 街 開 設, 向 交 通 要 道 和 水 陸 碼 頭 轉 移, 成 為 開 放 城 市 110 108 109 110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雍 際 春 : 隋 唐 都 城 建 設 與 六 朝 都 城 之 關 係, 中 國 歷 史 地 理 論 叢,1997 年 2 期, 頁 1-13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23

2.2.2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分 類 一 般 來 說, 中 國 的 城 市 可 以 分 為 政 治 經 濟 軍 事 城 市 三 類 最 初 的 城 市 都 是 政 治 城 市 周 禮 天 官 之 內 宰, 地 官 之 司 市, 質 人 廛 人 胥 師 司 虣 司 稽 肆 長 泉 府 司 門 司 關 秋 官 之 禁 暴 氏 蜡 氏 雍 氏 萍 氏 司 寤 氏 司 烜 氏 諸 職, 其 所 職 掌, 與 今 市 政 府 相 似 111 唐 宋 城 市 居 民 的 組 織, 包 括 戶 籍 戶 牌 坊 廂 行 舖 等 政 治 和 軍 事 城 市 的 戶 籍 組 織 比 較 嚴 密 綜 合 型 城 市 的 戶 籍 組 織, 相 對 較 為 寬 鬆, 也 設 有 戶 籍 制 度 政 治 城 市 以 政 權 為 中 心, 有 大 量 的 官 員 及 政 府 人 員 居 住, 包 括 他 們 的 家 屬 侍 從 戍 衛 服 務 者 等 由 嚴 密 的 戶 籍 系 統 管 理 112 在 戶 籍 方 面, 政 治 城 市 將 居 民 安 置 在 坊 內 居 住, 坊 是 十 字 街 中 間 的 居 民 區 唐 初 長 安 除 皇 城 外 有 110 坊, 東 西 二 市 各 佔 四 坊 坊 有 圍 牆, 坊 牆 之 門 定 時 啟 閉, 設 坊 主 " 坊 正 " 或 坊 佐 " 掌 管 坊 門 鎖 匙, 構 成 一 套 穩 固 的 坊 郭 體 系 113 隋 唐 以 來, 政 治 城 市 中 的 工 商 業 者 分 行 而 列 商 店 和 作 坊 按 不 同 的 行 業 分 居 市 中, 例 如 : 絹 行 紗 行 絲 行 牛 行 馬 行 肉 行 魚 行 米 行 果 子 行 藥 行 等 隨 著 工 商 業 發 展, 行 的 種 類 也 日 漸 增 多, 唐 代 長 安 東 市 有 220 行 行 舖 的 職 能 和 活 動 主 要 是 組 織 本 行 人 戶, 方 便 政 府 管 理 ; 另 一 方 面 是 處 理 與 行 業 的 內 部 職 務, 包 括 : 評 價, 接 洽 生 意 等 114 111 112 梁 任 公 : 中 國 之 都 市, 史 學 與 地 學,1926 年 1 2 合 期, 頁 159-180,289-323 郭 正 忠 : 唐 宋 時 期 城 市 的 居 民 結 構, 史 學 月 刊,1986 年 2 期, 頁 30-36 113 唐 會 要 卷 86, 市, 頁 1581 114 郭 正 忠 : 唐 宋 時 期 城 市 的 居 民 結 構, 史 學 月 刊,1986 年 2 期, 頁 30-36 24

軍 事 城 市 的 居 民 結 構, 與 政 治 城 市 相 近, 也 有 廂 坊 組 織, 設 有 廂 官 " 坊 正 " 坊 長 " 戶 長 " 等 不 同 的 是 那 裡 居 民 的 以 軍 人 和 其 家 人 為 主, 主 要 職 責 是 為 王 朝 效 力 115 經 濟 城 市 的 居 民, 以 工 商 業 為 主 體, 政 府 管 治 較 寬 鬆, 相 對 地 較 自 由 那 裡 也 有 保 甲 一 類 組 織, 主 要 負 責 監 察 火 盜 行 舖 組 織 雖 然 存 在, 卻 不 像 政 治 城 市 那 樣 持 續 廣 泛 而 深 入 民 間 的 組 織 方 面, 例 如 : 社 " 團 " 以 至 沿 海 船 戶 間 的 幫 會, 則 比 其 他 城 市 廣 泛 和 活 躍 116 綜 合 型 城 市 的 居 民 結 構, 是 政 治 軍 事 城 市 和 經 濟 城 市 的 混 合 體, 居 民 居 住 在 廂 坊 之 內, 廂 官 " 坊 正 " 坊 長 " 戶 長 " 等 管 理, 城 內 既 有 官 僚 又 有 工 商 游 民, 居 民 組 織 不 及 政 治 軍 事 城 市 穩 定, 卻 不 經 濟 都 市 強, 結 構 不 斷 變 化 唐 宋 (960-1279) 時, 經 濟 城 市 的 色 彩 日 增, 政 治 軍 事 城 市 的 特 徵 漸 減 117 115 116 117 郭 正 忠 : 唐 宋 時 期 城 市 的 居 民 結 構, 史 學 月 刊,1986 年 2 期, 頁 30-36 郭 正 忠 : 唐 宋 時 期 城 市 的 居 民 結 構, 史 學 月 刊,1986 年 2 期, 頁 30-36 郭 正 忠 : 唐 宋 時 期 城 市 的 居 民 結 構, 史 學 月 刊,1986 年 2 期, 頁 30-36 25

2.2.3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的 特 色 中 國 的 城 市 是 政 府 的 一 個 重 要 部 份, 沒 有 發 展 成 自 治 和 獨 立 的 體 系 所 以, 中 國 城 市 結 構 是 一 元 的, 以 統 治 者 為 中 心 沒 有 獨 立 的 城 市 經 濟 發 展, 侷 限 了 商 品 經 濟 的 發 展 城 市 內 的 手 工 業 者 商 人 都 不 是 自 由 的, 商 業 也 一 樣, 沒 有 自 由 的 發 展 中 國 的 城 市 和 城 市 經 濟 與 西 方 不 同, 不 會 發 展 成 中 世 紀 歐 洲 城 市 的 行 會 制 度 儘 管 中 國 的 工 商 業 者 也 設 行 " 而 治, 形 式 上 與 歐 洲 的 行 會 相 似, 但 是 兩 者 的 出 現 和 性 質 不 同 中 國 的 早 期 城 市, 以 政 治 和 軍 事 為 中 心, 較 少 以 經 濟 為 主 導 隨 著 交 通 發 達, 某 些 經 濟 較 發 達 的 工 商 業 城 市 成 為 政 治 軍 事 重 心, 例 如 : 唐 代 揚 州 揚 州 是 當 時 中 國 最 大 的 經 濟 都 市, 位 於 長 江 與 運 河 交 匯 處 江 南 多 處 的 物 資 都 必 須 經 過 揚 州, 沿 運 河 北 上 或 轉 口 外 銷, 由 東 南 沿 海 港 口 抵 達 中 國, 將 商 品 運 到 內 地 的 外 國 商 品, 必 須 經 過 揚 州, 因 此 揚 州 在 當 時 國 際 交 往 中 的 佔 有 很 重 要 的 地 位 118 2.2.3.1 政 權 為 中 心 中 國 的 古 代 城 市, 隨 著 政 治 的 重 要 性 而 發 展 早 期 的 城 市, 是 政 治 中 心 119 春 秋 戰 國 時 代, 諸 侯 的 國 都 是 敵 人 攻 擊 的 重 點, 統 治 者 必 先 立 城 郭 設 守 備 ", 以 安 君 治 民, 興 霸 稱 正 " 120 城 市 規 模 急 劇 增 長 10 平 方 公 里 以 上 的 城 廓 比 比 皆 是, 例 : 齊 臨 淄 ( 今 山 東 淄 博 市 東 北 淄 鎮 北 ) 魯 曲 阜 ( 今 山 東 曲 阜 市 東 北 古 城 ) 趙 邯 鄲 ( 今 河 北 邯 鄲 市 西 南 ) 燕 下 都 楚 郢 ( 今 湖 北 江 陵 縣 西 北 紀 城 ) ( 實 際 118 顧 敦 信 : 揚 州 在 唐 代 國 際 交 往 中 的 地 位, 海 交 史 研 究, 總 4 期, 頁 5-11 119 傅 築 夫 :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在 國 民 經 濟 中 的 地 位 與 作 用, 南 開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78 年 4 5 合 期, 頁 32-55 120 吳 越 春 秋 卷 4, 闔 閭 內 傳, 頁 44 26

面 積 16 平 方 公 里 ) 121 秦 雍 城 ( 今 陝 西 鳳 翔 縣 西 南 豆 腐 村 河 南 屯 之 間 ) 等, 都 在 10 平 方 公 里 以 上 戰 國 七 雄 的 國 都 大 多 超 過 東 周 王 都 規 模, 防 禦 力 增 強, 使 城 市 免 遭 戰 爭 破 壞, 政 權 獲 得 保 障 122 隨 著 建 築 技 術 的 進 步, 城 的 規 模 和 功 能 不 斷 擴 大, 防 禦 力 也 大 大 增 加, 單 純 作 為 防 禦 的 城 廓 越 來 越 少 這 時 候, 牆 垣 的 作 用 是 保 衛 城 市 安 全, 不 受 侵 擾, 確 保 秩 序 從 墨 子 雜 守 指 出 不 守 之 城 如 五 : 凡 不 守 這 有 五, 城 大 人 小, 一 不 守 也 ; 城 小 人 眾, 二 不 守 也 ; 人 眾 食 寡, 三 不 守 也 ; 市 去 城 遠, 四 不 守 也 ; 畜 積 在 外, 富 人 在 虛, 五 不 守 也 " 123 具 體 論 證 守 城 必 須 具 備 的 條 件, 可 見 牆 垣 的 防 禦 作 用 和 單 純 軍 事 對 壘 完 全 不 同, 還 要 考 慮 人 口 市 場 城 廓 的 大 小 等 條 件 這 時, 城 市 已 經 成 為 某 地 區 的 政 治 經 濟 和 文 化 中 心 124 官 吏 軍 隊 居 民 不 斷 增 加, 國 都 規 模 不 斷 擴 大, 物 資 的 增 加, 為 工 商 業 提 供 發 展 的 條 件 125 秦 漢 實 行 郡 縣 制, 城 市 以 行 政 主 導, 126 大 部 份 的 郡 縣 城 市 是 政 治 中 心 和 軍 事 據 點, 沒 有 經 濟 職 能 127 早 期 的 城 市 是 消 費 城 市, 城 市 居 民 大 多 是 統 治 階 層, 工 商 業 主 要 為 統 治 者 服 務, 大 部 份 市 民 都 不 需 要 依 賴 市 場 在 戰 爭 頻 繁 的 時 候, 城 市 是 安 全 的 保 障, 其 中 以 富 商 大 賈, 特 別 需 要 居 住 在 有 足 夠 防 禦 力 量 的 城 市 裡, 保 障 資 產 128 121 楚 都 紀 南 城 的 勘 查 與 發 掘, 考 古 學 報,1982 年 3 期 122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123 墨 子 卷 15, 雜 守, 頁 587 124 馬 正 林 : 論 中 國 的 城 牆 與 城 市, 歷 史 地 理,1996 年 13 輯, 頁 102-114 125 張 南 周 伊 : 春 秋 戰 國 城 市 發 展 論, 安 徽 史 學,1988 年 3 期, 頁 9-14 126 薛 東 前 姚 士 謀 : 我 國 城 市 系 統 的 形 成 和 演 進 機 制, 人 文 地 理,2000 年 1 期, 頁 35-38 127 張 南 周 伊 : 春 秋 戰 國 城 市 發 展 論, 安 徽 史 學,1988 年 3 期, 頁 9-14 128 傅 築 夫 :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在 國 民 經 濟 中 的 地 位 與 作 用, 南 開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78 年 4 5 合 期, 頁 32-55 27

統 治 者 不 論 在 選 擇 國 都 或 建 立 城 市 的 問 題 上, 都 會 以 鞏 固 政 權 為 首 要 的 考 慮 因 素, 再 配 合 軍 事 因 素 和 自 然 環 境 協 調 古 之 王 者, 擇 天 下 之 中 而 立 國 " 129 都 城 建 置 是 方 便 王 朝 和 政 權 統 治 管 轄 地 區, 所 以 要 慎 重 選 擇, 利 用 自 然 形 勢, 鞏 固 統 治 力 量 和 地 位 漢 書 地 理 志 解 釋 了 洛 陽 的 的 位 置 和 環 境 的 配 合 : 昔 周 公 營 雒 邑 ( 今 洛 陽 市 ), 以 為 在 于 土 中, 諸 侯 蕃 屏 四 方, 故 立 京 師 " 130 當 時 人 認 為 雒 邑 居 天 下 之 中, 道 里 均 衡, 便 於 入 貢 朝 見 成 王 自 鎬 京 移 居 此 城, 遷 九 鼎 示 國 家 社 稷, 雒 邑 成 為 全 國 禮 儀 祭 祀 中 心, 成 為 西 周 王 朝 的 陪 都 到 了 春 秋 戰 國, 諸 侯 勢 力 擴 張, 勢 力 發 展 不 平 衡, 都 城 開 始 遷 移, 如 : 魏 國 希 望 控 制 平 原, 方 便 踏 足 東 方, 同 時 又 要 避 開 秦 國 的 威 脅, 所 以, 把 都 城 從 山 西 高 原 遷 到 大 梁 ( 今 河 南 開 封 ) 東 漢 初 年, 光 武 帝 把 首 都 從 長 安 遷 往 洛 陽, 主 要 是 長 安 在 戰 亂 盡 受 到 嚴 重 破 壞 公 孫 述 (?-36) 和 魏 囂 割 據 獨 立, 匈 奴 日 益 南 下, 對 關 中 造 成 威 脅 再 加 上 劉 秀 的 根 據 地 在 河 南, 故 遷 都 洛 陽 北 魏 孝 文 帝 ( 元 宏, 467-499,471-499 在 位 ) 漢 化, 把 都 城 從 平 城 遷 到 洛 陽, 政 治 重 心 的 南 遷, 加 速 了 民 族 融 合 和 方 便 控 制 131 2.2.3.2 農 業 的 重 要 性 戰 國 以 前 的 城 市, 規 模 較 小, 人 口 稀 疏, 沒 有 很 大 的 經 濟 作 用, 不 能 與 農 村 分 離 城 市 的 作 用 主 要 是 在 政 治 和 軍 事 據 點 或 中 心, 是 一 些 防 禦 堡 壘 各 級 129 呂 氏 春 秋 卷 17, 慎 勢, 頁 1107 130 漢 書 卷 28, 地 理 志, 頁 1650 131 龔 良 :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選 地 當 議, 江 蘇 社 會 科 學,1995 年 1 期, 頁 90-94 28

統 治 者 及 官 吏 的 駐 地 132 城 市 發 展, 主 要 受 剩 餘 農 產 品 影 響, 足 夠 的 剩 餘 糧 食, 才 能 支 持 非 農 業 人 口 的 基 本 生 活 所 以, 城 內 居 民 不 能 完 全 脫 離 農 業 生 產 管 子 交 代 了 考 慮 國 都 的 主 要 因 素 : 凡 立 國 都, 非 於 大 山 之 下, 必 於 廣 川 之 上, 高 勿 近 旱 而 水 用 足, 下 毋 近 水 而 溝 防 省, 因 天 才, 就 地 利 " 133 早 期 的 城 市 是 消 費 城 市, 靠 農 村 的 剩 餘 生 產 物 來 維 持 城 內 人 口 的 生 活, 故 城 市 的 位 置 多 選 擇 在 靠 河 川 的 地 方 除 了 水 源 方 便 交 通 便 利 外, 近 河 的 地 方 土 地 肥 沃, 物 產 豐 富 134 長 安 的 交 通 便 利, 漢 唐 兩 代 都 重 視 關 中 農 業 發 展, 關 中 土 地 肥 沃, 宜 農 耕 種 植, 政 府 重 視 農 田 水 利, 減 輕 對 黃 河 的 依 賴, 可 見 都 城 位 置 是 經 濟 文 化 中 心 的 變 化 促 成 2.2.3.3 市 場 的 發 展 城 內 的 市 場, 是 臨 時 聚 合 的 交 易 地 點, 有 時 間 的 限 制, 交 易 者 不 是 在 定 居 市 場, 而 是 到 了 交 易 時 間, 才 從 四 方 八 面 聚 來, 罷 市 之 後 又 各 自 散 去 135 市 場 132 傅 築 夫 :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在 國 民 經 濟 中 的 地 位 與 作 用, 南 開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78 年 4 5 合 期, 頁 32-55 133 管 子 卷 5, 乘 馬, 頁 75 134 馬 正 林 : 中 國 城 市 的 選 址 與 河 流, 陝 西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99 年 4 期, 頁 83-87 135 傅 築 夫 :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在 國 民 經 濟 中 的 地 位 與 作 用, 南 開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78 年 4 5 合 期, 頁 32-55 29

一 般 設 置 在 宮 室 宗 廟 或 行 政 官 署 後 面, 一 個 固 定 的 地 方 市 是 一 個 特 殊 區 域, 為 了 方 便 管 理, 以 牆 垣 圈 圍, 四 面 設 門, 按 時 啟 閉 市 內 除 了 有 放 置 貨 物 的 建 築 物 外, 還 有 管 理 市 場 交 易 的 官 員 的 官 舍 周 禮 內 宰 凡 建 國, 佐 後 立 市, 設 其 次, 置 其 敘, 正 其 肆, 陳 其 貨 賄 " 136 2.2.3.4 交 通 設 備 交 通 設 施 加 速 城 市 體 系 的 形 成 和 發 展, 成 為 城 鄉 間 產 業 和 產 品 供 銷 的 聯 繫 ; 另 一 方 面, 交 通 的 便 利 促 進 或 改 變 了 城 市 分 佈, 例 如 : 古 代 城 市 沿 河 江 發 展, 帶 動 城 市 的 發 展 和 城 市 體 系 的 建 立, 促 進 新 城 市 的 產 生 和 城 市 間 的 網 絡 聯 繫 137 在 傳 統 中 國, 政 治 是 經 濟 的 集 中 表 現, 政 治 的 一 元 化, 是 經 濟 一 元 化 的 結 果 在 自 然 經 濟 佔 主 導 地 位 的 社 會 中, 奢 侈 品 能 刺 激 人 們 消 費, 所 以, 中 國 城 市 一 直 是 歷 代 統 治 者 實 施 抑 末 的 主 要 地 方 138 136 周 禮 卷 7, 內 宰, 頁 112 137 薛 東 前 姚 士 謀 : 我 國 城 市 系 統 的 形 成 和 演 進 機 制, 人 文 地 理,2000 年 1 期, 頁 35-38 138 傅 築 夫 : 中 國 古 代 城 市 在 國 民 經 濟 中 的 地 位 與 作 用, 南 開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78 年 4 5 合 期, 頁 32-55 30

2.3 唐 代 的 城 市 結 構 2.3.1 唐 代 城 市 的 發 展 條 件 早 期 的 城 市 是 消 費 城 市, 靠 農 村 的 剩 餘 產 品 來 維 持 城 內 人 口 的 生 活, 故 城 市 的 位 置 多 設 置 在 靠 河 川 的 地 方 除 了 水 源 方 便 交 通 便 利 外, 沿 河 一 帶 的 土 地 肥 沃, 物 產 豐 富, 能 吸 引 更 多 人 口 聚 居 139 早 在 管 子 裡, 已 經 對 選 址 建 城 定 都 有 一 定 的 建 議 : 凡 立 國 都, 非 於 大 山 之 下, 必 於 廣 川 之 上, 高 勿 近 旱 而 水 用 足, 下 勿 近 水 而 溝 防 省, 因 天 才, 就 地 利 " 140 優 良 的 自 然 地 理 環 境, 是 都 城 選 址 的 重 要 因 素 自 然 環 境 包 括 所 處 位 置 地 勢 湖 泊 河 道 土 壤 氣 候 農 牧 業 等 平 坦 肥 沃 的 土 地 可 以 直 接 影 響 糧 食 生 產, 水 源 充 足 能 夠 解 決 生 活 問 題, 水 和 土 壤 對 都 城 自 然 環 境 起 了 極 大 作 用 一 些 城 市 的 選 址 與 軍 事 經 濟 有 密 切 關 係 ; 城 址 與 河 道 影 響 交 通 發 展 ; 地 勢 山 林 影 響 軍 事 防 禦 ; 此 外, 土 壤 氣 候 和 農 業 又 會 對 都 城 的 經 濟 構 成 重 要 影 響, 所 以, 繁 盛 的 城 市 需 要 很 多 因 而 的 配 合 141 2.3.1.1 穩 定 的 政 治 局 面 中 國 城 市 的 出 現 主 要 是 政 治 與 軍 事 防 衛 的 需 要, 首 都 是 王 朝 的 政 治 中 心, 政 權 所 在 和 國 家 的 象 徵, 穩 定 的 政 治 環 境 為 政 權 的 發 展 提 供 依 靠 和 保 護, 因 此, 政 治 安 穩 是 古 代 都 城 選 址 的 首 要 因 素 : 統 一 的 政 權, 以 政 治 力 量 雄 厚 的 地 方 作 139 馬 正 林 : 中 國 城 市 的 選 址 與 河 流, 陝 西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99 年 4 期, 頁 83-87 140 管 子 卷 5, 乘 馬, 頁 75 141 龔 良 :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選 地 當 議, 江 蘇 社 會 科 學,1995 年 1 期, 頁 90-94 31

都 城, 來 強 化 政 治 中 心, 有 利 控 制 全 國 局 勢 ; 偏 安 弱 小 的 政 權 在 自 己 的 政 治 中 心 建 都, 取 得 相 對 的 較 強 力 量 當 社 會 出 現 不 穩, 政 治 勢 力 發 展 不 平 衡 時, 都 城 的 遷 移 便 成 為 緩 和 矛 盾, 尋 求 新 發 展 的 方 法 之 一 142 隋 (581-618) 新 建 大 興 城, 唐 承 其 都, 改 名 長 安, 開 統 一 局 面, 穩 定 盛 世 長 安 有 大 量 人 口 聚 居, 規 劃 宏 大, 是 當 時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城 市 除 了 首 都, 陪 都 的 人 口 也 大 增, 交 通 要 道 因 運 輸 便 利 而 聚 集 大 量 人 口, 城 市 發 展 與 前 朝 明 顯 不 同, 結 構 明 顯 改 變 2.3.1.2 合 適 環 境 都 城 據 考 古 發 現, 公 元 前 1100 公 元 1400 年, 黃 河 中 下 游 地 區 是 暖 溫 帶 氣 候, 洛 陽 和 關 中 分 別 處 於 濕 潤 氣 候 和 乾 旱 氣 候 的 過 渡 地 帶, 氣 候 的 寒 暖 交 錯, 使 東 西 地 區 的 農 業 收 成 不 同, 政 治 中 心 也 隨 之 東 西 波 動 143 在 今 西 安 建 都 的 朝 代 有 13 個, 共 有 4 個 城 址 : 西 周 豐 鎬, 位 於 灃 河 兩 岸 ; 秦 都 咸 陽, 橫 跨 渭 河 南 北 ; 漢 都 長 安 位 於 渭 河 以 南 龍 首 原 以 北 ; 隋 唐 長 安, 位 於 渭 河 龍 首 原 以 南, 灞 滻 河 以 西, 灃 潏 河 以 東, 在 河 流 沿 岸 每 次 的 城 址 轉 移, 都 靠 向 渭 河 的 重 要 支 流, 城 市 供 水 也 越 來 越 充 沛 在 洛 陽 建 都 的 朝 代 有 6 個, 加 上 隋 唐 的 東 都 和 後 梁 初 年 的 都 城, 號 稱 九 朝 古 都, 也 有 十 三 朝 古 都 之 說, 只 有 3 個 城 址 : 東 周 王 城, 位 於 洛 水 以 北, 澗 水 ( 即 谷 水 ) 以 東, 水 以 西 ; 東 漢 曹 魏 西 晉 北 魏 的 洛 陽 城, 位 於 洛 水 以 北 ; 隋 唐 洛 陽 城, 位 142 龔 良 :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選 地 當 議, 江 蘇 社 會 科 學,1995 年 1 期, 頁 90-94 143 龐 德 謙 : 試 論 我 國 古 都 變 遷 的 地 理 軌 跡 及 其 規 律, 寶 雞 師 院 學 報 ( 哲 社 版 ),1991 年 1 期, 頁 76-84 32

於 今 洛 陽 市, 橫 跨 洛 水 南 北,3 個 城 址 都 離 不 開 洛 河 144 唐 都 長 安, 是 為 西 京 ; 偶 居 洛 陽, 是 為 東 都 ; 太 原 為 王 業 基 礎 北 方 國 防 重 鎮, 稱 為 北 都 其 他 因 政 治 交 通 形 成 的 大 小 城 市 眾 多 天 寶 以 前, 長 安 是 當 時 世 界 第 一 國 際 都 市, 洛 陽 成 都 次 之, 太 原 荊 揚 魏 幽 廣 汴 諸 州 的 商 業 亦 盛 涼 州 是 自 隴 以 西 的 軍 事 重 鎮, 西 控 西 域, 北 控 回 紇, 南 控 吐 蕃, 當 時 由 安 西 入 西 域 的 交 通 發 達 涼 州 位 處 要 衝, 是 回 紇 吐 蕃 貿 易 之 所, 為 一 大 商 業 中 心 唐 中 葉 以 後, 北 方 的 首 都 長 安 繁 華 不 減, 洛 陽 太 原 汴 魏 幽 等 皆 遜 於 前, 涼 州 更 甚 北 方 都 市 漸 衰, 南 方 代 之 而 起, 揚 益 荊 廣 戶 口 激 增, 商 業 繁 榮 洪 鄂 襄 潭 交 福 諸 州 應 運 而 興 當 時 全 國 都 市 以 長 安 揚 州 第 一, 益 廣 荊 洪 第 二, 鄂 交 潭 襄 潤 杭 福 等 州 第 三 145 2.3.1.3 人 口 大 量 增 長 唐 承 大 亂, 人 口 大 量 減 少, 戶 籍 分 佈 極 不 平 均, 京 畿 地 區 地 狹 人 多, 大 量 民 戶 出 逃 唐 政 府 制 定 一 系 列 的 政 策 增 加 人 口, 包 括 : 吸 引 或 收 贖 平 民 搜 尋 括 戶 鼓 勵 生 育, 146 更 以 戶 口 增 減 考 核 官 員 政 績 唐 立 國 之 初, 即 大 力 搜 尋 天 下 括 戶, 高 祖 ( 李 淵,566-635,618-626 在 位 ) 武 德 4 年 (621)9 月 詔 括 天 下 戶 口, 147 貞 觀 16 年 (642) 正 月 又 敕 天 下 括 戶, 鼓 勵 浮 144 馬 正 林 : 中 國 城 市 的 選 址 與 河 流, 陝 西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哲 社 版 ),1999 年 4 期, 頁 83-87 145 嚴 耕 望 : 唐 代 國 內 交 通 與 都 市, 大 陸 雜 誌,1954 年 4 期, 頁 99-101 146 唐 會 要 嫁 娶 記 : 貞 觀 元 年 敕, 男 子 20 歲, 女 子 15 歲 并 需 申 以 婚 媾, 令 其 好 合 " 開 元 22 年 2 月 令, 男 年 15 歲, 女 子 13 歲 以 上, 一 律 進 行 婚 配 生 男 丁 者 賜 粟 一 石 ( 唐 會 要 卷 83, 嫁 娶, 頁 1527) 147 資 治 通 鑑 卷 189, 唐 紀, 頁 5929 33

游 無 籍 者, 前 來 附 華 148 武 則 天 (624-705,690-705 在 位 ) 時, 又 令 十 道 使 括 天 下 亡 戶 149 玄 宗 ( 李 隆 基,685-762,712-756 在 位 ) 開 元 中 期, 宇 文 融 出 使 再 括 出 80 萬 戶 此 外, 唐 太 宗 ( 李 世 民,599-649,627-649 在 位 ) 在 貞 觀 3 年 (629) 更 開 始 吸 引 塞 外 平 民, 當 時 自 塞 外 回 歸 及 諸 族 內 附 篇 籍 達 120 萬 人 貞 觀 5 年 (631), 又 用 金 幣 屬 還 8 萬 人 150 次 年 (632), 黨 項 羌 內 屬 者 達 30 萬 人 到 了 貞 觀 中 期, 平 定 高 昌, 再 新 增 8000 戶 151 另 一 方 面, 朝 廷 更 以 人 口 增 加, 來 考 察 官 員 政 績 貞 觀 時, 太 宗 批 准 以 戶 口 增 多, 作 為 考 核 的 指 標 152 開 元 24 年 (736)3 月 更 名 令 以 戶 口 存 亡 為 考 論 政 績 的 標 準 153 舊 唐 書 雜 錄 記 : 自 今 已 後, 天 下 諸 州 戶 口, 或 刺 史 縣 令 有 離 任 者, 並 宜 分 明 交 付, 州 縣 仍 每 至 年 終 各 具 存 亡 及 增 加 實 數 同 申, 并 委 採 訪 使 重 覆 報 省, 所 司 明 為 課 最, 具 條 件 奏 聞, 隨 事 褒 貶, 以 旌 善 惡 " 154 一 系 列 的 人 口 政 策, 令 國 家 人 口 大 增, 由 貞 觀 13 年 (639) 全 國 的 300 餘 萬 戶 1,200 餘 萬 口, 至 天 寶 12 年 (753) 的 900 餘 萬 戶,5,000 餘 萬 口, 百 餘 年 間, 民 戶 增 長 兩 倍, 人 口 增 長 3 倍, 為 各 種 行 業 提 供 大 量 的 勞 動 力 155 148 資 治 通 鑑 卷 196, 唐 紀, 頁 6180 149 新 唐 書 卷 125, 蘇 頲 列 傳, 頁 4397 150 舊 唐 書 卷 2, 太 宗 紀 上, 頁 37; 卷 3 太 宗 紀 下, 頁 41 151 冊 府 元 龜 卷 42, 仁 慈, 頁 481 152 唐 會 要 卷 83, 嫁 娶, 頁 1527 153 唐 會 要 卷 84, 雜 錄, 頁 1522 154 唐 會 要 卷 84, 雜 錄, 頁 1522 155 翁 俊 雄 : 唐 朝 鼎 盛 時 期 政 區 與 人 口 ( 北 京 : 首 都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95 年 ), 頁 52-60 34

長 安 的 繁 榮 帶 動 了 關 中 地 區 的 發 展 史 書 記 載, 唐 之 盛 時, 京 兆 鳳 翔 ( 今 陝 西 鳳 翔 縣 ) 二 府 及 同 ( 今 陝 西 大 荔 縣 ) 華 ( 今 陝 西 華 縣 ) 二 州 轄 41 縣, 有 戶 515,522, 口 2,972,969 其 中 京 兆 府 轄 萬 年 長 安 咸 陽 ( 今 陝 西 咸 陽 市 東 北 聶 家 溝 一 帶 ) 等 20 縣, 有 戶 362,921, 口 1,960,188 同 州 領 馮 翊 朝 邑 等 8 縣, 有 戶 60,928, 口 408,705 華 州 領 鄭 ( 今 河 南 鄭 州 市 ) 華 陰 ( 今 陝 西 華 陽 市 東 南 ) 等 4 縣, 有 戶 33,187, 口 223,613 鳳 翔 府 轄 天 興 歧 山 ( 今 陝 西 歧 山 縣 東 北 歧 山 南 ) 等 9 縣, 有 戶 58,486, 口 380,463 156 人 口 增 加, 生 產 力 也 大 增 到 了 開 元 初 年, 各 州 開 始 出 現 大 量 逃 戶, 人 口 大 規 模 由 北 向 南 移, 江 南 一 帶 因 而 出 現 不 少 逃 戶 聚 集 的 地 區 157 2.3.1.4 糧 食 的 充 足 古 代 的 農 業 不 發 達, 物 產 流 通 有 限 合 適 的 氣 候 環 境 豐 富 的 物 產 良 好 的 農 業 生 產 條 件 是 都 城 的 依 托 古 代 關 中 地 區 的 土 地 肥 沃, 生 產 出 充 足 的 糧 食 158 根 據 漢 書 地 理 志 記 : 故 秦 地 於 禹 貢 時 跨 雍 梁 二 州, 詩 風 兼 秦 豳 兩 國 昔 后 稷 封 嚯, 公 劉 處 豳, 大 王 徙, 文 王 作 酆, 武 王 治 鎬, 其 民 有 先 王 遺 風, 好 稼 穡, 務 本 業, 故 豳 詩 言 農 桑 衣 食 之 本 甚 備 有 鄠 杜 竹 林, 南 山 檀 柘, 號 稱 陸 海, 為 九 州 膏 腴 始 皇 之 初, 鄭 國 穿 渠, 引 涇 水 溉 田, 沃 野 千 里, 民 以 富 饒 " 159 長 安 處 於 渭 河 盤 地 中 部, 海 拔 380 700 米, 每 年 的 平 均 溫 度 13.3 度, 平 均 降 156 新 唐 書 卷 37, 地 理 志, 頁 960 157 翁 俊 雄 : 唐 朝 鼎 盛 時 期 政 區 與 人 口 ( 北 京 : 首 都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95 年 ), 頁 52-60 158 龔 良 :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選 地 當 議, 江 蘇 社 會 科 學,1995 年 1 期, 頁 90-94 159 漢 書 卷 28, 地 理 志, 頁 1642 35

雨 量 604.2 毫 米, 這 種 氣 候, 有 利 植 物 生 長 160 隋 文 帝 ( 楊 堅,541-604,581-604 在 位 ) 定 都 長 安 時, 曾 經 以 龍 首 平 原 川 原 秀 麗, 草 木 繁 盛, 糧 食 產 量 充 足, 以 為 建 都 立 業 的 理 想 地 點 161 關 中 地 區 的 水 利 事 業 發 達, 唐 政 府 修 復 和 擴 建 了 原 來 的 渠 道, 還 興 建 新 的 水 利 工 程 武 則 天 垂 拱 年 間 (685-668) 開 鑿 了 昇 原 渠, 開 元 2 年 (714), 在 華 州 修 建 了 敷 水 庫, 開 元 7 年 (719) 又 在 同 州 興 修 水 利 舊 唐 書 姜 師 道 (?-723) 傳 記 載 : 在 朝 邑 河 西 二 縣 就 古 通 靈 陂, 擇 地 引 雒 水 及 堰 黃 河 灌 之, 以 種 稻 田, 凡 二 千 餘 頃 " 162 當 時 關 中 還 有 龍 首 渠 清 明 渠 永 安 渠 黃 渠 等, 引 水 給 長 安 城 和 曲 江 之 用 163 水 利 發 達, 人 口 增 長 貞 觀 (627-649) 永 徽 (650-655) 年 間, 農 不 勸 而 耕 者 眾 164 糧 食 種 植 面 積 不 斷 擴 大, 產 量 不 斷 提 高, 開 始 有 足 夠 的 糧 食 照 顧 龐 大 的 城 市 人 口 隨 著 農 業 生 產 力, 耕 作 技 術 和 養 地 的 水 平 提 高, 土 地 利 用 率 相 對 提 高, 畝 產 量 約 1.5 石 粟 (1 石 粟 重 81 斤 ), 漢 代 1 市 畝 產 粟 140 斤, 唐 代 高 14 斤 唐 代 的 畝 產 量 折 合 為 今 1 市 畝 產 154 斤 唐 代 每 個 農 業 勞 動 力 佔 有 墾 田 數 為 今 15.7 市 畝, 每 市 畝 畝 產 為 154 斤, 每 個 農 業 勞 動 力 年 產 糧 為 2417.8 斤, 約 2400 斤, 較 漢 代 年 產 2000 斤 高 20% 如 果 米 糧 計 算, 唐 代 一 家 每 年 口 糧 折 合 粟 40.75 石, 160 龔 良 : 中 國 古 代 都 城 選 地 當 議, 江 蘇 社 會 科 學,1995 年 1 期, 頁 90-94 161 隋 書 卷 1, 高 祖 本 紀, 頁 17-18 162 舊 唐 書 卷 185, 姜 師 道 傳, 頁 4816 163 王 雙 懷 : 唐 都 長 安 盛 衰 的 前 因 後 果 唐 代 歷 史 文 化 論 稿 ( 香 港 : 香 港 教 育 圖 書 公 司,2003 年 ), 頁 123 164 新 唐 書 卷 112, 韓 思 彥 傳, 頁 4165 36

折 粟 3300.75 斤, 平 均 每 人 每 月 口 糧 為 粟 55 斤,1 年 660 斤 165 根 據 通 典 天 寶 計 帳 中 的 地 稅 數 字, 全 國 有 耕 地 620 萬 頃 土 地 以 1 唐 畝 為 今 0.786 市 畝, 共 487.32 萬 頃 以 每 市 畝 產 糧 154 斤, 全 國 糧 食 總 產 量 750,428 萬 斤 天 寶 末 年 的 在 籍 人 口 為 5,292 萬, 加 上 逃 亡 人 口, 實 際 人 口 大 約 為 8,314 萬 全 國 平 均 每 人 佔 糧 食 902 斤 開 元 天 寶 年 間 是 唐 代 經 濟 最 繁 榮 時 間, 國 家 倉 庫 和 農 戶 家 中 都 有 大 量 糧 食 通 典 記 載, 天 寶 8 年 (749) 正 倉 儲 谷 為 42,126,184 石, 義 倉 為 63,177,660 石, 常 平 倉 為 4,602,220 石, 和 籴 1,139,530 石, 諸 色 倉 12,656,620 石, 天 下 諸 色 米 總 計 96,062,220 石 166 由 此 估 計, 當 時 每 人 平 均 佔 有 糧 食 率 在 唐 代 是 最 高 的 唐 政 府 大 力 興 辦 農 田 水 利, 擴 大 種 植 面 積, 唐 代 的 農 產 品 收 成 不 斷 增 加 新 唐 書 地 理 志 記 中 唐 以 後 興 修 水 利 80 多 頃, 其 中 江 南 佔 50 頃 167 唐 中 葉 以 後, 人 口 大 量 南 遷, 北 方 先 進 的 農 業 技 術 傳 到 江 南, 令 當 地 的 產 量 不 斷 提 升 農 民 將 多 餘 的 產 品 運 到 市 場 交 易, 換 取 自 己 不 生 產 的 必 需 品, 如 鹽 工 具 等, 還 將 部 份 農 產 品 換 回 其 他 交 稅 物 品 或 貨 幣 168 西 安 以 東 的 地 域 佔 唐 代 三 分 之 一 的 國 土, 卻 擁 有 全 國 五 分 之 四 的 人 口 雖 然 唐 代 的 工 業 比 前 代 有 較 大 發 展, 市 場 上 的 商 品 仍 然 以 農 產 品 為 主 當 時 的 大 中 型 城 市 主 要 集 中 在 東 部 地 區, 與 農 業 生 產 有 密 切 關 係 城 市 居 民 要 依 靠 農 村 提 供 的 糧 食, 從 唐 國 史 補 可 見 糧 食 在 城 市 的 重 要 : 165 寧 可 主 編 : 中 國 經 濟 通 史 : 隋 唐 五 代 經 濟 卷 ( 北 京 : 經 濟 日 報 出 版 社,2000 年 ),( 第 一 章 : 農 業 ), 頁 24-37 166 通 典 卷 12, 食 貨, 頁 291 167 新 唐 書 卷 41, 地 理 志, 頁 1055-1062 168 吳 小 鳳 : 唐 代 商 品 經 濟 與 徵 榷 廣 西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2000 年 4 期, 頁 31-37 37

江 淮 賈 人, 積 米 以 待 踊 貴, 圖 畫 為 人 持 錢 一 千 買 米 一 斗, 以 懸 于 市 揚 子 留 後 徐 粲 杖 殺 之 " 169 當 土 地 有 限, 人 口 增 加, 農 民 授 田 不 足, 農 產 品 便 不 足 以 維 生 部 份 農 民 將 土 地 出 售, 成 為 佃 農, 或 向 富 戶 租 佃 土 地 耕 種, 繳 納 地 租 後, 將 剩 餘 產 品 交 換 生 活 所 需 另 一 方 面, 地 主 擁 有 大 量 農 產 品, 遂 投 向 市 場 謀 利, 為 市 場 提 供 大 量 商 品 在 神 龍 元 年 (705), 農 戶 減 少, 朝 廷 已 經 常 議 論 稼 之 人 少, 商 旅 之 人 眾, 170 非 農 業 為 主 的 市 民 大 增 安 史 之 亂 前, 政 治 穩 定, 華 北 農 產 品 多 年 豐 收, 餘 糧 大 增, 手 工 業 發 展 迅 速, 令 北 方 出 現 不 少 的 繁 榮 市 場 中 唐 以 後, 華 北 一 帶 藩 鎮 割 據, 生 產 力 受 損, 東 南 地 區 相 對 穩 定, 農 業 迅 速 發 展, 大 批 城 市 不 斷 湧 現 171 關 中 平 原 面 積 狹 小, 糧 食 產 量 有 限, 不 能 滿 足 長 安 的 需 求, 蜀 中 富 饒, 卻 因 大 巴 山 和 秦 嶺 阻 隔, 農 產 品 難 以 北 運, 於 是 太 宗 貞 觀 22 年 (648)7 月, 開 斜 谷 道, 以 水 陸 運 米 以 至 京 師 172 然 而, 城 市 人 口 不 斷 增 加, 糧 食 便 越 加 缺 乏, 往 往 要 依 賴 漕 運 調 節 唐 初, 每 逢 天 災 欠 收, 皇 帝 也 要 到 東 都 洛 陽 就 食 從 資 治 通 鑑 記 中 宗 景 龍 3 年 (710) 的 關 中 情 況 便 略 見 一 二 : 是 歲, 關 中 饑, 米 斗 百 錢 運 山 東 江 淮 谷 輸 京 師, 牛 死 十 八 九 群 臣 多 請 車 駕 復 幸 東 都, 韋 后 家 本 杜 陵, 不 樂 東 遷, 乃 使 巫 覡 彭 君 卿 等 說 上 云 : 今 歲 不 利 東 行 後 復 有 言 者, 上 怒 曰 : 豈 有 逐 糧 天 子 邪! 乃 止 173 169 李 肇 : 唐 國 史 補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79 年 ), 卷 中, 頁 35 170 新 唐 書 卷 118, 宋 務 光 傳, 頁 4274-4275 171 張 澤 咸 : 唐 代 城 市 構 成 的 特 點, 社 會 科 學 戰 線,1991 年 2 期, 頁 152-157 172 冊 府 元 龜 卷 498, 漕 運, 頁 5967 173 資 治 通 鑑 卷 209, 唐 紀, 頁 6639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