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48大智度論卷048-MP-03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48大智度論卷048-MP-03"

Transcription

1 慧日佛學班第 07 期 大智度論 卷 48 釋四念處品第十九 1 ( 大正 25,402c14-409c16) 釋厚觀 ( ) 經 ( 一 ) 六度是摩訶衍 ( 承上卷 釋摩訶衍品 ) ( 二 ) 十八空 四空是摩訶衍 ( 承上卷 釋摩訶衍品 ) ( 三 ) 百八三昧是摩訶衍 ( 承上卷 47) ( 四 ) 三十七道品是摩訶衍 1 四念處 2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p.296) (1) 總標佛告須菩提 :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四念處 何等四? A 明循身觀不可得 3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 內身中循身觀, 亦無身覺, 以不可得故 ; 外身中 內外身中循身觀, 亦無身覺, 以不可得故 勤精進一心, 除世間貪憂 B 循受 心 法觀不可得內受 內心 內法, 外受 外心 外法, 內外受 內外心 內外法, 循法觀, 亦無法覺, 以不可得故 勤精進一心, 除世間貪憂 (2) 別釋 A 明身念處 (A) 依內身說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 云何內身中循身觀? a 行住坐臥正知而住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行時知行 住時知住 坐時知坐 臥時知臥 如身所行如是知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如是內身中循身觀, 勤精進一心, 除世間貪憂, 以不可得故 4 1 ( 大智 八 ) 十六字 =(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第十九品釋四念處 ) 十七字 宋 元,(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釋四念處品第十九經作廣乘品 ) 二十二字 明,(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第十九品釋廣乘品 ) 十七字 宮,( 大智度經論卷第四十八釋第十八品 ) 十五字 聖,( 摩訶般若波羅蜜品第十八四念處品卷五十 ) 十八字 石 ( 大正 25,402d,n.20) 2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19( 大正 25,198c10-202b22) 3 循 = 修 聖 石 下同 ( 大正 25,402d,n.22) 4 以不可得故 -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2d,n.23) 1354

2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b 來去 衣食 臥覺 語默 坐禪, 常一心 5 6 復次, 須菩提!(403a) 菩薩摩訶薩若來若去, 視瞻一心, 屈申俯仰 7 服僧伽梨 8 執持衣鉢 飲食 臥息 坐立 睡覺 語默, 入禪 出禪, 亦常一心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內身中循身觀, 以不可得故 c 繫心觀息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時, 一心念 : 入息時知入息, 出息時知出息 ; 入息長時知入息長, 出息長時知出息長 ; 入息短時知入息短, 出息 9 短時知出息短 譬如旋師 若旋師弟子, 繩長知長, 繩短知短 10 菩薩摩訶薩, 亦如是一心念 : 入息時知入息, 出息時知出息 ; 入息長時知入息長, 出息長時知出息長 ; 入息短時知入息短, 出息短時知出息短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 勤精進一心, 除世間貪憂, 以不可得故 d 觀身四大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觀身四大, 作是念 : 身中有地大 水大 火大 風大 譬如屠牛師 若屠牛弟子, 以刀殺牛, 分作四分, 作四分已, 若立若坐, 觀此四分 11 菩薩摩訶薩亦如是, 行般若波羅蜜時, 種種觀身四大 地大 水大 火大 風大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 以不可得故 12 e 觀內身不淨: 身三十六種不淨 13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觀內身, 從足至頂, 周匝薄皮 14, 種種不淨充滿身中 ; 作是念 : 身中有髮 毛 爪 齒 薄皮 厚皮 筋 肉 骨 髓 脾 腎 心 肝 肺 小腸 大腸 胃 胞 𡱁 尿 15 垢 汗 目 淚 涕 16 唾 5 視瞻 :1. 觀看瞻望 2. 形容顧盼的神態 ( 漢語大詞典 ( 十 ),p.336) 6 屈伸 : 亦作 屈申 1. 屈曲與伸舒 2. 進退 ( 漢語大詞典 ( 四 ),p.29) 7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 2. 指前俯後仰 3. 一舉一動 4. 舉動, 舉止 ( 漢語大詞典 ( 一 ),p.1512) 8 參見 一切經音義 卷 12: 僧伽胝( 音知 舊曰僧伽梨, 此云複衣, 即今僧之大衣是也 下從九條上至二十五條, 但取奇數, 九種差別具如律文所說 佛制入王宮時 入聚落時 摧伏外道時 見猛獸時應着此衣 ) ( 大正 54,380c2-3) 9 旋 = 鏇 元 明 * ( 大正 25,403d,n.3) 10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如轉輪師或彼弟子, 輪勢長時知輪勢長, 輪勢短時知輪勢短 ( 大正 7,78a19-20) 11 參見 中阿含經 卷 24(98 經 ) 念處經 ( 大正 1,583b4-23), 增壹阿含經 卷 5 12 壹入道品 ( 大正 2,568a23-b1) 12 三十六物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 p.296) 13 匝 ( ㄗㄚ ):1. 周 ; 圈 2. 環繞, 圍繞 ( 漢語大詞典 ( 一 ),p.958) 14 皮 = 彼 聖 ( 大正 25,403d,n.5) 15 (1) 胞𡱁尿 = 胞屎尿 宋 宮 聖 石,= 脬尿屎 元 明 ( 大正 25,403d,n.7) (2) 𡱁 : 同 屎 玉篇 尸部 : 𡱁, 糞也, 與矢同, 俗又做屎 ( 漢語大字典 ( 二 ),p.970) 1355

3 膿 血 黃 白痰 陰 肪 𦙽 17 腦 膜 譬如田夫倉中, 隔盛雜穀, 種種充滿, 稻 麻 黍 粟 豆 麥 ; 明眼之人, 開倉即知是麻 是黍 是稻 是粟 是麥 是豆, 分別悉知 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觀是身, 從足至頂, 周匝薄皮, 種種不 (403b) 淨充滿身中 髮毛 爪齒, 乃至腦膜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觀內身, 勤精進一心, 除世間貪憂, 以不可得故 21 f 觀外身敗壞: 九相觀 (a) 青瘀膨脹壞相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見棄死人身, 一日 二日, 至于五日, 膖脹 青瘀, 膿汁流出 ; 自念 : 我身亦如是相 如是法, 未脫此法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 勤精進一心, 除世間貪憂, 以不可得故 (b) 噉相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見棄死人身, 若六日 若七日, 烏 鵄 22 雕 23 鷲 犲豺狼 狐 狗如是等種種禽獸爴裂食之 ; 自念 : 我身如是相 如是法, 未脫此法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 勤精進一心, 除世間貪憂, 以不可得故 (3) 脬 ( ㄆㄠ ): 膀胱 ( 漢語大詞典 ( 六 ),p.1282) 16 目淚涕 = 淚涕涎 宋 宮,= 淚洟涎 元 明,= 淚涕 聖 石 ( 大正 25,403d, n.8) 17 𦙽 ( ㄕㄢ ): 脂肪 太平御覽 卷八百六十四引 通俗文 : 脂在脊曰肪, 在骨曰𦙽 ( 漢語大字典 ( 三 ),p.2060) 18 膜 ( ㄇㄛˊ):1. 人或動植物體內的薄皮形組織, 具有保護作用 素問 痹論 : 故循皮膚之中, 分肉之間, 熏於肓膜, 散於胸腹 ( 漢語大詞典 ( 六 ),p.1360) 19 田夫 : 農夫 ( 漢語大詞典 ( 七 ),p.1270) 20 倉 ( ㄘㄤ ):1. 貯藏糧食的場所 ( 漢語大詞典 ( 一 ),p.1438) 21 九相,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1( 大正 25,217a-218c) 然此處經說與論卷 21 略異 ; 而其次第與 中阿含經 卷 24(98 經 ) 念處經 ( 大正 1,583b23-c24) 增壹阿含經 卷 5 12 壹入道品 ( 大正 2,568b3-27) 相近 另參見 瑜伽師地論 卷 30( 大正 30,452a-c) 22 (1) 鵄 : 同 鴟 玉篇 鳥部 : 鴟, 鳶屬 鵄, 同鴟 ( 漢語大字典 ( 七 ),p.4629) (2) 鴟 ( ㄔ ):1. 鳶屬 鷂鷹 唐韓愈 祭馬僕射文 : 鳩鳴雀乳, 不見梟鴟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 禽四 鴟 : 鴟似鷹而稍小, 其尾如舵 極善高翔, 專捉雞雀 2. 貓頭鷹的一種 ( 漢語大詞典 ( 十二 ),p.1081) 23 雕 ( ㄉㄧㄠ ):1. 同 鵰 一種大型猛禽 嘴呈鉤狀, 視力很強, 腿部羽毛直達趾間, 雌雄同色 也叫鷲 ( 漢語大詞典 ( 十一 ),p.841) 24 鷲 :1. 雕的別名 ( 漢語大詞典 ( 十二 ),p.1161) 25 爴 ( ㄐㄩㄝˊ): 同 攫 唐玄應 一切經音義 卷一: 爴裂,( 爴 ) 宜作攫, 九縛, 居碧二反 說文 : 攫, 爪持也 淮南子 云 : 獸窮則攫, 是也 龍龕手鑑 爪部 : 爴, 俗, 正合作 攫 字 ( 漢語大字典 ( 三 ),p.2036) 26 是 = 身 聖 ( 大正 25,403d,n.12) 1356

4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c) 膿爛相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見棄死人身, 禽獸食已, 不淨爛臭 ; 自念 : 我身如是相 如是法, 未脫此法 乃至除世間貪憂 (d) 血塗相 27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見棄死人身, 骨鎖血肉塗染, 筋骨相連 ; 自念 : 我身如是相 如是法, 未脫此法 乃至除世間貪憂 (e) 異赤相 28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見棄死人身, 骨瑣血肉已離, 筋骨相連 ; 自念 : 我身如是相 如是法, 未脫此法 乃至除世間貪憂 (f) 分散相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見棄死人身, 骨瑣已散在地 ; 自念 : 我身如是相 如是法, 未脫此法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觀內身, 乃至除世間貪憂 (g) 骨相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見棄 (403c) 死人身, 骨散在地, 腳骨異處, 膞 骨 髀骨, 腰骨 肋骨, 脊骨 手骨, 項骨 髑髏, 各各異處 ; 自念 : 我身如是相 如是法, 未脫此法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觀內身, 乃至除世間貪憂 (h) 白骨相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見是棄死人骨在地, 歲久風吹日曝, 色白如貝 ; 自念 : 我身如是相 如是法, 未脫此法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觀內 身, 乃至除世間貪憂, 以不可得故 (i) 散壞相 27 鎖 = 瑣 聖 石 * ( 大正 25,403d,n.16) 28 瑣 = 鎖 宋 * 元 * 明 * ( 大正 25,403d,n.17) 29 (1) 膞 = 𨄔 宋 宮 聖,= 踹 元,= 腨 明 ( 大正 25,403d,n.18) (2) 膞 ( ㄔㄨㄣˊ): 股骨, 祭祀用牲後體的一部分 儀禮 少牢饋食禮 : 司馬升羊右胖, 髀不升, 肩 臂 臑 膞 骼 實于一鼎 鄭玄注 : 膞 骼, 股骨 ( 漢語大詞典 ( 六 ),p.1369) (3) 踹 ( ㄔㄨㄢˇ): 小腿肚 靈樞經 經脈 : 脾足太陰之脈, 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內側白肉際, 過核骨後, 上內踝前廉, 上踹內, 循脛骨後, 交出厥陰之前 張隱庵集注 : 踹, 足肚也, 亦名腓腸 ( 漢語大詞典 ( 十 ),p.518) 30 髀 ( ㄅㄧˋ):1. 大腿骨 2. 指股部, 大腿 ( 漢語大詞典 ( 十二 ),p.408) 31 肋 = 勒 宋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3d,n.19) 32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 ( 標點本 ),p.1815: 下有大段經文, 應移回於此 33 (1)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 ( 標點本 ),p.1828: 此下共二千三百零八字, 應與前段經文啣接 (2) 案 : 依據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 ( 標點本 ),p.1815 p.1828 p.1836 校勘之說明, 以及配合論釋, 從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見是棄死人骨在地, 歲久, 其色如鴿 以 1357

5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見是棄死人骨在地, 歲久 34, 其色如鴿, 腐朽爛壞, 與土共合, 自念 : 我身如是法 如是相, 未脫此法 g 結[ 於內身中循身觀 ] 如是,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 勤精進一心, 除世間貪憂, 以不可得故 (B) 例同外身 內外身外身 內外身亦如是 B 例同受 心 法念處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亦應如是廣說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2 四正勤(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p.296)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四正勤 何等四?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未生諸惡不善法為不生故, 欲生勤精進攝心行道 ; 已生諸惡不善法為斷故, 欲生勤精進攝心行道 ; 未生諸善法為生故, 欲生勤精進攝心行道 ; 已生諸善法為住不失修滿增廣故, 欲生勤精進攝心行道 以不可得故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3 四如意分(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p.296)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 (406b) 衍, 所謂四如意分 何等四? 欲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 心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 精進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 思惟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 以不可得故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4 五根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五根 何等五? 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5 五力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五力 何等五? 信力 精進力 念力 定力 慧力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6 七覺分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七覺分 何等七? 菩薩摩訶薩修念覺分, 依離 依無染 向涅槃 ; 擇法覺分 精進覺分 喜 下, 至 十八 智慧知見現在世無礙無障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共二千三百零八字之經文, 從 大智度論 卷 48( 大正 25,406a15-407c9), 前移至此 34 歲久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6d,n.4) 1358

6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覺分 除覺分 定覺分 捨覺分, 依離 依無染 向涅槃 以不可得故,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7 八聖道分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八聖道分 何等八?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五 ) 三三昧是摩訶衍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三三昧 何等三? 空 無相 無作三昧 1 空三昧 空三昧 名諸法自相空, 是為空解脫門 2 無相三昧 無相 名壞諸法相, 不憶不念, 是為無相解脫門 3 無作三昧 無作 名諸法中不作願, 是為無作解脫門 35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六 ) 十一智是摩訶衍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苦智 集智 滅智 道智 盡智 無生智 法智 比智 世智 他心智 如實智 1 苦智云何名苦智? 知苦不生, 是名苦智 2 集智云何名集智? 知集應斷, 是名集智 3 滅智云何名滅智? 知苦滅, 是名滅智 4 道智云何名道智? 知八聖道分, 是名道智 5 盡智云何名盡智? 知諸 (406c) 婬怒癡盡, 是名盡智 6 無生智云何名無生智? 知諸有中無生, 是名無生智 36 7 法智云何名法智? 知五眾本事分別知無, 是名法智 三三昧 : 法自相空, 法無異相, 法中不作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3 p.289)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云何無生智? 善現! 若智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知諸有趣永不復生, 是為無生智 ( 大正 7,80b18-20) 1359

7 8 比智 云何名比智? 知眼無常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無常, 是名比智 9 世智 云何名世智? 知因緣 名字, 是名世智 10 他心智 云何名他心智? 知他眾生心, 是名他心智 11 如實智 云何名如實智? 知諸佛一切種智, 是名如實智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七 ) 三根是摩訶衍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三根 : 未知欲知根 知根 知者根 1 未知欲知根 云何名未知欲知根? 諸學人未得果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是名未知欲知根 38 2 知根 云何名知根? 諸學人得果信根乃至慧根, 是名知根 39 3 知者根 云何名知者根? 諸無學人 若阿羅漢 若辟支佛 諸佛信根乃至慧根, 是名知者根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八 ) 覺觀等三三昧是摩訶衍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三三昧 何等三? 有覺有觀三昧, 無覺有觀三昧, 無覺無觀三昧 1 有覺有觀三昧 云何名有覺有觀三昧? 離諸欲 離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入初禪, 是名有覺有觀三昧 2 無覺有觀三昧 云何名無覺有觀三昧? 初禪二禪中間, 是名無覺有觀三昧 3 無覺無觀三昧 云何名無覺無觀三昧? 從二禪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定, 是名無覺無觀三昧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云何法智? 善現! 若智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知五蘊差別相, 是為法智 ( 大正 7,80b3-4)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云何未知當知根? 善現! 若諸有學補特伽羅, 於諸聖諦未已現觀, 所有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是為未知當知根 ( 大正 7,80b24-26)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云何已知根? 善現! 若諸有學補特伽羅, 於諸聖諦已得現觀, 所有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是為已知根 ( 大正 7,80b26-29) 1360

8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 九 ) 十念是摩訶衍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十念 何等十? ( 1 ) 念佛 ( 2 ) 念法 ( 3 ) 念僧 ( 4 ) 念戒 ( 5 ) 念捨 ( 6 ) 念天 ( 7 ) 念滅 40 ( 8 ) 念出入息 ( 9 ) 念身 ( 10 ) 念死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十 ) 四禪 四無量心 四無色定 八背捨 九次第定等諸禪定是摩訶衍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四禪 四無量心 (407a) 四無色定 八背捨 九次第定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十一 ) 佛十力是摩訶衍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佛十力 何等十? ( 1 ) 佛如實知一切法是處不是處相, 一力也 ; ( 2 ) 如實知他眾生過去 未來 現在諸業諸受法, 知造業處 知因緣 知報, 二力也 ; ( 3 ) 如實知諸禪 解脫 三昧 定垢淨分別相, 三力也 ; ( 4 ) 如實知他眾生諸根上下相, 四力也 ; ( 5 ) 如實知他眾生種種欲解, 五力也 ; ( 6 ) 如實知世間種種無數性, 六力也 ; ( 7 ) 如實知一切至處道, 七力也 ; ( 8 ) 知種種宿命, 有相 有因緣, 一世 二世乃至百千世, 劫初劫盡, 我在彼眾生中生 如是姓, 如是名, 如是飲食 苦樂 壽命長短 ; 彼中死 是間生, 是間死 還生是間, 此間生姓名 飲食 苦樂 壽命長短亦如是, 八力也 ; ( 9 ) 佛天眼淨, 過諸天眼 41, 見眾生死時生時 端正醜陋 若大若小 若墮惡道若墮善道 ; 如是業因緣受報 是諸眾生惡身業成就 惡口業成就 惡意業成就, 謗毀聖人, 受邪見業因緣故, 身壞死時入惡道, 生地獄中 ; 是諸眾生善身業成就, 善口業成就, 善意業 42 成就, 不謗毀聖人, 受正見業因緣故, 身就壞時入善道, 生天上, 九力也 ; ( 10 ) 佛如實知諸漏盡故, 無漏心解脫, 無漏慧解脫 ; 現在法中自證知入是法, 所謂我生已盡, 梵行已作, 從今世不復見後世, 十力也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十二 ) 四無所畏是摩訶衍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四無所畏 何等四? 1 正知一切法無所畏 佛作誠言 : 我是一切正智人 若有沙門 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復餘 眾, 如實難言 : 是法(407b) 不知 乃至不見是微畏相 43 以是故, 我得安隱, 得無所畏, 安住聖主處, 在大眾中師子吼, 能轉梵輪 ; 諸沙門 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復餘眾, 實不能轉 一無畏也 2 盡一切漏習無所畏 佛作誠言 : 我一切漏盡 若有沙門 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復餘眾, 滅 = 善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6d,n.26) 天 = 人 宮 ( 大正 25,407d,n.8) 就壞 = 壞死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7d,n.14) 相 = 根 聖 ( 大正 25,407d,n.16) 1361

9 如實難言 : 是漏不盡 乃至不見是微畏相 以是故, 我得安隱, 得無所畏, 安住聖主處, 在大眾中師子吼, 能轉梵輪 ; 諸沙門 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復餘眾, 實不能轉 二無畏也 3 說一切障道法無所畏 佛作誠言 : 我說障法 若有沙門 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復餘眾, 如實難言 : 受是法不障道 乃至不見是微畏相 以是故, 我得安隱, 得無所畏, 安住聖主處, 在大眾中師子吼, 能轉梵輪 ; 諸沙門 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復餘眾, 實不能轉 三無畏也 4 說盡苦聖道無所畏 佛作誠言 : 我所說聖道, 能出世間, 隨是行能盡苦 若有沙門 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復餘眾, 如實難言 : 行是道不能出世間, 不能盡苦 乃至不見是微畏相 以是故, 我得安隱, 得無所畏, 安住聖主處, 在大眾中師子吼, 能轉梵輪 ; 諸沙門 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復餘眾, 實不能轉 四無畏也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十三 ) 四無礙智是摩訶衍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四無礙智 何等四? 義無礙 法無礙 辭無礙 樂說無礙 1 義無礙智 義無礙者, 知諸法實相義 2 法無礙智 法無礙者, 知諸法名 3 辭無礙智 辭無礙者, 言辭中無礙 4 樂說無礙智 44 樂說無礙者, 審諦言無盡 45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 十四 ) 十八不共法是摩訶衍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十八不共法 何等十八?(407c) 一 諸佛身無失, 二 口無失, 三 念無失 ; 四 無異想 ; 五 無不定心 ; 六 無不知已捨心 ; 七 欲無減, 八 精進無減, 九 念無減, 十 慧無減, 十一 解脫無減, 十二 解脫知見無減 ; 十三 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十四 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十五 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 十六 智慧知見過去世無礙無障, 十七 智慧知見未來世無礙無障, 十八 智慧知見現在世無礙無障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審諦 : 亦作 審諟 1. 慎密 2. 詳備, 周備 3. 精當 ; 確當 4. 仔細考察或觀察 ( 漢語大詞典 ( 三 ),p.1633) 45 義無 盡 三十七字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7d,n.20) 1362

10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論 ( 四 ) 三十七道品是摩訶衍 1 別釋四念處 (1) 設九問並答 A 設九問 問曰 : (1 ) 四念處中有種種觀, 何以但說十二種觀 所謂若內, 若外, 若內外? 47 (2 ) 復次, 何等是內? 何等是外? 內外觀已, 何以復別說 內外? (3 ) 復次, 四念處中, 一念處是內, 內法中攝, 所謂 心 ; 二念處是外, 外法中攝, 所謂 受 與 法 ; 一念處是內外, 內外法中攝, 所謂 身 何以說四法都是內 都是外 都是內外? (4 ) 何以不但言 觀身, 而言 循身觀? (5 ) 云何觀身而不生身覺? (6 ) 何以言 勤精進一心? 三十七品皆應言 一心, 何以但此中言 一心? (7 ) 此中若修行四念處時, 一切五蓋應除, 何以獨言 除貪? 世間喜亦能妨道, 何以但言 除憂? (8 ) 觀身法種種門 無常 苦 空 無我等, 今何以但言 不淨? (9 ) 48 若但觀不淨, 何以復念身四威儀等? 此事易知, 何足問! B 答九問 答曰 : 舉身念處說 (A) 答第 1 問 : 但說十二種觀之理由 是十二種觀, 行者從此得定心 先來三種邪行, 若內 若外 若內外 ; 破三種邪行, 是故有三種正行 有人著內情多, 著外情少 ; 如人為身故, 能捨妻子 親屬 寶物 有人著外情多, 著內情少 ; 如人貪財喪身, 為欲沒命 46 (1)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 ( 標點本 ),p.1836: 上一大段二千三百零八字至此止 (2) 案 : 依據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 ( 標點本 ),p.1815 p.1828 p.1836 校勘之說明, 以及配合論釋, 從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見是棄死人骨在地, 歲久, 其色如鴿 以下, 至 十八 智慧知見現在世無礙無障 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以不可得故, 共二千三百零八字之經文, 從 大智度論 卷 48( 大正 25,406a15-407c9), 前移至此 47 大智度論 卷 31 1 序品 : 修四念處十二種觀: 所謂初觀內身, 三十六種不淨充滿, 九孔常流, 甚可厭患, 淨相不可得 ; 淨相不可得故, 名內空 行者既知內身不淨, 觀外所著, 亦復如是, 俱實不淨 ; 愚夫狂惑, 為婬欲覆心, 故謂之為淨 觀所著色, 亦如我身淨相不可得, 是為外空 行者若觀己身不淨, 或謂外色為淨 ; 若觀外不淨, 或謂己身為淨 今俱觀內外 : 我身不淨, 外亦如是 ; 外身不淨, 我亦如是, 一等無異, 淨不可得, 是名內外空 行者思惟 : 知內外身俱實不淨, 而惑者愛著, 愛著深故, 由以受身, 身為大苦, 而愚以為樂 ( 大正 25,285c27-286a10) 48 此 = 比 聖 ( 大正 25,403d,n.27) 1363

11 有人著內外情多 是故說三種正行 (B) 答第 2 問 : 明內觀 外觀已, 復別說內外觀之理由 a 明內身 外身 復次, ( 1 ) 自身名內身, 他身名外身 ; ( 2 ) 49 九受入名為內身, 九不受入名為外身 ; ( 3 ) 眼等五情名為內身, 色等五塵名為外身 如是等, 分別內 外 50 b 觀法次第 : 內觀 外觀 內外觀 (a) 內觀 行者先以不淨 無常 苦 空 無我等智慧觀內身, 不得是身好相 若淨相, 若常相, 若樂, 若我, 若實 (b) 外觀 內既不得, 復 (404a) 觀外身, 求淨 常 我 樂 實亦不可得 (c) 內外觀 若不得, 便生疑 : 我觀內時, 於外或錯 ; 觀外時, 於內或錯 今內外一時俱觀, 亦不可得 是時心得正定, 知是身不淨 無常 苦 空 無我, 如病 如癰 如瘡, 九孔流穢, 是為行廁 ; 不久破壞 離散 盡滅 51 死相 ; 常有飢渴 寒熱 鞭杖 繫閉, 罵詈 毀呰 52 老病等諸苦常圍遶, 不得自在 內空無主 53, 亦無知者 見者, 作者 受者, 但空諸法因緣和合而有, 自生自滅, 無所繫屬, 猶如草木, 是故內外俱觀 (C) 答第 3 問 : 身 受 心 法皆有內 外 內外 餘內 外義, 如十八空中說 參見 大智度論疏 卷 15: 現在扶根四塵及五根, 此九入盡是內色, 能受生於識, 故名內有受色, 此即是九受入也 不受者, 謂過未四塵 五根等九入, 雖屬內色而不能受生我識, 故云不受 而內色如髮爪等, 以不知痛故, 雖是內色, 亦不能生受, 亦屬不受色, 不名根也 ( 卍新續藏 46,849b13-18) 50 身 (5) 自身 他身 ; 五情 五塵 ; 四大 造色 ; 覺受 不覺受 ; 自身 外人事物 受 (6) 身受 心受 ; 五識相應受 意識相應受 ; 內六入生邊 外六入生邊 ; 粗 細 ; 緣內 緣外 ; 一零八受 餘受 四念處之內外觀 心 (4) 緣外 緣內 ; 五識 心意識 ; 攝心 亂心 ; 內五蓋七覺相應 外五蓋七覺相應 法 (2) 緣內, 緣外 無為 不相應 ; 心所, 無為 不相應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A032]p.60) 51 繫 = 禁 宮 ( 大正 25,404d,n.3) 52 (1) 毀呰 : 見 毀訾 ( 漢語大詞典 ( 六 ),p.1497) (2) 毀訾 ( ㄗˇ): 毀謗, 非議 ( 漢語大詞典 ( 六 ), p.1499) 53 主 = 生 聖 ( 大正 25,404d,n.5) 54 參見 正觀 (6),p.130: 大智度論 卷 31( 大正 25,285c23-287c24) 另參見卷 19( 大正 25,202a5-b22;203b10-204a26) 1364

12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D) 答第 4 問 : 循身觀 循身觀 者, 尋隨觀察, 知其不淨, 衰老病死, 爛壞臭處, 骨節腐敗, 摩滅歸土 如我此身, 覆以薄皮, 令人狂惑, 憂畏萬端 以是故, 如身相內外隨逐, 本末觀察 又如佛說循身觀法 (E) 答第 5 問 : 觀身而不生身覺 a 不取身一異相而生戲論 不生身覺 者, 不取身一異相而生戲論 眾生於是身中起種種覺 有生淨覺, 有生不淨覺 ; 有生瞋覺, 念他過罪 ; 有人觀此身 : 身為何法? 諸身分邊為一? 為異? 不生如是種種覺 所以者何? 無所利益, 妨涅槃道故 b 菩薩不取身相而能觀身復次, 餘凡夫 聲聞人取身相能觀身, 菩薩不取身相而能觀身 (F) 答第 6 問 : 勤精進一心 勤精進一心 者, 餘世事巧便, 從無始世界來, 常習常作, 如離別常人易, 離別知識難 ; 離別知識易, 離別父子難 ; 離別父子易, 自離其身難 ; 自離其身易, 離其心者難 自不一心勤精進, 此不可得! 譬如攢燧求火, 一心勤著, 不休不息, 乃可得火, 是故說 一心勤精進 (G) 答第 7 問 : 但言 除貪憂 之理由 a 貪除則五蓋盡去故 除世間貪 憂 者, 貪除則五蓋盡去 ; 猶如破竹, 初節既破, 餘節皆去 b 行者多生貪憂二心故復次, 行者遠 (404b) 離五欲, 出家學道, 既捨世樂, 未得定樂, 或時心生憂念, 如魚樂水 57 心相如是, 常求樂事, 還念本所欲 行者多生是二心, 是故佛說 當除貪 憂 58 說 貪, 即是說世間喜, 以相應故 (H) 答第 8 問 : 但言 觀身不淨 之理由 a 先生淨倒後生餘倒, 故初說不淨觀初觀不淨者, 人身不淨, 薄皮覆故, 先生淨相, 後生餘倒 以是故, 初說不淨觀 b 眾生多著貪欲取淨相故先說觀身不淨復次, 眾生多著貪欲, 取淨相 ; 瞋恚 邪見不爾故 是以先治貪欲, 觀不淨 55 攢 = 鑽 宋 元 明 宮 * [* 1] ( 大正 25,404d,n.11) 56 燧 ( ㄙㄨㄟˋ):1. 古代取火用具 火鏡, 一種青銅凹面鏡, 用以向日取火 2. 古代取火用具 木燧, 按季節用不同的木料製成, 鑽以取火 ( 漢語大詞典 ( 七 ),p.264) 57 水 = 外 聖 ( 大正 25,404d,n.13) 58 是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4d,n.14) 1365

13 (I) 答第 9 問 : 但應觀身不淨, 何以復念身四威儀 a 行住坐臥正知而住,b 來去 衣食 臥覺 語默 坐禪, 常一心念身四威儀等者, 先欲破身賊 ; 得一心人, 所為之事皆能成辦, 以是故先尋 59 繹其身所為 所行 來去 臥覺 坐禪 60 觀身所作, 常一心安詳, 不錯不亂 作如是觀察, 以不淨, 三昧易得 c 繫心觀息[ 十六勝行 ] 身雖安詳, 內有種種惡覺觀, 破亂其心 ; 以是故, 說安那波那十六分以防覺觀 安那般那義, 如先說 61 身既安詳, 心無錯亂, 然後行不淨觀, 安隱牢固 若先行不淨觀, 狂心錯亂故, 不淨反作淨相 佛法中, 此二法名甘露初門 62 不淨觀者, 所謂菩薩摩訶薩觀身如草木瓦石無異 d 觀身為四大假合是身外四大變為飲食, 充實內身 堅者是地, 濕者是水, 熱者是火, 動者是風 ; 是四事入內即是身 是四分中, 各各無我 無我所, 隨逐自相, 不隨人意 苦 空等亦如是說 若坐 若立 者, 臥則懈怠 身不動故, 心亦不動 ; 行則心亂 身不靜故, 心亦不靜 欲以眼見事況所不見, 故說譬喻 : 牛 即是行者身, 屠兒 即是行者, 刀 是利智慧, 奪牛命 即是破身一相, 四分 即是四大 屠者觀牛四分, 更無別牛, 亦非是牛 ; 行者觀身四大亦如是 是四大不名為身 所以者何? 此 (404c) 四, 身一故 ; 又四大是總相, 身是別相 ; 若外四大不名為身, 入身中假名為身 我不在四大中, 四大不在我中 ; 63 我去四大遠, 但以顛倒妄計為身 用是散空智慧分別四大及造色, 然後入三念處, 得入道 59 繹 = 詳 石 ( 大正 25,404d,n.16) 60 禪觀 = 立覺 石 ( 大正 25,404d,n.17) 61 (1)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2 1 序品 : 念是二種天: 生天 生淨天 如是等天, 是名念天 念安那般那者, 如禪經中說 ( 大正 25,228a1-3) (2) 參見 正觀 (6),p.129, 注 125: 大智度論 在解說 大品般若經 初品的八念時, 其中的安那般那只在 大智度論 卷 22 提到 念安那般那者, 如 禪經 中說, 但沒有詳細說明 62 二甘露門 : 一 安般, 二 不淨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 p.296) 63 去 = 法 聖 ( 大正 25,404d,n.26) 1366

14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e 觀內身不淨: 身三十六種不淨又此身從足至髮 從髮至足, 周匝薄皮 ; 反覆思惟, 無一淨處 髮毛等乃至腦膜, 略說則三十六, 廣說則眾多 穀倉 是身, 農夫 是行者, 田種穀 是行者身業因緣 結實入倉 是行者因緣熟得身 稻 麻 黍 粟等 是身中種種不淨 農夫開倉, 即知麻 黍 麥 豆種種別異 是行者不淨觀, 以慧眼開見是身倉, 知此身中不淨充滿, 必當敗壞 若他來害, 若當自死 此身中但有屎尿不淨 種種惡露等 f 觀外身敗壞 (a) 先觀己未壞身, 利根人即生患厭, 鈍根人觀死人已壞身乃生患厭已觀內身不淨, 今觀外身敗壞 ; 是故說二種不淨 : 一者 已壞, 二者 未壞 先觀己身未壞有識, 若結使薄 利根人即生患厭 ; 鈍根結厚者, 觀死人已壞, 可畏可惡 (b) 觀死屍 [ 九相觀 ] Ⅰ 觀死屍一至五日: 青瘀膨脹, 膿血流出, 腹脹破裂, 五臟爛壞若死一日至五日, 親里猶尚守護 ; 是時禽獸未食, 青瘀 膖脹 膿血流出 腹脹破裂 五藏爛壞, 屎尿臭處, 甚可惡厭 行者心念 : 此色先好, 行來 言語, 妖蠱姿則 66, 惑亂人情, 淫者愛著 ; 今者觀之, 好色安在? 如佛所說, 真是幻法, 但誑無智之眼! 今此實事露現, 行者即念 : 我身與彼, 等無有異 ; 未脫此法, 云何自著 著彼? 又亦何為自重輕他? 如是觀已, 心則調伏, 可以求道, 能除世間貪憂 Ⅱ 觀死屍過六 七日: 鳥獸競食, 皮肉皆盡, 但有白骨, 分散異處又復思惟 : 此屍初死之時, 鳥獸見之, 謂非死人, 不敢來近 ; 以是故說 過 六七日, 親戚既去, 烏鷲 野干之 (405a) 屬競來食之 皮肉既盡, 日日變異, 以是故說 但有骨人 見其如此, 更生厭心, 念言 : 是心肝皮肉, 實無有我, 但因是身合集罪福因緣, 受苦無量! 即復自念: 我身不久, 會當如是, 未離此法 或時行者見骨人在地, 雨水澆浸, 日曝風吹, 但有白骨 ; 或見久骨筋斷節解, 分散異處, 其色如鴿 ; 或腐朽爛壞, 與土同色 64 (1) 蠱 = 冶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4d,n.34) (2) 妖蠱 :1. 艷麗 2. 謂以邪術蠱惑害人 ( 漢語大詞典 ( 四 ),p.308) (3) 妖冶 ( ㄧㄝˇ):1. 艷麗 2. 指艷而不正 ( 漢語大詞典 ( 四 ),p.304) 65 姿 :1. 容貌, 姿態 ( 漢語大詞典 ( 四 ),p.345) 66 則 :11. 形跡 敦煌變文集 難陀出家緣起 : 唯願世尊莫形則, 要甚從頭請說看 ( 漢語大詞典 ( 二 ),p.695) 67 烏 = 鳥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4d,n.37) 68 野干 : 獸名 ( 唐 ) 玄應 一切經音義 卷 24: 野干, 梵言 悉伽羅 形色青黃, 如狗群行, 夜鳴, 聲如狼也 字有作 射干 ( 漢語大詞典 ( 十 ),p.404) 1367

15 (2) 依四念處修四聖行 破四顛倒 觀四諦 A 修四聖行 (A) 身念處初觀三十六物, 死屍膖脹, 一日至五日, 是不淨觀 鳥獸來食, 乃至與土同色, 是無常觀 是中求我 我所不可得, 如先說 因緣生, 不自在故, 69 是非我觀 觀身相如此, 無一可樂 ; 若有著者, 則生憂苦, 是名苦觀 以四聖行觀外身, 自知己身亦復如是, 然後內外俱觀 若心散亂, 當念老病死 三惡道苦, 身命無常, 佛法欲滅 如是等, 鞭心令伏, 還繫不淨觀中, 是名 勤精進 一心勤精進故, 能除貪 憂 (B) 受念處貪 憂二賊, 劫我法寶 ; 行者作是念 : 是身無常, 不淨可惡 ; 如此眾生, 何故貪著此身, 起種種罪因緣? 如是思惟已, 知是身中有五情 外有五欲, 和合故生世間顛倒樂! 人心求樂, 初無住時 當觀此樂為實為虛? 身為堅固, 猶尚散滅, 何況此樂! 此樂亦無住處 未來未有, 過去已滅, 現在不住, 念念皆 70 滅 ; 以遮苦故名樂, 無有實樂! 譬如飲食, 除飢渴苦故, 暫以為樂, 過度則復生苦, 如先破樂中說 71 則知世間樂皆從苦因緣生, 亦能生苦果 ; 誑人須臾, 後 72 苦無量 譬如美食雜毒, 食雖香美, 毒則害人 ; 世間樂亦如是 (C) 心念處 73 婬欲煩惱等毒故奪智 (405b) 慧命, 心則狂惑, 捨利取衰 誰受此樂? 唯有心識 諦觀此心念念生滅, 相續有故, 可得取相 ; 譬如水波 燈焰 74 受苦心非樂心, 受樂心非苦心, 受不苦不樂心非苦樂心 時相各異, 以是故心無常 (D) 法念處無常故不自在, 不自在故無我 75 想 思 憶念等亦如是 餘三念處內外相如先說 參見 正觀 (6),p.129: 大智度論 卷 6( 大正 25,104b16-29) 卷 19(199b27-c2;200b26-c27; 203b23-28) 卷 21(218a1-2) 卷 22(222a24-26;222b6-10;223b5-10) 卷 23(230c4-7) 卷 26(253c11-12) 卷 31(293b26-29) 卷 42(369a4-5) 卷 6(102a27-c11) 卷 15(170c10-15) 70 ( 除 )+ 苦 石 ( 大正 25,405d,n.4) 71 參見 正觀 (6),pp : 大智度論 卷 19( 大正 25,199c-200b) 卷 23(232a9-b28) 72 食 = 飯 宋 宮 聖 ( 大正 25,405d,n.5) 73 奪 = 集 聖 ( 大正 25,405d,n.6) 74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15 1 序品 : 行者觀心生滅, 如流水 燈焰, 此名入空智門 ( 大 正 25,171b1-2) 75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31 1 序品 : 如是等因緣故是名為空 無常苦空故無我, 不自在故無 我, 無主故名為無我 諸法無不從因緣生, 從因緣生故無我 無相 無作故無我, 假名字故 無我, 身見顛倒故無我 斷我心得道故無我, 以是種種名為無我 ( 大正 25,293b2-6c2) 76 參見 正觀 (6),p.130: 大智度論 卷 19( 大正 25,202a5-b22;203b10-204a26) 卷

16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B 破四顛倒 行是四聖行, 破四顛倒 ; 破四顛倒故, 開實相門 ; 開實相門已, 愧本所習 譬 77 人夜食不淨, 他了知非, 羞愧其事 C 觀四諦 觀是四法不淨 無常等, 是名苦諦 ; 是苦因愛等諸煩惱, 是集諦 ; 愛等諸煩惱斷, 是滅諦 ; 斷愛等諸煩惱方便, 是道諦 (3) 觀四念處所得果報 A 約聲聞法說 (A) 煖法如是觀四諦, 信涅槃道, 心住快樂, 似如無漏, 是名 煖法 ; 如人攢火, 並有煖氣, 必望得火 (B) 頂法 信此法已, 心愛樂佛, 是法如佛所說, 如服好藥差病, 知師為妙 ; 諸服藥病差者, 人中第一, 是則信僧 如是信三寶 煖法增進, 罪福停等故, 名為 頂法 80 如人上山至頂, 兩邊道里俱等 從頂至忍, 乃至阿羅漢, 是一邊道 ; 從煖至頂是一邊道 (C) 結 聲聞法中觀四念處, 所得果報如是 B 約菩薩法說 菩薩法者, 於是觀中不忘本願 不捨大悲, 先用不可得空調伏心地, 住是地中, 雖有煩惱, 心常不墮 81 ; 如人雖未殺賊, 繫閉一處 菩薩頂法, 如先法位中說 82 忍法 世間第一法, 則是菩薩柔順法忍 須陀洹道, 乃至阿羅漢 辟支佛道, 即是菩薩無生法忍 85 如佛後品自說 : 須陀洹若智 若果, 皆是菩薩無生法忍 86 (285c23-287c25) 卷 48(403c18-404a11) 77 地 = 他 元 明 聖,= 諦 宮 ( 大正 25,405d,n.7) 案 : 大正藏 原作 地, 今依 元 明 聖 作 他 78 信 = 住 宮 ( 大正 25,405d,n.12) 79 (1) 差 = 瘥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5d,n.14) (2) 差 ( ㄔㄞˋ): 病除 方言 第三 : 差, 愈也 ( 漢語大詞典 ( 二 ),p.973) 80 至頂 = 法至頂法 石 ( 大正 25,405d,n.18) 81 墮 = 隨 聖 石 ( 大正 25,405d,n.19) 82 參見 正觀 (6),p.130: 大智度論 卷 27( 大正 25,262b2-15) 卷 41(362a6-9) 83 四加行 : 釋義 是菩薩柔順忍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p.296) 84 即 -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5d,n.20) 85 小乘五果 : 若智若果是無生忍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p.296) 86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成辦品 ( 大正 8,328b22-27) 卷 遍學品 ( 大 1369

17 (4) 因論生論 : 四念處與四正勤 四如意足之關係 四正勤 四如意足, 雖各各別位, 皆在四念處中 慧多故, 名 四 (405c) 念處 ; 精進多故, 名 四正勤 ; 定多故, 名 四如意足 因論生論 : 何以不說 智處 而說 念處 問曰 : 若爾者, 何以不說 智處 而說 念處? 答曰 : 初習行時, 未及有智 ; 念為初門, 常念其事, 是智慧隨念故, 以 念 為名 四念處實體是智慧 所以者何? 觀內外身, 即是智慧 ; 念持智慧在緣中, 不令散亂, 故名 念處 2 釋四正勤 與九十六種邪行求道相違, 故名 正勤 諸外道等捨五欲自苦身, 不能捨惡不善, 不能集諸善法 佛有兩種斷惡不善法 : 已來者除却, 未來者防使不生 ; 善法亦有二種 : 未生善法令生, 已生善法令增長, 是名 正勤 3 釋四如意足 智慧火得正勤風, 無所不燒 正勤若過, 心則散亂, 智火微弱 ; 如火得風, 過者或滅 或微, 不能燒照 是故須定以制過精進風, 則可得定 定有四種 : 欲定 精進定 心定 思惟定 制四念處中過智慧, 是時定慧道得精進故, 所欲如意 ; 後得如意事辦故名 如意足 足 者, 名如意因緣, 亦名分 4 釋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 是十二法 87, 鈍根人中名為 根, 如樹有根未有力 ; 若利根人中名為 力, 是事了了, 能疾有所辦, 如利刀截物故名有力 事未辦故名為 道 ; 事辦, 思惟修行故名為 覺 三十七品論議, 如先說 88 因論生論 : 修三十七道品, 云何不取涅槃 89 問曰 : 若菩薩修此三十七品, 云何不取涅槃? 答曰 : 本願牢故, 大悲心深入故, 了了知諸法實相故, 十方諸佛護念故 90 如 經 91 說 : 菩薩到七住地, 外觀諸法空, 內觀無我 ; 如人夢中縛栰渡河, 中流而覺 作是念 : 我空自疲苦! 無河無栰, 我何所渡? 菩薩爾時亦如是, 心 正 8,381b23-26) 卷 六喻品 ( 大正 8,390c29-391a4) 十二法 : 四念處 四正勤 四如意足 參見 正觀 (6),p.131: 大智度論 卷 19( 大正 25,197b-205c) 此 = 是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5d,n.27) 菩薩不取涅槃 : 本願牢故 悲心深故 知實相故 佛護念故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p.296) 參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26( 大正 9,564b7-565a5), 大智度論 卷 10( 大正 25,132a19-b13) 1370

18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則悔厭 : 我何所度? 何所 (406a) 滅? 且欲自滅倒心 是時, 十方佛伸手摩頭 : 善哉! 佛子! 莫生悔心! 念汝本願! 汝雖知此, 眾生未悟, 汝當以此空法教化眾生 汝所得者, 始是一門 ; 諸佛無量身 無量音聲 無量法門 一切智慧等, 汝皆未得 汝觀諸法空故, 著是涅槃 ; 諸法空中無有滅處, 無有著處 ; 若實有滅, 汝先來已滅 汝未具足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 92 共法 ; 汝當具足此法, 坐於道場, 如諸佛法 93 ( 五 )~( 十 ) 明三三昧乃至九次第定復次, 三三昧, 十一智, 三無漏根, 覺觀三昧, 十念, 四禪 四無量心 四無色定 八背捨 九次第定, 如先說 94 ( 十一 )~( 十四 ) 明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復次, 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智 十八不共法, 如初品中說 95 是諸法後皆用無所得故 以般若波羅蜜畢竟空和合故名 除世間貪憂, 以不可得故 經 ( 十五 ) 四十二字門是摩訶衍 1 字等 語等諸字入門是摩訶衍復次,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所謂字等 語等諸字入門 96 2 別釋四十二字門何等為字等 語等諸字入門? 92 (1) 不供 -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6d,n.2) (2) 大正藏 原作 不供, 今依 高麗藏 作 不共 ( 第 14 冊,864b5-6) 93 七住菩薩 : 欲自滅心, 十方佛勸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6]p.297) 94 參見 正觀 (6),pp : 三三昧 : 大智度論 卷 20( 大正 25,206a6-208a2) 十一智 : 大智度論 卷 23( 大正 25,232c18-234a14) 三無漏根 : 大智度論 卷 23( 大正 25,234b26-235a18) 覺觀三昧 : 大智度論 卷 23( 大正 25,234a15-b20) 十念 : 大智度論 卷 21( 大正 25,218c21-228c24) 中提到 八念 卷 44(381c24-26) 提到 善念 身念 四禪 : 大智度論 卷 20( 大正 25,208a2-c7) 卷 17( 大正 25,185c1-186b23) 四無量心 : 大智度論 卷 20( 大正 25,208c8-211c27) 四無色定 : 大智度論 卷 20( 大正 25,211c27-213c26) 卷 17(186b23-c20) 八背捨 : 大智度論 卷 21( 大正 25,215a5-216a15) 九次第定 : 大智度論 卷 21( 大正 25,216c22-217a4) 95 參見 正觀 (6),pp : 十力 : 大智度論 卷 24( 大正 25,235c22-241b14) 卷 25(245c16-20) 四無所畏 : 大智度論 卷 25( 大正 25,241b24-245c15) 四無礙智 : 大智度論 卷 25( 大正 25,246a22-b25) 十八不共法 : 大智度論 卷 26( 大正 25,247b-256c4) 96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復次, 善現! 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 謂陀羅尼門 何等陀羅尼門? 謂字平等性 語平等性入諸字門 ( 大正 7,81c8-10) 1371

19 (1 ) 阿 (a) 97 字門, 一切法初 (ādi) 不生故 98 (2 ) 羅 (ra) 字門, 一切法離垢 (rajas) 故 99 (3 ) 波 (pa) 字門, 一切法第一義 (paramārtha) 故 100 (4 ) 遮 (ca) 字門, 一切法終不可得故, 諸法不終 (cyavana) 不生故 101 (5 ) 那 (na) 字門, 諸法離名 (nāma), 性相不得不失故 102 (6 ) 103 邏 (la) 字門, 諸法度世間 (loka) 故, 亦愛枝 (latā) 因緣滅故 104 (7 ) 陀 (da) 字門, 諸法善心生故, 亦施相故 105 (8 ) 婆 (ba) 字門, 諸法婆字離故 106 (9 ) 荼 (ḍa) 字門, 諸法荼字淨故 107 (10 ) 沙 (ṣa) 字門, 諸法六自在王性清淨故 以下四十二字門對應之梵文, 參考三枝充悳, 般若經の真理 ( 以下簡稱 : 三枝 ),pp , 春秋社,1981 年 7 月 20 日第三刷發行, 及山田龍城著, 四十二字門に就て ( 以下簡稱 : 山田 ), 日本佛教學協會年報 第 3 年,1931 年,pp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入𧙃字門, 悟一切法本不生故 ( 大正 7,81c11-13) 99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洛字門, 悟一切法離塵垢故 ( 大正 7,81c13) 100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跛字門, 悟一切法勝義教故 ( 大正 7,81c13-14) 10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者字門, 悟一切法無死生故 ( 大正 7,81c14-15) 102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娜字門, 悟一切法遠離名, 相無得失故 ( 大正 7,81c15-16) 103 緣 -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7d,n.26) 104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砢字門, 悟一切法出世間故, 愛支條緣永被害故 ( 大正 7,81c16-17) 105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柁字門, 悟一切法調伏寂靜真如平等無分別故 ( 大正 7,81c17-18) (2) 參見 Takayasu Kimura( 木村高尉 ), Pañcaviṃśatisāhasrikā Prajñāpāramitā, I-2, Tokyo: Sankibo Buddhist Book Store, 2009( 以下簡稱 : 木村, Pañca. I-2), p.85:d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dānta-damatha-paricchinnatvāt. 106 (1) 參見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八者波, 波者諸法已離獄 ( 大正 8,26b21)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波之門, 皆悉解結諸法所縛是 ( 大正 8,195c27)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婆字門, 悟一切法離縛解故 ( 大正 7,81c18-19) (4) 木村 Pañca. I-2, p.86:b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bandhana-vimuktatvāt. 107 (1)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九者茶, 茶者諸法垢已盡 ( 大正 8,26b21-22)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咤之門, 燒盡諸法逮至清淨是 ( 大正 8,195c27-28) 咤 = 跎 宋 明 宮 聖 ( 大正 78,195d,n.17)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茶字門, 悟一切法離熱矯穢得清淨故 ( 大正 7,81c19-20) 茶 = 荼 宋 元 明 ( 大正 7,81d,n.2) (4) 木村 Pañca. I-2, p.86:ḍ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ḍamarāpagatvāt. 108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沙字門, 悟一切法無罣礙故 ( 大正 7,81c20) 1372

20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11 ) 和 (va) 字門, 入諸法語言道 (vāk-patha) 斷故 109 (12 ) 多 (ta) 字門, 入諸法如相 (tathātā) 不動故 110 (13 ) 夜 (ya) 字門, 入諸法如實 (yathāvat) 不生故 111 (14 ) 吒 (ṣṭa 或 sta?) 字門, 入諸法制伏 (stambha) 不可得故 112 (15 ) 迦 (ka) 字門, 入諸法作者 (kāraka) 不可得故 113 (16 ) 娑 (sa) 字門, 入諸法時不可得故, 諸法時來轉故 116 (17 ) 磨 (ma) 字門, 入諸法我所 (mama-kāra) 不可得故 117 (18 ) 伽 (ga) 字門, 入諸法去者不可得故 118 (2)Edward Conze, The Large sutra on Perfect Wisdom,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79( 以下略稱為 Conze), p.160:sha that no attachment (shaṅga) in any dharma is apprehended; they are neither attached nor bound. (3) 三枝 (p.157) 參考 Dutt 編之 Pañcaviṃśatisāhasrikā Prajñāpāramitā( 以下簡稱 Dutt, Pañca.) pp 及 Conze, pp 加註如下 : 沙 ṣa (Dutt, Pañca. 作 sa), 諸法六自在王性清淨 (ṣaḍ, Conze 作 ṣaṅga) (4) 木村 Pañca. I-2, p.86:s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saṃgānupalabdhitvāt. (5) 案 : 若第 10 沙 字門作 sa 的話, 則與第 16 娑(sa) 字門重複 109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縛字門, 悟一切法語音道斷故 ( 大正 7,81c21) 110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䫂字門, 悟一切法真如不動故 ( 大正 7,81c21-22) 11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也字門, 悟一切法如實不生故 ( 大正 7,81c22-23) 112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瑟吒字門, 悟一切法制伏任持相不可得故 ( 大正 7,81c23-24) (2) 山田,p.7:ṣṭa 吒 (3) 三枝,p.158: 咤 ṣṭa(dutt, Pañca. 作 sta) 入諸法折伏 (ṣṭambha) 不可得 (4) 木村 Pañca. I-2, p.86:st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stambhānupalabdhitvāt. (5) 案 : 若第 14 吒 字門作 sta 的話, 則與第 26 哆(sta) 字門重複 113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迦字門, 悟一切法作者不可得故 ( 大正 7,81c24-25) 114 (1) 婆 = 娑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7d,n.28) (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娑字門, 入諸法時不可得故, 諸法時來轉故 ( 大正 8,256a19-20) (3) 大正藏 原作 婆, 今依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及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作 娑 115 來 = 未 元 明, 來 - 石 ( 大正 25,407,n.29) 116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娑字門, 悟一切法時平等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1c25-26) (2) 三枝,p.158: 娑 (sa), 入諸法時不可得, 諸法時來轉 (samatā) 案 :samatā 是 平等性 (3) 木村 Pañca. I-2, p.86:s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samatānupalabdhitvāt. 117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磨字門, 悟一切法我所執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1c26-27) 118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伽字門, 悟一切法行動取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1c27) 1373

21 (19 ) 他 (tha 或 stha?) 字門, 入諸法處不可得故 119 (20 ) 闍 (ja) 字門, 入諸法生 (jāti) 不可得故 120 (21 ) 簸 121 (śva) 字門, 入諸法簸字 (śvāsa) 不可得故 122 (22 ) 䭾 (dha) 字門, 入諸法性 (dharmadhātu) 不可得故 123 (23 ) 賒 124 (śa) 字門, 入諸法定 (śamatha) 不可得故 125 (24 ) 呿 126 (kha) 字門, 入諸法虛空 (kha) 不可得故 127 (25 ) 叉 (kṣa) 字門, 入諸法盡 (kṣaya) 不可得故 128 (26 ) 哆 (sta) 字門, 入諸法有不可得故 129 (408a) (2) 三枝,p.158: 伽 (ga), 入諸法去者 (gagana:conze 作 gamana) 不可得 案 :gagana 是 虛空 天空 的意思 gamana 是 移動 去 的意思, 近似 大般若經 的 行動取性 (3) 木村 Pañca. I-2, p.86:g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gamanānupalabdhitaḥ. 119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他字門, 悟一切法所依處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1c28) (2) 山田,p.6:tha, 他, 處 (3) 三枝,p.158: 他 (stha), 入諸法處 (sthāna) 不可得 (4) 木村 Pañca. I-2, p.86:sth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sthānānupalabdhitaḥ. (5) 案 : 山田作 tha, 而三枝及木村 Pañca. 梵本皆作 stha, 但 大智度論 釋 : 若聞陀字, 即知四句如去不可得 多陀阿伽陀 (tathāgata), 秦言如去 ( 大正 25,408c9-10) 如第 19 他 字門取 tha 的話, 可與 tathāgata 相合; 如取 stha 作為字門, 則與多陀阿伽陀 (tathāgata) 不合 120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闍字門, 悟一切法能所生起不可得故 ( 大正 7,81c28-29) 121 簸 ( ㄅㄛˇ):1. 揚米去糠 2. 動搖, 顛動 ( 漢語大詞典 ( 八 ),p.1261) 122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濕縛字門, 悟一切法安隱之性 (āśvāsa) 不可得故 ( 大正 7,81c29-82a1) (2) 木村 Pañca. I-2, p.86:śv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śvāsānupalabdhitaḥ. (3) 案 : śvāsa 是 氣息 呼吸 的意思 ;āśvāsa 則兼有有 呼吸 和 安穩 的意思 123 (1)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駄字門, 入諸法性不可得故 ( 大正 8, 256a24-25) 案 : 大正藏 及 高麗藏 (14 冊,867a14) 皆作䭾 (2)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達字門, 悟一切法能持界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2) (3) 木村 Pañca. I-2, p.86:dh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dharma-dhātv-anupalabdhitaḥ. 124 賒 ( ㄕㄜ ) ( 漢語大詞典 ( 十 ),p.211) 125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捨字門, 悟一切法寂靜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2-3) 126 呿 ( ㄑㄩˋ) ( 漢語大詞典 ( 三 ),p.253) 127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佉字門, 悟一切法如虛空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3-4) (2) 木村 Pañca. I-2, p.86:kha-kāro mukhaḥ sarvadharmāṇāṃ kha-samatānupalabdhitaḥ. 128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羼字門, 悟一切法窮盡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4-5) 129 (1) 參見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二十六者侈, 侈者, 諸法各在其所處不可動搖 ( 大正 8,26c5-6) 1374

22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27 ) 若 (jña) 字門, 入諸法智 (jñāna) 不可得故 130 (28 ) 拖 131 (rta 或 tha?) 字門, 入諸法拖字不可得故 132 (29 ) 婆 (bha) 字門, 入諸法破壞 (bhaṅga) 不可得故 133 (30 ) 車 (cha) 字門, 入諸法欲 (chanda) 不可得故, 如影 (chāyā) 五眾亦不可得故 134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尸癉之門, 一切諸法堅住於處而不可動, 亦不可得是 ( 大正 8,196a13-14)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薩䫂字門, 悟一切法任持處非處令不動轉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5-6) (4)Conze, p.161:26. the syllable STA is a door to all dharmas because each dharma is fixed (stabdha?) in its place, and never leaves it. ( 注 10:The explanation is from Mokshala( 無羅叉 ), who had astitva or stabdha. Also Yüan-tsang( 玄奘 )agrees to some extent with it.) (5) 三枝,p.158: 哆 sta(dutt, Pañca. 作 ta, 於註中訂正為 sta), 入諸法有不可得 (tac, Conze 作 stabdha?) (6) 木村 Pañca. I-2, p.86:st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s tac cānupalabdhitaḥ. 130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若字門, 悟一切法所了知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6-7) 131 拖 = 施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8d,n.1) 132 (1)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二十八者伊陀, 伊陀者, 諸法義不可得 ( 大正 8,26c7-8)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咤呵之門, 一切諸法逮得所持是 ( 大正 8,196a15-16)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剌他字門, 悟一切法執著義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7-8) 案 : 大正藏 原作 刺, 今依 高麗藏 作 剌 ( 第 5 冊,964c11) (4)Conze, p.161:rta because mortality (mārtya) cannot be apprehended. (5) 山田,p.206:28. tha, 托, 托字 ( 拖 ) (6) 三枝,p.158: 拖 (rta), 入諸法拖字不可得 (Pañca 缺,Conze 作 mārtya) (7) 案 :Dutt Pañca. 及木村 Pañca. 缺, 山田作 tha Conze 及三枝作 rta 與玄奘譯 大般若經 剌他 相合 大智度論 論釋 : 若聞他字, 即知一切法義不可得 阿他 (artha), 秦言義 ( 大正 25,408c21-22) 從 artha 來看, 雖與 rta 字門相近, 但末尾的 tha 與 ta 不同, 若取 tha 為字門, 雖與 artha 相合, 但可能與第 19 他字門 tha 重複 133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薄字門, 悟一切法可破壞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9-10) (2)Conze, p.161:bha because breaking-up (bhaṅga) cannot be apprehended. (3) 案 :Dutt Pañca. 及木村 Pañca. 缺 134 (1) 參見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三十者車, 車者諸法無可棄者 ( 大正 8, 26c9)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車之門, 一切諸法皆已焚燒是 ( 大正 8,196a16-17)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縛字門, 悟一切法欲樂覆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0-11) 縛 = 綽 宋 元 明 ( 大正 7,82d,n.1) (4)Conze, p.161:the syallable CHA is a door to all dharmas because glamour (chaver apy). (5) 三枝,p.158: 車 (cha), 入諸法欲不可得, 如影五眾亦不可得 (chaver apy) (6) 木村 Pañca. I-2, p.86:cch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ś cchaver apy anupalabdhitaḥ. (7) 案 :chavi 有 美麗 的意思 1375

23 (31 ) 魔 (sma 或 śma?) 字門, 入諸法魔字不可得故 135 (32 ) 火 (hva) 字門, 入諸法喚 (āhvāna) 不可得故 136 (33 ) 蹉 137 (tsa) 字門, 入諸法蹉字不可得故 138 (34 ) 伽 (gha) 字門, 入諸法厚 (ghana) 不可得故 139 (35 ) 咃 (ṭha) 字門, 入諸法處不可得故 140 (36 ) 拏 (ṇa) 字門, 入諸法不來不去, 不立不坐不臥故 141 (37 ) 142 頗 (pha) 字門, 入諸法邊不可得故 (1)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三十一者魔, 魔者諸法無有丘墓 ( 大正 8, 26c9-10)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那之門, 一切諸法而無所作是 大正 8,196a17-18) (3)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颯磨字門, 悟一切法可憶念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1-12) (4) 木村 Pañca. I-2, p.86:sm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ḥ smaraṇānupalabditaḥ. (5) 案 : 木村梵本以 sma 為字門, 舉 smaraṇa 為例, 與玄奘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可憶念性 相合; 但 大智度論 論釋時舉 阿濕尛 (aśman), 秦言石 ( 大正 25, 409a1) 為例, 此則應以 śma 作字門為宜 136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嗑縛字門, 悟一切法可呼名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2-13) 名 = 召 宋 元 明 ( 大正 7,82d,n.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善現品 作 可呼召性 ( 大正 7,489c23) (2) 三枝,p.159: 火 (hva), 入諸法喚 (āhvāna) 不可得 (3) 木村 Pañca. I-2, p.86:hv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 āhvānāpagatatvāt. 137 蹉 ( ㄘㄨㄛ ):1. 岔路, 小路 2. 失足跌倒, 傾倒 3. 搓揉, 踐踏 4. 失誤, 差錯 ( 漢語大詞典 ( 十 ),p.523) 138 (1) 參見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十三者蹉, 蹉者, 諸法死亡不可得 ( 大正 8,26c11-12)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嗟之門, 一切諸法皆得盡滅是 大正 8,196a19)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蹉字門, 悟一切法勇健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3-14) (4) 木村 Pañca. I-2, p.86:s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 utsāhānupalabdhitaḥ. 139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鍵字門, 悟一切法厚平等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4-15) 大正藏 原作 搋, 今依 高麗藏 作 鍵 ( 第 5 冊,964c19) (2) 木村 Pañca. I-2, p.86:gh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 ghanānupalabdhitaḥ. 140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搋字門, 悟一切法積集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5-16) 大正藏 原作 拏, 今依 高麗藏 作 搋 ( 第 5 冊,964c20) 案 : 搋 ( ㄔㄨㄞ ):1. 以手用力揉壓 2. 藏 ( 漢語大詞典 ( 六 ),p.805) (2) 木村 Pañca. I-2, p.86:ṭh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 viṭhapanānupalabdhitaḥ. (3)Conze, p.161:the syllable ṭha is a door to all dharmas because of the nonapprehension of fabricated appearances (viṭhapana). 141 (1)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拏字門, 悟一切法離諸諠諍無往無來行住坐臥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6-17) (2) 木村 Pañca. I-2, p.86:ṇ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 raṇa-vigatatvāt. (3)Conze, p.161:ṇa because strife (raṇa) has departed, no one goes or comes, stands, sits or lies down, or makes any discriminations of this kind. 1376

24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38 ) 歌 (ska) 字門, 入諸法聚 (skandha) 不可得故 144 (39 ) 醝 (ysa) 字門, 入諸法醝字不可得故 145 (40 ) 遮 (śca 或 ca?) 字門, 入諸法行 (caraṇa) 不可得故 146 (41 ) 咤 (ṭa) 字門, 入諸法軀不可得故 邊 = 遍 宋 宮 聖 ( 大正 25,408d,n.5) 143 (1) 參見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三十七者破, 破者諸法皆於三界不安 ( 大正 8,26c15-16)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頗之門, 一切諸法不可所奏是 大正 8,196a23-24)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頗字門, 悟一切法遍滿果報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7-18) (4) 木村 Pañca. I-2, p.86:ph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ḥ phalānupalabhitaḥ. 144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塞迦字門, 悟一切法聚積蘊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8-19) 145 (1)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三十九者嵯, 嵯者諸法不可得常 ( 大正 8, 26c17)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磋之門, 一切諸法不得他念是 ( 大正 8,196a24-25)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逸娑字門, 悟一切法衰老性相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19-20) (4) 木村 Pañca. I-2, p.86:j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 jarānupalabdhitaḥ. (5)Conze, p.161:ysa because no decay (ysara=jarā) is apprehended. ( 注 12:This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P and Yüan-tsang, Gilgit P however has, because the letter YSA cannot be apprehended. Ysāra is the Saka equivalent of jarā.) 案 :Conze 注中的 P 為 Pañcaviṃśatisāhasrikā Prajñāpāramitā( 二萬五千頌般若 ) 之略稱 (6) 三枝,p.159: 醝 ysa(dutt, Pañca. 作 ja), 入諸法醝字不可得 (jarā,conze:ysara = jarā) 146 (1)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四十一者吒, 吒者諸法無有度者 ( 大正 8, 26 c18-19)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伊陀之門, 捨一切法而無所得 大正 8,196a25-26)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酌字門, 悟一切法聚集足迹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20-21) (4) 木村 Pañca. I-2, p.86:c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 caraṇānupalabdhitaḥ. (5)Conze, p.161:the syllable śca is a door to all dharmas, because of the nonapprehension of good conduct (ścaraṇa). ( 注 13:so P and Kumārajīva; S caryā. S-Ti spyod-pa. but P Gilgit : Because the letter CA cannot be apprehended.) 案 :Conze 注中的 S 為 śatasāhasrikā Prajñāpāramitā( 十萬頌般若 ) 之略稱,S-Ti 則為 十萬頌般若 藏譯本的略稱 (6) 三枝,p.159: 遮 śca(dutt, Pañca. 作 ca), 入諸法行不可得 (caraṇa,conze 作 ścaraṇa) (7) 案 : 第 40 遮字門如作 ca, 則與第 4 遮(ca) 字門重複 147 咤 ( ㄓㄚˋ): 怒聲, 也作 吒 ( 漢語大字典 ( 一 ),p.623) 148 軀 = 驅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8,n.7) 149 (1)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四十一者吒, 吒者諸法無有度者 ( 大正 8, 26c18-19)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伊陀之門, 一切諸法不得所在是 大正 8,196a26-27) 伊陀 = 是侈 宮,= 侈 聖 ( 大正 8,196d,n.9)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吒字門, 悟一切法相驅迫性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21-22) 1377

25 (42 ) 荼 (ḍha) 字門, 入諸法邊竟 150 處不可得故, 不終不生故 151 過荼無字可得 何以故? 更無字故 3 諸字無礙 無名 不可說示, 如虛空 152 諸字無礙 無名, 亦不滅, 亦不可說 不可示 不可見 不可書 須菩提! 當知一切諸法如虛空! 須菩提! 是名陀羅尼門, 所謂阿字義 受持讀誦諸字門, 當得二十功德 若菩薩摩訶薩, 是諸字門印阿字印, 若聞 若受 若誦 若讀 若持 若為他說, 如是知當得二十功德 何等二十? (1 ) 得強識念, ( 2 ) 得慚愧, ( 3 ) 得堅固心, ( 4 ) 得經旨趣, ( 5 ) 得智慧, ( 6 ) 得樂說無礙, ( 7 ) 154 易得諸陀羅尼門, ( 8 ) 得無疑悔心, ( 9 ) 得聞善不憙 聞惡不怒, ( 10 ) 得不高不下住 155 心得無增減, ( 11 ) 得善巧知眾生語, ( 12 ) 得巧分別五眾 十二入 十八界 十二因緣 四緣 四諦, ( 13 ) 得巧分別眾生諸根利鈍, ( 14 ) 得巧知他心, ( 15 ) 得巧分別日月歲節, ( 16 ) 得巧分別天耳通, ( 17 ) 得巧分別宿命通, ( 18 ) 得巧分別生死通, 156( 19 ) 得能巧說是處非處, ( 20 ) 得巧知往來坐起等身威儀 5 結 須菩提! 是陀羅尼門 157 阿字門等, 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158 (408b) (4) 木村 Pañca. I-2, p.86:ṭ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ḥ ṣṭaṃ-kārānupalabdhitaḥ. (5)Conze, p.161:ṭa because of the nonapprehension of the other shore. ( 注 14:ṭalo? After Kumārajīva who says: the other shore (ṭalo=sthala?) of dharmas does not exist S-Ti has sdug-bsṅal, usually duḥkha.) 150 竟 = 境 石 ( 大正 25,408,n.8) 151 (1) 放光般若經 卷 4 20 陀鄰尼品 : 四十二者嗏, 嗏者諸法邊際盡竟處, 亦不生亦不死 ( 大正 8,26c19-20) (2) 光讚經 卷 7 17 觀品 : 吒之門, 一切諸法究竟邊際盡其處所, 無生無死 無有無作 大正 8,196a27-28)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入擇字門, 悟一切法究竟處所不可得故 ( 大正 7,82a22-23) (4) 木村 Pañca. I-2,p.87:ḍha-kāra-mukhāḥ sarvadharmā ḍhaṃ-kārānupalabdhitaḥ. (5)Conze, p.161:ḍha because of the nonapprehension of unsteadiness. In their ultimate and final station dharmas neither decrease nor are they reborn. ( 注 15:Here the original text cannot easily be reconstituted. My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S. S-Ti, Gilgit P and Mokshala. Unsteadiness occurs only in S-Ti as gyo-ba, I have collected 14 Sanskrit equivalents for it, but none contains a ḍh. Ultimate and final station is paryanta-niṣṭhā-sthāena. mtha thug-par gnas-par.) 152 不 - 宋 宮 聖 ( 大正 25,408d,n.12) 153 參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念住等品 : 此諸字義, 不可宣說, 不可顯示, 不可書持, 不可執取, 不可觀察, 離諸相故 善現! 譬如虛空是一切物所歸趣處, 此諸字門亦復如是, 諸法空義皆入此門方得顯了 ( 大正 7,82a25-28) 154 諸 +( 餘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8d,n.17) 155 得 -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8d,n.18) 156 案 : 第 18 項 得巧分別生死通, 論中未提及 157 門 +( 字門 )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8d,n.21) 158 摩訶衍 +( 以不可得故 ) 元 明 ( 大正 25,408d,n.22) 1378

26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論 釋曰 : ( 十五 ) 四十二字門是摩訶衍 1 釋 字等 語等 字等 語等 者, 是陀羅尼, 於諸字平等, 無有愛憎 又此諸字, 因緣未會時亦無, 終歸亦無, 現在亦無所有, 但住吾我心中, 憶想分別覺觀心說 ; 是散亂心說 159, 不見實事, 如風動水則無所見 等 者, 與畢竟空 涅槃同等 菩薩以此陀羅尼於一切諸法通達無礙, 是名 字等 語等 因論生論 : 何故以四十二字為諸陀羅尼門 問曰 : 若略說則五百陀羅尼門, 若廣說則無量陀羅尼門, 今何以說是字等陀羅尼名為諸陀羅尼門? 答曰 : (1) 四十二字為諸陀羅尼初門故 先說一大者, 則知餘者皆說 ; 此是諸陀羅尼初門, 說初, 餘亦說 (2) 諸陀羅尼法皆從分別字語生故 復次, 諸陀羅尼法皆從分別字語生, 四十二字是一切字根本 160 因字有語, 因語有名, 因名有義 ; 菩薩若聞字, 因字乃至能了其義 2 別釋四十二字門 是字, 初阿 後荼, 中有四十 得是字陀羅尼菩薩, 若一切語中, (1 ) 聞阿 (a) 字, 即時隨義, 所謂一切法從初來不生相 ( 阿提 (ādi), 秦言初 ; 阿耨波陀 (anutpāda) 161, 秦言不生 ) (2 ) 若聞羅 (ra) 字, 即隨義知一切法離垢相 ( 羅闍 (rajas), 秦言垢 ) (3 ) 162 若聞波 (pa) 字, 即時知一切法入第一義中 ( 波羅木陀 (paramārtha), 秦言第一義 ) (4 ) 若聞遮 (ca) 字, 即時知一切諸行皆非行 ( 遮梨夜 (caryā), 秦言行 ) 163 (5 ) 若聞那 (na) 字, 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 不來不去 ( 那 (na), 秦言不 ) (6 ) 若聞邏 (la) 字, 即知一切法離輕重相 ( 邏求 164 (laghu), 秦言輕 ) 說 = 語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8d,n.24)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四攝品 : 當善學分別諸字, 亦當善知一字乃至四十二字 一切語言皆入初字門 ; 一切語言亦入第二字門乃至第四十二字門 一切語言皆入其中 一字皆入四十二字, 四十二字亦入一字 ( 大正 8,396b21-25) 以下 anutpāda 等梵文, 參見山田龍城著 四十二字門に就て, 日本佛教學協會年報 第 3 年,1931 年,pp 木 = 末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8d,n.27)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遮字門, 一切法終不可得故, 諸法不終不生故 ( 大正 8,256a10-11) 邏 = 還 聖,= 羅 石 ( 大正 25,408d,n.28)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邏字門, 諸法度世間故, 亦愛支因緣滅故 ( 大正 8,256a12-13) 1379

27 (7 ) 若聞陀 (da) 字, 即知一切法善相 ( 陀摩 (dama?) 166, 秦言善 ) (8 ) 若聞婆 (ba) 字, 即知一切法無縛無解 ( 婆陀 (baddha), 秦言縛 ) (9 ) 若聞荼 (ḍa) 字, 即知諸法不熱相 ( 南天竺荼闍他, 秦言不熱 ) 167 (10 ) 若聞沙 (ṣa) 字, 即知人身六種相 168 ( 沙 (ṣaṣ), 秦言六 ) 169 (11 ) 若聞和 (va) 字, 即知一切諸法離語言相 ( 和 ( 于波反 170 ) 波他 (vāk-patha), 秦言語言 ) (12 ) 若 (408c) 聞多 (ta) 字, 即知諸法在如中不動 ( 多他 (tathātā), 秦言如 ) (13 ) 若聞夜 (ya) 字, 即知諸法入實相中, 不生不滅 ( 夜他跋 (yathāvat), 秦言實 ) (14 ) 若聞吒 (ṣṭa 或 sta) 字, 即知一切法無障礙相 ( 吒婆 (stambha), 秦言障礙 ) (15 ) 171 若聞迦 (ka) 字, 即知諸法中無有作者 ( 迦羅迦 (kāraka), 秦言作者 ) 172 (16 ) 若聞娑 (sa) 字, 即知一切法一切種不可得 ( 娑婆 (sarva), 秦言一切 ) (17 ) 175 若聞摩 (ma) 字, 即知一切法離我所 ( 魔迦羅 (mama-kāra), 秦言我所 ) (18 ) 若聞伽 (ga) 字, 即知一切法底不可得 ( 伽陀 (gaḍa?) 176, 秦言底 ) (19 ) 若聞陀 (tha) 字, 即知四句如去不可得 ( 多陀阿伽陀 (tathāgata), 秦言如去 ) (20 ) 若聞闍 (ja)( 社音 179 ) 字, 即知諸法生老不可得 ( 闍提闍羅 (jāti-jāra), 秦言生 老 ) 166 dama?, 山田龍城教授存疑 ( 日本佛教學協會年報 第 3 年,p.207) 167 (1)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荼字門, 諸法荼字淨故 ( 大正 8, 256a14-15) (2) 南天竺 : 荼闍他, 秦言不熱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H013]p.401) 168 (1) 唐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入法界品 : 智論云: 若聞沙字, 即知人身六種相, 以沙此言六故 釋曰 : 以大品云 : 沙字門, 諸法六自在王性清淨故, 即內六處為六自在王 ( 大正 36,689c16-19) (2) 陳 南嶽思大禪師說, 法華經安樂行義 卷 1: 一切人身六種相妙, 六自在王性清淨故 ; 六種相者, 即是六根 ( 大正 46,698c19-20) 169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沙字門, 諸法六自在王性清淨故 ( 大正 8,256a15) 170 反 = 切 明 * [* 1 2] ( 大正 25,408d,n.32) 171 羅 = 邏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8d,n.34) 172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伽字門, 入諸法去者不可得故 ( 大正 8, 256a21-22) 173 大正藏 原作 婆, 今依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娑字門, 入諸法時不可得故, 諸法時來轉故 ( 大正 8,256a19-20) 將 婆 改作 娑 174 (1) 薩 = 婆 宋 宮,= 娑 元 明 聖 石 ( 大正 25,408d,n.35) (2) 大正藏 原作 薩, 今依 元 明 聖 石 作 娑, 與前說 娑 字一致 175 魔 = 磨磨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8d,n.37) 176 gaḍa? 山田龍城教授存疑 ( 日本佛教學協會年報 第 3 年,p.207) 177 陀 = 他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8d,n.38) 178 四句如去 :(1) 如來死後有,(2) 如來死後無,(3) 如來死後亦有亦無,(4) 如來死後非有非無 179 音 = 字 宮 ( 大正 25,408d,n.40) 1380

28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21 ) 180 若聞濕波 (śva) 字, 即知一切法不可得, 如濕波字不可得 ( 濕簸字無義, 故不釋 ) (22 ) 若聞䭾 (dha) 字, 即知一切法中法性不可得 ( 䭾摩 (dharma), 秦言法 ) (23 ) 若聞賒 (śa) 字, 即知諸法寂滅相 ( 賒多 (śānta)( 都餓反 *181 ), 秦言寂滅 ) 182 (24 ) 若聞呿 (kha) 字, 即知一切法虛空不可得 ( 呿伽 (kha), 秦言虛空 ) (25 ) 若聞叉 (kṣa) 字, 即知一切法盡不可得 ( 叉耶 (kṣaya), 秦言盡 ) (26 ) 若聞哆 (sta) 字, 即知諸法邊不可得 ( 阿利迦哆度求那 (guṇa), 秦言是事邊得何利 ) (27 ) 若聞若 (jña) 字, 即知一切法中無智相 ( 若那 (jñāna), 秦言智 ) (28 ) 若聞他 (tha) 字, 即知一切法義不可得 ( 阿他 183 (artha), 秦言義 ) (29 ) 184 若聞婆 (bha) 字, 即知一切法不可破相 ( 婆伽 (bhaṅga), 秦言破 ) (30 ) 若聞車 (cha) 字, 即知一切法無所去 ( 伽車提 (gacchati), 秦言去 ) (31 ) 若聞濕尛 185 (sma 或 śma) 字, 即知諸法牢堅如金 (409a) 剛石 ( 阿濕尛 (aśman), 秦言石 ) (32 ) 若聞火 (hva) 字, 即知一切法無音聲相 ( 火夜 186 (hvaya), 秦言喚來 ) (33 ) 若聞蹉 (tsa) 字, 即知一切法無慳無施相 ( 末蹉羅 (mātsarya), 秦言慳 ) (34 ) 若聞伽 (gha) 字, 即知諸法不厚不薄 ( 伽那 (ghana), 秦言厚 ) (35 ) 187 若聞他 (ṭha)( 土荼反 *188 ) 字, 即知諸法無住處 ( 南天竺 他那 (ṭhāna), 秦言處 ) 189 (36 ) 若聞拏 (ṇa) 字, 即知一切法及眾生不來不去 不坐不臥 不立不起, 眾生空 法空故 ( 南天竺 拏 (ṇa), 秦言不 ) 190 (37 ) 若聞頗 (pha) 字, 即知一切法因果空故 ( 頗羅 (phala), 秦言果 ) 191 (38 ) 192 若聞歌 (ska) 字, 即知一切法五眾不可得 ( 歌大 (skandha), 秦言眾 ) 180 簸 = 波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8d,n.42) 181 反 = 切 明 * [* 1 2] ( 大正 25,408d,n.32) 182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賒字門, 入諸法定不可得故 ( 大正 8, 256a25) 183 阿他 = 阿利他 元 明 ( 大正 25,408d,n.18) 184 可 +( 得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408d,n.50) 185 (1) 尛 = 麼 宋 元 明 宮 下同 ( 大正 25,408d,n.51) (2) 尛 : 同 麼 ( 漢語大字典 ( 一 ),p.564) 186 火夜 = 火婆夜 明 ( 大正 25,409d,n.1) 187 (1) 上 = 土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9d,n.4) (2) 大正藏 原作 上, 今依 高麗藏 作 土 ( 第 14 冊,868c2) 188 反 = 切 明 * [*1 2] ( 大正 25,408d,n.32) 189 南天竺 : 他那, 秦言處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H013]p.401) 190 南天竺 : 拏, 秦言不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H013]p.401) 191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頗字門, 入諸法遍不可得故 ( 大正 8, 256b7) 192 法 -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9d,n.5) 1381

29 (39 ) 若聞醝 (ysa) 字, 即知醝字空, 諸法亦爾 193 (40 ) 若聞遮 (śca 或 ca?) 字, 即知一切法不動相 ( 遮羅地 (carati), 秦言動 ) 194 (41 ) 195 若聞吒 (ṭa) 字, 即知一切法此彼岸不可得 ( 吒羅 (tāra), 秦言岸 ) (42 ) 若聞荼 * 196 (ḍha) 字, 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 ( 波荼 *, 秦言必 ) 197 荼 * 外更無字, 若更 198 有者, 是四十二字枝派 3 釋諸字無礙 無名 不可說示, 如虛空 是字常在世間, 相似相續故 入一切語故 無礙 如國國不同, 無一定名, 故言 無名 聞已便盡, 故言 滅 諸法入法性, 皆不可得, 而況字可說! 諸法無憶想分別故 不可示 先意業分別故有口業 ; 口業因緣故, 身業作字 ; 字是色法, 或眼見 或耳聞, 眾生強作名字 無因緣, 以是故 不可見 不可書 諸法常空, 如虛空相, 何況字說已便滅! 是文字陀羅尼, 是諸陀羅尼門 4 受持讀誦諸字門, 當得二十功德 何以但說二十功德 問曰 : 知是陀羅尼門因緣者, 應得無量無邊功德, 何以但說二十? 答曰 : 佛亦能說諸餘無量無邊功德, 但以廢說般若波羅蜜故, 但略說二十 釋二十功德 (1 ) 得強識念 者, 菩薩得是陀羅尼, 常觀諸字相, 修習憶念故, 得強識念 (2 ) 得慚愧 者, 集 (409b) 諸善法, 厭諸惡法故, 生大慚愧 (3 ) 心得堅固 者, 集諸福德 智慧故, 心得堅固如金剛 ; 乃至阿鼻地獄事, 尚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況餘苦! (4 ) 得經旨趣 199 者, 知佛五種方便說法故, 名為 得經旨趣 : 一者 知作種種門說法, 二者 知為何事故說, 三者 知以方便故說, 四者 知示理趣故說, 193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醝字門, 入諸法醝字不可得故 ( 大正 8, 256b8-9) 194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19 廣乘品 : 遮字門, 入諸法行不可得故 ( 大正 8, 256b9) 195 吒 = 多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409d,n.8) 196 茶 = 荼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下同 ( 大正 25,409d,n.9) 案 : 大正藏 原作 茶, 今依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作 荼 197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5: 荼字門, 入諸法邊竟處故不終不生 ( 大正 8,256b10-11) 198 更 -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409d,n.10) 199 知作種種門說法 知為何事故說得經旨趣 知以方便故說 知示理趣故說 知以大悲心故說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B013 p.132) 1382

30 第四冊 : 大智度論 卷 048 五者 知以大悲心故說 200 (5 ) 得智慧 者, 菩薩因是陀羅尼, 分別破散諸字, 言語亦空, 言語空故名亦空, 名空故義亦空 ; 201 得畢竟空, 即是般若波羅蜜 (6 ) 智慧樂說 者, 既得如是畢竟清淨無礙智慧, 以本願 大悲心度眾生故樂說易 (7 ) 得陀羅尼 者, 譬如破竹, 初節既破, 餘者皆易 ; 菩薩亦如是, 得是文字陀羅尼, 諸陀羅尼自然而得 (8 ) 無疑悔心 者, 入諸法實相中, 雖未得一切智慧, 於一切深法中無疑無悔 (9 ) 聞善不喜 聞惡不瞋 者, 各各分別諸字, 無讚歎 無毀呰故, 聞善不喜 聞惡不瞋 (10 ) 不高不下 者, 憎愛斷故 (11 ) 善巧知眾生語 者, 得解一切眾生言語三昧故 (12 ) 巧分別五眾 十二入 十八界, 十二因緣 四緣 四諦 者, 五眾等義如先說 202 (13 ) 巧分別眾生諸根利鈍 203 ( 14 ) 知他心 204 ( 16 ) 天耳 205 ( 17 ) 宿命 206 (19 ) 巧說是處非處 207 者, 如十力中說 208 (20 ) 巧知往來坐起等 者, 如 阿鞞 209 跋致品 中所說 210 (15 ) 日月歲節 者, A 釋 日 日 名從旦至旦, 初分 中分 後分 ; 夜亦三分 一日一夜有三十時 : 春 秋分時, 十五時屬晝, 十五時屬夜 ; 餘時增減 五月至, 晝十八時, 夜十二時 ; 十一月至, 夜十八時, 晝十二時 200 (1) 參見 思益梵天所問經 卷 2( 大正 15,40b29-42a27) (2) 另參見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p pp (3) 得經旨趣 : 知佛五種說法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7 p.298) 201 名空義空觀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E007 p.298) 202 參見 正觀 (6),p.132: 五眾,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36( 大正 25,324b1-326a) 十二因緣,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5( 大正 25,100b12-c10) 四緣,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32( 大正 25,296b-297b) 203 參見 正觀 (6),p.132: 知眾生上下根智力,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4( 大正 25,238c27-239a26) 204 參見 正觀 (6),p.132: 知他心智力,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40 4 往生品 ( 大正 25,351b19-c4) 卷 28(265b17-266c11) 卷 5(98b6-10) 205 參見 正觀 (6),p.132: 天耳,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40 4 往生品 ( 大正 25,351b13-18) 卷 5( 大正 25,98a28-b2) 206 參見 正觀 (6),p.132: 宿命智力,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4( 大正 25,240a25-b19) 207 參見 正觀 (6),p.132: 處非處力,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4( 大正 25,237a13-c9) 208 案 : 論缺第 18 項 得巧分別生死通 [ 天眼通 ] 209 鞞 = 毘 石, 鞞 +( 鞞 ) 宮 ( 大正 25,409d,n.27) 210 參見 正觀 (6),p.132: 巧知往來坐起,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不退品 ( 大正 8,339c19-22) 卷 堅固品 ( 丹本 轉不轉品 )( 大正 8,342a6-10) 1383

31 B 釋 月 211 一月, 或三十日 或三十日半 或 (409c) 二十九日 或二十七日半 有四種月 212 : 一者 日月 213, 二者 世間月, 三者 月月, 四者 星宿月 日月 者, 三十日半 ; 世間月 者, 三十日 ; 月月 者, 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 ; 星宿月 者, 二十七日加六十七分之二十一 214 閏月者, 從日月 世間月二事中出, 是名十三月 C 釋 歲 或十二月 或十三月, 名一歲 是歲三百六十六日, 周而復始 菩薩知日中分時, 前分已過, 後分未生, 中分中無住處, 無相可取, 日分空無所有 到三十日時, 二十九日已滅, 云何和合成月? 月無故, 云何和合而為歲? 以是故, 佛言 : 世間法如幻 如夢, 但是誑心法 菩薩能知世間日 月 歲和合, 能知破散無所有, 是名 巧分別 5 結如是等種種分別, 是名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211 七 = 九 石 ( 大正 25,409d,n.24) 212 日月 世間月四種月 月月 星宿月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B013 p.133) 213 月 = 日 石 ( 大正 25,409d,n.26) 214 (1) 閏 ( ㄖㄨㄣˋ):1. 曆法術語 一回歸年的時間為 365 天 5 時 48 分 46 秒 陽曆把一年定為 365 天, 所餘的時間約每四年積纍成一天, 加在二月裡 ; 農曆把一年定為 354 天或 355 天, 所餘的時間約每三年積纍成一個月, 加在一年裡 這樣的辦法, 在曆法上叫做閏 ( 漢語大詞典 ( 十二 ),p.35) (2) 閏月 : 農曆一年較回歸年相差約 10 日 21 時, 故須置閏, 即三年閏一個月, 五年閏兩個月, 十九年閏七個月 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 最初放在歲末, 稱 十三月 或 閏月 ; 後加在某月之後, 稱 閏某月 ( 漢語大詞典 ( 十二 ),p.35) 1384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未完成的追踪(提纲)

未完成的追踪(提纲) 87 51 1993 11.19 CHICCO 1989 1993 11 19 400 87 51 200 CHICOO 1 1993 95 1998 1999 6 97 20 5 6 14 6 8 11 18 / 45 27 5 2 2000 5 / 12 / 30 5 8 7 8 22 / 27 10 6 40 27 ( ) 1999 7 ( ) 4 X 92 95 -- 64.7% 3 25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釋 厚 觀 (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2015.9.26) 各 位 法 師 各 位 居 士, 大 家 好! 今 天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佛 典 故 事, 這 故 事 出 自 法 句 譬 喻 經, 在 大 正 藏 第 4 冊 595 頁 中 欄 到 596 頁 上 欄 過 去, 佛 在 舍 衛 國 祇 園 精 舍 時, 有 四 位 新 學 比 丘 一 起 來 到 㮈 樹 下 坐 禪 修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一 引 言 如 何 認 識 煩 惱 淺 談 佛 教 的 心 所 法 ( 大 綱 ) 2015.7.16 呂 勝 強 於 正 信 佛 青 會 本 報 告 仍 是 秉 承 雜 阿 含 788 經 鄙 法 不 應 近, 放 逸 不 應, 不 應 習 邪 見, 增 長 於 世 間 假 使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復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趣 之 理 念 希 望 為 修 學 團 日 後 的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110602_???:??????????? 2011.7.doc

Microsoft Word - 20110602_???:??????????? 2011.7.doc (p.70-75): 204 習 205 印 尊 於 2 者 舍 知 善 梨 子 善 復 根 答 法 曰 得 : 不 有 壞 也 淨, 問 尊 曰 入 者 正 : 舍 法 梨 賢 耶 子 者? 大! 拘 謂 絺 有 羅 比 丘! 知 頗 更 有 事 知 因 善 此 根 事, 比 丘 成 就 見, 得 正 見, 云 何 知 善 根? 謂? 身 謂 妙 無 行 貪 善 根, 口, 無 意 恚 妙 行 無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97 04 25 0970002232 97 12 31 1-7 1 2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2 24 A1. 0 1 ( 6 ) 2 ( 6 ) 3 4 A1a.? 5 6 0 1 A1b.? 0 1 2 A2. 0 1 A2b. A2c. A2a. A2d. 1 A3. 1 A4 2 0 A4 A3a.?? 0 A4 1 A3b. 0 A4 1 A3c.??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3/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六 十 八 頁 : 壬 二 明 六 入 性 當 我 們 在 研 究 一 部 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闥 婆 正 因 如 此, 在 一 般 傳 說 中 的 神 與 鬼 神 與 畜 生 的 界 限, 就 很 難 分 得 清 楚 了 但 是 眾 生 在 死 後 的 最 初 四 十 九 天, 往 往 是 不 會 立 即 投 生 的, 在 佛 教 來 說, 人 死 之 後, 除 了 善 業 或 定 力 高

闥 婆 正 因 如 此, 在 一 般 傳 說 中 的 神 與 鬼 神 與 畜 生 的 界 限, 就 很 難 分 得 清 楚 了 但 是 眾 生 在 死 後 的 最 初 四 十 九 天, 往 往 是 不 會 立 即 投 生 的, 在 佛 教 來 說, 人 死 之 後, 除 了 善 業 或 定 力 高 神 鬼 的 種 類 - 聖 嚴 法 師 神 與 鬼 ( 註 一 ) 是 神 祕 的, 也 是 人 人 不 知 不 見 的, 萬 一 見 到, 也 是 可 怕 的 所 以, 孔 子 要 說 不 語 怪 力 亂 神 但 是, 神 與 鬼 的 存 在, 即 使 遭 受 科 學 家 的 議 論, 也 無 法 加 以 否 定 因 此, 今 天 來 跟 各 位 談 談 這 個 問 題, 相 信 也 會 感 到

More information

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在校學生性知識、態度與行為研究調查

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在校學生性知識、態度與行為研究調查 84 年 台 灣 地 區 在 校 學 生 性 知 識 態 度 與 行 為 研 究 調 查 過 錄 編 碼 簿 題 號 變 項 名 稱 變 項 說 明 選 項 數 值 說 明 備 註 i_no 學 生 編 號 問 卷 流 水 號 location 學 校 所 在 縣 市 編 號 1 台 北 市 2 基 隆 市 3 台 中 市 4 台 南 市 5 高 雄 市 6 新 竹 市 7 嘉 義 市 21 宜 蘭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小論文神秘的設計--魔方陣的介紹和建構.doc

數學小論文神秘的設計--魔方陣的介紹和建構.doc 篇 名 : 神 秘 的 設 計 魔 方 陣 的 介 紹 和 建 構 作 者 周 佳 宜 彰 化 女 中 一 年 十 五 班 章 筱 伶 彰 化 女 中 一 年 十 五 班 劉 季 庭 彰 化 女 中 一 年 十 五 班 指 導 老 師.. 莊 孟 綉 老 師 壹 前 言 閱 讀 小 說 無 非 是 在 高 中 繁 忙 的 課 業 之 餘 一 種 讓 人 放 鬆 的 享 受, 不 但 可 以 受 到

More information

试卷

试卷 ( 试 题 中 凡 主 观 题 答 案 意 思 对 即 可, 若 与 答 案 不 同 而 言 之 成 理, 亦 可 酌 情 给 分 ) 一 ~ 二 (45 分 ) 1.B( 原 文 并 未 说 网 络 社 会 生 态 系 统 的 核 心 与 现 实 社 会 生 态 系 统 的 核 心 不 同 ) 2.D( 服 务 网 络 收 集 到 的 数 据 要 和 关 系 网 络 的 数 据 整 合 在 一 起,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引 言

引 言 達 賴 喇 嘛 文 集 --3 西 藏 佛 教 的 修 行 道 引 言 在 介 紹 西 藏 佛 教 徒 所 修 持 的 佛 法 時, 我 通 常 都 會 指 出 : 我 們 所 修 持 的 佛 法, 融 合 了 小 乘 菩 薩 乘 和 密 乘 ( 包 括 大 手 印 等 ) 的 教 授 因 為 很 多 人 都 已 經 接 受 了 灌 頂 傳 法 等 等, 他 們 也 許 會 發 現 對 整 個 架

More information

不淨觀之探究----以《大度智論》為主

不淨觀之探究----以《大度智論》為主 不 淨 觀 之 探 究 ---- 以 大 度 智 論 為 主 釋 從 照 福 嚴 佛 學 院 研 究 所 一 年 級 大 綱 一 前 言... 2 二 不 淨 觀 之 意 義... 2 三 貪 欲 之 過 患 與 修 不 淨 觀 之 功 德 利 益... 4 ( 一 ) 貪 欲 之 過 患... 4 ( 二 ) 修 不 淨 觀 之 功 德 利 益... 6 四 不 淨 觀 之 修 學 方 法...

More information

Book1

Book1 經 辦 網 點 名 稱 網 點 位 址 第 一 支 行 營 業 室 廣 東 省 廣 州 市 越 秀 區 沿 江 中 路 193 號 第 二 支 行 營 業 室 廣 東 省 廣 州 市 沿 江 西 路 145 號 吉 祥 支 行 廣 東 省 廣 州 市 東 風 中 路 313 號 荔 灣 支 行 營 業 室 廣 東 省 廣 州 市 荔 灣 區 南 岸 路 63 號 三 樓 北 京 路 支 行 營 業

More information

數 學 教 育 第 三 十 四 期 (2/202) 整 數 這 個 名 稱, 避 免 混 淆 例 如 : 我 們 可 以 說, 對 於 一 切 的 完 整 數, 以 下 的 等 式 成 立 : + r + r 2 + + r = r r, 其 中 r 不 講 不 知, 生 活 在 現 代 社 會 的

數 學 教 育 第 三 十 四 期 (2/202) 整 數 這 個 名 稱, 避 免 混 淆 例 如 : 我 們 可 以 說, 對 於 一 切 的 完 整 數, 以 下 的 等 式 成 立 : + r + r 2 + + r = r r, 其 中 r 不 講 不 知, 生 活 在 現 代 社 會 的 EduMath 34 (2/202) 在 成 長 中 不 斷 優 化 的 數 學 定 義 梁 子 傑 循 道 中 學 在 第 三 十 三 期 的 數 學 教 育 之 中, 刊 登 了 兩 篇 涉 及 數 學 定 義 的 文 章, 刺 激 起 我 的 一 些 想 法, 故 此 也 來 湊 湊 熱 鬧, 談 談 我 對 數 學 定 義 的 看 法 在 過 去 幾 年, 的 確 多 了 一 些 數 學 教

More information

復次, 何處說三十七品但是聲聞 辟支佛法, 非菩薩道? 是 般若波羅蜜 摩訶衍 品 中, 佛說 四念處 (197c) 乃至八聖道分是摩訶衍 5, 三藏中亦不說三十七品 獨是小乘法 三 教一乘三 隨本願, 根利鈍, 有無悲心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C025]p.228) 佛以大慈故, 說三十

復次, 何處說三十七品但是聲聞 辟支佛法, 非菩薩道? 是 般若波羅蜜 摩訶衍 品 中, 佛說 四念處 (197c) 乃至八聖道分是摩訶衍 5, 三藏中亦不說三十七品 獨是小乘法 三 教一乘三 隨本願, 根利鈍, 有無悲心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筆記 [C025]p.228) 佛以大慈故, 說三十 慧日佛學班第 3 期 ( 大智度論 ) 大智度論 卷 19 釋初品中三十七品義第三十一 ( 大正 25,197b13-205c22) 大智度論 卷 019 釋厚觀 (2008.1.5) 經 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 1, 不生故, 應具足四念處 四正懃 四如 論 壹 三十七道品 意足 五根 五力 七覺分 八聖道分 2 ( 壹 ) 菩薩道中說聲聞三十七品的理由 問曰 : 三十七品是聲聞 辟支佛道,

More information

公司

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 00953 股份代號: 00953 年報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公司 2 3 4 14 24 28 38 40 41 43 44 46 99 1 Cricket

More information

一、性比例

一、性比例 13 年 臺 北 市 衛 生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臺 北 市 政 府 衛 生 局 中 華 民 國 14 年 1 月 編 印 目 次 一 人 口 概 況... 3 ( 一 ) 性 比 例... 3 ( 二 ) 人 口 結 構... 4 ( 三 ) 平 均 餘 命... 5 二 婚 育 概 況... 6 ( 一 ) 婚 姻 狀 況... 6 ( 二 ) 外 籍 配 偶... 7 ( 三 ) 生 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2內分泌激素.doc

Microsoft Word - 6-2內分泌激素.doc ERIC BIOLOGY 95 6-2 內 分 泌 激 素 157 生 物 題 庫 一 單 選 題 :(40%, 每 題 2 分 ) 1. 下 列 各 項 中, 對 高 等 動 物 的 新 陳 代 謝 起 調 節 作 用 的 主 要 是 : (A) 消 化 和 循 環 系 統 (B) 呼 吸 和 循 環 系 統 (C) 排 泄 和 消 化 系 統 (D) 內 分 泌 和 神 經 系 統 2. 一 個

More information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四冊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四冊 一 -1 單 元 一 等 差 數 列 與 等 差 級 數 主 題 一 數 列 一 生 活 中 的 數 列 範 例 1 大 樂 透 號 碼 大 樂 透 號 碼 07,,7,30,41,46 像 這 樣 將 數 字 排 成 一 列, 無 論 有 規 律 沒 規 律 或 重 複 出 現 都 叫 做 數 列 觀 念 一 點 通 : 在 數 列 中 的 每 一 個 數 字 成 為 項, 第 一 個 數 字 稱

More information

所 修 菩 提, 未 畢 竟 者 終 不 休 息, 成 就 菩 薩 所 有 功 德 其 名 曰 : 慧 光 無 礙 眼 菩 薩 摩 訶 薩 見 一 切 田 莊 嚴 瓔 珞 菩 薩 摩 訶 薩 不 斷 如 來 性 出 世 意 菩 薩 摩 訶 薩 為 諸 眾 生 示 現 細 行 神 足 菩 薩 摩 訶

所 修 菩 提, 未 畢 竟 者 終 不 休 息, 成 就 菩 薩 所 有 功 德 其 名 曰 : 慧 光 無 礙 眼 菩 薩 摩 訶 薩 見 一 切 田 莊 嚴 瓔 珞 菩 薩 摩 訶 薩 不 斷 如 來 性 出 世 意 菩 薩 摩 訶 薩 為 諸 眾 生 示 現 細 行 神 足 菩 薩 摩 訶 香 贊 爐 香 乍 熱, 法 界 蒙 熏, 諸 佛 海 會 悉 遙 聞, 隨 處 結 祥 雲, 誠 意 方 殷, 諸 佛 現 全 身 南 無 香 雲 蓋 菩 薩 摩 訶 薩 ( 三 稱 ) 南 無 本 師 釋 迦 牟 尼 佛 ( 三 稱 ) 開 經 偈 無 上 甚 深 微 妙 法 百 千 萬 劫 難 遭 遇 我 今 見 聞 得 受 持 願 解 如 來 真 實 義 大 方 等 大 集 經 大 方 等

More information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9 目 錄 88 佛 陀 說 法 只 為 了 一 個 目 的, 就 是 要 啟 發 我 們 內 心 的 覺 悟! 佛 陀 隨 時 等 待, 你 準 備 好 就 可 以 開 示 悟 入 佛 的 知 見 了 古 代 法 師 的 判 教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9 目 錄 88 佛 陀 說 法 只 為 了 一 個 目 的, 就 是 要 啟 發 我 們 內 心 的 覺 悟! 佛 陀 隨 時 等 待, 你 準 備 好 就 可 以 開 示 悟 入 佛 的 知 見 了 古 代 法 師 的 判 教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9 目 錄 88 佛 陀 說 法 只 為 了 一 個 目 的, 就 是 要 啟 發 我 們 內 心 的 覺 悟!... 1 89 佛 陀 隨 時 等 待, 你 準 備 好 就 可 以 開 示 悟 入 佛 的 知 見 了... 16 90 古 代 法 師 的 判 教, 到 底 哪 裡 出 了 差 錯, 必 須 要 智 者 大 師 重 新 判 教?19 91 成 佛

More information

5. 10(1) 10(2) A-1 17(2) 7. A-2 18A B

5. 10(1) 10(2) A-1 17(2) 7. A-2 18A B 立法會 CB(2)520/05-06(01) 號文件 2005 ( )( ) 20051031 2005 10 31 2005 ( )( ) ( ) 10(2) 2. 10(2) 10(2) 3 1969 ) 1985 4. 1953 1969 1969 5. 10(1) 10(2) 6. 1953 A-1 17(2) 7. A-2 18A B 2005 11-2 - A-1 1953 17(2)

More information

工 序 的 是 ( ) A. 卷 筒 切 筒 装 药 造 粒 B. 搬 运 造 粒 切 引 装 药 C. 造 粒 切 引 包 装 检 验 D. 切 引 包 装 检 验 运 输 7. 甲 公 司 将 其 实 施 工 项 目 发 包 给 乙 公 司, 乙 公 司 将 其 中 部 分 业 务 分 包 给

工 序 的 是 ( ) A. 卷 筒 切 筒 装 药 造 粒 B. 搬 运 造 粒 切 引 装 药 C. 造 粒 切 引 包 装 检 验 D. 切 引 包 装 检 验 运 输 7. 甲 公 司 将 其 实 施 工 项 目 发 包 给 乙 公 司, 乙 公 司 将 其 中 部 分 业 务 分 包 给 2013 年 安 全 工 程 师 法 律 知 识 答 案 解 析 一 单 选 择 题 1. 某 省 人 大 常 务 委 员 会 公 布 实 施 了 某 省 安 全 生 产 条 例, 随 后 省 政 府 公 布 实 施 了 某 省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安 全 生 产 主 体 责 任 规 定, 下 列 关 于 两 者 法 律 地 位 和 效 力 的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 某 省 安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1345F323031362E30352E303720A8FAA4F4AA77B0B5AAE1F6A5AABAA4BDA544A15DA5D5B8DCBB50B867A4E5A55BB5F9A15E2D6F6B20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1345F323031362E30352E303720A8FAA4F4AA77B0B5AAE1F6A5AABAA4BDA544A15DA5D5B8DCBB50B867A4E5A55BB5F9A15E2D6F6B202E646F63> 釋 厚 觀 (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206.5.7) 各 位 法 師 各 位 居 士, 大 家 好! 今 天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佛 典 故 事, 這 個 故 事 出 自 出 曜 經, 在 大 正 藏 第 4 冊 738 頁 上 欄 到 中 欄 經 文 首 先 提 出 一 個 偈 頌 : 當 觀 水 上 泡, 亦 觀 幻 野 馬, 如 是 不 觀 身, 亦 不 見 死 王 應 當 觀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若 比 丘 比 丘 尼 袈 裟 中 裹 前 像 若 俗 人 頭 髻 中 著 像 即 作 此 頭 印 以 案 像 上 二 十 一 遍 誦 呪 行 於 道 路 准 前 身 印 唯 開 二 頭 指 頭 二 分 許 即 是 護 身 印 用 之 護 身 法 左 手 大 指 頭 押 無 名 指 第 一 節 文

若 比 丘 比 丘 尼 袈 裟 中 裹 前 像 若 俗 人 頭 髻 中 著 像 即 作 此 頭 印 以 案 像 上 二 十 一 遍 誦 呪 行 於 道 路 准 前 身 印 唯 開 二 頭 指 頭 二 分 許 即 是 護 身 印 用 之 護 身 法 左 手 大 指 頭 押 無 名 指 第 一 節 文 末 利 支 提 婆 華 鬘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254 末 利 支 提 婆 華 鬘 經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1, No. 1254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特

More information

16. 見 眾 如 來 常 隨 逐, 具 有 無 障 淨 智 者, 有 情 清 淨 遍 無 量, 如 是 具 慧 我 敬 禮 17. 如 所 盡 所 各 別 證, 智 慧 見 者 清 淨 故, 具 慧 不 退 之 僧 眾, 定 具 無 上 之 功 德 18. 眾 生 寂 滅 之 法 性, 證 悟 故

16. 見 眾 如 來 常 隨 逐, 具 有 無 障 淨 智 者, 有 情 清 淨 遍 無 量, 如 是 具 慧 我 敬 禮 17. 如 所 盡 所 各 別 證, 智 慧 見 者 清 淨 故, 具 慧 不 退 之 僧 眾, 定 具 無 上 之 功 德 18. 眾 生 寂 滅 之 法 性, 證 悟 故 大 乘 無 上 續 論 ( 寶 性 論 ) 堪 布 益 西 彭 措 譯 1. 佛 法 僧 及 如 來 藏, 菩 提 功 德 與 事 業, 論 體 一 切 攝 略 說, 如 是 七 種 金 剛 處 2. 應 知 七 種 相 次 第, 依 照 總 持 自 在 王, 經 序 有 三 余 四 處, 菩 薩 如 來 差 別 分 3. 從 佛 有 法 從 法 僧, 從 僧 獲 得 藏 智 界, 終 獲 智 慧

More information

2014年印順導師思想巡迴講座暨座談會

2014年印順導師思想巡迴講座暨座談會 金 剛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講 記 >> 明 心 菩 提 ( 之 二 )/ 厚 觀 法 師 35T 己 三 賢 聖 無 為 同 證 (pp.53-74)35t... B-2 35T 丙 二 勸 發 奉 持 (pp.74-103)35t... B-14 35T 丁 一 示 奉 持 行 相 (pp.74-82)35t... B-14 35T 戊 一 問 (pp.74-75)35t... B-14 35T

More information

S2.1

S2.1 黃 帝 內 經 中 的 痛 症 鍼 法 香 港 大 學 中 醫 藥 學 院 李 磊 鍼 灸 是 黃 帝 內 經 時 代 臨 床 的 主 要 治 療 方 法 黃 帝 內 經 確 立 了 鍼 灸 的 基 本 理 論, 對 鍼 灸 原 則 和 施 治 方 法 都 有 著 詳 盡 的 論 述 1 本 工 作 旨 在 疏 理 黃 帝 內 經 中 鍼 灸 治 療 痛 症 的 有 關 內 容, 分 析 研 究 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chakra_01.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chakra_01.doc 脈 輪 與 修 行 第 一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臺 北 新 店 二 一 一 年 四 月 七 日 那 為 什 麼 飲 食 是 我 們 修 行 第 一 步 要 對 治 的 呢? 因 為 它 是 動 物 的 本 能, 你 看 動 物 牠 就 是 從 生 到 死 只 做 一 件 事, 就 是 生 存 嘛, 那 怎 麼 生 存? 就 是 吃 吃 吃, 那 我 們 的 脈 輪 也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華 嚴 專 宗 研 究 所 第 十 九 屆 碩 士 論 文 華 嚴 經 異 生 世 主 之 生 命 實 踐 研 究 以 主 林 神 為 主 指 導 教 授 : 陳 英 善 老 師 研 究 生 : 釋 天 承 中 華 民 國 一 三 年 六 月 三 十 日 摘 要 所 謂 生 命 實 踐, 是 對 生 命 本 然 之 理 的 力 行 實 踐, 以 及 對 於 生 命 價 值 意 義 的 追 尋 與 證

More information

2 2 12 12 4 81 = 108 3 2 108 = 72 3 4 72 = 96 3 2 96 = 64 3 12 t = 2 1 2 11 12 12 12 2 l 2 l 2 l 2 12 ò ED = CB DA BA DE

More information

但 洋 糖 最 终 乘 船 溯 江 而 上, 再 加 上 民 国 初 年 至 抗 战 前 夕 二 十 余 年 间, 四 川 接 连 不 断 遭 受 水 灾 旱 灾 地 震, 平 均 每 月 爆 发 两 次 军 阀 混 战, 乡 村 遭 受 极 大 破 坏,( 赵 泉 民,2007) 农 村 经 济

但 洋 糖 最 终 乘 船 溯 江 而 上, 再 加 上 民 国 初 年 至 抗 战 前 夕 二 十 余 年 间, 四 川 接 连 不 断 遭 受 水 灾 旱 灾 地 震, 平 均 每 月 爆 发 两 次 军 阀 混 战, 乡 村 遭 受 极 大 破 坏,( 赵 泉 民,2007) 农 村 经 济 原 载 黄 宗 智 主 编 : 中 国 乡 村 研 究 ( 第 八 辑 ), 福 州 : 福 建 教 育 出 版 社 2010 年 4 月 第 一 版, 第 196-241 页 北 京 联 合 大 学 李 安 平 抗 战 时 期 四 川 内 江 农 贷 个 案 研 究 摘 要 :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四 川 内 江 蔗 农 在 承 受 高 利 贷 盘 剥 的 严 酷 境 遇 中, 利 用 中 国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内文标题采用宋体小三,居中,加粗;一级标题使用小四宋体加粗;正文宋体五号,行测讲义答案由于均为选择题,则段首无需空格,申论讲义答案段首需空两格;全文使用1

内文标题采用宋体小三,居中,加粗;一级标题使用小四宋体加粗;正文宋体五号,行测讲义答案由于均为选择题,则段首无需空格,申论讲义答案段首需空两格;全文使用1 2011 年 吉 林 省 考 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模 拟 试 卷 ( 甲 级 ) 这 项 考 试 共 有 四 个 部 分,100 道 题, 总 时 限 90 分 钟 各 个 部 分 部 分 别 计 时, 但 都 给 出 了 参 考 时 限, 供 你 参 考 分 配 时 间 请 在 机 读 答 题 卡 上 严 格 按 照 要 求 填 写 好 自 己 的 姓 名 涂 写 好 准 考 证 号

More information

自序

自序 緣 起 法 一 滴 印 順 導 師 與 佛 法 劉 松 勇 撰 民 國 102 年 ( 西 元 2013 年 ) 7 月 自 序 本 書 是 引 用 印 順 導 師 的 一 些 著 作, 稍 微 排 列 之 組 合 之, 並 且 粗 糙 地 整 理 一 下, 有 時 再 加 上 或 引 用 其 他 善 知 識 如 虛 雲 老 和 尚 太 虛 大 師 阿 姜 查 讚 念 長 老 ( 也 就 是 當 代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28-134_\244\337\275\345201206)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28-134_\244\337\275\345201206)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28/134 請 大 家 打 開 講 義 第 五 十 八 頁 : 午 二 釋 同 分 妄 見 前 一 科, 佛

More information

以 大 地 妙 高 山 是 第 五 大 地 就 是 第 六 所 以 古 代 的 學 習 瑜 伽 師 地 論 說 這 五 下 面 應 該 有 個 六 字 五 六 蘇 迷 盧 山 及 以 大 地 應 該 這 樣 子 這 樣 就 足 這 個 數 了 一 共 是 六 樣 事 妙 高 山 和 大 地 體 堅

以 大 地 妙 高 山 是 第 五 大 地 就 是 第 六 所 以 古 代 的 學 習 瑜 伽 師 地 論 說 這 五 下 面 應 該 有 個 六 字 五 六 蘇 迷 盧 山 及 以 大 地 應 該 這 樣 子 這 樣 就 足 這 個 數 了 一 共 是 六 樣 事 妙 高 山 和 大 地 體 堅 玄 二 徵 云 何 名 為 六 所 燒 事? 云 何 名 為 六 所 燒 事 一 小 大 溝 坑 由 第 二 日 輪 之 所 枯 竭 二 小 河 大 河 由 第 三 日 輪 之 所 枯 竭 前 面 是 說 出 來 六 個 太 陽 加 原 來 的 一 個 就 是 七 個 太 陽 這 個 世 界 上 熱 遂 增 七 這 個 熱 增 加 到 這 個 程 度 的 時 候 會 出 現 什 麼 事 情 呢 就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4A57CA5BFB6D4A142A57CAFABA8ACA142A4ADAEDAA142A4ADA44F20332E3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4A57CA5BFB6D4A142A57CAFABA8ACA142A4ADAEDAA142A4ADA44F20332E352E646F63> 1 ( 叄 ) 四 正 勤 釋 開 仁.2011/3/13 目 次 : 一 四 正 斷 乃 正 覺 之 說 二 修 四 意 斷, 即 住 不 放 逸 之 地, 使 諸 善 法 而 得 長 大 三 四 正 勤 與 內 外 法 ( 一 ) 內 正 思 惟, 能 令 善 生 惡 斷 ( 二 ) 外 善 知 識, 能 令 善 生 惡 斷 四 四 正 懃 有 二 種 五 四 正 勤 即 正 精 進 六 止 惡

More information

竞赛报名与报名审核

竞赛报名与报名审核 2014 年 全 国 职 业 院 校 技 能 大 赛 高 职 组 广 东 省 选 拔 赛 工 程 造 价 基 本 技 能 赛 项 竞 赛 指 南 主 办 :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承 办 : 广 州 城 建 职 业 学 院 协 办 : 广 联 达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目 录 一. 竞 赛 的 几 个 重 要 时 间...1 二. 竞 赛 时 间 地 点 及 费 用...1 ( 一 )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50~56 I1. 1 A 2 3 I2. I2a. 1 2 3 4 5 ( ) I2b. 1 2 3 I2b1. 4 5 ( ) I3. 11 12 02 ( ) 1 2 (24 ) A1. 0 1 A2 A1a. ( ) A2.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作 者 序 保 存 三 十 五 年 的 病 歷 * 35 X 5 6 35 41 X X 35 * 日 本 整 形 外 科 主 要 醫 治 人 體 骨 骼 關 節 和 肌 肉 等 相 關 疾 病 骨 折 肩 頸 或 關 節 痠 痛 五 十 肩 都 在 其 診 療 範 圍 內 4

作 者 序 保 存 三 十 五 年 的 病 歷 * 35 X 5 6 35 41 X X 35 * 日 本 整 形 外 科 主 要 醫 治 人 體 骨 骼 關 節 和 肌 肉 等 相 關 疾 病 骨 折 肩 頸 或 關 節 痠 痛 五 十 肩 都 在 其 診 療 範 圍 內 4 買 到 一 個 好 枕 頭 早 上 總 是 身 體 痠 軟, 提 不 起 勁 上 班, 卻 不 知 原 因 在 哪? 山 田 朱 織 著 林 鍵 鱗 譯 作 者 序 保 存 三 十 五 年 的 病 歷 * 35 X 5 6 35 41 X X 35 * 日 本 整 形 外 科 主 要 醫 治 人 體 骨 骼 關 節 和 肌 肉 等 相 關 疾 病 骨 折 肩 頸 或 關 節 痠 痛 五 十 肩 都

More information

social940202t3

social940202t3 用 餐 的 禮 儀 古 書 說 : 民 以 食 為 天, 俗 話 說 : 吃 飯 皇 帝 大, 這 兩 句 話 都 說 出 了 吃 飯 是 很 重 要 的 事 情, 比 睡 覺 和 上 廁 所 都 重 要 吃 飯 到 底 有 多 重 要? 你 知 道 嗎? 這 個 世 界 上 每 天 都 有 很 多 小 孩 子 因 為 沒 有 飯 吃 而 餓 死 所 以 我 們 一 定 要 很 認 真 地 來 看

More information

94/03/25 (94 0940002083 94 12 31 C 1-8 (65 29 5 15 1 2 1-23 28 24-27 k1. k1a. 1 2 3 4 k1b. 1 2 3 4 5 k1c. 1 2 ( 3 4 ( 5 k2. 1 A 2 k 3k 4 3 k3k4 k3. k3a. 1 2 3 4 ( k3b. 1 2 k3b1.? 3 ( (D4 k4. 11 12 0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9 Abraham 2.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9 Abraham 2.ppt 388 1 我 已 得 到 宇 宙 至 寶, 我 心 因 此 歡 呼 ; 歡 呼 基 督 給 我 得 到, 何 等 一 位 基 督! 2 我 這 基 督 是 神 羔 羊, 擔 當 我 的 罪 愆 ; 又 是 神 的 公 義 太 陽, 發 出 醫 治 光 線 3 我 這 基 督 是 生 命 樹, 長 在 神 的 樂 園 ; 他 的 美 果 作 我 食 物, 供 應 丰 富 甘 甜 4 我 這 基 督

More information

《佛法修學概要》003

《佛法修學概要》003 0 目 錄 佛 法 修 學 概 要 講 記 003 42 佛 陀 宣 說 法 的 目 的 是 什 麼?... 1 43 安 樂 道 相 狀 的 背 後 是 什 麼 道?... 2 44 安 樂 道 到 解 脫 道 是 一 個 關 鍵!... 5 45 善 加 利 用 人 生 的 相 狀 是 你 歷 事 練 心 最 好 的 地 方!... 9 46 佛 陀 為 什 麼 示 現 在 五 濁 的 惡 世

More information

章 節 要 點 14.1 腸 胃 道 有 不 同 的 特 化 區 域 14.2 小 腸 和 大 腸 有 不 同 的 結 構 和 功 能 14.3 肝 臟 膽 囊 和 胰 臟 幫 助 消 化 14.4 食 物 分 子 經 水 解 反 應 被 分 解 而 後 吸 收

章 節 要 點 14.1 腸 胃 道 有 不 同 的 特 化 區 域 14.2 小 腸 和 大 腸 有 不 同 的 結 構 和 功 能 14.3 肝 臟 膽 囊 和 胰 臟 幫 助 消 化 14.4 食 物 分 子 經 水 解 反 應 被 分 解 而 後 吸 收 Chapter 14 消 化 系 統 章 節 要 點 14.1 腸 胃 道 有 不 同 的 特 化 區 域 14.2 小 腸 和 大 腸 有 不 同 的 結 構 和 功 能 14.3 肝 臟 膽 囊 和 胰 臟 幫 助 消 化 14.4 食 物 分 子 經 水 解 反 應 被 分 解 而 後 吸 收 14.1 腸 胃 道 有 不 同 的 特 化 區 域 食 道 將 食 物 運 送 到 胃, 胃 分

More information

SIK) 者, 需 實 施 1 年 以 上, 經 體 格 檢 查 無 後 遺 症 者 5. 身 體 任 何 部 分 有 刺 青 紋 身 穿 耳 洞 者, 不 得 報 考, 各 項 檢 查 結 果 須 符 合 體 位 區 分 標 準 常 備 役 體 位 二 在 校 軍 訓 成 績 總 平 均 70 分

SIK) 者, 需 實 施 1 年 以 上, 經 體 格 檢 查 無 後 遺 症 者 5. 身 體 任 何 部 分 有 刺 青 紋 身 穿 耳 洞 者, 不 得 報 考, 各 項 檢 查 結 果 須 符 合 體 位 區 分 標 準 常 備 役 體 位 二 在 校 軍 訓 成 績 總 平 均 70 分 民 國 102 年 大 專 程 度 義 務 役 預 備 軍 官 預 備 士 官 考 選 簡 章 壹 依 據 : 依 民 國 102 年 大 專 程 度 義 務 役 預 備 軍 官 預 備 士 官 考 選 計 畫 辦 理 貳 考 ( 甄 ) 選 對 象 : 具 中 華 民 國 國 籍, 尚 未 履 行 兵 役 義 務 之 役 男, 年 齡 在 32 歲 ( 民 國 70 年 1 月 1 日 以 後 出

More information

澳門彩票有限公司

澳門彩票有限公司 足 球 投 注 種 類 目 錄 目 錄 1 1. 亞 洲 讓 球 盤 2 亞 洲 讓 球 盤 自 選 過 關 範 例 3 2. 標 準 盤 5 3. 自 選 過 關 6 膽 拖 過 關 8 串 勻 過 關 11 4. 上 / 下 盤 ( 總 入 球 數 ) 13 5. 波 膽 15 波 膽 組 合 15 6. 半 全 場 賽 果 17 7. 全 場 入 球 總 數 18 8. 入 球 單 / 雙 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4-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4-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4/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七 十 頁 : 子 四 明 舌 入 即 藏 性 這 一 大 科, 佛 陀 的

More information

中華民國 第51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華民國 第51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 華 民 國 第 51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國 小 組 數 學 科 第 三 名 080414 輪 翻 上 陣 探 究 邏 輯 圈 之 數 字 謎 學 校 名 稱 : 臺 南 市 鹽 水 區 鹽 水 國 民 小 學 作 者 : 指 導 老 師 : 小 六 鄭 文 蓉 小 五 陳 冠 崴 何 鳳 珠 沈 冠 君 小 五 陸 品 瑄 關 鍵 詞 : 等 差 數 列 邏

More information

( )1

(   )1 ( )1. 如 圖 為 某 生 物 細 胞 行 減 數 分 裂 過 程 之 一, 正 常 情 況 下, 分 裂 完 成 後 子 細 胞 染 色 體 為 下 列 何 者? ( )2. 在 細 胞 的 分 裂 過 程 中,50 個 精 母 細 胞 與 50 個 卵 母 細 胞, 經 減 數 分 裂 後, 分 別 產 生 M 個 成 熟 的 精 配 子 細 胞 和 N 個 成 熟 的 卵 配 子 細 胞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 (: 00059) 2015 目錄 2 3 4 5 8 21 41 53 61 63 64 66 67 68 150 151 1 公司資料 公司 股 00059 0.1% 05821 0.1% 05580 0.1% 05855 0.1% 05567 0.1% 05602 業 8 32 33 86 20 2208 2888 86 20 2208 2777 業 151 14 1401 (852)

More information

辛 寂 法 師 突 然 遇 見 我, 說 : 我 現 在 實 在 頗 為 慚 愧, 特 地 向 你 懺 悔 我 聞 聽 此 言 一 時 驚 惶 不 知 所 措, 只 好 怔 怔 地 盯 住 他 辛 寂 法 師 又 真 誠 地 說 : 世 尊 在 世 之 日, 有 大 居 士 維 摩 助 佛 教 化

辛 寂 法 師 突 然 遇 見 我, 說 : 我 現 在 實 在 頗 為 慚 愧, 特 地 向 你 懺 悔 我 聞 聽 此 言 一 時 驚 惶 不 知 所 措, 只 好 怔 怔 地 盯 住 他 辛 寂 法 師 又 真 誠 地 說 : 世 尊 在 世 之 日, 有 大 居 士 維 摩 助 佛 教 化 三 世 多 杰 羌 佛 說 僧 俗 辯 經 分 類 : 第 三 世 多 杰 羌 佛 說 法 2008/05/21 09:20 論 文 正 誤 一 提 起 我 的 論 文, 有 些 人 就 會 產 生 許 多 說 法 有 說 是 天 書, 需 要 破 析, 有 說 是 談 禪 理, 處 處 潛 伏 禪 機, 還 有 的 說 是 儒 道 莊 老 哲 學, 不 見 現 代 科 學 這 些 說 法 都 是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中「信位」行法之內含及特色

《華嚴經》中「信位」行法之內含及特色 華 嚴 專 宗 學 院 研 究 所 第 十 一 屆 畢 業 論 文 華 嚴 經 十 信 法 門 之 探 究 指 導 教 授 : 蔡 伯 郎 教 授 研 究 生 : 釋 果 錚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六 月 華 嚴 經 十 信 法 門 之 探 究 釋 果 錚 華 嚴 專 宗 學 院 研 究 所 第 十 一 屆 提 要 本 文 以 華 嚴 經 中 信 位 之 六 品 經 文, 來 探 究 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HIS2013_C_130716_送印_.doc

Microsoft Word - NHIS2013_C_130716_送印_.doc 核 准 機 關 : 行 政 院 主 計 總 處 核 准 文 號 : 主 普 管 字 第 1020400481 號 有 效 期 間 : 至 103 年 6 月 30 日 止 辦 理 機 關 : 財 團 法 人 國 家 衛 生 研 究 院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國 民 健 康 局 IRB 通 過 案 號 : 國 家 衛 生 研 究 院 EC1020502 號 樣 本 編 號 :( 訪 員 填 寫 )

More information

心 電 圖 -1 記 錄 來 自 於 心 臟 產 生 並 傳 遞 的 動 作 電 位 所 引 發 之 電 流 當 右 心 房 的 竇 房 結 去 極 化 和 動 作 電 位 擴 散 到 兩 個 心 房 時, 心 臟 電 性 反 應 開 始 這 是 ECG 的 P 波 一 旦 右 心 房 和 左 心

心 電 圖 -1 記 錄 來 自 於 心 臟 產 生 並 傳 遞 的 動 作 電 位 所 引 發 之 電 流 當 右 心 房 的 竇 房 結 去 極 化 和 動 作 電 位 擴 散 到 兩 個 心 房 時, 心 臟 電 性 反 應 開 始 這 是 ECG 的 P 波 一 旦 右 心 房 和 左 心 Chapter 10 血 液 和 循 環 系 統 Part II 心 電 圖 -1 記 錄 來 自 於 心 臟 產 生 並 傳 遞 的 動 作 電 位 所 引 發 之 電 流 當 右 心 房 的 竇 房 結 去 極 化 和 動 作 電 位 擴 散 到 兩 個 心 房 時, 心 臟 電 性 反 應 開 始 這 是 ECG 的 P 波 一 旦 右 心 房 和 左 心 房 被 完 全 去 極 化, EC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 捌 ) 附錄 一 道品之雜論 ( 一 ) 大毘婆沙論 對 三十七菩提分 之雜論 釋開仁.2011/5/20 一 三十七菩提分法有三十七菩提分法 謂四念住 四正勝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道支 世尊雖說菩提分法, 而不說有三十七種, 但說七覺支名菩提分法 云何知然? 經為量故 謂契經說 : 有一苾芻來詣佛所, 頂禮雙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 : 如世尊說七覺支者, 何謂七覺支? 世尊告曰: 即七種菩提分法,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 E30332E333020ABF9B262A7D9AACCA5FDA8A3A6F2AA6BA8AD2028A5D5B8DCA4CEB867A4E5A55BB5F929202D6F6B2E646F63>

<4D F736F F D D E30332E333020ABF9B262A7D9AACCA5FDA8A3A6F2AA6BA8AD2028A5D5B8DCA4CEB867A4E5A55BB5F929202D6F6B2E646F63> 釋 厚 觀 (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0..0) 各 位 法 師 各 位 居 士, 大 家 好! 今 天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佛 典 故 事, 這 故 事 出 自 法 句 譬 喻 經 護 戒 品, 在 大 正 藏 第 冊 78 頁 上 欄 到 中 欄 過 去, 佛 在 舍 衛 國 祇 桓 精 舍, 為 諸 天 及 人 們 宣 揚 開 示 經 法 當 時, 在 羅 閱 祇 國 ( 也 就

More information

二 諦 品 第 四 護 國 品 第 五 不 思 議 品 第 六 奉 持 品 第 七 囑 累 品 第 八 五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述 記... 四 六 三 六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講 錄... 四 八 二 七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講 義... 五 0 八 八 般 若

二 諦 品 第 四 護 國 品 第 五 不 思 議 品 第 六 奉 持 品 第 七 囑 累 品 第 八 五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述 記... 四 六 三 六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講 錄... 四 八 二 七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講 義... 五 0 八 八 般 若 法 性 空 慧 學 目 次 教 釋 一 金 剛 般 若 波 羅 密 經 義 脈... 一 二 金 剛 般 若 波 羅 密 經 講 錄... 一 九 三 能 斷 金 剛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經 釋... 九 一 懸 論 釋 經 甲 一 序 分 甲 二 正 宗 分 乙 一 請 乙 二 許 乙 三 正 說 丙 一 示 宗 本 答 三 問 丙 二 斷 餘 疑 丁 一 斷 所 行 疑 戊 一 三 斷 一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明 論 緣 起 二 釋 論 宗 旨 三 明 藏 所 攝 四 翻 譯 不 同 五 略 解 品 題 六 廣 釋 文 義 初 明 論 緣 起 者 有 二 一 明 本 緣 起 二 明 別 造 意 本 緣 起 者 自 迦 葉 遁 形 於 鷄 足 末 田 乞 地 於 龍 宮 雖 大 義 少 乖 而 微

第 一 明 論 緣 起 二 釋 論 宗 旨 三 明 藏 所 攝 四 翻 譯 不 同 五 略 解 品 題 六 廣 釋 文 義 初 明 論 緣 起 者 有 二 一 明 本 緣 起 二 明 別 造 意 本 緣 起 者 自 迦 葉 遁 形 於 鷄 足 末 田 乞 地 於 龍 宮 雖 大 義 少 乖 而 微 修 訂 日 期 : 2005/10/26 發 行 日 期 : 2006/2/15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1, No. 1823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北 美 某 大 德 提 供 No. 1823 [cf. Nos. 1558,

More information

Layout 1

Layout 1 視 為 優 講 燈 1 講 開 場 簡 報 隨 齡 發 視 變 資 訊 討 論 檢 討 會 與 會 將 夠 幾 點 與 變 關 視 變 兩 種 視 習 慣 個 問 專 業 員 問 題 講 1 燈 2 隨 齡 長 會 視 變 視 變 會 動 變 難 閱 讀 電 腦 視 變 會 裡 絆 體 風 險 藥 護 務 駕 車 動 難 會 響 並 導 慮 鬱 過 適 當 應 對 視 變 繼 續 動 並 減 關 慮

More information

作 品 名 稱 : 永 遠 都 是 一 條 龍 摘 要 本 文 的 研 究 是 根 據 特 定 規 則 下, 如 何 將 撲 克 牌 翻 出 一 條 龍? 的 問 題, 進 行 不 同 方 法 的 研 究, 以 不 同 解 題 方 式 觀 察 問 題 解 決 問 題 壹 研 究 動 機 每 隔 一

作 品 名 稱 : 永 遠 都 是 一 條 龍 摘 要 本 文 的 研 究 是 根 據 特 定 規 則 下, 如 何 將 撲 克 牌 翻 出 一 條 龍? 的 問 題, 進 行 不 同 方 法 的 研 究, 以 不 同 解 題 方 式 觀 察 問 題 解 決 問 題 壹 研 究 動 機 每 隔 一 臺 南 市 第 五 十 二 屆 公 私 立 國 民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組 別 : 國 中 組 國 小 組 科 別 : 物 理 化 學 生 物 地 球 科 學 數 學 生 活 與 應 用 科 學 附 件 五 : 說 明 書 封 面 作 品 名 稱 : 永 遠 都 是 一 條 龍 關 鍵 詞 : 撲 克 牌 排 列 編 號 : 製 作 說 明 :. 說 明 書 封 面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台北地區民眾用藥行為」電話調查問卷

「台北地區民眾用藥行為」電話調查問卷 台 北 地 區 民 眾 用 藥 行 為 電 話 調 查 問 卷 您 好! 這 裡 是 中 央 研 究 院, 目 前 我 們 正 在 進 行 一 項 民 眾 藥 物 使 用 行 為 的 研 究, 可 能 耽 誤 您 10 至 15 分 鐘 的 時 間, 向 您 請 教 一 些 問 題, 謝 謝! 1 請 問 這 裡 是 住 家 電 話 嗎? ( 不 是 ==> 因 為 我 們 訪 問 的 對 象 是

More information

相 應 不 生 染 漏 是 比 丘 言 : 諸 大 德! 我 不 能 滅 此 諍, 我 詣 舍 衛 城 到 世 尊 所, 當 問 滅 此 諍 事 是 比 丘 到 已, 頭 面 禮 佛 足, 却 住 一 面, 白 佛 言 : 世 尊! 拘 睒 彌 諸 比 丘 鬪 諍 相 言, 同 止 不 和 合, 所

相 應 不 生 染 漏 是 比 丘 言 : 諸 大 德! 我 不 能 滅 此 諍, 我 詣 舍 衛 城 到 世 尊 所, 當 問 滅 此 諍 事 是 比 丘 到 已, 頭 面 禮 佛 足, 却 住 一 面, 白 佛 言 : 世 尊! 拘 睒 彌 諸 比 丘 鬪 諍 相 言, 同 止 不 和 合, 所 佛 教 戒 律 專 題 研 究 資 料 四 諍 和 滅 諍 林 崇 安 編 ( 內 觀 雜 誌,100 期,pp.7-26,2013.12) 說 明 : (1) 團 體 中 發 生 諍 事 時, 如 何 處 理? 以 下 是 處 理 集 體 事 件 的 重 要 資 料 佛 陀 指 出 有 四 種 諍 事 :1 相 言 諍 2 誹 謗 諍 3 罪 諍 4 常 所 行 事 諍 以 下 引 摩 訶 僧 祇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 劇 研 究 200 年1月 創刊號 頁1 2 論說 折子戲 曾永義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緒論 折子戲 這一戲曲名詞 大家耳熟能詳 但如果進一步思考 1. 折子戲 之名始於何時 2. 折子戲 之詞彙結構如何形成 3.如果把 折子戲 當作一生命體 那麼其源生 形成 成熟與衰老的不同 階段 各自如何 其源生 形成的背景如何 其成熟興盛和衰老頹廢的原因又是 如何 4.當折子戲成熟之時 折子戲本身具有何等樣的周延義涵

More information

(TRC20_?d???H???w???????G?Q?~?w???O?I_1030501)

(TRC20_?d???H???w???????G?Q?~?w???O?I_1030501) 康 健 人 壽 歡 喜 防 癌 二 十 年 定 期 保 險 內 容 摘 要 樣 本 一 審 閱 期 間 : 不 得 少 於 三 日 二 當 事 人 資 料 : 要 保 人 及 保 險 公 司 三 契 約 重 要 內 容 : ( 一 ) 契 約 撤 銷 權 ( 第 3 條 ) ( 二 ) 保 險 責 任 之 開 始 與 契 約 效 力 停 止 恢 復 及 終 止 事 由 ( 第 4 條 第 6 條 至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6EAAF9B0EAA470BCC6BEC7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6EAAF9B0EAA470BCC6BEC7ACEC2E646F63> 桃 園 縣 第 四 十 七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類 別 : 數 學 組 別 : 國 小 高 年 級 作 品 主 題 : 揭 開 魔 方 陣 之 神 祕 面 紗 關 鍵 詞 : 魔 方 陣 編 號 : 壹 摘 要 因 為 一 個 填 數 字 遊 戲, 在 尋 找 答 案 的 過 程 中 學 到 三 階 四 階 五 階 八 階 等 魔 方 陣 的 作 法, 推 導 出

More information

推理問題

推理問題 解 難 之 趣 屯 門 區 小 學 數 學 比 賽 特 刊 第 十 四 屆 二 零 零 四 年 四 月 二 十 四 日 推 理 問 題 以 下 要 介 紹 數 學 競 賽 中 另 一 類 大 題 目 : 推 理 題 這 類 題 目 看 似 跟 數 學 毫 無 關 係, 除 了 靠 估 一 道 板 斧 外, 根 本 了 無 他 法 其 實 在 這 類 靠 估 題 目 的 背 後, 是 蘊 藏 著 有

More information

智 的 地 位 並 不 突 出 這 種 差 異 的 產 生 原 因 為 何? 這 將 在 第 三 章 給 予 討 論 由 於 大 乘 的 解 脫 目 標 是 成 佛, 而 部 派 則 是 成 為 阿 羅 漢, 因 此 兩 者 儘 管 在 解 脫 框 架 相 同, 但 由 於 前 述 的 種 種 差

智 的 地 位 並 不 突 出 這 種 差 異 的 產 生 原 因 為 何? 這 將 在 第 三 章 給 予 討 論 由 於 大 乘 的 解 脫 目 標 是 成 佛, 而 部 派 則 是 成 為 阿 羅 漢, 因 此 兩 者 儘 管 在 解 脫 框 架 相 同, 但 由 於 前 述 的 種 種 差 大 小 乘 對 見 道 的 敘 述 差 異 及 其 原 因 之 探 討 哲 學 所 碩 二 莫 凱 輝 壹 計 畫 緣 起 本 計 畫 旨 在 探 討 不 同 時 期 的 小 乘 及 大 乘 文 獻 中, 對 於 見 道 的 描 述, 及 其 背 後 可 能 關 聯 的 解 脫 學 (Soteriology) 預 設 差 異 亦 即 探 討 佛 教 修 行 者 擺 脫 凡 夫 身 份 而 轉 成 聖

More information

一、性比例

一、性比例 12 年 臺 北 市 衛 生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臺 北 市 政 府 衛 生 局 中 華 民 國 13 年 8 月 編 印 目 次 一 人 口 概 況... 3 ( 一 ) 性 比 例... 3 ( 二 ) 人 口 結 構... 4 ( 三 ) 平 均 餘 命... 5 二 婚 育 概 況... 6 ( 一 ) 婚 姻 狀 況... 6 ( 二 ) 外 籍 配 偶... 7 ( 三 ) 生 育

More information

無 量 清 淨 平 等 施 五 濁 眾 生 咸 作 佛 斷 彼 一 切 顛 倒 想 猶 如 以 水 投 海 中 濕 性 混 合 無 不 同 雖 有 聖 智 難 分 別 人 人 皆 為 無 量 壽 稽 首 瞻 禮 即 西 方 佛 說 觀 無 量 壽 佛 經 宋 西 域 三 藏 畺 良 耶 舍 譯 如

無 量 清 淨 平 等 施 五 濁 眾 生 咸 作 佛 斷 彼 一 切 顛 倒 想 猶 如 以 水 投 海 中 濕 性 混 合 無 不 同 雖 有 聖 智 難 分 別 人 人 皆 為 無 量 壽 稽 首 瞻 禮 即 西 方 佛 說 觀 無 量 壽 佛 經 宋 西 域 三 藏 畺 良 耶 舍 譯 如 佛 說 觀 無 量 壽 佛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365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12, No. 36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More information

陳擎文老師教學網站

陳擎文老師教學網站 平 衡 針 灸 常 用 主 治 陳 擎 文 (1) 五 官 病 : 眼 睛 疾 病 : 腕 痛 穴 + 明 目 穴 耳 朵 疾 病 : 耳 聾 穴 鼻 子 疾 病 : 鼻 炎 穴 咽 痛 : 咽 痛 穴 + 痤 瘡 穴 牙 痛 : 牙 痛 穴 失 語 : 牙 痛 穴 ( 失 語 穴 ) 面 部 痤 瘡 : 痤 瘡 穴 顏 面 部 發 炎 ( 臉 部 皮 膚 紅 腫, 急 性 結 膜 炎 口 腔 炎

More information

= 3 + 1 7 = 22 7 3.14 = 3 + 1 7 + 1 15 +1 = 355 3.1415929 113 221221221221 136136136136 221000000000 221000000 221000 221 = 136000000000 136000000 136000 221 1000000000 1000000 1000 1 = 136 100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1362E30352E303420A5D2C3FEB371A769B2C4363461B8B9202D20323031352D3136A455BEC7B4C1A6D2B8D5A677B1C6A15DA440A6DCA4ADA67EAFC529>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1362E30352E303420A5D2C3FEB371A769B2C4363461B8B9202D20323031352D3136A455BEC7B4C1A6D2B8D5A677B1C6A15DA440A6DCA4ADA67EAFC529> (4 2015-2016 度 下 學 期 考 試 安 排 ( 一 至 五 ) 甲 類 告 第 號 64(a) 各 位 一 至 五 家 長 : 祈 請 細 閱 以 下 事 項, 並 於 5 月 5 日 ( 星 期 四 ) 把 已 簽 妥 的 回 條 交 回 班 主 任 老 師 : 1. 本 度 下 學 期 之 考 試 將 於 2016 6 月 8 日 ( 星 期 三 ) 至 6 月 13 日 ( 星

More information

阿含經的人本與中道

阿含經的人本與中道 論 阿 含 經 的 人 本 與 中 道 彭 永 彬 ( 養 諄 暨 台 中 假 日 佛 學 院 研 究 部 ) 提 要 西 元 前 五 六 世 紀, 印 度 東 方 由 於 物 產 豐 富, 工 商 發 達, 思 想 自 由, 加 以 祭 司 階 級 生 活 腐 敗, 各 種 檢 討 婆 羅 門 教 的 學 說 風 起 雲 湧, 形 成 了 百 家 爭 鳴 的 局 面 佛 教 就 在 這 種 千 山

More information

題 目 : 箭 在 弦 上 -- 弓 箭 祕 密 再 探 究 摘 要 在 上 的 研 究 之 中, 我 們 列 舉 出 仍 未 探 討 的 題 目 及 問 題, 利 用 這 的 研 究 課 程 加 以 驗 證 在 實 驗 結 果 中 發 現, 加 入 箭 頭 有 助 於 落 點 的 集 中, 而 加

題 目 : 箭 在 弦 上 -- 弓 箭 祕 密 再 探 究 摘 要 在 上 的 研 究 之 中, 我 們 列 舉 出 仍 未 探 討 的 題 目 及 問 題, 利 用 這 的 研 究 課 程 加 以 驗 證 在 實 驗 結 果 中 發 現, 加 入 箭 頭 有 助 於 落 點 的 集 中, 而 加 中 華 民 國 第 52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類 別 : 物 理 類 科 別 : 自 然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箭 在 弦 上 -- 弓 箭 祕 密 再 探 究 關 鍵 詞 : 弓 箭 箭 頭 落 點 飛 行 距 離 編 號 : 題 目 : 箭 在 弦 上 -- 弓 箭 祕 密 再 探 究 摘 要 在 上 的 研 究 之 中, 我 們 列

More information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19997 183-196 論 鄭 玄 對 禮 記 月 令 的 考 辨 183 論 鄭 玄 對 禮 記 月 令 的 考 辨 一 問 題 的 背 景 20b 8a 1 472 24 20a 33 7a 2 3 1 35 60 64 472 240241 2 1a 3 19b 184 4 5 二 鄭 玄 考 辨 月 令 成 書 時 代 及 來 源 的 論 證 65 4 20b 282 5 235244

More information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4 目 錄 28 人 生 不 是 只 有 業 力, 還 有 你 的 心 態 與 思 考 模 式... 1 29 怎 麼 才 能 讓 整 個 業 力 跟 思 想 達 到 平 衡?... 8 30 你 不 能 再 刺 激 生 死 業 力 了, 要 趕 快 放 下!..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4 目 錄 28 人 生 不 是 只 有 業 力, 還 有 你 的 心 態 與 思 考 模 式... 1 29 怎 麼 才 能 讓 整 個 業 力 跟 思 想 達 到 平 衡?... 8 30 你 不 能 再 刺 激 生 死 業 力 了, 要 趕 快 放 下!..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4 目 錄 28 人 生 不 是 只 有 業 力, 還 有 你 的 心 態 與 思 考 模 式... 1 29 怎 麼 才 能 讓 整 個 業 力 跟 思 想 達 到 平 衡?... 8 30 你 不 能 再 刺 激 生 死 業 力 了, 要 趕 快 放 下!... 12 31 真 如 緣 起 是 如 何 解 讀 人 生 的?... 18 32 你 一 天 到 晚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1.doc

Microsoft Word - 2-1.doc ERIC BIOLOGY 第 二 章 遺 傳 2-1 染 色 體 與 細 胞 分 裂 焦 點 1 染 色 體 的 構 造 染 色 體 染 色 質 (1) 細 胞 分 裂 的 間 期 : 遺 傳 物 質 呈 細 網 狀, 染 色 質 分 散 於 細 胞 核 中 (2) 細 胞 分 裂 的 過 程 : 染 色 質 逐 漸 聚 集 成 絲 狀 染 色 體 可 數 出 染 色 體 數 目 (3) 人 類 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新竹分院麻醉胃鏡

Microsoft Word - 新竹分院麻醉胃鏡 編 號 :H173 麻 醉 胃 鏡 說 明 暨 同 意 書 麻 醉 胃 鏡 說 明 書 第 1 頁 這 份 說 明 書 是 有 關 您 即 將 接 受 的 手 術 或 醫 療 處 置 的 效 益 風 險 及 替 代 方 案 的 書 面 說 明, 可 做 為 您 與 醫 師 討 論 時 的 補 充 資 料 最 重 要 的 是 我 們 希 望 您 能 充 分 瞭 解 資 料 的 內 容, 所 以 請 仔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