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國 漢 學 家 孟 德 衛 (D. E. Mungello) 已 經 指 出 : 17 至 18 世 紀 的 歐 洲, 因 為 耶 穌 會 士 大 量 翻 譯 中 國 經 典 著 書 介 紹 中 國 文 化, 吸 引 諸 多 歐 洲 菁 英 開 始 研 究 中 國 文 化 8 孟 德 衛 全 書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美 國 漢 學 家 孟 德 衛 (D. E. Mungello) 已 經 指 出 : 17 至 18 世 紀 的 歐 洲, 因 為 耶 穌 會 士 大 量 翻 譯 中 國 經 典 著 書 介 紹 中 國 文 化, 吸 引 諸 多 歐 洲 菁 英 開 始 研 究 中 國 文 化 8 孟 德 衛 全 書"

Transcription

1 BIBLID (2008)27:2 pp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 : 中 國 耶 穌 會 與 歐 洲 漢 學 From Western Learning to Chinese Studies : The Jesuit China Mission and European Sinology 潘 鳳 娟 (Pan Feng-chuan)* 1814 年 8 月 7 日 耶 穌 會 重 新 恢 復 後 不 久, 同 年 12 月, 巴 黎 法 蘭 西 學 院 創 立 了 漢 滿 語 言 與 文 學 教 席 (Chaire de langue et litérature chinoises et tartare-mandchoue), 由 雷 慕 沙 (Jean Pierre Abel-Rémusat, ) 擔 任 首 席 教 授 隔 年, 雷 慕 沙 利 用 清 初 因 為 禮 儀 之 爭 被 迫 遷 居 澳 門 的 耶 穌 會 士 馬 若 瑟 (Joseph de Prémare, ) 所 寫 的 漢 語 劄 記 (Notitia linguae sinicae, 1729) 文 稿, 1 編 寫 出 版 了 他 的 漢 文 啟 蒙 (Élémens de la grammaire chinoise, 1822), 並 且 在 學 院 開 班 招 收 學 生, 在 法 國 開 創 了 公 開 研 究 漢 語 的 先 河 目 前 學 界 公 認 此 舉 為 近 代 學 院 式 漢 學 的 開 端 漢 文 啟 蒙 一 書 曾 於 咸 豐 丁 巳 (1857) 再 版, 書 封 面 有 中 法 文 書 名 對 照, 在 中 文 書 名 下 方 有 法 文 書 名, 說 明 了 此 書 所 討 論 的 文 法 是 中 國 的 國 文 (Kou-wen) 和 官 話 (Kouan-hoa) 2 當 時 的 中 國, 有 被 譽 為 世 界 第 一 份 專 門 英 文 漢 學 刊 物 的 中 國 叢 報 (The Chinese Repository, ) 於 1832 年 在 廣 州 創 辦 該 刊 作 為 中 西 漢 學 研 究 的 橋 樑, 即 廣 泛 地 介 紹 了 世 紀 耶 穌 會 的 著 作, 3 並 於 創 刊 第 一 年 介 紹 了 1831 年 由 英 國 傳 教 士 馬 禮 遜 在 麻 六 甲 出 版 了 馬 若 瑟 漢 語 劄 記 的 拉 丁 文 版 4 此 後,1837 年 和 1839 年 都 有 短 文 介 紹 馬 若 瑟 而 1841 年 一 篇 長 達 七 頁, 從 雷 慕 沙 的 Nouveau Mélanges Asiatiques 摘 譯 的 馬 若 瑟 生 平 一 文, 5 推 薦 所 有 期 望 學 習 漢 語 期 望 成 為 漢 族 語 言 大 師 者, 都 應 該 利 用 馬 若 瑟 的 漢 語 劄 記 年, 漢 語 劄 記 由 美 國 傳 教 士 裨 治 文 英 譯 出 版, 當 年 的 中 國 叢 報 又 以 兩 頁 篇 幅 介 紹 這 本 書 7 16 世 紀 扮 演 歐 洲 漢 學 推 手 的 耶 穌 會, 雖 然 在 1773 年 被 解 散, 直 到 學 院 漢 學 興 起 的 前 夕 才 恢 復, 卻 因 為 他 們 留 下 的 龐 大 漢 學 著 作, 重 新 成 為 漢 學 發 展 的 重 要 角 色 18 世 紀 的 耶 穌 會 士 馬 若 瑟 19 世 紀 的 法 國 漢 學 家 雷 慕 沙, 與 美 國 傳 教 士 創 刊 的 中 國 叢 報 相 遇 在 中 國 廣 州 這 場 超 越 時 空 的 漢 學 會 遇, 從 起 初 就 與 耶 穌 會 緊 密 結 合, 是 當 代 學 院 式 漢 學 的 開 端 * 作 者 為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際 漢 學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1 此 書 現 藏 法 國 國 家 圖 書 館, 編 號 FRBNF 其 手 稿 於 1729 年 完 成, 不 過 直 到 1831 年 才 由 麻 六 甲 英 華 書 院 (Malaccae: sumptibus collegii anglo-sinici) 出 版, 隔 年 中 國 叢 報 就 介 紹 這 本 書 參 尹 文 涓, 中 國 叢 報 與 19 世 紀 西 方 漢 學 研 究,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2.2 (2003): 30 2 該 書 名 下 方 法 文 字 樣 為 : Élémens de la grammaire chinoise, ou Principes généraux du KOU-WEN... et du KOUAN-HOA, 中 研 院 傅 斯 年 圖 書 館 西 文 善 本 室 藏 有 此 書 3 尹 文 涓, 中 國 叢 報 與 19 世 紀 西 方 漢 學 研 究,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2.2 (2003):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XVI (1847), p Rémusat, Nouveau Mélanges Asiatiques, partly translated as Biographical Notice of P. Prémare by S. R. Among, in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X (1841), pp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XVI (1847), p 藏 澳 門 利 氏 學 社, 虛 擬 圖 書 館 pdf_mf_0001_1841.pdf 7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I (1832), p. 152; vol. X (1841), pp ; vol. XVI (1847), pp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02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39

2 美 國 漢 學 家 孟 德 衛 (D. E. Mungello) 已 經 指 出 : 17 至 18 世 紀 的 歐 洲, 因 為 耶 穌 會 士 大 量 翻 譯 中 國 經 典 著 書 介 紹 中 國 文 化, 吸 引 諸 多 歐 洲 菁 英 開 始 研 究 中 國 文 化 8 孟 德 衛 全 書 以 啟 蒙 前 期 幾 本 重 要 的 漢 學 著 作, 依 時 間 順 序 提 供 概 論 式 介 紹 書 中 將 19 世 紀 歐 洲 漢 學 研 究 的 根 源 之 一, 正 式 歸 因 於 天 主 教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傳 教 工 作 9 他 主 張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適 應 策 略 (accommodation) 之 所 以 能 夠 在 歐 洲 孕 育 出 學 院 式 的 漢 學, 是 一 股 瀰 漫 在 17 世 紀 歐 洲 內 部, 對 神 秘 的 中 國 ( 乃 至 整 個 東 方 ) 充 滿 好 奇 (curiostas) 並 且 渴 望 更 深 認 識 之 的 氛 圍 而 且, 這 種 好 奇 並 非 膚 淺 好 奇 心 理 而 已, 而 是 對 新 知 識 新 世 界 新 社 會 等 等 具 備 實 踐 行 動 力 的 好 奇 孟 德 衛 以 此 一 內 在 處 境, 說 明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活 動 和 對 中 國 文 化 的 研 究 的 傳 入, 為 啟 蒙 早 期 歐 洲 業 餘 漢 學 家 ( 漢 學 家 雛 型 ), 如 萊 布 尼 茲 伍 爾 夫 和 伏 爾 泰 等 熱 愛 中 國 的 啟 蒙 思 想 家 (the Enlightenment Sinophilies), 提 供 必 要 的 知 識, 因 此, 耶 穌 會 士 被 視 為 漢 學 家 的 先 驅 (the forerunner of Sinologue) 10 但 是, 他 的 研 究 完 全 從 歐 洲 的 視 角 進 行 全 書 的 鋪 陳 和 討 論, 忽 略 了 歐 洲 漢 學 的 起 源 如 何 與 耶 穌 會 傳 入 西 學 以 及 中 國 本 土 漢 學 的 發 展 產 生 關 聯 孟 德 衛 本 人 雖 是 美 國 學 者, 但 是 他 的 進 路 卻 如 同 他 書 中 所 評 論 的 啟 蒙 時 期 歐 洲 學 者 的 中 國 研 究 一 樣, 是 一 種 歐 洲 中 心 的 研 究 進 路 而 近 年 來 中 文 學 界 對 國 際 漢 學 百 科 全 書 式 的 研 究 開 始 蓬 勃 發 展, 大 量 地 介 紹 翻 譯 國 際 漢 學 家 與 漢 學 研 究 現 況, 成 果 豐 碩, 不 過 探 索 歐 洲 漢 學 起 源 的 相 關 研 究 仍 不 脫 孟 德 衛 的 範 疇 本 文 主 旨 在 討 論 耶 穌 會 士 在 中 國 初 期 的 活 動, 如 何 在 為 了 傳 播 西 學 而 研 究 古 經 的 情 況, 進 而 演 變 到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漢 學 研 究, 並 且 因 著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這 些 漢 學 研 究 成 果 回 傳 歐 洲, 最 終 激 發 歐 洲 學 界 對 中 國 語 言 文 化 經 典 的 研 究, 並 為 學 院 所 接 受 而 成 為 歐 洲 漢 學 本 文 的 基 本 假 設 如 下 : 明 清 之 際 耶 穌 會 士 以 天 學 為 名 引 入 西 學, 其 方 法 為 透 過 結 合 古 儒 策 略, 攻 擊 理 學, 強 調 理 學 之 佛 教 色 彩, 籲 求 回 歸 古 經 典 的 真 意 自 利 瑪 竇 以 來 對 中 國 經 典 的 研 究, 到 清 初 逐 漸 形 成 的 符 象 派 (Figurist 或 稱 索 隱 派 尊 經 派 易 經 派 ), 11 從 西 人 之 經 典 詮 釋 轉 為 本 土 之 儒 學 研 究, 此 舉 與 已 存 在 於 明 清 士 大 夫 對 理 學 的 批 評 產 生 共 振 12 而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傳 教 策 略, 導 致 同 會 部 分 人 士 與 其 他 修 會 的 不 滿, 演 變 成 延 續 多 年 的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對 中 國 傳 統 提 出 不 同 詮 釋 耶 穌 會 為 了 辯 護 其 在 華 的 工 作, 多 次 派 員 回 歐 洲 大 量 介 紹 中 國 文 明, 提 供 眾 多 資 料 翻 譯 中 國 古 典 文 獻 作 為 證 據, 成 為 漢 學 入 歐 的 媒 介 而 耶 穌 會 歐 洲 所 引 進 的 漢 學, 實 伴 隨 其 經 典 研 究 發 展, 以 及 與 中 國 士 大 夫 學 術 風 氣 的 變 化 而 有 所 調 整 的 故 此, 本 文 嘗 試 從 中 西 對 觀 的 角 度, 對 歐 洲 漢 學 的 起 源 與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經 典 研 究 二 者 的 關 連 性 提 出 詮 釋 期 望 回 溯 這 股 漢 學 熱 流 的 源 頭 與 推 手, 觀 看 中 歐 兩 地 在 耶 穌 會 穿 針 引 線 介 紹 雙 方 之 後 的 學 術 變 化, 探 究 從 西 學 到 漢 學 的 轉 折 與 演 變 8 D. E. Mungello, 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5). 9 同 上 註, 頁 D. E. Mungello, Confucianism in the Enlightenment: Antagonism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Jesuits and the Philosophes, in Thomas H. C. Lee, ed., China and Europe: Images and Influences in Sixteenth to Eighteenth Centuri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 Figurism 一 詞 有 不 同 的 中 譯, 古 偉 瀛 于 明 華 採 索 隱 論, 祝 平 一 則 主 張 符 象 論 參 祝 平 一, 經 傳 眾 說 : 馬 若 瑟 的 中 國 經 學 史,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78 本 第 3 分 (2007), 頁 , 另 參 Knud Lundbaek, Joseph de Prémare ( ), S. J.: Chinese Philology and Figurism (Aarhus: Aarhus Univ. Press, 1991), pp ; 古 偉 瀛, 明 末 清 初 耶 穌 會 士 對 中 國 經 典 的 詮 釋 及 其 演 變,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25 (2000): ; 于 明 華, 清 代 耶 穌 會 士 索 隱 釋 經 之 型 態 意 義 以 馬 若 瑟 為 中 心 ( 南 投 : 國 立 暨 南 國 際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2003) 12 Pan, Feng-Chuan, The Burgeoning of a Third Option: Re-Reading the Jesuit Mission in China from a Glocal Perspective, Leiden: PhD dissertation of Leiden University,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39

3 - 孟 德 衛 略 論 耶 穌 會 的 適 應 法, 因 為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的 緣 故, 為 了 辯 護 他 們 在 中 國 的 傳 教 策 略, 所 傳 回 歐 洲 的 中 國 消 息, 主 要 有 人 類 起 源 時 間 與 共 通 語 言 兩 大 項 實 際 上, 這 類 研 究 在 康 熙 年 間 宮 廷 耶 穌 會 符 象 派 便 已 推 向 高 峰 所 謂 適 應 法, 是 耶 穌 會 傳 教 策 略 的 一 部 分 根 據 許 理 和 研 究, 耶 穌 會 的 傳 教 策 略 主 要 可 從 三 方 面 來 看 : 一 是 由 上 而 下, 即 是 以 知 識 份 子 作 為 主 要 傳 教 對 象, 目 標 設 定 在 歸 化 皇 帝 使 傳 教 行 為 合 法 化 ; 二 是 適 應 (Accommodation), 乃 是 以 外 來 者 的 立 場, 討 論 文 化 接 觸 時 所 作 的 調 整, 而 明 末 耶 穌 會 士 的 適 應 對 象 是 儒 家 ; 三 是 間 接 傳 教 的 方 法, 就 是 以 歐 洲 科 學 地 理 學 技 術 作 為 媒 介 與 中 國 知 識 份 子 相 處 13 他 們 自 稱 西 儒 西 士, 甚 至 被 尊 稱 為 西 來 孔 子, 所 傳 為 西 學 天 學 窮 理 學 基 本 上, 耶 穌 會 所 傳 入 的 學 問, 是 在 格 物 窮 理 之 學 的 名 義 之 下 進 行, 他 們 附 會 宋 明 儒 學 的 辭 彙, 目 的 是 希 望 進 一 步 將 格 物 窮 理 投 射 到 知 天 這 個 目 標 14 而 對 耶 穌 會 士 而 言, 所 謂 天, 是 他 們 要 傳 的 天 主 西 學 同 時 就 在 天 學 的 名 目 下 進 行 傳 播 工 作 期 間, 金 尼 閣 曾 攜 來 歐 洲 書 籍 七 千 部, 耶 穌 會 士 們 或 著 述 或 翻 譯, 廣 泛 地 介 紹 西 學 15 明 清 之 際 耶 穌 會 所 引 入 的 西 學, 以 當 時 的 分 類 方 式 區 分 為 : 理 編 與 器 編 16 談 形 上 者 為 理 編 相 當 於 今 日 神 學 與 哲 學 談 形 下 者 為 器 編, 相 當 於 今 日 的 科 學 和 技 術 之 學 李 之 藻 所 編 的 天 學 初 函 (1628), 共 收 廿 種 書 籍, 理 編 與 器 編 各 半, 理 編 包 括 有 利 瑪 竇 天 主 實 義 艾 儒 略 論 世 界 地 理 的 職 方 外 紀 等 器 編 包 括 有 泰 西 水 法 同 文 算 指 幾 何 原 本, 以 及 徐 光 啟 的 勾 股 義 等 器 編 書 籍 符 合 明 清 之 際 實 學 的 要 求, 多 收 入 四 庫 全 書, 而 理 編 書 籍 唯 有 介 紹 世 界 地 理 的 職 方 外 紀 (1623) 被 收 入 17 根 據 吳 伯 婭 初 步 統 計,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一 共 評 介 了 37 部 明 末 清 初 在 華 傳 教 士 及 其 中 國 共 同 作 者 的 著 作 這 些 著 作, 其 中 23 種 收 入 了 四 庫 全 書, 另 外 14 種 僅 為 存 目 收 入 四 庫 的 西 學 著 作, 大 致 分 為 : 天 文 曆 算 類 機 械 類 農 業 水 利 類 地 理 類 除 了 地 理 類 的 廣 異 聞 的 書 外,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對 西 方 科 學 書 籍 評 價 較 高 但 是 對 於 理 類 書 籍 的 評 論 就 相 當 嚴 厲 18 再 從 藏 書 家 書 目 來 看, 根 據 統 計, 江 南 福 建 地 區 的 藏 書 家, 例 如 錢 謙 益 董 其 昌 徐 渤 和 陳 第 等 約 十 位 書 目 都 至 少 包 括 一 種 由 耶 穌 會 士 撰 寫 的 著 作 ( 其 總 數 為 138 左 右 ) 其 中 絕 大 多 數 ( 約 70%) 為 科 學 方 面 的 著 作, 而 且 其 中 的 大 多 數 都 被 收 入 由 李 之 藻 編 印 的 天 學 初 函 (1629) 中 天 學 初 函 本 身 也 曾 被 其 中 的 兩 種 書 目 載 錄 過 得 到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評 注 的 西 書 中 有 22 種 曾 收 入 天 學 初 函 19 利 瑪 竇 (Matteo Ricci, ) 引 經 據 典, 以 古 非 今, 筆 者 以 為 該 策 略 與 晚 明 廣 泛 存 在 有 識 之 士 心 中 對 宋 學 的 批 判 處 境 有 關 利 氏 借 力 使 力, 以 古 儒 攻 宋 儒 13 E. Zürcher, The Jesuit Mission in Fujian in Late Ming Times: Levels of Response, in E. B. Vermeer, ed.,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Fukien Province in the 17 th and 18 th Centuries (Leiden: E. J. Brill, 1990), p E. Zürcher, From Jesuit Studies to Western Learning, in John Cagley and Ming Wilson, eds., Europe Studies China Papers from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Sionlogy (London: Hanshan Tang Books, 1995), pp 鐘 鳴 旦 認 為, 明 清 耶 穌 會 士 的 窮 理 學 實 際 上 可 以 說 格 物 窮 理 以 知 天, 參 氏 著, 格 物 窮 理 :17 世 紀 西 方 耶 穌 會 士 與 中 國 學 者 間 的 討 論, 哲 學 與 文 化 18.7(1991): 方 豪, 明 季 西 書 七 千 部 流 入 中 國 考, 收 入 方 豪 六 十 自 定 稿 ( 臺 北 : 作 者 自 印,1969), 第 2 冊, 頁 ( 明 ) 李 之 藻, 天 學 初 函 (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65) 17 此 書 之 稿 源 來 自 利 瑪 竇 與 龐 迪 我 (Diego de Pantoja, ), 後 由 艾 儒 略 加 以 增 補 而 成 有 關 四 庫 與 西 學, 請 參 計 文 德, 從 四 庫 全 書 探 究 明 清 間 輸 入 之 西 學 ( 臺 北 紐 約 洛 杉 磯 : 漢 美 圖 書 公 司,1991), 尤 其 是 頁 吳 伯 婭,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對 西 學 的 評 價, 原 載 首 都 博 物 館 叢 刊 2002 年 又 見 北 大 中 文 論 壇 清 史 研 究, pkucn.com/chenyc/thread.php?tid= 鐘 鳴 旦 杜 鼎 克 著, 孫 尚 揚 譯, 簡 論 明 末 清 初 耶 穌 會 著 作 在 中 國 的 流 傳, 史 林 1999: 2: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02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39

4 然 後 進 一 步 以 西 儒 ( 西 學 ) 攻 古 儒 利 瑪 竇 對 中 國 古 經 的 研 究 卻 提 出 西 學 ( 天 學 ) 作 為 更 高 指 導 原 則, 主 張 中 國 古 經 原 本 就 包 括 了 基 督 教 的 體 系, 記 載 了 上 帝 天 主 的 教 義 訓 示, 只 是 後 世 ( 尤 指 宋 明 儒 ) 中 國 人 已 經 忘 記 經 典 文 本 的 真 正 意 涵, 故 須 由 耶 穌 會 士 們 重 新 解 讀 出 經 典 中 的 真 意 20 這 種 經 典 詮 釋, 或 者 反 而 激 發 中 國 士 大 夫 對 自 身 傳 統 的 更 進 一 步 考 究 的 主 要 動 力 之 一 在 與 西 學 互 動 之 後 的 中 國 學 術 圈, 也 從 中 西 學 之 爭 轉 化 和 強 化 中 國 本 土 宋 學 與 漢 學 之 爭 利 瑪 竇 分 化 宋 儒 與 古 儒 的 策 略, 對 中 國 學 術 史 顯 然 有 其 影 響 力 雖 然 不 少 學 者, 如 大 學 士 徐 光 啟 稱 之 為 格 物 窮 理 之 學, 意 圖 融 合 中 西 二 學 但 是, 無 論 是 反 擊 西 學 或 支 援 西 學 的 學 者, 回 歸 經 典, 考 據 經 文 的 原 意, 成 為 各 方 論 辯 的 重 要 根 據 如 果 根 據 當 時 歐 洲 的 學 科 分 類, 今 日 被 歸 類 在 基 礎 科 學 的 學 問, 原 屬 於 哲 學 類 天 學 初 函 理 編 收 有 艾 儒 略 (Giulio Aleni, ) 所 出 版 的 西 學 凡 (1623) 一 書, 書 中 介 紹 當 時 歐 洲 ( 尤 其 是 耶 穌 會 的 學 院 ) 的 教 育 制 度, 一 般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完 成 其 中, 物 理 和 數 學 屬 第 二 階 段 之 哲 學 訓 練 21 四 庫 全 書 雖 未 收 入 西 學 凡, 但 在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卻 將 之 歸 類 於 子 部 雜 家 類, 承 認 西 學 是 一 種 知 識 而 被 收 入 四 庫 的 職 方 外 紀 一 書 作 者 艾 儒 略 在 該 書 自 序 當 中 說 明 他 介 紹 世 界 地 圖 和 西 學 的 目 的 在 於 使 人 溯 流 窮 源 尋 末 求 本, 進 而 崇 拜 敬 奉 創 造 萬 有 的 主 宰, 而 這 位 主 宰 就 是 他 所 介 紹 的 天 主, 是 萬 物 真 原 透 過 對 這 個 完 美 宇 宙 的 觀 察, 證 明 一 位 造 物 主 的 存 在, 這 種 作 法 與 宋 明 理 學 ( 特 別 是 程 朱 一 派 ), 透 過 格 致 萬 事 萬 物, 窮 究 宇 宙 萬 有 共 同 原 則 的 這 種 想 法 和 做 法, 就 方 式 而 言 二 者 是 相 似 的 筆 者 同 意 張 永 堂 所 主 張 的 明 末 清 初 科 學 與 經 學 的 興 起, 從 思 想 上 來 說 是 朱 子 格 物 觀 的 延 續 在 宋 明 理 學 轉 換 到 清 代 經 學 的 過 程 中, 耶 穌 會 士 把 西 方 科 學 傳 入 中 國, 但 是 他 們 將 創 造 主 的 地 位 歸 諸 天 主 雖 然 利 瑪 竇 以 古 儒 駁 斥 宋 儒, 在 方 法 論 上 否 定 宋 明 理 學, 他 們 對 科 學 的 傳 播 與 程 朱 的 格 物 窮 理 在 某 些 層 次 上 是 相 符 的, 並 且 促 進 了 明 清 之 際 科 學 的 發 展 22 當 利 瑪 竇 改 變 策 略, 從 適 應 佛 教 轉 而 適 應 儒 家, 企 圖 打 入 士 大 夫 的 交 遊 圈, 取 得 士 紳 階 級 的 支 持, 對 儒 家 經 典 的 鑽 研 是 必 要 條 件 以 下 筆 者 將 討 論 四 位 耶 穌 會 士 對 中 國 經 典 的 研 究 ( ) : 雖 然 耶 穌 會 初 入 中 國 適 應 的 對 象 是 佛 教, 自 稱 天 竺 僧, 當 利 瑪 竇 轉 向 儒 家 為 適 應 對 象 之 後, 便 以 儒 家 排 斥 佛 教 利 瑪 竇 架 構 天 主 實 義 一 書, 以 宋 明 儒 受 佛 教 影 響 為 前 提, 頻 頻 以 古 儒 駁 斥 宋 明 儒 利 瑪 竇 以 中 士 與 西 士 的 對 話 方 式 進 行 全 書 論 述 23 從 利 瑪 竇 引 用 古 典 經 書 的 頻 率 來 看, 四 書 以 及 五 經 中 的 書 經 較 受 到 重 視 而 在 康 熙 朝 中 後 期 較 受 重 視 的 易 經 在 此 階 段 並 未 引 起 太 大 的 注 意 24 我 們 將 擷 取 幾 段 對 話 來 觀 察 利 瑪 竇 區 別 古 儒 與 宋 明 儒 並 以 古 駁 宋 的 言 論 : : :,,?, :,,? 25 從 這 段 對 話 來 看, 利 瑪 竇 意 圖 以 天 主 教 的 Deus 取 代 中 國 古 經 書 中 的 上 帝, 並 且 以 古 經 書 批 判 宋 儒 的 註 疏 是 很 明 顯 的 以 古 駁 宋 明 的 主 要 目 標 是 萬 物 一 體 的 概 念 天 主 實 義 第 四 篇 : 辯 釋 鬼 神 及 人 魂 異 論, 而 解 天 下 萬 物 不 可 謂 之 一 體 通 篇 批 判 這 個 概 念, 同 樣 是 以 古 批 20 利 瑪 竇 的 主 張, 詳 見 其 名 著 天 主 實 義, 收 於 ( 明 ) 李 之 藻 編, 天 學 初 函 ( 臺 北 : 學 生 書 局,1966) 21 參 潘 鳳 娟, 西 來 孔 子 艾 儒 略 : 更 新 變 化 的 宗 教 會 遇 ( 新 店 : 基 督 教 橄 欖 文 化 事 業 基 金 會,2002), 頁 , 另 參 徐 光 台, 明 末 西 方 教 育 的 傳 入 及 歷 史 反 思, 臺 灣 東 亞 文 明 研 究 學 刊 1.2(2004): 張 永 堂, 明 末 清 初 理 學 與 科 學 關 係 再 論 (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94), 頁 4, 第 四 章 明 末 清 初 西 學 派 對 格 物 窮 理 觀 念 的 新 解 釋 第 五 章 明 末 清 初 耶 穌 會 士 的 理 數 觀 及 其 影 響 23 利 瑪 竇, 天 主 實 義, 上 卷, 頁 12b 24 參 古 偉 瀛, 明 末 清 初 耶 穌 會 士 對 中 國 經 典 的 詮 釋 及 其 演 變,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25 (2000): 天 主 實 義, 上 卷, 頁 20b-21a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0

5 今 : :,,?,,?,?, :,, :,? 但 問 題 是, 耶 穌 會 士 所 傳 播 的 內 容 也 有 中 國 經 典 未 曾 記 載 的 對 此, 他 則 是 反 批 經 書 流 傳 過 程, 或 遭 刪 增 導 致 文 獻 未 能 完 全 流 傳 下 來 接 著 看 這 段 對 話 : :,,,,? 26 再 看 另 一 段 話 : :,,,,? :,,,,,,,, ;, 27 利 瑪 竇 的 論 證 方 式 基 本 上 是, 從 古 經 找 證 據, 如 果 古 經 書 中 沒 有 而 宋 明 儒 家 的 註 疏 才 出 現 的, 就 會 成 為 他 攻 擊 後 儒 的 切 入 點, 例 如 太 極 一 詞 天 主 實 義 第 二 篇 指 稱 世 人 錯 認 天 主 : 西 士 曰 : 余 雖 末 年 入 中 華, 然 竊 視 古 經 書 不 怠, 但 聞 古 先 君 子 敬 恭 於 天 地 之 上 帝, 未 聞 有 遵 奉 太 極 者 如 太 極 為 萬 物 之 祖, 古 聖 何 隱 其 說? 28 利 瑪 竇 多 次 強 調 他 對 古 經 書 熟 讀 的 功 夫, 原 因 是 晚 明 士 人 的 普 遍 存 在 對 時 儒 的 疑 惑 與 不 滿 氣 氛 中 利 瑪 竇 在 學 術 氛 圍 中 見 縫 插 針, 以 西 儒 姿 態, 廣 閱 中 國 古 書, 並 加 以 重 新 詮 釋, 做 為 批 判 宋 明 儒 的 依 據 ( ) : 利 瑪 竇 把 中 國 古 經 書 中 的 上 帝 等 同 於 天 主 教 的 Deus, 並 在 古 儒 與 宋 明 儒 間 作 出 區 別, 以 前 者 駁 斥 後 者 的 做 法, 並 未 獲 得 所 有 同 會 耶 穌 會 士 的 支 持 他 的 接 班 人 龍 華 民 (Nicolò Longobardo, ) 對 於 中 國 經 典 的 態 度 則 相 當 不 同 他 認 為, 無 論 古 儒 還 是 宋 明 儒 都 是 無 神 論 者 (Athées), 29 全 盤 駁 斥 儒 家 龍 華 民 在 利 瑪 竇 過 世 之 後, 開 始 反 對 適 應 古 儒, 以 儒 家 經 典 的 上 帝 等 同 天 主 教 Deus 的 主 張, 並 且 完 成 一 篇 手 稿, 討 論 中 國 宗 教 問 題 30 當 1700 年, 索 邦 神 學 院 的 神 學 家 們 對 利 瑪 竇 派 耶 穌 會 士 作 出 裁 定, 譴 責 了 他 們 有 關 中 國 道 德 風 俗, 以 及 對 上 帝 的 認 識 等 方 面 的 觀 點, 認 為 這 些 觀 點 對 神 聖 的 基 督 宗 教 來 說 是 虛 假 虛 妄 誹 謗 錯 誤 和 侮 辱 的 31 就 在 這 次 索 邦 審 查 之 後, 龍 華 民 關 於 中 國 宗 教 的 手 稿 由 巴 黎 外 方 傳 教 會 士 Champion de Cicé ( ) 譯 成 了 法 文, 標 題 是 論 中 國 宗 教 的 幾 個 問 題 (Traité sur quelques points de la religion des Chinois)(1701, 以 下 簡 稱 Traité) 支 援 索 邦 裁 定 索 邦 神 學 院 的 裁 定 已 經 預 表 羅 馬 教 廷 1704 年 的 決 定, 最 後, 耶 穌 會 的 適 應 策 略 26 天 主 實 義, 上 卷, 頁 天 主 實 義, 下 卷, 頁 30b-31a 28 天 主 實 義, 上 卷, 頁 14b 29 Nocolò Longobardo, Traité sur quelques points de la religion des Chinois, 2:14, 此 文 收 入 Wenchao Li & Hans Poser, eds., G. W. Leibniz, Discours sur la théologie naturelle des Chinoi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2002), p. 84 Gernet 也 對 龍 華 民 和 萊 布 尼 茲 間 的 部 分 討 論 作 過 比 較, 見 Jacques Gernet, Leibniz on a Seminal Chinese Concept versus the Missionary Longobardo in Wenchao Li & Hans Poser, eds., Das Neueste Über China: G. W. Leibnizens Novissima Sinica von 1697 (Stuttgart: Steiner, 2000), pp 原 文 為 葡 文 :Reposta breve sobre las controversias do xamty, tien xin, lim hoên, e outros nomes e termos sincos; par se determinar quaes delles podem ou não podem uzarse nesta xrandade (A short Answer Concerning the Controversies about shangdi [God], tianshen [spirits], and linghun [the national soul] and Other Chinese Names and Terms;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m Maybe Used by the Christians in These Parts). The Spanish translation is Tratados historicos, politicos, ethicos y religiosos de la monarchia de China. Lugar y fecha (Madrid, 1676). 筆 者 所 見 為 法 文 譯 本 31 見 Censure de la sacrée Faculté de Théologie de Paris, 引 自 Li Wenchao, Die christliche China-Mission im 17. Jahrhundert (Stuttgart: Steiner, 2000), pp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02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0

6 以 及 中 國 基 督 徒 對 某 些 禮 儀 的 實 踐 遭 到 禁 止 在 Traité 中, 龍 華 民 的 基 本 論 證 有 四 :1. 儒 家 的 理 是 第 一 物 質 ( 元 質 );2. 所 有 事 物 都 是 不 同 程 度 上 的 物 質 實 體 (material substance);3. 中 國 人 不 知 道 屬 靈 的 實 體 的 存 在 ;4. 中 國 人 不 知 道 創 世 奧 秘, 無 論 古 代 中 國 還 是 同 時 代 ( 明 代 ) 中 國 哲 學 (Philosophes anciens & modenes) 都 是 無 神 論 在 我 看 來, 龍 華 民 解 釋 的 出 發 點 是 對 儒 家 的 理 和 經 院 哲 學 第 一 物 質 的 等 同 通 過 這 一 等 同, 他 使 中 國 哲 學 傳 統 服 從 於 一 個 物 質 實 體, 這 一 物 質 實 體 支 撐 了 他 對 儒 家 萬 物 一 體 的 攻 擊 通 過 攻 擊 這 一 原 理, 龍 華 民 得 以 論 證 中 國 人 對 歐 洲 基 督 教 所 教 導 的 屬 靈 實 體 的 無 知, 而 這 一 概 念 把 他 導 向 中 國 傳 統 是 一 個 無 神 論 整 體 的 結 論 (Je croy que les Anciens ont été aussi Athées) 32 與 利 瑪 竇 不 同, 龍 華 民 所 參 考 的 書 籍, 以 性 理 大 全 (1415) 為 主, 同 時 他 面 談 了 許 多 中 國 學 者 最 後 他 得 出 結 論 : 中 國 人 並 不 相 信 任 何 屬 靈 實 體, 而 是 相 信 一 種 物 質 實 體 ( 這 是 他 對 萬 物 一 體 的 詮 釋 ), 只 不 過 是 程 度 不 同 而 已 33 龍 華 民 認 為 典 籍 的 真 義 應 在 晚 期 註 疏 (les Interpretes) 的 基 礎 上 來 理 解, 因 而 認 為 宋 明 註 疏 呈 現 出 物 質 主 義 的 特 質, 並 因 為 這 唯 物 論 思 想, 因 此 是 無 神 論 的 既 然 古 代 文 本 的 真 義 (la vraye interpretation des Textes) 是 由 這 些 註 疏 者 闡 發 的, 那 麼 古 代 思 想 同 樣 也 是 無 神 論 的 34 利 瑪 竇 和 龍 華 民 對 宋 明 註 疏 的 不 同 態 度 導 致 了 他 們 對 中 國 傳 統 特 別 是 中 國 古 代 傳 統 解 釋 上 的 衝 突 龍 華 民 接 任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會 長 之 後, 派 遣 金 尼 閣 (Nicolas Trigault, ) 離 華 返 歐 攜 帶 數 千 本 歐 文 書 籍 入 華, 是 晚 明 中 歐 文 明 交 流 的 盛 事 離 華 前, 龍 華 民 指 示 他 向 教 宗 募 書, 計 畫 為 中 國 建 立 能 與 歐 洲 抗 衡 的 圖 書 館, 同 時 開 始 大 規 模 的 翻 譯 計 畫 35 從 半 世 紀 以 前, 徐 宗 澤 出 版 明 清 間 耶 穌 會 士 譯 著 提 要 一 書 觀 察, 便 可 明 白 這 項 工 程 的 成 果 相 當 可 觀 36 ( ) : ( ) 目 前 學 界 均 認 為 艾 儒 略 是 自 利 瑪 竇 以 來, 中 文 程 度 最 好 的 一 位 耶 穌 會 士, 並 且 視 他 為 利 瑪 竇 的 繼 承 人, 這 暗 示 著 他 們 二 人 傳 教 方 式 的 相 似 但 是, 面 對 利 瑪 竇 和 龍 華 民 對 中 國 經 典 的 詮 釋 衝 突, 艾 儒 略 則 是 折 衷 兩 位, 選 擇 以 程 朱 儒 學 為 適 應 對 象, 迴 避 討 論 古 經 典 的 詮 釋 問 題 與 龍 華 民 一 樣, 他 所 根 據 的 多 是 性 理 大 全 的 文 本, 以 及 與 同 時 期 往 來 的 中 國 士 大 夫 給 他 的 解 釋 當 龍 華 民 計 畫 大 規 模 翻 譯 西 書 時 期, 艾 儒 略 本 人 也 有 多 本 中 文 翻 譯 著 作 問 世 實 際 上, 艾 儒 略 存 世 的 廿 二 種 中 文 作 品 中, 諸 多 作 品 乃 是 依 據 西 文 底 本 改 寫 以 萬 物 真 原 (1628) 與 性 學 觕 述 (1624) 為 例, 前 者 依 據 多 瑪 斯 阿 奎 那 的 五 路 證 明 法, 論 證 創 造 主 的 存 在, 37 後 者 底 本 為 亞 里 斯 多 德 的 論 魂 (De anima, Coimbre, 1598) 與 自 然 諸 短 篇 (Parva naturalia, Lisbonne, 1593) 二 書 38 再 者, 根 據 李 奭 學 近 期 大 作, 艾 儒 略 聖 夢 歌 (1637) 為 中 譯 首 見 英 國 詩, 其 底 本 為 冬 夜 寂 靜 時 (Noctis sub Silencio 32 Longobardo, Traité, 16:84; 此 四 步 論 證 請 參 潘 鳳 娟, 無 神 論 乎? 自 然 神 學 乎?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期 間 龍 華 民 與 萊 布 尼 茲 有 關 中 國 哲 學 的 詮 釋 與 再 詮 釋, 道 風 : 基 督 教 文 化 評 論 27(2007): Longobardo, Traité, 第 10 節 的 標 題 是 Que les Chinois n ont point connu de Substance Spirituelle, distincte de la materelle, mais une seule substance materielle en differens degrez, 見 Traité, p Longobardo, Traité, 2: 方 豪, 明 季 西 書 七 千 部 流 入 中 國 考, 頁 39-53; 方 豪, 世 紀 來 華 西 人 對 我 國 經 籍 之 研 究, 方 豪 六 十 自 定 稿 (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69), 上 冊, 頁 ; 原 載 於 思 想 與 時 代 19 (1943) 36 徐 宗 澤, 明 清 間 耶 穌 會 士 譯 著 提 要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58) Henri Bernard, Les adaptations chinoises d ouvrages européens: Bibliographie chronologique, Monumenta Serica 10 (1945), pp. 337, 裴 化 行 認 為 萬 物 真 原 的 底 本 可 能 是 Compendium doctrinae Christiane de creatione et salvatione generis humani (1628), 但 是, 筆 者 認 為 可 能 性 不 高, 因 為 萬 物 真 原 的 手 稿 完 成 於 1625 年 入 閩 之 前, 時 間 至 少 早 三 年 參 潘 鳳 娟, 西 來 孔 子 : 更 新 變 化 的 宗 教 會 遇, 頁 Henri Bernard, Les adaptations chinoises d'ouvrages européens: Bibliographie chronologique, pp. 337, 341.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1

7 Tempore Brumali) 39 而 艾 儒 略 的 天 主 降 生 言 行 紀 畧 (1635) 一 書, 根 據 鐘 鳴 旦 考 據, 可 能 是 以 中 世 紀 隱 修 士 Ludolphus de Saxonia( ) 所 著 基 督 生 平 (Vita Christi, 1474) 的 簡 本 翻 譯 而 成 40 與 龍 華 民 不 同 的 是, 艾 儒 略 避 免 評 論 古 儒 與 今 儒 的 區 別, 而 是 選 擇 程 朱 學 為 適 應 對 象 此 舉 應 為 其 所 處 環 境 影 響 的 結 果, 蓋 艾 儒 略 來 華 四 十 年 中, 其 中 廿 五 年 時 間 在 福 建 傳 教 此 地 自 南 宋 以 來 講 學 之 風 盛 行, 有 明 一 朝 更 是 除 了 吳 越 地 區 以 外 詩 文 人 進 士 的 集 中 地, 出 版 業 也 相 當 發 達 艾 儒 略 進 入 福 建 之 後, 也 出 版 了 許 多 書 籍 作 為 傳 教 工 具 再 者, 朱 子 學 又 稱 為 閩 學, 對 福 建 思 想 界 的 影 響 歷 久 不 衰, 當 晚 明 江 南 地 區 盛 行 反 朱 子 的 陽 明 心 學 時, 福 建 朱 子 學 是 唯 一 能 夠 與 之 抗 衡 的 41 但 是, 雖 然 他 迴 避 了 漢 學 與 宋 學 之 爭, 這 卻 又 讓 他 陷 入 來 自 陸 王 一 派 學 者 的 攻 擊 這 點 可 從 反 艾 儒 略 的 言 論 內 容 獲 得 證 實 再 者, 艾 儒 略 所 處 的 地 區 正 是 1635 年 以 後, 天 主 教 其 他 修 會 進 入 中 國 的 第 一 站, 也 是 禮 儀 之 爭 的 主 戰 場, 艾 儒 略 要 面 對 其 他 修 會 不 以 適 應 法 傳 教, 卻 直 接 將 歐 洲 天 主 教 的 禮 儀 傳 入 中 國 的 傳 教 士 正 是 從 此 時 開 始, 耶 穌 會 士 開 始 積 極 將 他 們 在 中 國 的 經 典 研 究 傳 回 歐 洲 耶 穌 會 內 部 對 中 國 經 典 的 不 同 立 場, 其 實 也 反 映 了 中 國 學 術 圈 的 漢 宋 學 之 爭 耶 穌 會 士 所 處 不 同 地 區 的 學 術 風 氣, 影 響 他 們 對 經 典 的 詮 釋 耶 穌 會 士 從 為 了 傳 入 西 學 而 附 會 中 國 經 典, 逐 漸 走 向 純 漢 學 研 究, 也 是 以 此 時 為 轉 折 關 鍵 期 因 為 其 他 修 會 返 回 歐 洲 控 訴 耶 穌 會 士 的 傳 教 策 略 違 反 教 會 信 仰, 衛 匡 國 (M. Martini, ) 展 開 了 返 歐 辯 護 之 旅, 並 且 出 書 介 紹 中 國 古 史 (Sinicae historiae deca prima, 1658)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初 期, 積 極 將 西 學 引 入 中 國, 遣 金 尼 閣 從 歐 洲 攜 帶 七 千 西 書 來 中 國, 準 備 大 量 翻 譯 中 文 現 在 因 為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耶 穌 會 士 開 始 積 極 將 漢 學 引 入 歐 洲,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部 儒 家 經 典 : 論 語 大 學 與 中 庸 拉 丁 譯 本 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在 1687 年 完 成 約 略 與 此 同 時,1685 年, 法 王 路 易 十 四 派 遣 國 王 數 學 家 前 來 中 國, 在 康 熙 朝 任 職, 他 們 對 易 經 的 研 究 成 為 後 來 學 者 所 稱 的 符 象 論 42 ( ) : 符 象 論 ( 或 稱 索 隱 派 尊 經 派 易 經 派 ), 其 中 最 著 名 的 是 白 晉 (Joachim Bouvet, ) 他 直 接 影 響 了 萊 布 尼 茲, 間 接 影 響 了 伍 爾 夫 和 伏 爾 泰, 這 是 學 界 眾 所 周 知 的, 而 另 一 位 符 象 派 耶 穌 會 士 馬 若 瑟 (Joseph H. M. Prémare, ) 則 是 直 接 影 響 近 代 學 院 式 漢 學 的 興 起 筆 者 將 對 馬 若 瑟 多 加 討 論, 說 明 他 如 何 在 耶 穌 會 的 經 學 研 究 發 展 過 程 中 扮 演 與 當 代 漢 學 的 橋 樑 角 色 近 期 祝 平 一 甫 發 表 的 經 傳 眾 說 : 馬 若 瑟 的 中 國 經 學 史 一 文, 針 對 馬 若 瑟 的 一 份 抄 本 經 傳 眾 說 分 析 他 的 中 國 經 學 史 研 究, 指 出 馬 若 瑟 藉 由 符 象 論 重 新 詮 釋 中 國 經 學 的 意 圖 和 研 究 內 容 從 該 抄 本 區 別 信 真 經 經 不 明 漢 儒 與 宋 儒 四 個 部 分 來 看, 筆 者 以 為, 馬 若 瑟 實 際 上 是 以 中 國 儒 者 身 分 參 與 了 漢 宋 之 爭 43 在 儒 教 實 義 中, 馬 若 瑟 謂 孔 子 為 : 吾 中 國 之 先 師, 儒 教 之 宗 也 44 孔 子 乃 序 書 刪 詩 定 禮 正 樂, 以 明 先 王 之 道 則 百 世 之 所 以 得 堯 舜 禹 湯 文 武 之 真 傳 者 皆 吾 孔 子 修 經 之 大 功 也 45 但 是 及 夫 子 沒, 真 道 愈 衰 孔 子 之 後 雖 仍 有 歷 代 儒 39 詳 見 李 奭 學, 中 譯 第 一 首 英 詩 艾 儒 略 聖 夢 歌 初 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集 刊 30(2007): 鐘 鳴 旦, 聖 經 在 17 世 紀 的 中 國, 頁 詳 見 潘 鳳 娟, 述 而 不 譯? 艾 儒 略 天 主 降 生 言 行 紀 略 的 跨 語 言 敘 事 初 探 一 文, 中 研 院 文 哲 所 記 傳 記 遊 與 記 事 明 清 敘 事 理 論 與 敘 事 文 學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 南 港 : 中 央 研 究 院,2007 年 8 月 日 ) 41 參 潘 鳳 娟, 西 來 孔 子, 第 3-5 章 42 Mungello, Curious Land, pp 另 參 Louis Lecomte ( ), Nouveaux mémoires sur l'état présent de la Chine (Paris, 1696), English translation: Louis Le Comte, Memoirs and Observations Topographical, Physical, Mathematical, Mechanical, Natural, Civil, and Ecclesiastical Made in Late Journey through the Empire of China (London : printed for Benjamin Tooke at the Middle Temple Gate in Fleetstreet, 1698). 43 祝 平 一, 經 傳 眾 說 : 馬 若 瑟 的 中 國 經 學 史,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78.3 (2007): 馬 若 瑟, 儒 教 實 義, 收 入 吳 相 湘 編, 天 主 教 東 傳 文 獻 續 編, 第 3 冊, 頁 同 註 44, 頁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02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1

8 者, 但 諸 儒 之 言 或 有 一 得 之 見, 卻 眾 說 紛 紜, 以 至 後 之 學 者, 若 論 理 不 論 文, 則 明 儒 視 宋 儒, 與 宋 儒 視 漢 儒 無 異, 而 是 非 無 盡 云 46 人 生 於 親 而 成 於 師, 一 旦 世 久 無 師, 那 麼 唯 一 可 以 信 的 便 只 有 經 47 所 以 他 引 用 歐 陽 修 的 說 法 謂 : 經 之 所 書, 予 所 信 也 經 所 不 言, 予 不 信 也 又 引 用 了 諺 語 : 信 經 不 信 傳, 畏 聖 人 之 言, 疑 後 人 之 誕 者 也 48 面 對 中 國 學 術 眾 多 派 別, 令 人 莫 衷 一 是, 馬 若 瑟 有 其 主 張, 他 認 為, 中 國 其 他 經 典 都 是 源 出 易 經 49 馬 若 瑟 提 出 解 決 百 家 爭 鳴 的 辦 法, 他 說 : 50 是 故 好 學 者, 以 六 書 為 祖, 以 六 經 為 宗, 以 孔 子 為 師, 以 諸 儒 為 友 故 曰 : 智 者 師 經 而 信 之, 友 儒 而 折 中 焉 51 實 際 上, 馬 若 瑟 曾 清 楚 地 說 明 他 的 研 究 目 的 : 我 之 所 以 不 惜 一 切 要 寫 這 個 注 解 ( 按 : 指 漢 語 劄 記 和 其 他 一 些 著 作 ), 其 最 終 的 目 的, 假 如 我 能 夠 的 話, 無 非 是 使 世 上 的 人 們 瞭 解 到 天 主 教 和 人 類 歷 史 是 同 樣 悠 久 的, 而 且 這 個 創 造 象 形 文 字 和 編 寫 經 的 中 國 人 對 成 為 人 的 天 主 (God-man) 認 識 最 為 清 楚 我 親 愛 的 朋 友, 這 就 是 三 十 多 年 來 一 直 在 支 持 我 和 鼓 勵 我 鑽 研 的 唯 一 動 機, 捨 此 就 毫 無 意 義 可 言 52 對 馬 若 瑟 而 言, 文 字 經 典 義 理 是 三 而 一 的 關 係, 相 輔 相 成 他 生 前 編 寫 的 漢 語 劄 記 並 非 一 般 文 法 書, 而 是 一 本 幫 助 歐 洲 人 透 過 漢 語 研 讀 中 國 經 典 的 入 門 書, 其 目 標 是 經 典 研 究, 尋 找 隱 藏 在 經 典 中 的 真 理 從 他 的 經 傳 議 論 自 序 可 看 出 字 學 經 學 和 理 學 的 三 而 一 關 係, 他 說 : 理 學 也, 故 由 經 學 而 立 ; 而 經 學 也, 必 由 字 學 而 通 捨 經 斯 理 謬, 捨 字 斯 經 鬱 矣 固 凡 思 之 六 經 者, 當 造 乎 六 書, 六 書 明 而 六 經 彬 彬 53 不 過, 他 的 做 法 沒 有 得 到 羅 馬 認 同 當 時 法 國 傳 教 會 對 這 些 符 象 派 耶 穌 會 士 的 做 法 相 當 反 感, 說 他 們 是 : 著 了 易 經 的 魔 54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期 間, 符 象 派 的 易 經 研 究 被 迫 終 止 總 結 上 述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經 學 研 究 過 程, 筆 者 發 現 一 個 頗 具 象 徵 意 義 的 發 展, 就 是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著 作, 約 一 個 世 紀 的 轉 變, 從 利 瑪 竇 的 天 主 實 義 到 馬 若 瑟 的 儒 教 實 義 其 研 究 的 主 體 從 天 主 轉 向 儒 教, 從 天 學 轉 向 漢 學, 從 以 古 經 附 會 天 學, 到 在 古 經 與 漢 字 之 中 尋 找 天 主 的 痕 跡 而 且, 雖 然 儒 教 實 義 採 用 的 方 式 與 利 瑪 竇 的 問 答 體 相 似, 不 同 的 是, 中 士 與 西 士 的 對 話, 變 成 遠 生 提 問, 醇 儒 回 答, 然 後 由 溫 古 子 筆 述 回 答 問 題 的 人, 由 西 士 變 成 醇 儒, 加 上 一 位 學 而 時 習 之 的 溫 古 子 記 錄 問 答 內 容 當 然, 這 遠 生 醇 儒 與 溫 古 子 都 是 馬 若 瑟 本 人 這 象 徵 性 的 發 展, 或 者 無 法 完 全 概 括 所 有 細 節, 不 過 從 宏 觀 角 度 而 言, 這 卻 是 突 顯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漢 學 發 展 的 方 向 明 清 之 際 士 大 夫 與 耶 穌 會 士 往 來 者 相 當 多, 方 以 智 戴 震 均 研 讀 過 天 主 實 義 天 學 初 函 等 西 學 書 籍, 而 黃 宗 羲 應 該 是 在 北 京 與 湯 若 望 有 接 觸, 學 習 歐 洲 的 天 文 曆 法 55 耶 穌 會 所 傳 入 的 西 學, 對 明 清 之 際 有 46 同 註 45, 頁 同 註 45, 頁 同 註 45, 頁 易 經 的 受 到 教 中 人 士 注 意, 是 中 國 教 友 邵 輔 忠, 但 是, 在 符 象 派 耶 穌 會 士 的 手 中 發 揚 光 大 目 前 可 知, 單 是 易 經 在 梵 蒂 岡 圖 書 館 就 有 十 多 種 抄 本, 研 究 易 經 的 資 料 更 多 Albert Chan, Chinese Books and Documents (Japonica-Sinica I IV) in the Jesuit Archives in Rome: A Descriptive Catalogue (M. E. Sharpe, 2001), pp 另 參 閱 方 豪, 影 印 天 學 說 序, 吳 相 湘 主 編, 天 主 教 東 傳 文 獻 續 編 第 1 冊 (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66), 頁 1 以 及 古 偉 瀛, 明 末 清 初 耶 穌 會 士 對 中 國 經 典 的 詮 釋 及 其 演 變,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25(2000): 六 書 下 有 小 字 : 指 事 象 形 形 聲 會 意 轉 注 假 借 謂 之 51 同 註 45, 頁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X (1841), p 馬 若 瑟, 經 傳 議 論 自 序 ( 法 國 國 家 圖 書 館,Courant 7164), 頁 2, 轉 引 于 明 華, 頁 Albert Chan, Chinese Books and Documents in the Jesuit Archives in Rome, p 參 夏 瑰 琦, 黃 宗 羲 與 西 學 關 係 之 探 討, 黃 梨 洲 三 百 年 祭 ( 北 京 : 當 代 中 國 出 版 社,1997), 頁 171, 轉 引 自 張 曉 琳, 天 主 實 義 與 中 國 學 統 ( 南 京 : 學 林 出 版 社,2005), 頁 張 永 堂, 明 末 清 初 理 學 與 科 學 關 係 再 論 頁 1-2,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1

9 志 之 士 確 實 產 生 重 大 影 響, 徐 宗 澤 引 梁 啟 超 的 言 論 說 道 : 明 朝 以 八 股 取 士, 一 般 士 子, 除 了 永 樂 皇 帝 欽 定 的 性 理 大 全 外, 幾 乎 一 書 不 讀 學 術 界 本 身, 本 來 就 像 貧 血 症 的 人 衰 弱 得 可 憐 利 瑪 竇 龍 華 民 艾 儒 略 湯 若 望 等, 自 明 萬 曆 末 年 至 天 啟 崇 禎 間, 先 後 入 中 國, 中 國 學 者 如 徐 文 定 李 涼 菴 都 和 他 們 來 往, 對 於 各 種 學 問 都 有 精 深 的 研 究 在 這 種 新 環 境 之 下, 學 界 空 氣 當 然 變 換 後 此 清 朝 一 代 學 者, 對 於 曆 算 都 有 興 味, 而 且 最 喜 歡 談 經 世 致 用 之 學, 大 概 受 到 利 徐 諸 人 影 響 不 小 56 除 了 科 技 方 面 的 影 響, 耶 穌 會 士 對 中 國 經 典 的 研 究, 指 出 歷 代 層 層 解 經 和 註 疏 導 致 眾 說 紛 紜, 反 使 經 典 原 義 迷 失 在 諸 多 解 釋 之 困 境, 對 於 宋 明 以 來 士 大 夫 專 研 心 性, 不 務 經 世 致 用 之 實 學 的 學 風, 投 入 了 新 的 變 數 徐 宗 澤 引 胡 適 在 輔 仁 大 學 演 講 考 證 學 方 法 的 來 歷, 直 說 清 代 考 據 學 大 師 顧 亭 林 閻 若 璩 的 方 法, 是 受 耶 穌 會 來 華 的 影 響 而 考 據 法 受 當 時 西 洋 曆 算 天 文 學 的 影 響 57 根 據 林 慶 彰 的 研 究, 明 代 被 視 為 經 典 研 究 最 沒 落 的 時 代, 這 種 情 形 直 到 明 中 葉 以 後 有 了 改 變 黃 宗 羲 顧 炎 武 等 人 主 張 以 漢 學 徵 實 補 充 理 學 義 理, 58 直 到 康 熙 年 間, 學 者 反 對 唯 宋 學 為 宗 的 論 學 方 式, 而 是 主 張 漢 宋 兼 採 他 們 開 始 懷 疑 宋 人 註 解 的 可 靠 性, 以 及 經 書 中 的 偽 經 權 威 他 們 認 為 經 學 研 究 應 該 從 字 學 下 手, 所 以 開 始 研 究 小 學 說 文 等 書 而 且, 經 書 經 秦 火 之 後 的 傳 抄 工 作 錯 謬 之 處 甚 多, 需 經 過 考 據 方 能 得 到 較 為 正 確 的 文 本 這 樣 的 經 學 研 究 工 作 與 宋 學 義 理 為 主 的 方 法 甚 不 相 同, 而 是 與 漢 儒 治 學 精 神 更 契 合 59 從 江 藩 ( ) 在 1818 年 出 版 的 漢 學 師 承 記 便 可 略 知, 清 中 葉 之 後, 漢 學 取 得 上 風 60 而 張 壽 安 認 為, 漢 宋 學 爭 議 的 焦 點 是 禮 理 兩 個 概 念 直 到 清 中 葉 淩 廷 堪 提 出 以 禮 代 理, 禮 學 正 式 完 備, 理 學 正 式 告 終 61 換 句 話 說, 耶 穌 會 的 經 學 研 究, 歷 經 幾 個 階 段 之 後, 直 接 閱 讀 經 典 原 文, 返 回 古 籍 的 研 究, 對 於 明 清 初 興 的 漢 學 派 而 言, 確 是 一 大 助 力, 耶 穌 會 對 清 代 的 考 據 學 盛 行 確 實 有 影 響 62 -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在 歐 陸 的 發 展, 就 其 本 質 可 謂 歐 洲 版 的 漢 學 西 學 之 爭 期 間, 耶 穌 會 如 同 中 國 文 化 的 辯 護 者, 如 同 他 們 在 中 國 傳 教, 可 以 觀 察 出 他 們 的 辯 護 策 略 前 述 已 經 說 明, 耶 穌 會 士 在 中 國 的 經 典 研 究, 發 展 到 古 經 典 的 考 據, 其 中 符 象 派 對 易 經 特 別 下 工 夫, ; 黃 一 農, 兩 頭 蛇 明 末 清 初 第 一 代 天 主 教 徒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6), 頁 有 關 明 清 士 大 夫 與 西 學 的 關 係 56 轉 引 自 徐 宗 潭, 明 清 間 耶 穌 會 士 譯 著 提 要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2006), 頁 4 原 文 出 現 在 梁 啟 超, 中 國 近 三 百 年 學 術 史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75 臺 八 版 ), 頁 3, 如 皮 錫 瑞 ( ) 所 言 : 國 初, 漢 學 方 萌 芽, 皆 以 宋 學 為 根 柢, 不 分 門 戶, 各 取 所 長, 是 為 漢 宋 兼 採 之 學 參 氏 著, 經 文 歷 史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9) 59 林 慶 彰, 明 代 的 漢 宋 學 問 題 明 末 清 初 經 學 研 究 回 歸 原 典 運 動 二 文, 收 入 氏 著, 明 代 經 學 研 究 論 集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4), 頁 另 參 看 林 慶 彰 蔣 秋 華 主 編, 明 代 經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籌 備 處,1996); 中 研 院 文 哲 所 主 編, 清 代 經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籌 備 處,1994) 60 參 閱 江 藩 方 東 樹 著, 漢 學 師 承 記 外 二 種 ( 香 港 : 三 聯 書 店,1998); 另 參 郭 康 松, 清 代 考 據 學 研 究 ( 武 漢 : 崇 文 書 局,2001); 李 海 生, 中 國 學 術 思 潮 史 卷 七 : 樸 學 思 潮 ( 上 海 : 上 海 社 會 科 學 院,2006) 朱 維 錚, 漢 學 與 反 漢 學 江 藩 的 漢 學 師 承 記 宋 學 淵 源 記 和 方 東 樹 的 漢 學 商 兌 一 文, 收 入 氏 著 求 索 真 文 明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7 ), 頁 張 壽 安, 以 禮 代 理 : 淩 廷 堪 與 清 中 葉 儒 學 思 想 之 轉 變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1994); 張 壽 安, 禮 理 爭 議, 收 入 中 研 院 文 哲 所 主 編, 清 代 經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頁 同 註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02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1

10 此 舉 甚 至 有 康 熙 皇 帝 的 支 持 易 經 的 研 究, 滿 足 了 歐 洲 啟 蒙 前 期 思 想 家 對 世 界 起 源 和 世 界 語 言 的 追 尋 探 索 63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發 展 過 程 之 中, 耶 穌 會 士 多 次 透 過 翻 譯 和 著 述, 介 紹 中 國 傳 統, 其 中 兩 次 重 要 的 譯 作 是 柏 應 理 (Philippe Couplet, ) 主 持 的 中 國 哲 學 家 孔 子 (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此 書 將 儒 家 經 典 大 學 中 庸 與 論 語 翻 譯 為 拉 丁 文, 1687 年 在 巴 黎 出 版 64 另 一 個 是 衛 方 濟 (François Noël, ) 的 中 國 六 經 (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1711 年 在 布 拉 格 出 版 65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衛 方 濟 在 四 書 之 外, 加 譯 孝 經 和 朱 子 的 小 學 定 名 為 六 經 此 譯 本 對 伍 爾 夫 有 重 大 影 響, 啟 發 他 開 展 中 國 實 踐 哲 學 的 研 究 估 計 這 樣 的 選 擇 與 晚 明 編 輯 孝 經 大 全 有 關 係 66 再 者, 衛 方 濟 將 大 學 譯 為 成 人 之 學 (Adultorum schola), 小 學 譯 為 童 幼 之 學 (Parvulorum schola) 若 根 據 朱 子 所 說 : 大 學 與 小 學 的 區 別 在 於 大 學 在 於 教 導 窮 理 正 心 修 己 治 人 之 道, 但 這 一 切 都 必 須 以 灑 掃 應 對 進 退 之 節, 禮 樂 射 御 書 數 之 文 的 日 常 生 活 工 夫 作 為 基 礎 67 似 乎 衛 方 濟 此 新 譯 本 選 書 的 標 準, 倫 理 站 了 上 風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辯 論 著 中 國 經 書 中 的 天 和 上 帝 是 否 與 天 主 教 的 Deus 等 同, 實 際 上, 發 展 到 後 期, 禮 儀 的 倫 理 性 質 慢 慢 突 顯 出 來 換 言 之, 衛 方 濟 作 為 返 歐 為 耶 穌 會 辯 護 的 特 使 之 一, 他 選 擇 翻 譯 的 經 典, 實 際 上 也 反 映 了 中 國 本 土 的 學 術 變 化 68 如 果 說 歐 洲 漢 學 研 究 能 夠 蓬 勃 發 展, 應 歸 功 於 從 中 國 回 到 歐 洲 控 訴 在 華 耶 穌 會 士 的 道 明 會 方 濟 會 以 及 後 來 的 巴 黎 外 方 傳 教 會 等 等 因 為 他 們 回 歐 洲 控 訴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作 風, 所 以 耶 穌 會 更 積 極 地 將 中 國 的 經 典 翻 譯 回 傳 歐 洲, 並 且 對 中 國 古 代 經 典 和 傳 統 給 予 高 度 評 價 但 此 舉 也 正 式 挑 起 世 紀 歐 洲 對 中 國 古 代 編 年 史 的 爭 論 中 國 觀 及 其 演 變, 這 些 研 究 挑 戰 歐 洲 從 中 世 紀 以 來 教 會 對 世 界 起 源 的 解 釋 69 在 年 間, 禮 儀 之 爭 最 激 烈 時, 巴 黎 學 者 報 (Le Journal des Savants) 所 刊 載 與 中 國 有 關 的 文 章, 篇 數 與 篇 幅 明 顯 增 加, 70 萊 布 尼 茲 正 是 在 這 份 報 刊 上 閱 讀 有 關 龍 華 民 的 文 63 根 據 孟 德 衛, 啟 蒙 前 期 歐 洲 對 中 國 的 興 趣 有 兩 項 重 點 :1. 世 界 起 源 的 時 間 : 中 國 古 史 : 中 國 上 古 史 的 時 間 遠 比 聖 經 所 記 載 的 更 古 老 2. 世 界 語 言 的 起 源 : 中 國 古 文 是 開 啟 普 遍 語 言 奧 秘 的 鑰 匙 (Clavis Sinica), 參 Mungello, D. E., 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 pp Phil. Couplet et al., 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Parisiis : Horthemels, 1687( 法 國 國 家 圖 書 館 藏, 編 號 FRBNF ) 65 François Noël, 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 Pragae: J. J. Kamenicky, 1711( 法 國 國 家 圖 書 館 藏, 編 號 FRBNF ) 法 文 譯 本 為 François Noël, Les Livres classiques de l'empire de la Chine, Paris : de Bure, Barrois aîné et Barrois jeune, 1784, 共 7 冊 ( 法 國 國 家 圖 書 館 藏, 編 號 FRBNF ) 66 參 呂 妙 芬, 晚 明 士 人 論 孝 經 與 政 治 教 化,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61(2004): ; 呂 妙 芬, 晚 明 孝 經 論 述 的 宗 教 性 意 涵 : 虞 淳 熙 的 孝 論 及 其 文 化 脈 絡,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48(2005): 1-46; 張 崑 將, 晚 明 孝 經 風 潮 與 中 江 藤 樹 思 想 的 關 係, 收 入 張 寶 三 楊 儒 賓 主 編, 日 本 漢 學 研 究 續 探 思 想 文 化 篇 ( 臺 北 : 臺 灣 大 學 出 版 中 心, 2005), 頁 朱 熹, 大 學 章 句, 收 入 四 書 章 句 集 註, 頁 1 68 Pan, Feng-Chuan, chapters 孟 德 衛 已 經 對 此 議 題 的 重 要 資 料 做 過 研 究, 請 參 D. E. Mungello, 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 其 餘 相 關 的 討 論 需 另 闢 專 文, 此 處 受 限 篇 幅 不 贅 述 70 Frédérique Touboul Bouyeure, La Chine dans le Journal des Savants, in Actes du V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de sinologie septembre 1986, Succès et échecs de la rencontre Chine et Occident de XVIe au XXe siècle (Taipei, Paris: Ricci Institute, Instituut Ricci, 1993), pp 諸 多 文 章, 例 如 Nouveaux memoires sur l etat present de la Chine, par le P. Louis le Comte, de la Compagnie de Jesus, Mathematicien du Roy, in Le Journal des Savants 1697, pp ; J. Bouvet, Portrait Historique de L Empereur de la Chine, Le Journal des Savants 1698, pp ; Louis Ellies du Pin, Defense de la Censure de la Faculté de Theologie de Paris du 18 Octobre contre les propositions des livres intitulez Nouveaux memoires sur l etat present de la Chine. Histoire de l edit de l Empereur de la Chine. Lettres des ceremonies de la Chine", Le Journal des Savants 1698 (22 août, 1701), pp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2

11 章 消 息, 進 而 為 文 反 駁 耶 穌 會 士 對 中 國 倫 理 的 推 崇, 尤 其 是 對 中 國 古 儒 與 康 熙 皇 帝 的 推 崇 : 康 熙 容 教 令 宮 廷 耶 穌 會 士 教 授 康 熙 西 學 等 等 活 動 的 介 紹 等 種 種 與 中 國 相 關 的 資 訊, 其 影 響 範 圍 已 經 從 教 會 延 伸 至 當 時 的 學 術 界 以 下 主 要 討 論 兩 位 思 想 家 : 萊 布 尼 茲 (G. Leibniz) 與 伍 爾 夫 (C. Wolff) 萊 布 尼 茲 批 判 龍 華 民, 支 持 利 瑪 竇, 並 將 符 象 派 的 易 經 研 究 數 據 化 當 1700 年 索 邦 神 學 院 譴 責 了 耶 穌 會 對 中 國 的 傳 教 策 略 和 中 國 禮 儀 之 後, 中 國 禮 儀 是 宗 教 的 還 是 世 俗 的 這 一 問 題 成 了 眾 所 矚 目 的 主 題, 萊 布 尼 茲 也 捲 入 其 中 在 索 邦 譴 責 的 同 一 年, 萊 布 尼 茲 發 表 論 孔 子 的 世 俗 祭 儀 (On the Civil Cult of Confucius), 承 認 對 儒 家 看 法 的 變 化 早 期 萊 布 尼 茲 認 為 祭 孔 是 一 種 世 俗 儀 式 而 非 宗 教 儀 式, 後 來 他 持 一 種 相 反 的 立 場 71 稍 後, 他 在 1701 年 4 月 11 日 的 學 者 報 上 讀 到 一 篇 對 龍 華 民 文 章 的 評 論, 和 這 個 刊 物 4 月 25 日 上 另 一 篇 對 利 安 當 論 中 國 宗 教 的 評 論 年 萊 布 尼 茲 所 寫 的 論 中 國 人 的 自 然 神 學 (Discours sur la théologie naturelle des chinois) 一 文, 表 達 了 對 龍 華 民 把 中 國 傳 統 看 作 迷 信 這 種 觀 點 的 質 疑 萊 布 尼 茲 指 出, 由 於 來 自 中 國 資 訊 的 不 足, 中 國 習 俗 的 實 情 仍 是 不 清 楚 的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當 認 識 不 足 以 給 出 一 個 判 斷, 他 寧 可 從 最 積 極 面 接 受 每 件 事 73 而 不 是 太 過 輕 率 地 把 中 國 人 宣 布 為 無 神 論 者, 因 為 不 加 傾 聽 地 譴 責 中 國 人 是 不 公 正 的 74 文 末 萊 布 尼 茲 認 為, 中 國 哲 學 應 該 被 解 釋 為 可 以 使 歐 洲 基 督 教 更 豐 富 的 自 然 神 學, 而 非 龍 華 民 所 譴 責 的 無 神 論 萊 布 尼 茲 主 張, 中 國 哲 學 有 其 內 在 一 致 性, 不 能 因 為 中 國 哲 學 與 歐 洲 思 想 不 相 容, 就 認 定 中 國 哲 學 是 荒 謬 或 是 錯 誤 的, 75 即 使 結 果 會 使 自 身 的 傳 統 遭 受 挑 戰, 也 必 須 致 力 探 尋 其 合 適 的 意 義 76 他 追 隨 利 瑪 竇 對 中 國 古 經 書 的 評 價, 並 且 進 一 步 接 受 符 象 派 易 經 的 研 究, 認 為 中 國 經 典 代 表 一 種 否 定 性 的 世 界 觀 77 與 龍 華 民 對 立, 萊 布 尼 茲 的 觀 點 是 1. 儒 家 的 理 應 被 看 作 第 一 原 理, 即 上 帝, 而 非 第 一 物 質 2. 在 儒 家 傳 統 中, 理 和 氣 是 結 合 在 一 起 的 ; 屬 靈 物 和 物 質 物 是 不 可 分 的 儒 家 的 萬 物 一 體 和 理 一 分 殊 與 上 帝 世 界 的 關 係 觀 點 相 協 調 : 上 帝 在 萬 物 中, 萬 物 在 上 帝 中 意 思 是, 對 他 來 說, 上 帝 世 界 的 關 係 如 同 一 個 有 機 整 體, 上 帝 並 非 處 在 世 界 之 外 的 建 築 師 因 為 五 德 來 自 理, 而 五 行 來 自 氣, 因 而 理 智 與 德 行 不 可 分, 並 表 現 在 自 然 中 對 屬 靈 物 和 物 質 物 的 關 係, 中 國 人 擁 有 一 個 非 二 元 的 觀 點 3. 既 然 屬 靈 物 和 物 質 物 不 可 分, 因 而 中 國 人 相 信 屬 靈 實 體 和 人 類 靈 魂 的 不 朽 4. 儘 管 沒 有 聖 經 話 語 的 啟 示, 通 過 自 然 之 光 ( 理 性 ) 刻 入 他 們 的 心 靈, 中 國 古 人 對 上 帝 特 別 是 創 世 的 秘 密 有 著 真 實 的 認 識 在 古 代 典 籍 易 經 中 可 以 找 到 這 一 創 世 的 秘 密 古 代 中 國 人 擁 有 對 上 帝 的 真 實 認 識 使 他 們 達 到 了 一 種 高 於 現 代 人 的 道 德 狀 態 萊 布 尼 茲 認 為 古 代 中 國 哲 學 是 自 然 神 學 和 純 正 的 基 督 教 78 儒 家 傳 統 並 非 如 龍 華 民 所 詬 病 的 是 無 神 論, 而 實 際 上 可 能 是 一 種 對 歐 洲 基 督 教 有 極 大 幫 助 的 自 然 神 學 79 另 外, 如 果 我 們 注 意 到 萊 布 尼 茲 與 伍 爾 夫 的 差 別, 就 更 能 說 明 上 述 變 化 萊 布 尼 茲 以 柏 應 理 主 譯 的 儒 家 經 71 Julia Ching & Willard G. Oxtoby, Moral Enlightenment: Leibniz and Wolff on China (Nettetal: Steyler Verlag, 1992), p Cf. Leibniz, Remarks on Chinese Rites and Religion (1708), in D. J. Cook & H. Rosemont, eds., Writings on China (Chicago: Open Court, 1994), pp Ching and Oxtoby, Moral Enlightenment, p Ching and Oxtoby, Moral Enlightenment, p Discourse, pp Discourse, p Discourse, pp. 2, 16. See also Perkins, Leibniz and China, p Leibniz, Discourse, p 此 與 龍 華 民 對 應 之 四 步 論 證 請 參 潘 鳳 娟, 無 神 論 乎? 自 然 神 學 乎?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期 間 龍 華 民 與 萊 布 尼 茲 有 關 中 國 哲 學 的 詮 釋 與 再 詮 釋 24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02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2

12 典 拉 丁 文 本 為 其 參 考 資 料, 譯 本 追 隨 利 瑪 竇 對 中 國 經 典 中 天 與 上 帝 意 見, 翻 譯 為 Deus 萊 布 尼 茲 早 年 受 耶 穌 會 所 介 紹 中 國 實 踐 倫 理 的 內 涵 吸 引, 後 期 卻 轉 向 形 上 學 但 是, 深 受 萊 布 尼 茲 影 響 的 德 國 哲 學 家 吳 爾 夫 (Christian Wolff, ) 在 其 中 國 哲 學 講 話 中 指 出, 當 1721 年 他 發 表 有 關 中 國 實 踐 哲 學 的 演 說 時, 是 根 據 索 邦 神 學 院 和 羅 馬 教 廷 定 罪 中 國 禮 儀 之 後, 衛 方 濟 所 翻 譯 的 中 國 六 經, 未 見 柏 應 理 中 國 哲 學 家 孔 子 伍 爾 夫 說 他 在 中 國 六 經 完 全 沒 有 看 見 Deus 一 詞, 因 而 認 定 中 國 是 一 個 不 需 要 有 上 帝 而 能 夠 建 立 完 美 倫 理 體 系 的 文 明, 因 而 進 一 步 促 進 哲 學 從 神 學 獨 立 出 來 80 伏 爾 泰 在 1721 年 聽 伍 爾 夫 演 講 中 國 的 實 踐 哲 學 深 受 影 響, 他 的 作 品 基 本 上 以 中 國 反 諷 歐 洲 的 道 德 敗 壞 他 根 據 杜 赫 德 中 華 帝 國 全 志 81 所 收 錄 由 馬 若 瑟 所 翻 譯 的 趙 氏 孤 兒 (1731) 82 改 編 成 話 劇 中 國 孤 兒 (L Orphelin de la Chine),1755 年 八 月 廿 日 在 巴 黎 首 演, 83 頗 受 好 評 雖 然 羅 馬 教 廷 對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活 動, 尤 其 是 他 們 對 中 國 經 典 研 究, 特 別 是 易 經 的 發 展 明 顯 不 滿, 不 過 歷 史 的 發 展 確 實 令 人 出 乎 意 料 保 存 在 巴 黎 圖 書 館 的 中 文 文 獻, 在 不 到 一 個 世 紀 之 後, 成 為 歐 洲 學 院 漢 學 家 的 藏 經 閣, 漢 學 研 究 由 學 院 教 授 接 棒, 擺 脫 教 廷 的 控 制 利 氏 一 派 在 歐 洲 為 中 國 禮 儀 和 傳 統 的 辯 護, 分 化 中 國 傳 統 為 宗 教 與 世 俗 的 策 略, 以 敬 天 祭 孔 祭 祖 為 純 文 化 和 倫 理 層 次 的 策 略, 同 樣 在 歐 洲 產 生 不 可 逆 轉 的 影 響 晚 明 的 士 大 夫 面 臨 救 亡 圖 存 的 危 機 時, 來 華 耶 穌 會 士 所 介 紹 的 強 盛 理 想 的 歐 洲 形 象, 帶 著 歐 洲 科 學 和 技 術 等 西 學 進 入 中 國, 成 為 晚 明 諸 多 中 國 士 大 夫 救 國 的 浮 木, 但 同 時 也 成 為 清 初 中 西 學 之 爭 漢 宋 學 之 爭 的 導 火 線, 成 為 清 朝 漢 學 的 推 手 同 一 時 代 的 歐 洲, 同 樣 為 了 爭 論 中 國 傳 統 ( 包 括 古 代 和 明 清 ) 是 否 合 乎 歐 洲 基 督 教 的 教 義, 這 些 爭 論 在 與 當 時 已 經 存 在 歐 洲 對 中 國 文 化 的 好 奇 與 遐 想 的 氛 圍 中, 推 演 至 高 峰, 更 有 甚 者, 在 18 世 紀 的 歐 洲 啟 蒙 扮 演 舉 足 輕 重 角 色, 使 歐 洲 文 明 揮 別 中 古 教 會 的 全 面 控 制, 起 步 朝 向 現 代 的 成 年 時 代 (come of age) 邁 進 這 正 是 前 加 拿 大 多 倫 多 大 學 中 國 哲 學 與 宗 教 系 榮 休 教 授 秦 家 懿 (Julia Ching, ) 所 指 出 的, 那 是 一 場 中 國 對 歐 洲 的 倫 理 的 啟 蒙 84 雖 然 謝 和 耐 在 其 中 國 和 基 督 教 85 一 書 主 張 耶 穌 會 初 期 傳 播 歐 洲 倫 理 學 的 成 功, 終 於 在 後 來 碰 觸 到 形 上 學 辯 論 時 被 拆 穿 冒 牌 儒 家 的 面 具, 最 終 傳 教 事 業 全 面 失 敗 但 是, 他 或 許 沒 有 注 意 到 的 是, 這 倫 理 層 次 的 相 似 性, 促 使 中 國 倫 理 學 回 到 歐 洲 本 土 挑 戰 歐 洲 傳 統 秦 家 懿 所 言 之 倫 理 的 啟 蒙 並 未 言 過 其 實 歐 洲 長 期 存 在 的 對 中 國 的 仰 慕 好 奇, 如 今 化 為 行 動, 開 始 好 好 地 深 入 研 究 中 國 : 從 表 面 的 寰 宇 搜 奇 式 的 遊 記 漢 學, 進 一 步 對 中 國 整 體 傳 統 展 開 研 究 更 由 於 耶 穌 會 士 對 中 國 古 代 的 高 度 評 價, 挑 戰 歐 洲 在 教 會 影 響 下 對 世 界 起 源 的 信 仰, 因 為 從 耶 穌 會 帶 回 的 中 國 資 料 顯 示, 中 國 歷 史 比 聖 經 所 記 錄 的 歷 史 還 長 遠 歐 洲 長 期 以 來 追 求 普 遍 語 言 的 研 究, 也 在 耶 穌 會 所 帶 回 的 中 國 文 字 獲 得 啟 發, 萊 布 尼 茲 甚 至 從 耶 80 C. Wolff, Discourse on the Practical Philosophy of the Chinese (Text 1721, Notes 1726), in J. Ching and W. Oxtoby, transl. & eds., Moral Enlightenment: Leibniz and Wolff on China (Sankt Augustin: Steyler Verlag, 1992), pp. 162, note 42; , note 68; Donald F. Lach, The Sinophilism of Christian Wolff ( ),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 14, no. 4 (1953), pp ; Li Wenchao and Hans Poser eds., Das Neueste Über China: G. W. Leibnizens Novissima Sinica von 1697 (Stuttgart: Steiner, 2000), Chinese edition: 李 文 潮 等 譯, 萊 布 尼 茨 與 中 國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2002), 頁 J.-B. du Halde, Description géographique, historique, chronologique, politique 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 (Paris, 1735) ( 法 國 國 家 圖 書 館,FRBNF ) 82 A. Chan, Chinese Books and Documents in the Jesuit Archives in Rome, p 中 國 叢 報 1841 年 也 介 紹 了 馬 若 瑟 法 譯 趙 氏 孤 兒 一 事 馬 若 瑟 的 著 作 列 表, 參 于 明 華, 前 揭 書, 頁 參 Voltaire, Œuvres complètes (facsimile reprint, Elibron Classics, 2005 ), pp J. Ching and W.G. Oxtoby, Moral Enlightenment: Leibniz and Wolff on China (Nettetal: Steyler Verlag, 1992). 85 Jacques Gernet, China and the Christian Impact: A Conflict of Cultures, trans. by Janet Lloy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中 文 譯 本, 謝 和 耐 著, 耿 昇 譯, 中 國 和 基 督 教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1)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2

13 穌 會 對 易 經 的 研 究, 肯 定 了 中 國 陰 爻 與 陽 爻, 轉 化 為 0 與 1 就 是 人 類 語 言 的 源 起, 隱 藏 世 界 起 源 的 奧 秘 中 國 禮 儀 之 爭 成 為 歐 洲 中 國 熱 的 推 手, 同 時 啟 發 了 歐 洲 思 想 家 以 中 國 倫 理 社 會 為 典 範, 脫 離 羅 馬 教 廷 的 掌 控 三 十 年 宗 教 戰 爭 之 後, 歐 洲 世 俗 君 王 自 行 決 定 該 地 區 的 宗 教, 思 想 上 以 中 國 哲 學 作 為 理 論 根 據, 以 中 國 駁 斥 教 會, 邁 向 世 俗 化, 這 恐 怕 是 傳 教 士 們 始 料 未 及 的 孟 德 衛 已 經 提 出, 耶 穌 會 對 中 國 的 研 究 確 實 是 歐 洲 漢 學 起 源 之 一, 但 也 指 出 歐 洲 學 者 研 究 中 國, 完 全 是 在 歐 洲 中 心 的 前 提 之 下 進 行, 其 目 的 是 建 立 強 盛 的 歐 洲 個 人 認 為, 同 時 期 的 中 國 士 大 夫 無 論 是 藉 西 學 以 興 漢 學, 或 藉 漢 學 以 駁 西 學, 其 研 究 則 是 一 種 中 國 中 心 的 立 場, 也 是 為 了 興 盛 中 國 傳 統 從 本 文 所 探 討 漢 學 起 源 和 耶 穌 會 的 關 係, 以 及 雷 慕 沙 和 中 國 叢 報 的 相 關 討 論 來 看,19 世 紀 的 漢 學 工 作 者, 乃 有 意 識 地 繼 承 耶 穌 會 在 16 到 18 世 紀 的 工 作 而 耶 穌 會 重 新 恢 復 之 後, 再 次 加 入 漢 學 研 究 的 行 列, 使 漢 學 研 究 從 19 世 紀 以 來 更 豐 富, 更 多 元 發 展 耶 穌 會 在 中 國 的 歷 史, 過 去 始 終 被 視 為 漢 學 研 究 的 旁 支, 近 年 開 始 獲 得 學 者 青 睞, 重 新 肯 定 其 學 術 上 的 貢 獻 以 此 觀 之, 耶 穌 會 之 漢 學 先 驅 者 的 地 位, 值 得 學 界 更 多 研 究 換 句 話 說, 歐 洲 漢 學 的 源 起, 與 其 說 是 對 中 國 的 熱 愛 與 認 識, 不 如 說 是 藉 由 對 中 國 的 研 究, 來 堅 固 歐 洲 本 地 的 傳 統, 重 新 肯 定 自 身 文 化 的 價 值 正 如 法 國 漢 學 家 于 連 (François Jullien) 所 說 的 一 種 從 域 外 進 行 的 解 構 (une déconstrustion du dehors) 86 歐 洲 漢 學 藉 由 繞 道 中 國, 整 合 與 改 造 歐 洲 歐 洲 內 陸 經 過 宗 教 改 革 之 後, 菁 英 份 子 對 教 會 的 腐 敗 不 滿 情 緒 逐 漸 引 爆, 明 清 一 統 大 帝 國, 相 較 紛 亂 小 國 林 立 的 歐 洲, 中 國 儼 然 成 為 理 想 的 政 治 社 會 典 範 外 來 的 中 國 因 素 激 化 內 在 的 需 求, 文 藝 復 興 以 來 的 人 文 主 義 漸 趨 成 熟, 世 俗 化 進 程 也 在 此 時 啟 動, 歷 經 啟 蒙 之 後 的 歐 洲, 開 始 進 入 現 代 如 果 說, 歐 洲 漢 學 的 興 起 其 中 一 個 原 因 在 於 藉 由 中 國 反 思 歐 洲 振 衰 起 弊, 87 明 清 漢 學 的 興 起, 其 中 一 個 原 因 是 透 過 古 學 反 思 今 學 從 清 初 的 漢 宋 之 爭 西 學 中 學 之 爭, 經 歷 19 和 20 世 紀 的 發 展 演 變 至 今 日 國 際 漢 學 的 發 展, 已 經 或 將 會 邁 向 一 個 更 充 滿 動 力 的 互 動 交 流 而 近 年 逐 漸 浮 上 檯 面 的, 國 人 研 究 國 際 上 對 國 學 的 研 究, 難 道 不 也 是 另 一 種 境 外 反 思 經 由 國 際 漢 學 家 反 思 中 國? 從 中 西 互 視 的 交 流 觀 點 研 究, 漢 學 與 國 學, 因 其 研 究 者 的 身 分 和 不 同 文 化 傳 統, 將 會 使 國 際 漢 學 研 究 更 富 多 元 性 如 同 晚 明 耶 穌 會 士 傳 入 西 學, 與 明 清 士 大 夫 內 部 醞 釀 已 久 對 宋 學 的 改 革 力 量 共 振, 終 於 在 清 朝 中 期 興 起 更 廣 泛 的 漢 學 研 究, 如 今 國 內 漢 學 研 究 在 與 國 際 漢 學 匯 流 之 際, 或 者 將 使 漢 學 進 入 一 個 新 的 紀 元 86 林 志 明 魏 思 齊 編, 其 言 曲 而 中 : 漢 學 作 為 對 西 方 的 新 詮 釋 ( 臺 北 : 輔 仁 大 學 出 版 社,2005), 頁 75 另 請 參 閱 François Jullien, Penser d un dehor (La Chine): Entretiens d Extrême-Occident (Paris: Seuil, 2000). 87 萊 布 尼 茲 曾 呼 籲 邀 請 中 國 傳 教 士 到 歐 洲, 因 為 他 擔 心 耶 穌 會 等 傳 教 士 到 中 國 大 量 傳 布 神 學 科 學 技 術, 將 會 使 歐 洲 落 後 中 國 詳 參 Leibniz, Novissima Sinica, 10, in D. Cook and H. Rosemont Jr. transl. and eds., Writings on China (Chicago and La Salle: Open Court, 1994), p. 51. See also Franklin Perkins, Leibniz and China: A Commerce of Li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atrick Riley, Leibniz Political and Moral Philosophy in the Novissima Sinica, in Wenchao Li and Hans Poser, eds., Das Neueste Über China: G. W. Leibnizens Novissima Sinica von 1697 (Stuttgart: Steiner, 2000), p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7:2( 總 106 期 ) 民 國 97 年 5 月 02 研 究 綜 述 從 西 學 到 漢 學.indd /5/23 上 午 11:49:43

Microsoft Word - 10_Anna Seo_setting

Microsoft Word - 10_Anna Seo_setting 徐 光 启 的 天 教 补 儒 思 想 XU GUANGQI S THOUGHT ON SUPPLEMENTING CONFUCIANISM WITH CHRISTIANITY 徐 真 瑛 Anna Seo PhD Candidat, Peking University 摘 要 明 末 传 教 士 来 华 之 后, 在 接 受 并 推 广 基 督 教 信 仰 的 少 数 中 国 士 大 夫 中, 徐

More information

鐸書3.21.doc

鐸書3.21.doc * (1596?-1649) (Thomas) (1621) (1562-1633) (Alfonso Vagnone, 1568?-1640) (1644) (1649) 1 (Giulio Aleni, 1582-1649) (Giacomo Rho, 1592-1638) (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 (Goncalves Teixeira,?-1632) 2 (1612)

More information

<A4E5ADF5B6B0A55A3431B4C12E706466>

<A4E5ADF5B6B0A55A3431B4C12E706466> Reviews - 145 - 29-146 - Reviews 65-147 - - 148 - Reviews 120-149 - - 150 - Reviews (1965) (1974) - 151 - 236 247 249-152 - Reviews 252-153 - - 154 - Reviews 330-155 - 345 18-156 - Reviews (Robert Morrison,

More information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Review Vol. 8, No. 2 (September 2015), Confucius Translated, and Filial Piety in Transwriting: Early Missionaries T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Review Vol. 8, No. 2 (September 2015), Confucius Translated, and Filial Piety in Transwriting: Early Missionaries Tr 2015 9 57-88 (intercultural-discipline) 2014 12 26 2015 3 10 2015 6 26 E-mail: fcpan@ntnu.edu.tw NSC 99-2410-H-003-132-MY3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Review Vol. 8, No. 2 (September 2015), 57-88 Confucius

More information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圖 書 資 訊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老 師 : 鄭 恒 雄 明 清 譯 書 書 目 之 研 究 研 究 生 : 郭 建 佑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七 月 摘 要 隨 著 明 末 以 來 中 西 文 化 的 交 流, 西 學 譯 書 的 傳 入, 中 國 古 典 目 錄 學 面 臨 到 文 獻 環 境 的 改 變, 以 收 集 譯

More information

穨attitudes

穨attitudes NSC87-2411-001-036 NSC88-2411-H-001-025 NSC89-2411-H-001-034 1999929 2000514 20008 1937) 69-74 1978 20 1979 100-101 1982 121-126 1983 60 1983 68-6989 1984 33-55 1984 37 1986 5764-77 1988 3647-48 1989 118-119

More information

Niccoló Longobardo Sabatino de Ursis Antoine Gaubil

Niccoló Longobardo Sabatino de Ursis Antoine Gaubil 30 1 2011 1 1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0 No. 1 2011 100190 17 60 1668 1692 1711 1713 N092 P1-092 A 1000-0224 2011 01-0001-18 1711 1 2010-09-10 2010-12-19 1963 2 30 1 1 2 Niccoló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二卷 第二期 4 賡 福建最早的外國文學翻譯者 討論張賡籍貫與介紹 況義 的梗概 而後 黃一農也曾以 張彌格爾遺蹟 悌尼削世紀 等書 從張賡兒子的記錄推廓張 5 6 賡的部分生平 還有陸芸 艾儒略與張賡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福建的傳教策略 一文 補充艾儒略與張賡的交往 探索明末清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二卷 第二期 4 賡 福建最早的外國文學翻譯者 討論張賡籍貫與介紹 況義 的梗概 而後 黃一農也曾以 張彌格爾遺蹟 悌尼削世紀 等書 從張賡兒子的記錄推廓張 5 6 賡的部分生平 還有陸芸 艾儒略與張賡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福建的傳教策略 一文 補充艾儒略與張賡的交往 探索明末清 張賡簡譜 邱詩雯 * 一 前 言 張賡 (1570-?) 是明代天主教徒中 地位次於徐光啟 李之藻 楊廷筠等 聖 教三柱石 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曾參與翻譯 潤色 修訂數種明末耶穌會漢文著 1 作 包括潤色歐洲文學中譯第一部小說 聖若撒法始末 中國第一本翻譯寓言故 事 況義 (1625) 以及中譯第一首英詩 聖夢歌 (1637) 其重要性可見 一斑 然而 儘管張賡是明清之際耶穌會漢籍文獻的重要人物 也是中國西方傳教

More information

許綺玲教授_培瑞克的逃家地點_.doc

許綺玲教授_培瑞克的逃家地點_.doc 1 1 Je suis né. Paris : Seuil, 1990 2 1965 5 Présence et regards, n 17-18, 1975 1990 Caméra-je 1976 6 7 38 1978 7 6 TF1 1982 5 3 3 la section Perspective du cinéma français ; hors compétition Perec Entretiens

More information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33 3 2014 259 271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3 2014 100190 N092 P1-092 A 1000-1224 2014 03-0259-13 exhalation vapour smoke 1 2 2014-02-18 2014-09-21 1977 260 33 1 three regions

More information

02

02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29-56 20 2 91 12 1 * 1 P. e 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XIII, A Missao do China Macao: Tipograla da Missao do Padroado, 1979 Benjamin António Videira Pires 1992

More information

(emigration),, :,,, 18-19, 12-13, 17-20,,, 17-20,,,,, 15, 17-18, ( Push - Pull Theory),,,, 1926, 375, 31115, 83 %, 300, 90 % [1 ],,,,?,? [2 ] 17-19,,,

(emigration),, :,,, 18-19, 12-13, 17-20,,, 17-20,,,,, 15, 17-18, ( Push - Pull Theory),,,, 1926, 375, 31115, 83 %, 300, 90 % [1 ],,,,?,? [2 ] 17-19,,, 2001 3 1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Mar., 2001 No. 1 : 17-18 (, 361005) [ ] ; ; ; [ ] 17-18,,, 16, 17-18,, 17 20,, 17-18 [ ] D63413 [ ] A [ ] 1002-5162 (2001) 01-0028 - 14 [ ] 2000208231 Interaction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詮 釋 史 論 ( 增 訂 二 版 ) 目 次 自 序... i 導 論 第 壹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1 一 引 言... 1 二 儒 家 思 想 脈 絡 中 經 典 性 的 三 個 面 向... 8 三 儒 家 的 經 典 性 三 個 面 向 間 之 關 係... 26 四 結 論... 36 第 貳 章 從 中 日

More information

a b 11 16b a 106

a b 11 16b a 106 105 1 1 1984.10 244-252 251-252 2 3 4 5 6 7 2 2000.5.19-20 3 1967 7 17a 4 1967 15 13 5 1986 48 62 6 1967 2 24b 11 16b 7 1967 4 12a 106 8 9 10 11 12 13 14 8 1981 11 12-13 9 1967 14 17b-18a 10 1988.2 27

More information

126 中 西 中 古 税 制 比 较 研 究 或 由 纳 税 人 代 表 组 成 的 机 关 处 于 主 导 地 位, 相 关 税 务 的 处 理 通 常 表 现 为 集 体 议 决 一 集 权 与 专 一 如 前 所 论, 中 国 赋 税 基 本 理 论 不 仅 特 别 古 老, 根 深 蒂 固

126 中 西 中 古 税 制 比 较 研 究 或 由 纳 税 人 代 表 组 成 的 机 关 处 于 主 导 地 位, 相 关 税 务 的 处 理 通 常 表 现 为 集 体 议 决 一 集 权 与 专 一 如 前 所 论, 中 国 赋 税 基 本 理 论 不 仅 特 别 古 老, 根 深 蒂 固 第 一 节 税 收 体 制 所 谓 税 收 体 制, 是 指 赋 税 的 制 征 制 度, 具 体 来 说, 是 指 赋 税 的 制 征 之 权 由 谁 控 制, 怎 样 行 使, 税 收 政 策 和 法 规 怎 样 制 定, 等 等 税 制 是 一 个 比 较 特 殊 的 概 念, 赋 税 本 身 属 于 经 济 或 财 政 范 畴, 但 在 制 度 层 面, 便 有 了 政 治 内 涵, 涉 及

More information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當 然, 評 論 這 種 刊 物 在 香 港 的 產 生 除 了 自 身 的 歷 史 淵 源 以 外, 還 有 其 得 以 運 轉 的 種 種 文 化 和 物 質 基 礎, 而 西 方 文 化 在 香 港 的 傳 播 和 發 展 正 是 建 立 這 些 基 礎 的 必 要 條 件 以 下 筆 者 僅

當 然, 評 論 這 種 刊 物 在 香 港 的 產 生 除 了 自 身 的 歷 史 淵 源 以 外, 還 有 其 得 以 運 轉 的 種 種 文 化 和 物 質 基 礎, 而 西 方 文 化 在 香 港 的 傳 播 和 發 展 正 是 建 立 這 些 基 礎 的 必 要 條 件 以 下 筆 者 僅 BIBLID 0253-2875(2007)26:3 pp.21-32 研 究 綜 述 中 國 評 論 與 19 世 紀 末 英 國 漢 學 之 發 展 China Revie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nology in England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王 國 強 (Wang Guo-qiang )* 中 國 評

More information

第 1 期 李 栋 : 鸦 片 战 争 前 后 英 美 法 知 识 在 中 国 的 输 入 与 影 响 85 1 2 3 P. 612 1903 3 ideal - types 4 khadi 4 P. 1457 1842 1842 1. 1842 Robert Morrison 1792-1834

第 1 期 李 栋 : 鸦 片 战 争 前 后 英 美 法 知 识 在 中 国 的 输 入 与 影 响 85 1 2 3 P. 612 1903 3 ideal - types 4 khadi 4 P. 1457 1842 1842 1. 1842 Robert Morrison 1792-1834 32 1 2014 01 政 法 论 坛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Vol. 32 No. 1 Jan. 2014 * 李 栋 从 1807 年 英 国 传 教 士 马 礼 逊 东 渡 来 华 传 教 开 始, 英 美 法 知 识 与 近 代 中 国 发 生 联 系 英 美 传 教 士 和 零 星 中 国 人, 通 过 自 己 的 方 式 和 努 力

More information

The Cultural Conflict presented in Chinese Novels written during tim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Interaction Wang San-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

The Cultural Conflict presented in Chinese Novels written during tim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Interaction Wang San-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 2007 7 1-30 1 The Cultural Conflict presented in Chinese Novels written during tim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Interaction Wang San-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 ( ),, :,,?,,,,,,,,,,,,,,,, ( Karl Jaspers),,, :,,,,,,, (A. E. Zimmern),, :,, 2008,, :, 3 : ( ),, 1989, 14,,,

,,, ( ),, :,,?,,,,,,,,,,,,,,,, ( Karl Jaspers),,, :,,,,,,, (A. E. Zimmern),, :,, 2008,, :, 3 : ( ),, 1989, 14,,, ,,,?,,,,,,,,,,,, 2008 /3 ( 15 ), 102 114 Q uarterly Journal of Intenational Politics 102 ,,, ( ),, :,,?,,,,,,,,,,,,,,,, ( Karl Jaspers),,, :,,,,,,, (A. E. Zimmern),, :,, 2008,, :, 3 : ( ),, 1989, 1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第二章.doc

Microsoft Word - 05第二章.doc 第 二 章 由 仙 而 真 : 紫 陽 真 人 內 傳 所 標 示 的 新 修 道 路 徑 一 楊 羲 以 前 的 上 清 經 派 根 據 南 朝 陶 弘 景 (456-536) 所 整 理 的 真 誥 (CT309) 1, 我 們 大 致 可 以 了 解 東 晉 哀 帝 興 寧 二 年 (364) 至 廢 帝 太 和 五 年 (370) 之 間, 位 居 於 丹 陽 郡 句 容 ( 位 於 今 南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0 0 6 (ManualDias ) (ratiostudiorum) (InáciodaCosta ) (Pro- tia Politico-Moralis ) 5 () () (3) () ( ) 6 sperointorceta66-696) (Sapi

0 0 6 (ManualDias ) (ratiostudiorum) (InáciodaCosta ) (Pro- tia Politico-Moralis ) 5 () () (3) () ( ) 6 sperointorceta66-696) (Sapi 0 687 ( ) Thierry MEYNARD 7 phus 687 )( ) (ConfuciusSinarum Philoso- 687 583 (MicheleRuggieri53-607) 59 (NicolasTrigault577-68) 3 008 8 3-588 ;AntonioPossevinoBibliotecaselectaquaagiturderationestudiorum

More information

充 唯 使 听 人, 勿 畜 奴 婢 及 六 畜 等 非 法 之 具 3 所 谓 斋 食, 显 然 是 指 素 食, 则 按 摩 尼 教 教 规, 其 信 徒 必 须 终 生 素 食 摩 尼 教 置 有 十 大 戒 律, 三 条 针 对 口, 三 条 针 对 心, 三 条 针 对 手, 一 条 针

充 唯 使 听 人, 勿 畜 奴 婢 及 六 畜 等 非 法 之 具 3 所 谓 斋 食, 显 然 是 指 素 食, 则 按 摩 尼 教 教 规, 其 信 徒 必 须 终 生 素 食 摩 尼 教 置 有 十 大 戒 律, 三 条 针 对 口, 三 条 针 对 心, 三 条 针 对 手, 一 条 针 论 古 代 中 国 的 吃 菜 信 仰 芮 传 明 众 所 周 知, 戒 杀 生 是 佛 教 的 主 要 戒 律 之 一 戒 是 梵 文 śīla 的 意 译, 为 防 禁 身 心 之 过 之 义 1 通 常 说 来, 有 五 戒 八 戒 十 戒 及 具 足 戒 等 类 别, 而 杀 生 之 戒 则 被 列 为 诸 种 戒 律 的 基 本 戒 条 五 戒 乃 是 信 奉 佛 教 之 在 家 人 (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Paul de Man, -) (a plurality of significations) (Murray Krieger, -000) (Roland Barthes, -0) (The Pleasure of the Text) - Paul de Man, Blindness and I

(Paul de Man, -) (a plurality of significations) (Murray Krieger, -000) (Roland Barthes, -0) (The Pleasure of the Text) - Paul de Man, Blindness and I 00 三 國 志 通 俗 演 義 中 的 對 話 特 質 及 其 意 義 (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 1895-1975) (RGC) CUHK /0H M. M. Bakhtin,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ed. Michael Holquist, trans. Caryl Emerson and Michael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穨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PDF

穨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PDF 147-189 A.D. 189-220 A.D 217 A.D. 151 A.D. 161 A.D. 166 A.D. 171 A.D. 173 A.D. 179 A.D. 182 A.D. 398-445 A.D. 184 A.D. 1965 7 296-297308317 8 322 334342346 184-220 A.D. 185 A.D. (217 A.D.) 1982 336-37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二 十 九 期 壹 緒 論 聊 齋 誌 異 中 涉 及 人 神 仙 的 婚 戀 故 事, 約 有 十 六 篇 (1) 十 六 篇 中, 有 關 於 性 幻 想 將 愛 慾 投 射 在 異 類 女 子 身 上 之 篇, 如 嫦 娥 ( 卷 八 ) 和 霍 女 ( 卷 八 ) 亦 有 以 神 婚 補 償 生 活 上 欠 缺 之 作 如 羅 剎 海 市 ( 卷 四 )

More information

0 000 00 70 7 80 000 % 90 00 7 80 0 7 000 000 7 9 0 0 7 7 8 Gorgoroon 000 8 8 7 8 9 99 7 7 008 9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0 000 00 70 7 80 000 % 90 00 7 80 0 7 000 000 7 9 0 0 7 7 8 Gorgoroon 000 8 8 7 8 9 99 7 7 008 9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0 7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No. Jul. 0 郭 卫 东 0087 K 0 A 000-99 0 0-0- 8 8 7 79 8 00 00 0 9 00 00 000 00 000 00 000 0 9 00 97 7 00 Nassau 7 000 0 08 000 00 Trumball

More information

051_072_Zhang_yi

051_072_Zhang_yi !"#$%&'()*+,-!"#$%&' *!"#$%& * 1 2!"#$%&'()*+,-./0!12345678("#$90!"#$%&'()*+,-.#/0123#45(6789:;#&!"#$%&'()*+(,-./0123456789:;2

More information

9 20 20 20 42 No. 4 200 2005 227

9 20 20 20 42 No. 4 200 2005 227 * - ** 930 50 958 96 97 975 985 988 994 2003 97 972 985 986 989 992 994 4 9 20 20 20 42 No. 4 200 2005 227 96 955 968 980 / / 996 39 2009 43 No. 4 200 / / / / 77 2 / / / 236 2 44 2006 64 249 232 / / /

More information

穨NHIST.PDF

穨NHIST.PDF 2 theoretical concept dig around Grant s Dissector, 9ed. 1 1 1975 4145-4146 1944 280-306 1982 3 2 3 4 5 2 1983 784 1983 140 1955 649 1311 1943 1-29 1995 4 39-42 1991 427-492 Yamada Keiji, Anatometrics

More information

包伟民 K24 A 0447-662X 2013 01-0078 - 19 1 2 1 3 1963 11 2 1979 2 560 3 2010 295 1 78 5 1 2 1 1985 7 1990 5 1990 9 1991 5 1996 2 2004 107-127 14 2005 3 19-50 1980-2005 35 2006 6 221-250 1997-2006 17 11-25

More information

Index of Zhengtong Daozang

Index of Zhengtong Daozang Golden Elixir Reference Series, 2 Index of Zhengtong Daozang edited by Fabrizio Pregadio Golden Elixir Press 2008 This work is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2.PDF

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2.PDF * 1 * Paul Katz 2002321 2002415 200277 1 (1994-2000.5) (2000 1918 1114 2 1091 3 1937 329 1941 578 4 1945 5 1970 6 1976 7 1982 8 ) 40-90 1951-1990 (2001)( ) 2 ( 1937) ( )1(1942) 90-102 3 ( 1992) 18 4 5

More information

州 之 间 的 一 条 道 路, 摘 要 如 下 : 沙 州 州 城 驿, 右 在 州 东 二 百 步, 因 州 为 名 东 北 去 清 泉 驿 卌 里 清 泉 驿, 去 横 涧 驿 廿 里 横 涧 驿, 北 去 白 亭 驿 廿 里 白 亭 驿, 东 北 长 亭 驿 卌 里 长 亭 驿, 东 去 甘

州 之 间 的 一 条 道 路, 摘 要 如 下 : 沙 州 州 城 驿, 右 在 州 东 二 百 步, 因 州 为 名 东 北 去 清 泉 驿 卌 里 清 泉 驿, 去 横 涧 驿 廿 里 横 涧 驿, 北 去 白 亭 驿 廿 里 白 亭 驿, 东 北 长 亭 驿 卌 里 长 亭 驿, 东 去 甘 出 土 文 献 所 见 丝 绸 之 路 概 说 荣 新 江 ( 北 京 大 学 中 国 古 代 史 研 究 中 心 ) 丝 绸 之 路 研 究 主 要 依 据 三 个 方 面 的 资 料, 东 西 方 的 传 世 文 献, 丝 路 沿 线 发 现 的 文 书, 各 地 出 土 的 文 物 丝 绸 之 路 沿 线 的 敦 煌 吐 鲁 番 楼 兰 尼 雅 焉 耆 库 车 和 田 穆 格 山 等 地 都

More information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從 經 史 八 股 到 政 藝 策 論 : 清 末 癸 卯 甲 辰 科 會 試 論 析 * 李 林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歷 史 系 引 言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歲 次 癸 卯 是 年 清 廷 補 行 辛 丑 壬 寅 恩 正 併 科 會 試, 1 因 京 師 貢 院 毀 於 拳 禍, 遂 借 闈 河 南 各 省 公 車 甘 冒 風 雪, 趨 之 若 鶩 翌 年 甲 辰 (1904),

More information

44 00. Mani Manichaeism 84 846 98 8 987 5 45 997 4 984 85 9 987 64 75 997 6 7

44 00. Mani Manichaeism 84 846 98 8 987 5 45 997 4 984 85 9 987 64 75 997 6 7 0 80 98 996 6 67 44 00. Mani Manichaeism 84 846 98 8 987 5 45 997 4 984 85 9 987 64 75 997 6 7 45 La religion de La Lumière The Religion of Light. Ming-che Mingjiao 96 99 4 4 d. Chavannes & P. Pelliot

More information

190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一 前 言 今 日 南 京 城 裡 的 秦 淮 河 畔, 又 見 媚 香 樓 的 重 建 此 樓 乃 明 季 秦 淮 八 艷 之 一 桃 花 扇 劇 本 女 主 角 李 香 君 的 故 居 媚 香 典 出 左 傳, 所 謂 蘭 有 國 香, 人 君

190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一 前 言 今 日 南 京 城 裡 的 秦 淮 河 畔, 又 見 媚 香 樓 的 重 建 此 樓 乃 明 季 秦 淮 八 艷 之 一 桃 花 扇 劇 本 女 主 角 李 香 君 的 故 居 媚 香 典 出 左 傳, 所 謂 蘭 有 國 香, 人 君 BIBLID 0254-4466(2011)29:1 pp. 189-224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 民 國 100 年 3 月 ) 文 筆 與 史 筆 論 秦 淮 風 月 與 南 明 興 亡 的 書 寫 與 記 憶 汪 榮 祖 * 摘 要 南 京 的 秦 淮 河 原 是 風 月 之 鄉, 明 季 秦 淮 名 妓, 才 貌 雙 全, 吸 引 不 少 名 士, 不 時 產 生 名

More information

CCC-Vol.3,No.1,2007.ai

CCC-Vol.3,No.1,2007.ai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07,Vol.3,No.1,48-52 Copyright 2007 by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Appreciation of Meng Haoran s Chun Xiao and Its English Versions: a Text Linguistic

More information

1 : 65 [ 2 4 ], [ 4, 5 ], ( Giulio A leni, ),, 1 ( Plato, B. C ),, (A ristotle, B. C ),, ( Theology), 13, ( Thomas Aquinas, 1

1 : 65 [ 2 4 ], [ 4, 5 ], ( Giulio A leni, ),, 1 ( Plato, B. C ),, (A ristotle, B. C ),, ( Theology), 13, ( Thomas Aquinas, 1 26 1 (2007 ) : 64 76 S tudies in the H istory of N atural Sciences Vol. 26 No. 1 (2007) (, 200433),,,,, N092 R2092 A 100020224 (2007) 0120064213,,,,, 17, 20,,,,,, 40 9 15,,,, ;,, :,,,,, [ 1 ],,,, : 2006207212;

More information

220 及 神 跡 傳 說 外, 關 帝 降 筆 著 成 善 書 廣 泛 流 通, 也 是 主 要 因 素 鄭 喜 夫 硏 究 關 帝 善 書, 指 出 : 關 聖 帝 君 崇 拜 信 望 之 普 遍 深 入 人 心, 與 關 聖 帝 君 善 書 之 大 量 著 造 流 通 奉 持, 存 在 著 相

220 及 神 跡 傳 說 外, 關 帝 降 筆 著 成 善 書 廣 泛 流 通, 也 是 主 要 因 素 鄭 喜 夫 硏 究 關 帝 善 書, 指 出 : 關 聖 帝 君 崇 拜 信 望 之 普 遍 深 入 人 心, 與 關 聖 帝 君 善 書 之 大 量 著 造 流 通 奉 持, 存 在 著 相 敷 化 宇 內 : 清 代 以 來 關 帝 善 書 及 其 信 仰 的 傳 播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文 化 及 宗 教 研 究 系 關 羽 (160 220) 是 三 國 時 代 武 將, 及 後 由 人 而 神, 在 宋 時 封 王, 明 萬 曆 四 十 二 年 (1614) 加 封 為 三 界 伏 魔 大 帝 神 威 遠 震 天 尊 關 聖 帝 君, 簡 稱 關 聖 帝 君 或 關 帝 明

More information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1968 1980 70 1968 20 70 10 50 1980 20 80 90 1968 1955 1962 1955 1966 150 1962 1966 1 292 800 1966 1968 1968 1979 12 1650 1 1 6-7 ) 1 % % % 1962-1966 1 292 800 870 600 67.3 422 200 32.7 1967-1968 1 996

More information

version relue

version relue 1920 1 2 5 6 skype 1 II [Jacques Lacan. Séminaire II: Le moi dans la théorie de Freud et dans la technique de la psychanalyse. P 267. Éditions du Seuil. Paris.] 1 10 10 2 Lancelot 2 [The Lady of Shalott.

More information

国 国 国

国 国 国 1 * 1995 1 3 1994 200 2 2 国 国 国 1979 1987 201 1. 3 2. 4 3. 5 4. 6 5. 7 3 15 586 1975-1981 4 19 704 5 24 833 6 80 2607 7 42 1481 202 6. 8 7. 儁 9 8. 効 10 9. 11 10. 12 11. 13 12. 8 58 1878 9 71 2311 60 2273

More information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An Examination of the Taoist Color of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Yuan Dynasty Li Yi Ya Abstract 147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aoism on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ww236-°ê.tpf

ww236-°ê.tpf BIBLID 05-875(006)5:4 pp.- 解 構 與 重 構 近 ㆓㈩ 來 臺 灣 歷 史 意 識 變 化 的 主 要 趨 勢 * 王 晴 佳 ( ) 也 許 是 世 紀 之 交 的 關 係,000 以 來 在 臺 灣 出 版 了 不 少 回 顧 歷 史 研 究 在 臺 灣 的 發 展 變 化 的 論 著 除 了 拙 著 臺 灣 史 學 50 以 外, 又 有 林 滿 紅 彭 明 輝 杜

More information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 1997 1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NewYork: Times Books, 1998), Caveat

More information

轉輪王觀念與中國中古的佛教政治

轉輪王觀念與中國中古的佛教政治 * * -109- 1 2 (Kujula Kadphises, A.D. 50-78) (Kaniska, A.D. 187-212) 3 1 1933 41.9 1930 1-30 193-96 197-240 2 1993 3 49 60-157 -110- 4-9 4 (Gandhavati) 67 171 324-56 175-6 Huviska, c.a.d.130-162 389-94

More information

TranlTangSimCh

TranlTangSimCh 中 國 古 代 官 學 數 學 課 程 : 考 生 是 怎 樣 學 習 和 準 備 考 試 的? 蕭 文 強 香 港 大 學 數 學 系 本 章 首 先 概 述 中 國 古 代 數 學 教 育, 然 後 詳 細 討 論 唐 朝 官 學 數 學 課 程 和 科 舉 制 度 中 的 明 算 科 在 本 章 的 第 二 部 分, 作 者 運 用 " 間 接 證 據 " 重 新 建 構 了 一 些 試 題,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BIBLID1683-97942008.634. pp.1~28 2008 年 6 ~28 歷 羅 來 量 惡 說 見 更 屢 見 說 論 羅 歷 理 兩 匿 了 見 論 更 歷 BIBLID1683-97942008.634. pp.1~28 2008 年 6 ~28 歷 見 說 論 行 量 見 量 年 了 北 降 北 年 ~ 劉 了 領 論 歷 理 料 老 量 了 歷 年 北 陵 了 年 兩

More information

70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者, 至 宋 始 多, 蓋 鋟 板 之 術 盛 於 是 時 使 然 然 醫 家 之 書, 經 宋 人 搜 輯 傳 世 者, 醫 經 類 甚 少, 同 一 經 方 也, 本 草 類 亦 甚 少, 而 方 書 獨 多

70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者, 至 宋 始 多, 蓋 鋟 板 之 術 盛 於 是 時 使 然 然 醫 家 之 書, 經 宋 人 搜 輯 傳 世 者, 醫 經 類 甚 少, 同 一 經 方 也, 本 草 類 亦 甚 少, 而 方 書 獨 多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1): 69-85, 2013 DOI: 10.3966/101764462013122403005 69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歷 史 學 院 本 文 以 現 存 千 金 方 早 期 傳 本 與 出 土 文 獻 中 的 千 金 方 印 本 殘 葉 爲 基 本

More information

視覺智性與藝術教育

視覺智性與藝術教育 1 2 1 Wolfflin 1912 1987 2 Rudulf Arnheim Rudulf Arnheim 2001 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 The child looks and recognizes before it can speak. 3 John Berger John Berger 4 5 6 3 John Berger, The ways of seeing,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137-165 19 1 90 6 ** * ** NSC87-2411-H-001-036 NSC88-2411-H-001-025 NSC89-2411-H-001-034 2000 9 28 2000 10 10 2000 10 25 2001 2 7 137 138 19 1 1 2 shamanism shamanic illness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339-367 20 1 91 6 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 339 340 20 1 1 1854-1921 1881-1973 Dante Germino 1 2 1979 Marianne Bastid- Bruguière 1990 1991 6 1995 2 1995 2 1998 5

More information

Yan-志 所至于心》 中文 成都会议文章 2010年4月

Yan-志 所至于心》 中文 成都会议文章 2010年4月 : 1 [] 0 2 3 4 «Maître, dit Koung suenn Tchʼeou, permettez-moi de vous demander des explications sur votre impassibilité et sur celle de Kao tzeu.» Meng tzeu répondit : «Kao tzeu dit : Ce qui fait défaut

More information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SOCIOLOGY OF ETHNICITY 8,9 1997 9-10 Association of Sociology of Ethnicity, Sociology Socie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 1993 1926 11/12 1995 26 1996 2 18 self-assertion

More information

2005.8~ ~ * SCI EI SSCI A&HCI A Art Education Example of Ethnic Arts Research Topics at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Sport

2005.8~ ~ * SCI EI SSCI A&HCI A Art Education Example of Ethnic Arts Research Topics at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Sport 2005.8~2017.8 2003.8~2010.7 * SCIEISSCI A&HCI A 1. 2014 Art Education Example of Ethnic Arts Research Topics at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Sport and Art (Horizon Research Publishing) 2(2) 2014.02. http://www.hrpub.org,

More information

HK-ID.PDF

HK-ID.PDF 1994 1990 1 1993 ideas ethos practice 2 3 4 1990...... 5 1990:120... 1989 12 6 80% 92% 99 75% 7 1957 1967 1973 1974 4 1975 9 1978 1982 8 1990...... 1988... 9 ...... 10 1990 : 1949-1970 1970-1973 1973-1975

More information

評介夏春濤著《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

評介夏春濤著《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 中 正 歷 史 學 刊 民 國 99 年 第 十 三 期, 頁 165-184 評 介 夏 著 天 國 的 隕 落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再 研 究 詹 恩 勝 *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評 介 夏 春 濤 所 著 天 國 的 隕 落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再 研 究 本 書 作 者 詳 論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的 創 立 教 義 經 典 儀 式 節 日 與 傳 播 情 況, 分 析 上

More information

313-342

313-342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13-342 19 2 90 12 * 313 314 19 2 1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Hall of Harmonious Winds 1517-1598 2 27 1966.10 3 Judith Berling Religion and Popular Culture: The Managemen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jhc-ch10.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jhc-ch10.ppt [相容模式] 第 十 講 幕 末 日 本 之 歷 史 與 文 化 鎖 國 鎖 國 一 詞 最 初 出 現 於 江 戶 時 代 蘭 學 者 志 筑 忠 雄 在 享 和 元 年 (1801 年 ) 的 鎖 國 論 中 該 詞 翻 自 Engelbert Kaempfer 所 寫 的 日 本 誌 (The History of Japan 1727 年 刊 ) 卷 末 的 一 章, 英 文 題 名 為 An Enquiry,

More information

上 海 市 哲 学 学 会 会 长 复 旦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教 授 吴 晓 明 老 师, 与 台 湾 著 名 禅 者 音 乐 家 文 化 评 论 人 林 谷 芳 先 生, 就 中 国 道 路 与 信 仰 重 塑 和 中 国 艺 术 的 人 文 回 归 展 开 论 述, 为 学 友 们 奉 上

上 海 市 哲 学 学 会 会 长 复 旦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教 授 吴 晓 明 老 师, 与 台 湾 著 名 禅 者 音 乐 家 文 化 评 论 人 林 谷 芳 先 生, 就 中 国 道 路 与 信 仰 重 塑 和 中 国 艺 术 的 人 文 回 归 展 开 论 述, 为 学 友 们 奉 上 复 旦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2016 年 第 1 期 ( 总 第 50 期 ) 2016 年 4 月 本 期 导 读 复 旦 人 文 智 慧 课 堂 2016 新 年 论 坛 盛 大 举 行 人 象 征 叙 事 哲 学 学 院 利 徐 学 社 举 行 跨 学 科 国 际 研 讨 会 探 索 沟 通 与 超 越 从 我 们 的 治 学 经 历 谈 开 去 主 题 讲 座 顺 利 举 行 重 思 马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16DA57CA672B867A4E5A16EA142A5BBA661A4C6BB50A578C657A4D1A544B1D02D31A171ADD7AD71AAA9A17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16DA57CA672B867A4E5A16EA142A5BBA661A4C6BB50A578C657A4D1A544B1D02D31A171ADD7AD71AAA9A1722E646F63> 四 字 經 文 本 地 化 與 台 灣 天 主 教 古 偉 瀛 * 提 要 中 國 古 典 中 如 詩 經 喜 用 有 韻 的 四 個 字 為 一 句, 來 呈 現 欲 表 達 的 訊 息, 由 於 琅 琅 上 口, 易 於 打 動 人 心 天 主 教 自 明 末 清 初 再 入 中 華 以 來, 為 了 傳 教, 在 福 建 多 年 的 艾 儒 略 (G. Aleni) 曾 將 天 主 教 史 及

More information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8514(2007)40p. I -18 2007 年 12 月, 頁 1~18 2007.9.11 收 稿, 2007.1 1.1 9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More information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2015 3 Mar. 2015 2 Arab World Studies No.2 Margot Badran, Dual Liberation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Egypt 1870~1925, Spring, 1988, p.24. 77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論 東 亞 儒 者 理 解 經 典 的 途 徑 及 其 方 法 論 問 題 黃 俊 傑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特 聘 教 授 臺 大 東 亞 經 典 與 文 化 研 究 計 畫 總 主 持 人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合 聘 研 究 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More information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 沈俊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 緒言 1 考試用書早在唐代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的確立便已開始出現 在宋元明三代迭有 2 出版 入清以後出版環境極為艱辛 其後坊刻考試用書出版漸多在嘉道年間 3 甚至出現了 如山如海 的繁盛局面 在這兩個多世紀期間坊間充斥著幫助士子了 解經書意旨的四書五經講章指導寫作四書文和五經文章法結構的制義考據訓詁 四書人物事物的參考書八股文選本試律詩選本等

More information

,, , 30, ,!, , ,,,,, 1219,,,,,, 150,,, 6, 34,,,,,,, ,,, ( M o ), : ( 1354 ),,,,,,,,,,,,,,, 42, 1, ( ),,,,,,,, 45,,,,,,,,,, :,,,,,,,,,,,,,,,, ,,,,,,, ( ),, ( ),, ; ( ),,, ;,,,,, 16,,,,,,,,,,,,,,,,, ( )

More information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試 論 孟 德 斯 鳩 立 法 典 範 " 的 基 礎 59 試 論 孟 德 斯 鳩 立 法 典 範 " 的 基 礎 * 閻 嘯 平 一 引 論 二 詮 釋 與 超 越 三 感 情 的 動 力 四 全 方 位 創 新 作 為 長 期 立 法 參 照 對 象 的 孟 德 斯 鳩 思 想, 究 竟 有 何 過 人 之 處? 本 論 文 試 著 在 形 式 上, 以 法 的 精 神 一 書 結 構 為 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通 識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五 期 2009 年 06 月 頁 01 ~ 24 開 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臺 灣 寺 廟 碑 碣 與 村 莊 社 會 (1683-1945) 1 王 志 宇 摘 要 本 文 以 臺 灣 寺 廟 碑 記 為 對 象, 從 寺 廟 碑 碣 的 類 型 及 內 容 進 行 分 析, 以 此 來 觀 察 臺 灣 鄉 村 社 會 的 權 力 運 作 情 況 作

More information

7P4 33

7P4 33 0 4 Jan. 0 Vol. 4 No.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0 30 < > 946 948 0087 I0 A 000-73 0 0-003-30 907 907 908 3 0-06- 7P4 33 / 3 96 34 P5 hypothesis 830 4 5 Frank

More information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Ξ,,,,,,,,,,,,,,,,,,, 1945 8,,,,,,, Ξ, 2002 11 4,, 1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8 15, :, : 5 (),

More information

預期壽命與生命之道——以當代中國與法國哲學家為例

預期壽命與生命之道——以當代中國與法國哲學家為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 Comparative Philosophy of Medicine 中外醫學哲學 Volume 12 Issue 2 Article 8 2014 預期壽命與生命之道 以當代中國與法國哲學家為例 Huaihong He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Follow this and additional works

More information

1 ( Albert Camus )1913 11 17 ( Mondovi ) 1848 1870 ( Napoléon III ) ( Alsace ) ( L Affaire Dreyfus ) 2 1960 1 4 Sens 1957 I. 1 2 参 1976 53 1

1 ( Albert Camus )1913 11 17 ( Mondovi ) 1848 1870 ( Napoléon III ) ( Alsace ) ( L Affaire Dreyfus ) 2 1960 1 4 Sens 1957 I. 1 2 参 1976 53 1 Albert Camus L enfant du soleil 1 ( Albert Camus )1913 11 17 ( Mondovi ) 1848 1870 ( Napoléon III ) ( Alsace ) ( L Affaire Dreyfus ) 2 1960 1 4 Sens 1957 I. 1 2 参 1976 53 1 3 4 II. ( L Étranger, 1942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2313420B3AFC3FDA6705FA8E2A7BAA4A7BBDAAABAA473A4F4B565B74E5FA5FEA4E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2313420B3AFC3FDA6705FA8E2A7BAA4A7BBDAAABAA473A4F4B565B74E5FA5FEA4E52E646F63> 兩 宋 之 際 的 山 水 畫 意 陳 韻 如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書 畫 處 助 理 研 究 員 一 前 言 宋 代 山 水 畫 發 展 上 的 一 樁 歷 史 公 案, 見 於 鄧 椿 畫 繼 記 載 先 大 夫 在 樞 府 日, 有 旨 賜 第 於 龍 津 橋 側 先 君 侍 郎 作 提 舉 官, 仍 遣 中 使 監 修 比 背 畫 壁, 皆 院 人 所 作 翎 毛 花 竹 及 家 慶

More information

/ 9 11 / / 12 13

/ 9 11 / / 12 13 ] ] 80 1 TheAnimalThatThereforeIAm(MoretoFollow) 2 3 White Mythology: Metaphor in the Text of Philosophy 4 5 6 7 8 9 10 R 37 38 2007/ 9 11 / / 12 13 39 14 / 15 16 / 17 2007/ 9 40 2000 18 2001 19 1851 2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緒 論 一 研 究 動 機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有 中 國 女 界 之 盧 騷 之 稱 的 金 一 ( 即 金 天 翮, 1873-1947), 1 在 為 上 海 的 女 子 世 界 撰 寫 的 發 刊 詞 中, 曾 有 這 麼 一 段 話 : 女 子 者, 國 民 之 母 也 欲 新 中 國, 必 新 女 子 ; 欲 強 中 國, 必 強 女 子 ; 欲 文 明 中 國,

More information

1

1 11 2 1 2 1 2 (Grimm (Charles Perrault é é (moralité (La Fontaine (Les Fables (chaperon rouge (Il était une fois é?... 3 1 Jacob Grimm1785-1863 Wilhem Grimm1786-1859 2 (Charles Perrault, 1628 Paquette Leclerc1671

More information

PAST EVENTS 活 動 報 導 Dr. Fok Yuk Ying on the Simplicity and Reality of A Panda's Story 帶 著 對 熊 貓 的 敬 畏 之 心 霍 玉 英 談 熊 貓 的 故 事 中 的 樸 素 與 真 實 香 港 兒 童 文 學

PAST EVENTS 活 動 報 導 Dr. Fok Yuk Ying on the Simplicity and Reality of A Panda's Story 帶 著 對 熊 貓 的 敬 畏 之 心 霍 玉 英 談 熊 貓 的 故 事 中 的 樸 素 與 真 實 香 港 兒 童 文 學 HIGHLIGHTS 本 期 焦 點 CU Press x I CARE Book Festival 出 版 社 攜 手 博 群 書 節, 為 中 大 春 色 更 添 書 香 三 月, 春 色 又 臨 這 山 城 中 大 人 的 春 天 記 憶 中, 一 定 有 對 博 群 計 劃 每 年 組 織 的 種 種 精 彩 活 動 的 印 象 今 年 博 群 書 節 又 來 了, 除 了 前 後 十 多

More information

271-282-®ÑµûĶ�z¡G©ú¥½�C¿q·|½Ķ¤å¾Ç½×.PDF

271-282-®ÑµûĶ�z¡G©ú¥½�C¿q·|½Ķ¤å¾Ç½×.PDF 2013 9 271-278 2012 518 ISBN 978-962-996-553-2 920 1855-1924 1931 (Matteo Ricci, 1552-1610) (artes liberale) (trivium) (Nicolas Longobardi, 1565-1654) (Alfonso E-mail kidlam@gate.sinica.edu.tw 272 Vagnoni,

More information

王 朝 晖 廖 国 强 足 不 同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需 求, 以 实 用 性 为 最 大 特 征, 高 职 高 专 英 语 教 学 中 积 极 尝 试 高 职 ESP 教 学, 将 有 利 于 体 现 高 职 教 育 特 色, 提 高 英 语 教 学 效 率, 提 升 高 职 人 才 素 质

王 朝 晖 廖 国 强 足 不 同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需 求, 以 实 用 性 为 最 大 特 征, 高 职 高 专 英 语 教 学 中 积 极 尝 试 高 职 ESP 教 学, 将 有 利 于 体 现 高 职 教 育 特 色, 提 高 英 语 教 学 效 率, 提 升 高 职 人 才 素 质 中国ESP研究 第1期 2010年1月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引入 ESP 课程的探讨 * 王朝晖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廖国强 四川理工大学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2000 强调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提要 后 应结合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和语言学习的实用 性 然而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在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 多以全国性的实用英 语考试 A B 级

More information

引言

引言 1 2 Szelenyi Kostello (1996) Gordon (2000) (Alcock, 1997, pp92-96; Burden, 2000; Duffy, 1998; Gordon et al, 2000; Jordan, 1996; Saraceno, 1997; SEU, 2001) (Bauman, 1998 Silverman & Yanowitch, 1997) 1979

More information

嗅覺、習氣與衛生政體:三0年代的中國的都市空間與身體消費

嗅覺、習氣與衛生政體:三0年代的中國的都市空間與身體消費 此 篇 文 章 僅 提 供 2006 年 台 灣 社 會 學 會 年 會 會 議 使 用, 若 需 引 用 請 徵 得 作 者 的 同 意 嗅 覺 ( 氣 味 ) 習 氣 與 衛 生 政 體 : 三 0 年 代 的 上 海 的 都 市 空 間 與 身 體 消 費 Smell, Habitus and Hygienic Regime ---Urban Space and Bodily Consumption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24) * GDP 2.45% 1.53% 1 1 1860 1860 1895 1895 * (225) 1. 2. 3. 4. 5. 6. 1. 2. 3. 4. 1. 2. 3. 4. (226) 1. 2. 3. 4. 5. 6. 7. 1980 137 1860 1990 1860 1997 1 1 1920 1920 (227) 1. (1) (2) (3) 1984 406 1905

More information

104王三慶.doc

104王三慶.doc 2005 12 95 120 4 2 437-464 On Establishment and Abolishment of 95 New Words made by Wu Tse-t ien, as well as Multiple Version of Written Languages Wang San-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re information

<A5FEADB6ACDBA4F9>

<A5FEADB6ACDBA4F9>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3 年 第 二 期 ( 總 第 二 十 二 期 ) 2013 年 12 月 頁 239~27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239 周 瘦 鵑 與 紫 羅 蘭 : 文 學 商 品 的 建 構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陳 建 華 摘 要 斐 聲 於 民 國 初 期 文 壇 的 周 瘦 鵑 在 二 十 歲 左 右 愛 上 了 一 個 西 名 為 紫 羅 蘭

More information

ming.PDF

ming.PDF 2762 0174 2877 7954 cwwun@ed.gov.hk http://cd.ed.gov.hk/sbp ~ ~ Copyright 2002, Education Department, HKSAR 4 5 Pianko Tse 6 7 (1990) 150, 200, 250 300 Tse 8 9 10 Guilford Flower & Hayes 11 (Emig, 1971;

More information

140 戲劇學刊 佳構劇 一杯水 翻譯說明 佳構劇 法語為pièce bien faite 英語為well-made play 是19世紀流行於歐洲劇 場的一種編劇方法 也可以廣義地視為一種戲劇類型 其特點顧名思義 就是強調情節 的巧思佳構 通過複雜交錯的線索與佈局 牽引出角色的利害關係 環環相扣

140 戲劇學刊 佳構劇 一杯水 翻譯說明 佳構劇 法語為pièce bien faite 英語為well-made play 是19世紀流行於歐洲劇 場的一種編劇方法 也可以廣義地視為一種戲劇類型 其特點顧名思義 就是強調情節 的巧思佳構 通過複雜交錯的線索與佈局 牽引出角色的利害關係 環環相扣 法文翻譯劇本 一杯水* Le verre d eau 又名 果與因 司克里布 著 Eugène Scribe 羅仕龍**譯 trans. by Shih-lung Lo 戲劇學刊 第二十二期 頁 139-213 民國一 四年 臺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TAIPEI THEATRE JOURNAL 22 (2015): 139-213 School of Theatre, Taipei National

More information

201411.doc

201411.doc 蔣 經 國 國 際 學 術 交 流 基 金 會 簡 訊 (2014 年 11 月 ) 一 學 術 交 流 1. 本 會 朱 執 行 長 雲 漢 於 一 百 零 三 年 六 月 六 日 至 十 日 與 陳 副 執 行 長 純 一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副 所 長 張 力 教 授 臺 灣 大 學 數 位 人 文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項 潔 教 授 籌 備 處 林 光 美 主 任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D0A87C2D312DABC4B4A3AEC9B4C1B943C0B8BCCBBBAAA4A7ACE3A8732DBDB2A8CEBF50A142B7A8B251A6B6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D0A87C2D312DABC4B4A3AEC9B4C1B943C0B8BCCBBBAAA4A7ACE3A8732DBDB2A8CEBF50A142B7A8B251A6B62E646F63> 國 立 臺 南 大 1 教 育 研 究 學 報 第 46 卷 第 1 期 ( 民 國 101 年 ):1~19 孩 提 時 期 遊 戲 樣 貌 之 研 究 1 蔡 佳 燕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幼 兒 保 育 系 助 理 教 授 2 楊 淑 朱 嘉 義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本 研 究 主 要 目 的 為 探 究 不 同 時 期 社 會 生 態 中 孩 提 遊 戲 的 特

More information

明 观 念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是 一 切 美 好 有 秩 序 和 平 智 慧 的 事 物 ; 而 与 黑 暗 观 念 联 系 起 来 的, 则 是 一 切 丑 恶 紊 乱 动 荡 肉 体 的 事 物 这 种 基 本 二 元 论 的 另 一 种 表 达 方 式 则 是 两 种 树 : 活 树

明 观 念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是 一 切 美 好 有 秩 序 和 平 智 慧 的 事 物 ; 而 与 黑 暗 观 念 联 系 起 来 的, 则 是 一 切 丑 恶 紊 乱 动 荡 肉 体 的 事 物 这 种 基 本 二 元 论 的 另 一 种 表 达 方 式 则 是 两 种 树 : 活 树 摩 尼 教 树 符 号 在 东 方 的 演 变 芮 传 明 阿 诺 尔 德 多 本 在 其 摩 尼 教 之 喻 语 一 书 中 说 道 : 考 察 一 下 摩 尼 教 文 献 中 的 树 符 号 就 可 得 知, 它 经 常 出 现 在 科 普 特 文 和 汉 文 文 献 中, 也 见 于 其 他 的 摩 尼 教 珍 稀 文 书 中 我 们 必 须 注 意 到, 这 些 文 书 谈 及 的 并 不

More information

穨jender.PDF

穨jender.PDF 1 2 + 1 ( 2000 6 29-7 1 ) 70.2(1999): 439-481 Jen-der Lee, Wet Nurse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Nan N 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2.1(Leiden: Brill, 2000): 1-39. 2 23(1999): 123-156

More information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309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 309-320,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122502017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張加昇 蘇奕彰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 台中 台灣 本文探討從 17 世紀荷蘭 西班牙占領時期以及明清統治時期的關於臺灣早期醫療發展事 項的記載 以及中醫在臺灣早期發展之成果 在臺灣的歷史發展之中

More information

2

2 WTO 1 2 3 ( 2002b 1) (Held et al 1999) Giddens (1999 4) Tomlinson (1992 2) Beck 1 ( 1999) Beck ( 1999) Giddens (interconnectedness) ( ) (Giddens 1994 4-5) (Green 1997 130~131 2002) 1 4 ( 2002 2000 1999)

More information

封面

封面 The Age of Restriction the Concept of Woman role in Chinese morality book July 2009 132 98 2 i ii iii meeting p.1 p.15 p.1 p.3 p.4 p.5 p.7 p.13 p.13 p.15 p.16-25 p.17 p.21 p.26-p.54 p.26 p.29 p.34 p.41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