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Transcription

1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 沈俊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 緒言 1 考試用書早在唐代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的確立便已開始出現 在宋元明三代迭有 2 出版 入清以後出版環境極為艱辛 其後坊刻考試用書出版漸多在嘉道年間 3 甚至出現了 如山如海 的繁盛局面 在這兩個多世紀期間坊間充斥著幫助士子了 解經書意旨的四書五經講章指導寫作四書文和五經文章法結構的制義考據訓詁 四書人物事物的參考書八股文選本試律詩選本等 士子鑽研考試用書目的無 非是想在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 那麼考試用書風行對清代的文風士風和學風有 哪些影響 朝野人士如何看待這些圖書 朝廷如何回應考試用書所造成的衝擊 這 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出版的發展狀況 清代各地的反清運動持續近二十年清廷採取高壓政策殘酷鎮壓異己 經濟文化 較發達的南方各省經過清軍洗劫已經是財物焚掠殆盡城鎮荒涼 書坊業同其 * 感謝匿名審稿人的詳細評論與寶貴建議筆者獲益良多於此特申謝忱 周 彥 文 論 歷 代 書 目 中 的 制 舉 類 書 籍 書 目 季 刊 第 31 卷 第 1 期 1997 年 6 月 頁 1 3 劉祥光 印刷與考試宋代考試用參考書初探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 第 17 期 2000 年 頁 59 宋元明三朝考試用書出版情況參劉祥光 印刷與考試 頁 劉祥光 宋代 的時文刊本與考試文化 第十三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臺北縣淡水 鎮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2010 年 5 月 日 祝尚書 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 鄭 州大象出版社2006 年 頁 沈俊平 元代坊刻考試用書的生產活動 書 目季刊 第 44 卷第 2 期 2010 年 9 月 頁 沈俊平 舉業津梁明中葉以後坊刻制 舉用書的生產與流通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 年 Chow Kai-wing, Publish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龔自珍 龔自珍全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年 與人箋 頁 344 ICS indd /12/19 4:28:09 PM

2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書地區也甚多江蘇的揚州四川的成都重慶山西的太原山東的聊城等都 5 有刻書的記錄 和前代一樣書坊刻書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用書小說戲曲啟 蒙讀物以及本文所要討論的科舉考試用書為主 6 隨著西學東漸西方印刷術像石印技術也輸入中國 外資出版印刷業興起後 石印技術逐漸風行 舊式的書坊刻書雖然繼續存在但在圖書事業中所起的作用已 大大降低 1879 年英商美查 Ernest Major, 在上海設立點石齋石印書 局印行中國善本舊書及各種新書其中 康熙字典 在數月之間銷售十萬冊書局 為此獲利頗豐 各地商人也紛紛仿效成立石印書局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後上海 就成立了一大批頗具影響的石印書局如同文書局蜚英館拜石山房鴻文書 局積山書局及鴻寶齋等出版書籍包括考試用書行銷全國營業興旺 全國各地 也紛起效尤廣州杭州武昌蘇州寧波等地相繼創辦石印書局 石印書籍出 書快投入低獲利豐印刷質量好具有較木刻更容易保存等優點 且石印書籍 大多字體小能縮小篇幅便於攜帶尤其價格低廉一部木版書為同書石印本價 格的二至五倍因而石印書更受讀者歡迎 出版物以古籍為多遍及經史子集四部 以及叢書考試用書通俗小說唱本等 此外地圖畫刊報刊和時人新作等 也大量以石印的方式出版 石印書業如上海鴻文書局蜚英館在當時印行的大都是 考試用書在科舉考試施行期間大獲其利但在清廷下詔廢除科舉後和木版書業一 樣紛紛停業或改業 7 8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積極推行禁書政策努力禁錮思想的時期 尤其是清初 9 所謂康雍乾三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除禁毀明清史著小說戲曲外不 少幫助考生投機取巧的考試用書由於以下原因在當時也被列為禁書 戚福康 中國古代書坊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 頁 256 同上注頁 陳力 中國圖書史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年 頁 來新夏等 中國近代圖書事業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頁 葉再 生 中國近代現代出版通史 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 年 第一卷頁 高信 成 中國圖書發行史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年 頁 陳正宏談蓓芳 中國禁書簡史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年 頁 4 王彬 主編 清代禁書總述 北京中國書店1999 年 出版說明 關於康雍 乾三朝禁書的原因可參閱丁原基 清代康雍乾三朝禁書原因之研究 臺北華正書 局1983 年 ICS indd /12/19 4:28:09 PM

3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71 有因政治忌諱而遭禁的像不少在明代出版的考試用書因 議論偏謬 語有違 10 八科館課錄 明館課宏詞 悖 而在清初為政府列為禁書 包括 翰林館課 續宏詞 狀元策 策衡 策學考實 明策雋永 策略 二三場玉函時 務表 二三場典 二三場日箋 二三場旁訓 二三場合刪 二三場合 鈔 古今議論參 明文衡 了凡綱鑑補 歷朝捷錄大成 捷錄大全 捷 錄全本直解 捷錄真本 捷錄法源旁注 等或因涉及明代史事或因寄託故國 之思等原因都被列為禁書 在查禁的考試用書中以顧充 歷朝捷錄大成 及其演 變之書類特別值得注意 山東陝西甘肅湖北湖南江西江蘇福建浙 江等省均有收繳其書的上奏山東奏繳書目中對此特別注明 內語多狂悖 語多悖 誕 其書被查繳的數量頗大如江西一次即查繳二十三部 江蘇一次查繳 歷朝捷 歷朝捷錄法原 十四部又一次查繳 歷 錄大成 四十八部 歷朝捷錄 五十八部 朝捷錄大成 三十二部 歷朝捷錄直解 十部 歷朝捷錄 八部 歷朝捷錄法原 十四部 捷錄真本 二部 捷錄原本 十三部 浙江則一次收繳八十四部 11 當朝編刊的考試用書也沒有逃過禁售的厄運 順治五年 1648 滿人大學士剛 林上疏舉發毛重倬 等人的坊刻八股文選本有嚴重問題所刻選文 皆悖 謬荒唐顯違功令已令人不勝駭異 尤其是所撰序文 只寫丁亥干支並無順 治年號 是 目無本朝陽順陰違 犯了 不赦之條 於是將毛重倬等人依法治 罪並開始對八股文選本進行清查 12 有為打擊假造濫造而申禁的 順治五年禮科楊栖鶚 1624? 奏曰 自今闈 13 中墨牘必經詞臣造訂禮臣校閱方許刊行其餘房社雜稿概行禁止 康熙 九年 1670 查得 鄉會墨卷每一科出坊賈預先召集多人造成浮泛不堪文 重申 嗣後每年鄉會試卷禮 字假稱新科墨卷房行相沿成習文體日壞 部選其文字中程者刊刻成帙頒行天下一應坊間私刻嚴行禁止 並議准了 濫刻選文窗稿 的處罰 坊賈預集多人造作文字妄稱新科墨卷傳賣及直省生 員濫刻選文窗稿者其假造之人如係職官罰俸三個月 舉人罰停會試一 科 貢生罰停廷試一次 監生罰多坐監六個月 生員降為青衣 儒童行令 14 該地方官責懲 如有冒名私刻將假冒之人究治 希望藉此嚴厲措施全面打擊坊 姚覲元 輯 清代禁燬書目四種 萬有文庫 本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年 禁書 總目 明文衡 頁 86 禁書總目 狀元策 頁 87 喬治忠 明代史學發展的普及性潮流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 第 4 卷 北京商務印書 館2002 年 頁 452 鄭敷教 鄭桐庵筆記補逸 叢書集成續編 本 上海上海書店1994 年 頁 907 同上注 素爾訥等 纂修 霍有明郭海文 校注 欽定學政全書校注 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 研究叢刊 本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卷六 釐正文體 頁 26 ICS indd /12/19 4:28:09 PM

4 沈俊平 72 間濫刻選文窗稿 這道命令下達後 科選家 懼於處罰嚴苛一時間 為之寂 然 15 為了端正學風除選文窗稿外清廷也禁售有害文業的 瑣語淫詞 之書 清 初曾三令五申要依程朱理學教學考試如順治九年 1652 命令提學官要生員研讀四 子書五經 性理大全 資治通鑑綱目 等書並規定書商只能刊印 理學政治有 16 益 文 業 諸 書 其 他 瑣 語 淫 詞 通 行 嚴 禁 違 者 從 重 究 治 順治十九年 1659 給事中楊雍建 上疏強調朱熹的 集註 發明四書要旨為功 最鉅而坊間出版 四書諸家辨 四書大全辨 皆以譏訕先賢崇尚異說得 罪名教 力請毀板嚴禁以使學術大醇人心可正 朝廷接受此議還命令學官和 17 生員 務尊經傳不得崇尚異說 除此之外清廷也禁止坊間刊行表策與經史節 本以求矯正學風 順治十七年 1660 禮部議准 二三場原以覘士子經濟凡坊 18 間有時務表策名冊概行嚴禁 乾隆二十九年 1764 湖南學政李綬 上 奏請求禁絕坊間 禮記 節本 禮記 一經多坊間刪本有 心典 體註 省度 等名較之全經不過十之四五所存者俱係擬題之處其餘則不顧文理一概刪 去以致語氣割裂與經學殊有關係 建議 飭令地方官出示將刪去本刻板銷 燬已經刷印者禁止販賣毋許存留貽誤後學並令各省學政主考嗣後經題不 19 得盡出素擬並不得專就刪本 禮記 出題 高宗准其奏請並明令 嗣後專習 禮 記 生童務須誦讀全書不得仍以刪本自欺滋誤 20 但清廷禁止坊間印售考試用書往往只是影響一時難以賡續 在雍乾交際 21 年間甚至出現 時文選本汗牛充棟 的盛況 在禁之不絕的情況下朝廷在乾隆 22 現弛坊間刻文之禁應 元年 1736 無奈弛禁坊刻八股文選本的印售 當年奏准 聽操選之士將鄉會墨卷自行刊發 其向由禮部翰林院選訂之例即行停 23 止 學者指出這道上諭其實無異承認了國家無法禁絕這類圖書 葉夢珠 閱世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 卷八 文章 頁 185 欽定學政全書校注 卷七 書坊禁令 頁 32 清乾隆十二年敕撰 欽定皇朝文獻通考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 650 版社1987 年 卷六九 學校七 頁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續修四庫全書 影印光緒石印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卷三三二 禮部 貢舉 試藝體裁 順治十七年頁 296 杜受田等 修 欽定科場條例 故宮珍本叢刊 本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年 卷 三四 禁止刊賣刪經時務策 頁八下至九上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卷三八八 禮部 學校 頒行書籍 乾隆二十九年頁 200 永瑢等 四庫全書總目 北京中華書局1995 年 卷一九〇 集部 總集類五 頁 1729 王德昭 清代科舉制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 年 頁 140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卷三三二 禮部 貢舉 試藝體裁 乾隆元年頁 298 王德昭 清代科舉制度研究 頁 140 ICS indd /12/19 4:28:09 PM

5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73 嘉道以降禁風稍弛 咸豐二年 1852 朝廷刊行 欽定科場條例 堅持刊 賣刪經時務策的禁令明文規定 坊間刊賣經書務用全經 其刪本刻板地方官出示令其銷燬 有已經刷印 者毋許存留售賣貽誤士子 刪本經書督撫等認真查禁陸續收繳解京銷燬 將繳過刪本經書數目 及有無傳習之處三年彙奏一次 臨場習用講章策略等項坊間刊刻小本發賣順天府尹及各督撫學政一體 出示嚴禁 25 禁令一再重申似可反映書坊刊售刪經時務策的活動有禁之不絕之勢 實際上清 初艱辛的出版環境似乎沒有完全折損書坊主生產考試用書的元氣有清一代考試用 書還是不間斷地出版 像福建閩西四堡的書坊在禁令期間分別在康熙二十二年 和二十三年刊行 四書集成 和 四書備要 就是一個佐證 當然經營書肆 的投資風險低利潤高是吸引人們從事這個行業的主要原因 同治 撫州府志 卷六五載金溪人楊隨在四川瀘州開設藥鋪有從兄某同在瀘州經營書肆常年虧 損 楊隨以自己的藥鋪讓給從兄而自己經營書肆待年終結算書肆營利比藥鋪 27 大得多 這說明只要經營得當書肆亦可獲得厚利 尤其石印書業本輕利重吸 引大批人經營 再加上禁令往往只是影響一時無法維持長久 同時對觸犯禁令 的書坊也僅是命令燒毀書板使得書坊主不能再利用同樣書板翻印鮮有書坊主 因刊行這些圖書而被治罪 如此輕微的懲罰自然無法起到阻遏作用 通過朝臣對各地坊刻講章策略和經史節本的奏報可見書坊主在利之所趨下 對朝廷禁絕考試用書的命令置若罔聞 如乾隆五十四年 1789 江西學政翁方綱 彙報該省士子 有臨場習用新出小本講章以希捷獲者 又坊間亦有編 輯經書擬題及套語策略等類於臨場時刊刻發賣 皇帝聞奏後令 嚴行禁止並 28 於建昌一帶刊書之處遍為飭禁等語 龔自珍 曾用 如山如海 來形 容坊刻考試用書在道光初年的刊印之盛 今世科場之文萬喙相因詞可獵而取 貌可擬而肖坊間刻本如山如海 四書文祿士五百年矣 士祿於四書文數萬 29 山僻小鎮 皆有 輩矣 凡此種種不僅說明坊刻考試用書刊行之盛流通之廣 欽定科場條例 卷三四 禁止刊賣刪經時務策 頁八上至八下 Cynthia J. Brokaw, Commercial Publish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Zou and Ma Family Businesses of Sibao, Fujian, Late Imperial China 17, no. 1 (June 1996), p. 67. 同治 撫州府志 卷六五 轉引自張海鵬張海瀛 主編 中國十大商幫 合肥 黃山書社1993 年 頁 389 欽定科場條例 卷三四 禁止刊賣刪經時務策 頁九上至九下 龔自珍 龔自珍全集 與人箋 頁 344 ICS indd /12/19 4:28:09 PM

6 沈俊平 其蹤跡 也說明在利益的強力誘惑下儘管 刊書之處 遍為飭禁等語 還是有 很多書坊主視若不見甘冒懲處的危險刊行考試用書 清初鄉會試的考試內容與明代相同順治二年 1645 頒布的 科場條例 規 定鄉會試 首場四書三題五經各四題士子各占一經 二場論一道判五 道詔誥表內科一道三場經史時務策五道 鄉會試首場試八股文 對八 31 股文的寫作內容有嚴格的規定要求以程朱理學為標準 此後相繼頒布了 欽定 四書文 御纂四經 欽定三禮 等作為八股文寫作的規範並規定 首場制藝 以 欽定四書文 為准其輕僻怪誕之文不得取錄 經文以遵奉 御纂四經 欽 32 定三禮 及用傳註為合旨其有私心自用與泥俗下講章一無稟承者不錄 此 後鄉會試的考試內容多所調整 到乾隆五十八年 1793 規定考試內容為初場 為四書文三篇五言八韻詩一首 二場五經文各一篇 三場策問五道 這一做 33 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殿試的內容是策論一道含三至五題多屬當世時務 34 必須說明的是本文所討論的考試用書僅限於光緒二十七年 1901 清廷下詔 更改科舉試法以前書坊為迎合 不循正軌 的俗陋士子 止圖速化 的心態而出版的 這類讀物 35 明代儒生以時文為重 說明明代科考偏重首場時文 清代重蹈明代覆 36 轍朝廷雖屢次申誡截至清末科舉 雖分三場而只重首場 的現象依然普 清實錄 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 乾隆五十八年七月戊午頁 163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 編纂 清史稿校註 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86 年 卷一一 五 選舉三 頁 欽定學政全書校注 卷六 釐正文體 頁 26 清末鄉會試三場的內容和體裁有了較大變化 光緒二十七 1901 七月清政府以光 緒之名下詔變科舉試法諭自明年始正式廢止八股改試策論終止了自明代以來實行 了五六百年的制藝取士之法 翌年鄉會試分三場舉行首場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五 篇二場試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三場試四書藝二篇五經義一篇 生童歲科考亦先試 經古一場考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策正場試四書義五經義各一篇 進士朝 考論疏殿試策問也都以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命題 以上考試皆強調凡四 書五經義 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論均應切實敷陳不得仍前空衍剽竊 見 光緒 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 上諭 收入朱有瓛 主編 中國近代學制史料 第一輯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 年 頁 129 Benjamin A. Elman, Changes in Confucian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from the Ming to the Ch ing Dynasty, in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ed. Benjamin A. Elman and Alexander Woodsid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pp 頁 310 四庫全書總目 卷三七 經部 四書類存目 闕名 變通文武考試舊章說 載高時良 編 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 洋務運動時 期教育卷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年 頁 616 ICS indd /12/19 4:28:09 PM

7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遍 既重首場按理言士子定當在學校教官的督導下不遺餘力地鑽研朝廷規定的 四書集註 事與願違除少數以振拔人才為己任的教官尚有直接施教之舉外多 38 數教官不能切實履行施教之責 故而士子尤其是能力欠佳的士子只得尋求其他途徑 來了解四書的意涵 參考誦讀自前朝已有的四書類考試輔助讀物幾乎是當時所有 士子的共同行為 其中有便於士子了解四書意旨的講章其源頭可追溯到胡廣 等人於永樂年間奉敕纂的 四書大全 39 除沿用前朝編撰的四書講章外士子也研習清代文人編撰的這類圖書其量多 不勝數不遜於明代有郭善鄰的 說四書 黃昌衢彙編的 四書述朱 金松的 四 書講 范翔的 四書體註 許寶善編俞長城等註的 四書便蒙 李沛霖的 四書 諸儒輯要 陸思誠的 陸批四書 秦士顯的 四書答問 朱奇生纂的 四書發註 洪垣星纂張承露參訂的 四書繹註覽要 張槿時的 四書合參析疑 戴鈜的 四 書講義尊聞錄 翁復的 四書遵註 任啟運的 四書約旨 王步青的 朱子四書本 義彙參 任時懋的 四書自課錄 何文綺的 四書講義 俞廷鏢的 四書評本 劉豫師的 劉氏家塾四書解 張謇的 張謇批選四書義 王伊輯的 四書論 謝廷 龍的 四書勸學錄 吳宗昌的 四書經註集證 等 40 很多四書講章不只解說經義也分析章法結構有趙燦英的 四書集成 孫琅 的 四書緒言 李戴禮的 四書彙通 李沛霖等撰的 四書釋疑 蘇珥的 四書 解 何如漋的 四書自得錄 孫繩武輯的 四書衷是 侯廷銓的 四書彙辨 黃 梅峰的 四書解疑 等 41 除了四書講章和舉業制藝類考試用書外還有一些考據訓詁四書的考試用書 清人編撰的這類考試用書較明人多有呂官山等纂黃越校的 增訂四書典故人物圖 考 胡掄的 四書典制彙編 陳宏謀的 四書考輯要 程天霖的 四書鏡典故 陶起庠的 四書續考 臧志仁輯的 四書人物類典串珠 徐杏林的 四書古人紀年 凌曙的 四書典故竅 李揚華的 四書備檢 松軒主人的 增補四書典腋 等 42 清代科舉既考四書義亦考五經義 當時坊間大量流通詮釋五經經典和指導寫 作五經經義的考試用書 易經 有張步瀛 周易淺解 朱江 讀易約編 王士陵 易 關於明清科考著重首場考試可參閱張連銀 明代鄉試會試試卷研究 蘭州西北師 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 年 頁 侯美珍 明清科舉取士 重首場 現象的探討 臺大中文學報 第 23 期 2005 年 12 月 頁 霍紅偉 清代地方教官的施教方式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08 年第 3 期頁 24 四庫全書總目 卷三六 經部 四書類二 頁 據國立編譯館編 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 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第四節清代著作部份 頁 整理 皆存世影印本藏於臺灣漢學研究中心 據 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 第四節清代著作部份整理 同上注 ICS indd /12/19 4:28:10 PM

8 沈俊平 76 經纂言 沈昌基 易經釋義 夏宗瀾 易義隨記 吳映 周易會緝 等 尚書 有 劉懷志 尚書日義 蔣家駒 尚書義疏 冉覲祖 書經詳說 徐志遴 尚書舉隅 黃璘 尚書剩義 等 詩經 有提橋 詩說簡正錄 王鍾毅 詩經比興全義 趙燦英 詩經集成 王心敬 豐川詩說 范芳 詩經彙詁 等 禮記 有邱元復 禮記提綱 集解 徐世沐 禮記惜陰錄 冉覲祖 禮記詳說 孫濩孫 檀弓論文 等 春秋 有金甌 春秋正業經傳刪本 翁漢麟 春秋備要 儲欣蔣景祁 春秋指掌 田嘉 穀 春秋說 吳應申 春秋集解讀本 等 43 士子置本經不顧專習坊刻四書五經應舉類考試用書為事雖嫌鄙陋但和那 些僅熟記數十篇時文就膽敢上科場應試希望僥倖中舉的士子比較起來則顯得 44 格外勤奮 入清以後沿襲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書坊也大量刊行八股文墨卷房 稿和行卷來滿足士子的備考需要 隨著朝廷在乾隆元年對坊刻八股文選本的印售的 弛禁在乾隆年間甚至出現 時文選本汗牛充棟 的盛況 知見的鄉會試墨卷和房稿有紀昀等評選的 近科房書菁華 夏秉衡評選的 十 科鄉會墨卷秀髮集 安定梅公評選的 四科鄉會墨卷靈珠 李錫瓚編次的 考卷約 選 無名氏編選的 會試闈墨 荊溪任階平評選的 直省墨經 趙機評選的 考卷 青爐 李岱雲選的 歷科墨選質言 傅子蒓評選的 直省鄉試墨課 等 45 墨卷和房稿彙編之外尚有選家選編的八股文選本其數量之多可謂車載斗 量有武陽王客周評選的 文法狐白前後集 鄭靜山選輯的 家課小題正風 徐端 彙編的 經畲堂課孫草稿 王客周評選的 文法狐白後集 樓渢輯選的 分法小題 浚靈秘書 徐敬軒評的 初學玉玲瓏 王步青編的 分課小題續編 分課小題引 機 小題三集行機 小題四集參變 小題五集精詣 湘環山館編次的 小題 文彀 雲溪居士編輯的 小題尖鋒 李元度編的 小題正鵠 汪先培評選的 青雲 初步 史子衡輯的 小試芝蘭 金玉麟評的 新選一見能 李揆一輯的 小題別 體 陸麟書輯的 經藝拔萃 來宗敏編選的 懋齋小題文 張心蕊編撰的 新搭穿 揚 史子衡著的 搭題易讀 吳椿編次的 小題采風 無名氏編撰的 四書小題題 鏡 榴紅書屋主人編選的 小題標品 陳烜輯的 華國齋小題文雋 華國齋小題 文暢 華國齋小題文醒 劉坤一鑑定的 利試花樣 李元度編輯的 小題正鵠 上海鴻寶齋編選的 小題森寶 等 據 四庫全書總目 卷一至三一 頁 整理 顧炎武 亭林文集 續修四庫全書 影印清刻本卷一 生員論中 頁 78 據龔篤清所藏八股文書目整理 見龔篤清 明代八股文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年 頁 同上注 掃葉山房出版八股文選本頗多可參閱 掃葉山房書籍發兌 收入徐蜀宋安 莉 編 中國近代古籍出版發行史料叢刊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年 第 23 冊頁 ICS indd /12/19 4:28:10 PM

9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77 乾隆五十二年 1787 清廷在明代科舉考試的基礎上在首場考試中增加了五 言八韻試律詩一項並成為定制其地位與八股文同樣重要越來越被當時的士子 所重視 功令頒行後為應考生之急需投機的書商乃刊刻或重刊前代編撰的唐人 試律詩選本有陳舒 唐省試詩 蔣鵬翩 唐人五言排律詩論 王錫侯 唐詩試帖 課蒙詳解 等 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編的唐人試律詩選本有毛張健 試體唐詩 花 豫主人 唐五言六韵詩豫 吳學濂 唐人應試六韵詩 趙冬陽 唐人應試 牟欽元 唐詩排律 黃六鴻 唐詩筌蹄集 張熙賢李文藻 全唐五言八韵詩 陶元藻 唐 詩向榮集 任南陵 唐詩靈通解 等 47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人於試帖一道法積久而大備名家名作倍增 書商將佳 作裒集成帙供考生揣摩師法唐人試律詩選本已不再是獨步天下了 紀昀 的 庚辰集 是清人試律詩選本中最早且最有影響力的一部 庚辰集 後在 嘉慶初刊行的 九家試帖 震耀一時實為試律不可不開之風氣 自是而降又有 七家試帖 雖蘊味稍遜而才氣則不多讓且巧力間有突過前修者 又有 後九家 詩 則後起之秀層見疊出其光焰有不可遏抑者 48 清承明制鄉會試第三場試五道策問 雖說科考重首場士子無需傾全力準 備這場考試但他們仍需對第三場考試做一些基本準備 而且殿試只試策問試策 優劣成為殿試高下的惟一依據故而著眼於高中的考生也不能忽視策問的研習 其中最取巧的方式是研習坊間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策學著作 這些著作有直接以 策學 為名的如 策學纂要 策學備纂 策學備纂續集 精選策學備纂 策學新纂 策學總纂大全 增補策學總纂彙海 策學總纂大成 增廣策學 總纂大成 策學淵萃 等 其中以乾隆年間出版的 策學纂要 為最早一直到清 末仍很暢銷 此外還有各類試策策論著作其中有策府類的 策府統宗 新增廣 廣廣策府統宗正續合編 等 試策類的 試策便覽 試策絮矩 廣策府統宗 試策法程 試策征實 試策問答 歷科試策大成二編 近科直省試策法 程 檀默齋先生試策箋注 等 策論類的 三蘇策論 評點三蘇策論 三蘇經 史策論 四大家策論 策論全璧 策論引階 論策萃新 古今經世策論 舉隅 等 經史策類的 經策通纂 續經策同纂 十三經策案 廿二史策案 廿四史策案 史策題解 兩漢策要 等 49 上述考試用書是書商為迎合俗陋士子投機取巧而出版的備考讀物此外還為較 有求學意願的士子出版了古文選本通史類輔助讀物類書等備考讀物 邱怡瑄 紀昀的試律詩學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9 年 頁 梁章鉅 著 陳居淵 校點 試律叢話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年 例言 頁 494 劉海峰 策學 與科舉學 教育學報 2009 年第 6 期頁 ICS indd /12/19 4:28:10 PM

10 沈俊平 78 考試用書在書局出售書商為了宣傳促銷在店裏張貼新書通告或封面 儒林 外史 有具體的描寫如第十三回對嘉興的書店有這樣的描寫 那日打從街上走 過見一個新書店裏貼著一張整紅紙的報帖上寫道 本坊敦請處州馬純上先生精 選 三科鄉會墨程 凡有同門錄及朱卷賜顧者幸認嘉興府大街文海樓書坊不誤 第十四回對杭州的書店有這樣的描繪 過了城隍廟又是一個灣又是一條小街 街上酒樓麪店都有還有幾個簇新的書店 店裏貼著報單上寫 處州馬純上先 50 生精選 三科程墨持運 於此發賣 這種圖書促銷方式讓讀者一踏進店裏一眼 就能看到所售賣的新書至今仍為書店所廣泛採用 自報紙出現後腦筋轉得快的書商立即利用這個媒介宣傳推銷所出售的圖書 如浙江省如古齋在 申報 1875 年 6 月 16 日刊 書籍告白 宣傳其新印書籍 近科 增注分韻館詩 周犢山稿 國朝小題濬靈集 徐治通稿 癸酉科鄉會墨 新選經藝備體 西泠文萃 五經類典囊括 先正小題 汪如 袁秦合稿 洋 稿 湘 中 試 牘 曹 寅 谷 稿 四 明 試 鈔 寄 售 在 申 江 南 北 市 美 華 墨 海 會 館 上海千頃堂書局也在 申報 1872 年 12 月 19 日刊 書坊告白 宣傳其 新刊袖 珍並舊刻 其中包括 新出 陳均堂許朱賢袖珍時文 和舊版 袖珍小題靈秀集 等 八股時文選本 51 除固定書局外這些考試用書也可在臨時書局分店和考場外的臨時書攤中購 得 1885 年 9 月 2 日 申報 刊登了掃葉山房廣告內稱 今當大比之年除江浙兩 52 省屆時往設 臨時分店 外湖北武昌亦往 設 分店 另外每逢鄉會試時都 有大量的書商雲集考場附近形成一個繁榮的圖書市場 這些書商或 稅民舍於場 53 前 或搭一個簡單書棚或在空地上擺一個書攤 前引江西學政翁方綱在乾隆 五十四年的奏報中揭示 江西士子有臨場習用新出小本講章以希捷獲 的情 都是在 臨場時刊刻發賣 說明的就是 況而這些 經書擬題及套語策略等類 這種情況 這個臨時圖書市場在當時圖書發行渠道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像千頃 堂書局就非常積極地開展考場供應工作 遇到考試之年千頃堂書局往往會在考棚 上 開 設 臨 時 書 店尤 其 是 浙 江 的 杭嘉湖明紹臺金衢嚴溫處 十一府都有千頃堂臨時書店 這種考市供應方式當時相當普遍每逢考試年都有 54 六十年來中國之 大量書商雲集考場附近爭做考生的生意 陸費逵 吳敬梓 儒林外史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 年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賢問業 馬純上仗義疏財 頁 165 第十四回 蘧公孫書坊送良友馬秀才山洞遇神仙 頁 申報 第九六一號 1875 年 月 日 第 版 第一九九號 1872 年 月 日 第 7 版 同上注第四四四九號 1885 年 9 月 2 日 第 4 版 胡應麟 經籍會通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年 卷四頁 49 高信成 中國圖書發行史 頁 212 ICS indd /12/19 4:28:10 PM

11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79 出版業與印刷業 曾對此加以介紹 平時生意不多大家都注意 趕考 即某省鄉 試某府院考時各書賈趕去做臨時商店做兩三個月生意 應考的人不必說了 55 當然多少買點書 就是不應考的人因為平時買書不易也趁此時買點書 從乾 隆五十八年 1793 山西學政戈源 彙報該省歲考的情況可窺探考試用 書流通的深度和廣度他指出 各府文風平陽潞安兩府為下緣坊間刻有不知 姓 名 文 字稱 為 引 蒙 易 知 學 文 正 法 童 子 升 階 一 說 曉 三 十 藝 56 二十藝 等名目通套鄙陋隨題可鈔 山僻小鎮師傳弟受以致性靈汨沒 凡此種種說明了坊刻考試用書刊行之盛流通之廣連 山僻小鎮 都有這類讀物 的蹤跡 朝野人士對考試用書的態度 儘管考試用書深受士子歡迎廣為習誦但在清代一直遭到不少朝野人士的批評 清初滿漢文化衝突一些考試用書尤其是八股文選本也往往成為文人寄託故國 之思的手段 故而清初禁止考試用書其實質是禁止反滿以及肅清文人對故國的懷 念 不過隨著清代統治趨於穩固排滿思緒又在考試用書中幾乎絕跡清廷對考 試用書的關注轉向它們造成士子為求仕進而在舉業之途上浮躁競進敗壞清代的 文風士風和學風 考試用書問世以來一直引起朝野人士的關注 據 舊五代史 記載像 兔園 策 和 文場秀句 之類的考試用書在五代時已廣為俗陋學子習用朝夕諷誦模仿 57 考試用書的出版在宋代也取得一定的發展刊印量大增對士子的閱讀重心也有一 定影響 但士子通過這個捷徑僥倖進入仕途的做法是朝廷所無法接受的 崇寧二年 1103 宋徽宗下令 時文印板一切焚毀 明令 今後除府監發解省試並太學補 58 試公私試第一名經義方許印行其餘悉不得賈售 這道禁令無法攔阻考試用 書的氾濫 大觀三年 1108 提舉淮南西路學事蘇棫也察覺 晚近士子以為時之所 尚爭售編誦 時文冊子 以備文場剽竊之用不復深究義理之歸 建議朝廷禁止 59 近年以來習俗苟偷 學無宗主 販售坊刻時文 朱熹 也痛斥說 治經者不復讀其經之本文與夫先儒之傳注但取近時科舉中選之文諷誦摹倣擇 取經中可為題目之句以意杻捏妄作主張明知不是經意但取便於行文不暇 陸費逵 六十年來中國之出版業與印刷業 載張靜廬 輯注 中國出版史料補編 北 京中華書局1957 年 頁 275 清實錄 乾隆五十八年七月戊午頁 163 薛居正等 舊五代史 北京中華書局1976 年 卷一二六 馮道傳 頁 徐松 輯 宋會要輯稿 北京中華書局1957 年 選舉四之三頁 4292 同上注刑法二之四八頁 6519 ICS indd /12/19 4:28:10 PM

12 沈俊平 恤也 朱熹所述當為南宋中期的情況 許棐? 1249 更一針見血指出 今士子 61 自時文外無學不仇 與許棐大約同時的歐陽守道 也揭露了士習卑 下的社會風氣 近時士習趨下號稱前輩者或亦止於傳習場屋之文謾不省講學 為何事 幸而收科自謂一第如探囊中物不復增益其所未能後學效之 凡書肆 所售謂之時文空囊市去如獲至寶而聖賢格言大訓先儒所為孽孽講切以覺人心 62 者反棄置之以為非舉子日力暇到 揭示了科舉重時文而使士子不知學問的現象 入明以後考試用書對士風和學風影響日甚一日朝野為之側目 弘治年間 國子監祭酒謝鐸 上疏要求禁絕考試用書 今之科舉者雖可以得豪 傑非常之士而虛浮競躁之習亦多 蓋科舉必本於讀書今而不讀 京華日抄 則 讀 主意 不讀 源流至論 則讀 提綱 甚至不知經史為何書 因此建議 凡 此 日抄 等書其版在書坊者必聚而焚之以永絕其根 抵其書在民間者必禁 63 而絕之以悉校於水火 弘治十二年 1499 吏科給事中許天錫 上奏請求禁絕坊刻八股文 選本 他察覺當時世風不正連 代聖人立言 的八股文也流行著 浮華糜豔之體 枝葉蕪蔓之詞 而此類八股文選本竟有百家之多 這樣士人就一頭鑽入八股文 選本中以為研習這些東西就能考取功名對於聖人的經書反而不好好學習當然 更不能領會其精神身體力行了 一旦考中而做了官自然也不會根據聖賢的教導 來 濟世澤民 所以他建議將建陽書坊中的 晚宋文字及 京華日抄 論範 論草 策略 策海 文衡 文髓 主意 講章 之類凡得於煨燼之 餘者悉皆斷絕根本不許似前混雜刊行 仍令兩京國子監及天下提學等官 遇 有前項不正書板悉用燒除 禮部接受了許天錫的建議令 京華日抄 等書板已 經燒毀者不許書坊再行翻刻 64 嘉靖年間以博學著稱的楊慎 對考試用書所造成士習的鄙陋也極為 痛心 本朝必經學取人士子自一經以外罕所通貫 今日稍知務博以嘩名苟 進而不究本原徒事末節 五經諸子則革取其粹語而誦之謂之 蠡測 歷 代諸史則抄節其碎事而綴之謂之 策套 其割取抄節之人已不通經涉史而章 句血脈皆失其真 書坊刊佈其書士子珍以為秘寶轉相差訛殆同無目人說 朱熹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朱子全書 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卷六 九 學校貢舉私議 頁 3360 許棐 梅屋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卷五 送旦上人序 頁 209 歐陽守道 巽齋文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卷十六 青雲峰書院記 頁 641 張萱 西園聞見錄 明代傳記叢刊 本 臺北明文書局1991 年 卷四五 禮部四 國學 頁 明實錄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年 弘治十二年十二月乙巳 頁 ICS indd /12/19 4:28:10 PM

13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詞話 噫 士習至此卑下極矣 當時為士子視為秘寶的坊刻經史節本和八股程 墨往往錯誤百出自然很容易就被以考證見長的楊慎洞穿 他更不能忍受士子 自一 經以外罕所通貫 不究本原徒事末節 所讀的也僅是坊刻的經史節本知識 如此淺薄怎麼能夠透徹地了解古代經史的真正含義呢 晚明學風愈益敗壞 據王祖嫡 說其時 約萬曆年間 俗皆以書坊 66 所刊時文競相傳誦師弟朋友自為捷徑經傳注疏不復假目 袁宗道 亦親見士人 自蒙學以至白首簏中惟蓄經書一部煙薰 指南 淺說 數帙而 67 已 其能誦 十科策 幾段及程墨後場數篇則已高視闊步自誇曰奧博 而鼓 勵士子鑽研考試用書的竟然是父兄師長 祁承 親見老師 每見弟子 68 於四股八比之外略有旁覽便恐妨正業視為怪物 父兄師長擔心士子 分 心 所以都不鼓勵子弟讀考試用書以外甚至正經正史的書籍 他們對考試用書極 69 力推崇直接鼓勵了士子 不究心經傳惟誦習前輩程文以覬僥倖 的虛浮之風 清代士子不學寡聞較之前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孫承澤 目睹士人 70 本經業 亦 多鹵莽 他經尤不寓目 朝以誦讀惟是坊肆濫刻 顧炎武 也揭露當時八股文選本已取代四書五經 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 科名享富貴此之謂學問此之謂士人而他書一切不觀 父兄和師長以子弟讀 書為戒顧炎武親見其少年時 見有一二好學者欲通旁經而涉古書則父師交相譙 呵以為必不得顓業於帖括而將為坎軻不利之人 士子通過誦習時文而僥幸躋身 科第卻往往 不知史冊名目朝代先後字書偏旁 面對著這種情況也就難怪 顧炎武要大聲疾呼 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廿一史廢 了 71 顧炎武在 生員論 中說士子 舍聖人之經典先儒之注疏與前代之史不讀 專以投機取巧誦習坊刻時文為務使得科舉考試不能選拔到真正的人才 國家之 所以取生員而考之以經義論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經之旨通當今之務也 今之書坊所刻之義謂之時文 時文之出每科一變 五尺小童能誦數十篇而 楊慎 丹鉛總錄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卷十 舉業之陋 頁 428 王 祖 嫡 師 竹 堂 集 四 庫 未 收 書 輯 刊 影 印 明 天 啟 刻 本 北 京北 京 出 版 社2000 年 卷二二 明郡學生陳惟功墓誌銘 頁 250 袁宗道 白蘇齋類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 影印明刻本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年 卷十 送夾山母舅之任太原序 頁 祁承 澹生堂藏書目 藏書訓略 購書 載袁詠秋曾季光 主編 中國歷代圖書 著錄文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年 頁 309 楊士奇 國子司業吳先生墓誌銘 載徐紘 編 明名臣琬琰錄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 本卷二三頁 256 孫承澤 春明夢餘錄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卷四十頁 656 原抄本顧亭林日知錄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 年 卷十九 十八房 頁 ICS indd /12/19 4:28:11 PM

14 沈俊平 82 小變其文即可以考功名而鈍者至白首而不得遇 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歲月 銷磨之場屋之中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視天下國家之事以為人生之所以為功名 者惟此而已 故敗壞天下之人材而至於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將不 72 成將夫然後寇賊奸宄得而乘之敵國外侮得而勝之 顧炎武也有同調黃宗羲 便說 科舉之弊未有甚於今日矣 余 見高曾以來為其學者五經 通鑑 左傳 國語 戰國策 莊子 八 大家此數書者未有不讀以資舉業之用者也 自後則束之高閣而鑽研於 蒙 存 淺 達 之講章 又其後則以為汎濫而 說約 出焉 又以 說約 為冗 而圭撮於低頭四書之上童而習之至於解褐出仕未嘗更見他書也 此外但取科 舉中選之文諷誦摹倣移首碼後雷同下筆已耳 昔有舉子以堯舜問主司者歐 陽公答之云 如此疑難故事不用也罷 今之舉子大約此類也 此等人才豈能 73 效國家一幛一亭之用 徒使天之生民受其笞撻可哀也夫 在顧炎武和黃宗羲看 來由於科舉考試所選拔到的都是一些剽竊剿襲舊文的庸才他們多數沒有濟世安 民的能力替國家效力 對考試用書所造成的敗壞風氣朝臣也沒有視若無睹屢屢啟奏引起皇帝對 此的深切關注 雍正七年 1729 七月四川道監察御史李元直 在奏摺 中臚列取士之法的弊病時揭示了當時 富家買人文字記誦抄錄 貪者或竊人窗 74 課或徑抄刻本亦往往倖中 通過乾隆四十四年 1779 曉諭說明半世紀過 後這種情況不僅沒有改善在師長的鞭策下甚至變本加厲 大抵近來習制義者 祇圖速化而不循正軌每以經籍束之高閣 即先正名作亦不暇究心 惟取庸陋墨 卷剿襲撏撦效其浮詞而全無精義 師以是教弟以是學舉子以是為揣摩 試官即以是為去取 且今日之舉子即異日之試官不知翻然悔悟豈獨文風日 75 敝即士習亦不可問矣 清廷明令凡抄錄舊文倖中者本生斥革 道光十九年 1839 針對 荒疏之士 將舊文鈔錄剿襲 在無人告發的情況 76 竟得濫列科名 乃頒發 嚴行查禁 的諭示 說明士子剿襲舊文的惡習在道光 年間仍大有人在 積習相沿至同光年間不衰 咸同而後士習不整山長除 閱月課試卷外別無他事 故士有一經未遍而入膠庠者其素稱博雅者則數紅對 黑以詞賦為八股謂之墨卷 所置書多 四書 人物串珠 大題文府 小題 亭林文集 卷一 生員論中 頁 78 黃宗羲 科舉 載賀長齡 編 皇朝經世文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本 臺北文海 出版社1972 年 卷五七 禮政四 學校 頁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 宮中朱批奏摺 文教類 轉引自王戎笙 主編 中國 考試史文獻集成 第六卷 清 北京高級教育出版社2003 年 頁 531 欽定皇朝文獻通考 卷五二頁 道光十九年頁 613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卷三五九 禮部 貢舉 磨勘處分二 ICS indd /12/19 4:28:11 PM

15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文府 及其他帖括類書 同治元年 1862 的上諭透露 近來積習相沿專以此 78 為揣摩進身之階敝精勞神無裨實用將經史性理等書束之高閣 同治十一年 1872 御史吳鴻恩 1834? 奏報 近來科場或剿襲膚辭或鈔錄舊文 在他看 來 於士習文風大有關係 穆宗指示 嗣後考官衡文務當認真校閱以清真典雅 為宗出題亦應明白正大不得割裂穿鑿致乖文體 79 光緒初年下詔求言 薛福成 應詔上 治平六策 對當時的士習 有如此說 明初始專以八股文取士文風渾樸得人稱盛 今行之已五百餘年陳 文委積剿說相仍而真意漸汩 取士者束以程式工拙不甚相遠而黜陟益以難 憑 遂使世之慕速化者置經史實學於不問競取近科闈墨摹擬剽竊以弋科 80 第 前歲中式舉人徐景春至不知 公羊傳 為何書貽笑海內乃其明鑑 民國初年詩人劉禺生 曾親身經過科舉的洗禮據云從咸豐以至光緒 中葉崇尚實學的氛圍中仍有 人崇墨卷士不讀書 的劣風 他對科舉社會的士風 做出如下剖析 當時中國社會讀書風氣各別非如今之學校無論貧富雅俗小 學課本教法一致也 曰書香世家曰崛起曰俗學童蒙教法不同成人所學亦 異 所同者欲取科名習八股試帖同一程式耳 世家所教兒童入學識字由 說文 入手長而讀書為文不拘泥於八股試帖所習者多經史百家之學童而習 之長 而 博 通所 謂 不 在 高 頭 講 章 中 求 生 活 崛 起 則 學 無 淵 源俗 學 則 鑽 研 時 81 藝 俗學不務實學欲藉由鑽研時藝以求中式 雖然考試用書一般學術價值並不高但也不乏嚴謹的作品 如李祖惠的 虹舟講 義 據四庫館臣考論其書 大抵涵泳 章句集註 之文一字一句推求語意 其 82 體會頗費苦心在時文家亦可云操觚之指南矣 再如題名陳宏謀編輯的 四書考 輯要 新集四書注解群書提要 云此書乃 宏謀令其長孫蘭森將坊間陳仁錫薛 應旂兩家 四書人物備考 舊本詳加參核輯其要略增以注釋有疑異於者申以 按語 宏謀之輯此編欲俾窮鄉初學每讀四書一章即從此考究一章之典制人 物觸類引申漸得經史貫通 足見此書有資於舉業然亦有助於實學用意至 83 善 八股文選本中也難免魚目混珠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優秀的八股文選本像 民國 重修宣漢縣誌 卷八 官師下 轉引自 中國考試史文獻集成 第六卷 清 頁 644 清實錄 同治元年十二月庚寅頁 1423 同上注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庚午頁 569 薛福成 治平六策 載葛士濬 編 皇朝經世文續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本 臺 389 北文海出版社1972 年 卷十二 治體三 頁 劉禺生 世載堂雜憶 北京中華書局1960 年 清代之教學 頁 13 清代之科 舉 頁 3 四庫全書總目 卷三七 經部 四書類存目 頁 319 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 頁 322 ICS indd /12/19 4:28:11 PM

16 沈俊平 84 王步青 塾課八集 吳懋政 八銘塾鈔 徐楷 目耕齋讀本 許振禕 明文才調 集 國朝文才調集 等的流傳對清代士子在為文之法及個人修養方面也起著促進 的作用 畢竟只讀經書不讀名家時文想提高自己的識見是非常困難的 考試用書素質參差不齊必須嚴加篩選 對於那些能夠靜心學習明辨是非的 士子考試用書可以說是有益無害的 阮葵生 云 任香谷宗伯 蘭枝 常言其鄉有老宿丙先生者專心制義自總角至白首 凡六十年不停批皆褒譏得失之語 老不應舉乃舉生平評騭之文分為八大 箱按八卦名排次 其乾字箱則王唐正宗也 坤字箱則歸胡大家降而 瞿薛湯楊以及隆萬諸名家連次及之金陳章羅諸變體又次及 之 其坎離二箱則小醇大疵褒貶相半 其艮兌二箱則皆歷來傳誦之行 卷社稿及歲科試文所深惡也而醜詆之者也 書成後自謂不朽盛業將 傳之其人舉以示客無一肯閱終卷首數年後益無人過問焉 一日有後 生叩門請業願假其書先生大喜欣然出八大箱後生檢點竟日乃獨假 其艮兌二箱而去先生太息流涕者累日 任宗伯猶及見其人 84 像丙先生那樣的評點者確實把八股文的評點作為志業而像後生那樣有主見的士 子是以一種謹慎的態度來對待前人的評點即沒有棄之不用也沒有一味盲從 這正是利用考試用書來準備考試的士子所應該具有的正確態度 唯有這樣的正確態 度才能發揮考試用書的功能 從前文所舉的例子看當時的圖書市場上並不乏編撰考試用書的文人 葉夢珠 1624? 閱世編 云 公 龔之麓 念文風之壞蓋由選家專取偽文托新貴名選 刻以誤後學因督學詞臣蔣虎臣超疏請嚴禁偽文遂為覆准 定例凡鄉會 程墨及房稿行書比由禮部選定頒行 各省試牘必由學臣鑑定發刻如有濫選私刻 者選文之人無論進士舉人監生生員童生分別議處刊示頒行 是科選 85 家為之寂然部頒房書出力洗惡習然其中又不無矯枉過正者 葉夢珠的記載 所反映的是清初的情況 結合前文引康熙九年議准的 濫刻選文窗稿 的處罰說 明在職官員進士舉人監生生員童生都是坊刻選文的編選者其中較著者 有紀昀王步青 等 除知名的編撰者外參與考試用書生產活動的編撰者中更多為 不知姓名 的科 場失意文人他們絕大多數是為了生計而編選這類圖書 周亮工 賴古 堂集 記 盛此公名於斯南陵人家故不資 世有義聲 間復至秣陵遴選考試 梁章鉅 著 陳居淵 校點 制義叢話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年 卷二 頁 92 葉夢珠 閱世編 卷八 文章 頁 185 ICS indd /12/19 4:28:11 PM

17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義行之非其志也 盛此公與周亮公有很深的交情可能是位飽學之士但因為 經濟原因而經常到南京替書坊編選時文 在當時書坊唯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圖書市場紮根 若 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尋求新的書源以便推出一些在內容上與眾不同答卷技 巧更加有效的考試用書 書坊的這個需要就給那些文人尤其是失意於科場的士子提 供了就職或副業的機會他們熟悉科舉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加上親身經驗替書坊 編纂評閱參訂考試用書來賺取收入 87 考試用書風行不僅給文人提供了編撰這類圖書的機會也給自雇的或受雇於書 坊的繕寫人員校對人員刻工印工裝訂工等相關人員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 會使得他們至少能夠得到三餐的溫飽 同時也為造紙業製墨業運輸業等與 出版業息息相關的行業和從業人員增加了更多的商業和就業機會 朝廷對考試用書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回應 誠然考試用書對清代文風士風和學風有不良影響但這是果不是因 考試用 書是科舉制度的產物當考試用書成為士子趨之若鶩的對象而人們不願花費精力 沉潛經史而以揣摩選文窗稿研習經史節本為時尚的時候其敗壞風氣自不待 言 不過由於這些考試用書都在人們的視野範圍故而在抨擊這些考試用書所帶 來的負面影響時習慣性地將批判的矛頭指向考試用書而往往忽略了追究主導其 生產的科舉制度的責任 像首場考試的出題範圍都出自四書五經但可出題的範圍 畢竟有限而各級考試繁多行之既久題目必然雷同 經書的每句話幾乎都可以 找到多篇現成範文經書坊和選家合作製造成一部部的範文選本在坊間可輕易找 周亮工 賴古堂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 影印清康熙十四年 1675 周在浚刻本卷十八 盛此公傳 頁 654 儒林外史 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訪朋友書店會潘三 有書商向文人邀稿的情節 次日清晨文瀚樓店主人走上樓來坐下道 先生而今有一件事相商 匡超人問是 何事 主人道 目今我和一個朋友合本要刻一部考卷賣要費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 又要批的好又要批的快 合共三百多篇文章 這書刻出來封面上就刻先生的名 號還多寡有幾兩選金和幾十本樣書送與先生 不知先生可趕的來 匡超人心裏算 計半個月料想還做的來當面應承了 主人隨即搬了許多的考卷文章上樓來午間又 備了四樣菜請先生坐坐說 發樣的時候再請一回出書的時候又請一回 平常每日 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裏吃 牙祭肉 茶水燈油都是店裏供給 頁 218 這段文字描繪了文瀚樓店主向匡超人邀稿的過程 當時書商為了出版考試用書會邀約 一些稍有聲名或學識的文人來編選並在書籍的封面刻上編選者的名字藉此宣傳 書 商在書籍編輯完成後會依先前約定支付 選金 和樣書給這些編選者 在編選書籍的那一 段日子書商還提供菜飯茶水和燈油將編選者視為上賓 ICS indd /12/19 4:28:11 PM

18 沈俊平 86 到這就使得浮躁競進的士子可以任意剽竊剿襲 士人無不如此時則非得對科舉 制度進行一番整頓不可 自明代以來儘管不少有識之士對科舉制度尤其是八股文的弊端有清楚認識 也提出了改革設想 然而三場之制不僅在明代行而不廢又為繼之者所延續 從這 一點來看三場之制對朝廷而言自有其可取之處 八股文一度在康熙初年廢止改 試策論表判但也僅行於甲辰 康熙三年1664 丁未 康熙六年1667 二 科 康熙四年 1665 禮部右侍郎黃機 疏言 今甲辰科止用策論減 去一場似太簡易恐將來士子剿襲浮詞反開捷徑 且不用經書為文則人將置 聖賢之學於不講恐非朝廷舍科取士之深意 奏請恢復三場舊制 朝廷准其所請 88 兵部侍郎舒赫德 奏請改科 康熙七年命復三場舊制 乾隆三年 1738 舉廢八股 當時鄂爾泰 承認取士制度的確存在弊病但仍力主維持舊 九品中正之弊毀譽出於一人之 制其理由是取士之法每代不同而莫不有弊 口至於賢愚不辨閥閱相高劉毅所云 下品無寒門上品無寒士 者是也 科舉 之弊詩賦只尚浮華而全無實用明經則徒是記誦而文義不通唐趙匡所謂 習非所 用用非所習當官少稱職吏 者是也 他最後的答覆是 時藝取士自明至今 殆四百年人知其弊而守之不變者誠以變之未有良法美意以善其後 既然沒有更 好的方式取代則不如不變 況且 時藝所論皆孔孟之緒言精微之奧旨參之 經史子集以發其光華範其規矩準繩以密其法律雖曰小技而文武幹濟 英偉特達之才未嘗不出乎其中 換言之八股文雖有弊病但卻不失為一個在理 論上既能灌輸政治思想穩定社會秩序又能選拔人才的辦法 至於士子空疏不 89 學剿襲舊文則乃其 末流之失 非作法的本意 清代中後期科舉考試流弊 加深不能適應培養和選拔人才的社會需求 增設新考試科目的訴求越來越強烈 但由於受到頑固保守勢力的阻撓這一改革要求步履艱難 這個願望一直等到光緒 二十七年 1901 清朝國勢江河日下之時才得以實現 既然沒有整頓科舉制度的決心欲杜絕考試用書的橫行所帶來的影響最直截 了當的做法就是頒佈禁令遏止這些圖書的流通 前文已經提到清廷多次明令禁止 考試用書但收效不盡理想往往只是影響一時 不過這並沒有打擊朝廷打擊考試 用書橫行的決心為了更加有效的打擊剽竊剿襲和 士不讀書 的劣風清廷循多種 管道以達到打擊考試用書橫行的目的包括責令地方各級官員像掌管地方行政 的督撫掌管本省學校政令以及考察師生勤惰及升降等的學政掌管鄉試的提 調負責覆核試卷的磨勘官負責地方學校教育的各級教官或嚴加督促管束生儒 清實錄 康熙四年三月壬寅頁 221 議時文取士疏 乾隆三年禮部議覆 載 皇朝經世文編 卷五七 禮政四 學校 頁 ICS indd /12/19 4:28:11 PM

19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87 誦習政府規定的標準讀本或嚴格執行規定的衡文標準或追究官員查禁坊間刪本 經書不力的責任希望通過這些途徑將士習和文風引向正軌 順治九年 1652 世祖嚴飭掌管鄉試的提調以及負責地方學校教育的各級教官 督促生儒誦習政府規定的教科書 說書以宋儒傳註為宗行文以典實純正為尚 今 後督學將四書五經 性理大全 四書 蒙引 四書 存疑 資治通鑑 綱目 大學衍義 歷代名臣奏議 文章正宗 等書責成提調教官課令生 儒誦習講解務俾淹貫三場通曉古今適於世用 其有剽竊異端邪說矜奇立異 90 士 者不得取錄 這道諭旨明確地指示提調教官在說書時 以宋儒傳註為宗 子在 行文時以典實純正為尚 特別指示提調 不得取錄 那些 剽竊異端邪說矜 奇立異 的考生希望藉此培養和選拔到優秀的治國人才 除沿用前代編刊的讀本外清廷也積極地編刊了不少供士子誦習的標準讀本 清入關後的第二年就把圖書的編刊列入施政日程 為了抑制士子研習坊間刊行表 策經史節本和濫造選文窗稿清政府出面主持正經正史的編纂乃至選稿的工 91 以為士子觀覽學習之 作 並將這些官方讀本頒發兩京及直省所屬各學與書院 用 並准許坊間書賈刷印鬻售使 士子人人誦習以廣教澤 希望藉此端正士行 與矯正文風 以為國家造士育才 康熙四十五年 1706 聖祖曉諭 朕制 古文 淵鑑 資治通鑑綱目 等書皆已刷印頒賜大臣 此等書籍特為士子學習有益 92 而製可速頒行直省 凡坊間書賈有情願刊刻售賣者聽其傳布 除 古文淵鑑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全書 外康熙一朝還整理和刊刻了不少按 照程朱理學家觀點詮釋的儒學著述包括 日講四書解義 日講書經講義 日講 易經講義 朱子全書 周易折中 性禮精義 春秋傳說彙纂 周易本 義 四書章句集註 等 雍乾兩朝內府也刊刻不少 特為士子學習有益而製 的 書籍其中不乏程朱理學的相關著述包括雍正年間的 五經四書讀本 乾隆年間 的 周 易 述 義 書 經 傳 說 彙 纂 詩 經 傳 說 彙 纂 詩 義 折 中 日 講 禮 記 解 義 日講春秋解義 春秋直解 論語集解義疏 三禮義疏 等 這些書籍刊 刻後都頒行學宮以便教官傳授和生儒研習 像 周易述義 詩義折中 春秋 直解 告成 於從來傳註離合異同之處參稽是正允宜津逮士林 高宗指示 將 此三書每省各頒一部依式鋟版流傳俾直省士子咸資誦習 高宗並在乾隆年間規 定以 御纂四經 四經即 周易 春秋 書 詩 和 欽定三禮 為寫作八股 文的規範 學宮頒行 御纂四經 欽定三禮 博采先儒之說折衷至當 嗣後考 欽定學政全書校注 卷六 釐正文體 頁 26 清內府刻書內容相當廣泛除正經正史外還有典章制度佛經自然科技文學藝 術音韻字書類書叢書翻譯圖書等 詳參楊玉良 清代中央官刻圖書綜述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5 年第 2 期頁 欽定學政全書校注 卷四 頒發書籍 頁 ICS indd /12/19 4:28:12 PM

20 沈俊平 88 校經文應遵奉聖制及用傳為合旨 其有私心自用與泥俗下講章一無秉承者 93 概置不錄違者議處 此外清廷還校刊了不少古代史籍用以考鑑古今裨益經濟政治和學術 除纂修 明史 校刻二十一史外康乾二帝尤為重視 資治通鑑 的評述 聖祖自 稱自幼 樂觀前代興衰得失之跡故 通鑑 一書披覽未嘗去手 曾親加評點批註 資治通鑑綱目 命宋犖 校刻於揚州詩局名之為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 全書 高宗效仿其皇祖於校刻二十一史後命翰林仿照朱熹 資治通鑑綱目 的體 例將明代史事纂修成 資治通鑑綱目三編 二十卷與聖祖御批綱目銜接 乾隆 三十三年 1768 又命儒臣在李東陽 通鑑纂要 的基礎上編成 御批 通鑑輯覽 一百十六卷 後又從中摘出御批七百九十八條編為 評鑑闡要 十二卷 這些書充分反映了康乾二帝對中國興衰的系統評述以此作為全國生童學校和科 考的標準讀本 94 另外清政府還親自主持選稿的工作最早的一部選集是康熙二十四年 1685 由清聖祖御選內閣學士徐乾學 等奉敕編註的 古文淵鑑 據四庫館 臣考論此書 所錄上起 春秋左傳 下迨於宋用真德秀 文章正宗 例而睿鑑 精深別裁至當不同德秀之拘迂 名物訓詁各有箋釋用李善註 文選 例而 考證明確詳略得宜不同善之煩碎 每篇各有評點用樓昉 古文標註 例而批 導窾要闡發精微不同昉之簡略 備載前人評語用王霆震 古文集成 例而蒐 羅賅備去取謹嚴不同霆震之蕪雜 諸臣附論各列其名用五臣註 文選 例 而夙承聖訓語見根源不同五臣之疏陋 至於甲乙品題親揮奎藻別百家之工 拙窮三準之精微則自有總集以來歷代帝王未聞斯著無可援以為例者 蓋聖 人之心無不通聖人之道無不備 非惟功隆德盛上軼唐虞即乙鑑之餘品題文 95 藝亦詞苑之金桴儒林之玉律也 古文淵鑑 是清朝第一部欽定的文章標準指 導用書四庫館臣譽之為 詞苑之金桴儒林之玉律 對士子影響極大 明初八股文風尚屬純樸隆慶以後已有追求華麗以奇取勝的傾向 於是啟橫 96 議之風長傾詖之習文體盭而士習彌壞士習壞而國運亦隨之矣 入清士子 寫作八股文往往不按題義摭拾子書中怪僻之語以炫新奇對八股文風的整治便 被提上日程 康熙時期李光地 提出 清通 的要求 文字不可怪所以 舊來立法科場文謂之清通中式 清通 二字最好本色文字句句有實理實事 97 這樣文字不容易必須多讀書又用過水磨工夫方能到非空疏淺易之謂也 雍 同上注頁 22 卷六 釐正文體 頁 26 楊玉良 清代中央官刻圖書綜述 頁 52 頁 1725 四庫全書總目 卷一九〇 集部 總集類五 同上注頁 1729 李光地 榕村語錄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卷二九頁 458 ICS indd /12/19 4:28:12 PM

21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89 正十年 1732 有更明確的上諭 所拔之文務令 雅正清真理法兼備 雖尺幅 不據一律而支蔓浮誇之言所當屏去 乾隆元年 1736 也有同類上諭 皇考世 宗憲皇帝特降諭旨以 清真雅正 為主 警戒 司衡者尤宜留心區擇以得真才實 學之士脫實有厚望焉 簡言之 清真雅正 就是要用簡潔典雅暢達的語言來 闡述士子所領悟到的孔孟之道程朱之學 98 清真雅正 是清代對八股文寫作的一個全面要求 為了此一目標又鑑於 自 坊選之禁垂諸公令而大家名作不得通行士子無由睹斯文之炳蔚率多因陋就 簡剽竊陳言襲取腐語 間或以此倖獲科名又輾轉流布私相仿效馴至先正 名家之風味邈乎難尋 高宗乃命方苞 裒集有明及本朝諸大家時藝 精選數百篇 皇帝親自審定輯成 欽定四書文 四十一卷頒佈天下作為各級學 99 校和應試士子的 舉業指南 從而達到引導文風和矯正士習的目的 此書共分五 部份按四書順序排列 選明代四百八十六篇清代二百九十七篇明代分化治 正嘉隆萬啟禎四部份清代只署本朝 從此八股文有了正式的習作範本 欽 定四書文 同時與前述的 御纂四經 欽定三禮 等作為八股文寫作的規範正式 規定 首場制藝以 欽定四書文 為準 如有剽竊異端邪說及闌入子史文集不 合經書立言之旨者不得取錄 100 世祖也飭令鄉會試各級考官嚴格按 雅正清真 的標準核定去取以杜絕僥 倖 再飭考試各官凡歲科兩試以及鄉會衡文務取雅正清真法不詭於先 型辭不背於經義拔置前茅以為多士程式 若仍有於題義毫無發明但為險僻 怪異不可解之語妄希詭遇者經磨勘官察出即行據實參奏 並將所取之人分 101 高 別議處 其磨勘各官亦務嚴加校閱毋得稍有瞻徇 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宗申飭學政在主持考試時必須嚴格執行 清真雅正 的衡文標準使士子知所取捨 前因磨勘順天等省鄉試卷見其中詞句紕繆者不一而足 甚至不成文義如 飲君心於江海之語 於文風士習深有關係 已降旨宣諭中外俾衡文作 文者知所儆惕 第念別裁偽體以端風尚固在考官臨時甄拔公明 而平時 之造就漸摩使士子皆知崇實黜浮不墮揣摩撏撦惡習則學政責任尤重 鄉會兩試乃士子進身階梯 而學臣於三年之前歲科考校評騭甲乙 者此日之生童即可為他日之舉人進士 所云正本清源舍是無由也 為學政者果能以清真雅正為宗一切好尚奇詭之徒無從倖售文章自歸醇 龔延明高明揚 清代科舉八股文的衡文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 2005 年第 4 期頁 清實錄 乾隆元年六月己卯頁 欽定科場條例 卷十五 鄉會試藝 頁一上至一下 欽定學政全書校注 卷六 釐正文體 頁 ICS indd /12/19 4:28:12 PM

22 沈俊平 90 正 否則素日趨向紛歧一當大比為試官者鎖闈校拔不過就文論文又 何以激勸而懲創之 而學政按臨謁廟講書原與士子相見非考官易書 糊名暗中摸索者比 文字一道人品心術即於此見端 自應隨時訓勵整 頓務去佻巧僻澀之澆風將能為清真雅正之文而其人亦可望為醇茂端正 之士 由此賢書釋褐足備國家任使 斯士子無負科名而學臣亦不負文 衡之任 但不得因有是旨徒以字句癖纇易為磨勘指摘遂專取貌似先正之 文於傳註無所發明至相率而歸於空疏淺陋 此又所謂矯枉過正救弊適 以滋弊 不獨輿論難誣一經朕鑑察亦惟於該學政是問 今歲正學政受代 之始諸臣皆朕特簡各宜勉副興賢育才至意 著將此旨錄於學政公署並 102 各府州縣學明倫堂用資觸目警心 而凡我多士亦皆得審所就範 此外朝廷也責令地方官及各督撫學政嚴行查禁坊間刪本經書 乾隆五十七年 1792 六月高宗在批山東學政翁方綱的奏摺中對各省學政隱瞞士子不讀全經而唯 翁方綱稱 考試士子經解默經時卻於坊間所刪經題內 讀刪經的陋習極為不滿 出題其有未讀全經者蓋不錄取等語 五經為聖賢垂教之書士子有志進取竟 有未經全讀者可見士習之荒疏卑靡 著傳旨申飭 蓋各省坊間射利之徒往 往於經書內避去不詳諱用語句擅行刪節標寫擬題以為習場屋揣摩之具而躁 進之士子遂以為捷徑秘傳最為惡習 山東一省如此各省當亦不免而各督 撫學臣知而不言則更翁方綱之不如矣 朕甚愧之 此事於士風大有關係不可 不明為查禁 著通諭各督撫及學政等務須實心查察嚴行禁止 俾士各通經文風 振作 並指示軍機大臣會同禮部商議立法查禁事宜以端士習 軍機大臣查辦後在 七月回復皇帝的指示說 查此等刪本經書前經飭令銷毀日久生玩 應行令各督 撫學政轉飭所屬將坊間所存刪本板片限三月內押令繳銷 逾限不交查出治 罪未能查禁之地方官及各督撫學政分別議處 皇帝從之 103 高宗在翌年七月重 申這道命令 諭前因各省士子有肄習坊間刪本經書一事降旨令各省督撫嚴行查禁解 經銷毀 節據該督撫等陸續查繳但恐日久懈弛不可不再申厲禁以端士 習而崇實學 夫經籍自孔子刪定豈容後人妄為芟節皆由不通士子或落第 之人不能通經致用遂以弋名之心轉而弋利往往於經書內避去諱用句 語任意刪減或標寫擬題以為庸陋士子場屋揣摩之具而坊間即為刊刻 傳播彼此沾潤 此等貪鄙之見不特非讀書上進者所為亦且有玷士林 自慚名教 各督撫當飭屢留心查辦使若輩知所儆懼自不敢復蹈故轍 而 同上注頁 30 清實錄 乾隆五十七年六月癸巳頁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己未頁 940 ICS indd /12/19 4:28:12 PM

23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91 坊間既無此種書本亦無從刊佈漁利 況六經為聖賢垂教之書字字俱有精 義乃竟臆為揀擇作此刪本經書而躁進之士又欲於糟粕另標捷徑不 但失前聖立言之意於士風亦大有關係 想自用制義取士以來或即有此項 刪本經書亦非起於今日然不清其源安能禁其流之不滋甚耶 該督撫若 以此次查繳之後即視為具文弛其禁令則牟利書坊又復漸行出售輾 轉流傳終難盡絕 嗣後仍著落各督撫嚴飭所屬認真查禁並將繳過刪本 經書數目及有無傳習之處三年彙奏一次 俾士各通經文風振作以副朕 敦崇經學整飭士風至意 104 地方官及各督撫學政必須擔負查禁不力的責任希望藉此警醒他們全力追查銷毀 刪本經書使士子無從獲得刪本經書只得誦讀全經士習也因此得以矯正 道光十九年 1839 給事中況澄 奏報各省鄉試錄舊幸中 宣宗指 示 鄉會試為掄才大典多一幸進即少一真才 如該給事中所奏近代荒疏之 士每將舊文鈔錄剿襲無人告發參劾竟得濫列科名不可不嚴行查禁 著各省 督撫學政嗣後鄉試士子凡有剿襲錄舊幸中者一經聞之即行詳細查明據 實參辦 至順天鄉試中式士子有覆試之文可以覆校如有剿襲情弊即由府尹順 天學政及磨勘官併科道等查明指參 會試文場如有前項情弊亦由磨勘官及科道 105 等查明參奏以杜幸進而拔真才 清廷既禁售坊刻考試用書也設法端正坊刻考試用書所造成的剽竊剿襲和 士不 讀書 的劣風希望藉此將士習和文風引向正軌 然而從清末 人崇墨卷士不讀書 的迹象來看這些舉措的成效頗微 朝廷雖一再申誡但學校教育的失衡科場舞 弊的嚴重以及地方官員教官考官的怠職使得朝廷的努力事倍功半 清代的學校制度國子監為國學府州縣學為地方學二者構成學校系統 的主幹書院為此系統的支派莫不受政府的管轄督查和經費的支持 它們大抵 以教人科舉入仕為宗旨而科舉之學尤重者為首場之四書文即時文或八股文 鄉會試如此生員的歲科試也是如此 不僅如此為清代學校主體的國學和 府州縣學可說僅有考課鮮事講學教官雖責在訓迪士子除少數以振拔人 才為己任的教官尚有直接施教之舉外 率多昏耄龍鍾濫竽戀棧 106 不能切實履 行施教之責其所司則為月課季考其考績也是以士子考試成績為根據故而教 官與學生雖有 師生之名 而無訓誨之實 107 書院所重亦在考課所以多數主講 者也但知從事考課而罕有教學 最後演變到國學府州縣學書院甚至連考 同上注乾隆五十八年七月辛亥頁 同上注道光十九年九月甲寅頁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卷三八四 禮部 學校 拔貢事宜 乾隆十六年頁 142 清史稿校註 卷一一三 選舉一 頁 3150 ICS indd /12/19 4:28:12 PM

24 沈俊平 92 課學生一事也都不認真執行 108 原本應當督促教官施教的一些學政亦玩忽職守 清代學政 掌學校政令歲科兩 試巡歷所至察師儒優劣生員勤惰升其賢者能者斥其不師教者凡有興 革會督撫行之 109 以三年一任為常平均任期為二至三年匆匆而來遽爾而 去 學政在抵達主管地區的次日例有講學先由教官宣讀 臥碑文 與 聖諭廣訓 生員再經抽籤後各講 大清律例 三條或四書一章即告完事 110 不少學政不過 布 111 條教舉大綱 與行賞罰於 經舉報得實 的優劣諸生 更有學政劉鳳誥 鄒植行 徐松 等二十七人由於失職而遭降調處 分 112 學政雖有察覆教官教學績效的職權但施教敦促不力沒能激發教官的教學 熱誠 世宗曾說 教官多屬中材又或年齒衰邁貪位竊祿與士子為朋儔識考 113 課為故套而學臣又但以衡文為事任教官之因循怠惰苟且塞責漫不加察 既無教官施教朝廷所頒佈的標準讀物除少數像 欽定四書文 外絕大多數都塵 封於學校的藏書處 求學無門又得應付頻繁的考課士子只得 求教 於坊間俯拾 即是的考試用書 另外儘管清代對科舉舞弊的處罰較之前代更為嚴厲但科舉舞弊事件仍層出 不窮手段亦多種多樣如挾帶賄買請託假冒換卷槍替割卷通關節 等 有學者曾對清朝歷代科舉考試典型要案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通關節為主要的舞 弊手段 114 所謂的 關節 就是士子與考官之間的一種非正式的考試與錄取關係 主要表現在權力干預和人情賄買兩個方面 這種舞弊行為無疑地削弱了科舉競爭的 公平性 雅正清真 這個衡文標準亦行同具文 加上應試者眾像江南地區考生 多 115 至一萬四五千人 試卷黑格朱書本已目迷五色時間既逼卷帙又多一 關於清代科舉制度下的教育情形參閱王德昭 清代科舉制度研究 頁 清史稿校註 卷一二三 職官三 頁 3319 關於清代學政之職權參閱魏秀梅 從量 的觀察探討清季學政的人事嬗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 5 期 1976 年 頁 劉德美 清季的學政與學風學制的演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第 17 期 1989 年 頁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卷三八二 禮部 學校 諸生考課 雍正七年頁 許振禕 奏設味經書院疏 載盛康 編 皇朝經世文續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本 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年 卷六五 禮政五 學校下 頁 魏秀梅 從量的觀察探討清季學政的人事嬗遞 頁 116 乾隆五年敕編 世宗憲皇帝聖訓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 年 卷十頁 148 黃超向安強 清朝科舉考試舞弊要案的計量歷史學分析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 2010 年第 1 期頁 101 林則徐 請定鄉試考官校閱章程並防士子勦襲諸弊疏 載葛士濬 編 皇朝經世文續 編 卷五三 禮政四 學校上 頁 1390 ICS indd /12/19 4:28:12 PM

25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93 人精神一日看數十藝已屬神昏目眩 以十餘日功夫每人須看數百卷統計 116 之即是數千藝 考官因此閱卷匆遽無法切實品評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規定 的衡文標準形同虛設考生也因此沒有認真對待 雅正清真 這個衡文標準 另外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長期的經驗積累以及目睹邃於舉業而卻困於場屋的老生宿 儒剽竊剿襲舊文而 濫列科名 的庸才大有人在讓考生體會到中式與否繫於時 機不全關乎才學高下 士子於是乎 舍聖人之經典先儒之注疏與前代之史不 讀 把精力轉而研習坊間俯拾即是的考試用書 由於制度有缺陷執行人員又有過失朝廷在矯正考試用書之弊時取得的效 果並不盡如人意 結語 顧炎武在談及鄉會試三場之制的難度時指出 夫昔之所謂三場非下帷十年讀 117 書千卷不能有此三場也 在顧炎武看來要達到這個選拔標準並取得科舉出 身就非得下工夫十年苦讀圖書千卷不可 這樣高的標準雖非高不可攀但對不少 士子而言是一種能力上的考驗 這裏所謂的能力就包括才力和財力兩個方面 理想 的情況是才力與財力兼具但是實際的情況是不少士子或限於後天財力的制約或 礙於先天才力的不足 財力的制約使得一些士子即使有先天的才力然而在起跑點 上吃了虧 才力的不足使得一些士子縱使有財力購買千卷圖書但無法靈活地駕 馭所吸收的知識將它們變化成為引起考官注目的考試文字 實際上單就首場考試規定的八股文這個程式化的考試文體來說要完全掌握 寫作技巧並寫出佳作並非易事 八股文是一種命題作文題目必須從四書五經中摘 取且要模仿古人語氣根據程朱的的傳註來闡發題旨 如果士子對程朱的傳註領 會得深能發掘出題旨中的精義奧旨且完全符合程朱理學能起到替聖賢立言的 效果這樣心得體會才算是出采的文章才有中選的可能 不過這種心得體會有 著特殊的程式須先破題承題再起講 其標準的正文部份必須用聲律要求的 四個有著邏輯關聯的對偶段落來層層深入地闡發題旨寫出心得 要在規定的正 反起承轉合的邏輯程序中將自己的心得體會闡發無疑 118 沒有一定的聰明 才智確實無法寫出這種心得體會的八股文 考試競爭趨向激烈加上個人能力有限使得一些士子不得不尋求捷徑完成舉 子業考試用書就是在這個需求下產生的一個怪胎 它表面上與科舉制度所規定的 內容亦步亦趨實質上大大地簡化了考試的內容和準備的工作以輔助那些能力欠 何剛德 春明夢錄 筆記小說大觀 本 臺北新興書局1984 年 卷上頁 原抄本顧亭林日知錄 卷十九 三場 頁 龔篤清 八股文鑑賞 長沙岳麓書社2006 年 頁 4 ICS indd /12/19 4:28:13 PM

26 沈俊平 94 缺的士子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考試須知和答卷技巧給士子構建起一座更快更易 在舉子業取得成功的橋樑使得原本艱辛的備考工作更加簡易這也是士子爭相研 習坊刻考試用書的原因 在師長的鼓勵下這種情況也逐漸演變成士子的共同行為 考試用書大大地簡化了士子的備考工作卻促使士子為求仕進而在舉業之途上 浮躁競進對清代的文風士風和學風造成不良影響 對此清廷試圖將士習和文 風引向正軌 但是由於學校教育失衡科場舞弊日益嚴重以及地方官員教 官考官怠忽職守大大地影響了朝廷應對舉措成效 在大多數士子幾乎與坊刻考 試用書連為一體的情況下坊刻考試用書不僅禁之不絕反而呈現 如山如海 之勢 覆蓋至 山僻小鎮 ICS indd /12/19 4:28:13 PM

27 On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ly-printed Examination Aid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Government s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Abstract) Sim Chuin Peng Examination aids were a major type of publication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se aids were largely produced by the commercial printing houses and were widely circulated in book markets. They included commentaries on 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as well as anthologies of the eight-legged essays, rhythmic poems, and policy essays. These aids had greatly simplified the preparation for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and had helped prepare candidates in two major areas: knowledge they needed to acquire before they sat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techniques on answering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n commercially-printed examination aids in the Q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government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paper. Part one outlines the publishing activities of these commercially-printed examination aids, as well as the major types of aids published in the dynasty. Part two examines the impact these aids as well as the reaction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oward them. Part three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However, failure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cheating and fraud in examination, and negligence of education officials and examiners had redu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關鍵詞清代 出版 坊刻 考試用書 科舉考試 Keywords: Qing dynasty, publishing, commercial printing houses, examination aids,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CS indd /12/19 4:28:13 PM

28 中 國 文 化 研 究 所 學 報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January 2012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從 經 史 八 股 到 政 藝 策 論 : 清 末 癸 卯 甲 辰 科 會 試 論 析 * 李 林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歷 史 系 引 言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歲 次 癸 卯 是 年 清 廷 補 行 辛 丑 壬 寅 恩 正 併 科 會 試, 1 因 京 師 貢 院 毀 於 拳 禍, 遂 借 闈 河 南 各 省 公 車 甘 冒 風 雪, 趨 之 若 鶩 翌 年 甲 辰 (1904),

More information

/3 2/3 5 P P9 7 P P348 9 P P P P P P83 7 P397 86

/3 2/3 5 P P9 7 P P348 9 P P P P P P83 7 P397 86 100091 K25 1002-3054 2016 06-0085-11 A DOI 10. 13262 /j. bjsshkxy. bjshkx. 160610 20 3 1 P68-79 2 3 2015-12-19 1984-. 85 2016 6 2564 1/3 2/3 5 P23 40 4 6 P9 7 P397 10 36 16 1936 18. 8 1 8 P348 9 P85 91

More information

封面

封面 The Age of Restriction the Concept of Woman role in Chinese morality book July 2009 132 98 2 i ii iii meeting p.1 p.15 p.1 p.3 p.4 p.5 p.7 p.13 p.13 p.15 p.16-25 p.17 p.21 p.26-p.54 p.26 p.29 p.34 p.41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洪麗珠 84 4 人 南人的任官差別只是一種集團主義 collectivism 的用人方法罷了 確實元代 史料中 參用 一詞頗為常見任官與族群對應的狀況除了蒙古人之外色目與漢人 5 並非一直有上與下的差別元代法律上更找不到四等人制的明文規定 應該思考的 是四 等 人或者四類人的存在是否需要法律明文規

洪麗珠 84 4 人 南人的任官差別只是一種集團主義 collectivism 的用人方法罷了 確實元代 史料中 參用 一詞頗為常見任官與族群對應的狀況除了蒙古人之外色目與漢人 5 並非一直有上與下的差別元代法律上更找不到四等人制的明文規定 應該思考的 是四 等 人或者四類人的存在是否需要法律明文規 寓制衡於參用元代基層州縣官員的族群結構分析 * 洪麗珠 臺灣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前 言 至元二年 1264 元世祖 忽必烈 1260 1294 在位 下詔曰 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 1 赤漢人充總管回回人充同知永為定制 定調路級地方政府用人的族群政 策 二十八年 1291 又詔曰 路府州縣除達魯花赤外長官並宜選用漢人素有聲 望及勳臣故家并儒吏出身資品相應者佐貳官遴選色目 漢人參用庶期於 2 政平訟理民安盜息而五事備矣

More information

pdf

pdf 2000 6 139-160 1 1 Ping-tzu Chu, "Tradition Building and Cultural Competition in Southern Song China (1160-1220): The Way, the Learning, and the Texts," (Ph.D., Harvard University, 1998) 238-277 140 (1133-1180)

More information

!

! CIP /. - 1999. 10 ISBN 7-80149 - 192-0!. ". #. - - - $. D691 CIP 1999 46128 5 65139961 100732 http!www. ssdph. com. cn 850 1168 1 /32 11. 75 294 1999 10 1 1999 10 1 0001-3000 ISBN 7-80149 - 192 - O/K 010

More information

70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者, 至 宋 始 多, 蓋 鋟 板 之 術 盛 於 是 時 使 然 然 醫 家 之 書, 經 宋 人 搜 輯 傳 世 者, 醫 經 類 甚 少, 同 一 經 方 也, 本 草 類 亦 甚 少, 而 方 書 獨 多

70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者, 至 宋 始 多, 蓋 鋟 板 之 術 盛 於 是 時 使 然 然 醫 家 之 書, 經 宋 人 搜 輯 傳 世 者, 醫 經 類 甚 少, 同 一 經 方 也, 本 草 類 亦 甚 少, 而 方 書 獨 多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1): 69-85, 2013 DOI: 10.3966/101764462013122403005 69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歷 史 學 院 本 文 以 現 存 千 金 方 早 期 傳 本 與 出 土 文 獻 中 的 千 金 方 印 本 殘 葉 爲 基 本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女 子 弄 文 誠 可 罪 試 析 女 性 書 寫 意 識 中 之 自 覺 與 矛 盾 女 子 弄 文 誠 可 罪 試 析 女 性 書 寫 意 識 中 之 自 覺 與 矛 盾 許 麗 芳 * 一 前 言 傳 統 對 於 書 寫 之 認 知 向 有 其 特 定 之 價 值 展 現, 亦 為 歷 代 文 人 遵 循 或 追 求 之 依 據 大 致 而 言, 書 寫 活 動 實 為 傳 統 文 人 自 我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Chap3Chinese

Chap3Chinese 第 三 章 北 京 大 学 : 引 领 文 化 的 旗 帜 许 美 德 查 强 闫 凤 桥 基 于 北 京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地 位, 描 述 中 国 高 校 的 大 众 化 进 程, 将 北 京 大 学 列 为 第 一 位 应 该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在 与 北 京 大 学 领 导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交 谈 中, 我 们 能 够 感 受 到

More information

穨jender.PDF

穨jender.PDF 1 2 + 1 ( 2000 6 29-7 1 ) 70.2(1999): 439-481 Jen-der Lee, Wet Nurse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Nan N 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2.1(Leiden: Brill, 2000): 1-39. 2 23(1999): 123-156

More information

02-14-孫青氏-Sim.indd

02-14-孫青氏-Sim.indd 作 为 表 达 方 式 的 周 礼 : 清 末 变 局 与 中 国 传 统 典 籍 孙 青 The Ritual of Chou: as an EXPRESSION under the Knowledge Crisis of Later Imperial China SUN Qing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19 th century China, changes in fields

More information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118 2009/06

2 3 4 5 118 2009/06 * [ / ] [ ] Abstract The rites of repentance in the folk society of Putian in Fujian are a ceremony held by rich families to reward deities for wish fulfillment and are therefore religious rites of a private

More information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都督府的“拥护共和”奖功制度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都督府的“拥护共和”奖功制度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 史 学 研 究, 2016, 4(1), 1-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ojhs http://dx.doi.org/10.12677/ojhs.2016.41001 Protection Republic Award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

content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Vol. 6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2007 (1994-2005) Learning experience in public-exam-oriented "Liberal Studies" an analysis of AS Liberal Studies examination reports (1994-2005)

More information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1902 1966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1902 1966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鄉邦傳統與遺民情結民初白雪詞社及其唱和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引言 清末詞人結社唱酬之風甚盛莫立民在 晚清詞研究 中列出由道光至清末的詞社 十三家 萬柳的 清代詞社研究 亦指出由光緒年間到清末最少有十個詞社組 1 朱祖謀 彊村1857 1931 等在北京倡立 成 其中著者有王鵬運 1848 1904 的咫村詞社鄭文焯 1856 1918 在蘇州主持的吳社和鷗隱詞社以及程頌萬 1865 1932 在長沙發起的湘社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a b 11 16b a 106

a b 11 16b a 106 105 1 1 1984.10 244-252 251-252 2 3 4 5 6 7 2 2000.5.19-20 3 1967 7 17a 4 1967 15 13 5 1986 48 62 6 1967 2 24b 11 16b 7 1967 4 12a 106 8 9 10 11 12 13 14 8 1981 11 12-13 9 1967 14 17b-18a 10 1988.2 27

More information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33 3 2014 259 271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3 2014 100190 N092 P1-092 A 1000-1224 2014 03-0259-13 exhalation vapour smoke 1 2 2014-02-18 2014-09-21 1977 260 33 1 three regions

More information

1 1 1 1 2 3 3 3 4 4 5 5 5 6 6 7 7 9 9 9 10 11 11 11 1. 2. 3. 4. 1 2 11 12 12 12 12 13 13 13 15 15 16 16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0 20 21 22 22 22 23 23 1. 2. 23 25 27 27 28 28 28 29 29 29 30 31 31 31 32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309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 309-320,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122502017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張加昇 蘇奕彰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 台中 台灣 本文探討從 17 世紀荷蘭 西班牙占領時期以及明清統治時期的關於臺灣早期醫療發展事 項的記載 以及中醫在臺灣早期發展之成果 在臺灣的歷史發展之中

More information

David Faure

David Faure 300350 2009 2014 K24 K25 A 1005-605X 2016 01-0150- 19 A Summary Study on the Cla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Recent Years CHANG Jian - hua Center for Chinese Social History Studies Nanka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制度缺失与家国利益 晚清内务府腐败问题探析 强光美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 北京 100872 摘 要 晚清内务府以腐败著称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制度设计及现实执行的种种缺失 即内务 府管理的封闭性 监督机制的失效 内务府大臣整体素质的降低及皇室的奢靡与包庇 作为满洲特权的某 种象征和代表 腐败不堪的内务府成为时人诟病清室的口实 随着清末民族主义的觉醒和立宪运动的展 开 整肃 改革内务府成为朝野上下的一致呼声

More information

張 佳 114 古改革目的在於塑造明政權 承古先聖王之統 的正統地位以期加強民眾對新政 權的認同 同時借助對胡漢服飾習俗的嚴格區分刻畫一個異於 中國 傳統的 胡 4 元 形象以此反襯自身政權的正統性明初通過對士庶日常服飾的嚴格規範細 緻地刻畫了各個群體和階層 君臣 官民 良賤 的身份界限建立起一套與

張 佳 114 古改革目的在於塑造明政權 承古先聖王之統 的正統地位以期加強民眾對新政 權的認同 同時借助對胡漢服飾習俗的嚴格區分刻畫一個異於 中國 傳統的 胡 4 元 形象以此反襯自身政權的正統性明初通過對士庶日常服飾的嚴格規範細 緻地刻畫了各個群體和階層 君臣 官民 良賤 的身份界限建立起一套與 重整冠裳 洪武時期的服飾改革 * 張 佳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引言 1 改正朔易服色 是中國歷代王朝開國必經的兩道程序分別象徵對天道的順應 和對社會秩序的調整用以塑造新政權的合法性明代開國也未能自外於這一傳 統在明初一系列開國制作當中服飾制度改革幾乎貫徹洪武朝的始終構成了禮 制重建的重要內容衣裳冠履除去蔽體保暖 修飾容止的實用功能還被附加上了 諸多文化內涵 衣冠 幾乎成為 文明 文化 的同義詞有賴中國服飾史和元明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会角色

第七章    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会角色 Elman,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9, No. 1. 剑 桥 清 代 前 中 期 史 第 七 章 清 代 前 中 期 士 人 的 社 会 角 色 由 于 从 早 期 开 始, 帝 国 的 权 力 就 已 经 在 君 主 和 他 的 臣 僚 之 间 形 成 了 一 种 平 衡, 因 此 清 王 朝 利 益 的 分 配 从 来 没 有 单 方 面 地 有

More information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六 十 八 期 一 前 言 本 文 從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一 語, 分 析 明 清 的 醫 療 情 境, 探 索 時 人 如 何 詮 釋 醫 病 關 係 和 疾 患 的 意 義 這 一 諺 語 散 見 於 像 金 瓶 梅 醒 世 恒 言 和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六 十 八 期 一 前 言 本 文 從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一 語, 分 析 明 清 的 醫 療 情 境, 探 索 時 人 如 何 詮 釋 醫 病 關 係 和 疾 患 的 意 義 這 一 諺 語 散 見 於 像 金 瓶 梅 醒 世 恒 言 和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68 期 ( 民 國 99 年 6 月 ),1-50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 * 明 清 的 醫 療 市 場 醫 學 知 識 與 醫 病 關 係 ** 祝 平 一 摘 要 本 文 從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一 語, 分 析 明 清 的 醫 療 情 境, 探 索

More information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2005 5 May12005 2 Studies in Qing History No12 [ ]? (early modern)?? [ ] 2004-11 - 15 [ ] [ ] 81 1960-1970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1 1968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2010 年 度 报 告 2010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国合会 是 1992 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由中外方高层 人士与权威专家学者组成的高级国际咨询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的成功经验 针对中国环发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向中国政府提出前瞻性 战略性 预警性政策建议 支 持促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一届国合会 1992-1996年 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緒 論 一 研 究 動 機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有 中 國 女 界 之 盧 騷 之 稱 的 金 一 ( 即 金 天 翮, 1873-1947), 1 在 為 上 海 的 女 子 世 界 撰 寫 的 發 刊 詞 中, 曾 有 這 麼 一 段 話 : 女 子 者, 國 民 之 母 也 欲 新 中 國, 必 新 女 子 ; 欲 強 中 國, 必 強 女 子 ; 欲 文 明 中 國,

More information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007 10 39-76 39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rengths of

More information

北洋新政时期天津中医界的改革活动与地域社会

北洋新政时期天津中医界的改革活动与地域社会 1 90 199290 (1993) (1999) 2002 2 Carol Benedict,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00Ruth Rogaski, Hygienic Modernity: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BIBLID 1026-5279 (2002) 91:2 pp. 65-92 (2002.12) 6 5 Keywords Taiwan Publication Publishing History Bookstore Chinese Books E-mail: 875a@academia.drnh.gov.tw 66 2002.12 [1] [2] [3] [4] 20 [5] 20 1881 Thomas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臺 灣 在 納 入 清 朝 版 圖 之 後, 其 對 外 貿 易 對 象 從 國 際 轉 以 中 國 大 陸 為 主, 同 時 也 被 納 入 中 國 的 市 場 體 系 之 中, 形 成 向 中 國 輸 出 農 工 原 料, 輸 入 手 工 製 品 日 用 物 資 的 分 工 關 係 在

摘 要 臺 灣 在 納 入 清 朝 版 圖 之 後, 其 對 外 貿 易 對 象 從 國 際 轉 以 中 國 大 陸 為 主, 同 時 也 被 納 入 中 國 的 市 場 體 系 之 中, 形 成 向 中 國 輸 出 農 工 原 料, 輸 入 手 工 製 品 日 用 物 資 的 分 工 關 係 在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臺 灣 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清 代 臺 灣 與 寧 波 的 貿 易 (1684-1895) 許 雅 玲 指 導 教 授 : 黃 富 三 2014 年 1 月 摘 要 臺 灣 在 納 入 清 朝 版 圖 之 後, 其 對 外 貿 易 對 象 從 國 際 轉 以 中 國 大 陸 為 主, 同 時 也 被 納 入 中 國 的 市 場 體 系 之 中, 形 成 向 中 國

More information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四 13:20-14:35 主 持 兼 評 論 : 郭 文 華 ( 厦 門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四 13:20-14:35 主 持 兼 評 論 : 郭 文 華 ( 厦 門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屆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生 研 討 班 日 期 :2015 年 11 月 14 日 11 月 15 日 地 點 : 廣 州 南 沙 資 訊 科 技 園 會

More information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論 著 臺 灣 生 理 衛 生 教 育 中 的 性 生 殖 與 性 別 (1945-1968) * 李 貞 德 摘 要 臺 灣 少 年 男 女 首 次 在 普 通 教 育 中 系 統 性 地 接 觸 性 與 生 殖 的 知 識, 是 中 華 民 國 政 府 接 收 以 後 的 事 戰 後 初 中 生 理 衛 生 教 本 列 專 章 說 明 生 殖 作 用, 配 合 插 圖, 向 男 女 學 生 介

More information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2013/14 第 三 學 期 (2014 年 5 月 26 日 至 7 月 12 日 ) 科 目 編 號 科 目 名 稱 CC5104 民 間 信 仰 與 術 數 方 技 (Folk Beliefs and Occult Science) 學 分 3 程 度 5 任 教 老 師 王 章 偉 博 士 上 課 時 間 及 地 點 5 月 27 日, 星 期 二,18:30-21:30,( 地 點 :PQ304

More information

150 2001.6 [1] 1920 70 [2] 1920 3 1929 1925 1929 1937 1 9 4 9 1951-1954 1 953 1956 1984 11 9 1980 1958 [ 1] [ 2] 1996 1997 351-352 1998 3 1 998 29-34

150 2001.6 [1] 1920 70 [2] 1920 3 1929 1925 1929 1937 1 9 4 9 1951-1954 1 953 1956 1984 11 9 1980 1958 [ 1] [ 2] 1996 1997 351-352 1998 3 1 998 29-34 BIBLID 1026-5279 (2001) 90:1 pp. 149-170 (2001.6) 1 4 9 1913 1949-1979 3 0 1980-1990 90 1 9 9 3 1994 Keywords Library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Library Educati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More information

2011 2011 A B A 18 A 2006 2007 2008 2007 2007a 2007b 2007 2010 2010 2011 2009 2007 2011 23

2011 2011 A B A 18 A 2006 2007 2008 2007 2007a 2007b 2007 2010 2010 2011 2009 2007 2011 23 A 18 * A 18 A D035. 1 A 1674-2486 2015 02-0022 - 25 Bennett 1976 Cell 1977 Whyte 1974 * chennabo@ mail. sysu. edu / 12YJC840048 13YJA810002 985 22 2011 2011 A B A 18 A 2006 2007 2008 2007 2007a 2007b 2007

More information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8514(2007)40p. I -18 2007 年 12 月, 頁 1~18 2007.9.11 收 稿, 2007.1 1.1 9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More information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教 科 書 研 究 第 六 卷 第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59-94 民 國 初 年 小 學 國 語 課 本 的 實 用 主 義 傾 向 以 黎 錦 暉 編 寫 版 本 為 主 要 分 析 對 象 郭 澤 寬 1 陳 祥 丹 2 實 用 主 義 曾 在 上 世 紀 初 前 後, 深 刻 影 響 中 國 發 展 自 本 土, 承 續 洋 務 運 動 素 樸 的 致 用 思 維, 與 來

More information

64 Culture and Education as Sponsored by the Board of Trustees for AIFBG Hsiu-huan Chou * Abstract The Board of Truste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64 Culture and Education as Sponsored by the Board of Trustees for AIFBG Hsiu-huan Chou * Abstract The Board of Truste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63 20 4 8 193 64 Culture and Education as Sponsored by the Board of Trustees for AIFBG Hsiu-huan Chou * Abstract The Board of Truste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demnity Funds remitted by the British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20434D524F3130303420B9ABB9B2BBB0D3EFB5C4C2DFBCADD3EBCBB5C0ED>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20434D524F3130303420B9ABB9B2BBB0D3EFB5C4C2DFBCADD3EBCBB5C0ED> 公 共 话 语 的 逻 辑 与 说 理 : 中 国 不 高 兴 的 教 训 1 徐 贲 ( 美 国 加 州 圣 玛 丽 学 院 ) 内 容 摘 要 : 我 曾 经 指 出 过 中 国 不 高 兴 一 书 的 一 些 逻 辑 谬 误 和 非 理 性 话 语 特 征, 引 起 了 一 些 读 者 的 积 极 反 馈, 因 此 想 进 一 步 谈 谈 公 共 话 语 理 性 的 环 境 和 逻 辑 首 先,

More information

Benjamin A. Elman 000 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

Benjamin A. Elman 000 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 05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Feb. 05 No. 400 900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K49 A 00-8587 05-0 - 000 -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400 900 500. 5 % 50 50 50 7 5 7 6 9 50 450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9725陳秋坤清樣稿_0601.doc

Microsoft Word - 9725陳秋坤清樣稿_0601.doc 臺 灣 史 研 究 第 十 六 卷 第 一 期, 頁 1-28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三 月 中 央 研 究 院 臺 灣 史 研 究 所 帝 國 邊 區 的 客 庄 聚 落 : 以 清 代 屏 東 平 原 為 中 心 (1700-1890) * ** 陳 秋 坤 摘 要 從 帝 國 邊 區 的 比 較 視 野 看 來, 清 代 屏 東 平 原 客 庄 聚 落 的 地 權 結 構 顯 示 公 共 產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01-220 19 2 90 12 206-8 * 201 202 19 2 1 25-220?-194 2 188-141 157-141 3 56-88 75-88 4 5 1 1983 26-27 31 11 4 1936 1007-1063 1980 1985 60 3 1989.9 527-577 2 1984 53 3 145-86

More information

051_072_Zhang_yi

051_072_Zhang_yi !"#$%&'()*+,-!"#$%&' *!"#$%& * 1 2!"#$%&'()*+,-./0!12345678("#$90!"#$%&'()*+,-.#/0123#45(6789:;#&!"#$%&'()*+(,-./0123456789:;2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第十期 京劇逐漸茁壯的同時 戲劇演出相關評論也隨之興起 這些評論除了出現在 3 傳統書籍形式的出版品以外 近代報刊 的興起 更是提供了京劇或是其他地方 劇種的評論極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進入清末民初時期 這些評論主要以報刊為 媒介 散見於報刊雜誌的藝文版面 報刊劇評的流行與京劇的發展成為相輔

戲劇研究 第十期 京劇逐漸茁壯的同時 戲劇演出相關評論也隨之興起 這些評論除了出現在 3 傳統書籍形式的出版品以外 近代報刊 的興起 更是提供了京劇或是其他地方 劇種的評論極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進入清末民初時期 這些評論主要以報刊為 媒介 散見於報刊雜誌的藝文版面 報刊劇評的流行與京劇的發展成為相輔 戲 劇 研 究 第 10 期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2012 年 7 月 頁69-108 近代劇評的發生 順天時報 與辻聽花 1 吳宛怡 日本京都大學人間 環境學研究科博士 緒論 依據中國戲劇發展史 我們可以得知 清代道光 1782-1850 至咸豐 1831-1861 同治 1862-1874 年間 經歷了徽調 秦腔 漢調的合流 並 吸收了崑曲 京腔特長的新興劇種

More information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Ξ,,,,,,,,,,,,,,,,,,, 1945 8,,,,,,, Ξ, 2002 11 4,, 1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8 15, :, : 5 (),

More information

9 61-89 2004 12 * * 62 9 1 2 3 4 5 6 1 3 4 5 6 7 8 2 3 4 5 6 63 7 8 12 1 1 1 1 2 3 1 6 1 1 9 56 11 13 24 2 7 8 9 64 9 7 7 3 4 9 10 23 11 1357 2468 11 10 19 2003 10 1 65 7 5 3 1 2 4 6 8 1 6 8 4 4 6 1 30

More information

穨1-林聖欽.doc

穨1-林聖欽.doc 1 39 92 11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 39, November. 2003 *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study of the Taiwanese christening culture: A case of Xuei-gia-liau, Xuei-gia Bau, Yan-Shui-Gang Ting in Japanese Rule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2004 2,,,, 1907,, 7 6,,,,,,,,,,,,, 7 13,,, 15,, :,,2001, ,:,, 1981,

2004 2,,,, 1907,, 7 6,,,,,,,,,,,,, 7 13,,, 15,, :,,2001, ,:,, 1981, ,,,,,,,,,,,,,,,,,, 1 2004 2,,,, 1907,, 7 6,,,,,,,,,,,,, 7 13,,, 15,, :,,2001,208 248,:,, 1981,459 460 2 ,,,,?,,,,,, (7 19 ),,,,,,,,,,,,,, : (),1959,187 190 :,1907 7 21 24 ;,1907 8 2 ;,1907 7 20 22 23 28

More information

/ 环 境 与 社 会 / 出 的 特 征 是 形 体 如 刀, 故 刀 凤 和 带 鱼 被 统 称 刀 鱼 ; 而 在 现 代 鱼 类 分 类 学 中, 刀 凤 属 鲱 形 目 鳀 科, 带 鱼 属 鲈 形 目 带 鱼 科, 分 属 两 科 鱼 类 根 据 古 代 民 众 和 现 代 鱼 类 学

/ 环 境 与 社 会 / 出 的 特 征 是 形 体 如 刀, 故 刀 凤 和 带 鱼 被 统 称 刀 鱼 ; 而 在 现 代 鱼 类 分 类 学 中, 刀 凤 属 鲱 形 目 鳀 科, 带 鱼 属 鲈 形 目 带 鱼 科, 分 属 两 科 鱼 类 根 据 古 代 民 众 和 现 代 鱼 类 学 0 年 第 期 / 明 清 以 来 黄 渤 海 带 鱼 渔 获 量 变 化 及 其 原 因 / 明 清 以 来 黄 渤 海 带 鱼 渔 获 量 变 化 及 其 原 因 李 玉 尚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上 海 0040) 摘 要 : 乾 隆 年 间, 带 鱼 就 成 为 诸 城 第 一 大 渔 业, 民 国 时 期 和 950 年 代 又 成 为 莱 阳 和 牟 平 第 一 大 渔 业 明 清

More information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六 十 八 期 一 前 言 過 去 的 二 十 世 紀, 人 類 社 會 人 口 暴 增, 前 所 未 見 特 別 是 二 十 世 紀 後 葉,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人 口 爆 發 問 題 尤 為 顯 著 怎 樣 控 制 出 生 率, 成 了 關 係 到 國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六 十 八 期 一 前 言 過 去 的 二 十 世 紀, 人 類 社 會 人 口 暴 增, 前 所 未 見 特 別 是 二 十 世 紀 後 葉,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人 口 爆 發 問 題 尤 為 顯 著 怎 樣 控 制 出 生 率, 成 了 關 係 到 國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68 期 ( 民 國 99 年 6 月 ),97-142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計 劃 生 育 的 開 端 * 1950-1960 年 代 的 上 海 ** 小 濱 正 子 摘 要 中 國 為 了 控 制 人 口 成 長, 於 1979 年 推 出 一 胎 化 政 策, 但 在 此 之 前 即 有 出 生 率 急 速 下

More information

17

17 49 1 ( ) Vol. 49 No. 1 2009 1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 2009 () ()? (, 475001) :, () ; ;2500 3000,,, : ; ; ; ;; :B812092 : A : 1000-5242 (2009) 01-0016 - 06 :2008211217 :(1929 -

More information

105-132

105-132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105-132 21 1 92 6 * 105 106 21 1 1 12 2 1 1987 31 1980 2 1975 370-371 107 3 157-193 4 559 5 6 4 3 1959 46 1093 4 1112 5 1985 559 2527 6 1974 27 780 108 21 1 7 8 9 187 10

More information

146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最 佳 論 文 Best Essays 象 相 符, 則 該 假 設 就 成 為 理 論, 而 這 理 論 很 可 能 完 美 地 解 構 了 該 自 然 現 象 2 自 然 哲 學 不 太 符 合 上 述 的 原 則,

146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最 佳 論 文 Best Essays 象 相 符, 則 該 假 設 就 成 為 理 論, 而 這 理 論 很 可 能 完 美 地 解 構 了 該 自 然 現 象 2 自 然 哲 學 不 太 符 合 上 述 的 原 則, 牛 頓 與 李 約 瑟 的 對 話 王 文 杰 聯 合 書 院 法 律 一 引 言 如 果 以 李 約 瑟 為 中 國 傳 統 自 然 哲 學 ( 下 文 將 簡 稱 為 自 然 哲 學 ) 的 代 表, 牛 頓 為 現 代 科 學 的 代 表, 兩 者 相 遇 會 引 起 甚 麼 討 論? 本 文 將 會 探 討 兩 者 兼 容 和 相 沖 之 處 現 代 人 普 遍 接 受 現 代 科 學, 原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 ),,,,,,, [ 5 ],,,,,,,,????,,?,,,,,,,,,,, [ 6 ],,,,,,,,,,,,,,,,,,, [ 6 ],,,, 6,,, [ 3 ],,,,,, [ 7 ],,,,, [ 8 ],,,,,,,,,,!!,,,,, [ 8 ],, ( ),, 20,,,,

( ),,,,,,, [ 5 ],,,,,,,,????,,?,,,,,,,,,,, [ 6 ],,,,,,,,,,,,,,,,,,, [ 6 ],,,, 6,,, [ 3 ],,,,,, [ 7 ],,,,, [ 8 ],,,,,,,,,,!!,,,,, [ 8 ],, ( ),, 20,,,, 2008 2 No12 2008 ( )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Sum No1155, (, 410081) :,,,, : ;, : ; ; : K261. 2 : A : 100620766 (2008) 0220005211, [ 1 ],,,,,,,, : ( ),,, :,, ( ), [ 2 ],,,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0254-4466(2009)27:4 pp. 147-17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1376-1383 * 1310-1381 1357-1402 2008 11 3 2009 10 21 * 147 14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1 2 3 1 1993 164 John Dardess John Dardess, Confucianism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1 pp. 101-128 18 1 89 6 * 101 102 1 2 local elite national elite 3 4 1 E. A. Kracke, Jr., Family vs Merit in Chines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under the Empire, Harvard Journal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Modernity, Religion, and Magic: Governmentalityof a Local Temple By Ding-tzann Lii and Jieh-min Wu Keywords: modernity, folk religion, magic, governmentality, body, Foucault, Durkheim * NSC 93-2412-H-007-001

More information

13-4-Cover-1

13-4-Cover-1 106 13 4 301-323 302 2009 2007 2009 2007 Dewey 1960 1970 1964 1967 303 1994 2008 2007 2008 2001 2003 2006 2007 2007 7 2013 2007 2009 2009 2007 2009 2012 Kendall 1990 Jacoby 1996 Sigmon 1996 1 2 3 20062000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第十三期 之一 而非獨立的崑曲班社 崑曲在臺灣的扎根 實有賴大陸來臺的學者及曲友 前輩 或在大學講授曲學 或因興趣籌辦曲會 幽蘭方能自江南根留臺灣 飄香 逾一甲子 其中徐炎之 張善薌伉儷居功厥偉 先於一九四九年號召曲友成立同 期曲會 定期以曲會友 延續至今已達一千五百多期 繼而進入校園指導

戲劇研究 第十三期 之一 而非獨立的崑曲班社 崑曲在臺灣的扎根 實有賴大陸來臺的學者及曲友 前輩 或在大學講授曲學 或因興趣籌辦曲會 幽蘭方能自江南根留臺灣 飄香 逾一甲子 其中徐炎之 張善薌伉儷居功厥偉 先於一九四九年號召曲友成立同 期曲會 定期以曲會友 延續至今已達一千五百多期 繼而進入校園指導 戲 劇 研 究 第 13 期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2014 年 1 月 頁99-144 DOI: 10.6257/JOTS.2014.13099 論徐炎之 張善薌 在臺灣的崑曲薪傳及表演特色 * 林佳儀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前言 徐炎之 1898-1989 張善薌 1908-1980 是一九四九年渡海來臺灣的 崑曲曲家中 深具代表性之人物 徐炎之於一九八五年榮獲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二 煽 腥 色 的 法 庭 新 聞 ( 一 ) 香 港 報 章 的 法 庭 新 聞 /037 ( 二 ) 法 庭 新 聞 的 功 能 /039 ( 三 ) 報 道 法 庭 新 聞 的 規 限 /041 法 庭 新 聞 報 道 的 爭 議 /043 ( 四 ) 法 庭 新 聞 的 轉 變 /046 煽

二 煽 腥 色 的 法 庭 新 聞 ( 一 ) 香 港 報 章 的 法 庭 新 聞 /037 ( 二 ) 法 庭 新 聞 的 功 能 /039 ( 三 ) 報 道 法 庭 新 聞 的 規 限 /041 法 庭 新 聞 報 道 的 爭 議 /043 ( 四 ) 法 庭 新 聞 的 轉 變 /046 煽 目 錄 新 聞 已 死? 序 一 ( 韋 基 舜 ) 序 二 ( 屈 穎 妍 ) 序 三 ( 洪 藹 婷 ) 一 消 失 中 的 突 發 新 聞 ( 一 ) 何 謂 突 發 新 聞? /003 突 發 新 聞 本 質 屬 煽 情? /004 突 發 新 聞 等 於 作 故 事? /007 採 訪 還 是 駁 料? /008 ( 二 ) 突 發 新 聞 的 功 能 /011 屯 門 色 魔 案 /012

More information

也 上 谷 位 於 何 地? 東 漢 班 固 (32-92 年 ) 漢 書 地 理 志 言 : 上 谷 郡, 沮 陽 泉 上 潘 軍 都 居 庸 雊 瞀 夷 輿 寧 昌 平 廣 寧 涿 鹿 且 居 茹 女 祈 下 落 上 谷, 戰 國 時 代 屬 於 燕 國, 為 軍 事 要 塞 秦 始 皇 二 十

也 上 谷 位 於 何 地? 東 漢 班 固 (32-92 年 ) 漢 書 地 理 志 言 : 上 谷 郡, 沮 陽 泉 上 潘 軍 都 居 庸 雊 瞀 夷 輿 寧 昌 平 廣 寧 涿 鹿 且 居 茹 女 祈 下 落 上 谷, 戰 國 時 代 屬 於 燕 國, 為 軍 事 要 塞 秦 始 皇 二 十 神 仙人物 淮南子 中的 赤松子 及 其在漢代的影響 陳廣忠 安徽大學文學院 在漢代的文獻中 淮南王劉安 前 179 前 122 年 及門客編撰的 淮南 子 首次對早期神仙家人物 赤松子 作了記載 其中對赤松子的籍貫 求仙 原因 所練功法 最終結果等 都有比 較清晰的記述 淮南子 之後兩漢眾 多的典籍 對赤松子有了更為詳細的描 述 魏晉以後 赤松子的影響逐漸擴 大 赤松子的吐納 導引 食氣 辟穀 服食等養生理論

More information

或 曰 獻 初 過 梓 潼 夢 人 以宗弟持紅柬來謁 戒勿殺梓 潼人 獻語人曰 咱一家兄弟 人何忍殺之 故梓潼得免 以上關於張獻忠與張亞 子 聯 宗 的 記 載 在 1999 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 梓潼 縣志 也予以確認 查閱有關 七曲山大廟 祖高皇帝 獻不知書 其從官 夏 天 李 自 成 於 頭

或 曰 獻 初 過 梓 潼 夢 人 以宗弟持紅柬來謁 戒勿殺梓 潼人 獻語人曰 咱一家兄弟 人何忍殺之 故梓潼得免 以上關於張獻忠與張亞 子 聯 宗 的 記 載 在 1999 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 梓潼 縣志 也予以確認 查閱有關 七曲山大廟 祖高皇帝 獻不知書 其從官 夏 天 李 自 成 於 頭 關於梓潼神廟內的張獻忠塑像 楊培德 綿陽市社會科學聯合會 編者按 此文是四川省綿陽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第二屆主席 綿 陽市政協第三屆文史委主任楊培德先生惠賜本刊的稿件 文章討論 了 大西王 張獻忠的塑像被置入梓潼縣大廟山文昌宮的過程及其 原因 並表示了作者對於此事的態度 作者對反抗 封建統治 之 農民起義 將領張獻忠的某些行為提出了批評 其言辭雖然頗顯 激烈 但所說卻也有所據 雖然史學界關於 張獻忠屠川

More information

非 戒 不 可 白 底.indd 2 2011-8-4 13:10:21

非 戒 不 可 白 底.indd 2 2011-8-4 13:10:21 非戒不可白底.indd 1 2011-8-4 13:10:18 非 戒 不 可 白 底.indd 2 2011-8-4 13:10:21 非 戒 不 可 白 底.indd 3 2011-8-4 13:10:25 吸 烟 的 危 害 烟 草 烟 雾 中 已 知 化 学 物 质 有 7000 多 种, 其 中 包 括 250 种 有 害 物 质, 致 癌 物 近 70 种 烟 草 使 用 是 首 要 的

More information

顛 真心故別墳前土 一性須成物外 仙 山上不唯余顯跡 足令七祖盡生 天 贈僧肇法師 地因緣離土丘 心作解得真修 分道眼高羅漢 溉靈根越趙州 利天宮 昇局寶 京山上拂雲頭 皮黑去黃芽 現 箇青牛吼白牛 十地因緣離土丘 一心作解得真 修 三分道眼高羅漢 水溉靈根越趙 州 刀利天宮昇局寶 玉京山上拂雲 頭

顛 真心故別墳前土 一性須成物外 仙 山上不唯余顯跡 足令七祖盡生 天 贈僧肇法師 地因緣離土丘 心作解得真修 分道眼高羅漢 溉靈根越趙州 利天宮 昇局寶 京山上拂雲頭 皮黑去黃芽 現 箇青牛吼白牛 十地因緣離土丘 一心作解得真 修 三分道眼高羅漢 水溉靈根越趙 州 刀利天宮昇局寶 玉京山上拂雲 頭 道 學文教 重陽全真集 藏頭詩詞試讀 尹志華 王重陽喜用詩詞詠道闡教 今 存 重陽全真集 和 重陽教化集 中 有一些藏頭詩詞 有關 重陽教化集 的情況已在 第 47 期中談過 以下僅嘗試對 重陽全真集 中的藏頭 詩詞進行解讀 重陽全真集 卷一 藏頭七言長篇 繼贈王子容都院 此華宗字子容 風雅頌好相從 端錦繡塵凡物 馬豬羊世俗蟲 是九條 蠲出戶 為三箇赶離 胷 生寶璧開心 曜 迸丹丸壯腎宗 祖若知通造化

More information

李道純是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的 赤文洞古真經注 等等 這些著作內容 全真道士 據任繼愈先生主編的 道 大多是有關個人修煉的方法和步驟的研 藏提要 李道純生於 1219 年 歿於 究 而關於李道純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 1296 年 不過 據深圳大學李大華教 際關係的敘述就非常稀少 詠藕 詩 授在 李道純學

李道純是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的 赤文洞古真經注 等等 這些著作內容 全真道士 據任繼愈先生主編的 道 大多是有關個人修煉的方法和步驟的研 藏提要 李道純生於 1219 年 歿於 究 而關於李道純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 1296 年 不過 據深圳大學李大華教 際關係的敘述就非常稀少 詠藕 詩 授在 李道純學 道 學文教 淤泥淹不得 發露滿池紅 李道純的 詠藕 詩 陳耀庭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一種靈苗異 其他迥不同 法身 一 元潔白 真性本玲瓏 外象頭頭曲 中間竅竅通 淤泥 淹不得 發露滿池紅 我本清虛種 玲瓏貫古今 為厭 名利冗 且隱淤泥深 每有濟人意 常懷克己心 幾多 撈漉者 那箇是知音 李道純 詠藕 二首 1 淤泥淹不得 發露滿池紅 這是全真宗師李道純 詠藕 詩二首中 的二句 這二句五言詩說出了藕在詩人

More information

的 [3] 筆者贊同這個觀點 其理由 如下 範 故吳說 詞臣涉筆 方冊成書 三 玄教嗣師吳全節是一位博學 一 從該山志的成書過程而言 能文的高道 著有 看雲集 二十六卷 都由吳全節統籌完成 從上奏元仁宗 還刪定了道書 靈寶玉鑑 十卷 以其 請旨編書到提供 圖錄 等資料 成 所著 龍虎山賦 [5] 為

的 [3] 筆者贊同這個觀點 其理由 如下 範 故吳說 詞臣涉筆 方冊成書 三 玄教嗣師吳全節是一位博學 一 從該山志的成書過程而言 能文的高道 著有 看雲集 二十六卷 都由吳全節統籌完成 從上奏元仁宗 還刪定了道書 靈寶玉鑑 十卷 以其 請旨編書到提供 圖錄 等資料 成 所著 龍虎山賦 [5] 為 道 教典籍 龍虎山歷代山志略考 孔祥毓 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道教協會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 以丹 山志修撰 以就教於方家 山碧水 崖墓懸棺 道教文化三絕久負 盛名 早在東漢年間 道教創始人祖天 師張道陵在此煉丹創道 之後又有歷代 元代吳全節 元明善編之三卷本 天師仙居此地 闡教演法 代代相傳 58 55.indd 58 形成了地位顯赫的天師世家 經歷過 該書編成後刊為三卷四冊 內容 一千九百餘年的風風雨雨

More information

餘事作詩人 垂天方一息 明日又風雲 趙樸初韻 文 集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2003 年 第 33 頁 下 引 該 書 僅注頁碼 讀此詞 很自然地令人想起 莊子 逍遙遊 開篇所云 北 冥有魚 其名為鯤 鯤之大 不 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 其名 為鵬 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

餘事作詩人 垂天方一息 明日又風雲 趙樸初韻 文 集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2003 年 第 33 頁 下 引 該 書 僅注頁碼 讀此詞 很自然地令人想起 莊子 逍遙遊 開篇所云 北 冥有魚 其名為鯤 鯤之大 不 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 其名 為鵬 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 道 教與儒釋 修多羅義解南華 韓煥忠 居士與 莊子 蘇州大學哲學系 中國佛教協會已故前 1956 年 3 月 樸 老 會長趙樸初居士深受各界人 與拉薩哲蚌寺堅白乘烈 士的尊敬和愛戴 被人們尊 堪 布 乘 空 中 霸 王 號 稱為 趙樸老 樸老非常 飛機由昆明飛赴印度加 喜好 莊子 時常形諸吟 爾 各 答 商 討 佛 陀 涅 槃 詠 留下了許多與 莊子 2500 周 年 紀 念 活 動 事 有關的詩詞佳作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2007 4 1-44 着 1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ore information

:,,, 1948, 1956, 1960 1949 1960,,,,,,,,,,,,,,,,,,,,,, 1948,,, [1 ], 1947 1956 14000 (1957 2 23 ),, 1950 1956 5092 [ Sergei Goncharenko, Sino2Soviet Mi

:,,, 1948, 1956, 1960 1949 1960,,,,,,,,,,,,,,,,,,,,,, 1948,,, [1 ], 1947 1956 14000 (1957 2 23 ),, 1950 1956 5092 [ Sergei Goncharenko, Sino2Soviet Mi 2002 1 9 1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Jan., 2002 Vol. 9 No. 1 : (, 100036) [] 20 50 ; ; [ ],, 20 50, 10 2, ; ; 1954 1956,, 1957 ; 1957 1960,,,,,,, [] D829 [] A [ ] 100524952 (2002) 0120024214 Key

More information

2013-04-A4

2013-04-A4 第 47 卷第 4 期 2013 年 4 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47 No.4 第 47 卷 Apr. 2013 中国武术技术传承要树立 拳种意识 周建新 南京晓庄学院 体育系 江苏 南京 210038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中国武术拳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

More information

三、由傳統到現代的語文教育背景

三、由傳統到現代的語文教育背景 通 經 致 用 : 第 二 屆 中 華 經 學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香 港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的 發 展 姚 素 珍 香 港 公 開 大 學 教 育 及 語 文 學 院 講 師 摘 要 香 港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的 發 展 與 文 化 發 展 一 樣, 具 有 從 傳 統 走 向 現 代 化 科 學 化 的 特 色 研 究 香 港 的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可 以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的离婚法实践与司法调解的起源、虚构和现实

中国的离婚法实践与司法调解的起源、虚构和现实 * mediation 336 216 A B A 1953196519771988 1989 40 B 20 40 1995 336 340 4 200 * Kathryn Bernhardt Modern China William Rowe 2001 19961996-1996 1986 1900 1 136 1949 Cohen, 1967,1999; Palmer, 1987,1989;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新史學定稿.doc

Microsoft Word - 新史學定稿.doc 新 史 學 十 七 卷 二 期 二 六 年 六 月 1 軍 務 與 儒 業 的 矛 盾 * 衡 山 趙 氏 與 晚 宋 統 兵 文 官 家 族 方 震 華 ** 本 文 主 要 討 論 衡 山 趙 氏 祖 孫 三 代 以 文 臣 身 分 統 兵, 抵 禦 女 真 蒙 古 人 的 南 侵, 進 而 以 軍 功 入 朝 執 政 的 歷 程, 以 及 其 成 員 在 宋 元 鼎 革 之 際 的 遭 遇 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dern China Studies 20-1→20120910.docx

Microsoft Word - Modern China Studies 20-1→20120910.docx 1966-1968 年 北 京 大 学 红 卫 兵 的 派 系 冲 突 * 魏 昂 德 斯 坦 福 大 学 [ 译 者 : 严 飞 ] 摘 要 : 在 1966 年 夏 天 之 后 的 两 年 间, 北 京 大 学 里 充 斥 着 派 系 斗 争 和 不 断 升 级 的 暴 力 冲 突 尽 管 派 系 对 抗 十 分 严 重, 但 两 派 的 对 立 并 未 涉 及 到 政 治 纲 领 或 政 治

More information

2 0 1 0 1 Jan. 2 0 1 0 3 9 1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9 No. 1 I207. 41 A 1004-8634201001-0065-11 100732 200 200 2009-09-20 1940-65 1 1644 168340 165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JABEE ED JABEE (ED) 2007 JABEE JABEE EDJABEE JABEE (Plan) (Do) (Do) (Do) (Check) (Action) ED 1 20022003 (1) (e) 20042007 (1) (e) WA (1)(e) JABEE (1/3) JABEE 1. 2. (2/3) JABEE 3. (3/3) JABEE 4. 5. 6. 2007

More information

118 度 探 討 了 鼠 疫 的 起 源 起 因 發 生 過 程 影 響 鼠 疫 細 菌 發 現 以 及 防 疫 措 施 等 諸 多 方 面 李 永 宸 和 賴 文 在 其 專 門 研 究 鼠 疫 的 著 作 嶺 南 瘟 疫 史 中, 對 這 次 鼠 疫 的 起 病 傳 播 影 響, 死 亡 情

118 度 探 討 了 鼠 疫 的 起 源 起 因 發 生 過 程 影 響 鼠 疫 細 菌 發 現 以 及 防 疫 措 施 等 諸 多 方 面 李 永 宸 和 賴 文 在 其 專 門 研 究 鼠 疫 的 著 作 嶺 南 瘟 疫 史 中, 對 這 次 鼠 疫 的 起 病 傳 播 影 響, 死 亡 情 行 政 第 二 十 八 卷, 總 第 一 百 零 七 期,2015 No. 1,117 134 117 1894-1895 * ** 19 世 紀 末 期 在 華 南 地 區 出 現 了 一 次 大 規 模 傳 播 的 鼠 疫, 流 行 的 程 度 很 廣 泛, 受 影 響 者 眾, 死 亡 數 字 驚 人 由 於 此 次 鼠 疫 造 成 的 死 亡 情 況 和 社 會 危 害 非 常 慘 烈, 有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