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 事物的永恒发展 41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3 ( 一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3 ( 二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5 ( 三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6 ( 四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Similar documents
实问题, 选取社会现实问题与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具有结合点的内容, 以生动鲜活的材料作为载体, 命制材料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考研政治的试题题型 政治理论是一门综合性 理论性 现实性很强的考试科目, 它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全部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主要原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

考研政治张鑫团队基础班讲义s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年第 期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要求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 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

57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理论基础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主要内容 ) 科学社会主义 ( 核心 纲领 ) 2 物质世界和实践 (1) 哲学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 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

2.2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科学的理论成果, 基础 : 旧唯物主义物质观, 现代科学成果, 方式 : 批判地继承, 进行科学总结 内容 : 唯物主义一元论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当今社会发展实践在社会意识层面的理论观念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现实理论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关于人自身发展的各种理论观念问题二 考试内容 1.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哲

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 2014 考纲与 2013 考纲相比, 第二节中 阶级斗争的作用 表述变为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在第三节中新增加一个知识点 : 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政治笔试材料参考

幻灯片1

年第 期

<4D F736F F D C4EAC8ABB9FACBB6CABFD1D0BEBFC9FAD5D0C9FABFBCCAD4CBBCCFEBD5FED6CEC0EDC2DBBFBCCAD4B4F3B8D9>

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

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 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 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 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

2017 考研政治基础精讲内部辅导讲义 第一板块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 从广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

幻灯片1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崇高的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二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世界的物质性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三 )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 四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 24% 考研, 就看 V 研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 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 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 16% 四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 每小题 1 分 ) 多项选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京佳官方网站 : 知识结构 一 唯物论 2 个核心 : 物质 意识 2 大原理 : 唯物主义一元论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 辩证法 2 个核心 : 联系 发展 3 大规律 : 质变量变律 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律 5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相互联系, 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

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正式出炉,考研的赶快分享 来源: 唐翊峰的日志

致 学 员

第一篇 政 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崇高的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二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世界的物质性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辩证法和

第三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

幻灯片1

编写说明 一# 考研政治试卷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重要科目! 是两门公共课之一" 自 "#$% 年实行全国统考至今已有 &' 年了"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数次经历改革和完善! 已 经走向了标准化# 规范化和科学化" 最近一次的重大改革体现在 '%"% 年及其以后的考 研政治试卷

Microsoft Word - 吉林省时政赠送资料.docx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尚德机构教学中心


尚德机构自考学院

幻灯片1



4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4 年 论 根 本 特 征 三 方 面 来 整 体 上 理 解 马 克 思 主 义 首 先,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核 心 理 论 创 造 是 唯 物 史 观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 和 剩 余 价 值 学 说 马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要点精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单元唯物论 ( 选择题 ) 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 理论性质 ) (2)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一切哲学 ) (3)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jianzhi01

危险品航空运输培训管理办法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串讲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哲学基本概念 一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 一 ) 基本概念 1. 哲学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所谓世界观, 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所谓方法论, 是指人们认识事物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与世界观 方法论的关系 (1)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A. 概念 判断 推理 B. 感觉 知觉 表象 C. 分析 归纳 综合 D. 识记 联想 假说 9.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 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 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7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 ()()()()() A. 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 思想体率是低水平的 B. 社会心理是复杂的, 思想体系是简单的 C. 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 思想体承具有才气统化, 抽象化的特征 D. 社会心理元阶级性, 思想体系有阶级性 E. 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 习


本期聚焦 新平等主义 一 年以后的新工党 新平等主义 英国的经济不平等

告读者.doc

能够展现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 知识库 中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 政治 文化 哲学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 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 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 经济 文化等现 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 :D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 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 绝对真理的体现 D.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 :D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内页.FIT)

第十章社会进步和人的发 展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串讲1

河北省2016年普通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2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知道, 通过调查研究, 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遵义会议以后, 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3)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 ~ : ; [1] : 327


书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机密第 2 页 第 2 页共 36 页 6,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 二 ) 1 主观世界 : 人的意识 观念世界, 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 心理活动的总和 ;( 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 个人的存在 ),(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主体和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政治理论复习指导总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 : 一些不得不说的话 考研政治, 准确的名字是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101), 是考研中受误解最多的的科目, 也是备考中最容易因为方法和策略不当而导致失利的学科 这里就和诸位考生谈谈政治的复习策略与方法 复习错误思路一 : 提早准备 死记硬背 部分考生或自己主观心虚, 或

Microsoft Word - 627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江西抗日战争史

Microsoft Word - 马原整理.docx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年第 3 期 目标, 不主张以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 ; 同样, 凡是摒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甚至以各种方式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者 它可以称为任何别的什么主义, 就是不能称为马克思主义, 因为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社会理念

标题

( 课程代码 :03709)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Microsoft Wor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 : 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 这段话说明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Transcription: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0 年修订版 ) 目录页码索引 By Cindy 诸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 ( 一 )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 ( 二 )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7 ( 三 )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1 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4 ( 一 )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 ( 二 )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5 ( 三 )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6 ( 四 )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7 四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19 ( 一 )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19 ( 二 )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22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27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27 ( 一 )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27 ( 二 )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30 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4 ( 一 )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34 ( 二 )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7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40 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40 ( 一 ) 事物的普遍联系 40 1

( 二 ) 事物的永恒发展 41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3 ( 一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3 ( 二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5 ( 三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6 ( 四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47 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7 ( 一 )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管辩证法的统一 48 ( 二 )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48 ( 三 )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50 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54 一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54 ( 一 ) 规律及其客观性 54 ( 二 )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55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56 ( 一 ) 意识的作用 56 ( 二 )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57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63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3 ( 一 )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63 ( 二 )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64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6 ( 一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66 ( 二 )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66 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68 ( 一 ) 从实践到认识 68 ( 二 ) 从认识到实践 69 ( 三 )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70 2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71 一 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与相对性 71 ( 一 ) 真理的客观性 72 ( 二 )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73 ( 三 ) 真理与谬误 75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76 ( 一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7 ( 二 )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78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79 ( 一 ) 价值及其特性 79 ( 二 )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81 ( 三 )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82 ( 四 )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83 第三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85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85 二 在实践汇总坚持和发展真理 87 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9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94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94 ( 一 )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94 ( 二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95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99 ( 一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00 ( 二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02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04 ( 一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05 ( 二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07 四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08 3

( 一 ) 社会形态的内涵 109 ( 二 )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09 ( 三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10 ( 四 )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11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12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2 ( 一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12 ( 二 )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3 二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115 ( 一 )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社会现象 115 ( 二 )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6 ( 三 )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118 三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9 ( 一 )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19 ( 二 )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120 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20 五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21 ( 一 )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23 ( 二 )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25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26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26 ( 一 )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127 ( 二 )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128 ( 三 ) 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128 ( 四 )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30 ( 五 )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132 二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32 ( 一 ) 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 133 ( 二 ) 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反战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133 ( 三 ) 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134 4

( 四 )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134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39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39 ( 一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39 ( 二 ) 资本的原始积累 140 ( 三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42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42 ( 一 )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43 ( 二 )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44 ( 三 ) 价值量的决定 145 ( 四 ) 价值的形成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46 ( 五 )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47 ( 六 )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49 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51 ( 一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51 ( 二 )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52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53 一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成资本 153 ( 一 )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53 ( 二 )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成资本 154 二 资本主义所有制 155 ( 一 ) 所有制和所有权 155 ( 二 )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156 三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56 ( 一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57 ( 二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59 ( 三 ) 资本积累 162 ( 四 )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65 5

( 五 )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67 ( 六 )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68 四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 一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69 ( 二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0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71 一 资本主义的国家 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71 ( 一 )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171 ( 二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72 二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77 ( 一 )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177 ( 二 )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177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82 一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82 ( 一 )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82 ( 二 )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特点 183 ( 三 )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184 ( 四 ) 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185 二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 ( 一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186 ( 二 )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190 ( 三 )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93 三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194 ( 一 )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95 ( 二 )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96 ( 三 )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196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8 一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198 6

( 一 ) 生产所有制的变化 198 ( 二 )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199 ( 三 ) 社会阶层 阶级结构的变化 200 ( 四 )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201 ( 五 ) 政治制度的变化 201 二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02 ( 一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202 ( 二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203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05 一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05 二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07 ( 一 )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207 ( 二 )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09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13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13 ( 一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13 ( 二 )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14 二 列宁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217 ( 一 )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217 ( 二 )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220 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21 四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23 ( 一 )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223 ( 二 )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226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227 一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27 ( 一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227 ( 二 ) 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228 7

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31 ( 一 )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231 ( 二 ) 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32 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35 ( 一 )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235 ( 二 )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37 四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238 ( 一 )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238 ( 二 ) 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239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42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242 ( 一 )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42 ( 二 )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243 ( 三 )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244 ( 四 )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245 ( 五 )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246 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247 ( 一 )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247 ( 二 )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247 ( 三 ) 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248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52 一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53 ( 一 )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53 ( 二 )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254 ( 三 )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 般特征, 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摧绘 254 二 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255 ( 一 )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55 ( 二 )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258 8

( 三 )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60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62 一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262 ( 一 )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263 ( 二 )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263 二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264 ( 一 )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264 ( 二 ) 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265 三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265 ( 一 )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265 ( 二 ) 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66 ( 三 ) 正确理解 两个必然 和 两个决不会 的关系 267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68 一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68 ( 一 )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68 ( 二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69 二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70 ( 一 )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271 ( 二 )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27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