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代码 :03709)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课程代码 :03709)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Transcription

1 ( 课程代码 :03709)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2 版权声明 书名 : 尚德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组编 :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学术指导 : 高智威孙鹏主编 : 詹淑霞责任编辑 : 齐明利黄娇娇李育卓贺琦蔡清华编委会 : 齐明利黄娇娇李育卓蔡清华贺琦肖霖王悦梁晓蕾版次 :2017 年 1 月第 1 版开本 :1/16 字数 :167,965 字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1/223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课程代码 :03709) 目录 知己知彼 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6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知识点大串讲 模拟卷 ( 一 ) 模拟卷 ( 二 ) /223

4 知己知彼 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是自考本科的公共必考课, 本书由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三部分组成, 其中绪论为总论, 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理论特征是重要考点 ; 第 1-3 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介绍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 4-5 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要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 6-7 章介绍了社会主义以及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分别从理论和经济上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必将灭亡, 而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为大家介绍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蓝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看似通篇都是抽象理论, 但却是最实用的一个科目, 因为这些曾经被无数实践所证实的理论拥有直击每个阅读者或者学习者思维世界的力量, 进而由思维影响人们的行动, 从而带来改变 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3/223

5 一 全书思维导图 全书思维导图为我们呈现了 马原 这本书的整体知识点脉络, 通过导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每章所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学习的过程是对框架充实的过程, 犹如亲手为树干添加一片片的绿叶, 是树干的收获也是我们的收获 同样, 对于考前复习, 导图也功不可没 沿着框架, 以点带线, 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一本书由厚变薄, 知识点都装进了我们的脑子里 4/223

6 二 历年真题深度解析 横轴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以下简称 马原 ) 的各个章节, 纵轴为各个章节在近几年考题中所占的分数 由上述分值分布表可以看出, 在 马原 科目中, 重点章节在第一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七章, 应着重抓住这几章的内容重点复习 剩余几章也有考题, 但相比于重点章节来说较少, 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有的放矢, 直击考点 三 如何使用这本教材 1. 熟悉导图在每一章开始的地方, 本书都将以导图的形式将本章的知识点呈现出来 一张图分分钟让我们看到马上要接触的知识点是哪些 2. 进入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后面, 本书都为大家贴心地标上了重要程度 ( 分别是,,, 重要程度依次升高 ), 同学们在复习中可以有所侧重, 又一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的技能得到啦 除此之外, 知识点下面会有扩展讲解, 比如案例导入 知识解读 图例等, 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知识点 3. 真题演练学习完每节的知识点之后, 赶快 真题演练 一下, 既可以检测学习效果, 又可以加深记忆, 一举两得 4. 知识点大串讲看到这里同学们已经接近终点站了, 在到站之前, 本书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的历程 在 知识点大串讲 模块, 本书会将 马原 这门课所有的重要知识点用精简的语言从前到后再次呈现 纯干货, 不容错过 5. 模拟套卷一身戎装之后, 最期待的是战场上的真枪实干 不用着急, 在 模拟套卷 中提前感受战场的剑拨弩张 5/223

7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本章思维导图二 分值与考题类型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选择 简答 1510 单 1410 简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选择 简答 1504 单 1510 简第三节学习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选择 简答 1204 单 1210 简说明 : 1510 简 代表本知识点在 2015 年 10 月考期考过简答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改变 实践的扩展 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理论来源以及它的发展 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客观条件 :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 阶级基础 :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 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知识解读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 6/223

8 此知识点不是常考知识点, 理解即可 知识点 2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1) 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直接理论来源 : 1 德国古典哲学 其代表人物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1304 选 1401 选 1510 选 ) 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 ( 选 ) 3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是圣西门 傅立叶和欧文 ( 1207 选 ) (2) 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 (1307 简 ) 1 马克思 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严密地论证了劳动价值论, 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3 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204 选 )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简答题和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关键词进行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7/223

9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 ) 1201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 故此题答案选择 B 2. 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是 ( ) 1204 A.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其代表人物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是圣西门 傅立叶和欧文 故此题答案选 B 简答题 3. 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1307 答案与解析 答 :(1) 马克思 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 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 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知识点 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1845 年发表的马克思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 年马克思 恩格斯合写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1847 年 7 月发表的马克思的 哲学的贫困 和 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 恩格斯合写的 共产党宣言 ( 选 )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具有中国特点 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1301 选 ) (3)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307 选 ) (4)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207 简 ) 1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此,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8/223

10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简答题和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关键词进行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除 哲学的贫困 外, 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 ( )1304 A.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共产党宣言 D. 资本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1847 年 7 月发表的马克思的 哲学的贫困 和 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 恩格斯合写的 共产党宣言 故此题答案选 C 2.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1307 A.19 世纪 20 年代 B.19 世纪 40 年代 C.19 世纪 60 年代 D.19 世纪 80 年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期 1845 年发表的马克思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 年马克思 恩格斯合写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 根据时间可以判断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 故此题答案选 B 简答题 3. 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207 答案与解析 答 :(1)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此, 在当代中国坚持 9/223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理论特征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选 ) (2)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的理论, 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 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 必须是在基本观点 基本立场 基本方法 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 一脉相承,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不是彼此孤立 互不相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301 选 ) 知识解读 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 恩科斯创立的, 为他们的后继者 ( 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等 ) 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或者简要地说, 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此知识点常考简答题和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关键词进行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 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 )1301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故此题答案选 A 简答题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210 答案与解析 答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 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或者简要地说, 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 一词作为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谓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 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作以下几点说明 : 10/223

12 (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的理论, 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 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 必须是在基本观点 基本立场 基本方法 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 一脉相承,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不是孤立的 互不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 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 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 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知识点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404 选 ) (2)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 表现为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 1310 选 )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 1 它不带任何偏见, 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 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 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 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知识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就其批判精神来讲, 马克思主义反对把旧事物 旧制度看成永恒不变的, 反对一切维护腐朽的社会制度 为腐朽的社会制度辩护的理论 它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资本主义制度, 既看到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一定时期内的进步性, 又从各个方面揭露其不合理性和弊端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 自我审视 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 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地自我完善 就其鲜明的政治立场来讲,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 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愿望和要求 其次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最后,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 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为实践服务, 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11/223

13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1410 A. 实践性 B. 阶级性 C. 深刻性 D. 批判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故此题答案选 A 知识点 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404 选 ) 包括 : (1) 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2) 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1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 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 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 理论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4) 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 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知识解读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一个理论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 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社会的进步就是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不管是我们的国家, 还是我们个人, 要想进步就必须勇于创新, 与时俱进 此知识点常考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关键词进行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1510 答案与解析 答 :(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 或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知识点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 理想的分类 ( 就内容来划分 ):( 了解 ) 12/223

14 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 社会理想 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 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它贯穿于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之中, 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而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又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社会理想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404 选 ) (3)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 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两者之间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1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 实现共同理想, 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知识解读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想, 或大或小, 我们都在为之奋斗 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此知识点不是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理解即可 第三节学习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在中国现时代,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解读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 我们学习它不是要把它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和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国家的实际相结合,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此知识点不是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理解即可 知识点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 了解 )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 理论联系实际 (1210 简 ) 1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2 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13/223

15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 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 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和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关键词进行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 1207 A. 精读马列原著 B. 把握基本原理 C. 理论联系实际 D. 深入调查研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故此题答案选 C 三 章节真题演练 单选题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其代表人物是 ( ) A. 培根 洛克 B. 斯密 李嘉图 C. 黑格尔 费尔巴哈 D. 圣西门 傅立叶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法国启蒙哲学 D. 德国古典哲学 3.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 )1401 A. 哲学的贫困 和 共产党宣言 B.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政治经济学批判 和 资本论 D. 反杜林论 和 自然辩证法 4.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 /223

16 A. 马克思和李嘉图 B. 马克思和圣西门 C.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 马克思和恩格斯 5.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 ) 1507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C.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简答题 6.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210 四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其代表人物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是圣西门 傅立叶和欧文 故此题答案选 B 2.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其代表人物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是圣西门 傅立叶和欧文 故此题答案选 D 3.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1847 年 7 月发表的马克思的 哲学的贫困 和 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 恩格斯合写的 共产党宣言 故此题答案选 A 4.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故此题答案选 A 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故此题答案选 A 简答题 6. 答案与解析 答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3 分 ) (2) 理论来源 :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分 ) 7. 答案与解析 15/223

17 答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 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或者简要地说, 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 一词作为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谓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 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作以下几点说明 : (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的理论, 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 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 必须是在基本观点 基本立场 基本方法 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 一脉相承,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不是孤立的 互不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 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 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 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6/223

18 一 本章思维导图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二 分值与考题类型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选择 简答 论述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选择 简答 论述 1510 单 1210 简 1310 论 1510 单 1504 简 论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选择 论述 1310 单 1307 论 第四节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选择 1310 单 说明 : 1310 多 代表本知识点在 2013 年 10 月考期考过多选题 17/223

19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主要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意识观 运动观 实践观和时空观 知识点 1 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 思维 ( 意识 ) 和存在 ( 物质 ) 的关系问题 ( 选 1310 简 1510 选 ) (1)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意识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物质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心主义 (2)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属于可知论 ;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 性, 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属于不可知论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和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关键词进行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1201 A. 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属于可知论 ;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 性, 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属于不可知论 故此题答案选 D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 ) 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 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18/223

20 C. 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 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意识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物质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心主义 故此题答案选 A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1301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 意识 ) 和存在 ( 物质 ) 的关系问题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故此题答案选 B 简答题 4.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案与解析 答 :(1)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第一性, 意识是第二性, 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知识点 2 世界如何存在 P61 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 发展的状态存在, 还是以孤立 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504 选 ) 辩证法认为,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运动发展的,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 静止不变的,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在哲学上, 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 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19/223

21 单选题 1. 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 ( ) 1504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如何存在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运动发展的,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 静止不变的,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故此题答案选 C 知识点 3 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1.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有两种 : 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 选 ) (1)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集合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心外无物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理念 绝对精神 天理 理在事先 理 乃是 天地万物之根 等,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选 ) (2)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 1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 原子论 和中国的 元气说 2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 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方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3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 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2.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 1310 选 ) 知识解读 20/223

22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有的哲学家认为, 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 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 ) 1201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这种题型需要我们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知识进行选择 题干中说到 元气, 通过这个词联想到我们是在唯物主义一元论中的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学到过 古代朴 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 原子论 和中国的 元气说, 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 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故此题答案选 A 2.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 ) A. 唯物论 B. 唯心论 C. 二元论 D. 一元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论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 原, 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 各 自独立的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选项 C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选项 A 和选项 B 都是属于一元论, 故此 题答案选 D. 3.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 不怕办不到, 就怕想不到 这体现的是 ( )1307 A.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 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C.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 C 21/223

23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这种题型是典型的通过例子来选择该例子表达出的哲学思想 题干这句话夸大的人的主观作用, 认为人无所不能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 ( 人的感觉 经验 思想等 )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 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故此题答案选 C 知识点 4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 (1)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坚持一元论, 反对二元论 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3)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非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了解即可 知识点 5 物质观: 列宁关于物质的含义及意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关于物质的含义及意义 :( 1210 简 ) (1) 含义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 即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 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1304 选 ) (2) 意义 : a. 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b.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知识解读 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 不管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还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没有对物质做出一个科学的解释, 形成正确的哲学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继承和发扬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中的合理成分, 克服了其中的局限性, 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尤其是列宁指出, 物质是客观实在, 而这种客观实在是能够被意识所反映, 但不依赖于意识 因此,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也有可能考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关键词重在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1304 A. 广延性 B. 持续性 C. 客观实在性 D. 可知性 22/223

24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 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故此题答案选 C 简答题 2.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210 答案与解析 答 : 列宁指出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 简言之,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知识点 6 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 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301 选 ) (3)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 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 1504 单 ) (4)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是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运动 ; 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 否认相对静止 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 选 ) 知识解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 只承认绝对运动, 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 )1210 A. 唯物辩证法 B. 形而上学 C. 相对主义诡辩论 D. 主观唯心主义 23/223

2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 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运动 唯心主义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故此题答案选 C 2. 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 这是一种 ( )1304 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 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运动 唯心主义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 故此题答案选 B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 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故此题答案选 D 4.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 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1504 A. 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B. 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C.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唯心主义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 故此题答案选 C 知识点 7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 (2)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3) 时间和空间即是绝对的 无限的, 又是相对的 有限的, 是绝对和相对 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不是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即可 知识点 8 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 特点 形式和作用 (1) 实践的含义 :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 实践主体 :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分为个人主体 集团主体和类主体 (3) 实践客体 : 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具有客观性 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 分为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24/223

26 (4) 基本特点 : 客观性 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 选 ) (5) 基本形式 : 物质生产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207 选 )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 ( ) A. 物质生产活动 B. 处理社会关系活动 C. 科学实验活动 D. 艺术表演活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物质生产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 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 故此题答案选 A 知识点 9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1 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 2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非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了解即可 25/223

27 知识点 10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304 选 1510 选 )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原因 :1 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 2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 3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知识解读 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是因为劳动, 人类才从人猿进化成有了语言和意识的人类 人类要生存, 社会要存在, 就必须解决人们的吃 穿 住 行的问题, 为此我们就必须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而且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有可能考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是因为 ( ) A. 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 实践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 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 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根据题干意思是让选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因,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就是因为实践它是人类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是实践才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故此题答案选 D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主要介绍了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三大规律 基本环节 ( 五对范畴 ) 知识点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知识解读 26/223

28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 )1310 A.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故此题答案选 C 知识点 2 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 联系的含义 :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 联系的特点 :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知识解读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 :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 ) /223

29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主观臆想联系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而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选项 ABD 都是事物本身就有的联系, 只有选项 C 是主观臆想的联系 故答案选 C 知识点 3 世界的运动发展: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承认运动变化, 而且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 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 (1)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日趋灭亡的事物 (2)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 1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1204 选 ) 2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 过时的东西, 又吸收 继承了其积极 合理因素, 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东西, 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 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知识解读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二 :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有可能考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 ) 1201 A.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28/223

30 B.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C.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D.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选项 B 的诗句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新叶 催 旧叶 以及 前波 让 后波 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故此题答案选 B 2.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 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1204 A.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 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就是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故此题答案选 D 知识点 4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 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不是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了解即可 模拟题 单选题 1.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 ( ) A. 是否承认联系 29/223

31 B. 是否承认发展 C.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是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的斗争焦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故此题答案选 C 知识点 5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 选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 1310 A. 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作用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故此题答案选 B 2.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1401 A.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 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0/223

3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故此题答案选 B 知识点 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7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这是因为 :(1210 选 简 )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 选 ) (4) 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知识解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源泉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这是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 事物为什么会发生量变和质变? 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会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它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 1210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故此题答案选 B 2.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 A. 普遍联系法 B. 阶级分析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具体分析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故此题答案选 B 简答题 3.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案与解析 答 :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 : 第一,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它们的 钥匙 31/223

33 第三,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 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知识点 7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P75 对立统一规律 : 亦称矛盾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 :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 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401 简 ) (1)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 相互吸引的性质 (2)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性质 (1201 选 )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结的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 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1307 选 )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 不可分离的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和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记忆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 ) 1201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性质 故此题答案选 C 2.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 1307 A. 同一性和斗争性 B. 统一性和多样性 C. 普遍性和牺牲性 D. 一般性和个别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 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故此题答案选 A 32/223

34 简答题 3.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401 答案与解析 答 :(1) 含义 :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 相互吸引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性质 (2) 辩证关系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 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其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 不可分离的 知识点 8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1)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2) 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 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1)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 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为质变做准备 (2)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 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促成矛盾转化, 实现事物的质变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3.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 : (1) 含义 :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即外部矛盾 (2)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 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 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知识解读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33/223

35 此知识点常考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关键词进行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论述题 1. 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1207 答案与解析 答 :(1)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即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4)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知识点 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 矛盾的普遍性 : (1) 含义 : 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2) 原理 :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矛盾观点, 无论任何时候, 对任何事物, 都要敢于承认矛盾, 正确分析矛盾, 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矛盾, 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 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 即坚持 两点论, 全面地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 一点论, 防止片面地看问题 2. 矛盾的特殊性 : (1) 含义 :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都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况 : a.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 b. 同一事物的矛盾, 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 c.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2) 方法论意义 :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4/223

36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也就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A.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 方法论意义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是常考知识点, 主要靠选择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关键词重在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白马非马 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1207 A.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B. 局部和整体的联系 C. 个别和一般的联系 D.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和个性 一般与个别 ) 的关系 白马非马 的错误在于只看到的事物的特殊性或者说是个性 ( 个别 ), 而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普遍性或者说是共性 ( 一般 ), 故此题答案选 C 2.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 ( )1410 A.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B.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C.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特殊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的意思就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的事物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强调了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故此题答案选 C 论述题 35/223

37 3. 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304 答案与解析 答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也就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 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 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我们面对的情况, 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照抄书本不行, 照搬外国也不行, 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 10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1 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一方面, 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发展,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解决得好, 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 ; 另一方面, 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 次要矛盾的解决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2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 方法论 : 我国正处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才能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 坚持一系列 两手抓 的方针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及其意义 : (1)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 1 二者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一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另一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2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 方法论 : 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这种关系,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 特别是分析形势时, 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抓住主流, 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 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互相转化 36/223

38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看问题 办事情既要全面, 又要善于抓重点 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既要抓住主流 坚持信心, 又不忽略支流, 这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要看主流, 同时又不忽略支流 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1204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 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 特别是分析形势时, 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抓住主流, 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 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互相转化 故此题答案选 C 论述题 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510 答案与解析 答 :(1) 坚持两点论,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不忽略次要矛盾 ;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3 分 ) (2) 坚持重点论,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 ; 在研究某一矛盾时, 要着重 37/223

39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 分 ) (3)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就是看问题 办事情既要全面, 又要善于抓重点 (2 分 )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 两手抓 的方针, 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既要抓住主流 坚定信心, 又不忽略支流, 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2 分 ) 知识点 11 质量互变规律 1. 质 量 度的含义 (1) 质 : 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 量 : 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 程度 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3) 度 : 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 或范围 幅度 ), 体现质和量的统一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410 论 ) (1)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 1 量变 :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 2 质变 :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的飞跃 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 显著的变化, 是对原有度的突破, 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 现实意义 :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 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 分阶段的踏实苦干 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 反对急躁冒进 急于求成 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是常考知识点, 主要考选择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关键词重在理解 识记 38/223

40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C.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有根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故此题答案选 B 论述题 2.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410 答案与解析 答 :(1)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没有一定的量变, 就不会发生质变 因为 : 首先, 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 才能突破度的界限, 引起事物的质变 其次, 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 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变的彼此较量 两种相反力量的此消彼长, 不仅是质变的基础, 而且决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 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 另一方面,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割裂二者的统一, 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 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 否认质变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2)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 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 分阶段的踏实苦干 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 反对急躁冒进 急于求成 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知识点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辩证的否定 : (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 :(1504 选 ) 1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2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3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既克服又保留 (2)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 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 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 都要从实际出发, 进行具体分析, 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 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 再到否定之 39/223

41 否定阶段, 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 现实意义 :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 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其次, 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保持清醒的头脑, 准备克服各种困难, 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知识解读 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事物的发展经历了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 揭示了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 应该看到前途的光明的, 但道路是曲折的 ; 面对各种困难, 我们应该曲折的道路中开辟前进的方向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有可能考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1304 A. 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B.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事物的发展经历了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 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故此题答案选 C 2.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 )1307 A.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 现象表现本质的原理 C. 量变和质变的原理 D. 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 就是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做到 古为今用 这就是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故此题答案选 A 知识点 13 五大范畴: 原因和结果 1. 含义 :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 因果联系的特点 : 原因在先, 结果在后 3. 关系 : 对立统一 40/223

42 (1)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2) 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 表现在 : 第一, 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第二,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 摩擦生热 热引起燃烧 燃烧导致爆炸等一连串因果联系的环节中, 生热既是摩擦的结果, 又是引起燃烧的原因 燃烧既是发热导致的结果, 又是引起爆炸的原因 第三,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4.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 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常考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1201 A. 风来雨至, 电闪雷鸣 B. 冬去春来, 夏尽秋至 C. 摩擦生热, 热胀冷缩 D. 夜尽昼至, 昼尽夜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因果联系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 : 原因在先, 结果在后 选项 A B D 都是自然现象, 不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选项 C 体现出因果联系, 物体因为摩擦才会生热, 物体因为受热才会膨胀, 因为受冷才会缩小 故此题答案选 C 知识点 14 五大范畴: 必然性和偶然性 (1204 简 )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1. 含义 : 必然性 : 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 不可避免的趋势 必然性与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偶然性 : 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偶然的东西可能出现, 也可能不出现 ; 可能这样出现, 也可能那样出现 41/223

43 2. 辩证关系 :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 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2) 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 表现在 : 1 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2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 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3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 把二者割裂开来, 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 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3.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 (1) 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 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 按必然规律办事, 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2) 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 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知识解读 必然性和偶然性这对范畴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此知识点常考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重在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简答题 1. 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204 答案与解析 第一, 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 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223

44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 把二者割裂开来, 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 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知识点 15 五大范畴: 可能性和现实性 1. 含义 :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 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 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2. 关系 : 对立统一关系 3. 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和重要意义 : (1) 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 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2) 为了使更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有利条件, 改变不利条件, 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 从坏处着想, 向好处努力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不是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了解即可 知识点 16 五大范畴: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301 简 ) 1. 含义 :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 成分 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 关系 : (1) 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 相互作用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 二者是有区别的, 对立的 同时, 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 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 另外, 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 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在某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 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为内容, 反过来也是一样 (2)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 43/223

45 1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依赖于内容 有什么样的内容, 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 ; 内容发生了变化, 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2 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 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 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 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主要考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简答题 1. 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301 答案与解析 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 相互作用的关系 (1)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 二者是有区别的, 对立的 同时, 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 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 另外, 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 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在某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 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为内容, 反过来也是一样 (2)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 第一,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依赖于内容 有什么样的内容, 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 ; 内容发生了变化, 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 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 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 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三,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知识点 17 五大范畴: 本质和现象 1. 含义 :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2. 关系 : 对立统一 44/223

46 (1) 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 相互对立的 第一, 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 可以为人们直接感知, 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 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 第二, 现象是个别的 具体的 多样的, 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 共同的东西 ; 第三, 现象是多变的 易逝的, 本质则是相对稳定 相对平静的 (2) 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 ; 本质决定现象, 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3. 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 (1) 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2) 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 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不是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了解即可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规律及其特点,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知识点 1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 规律的含义 : 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联系 (2) 规律的特点 : 客观性和普遍性 ( 选 ) (3)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1 在社会领域, 人们的自觉活动虽然都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 但人们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 相互冲突, 形成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2 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3 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5/223

47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考查选择题, 同学们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 )1410 A. 客观性和普遍性 B. 客观性和历史性 C. 普遍性和持久性 D. 普遍性和自觉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的特点 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联系 规律有两个特点 : 客观性和普遍性 故此题答案选 A 知识点 2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 起源 :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1410 选 ) (2) 本质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 1304 选 ) 2. 意识的能动作用 :(1510 选 ) (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 创造性 (3)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4)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3.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 (1)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1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1301 选 ) 2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 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要踏踏实实, 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决反对片面 46/223

48 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视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是常考知识点, 主要考选择题和简答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中, 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 ) A.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B. 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 C. 纸上谈兵, 画饼充饥 D. 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题干的要求是正确的说明意识的能动性, 强调的是 正确 二字, 选项 A B C D 都是说意识的能动性, 只有 D 选项是正确的, 故此题答案选 D 2. 从小脱离社会 在狼群中生存的 狼孩 没有意识, 这一事实说明 ( )1207 A. 意识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 从小脱离社会 在狼群中生存的 狼孩 没有意识说明 狼孩 是脱离社会的, 尽管有人脑, 也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 但由于脱离了社会群体, 没有接受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就不能产生意识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故此题答案选 B 3. 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 )1207 A. 人可以创造规律 B. 人可以消灭规律 C. 人可以改变规律 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管人们是不是认识到 是不是承认, 规律都客观存在着, 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 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故冲此题答案选 D 论述题 47/223

49 4. 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307 答案与解析 答 :(1)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 并按规律办事, 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地改造世界 无视或违背规律, 盲目蛮干, 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反复实践, 深入研究, 才能揭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 才能顺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3)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 既要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又要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第四节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 知识点 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 实事求是的含义 :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 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 就是我们去进行研究 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1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 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价值观 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中,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2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 坚持实事求是, 必须求真务实 4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考单选题,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1310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故此题答案选 B 知识点 2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1. 解放思想 : 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 48/223

50 (1)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2) 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 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非常考知识点, 同学们理解即可 三 章节真题演练 单选题 1. 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 ( ) 1307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反映论和先验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属于可知论 ;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 性, 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属于不可知论 故此题答案选 D 故此题答案选 D 2. 认为水 火 土 气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是 ( )1301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这种题型需要我们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知识进行选择 题干中说到 水 火 土 气, 通过这写词联想到我们是在唯物主义一元论中的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学到过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故此题答案选 A 3. 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 ) 1310 A. 世界的统一性 B. 世界的物质性 C. 世界的可知性 D. 世界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元论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 各自独立的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故此题答案选 A 4. 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1504 A. 世界的物质性 B. 世界的统一性 C. 世界的可知性 D. 世界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 49/223

51 个相互平行 各自独立的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就是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故此题答案选 A 5.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 客观实在性是 ( ) 1404 A. 生命物质的共性 B. 自然物质的共性 C. 有形物质的共性 D. 一切物质的共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 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故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故此题答案选 D 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 一个是联系的观点, 另一个是 ( )1510 A. 发展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故此题答案选 A 7.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 )1304 A. 江河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 B. 核泄漏事故危及人类的生存 C. 毁林导致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 D. 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主观臆想联系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而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选项 ABC 都是事物本身就有的联系, 只有选项 D 是主观臆想的联系 故答案选 D 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 1301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作用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故此题答案选 C 9. 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 )1201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作用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故此题答案 50/223

52 选 B 10.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 粮食同玉米 高梁, 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 )1310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和个性 一般与个别 ) 的关系 粮食来说是普遍性或者说是共性 ( 一般 ), 而玉米 高梁, 小麦是特殊性或者说是个性 ( 个别 ) 故此题答案选 A 11.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B)1404 A.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 辩证否定的原理 C.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 对立统一的原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 就是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做到 古为今用 这就是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故此题答案选 B 12.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1301 A. 形成明确的目的 B. 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 C. 制定周密的计划 D. 具有坚持的意志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故此题答案选 B 13.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意识能够 ( )1310 A.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 C. 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 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反映客观世界, 根据需要和可能形成目的, 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目的的支配下, 通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将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人的目的的变化 故此题答案选 A 14. 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 )1410 A. 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选项 C D 是意识的本质而不是起源 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B 15.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这表明 ( ) /223

53 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 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 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故此题答案选 A 简答题 16.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1207 论述题 1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510 四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属于可知论 ;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 性, 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属于不可知论 故此题答案选 D 故此题答案选 D 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这种题型需要我们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知识进行选择 题干中说到 水 火 土 气, 通过这写词联想到我们是在唯物主义一元论中的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学到过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故此题答案选 A 3.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元论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 各自独立的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故此题答案选 A 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 各自独立的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就是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故此题答案选 A 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 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故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故此题答案选 D 52/223

54 6.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故此题答案选 A 7.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主观臆想联系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而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选项 ABC 都是事物本身就有的联系, 只有选项 D 是主观臆想的联系 故答案选 D 8.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作用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故此题答案选 C 9.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作用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故此题答案选 B 1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和个性 一般与个别 ) 的关系 粮食来说是普遍性或者说是共性 ( 一般 ), 而玉米 高梁, 小麦是特殊性或者说是个性 ( 个别 ) 故此题答案选 A 1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 就是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做到 古为今用 这就是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故此题答案选 B 12.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故此题答案选 B 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反映客观世界, 根据需要和可能形成目的, 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目的的支配下, 通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将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人的目的的变化 故此题答案选 A 1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选项 C D 是意识的本质而不是起源 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B 1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故此题答案选 A 53/223

55 简答题 16. 答案与解析 答 :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l)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意识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物质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心主义 (2)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可不可以被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属于可知论 ;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 性, 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属于不可知论 17. 答案与解析 答 :(1)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即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4)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论述题 18. 答案与解析 答 :(1) 坚持两点论,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不忽略次要矛盾 ;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3 分 ) (2) 坚持重点论,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 ; 在研究某一矛盾时,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 分 ) (3)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就是看问题 办事情既要全面, 又要善于抓重点 (2 分 )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 两手抓 的方针, 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既要抓住主流 坚定信心, 又不忽略支流, 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2 分 ) 54/223

56 一 本章思维导图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二 分值与考题类型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选择 简答 第二节认识的辨证运动选择 简答 论述 选, 简 选,1307 简,1210 论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选择 简答 选,1404 简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选择 选说明 : 1510 选 代表本知识点在 2015 年 10 月考期考过选择题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了认识的本质, 包括认识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是实践, 认识的本质和特点 知识点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3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55/223

57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 新的研究课题, 推动认识的发展 ; 2 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 研究的物质手段 ; 3 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知识解读 这部分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是来源, 是动力, 是唯一标准, 是目的四个方面, 其中, 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又表现在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提供新的经验, 推动思维的发展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 A. 兴趣爱好 B. 社会实践 C. 求知欲望 D. 好奇心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所以这道题选 B 简答题 2.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与解析 (1)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知识点 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 认识主体的含义 : 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 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 56/223

58 实的 具体的人 2 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 A. 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B. 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而且具有社会性 C. 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分不开的 D. 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3 认识主体的结构 : 人是唯一能担当起认识主体的存在物, 这个存在物具有自身的结构, 它分为个体 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 知识解析 这部分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认识的主体是人, 它具有物质属性, 又具有社会性, 还具有历史性, 能动性, 其中, 能动性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认识主体分为个人 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从本质上看,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 ) 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一知识点 突出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的 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之一 所以这道题选 A 知识点 3 认识客体 (1) 含义和构成 : 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构成认识客体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2) 性质 : 客观性 对象性 (3)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 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 57/223

59 1 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 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见于选择题和简答题 认识的客体是相对于认识的主体来说的, 是指认识的对象, 分为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同时, 认识客体和认识主体又有辩证关系, 即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和相互作用 真题小练 简答题 1. 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 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 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 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 (1) 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 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 4 马哲认识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把马哲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 不可知论, 以及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 (1)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一种先验论, 认为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或者认为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或者认为认识是人主观自生的 (2)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思维能够认识, 并且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也就是说, 现实世界是可知的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 实践的观点彻底批驳了不可知论 (3) 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 且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关键把握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意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区别, 分为三点 : 第一,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 第二,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第三, 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的, 可知的, 能动的 真题小练 单选题 58/223

60 1. 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 ) A. 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 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 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 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概念本身就是思维加工的产物; 运用概念进行推理, 去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在观念中创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新物质形态 所以, 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所以这道题选 D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了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 再从理性到实践的过程,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知识点 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 感性认识 : 1 含义 : 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是具体的 丰富的 生动的 ; 然而, 它是表面的 个别的 不深刻的 2 三种形式 : 感觉 知觉和表象 (2) 理性认识 : 1 含义 :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全体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是抽象的 间接的 相对稳定的 ; 理性认识是深刻的,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2 三种形式 : 概念 判断和推理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 是表面的 个别的 不深刻的 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 是深刻的 全体的 本质的 同时它们都具有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有感觉 知觉和表象 ; 理性认识有概念 判断和推理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句话表明 ( ) 59/223

61 A. 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 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认识过程中, 感性认识非常重要, 但我们不能停留于 满足于感性认识, 因为 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 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所以说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所以这道题选 D 知识点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 直接的 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映, 因而是不深刻的 片面的认识 ;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 全体的 间接 概括的反映, 因而是深刻 全面的 相对稳定的认识 (2)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 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1 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 局部的经验的作用, 把它当作普遍真理, 到处搬用, 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 2 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轻视实际经验, 不是从实际出发, 而是从书本出发, 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公式, 生搬硬套 ; 3 这两种错误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避免的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考选择题和论述题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即先讲区别, 再讲联系, 最后再统一起来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 直接的 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映 ;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 全体的 间接 概括的反映 同时,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真题小练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 A. 前者源于书本, 后者源于实践 B. 前者是可靠的, 后者是不可靠的 C. 前者反映事物的现象, 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D. 前者来源于直接经验, 后者来源于间接经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不只是源于书本, 更多 60/223

62 的是对在实践中的直观感受, 理性认识是对直观感受的总结升华 感性认识有时也是可靠的, 理性认识有时也是不可靠的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与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论述题 2.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并说明这一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案与解析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全体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 它们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 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1) 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 局部的经验的作用, 把它当作普遍真理, 到处搬用, 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 (2) 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轻视实际经验, 不是从实际出发, 而是从书本出发, 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公式, 生搬硬套 这两种错误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避免的 知识点 3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 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 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 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与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 (2) 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知识解析 这部分多考简答题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丰富的感性材料, 二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大量的, 符合实际的感性认识经过正确的思维的加工, 才能实现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61/223

63 真题小练 简答题 1. 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实现的条件 答案与解析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需要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 一是必须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 对感性材料进行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的加工改造 二是感性材料应该是丰富的 全面的, 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知识点 4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重大意义 : 马克思指出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 只有经过这次飞跃, 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 只有经过这次飞跃, 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使之得到检验, 得到丰富和发展 知识解析 这部分多考选择题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无论认识多么深刻, 认识的重大意义还是要指导实践, 并且能从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 用来不断改进认识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 A. 调查研究, 了解情况 B. 深入思考, 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 制定策略 D. 执行计划, 付诸实践 62/223

6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所以寻找选项中的有计划性, 并有行动的关键词, 所以这道题选 D 知识点 5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 认识的反复性产生的原因 : 1 从客体方面来考察 : A. 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每一个矛盾的双方以及各个矛盾之间的相互作用, 都有很多特点和非常复杂的情况, 这就决定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B. 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 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在外面, 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显露出来 C. 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 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 而一定社会所提供的科学技术条件是与那个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相联系 2 从认识主体来考察 : 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 知识水平 生活经验 认识能力及其立场 观点 方法的限制 (2) 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1 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 ; 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2 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 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 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 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 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3)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 2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 3 实践 - 认识 - 实践的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时间的统一是具体的 历史的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考选择题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分为认识的反复性 ; 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部分 认识的反复性理论是因为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 其次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步到位, 再者就是会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影响 认识的有限无限理论是指, 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理论是指,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63/223

65 真题小练 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 A. 感觉 知觉 表象 B. 概念 判断 推理 C. 理论 实践 理论 D. 实践 认识 实践 正确答案 D 解析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 先是感性认识, 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所以这道题选 D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了真理与价值, 其中包括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的属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知识点 1 真理和谬误及其关系 (1) 真理 :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2) 谬误 : 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3) 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 1 对立表现为 : 相互排斥 相互否定 2 统一表现为 : 相互依存 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知识解读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在于是不是正确的反映客体的认识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 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知识点 2 真理的属性: 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 (1) 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 1 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 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简言之,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 真理的客观性还在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主体 客体 手段 结果都是客观实在, 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64/223

66 (2) 真理的绝对性 ( 绝对真理 ) 的含义 : 1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 相一致的认识, 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 承认客观真理和承认绝对真理是一致的 2 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 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这也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3) 真理的相对性 ( 相对真理 ) 的含义 : 1 从广度上看, 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这种认识有待于扩展 2 从深度上,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 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 认识有待于深化 (4)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及其意义 : 真理都既是绝对又是相对的, 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 1 二者相互依存 2 二者相互包含 相互渗透 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5) 把握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原理的意义 : 正确地反映了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 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 需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因而又具有相对性一面 我们应该坚持它的绝对性一面, 以它作为指导思想 ; 同时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 发展相对性一面,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知识解读 这部分的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多见于选择题和简答题 真理是客观的, 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是绝对的, 在于真理反映的事物和规律是正确的, 还有就是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真理是相对的, 在于真理总是对某一部分 某一方面的认识, 也是对某一程度 某一层次的认识 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 要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 65/223

67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 与时俱进的,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 ) A. 相对性 B. 能动性 C. 绝对性 D. 普遍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并非两种不同的真理, 指任何真理都具有两种属性, 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从两方面看真理的相对性 :a 广度上, 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认识只是对客观事物一个部分的正确认识, 承认理性认识有待发展, 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b 深度上,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一定深度, 一定层次近似的正确认识 承认真理有待深化扩展, 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简答题 2. 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答案与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 : (1) 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 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简言之,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主体 客体 手段 结果都是客观实在, 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知识点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1 用伟人 圣人之言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 ( 唯心主义哲学 ) 2 有用即真理 ( 实用主义哲学 ) 66/223

68 (2) 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1 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 相符合 2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 实践的绝对性 确定性是指 : A. 认识是否是真理, 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 B. 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 今天的时间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 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 2 实践的相对性 不确定性是指 : A. 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 都是有局限性的 B.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考选择题 两种错误的观点分别是把圣人的言论作为真理, 另一种是把有用的当做真理 检验真理的标准, 且唯一标准是实践 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 绝对的, 又是不确定的 相对的, 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主要是因为 ( )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D.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实践标准, 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 来确定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 相符合, 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所以这道题选 C 知识点 4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 1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 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 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 相符合 ; 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 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 真理与价值既是不可分的, 又有统一的一面 表现在 : A. 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 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 成功地改造世界, 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 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B. 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一致, 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2) 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 : 67/223

69 1 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 2 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 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知识解析 这部分知识点预测以简答题方式考查 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真理与价值不同, 真理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 价值是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 是一种属性 但是二者又有统一的一面, 真理能够指导实践, 表现出它的价值, 同时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形成的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其中包括认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即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同时要坚持群众路线 知识点 1 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运用的含义 : 就是把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 知识解读 这一知识点考查方式多见于选择题 认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认识指导实践 真题小练 1.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 激发求知欲望 B. 指导社会实践 C. 满足好奇心理 D. 发展个人兴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知道社会实践, 不是简单地激发求知欲, 满足好奇心, 更不可能是发展个人兴趣 所以这道题选 B 知识点 2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1 思想路线 : 一个阶级及其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 2 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统一的, 具体如下 : A.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 实事求是 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D.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识解析 这部分知识多以选择题方式考查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 是党的 68/223

70 思想路线的核心,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真题小练 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曾把这一思想路线简要地概括为 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所以这道题选 B 知识点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 (1)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条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也是我们党的领导路线和工作路线 (2)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是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循环往复过程, 即实践 认识 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表明二者完全一致,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知识解读 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偏向于选择题 群众路线是我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三 章节真题演练 选择题 1. 从本质上看,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 ) 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2.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 从而不顾实际情况, 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 ) A.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69/223

71 3. 感觉 知觉 表象是 ( ) A.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 A. 感觉 知觉 表象 B. 概念 判断 推理 C. 认识 实践 认识 D. 实践 认识 实践 5. 真理具有客观性, 被称为客观真理, 是因为 ( ) A. 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 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 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 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 A.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 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C. 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D.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7.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 激发求知欲望 B. 指导社会实践 C. 满足好奇心理 D. 发展个人兴趣 8. 圣人不行而知, 这种观点属于 ( ) A. 唯物主义反映论 B.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C. 唯心主义先验论 D.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 ( ) A. 实践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可知论的观点 D. 唯物论的观点 10. 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句话表明 ( ) A. 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 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1.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 A. 兴趣爱好 B. 社会实践 C. 求知欲望 D. 好奇心理 12.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 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句话说明 ( ) A. 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 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70/223

72 简答题 14. 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15.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6. 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论述题 17.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并说明这一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一知识点 突出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的 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之一 所以这道题选 A 2. 正确答案 D 解析 唯心主义先验论, 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 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 它是先天就有的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 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经验论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 唯理论认为 天赋观念, 一切知识来源于天赋观念的推理, 与现实没有关系, 所以不顾实际情况, 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所以这道题选 D 3. 正确答案 C 解析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感觉 知觉 表象;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 判断和推理 所以这道题选 C 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 先是感性认识, 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所以这道题选 D 5. 正确答案 C 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 其一, 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 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 其二, 真理的客观性还在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所以这道题选 C 6. 正确答案 D 解析 真理既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 要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 指导实践 所以这道题选 D 7. 正确答案 B 解析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所以这道题选 B 8.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圣人是不用实践就有知识, 不用观察就可作出判断的, 这句话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进一步说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 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 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 它是先天就有的 所以这道题选 C 71/223

73 9. 正确答案 A 解析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这道题选 A 10.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认识过程中, 感性认识非常重要, 但我们不能停留于 满足于感性认识, 因为 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 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所以说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所以这道题选 D 11.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所以这道题选 B 12.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曾把这一思想路线简要地概括为 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所以这道题选 C 13. 正确答案 B 解析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全体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所以说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 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所以这道题选 B 简答题 14. 答案与解析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个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1) 在实践中, 人们先是产生感性认识, 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 产生了理性认识, 然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 ; 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认识 (2) 人的认识就是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 无限发展的过程 15. 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表现如下 :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6. 答案与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 : (1) 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 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72/223

74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简言之,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主体 客体 手段 结果都是客观实在, 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论述题 17. 答案与解析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全体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 它们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 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1) 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 局部的经验的作用, 把它当作普遍真理, 到处搬用, 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 (2) 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轻视实际经验, 不是从实际出发, 而是从书本出发, 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公式, 生搬硬套 这两种错误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避免的 73/223

75 一 本章思维导图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 分值与考题类型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选择 简答 论述 选 1401 简 1504 论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选择 简答 论述 选 1410 简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 选择 简答 论述 选 1510 简 1204 论 说明 : 1510 选 代表本知识点在 2015 年 10 月考期考过选择题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 1 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 社会形态 ; 知识点 1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括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 地理环境 : 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由于人类的生存依赖地理环境, 故而地理环境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影响 (1) 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 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 (2) 地理环境可以通过对军事 政治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 74/223

76 2. 人口因素 :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3.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 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 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类与动物界的根本区别, 如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本领 社会关系 自觉能动性 抽象思维和语言等, 都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 b.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知识解读 这部分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考查 社会存在是所有的物质条件总和 ( 也就是和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物质, 诸如水 空气等等 ), 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地理环境 ;2 人口因素 ;3 生产方式 (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其中前两个对社会发展是影响因素, 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如日本土地资源匮乏, 先天性贫血, 有属于地震频发地区 ; 日本人口密度是中国的近三倍, 这些都制约了日本的发展, 但是日本有效发展自己的高新科技, 生产力卓越生产关系科学合理, 依旧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为方便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看做先天因素, 生产方式看做后天努力 先天做为制约, 后天的努力程度是决定性因素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生产方式包括 (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生产方式的理解,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 75/223

77 系两个方面 所以这道题选 C 知识点 2 社会意识 (1)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 1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 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 2 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 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3 从各种思想体系由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来看, 包括意识和非意识形态 ; A.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 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包括思想政治 法律思想 道德宗教 艺术 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B. 非意识形态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其自身没有阶级性, 包括自然科学 语言学 逻辑学等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a.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c. 社会意识受反映者 ( 意识主体 ) 的立场 观点 方法的影响和制约, 而反映者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 B.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先进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 落后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C.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e.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知识解读 该部分考查方式有三种选择 简答以及论述 关于社会意识的概念和分类以选择题考察, 理解即可 ; 关于意识形态的独立性以及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以简答或者论述的方式考察重点记忆 社会意识就是指我们的思想文化等精神生活 会区分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1 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像思想 道德 宗教 哲学等社会科学, 这类学科的特点为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观点,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 非意识形态自身没有阶级性, 像自然科学 语言学 逻辑学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存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意识有具有相对独立性 76/223

78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选择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 A. 语言学 B. 物理学 C. 哲学 D. 数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区分, 从各种思想体系由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来看, 分为意识和非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像思想 道德 宗教 哲学等社会科学 ; 非意识形态不具有阶级性, 像自然科学 语言学 逻辑学等 所以这道题选 C 知识点 3 生产和生产力系统 (1) 生产力 : 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 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 : A.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 包括劳动者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B.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 包括分工协作 经济管理 预测决策等 C. 渗透性因素 : 主要指自然科学 D. 准备性因素 : 主要指教育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一个反应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 主要有以下三个含义 : A. 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 B. 在现代化生产中, 出现了 科学 技术 生产 的过程, 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C.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知识解读 该部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1 知道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2 学会辨别哪些属于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哪些属于运筹性综合因素, 哪些属于渗透性因素, 哪些属于准备性因素 77/223

79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 教育属于 ( )1310 A. 实体性因素 B. 运筹性因素 C. 准备性因素 D. 渗透性因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产力系统, 教育属于准备性因素 所以这道题选 C 知识点 4 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它们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形成生产关系体系 (1)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 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极其相互关系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2)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A.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A.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知识解读 该部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端落后, 生产资料 ( 工具 ) 归集体所有, 获取的食物也归大家所有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石器的发明, 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 私有制也开始产生 所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78/223

80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 )1404 A. 经济关系 B. 政治关系 C. 思想关系 D. 血缘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生产关系概念,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所以这道题选 A 知识点 5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1) 经济基础 : 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极其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2) 上层建筑 : 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范畴, 是指社会的政治 法律 艺术 道德 宗教 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3)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决定的, 但它不只是消极地反映和适应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一经建立起来, 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巨大的作用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 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 这是一个川流不息 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 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 都把人类社会推进一个较高的阶段 知识解读 该部分以选择和简答方式进行考察 重点掌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中 ( 经济基础 ), 为维护资本家利益, 制定了资本主义法律政治 ( 上层建筑 ), 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时当然也会制约经济基础 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79/223

81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就是说 ( )1207 A. 任何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经济基础之后 B. 任何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 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 上层建筑整体的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任何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所以这道题选 B 知识点 6 社会形态的划分 (1)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A. 含义 : 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 B. 类型 : 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 又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 : 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a.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 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可划分为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b.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 是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 可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 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 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A. 标准 :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B. 技术社会形态序列 : 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3) 历史唯物论认为,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既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又受主体选择的影响 知识解读 80/223

82 该部分以选择题方式进行考察 了解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与分类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 ) 1210 A. 生产力的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社会意识的内容 D. 政治制度的状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社会形态划分, 社会形态有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1 以生产关系性质为标准的经济社会形态划分 ;2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的技术社会形态划分 所以这道题选 B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的是 1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两对矛盾 : 即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 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点 1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两对矛盾不是互相孤立 互相平行的, 而是相互制约 有主次之分的 首先, 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 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 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知识解读 该部分以选择 简答题方式进行考察 万事万物的发展均离不开矛盾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两对社会基本矛盾 :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真题小练 单选题 81/223

83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 但最基本的动力是 ( )1210 A. 阶级斗争 B. 社会改革 C. 科学技术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 即社会基本矛盾 所以这道题选 D 知识点 2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阶级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 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一些经济集团,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知识解读 该部分以选择题方式进行考察 了解什么是阶级 大家熟知的白毛女, 恶霸地主黄世仁属于地主阶级, 佃户杨白劳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有地有钱有粮, 而当时的农民阶级大多温饱难继 所以阶级是属于经济范畴, 划分阶级的标准也是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不患寡而患不均, 阶级斗争归根都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 ( ) A. 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 由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C. 由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 D. 由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阶级斗争的, 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所以这道题选 A 知识点 3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2 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 成为建设社会的基础 (2) 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 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 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 82/223

84 或环节, 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 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2 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b.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 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c. 在社会经济 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3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A. 普遍性 : 指社会改革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 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B. 特殊性 : 指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的改革具有自己的特点, 特别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 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 自觉的 b.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 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c.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 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 4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a. 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b. 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c. 改革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d. 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3)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 a. 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是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 ; 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 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 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 ; 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 社会集团发动的, 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c. 社会革命往往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 ; 社会改革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4) 无论是改革也好革命也罢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所以邓小平提出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这一论断 知识解读 该部分以选择 简答和论述方式进行考察, 需要重点掌握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当矛盾激化达到窘境就需要改变, 有两种改变方式一是改革一是革命, 改革是从内而外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革命从外打破重建 83/223

85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1310 A.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C. 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D.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所以这道题选 D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 1 人的本质 ;2 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 ; 知识点 1 人的本质 人有自然属性 ( 肉体存在 ) 和社会属性 ( 社会关系 ),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后者即社会属性决定的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知识解读 该部分以选择方式进行考察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人的本质 ( ) A. 是由人的文化素质决定的 B. 是由人的心理素质决定的 C. 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D. 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所以这道题选 C 知识点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还是少数英雄? 1 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 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英雄史观 84/223

86 3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 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群众观 (2)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 1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 A.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 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A. 一切为了群众, 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B. 一切依靠群众, 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C.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D.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更离不开群众路线 E. 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的根本力量 ; 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真正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3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A.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B. 为此, 要坚持反对和防治腐败 不坚决惩治腐败,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 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 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至关重要 (4) 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 因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解读 该部分以选择 简答和论述方式进行考察 首先明确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而非个别英雄, 我党秉承着这一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 建国以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联合群众抗战, 建国之后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85/223

87 务, 这是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因此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 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 )1507 A.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B. 一元论和二元论 C. 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 唯理论和经验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历史观的两个对立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所以这道题选 A 三 章节真题演练 单选题 1. 社会存在是指 ( )1301 A. 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 B. 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总和 C. 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1304 A. 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 B. 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C.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1401 A.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它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 它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4.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B. 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 C. 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 生产方式包括 (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6.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 ( )1410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 86/223

88 C. 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 D. 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7.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 ( )1210 A.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8.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 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这句话强调的是 ( ) 1510 A.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 社会存在根源于社会意识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9. 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 )1204 A. 教育 B. 管理 C. 生产资料 D. 自然科学 10.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 自然科学属于 ( )1301 A. 实体性因素 B. 运筹性因素 C. 渗透性因素 D. 准备性因素 11.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 A. 生产工具 B. 运输工具 C. 通讯设备 D. 包装设备 12. 在生产关系体系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产品的分配方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13.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 )1404 A. 经济关系 B. 政治关系 C. 思想关系 D. 血缘关系 14. 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 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 )1404 A. 艺术 B. 宗教 C. 政治 D. 哲学 15. 下列各项中, 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 1204 A. 渔猎社会 B. 封建社会 C. 工业社会 D. 信息社会 16.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 ) 1210 A. 生产力的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社会意识的内容 D. 政治制度的状况 17. 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 ( )1301 A. 农业社会 B. 工业社会 87/223

89 C. 信息社会 D. 奴隶社会 18.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 )1401 A. 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 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 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9. 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 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 ( )1410 A. 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C. 自然经济社会 商品经济社会 产品经济社会 D. 古代社会 近代社会 现代社会 20.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 1410 A. 政治标准 B. 思想标准 C. 经济标准 D. 文化标准 21. 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 ( )1510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文化范畴 D. 交往范畴 22.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 ) 1307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简答题 23.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简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 简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 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1510 论述题 29. 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四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正确答案 D 88/223

90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存在的理解, 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总和 所以这道题选 D 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有三种 :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以及生产方式三种 前两种对社会发展有影响, 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所以这道题选 B 3.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有三种 :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以及生产方式三种 前两种对社会发展有影响, 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所以这道题选 D 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有三种 :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以及生产方式三种 前两种对社会发展有影响, 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所以这道题选 D 5.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生产方式的理解,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所以这道题选 C 6.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的理解, 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的标志是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所以这道题选 A 7.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社会意识分类的理解, 社会意识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所以这道题选 C 8.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题干中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 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即观念形态源自于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 即意识源于存在, 所以这道题选 A 9.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生产力系统的渗透因素, 生产力系统有 :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运筹性的综合因 渗透性因素 准备性因素 其中渗透性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科学, 所以这道题选 D 1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生产力系统的渗透因素, 生产力系统有 :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运筹性的综合因 渗透性因素 准备性因素 其中渗透性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科学, 所以这道题选 C 11.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每次生产力的极度飞跃都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创新, 比如几次工业革命, 所以,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所以这道题选 A 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所以这道题选 A 89/223

91 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生产关系的理解,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所以这道题选 A 14.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上层建筑的理解, 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的政治 法律 艺术 道德 宗教 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在诸多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所以这道题选 C 15.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解, 社会形态有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1 以生产关系性质为标准的经济社会形态划分 ;2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的技术社会形态划分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可划分为五分法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 和三分法 ( 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 所以这道题选 B 16.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解, 社会形态有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1 以生产关系性质为标准的经济社会形态划分 ;2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的技术社会形态划分,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可划分为五分法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 和三分法 ( 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 所以这道题选 B 17.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解, 社会形态有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1 以生产关系性质为标准的经济社会形态划分 ;2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的技术社会形态划分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可划分为五分法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 和三分法 ( 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 所以这道题选 D 18.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解, 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的依据是人的发展程度, 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所以这道题选 D 19.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解, 社会形态有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1 以生产关系性质为标准的经济社会形态划分 ;2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的技术社会形态划分, 按照后者可以分为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所以这道题选 B 2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阶级划分的标准, 阶级是经济范畴,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所以这道题选 C 21.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阶级划分的标准, 阶级是经济范畴,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所以这 90/223

92 道题选 A 22. 正确答案 C 解析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这句话是邓小平所说, 所以这道题选 C 简答题 23. 答案与解析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 (2)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 (3)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4)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 (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24. 答案与解析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 (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 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25. 答案与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 不是互相孤立 互相平行的, 而是相互制约 有主次之分的 (1) 首先, 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 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2) 其次,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 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26. 答案与解析 1 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2 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 成为建设社会的基础 27. 答案与解析 (1) 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 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 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 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国家政权 ; 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 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91/223

93 (3) 社会革命往往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 ; 社会改革一般不发生激烈的外部冲突 28. 答案与解析 (1) 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1 分 ) (2)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 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英雄史观 (2 分 ) (3)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 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群众观 (3 分 ) 论述题 29. 答案与解析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 2. 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 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1.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民主精神,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0. 答案与解析 (1) 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 1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 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3 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 4 我国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党的基本路线的 两个基本点 之间的关系 (2)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1 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 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 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 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31. 答案与解析 (1)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 自觉的 (2 分 ) (2)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 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2 分 ) (3)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 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 (2 分 ) 92/223

94 32. 答案与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 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 又有质的规定性 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33. 答案与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 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 又有质的规定性 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1) 一切为了群众, 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2) 一切依靠群众, 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3)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从群众中来, 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 ; 到群众中去, 就是从认识到实践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 就是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93/223

95 一 本章思维导图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二 分值与考题类型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选择 简答 1210 选 1401 选 1210 简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选择 简答 论述 1504 选 1204 简 1304 论 第三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选择 简答 1304 选 1307 选 1410 简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选择 简答 1410 选 1404 简说明 : 1210 选 代表本知识点在 2012 年 10 月考期考过选择题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资本主义经济相关的基本概念 ( 例如商品 货币和价值规律等 ), 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 例如价值规律如何起作用等 ) 知识点 1 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1) 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体的买卖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207 选 ) 94/223

96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 选,1210 简 ) 1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 2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 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 不过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也有可能出简答题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 ( )1210 A.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B. 具有稀缺性的物品 C. 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D. 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 要注意两个要点 : 一 商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出来的物品 ; 二 必须是有用产品 2. 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 )1210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95/223

97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 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知识点 2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1207 选 1304 简 ) (1) 含义 : 使用价值 : 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 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 :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形成商品的价值 (2) 性质 :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由物品的物理 化学 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 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 相互关系 : 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不可能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 1504 选 )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为重要考点, 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 ( )1207 A. 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B.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C. 价值和使用价值 D. 价值和交换价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选择题难度系数较低, 考查商品的二因素 : 价值和使用价值 2.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1504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96/223

98 C. 交换价值 D. 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商品的因素, 所以首先可以排除 C 和 D 答案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会具有价值, 因为人们不会在没有用处的东西上投入劳动,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但是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具有价值, 例如空气有使用价值, 但是没有人在上面投入老师, 所以不具有价值 所以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知识点 3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10 选 ) (1) 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因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 (2) 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 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 ;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 选 )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的主要考查方式为选择题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具体劳动 ( ) A.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 创造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人们通过不同的动作 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在原材料上施加具体劳动, 从而使原材料变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比如把木头加工成桌椅, 表现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劳动, 不管是 97/223

99 加工什么原材料, 人们都花费了脑力和体力, 人们在物品上花费的抽象劳动的多少决定了该物品成为商品的价值, 有了价值之后才能进行交换, 这个过程反映的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 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 ( )1401 A. 具体劳动 B. 抽象劳动 C. 简单劳动 D. 复杂劳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知识点 4 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 (1) 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 都是由两部分价值所构成的, 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 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2) 在生产商品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 是以物化劳动形式存在的价值, 物化劳动又称过去的劳动, 它是指以生产品形式存在的已经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 在生产商品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是由活劳动所创造的 活劳动就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新消耗的抽象劳动 (3)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 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 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 即活的抽象劳动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较少考查到, 但是掌握这个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剩余价值等重要概念 知识点 5 商品的价值量 (1)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1401 选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 : 1 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 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 也就是由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 以及所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 98/223

100 2 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 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2) 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选 ) (3)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 如果某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该商品仍按照社会价值进行交换, 那么该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多盈利 反之, 如果个别价值大于社会价值, 则会亏本甚至破产 (1201 选 )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 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假设有原材料数量为 100( 暂时不命名单位 ), 当劳动效率为每天可以处理 20, 需要 5 天时间, 劳动时 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则商品价值量为 5 如果劳动效率提高为 25/ 天, 则劳动时间为 4 天, 商品价值量也下 降为 4 所以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 商品 的价值越高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 商品的价值越低 而劳动效率越高, 商品的价值量越低 ; 劳动效率 越低, 商品的价值量越高, 也就是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原材料劳劢效率劳劢时间商品价值量 / 天 5 天 5 (3)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25/ 天 4 天 4 假设生产同样数量的某一商品可以赚钱 3000 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5 天 而 A 厂家只需要 3 天就可 完成,B 厂家需要 6 天才可完成 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 社会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则 A 厂家 3 天可以赚到 3000 块, 而 B 厂家 6 天才可以赚到 3000 块 也就是说 A 厂家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以会盈利 B 厂家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 所以会亏本 真题小练 99/223

101 单选题 1.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 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1201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 B 解析 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 如果某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该商品仍按照社会价值进行交换, 那么该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多盈利 2.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1210 A. 二者成正比 B. 二者成反比 C. 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 D. 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知识点 6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 货币的本质 :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1207 选 ) (2) 货币的职能 : 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 选 ) 1 价值尺度 : 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2 流通手段 : 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3 贮藏手段 : 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 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4 支付手段 : 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 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 以及用于清偿债务, 支付赋税 租金 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307 选 ) 5 世界货币 : 指货币超出一国的范围, 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易考选择题, 注意区分不同职能的含义 100/223

102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货币的本质是 ( )1207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 偶尔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固定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D. 偶尔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正确答案 A 解析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任何商品都可以换算成相应的货币, 然后和其他商品进行等价交换 知识点 7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 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2.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 生产商品劳动的私人性, 往往使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符, 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3.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204 选 1510 选 )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的考查重点在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因为生产资料私有, 所以生产者独自进行生产, 决定生产什么产品 生产数量等等 但是由于单个的生产者做不到正确估计市场需求, 往往使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符 例如生产出来的产品超过市场需求的数量, 导致产品过剩, 卖不出去导致破产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01/223

103 1.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 A.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知识点 8 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1)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1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 ( 选 ) (2)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 价值制约着价格,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但是也有可能出现简答题 要注意理解识记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 在商品交换中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 但在商品经济的现实中, 经常存在着供求的不平衡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 商品销售者竞相出售商品, 价格就降到价值以下 ; 反之, 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 购买者竞相购买商品, 价格就涨到价值以上 因此, 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价格有时髙于价值, 有时低于价值, 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不相一致, 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 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这是因为 : 首先, 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 价格无论怎样变动, 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 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偏离价值太远 其次, 从较长期和全社会总体来看, 同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降部分可以互相抵消, 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在总体上价格与价值相等, 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 ( )1304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商品供给 D. 商品需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值制约着价格,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102/223

104 2. 价值规律是 ( )1404 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价值规律的地位: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知识点 9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 一方面是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1) 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 也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2)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 选 ) 1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2 它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知识解读 本题多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 但是也要注意识记价值规律的作用, 以防出现简答题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 )1301 A. 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 价格上涨, 则社会劳动向该商品的 103/223

105 生产部门流动 ; 反之, 社会劳动从改商品的生产部门流出 知识点 10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 (1) 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 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3) 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 二是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1207 选 ) 1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 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 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 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 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英国最为典型 2.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 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 产业革命 : 又称工业革命, 即从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 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技术革命 知识解读 以英国为例, 英国贵族强占农民的租地, 捣毁农民住宅, 将大片耕地变为牧场, 并通过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 强迫失去土地和家园的农民到资本主义工厂中充当雇佣劳动者 由此, 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和生产资料, 开始组织资本主义生产 而农民失去土地和生产资料, 只有到工厂出卖劳动力 贵族 ( 地主 ) 和农民的关系逐渐演变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资产阶级是通过何种方式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的, 本节的关键概念由劳动力商品 价值增殖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知识点 1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 选 )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 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作为货币的货币, 只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 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 而作为资本的货币, 是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 然后再将商品卖出, 换回更多的货币, 实现了价值的增殖 这个增殖额是剩余价值 (m) 劳动力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只有当用货币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时, 才可以获得剩余价值 所以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2 劳动力成为商品 基本条件 : 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资料, 除了自己的劳动以外一无所有, 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1301 选 ) 3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304 论 ) 104/223

106 A. 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B.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 : 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b.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c.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C.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 1204 选 ) D.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 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1207 选 ) 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 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方式考查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 )1301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或前提 ) 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2.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 A. 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 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 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 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这就是说, 雇佣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 105/223

107 约 知识点 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504 选 1510 简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1) 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 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 特点 :1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2 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2) 资本家会迫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3) 剩余价值 : 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可以以选择题和论述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1504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知识点 3 资本的本质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 资本的本质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301 简 )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 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 根据 106/223

108 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c) ( 1304 选 ) (2)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的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 实现了价值增殖, 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v) ( 1207 选 ) (3)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意义 :(1301 简 1507 简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 它的意义在于 : a. 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 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 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是重要考点, 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 )1304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流动资本 D. 流通资本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2.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 )1201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07/223

109 知识点 4 剩余价值率 P172 剩余价值率 (m ) 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m/v 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因而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表示 :m =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M 是剩余价值量, 则 M= 剩余价值率 可变资本 =m v 也就是说, 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要么提高剩余价值率, 增加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 要么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以雇佣更多的工人, 扩大剥削范围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一般考查选择题 对于不同概念的英文字母表达, 要注意区分 剩余价值率 (m )= 剩余价值 (m)/ 可变资本 (v)=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量 (M)= 剩余价值率 (m ) 可变资本 (v)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 )1204 A.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 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 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正确答案 A 解析 剩余价值率(m )= 剩余价值 (m)/ 可变资本 (v)=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知识点 5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201 简 ) 1.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以外, 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 选 )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日益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2.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提髙了劳动生产率, 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会由于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 而能够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知识解读 108/223

110 本知识点可能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方式考查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假设工人一天工作 8 小时可以生产等于自己一天的劳动力价值 ( 假设为 300) 但是资本家强迫工人一天工作 10 小时, 多出的 2 小时生产出的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同样假设工人一天工作 8 小时可以生产等于自己一天的劳动力价值 ( 假设为 300) 资本家采用新的技术, 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 同样是一天工作 8 小时, 工人一天生产的价值量是 500 多出的 200 即相对剩余价值,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 )1304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平均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1307 A.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C.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D. 降低劳动力价值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则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 商品个别价值降低, 并低于社会价值 而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 所以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个利润叫做超额剩余价值, 即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目的 知识点 6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307 简 ) 1.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资本通过组织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 并不断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 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 地位的体现 1 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3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知识解读 剩余价值规律的地位易考选择题 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 地位的体现易考简答题 109/223

111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 1410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资本积累规律 D. 平均利润规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要注意区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知识点 7 资本积累 (1)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并不全部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 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或者说,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就叫做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2)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的必然 : 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另一方面, 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 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竞争力 (3) 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 ( 简 )(1510 选 ) 1 资本积累的实质 :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 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 资本积累的后果 :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 它的经常存在, 是资本主义国家极为普遍的现象 c. 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110/223

112 (4)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 A. 历史作用 :a. 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获得迅速发展 b. 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 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B. 历史趋势 : 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就成为资本积累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知识解读 关于资本积累, 常考的知识点在于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以及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后果, 出题方式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剩余其他知识点熟读理解即可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1510 A. 使用价值 B. 剩余价值 C. 价值 D. 交换价值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积累大量财富, 其中一部分用于消费, 另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 这个过程即资本积累 所以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第三节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资本的流通, 以及对剩余价值的多种分配方式 知识点 1 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P178 (1) 单个资本的循环 1 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 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 选 ) 111/223

113 2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购买阶段 ; 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生产阶段 ( 选 ) 3 资本循环 :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实现价值增殖, 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就是资本的循环 (2) 单个资本的周转 1 资本周转 : 不断重复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2 资本周转速度 :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 :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 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1510 论 )(1404 选 ) 3 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 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A. 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用于机器 工具 厂房 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B. 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 材料 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4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总量 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在一年之内, 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 ; 反之,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年剩余价值率也越低 知识解读 本节内容出现考题的可能性较大, 注意识记 产业资本的循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 决定作用 ) 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类型流通资本生产资本流通资本 作用 为生产剩余价 生产包含价值和 实现价值增殖 值准备条件 剩余价值的商品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 )1204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运输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购买阶段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 为生产做准备 生产阶段把带有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出来 最后在销售阶段把商品销售出去, 资本家收回成本并获得剩余价值, 即剩余价值的实现 2. 在购买阶段, 产业资本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 ) /223

114 A. 货币资本 B. 生产资本 C. 商品资本 D. 商业资本 正确答案 A 解析 和三个阶段相对应的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要注意区分: 购买阶段 - 货币资本 ; 生产阶段 - 生产资本 ; 销售阶段 - 商品资本 3. 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 )1210 A. 生产资本 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 B. 生产资本 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C.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D.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分别是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知识点 2 社会资本的再生 (1) 社会总产品 1 含义 : 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1510 选 ) 2 构成 : 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 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 ( 用 Ⅰ 来表示 ), 第二部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 ( 用 Ⅱ 来表示 ); 另一方面,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构成部分, 即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1207 选 )(Ⅰ+Ⅱ) 3 实现 :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 1310 选 ) (2)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实现, 要求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种比例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 : 1 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需求, 又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规模中对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求 2 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的劳动者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又要补偿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对追加的消费资料的需求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一般出选择题, 重中之重的是 社会总产品 的含义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 ( 通常是一年 ) 内生产的 ( ) A. 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B. 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C. 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 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113/223

115 正确答案 C 解析 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叫做社会总产品 2.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 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 )1204 A. 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 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 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D. 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正确答案 C 解析 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需求, 又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规模中对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求 知识点 3 资本主义危机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 实质 :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301 选 ) 2 产生的根源 : 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404 选 ) 3 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 : 商品生产过剩 ( 选 ) (2)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 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3)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 一般来说包括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四个阶段 1 危机阶段的特点 : 商品销售困难, 甚至被销毁, 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 生产下降, 工人大批失业, 货币信用制度被破坏, 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瘫痪和混乱,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 萧条阶段的特点 : 生产不再下降, 企业停止倒闭, 失业人数不再增加, 但商品销售仍很困难, 信贷关系呆滞 3 复苏阶段的特点 : 市场销售扩大, 生产逐渐回升, 企业利润增加, 就业日益增多, 信贷关系逐渐活跃 (1204 选 ) 4 高涨阶段的特点 : 市场繁荣, 生产上升, 企业规模扩大, 增加兴建企业, 就业人数明显增加, 社会购买力提高, 信贷关系兴旺 知识解读 关于资本主义危机, 重要的考点在于识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选择题和简答 论述都有可能出现 注意区分生产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 ) /223

116 A. 生产不足的危机 B. 买卖脱节的危机 C.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 A. 生产过剩 B. 商品短缺 C. 长期萧条 D. 持续高涨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于资本家过度剥削工人, 导致工人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导致生产大规模过剩 知识点 4 剩余价值的分配 (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它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因此,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 各个资本家无论把资本投入何种生产部门, 等量资本的投入, 大体上都能得到等量利润, 出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趋势, 也就是形成了平均利润 2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 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3 平均利润率规律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4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 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3)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 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 2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1307 选 ) (4) 借贷资本和利息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 借贷资本的形成 :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 从职能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暂时闲置而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 就转化为借贷资本 2 借贷资本的本质 : 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 利息 :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4 资本主义银行 : 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 5 银行利润 : 银行向外贷款所收取的贷款利息, 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 两者的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 就形成银行利润 (5) 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 : 一部分以平均利润形式由农业资本家所占有, 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由农业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115/223

117 知识解读 在 2015 年教材改版之后, 本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有所下降, 出题的可能性下降 注意识记标红部分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利息的本质是 ( )1201 A.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 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 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 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 正确答案 D 解析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来的货币从事生产, 通过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而获得收益 收益一部分用于偿还利息, 另一部分作为自身的利润 所以利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剩余价值 2. 平均利润的形成主要是 ( )1207 A.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 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部门内部垄断的结果 D. 部门之间垄断的结果 正确答案 D 解析 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 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必然导致各部门利润率的变化 一方面, 原来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 由于资本数量减少, 生产规模缩小, 生产的商品数量相应减少, 在社会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商品便会供不应求, 从而引起商品价格上涨, 随着商品价格上涨, 盈利就会增加, 利润率因而逐步提高 ; 另一方面, 原来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 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 生产规模扩大, 生产的商品数量大为增加, 在社会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便会形成商品供过于求, 从而引起商品价格下降, 随着商品价格下降, 盈利就会减少, 利润率因而逐步降低 由此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相对于前面三节, 本节考点较少 知识点 1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 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1510 选 )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A. 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 其国体都是相同的, 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B.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 (2) 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 有一党制 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类型 (3) 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 : 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制度 (4) 资本主义的 三权分立 制度 : 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 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 一般来说, 议会掌握立法权 政府掌握行政权, 法院掌握司法权 ( 1410 选 ) 1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又称为国会或议院, 它一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 1310 选 ) 116/223

118 2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中的执行机构 3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通称法院, 它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一般由法官所主持的各个审判法庭所组成 (5)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 1 时间 : 在 17 和 18 世纪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逐步建立的 2 核心和主要标志 : 议会制 ( 1201 选 1307 选 )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一般出选择题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 A. 议会制 B. 君主立宪制 C. 民主共和制 D. 普选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以 三权分立制 普选制 两党制( 或多党制 ), 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为主要内容 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 A. 政党制度 B. 选举制度 C. 三权分立制度 D. 国家制度 正确答案 D 117/223

119 解析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政党制度 选举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 民主制度等等, 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知识点 2 资本主义的意识及其本质 (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 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逐步萌芽和产生, 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逐步发展形成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 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时期,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历来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贡献, 并对资产阶级学说中有科学价值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加以继承和借鉴 2 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 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 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体上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性, 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 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 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 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1404 简 ) 1 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 (1410 选 ) 2 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 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 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 1 资产阶级主张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其论据是人的 自然本性 就是从感性出发而趋乐避苦, 总是出于生理本能的需要而追求于己有利的事物, 从而得出人的本性是极端利己的结论 2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为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 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观的体现, 把是否能获取金钱和获取金钱的多少看做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真实尺度 3 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 它以尊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知识解读 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以及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两个知识点, 了解即可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是重要考点, 要注意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 ( ) A. 利己主义 B. 拜金主义 C. 自由主义 D. 享乐主义 正确答案 A 118/223

120 解析 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 它以尊重和增进个人 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三 章节真题演练 单选题 1.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 )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 C.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D.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1307 A. 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1401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不成比例 D. 反向变化 4.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 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1401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 ( )1401 A. 必要劳动时间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劳动生产率 D. 个别劳动时间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 1504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7. 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1307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支付手段职能 D. 贮藏手段职能 8.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 )1207 A. 能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B. 能生产出具有价值的物品 C. 仅能生产出自身价值 D. 能生产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9.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 )1310 A. 生产资料 B. 劳动力 C. 劳动资料 D. 劳动对象 10.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 ) /223

121 A. 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B. 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 C. 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 D. 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 11.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 ( )1207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固定资本 D. 流通资本 12.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 ( )1204 A.c+v+m B.c+v C.v+m D.c+m 13.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4. 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 )1301 A. 货币资本 B. 生产资本 C. 商品资本 D. 借贷资本 15. 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 )1304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 商品资本和流通资本 D.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6. 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 )1310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17. 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 ( )1304 A. 生产 流通和销售阶段 B. 生产 储存和销售阶段 C. 购买 生产和销售阶段 D. 购买 生产和储存阶段 18.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 )1307 A. 提高平均利润率 B. 提高剩余价值率 C. 提高资本积累率 D.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9. 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1404 A. 生产相对过剩 B. 需求绝对减少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0.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中 ( ) /223

122 A. 货币资本的职能 B. 生产资本的职能 C. 流通资本的职能 D. 商品资本的职能 21. 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 )1301 A. 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 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C. 两者总是相等 D. 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 资本主义经济中, 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 ) A. 级差地租 B. 绝对地租 C. 平均利润 D. 利息 23.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本质与真正来源是 ( )1307 A. 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加价 B. 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 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 商业店员实现的剩余价值 24. 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 )1310 A. 检察机构 B. 法院 C. 警察机构 D. 议院或国会 25. 马克思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1504 A. 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 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C. 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D. 既无历史进步性又无阶级局限性 简答题 26.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 论述题 32. 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310 简 1510 简 1201 论 35. 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23

123 四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正确答案 D 解析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有两个, 分别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2. 正确答案 D 解析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有两个, 分别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其中第二个是决定性条件 3. 正确答案 A 解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 商品价值越大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 商品价值越小 所以成正比关系 4. 正确答案 B 解析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所以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5. 正确答案 B 解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6. 正确答案 B 解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所有的复杂劳动也是换算成简单劳动, 然后再衡量商品的价值 7. 正确答案 C 解析 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还款功能, 被叫做支付手段职能 8. 正确答案 D 解析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雇佣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 9. 正确答案 B 解析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劳动力, 因为只有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10. 正确答案 D 解析 商业资本家雇佣店员为其工作, 需要支付店员的劳动力价值 店员除了带来和劳动力价值相符的价值以外, 还可以给商业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 11.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1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即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成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不变资本 ( )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是可变资本(v) 122/223

124 13.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 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 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 我们知道, 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 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14.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 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1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 工具 厂房 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并非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而是按照它在每次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磨损程度, 其价值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经过多次生产过程, 才把它的价值全部转移完毕 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 材料 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这部分资本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投人生产过程, 并随着商品销售, 又以货币资本的形式一次全部回到产业资本家手中 16. 正确答案 A 解析 单个资本的循环分为三个阶段, 即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产业资本家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首先必须到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 尚停留在购买阶段, 而未进入生产阶段 17. 正确答案 C 解析 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 分为三个阶段, 即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18.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 ( 一般以年为单位 ) 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在一年之内, 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 ; 反之,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年剩余价值率也越低 所以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9. 正确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0.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产业资本的循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 决定作用 ) 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类型流通资本生产资本流通资本 123/223

125 作用为生产剩余价生产包含价值和实现价值增殖值准备条件剩余价值的商品商业资本发生于销售阶段, 所以属于商品资本 21. 正确答案 C 解析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两者总是相等 22. 正确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 一部分以平均利润形式由农业资本家所占有, 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由农业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所以农业资本家获得的是平均利润 23. 正确答案 C 解析 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具体途径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买价格, 其间的差额就包含着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4.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 三权分立 制度, 议会掌握立法权, 政府掌握行政权, 法院掌握司法权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又称为国会或议院 所以掌握立法权的是国会或议院 25. 正确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虽然批判资本主义, 但是仍对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进行辩证的看待 资本主义国家的利己主义意识形态虽有弊端, 但也不能否认其历史进步性 简答题 26. 答案与解析 (1)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但是, 只有社会分工这一条件, 还不会产生商品经济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这个决定性条件,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 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27. 答案与解析 (1)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叫不变资本 ( ) 2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 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 实现了价值增殖, 叫做可变资本 (v) (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 它的意义在于 : 1 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 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 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28. 答案与解析 124/223

126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9. 答案与解析 (1)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 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 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 30. 答案与解析 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 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 成为资本主义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1. 答案与解析 (1)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 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 资本积累的后果 : 1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2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3 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论述题 32. 答案与解析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 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 : 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 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 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3. 答案与解析 (1) 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体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它为一切社会所共有 (1 分 )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 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劳动过程也就 125/223

127 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 分 ) (2) 资本家会迫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 (3 分 ) 34. 答案与解析 (1)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 :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4 分 ) (2)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 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 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 分 ) (3) 生产资本的构成也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 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 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 分 ) 35. 答案与解析 (1) 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 ( 一般以年为单位 ) 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在全部预付资本中, 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在一年之内, 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 反之,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5 分 ) (2) 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 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 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 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 反之, 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5 分 ) 36. 答案与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 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 分 ) (2)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该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2 分 )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 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 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 分 ) 126/223

128 一 本章思维导图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 分值与考题类型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 资本主义 选择 简答 论述 1210 选 1310 选 简 1301 论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选择 简答 论述 1401 选 1304 简 1204 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 趋势 选择 1201 选 说明 : 1210 选 代表本知识点在 2012 年 10 月考期考过选择题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形式和特点, 重点在于垄断组织的形式以及垄断利润的来源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知识点 1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1201 选 1210 选 ) (2)19 世纪后半叶开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垄断现象, 主要是私人垄断, 或称一般垄断, 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或者说政权的力量日益深入地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 新特征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的重要考点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两大阶段, 容易出现选择题 127/223

129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 ( )1210 A. 分工 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B. 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 C. 私人垄断 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 D. 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知识点 2 垄断的形成 1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2 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生产和资本不断扩大规模 日益集中,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3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 并因此达成协议, 垄断该部门的生产或流通, 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 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垄断也可称作独占 4 当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 资本主义社会就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注意识记垄断是如何产生的, 即知识小点 1 和 2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 )1204 A. 垄断价格 B. 个人联合 C. 参与制 D. 资本输出 正确答案 A 解析 垄断组织控制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后, 抛弃价值规律, 自己制定商品价格, 即垄断价格, 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2. 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 /223

130 A. 社会分工的发展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自然分工的发展 D. 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生产和资本不断扩大规模 日益集中,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知识点 3 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1301 选 ) 1 垄断组织 : 指若干资本主义大企业, 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绝大多数产品生产和销售及原料市场, 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组织 2 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较为简单, 也不很固定, 垄断统治的力量还不很强 320 世纪上半期, 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 : 卡特尔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A. 卡特尔, 即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 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 B. 辛迪加, 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 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1310 选 ) C. 托拉斯, 即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D. 康采恩, 即由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 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 420 世纪后半叶, 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的发展, 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 这主要表现在 : A. 企业兼并速度加快, 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B. 企业规模扩大, 垄断程度提高 C. 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 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D. 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垄断组织不但规模扩大, 而且将其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展到本国国界以外, 形成了新的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资本国际济组织的载体 跨国公司 知识解读 关于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重要的考点在于区分四种垄断组织 下表主要是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 只需把握其中一个特征, 能够区分不同垄断组织即可, 不用全部识记 独立性垄断组织性质垄断内容生产商业法律 卡特尔 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独立企业的同盟 ; 产量 价格 缺乏稳定性 持久性 共同销售产品 采购原材料 ; 流通 ( 包括买 129/223

131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比较稳定 ( 低价买原料 高价售商品 ) 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 ; 成员争分红和领导权比较激烈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 ; 不同经济部门的企业联合而成 和卖 ) 销售市场 争 夺原料产地和 投资范围 销售市场 争 夺原料产地和 投资范围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 )1204 A. 混合联合公司 B. 跨国公司 C. 托拉斯 D. 国际垄断联盟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垄断组织不但规模扩大, 而且将其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展到本国国界以外, 形成了新的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资本国际济组织的载体 跨国公司 2. 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 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 )1310 A. 卡特尔 B. 辛迪加 C. 托拉斯 D. 康采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 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是辛迪加 知识点 4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 (1510 选 ) 1 金融资本 : 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通过金融联系 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 金融寡头 : 掌握了金融资本, 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 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知识解读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两个概念多次出现选择题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是指 ( ) /223

132 A. 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资本 B. 资本主义国家金融领域中流通的所有资本的总和 C. 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D.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金融资本的含义: 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通过金融联系 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2.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1401 A. 产业资本家 B. 商业资本家 C. 大土地所有者 D. 金融寡头 正确答案 D 解析 金融寡头掌握金融资本, 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 所以能够成为资本主义国际事实上的主宰者 知识点 5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1504 选 ) (1)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但这并不是说, 垄断产生后, 竞争就不存在了 ( 选 ) (2) 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1 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 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竞争当然不会消失 (2 分 ) 2 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 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 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 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 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 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3) 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 ( 或者说垄断阶段的竞争的特点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竞争的目的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 竞争的手段不同 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 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 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花样翻新 C. 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 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D. 竞争的范围不同 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 而且扩展到了国外, 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 还在政治 军事 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中 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以及 垄断阶段的竞争的特点 可能以简答题的方式考查, 注意识记 131/223

133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 A.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 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C.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 生产集中根除自由竞争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 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知识点 6 垄断利润及其来源(1401 简 ) 1 含义 : 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 垄断利润的来源 :( 1201 选 ) A. 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 B. 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 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 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 C. 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获取的海外利润 ; D. 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 3 垄断利润的实现 : 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 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 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1204 选 1401 选 ) 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 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知识解读 垄断利润的来源一般以简答题的方式考查 ; 垄断利润的实现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 垄断价格 出售产品 贩买生产资料 垄断高价 垄断低价 132/223

134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在资本主义社会, 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 ) 1201 A. 垄断高价 B. 垄断低价 C. 社会生产价格 D. 市场价格 正确答案 A 解析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知识点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A. 含义 : 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 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01 选 ) B. 时间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发展, 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1404 选 1410 选 ) C.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 先出现的是一般垄断或者私人垄断, 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 又出现了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1404 简 ) A. 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 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B. 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 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C. 一些大型 基础性 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 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D. 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E.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F. 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 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 1504 简 ) A.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 B.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C.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 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 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 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无论哪种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 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活动中, 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 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知识解读 此知识点为重要知识点, 要注意识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和形式可能出现简答题, 注意识记 133/223

13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各个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恢复生产和生活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所以基础设施和科研的建设任务重大, 需要大量资金, 这个任务只能由国家来完成 除此之外, 为了防止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克服私人生产的局限性, 也有必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大体可分为 ( )1510 A.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D.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 自由竞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又分为两个阶段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 ( )1410 A. 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B. 工业革命以后 C.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正确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发展, 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知识点 8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的必要性 (1) 社会化大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管理与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任务 ; (2) 从市场经济运行条件的角度来看, 一些私有制市场经济主体所不愿或不能承担的社会经济任务, 也必须由国家来完成 2.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与目标 a.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 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 1510 单 ) b.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 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实现充分就业, 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3.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 :( 1210 简 ) a.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 : 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 控制和介入 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 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 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 经济杠杆的运用, 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 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 134/223

136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 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 1304 选 )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 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 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 (1304 选 )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包括 :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 (1204 选 )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多出选择题 宏观调控 任务总目标经济手段调控手段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政策 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实现充分就业, 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主要是经济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国民经济计划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 )1510 A. 实现充分就业 B. 稳定币值 汇率和物价 C. 促进市场总供需平衡 D. 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 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是运用 ( ) 1301 A. 计划手段 B. 经济手段 C. 法律手段 D. 行政手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课本中对于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区分不太明显 当考到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时, 如果答案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作为两个不同选项, 选择经济手段 如果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同一个选项中, 选择此选项 3. 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 ( ) 1304 A. 经济手段和经济计划 B.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和经济计划 D. 法律手段和经济计划 135/223

137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课本中对于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区分不太明显 当考到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时, 如果答案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作为两个不同选项, 选择经济手段 如果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同一个选项中, 选择此选项 知识点 9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1. 资本输出 (1301 论 ) (1) 含义 :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一手就是资本输出, 即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 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器, 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 剥削 压迫这些的国家劳动人民, 掠夺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 最终为金融资本控制这些国家 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 (2) 资本输出, 从资本形态上来看有两种基本形式 :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3) 从资本输出国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看, 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 : a. 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 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b. 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c. 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d. 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 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 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4) 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 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 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 有两重作用 a. 一方面, 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 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 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b. 另一方面, 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并不是平等互利的, 他们通过不平等的贷款条件 不等价交换等方式掠夺 剥削输入国人民, 攫取了输入国巨额的国民财富, 又使这些国家长期得不到顺利发展, 继续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 2. 国家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A. 如同国内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垄断一样,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竞争, 发展到一定程度, 也会形成垄断, 即国际垄断 B.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 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性的垄断组织的联盟, 即国际垄断同盟 C. 同国内垄断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予以保证和实现一样, 当垄断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越出国界, 在世界上扩展其势力范围的时候, 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国际垄断组织, 来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 D.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也即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 形成国际垄断局面 3.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知识解读 关于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重要的考点在于 资本输出, 考核方式有选择题和论述题 136/223

138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从资本形态上看, 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 ) A. 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 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 C.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 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资本输出, 从资本形态上来看有两种基本形式 :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经济全球化, 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知识点 1 经济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在生产不断发展 科技加速进步 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 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的过程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1304 简 ) 从商业资本 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表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3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 新科学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B. 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C. 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 1204 论 ) 1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其内容包括 :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A. 生产的全球化 这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 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B. 贸易的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首先, 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 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 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梯度转移 其次, 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 大批量生产, 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 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再次,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 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这又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 C. 资本全球化 近二三十年来,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137/223

139 知识解读 经济全球化是重要考点, 选择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以作为题型出现, 注意识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一般而言,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1307 A. 生产全球化 B. 贸易全球化 C. 资本全球化 D.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 D 知识点 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 从生产力方面看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在生产力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表现在 : (1)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社会财富迅猛增长, 经济保持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 产业结构 : 转向信息化 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 ; 第三产业崛起, 第一 二产业比重下降 (3) 生产力要素 : 劳动者 : 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 素质提高 ; 劳动工具 : 由 三机系统 变为 四机系统 ; 劳动对象 : 出现人工合成材料 新资源 2. 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1) 所有制关系 : 生产社会化 私人企业股权分散化 (2) 劳资关系 : 出现劳资共决 职工参与决策 终身雇佣 职工持股等制度, 发挥工会作用 (3) 分配关系 : 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3. 从上层建筑方面看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表现在 : 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 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 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等 138/223

140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如果出现选择题, 主要考查新变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需要熟读并能辨别 如果出现简答题, 作答时只需简要表述 3 个新变化即可, 不必把每个表现都全面复述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 ) 1201 A. 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 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C. 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 信息产业的兴起 正确答案 B 解析 当代资本主义在产业结构上的变化有: 转向信息化 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 ; 第三产业崛起, 第一 二产业比重下降 并不包括 B 选项 知识点 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510 论 ) 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 经济 社会诸方面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也可以从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来分析 : 1 生产力方面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 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 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 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中, 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每当科学技术有重大突破, 都会促使生产力加速发展 2 生产关系方面 在所有制关系上, 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 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 上层建筑方面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上层建筑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生产社会化 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资本社会化 股权分散化的现实, 必然要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国家法制在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范围内健全 充实与完善, 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服务 知识解读 本题易出现主观题, 注意理解识记 139/223

141 真题小练 论述题 1.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如何认识其实质? 答案与解析 (1)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1 从生产力方面看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在生产力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度, 杜会财富迅猛增长, 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 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 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 从上层建筑方面看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2)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实质 1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2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3 当代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某些社会改良,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质变 知识点 4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1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2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3 当代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某些社会改良, 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但在客观上却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孕育和生长着的 新的社会因素 因此, 我们当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充满信心 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 1210 选 ) 140/223

142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选择题或主观题都可以考查, 但是出题频率不高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新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也就是说, 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发生彻底的质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经济基础 基本矛盾 是否质变 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依然存在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充其量只是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1210 A. 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 B. 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 C. 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D. 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 正确答案 C 解析 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如何辩证地评价资本主义的问题 知识点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他的历史过渡性质 (2)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3)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4) 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知识解读 本知识点了解即可 知识点 2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为什么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不仅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长期过程, 而且它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 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 因而,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 曲折的 长期的历史过程 (2)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3) 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从而消灭延续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 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 尤其是在经济 141/223

143 较为落后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切决定了从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知识点 3 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并不是要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资本主义是一种存在着对人的剥削的社会经济制度, 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 同时, 它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创造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发展了商品生产,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社会主义要否定的是资本主义剥削 压迫的经济制度, 同时又要借鉴 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方面 我们要从批判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的本质 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又要从借鉴的角度, 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可为我所用的东西, 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重要历史作用 : 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知识解读 注意识记本知识点中标红部分, 其余部分要注意理解 资本主义虽说是马克思主义极力批判的对象, 但是也不能无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 从而对它完全否定 而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 批判其落后性, 肯定并继承其进步性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 ) 1510 A. 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B.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C. 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 D. 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历史作用: 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三 章节真题演练 单选题 1.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 ( ) A. 产业资本 B. 金融资本 C. 私人垄断资本 D. 国家垄断资本 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1507 A. 工业资本 B. 银行资本 C. 商业资本 D. 金融资本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 )1404 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 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42/223

144 C.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 ) 1304 A. 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 B. 国家管理企业, 企业引领市场 C. 国家宏观调控, 企业微观规制 D. 国家政策引导, 市场自由竞争 5. 近几十年来垄断组织国际化的最主要形式是 ( )1307 A. 国际卡特尔 B. 国际辛迪加 C. 国际康采恩 D. 跨国公司 6.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 )1310 A. 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 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 C. 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 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7. 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 ) 1201 A. 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资本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金融资本主义 8.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 ( ) 1207 A. 工人持股现象的产生 B. 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发展 C. 工会组织的产生 D. 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9.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 这主要表现为 ( )1507 A. 创造高科技成果 B. 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C. 发展社会生产力 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简答题 10. 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及其如何实现的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1201 论述题 1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主要机制是什么? 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及其作用和后果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原因及主要内容 试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1510 四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正确答案 B 143/223

145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金融资本的含义: 金融资本即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通过金融联系 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2.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 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3. 正确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由私人垄断阶段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 4.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 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 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 5. 正确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词有 近几十年来 国际化, 可以得知近几十年来主要发展形势是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垄断组织不但规模扩大, 而且将其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展到本国国界以外, 形成了新的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资本国际济组织的载体 跨国公司 6.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只能够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减少经济危机的发生, 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所以不能防止生产过剩以及消除经济危机 7.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 先出现的是一般垄断或者私人垄断, 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 又出现了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关系上的新变化的表现,ABD 三项都是新变化, 工会产生于 18 世纪, 所以不是新变化 9.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 也就是说生产力处于主要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 所以主要应该是生产力上的贡献 简答题 10. 答案与解析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 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但这并不是说, 垄断产生后, 竞争就不存在了 (1 分 ) 首先, 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 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竞争当然不会消失 (2 分 ) 其次, 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 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 但也还存在未 144/223

146 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 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 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 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2 分 ) 因此,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 而且竞争的主体 形式 内容和激烈程序, 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1 分 ) 11. 答案与解析 (1) 来源 : 第一, 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 第二, 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 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 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 第三, 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获取的海外利润 ; 第四, 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2) 实现 :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12. 答案与解析 第一, 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 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第二, 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 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第三, 一些大型 基础性 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 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第四, 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第五,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第六, 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 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13. 答案与解析 (1) 生产全球化 (2) 贸易全球化 (3) 资本全球化 14. 答案与解析 从商业资本 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表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论述题 15. 答案与解析 (1)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 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 控制和介入 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 主要经济手段, 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 经济杠杆的运用, 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 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 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 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 145/223

147 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 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 16. 答案与解析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一手就是资本输出, 即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 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器, 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 剥削 压迫这些的国家劳动人民, 掠夺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 最终为金融资本控制这些国家 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 从资本输出国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看, 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是 : (1) 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 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2) 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3) 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4) 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 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 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 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 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 有两重作用 一方面, 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 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 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但另一方面, 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并不是平等互利的, 他们通过不平等的贷款条件 不等价交换等方式掠夺 剥削输入国人民, 攫取了输入国巨额的国民财富, 又使这些国家长期得不到顺利发展, 继续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 17. 答案与解析 (1)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 1 新科学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 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3 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3)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1 生产全球化 2 贸易全球化 3 资本全球化 18. 答案与解析 (1) 在生产力方面,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 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 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2 分 ) 在生产关系方面, 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 (2 分 ) 在上层建筑方面,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1 分 ) (2)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但其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 (2 分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导致经济周期波动和发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1 分 ) 当代资本主义的某些社会改良,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 146/223

148 本性质, 是资本主义在其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的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2 分 ) 147/223

149 一 本章思维导图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二 分值与考题类型章节 重要考点 出题方式 历年考题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选择 简答 选 1210 简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选择 简答 选 1204 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 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选择 论述 选 简 说明 : 1510 选 代表本知识点在 2015 年 10 月考期考过选择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 1 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 ;2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 ;3 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4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5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 知识点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19 世纪初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法国圣西门 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方案, 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造的尝试 (2)19 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 : A. 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 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 148/223

150 C. 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 D. 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 共产党宣言, 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知识解读 这部分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 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空想社会主义 ; 第二阶段为科学社会主义,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 共产党宣言 为标志 这一部分在第一章亦有详细介绍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纲领性文件是 ( ) 1510 A. 共产主义原理 B. 共产党宣言 C. 哥达纲领批判 D. 国家与革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纲领性文件是 共产党宣言, 作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所以这道题选 B 知识点 2 无产阶级革命 (1)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 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A. 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 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B. 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 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2) 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知识解读 149/223

151 这部分以选择题 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需要重点记忆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最广泛 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 记忆技巧, 总共有四点消灭 消灭 谋利和前进 ( 两个消灭分别为消灭私有制 消灭阶级 ; 谋利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 ; 前进是推动历史前进 )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 ) 1510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B.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 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 统治阶级的压迫决定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无产阶级革命根源的理解, 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所以这道题选 A 知识点 3 列宁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 社会主义革命即使不在全世界同时进行, 也要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可能成功 列宁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斯大林在前苏联推行所谓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 社会主义革命后, 首先要经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2) 列宁的主要贡献 年春, 列宁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 ; 2 基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有重大理论贡献 (3) 斯大林的主要贡献在前苏联推行所谓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以选择题方式进行考查 主要了解列宁的两个理论 : 新经济政策和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 ; 斯大林的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 ) 1301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是 150/223

152 列宁基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的,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有重大理论贡献 所以这道题选 C 知识点 4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出现了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民主德国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2) 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 中国则是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 获得全国政权的独特的社会主义成功之路 2 朝鲜 越南和蒙古等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 与我国有同有异, 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以选择题方式进行考查 二战以后, 在苏联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多个社会主义国家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起始于 (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 D. 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以后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是列宁基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的,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有重大理论贡献 所以这道题选 B 知识点 5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1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的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2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政权体制, 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3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4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5 无产阶级专政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 进入无阶级社会 (2)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 1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知识解读 这部分以选择和简答的方式进行考查 1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 151/223

153 权, 最终实现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的目标 ;2 无产阶级民主本质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 A. 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 进入无阶级社会 B. 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 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 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最终实现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的目标 所以这道题选 A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 首先介绍社会主义的本质, 然后介绍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和曲折性的原因 知识点 1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1) 马克思恩格斯把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建立起来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 列宁把马克思所说的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把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对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3) 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 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 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逐步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实行按劳分配 4 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5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6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知识解读 这部分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要求 :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人的 152/223

154 全面发展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 ) 1510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 实行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建立完全纯粹的公有制经济 D. 实行严格管控的计划经济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本质属性和要求的理解,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所以这道题选 A 知识点 2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 (1) 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 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由此决定, 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各国的历史传统 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 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时代在前进, 实践在发展,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知识解读 这部分考查方式以简答题为主 识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原因, 有三点 1 生产力水平不同 2 国情不同 3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道路 知识点 3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1)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决定因素 : 1 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 社会主义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 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 3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 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 (2) 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 1 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2 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3 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 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 4 妥善处理改革 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保证 知识解读 这部分考查方式以简答题为主 识记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决定因素 1 新事物都会遇挫折 2 矛盾中推动前进 3 国际形势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53/223

155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马克思主义政党 :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革命政党 ;2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 是实现共产主义 (4)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知识解读 这部分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简答为主 识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革命政党 1 新型革命新在何处, 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是工人运动 ;2 革命, 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 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是 ( ) 1310 A. 贫富差距的拉大 B. 革命领袖的出现 C. 政治腐败的蔓延 D. 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所以这道题选 D 知识点 2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1) 思想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需要不断探索,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 政治领导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 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 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 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 组织领导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 有组织 有系统 有管理 有序地进行 知识解读 这部分考查方式以简答为主 识记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思想是指导 2 政治方面党是核心 3 组织方面 : 党领导全体人民 154/223

156 三 章节真题演练 单选题 1. 共产党宣言 的作者是( ) 1207 A. 马克思 恩格斯 B. 列宁 斯大林 C. 卢森堡 拉法格 D. 毛泽东 朱德 2.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 )1210 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 共产党宣言 D. 哥达纲领批判 3. 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 ( ) 1301 A. 反杜林论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共产党宣言 D. 资本论 4. 下列属于 19 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 ) 1404 A. 黑格尔 B. 圣西门 C. 费尔巴哈 D. 李嘉图 5. 列宁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理论贡献是 ( ) 1207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 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 D.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6. 在前苏联推行所谓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的领导人是 ( ) 1304 A. 列宁 B. 斯大林 C. 布哈林 D. 托洛斯基 7. 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 )1310 A.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 巴黎公社原则 C.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 生产力决定论 8. 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 )1401 A.1917 年 11 月 B.1918 年春 C.1921 年春 D.1936 年 12 月 9. 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1507 A. 列宁 B. 恩格斯 C. 马克思 D. 斯大林 10.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 1210 A.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155/223

157 C. 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 D.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11.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 1204 A. 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 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D.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1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 1301 A. 人民当家作主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消灭剥削压迫 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 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 ) 1307 A. 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 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 人民群众完全自由 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14.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 ) A.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建设富强 文明 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 实现共产主义 15.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 1304 A. 集体领导制 B. 首长负责制 C. 集体问责制 D. 民主集中制 16.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 1307 A. 集体领导制 B. 个人负责制 C. 民主监督制 D. 民主集中制 17.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充分条件是 ( )1507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简答题 18.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论述题 23.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 /223

158 四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纲领性文件是 共产党宣言, 作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所以这道题选 A 2.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纲领性文件是 共产党宣言, 作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所以这道题选 C 3.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的理解, 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 共产党宣言, 作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所以这道题选 C 4.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代表人物为法国圣西门 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所以这道题选 B 5.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是列宁基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的,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有重大理论贡献 所以这道题选 D 6.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是由斯大林提出的 所以这道题选 B 7.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是列宁基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的,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有重大理论贡献 所以这道题选 C 8.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由列宁在 1921 年春提出的 所以这道题选 C 9.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由列宁在 1921 年春提出的 所以这道题选 A 1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最终实现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的目标 所以这道题选 A 1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最终实现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的目标 所以这道题选 C 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所以这道题选 A 157/223

159 13. 正确答案 C 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所以这道题选 C 1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 是实现共产主义 所以这道题选 D 15.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所以这道题选 D 16.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所以这道题选 D 17.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所以这道题选 D 简答题 18. 答案与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2)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19. 答案与解析 (1) 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 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由此决定, 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各国的历史传统 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 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时代在前进, 实践在发展,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20. 答案与解析 (1) 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 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 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 (3)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 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 21. 答案与解析 (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158/223

160 (4)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22. 答案与解析 (1) 在思想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确保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 (2 分 ) (2) 在政治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起到领导核心作用, 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 ( 2 分 ) (3) 在组织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领导想起人民有组织 有系统 有管理 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 (2 分 ) 论述题 23. 答案与解析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 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这是因为 : (1) 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 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2) 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 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159/223

161 一 本章思维导图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 分值与考题类型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选择 简答 选, 简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选择 选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选择 简答 选, 简 说明 : 1510 选 代表本知识点在 2015 年 10 月考期考过选择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那时,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 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 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 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全人类彻底解放 知识点 1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共产主义社会要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原因 : (1)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 它的物质基础, 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 160/223

162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3)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知识解读 这一知识点多以选择题方式考查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 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 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 它的物质基础, 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 A. 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 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 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其他三项均是 所以这道题选 C 知识点 2 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1) 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 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资料, 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2) 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 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 按需分配 原则, 即根据各个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以充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 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3)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知识解读 这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居多 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 生产资料社会公有,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们不再以按劳分配, 而是按需分配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 ( ) A. 按生产要素分配 B. 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C. 按能力大小分配 D.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十分强调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这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 而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能力大小分配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所以这道题选 D 161/223

163 知识点 3 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随着共产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在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中, 将直接依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 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 将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到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 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计划调节和管理 知识解读 会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 共产主义社会, 人们将会按照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劳动, 劳动的目的也不是获得直接的报酬, 而是满足社会需求, 商品经济也会消失, 货币也会消失,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生活用品 知识点 4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1) 消灭阶级, 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 同时也包括工人和农民作为阶级的差别 实践证明, 彻底消灭阶级, 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 随着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 全体社会成员都将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 因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关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 (3) 在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知识解读 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共产主义社会时候, 生产资料不被私人占有, 社会财富也不被私人占有, 所以阶级彻底被消灭, 阶级对立没有了, 国家也就会自行消亡, 意味着实现了社会和谐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 ) A. 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 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完成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 亦或是无产阶级专政建立, 都没有实现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 都还有阶级划分, 也都还需要国家来调节阶级矛盾, 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实现了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 所以这道题选 D 知识点 5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 在共产主义社会, 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完全超越了 资产阶级权力狭隘眼界, 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的新人 (2)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表现在多方面 (3) 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 是在人们长期的集体主义生活实践中, 特别是伴随着社会 162/223

164 生产力巨大发展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 知识解读 考察形式偏向选择题 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全方位的自觉, 思想道德空前优秀, 完全为公共利益考虑 知识点 6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 含义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 个人的全部智慧 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 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 爱好 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 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2)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 1 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2 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3 摆脱了劳动仅是谋生手段的束缚 4 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知识解读 多见于选择题考查 共产主义社会, 人会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所以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是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物质生活不再是人们追求的主要生活目标, 人们不再被物质生活所困, 有条件追求精神的提高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 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 A. 社会主义社会 B. 共产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信息社会 正确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信息社会, 人们的劳动都是为了获得生存资料, 即赚钱, 但在共产主义社会, 劳动不再是强迫性的, 也不再是为了生活, 而是为了乐趣 所以这道题选 B 163/223

165 知识点 7 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 : (1) 人类从自然界奴役下解放出来, 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 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 (2) 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 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 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 (3) 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 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 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知识解读 偏向简答题方式考查 共产主义社会, 全人类实现了彻底解放, 不再受自然力的支配, 不再受旧社会关系的束缚, 不再受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真题小练 简答题 1. 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答案与解析 (1) 人类从自然界奴役下解放出来, 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 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 (2) 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 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 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 (3) 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 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 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第二节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了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理论, 即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 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164/223

166 知识点 1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1)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 1 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 2 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狭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则专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3 一般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 就是狭义的共产主义社会, 即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4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 : A. 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B. 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C. 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 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 D. 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 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 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 和谐 互助合作的关系 E. 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2) 人类社会历史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 1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 依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 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 必将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 :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 它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 知识解读 这部分常考选择题 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 : 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阶段,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但同属于共产主义形态, 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 有相同的经济基础, 相同的生产目的, 相同的分配方式以及相同的奋斗目标 只不过前者是不成熟的社会形态, 后者是成熟的社会形态 要坚信人类社会最终会走向共产主义,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165/223

167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 A. 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 按劳分配 C. 市场经济体制 D. 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 A 解析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共产主义按需分配, 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只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 所以这道题选 A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讲解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明确了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同时达到共产主义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最后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知识点 1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 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2) 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 1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 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 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 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 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 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 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 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知识解读 这部分多见于选择题和简答题 从社会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 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极大提高 ; 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 ; 建立高度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 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 ; 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段, 国家自行消亡 166/223

168 真题小练 单选题 1. 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 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 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 C. 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 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物质是基础,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首先要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所以这道题选 A 知识点 2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原因 : 1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是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社会制度, 因而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社会理想 2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树立, 可以为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 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 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立足本国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1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有机联系和统一 2 一方面, 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3 另一方面,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4) 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67/223

169 1 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 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坚定不移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2 我们要把为伟大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目标, 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实践之中 知识解读 这部分常考简答题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可以为我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要识记, 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先进文化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现代化国家 同时明确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相辅相成的 最后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真题小练 简答题 1. 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有机联系和统一 一方面, 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当前我们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就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 另一方面,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 必然成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三 章节真题演练 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 168/223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冲锋在前, 决胜马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节 1 物质和意识 2 运动 3 实践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 :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09.01 单选 /09.04 单选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京佳官方网站 :www.jingjia.org 知识结构 一 唯物论 2 个核心 : 物质 意识 2 大原理 : 唯物主义一元论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 辩证法 2 个核心 : 联系 发展 3 大规律 : 质变量变律 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律 5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京佳官方网站 :www.jingjia.org 知识结构 一 唯物论 2 个核心 : 物质 意识 2 大原理 : 唯物主义一元论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 辩证法 2 个核心 : 联系 发展 3 大规律 : 质变量变律 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律 5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400-700-9270 (VTPGJ HN)12180 中国 京佳 内部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京佳教育集团公考研究院 编写 京佳网站 :www.jingjia.org 京佳网校 :www.ccse.cn 勇于开始, 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京佳格言 第 1 页共 13 页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京佳官方网站 :www.jingjia.org 知识结构 一 唯物论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扫一扫获取直播课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 ( 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 ) 的不同回答,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

扫一扫获取直播课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 ( 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 ) 的不同回答,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 扫一扫获取直播课 2019 考研政治高频考点画划话 马哲 ( 唯物论 辩证法 ) 帮学堂文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政治, 了解政治各模块的高频考点 考研帮学堂通过 文字 + 直播 方式特地为 19 考研 er 准备了考研政治高频考点 画划话 系列活动, 帮助你在庞杂的知识点中找到重难点, 了解高频考点的出题方式和套路 本周老师先为大家梳理出马哲唯物论和辩证法高频考点 温馨提示 文字版不仅仅是背,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 : 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 这段话说明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 : 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 这段话说明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2017 成人高考专升本 政治 ( 马哲部分 ) 练习 主讲 : 魏海涛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 : 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 这段话说明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More information

从制度视角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政空间 朱陆民 华人参政是华人维护自身政治 经济利益的必经之路 基于马来西亚历史 文化传统的主要制度结构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华人参政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马来西亚影响 制约华人参政的主要制度进行了剖析 由此揭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参政空间 作者认为 华人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制度的视角或许并不能解释该问题的全部 但制度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华人参政的前景和命运

More information

“必胜课”产品概述

“必胜课”产品概述 目录 政治哲学篇... 1 哲学基本原理... 1 哲学流派 区分主客观唯心主义... 3 哲学流派 唯物主义...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6 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 7 唯物论 运动静止和时空... 10 政治哲学篇 哲学基本原理 高频考点梳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个核心 : 联系 发展 /3 大规律 : 质量互变律 否定之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9 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公学员 培训讲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 1 哲学的概念 哲学及其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统一 ; 是对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 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哲学是世界观的系 统理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 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 二 ) 事物的永恒发展 41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3 ( 一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3 ( 二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5 ( 三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6 ( 四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 二 ) 事物的永恒发展 41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3 ( 一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3 ( 二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5 ( 三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6 ( 四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0 年修订版 ) 目录页码索引 By Cindy 诸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 ( 一 )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 ( 二 )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7 ( 三 )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1 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4 ( 一 )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More information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 12.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 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 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 主观性中把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 12.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 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 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 主观性中把 一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哲学是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A. 朴素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吉林省时政赠送资料.docx

Microsoft Word - 吉林省时政赠送资料.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 2 个核心 : 物质与意识唯物论 2 大原理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世界统一于物质 辩证法 2 大特征 : 联系 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 3 大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5 对范畴 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 认识论 3 个核心 : 实践的观点 认识 真理 3 大规律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发展的规律 真理发展的规律 哲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 知觉 表象 B. 概念 判断 推理 C. 认识 实践 认识 D. 实践 认识 实践 9. 作为真

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 知觉 表象 B. 概念 判断 推理 C. 认识 实践 认识 D. 实践 认识 实践 9. 作为真 安徽力新自考中心 -www.ahlxjy.com- 力新教育助您成才 全国 2012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 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马 艳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理论假定 新的释义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反向变动关系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我们将马克思经典 成反比 理论中关于劳动因素做了重新假定 即假定在科技进 步的条件下 伴随劳动客观因素的变化 劳动主观因素也发生同方面的变化 并假设劳动主观 条件的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客观条件的变化幅度 那么 我们就可以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 量之间呈现正向变动趋势的结论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当今社会发展实践在社会意识层面的理论观念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现实理论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关于人自身发展的各种理论观念问题二 考试内容 1.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哲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当今社会发展实践在社会意识层面的理论观念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现实理论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关于人自身发展的各种理论观念问题二 考试内容 1.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哲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各占 50%) 考试科目代码 :[610] 一 考试要求 1. 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世界观 ; 方法论 ;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 观 ;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 意识 ; 唯物辩证法 ; 普遍联系 ; 永恒发展 ; 矛盾 ; 质 量度 ; 辩证的否定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 :D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 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 绝对真理的体现 D.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 :D

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 :D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 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 绝对真理的体现 D.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 :D 2014 年三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基础知识试题集 1 哲学是 ( )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 :C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C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More information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 评冯金华 价值转形 一个伪问题 丁堡骏 长春税务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价值之所以转化为生产价格 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对利润的平等追求权利 其前提是不同生产部 门资本有机构成差别 不同部门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别 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冯金华 教授的生产价格体系中既没有资本有机构成的考察 也没有资本周转速度的考察 更没有利润率平均化的分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秦 燕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改革婚姻家庭制度 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 出现了法律与习俗 两性关系 新旧婚姻观念之间的冲突 表明了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边区政府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时期婚姻家庭变革的实践促进了边区的建设和持久抗战 并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继续实行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陕甘宁边区 婚姻家庭 变革!!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More information

8 庄子说 : 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 这是一种 (A) A 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 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 变化发展的观点 D 普通联系的观点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 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 水土流失严重, 河床

8 庄子说 : 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 这是一种 (A) A 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 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 变化发展的观点 D 普通联系的观点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 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 水土流失严重, 河床 第一 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一 单项选择题 1 哲学是 (B) A 科学之科学 识的概括和总结 C 解答一切疑问 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 B 关于自然 社会 思维知 D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 (C) A 人人具有的世界观 C 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B 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 D 科学的世界观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C) A 17 世纪 40 年代 C 19 世纪 40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 理想与现实 赵怀普 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构成了美欧关系的基础 但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称 美欧联盟关系带有从属性质 冷战结束和欧盟崛起对传统的美欧关系格局带来了强烈冲击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成为美欧双方的共同议程 美欧在跨大西洋关系重构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表明 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和目标上的深刻分歧 短期内并不具备形成一种新的全面和机制化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现实基础

More information

马原串讲

马原串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补丁课 马原等公共课的考试, 北京地区和外地不一样 : 外地 :17 号考试 北京 :24 号考试 考题是不一样的, 但是对于命题方向,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就是补丁课的意义 大家注意 : 补丁课不是押题, 认真靠谱是取得好成绩的唯一秘籍 今天我们的补丁课 : 北京地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这节课的正课在 8 月 3 号, 一共 9 节 第一次串讲在 9 月 20 号

More information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李培林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作者通过对广州市 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 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1

幻灯片1 考研帮课堂配套讲义 基础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配套讲义是学习的必备资源, 帮帮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质量的配套讲义, 确保同学们学习的方便与高效 该讲义是帮帮结合大纲考点及考研辅导名师多年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整理的 内容涵盖考研的核心考点 复习重点 难点 结构明了 脉络清晰, 并针对不同考点 重点 难点做了不同颜色及字体的标注, 以便同学们复习时可以快速投入 高效提升 除课程配套讲义外, 帮帮还从学习最贴切的需求出发,

More information

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相互联系, 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

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相互联系, 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 绪论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1)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 ( 客观条件 )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 阶级基础 )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 人民宪章 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2 产生时间: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 3 马克思主义三大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破解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之谜 斯蒂德曼声称 如果按照马克思的方法来计算价值 则在联合生产中 就会出现负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而出现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的现象 这是不正确的 其原因是 斯蒂德曼在确定不同生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时 根据的是自然时间 而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实际上 如果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不同生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则即使是在联合生产的条件下 也不可能出现负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而更谈不上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

More information

编写说明 一# 考研政治试卷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重要科目! 是两门公共课之一" 自 "#$% 年实行全国统考至今已有 &' 年了"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数次经历改革和完善! 已 经走向了标准化# 规范化和科学化" 最近一次的重大改革体现在 '%"% 年及其以后的考 研政治试卷

编写说明 一# 考研政治试卷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重要科目! 是两门公共课之一 自 #$% 年实行全国统考至今已有 &' 年了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数次经历改革和完善! 已 经走向了标准化# 规范化和科学化 最近一次的重大改革体现在 '%% 年及其以后的考 研政治试卷 !"#$ 考研政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核心考案 赵卯生! 编著 编写说明 一# 考研政治试卷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重要科目! 是两门公共课之一" 自 "#$% 年实行全国统考至今已有 &' 年了"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数次经历改革和完善! 已 经走向了标准化# 规范化和科学化" 最近一次的重大改革体现在 '%"% 年及其以后的考 研政治试卷中!" 截至 '%"' 年考研!

More information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 合作型施压 美国对华战略的策略调整 王 帆! 尽管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度在加深 但保持不对称的相互依存 关系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 在不对称相互依存的前提下 美国对中国开始实施了 一种新的合作型施压策略 该策略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手段之一 作者分析了在相互 依存条件下美国对华实施合作型施压政策的背景 目的 相关议题和实施手段 并以谷歌事件 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三个案例

More information

政治理论复习指导总论

政治理论复习指导总论 2010 年考研政治强化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2 复习提示 : (1) 本课程的主题主线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系统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始终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怎么坚持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 基本立场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 基本立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来展开 (2) 本课程的逻辑结构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哲学是民族化 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 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 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 象 意范畴 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 象与意义 意境是 言与意 象与意的关系 言尽象与不尽象 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 得象忘言 得 意忘象 而推致 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 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战争制胜的秘密 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 胜利与失败 李 卓 近年来 美国国际安全研究中关于军事行动制胜因素的研究非常活跃 本文评述了此类研究的代表人物比德尔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一书 对书中提出的 军事力量部署差异制胜论 的研究问题 分析框架 经验论证等主要研究环节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本文从理论 方法论等角度总结了此书的成就 认为该书通过构建以 军事力量部署 这一非物质变量为核心的安全理论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1

幻灯片1 帮学堂课程配套讲义 2017 强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 1-3 章 课程配套讲义是学习的必备资源, 帮帮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质量的配套讲义, 确保同学们学习的方便与高效 该讲义是帮帮结合大纲考点及考研辅导名师多年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整理的 内容涵盖考研的核心考点 复习重点 难点 结构明了 脉络清晰, 并针对不同考点 重点 难点做了不同颜色及字体的标注, 以便同学们复习时可以快速投入 高效提升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教学目的 ] 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弄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内容 准确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坚持辩证唯物论, 反对唯心论, 坚持唯物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 教学重难点 ] 世界的物质性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

More information

一 要点精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单元唯物论 ( 选择题 ) 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 理论性质 ) (2)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一切哲学 ) (3)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 要点精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单元唯物论 ( 选择题 ) 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 理论性质 ) (2)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一切哲学 ) (3)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四大牛人 版政治理论辅导讲义根据以下辅导班讲义精粹合编 : 哲学 : 领航张俊芳政经 : 启航包仁毛概 : 海天陆卫明邓三 : 海文陈先奎世经 : 海天陆卫明 1 一 要点精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单元唯物论 ( 选择题 ) 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 理论性质 ) (2)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一切哲学 ) (3)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More information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1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1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1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More information

第【1】题

第【1】题 事业单位精选 500 题 第 1 题哲学是 ( )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 :C 第 2 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C 第 3 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2017 考研政治基础精讲内部辅导讲义 第一板块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 从广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

2017 考研政治基础精讲内部辅导讲义 第一板块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 从广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 目 录 第一板块 绪 论...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二板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 5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 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3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2 第三板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2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42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42 第四板块 科学社会主义...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曹 源 唐 涛 徐田华 穆建成 为了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正确性 比较了仿真 测试和形式化 种能够验证 系统设计正确性的方式 根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安全的苛求性 提出了 个与系统安全相关的重要特性 即实时性 混成性 分布 并发 性 反应性 并分析了与这些特性相关的具体形式化方法 通 过对每种形式化方法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范围的分析和归类 给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尚德机构教学中心

尚德机构教学中心 学习是一种信仰 1 自考本科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关宝典 ( 讲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关宝典 ( 全书讲义 ) MAKESIZHUYIJIBENYUANLIGAILUN 1 2 学习是一种信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标准与考核内容 通关宝典 ( 又称全书讲义 ), 是尚德老师们结合近年考试动态, 精细研究官方教材和考试大纲, 为学员们准备的一份备考利器 相比官方教材, 内容精简了三分之二,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景天魁 内容提要 : 本文认为时空特性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 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 概念是建构社会理论的核心 本文从时空角度讨论了传统 现代和后现代的关系, 确定了社会时空的基本含义, 在此基础上界定和阐释了时空压缩概念, 并针对吉登斯的 时空延伸概念作了一些讨论 本文用时空压缩概念描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性结构, 初步显示了这一概念的解释力??,,,?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葛延风 内容提要 :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基金预筹积累的个人帐户制度 在向新制度的转轨过程中, 核心的问题是解决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 年以来的改 革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以致于陷入困境 作者认为改革的思路是用国有资产存量偿 还对老职工的养老金负债,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全的个人帐户制度 医疗和失业保障 改革也应转换思路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应打破城乡分割问题,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失业保障不能通过失业保险解决,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从 的译名谈起 领导权还是 霸权! #!! # & ( ) +,! # & (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 ( ) +, 年第 期 # ) # # + 二 葛兰西对霸权概念的拓展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More information

考研政治张鑫团队基础班讲义s

考研政治张鑫团队基础班讲义s 考研政治张鑫团队基础班讲义 s 真题分析 一 单选 (16 题,16 分 ) 1,2,3,4 5,6,7,8 1. 马原 : 约 22 分 (4 单 4 多 1 分析 )8 章 :195 个考点 考试特点 9,10 (22 分,12 年 24 分 ) 分析 : 辩证法认识论 / 选择 : 章均 1 个 (1) 基础体系 11,12,13,14 (2) 理解能力 15,16 (3) 时代特征 二 多选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A. 概念 判断 推理 B. 感觉 知觉 表象 C. 分析 归纳 综合 D. 识记 联想 假说 9.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 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 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A. 概念 判断 推理 B. 感觉 知觉 表象 C. 分析 归纳 综合 D. 识记 联想 假说 9.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 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 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真题园 ----http://www.zhentiyuan.com 全国 2014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O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More information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 0 目 录 概述... 2 唯物论... 3 辩证法... 5 认识论... 9 1 知识框架 唯物论 辩证法 马哲 认识论 历史唯物论 概述 一 唯心主义 1 主观唯心: 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孟子 : 万物皆备于我 王阳明 : 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康德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 : 存在就是被感知 2 客观唯心主义: 把 客观 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老子 : 道 ;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图书在版编目 CI P 数据 公共基础知识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编 写组编著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 12 7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 I SBN9 78 7 56 28 33 1 4 7 Ⅰ ①公 试 中国 教材 Ⅱ ① 江 Ⅲ ①农村信用社 招聘 考 3 2 3 5

图书在版编目 CI P 数据 公共基础知识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编 写组编著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 12 7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 I SBN9 78 7 56 28 33 1 4 7 Ⅰ ①公 试 中国 教材 Ⅱ ① 江 Ⅲ ①农村信用社 招聘 考 3 2 3 5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编写组 上海 编 图书在版编目 CI P 数据 公共基础知识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编 写组编著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 12 7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 I SBN9 78 7 56 28 33 1 4 7 Ⅰ ①公 试 中国 教材 Ⅱ ① 江 Ⅲ ①农村信用社 招聘 考 3 2 3 5 Ⅳ

More information

实问题, 选取社会现实问题与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具有结合点的内容, 以生动鲜活的材料作为载体, 命制材料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考研政治的试题题型 政治理论是一门综合性 理论性 现实性很强的考试科目, 它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全部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主要原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

实问题, 选取社会现实问题与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具有结合点的内容, 以生动鲜活的材料作为载体, 命制材料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考研政治的试题题型 政治理论是一门综合性 理论性 现实性很强的考试科目, 它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全部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主要原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 2012 考研政治高分指导方略 李海洋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而在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设置的 一种高规格的人才遴选形式, 考研政治是检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能力 的选拔性考试 考研政治的评价目标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 界经济与政治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郭洪茂 满铁是日本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产物 铁路在满铁经营中始终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 满铁铁路运输业务不断膨胀 铁路工人数量也迅速增大 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尤其七七事变以后 满铁铁路运输日益紧张 劳动力供求矛盾也不断加剧 铁路劳动力严重不足 从业员素质下降 铁路事故增多 战时经济日趋窘迫 在这种形势下 满铁庞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体系赖以运转和经营的广大铁路工人 一方面在自身素质不断恶化条件下肩负着日益沉重的运输劳务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 (1

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 (1 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10720011 体育 (1) 1 2 考查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考查 10640532 英语 (1) 2 2 考试 10420963 大学数学 (1)( 社科类 ) 3 3 考试 30700213 经济学原理 (1) 3 3 考试 20700012 社会学概论

More information

政治笔试材料参考

政治笔试材料参考 北大光华 MBA 政治复试锦囊 北大 MBA 才子们, 恭喜你们在联考一战中大获全胜! 听闻在应对 政治及英语听力复试 上, 略有忧虑 为回馈考友们对于高仕华章 2015-16 届辉煌成绩所做的支持与贡献, 特定于 2016 年 3 月 6 日上午 9:30-11:30 为北大成都考友们公益培训复试政治, 奉上 政治及英语听力复试 锦囊! 报名 : 请联系刘老师 18030476639 截止 2016.3.5

More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夫一妻制的伦理思考姓名 : 任晓晴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伦理学指导教师 : 李桂梅 20061101 一夫一妻制的伦理思考 作者 : 任晓晴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被引用次数 : 1 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 (9 条 ) 1. 谭永一夫一妻制的哲学基础

More information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A. 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 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18.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 A.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 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 把

A. 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 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18.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 A.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 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 把 一 单选题 100 道 (50 分 ) 综合基础知识测试卷 ( 哲学综合卷 )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时间 120 分 姓名 : 1. 哲学是 ( )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More information

尚德机构自考学院

尚德机构自考学院 尚德机构自考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5 年版 尚德机构自考教学研发中心编 1 www.sunland.org.cn 序言 1 课程介绍 (1) 科目背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 这门课程理论性强, 较抽象, 理解有一定难度 要求学习者在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门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 分别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 政 治

第一篇  政  治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政治 ( 公共课 ) 考试说明 Ⅰ. 课程简介 一 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1. 考试内容包括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及部分重大时事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状况 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实际水平, 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尚 侠 战时文化统制和 大政翼赞 统制经济三位一体 是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构成 就国民意识整合的本质而言 它是膨胀的 扩大化了的国家主义 文化统制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文化强制力量 割断了日本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导致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某种惯性模式与病态现实 日本 战时 文化统制 文化转型!!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 : 00 9 : : : : : : : : : : : :

: : 00 9 : : : : : : : : : : : : 0 ( ) JOURNALOFLITERATUREHISTORY ANDPHILOSOPHY No.0(SerialNo.) 陈 来 : 仁学本体论是以仁体统摄儒家传统的各种形上学观念 将仁发展为一本体的观念或发展为 一仁的本体论传统儒学 万物一体 的思想既是一种精神境界 也指万物关联共生的整体 这种整体就是 仁体仁体论把传统儒学的一体之仁与生生之仁作了有机结合仁本体与关联共生的万有是 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º» ¼ º» ¼ 曾宪义 马小红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 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 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 论 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 排斥了最具特色的 礼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 所具有的特殊性 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 反 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 反省研究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着力培育爱心和责任感 余心言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特稿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话说思想工作 出版发行 专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李文英 近代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 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日本走了一条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的 捷径 日本的成功为落后国家的发展 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勇于和善于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适时调整相应的学习方针 建立健全留学制度 等等 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教训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More information

% %

% % 兼论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 苏智良! 吴俊范 #! 由于地理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着学科分野的界限 致使已往的 景观概念缺乏全面性 其结果是 不仅地理学的景观研究缺少历史的底蕴与含量 而且历史学领域内系统的景观史研究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本文分别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和以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为中心例证 探讨在新的景观概念基础上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 研究区域景观史的必要性 可行性以及具体的研究路径与操作方法

More information

98

98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 人本与物本 翻译 与 语义谱系分析比较 牛云平, 杨秀敏 (., ;., ) : 翻译 与 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 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 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 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 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 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 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 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 因此, 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1,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刘世定 内容提要 :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 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 对关系合同的 分析, 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 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 设后, 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 即约前关系导入 多元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 制 在新的假设下, 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 继而, 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 代理关系,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