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学 员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致 学 员"

Transcription

1 致学员 亲爱的尚德学员们 : 在提笔之际, 首先非常感谢您给予我们机会与你一起奋斗, 为生活 为理想 同时, 我们也坚信尚德自考这个大家庭, 会是你梦想起航的温暖之地 在这里, 你不仅会收获知识, 也将收获友谊 收获爱 为了能帮助您顺利通过考试, 我们尚德机构睿博自考学院教研中心的老师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精心筛选总结出了具有针对性及高效性的各科高频考点, 深入分析历年真题考核内容及方式, 并结合大纲要求进行编写而成 本书体系与学习要求 高频考点 : 该模块在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历年真题, 经过精心筛选, 总结出每章的重要考点及其出题方式 考点拾掇 : 该模块在研究重难点考点的基础上, 对易考但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争取能 覆盖全面的知识点 本书使用说明 下划线 : 本书中, 所有标有下划线的知识点, 均需要记忆,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下划线部 分即多为选择的选项 如 : 民主化 加粗的字体 : 本书中, 加粗且倾斜的字体均是答主观题的关键词, 也是我们记忆的重点, 背书 不需要整句记忆, 只需背下关键词再适当扩充即可拿高分 如 : 公务员制度适应了资产阶级政 党政治的需要 ; 1 / 64

2 版权声明 书 组 名 : 高频考点 编 :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学术指导 :susi 主 编 : 王雁鹏 责任编辑 : 林淑霞编委 : 陈思敏陈月玉林淑霞责任印制 : 温馨封面设计 : 黄海波 版 印 次 :2016 年 1 月第 2 版 次 :2016 年 1 月第 2 次印刷 开本 :1/16 字 定 数 :51442 字 价 :39.8 元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2 / 64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课程代码 :03709) 目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4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8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9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6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6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46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54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64

4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本章高频考点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 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 必须熟记于 心, 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 重要考点 出题方式 历年考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选择 简答 选 1307 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选择 简答 选 1210 简 第三节 学习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选择 简答 1207 选 1210 简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P37: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37: (1) 客观条件 :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 阶级基础 :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 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P39: (1) 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直接理论来源 : 1 德国古典哲学 其代表人物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 选 ) 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 ( 选 ) 3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是圣西门 傅立叶和欧文 (1207 选 ) (2) 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1307 简 ) 1 马克思 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严密地论证了劳动价值论, 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是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3 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204 选 ) 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P43: 4 / 64

5 (1)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哲学的贫困 和 共产党宣言 ( 选 )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具有中国特点 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1301 选 ) (3)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307 选 ) (4)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P45:(1207 简 ) 1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此,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P46: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P46:(1210 简 ) (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选 ) (2)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的理论, 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 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 必须是在基本观点 基本立场 基本方法 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 一脉相承,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不是彼此孤立 互不相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301 选 )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P47: (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404 选 ) (2)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 表现为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1310 选 )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 1 它不带任何偏见, 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 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 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 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 5 / 64

6 规律, 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P4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404 选 ) 包括 : (1) 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2) 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3) 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 (4) 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P51: (1) 理想的分类 ( 就内容来划分 ): 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 社会理想 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 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它贯穿于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之中, 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而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又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社会理想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404 选 ) (3)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 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两者之间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1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 实现共同理想, 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三 学习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P53: 1.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P54: 在中国现时代,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P54: (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 理论联系实际 (1210 简 ) 1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2 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 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 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6 / 64

7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P56: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实践的产物, 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 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 我们简要地列举以下几点 : 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 世界新技术革命等等, 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研究课题的过程中, 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 这就需要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以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 一脉相承 (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 是十分严肃 十分艰巨的工作, 要有毅力 要勇于探索, 要持之以恒, 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考点拾掇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 因此我们只需要对其有印象即可, 在选择中能将其正确选择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 (1307 选 ) 2. 马克思 恩格斯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 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不能解决的理论课题,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 选 ) 3.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201 选 ) 7 / 64

8 本章高频考点 尚德睿博学院 教研中心学习是一种信仰!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 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 必须熟记于心, 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选择 简答 1304 选 简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选择 简答 论述 1201 选 简 1304 论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选择 选第四节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一 物质世界和实践 P60: 1.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P60: (1)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 1 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 选 1310 简 ) A.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意识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物质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心主义 B.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属于可知论 ;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 性, 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属于不可知论 2 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有两种 : 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 选 ) a.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集合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心外无物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理念 绝对精神 天理 理在事先 理 乃是 天地万物之根 等,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选 ) b.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210 多 ) 8 / 64

9 B.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1310 选 ) 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坚持一元论, 反对二元论 b.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c.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B. 世界的本质或本原 : 是物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P64: 1 列宁关于物质的含义及意义 :(1210 简 ) A. 含义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 即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 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304 选 ) B. 意义 : a. 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b.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P64: 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 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301 选 ) 3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 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1504 单 ) 4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是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运动 ; 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 否认相对静止 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 选 ) (4)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P65: 1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 2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3 时间和空间即是绝对的 无限的, 又是相对的 有限的, 是绝对和相对 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2. 实践的本质 特点 形式和作用 P66: (1) 实践的含义 : 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 实践主体 :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分为个人主体 集团主体和类主体 (3) 实践客体 : 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具有客观性 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 分为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4) 基本特点 : 客观性 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 选 ) 9 / 64

10 (5) 基本形式 : 物质生产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207 选 ) (6)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1 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 2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7)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原因是 :(1304 选 ) 1 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 2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 3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P71: 1. 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P71: (1) 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 联系的含义 :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 联系的特点 :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2) 世界的运动发展 :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日趋灭亡的事物 2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 A.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1204 选 ) B.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 过时的东西, 又吸收 继承了其积极 合理因素, 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东西, 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C.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 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 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 / 64

11 (5) 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 选 ) (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这是因为 :(1210 选 简 )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 选 ) 4 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2.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P75: (1) 对立统一规律 : 亦称矛盾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 :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 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401 简 ) A.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 相互吸引的性质 B.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性质 (1201 选 )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结的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 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1307 选 )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 不可分离的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 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A.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 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为质变做准备 B.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 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促成矛盾转化, 实现事物的质变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3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 : A. 含义 :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即外部矛盾 B.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11 / 64

12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 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304 论 ) 1 矛盾的普遍性 : A. 含义 :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 原理 :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矛盾观点, 无论任何时候, 对任何事物, 都要敢于承认矛盾, 正确分析矛盾, 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矛盾, 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 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 即坚持 两点论, 全面地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 一点论, 防治片面地看问题 2 矛盾的特殊性 : A. 含义 : 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 都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况 : a.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 b. 同一事物的矛盾, 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 c.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B. 方法论意义 :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也就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A.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 (4)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P79: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 A. 关系 : 二者相互影响 作用 一方面, 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发展,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解决得好, 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 ; 另一方面, 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 次要矛盾的解决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2 / 64

13 B. 现实意义 : 我国正处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才能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 坚持一系列 两手抓 的方针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及其意义 : A. 二者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一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另一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 这一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看问题 办事情既要全面, 又要善于抓重点 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既要抓住主流 坚持信心, 又不忽略支流, 这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质量互变规律 P81: 1 质 量 度的含义 A. 质 : 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B. 量 : 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 程度 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C. 度 : 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 或范围 幅度 ), 体现质和量的统一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410 论 ) A.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 量变 : 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 质变 : 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的飞跃 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 显著的变化, 是对原有度的突破, 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B.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C. 现实意义 :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 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 分阶段地踏实苦干 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 反对急躁冒进 急于求成 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6) 否定之否定规律 P82: 1 辩证的否定 : A.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 :(1504 选 ) 13 / 64

14 a.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b.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即克服又保留 B.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 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 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 都要从实际出发, 进行具体分析, 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 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 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 现实意义 :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 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其次, 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保持清醒的头脑, 准备克服各种困难, 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3.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P84: (1) 原因和结果 P84: 1 含义 :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2 因果联系的特点 : 原因在先, 结果在后 3 关系 : 对立统一 A.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B. 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 表现在 : 第一, 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第二,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 在摩擦生热 热引起燃烧 燃烧导致爆炸等一连串因果联系的环节中, 生热即是摩擦的结果, 又是引起燃烧的原因, 燃烧即是发热导致的结果, 又是引起爆炸的原因 (1201 选 ) C.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4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A. 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 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B.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2) 必然性和偶然性 P85:( 1204 简 )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1 必然性 : 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 不可避免的趋势 必然性与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14 / 64

15 2 偶然性 : 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偶然的东西可能出现, 也可能不出现 ; 可能这样出现, 也可能那样出现 3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A.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 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B. 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 表现在 : a. 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b.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 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c.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 把二者割裂开来, 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 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4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 A. 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 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 按必然规律办事, 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B. 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 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3) 可能性和实现性 P87: 1 含义 :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 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 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2 关系 : 对立统一关系 3 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和重要意义 : A. 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 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B. 为了使更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有利条件, 改变不利条件, 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 从坏处着想, 向好处努力 (4)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P87:(1301 简 ) 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 相互作用的关系 1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 二者是有区别的, 对立的 同时, 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 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 另外, 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 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在某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 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为内容, 反过来也是一样 15 / 64

16 2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 A.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依赖于内容 有什么样的内容, 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 ; 内容发生了变化, 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B. 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 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 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C.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 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 (5) 本质和现象 P88: 1 含义 :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2 关系 : 对立统一 A. 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 相互对立的 第一, 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 可以为人们直接感知, 本质则深藏与事物内部, 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 第二, 现象是个别的 具体的 多样的, 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 共同的东西 ; 第三, 现象是多变的 易逝的, 本质则是相对稳定 相对平静的 B. 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 ; 本质决定现象, 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3 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 A. 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B. 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 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三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P89: 1.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P89: (1) 规律的含义 : 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联系 (2) 规律的特点 : 客观性和普遍性 ( 选 ) 2. 意识 P91: (1)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 起源 :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1410 选 ) 2 本质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304 选 ) (2) 意识的能动作用 : 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 创造性 16 / 64

17 3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4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3)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A.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1301 选 ) B.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 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要踏踏实实, 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视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 四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P95: 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P95: (1) 实事求是的含义 :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 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 就是我们去进行研究 (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1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 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价值观 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中,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2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 坚持实事求是, 必须求真务实 4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2.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P96: (1) 解放思想 : 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 A.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 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考点拾掇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 因此我们只需要对其有印象即可, 在选择中能将其正确选择 17 / 64

18 1. 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504 单 ) 2. 有的哲学家认为, 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 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201 选 ) 3.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 : 一是机械性 ; 二是形而上学性 ; 三是直观性 ; 四是不彻底性 (1207 单 ) 4.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310 选 ) 5. 金 银 铜 铁 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204 选 ) 6. 白马非马 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207 选 ) 7. 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 因为它违背了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1207 选 ) 8.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 选 ) 9. 质量互变规律是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 (1201 选 ) 10.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辩证的否定原理 (1307 选 ) 11.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还包括一系列其他范畴, 主要有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内容和形式 本质和现象等 (1310 选 ) 12. 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310 选 ) 13.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1304 选 ) 14.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 不怕办不到, 就怕想不到 这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 (1307 选 ) 18 / 64

19 本章高频考点 尚德睿博学院 教研中心学习是一种信仰!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 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 必须熟记于 心, 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 重要考点 出题方式 历年考题 第一节 认识本质 选择 简答 选 1304 简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选择 简答 论述 1304 选 1307 简 1210 论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选择 简答 选 1404 简 第四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选择 选 一 认识的本质 P98: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98:(1504 简 )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 选 )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选 1310 简 )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10 选 ) 3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0 选 简 ) 1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 新的研究课题, 推动认识的发展 2 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 研究的物质手段 3 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P100: (1) 认识主体 : 1 含义 : 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 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 具体的人 2 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 A. 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B. 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而且具有社会性 C. 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分不开的 D. 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3 认识主体的结构 人是唯一能担当起认识主体的存在物, 这个存在物具有自身的结构, 它分为个体 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 (2) 认识客体 : 19 / 64

20 1 含义和构成 : 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构成认识客体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2 性质 : 客观性 对象性 (3)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304 简 )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 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 1 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 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选 ) 二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P106: 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P106: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 感性认识 : A. 含义 :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是具体的 丰富的 生动的 ; 然而, 它是表面的 个别的 不深刻的 B. 三种形式 : 感觉 知觉和表象 ( 选 ) 2 理性认识 : A. 含义 :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全体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是抽象的 间接的 相对稳定的 ; 理性认识是深刻的,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1310 选 ) B. 三种形式 : 概念 判断和推理 (1410 选 )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210 论 ) 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 直接的 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映, 因而是不深刻的 片面的认识 ;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 全体的 间接 概括的反映, 因而是深刻 全面的 相对稳定的认识 2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 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A. 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 局部的经验的作用, 把它当作普遍真理, 到处搬用, 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 B. 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轻视实际经验, 不是从实际出发, 而是 20 / 64

21 从书本出发, 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公式, 生搬硬套 ; C. 这两种错误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避免的 (3)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 1 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 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 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与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 2 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2.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P108: (1)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重大意义 : 1 只有经过这次飞跃, 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 只有经过这次飞跃, 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使之得到检验, 得到丰富和发展 3.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P109: (1) 认识的反复性产生的原因 : 1 从客体方面来考察 : A. 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每一个矛盾的双方以及各个矛盾之间的相互作用, 都有很多特点和非常复杂的情况, 这就决定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B. 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 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在外面, 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显露出来 C. 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 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 而一定社会所提供的科学技术条件是与那个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相联系 2 从认识主体来考察 : 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 知识水平 生活经验 认识能力及其立场 观点 方法的限制 (2) 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1 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 ; 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2 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 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 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 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 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3)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 2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 3 实践 - 认识 - 实践的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时间的统一是具体的 历史的 21 / 64

22 三 真理与价值 P110: 1. 真理及其属性 P111: (1) 真理和谬误及其关系 P113: 1 真理 :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2 谬误 : 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3 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 A. 对立表现为 : 相互排斥 相互否定 B. 统一表现为 : 相互依存 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 真理的属性 P112: 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 ( 选 ) 1 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1404 简 ) A. 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 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简言之,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 真理的客观性还在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主体 客体 手段 结果都是客观实在, 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 真理的绝对性 ( 绝对真理 ) 的含义 : A.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 相一致的认识, 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 承认客观真理和承认绝对真理是一致的 B. 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 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这也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3 真理的相对性 ( 相对真理 ) 的含义 : A. 从广度上看, 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这种认识有待于扩展 B. 从深度上,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 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 认识有待于深化 4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及其意义 : 真理都既是绝对又是相对的, 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 A. 二者相互依存 B. 二者相互包含 相互渗透 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404 选 ) 22 / 64

23 5 把握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原理的意义 : 正确地反映了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 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 需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因而又具有相对性一面 我们应该坚持它的绝对性一面, 以它作为指导思想 ; 同时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 发展相对性一面,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114: (1) 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1307 选 ) 1 用伟人 圣人之言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 ( 唯心主义哲学 ) 2 有用即真理 ( 实用主义哲学 ) (2) 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1 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 相符合 (1210 选 ) 2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 实践的绝对性 确定性是指 : A. 认识是否是真理, 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 B. 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 今天的时间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 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 (1410 选 ) 2 实践的相对性 不确定性是指 : A. 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 都是有局限性的 B.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 3.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P116: (1)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 1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 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 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 相符合 ; 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 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 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 又有统一的一面 表现在 : A. 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 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 成功地改造世界, 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 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B. 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一致, 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2) 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 1 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 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 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117: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 : 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 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23 / 64

24 (2) 本质内容 : 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 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 四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P118: 1. 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P118: (1) 运用的含义 : 就是把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 (1307 选 ) 2.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P119: (1)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1 思想路线 : 一个阶级及其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 2 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统一的, 具体如下 : A.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 实事求是 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 选 ) D.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 P122: (1)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条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也是我们党的领导路线和工作路线 (2)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是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循环往复过程, 即实践 认识 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表明二者完全一致,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考点拾掇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 因此我们只需要对其有印象即可, 在选择中能将其正确选择 1.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1404 选 )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210 选 ) 3. 圣人不行而知, 这种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 (1307 选 ) 4. 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指出外部世界是可以被人感知的 5. 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句话表明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310 选 ) 6. 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感觉 (1201 选 ) 7.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 认识 实践 ( 选 ) 24 / 64

25 8.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 表现在是否承认真理具有相对性 (1204 选 ) 9. 在认识过程中,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1301 选 ) 10. 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 与时俱进的, 是因为真理具有相对性 (1210 选 ) 11.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1210 选 ) 25 / 64

26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高频考点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 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 必须熟记于 心, 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 重要考点 出题方式 历年考题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选择 简答 论述 1204 选 1401 简 1504 论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选择 简答 论述 1401 选 1410 简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选择 论述 选 1204 论 一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P124: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504 选 )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P124: (1) 社会存在 : 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括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 地理环境 : 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它由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构成, 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 人类生存既然依赖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就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 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A. 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 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 选 ) B. 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 政治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2 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 含义 : 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 质量 密度 构成 人口的发展 人口分布和迁移 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B.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401 选 ) 3 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 生产方式 : 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选 ) B.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0 选 ) a.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 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类与动物界的根本区别, 如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本领 社会关系 自觉能动性 抽象思维和语言等, 都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 (1410 选 ) b.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6 / 64

27 (2) 社会意识 P126: 1 含义 :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 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 从各种思想体系由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来看, 包括意识和非意识形态 ; 从社会意识主题的范围来看, 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1210 选 ) 2 意识形态包括思想政治 法律思想 道德宗教 艺术 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它们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 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 选 )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310 论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a.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c. 社会意识受反映者 ( 意识主体 ) 的立场 观点 方法的影响和制约, 而反映者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 B.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先进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 落后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C.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207 选 1401 简 )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e.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主要是因为 :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 是高度概括 高度抽象的范畴, 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2.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P128:( 选 ) (1) 生产和生产力系统 P128: 1 生产力 : 是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7 / 64

28 2 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 : A.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 包括劳动者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 选 ) B.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 包括分工协作 经济管理 预测决策等 C. 渗透性因素 : 主要指自然科学 ( 选 ) D. 准备性因素 : 主要指教育 (1310 选 )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一个反应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 主要有以下三个含义 : A. 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 B. 在现代化生产中, 出现了 科学 技术 生产 的过程, 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C.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2) 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 P130: 1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 选 ) 2 生产关系内容的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它们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形成生产关系体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 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选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极其相互关系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P130: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A.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3.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P132: (1) 经济基础 : 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极其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2) 上层建筑 : 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范畴, 是指社会的政治 法律 艺术 道德 宗教 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28 / 64

29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1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 :(1307 简 )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决定的, 但它不只是消极地反映和适应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一经建立起来, 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巨大的作用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 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 这是一个川流不息 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 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 都把人类社会推进一个较高的阶段 4. 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 P135: (1) 社会形态的划分 1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1210 选 ) A. 含义 : 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 B. 类型 : 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 又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 : 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a.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 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可划分为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 选 ) b.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 是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 可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1401 选 ) C.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 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 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A. 标准 :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B. 技术社会形态序列 : 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 选 ) (2)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 历史唯物论认为,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原因如下 :(1207 选 ) A. 因为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 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 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 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的水平, 就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 或称历史决定论 (3)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29 / 64

30 1 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不矛盾的 ( 选 ) A. 在历史决定论看来, 纯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 B. 在历史决定论看来, 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 是多值的 或然的 非线性的因果联系, 即或然决定 C. 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 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 (4)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 统一性 : 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 普遍性, 即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 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 2 多样性 : 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经济 政治 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B.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C. 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 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D. 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 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 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二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P139: 1.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39: (1)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1304 简 )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 不是互相孤立 互相平行的, 而是相互制约 有主次之分的 A. 首先, 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 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B. 其次,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 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2)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210 选 ) 2.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40: (1) 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 1 阶级的含义 : 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 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 实质 :(1410 选 ) 30 / 64

31 A.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一些经济集团,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B. 阶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集团, 而且是一个社会集团和社会组织 (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1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2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3.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43: (1)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 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2 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 成为建设社会的基础 (2) 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A. 社会改革 : 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 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 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 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 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 :(1207 简 ) a. 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是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 ; 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 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 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 ; 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 社会集团发动的, 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c. 社会革命往往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 ; 社会改革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C. 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b.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 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c. 在社会经济 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2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A. 普遍性 : 是指社会改革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 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B. 特殊性 : 是指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的改革具有自己的特点, 特别是指社会主义社会 31 / 64

32 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 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0 简 ) a.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 自觉的 b.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 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c.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 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 3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 A.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201 论 ) a. 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b. 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c. 改革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d. 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B. 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 a.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310 选 ) b. 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c. 我国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党的基本路线的 两个基本点 之间的关系 三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P148: 1. 人的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P148: (1) 人性和人的本质 : 1 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 :( 选 ) A. 劳动是人的本质 B.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所以它就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的 ; 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 不是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 ; 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 而是有阶级性的 (1307 多 ) C.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2) 人与社会的关系 : 人与社会是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2 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时一致的 3 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 4 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151: (1) 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 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 32 / 64

33 者, 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 存在着根本分歧 ( 选 ) (2)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 1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 A.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 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A. 一切为了群众, 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B. 一切依靠群众, 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C.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D.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更离不开群众路线 E. 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的根本力量 ; 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真正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3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301 论 ) A.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B. 为此, 要坚持反对和防治腐败 不坚决惩治腐败,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 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 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至关重要 3.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P155: (1) 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个人按其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较为一般, 但绝不能忽视 ; 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比普通个人的作用要大得多, 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明显印记 33 / 64

34 (2)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 1 一般地说, 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比同时代 同阶级的人站得高, 看得远, 能够提出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 2 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 制定具体的纲领 路线 政策和战略 策略, 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 反动社会势力进行斗争 3 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 某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 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 可能成为 开明的政治家, 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 也对社会发展起某些促进和推动作用 4 杰出的科学家 思想家 理论家 教育家 文学艺术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 对于人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选 ) (3) 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 : 1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 最革命的阶级即无产阶级的优秀代表, 肩负着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埋葬资本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使命 ; 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 通晓社会发展规律, 能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彻底解放的斗争提供理论指导, 指明方向和道路等等 历史证明,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取得的每一个胜利, 都是和无产阶级领袖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 我们要热爱无产阶级领袖, 维护他们的威信 2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无产阶级的领袖是人不是神 他们的认识和行动也会受历史条件限制 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 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 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 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 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 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 一是敢于承认, 二是正确分析, 三是坚决纠正, 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考点拾掇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 因此我们只需要对其有印象即可, 在选 择中能将其正确选择 1. 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 每一种生产方式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人口规律 (1504 选 ) 2. 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 包括政治 法律 艺术 道德 宗教 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1204 选 ) 3.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 政治居于主导地位 ; 在阶级社会里, 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 34 / 64

35 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1404 选 ) 4.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段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 选 ) 5. 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 这属于历史唯物论观点 ( 选 ) 6.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的提出者是邓小平 (1307 选 ) 7. 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8.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04 选 ) 9. 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应该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1210 选 ) 10. 时势造英雄 和 英雄造时势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前者是唯物史观, 后者是唯心史观 (1310 选 ) 11. 唯物史观认为, 杰出人物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307 选 ) 35 / 64

36 本章高频考点 尚德睿博学院 教研中心学习是一种信仰!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 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 必须熟记于 心, 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 重要考点 出题方式 历年考题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选择 简答 选 1210 简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选择 简答 论述 1504 选 1204 简 1304 论 第三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选择 简答 选 1410 简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选择 简答 1410 选 1404 简 一 商品经济 P159: 1. 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P159: (1) 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体的买卖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207 选 )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 选 ) 1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 2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 商品的二因素 : 使用价值和价值 (1207 选 1304 简 ) (1) 含义 : 使用价值 : 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 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 : 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形成的 (2)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由物品的物理 化学 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 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 相互关系 : 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不可能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504 选 ) 3.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P161:(1210 选 ) (1) 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因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 (2) 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 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 ;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 选 ) 36 / 64

37 4. 商品的价值量 P162: (1)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1401 选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 : 1 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 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 也就是由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 以及所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 2 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 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2) 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选 ) 5.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P163: (1) 货币的本质 :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1207 选 ) (2) 货币的职能 : 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 选 ) 1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2 货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3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 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4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 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 以及用于清偿债务, 支付赋税 租金 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307 选 ) 5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 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65: 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 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2.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 生产商品劳动的私人性, 往往使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符, 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3.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204 选 )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P165: 1. 价值规律的内容 P166: 37 / 64

38 (1)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 ( 选 ) (2)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 价值制约着价格,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P166: (1) 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 也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2)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1201 选 ) 1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2 它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P167: 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 P167: (1) 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 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3) 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 二是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1207 选 ) 1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 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 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 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 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英国最为典型 2.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P168: 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 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 A. 产业革命 : 又称工业革命, 即从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 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技术革命 五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P169: 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P169: (1)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 选 ) 2 劳动力成为商品 基本条件 : 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资料, 除了自己的劳动以外一无所有, 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1301 选 ) 38 / 64

39 3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304 论 ) A. 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B.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 : a. 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b. 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c. 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C.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 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 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 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04 选 ) (3) 资本的本质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1 资本的本质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301 简 )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 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A.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1304 选 ) B.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的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 实现了价值增殖, 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1207 选 )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意义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 它的意义在于 : a. 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 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 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2.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P172: (1)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201 简 )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以外, 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 选 ) 39 / 64

40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相对剩余价值 (2) 超额剩余价值的含义及其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 1 超额剩余价值 : 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2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表现为 : 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各个资本家进行激励竞争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 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后, 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提高, 从而导致商品社会价值下降, 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 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 但所有资本家都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3)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P174:(1307 简 ) 1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就是资本通过组织对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 并不断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 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3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4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3. 资本积累 P174: (1)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后果 1 资本积累的必然 : 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另一方面, 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 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竞争力 2 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 :( 简 ) A. 资本积累的实质 :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 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B. 资本积累的后果 :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 它的经常存在, 是资本主义国家极为普遍的现象 c. 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3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 A. 历史作用 : a. 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获得迅速发展 b. 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 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40 / 64

41 B. 历史趋势 : 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 有制, 就成为资本积累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六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P177: 1. 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P178: (1) 单个资本的循环 1 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 产业 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 选 ) 2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购买阶段 ; 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 增殖的阶段是生产阶段 ( 选 ) 3 资本循环 :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实现价值增殖, 最后 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就是资本的循环 (2) 单个资本的周转 : 1 资本周转 : 不断重复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2 资本周转速度 :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 :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 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以及固定资本和 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3 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 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 本 A. 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用于机器 工具 厂房 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 本 (1401 多 ) B. 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 材料 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 部分生产资本 4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 来自两个方面 : 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 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1404 选 ) 5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总量 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P180: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 余价值量的多少 在一年之内, 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 多, 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 ; 反之,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年剩余价值率也 越低 2.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P180: (1) 社会总产品 1 含义 : 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 构成 : 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 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和 41 / 64

42 消费资料 另一方面,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构成部分, 即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1207 选 ) 3 实现 :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社会总产品的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1310 选 ) (2)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实现, 要求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种比例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 : 1 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需求, 又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规模中对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求 2 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的劳动者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又要补偿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对追加的消费资料的需求 3. 资本主义危机 P181: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 实质 :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301 选 ) 2 产生的根源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404 选 ) 3 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 ( 选 ) (2)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原因 : 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3)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 一般来说包括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四个阶段 1 危机阶段的特点 : 商品销售困难, 甚至被销毁, 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 生产下降, 工人大批失业, 货币信用制度被破坏, 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瘫痪和混乱,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 萧条阶段的特点 : 生产不再下降, 企业停止倒闭, 失业人数不再增加, 但商品销售仍很困难, 信贷关系呆滞 3 复苏阶段的特点 : 市场销售扩大, 生产逐渐回升, 企业利润增加, 就业日益增多, 信贷关系逐渐活跃 (1204 选 ) 4 高涨阶段的特点 : 市场繁荣, 生产上升, 企业规模扩大, 增加兴建企业, 就业人数明显增加, 社会购买力提高, 信贷关系兴旺 4. 剩余价值的分配 P182: (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它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因此,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 各个资本家无论把资本投入何种生产部门, 等 42 / 64

43 量资本的投入, 大体上都能得到等量利润, 出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趋势, 也就是形成了平均利润 2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 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3 平均利润率规律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4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 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3)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 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 2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 借贷资本和利息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 借贷资本的形成 :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 从职能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暂时闲置而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 就转化为借贷资本 2 借贷资本的本质 : 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 利息 : 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4 资本主义银行 : 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 5 银行利润 : 银行向外贷款所收取的贷款利息, 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 两者的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 就形成银行利润 (5) 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 : 一部分以平均利润形式由农业资本家所占有, 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由农业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七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P185: 1.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P185: (1) 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1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A. 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 其国体都是相同的, 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B.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 (2) 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 有一党制 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类型 (3) 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 : 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制度 (4) 资本主义的 三权分立 制度 : 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 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 一般来说, 议会掌握立法权 政府掌握行政权, 法院掌握司法权 (1410 选 ) 1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又称为国会或议院, 它一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1310 选 ) 43 / 64

44 2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中的执行机构 3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通称法院, 它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一般由法官所主持的各个审判法庭所组成 (5)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 1 时间 : 是在 17 和 18 世纪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逐步建立的 2 核心和主要标志 : 议会制 ( 选 ) 2. 资本主义的意识及其本质 P191: (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 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逐步萌芽和产生, 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逐步发展形成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 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时期,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历来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贡献, 并对资产阶级学说中有科学价值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加以继承和借鉴 2 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 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 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体上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性, 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 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 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 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1404 简 ) 1 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 (1410 选 ) 2 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 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 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 1 资产阶级主张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其论据是人的 自然本性 就是从感性出发而趋乐避苦, 总是出于生理本能的需要而追求于己有利的事物, 从而得出人的本性是极端利己的结论 2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为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 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观的体现, 把是否能获取金钱和获取金钱的多少看做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真实尺度 3 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 它以尊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44 / 64

45 考点拾掇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 因此我们只需要对其有印象即可, 在选择中能将其正确选择 1.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 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1210 选 ) 2.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1304 选 ) 3. 支付赋税 租金 工资的货币执行指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 (1307 选 ) 4.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1404 选 ) 5.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1301 选 ) 6.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 1310 选 ) 7.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307 选 ) 8. 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 (1401 选 ) 9. 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两种类型 10. 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1304 选 ) 45 / 64

46 本章高频考点 尚德睿博学院 教研中心学习是一种信仰!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 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 必须熟记于心, 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 选 第一节选择 简答 论述主义简 1301 论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选择 简答 论述 1401 选 1304 简 1204 论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选择 1201 选 一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P196: 1.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P196: (1)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 选 ) (2)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P197: 1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 2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人的统治 ; 3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 4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 5 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3) 垄断的形成 P198: 1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2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 并因此达成协议, 垄断该部门的生产或流通份额, 并因此达成协议, 垄断该部门的生产或流通, 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 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垄断也可称作独占 3 当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 资本主义社会就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 (4) 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P198:(1301 选 ) 1 垄断组织 : 是指若干资本主义大企业, 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绝大多数产品生产和销售及原料市场, 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组织 2 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较为简单, 也不很固定, 垄断统治的力量还不很强 320 世纪上半期, 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 : 卡特尔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 46 / 64

47 恩 A. 卡特尔, 即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 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 B. 辛迪加, 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 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1310 选 ) C. 托拉斯, 即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D. 康采恩, 即由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 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 420 世纪后半叶, 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的发展, 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 这主要表现在 : A. 企业兼并速度加快, 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B. 企业规模扩大, 垄断程度提高 C. 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 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D. 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5)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 P199: 1 金融资本 : 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通过金融联系 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 金融寡头 : 掌握了金融资本, 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6)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P201:(1504 选 ) 1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但这并不是说, 垄断产生后, 竞争就不存在了 ( 选 ) 2 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 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3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 而且竞争的主体 形式 内容和激烈程度, 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竞争的目的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 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 不但以前的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 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 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花样翻新 C. 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 竞争的范围不同 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 而且扩展到了国外, 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 还在政治 军事 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7) 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P202:(1401 简 ) 1 含义 : 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47 / 64

48 2 垄断利润的来源 :(1201 选 ) A. 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 B. 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 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 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 C. 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获取的海外利润 ; D. 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 3 垄断利润的实现 : 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 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 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 选 ) 2.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P202: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A. 含义 : 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 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01 选 ) B. 时间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发展, 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 选 ) 2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1404 简 ) A. 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 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B. 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 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C. 一些大型 基础性 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 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D. 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E.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F. 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 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504 简 ) A.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 B.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C.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 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 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 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P206: A. 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B.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与目标 a.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 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b.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 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实现充分就业, 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48 / 64

49 C.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 :( 1210 简 ) a.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 : 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 控制和介入 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 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 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 经济杠杆的运用, 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 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 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304 选 )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 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 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 (1304 选 )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 政策包括 :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 (1204 选 )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无论哪种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 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活动中, 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 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2)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P208: 1 资本输出 :(1301 论 ) A. 含义 :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一手就是资本输出, 即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 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器, 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 剥削 压迫这些的国家劳动人民, 掠夺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 最终为金融资本控制这些国家 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 B. 从资本输出国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看, 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 : a. 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 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b. 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c. 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d. 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 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 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C. 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 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 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 有两重作用 a. 一方面, 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 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 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b. 另一方面, 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9 / 64

50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并不是平等互利的, 他们通过不平等的贷款条件 不等价交换等方式掠夺 剥削输入国人民, 攫取了输入国巨额的国民财富, 又使这些国家长期得不到顺利发展, 继续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 2 国家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P211: A. 如同国内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垄断一样,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竞争, 发展到一定程度, 也会形成垄断, 即国际垄断 B.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 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性的垄断组织的联盟, 即国际垄断同盟 C. 同国内垄断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予以保证和实现一样, 当垄断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越出国界, 在世界上扩展其势力范围的时候, 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国际垄断组织, 来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 D.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也即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 形成国际垄断局面 3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二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212: 1. 经济全球化 P213: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 科技加速进步 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 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的过程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304 简 ) 从商业资本 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表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3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 新科学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B. 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C. 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1204 论 ) 1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其内容包括 :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A. 生产的全球化 这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 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B. 贸易的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首先, 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 50 / 64

51 多新兴产业, 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 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梯度转移 其次, 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 大批量生产, 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 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再次,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 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这又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 C. 资本全球化 : 近二三十年来,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2.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216:(1310 论 ) (1)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 1 从生产力方面看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在生产力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杜会财富迅猛增长, 经济保持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 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 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 从上层建筑方面看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瓷本主义阶段, 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P217: 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 经济 社会诸方面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也可以从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来分析 : 1 生产力方面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 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 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 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中, 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每当科学技术有重大突破, 都会促使生产力加速发展 2 生产关系方面 在所有制关系上, 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 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 上层建筑方面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上层建筑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生产社会化 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资本社会化 股权分散化的现实, 必然要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国家法制在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范围内健全 充实与完善, 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服务 (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P218: 1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但它的经挤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2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3 当代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某些社会改良, 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1210 选 ) 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P219: 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P219: 51 / 64

52 (1) 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的规律 :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 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的 自然的历史过程 (2)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阶级的革命过程中, 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 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 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 有其历史必然性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P220: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他的历史过渡性质 (2)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3)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4) 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3.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P221: (1)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不仅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长期过程, 而且它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 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 因而,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 曲折的 长期的历史过程 (2)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3) 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从而消灭延续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 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 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切决定了从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考点拾掇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 因此我们只需要对其有印象即可, 在选 择中能将其正确选择 1.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的是跨国公司 ( 选 ) 2. 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1504 选 ) 3.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 参与制 实现的, 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4.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 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1207 选 ) 52 / 64

53 5. 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普通消费品生产 (1310 选 ) 6. 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的结合, 既可以是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 也 可以是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 从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 还可以通过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相结合的企业 ( 选 ) 7.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还是以商品输出为 主 (1401 选 ) 8. 垄断资本输出的必要性, 在于大量所谓 过剩资本 的出现, 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 础 9. 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 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 即借贷资本输出和 生产资本输出 (1410 选 ) 10.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的资本的特点主要有资本输出流向多元化 国家资本输 出占有一定份额 资本输出附加条件减少 相当多的输出资本采取对外 援助 的 方式 53 / 64

54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本章高频考点 学习要求 : 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 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 必须熟记于 心, 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选择 简答 选 1210 简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选择 简答 选 1204 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 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选择 论述 选 简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P224: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P224: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 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伊始, 就有许多仁人志士对其弊端提出批评, 并描绘出理想社会的蓝图来代替资本主义 218 世纪以后,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 代表人物有巴贝夫 魔莱里 马布利等, 他们中的有的观点激进 主张革命, 有的则相对温和 提倡改良 319 世纪初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法国圣西门 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方案, 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造的尝试 (1404 单 ) 419 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 :(1201 选 ) A. 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 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 C. 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 D. 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 共产党宣言, 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 选 ) (2)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P225: 1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 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P226:(1310 简 ) A. 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 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B. 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54 / 64

55 C. 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2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 但迄今的实践中,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3 俄国无产阶级于 1917 年 11 月 7 日在彼特格勒举行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 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列宁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P228: (1)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分为三个阶段 P228: 1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从 1917 年 11 月到 1918 年春夏之交, 在夺取政权后的最初半年里, 列宁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 以及具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措施等 2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从 1918 年夏到 1921 年春, 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两年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 新经济政策时期 1921 年春, 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外国武装干涉, 平息了国内叛乱, 开始了和平建设时期 这时列宁果断地结束战时共产主义, 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 ( 选 ) (2) 列宁的主要贡献 P229: 1 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 不断实践的过程 ; 2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 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4 列宁还提出利用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3)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P230: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逐步建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 形成了后来所称的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1304 选 ) 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 2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 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3.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P231: (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出现了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民主德国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2) 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 中国则是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 获得全国政权的独特的社会主义成功之路 2 朝鲜 越南和蒙古等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 与我国有同有异, 都是在特定的 55 / 64

( 二 ) 事物的永恒发展 41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3 ( 一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3 ( 二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5 ( 三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6 ( 四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 二 ) 事物的永恒发展 41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3 ( 一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3 ( 二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5 ( 三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6 ( 四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0 年修订版 ) 目录页码索引 By Cindy 诸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 ( 一 )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 ( 二 )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7 ( 三 )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1 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4 ( 一 )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相互联系, 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

相一致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相互联系, 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 绪论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1)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 ( 客观条件 )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 阶级基础 )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 人民宪章 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2 产生时间: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 3 马克思主义三大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马 艳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理论假定 新的释义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反向变动关系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我们将马克思经典 成反比 理论中关于劳动因素做了重新假定 即假定在科技进 步的条件下 伴随劳动客观因素的变化 劳动主观因素也发生同方面的变化 并假设劳动主观 条件的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客观条件的变化幅度 那么 我们就可以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 量之间呈现正向变动趋势的结论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 评冯金华 价值转形 一个伪问题 丁堡骏 长春税务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价值之所以转化为生产价格 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对利润的平等追求权利 其前提是不同生产部 门资本有机构成差别 不同部门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别 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冯金华 教授的生产价格体系中既没有资本有机构成的考察 也没有资本周转速度的考察 更没有利润率平均化的分

More information

破解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之谜 斯蒂德曼声称 如果按照马克思的方法来计算价值 则在联合生产中 就会出现负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而出现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的现象 这是不正确的 其原因是 斯蒂德曼在确定不同生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时 根据的是自然时间 而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实际上 如果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不同生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则即使是在联合生产的条件下 也不可能出现负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而更谈不上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 1. 社会存在是指 A. 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 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制造使用工具 B. 具有宗教信仰 C. 具有思想意识 D. 具有语言文字 3.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地理环境的优劣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社会风气的好坏 D.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尚 侠 战时文化统制和 大政翼赞 统制经济三位一体 是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构成 就国民意识整合的本质而言 它是膨胀的 扩大化了的国家主义 文化统制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文化强制力量 割断了日本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导致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某种惯性模式与病态现实 日本 战时 文化统制 文化转型!!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More information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京佳官方网站 :www.jingjia.org 知识结构 一 唯物论 2 个核心 : 物质 意识 2 大原理 : 唯物主义一元论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 辩证法 2 个核心 : 联系 发展 3 大规律 : 质变量变律 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律 5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京佳官方网站 :www.jingjia.org 知识结构 一 唯物论 2 个核心 : 物质 意识 2 大原理 : 唯物主义一元论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 辩证法 2 个核心 : 联系 发展 3 大规律 : 质变量变律 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律 5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400-700-9270 (VTPGJ HN)12180 中国 京佳 内部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京佳教育集团公考研究院 编写 京佳网站 :www.jingjia.org 京佳网校 :www.ccse.cn 勇于开始, 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京佳格言 第 1 页共 13 页 学而优则仕, 仕出京佳 京佳官方网站 :www.jingjia.org 知识结构 一 唯物论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2.2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科学的理论成果, 基础 : 旧唯物主义物质观, 现代科学成果, 方式 : 批判地继承, 进行科学总结 内容 : 唯物主义一元论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

2.2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科学的理论成果, 基础 : 旧唯物主义物质观, 现代科学成果, 方式 : 批判地继承, 进行科学总结 内容 : 唯物主义一元论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 马原期末复习 2018 年 1 月 7 日 1 绪论 1.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创造者, 继承者 :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 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 阶级属性 : 无产阶级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自然 社会及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 1.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经济社会基础

More information

从制度视角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政空间 朱陆民 华人参政是华人维护自身政治 经济利益的必经之路 基于马来西亚历史 文化传统的主要制度结构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华人参政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马来西亚影响 制约华人参政的主要制度进行了剖析 由此揭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参政空间 作者认为 华人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制度的视角或许并不能解释该问题的全部 但制度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华人参政的前景和命运

More information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彭安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为 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 冷战 政策 朝鲜半岛是 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 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 也是 冷战 政策的必然产物 冷战 政策 朝鲜战争 美国 苏联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考研政治张鑫团队基础班讲义s

考研政治张鑫团队基础班讲义s 考研政治张鑫团队基础班讲义 s 真题分析 一 单选 (16 题,16 分 ) 1,2,3,4 5,6,7,8 1. 马原 : 约 22 分 (4 单 4 多 1 分析 )8 章 :195 个考点 考试特点 9,10 (22 分,12 年 24 分 ) 分析 : 辩证法认识论 / 选择 : 章均 1 个 (1) 基础体系 11,12,13,14 (2) 理解能力 15,16 (3) 时代特征 二 多选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基于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假说的实证研究 刘志彪 吴福象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上升 对此虽然可以利用引力模型加以说明 但其解释力是有限的 本文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一体化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竞争状况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经济体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 贸易量越大 贸易一体化程度也越高 通过各种因素的传导 经济体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理论基础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主要内容 ) 科学社会主义 ( 核心 纲领 ) 2 物质世界和实践 (1) 哲学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 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理论基础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主要内容 ) 科学社会主义 ( 核心 纲领 ) 2 物质世界和实践 (1) 哲学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 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 2014 春季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 期末复习要点 考试安排 ( 适用于 6-8 班 ) 时间 :6 月 13 日 14:00-16:00 地点 : 二教 107( 开卷 ) 二教 210( 闭卷 ) 题型 : 简答题 *3 辨析题*1 材料题*2 课程内容 1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A. 概念 判断 推理 B. 感觉 知觉 表象 C. 分析 归纳 综合 D. 识记 联想 假说 9.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 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 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A. 概念 判断 推理 B. 感觉 知觉 表象 C. 分析 归纳 综合 D. 识记 联想 假说 9.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 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 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真题园 ----http://www.zhentiyuan.com 全国 2014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O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More information

赵燕菁 #!!!

赵燕菁 #!!! 赵燕菁 城市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于工程技术的关注 很容易掩盖城市灾后重建中看不见的制度因素!!! 产权 城市最基本的制度 原型 # 就是公共产品交易的存在 城市 发达 # 与否 取决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和水平 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最大差别 就是可以以信用的方式 抵押未来的收益 获得公共产品建设所需要的原始资本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 就在于高度复杂的产权制度 因此 未来灾区规划中 产权的恢复和重建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李炜 : 改革开放 年来,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 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于 年和 年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的数据, 对近年来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 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 ; 近两年的新变化是,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 2014 考纲与 2013 考纲相比, 第二节中 阶级斗争的作用 表述变为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在第三节中新增加一个知识点 : 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 2014 考纲与 2013 考纲相比, 第二节中 阶级斗争的作用 表述变为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在第三节中新增加一个知识点 : 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六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史观 主讲教师 : 徐旭开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 2014 考纲与 2013 考纲相比, 第二节中 阶级斗争的作用 表述变为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在第三节中新增加一个知识点 : 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近四年出题规律 ) 近四年真题 单选考点 多选考点 材料分析考点 2013 人民群众的含义 ( 第 18 题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16 全球职业规划师 GCDF 资格培训教程 图 1 4 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 Super 1990 的时候 由于工作者角色的中断 个人又缺乏其他角色可以替代它满足个人 的心理需求 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乃至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状况 角色和显著角色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评估一个人在工作 学习 家庭 休 闲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投入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影响 从而帮助个人协 调平衡生活各部分的内容 丰富个人的生活空间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 课程代码 :03709)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 课程代码 :03709)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 课程代码 :03709)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版权声明 书名 : 尚德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组编 :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学术指导 : 高智威孙鹏主编 : 詹淑霞责任编辑 : 齐明利黄娇娇李育卓贺琦蔡清华编委会 : 齐明利黄娇娇李育卓蔡清华贺琦肖霖王悦梁晓蕾版次 :2017 年 1 月第 1 版开本 :1/16 字数 :167,965 字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 : 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 这段话说明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 : 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 这段话说明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2017 成人高考专升本 政治 ( 马哲部分 ) 练习 主讲 : 魏海涛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 : 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 这段话说明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星 内容提要 : 本文通过对住房商品和住房市场的分析, 剖析了住房市场构架以及市场主体的行为特点, 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行为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及作用 作者 认为住房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住房市场的特点为有限开放性 地域性 层次性和价格 的差别性, 市场交易的非物流性以及住房市场上的投机性和投资性 住房商品的社 会属性表明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仅与收入相关, 低收入家庭 人群的住房需求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实问题, 选取社会现实问题与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具有结合点的内容, 以生动鲜活的材料作为载体, 命制材料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考研政治的试题题型 政治理论是一门综合性 理论性 现实性很强的考试科目, 它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全部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主要原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

实问题, 选取社会现实问题与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具有结合点的内容, 以生动鲜活的材料作为载体, 命制材料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考研政治的试题题型 政治理论是一门综合性 理论性 现实性很强的考试科目, 它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全部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主要原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 2012 考研政治高分指导方略 李海洋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而在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设置的 一种高规格的人才遴选形式, 考研政治是检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能力 的选拔性考试 考研政治的评价目标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 界经济与政治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

More information

98

98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 人本与物本 翻译 与 语义谱系分析比较 牛云平, 杨秀敏 (., ;., ) : 翻译 与 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 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 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 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 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 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 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 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 因此, 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刘中荣王平周长城 矿区作为一类特殊的社区, 它的发展所追求的不仅是矿产资源和经济效益的提 高, 而且是一种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性进步 这种进步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矿区职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生活的改善为核心的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者在对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人口与就业 教育与文 化 工农关系与社会治安 矿区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文 章指出,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冲锋在前, 决胜马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节 1 物质和意识 2 运动 3 实践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 :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09.01 单选 /09.04 单选

More information

尚德机构自考学院

尚德机构自考学院 尚德机构自考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5 年版 尚德机构自考教学研发中心编 1 www.sunland.org.cn 序言 1 课程介绍 (1) 科目背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 这门课程理论性强, 较抽象, 理解有一定难度 要求学习者在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门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 分别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

More information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1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1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1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郭洪茂 满铁是日本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产物 铁路在满铁经营中始终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 满铁铁路运输业务不断膨胀 铁路工人数量也迅速增大 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尤其七七事变以后 满铁铁路运输日益紧张 劳动力供求矛盾也不断加剧 铁路劳动力严重不足 从业员素质下降 铁路事故增多 战时经济日趋窘迫 在这种形势下 满铁庞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体系赖以运转和经营的广大铁路工人 一方面在自身素质不断恶化条件下肩负着日益沉重的运输劳务

More information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第 5 题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D ) A.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第 6 题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会导致两种错误, 一种是直线论,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第 5 题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D ) A.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第 6 题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会导致两种错误, 一种是直线论, 2015 年 10 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和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第 1 题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 它是 ( C ) A. 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 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C. 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

More information

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 知觉 表象 B. 概念 判断 推理 C. 认识 实践 认识 D. 实践 认识 实践 9. 作为真

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 知觉 表象 B. 概念 判断 推理 C. 认识 实践 认识 D. 实践 认识 实践 9. 作为真 安徽力新自考中心 -www.ahlxjy.com- 力新教育助您成才 全国 2012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 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More information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米彦军 德富苏峰是继福泽谕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 其思想体系完整地显示了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发展过程 他早期主张主权在民 与日本社会现实不符 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改变主张 狂热鼓吹以皇室为中心对外侵略 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极大伤害 皇室中心主义是包含家国同构 忠君爱国 神国思想和武士道等在内的天皇专制国体思想 其实质是内行尊皇之 王道 外行霸道 继承和发展了唯心主义的皇国史观 对当今日本右翼思想仍有很大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扫一扫获取直播课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 ( 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 ) 的不同回答,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

扫一扫获取直播课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 ( 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 ) 的不同回答,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 扫一扫获取直播课 2019 考研政治高频考点画划话 马哲 ( 唯物论 辩证法 ) 帮学堂文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政治, 了解政治各模块的高频考点 考研帮学堂通过 文字 + 直播 方式特地为 19 考研 er 准备了考研政治高频考点 画划话 系列活动, 帮助你在庞杂的知识点中找到重难点, 了解高频考点的出题方式和套路 本周老师先为大家梳理出马哲唯物论和辩证法高频考点 温馨提示 文字版不仅仅是背,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曹 源 唐 涛 徐田华 穆建成 为了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正确性 比较了仿真 测试和形式化 种能够验证 系统设计正确性的方式 根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安全的苛求性 提出了 个与系统安全相关的重要特性 即实时性 混成性 分布 并发 性 反应性 并分析了与这些特性相关的具体形式化方法 通 过对每种形式化方法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范围的分析和归类 给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More information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 12.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 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 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 主观性中把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 12.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 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 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 主观性中把 一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哲学是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A. 朴素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More information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及其演变规律! &!!! & % % ( (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及其演变规律! &!!! & % % ( (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 及其演变规律 观察腐败深层机制的微观视角 金太军 袁建军 以价值 资源 影响力 交换为核心要素的政府和企业交换关系分析的新框架可以深刻诠释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微观互动 信息控制 自由裁量 制度供给和身份认定构成了转型时期政府和企业交换的基本模式 信息控制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交换的神经网 自由裁量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交换的特质 制度供给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交换的保障 身份认定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交换的助推剂

More information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王跃生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 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 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 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 当然在不同阶层中 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 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 各自谋生成为主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吉林省时政赠送资料.docx

Microsoft Word - 吉林省时政赠送资料.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 2 个核心 : 物质与意识唯物论 2 大原理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世界统一于物质 辩证法 2 大特征 : 联系 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 3 大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5 对范畴 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 认识论 3 个核心 : 实践的观点 认识 真理 3 大规律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发展的规律 真理发展的规律 哲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More information

中考试题(一).doc

中考试题(一).doc 2003...1 2003...14 2004...49 2004...76 2004...99 2003... 118 2003... 133 2003... 141 2003... 151 2003... 163... 174 2004... 180... 192 I 20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03 14 15 16 17 18 19 3 1 3

More information

¹

¹ 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 杨经建 彭在钦 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以超常态的 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 而在中外叙事文学中以 复仇 为取向的创作大致有三种母题形态 血亲复仇 痴心女子负心汉式复仇 第三类复仇 本文在对这三类复仇叙事模式进行艺术解析的前提下 发掘并阐释了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 复仇母题 叙事文学 创作模式 文化蕴涵 ¹ º » ¼ ½ ¹

More information

尚德机构教学中心

尚德机构教学中心 学习是一种信仰 1 自考本科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关宝典 ( 讲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关宝典 ( 全书讲义 ) MAKESIZHUYIJIBENYUANLIGAILUN 1 2 学习是一种信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标准与考核内容 通关宝典 ( 又称全书讲义 ), 是尚德老师们结合近年考试动态, 精细研究官方教材和考试大纲, 为学员们准备的一份备考利器 相比官方教材, 内容精简了三分之二,

More information

马原串讲

马原串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补丁课 马原等公共课的考试, 北京地区和外地不一样 : 外地 :17 号考试 北京 :24 号考试 考题是不一样的, 但是对于命题方向,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就是补丁课的意义 大家注意 : 补丁课不是押题, 认真靠谱是取得好成绩的唯一秘籍 今天我们的补丁课 : 北京地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这节课的正课在 8 月 3 号, 一共 9 节 第一次串讲在 9 月 20 号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孙文凯 肖 耿 杨秀科 本文通过对中国 美国和日本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计算 认为 中国居高不下的投资率是由于中国具有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 由于中国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其他大国 因此带来了 的较快速增长 三国资本回报率在过去三十年尚未出现收敛 这意味着投资率差异会持续 将持续涌入中国 资本回报率受经济周期影响 长期资本回报率遵从一个递减的趋势 由于中国的劳动者份额及资本 产出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中国的高资本回报率将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李文英 近代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 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日本走了一条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的 捷径 日本的成功为落后国家的发展 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勇于和善于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适时调整相应的学习方针 建立健全留学制度 等等 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教训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More information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李培林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作者通过对广州市 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 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

More information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 上海解放前夕 英国朝野各界已经看到了中共胜利的必然性 因此 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在华利益成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 国民党封锁上海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 后者遂考虑 采取一些救援措施 以防止上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英国各界普遍认为应该寻求同中共合作 而不应该与之对立 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共政权的政治接触以及经贸关系的发展为英国在 年 月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奠定了基础 英国 中共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钞晓鸿 郑振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江红英 进行人力管制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 实施这一举措的直接原因在于抗战的需要 即推行兵役制度 保障军需后勤 建设后方工业 平衡人力资源 国民政府为实施人力管制 设置了专门机构 进行大规模摸底调查与登记 制订出一系列法规 人力管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主要为 一般人力管制 技术员工管制 工资管制 实施国民义务劳动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 年代初期 国民政府的人力管制为坚持持久抗战 最后夺取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人力政策上的保证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

第三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1 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系统 2 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教学重点 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3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具有多维结构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长城汤姆. 伯恩斯 内容提要 : 本文对本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 析与综述 从 年代以来的熊彼特, 经济社会学法国学派到现在的经济社会学家.. 伯恩斯. 斯韦德伯格. 马尔蒂利等, 对他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 与归纳 尽管不可能对欧洲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地综述, 但也反映了欧洲经 济社会学的大体轮廓 文中指出目前欧洲经济社会学研究主题集中在经济社会学的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 理想与现实 赵怀普 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构成了美欧关系的基础 但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称 美欧联盟关系带有从属性质 冷战结束和欧盟崛起对传统的美欧关系格局带来了强烈冲击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成为美欧双方的共同议程 美欧在跨大西洋关系重构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表明 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和目标上的深刻分歧 短期内并不具备形成一种新的全面和机制化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现实基础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葛延风 内容提要 :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基金预筹积累的个人帐户制度 在向新制度的转轨过程中, 核心的问题是解决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 年以来的改 革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以致于陷入困境 作者认为改革的思路是用国有资产存量偿 还对老职工的养老金负债,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全的个人帐户制度 医疗和失业保障 改革也应转换思路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应打破城乡分割问题,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失业保障不能通过失业保险解决,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秦 燕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改革婚姻家庭制度 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 出现了法律与习俗 两性关系 新旧婚姻观念之间的冲突 表明了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边区政府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时期婚姻家庭变革的实践促进了边区的建设和持久抗战 并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继续实行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陕甘宁边区 婚姻家庭 变革!!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 : 本文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解释了改革以来, 尤其是上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在建设和改善物质基础设施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文章依据现有的文献和 省级面板数据, 不仅度量了改革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存量变化和地区差距, 而且运用 方法检验了可解释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变动模式的重要变量 本文发现, 在控制了经 济发展水平 金融深化改革以及其他因素之后, 地方政府之间在 招商引资

More information

jianzhi01

jianzhi01 2016 考研政治强化提高讲义 主讲老师 : 阮晔 欢迎使用新东方在线电子教材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目 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第一部分经济理论 (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2 第一章商品经济理论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 2 第二章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理论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10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More information

5. 人类迄今为止经历过的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C.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D.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6. 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由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

5. 人类迄今为止经历过的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C.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D.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6. 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由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 考研政治习题精选 :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 选择题 Ⅰ, 即单项选择题 ( 每题 1 分 ):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将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就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资本积累 B. 资本积聚 C. 资本原始积累 D. 资本集中 2.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历史和逻辑的出发点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More information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当今社会发展实践在社会意识层面的理论观念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现实理论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关于人自身发展的各种理论观念问题二 考试内容 1.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哲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当今社会发展实践在社会意识层面的理论观念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现实理论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分析并解答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关于人自身发展的各种理论观念问题二 考试内容 1.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哲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各占 50%) 考试科目代码 :[610] 一 考试要求 1. 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世界观 ; 方法论 ;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 观 ;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 意识 ; 唯物辩证法 ; 普遍联系 ; 永恒发展 ; 矛盾 ; 质 量度 ; 辩证的否定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戚其章 世纪 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 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是近代中日关系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但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对此 近年来研究者颇不乏人 多谓兴亚主义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 窃不谓然 本文认为 对兴亚主义须作具体分析 应肯定的只是其中的个别派别 其主流是不能肯定的 至于大力推动兴亚主义的兴亚会 不但不是所谓 民间组织或 民间对清友好组织 而是由日本外务省直接掌控和主导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¹ ¹ ¹ ª ¹ ¹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º»

¹ º» ¹ ¹ ¹ ª ¹ ¹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º» 周建新 范宏贵 文章论述并分析了老挝民族识别与划分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对中老两国不同的民族识别和划分标准进行对比 认为中老跨国民族或族群若按中国的划分标准为 个 若按老挝的标准为 个 根据作者的识别和划分 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中老跨国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族群关系 最后 作者还就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中国 老挝 跨国民族 族群关系作者周建新 年生 兰州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9 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公学员 培训讲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 1 哲学的概念 哲学及其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统一 ; 是对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 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哲学是世界观的系 统理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 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