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Similar documents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2-2-人文封面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Microsoft Word doc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五 卷 第 二 期 / 98 年 4 月 only a small part can be seen. Literature creation is just like iceberg floating on the sea, readers can only

<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可 愛 的 動 物 小 五 雷 雅 理 第 一 次 小 六 甲 黃 駿 朗 今 年 暑 假 發 生 了 一 件 令 人 非 常 難 忘 的 事 情, 我 第 一 次 參 加 宿 營, 離 開 父 母, 自 己 照 顧 自 己, 出 發 前, 我 的 心 情 十 分 緊 張 當 到 達 目 的 地 後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Education and Civil Service Exams: An Example of Constitution-Teaching. Shian-Mou Liau Abstract In 2010, the total nu

<4D F736F F D D332DBBB7AA46B371C3D1BEC7B3F85F F32A8F731B4C15F30365FB2F8AEDBAD5EB169A9BEB4BC5FB3B0B4E5C3D8A7C7A4E5AA52BDD7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01-吳佳玲.doc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翻 那 本 日 记, 好 像 和 自 己 赌 气, 好 像 那 个 人 还 在 乎 一 样, 里 面 的 内 容, 因 为 在 较 着 劲, 就 是 不 愿 意 去 看 那 些 甜 蜜 的 过 往 小 小 的 日 记 本 塞 在 行 李 箱 的 底 部, 安 静 地 呆 在 那 儿, 只 是, 不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4D F736F F D 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十月號.doc

陈 异 叶 玉 佩 赋 曳 院 余 幼 好 此 奇 服 兮 袁 企 前 修 之 耿 光 遥 咱 1 暂 渊 册 59 袁 P518 冤 54 袁 P21 冤 P319 冤 胡 或 火 叶 东 白 山 赋 曳 院 佳 树 连 蜷 兮 山 之 幽 遥 咱 1 暂 渊 册 甘 衢 叶 孺 子 亭 赋 曳

第一章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9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A-錢穆宗教觀-171

不 知 肉 味 的 用 法 相 同? (A) 長 煙 一 空, 皓 月 千 里 (B) 五 臟 六 腑 裡, 像 熨 斗 熨 過, 無 一 處 不 伏 貼 (C) 兩 片 頑 鐵, 到 他 手 裡, 便 有 了 五 音 十 二 律 似 的 (D) 吾 觀 三 代 以 下, 世 衰 道 微 12. 文

曹美秀.pdf

ISSN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1] 350 [1] 1991

Microsoft Word - D-2°w¶Ë¬ì¹ï¤U�Iµh®{¤âÀˬd¬yµ{_¬x°ö�×__P _.doc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untitled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174 Analysis of Yao Bat le between Cin and Jin --also its Application on Chinese Teaching Kuang-Ming Chien* Abstract <Yao Battle between Cin and Ji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學刊7-內文88-101_14頁_

( ) 001 ( CIP) /. :, 2005 ISBN G CIP ( 2005 ) ( 147 : ) 787 mm1092mm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題目:消解羈囚情結的不同嘗試:柳宗元永州遊記的重新解讀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4D F736F F 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Microsoft Word doc

10 月 8 日 : 晴 糧 魯 道 自 殺 之 處, 他 的 兒 子 與 族 3 月 29 日 冷 風 過 境, 強 風 人 集 體 跳 崖 自 殺, 他 們 不 屈 膝 7:00 土 城 捷 運 站, 三 輛 七 級, 五 天 下 四 天 的 雨, 結 的 精 神, 才 是 賽 德 克. 巴 萊

排版稿.FIT)


100學年度大學推甄申請面試題庫

(2008) 主 张 教 师 在 课 文 教 学 中 应 让 学 生 有 意 识 地 注 意 语 块, 并 指 出 语 块 教 学 对 大 学 生 的 英 语 写 作 能 力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于 秀 莲 (2008) 以 大 学 生 为 受 试 对 象, 在 对 不 同 学 生 分 别

/ 理 论 研 讨 /Theoretical Discussion 的 样 子 其 次, 残 疾 人 有 接 受 教 育 的 能 力 据 专 家 介 绍, 一 个 人 除 非 是 植 物 人, 都 有 学 习 和 劳 动 的 能 力, 这 是 人 与 生 俱 来 的 天 性 前 些 年, 香 港 理

甄選入學howhow作印刷校過版

95 12 携 浅 150

<4D F736F F 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蔡 氏 族 譜 序 2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

<4D F736F F D2031A1A2C8ABB9FAD6B0D2B5BDCCD3FDB9A4D7F7BBE1D2E9D4DABEA9D5D9BFAA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明新學報第31期

1950--1980年代臺灣武俠電影之傳播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七)教職員編排

噶舉派在台灣的教學內容之研究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104 :(104 )24:00 )~ :104 )~ )15:00~17:00 )08:00 : : :

62 互 動 性 裝 置 藝 術 對 幼 保 系 學 生 壓 力 情 緒 療 癒 影 響 之 案 例 探 究 62 壹 緒 論 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根 據 財 團 法 人 董 氏 基 金 會 於 2008 年 1 對 大 學 生 主 觀 壓 力 來 源 與 憂 鬱 情 緒 相 關 性 研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4D F736F F D205F FB942A5CEA668B443C5E9BB73A740B5D8A4E5B8C9A552B1D0A7F75FA6BFB1A4ACFC2E646F63>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國企國貿.doc

<4D F736F F D F32372D33345FB171ACFCBEC7C65BC249B1B4B051B9CFAED1C05DAABAA747B86DBB50B8CBB9A22E646F63>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1.第二卷第二期p1

Transcription: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失 的 本 心, 才 能 讀 書 作 文 熟 多 作 勿 貪 多 都 是 唐 彪 給 學 子 們 的 建 議, 因 為 仔 細 熟 讀 要 比 囫 圇 吞 棗 求 多 求 快 來 得 好, 熟 才 能 悟, 悟 而 後 能 記, 這 才 是 讀 書 的 重 點, 而 不 是 在 於 讀 了 多 少 ; 寫 作 也 是 一 樣 的, 佳 作 如 沙 中 之 金, 唯 有 多 做 多 修 改 才 能 練 習 各 種 的 章 法 與 字 句 修 辭 讀 書 與 作 文 是 一 輩 子 的 事, 不 可 只 為 了 科 舉 而 放 棄 其 它 學 問, 應 當 循 序 漸 進, 這 也 是 本 書 極 力 所 要 言 明 的 關 鍵 詞 : 科 舉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前 言 唐 彪, 字 翼 修, 明 末 清 初 浙 江 濲 水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約 生 活 在 明 崇 禎 至 清 順 治 康 熙 間, 乃 當 時 浙 江 名 儒, 有 身 易 讀 書 作 文 譜 與 父 師 善 誘 法 傳 世, 後 二 者 亦 合 刻 為 家 塾 教 學 法 讀 書 作 文 譜 一 書, 今 本 無 自 序 1, 凡 例 中 亦 無 說 明 成 書 目 的, 仇 兆 鰲 序 指 出 此 書 在 於 指 點 學 子 讀 書, 以 明 倫 正 身 2, 故 可 說 是 一 生 的 讀 書 計 劃, 然 由 於 書 中 論 及 時 文, 亦 可 推 論 其 目 的 之 一 或 許 是 為 指 引 學 生 準 備 科 舉 之 用 此 書 以 引 古 人 言 語 為 主, 其 以 為 一 人 立 言, 不 無 遺 漏, 惟 集 眾 美 補 其 缺, 彙 集 成 編 3, 因 此 其 意 在 集 眾 補 缺, 以 免 掛 一 漏 萬, 每 引 用 前 人 所 言, 必 標 記 其 名, 不 敢 掠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兼 任 講 師 1 臺 灣 所 藏 讀 書 作 文 譜 與 父 師 善 誘 法 乃 清 嘉 慶 八 年 敦 化 堂 重 刊 本 (1803), 現 藏 於 故 宮 博 物 院, 有 仇 兆 鰲 與 毛 奇 齡 序, 偉 文 圖 書 出 版 社 所 印 行 的 版 本 無 此 二 序 ; 國 家 圖 書 館 所 藏 父 師 善 誘 法 乃 清 光 緒 乙 未 ( 二 十 一 年,1895) 冬 柏 經 正 堂 刊 本, 無 仇 兆 鰲 與 毛 奇 齡 序 大 陸 方 面 於 一 九 九 二 年 出 版 家 塾 教 學 法, 此 書 乃 據 藏 於 安 徽 圖 省 書 館 的 兩 種 版 本 與 鹽 城 師 專 圖 書 館 的 一 種 版 本, 共 三 種 互 相 校 訂 而 成, 包 含 仇 兆 鰲 與 毛 奇 齡 序 以 上 版 本 皆 無 自 序 此 外, 內 蒙 古 廣 播 電 視 大 學 副 教 授 安 源, 寫 作 相 關 論 題 時 引 用 同 治 乙 丑 年 刻 本, 聚 錦 堂 藏 版, 未 知 是 否 與 上 述 版 本 相 同, 然 亦 只 見 其 引 用 仇 兆 鰲 序, 而 未 見 引 用 自 序 仇 兆 鰲 序 寫 於 康 熙 戊 寅 ( 三 十 七 年,1698), 毛 奇 齡 序 寫 於 康 熙 己 卯 ( 三 十 八 年,1699), 二 人 序 中 所 提 到 的 書 名 均 為 家 塾 教 學 法, 故 二 書 合 刻 版 本 始 通 行, 當 於 此 二 年 左 右 2 清 唐 彪 輯 著, 趙 伯 英 萬 恒 德 選 注 : 家 塾 教 學 法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92 年 6 月 一 版 一 刷 ) 之 讀 書 作 文 譜 頁 1 經 過 比 對, 此 版 本 如 其 所 標 明, 乃 為 選 注 本, 大 部 分 選 錄 唐 彪 曰 作 注, 其 他 人 之 語 則 不 選 錄, 甚 為 可 惜 3 清 唐 彪 : 讀 書 作 文 譜 ( 臺 北 : 偉 文 圖 書 出 版 社, 民 國 65 年 11 月 ) 凡 例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美, 如 朱 子 曰 周 子 曰 等, 以 為 一 段 之 始 此 書 共 分 十 二 卷, 以 論 學 習 之 法 為 主, 是 一 本 語 錄 體 的 著 作, 但 並 非 亂 章 雜 錄 各 家 言 語 唐 彪 以 各 種 相 關 知 識 為 類 而 分 為 十 二 卷, 各 有 重 心, 成 為 一 個 學 習 系 統, 卷 一 是 總 論, 卷 二 以 下 為 分 論, 不 管 是 研 讀 之 法 寫 作 之 法, 甚 至 是 寫 字 之 書 法, 都 一 一 詳 論 卷 八 專 論 八 股 文 諸 題 作 法, 卷 九 則 細 論 各 股 寫 法 ; 卷 十 以 及 卷 十 一 前 半 總 論 古 文, 卷 十 一 後 半 以 降, 則 專 論 文 體, 各 類 中 可 見 深 淺 道 理 4 此 書 原 本 共 二 十 五 萬 餘 言, 但 唐 彪 去 蕪 存 精, 以 九 萬 多 字 的 面 貌 呈 現 5, 意 在 綱 領 式 地 提 點 學 子, 篇 卷 分 明 不 雜 亂, 簡 單 扼 要 學 子 們 寒 窗 苦 讀, 莫 不 為 有 朝 一 日, 金 榜 題 名, 此 書 所 談 的 不 只 是 基 本 的 讀 書 態 度 與 方 法, 也 包 含 了 作 文 的 各 種 技 巧, 尤 其 對 於 時 文 題 型, 更 有 深 入 淺 出 之 分 析, 務 使 學 子 能 以 最 有 效 的 方 式 準 備 讀 書 作 文 譜 所 論 及 的 種 種 讀 書 的 態 度 與 方 法, 是 一 輩 子 受 用 的, 因 為 學 海 無 涯, 學 習 是 長 久 的 事, 因 此 不 可 只 將 此 書 視 為 科 舉 應 用 之 書, 更 應 仔 細 斟 酌 其 中 的 各 種 論 點 對 讀 書 作 文 譜 的 研 究, 目 前 大 半 是 以 童 蒙 教 學 法 的 角 度 切 入, 唯 安 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述 論 6 一 文 較 為 全 面, 除 了 簡 介 唐 彪 其 人 其 書, 安 源 討 論 了 學 基 讀 書 與 作 文 三 部 分, 對 於 作 文 的 總 體 大 法 與 具 體 細 法, 也 有 所 論 述, 是 其 最 重 要 的 部 分, 然 並 未 對 讀 書 作 文 譜 中 的 時 文 立 場 以 及 文 體 分 類 加 以 探 討, 也 忽 略 了 唐 彪 對 時 文 各 種 題 型 的 解 析, 單 只 就 作 文 方 法 而 論, 不 夠 全 面, 甚 為 可 惜 讀 書 作 文 譜 卷 一 以 學 基 文 源 以 及 讀 書 總 要 為 始, 其 以 為 : 凡 書 之 首 卷, 不 得 不 將 根 本 工 夫 言 之, 正 慮 初 學 見 之, 以 為 迂 闊 無 當 也, 然 不 可 因 此 將 全 書 棄 去 不 閱, 後 儘 有 切 近 易 入 目 者, 請 隨 意 從 後 卷 閱 起 可 也 7 因 此 卷 一 乃 全 書 之 綱 領 所 在, 亦 為 讀 書 作 文 的 根 本 工 夫, 雖 然 是 老 生 常 談, 卻 是 最 重 要 的 部 分, 不 可 輕 棄 學 基 主 要 在 論 讀 書 當 靜 心 慎 敬 ; 文 源 則 在 談 凝 神 與 養 氣 對 作 文 之 影 響 ; 讀 書 總 要 則 概 略 提 出 讀 書 的 基 本 方 法 本 文 意 在 以 釋 文 的 方 式, 對 讀 書 作 文 譜 作 解 釋 與 深 入 說 明, 以 下 即 分 別 討 論 讀 書 與 作 文 兩 部 分, 最 後 再 總 論 文 體, 以 明 此 書 之 體 系 ; 至 於 卷 四 談 到 寫 字 書 法 的 技 巧, 與 本 文 重 心 不 甚 相 關, 因 此 暫 時 不 論 壹 讀 書 的 態 度 與 方 法 對 於 讀 書 的 態 度 與 方 法, 唐 彪 提 出 靜 與 敬 為 基 本 態 度, 而 實 際 方 法, 則 先 將 書 分 類, 然 後 細 讀 其 文, 貴 有 疑, 疑 而 問, 方 能 有 悟, 如 此 才 能 記 此 外 亦 具 體 談 及 4 同 註 三, 凡 例 5 同 註 三, 凡 例 6 安 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述 論, 刊 於 廣 播 電 視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1999 年 第 一 期, 其 它 相 關 論 文 請 參 見 參 考 書 目 7 同 註 三, 頁 1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如 何 與 師 友 切 磋 如 何 安 排 讀 書 日 程, 可 謂 鉅 細 靡 遺 地 討 論 了 讀 書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一 學 基 : 靜 與 敬 做 學 問 的 基 本 工 夫, 唐 彪 認 為 是 靜 與 敬 二 字 涉 世 處 事, 敬 字 工 夫 居 多 ; 讀 書 窮 理, 靜 字 工 夫 最 要 然 涉 世 處 事, 亦 不 可 不 靜, 讀 書 窮 理, 亦 不 可 不 靜 8 靜 與 敬 乃 是 讀 書 處 事 最 要 者, 二 者 實 不 可 離 何 為 靜? 即 靜 心 也 唐 彪 引 程 叔 子 言, 以 為 清 靜 中 不 可 著 一 物, 纔 著 物 便 動 搖 9, 心 如 水, 水 澄 清 即 如 心 靜 也, 由 此 可 見 心 要 靜 才 能 解 悟, 而 靜 可 以 說 是 品 性 的 修 養 工 夫 然 而 唐 彪 又 謂 : 朱 子 恐 人 流 于 禪 寂, 於 是 單 表 敬 字, 曰 動 時 循 理, 則 靜 時 始 能 靜, 此 處 則 提 出 了 敬 的 重 要 性 唐 彪 肯 定 了 朱 子 之 說, 倘 若 只 談 靜, 便 易 流 於 空 泛, 因 此 二 程 以 至 朱 子, 還 主 張 敬 字 工 夫 程 頤 曾 說 : 涵 養 須 用 敬, 進 學 在 致 知 10, 朱 子 也 嘗 言 : 敬 只 是 此 心 自 做 主 宰 處 11, 因 為 敬 能 使 精 神 集 中, 若 能 不 散 漫, 得 到 克 制, 也 就 能 靜, 不 專 一, 則 不 能 直 遂, 閒 時 須 是 收 斂 凝 靜, 做 事 便 有 精 神 12 藉 此, 唐 彪 言 : 心 非 靜 不 能 明, 性 非 靜 不 能 養, 靜 之 為 功 大 矣 哉 13 靜 和 敬 都 是 為 了 追 求 明 心 養 性 的 工 夫 程 朱 都 認 為 理 是 形 而 上 的 道, 而 此 理 即 存 於 性 中 ( 性 即 理 ), 因 此 朱 子 謂 : 本 心 以 窮 理, 順 理 以 應 物 14 朱 子 透 過 求 其 放 心 15 來 讀 書, 讀 書 以 格 物 致 知, 以 窮 理 孟 子 所 謂 求 其 放 心 正 是 要 透 過 靜 的 工 夫, 因 為 精 神 無 定, 則 道 理 無 奏 泊 處 16, 當 精 神 凝 定, 心 自 明, 所 謂 靜 而 後 能 安, 安 而 後 能 慮 17 是 也, 這 就 是 靜, 如 此 才 能 心 明 才 能 養 性 事 實 上, 唐 彪 舉 出 靜 與 敬 做 為 學 習 的 基 本 工 夫, 可 以 說 呈 現 了 理 學 在 清 代 的 影 響 力, 雖 然 清 代 學 者 對 程 朱 或 陸 王 仍 有 所 爭 論, 但 或 多 或 少 接 受 了 理 學, 如 桐 城 大 家 姚 鼐, 雖 然 為 學 兼 漢 宋, 然 一 以 程 朱 為 宗, 對 於 否 定 程 朱 的 漢 學 家 多 有 批 評 18, 可 以 看 出 其 以 程 朱 為 宗 的 論 學 宗 旨 ; 湘 鄉 曾 國 藩 寫 居 敬 箴 與 主 靜 箴, 仍 是 主 張 以 敬 8 同 註 三, 頁 1 9 同 註 三, 頁 2, 引 程 叔 子 語 10 宋 朱 熹 編 : 河 南 程 氏 遺 書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8 臺 一 版 ) 卷 十 八, 頁 209 11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宋 黎 靖 德 編, 朱 子 語 類, 正 中 書 局 ) 卷 十 二 學 六 持 守, 頁 345 12 同 註 三, 頁 2, 引 程 伊 川 語 13 同 註 三, 頁 3 14 宋 朱 熹 : 朱 子 文 集 ( 陳 俊 民 校 編, 朱 子 文 集, 臺 北 : 財 團 法 人 德 富 文 教 基 金 會,2000.02) 卷 六 十 七, 頁 3390 15 同 註 三, 頁 2,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一 學 五 讀 書 法 下, 頁 280 16 同 註 三, 頁 3,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二 學 六 持 守, 頁 345 17 同 註 三, 頁 3 18 清 姚 鼐 復 蔣 松 如 書 謂 : 今 世 學 者 乃 思 一 切 矯 之, 以 專 宗 漢 學 為 至, 以 攻 程 朱 為 能 ; 倡 于 一 二 專 己 好 名 之 人, 而 相 率 而 效 者, 因 大 為 學 術 之 害 ( 收 入 清 姚 鼐, 惜 抱 軒 詩 文 集,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8) 儘 管 姚 鼐 對 這 些 漢 學 家 有 所 不 滿, 然 對 於 考 證 這 門 功 夫 是 不 反 對 的, 因 此 才 能 提 出 義 理 考 據 辭 章 三 者 並 重 之 主 張, 認 為 義 理 考 證 辭 章 不 可 偏 廢, 必 義 理 為 質, 而 後 文 辭 有 所 附 考 據 有 所 歸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處 事, 以 靜 寧 心, 神 定 不 懾, 誰 敢 予 侮? 19 此 外, 康 熙 四 十 六 年 張 伯 行 編 選 了 學 規 類 編 一 書, 於 其 中 錄 有 朱 子 白 鹿 洞 教 條 等, 卷 十 二 更 輯 錄 了 許 多 箴 言, 其 中 亦 不 乏 持 敬 主 靜 之 說, 因 此 可 見 程 朱 理 學 在 當 時 的 影 響, 因 此 唐 彪 提 出 靜 與 敬 之 說, 並 不 意 外 此 外, 由 讀 書 作 文 譜 中 亦 可 見 程 朱 對 唐 彪 之 影 響, 除 了 在 學 基 這 一 部 分 之 外, 全 書 引 用 朱 子 二 程 之 處 繁 多, 尤 其 引 用 朱 子 之 語, 多 半 出 於 朱 子 語 類, 恰 可 以 與 上 文 所 提 及 張 伯 行 學 規 類 編 一 起 呼 應 朱 子 的 學 習 法, 唐 彪 確 實 受 到 程 朱 理 學 影 響 至 深 透 過 靜 與 敬, 明 心 養 性, 自 然 容 易 體 悟 出 書 中 道 理 唐 彪 由 孟 子 萬 物 皆 備 于 我 20 陸 象 山 六 經 皆 我 註 腳 21 處 體 認 到 天 下 至 精 之 理 與 至 佳 之 文, 皆 吾 性 中 所 固 有 22, 只 要 能 澄 靜 心 靈 內 求, 自 然 能 明 白 聖 賢 之 理, 使 性 靈 散 發 光 芒 二 分 類 閱 讀 法 由 於 此 書 的 成 書 一 部 分 原 因 在 於 指 導 學 子 如 何 應 付 科 舉, 因 此 唐 彪 著 重 於 讀 哪 些 書 該 怎 麼 讀 這 兩 方 面, 也 提 出 了 相 當 實 用 的 方 法, 其 一 即 為 分 類 閱 讀 唐 彪 以 為 書 分 五 等, 有 當 讀 之 書, 有 當 熟 讀 之 書, 有 當 看 之 書, 有 當 再 三 細 看 之 書, 有 必 當 備 以 資 查 考 之 書 23 他 認 為 學 問 的 增 長, 應 該 循 序 漸 進, 讀 書 亦 當 以 正 書 為 主, 但 是 有 些 書 雖 非 當 熟 讀 之 書, 也 要 備 以 查 考, 如 此 知 識 才 能 長 進 唐 彪 又 認 為 讀 古 文 或 時 文, 也 應 該 分 先 後 與 多 寡, 童 子 初 學 時, 對 於 時 文 的 學 習 較 迫 切, 因 此 應 當 先 讀 時 文, 等 到 時 文 略 有 所 成 後, 才 讀 古 文, 至 於 如 何 分 配 時 間 閱 讀 古 文 與 時 文, 則 視 情 況 而 定 24 分 類 閱 讀 主 要 是 希 望 學 者 不 要 多 讀 閒 雜 之 文, 如 此 才 有 餘 力 可 以 讀 更 多 經 史 古 文 另 外, 將 文 章 分 類 還 有 一 個 好 處, 即 是 將 同 類 文 章 或 者 某 題 型 的 範 例 聚 在 一 起 讀, 那 麼 其 文 法 道 理 就 更 容 易 瞭 解, 也 更 容 易 熟 讀, 25 但 是 也 不 可 專 趨 一 體, 必 清 濃 虛 實, 長 短 奇 平 並 取 26, 也 就 是 各 種 風 格 均 要 涉 獵 讀 古 文 亦 重 在 勿 貪 多 且 要 熟 讀, 其 引 袁 坤 儀 語 就 說 到 : 古 文 不 可 不 讀, 讀 之 又 不 得 以 多 為 勝 學 人 只 把 上 等 古 文, 選 一 二 百 篇, 朝 玩 暮 諷, 使 古 文 時 在 唇 吻 閒, 則 出 詞 吐 氣, 自 有 古 風 27 因 此 無 論 是 讀 古 文 或 時 文, 方 法 都 是 相 同 的, 不 過 唐 彪 提 到 當 時 人 學 古 文 還 是 有 偏 見 : 19 清 曾 國 藩 : 主 靜 箴, 在 曾 文 正 公 全 集 文 集 中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62.10 初 版 ) 頁 7 20 同 註 三, 頁 4, 出 自 孟 子 盡 心 上 ( 宋 朱 熹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鵝 湖 出 版 社,1984.09 初 版 ) 頁 350 21 同 註 三, 頁 4, 出 自 明 陸 九 淵 象 山 先 生 全 集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8) 卷 三 十 四 語 錄 上, 頁 393 22 同 註 三, 頁 4 23 同 註 三, 頁 7-8 24 同 註 三, 頁 9 25 同 註 三, 頁 56-57 26 同 註 三, 頁 60 27 同 註 三, 頁 147, 引 袁 坤 儀 語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學 人 宗 大 家 之 文 者, 反 輕 視 周 秦 史 漢, 豈 知 昌 黎 之 文, 出 于 六 經 莊 孟 ; 柳 州 之 文, 出 于 左 國 離 騷 ; 永 叔 出 于 司 馬 昌 黎 ; 老 泉 東 坡 穎 濱, 出 于 國 策 南 華 鼂 賈 ; 南 豐 出 于 班 固 劉 向 大 家 之 文, 既 有 所 自 出, 而 後 之 讀 其 文 者, 反 輕 視 其 所 自 出, 可 乎 哉! 28 由 此 可 見, 當 時 學 子 可 能 有 重 唐 宋 輕 秦 漢 之 見, 或 許 乃 受 明 末 唐 宋 派 影 響, 但 已 然 走 偏 路 徑, 此 觀 念 實 不 可 取, 雖 尊 唐 宋 八 大 家, 但 八 大 家 所 效 法 的 周 秦 史 漢, 又 豈 能 輕 易 忘 懷! 學 古 宜 漸 入, 但 不 可 忘 其 根 源 自 從 明 代 唐 順 之 歸 有 光 艾 南 英 等 人 以 降, 便 有 著 以 古 文 入 時 文 的 時 代 氛 圍, 古 文 與 時 文 是 互 相 影 響 的 唐 彪 認 為 時 文 雖 然 是 科 舉 所 規 範 的 寫 作 方 式, 但 是 讀 古 文 對 寫 時 文 並 無 害, 相 反 地, 以 古 文 氣 格 融 入 時 文, 才 能 使 時 文 脫 俗 29 ; 此 外 經 史 典 籍 多 以 古 文 書 寫, 古 文 能 熟, 自 然 對 解 讀 經 典 有 所 助 益, 因 此 閱 讀 古 文 對 於 考 試 是 無 害 的, 絕 不 能 將 落 第 之 事 歸 於 古 文, 只 能 歸 之 於 命 也 30 那 麼 各 家 古 文 該 如 何 選 讀 呢? 名 家 之 文 雖 不 乏 佳 作, 但 偶 有 微 瑕 31, 必 須 瞭 解 其 缺 點, 勿 囫 圇 吞 棗 32, 因 此 唐 彪 在 卷 十 評 論 各 家 古 文, 亦 總 評 各 代 文 章, 如 左 傳 公 羊 穀 梁 孟 子 國 策 莊 子 史 記 董 仲 舒 韓 愈 柳 宗 元 歐 陽 修 曾 鞏 蘇 洵 蘇 軾 等, 其 中 或 引 各 家 說 法, 佐 證 所 選 之 精, 也 不 乏 唐 彪 自 己 的 精 闢 分 析, 如 左 傳, 除 了 提 出 有 從 類 併 敘 法 33 34 雙 收 法 之 外, 還 詳 列 十 一 條 左 傳 文 章 佳 處 35, 可 見 左 傳 之 深 得 其 心 除 了 以 上 各 家, 亦 有 總 評 的 部 分, 可 供 學 子 參 考 比 較, 已 先 為 學 子 們 做 了 第 一 層 的 篩 選, 至 於 各 家 選 文, 有 賴 士 子 們 詳 析 優 劣 以 揀 擇 之 三 讀 書 貴 熟 讀 而 勿 貪 多 唐 彪 認 為 當 時 人 讀 書 方 式 有 很 多 弊 病, 例 如 只 看 未 讀 的 而 從 沒 有 咀 嚼 已 讀 的, 這 就 是 錯 誤 的 讀 書 方 法, 因 此, 唐 彪 認 為 讀 書 之 法 就 是 在 於 熟 讀 反 覆 玩 味, 36 其 以 為 凡 經 史 之 書, 惟 熟 則 能 透 徹 其 底 蘊 最 忌 者, 書 讀 至 半 熟 而 置 37 因 此 靜 心 學 習, 加 以 熟 讀, 才 能 徹 底 了 解, 最 好 是 讀 到 不 忍 心 放 心 書 本, 才 能 得 解 箇 中 道 理 38, 反 覆 熟 讀 才 是 讀 書 作 文 的 第 一 法 39 但 是 讀 經 史 典 籍 並 非 只 讀 本 文, 尚 需 將 註 腳 看 過 才 有 益 40, 但 不 能 滯 於 註 解, 否 則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同 註 三, 頁 147-148 同 註 三, 頁 147, 引 武 叔 卿 語 同 註 三, 頁 14 同 註 三, 頁 148 同 註 三, 頁 148 同 註 三, 頁 135 同 註 三, 頁 141 同 註 三, 頁 135 同 註 三, 頁 21,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學 四 讀 書 法 上, 頁 262 同 註 三, 頁 30 同 註 三, 頁 30,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百 四 自 論 為 學 工 夫, 頁 4153 同 註 三, 頁 30-31, 引 毛 穉 黃 語 同 註 三, 頁 18,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一 學 五 讀 書 法 下, 頁 304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便 被 拘 束 住, 無 法 會 通 41, 因 為 註 解 始 終 出 於 他 人, 如 能 熟 讀 並 仔 細 思 考, 自 然 有 所 得, 而 能 自 寫 眉 批 評 註, 這 才 是 自 家 體 貼 出 來 的 妙 義 42 除 評 註 之 外, 亦 可 圈 點 標 記 佳 處 43, 藉 由 記 號 的 標 示, 使 讀 者 仔 細 檢 讀 易 於 領 會, 日 後 再 讀, 不 致 忘 卻 此 外, 讀 經 史 或 古 文, 不 可 泥 於 一 字, 必 須 上 下 文 合 看 44, 才 能 解 得 真 意 ; 每 看 一 篇 文 章, 須 分 段 落 節 次 或 層 次 45, 仔 細 閱 讀, 才 能 瞭 解 各 段 落 之 間 的 巧 妙 安 排 與 其 中 深 意 分 類 閱 讀 對 熟 讀 是 有 用 的, 因 為 在 一 樣 的 時 間 內, 讀 文 篇 數 欲 少, 而 遍 數 欲 多 46, 讀 到 極 熟 時, 文 章 便 與 我 同 化, 下 筆 如 流 水 行 雲, 不 知 是 他 人 之 文 或 我 之 文 了, 47 也 因 48 此, 讀 文 不 能 貪 多, 當 貴 在 深 造 熟 讀 為 是 四 貴 有 疑 唐 彪 認 為 常 人 讀 書, 有 幾 種 狀 況 : 書 義 有 思 之 而 即 得 者, 有 思 之 竟 日 而 後 得 者, 有 明 日 又 思 之 而 後 得 者, 有 力 量 未 到, 累 日 思 之 而 不 可 通, 俟 停 擱 三 月 五 月 之 後, 識 見 精 進, 或 重 思 之, 或 他 書 觸 發 而 恍 然 得 者 凡 理 不 疑 必 不 生 悟, 惟 疑 而 後 有 悟 也 小 疑 則 小 悟, 大 疑 則 大 悟, 故 學 者 非 悟 之 難, 而 疑 之 難, 其 所 疑 與 悟 者, 何 物 也, 是 心 竅 中 之 生 機 也 49 因 此 讀 書 有 疑 時, 不 一 定 能 立 即 有 得 讀 書 的 歷 程 之 中, 遇 到 疑 惑 是 正 常 的, 孔 子 嘗 言 : 多 聞 闕 疑, 也 曾 經 指 點 學 生 知 之 為 知 之, 不 知 為 不 知 50, 能 勇 敢 承 認 自 己 不 瞭 解, 才 是 負 責 的 態 度 每 當 有 疑 惑 而 無 法 立 即 獲 得 解 答 時, 唐 彪 認 為 當 用 小 冊 子 記 下, 以 便 時 時 研 究, 在 靜 心 之 時, 或 許 能 豁 然 開 朗, 得 解 妙 理 51 讀 書 貴 有 疑, 疑 後 有 悟 方 好, 於 有 疑 處 疑, 獲 益 有 限 ; 於 不 疑 處 亦 有 疑, 如 此 才 能 大 悟, 學 問 才 能 貫 通 52 唐 彪 說 : 讀 書 能 記, 不 盡 在 記 性, 在 乎 能 解 53 因 此 熟 讀 之 外 要 能 瞭 解, 能 記 住 並 不 在 於 記 性, 而 是 因 為 體 悟, 因 為 真 理 須 由 自 身 體 貼 而 來 54 五 疑 而 後 問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同 註 三, 頁 18,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一 學 五 讀 書 法 下, 頁 306 同 註 三, 頁 18,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學 四 讀 書 法 上, 頁 267 同 註 三, 頁 23 同 註 三, 頁 24 同 註 三, 頁 25-27 同 註 三, 頁 59 同 註 三, 頁 59 同 註 三, 頁 62 同 註 三, 頁 16, 引 吳 因 之 語 以 上 二 段 引 文, 出 自 論 語 為 政 ( 同 註 20) 頁 58 同 註 三, 頁 35 同 註 三, 頁 22-23,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一 學 五 讀 書 法 下, 頁 296 同 註 三, 頁 17 同 註 三, 頁 17,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學 四 讀 書 法 上, 頁 255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既 然 讀 書 有 疑, 一 則 可 以 靠 自 己 思 考 而 悟 得, 若 無 法 靠 自 己 獲 得 解 答, 就 必 須 要 問, 唐 彪 即 認 為 : 學 問 原 相 平 重, 而 問 尤 緊 要 55, 因 此 問 也 是 很 重 要 的 讀 書 時 若 遇 到 眾 說 紛 亂 之 處, 唐 彪 認 為 應 當 先 自 己 查 考 諸 書 試 圖 理 解, 而 非 一 遇 到 疑 惑 就 問 人, 如 果 思 考 過 還 不 瞭 解, 再 問 專 門 學 習 此 經 者, 若 還 存 有 疑 惑, 仍 當 問 最 博 學 者 56 此 外, 平 時 讀 書 就 要 把 問 題 用 小 冊 子 記 下, 如 有 疑 處 精 微 之 理 處 古 今 典 故 處, 因 為 久 了 會 遺 忘, 且 有 時 會 錯 失 請 教 高 賢 的 良 機 57 有 時 不 一 定 有 疑 才 有 問, 有 時 遇 見 名 家 大 儒 亦 可 以 問, 唐 彪 認 為 此 時 當 問 : 當 讀 者 何 書 何 文, 當 閱 者 何 書 何 文, 當 置 備 以 資 考 核 者 何 書 何 文 也, 尤 切 要 者, 在 問 當 讀 閱 備 考 之 書 文, 何 刻 為 善 本 58 此 處 所 問, 其 實 仍 是 在 指 點 學 子 分 類 閱 讀 的 重 要, 此 外 選 擇 善 本 才 有 所 助 益, 請 教 前 賢 這 些 經 驗 之 談, 才 是 學 問 的 良 方 六 師 友 切 磋 讀 書 除 了 在 家 苦 讀 之 外, 有 長 者 師 傅 講 解, 更 有 助 於 瞭 解 經 義, 但 是 有 些 寒 窗 學 子, 無 力 延 請 老 師 教 授, 唐 彪 認 為 不 應 當 放 棄 向 外 學 習 的 機 會, 其 以 為 : 其 一 隨 地 就 師 聽 講, 先 求 得 其 綱 領 綱 領 既 明, 則 研 求 之 方, 已 得 其 半, 其 未 聆 解 之 書, 可 以 推 類 自 考 索 矣 其 一 宜 嫻 習 古 經 之 句 調 則 他 經 之 文 從 字 順 者, 皆 可 思 索 而 得 其 義 其 一 宜 聯 絡 鄰 里 之 士, 或 姻 族 之 士, 資 勝 好 學 者, 或 十 人, 或 八 人, 為 講 經 會, 每 人 於 本 經 之 外, 各 再 究 一 經, 彼 此 互 為 講 解, 以 己 之 長, 易 人 之 勝 59 唐 彪 為 家 貧 者 想 出 這 三 個 方 法 : 隨 地 聽 講 篇 章 綱 領 以 自 學 熟 讀 經 典 句 調 增 強 閱 讀 能 力 與 親 朋 好 友 組 成 講 經 會 或 讀 書 會 互 助 學 習 此 外 也 可 以 聯 會 背 文, 選 擇 重 點 佳 文 背 誦, 若 有 背 錯 當 標 記 下 來, 或 可 訂 立 規 則, 背 誦 文 章 有 誤 者 罰, 60 互 相 監 督 學 習, 也 是 學 習 的 方 法 七 讀 書 日 程 的 安 排 元 代 程 端 禮 讀 書 分 年 日 程 卷 二 詳 列 每 日 讀 經 看 史 看 文 作 舉 業 與 小 學 日 程, 每 日 當 中 應 作 何 事 也 都 詳 列 清 楚, 是 相 當 完 整 的 讀 書 計 劃 表 唐 彪 亦 倡 言 應 該 規 劃 讀 書 55 56 57 58 59 60 同 註 三, 頁 36 同 註 三, 頁 26 同 註 三, 頁 37 同 註 三, 頁 38 同 註 三, 頁 12-13 同 註 三, 頁 39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日 程, 才 能 在 有 限 的 時 間 之 內 準 備 好, 但 千 萬 要 量 力 而 為, 如 果 一 天 無 法 讀 完 四 百 字, 就 不 要 訂 下 這 樣 的 目 標, 倒 不 如 只 訂 下 二 百 字, 仔 細 研 讀, 更 有 所 獲, 讀 書 不 可 貪 多, 常 使 自 家 力 量 有 餘 61, 說 的 就 是 這 個 道 理 唐 彪 認 為 日 程 應 當 規 定 某 時 讀 某 書, 某 時 寫 某 字 62, 書 分 日 月 溫 讀 講 解, 則 先 後 有 定 序, 多 寡 有 定 規, 自 然 精 專 深 入, 用 力 少 得 効 多 63, 因 此 每 日 應 該 有 一 定 的 進 度, 除 了 新 讀 的 部 分, 亦 當 要 溫 故 知 新 才 好 但 是 在 訂 下 日 課 時, 也 需 考 慮 精 神 體 力 64, 唐 彪 認 為 讀 書 有 計 日 程 功 之 法, 又 有 優 游 漸 積 之 法 65, 每 日 有 一 定 的 課 程 範 圍, 這 是 基 本 的 學 習 法, 但 有 些 人 身 體 羸 弱, 可 能 無 法 持 續, 那 麼 就 可 以 用 優 游 漸 積 法, 每 日 將 全 文 讀 過 二 三 遍, 日 久 自 能 有 所 悟, 因 此 這 兩 種 方 法 的 選 擇, 端 賴 身 體 狀 況 行 之, 但 無 論 如 何, 都 要 有 恆 心 貳 作 文 的 章 法 技 巧 既 已 吸 收 典 籍 精 華, 對 於 考 試 來 說, 仍 必 須 組 織 成 一 篇 好 文 章, 才 能 獲 得 主 考 官 青 睞 唐 彪 認 為 學 子 要 能 靜 心 沉 氣 學 習, 於 心 中 融 會, 必 能 積 少 成 多, 發 抒 成 一 篇 佳 作, 更 甚 者, 跳 脫 場 屋, 成 就 一 家 之 言 作 文 並 非 想 到 那 寫 到 那, 而 必 須 於 下 筆 之 時, 先 在 胸 中 謀 篇 佈 局, 才 能 寫 就 一 篇 好 作 品, 66 此 書 既 名 為 讀 書 作 文 譜, 自 然 對 作 文 亦 多 所 討 論 一 凝 神 與 養 氣 陸 機 曾 經 說 到 寫 作 時 的 各 種 狀 況, 其 文 賦 說 過 : 罄 澄 心 以 凝 思, 眇 眾 慮 而 為 言 籠 天 地 於 形 內, 挫 萬 物 於 筆 端 67 此 處 所 論 便 是 寫 作 文 章 之 前 的 心 理 狀 態, 執 筆 下 文, 最 重 要 的 還 是 須 澄 心 凝 思, 才 能 將 所 思 表 現 於 筆 下, 避 免 詞 不 達 意 唐 彪 也 有 相 同 的 看 法, 其 認 為 作 文 若 不 能 凝 定 心 神, 文 章 理 路 就 不 明, 在 有 限 的 時 間 內, 欲 寫 就 一 篇 場 屋 佳 作, 需 要 定 心 思 考, 才 能 將 所 學 發 抒 於 文 字 之 中, 如 果 無 法 凝 神, 那 麼 就 會 影 響 到 文 章 的 面 貌 唐 彪 引 武 叔 鄉 語 曰 : 文 者 心 之 精 也, 而 神 所 為 也, 神 有 清 濁, 則 文 有 純 雜, 神 有 靜 躁, 則 文 有 粗 細, 神 有 昏 明, 則 文 有 顯 晦, 有 諸 內 必 形 諸 外 68 因 此 文 章 為 心 靈 思 考 之 後 的 結 晶, 可 以 說 直 接 呈 現 了 心 神 的 狀 況, 不 可 不 察 61 同 註 三, 頁 31, 引 朱 子 語, 語 出 朱 子 語 類 ( 同 註 11) 卷 十 學 四 讀 書 法 上, 頁 263 62 同 註 三, 頁 32, 引 呂 東 萊 語 63 同 註 三, 頁 32 64 同 註 三, 頁 32 65 同 註 三, 頁 33 66 同 註 三, 頁 6-7 67 以 上 二 段 引 文 出 自 陸 機 : 文 賦, 在 南 朝 梁 蕭 統 編 文 選 中 ( 臺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87 年 10 月 初 版 三 刷 ) 頁 417 68 同 註 三, 頁 6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那 麼 如 何 凝 神 呢? 其 實 也 就 是 學 基 所 談 到 的 靜 與 敬, 亦 即 孟 子 所 說 的 求 其 放 心, 一 旦 求 得 放 失 的 本 心, 修 養 夜 氣, 待 夜 氣 清 明, 那 麼 心 神 自 然 凝 靜 不 躁 動 了 章 學 誠 文 史 通 義 文 德 曾 說 : 主 敬 則 心 平, 而 氣 有 所 攝, 自 能 變 化 從 容 以 合 度 也 69 因 此 可 見, 敬 可 以 使 心 平 氣 攝, 能 使 文 章 有 法 度 有 變 化, 而 氣 也 是 文 章 不 可 缺 少 的 部 分, 唐 彪 也 提 到 必 須 養 氣, 其 引 杜 牧 之 說 : 文 以 氣 為 主, 氣 和 文 自 雍 容 大 雅, 氣 壯 文 自 克 實 雄 健, 氣 清 文 自 澄 潔 鮮 明 凡 欲 作 文, 須 先 養 氣, 毋 輕 喜, 懼 氣 之 揚 也, 毋 暴 怒, 懼 氣 之 躁 也, 毋 妄 動, 懼 氣 之 失 也, 動 靜 語 默, 端 詳 閒 泰, 常 使 太 和 元 氣, 周 流 于 四 體 間, 發 為 文 章, 自 然 逈 出 尋 常 矣 70 由 此 可 以 看 到, 氣 也 足 以 影 響 文 章 所 呈 現 的 風 貌 氣 自 來 在 中 國 文 論 中, 有 許 多 種 不 同 層 面 的 解 釋, 此 處 所 提 到 的 氣, 是 富 含 各 種 意 義 的, 其 一 頗 與 孟 子 所 言 夜 氣 平 旦 之 氣 至 大 至 剛 的 氣 相 近, 都 是 指 充 斥 於 身 心 流 動 於 四 體 當 中 的 清 明 之 氣 其 二 亦 為 形 神 之 氣, 孟 子 嘗 言 : 持 其 志 勿 暴 其 氣, 又 說 到 志 壹 則 動 氣, 氣 壹 則 動 志 71, 這 除 了 在 說 血 脈 之 氣 外, 更 上 一 層, 就 是 神 氣, 文 心 雕 龍 養 氣 曾 說 到 : 率 志 委 和, 則 理 融 而 情 暢 ; 鑽 礪 過 分, 則 神 疲 而 氣 衰, 此 處 就 在 說 明 神 與 氣 之 間 的 相 互 影 響 ; 其 又 曾 提 到 童 少 者 志 盛, 長 艾 者 氣 衰, 72 這 些 也 可 以 看 出 由 形 氣 影 響 神 氣 的 結 果, 這 些 都 會 對 人 的 性 情, 進 而 對 創 作 有 所 影 響 其 三 此 氣 充 實 了 形 神, 加 以 作 者 本 身 的 學 養, 融 合 為 一, 呈 現 在 文 章 當 中 的 就 是 屬 於 各 文 獨 特 的 文 氣 了 曹 丕 典 論 論 文 就 曾 經 提 出 文 以 氣 為 主, 氣 之 清 濁 有 體, 不 可 力 強 而 致 雖 在 父 兄, 不 能 以 移 子 弟 73 此 處 說 明 的 正 是 各 人 的 文 氣 是 有 各 自 特 別 的 本 質, 不 能 因 為 外 力 而 改 變 的 當 這 股 氣 由 學 養 形 體 以 至 於 神, 慢 慢 培 養, 最 後 投 注 於 文 字, 便 是 流 動 其 間 特 別 的 文 氣 了 74 這 樣 多 層 次 意 涵 的 氣, 需 要 好 好 保 存 涵 養, 情 緒 的 高 低 波 動, 應 當 避 免, 因 為 這 些 都 會 使 氣 混 濁 而 不 清 明, 氣 若 躁 動 流 失, 文 章 也 會 不 同, 養 氣 須 經 由 品 性 上 的 修 養, 使 心 泰 然, 自 能 養 足 氣, 75 而 後 涵 養 到, 工 夫 足, 自 然 能 寫 出 如 司 馬 遷 一 般 有 微 情 妙 旨 之 文 76 二 多 做 方 能 熟 69 清 章 學 誠 著 葉 瑛 校 注 : 文 史 通 義 校 注 ( 臺 北 : 仰 哲,1986) 頁 279 70 同 註 三, 頁 6, 引 杜 牧 之 語 71 以 上 二 段 引 文 出 自 孟 子 盡 心 上 ( 同 註 20) 頁 230-231 72 以 上 二 段 引 文 出 自 南 朝 梁 劉 勰 著 范 文 瀾 注 : 文 心 雕 龍 注 卷 九 養 氣 ( 臺 北 : 開 明 書 局,1993.05 臺 十 七 版 ) 頁 七 73 魏 曹 丕 : 典 論 論 文, 在 明 張 溥 輯 漢 魏 六 朝 百 三 名 家 集 魏 文 帝 集 中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民 國 68 年 8 月 ) 頁 1003 74 以 上 關 於 氣 之 說, 詳 見 於 王 禮 卿 : 遺 山 論 詩 銓 證 ( 臺 北 : 中 華 叢 書 編 審 委 員 會,1976) 頁 27-37 75 同 註 三, 頁 6 76 同 註 三, 頁 5, 引 程 明 道 語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在 唐 彪 的 觀 念 中, 不 只 是 讀 書 貴 熟, 作 文 也 是 要 多 作 才 能 熟 : 永 叔 有 言, 為 文 有 三 多, 多 讀 多 做 多 商 量 也 又 嘗 與 孫 莘 老 言 曰 : 文 無 他 術, 惟 勤 讀 書 而 多 為 之 自 工 77 因 此 既 能 多 讀, 自 然 也 要 多 做, 讀 十 篇, 不 如 做 一 篇 78, 常 做 才 可 熟 能 生 巧, 對 各 種 機 關 或 者 題 型 才 能 捉 摸 清 楚 所 謂 的 商 量, 就 讀 書 來 說, 可 以 說 是 討 論 ; 就 寫 作 來 說, 則 可 以 說 是 對 文 章 用 字 遣 詞 的 商 榷, 其 引 武 叔 卿 說 到 : 文 章 有 一 筆 寫 成, 不 加 點 綴 而 自 工 者, 此 神 到 之 文, 尚 矣 其 次 須 精 思 細 改, 如 文 章 草 創 已 定, 便 從 頭 至 尾, 一 一 檢 點, 氣 有 不 順 處, 須 疏 之 使 順 ; 機 有 不 圓 處, 須 鍊 之 使 圓 ; 而 脈 有 不 貫 處, 須 融 之 使 貫 ; 音 節 有 不 旪 處, 須 調 之 使 旪, 如 此 仔 細 推 敲, 自 然 疵 病 稀 少 79 因 此 文 章 是 須 經 過 如 此 一 遍 又 一 遍 的 修 改, 才 能 減 少 瑕 疵, 因 此 佳 文 全 藉 改 竄, 就 算 是 歐 陽 修 也 不 例 外 80 三 謀 篇 布 局 除 了 讀 書 作 文 的 基 本 工 夫 之 外, 唐 彪 也 提 到 細 部 的 寫 作 技 巧 與 方 法, 但 是 臨 場 試 文, 千 萬 不 可 以 看 過 題 目 便 草 草 下 筆, 其 以 為 : 凡 一 題 到 手, 必 不 可 輕 易 落 筆, 將 通 章 之 書, 緩 緩 背 過, 細 想 神 理, 看 其 總 意 何 在, 分 意 何 在, 界 限 節 次 何 在 思 索 已 遍, 然 後 定 一 穩 當 格 局, 將 所 有 幾 層 意 思, 宜 前 者 布 之 於 前, 宜 中 者 布 之 於 中, 宜 後 與 末 者, 布 之 于 後 與 末, 然 後 舉 筆 疾 書, 自 然 有 結 構 有 剪 裁, 與 他 人 逐 段 逐 句 經 營 者 不 同 矣 81 這 就 是 他 所 說 的 臨 文 體 認 工 夫 由 於 科 舉 考 題 乃 由 經 書 中 出, 因 此 看 到 題 目 以 後 應 將 整 章 經 文 想 過, 細 細 佈 局 之 後 才 落 筆, 如 此 整 篇 文 章 才 會 有 結 構 看 書 時 講 求 全 文 通 曉, 但 是 考 試 時, 題 目 或 出 自 一 句 或 出 於 一 章, 學 子 寫 作 應 該 就 題 說 書, 而 勿 執 書 解 題, 否 則 便 不 合 題 旨 了 82 此 外, 文 章 無 他 訣, 惟 貴 體 認 體 認 者, 謂 設 以 身 處 其 地, 處 其 時 而 體 認 其 理 也 83, 因 此 對 於 題 目 必 須 要 設 身 處 地 看 過, 才 能 有 佳 作, 因 此 文 章 全 在 布 置 84, 謀 篇 布 局 對 寫 作 之 重 要 也 在 於 此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同 註 三, 頁 63, 引 陳 後 山 語 同 註 三, 頁 64 同 註 三, 頁 64, 引 武 叔 卿 語 同 註 三, 頁 65 同 註 三, 頁 68, 引 梁 素 洽 語 同 註 三, 頁 68 同 註 三, 頁 70, 引 杜 靜 臺 語 同 註 三, 頁 69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四 修 詞 技 巧 當 大 的 格 局 布 置 完 成, 接 下 來 字 句 法 也 應 當 重 視 唐 彪 提 到 修 詞 雖 然 並 非 寫 作 中 最 重 要 的 部 分, 但 仍 不 可 忽 視, 應 講 求 適 合 的 表 現 85, 因 為 意 與 詞 相 為 聯 屬 者 也, 意 鑄 矣, 而 詞 不 琢, 將 并 其 意 而 失 之 86, 因 此 意 與 詞 互 為 表 裏, 但 分 際 必 須 拿 捏 好 才 可 以 相 得 益 彰, 以 意 為 重, 有 時 意 思 到 了, 就 直 寫 胸 臆 無 妨 87 唐 彪 談 到 細 部 的 修 詞 技 巧 主 要 在 卷 七, 除 非 是 只 能 用 在 古 文 或 時 藝 者, 唐 彪 才 會 加 以 區 分, 否 則 大 部 分 的 技 巧 是 可 以 通 用 於 古 文 與 時 文 的 88 唐 彪 提 到 的 章 法 有 淺 深 虛 實 開 闔 先 後 賓 主 分 總 順 逆 進 退 跌 宕 轉 折 帶 敘 附 敘 咏 嘆 虛 衍 挨 講 穿 插 抑 揚 頓 挫 描 寫 襯 貼 照 應 關 鎖 遙 接 預 伏 補 法 省 筆 詳 略 反 接 逆 接 反 點 借 點 暗 點 對 法 反 正 等, 項 目 繁 多, 這 些 筆 法 前 人 亦 有 討 論, 但 此 處 唐 彪 都 以 簡 潔 的 文 筆 說 明, 使 人 易 於 了 解, 如 照 應 即 是 呼 應 預 伏 即 是 伏 筆, 省 筆 即 是 省 字 省 句 法 襯 貼 則 頗 似 以 彼 襯 托 此 詳 略 則 關 係 到 細 節 的 描 述 分 總 之 法 就 是 分 論 與 總 論 的 交 相 運 用 之 法, 前 面 分 論 者, 後 面 必 總 論, 反 之 亦 然, 如 果 能 夠 錯 綜 變 化, 就 達 到 化 境 89 淺 深 虛 實 以 及 賓 主, 就 牽 涉 到 文 章 所 要 論 述 的 主 角, 該 由 那 種 角 度 下 筆, 並 不 一 定 非 得 以 主 角 為 主 角, 從 頭 到 尾 實 寫, 這 樣 就 呆 板 無 變 化 了, 因 為 文 不 以 賓 形 主, 多 不 能 醒, 且 不 能 暢 90 文 章 非 實, 不 足 以 闡 發 義 理, 非 虛, 不 足 以 搖 曳 神 情, 故 虛 實 常 宜 相 濟 也 91 至 於 描 述 方 面, 有 深 有 淺 才 能 錯 落 有 致 當 然, 文 章 必 須 顧 及 結 構, 但 是 其 中 的 高 低 起 伏 與 轉 折, 也 是 引 人 入 勝 的 地 方, 如 跌 宕 能 使 神 情 搖 曳, 姿 態 橫 生, 不 期 然 而 閱 者 心 喜 矣, 因 此 若 運 用 得 巧, 跌 宕 為 文 章 最 佳 境 也 92 當 文 意 好 似 說 盡, 無 法 再 發 展, 若 能 轉 彎 或 者 迴 環 反 復, 又 能 創 造 另 一 番 境 界, 93 這 就 是 轉 折 之 法 ; 抑 揚 之 法 則 在 說 明 應 當 適 時 收 斂 文 氣, 或 者 放 開 文 氣, 使 有 氣 勢 94, 就 能 使 文 章 變 化 無 窮 至 於 頓 挫 之 法, 唐 彪 以 為 文 氣 不 當 直 發 直 行, 而 應 該 用 一 二 語 頓 之, 以 作 起 勢, 或 用 一 二 語 挫 之, 以 作 止 勢, 而 後 可 施 開 拓 轉 折 之 意 95, 這 正 是 頓 挫 之 於 文 章 的 重 要 事 實 上, 頓 挫 與 抑 揚 是 很 相 近 的, 唐 彪 點 出 其 差 別 在 於 抑 揚 者, 先 抑 後 揚 也, 頓 挫 者, 85 同 註 三, 頁 73, 引 武 叔 卿 語 86 同 註 三, 頁 73, 引 顧 涇 陽 語 87 同 註 三, 頁 74, 引 東 坡 語, 見 答 謝 舉 廉 書, 在 唐 宋 八 大 家 文 鈔 校 注 集 評 卷 106( 明 茅 坤 選 高 海 夫 主 編, 陜 西 : 三 秦 出 版 社,1998.09 一 版 一 刷 ), 頁 5010 88 同 註 三, 頁 81 89 同 註 三, 頁 93 90 同 註 三, 頁 85 91 同 註 三, 頁 81 92 以 上 二 段 引 文 同 註 三, 頁 83 93 同 註 三, 頁 86 94 同 註 三, 頁 89 95 同 註 三, 頁 90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猶 先 揚 後 抑 之 理, 但 是 雖 然 相 近, 仍 必 須 區 分 清 楚 才 好 其 它 如 虛 字 的 運 用 96 文 章 的 音 律 平 仄 97 文 之 疏 密 長 短 與 奇 正 98, 用 得 巧 妙 者 都 可 以 幫 助 文 章 增 添 風 采 文 章 不 一 定 要 長 篇 巨 制, 有 時 短 短 的 而 意 不 盡 才 妙 99 ; 又 或 者 一 篇 之 中 引 用 典 故 不 一 定 要 多, 而 在 於 用 意 巧 妙, 100 這 些 才 是 好 的 修 詞 五 諸 題 作 法 解 析 自 從 科 舉 成 為 文 人 平 步 青 雲 的 敲 門 磚 之 後, 各 種 幫 助 學 子 們 準 備 科 舉 的 書 籍 漸 多, 宋 代 魏 天 應 所 編 輯 的 論 學 繩 尺 就 是 其 一, 其 選 錄 時 文, 分 為 七 十 八 格, 更 錄 有 學 者 對 於 作 文 的 方 法, 其 中 如 止 齋 陳 博 良 云 就 節 錄 了 陳 博 良 止 齋 論 祖 止 齋 論 訣, 對 時 文 作 法 甚 有 見 地, 也 收 錄 了 相 當 有 用 的 行 文 文 法, 讓 學 子 們 對 於 寫 作 時 文 更 能 得 心 應 手 當 科 舉 發 展 時 間 越 久, 出 題 的 方 式 與 題 型 也 會 因 應 時 勢 而 有 所 改 變, 因 此 唐 彪 也 為 學 子 將 各 種 題 型 該 注 意 的 寫 作 重 點 列 出 101, 使 學 子 更 容 易 掌 握, 例 如 提 到 暗 比 題 與 明 喻 題 就 說 到 二 者 差 別 在 於 要 如 何 說 出 題 目 正 意 暗 比 題 可 以 全 篇 不 必 明 說, 或 者 在 開 講 結 尾 處 說 出 即 可 ; 明 喻 題 則 是 正 意 與 喻 意 都 要 說, 或 先 或 後 或 夾 發 皆 可, 102 如 此 點 出 差 別 及 題 目 作 法, 可 謂 簡 單 扼 要 又 如 口 氣 題 與 代 語 題, 前 者 貴 在 肖 神 而 非 肖 題 103 ; 後 者 則 一 題 之 中 有 兩 人 口 氣, 因 為 題 目 之 意 總 是 不 管 其 人 有 意 或 無 意, 我 皆 代 為 之, 因 此 有 其 人 與 我 之 口 氣, 必 須 詳 加 分 辨 104 一 般 來 說, 若 是 以 語 意 完 整 的 一 句 一 節 一 章 等 為 題 者 為 大 題, 105 反 之, 則 為 小 題, 因 此, 小 題 的 難 度 要 比 大 題 高 得 多, 而 唐 彪 所 列 諸 題, 很 多 是 屬 於 小 題, 因 此 更 需 剖 析 如 何 瞭 解 題 意 如 何 下 筆, 例 如 單 割 截 題 割 截 搭 題 上 全 下 偏 搭 題 上 偏 下 全 搭 題 中 間 重 句 搭 題 等, 若 無 法 明 辨 題 目, 那 麼 就 無 法 清 楚 文 意 除 了 由 題 目 著 手 之 外, 時 文 又 或 可 稱 為 八 股 文, 每 股 自 有 其 特 色 與 作 法, 唐 彪 也 針 對 每 個 部 分 詳 加 說 明 要 點, 例 如 破 題, 寫 八 股 文, 破 題 為 難, 因 為 說 掌 握 扼 要, 卻 不 可 以 說 漏 文 意 或 只 把 題 目 字 眼 全 然 寫 出, 因 此 必 須 例 用 明 破 暗 破 正 破 反 破 等 方 法 來 寫 才 好 106 承 題 則 忌 平 頭 並 腳, 意 指 破 題 與 承 題, 在 領 頭 與 煞 尾 用 相 同 的 字 或 語 助 詞, 這 在 寫 承 題 是 一 定 要 避 免 的 107 而 承 題 之 後 是 起 講, 意 旨 是 要 說 一 篇 之 綱 領, 發 其 大 旨, 乃 全 篇 大 要 之 所 在, 因 此 可 仔 細 運 用 起 講 諸 法 來 展 演 文 意 ; 能 寫 好 起 講, 一 96 同 註 三, 頁 93-99 97 同 註 三, 頁 75 98 同 註 三, 頁 76-77 99 同 註 三, 頁 76-77 100 同 註 三, 頁 78 引 麗 澤 說 文 語 101 唐 彪 於 卷 八 諸 題 作 法 中 列 舉 了 諸 題 作 法, 可 參 考 該 書 頁 102-121 102 同 註 三, 頁 107 明 喻 題 條 103 同 註 三, 頁 105 口 氣 題 條 104 同 註 三, 頁 112 代 語 題 條 105 王 凱 符 : 八 股 文 概 說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04 一 版 一 刷 ) 頁 44-45 106 同 註 三, 頁 125 破 題 條 107 同 註 三, 頁 126 承 題 條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則 安 頓 上 文 有 法, 不 至 令 書 義 顛 倒 ; 二 則 能 留 餘 地, 不 至 將 題 義 說 完, 則 見 起 講 之 重 要, 但 雖 然 重 要, 最 好 在 十 句 之 內 結 束, 否 則 就 過 長 了 108 至 於 束 股, 就 是 結 束 文 意 的 部 分, 應 當 為 總 一 篇 之 局, 而 收 束 之 者, 文 意 雖 短, 筆 法 最 要 緊 嚴 109, 因 此 可 用 一 賓 一 主 一 正 一 反 等 方 法, 無 論 使 用 那 一 種 筆 法, 只 要 以 精 鍊 緊 嚴 為 主 即 可 參 文 體 總 論 讀 書 作 文 譜 一 書 也 談 到 文 體, 並 將 文 體 分 為 後 場 體 式 文 與 詩 三 個 部 分 來 討 論, 其 大 致 沿 續 明 代 徐 師 曾 文 體 明 辨 之 說, 並 加 以 統 整 簡 化, 其 於 凡 例 提 到 毛 奇 齡 朱 彝 尊 對 文 體 明 辨 的 評 價 不 佳, 勸 其 勿 錄 其 言, 唐 彪 對 前 輩 的 意 見 採 納 了 一 半, 並 未 完 全 否 定 徐 師 曾 文 體 明 辨 的 成 就, 而 是 將 不 妥 當 的 部 分 刪 去, 110 最 後 討 論 到 文 體 時, 仍 多 據 徐 師 曾 之 說 中 國 的 文 體 辨 析 之 學 很 早 就 開 始, 在 漢 魏 之 時, 曹 丕 典 論 論 文 及 陸 機 文 賦 就 有 提 到 各 種 文 體 應 掌 握 的 重 點 ; 至 文 心 雕 龍 一 書, 共 有 三 十 多 種 文 體 ; 宋 代 李 昉 奉 敕 編 輯 文 苑 英 華 則 分 三 十 八 類 ; 明 代 吳 納 文 章 辨 體 分 為 五 十 八 類, 而 徐 師 曾 在 文 章 辨 體 的 基 礎 上 增 訂 為 一 百 二 十 一 類, 可 見 文 體 之 學 在 明 代 到 達 高 峰, 但 也 因 此 流 於 碎 亂, 之 後 桐 城 姚 鼐 曾 國 藩 均 再 次 整 理 歸 納, 讓 中 國 的 文 體 辨 析 回 歸 到 較 簡 潔 的 面 貌 唐 彪 參 考 徐 師 曾 的 分 類, 將 後 場 體 式 分 為 策 策 問 經 論 其 它 論 體 表 判 ; 文 分 為 記 志 紀 事 序 小 序 說 原 議 辯 解 文 傳 碑 文 行 狀 墓 誌 銘 墓 碑 文 ( 墓 碣 文 ) 墓 表 賦 書 ( 簡 狀 疏 啟 ) 箴 銘 頌 贊 弔 文 問 對 題 跋 書 讀 引 雜 著 上 書 奏 疏 議 封 事 啟 劄 子 狀 對 題 本 奏 本 公 移 牋 制 誥 詔 敕 檄 露 布 規 戒 等 三 十 九 大 類 ; 詩 分 為 樂 府 歌 行 近 體 歌 行 五 七 言 古 詩 雜 言 古 詩 近 體 律 詩 排 律 絕 句 六 言 詩 和 韻 詩 聯 句 詩 等 十 類, 此 外 尚 有 詩 餘 一 類 大 體 來 說, 唐 彪 的 分 類 全 由 徐 師 曾 而 來, 但 徐 師 曾 的 分 類 有 很 多 是 被 唐 彪 刪 除 的, 如 集 句 詩 ; 冊 批 答 鐵 券 文 符 七 釋 題 名 字 說 等 約 三 十 二 類, 唐 彪 或 刪 之 或 併 入 他 類, 以 呈 現 屬 於 自 己 的 文 體 系 統, 也 幫 助 當 時 學 子 更 有 效 的 瞭 解 各 個 文 體 的 重 點 在 這 些 整 理 的 過 程 中, 相 同 的 類 別, 唐 彪 多 引 用 徐 師 曾 語 加 以 述 其 源 流 定 義 文 體, 或 者 標 舉 其 寫 作 要 點, 此 外 也 會 引 用 他 人 意 見 補 充, 最 後 再 加 上 自 己 的 看 法, 不 過 也 有 部 分 說 法 並 未 明 言 取 自 何 人, 如 記 序 小 序 碑 文 墓 誌 銘 引 策 問 經 論 表 六 言 詩 等, 但 是 這 些 文 字 大 半 仍 出 自 於 徐 師 曾 之 說, 只 是 加 以 簡 化, 取 認 同 的 部 分 輯 錄 而 上 書 奏 疏 議 封 事 啟 劄 子 狀 對 題 本 奏 本 這 一 大 類 則 可 以 說 將 文 體 明 辨 中 繁 雜 的 公 文 文 體 統 合 在 一 起, 因 此 在 敘 述 時 與 徐 師 曾 的 說 法 差 別 較 多 至 於 後 場 體 式 中 的 策 策 問 論 表 與 判, 除 了 策 與 判 引 用 徐 師 曾 語 之 外, 其 他 皆 不 同 108 同 註 三, 頁 127, 唐 彪 以 有 無 上 文 為 區 分, 無 上 文 者, 他 提 出 了 題 前 寬 說 法 題 前 補 襯 法 就 題 虛 起 法 等 二 十 二 種 方 法 ; 有 下 文 者, 則 提 出 了 從 上 文 褪 入 本 題 法 即 上 文 別 出 本 題 法 等 八 種 方 法 109 同 註 三, 頁 134 束 股 條 110 同 註 三, 凡 例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卷 十 二 諸 詩 體 式 列 有 樂 府 歌 行 近 體 歌 行 五 七 言 古 詩 雜 言 古 詩 近 體 律 詩 排 律 絕 句 六 言 詩 和 韻 詩 聯 句 詩 等, 大 致 與 徐 師 曾 相 同, 亦 引 用 其 說 111, 唯 不 收 古 歌 謠 辭 四 言 古 詩 楚 辭 賦 ; 文 體 明 辨 附 錄 所 列 文 體, 只 有 詩 餘 一 類, 唐 彪 有 談 到, 其 它 的 雜 句 詩 雜 言 詩 雜 體 詩 雜 韻 詩 雜 數 詩 雜 名 詩 離 合 詩 詼 諧 詩 亦 不 收 錄, 由 古 今 諸 書 詩 體 分 類 看 來, 附 錄 所 收 者, 實 在 是 不 當 分 類 標 準 的 衍 生 物, 因 此 唐 彪 將 之 刪 去, 實 有 道 理 可 循 除 了 引 用 文 體 明 辨, 唐 彪 也 針 對 文 體 分 類 狀 況 做 了 調 整, 如 策 與 策 問, 兩 人 便 有 不 同 看 法 : 策 問 策 徐 師 曾 唐 彪 按 古 者 選 士, 詢 事 考 言 而 已, 未 有 袁 坤 儀 曰 : 策 問 大 概 有 二, 不 問 時 問 之 以 策 者 也 漢 文 中 年, 始 策 賢 務, 則 問 經 史, 然 二 者 亦 自 相 關, 良, 其 後 有 司 亦 以 策 試 士, 蓋 欲 觀 問 時 務 者, 必 引 經 史 诶 證 ; 問 經 史 其 博 古 之 學, 通 今 之 才, 與 夫 剸 劇 者, 必 以 時 務 歸 結 113 解 紛 之 識 也 對 策 存 乎 士 子, 而 策 問 發 於 上 人, 尤 必 通 達 古 今, 善 為 疑 難 者, 而 後 能 之 分 為 二 類 列 之, 一 曰 制 策, 二 曰 試 策 112 夫 策 士 之 制, 始 於 漢 文, 鼂 錯 所 徐 伯 魯 曰 : 策 體 有 三, 曰 制 策, 乃 對, 蔚 為 舉 首 自 是 而 後, 天 子 往 天 子 稱 制 以 問 而 對 者 是 也 ; 曰 試 往 林 軒 策 士, 而 有 司 亦 以 策 舉 人, 策, 乃 有 司 策 試 士 而 對 者 是 也 ; 曰 其 制 迄 今 用 之 又 學 士 大 夫, 有 司 進 策, 凱 士 庶 著 策 而 進 上 者 是 也 自 議 政 而 上 進 者 鰓 主 均 謂 之 策, 又 曰 : 對 策 出 乎 士 人, 而 策 聞 發 于 而 體 各 不 同, 故 今 會 而 辯 之 : 一 曰 上 人, 尤 必 善 為 疑 難, 方 有 裨 也 制 策, 天 子 稱 制 以 問 而 對 者 是 也 二 曰 試 策, 有 思 以 策 試 士 而 對 者 是 也 三 曰 進 策, 著 策 而 上 進 者 是 也 114 115 由 徐 師 曾 所 說, 策 與 策 問 的 意 義 是 十 分 相 近 的 徐 師 曾 認 為 策 問 有 制 策 試 策 二 類, 而 策 有 制 策 試 策 與 進 策 三 類, 在 策 的 部 分, 唐 彪 是 贊 同 的, 故 其 引 用 徐 師 曾 語, 但 是 在 策 問 的 部 分, 唐 彪 則 認 為 有 時 務 與 經 史 二 類, 兩 人 不 同 的 看 法 乃 因 切 角 度 不 同 由 上 可 以 看 出, 一 唐 彪 與 徐 師 曾 所 列 的 策 體 就 已 經 包 含 了 制 策 試 策 與 進 策, 但 是 徐 師 曾 又 把 策 問 也 分 為 制 策 與 試 策, 若 不 細 查, 就 會 混 淆 ; 二 唐 彪 將 策 問 歸 於 後 場 體 式, 徐 師 111 六 言 詩 雖 未 明 言 引 用 何 人 之 言, 但 經 比 對, 大 致 仍 肯 定 出 於 徐 師 曾 之 說, 只 稍 加 變 動 幾 字 112 明 吳 訥 徐 師 曾 陳 懋 仁 : 文 體 序 說 三 種 文 體 明 辨 序 說 (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98.06 一 版 一 刷 ) 頁 84-85 113 同 註 三, 頁 153, 引 袁 坤 儀 語 114 同 註 一 一 二, 頁 86 115 同 註 三, 頁 152, 策 問 尚 引 二 則 袁 坤 儀 語, 皆 意 在 補 充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曾 亦 明 言 乃 主 司 者 發 問, 二 人 均 同 意 策 問 是 由 上 問 下 的, 因 此 皆 與 科 舉 相 關, 故 唐 彪 改 正 才 不 至 混 淆 此 外 如 經 論 與 其 他 論 體, 唐 彪 未 明 言 還 有 那 些 論 體, 但 是 徐 師 曾 卻 列 出 論 體 共 有 八 種 : 理 論 政 論 經 論 史 論 ( 評 議 述 贊 ) 文 論 諷 論 寓 論 與 設 論 116, 而 因 為 唐 彪 將 之 歸 於 後 場 體 式, 故 只 特 別 標 舉 出 經 論 一 類,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二 人 立 場 不 同, 而 文 體 明 辨 的 缺 點, 唐 彪 已 經 根 據 了 自 己 的 立 場 以 及 分 類 方 法 加 以 統 整, 呈 現 出 一 個 較 簡 潔 的 文 體 體 系, 使 讀 者 易 於 掌 握 要 點 然 而 當 時 代 變 遷, 文 體 或 多 或 少 會 滋 生 或 消 減, 由 文 心 雕 龍 開 始, 我 國 的 文 體 論 始 呈 現 一 個 比 較 完 整 的 面 貌, 但 由 文 心 雕 龍 至 讀 書 作 文 譜, 文 體 已 經 有 了 重 大 的 消 長, 劉 勰 所 提 到 的 祝 盟 諧 隱 封 禪 等, 至 唐 彪 時 已 經 完 全 不 採 用, 而 唐 彪 所 提 及 的 判 與 詩 餘, 也 是 因 應 時 代 而 生 的, 因 此 文 心 雕 龍 亦 無 此 二 體 ; 此 外 如 詩 體 中 的 近 體 律 詩 排 律 絕 句 等, 也 是 同 樣 情 況 清 初 的 唐 彪 至 桐 城 大 家 姚 鼐, 雖 然 時 間 不 久, 卻 對 文 體 歸 類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姚 鼐 的 古 文 辭 類 纂 並 不 收 詩, 因 此 這 是 姚 鼐 與 唐 彪 最 大 的 差 別 ; 另 外 一 個 特 別 的 地 方, 就 是 姚 鼐 將 文 心 雕 龍 所 提 到 的 雜 文 再 分 為 序 跋 贈 序 雜 記 與 書 說 四 類 文 心 雕 龍 雜 文 所 提 及 的 文 體 甚 多, 包 括 了 對 問 七 連 珠 典 誥 誓 問 覽 略 篇 章 曲 操 弄 引 吟 諷 謠 咏 等 等, 至 唐 彪 時, 記 記 事 序 小 序 文 題 跋 書 牘 引 雜 著 誥 問 對 等 都 屬 於 文 心 雕 龍 所 謂 的 雜 文 類, 種 類 繁 多, 到 姚 鼐 時, 被 酌 分 為 序 跋 贈 序 雜 記 與 書 說 四 類, 至 此 方 可 說 是 完 成 了 中 國 文 體 應 有 的 面 貌, 有 了 一 個 較 簡 潔 的 體 系, 而 不 再 雜 亂 無 章 由 此 可 以 看 到, 在 中 國 文 體 論 的 體 系 變 遷 之 中, 文 心 雕 龍 肇 始, 至 明 代 達 到 高 峰, 亦 相 對 呈 現 碎 亂 不 一 致 的 分 類 法, 而 清 初 唐 彪 將 之 重 整, 進 而 至 姚 鼐 古 文 辭 類 纂 歸 為 十 三 類, 可 以 說 是 呈 現 了 文 體 由 簡 至 繁, 而 後 又 歸 於 簡 的 循 環, 雖 然 姚 鼐 不 一 定 受 到 唐 彪 的 影 響, 然 而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卻 在 此 循 環 之 中 佔 有 一 席 之 地, 不 可 抹 滅 結 語 唐 彪 的 家 塾 教 學 法 包 含 了 讀 書 作 文 譜 與 父 師 善 誘 法, 其 中 讀 書 作 文 譜 所 論, 不 只 是 童 蒙 教 育, 其 所 提 及 的 論 點 都 是 由 各 代 名 家 的 話 語 中 尋 來, 字 字 珠 磯, 再 加 上 唐 彪 自 己 的 看 法, 讀 書 作 文 譜 可 以 說 呈 現 了 唐 彪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方 面 的 觀 點, 不 但 有 實 用 的 科 場 應 考 重 點, 也 有 一 生 受 用 的 基 本 工 夫, 可 以 說 是 一 部 重 要 的 典 籍 在 讀 書 方 面, 唐 彪 認 為 基 本 工 夫 在 於 靜 與 敬, 唯 有 敬 能 使 人 精 神 專 一 不 散 漫, 因 此 能 靜, 而 靜 能 明 心 養 性, 以 致 窮 理, 如 此 才 能 使 人 才 能 體 認 出 經 史 道 理 如 果 要 為 了 準 備 科 舉, 那 麼 最 重 要 的 在 於 必 須 分 類 閱 讀, 且 讀 書 勿 貪 多, 貴 在 熟, 熟 者 寫 文 章 自 然 順 暢, 讀 經 史 也 較 能 記 住 讀 書 時 若 遇 到 有 疑 處, 當 用 小 冊 子 記 下, 以 便 隨 時 研 究, 或 者 遇 見 大 儒 可 以 請 教 讀 書 貴 有 疑, 有 疑 而 後 能 悟, 這 才 是 能 夠 體 貼 出 道 理 的 重 要 原 因 除 了 自 己 埋 頭 苦 讀, 學 子 也 可 以 請 教 老 師 學 伴, 或 者 開 讀 書 會, 彼 此 116 同 註 一 一 二, 頁 86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督 促 學 習, 也 是 一 種 方 法 在 作 文 方 面, 心 不 可 躁 動, 當 凝 神 養 氣, 才 能 寫 出 佳 作, 因 為 文 以 氣 為 主, 氣 亂 則 文 章 也 不 可 能 整 齊, 因 此 凝 神 養 氣 正 與 讀 書 時 所 提 到 的 靜 與 敬 是 一 樣 的 作 文 要 多 做 才 能 熟, 修 詞 方 法 也 要 經 由 練 習 才 能 運 用 得 巧 妙 文 章 做 完 之 後 還 要 時 時 修 改, 也 可 以 向 師 友 請 益, 以 期 能 達 到 最 好 的 面 貌 當 然, 無 論 是 考 試 或 是 平 常 寫 作, 都 要 依 據 文 體 的 特 性 來 書 寫, 唐 彪 也 都 在 書 中 加 以 簡 單 提 點, 雖 本 於 文 體 明 辨 之 說, 但 並 未 全 盤 接 受, 而 是 將 之 整 理 簡 化, 讓 士 子 們 更 融 易 瞭 解 簡 潔 扼 要 才 是 唐 彪 輯 著 此 書 的 要 點 歷 來 研 究 於 清 代 皆 首 重 於 桐 城 大 家, 然 而 在 其 前 的 唐 彪 與 其 所 著 錄 的 書 籍, 亦 不 可 輕 棄 本 文 意 在 解 析 唐 彪 身 處 清 初, 受 科 舉 理 學 的 影 響 所 編 著 的 讀 書 作 文 譜 理 論 的 重 心, 試 圖 為 唐 彪 與 其 作 品, 重 新 尋 得 歷 史 上 應 有 的 位 置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參 考 書 目 一 專 書 南 朝 梁 劉 勰 著 范 文 瀾 注, 文 心 雕 龍 注, 臺 北 : 開 明 書 局,1993.05 臺 十 七 版 南 朝 梁 蕭 統, 文 選, 臺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1998.10 初 版 三 刷 宋 朱 熹,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鵝 湖 出 版 社,1984.09 初 版 宋 朱 熹 編, 河 南 程 氏 遺 書,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8 臺 一 版 宋 朱 熹 著 陳 俊 民 校 編, 朱 子 文 集, 臺 北 : 財 團 法 人 德 富 文 教 基 金 會,2000.02 宋 黎 靖 德 編, 朱 子 語 類, 據 中 央 圖 書 館 藏 明 成 化 九 年 江 西 藩 司 覆 刊 宋 咸 淳 六 年 導 江 黎 氏 本 影 印, 正 中 書 局 宋 魏 天 應 輯 著, 論 學 繩 尺, 收 於 四 庫 珍 本 六 集,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4 元 程 端 禮, 清 張 伯 行, 讀 書 分 年 日 程 學 規 類 編,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81.10 再 版 明 張 溥 輯, 漢 魏 六 朝 百 三 名 家 集,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79.08 明 茅 坤 選 高 海 夫 主 編, 唐 宋 八 大 家 文 鈔 校 注 集 評, 陜 西 : 三 秦 出 版 社,1998.09 一 版 一 刷 明 吳 訥 徐 師 曾 陳 懋 仁, 文 體 序 說 三 種,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98.06 一 版 一 刷 明 陸 九 淵 象 山 先 生 全 集,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8 清 唐 彪 撰, 讀 書 作 文 譜 父 師 善 誘 法, 臺 北 : 偉 文 圖 書 出 版 社,1976.11 清 唐 彪 輯 著, 趙 伯 英 萬 恒 德 選 注, 家 塾 教 學 法,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1992.06 一 版 一 刷 清 姚 鼐 編 王 文 濡 評 註, 評 註 古 文 辭 類 纂,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85.09 初 版 清 姚 鼐, 惜 抱 軒 詩 文 集,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8 清 曾 國 藩, 曾 文 正 公 全 集,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62.10 初 版 清 章 學 誠 著 葉 瑛 校 注, 文 史 通 義 校 注, 臺 北 : 仰 哲,1986 王 禮 卿, 遺 山 論 詩 銓 證, 臺 北 : 中 華 叢 書 編 審 委 員 會,1976 褚 斌 杰, 中 國 古 代 文 體 概 論,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7.12 一 版 三 刷 王 邦 雄 等 編, 中 國 哲 學 史, 國 立 空 中 大 學,1998.01 初 版 二 刷 郭 紹 虞, 郭 紹 虞 說 文 論,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0.05 一 版 一 刷 王 凱 符, 八 股 文 概 說,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04 一 版 一 刷 二 期 刊 論 文 安 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述 論, 廣 播 電 視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1999 年 第 一 期 徐 英 徐 利 新, 唐 彪 語 文 教 學 心 理 思 想 研 究, 哈 爾 濱 學 院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卷 第 二 期, 2002 年 2 月 馬 笑 霞, 唐 彪 和 他 的 家 塾 教 學 法, 中 學 語 文 教 學,2002 年 7 月 李 真, 讀 書 作 文 譜 中 蒙 學 教 育 理 論 價 值 的 現 代 探 析, 安 陽 師 範 學 院 學 報,2005 年 第 四 期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三 期,2007.09 The Study of Tang-Boai Do Shu Zo Wen Pu Hsiang-Yu Lu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Lunghw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ang-Boai was a famous scholar at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Ching Dynasty. His book, Do Shu Zo Wen Pu, aimes to show his thoughts about reading, writing and literature. What he wants to express is no matter reading or writing, you must have a peaceful mind and a concentrate status of mind. Practicing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 and don t be greedy, those are the great advice from Tang-Boai. Only if you keep practicing, reading and writing, you can tru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and remember. What you have understoo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much you read. When you can practice rhetoric and grammar, the fine piece of working would be show up. The key message that the book is deliverying is to discuss is all about the influence from imperial examination to the intelligentsia. Reading and writing is important in the whole life, you can not give it up just because you want to pas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Learning is important and well ordered, that s also what the book wants to tell. Keywords: Tang-Boai, Do Shu Zo Wen Pu, Imperial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