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Similar documents
<4D F736F F 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 ~ ~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4D F736F F 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106 曾 夢 涵 / 南 台 學 報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壹 前 言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而 貶 謫 黃 州, 身 為 罪 人, 苦 悶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初 到 黃 州, 人 生 地 不 熟, 幸 有 知 州 徐 大 受, 對 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曹美秀.pdf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CGJ6-1-05陳伯軒.doc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untitled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 ).doc

論文封面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60,,,, ( ) ;,,,,,,,, ( ),, :,,,,,,,,,,,,,,,,,,,,,,,,, ;,,,,,, : :,,,,,,,,,,,,,,,,,, ( ),,( ) 11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doc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摘要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 )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 )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55-83

206 雜但總的來說陳維崧仍然受到肯定特別是陳廷焯 對陳維崧有了再 發現 侯雅文的文章試圖抽樣選取不同時期的清詞選本來探討陳維崧詞的經典化 內涵及其過程不過其中與本文有關係的只有王昶 國朝詞綜 一種雖然前後對 照多少揭示了其價值但對如何反映雍乾詞學傾向尚未能展開 李睿的文章全 面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4D F736F F 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1] 350 [1] 1991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01何寄澎.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untitled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97 3 ヽ ヽ ヽ ヽ ヽ 10 ヽ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Microsoft Word - 2.王建國.doc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Microsoft Word - 10-朴庸鎮+徐真賢.doc

Microsoft Word - xb 牛尚鹏.doc


1.第二卷第二期p1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典藏

Microsoft Word - 104蔡孟珍.doc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續論

第一章

untitled

:

-0?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59-81

致 谢 本 论 文 能 得 以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胡 曙 中 教 授 正 是 他 的 悉 心 指 导 和 关 怀 下, 我 才 能 够 最 终 选 定 了 研 究 方 向, 确 定 了 论 文 题 目, 并 逐 步 深 化 了 对 研 究 课 题 的 认 识, 从 而 一

中 文 摘 要 : 我 國 工 會 法 自 有 強 制 入 會 相 關 規 定 以 來, 已 經 將 近 九 十 年 但 過 去 由 於 長 期 戒 嚴 下 工 會 運 動 處 處 受 到 管 控, 強 制 入 會 條 款 充 其 量 只 是 美 化 團 結 權 之 表 徵 而 已, 在 近 百 年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09仇小屏.doc

Transcription: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其 一, 首 倡 梅 格 ; 隨 後 又 將 此 詩 檃 栝 成 定 風 波. 詠 紅 梅 將 自 己 得 意 詩 作 通 篇 檃 括 入 詞, 蘇 軾 為 第 一 人 蘇 軾 這 組 紅 梅 詩 詞 既 有 創 意 巧 思, 亦 見 思 想 深 度, 自 宋 以 來 廣 受 重 視 賞 愛 蘇 軾 馳 騁 藻 思, 與 石 延 年 爭 勝, 蘊 含 高 超 的 書 寫 策 略 和 深 刻 文 藝 精 要, 本 文 詳 加 剖 析, 以 供 借 鏡 一 刻 意 選 調, 重 視 傳 播 蘇 軾 詠 紅 梅 由 詩 入 詞, 載 體 不 同, 然 轉 化 完 美, 佳 妙 如 一, 古 今 同 賞, 巧 選 體 式 最 接 近 之 定 風 波 詞 牌, 實 乃 一 大 關 鍵, 是 其 首 要 書 寫 策 略 以 詩 入 詞, 以 被 管 絃, 便 於 傳 唱, 以 廣 流 傳, 亦 是 必 要 書 寫 策 略 二 物 我 雙 寫, 自 明 心 志 蘇 軾 詠 紅 梅, 以 人 擬 花 花 中 有 人, 物 我 雙 寫, 藉 花 明 志, 梅 格 即 人 格 詠 梅 即 詠 人 三 以 註 明 詩, 批 判 前 賢, 議 論 風 發, 彰 明 作 意, 引 人 注 意, 此 亦 蘇 詩 慣 用 技 法 為 彰 顯 梅 格 之 說, 蘇 軾 以 註 明 詩, 強 化 論 述, 補 強 詩 意, 點 名 道 姓, 批 判 石 延 年, 直 斥 其 陋, 抑 人 揚 己, 吸 引 目 光 蘇 軾 梅 格 之 論 精 闢 深 刻, 千 古 不 易, 又 以 精 巧 書 寫 策 略 體 現 梅 格, 有 理 論, 有 實 踐, 有 深 刻 思 想 意 涵, 故 能 傳 頌 千 載 關 鍵 詞 : 蘇 軾 黃 州 梅 花 詩 梅 花 詞 書 寫 策 略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 第 一 作 者 ) 重 慶 大 學 中 文 系 講 師 ( 第 二 作 者 ) 收 稿 日 期 :2012 年 2 月 1 日, 審 查 通 過 日 期 :2012 年 5 月 21 日

206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一 選 題 與 作 意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最 特 別 的 是, 蘇 軾 認 為 人 有 人 格, 花 有 花 格, 在 中 國 詠 梅 詩 史 上, 他 是 首 位 提 出 梅 格 的 詩 人, 成 功 深 化 詠 梅 詩 的 意 涵 此 外, 就 書 寫 形 式 來 說, 將 自 己 得 意 詩 作 通 篇 檃 括 入 詞, 蘇 軾 亦 是 第 一 人, 前 所 未 見 結 合 以 上 兩 項 第 一, 蘇 軾 詠 紅 梅 詩 詞 之 書 寫 策 略 藝 術 技 法 既 有 創 意 巧 思, 思 想 意 涵 亦 見 深 度, 自 宋 以 來 廣 受 重 視 賞 愛, 值 得 深 入 析 探 宋 神 宗 元 豐 五 年 (1082) 春,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其 一 云 : 怕 愁 貪 睡 獨 開 遲, 自 恐 冰 容 不 入 時 故 作 小 紅 桃 杏 色, 尚 餘 孤 瘦 雪 霜 姿 寒 心 未 肯 隨 春 態, 酒 暈 無 端 上 玉 肌 詩 老 不 知 梅 格 在, 更 看 綠 葉 與 青 枝 ( 蘇 軾 自 註 : 石 曼 卿 紅 梅 詩 云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 1 蘇 軾 詠 紅 梅 原 作 三 首, 首 篇 最 佳, 蘇 軾 情 有 獨 鍾, 以 詩 入 詞, 檃 括 成 定 風 波. 詠 紅 梅 : 好 睡 慵 開 莫 厭 遲 自 憐 冰 臉 不 時 宜 偶 作 小 紅 桃 杏 色, 閒 雅, 尚 餘 孤 瘦 雪 霜 姿 休 把 閒 心 隨 物 態, 何 事, 酒 生 微 暈 沁 瑤 肌 詩 老 不 知 梅 格 在, 吟 詠, 更 看 綠 葉 與 青 枝 2 1 紅 梅 三 首 其 一, 見 宋. 蘇 軾 撰, 孔 凡 禮 點 校 : 蘇 軾 詩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10 月,1 版 2 刷 ), 冊 4, 頁 1107 本 文 引 用 典 籍 於 各 節 首 次 出 現 時, 註 釋 詳 載 朝 代 作 者 書 名 冊 數 頁 數 出 版 地 出 版 社 出 版 年 月 與 版 次, 以 便 覆 覈 再 引 用 時, 僅 載 書 名 冊 數 頁 數, 以 省 篇 幅 出 版 年 月 一 律 以 西 元 紀 年 標 記 正 文 註 釋 號 序 統 一 置 於 標 點 符 號 之 後 帝 王 年 號 紀 年 於 各 節 首 次 出 現 時, 夾 註 西 元 紀 年 書 中 人 物, 除 帝 王 之 外, 一 律 連 名 帶 姓, 使 用 全 稱 2 定 風 波. 詠 紅 梅, 見 宋. 蘇 軾 撰, 鄒 同 慶 王 宗 堂 編 校 :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9 月,1 版 1 刷 ), 冊 中, 頁 462 本 書 將 蘇 軾 此 詞 繫 年 於 元 豐 五 年, 今 從 之 近 人 孔 凡 禮 編 撰 三 蘇 年 譜 ( 北 京 : 北 京 古 籍 出 版 社,2004 年 10 月,1 版 1 刷 ), 誤 將 蘇 軾 紅 梅 三 首 重 覆 繫 年 於 元 豐 四 五 年 春, 二 者 應 擇 一 而 從, 當 訂 正 參 見 冊 2, 頁 1248 1307-1308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07 蘇 軾 一 代 才 人, 詩 詞 成 就 宋 代 第 一, 時 將 自 己 得 意 佳 句 相 互 轉 化, 然 多 屬 零 星 字 句, 3 唯 獨 詠 紅 梅 詩 詞 是 通 篇 轉 化, 自 是 蘇 軾 得 意 佳 作, 表 面 雖 無 得 意 之 辭, 自 詡 之 情 明 白 可 見, 清. 王 文 誥 蘇 文 忠 公 詩 編 註 集 成 評 云 : 以 上 逐 句 並 切 紅 梅, 至 第 六 句 能 以 無 端 二 字 扣 住, 緊 密 之 甚 本 集 論 詠 物 詩, 以 曼 卿 此 聯 為 至 陋 語, 乃 村 學 堂 中 體 合 觀 此 詩, 乃 自 詡 其 前 六 句, 謂 非 曼 卿 之 所 知 也 然 入 結 愈 見 窘 步, 似 又 特 意 討 巧, 取 其 四 字 作 收 也 4 蘇 軾 馳 騁 藻 思, 精 心 創 作 紅 梅 詩 詞, 既 以 自 詡, 與 前 賢 爭 勝, 亦 廣 獲 後 人 稱 美, 自 宋 至 今, 回 響 熱 烈, 餘 音 裊 裊, 從 中 或 可 窺 豹 其 書 寫 策 略 文 藝 精 要, 供 吾 人 借 鏡 師 法 3 4 茲 略 舉 數 例, 蘇 軾 將 自 己 得 意 詩 句 轉 化 入 詞, 如 寄 黎 眉 州 云 : 且 待 淵 明 賦 歸 去, 共 將 詩 酒 乘 年 華 望 江 南 云 : 且 將 新 火 試 新 茶, 詩 酒 乘 年 華 余 過 溫 泉 壁 有 詩 云 : 直 待 眾 生 總 無 垢, 我 方 清 冷 混 常 流 問 人 云 長 老 可 遵 作, 遵 已 退 居, 圓 通 亦 作 一 絕 云 : 若 信 眾 生 本 無 垢, 此 泉 何 處 覓 寒 溫 如 夢 令. 元 豐 七 年 十 二 月 十 八 日, 浴 泗 州 雍 熙 塔, 戲 作 如 夢 令 兩 闕 此 曲 本 唐 莊 宗 製, 名 憶 仙 姿, 嫌 其 名 不 雅, 故 改 為 如 夢 令 蓋 莊 宗 作 此 詞, 卒 章 云 : 如 夢 如 夢, 和 淚 出 門 相 送 因 取 以 為 名 云 : 輕 手, 輕 手, 居 士 本 來 無 垢 九 日 次 韻 王 鞏 云 : 明 日 黃 花 蝶 也 愁, 南 鄉 子. 重 九 涵 輝 樓 呈 徐 君 猷 云 : 明 日 黃 花 蝶 也 愁 食 甘 ( 柑 ) 云 : 清 泉 蔌 蔌 先 流 齒, 香 霧 霏 霏 欲 噀 人 浣 溪 沙 云 : 香 霧 噀 人 驚 半 破, 清 泉 流 齒 怯 初 嘗 次 韻 送 張 山 人 歸 彭 城 云 : 水 洗 禪 心 都 眼 淨, 山 供 詩 筆 總 眉 愁 臨 江 仙. 惠 州 改 前 韻 云 : 水 光 都 眼 淨, 山 色 總 眉 愁 蘇 軾 將 自 己 得 意 詞 句 轉 化 入 詩, 如 沁 園 春. 赴 密 州 早 行 馬 上 寄 子 由 云 : 身 長 健, 但 優 遊 卒 歲, 且 斗 樽 前 和 孔 君 亮 郎 中 見 贈 云 : 優 遊 共 我 聊 卒 歲, 骯 髒 如 君 合 倚 門 定 風 波 云 : 回 首 向 來 蕭 瑟 處 歸 去 也 無 風 雨 也 無 晴 獨 覺 云 : 回 首 向 來 蕭 瑟 處, 也 無 風 雨 也 無 晴 參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3, 頁 684 716 870; 冊 4, 頁 1158 1214; 冊 5, 頁 1686; 冊 7, 頁 2284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上, 頁 134 164 331 356; 冊 中, 頁 546 745 751 見 清. 王 文 誥 輯 訂 : 蘇 文 忠 公 詩 編 註 集 成 ( 台 北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1979 年 8 月, 再 版 ), 冊 4, 頁 2539

208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二 刻 意 選 調 重 視 傳 播 蘇 軾 詠 以 詩 入 詞, 重 視 傳 播, 刻 意 選 調, 檃 括 平 聲 韻 七 律, 必 用 體 式 最 接 近 之 定 風 波 詞 牌, 此 乃 蘇 軾 紅 梅 詩 詞 首 先 考 量 的 書 寫 策 略 此 項 策 略 運 用 成 功, 為 通 篇 詩 詞 的 轉 化 書 寫 奠 定 美 好 基 礎, 詩 有 詩 味, 詞 有 詞 韻, 處 處 可 見 蘇 軾 巧 思 蘇 詞 檃 括 之 作 共 六 首, 各 有 其 書 寫 特 色 與 表 現 方 法, 5 然 並 非 篇 篇 佳 妙, 間 亦 受 人 批 評 如 唐. 張 志 和 漁 父 云 : 西 塞 山 前 白 路 鷺 飛 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 青 箬 笠, 綠 蓑 衣 斜 風 細 雨 不 須 歸 6 蘇 軾 將 之 檃 括 成 浣 溪 沙. 玄 真 子 漁 父 詞 極 清 麗, 恨 其 曲 度 不 傳, 故 加 數 語, 令 以 浣 溪 沙 歌 之 云 : 西 塞 山 邊 白 鷺 飛 散 花 洲 外 片 帆 微 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 笠, 相 隨 到 處 綠 簑 衣 斜 風 細 雨 不 須 歸 7 自 庇 一 身 青 篛 清. 劉 熙 載 藝 概. 詞 曲 概 評 說 : 張 志 和 漁 歌 子 西 塞 山 邊 白 鷺 飛 一 闋, 風 流 千 古 東 坡 嘗 以 其 成 句 用 入 鷓 鴣 天, 又 用 於 浣 溪 沙 然 其 所 足 成 之 句, 猶 未 若 原 詞 之 妙 通 造 化 也 8 5 6 參 見 鄭 園 撰 : 東 坡 詞 研 究. 東 坡 雜 體 詞 研 究 : 以 檃 括 詞 為 主 以 詩 為 詞 的 考 察 之 二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10 年 3 月,1 版 1 刷 ), 頁 53-75 唐. 張 志 和 : 漁 父, 見 張 璋 黃 畲 編 : 全 唐 五 代 詞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86 年 10 月, 台 1 版 ), 頁 56 7 浣 溪 沙,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上, 頁 370 8 見 清. 劉 熙 載 撰, 王 氣 中 箋 注 : 藝 概 箋 注 ( 貴 陽 : 貴 州 人 民 出 版 社,1986 年 9 月,1 版 1 刷 ), 頁 310 按, 將 張 志 和 漁 歌 子 櫽 括 成 鷓 鴣 天 詞 者, 非 蘇 軾, 是 黃 庭 堅, 表 弟 李 如 箎 云 : 玄 真 子 漁 父 語, 以 鷓 鴣 天 歌 之, 極 入 律, 但 少 數 句 耳 因 以 玄 真 子 遺 事 足 之, 憲 宗 時, 畫 玄 真 子 像, 訪 之 江 湖, 不 可 得, 因 令 集 其 歌 詩 上 之 玄 真 之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09 蘇 軾 喜 愛 張 志 和 漁 父 詞 清 詞 麗 句 與 超 曠 意 境, 恨 其 不 被 管 絃, 故 將 之 櫽 括 成 浣 溪 沙, 終 不 如 原 作 自 然 天 成 蘇 軾 詠 紅 梅, 由 詩 入 詞, 載 體 不 同, 轉 化 完 美, 佳 妙 如 一, 古 今 同 賞, 無 異 辭, 巧 選 定 風 波 詞 牌, 可 說 是 一 大 關 鍵! 此 種 抉 擇, 決 非 偶 然, 而 是 蘇 軾 匠 心 獨 運 的 書 寫 策 略 蘇 軾 紅 梅 詩 乃 平 聲 韻 七 律, 檃 括 入 詞, 為 保 留 詩 句 原 貌, 蘇 軾 刻 意 選 用 定 風 波 詞 牌 加 以 檃 括 因 定 風 波 上 下 片 共 8 個 7 字 句,3 個 2 字 句, 與 七 律 詩 體 最 接 近, 稍 加 點 染 即 可 成 篇, 最 便 於 呈 現 原 詩 風 貌 蘇 軾 深 明 箇 中 巧 妙, 檃 括 七 律 必 用 定 風 波 詞 牌, 無 一 例 外! 如 唐. 杜 牧 九 日 齊 山 登 高 原 作 為 七 律 : 江 涵 秋 影 雁 初 飛, 與 客 攜 壺 上 翠 微 塵 世 難 逢 開 口 笑, 菊 花 須 插 滿 頭 歸 但 將 酩 酊 酬 佳 節, 不 用 登 臨 恨 落 暉 古 往 今 來 只 如 此, 牛 山 何 必 獨 霑 衣 9 元 豐 三 年 (1080) 重 九, 蘇 軾 與 黃 州 知 州 徐 大 受 登 高 宴 遊, 作 定 風 波. 重 陽 括 杜 牧 之 詩 : 與 客 攜 壺 上 翠 微 江 涵 秋 影 雁 初 飛 塵 世 難 逢 開 口 笑 年 少 菊 花 須 插 滿 頭 歸 酩 酊 但 酬 佳 節 了 雲 嶠 登 臨 不 用 怨 斜 暉 古 往 今 來 誰 不 老 多 少 牛 山 何 必 更 沾 衣 10 同 樣 的 情 況, 紅 梅 三 首 原 作 亦 是 平 聲 韻 七 律, 蘇 軾 將 之 檃 括 入 詞, 既 要 合 於 音 律, 被 之 管 絃, 又 要 與 原 詩 似 同 非 同, 別 有 風 韻, 定 風 波 自 是 最 佳 選 擇 : 兄 松 齡, 懼 玄 真 放 浪 而 不 返 也, 和 答 其 漁 父 云 : 樂 在 風 波 釣 是 閒 草 堂 松 桂 已 勝 攀 太 湖 水, 洞 庭 山 狂 風 浪 起 且 須 還 此 余 續 成 之 意 也 : 西 塞 山 邊 白 鷺 飛 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 朝 廷 尚 覓 玄 真 子, 何 處 如 今 更 有 詩 青 箬 笠, 綠 蓑 衣 斜 風 細 雨 不 須 歸 人 間 底 是 無 波 處, 一 日 風 波 十 二 時 編 案 : 此 首 別 入 曾 慥 本 東 坡 詞 卷 下, 見 唐 圭 璋 編 : 全 宋 詞. 黃 庭 堅 ( 台 北 : 洪 氏 出 版 社,1985 年 4 月, 再 版 ), 冊 1, 頁 395 9 九 日 齊 山 登 高, 見 唐. 杜 牧 撰, 清. 馮 集 梧 注 : 樊 川 詩 集 注 ( 台 北 : 漢 京 文 化 公 司, 1983 年 9 月, 初 版 ), 頁 209-210 10 定 風 波. 重 陽 括 杜 牧 之 詩,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上, 頁 295

210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好 睡 慵 開 莫 厭 遲 自 憐 冰 臉 不 時 宜 偶 作 小 紅 桃 杏 色, 閒 雅, 尚 餘 孤 瘦 雪 霜 姿 休 把 閒 心 隨 物 態, 何 事, 酒 生 微 暈 沁 瑤 肌 詩 老 不 知 梅 格 在, 吟 詠, 更 看 綠 葉 與 青 枝 蘇 軾 定 風 波. 詠 紅 梅 62 字, 上 片 30 字 5 句 3 平 韻, 韻 腳 遲 宜 姿 ; 下 片 32 字 6 句 2 平 韻, 韻 腳 肌 枝 通 篇 一 韻 到 底, 上 下 片 皆 不 間 入 仄 韻, 前 人 定 風 波 無 此 體, 11 與 前 述 檃 括 詞 定 風 波 重 陽 括 杜 牧 之 詩 不 同, 與 黃 州 時 期 所 作 定 風 波 ( 莫 聽 穿 林 打 葉 聲 ) 亦 不 同, 蘇 詞 不 為 格 律 束 縛, 不 願 遷 就 音 律 以 害 詞 意, 於 此 又 一 例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下 片 上 拍 首 句, 休 把 閒 心 隨 物 態, 與 下 拍 首 句 詩 老 不 知 梅 格 在, 位 置 相 同, 遙 相 呼 應, 依 詞 譜 不 必 押 韻, 然 二 句 以 詩 入 詞, 自 然 成 韻 此 外, 下 片 上 拍 次 句 何 事 之 事, 屬 第 三 部 去 聲 志 韻, 然 古 音 方 言 與 代 (tai 7 ) 同 音, 12 恰 好 與 首 句 休 把 閒 心 隨 物 態 的 態 自 然 成 韻, 同 屬 第 五 部 去 聲 代 韻 經 由 這 些 有 心 無 意 的 安 排, 蘇 軾 定 風 波. 詠 紅 梅 雖 屬 變 體, 然 音 韻 諧 和, 自 然 天 成, 不 遜 定 格 13 蘇 軾 詠 紅 梅, 由 詩 入 詞, 因 體 式 不 同, 平 仄 有 別, 部 分 文 字 必 稍 作 調 整, 以 就 音 律, 然 蘇 軾 苦 心 孤 詣, 刻 意 選 調 書 寫, 儘 量 留 存 原 貌 於 是, 尚 餘 孤 瘦 雪 霜 姿 詩 老 不 知 梅 格 在, 更 看 綠 葉 與 青 枝 移 詩 入 詞, 一 字 未 改, 原 汁 原 味, 原 音 重 現 略 有 不 同 的 是, 蘇 軾 為 遷 就 音 律 與 詞 情 不 得 不 稍 微 調 整 文 字, 甚 至 刻 意 避 開 對 仗, 避 免 板 滯, 如 怕 愁 貪 睡 獨 開 遲 點 化 成 好 睡 慵 開 莫 厭 遲, 自 恐 冰 容 不 入 時 點 化 成 自 憐 冰 臉 不 時 宜, 故 作 小 紅 桃 杏 色 點 化 成 偶 作 小 紅 桃 杏 色, 寒 心 未 肯 隨 春 態 點 化 成 休 把 閒 心 隨 物 態, 酒 暈 無 端 上 玉 肌 點 化 成 酒 生 微 暈 沁 瑤 肌 詩 詞 完 全 不 同 的 是, 蘇 軾 為 對 應 詞 的 音 節, 於 上 下 11 12 參 見 潘 慎 編 撰 : 詞 律 辭 典. 定 風 波. 十 五 體 ( 太 原 : 山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91 年 9 月, 1 版 1 刷 ), 頁 179-185 如 閩 南 語 事 志 (tai 7 ci 3 ), 事 先 (tai 7 sing 1 ), 無 事 (bo 5 tai 7 ), 啥 事 (sia 2 tai 7 ) 13 定 風 波 詞 牌 以 五 代 蜀. 歐 陽 炯 定 風 波 ( 暖 日 閒 窗 映 碧 紗 ) 宋. 蘇 軾 定 風 波 ( 莫 聽 穿 林 打 葉 聲 ) 為 定 格 參 見 龍 沐 勛 撰 : 唐 宋 詞 格 律 ( 台 北 : 九 思 出 版 公 司,1979 年 3 月, 台 1 版 ), 頁 182-183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11 片 增 添 三 處 符 合 詞 情 的 短 促 二 字 句 : 閒 雅 何 事 吟 詠, 強 化 情 境 氛 圍, 增 添 衍 遞 流 動 之 感 經 過 詩 句 微 調 與 短 句 增 添, 蘇 軾 紅 梅 詩 詞 書 寫 旨 趣 如 出 一 轍, 詞 作 情 韻 卻 較 原 詩 委 婉 含 蓄, 柔 曼 悠 長, 詩 詞 各 有 其 情 韻 孫 康 宜 蘇 軾 與 詞 體 地 位 的 提 升. 詩 詞 之 辨 評 說 : 律 詩 的 兩 組 中 聯 乃 對 仗 也, 其 凝 重 感 是 律 詩 不 能 像 詞 一 般 換 頭 過 片 的 原 因 所 以, 律 詩 的 關 懷 不 論 是 抒 情 或 記 述, 總 是 缺 乏 進 程 上 的 向 度 相 反 的, 詞 乃 長 短 句 的 搭 配, 根 本 不 受 對 仗 掣 肘 這 種 寫 作 上 的 彈 性, 應 該 也 是 蘇 軾 喜 歡 詞 的 緣 故 或 許 正 因 如 此, 他 才 把 前 人 或 自 己 的 律 詩 改 寫 成 為 長 短 參 差 的 小 令 以 他 的 兩 首 小 令 定 風 波 為 例, 便 都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填 就 試 比 較 原 版 律 詩 與 新 版 令 詞, 我 們 即 可 想 見 新 的 口 語 結 構 如 何 展 現 出 一 種 新 的 知 覺 構 造 : 原 來 的 律 詩 裡 的 二 三 聯, 是 整 首 詩 意 象 世 界 完 整 的 大 支 柱, 如 今 卻 因 長 短 句 的 改 寫 而 摧 毀 殆 盡 此 事 一 眼 可 辨, 不 消 多 說 讀 者 更 覺 驚 詫 的 是, 律 詩 第 三 聯 的 靜 態 畫 面, 在 詞 裡 居 然 改 頭 換 面 變 成 祈 使 句, 還 尾 隨 一 行 疑 問 句 詞 版 裡 的 新 詞 組 必 需 如 此 才 能 避 開 對 仗, 從 而 加 強 詞 片 的 衍 遞 這 種 改 寫 方 式 是 蘇 詞 的 典 型, 片 與 片 之 間 的 轉 換 也 都 有 賴 這 種 寫 法 聚 照 出 來 蘇 詞 的 下 片 又 常 以 險 字 領 頭, 氣 氛 突 變, 但 頗 收 強 調 之 效 14 蘇 軾 以 詩 入 詞, 雖 有 意 打 破 詩 詞 藩 籬, 卻 也 意 識 到 詩 詞 文 體 不 同, 情 韻 宜 有 分 別, 故 轉 化 紅 梅 詩 詞 選 用 與 平 聲 韻 七 律 體 式 最 接 近 定 風 波 詞 牌, 刻 意 選 調, 細 微 調 整, 書 寫 策 略 運 用 成 功 此 外, 蘇 軾 詠 紅 梅, 移 詩 入 詞, 固 是 得 意 佳 作, 情 有 所 鍾 ; 而 以 詩 入 詞, 以 被 管 絃, 便 於 傳 唱, 以 廣 流 傳, 亦 是 重 視 作 品 流 播 之 必 要 書 寫 策 略 蘇 軾 檃 括 詞 書 寫 目 的 是 便 於 傳 唱, 以 廣 流 傳, 其 題 序 再 三 強 調 此 作 意, 如 水 調 歌 頭 題 序 云 : 14 參 見 孫 康 宜 撰, 李 奭 學 譯 : 蘇 軾 與 詞 體 地 位 的 提 升, 中 外 文 學 20 卷 6 期, 頁 137-180

212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歐 陽 文 忠 公 嘗 問 余 : 琴 詩 何 者 最 善? 答 以 退 之 聽 穎 師 琴 詩 最 善 公 曰 : 此 詩 最 奇 麗, 然 非 聽 琴, 乃 聽 琵 琶 也 余 深 然 之 建 安 章 質 夫 家 善 琵 琶 者, 乞 為 歌 詞 余 久 不 作, 特 取 退 之 詞, 稍 加 櫽 括, 使 就 聲 律, 以 遺 之 云 15 浣 溪 沙 題 序 云 : 玄 真 子 漁 父 詞 極 清 麗, 恨 其 曲 度 不 傳, 故 加 數 語, 令 以 浣 溪 沙 歌 之 16 哨 徧 題 序 云 : 陶 淵 明 賦 歸 去 來, 有 其 詞 而 無 其 聲 余 治 東 坡, 築 雪 堂 於 上, 人 俱 笑 其 陋 獨 鄱 陽 董 毅 夫 過 而 悅 之, 有 卜 鄰 之 意 乃 取 歸 去 來 詞, 稍 加 櫽 括, 使 就 聲 律, 以 遺 毅 夫 使 家 僮 歌 之, 時 相 從 於 東 坡, 釋 耒 而 和 之, 扣 牛 角 而 為 之 節, 不 亦 樂 之 17 醉 翁 操 題 序 云 : 琅 琊 幽 谷, 山 川 奇 麗, 泉 鳴 空 澗, 若 中 音 會 醉 翁 喜 之, 把 酒 臨 聽, 輒 欣 然 忘 歸 既 去 十 餘 年, 而 好 奇 之 士 沈 遵 聞 之 往 遊, 以 琴 寫 其 聲, 曰 醉 翁 操, 節 奏 疏 宕, 而 音 指 華 暢, 知 琴 音 以 為 絕 倫 然 有 其 聲 而 無 其 辭 翁 雖 為 作 歌, 而 與 琴 聲 不 合 又 依 楚 詞 作 醉 翁 引, 好 事 者 亦 倚 其 辭 以 製 曲 雖 粗 合 韻 度, 而 琴 聲 為 詞 所 繩 約, 非 天 成 也 後 三 十 餘 年, 翁 既 捐 館 舍, 遵 亦 沒 久 矣 有 廬 山 玉 澗 道 人 崔 閑, 特 妙 於 琴 恨 此 曲 之 無 詞, 乃 譜 其 聲, 而 請 於 東 坡 居 士 以 補 之 云 18 木 蘭 花 令 題 序 云 : 15 水 調 歌 頭,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上, 頁 323 16 浣 溪 沙,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上, 頁 370 17 哨 徧,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中, 頁 388-389 18 醉 翁 操,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中, 頁 451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13 與 郭 生 游 寒 溪 主 簿 吳 亮 置 酒 郭 生 喜 作 挽 歌, 酒 酣 發 聲 坐 為 淒 涼 郭 生 言 恨 無 佳 詞, 因 为 略 改 樂 天 寒 食 詩 歌 之, 坐 客 有 泣 者 19 可 見 蘇 軾 詠 紅 梅, 以 詩 入 詞, 目 的 是 便 於 傳 唱, 以 廣 流 傳, 這 是 蘇 軾 為 廣 泛 傳 播 自 己 作 品 的 書 寫 策 略 從 宋 代 的 蘇 詞 流 傳 形 式 來 看, 傳 唱 確 為 重 要 傳 播 途 徑, 據 宋 人 陳 鵠 所 撰 西 塘 耆 舊 續 聞 所 載, 蘇 詞 在 當 時 是 世 所 共 歌, 20 故 蘇 軾 以 詩 入 詞 大 概 也 為 迎 合 此 種 傳 播 方 式 21 蘇 軾 向 來 重 視 作 品 之 流 播, 期 待 發 揮 影 響 力, 產 生 實 際 政 治 功 效, 乞 郡 劄 子 自 稱 : 昔 先 帝 召 臣 上 殿, 訪 問 古 今, 敕 臣 今 後 遇 事 即 言 其 後 臣 屢 論 事, 未 蒙 施 行, 乃 復 作 為 詩 文, 寓 物 托 諷, 庶 幾 流 傳 上 達, 感 悟 聖 意 而 李 定 舒 亶 何 正 臣 三 人, 因 此 言 臣 誹 謗, 臣 遂 得 罪 22 王 安 石 推 行 新 法, 蘇 軾 透 過 詩 文 傳 播, 批 判 時 政, 感 悟 宋 神 宗, 期 盼 扭 轉 政 策, 發 揮 實 際 影 響 力, 這 可 說 是 其 早 期 的 政 治 書 寫 傳 播 策 略 烏 臺 詩 案 之 後, 蘇 軾 貶 黃 州, 自 稱 多 難 畏 人, 憂 讒 懼 禍, 雖 亦 關 心 朝 政 民 瘼, 然 不 再 大 張 旗 鼓, 明 目 張 膽 地 寫 作 政 治 諷 諭 詩, 轉 而 大 量 填 詞 抒 發 情 志, 進 而 將 自 己 得 意 詩 篇 檃 括 入 詞, 期 被 管 絃, 入 樂 傳 唱, 以 廣 流 傳, 以 明 心 志, 這 是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的 書 寫 傳 播 策 略, 黃 州 詞 量 多 質 精 亦 緣 於 此 雖 說 政 海 浮 沉, 因 地 制 宜, 人 為 刀 俎, 我 為 魚 肉, 不 得 不 然, 蘇 軾 重 視 詩 詞 傳 播 之 心 始 終 如 一 事 實 上, 蘇 軾 一 生 之 文 學 創 作 在 當 時 確 實 廣 為 流 傳, 不 管 是 正 面 或 負 面, 對 政 局 黨 爭 與 個 人 仕 宦 皆 有 所 影 響 清. 趙 翼 甌 北 詩 話 載 : 19 木 蘭 花 令,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中, 頁 464 20 21 見 宋. 陳 鵠 撰, 孔 凡 禮 點 校 : 西 塘 耆 舊 續 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8 月,1 版 1 刷, 與 師 友 談 記 曲 洧 舊 聞 合 刊 本 ), 頁 299 關 於 詞 的 傳 播 形 式, 參 見 彭 文 良 撰 : 論 唐 宋 詞 的 傳 播 形 式, 燕 山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4 期 (2009 年 12 月 ), 頁 52-58 22 乞 郡 劄 子, 見 宋. 蘇 軾 撰, 孔 凡 禮 點 校 : 蘇 軾 文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 月,1 版 4 刷 ), 冊 3, 頁 829

214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東 坡 一 生 以 才 得 名, 亦 以 才 得 禍 當 熙 寧 初, 王 安 石 初 行 新 法, 舉 朝 議 論 沸 騰, 劉 貢 父 出 倅 海 陵, 坡 送 之 詩 云 : 君 不 見 阮 嗣 宗 臧 否 不 挂 口, 莫 誇 舌 在 齒 牙 牢, 是 中 惟 可 飲 醇 酒 是 固 知 當 時 語 言 文 字 之 必 得 禍 矣 及 身 自 判 杭, 則 又 處 處 譏 訕 新 法, 見 於 吟 詠, 致 有 烏 臺 詩 案, 幾 至 重 辟 或 疑 彼 既 早 見 及 此, 何 以 作 詩 草 制, 不 加 檢 點, 稍 為 諸 人 留 餘 地? 蓋 才 人 習 氣, 落 筆 求 工, 必 盡 其 才 而 後 止, 所 謂 矢 在 弦 上, 不 得 不 發 也 23 所 言 甚 是! 蘇 軾 密 州 通 判 廳 題 名 記 云 : 余 性 不 慎 言 語, 與 人 無 親 疏, 輒 輸 寫 腑 臟, 有 所 不 盡, 如 茹 物 不 下, 必 吐 出 乃 已 24 思 堂 記 亦 稱 : 言 發 於 心 而 衝 於 口, 吐 之 則 逆 人, 茹 之 則 逆 余 以 為 寧 逆 人 也, 故 卒 吐 之 25 錄 陶 淵 明 詩 又 重 述 此 意 : 清 晨 聞 扣 門, 倒 裳 自 往 開 問 子 為 誰 與, 田 父 有 好 懷 壺 漿 遠 見 候, 疑 我 與 時 乖 襤 縷 茅 簷 下, 未 足 為 高 棲 一 世 皆 尚 同, 願 君 汩 其 泥 深 感 父 老 言, 稟 氣 寡 所 諧 紆 轡 誠 可 學, 違 己 誰 非 迷 且 共 歡 此 飲, 吾 駕 不 可 回 此 詩 叔 弼 愛 之, 予 亦 愛 之 予 嘗 有 云 : 言 發 於 心 而 衝 於 口, 吐 之 則 逆 人, 茹 之 則 逆 予, 以 謂 寧 逆 人 也, 故 卒 吐 之 與 淵 明 詩 意 不 謀 而 合, 故 并 錄 之 26 23 清. 趙 翼 : 甌 北 詩 話, 見 郭 紹 虞 編 選, 富 壽 蓀 校 點 : 清 詩 話 續 編 ( 台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3 年 12 月, 初 版 ), 冊 中, 頁 1205 24 密 州 通 判 廳 題 名 記,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2, 頁 376 25 思 堂 記,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2, 頁 363 26 錄 陶 淵 明 詩,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5, 頁 2111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15 可 見 質 性 自 然, 剛 正 直 言, 不 吐 不 快, 一 肚 子 不 合 時 宜, 確 是 蘇 軾 特 具 的 質 性 蘇 軾 以 此 名 揚 天 下, 以 此 見 知 於 宋 神 宗, 亦 以 此 得 罪 新 黨 政 敵, 授 人 把 柄, 屢 遭 構 陷, 屢 遭 罪 謫, 初 謫 黃 州, 再 謫 惠 州, 三 謫 昌 化, 皆 緣 於 此, 蘇 軾 對 此 亦 有 自 知 之 明, 常 有 所 感 嘆 然 蘇 軾 一 代 才 人, 下 筆 必 求 酣 暢 盡 意, 而 政 敵 虎 視 眈 眈, 刻 意 媒 孽 入 罪, 主 客 觀 因 素 皆 非 自 己 所 能 掌 控, 實 亦 無 可 奈 何 不 管 如 何, 蘇 軾 重 視 作 品 流 播 之 心 顯 明 可 見, 詠 紅 梅 以 詩 入 詞, 便 於 傳 唱, 以 廣 流 傳, 不 脫 此 意 事 實 上, 蘇 軾 詠 梅 之 作 在 宋 代 流 播 甚 廣, 成 為 提 升 推 動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一 大 動 力, 近 人 榮 斌 一 代 詠 梅 成 正 聲 論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創 作 熱 評 說 : 任 何 一 個 時 代 時 髦 文 學 的 創 作 總 會 有 自 己 的 領 袖 人 物 的 領 袖 人 物 的 倡 導 作 用 示 範 作 用 和 帶 動 作 用, 對 這 安 種 文 學 形 式 ( 或 題 材 ) 的 創 作 具 有 舉 足 輕 重 的 意 義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過 程 中, 有 三 座 高 峰 特 別 令 人 矚 目, 那 就 是 林 逋 蘇 軾 陸 游 蘇 軾 (1037-1101), 是 宋 代 文 壇 上 成 就 最 大 影 響 也 最 大 的 一 位 詩 人, 堪 稱 文 壇 一 代 領 袖 蘇 軾 一 生 充 滿 了 挫 折 和 磨 難, 坎 坷 曲 折 的 生 活 使 他 與 梅 花 成 了 知 己 蘇 軾 一 生 作 過 50 餘 首 詠 梅 詩 詞, 他 以 如 椽 巨 筆 寫 纖 小 梅 花, 滿 腔 熱 情 地 謳 歌 了 梅 花 的 堅 貞 純 潔 和 多 情, 強 化 了 梅 花 超 凡 脫 俗 的 品 格, 表 現 出 狂 狷 超 邁 清 逸 孤 高 的 豐 富 情 感 由 於 蘇 軾 在 文 壇 上 的 影 響 極 大, 所 以 他 的 熱 心 詠 梅, 具 有 極 強 的 榜 樣 作 用 和 示 範 作 用 蘇 門 弟 子 ( 如 秦 觀 黃 庭 堅 晁 補 之 等 ) 及 其 後 詩 人, 相 際 推 出 了 一 批 詠 梅 佳 作, 這 顯 然 與 文 壇 巨 擘 蘇 軾 的 影 響 有 關 林 逋 蘇 軾 陸 游 詠 梅 詩 詞 的 創 作 實 績, 在 宋 代 詠 梅 詩 發 展 中, 起 到 了 良 好 的 示 範 作 用 固 然, 林 逋 的 受 人 關 注 主 要 不 是 因 為 他 是 詩 人 而 是 隱 士, 但 他 在 宋 代 詠 梅 詩 史 上 所 起 的 作 用 卻 是 具 有 決 定 意 義 的 這 一 點, 僅 從 疏 影 暗 香 兩 句 影 響 之 深 遠, 即 可 見 一 斑 至 於 詩 壇 巨 擘 蘇 軾 陸 游 詠 梅 成 就 所 具 有 的 示 範 作 用, 就 更 加 明 顯 了 尤 其 是 蘇 軾, 作 為 一 代 文 壇 領 袖, 他 的 示 範 作 用 具 有 強 大 的 號 召 力 和 推 動 力 27 蘇 軾 梅 花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又 廣 為 傳 播, 影 響 深 遠, 竟 推 動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向 前 進 化 27 榮 斌 : 一 代 詠 梅 成 正 聲 論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創 作 熱, 東 嶽 論 叢 24 卷 1 期 (2003 年 1 月 ), 頁 113-117

216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達 到 巔 峰 三 物 我 雙 寫 自 明 心 志 蘇 軾 詠 紅 梅, 以 人 擬 花 花 中 有 人, 物 我 雙 寫, 藉 花 明 志, 梅 格 即 人 格 詠 梅 即 詠 人, 乃 其 重 要 書 寫 策 略 蘇 軾 以 梅 自 喻, 彰 顯 心 曲, 其 來 有 自 次 韻 楊 公 濟 奉 議 梅 花 十 首 其 七 云 : 應 笑 春 風 木 芍 藥, 豐 肌 弱 骨 要 人 醫 28 再 和 楊 公 濟 梅 花 十 絕 其 二 云 : 天 教 桃 李 作 輿 臺, 故 遣 寒 梅 第 一 開 29 在 蘇 軾 心 中, 梅 花 最 堅 毅, 最 清 雅, 寒 冬 百 花 凋 零, 梅 花 卻 越 冷 越 開 花, 欺 霜 傲 雪, 獨 放 清 香, 其 形 象 地 位 至 高 至 潔, 無 花 樹 可 與 比 擬 宋. 趙 令 畤 侯 鯖 錄 載 田 承 君 之 言 云 : 東 人 王 居 卿 在 揚 州, 孫 巨 源 蘇 子 瞻 適 相 會 居 卿 置 酒 曰 : 疏 影 橫 斜 水 清 淺, 暗 香 浮 動 月 黃 昏 此 和 靖 梅 花 詩, 然 而 為 詠 杏 花 與 桃 李 皆 可 東 坡 曰 : 可 則 可, 恐 杏 花 與 桃 花 不 敢 承 當! 一 座 為 之 大 笑 30 宋 神 宗 熙 寧 七 年 (1074) 十 月, 蘇 軾 罷 杭 州 通 判 任, 改 知 密 州, 與 好 友 孫 洙 北 行 至 揚 州 太 守 王 居 卿 於 平 山 堂 設 宴 款 待, 席 中, 王 居 卿 論 詩, 大 發 謬 論, 蘇 軾 深 不 以 為 然, 然 身 為 客 人, 禮 當 尊 重 主 人, 僅 以 玩 笑 口 吻 加 以 駁 斥 蘇 軾 認 為 林 逋 山 園 小 梅 詠 梅 名 句 : 疏 影 橫 斜 水 清 淺, 暗 香 浮 動 月 黃 昏 31 只 有 梅 花 足 以 當 之, 決 不 能 移 易 於 他 花, 梅 花 在 蘇 軾 心 中 的 崇 高 地 位 由 此 可 見 百 花 之 中, 蘇 軾 最 喜 歡 以 梅 自 比, 也 曾 作 西 江 月. 梅 花 詞 悼 念 隨 侍 嶺 南 病 逝 惠 州 的 義 妾 28 次 韻 楊 公 濟 奉 議 梅 花 十 首 其 七,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6, 頁 1738 29 再 和 楊 公 濟 梅 花 十 絕 其 二,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6, 頁 1746 30 31 宋. 王 直 方 : 王 直 方 詩 話, 見 吳 文 治 主 編 : 宋 詩 話 全 編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 1998 年 12 月,1 版 1 刷 ), 冊 2, 頁 1194 另 參 元. 方 回 選 評, 李 慶 甲 集 評 校 點 : 瀛 奎 律 髓 彙 評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年 4 月,1 版 1 刷 ), 冊 中, 頁 786 宋. 林 逋 山 園 小 梅 二 首 其 一, 見 北 京 大 學 古 文 獻 研 究 所 編 : 全 宋 詩 冊 2(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1 年 7 月,1 版 1 刷 ), 頁 1218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17 王 朝 雲, 32 詠 梅 詩 詞 在 蘇 軾 詠 物 文 學 中 具 有 特 殊 的 意 義, 最 能 發 見 蘇 軾 內 心 深 處 真 實 情 感 蘇 軾 詠 紅 梅, 首 倡 梅 格, 自 我 觀 照, 書 寫 心 志, 歌 詠 梅 花 與 陶 寫 情 志 合 二 為 一, 詩 詞 所 謂 自 恐 冰 容 不 入 時, 自 憐 冰 臉 不 時 宜, 故 作 小 紅 桃 杏 色, 尚 餘 孤 瘦 雪 霜 姿, 寒 心 未 肯 隨 春 態, 休 把 閒 心 隨 物 態, 處 處 閃 現 蘇 軾 罪 謫 黃 州 的 身 影 花 因 人 而 有 生 命 力, 人 因 花 而 具 象 化, 人 花 合 一, 不 可 分 離, 蘇 軾 紅 梅 詩 詞 的 意 象 因 而 特 別 豐 美 宋. 張 炎 詞 源. 詠 物 云 : 詩 難 於 詠 物, 詞 為 尤 難 體 認 稍 真, 則 拘 而 不 暢 ; 模 寫 差 遠, 則 晦 而 不 明 33 蘇 軾 詠 紅 梅 詩 詞 無 此 缺 失, 物 我 雙 寫, 形 神 兼 似, 既 見 藝 術 巧 思, 自 我 觀 照, 更 見 心 志 氣 節 蘇 軾 之 所 以 鍾 愛, 後 人 之 所 以 稱 美, 其 來 有 自 對 此, 前 人 已 有 所 論, 如 清. 紀 昀 深 愛 此 詩, 評 說 : 細 意 鉤 剔, 卻 不 入 纖 巧 中 有 寓 託, 不 同 刻 畫 形 似 故 也 34 昀 評 蘇 軾 紅 梅 詩 雖 著 意 摹 寫, 刻 畫 精 微, 意 態 俱 佳, 形 神 兼 備, 卻 不 傷 於 纖 弱 最 難 得 的 是, 運 思 巧 妙, 花 中 有 人, 其 中 寓 有 蘇 軾 的 心 志, 故 為 其 所 稱 道 清. 劉 熙 載 藝 概. 詞 曲 概 則 評 說 : 32 33 34 蘇 軾 西 江 月. 梅 花 : 玉 骨 那 愁 瘴 霧, 冰 姿 自 有 仙 風 海 仙 時 遣 探 芳 叢 倒 挂 綠 毛 幺 鳳 素 面 翻 嫌 粉 涴, 洗 妝 不 褪 脣 紅 高 情 已 逐 曉 雲 空 不 與 梨 花 同 夢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中, 頁 785 蘇 軾 此 詞, 以 惠 州 梅 花 之 玉 骨 冰 肌 頌 美 朝 雲 之 玉 潔 冰 清 貞 毅 過 人, 以 南 海 珍 禽 倒 挂 子 映 襯 朝 雲 識 見 才 藝 之 不 凡, 以 惠 州 梅 花 之 素 面 紅 唇 稱 美 朝 雲 之 朱 脣 粉 面 清 麗 脫 俗, 人 花 雙 寫, 形 神 兼 似, 妙 語 雙 關, 前 無 所 承, 自 發 新 意 最 後, 蘇 軾 更 毫 不 保 留 地 抒 發 自 己 對 朝 雲 的 哀 悼 與 悲 思, 自 誓 從 此 斷 情 絕 愛, 語 氣 極 傷 悲, 極 堅 決, 極 感 人 相 關 論 述, 參 見 劉 昭 明 撰 : 蘇 軾 西 江 月 梅 花 詞 的 藝 術 與 創 意, 第 四 屆 文 學 藝 術 與 創 意 研 發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頁 1-40 見 宋. 張 炎 撰, 夏 承 燾 校 注 : 詞 源 注 ( 台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7 年 7 月, 初 版, 與 樂 府 指 迷 箋 釋 合 刊 本 ), 頁 20 見 清. 紀 昀 評 點 : 蘇 文 忠 公 詩 集 ( 台 北 : 宏 業 書 局,1969 年 6 月, 未 載 版 次 ), 頁 926

218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東 坡 定 風 波 云 : 尚 餘 孤 瘦 雪 霜 姿, 荷 華 媚 云 : 天 然 地 別 是 風 流 標 格 雪 霜 姿, 風 流 標 格, 學 坡 詞 者, 便 可 從 此 領 取 35 劉 熙 載 論 詞, 要 求 詞 家 作 品 中 體 現 偉 大 思 想 與 高 尚 人 品, 特 別 推 崇 蘇 軾 是 具 高 度 思 想 性 的 詞 人, 肯 定 其 詞 品 與 人 品 的 一 致 性 後 人 學 蘇 詞, 須 從 其 詞 品 領 會 其 人 品, 然 後 才 能 模 仿 學 習 其 藝 術 風 格 而 蘇 軾 定 風 波 詠 紅 梅 之 雪 霜 姿, 荷 花 媚 詠 荷 花 之 風 流 標 格, 詞 中 有 人, 可 說 是 蘇 軾 人 品 氣 性 與 蘇 詞 藝 術 風 格 的 體 現 36 清. 馮 煦 認 為 劉 氏 析 論 深 刻, 洞 隱 燭 微, 蒿 庵 論 詞 評 說 : 興 化 劉 氏 熙 載, 所 著 藝 概, 於 詞 多 洞 微 之 言, 而 論 東 坡 尤 為 深 至 觀 此 可 以 得 東 坡 矣! 37 蘇 軾 荷 花 媚 38 歌 詠 荷 花 之 飄 逸 灑 脫 非 本 文 討 論 範 疇, 姑 置 不 論 定 風 坡 書 寫 紅 梅 不 畏 嚴 寒, 具 霜 雪 風 姿, 確 是 物 我 雙 寫, 既 頌 美 紅 梅 孤 傲 瘦 勁, 欺 霜 傲 雪, 更 是 蘇 軾 高 潔 堅 毅 心 志 之 自 我 寫 照 近 人 鄭 園 東 坡 的 詠 物 詞 : 物 象 的 作 用 亦 云 : 定 風 波 ( 好 睡 慵 開 莫 厭 遲 ), 從 字 面 上 看 只 是 一 首 普 通 的 賞 梅 之 作 但 此 詞 所 著 重 者, 與 前 一 首 ( 按 : 指 哀 悼 王 朝 雲 之 西 江 月. 梅 花 ) 相 同, 乃 在 梅 格 : 自 憐 冰 臉 不 時 宜, 道 出 作 者 雖 知 不 合 時 宜 仍 保 持 35 36 37 見 藝 概 箋 注. 詞 曲 概, 頁 315 參 見 邱 世 友 : 劉 熙 載 的 詞 品 說 融 齋 詞 論 之 一 殷 大 云 : 劉 熙 載 藝 概. 詞 曲 概 初 探, 徐 林 祥 主 編 : 劉 熙 載 美 學 思 想 研 究 論 文 集 ( 成 都 : 四 川 大 學 出 版 社,1993 年 2 月,1 版 1 刷 ), 頁 133-146 166-181 清. 馮 煦 : 蒿 庵 論 詞, 見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88 年 2 月, 台 1 版 ), 冊 4, 頁 3586 38 荷 花 媚. 荷 花 云 : 霞 苞 露 荷 碧 天 然 地 別 是 風 流 標 格 重 重 青 蓋 下, 千 嬌 照 水, 好 紅 紅 白 白 每 悵 望 明 月 清 風 夜, 甚 低 迷 不 語, 夭 邪 無 力, 終 須 放 船 兒 去, 清 香 深 處, 任 看 伊 顏 色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上, 頁 22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19 孤 高 之 態, 尚 餘 孤 瘦 雪 霜 姿 休 把 閒 心 隨 物 態, 在 在 不 忘 的 仍 是 不 隨 物 轉 移 的 高 潔 品 格 39 以 上 諸 說, 詮 釋 方 向 雖 然 正 確, 然 所 論 皆 不 週 全, 不 足 以 概 括 蘇 軾 詠 紅 梅 之 自 我 觀 照 與 書 寫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罪 謫 黃 州, 以 孤 傲 不 隨 忠 言 得 罪 者 的 心 眼 觀 照 梅 花, 聯 繫 人 格 與 梅 格, 將 梅 花 擬 人 化, 轉 化 梅 格 為 人 格, 進 而 豐 富 深 化 紅 梅 詩 詞 指 涉 的 人 物 精 神 與 意 涵 : 剛 毅 不 屈 的 精 神, 不 合 時 宜 的 性 格, 堅 持 理 想 不 茍 合 取 容 隨 世 浮 沉 的 心 志, 這 些 都 是 蘇 軾 紅 梅 詩 詞 之 自 我 觀 照 與 書 寫 蘇 軾 透 過 詠 紅 梅 彰 明 心 志, 向 世 人 宣 示 : 這 就 是 蘇 軾! 只 有 綜 合 這 三 項 人 格 特 質, 才 能 完 整 體 會 蘇 軾 筆 下 的 梅 格, 才 能 全 面 認 識 特 立 獨 行 的 蘇 軾 頌 其 詩, 貴 知 其 人! 40 蘇 軾 之 所 以 透 過 紅 梅 詩 詞 自 我 觀 照 書 寫 此 三 項 特 立 獨 行 的 人 格 特 質, 與 其 經 歷 烏 臺 詩 案 罪 謫 黃 州 的 遭 遇 有 密 切 關 係, 從 相 關 詩 詞 文 史 資 料 可 找 到 印 證, 彼 此 可 相 發 明 近 來 古 典 文 學 史 料 學 日 受 重 視, 要 求 詮 釋 考 查 文 學 歷 史 須 尊 重 善 用 文 獻 資 料, 詩 詞 文 史 雖 是 不 同 載 體, 然 若 能 妥 善 運 用, 以 蘇 軾 證 蘇 軾, 詩 詞 互 證, 以 文 史 資 料 發 明 詩 詞, 確 實 可 發 揮 知 人 論 世 的 功 效, 有 助 於 深 入 了 解 相 關 詩 詞 的 意 涵 這 不 僅 是 個 人 多 年 來 所 提 倡 的 蘇 學 研 究 法, 也 是 本 節 證 成 蘇 軾 詠 紅 梅 物 我 雙 寫 以 人 擬 花 花 中 有 人 的 書 寫 策 略 詩 可 美 刺, 自 詩 經 早 已 有 之, 宋 神 宗 又 曾 面 諭 蘇 軾 : 凡 在 館 閣, 皆 當 為 朕 深 思 治 亂, 指 陳 得 失, 無 有 所 隱 41 方 今 政 令 得 失 安 在, 雖 朕 過 失, 指 陳 可 也 42 蘇 軾 眼 見 新 法 擾 民, 弊 端 百 出, 遂 以 詩 諷 諫, 希 望 上 達 聖 聽, 感 悟 神 宗 無 奈 政 敵 以 諷 諫 為 誹 謗, 43 處 心 積 慮 收 集 箋 注 其 詩, 誣 為 為 惡 不 悛, 怙 終 自 若, 謗 訕 譏 罵, 無 所 不 為 44 包 藏 禍 心, 怨 望 其 上, 訕 讟 謾 罵, 而 無 復 人 臣 之 節 45 蘇 軾 因 而 得 罪 下 獄, 納 之 憂 患 場, 磨 以 百 日 愁 46 經 歷 九 死 一 生, 受 盡 39 40 見 東 坡 詞 研 究, 頁 84 見 藝 概 箋 注. 詩 概, 頁 183 41 諫 買 浙 燈 狀,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2, 頁 727 42 上 神 宗 皇 帝 書,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2, 頁 741 43 乞 郡 劄 子,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3, 頁 829 44 監 察 御 史 裏 行 何 大 正 劄 子, 見 宋. 朋 九 萬 編 錄 : 東 坡 烏 臺 詩 案 ( 長 沙 : 商 務 印 書 館,1939 年 12 月, 初 版 ), 頁 1 45 監 察 御 史 裏 行 舒 亶 劄 子, 見 東 坡 烏 臺 詩 案, 頁 2

220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精 神 與 肉 體 折 磨 之 後, 蘇 軾 貶 謫 黃 州, 更 連 累 許 多 親 朋, 蘇 轍 貶 監 筠 州 鹽 酒 稅 務, 王 鞏 貶 監 賓 州 鹽 酒 務, 王 詵 追 兩 官 勒 令 停 職, 另 有 二 十 二 個 收 受 蘇 軾 譏 諷 文 字 未 申 繳 者 各 罰 銅 二 三 十 斤 47 宋. 劉 安 世 評 論 烏 臺 詩 案, 曾 為 蘇 軾 叫 屈 : 東 坡 何 罪? 獨 以 名 太 高, 與 朝 廷 爭 勝 耳! 48 蘇 軾 杭 州 召 還 乞 郡 狀 云 : 臣 緣 此 懼 禍 乞 出, 連 三 任 外 補 而 先 帝 眷 臣 不 衰, 時 因 賀 謝 表 章, 即 對 左 右 稱 道 黨 人 疑 臣 復 用, 而 李 定 何 正 臣 舒 亶 三 人, 構 造 飛 語, 醞 釀 百 端, 必 欲 致 臣 於 死 先 帝 初 亦 不 聽, 而 此 三 人 執 奏 不 已, 故 臣 得 罪 下 獄 49 蘇 轍 亡 兄 子 瞻 端 明 墓 誌 銘 亦 載 : 徙 知 湖 州, 以 表 謝 上 言 事 者 擿 其 語 以 為 謗, 遣 官 逮 赴 御 史 獄 初, 公 既 補 外, 見 事 有 不 便 於 民 者, 不 敢 言, 亦 不 敢 默 視 也 緣 詩 人 之 義, 託 事 以 諷, 庶 幾 有 補 於 國 言 者 從 而 媒 糱 之 上 初 薄 其 過, 而 浸 潤 不 止, 是 以 不 得 已 從 其 請 既 付 獄 吏, 必 欲 寘 之 死, 鍛 鍊 久 之, 不 決, 上 終 憐 之, 促 具 獄, 以 黃 州 團 練 副 使 安 置 50 46 子 由 自 南 都 來 陳 三 日 而 別,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4, 頁 1018 47 48 宋. 李 燾 撰, 上 海 師 範 大 學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所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所 點 校 : 續 資 治 通 鑑 長 編 元 豐 二 年 十 二 月 庚 申 紀 事 : 祠 部 員 外 郎 直 史 館 蘇 軾 責 授 檢 校 水 部 員 外 郎 黃 州 團 練 副 使 本 州 安 置, 不 得 簽 書 公 事, 令 御 史 臺 差 人 轉 押 前 去 絳 州 團 練 使 駙 馬 都 尉 王 詵, 追 兩 官 勒 停 著 作 佐 郎 簽 書 應 天 府 判 官 蘇 轍 監 筠 州 鹽 酒 稅 務 正 字 王 鞏 監 賓 州 鹽 酒 務, 令 開 封 府 差 人 押 出 門, 趣 赴 任 太 子 少 師 致 仕 張 方 平 知 制 誥 李 清 臣 罰 銅 三 十 斤 端 明 殿 學 士 司 馬 光 戶 部 侍 郎 致 仕 范 鎮 知 開 封 府 錢 藻 知 審 官 東 院 陳 襄 京 東 轉 運 使 劉 攽 淮 南 西 路 提 點 刑 獄 李 常 知 福 州 孫 覺 知 亳 州 曾 鞏 知 河 中 府 王 汾 知 宗 正 劉 摯 著 作 佐 郎 黃 庭 堅 衛 尉 寺 丞 戚 秉 道 正 字 吳 琯 知 考 城 縣 盛 僑 知 滕 縣 王 安 上 樂 清 縣 令 周 邠 監 仁 和 縣 鹽 稅 杜 子 方 監 澶 州 酒 稅 顏 復 選 人 陳 珪 錢 世 雄 各 罰 銅 二 十 斤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4 年 9 月,2 版 1 刷 ), 冊 12, 頁 7333 見 宋. 劉 安 世 口 述, 宋. 馬 永 卿 編, 明. 王 崇 慶 解 : 元 城 語 錄 解 ( 台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未 載 出 版 年 月 與 版 次 ), 卷 下, 頁 12 49 杭 州 召 還 乞 郡 狀,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3, 頁 912 50 亡 兄 子 瞻 端 明 墓 誌 銘, 見 欒 城 集, 冊 下, 頁 1414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21 蘇 軾 之 所 以 下 獄 貶 黃 州, 全 因 獨 立 不 隨 得 罪 新 黨, 假 如 他 肯 隨 波 逐 流, 降 志 辱 身, 決 不 會 落 到 今 天 的 下 場 對 這 種 利 害 關 係, 蘇 軾 極 清 楚, 杭 州 召 還 乞 郡 狀 云 : 是 時 王 安 石 新 得 政, 變 易 法 度, 臣 若 少 加 附 會, 進 用 可 必 51 然 道 不 同 不 相 為 謀, 蘇 軾 眼 見 所 行 新 政, 皆 不 與 治 同 道 立 條 例 司, 遣 青 苗 使, 斂 助 役 錢, 行 均 輸 法, 四 海 騷 動, 行 路 怨 咨 自 宰 相 以 下, 皆 知 其 非 而 不 敢 爭 52 於 是 上 書 勸 諫, 作 詩 譏 刺, 期 盼 上 達 天 聽, 扭 轉 宋 神 宗 心 志 然 政 敵 齒 牙 為 禍, 蘇 軾 遂 得 罪 下 獄 貶 黃 州 蘇 軾 罪 謫 黃 州, 喜 藉 梅 花 書 寫 內 心 情 懷, 如 元 豐 三 年 正 月 被 押 赴 貶 所, 過 黃 州 麻 城 春 風 嶺, 作 梅 花 二 首 云 : 春 來 幽 谷 水 潺 潺, 的 皪 梅 花 草 棘 間 一 夜 東 風 吹 石 裂, 半 隨 飛 雪 度 關 山 ( 其 一 ) 何 人 把 酒 慰 深 幽, 開 自 無 聊 落 更 愁 幸 有 清 溪 三 百 曲, 不 辭 相 送 到 黃 州 ( 其 二 ) 53 蘇 軾 此 二 詩 表 面 寫 高 潔 幽 獨 的 梅 花 遭 風 雪 吹 落 飄 零, 實 乃 感 歎 自 我 遭 遇, 把 酒 賞 慰 梅 花, 實 乃 自 我 慰 勉 清. 紀 昀 評 說 : 以 梅 自 比! 前 首 借 喻, 此 首 說 明, 章 法 不 茍 54 紀 昀 可 謂 深 得 蘇 軾 罪 謫 黃 州 之 情 烏 臺 詩 案 雖 予 蘇 軾 極 大 的 打 擊, 然 其 忠 君 愛 民 之 心 並 未 有 所 變 易, 於 赴 黃 州 貶 所 中 途, 自 述 恫 瘝 在 抱 關 心 民 瘼 的 心 志, 正 月 十 八 日 蔡 州 道 上 遇 雪, 次 子 由 韻 二 首 云 : 下 馬 作 雪 詩, 滿 地 鞭 箠 痕 佇 立 望 原 野, 悲 歌 為 黎 元 可 見 蘇 軾 託 事 以 諷 時 弊 的 故 習 依 然 未 改 事 實 上,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仍 寫 詩 譏 刺 時 弊, 不 因 一 時 災 禍 困 頓 變 易 自 己 心 志 操 持 同 詩 又 云 : 大 雪 從 壓 屋, 我 非 兒 女 萱 55 初 至 黃 州, 寓 居 定 惠 院, 作 卜 算 子, 歇 拍 云 : 揀 盡 寒 枝 不 肯 棲, 寂 寞 沙 洲 冷 56 託 物 明 志, 以 景 傳 情, 假 借 孤 鴻 抒 寫 自 己 甘 受 寂 寞 孤 苦, 不 肯 茍 合 取 容 隨 世 浮 沉 的 心 志 氣 節, 蘇 軾 一 生 富 貴 不 淫 貧 賤 不 移 威 武 不 屈 的 面 影 躍 然 可 見 在 黃 州 51 杭 州 召 還 乞 郡 狀,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3, 頁 912 52 再 上 皇 帝 書,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2, 頁 749 53 梅 花 二 首,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4, 頁 1026-1027 54 見 清. 紀 昀 評 點 : 蘇 文 忠 公 詩 集, 頁 415 55 正 月 十 八 日 蔡 州 道 上 遇 雪, 次 子 由 韻 二 首 其 二,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4, 頁 1020 56 卜 算 子. 黃 州 定 慧 院 寓 居 作, 見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冊 上, 頁 275

222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作 次 韻 孔 毅 父 久 旱 已 而 甚 雨 三 首 其 一 又 自 稱 : 形 容 可 似 喪 家 狗, 未 肯 聑 耳 爭 投 骨 57 蘇 軾 在 烏 臺 詩 案 雖 飽 受 摧 殘, 卻 宣 稱 寧 願 接 受 橫 逆 打 擊, 寧 願 忍 受 寂 寞 愁 苦, 也 不 肯 摧 眉 折 腰, 見 風 轉 舵, 依 附 新 黨 權 貴 蘇 軾 愛 妾 王 朝 雲 之 所 以 說 : 學 士 一 肚 皮 不 入 時 宜! 58 正 緣 於 此, 王 朝 雲 對 蘇 軾 的 心 志 確 實 有 很 深 的 體 會 元 豐 七 年 (1084), 蘇 軾 自 黃 州 量 移 汝 州, 往 筠 州 見 蘇 轍, 作 別 子 由 三 首 兼 別 遲 其 一 云 : 知 君 念 我 欲 別 難, 我 今 此 別 非 他 日 風 裏 楊 花 雖 未 定, 雨 中 荷 葉 終 不 濕 59 蘇 軾 以 風 裏 楊 花 與 雨 中 荷 葉 自 喻 處 境 與 志 節, 趙 仁 珪 釋 說 : 用 複 喻 形 容 自 己 坎 坷 飄 泊 而 守 志 不 渝, 60 所 言 甚 是 其 後, 蘇 軾 量 移 汝 州, 復 朝 奉 郎, 起 知 登 州 到 任 僅 五 日, 以 禮 部 郎 中 召 還, 作 登 州 謝 宣 召 赴 闕 表 云 : 仕 路 崎 嶇, 群 言 摧 沮, 雖 死 生 不 變 乎 己, 況 用 舍 豈 累 其 懷! 61 此 時 的 蘇 軾 雖 已 遠 離 黃 州 罪 謫 生 活, 他 卻 特 別 強 調 說, 無 論 是 死 是 生 是 用 是 捨, 永 遠 不 會 改 變 自 己 的 心 志 氣 節 蘇 軾 元 祐 還 朝, 身 陷 黨 爭, 作 與 楊 元 素 云 : 某 近 數 章 請 郡, 未 允 數 日 來, 杜 門 待 命, 期 於 必 得 耳 公 必 聞 其 略, 蓋 為 臺 諫 所 不 容 也 昔 之 君 子, 惟 荊 是 師 今 之 君 子, 惟 溫 是 隨 所 隨 不 同, 其 為 隨 一 也 老 弟 與 溫 相 知 至 深, 始 終 無 間, 然 多 不 隨 耳 致 此 煩 言, 蓋 始 於 此 然 進 退 得 喪, 齊 之 久 矣, 皆 不 足 道 老 兄 相 知 之 深, 恐 願 聞 之, 不 須 為 人 言 也 62 熙 寧 年 間, 王 安 石 當 權, 朝 臣 一 窩 蜂 吹 捧 新 法, 趨 炎 附 勢 ; 元 祐 更 化, 司 馬 光 主 政, 一 心 廢 除 新 法, 全 面 恢 復 舊 法, 大 家 又 競 相 附 和 政 治 無 情, 世 態 炎 涼, 令 蘇 軾 寒 心 昔 日, 蘇 軾 因 反 對 新 法, 與 王 安 石 意 見 不 合, 備 受 打 壓, 不 安 於 朝, 自 請 外 放 守 郡 ; 最 後, 甚 且 鋃 鐺 入 獄, 身 陷 囹 圄, 罪 謫 黃 州 如 今, 蘇 軾 還 朝, 57 次 韻 孔 毅 父 久 旱 已 而 甚 雨 三 首 其 一,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4, 頁 1122 58 見 宋. 費 袞 : 梁 谿 漫 志. 侍 兒 對 東 坡 語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1990 年 9 月,1 版 1 刷 ), 卷 4, 頁 8 59 別 子 由 三 首 兼 別 遲 其 一,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4, 頁 1225 60 見 郭 預 衡 主 編 : 中 國 古 代 文 學 史 長 編. 宋 遼 金 卷 ( 北 京 : 北 京 師 範 學 院 出 版 社,1993 年 1 月,1 版 1 刷 ), 頁 215 61 登 州 謝 宣 召 赴 闕 表,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2, 頁 720 62 與 楊 元 素 之 十 七,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4, 頁 1655-1656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23 堅 持 原 則, 不 盲 從 司 馬 光 廢 免 役 法, 又 遭 諫 官 攻 擊 楊 元 素, 即 楊 繪, 曾 任 杭 州 知 州, 是 蘇 軾 通 判 杭 州 的 直 屬 長 官, 兩 人 交 好, 故 蘇 軾 不 拘 小 節, 暱 稱 之 為 老 兄, 蘇 軾 向 其 說 明 眼 前 政 治 情 勢, 抒 發 內 心 感 慨 蘇 軾 堅 持 理 想 的 氣 節, 獲 得 司 馬 光 門 人 劉 安 世 的 尊 敬, 元 城 語 錄 解 載 : 先 生 因 言 及 東 坡 先 生 曰 : 士 大 夫 只 看 立 朝 大 節 如 何, 若 大 節 一 虧, 則 雖 有 細 行, 不 足 贖 也 東 坡 立 朝 大 節 極 可 觀, 才 意 高 廣, 惟 己 之 是 信 在 元 豐 則 不 容 於 元 豐, 人 欲 殺 之 ; 在 元 祐 則 雖 與 老 先 生 議 論, 亦 有 不 合 處 非 隨 時 上 下 人 也 63 劉 安 世 乃 司 馬 光 門 下 士, 故 尊 稱 為 老 先 生, 而 不 稱 其 名 元 祐 時 期, 劉 安 世 與 蘇 軾 分 屬 不 同 政 治 集 團, 論 政 常 針 鋒 相 對, 互 不 退 讓 64 然 至 晚 年, 劉 安 世 回 顧 蘇 軾 一 生 立 身 行 事, 發 現 其 論 政 言 事, 不 慮 禍 福, 不 畏 權 貴, 熙 寧 元 豐 時 期 不 迎 合 王 安 石 新 法, 元 祐 時 期 不 茍 同 司 馬 光 舊 法, 一 切 以 獨 立 判 斷 人 民 禍 福 為 依 歸, 故 極 力 推 崇 其 風 骨 氣 節 以 上 這 些 詩 詞 文 史 資 料 可 與 蘇 軾 詠 紅 梅 詩 詞 參 看 發 明, 蘇 軾 以 人 擬 花 花 中 有 人 梅 格 即 人 格 詠 梅 即 詠 人 的 書 寫 策 略 更 加 彰 顯, 蘇 軾 剛 毅 不 屈 不 合 時 宜 堅 持 理 想 不 茍 合 取 容 隨 世 浮 沉 的 心 志 與 身 影 更 加 具 體, 呼 之 欲 出, 是 花 是 人, 已 不 可 分 清. 賀 裳 載 酒 園 詩 話 評 說 : 山 谷 酴 醾 詩 : 露 濕 何 郎 試 湯 餅, 日 烘 荀 令 炷 爐 香 楊 誠 齊 云 : 此 古 人 未 有 余 又 思 此 二 語 雖 佳, 尚 不 及 東 坡 紅 梅 詩 寒 心 未 肯 63 64 見 宋. 劉 安 世 口 述, 宋. 馬 永 卿 編, 明. 王 崇 慶 解 : 元 城 語 錄 解, 卷 上, 頁 6 宋. 邵 博 撰, 李 劍 雄 劉 德 權 點 校 : 邵 氏 聞 見 後 錄 載 : 劉 器 之 與 東 坡 元 祐 初 同 朝, 東 坡 勇 於 為 義, 或 失 之 過, 則 器 之 必 約 以 典 故 東 坡 至 發 怒 曰 : 何 處 把 上 ( 原 注 : 把, 去 聲 農 人 乘 以 事 田 之 具 ) 曳 得 一 劉 正 言 來, 知 得 許 多 典 故 或 以 告 器 之, 則 曰 : 子 瞻 固 所 畏 也, 若 恃 其 才, 欲 變 亂 典 常, 則 不 可 又 朝 中 有 語 云 : 閩 蜀 同 風, 腹 中 有 虫 以 二 字 各 從 虫 也 東 坡 在 廣 坐 作 色 曰 : 書 稱 立 賢 無 方, 何 得 乃 爾! 器 之 曰 : 某 初 不 聞 其 語, 然 立 賢 無 方, 須 是 賢 者 乃 可, 若 中 人 以 下, 多 繫 土 地 風 俗, 安 得 不 為 土 習 風 移? 東 坡 默 然 至 元 符 末, 東 坡 器 之 各 歸 自 嶺 海, 相 遇 於 道, 始 交 驩 器 之 語 人 云 : 浮 華 豪 習 盡 去, 非 昔 日 子 瞻 也 東 坡 則 云 : 器 之, 鐵 石 人 也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12 月,1 版 2 刷 ), 頁 159

224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隨 春 態, 酒 暈 無 端 上 玉 肌 尤 無 痕 跡 當 時 卻 盛 稱 其 海 棠 詩 : 朱 唇 得 酒 暈 生 臉, 翠 袖 捲 紗 紅 映 肉 此 猶 屏 甘 鮮 而 專 取 厚 胾 也 65 蘇 軾 初 至 黃 州, 寓 居 定 惠 院, 作 海 棠 詩, 66 其 中 有 句 云 : 朱 唇 得 酒 暈 生 臉, 翠 袖 捲 紗 紅 映 肉, 以 美 人 醉 酒 摹 寫 花 色, 論 體 物 之 精 細, 不 遜 寒 心 未 肯 隨 春 態, 酒 暈 無 端 上 玉 肌 一 籌 二 詩 皆 作 於 黃 州, 皆 詠 物 名 篇, 皆 見 蘇 軾 身 影, 海 棠 詩 整 體 藝 術 成 就 甚 至 高 於 紅 梅 詩 而 賀 棠 之 所 以 獨 賞 寒 心 未 肯 隨 春 態, 酒 暈 無 端 上 玉 肌 一 聯, 人 花 雙 寫, 綰 合 無 痕, 梅 姿 蘇 影, 心 志 朗 現, 是 花 是 人, 密 不 可 分, 斯 為 主 因 清. 薛 雪 一 瓢 詩 話 : 詠 物 以 託 物 寄 興 為 上, 67 論 詠 物 之 作, 摹 寫 物 態 之 外, 宜 有 所 寄 託 清. 沈 祥 龍 論 詞 隨 筆. 詞 中 詠 物 亦 云 : 詠 物 之 作, 在 借 物 以 寓 性 情 凡 身 世 之 感, 君 國 之 憂, 隱 然 蘊 於 其 內, 斯 寄 託 遙 深, 非 沾 沾 焉 詠 一 物 矣 68 黃 永 武 先 生 詠 物 詩 的 評 價 標 準 亦 云 : 詠 物 詩 的 基 本 條 件 是 體 物 得 神, 參 化 工 之 妙, 使 神 態 全 出 詠 物 詩 必 須 因 小 見 大, 有 所 寄 託, 才 能 使 筆 有 遠 情 詠 物 詩 最 好 有 作 者 生 命 的 投 入, 從 物 質 世 界 中 喚 起 生 命 世 界 與 心 靈 世 界 詠 物 詩 自 然 會 觸 及 民 族 思 想 及 文 化 理 想 69 蘇 軾 詠 紅 梅 符 合 上 述 詠 物 詩 詞 的 評 價 標 準, 表 相 雖 是 詠 梅, 然 借 物 言 志, 其 中 實 有 深 沉 寓 意, 從 中 可 見 蘇 軾 心 志 身 影, 可 感 受 到 中 華 民 族 儒 家 聖 賢 歷 代 相 傳 的 道 德 節 操, 蘇 軾 詠 紅 梅 自 我 觀 照 書 寫 心 志 的 策 65 清. 賀 裳 : 載 酒 園 詩 話, 見 清 詩 話 續 編, 冊 上, 頁 226 66 寓 居 定 惠 院 之 東 雜 花 滿 山 有 海 棠 一 株, 土 人 不 知 貴 也 云 : 江 城 地 瘴 蕃 草 木, 只 有 名 花 苦 幽 獨 嫣 然 一 笑 竹 籬 間, 桃 李 漫 山 總 粗 俗 也 知 造 物 有 深 意, 故 遣 佳 人 在 空 谷 自 然 富 貴 出 天 姿, 不 待 金 盤 薦 華 屋 朱 唇 得 酒 暈 生 臉, 翠 袖 卷 紗 紅 映 肉 林 深 霧 暗 曉 光 遲, 日 暖 風 輕 春 睡 足 雨 中 有 淚 亦 悽 愴, 月 下 無 人 更 清 淑 先 生 食 飽 無 一 事, 散 步 逍 遙 自 捫 腹 不 問 人 家 與 僧 舍, 拄 杖 敲 門 看 修 竹 忽 逢 絕 豔 照 衰 朽, 歎 息 無 言 揩 病 目 陋 邦 何 處 得 此 花, 無 乃 好 事 移 西 蜀 寸 根 千 里 不 易 到, 銜 子 飛 來 定 鴻 鵠 天 涯 流 落 俱 可 念, 為 飲 一 樽 歌 此 曲 明 朝 酒 醒 還 獨 來, 雪 落 紛 紛 那 忍 觸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4, 頁 1036-1037 67 68 69 清. 薛 雪 : 一 瓢 詩 話, 見 丁 福 保 編 : 清 詩 話 ( 台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8 年 9 月, 初 版 ), 頁 704 清. 沈 祥 龍 : 論 詞 隨 筆. 詞 中 詠 物, 見 詞 話 叢 編, 冊 5, 頁 4058 參 見 黃 永 武 : 詩 與 美 (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87 年 12 月,4 版 ), 頁 153-180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25 略 應 用 極 成 功 四 以 註 明 詩 批 判 前 賢 以 註 明 詩, 議 論 風 發, 批 判 人 物, 彰 明 作 意, 引 人 注 意, 是 蘇 詩 慣 用 技 法, 作 於 惠 州 之 荔 支 歎 為 箇 中 典 範 : 十 里 一 置 飛 塵 灰, 五 里 一 堠 兵 火 催 顛 阬 仆 谷 相 枕 藉, 知 是 荔 支 龍 眼 來 飛 車 跨 山 鶻 橫 海, 風 枝 露 葉 如 新 採 宮 中 美 人 一 破 顏, 驚 塵 濺 血 流 千 載 永 元 荔 支 來 交 州, 天 寶 歲 貢 取 之 涪 至 今 欲 食 林 甫 肉, 無 人 舉 觴 酹 伯 游 ( 蘇 軾 自 註 : 漢 永 元 中, 交 州 進 荔 支 龍 眼 十 里 一 置, 五 里 一 堠, 奔 騰 死 亡, 罹 猛 獸 毒 蟲 之 害 者 無 數 唐 羌, 字 伯 游, 為 臨 武 長, 上 書 言 狀 和 帝 罷 之 唐 天 寶 中, 蓋 取 涪 州 荔 支, 自 子 午 谷 路 進 入 ) 我 願 天 公 憐 赤 子, 莫 生 尤 物 為 瘡 痏 雨 順 風 調 百 榖 登, 民 不 飢 寒 為 上 瑞 君 不 見 武 夷 溪 邊 粟 粒 芽, 前 丁 後 蔡 相 籠 加 ( 蘇 軾 自 註 : 大 小 龍 茶, 始 於 丁 晉 公, 而 成 於 蔡 君 謨 歐 陽 永 叔 聞 君 謨 進 小 龍 團, 驚 歎 曰 : 君 謨 士 人 也, 何 至 作 此 事! ) 爭 新 買 寵 各 出 意, 今 年 鬥 品 充 官 茶 ( 蘇 軾 自 註 : 今 年 閩 中 監 司, 乞 進 鬥 茶, 許 之 ) 吾 君 所 乏 豈 此 物, 致 養 口 體 何 陋 耶 洛 陽 相 君 忠 孝 家, 可 憐 亦 進 姚 黃 花 ( 蘇 軾 自 註 : 洛 陽 貢 花, 自 錢 惟 演 始 ) 70 蘇 軾 詠 紅 梅 亦 用 此 技 法, 為 彰 顯 梅 格 之 說, 蘇 軾 以 註 明 詩, 強 化 論 述, 補 強 詩 意, 點 名 道 姓, 批 判 石 延 年, 直 斥 其 陋, 抑 人 揚 己, 吸 引 目 光, 乃 其 重 要 書 寫 策 略 宋. 石 延 年 作 紅 梅 云 : 70 荔 支 歎,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7, 頁 2126-2128 相 關 論 述, 參 見 劉 昭 明 : 引 物 連 類 直 斥 本 朝 昏 君 佞 臣 蘇 軾 荔 支 歎 的 譏 刺 典 範 與 創 意, 文 與 哲 第 9 期 (2006 年 12 月 ), 頁 263-336

226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梅 好 唯 傷 白, 今 紅 是 絕 奇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烘 笑 從 人 贈, 酡 顏 任 笛 吹 未 應 嬌 意 急, 發 赤 怒 春 遲 71 春 蘭 秋 菊 夏 荷 冬 梅, 百 花 各 有 其 美, 各 有 其 風 韻 格 調 梅 花 天 生 具 特 殊 標 格, 石 延 年 不 識 其 氣 格, 從 梅 桃 杏 三 種 花 樹 枝 葉 特 徵 入 手, 辨 別 各 自 不 同 之 處, 以 無 綠 葉 有 青 枝 辨 認 摹 寫 紅 梅, 形 容 入 俗, 黏 皮 帶 骨, 形 容 入 俗, 如 童 稚 之 語, 引 人 發 笑 蘇 軾 書 鄢 陵 王 主 簿 所 畫 折 枝 二 首 其 一 云 : 論 畫 以 形 似, 見 與 兒 童 鄰 賦 詩 必 此 詩, 定 非 知 詩 人 72 蘇 軾 論 詩 畫, 重 神 輕 形, 要 求 寫 意 重 於 繪 形, 反 對 詩 人 畫 家 從 事 藝 術 創 作 只 求 形 似, 過 於 著 題, 石 延 年 詠 紅 梅 正 有 此 失, 故 蘇 軾 一 再 加 以 譏 誚 紅 梅 三 首 其 一 末 聯 云 : 詩 老 不 知 梅 格 在, 更 看 綠 葉 與 青 枝 又 以 註 明 詩, 點 名 道 姓, 批 判 石 延 年 : 石 曼 卿 紅 梅 詩 云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檃 括 成 定 風 波. 詠 紅 梅, 結 拍 又 譏 諷 : 詩 老 不 知 梅 格 在, 吟 詠, 更 看 綠 葉 與 青 枝 到 了 宋 哲 宗 元 祐 三 年 (1088), 蘇 軾 作 評 詩 人 寫 物 再 次 點 名 道 姓 譏 誚 石 延 年, 藉 以 教 導 三 子 蘇 過 寫 詩 之 道, 對 石 氏 之 批 判 可 謂 不 遺 餘 力 : 詩 人 有 寫 物 之 功 桑 之 未 落, 其 葉 沃 若 他 木 殆 不 可 以 當 此 林 逋 梅 花 詩 云 : 疏 影 橫 斜 水 清 淺, 暗 香 浮 動 月 黃 昏 決 非 桃 李 詩 皮 日 休 白 蓮 詩 云 : 無 情 有 恨 無 人 見, 月 曉 風 清 欲 墮 時 決 非 紅 蓮 詩 此 乃 寫 物 之 功 若 石 曼 卿 紅 梅 詩 云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此 至 陋 語, 蓋 村 學 中 體 也 元 祐 三 年 十 二 月 六 日, 書 付 過 73 蘇 軾 評 詩 人 摹 寫 物 象 須 得 其 風 神 特 色 始 見 功 力, 石 延 年 詠 紅 梅, 直 接 從 梅 桃 杏 三 種 花 樹 枝 葉 特 徵 入 手, 辨 明 各 自 不 同 之 處, 詩 語 幼 稚 拙 劣, 如 幼 兒 謎 語, 雖 富 童 趣, 卻 不 見 文 學 修 飾, 彷 彿 鄉 村 私 塾 教 童 蒙 辨 認 物 之 語, 但 見 植 物 外 表 特 徵, 71 宋. 石 延 年 : 紅 梅, 見 全 宋 詩 冊 3(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5 年 3 月,1 版 1 刷 ), 頁 2005 72 書 鄢 陵 王 主 簿 所 畫 折 枝 二 首 其 一, 見 蘇 軾 詩 集, 冊 5, 頁 1525 73 評 詩 人 寫 物, 見 蘇 軾 文 集, 冊 5, 頁 2143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27 未 體 會 梅 花 精 神 氣 韻 蘇 軾 不 但 指 出 石 延 年 紅 梅 詩 缺 失, 更 以 自 己 作 品 示 人 以 金 鍼, 詠 梅 不 但 要 體 物 得 神, 更 要 重 點 突 出 其 孤 傲 挺 立 欺 霜 傲 雪 的 精 神 風 姿, 這 就 是 所 謂 梅 格 蘇 軾 詠 紅 梅, 詩 老 之 稱 既 重 覆 形 之 於 詩 詞, 又 以 註 明 詩, 日 後 更 以 文 明 詩, 點 名 道 姓, 直 指 詩 老 即 石 延 年, 唯 恐 世 人 不 知, 毫 不 隱 飾, 冷 嘲 熱 諷, 臧 否 前 賢, 爭 妍 鬥 勝 之 心, 抑 人 揚 己 之 意, 明 白 可 見, 打 通 後 壁 說 亮 話, 74 不 引 人 注 意 也 難, 這 是 蘇 軾 詠 紅 梅 的 書 寫 策 略, 也 達 到 預 期 的 效 果, 回 響 熱 烈, 歷 代 不 絕 上 文 已 見 引 證 評 述, 再 條 舉 數 例, 如 宋. 王 直 方 王 直 方 詩 話 云 : 石 曼 卿 詠 紅 梅 云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東 坡 云 : 詩 老 不 堪 梅 格 在, 更 看 綠 葉 與 青 枝 75 又 釋 云 : 作 詩 貴 彫 琢, 又 畏 有 斧 鑿 痕, 貴 破 的 又 畏 黏 皮 骨, 此 所 以 為 難 李 商 隱 柳 詩 云 : 動 春 何 限 葉, 撼 曉 幾 多 枝 恨 其 有 斧 鑿 痕 也 石 曼 卿 梅 詩 云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恨 其 黏 皮 骨 也 能 脫 此 二 病, 始 可 以 言 詩 矣 76 王 直 方 從 蘇 軾 遊, 不 僅 傳 述 梅 格 之 說, 並 進 一 步 加 以 闡 釋 元. 方 回 瀛 奎 律 髓 評 說 : 石 曼 卿 紅 梅 詩 云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坡 謂 此 兩 語 村 學 堂 中 體 也 范 石 湖 著 梅 譜, 因 詩 老 二 字 誤 以 為 聖 俞 詩, 非 矣 77 74 75 76 77 清. 劉 熙 評 說 : 東 坡 詩 打 通 後 壁 說 話, 其 精 微 超 曠, 真 足 以 開 拓 心 胸, 推 倒 豪 傑 藝 概 箋 注. 詩 概 釋 說 : 打 開 後 壁 說 話, 打 通 後 壁 說 亮 話 的 歇 後 語, 指 蘇 軾 詩 開 門 見 山, 一 針 見 血 的 表 現 頁 208 編 校 : 堪 一 作 知 宋. 王 直 方 : 王 直 方 詩 話, 見 宋 詩 話 全 編, 冊 2, 頁 1161 同 前 註, 冊 2, 頁 1147 又 見 宋. 葛 立 方 : 韻 語 陽 秋, 宋 詩 話 全 編, 冊 8, 頁 8316 見 瀛 奎 律 髓 彙 評, 冊 中, 頁 798

228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石 曼 卿 紅 梅 詩, 范 成 大 范 村 梅 譜 誤 以 為 是 梅 堯 臣 所 作, 78 方 回 特 指 出 其 誤 此 事 雖 小, 卻 可 顯 示 蘇 軾 梅 格 之 說 廣 為 後 人 留 意, 雖 小 錯 必 加 以 訂 正 明. 陳 霆 渚 山 堂 詞 話 云 : 東 坡 詠 梅 成 三 十 篇, 其 紅 梅 云 : 詩 老 不 知 標 格 在, 更 看 綠 葉 與 青 枝 謂 石 曼 卿 有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之 句 也 胡 平 仲 因 用 坡 句 作 減 字 木 蘭 花 令 云 : 天 然 標 格 不 問 青 枝 和 綠 葉 彷 彿 吳 姬 酒 暈 無 端 上 玉 肌 怕 愁 貪 睡 誰 謂 傷 春 無 限 意 乞 與 徐 熙 畫 出 橫 斜 竹 外 枝 夫 紅 梅 與 桃 杏 迥 異, 不 待 觀 枝 葉 而 辨 已 明 矣 予 甚 愛 坡 語, 用 特 錄 胡 詞, 貽 之 好 事 者 79 宋. 胡 平 仲 賞 愛 蘇 軾 紅 梅 詩, 特 集 蘇 軾 詩 句 作 減 子 木 蘭 花. 詠 梅, 80 雖 見 才 學, 然 雕 琢 過 甚, 時 露 斧 鑿 之 痕, 不 若 蘇 軾 原 作 自 然 清. 馮 班 評 說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惡 詩 81 蘇 軾 雖 不 喜 歡 石 延 年 紅 梅 詩, 然 基 於 對 詩 老 前 輩 的 尊 重, 評 論 較 委 婉 馮 氏 則 單 刀 直 入, 直 截 了 當, 直 稱 之 為 惡 詩 兩 人 下 筆 輕 重 有 別, 意 旨 卻 一 脈 相 承, 馮 班 完 全 接 受 蘇 軾 的 評 論 清. 王 士 禛 花 草 蒙 拾 則 評 : 疏 影 橫 斜, 月 白 風 清 等 作, 為 詩 人 詠 物 極 致 若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豈 非 詩 詞 一 劫! 程 村 常 云 : 詠 物 不 取 形 而 取 神, 不 用 事 而 用 意, 二 語 可 謂 簡 盡 82 78 79 80 81 82 宋. 范 成 大 : 范 村 梅 譜, 見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冊 845(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85 年 2 月, 初 版 ), 頁 10 明. 陳 霆 : 渚 山 堂 詞 話, 見 詞 話 叢 編, 冊 1, 頁 357 見 全 宋 詞. 胡 平 仲, 冊 5, 頁 3591 見 瀛 奎 律 髓 彙 評, 冊 中, 頁 799 清. 王 士 禛 : 花 草 蒙 拾, 見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年 3 月,1 版 1 刷 ), 冊 1733, 頁 193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29 王 氏 用 取 神 不 取 形 用 意 不 用 事 之 語 發 明 蘇 軾 梅 格 之 說, 深 得 蘇 軾 之 心 清. 汪 師 韓 蘇 詩 選 評 箋 釋 評 說 : 不 著 意 紅 字 則 泛 衍, 然 一 落 色 相 又 如 塗 塗 附 矣 石 延 年 句 豈 不 貼 切, 而 詩 謂 其 不 知 梅 格, 知 此 可 與 言 詩 83 蘇 軾 表 面 尊 稱 石 延 年 為 詩 老, 先 加 以 尊 崇, 抬 高 其 地 位, 再 加 以 貶 抑 嘲 諷, 石 延 年 從 此 遺 笑 千 年, 紅 梅 詩 淪 為 村 童 習 作, 屢 遭 譏 評, 成 面 詩 人 詠 物 的 負 面 教 材 石 延 年 紅 梅 詩 之 所 以 廣 為 人 知, 緣 於 蘇 軾 之 評 論, 可 惜 非 令 名, 多 惡 評 相 反 的, 蘇 軾 廣 獲 美 名, 梅 格 之 說 令 人 稱 賞, 佳 評 如 潮, 歷 代 不 絕 從 傳 播 效 應 來 看, 蘇 軾 詠 紅 梅 的 書 寫 策 略 極 成 功 就 道 德 層 面 來 說, 蘇 軾 刻 意 誇 大 凸 顯 石 延 年 詠 梅 詩 之 失, 導 致 其 形 象 暴 跌, 不 識 梅 格 之 說 村 童 習 作 之 論 深 入 人 心, 成 為 千 年 笑 柄 世 人 或 對 石 延 年 心 生 不 忍, 寄 予 同 情, 為 其 緩 頰 飾 說, 如 宋. 黃 徹 溪 詩 話 云 : 曼 卿 紅 梅 云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坡 謂 有 村 學 中 體, 嘗 嘲 之 曰 : 詩 老 不 知 梅 格 在, 強 拈 綠 葉 與 青 枝 至 于 未 應 嬌 意 急, 發 赤 怒 春 遲 成 均 瞽 宗, 無 以 加 也 84 宋. 劉 克 莊 後 村 詩 話 云 : 曼 卿 紅 梅 詩 云 :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坡 公 以 為 村 學 堂 中 語 然 卒 章 云 : 未 應 嬌 意 急, 發 赤 怒 春 遲 不 害 為 佳 作 也 85 或 以 牙 還 牙, 以 子 之 矛, 攻 子 之 盾, 直 接 攻 擊 蘇 軾, 譏 其 詩 句 亦 蹈 石 延 年 覆 轍, 如 近 人 王 水 照 云 : 83 84 清. 汪 師 韓 : 蘇 詩 選 評 箋 釋, 見 四 川 大 學 中 文 系 唐 宋 文 學 研 究 室 編 : 蘇 軾 資 料 彙 編. 詩 評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4 年 4 月,1 版 1 刷 ), 下 編, 頁 1820 宋. 黃 徹 : 溪 詩 話, 見 宋 詩 話 全 編, 冊 3, 頁 1403 85 宋. 劉 克 莊 : 後 村 詩 話, 見 宋 詩 話 全 編, 冊 8, 頁 8420

230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蘇 軾 作 詩 亦 有 與 石 曼 卿 詩 句 構 思 句 式 一 致 者, 如 戲 作 鮰 魚 一 絕 : 粉 紅 石 首 仍 無 骨, 雪 白 河 豚 不 藥 人, 言 鮰 魚 比 之 石 首 魚 河 豚, 只 是 無 骨 無 毒 而 已 ; 書 林 逋 詩 後 : 詩 如 東 野 不 言 寒, 書 似 西 臺 差 少 肉, 言 林 逋 詩 如 孟 郊 但 不 作 寒 苦 之 語, 書 法 如 李 建 中 但 卻 瘦 勁 ; 過 子 忽 出 新 意, 以 山 芋 作 玉 糝 羹, 色 香 味 皆 奇 絕 天 上 酥 陀 則 不 可 知, 人 間 決 無 此 味 也 : 香 似 龍 涎 仍 釅 白, 味 如 牛 乳 更 全 清, 亦 言 玉 糝 羹 之 香, 味 可 比 龍 涎 牛 乳, 而 釅 白 澄 清 則 過 之 86 蘇 軾 詩 逾 三 千 首, 不 可 能 句 句 佳 妙, 王 氏 之 說 或 為 石 延 年 張 目, 或 炫 耀 博 學, 然 未 免 吹 毛 求 疵, 稍 嫌 苛 刻 況 且, 細 加 比 較, 王 氏 所 舉 蘇 詩, 其 詩 句 構 思 句 式 表 面 與 石 延 年 詠 紅 梅 類 似, 其 中 意 涵 實 有 不 同 最 重 要 的 是, 蘇 詩 對 指 涉 事 物 有 評 論, 意 涵 較 豐 富, 如 稱 美 鮰 魚 肉 多 無 骨 味 美 無 毒 ; 稱 美 林 逋 詩 書 清 而 不 寒 韻 而 瘦 勁 ; 稱 美 蘇 過 玉 糝 羹 白 而 香 清 而 釅, 合 詩 題 而 觀, 其 中 更 有 蘇 軾 對 蘇 過 孝 心 的 稱 美 與 感 動 可 見 蘇 詩 表 面 雖 樸 拙 直 觀, 意 涵 實 較 豐 美, 與 石 延 年 僅 較 論 梅 桃 杏 枝 葉 特 徵, 對 其 氣 韻 毫 無 評 論, 明 顯 不 同, 高 下 有 別 況 且, 梅 有 梅 格, 鮰 魚 與 玉 糝 羹 卻 無 格 可 論, 物 象 不 同, 層 次 精 神 有 別, 不 能 類 比, 王 氏 以 蘇 軾 對 詠 梅 詩 的 要 求 去 評 價 飲 食 詩 戲 作 可 說 不 倫 不 類, 既 不 公 平, 也 無 意 義 近 人 程 杰 作 美 人 與 高 士 兩 個 詠 梅 擬 象 的 遞 變, 從 詠 梅 詩 史 的 演 變 分 析 蘇 軾 石 延 年 紅 梅 詩 的 優 劣 得 失, 最 見 學 養 識 見, 論 說 林 逋 是 宋 代 首 位 大 量 詠 梅 的 詩 人, 孤 山 八 梅 筆 法 多 樣, 有 正 面 描 寫, 如 著 名 的 疏 影 暗 香 雪 後 園 林 等 聯 有 側 面 暗 示 渲 染 襯 託, 如 霜 禽 欲 下 先 偷 眼, 粉 蝶 如 知 合 斷 魂, 橫 隔 片 煙 爭 向 靜, 半 黏 殘 雪 不 勝 清 等 聯 ; 還 有 一 些 暗 喻 比 較 等, 但 無 擬 人 手 法 石 延 年 紅 梅 詩 以 摹 形 繪 色 為 主 石 氏 此 詩 出 名 緣 於 蘇 軾 的 批 評, 蘇 軾 對 石 延 年 的 批 評 開 始 詠 梅 技 巧 的 轉 向 蘇 軾 不 滿 石 延 年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一 聯, 認 為 只 知 在 枝 葉 外 形 上 比 短 較 長 殆 如 村 童 習 作 其 實 石 延 年 如 此 寫 作 有 其 原 委, 當 時 紅 梅 是 梅 中 異 品, 較 罕 見, 尤 其 是 像 石 氏 這 樣 生 活 於 淮 河 以 北 的 人 來 說, 極 易 把 紅 梅 與 杏 花 混 為 一 物, 如 何 區 分 兩 者, 是 描 寫 紅 梅 的 首 要 任 務, 也 是 抓 揭 事 物 特 點 技 藝 是 淺 陋 的, 但 情 有 可 原 針 對 石 延 年 的 詩 作, 蘇 軾 精 心 推 出 紅 梅 三 首, 其 中 第 一 首 最 成 功 蘇 軾 全 然 出 以 擬 人 化 的 描 寫, 輔 以 86 見 王 水 照 選 注 : 蘇 軾 選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10 月,1 版 2 刷 ), 頁 144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31 議 論 來 演 繹 紅 梅 的 特 徵 : 紅 梅 較 一 般 的 江 梅 開 得 遲, 正 如 一 位 貪 睡 慵 倦 的 美 人 懶 得 早 起, 她 擔 心 自 己 凌 寒 犯 霜 模 的 樣 不 討 人 喜 歡, 便 竭 力 作 出 桃 杏 豔 容, 但 終 難 掩 其 高 潔 孤 瘦 本 色 那 份 嬌 豔 不 能 視 為 媚 俗, 其 實 是 美 人 掩 抑 不 住 的 率 性 恣 意 這 樣 的 演 繹, 與 石 氏 那 種 本 草 常 識 般 的 比 較 辨 認 相 比, 差 別 很 大 也 非 一 般 形 似 方 面 的 類 比 聯 想, 而 是 把 花 當 人 寫, 或 者 說 把 花 寫 作 人, 這 是 一 種 充 分 的 擬 人 化 手 法 這 種 擬 人 化 的 手 法 在 蘇 軾 同 類 題 材 的 創 作 中 運 用 得 較 為 普 遍, 藝 術 上 也 較 成 功 藝 術 技 巧 的 創 新, 是 古 人 審 美 情 趣 發 展 變 化 所 決 定 擬 人 化 手 法 的 發 展, 是 蘇 黃 時 代 重 神 似 崇 尚 主 體 意 趣 美 學 思 潮 在 描 寫 技 巧 上 的 體 現 與 認 桃 辨 杏 尋 枝 摘 葉 正 面 繪 形 相 比, 擬 人 的 手 法 不 能 說 完 全 脫 離 形 似 基 礎, 但 已 超 越 事 物 外 形 的 刻 板 描 摹, 偏 重 表 現 事 物 的 整 體 感 覺 和 風 韻 尤 其 是 以 人 的 心 理 思 想 去 揣 度 演 繹, 更 賦 予 精 神 意 志, 不 僅 直 接 導 致 形 象 的 生 動, 拓 寬 感 覺 的 張 力, 更 重 要 的 是 為 人 格 精 神 的 比 擬 寄 託 奠 定 了 基 礎, 為 梅 花 人 品 格 象 徵 意 義 的 發 掘 大 開 方 便 之 門 石 延 年 紅 梅 詩 在 認 桃 辨 杏 後 也 展 開 了 擬 人 化 的 描 寫 : 烘 笑 從 人 贈, 酡 顏 任 笛 吹 未 應 嬌 意 急, 發 赤 怒 春 遲 想 像 紅 梅 之 紅 是 佳 人 怒 姿 或 醉 態 蘇 軾 紅 梅 三 首 中 酒 暈 玉 肌 玉 人 頩 頰 云 云, 明 顯 受 到 石 氏 構 思 的 啟 發 但 蘇 軾 在 擬 人 基 礎 上, 展 開 更 富 連 慣 性 的 想 像, 著 意 演 繹 梅 花 抗 顏 脫 俗 的 品 格 所 謂 寒 心 未 肯 隨 春 態 尚 餘 孤 瘦 雪 霜 姿 云 云, 都 不 只 是 交 待 顏 色 之 紅 白 這 屬 於 寫 形, 而 是 蘇 軾 賦 予 了 強 烈 心 靈 的 心 氣 意 志, 寫 出 紅 梅 俗 態 卻 不 媚 世, 豔 麗 其 外 卻 無 礙 品 性 氣 節 蘇 軾 筆 下 的 梅 花 帶 上 了 詩 人 主 觀 寫 意 的 濃 重 色 彩, 深 刻 打 上 人 格 志 趣 的 烙 印 87 古 今 較 論 蘇 軾 石 延 年 詠 紅 梅 得 失, 以 此 最 公 允 深 刻 周 全, 既 分 析 石 延 年 得 失, 又 彰 顯 蘇 軾 藝 術 創 意 與 成 就, 故 能 饜 服 人 心 平 心 較 論, 蘇 軾 詠 紅 梅, 物 我 雙 寫, 體 物 得 神, 意 態 俱 佳, 詩 中 有 人, 躍 然 紙 上, 確 是 佳 構 梅 格 之 論 更 精 闢 深 刻, 千 古 不 易, 又 以 精 巧 創 作 為 梅 格 之 說 提 供 具 體 呈 現, 有 理 論, 有 實 踐, 故 能 博 得 掌 聲, 傳 頌 千 載 石 延 年 詠 紅 梅, 頷 聯 認 桃 無 綠 葉, 辨 杏 有 青 枝, 雖 落 痕 跡, 樸 拙 可 笑, 末 聯 未 應 嬌 意 急, 發 赤 怒 春 遲, 確 有 韻 致, 誠 為 佳 句, 值 得 稱 美 蘇 軾 評 石 延 年 詠 梅, 一 味 誇 大 頷 聯 瑕 疵, 不 道 末 聯 之 美, 但 道 人 之 短, 不 稱 人 之 美, 稍 嫌 不 公 平 不 厚 道, 石 氏 地 下 有 靈 當 為 之 氣 結 不 過, 無 論 如 何, 從 後 人 討 論 之 熱 烈 來 看, 蘇 87 程 杰 : 美 人 與 高 士 兩 個 詠 梅 擬 象 的 遞 變, 南 京 師 大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6 期 (1999 年 11 月 ), 頁 102-105

232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軾 詠 紅 梅 以 註 明 詩 點 名 道 姓 批 判 前 賢 引 人 注 意 的 書 寫 策 略 極 成 功, 套 用 現 代 廣 告 用 語 : 吸 睛 指 數 百 分 百! 蘇 軾 可 說 是 文 藝 創 造 的 行 銷 專 家, 精 心 書 寫, 巧 妙 裝 飾, 自 產 自 銷, 成 功 推 廣 紅 梅 詩 詞 及 梅 格 之 論, 迴 響 千 年, 餘 音 不 絕 這 給 我 們 一 個 啟 發 : 現 今 流 行 文 化 創 意, 只 要 物 品 精 美, 包 裝 妥 善, 引 人 注 意, 產 銷 有 方, 每 一 位 文 人 都 是 文 創 產 業 行 銷 專 家, 都 是 自 我 行 銷 專 家 法 國 符 號 學 家 羅 蘭. 巴 特 (Roland Barthes) 曾 說 : 當 一 篇 文 字 激 起 智 力 的 泉 源 時, 可 以 把 讀 者 從 消 費 者 變 成 生 產 者 蘇 軾 紅 梅 詩 詞 不 僅 提 供 文 藝 美 學 的 貢 獻, 對 吾 人 文 藝 創 作 文 創 行 銷 也 都 有 啟 發 五 結 語 綜 上 所 論,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所 作 紅 梅 三 首, 首 篇 最 佳, 蘇 軾 情 有 獨 鍾, 隨 即 檃 括 成 定 風 波. 詠 紅 梅 一 詞 蘇 軾 千 古 才 人, 詩 詞 兼 擅, 時 將 自 己 得 意 佳 句 相 互 轉 化, 渾 融 無 跡, 然 多 屬 零 星 字 句, 唯 獨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是 通 篇 轉 化, 全 盤 檃 栝, 自 詡 之 情 自 不 待 言 此 組 詩 詞, 從 創 作 現 象 上 說, 屬 於 同 題 共 作, 這 是 蘇 軾 創 作 的 一 大 顯 著 特 徵, 也 是 蘇 軾 以 詩 為 詞 88 的 重 要 內 涵 之 一 ; 從 創 作 形 式 上 論, 屬 於 檃 栝, 毋 庸 贅 言 要 注 意 的 是, 蘇 軾 以 詩 入 詞, 並 非 簡 單 地 移 詩 入 詞 由 詩 到 詞, 蘇 軾 精 心 結 撰, 巧 妙 構 思, 通 過 本 文 剖 析, 我 們 知 道, 其 中 包 含 著 至 少 三 重 書 寫 策 略 : 第 一 刻 意 選 調, 重 視 傳 播 蘇 軾 紅 梅 詩 乃 七 律, 韻 屬 平 聲, 要 援 引 入 詞, 既 要 保 留 詩 句 原 貌, 又 須 保 證 稍 加 點 染 即 可 成 篇, 只 能 選 擇 與 七 律 詩 體 最 接 近 的 詞 牌, 故 必 用 定 風 波 只 要 比 較 蘇 軾 另 一 首 定 風 波. 重 陽 括 杜 牧 之 詩 與 杜 牧 原 作 九 日 齊 山 登 高 即 可 明 白, 此 乃 蘇 軾 刻 意 選 調 的 結 果 同 時, 從 存 在 形 態 而 言, 詞 作 在 宋 代 是 一 種 音 樂 文 學, 要 求 被 之 管 弦, 口 耳 相 傳 蘇 軾 以 詩 入 詞, 也 是 為 了 迎 合 這 種 傳 播 方 式, 以 廣 流 播 從 實 際 效 果 上 看, 蘇 軾 可 說 已 達 到 目 的 第 二 物 我 雙 寫, 自 明 心 志 蘇 軾 貶 謫 黃 州, 以 梅 花 為 題, 湧 現 大 量 作 品, 故 此 組 紅 梅 詩 詞 的 出 現 絕 非 偶 然, 與 蘇 軾 此 期 心 境 緊 密 聯 繫 蘇 軾 忠 而 被 謗, 信 而 見 疑, 其 風 神 與 梅 花 暗 合, 故 他 以 孤 傲 不 隨 忠 言 得 罪 者 的 心 眼 觀 照 梅 花, 聯 繫 人 格 與 梅 格, 將 梅 花 擬 人 化, 轉 化 梅 格 為 人 格, 進 而 豐 富 深 化 紅 88 何 謂 以 詩 為 詞, 可 參 彭 文 良 撰 : 蘇 軾 以 詩 為 詞 涵 義 綜 論, 長 春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6 期 (2008 年 11 月 ), 頁 79-84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33 梅 詩 詞 指 涉 的 人 物 精 神 與 意 涵 : 剛 毅 不 屈 的 精 神, 不 合 時 宜 的 性 格, 堅 持 理 想 不 茍 合 取 容 隨 世 浮 沉 的 心 志, 這 正 是 蘇 軾 紅 梅 詩 詞 之 自 我 觀 照 與 書 寫, 詠 梅 即 言 志 第 三 以 註 明 詩, 批 判 前 賢 以 註 明 詩, 批 判 人 物, 彰 明 作 意, 引 人 注 意, 是 蘇 詩 慣 用 技 法, 長 篇 名 作 荔 支 嘆 即 典 型 範 例, 膾 炙 人 口 蘇 軾 詠 紅 梅, 詩 老 之 稱 既 重 覆 形 之 於 詩 詞, 先 以 註 明 詩, 日 後 復 以 文 明 詩, 點 名 道 姓, 直 指 詩 老 即 石 延 年, 唯 恐 世 人 不 知, 毫 不 隱 飾, 冷 嘲 熱 諷, 臧 否 前 賢, 爭 妍 鬥 勝 之 心, 抑 人 揚 己 之 意, 明 白 可 見, 遂 引 起 後 人 高 度 注 意, 回 響 熱 烈, 歷 代 不 絕, 果 然 達 到 預 期 效 果 簡 言 之, 蘇 軾 此 組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梅 格 之 論 精 警 超 拔, 書 寫 策 略 巧 妙 綿 密, 思 想 意 涵 深 刻 真 實, 理 論 與 實 踐 人 品 與 作 品 完 美 結 合, 宜 其 傳 頌 千 載

234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引 用 文 獻 孔 凡 禮 編 撰 : 三 蘇 年 譜, 北 京 : 北 京 古 籍 出 版 社,2004 年 10 月,1 版 1 刷 方 回 選 評, 李 慶 甲 集 評 校 點 : 瀛 奎 律 髓 彙 評,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年 4 月,1 版 1 刷 王 士 禛 撰 : 花 草 蒙 拾,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冊 1733),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年 3 月,1 版 1 刷 王 文 誥 輯 訂 : 蘇 文 忠 公 詩 編 註 集 成, 台 北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1979 年 8 月, 再 版 王 水 照 選 注 : 蘇 軾 選 集,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8 年 10 月,1 版 2 刷 王 直 方 撰 : 王 直 方 詩 話, 吳 文 治 主 編 : 宋 詩 話 全 編 ( 冊 2),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年 12 月,1 版 1 刷 四 川 大 學 中 文 系 唐 宋 文 學 研 究 室 編 : 蘇 軾 資 料 彙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4 年 4 月,1 版 1 刷 石 延 年 撰 : 石 延 年 詩, 北 京 大 學 古 文 獻 研 究 所 編 : 全 宋 詩 ( 冊 3),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5 年 3 月,1 版 1 刷 李 燾 撰, 上 海 師 範 大 學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所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所 點 校 : 續 資 治 通 鑑 長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4 年 9 月,2 版 1 刷 杜 牧 撰, 馮 集 梧 注 : 樊 川 詩 集 注, 台 北 : 漢 京 文 化 公 司,1983 年 9 月, 初 版 沈 祥 龍 撰 : 論 詞 隨 筆,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 冊 5),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1988 年 2 月, 台 1 版 朋 九 萬 編 錄 : 東 坡 烏 臺 詩 案, 長 沙 : 商 務 印 書 館,1939 年 12 月, 初 版 林 逋 撰 : 林 逋 詩, 北 京 大 學 古 文 獻 研 究 所 編 : 全 宋 詩 ( 冊 2),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1 年 7 月,1 版 1 刷 邵 博 撰, 李 劍 雄 劉 德 權 點 校 : 邵 氏 聞 見 後 錄,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12 月,1 版 2 刷 邱 世 友 撰 : 劉 熙 載 的 詞 品 說 融 齋 詞 論 之 一, 徐 林 祥 主 編 : 劉 熙 載 美 學 思 想 研 究 論 文 集, 成 都 : 四 川 大 學 出 版 社,1993 年 2 月,1 版 1 刷 紀 昀 評 點 : 蘇 文 忠 公 詩 集, 台 北 : 宏 業 書 局,1969 年 6 月, 未 載 版 次 唐 圭 璋 編 : 全 宋 詞, 台 北 : 洪 氏 出 版 社,1985 年 4 月, 再 版 孫 康 宜 撰, 李 奭 學 譯 : 蘇 軾 與 詞 體 地 位 的 提 升, 中 外 文 學,20 卷 6 期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35 殷 大 云 撰 : 劉 熙 載 藝 概. 詞 曲 概 初 探, 徐 林 祥 主 編 : 劉 熙 載 美 學 思 想 研 究 論 文 集, 成 都 : 四 川 大 學 出 版 社,1993 年 2 月,1 版 1 刷 張 炎 撰, 夏 承 燾 校 注 : 詞 源 注, 台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7 年 7 月, 初 版, 與 樂 府 指 迷 箋 釋 合 刊 本 張 璋 黃 畲 編 : 全 唐 五 代 詞,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86 年 10 月, 台 1 版 郭 預 衡 主 編 : 中 國 古 代 文 學 史 長 編 宋 遼 金 卷, 北 京 : 北 京 師 範 學 院 出 版 社, 1993 年 1 月,1 版 1 刷 陳 鵠 撰, 孔 凡 禮 點 校 : 西 塘 耆 舊 續 聞,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8 月,1 版 1 刷, 與 師 友 談 記 曲 洧 舊 聞 合 刊 本 彭 文 良 撰 : 論 唐 宋 詞 的 傳 播 形 式, 燕 山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4 期, 2009 年 12 月, 頁 52-58 : 蘇 軾 以 詩 為 詞 涵 義 綜 論, 長 春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6 期,2008 年 11 月, 頁 79-84 程 杰 撰 : 美 人 與 高 士 兩 個 詠 梅 擬 象 的 遞 變, 南 京 師 大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6 期,1999 年 11 月, 頁 102-105 費 袞 撰 : 梁 谿 漫 志,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1990 年 9 月,1 版 1 刷 馮 煦 撰 : 蒿 庵 論 詞, 唐 圭 璋 編 : 詞 話 叢 編 ( 冊 4),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1988 年 2 月, 台 1 版 黃 永 武 撰 : 詩 與 美,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87 年 12 月,4 版 黃 徹 撰 : 溪 詩 話, 吳 文 治 主 編 : 宋 詩 話 全 編 ( 冊 3),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年 12 月,1 版 1 刷 榮 斌 撰 : 一 代 詠 梅 成 正 聲 論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創 作 熱, 東 嶽 論 叢 24 卷 1 期, 2003 年 1 月 趙 翼 撰 : 甌 北 詩 話, 郭 紹 虞 編 選, 富 壽 蓀 校 點 : 清 詩 話 續 編 本 ( 冊 中 ), 台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3 年 12 月, 初 版 劉 安 世 口 述, 馬 永 卿 編, 王 崇 慶 解 : 元 城 語 錄 解, 台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未 載 出 版 年 月 與 版 次 劉 克 莊 撰 : 後 村 詩 話, 吳 文 治 主 編 : 宋 詩 話 全 編 ( 冊 8),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年 12 月,1 版 1 刷 劉 昭 明 撰 : 引 物 連 類 直 斥 本 朝 昏 君 佞 臣 蘇 軾 荔 支 歎 的 譏 刺 典 範 與 創 意, 文 與 哲 第 9 期,2006 年 12 月, 頁 263-336

236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 蘇 軾 西 江 月 梅 花 詞 的 藝 術 與 創 意, 第 四 屆 文 學 藝 術 與 創 意 研 發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劉 熙 載 撰, 王 氣 中 箋 注 : 藝 概 箋 注, 貴 陽 : 貴 州 人 民 出 版 社,1986 年 9 月,1 版 1 刷 潘 慎 編 撰 : 詞 律 辭 典, 太 原 : 山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91 年 9 月,1 版 1 刷 鄭 園 撰 : 東 坡 詞 研 究,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10 年 3 月,1 版 1 刷 龍 沐 勛 撰 : 唐 宋 詞 格 律, 台 北 : 九 思 出 版 公 司,1979 年 3 月, 台 1 版 薛 雪 撰 : 一 瓢 詩 話, 丁 福 保 編 : 清 詩 話, 台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8 年 9 月, 初 版 蘇 軾 撰, 孔 凡 禮 點 校 : 蘇 軾 文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 月,1 版 4 刷 : 蘇 軾 詩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10 月,1 版 2 刷 蘇 軾 撰, 鄒 同 慶 王 宗 堂 編 校 : 蘇 軾 詞 編 年 校 註,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9 月,1 版 1 刷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237 A Study on the Writing Strategy of Su Shih s Huangzhou Poetry and Tz u on Red Plum Liu, Chao-ming Peng, Wen-liang [Abstract] Su Shih had composed many well-written poems and tz u on chanting the plum blossoms. Due to these great works, the chants on the plum blossoms have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on the studies of the poetry and tz u in Sung dynasty. On Su s deposition to Huang-chou, he first claimed character of plum in his composition of Hong Mei San Shou. In addition, he incorporated his poetry into tz u, and made Ding Fong Po. Yong Hong Mei. Su s works of the red plum blossoms were not only creative but also indicated Su s profound thinking to that time, which has made Su a highly valued literatus since Sung dynasty. Furthermore, in the literature, Su had often been compared to Shi Yan Nian because they were both famous writers in Sung dynasty. In this paper, I tried to analyze the excellent writing strategies, the context, and the consonance included in the chant on the plum blossoms. First, for the purpose of chanting the plum blossoms works and incorporating his poem lines with tz u, Su particularly picked out the Ding Feng Po tz u pattern, which had the closest pattern with the chants on the plum blossoms. This was the main writing strategy to make this work more appealing and easier to be chanted. Besides, incorporating poems into tz u so that the chant on the plum blossoms could spread widely is also the necessary writing strategy. Secondly, Su compared plum blossom in Ding Feng Bo.Yong Hong Mei to himself to show his willingness to serve in the government. Su assimilated a gentleman as the plum blossom and argued that characters of plum blossom was indeed the character of a gentleman. Finally, writing poems to express his thoughts, make suggestions to the government, and satirize people of the former times were the writing strategies Su always used. 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Chongqing University.

238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order to emphasize the idea of the equivalence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plum blossom and the character of a gentleman, Su made a severe criticism on Shi Yan Nian and assimilated Su himself as the plum blossom. In conclusion, Su embodied the argument of character of plum blossom by using ingenious writing strategies. Hence, the argument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plum blossom and the relevant works have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and serve a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per. Keywords: Su Shih, Huangzhou, plum blossom poetry, plum blossom tz u, writ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