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Similar documents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 F736F F 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第一章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Microsoft Word - 24.doc

标题

Microsoft Word 王振勳136.doc

Microsoft Word - 01應制詩之審美特徵__以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_吳元嘉_編輯稿.doc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870AED5A44ABEC7A6D2A5B2B3D3AF5AC1BFAE792E696E6464>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 ).doc


Microsoft Word doc

瑏瑡 B ~ 瑏瑡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致 谢 本 论 文 能 得 以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胡 曙 中 教 授 正 是 他 的 悉 心 指 导 和 关 怀 下, 我 才 能 够 最 终 选 定 了 研 究 方 向, 确 定 了 论 文 题 目, 并 逐 步 深 化 了 对 研 究 课 题 的 认 识, 从 而 一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206 雜但總的來說陳維崧仍然受到肯定特別是陳廷焯 對陳維崧有了再 發現 侯雅文的文章試圖抽樣選取不同時期的清詞選本來探討陳維崧詞的經典化 內涵及其過程不過其中與本文有關係的只有王昶 國朝詞綜 一種雖然前後對 照多少揭示了其價值但對如何反映雍乾詞學傾向尚未能展開 李睿的文章全 面

戲劇研究 第二期 9 0 周育德 金水 中國戲史略 鄧濤 劉立文 中國古代戲劇文學史 張 庚 郭漢城 中國戲曲通史 廖奔 劉彥君 中國戲曲發展 12 史 等都或簡或繁地把它當作論題 就中後兩部著墨較多 自然也較富於參考 價值 而盧前之書成書較早 已將花雅爭衡分為三期 始於秦腔 繼以徽調

2011年高职语文考试大纲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Microsoft Word v...doc

穨1-林聖欽.doc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Microsoft Word - 蔡宗信,臺灣高蹺陣之歷史淵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3年5月 1-13頁。.doc

<4D F736F F 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Abstract Mi-Fu, the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is famous for his unique mist scenery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world. According

2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1

明新學報第31期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王明排版.doc

Microsoft Word - 02-蘇美文.doc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論文封面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_1_論文封面1.PDF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中文版样板

,,, ;,,,,,, :,,,,,, :,,, ( ),, (),,,,,, :,,,,,,,,,,,,,,,,,,,,,, : :,,, :,,,,, 1., ;,,,, :,,,,?,, ( Giulios Al2 eni) 1 ( ) ( ) (),,,,,,,, :, : ( ),, 19


mode of puzzle-solving

1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4D F736F F D2032B8ADACC2A7672DB4E5C3C0A9F3C0B8A141A6DCB5BDA9F3C3C02E646F63>


: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3戴文鋒-人文.indd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97 3 ヽ ヽ ヽ ヽ ヽ 10 ヽ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 ~ ~

key word Poetry of Tu Fu historicpoetry of Tang Dynasty Lyric, drama and narrative are the principal part of world s literature. In common sense, the

Transcription: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09 月 30 日 計 畫 主 持 人 : 顏 鸝 慧 共 同 主 持 人 : 計 畫 參 與 人 員 : 處 理 方 式 : 除 涉 及 專 利 或 其 他 智 慧 財 產 權 外 得 立 即 公 開, 唯 必 要 時 本 校 得 展 延 發 表 時 限 可 立 即 對 外 提 供 參 考 ( 請 打 ) 一 年 後 可 對 外 提 供 參 考 兩 年 後 可 對 外 提 供 參 考 執 行 單 位 :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中 華 民 國 97 年 10 月 29 日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可 靠 的 飲 茶 文 獻 紀 錄 到 了 中 唐 (8 世 紀 中 葉 ), 飲 茶 風 氣 大 盛, 成 了 比 屋 之 飲, 茶 葉 產 銷 盛 況 空 前, 茶 文 學 作 品 亦 急 劇 驟 升 嗜 好 茶 飲 的 詩 人 僧 客 大 多 有 吟 哦 茶 的 詩 作, 並 積 極 提 升 了 茶 文 化 的 內 容 從 中 唐 開 始, 品 飲 習 慣 深 入 了 文 人 生 活, 也 連 帶 影 響 文 人 創 作 的 取 材 及 表 現 方 式, 與 茶 有 關 的 文 學 作 品 不 斷 出 現, 總 計 唐 代 茶 詩 就 有 七 百 多 首 經 宋 代 明 代 清 代 更 是 代 代 興 盛, 飲 茶 成 了 文 人 生 活 的 一 部 份 而 茶 詩 更 在 整 體 詩 歌 中 展 現 一 種 與 眾 文 學 不 同 的 特 點, 即 相 比 於 其 它 類 型 的 詩 作, 茶 詩 展 現 了 一 種 與 眾 不 同 的 趣 味 從 茶 詩 的 趣 味 中, 歷 代 文 人 的 茶 道 生 活 演 義 於 其 中 從 歷 代 文 人 品 飲 茶 經 驗, 他 們 以 茶 為 題 材, 舉 凡 茶 的 型 態 特 性 生 長 環 境, 以 及 茶 在 人 文 生 活 中 所 扮 演 的 的 角 色, 都 成 了 文 人 刻 畫 的 對 象 文 人 表 達 從 事 茶 藝 生 活 的 一 切, 在 備 茶 及 煮 飲 過 程 細 細 品 味, 從 炙 茶 碾 茶 羅 茶 到 備 水 起 火 煮 水 調 鹽 投 茶 育 華 分 茶 品 飲, 甚 至 潔 器 及 貯 存 器 具, 每 一 個 步 驟, 鉅 細 靡 遺, 品 茶 不 僅 滲 入 文 人 的 生 活 裏, 也 躍 升 為 文 人 心 中 一 種 心 靈 上 的 享 受 及 體 驗, 從 唐 代 宋 代 明 代 清 代, 品 茶 成 了 讀 書 人 重 要 的 寄 託, 茶 文 學 裏 深 刻 地 反 映 了 歷 代 文 人 的 茶 道 生 活 關 鍵 詞 : 茶 詩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record, tea drinking should be started from West Han Dynasty, but it was only a regional life style before Tang Dynasty. When it comes to Mid Tang Dynasty, tea drinking activity moved to its peak.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 business and 1

tea literature also grew fast since Mid-Ta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tea drinking habit became so public, more and more articles described topics of tea drinking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tea culture. During Tang Dynasty, more than 700 poems were written. At that moment, tea poetry became a special literature style, which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literatures. The most special property of tea poetry is a kind of poesy interest. The poesy interest in tea poetry present lots of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such as a scaling-down mapping of the universe and history, a kind of description freedom, a kind of easy description with details, and a kind of friendly writing style. From the tea poetry, the readers can see the details of growing tea plants, reaping tea, producing tea products, preparing tea drink, rules of tea drinking, and the mood of drinking tea. By analyzing the tea drinking action in the tea poetry, abundant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could be discovered and realized. Keywords:tea drinking, tea culture, poesy interest 2

一 前 言 本 文 擬 從 歷 代 文 人 的 茶 詩 作 品 出 發, 進 而 瞭 解 中 國 文 人 的 茶 道 生 活, 及 眾 多 茶 事 行 為 所 引 發 的 文 化 內 涵, 進 一 步 了 解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真 實 迭 變 現 象, 以 及 其 對 後 世 的 影 響 以 求 更 深 刻 瞭 解 茶 在 中 國 社 會 的 繼 承 與 創 新 的 存 在 意 義 本 計 劃 的 研 究 主 要 會 從 三 個 方 向 著 手 : 其 一 是 將 茶 與 文 人 結 合 的 歷 史 淵 源 作 一 探 討, 以 瞭 解 茶 在 中 國 歷 史 上 的 地 位, 並 進 一 步 探 求 茶 與 文 人 結 合 的 原 因 ; 分 析 歷 代 文 人 的 茶 詩 作 品 中 所 反 映 的 種 種 茶 事 行 為, 以 此 文 人 茶 詩 與 茶 道 生 活 作 佐 證 ; 三 則 透 過 這 些 茶 詩 內 容, 進 一 步 了 解 文 人 歷 代 文 人 生 活 在 茶 道 生 活 中 的 真 實 迭 變 現 象 二 關 於 茶 與 文 人 結 合 的 歷 史 淵 源 中 國 人 飲 茶 的 事 實, 已 經 存 在 兩 千 多 年, 最 遲 到 西 漢 時 已 有 可 靠 的 飲 茶 文 獻 1 紀 錄 從 民 間 到 宮 廷, 飲 茶 的 行 為 普 遍 流 行 尤 其 到 了 唐 代, 幾 乎 是 五 步 一 飲, 十 步 一 店, 京 都 路 上 處 處 投 錢 買 茶, 當 時 光 是 水 路 要 道 附 近 就 出 現 了 茶 貨 的 店 舖, 專 門 賣 茶 給 過 往 的 客 商, 唐 代 封 演 封 氏 聞 見 記 卷 6 飲 茶 條 言 : 自 鄒 齊 滄 棣 漸 至 京 邑, 城 市 多 開 店 鋪 煎 茶 賣 之, 不 問 道 俗, 投 錢 取 飲 其 茶 自 江 淮 而 來, 舟 車 相 繼, 所 在 山 積, 色 額 甚 多 2 鄒 ( 今 山 東 省 鄒 縣 ) 齊 ( 今 山 東 省 歷 城 縣 ) 滄 ( 今 河 北 省 滄 縣 ) 棣 ( 今 山 東 省 惠 民 縣 南 ), 這 些 城 市 都 在 大 運 河 附 近, 茶 貨 的 取 得 自 然 較 為 容 易 茶 葉 需 求 量 擴 大, 連 帶 品 飲 的 器 具 也 蓬 勃 發 展, 據 舊 唐 書 韋 堅 傳 記 載 : 天 寶 元 年 三 月,( 韋 堅 ) 擢 為 陝 郡 太 守 水 路 轉 運 使 奏 請 於 咸 陽 擁 渭 水 作 興 成 堰, 堅 預 於 東 京 汴 宋 取 小 斛 底 船 三 二 百 隻 置 於 潭 側, 其 船 皆 署 牌 表 之 豫 章 郡 船, 即 名 瓷 酒 器 茶 釜 茶 鐺 茶 椀 駕 船 1 西 漢 宣 帝 時, 王 褒 著 僮 約, 內 容 言 武 陽 買 茶 烹 茶 盡 具, 可 見 西 漢 時 的 武 陽 ( 今 四 川 省 彭 山 縣 ) 已 是 茶 貨 集 散 地, 從 作 品 中 可 看 到 西 漢 貴 族 社 會 已 有 飲 茶 習 慣 2 唐 封 演, 封 氏 聞 見 記, 收 入 晉 唐 劄 記 六 種 卷 6 飲 茶 條,46 頁 3

人 皆 大 笠 子 寬 袖 衫 芒 履, 如 吳 楚 之 制 3 從 船 夫 的 外 觀 知 船 貨 從 南 方 來, 滿 載 瓷 酒 器 茶 釜 茶 鐺 茶 椀 等 器 物, 知 當 時 北 方 的 品 飲 已 不 分 南 北, 茶 器 茶 葉 源 源 不 斷 地 北 運, 大 運 河 運 輸 的 便 利 促 進 4 北 方 飲 茶 風 氣 的 興 盛 除 水 運 之 外, 陸 運 也 很 便 捷 唐 代 的 驛 道 設 施 完 善 健 全, 每 三 十 里 設 一 驛, 天 下 水 馬 驛 共 計 1639 所, 其 中 陸 驛 即 佔 1297 所, 水 陸 相 兼 者 有 86 所 各 驛 設 有 驛 長 一 人, 驛 夫 數 人 至 數 十 人, 唐 驛 並 提 供 驛 舍, 以 供 驛 吏 驛 夫 及 往 來 休 息 住 宿 5 且 朝 廷 對 於 一 些 地 勢 崎 嶇 又 位 在 交 通 要 道 的 區 域, 加 強 改 善 運 輸 措 施, 最 著 名 的 例 子 就 是 唐 玄 宗 開 元 四 年 (716), 張 九 齡 開 鑿 廣 州 上 官 隘 要 衝 大 庾 嶺 6 除 了 交 通 的 改 善, 茶 葉 本 身 的 商 品 化, 加 速 了 社 會 的 經 濟 流 通, 農 民 商 人 貴 族 文 人 等 對 茶 葉 的 文 化 化, 都 提 供 了 助 力 加 上 寺 院 僧 侶 藉 由 飲 茶 坐 禪 及 文 人 的 助 長, 飲 茶 習 慣 地 無 分 南 北 地 蔓 延 開 來 佛 教 從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開 始 興 盛, 至 中 唐 禪 宗 大 盛, 信 眾 極 多, 加 上 茶 有 提 神 令 少 眠 睡 的 功 用, 有 助 於 僧 侶 的 坐 禪 論 道, 飲 茶 普 及 全 國, 京 城 中 多 開 店 鋪 賣 茶, 形 成 比 屋 為 飲 的 國 飲 據 封 氏 聞 見 記 卷 6 飲 茶 條 記 載 : 開 元 中, 泰 山 靈 嚴 寺 有 降 魔 師 大 興 禪 教, 學 禪 務 于 不 寐, 又 不 夕 食, 皆 許 其 飲 茶, 人 自 懷 挾, 到 處 煮 飲, 從 此 轉 相 仿 效, 遂 成 風 俗 7 禪 宗 神 秀 一 派 盛 於 武 后 之 時, 降 魔 禪 師 曾 在 武 后 時 見 神 秀, 後 隨 即 入 泰 山 傳 教, 8 傳 言 其 壽 九 十 一 開 元 中 時, 降 魔 禪 師 仍 健 在, 其 門 徒 眾 多, 人 人 飲 茶, 自 然 形 3 後 晉 劉 昫 等 撰, 舊 唐 書 卷 105 韋 堅 傳,3222~3223 頁, 鼎 文 書 局 印 行 4 有 關 唐 帝 國 與 運 河 的 關 係, 可 參 考 全 漢 昇, 唐 宋 帝 國 與 運 河, 第 1~6 章,1~92 頁, 上 海 商 務 印 書 館, 1946 年 5 同 上 注 6 唐 張 九 齡, 曲 江 集 卷 17 開 鑿 大 庾 嶺 路 序,180~181 頁, 台 北 商 務 印 書 館,1973 年 7 唐 封 演, 封 氏 聞 見 記, 收 入 晉 唐 劄 記 六 種 卷 6 飲 茶 條,46 頁 8 據 宋 釋 道 原 景 德 傳 燈 錄 卷 4 記 其 事 蹟 云 : 兗 州 降 魔 藏 禪 師, 趙 郡 人 也 師 七 歲 出 家 時 屬 野 多 妖 鬼, 魅 惑 餘 人, 師 孤 形 制 伏, 曾 無 少 畏, 故 得 降 魔 名 焉 後 遇 北 宗 盛 化, 便 誓 摳 衣 秀 懸 記 之 曰 : 汝 與 少 皡 之 墟 有 緣 師 尋 入 泰 山, 數 稔, 學 者 雲 集 壽 九 十 一 收 入 王 雲 五 主 編, 四 部 叢 刊 三 編 子 部 第 28 冊,13749 頁, 台 北 商 務 印 書 館,1976 年 4

9 成 風 氣 三 文 人 茶 詩 中 所 反 映 的 茶 事 生 活 茶 為 文 人 帶 來 不 同 的 刺 激, 茶 興 復 詩 心, 一 甌 還 一 吟 10 茶 爽 添 詩 句 11 詩 情 茶 助 爽 12 還 是 詩 心 苦, 堪 消 臘 面 香 13 這 些 作 品 處 處 透 露 了 文 人 與 茶 的 交 集, 以 及 文 人 對 茶 的 情 感 文 人 品 飲 茶, 以 茶 為 題 材, 舉 凡 茶 的 型 態 特 性 生 長 環 境, 以 及 茶 在 人 文 生 活 中 所 扮 演 的 的 角 色, 都 成 了 文 人 刻 畫 的 對 象 歷 代 多 位 文 人 親 自 上 山 採 茶, 在 飽 覽 茶 山 風 情 之 餘, 行 文 描 繪 茶 山 勝 景 以 及 享 受 枝 上 鮮 翠 現 採 現 製 現 煮 的 樂 趣 各 代 文 人 雅 士 作 品 集 中 所 提 及 茶 道 生 活 的 事 實, 使 我 們 更 深 刻 感 受 到 當 時 文 人 與 茶 事 活 動 的 關 係 唐 代 茶 聖 陸 羽 曾 深 入 巴 山 峽 川 考 察 茶 事, 甚 至 渡 江 南 下, 到 江 蘇 蘇 州 浙 江 吳 興 江 西 上 饒 南 昌 等 地 定 居, 採 集 各 地 名 茶, 鑑 別 各 地 水 源, 收 集 相 關 資 料, 最 後 隱 居 浙 江 吳 興 的 苕 溪, 完 成 中 國 的 第 一 部 茶 書 專 著 茶 經 當 時 有 數 位 文 人 與 陸 羽 交 往 甚 篤, 如 : 皎 然 顏 真 卿 皇 甫 曾 皇 甫 冉 劉 長 卿 權 德 輿 等 人, 都 因 陸 羽 的 影 響 而 結 下 茶 緣, 為 中 國 茶 園 山 水 留 下 作 品 除 了 因 茶 事 行 為 所 帶 來 的 生 活 情 趣 及 效 用 外, 茶 的 視 覺 嗅 覺 等 感 官 享 受, 更 可 增 添 文 人 對 品 飲 茶 的 情 感 作 者 對 茶 的 色 香 味 感 受, 均 記 錄 在 文 學 作 品 中 以 下 簡 潔 就 感 官 的 色 香 味 感 受, 書 寫 於 下 ( 一 ) 茶 色 方 面 本 文 所 指 的 茶 色 不 單 指 已 煮 成 的 茶 湯 色, 還 包 含 茶 在 水 面 的 狀 態 及 色 彩 唐 代 茶 葉 的 製 法 據 陸 羽 茶 經 中 提 到 的 主 要 有 四 種 方 式 : 飲 有 觕 茶 散 茶 末 茶 9 林 正 三, 唐 代 飲 茶 風 氣 探 討, 國 立 編 譯 館 館 刊, 第 13 卷, 第 2 期,208 頁, 台 北 國 立 編 譯 館,1984 年 10 全 唐 詩 卷 560, 薛 能 留 題,6497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本 論 文 所 引 用 唐 人 所 撰 寫 的 詩 句, 全 取 自 於 全 唐 詩 及 全 唐 詩 補 編 ( 包 括 全 唐 詩 外 編 校 訂 本 和 全 唐 詩 續 拾 ) 11 全 唐 詩 卷 632, 司 空 圖 即 事 二 首 其 一,7253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12 全 唐 詩 卷 368, 齊 己 謝 灉 湖 茶,4036 頁, 中 華 書 局,1971 年 13 全 唐 詩 卷 840,9476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5

餅 茶 者 乃 斫 乃 熬 乃 煬 乃 舂, 貯 於 瓶 罐 之 中, 以 湯 沃 焉, 謂 之 痷 茶 14 此 四 種 方 式 即 : 觕 茶 製 法 ( 即 將 茶 葉 初 步 壓 榨 成 固 定 形 狀 以 利 於 運 輸 搬 運, 主 要 銷 售 對 象 為 邊 地 民 族 ) 散 茶 製 法 ( 即 將 茶 葉 乾 燥 後 收 藏, 待 飲 用 時 研 磨 成 粉 末 ) 末 茶 製 法 ( 即 將 乾 燥 的 茶 葉 直 接 磨 成 粉 狀 保 存, 唐 宋 禪 宗 的 茶 道 中 的 飲 茶 即 是 此 種 方 式, 與 散 茶 同 樣 通 行 於 民 間 ) 餅 茶 製 法 ( 即 陸 羽 進 行 改 良 的 製 茶 法 ) 陸 羽 只 採 春 茶, 且 只 栽 取 嫩 葉, 蒸 青 後 擣 為 泥, 用 模 型 壓 製 成 餅 茶 後 收 藏, 在 製 程 上 費 時 費 工, 所 以 通 常 只 有 文 人 雅 士 所 飲 用 的 茶 及 貢 茶 才 如 此 大 費 周 章, 但 也 正 是 如 此 而 區 別 了 茶 的 等 級 差 別 自 唐 以 後, 或 煮 茶 點 茶 泡 茶 等, 各 有 更 迭, 製 茶 方 式 亦 有 變 化, 故 茶 湯 的 色 澤 優 劣 表 現 標 準 不 可 一 視 同 仁 然 好 茶 所 象 徵 出 的 健 康 色 澤 卻 是 一 致 ( 二 ) 茶 香 方 面 茶 香 指 的 不 僅 是 嗅 覺 上 的 效 果, 甚 至 是 一 種 心 靈 上 的 享 受 及 體 驗, 品 飲 一 碗 茶, 除 了 茶 色 茶 香 外, 茶 湯 的 滋 味 更 是 品 飲 的 關 鍵, 喜 好 飲 茶 的 文 人 自 然 不 會 忘 記 對 美 妙 茶 湯 滋 味 作 品 賞 甚 至 不 同 的 水 源, 文 人 在 詩 中 反 映 出 不 同 的 品 飲 滋 味, 可 見 出 文 人 對 茶 湯 滋 味 的 專 注 鑑 賞 程 度 研 究 茶 文 化 的 吳 覺 農 先 生 認 為 茶 由 藥 用 時 期 發 展 為 飲 用 時 期, 是 在 戰 國 或 秦 代 以 後 15 宋 代 蘇 東 坡 明 代 顧 起 元 楊 慎 清 代 顧 炎 武 等 都 提 出 與 吳 氏 類 似 的 意 見, 文 人 在 茶 香 部 分 著 墨 特 別 多, 尤 其 宋 代 鬥 茶 更 挑 剔 茶 的 香 氣 來 源 ( 宋 代 茶 餅 多 入 龍 腦 ) ( 三 ) 滋 味 與 健 康 方 面 中 國 茶 藝, 從 過 去 的 散 茶 茶 餅 製 程 中, 其 實 茶 葉 本 身 的 滋 味 是 較 脆 弱 的 一 環, 迄 明 代 採 用 散 茶 自 然 乾 燥 法 時, 有 關 茶 葉 的 滋 味 才 清 新 的 呈 現 於 味 蕾 中, 到 了 民 國 以 來, 半 發 酵 茶 更 為 中 國 茶 藝 帶 來 更 豐 富 且 具 突 破 性 的 味 覺 享 受 由 於 發 酵 與 否, 茶 的 質 性 起 了 絕 對 的 變 化 過 去 的 未 發 酵 綠 茶, 現 在 已 有 科 學 化 證 據 證 14 陸 羽 茶 經 卷 下, 六 之 飲,715 頁, 宋 刻 左 圭 百 川 學 海 本, 叢 書 集 成 新 編 第 47 冊, 台 北 新 文 豐 出 版,1985 年 15 吳 覺 農 主 編 茶 經 評 述,174 頁, 北 京 農 業 出 版 社,1980 年 6

16 實 所 含 的 有 機 物 質 十 分 豐 富, 綠 茶 中 有 很 多 對 人 體 有 益 的 成 分, 例 如 : 兒 茶 素 ( 淨 化 人 體 的 血 液 ) 鞣 酸 ( 有 收 斂 殺 菌 作 用, 可 去 脂 肪 解 酒 醉 ) 咖 啡 因 ( 可 提 神 醒 腦 除 睡 意 ) 芳 香 油 ( 具 揮 發 性, 可 刺 激 腦 及 心 臟 循 環 ) 多 種 維 他 命 無 機 17 鹽 類 碳 水 化 合 物 等, 所 以 一 如 多 位 文 人 所 言, 茶 具 有 消 除 疲 勞 止 渴 解 熱 醒 腦 解 眠 助 消 化 強 心 治 頭 痛 等 效 用 中 國 人 品 飲 茶, 已 經 成 為 國 飲 行 為, 更 多 與 茶 有 關 的 文 學 作 品 陸 續 出 現 加 上 運 銷 便 捷 茶 葉 本 身 商 品 化 僧 侶 提 倡 等 因 素, 早 在 唐 開 元 天 寶 時 期 茗 飲 的 風 氣, 已 是 全 國 流 傳, 唐 茶 詩 中 出 現 大 量 詠 茶 事 的 作 品, 如 唐 代 有 鮑 氏 君 徽 惜 花 吟 東 亭 茶 宴 18, 王 維 酬 16 17 郁 愚 茶 事 茶 話,125~128 頁, 台 北 世 界 文 物 出 版,1982 年 6 月 近 年 來 由 於 科 技 進 步 及 科 學 家 們 極 欲 解 開 天 然 保 健 飲 料 茶 的 生 理 功 效, 進 行 了 各 項 動 物 實 驗, 甚 或 臨 床 實 驗, 皆 証 實 茶 葉 確 實 具 有 多 種 保 健 及 預 防 疾 病 之 功 效, 茲 綜 合 國 內 外 之 研 究 報 導 分 別 敘 明 茶 葉 的 保 健 功 效 如 下 :( 一 ) 降 低 血 脂 預 防 心 血 管 疾 病 : 血 脂 含 量 高 時, 會 使 得 脂 質 在 血 管 壁 上 沉 積, 因 而 引 起 動 脈 粥 狀 硬 化 和 形 成 血 栓, 飲 茶 具 有 降 血 脂 的 作 用, 特 別 是 茶 葉 中 的 EGCG 兒 茶 素, 具 有 降 低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LDL) 和 提 高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HDL) 的 功 效 在 大 白 鼠 的 飼 料 中 加 入 0.5-1% 的 EGCG 兒 茶 素 可 使 其 體 內 的 總 膽 固 醇 游 離 膽 固 醇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三 酸 甘 油 脂 的 含 量 明 顯 下 降, 同 時 可 使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的 含 量 上 升 ; 此 外, 在 糞 便 中 膽 固 醇 和 脂 質 的 排 泄 量 亦 有 所 增 加 ( 二 ) 飲 茶 可 使 血 液 粘 稠 度 下 降 : 因 而 也 具 有 預 防 血 栓 的 效 果 茶 多 酚 可 使 家 兔 血 液 凝 固 時 間 延 長 和 使 血 液 中 纖 維 蛋 白 原 分 解 產 物 增 加, 這 些 試 驗 結 果 說 明 了 茶 葉 具 有 抗 血 栓 和 預 防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功 效 ( 三 ) 預 防 高 血 壓 : 高 血 壓 是 人 類 尤 其 是 中 老 年 人 常 見 的 疾 病 茶 葉 中 富 含 的 鉀 可 促 進 血 鈉 的 排 除, 血 鈉 含 量 高 是 引 起 高 血 壓 的 原 因 之 一 ; 鉀 易 溶 於 熱 水 中, 因 此 飲 茶 具 有 預 防 高 血 壓 的 功 效 ( 四 ) 降 血 糖 預 防 糖 尿 病 : 茶 葉 中 的 EGCG 兒 茶 素 及 雜 鏈 多 醣 類 化 合 物, 都 具 有 明 顯 的 降 血 糖 效 果 最 近 日 本 科 學 家 從 茶 葉 中 提 取 出 一 種 水 溶 性 雜 鏈 多 醣 化 合 物, 進 行 了 100 名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臨 床 實 驗, 結 果 顯 示 對 患 者 的 血 糖 值 尿 糖 值 等 均 有 明 顯 下 降 效 果 ( 五 ) 預 防 齲 齒 : 茶 葉 之 所 以 能 預 防 蛀 牙, 原 因 之 一 是 茶 葉 中 的 氟 元 素 可 以 置 換 牙 齒 中 的 磷 灰 石 中 的 梭 基, 變 為 對 酸 的 侵 蝕 有 較 強 抵 抗 力 之 氟 磷 灰 石 茶 樹 是 一 種 富 含 氟 元 素 的 植 物, 尤 其 是 老 葉 中 含 有 很 高 的 氟 元 素 飲 茶 所 攝 入 的 氟 元 素 可 以 達 到 預 防 齲 齒 的 效 果 除 了 氟 素 外, 茶 葉 中 的 多 酚 化 合 物 由 於 對 鏈 球 菌 具 有 強 的 殺 菌 作 用 和 抑 制 不 溶 性 葡 聚 糖 的 合 成, 因 此 和 氟 素 共 同 構 成 綜 合 性 的 防 齲 效 果 ( 六 ) 殺 菌 抗 病 毒 : 茶 葉 中 的 兒 茶 素 類 對 人 體 病 原 菌 如,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 霍 亂 弧 菌 大 腸 桿 菌 腸 炎 沙 門 氏 菌 傷 寒 沙 門 氏 菌 肉 毒 桿 菌 等, 具 有 殺 菌 和 制 菌 作 用 又 茶 具 有 改 善 腸 道 的 細 菌 微 生 物 相, 促 進 有 益 細 菌 的 生 長, 而 許 多 腸 道 有 害 細 菌 具 有 殺 菌 和 生 長 抑 制 作 用 ; 前 蘇 聯 在 醫 院 臨 床 上, 曾 廣 泛 採 用 綠 茶 以 治 療 腸 道 痢 疾, 在 服 用 後 2-3 天 痢 疾 菌 即 被 抑 制, 在 5-10 天 內 則 可 完 全 恢 復 除 了 病 原 菌 外, 茶 葉 對 引 起 人 體 皮 膚 病 的 多 種 病 原 真 菌 亦 具 有 很 強 的 抑 制 作 用 在 培 養 基 中 加 入 1.25% 茶 葉 萃 取 液, 可 完 全 抑 制 頭 髮 癬 菌 和 紅 色 癬 菌 的 生 長 綜 合 以 上 所 述 及 國 內 外 學 者 的 研 究 結 果, 飲 茶 的 功 效 可 歸 納 為 下 列 八 項 :(1) 提 神 醒 腦 消 除 疲 勞, 增 強 耐 力 ;(2) 利 尿 ;(3) 降 低 血 液 中 膽 固 醇 及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4) 預 防 蛀 牙 ;(5) 強 化 微 血 管 ;(6) 抗 菌 作 用 ;(7) 抗 細 胞 突 變 作 用, 防 癌 作 用 ;(8) 減 緩 衰 老 作 用 以 上 資 料 可 參 考 : 茶 葉 萃 取 物 與 兒 茶 素 化 合 物 對 細 胞 DNA 損 傷 影 響 之 研 究 ( 朱 志 偉 ) 國 立 中 興 大 學, 食 品 科 學 系 (1999 年 碩 論 ); 不 同 種 類 之 茶 對 老 化 抑 制 的 影 響 研 究 ( 陳 信 卉 ) 靜 宜 大 學, 食 品 營 養 學 系 (2001 年 碩 論 ); 綠 茶 多 酚 類 化 合 物 對 血 管 與 血 小 板 作 用 之 研 究 ( 陳 俞 如 ) 化 學 研 究 所 (1995 年 碩 論 ) 等 論 文, 均 有 論 及 茶 的 醫 藥 功 能, 請 參 考 本 論 文 書 目 然 茶 中 的 單 寧 酸 易 妨 礙 身 體 對 鐵 質 的 吸 收, 且 咖 啡 因 具 興 奮 和 刺 激 作 用, 過 量 會 導 致 失 眠 心 悸 昏 眩 等 副 作 用, 加 上 飲 茶 促 進 血 液 循 環, 易 利 尿, 許 多 體 內 所 需 物 質 易 隨 之 排 去, 故 體 弱 多 病 者 不 宜 多 飲 中 唐 以 後 飲 茶 風 氣 盛 行, 有 些 疾 病 亦 歸 咎 於 飲 茶 過 度, 封 演 封 氏 聞 見 記 載 : 伯 熊 飲 茶 過 度, 遂 患 風 氣, 晚 節 亦 不 勸 人 多 飲 ( 卷 6 飲 茶 條,47 頁, 台 北 世 界 書 局,1963 年 ) 18 全 唐 詩 卷 7,69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7

黎 居 士 淅 川 作 贈 吳 官 19 酬 嚴 少 尹 徐 舍 人 見 過 不 遇 20 河 南 嚴 尹 弟 見 宿 弊 廬 訪 別 人 賦 十 韻 21 裴 迪 西 塔 寺 陸 羽 茶 泉 22 儲 光 羲 喫 茗 粥 作 23 王 昌 齡 洛 陽 尉 劉 晏 與 府 掾 諸 公 茶 集 天 宮 寺 岸 道 上 人 房 24 孟 浩 然 清 明 即 事 25 等 與 茶 相 關 的 詩 作, 李 白 答 族 侄 僧 中 孚 贈 玉 泉 仙 人 掌 茶 26, 大 力 描 述 茶 葉 的 生 長 環 境 形 狀 甚 至 茶 葉 的 功 用 劉 長 卿 惠 福 寺 與 陳 留 諸 官 茶 會 27 也 記 載 官 員 們 在 寺 院 舉 行 茶 會 的 事, 在 中 國 茶 詩 裏, 大 量 記 錄 了 文 人 的 飲 茶 生 活 與 茶 事 行 為, 為 後 代 的 茶 藝 境 界 提 供 了 足 夠 的 文 化 內 涵 四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歷 代 茶 文 學 作 品 中, 關 於 文 人 敘 述 茶 詩 中 茶 的 形 象, 擁 有 數 千 首 之 多, 藉 助 茶 的 敘 述, 影 射 了 茶 在 文 人 心 中 的 地 位 方 回 撰 的 瀛 奎 律 髓 曾 特 別 提 到 一 種 現 象, 即 晚 唐 的 詩 歌 內 容 常 出 現 茶 字 的 詞 彙 : 晚 唐 詩 料, 於 琴 棋 僧 鶴 茶 竹 石, 無 一 篇 不 犯 文 學 反 映 了 某 種 程 度 的 社 會 風 氣, 由 此 可 見 飲 茶 的 盛 況 對 文 人 的 影 響 飲 茶 風 氣 盛 行, 文 人 藉 茶 起 詩 興 文 士 以 茶 為 主 題, 吟 詠 茶 事 活 動, 文 人 或 以 茶 為 寫 作 對 象, 敘 述 茶 的 形 象 及 以 茶 為 主 的 茶 山 景 觀 ; 或 表 達 因 茶 本 身 及 茶 事 活 動 所 帶 來 的 生 活 樂 趣, 呈 現 多 元 化 的 茶 藝 生 活 ; 或 藉 茶 起 興, 抒 發 生 活 的 喜 怒 哀 樂 及 人 生 慨 嘆 領 悟 諸 此 種 種, 主 觀 或 客 觀 上, 反 映 了 當 代 的 社 會 情 況 及 生 活 態 度, 藉 由 不 同 時 代 的 讀 書 人 敘 述 茶 事 相 關 之 事, 從 作 品 中 是 否 反 映 了 茶 的 文 化 課 題 眾 多 的 文 學 作 品 裡, 除 了 鮮 明 呈 現 不 同 時 代 的 茶 道 意 義 外, 有 關 茶 的 形 象 茶 詩 中 的 茶 園 山 水 茶 的 色 香 味 及 茶 的 功 效 等 詩 趣 課 題, 詳 確 表 現 了 歷 代 文 人 的 茶 道 生 活, 著 墨 茶 與 文 人 之 間 的 關 係 19 全 唐 詩 卷 125, 1258~1259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0 全 唐 詩 卷 126,1267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1 全 唐 詩 卷 127,1291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2 全 唐 詩 卷 129,1315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統 籤 云 此 詩 楊 慎 以 為 見 之 石 刻 然 羽 自 在 大 歷 後, 則 非 裴 迪 詩 也 此 處 的 裴 迪 非 是 王 維 之 友, 應 是 新 五 代 史 卷 43 所 記 載 的 裴 迪 ( 字 昇 之 ), 河 東 聞 喜 人, 入 宋 後 告 老 還 鄉 23 全 唐 詩 卷 136,1378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4 全 唐 詩 卷 141,1432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5 全 唐 詩 卷 159,1629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6 全 唐 詩 卷 178,1817~1818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27 全 唐 詩 卷 149,1531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8

其 中 深 具 名 氣 的 作 品 如 : 唐 代 盧 仝 走 筆 謝 孟 諫 議 寄 新 茶 是 茶 詩 中 的 傑 作, 作 者 逐 步 將 茶 的 表 象 功 能 : 一 碗 喉 吻 潤 兩 碗 破 孤 悶 三 碗 搜 孤 腸 四 碗 發 輕 汗 五 碗 肌 骨 清, 由 外 在 解 渴 開 始, 到 疏 通 內 在, 然 後 身 體 機 能 表 象 慢 慢 地 起 變 化, 最 後 的 導 向 精 神 層 次 六 碗 通 仙 靈, 乘 此 清 風 欲 歸 去, 有 趣 的 是, 本 以 為 成 仙 得 道 已 是 解 脫, 沒 想 到 話 鋒 一 轉, 再 墜 入 五 裏 霧 裏, 從 精 神 面 墮 入 人 間 最 現 實 的 生 存 問 題, 充 分 指 示 出 文 人 的 當 代 社 會 責 任 而 皎 然 飲 茶 歌 誚 崔 石 使 君 的 內 容, 味 道 完 全 與 盧 仝 不 同, 宋 代 的 蘇 東 坡 辛 棄 疾 等, 詩 人 間 所 懷 的 心 情 顯 然 是 大 相 逕 庭, 因 應 時 代 所 敘 述 的 興 趣 之 事 亦 不 盡 相 同 文 人 在 茶 詩 中 的 表 現, 同 時 陳 述 出 時 代 的 茶 道 生 活 差 距 在 文 人 品 飲 鼎 沸 的 風 氣 中, 約 可 將 當 時 品 飲 茶 的 形 式 分 為 四 種 類 型 : 貴 族 式 的 品 飲 文 人 式 的 品 飲 宗 教 式 的 品 飲 世 俗 野 客 的 品 飲 首 先 貴 族 式 的 品 飲, 其 習 慣 產 生 和 貢 茶 息 息 相 關, 貢 茶 制 度 確 立 了 茶 為 國 飲 的 地 位, 加 上 天 子 賜 茶 湯 予 士 大 夫 及 近 侍 寵 臣, 朝 臣 間 又 常 以 茶 宴 方 式 來 聯 絡 感 情, 茶 宴 成 為 公 卿 大 夫 相 互 往 來 的 高 尚 禮 儀 之 一, 而 富 商 大 賈 豪 門 仕 紳 更 以 此 為 富 貴 與 權 勢 的 象 徵, 竭 盡 能 事 追 求 好 茶 好 水 妙 器, 講 究 精 緻 排 場, 已 經 失 去 茶 宴 儉 樸 為 美 的 宗 旨 而 文 人 式 的 品 飲 卻 不 同 於 權 貴, 茶 與 文 人 結 緣 一 來 是 社 會 風 氣 引 導, 加 上 茶 有 助 文 思 滌 煩 去 慮 的 功 效, 使 文 人 寄 身 於 茶 道 生 活, 追 求 精 神 的 得 道 解 脫 文 人 在 茶 道 生 活 裡 吟 詩 作 賦, 並 改 進 茶 藝 傳 播 茶 藝, 在 茶 藝 世 界 的 感 動 使 他 們 樂 意 投 身 於 茶 事 之 中, 如 陸 羽 皎 然 劉 禹 錫 顧 況 皮 日 休 陸 龜 蒙 韋 應 物 施 肩 吾 白 居 易 杜 牧 等 皆 然 文 人 在 乎 的 是 品 茗 的 趣 味, 茶 既 有 助 詩 興, 又 可 以 茶 會 友, 或 飲 於 私 人 宅 院, 或 飲 於 山 林 溪 畔, 體 會 悠 閒 自 在 樂 趣, 彼 此 切 磋 文 藝, 文 人 的 飲 茶 將 茶 道 推 向 茶 文 化 之 路 又 如 宗 教 式 的 品 飲 世 俗 野 客 的 品 飲 也 為 唐 代 飲 茶 文 化 提 供 另 一 社 會 空 間 禪 宗 飲 茶 的 歷 史 自 魏 晉 時 便 已 有 紀 錄, 唐 代 禪 宗 盛 行, 允 許 眾 僧 飲 茶 坐 禪, 茶 禮 茶 道 行 於 寺 院 之 中, 僧 侶 種 茶 製 茶 飲 茶 研 究 茶 已 行 之 有 年, 茶 經 作 者 陸 9

羽 便 生 長 於 佛 門, 積 極 推 動 茶 藝 的 皎 然 也 是 位 僧 人, 歷 史 上 的 名 茶, 多 數 都 成 於 僧 人 之 手, 如 靈 隱 寺 茶 陽 羨 紫 笋 茶 屯 溪 松 蘿 茶 等, 在 官 場 茶 宴 之 外, 寺 院 茶 儼 然 是 茶 道 聚 宴 的 另 一 股 清 流 至 於 世 俗 野 客 的 品 飲, 世 人 多 不 談, 然 茶 入 尋 常 百 姓 家, 茶 之 道 更 加 隨 心 所 欲 的 自 在 輕 鬆, 茶 不 必 精 水 不 必 貴 器 不 必 妙, 只 要 家 中 有 的, 烹 飲 得 法, 亦 可 得 茶 趣, 與 日 常 生 活 的 結 合 也 更 為 緊 密 伴 隨 著 飲 茶 風 氣 的 日 益 興 盛, 進 一 步 豐 富 了 中 國 茶 文 化 內 涵, 論 品 茶 茶 藝 茶 詩 茶 書 茶 畫 等, 都 展 現 獨 特 的 茶 文 化 人 文 特 質 五 文 人 對 茶 與 山 水 的 情 結 名 山 名 水 名 茶 時 常 相 連, 三 者 相 得 益 彰 名 山 為 名 茶 提 供 了 良 好 的 生 長 環 境, 名 茶 映 襯 名 山, 茶 因 山 而 貴, 山 因 茶 得 名, 許 多 名 茶 皆 借 山 而 揚 名 產 茶 之 名 山 又 往 往 孕 育 佳 泉, 名 山 名 茶 佳 泉 系 出 一 脈, 依 山 而 成 依 水 相 連, 水 脈 相 連, 名 山 名 水 名 茶 已 成 為 茶 事 文 化 中 為 文 人 樂 道 的 一 部 份 例 如 : 西 山 茶 用 乳 泉 水 廬 山 雲 霧 茶 用 第 一 泉 顧 渚 紫 笋 茶 用 金 沙 泉 莫 干 黃 芽 用 劍 池 水 徑 山 茶 用 苧 翁 泉 碧 羅 春 用 太 湖 水, 經 過 山 水 洗 禮, 方 得 孕 育 茶 之 菁 英 歷 代 茶 園 多 闢 於 高 山 石 礫 人 煙 稀 少 處, 其 地 群 山 環 抱, 茶 鍾 山 川 之 靈 氣, 茶 受 日 月 之 精 華, 自 然 氣 味 獨 特 宋 宋 子 安 東 溪 試 茶 錄 言 : 隄 首 七 閩, 山 川 特 异, 峻 極 回 環, 勢 絕 如 甌 其 陽 多 銀 銅, 其 陰 孕 鉛 鐵, 厥 土 赤 坟, 厥 植 惟 茶, 會 建 而 上, 群 峰 益 秀, 迎 抱 相 向, 草 木 叢 條, 水 多 黃 金 茶 生 其 間, 氣 味 殊 美 豈 非 山 川 重 複, 土 地 秀 粹 之 氣 鍾 於 是, 而 物 得 以 宜 歟 28 高 山 茶 葉 品 質 優 良 源 於 水 土 相 適 的 自 然 環 境 群 山 環 抱, 終 年 雲 霧 繚 繞 日 夜 溫 差 大 的 自 然 生 態 下, 滿 足 茶 樹 生 長 時 喜 歡 高 溫 潮 濕 日 照 足 又 多 陰 的 特 性 日 照 足 又 多 陰 則 茶 葉 嫩 而 不 易 纖 維 化, 且 可 提 高 茶 葉 內 芳 香 物 質 的 累 積, 日 夜 溫 差 大 可 減 少 有 機 物 質 的 消 耗, 利 於 茶 葉 中 豐 富 成 分 的 生 成, 高 山 爛 石 土 質 疏 鬆 益 於 茶 樹 立 根 生 長, 茶 樹 生 28 宋 宋 子 安 東 溪 試 茶 錄, 收 入 百 部 叢 書 集 成 之 2, 百 川 學 海 第 5 函, 第 1 頁, 藝 文 出 版 社,1966 年 10

長 所 需 之 條 件 高 山 一 應 俱 全 中 國 茶 詩 中 提 到 的 名 茶 皆 孕 育 在 上 述 的 山 水 佳 境, 如 李 咸 用 謝 僧 寄 茶 29 白 居 易 香 鑪 峯 下 新 置 草 堂 即 事 詠 懷 題 於 石 上 30 及 春 遊 二 林 寺 31 所 敘 述 的 正 是 詠 匡 山 ( 江 西 廬 山 ) 雲 霧 茶 的 名 篇 明 代 許 次 紓 茶 疏 言 : 天 下 名 山, 必 產 靈 草, 江 南 地 暖, 故 獨 宜 茶 32 其 中 若 在 名 山 中 非 常 規 生 成 者, 品 質 往 往 更 超 乎 尋 常, 如 武 夷 岩 茶, 其 獨 特 岩 韻 所 生 成 的 礦 石 味, 至 今 仍 是 茶 中 極 品, 唐 茶 詩 中 徐 夤 尚 書 惠 臘 面 茶 33 特 別 提 出 了 武 夷 岩 茶 優 異 的 品 質 : 岩 茶 重 韻, 作 者 言 茶 具 沈 香 末 味, 即 點 出 武 夷 岩 茶 獨 特 的 風 韻 為 了 尋 找 屬 於 茶 的 山 水, 文 人 雅 士 走 入 山 林, 陸 羽 為 此 足 跡 涉 及 各 大 茶 區, 遍 訪 茶 山 名 泉, 講 究 煮 茶 要 用 活 水 乳 泉 劉 禹 錫 洛 中 逢 韓 七 中 丞 之 吳 興 口 號 五 首 之 五 提 到 何 處 人 間 似 仙 境, 春 山 攜 妓 採 茶 時 34 走 進 賞 心 悅 目 的 山 林 茶 園 中, 融 入 茶 的 山 水 情 結 裏, 從 中 尋 找 茶 趣 山 趣 水 趣, 自 然 豐 富 了 各 代 茶 文 化 的 內 涵 六 文 人 品 茶 與 茶 藝 生 活 品 茶 包 含 了 品 茶 湯 與 品 鑑 茶 具, 品 是 一 種 領 略 真 滋 味 的 方 法, 品 茶 即 是 調 動 人 的 感 官, 使 之 充 分 感 覺 茶 之 色 香 味 和 形, 從 而 獲 得 身 心 愉 快 35 品 茶 既 然 與 身 心 相 關, 則 必 與 精 神 相 係 連, 將 茶 之 滋 味, 提 升 到 精 神 領 域, 一 如 盧 仝 七 碗 茶 詩 般, 從 物 質 生 理 層 面, 逐 步 進 入 精 神 之 境 品 茶 必 須 要 有 一 定 的 鑑 賞 能 力 及 足 夠 的 茶 學 知 識, 綜 合 了 味 覺 嗅 覺 視 覺 甚 至 心 理 因 素, 以 感 覺 去 玩 29 全 唐 詩 卷 644, 李 咸 用 謝 僧 寄 茶,7386~7387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30 全 唐 詩 卷 430, 白 居 易 香 鑪 峰 下 新 置 草 堂 即 事 詠 懷 題 於 石 上,4746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31 全 唐 詩 卷 430, 白 居 易 春 遊 二 林 寺,4743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32 明 許 次 紓 茶 疏, 收 入 國 立 北 京 大 學 中 國 民 俗 學 會 民 俗 叢 書, 飲 食 編 1, 國 立 北 京 大 學 中 國 民 俗 學 會 出 版,1975 年 33 徐 夤 尚 書 惠 蠟 面 茶 : 武 夷 春 暖 月 初 圓, 採 摘 新 芽 獻 地 仙 飛 鵲 印 成 香 蠟 片, 啼 猿 溪 走 木 蘭 船 金 槽 和 碾 沉 香 末, 冰 碗 輕 涵 翠 縷 煙 分 贈 恩 深 知 最 異, 晚 鐺 宜 煮 北 山 泉 這 是 中 國 武 夷 岩 茶 最 早 的 文 獻 資 料, 作 者 感 謝 尚 書 贈 茶 的 情 誼 茶 葉 碾 碎 後 出 現 沈 香 末 的 香 氣, 明 顯 是 岩 茶 該 有 的 石 仙 氣, 岩 茶 首 重 岩 韻, 香 氣 濃 郁 透 鼻, 徐 夤 以 沈 香 末 來 形 容 是 十 分 貼 切 的 全 唐 詩 卷 708,8153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34 全 唐 詩 卷 365,4114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35 黃 志 根 主 編 中 華 茶 文 化,219 頁, 浙 江 大 學 出 版,2000 年 9 月 11

賞 茶 的 一 切, 也 就 是 玩 賞 出 茶 的 品 質 及 茶 所 帶 來 的 物 外 之 趣 品 茶 有 一 定 的 步 驟 程 序, 品 茶 的 物 外 之 趣 則 需 藝 術 修 養 的 功 夫, 此 正 是 茶 藝 精 妙 之 處 ( 一 ) 視 茶 形 茶 葉 品 種 眾 多, 茶 詩 裏 出 現 不 少 對 茶 芽 生 長 及 外 形 描 繪 的 作 品, 言 其 形 如 鷹 嘴 鎗 旗 玉 蕊 芽 笋 等, 茶 葉 的 嫩 度 是 決 定 品 質 的 基 本 條 件, 以 散 茶 論, 依 茶 葉 外 形 之 嫩 度 ( 嫩 度 反 映 內 含 成 分 及 質 的 柔 軟 程 度, 以 葉 面 光 滑 柔 嫩 為 上 選 ) 形 狀 ( 條 形 越 完 整 鬆 緊 輕 重 均 齊 者 為 上 ) 色 澤 ( 包 含 色 度 與 光 澤 度, 色 度 依 茶 種 類 而 不 同, 光 澤 度 指 色 面 的 亮 暗 程 度 ) 可 評 斷 茶 葉 的 品 質 良 莠 等 級 陸 羽 茶 經 三 之 造 言 : 自 採 至 于 封, 七 經 目 ; 或 以 光 黑 平 正 言 嘉 者, 斯 鑑 之 下 也 以 皺 黃 坳 垤 言 嘉 者, 鑑 之 次 也 ; 若 皆 言 嘉 及 皆 言 不 嘉 者, 鑑 之 上 也 何 者? 出 膏 者 光, 含 膏 者 皺, 宿 製 者 黑, 日 成 者 黃, 蒸 壓 則 平 正, 縱 之 則 坳 垤, 此 茶 與 草 木 葉 一 也 茶 之 否 臧, 存 呼 口 訣 36 記 錄 了 鑑 賞 茶 葉 的 外 形 之 要 領 和 結 論, 不 過 僅 限 於 餅 茶 的 判 斷 然 評 判 茶 的 好 壞, 必 須 注 意 其 製 造 過 程 的 得 失 和 成 茶 的 外 形, 更 重 要 的 是, 鑑 賞 茶 的 好 壞, 最 重 要 的 是 經 驗, 可 惜 陸 羽 所 提 到 的 尚 屬 於 茶 技 術 的 範 圍, 未 進 入 茶 藝 的 境 界 然 藉 茶 的 外 形 所 引 發 的 愉 悅 聯 想 譬 喻, 使 人 感 受 深 刻, 已 是 從 技 術 層 面 進 入 藝 術 層 次, 至 宋 代 點 茶, 末 茶 為 主, 茶 碾 的 越 細 越 有 助 於 點 茶, 明 代 轉 以 茶 乾 為 主, 茶 葉 以 外 形 完 整 為 尚, 諸 此 對 茶 形 的 敘 述, 從 眾 多 茶 文 學 作 品 及 論 茶 的 專 書 中 均 可 見 著 端 倪 ( 二 ) 觀 茶 色 茶 色 指 的 是 茶 湯 的 顏 色, 唐 代 尚 綠 色, 以 茶 湯 面 上 沫 餺 多 者 為 上 品 ; 宋 代 則 以 茶 湯 咬 茶 盞 及 點 茶 的 沫 餺 勻 襯 為 主, 明 代 茶 色 以 黃 綠 黛 色 為 宗, 近 代 有 了 發 酵 茶 的 技 術 後, 茶 湯 顏 色 多 樣, 但 好 茶 的 基 本 茶 湯 均 需 湯 色 清 透, 茶 湯 顏 色 經 過 品 茶 者 作 藝 術 的 聯 想, 便 產 生 一 種 藝 術 美 感 如 貫 休 題 靈 溪 暢 公 墅 : 嵐 飛 黏 似 霧, 茶 好 碧 於 苔 但 使 心 清 淨, 從 渠 歲 月 催 37 碧 是 茶 湯 顏 色, 茶 好 碧 於 苔 36 陸 羽 茶 經 卷 上,713 頁, 宋 刻 左 圭 百 川 學 海 本, 叢 書 集 成 新 編 第 47 冊, 台 北 新 文 豐 出 版,1985 年 37 全 唐 詩 卷 830,9358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12

便 是 以 苔 色 譬 喻 茶 色 之 碧 綠, 透 過 文 學 描 繪 譬 喻, 使 人 印 象 深 刻 ; 齊 己 謝 灉 湖 茶 : 碾 聲 通 一 室, 烹 色 帶 殘 陽 若 有 新 春 者, 西 來 信 勿 忘 38, 其 中 烹 色 帶 殘 陽 指 的 便 是 陳 茶 如 殘 陽 微 紅 的 湯 色, 同 樣 也 給 人 鮮 明 的 臨 場 感 受 ( 三 ) 聞 茶 香 茶 香 依 其 山 頭 不 同 而 有 異, 或 濃 或 淡, 然 鑑 賞 茶 香 優 劣, 決 定 茶 的 價 值 主 要 是 評 : 茶 香 的 鮮 純 ( 如 呼 吸 森 林 新 鮮 空 氣 時 悅 鼻 的 感 覺 且 無 雜 味 ) 香 氣 的 高 低 ( 濃 淡 ) 香 氣 的 持 久 度 如 四 川 鳥 嘴 茶 湖 南 石 廩 茶 武 夷 臘 面 茶, 皆 芳 香 濃 烈 持 久, 浙 江 天 目 山 的 東 井 葉 北 山 芽 則 香 氣 輕 揚 且 香 氣 鮮 爽 宜 人, 因 產 地 不 同, 茶 香 各 有 勝 處 茶 香 是 以 新 鮮 飽 滿 且 香 氣 持 久 為 上, 縱 使 同 一 個 產 地 的 茶, 由 於 天 候 製 茶 手 法 烹 煮 方 式 的 差 異, 都 會 呈 現 不 同 香 氣, 茶 香 不 管 濃 淡, 味 道 入 鼻 後 即 順 滑 暢 通, 不 滯 澀 難 行, 新 鮮 乾 淨 方 為 上 品, 由 聞 茶 香 得 精 神 之 享 受, 此 為 茶 香 之 藝 術 境 界 ( 四 ) 嚐 茶 味 茶 味 指 的 是 茶 湯 入 口 後 停 滯 時 的 感 受, 茶 類 不 同, 滋 味 類 型 亦 不 同, 以 能 回 味 甘 甜 為 上 品 其 味 道 必 須 帶 活 醇 鮮 爽 滑 的 特 色, 非 經 驗 豐 富, 較 難 體 會 活 則 味 道 正, 入 喉 後 有 明 顯 茶 味 ; 醇 則 滋 味 醇 厚 有 力 ; 鮮 爽 即 茶 湯 新 鮮 爽 口 : 滑 即 是 茶 湯 入 喉 的 流 暢 度 此 外 嚐 茶 味 綜 合 虛 實, 領 悟 無 味 之 味 是 為 至 味 的 道 理, 文 人 雅 士 品 茶, 所 追 求 的 正 是 獨 立 於 茶 湯 之 外 的 趣 味 ( 五 ) 賞 茶 器 俗 謂 工 欲 善 其 事, 必 先 利 其 器, 透 過 茶 器 搭 配, 可 使 茶 湯 色 澤 達 到 更 好 的 視 覺 效 果, 增 進 品 飲 者 的 愉 快 心 情, 達 到 藝 術 的 享 受 茶 經 中 系 統 地 介 紹 品 飲 器 具, 其 中 以 茶 甌 最 受 重 視, 越 窯 邢 窯 二 者 都 是 唐 代 重 要 的 產 瓷 地, 越 瓷 色 青, 38 全 唐 詩 卷 840,9476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13

39 類 玉 類 水, 盛 茶 後 色 愈 綠, 再 加 上 越 瓷 薄 如 冰, 圓 如 月 的 特 質, 使 整 個 茶 湯 特 別 溫 潤 可 口, 對 茶 的 滋 味 確 實 有 加 分 的 效 果 而 邢 瓷 色 白, 類 銀 類 雪, 盛 茶 後 色 偏 黃 紅 色, 當 時 陸 羽 喜 歡 越 瓷 勝 於 邢 瓷, 認 為 邢 不 如 越, 但 這 只 是 個 人 的 喜 好, 唐 人 喜 歡 邢 瓷 者 仍 眾, 但 宋 代 以 點 茶 為 主, 茶 器 尚 黑, 以 建 窯 為 代 表 這 些 茶 器 都 是 歷 代 品 賞 茶 時 進 一 步 講 究 的, 期 能 使 品 飲 效 果 達 到 更 精 細 的 地 步 ( 六 ) 品 茶 情, 詠 茶 以 明 志 在 文 人 茶 主 題 作 品 裏, 茶 詩 表 露 作 者 品 飲 時 的 心 情, 此 處 心 情 指 的 是 在 品 飲 過 程 中 作 者 當 下 的 情 緒 反 映, 以 及 個 人 的 生 活 心 得 等, 透 過 這 些, 我 們 可 以 具 體 瞭 解 文 人 的 生 活 及 社 會 文 化 狀 況 心 志 指 的 是 人 的 心 願 志 向, 是 人 生 的 歸 向 指 導 目 標 茶 不 僅 是 味 濃 香 湧, 可 以 喉 吻 潤 破 孤 悶 肌 骨 輕 通 仙 靈, 茶 還 是 心 意 的 象 徵, 故 品 茶 賦 詩 言 志, 成 為 時 尚 呂 巖 大 雲 寺 茶 詩 : 斷 送 睡 魔 離 几 席, 增 添 清 氣 入 肌 膚 幽 叢 自 落 溪 巖 外, 不 肯 移 根 入 上 都 40 茶 性 甘 於 隱 幽 之 地, 不 肯 移 跟 入 京 都, 不 隨 時 變 異, 守 志 不 屈, 被 視 為 一 種 常 德, 受 到 潔 身 自 立 文 人 的 認 同, 茶 事 與 文 人 精 神 作 了 結 合, 茶 詩 裏 有 些 作 品 鮮 明 地 表 露 作 者 一 生 之 職 志, 作 者 藉 茶 以 明 志 茶, 性 潔 不 可 污, 為 飲 滌 塵 煩, 茶 可 以 行 大 道, 茶 可 以 雅 志 養 廉 益 智 可 禮 仁 可 表 敬 意, 故 終 南 隱 者 該 是 明 白 箇 中 道 理 藉 飲 茶 修 養 身 心 的 態 度, 結 合 了 儒 家 的 仁 義 禮 信 智, 形 成 了 中 國 的 茶 道 之 路, 後 來 日 本 繼 承 了 此 種 茶 文 化 精 神, 衍 生 出 日 本 今 日 和 清 靜 寂 的 茶 道 精 神 茶 詩 中 在 敘 述 採 茶 製 茶 煮 茶 的 過 程 中, 極 少 觸 及 民 生 疾 苦, 刻 意 描 述 茶 農 辛 苦 採 栽 情 狀 的 可 謂 鳳 毛 麟 角 多 數 茶 詩 記 錄 了 茶 文 化 的 風 雅, 鮮 少 暴 露 風 華 下 的 淒 愴, 但 也 有 部 分 詩 人 表 白 了 此 種 悲 天 憫 人 不 捨 得 心 情 藉 助 歷 代 茶 詩 作 品, 真 實 反 映 出 文 人 的 茶 道 生 活 目 的 在 借 由 文 學 內 容 以 反 映 文 人 飲 茶 的 狀 況 39 皮 日 休 茶 中 雜 詠 茶 甌 邢 客 與 越 人, 皆 能 造 茲 器 圓 似 月 魂 墮, 輕 如 雲 魄 起 棗 花 勢 旋 眼, 蘋 沫 香 沾 齒 松 下 時 一 看, 支 公 亦 如 此 全 唐 詩 卷 611, 皮 日 休 茶 中 雜 詠 茶 甌,7055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40 全 唐 詩 卷 858,9700 頁,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14

七 結 論 綜 合 以 上 六 點 陳 述, 中 國 茶 詩 中 完 整 表 露 歷 代 文 人 的 茶 道 生 活 中 國 人 飲 茶 起 源 考 察 不 易, 有 人 認 為 起 於 上 古 神 農 時 代 ; 或 說 是 周 代 秦 代 ; 或 以 為 源 於 秦 漢 等 等, 眾 說 紛 紜 然 而, 確 切 的 文 獻 紀 錄 當 源 於 漢 代, 甚 至 到 了 晉 代, 飲 茶 行 為 已 是 一 種 社 會 風 潮, 茶 果 宴 取 代 了 酒 席 奢 華 盛 饌, 成 為 上 層 社 會 以 茶 代 酒, 儉 德 為 美 的 普 遍 風 氣 此 風 相 沿, 從 晉 六 朝 迄 清 代, 茶 果 宴 具 備 簡 約 的 特 色, 與 茶 藝 的 儉 德 精 神 相 符 合, 成 為 歷 代 最 常 見 的 41 茶 藝 類 型 到 了 唐 代, 茶 文 化 大 倡, 品 茗 成 了 國 飲, 陸 羽 皎 然 將 茶 術 茶 藝 推 至 頂 峰, 多 位 唐 代 名 詩 人 更 在 茶 事 文 化 生 活 中 表 達 心 得, 陸 羽 茶 經 為 中 國 茶 文 化 奠 下 不 朽 光 芒, 盧 仝 七 碗 茶 詩 更 是 家 喻 戶 曉, 文 人 與 僧 侶 的 大 力 推 廣 茗 飲, 茶 成 為 一 種 文 化 的 載 體, 唐 代 茶 宴 盛 行, 天 子 與 庶 民 同 好 至 宋 代, 茶 藝 文 化 成 為 百 姓 的 一 種 修 養, 賞 花 吟 詩 焚 香 點 茶 皆 是 生 活 的 一 部 份, 茶 成 了 開 門 七 件 事 ( 柴 米 油 鹽 醬 醋 茶 ), 宋 代 在 唐 代 精 緻 的 茶 文 化 基 礎 下, 迅 速 發 展 出 合 於 時 代 的 點 茶 法, 改 變 了 唐 代 文 人 的 飲 茶 方 式, 改 以 點 茶 替 代 煮 茶, 相 對 也 改 變 了 製 茶 的 方 法 宋 代 最 不 同 於 唐 代 的 是 : 茶 品 入 龍 腦 及 新 品 出 舊 品 降 的 習 慣, 加 以 帝 王 以 團 茶 論 功 行 賞, 唐 代 的 貢 茶 到 了 宋 代 成 為 權 貴 勢 力 的 角 逐, 茶 改 變 了 過 去 樸 素 的 裝 扮, 改 以 精 緻 粉 包 裝 飾, 甚 至 以 銀 銬 製 茶, 一 片 團 茶 價 值 四 千 萬, 宋 徽 宗 更 以 帝 王 之 姿 在 大 觀 茶 論 書 中 討 論 茶 器 具 及 品 茶 之 道 茶 藝 的 精 緻 到 了 宋 代 已 如 日 中 天, 文 人 如 蘇 軾 陸 游 辛 棄 疾 等 大 文 豪 均 在 茶 道 中 表 達 生 活 的 各 項 觀 點, 宋 代 的 茶 藝 徹 底 結 合 與 茶 相 關 的 一 切 藝 術, 茶 文 化 一 方 面 成 為 了 社 會 的 某 種 規 範, 另 一 方 面 為 藝 術 樹 立 典 範, 變 成 藝 術 家 追 求 的 目 的 在 宋 代, 任 何 一 平 凡 百 姓 家 均 可 見 到 簡 單 的 茶 器 具 及 玉 川 先 生 ( 陸 羽 ) 的 模 型, 到 了 文 人 雅 集 處, 更 呈 現 精 緻 典 雅 的 茶 藝 生 活 藝 術 到 了 元 明 時 代, 基 本 上 社 會 品 飲 仍 舊 採 用 宋 代 末 茶 法, 唯 一 不 同 的 是 : 逐 漸 脫 離 精 緻 講 究 的 茶 器 與 繁 瑣 的 製 茶 方 式, 讓 成 長 於 自 然 中 的 茶 葉 能 自 然 呈 現, 41 一 般 飲 茶 的 類 型 主 要 分 成 : 品 茗 ( 純 粹 喝 茶 ) 茶 果 ( 即 飲 茶 與 茶 食 相 搭 配 ) 分 茶 ( 即 飲 茶 茶 食 茶 餐 相 搭 配 ) 芼 茶 ( 即 茶 粥, 源 於 巴 蜀 ) 15

明 初 經 朱 權 ( 明 太 祖 第 十 七 子 ) 顧 元 慶 等 人 的 改 良, 廢 棄 重 視 形 式 講 究 華 麗 視 覺 美 感 的 團 茶 製 作, 改 用 茶 葉, 製 茶 與 飲 茶 漸 趨 簡 易, 茶 文 化 走 往 自 然 與 天 地 契 合 之 道 明 代 文 人 飲 茶 兼 具 復 古 與 創 新, 除 了 延 續 宋 代 點 茶 方 式 外, 另 別 出 機 杼 的 提 出 茶 是 天 地 間 自 然 之 物, 是 養 生 之 媒 介, 所 以 透 過 品 飲 茶, 可 以 與 天 地, 與 自 然 契 合 茶 道 即 是 大 自 然 之 道, 文 人 雅 士 不 再 將 自 己 藏 身 於 茶 室 之 中, 不 再 著 眼 於 各 種 精 緻 講 究 的 環 境 器 具, 而 將 自 己 釋 放 於 大 自 然 中, 遊 山 玩 水, 回 歸 自 然, 文 人 在 茶 道 中 追 求 自 我 沈 湎 物 趣 雅 韻, 表 現 自 覺 個 性 茶 器 茶 具 茶 葉 製 作 及 品 飲 方 式 在 明 代 出 現 了 革 命 式 的 改 變, 品 飲 成 了 簡 易 字 在 之 事, 使 得 茗 飲 大 盛, 為 現 代 茶 藝 茶 技 提 供 了 先 驅 迄 晚 明 清 初, 文 人 茶 道 再 變, 滿 清 入 主 中 原, 文 士 深 受 亡 國 家 恨, 風 雅 之 事 無 法 彌 補 故 園 之 思, 晚 明 名 士 風 雅 餘 波 盪 漾, 茶 道 化 身 為 事 物 本 身 即 是 道, 非 明 代 時 事 物 是 契 合 於 自 然 的 媒 介, 二 者 立 場 全 然 不 同, 自 清 初 始, 茶 道 不 假 外 求, 茶 道 存 於 事 物 之 中, 事 物 至 精 緻 美 即 是 道, 認 為 茶 中 內 醞 元 神, 發 抒 於 外 者 叫 做 元 體, 元 神 是 茶 的 精 氣, 元 體 是 茶 的 外 現 色 香 味 表 現, 為 此, 茶 之 外 現 不 全, 則 元 神 盡 散, 追 根 則 神 味 俱 疲, 神 味 俱 疲 則 茶 之 道 失, 所 以, 要 能 得 茶 元 神, 必 須 先 做 好 茶 道, 茶 道 至 精 至 美 則 茶 神 完 整 張 源 甚 至 提 出 茶 神 茶 道 論 茶 道 : 造 時 精 藏 時 燥 泡 時 潔 精 燥 潔, 茶 道 至 矣 至 此, 明 代 的 自 然 飲 茶 之 道 完 全 為 精 緻 講 究 的 茶 道 取 代 文 人 重 拾 對 茗 茶 茶 器 水 質 品 飲 環 境 的 挑 剔 等 行 為 清 代 皇 帝 好 茗 飲, 上 有 所 好, 下 必 仿 之, 清 代 帝 王 尤 其 喜 歡 在 器 具 上 著 墨 題 字, 挑 剔 茶 器 茶 品, 時 慈 禧 太 后 幾 乎 是 天 天 品 茶, 使 用 白 玉 製 成 的 茶 碗, 黃 金 製 的 茶 托, 奢 華 一 時, 社 會 則 是 茶 館 林 立, 其 所 未 有, 茗 飲 成 了 應 酬 禮 儀, 加 上 茶 葉 貿 易 鼎 盛, 清 代 中 末 期, 中 國 輸 出 品 中, 已 有 半 數 以 上 是 茶 葉 時 迄 近 代 才 有 所 謂 半 發 酵 茶 的 產 生 半 發 酵 烏 龍 茶 豐 富 了 中 國 文 化 的 內 涵, 將 歷 代 無 法 展 示 茶 的 色 香 味 的 製 茶 方 式, 重 新 引 領 風 騷 至 另 一 新 的 境 界, 將 茶 藝 文 化 推 向 更 多 層 面 的 變 化 16

重 要 參 考 書 目 ( 依 出 版 年 代 先 後 排 序 ) 全 漢 昇, 唐 宋 帝 國 與 運 河, 上 海 商 務 印 書 館,1946 年 封 演 撰, 封 氏 聞 見 記 校 注, 台 北 世 界 書 局,1963 年 4 月 楊 慎 撰, 丹 鉛 雜 錄,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5 年 5 月 宋 宋 子 安, 東 溪 試 茶 錄, 百 部 叢 書 集 成 之 2, 藝 文 出 版 社,1966 年 尚 秉 和 著, 歷 代 社 會 風 俗 事 物 考,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發 行,1971 年 4 月 婁 子 匡 著, 國 立 北 京 大 學 中 國 民 俗 學 會 民 俗 叢 書, 北 京 中 國 民 俗 學 會,1974 年 王 瑤 著, 中 古 文 人 生 活, 台 北 三 人 行 出 版 社,1974 年 10 月 郁 愚 著, 茶 事 茶 話, 台 北 世 界 文 物 出 版 社,1976 年 5 月 吳 覺 農 主 編, 茶 經 評 述, 北 京 農 業 出 版 社,1980 年 陳 學 良 著, 茶 話, 廣 西 貴 陽 人 民 出 版 社,1982 年 郁 愚, 茶 事 茶 話, 台 北 世 界 文 物 出 版,1982 年 6 月 杜 潔 祥 詹 勳 華, 宜 興 陶 器 圖 譜, 台 北 南 天 書 局,1982 年 6 月 黃 墩 岩 著, 中 國 茶 道, 台 北 暢 文 出 版 社,1982 年 12 月 清 聖 祖 御 定, 御 定 佩 文 齋 詠 物 詩 選,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3 年 陸 經 宇 編 著, 飲 茶 經, 台 北 健 華 出 版 社,1983 年 劉 漢 介 編 輯, 中 國 茶 藝, 台 北 禮 來 出 版 社,1983 年 2 月 吳 智 和 著, 茶 的 文 化, 台 北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1984 年 6 月 劉 興 爐 著, 茶 藝 精 萃, 台 南 學 理 出 版 社,1984 年 8 月 陸 羽, 茶 經, 宋 刻 左 圭 百 川 學 海 本, 叢 書 集 成 新 編 第 47 冊, 台 北 新 文 豐 出 版,1985 年 蘇 軾 撰, 蘇 軾 詩 集,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張 宏 庸 撰, 茶 的 歷 史, 桃 園 茶 學 文 學 出 版 社,1987 年 3 月 17

張 宏 庸 撰, 茶 的 禮 俗, 桃 園 茶 學 文 學 出 版 社,1987 年 3 月 張 宏 庸 編, 茶 與 文 學, 桃 園 茶 學 文 學 出 版 社,1987 年 3 月 北 京 大 學 古 文 獻 研 究 所 編 纂, 全 宋 詩, 北 京 大 學 出 版,1991 年 8 月 全 唐 詩,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黃 志 根 主 編, 中 華 茶 文 化, 浙 江 大 學 出 版,2000 年 9 月 18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97 年 度 研 究 計 畫 執 行 成 果 自 評 表 計 畫 類 別 : 任 務 導 向 計 畫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所 屬 院 ( 部 ) : 工 學 院 管 理 學 院 服 務 學 院 人 社 科 院 執 行 系 別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系 ( 中 心 ) 計 畫 主 持 人 : 顏 鸝 慧 職 稱 : 副 教 授 計 畫 名 稱 :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計 畫 編 號 : MUST - 97- 人 藝 -02 計 畫 執 行 時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09 月 30 日 計 畫 執 行 成 效 1. 對 於 改 進 教 學 成 果 方 面 之 具 體 成 效 : 本 計 畫 主 要 以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為 研 究 主 題, 將 傳 播 於 中 國 兩 千 年 之 久 的 茶 道 文 化 內 涵 作 一 縱 向 概 念 的 釐 清, 並 呈 現 茶 文 學 作 品 中 所 傳 達 之 茶 道 精 神, 將 美 感 精 神 推 向 更 多 層 面 的 變 化, 達 到 生 活 茶 藝 與 一 切 相 關 藝 術 的 整 合, 使 茶 道 清 敬 怡 真 的 理 念 能 自 然 落 實 於 生 活 藝 術 之 中 2. 對 於 提 昇 學 生 論 文 / 專 題 研 究 能 力 之 具 體 成 效 : 本 篇 論 文 得 出 : 中 國 茶 道 是 中 國 人 密 不 可 分 的 文 化 載 體, 同 時 就 時 間 點 上 證 實 了 抹 茶 美 學 源 於 中 國, 茶 道 整 合 藝 術 在 中 國 文 化 中 的 精 神 內 涵 已 經 融 合 了 千 年 有 餘 且 透 過 本 論 文, 更 進 一 步 瞭 解 東 方 茶 道 文 化 在 中 國 的 事 實 3. 其 他 方 面 之 具 體 成 效 : 教 此 外 除 了 茶 道 相 關 的 美 學 及 科 技 研 究 外, 茶 道 與 宗 教 間 的 關 連, 是 一 值 得 研 究 的 議 學 題, 另 外 如 茶 葉 的 經 濟 效 益 茶 葉 與 政 治 茶 葉 與 交 通 茶 葉 的 改 良 與 發 展 中 國 茶 方 葉 與 台 灣 茶 的 關 係 中 日 茶 道 的 繼 承 與 創 新 中 日 韓 茶 道 管 窺 台 灣 茶 道 茶 藝 的 發 展 面 半 發 酵 茶 的 震 撼, 凡 此 種 種 都 因 為 中 國 文 人 的 文 學 作 品 中 表 述 而 留 下 可 以 證 實 的 空 間 19

學 術 1. 該 計 畫 是 否 有 衍 生 出 其 他 計 畫 案 是 否 研 計 畫 名 稱 : 台 灣 高 冷 茶 研 究 究 2. 該 計 畫 是 否 有 產 生 論 文 並 發 表 已 發 表 預 定 投 稿 / 審 查 中 否 方 發 表 期 刊 ( 研 討 會 ) 名 稱 : ( 已 經 投 稿, 審 查 中 ) 面 發 表 期 刊 ( 研 討 會 ) 日 期 : 年 月 日 3. 該 計 畫 是 否 有 衍 生 產 學 合 作 案 專 利 技 術 移 轉 等, 請 說 明 : 計 畫 預 期 目 標 : 本 文 將 針 對 前 面 所 提 出 的 各 個 問 題 及 要 點, 嘗 試 從 各 朝 代 的 文 人 與 茶 的 內 容 中, 系 統 化 地 呈 現 出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這 一 有 意 義 的 主 題 以 本 計 劃 預 期 將 可 以 在 下 面 的 五 個 主 題 得 出 一 些 重 要 的 結 果 : 一 茶 在 中 國 茶 文 化 上 扮 演 的 意 義 及 內 涵 : 包 括 飲 茶 風 氣 盛 行 的 原 因 茶 本 身 的 特 性 文 人 與 茶 的 因 緣 等 二 文 人 飲 茶 對 歷 代 飲 茶 社 會 的 影 響 : 包 括 : 茶 詩 作 品 所 呈 現 的 茶 文 化 現 象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茶 茶 詩 中 的 茶 事 行 為 茶 與 生 活 的 關 係 等 三 文 人 茶 詩 所 表 現 的 茶 學 真 相 : 包 括 : 茶 詩 中 的 情 與 景 之 敘 述 文 人 對 茶 政 茶 俗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之 影 響 茶 詩 中 的 茶 事 活 動 製 茶 技 術 及 文 人 因 茶 悟 道 成 果 自 評 所 呈 現 的 載 體 意 義 四 文 人 茶 詩 所 表 現 的 茶 道 生 活 面 面 觀 : 內 容 將 包 括 茶 學 的 內 涵 與 文 化 價 值, 分 析 文 人 茶 詩 中 的 內 容, 深 入 探 討 社 會 茶 道 茶 藝 等 演 變 五 分 析 歷 代 茶 道 的 迭 變 與 創 新 : 包 括 : 各 代 茶 道 文 化 的 演 變 關 係 中 國 抹 茶 的 發 端 與 承 繼 之 課 題 等 六 中 國 茶 道 與 台 灣 茶 道 文 化 的 繼 承 與 創 新 : 重 新 解 析 中 國 與 台 灣 茶 道 之 間 的 相 同 相 異 之 處 計 畫 執 行 結 果 : 完 成 預 期 目 標 達 成 率 :100% ( 若 不 敷 使 用 請 另 加 附 頁 繕 寫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