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蔡宗信,臺灣高蹺陣之歷史淵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3年5月 1-13頁。.doc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II

宏-台灣觀光536-封面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标题


穨yianshen.PDF

Traversing Humanity sports arena Persevering-- Aanalyze writer's creation heart history based on Ting-Chiun Wang s Wen-Shiao-Chiang-Hu Abstract Ding-C

untitled

【摘要】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蔡 氏 族 譜 序 2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9(3)人文封面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2.王建國.doc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九 期 ( 民 國 101 年 6 月 ) 然 敦 煌 詩 歌 殘 卷, 其 內 涵 仍 有 相 當 大 的 研 究 空 間, 如 民 間 詩 歌 反 映 社 會 現 狀 敦 煌 地 區 土 地 水 利 條 件 優 越, 農 業 興 旺, 農 業 活 動 是 敦

2010 造 形 藝 術 學 刊 一 鼻 煙 與 鼻 煙 壺 的 緣 由 鼻 煙 壺 是 用 來 裝 置 鼻 煙 的 鼻 煙 是 一 種 藥 粉, 是 菸 草 經 由 曬 乾 之 後 製 成, 經 聞 嗅 有 治 療 氣 喘 頭 疼 鼻 塞 去 寒 的 醫 療 功 效 最 早 吸 食 鼻 煙 的 是

穨1-林聖欽.doc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Microsoft Word 蕭慧媛 doc

82 热 带 地 理 35 卷 接 关 联 休 闲 空 间 是 城 市 巨 系 统 中 的 一 个 子 集, 城 市 发 展 的 脉 络 深 刻 地 描 绘 了 休 闲 空 间 发 展 的 方 向 与 设 施 面 向, 在 为 休 闲 系 统 的 发 展 提 供 内 在 张 力 的 同 时, 也 设

03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 91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29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目 錄 (1) 我 們 的 學 校 學 校 簡 介 學 校 管 理 班 級 組 織 學 生 出 席 率 中 六 畢 業 生 狀 況 教 師 資 歷 教 學 經 驗 教 師 專 業 發 展 (2) 關 注 事 項 的 成 就 與 反 思 重 點 發 展 項 目 一 : 深 化 研 習 英 語 之 優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第 1 頁 96 年 指 考 第 壹 部 分 : 選 擇 題 ( 佔 55 分 ) 一 單 選 題 (34 分 ) 說 明 : 第 1 至 第 17 題, 每 題 選 出 一 個 最 適 當 的 選 項, 劃 記 在 答 案 卡 之 選 擇 題 答 案 區 每 題 答 對 得 2 分, 答 錯 或


magic power


untitled

曹美秀.pdf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Microsoft Word - 9倪仲俊.doc

(2010) [ English] (Category of Introductory Seminars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University Education) ( )... ( ( 1 )) / / (Introduction

标题

424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一 前 言 本 論 文 的 發 展 源 起 於 筆 者 透 過 研 究 地 方 木 工 藝 史 之 際, 所 同 時 蒐 集 台 灣 木 工 藝 產 業 史 相 關 資 料 整 理 解 析 後 所 得 出 的 成 果 1895 年 甲 午 戰 爭 戰 敗 後,

運動表現與媒體曝光率關聯性探討-以民生報報導中華職棒為例

合金投资年报正文.PDF


从 宾 馆 到 又 一 城 是 十 五 分 钟, 从 又 一 城 到 邵 逸 夫 是 十 分 钟, 去 时 一 路 上 坡 很 辛 苦, 回 时 一 路 下 坡 很 轻 松, 很 像 上 小 学 时 的 心 情, 这 是 最 初 几 天 最 深 的 感 受 有 段 时 间 很 少 走 校 内 的 路

秘密社会与庚子勤王运动—南海西樵巨盗区新的个案

~ ~ 1795

Japan He Bin Professor,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daily life, the food on the table in the fa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Microsoft Word - 1.封面.doc

<4D F736F F D20D5D0B1EACEC4BCFEBCB0C7E5BDE0B7FECEF1BACFCDAC28C2C9CAA6B0E631A3A9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160A5CEA4A4B0EABCF4BB79A5DCA8D22E646F63>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 %!!##$ & (!##$ %!!##$ &!##$!##(!##$! "

!"#!" # $% & ($) *! +,-./ 0%)!1"%& 0%2!$!$$$ "$$$$ #$ % $$30!4$4 5,6 *& (+ 0!&" * + 7!!4 & ( )! & ( )! 80)09! 7&! #!1!1$" &&!!%!,-./ 0%)!1"%& 0%2 &1$

!!! #!!! $##%!!! $!!!! &!!!! (!! %!! )!!! *!!!!!!! #!!!!! $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念「舊」新潮流─國立臺灣圖書館舊籍行銷策略探究

: ( ),,,,, 1958,,, , 263, 231, ,,,,,,,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 ) ( ) 20 ( ),, 56, 2, 17, 2, 8, 1,,,,, :,,,, ;,,,,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untitled

05 ß‹æ‘´e´·/©P÷q¿Ù pdf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

David Faure

Love Taiwan through transcending Taiwan Social reform and relief operation by Inagaki Tobee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Abstract Ruled under Japanese c

Microsoft Word G...doc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Microsoft Word - ~ doc

untitled

<4D F736F F D20B9A4D2F8B3C9B3A B0EBC4EAB1A82DC8ABCEC4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02-蘇美文.doc

Microsoft Word - 04陳國傑59-82.doc


untitled

上海浦~1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Transcription:

臺 灣 高 蹺 陣 之 歷 史 淵 源 A Study on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of the Stilts in Taiwan 國 立 臺 南 師 範 學 院 體 育 學 系 蔡 宗 信 中 文 摘 要 關 鍵 詞 : 高 蹺 陣 民 俗 體 育 陣 頭 高 蹺 其 源 起 與 堯 舜 時 鶴 氏 族 之 圖 騰 舞 蹈 及 沿 海 漁 民 捕 漁 生 活 有 關, 甲 骨 文 中 已 有 近 似 踩 蹺 起 舞 形 象 的 字, 明 清 以 來 廣 泛 用 以 走 會 傳 臺 有 關 的 記 載 為 臺 南 新 報 西 元 1925 年, 大 正 14 年 4 月 8 日 第 8313 號 第 七 版, 日 文 報 導 臺 南 媽 祖 的 祭 典, 其 中 提 到 登 雲 勝 會 の 竹 馬 行 列 日 文 竹 馬 乃 踏 蹺 隔 日 (4 月 9 日 第 8314 號 第 五 版 ) 報 導 中 提 到 : 福 州 團 更 喬 裝 踏 橇 戲 誠 為 近 年 來 之 所 稀 有 也 從 報 紙 資 料 可 見 全 臺 各 地 迎 神 賽 會 活 動 熱 烈, 對 藝 閣 陣 頭 設 置 獎 賞, 大 大 提 昇 與 鼓 勵 了 詩 意 藝 閣 與 陣 頭 的 創 新 與 變 化 當 時 各 商 家 團 體 莫 不 巧 思 設 計 自 組 或 聘 請 詩 意 藝 閣 及 陣 頭, 一 方 面 配 合 迎 神 祭 典, 一 方 面 達 廣 告 宣 傳 效 果 自 此 民 間 的 陣 頭 中 常 見 踏 蹺 的 報 導 與 記 載 Abstract Keywords:Stilts Folk Sports Chen-Toe It is said that the earliest Chinese Stilting closely reflects fisherman s life along the coast and originated from He s tribal totem in Yao-Shun Era (2300-2200 B.C. ). Such kind of pictorial image is first found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oracle-bone scripture. Since Min (1386-1644 A.C.) and Qing Dynasty (1645-1911 A.C.) ), stilt playing was popular in local festivals. The earliest record of such kind of folk activity in Taiwan was realized in Tainan s local newspaper Shin News on April 8, 1925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era. The report, written in Japanese, mentioned the term: Tounshoukai no Takeumagyouretsu. Takeuma means stilting in Japanese. In a follow-up account on April 9 of the same year, the report said, A stilting group from Fu-Zou, Mainland, performed in the festival. This is a rare performance in Taiwan. These two accounts show how local people were enthusiastic in participating festival activ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rtistic eleme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performance, festival organizers offered a great amount of money as the awards for the best groups. Since then, stilting groups had become a common scene in the local festivals in Taiwan. 壹 緒 論 ( 壹 ) 研 究 動 機 台 灣 的 高 蹺 陣 是 民 間 慶 典 中 相 當 常 見 的 表 演 團 體, 也 是 最 引 人 注 目 的 一 群, 是 一 項 須 要 較 長 時 間 才 能 學 會 的 技 藝 其 歷 史 淵 源 及 傳 臺 發 展 並 未 有 專 論 研 究 ; 據 此 擬 針 對 其 歷 史 淵 源 及 其 在 臺 灣 的 開 展 做 一 研 究, 是 為 本 研 究 之 主 要 動 機 ( 貳 ) 研 究 目 的 與 方 法 一 研 究 目 的 ( 一 ) 高 蹺 技 藝 活 動 之 起 源 與 傳 臺 發 展 ( 二 ) 臺 灣 高 蹺 技 藝 活 動 之 開 展 情 形 二 研 究 方 法 採 用 文 獻 分 析 法 加 以 剖 析 研 究, 對 高 蹺 的 起 源 查 證 字 典 及 相 關 書 籍, 其 發 展 及 傳 臺 以 正 史 記 載 資 料 為 主 並 檢 索 報 紙 微 縮 片 等 資 料, 加 以 歸 納 與 分 析 1

貳 高 蹺 活 動 之 歷 史 淵 源 ( 壹 ) 高 蹺 的 起 源 雜 技 的 源 起 與 原 始 的 狩 獵 生 活 農 牧 勞 動 部 落 爭 戰 宗 教 圖 騰 等 息 息 相 關, 而 高 蹺 屬 於 雜 技 的 一 種, 其 起 源 有 兩 種 說 法 : 一 其 源 出 於 鶴 氏 族 之 圖 騰 舞 蹈 1 二 與 沿 海 漁 民 的 捕 魚 生 活 有 關 其 一 : 據 歷 史 學 家 的 考 証, 堯 舜 時 代 以 鶴 為 圖 騰 的 丹 朱 氏 族, 在 祭 禮 中 要 踩 著 高 蹺 模 擬 鶴 跳 舞 2 考 古 學 家 認 為, 甲 骨 文 中 已 有 近 似 踩 蹺 起 舞 形 象 的 字 3 圖 1. 甲 骨 文 中 近 似 踩 蹺 起 舞 形 象 的 字 解 字 從, 舞 ; 從, 所 會 意 不 明, 疑 為 舞 之 異 構, 釋 義 疑 為 用 於 祭 祀 之 舞 樂 4 甲 骨 文 的 舞 字 為, 像 人 兩 手 執 物 而 舞 之 形, 為 舞 字 初 文 5, 所 以 有 可 能 為 最 早 描 述 高 蹺 表 演 型 式 的 文 字 其 二 : 古 文 獻 山 海 經 中 有 關 於 長 股 國 的 記 述, 根 據 古 人 的 注 釋, 可 知 長 股 國 與 踩 蹺 有 關 從 長 腳 人 常 負 長 臂 人 入 海 中 捕 魚 也 這 一 6 注 釋 中, 我 們 不 難 想 像 腳 上 綁 扎 著 長 木 蹺 手 持 長 木 制 成 的 原 始 捕 魚 工 具 在 淺 海 中 捕 魚 的 形 象 今 日 許 多 住 在 廣 西 防 城 沿 海 的 京 族 漁 民, 仍 有 踩 著 長 木 蹺 在 淺 海 撒 網 捕 魚 的 習 俗 7 列 子 說 符 篇 : 宋 有 蘭 子 者, 以 技 干 之 君, 以 雙 技 長 倍 其 身, 屬 其 脛, 並 趨 並 馳, 弄 七 劍 迭 而 躍 之, 五 劍 常 在 空 中 可 知 早 在 公 元 前 五 百 多 年 的 春 秋 戰 國 時 期, 也 就 是 兩 千 多 年 前 的 宋 今 商 丘, 就 以 長 木 縳 於 足 走, 還 能 於 其 上 跳 劍 北 魏 建 國 之 初 的 大 興 六 年 ( 公 元 403 年 ), 道 武 帝 即 下 令 增 修 百 戲, 節 目 有 : 五 兵 角 抵 麒 麟 鳳 凰 仙 人 長 蛇 白 象 白 虎 魚 龍 辟 邪 鹿 馬 仙 車 高 緪 長 趫 椽 緣 橦 跳 丸 五 案, 所 謂 以 備 百 戲, 大 饗 設 之 於 殿 庭, 如 漢 晉 之 舊 也 魏 書 樂 志 8 其 中 長 趫 則 為 高 蹺 北 魏 的 石 刻 李 會 進 樂 延 慶 圖, 刻 有 一 場 百 戲 表 演 其 中 就 有 高 蹺 表 演 9 隋 書 音 樂 志 記, 南 齊 有 三 朝 四 十 九 設, 乃 是 會 元 之 日 的 百 戲 樂 1 孫 作 雲, 談 高 蹻 戲 出 於 圖 騰 跳 舞, 歷 史 與 考 古 一 期,1957 年 2 資 華 筠 主 編, 中 國 舞 蹈, 文 化 藝 術 出 版 社, 北 京,1998 年 12 月, 頁 73 3 同 上 註 頁 71, 頁 73 4 徐 中 舒 主 編, 四 川 辭 書 出 版 社,1988 年 11 月, 頁 631 5 徐 中 舒 主 編, 四 川 辭 書 出 版 社,1988 年 11 月, 頁 630 6 袁 珂 校 注, 山 海 經 較 注, 里 仁 書 局, 台 北 市, 民 71 年 8 月, 頁 227 7 資 華 筠 主 編, 中 國 舞 蹈, 文 化 藝 術 出 版 社, 北 京,1991 年 1 月, 頁 73 8 二 十 五 史 / 新 校 本 魏 書 / 志 / 卷 一 百 九 志 第 十 四 / 樂 志 頁 2828 9 蔡 欣 欣, 臺 灣 傳 統 雜 技 論 文, 政 治 大 學,1990 年 2

舞 演 出 次 序, 可 以 說 是 古 代 第 一 份 百 戲 節 目 單, 舊 三 朝 設 樂 : 二 十 六, 設 長 蹺 伎 ; ; 三 十 七, 設 擲 蹺 伎 10 其 中 擲 蹺 伎 為 踩 高 蹺 翻 跟 斗 舊 唐 書 上 的 記 載 : 梁 有 長 蹻 伎 擲 倒 伎 跳 劍 伎 吞 劍 伎, 今 並 存 又 有 舞 輪 計 伎, 11 宋 史 上 的 記 載 : 百 戲 就 有 蹴 毬 踏 蹻 獅 子 弄 鎗 12 在 元 代 首 見 高 毳 舞 獅 的 記 載 元 史 賀 勝 傳 載 : 帝 一 日 獵 還, 賀 胜 參 乘, 伶 人 蒙 采 毳 作 獅 子 舞 以 迎 駕 輿 象 驚, 奔 逸 不 可 制, 胜 投 身 當 象 前, 後 至 者 斷 靷 縱 象, 乘 輿 乃 安 賀 勝 舍 命 救 駕 故 事, 側 面 反 映 出 高 毳 舞 獅 的 精 彩 逼 真, 以 致 輿 象 被 嚇, 險 些 送 掉 皇 帝 性 命 13 在 明 代 成 書 的 虞 初 新 誌 九 牛 霸 角 抵 戲 記 中 描 述 : 飲 食 之 後, 換 一 平 坡 地 繼 續 表 演 男 藝 人 踏 八 尺 高 的 高 蹺, 揮 扇 踏 歌 跳 躍, 並 耍 大 刀 此 外, 迎 神 賽 會 的 風 貌, 在 明 代 畫 家 仇 英 繪 製 風 俗 畫 南 都 繁 會 圖 中 有 十 分 細 致 的 描 繪 : 勢 如 長 龍 的 走 會 隊 伍, 穿 街 過 巷 蜿 蜒 流 動 在 長 街 上, 隔 一 段 距 離 就 有 一 隊 高 蹺 藝 人 前 導 開 路, 其 中 一 隊 正 表 演 著 安 天 會 孫 悟 空 大 鬧 天 宮 水 滸 三 戰 呂 布 等 ( 圖 2) 14 另 一 隊 高 蹺 表 演, 則 有 明 月 和 尚 渡 柳 蟾, 漁 樵 耕 讀 等 形 象 ( 圖 3) 南 都 繁 會 圖 反 映 了 明 代 賽 會 狀 況, 也 反 映 了 雜 技 在 走 會 中 的 主 導 作 用 圖 2 孫 悟 空 大 鬧 天 宮, 水 滸 等 形 象 圖 3 明 月 和 尚 渡 柳 蟾, 漁 樵 耕 讀 等 形 象 清 代 走 會 之 風 更 勝 於 明 代, 其 規 模 更 大, 會 目 更 多, 活 動 更 經 常 化 ; 特 別 是 以 八 旗 子 弟 為 首 的 皇 會, 得 到 清 政 府 的 青 睬, 聲 勢 浩 大, 設 備 堂 皇 如 果 說 明 代 走 會 偏 重 抬 閣 展 覽, 清 代 走 會 則 偏 重 於 技 藝 演 出 清 初, 由 於 對 職 業 雜 技 班 的 重 重 限 制, 走 會 隊 伍 中 也 少 有 職 業 藝 人 參 加, 其 雜 技 演 出 大 多 由 業 餘 愛 好 者 承 擔, 如 北 京 西 郊 的 高 蹺 隊 伍, 裱 糊 棚 匠 的 舞 獅 隊 伍, 都 有 久 遠 傳 統, 是 走 會 中 的 佼 佼 者 當 然, 更 為 普 遍 的 是 傳 統 的 進 香 走 會, 如 京 都 風 俗 志 所 述 : 四 月 初 一 至 十 五, 京 西 妙 峰 山 娘 娘 廟, 男 女 答 賽 拈 香 者, 一 路 不 斷 夜 間 燈 籠 火 炬, 照 耀 山 谷 城 內 諸 般 歌 舞 之 會, 必 於 此 月 登 山 酬 賽, 謂 之 朝 頂 敬 香, 如 開 路 秧 歌 太 少 獅 五 虎 棍 扛 箱 等 會 其 開 路 以 數 人 扮 蓬 頭 涂 面, 赤 脊 舞 叉 ; 秧 歌 以 數 人 頭 扮 頭 陀 漁 翁 樵 夫 魚 婆 公 子 等 相, 配 合 腰 鼓 手 鑼, 足 皆 登 堅 木, 謂 之 高 蹺 秧 歌 15 高 蹺 一 詞 直 到 明 清 始 被 使 用, 因 常 和 秧 歌 結 合 表 演, 故 又 稱 高 蹺 秧 歌 16 高 蹺 其 源 起 與 堯 舜 時 鶴 氏 族 之 圖 騰 舞 蹈 及 沿 海 漁 民 捕 漁 生 活 有 關, 明 清 以 來 廣 泛 用 以 走 會 10 二 十 五 史 / 新 校 本 隋 書 / 志 / 卷 十 三 志 第 八 / 音 樂 上 頁 303 11 二 十 五 史 / 新 校 本 舊 唐 書 / 志 / 卷 二 十 九 志 第 九 / 音 樂 二 / 散 樂 頁 1073 12 二 十 五 史 / 新 校 本 宋 史 / 志 / 卷 一 百 四 十 二 志 第 九 十 五 / 樂 十 七 / 教 坊 頁 3351 13 二 十 五 史 / 新 校 本 元 史 / 列 傳 / 卷 一 百 七 十 九 列 傳 第 六 十 六 / 賀 勝 頁 4149 14 殷 亞 昭, 中 國 古 舞 與 民 舞 研 究, 貫 雅 文 化,1991 年, 頁 300 15 傳 起 鳳 傳 騰 龍 著 中 國 雜 技 史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1998 年 頁 288 16 吳 騰 達 著 台 灣 民 間 藝 陣 晨 星 出 版 台 中 2002 年 頁 120 3

( 貳 ) 高 蹺 的 傳 臺 與 發 展 ( 高 蹺 在 台 灣 發 展 之 軌 跡 ) 一 明 清 時 代 明 清 時 代, 走 會 隊 伍 中 總 少 不 了 的 高 蹺 隊 何 時 流 傳 到 台 灣, 說 法 多 種, 並 無 定 論 從 史 料 可 發 現 自 清 代 以 來 台 灣 一 直 對 戲 劇 活 動 有 蓬 勃 的 發 展, 不 論 迎 神 賽 會 鳩 資 演 戲 或 爭 端 罰 戲 等, 戲 劇 似 乎 連 接 著 人 民 的 生 活, 息 息 相 關, 密 不 可 分 17 據 筆 者 查 證 文 獻 當 中 並 未 提 到 有 關 踏 蹺 的 記 載, 踏 蹺 是 否 與 竹 馬 戲 或 花 鼓 戲 相 結 合 就 不 得 而 知, 總 之 民 俗 絕 非 固 定 不 移, 是 常 隨 時 代 有 所 變 異 二 日 據 時 期 日 據 初 期, 西 元 1896 年 臺 灣 總 督 府 民 政 長 官 水 野 遵 向 日 本 帝 國 議 會 提 出 : 臺 灣 歸 帝 國 版 圖 為 時 不 久, 尚 屬 草 創 時 期, 而 且 動 亂 輒 有 匪 徒 蜂 起 之 虞 臺 灣 距 首 都 東 京 遙 遠, 交 通 亦 不 方 便, 加 以 島 民 之 人 情 風 俗 習 慣 迴 異 於 日 本, 若 施 行 與 日 本 國 內 一 致 之 法 令, 統 治 上 不 得 其 宜, 故 必 須 順 應 時 地, 頒 部 適 宜 之 法 制 此 為 初 期 日 本 統 治 臺 灣 的 大 體 方 針, 對 臺 胞 不 施 以 極 端 的 同 化 主 義 或 破 壞 主 義, 而 是 遵 重 臺 胞 的 風 俗 習 慣 和 社 會 組 織, 以 籠 絡 人 心, 消 彌 反 抗 18 至 日 據 中 期 (1912-1925), 一 方 面 由 於 經 濟 穩 定 人 民 生 活 好 轉, 一 方 面 日 本 政 府 為 攏 落 民 心, 轉 移 焦 點 於 是 鼓 勵 迎 神 賽 會 活 動 19 ; 由 於 普 及 化, 各 地 培 養 許 多 子 弟 團 ( 一 ) 子 弟 團 的 興 盛 此 外, 由 整 個 大 環 境 迎 神 賽 會 的 被 重 視, 子 弟 團 興 盛, 邱 坤 良 在 日 治 時 期 台 灣 戲 劇 之 研 究 書 中 提 到 子 弟 團 在 踩 街 出 陣 表 演 時, 有 踏 蹺 陣 的 表 演 : 子 弟 團 的 表 演, 固 然 以 戲 曲 為 主, 但 經 常 包 含 各 種 技 藝 項 目, 其 組 織 結 構 及 活 動 方 式, 基 本 上 是 傳 承 南 宋 社 火 的 型 式, 在 社 會 的 迎 神 遊 藝 中, 表 演 戲 劇 及 其 他 技 藝 如 大 頭 和 尚 高 蹺 舞 龍 舞 獅 等, 台 灣 每 個 子 弟 團 除 表 演 戲 曲 外, 都 同 時 有 神 將 舞 龍 舞 獅 和 其 他 技 藝 團 體 20 農 村 地 區 的 子 弟 團 參 加 者 多 為 同 一 聚 落 的 農 民, 彼 此 間 也 可 能 有 血 緣 關 係 而 市 鎮 的 子 弟 團 則 以 角 頭 為 基 礎, 其 成 員 可 能 包 含 各 行 各 業, 彼 此 之 間 為 地 緣 關 係 人 口 較 多 的 城 市, 在 市 場 或 商 業 區 有 可 能 出 現 相 同 職 業 者 組 成 的 弟 子 團, 彼 此 之 間 為 業 緣 關 係 21 出 陣 ( 或 做 出 歌 ): 這 是 子 弟 團 的 遊 行 表 演, 隊 伍 稱 陣 頭 在 出 陣 中 出 現 的 子 弟 團 陣 頭 除 了 各 種 樂 曲 吹 奏 之 外, 還 包 括 神 將 隊 舞 獅 舞 龍 高 蹺 陣, 並 可 隨 興 展 現 各 種 藝 閣 22 在 基 隆 暖 暖 靈 義 郡 簡 誌 碑 中 提 到 靈 義 郡 初 期 開 館 延 唐 山 師 傅 以 口 述 方 式 傳 習 北 管 唱 腔, 練 身 段 及 樂 器 演 奏, 後 來 又 聘 專 人 教 武 技 踩 高 蹺, 於 是 演 員 與 日 俱 增, 年 有 發 展, 終 能 自 立 成 軍, 公 演 子 弟 戲, 動 員 陣 頭 迎 神 賽 會 靈 義 郡 北 管 傳 承 子 弟 戲, 默 默 耕 耘, 遐 邇 聞 名, 高 蹺 舞 獅, 國 際 揚 威 23 所 以 當 時 的 子 弟 團 已 有 踏 蹺 的 隊 伍 17 18 19 20 21 22 23 戴 炎 輝 撰, 清 代 臺 灣 之 鄉 治, 聯 經 出 版,1979 年, 頁 332 336 337 339 340 同 註 14, 頁 40 陳 玲 蓉, 日 據 時 期 神 道 統 治 下 的 臺 灣 宗 教 政 策, 自 立 晚 報 社 文 化 出 版 部,1992 年, 頁 88-89 邱 坤 良, 日 治 時 期 台 灣 戲 劇 之 研 究, 自 立 晚 報 社 文 化 出 版 部,1992 年, 頁 243 邱 坤 良, 日 治 時 期 台 灣 戲 劇 之 研 究, 自 立 晚 報 社 文 化 出 版 部,1992 年, 頁 244-245 邱 坤 良, 日 治 時 期 台 灣 戲 曲 之 研 究, 自 立 晚 報 社 文 化 出 版 部,1992 年, 頁 248 暖 暖 壺 穴 詩 蕭 蕭 民 92 年 紅 樹 林 文 化 頁 56-60 4

( 二 ) 報 紙 的 資 料 台 南 新 報 為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重 要 的 報 紙 之 一 從 中 可 看 出 當 時 迎 神 賽 會 的 狀 況 : 1921 年, 大 正 10 年 10 月 5 日 第 7032 號 第 三 版, 西 螺 之 紀 念 日, 西 螺 街 於 去 一 日 當 自 治 施 行 滿 一 年 西 螺 街 各 區 出 鑼 鼓 團 獅 陣 團 布 馬 團 1922 年, 大 正 11 年 3 月 30 日, 羅 東 通 訊, 準 備 迎 神 賽 會, 羅 東 郡 羅 東 街 關 帝 廟 備 金 牌 懸 賞 鼓 樂 數 百 陣 皆 欲 爭 競 入 賞 大 正 11 年 3 月 27 日, 屏 東 今 將 迎 神, 福 州 團 辦 各 色 技 倆 大 正 11 年 4 月 25 日, 宜 蘭 通 信, 東 嶽 帝 繞 境 而 藝 棚 詩 意 又 為 評 定 行 賞 自 一 等 至 八 等 特 別 的 是 有 賞 現 金 大 正 11 年 5 月 18 日, 新 竹 通 信, 新 竹 迎 神 公 局 議 製 金 牌 六 個 銀 牌 十 二 個 及 賞 旗 若 干 評 定 自 一 等 至 六 等 大 正 11 年 6 月 11 日, 臺 北 通 信, 稻 江 迎 城 隍 陣 頭 行 賞 自 一 等 至 十 一 等 外 受 賞 者 亦 有 十 隊 大 正 11 年 10 月 31 日, 彰 化 祝 賀 會, 彰 化 海 岸 線 開 通 祝 賀 會 媽 祖 之 行 列 即 以 福 州 團 之 弄 龍 為 先 導 台 灣 日 日 新 報 1923 年 12 月 16 日 第 8468 號 第 六 版, 福 州 班 將 來 台 標 題 : 台 北 鄭 三 妹 氏 等 所 組 織 之 德 和 公 司 此 回 派 員 到 福 州 招 致 閩 中 有 名 之 新 賽 樂 聞 將 於 本 月 來 二 十 五 六 日 來 台 預 定 於 來 春 一 月 一 日 即 可 在 台 北 新 舞 台 開 演 聞 該 班 此 回 之 服 裝 全 新 其 布 景 又 復 巧 妙 亭 臺 樓 閣 而 外 有 燈 景 火 景 水 景 皆 髣 彿 如 真 又 有 福 州 人 之 慣 技 之 弄 龍 打 獅 等 為 他 戲 至 今 所 未 嘗 演 云 可 見 當 時 福 州 藝 人 與 台 灣 往 來 頻 繁, 並 且 精 通 弄 龍 打 獅 等 雜 技 從 以 上 報 紙 的 資 料 可 以 看 到 全 臺 各 地 迎 神 賽 會 的 活 動 熱 絡, 對 藝 閣 陣 頭 設 置 獎 賞, 大 大 提 昇 與 鼓 勵 了 詩 意 藝 閣 與 陣 頭 的 創 新 與 變 化 當 時 各 商 家 團 體 莫 不 巧 思 設 計 自 組 或 聘 請 詩 意 藝 閣 及 陣 頭, 一 方 面 配 合 迎 神 祭 典, 一 方 面 達 廣 告 宣 傳 效 果 也 就 是 在 這 樣 的 鼓 舞 下, 迎 神 賽 會 的 活 動 普 及, 也 帶 動 了 詩 意 藝 閣 陣 頭 的 推 陳 出 新, 不 過 陣 頭 方 面 最 早 還 是 以 龍 獅 為 主, 猶 其 獅 陣 最 為 普 及 報 紙 上 目 前 找 到 最 早 有 關 踏 蹺 的 記 載 為 日 文 : 1925 年, 大 正 14 年 4 月 8 日 第 8313 號 第 七 版, 日 文 報 導 臺 南 媽 祖 的 祭 典, 其 中 提 到 登 雲 勝 會 の 竹 馬 行 列 勝 會 指 一 種 團 體 竹 馬 指 高 馬 腳 24 日 文 的 竹 馬 指 的 就 是 踏 蹺 同 上, 大 正 14 年 4 月 8 日, 在 標 題 為 媽 祖 祭 典 出 廟 及 遶 境 狀 況 的 報 導 中 將 臺 南 媽 祖 廟 的 沿 革 作 一 介 紹, 有 關 遶 境 隊 伍 則 提 到 : 各 商 團 詩 意 藝 棚 齊 集 本 廟 口 順 序 燦 行 媽 祖 駕 前 有 二 為 神 將 曰 千 里 眼 曰 順 風 耳 身 高 丈 許 圍 大 七 八 尺 繼 而 三 山 福 州 團 有 一 位 白 面 神 將 參 列 會 中 高 行 闊 步 身 大 如 椽 甚 然 壯 觀 外 又 有 登 雲 勝 會 一 團 男 女 衣 服 頗 得 可 觀 詼 諧 百 出 惹 人 竊 笑 至 於 此 處 所 描 述 登 雲 勝 會 應 與 日 文 報 導 為 同 一 日 同 一 隊, 日 文 稱 竹 馬, 中 文 稱 踏 蹺 的 行 列, 為 何 未 曾 在 日 後 再 出 現 於 報 導 中 的 原 因 就 不 得 而 知 臺 南 新 報 大 正 14 年 4 月 9 日 第 8314 號 第 五 版, 在 有 關 臺 南 媽 祖 遶 境 迎 遊 的 報 導 中 提 到 : 福 州 團 更 喬 裝 踏 橇 戲 日 間 為 打 花 鼓 雙 搖 船 夜 則 改 換 活 捉 兵 飛 出 世 到 處 演 弄 極 其 巧 妙 最 惹 人 氣 萬 目 舉 射 誠 為 近 年 來 之 所 稀 有 也 24 井 上 翠 編 : 中 日 辭 陣, 民 53 年 出 版, 頁 834 5

25 對 照 黃 拱 五 先 生 的 臺 南 迎 媽 祖 竹 技 詞 中 記 敘 了 早 期 媽 祖 誕 辰 時 迎 神 賽 會 中 三 山 登 雲 堂 的 踏 蹺 表 演 : 高 踏 輕 技 國 馬 蹄, 登 雲 有 路 帶 香 泥 身 清 混 入 固 飛 燕, 搖 曳 徐 行 過 短 堤 26 其 所 描 述 的 應 為 此 次 迎 媽 祖 時 出 現 的 三 山 福 州 團 及 登 雲 勝 會 ( 登 雲 堂 ) 兩 隊 的 踏 橇 表 演 大 正 14 年 6 月 26 日 第 8392 號 第 五 版, 臺 北 市 萬 華 地 區 一 方 面 舉 行 媽 祖 祭 典, 一 方 面 慶 祝 日 本 始 政 三 十 年 記 念, 齊 集 於 龍 山 寺 前 大 道, 下 午 一 點 多 起 程 遶 境 : 以 祝 始 政 三 十 年 記 念 之 金 繡 旗 當 先 次 神 龍 獻 瑞 福 州 團 之 竹 馬 音 樂 團 詩 意 團 順 序 進 行 在 此 所 指 福 州 團 之 竹 馬 應 為 踏 橇, 記 者 以 日 文 直 譯 為 竹 馬 大 正 14 年 6 月 26 日 第 8329 號 第 五 版, 同 一 日 同 版 面 的 另 一 則 報 導, 同 樣 描 述 遶 境 的 藝 閣 與 陣 頭, 其 中 提 到 : 福 州 人 之 踏 撬 團 及 馬 上 搖 船 就 令 人 嘖 嘖 稱 羡 1926 年, 大 正 15 年 4 月 27 日, 臺 南 市 一 方 面 恭 迎 鎮 南 媽 祖, 一 方 面 值 運 河 開 通 式 舉 行 遶 行 遊 市 街, 其 中 提 到 : 若 福 州 團 每 年 皆 獲 冠 軍 在 此 指 福 州 團 善 於 變 化 藝 陣, 推 陣 出 新, 因 此 履 獲 冠 軍 大 正 15 年 6 月 25 日, 臺 北 稻 江 霞 海 城 隍 祭 典 遶 境 行 列 中 又 可 見 福 州 團 踏 橇 隊 之 表 演 記 載 臺 南 臺 北 均 可 見 其 足 跡 大 正 15 年 9 月 14 日, 嘉 義 綏 靖 侯 城 隍 繞 境 管 絃 詩 意 樂 隊 陣 頭 爭 奇 鬪 巧 審 查 評 定 其 結 果 如 下 愛 麟 社 及 福 州 團 授 賞 優 勝 旗 各 四 旒 並 加 賞 金 牌 各 一 面 在 此 又 可 見 福 州 團 足 跡 大 正 15 年 9 月 25 日, 基 隆 通 信, 基 隆 城 隍 祭 典 二 十 二 日 迎 神 遶 境 諸 審 查 員 之 評 定 各 團 詩 意 及 諸 陣 頭 現 尚 未 決 兹 先 介 紹 一 二 水 產 仲 賣 團 詩 意 齣 目 水 淹 七 軍 裝 飾 甚 佳 頗 有 價 值 若 蘇 澳 冰 仲 賣 團 之 公 子 調 冰 亦 符 合 廣 告 意 味 福 州 團 之 農 家 耕 織 實 況 均 有 可 取 可 見 福 州 團 又 推 陣 出 新, 以 創 新 的 面 貌 展 現 至 此 以 後 有 關 踏 橇 表 演 的 報 導 沈 寂 一 時, 可 能 因 為 陣 頭 藝 閣 不 斷 推 陳 出 新 1932 年 昭 和 7 年 11 月 26 日, 連 雅 堂 先 生 於 三 六 九 小 報 雅 言 專 欄 提 到 : 踏 蹺 則 高 蹺 以 雙 木 縛 足 而 行 高 四 五 尺 裝 演 故 事 臺 灣 所 演 者 以 福 州 人 為 最 27, 所 指 應 為 此 1930 年, 昭 和 5 年 2 月 17 日, 臺 南 開 山 神 社 祭 典 及 送 天 師 之 誌 盛 藝 閣 故 事 數 百 陣 延 長 數 十 街 道 行 列 有 藝 閣 樂 隊 踏 團 暨 諸 故 事 等 筆 者 推 敲 空 格 處 的 字 應 為 橇 或 蹺, 所 指 應 為 踏 蹺 表 演 1932 年, 昭 和 7 年 5 月 7 日, 屏 東 媽 祖 賽 會 屏 東 慈 鳳 宮 天 上 聖 母 遶 境 其 中 有 臺 南 州 團 之 同 意 社 踏 蹺 隊 之 報 導 昭 和 7 年 5 月 8 日, 臺 南 媽 祖 遶 境 第 一 日 盛 況 隨 香 者 不 計 其 數, 間 有 各 團 旗 鼓 詩 意 藝 閣 馬 隊 踏 蹺 25 黃 得 眾 字 拱 五, 號 瘦 菊, 生 於 1877 年, 卒 於 1949 年, 享 年 73 歲,1906 年 入 主 台 南 新 報 筆 政,1930 年 九 月 與 連 橫 等 人 創 辦 三 六 九 小 報, 時 多 作 遊 戲 文 章, 有 拾 零 集 文 詩 合 編 刊 行 問 世 ( 台 南 市 志 卷 七 人 物 志 台 南 市 政 府 民 68 年 2 月 28 日 ) 26 蔡 欣 欣, 臺 灣 傳 統 雜 技 論 文, 民 79 年, 頁 218: 黃 拱 五 先 生 的 台 南 迎 媽 祖 竹 技 詞 中 記 敘 了 早 期 媽 祖 誕 辰 時 迎 神 賽 會 中 三 山 登 雲 堂 的 踏 蹺 表 演 : 高 踏 輕 技 國 馬 蹄, 登 雲 有 路 帶 香 泥 身 清 混 入 固 飛 燕, 搖 曳 徐 行 過 短 堤 27 連 雅 堂, 三 六 九 小 報 雅 言 專 欄,1932 年, 昭 和 7 年 11 月 26 日 6

蔡宗信 臺灣高蹺陣之歷史淵源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93 年 5 月 1-13 頁 昭和 7 年 5 月 10 日 臺南大天後宮媽祖遶境誌盛觀眾人山擁塞街道夜間 燈光照耀如同白日 至於正午放煙火三發為號 首以大天後宮路關牌托燈 路關皷 頭旗 大牌為前 次即市內及地方之神輿 各商團 藝閣 踏蹺 及 諸滑稽種種燦行蝘蜒如長蛇 1933 年 昭和 8 年 4 月 19 日 嘉義朴子媽祖遶境誌盛 自午後二時旗 皷鑼對詩意閣福州團臺南市昭和軒踏蹺團 客人團及歌曲獅陣等 齊集於配天 宮廟前 對隨香藝閣託評定委員評定甲乙 授與賞品 昭和 8 年 4 月 19 日 朴子媽祖祭典續報 尚同日由各評定委員採點結 果 對優良者授與優勝旗及賞品 藝閣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 等 假裝優勝旗受賞者 臺南市昭和軒 嘉義福州團廣東人團 昭和 8 年 4 月 21 日 屏東媽祖遶境諸團體圖熱鬧陸續聲明燦行 中如 臺南團聘臺南同意社 並香華閣 同去年昭和 7 年 5 月 7 日 屏東媽祖賽會臺 南州團之同意社踏蹺隊亦前往表演 昭和 8 年 4 月 25 日 屏東迎媽祖盛況燦行陣頭皆出新奇 鑼皷喧天 震 動全市屏東慈鳳宮天上聖母 遶境之第一日 其燦行有詩意 藝閣 踏蹺 隊 蜈蚣閣 果然如前所述 此處踏蹺隊所指應為臺南州團同意社踏蹺隊 至此可知在 1925 年 大正 14 年 臺南迎媽祖行列中有登雲勝會的竹馬行 列 有福州團喬裝踏橇戲 前者不復見相關報導 後者於 1926 年 大正 15 年 臺北媽祖及城隍祭典均可見相關報導並在獎賞的鼓舞下不斷推陳出新 1932 年 昭和 7 年 屏東媽祖賽會中首先出現另一新的團體報導----臺南 州團之同意社踏蹺隊 這一團體同樣出現在 1933 年 昭和 8 年 的屏東媽祖賽 會中 當時各商家團體莫不巧思設計自組或聘請詩意閣及陣頭 一方面配合迎 神祭典 一方面達廣告宣傳效果 獎勵方面有時商家爐主對意閣陣頭設獎 有 時由主辦單位設審查評定委員 獎品有優勝旗 金牌 至昭和 8 年 獎項更有 特等 一等甲 一等乙 二等甲 二等乙 三等甲 三等乙 四等甲 四等 乙 28 1934 年 昭和 9 年 7 月 4 日 奇聞異事介紹加州海邊一群外國女子踩在竹 馬 高蹺 上打排球的照片 連裁判都坐在高高的梯子上 (圖 4) 圖 4 外國女子踩蹺打排球 圖 5 1936 年來台表演的滿州國高蹺秧歌 臺南新報 1936 年 昭和 11 年 4 月 10 日 刊登一副名為 蹈蹺善舞介紹 滿州國情緒 的照片(圖 5) 滿洲國即 1931 年 9 月~1932 年 2 月日本侵佔中國 28 臺南新報昭和 8 年 4 月 15 日 7

東 北 黑 龍 江 吉 林 遼 寧 三 省 後 製 造 的 政 權, 隨 著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結 束 瓦 解 1932~1945 而 高 蹺 秧 歌 在 中 國 東 北 民 間 是 年 節 賽 會 中 普 遍 的 活 動 應 是 頗 具 傳 統 與 規 模, 藉 著 向 臺 灣 介 紹 滿 洲 國 的 同 時, 也 介 紹 這 項 東 北 民 間 盛 行 的 高 蹺 秧 歌 昭 和 11 年 4 月 11 日, 宜 蘭 東 嶽 大 帝 廟 六 十 週 年 紀 念 祭 聞 主 催 者 欲 備 賞 品 及 金 牌 等 等 級 自 一 等 至 十 等 止 4 月 22 日 的 相 關 報 導 中 記 敍 參 加 團 體 有 假 裝 踏 蹺 獅 子 陣 歌 仔 陣 洋 樂 隊 而 獎 賞 則 分 音 樂 團 體 特 等 一 等 二 等 三 等 及 一 般 參 加 團 體 特 等 一 等 二 等 三 等 宜 蘭 已 見 踏 蹺 報 導 昭 和 11 年 4 月 28 日 有 另 一 則 照 片 名 稱 為 觀 光 祭 自 滿 洲 國 來 應 援 之 名 物 踏 蹺 行 列, 同 樣 是 介 紹 滿 洲 國 的 高 蹺 秧 歌 隊 ( 圖 6) 圖 6 觀 光 祭 自 滿 洲 國 來 應 援 之 名 物 踏 蹺 行 列 三 日 治 及 光 復 後 其 他 有 關 踏 蹺 的 文 獻 資 料 ( 一 ) 蕭 水 秀 的 雙 溪 迎 媽 祖 竹 枝 詞 : 踏 蹺 有 技 莫 誇 工, 危 險 須 防 失 足 中 何 不 易 粧 詩 意 閣, 使 人 觀 感 好 移 風 可 見 當 時 作 者 認 為 踩 蹺 是 一 件 具 危 險 性 的 表 演, 難 度 很 高, 須 慎 防 跌 倒 受 傷, 由 於 具 危 險 性, 使 觀 者 心 驚 膽 顫, 擔 心 害 怕, 因 此 作 者 認 為 不 如 改 妝 扮 成 詩 意 藝 閣 表 演, 讓 人 看 了 觀 感 較 好, 這 純 粹 是 從 文 人 的 觀 點 來 看 踏 蹺 表 演, 也 顯 示 踏 蹺 表 演 確 實 是 所 有 陣 頭 中 危 險 性 較 高 的 一 種, 需 要 有 很 好 的 平 衡 感 和 技 巧 29 蕭 水 秀, 自 號 醉 嘯, 台 灣 台 北 人 居 雙 溪, 有 詩 名, 為 紹 山 吟 社 主 幹 紹 山 吟 社 成 立 於 民 16 年, 當 時 主 持 人 為 雙 溪 鄉 張 廷 魁 邀 集 地 方 人 士 所 創, 因 地 臨 三 紹 嶺, 乃 名 ( 二 ) 賴 和 先 生 的 鬪 鬧 熱 30 鬪 熱 日 : 鬪 熱, 在 台 語 中 有 二 解, 一 指 鬪 技 雜 耍, 一 指 迎 神 賽 會, 即 言 湊 熱 鬧 或 趕 熱 鬧 鬪 熱 日, 泛 指 民 間 通 行 的 迎 神 賽 會 日 子, 以 臺 北 為 例, 主 要 年 例 的 迎 神 賽 會 即 有, 農 曆 三 月 十 四 日 的 迎 保 生 大 帝 三 月 廿 三 的 迎 媽 祖 四 月 廿 六 日 的 迎 五 榖 先 帝 五 月 十 三 日 的 迎 城 隍 爺 九 月 廿 十 二 日 的 迎 法 主 公 十 月 廿 二 日 的 迎 青 山 王 等 其 中, 三 月 的 迎 媽 祖 是 全 省 性 的, 各 地 均 有 一 番 熱 鬧 尤 以 北 港 的 迎 媽 祖 和 台 北 大 稻 埕 的 迎 城 隍 爺 是 本 省 的 兩 大 祭 典, 其 迎 神 賽 會 的 盛 況, 冠 絕 全 省 是 日, 全 省 的 善 男 信 女, 多 趕 來 參 加 隨 香 或 打 八 將, 或 披 髮, 身 穿 鳥 衣, 裸 足 隨 行, 頸 上 披 紙 架 的 扮 枷, 奇 怪 形 狀, 遊 行 市 上 行 列 常 蜿 蜒 數 十 華 里, 歷 時 三 四 小 時, 沿 途 兩 側 的 家 家 戶 戶 均 供 拜 牲 畜, 燒 香 鳴 炮 迎 29 30 陳 香 編 著 台 灣 竹 枝 詞 選 集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民 72 年 4 月 原 載 於 臺 灣 民 報 86 號,1926 年 1 月 1 日 出 版 現 摘 自 臺 灣 文 學 全 集, 頁 55 56 8

之 其 遊 行 的 隊 伍 有 : 各 種 樂 隊 子 弟 陣 頭 歌 仔 戲 陣 頭 獅 陣 詩 意 藝 閣 蜈 蛤 閣 騎 馬 隊 踏 蹺 化 妝 隊 雜 耍 各 種 各 色 的 繡 旗 生 花 轎, 日 治 末 期 太 平 洋 戰 爭 期 間, 日 人 為 改 造 臺 灣 人, 積 極 推 行 皇 民 化 運 動, 強 迫 臺 灣 人 奉 行 皇 民 化 生 活, 且 本 土 的 歲 時 風 俗 也 大 都 被 禁, 迎 神 賽 會 一 律 停 止, 連 農 曆 新 年 都 不 準 過 31 但 太 平 洋 戰 役, 一 切 禁 令 隨 政 局 改 變 而 消 失, 只 是 經 過 長 期 戰 火 的 洗 禮, 民 生 物 資 匱 乏, 加 以 政 局 尚 未 穩 定, 傳 統 的 迎 神 賽 會, 受 到 的 影 響 仍 大 ( 三 ) 吳 瀛 濤 撰 臺 灣 民 俗 迎 神 賽 會 32 省 民 信 神 心 切, 每 逢 祭 典, 張 燈 結 綵, 家 家 拜 拜, 戶 戶 請 客, 到 時 善 男 信 女 到 廟 進 香, 其 情 況 之 熱 烈, 耗 費 之 浩 巨, 實 為 國 內 少 見 遊 行 的 行 列 常 蜿 蜒 數 十 里, 歷 時 三 四 小 時, 各 種 樂 隊 子 弟 陣 頭 騎 馬 隊 踏 蹺 化 妝 隊 雜 耍 主 辦 祭 典 的 爐 主 乃 隊 陣 頭 藝 閣 都 設 獎, 以 致 互 相 爭 奇 鬥 勝 非 常 激 烈 俗 語 說 : 輸 人, 不 輸 陣, 即 指 這 種 陣 頭 間 互 相 競 爭 情 形 參 國 民 政 府 遷 台 後 國 民 政 府 遷 臺 後, 體 育 的 發 展 策 略 均 著 重 在 西 式 體 育 項 目, 而 固 有 的 傳 統 體 育 項 目, 均 甚 少 能 插 足 其 中, 並 傳 統 體 育 均 以 國 術 為 主 體, 而 屬 於 體 育 性 的 各 種 動 態 民 俗 文 化, 在 政 策 中 常 處 聊 備 一 格 的 地 位, 更 遑 論 相 關 活 動 的 推 展 後 因 有 加 強 社 區 全 民 運 動 實 施 要 點 的 擬 定, 加 上 積 極 推 行 的 中 華 文 化 復 興 運 動 的 興 起, 且 至 民 國 六 十 四 年 六 月 頒 布 普 遍 推 行 民 俗 體 育 活 動, 故 有 一 連 串 的 相 關 措 施 : 一 民 國 66 年, 台 灣 省 民 俗 體 育 活 動 競 賽 實 施 要 點, 比 賽 分 踢 毽 跳 繩 放 風 箏 三 類, 一 年 有 春 季 秋 季 兩 期 比 賽 二 民 68 年 加 強 推 展 社 區 全 民 運 動 實 施 要 點 ( 教 育 部 六 十 八 年 十 月 二 十 三 日 台 ( 六 八 ) 體 三 一 八 七 三 號 ) 此 要 點 實 施 內 容 敘 及 : 民 俗 體 育 活 動 放 風 箏 舞 龍 舞 獅 高 蹺 划 船 宋 江 陣 等 其 他 傳 統 且 富 地 方 色 彩 之 活 動 三 台 灣 省 加 強 推 展 社 區 全 民 運 動 五 年 實 施 計 劃, 此 實 施 計 劃 內 容 第 四 條 敘 及 : 民 俗 體 育 活 動 : 各 種 拳 術 兵 器 等 國 術 項 目 及 跳 繩 踢 毽 子 放 風 箏 舞 龍 舞 獅 高 蹺 划 船 宋 江 陣 等 其 他 傳 統 且 富 地 方 色 彩 之 活 動 蔣 總 統 經 國 先 生 鑒 於 我 國 精 神 與 文 化 建 設 之 重 要, 早 於 民 國 六 十 六 年 擔 任 行 政 院 長 時 提 出 國 家 十 二 項 建 設 計 劃 中, 就 有 在 各 縣 市 建 設 文 化 中 心 的 構 想, 至 民 國 六 十 八 年 二 月, 行 政 院 始 訂 定 加 強 文 化 及 育 樂 活 動 方 案 教 育 部 為 推 行 此 一 方 案, 於 六 十 九 年 二 月 委 託 政 大 社 會 學 系 林 恩 顯 教 授 主 持 民 間 傳 統 技 藝 調 查 研 究 計 劃 工 作 前 三 年 的 研 究 重 點 均 在 民 間 傳 統 技 藝 現 況, 及 藝 人 的 普 查 工 作 接 著 著 手 調 查 技 優 人 才, 文 化 界 人 士 對 政 府 現 行 民 族 藝 術 政 策 措 施 的 反 應 民 俗 技 藝 項 目 在 電 視 上 推 廣 可 能 性 之 探 討 民 間 傳 統 技 藝 之 維 護 發 揚 途 徑 民 間 傳 統 技 藝 在 各 級 學 校 推 廣 的 可 能 性 以 及 寺 廟 在 推 廣 民 間 傳 統 技 藝 可 能 性 等 之 研 究 至 民 國 七 十 八 年 共 進 行 七 年, 對 台 灣 民 間 複 雜 多 樣 的 民 俗 技 藝 起 了 保 存 維 護 及 發 揚 的 重 大 貢 獻 當 時 在 國 慶 日 遊 行 的 隊 伍 當 中, 有 國 軍 表 演 的 高 蹺 隊 伍 出 現 31 32 劉 還 月, 臺 灣 的 歲 時 節 慶, 自 立 晚 報,1991 年 8 月,294 頁 吳 瀛 濤 撰, 臺 灣 民 俗, 眾 文 圖 書,1990 年 2 月, 頁 55 56 9

民 國 六 十 八 年 臺 北 日 新 國 小 校 長 吳 英 聲 應 臺 北 市 政 府 教 育 局 要 求, 耗 時 餘 年, 深 入 研 究, 以 最 簡 單 的 材 料, 最 經 濟 的 方 式, 製 作 最 適 合 的 各 項 民 俗 體 育 道 具, 作 為 教 學 與 教 材 設 計 所 需, 將 民 間 節 慶 遊 藝 活 動 中 的 表 演 收 集 成 冊, 這 些 都 是 累 積 先 人 智 慧 經 驗, 形 成 特 有 的 中 華 文 化 ; 因 此 期 能 藉 由 民 俗 體 育 的 推 展 對 復 興 中 華 文 化 運 動 有 所 助 益, 喚 起 國 人 愛 好 合 群 同 心 協 力 與 快 樂 的 天 性 該 書 對 民 俗 遊 藝 的 簡 介 包 括 跑 旱 船 高 蹺 老 背 少 跑 竹 馬 蚌 精 舞 及 舞 牛 等, 並 將 臺 北 市 國 小 民 俗 體 育 比 賽 辦 法 及 規 則 說 明 於 附 錄 33 此 書 反 應 了 當 時 政 府 的 政 策 及 態 度 政 府 於 民 國 七 十 一 年 頒 行 文 化 資 產 保 存 法, 其 中 對 於 文 化 資 產 的 保 存 及 維 護 與 宣 揚 等 內 容 有 明 確 說 明 反 觀 日 本 及 韓 國 鄰 近 國 家, 對 他 們 自 家 無 形 文 化 財 的 保 存 與 發 揚 均 比 我 國 早 覺 醒 日 本 於 一 九 五 0 年 國 會 通 過 保 護 文 化 財 產 法, 以 保 護 有 形 的 文 化 財, 一 九 五 四 年 修 訂, 將 無 形 的 文 化 財 也 列 入, 但 直 到 一 九 七 五 年 才 將 民 俗 文 化 財 也 列 入 其 中 於 是 保 存 民 俗 文 化 的 全 國 性 措 施 從 三 方 面 進 行 : ( 一 ) 實 地 調 查 民 俗 文 化 基 本 資 料 ( 二 ) 資 助 訓 練 年 輕 一 代 的 民 俗 文 化 後 繼 者 ( 三 ) 以 影 片 錄 音 或 文 字 紀 錄 有 關 民 俗 文 化 的 種 種 34 但 其 無 形 文 化 財 的 保 護 者, 即 所 謂 人 間 國 寶 偏 向 手 工 藝 方 面 的 人 才 韓 國 則 於 一 九 六 二 年 一 月 十 日 公 佈 文 化 財 產 保 存 法, 第 一 章 第 二 條 其 所 稱 文 化 財 有 : 1. 有 形 文 化 財 : 2. 無 形 文 化 財 : 是 指 戲 劇 音 樂 舞 蹈 工 藝 技 術 等 無 形 文 化 產 物, 而 在 歷 史 上 或 藝 術 上 具 有 較 高 價 值 者 3. 紀 念 物 : 4. 民 俗 資 料 : 是 指 食 衣 住 行 職 業 信 仰 年 節 活 動 等 有 關 風 俗 習 慣, 這 類 風 俗 習 慣 所 使 用 的 衣 服 器 具 家 屋, 而 意 會 到 國 民 生 活 變 遷 中 不 可 缺 少 者 35 反 觀 我 國 文 化 財 產 保 存 法 遲 至 民 國 七 十 一 年 五 月 十 八 日 始 經 立 法 院 三 讀 通 過, 比 日 本 晚 三 十 年, 比 韓 國 也 晚 二 十 二 年 36 民 國 七 十 三 年 四 月, 台 北 實 踐 家 專 二 十 六 週 年 校 慶 課 外 活 動 組 主 任 吳 騰 達 授 策 劃 主 持 下, 舉 辦 中 華 民 俗 技 藝 表 演 賽, 表 演 項 目 包 括 舞 龍 舞 獅 扯 鈴 水 族 舞 功 夫 舞 跑 旱 船 踩 高 蹺 花 鼓 陣 布 馬 陣 車 鼓 弄 民 俗 迎 親 等 十 一 項, 服 裝 道 具 悉 由 學 校 提 供 製 作, 內 容 編 排 悉 由 同 學 研 討 揣 摩 民 俗 藝 術 在 校 園 裡 已 不 像 往 日 那 樣 寂 寞 了! 因 為 光 復 以 來 台 灣 地 區 的 各 級 學 校 教 育, 原 本 只 有 西 洋 的 音 樂 和 體 育! 37 民 國 七 十 四 年 十 二 月 起, 依 據 政 大 民 向 傳 統 技 藝 調 查 研 究 結 果, 每 年 舉 辦 民 族 藝 術 薪 傳 獎, 以 鼓 勵 表 揚 優 良 民 間 技 藝 人 才, 對 我 國 民 族 藝 術 的 維 護 與 發 揚 奠 定 了 相 當 的 基 礎 38, 並 藉 以 提 昇 民 間 藝 人 的 地 位 而 第 一 屆 薪 傳 獎 得 33 34 35 36 37 38 吳 英 聲 著 中 華 民 俗 體 育 中 華 色 研 出 版 社 1979 年 9 月 頁 73-102 鄉 土 的 民 族 藝 術, 曾 永 義 等 著,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編 印, 民 七 十 七 年 四 月, 頁 257 韓 國 文 化 財 保 存 關 係 法 全 集,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編 印, 民 七 十 八 年 六 月, 頁 1 2 鄉 土 的 民 族 藝 術. 曾 永 義 等 著,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編 印, 民 七 十 七 年 四 月, 頁 259 鄉 土 的 民 族 藝 術 ; 曾 永 義 等 著 ;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編 印 ; 民 77 年 4 月 頁 262 中 國 民 間 傳 統 技 藝 第 六 年 度 調 查 研 究 報 告, 民 77 年, 頁 2 10

主 則 包 括 南 臺 灣 第 一 團 中 州 高 蹺 陣 第 二 任 團 長 邱 文 中 先 生, 可 惜 優 秀 藝 人 已 去 逝, 目 前 由 其 子 負 責 接 場 表 演 民 國 七 十 五 年 淡 江 大 學 都 市 設 計 環 境 規 劃 研 究 中 心 進 行 台 北 市 兒 童 育 樂 中 心 的 昨 日 世 界 規 劃, 同 年 進 行 高 雄 市 民 俗 技 藝 園 規 劃 民 國 七 十 八 年 台 南 縣 立 文 化 中 心 籌 設 台 灣 民 間 藝 能 館 而 社 會 層 面 方 面 首 先 延 續 內 政 部 與 文 建 會 民 國 79 年 合 作 進 行 社 區 民 俗 藝 陣 推 廣 活 動 規 劃 在 學 甲 慈 宮 舉 行 台 灣 省 民 俗 藝 陣 比 賽 ( 民 國 80 年 4 月 25 日 ) 以 及 由 新 營 縣 立 文 化 心 中 承 辦 的 台 灣 省 第 一 屆 民 間 藝 能 比 賽 ( 民 國 80 年 5 月 26 日 ) 在 黃 文 博 的 台 灣 藝 陣 傳 奇 續 卷 -- 跟 著 香 陣 走 中 對 首 屆 的 藝 陣 比 賽 作 了 以 下 的 描 述 : 邱 文 中 的 中 洲 高 蹺 陣 之 所 以 能 榮 獲 陣 頭 組 冠 軍, 三 角 仔 清 保 宮 的 八 仙 過 海 之 所 以 也 能 得 到 藝 閣 組 第 一 名, 除 了 全 新 的 服 飾 道 具 佈 景 外, 他 們 都 有 五 點 共 同 特 色 : 1 傳 統 風 格 2 乾 淨 俐 落 3 生 動 活 潑 4 可 看 性 高 5 有 創 意 這 是 民 間 藝 陣 奇 遇 的 一 年, 從 政 府 到 民 間, 都 以 投 下 較 多 的 關 懷 了, 也 許 關 懷 的 角 度 和 立 場 不 同, 但 關 懷 的 心 情 卻 都 一 樣, 就 拿 學 甲 上 白 礁 藝 陣 賽 來 說, 水 準 不 見 得 提 高 多 少, 然 而 這 至 少 是 一 個 展 現 民 俗 活 力 的 藝 陣 櫥 窗, 政 府 的 態 度, 就 是 給 這 個 藝 陣 櫥 窗 得 一 個 肯 定 39 而 總 的 來 說 ; 社 會 層 面 的 團 隊, 自 以 往 即 與 體 育 政 策 關 聯 不 大 而 政 府 機 關 較 有 著 墨 者 是 民 七 十 年 所 成 立 的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文 建 會 本 身 所 要 研 究 與 推 動 的 方 向 與 體 育 界 頗 有 差 異 故 實 際 上 社 會 層 面 的 高 蹺 團 體 大 多 數 在 民 間 節 日 慶 典 中 出 現 與 延 續 另 自 民 國 八 十 年 起 不 論 社 會 層 面 或 學 校 層 面, 政 府 對 傳 統 藝 術 教 育 的 推 展 都 有 大 幅 度 的 動 作 在 學 校 層 面 由 於 教 育 部 國 教 司 推 展 國 民 中 小 學 傳 統 藝 術 教 育 計 劃 的 實 施, 造 就 了 高 蹺 團 隊 在 國 民 中 小 學 的 發 展, 依 筆 者 調 查 統 計 結 果 共 有 21 個 團 隊 其 隊 名 如 下 : 宜 蘭 縣 - 化 育 國 小. 自 強 國 小. 四 季 國 小. 七 賢 國 小 苗 栗 縣 - 明 德 國 小. 啟 明 國 小 台 中 縣 - 德 化 國 中 彰 化 縣 - 永 清 國 中 雲 林 縣 - 斗 南 國 中. 大 埤 國 中. 嘉 興 國 小 嘉 義 縣 - 復 興 國 中 台 南 縣 - 三 慈 國 小. 學 甲 國 小. 保 東 國 小 高 雄 縣 - 鳳 甲 國 中 屏 東 縣 - 德 協 國 小. 舊 寮 國 小. 玉 泉 國 小. 忠 孝 國 小. 田 子 國 小 與 其 他 項 目 相 比 例 如 : 舞 獅 518 隊 算 是 不 多 的 團 隊, 並 至 民 90 年 代 因 教 育 部 部 再 專 款 補 助 故 現 多 已 解 散 故 相 對 於 其 他 民 俗 技 藝 的 興 盛, 踏 蹺 隊 在 臺 灣, 無 論 社 會 或 學 校 團 隊 其 發 展 均 顯 得 較 為 薄 弱, 社 會 團 隊 一 方 面 仍 為 自 行 運 轉 的 模 式, 主 要 仍 依 附 於 各 地 迎 神 祭 典 及 賽 會 活 動 學 校 團 隊 則 在 教 育 部 傳 統 藝 術 教 育 的 推 廣 下, 成 立 了 某 些 團 隊, 但 至 今 傳 統 藝 術 教 育 計 畫 結 束 後, 仍 正 常 運 作 的 團 隊 寥 寥 無 幾, 基 本 上 存 在 的 團 隊 以 該 地 區 有 著 名 踏 蹺 隊 或 學 校 校 長 有 推 廣 與 傳 承 意 願 為 主 早 在 民 國 七 十 五 年 教 育 部 委 託 政 治 大 學 邊 政 研 究 所 調 查 研 究 的 中 國 民 間 傳 統 技 藝 第 四 年 度 研 究 計 劃 報 告 中, 即 秉 持 情 感 的 ( 民 眾 喜 愛 認 同 的 程 序 ), 規 範 的 ( 倫 理 道 德 的 適 度 範 圍 中 ), 及 認 知 的 ( 價 值 觀 上 好 或 壞 的 評 判 ) 此 三 項 原 則 40 ; 並 配 合 我 國 文 化 資 產 保 存 法, 而 將 雜 技 技 藝 分 為 發 揚 保 存 與 暫 置 三 類, 其 中 高 蹺 陣 列 為 保 存 維 護 類, 此 類 技 藝 宜 重 富 有 中 華 傳 統 文 化 或 臺 灣 地 方 文 化 的 代 表 性, 不 一 定 必 可 觀 性 與 觀 眾 量 39 40 跟 著 香 陣 走 - 台 灣 藝 陣 傳 奇 續 卷, 黃 文 博, 民 80 年, 頁 128-135 李 亦 園, 民 俗 技 藝 的 選 擇 性 問 題,1985 年, 頁 52 11

學 校 在 推 廣 高 蹺 技 藝 上, 教 師 多 數 會 考 量 學 生 的 安 全 性, 也 許 不 要 使 用 高 度 太 高 的 蹺, 使 學 生 較 易 刻 服 心 理 障 礙 而 入 門, 且 安 全 性 的 考 量 亦 能 兼 顧 只 是 目 前 在 健 康 體 適 能 熱 潮 的 推 動 下, 以 訓 練 平 衡 感 及 協 調 性 為 主 的 競 技 體 適 能 要 素 的 踏 蹺 活 動, 要 在 體 育 課 程 中 得 到 大 力 的 推 廣 與 支 持 似 乎 較 為 不 易, 在 民 俗 體 育 課 程 規 劃 中 也 由 於 其 難 度 較 高 而 處 於 邊 陲 地 帶, 要 列 入 正 式 的 課 程 尚 有 一 段 距 離, 須 要 一 番 努 力 ; 其 未 來 應 朝 傳 統 表 演 藝 術 的 方 向 發 展, 從 這 樣 的 角 度 切 入 才 能 提 昇 其 價 值 肆 結 語 雜 技 的 源 起 與 原 始 的 狩 獵 生 活 農 牧 勞 動 部 落 爭 戰 宗 教 圖 騰 等 息 息 相 關, 而 高 蹺 屬 於 雜 技 的 一 種, 其 起 源 與 堯 舜 時 代 鶴 氏 族 之 圖 騰 舞 蹈 及 沿 海 漁 民 的 捕 魚 生 活 有 關 中 國 許 多 朝 代 均 可 見 長 趫 長 蹻 長 蹺 的 相 關 記 載 ; 明 清 時 代, 走 會 隊 伍 中 總 少 不 了 的 高 蹺 隊 何 時 流 傳 到 台 灣, 說 法 多 種, 並 無 定 論 日 據 時 期, 全 臺 各 地 迎 神 賽 會 的 活 動 熱 絡, 主 辦 單 位 或 商 家 爐 主 對 藝 閣 陣 頭 設 置 獎 賞, 大 大 提 昇 與 鼓 勵 了 詩 意 藝 閣 與 陣 頭 的 創 新 與 變 化 當 時 各 商 家 團 體 莫 不 巧 思 設 計 自 組 或 聘 請 詩 意 藝 閣 及 陣 頭, 一 方 面 配 合 迎 神 祭 典, 一 方 面 達 廣 告 宣 傳 效 果 也 就 是 在 這 樣 的 鼓 舞 下, 迎 神 賽 會 的 活 動 普 及, 也 帶 動 了 詩 意 藝 閣 陣 頭 的 推 陳 出 新 因 此 1925 年, 大 正 14 年 4 月 8 日 第 8313 號 第 七 版, 日 文 報 導 臺 南 媽 祖 的 祭 典, 其 中 提 到 登 雲 勝 會 の 竹 馬 行 列 日 文 的 竹 馬 指 的 就 是 踏 蹺 此 次 媽 祖 遶 境 活 動 中 還 包 括 三 山 福 州 團 的 踏 蹺 表 演 對 照 黃 拱 五 先 生 的 臺 南 迎 媽 祖 竹 技 詞 中 記 敘 了 早 期 媽 祖 誕 辰 時 迎 神 賽 會 中 三 山 登 雲 堂 的 踏 蹺 表 演 : 高 踏 輕 技 國 馬 蹄, 登 雲 有 路 帶 香 泥 身 清 混 入 同 飛 燕, 搖 曳 徐 行 過 短 堤 其 所 描 述 的 應 為 此 次 迎 媽 祖 時 出 現 的 三 山 福 州 團 及 登 雲 勝 會 ( 登 雲 堂 ) 兩 隊 的 踏 橇 表 演 自 此 至 1926 年, 不 論 臺 北 市 萬 華 地 區 一 方 面 舉 行 媽 祖 祭 典, 一 方 面 慶 祝 日 本 始 政 三 十 年 記 念 臺 南 市 一 方 面 恭 迎 鎮 南 媽 祖, 一 方 面 值 運 河 開 通 式 舉 行 遶 行 遊 市 街 臺 北 稻 江 霞 海 城 隍 祭 典 遶 境 行 列 中 均 可 見 福 州 團 踏 橇 隊 之 表 演 報 導 臺 南 臺 北 均 可 見 其 足 跡 1932 年, 昭 和 7 年 11 月 26 日, 連 雅 堂 先 生 於 三 六 九 小 報 雅 言 專 欄 提 到 : 踏 蹺 則 高 蹺 以 雙 木 縛 足 而 行 高 四 五 尺 裝 演 故 事 臺 灣 所 演 者 以 福 州 人 為 最, 所 指 應 為 此 日 治 末 期 太 平 洋 戰 爭 期 間, 傳 統 的 迎 神 賽 會, 受 到 的 影 響 頗 大 光 復 初 期, 體 育 的 發 展 策 略 均 著 重 在 西 式 體 育 項 目, 而 固 有 的 傳 統 體 育 項 目, 均 甚 少 能 插 足 其 中, 並 傳 統 體 育 均 以 國 術 為 主 體, 而 屬 於 體 育 性 的 各 種 動 態 民 俗 文 化, 在 政 策 中 常 處 聊 備 一 格 的 地 位 隨 後 因 政 府 逐 漸 重 視 鄉 相 關 人 士 熱 心 推 廣 以 及 近 代 文 明 社 會 對 傳 統 文 化 活 動 保 存 意 識 的 浮 現, 使 得 民 間 陣 頭 技 藝 得 以 發 展 相 對 於 其 他 民 俗 技 藝 的 興 盛, 踏 蹺 隊 在 臺 灣, 無 論 社 會 或 學 校 團 隊 其 發 展 均 顯 得 較 為 薄 弱, 社 會 團 隊 一 方 面 仍 為 自 行 運 轉 的 模 式, 主 要 仍 依 附 於 各 地 迎 神 祭 典 及 賽 會 活 動 學 校 團 隊 則 在 教 育 部 傳 統 藝 術 教 育 的 推 廣 下, 成 立 了 某 些 團 隊, 但 至 今 傳 統 藝 術 教 育 計 畫 結 束 後, 仍 正 常 運 作 的 團 隊 寥 寥 無 幾, 基 本 上 存 在 的 團 隊 以 該 地 區 有 著 名 踏 蹺 隊 或 學 校 校 長 有 推 廣 與 傳 承 意 願 為 主 學 校 在 推 廣 高 蹺 技 藝 上, 教 師 多 數 會 考 量 學 生 的 安 全 性, 也 許 不 要 使 用 高 度 太 高 的 蹺, 使 學 生 較 易 刻 服 心 理 障 礙 而 入 門, 且 安 全 性 的 考 量 亦 能 兼 顧 只 是 目 前 在 健 康 體 適 能 熱 潮 的 推 動 下, 以 訓 練 平 衡 感 及 協 調 性 為 主 的 競 技 體 適 能 要 素 的 踏 蹺 活 動, 要 在 體 育 課 程 中 得 到 大 力 的 推 廣 與 支 持 似 乎 較 為 不 易, 在 民 12

俗 體 育 課 程 規 劃 中 也 由 於 其 難 度 較 高 而 處 於 邊 陲 地 帶, 要 列 入 正 式 的 課 程 尚 有 一 段 距 離, 須 要 一 番 努 力 ; 其 未 來 應 朝 傳 統 表 演 藝 術 的 方 向 發 展, 從 這 樣 的 角 度 切 入 才 能 提 昇 其 價 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