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3-5三角函數的性質與應用-複數的極式

Similar documents
Paperless Printer, Job 4

遞迴數列

目次 CONTENTS 2 1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因式分解 一元二次方程式

三角函數與複數 一 有向角及其角度每一個角是由共有一端點的兩條射線所構成, 此兩射線稱為此角的兩邊, 而它們共有之端點稱為此角的頂點 一個有向角 A 的兩邊中, 有一邊稱為始邊, 另一邊稱為終邊 若由 A 的始邊繞頂點旋轉至終邊的方向是逆時針方向, 則稱 A 為正角, 若為順時針方向, 則稱 A 為

(Microsoft Word - chap3-\275\306\305\334\244\300\252R.doc)

第一章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A 组 ( ) 一 选择题 : 共 6 小题 1 ( 易诱导公式 ) 若 A B C 分别为 ABC 的内角,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2 ( 中诱导公式 ) ( ) B. cos(

第 2 單元三角函數編著 By 吳春鋒 一 有向角及其度量 1. 有向角 : 角度往上為正, 往下為負 角度與弧度 : 1() 1() 弧度 弧度 = 180 只有代表弧度時為 180, 其餘皆為 3.14 ( D )1. 角為 (A) 直角 (B) 鈍角

目次 3 ONTNTS 1 相似形 上 國民中學數學第五冊習作 表示為仿會考或特招題 1-1 比例線段 3 1- 相似多邊形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圓形 -1 點 線 圓 4 - 圓心角 圓周角與弦切角 外心 內心與重心 3-1 推理證明 三角形與多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一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標準式為 ax +by = c, 則 : ax +by = c by =- ax + c y =- a x + c b b 令 m =- a b, k = c b, 則原式可改寫為 : y

1.3

56,,,,, :,, 1953,, 1953,1953,,1953,,,,,,,,, () ,30118, 34, ;,4912 %,5614 %, 1,1953, 1119, ,, , , 1111 (

目次 CONTENTS 1 數列與級數 幾何圖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質 平行與四邊形

ok313 正餘弦定理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A) (B) (C) (D) (E) x P x y x y P 42 2' 40 17' O x y z P y z O P O 42 2' 14

Microsoft Word - 1-1泰宇解答

6-1-1極限的概念

Microsoft Word - 0.5bh.doc

Microsoft Word - TSB101UCE2.doc

第三單元 平面座標與直線的斜率

untitled

1-2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21 例 1 代入法判斷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 { x3y5 2xy3 x1y2 x3y3 x2y1 xy 二元一次式 x y x+3y x-y x2y1 x2y1 { x3y5 2xy3 { 2x3y1 xy3 x2y1

標題

數學

99710b43ZW.PDF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Microsoft PowerPoint - B9-2.pptx

trigonometry_2_A.dvi

臺北市103學年度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國中部)學校課程計畫審閱

數學

ok331 向量的幾何表示法

Microsoft Word - HKMO1986final.doc

z 3 + 4i z 5 θ 2i z 3 4i 圖 : 平面上取了複數 z 3 + 4i 且 2i; z 3 4i 為 z 的共軛 iz 4 3i z 3 + 4i iz w) z w iz w) + w z w 圖 2: z iz w) + w ) d c 證 條件等價與 b ir rg d c

Microsoft Word 寒假作業B3.doc

面積與二階行列式 陳清海 老師

標題


Chap 8: Inferences Based on a Single Sample: Tests of Hypothesis

定義一 : 相對極大值與相對極小值 令點為在 平面上某一圓形區域的中心 點 a b 的鄰域 對任一函數來說 若所有 皆滿足 a b D a b [ a b ] 的定義域 落在此圓形區域裡 則 a b 為一相對極大值 Relative Maimum [ 相對極小值 Relative Minimum]

康熹中學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

Microsoft Word - ACL chapter02-5ed.docx

_題目卷

1 主題一 三角形面積公式 若 a b 和 c 分別表 ABC 三內角 表示 ABC 的面積則 A bcsin A casin B absin C. B和 C的對邊長 例題 1 在 ABC 中已知 AB 10 AC 8 A 10 求 ABC 的面積. Ans: ABC 面

1 式子的運算 19 例 1 解 符號的簡記 ( 乘法 ) 1x 4x x 5 1xx 4x4x x 5 5 x 5 x 5x 除以一個不為 0 的數就是乘以該數的倒數 P5 1 1 x x 5 5 x 4 x 4 x 可視為 x 1x4 x 1 4 x4x x x 4 x x x

untitled

投稿類別 : 數學類 篇名 : 笛卡兒的十三封情書 : 探討任意三角形重心對稱各邊形成之軌跡 作者 : 藍崧文 國立武陵高中 高三 1 班 吳玟秀 國立武陵高中 高三 1 班 陳宗蔚 國立武陵高中 高三 1 班 指導老師 : 吳明霞老師

數學C_I_隨堂講義第四章_答案卷_.doc

JT ( a +) ( a ) a + ( 0 ) a 0 a ( 0 ) a a ( 0 ) a a ( 0 ) a a ( 0 ) a b log a b log a log a b log a log a b log a log a b log a log a d b b b b

Microsoft Word - HKU Talk doc

(Microsoft Word - 002_\303D\245\330\250\367.DOT)

07-3.indd

翁秉仁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 所有內容取材自作者翁秉仁教授所著作的微積分講義, 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 非商業使用 - 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MergerPdf.dll

西元前四世紀 希臘的梅 納克繆斯 Menaechmus 大約 西元前 380 西元前 30 在求解所謂的倍立方問題 即 作一立方體 其體積是給定立 方體的兩倍 時 導致他對圓 錐曲線的研究 希臘的阿波羅 尼 Apollonius 大約西元前 6 西元前 190 則定義了拋 物線 橢圓和雙曲線這些名詞

. 雙曲線 y + y = 0 兩頂點的距離為何? 6 (E) 6. 若 log ( ) = + log, 則 =? 或 (E) +. 若 f ( ) =, 且 f ( a) = f ( b) =, 則 f ( a + b) =? 6 8 (E) =. 求 log ( + + )? (E) π 6.


5 09/26-09/30-2. 探索三角形 SSS SAS AAA ( 或 AA) 相似性質 9-s-03 C-C-0. 紙筆測驗 6 0/03-0/07-3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能利用相似性質進行簡易的測量 2. 兩個相似三角形, 其內部對應的線段比, 例如高 角平分線 中線, 都與原來三角形的

標題

和的公式 3. 能理解等差級數求和的公式. 能利用等差級數公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性平教育 討論. 作業 二親師座談會 3/5-3/9 2-1 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1. 能了解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 三角形 多邊形 正多邊形及圓形 2. 能認識點 線 線段 射線 角 三角形及其

標題

(Microsoft Word \252\275\250\244\247\244\274\320.doc)

安徽省信息社会发展概况

3-2 連比例 連比的運算性質 a b c 0 a b c (a m) (b m) (c m


點 線 圓 本節性質與公式摘要 1 圓的切線 : 兩圓位置關係與公切線數量 : O 1 r 1 O 2 r 2 r 1 r 2 O 1 O 2 r 1 r 2 O 1 O 2 r 1 r O 1 O 2 r 1 r r 1 r 2 O 1 O 2 r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乎 是 白 白 净 净 的 样 子 她 看 到 那 个 少 年 揉 着 自 己 撞 在 路 灯 上 的 脑 袋 走 到 了 许 涵 今 面 前, 似 乎 是 说 了 一 些 什 么 话 的 样 子, 给 了 许 涵 今 一 个 包 着 的 小 小 的 包 裹, 抱 了 她 一 下, 又 跌 跌 撞

當歸及其複方在婦產科臨床的應用

類題四 平面上三點 A(, 4), B(, 0), C( x, y) 在第一象限, 若 ABC 答 C ( +, + ) 為正三角形, 求 C 之坐標 第 部分分點公式 點光源由 A 點射出, 經 x 軸上 P (5, 0) 反射後通過 B(,7), 若 BP : AP = :, 求 A 點坐標 答

幻灯片 1

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Ⅱ

專科警員班第 32 期正期組 甲組標準解答 國文標準答案物理標準答案化學標準答案數學標準答案英文標準答案 題號答案題號答案題號答案題號答案題號答案 1 C 1 B 1 C 1 B 1 D 2 D 2 A 2 D 2 D 2 B 3 A 3 B 3 C 3 C 3 A 4 B 4 C 4 B 4 A

第二冊3-1三角函數的性質與應用-三角函數的圖形

辽宁省信息社会发展概况

Microsoft PowerPoint 曲線之切線、曲率及紐率.ppt

康熹中學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

棣美弗定理與 Euler 公式 林琦焜 The shortest path between two truths in the real domain passes through the complex domain. J. Hadamard ( ) 數學裡有許多迷人的公式能夠知道

遞迴數列

01.dvi

ok44 外機體積與行列式 p ok44 外積 體積與行列式 主題一 空間向量的外積. 設 a a, a, a,,,. a 與 的外積定義為向量 a a a a a, a a., 記法:先將 a a, a, a,,, 各寫兩次,再將左右數去掉, 交叉部分所形成的二階行列式值就是 a 的三個分量,如下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4D F736F F D20B2C43330B3E6A4B8A57EBF6EBB50A454B6A5A6E6A643A6A1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3-1平隢咂é⁄‘çı—醉箊(ä¿®æfl¹).docx

本講內容 3. 單變數函數積分之回顧 3. 二重積分的定義與性質 3.3 Fubini 定理 3. 變元代換 3.5 各種不同場合之應用

数学分析(I)短课程 [Part 2] 4mm 自然数、整数和有理数

Microsoft Word - A 中文.doc

<3939A455AED1B3E62E786C73>

版面2

( )

一、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untitled

第一章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八週 第九週 3/8-3/ 14 3/17-3 /21 3/24-3 /28 3/31-4 /4 4/7-4/ 11 第二章平面幾何圖形 2-1 平面圖形 (1) 第二章平面幾何圖形 2-2 垂直 平分與線對稱 (1) 第一次段考第二章平面幾何圖形 2-3 尺規作圖 (1)


lim f(x) lim g(x) 0, lim f(x) g(x),

週次 期間或備註四3/3 3/7 3/10 3/1 8-s-01 8-s-02 8-s-20 8-s-21 8-s-01 8-s-02 8-s-06 8-s-1 8-s-20 8-s 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2-1 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2-2 垂直 平分與線對稱圖形 1. 能了解生活中的平面圖


龍騰100-B5-習作-CH3.doc

Microsoft Word - EMC3_new_no_answer.doc

常瞎子

Transcription:

第二冊 -5 三角函數的性質與應用 - 複數的極式 定義 複數平面 ( 高斯平面 : 每個複數 = + i( R 都恰好對應於此平面上的唯一一點 ( 反之 給定坐標平面上一個點 ( 可找到唯一一個複數 = + i 與之對應 這種與複數對應的平面稱為複數平面 又稱 軸為實軸 軸為虛軸 當點 P( 對應於複數 = + i( R 我們稱 = + i 為 P 點的複數坐標 並寫成 P( 或 P ( + i 表示 共軛複數 : 設 = + i ( R 則 = i 稱為 的共軛複數 複數的絕對值 : 對於複數 = + i = + i ( R 他們差的絕對值 = ( + ( 表示兩點 P P ( 的距離 性質. ± = ±. =. ( = ( 4. = 5. = 問題. 試在複數平面上用 = + i 表示出 P( 點對於 軸 軸 原點 直線 = 等的對稱點. 試在複數平面上說明 = + i = + i ( R 與 + 之間的幾何意義為何? 定理 平行四邊形定理 : 平行四邊形中兩對角線平方的和等於各邊平方的和 即 + + = ( + + O

定義. 複數的極式 : r = + P ( = P( + i ( 複數平面上任一點 P( = P( + i( R 設 OP = r 並以 表示任意以 軸的正向為始邊 OP 為終邊的有向角 則 r = + = + i 且 = r cos = r si 及 ta = 故有 = + i = + ( + i = r (cos + i si + + 其中 cos = si = + + = r(cos + i si 稱為複數的極式 ( 給定一個複數 = + i ( R 我們就可以把 = + i 表示成 + i = r(cos + i si 的型式 反之 若知道 OP = r 以及任一有向角 ( 以 軸的正向為始邊 OP 為終邊 的大小 就可以確定 P 點的位置及其複數坐標 又 的取法不唯一. 向徑與輻角 : 其中 r = + = + i 稱為複數 + i 的向徑 ( 或絕對值 稱為複數 + i 的輻角 記為 arg( 並將 r (cos + i si 稱為複數 = + i 的極式表示 簡稱為極式 也就是說極式是用長度與角度來描述複數 且若 < π 則稱輻角 為複數的主輻角 把它記為 rg( 性質. 若 為 = + i 之輻角 則 + kπ ( k Z 亦為複數 + i 的輻角 主輻角 rg ( 只有一個 而輻角 arg( 卻有無限多個. 複數 + i 的極式 r (cos + i si 中 須注意 r 前後角度必須相同 且以 cos 為實部 si 為虛部. 注意 : ( cos + i si (cos + i si (si + i cos (cos i si (cos + i si 6 (si i cos 6 ( i 及 ( + i 等均不為複數極式的型式 4. 化成複數極式的技巧為先調整 r 再化成 cos si 的順序 接著化成加法型式

公式 複數的乘除運算與棣美弗定理 :. 若兩複數的極式分別為 = r (cos + isi 及 = r (cos + isi 則 = r r (cos( + + isi( + 即複數的乘法 其長度為兩複數的長度相乘 角度為兩複數的輻角相加 證明 : (cos si (cos si = r + i r + i = r r [(cos cos si si + i(si cos + cos si ] = r r (cos( + + isi( +. 設 = r (cos + isi 則 = (cos( + i si( r 證明 : (cos isi = = r (cos + i si r (cos + isi (cos isi = (cos i si = (cos( + i si( r r. 若兩複數的極式分別為 = r (cos + isi 及 = r (cos + isi r 則 = (cos( + i si( r 即複數的除法 其長度為兩複數的長度相除 角度為兩複數的輻角相減 證明 : r (cos + isi r = = (cos + i si(cos( + isi( r (cos + isi r r r = (cos( + ( + isi( + ( = (cos( + i si( r r 問題. rg ( = rg( + rg(?( 解答 : 錯誤. rg( = rg( rg(?( 解答 : 錯誤. arg( = arg( + arg(?( 解答 : 錯誤 4. arg( = arg( arg(?( 解答 : 錯誤

5. 試解釋複數極式的乘法及除法之幾何意義 ( 如旋轉 伸縮等意義? 試以下圖例子中 及 作圖標出 及之位置 ( 解答 : 乘或除一個複數就是表示對某一點的伸縮及旋轉之意 π π = (cos + i si π π = (cos + isi 4 4 定理 棣美弗定理 (De Moivre`s Theorem: 若 = r(cos + i si 為極式 則 = r (cos + i si Z 均成立 證明 : ( 當 = 時 = r (cos( + i si( 原式成立 設 = k 時 原式成立 k k 即 = r (cos k + i si k 成立 則 = k +時 k + = k = r k (cos k + i si k r(cos + i si + = r k (cos( k + + isi( k + 故由數學歸納法得知 = r (cos + i si N 均成立 ( 當 = 時 = = r (cos( + i si( 原式成立 ( 當 = m m N 時 = m = = = (cos( m + i si( m m r m (cos m + i si m r m = r m (cos( m + i si( m = r (cos + i si 由上知 = r (cos + i si Z 均成立 註 :. 有時棣美弗定理指的是 : 若 = r(cos + i si 為極式 則 = r (cos + i si N 均成立. 此定理即表示 = 及 arg( = arg( + kπ k Z. 定理可以用於簡化複數的乘除法運算 4. 若 + = cos = cos ± isi + = cos 4

問題 的 次方根 : 試解方程式 = 解答 : 設解之極式為 r (cos + i si 且 之極式為 (cos + i si ( r (cos + i si = (cos + i si r (cos + i si = (cos + isi r = r = kπ = + kπ k = k = kπ kπ 根為 k = cos + i si k = 此 個根稱為 的 次方根 ( w ( ( w 性質 π π 若令 ω = cos + i si 則此 個根為 即 w w 且有以下性質 :. ω =. + ω + ω =. 已知 = ( ( + + 又 = ( ( ω( ω 可得 + + = ( ω( ω 令 = 代入 得 ( ω( ω = 4. 若點 k ( k k = 此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半徑為 的圓上 並將單位圓 等份 π 即 ioi + = i = ( 令 = π 5. 此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所圍成的正三角形面積為 ( si 6. = ω ω = = 5

方法 的 次方根 : + 試解方程式 = Z 解答 : 設解之極式為 r (cos + i si 且 之極式為 (cos + i si ( r(cos + i si = (cos + i si r (cos + i si = (cos + i si r r = = kπ = + kπ k = k = L kπ kπ 根為 k = (cos + i si k = L 此 個根稱為 的 次方根 性質 π π m 若令 ω = cos + i si 則此 個根為 L 即 w w L w 且有以下性質 : ( = ( w ( = ( w π ( = ( (. ω =. + ω + ω + L + ω = ( 即實部 cos k = 且虛部 si k = k = k =. 已知 = ( ( + + L+ + ( = 又 = ( ( ω( ω L( ω 可得 + + L+ + = ( ω( ω L( ω 令 = 代入 得 ( ω( ω L( ω = 4. 若點 k ( k k = L 此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半徑為 的圓上 並將單位圓 等份 π 即 ioi + = i = L ( 令 = π 5. 此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所圍成的正 邊形面積為 ( si 6. L = ω ω L ω = = ( w 6

方法 複數 a 的 次方根 : 試解方程式 = a Z + a C 解答 : 設解之極式為 r (cos + i si 且 a 之極式為 r (cos + i si r(cos + i si = r (cos + i si ( r (cos + i si = r (cos + i si r = r r = r + = + kπ k kπ = k = L + kπ + kπ 根為 = k r (cos + isi k = L 此 個根稱為 a 的 次方根 性質 若令 π π = r (cos + isi ω = cos + isi 則此 個根為 L 即 ω ω L ω 且有以下性質 : ( 註 : = [ r (cos + isi ] = r (cos + i si = a ( = ( w ( = ( w π ( ( r ( = ( w. a ( ( L ( = ( = (. 若點 k ( k k = L ( ω( ω L ( ω 此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半徑為 r 的圓上 並將此圓 等份 π 即 ioi + = i = L ( 令 = π. 此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所圍成的正 邊形面積為 ( r r si 7

定義 極坐標 : 設 P ( = P( + i 的極式為 r (cos + i si 以符號 [ r ] 來做為 P ( 的坐標 稱為極坐標 記為 [ r ] 在複數平面上選定一點 O 再過 O 作一數線 L 以其正向為始邊 繞定點 O 旋轉 使 P 點恰在其上 若其旋轉量 ( 為一有向角 逆時針為正 順時針為負 且設 OP = r 我們就可以利用 r 來描述 P 點的位置 用符號 [ r ] 表示 P 點的位置 這種表示法就是極坐標表示法 其中 O 點稱為該極坐標系的極 ( 或極點 數線 L 稱為極軸 並稱 [ r ] 為 P 點的極坐標 O P ( = P( + i 註 :. 極坐標就是用長度與角度來描述點之意. 點的極坐標的表示法不唯一 ( 因為有同界角的關係 但直角坐標的表示法唯一. 直角坐標 : ( = ( r cos r si 複數坐標 : = + i = r(cos + i si 極坐標 :[ r ] 公式 兩點距離 : 兩點 r ] B[ r ] 的距離為 B = r + r r r cos( [ r L B r ] [ r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