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方混算.xls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84方混算.xls"

Transcription

1 方名 一两按 7 克, 升按半升计 原方 白虎汤 知母 42g 石膏 112g, 碎甘草 14g, 炙粳米 50g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 碎甘草二 两, 炙粳米六合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桂枝汤 知母 42g 石膏 112g, 碎甘草 14g, 炙粳米 50g 人参 21 g 知母 42g 甘草 14g( 炙 ) 石膏 112g 粳米 16g 桂枝 ( 去皮 )21g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 碎甘草二两, 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知母六两甘草二两 ( 炙 ) 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 ( 去皮 ) 三两 白术散 白朮四分川芎四分蜀椒三分 ( 去汗 ) 牡蛎二分 白朮四分川芎四分蜀椒三分 ( 去汗 ) 牡蛎二分 白术附子汤白朮 14g 附子 21g( 炮去皮 ) 甘草 7g( 炙 ) 生姜 10.5 g( 切 ) 大枣 12g( 擘 ) 白朮二两附子一枚半 ( 炮去皮 ) 甘草一两 ( 炙 ) 生姜一两半 ( 切 ) 大枣六枚 ( 擘 ) 白通汤 葱白 7g 干姜 7g 附子 14g, 生, 去皮, 破八片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生, 去皮, 破八片 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 7g 干姜 7g 附子 14g, 生, 去皮, 破八片人尿 50 ml 猪胆汁 10ml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生, 去皮, 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白头翁汤 白头翁 14g 黄柏 21g 黄连 21g 秦皮 21g 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翁甘草阿胶各 14g 秦皮黄连柏皮各 21g 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 柏叶汤 柏叶干姜各 21g 艾 12g 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 百合地黄汤 百合 40g 生地黄 60g 百合七枚 ( 擘 ) 生地黄汁一升 百合滑石散 百合 7g( 炙 ) 滑石 14g( 一作 21g) 百合一两 ( 炙 ) 滑石二两 ( 一作三两 ) 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 40g 鸡子黄一枚 百合七枚 ( 擘 ) 鸡子黄一枚 百合知母汤 百合 40g 知母 21g( 切 ) 百合七枚 ( 擘 ) 知母三两 ( 切 ) 百合洗方 百合 40g 百合一升 半夏干姜散 半夏干姜各等分 半夏干姜各等分 半夏厚朴汤 半夏 56g 厚朴 21g 茯苓 28g 生姜 35g 干苏叶 14g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半夏麻黄丸 半夏麻黄等分 半夏麻黄等分 半夏散及汤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灸等分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灸等分 半夏泻心汤 半夏 28g, 洗黃芩干姜人參甘草灸, 各 21g 黄连 7g 大枣 24g, 擘 半夏半升, 洗黃芩干姜人參甘草灸, 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奔豚汤 甘草芎藭当归各 14g 半夏 28g 黄芩 14g 生葛 35g 芍药 14g 生姜 28g 甘李根白皮 14g 甘草芎藭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2 鳖甲煎丸 鳖甲十二分 ( 炙 ) 乌扇三分 ( 烧 ) 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 ( 熬 ) 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 ( 熬 ) 石韦三分 ( 去毛 ) 厚朴三分牡丹五分 ( 去心 ) 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蟅虫五分 ( 熬 ) 阿胶三分 ( 炙 ) 蜂窠四分 ( 炙 ) 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 ( 熬 ) 桃仁二分 鳖甲十二分 ( 炙 ) 乌扇三分 ( 烧 ) 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 ( 熬 ) 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 ( 熬 ) 石韦三分 ( 去毛 ) 厚朴三分牡丹五分 ( 去心 ) 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蟅虫五分 ( 熬 ) 阿胶三分 ( 炙 ) 蜂窠四分 ( 炙 ) 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 ( 熬 ) 桃仁二分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 56g 桂枝 21g, 去皮干姜 14g 栝楼根 28g 黄芩 21g 牡蛎 14g, 熬甘草 14g, 炙 桂枝 10.5g, 去皮芍药 10.5g 黄芩 10.5g 人参 10.5g 甘草 7g, 炙半夏 14g, 洗大枣 12g, 擘生姜 10.5g, 切柴胡 28g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 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 熬甘草二两, 炙 桂枝一两半, 去皮芍药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 炙半夏二合半, 洗大枣六枚, 擘生姜一两半, 切柴胡四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去半夏加栝萎根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柴胡 28g 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 ( 磁石 ) 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 10.5g 半夏 14g, 洗大黄 14g 牡蛎 10.5g, 熬大枣 12g, 擘 柴胡 14g4.67g 黄芩 7g 人参 7g 甘草 7g, 炙生姜 7g, 切半夏 5.83g, 本云五枚, 洗大枣 10g, 擘芒硝 14g 柴胡 56g 人参黄芩甘草各 21g 栝蒌根 28g 生姜 14g 大枣 24g 赤石脂 112g, 碎太一禹余粮 112g, 碎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 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 熬大枣六枚, 擘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 炙生姜一两, 切半夏二十铢, 本云五枚, 洗大枣四枚, 擘芒硝二两 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各三两栝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赤石脂一斤, 碎太一禹余粮一斤, 碎 赤丸 茯苓 28g 半夏 28g( 洗 ) 乌头 14g( 炮 ) 细辛 7g 茯苓四两半夏四两 ( 洗 ) 乌头 二两 ( 炮 ) 细辛一两 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 474g( 浸令芽出, 曝干 ) 当归 21g 崔氏八味丸干地黄 56g 山茱萸薯蓣各 28g 泽泻茯苓牡丹皮各 21 g 桂枝附子 ( 炮 ) 各 7g 赤小豆三升 ( 浸令芽出, 曝干 ) 当归三两 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 ( 炮 ) 各一两 大半夏汤 半夏 112g( 洗完用 ) 人参 21g 白蜜 100ml 半夏二升 ( 洗完用 )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大柴胡汤 柴胡 56g 黄芩 21g 芍药 21g 半夏 28g, 洗生姜 35g, 切枳实 28g, 炙大枣 24g, 擘大黄 14g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 洗生姜五两, 切枳实四枚, 炙大枣十二枚, 擘大黄二两

3 大承气汤 大黄 28g, 酒洗厚朴 56g, 炙, 去皮枳实 35g, 炙芒硝 16.8g 大黄四两, 酒洗厚朴半斤, 炙, 去皮枳实五枚, 炙芒硝三合 大黄附子汤 大黄 21g 附子 42g( 炮 ) 细辛 14g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 ( 炮 ) 细辛 二两 大黄甘草汤 大黄 28g 甘草 7g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大黄甘遂汤 大黄 28g 甘遂 14g 阿胶 14g 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14g 黄连 7g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大黄牡丹汤 大黄 28g 牡丹 7g 桃仁 15g 冬瓜子 35g 芒硝 16.8g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大黄蟅虫丸 大黄 20g ( 蒸 ) 黄芩 14g 甘草 21g 桃仁 50g 杏仁 56g 芍药 28g 干地黄 70g 干漆 7g 虻虫 8g 水蛭 25g 蛴螬 25g 蟅虫 12g 大黄十分 ( 蒸 ) 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 大黄硝石汤 大黄黄柏硝石各 28g 栀子 15g 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栀子十五 枚 大建中汤 蜀椒 4,2g( 炒去汗 ) 干姜 28g 人参 14g 胶饴 100ml 蜀椒二合 ( 炒去汗 )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胶饴一升 大青龙汤麻黄 42g, 去节桂枝 14g, 去皮甘草 14g, 炙杏仁 12 g, 去皮尖生姜 21g, 切大枣 20g, 擘石膏 35g, 碎 麻黄六两, 去节桂枝二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杏仁四十个, 去皮尖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枚, 擘石膏如鸡子大, 碎 大陷胸汤 大黄 42g, 去皮芒硝 56g 甘遂 1,5g 大黄六两, 去皮芒硝一升甘遂 一钱匕 大陷胸丸 当归贝母苦参丸 大黄 56g 葶苈子 56g, 熬芒硝 28g 杏仁 52.5g, 去皮尖, 熬黑 当归贝母苦参各 28g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 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 去皮尖, 熬黑 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 当归散 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 112g 白朮 56g 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白朮 半斤 当归芍药散当归 21g 芍药 112g 芎藭 56g, 一作 21g 茯苓 28g 泽泻 5 6g 白朮 28g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 21g 生姜 35g 羊肉 112g 当归四逆汤当归 21g 桂枝 21g, 去皮芍药 21g 细辛 21g 甘草 14g, 炙通草 14g 大枣 50g, 擘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芎藭半斤, 一作三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白朮四两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 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擘 一法十二枚

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抵当汤 抵当丸 当归 21g 芍药 21g 甘草 14g, 炙通草 14g 桂枝 21g, 去皮细辛 21g 生姜 56g, 切吴茱萸 70g 大枣 50g, 擘 水蛭熬 12g 虻虫去翅足, 熬,3g 大黄 21g, 酒洗桃仁 6g, 去皮尖 水蛭 10g, 熬虻虫 2g, 去翅足, 熬大黄 21g 桃仁 8g, 去皮尖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 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 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 擘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 熬, 各三十个大黄三两, 酒洗桃仁二十个, 去皮尖及两人者 水蛭二十个, 熬虻虫二十个, 去翅足, 熬大黄三两桃仁二十五个, 去皮尖 矾石汤 矾石 14g 矾石二两 矾石丸 矾石三分 ( 烧 ) 杏仁一分 矾石三分 ( 烧 ) 杏仁一分 防己地黄汤 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一分生地黄二分 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一分生地黄二斤 防己黄芪汤 防己 7g 甘草 3.5g( 炒 ) 白朮七钱半黄芪 8.17g( 去芦 ) 生姜 16g, 大枣 2,5g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 ( 炒 ) 白朮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 ( 去芦 ) 生姜四片, 大枣一枚 防己茯苓汤 防己 21g 黄芪 21g 桂枝 21g 茯苓 42g 甘草 14g 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 苓六两甘草二两 风引汤 大黄干姜龙骨各 28g 桂枝 21g 甘草牡蛎各 14g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 42g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茯苓甘草汤 茯苓 21g 桂枝 14g, 去皮甘草 7g, 炙生姜 21g, 切 茯苓三两桂枝二两, 去皮甘草 一两, 炙生姜三两, 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 28g 桂枝 21g, 去皮白术甘草各 14g, 炙 茯苓 56g 桂枝 28g, 去皮甘草 14g, 炙大枣 30g, 擘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 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 炙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五枚, 擘 茯苓戎盐汤 茯苓 56g 白朮 14g 盐 3g 茯苓半斤白朮二两戎盐弹丸大 一枚 茯苓四逆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28g 人参 7g 附子 14g, 生用, 去皮, 破八片甘草 14g, 炙干姜 10.5g 茯苓 21g 杏仁 15g 甘草 7g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 生用, 去皮, 破八片甘草二两, 炙干姜一两半 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茯苓泽泻汤 茯苓 56g 泽泻 28g 甘草 14g 桂枝 14g 白朮 21g 生姜 28g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 枝二两白朮三两生姜四两 附子汤 附子 28g, 炮, 去皮, 破八片茯苓 21g 人参 14g 白术 28g 芍药 21g 附子二枚, 炮, 去皮, 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附子粳米汤 附子 14g( 炮 ) 半夏粳米各半升甘草 7g 大枣 20g 附子一枚 ( 炮 ) 半夏粳米各半 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

5 附子泻心汤大黄 14g 黄连 7g 黄芩 7g 附子 14g, 炮, 去皮, 破, 别煮取汁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 炮, 去皮, 破, 别煮取汁 干姜附子汤 干姜 7g 附子 14g, 生用, 去皮, 切八片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生用, 去 皮, 切八片 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人参各 7g 半夏 14g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 21g 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甘草汤 甘草 14g 甘草二两 甘草粉蜜汤 甘草 14g 粉 7g 蜜 28g 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 甘草附子汤 甘草 14g, 炙附子 28g, 炮, 去皮, 破白术 14g 桂枝 28g, 去皮 甘草二两, 炙附子二枚, 炮, 去皮, 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去皮 甘草干姜汤 甘草 28g, 炙干姜 14g 甘草四两, 炙干姜二两 甘草麻黄汤 甘草 14g 麻黄 28g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甘草泻心汤 甘草 28g, 炙黄芩 21g 干姜 21g 半夏 28g, 洗大枣 24g, 擘黄连 7g 人参 21g 甘草四两, 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 擘黄连一两人参三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白朮各 14g 干姜茯苓各 28g 甘草白朮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甘麦大枣汤 甘草 21g 小麦 80g 大枣 35g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甘遂半夏汤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 8.4g( 以水一升, 煮取半升, 去滓 ) 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 ( 炙 )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 ( 以水一升, 煮取半升, 去滓 ) 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 ( 炙 ) 葛根汤葛根 28g 麻黄 21g, 去节桂枝 14g, 去皮生姜 21g, 切甘草 14g, 炙芍药 14g 大枣 24g, 擘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古今录验 续命汤 葛根 28g 麻黄 21g, 去节桂枝 14g, 去皮生姜 14g, 切甘草 14g, 炙芍药 14g 半夏 28g, 洗大枣 24g, 擘 葛根 56g 甘草 14g, 炙黄芩 21g 黄连 21g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 21g 川芎 7g 杏仁 12g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 去节桂枝二两, 去皮生姜三两, 切甘草二两, 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 擘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 去节桂枝二两, 去皮生姜二两, 切甘草二两, 炙芍药二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 擘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 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瓜蒂散 瓜蒂一分, 熬黄赤小豆一分 瓜蒂一分, 熬黄赤小豆一分 栝萎桂枝汤 栝蒌根 14g 桂枝 21g( 去皮 ) 芍药 21g 甘草 14g( 炙 ) 生姜 21g( 切 ) 大枣 24g( 擘 ) 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 ( 去皮 )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 炙 ) 生姜三两 ( 切 ) 大枣十二枚 ( 擘 ) 栝萎薤白半夏汤 栝蒌实 21g( 捣 ) 薤白 21g 半夏 28g 白酒 1000ml 栝蒌实一枚 ( 捣 ) 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6 栝萎薤白白酒汤 栝蒌实 21g( 捣 ) 薤白 56g 白酒 700ml 栝蒌实一枚 ( 捣 ) 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栝萎瞿麦丸 栝蒌根 14g 茯苓 21g 薯蓣 21g 附子 14g( 炮 ) 瞿麦 7g 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 ( 炮 ) 瞿麦一两 栝萎牡蛎散 栝蒌根牡蛎 ( 熬 ) 等分 栝蒌根牡蛎 ( 熬 ) 等分 桂枝汤 桂枝 21g, 去皮芍药 21g 甘草 14g, 炙生姜 21g, 切大枣 24g, 擘 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炙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 7.71g, 去皮芍药 7g 麻黄 4.67g, 去节生姜 7g, 切杏仁 4.8g, 去皮尖甘草 7.58g, 炙大枣 12g, 擘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 5.25g, 炙大枣 10g, 擘生姜 7.58g, 切石膏 7g, 碎, 绵裹 桂枝 11.67g, 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 7g, 去节大枣 10g, 擘杏仁 7.2g 枚, 汤浸, 去皮尖及两仁者 桂枝 7g, 去皮甘草 14g, 炙牡蛎 14g, 熬龙骨 14g 桂枝附子汤桂枝 28g, 去皮附子 42g, 炮, 去皮, 破生姜 21g, 切大枣 24g, 擘甘草 14g, 炙 桂枝一两十七铢, 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 去节生姜一两六铢, 切杏仁十六个, 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 炙大枣五枚, 擘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 炙大枣四枚, 擘生姜一两二铢, 切石膏二十四铢, 碎, 绵裹 桂枝一两十六铢, 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 去节大枣四枚, 擘杏仁二十四枚, 汤浸, 去皮尖及两仁者 桂枝一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牡蛎二两, 熬龙骨二两 桂枝四两, 去皮附子三枚, 炮, 去皮, 破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甘草二两, 炙 桂枝甘草汤桂枝 28g, 去皮甘草 14g, 炙桂枝四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 21g, 去皮芍药 42g 甘草 14g, 炙大枣 24g, 擘生姜 21g, 切 桂枝 21g, 去皮大黄 14g 芍药 42g 甘草 14g, 炙大枣 2 4g, 擘生姜 21g, 切 桂枝 21g, 去皮芍药 21g 甘草 21g, 炙生姜 21g, 切大枣 24g, 擘附子 14g, 炮, 去皮, 破八片 葛根 28g 麻黄 21g, 去节芍药 14g 生姜 21g, 切甘草 1 4g, 炙大枣 24g, 擘桂枝 14g, 去皮 桂枝 35g, 去皮芍药 21g 生姜 21g, 切甘草 14g, 炙大枣 24g, 擘 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生姜三两, 切 桂枝三两, 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生姜三两, 切 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 炙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附子一枚, 炮, 去皮, 破八片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 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 切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桂枝二两, 去皮 桂枝五两, 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 切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

7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 21g 芍药 21g 甘草 14g 生姜 21g 大枣 24g 黄芪 14g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芍药生姜各 21g 甘草 14g 大枣 24g 龙骨牡蛎各 2 1g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 21g, 去皮甘草 14g, 炙生姜 21g, 切芍药 21g 大枣 24g, 擘厚朴 14g, 炙, 去皮杏仁 15g, 去皮尖 桂枝 21g, 去皮甘草 14g, 炙生姜 21g, 切大枣 24g, 擘牡蛎 35g, 熬蜀漆 21g, 洗去腥龙骨 28g 芍药 21g 甘草 14g, 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 21g 大枣 2 4g, 擘 桂枝 21g, 去皮甘草 14g, 炙生姜 21g, 切大枣 24g, 擘 桂枝三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生姜三两, 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 擘厚朴二两, 炙, 去皮杏仁五十枚, 去皮尖 桂枝三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牡蛎五两, 熬蜀漆三两, 洗去腥龙骨四两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擘 桂枝三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 21g, 去皮甘草 14g, 炙生姜 21g, 切大枣 24g, 擘附子 14g, 炮, 去皮, 破八片 桂枝三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附子一枚, 炮, 去皮, 破八片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7g 人参 21g 新加汤 桂枝 21g 生姜 21g 甘草 14g 大枣 24g 麻黄 14g 细辛 14g 附子 14g( 炮 ) 桂枝 21g, 去皮芍药 28g 甘草 14g, 炙人参 21g 大枣 2 4g, 擘生姜 28g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 ( 炮 ) 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 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 擘生姜四两 桂枝人参汤桂枝 28g, 别切甘草 28g, 炙白术 21g 人参 21g 干姜 2 1g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 28g 芍药 21g 甘草 14g 麻黄 14g 生姜 35g 白朮 35g 知母 28g 防风 28g 附子 28g( 一本作 14g)( 炮 ) 桂枝生姜各 21g 枳实 35g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 ( 去心 ) 芍药桃仁 ( 去皮尖, 熬 ) 各等分 桂苓五味甘草汤 茯苓 28g 桂枝 28g( 去皮 ) 甘草 21g( 炙 ) 五味子 17. 5g 桂枝四两, 别切甘草四两, 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朮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 ( 一本作二两 )( 炮 ) 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枚 桂枝茯苓牡丹 ( 去心 ) 芍药桃仁 ( 去皮尖, 熬 ) 各等分 茯苓四两桂枝四两 ( 去皮 ) 甘草三两 ( 炙 ) 五味子半升

8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茯苓 28g 甘草 14g 细辛 14g 干姜 14g 五味子 38g 半夏 42g 茯苓四两甘草二两细辛二两干姜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红蓝花酒 红蓝花 7g 红蓝花一两 厚朴大黄汤 厚朴 30g 大黄 42g 枳实 28g 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 56g, 炙, 去皮生姜 56g, 切半夏 28g, 洗甘草 14g, 炙人参 7g 厚朴半斤, 炙, 去皮生姜半斤, 切半夏半升, 洗甘草二两, 炙人参一两 厚朴麻黄汤厚朴 35g 麻黄 28g 石膏 35g 杏仁 52.5g 半夏 28g 干姜 14 g 细辛 14g 小麦 80g 五味子 17.5g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厚朴七物汤 厚朴 56g 甘草 21g 大黄 21g 大枣 20g 枳实 35g 桂枝 14g 生姜 35g 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厚朴三物汤 厚朴 56g 大黄 28g 枳实 35g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候氏黑散 菊花四十分白朮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 ( 一本作三分 ) 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 菊花四十分白朮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 ( 一本作三分 ) 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 滑石白鱼散 滑石二分乱发二分 ( 烧 ) 白鱼二分 滑石二分乱发二分 ( 烧 ) 白鱼 二分 滑石代赭汤 黄连阿胶汤 百合 40g( 擘 ) 滑石 21g( 碎, 绵裹 ) 代赭石 20g 碎, 绵裹 ) 黄连 28g 黄芩 14g 芍药 14g 鸡子黄二枚阿胶 21g( 一云三挺 ) 百合七枚 ( 擘 ) 滑石三两 ( 碎, 绵裹 )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 ( 碎, 绵裹 )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 ( 一云三挺 ) 黄连粉 黄连十分, 甘草十分 黄连十分, 甘草十分 黄连汤 黄连 21g 甘草 21g, 炙干姜 21g 桂枝 21g, 去皮人参 1 4g 半夏 28g, 洗大枣 24g, 擘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 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 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 擘 黄土汤 甘草干地黄白朮附子 ( 炮 ) 阿胶黄芩各 21g 灶中黄土 56g 甘草干地黄白朮附子 ( 炮 ) 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 黄芩汤 黄芩 21g 芍药 14g 甘草 14g, 炙大枣 24g, 擘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 21g 芍药 14g 甘草 14g, 炙大枣 24g, 擘半夏 28g, 洗生姜 10.5g, 一方 21g, 切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半夏半升, 洗生姜一两半, 一方三两, 切

9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 21g 芍药 21g 桂枝 21g 生姜 42g 大枣 24g 黄芪 10.5g 桂枝 21g, 去皮甘草 14g, 炙大枣 24g, 擘芍药 42g 生姜 21g, 切胶饴 100ml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 切胶饴一升 黄芪芍桂苦酒汤 黄芪 35g 芍药 21g 桂枝 21g 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鸡屎白散 鸡屎白 鸡屎白 己椒苈黄九 防己椒目亭苈 ( 熬 ) 大黄各 7g 防己椒目亭苈 ( 熬 ) 大黄各一 两 胶姜汤 阿胶干姜 阿胶干姜 桔梗汤 桔梗 7g 甘草 14g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近效方 术附汤 白朮 14g 甘草 7g( 炙 ) 附子 21g( 炮去皮 ) 白朮二两甘草一两 ( 炙 ) 附子一枚半 ( 炮去皮 ) 橘皮汤 橘皮 28g 生姜 56g 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橘皮竹茹汤 橘皮 20g 竹茹 20g 人参 7g 甘草 35g 生姜 56g 大枣 60g 橘皮二斤竹茹二斤人参一两甘草五两生姜半斤大枣三十枚 ( 橘皮 竹茹 下之 二斤 有本作 二升 ) 橘枳姜汤 橘皮 112g 枳实 21g 生姜 56g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诃梨勒散 诃梨勒 40g( 煨 ) 诃梨勒十枚 ( 煨 ) 苦酒汤 半夏洗, 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 内上苦酒, 着鸡子壳中 半夏洗, 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 内上苦酒, 着鸡子壳中 苦参汤 苦参 80g 苦参一升 葵子茯苓散 葵子 100g 茯苓 21g 葵子一升 ( 升, 一本作 斤 ) 茯苓三两 狼牙汤 狼牙 21g 狼牙三两 理中丸 ( 汤 )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 21g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苓甘五味姜辛汤 茯苓 28g 甘草干姜细辛各 21g 五味子 17.5g 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茯苓 28g 甘草 21g 五味子 17.5g 干姜 21g 细辛 21g 半夏 28g 杏仁 52.5g( 去皮尖 ) 茯苓 28g 甘草 21g 五味子 17.5g 干姜 21g 细辛 21g 半夏 28g 杏仁 52.5g 大黄 21g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 ( 去皮尖 )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 藜芦甘草汤 藜芦甘草 藜芦甘草 麻黄汤 麻黄 21g, 去节桂枝 14g, 去皮甘草 7g, 炙杏仁 21g, 去皮尖 麻黄三两, 去节桂枝二两, 去皮甘草一两, 炙杏仁七十个, 去皮尖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 14g, 去节附子 14g, 炮, 去皮, 破八片甘草 14 g, 炙 麻黄二两, 去节附子一枚, 炮, 去皮, 破八片甘草二两, 炙

10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 14g, 去节附子 14g, 炮, 去皮, 破八片细辛 14 g 麻黄二两, 去节附子一枚, 炮, 去皮, 破八片细辛二两 麻黄附子汤 麻黄 21g 甘草 14g 附子 14g( 炮 )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 ( 炮 ) 麻黄加术汤麻黄 21g( 去节 ) 桂枝 14g( 去皮 ) 甘草 7g( 炙 ) 杏仁 21g( 去皮尖 ) 白朮 28g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 14g, 去节连轺 14g, 连翘根是也杏仁 12g, 去皮尖赤小豆 77g 大枣 24g, 擘生梓白皮切, 一升生姜 14g, 切甘草 14g, 炙 麻黄三两 ( 去节 ) 桂枝二两 ( 去皮 ) 甘草一两 ( 炙 ) 杏仁七十个 ( 去皮尖 ) 白朮四两 麻黄二两, 去节连轺二两, 连翘根是也杏仁四十个, 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 擘生梓白皮切, 一升生姜二两, 切甘草二两, 炙 麻黄升麻汤 麻黄 17.5g, 去节升麻 8.17g 当归 8.17g 知母 5.25g 黄芩 5.25g 萎蕤 5.25g,( 一作菖蒲 ) 芍药 1.75g 天门冬 1.7 5g, 去心桂枝 1.75g, 去皮茯苓 1.75g 甘草 1.75g, 炙石膏 1.75g, 碎, 绵裹白术 1.75g 干姜 1.75g 麻黄二两半, 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 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 去心桂枝六铢, 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 炙石膏六铢, 碎, 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麻黄杏仁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 ( 去节 )3.5g( 汤泡 ) 甘草 7g( 炙 ) 薏苡仁 3.5 g 杏仁 3g( 去皮尖, 炒 ) 麻黄 28g, 去节杏仁 15g, 去皮尖甘草 14g, 炙石膏 56g, 碎, 绵裹 麻子仁丸麻子仁 84g 芍药 56g 大黄 112g, 去皮厚朴 20g, 炙, 去皮枳实 56g, 炙杏仁 105g, 去皮尖, 熬, 别作脂 麦门冬汤麦门冬 420g 半夏 56g 人参 21g( 一本作 14g ) 甘草 1 4g 粳米 50g 大枣 24g 麻黄 ( 去节 ) 半两 ( 汤泡 ) 甘草一两 ( 炙 ) 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 ( 去皮尖, 炒 ) 麻黄四两, 去节杏仁五十个, 去皮尖甘草二两, 炙石膏半斤, 碎, 绵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大黄一斤, 去皮厚朴一尺, 炙, 去皮枳实半斤, 炙杏仁一升, 去皮尖, 熬, 别作脂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 ( 一本作 二两 ) 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蜜煎导 食蜜 140ml 食蜜七合 牡蛎汤 牡蛎 28g( 熬 ) 麻黄 28g( 去节 ) 甘草 14g 蜀漆 21g 牡蛎四两 ( 熬 ) 麻黄四两 ( 去 节 ) 甘草二两蜀漆三两 牡蛎泽泻散 牡蛎熬泽泻蜀漆水洗, 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 去咸栝蒌根各等分 牡蛎熬泽泻蜀漆水洗, 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 去咸栝蒌根各等分 木防己汤 木防己 21g 石膏 240g 桂枝 14g 人参 28g 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 如鸡 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 14g 桂枝 14g 人参 28g 芒硝 16.8g 茯苓 28g 木防己二两桂枝二两人参四两芒硝三合茯苓四两 排脓散枳实 160g 芍药 24g 桔梗 8g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11 排脓汤 甘草 14g 桔梗 21g 生姜 7g 大枣 20g 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 枣十枚 蒲灰散 蒲灰 28g 滑石 12g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千金 甘 甘草 14g 甘草二两 草汤 千金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千金 麻黄醇酒汤 千金 内补当归建中汤 千金 三黄汤 千金 三物黄芩汤 千金 生姜甘草汤 桂枝 21g 生姜 21g 甘草 14g 大枣 20g 皂荚 15g( 去皮子, 炙焦 ) 麻黄 21g 美清酒 500ml ( 冬月用酒 春月用水煮之 ) 当归 28g 桂枝 21g 芍药 42g 生姜 21g 甘草 14g 大枣 24g 麻黄 20g 独活 16g 细辛 8g 黄芪 8g 黄芩 12g 黄芩 7g 苦参 14g 干地黄 28g 生姜 35g 人参 21g( 一本人参用 14g) 甘草 28g 大枣 3 0g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皂荚一枚 ( 去皮子, 炙焦 ) 麻黄三两美清酒五升 ( 冬月用酒 春月用水煮之 ) 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二分黄芩三分 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 ( 一本人参用二两 ) 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千金 苇茎汤 千金翼 小承气汤 千金 越婢加术汤 苇茎 40g 薏苡仁 80g 桃仁 70g 冬瓜仁 50g 厚朴 14g 炙大黄 28g 枳实 35g 炙 麻黄 42g 石膏 56g 生姜 21g 甘草 14g 白术 28g 大枣 30g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厚朴二两炙大黄四两枳实五枚炙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 千金翼 炙甘草汤 甘草 28g, 炙桂枝生姜各 21g 麦门冬 30g 麻仁 50g 人参阿胶各 14g 大枣 60g 生地黄 112g 甘草四两, 炙桂枝生姜各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去桂加白术汤 附子 42g, 炮, 去皮, 破白术 28g 生姜 21g, 切甘草 14g, 炙大枣 24g, 擘 附子三枚, 炮, 去皮, 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 切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 人参汤 人参甘草干姜白朮各 21g 人参甘草干姜白朮各三两 三物白散 桔梗 12g 巴豆 4g 去皮心, 熬黑研如脂 ) 贝母 12g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 ( 去皮心, 熬黑研如脂 ) 贝母三分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各 28g, 炙 芍药甘草各四两, 炙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各 21g, 炙附子 14g( 炮, 去皮, 破八片 ) 芍药甘草各三两, 炙附子一枚 ( 炮, 去皮, 破八片 ) 蛇床子散蛇床子仁蛇床子仁

12 射干麻黄汤 射干 26g, 一法 21g 麻黄 28g 生姜 28g 细辛紫菀款冬花各 21g 五味子 17.5g 大枣 10g 半夏 ( 大者洗 )20g 射干十三枚, 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 ( 大者洗 ) 八枚, 一法半升 肾气丸 干地黄 56g 薯蓣 28g 山茱萸 28g 泽泻 21g 茯苓 21g 牡丹皮 21g 桂枝附子 ( 炮 ) 各 7g 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 ( 炮 ) 各一两 生姜半夏汤 半夏 28g 生姜汁 1000ml 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生姜泻心汤 生姜 28g, 切甘草 21g, 炙人参 21g 干姜 7g 黄芩 21g 半夏 28g, 洗黄连 7g 大枣 24g, 擘 生姜四两, 切甘草三两, 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 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升麻鳖甲汤升麻 14g 当归 7g 蜀椒 ( 炒去汗 )7g 甘草 14g 雄黄 3.5 g( 研 ) 鳖甲 2g( 炙 )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 ( 炒去汗 ) 一两甘草二两雄黄半两 ( 研 ) 鳖甲手指大一片 ( 炙 ) 十枣汤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枣 40g 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枣肥者十枚 薯蓣丸薯蓣 120g 当归桂枝麴干地黄豆黄卷各 40g 甘草 112 g 人参 28g 穹藭芍药白朮麦门冬杏仁各 24g 柴胡桔梗茯苓各 20g 阿胶 28g 干姜 12g 白敛 8g 防风六分大枣 200g 为膏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麴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穹藭芍药白朮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蜀漆散 蜀漆 ( 洗去腥 ) 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 蜀漆 ( 洗去腥 )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四逆散 甘草炙枳实破, 水渍, 炙干柴胡芍药 甘草炙枳实破, 水渍, 炙干柴 胡芍药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甘草 14g, 炙干姜 10.5g 附子 14g( 生, 去皮, 破八片 ) 甘草 14g 干姜 10.5g 附子 14g( 生, 去皮, 破八片 ) 人参 7g 甘草二两, 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 生, 去皮, 破八片 ) 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 生, 去皮, 破八片 ) 人参一两 酸枣仁汤 酸枣仁 112g 甘草 7g 知母 14g 茯苓 14g 芎藭 14g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芎藭二两 烧裈散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桃核承气汤 桃仁 15g, 去皮尖大黄 28g 桂枝 14g, 去皮甘草 14g, 炙芒硝 14g 桃仁五十个, 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芒硝二两 桃花汤 赤石脂 112g, 一半全用, 一半筛末干姜 7g 粳米 80g 赤石脂一斤, 一半全用, 一半 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13 调胃承气汤 甘草 14g, 炙芒硝 28g 大黄 28g, 清酒洗 甘草二两, 炙芒硝半升大黄四 两, 清酒洗 天雄散 天雄 21g( 炮 ) 白朮 56g 桂枝 42g 龙骨 21g 天雄三两 ( 炮 ) 白朮八两桂枝 六两龙骨三两 葶苈大枣泻肺汤 亭苈 30g( 熬令黄色, 捣丸为弹子大 ) 大枣 24g 通脉四逆汤甘草 14g 干姜 21g, 强人可 28g 附子 30g, 生, 去皮, 破八片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甘草 14g, 炙干姜 21g, 强人可 28g 附子 30g, 生, 去皮, 破八片猪胆汁 10ml 亭苈 ( 熬令黄色, 捣丸为弹子大 )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干姜三两, 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 生, 去皮, 破八片 甘草二两, 炙干姜三两, 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 生, 去皮, 破八片猪胆汁半合 头风摩散 大附子 14g( 炮 ) 盐等分 大附子一枚 ( 炮 ) 盐等分 土瓜根散 土瓜根芍药桂枝蟅虫各 21g 土瓜根芍药桂枝蟅虫各三两 外台 柴胡桂枝汤 柴胡 28g 黄芩人参芍药桂枝生姜各 10.5g 甘草 7g 半夏 14g 大枣 12g 柴胡四两黄芩人参芍药桂枝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 外台 黄芩汤 外台 桔梗白散 外台 乌头汤 外台 炙甘草汤 外台 走马汤 外台 茯苓饮 黄芩人参干姜各 14g( 14g, 一本作 21g ) 桂枝 7 g 大枣 24g 半夏 28g 桔梗贝母各 12g 巴豆 4g( 去皮, 熬黑研如脂 ) 乌头 22g 桂心 42g 芍药 28g 甘草 14g 生姜 112g 大枣 20g 桂心 14g, 大麻子仁 21g, 阿胶 21g 炙, 大枣 80g 巴豆二枚 ( 去皮心, 熬 ) 杏仁二枚 茯苓人参白朮各 21g 枳实 14g 橘皮 17.5g 生姜 28g 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 40g 蒴藋细叶 40g 桑白皮 40g 甘草 70g 川椒 1 2g( 除目及闭口, 去汗 ) 黄芩 8g 干姜 8g 厚朴 8g 芍药 8g 温经汤吴茱萸 21g 当归芎藭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 ( 去心 ) 生姜甘草各 14g 半夏 28g 麦门冬 60g( 去心 ) 文蛤散文蛤 35g 文蛤五两 黄芩人参干姜各二两 ( 二两, 一本作 三两 ) 桂枝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 ( 去皮, 熬黑研如脂 ) 乌头十五枚桂心六两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生姜一斤大枣十枚 桂枝作桂心二两, 大麻子仁半升, 阿胶三两炙, 大枣四十枚 余同 伤寒论 巴豆二枚 ( 去皮心, 熬 ) 杏仁二枚 茯苓人参白朮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王不留行十分 ( 八月八日采 ) 蒴藋细叶十分 ( 七月七日采 )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 ( 三月三日采 ) 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 ( 除目及闭口, 去汗 ) 黄芩二分干姜二分厚朴二分芍药二分 吴茱萸三两当归芎藭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 ( 去心 ) 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 ( 去心 )

14 文蛤汤 五苓散 乌梅丸 文蛤 35g 麻黄甘草生姜各 21g 石膏 35g 杏仁 20g 大枣 24g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 5.25g 泽泻 7g1.75g 桂枝 3.5g, 去皮 乌梅 690g 细辛 42g 干姜 70g 黄连十 42g 当归 28g 附子 42g, 炮, 去皮蜀椒 28g, 出汗桂枝去皮 42g 人参 42 g 黄柏 42g 文蛤五两麻黄甘草生姜各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枚大枣十二枚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 去皮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 炮, 去皮蜀椒四两, 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乌头赤石脂丸 蜀椒 7g 乌头 4g( 炮 ) 附子 3.5g( 炮 ) 干姜 7g 赤石脂 7g 蜀椒一两 ( 一法二分 ) 乌头一分 ( 炮 ) 附子半两 ( 炮 )( 一法一分 ) 干姜一两 ( 一法一分 ) 赤石脂一两 ( 一法二分 ) 乌头桂枝汤 乌头中者 15g( 蜜 500g, 煎减半, 去滓 ) 桂枝汤 100ml 乌头中者五枚 ( 蜜二斤, 煎减半, 去滓 ) 桂枝汤五合 乌头煎 乌头 80g( 熬去皮, 不口父咀 ) 乌头大者五枚 ( 熬去皮, 不口 父咀 ) 乌头汤 麻黄芍药黄芪各 21g 甘草 21g( 炙 ) 川乌 10g( 口父咀, 以蜜 400g, 煎取 200ml)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 ( 炙 ) 川乌五枚 ( 口父咀, 以蜜二升, 煎取一升, 即出乌头 ) 吴茱萸汤 吴茱萸 35g, 洗人参 21g 大枣 24g, 擘生姜 42g, 切 吴茱萸一升, 洗人参三两大枣 十二枚, 擘生姜六两, 切 下瘀血汤 大黄 14g 桃仁 30g 蟅虫 14g( 熬, 去足 ) 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蟅虫二十 枚 ( 熬, 去足 ) 硝石矾石散 硝石矾石 ( 烧 ) 等分 硝石矾石 ( 烧 ) 等分 小半夏汤 半夏 56g 生姜 56g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 56g 生姜 56g 茯苓 21g( 一法 28g)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 ( 一法四两 ) 小柴胡汤 柴胡 56g 黄芩 21g 人参 21g 半夏 28g, 洗甘草炙生姜各 21g, 切大枣 24g, 擘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 小承气汤 大黄 28g, 酒洗厚朴 14g, 炙, 去皮枳实 21g, 炙 大黄四两, 酒洗厚朴二两, 炙, 去皮枳实三枚, 大者, 炙 小儿疳虫蚀齿方 小建中汤 小青龙汤 雄黄葶苈 桂枝 21g, 去皮甘草 14g, 炙大枣 24g, 擘芍药 42g 生姜 21g, 切胶饴 100ml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甘草炙干姜桂枝各 21g, 去皮五味子 17.5g 半夏 28g, 洗 雄黄葶苈 桂枝三两, 去皮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 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 切胶饴一升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甘草炙干姜桂枝各三两, 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洗

15 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芍药细辛甘草干姜桂枝各 21g 五味子 17.5 半夏 28 石膏 14g 麻黄芍药细辛甘草干姜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小陷胸汤 黄连 7g 半夏 28g, 洗栝蒌实 56g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 洗栝蒌实 大者一枚 泻心汤 大黄 14g 黄连黄芩各 7g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雄黄熏方 雄黄 雄黄 芎归胶艾汤 芎藭阿胶甘草各 14g 艾叶当归各 21g 芍药 28g 干地黄 二注 42g 芎藭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 二注 六两 旋覆花汤旋覆花 21g 葱十四茎新绛少许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花 21g 人参 14g 生姜 35g 代赭石 7g 甘草 21g, 炙半夏 28g, 洗大枣 24g, 擘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 炙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 擘 杏子汤 方未见 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未见 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 膏汤 阳旦汤 桂枝 21g, 去皮芍药 21g 甘草 14g, 炙生姜 21g, 切大枣 24g, 擘 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炙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 一物瓜蒂汤 瓜蒂 4g 瓜蒂二十个 薏苡附子败 薏苡仁 40g 附子 8g 败酱 20g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酱散 薏苡附子散 薏苡仁 105g 大附子 210g( 炮 )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 ( 炮 ) 茵陈蒿汤 茵陈蒿 42g 栀子 14g 大黄 14g, 去皮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 两, 去皮 茵陈五苓散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 方见痰饮中 )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 方 见痰饮中 ) 越婢汤 麻黄 42g 石膏 56g 生姜 21g 甘草 14g 大枣 30g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 草二两大枣十五枚 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 42g 石膏 56g 生姜 21g 大枣 30g 甘草 14g 半夏 28g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越婢加术汤 麻黄 42g 石膏 56g 生姜 21g 甘草 14g 白术 28g 大枣 30g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 草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 皂荚丸 皂荚 56g( 刮去皮, 用酥炙 ) 皂荚八两 ( 刮去皮, 用酥炙 ) 泽漆汤 半夏 28g( 有本作 56g ) 紫参 35g( 一作紫苑 ) 泽漆 336g( 以东流水五斗, 煮取一斗五升 ) 生姜 35g 白前 35g 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 21g 半夏半升 ( 有本作 半斤 ) 紫参五两 ( 一作紫苑 ) 泽漆三斤 ( 以东流水五斗, 煮取一斗五升 ) 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泽泻汤泽泻 35g 白朮 14g 泽泻五两白朮二两

16 真武汤 茯苓 21g 芍药 21g 白术 14g 生姜 21g, 切附子 14g( 炮, 去皮, 破八片 )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 切附子一枚 ( 炮, 去皮, 破八片 )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 ( 熬焦 ) 桂枝 3.5g 蜘蛛十四枚 ( 熬焦 ) 桂枝半两 枳实芍药散 枳实 ( 烧令黑, 勿太过 ) 芍药等分 枳实 ( 烧令黑, 勿太过 ) 芍药 等分 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 21g, 炙栀子 14g, 擘香豉 52.5g, 绵裹 枳实 28g 厚朴 28g 薤白 40g 桂枝 7g 栝蒌实 21g( 捣 ) 枳实三枚, 炙栀子十四个, 擘香豉一升, 绵裹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 ( 捣 ) 枳术汤 枳实七枚白朮 14g 枳实七枚白朮二两 栀子柏皮汤 肥栀子 10g, 擘甘草 7g, 炙黄柏 14g 肥栀子十五个, 擘甘草一两, 炙黄柏二两 栀子大黄汤 桅子 14g 大黄 7g 枳实 35g 香豉 52.5g 桅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 香豉一升 栀子豉汤 栀子 14g, 擘香豉 21g, 绵裹 栀子十四个, 擘香豉四合, 绵 裹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 14g, 擘甘草 14g 香豉 21g, 绵裹 栀子 14g, 擘生姜 35g 香豉 21g, 绵裹 栀子厚朴汤栀子 14g, 擘厚朴 28g, 炙, 去皮枳实 28g, 水浸, 炙令黃 栀子十四个, 擘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绵裹 栀子十四个, 擘生姜五两香豉四合, 绵裹 栀子十四个, 擘厚朴四两, 炙, 去皮枳实四枚, 水浸, 炙令黃 栀子干姜汤 栀子 14g, 擘干姜 14g 栀子十四个, 擘干姜二两 炙甘草汤 甘草 28g, 炙生姜 21g, 切人参 14g 生地黄 112g 桂枝甘草四两, 炙生姜三两, 切人 21g, 去皮阿胶 14g 麦门冬 30g, 去心麻仁 21g 大枣 6 0g, 擘 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 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 去 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擘 肘后獭肝散 獭肝一具 獭肝一具 猪胆汁导方 大猪胆一枚, 泻汁, 和少许法醋, 以灌谷道内 大猪胆一枚, 泻汁, 和少许法醋, 以灌谷道内 猪肤汤猪肤 112g 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猪肤一斤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 猪膏发煎 猪膏 56g 乱发 30g 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猪苓散 猪苓茯苓白朮各等分 猪苓茯苓白朮各等分 猪苓汤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 各 7g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 各一两 竹皮大丸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竹叶石膏汤 竹叶 21g 石膏 112g, 碎半夏 28g, 洗麦门冬 60g, 去心人参 14g 甘草 14g, 炙粳米 42g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 碎半夏半升, 洗麦门冬一升, 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 炙粳米半升

17 竹叶汤 竹叶 10.5g 葛根 21g 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 7g 附子 14g( 炮 ) 大枣 30g 生姜 35g 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 ( 炮 ) 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 紫参汤紫参 56g 甘草 21g 紫参半斤甘草三两三物备急丸大黄 7g 干姜 7g 巴豆 7g( 去皮心, 熬, 外研如脂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 ) 两 ( 去皮心, 熬, 外研如脂 )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邹月媚.tpf

邹月媚.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66-05 运用属性偏序结构图原理探析 伤寒论 中 干姜的配伍规律 邹月媚 1 2,, 刘敏 * 3, 陈东光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a

Microsoft Word a 2016 年 8 月第 23 卷第 8 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3 基于复杂网络的 伤寒论 六经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李瀛 1, 隋毅 1. 山东大学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2;2.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01 摘要 : 目的建立 伤寒论 六经病证药物子网, 基于药物子网的拓扑性质分析, 揭示 伤寒论 六经病证用药规律 方法将 伤寒论 方剂按照六经辨证进行分类,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将药物抽象为节点,

More information

郑虎占-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郑虎占-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北京中医药大学 郑虎占 方剂的概念 方 : 一张处方 药名 用量 用法 等 一般言, 方是由多味药组合成 的 方剂的概念 剂 一是指剂型言 如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等 二是指方剂的功能言, 如解表剂 泻下剂 补益剂等 组方依据 治法 方剂分类 组方配伍规律 方剂变化规律 常用治法 理 - 法 - 方 - 药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即是 法 法大而方小, 法统领方 常用治法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宋本條文

傷寒論宋本條文 76 發汗後, 水藥不得入口, 爲逆 ; 若更發汗, 必吐下不止 發汗吐下後,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復顛倒, 心中懊, 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 若嘔者, 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香豉四合, 綿裹 右二味, 以水四升, 先煮梔子得二升半, 內豉,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爲二服, 溫進一服 得吐者, 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甘草二兩,

More information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序号 名称 Chinese 拼音 Pin Yin 英文 Common Name 1 八味地黄汤 Ba Wei Di Huang Tang Rehmannia Eight Formula 2 八珍汤 Ba Zhen Tang DangGui & Ginseng Eight Combination 3 八正散 Ba Zheng San Dianthus Formula 4 百合固金汤 Bai He Gu

More information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5〕67号)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5〕67号)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附件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 ( 第一批 ) 编号 方名 原文 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 剂型 1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 汉 张仲景 ) 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 其人如狂, 血自下, 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 ( 去皮尖 ),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 去皮 ), 甘草二两 ( 炙 ), 芒硝二两 上五味, 以水七升,

More information

Liste der Formeln akutell.xlsx

Liste der Formeln akutell.xlsx A Formula Referenz Chinesisch F1 Achyranthes & Plantago Ji Sheng Shen Qi Wan 济生肾气丸 F2 Aconite & Oryza Combination Fu Zi Geng Mi Tang 附子梗米汤 F3 Aconite Combination Fu Zi Tang 附子汤 F4 Aconite, Ginger & Licorice

More information

《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考

《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考 伤寒论 源于 汤液经法 考 (5754 字 )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 1 述 字的标志性意义 赵开美 仲景全书 伤 寒论 题著者曰 汉张仲景述 南宋赵希弁 郡斋读书后志 卷二云 : 仲景伤寒论十卷, 汉张仲景述, 明著名藏书家及刻书家毛氏 汲古阁毛氏藏书目录 亦云 : 仲景伤寒论十卷, 汉张仲景述 古籍皆称 伤寒论 为张仲景所 述 述 者, 谓遵循旧说而不别立新义 论语 学而 :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More information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More information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 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 : 毒性 1.

More information

刘超男.tpf

刘超男.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23-05 大数据时代下中医方药知识发现新方法 刘超男 1, 邓烨 1 1,, 李赛美 *, 刘煜洲 1, 洪文学 2 1, 刘敏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2.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More information

概述 概念 肺痿 : 肺气痿弱不振, 主症为多唾浊沫 短 气的慢性虚弱疾患 肺不伤则不痿 肺痈 : 感受风邪热毒, 肺生痈脓, 主症为 咳嗽 胸痛 咯吐腥臭脓痰的疾病 咳嗽上气 : 咳嗽 痰多 气喘 但坐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 ( 第 条称其为 " 肺胀 ") 2

概述 概念 肺痿 : 肺气痿弱不振, 主症为多唾浊沫 短 气的慢性虚弱疾患 肺不伤则不痿 肺痈 : 感受风邪热毒, 肺生痈脓, 主症为 咳嗽 胸痛 咯吐腥臭脓痰的疾病 咳嗽上气 : 咳嗽 痰多 气喘 但坐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 ( 第 条称其为  肺胀 ) 2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并治第七 1 概述 概念 肺痿 : 肺气痿弱不振, 主症为多唾浊沫 短 气的慢性虚弱疾患 肺不伤则不痿 肺痈 : 感受风邪热毒, 肺生痈脓, 主症为 咳嗽 胸痛 咯吐腥臭脓痰的疾病 咳嗽上气 : 咳嗽 痰多 气喘 但坐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 ( 第 13 14 条称其为 " 肺胀 ") 2 概述 合篇意义 a. 病位 : 肺 b. 症状 : 咳嗽 咯痰 气喘 c. 病因 : 内伤自病,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初级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 性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论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四 ) 归经.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第一单元总论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止嗽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四套 1. 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 小建中汤 B. 温胆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理中丸 答案 :1.B 2. 与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无关的是 A. 药味用量 B. 主治证候 C. 药力大小 D. 药物的药性 E. 剂型 答案 :2.E 3. 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中西医助理医师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More information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士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药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考试科目.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More information

徐笋晶2.tpf

徐笋晶2.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60-06 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经方方证研究 徐笋晶 1 2,*, 李赛美, 刘敏 2, 刘超男 1, 刘煜洲 1 1, 李日东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2.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WORLDCHI NES EMEDI CI NE J 7V N 伤寒论 八纲辨证量化思维的方证解析 范东东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摘要 通过对 伤寒论 方证的归纳分析与整理从脏腑表里辨病位 寒热虚实辨病性 证候演变辨病势 脉证合参辨预后 这 个方面来探析仲景辨证的量化思维理解其所蕴含的辨证论治的精准化和规范化内涵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 八纲辨证 方证 量化 Q T k M E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9 卷第 1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9 No 1 2015 年 1 月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 Jan. 2015 文章编号 :1007 791X(2015)01 0051 06 李赛美教授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处方用药分析 郝艺照 1, 徐笋晶 1, 李赛美 1,, 朱章志 2 2, 刘敏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2.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医师考试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总论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More information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20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三 ) 升降浮沉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四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 药 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More information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438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第 37 卷 [1] 中医学的藏 ( 音 zàng) 府是指藏 ( 音 cáng) 于体内的脾 肺 肾 肝 心五藏, 胆 胃 大肠 小肠 三焦 膀胱六府, 和脑 髓 骨 脉 胆 子宫奇恒之府 关于藏府的形态结构, 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2] 认为藏府 不仅仅是形态学结构

438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第 37 卷 [1] 中医学的藏 ( 音 zàng) 府是指藏 ( 音 cáng) 于体内的脾 肺 肾 肝 心五藏, 胆 胃 大肠 小肠 三焦 膀胱六府, 和脑 髓 骨 脉 胆 子宫奇恒之府 关于藏府的形态结构, 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2] 认为藏府 不仅仅是形态学结构 第3 7卷第 7期 2 4年 7月 V 3 7 N 7 J 2 4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 B U T C M 437 理论研究 中医五藏系统的功能定位 张启明 张毅 解君2 王义国 张磊 于东林 刘保延 王永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7 2山东中医药大学 摘要 西医学将人体功能分到 个解剖系统 中医学将人体功能分到五藏系统 基于中 西医学的 研究对象都是活着的人体 通过建立两种分类方法给出的功能之间存在的匹配关系

More information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第一单元总论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青龙汤

More information

《伤寒论》级别考试手册

《伤寒论》级别考试手册 方剂学级别考试大纲 ( 供参加方剂学级别考试学生使用 )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基础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 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 具有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通过建立方剂学课程的等级测试体系, 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为学生今后提高临床遣药组方 分析和运用方剂能力的培养提供技术平台 一 根据教学大纲, 并结合实际情况, 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同时,

More information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18.02.07 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分析 王天琪, 陈婷, 闫海峰, 王怡 (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93) 摘要 :[ 目的 ] 探讨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 [ 方法 ] 通过对国家专利网搜索, 筛选出关于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共有 164 首, 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V2.5),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2398 经方在治疗腹泻中的应用 许山鹰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 北京,100010) 摘要本人临床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肛肠专家王嘉麟, 耳濡目染, 王老临床应用经方出神入化, 屡获佳效, 深感读经典对于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故结合临床应用, 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治疗腹泻的常用方剂, 进行全面梳理, 与同道共享 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 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经方 ; 伤寒论

More information

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

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Bulbus lilii Syndrome, Huhuo and YinyangDu ) 百合病 是由于热病之后, 余热未尽, 或情志不遂, 五志化火所致 其主要症状为精神恍惚不定, 饮食行动失调, 以及口苦, 小便赤, 脉微数等 ; 狐惑 系由湿热虫毒为患 主要症状为咽 眼及前后二阴溃烂 其中咽喉部蚀烂称之为惑 ; 前后二阴部溃烂称之为狐 ; 阴阳毒 是由感染疫毒起病,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李发枝 前言 金匮 是现存最早的论治杂病的专著 后世将该书和 伤寒论 所载的方剂称为 经方 由于经方立法严谨, 选药精当, 来源于临床实践,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临床医家所喜用, 并赞其 所投必效, 如桴鼓之相应 ( 清. 徐灵胎 ) 或曰 : 人谓 经方 其效如神, 而吾用之多不效, 何也? 盖未得其运用之法耳 何谓运用 经方 之法? 试以 金匮 方为例浅论如下 熟记原条文,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在线自习室第六期 若水 本讲主要内容方剂记忆技巧本讲目的 : 掌握方法, 有所收获 1. 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技能? 答 : 现在就开始, 最晚 5 月中旬 2. 自己的书和老师讲的不一样? ( 技能和笔试内容不一样?) 答 : 买 17 年的书, 各自记忆 3. 怎么复习技能 ( 笔试看没看 ) 4. 记不住怎么办? 5. 时间不够了怎么办? 6. 想多做题买什么题? 答 : 注重章节练习, 重视错题

More information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概述 一 A1 型题 1. 下列各项, 属于 " 反佐药 " 范畴的是 A. 减低君臣药之毒 B. 缓和君臣药之峻 C. 监制君臣药之偏 D. 防止邪甚而拒药 E. 协助君臣药之力正确 :D 2. 由半夏泻心汤化裁为生姜泻心汤属于 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 药量增减的变化 C. 剂型更换的变化 D. 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 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正确 :D 3. 祛湿剂属于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主管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中学 考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 试 科目 学 科 中 一 性理论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学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页

第 2 页 傷 寒 論 根据相关法律, 本电子版, 仅供网络测试, 不收取任何费用, 请您下载后 24 小时内删除, 如果您喜欢本书, 请购买原版 任何人不得将本书用于商业行为, 否则由此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问题, 我们不承担责任 第 1 页 原著汉张仲景倪注解民国海厦 第 2 页 第 3 页 校堪序 本 伤寒论 乃由民间的中医爱好者搜集与校正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渊远流长, 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More information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套 1~2 题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使药 1. 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是 答案 :1.C 2. 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答案 :2.D 3~4 题 A. 助卫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B. 温中阳而祛虚寒 C.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D. 外解太阳之表, 内助膀胱气化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More information

第五部分:肿瘤方

第五部分:肿瘤方 第五部分 : 肿瘤方 目前中医能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经过以化疗为主的西医综合治疗一段时间后, 疗效评价为无效, 或由于化疗毒副作用较大, 患者难以耐受或拒绝进一步化疗的晚期肿瘤 ; 第二类适应症是由于年龄较大 体质差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等原因难以耐受常规剂量的联合化疗和放疗的晚期肿瘤 经方治癌的优点 几乎无痛苦, 副作用极小 ; 患者易于接受 ; 治疗成本低廉 一 炙甘草汤 营养方

More information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Pulmonary Asthenla,Pulmonary Abscess, Cough and Inspiratory Dyspnea) 肺痿 肺痿主要是肺气痿弱不振, 多是由于某些其他疾病耗伤了肺中的津液, 或者误治以后耗伤了肺中的津液造成, 此病主要症状就是咳吐浊唾涎沫, 即咳嗽和吐粘稠的痰 其病机大致上可分为两种, 一为虚热, 一为虚寒 虚热 主要指上焦肺有热,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短期課程 中醫概論 李宗恩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 倪海廈人級叢書 金匱要略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 ( 去皮 ), 甘草二兩 ( 炙 ), 大棗十二枚 ( 劈 ),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 切 ), 膠飴一升 右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內膠飴, 更上微火消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一一一 : 傷寒, 陽脈濇, 陰脈弦, 法當腹中急痛, 先與 小建中湯 不差者,

More information

消渴小便不利病脉证并治

消渴小便不利病脉证并治 消渴小便不利病脉证并治 (Diabetes and Dysuria and Urinary Disturbance) 概述 消渴之名, 首见于 内经, 除 消渴 外, 还有 鬲消 消中 消瘅 肺消 脾瘅 肾热病 等名称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 灵枢 五变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素问 奇病论 素问 气厥论 : 心热移于肺, 传为肺消 素问 脉要精微论 : 瘅成为消中 素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ront of the Book.doc

Microsoft Word - Front of the Book.doc Council of Oriental Medical Publishers Designation Foreword 序言 Translators Preface 译者的序 Acknowledgements 志谢 Guide to the Use of this Book 凡例 Lecture 1 Relevant Issu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ormulas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在线自习室 第 九 期 若 水 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才会有合理的 收获 网校 QQ 群, 验证消息是听课账号 中医助理 :337524278 中医执业 :583565074 中西医助理 :368090027 中西医执业 :368635034 技能复习视频太多先看哪个? 技能复习视频太多先看哪个? 技能视频 40 个小时左右, 最少看两遍 实践技能 : 病案分析 :2 个病案 方剂名称 (2 分

More information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Gynopathy During Pregnancy) 妊娠期间的常见疾病, 妊娠早期诊断 妊娠与癥瘕的鉴别与治疗 妊娠呕吐 ( 恶阻 ) 腹痛 下血 小便难 水气, 安胎养胎的方法 妊娠病的治疗, 要注重顾护胎元, 慎用峻药 但又不谨小慎微, 只要方证相对, 也有附子 半夏之用 一 妊娠恶阻 : 1. 气血阴阳不和之恶阻证治 (1) 2. 胃虚寒饮内停之恶阻证治 (6)

More information

Dun Huang “Fu Xing Jue Zang Fu Yong Yao Fa Yao” and “Shang Han Za Bing Lu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criptions’ Dosage

Dun Huang “Fu Xing Jue Zang Fu Yong Yao Fa Yao” and “Shang Han Za Bing Lu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criptions’ Dosag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Dun Huang Fu Xing Jue Zang Fu Yong Yao Fa Yao and Shang Han Za Bing Lun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criptions Dosage Bolin Yang, Xiping Liu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More information

展到解决胰岛素抵抗, 全面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多个研究报道表明, 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和临床治疗优势 传统中医方剂和现代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丰富 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信息量巨大,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核心组方的发现和优化研究是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

展到解决胰岛素抵抗, 全面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多个研究报道表明, 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和临床治疗优势 传统中医方剂和现代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丰富 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信息量巨大,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核心组方的发现和优化研究是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 C M A V N 综述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组方分析 吕文英 杨艳 成龙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摘要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剂用药规律 本文基于公开文献信息 收集 整理 规范糖尿病治疗的 方剂 并建立糖尿病治疗方剂的结构化数据库 运用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及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

More information

謙斎医学講稿 痰飮根据中医理论, 痰饮病极应注意预防和护理, 所住宜向阳, 室内温度要平均, 气候转变时须特别防备, 多穿衣服, 秋冬最好用棉背心保护胸背 ; 忌生冷 油腻 海鲜 厚味饮食, 生姜 胡椒等有暖胃作用的不妨多吃 总之, 保养阳气, 勿助湿浊, 避免感冒最为重要, 与治法是ー以贯之的 中

謙斎医学講稿 痰飮根据中医理论, 痰饮病极应注意预防和护理, 所住宜向阳, 室内温度要平均, 气候转变时须特别防备, 多穿衣服, 秋冬最好用棉背心保护胸背 ; 忌生冷 油腻 海鲜 厚味饮食, 生姜 胡椒等有暖胃作用的不妨多吃 总之, 保养阳气, 勿助湿浊, 避免感冒最为重要, 与治法是ー以贯之的 中 謙斎医学講稿 痰飮 痰饮病的治法 痰与饮不同, 痰浓而饮稀, 痰浊而饮清, 治疗上应有区別 这里所说的 痰饮病 是偏重在饮, 已经成为一个病名, 不能分开论治 痰饮病的症状 : 主要是咳嗽 气喘 常喜高枕而卧, 痰多稀薄而白, 挟有泡沫, 很少粘厚浓痰 它的特点是夏季平静, 每发于秋令骤凉, 随着冬天气候寒冷而加剧, 入春温暖, 自然好转, 患者年齢多在五十岁以上, 而且因年龄增长而病情发展, 成为顽固的慢性疾患

More information

(1) “肝火犯肺”是属于

(1)   “肝火犯肺”是属于 临床医学院基础知识 一 单项选择题 (50 题, 每题 1 分 ) (1) 肝火犯肺 是属于 A. 子病犯母 B. 克 C. 乘 D. 侮 E. 母病及子 (2)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 A. 津液 B. 精液 C. 宗气 D. 血液 E. 营气 (3) 阴阳偏胜形成 : A. 实证 B. 里证 C. 热证 D. 寒证 E. 表证 (4) 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 : A. 血管 B. 经络 C.

More information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585 从 伤寒论 以知为度 谈仲景对用药药量的宏观把握 陈琳王敏李宇航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 以知为度 一词出自 伤寒论, 是以用药见效为尺度来控制总体给药量的一种方法 临证所见, 病情有轻重 药物有厚薄 人体耐受度也有差异, 所以用药剂量不能一概而论, 而应该以患者服药后确切反应为基础, 从宏观把握用药剂量, 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仲景十分重视对患者服药后出现不同反应的观察,

More information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Ulcer and Carbuncle disease of Skin, Acute Appendicitis and Jinyin) 概述 疮, 古为 创, 说文解字 : 创, 伤也 ; 疡也 痈分内外, 发自体外者为外痈, 生自体内脏腑者为内痈, 如肺痈 肠痈 浸淫疮为浸淫蔓延, 溢出黄水, 痛痒难忍的一种皮肤病 痈肿的辨证 诸浮数脉, 应当发热, 而反洒淅恶寒,

More information

科展作品說明書--情定水果 香邀你我

科展作品說明書--情定水果 香邀你我 中 華 民 國 第 四 十 四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國 小 組 生 活 與 應 用 科 學 科 080802 臺 北 縣 三 重 市 興 穀 國 民 小 學 指 導 老 師 姓 名 黃 小 紋 黃 書 卿 作 者 姓 名 邵 雅 慈 蔡 旻 真 許 瀚 心 王 澤 雄 黃 一 崧 中 華 民 國 第 四 十 四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部 分 投 标 邀 请 一. 项 目 名 称 : 北 京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副 食 品 商 店 协 议 供 货 商 招 标 项 目 二. 项 目 内 容 : 北 京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采 购 中 心 现 就 学 校 副 食 品 商 店 的 供 货 协 议 商 进 行 招 标, 中

第 一 部 分 投 标 邀 请 一. 项 目 名 称 : 北 京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副 食 品 商 店 协 议 供 货 商 招 标 项 目 二. 项 目 内 容 : 北 京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采 购 中 心 现 就 学 校 副 食 品 商 店 的 供 货 协 议 商 进 行 招 标, 中 北 京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副 食 品 商 店 协 议 供 货 商 招 标 项 目 招 标 文 件 招 标 人 : 北 京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二 〇 一 五 年 十 一 月 第 一 部 分 投 标 邀 请 一. 项 目 名 称 : 北 京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副 食 品 商 店 协 议 供 货 商 招 标 项 目 二. 项 目 内 容 : 北 京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采 购 中 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愛吐沙的蛤蜊

Microsoft Word - 愛吐沙的蛤蜊 編 號 :A311 組 別 : 國 小 組 科 別 : 自 然 科 類 別 : 生 物 作 品 名 稱 : 愛 吐 沙 的 蛤 蠣 作 者 : 黃 柏 慎 黃 映 慈 易 秋 蓉 指 導 老 師 : 賴 敏 婉 李 愛 雯 作 者 學 校 : 桃 園 縣 平 鎮 市 忠 貞 國 民 小 學 桃 園 縣 平 鎮 市 第 46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自 然

More information

i 1 1 1 2 5 7 10 15 19 19 20 21 22 25 28 29 30 31 32 32

i 1 1 1 2 5 7 10 15 19 19 20 21 22 25 28 29 30 31 32 32 紀 念 藥 師 佛 聖 誕 美 之 食 素 金 剛 乘 弟 子 集 資 捐 印 二 冊 佛 曆 三 三 七 年 歲 次 庚 寅 八 月 廿 五 日 i 1 1 1 2 5 7 10 15 19 19 20 21 22 25 28 29 30 31 32 32 34 36 38 40 41 41 42 44 46 48 49 50 51 51 52 53 54 54 56 58 58 60 60 62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 眼 底 炎 症 辨 证 论 治 规 律 的 探 讨 湖 南 中 医 学 院 附 二 院 眼 科 一 眼 底 病 变 的 三 个 显 著 特 点 深 精 杂 深 指 它 的 位 置 眼 底 病 变 往 往 外 观 端 好, 中 医 统 称 为 内 障, 从 内 而 蔽, 外 不 见 证 精 指 它 的 组 织 结 构 眼 底 构 造 最 精 细, 有 富 于 血 管 的 脉 络 膜, 有 感 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附件.doc 附 件 : 紫 光 古 汉 000590- 置 出 1.72 亿 元 应 收 帐 款 明 细 清 单 客 户 金 额 湖 南 清 华 紫 光 古 汉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16,099,600.00 湖 南 清 华 紫 光 古 汉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14,339,504.00 广 东 省 揭 东 县 新 特 药 公 司 4,610,491.11 衡 阳 市 康 馨 医 药 有 限 责 任 公

More information

我 可 以 向 你 们 保 证 以 下 的 内 容 100% 真 实, 请 您 一 定 耐 心 看 完 从 医 15 年 来, 我 也 反 复 告 诉 病 人 这 些 事 实 但 是 没 有 人 愿 意 去 听, 更 没 有 人 愿 意 去 相 信 或 许, 我 们 的 同 胞 们 真 的 需 要

我 可 以 向 你 们 保 证 以 下 的 内 容 100% 真 实, 请 您 一 定 耐 心 看 完 从 医 15 年 来, 我 也 反 复 告 诉 病 人 这 些 事 实 但 是 没 有 人 愿 意 去 听, 更 没 有 人 愿 意 去 相 信 或 许, 我 们 的 同 胞 们 真 的 需 要 保 健 : 顶 尖 专 家 谈 癌 症 2014-03-22 权 健 3813 服 务 中 心 环 境 污 染 不 良 生 活 方 式 与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造 成 的 精 神 压 力 等 等 原 因, 使 得 我 国 癌 情 汹 涌, 人 们 也 日 益 变 得 谈 癌 色 变 最 新 数 据 显 示, 中 国 每 天 8550 人 成 为 癌 症 患 者 ; 中 国 癌 症 患 者 年 轻

More information

, 1944 ( ), 13,,,,, ;, 5, 18, 1985,,, 1989, 10,,, 19 11,, 1991,, 6, 1997 2, 6,, 8, ( ) ( ) ( ) ( ) ( ) 1 2,?,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¾�·½´«Õæ.doc

Microsoft Word - ¾�·½´«Õæ.doc 经方传真 胡希恕冯世纶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绪论第一章 桂枝汤类方第二章 麻黄汤类方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第四章 白虎汤类方第五章 下瘀血汤类方第六章 陷胸汤类方第七章 泻心汤类方第八章 瓜蒂散类方第九章 甘草干姜汤类方第十章 干姜附子汤类方第十一章 附子汤类方第十二章 赤石脂禹余粮汤类方第十三章 大黄附子汤类方第十四章 柴胡汤类方第十五章 半夏汤类方第十六章

More information

数据加工质量管理 工作 探讨 是指配方的名称 主要组分 用量 剂型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其中配方的组分为 表 1 推荐标引的方剂信息 必须标引的内容, 因此本文重点讨论方剂 NO. 方剂名称 方剂组成 剂型 疗效 信息组分不全的非专利文献的加工方法 中药方剂是由中药按照特定用途的 1 止咳丸川贝母 ;

数据加工质量管理 工作 探讨 是指配方的名称 主要组分 用量 剂型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其中配方的组分为 表 1 推荐标引的方剂信息 必须标引的内容, 因此本文重点讨论方剂 NO. 方剂名称 方剂组成 剂型 疗效 信息组分不全的非专利文献的加工方法 中药方剂是由中药按照特定用途的 1 止咳丸川贝母 ; 医药类非专利文献中不完整方剂信息的加工方法探讨 专利检索咨询中心石红梅张雨春 摘要 : 本文概括了医药类非专利文献中几种方 剂信息不完整的情况, 并针对每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加工思路和加工方法, 以期进一步完善医药类非专利文献数据库的信息 关键词 : 非专利文献方剂组成公开不充分数据加工 石红梅 助理研究员,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 主要从事医药类非专利文献数据加工工作 张雨春助理研究员, 北京化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伤寒论 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伤寒论序伤寒卒病论集卷第一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卷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痓湿暍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卷第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卷第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卷第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卷第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卷第十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a1.docx

Microsoft Word a1.docx 12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l.2014 Vol.21 No.7 仲景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王立娟 1, 刘旭 1, 张亚利 2, 唐志鹏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科, 上海 200032;2.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脾胃病研究所, 上海 200032 摘要 : 溃疡性结肠炎 (UC)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非肉芽肿性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

More information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Edema) 概述 水就是有形之水, 水为阴邪, 其气为寒, 所以水气发病, 既有水的为害, 也有寒气的影响, 故称为水气病 水由饮入, 饮水之后, 代谢不良, 不能化成津液, 反而凝聚成饮 成痰 因此, 水气病也包括了一些痰饮之病 刘渡舟 水气病是由肺 脾 肾功能失调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的一类病证, 以水肿 小便不利及脉沉为主要脉证 本篇把水气病分为四类, 即风水 皮水 正水

More information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自序 中国人有句伟大的名言, 展示了圣贤之士的生命追求 :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对于普通人而言, 我们做不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所说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然而,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当作 天下, 试图做自己健康王国的 国王 泱泱中医, 博大精深 从何入门, 乃为捷径? 从被誉为 一部伤寒医天下 的 伤寒论 入手! 伤寒论 由一千八百年前的

More information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舌红脉数等 ; 2. 暑易伤津耗气 : 口渴寒多 体倦少气等 ; 3. 暑多夹湿 : 胸闷, 或身体困重 小便不利,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舌红脉数等 ; 2. 暑易伤津耗气 : 口渴寒多 体倦少气等 ; 3. 暑多夹湿 : 胸闷, 或身体困重 小便不利, 第五章祛暑剂 定义 凡以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 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 统称 祛暑剂 属于 八法 中的 清法 分类分类 祛暑解表剂 祛暑利湿剂 祛暑益气剂 治法治法 祛暑清热 益气养阴 1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More information

畢業典禮第一次籌備會議程

畢業典禮第一次籌備會議程 104 學 年 度 畢 業 典 禮 籌 備 會 會 議 紀 錄 開 始 時 間 :105 年 3 月 29 日 ( 星 期 二 )10:00~12:00 會 議 地 點 : 行 政 大 樓 3 樓 會 議 室 主 席 : 黃 俊 清 學 務 長 出 席 人 員 : 教 務 處 註 冊 組 李 佳 靜 學 務 處 課 指 組 陳 孝 範 教 務 處 註 冊 組 呂 昱 嬋 學 務 處 課 指 組 廖

More information

LLSS companium

LLSS companium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g g g 123 g g g 124 gg gg 125 126 126 g g g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4 145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3

More information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泻下剂 定义 :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便 泻热 攻积 逐水等作用, 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为泻下剂 1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分类 : 热结者, 当寒下 ; 寒结者, 当温下 ; 燥结者, 当润下 ; 水结者,

More information

4 型 : 脾胃虚弱用参苓白术散 ; 脾虚夹湿热用连理汤 ; 肝气乘脾用痛泻要方 ; 肾阳虚衰用四神丸共治疗 120 例, 治愈率为 75%, 总有效率为 96.67% [3] 姜树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分 3 型 : 寒热湿毒蕴结, 气滞血瘀型治以通利泄浊, 祛瘀生新 ; 肝脾不和, 土虚木乘型治以调

4 型 : 脾胃虚弱用参苓白术散 ; 脾虚夹湿热用连理汤 ; 肝气乘脾用痛泻要方 ; 肾阳虚衰用四神丸共治疗 120 例, 治愈率为 75%, 总有效率为 96.67% [3] 姜树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分 3 型 : 寒热湿毒蕴结, 气滞血瘀型治以通利泄浊, 祛瘀生新 ; 肝脾不和, 土虚木乘型治以调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郝微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 200032 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 200032 摘要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从辨证分型治疗 经方治疗 验方治疗 中药灌肠治疗 针灸治疗等方面总结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 治疗 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 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 doc

Microsoft Word - A doc 5 10 15 20 25 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关于中成药部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研究 陈希 1, 宋民宪 1 2**, 杨小兰 (1.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成都 611130; 2. 广元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 :2009 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基层部分 ) 纳入了 102 种中成药, 其中很多中成药的处方组成中涉及珍稀濒危资源, 这与基本药物制度的制定初衷相违背 本文将对

More information

国家一级有证计量标准物质(GBW)

国家一级有证计量标准物质(GBW) 药物研究所已获得批准的国家级标准物质证书的品种清单 ( 共 206 种 ) 一 国家一级 中药材有效标识化学成分纯度标准物质 : 79 种 序号 标准物质名称 编号 定值结果 级别 授证部门 1 延胡索乙素纯度标准物质 GBW09508 99.85% ± 0.19%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0 年 2 丹皮酚纯度标准物质 GBW09509 99.87% ± 0.35%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摇 306 揖编者按铱摇 铿锵中医行冶学术沙龙第二十七讲以 如何正确认识 伤寒论 下法, 提高临床疗效冶为议题, 于 2016 年 12 月 22 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举行 伤寒论 作为临床医学之经典名著, 常用 下法冶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 承气汤等泻 下名方, 至今临床广泛应用 但下法究竟有哪些适应证? 应用下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何深刻理解与应用 伤寒论 下法冶? 针对此议题, 本次铿镪中医行邀请临床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More information

刘树林.tpf

刘树林.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55-05 基于属性偏序原理的仲景经方咳嗽治疗规律知识发现 刘树林 1, 徐笋晶 2, 李日东 2 1,, 李赛美 *, 洪文学 3, 朱章志 1 1, 刘敏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More information

一、大柴胡汤

一、大柴胡汤 第三部分柴胡类方 一 大柴胡汤 古代宿食病的专方, 有止痛 除胀 通便 降逆 清热的功效, 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 独排众议的胡希恕 (1898-1984) 刘渡舟先生称胡希恕先生为 经方学派的大师, 并介绍说 : 在病房会诊, 群贤齐集, 高手如云, 惟先生能独排众议, 不但辨证准确无误, 而且立方遣药, 虽寥寥几味, 看之无奇, 但效果非凡, 常出人意外, 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¾�·½Ò»°ÙÊ×.doc

Microsoft Word - ¾�·½Ò»°ÙÊ×.doc 经方一百首 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 001 甘草汤 002 桔梗汤 003 芍药甘草汤 004 桂枝甘草汤 005 甘草干姜汤 006 大黄甘草汤 007 甘草麻黄汤 008 半夏散及汤 009 甘麦大枣汤 010 桂枝汤 011 小建中汤 01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01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01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015 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 016

More information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课程教案 教研室 :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 方剂学专业 ( 层次 ): 72 学时中医类各专业教材 :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方剂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 总论 ( 第一 ~ 三章 ) 学时 : 2 学时 (90 分钟 )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媒体 第一章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 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熟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More information

阳气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 是常态 第二章 : 阴实是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 --- 阳虚 --- 阴实 扶阳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可以扶阳, 因为清阳实四肢, 浊阴归六腑, 清阳发肌理, 浊阴走五脏 虚胜于实的观念, 不足与太过, 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 : 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阳气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 是常态 第二章 : 阴实是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 --- 阳虚 --- 阴实 扶阳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可以扶阳, 因为清阳实四肢, 浊阴归六腑, 清阳发肌理, 浊阴走五脏 虚胜于实的观念, 不足与太过, 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 : 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2009 年上海第三届扶阳论坛暨扶阳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主办 :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讲 : 倪海厦主题 : 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证法的关系及重症的临床经验介绍 第一部分 : 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证法的关系 前言 : 何谓阴阳辨证法 1 阳是热 阴是冷 2 阳是神 是力, 阴是形 是体 3 神形无病, 则阳可畅流无阻 第一章 : 如何将阴阳辨证法的精华应用到人体上? 第一 : 阴实的诊断法则 :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ÒÁÒüÌÀÒº¾�.doc

Microsoft Word - ÒÁÒüÌÀÒº¾�.doc 伊尹汤液经 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澄空序辨脉法简介平脉法上平脉法下太阳病证论第一阳明病证论第二少阳病证论第三太阴病证论第四少阴病证论第五厥阴病证论第六病不可发汗证第七 : 温病不可发汗, 伤寒不可下不可发汗上篇上不可发汗上篇下不可发汗中篇上不可发汗中篇下不可发汗下篇上不可发汗下篇下 : 此一篇共八条 千金翼方本悉无之 病可发汗证第八简介可发汗上篇发汗后中篇发汗后下篇病不可吐可吐吐后证第十病不可下证第十一简介不可下上篇不可下中篇不可下下篇上不可下下篇下病可下证第十二可下上篇

More information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3 卷第 4 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Vol.33 No.4 2016 年 8 月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ug.,2016 本文引用 : 刘靖薇, 李远, 赵永辰, 等. 基于医案数据分析的大肠癌术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 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6,33(4):24 30.DOI:10 3969 / j issn 1674 490X 2016 04

More information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Jaundice) 概述 黄疸之名, 首见于 素问 平人气象论 素问 平人气象论 溺黄赤, 安卧者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 灵枢 论疾诊尺篇 身痛而面色微黄, 齿垢黄, 爪甲上黄, 黄疸也 黄疸,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黄疸 : 是指以发黄为特点的病证 狭义黄疸 : 以身黄 目黄 小便黄为主证, 以目睛黄染为特点 病因 黄疸病的病因是外感湿邪, 内伤饮食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6D0D2BDCDE2BFC6D1A720D6D0D2BDB8D8B3A6BFC6D1A72E646F63>

<4D F736F F D20D6D0D2BDCDE2BFC6D1A720D6D0D2BDB8D8B3A6BFC6D1A72E646F63>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中医外科学 中医肛肠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 中医外科学 中医肛肠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内经 71 伤寒论 74 温病学 79 金匮要略 88 医古文 95 诊断学基础 99 传染病学 117 医学心理学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6D0D2BDB9C7C9CBBFC6D1A720D6D0D2BDC6A4B7F4D3EBD0D4B2A1D1A72E646F63>

<4D F736F F D20D6D0D2BDB9C7C9CBBFC6D1A720D6D0D2BDC6A4B7F4D3EBD0D4B2A1D1A72E646F63>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内经 71 伤寒论 74 温病学 79 金匮要略 88 医古文 95 诊断学基础 99 传染病学 117

More information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基础医学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医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基础医学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医 2017 中西医执业医师 每日一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sks 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及习题 中公医考网考试交流 QQ 群 :609345652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6D0D2BDD1DBBFC6D1A720D6D0D2BDB6FAB1C7BAEDBFC6D1A72E646F63>

<4D F736F F D20D6D0D2BDD1DBBFC6D1A720D6D0D2BDB6FAB1C7BAEDBFC6D1A72E646F63>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内经 71 伤寒论 74 温病学 79 金匮要略 88 医古文 95 诊断学基础 99 传染病学 117 医学心理学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5 年 4 月第 10 卷第 4 期 625 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许叔微 普济本事方, 以及宋政府颁布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等 8 部医籍 [4] ; 金元时期 :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张子和 儒门事亲, 刘完素 宣明论方, 朱丹溪 丹溪心法 等 10 部医籍 [5] ;

世界中医药 2015 年 4 月第 10 卷第 4 期 625 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许叔微 普济本事方, 以及宋政府颁布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等 8 部医籍 [4] ; 金元时期 :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张子和 儒门事亲, 刘完素 宣明论方, 朱丹溪 丹溪心法 等 10 部医籍 [5] ; WORLDCHI NES EMEDI CI NE A V N 综 述 防己历代临床用量轨迹研究 王 倩 张 林 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防己自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变化轨迹及特点 为该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 汉代至今 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 建立防己历代用量数据库 分别按各历史朝代对其最大用量 最小用量 平均用量 最常用量及常用量上限 下限进行统计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泻下剂 概念 : 组成 泻下药为主 ; 作用 通导大便 排除肠胃积滞 荡涤实热 攻逐水饮 ; 下法 立法依据 其下者, 引而竭之 留者攻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 治证 里实积滞证 : 腹实便秘证 ; 水饮内停证 : 胸腹积水 水肿 二 分类与适应证 : 1. 寒下 攻下积滞, 荡涤实热 ; 用于里热积滞证 ; 代表方 : 大承气汤 ; 小承气汤 ; 调味承气汤 ; * 大黄牡丹汤 * 凉膈散 2. 温下

More information

[ 卷一 中风门第一 ] 通顶散 藜芦生甘草川芎细辛人参 ( 各一钱 ) 石膏 ( 五钱 ) 共为末 病患国中风, 不知人事, 口噤不能开, 用此药一字, 吹入鼻中 有嚏者, 肺气未绝, 可治 中风, 不知人事, 病则急矣 以平药与之, 不能开其壅塞, 故用藜芦与人参 细辛相反, 使其相反而相用也,

[ 卷一 中风门第一 ] 通顶散 藜芦生甘草川芎细辛人参 ( 各一钱 ) 石膏 ( 五钱 ) 共为末 病患国中风, 不知人事, 口噤不能开, 用此药一字, 吹入鼻中 有嚏者, 肺气未绝, 可治 中风, 不知人事, 病则急矣 以平药与之, 不能开其壅塞, 故用藜芦与人参 细辛相反, 使其相反而相用也, 医方考 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 1584 年 内容提要 : 该书为明代医家吴昆编著 全书共六卷, 收集历代常用方七百余首, 按病症分为中风 伤寒 感冒 暑湿 瘟疫等四十四类, 每类下集同类方若干首, 揆之于经, 酌以己见, 订之于证, 发其微义, 对各方阐明其组成 方义 功用及药物配伍 全书选方精确, 论理清楚, 在方书中, 颇具影响 是一部学习中医方剂的重要参考书 序 上医治未病, 方无尚也, 垂经论焉

More information

横本简体《金匮》-小桂枝校排

横本简体《金匮》-小桂枝校排 金 匮 目录 金匮上课前言...VII 续伤寒篇...1 四逆加人参汤方...2 理中丸方...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4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5 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29 栝篓桂枝汤方...34 葛根汤方...36 大承气汤方...38 麻黄加术汤方...46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47 防己黄耆汤方...49 桂枝附子汤方...50 白术附子汤方...51 甘草附子汤方...54

More information

296 WORLDCHINESEMEDICINE February2018,Vol.13,No.2 功能降低, 其表现形式或太过, 或不及 [3] 如 肝苦急, 肝为将军之官, 其志怒, 其气急, 急则自伤, 可见肝郁暴怒 躁急 筋脉拘挛等, 属于 太过 ; 肾苦燥 可见肾的气化功能不足, 气不化津

296 WORLDCHINESEMEDICINE February2018,Vol.13,No.2 功能降低, 其表现形式或太过, 或不及 [3] 如 肝苦急, 肝为将军之官, 其志怒, 其气急, 急则自伤, 可见肝郁暴怒 躁急 筋脉拘挛等, 属于 太过 ; 肾苦燥 可见肾的气化功能不足, 气不化津 世界中医药 2018 年 2 月第 13 卷第 2 期 295 论 坛 五脏苦欲补泻 用药法则在仲景经方中的体现 经方 五脏五味补泻 用药范例 李宇航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缪希雍 神农本草经疏 称 五脏苦欲补泻, 乃用药第一义 此用药之法,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本文以 素问 藏气法时论篇 为依据, 梳理 伤寒论 及 金匮要略 经方 五脏五味补泻 用药范例, 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