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Transcription

1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 ,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吾人將探討元 代散曲中 有關茶文化的一些文字紀錄 從遠古神農氏的以茶為藥 西漢以後的以茶 為飲 到三國以後的以茶為禮 以茶為情感交流之媒體 在不同的年代中 茶的功能 性產生了改變 另一方面 在飲茶的品味上 從唐代的士大夫與庶民興起的全民飲茶 風俗 宋代官紳講究的飲茶排場 到元代飲茶的粗獷豪邁 在元散曲中吾人將針對茶 禮與茶俗的二個方向 找到相關的描述 其次 吾人亦將針對元散曲中茶業的品類 依產地 色形 加工方法與配加之花果乳汁之不同作描述 最後 將談到元曲中使用 的茶具與茶水之不同 及所產生的差異 關鍵詞 元代 散曲 茶 茶文化 189

2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lyric and Yuan verse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y not only record and inherit the oriental culture during the medieval ages, but also narrate the splendid Chinese history at that time. In this paper,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is explored. Tea was originally treated as medicine in the ancient Chinese Shen Nung days. It was used for drinking after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for hospitality after the Three Kingdom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the function of tea was chang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taste of tea drinking was also evolved.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social custom of tea drinking was spread to all nationals from the gentry to the vulgar. In the Sung Dynasty, the pageantry of tea drinking was received particular attention from both statesmen and gentlemen.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drinking manner became much more vigorous and unrestrained. From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related descriptions of tea etiquette and tea custom are found at first. Secondly, comparisons on the tea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ir origins, colors, processing methods, and additives from distinct flowers and fruits, are made. Finally, different tea utensils and tea waters in the verses, as well as discrepancies caused by using them, are discussed. Keywords : Yuan Dynasty, Verses, Tea, Tea Culture 190

3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壹 前言 茶原產地為中國 到 18 世紀以後才逐漸經貿易商之手傳播於世界各地 中國人吃 茶的歷史悠久 伴隨歷史的發展也逐漸走向文明 創造出精緻的茶文化 所謂柴 米 油 鹽 醬 醋 茶 茶乃成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成為了士人生 活藝術及精神依賴之甘露 進而形成了諸如茶禮 茶俗等等豐富文化內涵 被尊為 茶 聖 的唐人陸羽說 茶之為用 味至寒 為飲 最宜精行簡德之人 若熱渴 凝悶 腦疼 目澀 四肢煩 百節不舒 聊四五啜 與醍醐 甘露抗衡也 1 至此 茶之為物不僅可以自享自娛 也可進而呼朋引伴之媒介物 茶引文人思 自古以來 多少文人學士 與 茶 結緣 因茶結緣 在中國文學裡借茶為題 用茶 抒懷 寫人 寫景 寫物 寫情 充分反映當時人們的現實生活與思想感情 自唐以 後 茶文化大盛 譬如唐代白居易 北宋蘇軾 南宋陸游 都嗜茶 尚茶 寫茶 所以 無論是唐詩 宋詞 元曲 都有關於茶事的記述 歷代的文人墨客為後人留下了許多 的茶詩 茶詞 茶曲 和與茶相關的戲曲 歌舞 書畫等文學作品 使茶道 茶文化 成了華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貳 散曲中茶禮 茶俗之描寫 茶興於唐 盛於宋 隨著飲茶的蔚然成風 茶文化也日趨成熟 唐代飲茶之風遍 及全國 茶已不再為貴族和士大夫專享 舊唐書 李鈺傳 記載 茶為食物 無異米鹽 於人所資 遠近同俗 既袪竭乏 難舍其須 田閭之間 嗜好尤切 2 至宋代 飲茶之流傳與普及比唐代更為深廣 各種茶禮 茶俗應運而生 拓寬了 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 茶事十分興旺 有些禮俗還為元代所沿襲 元王禎 農 書 云 夫茶 靈草也 種之則利博 飲之則神清 上而王公貴人之所尚 下而小夫賤 隸之所不可闕 誠生民日用之所資 國家課利之一助也 3 一 茶禮 茶之用以為禮 是從三國和西晉開始 唐韓翃 為田神玉謝茶表 云 榮分紫筍 1 唐 陸羽 茶經 一之源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 香港 商 務印書館 2007) 頁 8 2 後晉 劉昫等撰 李鈺傳 舊唐書 二十四史 第 10 冊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 卷 173 頁 元 王禎 百穀譜 茶 農書 叢書集成初編 1461 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卷 10 頁

4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寵降朱宮 吳主禮賢 方聞置茗 晉臣愛客 纔有分茶 4 以茶待客 在東晉江 南地區 已約定俗成 世說新語 記載 任育長年少時 甚有令名 自過江 便失志 王丞相請先度時賢共至石頭 迎之 猶作疇日相待 一見便覺有異 坐席竟 下飲 便問人云 此為茶 為茗 覺有異色 乃自申明云 向問飲為熱為冷耳 5 由此 反映當時江南一帶 客坐敬茶 確實已成為普遍習俗 據 封氏聞見記 記載 楚人陸鴻漸 陸羽 為茶論 說茶之功效 並煎茶 炙芽之法 造具二十四事 以都統籠眝之 遠近傾慕 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 又因鴻漸之論廣潤 色之 于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6 可見飲茶在陸羽的推廣下 品茶已成為社會的流行生活文化 宋朝陳師道在 茶 經序 便指出飲茶以廣受各界歡迎 上自宮省 下迨邑里 外及戎夷蠻狄 賓祀燕享 預陳於前 山澤以成市 商賈以起家 7 隨著飲茶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活動 茶藝也 日趨受到重視 社會逐出現 琴棋書畫煙酒茶 琴棋書畫歌草茶 8 的諺語 證明 飲茶已由生活習慣晉身為文化藝術 一 日常生活必需品 唐代宮廷大興茗飲之風 在常州義興和湖州長城間設立官辦 顧渚貢茶院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詩云 門前冷落車馬稀 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 前月浮梁買茶去 9 唐封演 封氏聞見記 曰 南人好飲之 北人初不多飲 開元中 自鄒 齊 滄 棣浙至京邑 城市多 開店鋪 煮茶賣之 不問道俗 投錢取飲 按古人亦飲茶耳 但不如今溺之甚 窮日盡夜 殆成風俗 始於中地 流於塞外 10 這些詩歌與紀錄都反映了自唐代開始的飲茶盛況 也說明唐代中葉 飲茶已普及 大江南北和塞外邊疆地區 唐代詩人 如李白 顏真卿 劉禹錫 柳宗元 白居易 盧仝 溫庭筠 陸龜蒙 皮日休等的品茗賦茶詩 充份反映了飲茶風氣的盛行 4 唐 韓翃 為田神玉謝茶表 全唐文 臺北 大通書局 1979 卷 444 頁 5727 宋 劉義慶 紕漏 世說新語 臺北 錦繡出版 1993 頁 唐 封演 飲茶 封氏聞見記 臺北縣板橋市 藝文印書館 1966 卷 6 頁 1 7 宋 陳師道 茶經序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21 8 周慧 茶禮形成原因述論 瀋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 唐 白居易 老嫗都解白居易 臺北 莊嚴出版社 1991 頁 唐 封演 飲茶 封氏聞見記 卷 6 頁

5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及至宋代 上有所好 下有所從 一時蔚然成風 宋徽宗政和至宣和 年間 曾下詔北苑官焙 令其製造並上供大量精品貢茶 宋徽宗趙佶對飲茶藝術精益 求精 親著 大觀茶論 11 使飲茶風習快速普及民間 宋吳自牧 夢粱錄 云 杭州城內外 戶口浩繁 州府廣闊 遇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 具有鋪席買賣 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 柴米油鹽醬醋茶 或稍豐厚者 下飯羹湯 尤不可無 雖貧下之人 亦不可免 12 宋王安石 議茶法 曰 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 不可一日以無 13 以上史料 指出 茶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元曲對茶的描寫很多 文人對茶之推崇 反映了茶在元人文化觀裡佔有不可或 缺的地位 其中如吳仁卿小令 南呂 金字經 道情 道人為活計 七件兒為伴侶 茶藥琴棋酒畫書 世事虛 似草梢擎露珠 還山去 更燒殘藥爐 14 周文質套數 越調 鬥鵪鶉 詠小卿 紫花兒 蘇娘娘本貪也欲也 但常見酬歌買笑 誰再睹沾酒當壚 哎 青蚨 壓碎那茶藥琴棋筆硯書 15 汪元亨小令 雙調 雁兒落過得勝令 歸隱 老計向林泉 平地作神仙 茶藥琴棋硯 風花雪月天 16 周德清小令 雙調 蟾宮曲 別友 倚蓬窗無語嗟呀 七件兒全無 做什麼人家 柴似靈芝 油如甘露 米若丹砂 醬甕兒恰才夢撒 鹽瓶兒又告消乏 茶也無多 醋也無多 七件事尚且艱難 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宋 趙佶 大觀茶論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103 註 關於書名 本書緒言僅稱 茶論 熊蕃 宣和北苑貢茶錄 說 至大觀初 今上親制 茶論 二十篇 南宋晁公武 郡齋讀書志 著錄 聖宋茶論 卷 1 右徽宗御制 文獻通考 沿錄 故知 此書原名 茶論 明初陶宗儀 說邪 收錄了全文 因其著作年代為大觀年間 改稱 大觀茶論 古今圖書集成 收錄此書 沿其名 遂成通用書名 12 宋 吳自牧 夢粱錄 鮝鋪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臺北 大立出版社 1980 卷 16 頁 宋 王安石 議茶法 臨川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初編 第 51 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 卷 70 頁 吳仁卿小令 南呂 金字經 道情 全元曲 卷 6 徐征 張月中 張聖潔 奚梅 全元 曲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頁 周文質套數 越調 鬥鵪鶉 詠小卿 全元曲 卷 6 頁 汪元亨小令 雙調 雁兒落過得勝令 歸隱 全元曲 卷 7 頁 周德清小令 雙調 蟾宮曲 別友 全元曲 卷 10 頁

6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以上的茶曲反映了 元代飲茶已經相當普及 幾近 日常茶飯事 飲茶是一種 物質和精神生活的享受 茶 凝聚著中國傳統的精神與美德 二 客至設茶 客去設湯 以茶待客始見於晉代 既點茶又設湯則始於宋初 18 客來敬茶 的意義和作用 莊晚芳教授言 一是洗塵 二是致敬 三是敍舊 四是同樂 五是互愛 六是祝願 19 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待客的傳統禮節 晉代王濛用 茶湯敬客 20 陸納用 茶 果待客 21 桓溫用 茶 果宴客 22 宋杜耒 寒夜 詩云 寒夜客來茶當酒 23 說明中國人歷來有敬茶待客與重情好客 之風尚 至元代則更為普遍且禮儀化 古禮客至敬茶 客去敬湯 已成固定習俗 24 據北宋中晚期人朱彧 萍洲可談 記 載 茶見於唐時 味苦而轉甘 晚採者為茗 今世俗客至則啜茶 去則啜湯 湯取 藥材甘香者屑之 或溫或涼 未有不用甘草者 此俗遍天下 客至則設茶 欲去則設湯 是宋代 上自官府 下至閭里 莫之或廢 的習俗 此送客之俗 已成了約定俗成的 客禮 為元人在日常生活中奉行 如馮子振小令 正 宮 鸚鵡曲 南城贈丹砂道伴 長松蒼鶴相依住 骨老健稱褐衣父 坐燒丹忘記春秋 自在溪風山雨 么 有人來不問親疏 淡飯一杯茶去 27 任昱小令 中呂 普天樂 花園改道院 富貴浮雲流光快 得清閒便是蓬萊 門迎野客 茶香石鼎 鶴守茅齋 方健 唐宋茶禮茶俗述略 民俗研究 張富森 顏澤文 劉盛龍 客來敬茶的文化現象尋覓 農業考古 唐 溫庭筠 採茶錄 苦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52 王濛 晉司徒長史 好飲茶 人至輒飲之 士大夫甚以為苦 每欲候濛 必云 今日有水厄 21 唐 陸羽 茶經 七之事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晉 中興書 陸納為吳興太守時 衛將軍謝安常欲詣納 ---- 所設唯茶果而已 22 唐 陸羽 茶經 七之事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15 晉書 桓溫傳 桓溫為揚州牧 性儉 每宴飲 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23 宋 杜耒 寒夜 千家詩 臺南 文國書局 1998 頁 342 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24 韓國 金正奎 中國飲茶禮俗 張宏庸編纂 茶的禮俗 桃園縣蘆竹鄉 茶學文學出版社 1987 頁 宋 朱彧 萍洲可談 卷 1 叢書集成初編 第 2754 冊 頁 宋 無名氏 南窗紀談 叢書集成初編 第 2884 冊 頁 9 27 馮子振小令 正宮 鸚鵡曲 南城贈丹砂道伴 全元曲 卷 10 頁 任昱小令 中呂 普天樂 花園改道院 全元曲 卷 11 頁

7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孫周卿小令 雙調 水仙子 山居自樂 數椽茅屋青山下 是山中宰相家 教兒孫自種桑麻 親眷至煨香芋 賓朋來煮 嫩茶 富貴休誇 29 朱庭玉套數 大石調 青杏子 歸隱 還京樂 不羨穿紅騎馬 准便玩水觀霞 自去携魚換酒 客來汲水烹茶 30 王舉之小令 越調 天淨沙 過長春宮 壺中霞養丹砂 窗前雲覆桃花 塵外誰分歲華 客來閒話 呼童掃葉烹茶 31 以上五首茶曲所描述 說的是民間鄉村待客和隱居鄉村文人待客的禮節 元曲中 為數頗多的各式 客來敬茶 方式的描寫 呈現元人殷勤好客的民風 反映出的是 一 茶在元代社會生活禮儀的重要性 二 茶文化所蘊涵的和諧精神 三 當時人們的倫理 情操和風尚 二 茶俗 在中國歷史上 茶是被視為一種高尚的禮品 吉祥的象徵物 純潔的化身 因而 使茶的內涵昇華到精神世界 有關茶與婚俗 習俗的關係 古代記述很多 自唐代起 把茶葉當作珍貴禮品伴隨女子出嫁 宋代有以 吃茶 訂婚的風俗 明代以後 吃茶 幾乎成了男女訂婚的別稱 一 婚俗用茶 中國婚禮中的用茶 當是與 客來敬茶 的禮俗一起出現的 因為結婚本身就是 一次會親請客的活動 32 茶是締婚過程中招待賓客的必需品 是 結二姓之好 的友誼 使者 33 宋陸游 老學庵筆記 記載 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男女青年吃茶訂婚的風俗 辰沅靖州 治今湖南靖州苗族 侗族自治縣 民俗 男女未婚嫁者 農隙時聚 而踏歌 其歌有曰 小娘子 葉底花 無事出來吃盞茶 34 宋李廌 田舍女 35 詩中亦有訂親用茶之描述 吃茶 一詞 在古代的許多場合 29 孫周卿小令 雙調 水仙子 山居自樂 全元曲 卷 12 頁 朱庭玉套數 大石調 青杏子 歸隱 全元曲 卷 12 頁 王舉之小令 越調 天淨沙 過長春宮 全元曲 卷 11 頁 朱自振 舊婚俗中的茶禮茶儀 茶業通報 21.2(1999.2) 周慧 茶禮形成原因述論 瀋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 23.6( )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865 冊 (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 卷 4 頁 宋 李廌 田舍女 濟南集 ( 四庫全書珍本別輯 第 281 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5 卷 3 頁 8 田舍女 全文 田家女兒不識羞 草花竹葉插滿頭 紅眉紫襜青絹襖 領頸 粗糙流黑油 日午擔禾上場曬 也喜年豐欲還債 傭工出力當一男 長大過笄不會拜 有者四十猶無家 東村定昏來送茶 翁嫗喫茶不肯嫁 今年種稻留踏車

8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中 指的是男女訂親 婚姻之事 茶之用於訂親和結婚之禮儀 其價值和意義 主要 是作為象徵或吉祥物 宋吳自牧 夢粱錄 嫁娶 篇記載 杭州的婚嫁習俗 以茶作為行聘禮的情況 豐富之家 以珠翠 首飾 金器 銷金裙褶 及緞匹茶餅 加以雙羊牽送 女方 接受聘禮後 更以元送茶餅果物 以四方回送羊酒 亦以一半回之 36 明末馮夢龍 的 醒世恆言 也多次提及青年男女以茶行聘之事 中國古代各地不僅將受茶 聘茶 過茶 吃茶當做訂親 結婚的代名詞 而且把 訂婚 結婚用的彩禮 禮金 也逕稱為 茶禮 和 茶金 等等 37 除 茶禮 之外 又有 茶金 茶銀 下茶 受茶 前後茶 等稱呼 都指的是茶禮 38 茶與婚俗結緣 明許次紓 茶疏 曰 茶不移本 植必子生 古人結婚 必以茶為禮 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 今人猶 名其禮曰下茶 39 明郎瑛 七修類稿 亦云 種茶下子 不可移植 移植則不復生也 故女子受聘謂之喫茶 40 據此看來 中國人稱行聘為下茶 稱女子訂婚之禮為茶禮 稱女子受聘為吃茶 是有其象徵意義的 41 用茶行聘 表示婚約一經締結 必鐵定不移 娶女進門必能傳宗 接代 延綿子孫 如童童學士套數 雙調 新水令 念遠 折桂令 好姻緣兩意相答 你本是秋水無塵 我本是美玉無瑕 十字為媒 又不圖紅定黃茶 我不學普救寺幽期調發 你怎犯海神祠負意折罰 生也因他 死也因他 恩愛人兒 歡喜冤家 42 此曲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記載 也是對元代以茶傳情 吃茶定親習俗的描寫 二 命名的習俗 中國的父母以茶為女子美稱 源自唐代 元好問 德華小女五歲能誦予詩數首以 此詩為贈 詩云 36 宋 吳自牧 夢粱錄 嫁娶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卷 20 頁 朱自振 沈漢 中國茶酒文化史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 頁 周慧 茶禮形成原因述論 瀋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 23.6( ) 明 許次紓 茶疏 考本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明 郎瑛 事物類 未見得喫茶 七修類稿 ( 筆記小說大觀 第 1 編 臺北 新興 1983 卷 46 頁 ( 韓國 ) 金正奎 中國飲茶禮俗 張宏庸編纂 茶的禮俗 頁 元 童童學士套數 雙調 新水令 念遠 全元曲 卷 12 頁

9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牙牙嬌語總堪誇 學念新詩似小茶 好箇通家女兄弟 海棠紅點紫蘭芽 43 並加註釋 唐人以茶為小女美稱 清焦循 劇說 曰 金 元人多呼女為 茶 茶 44 在元曲中常見以 茶 稱女子名 反映了元代以 茶 為女孩子命名的習俗 其中如周德清小令 越調 天淨沙 嘲歌者茶茶 根窠生長靈芽 旗槍搠立煙花 不許馮魁串瓦 休抬高價 小舟來販茶茶 45 無名氏小令 雙調 一錠銀過大德樂 雙姬 珍珠包髻翡翠花 一似現世的菩薩 繡襖兒齊腰撒跨 小名兒喚做茶茶 46 馬致遠套數 仙侶 賞花時 掬水月在手 賺煞 緊相催 閑篤磨 快道與茶茶嬤嬤 寶鑒妝奩準備著 47 張可久小令 越調 寨兒今 春情 媚春光草草花花 惹風聲盼盼茶茶 合琵琶歌白雪 打雙陸賭流霞 嗏 醉了 也不來家 48 茶 成了元代人對少女的暱稱 也是元代茶文化獨特之處 參 散曲中茶葉品類之描寫 唐代 茶葉製造以蒸青團餅茶為主 陸羽 茶經 說 飲有觕茶 散茶 末茶 餅茶者 49 除了蒸青團餅茶以外 也有蒸而不搗的散葉茶或搗而不拍的末茶 還有少 量炒清茶的製作 至宋代 帝王貴冑嗜茶成風 促成貢茶更大規模發展 除團餅茶 即片茶 還有 散葉茶生產 散茶是蒸青後直接烘乾呈鬆散狀故名 宋史 食貨志 記載 茶有二類 曰片茶 曰散茶 片茶蒸造 實棬模中串之 唯建 劍則既蒸而研 編竹為格 置焙室中 最為精潔 他處不能造 有龍 鳳 石乳 白乳之類 十二等以充歲貢及邦國之用 散茶出淮南 歸州 江南 荊湖 有龍溪 43 元 元好問 遺山先生文集 ( 四部叢刊初編 第 72 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 卷 13 頁 清 焦循 劇說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9 卷 1 頁 周德清小令 越調 天淨沙 嘲歌者茶茶 全元曲 卷 10 頁 無名氏小令 雙調 一錠銀過大德樂 雙姬 全元曲 卷 12 頁 馬致遠套數 仙侶 賞花時 掬水月在手 全元曲 卷 3 頁 張可久小令 越調 寨兒今 春情 全元曲 卷 11 頁 唐 陸羽 茶經 六之飲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10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雨前 雨後之類十一等 50 到宋代後期 散茶有取代團餅茶之趨勢 及至元代 茶的生產基本沿襲宋制 茶葉加工方法改革 茶葉由緊壓茶改為條形 散茶 飲茶方式和文化內容出現了一些新景象 直接將散茶加入盞中沏泡飲用 此飲 茶方法 簡便且保留茶葉清香味 是中國飲茶史上的一大創舉 元代散曲中有不少內 容反映了茶葉品種 依茶葉的出產地 茶葉的色形 茶葉的製作方法和以花果乳汁入 茶而分別 主要有四種情況 一 以產地命名的茶 許多名茶都以色澤和產地命名 茶人們從茶名茶色上很容易判明茶的風味特色 51 以茶葉產地的山川名勝為主題而命名的茶葉 諸如浙江的 西湖龍井 安徽的 黃 山毛峰 江西的 廬山雲霧 雲南的 蒼山雪綠 四川的 鶴林仙茗 等 歷史名茶 52 多以地名或山水名勝命名 如產於分寧 現江西修水縣 及洪州 今江 西南昌市 又名雙井白芽 洪州雙井 黃隆雙井的 雙井茶 53 產於四川名山縣蒙 山地區而得名的 蒙山茶 義興紫筍又名 陽羨茶 因產於常州 今江蘇宜興 古稱 陽羨 而得名 一 雙井茶 雙井茶 屬散茶 即芽茶 此茶形如鳳爪 湯色碧綠 滋味醇和 在宋代被 列為貢茶 宋史 食貨志 記載 霅川顧渚生石上者謂之紫筍 毗陵之陽羨 紹興之日鑄 婺源之謝源 隆興之 黃龍 雙井 皆絕品也 54 黃庭堅因家學淵源 喜好煎點之道 舉凡茶葉製作品飲皆嫻熟 以故鄉雙井茶為 榮 為當時知名茶人 南宋葉夢得 避暑錄話 載 草茶極品 惟雙井 顧渚 亦不過各有數畝 雙井在分寧縣 其地屬黃氏魯直 家也 元祐間 魯直力推賞于京師 族人交致之 然歲僅得一二斤爾 元 脫脫 宋史 臺北 鼎文書局 1980 新校本 卷 183 食貨下五 茶上 頁 楊煥新 王仁湘 飲茶史話 ( 臺北 國家出版社 2003) 頁 王鎮恒 王廣智主編 中國名茶志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0 頁 2 歷史名茶 即指歷史上就聲名遠播 久經考驗而素負盛名的茶葉 引自莊晚芳 中國茶史散論 北京 科學出版社 王鎮恒 王廣智主編 中國名茶志 頁 元 脫脫 宋史 卷 184 食貨下六 茶下 頁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863 冊 卷下 頁

11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宋周必大 閒居錄 云 雙井茶乃其祖塋所產 歲纔收數斤 嘗其味 嘗其味 絕不類草茶 56 黃庭堅以雙井茶與友人分享 並賦詩讚賞 如 雙井茶送子瞻 57 以雙井茶送 孔常父 武仲 58 答黃冕仲索煎雙井并簡揚休 棠 59 黃庭堅 蘇軾 60 不僅酷 愛飲茶詠茶 還時常以茶為禮互相餽贈 彼此答謝唱酬 如歐陽修作 雙井茶 61 詩 對雙井茶作了極高的評價 元代人對 雙井茶 也非常喜愛 張可久有三首詠誦 雙井茶 的茶曲 將雙井 名茶的 色 香 味 形 獨特的品質風格 描寫得淋漓盡致 也透露出對它高度 的讚譽 第一首 小令 中呂 紅繡鞋 懷古 金字淡橋空柳浪 翠微深門掩苔墻 兩袖波光釣斜陽 孤山花已老 雙井水猶香 記神仙詩句響 62 第二首 小令 雙調 折桂令 湖上道院 古硯玄香 名琴綠綺 土釜黃芽 雙井先春採茶 孤山帶月鋤花 童子誰家 貪看西湖 懶誦 南華 63 第三首 小令 中呂 紅繡鞋 山中 黃葉青煙丹灶 曲闌明月詩巢 綠波亭下小紅橋 老梅盤鶴膝 新柳舞蠻腰 嫩茶舒鳳爪 宋 周必大 閒居錄 文忠集 (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148 冊 ) 卷 166 頁 791 宋 黃庭堅 雙井茶送子瞻 豫章黃先生文集 ( 四部叢刊初編 第 54 冊 ) 卷 3 頁 23 人間風月不到處 天上王堂森寶書 想見東坡舊居士 揮毫百斛寫明珠 我家江南摘雲腴 落縠霏霏 雪不如 為公喚起黃州夢 獨載扁舟向五湖 58 宋 黃庭堅 以雙井茶送孔常父 武仲 豫章黃先生文集 ( 四部叢刊初編 第 54 冊 ) 卷 3 頁 23 校經同省並門居 無日不聞公讀書 故持茗椀澆舌本 要聽六經如貫珠 心知韻勝舌知 腴 何似寶雲與真如 湯餅作魔應午寢 慰公渴夢吞江湖 59 宋 黃庭堅 答黄冕仲索煎雙井并簡揚休 棠 豫章黃先生文集 ( 四部叢刊初編 第 54 冊 ) 卷 4 頁 34 江夏無雙乃吾宗 同舍頗似王安豐 能澆茗椀湔祓我 風袂欲挹浮丘翁 吾宗落筆賞 幽事 秋月下照澄江空 家山鷹爪是小草 敢與好賜雲龍同 不嫌水厄幸來辱 寒泉湯鼎聽松風 夜堂 朱墨小燈籠 惜無纖纖來捧椀 唯倚新詩可傳本 60 宋 蘇軾 次韻謝魯直餽雙井茶 蘇東坡全集 下 河北 中國書店 1986 頁 10 江 夏無雙種奇茗 汝陽六一誇新書 磨成不敢付童樸 自看雪湯生璣珠 列仙之儒瘠不肥 只有病渴同相 如 明年我欲東南去 畫舫何妨宿太湖 61 宋 歐陽修 雙井茶 歐陽修全集 上冊 臺北 世界書局 1963 頁 62 西江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 雙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 十觔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 貴五侯家 一啜尤須三日誇 62 張可久小令 中呂 紅繡鞋 懷古 全元曲 卷 11 頁 張可久小令 雙調 折桂令 湖上道院 全元曲 卷 11 頁 張可久小令 中呂 紅繡鞋 山中 全元曲 卷 11 頁

12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二 蒙山茶 蒙山 又稱蒙頂山 山頂受全陽之氣 所產茶緊卷多毫 色澤翠綠 香氣清雅 味醇而甘 唐代始為貢茶 至清代歷千餘年經久不衰 唐代茶葉有 蒙頂第一 顧渚 第二 之說 65 陸游 秋晚雜興 十二首之五 詩云 置酒何由辦咄嗟 清言深媿淡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磑 自作蒙山紫筍茶 66 文人喜愛 蒙山茶 又一明證 散曲中對蒙山茶的描寫 反映了元代對蒙山茶的 崇尚 如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三首 蒙頂山上春光早 楊子江心水味高 陶家學士更風騷 應笑倒 金帳飲羊羔 67 三 陽羨茶 明許次紓 茶疏 云 江南之茶 唐人首稱陽羨 宋人最重建州 於今貢茶 兩地獨多 68 陽羨茶 其茶由於鮮芽色紫形似竹筍 又稱 紫筍茶 以形美 色奇 湯清 芳香 味醇的特色而飲譽中國 在唐代 陽羨茶 已被列為貢茶 不僅得到 朝廷帝王的賞識 也倍受歷代名士的青睞 杜甫 白居易 杜牧均曾為紫筍茶吟詩作賦 元代謝應芳 陽羨茶 詩云 南山茶樹化劫灰 白蛇無複銜子來 頻年雨露養遺植 先春粟粒珠含胎 待看 茶焙春煙起 箬籠封春貢天子 誰能遺我小團月? 煙火肺肝令一洗 69 喬吉小令 雙調 水仙子 廉香林南園即事 山中富貴相公衙 江左風流學士家 壁間水墨名人畫 六一泉陽羨茶 書齋打 簇得繁華 70 柴野愚小令 雙調 檳榔兒 訪仙家 訪仙家遠遠入煙霞 汲水新烹陽羨茶 瑤琴彈罷 看滿圓金粉落松花 71 這些茶詩 茶曲對 陽羨茶 的描述 反映了 陽羨茶 雖然在宋代已被福建 建 州茶 捷足先登 失去了貢茶地位 但在元代仍然受到稱誦 依舊是仕士文人賞識的 珍貴茶品 65 朱自振 沈漢 中國茶酒文化史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 頁 50 陸游 秋晚雜興 十二首之五 陸放翁全集 下冊 臺北 世界書局 1970 頁 992 並註 鄉 老舊謂碾磨茶為作茶 67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三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明 許次紓 茶疏 產茶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元 謝應芳 陽羨茶 元詩選 二集 ( 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第 143 冊 臺北 世界書 局 1988 卷 23 頁 喬吉小令 雙調 水仙子 廉香林南園即事 全元曲 卷 6 頁 柴野愚小令 雙調 檳榔兒 全元曲 卷 12 頁

13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二 以色形命名的茶 茶葉形狀的纖巧秀麗 所以被當作命名的重要依據 如形曲如螺的江蘇蘇州 碧 螺春 形似瓜子片的安徽六安 瓜片 形似山雀舌的杭州 雀舌 形似珍珠的 浙江嵊縣 珠茶 圓直如針的湖南岳陽 君山銀針 形似一株株小筍的浙江長興 紫 筍 形似翠綠蓮子心的福建福鼎 蓮心茶 形似眉毛的浙江 安徽 江西的 珍眉 秀眉 等等 皆是 中國許多名茶 72 都以色豔 香濃 味醇 形美聞名於海內外 如紫筍茶 從唐代作 為貢茶後 一直是中國傳統名茶 陸羽 茶經 曰 陽厓陰林 紫者上 綠者次 筍者上 牙者次 葉卷上 葉舒次 73 唐裴汶 茶述 云 今宇內為土貢實眾 而 顧渚 蘄陽 蒙山為上 74 故古代茶葉品質多以紫筍為上 顧渚紫筍名茶 因而經久 不衰 75 散曲中有不少描述紫筍茶色形的作品 如張可久小令 雙調 水仙子 山 齋小集 玉笙吹老碧桃花 石鼎烹來紫筍芽 山齋看了黃荃畫 荼蘼香滿把 自然不尚 奢華 醉李白名千載 富陶朱能幾家 貧不了詩酒生涯 76 馮子振小令 正宮 鸚鵡曲 顧渚紫筍 春風陽羨微暄住 顧渚問苕叟吳父 一槍旗紫筍靈芽 摘得和煙和雨 ㄠ 焙香時碾落雲飛 紙上鳳鸞銜去 玉皇前寶鼎親嘗 味恰到才情寫處 77 陽羨茶 顧渚紫筍 都是當時名貴高雅的紫筍茶 仍是龍團餅茶 在元代 碾煎 飲茶法依然是墨客文人的時尚 焙香時碾落雲飛 描寫的就是用茶碾碾茶的情景 石 鼎烹來紫筍芽 紫筍茶本就非凡 再用石鼎烹煮 的確更添加品味 散曲中提到的名茶也很多 諸如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八首 龍鬚噴雪浮甌面 鳳髓和雲泛盞弦 勸君休惜杖頭錢 78 湯舜民小令 雙調 湘妃引 自述 龍涎香噴紫銅爐 鳳髓茶溫白玉壺 羊羔酒泛金杯綠 王鎮恒 王廣智主編 中國名茶志 頁 2 名茶 指色 香 味 形俱佳而聞名於世的茶葉 引自莊晚芳 中國茶史散論 北京 科學出版社 唐 陸羽 茶經 一之源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8 74 唐 裴汶 茶述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王鎮恒 王廣智主編 中國名茶志 頁 張可久小令 雙調 水仙子 山齋小集 全元曲 卷 11 頁 馮子振小令 正宮 鸚鵡曲 顧渚紫筍 全元曲 卷 10 頁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八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湯舜民小令 雙調 湘妃引 自述 全元曲 卷 7 頁

14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張可久小令 雙調 折桂令 春晚有感 燕鶯春歌舞排場 幾點吳霜 壓定疏狂 曲補 霓裳 茶分鳳髓 墨染龍香 80 孫周卿小令 雙調 水仙子 山居自樂 小齋容膝窄如舟 苔徑無媒翠欲流 野菜炊香飯 雲腴漲雪甌 傲煞王侯 81 馬致遠套數 雙調 新水令 題西湖 尾 漁村偏喜多鵝鴨 柴門一任絕車馬 竹引山泉 鼎試雷芽 82 上述諸首茶曲中提到的 龍鬚 鳳髓 雲腴 83 雷芽 等等 或為名 茶 或名茶美稱 皆為茶之上品 極品 另外 元代鄉土詩人洪希文的 煮土茶歌 論茶自古稱壑源 品水無出中靈泉 莆中苦茶出土產 鄉味自汲井水煎 器新 火活清味永 且從平地休登仙 王侯第宅鬬絕品 揣分不到山翁前 臨風一啜 心自省 此意莫與他人傳 84 描寫了元人煎煮並飲用產於福建省莆田縣土產茶的情形 苦茶 有清火的作用 雖 然談不上是名茶 也沒有名泉相煎煮 但卻清香無比令人回味 詩人極力地讚賞家鄉 的土製苦茶 反映出民間茶人的茶趣 鮮明地呈現元代所飲的茶 是名茶 凡品兼而 有之 細茶 粗茶皆咸備 三 以加工方法識別的茶 唐代名茶主要是蒸青團餅茶 其製造方法 陸羽 茶經 云 採之 蒸之 搗之 拍之 焙之 穿之 封之 茶之乾矣 85 宋代貢茶大多集中在北苑製造 其製法並未 超越唐代製造餅茶之範圍 但較精巧細緻 尤注重茶面紋飾之精美 宋熊蕃 宣和北 苑貢茶錄 曰 太平興國初 特置龍鳳模 遣使即北苑造團茶 以別庶飲 龍鳳茶蓋始於此 86 宋丁謂 北苑茶錄 記載 龍茶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 遣使造之 規取像類 以別庶飲也 張可久小令 雙調 折桂令 春晚有感 全元曲 卷 11 頁 孫周卿小令 雙調 水仙子 山居自樂 全元曲 卷 12 頁 馬致遠套數 雙調 新水令 題西湖 全元曲 卷 3 頁 註 雲腴 茶之別名 茶以產於山頂多霧處為佳 宋黃庭堅 雙井茶送子瞻 豫章黃先生文集 ( 四部叢刊初編 第 54 冊 ) 卷 3 頁 23 詩云 我家江南摘雲腴 落縠霏霏雪不如 84 元 洪希文 煮土茶歌 續軒渠集 (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05 冊 ) 卷 3 頁 唐 陸羽 茶經 三之造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9 86 宋 熊蕃撰 宋 熊克增補 宣和北苑貢茶錄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 注本 上 頁 宋 丁謂 北苑茶錄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15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宋代於福建建安北苑造團茶 團餅茶就名冠天下 自北宋後期到元代 製茶技術 有所發展 為保持茶葉的固有香味 改蒸青團茶為蒸青葉茶 或稱 蒸青散茶 到了宋末元初 散茶完全壓倒團餅茶而成為主要的茶類 88 蒙古人入主中原 豪放粗獷的牧馬民族喜愛直接喝茶 無興趣於品茗論茶 製茶 逐漸發展為以製造散茶 末茶為主 元王楨 農書 對蒸青葉茶之製造有具體描述 採訖 以甑微蒸 生熟得所 蒸已 用筐箔薄攤 乘濕略揉之 入焙 勻布 火焙令乾 勿使焦 編竹為焙 裹篛覆之 以收火氣 茶性畏濕 故宜篛收藏者 必以篛籠剪篛雜貯之 則久而不浥 宜置頓高處 令常近火為佳 89 雖然元朝統治者對此種精緻的團餅茶沒興趣 但時人仍謂此茶為 天下第一茶 騷客文人對此茶更是情有獨鍾 其中如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 四首 龍團香滿三江水 石鼎詩成七步才 襄王無夢到陽台 歸去來 隨處是蓬萊 90 陳德和小令 雙調 落梅風 陶穀烹茶 龍團細 蟹眼肥 竹爐紅小窗清致 試烹來是覺風韻美 比羊羔較爭些滋味 91 無名氏小令 雙調 沉醉東風 羊羔酒香浮玉杯 鳳團香冷徹金猊 錦兒掌上珍 紅袖樓前立 92 湯舜民套數 南呂 一枝花 送車文卿歸隱 尾聲 落紅階砌胭脂爛 伴幾個知交撒頑 尋一會漁樵調侃 終日家 龍鳳團香兔毫蘸 93 散曲中描寫了更多的新技術製作的條形散茶 足以說明團餅茶開始衰落 此乃元 代茶文化的一個特色 諸如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九首 金樽滿勸羊羔酒 不似靈芽泛玉甌 聲名喧滿嶽陽樓 誇妙手 博士便風流 94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十首 金芽嫩采枝頭露 雪乳香浮塞上酥 我家奇品世間無 君聽取 聲價徹皇都 朱自振 沈漢 中國茶酒文化史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 頁 63 元 王禎 百穀譜 茶 農書 ( 叢書集成初編 第 1461 冊 ) 卷 10 頁 113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四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8560 陳德和小令 雙調 落梅風 陶穀烹茶 全元曲 卷 12 頁 8672 無名氏小令 雙調 沉醉東風 全元曲 卷 12 頁 8898 湯舜民套數 南呂 一枝花 送車文卿歸隱 全元曲 卷 7 頁 5212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九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8561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十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16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喬吉小令 雙調 水仙子 里安東安寺夏日清思 翠濛濛窗戶陰 煮茶芽旋撮黃金 俗事天來大 紅塵海樣深 都不到一片雲心 96 張可久小令 越調 天淨沙 赤松道宮 松邊香煮雷芽 杯中飯糝胡麻 雲掩山房幾家 弟兄仙話 水流玉洞桃花 97 這裡所說的 靈芽 金芽 茶芽 雷芽 都是散茶而不是餅茶 元王禎 農書 提到 茗茶 末茶 和 臘茶 三種茶葉 卻將唐以前主要茶類 的團茶 餅茶 排在最後 並指出 雖然 臘茶最貴 製作亦 不凡 但 惟充 貢茶 民間罕見之 98 元末明初葉子奇 草木子 御茶條 記載 元朝沿襲宋朝貢制 貢焙採造之貢茶 仍是龍團 鳳餅一類緊壓茶 其形製雖比宋代要簡約 但 民間止 用江西末茶 各處葉茶 99 由以上茶曲和史料反映 說明在元朝時漢族的大多數地區 就不大飲用團餅茶 四 以花果乳汁煎製的茶 中國古代還有品類繁多的花香茶 以茶葉和香花 果品進行拼和窨製 使茶葉吸 收花果香而製成 在唐宋已不乏其例 花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宋代 在貢茶中放入龍腦 和膏等名貴香料的香料茶 宋蔡襄 茶錄 記載 茶有真香 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 欲助其香 建安民間試茶 皆不入香 恐 奪其真 若烹點之際 又雜珍果香草 其奪益甚 正當不用 100 宋代有以茉莉鮮花焙茶 製成花香茶 南宋施岳 步月 詞的注釋 茉莉嶺表 所產 此花四月開 直至桂花時尚有玩芳味 古人用此花焙茶 101 黃庭堅 煎茶賦 云 佐以草石之良 有 胡桃 松實 菴摩 鴨腳 勃賀 蘼蕪 水蘇 甘菊 等 102 以增加茶味的芬芳和滋味 明顧元慶 茶譜 製茶諸法 提到用橙皮燻製 橙香茶 同時還提及蓮花茶的巧妙製法 還有 木樨 茉莉 玫瑰 薔薇 蘭蕙 菊花 槴子 木香 梅花皆可作茶 喬吉小令 雙調 水仙子 里安東安寺夏日清思 全元曲 卷 6 頁 4394 張可久小令 越調 天淨沙 赤松道宮 全元曲 卷 11 頁 元 王禎 百穀譜 茶 農書 ( 叢書集成初編 第 1461 冊 ) 卷 10 頁 明 葉子奇撰 草木子 御茶 四庫全書珍本 第 10 集 第 174 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 卷 3 頁 宋 蔡襄 茶錄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77 龍腦和膏 龍腦 從龍腦樹樹液中提取出來的香料 膏 此處指經過蒸壓研茶後留下的茶體 101 宋 施岳 步月 茉莉 唐圭璋編 全宋詞 第 5 冊 臺北 洪氏出版社 1981 頁 宋 黃庭堅 煎茶賦 豫章黃先生文集 ( 四部叢刊初編 第 54 冊 ) 卷 1 頁 明 顧元慶 茶譜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180 橙茶 將橙皮切作細絲一觔 以好茶五觔焙乾 入橙絲間和 用密麻布襯墊火箱 置茶於上 烘熱 淨棉被罨之三兩時 隨用建連紙袋封裹 仍以被罨焙乾收用 蓮花茶 於日未出時 將半含蓮花撥開 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 以麻皮略縶 令其經宿 次早摘花 傾出茶葉 用建紙包茶焙乾 再如前法 又將茶葉入別蕊中 如此數次 取其焙乾收用 不勝香美

17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真正的窨製花茶始於元代 乃利用茶葉親異味之特性 使茶葉吸收花 果品等之 清芬芳香而加工製作 且不斷地被普及飲用 是元代茶文化的另一特色 散曲對此也 有不少的描繪 其中如孛羅御史套數 南呂 一枝花 辭官 描述以果品入茶的 梅 茶 梁州 春風桃李 夏月桑麻 秋天禾黎 冬月梅茶 四時景物清佳 一門和 氣歡洽 104 喬吉小令 雙調 賣花聲 香茶 提到以香花入茶的 梅花粉 細研片腦梅花粉 新剝珍珠豆寇仁 依方修合鳳團春 醉魂清爽 舌尖香嫩 這孩兒那些風韻 105 湯舜民小令 雙調 天香引 友人客寄南閩情緣眷戀代書此適意云 其三 描 寫的 荔枝膏茶 檳榔蜜涎吐胭脂 茉莉粉香浮醽醁 荔枝膏茶攪瓊酥 花掩映東牆外通些肺腑 月朦朧西廂下用盡功夫 106 在元代有一種 枸杞茶 是用枸杞和雀舌碾成細末 拌上酥油 調以酒料 遂 成食用 107 如無名氏小令 雙調 慶宣和 五柳莊 所述 如蕨薇菜一樣甘甜的 枸 杞茶 充腹黃糧暖炕柴 送老山齋 枸杞茶甜如蕨薇菜 108 加了木瓜等果品的 木瓜茶 木瓜湯 109 木瓜煎 110 是一種甜味飲料 在 元代很流行 元代書籍多所記載 加了杏仁等果乾的 杏湯 以柳丁的果肉調製的 金 橙 茶湯 以金橘去子取皮和白砂糖一同熬成的 金橘煎 還有以乳汁煎製特殊風 味的茶等等 也是另類的飲茶習俗 如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一首 茶煙一縷輕輕颺 攪動蘭膏四座香 烹煎妙手賽維揚 非是謊 下馬試來嘗 111 又如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十首 104 孛羅御史套數 南呂 一枝花 辭官 全元曲 卷 10 頁 喬吉小令 雙調 賣花聲 香茶 全元曲 卷 6 頁 湯舜民小令 雙調 天香引 友人客寄南閩情緣眷戀代書此適意云 其三 全元曲 卷 7 頁 元 忽思慧 飲膳正要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6 電子書 卷 2 頁 無名氏小令 雙調 慶宣和 五柳莊 全元曲 卷 12 頁 元 忽思慧 飲膳正要 卷 2 頁 52 以木瓜 蒸熟 去皮 研爛如泥 再加 白沙蜜 及水煮熬而成 110 元 忽思慧 飲膳正要 卷 2 頁 54 是以木瓜 去皮穰 取汁 熬水盡 加 白砂糖煉盡 再一同熬成煎 111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一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18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金芽嫩采枝頭露 雪乳香浮塞上酥 我家奇品世間無 君聽取 聲價徹皇都 112 以上曲中提到來自塞上的蘭膏 即 蘭膏茶 113 酥茶 酥簽 114 亦作酥僉 是北方遊牧民族研發以乳汁煎的茶 也是元代流行的酥油茶 元代香花 果品等入茶 在茶中加酥油 已經相當普遍 呈現了元代茶文化多元化的特色 並且可以窺視到元 代京都的飲茶習俗 它正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相融匯的點滴反映 肆 散曲中茶具 用水之描寫 一 煎煮用具 元代統治中國不足百年 雖無茶事專著 但在散曲裡屢屢提到茶具 皆表現出與 元代茶文化相結合的氣息 煮茶要用火爐 即炭爐 唐代以來煮茶的爐通稱 茶灶 元代仍沿用此名稱 諸如陳德和小令 雙調 落梅風 陶穀烹茶 龍團細 蟹眼肥 竹爐紅小窗清致 試烹來是覺風韻美 比羊羔較爭些滋味 115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五首 一甌佳味侵詩夢 七碗清香勝碧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兩腋風 人在廣寒宮 116 薛昂夫小令 中呂 朝天曲 杜甫 自苦 踏雪尋梅去 吟肩高聳凍來驢 迷卻前村路 暖閣紅爐 黨家門戶 玉纖捧綠醑 117 無名氏小令 雙調 雁兒落過得勝令 息爭名奪利心 發養性修真願 爭如紙被裹雲眠 茶藥倚爐煎 118 張可久小令 黃鐘 人月圓 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鏡 山色浸空濛 蒓羹張翰 漁舟范蠡 茶灶龜蒙 119 張可久小令 雙調 湘妃怨 瑞安道中 掛漁網茶灶整詩擔 沙歐驚笑談 一絲煙兩袖晴嵐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十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8561 元 忽思慧 飲膳正要 卷 2 頁 58 玉磨末茶三匙頭 麵 酥油 同攪成膏 沸湯點之 元 忽思慧 飲膳正要 卷 2 頁 59 金字末茶兩匙頭 入酥油同攪 沸湯點服 陳德和小令 雙調 落梅風 陶穀烹茶 全元曲 卷 12 頁 8672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五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8560 薛昂夫小令 中呂 朝天曲 全元曲 卷 10 頁 7535 無名氏小令 雙調 雁兒落過得勝令 全元曲 卷 12 頁 8953 張可久小令 黃鐘 人月圓 客垂虹 全元曲 卷 11 頁 7712 張可久小令 雙調 湘妃怨 瑞安道中 全元曲 卷 11 頁

19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張可久小令 南呂 金字經 湖上書事 三首之二 六月芭蕉雨 兩湖楊柳風 茶灶詩瓢隨老翁 紅 藕花香座中 121 張可久小令 南呂 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 楊駒兒墓園 茶灶塵凝 墨水冰生 掩幽扃 懸瘦影 伴孤燈 122 吳西逸小令 雙調 殿前歡 懶雲仙 蓬萊深處恣高眠 筆床茶灶添香篆 盡意留連 123 劉時中小令 雙調 折桂令 漁 鱖魚肥流水桃花 山雨溪風 漠漠平沙 箬笠蓑衣 筆床茶灶 小作生涯 124 以上茶曲所描繪的 竹爐紅小窗清致 竹爐湯沸火初紅 暖閣紅爐 茶 藥倚爐煎 等等 就是這種習俗的記載 並說明 茶灶 已是日常必備用品 記述的 茶 灶龜蒙 掛漁網茶灶整詩擔 茶灶詩瓢隨老翁 茶灶塵凝 筆床茶 灶添香篆 筆床茶灶 小作生涯 等 反映了元代的文人墨客作詩題畫 都常將 茶 灶 與 筆床 並列 或以 筆床茶灶 相伴 明許次紓 茶疏 考本 記述 余齋居無事 頗有鴻漸之癖 又桑苧翁所至 必以筆床 茶灶自隨 而友人有 同好者 數謂余宜有論著 以備一家 貽之好事 故次而論之 125 由此更可證明 筆床 茶灶 是日常生活之必需品 煮茶除了火爐之外 還需要有茶鼎 茶鐺 張可久小令 雙調 清江引 張子 堅席上 雲林隱居人未知 且把柴門閉 詩床竹雨涼 茶鼎松風細 游仙夢成鶯喚起 126 盧摯小令 雙調 沉醉東風 閑居 其三 學邵平坡前種瓜 學淵明籬下栽花 旋鑿開菡萏池 高豎起荼蘼架 悶來時石 鼎烹茶 127 喬吉小令 正宮 醉太平 樂閑 張可久小令 南呂 金字經 湖上書事 三首之二 全元曲 卷 11 頁 7976 張可久小令 南呂 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 楊駒兒墓園 全元曲 卷 11 頁 7996 吳西逸小令 雙調 殿前歡 全元曲 卷 11 頁 劉時中小令 雙調 折桂令 漁 全元曲 卷 10 頁 7490 明 許次紓 茶疏 考本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275 張可久小令 雙調 清江引 張子堅席上 全元曲 卷 11 頁 7804 盧摯小令 雙調 沉醉東風 閑居 其三 全元曲 卷 10 頁

20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煉秋霞汞鼎 煮晴雪茶鐺 落花流水護茅亭 似春風武陵 128 汪元亨小令 雙調 雁兒落過得勝令 歸隱 茶烹鐺內雲 酒泛杯中月 恥隨鴛鷺班 笑結雞豚社 129 隨著用沸水直接沖泡散形條茶飲用 即 點茶 方法的出現 用來煮水 存湯 的 湯瓶 130 在元代日益普遍 據此 說明元代人是直接用沸水沖泡飲茶 二 煎煮用水 自茶葉有文字記載以來 提到喝茶 總是把茶與水聯在一起 唐代張又新的 煎 茶水記 131 宋代葉清臣的 述煮茶泉品 132 歐陽修的 大明水記 133 明代田藝蘅 的 煮泉小品 134 徐獻忠的 水品 135 等都是研究茶水的專著 明代許次紓 茶疏 云 精茗蘊香 借水而發 無水不可與論茶也 136 可見茶的色 香 味和煮泡茶 葉的水質大有關係 唐張又新 煎茶水記 云 陸羽根據搜集 稱宜茶用水 分成二十個品次 提出 廬 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 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137 所以 自唐代始 廬山谷簾泉 乃有 天下第一泉 之美稱 而惠山泉自唐代以來 屢評為天下第二泉 頗受宋人青 睞 138 自古好茶配佳泉 愛好品茶之人 往往講求茶泉 泉水多源出山岩壑谷 或潛埋地層深處 流出地面的泉水 經過多次滲透過濾 清澈如鏡 潔淨甘冽 吸收諸多礦物質元素 江水 河水和湖水 均為地面水 其溶 解的礦物質不多 通常含雜質較多 井水 屬地下水 懸浮物含量較低 透明度較高 雨水和雪水 古人稱之為 天泉 尤其是雪水 向為中國歷代茶人所好 陸羽 茶經 曰 用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 其山水 揀乳泉 石池慢流者上 其江水取 128 喬吉小令 正宮 醉太平 樂閑 全元曲 卷 6 頁 4320 汪元亨小令 雙調 雁兒落過得勝令 歸隱 全元曲 卷 7 頁 宋 蔡襄 茶錄 下篇論茶器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78 湯瓶 瓶要小者 易候湯 又點茶 注湯有準 黃金為上 人間以銀 鐵或瓷 石為之 131 唐 張又新 煎茶水記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宋 葉清臣 述煮茶泉品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宋 歐陽修 大明水記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明 田藝蘅 煮泉小品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明 徐獻忠 水品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明 許次紓 茶疏 擇水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唐 張又新 煎茶水記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宋 晏殊 煮茶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 傅璇琮等主編 全宋詩 第 3 冊 北京 北京 大學出版社 1991 卷 171 頁 1942 煮茶 詩 稽山新茗綠如烟 靜挈都藍煮惠泉 未向人間 殺風景 更持醪醑醉花前

21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去人遠者 井取汲多者 139 明羅廩 茶解 曰 瀹茗必用山泉 次梅水 梅雨如膏 萬物賴以滋長 其味 獨甘 140 元代描寫以泉水煮茶的茶曲很多 其中如孫周卿小令 雙調 蟾宮曲 山 中樂 草團標正對山凹 山竹炊粳 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 山蔥山韭 山果山花 141 盧摯小令 雙調 蟾宮曲 田家 奴耕婢織生涯 門前栽柳 院後桑麻 有客來 汲清泉 自煮茶芽 稚子謙和 禮法 山妻軟弱賢達 142 徐再思小令 雙調 水仙子 惠山泉 自天飛下九龍涎 走地流為一股泉 帶風吹作千尋練 問山僧不記年 任松梢 鶴避青煙 143 徐再思小令 中呂 普天樂 吳江八景 龍廟甘泉 養萍實 分桃浪 源通虎跑 味勝蜂糖 可煮茶 堪供釀 144 明許次紓 茶疏 虎林水 記載 杭兩山之水 以虎跑泉為上 芳冽甘腴 極可貴重 145 文人墨客愛汲泉水煮茶又一明證 除泉水煮茶之外 飲茶所用的四季常見之水還有江水陶壺 其中有以揚子江江心 水煮茶 有今人追求用優質之宜興紫砂壺的描寫 有飲茶場所的描寫 有佐茶小菜的 描寫 其中如李德載的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三首 蒙山頂上春光早 揚子江心水味高 陶家學士更風騷 應笑倒 金帳飲羊羔 146 散曲中反映元代人煎茶的描寫 除了泉水 江水外 其次是各類井水 此外還有 瀑布的山泉急流水 文人也喜用天降之雪水 寒天之冰水等來煮茶 也有初春之時用 雪冰之水的 馬致遠小令 雙調 撥不斷 139 唐 陸羽 茶經 五之煮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13 明 羅廩 茶解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孫周卿小令 雙調 蟾宮曲 山中樂 全元曲 卷 12 頁 盧摯小令 雙調 蟾宮曲 田家 全元曲 卷 10 頁 徐再思小令 雙調 水仙子 惠山泉 全元曲 卷 11 頁 徐再思小令 中呂 普天樂 吳江八景 龍廟甘泉 全元曲 卷 11 頁 明 許次紓 茶疏 虎林水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頁 李德載小令 中呂 陽春曲 贈茶肆 第三首 全元曲 卷 12 頁

22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笑陶家 雪烹茶 就鵝毛瑞雪初成臘 見蝶翅寒梅正有花 怕羊羔美酒新添價 拖得人冷齋裏閑話 147 白樸小令 雙調 得勝樂 冬 密佈雲 初交臘 偏宜去掃雪烹茶 羊羔酒添價 膽瓶內溫水浸梅花 148 喬吉小令 雙調 折桂令 自敍 酒腸渴柳陰中揀雲頭剖瓜 詩句香梅梢上掃雪片烹茶 萬事從他 雖是無田 勝似無家 149 周德清小令 中呂 紅繡鞋 賞雪偶成 共妾圍爐說話 呼童掃雪烹茶 休說羊羔味偏佳 凋情須酒興 壓逆索茶芽 酒和茶都俊煞 150 喬吉小令 雙調 錢絲泫 避豪傑 隱岩穴 煮茶香掃梅梢雪 中酒酣迷紙帳蝶 枕書睡足松窗月 一燈 蝸舍 151 張可久小令 黃鐘 人月圓 山中書事 數間茅舍 藏書萬卷 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釀酒 春水煎茶 152 山水煎茶 汲清泉 自煮茶芽 走地流為一股泉 源通虎跑 味 勝蜂糖 可煮茶 揚子江心水味高 雪烹茶 掃雪烹茶 梅梢上 掃雪片烹茶 呼童掃雪烹茶 煮茶香掃梅梢雪 春水煎茶 等 這些描 寫不僅表現了元人崇尚 天趣 的飲茶生活 而且反映了元人追求名茶名泉 講求品 飲具器 要求品飲環境的境界也日益提升 伍 結論 元代的這些茶曲 作為文學作品 對後人來說頗具藝術欣賞價值 對於研究古代 某一特定時空茶文化來說 又有一定的認識根據 在元曲中吾人得以觀察有關茶文化 的記載 從元人的描述中可知 元代人品評的名茶雖然與宋代大概一致 但其製茶技 147 馬致遠小令 雙調 撥不斷 全元曲 卷 3 頁 白樸小令 雙調 得勝樂 冬 全元曲 卷 2 頁 喬吉小令 雙調 折桂令 自敍 全元曲 卷 6 頁 4377 註 掃雪片烹茶 宋初陶榖事 元曲中常用此典寫雪景 宋皇都風月主人編 綠窗新話 云 陶榖 取雪水烹茶 以示風雅 並謂黨家故妓云 黨太尉家應不識此 150 周德清小令 中呂 紅繡鞋 賞雪偶成 全元曲 卷 10 頁 喬吉小令 雙調 錢絲泫 全元曲 卷 6 頁 張可久小令 黃鐘 人月圓 山中書事 全元曲 卷 11 頁

23 也 談 元 代 散 曲 中 的 茶 文 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術 及 茶 具 發 生 了 一 點 變 化, 因 為 元 代 統 治 階 級 本 身 的 粗 獷 及 豪 邁, 使 茶 從 宋 代 的 華 麗 精 緻 中 回 歸 自 然 簡 樸, 對 中 國 飲 茶 的 風 俗 和 習 慣 都 產 生 了 新 的 影 響 可 以 說, 元 朝 在 我 國 的 統 治 雖 不 足 百 年, 但 仍 是 我 國 茶 文 化 發 展 上 一 個 轉 折 的 階 段 元 曲 中 留 下 有 關 茶 文 化 的 內 容, 也 十 分 豐 富, 主 要 體 現 了 一 種 游 牧 人 寬 鬆 自 由 的 文 化 氛 圍 相 對 地 對 那 些 不 熱 衷 仕 途 或 無 緣 為 官 為 宦 的 文 人 而 言, 茶 不 僅 給 人 們 帶 來 了 生 理 上 的 享 受, 更 溶 入 精 神 文 化 生 活 中, 成 為 一 種 逃 避 現 實 藝 術 的 追 求 和 心 理 的 享 受 總 之, 元 代 是 我 國 飲 茶 風 習 發 展 的 重 要 時 期 它 不 僅 改 變 了 我 國 士 人 的 飲 食 結 構, 對 蒙 古 統 治 者 豐 富 了 他 們 的 物 質 生 活, 對 社 會 產 生 了 一 種 新 產 業, 而 對 一 般 漢 人 精 神 生 活 文 學 藝 術 宗 教 禮 俗, 也 產 生 了 多 方 面 影 響 211

24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引用書目 一 傳統文獻 1 後晉 劉昫等撰 舊唐書 收入 二十四史 第 10 冊 北京 中華書局 唐 白居易 老嫗都解白居易 臺北 莊嚴出版社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 臺北縣板橋市 藝文印書館 唐 陸羽 茶經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唐 溫庭筠 採茶錄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唐 張又新 煎茶水記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唐 裴汶 茶述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宋 丁謂 北苑茶錄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宋 王安石 臨川先生文集 收入 四部叢刊初編 第 51 冊 臺北 臺灣商 務印書館 宋 朱彧 萍洲可談 收入 叢書集成初編 第 2754 冊 北京 中華書局 宋 李廌 濟南集 收入 四庫全書珍本別輯 第 281 冊 臺北 臺灣商務 印書館 宋 吳自牧 夢粱錄 收入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臺北 大立出版社 宋 周必大 文忠集 收入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148 冊 臺北 臺灣 商務印書館 宋 陳師道 茶經序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5 也 談 元 代 散 曲 中 的 茶 文 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15 宋 陸 游, 老 學 庵 筆 記, 收 入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第 865 冊,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陸 游, 陸 放 翁 全 集 下 冊,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 宋 黃 庭 堅, 豫 章 黃 先 生 文 集,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第 54 冊,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無 名 氏, 南 窗 紀 談, 收 入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第 2884 冊,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宋 張 舜 民, 畫 墁 錄, 收 入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第 1037 冊,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葉 夢 得, 避 暑 錄 話, 收 入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第 863 冊,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葉 清 臣, 述 煮 茶 泉 品, 收 入 朱 自 振 鄭 培 凱 主 編 : 中 國 歷 代 茶 書 匯 編 校 注 本 上,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趙 明 誠, 金 石 錄,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續 編 第 18 冊,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趙 佶, 大 觀 茶 論, 收 入 朱 自 振 鄭 培 凱 主 編 : 中 國 歷 代 茶 書 匯 編 校 注 本 上,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熊 蕃 撰, 宋 熊 克 增 補, 宣 和 北 苑 貢 茶 錄, 收 入 朱 自 振 鄭 培 凱 主 編 : 中 國 歷 代 茶 書 匯 編 校 注 本 上,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蔡 襄, 茶 錄, 收 入 朱 自 振 鄭 培 凱 主 編 : 中 國 歷 代 茶 書 匯 編 校 注 本 上,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 宋 劉 義 慶, 世 說 新 語, 臺 北 : 錦 繡 出 版, 宋 歐 陽 修, 歐 陽 修 全 集,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 宋 蘇 軾, 蘇 東 坡 全 集, 河 北 : 中 國 書 店, 元 元 好 問, 遺 山 先 生 文 集,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第 72 冊,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元 王 禎, 農 書, 收 入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第 1461 冊,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6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31 元. 脫脫 宋史 臺北 鼎文書局 1980 新校本 32 元 忽思慧 飲膳正要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6 電子書 33 元 洪希文 續軒渠集 收入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05 冊 臺北 臺 灣商務印書館 明 許次紓 茶疏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明 郎瑛 七修類稿 收入 筆記小說大觀 第 1 編 臺北 新興書局 1983 影印本 36 明 張源 茶錄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明 葉子奇 草木子 收入 四庫全書珍本 第十集 第 174 冊 臺北 臺 灣商務印書館 1980 影印本 38 明 羅廩 茶解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明 顧元慶 茶譜 收入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上 香港 商務印書館 清 焦循 劇說 收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編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清 董誥等奉勒撰 全唐文 臺北 大通書局 清 顧嗣立編 元詩選 二集 收入 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第 143 冊 臺北 世界書局 1988 影印本 二 近人論著 1 王鎮恒 王廣智主編 2000 中國名茶志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 朱自振 鄭培凱主編 2007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 香港 商務印書館 3 朱自振 沈漢 1995 中國茶酒文化史 臺北 文津出版社 4 ( 韓 ) 金正奎 1987 中國飲茶禮俗 收入張宏庸編纂 茶的禮俗 桃園 茶 學文學出版社 5 徐征 張月中 張聖潔 奚梅 1998 全元曲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14

27 6 唐 圭 璋 編 1981 全 宋 詞, 臺 北 : 洪 氏 出 版 社 也 談 元 代 散 曲 中 的 茶 文 化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7 莊 晚 芳 1988 中 國 茶 史 散 論,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 8 傅 璇 琮 等 主 編 1991 全 宋 詩,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9 楊 煥 新 王 仁 湘 2003 飲 茶 史 話, 臺 北 : 國 家 出 版 社 10 楊 家 豪 註 譯 1998 千 家 詩, 臺 南 : 文 國 書 局 11 張 宏 庸 編 纂 1987 茶 的 禮 俗, 桃 園 : 茶 學 文 學 出 版 社 12 方 健 1998 唐 宋 茶 禮 茶 俗 述 略, 民 俗 研 究,48.4: 朱 自 振 1999 舊 婚 俗 中 的 茶 禮 茶 儀, 茶 業 通 報 21.2: 周 慧 2006 茶 禮 形 成 原 因 述 論, 瀋 陽 航 空 工 業 學 院 學 報 23.6: 張 富 森 顏 澤 文 劉 盛 龍 1997 客 來 敬 茶 的 文 化 現 象 尋 覓, 農 業 考 古, :

28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六 期 216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2006 6 105 138 105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Fu-Yung Instructor, Center fo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69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69, Dec 2010 水 淫 茶 癖 : 晚 明 張 岱 的 感 官 世 界 潘 江 東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兼 副 校 長 羅 保 羅 明 新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01 12 93-122 * 2012.7.10 2012.12.5 * 94 638-712 677-744 709-788 749-814 -850-867 1 980-1052 1007-1072 1037-1101 1010-1071 1032-1098 1007-1072 1009-1059 2 1023-1063 992-1049 1002-1069 * 1 2 49 880 1997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3 卷 摇 第 2 期 2014 年 6 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Vol. 13 摇 No. 2 Jun. 摇 2014 芍 药 作 为 中 国 爱 情 花 冶 之 史 考 于 晓 南 1,2, 苑 庆 磊 1 1, 郝 丽 红 (1. 北

More information

146 9 966-1037 1022 1025 903-960 1126-1193 1127-1206 ca.656-713 ca.834-ca.883 9 th cent. 1 1 9 76 48

146 9 966-1037 1022 1025 903-960 1126-1193 1127-1206 ca.656-713 ca.834-ca.883 9 th cent. 1 1 9 76 48 9 145-174 2004 12 * 1022 1025 * 146 9 966-1037 1022 1025 903-960 1126-1193 1127-1206 ca.656-713 ca.834-ca.883 9 th cent. 1 1 9 76 48 147 2 1091-1132 3 4 5 1127-1194 6 2 2001 10 717 3 1998 11 1107 4 252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96 7 () 124

96 7 () 124 123~142 96 7 Journal of Kun Shan University, Vol.4, pp.123~142jul, 2007 * ** * ** 123 96 7 () 124 125 96 7 邨 126 () 嶫 127 96 7 : : 128 129 96 7 130 ( 131 96 7 邨 132 ( ). 133 96 7.. 悞 菓 躭 134 畊 嶫 薲 苽 湙

More information

32 2 2013 227 23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2 No. 2 2013 100191 4972 N092 TS-092 A 1000-1224 2013 02-0227-12 1 1 10 9 1 2012-09-03 2013-06-25 1962 2008 228 32 10 1298 1324 1324 1325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論 漢 代 的 宴 飲 文 化... 韓 秀 利 1 北 宋 市 肆 飲 食 的 美 感 追 求 以 東 京 夢 華 錄 為 中 心 的 考 察... 劉 香 蘭 19 旅 行 社 資 訊 管 理 系 統 課 程 及 專 業 認 證 推 廣 可 行 性 之 研 究 以 醒 吾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系 為 例... 丁 寧 李 菊 芬 39 我 國 國 內 線 航 空 公 司 競 合 賽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11 年 9 月 Vol.21 No.3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 2011 学 术 名 家 研 究 史 学 大 家 安 作 璋 先 生 访 谈 录 康 香 阁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 摘 要 : 安 作 璋 先 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最 早 从 事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55-83

55-83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55-83 20 1 91 6 * 55 56 20 1 7 1 2 1 1997.10 7 260 2 7 1 262 57 17 3 94 4 3 1989.3 662-663 4 1976.10 2456-2457 58 20 1 5 74 6 100 7 92 8 64 9 33 5 1978.10 472-473 6 1951-1952

More information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32 3 2011 347 359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2 No. 3 2011 100190 1001 1120 120 11 20 N092 A 1673-1441 2011 03-0347-13 J. Needham 1900 1995 1 287 1 2 R. K. Merton

More information

mode of puzzle-solving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5 174 * * 146 1 1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7 83-105 148 2 3 2 3 151 91 12 149 150 4 4 101-104 91 12 151 identity 5 6 7 5 6 7 100 140 152 8 9 10 8 31-32 9 27-29 10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More information

180 漢 學 研 究 第 31 卷 第 4 期 一 前 言 河 豚 於 史 載 甚 早, 東 漢 王 充 ( 西 元 27-97 年 ) 在 論 衡 裡, 已 將 河 豚 視 為 毒 魚 1 南 北 朝 時 期, 開 始 有 人 把 河 豚 剁 成 魚 醬 供 給 日 常 食 用, 漸 成 老 饕

180 漢 學 研 究 第 31 卷 第 4 期 一 前 言 河 豚 於 史 載 甚 早, 東 漢 王 充 ( 西 元 27-97 年 ) 在 論 衡 裡, 已 將 河 豚 視 為 毒 魚 1 南 北 朝 時 期, 開 始 有 人 把 河 豚 剁 成 魚 醬 供 給 日 常 食 用, 漸 成 老 饕 BIBLID 0254-4466(2013)31:4 pp. 179-208 漢 學 研 究 第 31 卷 第 4 期 ( 民 國 102 年 12 月 ) 直 那 一 死 ** 明 代 的 河 豚 文 化 謝 忠 志 * 摘 要 明 人 的 食 魨 習 尚, 實 際 上 源 自 北 宋 時 期 的 蘇 軾 梅 堯 臣, 稱 其 味 美 值 死 明 人 不 單 是 品 嚐 河 豚, 亦 著 手 統

More information

94 摘 要 河 患 困 擾 中 國 數 千 年 從 治 水 的 歷 史 發 展 看 來, 歷 代 對 於 水 患 雖 未 能 完 全 根 絕 ; 但 經 過 歷 代 河 工 從 錯 誤 中 不 斷 的 嘗 試, 已 摸 索 出 相 當 豐 富 的 經 驗 清 代 總 結 了 歷 史 上 治 河 的

94 摘 要 河 患 困 擾 中 國 數 千 年 從 治 水 的 歷 史 發 展 看 來, 歷 代 對 於 水 患 雖 未 能 完 全 根 絕 ; 但 經 過 歷 代 河 工 從 錯 誤 中 不 斷 的 嘗 試, 已 摸 索 出 相 當 豐 富 的 經 驗 清 代 總 結 了 歷 史 上 治 河 的 93 地理研究 第45期 民國95年11月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45, November 2006 清初河防政策與河工研究 以靳輔的治河為考察重心 A Research of River Engineering Plans and Hydraulic Engineers from the Ch ing Dynasty Focus of the theories

More information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37 The Introduction of Colors on Chinese Food and Drinks Tzong-Ho Yeh Abstract Fro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food is human being s best activity on the example of nature s huma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2009 9 47-94 1945-1947 1945-1947 42 15 228 15 15 15 34 1946 35 3 4 15 15 15 15 228 228 15-47- 21 The Sales of Tai-Sugar during 1945-194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150,000 Metric Tons

More information

<A870AED5A44ABEC7A6D2A5B2B3D3AF5AC1BFAE792E696E6464>

<A870AED5A44ABEC7A6D2A5B2B3D3AF5AC1BFAE792E696E6464> 入 學 考 入 學 考 復 旦 入 學 考 考 試 人 數 錄 取 人 數 考 試 人 數 錄 取 人 數 考 試 人 數 錄 取 人 數 101 年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約 1400 人 約 1800 人 近 1600 人 ( 與 同 日 考 試 ) 近 1400 人 ( 與 同 日 考 試 ) 405 人 432 人 439 人 432 人 約 1000 人 約 1500 人 近

More information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93-112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93-112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文 學 院 學 報 第 五 期, 頁 93-112 二 一 二 年 三 月 論 陳 恒 嘉 小 說 寫 作 技 巧 與 主 題 意 識 1 以 老 師 形 象 的 創 作 為 核 心 葉 連 鵬 摘 要 長 期 身 處 教 育 界 的 陳 恒 嘉, 對 於 教 育 相 關 問 題 也 就 十 分 熟 悉 且 關 切, 以 致 於 他 的 小 說 人 物 當 中, 有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105-132

105-132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105-132 21 1 92 6 * 105 106 21 1 1 12 2 1 1987 31 1980 2 1975 370-371 107 3 157-193 4 559 5 6 4 3 1959 46 1093 4 1112 5 1985 559 2527 6 1974 27 780 108 21 1 7 8 9 187 10

More information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田村容子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田村容子** 中文摘要 近年 以抗戰時期的上海話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在中國相繼出版問世 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僅局限於話劇 而對同時期的其它諸如京劇 平劇 文明 戲以及申曲 越劇之類的演劇形態也加以關注 並從這些劇種都在 抗戰時期的 上海 這一特殊歷史時空中並存共生這一視角出發所做的研究卻不多

More information

組合 1.pdf

組合 1.pdf 32 2016 12 1-29 2016-03-31 2016-10-26 DOI: 10.6183/NTUJP.2016.32.1 1257 2 32 Fofa Daming Lu Jing-huei Tsau Abstract Fofa Daming Lu consists of 20 volumes advoc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three teachings harmoniou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呂 正 惠 蘇 敏 逸 博 士 博 士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研 究 生 : 陳 麗 淑 撰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 月 淡 江 大 學 研 究 生 中 文 論 文 提 要 論 文 名 稱 :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頁 數 :128 校 系 (

More information

131-161

131-161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31-161 20 1 91 6 ** 1576-1629?-1630?-1631 1621 * ** NSC88-2411-H-007-006 131 132 20 1 1569-1625?-1632 1 1576-1629 1621 2 1629 1584-1630 3 4 1 1997 218-242 2 1633 26-27 3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01何寄澎.doc

01何寄澎.doc 1 * ** * ** 2003 11 1-36 Im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 Lu Chi s Nigushi Ho Chi-p 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u Ming-ch

More information

鉢 5 2007 6 81~102 鬪 81 鉢 1 1940 2 113 1999 3 114 1999 82 5 邨 册 册 册 邨 册 册 册 册 83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鉢 册 84 5 4 6821952 5 811952 6 册 7 85 峯 邨 8 86 5 册 87 鉢 88 5 咏 89 勲 90 5 煕 峯 91 峯 峯 敎 92 5 邨 93 邨 94 5 邨 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doc

Microsoft Word - 1-1.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 期 第 1-16 頁 2000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律 賦 在 唐 代 典 律 化 之 考 察 簡 宗 梧 游 適 宏 * 摘 要 通 常 中 國 文 學 史 專 著 述 及 賦 時, 總 會 提 到 唐 代 的 律 賦 此 一 論 述 透 露 了 多 種 意 義 : 一 是 就 中 國 文 學 史 言, 唐 代 律 賦 可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149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149 148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Bronzes and Ironware Unearthed from Ancient Tombs at Yongzhi Li XiaocenYun Yali He Guihua 11Cu-SnCu-As-Pb AsCu-As-Pb2 Abstract: Deqin county, located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More information

血 脂 异 常 老 年 人 使 用 他 汀 类 药 物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作 者 : 血 脂 异 常 老 年 人 使 用 他 汀 类 药 物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组 作 者 单 位 : 刊 名 : 中 华 内 科 杂 志 英 文 刊 名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年, 卷 ( 期 ): 2015,54(5) 引 用 本 文 格 式 : 血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65.doc

Microsoft Word - 465.doc 第 13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幽 人 空 山, 过 雨 采 蘋 唐 代 诗 歌 蘋 意 象 探 微 张 俊 峰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210097) 摘 要 : 蘋 意 象 源 自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應制詩之審美特徵__以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_吳元嘉_編輯稿.doc

Microsoft Word - 01應制詩之審美特徵__以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_吳元嘉_編輯稿.doc 應 制 詩 之 審 美 特 徵 以 張 九 齡 應 制 詩 為 觀 察 對 象 吳 元 嘉 吳 鳳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1 應 制 詩 之 審 美 特 徵 以 張 九 齡 應 制 詩 為 觀 察 對 象 吳 元 嘉 摘 要 中 國 文 學 史 上, 從 詩 經 雅 頌 開 始 到 漢 代 梁 園 賓 客 賦 詠, 從 曹 魏 鄴 下 文 士 唐 初 上 官 體 宋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第二期 9 0 周育德 金水 中國戲史略 鄧濤 劉立文 中國古代戲劇文學史 張 庚 9-003 郭漢城 中國戲曲通史 廖奔 劉彥君 中國戲曲發展 12 史 等都或簡或繁地把它當作論題 就中後兩部著墨較多 自然也較富於參考 價值 而盧前之書成書較早 已將花雅爭衡分為三期 始於秦腔 繼以徽調

戲劇研究 第二期 9 0 周育德 金水 中國戲史略 鄧濤 劉立文 中國古代戲劇文學史 張 庚 9-003 郭漢城 中國戲曲通史 廖奔 劉彥君 中國戲曲發展 12 史 等都或簡或繁地把它當作論題 就中後兩部著墨較多 自然也較富於參考 價值 而盧前之書成書較早 已將花雅爭衡分為三期 始於秦腔 繼以徽調 戲 劇 研 究 008 年 7 月 第 期 頁 48 論說戲曲雅俗之推移 上 從明嘉靖至清乾隆 曾永義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中國戲曲史上有所謂 花雅爭衡 或作 花雅之爭 這是一件大事 因 為論時間在百年之上 論結果則使得劇壇盟主 由雄霸元明兩代的詞曲系曲牌體 戲曲劇種 轉而為詩讚系板腔體戲曲劇種 同時也使得腔調劇種由明代之單腔調 劇種轉為多腔調劇種 其劇場之主宰者也由元明兩代之劇作家劇場轉為演員中心

More information

10 Subjective Reality: Analyzing the Writing of Taiwan Writers in the Modernism Generation on the Chinese Civil War Huang Chi-Feng Assistant Professor

10 Subjective Reality: Analyzing the Writing of Taiwan Writers in the Modernism Generation on the Chinese Civil War Huang Chi-Feng Assistant Professor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九期 2014 年 10 月 頁9-49 國立台灣文學館 主觀的真實 論台灣現代主義世代小說家的國共內戰書寫 黃啟峰 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摘要 本論文以現代主義世代小說家作品中的 戰爭想像與恐怖書寫 為主 題 討論該時代作家如何面對上一代不願面對的 戰爭創傷 議題 並進一步 透過 主觀的真實 面相 去勾勒人在戰爭現場或戰時體制下的情貌與選擇 討論的文本包含白先勇 李渝

More information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21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6,20,21-38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曾進豐 摘 要 本文首先透過鳥瞰 貝葉 詩集 宏觀整體取材與思想流動 釐清詩人 美感經驗及創作基調 其次 聚焦 貝葉 組詩 就 取象 與 鑄意 兩 大 面向來 開展 探討 貝葉 組詩 典故 意象之 運用 細分 為 佛 學典故 意象 神話 聖經典故意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台 灣 學 誌 第 二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49-77 日 治 時 期 府 城 士 紳 王 開 運 的 憂 世 情 懷 及 其 化 解 之 道 施 懿 琳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shyyilin@gmail.com 陳 曉 怡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mayfennel@gmail.com 摘 要 王 開 運 是 日 治 至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BIBLID 1026-5279 (2002) 91:2 pp. 65-92 (2002.12) 6 5 Keywords Taiwan Publication Publishing History Bookstore Chinese Books E-mail: 875a@academia.drnh.gov.tw 66 2002.12 [1] [2] [3] [4] 20 [5] 20 1881 Thomas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2006 259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吳 靜 宜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著 重 天 臺 禪 觀 與 茶 禪 掌 故 的 考 察, 企 圖 證 明 茶 禪 一 味 在 中 國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發 展 中, 已 然 成 形 天 臺 禪 法 重 視 由 定 生 慧, 品 茗 助 於 修 止 觀 調 五 事, 使 三 昧 易 生 由 於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18 卷 第 4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08 年 12 月 Vol.18 No.4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Dec. 2008 赵 文 化 研 究 论 赵 都 邯 郸 与 赵 国 都 城 研 究 问 题 朱 士 光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所, 陕 西 西 安 710062) 摘 要 : 战 国 七 雄 之 一 的 赵 国 都 城

More information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007 10 39-76 39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rengths of

More information

369-397

369-397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369-397 20 1 91 6 1931 1931 1932 1945 * 369 370 20 1 1 2 1941 12.30 3 4 1 91 1975.3 56-64 2 19 4 1983 202-211 28 4 1986 156-166 3 12.30 1989 2 59-65 12.30 1996 359-385 4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23-46

23-46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3-46 19 1 90 6 1 2 * 1 121 1982.11 3124-3125 2 1988.3 6 23 24 19 1 3 4 3 1986.12 4 1980.9 505 25 5 6 7 8 5 9 1993.10 425 6 579-580 7 552-554 8 26 19 1 9 10 11 12 Benedetto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5.doc

Microsoft Word - 11-5.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1 期 第 83-108 頁 2005 年 12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以 文 化 符 號 學 之 觀 點 剖 析 大 紅 燈 籠 高 高 掛 的 主 題 思 想 與 文 化 意 涵 周 安 邦 * 摘 要 大 紅 燈 籠 高 高 掛 是 以 山 西 的 喬 家 大 院 為 拍 攝 場 景, 在 電 影 裏 喬 家 大 院 是 一 個 資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ϲ ฯ र ቑ ጯ 高雄師大學報 2015, 38, 63-93 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 李文環 1 楊晴惠 2 摘 要 古老的建築物往往承載許多回憶 也能追溯某些歷史發展的軌跡 位於高雄市蓬 萊路三號 現為高雄港港史館的紅磚式建築 在高雄港三號碼頭作業區旁的一片倉庫 群中 格外搶眼 這棟建築建成於西元 1917 年 至今已將近百年 不僅躲過二戰戰 火無情轟炸 並保存至今 十分可貴 本文透過歷史考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Theory of carduonephric disharmony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Xia-min Lu 1, Min Lu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China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Jiangsu Integrated

More information

continuous eastward dissemination of the jades of Khotan into Dunhuang and the Central Plains as well as into the other kingdoms along the Silk Road s

continuous eastward dissemination of the jades of Khotan into Dunhuang and the Central Plains as well as into the other kingdoms along the Silk Road s DUNHUANG RESEARCH NO. TOTAL 10 11 荣新江 1 朱丽双 2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 ;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北京 ) ;; ; ; ( ) DOI10.13584/j.cnki.issn1000-4106.2014.03.026 From Tribute to Trade Eastward Dissemination of the Jades of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第 6 期 阎 崇 年 : 清 朝 历 史 的 文 化 记 忆 9 第 二 种, 从 崇 德 元 年 (1636 年 ) 到 宣 统 三 年 (1911 年 ), 共 276 年 因 崇 德 元 年 皇 太 极 改 金 为 清, 故 有 学 者 主 张 清 朝 以 此 为 始 第 三 种, 从 顺

第 6 期 阎 崇 年 : 清 朝 历 史 的 文 化 记 忆 9 第 二 种, 从 崇 德 元 年 (1636 年 ) 到 宣 统 三 年 (1911 年 ), 共 276 年 因 崇 德 元 年 皇 太 极 改 金 为 清, 故 有 学 者 主 张 清 朝 以 此 为 始 第 三 种, 从 顺 第 43 卷 2015 年 11 月 第 6 期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3 No. 6 Nov. 2015 本 刊 特 稿 编 者 按 : 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 兴 起 的 清 史 研 究 热 潮 至 今 方 兴 未 艾 然 而, 如 何 突 破 既 往 的 研 究 范 式,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傳統醫學及養生保健學說中,與經脈及穴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傳統醫學及養生保健學說中,與經脈及穴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Journal of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and Human Meridian Point Bioenergy Chien-Min Cheng Ching-Yi Sung 577 * ** 578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李元皓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 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李元皓** 中文摘要 形成於十九世紀的京劇 在二十世紀初時 發展的勢頭風潮臻於極盛 新興 的唱片錄音科技也於十九世紀末抵達中國 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老唱片 以不同於 書面文字的方式 記錄著京劇有聲的過往 老唱片所能記錄的雖然只有聲音 然 而聲音 亦即 唱腔 正是戲曲藝術的核心之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2011, 30, 23-42 傳 說 歷 史 與 集 體 意 識 - 從 草 屯 龍 德 廟 的 刑 期 無 刑 匾 談 起 謝 貴 文 1 摘 要 位 於 南 投 草 屯 之 龍 德 廟, 有 一 清 代 臺 灣 道 丁 曰 健 所 獻 刑 期 無 刑 匾 額, 其 背 後 並 流 傳 一 則 傳 說, 內 容 描 述 丁 曰 健 冒 領 殺 戴 潮 春 之 功 勞, 皇

More information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中 古 诗 人 对 远 意 的 追 求 以 谢 灵 运 陶 渊 明 为 例 THE PURSUIT OF OVERTONE OF DISTANCE IN WEI-JIN LYRIC POETRY: EXEMPLIFIED BY XIE LINGYUN AND TAO YUANMING 戴 琦 DAI QI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中 文 系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2006 11 11 1 2

,,,,,, ;, :, :,,,,,,,,,,,,, :,,,,,,,,,,,,,,,,,,,,,,,,,,, ( ; ;; ; ) ( ; ; ; ), ( ),,,,,,,, 2006 11 11 1 2 2007 2 () No12, 2007 26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General No1106 ( 106 )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126 :,,,,,,,,, ;,,,,, 2006 12 2007 2, :, : K89211 : A: 1006-2920 (2007) 02-000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_0目錄.doc

Microsoft Word - 6_0目錄.doc 博 物 館 與 文 化 第 6 期 頁 35~68(2013 年 12 月 ) Journal of Museum & Culture 6 : 35~68 (December, 2013) 臺 灣 地 方 文 化 館 政 策 呈 現 之 多 元 文 化 2 蘇 明 如 Multi-Culture Study on Project of Taiwan Local Cultural Museums Ming-Ju

More information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博 士 生 摘 要 本 文 透 過 隋 代 蕭 吉 的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文 本, 以 略 窺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蕭 吉 廣 羅 蒐 集

More information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BIBLID 0254-4466(2010)28:2 pp. 327-36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 年 6 月 ) ** * 關 鍵 詞 : 2009 1 5 2009 11 3 2010 5 6 * ** 2008.8.14-16 327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II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approaches Wu Wengying s ci poetry through his different class artistic style, and make a subject comment on the controversy of whether its has modernist element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206 雜但總的來說陳維崧仍然受到肯定特別是陳廷焯 對陳維崧有了再 發現 侯雅文的文章試圖抽樣選取不同時期的清詞選本來探討陳維崧詞的經典化 內涵及其過程不過其中與本文有關係的只有王昶 國朝詞綜 一種雖然前後對 照多少揭示了其價值但對如何反映雍乾詞學傾向尚未能展開 李睿的文章全 面

206 雜但總的來說陳維崧仍然受到肯定特別是陳廷焯 對陳維崧有了再 發現 侯雅文的文章試圖抽樣選取不同時期的清詞選本來探討陳維崧詞的經典化 內涵及其過程不過其中與本文有關係的只有王昶 國朝詞綜 一種雖然前後對 照多少揭示了其價值但對如何反映雍乾詞學傾向尚未能展開 李睿的文章全 面 雍乾詞壇對陳維崧的接受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晚清譚獻 1832 1901 討論清詞時曾提出過一個著名論斷 錫鬯其年出而本 朝詞派始成 他認為朱彝尊 1629 1709 和陳維崧 1625 1682 是清詞發展中的 1 重要代表人物並特別指出 嘉慶以前為二家牢籠者十居七八 譚獻是在詞學 理論上具有卓越建樹的批評家他的看法歷來為學界所重視 從具體實踐來看對 於朱彝尊的研究已經證明了他的這一論斷正確

More information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249270 * ( 93 6 30 93 12 1 ) *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uality. Those poems

More information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90 0 0 70 K45 A 007 87 04 05 069 0 4 5 0 0-0 80 0 6 99 994 4 006 986 006 008 008 6 009 4 006 986 006 008 4 007 4 5 99 6 Public History 007 69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9352D3131382DA4E9AA76AEC9B4C1BB4FC657AAECB5A5BEC7AED5BDD2ABE1B8C9B2DFB867C5E7AAECB1B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9352D3131382DA4E9AA76AEC9B4C1BB4FC657AAECB5A5BEC7AED5BDD2ABE1B8C9B2DFB867C5E7AAECB1B42E646F63> 嘉 大 教 育 研 究 學 刊, 第 2 5 期 : 9 5-1 1 7 2 0 1 0 國 立 嘉 義 大 學 蔡 元 教 隆 育 朱 學 啟 系 華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初 等 學 校 課 後 補 習 經 驗 初 探 蔡 元 隆 朱 啟 華 衛 生 系 講 師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探 討 臺 灣 日 治 時 期 (1927-1945 年 ) 初 等 學 校 ( 含 小 學 校 公 學 校

More information

68 ( ) 2006,,,,,,,,,, (narrative history),,, [1 ] (P ),,,,,,, [ 2 ] ( P ), ;,,,,,,,,,,,,,, (1917),, 30,,,, :,, ;,,,,, ( ) ( ), :,,,,,,,,,,

68 ( ) 2006,,,,,,,,,, (narrative history),,, [1 ] (P ),,,,,,, [ 2 ] ( P ), ;,,,,,,,,,,,,,, (1917),, 30,,,, :,, ;,,,,, ( ) ( ), :,,,,,,,,,, 43 2 2006 3 ( )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ol. 43, No. 2 Mar. 2006 (, 100871) :,,,,,,,,,, : ; ; ; : I20616 :A :100025919 (2006) 0220067211,,,, 20,, (, ),,,,,,, ( ),,,,,,,,,,,,,,,,

More information

應用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考古遺址探坑抽樣試掘之研究

應用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考古遺址探坑抽樣試掘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八期 頁 39-58 二 一三年九月 從文化資產的保存觀察戰後 鹽水八角樓 的轉化 1945 2013 陳美惠* 摘要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 在日治或二次戰後 文化資產保存對象具有濃厚的 政治色彩 政權的更迭 直接影響了 文化資產保存 的精神與內涵 期間 民間 或各地團體積極努力保存文化資產的作為 催促著政府立法及修法 然政府握有法 令及權力 在文資保存工作上扮演關鍵性角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刘平

Microsoft Word - 刘平 中 国 邪 教 的 由 来 与 演 变 刘 平 ( 山 东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山 东, 济 南,250100) 摘 要 : 所 谓 邪 教, 就 是 被 历 代 政 府 合 法 宗 教 和 主 流 社 会 所 排 斥 的 民 间 教 派 如 果 以 中 国 历 史 上 有 代 表 性 的 邪 教 活 动 作 为 中 国 邪 教 演 变 阶 段 的 标 准 的 话, 中 国 邪 教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 許雪姬3校稿0123.doc

Microsoft Word - 05 許雪姬3校稿0123.doc 臺 灣 史 研 究 第 21 卷 第 4 期, 頁 187-217 民 國 103 年 12 月 中 央 研 究 院 臺 灣 史 研 究 所 保 密 局 臺 灣 站 二 二 八 史 料 的 解 讀 與 研 究 許 雪 姬 摘 要 2008 年 4 月 中 央 研 究 院 臺 灣 史 研 究 所 購 得 某 情 治 人 員 遺 留 的 相 關 檔 案, 其 中 有 二 二 八 事 件 期 間 保 密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0254-4466(2009)27:4 pp. 147-17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1376-1383 * 1310-1381 1357-1402 2008 11 3 2009 10 21 * 147 14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1 2 3 1 1993 164 John Dardess John Dardess, Confucianism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東 華人文 學報 第十七期 頁 21-59 2010 年 7 月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黃州詩景 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 李妮庭 提 要 如同蘇軾在黃州的居遊為宋人所樂道 張耒的黃州詩也喚起了宋人對黃州這 一地方的情感與想像 然而 與前人迥異 張耒詩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顯現其遷謫意識 具體而言 張耒詩中所描寫的黃州 意味著 非吾土 的南方 北方的城市映像與荒山野水的現實 相互對立 激盪

More information

2004 1 / ( ),,,, ;,? ( 311 ),,, 25 9,, 1 2, [8 ] : ( 1637 ),, ( 1636 ), [6 ] 2 ( 8, 1651 ) [9 ],,, 1644 ( 22 ),,, ( ), 4 ( ) 6,,, ( 5 ),, :,,,,,,, ( 1

2004 1 / ( ),,,, ;,? ( 311 ),,, 25 9,, 1 2, [8 ] : ( 1637 ),, ( 1636 ), [6 ] 2 ( 8, 1651 ) [9 ],,, 1644 ( 22 ),,, ( ), 4 ( ) 6,,, ( 5 ),, :,,,,,,, ( 1 ( ) 10 1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10 No 1 2004 2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Feb 2004 ( ) Ξ (, 230026) : 17 18,,,, : ; ; : P1-0931312 : A :1007-0311 (2004) 01-0030 - 09 0 17,,,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4蔡孟珍.doc

Microsoft Word - 104蔡孟珍.doc 談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二 期 2011 年 3 月 頁 87-124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從 明 清 縮 編 版 到 現 代 演 出 版 牡 丹 亭 崑 劇 重 構 的 幾 個 關 鍵 蔡 孟 珍 * 摘 要 戲 劇 為 搬 演 而 設 格 高 調 雅 的 文 士 劇 本, 宜 於 案 頭 清 玩, 卻 未 必 適 合 場 上 表 演 玉 茗 四 夢, 曲 壇 向

More information

附件1:

附件1: 附 件 1: 全 国 优 秀 教 育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推 荐 表 单 位 名 称 : 西 南 大 学 论 文 题 目 填 表 日 期 :2014 年 4 月 30 日 数 学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的 课 堂 管 理 攻 硕 期 间 及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后 一 年 内 获 得 与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有 关 的 成 果 作 者 姓 名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学 科 专

More information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五期 2007年10月 頁217-258 國立台灣文學館 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 ] 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 南國文藝 的創刊 柳書琴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1937年7月台灣報刊廢止漢文欄 漢文文學雜誌紛紛停刊 然而 就在1941年12月1日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一週 台北市日 新町意外發行了一份帶有重建純文學理想的漢文雜誌 南國 文藝 何以一份漢文純文學雜誌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夕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