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Transcription

1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依此詞例 則 中大夫 職司範圍即為 中 中 即 內宮 是國君內廷 中大夫 為管理 中 之大夫 即掌理國君內廷之大夫 中大夫 於 左傳 國語 僅出現三條記載 且集中於晉獻公 惠公時期 此時擔任 中大夫 之里克 丕鄭等同於 卿 自西周以來 內廷官 如 宰 膳夫 已由原本掌理周天子內廷進一步掌握權勢 躍居朝 堂要津 晉獻公時期 中大夫 里克 丕鄭如西周 宰 膳夫 之 例 由原本掌理國君內廷 進而掌握晉國 卿 之實權 晉國 作三軍 ** 本文為國科會計畫案 左傳 國人 身分 範圍及演變研究 NCS H 之部分研究成果 謹此致謝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2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3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49 一 前言 中大夫 見於 左傳 國語 及先秦諸子典籍 近代學者多 釋為 大夫 等第 如陳克炯 左傳詳解詞典 釋 中大夫 云 官 名 周室及諸侯國卿以下有上大夫 中大夫 下大夫 1段志洪 周 代卿大夫研究 2王貴民 楊志清主編 春秋會要 亦主此見 3嚴毅 沉 周代氏族制度 認為 上大夫 為 卿 中大夫 為 亞卿 另有 下大夫 一級 此外 又認為 春秋時晉 鄭等國還有嬖大夫 一級 4劉澤華 中國通史教程 亦云 國君與大夫 這裡是指廣 義的大夫 包括大夫中的不同等級 例如上大夫 中大夫 下大夫等 也包括卿 構成春秋各諸侯國中統治階級的主幹 是當時社會中的貴 族 5但有學者認為 中大夫 不當如此解釋 如楊伯峻 春秋左傳詞典 云 晉官爵名 6俞鹿年 中國官制大辭典 云 官爵名 春秋時晉有中大夫 戰國時齊 趙 魏諸國亦置 7 然 中大夫 究竟為何 官爵 其職掌內容為何 楊 俞二氏受限書 籍體例而未能明確論述 筆者不惴疏漏 希冀透過 左傳 國語 等相關記載 考察春秋時代晉國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權 就教於方家 學者 陳克炯 左傳詳解詞典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4 頁 30 段志洪 周代卿大夫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4 頁 23 王貴民 楊志清主編 春秋會要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 頁 嚴毅沉 周代氏族制度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1 頁 126 姜義華主編 劉澤華本卷主編 中國通史教程 第一卷 先秦兩漢時期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頁 246 楊伯峻 春秋左傳詞典 臺北 漢京文化公司 1987 頁 85 俞鹿年 中國官制大辭典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8 頁 308

4 50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二 中大夫之 中 非大夫之等第 中大夫 見 左傳 僖公四年及僖公十五年 亦見 國語 晉語 二 周禮 所載 中大夫 如 天官冢宰 序官 曰 大宰 卿一人 小宰 中大夫二人 宰夫 下大夫四人 上士八人 中士十有 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8由於 周禮 所載 中大夫 多序列職官 之品秩且內容甚夥 為不占用本文篇幅 故不一一具列 戰國諸子如 荀 子 管子 韓非子 呂氏春秋 等典籍 亦有 中大夫 之記載 為敘述之便 將各處原文標上序號臚列於下 1 及將立奚齊 既與中大夫成謀 左傳 僖公四年 9 2 晉侯之入也 秦穆姬屬賈君焉 且曰 盡納群公子 晉 侯烝於賈君 又不納群公子 是以穆姬怨之 晉侯許賂中大 夫 既而皆背之 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 東盡虢略 南及華 山 內及解梁城 既而不與 左傳 僖公十五年 10 3 夷吾退而私於公子縶曰 中大夫里克與我矣 吾命之以汾 陽之田百萬 丕鄭與我矣 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 國 語 晉語二 11 4 一命齒於鄉 再命齒於族 三命 族人雖七十不敢先 上大 夫 中大夫 下大夫 荀子 大略 漢 鄭玄注 唐 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二 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卷 1 頁 5 總頁 12 晉 杜預集解 唐 孔穎達正義 春秋左傳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 清嘉慶二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卷 15 頁 16 總頁 204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4 頁 2-3 總頁 三國 韋昭注 國語韋昭註 臺北 藝文印書館影印天聖明道本 嘉慶 庚申 1800 讀未見書齋重雕本 1974 卷 8 頁 11 總頁 225 東周 荀況著 清 王先謙集解 沈嘯寰 王星賢點校 荀子集解 北 京 中華書局 1997 頁

5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51 5 北郭得龜者 令過之平盤之中 君請起十乘之使 百金之提 命北郭得龜之家曰 賜若服中大夫 曰 東海之子類於龜 託舍於若 賜若大夫之服 以終而身 勞若以百金 管 子 山權數 13 6 楚生鹿當一而八萬 管子即令桓公與民通輕重 藏穀什之六 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於莊山 令中大夫王邑載錢二千 萬求生鹿於楚 管子 輕重戊 14 7 即令中大夫王師北將人徒 載金錢 之代谷之上 求狐白之 皮 管子 輕重戊 15 8 齊中大夫有夷射者 御飲於王 醉甚而出 倚於郎門 門者 刖跪請曰 足下無意賜之餘瀝乎 夷射曰 叱去 刑 餘之人 何事乃敢乞飲長者 刖跪走退 及夷射去 刖 跪因捐水郎門霤下 類溺者之狀 明日 王出而訶之曰 誰溺於是 刖跪對曰 臣不見也 雖然 昨日中大夫 夷射立於此 王因誅夷射而殺之 韓非子 內儲說下 六微 16 9 王登為中牟令 上言於襄主曰 中牟有士曰中章 胥己者 其身甚修 其學甚博 君何不舉之 主曰 子見之 我 將為中大夫 相室諫曰 中大夫 晉重列也 今無功而 受 非晉臣之意 君其耳而未之目邪 襄主曰 我取登 既耳而目之矣 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 是耳目人絕無已也 題東周 管仲著 黎翔鳳校注 梁運華整理 管子校注 北京 中華書 局 2009 頁 1316 管子校注 頁 1521 同前註 頁 1524 東周 韓非著 清 王先慎集解 鐘哲點校 韓非子集解 北京 中華 書局 1998 頁 249

6 52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王登一日而見二中大夫 予之田宅 中牟之人棄其田耘 賣 宅圃 而隨文學者邑之半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晉 孟獻伯拜上卿 叔向往賀 門有御 馬不食禾 向曰 子無二馬二輿何也 獻伯曰 吾觀國人尚有飢色 是 以不秣馬 班白者多以徒行 故不二輿 向曰 吾始賀 子之拜卿 今賀子之儉也 向出 語苗賁皇曰 助吾賀 獻伯之儉也 苗子曰 何賀焉 夫爵祿旂章 所以異功 伐別賢不肖也 故晉國之法 上大夫二輿二乘 中大夫二輿 一乘 下大夫專乘 此明等級也 且夫卿必有軍事 是故循 車馬 比卒乘 以備戎事 有難則以備不虞 平夷則以給朝 事 今亂晉國之政 乏不虞之備 以成節 以絜私名 獻伯 之儉也可與 又何賀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 趙襄子之時 以任登為中牟令 上計 言於襄子曰 中牟 有士曰膽 胥己 請見之 襄子見而以為中大夫 相國曰 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 為中大夫若此其見也 非晉國之 故 襄子曰 吾舉登也 已耳而目之矣 登所舉 吾又 耳而目之 是耳目人終無已也 遂不復問 而以為中大 夫 襄子何為任人 則賢者畢力 呂氏春秋 審分覽 知度 19 晉人杜預 集解 於引文第2條下云 中大夫 國內執政 里 丕等 20杜預謂 中大夫 是里克 丕鄭等 當依引文第3條之記 載而論 依引文第 條 知 中大夫 不僅晉國獨有 齊國亦 有此制 韓非子集解 頁 280 韓非子集解 頁 304 秦 呂不韋編 陳奇猷校釋 呂氏春秋校釋 臺北 華正書局 1988 頁 1093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4 頁 2 總頁 229

7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53 引文第4條 第10條將 中大夫 與 上大夫 下大夫 平列 似將 中大夫 視為 大夫 等第 又 周禮 所見 中大夫 漢人 鄭玄 注 云 王之卿六命 其大夫四命 唐人賈公 彥 生卒年不詳 疏 云 王之卿六命 其大夫四命 者 21 典 命 文 大夫無中 下之別 案 序官 則有中 下大夫 則四命大 夫自分為中 下 似若侯 伯同七命 子 男同五命 爵則有高下不同 也 22 周禮 將 中大夫 下大夫 對舉 似是 大夫 等第 賈氏已明言 大夫無中 下之別 實則大夫同為四命 若以命數視之 二者並無差異 不過賈氏又以 侯 伯同七命 子 男同五命 為例 雖侯 伯命數同 子 男命數同 但爵等有上下之異 易言之 大夫雖 同為四命 但爵等仍有中大夫 下大夫之別 章太炎 春 秋左傳讀 釋 中大夫 云 麟案 中大夫是官號 非上中下大夫之 中也 23章先生認為 左傳 晉國 中大夫 非大夫等第 本文意見 與其相同 可惜章氏未再深入說明 考諸 左傳 筆者認為不可將 中 大夫 視為 上大夫 下大夫 等第之稱 申論如下 左傳 成公三年曰 冬 十一月 晉侯使荀庚來聘 且尋盟 衛侯使孫良夫來聘 且 尋盟 公問諸臧宣叔曰 中行伯之於晉也 其位在三 孫子之 於衛也 位為上卿 將誰先 對曰 次國之上卿 當大國之 中 中當其下 下當其上大夫 小國之上卿 當大國之下卿 中 當其上大夫 下當其下大夫 上下如是 古之制也 衛在晉 不 得為次國 晉為盟主 其將先之 24 依臧宣叔之言 次國上卿當大國中卿 次國中卿當大國下卿 次國下卿 當大國上大夫 小國上卿當大國下卿 小國中卿當大國上大夫 小國下 筆者按 周禮 春官 典命 原文作 王之三公八命 其卿六命 其大夫 四命 周禮注疏 卷 21 頁 2 總頁 321 周禮注疏 卷 1 頁 6 總頁 12 章太炎 春秋左傳讀 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84 頁 239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6 頁 4-5 總頁

8 54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卿當大國下大夫 臧宣叔所言乃 古之制也 至少反應春秋時代晉國 情況 依臧宣叔所述 卿 分 上卿 中卿 下卿 三級 大夫 僅分 上大夫 下大夫 二級 未有 中大夫 一級 又 左傳 哀公二年曰 克敵者 上大夫受縣 下大夫受郡 士田十萬 庶人工商遂 人臣隸圉免 25此是鐵之戰前晉國中軍帥趙鞅誓詞 內 容亦僅提及 上大夫 下大夫 未見 中大夫 一級 唐人孔穎 達 正義 云 上大夫 下大夫 謂於大夫之內分為上 下 其上大夫 非卿也 26孔氏亦申明大夫分 上大夫 下大夫 未設 中大夫 一級 此外 儀禮 公食大夫 曰 上大夫 八豆 八簋 六鉶 九 俎 魚腊皆二俎 魚 腸胃 倫膚 若九 若十有一 下大夫則若七 若九 庶羞 西東毋過四列 上大夫 庶羞二十 加於下大夫 以雉 兔 鶉 鴽 27文中 上大夫 下大夫 對舉 無 中大夫 一 級 又 禮記 王制 曰 諸侯之上大夫卿 下大夫 上士中士下士 凡五等 孔穎達 正義 云 下大夫之上則有卿 故知上大夫即卿 也 28可知上引 王制 上大夫卿 謂 上大夫 與 卿 同義 上大夫卿 之下是 下大夫 中間亦無 中大夫 一級 其他 禮 記 諸篇如 禮器 曰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 諸公十有六 諸侯十有 二 上大夫八 下大夫六 天子之冕 朱綠藻十有二旒 諸侯九 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 士三 如 少儀 曰 貳車者 諸侯七乘 上大夫五乘 下大夫三乘 如 雜記下 曰 上大夫之虞也 少牢 下大夫之虞也 犆牲 如 喪大記 曰 君大棺八寸 屬六寸 椑 四寸 上大夫大棺八寸 屬六寸 下大夫大棺六寸 屬四寸 士棺六寸 春秋左傳注疏 卷 57 頁 總頁 同前註 頁 10 總頁 994 漢 鄭玄注 唐 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二 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卷 26 頁 1-2 總頁 312 漢 鄭玄注 唐 孔穎達正義 禮記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 二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卷 11 頁 1 總頁 212

9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55 等 29皆 上大夫 下大夫 對舉 兩者間無 中大夫 一級 此 外 考諸 周禮 各篇 序官 皆以 卿 中大夫 下大夫 排序 中大夫 之上未設 上大夫 若以上引 禮記 王制 諸 侯之上大夫卿 下大夫 視之 則所謂 上大夫 即是 卿 故 周 禮 卿 中大夫 間未有 上大夫 一級 若筆者此見無誤 推 測 周禮 中大夫 下大夫 應與 左傳 上大夫 下大 夫 相當才是 學者或以 左傳 昭公七年記載反駁 文曰 罕朔奔晉 韓宣子問其位於子產 子產曰 君之羈臣 苟得容 以逃死 何位之敢擇 卿違 從大夫之位 罪人以其罪降 古之 制也 朔於敝邑 亞大夫也 其官 馬師也 獲戾而逃 唯執政 所寘之 得免其死 為惠大矣 又敢求位 宣子為子產之敏也 使從嬖大夫 杜預 集解 云 謂以禮去者降位一等 孔穎達 正義 云 子 產云 朔 亞大夫也 今晉侯使朔為下大夫 故杜云 為子產故 使降 一等 不以罪降 30 嬖大夫 又見 左傳 昭公元年 文曰 子 皙 上大夫 女 嬖大夫 而弗下之 不尊貴也 日人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 云 晉 鄭謂下大夫為嬖大夫 吳語 亦有嬖大夫 韋氏引是傳云 下大夫也 31 32依子產之言 鄭國大夫罕 朔在鄭國為 亞大夫 出奔晉國後晉平公任以 下大夫 竹添氏 左 傳會箋 直云 亞大夫 亞于上大夫也 33既然 亞大夫 為 上 大夫 之 亞 原本為鄭國 亞大夫 的罕朔出奔晉國後 降一級為 下大夫 如此 大夫 豈非分為三級等第 上文已論 周禮 無 上 禮記注疏 卷 23 頁 6 總頁 451 卷 23 頁 14 總頁 455 卷 35 頁 15 總頁 633 卷 42 頁 9 總頁 739 卷 45 頁 16 總頁 785 春秋左傳注疏 卷 44 頁 15 總頁 765 國語韋昭註 卷 19 頁 7 總頁 435 日 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 臺北 天工書局 1998 頁 1355 同前註 頁 1464

10 56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大夫 禮記 謂 上大夫 即 卿 筆者認為此處子產謂罕朔為 亞大夫 或當指 卿 之 亞 實指 上大夫 罕達出奔晉國 故 罪人以其罪降 而為 嬖大夫 下大夫 上引 左傳 哀公 二年為晉國卿大夫趙鞅之言 顯然晉國無釋為 大夫 等第之 亞大夫 或 中大夫 僅分 上大夫 下大夫 二級 身為春秋大國之晉 國尚且如此 屬於次等國的鄭國竟將大夫分為三級等第 甚不合理 故 筆者認為 左傳 昭公七年的 亞大夫 當理解為 卿 之 亞 即 左傳 所載 上大夫 至於引文第4條 第10條皆出自戰國諸子 追述 未必如實反映春秋時代晉國制度 故筆者認為當以 左傳 記載 為確 三 左傳 大夫 前常冠以名詞 考之 左傳 大夫 前常加諸其他名詞 除 中大夫 外 依 清人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 春秋列國官制表 所載 晉 國有 僕大夫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 輿大夫 公族大夫 秦國有 右大夫 34秦國 右大夫 見於 左傳 成公二年及襄公十一年 35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 云 右大 夫 秦官名 又有右大夫詹 見襄十一年 36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云 右大夫 疑是秦國官名 襄十一年秦又有 右大夫詹 37依 清 顧棟高著 吳樹平 李解民點校 春秋大事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 頁 左傳 成公二年曰 十一月 公及楚公子嬰齊 蔡侯 許男 秦右大夫 說 宋華元 陳公孫寧 衛孫良夫 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 卿不 書 匱盟也 左傳 襄公十一年曰 楚子囊乞旅于秦 秦右大夫詹帥 師從楚子 將以伐鄭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5 頁 總頁 卷 19 頁 31 總頁 546 左傳會箋 頁 828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 頁 808

11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57 左傳 成公二年杜預 集解 云 齊大夫不書其名 非卿也 杜 氏又云 諸大夫盟會 經 貶之稱人 或摠言大夫 若實是國卿 本合書名者 傳 即顯其名氏 若本是大夫 不合書名者 傳 直 言其大夫 38則秦國 右大夫 當是卿位 非一般大夫職等才是 本 文以晉國官制為討論範圍 右大夫 是秦國官制 故初步排除本文討 論範圍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見 左傳 宣公十二 年 文曰 趙括 趙嬰齊為中軍大夫 鞏朔 韓穿為上軍大夫 荀 首 趙同為下軍大夫 39此三軍大夫唯晉國獨見 且僅見宣公十二年 邲之戰 何以僅見此年 其緣由清人方苞 左傳義法舉 要 云 四大戰無書三軍之大夫者 惟邲特書 以晉之喪師 由先縠剛愎 而趙括 趙同助之 鞏朔 韓穿則有設七覆事 荀首則有以其族 反之 獲連尹襄老 囚楚公子縠臣事 趙嬰齊有使其徒先具舟于 河事 苟不先書其職司 則不知其為何人 既備舉六人 則趙旃 求卿未得 魏錡求公族未得 皆以卿族在軍行 而非有職司 亦 見矣 40 針對方苞之文 黃肇基 清代方苞林紓 左傳 評點研究 云 左 傳 先敘置軍 點明將佐身分與職分 再述六人之議 前後相映 以形 主帥無權 將佐跋扈 貽誤軍機 以致晉敗 41黃氏認為方氏點出 左 傳 作者於此文詳述三軍大夫名氏及職稱 是為下文邲之戰晉國敗績張 本 是 左傳 作者特意所為 筆者認為方氏之見頗具隻眼 其說可從 由此可知 依方氏之意 則晉國當常設三軍大夫 非獨邲之戰方有此職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5 頁 23 總頁 430 同前註 卷 23 頁 4 總頁 389 清 方苞 左傳義法舉要 臺北 廣文書局影印 榕園叢書 1977 卷 1 邲之戰 頁 黃肇基 清代方苞林紓 左傳 評點研究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 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7 頁 176

12 5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雖三軍大夫之名僅見於此 但可推知應是晉國常設職官 至於三軍大夫 職司內容文獻未予明載 僅可參看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記載 文曰 自六正 五吏 三十帥 三軍之大夫 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 賂 杜預 集解 於 六正 下云 三軍之六卿 於 五吏 三 十帥 云 五吏 文職 三十帥 武職 皆軍卿之屬官 於 百官 之正長師旅 云 百官正長 群有司也 師旅 小將帥 42獨 三 軍之大夫 未予解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云 三軍之大夫 則每 軍之職掌其他軍務者 43其說或可信從 如此可知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應是 中軍 上軍 下軍 掌司 軍務之大夫 則 大夫 前加冠 中軍 上軍 下軍 應可 視為此 大夫 職司範圍 七輿大夫 見 左傳 僖公十年及襄公二十三年 44筆者拙文 左 傳 旄車之族 考 認為 僖公十年杜預 集解 云 侯伯七命 副車七乘 又云 七子 七輿大夫 45依 傳 文及杜氏解釋 七輿大夫 即晉君副車七乘之七位大夫 46可知 七輿大夫 之 七 輿 亦可視為此 大夫 職司範圍 意即七位大夫各掌一乘晉君之副 車 輿 公族大夫 七見 左傳 47筆者拙文 春秋時代晉國公族大夫 的職權 及 春秋時代的公族與公室 有以下結論 晉國公族大夫共計 春秋左傳注疏 卷 36 頁 8 總頁 620 春秋左傳注 頁 左傳 僖公十年曰 遂殺丕鄭 祁舉及七輿大夫 左行共華 右行賈華 叔堅 騅歂 纍虎 特宮 山祁 皆里 丕之黨也 左傳 襄公二十三 年曰 四月 欒盈帥曲沃之甲 因魏獻子 以晝入絳 唯魏氏及七輿 大夫與之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3 頁 17 總頁 222 卷 35 頁 10 總頁 602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3 頁 17 總頁 222 黃聖松 左傳 旄車之族 考 原載 文與哲 第 12 期 頁 1-20 收錄於黃聖松 左傳 軍事制度研究 高雄 高雄復文圖書 出版社 2009 頁 左傳 宣公二年曰 冬 趙盾為旄車之族 使屏季以其故族為公族大夫

13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59 四名 至於公族大夫在晉國官制體系的品位高低 以目前有限資料仍無 從判斷 此外 公族大夫非專任職務 有時可由軍帥或軍佐兼任 公族 大夫之職掌 當是管理公族及卿之子弟 但據現有記載可知 似乎晉國 公族大夫只管理卿之子弟 48據此可知 公族大夫 於 大夫 前冠 以 公族 可知此 大夫 為管理晉國 公族 並擴及卿之子弟 如此可將 公族 視為此 大夫 職司範圍 僕大夫 見 左傳 成公六年 文曰 韓獻子將新中軍 且為 僕大夫 公揖而入 獻子從 公立於寢庭 謂獻子曰 何如 杜 預 集解 云 兼太僕 49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云 僕大夫 舊注皆以為即 周禮 夏官 大僕之官 掌宮中之事 50 51據 傳 文 可知 韓獻子身為新中軍將 尚兼 僕大夫 一職 可知 僕大夫 性 質類似 公族大夫 可由其他職官兼任 清人顧炎武 日知錄 卷二十八 左傳 註 論及 僕大夫 文云 成六年 韓獻子將新中軍 且為僕大夫 必言僕大夫者 以君之親臣 故獨 令之從公而入寢庭也 解未及 52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針對此段文 左傳 成公十六年曰 郤犨將新軍 且為公族大夫 以主東諸侯 左 傳 成公十八年曰 荀家 荀會 欒黶 韓無忌為公族大夫 使訓卿之子 弟共儉孝弟 左傳 襄公七年曰 晉侯謂韓無忌仁 使掌公族大夫 左傳 襄公十六年曰 平公即位 羊舌肸為傅 張君臣為中軍司馬 祁 奚 韓襄 欒盈 士鞅為公族大夫 虞丘書為乘馬御 左傳 襄公二十 一年 欒桓子娶於范宣子 生懷子 范鞅以其亡也 怨欒氏 故與欒盈為 公族大夫而不相能 左傳 昭公五年曰 韓襄為公族大夫 韓須受命 而使矣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1 頁 14 總頁 366 卷 28 頁 15 總 頁 479 卷 28 頁 30 總頁 486 卷 30 頁 11 總頁 519 卷 33 頁 2 總頁 572 卷 34 頁 15 總頁 591 卷 43 頁 11 總頁 747 黃聖松 春秋時代晉國公族大夫的職權 跨世紀研究生漢學國際學術 研討會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主辦 黃聖松 春秋時代的公族 與公室 中文研究學報 第 3 期 頁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6 頁 12 總頁 441 筆者按 大僕 周禮 又作 太僕 見 周禮注疏 卷 31 頁 12 總 頁 475 至頁 16 總頁 477 春秋左傳注 頁 828 清 顧炎武 原抄本日知錄 臺北 台灣明倫書局 1979 頁

14 60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字說明云 韓厥既兼僕大夫 據 周禮 司士 53與 大僕 群臣 退後 大僕尚須引導君王退朝 故晉景公進入內朝 他臣皆退散 唯韓 厥隨入 楊氏又引用上引顧氏 日知錄 文 認為顧氏將 僕大夫 以親臣解之 未必合 傳 意 54 周禮 夏官 大僕 曰 掌 正王之服位 出入王之大命 掌諸侯之復逆 王眡朝 則前正位而退 入亦如之 鄭玄 注 云 前正位而退道王 王既立 退居路門左 待朝畢 又 夏官 司士 文曰 司士擯 孤卿特揖 大夫以其等 旅揖 士旁三揖 王還揖門左 揖門右 大僕前 王入 內朝皆退 鄭氏 注 云 前正王視朝之位 55合兩段 經 文之意 知楊氏 之釋無誤 當可信從 僕大夫 以 僕 字冠於 大夫 前 則 僕 字之意不可不予 釐清 楊伯峻 春秋左傳詞典 釋 僕大夫 云 給事吏之總頭目 陳克炯 左傳詳解詞典 釋為 掌管宮之事務 56此外 左傳 另 有 僕人 僖公二十四年 傳 曰 初 晉侯之豎頭須 守藏者也 其出也 竊藏以逃 盡用以求納之 及入 求見 公辭焉以沐 謂僕人 曰 沐則心覆 心覆則圖反 宜吾不得見也 居者為社稷之守 行者 為羈絏之僕 其亦可也 何必罪居者 國君而讎匹夫 懼者甚眾矣 僕人以告 公遽見之 57此處 僕人 於 國語 晉語四 則記為 謁 者 三國吳人韋昭 注 云 謁 告也 58楊伯峻 春 秋左傳注 認為 僕人以其位言 謁者以其職言 59其說可從 又襄 公三年 傳 文曰 言終 魏絳至 授僕人書 將伏劍 杜預 集 解 云 僕御 晉侯御僕 60清人趙坦 寶甓齋札記 周禮注疏 卷 31 頁 1 總頁 470 至頁 6 總頁 472 春秋左傳注 頁 828 周禮注疏 卷 31 頁 12 總頁 475 卷 31 頁 3-4 總頁 471 春秋左傳詞典 頁 793 左傳詳解詞典 頁 30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5 頁 16 總頁 254 國語韋昭註 卷 10 頁 13 總頁 270 春秋左傳注 頁 416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9 頁 13 總頁 502

15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61 云 周禮 夏官 太僕 掌諸侯之復逆 建路鼓于大寢之 門外而掌其政 以待達窮者與遽令 聞鼓聲 則速逆御僕與御庶子 直事鼓所者 周禮 又云 掌群吏之逆 鄭 注 群吏 府 史以下 61此天子之制 在諸侯則大僕為僕大夫 韓獻子將新中軍 且為僕大夫 是也 御僕則為僕人 此 傳 是也 62楊氏承趙氏之 說云 周禮 夏官 太僕 下有御僕 主管接受官吏之緊急奏事 在諸侯 太僕曰僕大夫 但此僕人乃僕大夫之屬官 亦猶太僕下有 御僕 接受官吏緊急奏事 63其說可從 又 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曰 諸侯賓至 甸設庭燎 僕人巡宮 杜預 集解 云 巡宮行夜 64 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 云 周圍曰宮 周禮 隸僕 掌五寢之 埽除糞洒之事 65侯國僕人蓋是歟 66又 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曰 齊閭丘息曰 君辱舉玉趾 以在寡君之軍 群臣將傳遽以告寡君 比其復也 君無乃勤 為僕人之未次 請除館於舟道 辭曰 敢勤 僕人 杜預 集解 云 不敢勤齊僕為魯除館 67楊氏 春秋 左傳詞典 據上引 僕人 相關 傳 文 釋 左傳 僕人 有四義 掌傳達之吏 接受官吏緊急奏事之官 巡夜警戒之隸 一般給事者之 稱 陳氏 左傳詳解詞典 之見雷同 68 左傳 另有單稱 僕 者 楊氏 春秋左傳詞典 認為這種 僕 之內容可包括三種 分別為 給 事者 駕車者及執賤役者 陳氏 左傳詳解詞典 意見與楊氏一致 69 僕 與 僕人 之差異除 駕車者 外 其餘二項皆與上述 僕人 筆者按 趙氏所引 周禮 及鄭 注 為 周禮 夏官 御僕 文 見 周 禮注疏 卷 31 頁 18 總頁 478 清 趙坦 寶甓齋札記 收錄於清 阮元輯 皇清經解諸經總義類彙 編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2 冊 3 頁 3426 春秋左傳注 頁 929 春秋左傳注疏 卷 40 頁 17 總頁 687 周禮注疏 卷 31 頁 18 總頁 478 左傳會箋 頁 1320 春秋左傳注疏 卷 60 頁 16 總頁 1048 春秋左傳詞典 頁 792 左傳詳解詞典 頁 120 同前註

16 62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相似 筆者認為 於 給事者 及 執賤役者 二義 可視 僕 為 僕 人 簡稱 至於 僕 作為 駕車者 筆者拙文 左傳 御 僕 考 討論 左傳 御 僕 差異 70讀者可參看 然就上 引 僕人 相關 傳 文內容 皆與釋為 駕車者 之 僕 無涉 既 然 僕 另有 給事者 及 執賤議者 二義 又與 僕人 職司內容 相仿 故筆者認為 若據清人趙坦之見 則 僕大夫 是 僕人 之長 官 主要工作內容為管理國君所屬 僕人 如此可將 僕 意即 僕人 視為此 大夫 職司範圍 依上文所論 左傳 於 大夫 前加冠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僕大 夫 所加名詞 中軍 上軍 下軍 七輿 公族 僕 等 皆是該 大夫 職司範圍 中大夫 之 中 第二節已 證明非等第之意 若依本節所論 則 中大夫 之 中 應可視為此大 夫職司範圍 至於 中大夫 職司之 中 意義為何 下節繼續說明 四 中大夫為掌理國君內廷事務者 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 於本文第二節標註引文第1條下云 中大 夫 贄御大夫之類也 此句照毒而獻之 非以中貴人為腹心 則是謀不 成 71竹添氏所謂 贄御 即執鞭御車 意指近侍心腹之臣 筆者認 為竹添氏之說大致可從 但仍須進一步論述 黎東方先生 中國上古史 八論 有 政治機構與政治內容 其間論及 中大夫 文云 列國在卿與大夫之間沒有所謂 中大夫 之官 這 中 字在列 國的官制系統中 是無法插入的 但是到了春秋 秦晉二國卻均 黃聖松 左傳 御 僕 考 政大中文學報 第 9 期 頁 左傳會箋 頁 343

17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63 有此 中大夫 的設置 原來這 中大夫 之 中 並非上大 夫與下大夫之間的中 而是宮中之中 中外之中 其地位之衝要 也許要超過 上大夫卿 正如漢代 中二千石 之官並非次於 普通的二千石 而是高過普通的二千石 列國之設置 中大夫 是一種創擧 一種僭竊 72 首先須說明 黎先生謂秦 晉二國皆有 中大夫 實乃誤解 左傳 原文 黎氏於此處註云 見左氏春秋僖公四年及十五年 73即本文 引文第1條及第2條 引文第1條記載晉獻公將立奚齊為大子 故與中大 夫里克為謀 此為晉國之事 然引文第2條先言秦穆姬 又謂晉惠公賄 賂 中大夫 既而皆背之 又割地賄賂秦穆公 卻又 既而不與 由於上下文提及秦國 或因此黎氏誤解此處 中大夫 是秦國官制 事 實上引文第2條 中大夫 仍屬晉國 杜預 集解 云 中大夫 國 內執政里 丕等 74皆足證明 依黎氏意見 則 中大夫 之 中 為 宮中之中 中外之中 可惜黎氏於文中未進一步申論 筆者於第三節論證 左傳 於 大夫 前加冠名詞之例 認為所加 冠名詞實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如依此例 則 中大夫 之 中 當是其 職司範圍 意即黎氏所謂 宮中之中 中外之中 成公九年 經 曰 城中城 杜預 集解 云 魯邑也 在東海廩丘縣西南 75是杜 預將 中城 釋為魯國一邑之名 此外 定公六年 經 曰 冬 城 中城 杜預 集解 云 無 傳 公為晉侵鄭故 懼而城之 76 然 穀梁傳 成公九年曰 城中城者 非外民也 77清人江永 春秋地理考實 云 晉海郡有厚邱 今海州沭陽縣厚邱 在縣北六 黎東方 中國上古史八論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1983 頁 141 同前註 頁 152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4 頁 2 總頁 229 同前註 卷 26 頁 24 總頁 447 同前註 卷 55 頁 5 總頁 960 晉 范寧集解 唐 楊士勛疏 春秋穀梁傳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 清嘉慶二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卷 14 頁 3 總頁 138

18 64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十里 魯地當不能至此 而山東東昌府之范陽古廩邱為齊邑 皆非此 經 中城 所在 穀梁 云 城中城者 非外民也 則是魯 城之內城耳 蓋城其內城 則內城以外之民竟外之 故非之 定 六年 城中城 同 78竹添氏 左傳會箋 承江永之意云 中城 是魯內城 於城內更作城也 中字應作內字解 定六年 城中城 亦同 79楊氏 春秋左傳注 亦云 據 穀梁傳 中城即內城 若然 則此中城即魯都曲阜之內城 80如此則 中城 實指魯都曲阜 內城 中 確有 內 之意 國語 晉語一 另有二條述及 中 今將其文標上序號迻錄 於下 12 僕人贊聞之 曰 太子殆哉 君賜之奇 奇生怪 怪生無 常 無常不立 使之出征 先以觀之 故告之以離心 而示 之以堅忍之權 則必惡其心而害其身矣 惡其心 必內險之 害其身 必外危之 危自中起 難哉 且是衣也 狂夫阻之 衣也 其言曰 盡敵而反 雖盡敵 其若內讒何 申 生勝狄而反 讒言作於中 君子曰 知微 國語 晉語一 申生曰 不可 君之使我 非歡也 抑欲測吾心也 是故 賜我奇服 而告我權 又有甘言焉 言之大甘 其中必苦 譖在中矣 君故生心 雖蠍譖 焉避之 不若戰也 不戰而 反 我罪滋厚 我戰死 猶有令名焉 果敗狄于稷桑而反 讒言益起 狐突杜門不出 君子曰 善深謀也 國 語 晉語一 清 江永 春秋地理考實 收錄於清 阮元輯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冊 1 頁 854 左傳會箋 頁 865 春秋左傳注 頁 842 國語韋昭註 卷 7 頁 總頁 同前註 頁 12 總頁

19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65 引文第12條記太子申生僕人名為贊者 評論晉獻公令太子申生討伐東山 皋落氏之事 僕人贊認為 太子申生即使戰勝東山皋落氏而返 面對 內 讒 威脅恐無能為力 事情發展果如僕人贊所言 太子申生勝敵返國 而 讒言 的確 作於中 故文末 君子 稱譽僕人贊 知微 文 中將 其若內讒何 與 讒言作於中 對舉 足知此 中 即釋為 內 當指晉君內宮 引文第13條記太子申生面對驪姬計謀的表露之語 其 云 譖在中矣 指讒言起自 中 即晉國內宮 此外 國語 晉語四 有 中官 一詞 文云 14 胥 籍 狐 箕 欒 郤 栢 先 羊舌 董 韓 寔掌近 官 諸姬之良 掌其中官 異姓之能 掌其遠官 韋昭 注 云 十一族 晉之舊姓 近官 朝廷者 諸姬 同姓 中 官 內官 遠官 縣鄙 83文中將 近官 中官 遠官 對 舉 呈現 近 中 遠 之重要性 閻步克 中國古代官階制 度引論 針對此云 這三個職類概念 就是以距離君主的遠近而劃分 的 近官 與 遠官 屬 中外 之別 即中央官與地方官之別 中 官 也稱 內官 屬宮廷官 他們已分化出來 被視為一個特殊職類 了 從而使 宮朝 問題凸顯出來 84先秦文獻類似記載尚可得見 唯 近官 作 近臣 或 邇臣 遠官 作 遠臣 如 禮記 緇衣 曰 君毋以小謀大 毋以遠言近 毋以內圖外 則大臣不怨 邇臣不疾 而遠臣不蔽矣 85又 孟子 萬章上 曰 吾聞觀近臣 以其所為主 觀遠臣 以其所主 86又 墨子 親士 云 臣下重 其爵位而不言 近臣則喑 遠臣則唫 怨結於民心 諂諛在側 善議障 國語韋昭註 卷 10 頁 14 總頁 271 閻步克 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頁 66 禮記注疏 卷 55 頁 9 總頁 931 漢 趙岐注 宋 邢昺疏 孟子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二 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卷 9 下 頁 9 總頁 172

20 66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塞 則國危矣 87又 晏子春秋 內篇諫上 景公病久不愈欲誅祝史 以謝晏子諫第十二 云 臣聞之 近臣嘿 遠臣瘖 眾口鑠金 88以 上所揭皆是 近臣 邇臣 與 遠臣 對舉 不見 中官 或 中 臣 與之並列 依 國語 記載 中官 由晉君同姓者任之 易言之 即由晉君 公族 選拔 良 者擔任 所謂 中官 者 依韋昭之見即 為 內官 應是掌理晉國國君內宮事務者 左傳 亦見 內官 宣公十二年 傳 曰 內官序當其夜 以待不虞 不可謂無備 杜預 集解 云 內官 近官 序 次也 孔穎達 正義 云 其內官親近王者為次序 以當其夜 若今宿直遞 持更也 89竹添氏 左傳會箋 云 內官 若中射 郎尹之屬 見 韓非 淮南 書 90楊氏 春秋左傳注 云 內官 王左右 親近之臣 入夜則有親近之臣依次值班以為保護 91可知 內官 是國君近侍之臣 又 左傳 昭公元年曰 僑又聞之 內官不及同姓 其生不殖 杜預 集解 云 內官 嬪御 92楊氏云 內官謂 國君之姬妾 93又 左傳 昭公三年曰 不腆先君之適以備內官 焜燿寡人之望 則又無祿 早世隕命 寡人失望 孔氏 正義 云 言得嬪妃之列 照明己之意望也 94楊氏云 備內官亦謙詞 充 晉國內宮之數也 95可知 內官 又可指國君妻妾 除 內官 外 左傳 尚有 內宮 成公十八年 傳 曰 齊為慶氏之難故 甲 申晦 齊侯使士華免以戈殺國佐于內宮之朝 師逃于夫人之宮 杜預 東周 墨翟著 清 孫詒讓詁 孫啟治點校 墨子閒詁 北京 中華書 局 2001 頁 3-4 題東周 晏嬰著 陶梅生注譯 葉國良校閱 新譯晏子春秋 臺北 三 民書局 1998 頁 34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3 頁 總頁 左傳會箋 頁 749 春秋左傳注 頁 732 春秋左傳注疏 卷 41 頁 24 總頁 707 春秋左傳注 頁 1220 春秋左傳注疏 卷 42 頁 8-9 總頁 春秋左傳注 頁 1233

21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67 集解 云 內宮 夫人宮 96竹添氏云 杜以內宮為夫人之宮 恐非 蓋內宮 齊侯燕居之宮 內寢之屬 而朝 其前堂也 97楊氏 承竹添之見云 杜 注 以為夫人宮 但下文另有 夫人之宮 或 此內宮為齊侯燕居之宮 朝則內宮前堂 98又 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 曰 陳須無以公歸 稅服而如內宮 慶封歸 遇告亂者 丁亥 伐西門 弗克 還伐北門 克之 入 伐內宮 弗克 杜預 集解 云 陳 鮑在公所故 99楊氏云 入城 攻內宮 以陳 鮑之人 在內宮 100可知 內宮 指國君宮室 內官 有 國君近侍之臣 及 國君妻妾 二意 而 內宮 為 國君宮室 內 之意大體指國君內廷 上文引第 條之 中 皆有 內 及 內官 之意 知 中大夫 之 中 當是此大 夫職司範圍 易言之 中大夫 即掌理國君內廷之大夫 另有一點值 得玩味的現象可提供學者討論 依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 春秋列國官制 表 101 宰 類職官在春秋時期自周天子至魯 宋 晉 齊 楚 鄭 吳等國皆有之 或單稱 宰 或稱 大宰 冢宰 或分為 大 宰 少宰 晉國見 宰夫 一職 左傳 宣公二年曰 晉靈 公不君 宰夫胹熊蹯不熟 殺之 寘諸畚 使婦人載以過朝 102 楊氏云 此宰夫即 周禮 天官 之膳夫 蓋天子曰膳夫 諸侯曰宰 夫 宰夫掌君飲食膳羞 103 左傳 尚見二處 宰夫 記載 宣 公四年 傳 曰 及入 宰夫將解黿 相視而笑 又昭公二十八年 傳 曰 和如羹焉 水 火 醯 醢 鹽 梅 以烹魚肉 燀之以 春秋左傳注疏 眷 28 頁 總頁 左傳會箋 頁 946 春秋左傳注 頁 907 春秋左傳注疏 卷 38 頁 28 總頁 655 春秋左傳注 頁 1148 春秋大事表 頁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1 頁 9 總頁 364 春秋左傳注 頁

22 6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薪 宰夫和之 齊之以味 濟其不及 以洩其過 104二處 宰夫 職 司似與宣公二年 傳 所載相同 皆是掌理國君飲食之事 知晉國 宰 夫 僅單純司理國君飲食 與 左傳 所載其他諸國 宰 類職關性 質大相逕庭 各國 宰 類職官發展不同 權位高低也不一 如魯國 大宰 僅見 左傳 隱公十一年 文曰 羽父請殺桓公 將以求大 宰 105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 云 羽父名見于 經 已是卿矣 而復求大宰 蓋欲令魯特設是官以榮己耳 以後更無大宰 知魯竟不立 之 106顧氏之說雖有其理 但謂魯國原無 大宰 之官 之後亦未設 此官 則稍有武斷之嫌 但可確信的是 大宰 於魯國雖未必握有實 權 但羽父已為魯國之卿而欲求此官 可證 大宰 應有榮顯地位 至 於宋國 顧棟高認為 大宰在六官之下 於楚國 顧棟高亦謂 楚以 令尹 司馬為要職 大宰之官非楚所重 於鄭國 顧棟高以為 大宰 之官非鄭所重矣 107知宋 楚 鄭之 大宰 權力與地位皆不甚崇 高 依張亞初 劉雨研究成果 西周時周天子之 宰 由原本管理王家 事務 逐漸掌握權力而成為朝廷重要職官 108時至春秋 諸侯之 太宰 除職司公室內外事務之外 一般情況下 還參與出納國君之命 出使列 國等政務 太宰的基本職掌說明其為諸侯國公室之總管 109晉國雖有 宰夫 但 左傳 未見晉國有張亞初 劉雨所指 掌理國君事務的 宰 類職官 依本文討論 筆者認為晉國 中大夫 既為掌理晉君內 廷之大夫 其職司內容頗似各國 宰 類職官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1 頁 19 總頁 369 同前註 卷 4 頁 26 總頁 82 卷 49 頁 14 總頁 858 春秋大事表 頁 1034 同前註 頁 張亞初 劉雨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 頁 41 中國歷代官制 頁 14

23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69 五 中大夫里克 丕鄭為 卿 左傳 國語 記載 中大夫 總計三條 見上文引文第1 2 3條 時間皆屬晉獻公 惠公時代的春秋初期 杜預 集解 於引文第2 條下云 中大夫 國內執政里 丕等 110竹添氏云 又 晉語 以里克為中大夫 丕鄭為嬖大夫 四年 傳 云 與中大夫成謀 內 外 傳 中大夫三出而三異 不可牽合 111然筆者考諸 國語 並無明文謂丕鄭為 嬖大夫 筆者推測 或許是竹添氏依引文第3條 認為夷吾賄賂 中大夫 里克百萬之田 既然夷吾賄賂丕鄭遞減為七十 萬 則丕鄭當為 嬖大夫 等級 竹添氏之推論雖非無理 但引文第2 條記曰 晉侯許賂中大夫 杜預以引文第3條內容對照 則 中大 夫 應指里克 丕鄭較為合理 意即里克 丕鄭皆為 中大夫 引文 第3條記云 中大夫里克與我矣 於 里克 前加記 中大夫 雖後文僅謂 丕鄭與我矣 於 丕鄭 前未標記 中大夫 筆者認 為 可能因二人皆為 中大夫 故僅於前者稱之而總括後者 本文今 依杜預之見 認為里克 丕鄭皆為 中大夫 至於 中大夫 職權為何 是否僅是 掌理國君內廷事務者 筆 者認為 可透過 左傳 記述晉國軍事制度及里克 丕鄭事蹟尋繹蛛絲 馬跡 春秋時代晉國 卿 稱為 軍將 軍佐 迥異他國 此乃 治先秦史 春秋史 左傳 學者周知之事 軍將 軍佐 制度 始於晉文公四年 B.C.633 僖公二十七年 傳 曰 於是乎蒐于 被廬 作三軍 謀元帥 乃使郤縠將中軍 郤溱佐之 使狐偃將上 軍 讓於狐毛而佐之 命趙衰為卿 讓於欒枝 先軫 使欒枝將下軍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4 頁 2 總頁 229 左傳會箋 頁 396

24 70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先軫佐之 荀林父御戎 魏犨為右 112因 作三軍 而有中軍將佐 上軍將佐 下軍將佐等六位 卿 從此確立晉國 軍將 軍佐 制度 晉國雖於晉文公八年 B.C.629 擴編至 五軍 113後於晉襄公 七年 B.C.621 又恢復 三軍 規模 114晉景公十二年 B.C.588 即魯成公三年時 為犒賞對齊國鞌之戰大捷 於是 晉作六軍 115這 是晉國軍事編制最大規模 晉厲公六年 B.C.575 即魯成公十六年 時 晉 楚鄢陵之戰 晉國復罷新上 下軍 116是時晉國成 四軍 晉悼公十五年 B.C.559 即魯襄公十四年時 晉侯舍新軍 117晉 國又恢復 三軍 自此而終 左傳 下限 晉國皆保持 三軍 編制 然晉國 作三軍 前狀況又如何 回顧 左傳 記載 莊公十六年 傳 曰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 118是時為曲沃武公三十八年 B.C.678 正式受周僖王冊命為晉侯 其國力為 一軍 規模 十 七年後的晉獻公十六年 B.C.661 即魯閔公元年時 傳 文記曰 晉侯作二軍 公將上軍 太子申生將下軍 119自此晉國保持 二軍 編制 直至晉文公四年 B.C.633 作三軍 為止 維持二十八年之 久 為釐清此段時間晉國 二軍 狀況 以下依時間先後鋪排相關記載 並說明各階段 二軍 統帥之變化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6 頁 總頁 267 左傳 僖公三十一年曰 晉蒐于清原 作五軍以禦狄 同前註 卷 17 頁 9 總頁 287 左傳 文公六年曰 晉蒐于夷 舍二軍 同前註 卷 19 上 頁 5 總 頁 313 同前註 卷 26 頁 5 總頁 438 杜預 集解 云 荀瑩 下軍佐 於是郤犨代趙旃將新軍 新上 下軍罷 矣 同前註 卷 28 頁 3 總頁 473 同前註 卷 33 頁 17 總頁 562 同前註 卷 9 頁 12 總頁 157 同前註 卷 11 頁 12 總頁 188 黃聖松 清 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 春秋晉中軍表 證補 第七屆國 際暨第十二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 高雄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25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71 一 晉獻公十五年 即魯閔公元年 B.C.661 閔公元年 傳 曰 晉侯作二軍 公將上軍 大子申生將下軍 趙夙御戎 畢萬為右 以滅耿 滅霍 滅魏 121此時為晉獻公十五年 晉國 二軍 分為上軍 下軍 晉獻公自將上軍留守國都 由太子申生 將下軍對外征伐 二 晉獻公十六年 即魯閔公二年 B.C.660 閔公二年 傳 曰 晉侯使大子申生伐東山皐落氏 大子帥 師 公衣之偏衣 配之金玦 狐突御罕夷 先丹木為右 羊舌大夫為尉 杜預 集解 云 狐突 伯行 重耳外祖父也 為申生御 申生以太 子將上軍 罕夷 晉下軍卿也 122楊氏云 罕夷當為下軍將 蓋太 子本將下軍 今代公將上軍 則以罕夷為下軍將而從行 123竹添氏則 云 前年晉侯作二軍 公將上軍 大子申生將下軍 此年大子仍將下 軍也 竹添氏又於 狐突御罕夷 先丹木為右 下云 此猶下軍佐 矣 如杜說 是以舉國之賦授之大子也 必不然 124筆者以為竹添氏 之說可從 下文第 三 點 左傳 僖公二年記載里克 荀息伐虢 滅 下陽 若認為里克將上軍 荀息將下軍 則僖公五年 傳 又記載晉侯 圍上陽之事 則晉獻公又復將上軍 左傳 成公十三年曰 國之大 事 在祀與戎 125軍權為國家重器 豈可輕易更換 故筆者認為此年 仍由晉獻公將上軍 太子申生將下軍 罕夷任下軍之佐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1 頁 12 總頁 188 同前註 頁 總頁 192 春秋左傳注 頁 270 左傳會箋 頁 316 春秋左傳注疏 卷 27 頁 10 總頁 460

26 72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三 晉獻公十九年 即魯僖公二年 B.C.658 僖公二年 傳 曰 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 伐虢 夏 晉里克 荀息帥師會虞師 伐虢 滅下陽 126閔公二 年 傳 曰 夫帥師 專行謀 誓軍旅 君與國政之所圖也 杜預 集解 云 帥師者 必專謀軍事 宣號令也 君與國政之所圖也 127 楊氏云 國政 國之正卿 128可知 帥師 者為 國政 亦即一 國之 卿 晉獻公十六年太子申生將上軍伐東山皐落氏 雖不知何時 歸國 但自彼年至此時已歷二年 或於晉獻公十八年 即魯僖公元年 B.C.657 結束戰事 故交回軍權 晉獻公十六年罕夷擔任下軍之佐 罕夷於 左傳 僅出現該年 於此時或已謝世或致仕 此年里克 荀息 帥師伐虢 滅下陽 筆者認為里克應是代太子申生將下軍 由荀息代罕 夷任下軍之佐 推測里克 荀息此時為晉國之 卿 方能代替太子申 生將下軍出征 四 晉獻公二十二年 即魯僖公五年 B.C.655 僖公五年 傳 曰 八月甲午 晉侯圍上陽 冬十二月丙子 朔 晉滅虢 129晉獻公圍上陽 滅虢 左傳 未載里克 荀息同往 推測應是晉獻公自將上軍出征 五 晉獻公二十四年 即魯僖公七年 B.C.653 僖公八年 傳 曰 晉里克帥師 梁由靡御 虢射為右 以敗狄 于采桑 梁由靡曰 狄無恥 從之 必大克 里克曰 懼之而已 無速眾狄 虢射曰 期年 狄必至 示之弱矣 夏 狄伐晉 報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2 頁 5-6 總頁 199 同前註 卷 11 頁 11 總頁 192 春秋左傳注 頁 268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2 頁 總頁

27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73 采桑之役也 復期月 130從 傳 文 期年 狄必至 可知 里克帥 師征狄于采桑當是前去年之事 故筆者將此條繫於此 傳 文謂 里 克帥師 當是里克將下軍出征 雖未見荀息隨里克同往 然 左傳 未見罷荀息而改任他人之記載 推測荀息此時仍為下軍之佐 六 晉獻公二十六年 魯僖公九年 B.C.651 僖公九年 傳 曰 九月 晉獻公卒 十一月 里克殺公子 卓于朝 荀息死之 131可知晉獻公於九月謝世前仍掌上軍 筆者推測 荀息十一月謝世前應仍為下軍之佐 繼荀息佐下軍者 左傳 並未記載 七 晉惠公元年 即魯僖公十年 B.C.650 僖公十年 傳 曰 夏 四月 周公忌父 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 侯 晉侯殺里克以說 將殺里克 公使謂之曰 微子 則不及此 雖 然 子殺二君與一大夫 為子君者 不亦難乎 對曰 不有廢也 君何以興 欲加之罪 其無辭乎 臣聞命矣 伏劍而死 132晉惠公 即位後當自將上軍 至於原本將下軍之里克亦於此時謝世 繼任將下軍 者 左傳 並未記載 由以上記載可知 中大夫 里克於晉獻公十九年 B.C.658 始 至晉惠公元年 B.C.650 被殺為止 八年期間皆擔任晉國 下軍 統 帥 上引閔公二年 傳 曰 帥師者 必專謀軍事 宣號令也 君與 國政之所圖也 133楊氏云 國政 國之正卿 134又閔公元年 傳 文曰 晉侯作二軍 公將上軍 太子申生將下軍 還 為太子城 曲沃 士蒍曰 太子不得立矣 分之都城 而位以卿 先為之極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3 頁 6-7 總頁 同前註 卷 13 頁 總頁 同前註 卷 13 頁 15 總頁 221 同前註 卷 11 頁 11 總頁 192 春秋左傳注 頁 268

28 74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又焉得立 杜預 集解 云 位以卿 謂將下軍 135又 國語 魯語下 云 天子作師 公帥之 以征不德 元侯作師 卿帥之 以 承天子 136又 周禮 夏官 司馬 曰 王六軍 大國三軍 次國 二軍 小國一軍 軍將皆命卿 137又 公羊傳 襄公十一年曰 三 軍者何 三卿也 138知率領國家軍隊出征者 除國君外當是 卿 莫 屬 139 中大夫 里克於此八年間二次率領晉軍出征 其身分應當為 卿 才是 再者 引文第2條杜預 集解 云 中大夫 國內執政里 丕 等 140杜預稱 中大夫 為晉國 執政 其說應可信從 另一位 中大夫 丕鄭 左傳 雖未見其率軍出征 但可從其他 面向得知丕鄭亦為晉國 執政 意即晉國之 卿 文公元年 傳 曰 凡君即位 卿出並聘 141知新君即位時 將派遣其 卿 至 各國 聘 僖公十年 傳 曰 夏四月 周公忌父 王子黨會齊隰 朋立晉侯 晉侯殺里克以說 於是丕鄭聘于秦 且謝緩賂 故不 及 142 國語 晉語三 亦載此事 文云 惠公既即位 乃背秦賄 使丕鄭聘於秦 且謝之 143該年四月晉惠公新立 依 史記 晉世家 記載 惠公以重耳在外 畏里克為變 賜里克死 144晉惠公深懼里 克為公子重耳內應 故殺里克以杜絕後患 依 傳 文之意 晉惠公也 欲殺丕鄭 但此時丕鄭出聘秦國 故免遭橫禍 至於丕鄭出聘秦國之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1 頁 3 總頁 188 國語韋昭註 卷 5 頁 2 總頁 133 周禮注疏 卷 28 頁 2 總頁 429 漢 公羊壽傳 漢 何休解詁 唐 徐彥疏 春秋公羊傳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二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卷 19 頁 17 總頁 247 顧德融 朱順龍云 春秋時卿也是諸侯國的執政之臣和軍事統帥 顧德 融 朱順龍 春秋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頁 337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4 頁 2 總頁 229 同前註 卷 18 頁 6 總頁 299 同前註 卷 13 頁 15 總頁 221 國語韋昭註 卷 3 頁 2 總頁 232 漢 司馬遷著 日 瀧川資言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 高雄 復文圖書出 版社 1991 卷 39 頁 29 總頁 613

29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75 由 傳 文謂 聘于秦 且謝緩賂 楊氏認為 謝緩賄 是 謂 所許之賄緩與之 致歉意 其實不與 145此事固然是丕鄭聘於秦國的 目的之一 但此行主要任務應如 國語 所載 因 惠公既即位 故 惠公遣丕鄭至秦國 聘 由此可證丕鄭是以晉國之 卿 的身分出聘 秦國 至於曾與里克一同率軍出征的荀息 其身分又為何 是否亦是晉國 之 卿 僖公九年 傳 曰 初 獻公使荀息傅奚齊 146知晉獻 公任命荀息擔任奚齊之 傅 即 輔佐並教導太子者 147此事亦見 史記 晉世家 文云 獻公亦病 復還歸 病甚 乃謂荀息 於是遂屬奚齊於荀息 荀息為相 主國政 148 史記 謂荀息在晉獻 公謝世後擔任晉國之 相 且 主國政 可證荀息亦當為晉之 卿 才是 但須說明的是 荀息於晉獻公十九年 B.C.658 即魯僖公二 年時 已和里克 帥師會虞師 伐虢 滅下陽 故荀息擔任晉國之 卿 當從該年為始 晉獻公謝世後荀息方才 主國政 學者或許質疑 縱觀晉獻公在位期間另有重臣士蒍 士蒍是否為 卿 又太子申生亦曾率兵出征 亦可視為 卿 否 莊公二十六年 傳 曰 二十六年春 晉士蒍為大司空 杜預 集解 云 大 司空 卿官 孔氏 正義 云 傳 於比年以來 說士蒍為獻公 設計 晉國以安 今又言大司空 明任以卿位也 149顯然士蒍曾為晉 獻公之 卿 唯 左傳 記載士蒍之事僅至晉獻公二十二年 即魯僖 公五年 B.C.655 此後士蒍或已謝世或已致仕 故不見載 左傳 至於太子申生雖為晉國太子 卻將兵出擊他國 是否可以率軍與否視為 擔任一國之 卿 的標準 閔公元年 傳 記載一段士蒍之言值得注意 文曰 太子不得立矣 分之都城 而位以卿 先為之極 又焉得立 春秋左傳注 頁 334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3 頁 12 總頁 219 春秋左傳詞典 頁 668 史記會注考證 卷 39 頁 總頁 612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0 頁 9 總頁 175

30 76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杜預 集解 云 位以卿 謂將下軍 150知士蒍判斷太子申生將無 法續立太子 正因晉獻公任命其 將下軍 故士蒍稱太子申生 位以 卿 顯然率領一國軍隊 正如上引閔公二年 傳 曰 夫帥師 專 行謀 誓軍旅 君與國政之所圖也 是國君及 國政 即一國之 卿 的專權 雖太子申生名分為太子 但已位比於 卿 故士蒍判 斷其將無法續為太子 學者或許質疑 上文第四節筆者依 中大夫 之 中 的解釋 認 為 中大夫 是 掌理國君內廷事務者 何以此節又謂 中大夫 為 晉國之 卿 如此豈非前後矛盾 其實若以 中大夫 之 中 字含 義釋之 中大夫 的確是 掌理國君內廷事務者 晉獻公 惠公時 期的里克 丕鄭 其身分雖是 掌理國君內廷事務 的 中大夫 但 卻具備 卿 的實權 上文所論里克率領晉國下軍出征 丕鄭出聘秦國 皆是確證 此外 荀息身為奚齊之 傅 亦能率領晉軍出伐他國 顯 然是以 傅 之身分擁有 卿 的實權 學者或以 左傳 莊公二十 六年記載 晉士蒍為大司空 反駁 杜預 集解 云 大司空 卿 官 151則晉獻公時期的 卿 是大司空 應為士蒍才是 上文第二節 曾引成公三年 傳 記載 文曰 次國之上卿 當大國之中 中當其 下 下當其上大夫 小國之上卿 當大國之下卿 中當其上大夫 下當 其下大夫 152可證一國至少有三位 卿 有些國家亦不止三位 此 部分可參見下文第七節所錄 故士蒍固然為 卿 但並不代表 中大 夫 里克 丕鄭及擔任奚齊之 傅 的荀息不能為 卿 至於 中大 夫 里克 丕鄭何以具有 卿 之實權 此問題留待下文說明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1 頁 12 總頁 188 同前註 卷 10 頁 9 總頁 175 同前註 卷 26 頁 4-5 總頁

31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77 六 西周金文 宰 膳夫 之例 國語 魯語下 云 天子及諸侯合民事於外朝 合神事於內朝 自卿以下 合官職於外朝 合家事於內朝 韋昭 注 云 言與 百官考合民事於外朝也 神事 祭祀也 內朝 在路門內也 外朝 君 之公朝也 153知春秋時天子 諸侯治事分 外朝 內朝 兩者 不同之處為何 李啟謙 王鈞林云 內朝所治的 神事 家事 大體屬於宗族內部事務 外朝所治的 民事 官職 基本屬於國 家行政事務 因而內外兩朝十分典型地反映了當時國家政權的雙重 性質 以內朝體現其家的 血緣的 私人的性質 而以外朝體現其國 的 地緣的 公共的性質 154閻步克 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 專 闢 宮朝 宮廷官與朝廷官 一節 認為 宮 指宮廷 朝 指朝 廷 閻氏所謂 宮 者 即上引 國語 魯語下 之 內朝 其所 謂 朝 者 即指 外朝 閻氏指出 中國歷代官制 有宮 朝不分 的情況 也有宮 朝有別的情況 還有宮 朝轉化的情況 155此外閻 氏更指出 中國歷代官制有權責與品秩不相稱的特色 156這種情況閻氏 於書中列舉秦漢以降實例為證 至於先秦部分則未見說明 左言東 中 國古代文化史講座 職官與科舉 略述夏 商時情況云 夏商的國 國語韋昭註 卷 5 頁 8 總頁 145 安作璋主編 李啟謙本卷主編 王鈞林本卷副主編 山東通史 先秦卷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3 頁 319 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 頁 閻步克云 一般來說 權力 責任與官階成正比 或說應該成正比 以使 輕重相稱 權責與品秩成正比 有助於結構簡練 等級明快 統屬關係 清晰 但傳統王朝對何為 合理 另有判斷 很可能刻意採用不成正比的安 排 以實施特殊政治行政調節 比如說這樣兩種做法 1 給級別較低的職位 以較高事權 較高待遇 2 把無權責的品位性官號安排得較高 把職能性官 職安排的較低 兩種做法都會造成 輕重倒置 即權責與品秩的不相稱 不匹配 所以不能認為品秩越高 就一定權責越大 同前註 頁 56

32 7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君還有一些管理家務的臣僕 稱為臣 宰 尹等 這些人本來是一些奴 隸 地位很低 由於得到君主的寵信 讓他們管理各種家務 有 時參與一些政事 如傳達君主的命令 管理籍田等 157其實先秦時期 已有權力 責任與官階不成正比的狀況 例如 宰 及 膳夫 即是 著例 宰 最早見於殷商甲骨及金文 西周金文亦常見 張亞初 劉雨 歸納西周金文 宰 的相關內容 其職司主要有二 1 掌理王家內 外 傳達宮中之命 蔡 遽方彝 師望 2 在錫命禮中作儐右或代王賞賜臣下 師 等 158汪中文先生將 宰 之職司分為三項 大致 與張 劉二氏看法一致 並認為 西周 宰 官之職司 主要是掌理王 家事務 為內廷之總管 至於 宰 之地位 由其職司儐右之事 兼以近在王側 當亦屬顯秩之職 159張 劉二氏認為 西周之宰雖 然參與一些禮儀活動 但他們的最基本的職能是管理王家的事務 後世之宰 也還往往是家臣 但是宰的權勢的確有與日俱增的趨 勢 160清人顧炎武 日知錄 閽人寺人 條云 大宰之于王不惟 佐之治國 而亦誨之齊家者也 161認為 大宰 不僅是治國之官 亦 是治王家之官 宰 由 王室內廷的治事官 太宰是王室內廷治事官 的首領 實際上就是王家的大總管 162 宰 大宰 因參贊王之 政事而逐漸登上權力高峰 正是因為他們 在王室朝廷裡面 總管了一 切不屬於其他各單位的雜務 因此就相當於後日的宰相 163持此見之 左言東 職官與科舉 收錄於 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 桂林 廣西師 範大學出版社 2007 頁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 頁 汪中文著 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 臺北 國立編譯館 1999 頁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 頁 41 日知錄 頁 129 陳茂同 中國歷代職官沿革考 北京 昆侖出版社 2013 頁 中國上古史八論 頁 139

33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79 學者尚有劉師培 164胡新生 165謝維揚等 166讀者皆可參看 春秋初期 宰 大宰 仍於各國掌握要權 但春秋中期後這類職官逐漸被排 除在權力核心外 陳茂同提出一項解釋頗值得參考 文云 但大宰這個官 從春秋中葉以後 地位就逐漸下降了 這大概是 春秋後期周王室 公室地位下降的緣故 因為大宰本身是王室 公室的家宰 王室衰落 其家宰自然地也隨之失去了控制權 167 但 宰 大宰 至戰國時代 何以又躍升為 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 的地位 汪先生認為 這還是得從君權角度解釋 因為 降及戰國 君 權擴大 宰 官遂由王室家相一變而為總領國政之臣 周禮 乃以 冢宰 為治官之首 此亦可見職官之演變若斯之鉅 168知西周時期 宰 大宰 雖主要職司是管理王家事務 但卻逐漸掌握權力而成 為朝廷要角 春秋初期 宰 大宰 因擔任諸侯國君 總管 因 此由 內朝 之長兼任 外廷 之首 故春秋初期 宰 類職官在各國 仍有重要地位 但時至春秋中期後 隨著君權旁落 擔任國君 內朝 劉師培云 宰本罪人執釁之稱 宰夫諸職 下至列國 皆掌割烹 而太宰 以下之官 又大抵皆天子私臣 以供天子之使令 蓋太宰本係掌膳之臣 因 周公為此官 復有輔周之績 因升太宰為首輔 以冠六卿 劉師培 論 歷代中央官制之變遷 收錄於劉師培 劉師培史學論著選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頁 胡新生云 本是各級貴族中掌宗室之事者 在王室為王宮之長 在諸侯為 公室之總管 在卿大夫則是掌管族內事務的家宰 但周初大宰一般也是國家 機構中的最高官職 胡新生 西周春秋時期的國野制度與部族國家形態 原載 文史哲 1985 年第 3 期 頁 收錄於 文史哲 編輯部編 早 期中國的政治與文明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1 頁 謝維揚云 在西周早期 宰可能負責一個管理王室事務的部門 宰在 古代往往是指家臣 國語 晉語 韋昭注 官宰 家臣也 周朝中央 的宰這個職務 可能是從周朝王室的家臣演變來的 作為周朝中央的一個職 官 宰雖然主要管理王室內部事務 但在國事活動中也有重要作用 如傳達 周王的命令 在重要典禮中作為儐右或代周王賞賜臣下等 到西周中晚期 宰的地位還有上升的跡象 如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 提到過西周幽王時 的 家伯維宰 並與 皇父卿士 等相提並論 可見權勢很高 謝維揚 中國早期國家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頁 445 中國歷代職官沿革考 頁 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 頁 155

34 80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之長的 宰 也無法掌握 外朝 權力 故逐漸回歸掌理國君 內朝 事務 膳夫 於西周金文作 善夫 文獻又稱 膳宰 是西周中期 後產生的新職官 169依 周禮 天官 膳夫 膳夫 職司是 掌王 之食飲膳羞 以養王及后 世子 170若依 周禮 記載 則 膳夫 是一掌管王的膳羞以及祭祀宴享時的有關膳食事項之官吏 171基本 上是管理周天子王家飲食的職官 就西周金文出現 膳夫 記載分析 其職掌亦有二項 1 掌四方賓客飲食之禮並及飲食的貯藏保管 善 夫山鼎 2 掌傳達王命 大 蓋 大鼎 善夫克鼎 172張 劉 二氏認為 據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 仲允膳夫 173可以知道 在西周晚期 膳夫已有很大的權勢 174 膳夫 由原本掌理王家飲食 而躍居朝堂要津 汪先生認為原因是 膳夫 位處君側 與王之關係 密切 又常執行王之一些政務 其地位遂日益重要 175王貴民亦認為 膳夫 之類 內廷官往往得權勢 晉升快 都由於家長制宗法傳統延 及於政治的原因 176至於 膳夫 是否皆能參與政事 劉澤華認為 同 樣稱為 善夫 的職官 也有地位仍較低的 177曹瑋將金文 膳夫 作較精細分類 認為 金文善夫是有等級的 由師職兼任的善夫 地位 較高 可以出入王命 巡視地方 詩經 中的膳夫大概就是指這類善 夫 由師職管轄的善夫 地位與小臣 邑人等齊同 膳夫 職責原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 頁 42 周禮注疏 卷 4 頁 1-6 總頁 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 頁 170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 頁 42 漢 毛亨傳 漢 鄭玄注 唐 孔穎達正義 毛詩注疏 臺北 藝文印 書館 1993 年 9 月 據清嘉慶二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卷 12 頁 6 總頁 407 同前註 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 頁 171 王貴民 商周制度考信 臺北 明文書局 1989 頁 191 姜義華主編 劉澤華本卷主編 中國通史教程 第一卷 先秦兩漢時期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頁 139

35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81 是 司管禮儀性活動包括禮儀性活動中的食飲膳羞 至西周時因接近 權力中樞而躍居要津 至東周後似乎又回歸原本職務不再掌握權勢 曹 瑋認為 膳夫 有如此變化 因 大概於東周以後 職官制度趨於完備 如文武分職 各類職官的職責更加具體 管轄亦相應縮小 善夫職逐漸 成為專門管轄王的用膳之官了 178 膳夫 前後地位消長比較 可見 其權力 責任與官階的確不成正比 以上述 宰 膳夫 二例 可見其逐步擺脫原本職司內容而掌 握更大權勢 王玉哲 中國遠古史 提出何以 宰 膳夫 有如此變化 文云 大家族內部職務分工所形成的如此 宰 膳夫 原是大家 族中專管族長飲食的廚師 於是氏族機構進一步變為國家的 政府 氏族首長變為國王 這些原為族長專司大家族事務的人 員 便發展為國家的官吏 179 宰 膳夫 原是掌理周天子王家內部的職官 以 國語 魯語下 說法 即是 內朝 之官 以閻氏 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 的說法 二者原屬 宮廷官 宰 膳夫 之後掌握權勢 不可與原本職 司同日而語 然則是否可以判定西周時期每位 宰 膳夫 皆是如 此 礙於出土資料有限 目前未能遽下結論 但其中有幾位 宰 膳 夫 有如此情況卻是事實 雖未能證實為 普遍 現象 但仍有幾位 特 殊 實例 的確足以成為本文論點註腳 故筆者認為 晉獻公時期 中 大夫 里克 丕鄭 猶似西周 宰 膳夫 之例 雖職銜不高 但 權力之盛早已超越原本品秩 曹瑋 周代善夫職官考辨 載於 第二次西周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西 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頁 王玉哲 中國遠古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頁 604

36 82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七 內廷官兼掌朝廷官 學者或許質疑 既然筆者認為晉獻公時期 中大夫 擁有極大權力 左傳 是否另有其他例子可茲比對 筆者以晉獻公約略同時的齊桓公 為例證 國語 齊語 云 桓公自莒反於齊 使鮑叔為宰 韋昭 注 云 宰 太宰也 180知齊桓公原命鮑叔為 宰 但鮑叔認 為管仲更合適 而由管仲擔任此職 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曰 齊桓 公置射鉤 而使管仲相 181 國語 稱管仲任齊桓公之 宰 左 傳 則記管仲任齊桓公之 相 張廣志 李學功認為 這是春秋時 最早見於史籍的 相 其權力在世卿高子 國子之上 成為我國宰相 制度的濫觴 182類似記載亦見 左傳 桓公二年 文曰 宋殤公立 十年十一戰 民不堪命 孔父嘉為司馬 督為大宰 故因民之不堪命 先宣言曰 司馬則然 已殺孔父而弒殤公 召莊公于鄭而立之 以 親鄭 以郜大鼎賂公 齊 陳 鄭皆有賂 故遂相宋公 杜預 集解 云 言公之數戰 則司馬使爾 183宋殤公在位僅十年 期間卻發動 十一次征伐 致使人民困苦不堪 傳 文所載 督 為 華督 此 時擔任宋殤公 大宰 華督提出說詞 謂 十年十一戰 責任在掌理 國家軍務之事的司馬 表明自己於此事並不負責 後華督弒殺司馬孔父 嘉及宋殤公 改立宋莊公為君 並以郜國大鼎賄賂宋莊公 故華督得以 相 宋莊公 此段 傳 文可清楚發現 華督先為宋殤公之 宰 後又繼續 相 宋莊公 似乎 宰 相 二字可相替換 國語韋昭注 卷 6 頁 1 總頁 157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5 頁 15 總頁 254 張廣志 李學功 三代社會形態 中國無奴隸社會發展階段研究 西 安 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 頁 134 春秋左傳注疏 卷 5 頁 6-7 總頁 90-91

37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83 宰 之職司上文已說明 在西周金文是管理王家事務 至於 左 傳 宰 之職司內容為何 楊氏分析 宰 之義有五 1 官名 2 執政大臣之通稱 3 家臣之長 4 一邑之長 5 動詞 主宰 治理 似乎 宰 之意義頗廣 可為一國執政大臣之稱 亦可為家臣之長 至 於 相 之義 楊氏分析為九項 1 互相 2 去聲 觀察 視察 3 去聲 佐助 為其相 4 佐助者 5 去聲 觀人像貌而預言其將來 6 去聲 主持其家財家事 7 去聲 引導 佐助 8 去聲 隨也 9 去聲 治也 184若依楊氏分析 則 相 大概有輔佐之意 至於 相 用於職官者 楊氏則未予說明 陳氏 左傳 詳解詞典 對 相 字 作名詞解時 僅釋為 輔佐的人 185未能深入說明 雖 左傳 對 宰 相 二字解釋甚夥 筆者於此將焦點置於春秋初期時的含義 春秋初期宋國之 宰 屬性為何 依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 春秋宋 執政表 擔任 大宰 的華督的確是宋莊公元年 B.C.700 至宋閔 公十年 B.C.682 宋國 執政 大臣 186但筆者要說明的是 宋國 執 政 未必由 大宰 專司 顧氏已說明 宋國 執政不拘一官 孔父以 大司馬 華督以太宰 華元以右師 向戌以左師 樂喜以司城 與晉 楚又異 若依顧氏之見 則華督之前的宋國 執政 是司馬孔父嘉 華督之後的 執政 有左師子魚 司馬公孫固 右師公子成等 187因此 筆者認為 華督擔任的 宰 不可直接釋為宋國 執政大臣 其職務 內容當有更精確範圍 左傳 關於 宰 之記載 常為卿大夫家臣之 長 如隱公四年 傳 曰 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蒞殺石厚于陳 文公 十八年 傳 曰 仲以君命召惠伯 其宰公冉務人止之曰 成公十 七年 傳 曰 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 與匡句須邑 使為宰 以讓鮑 國而致邑焉 襄公五年 傳 曰 季文子卒 宰庀家器為葬備 春秋左傳詞典 頁 左傳 詳解詞典 頁 863 春秋大事表 頁 同前註 頁

38 84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襄公十年 傳 曰 王叔之宰與伯輿之大夫瑕禽坐獄於王庭 襄公 十七年 傳 曰 宋華閱卒 華臣弱皋比之室 使賊殺其宰華吳 襄公二十五年 傳 曰 申蒯 侍漁者 退 謂其宰曰 昭公八年 傳 曰 八月庚戌 逐子成 子工 子車 皆來奔 而立子良氏之 宰 昭公二十年 傳 曰 齊氏之宰渠子召北宮子 北宮氏之宰不 與聞 謀殺渠子 遂伐齊氏 滅之 定公六年 傳 曰 樂祁告其 宰陳寅 定公十二年 傳 曰 仲由為季氏宰 將墮三都 於是叔 孫氏墮郈 哀公十一年 傳 曰 季孫謂其宰冉求曰 188這些 宰 是卿大夫家臣之長 在卿大夫家族的權力與地位不容小覷 尤其春秋中 期後 随各國卿大夫勢力逐漸凌駕國君 身為權臣的家臣之長 宰 也因為一人得道而雞犬升天 至於 相 之職司 黎東方先生云 相的字義 原為國君朝聘宴饗時之儐相 本非常設之官 亦不具 有若何威權 由於在事實上儐相原由當權的大臣兼任 逐漸成為 常設的專任之職 便成為國王以下最重要的一人 189 陳茂同亦云 春秋時代 以世卿 世大夫執政 當時所稱的相 如子 產相鄭 孫叔敖為楚令尹 楚無相國之制 便逐漸成為一個固定的官 名 190至於 相 何時成為正式職官之稱 顧炎武認為 是則三代 之言相者 皆非官名 按當時官名 皆不謂之相 惟襄公二十 五年 崔杼立景公而相之 慶封為左相 則似真以相名官者 191顧 氏之說當可信從 若依顧氏之論 相 作為正式官名 應遲至魯襄 公二十五年 B.C.548 此時已進入春秋中期後段 因此再回歸上引 國語 齊語 及 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記載 二書稱管仲擔任齊桓公 春秋左傳注疏 卷 3 頁 17 總頁 57 卷 20 頁 12 總頁 351 卷 28 頁 22 總頁 482 卷 30 頁 4 總頁 515 卷 31 頁 12 總頁 542 卷 33 頁 7 總頁 575 卷 36 頁 5 總頁 619 卷 44 頁 24 總頁 769 卷 49 頁 7 總頁 855 卷 55 頁 8 總頁 961 卷 56 頁 9-10 總頁 980 卷 58 頁 20 總頁 1015 中國上古史八論 頁 144 中國歷代官事十論 頁 54 日知錄 頁 698

39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85 之 宰 或 相 似乎 宰 應是正式職官 而 相 僅是泛指輔佐 之意 上文已說明 宰 從西周至春秋初期 原是周天子王室內廷之長 諸侯國君內廷之長 卿大夫家臣之長 至於 宰 是否因王權或君權的 強勢 進而擔綱朝廷諸官之長 依西周金文記載 宰 的確掌握西周 王室外朝權力 此於上文已說明 至於春秋諸國是否亦如此 似乎宋國 大宰 勢力亦由內廷而延伸至朝廷 故能為宋國 執政 大夫 至於 齊國管仲 上文已說明其擔任齊桓公之 宰 筆者認為極可能管仲原 是齊桓公內廷之長 因齊桓公須進一步掌握齊國朝政 故管仲以內廷之 長身分兼司朝廷政務 何以知之 左傳 僖公十二年記載齊桓公遣管 仲覲見周襄王 傳 曰 冬 齊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 使隰朋平戎 于晉 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 管仲辭曰 臣 賤有司也 有天子之二 守國 高在 若節春秋來承王命 何以禮焉 陪臣敢辭 管仲受 下卿之禮而還 192周襄王原以上卿之禮宴饗管仲 管仲自稱 賤有司 認為齊國上卿有天子所命國 高二氏 不敢接受上卿之禮 最終只接受 下卿之禮 管仲雖是齊桓公之 宰 但在朝廷之上仍居國 高二位 上 卿 之下 這也可從 國語 齊語 見出端倪 管仲建議齊桓公改革行 政制度及軍役制度 制國以為二十一鄉 工商之鄉六 士鄉十五 公 帥五鄉焉 國子帥五鄉焉 高子帥五鄉焉 193 士鄉十五 分別由齊 桓公 國子 高子各帥五鄉之士 可見國 高二氏足與齊桓公分庭抗禮 何以在此重要制度改革時卻不見管仲率領軍隊 筆者認為其原由乃是 管仲實為齊桓公之 宰 意即齊桓公內廷之長 與國 高二氏相較 自然難以匹敵 但是否因此管仲便不涉及齊國國政呢 從相關典籍可 知 管仲輔佐齊桓公為春秋首霸 這是眾所皆知之事 可知管仲對齊國 朝政定然涉入甚深 既然管仲為齊桓公之 宰 雖位居國 高二氏之 下而擔任齊國 下卿 但其權勢及影響力卻在國 高二氏之上 以此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3 頁 19 總頁 223 國語韋昭注 卷 6 頁 4 總頁 164

40 86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視之 謂管仲以齊桓公之 宰 的身分介入朝廷政務 亦可算是齊桓公 君權 擴張下的結果 中國歷代官制 針對春秋時期 宰 類職官權勢消長變化提出看 法 文云 太宰既為公室總管 在設官分職尚不十分明確的情形下 太宰以 其 常 在 國 君左 右 的 特 殊身 份 參 與 政務 是 制 度 所允 許 的 正 常情 況 既是公室總管 又往往以國君近侍身份參與政務 其地位重 要也是順理成章的 雖然如此 太宰參政的實際地位又不像 三 有司 194及司寇那樣制度所固定 其實際權力的大小往往有賴國 君個人意志決定 195 既然 宰 類職官如此 而職權類似 宰 類職官以掌理國君內廷的 中 大夫 筆者認為亦有相同情況 晉國 中大夫 猶如 宰 類職官 亦是內廷職官 擔任 中大夫 的里克因職務之便而獲得晉獻公信賴 在晉獻公時期 中大夫 里克便成為代表晉獻公 君權 擴張下的勢 力 使 中大夫 由內廷之官延伸至朝廷 進一步成為晉獻公時期晉國 之 卿 春秋各國之 卿 有不同職稱 如晉 宋 鄭等國有 六卿 之稱 意即執政的六位官職或六位 卿 196晉國 作三軍 後有 六 卿 分別為中軍將 中軍佐 上軍將 上軍佐 下軍將 下軍佐 此 乃治春秋史學者皆知之事 宋國亦有 六卿 大致為右師 左師 司 馬 司徒 司城 司寇 197鄭國 六卿 大致為當國 為政 司徒 司 按 此處的 三有司 係指司徒 司馬 司空 孔令紀等主編 中國歷代官制 濟南 齊魯書社 2010 頁 14 職官與科舉 頁 左傳 文公七年曰 於是公子成為右師 公孫友為左師 樂豫為司馬 鱗矔為司徒 公子蕩為司城 華御事為司寇 杜預 集解 云 傳 言六卿皆公族 又 左傳 文公十六年曰 於是華元為右師 公孫友為 左師 華耦為司馬 鱗鱹為司徒 蕩意諸為司城 公子朝為司寇 又 左 傳 成公十五年曰 於是華元為右師 魚石為左師 蕩澤為司馬 華喜為 司徒 公孫師為司城 向為人為大司寇 鱗朱為少司寇 向帶為大宰 魚府 為少宰 又 左傳 昭公二十二年曰 宋公使公孫忌為大司馬 邊卬為 大司徒 樂祁為司城 仲幾為左師 樂大心為右師 樂輓為大司寇 以靖國

41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87 馬 司空 少正 198魯國因 三桓 長期執政 故一般認為魯國 卿 位有三 分別為司徒 司馬 司空 199諸卿中又有所謂 正卿 如楚 國 正卿 為 令尹 晉國 作三軍 後 正卿 為 中軍將 人 又 左傳 哀公二十六年曰 於是皇緩為右師 皇非我為大司馬 皇懷為司徒 靈不緩為左師 樂茷為司城 樂朱鉏為大司寇 六卿三族降聽 政 因大尹以達 春秋左傳注疏 卷 19 上 頁 12 總頁 316 卷 20 頁 5 總頁 348 卷 27 頁 總頁 卷 50 頁 12 總頁 872 卷 60 頁 23 總頁 1052 對於宋國六卿次序有所變易 楊伯峻認為 蓋因 時世之不同 六卿之輕重遂因之而移易 春秋左傳注 頁 556 其說當 可信從 左傳 襄公二年曰 於是子罕當國 子駟為政 子國為司馬 杜預 集 解 釋 當國 為 攝君事 釋 為政 為政卿 又 左傳 襄公十 年曰 於是子駟當國 子國為司馬 子耳為司空 子孔為司徒 又 左 傳 襄公十九年曰 鄭人使子展當國 子西聽政 立子產為卿 春秋 左傳注疏 卷 29 頁 7 總頁 499 卷 31 頁 9 總頁 541 卷 34 頁 7 總頁 587 顧棟高云 鄭六卿其名可見者司馬 司空 司徒三官 是鄭卿最尊者當國 當國之下復有為政一人 此二卿未知以何名命之 子產 以少正為卿 則六卿之中當有少正 又與宋六官不同 春秋大事表 頁 童書業亦云 鄭六卿為 當國 為政 司馬 司空 司徒 少正 童書業著 童教英校訂 春秋左傳研究 校訂本 北京 中 華書局 2006 頁 306 本文依顧棟高 童書業之見 以定鄭國六卿之職稱 左傳 昭公四年曰 南遺謂季孫曰 叔孫未乘路 葬焉用之 且冢卿 無路 介卿以葬 不亦左乎 季孫曰 然 使杜洩舍路 不可 曰 夫子受命於朝而聘于王 王思舊勳而賜之路 復命而致之君 君不敢逆王 命而復賜之 使三官書之 吾子為司徒 實書名 夫子為司馬 與工正書服 孟孫為司空以書勳 今死而弗以 是棄君命也 書在公府而弗以 是廢三官 也 春秋左傳注疏 卷 42 頁 總頁 顧棟高亦云 昭四年 傳 稱季孫為司徒 叔孫為司馬 孟孫為司空 則魯之三卿無太 宰 春秋大事表 頁 中國歷代官制 云 魯國以司徒 司馬 司空為執政卿 其中司徒最尊 為上卿 司空 司馬次之 為亞卿 中國歷代官制 頁 12 筆者認為魯國之 卿 位當不止此三者 因與本 文內容較無關涉 當另作一文論之 或有學者認為 晉國稱 中軍 之緣故 乃因為 左傳 桓公六年記載 晉 以僖侯廢司徒 杜預 集解 云 僖侯名司徒 廢為中軍 春秋左 傳注疏 卷 6 頁 25 總頁 114 沈長云據此認為 晉僖侯當西周共和 之世及宣王初年 是晉改司徒為中軍在春秋以前 沈長云著 周代司徒 之職辨非 原載 中國史研究 1985 年第 3 期 收錄於沈長云 上古史 探研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 頁 在上文中已引用 左傳 閔 公元年記載 晉國於晉獻公十五年時才擁有二軍 左傳 稱此 二軍 為

42 8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至於宋國情況 依顧棟高之見 則 其執政不拘一官 孔父以大司馬 華督以太宰 華元以右師 向戌以左師 樂喜以司城 與晉 楚又異 201 又若鄭國情況 顧氏云 鄭自中葉以後 執政之上更有當國 蓋自襄 二年鄭成公卒 介于晉 楚 國家多難 成公命子罕當國攝君事 非常 法 自後子嗣 子孔 子展世有當國之號 其執政常不依卿之位次 子 皮父子世為上卿 位居子產之上 與魯 宋又異 202據此可證 春秋 各國之 卿 和 正卿 有不同名稱 故王玉哲認為 卿 不是官 職 而是秩位 一直到春秋時也是如此 203易言之 卿 是秩位 品位之稱 至於何種官職擔綱 卿 之秩位 各國各有不同 因此筆者 認為 晉獻公時期的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就 左傳 所載內容判斷 其身分與權力應即是晉國之 卿 從 左傳 記載可知 晉獻公時期的 中大夫 里克曾兩度率領晉 國下軍出征 意即此時的里克正是晉國之 卿 因為唯有國君和 卿 方有率領軍隊之權 此外 另一位 中大夫 丕鄭曾於晉惠公即位之初 聘 於秦 依 左傳 文公元年曰 凡君即位 卿出並聘 之記載 亦可證實其為 卿 另外 受晉獻公任命而擔任奚齊之 傅 的荀息 曾與里克率軍出征他國 史記 晉世家 亦謂其 為相 主國政 可知後來亦成為晉國之 卿 中大夫 職司原是 掌理國君內廷事 務 但 中大夫 里克 丕鄭可能深得晉獻公信任 故使其掌握 卿 方能擁有的實權 至於晉國 中大夫 是否始終為 卿 答案當然是 上軍 及 下軍 至魯僖公二十七年 即晉文公四年時 晉國方始 作 三軍 於此才有 中軍 之說 事實上 傳 文僅謂因晉僖侯之名為 司 徒 故晉國廢 司徒 之官名 並未說明改易 司徒 之名為何 杜預 集 解 謂 司徒 廢為中軍 實是杜預自說之詞 竹添光鴻云 僖公當 厲王時 晉人所賦 蟋蟀 是也 留侯世家 張良為韓申徒 漢書 作司徒 韓為晉候 晉改司徒為申徒 而韓仍其舊 杜云 廢為中軍 失考 左傳會箋 頁 153 竹添氏之說可備為一說 春秋大事表 頁 1843 同前註 頁 1895 中國遠古史 頁 598

43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89 否定的 因為自晉國 作三軍 後 卿 已為三軍之將佐 正卿 即是中軍將 既然如此 中大夫 是否仍舊存於晉國 雖然 左傳 國語 僅見 中大夫 三條記載 但透過引文第9條 第11條 可知 至少春秋晚期趙襄子時尚有 中大夫 一職 唯可資參考文獻有限 無 法推論春秋晚期 中大夫 概況 但可推測 晉國自 作三軍 後 卿 權由三軍將佐取代 中大夫 可能回歸原本管理國君內廷的職務 由 於 中大夫 重要性降低 因此不再見於 左傳 國語 八 結論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義含及職司內容 先就文獻出現 上大夫 下大夫 相關內容進行比對分析 認為 中 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而視為 大夫 等第 左 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 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 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之名詞即該大夫職司範圍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應是 中軍 上軍 下軍 掌司 軍務之大夫 七輿大夫 之 七輿 指晉國國君的七輛副車 即此七 位大夫各掌一乘晉君副車 輿 公族大夫 職司為管理晉國 公 族 並擴及晉國 卿 之子弟 僕大夫 是 僕人 之長官 主要 工作內容為管理國君所屬 僕人 依此詞例 則 中大夫 職司範圍 應為 中 至於 中 者 依 左傳 國語 相關記載 可知是 內宮 之意 指國君內廷 可知 中大夫 是管理 中 之大夫 即 掌理國君內廷之大夫 中大夫 於 左傳 國語 出現三條記載 且集中於晉獻公 惠公時期 此時擔任 中大夫 的里克二次率領晉國 下軍出征 中大夫 丕鄭於晉惠公即位之初出聘秦國 可知擔任 中 大夫 的里克 丕鄭 其職權並非如此單純 筆者透過西周金文 宰

44 90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膳夫 之例 認為至少自西周以來 內廷官如 宰 膳夫 已有 權力 責任與官階不成正比的狀況 易言之 西周時 宰 膳夫 已由原本掌理周天子王家內宮的內廷官 後因掌握權勢而躍居朝堂要 津 筆者認為晉獻公時期的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正如西周 宰 膳夫 狀況 由原本掌理國君內廷之大夫 進一步掌握晉國 卿 之 實權 晉國 作三軍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可 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於重要性不再 因而此後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 傳 國語

45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91 主要徵引書目 一 傳統文獻 東周 荀況著 清 王先謙集解 沈嘯寰 王星賢點校 荀子集 解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 東周 墨翟著 清 孫詒讓詁 孫啟治點校 墨子閒詁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 東周 韓非著 清 王先慎集解 鐘哲點校 韓非子集解 北 京 中華書局 1998 題 東周 管仲著 黎翔鳳校注 梁運華整理 管子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 題 東周 晏嬰著 陶梅生注譯 葉國良校閱 新譯晏子春秋 臺 北 三民書局 1998 秦 呂不韋編 陳奇猷校釋 呂氏春秋校釋 臺北 華正書局 1988 漢 公羊壽傳 漢 何休解詁 唐 徐彥疏 春秋公羊傳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漢 毛亨傳 漢 鄭玄注 唐 孔穎達正義 毛詩注疏 臺 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二十年 1815 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漢 司馬遷著 日 瀧川資言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 高雄 復 文圖書出版社 1991 漢 趙岐注 宋 邢昺疏 孟子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 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漢 鄭玄注 唐 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 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46 92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漢 鄭玄注 唐 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 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漢 鄭玄注 唐 孔穎達正義 禮記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據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三國 韋昭注 國語韋昭註 臺北 藝文印書館影印天聖明道本 嘉慶庚申讀未見書齋重雕本 1974 晉 杜預集解 唐 孔穎達正義 春秋左傳注疏 臺北 藝文 印書館據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晉 范寧集解 唐 楊士勛疏 春秋穀梁傳注疏 臺北 藝文 印書館據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版影印 1993 清 方苞 左傳義法舉要 臺北 廣文書局影印 榕園叢書 1977 清 江永 春秋地理考實 收錄於 清 阮元輯 皇清經解諸 經總義類彙編 冊1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2 清 趙坦 寶甓齋札記 收錄於 清 阮元輯 皇清經解諸經 總義類彙編 冊3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2 清 顧炎武 原抄本日知錄 臺北 台灣明倫書局 1979 清 顧棟高著 吳樹平 李解民點校 春秋大事表 北京 中華 書局 1993 二 近人論著 一 專書 日 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 臺北 天工書局 1998 孔令紀等主編 中國歷代官制 濟南 齊魯書社 2010 王玉哲 中國遠古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王貴民 商周制度考信 臺北 明文書局 1989 王貴民 楊志清主編 春秋會要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

47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93 左言東 職官與科舉 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 桂林 廣西師範 大學出版社 2007 頁 安作璋主編 李啟謙本卷主編 王鈞林本卷副主編 山東通史 先秦 卷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3 汪中文 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 臺北 國立編譯館 1999 沈長云 周代司徒之職辨非 收錄於沈長云 上古史探研 北 京 中華書局 2002 頁 俞鹿年編著 中國官制大辭典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8 姜義華主編 劉澤華本卷主編 中國通史教程 第一卷 先秦兩漢時 期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段志洪 周代卿大夫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4 胡新生 西周春秋時期的國野制與部落國家形態 收錄於 文史哲 編輯部編 早期中國的政治與文明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1 頁47-65 張廣志 李學功 三代社會形態 中國無奴隸社會發展階段研究 西安 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 章太炎 春秋左傳讀 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84 陳克炯 左傳詳解詞典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4 陳茂同 中國歷代職官沿革考 北京 昆侖出版社 2013 童書業著 童教英校訂 春秋左傳研究 校訂本 北京 中華書 局 2006 黃聖松 左傳 軍事制度研究 高雄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2009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 編著 春秋左傳詞典 臺北 漢京文化公司 1987 劉師培 論歷代中央官制之變遷 收錄於劉師培著 劉師培史學 論著選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頁 黎東方 中國上古史八論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1983 閻步克 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48 94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謝維揚 中國早期國家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嚴毅沉 周代氏族制度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1 顧德融 朱順龍 春秋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二 期刊論文 黃聖松 春秋時代的公族與公室 中文研究學報 第3期 頁41-77 左傳 旄車之族 考 文與哲 第12期 頁1-20 左傳 御 僕 考 政大中文學報 第9期 頁 三 會議論文 曹瑋 周代善夫職官考辨 載於 第二次西周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頁 黃聖松 春秋時代晉國公族大夫的職權 跨世紀研究生漢學國際 學術研討會 高雄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清 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 春秋晉中軍表 證補 第七 屆國際暨第十二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 高雄 國立中山大學中 國文學系 四 學位論文 黃肇基 清代方苞林紓 左傳 評點研究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7

49 春 秋 晉 國 中 大 夫 考 95 Selected Bibliography Du, Yu and Kong, Ying-Da. Chun Qiu Zhuo Zhuan Zhu Shu (The explanation of Chun Qiu Zhuo Zhuan). Taipei: Yi-Wen, Gu, Dong-Gao (1993). Chun Qiu Da Shi Biao (The forms of evens during Chun Qiu period). Beijing: Zhong-Hua, Koko, Takezoe. Zhuo Zhuan Hui Jian (The explanation of Chun Qiu Zhuo Zhuan). Taipei: Tian-Gong, Ku, Yang-Wu. Ri Zhi Ru (Record of daily). Taipei: Taiwan Ming-Run, Ri, Dong-Fang. Zhong Guo Shang Gu Shi Ba Lun (the eight theories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Taipei: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Wang, Yu-Zhe. Zhong Guo Yuan Ku Shi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Shanghai: Shanghai Renmin, Wei, Zhao. Guo Yu Wei Zhao Zhu (The explanation of Guo Yu by Wei, Zhao). Taipei: Yi-Wen, 1974 Yang, Ke-Bu. Zhong Guo Gu Dai Guan Jie Zhi Du Yin Lun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china rank system). Beijing: Peking Unverisity Press, Yang, Bo-Jun. Chun Qiu Zhuo Zhuan Zhu (The explanation of Chun Qiu Zhuo Zhuan). Beijing: Zhong-Hua, Zheng, Shuan. and Jia, Gong-Yan. Zho Li Zhu Shu (The explanation of Zho Li). Taipei: Yi-Wen, 1993.

50 96 東 華 漢 學 第 20 期 2014 年 12 月 On the Study of Zhong Dai Fu of Ji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Sheng-Sung Huang *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duty of Zhong Dai Du documented in Zuo Zhuan and Guo Yu. I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not regard Zhong Dai Fu, Shang Dai Fu and Xia Dai Fu as different social rank. On the contrary, in the earlier literature before Zuo Zhuan, Dai Fu often came with other descriptions, such as Zhong Jun Dai Fu, Shang Jun Dai Fu, Xia Jun Dai Fu, Qi Yu Dai Fu, Gong Zu Dai Fu, and Pu Dai Fu. As a consequence, I argued that all the descriptions before Dai Fu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ir duty. In other words, the duty of Zhong Dai Fu should be Zhong. In the literature, Zhong referred to the palace, or the imperial residence. That is, Zhong Dai Fu wa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imperial residence. In Zuo Zhuan and Guo Yu, Zhong Dai Fu was only mentioned three times in the period of Duke Xian of Jin and Duke Hui of Jin. During the time of the two Dukes, Li Ke and Pi Zheng served as Zhong Dai Fu, and had several campaigns under their command. As a result, we could infer that Zhong Dai Fu Li Ke and Pi Zheng s duty are the same as Qing. Since Western Zhou, the officers in charge of the imperial residence such as Zai and Shan Fu had seized the power not only over the palace affairs but also over the national issues. This paper argued that the Zhong Dai Fu Li Ke in the period of Duke Xian of Jin was exactly the same as Zai and Shan Fu in Wester Zhou, originally in charge of the imperial residence affairs but ended up as grabbing the power like Qing, commanding the troops to have several campaigns. After the movement of Zuo San Jun, the position of *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51 春 秋 晉 國 中 大 夫 考 97 Qing was replaced by the troops commander. Due to this reason, the power of Zhong Dai Fu was limited to the imperial residence affai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which may thus be decreased. Therefore, it would not be dated in Zuo Zhuan and Guo Yu. Keywords: Zuo Zhuan, Zhong Dai Fu, Li Ke, Pi Zheng, Qing

CIP /. 2005. 12 ISBN 7-5062 - 7683-6 Ⅰ.... Ⅱ.... Ⅲ. Ⅳ. G624.203 CIP 2005 082803 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 17 710001 029-87232980 87214941 029-87279675 87279676 880 1230 1/64 4.0 110 2006 2 1 2006 2 1 ISBN

More information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an tai yin 安 胎 饮 775 ba wei dai xia fang 八 味 带 下 方 756 ba zhen tang 八 珍 汤 600 ba zheng san 八 正 散 601 bai he gu jin tang 百 合 固 金 汤 680 bai hu jia ren shen tang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755 bai hu tang 白 虎 汤 660 bai

More information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hui1 ba2 shang1 tu4 gen1 nao3 he2 qing2 jin1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chu2 fu4 ling2 jun4 yu4 zhao1 jiang3 che3 shi4 tu2 shi2 wa2 wa1 duan4 zhe2 bu4 lian4 bing1 mu4 ban3 xiong2

More information

é é

é é é é gu chài < > gòu y n zh n y yì z ng d n ruì z hóu d n chán bìn jiu c n z n shuò, chún kòu sh qi n liè sè sh n zhì sb n j ng máo í g bèi q í lì, u ì í ng chàng yào g ng zhèn zhuàn sh hu ti n j,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 曾 暐 傑 摘 要 荀 爽 (128-190) 易 學 歷 來 為 人 所 關 注 的 即 其 乾 升 坤 降 的 學 說, 並 將 此 視 為 其 易 學 的 核 心 觀 念 順 此,

More information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XIANGPIAOWANLI JIUW ENH UA YU CH ENGYU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XIANGPIAOWANLI JIUW ENH UA YU CH ENGYU (CIP) : /. :, 2006. 12 (/ ) ISBN 7-81064-916-7... - - - - -. T S971-49 H136. 3 CI P (2006) 116729 XIANGPIAOWANLI JIUW ENH UA YU CH ENGYU 105 100037 68418523 ( ) 68982468 ( ) www.cnup.cnu.cn E- mail cnup@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ord_chart_-_The_Word_of_God_in_Song CN.docx

Microsoft Word - Chord_chart_-_The_Word_of_God_in_Song CN.docx 100:1-5 D A D 1 Pu tian xia dang xiang ye he hua huan hu G Em A 2 Ni men dang le yi shi feng ye he hua D G Dang lai xiang ta ge chang Em G A 3 Ni men dang xiao de ye he hua shi shen D G Em A Wo men shi

More information

诗 经 简介 诗经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 在先秦叫做 诗 或者取诗的 数目整数叫 诗三百 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从汉代起 儒家学者把 诗 当作经典 尊称为 诗经 列入 五经 之中 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 变成了同政治 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

诗 经 简介 诗经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 在先秦叫做 诗 或者取诗的 数目整数叫 诗三百 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从汉代起 儒家学者把 诗 当作经典 尊称为 诗经 列入 五经 之中 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 变成了同政治 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 诗经 目录 诗经 简介 国风 关睢 葛覃 卷耳 螽斯 桃夭 阿芣苢 汉广 汝坟 鹊巢 采蘩 草虫 甘棠 行露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麕 驺虞 柏舟 绿衣 燕燕 日 月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简兮 泉水 北门 静女 二子 乘舟 柏舟 墙有茨 相鼠 载驰 考磐 硕人 芄兰 氓 河广 有狐 木瓜 黍离 君子阳阳 葛蕉 采葛 大车 将仲子 叔于田 遵大路 女曰鸡鸣 有 女同车 狡童

More information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CH IJIASH EN GXIAN G YINSHI WEN H U A Y U CHENGY U 1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CH IJIASH EN GXIAN G YINSHI WEN H U A Y U CHENGY U 1 (CIP) : /. :, 2006. 12 (/ ) ISBN 7-81064-917-5... - - - - -. T S971-49 H136. 3 CI P (2006) 116732 CH IJIASH EN GXIAN G YINSHI WEN H U A Y U CHENGY U 105 100037 68418523 ( ) 68982468 ( ) www. cnup. cnu.

More information

2010 10 28 1 106 ... 5... 6... 7... 10... 15... 18... 18... 22... 25... 27... 27... 40... 40... 43... 50... 50... 59... 59... 68... 69 2 106 ... 71... 72... 73... 75... 76... 77... 77... 77... 78... 7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ord_chart_-_Song_of_Spiritual_Warfare_CN.docx

Microsoft Word - Chord_chart_-_Song_of_Spiritual_Warfare_CN.docx 4:12 : ( ) D G/D Shang di de dao shi huo po de D G/D A/D Shi you gong xiao de D G/D Shang di de dao shi huo po de D D7 Shi you gong xiao de G A/G Bi yi qie liang ren de jian geng kuai F#m Bm Shen zhi hun

More information

23-46

23-46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3-46 19 1 90 6 1 2 * 1 121 1982.11 3124-3125 2 1988.3 6 23 24 19 1 3 4 3 1986.12 4 1980.9 505 25 5 6 7 8 5 9 1993.10 425 6 579-580 7 552-554 8 26 19 1 9 10 11 12 Benedetto

More information

yòu xù 373 375 xiá : guà jué qi n mi o dú k ng tóng luán xié háng yè jiào k n z z n shèn chì x 1óng l n t n kuáng qi q ch qì yì yùn yo q w zhuàn sù yí qìng hé p suì x tán cuàn mi o jù yú qìng shì sh

More information

封面封底.FIT)

封面封底.FIT) 吉 林 农 业 全 省 农 业 产 业 化 工 作 会 议 现 场 王 守 臣 副 省 长 作 重 要 讲 话 全 省 农 业 产 业 化 工 作 会 议 现 场 月 日, 省 政 府 在 长 春 召 开 了 全 省 农 业 产 业 化 工 作 会 议, 深 入 研 究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发 展 面 临 的 新 情 况 新 问 题, 全 面 部 署 应 对 新 挑 战 夺 取 新 跨 越 的

More information

封面封底.FIT)

封面封底.FIT) 吉 林 农 业 全 省 农 机 购 置 补 贴 工 作 会 议 现 场 3 月 15 日, 全 省 农 机 购 置 补 贴 工 作 会 议 在 长 春 市 召 开 会 议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进 一 步 深 入 贯 彻 全 省 农 村 农 业 工 作 会 议 和 全 国 农 机 化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认 真 落 实 全 国 农 机 购 置 补 贴 工 作 会 议 的 部 署, 全 面 总

More information

~-' 一 ~ U 百 陳 子 展 ( ), 本 名 炳 聾, 字 子 展, 以 字 行 於 世, 湖 南 長 沙 人 幼 時 曾 在 私 塾 求 學, 後 入 長 沙 縣 立 師 範 學 校, 再 入 東 南 大 學 教 育 系, 因 病 輯 學 回 湖 南, 寄 住 長 沙

~-' 一 ~ U 百 陳 子 展 ( ), 本 名 炳 聾, 字 子 展, 以 字 行 於 世, 湖 南 長 沙 人 幼 時 曾 在 私 塾 求 學, 後 入 長 沙 縣 立 師 範 學 校, 再 入 東 南 大 學 教 育 系, 因 病 輯 學 回 湖 南, 寄 住 長 沙 2 0 12 年 9 月 頁 1 65~ 19 0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ISSN 1021-7 851 陳 子 展 研 究 詩 經 方 法 述 評 * 史 甄 陶 * * ( 收 稿 日 期 : 1 01 年 3 月 3 1 日 ; 接 受 刊 登 日 期 : 10 1 年 7 月 15 日 ) 提 要 本 文 探 討 陳 子 展 研 究 詩 經 的 方 法

More information

jiào d qi n sù zhuì máo táo yìn qi n k n z jué y n f ng zh j sh n m i ch n m n qú jì dá qù xi o dàn f n y n l wò yú shú líng dài yì chóu jì Gatha b Cianisth na w i chèn Parinirv

More information

吉林农业1.FIT)

吉林农业1.FIT) 吉 林 农 业 卷 首 语 PREFACE 紧 扣 时 代 发 展 脉 搏 大 力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松 原 市 农 业 委 员 会 主 任 高 克 2010 年 是 松 原 市 完 成 十 一 五 规 划 的 最 后 一 年, 也 是 转 变 农 业 发 展 方 式, 大 力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的 关 键 一 年 为 了 实 现 全 市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目 标,

More information

jiàn shí

jiàn shí jiàn shí hào x n càn w i huàng ji zhèn yù yàng chèn yù bì yuàn ji ng cóng (11) qiàn xué 1 yì bì èi zhé mó yù ù chái sè bá píng sh chài y l guàn ch n shì qí fú luè yáo d n zèn x yì yù jù zhèn

More information

封面封底.FIT)

封面封底.FIT) 吉 林 农 业 封 面 : 东 丰 县 梅 花 鹿 之 乡 P08 全 国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手 机 信 息 服 务 现 场 会 在 长 春 召 开 9 月 17 日, 东 丰 县 农 民 科 技 教 育 中 心 在 东 丰 县 大 阳 镇 平 安 村 举 办 了 农 村 经 纪 人 阳 光 工 程 培 训 班 图 为 培 训 结 束 后, 参 训 学 员 拿 到 结 业 证 时 和 同 行

More information

píng liú zú

píng liú zú píng liú zú l láng nèn bó ch yán y n tuò x chèn r cu n ch n cù ruò zhì qù zuì m ng yíng j n bì yìn j yì héng cù ji n b n sh ng qi n lì quó k xì q n qiáo s ng z n nà p i k i y yíng gài huò ch

More information

lí yòu qi n j n ng

lí yòu qi n j n ng lí yòu qi n j n ng zhì lú yu n ch nghé liú g p jiá ji n gè liè du zhù g jù yuán cù cì qióng zhu6 juàn p zh n túmí nòu jiong y yùndu láo x n xiá zhì yùn n n gúo jiào zh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B7E2C3E6313530332E6169>

<B7E2C3E6313530332E6169> 全 国 政 协 副 主 席 民 建 中 央 常 务 副 主 席 马 培 华 到 民 建 普 陀 区 委 调 研 区 政 协 围 绕 学 校 体 育 场 地 向 社 区 开 放 召 开 议 政 性 主 席 会 议 区 政 协 开 展 重 点 课 题 调 研 2015 / 3 总 第 21 期 为 更 好 地 发 挥 人 民 政 协 作 为 协 商 民 主 重 要 渠 道 和 专 门 协 商 机 构

More information

1

1 1 yáo zhuàn jué gu zài liè r sh ng xué yíng ch jié jù rèn g wù yú qiè yàng huán P9 líng luò jiàn sh ng y ku liàn r shàn dùn sì lièlièqièqiè rèn zhù yìj yíng guà dí yú bò chu n láng huán dù xià

More information

Stock Transfer Service Inc. Page No. 1 CENTURY PEAK METALS HOLDINGS CORPORATION (CPM) List of Top 100 Stockholders As of 12/31/2015 Rank Sth. No. Name

Stock Transfer Service Inc. Page No. 1 CENTURY PEAK METALS HOLDINGS CORPORATION (CPM) List of Top 100 Stockholders As of 12/31/2015 Rank Sth. No. Name Stock Transfer Service Inc. Page No. 1 CENTURY PEAK METALS HOLDINGS CORPORATION (CPM) List of Top 100 Stockholders As of 12/31/2015 Rank Sth. No. Name Citizenship Holdings Rank ------------------------------------------------------------------------------------------------------------------------

More information

cuàn, jìn dù zhòu zh qú sh zhì jùn y ng xián gu, 748 qíng xiè, kéz shì sù shu ng w w, z n jiào duò, niè chlm wàngliàng, h ng (sh xià qí dié dàimào hu sì áo du 3

More information

h ng g ng (tù) rù xiào sì y u k n yòu j j y nyun cu nduo hào cú) ch n yè r nr n sì ku zhuàng k chánnìng w n wéi r é d ng qiáo ch ng kuì ji n zhuó qì chí xiè dú l lil de zào y l chì yín

More information

<D2BDC1C6BDA1BFB5CDB6C8DAD7CAB8DFB7E5C2DBCCB3B2CEBBE1C3FBB5A52E786C7378>

<D2BDC1C6BDA1BFB5CDB6C8DAD7CAB8DFB7E5C2DBCCB3B2CEBBE1C3FBB5A52E786C7378> 参 会 人 员 名 单 Last Name 姓 名 公 司 Tel Fax Bai 柏 煜 康 复 之 家 8610 8761 4189 8610 8761 4189 Bai 白 威 久 禧 道 和 股 权 投 资 管 理 ( 天 津 ) 有 限 公 司 8610 6506 7108 8610 6506 7108 Bao 包 景 明 通 用 技 术 集 团 投 资 管 理 有 限 公 司 8610

More information

續耳談

續耳談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三 期 2016 年 6 月 頁 69-11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踵 事 增 華 與 雜 湊 稗 販 續 耳 譚 之 編 纂 及 其 性 質 考 論 * 賴 信 宏 摘 要 續 耳 譚 今 存 內 閣 文 庫 早 稻 田 大 學 二 藏 本, 由 於 保 留 於 域 外, 歷 來 論 者 不 多 現 存 二 本 版 式 雖 同, 卻 存 在 兩

More information

bài bì

bài bì bài bì zhuò w n bìx, gòulì ch mèn què míng shuò chuán j jué qiú g o t oqián wù yú dí yìn hòu xì z ng zì chài yín qìng wù pí zh n t ng lí chéng lì z n y chóu k ngt ng mái kuì zhuó shuò píxi y ng

More information

1 yáo zhuàn jué gu zài liè r sh ng xué yíng ch jié jù rèn g wù yú qiè yàng huán P9 líng luò jiàn sh ng y ku liàn r shàn dùn sì lièlièqièqiè rèn zhù yìj yíng guà dí yú bò chu n láng huán dù xià

More information

現代學術之建立 陳平 998 7-3-3592-6 美學十五講 淩繼堯 美學 23 7-3-643-4 論集 徐複觀 書店出版社 的方位 陳寶生 宣傳 敦煌文藝出版社 論集續篇 徐複觀 書店出版社 莊子哲學 王博 道家 7-3-666-3 的天方學 沙宗平 伊斯蘭教 7-3-6844- 周易 經傳十

現代學術之建立 陳平 998 7-3-3592-6 美學十五講 淩繼堯 美學 23 7-3-643-4 論集 徐複觀 書店出版社 的方位 陳寶生 宣傳 敦煌文藝出版社 論集續篇 徐複觀 書店出版社 莊子哲學 王博 道家 7-3-666-3 的天方學 沙宗平 伊斯蘭教 7-3-6844- 周易 經傳十 東西方比較研究 範明生, 陳超南 物流發展報告 物流與採購聯合會 物流發展報告 物流與採購聯合會 物流發展報告 丁俊發 唯物史觀與歷史科學 地理學 社會科學院出版 23 23 物流 研究報告 2 物資出版社 22 7-547-88-5 物流 物資出版社 7-547-22-3 龐卓恒 歷史唯物主義 高等教育出版社 7-4-4333-X 周尚意, 孔翔, 朱竑 地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7-4-446-

More information

!!!!!!!!!!!!!!!!!!!!!!!!!!!!!!!!!!!!!!!!!!!!!!!!!!!!!!!!!!!!!!!!!!!!!!!!!!!!!!!!!!!!!!!!!!!!!!!!!!!!!!!!!!!!!!!!!!!!!!!!!!!!!!!!!!!!!!!!!!!!!!!!!!!!!!!!!!!!!!!!!!!!!!!!!!!!!!!!!!!!!!!!!!!!!!!!!!!!!!!!!!!!!!!!!!!!!!!!!!!!!!!!!!!!!!!!!!!!!!!!!!!!!!!!!!!!!!!!!!!!!!!!!!!!!!!!!!!!!!!!!!!!!!!!!!!!!!!!!!!!!!!!!!!!!!!!!!!!!!!!!!!!!!!!!!!!!!!!!!!!!!!!!!!!!!!!!!!!!!!!!!!!!!!!!!!!!!!!!!!!!!!!!!!!!!!!!!!!!!!!!!!!!!!!!!!!!!!!!!!!!!!!!!!!!!!!!!!!!!!!!!!!!!!!!!!!!!!!!!!!!!!!!!!

More information

k n z n zhì s i s ng hú gu ku máng shuì k ol o chí Jiàn huàn yàn zh n huí lài ji n m t zuò ji dòu xiá jìn (rì, (yè pí dài, jiá lì j bié hùn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6 4 2015 385 ~ 397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 No. 4 2015 1951 ~ 1956 100049 100190 1951 ~ 1966 1951 ~ 1956 N092 P62-092 A 1673-1441 2015 04-0385-13 1951 ~ 1966

More information

j n yín

j n yín ch n ài hóng zhuó, j n yín k n sù zh o fù r n xi o qì hái, y oti o sh hàn yàn yuán lí g ng z y ng b niè bì z n r n xi o qì xiè sì m6u yí yàng móu niè z u ch lì, x qu n léi xiè pì x u cu è qi n j qiú yìn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18 卷 第 4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08 年 12 月 Vol.18 No.4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Dec. 2008 赵 文 化 研 究 论 赵 都 邯 郸 与 赵 国 都 城 研 究 问 题 朱 士 光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所, 陕 西 西 安 710062) 摘 要 : 战 国 七 雄 之 一 的 赵 国 都 城

More information

合肥民商 2013 年第 10 期

合肥民商 2013 年第 10 期 2013 年 第 10 期 合 肥 民 商 合肥民商 2013 年第 10 期 KAN SHOU YU 刊 首 语 中 小 企 业 转 型 需 苦 练 创 新 内 功 多 位 专 家 和 业 内 人 士 11 月 2 日 在 出 席 第 22 届 中 外 管 理 官 产 学 恳 谈 会 时 表 示, 在 调 结 构 稳 增 长 的 宏 观 大 环 境 下, 中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可 能

More information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189-216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189-216,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More information

311121 xudajun@ 263. net 15ZDB074 14BZW066 Title The Play-text Forms of Early Zaju and Narrative Sanqu in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bstract The setting of the recitative protagonist is the core of Sanqu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詩經注釋.docx

Microsoft Word - 詩經注釋.docx 詩 經 注 釋 目 錄 詩 經 簡 介 關 雎 葛 覃 卷 耳 螽 斯 桃 夭 芣 苢 漢 廣 汝 墳 鵲 巢 采 蘩 草 蟲 甘 棠 行 露 摽 有 梅 小 星 江 有 汜 野 有 死 麕 騶 虞 柏 舟 綠 衣 燕 燕 日 月 擊 鼓 凱 風 雄 雉 匏 有 苦 葉 穀 風 式 微 簡 兮 泉 水 北 門 靜 女 二 子 乘 舟 柏 舟 牆 有 茨 相 鼠 載 馳 考 磐 碩 人 芄 蘭 氓 河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mò bì j n n i shang qìng yè j n chuò t o jì píx u xi o g n ch q qú q xu n hé w yàng q qi o f dào juéjiàng qi n sh mò y u 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tu n) ( ), ( ), ( ),,, ( ),,,, ( ), : ; 1993, 15 400,, 1973, 3 ; 1977, 1, ;,, 1 ; 1995 12 6 :,,,,,,,,,,, :,,, :??,, S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期 2010 年 4 月, 頁 9-43 國 立 台 灣 文 學 館 權 力 視 域 與 台 江 海 面 的 交 疊 清 代 台 灣 府 城 官 紳 登 臺 觀 海 詩 作 中 的 人 * 地 感 興 李 知 灝 中 正 大 學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台 灣 四 面 環 海, 尤 其 對 清 代 游 宦 人 士 而 言, 海 洋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3,,,,,, 1872,,,, 3 2004 ( 04BZS030),, 1 2005 5,,,,,,,,,,,,,,,,, 1928 716,1935 6 2682 1928 2 1935 6 1966, 2174, 7014 %, 94137 % 4, 1961, 59 1929,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 :,,,, :,,,,,,

More information

书 作 名 : 者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版权所有 : 烨子工作室 类 别 : 中国传世情爱小说 出版时间 :2005 年 10 月 字 书 数 :150 千字 号 :ISBN /B 0030

书 作 名 : 者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版权所有 : 烨子工作室 类 别 : 中国传世情爱小说 出版时间 :2005 年 10 月 字 书 数 :150 千字 号 :ISBN /B 0030 编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书 作 名 : 者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版权所有 : 烨子工作室 类 别 : 中国传世情爱小说 出版时间 :2005 年 10 月 字 书 数 :150 千字 号 :ISBN 7-106-02353-1/B 0030 内容提要 niè chài ni n g guài, chì hé chúráo jìn yù léi xiè k i l l j f gu ch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王明排版.doc

Microsoft Word - 王明排版.doc 通 識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06 年 06 月 頁 205~246 開 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周 代 燕 國 享 國 永 年 原 因 試 探 王 明 摘 要 周 代 封 國 數 以 百 計, 在 史 記 十 二 諸 侯 年 表 中 列 出 十 三 家 事 蹟 較 詳 者, 其 中 壽 命 最 長 的 為 齊 燕 兩 國 燕 國 雖 比 齊 稍 短, 但 齊 國 在 386B.C.

More information

t o

t o j n t o gu n zhì jié nìng jiè zhì l isì jiég o fúxì zhì b n zèng guàn xi o m i j xi n jùn lián j ng zhù cuán cù dí mèi ch n w n nèn yòu yì j qi n xiù mi o ji n qióng wú qiú móu tuó y n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65,, [ 3 ] ( P80) ;,,,,, [ 4 ] ( P8,16),, ;,,, : (1),,, [ 5 ] ( P5051) (2),, ; :,,, [ 5 ] ( P5055) (3) :,,,, [ 5 ] ( P ) : (1) : ( ),,,,,,,,,,

65,, [ 3 ] ( P80) ;,,,,, [ 4 ] ( P8,16),, ;,,, : (1),,, [ 5 ] ( P5051) (2),, ; :,,, [ 5 ] ( P5055) (3) :,,,, [ 5 ] ( P ) : (1) : ( ),,,,,,,,,, 64 () 2007 5 (203 ) (, 100037) [],,,,,,,,,,,,,, [ ] ; ;;; [] K2492257 [] A [ ] 100220209 (2007) 0520064215,,,,,,,,,,,,,,, (, ) :,,,, : (),,,,,,,,,,, (), [ 1 ] ( P629),,,,,, [ 2 ] ( P12) ;,,,,,, [ ] 2007-07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制度缺失与家国利益 晚清内务府腐败问题探析 强光美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 北京 100872 摘 要 晚清内务府以腐败著称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制度设计及现实执行的种种缺失 即内务 府管理的封闭性 监督机制的失效 内务府大臣整体素质的降低及皇室的奢靡与包庇 作为满洲特权的某 种象征和代表 腐败不堪的内务府成为时人诟病清室的口实 随着清末民族主义的觉醒和立宪运动的展 开 整肃 改革内务府成为朝野上下的一致呼声

More information

<B7E2C3E6313430342E6169>

<B7E2C3E6313430342E6169> 区 政 协 第 十 三 届 委 员 会 第 五 次 会 议 召 开 区 政 协 举 行 十 三 届 十 二 次 常 委 ( 扩 大 ) 会 议 区 政 协 组 织 重 点 课 题 调 研 2014 / 4 总 第 16 期 团 结 民 主 的 大 会 中 国 人 民 政 治 协 商 会 议 上 海 市 普 陀 区 第 十 三 届 委 员 会 第 五 次 会 议 于 7 月 29 日 在 普 陀 区

More information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田村容子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田村容子** 中文摘要 近年 以抗戰時期的上海話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在中國相繼出版問世 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僅局限於話劇 而對同時期的其它諸如京劇 平劇 文明 戲以及申曲 越劇之類的演劇形態也加以關注 並從這些劇種都在 抗戰時期的 上海 這一特殊歷史時空中並存共生這一視角出發所做的研究卻不多

More information

<B3ACBDDD>

<B3ACBDDD> 卷 第 三 编 日 照 196 古代书院学子制艺文评语 于宾 明代州人 明初举人 洪武十二年 1379 己未科进 士 历官兵科给事中 沂州府志 卷二十二 进士 部载 于宾 州人 己未科 官给事中 州志载 于宾 杨睿登 洪武己未 科进士 宾任给事中 睿任中都国学分教 则庚戌以后 乙丑以前 皆 举春试矣 见 沂州府志 州志 于攀龙 明代州人 万历年武举人 见 州志 于学训 1757 1828 字希古 号敬亭

More information

2 2014.6 QINGDAOLAOGANBUZHIYOU

2 2014.6 QINGDAOLAOGANBUZHIYOU 老 干 部 工 作 要 为 党 的 事 业 增 添 正 能 量 2014.6 QINGDAOLAOGANBUZHIYOU 1 2 2014.6 QINGDAOLAOGANBUZHIYOU 2014.6 QINGDAOLAOGANBUZHIYOU 3 4 2014.6 QINGDAOLAOGANBUZHIYOU SHI SHI DONG TAI 时 事 态 2014.6 QINGDAOLAOGANBUZHIYOU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0f3fdf2bb8e55502b65cf5790db2b9fdf793fd84c5ee29b8d80ee7fb09a2cf82.xls

0f3fdf2bb8e55502b65cf5790db2b9fdf793fd84c5ee29b8d80ee7fb09a2cf82.xl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Bodybuilding and Fitness 019 ``The Belt and Road`` Worldwide Bodybuilding and Fitness Championships 10-14.10.019, Xi`an, O F F I C I A L C O N T E S T R E S U L T S Men's Classic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Case Doc 1062 Filed 11/26/18 Entered 11/26/18 11:08:44 Desc Main Document Page 1 of 8 UNITED STATES BANKRUPTCY COURT DISTRICT OF MASSACHUSETT

Case Doc 1062 Filed 11/26/18 Entered 11/26/18 11:08:44 Desc Main Document Page 1 of 8 UNITED STATES BANKRUPTCY COURT DISTRICT OF MASSACHUSETT Document Page 1 of 8 UNITED STATES BANKRUPTCY COURT DISTRICT OF MASSACHUSETTS ) In Re: ) ) Chapter 11 ) TELEXFREE, LLC, ) Case No. 14-40987-MSH TELEXFREE, INC., ) Case No. 14-40988-MSH TELEXFREE FINANCIAL,

More information

lu yàng tuò guan gui zh ng fèn wù wèi qiao jú tá l o jiàn f i è yí yì qu n sì xuè , chéng y o xi o z pìn,, 1957 7 hàn 37 38 y u p ti o bèi t n tài kù sè b n zen you y n pí chè qiàn 17 dí jué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Cold - induced Febrile Disease shang han, ;,,,, (, ),,,,,,,,,,,,,,,, 10 24, 397, 112,,,,,,,,,,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惠州社会科学1(13).FIT)

惠州社会科学1(13).FIT) 卷 首 语 满 怀 信 心 走 好 中 国 路 同 心 共 筑 中 国 梦 实 现 中 国 梦 必 须 走 中 国 道 路, 必 须 弘 扬 中 国 精 神, 必 须 凝 聚 中 国 力 量 国 家 主 席 习 近 平 3 月 17 日 发 表 重 要 讲 话, 深 入 阐 释 实 现 中 国 梦 的 正 确 方 向, 深 刻 揭 示 实 现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必 由 之 路, 为 全 国

More information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元代宫廷饮食文化探秘 文章编号 1001-5558 2011 01-0202-06 双 金 摘要 成书于 1330 年的 饮膳正要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饮食文化与营养学于 一身的著作 是元朝蒙古族医学家 营养学家忽思慧于担任元仁宗宫廷饮膳太医期间 在积 累丰富的烹饪技术 营养卫生及饮食保健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该书在我国蒙古 族 汉族医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饮膳正要 元代 宫廷 饮食文化

More informatio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3 4 40 2013 No. 4 Serial No. 40 100081 1960 1992 2004 1974 2004 2000 1 27 2013 4 1992 25 27 1983 1 2006 144 145 2000 111 28 2006 144 2007 28 3330 29 30 2013 4 2006 78 2006 174

More information

合肥民商 2013 年第 11 期

合肥民商 2013 年第 11 期 合肥民商 2013 年第 11 期 KAN SHOU YU 刊 首 语 让 改 革 旗 帜 在 中 国 道 路 上 飘 扬 1978 年 以 来, 每 一 次 三 中 全 会 都 是 一 座 改 革 的 历 史 航 标 在 万 众 瞩 目 与 期 盼 中, 党 的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胜 利 闭 幕 了 中 国 的 改 革 站 在 了 新 的 历 史 起 点 上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的

More information

DELE_MAYO2013.xls

DELE_MAYO2013.xls PARTE ESCRITA PARTE ORAL NIVEL CÓDIGO APELLIDO NOMBRE FECHA HORA AULA FECHA Hora Prep Hora Ex AULA 13050315601020001 NI HUANMENG 25-may 13050315601020002 GUO YUANCHUN 25-may 13050315601020004 XU AI 25-may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3 卷 摇 第 2 期 2014 年 6 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Vol. 13 摇 No. 2 Jun. 摇 2014 芍 药 作 为 中 国 爱 情 花 冶 之 史 考 于 晓 南 1,2, 苑 庆 磊 1 1, 郝 丽 红 (1. 北

More information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第 19 卷 第 1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1 2013 年 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Feb. 2013 拭 揩 抹 擦 搌 的 历 史 演 变 与 方 言 分 布 王 娟 (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山 西 太 原,030012;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131-161

131-161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31-161 20 1 91 6 ** 1576-1629?-1630?-1631 1621 * ** NSC88-2411-H-007-006 131 132 20 1 1569-1625?-1632 1 1576-1629 1621 2 1629 1584-1630 3 4 1 1997 218-242 2 1633 26-27 3

More information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第 19 卷 第 6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6 2013 年 1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Dec. 2013 篇 目 考 辨 三 则 以 韩 藏 详 节 为 校 勘 依 据 盛 莉 ( 江 汉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430056) 摘 要 : 详 节 为 朝 鲜 时 期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天津娼业改造问题述论:1949-1957

天津娼业改造问题述论:1949-1957 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view ---------------------------------------------------------------------------- 20 50 1950 2 1 1952 5 1957 2 3 4 1948 12 2100 5 1950 3 448 76 169 31 40 59 40 30 10 12 40 26 33

More information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台 灣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之 回 顧 與 前 瞻 71 台 灣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之 回 顧 與 前 瞻 * 楊 開 煌 一 前 言 二 學 科 之 建 立 與 發 展 三 歷 史 的 回 顧 四 反 省 代 結 論 本 文 主 要 是 透 過 歷 史 的 回 顧 來 檢 討 在 台 灣 的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發 生 與 發 展 的 歷 程 本 文 作 者 以 個 人 親 與 的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 ) ( ) 2006 ( C I P ) /. - :, 2002. 6 ( ) ISBN7-80176 - 020-4... - -. I207. 62 CIP ( 2002 ) 035654 ( ) : : : ( 100089) 1 : : : 8501168 1 /32 : 2, 030 : 78. 125 : 2002 6 1 : 2006 5 3 : ISBN7-80176 - 020-4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1926 qu jué kuì k bì kùn gòu luò yè f ng lián qi n p ng huáng chúyáo jù jú jí nóng n ti n qi nqu n rú Su yì zhóng pín z u xiè y n jì chuò, hùn f u ji tí léi, j n y nlòu q nq n gu q n ruò li

More information

xiè hòu qù fù tiáo pàn xiáng sh ng l huán fú yóu sh n du wán guì d u còu g qiè qì bì j x ng yín dào j ji yòu hàndàn lián tu yín qìn k n * chán zhòu yán yóu kuòy láo jìn jíwéi su

More information

<B7E2C3E6313630312E6169>

<B7E2C3E6313630312E6169> 区 政 协 第 十 三 届 委 员 会 第 七 次 会 议 胜 利 召 开 中 共 普 陀 区 委 书 记 施 小 琳 出 席 政 协 工 作 学 习 讨 论 会 市 政 协 区 县 政 协 联 络 指 导 组 组 长 顾 国 林 到 区 政 协 调 研 2016 / 1 总 第 25 期 中 国 人 民 政 治 协 商 会 议 上 海 市 普 陀 区 第 十 三 届 委 员 会 第 七 次 会

More information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0 5 No. 5 2000 ( 200433) [] [ ],,,, [] K254 C921 [] A [ ] 0257 0289(2000) 05 0033 012 The Effect of the War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n the Population of Zhejiang

More information

A.hóng B.jiàng A.sh n B.shàn

A.hóng B.jiàng A.sh n B.shà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4 2 2014 2 42 2014 No. 2Serial No. 42 1 2 1.100871 2.430062 48 31 17 8 9 30 1 1967 1938 2013 13WYB005 2014 2013 104 105 48 48 4 1. A.hóng B.jiàng 1 2 1 2 2. A.sh n B.shàn 1 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b1202-15 牛尚鹏.doc

Microsoft Word - xb1202-15 牛尚鹏.doc 68. 道 经 语 词 词 义 的 文 化 阐 释 举 隅 以 太 上 洞 渊 神 咒 经 为 例 牛 尚 鹏 [ 南 开 大 学 天 津 300071] [ 摘 要 ] 道 经 中 保 存 了 大 量 具 有 特 殊 的 道 教 文 化 蕴 涵 的 语 词, 为 此 用 文 化 求 义 的 方 法 考 释 了 其 中 的 乌 民 饮 丹 丹 水 本 行 原 蒙 云 刚 擢 质 等 文 化 语 词

More information

~ 10 2 P Y i t = my i t W Y i t 1000 PY i t Y t i W Y i t t i m Y i t t i 15 ~ 49 1 Y Y Y 15 ~ j j t j t = j P i t i = 15 P n i t n Y

~ 10 2 P Y i t = my i t W Y i t 1000 PY i t Y t i W Y i t t i m Y i t t i 15 ~ 49 1 Y Y Y 15 ~ j j t j t = j P i t i = 15 P n i t n Y * 35 4 2011 7 Vol. 35 No. 4 July 2011 3 Population Research 1950 ~ 1981 The Estim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of Cohort Age - specific Fertility Rates Wang Gongzhou Hu Yaol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re information

mó j

mó j mó j língy xì qi n n i, f lánl ji lù ruì xi n nìng shu ng hóng p ng jìn zhuó, miù sh n j zhuàn qì yí qí è qù, qi n l xièdú 10Zc fèn j, ji n r, xu n nú, s ng qí dèng zh ng mò jiù huàn lí l cù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日 本 教 師 教 育 改 革 之 研 究 楊 思 偉 臺 教 育 大 校 長 陳 盛 賢 臺 灣 師 範 大 教 育 系 博 士 候 選 江 志 正 臺 教 育 大 教 育 系 副 教 授 摘 要 進 入 21 世 紀 的 今 日, 日 本 教 師 教 育 政 策 面 臨 最 重 大 的 挑 戰 而 其 主 要 理 由 不 僅 是 因 為 教 育 荒 廢 而 已, 更 因 為 在 高 度 經 濟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65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曾 春 海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當 前 學 界 對 周 易 的 研 究, 大 致 上 已 達 成 經 傳 學 的 共 識 四 庫 提 要 卷 一 概 括 易 學 研 究 的 類 型 可 分

More information

Wu Yi Shan Slalom Open Wu Yi Shan, China, November 2018 Final Ranking Battle Senior Women Rank ID Name Ctry Zapuskalova Nadezhda

Wu Yi Shan Slalom Open Wu Yi Shan, China, November 2018 Final Ranking Battle Senior Women Rank ID Name Ctry Zapuskalova Nadezhda Wu Yi Shan Slalom Open Wu Yi Shan, China, 24-25 November 2018 Final Ranking Battle Senior Women 1 2851510000097 Zapuskalova Nadezhda RUS 2 2010930000595 Moritoki Mika JPN 3 2891510000072 Pervenenok Oksana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17

17 49 1 ( ) Vol. 49 No. 1 2009 1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 2009 () ()? (, 475001) :, () ; ;2500 3000,,, : ; ; ; ;; :B812092 : A : 1000-5242 (2009) 01-0016 - 06 :2008211217 :(1929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論 黃 得 時 先 生 對 民 間 文 學 與 古 蹟 文 化 之 研 究 與 貢 獻 洪 淑 苓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所 暨 中 國 文 學 系 合 聘 教 授 109 論 黃 得 時 先 生 對 民 間 文 學 與 古 蹟 文 化 之 研 究 與 貢 獻 洪 淑 苓 摘 要 黃 得 時 先 生 (1909-1999) 為 臺 北 帝 國 大 學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前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