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Transcription

1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吳 靜 宜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著 重 天 臺 禪 觀 與 茶 禪 掌 故 的 考 察, 企 圖 證 明 茶 禪 一 味 在 中 國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發 展 中, 已 然 成 形 天 臺 禪 法 重 視 由 定 生 慧, 品 茗 助 於 修 止 觀 調 五 事, 使 三 昧 易 生 由 於 天 臺 山 同 時 為 天 臺 宗 與 羅 漢 供 茶 的 發 源 地, 且 天 臺 山 國 清 寺 為 日 本 與 韓 國 天 臺 宗 及 茶 禪 發 源 的 祖 庭, 觀 察 中 日 韓 詩 歌 中, 均 發 現 大 量 以 羅 漢 供 茶 與 茶 湯 乳 花 神 蹟 吟 詠 茶 禪 因 此 本 文 以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為 論, 全 文 分 五 節, 第 一 節 考 察 茶 禪 的 由 來, 論 茶 禪 一 味 與 點 茶 三 昧 的 特 色 ; 第 二 節 談 天 臺 茶 禪 掌 故, 並 觀 察 天 臺 禪 觀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 第 三 節 從 唐 宋 天 臺 禪 師 與 文 士 詩 作, 呈 現 天 臺 茶 禪 樣 貌 ; 第 四 節 論 天 臺 茶 禪 對 日 韓 的 影 響, 第 五 節 結 論 關 鍵 詞 : 天 臺 宗 茶 經 茶 禪 茶 禪 一 味 羅 漢 供 茶 收 到 日 期 2006/02/28, 修 改 日 期 2006/05/26, 接 受 日 期 2006/08/14 南 台 科 技 大 學 兼 任 講 師

2 260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antai Sect and Tea Zen Wu Chin-Yi Abstract This essay attempts to identify the concept of common taste in tea-drinking and Zen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iantai Sect and Zen from tea.chinese Tiantai Sect believes the peace in mind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wisdom, and uses tea-drinking as a way of cultivating calm observations, managing five chores and inducing Samadhi. The cult of tea-offering to Arhats started in Tiantai Mountain, which is also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Tiantai Sect; Kuo-ching Temple of Tiantai Mountain is regarded as the origin by the Japanese and Korean Tiantai Sects.In poems from China, Japan and Korea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about the cult of tea-offering to Arhats, citing the divine phenomenon of words appearing in tea broth.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antai Sect and the Tea Zen, this essay is composed of five sections:section One reviews the origin of Tea Zen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common taste in tea-drinking and Zen,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Dien Cha Samadhi ;Section Two reviews anecdotes of Tiantai Tea Zen to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iantai Sect and the Tea Zen;Section Three exemplifies Tiantai Tea Zen through poems by scholars and Zen masters from Tang Dynasty and Sung Dynasty;Section Fou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iantai Tea Zen to Japan and Korea;Section Five concludes the essay. Keywords:Tiantai Sect, Tea Scripture, Tea Zen, Common taste in tea and Zen,Tea offering to Arhats Received: February 28, 2006; Sentout for revision: May 26, 2006; Accepted: August 14, 2006 Lecturer,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一 茶 禪 的 由 來 1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中 國 飲 茶 自 神 農 氏 嚐 百 草 開 始, 茶 在 中 國 文 化 中 便 扮 演 著 藥 用 飲 品 的 角 色 中 國 茶 禪 一 體 最 早 可 溯 源 至 晉 代 晉 書 藝 術 傳 云 : 單 道 開, 敦 煌 人 也 日 服 鎮 守 藥 數 丸, 大 如 梧 子, 藥 有 松 蜜 薑 桂 伏 苓 之 氣, 時 復 飲 荼 蘇 一 二 升 而 已. 自 云 能 療 目 疾, 就 療 者 頗 驗. 視 其 行 動, 狀 若 有 神 2 內 容 記 載 敦 煌 人 單 道 開 在 後 趙 都 城 鄴 城 昭 德 寺 修 行, 藉 由 茶 蘇 以 防 止 睡 眠, 並 且 飲 茶 之 後, 頗 有 精 神 可 見 晉 代 僧 人 早 已 認 為 茶 有 助 於 參 禪 晉 張 華 博 物 志 云 : 飲 真 荼 令 人 少 眠 3 陸 羽 茶 經 曾 引 神 異 記 內 容, 談 到 晉 人 好 飲 茶 並 贈 以 茶 樹 的 故 事 4 釋 道 悅 續 名 僧 傳 云 南 朝 宋 僧 人 法 瑤 遇 沈 台 真, 年 紀 垂 老, 常 飲 茶 以 延 年 益 壽 5 由 於 茶 的 功 用 能 抑 制 困 慾 並 平 心 靜 氣, 同 時 能 提 振 精 神, 成 為 參 悟 禪 境 最 好 的 飲 料 由 單 道 開 法 瑤 等 人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可 知 茶 與 禪 早 在 晉 代 即 已 結 緣 茶 的 發 展 是 由 藥 用, 而 後 提 升 到 與 丹 道 結 合, 隋 唐 時 期 僧 人 參 禪 之 風 大 盛, 茶 與 禪 道 終 於 有 大 量 融 合 的 契 機 陸 羽 茶 經 載, 中 國 飲 茶 的 歷 史 可 以 上 溯 神 農 氏, 初 為 藥 用 飲 品, 周 公 時 發 現 其 飲 醒 酒, 令 人 不 眠, 後 漢 仙 人 丹 丘 子 種 茶 之 後, 發 現 茶 亦 有 益 於 修 道 自 此 茶 便 因 具 本 文 初 稿 曾 於 2005 年 12 月 10 日 由 現 代 佛 教 學 會 與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系 所 舉 辦 之 第 二 屆 法 華 思 想 與 天 臺 佛 學 研 討 會 口 頭 發 表, 經 講 評 人 與 會 師 長 們 兩 位 審 查 學 者 專 家 惠 賜 意 見, 修 改 而 成 定 稿 新 校 本 晉 書 卷 九 十 五 列 傳 第 六 十 五 藝 術 ( 臺 北 鼎 文 書 局 翻 印 之 點 校 本,1987 年 出 版 ), 頁 2492 晉 張 華 博 物 志 卷 四,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子 部 十 二 茶 經. 七 之 事 載 神 異 記 云 : 餘 姚 人 虞 洪, 入 山 採 茗, 遇 一 道 士 遷 三 青 牛, 引 洪 至 瀑 布 山, 曰 : 吾, 丹 丘 子 也 聞 子 善 具 飲, 常 思 見 惠 山 中 有 大 茗 可 以 相 給, 祈 子 他 日 有 甌 羲 之 餘, 乞 相 遺 也 因 立 奠 祀, 後 常 令 家 人 入 山, 獲 大 茗 焉 轉 引 自 陸 羽 茶 經. 七 之 事, 見 程 啟 坤 楊 招 棣 姚 國 坤 合 著 陸 羽 茶 經 解 讀 與 點 校 ( 上 海 : 上 海 文 化,2004 年 4 月 ), 頁 146 茶 經. 七 之 事 載 續 名 僧 傳 云 : 宋 釋 法 瑤 姓 楊 氏, 河 東 人 永 嘉 中 過 江, 遇 沈 台 真, 請 真 君 武 康 小 山 寺, 年 垂 懸 東, 飯 所 飲 茶 轉 引 自 茶 經. 七 之 事, 見 程 啟 坤 楊 招 棣 姚 國 坤 合 著 陸 羽 茶 經 解 讀 與 點 校, 頁 146

4 262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有 益 助 於 清 醒 少 眠 的 效 用, 在 修 道 修 禪 的 過 程 中 扮 演 重 要 的 角 色 6 賴 賢 宗 丹 道 與 天 臺 止 觀 之 會 通 研 究, 認 為 葛 玄 入 天 臺 山 煉 丹, 植 茶 栽 蘆, 正 式 揭 開 了 天 臺 山 丹 道 北 齊 慧 思 大 師 與 隋 唐 天 臺 宗 智 者 大 師 在 天 臺 山 丹 道 的 基 礎 上, 更 加 將 茶 與 天 臺 止 觀 禪 法 融 合 7 由 於 佛 教 自 漢 代 傳 入 中 國, 天 臺 山 之 天 臺 宗 可 謂 第 一 個 本 土 化 的 中 國 佛 教, 今 擬 觀 察 中 國 茶 禪 的 關 係, 須 從 天 臺 山 之 天 臺 宗 入 手, 方 能 觀 察 茶 禪 之 原 始 樣 貌 陸 羽 ( ) 茶 經. 六 之 欲 云 : 蕩 昏 寐, 飲 之 以 茶 8 唐 裴 汶 茶 述 云 : 其 性 精 清, 其 味 浩 潔, 其 用 滌 煩, 其 功 致 和 9 本 草 綱 目 云 : 茶, 治 風 熱 昬 憒 多 睡 不 醒 飲 能 令 人 不 眠 10 可 見 茶 有 精 清 滌 煩 沖 和 的 功 能 而 僧 人 修 持 定 慧, 藉 由 坐 禪 靜 坐 斂 心 專 注, 以 達 身 心 之 輕 安 明 淨 之 境 界 坐 禪 有 時 長 達 三 個 多 月, 長 時 間 靜 坐, 容 易 感 到 疲 倦 昏 睡, 僧 團 又 有 過 午 不 食 的 戒 律, 因 此, 僧 人 很 自 然 地 藉 用 飲 茶 具 有 之 去 除 昏 睡 慾 望 的 功 能, 達 成 幫 助 參 禪, 並 補 充 過 午 不 食 之 精 神 茶 可 以 滌 煩 致 和 之 功 用, 能 有 效 地 排 除 參 禪 時 的 雜 念, 成 為 僧 團 中 重 要 飲 品 唐 孫 思 邈 撰 備 急 千 金 要 方 卷 七 十 九 云 : 茗 葉 味 苦 鹹 酸 冷 無 毒, 可 久 食, 令 人 有 力, 悅 志 11 由 於 茶 能 提 神 醒 腦, 使 人 有 力 氣, 因 此 飲 茶 迅 速 廣 泛 地 流 傳 於 各 僧 院 中, 寺 廟 中 設 置 茶 堂, 作 為 招 待 賓 客 品 茗 討 論 禪 佛 之 理, 同 時 亦 設 置 茶 鼓, 用 擊 鼓 召 集 寺 院 僧 人 飲 茶 同 時 還 有 專 門 煮 茶 的 茶 頭, 將 天 臺 茶 禪 傳 給 日 僧 最 澄 的 天 臺 僧 人 行 滿 禪 師, 在 華 頂 峰 智 者 院, 即 是 充 當 茶 6 陸 羽 茶 經. 七 之 事 載 : 炎 帝 神 農 氏 漢 仙 人 丹 丘 子 神 農 食 經 : 茶 茗 久 服, 令 人 有 力 周 公 爾 雅 : 檟, 苦 茶 廣 雅 云 : 其 飲 醒 酒, 令 人 不 眠 見 阮 浩 耕 等 點 校 中 國 古 代 茶 葉 全 書 茶 經,( 浙 江 : 攝 影 出 版 社,2001 年 ), 頁 8 7 賴 賢 宗 天 臺 止 觀 與 丹 道 的 跨 文 化 溝 通 新 世 紀 文 化 研 究,2006 年 4 月 8 陸 羽 茶 經. 六 之 飲, 見 程 啟 坤 楊 招 棣 姚 國 坤 合 著 陸 羽 茶 經 解 讀 與 點 校, 頁 96 9 唐 裴 汶 茶 述 云 : 茶, 起 於 東 晉, 盛 於 今 朝 其 性 精 清, 其 味 浩 潔, 其 用 滌 煩, 其 功 致 和 參 百 品 而 不 混, 越 眾 飲 而 獨 高 由 於 本 書 已 經 亡 佚, 今 見 四 庫 全 書 本 續 茶 經, 收 於 阮 浩 耕 等 點 校 中 國 古 代 茶 葉 全 書, 頁 本 草 綱 目 卷 三 云 : 茶, 治 風 熱 昬 憒, 多 睡 不 醒 卷 二 十 七 云 : 飲 能 令 人 不 眠,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子 部 五 11 唐 孫 思 邈 撰 宋 林 億 等 校 正 備 急 千 金 要 方,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5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頭 12 另 外 還 有 為 遊 客 惠 施 茶 水 的 施 茶 僧 13 飲 茶 的 過 程 中, 更 要 求 靜 心, 同 時 用 焚 香 與 飲 茶 來 提 神 靜 思 14 永 嘉 禪 師 云 : 行 亦 禪 坐 亦 禪, 語 默 動 靜 體 安 然 15, 禪 僧 所 欲 追 求 的 是 清 淨 修 心 靜 慮 智 慧 悟 道 等 修 行, 而 道 品 茗 則 有 助 於 追 求 平 靜 和 諧 專 心 敬 意 清 明 寧 靜 的 心 靈 境 界, 所 以 僧 人 自 晉 代 便 知 運 用 飲 茶 來 幫 助 坐 禪 之 調 食 調 睡 眠 調 身 調 息 與 調 心 16 品 茗 與 參 禪 所 追 求 的 寧 靜 心 境 是 相 似 的 17 僧 人 飲 茶 助 禪 始 於 晉, 興 於 唐 唐 代 封 演 封 氏 聞 見 記 卷 六 飲 茶 云 : 開 元 中, 泰 山 靈 嚴 寺 有 降 魔 師, 大 興 禪 教 學 禪 務 於 不 寐, 又 不 夕 食, 皆 許 其 飲 茶, 人 自 懷 挾, 到 處 舉 飲, 從 此 轉 相 仿 效, 遂 成 風 俗 楚 人 陸 鴻 漸 為 茶 論, 說 茶 之 功 效, 並 煎 茶 炙 茶 之 法, 造 茶 具 二 十 四 事, 以 都 統 籠 貯 之, 遠 近 傾 慕, 好 事 者 家 藏 一 副 有 常 伯 熊 者, 12 見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云 : 行 滿 禪 師 棲 止 華 頂 峰 智 者 院 充 茶 頭, 所 居 檻 外 大 松 上 有 寄 生 小 樹, 遇 師 止 坐, 必 嫋 嫋 低 俯 時 謂 此 樹 為 茶 頭 作 禮 師 ( 臺 北 : 新 文 豐,1987 年 ), 頁 方 立 天 中 國 佛 教 與 傳 統 文 化 一 書 中, 提 及 寺 院 種 茶 和 飲 茶 風 氣, 促 進 民 間 飲 茶 習 俗 之 普 及, 並 說 明 寺 院 如 何 將 品 茗 制 度 化 唐 代 禪 宗 盛 行, 寺 院 開 始 專 設 茶 堂, 成 為 禪 僧 討 論 佛 理 招 待 賓 客 品 茗 的 好 地 方, 同 時 設 置 茶 鼓, 擊 鼓 以 召 集 眾 僧 飲 茶 上 有 茶 頭, 專 事 燒 水 煮 茶, 獻 茶 待 客 施 茶 僧, 為 遊 客 惠 施 茶 水 飲 茶 後 禮 佛, 成 為 禪 僧 每 日 的 功 課 ( 上 海 : 人 民 出 版 社,1994 年 ), 頁 慧 光 禪 茶 一 味 與 五 事 調 和 一 文 中 也 提 到 : 飲 茶 之 風, 初 興 佛 門 佛 家 頌 茶, 謂 有 三 德 : 一 為 可 以 提 神 參 禪 人 飲 茶, 夜 不 思 寐, 益 於 靜 思 ; 二 乃 用 助 消 食 禪 門 僧 衆, 整 日 靜 坐, 極 易 積 食 飲 茶 消 食, 方 便 易 行 ; 三 曰 不 使 思 淫 凡 大 飽 暖 之 餘, 多 生 淫 欲 一 杯 清 茶, 神 清 氣 爽 可 以 消 邪 念, 可 以 斷 淫 欲 凡 此 三 德, 無 不 利 於 參 禪 佛 學 文 摘,2003 年 第 八 期 由 此, 可 知 飲 茶 之 風 興 起 於 禪 門 佛 寺, 乃 由 於 品 茗 有 助 於 參 禪 14 大 慧 普 覺 禪 師 語 錄 云 : 所 以 今 日 作 一 分 供 養, 點 一 盞 茶, 燒 此 一 炷 香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7 冊, 頁 844 下 15 永 嘉 證 道 歌 卷 一,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8 冊, 頁 396 上 16 天 臺 僧 人 智 顗 修 習 止 觀 坐 禪 法 要 一 書 中 對 於 坐 禪 之 調 食 調 睡 眠 調 身 調 息 與 調 心 有 特 別 的 論 述, 關 於 此 一 議 題, 將 於 第 二 小 節 天 臺 禪 觀 與 茶 禪 中 詳 述 17 劉 昭 瑞 中 國 古 代 飲 茶 藝 術 一 書 以 為 : 品 茶 如 參 禪, 品 茶 時 所 需 要 的 安 詳 靜 謐 的 心 境 以 及 所 追 求 的 自 省 境 界, 和 佛 教 禪 宗 相 似 ( 陝 西 : 人 民 出 版 社,2002 年 ), 頁 191

6 264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又 因 鴻 漸 之 論 廣 潤 色 之, 於 是 茶 道 大 行 18 由 此 可 知 唐 朝 開 元 時 期 ( ), 僧 人 飲 茶 修 禪 之 風 大 盛 自 陸 羽 茶 經 一 書 完 成 後 (780), 茶 的 功 效 更 快 速 地 為 一 般 世 人 所 了 解, 成 為 僧 人 與 文 士 們 共 同 喜 好 的 飲 品, 19 並 用 茶 以 供 佛 大 抵 唐 開 元 時 期, 僧 人 將 上 好 的 茶 用 以 供 佛, 待 客 次 之, 自 用 隨 意, 早 已 蔚 成 習 俗 20 唐 代 僧 人 飲 茶 風 之 興 盛, 由 僧 詩 也 可 看 出 端 倪, 寺 院 中 僧 人 飲 茶 除 參 禪, 也 和 藥 用 保 健 有 關 皎 然 九 日 與 陸 處 士 羽 茶 云 : 九 日 山 僧 院, 東 籬 菊 也 黃 俗 人 多 泛 酒, 誰 解 助 茶 香 21 道 出 品 茗 之 高 雅 境 界, 也 描 繪 出 禪 理 助 茶 香 之 道 南 部 新 書 云 : 大 中 三 年 (849), 東 都 進 一 僧, 年 一 百 二 十 歲 宣 皇 問 : 服 何 藥 而 至 此? 僧 對 曰 : 臣 少 也 賤, 素 不 知 藥, 性 本 好 茶, 至 處 唯 茶 是 求, 或 出 亦 日, 遇 百 餘 椀? 如 常, 日 亦 不 下 四 五 十 椀 因 賜 茶 五 十 斤, 令 居 保 壽 寺 22 可 知 唐 代 僧 人 普 遍 飲 茶 的 風 氣, 給 人 一 種 延 年 益 壽 的 印 象 茶 道 在 寺 院 中 的 意 義 是 多 層 次 的, 除 上 述 參 禪 與 藥 用 保 健 之 外, 寺 院 也 發 展 出 繁 複 的 茶 禮 楊 惠 南 茶 道 與 禪 道 一 文 云 : 茶 道 與 禪 道,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住 持 請 齋 請 茶, 乃 是 禪 寺 常 有 的 禮 儀 禪 僧 在 禪 寺 中 吃 茶, 是 件 禮 儀 繁 複 而 又 嚴 肅 的 事 情, 吃 茶 不 只 是 種 嚴 格 的 禪 修 工 夫, 是 禪 門 行 坐 語 默 動 靜 當 中, 眾 多 借 假 修 真 的 媒 介 之 一, 這 是 禪 門 茶 道 的 特 色 23 關 於 寺 院 的 喝 茶 儀 式 品 茶 禮 儀 後 來 由 百 丈 禪 師 規 定 於 百 丈 清 規 中 有 關 於 寺 院 的 茶 湯 禮 儀, 劉 淑 芬 借 水 澄 心, 即 茶 演 法 唐 宋 寺 院 中 的 茶 湯 藥 與 儀 節 有 深 入 的 研 究 18 唐 封 演 封 氏 聞 見 記 卷 六 飲 茶,(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83 年 ) 19 陸 羽 茶 經 云 : 茶 之 為 用, 味 至 寒, 為 飲 最 宜 精 行 儉 德 之 人 陸 羽 自 幼 被 智 識 禪 師 收 養, 智 識 禪 師 對 於 種 茶 制 茶 煮 茶 品 茶 頗 有 研 究, 陸 羽 受 此 陶 冶, 完 成 世 界 歷 史 上 第 一 部 茶 葉 專 書 茶 經 此 書 的 出 現, 也 可 視 為 茶 與 禪 的 結 合, 因 陸 羽 不 僅 生 長 於 寺 院, 對 於 僧 人 飲 茶 之 傳 統 與 僧 人 飲 茶 的 心 境 均 十 分 了 解, 同 時 陸 羽 好 與 文 士 僧 人 交 遊, 在 互 動 的 過 程 中, 也 促 成 茶 禪 的 流 布 程 啟 坤 楊 招 棣 姚 國 坤 合 著 陸 羽 茶 經 解 讀 與 點 校, 頁 佛 祖 歷 代 通 載 卷 十 四,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頁 611 中 可 見 當 時 已 經 茶 的 種 類 分 級, 以 茶 供 佛 在 唐 代 早 已 成 為 風 氣, 同 時 文 士 也 習 慣 以 茶 來 待 客 21 全 唐 詩 817 卷 23 冊, 頁 宋 錢 易 撰 南 部 新 書 卷 八,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23 楊 惠 南 茶 道 與 禪 道 中 國 禪 學 第 一 期,2002 年 6 月

7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本 文 則 著 重 在 天 臺 禪 法 與 茶 禪 掌 故 的 考 察 宋 林 表 民 編 天 臺 續 集 別 編 摘 錄 陳 知 柔 詩 作 : 巨 石 橫 空 豈 偶 然, 萬 雷 奔 壑 有 飛 泉 好 山 雄 壓 三 千 界, 幽 處 長 栖 五 百 仙 雲 際 樓 臺 深 夜 見, 雨 中 鐘 皼 隔 溪 傳 我 來 不 作 聲 聞 想, 聊 試 茶 甌 一 味 禪 25 此 茶 甌 一 味 禪 正 是 茶 禪 一 味 最 好 的 例 證 關 於 茶 禪 一 味, 今 人 多 認 為 乃 日 本 茶 道 精 神 的 延 伸 26 今 由 此 詩 可 得 間 接 佐 證, 宋 代 茶 禪 一 味 的 觀 念, 與 天 臺 茶 禪 應 有 所 關 連, 天 臺 續 集 才 因 此 收 有 詩 人 吟 詠 之 作 宋 代 還 發 展 出 所 謂 的 點 茶 三 昧, 唐 煮 宋 點, 指 唐 人 用 煎 茶 煮 茶 的 方 式, 宋 人 則 多 用 點 茶 點 茶 本 是 沖 泡 茶 的 方 式, 晚 唐 五 代 開 始, 又 衍 出 鬥 茶 與 茶 湯 百 戲 蔡 襄 ( ) 茶 錄 點 茶 云 : 茶 少 湯 多, 則 雲 腳 散 ; 湯 少 茶 多, 則 粥 面 聚 鈔 茶 一 錢 七, 先 注 湯, 調 令 極 勻, 又 添 注 之, 環 回 擊 拂 湯 上 盞, 可 四 分 則 止, 視 其 面 色 鮮 白 著 盞 無 水 痕 為 絕 佳 建 安 鬬 試 以 水 痕 先 者 為 負, 耐 久 者 為 勝, 故 較 勝 負 之 說, 曰 相 去 一 水 兩 水 27 蔡 襄 認 為 點 茶 乃 指 將 適 量 茶 沫 放 入 茶 盞 中, 注 入 少 量 沸 水 調 勻 然 後 再 將 沸 水 沖 入 盞 中, 同 時 用 茶 匙 環 回 擊 沸 沸 水 上 盞 四 分 則 止 這 時, 盞 面 上 就 會 浮 起 湯 花, 色 澤 鮮 白 而 能 耐 久 者 則 為 勝 天 臺 僧 人 之 茶 百 戲, 即 是 以 點 茶 的 方 式, 使 盞 面 茶 湯 泡 沫 形 成 文 字 或 詩 句, 增 加 趣 味 28 蘇 軾 送 南 屏 謙 師 詩 曰 : 道 人 曉 出 南 屏 山, 來 試 點 茶 三 昧 手, 天 臺 乳 花 世 不 見, 玉 川 風 腋 今 安 有? 先 生 有 意 續 茶 經, 會 使 老 謙 名 不 朽 29 因 國 清 寺 僧 人 南 屏 謙 禪 師, 以 茶 百 戲 點 茶 的 方 式, 讓 天 臺 乳 花 巧 妙 出 現 24 劉 淑 芬 借 水 澄 心, 即 茶 演 法 唐 宋 寺 院 中 的 茶 湯 藥 與 儀 節 中 研 院 週 報,2005 年 4 月 28 日 出 版 25 宋 林 表 民 編 天 臺 續 集 別 編 卷 二,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26 見 成 川 武 夫 千 利 休 茶 の 美 學 以 為 這 四 個 字 乃 圜 悟 克 勤 手 稿, 輾 轉 傳 自 一 休 宗 純, 其 得 悟 後, 傳 給 弟 子 珠 光, 頁 9 27 蔡 襄 茶 錄 收 於 阮 浩 耕 等 點 校 中 國 古 代 茶 葉 全 書, 頁 據 滕 軍 考 證 日 本 茶 道 中 的 點 茶, 不 僅 指 點 茶 技 法, 更 包 括 茶 室 佈 置 茶 道 具 選 配 茶 食 和 茶 點 心 的 端 法 吃 法 及 喝 茶 方 法 等 點 茶 技 法 乃 學 自 中 國 唐 宋 代 點 茶 技 法, 但 中 國 人 重 視 色 香 味, 重 視 茶 與 水 的 比 例, 對 點 茶 時 的 姿 勢 拿 茶 刷 的 方 法 並 無 特 別 規 定 日 本 茶 道 文 化 概 論 ( 北 京 : 東 方 出 版 社,1994 年 6 月 ),95 29 蘇 東 坡 全 集 卷 二 十 六 送 南 屏 謙 師 詩 序 云 : 南 屏 謙 師 妙 於 茶 事, 自 云 得 之 于 心, 應 之 於 手, 非 可 以 言 傳 學 到 者 十 月 二 十 七 日, 聞 軾 遊 壽 星 寺, 遠 來 設 茶, 作 此 詩 贈 之 點 出 謙 禪 師 茶 禪 之 理 無 法 以 言 傳 體 會

8 266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在 盞 面, 東 坡 忍 不 住 將 點 茶 與 天 臺 乳 花 比 擬 為 點 茶 三 昧 此 天 臺 點 茶 法 亦 可 證 明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有 不 可 言 傳 之 妙 30 宋 代 文 人 好 飲 茶, 一 般 以 蘇 軾 黃 庭 堅 茶 詩 為 代 表 之 作 點 茶 三 昧 31 之 說, 從 東 坡 詩 而 出, 後 人 多 以 此 指 茶 禪 宋 僧 惠 洪 無 學 點 茶 乞 詩 云 : 盞 深 扣 之 看 浮 乳, 點 茶 三 昧 須 饒 汝 32 描 繪 茶 禪 一 味 之 境, 更 是 傳 神 點 茶 三 昧 之 法, 傳 至 南 宋, 甚 至 遠 傳 至 鄰 近 國 家 日 本 與 韓 國 二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天 下 名 山 僧 佔 多 自 古 高 山 出 好 茶, 高 山 氣 候 雲 霧 繚 繞, 不 僅 適 合 茶 樹 生 長, 也 能 遠 避 塵 世, 靜 宜 誦 頌 適 合 僧 人 追 求 禪 的 幽 玄 境 界 33 隋 唐 之 後, 僧 人 大 量 栽 植 茶 樹, 天 臺 山 的 羅 漢 供 茶, 更 是 採 用 僧 人 所 種 植 的 名 茶, 精 心 烹 點, 奠 供 佛 前, 以 示 虔 敬 由 於 深 山 寂 靜, 適 合 僧 人 遠 離 塵 世, 因 此 佛 教 寺 廟 多 位 於 深 山, 栽 植 名 茶 而 茶 樹 經 過 僧 人 細 心 培 育, 茶 葉 多 屬 上 品, 歷 來 名 茶, 多 出 於 禪 林 寺 院 詩 中 乳 花, 與 宋 代 制 茶 烹 茶 的 習 俗 有 關 宋 人 點 茶 特 別 重 視 盞 面 浮 起 的 乳 花, 茶 在 烹 點 前 都 要 碾 成 碎 末, 然 後 煮 水 烹 點, 待 茶 湯 上 浮 起 一 層 白 色 的 茶 沫 當 時 文 人 鬥 茶 更 以 白 色 乳 沫 多 者 為 勝 31 吳 曾 能 改 齋 漫 錄 卷 八 云 : 錢 塘 南 屏 謙 師, 妙 於 茶 事 東 坡 贈 之 詩 云 : 道 人 曉 出 南 屏 山, 來 試 點 茶 三 昧 手 劉 貢 父 亦 贈 詩 云 : 瀉 湯 舊 得 茶 三 昧, 覓 句 還 窺 詩 一 斑 劉 貢 父 為 北 宋 史 學 家 劉 攽, 曾 詩 贈 謙 師 ( 臺 北 : 木 鐸,1982 年 5 月 ), 頁 石 門 文 字 禪 卷 八 無 學 點 茶 乞 詩 ( 臺 北 : 新 文 豐,1973 年 ) 33 見 韓 士 奇 茶 與 寺 院, 中 國 宗 教,2000 年 2 期 34 見 劉 才 玉 茶 禪 一 味 : 淺 談 茶 與 佛 教 云 : 佛 教 崇 尚 飲 茶, 還 與 許 多 名 茶 結 下 了 不 解 之 緣 江 南 佛 教 寺 院 歷 史 上 形 成 一 種 農 禪 思 想, 僧 人 自 己 種 茶 製 茶, 以 售 茶 的 收 入 貼 補 封 院 開 支 唐 宋 以 後, 廬 山 的 寺 院 宮 觀 很 多, 除 了 少 數 寺 觀 有 大 量 田 產 外, 多 依 賴 種 茶 維 持 生 活 佛 教 寺 院 多 建 在 深 山 幽 谷, 自 然 環 境 優 越, 非 常 適 合 茶 樹 的 生 長, 加 上 僧 人 的 精 心 培 育 採 製, 所 產 茶 葉 多 為 上 品 歷 史 上 許 多 名 茶, 最 初 往 往 都 是 出 自 禪 林 寺 院 如 普 陀 山 佛 茶, 早 在 唐 五 代 時, 當 地 僧 人 就 已 種 植, 品 質 甚 佳 有 關 史 料 表 明, 茶 葉 傳 到 日 本 朝 鮮, 最 初 都 是 得 助 於 佛 門 交 往 早 在 唐 代, 日 本 一 位 名 叫 最 澄 的 禪 師 到 浙 江 天 臺 山 麓 的 國 清 寺 求 佛 取 經, 公 元 805 年 歸 國 時, 就 帶 回 茶 籽, 試 種 在 近 江 ( 滋 賀 縣 ) 阪 本 村 國 臺 山 麓, 即 如 今 的 池 上 茶 園 宋 光 宗 紹 熙 年 間, 榮 西 禪 師 兩 度 入 宋 研 究 佛 教, 到 過 天 臺 山 等 地, 歸 國 時 帶 回 茶 籽, 在 禪 寺 內 播 種, 國 文 天 地,1991 年 1 月, 頁 47

9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 一 ) 雲 霧 茶 與 天 臺 乳 花 浙 江 天 臺 山 為 天 臺 宗 之 發 祥 地, 當 地 素 有 佛 天 雨 露, 帝 苑 仙 漿 35 之 譽 的 天 臺 雲 霧 茶, 創 於 僧 人 之 手 36 天 臺 山 石 橋 附 近, 有 一 塊 五 百 羅 漢 石, 據 天 臺 山 志 記 載, 相 傳 五 百 羅 漢 乃 自 西 天 泛 海 至 此 此 地 因 而 成 為 羅 漢 供 茶 的 發 祥 地 37 五 百 羅 漢 約 在 東 晉 時 出 現 在 中 國, 宋 高 僧 傳 云 : 晉 宋 已 來 茲 山 洞 開, 初 有 羅 漢 白 道 猷 言 : 西 域 來, 戾 止 是 山 38 羅 漢 供 茶 即 僧 人 用 茶 來 供 奉 羅 漢, 也 是 以 茶 供 佛 的 一 種 僧 人 們 自 己 種 茶 製 茶 煎 茶 點 茶, 除 以 茶 幫 助 坐 禪, 更 用 茶 來 禮 佛 目 前 可 考 之 文 獻, 最 早 為 宋 景 佑 四 年 (1037), 宋 仁 宗 下 令 供 奉 五 百 羅 漢, 據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云 : 宋 仁 宗 皇 帝 供 施 石 梁 橋 五 百 應 真 : 今 遣 內 使 張 履 信 賫 沉 香 子 一 座 龍 茶 二 百 斛 銀 五 百 兩 御 衣 一 襲, 表 朕 崇 重 之 意 39 可 知 宋 初 帝 王 已 開 始 重 視 羅 漢 供 茶, 因 而 特 別 御 賜 貢 茶 供 奉 五 百 羅 漢 羅 漢 供 茶 的 神 蹟 不 僅 流 傳 後 世, 更 遠 傳 至 海 外 使 得 海 外 日 韓 等 國 均 派 許 多 僧 侶 前 來 求 法, 並 學 習 供 茶 的 儀 式 40 隨 著 羅 漢 供 茶 的 普 傳, 天 臺 乳 花 也 成 為 中 日 韓 僧 俗 詩 文 中 的 重 要 典 故 天 臺 僧 人 為 了 羅 漢 供 茶, 曾 經 在 東 晉 興 寧 年 間 ( ) 由 高 僧 曇 猷 所 建 的 萬 年 寺 中, 造 有 五 百 羅 漢 堂 宋 代 日 僧 榮 西 與 道 元 曾 至 此 35 見 浙 江 通 志 卷 一 百 五 物 產 五 記 載 : 宋 祁 答 如 吉 茶 詩 有 佛 天 雨 露, 帝 苑 仙 漿 之 語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36 王 從 仁 玉 泉 清 茗 云 : 天 臺 雲 霧 茶 產 於 浙 江 省 的 天 臺 山 諸 峰, 以 最 高 峰 華 頂 所 產 為 最 佳, 故 又 名 華 頂 雲 霧 華 頂 茶 (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年 ), 頁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頁 36 方 山 文 寶 禪 師 語 錄 云 : 天 臺 山 中, 方 廣 寺 裡, 五 百 應 真, 常 在 石 梁 橋 上, 捕 風 捉 影 寒 山 拾 得, 倒 跨 猛 虎, 默 地 走 出 布 袋 口 拄 杖 頭, 跛 跛 挈 挈, 各 自 散 去 大 眾, 且 道 散 去 後 又 作 麼 生 良 久 云 : 歸 堂 喫 茶,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第 70 冊, 頁 578 上 38 宋 高 僧 傳 卷 第 二 十 七 唐 剡 沃 洲 山 禪 院 寂 然 傳 云 : 大 和 二 年, 振 錫 觀 方 訪 天 臺 勝 境 到 剡 沃 洲 山 者, 在 天 姥 岑 之 陰, 對 天 臺 華 頂 赤 城, 北 望 四 明, 金 庭 石 鼓 山 介 焉, 西 北 北 有 支 遁 嶺, 養 馬 坡 放 鶴 岑 次 焉 晉 宋 已 來 茲 山 洞 開, 初 有 羅 漢 白 道 猷 言 : 西 域 來, 戾 止 是 山 次 竺 法 潛 支 道 林 居 焉, 高 人 勝 士 接 踵 而 棲 此 中 至 於 戴 逵 王 羲 之 郗 超 孫 綽 許 詢 遊 憩 其 間 矣, 頁 880 上 39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卷 十 四, 頁 宋 史 卷 四 百 九 十 一 元 中 書 右 丞 相 總 裁 托 克 托 等 修 列 傳 第 二 百 五 十 外 國 七 云 : 熙 寜 五 年, 有 僧 誠 尋 至 台 州 止 天 臺 國 清 寺, 願 留 州 以 聞 詔 使 赴 闕 其 他 日 韓 僧 人 與 天 臺 羅 漢 供 茶 的 記 載, 詳 見 本 文 第 四 節

10 268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求 法, 特 別 參 觀 並 記 錄 石 橋 羅 漢 供 茶 的 乳 花 奇 蹟 道 元 將 此 儀 式 移 植 至 日 本 永 平 寺, 也 同 樣 出 現 瑞 華 吉 祥 的 奇 蹟, 此 事 記 錄 在 十 六 羅 漢 現 瑞 華 記 41 而 位 於 石 梁 瀑 布 旁 的 方 廣 寺 ( 又 名 石 橋 寺 ) 及 曇 華 亭, 更 是 羅 漢 供 茶 顯 靈 異 之 處 42 據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考 西 域 志 記 載 天 臺 山 石 梁 橋 方 廣 寺, 五 百 羅 漢 之 所 住 持, 其 靈 異 事 蹟 往 往 稱 著 43 所 謂 靈 異 事 蹟 最 有 名 的 便 是 供 茗 乳 花 44 南 宋 宰 相 賈 似 道 耗 銀 五 萬 兩, 請 萬 年 寺 妙 弘 禪 師 重 修 石 梁 曇 華 亭, 更 在 落 成 日 供 茶 時, 五 百 供 茶 碗 中 出 現 曇 花 狀 乳 花, 將 茶 與 禪 巧 妙 的 結 合, 並 流 傳 至 後 世 45 此 外 天 臺 山 與 茶 禪 相 關 的 寺 院 有 國 清 寺, 此 院 創 建 於 隋 開 皇 十 八 年 (598), 國 清 寺 後 來 成 為 日 本 與 韓 國 茶 禪 與 天 臺 宗 發 源 的 祖 庭 與 天 臺 乳 花 有 關 的 掌 故, 還 有 宋 人 常 提 到 之 茶 百 戲 宋 陶 穀 清 異 錄 卷 下 云 : 生 成 盞 : 饌 茶 而 幻 出 物 象 于 湯 面 者, 茶 匠 通 神 之 藝 也 沙 門 福 全 生 於 金 鄉, 長 於 茶 海 能 注 湯 幻 茶 成 一 句 詩, 並 點 四 甌 共 一 絕 句, 泛 乎 湯 表 小 小 物 象, 唾 手 辦 耳 檀 越 日 造 門 求 觀 湯 戲, 全 自 詠 曰 : 生 成 盞 裏 水 丹 青, 巧 畫 工 夫 學 不 成 卻 笑 當 時 陸 鴻 漸, 煎 茶 贏 得 好 名 聲 茶 至 唐 始 盛, 近 世 有 下 湯 運 匕, 別 施 妙 訣, 使 湯 紋 水 脈 成 物 象 者 禽 獸 蟲 魚 花 草 之 屬, 纖 巧 如 畫 但 須 臾 即 就 散 滅, 此 茶 之 變 也, 時 人 謂 之 茶 百 戲 46 說 明 唐 代 僧 人 福 全 時, 已 經 能 點 茶 注 湯, 使 湯 面 幻 化 出 詩 句 福 全 這 種 點 茶 幻 花 的 妙 技 融 合 著 羅 漢 供 茶 之 風, 成 為 宋 人 茶 百 戲 的 來 源 多 田 侑 史 著 羅 成 純 譯 數 寄 日 本 茶 道 的 世 界 云 : 道 元 在 歸 國 後 建 永 平 寺 之 寶 治 三 年 (1249 年 ) 元 旦, 亦 親 筆 記 錄 了 方 丈 中 向 十 六 羅 漢 供 茶 出 現 花 紋 之 一 事 : 現 花 之 例, 唯 大 宋 國 台 州 天 臺 山 橋 余 山 未 嘗 聽 聞 當 山 已 數 次 出 現 實 祥 瑞 之 至 ( 臺 北 : 稻 禾 出 版 社,1993 年 1 月 ), 頁 168 見 姚 國 坤 等 著 中 國 茶 文 化 遺 跡 ( 上 海 : 上 海 文 化,2004 年 ), 頁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頁 41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卷 五, 頁 51 見 赤 城 志 卷 二 十 一, 記 載 石 橋 的 供 茗 乳 花 效 應,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南 宋 景 定 二 年 (1162) 天 臺 僧 籍 宰 相 賈 似 道 耗 費 五 萬 兩 命 妙 弘 法 師 重 修 建 石 梁 曇 華 亭, 專 供 五 百 羅 漢 以 落 成 之 日 供 茶 時, 茶 碗 出 現 曇 花 狀 乳 花 倏 然 即 逝, 甚 至 出 現 大 士 應 供 四 個 大 字 出 現 在 碗 中 的 佛 茶 奇 蹟 流 傳 於 世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云 : 曇 花 亭, 賈 丞 相 似 道 建 ( 臺 北 : 新 文 豐,1987 年 ), 頁 141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云 : 僧 法 照 曇 華 亭 記, 落 成 供 五 百 聖 僧 茶, 茶 甌 中 一 一 現 異 花, 猶 夫 常 也 中 現 四 字, 其 文 曰 : 大 士 應 供, 頁 202 宋 陶 穀 清 異 錄 卷 下,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11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天 臺 乳 花 的 傳 奇 掌 故, 在 中 國 詩 人 作 品 中 也 有 許 多 記 錄 宋 朝 詩 人 章 憑 詩 云 : 昔 聞 天 臺 山, 方 廣 寺 尤 勝 石 梁 元 自 成, 茶 花 隨 所 應 見 此 絕 世 蹤, 嗟 我 拘 三 乘 更 聽 寒 泉 聲, 不 獨 發 清 興 47 與 樓 光 詩 云 : 溪 流 長 卷 千 重 玉, 茗 椀 齊 開 五 百 花 方 廣 只 留 方 寸 地, 不 須 辛 苦 上 仙 槎 48 可 見 天 臺 山 方 廣 寺 石 梁 等 處 以 茶 百 戲 供 五 百 羅 漢, 顯 現 天 臺 乳 花 的 神 蹟, 於 宋 代 已 經 成 為 天 臺 茶 供 的 一 大 特 色, 因 此 宋 代 詩 人 們 才 會 以 詩 句 茶 花 茗 花, 記 載 天 臺 山 羅 漢 供 茶 出 現 乳 花 的 種 種 神 蹟 溯 源 天 臺 雲 霧 茶 及 羅 漢 供 茶 的 由 來, 同 時 可 了 解 天 臺 茶 禪 的 各 色 掌 故 因 天 臺 茶 禪 的 豐 富 傳 說, 日 僧 最 澄 大 師 弘 法 大 師 榮 西 大 師 等 也 是 透 過 參 訪 天 臺 山, 而 將 天 臺 雲 霧 茶 種, 與 天 臺 禪 法 同 時 引 入 日 本 韓 僧 波 若 也 曾 入 天 臺 山 求 禪 法, 韓 僧 僧 統 義 天 則 將 天 臺 禪 法 與 茶 種 帶 回 韓 國, 創 建 高 麗 天 臺 宗, 同 時 發 展 出 韓 國 茶 道 ( 二 ) 天 臺 禪 觀 與 茶 禪 智 者 大 師 ( ) 於 天 臺 山 華 峰 頂 降 魔 大 悟, 證 悟 法 華 圓 頓 中 道 實 相 其 將 三 諦 思 想 與 法 華 圓 意 融 合 應 用, 建 立 天 臺 一 心 三 觀 一 境 三 諦 的 理 論 基 礎 49 天 臺 止 觀, 又 稱 為 定 慧, 藉 由 止 觀 相 輔 以 完 成 佛 道 其 重 視 禪 定, 由 定 而 生 慧 初 期 坐 禪 的 過 程 中, 很 容 易 因 為 疲 累 而 造 成 思 緒 紛 飛, 而 品 茗 有 助 於 靜 心 提 神, 不 僅 有 助 於 除 去 雜 念, 遠 離 邪 念, 宋 林 師 蒧 等 編 天 臺 續 集 卷 中,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宋 林 師 蒧 等 編 天 臺 續 集 卷 中 尚 有 宋 代 詩 人 蔣 璨 詩 云 : 石 橋 西 去 接 煙 霞, 方 廣 山 頭 佛 子 家 今 日 我 來 生 善 念, 分 明 盞 上 見 茶 花 賀 允 中 : 敢 祈 方 廣 現 危 梁, 千 古 燈 燈 共 此 光 聊 試 茶 花 便 歸 去, 杖 頭 挑 得 晚 風 涼 宋 代 詩 人 鄭 伯 英 石 橋 煎 茶 詩 云 : 白 髮 青 衫 故 倦 游, 何 人 能 辦 釣 鰲 鈎 卻 逢 大 士 開 青 眼, 現 出 茶 花 五 百 甌 宋 代 詩 人 李 復 圭 詩 云 : 石 梁 嵲 屼 據 雙 流, 異 跡 嘗 聞 記 道 猷 五 百 真 如 誰 化 㓕, 三 千 色 界 妄 探 求 燈 龕 熖 古 長 年 在, 茗 盞 花 濃 繼 日 浮 靜 境 少 留 塵 慮 息, 松 風 蕭 颯 又 驚 秋, 以 上 關 於 宋 代 天 臺 浮 乳 的 詩 句, 皆 可 證 明 羅 漢 供 茶 於 當 時 已 成 名, 廣 為 天 下 所 流 傳, 詩 人 詩 中 透 露 出 天 臺 乳 花, 正 代 表 茶 禪 融 合 之 境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智 顗 摩 訶 止 觀 卷 一 云 : 初 像 實 相, 造 境 即 中, 無 不 真 實, 係 緣 法 界, 一 念 法 界, 一 色 一 香, 無 非 中 道 說 明 一 草 一 花, 一 色 一 香, 平 凡 的 事 物 中, 蘊 含 著 真 理 的 中 道 智 者 大 師 將 天 臺 禪 觀 可 分 為 漸 次 止 觀 不 定 止 觀 及 圓 頓 止 觀 修 止 觀 開 始 以 坐 禪 中 修, 之 後 便 將 止 觀 之 道 融 入 行 住 坐 臥 作 作 言 語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1 下

12 270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更 能 使 心 神 安 住 於 一 境, 由 此 亦 可 達 神 通 的 境 界 筆 者 上 文 溯 源 了 天 臺 雲 霧 茶 及 羅 漢 供 茶 的 由 來, 對 於 天 臺 茶 禪 的 歷 史 做 了 若 干 的 文 獻 考 察 下 文 則 嘗 試 展 開 天 臺 茶 禪 的 理 論, 此 前 的 天 臺 大 師 們 並 未 展 開 天 臺 茶 禪 的 理 論, 以 下 所 說 是 就 天 臺 止 觀 禪 修 的 理 則 與 茶 道 的 內 涵 的 相 和 之 處, 來 展 開 天 臺 茶 禪 的 理 論 修 習 止 觀 坐 禪 法 要 指 出 調 五 事 是 指 調 食 調 眠 調 身 調 息 調 心 50 一 般 人 認 為 品 茗 對 於 此 五 事 皆 有 助 益, 剛 開 始 品 茗 有 助 於 調 眠, 預 防 坐 禪 的 過 程 中 昏 睡 後 來 發 現 藉 由 茶 還 可 以 調 食 調 眠 調 身 調 息 調 心, 使 行 者 身 輕 心 和, 有 助 於 修 習 禪 定 智 者 認 為 修 行 者 善 調 五 事, 必 使 和 適, 則 三 昧 易 生 ; 有 所 不 調, 多 諸 防 難, 善 根 難 發 51 雖 然 智 者 大 師 並 沒 有 述 及 茶 的 飲 用, 但 觀 察 天 臺 禪 法 正 好 可 巧 妙 通 過 品 茗 而 將 茶 禪 結 合 在 一 起 天 臺 宗 三 祖 慧 思 示 寂 前 云 : 若 有 十 人, 不 惜 身 命, 常 修 法 華 般 若 念 佛 三 昧 方 等 愆 悔 常 坐 苦 行 者, 隨 有 所 須, 吾 自 供 給, 必 相 利 益 如 無 此 人, 無 當 遠 去! 慧 思 對 弟 子 們 指 出 觀 修 三 昧 的 重 要, 智 者 繼 承 此 遺 願, 並 將 以 力 行 智 者 自 證 法 華 三 昧, 三 昧 即 正 定, 指 善 心 住 於 一 處, 寂 然 不 動 修 行 的 方 式 包 括 常 坐 常 行 半 行 半 坐 非 行 非 坐 四 種 三 昧, 文 殊 說 摩 訶 般 若 經 指 常 坐 三 昧, 又 稱 一 行 三 昧, 心 專 於 一 行 而 修 習 的 正 定, 以 達 到 三 諦 三 觀 之 妙 境 三 昧 即 是 正 定, 包 括 般 若 空 觀 法 華 一 乘 觀 實 相 觀 坐 禪 念 佛 等 各 種 修 行 法 門 52 一 般 所 說 的 茶 禪, 不 管 是 趙 州 茶, 或 是 茶 禪 一 味, 都 是 一 種 禪 宗 祖 師 禪 的 方 便 設 施 其 實, 天 臺 茶 禪 的 歷 史 不 僅 更 為 久 遠, 也 包 含 著 如 來 禪 的 密 義, 而 貫 通 於 圓 頓 止 觀 所 說 的 一 色 一 香 無 非 中 道 筆 者 以 為 : 結 合 飲 茶 茶 儀, 內 修 定 慧 法 門, 發 展 天 臺 禪 法, 就 成 天 臺 茶 禪 換 句 話 說, 也 就 50 智 顗 修 習 止 觀 坐 禪 法 要 云 : 善 調 五 事 一 調 食 者 二 調 睡 眠 者 三 調 身 四 調 息 五 調 心,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465 中 51 生 善 指 調 五 事 ( 食 眠 身 息 心 ) 行 五 法, 智 者 大 師 於 修 習 止 觀 坐 禪 法 要 提 醒 行 者 善 調 五 事 必 使 和 適 則 三 昧 易 生 有 所 不 調 多 諸 妨 難 善 根 難 發 夫 食 之 為 法, 本 欲 資 身 進 道 食 若 過 飽, 則 氣 急 身 滿, 百 脈 不 通, 令 心 閉 塞, 坐 念 不 安 若 食 過 少, 則 身 羸 心 懸, 意 慮 不 固 此 二 皆 非 得 定 之 道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465 中 52 朱 封 鰲 天 臺 宗 概 說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4 年 ), 頁 91

13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是 在 品 茶 的 過 程 中, 同 時 實 踐 對 境 修 止 觀, 眼 觀 茶 色, 耳 聽 水 沸, 鼻 聞 茶 香, 舌 品 茶 味, 攝 心 專 注 於 茶 事, 調 身 調 息 調 心, 進 入 身 心 統 一 的 禪 境, 自 能 身 體 輕 靈, 體 會 漸 門 的 如 來 禪, 自 在 得 法, 甚 至 悟 入 一 色 一 香 無 非 中 道 的 中 道 佛 性, 體 會 天 臺 佛 教 的 圓 頓 止 觀 妙 法 如 大 般 涅 槃 經 所 云 : 如 來 一 根, 亦 能 見 色 聞 聲 嗅 香 別 味 覺 觸 知 法 53 此 亦 六 根 互 用 之 旨 又, 天 臺 禪 觀 中 通 明 觀 與 茶 禪 相 通, 通 明 觀 是 亦 世 間 亦 出 世 間 禪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卷 八 云 : 所 言 通 者, 謂 從 初 修 習 即 通 觀 三 事, 若 觀 息 時 即 通 照 色 心, 若 觀 色 乃 至 心 亦 如 是 此 法 明 淨, 能 開 心 眼, 無 諸 暗 蔽 既 觀 一 達 三, 徹 見 無 閡, 故 名 通 明 復 次 善 修 此 禪, 必 定 能 發 六 通 三 明 故 54 如 大 集 經 言 法 行 比 丘 獲 得 初 禪 入 禪 已 欲 得 身 通 繫 心 鼻 端 觀 息 入 出 若 聲 聞 緣 覺 得 此 禪 故 依 定 獲 得 不 壞 解 脫 無 礙 解 脫 三 明 六 通 故 名 通 明 觀 55 此 乃 說 明 法 行 比 丘 修 此 禪 時, 欲 得 神 通, 即 能 得 之 此 神 通 乃 指 六 通, 能 生 三 明, 故 言 通 明 觀 茶 禪 亦 是 重 視 品 茗 的 過 程 中 通 照 色 息 心, 或 說 是 藉 由 觀 茶 色 與 茶 儀 的 身 體 動 作, 並 藉 由 茶 香 而 調 息, 在 茶 事 的 馨 香 寧 靜 氛 圍 中, 讓 心 轉 細, 心 光 通 明 通 明 觀 講 求 觀 一 達 三 : 觀 息 觀 色 觀 心, 三 事 通 觀 品 茗 藉 以 調 息 56 觀 茶 色 清 澈 透 明, 也 代 表 觀 心 天 臺 宗 僧 人 修 行 通 明 觀, 如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卷 八 所 說, 和 合 五 行, 轉 化 五 臟 的 五 行 氣, 排 濁 揚 清, 進 而 以 四 諦 十 二 因 緣 般 若 三 種 法 藥 神 丹 來 加 以 提 升, 體 驗 身 如 心 如 息 如, 能 夠 發 六 通 三 明 修 習 禪 定 所 得 到 五 通 的 神 通 五 通 是 身 通 眼 通 天 耳 通 他 心 智 宿 命 智 五 通 通 於 凡 聖, 唯 凡 夫 所 得 與 佛 道 所 得 通 力 不 同 五 通 加 上 漏 盡 通 即 是 六 通 漏 盡 通 是 指 斷 盡 見 思 惑, 不 受 三 界 生 死 而 得 解 脫 唯 有 聖 者 才 能 得 到 僅 只 是 飲 茶 品 茗 自 然 難 以 達 到 六 通 的 境 界, 但 是, 飲 53 大 般 涅 槃 經 卷 第 二 十 一,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12 冊, 頁 746 下 54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卷 八,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529 上 55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卷 八,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534 上 56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卷 八 云 : 觀 三 事 者, 必 須 先 觀 息 道 云 何 觀 息? 謂 攝 心 靜 坐, 調 和 氣 息, 一 心 諦 觀 息 想, 遍 身 出 入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529 上

14 272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茶 品 茗 可 以 使 身 心 柔 軟 賓 主 和 合 超 出 塵 垢 耳 聰 目 明 知 覺 敏 銳, 則 不 能 不 說 和 身 通 眼 通 天 耳 通 他 心 智 宿 命 智 有 一 些 世 間 法 上 的 類 似 之 處, 天 臺 茶 禪 藉 著 茶 事 以 修 禪, 以 茶 為 方 便 助 緣, 甚 至 是 以 茶 德 為 悟 道 的 因 緣, 若 能 實 修 定 慧 法 門, 自 然 也 可 以 啟 發 真 正 的 六 通 三 明 了 南 嶽 禪 師 立 誓 願 文 云 : 經 行 修 禪, 若 得 成 就, 五 通 神 仙, 及 六 神 通 57 參 禪 的 最 高 境 界, 便 是 達 到 六 神 通 通 明 觀 中 初 禪 之 觀 息, 以 息 如 為 中 介, 而 進 修 身 心 息 三 者 皆 如 如 云 : 云 何 觀 息? 謂 攝 心 靜 坐, 調 和 氣 息, 一 心 諦 觀 息 想 遍 身 出 入 若 慧 心 明 利, 即 覺 息 入 無 積 聚, 出 無 分 散, 來 無 所 經 由, 去 無 所 履 涉 雖 復 明 覺 息 入 出 遍 身 如 空 中 風, 性 無 所 有 復 次, 行 者 若 觀 息 時, 既 不 得 息, 即 達 色 心 空 寂 何 以 故? 三 法 不 相 離 故 58 若 仔 細 思 量, 可 以 發 現 品 茶 香 亦 是 調 和 氣 息 聞 香 觀 息 的 法 門, 體 會 息 如 諦 觀 茶 色, 攝 念 於 金 黃 色 的 圓 杯 中 的 茶 湯, 也 是 一 種 圓 形 曼 陀 羅 的 身 觀 法 門, 如 此, 於 茶 事 中 攝 身 專 注, 是 觀 身 之 法 門, 體 會 色 如 又, 進 而 反 觀 能 聞 者 能 受 者 是 誰, 體 會 空 性, 達 一 心 諦 觀, 體 會 心 如 體 會 息 如 色 如 心 如, 則 是 體 證 天 臺 次 第 止 觀 的 通 明 禪 若 時 機 因 緣 成 熟, 於 茶 色 茶 香 之 一 色 一 香 之 中, 體 會 空 假 中 三 法 圓 融 之 中 道 佛 性, 如 摩 訶 止 觀 之 所 說, 則 是 體 會 了 茶 事 中 的 一 色 一 香 無 非 中 道 59 由 此 可 知, 天 臺 禪 法 透 過 參 禪 與 品 茗 的 結 合, 茶 與 禪 密 合 無 間, 相 輔 相 成 體 證 天 臺 止 觀 之 所 說 60 正 因 茶 有 助 於 通 禪, 因 而 不 管 是 僧 人 或 居 士 文 人, 都 想 要 藉 由 品 茗 的 過 程 中, 體 會 清 心 了 悟 與 解 脫 三 唐 宋 天 臺 詩 歌 中 的 茶 禪 陳 隋 之 際 天 臺 宗 的 創 始 者 智 者 大 師, 因 天 臺 華 頂 山 雲 霧 茶 可 以 清 新 57 南 嶽 思 大 禪 師 立 誓 願 文,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788 下 58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卷 八,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529 上 59 摩 訶 止 觀,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1 上 60 有 關 天 臺 宗 禪 觀 禪 儀 與 茶 禪 的 部 分, 賴 賢 宗 先 生 曾 深 入 研 究 此 議 題, 並 對 本 文 提 供 精 闢 的 見 解

15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提 神 解 毒 除 熱, 因 此 大 力 倡 導 飲 茶 參 禪, 施 行 茶 禪 一 味, 此 可 謂 天 臺 與 茶 禪 關 係 的 開 始 羅 漢 應 真 地 於 天 臺 山 石 梁 古 方 廣 寺, 以 茶 供 佛, 形 成 特 有 羅 漢 供 茶 文 化, 也 是 天 臺 宗 對 茶 禪 的 推 廣 因 此 透 過 閱 讀 天 臺 僧 人 與 文 士 之 詩 作, 可 以 找 到 茶 禪 一 味 之 旨 ( 一 ) 唐 代 天 臺 僧 詩 中 的 茶 禪 中 國 茶 道 一 詞 最 早 見 於 皎 然 飲 茶 歌. 誚 崔 石 使 君 詩 云 : 越 人 遺 我 剡 溪 茗, 採 得 金 芽 爨 金 鼎 素 瓷 雪 色 漂 沫 香, 何 似 諸 仙 瓊 蕊 漿! 一 飲 滌 昏 寐, 情 思 朗 爽 滿 天 地 ; 再 飲 清 我 神, 忽 如 飛 雨 灑 輕 塵 ; 三 飲 便 得 道, 何 須 苦 心 破 煩 惱 此 物 清 高 世 莫 知, 世 人 飲 酒 多 自 欺 愁 看 畢 卓 甕 間 夜, 笑 看 陶 潛 籬 下 時 崔 侯 啜 之 意 不 已, 狂 歌 一 曲 驚 人 耳 孰 知 茶 道 全 爾 真, 唯 有 丹 丘 得 如 此 61 茶 與 道 之 間 的 關 係, 以 為 茶 可 助 清 神 得 道, 更 勝 於 酒 詩 中 越 剡 溪 即 今 日 浙 江 天 臺 山 附 近 的 產 茶 地 而 瓊 漿 得 道 全 真 丹 丘 等 詞 彙 都 是 道 教 道 家 的 人 物 與 觀 念 天 臺 山 原 為 道 教 修 行 地, 天 臺 華 頂 山 上 的 茶 圃, 更 是 道 士 葛 玄 所 種 植 自 天 臺 宗 在 天 臺 山 發 展 之 後, 中 國 茶 道 遂 逐 漸 轉 為 茶 禪 皎 然 對 陸 迅 飲 天 目 山 茶 因 寄 元 居 士 晟 詩 云 : 喜 見 幽 人 會, 初 開 野 客 茶 日 成 東 井 葉, 露 採 北 山 芽 文 火 香 偏 勝, 寒 泉 味 轉 嘉 投 鐺 湧 作 沫, 著 椀 聚 生 花 稍 與 禪 經 近, 聊 將 睡 網 餘 知 君 在 天 目, 此 意 日 無 涯 皎 然 將 茶 比 擬 為 禪 經, 以 為 茶 與 禪 經 相 近 皎 然 與 茶 聖 陸 羽 為 莫 逆 之 交, 兩 人 因 茶 結 緣 皎 然 九 日 與 陸 處 士 羽 飲 茶 詩 云 : 九 日 山 僧 院, 東 籬 菊 也 黃 俗 人 多 泛 酒, 誰 解 助 茶 香 重 陽 佳 節, 世 人 多 飲 酒, 然 而 皎 然 與 陸 羽 兩 人 在 幽 靜 的 山 中 寺 院 中, 品 茶 香 之 趣 陸 羽 著 重 茶 藝, 將 飲 茶 提 升 至 精 神 的 境 界, 皎 然 認 為 不 夠, 應 更 深 一 層, 以 茶 詩 傳 達 茶 禪 62, 因 而 後 人 又 稱 皎 然 為 茶 僧 皎 然 同 61 全 唐 詩 卷 821, 頁 皎 然 對 於 陸 羽 茶 經 中 不 談 茶 道 頗 不 以 為 然, 他 於 飲 茶 歌 送 鄭 容 詩 云 : 丹

16 274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時 也 是 詩 僧, 其 茶 詩 之 作, 將 近 二 十 首 晦 夜 李 侍 御 萼 宅 集, 招 潘 述 湯 衡 海 上 人 飲 茶 賦 詩 云 : 茗 愛 傳 花 飲, 詩 看 卷 素 裁 63 即 描 繪 出 當 時 詩 人 文 人 飲 茶 時, 還 注 意 到 情 境 的 營 造 將 飲 茶 詩 文 賞 花 音 樂 等 結 合 在 一 起 白 雲 上 人 精 舍 尋 杼 山 禪 師, 兼 示 崔 子 向 何 山 道 上 人 詩 云 : 識 妙 聆 細 泉, 悟 深 滌 清 茗 此 心 誰 得 失, 笑 向 西 林 永 答 裴 集 陽 伯 明 二 賢 各 垂 贈 二 十 韻, 今 以 一 章 用 酬 兩 作 詩 云 : 清 宵 集 我 寺, 烹 茗 開 禪 牖 64 都 將 茶 與 禪 化 為 生 活 禪 的 一 部 分 除 皎 然 外 唐 代 的 天 臺 山 詩 人, 還 有 靈 一 寒 山 拾 得 貫 休 齊 己 等 天 臺 僧 人, 都 與 茶 結 下 不 解 之 緣 靈 一 與 元 居 士 青 山 潭 飲 茶 詩 云 : 野 泉 煙 火 白 雲 間, 坐 飲 香 茶 愛 此 山 岩 下 綰 舟 不 忍 去, 清 溪 水 流 暮 潺 湲 65 題 王 喬 觀 傅 道 士 所 居 詩 云 : 王 喬 所 居 空 山 觀, 白 雲 至 今 凝 不 散 壇 場 月 露 幾 千 年, 往 往 笙 歌 下 天 半 瀑 布 西 行 過 石 橋, 黃 精 採 根 還 採 苖 忽 見 一 人 擎 茶 椀, 蓼 花 昨 夜 風 吹 滿 66 靈 一 在 詩 句 中, 表 達 天 臺 山 的 石 橋 瀑 布, 道 出 僧 人 已 將 飲 茶 融 入 自 然 生 活 情 境 中 寒 山 在 詩 中 一 再 傳 達 自 己 是 天 臺 僧 人, 其 自 云 : 多 少 天 臺 人, 不 識 寒 山 子 莫 知 真 意 度, 喚 作 閒 言 語 余 家 本 住 在 天 臺, 雲 路 煙 深 絕 客 來 67, 詩 三 百 三 首 191 詩 云 : 久 住 寒 山 凡 幾 秋, 獨 吟 歌 曲 絕 無 憂 蓬 扉 不 掩 常 幽 寂, 泉 涌 甘 漿 長 自 流 石 室 地 鑪 砂 鼎 沸, 松 黃 柏 茗 乳 香 甌 飢 餐 一 粒 伽 陀 藥, 心 地 調 和 倚 石 頭 68 此 茗 乳 香 甌 詮 釋 僧 人 飲 茶 聞 香 觀 色, 寒 山 自 覺 在 山 裡 生 活 品 茗, 可 以 調 和 心 地 與 寒 山 相 善 的 另 一 天 臺 僧 人 貫 休, 茶 詩 作 品 也 不 少, 自 云 : 伊 余 本 是 胡 為 者, 彩 蕈 鋤 茶 在 窮 野 紅 黍 飯 溪 苔, 清 吟 茗 數 杯 道 出 參 與 丘 羽 人 輕 玉 食, 採 茶 飲 之 生 羽 翼 名 藏 仙 府 世 莫 知, 骨 化 雲 宮 人 不 識 雲 山 童 子 調 金 鐺, 楚 人 茶 經 虛 得 名 霜 天 半 夜 芳 草 折, 爛 漫 緗 花 啜 又 生 常 說 此 茶 祛 我 疾, 使 人 胸 中 蕩 猶 慄 日 上 香 爐 情 未 華, 亂 踏 虎 溪 云, 高 歌 送 君 去 此 詩 乃 皎 然 與 鄭 容 兩 人 在 東 林 寺 飲 茶 論 道, 說 明 茶 主 要 的 功 效 不 在 於 祛 除 疾 病, 而 是 蕩 除 憂 愁 與 煩 惱, 並 指 出 茶 經 不 足 之 處 全 唐 詩 卷 821, 頁 全 唐 詩 卷 817, 頁 全 唐 詩 卷 816, 頁 全 唐 詩 卷 809, 頁 全 唐 詩 卷 809, 頁 9130, 詩 題 又 名 妙 樂 觀 67 寒 山 詩 三 百 三 首 179 詩 三 百 三 首 203, 全 唐 詩 卷 806, 頁 全 唐 詩 卷 806, 頁 9087

17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種 茶 的 過 程 與 茶 是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而 題 弘 覬 三 藏 院 詩 云 : 嶽 茶 如 乳 庭 花 開, 信 心 弟 子 時 時 來 梵 僧 夢 裏 授 微 言, 雪 嶺 白 牛 力 深 得 水 精 一 索 香 一 爐, 紅 蓮 花 舌 生 醍 醐 書 倪 氏 屋 壁 三 首 詩 云 : 茶 烹 綠 乳 花 映 簾, 撐 沙 苦 筍 銀 纖 纖 題 宿 禪 師 院 詩 云 : 身 閒 心 亦 然, 如 此 已 多 年 語 淡 不 著 物, 茶 香 別 有 泉 上 馮 使 君 五 首 詩 云 : 扣 舷 得 新 詩, 茶 煮 桃 花 水 69 以 上 這 幾 首 茶 詩, 不 僅 明 白 道 出 茶 的 妙 用, 以 為 如 醍 醐 般 美 味, 更 顯 出 茶 如 語 淡 不 著 物 般 淡 泊 題 靈 溪 暢 公 墅 詩 云 : 嵐 飛 黏 似 霧, 茶 好 碧 於 苔 但 使 心 清 淨, 從 渠 歲 月 催 貫 休 好 以 茶 色 青 綠 之 境 來 譬 喻 心 境 清 淨, 和 韋 相 公 見 示 閒 臥 詩 云 : 常 知 生 似 幻, 維 重 直 如 弦 餅 憶 蓴 羹 美, 茶 思 岳 瀑 煎 70 言 人 生 似 幻, 以 山 岳 瀑 布 之 水 來 煎 茶, 有 助 於 靜 思 由 此 可 知 貫 休 與 寒 山 同 在 天 臺 山 上, 他 們 熱 愛 山 居 生 活 之 種 茶 製 茶 煎 茶, 品 茗 觀 茶 煙 茶 色, 並 以 茶 參 悟 禪 境 的 生 活 71 此 外 齊 己 也 是 晚 唐 時 期 天 臺 山 的 詩 僧, 他 也 有 二 十 多 首 茶 詩 之 作 嘗 茶 詩 云 : 石 屋 晚 煙 生, 松 窗 鐵 碾 聲 味 擊 詩 魔 亂, 香 搜 睡 思 輕 逢 鄉 友 詩 云 : 竹 影 斜 青 蘚, 茶 香 在 白 甌 山 寺 喜 道 者 至 詩 云 : 鳥 幽 聲 忽 斷, 茶 好 味 重 迴 謝 㴩 ( 灉 ) 湖 茶 詩 云 : 碾 聲 通 一 室, 烹 色 帶 殘 陽 72 等 等, 都 是 將 茶 禪 一 境 十 分 生 活 化 的 表 現, 以 詩 歌 呈 現 齊 己 同 時 更 細 心 體 會 茶 香 能 助 於 禪 思, 對 茶 色 茶 香 茶 味 都 仔 細 的 關 注 寄 江 西 幕 中 孫 魴 員 外 詩 云 : 簪 履 為 官 興, 芙 蓉 結 社 緣 應 思 陶 令 醉, 時 訪 遠 公 禪 茶 影 中 殘 月, 松 聲 裏 落 泉 此 門 曾 共 說, 知 未 遂 終 焉 73 則 描 寫 慧 遠 與 陶 淵 明 品 茗 吟 詩 的 佳 話, 更 以 茶 湯 如 一 水 印 一 切 月, 與 自 然 融 合 為 一 由 詩 僧 皎 然 靈 一 寒 山 貫 休 齊 己 等 天 臺 詩 僧 所 創 作 的 茶 詩, 可 以 明 瞭 唐 代 茶 禪 早 已 融 為 一 味, 成 為 僧 人 體 悟 生 活 禪 的 一 部 分, 從 他 們 的 詩 作, 均 可 觀 察 豐 富 的 茶 禪 體 驗 69 全 唐 詩 卷 827, 頁 全 唐 詩 卷 831, 頁 關 於 天 臺 宗 與 靈 一 寒 山 齊 己 貫 休 等 人 的 關 係, 詳 見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72 全 唐 詩 卷 838, 頁 , 卷 839, 頁 9460, 卷 840, 頁 全 唐 詩 卷 839, 頁 9472

18 276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 二 ) 宋 代 天 臺 文 人 詩 中 的 茶 禪 天 臺 茶 禪 的 發 展, 在 唐 代 都 由 僧 人 初 創, 因 此 唐 代 天 臺 詩 僧 不 斷 以 詩 歌 吟 詠 茶 與 禪 的 關 係 這 種 風 氣 傳 到 宋 代 更 為 普 及, 茶 禪 走 向 通 俗 化, 因 此 天 臺 山 的 茶 禪, 多 見 於 文 人 的 詩 集 中 宋 代 天 臺 山 詩 人 茶 詩 作 品 極 多, 將 茶 禪 融 合 於 一 境, 更 是 難 以 列 舉 事 實 上 天 臺 宗 茶 禪 在 宋 代 發 展 已 經 十 分 純 熟 如 陳 知 柔 詩 云 : 巨 石 橫 空 豈 偶 然, 萬 雷 奔 壑 有 飛 泉 好 山 雄 壓 三 千 界, 幽 處 長 栖 五 百 仙 雲 際 樓 臺 深 夜 見, 雨 中 鐘 皼 隔 溪 傳 我 來 不 作 聲 聞 想, 聊 試 茶 甌 一 味 禪 74 詩 句 中, 五 百 仙 所 指 即 是 天 臺 山 石 橋 的 五 百 羅 漢, 詩 中 道 出 不 論 僧 人 或 文 士 品 茗 都 企 盼 能 夠 達 到 茶 禪 一 味 之 境 石 待 舉 謝 梵 才 惠 茶 詩 云 : 郡 園 名 荈 製 猶 新, 分 惠 眠 雲 跂 石 人, 色 鬬 瓊 瑶 因 地 勝, 香 殊 蘭 茝 得 天 真, 開 時 好 對 稜 稜 月, 碾 處 應 飛 瑟 瑟 塵, 寄 語 高 僧 宜 鄭 重, 能 詩 方 遣 雨 前 春 75 更 傳 達 石 待 舉 對 僧 人 的 提 醒, 他 認 為 茶 之 色 香 與 製 茶 之 聲 音, 帶 有 濃 濃 春 意, 可 以 入 詩 才 能 排 遣 這 股 春 天 的 感 受 葛 閎 羅 漢 閣 煎 茶 應 供 詩 云 : 山 泉 飛 出 白 雲 寒, 來 獻 靈 芽 秉 燭 看, 俄 頃 有 花 過 數 百, 三 甌 如 吸 玉 腴 乾 說 明 用 純 淨 的 山 泉 水 與 上 好 的 茶 芽, 煎 茶 以 供 奉 羅 漢 宋 祁 答 天 臺 吉 公 寄 茶 詩 云 : 山 中 啼 鳥 報 春 歸, 陰 閬 陽 墟 翠 已 滋 初 筍 一 槍 知 探 候, 亂 花 三 沸 記 烹 時 佛 天 雨 露 流 珍 遠, 帝 苑 仙 漿 待 汲 遲 鄭 伯 英 石 橋 煎 茶 詩 云 : 卻 逢 大 士 開 青 眼, 現 出 茶 花 五 百 甌 76 這 些 作 品 紀 錄 天 臺 供 羅 漢 茶 顯 現 乳 花 茶 禪 之 佛 跡 李 錞 石 橋 云 : 兩 溪 合 派 一 橋 橫, 似 雨 聲 喧 瀑 布 傾 茶 點 成 花 金 蘂 嫩, 香 焚 飛 篆 蕙 煙 輕 天 寧 賢 聖 空 中 望, 佛 國 山 林 路 上 行 洗 滌 塵 懷 舊 腸 肚, 自 新 省 悟 利 兼 名 77 更 以 天 臺 點 茶 作 為 描 述 的 題 材, 道 出 詩 人 上 天 臺 山 石 橋, 感 悟 天 臺 之 茶 點 成 花 天 臺 山 石 橋 也 是 羅 漢 供 茶 的 發 祥 地, 其 羅 漢 供 茶 出 現 花 紋 的 神 蹟, 為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關 係 留 下 不 朽 的 傳 奇, 宋 代 詩 人 僧 人 之 所 以 大 量 吟 詠, 由 此 可 見 另 外 尚 有 高 侶 孫 國 清 寺 泉 時 有 綠 蟾 蹲 崖 石 西 詩 云 : 山 僧 惜 一 茶, 74 宋 林 表 民 編 天 臺 續 集 別 編 卷 二 中 75 天 臺 續 集 卷 上 76 天 臺 續 集 卷 下 77 天 臺 續 集 卷 下

19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自 碾 仍 自 煑 相 從 有 覺 意, 兩 悟 無 凡 語 欲 分 鮮 花 屏, 稍 築 松 風 廡 銅 缾 取 明 月, 洗 此 文 字 苦 78 說 明 僧 人 自 製 自 碾 自 煮 茶, 並 能 從 此 過 程 中 領 悟 禪 法, 超 越 文 字, 這 是 茶 禪 所 要 追 求 的 最 高 境 界 而 趙 師 秀 宿 國 清 詩 云 : 殘 燈 吹 了 閉 禪 闗, 風 約 孤 螢 落 砌 閒 本 為 飲 茶 妨 睡 早, 強 尋 詩 句 擬 寒 山 79 也 說 出 詩 人 想 要 藉 飲 茶 模 擬 寒 山, 創 作 茶 禪 一 境 之 詩 作 李 復 圭 詩 云 : 石 梁 嵲 屼 據 雙 流, 異 跡 嘗 聞 記 道 猷 五 百 真 如 誰 化 滅, 三 千 色 界 妄 探 求 燈 龕 熖 古 長 年 在, 茗 盞 花 濃 繼 日 浮 靜 境 少 留 塵 慮 息, 松 風 蕭 颯 又 驚 秋 80 以 石 梁 茶 乳 作 為 背 景, 說 明 茶 可 透 露 靜 境, 更 可 除 塵 息 慮, 體 悟 禪 境 徐 大 受 遊 石 橋 至 塔 頭 路 詩 云 : 招 手 晴 雲 豁, 妙 高 峰 頂 頭 竹 輿 搖 午 夢, 茗 椀 喚 春 愁 俎 豆 羅 千 嶂, 虛 空 起 一 漚, 危 欄 閑 徙 倚, 萬 象 入 冥 搜 81 詩 人 登 頂 峰 品 茗, 並 認 為 茶 可 以 消 除 憂 愁 煩 惱, 藉 此 可 以 冥 搜 萬 象, 達 到 茶 禪 一 味 之 境 杭 州 佛 日 和 尚 初 遊 天 臺 山 國 清 寺, 有 一 天 與 夾 山 禪 師 對 話, 禪 師 以 為 瓶 有 傾 茶 意, 籃 中 幾 箇 甌 釅 茶 三 五 碗, 意 在 钁 頭 邊 兩 人 的 禪 語 正 透 露 出 以 茶 顯 禪 境, 然 不 可 執 著 於 茶 的 禪 法 82 而 蘇 東 坡 與 天 臺 宗 僧 人 辨 才 (1010~1091) 之 交 遊, 廣 為 世 人 所 知 辨 才 任 上 天 竺 寺 住 持 將 近 二 十 年, 蘇 東 坡 辨 才 老 師 退 居 龍 井, 不 復 出 入, 軾 往 見 之 常 出 至 風 篁 嶺, 左 右 驚 曰 : 遠 公 復 過 虎 溪 矣 辨 才 笑 曰 : 杜 子 美 不 云 乎 : 與 子 成 二 老, 來 往 亦 風 流 因 作 亭 嶺 上, 名 之 曰 : 過 溪, 亦 曰 : 二 老 謹 次 宋 林 表 民 編 天 臺 續 集 別 編 卷 四 記 載 高 侶 孫 國 清 寺 泉 時 有 綠 蟾 蹲 崖 石 西 詩 云 : 崖 腰 溜 清 水, 素 光 搖 玉 宇 其 陰 透 碧 海, 有 石 如 砥 柱, 心 知 老 龍 都, 直 入 蓬 萊 府 仙 雲 蕩 涼 潤, 積 雪 明 深 暑 陰 陽 若 在 茲, 噓 吸 多 成 雨 孤 花 棲 暗 芳, 瘦 木 垂 梢 古 娟 娟 綠 蟾 蜍, 曾 識 廣 寒 女 深 疑 珠 宮 物, 內 敬 不 敢 侮 山 僧 惜 一 茶, 自 碾 仍 自 煑 相 從 有 覺 意, 兩 悟 無 凡 語 欲 分 鮮 花 屏, 稍 築 松 風 廡 銅 缾 取 明 月, 洗 此 文 字 苦 見 天 臺 續 集 別 編 卷 五,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見 天 臺 續 集 卷 中,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見 天 臺 續 集 別 編 卷 四,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見 景 德 傳 燈 錄 卷 二 十 云 : 一 日 大 普 請 維 那 請 師 送 茶, 師 曰 : 某 甲 為 佛 法 來, 不 為 送 茶 來 維 那 曰 : 和 尚 教 上 座 送 茶 曰 : 和 尚 尊 命 即 得 乃 將 茶 去 作 務 處 搖 茶 碗 作 聲 夾 山 迴 顧 師 曰 : 釅 茶 三 五 碗, 意 在 钁 頭 邊 夾 山 曰 : 瓶 有 傾 茶 意, 籃 中 幾 箇 甌 師 曰 : 瓶 有 傾 茶 意, 籃 中 無 一 甌 便 傾 茶 行 之 時 大 眾 皆 舉 目 師 又 問 曰 : 大 眾 鶴 望 請 師 一 言 夾 山 曰 : 路 逢 死 蛇 莫 打 殺 無 底 籃 子 盛 將 歸 師 曰 : 手 執 夜 明 符 幾 箇 知 天 曉 夾 山 曰 : 大 眾 有 人 歸 去 歸 去 從 此 住 普 請 歸 院, 眾 皆 仰 歎, 師 後 迴 淛 西 住 佛 日 而 終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51 冊, 頁 362 上

20 278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辨 才 韻, 賦 詩 一 首 詩 云 : 我 比 陶 令 愧, 師 為 遠 公 優 送 我 還 過 溪, 溪 水 當 逆 流 83, 東 坡 將 自 己 與 辨 才 的 交 遊, 自 比 為 陶 淵 明 與 慧 遠 等 之 間 關 係 東 坡 贈 杜 介 游 赤 城 詩 云 : 仙 葩 發 茗 碗, 煎 刻 分 葵 蓼 84 即 顯 現 茶 碗 中 顯 現 乳 花 的 神 蹟, 傳 達 茶 湯 可 以 顯 悟 佛 境 御 選 唐 宋 詩 醇 卷 眉 山 蘇 軾 詩 七 註 解 此 詩 云 : 趙 次 公 曰 : 仙 葩 發 茗 椀, 翦 刻 分 葵 蓼 此 言 其 所 點 茶 之 詳 也 先 生 十 八 羅 漢 頌 後 跋 云 : 軾 家 藏 十 六 羅 漢 像, 每 設 茶 供, 則 化 為 白 乳, 或 凝 為 花 木 桃 李 芍 藥, 僅 可 指 名 85 可 見 東 坡 對 於 天 臺 茶 乳 不 僅 深 信, 更 親 自 以 茶 供 奉 羅 漢 北 宋 時 期, 天 臺 乳 花 即 非 常 有 名, 而 蘇 東 坡 送 南 屏 謙 師 詩 云 : 天 臺 乳 花 世 不 見 86, 更 透 露 天 臺 乳 花 的 神 祕 性 由 詩 人 陳 知 柔 石 待 舉 葛 閎 宋 祁 高 侶 孫 趙 師 秀 李 復 圭 徐 大 受 吟 詠 天 臺 乳 花 等 茶 禪 融 合 的 詩 作, 還 有 東 坡 與 天 臺 僧 人 辨 才 及 南 屏 謙 師 的 互 動, 不 僅 可 以 觀 察 宋 代 天 臺 乳 花 與 茶 禪 之 間 巧 妙 的 結 合, 更 可 見 宋 代 茶 禪 之 風 不 僅 流 傳 於 寺 院 僧 人 中, 更 是 文 士 日 常 生 活 中 關 注 的 題 材 之 一 今 人 由 詩 歌 作 品 中 不 僅 能 觀 見 天 臺 禪 法 與 茶 禪 三 昧 發 展 之 密 切 關 係, 也 可 考 當 時 盞 茗 浮 乳 的 神 蹟 四 天 臺 茶 禪 對 日 韓 的 影 響 日 本 天 臺 宗 始 祖 最 澄 (767~822), 曾 至 中 國 取 經, 並 將 茶 樹 帶 回 日 本 種 植 而 被 日 人 稱 為 茶 聖 的 日 本 僧 人 榮 西, 也 曾 至 中 國 天 臺 山 取 經 學 茶 此 皆 天 臺 茶 禪 對 日 本 的 影 響 宋 元 豐 時 期, 韓 國 僧 人 義 天 曾 擔 任 高 麗 使 者 前 來 宋 朝 朝 貢, 並 至 天 臺 國 清 寺 參 諸 耆 宿, 從 天 竺 寺 慈 辨 詣 天 臺 教 觀, 對 天 臺 宗 教 義 領 悟 深 刻, 並 將 茶 種 子 天 臺 禪 法 與 茶 儀 傳 回 韓 國 可 見 由 天 臺 茶 禪 所 產 生 的 影 響, 已 經 擴 大 到 日 韓 等 鄰 國 見 東 坡 詩 集 註 卷 十 九 見 東 坡 全 集 卷 十 五 云 : 元 豐 八 年 七 月 二 十 五 日, 杜 幾 先 自 浙 東 還, 與 余 相 遇 於 金 山, 話 天 臺 之 異, 以 詩 贈 之 見 御 選 唐 宋 詩 醇 卷 三 十 八 眉 山 蘇 軾 詩 七,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見 東 坡 全 集 卷 二 十 六 詩 序 云 : 南 屏 謙 師 妙 於 茶 事, 自 云 得 之 於 心, 應 之 於 手, 非 可 以 言 傳 學 到 者 十 月 二 十 七 日 聞 軾 遊 壽 星 寺 遠 來 設 茶, 作 此 詩 贈 之

21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 一 ) 天 臺 禪 法 對 日 本 茶 禪 的 影 響 日 本 天 平 元 年 (729), 聖 武 天 皇 召 一 百 多 名 僧 人 於 宮 中 聽 講 般 若 經, 並 於 第 二 日 賜 予 行 茶 之 禮 87 而 鑒 真 禪 師 ( ) 是 最 早 將 天 臺 宗 的 主 88 要 典 籍 帶 往 日 本, 並 進 行 弘 法 的 中 國 僧 人 鑒 真 從 弘 景 禪 師 受 具 足 戒 (708), 並 至 玉 泉 寺 修 習 天 臺 禪 法 89 最 澄 閱 讀 鑒 真 所 帶 回 來 的 天 臺 宗 經 典, 並 到 中 國 跟 隨 天 臺 宗 道 邃 與 行 滿 法 師 學 習, 同 時 學 習 牛 頭 法 融 一 派 的 禪 法, 返 國 後 大 弘 天 臺 教 觀, 成 為 日 本 天 臺 宗 禪 僧 始 祖 最 澄 與 永 忠 曾 任 遣 唐 使, 他 們 於 平 安 時 代 延 曆 二 十 四 年 (805) 歸 朝 時, 曾 將 中 國 的 茶 樹 帶 回 日 本 近 畿 阪 本 一 帶 種 植 90 最 澄 要 求 弟 子 修 習 天 臺 止 觀, 因 而 天 臺 止 觀 與 飲 茶 之 道, 很 自 然 地 在 日 本 巧 妙 的 融 合 91 同 時 從 中 國 傳 至 日 本 的 法 相 天 臺 真 言 等 諸 宗, 僅 天 臺 宗 祖 師 供 的 法 事 儀 式 中 有 古 式 奠 茶 的 禮 法 92 此 也 可 證 明 日 本 行 茶 之 禮 最 早 是 藉 由 天 臺 宗 一 併 傳 入 此 後 日 本 便 常 有 僧 人 煎 茶 奉 茶 之 記 錄 93 唐 代 日 僧 尚 有 圓 珍 空 海 等 入 唐 求 天 臺 禪 法 見 麻 溪 山 本 寬 編, 愛 山 木 全 宗 儀 補 訂 茶 事 年 鑑,( 東 京 : 茶 舖 升 屋,1915 年 ), 頁 1 88 佛 教 高 級 授 戒 儀 式, 受 戒 者 經 此 儀 式 而 成 為 僧 或 比 丘 89 宋 高 僧 傳 卷 五 唐 荊 州 玉 泉 寺 恒 景 傳 云 : 後 入 覆 舟 山 玉 泉 寺, 追 智 者 禪 師 習 止 觀 門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50 冊, 頁 732 中 90 見 茶 事 年 鑑 云 : 八 月 三 日 日 僧 最 澄 歸 朝 時, 攜 帶 茶 子 至 江 州 坂 本 種 植, 頁 1 關 於 江 州 坂 本 的 位 置, 據 林 瑞 萱 日 本 茶 道 源 流 - 南 方 錄 講 義 考 證, 最 澄 禪 師 將 帶 回 的 種 子 種 在 比 叡 山 的 山 麓, 故 江 州 坂 本 應 是 今 日 滋 賀 縣 坂 本 臺 北 : 陸 羽 茶 藝,1991 年 4 月, 頁 楊 曾 文 關 於 中 日 天 臺 宗 的 幾 個 問 題 一 文 中, 討 論 天 臺 宗 在 日 本 的 初 傳 與 確 立, 論 及 最 澄 透 過 鑒 真 至 日 本 弘 傳 天 臺 宗, 學 習 天 臺 禪 法 最 澄 曾 說 : 鑒 真 開 門 人, 法 進 等 為 弘 天 臺 之 匠 平 安 時 代, 天 臺 宗 成 為 日 本 最 有 影 響 力 的 宗 派, 鎌 倉 時 代 的 新 教 派 淨 土 宗 真 宗 日 蓮 宗 臨 濟 宗 曹 洞 宗 的 教 祖 均 出 身 於 日 本 天 臺 宗 東 南 文 化 1994 年, 專 號 49, 頁 見 多 田 侑 史 著 羅 成 純 譯 數 寄 - 日 本 茶 道 的 世 界, 作 者 認 為 天 臺 宗 供 茶 的 儀 式 傳 入 日 本, 早 於 禪 宗 之 奠 湯 奠 茶 ( 臺 北 : 稻 禾,1993 年 1 月 ), 頁 見 茶 事 年 鑑 記 載 : 弘 仁 六 年 (815) 四 月, 永 忠 僧 人 親 手 煎 茶 供 奉 給 天 皇 昌 泰 元 年 (898) 宇 多 天 皇 賜 聖 珠 法 師 煎 好 的 香 茶 給 侍 臣 延 喜 二 年 (902) 正 月 醍 醐 天 皇 與 宇 多 法 皇 論 法 後, 飲 茶 兩 盞 延 喜 九 年 (909), 東 大 寺 的 僧 人 用 茶 來 克 服 昏 睡 延 喜 十 六 年 (916), 宇 多 天 皇 舉 行 儀 式, 以 茶 代 酒, 頁 2 94 日 本 比 丘 圓 珍 入 唐 求 法 目 錄 云 : 到 長 安 城 求 得 毘 盧 遮 那 宗 教 法, 茲 圖 像 道 具 及 國 清 禪 林 等 寺 傳 得 智 者 大 師 所 說 教 文 茲 碑 銘 等 兼 諸 州 所 獲 別 家 章 疏, 總 計 三 百 四 十 一 本 七 百 七 十 二 卷 及 梵 夾 法 物 等, 前 後 總 計 一 十 七 事 大 正 新

22 280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平 安 朝 中 期 延 久 四 年 (1072), 日 天 臺 僧 人 成 尋 ( ) 自 九 州 松 浦 入 宋, 並 登 天 臺 山 國 清 寺, 參 石 橋 以 茶 供 養 羅 漢 五 百 十 六 杯 95 許 尚 樞 天 臺 山 與 五 百 羅 漢 一 文 曾 考, 日 僧 誠 尋 是 最 早 將 石 梁 羅 漢 供 茶 的 故 事 介 紹 到 日 本 96 鎌 倉 時 代, 被 日 本 譽 為 茶 祖 的 榮 西 大 師 ( ), 曾 於 南 宋 乾 道 四 年 (1168) 到 於 中 國 浙 江 天 臺 山 育 王 山 取 經 學 茶, 學 習 製 茶 加 工 法 97, 並 於 日 建 久 二 年 (1191), 將 優 良 茶 種 與 抹 茶 的 飲 茶 方 式, 帶 回 日 本 傳 播, 提 倡 茶 道 98 同 時 於 建 曆 元 年 (1211) 完 成 日 本 史 上 第 一 本 飲 茶 專 著 喫 茶 養 生 記, 建 保 二 年 (1214) 更 獻 給 將 軍 實 朝 99, 並 在 京 都 建 仁 寺 闢 建 茶 園 榮 西 於 喫 茶 養 生 記 云 : 茶 者 養 生 之 仙 藥 也, 延 壽 之 妙 術 也 ; 山 谷 生 之, 其 地 神 靈 也 ; 人 倫 采 之, 其 人 長 命 也 天 竺 唐 土 均 貴 重 之, 我 朝 日 本 曾 酷 愛 矣, 古 今 奇 特 之 仙 藥 也 100 此 書 一 出 之 後, 日 人 飲 茶 活 動 便 以 寺 廟 為 中 心, 開 始 逐 漸 擴 及 於 民 間 日 本 京 都 建 仁 寺 與 其 他 寺 院 仍 保 留 羅 漢 供 茶 的 禮 儀, 即 是 從 中 國 宋 代 一 直 保 存 至 今 榮 西 喫 茶 養 生 記 將 五 味 搭 配 五 行 五 臟 五 方 五 官 春 夏 秋 冬 與 四 季 末 101, 內 容 如 對 照 智 者 大 師 所 說 的 弟 子 頂 法 師 記 請 觀 音 經 疏 所 載 : 若 是 肝 氣 青 肺 白 脾 黃 腎 黑, 唯 有 心 赤 而 不 見 肝 屬 木 故 氣 青, 肺 屬 金 故 白, 脾 屬 土 故 黃, 腎 屬 水 故 黑, 心 屬 火 故 赤 102 以 及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卷 八 所 提, 內 為 五 神, 修 為 五 德 若 聞 五 根 亦 知 對 脩 大 藏 經 第 55 冊, 頁 1097 中 佛 祖 統 紀 第 四 十 三 卷 云 : 遣 僧 空 海 入 中 國 傳 智 者 教, 當 元 和 年 中 也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頁 399 上 95 見 數 寄 - 日 本 茶 道 的 世 界, 頁 許 尚 樞 天 臺 山 與 五 百 羅 漢, 東 南 文 化,1994 年 3 月, 頁 楊 惠 南 茶 道 與 禪 道 云 : 榮 西 在 仁 安 三 年 ( 宋 孝 宗 乾 道 4 年,1168 年 ) 和 文 治 三 年 ( 宋 孝 宗 淳 熙 14 年,1187 年 ), 兩 度 來 到 盛 産 茶 葉 的 中 國 浙 江 天 臺 山 求 法 並 且 隨 侍 萬 年 寺 的 虛 庵 懷 敞, 參 究 臨 濟 宗 黃 龍 派 的 禪 法 中 國 禪 學 第 一 卷,2002 年 6 月 98 見 茶 事 年 鑑 記 載 七 月 榮 西 歸 朝 時, 帶 回 茶 種 並 在 筑 前 背 振 山 種 植, 頁 2 99 見 茶 事 年 鑑 記 載 二 月 榮 西 將 喫 茶 養 生 記 二 卷 獻 給 將 軍 實 朝, 頁 見 多 賀 宗 隼 榮 西 一 書 中 收 入 之 喫 茶 養 生 記 (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 昭 和 61 年 10 月 [1965]) 101 榮 西 喫 茶 養 生 記 收 入 茶 道 學 大 系 第 十 卷 茶 の 古 典 ( 京 都 : 淡 交 社, 平 成 11 年 3 月 ), 頁 智 者 大 師 說, 弟 子 頂 法 師 記 請 觀 音 經 疏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39 冊, 頁 976 中

23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內 五 臟 和 合 五 行, 轉 化 五 臟 的 五 行 氣, 排 濁 揚 清, 進 而 以 四 諦 十 二 因 緣 之 三 法 藥 神 丹 對 治 眾 生 五 臟 五 根 陰 103 等 來 看, 頗 能 體 驗 智 者 大 師 所 說 的 身 如 心 如 息 如, 發 六 通 與 三 明 等 法 門 觀 察 喫 茶 養 生 記 卷 上 內 容 也 與 智 者 大 師 所 提 出 的 五 臟 五 色 與 五 行 等 說 法 相 似 一 般 人 以 為 榮 西 將 茶 視 為 醫 藥, 主 要 只 討 論 吃 茶 的 養 生 術, 然 而 追 考 榮 西 自 中 國 學 習 之 天 臺 止 觀 與 天 臺 禪 法, 才 發 現 原 來 榮 西 將 茶 的 五 色 ( 青 白 赤 黃 黑 ) 五 味 ( 酸 辛 苦 甘 鹹 ) 五 行 ( 木 金 火 土 水 ) 五 方 ( 東 西 南 中 北 ) 五 時 ( 春 秋 夏 四 季 末 冬 ) ( 魂 魄 神 志 想 ) 與 五 感 官 ( 眼 鼻 舌 口 耳 ) 相 結 合 的 部 份, 104 可 能 取 法 自 天 臺 宗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與 請 觀 音 經 疏 另 外 榮 西 還 有 參 考 密 教 之 曼 荼 羅 儀 軌 等, 則 不 在 本 文 討 論 範 圍 105 至 於 喫 茶 養 生 記 中 所 考 的 茶 名 字 茶 樹 形 葉 形 茶 功 能 採 樹 時 節 採 茶 與 調 茶 的 樣 貌 等, 則 是 參 考 中 國 太 平 御 覽 一 書 飲 食 部 茗 類 所 考 106 故 而 現 今 從 日 人 榮 西 所 著 喫 茶 養 生 記 中, 發 現 應 有 融 合 天 臺 宗 禪 法 的 痕 跡, 可 間 接 作 為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關 係 的 佐 證 日 本 今 日 的 點 茶 儀 式, 107 可 以 上 溯 於 榮 西 在 中 國 登 天 臺 山 見 青 猶 於 石 板, 拜 羅 漢 於 開 峰, 供 茶 湯 而 感 現 異 花 於 盞 中 108 此 即 榮 西 將 中 103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卷 八,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頁 宮 脇 隆 平 榮 西 ものがたり ( 東 京 : 文 藝 社,2003 年 9 月 ), 頁 榮 西 喫 茶 養 生 記 中 結 合 五 藏 曼 荼 羅 儀 軌 抄 欲 以 祕 密 真 言 治 之, 以 為 肝 乃 東 方, 藥 師 佛 金 剛 部, 並 搭 配 胎 臟 界 大 日 如 來, 一 切 諸 行 無 常 之 印 相 心 乃 南 方, 寶 生 佛 虛 空 藏 結 寶 形 印 肺 乃 西 方, 無 量 壽 佛 觀 音 也 蓮 華 部 也, 結 八 葉 印 腎 乃 北 方, 釋 迦 摩 尼 佛 彌 勒 也 羯 磨 部 結 結 羯 磨 印 脾 乃 中 央, 大 日 如 來 也 般 若 菩 薩 佛 部 也, 結 五 鈷 印 榮 西 以 為 此 五 部 加 持, 則 內 之 治 方 也, 五 味 養 生, 則 外 病 治 也 內 外 相 資, 保 身 命 也 106 高 橋 忠 彥 中 囯 茶 史 における 喫 茶 養 生 記 の 意 義 東 京 學 藝 大 學 紀 要 第 四 十 五 集 ( 東 京 : 東 京 學 藝 大 學 紀 要 出 版 委 員 會, 平 成 6 年 2 月 ), 頁 日 人 將 蒸 過 的 茶 自 然 乾 燥, 並 研 磨 成 粉 末, 稱 為 抹 茶 十 三 世 紀, 開 始 武 士 階 層 經 常 舉 辦 品 茶 的 鬥 茶 會 日 本 室 町 幕 府 第 三 代 將 軍 足 利 義 滿 提 煉 鬥 茶, 同 時 開 設 茶 園, 並 命 名 為 宇 治 七 茗 園 第 八 代 將 軍 足 利 義 政 於 京 都 東 山 建 造 同 仁 齋, 為 現 在 茶 室 最 早 的 規 模 形 成 鬥 茶 會 至 此 變 成 書 院 茶, 從 原 有 吵 鬧 轉 變 為 肅 靜, 形 成 今 日 的 點 茶 儀 式 108 見 多 賀 宗 隼 榮 西 云 : 此 僧 正 ( 榮 西 ) 日 本 仁 安 中 入 宋 シテ 天 臺 山 石 橋 之 羅 漢 ヲ 為 礼 此 石 橋 ヲ 渡 ル 時 羅 漢 出 テ 為 僧 正 法 談 矣 奇 代 ノ 勝 躅 也 同 入 宋 ノ 重 源 上 人 橋 之 在 側 聞 法 談 之 聲 又 僧 正 平 田 万 年 寺 遊 時 羅 漢 ヲ 記 載 榮 西 至 天 臺 山 石 橋 參 與 羅 漢 供 茶 之 禮, 頁 36-37

24 282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國 羅 漢 供 茶 與 天 臺 茶 禪 文 化 傳 入 日 本 的 由 來 榮 西 弟 子 道 元 ( ) 也 曾 至 中 國 天 臺 山 萬 年 寺 求 法, 修 習 天 臺 宗 教 義 曹 洞 禪 法 與 默 照 禪 109 返 國 之 後 創 立 曹 洞 宗, 並 建 立 永 平 寺, 同 時 將 天 臺 羅 漢 供 茶 的 儀 式 移 植 至 日 本 永 平 寺, 同 樣 出 現 羅 漢 現 祥 瑞 之 跡 110 日 本 佛 教 發 展 淵 源 於 天 臺 宗, 日 後 禪 宗 圓 真 言 密 與 各 宗 也 皆 受 天 臺 影 響 故 而 茶 道 的 發 展 不 僅 可 觀 察 到 天 臺 宗 的 影 響, 並 具 有 多 元 面 向 的 融 合 觀 察 歷 史 文 獻 可 知 日 本 茶 道 發 展, 首 先 從 中 國 天 臺 宗 傳 入, 發 展 過 程 中 不 斷 與 禪 宗 融 合, 而 形 成 今 日 的 面 貌 由 於 日 本 諸 禪 宗 源 自 天 臺 宗, 因 而 日 本 茶 道 的 內 涵 中 很 自 然 體 現 天 臺 禪 法, 將 一 諦 三 觀 止 觀 禪 法 通 明 觀 等 轉 化 為 日 本 茶 道 和 敬 清 寂, 要 求 飲 者 透 過 飲 茶 觀 心 並 於 清 寂 之 中, 祛 除 內 心 的 塵 垢 與 芥 蒂, 達 到 和 敬 的 目 的 同 時 融 合 禪 宗 密 宗 等 等 宗 法, 一 如 日 本 佛 教 的 發 展, 同 一 寺 院 中 融 攝 各 宗, 日 本 茶 道 的 歷 史 演 進 也 是 逐 漸 融 合 天 臺 禪 宗 密 宗 等 諸 宗 禪 法 ( 二 ) 天 臺 禪 法 對 韓 國 茶 禪 的 影 響 開 皇 十 六 年 (596) 波 若 入 天 臺 山 求 授 禪 法, 智 者 大 師 指 示 前 往 華 頂 峰 修 習 止 觀 111 韓 僧 玄 光 曾 至 天 臺 山 國 清 寺 向 天 臺 前 身, 慧 思 禪 師 學 習 法 華 經, 後 返 國 建 立 寺 院 112 韓 僧 波 若 禪 師 ( ) 曾 慕 智 者 大 師 之 教, 到 中 國 取 法 韓 僧 法 融 禪 師 從 天 臺 宗 九 祖 湛 然 法 師 學 習, 證 得 法 見 梁 曉 虹 日 本 禪 ( 浙 江 : 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1999 年 12 月 ), 頁 道 元 參 考 中 國 百 丈 清 規 等 儀 式 規 範, 撰 寫 永 平 清 規, 內 容 對 於 茶 儀 也 多 所 規 範, 日 後 日 本 寺 院 中 茶 儀 規 範 多 參 考 永 平 清 規 見 人 天 寶 鑑 云 : 沙 門 波 若 高 麗 人, 開 皇 間 詣 佛 隴 求 智 者 禪 法, 未 幾 即 有 所 證 智 者 謂 曰 : 汝 於 此 有 緣, 宜 須 閑 居 靜 處 成 辦 妙 行 今 天 臺 華 頂 去 寺 六 七 里, 是 吾 昔 日 頭 陀 之 所 汝 可 往 彼, 學 道 進 行 必 有 深 益 勿 慮 衣 食 波 若 遵 訓 往 彼, 曉 夜 行 道 不 曾 睡 臥, 影 不 出 山 十 有 六 年, 一 日 忽 下 山 告 諸 友 曰 : 波 若 知 命 將 盡, 特 出 山 與 大 眾 別, 爾 即 回 華 頂 而 卒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第 87 冊, 頁 13 見 佛 祖 統 紀 卷 九 云 : 禪 師 玄 光, 海 東 新 羅 人 遠 越 滄 溟 求 法 中 夏, 首 造 南 岳, 授 法 華 安 樂 行 門, 稟 受 勤 行, 俄 證 法 華 三 昧 南 岳 謂 之 曰 : 汝 還 鄉 國 當 以 善 權 而 行 化 度 卷 二 十 三 云 : 大 建 中, 南 岳 思 禪 師 為 海 東 玄 光 法 師 說 法 華 安 樂 行, 歸 國 演 教, 為 高 麗 東 國 傳 教 之 始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頁 196 上 247 下

25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華 三 昧, 113 並 於 開 元 十 八 年 歸 國 傳 教, 使 天 臺 宗 流 傳 至 韓 國 新 羅 114 另 外 韓 僧 道 育 尊 者 曾 在 唐 景 福 年 間 ( ), 慕 名 至 天 臺 山 學 習 禪 法 與 煎 茶 115 這 都 可 以 看 出 天 臺 茶 禪 對 韓 國 的 影 響 大 抵 韓 國 寺 院 供 茶 飲 茶 的 歷 史 較 日 本 早, 據 三 國 遺 事 所 載 當 時 韓 國 忠 談 禪 師 便 已 經 在 每 年 三 月 三 日 與 九 月 九 日 以 茶 來 獻 供 彌 勒 佛 116, 可 見 中 國 茶 禪 與 茶 儀 很 早 就 傳 入 韓 國 至 於 茶 禪 與 天 臺 宗 相 聯 繫 較 直 接 的 關 係, 則 至 中 國 宋 朝 義 天 至 中 國 求 天 臺 禪 法, 才 有 較 直 接 的 證 據 不 過 從 文 獻 所 考, 得 知 韓 國 在 中 國 唐 宋 時 期 寺 院 八 關 齋 等 法 會 已 有 供 茶 等 茶 禮 俗 與 儀 式, 此 皆 新 羅 僧 人 至 中 國 求 法 並 學 習 茶 儀 後, 陸 續 傳 至 韓 國 117 高 麗 國 僧 統 義 天 ( ) 為 高 麗 國 王 文 宗 仁 孝 王 第 四 子, 原 名 辭 榮, 出 家 為 僧, 更 名 義 天, 封 佑 世 僧 統 宋 元 豐 八 年 (1085), 義 天 擔 任 高 麗 使 者 前 來 宋 朝 貢, 請 從 淨 源 法 師 授 華 嚴 經, 宋 神 宗 命 楊 傑 陪 同 至 杭 州 118 當 時 蘇 軾 任 杭 州 太 守, 東 坡 曾 寫 詩 給 義 天 義 天 雖 然 是 華 嚴 僧, 但 也 曾 至 天 臺 國 清 寺 參 諸 耆 宿, 經 杭 州 朝 京 師, 又 去 淨 慈 寺 謁 拜 主 持 園 照 禪 師 及 天 竺 寺 慈 辨 大 師, 參 天 臺 教 觀 宗 旨, 因 此 對 天 臺 宗 教 義 領 悟 深 刻 119 慈 辯 大 師 更 贈 詩 云 : 醍 醐 極 唱 特 尊 崇, 菡 萏 花 奇 喻 有 功 吾 祖 昔 見 仁 王 護 國 般 若 經 疏 云 : 陳 隋 間 天 臺 智 者 遠 稟 龍 樹, 立 一 大 教 九 傳 而 至 荊 谿, 荊 谿 後 又 九 傳 而 至 新 羅 法 融, 法 融 傳 理 應, 應 傳 瑛 純, 皆 新 羅 人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33 冊, 頁 253 上 見 佛 祖 統 紀 云 : 開 元 十 八 年 八 祖 左 溪 禪 師 於 東 陽 左 溪 為 荊 溪 然 禪 師 說 止 觀, 是 年 新 羅 法 融 等 傳 教 歸 國,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頁 248 見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頁 54 見 三 國 遺 事 卷 三 記 載 : 善 德 王 十 二 年 甲 辰 歲 創 寺 而 居 後 名 生 義 寺 ( 今 訛 言 性 義 寺 忠 談 師 每 歲 重 三 重 九 烹 茶 獻 供 者 是 此 尊 也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頁 991 下 見 金 明 培 韓 國 の 茶 道 文 化 ( 東 京 :ぺりかん 社, 昭 和 58 年 9 月 ), 頁 見 禪 林 僧 寶 傳 云 : 高 麗 僧 統 義 天, 航 海 至 明 州 傳 云, 義 天 棄 王 者 位 出 家, 上 疏 乞 徧 歷 叢 林, 問 法 受 道 有 詔 朝 奉 郎 楊 傑 次 公 舘 伴, 所 經 吳 中 諸 剎, 皆 迎 餞 如 王 臣 禮 至 金 山, 元 牀 坐, 納 其 大 展 次 公 驚 問 故, 元 曰 : 義 天 亦 異 國 僧 耳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第 79 冊, 頁 550 見 佛 祖 歷 代 通 載 卷 十 九 云 : 僧 統 義 天, 王 氏, 高 麗 國 文 宗 仁 孝 王 第 四 子 辭 榮 出 家, 封 祐 世 僧 統, 元 祐 初 入 中 國 問 道 義 天 上 表 乞 傳 賢 首 教, 勅 兩 街 舉 可 授 法 者, 以 東 京 覺 嚴 誠 禪 師 對, 誠 舉 錢 唐 惠 因 淨 源 以 自 代 乃 勅 主 客 楊 傑, 送 至 惠 因 受 法, 諸 剎 迎 餞, 如 行 人 禮 初 至 京 師, 朝 畢 勅 禮 部 蘇 軾 館 伴, 謁 圓 照 本 禪 師, 示 以 宗 旨 至 金 山, 佛 印 坐 納 其 禮, 楊 傑 驚 問, 印 曰 : 義 天 異 域 僧 耳 若 屈 道 徇 俗, 諸 方 先 失 一 隻 眼, 何 以 示 華 夏 師 法 乎? 朝 廷 聞 之 以 為 知 體 至 惠 因 持 華 嚴 疏 鈔 咨 決 所 疑, 閱 歲 而 畢, 於 是 華 嚴 一 宗 文 義 逸 而 復 傳 及 見 天 竺 慈 辨, 請 問 天 臺 教 觀 之 道, 後 遊 佛 隴 禮 智 者 塔, 誓 曰 : 已 傳 慈 辨 教 觀, 歸 國 敷 揚, 願 賜 冥

26 284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時 唯 妙 悟, 僧 王 今 喜 繼 高 風 芳 香 流 去 金 爐 上, 法 語 親 傳 犀 柄 中 他 日 海 東 敷 演 處, 智 燈 千 焰 照 無 窮 120 僧 統 義 天 在 宋 時 期 也 曾 由 楊 傑 陪 同 拜 訪 龍 井 寺 主 持 辨 才 和 尚, 品 茗 龍 井 茶, 又 天 臺 山 參 謁 智 者 大 師 塔 臨 去 前, 義 天 於 塔 前 發 願, 並 將 天 臺 宗 與 華 嚴 禪 法 教 義 結 合, 創 建 高 麗 的 天 臺 宗, 可 謂 高 麗 天 臺 宗 的 開 山 祖 師 121 義 天 返 回 高 麗 後, 弘 法 傳 道, 創 建 高 麗 靈 通 寺, 法 號 大 覺 國 師 同 時 高 麗 進 貢 二 千 兩 黃 金, 建 造 華 嚴 閣, 又 稱 慧 因 禪 院 為 高 麗 寺 東 坡 詩 云 : 三 韓 老 子 西 求 法 者 也 122 玉 岑 山 慧 因 高 麗 華 嚴 教 寺 志 序 曰 : 高 麗 慧 因 寺 盛 於 晉 水 禪 師, 名 於 三 韓 弟 子, 而 韻 於 東 坡 居 士 123 均 可 見 義 天 與 東 坡 所 結 的 緣 由 於 義 天 到 中 國 曾 拜 見 華 嚴 宗 大 師 淨 源 法 師, 元 祐 三 年 (1088) 淨 源 禪 師 示 寂, 在 寺 西 北 建 舍 利 塔, 僧 統 義 天 聞 知 大 慟, 欲 進 貢 金 塔 以 示 祭 奠, 然 東 坡 考 量 進 貢 人 員 太 多 有 礙 國 家 安 危, 因 而 婉 拒 124 元 祐 四 年 (1089) 高 麗 國 駙 馬 都 尉 王 璋, 專 程 至 慧 因 寺 進 香 幡, 並 置 田 百 畝 以 奉 香 火 125 後 人 均 謂 義 天 為 中 韓 禪 茶 交 流 的 友 好 使 者 元 明 時 期, 杭 州 高 麗 慧 因 寺 成 為 中 韓 茶 禪 交 流 的 中 心 126 韓 國 茶 道 興, 則 禪 法 盛, 兩 者 發 展 可 說 息 息 相 關 127 諸 岡 存 與 家 入 護 又 見 靈 芝 大 智, 為 說 戒 法, 請 傳 所 著 文 還 國, 及 施 金 書 華 嚴 三 譯 於 惠 因 ( 今 俗 稱 高 麗 寺 ) 建 閣 藏 之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頁 672 上 見 大 覺 國 師 外 集 卷 十, 韓 國 佛 教 全 書 第 四 冊,( 漢 城 : 東 國 大 學 出 版,1982 年 ) 見 大 覺 國 師 外 集 卷 十 四 大 宋 天 臺 塔 下 親 參 發 願 疏 見 宋 羅 濬 撰 寳 慶 四 明 志 卷 六,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見 明 李 翥 撰 清 丁 丙 補 玉 岑 山 慧 因 高 麗 華 嚴 教 寺 志 [ 清 ] 光 緒 七 年 [1881] 錢 塘 丁 氏 重 刊 本, 中 國 佛 教 史 志 彙 刊 影 印 見 西 湖 遊 覽 志 卷 四 云 : 元 祐 四 年, 統 義 天 以 祭 奠 淨 源 為 名, 兼 進 金 塔 二 所 適 蘇 子 瞻 守 杭, 上 疏 云 : 自 熙 寜 来, 高 麗 屢 入 朝 貢, 兩 浙 騷 然, 皆 因 奸 民 徐 戩 等 交 通 誘 引, 妄 談 庸 僧 淨 源 通 曉 佛 法, 以 致 義 天 羨 慕 来 朝, 従 源 講 解 淨 源 既 死, 其 徒 復 持 真 影 舎 利, 違 禁 過 海, 以 致 義 天 差 人 祭 奠, 兼 進 金 塔 探 瞰 朝 廷 受 之, 則 以 貪 示 外 夷, 計 搆 紛 然, 朝 貢 踵 接 夷 使 所 至, 圖 畫 山 川, 購 買 書 籍, 不 惟 中 國 受 疲, 而 邊 防 亦 疎 乞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見 西 湖 遊 覽 志 卷 四 云 : 元 延 祐 四 年, 高 麗 瀋 王 奉 詔 進 香 繙, 經 於 此 至 正 末, 燬 國 初 重 葺, 俗 稱 高 麗 寺 礎 石 精 工, 蔵 輪 宏 偉, 兩 山 所 無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關 於 中 韓 茶 禪 的 交 流, 趙 大 川 中 韓 茶 禪 交 流 的 友 好 使 者 僧 統 義 天 一 文, 有 詳 盡 的 討 論 杭 州 陸 羽 與 徑 山 茶 文 化 研 究 會 2004 年 會 議 提 要 林 瑞 萱 韓 國 茶 道 九 講 云 : 佛 教 更 是 和 茶 密 不 可 分, 控 制 高 麗 時 代 思 想 界 的

27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一 雄 合 著 的 朝 鮮 の 茶 と 禪 也 說 明 茶 與 禪 兩 者 在 韓 國 很 自 然 地 融 為 一 體 128 而 韓 國 禪 法 的 源 頭 則 來 至 天 臺 禪 法, 受 中 國 茶 禪 的 影 響, 例 如 蘇 軾 以 詩 傳 達 天 臺 茶 禪 一 味 之 點 茶 三 昧 一 詞, 高 麗 茶 人 李 奎 報 ( ) 也 曾 用 上, 其 遊 天 和 寺 飲 茶 用 東 坡 詩 韻 詩 云 : 一 筇 穿 破 綠 苔 錢, 驚 起 溪 邊 彩 鴨 眠 賴 有 點 茶 三 昧 手, 半 甌 雪 液 洗 煩 煎 129 正 是 中 國 茶 禪 影 響 韓 國 茶 禪 的 表 現 五 結 論 天 臺 宗 為 隋 唐 時 期, 中 國 最 早 本 土 化 的 佛 教 宗 派 創 始 者 智 者 大 師 因 居 住 浙 江 天 臺 山, 而 創 設 天 臺 宗 天 臺 宗 不 僅 成 為 日 後 佛 教 各 宗 派 發 展 的 基 礎, 同 時 更 影 響 日 本 與 韓 國 佛 教 的 發 展 茶 與 禪 的 關 係 來 自 天 臺 宗 之 僧 人 文 士, 將 茶 的 妙 用, 與 禪 境 結 合, 並 以 茶 禪 視 為 悟 道 的 方 便 施 設 法 門, 茶 禪 因 此 廣 泛 地 流 傳, 成 為 中 國 茶 文 化 的 特 色 天 臺 宗 的 禪 法 與 飲 茶 之 道 相 融, 使 僧 人 更 容 易 參 悟 禪 理 在 飲 茶 的 過 程 中, 同 時 能 夠 完 成 一 心 三 觀 一 境 三 諦 點 茶 三 昧 之 境 不 僅 如 此, 也 因 為 以 茶 修 禪, 使 得 文 士 們 更 容 易 透 過 品 茗, 體 悟 禪 境, 參 禪 也 更 加 生 活 化, 深 入 中 國 茶 文 化 茶 禪 後 來 流 傳 至 鄰 近 國 家 韓 國 日 本, 透 過 天 臺 宗 的 傳 法, 同 時 傳 授 中 國 茶 禪 將 茶 籽 與 天 臺 禪 法 傳 入 日 本 的 最 澄 與 韓 僧 義 天, 都 是 同 時 修 習 天 臺 止 觀 等 教 義, 並 將 茶 禪 與 教 義 本 土 化, 開 創 了 日 本 式 與 韓 國 式 的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雖 然 後 來 茶 與 禪 的 發 展, 逐 漸 融 攝 各 宗, 但 追 溯 其 源 頭, 則 可 見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巧 妙 的 關 連 就 是 佛 教, 佛 教 興 則 茶 興, 佛 教 衰 則 茶 廢 茶 是 韓 國 僧 侶 最 重 要 的 經 濟 作 物, 是 供 佛 祭 祖 修 行 贈 禮 時 不 可 或 缺 的 高 麗 禪 宗 遵 行 百 丈 清 規 的 茶 禮, 並 深 受 宋 代 宗 頤 禪 苑 清 規 的 影 響 佛 教 卻 隨 著 高 麗 王 朝 的 敗 亡, 已 經 風 光 不 再 而 跟 佛 教 的 興 盛 關 係 密 切 的 茶 風, 也 急 速 地 衰 微 ( 臺 北 : 武 陵,2003 年 ), 頁 39 諸 岡 存 家 入 一 雄 合 著 朝 鮮 の 茶 と 禪 ( 東 京 : 仁 川 堂,1984 年 4 月 ) 金 明 培 韓 國 の 茶 道 文 化, 頁 83

28 286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2006 引 用 書 目 一 傳 統 文 獻 1. 晉. 張 華 博 物 志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2. 唐. 孫 思 邈 撰 宋. 林 億 等 校 正 備 急 千 金 要 方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3. 唐. 封 演 封 氏 聞 見 記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83 年 ) 4. 宋. 錢 易 撰 南 部 新 書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5. 宋. 林 表 民 編 天 臺 續 集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6. 宋. 吳 曾 能 改 齋 漫 錄 ( 臺 北 : 木 鐸,1982 年 5 月 ) 7. 宋. 惠 洪 石 門 文 字 禪 ( 臺 北 : 新 文 豐,1973 年 ) 8. 宋. 陶 穀 清 異 錄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9. 宋. 林 師 蒧 等 編 天 臺 續 集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10. 宋. 羅 濬 撰 寳 慶 四 明 志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11. 明. 李 翥 撰 清 丁 丙 補 玉 岑 山 慧 因 高 麗 華 嚴 教 寺 志 清 光 緒 七 年 [1881] 錢 塘 丁 氏 重 刊 本 12. 中 國 佛 教 史 志 彙 刊 影 印 13. 明. 傳 燈 天 臺 山 方 外 志 ( 臺 北 : 新 文 豐,1987 年 ) 14. 新 校 本 晉 書 ( 臺 北 鼎 文 書 局 翻 印 之 點 校 本,1987 年 出 版 ) 15. 宋 史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16. 赤 城 志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17. 東 坡 詩 集 註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18. 東 坡 全 集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19. 御 選 唐 宋 詩 醇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20. 西 湖 遊 覽 志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21. 大 覺 國 師 外 集 韓 國 佛 教 全 書 第 四 冊 ( 漢 城 : 東 國 大 學 出 版,1982 年 )

29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智 顗 摩 訶 止 觀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23. 智 顗 修 習 止 觀 坐 禪 法 要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24. 智 者 大 師 說, 弟 子 頂 法 師 記 請 觀 音 經 疏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39 冊 25. 大 慧 普 覺 禪 師 語 錄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7 冊 26. 永 嘉 證 道 歌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8 冊 27. 佛 祖 歷 代 通 載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28. 方 山 文 寶 禪 師 語 錄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第 70 冊 29. 大 般 涅 槃 經 卷 第 二 十 一,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12 冊 30.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31. 南 嶽 思 大 禪 師 立 誓 願 文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6 冊 32. 景 德 傳 燈 錄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51 冊 33. 日 本 比 丘 圓 珍 入 唐 求 法 目 錄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55 冊 34. 佛 祖 統 紀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35. 宋 高 僧 傳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50 冊 36. 人 天 寶 鑑 云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第 87 七 冊 37. 仁 王 護 國 般 若 經 疏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33 冊 38. 三 國 遺 事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49 冊 39. 禪 林 僧 寶 傳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第 79 冊 二 近 人 論 著 ( 一 ) 專 書 1. 方 立 天 中 國 佛 教 與 傳 統 文 化 ( 上 海 : 人 民 出 版 社,1994 年 ) 2. 王 從 仁 玉 泉 清 茗 (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年 ) 3. 朱 封 鰲 天 臺 宗 概 說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4 年 ) 4. 阮 浩 耕 等 點 校 中 國 古 代 茶 葉 全 書 ( 浙 江 : 攝 影 出 版 社,2001 年 )

30 288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Vol. 1, 林 瑞 萱 日 本 茶 道 源 流 - 南 方 錄 講 義 ( 臺 北 : 陸 羽 茶 藝,1991 年 4 月 ) 6. 林 瑞 萱 韓 國 茶 道 九 講 ( 臺 北 : 武 陵,2003 年 ) 7. 姚 國 坤 等 著 中 國 茶 文 化 遺 跡 ( 上 海 : 上 海 文 化,2004 年 ) 8. 梁 曉 虹 日 本 禪 ( 浙 江 : 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1999 年 12 月 ) 9. 程 啟 坤 楊 招 棣 姚 國 坤 合 著 陸 羽 茶 經 解 讀 與 點 校 ( 上 海 : 上 海 文 化,2004 年 4 月 ) 10. 劉 昭 瑞 中 國 古 代 飲 茶 藝 術 ( 陝 西 : 人 民 出 版 社,2002 年 ) 11. 滕 軍 日 本 茶 道 文 化 概 論 ( 北 京 : 東 方 出 版 社,1994 年 6 月 ) 12. 多 田 侑 史 著 羅 成 純 譯 數 寄 日 本 茶 道 的 世 界 ( 臺 北 : 稻 禾 出 版 社,1993 年 1 月 ) 13. 麻 溪 山 本 寬 編, 愛 山 木 全 宗 儀 補 訂 茶 事 年 鑑 ( 東 京 : 茶 舖 升 屋, 1915 年 ) 14. 多 賀 宗 隼 榮 西 (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 昭 和 61 年 10 月 [1965]) 15. 榮 西 喫 茶 養 生 記 收 入 茶 道 學 大 系 第 十 卷 茶 の 古 典 ( 京 都 : 淡 交 社, 平 成 11 年 3 月 ) 16. 宮 脇 隆 平 榮 西 ものがたり ( 東 京 : 文 藝 社,2003 年 9 月 ) 17. 金 明 培 韓 國 の 茶 道 文 化 ( 東 京 :ぺりかん 社, 昭 和 58 年 9 月 ) 18. 諸 岡 存 家 入 一 雄 合 著 朝 鮮 の 茶 と 禪 ( 東 京 : 仁 川 堂,1984 年 4 月 ) ( 二 ) 論 文 1. 賴 賢 宗 天 臺 止 觀 與 丹 道 的 跨 文 化 溝 通 新 世 紀 文 化 研 究,2006 年 4 月 2. 劉 淑 芬 借 水 澄 心, 即 茶 演 法 唐 宋 寺 院 中 的 茶 湯 藥 與 儀 節 中 央 研 究 院 週 報,2005 年 4 月 28 日 出 版 3. 趙 大 川 中 韓 茶 禪 交 流 的 友 好 使 者 僧 統 義 天 杭 州 陸 羽 與 徑 山 茶 文 化 研 究 會 2004 年 會 議 提 要 4. 慧 光 禪 茶 一 味 與 五 事 調 和 佛 學 文 摘,2003 年 第 八 期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95 12 71 103 Journal of Yuanpei University No. 13, December 2006 P. 71 P. 103 The Poems of Analyzed Theories in Journey of Yangtze Gorges that the Four Great Poets Traveled by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1 1 1 1 2 3 3 3 4 4 5 5 5 6 6 7 7 9 9 9 10 11 11 11 1. 2. 3. 4. 1 2 11 12 12 12 12 13 13 13 15 15 16 16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0 20 21 22 22 22 23 23 1. 2. 23 25 27 27 28 28 28 29 29 29 30 31 31 31 32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新編京劇 狐仙故事 Fox Tales 趙雪君* Chao, Hsueh-Chun 戲劇學刊 第十四期 頁203-245 民國一 年 臺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TAIPEI THEATRE JOURNAL 14 2011 : 203-245 School of Theatr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收稿日期 2011.3.13 通過日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頁 223-260 1 二 六 年 九 月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邱 湘 雲 摘 要 禪 宗 大 顯 於 唐 朝, 詩 歌 也 大 盛 於 唐 朝, 禪 學 與 詩 學 交 會 於 一 時, 進 而 又 激 發 出 美 學 的 火 花 禪 與 詩 所 追 求 的 境 界 之 美 有 許 多 相 通 之 處, 例 如 重 直 觀

More information

5 05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No. May 05 0087 I 07. A 000-599 05 0-07- 4 5 05-0-0 4 5 96 6 994 4 008 408 409 8 05 979 984 96 5 9 987 55 006 67 0 05 00 987 57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01 12 93-122 * 2012.7.10 2012.12.5 * 94 638-712 677-744 709-788 749-814 -850-867 1 980-1052 1007-1072 1037-1101 1010-1071 1032-1098 1007-1072 1009-1059 2 1023-1063 992-1049 1002-1069 * 1 2 49 880 1997

More information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第 19 卷 第 6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6 2013 年 1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Dec. 2013 篇 目 考 辨 三 则 以 韩 藏 详 节 为 校 勘 依 据 盛 莉 ( 江 汉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430056) 摘 要 : 详 节 为 朝 鲜 时 期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12 () 2009,,,,,,,,,,:,,,,,,, :,,,,,,,,,,,,,,,,?, :,,,, :,,,,,,,,,,,?,,,,,,,,, :,:,,,,,,,,,,,, :,,,,,,, :,,,,,,,,,,,,,,,,:1986,63 :, 654,:1990,2945,:19

12 () 2009,,,,,,,,,,:,,,,,,, :,,,,,,,,,,,,,,,,?, :,,,, :,,,,,,,,,,,?,,,,,,,,, :,:,,,,,,,,,,,, :,,,,,,, :,,,,,,,,,,,,,,,,:1986,63 :, 654,:1990,2945,:19 46 2 2009 3 ()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ol. 46, No. 2 Mar. 2009 (, 100871) :,,,,,,:; ;, : ; ; ; ; : I206 :A :100025919 (2009) 0220011211,,,,,,,,,,,,??,,,,,,,,,,,,,,,,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第2期定稿.FIT)

第2期定稿.FIT) 云梦学刊 第 37 卷 第 2 期 Vol.37袁 No.2 Journal of Yunmeng 2016 年 3 月 Mar. 2016 言意之辨 要要 要魏晋玄学的语言论 韩扬文 渊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袁 云南 昆明 650091冤 摘 要院野言意之辨冶为魏晋玄学崤函之固袁后世讲论此期文学袁多探及该题遥 在野言意之辨冶中袁欧阳建尧张韩主要论及野言冶 与野意冶的关系袁而荀粲尧王弼的界说则包含了对于野言冶野象冶野意冶三者的讨论遥

More information

106 曾 夢 涵 / 南 台 學 報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壹 前 言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而 貶 謫 黃 州, 身 為 罪 人, 苦 悶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初 到 黃 州, 人 生 地 不 熟, 幸 有 知 州 徐 大 受, 對 蘇

106 曾 夢 涵 / 南 台 學 報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壹 前 言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而 貶 謫 黃 州, 身 為 罪 人, 苦 悶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初 到 黃 州, 人 生 地 不 熟, 幸 有 知 州 徐 大 受, 對 蘇 曾夢涵 南台學報 第 37 卷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105 蘇軾與徐大受交遊詩詞文評析 曾夢涵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m981010004@student.nsysu.edu.tw 摘要 蘇軾以詩 詞 文紀錄與徐大受情誼 本篇文將蘇軾與徐大受交遊之況做一整理 並找出歷代文人 對於相關詩詞文的評析 以明白歷代文人重視蘇軾作品的哪些藝術性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論述 第一個 部分為

More information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189-216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189-216,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More information

36 () 2009,,,,,, 22,,,,,,,,, :,,,,,,,,, (Bright) (Cobden) ( Gladstone),,,,,,,,,,;,,,,,, :,,,,,,, ;,,,!,,,,,,,,,,,,,,,,,,,,,,,, :,,,,,,, 18, , :,

36 () 2009,,,,,, 22,,,,,,,,, :,,,,,,,,, (Bright) (Cobden) ( Gladstone),,,,,,,,,,;,,,,,, :,,,,,,, ;,,,!,,,,,,,,,,,,,,,,,,,,,,,, :,,,,,,, 18, , :, 46 2 2009 3 ()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ol. 46, No. 2 Mar. 2009 (, 100871) :, 1898,,,,,,:, ;,,, ; ( ), : ; ; ; : I20615 :A :100025919 (2009) 0220035214,,,,,,, (,1868

More information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寫 給 志 工 夥 伴 的 一 段 話 : 能 有 這 樣 的 機 會 與 這 些 真 實 無 偽 珍 愛 萬 物 的 朋 友 相 識, 是 工 作 中 的 快 樂 泉 源 這 群 以 天 為 幕 以 地 為 床 為 自 然 與 人 之 間 搭 起 親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寫 給 志 工 夥 伴 的 一 段 話 : 能 有 這 樣 的 機 會 與 這 些 真 實 無 偽 珍 愛 萬 物 的 朋 友 相 識, 是 工 作 中 的 快 樂 泉 源 這 群 以 天 為 幕 以 地 為 床 為 自 然 與 人 之 間 搭 起 親 志 工 森 情 快 樂 志 工 永 續 山 林 側 寫 林 務 局 志 工 保 母 暨 典 範 志 工 ( 二 ) 文 圖 邢 玉 玫 林 務 局 國 家 森 林 志 願 服 務 計 畫 修 訂 暨 推 展 活 化 計 畫 共 同 主 持 人 新 竹 林 區 管 理 處 於 85 年 7 月 召 幕 第 一 期 解 說 志 工, 至 今 已 召 募 四 期, 培 訓 服 勤 123 名 解 說 志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92 1 The study of sorcery and voodoo in Ming Dynasty. 8911303 115 Ming Dynasty, sorcery, voodoo Chapter one presents the studying motivations,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and the literature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2011第1期第二部分

2011第1期第二部分 中 国 农 学 通 报 2011,27(01):466-470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 于 农 业 信 息 化 与 农 村 信 息 化 关 系 的 探 讨 高 万 林, 张 港 红, 李 桢, 赵 佳 宁 (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信 息 与 电 气 工 程 学 院, 北 京 100083) 摘 要 : 文 章 通 过 分 析 农 业 农 村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朱 書 萱 博 士 文 徵 明 師 門 書 藝 傳 承 研 究 研 究 生 : 黃 乾 殷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八 月 文 徵 明 師 門 書 藝 傳 承 研 究 摘 要 明 代 吳 中 書 派 自 祝 允 明 文 徵 明 一 出, 引 領 時 代 潮 流, 將 整 個 吳 中 書 法 藝 術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151-178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時 代 苦 難 論 甲 午 戰 爭 詩 張 柏 恩 * 摘 要 梁 啟 超 云 : 喚 起 吾 國 四 千 年 之 大 夢, 實 自 甲 午 一 役 始 也 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把 整 個 清 廷 從 鴉 片 戰 爭 以 來 的 努 力 打 垮, 中 國 陷 入 極 大 的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A.hóng B.jiàng A.sh n B.shàn

A.hóng B.jiàng A.sh n B.shà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4 2 2014 2 42 2014 No. 2Serial No. 42 1 2 1.100871 2.430062 48 31 17 8 9 30 1 1967 1938 2013 13WYB005 2014 2013 104 105 48 48 4 1. A.hóng B.jiàng 1 2 1 2 2. A.sh n B.shàn 1 2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2008 年 10 月 頁 23-6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 張 高 評 提 要 繪 畫 之 局 限, 詩 歌 可 以 相 濟 ; 詩 歌 之 藝 術, 繪 畫 往 往 借 鏡 之 因 此, 詩 與 畫 由 於 同 趣, 故 會 通 較 易 ; 又 因 異 迹, 故 借 鏡 可 成 本 論 文

More information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第 19 卷 第 1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1 2013 年 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Feb. 2013 拭 揩 抹 擦 搌 的 历 史 演 变 与 方 言 分 布 王 娟 (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山 西 太 原,030012;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104王三慶.doc

104王三慶.doc 2005 12 95 120 4 2 437-464 On Establishment and Abolishment of 95 New Words made by Wu Tse-t ien, as well as Multiple Version of Written Languages Wang San-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re information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四 十 期 2013 年 3 月 頁 61-88 永 遠 的 革 新 號 側 論 筆 匯 遺 漏 在 文 學 史 上 的 密 碼 及 其 重 要 性 陳 明 成 摘 要 由 於 歷 來 有 關 文 學 雜 誌 與 現 代 文 學 的 研 究 成 果 已 呈 豐 碩, 相 形 之 下, 對 於 栽 種 在 兩 者 之 中 的 革 新 號 筆

More information

3 : : 63,,,,,,,, 1903,,, 1904, (, ), [5 ],,,,,, [ 4 ] ( P191 192),,,,,,,,, [ 4 ] ( P192 193),,,,,, 1904,,,,,,,,,,, 1900,, : ( ) ; ( ) ; ( ) ; ( ), ; (

3 : : 63,,,,,,,, 1903,,, 1904, (, ), [5 ],,,,,, [ 4 ] ( P191 192),,,,,,,,, [ 4 ] ( P192 193),,,,,, 1904,,,,,,,,,,, 1900,, : ( ) ; ( ) ; ( ) ; ( ), ; ( 40 3 2003 5 ()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ol. 40, No. 3 May, 2003 : (, 100871) :,,, 20,, 1907 : ; ; ; : I20615 :A :100025919 (2003) 0320062213,,,,,,, 1898 ( ), [ 1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5 年 01 1 34 林 逸 論 林 量 錄 歷 錄 數 行 行 行 類 理 林 便 老 林 行 來 論 1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s Sayings by Buddhism in Xi-Yi Lin s Verbal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Min-Chie Chiu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8514(2007)40p. I -18 2007 年 12 月, 頁 1~18 2007.9.11 收 稿, 2007.1 1.1 9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More information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37 39 1 94 37 54 1 2 3 4 -- NSC92 2411 H 024 003 1 2 1988 27 3 17 257 4 2001 3 1 1652 38 5 1611 1693 6 7 1618 1683 8 9 1724 1805 10 11 12 13 14 5 6 1401 2002 143 7 8 1313 72 101 9 15 54 10 68 12 2901 11

More information

正文

正文 2015 年 11 月 求 是 学 刊 Nov.,2015 第 42 卷 第 6 期 SEEKING TRUTH Vol. 42 No.6 古 代 文 学 研 究 新 视 界 华 夷 一 体 与 元 代 纪 行 诗 的 繁 荣 刘 嘉 伟 ( 江 苏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徐 州 221116) 摘 要 : 华 夷 一 体 是 元 代 历 史 文 化 的 重 要 特 色 元 代 文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學 院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學 程 碩 士 論 文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教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65.doc

Microsoft Word - 465.doc 第 13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幽 人 空 山, 过 雨 采 蘋 唐 代 诗 歌 蘋 意 象 探 微 张 俊 峰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210097) 摘 要 : 蘋 意 象 源 自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第一章 詩 經 之 植 物 素 材 概 說 詩 經 之 植 物 素 材 概 說 周 明 儀 台 南 女 子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詩 經 為 中 國 最 早 之 詩 歌 總 集, 其 內 容 之 豐, 儼 然 如 上 古 時 期 之 動 植 物 百 科 辭 典, 而 其 作 法 及 內 容 對 後 世 文 學 作 品 更 有 深 遠 影 響 就 植 物 素 材 而 言, 現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十 八 期 2009 年 11 月 頁 185-212 日 治 時 代 臺 灣 詞 社 初 探 蘇 淑 芬 提 要 日 治 時 期, 全 臺 僅 有 二 個 詞 社, 包 括 臺 北 地 區 的 巧 社 與 嘉 義 地 區 的 小 題 吟 會 本 論 文 探 討 兩 詞 社 成 立 背 景 社 集 活 動, 詞 作 主 題, 包 括 悼 亡 懷 古 述 懷 節 序 反 戰

More information

穨CY03519.PDF

穨CY03519.PDF 519544 519 * * CY03517- 520 519544 521 * 1987 76 ( 86) 1993 1995 * 522 ( 86 87) 20 ( 1991) 523 1 1 524 1949 22 3 5 ( 86) 1. 2. 3. 4. ( 72) ( 1993 1997) 525 34 5 4 10 34 2 526 134 2 2 527 19 ( 1996) ( 19881991)

More information

《布袋和尚传》笺释

《布袋和尚传》笺释 布 袋 和 尚 传 所 透 露 的 禅 宗 的 旨 刘 泽 亮 内 容 提 要 : 明 州 定 应 大 师 布 袋 和 尚 传 是 据 传 名 为 契 此 的 唐 五 代 布 袋 和 尚 的 传 记 本 文 以 昙 噩 所 撰 传 述 为 文 本 依 据, 节 选 其 中 部 分 内 容 予 以 笺 释, 并 讨 论 其 与 禅 宗 思 想 的 内 在 关 联 及 其 在 禅 林 中 的 广 泛 影

More information

國立高雄大學數位論文典藏

國立高雄大學數位論文典藏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法 學 院 法 律 學 系 研 究 所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法 定 健 康 檢 查 之 法 律 問 題 研 究 The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in Statutory Health Examination 研 究 生 : 李 正 華 指 導 教 授 : 張 永 明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6 月 謝 詞 1977 至 1979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111 OF

111 OF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in Yunnan Wen Liming National 8 1938 1939 OF Abstract: As the largest university in China during the war with Japan, the National Southwest

More information

49 0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9No. Mar. 0 0087 J 0 A 000-599 0 0-009- 470 5 0--0 98 40 0 4 4 4 00 4 0 99 00 00 4 988 540 44 0 7 4 54 8 5 9 6 56 47 瑏瑠 4 5 6 7 8

More information

9(3)人文封面

9(3)人文封面 102 9 3 243-256 摘要 30 1931 1930 322-323 1943 7 31 30 40 1895 1896 244 1 2005 1-17 1943 1933 73 2011 116 30 30 1931 1 2011 24 33 245 1937 1941 12 1930 322-323 1943 7 31 2003 28-59 1920-1925 1926-1937 1937-1978

More information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第29卷 第4期 2012年8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9 No.4 Aug. 2012 论还珠楼主李寿民的是非功过 试揭开 蜀山剑侠传 及 蜀山系谱 群龙 烂尾 之谜 叶洪生 历史月刊 杂志社 台湾 台北 251 摘 要 近现代 中国武侠小说之王 还珠楼主巨著 蜀山剑侠传 内容宏富 无所不包 号称是 武侠百科全书

More information

1. 2. 3. 1 4. 5. 2 Session VI Evolution of Narrative singing in Nanguan Music over Times and Places Lin Po-chi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Taiwan Abstract Nanguan music has been circulate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頭肩頸穴位舒壓(meili講義)1206.pptx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頭肩頸穴位舒壓(meili講義)1206.pptx 全 方 位 身 心 舒 壓 - 頭 肩 頸 舒 壓 實 務 體 驗 - 護 理 系 陳 美 麗 老 師 Mei-li Che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2013.12.06 - 陳 美 麗 老 師, 請 尊 重 智 慧 財 產 權, 切 勿 非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1-176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許 雅 貴 * 摘 要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信 中 主 要 提 出 了 四 點 : 一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二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三

More information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现 代 汉 语 常 用 动 词 释 义 对 比 研 究 -- 以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六 版 ) 和 台 湾 教 育 部 教 育 部 重 編 國 語 辭 典 ( 修 訂 本 ) 为 例 刘 珺 1, 徐 德 宽 1, 陈 淑 梅 (1. 鲁 东 大 学 文 学 院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264000) 摘 要 : 动 词 在 语 言 中 的 地 位 十 分 重 要, 而 汉 语 更 是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21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6,20,21-38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曾進豐 摘 要 本文首先透過鳥瞰 貝葉 詩集 宏觀整體取材與思想流動 釐清詩人 美感經驗及創作基調 其次 聚焦 貝葉 組詩 就 取象 與 鑄意 兩 大 面向來 開展 探討 貝葉 組詩 典故 意象之 運用 細分 為 佛 學典故 意象 神話 聖經典故意象

More information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5 4 05 7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 No. 4 Jul. 05 0087 0 30 I 06. 6 A 000-599 05 04-0046-3 0 30 30 30 05-03-0 0&ZD098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9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3 卷 摇 第 2 期 2014 年 6 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Vol. 13 摇 No. 2 Jun. 摇 2014 芍 药 作 为 中 国 爱 情 花 冶 之 史 考 于 晓 南 1,2, 苑 庆 磊 1 1, 郝 丽 红 (1. 北

More information

人文內封面

人文內封面 目 錄 中 文 學 1? 29 49 歷 史 學 73 語 言 學 111 社 會 學 127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23 期 第 1-27 頁 2011 年 12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國 語 吳 語 韋 昭 真 德 秀 注 比 較 * 郭 萬 青 摘 要 真 德 秀 對 越 乙 藁 有 進 故 事 一 篇, 引 吳 語 首 段 故 事, 且 施 有 註 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05-陳忠信.doc

Microsoft Word - 07-05-陳忠信.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7 期 2009 年 9 月 頁 113~138 113 試 論 楚 辭 中 的 水 陳 忠 信 摘 要 水 為 中 國 古 代 神 話 思 想 宗 教 及 文 學 中 頗 為 重 要 的 議 題 由 於 地 理 環 境 的 影 響, 南 方 楚 地 的 楚 辭 與 水 之 間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從 原 始 思 維 的 角 度 而 言, 楚 辭

More information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An Examination of the Taoist Color of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Yuan Dynasty Li Yi Ya Abstract 147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aoism on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田村容子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田村容子** 中文摘要 近年 以抗戰時期的上海話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在中國相繼出版問世 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僅局限於話劇 而對同時期的其它諸如京劇 平劇 文明 戲以及申曲 越劇之類的演劇形態也加以關注 並從這些劇種都在 抗戰時期的 上海 這一特殊歷史時空中並存共生這一視角出發所做的研究卻不多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32 台 灣 文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Hino Ashihei and war-time writing by Japanese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Lin, Hui-chun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of Gene

32 台 灣 文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Hino Ashihei and war-time writing by Japanese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Lin, Hui-chun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of Gene 台灣文學學報 第二十四期 2014 年 6 月 頁 31-62 火野葦平與日據時期在台日人的戰爭書寫 林慧君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中文摘要 本文從法西斯主義的戰爭美學化觀點 比較火野葦平戰記文學 麥田與士 兵 麥と兵隊 與在台日人作家的戰爭小說 相較於火野葦平實戰經驗所展現 的紀實體文學 在台日人作家以台灣為審美對象 對台灣之外占領區的描寫反 映了殖民地觀點外 這一類殖民地的戰爭書寫顯示出決戰體制下文學標準受日

More information

清代詩

清代詩 中國文學之學理與應用 明清語言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所 主辦 會議時間2011 年 3 月 11 日 會議地點銘傳大學桃園校區綜合教學大樓 EE108 演講廳 中國文學之學理與應用 明清語言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1 年 5 月出版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所 編印 頁 95-130 歷史 地景 文學 劍潭勝蹟與劍潭詩作管窺 徐麗霞* 摘要 臺灣由於特殊歷史變動 多元混種

More information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2008.6 Study of Emperor Qianlong as Manjusri Bodhisattva Lo Chu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6 ( ) 2008, ;,,,,,,,,,,,, :,,,,, ( ),,,,,,, ;,,,,,,,, ; ( ),, :,,,,,,,,,,,,,,,,,,,,,,,,,,,,,,,,,, :,,, : 1997 :, : 2006, 132 : 1 ( ), : 1975, 649, 42,

6 ( ) 2008, ;,,,,,,,,,,,, :,,,,, ( ),,,,,,, ;,,,,,,,, ; ( ),, :,,,,,,,,,,,,,,,,,,,,,,,,,,,,,,,,,, :,,, : 1997 :, : 2006, 132 : 1 ( ), : 1975, 649, 42, 45 3 2008 5 ( )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ol. 45, No. 3 May 2008 ( ) :,,, ;,,,,, : ; ; ; : G640 :A :100025919 (2008) 0320005211 :,,,,,,,,,,,,,,,,,,,,,,,,,,,,,,,,,,,,,,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红楼梦》中茗烟与李贵的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茗烟与李贵的对比分析 第 13 卷 第 2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2 2007 年 4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pr. 2007 红 楼 梦 茗 烟 与 李 贵 形 象 比 较 研 究 李 鸿 渊, 奉 旨 亨 ( 湖 南 科 技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湖 南 湘 潭,411201) 摘 要 : 茗 烟 与

More information

應用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考古遺址探坑抽樣試掘之研究

應用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考古遺址探坑抽樣試掘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八期 頁 39-58 二 一三年九月 從文化資產的保存觀察戰後 鹽水八角樓 的轉化 1945 2013 陳美惠* 摘要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 在日治或二次戰後 文化資產保存對象具有濃厚的 政治色彩 政權的更迭 直接影響了 文化資產保存 的精神與內涵 期間 民間 或各地團體積極努力保存文化資產的作為 催促著政府立法及修法 然政府握有法 令及權力 在文資保存工作上扮演關鍵性角色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2004 1 / ( ),,,, ;,? ( 311 ),,, 25 9,, 1 2, [8 ] : ( 1637 ),, ( 1636 ), [6 ] 2 ( 8, 1651 ) [9 ],,, 1644 ( 22 ),,, ( ), 4 ( ) 6,,, ( 5 ),, :,,,,,,, ( 1

2004 1 / ( ),,,, ;,? ( 311 ),,, 25 9,, 1 2, [8 ] : ( 1637 ),, ( 1636 ), [6 ] 2 ( 8, 1651 ) [9 ],,, 1644 ( 22 ),,, ( ), 4 ( ) 6,,, ( 5 ),, :,,,,,,, ( 1 ( ) 10 1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10 No 1 2004 2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Feb 2004 ( ) Ξ (, 230026) : 17 18,,,, : ; ; : P1-0931312 : A :1007-0311 (2004) 01-0030 - 09 0 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69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69, Dec 2010 水 淫 茶 癖 : 晚 明 張 岱 的 感 官 世 界 潘 江 東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兼 副 校 長 羅 保 羅 明 新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組合 1.pdf

組合 1.pdf 32 2016 12 1-29 2016-03-31 2016-10-26 DOI: 10.6183/NTUJP.2016.32.1 1257 2 32 Fofa Daming Lu Jing-huei Tsau Abstract Fofa Daming Lu consists of 20 volumes advoc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three teachings harmonious,

More information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 1 61 146 167 374 36 14 2 2 1 1 9 1 3 2 3 1 7 1 1 3 1 1 3 28 4 104 35 5 22 3 3 2 1 2 1 11 5 10 2 3 1 1 2 2 1 1 2 1 2 1 1 3 1 3 2 1 3 3 2 1 5 1 600 166 77 50 6 5 8 2 22 5 1 1 2 6 1 3 1 3 5 1 1 3 17 1

More information

130 36 4 260 1. 1 1926 5 1 1935 6 1940 106 13 17 20 20 635 6 3 7 400 10 80 8 1 1 1 1929 1937 1933 1928 1941 1940 1934 1938 ~ 1944 1945 ~ 1946 1929 193

130 36 4 260 1. 1 1926 5 1 1935 6 1940 106 13 17 20 20 635 6 3 7 400 10 80 8 1 1 1 1929 1937 1933 1928 1941 1940 1934 1938 ~ 1944 1945 ~ 1946 1929 193 36 2 2015 129 ~ 141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 No. 2 2015 530006 210095 - - N092 S-092 A 1673-1441 2015 02-0129-13 1 2 1 1932 1937 3 17 2015-02-13 2015-03-1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253\312\255\261.doc)

(Microsoft Word - 001\253\312\255\261.doc)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海 陸 客 家 話 和 閩 南 語 構 詞 對 比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鍾 榮 富 博 士 研 究 生 : 邱 湘 雲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一 月 摘 要 本 文 乃 為 比 較 臺 灣 海 陸 客 家 話 及 閩 南 語 的 構 詞 特 色 而 作, 包 括 詞 彙 的 語 音 構 詞 語 法 及 文 化 部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人 文 與 社 會 研 究 學 報 第 44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10):1-24 山 海 經 校 注 與 袁 珂 的 神 話 研 究 鍾 佩 衿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生 摘 要 作 為 中 國 神 話 研 究 的 重 要 學 者, 袁 珂 的 研 究 重 心 即 在 於 對 山 海 經 神 話 進 行 詮 釋 與 探 討 ; 研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 92 1 冃 3 92 5 30 *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1498-1583),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ekiang, who was very much concerne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Theory of carduonephric disharmony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Xia-min Lu 1, Min Lu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China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Jiangsu Integrated

More information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90 0 0 70 K45 A 007 87 04 05 069 0 4 5 0 0-0 80 0 6 99 994 4 006 986 006 008 008 6 009 4 006 986 006 008 4 007 4 5 99 6 Public History 007 69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2-蘇美文.doc

Microsoft Word - 02-蘇美文.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6 期 2009 年 3 月 頁 37~84 37 夢 寒 霜 月 冷 師 門 : 義 公 禪 師 之 修 悟 教 化 與 繼 席 伏 獅 蘇 美 文 摘 要 本 文 是 有 關 女 性 禪 師 傳 承 的 歷 程, 以 及 承 繼 者 修 悟 教 化 的 論 述 在 被 記 載 的 禪 師 傳 承 系 譜 中, 女 性 禪 師 出 現 的 數 量 少, 而 且

More information

01何寄澎.doc

01何寄澎.doc 1 * ** * ** 2003 11 1-36 Im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 Lu Chi s Nigushi Ho Chi-p 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u Ming-ch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傳統醫學及養生保健學說中,與經脈及穴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傳統醫學及養生保健學說中,與經脈及穴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Journal of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and Human Meridian Point Bioenergy Chien-Min Cheng Ching-Yi Sung 577 * ** 578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More information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2006 6 105 138 105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Fu-Yung Instructor, Center for

More information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第 12 卷第 5 期 2011 年 10 月 Vol 12 No 5 Oct 2011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张洁与俄苏文学 黄 乐 平 (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 俄苏文学对张洁的影响 既来自于时代文化背景的熏陶浸染 也来自于作家主动的接受与借鉴 总体而言 俄苏文学主要影响了张洁早期的创作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