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6-蕭敏如.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6-蕭敏如.doc"

Transcription

1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2008 年 9 月 頁 193~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蕭 敏 如 摘 要 清 初 滿 洲 入 關 後, 使 中 原 地 區 形 成 漢 文 化 與 異 文 化 頻 繁 交 涉 的 情 境, 成 為 鼓 動 夷 夏 民 族 意 識 的 土 壤 遺 民 以 種 種 儀 式 化 行 為 ( 身 殉 哭 廟 焚 儒 服 ) 來 表 達 民 族 認 同, 也 在 經 典 中 尋 繹 相 關 文 本, 藉 以 批 判 清 政 權 以 夷 亂 華 因 此, 春 秋 攘 夷 尊 夏 之 論 述, 便 成 為 遺 民 宣 傳 排 滿 的 重 要 論 據 正 因 這 一 時 期 特 殊 的 歷 史 因 素, 使 遺 民 春 秋 學 顛 覆 傳 統 以 文 化 界 定 夷 夏 的 態 度, 而 傾 向 於 從 地 域 血 緣 與 文 化 上 定 義 夷 / 夏 本 文 將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二 人 的 春 秋 學 著 作 為 主, 探 討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焦 點 由 尊 王 向 攘 夷 轉 化 的 趨 勢, 釐 析 清 初 遺 民 的 政 治 認 同 與 夷 夏 觀 關 鍵 詞 : 夷 夏 觀 清 代 遺 民 春 秋 學 民 族 意 識 收 件 日 期 :2007/11/27, 修 改 日 期 :2008/03/04, 接 受 日 期 :2008/06/22 臺 北 科 技 大 學 兼 任 講 師 臺 中 技 術 學 院 兼 任 講 師, 現 為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生

2 194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Ethnicism of Loyalist : A Study on the Loyalist s Hermeneutics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in Early Qing Dynasty Hsiao Min-Ru Abstract After the Manchus Entering in China, the Chinese was forced to face alien regime and strange culture. In the atmosphere of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lash between Manchus and Chinese, the Ming loyalists had consciousness of nation and ethnic by the sense of otherness. The Loyalists demonstrated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ethnic self-awareness by some ritualized behaviour (sacrifice for the nation, burning the Confucian dress 焚 儒 服 etc.). In addition, the Loyalist also tried to find ethnocentric text in the classics. Therefore, the discourse of Yi (other ethnic, 夷 ) and Xia(Chinese, 夏 ) i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had been noticed. The Loyalists demonstrated their ethnocentrism by reconstruc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Yi and Xia discourse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author analyze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ethnicism of Loyalist by their hermeneutics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Keywords:Early Qing dynasty, Loyalist,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Ethnicism, Nationalism Received: November 27, 2007; Sent out for revision: March 4, 2008; Accepted: June 22, 2008 Lecturer, National Taich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195 清 初 滿 洲 入 關, 使 中 原 地 區 漢 文 化 與 異 文 化 交 涉 頻 繁 這 樣 的 歷 史 情 境, 鼓 動 了 夷 夏 議 題 與 民 族 意 識 面 對 北 方 的 滿 洲, 遺 民 士 人 除 了 以 種 種 激 烈 反 抗 的 儀 式 化 行 為 ( 身 殉 哭 廟 焚 儒 服 ) 來 表 達 民 族 認 同, 也 往 往 在 經 典 中 尋 繹 相 關 文 本, 以 作 為 民 族 論 述 的 佐 證, 並 對 滿 洲 統 治 中 原 的 合 理 性 提 出 批 判 因 此, 春 秋 中 攘 夷 尊 夏 之 論 述 成 為 他 們 辯 證 異 民 族 不 可 統 治 中 原 與 漢 民 族 的 重 要 依 據 由 於 這 一 時 期 特 殊 的 歷 史 因 素, 遺 民 的 春 秋 學 顛 覆 了 傳 統 以 文 化 界 定 夷 夏 的 態 度, 而 傾 向 於 從 地 域 血 緣 與 文 化 上 重 新 定 義 夷 / 夏 本 文 將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二 人 的 春 秋 學 著 作 為 主, 探 討 清 初 春 秋 詮 釋 焦 點 由 宋 元 明 時 期 的 尊 王 向 攘 夷 轉 化 的 趨 勢, 釐 析 清 初 遺 民 的 民 族 與 政 治 意 識 及 夷 夏 觀 之 演 變 一 王 夫 之 春 秋 經 學 詮 釋 中 的 夷 夏 觀 順 治 初 年, 士 人 面 對 清 兵 入 關, 殉 國 人 數 達 到 歷 朝 之 冠 殉 國 的 部 份 原 因 在 於 無 法 接 受 被 異 族 統 治 及 被 相 對 文 明 程 度 較 低 的 異 文 化 同 化 的 事 實 1 如 馬 純 仁 不 肯 薙 髮 而 死, 遺 書 云 : 朝 華 而 冠, 夕 夷 而 髠 與 喪 乃 心, 寧 死 乃 身 2 3 又 如 蘇 兆 人 自 縊 時 賦 保 髮 嚴 夷 夏 的 絕 命 詞 等 但 並 非 所 有 士 人 都 採 取 殉 節 這 一 激 烈 的 反 抗 方 式 削 髮 為 僧 或 隱 居 避 世, 成 為 這 些 不 願 被 異 族 同 化, 也 未 殉 國 的 遺 民, 面 對 此 一 困 局 時, 遁 世 苟 活 的 方 式 如 歸 莊 在 順 治 二 年 (1645) 乙 酉 之 難 後, 削 髮 為 僧, 作 斷 髮 詩, 亟 言 不 願 從 胡 俗 不 願 被 異 文 化 所 同 化 的 心 境 4 削 髮 為 僧 之 關 於 明 季 士 人 殉 國 之 風, 可 參 考 何 冠 彪, 生 與 死 : 明 季 士 大 夫 的 抉 擇, 台 北, 聯 經 出 版 社,1997 年, 第 三 章 明 季 士 大 夫 殉 國 的 原 因 黃 宗 羲, 弘 光 實 錄 鈔, 收 於 南 明 史 料 ( 八 種 ), 南 京,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99 年, 卷 4, 頁 91: 六 合 諸 生 馬 純 仁, 字 樸 公 年 十 八, 不 肯 剃 髮 閏 六 月 二 十 二 日, 函 書 付 其 妹 曰 : 吾 三 日 不 歸, 以 此 白 之 父 母 袖 大 石 投 浮 橋 水 中 發 函, 得 銘 曰 : 朝 華 而 冠, 夕 夷 而 髠 與 喪 乃 心, 寧 死 乃 身 明 棠 處 士, 樸 公 純 仁 翁 洲 老 民, 海 東 逸 史, 收 於 中 國 歷 史 研 究 資 料 叢 書, 上 海, 上 海 書 店,1982 年, 卷 10, 蘇 兆 人 傳, 頁 137 歸 莊, 歸 莊 集, 上 海, 上 海 古 籍,1982 年, 卷 之 一, 斷 髮 : 親 朋 姑 息 愛, 逼 我 從 胡 俗 一 旦 持 剪 刀, 剪 我 頭 半 秃 棄 華 而 從 夷, 我 罪 今 莫 贖 華 人 變 為 夷, 苟 活 不 如 死 所 恨 身 多 累, 欲 死 更 中 止 高 堂 兩 白 頭, 三 男 今 獨 子 我 復 不 反 顧, 殘 年 安 所 倚? 隱 忍 且 偷 生, 坐 待 真 人 起 誓 立 百 代 勛, 一 洗 終 身

4 196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外, 另 一 種 消 極 的 逃 避 方 式 則 是 隱 居 遁 世, 如 王 夫 之 王 夫 之 面 對 異 族 統 治 的 態 度, 可 說 是 清 初 遺 民 士 人 捍 衛 漢 文 化 的 一 個 極 端 又 消 極 的 典 型 王 夫 之 對 夷 / 夏 概 念 有 明 確 定 義, 他 的 夷 夏 觀 反 映 在 黃 書 及 他 的 春 秋 詮 釋 續 春 秋 左 氏 傳 博 議 春 秋 家 說 春 秋 稗 疏 及 春 秋 世 論 諸 書 中 經 典 詮 釋 看 似 客 觀, 但 事 實 上 任 何 一 種 書 寫 都 蘊 涵 著 某 種 立 場, 看 似 純 粹 詮 釋 的 經 注 其 實 也 是 藉 詮 釋 以 展 示 立 場 的 場 域, 而 思 想 立 場 又 往 往 會 被 他 所 處 的 時 代 情 境 所 影 響 因 此, 王 夫 之 的 春 秋 詮 釋, 便 因 清 初 的 特 殊 時 代 情 境, 而 與 傳 統 春 秋 學 有 所 差 異 ( 一 ) 攘 夷 為 尊 王 之 前 提 : 夷 不 攘 則 王 不 可 得 而 尊 南 宋 以 來, 學 者 在 面 對 春 秋 夷 夏 論 時, 傾 向 以 文 化 差 異 來 界 定 夷 夏, 且 目 的 多 為 用 夏 變 夷, 即 以 漢 文 化 同 化 異 文 化 如 南 宋 胡 安 國 自 云 其 傳 春 秋 的 目 的 在 於 用 夏 變 夷 5 春 秋 胡 氏 傳. 述 綱 領 引 程 頤 : 春 秋 之 法 極 謹 嚴, 中 國 而 用 夷 禮 則 夷 之 6 引 韓 愈 : 孔 子 之 作 春 秋 也, 諸 侯 用 夷 禮 則 夷 之, 進 於 中 國 則 中 國 之 以 禮 作 為 進 於 中 國 或 夷 之 的 關 鍵 另 外, 隱 公 二 年 秋 八 月, 隱 公 與 戎 狄 盟, 胡 傳 云 : 韓 愈 氏 言 春 秋 謹 嚴, 君 子 以 為 深 得 其 旨 所 謂 謹 嚴 者, 何 謹 乎? 莫 謹 于 華 夷 之 辨 矣 中 國 而 夷 狄 則 夷 之, 夷 狄 華 夏 則 膺 之 此 春 秋 之 旨 也 而 與 戎 歃 血 以 約 盟, 非 義 矣 胡 傳 對 華 夷 之 間 的 分 際, 以 禮 為 區 隔, 而 華 夷 之 間 的 身 份 界 限 也 並 不 固 定, 只 要 夷 狄 願 意 同 化 於 漢 文 化 ( 亦 即 用 夏 變 夷 ), 即 使 為 夷 狄, 亦 可 膺 之 5 6 恥 胡 安 國, 胡 氏 春 秋 傳. 序,( 上 海 涵 芬 樓 影 印 常 熟 瞿 氏 鐵 琴 銅 劍 樓 藏 宋 刊 本, 四 部 叢 刊 本,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6 年 ), 頁 2: 雖 微 辭 奧 義, 或 未 貫 通, 然 尊 君 父 討 亂 賊 辟 邪 說 正 人 心, 用 夏 變 夷, 大 法 略 具 庶 幾 聖 王 經 世 之 志, 小 有 補 云 胡 安 國, 胡 氏 春 秋 傳. 述 綱 領, 頁 2

5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197 胡 氏 春 秋 傳 影 響 南 宋 元 明 三 朝 春 秋 學 甚 鉅, 對 王 夫 之 春 秋 學 影 響 很 深 7 但 在 對 春 秋 華 夷 之 辨 的 詮 釋 上, 王 夫 之 卻 與 胡 傳 頗 有 不 同 胡 傳 雖 然 重 視 攘 夷, 強 調 謹 于 華 夷 之 辨, 但 胡 安 國 仍 傾 向 於 將 華 夷 之 間 的 差 異, 視 為 一 種 禮 或 文 化 上 的 差 異 ; 與 胡 安 國 相 較, 王 夫 之 的 攘 夷 之 說 則 更 顯 極 端 在 華 夷 之 辨 的 定 義 上, 也 更 接 近 於 民 族 主 義 的 論 點 王 夫 之 直 陳 讀 胡 氏 春 秋 傳 之 憾 : 嘗 讀 胡 氏 春 秋 傳 而 有 憾 焉 是 書 也, 著 攘 夷 尊 周 之 大 義, 入 告 高 宗, 出 傳 天 下, 以 正 人 心 而 雪 靖 康 之 恥, 起 建 炎 之 衰, 誠 當 時 之 龜 鑑 矣 顧 抑 思 之, 夷 不 攘, 則 王 不 可 得 而 尊 王 之 尊, 非 唯 諾 趨 伏 之 能 尊 ; 夷 之 攘, 非 一 身 兩 臂 之 可 攘 師 之 武 臣 之 力, 上 所 知 上 所 任 者 也 而 胡 氏 之 說 經 也, 於 公 子 翬 之 伐 鄭 公 子 慶 父 之 伐 于 餘 邱, 兩 發 兵 權 不 可 假 人 之 說 不 幸 而 翬 與 慶 父 終 於 弒 逆, 其 說 伸 焉 而 考 古 驗 今, 人 君 馭 將 之 道, 夫 豈 然 哉? 8 王 夫 之 雖 肯 定 胡 安 國 春 秋 胡 氏 傳 著 攘 夷 尊 周 之 大 義, 但 他 認 為 在 胡 安 國 在 說 解 春 秋 中 攘 夷 征 伐 之 時, 卻 往 往 隱 蘊 著 兵 權 不 可 假 人 的 尊 王 觀 點, 因 此 王 夫 之 自 陳 讀 胡 氏 春 秋 傳 而 有 憾 焉, 認 為 若 夷 不 攘 則 王 不 可 得 而 尊 師 之 武 臣 之 力 既 為 上 所 知 上 所 任, 藉 將 臣 之 力 釋 以 兵 權, 以 行 攘 夷 征 伐, 方 為 人 君 馭 將 之 道, 因 此 他 對 胡 氏 春 秋 傳 兩 發 兵 權 不 可 假 人 之 說 而 有 憾 胡 安 國 雖 然 強 調 攘 夷, 但, 比 起 胡 安 國, 王 夫 之 對 於 春 秋 攘 夷 問 題 的 重 視 可 說 更 為 極 端 7 8 關 於 胡 安 國 春 秋 學 對 王 夫 之 春 秋 學 之 影 響, 可 參 考 王 立 新, 胡 文 定 與 王 船 山 的 春 秋 學 說, 鵝 湖 月 刊, 第 29 卷 第 10 期, 頁 29~36 王 夫 之, 讀 通 鑑 論 ( 宋 論 合 刊 ), 台 北, 里 仁 書 局,1985 年, 下 冊, 宋 論 卷 十 高 宗, 頁 184

6 198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 二 ) 地 域 上 的 夷 夏 之 辨 胡 安 國 與 王 夫 之 對 春 秋 詮 釋 的 不 同 偏 重, 各 自 反 映 出 他 們 的 政 治 期 待, 這 也 導 致 兩 人 在 夷 夏 之 辨 的 議 題 上, 有 了 不 同 的 理 解 胡 安 國 以 文 化 作 為 夷 夏 之 辨 的 內 涵, 肯 定 用 夏 變 夷, 承 認 夷 與 夏 之 間 存 在 著 身 份 更 動 的 可 能 王 夫 之 卻 與 傳 統 春 秋 學 的 夷 夏 觀 點 截 然 不 同, 他 對 夷 夏 有 明 確 的 界 定, 將 傳 統 夷 夏 分 判 標 準, 由 文 化 與 禮 擴 大 到 地 域 與 血 緣 上, 使 他 的 夷 夏 觀 充 滿 種 族 主 義 色 彩 王 夫 之 認 為 夷 / 夏 之 民 族 與 文 化, 是 分 別 依 附 在 他 們 的 活 動 地 域 上 產 生 的 人 們 為 了 適 應 不 同 地 域 的 生 活 環 境, 便 會 產 生 不 同 的 文 化 習 慣, 所 以 王 夫 之 主 張 兩 者 之 間 各 有 其 地 域 適 性 因 此, 夷 夏 分 際 絕 不 可 亂 讀 通 鑑 論 云 : 天 下 之 大 防 二 : 中 國 夷 狄 也, 君 子 小 人 也 非 本 未 有 別, 而 先 王 強 為 之 防 也 夷 狄 之 與 華 夏, 其 地 異, 其 氣 異 矣 ; 氣 異 而 習 異, 習 異 而 所 知 所 行 蔑 不 異 焉 乃 於 其 中 亦 自 有 其 貴 賤 焉, 特 地 界 分 天 氣 殊, 而 不 可 亂, 亂 則 人 極 毀, 華 夏 之 生 民 亦 受 其 吞 噬 而 憔 悴, 防 之 於 早, 所 以 定 人 極 而 保 人 之 生, 因 乎 天 也 9 王 夫 之 將 夷 夏 間 文 化 之 別, 指 向 其 地 異, 其 氣 異, 氣 異 習 異, 因 地 域 不 同, 導 致 人 們 有 不 同 的 文 化 習 慣, 夷 夏 之 分 也 於 焉 而 生 10 這 種 以 地 域 辨 夷 夏 的 觀 念 頗 接 近 於 1960 年 代 漸 興 的 行 為 地 理 學, 行 為 地 理 學 關 注 於 環 境 對 於 人 的 決 策 與 行 動 所 產 生 的 影 響, 在 固 有 的 時 空 限 制 下, 影 響 人 們 的 行 為 與 決 策 模 式 11 但 行 為 地 理 學 學 者 認 為 環 境 與 人 類 行 為 之 間 是 互 動 的, 人 們 的 空 間 行 為 同 樣 也 可 能 改 變 環 境 結 構 12 而 王 夫 之 雖 然 已 觀 察 9 王 夫 之, 讀 通 鑑 論, 卷 十 四, 晉 哀 帝, 頁 王 夫 之 此 一 論 點 亦 見 於 讀 通 鑑 論, 卷 二, 頁 42~43, 漢 文 帝 : 天 氣 殊 而 生 質 異, 地 氣 殊 而 習 尚 異 11 R. J. Johnston 著, 唐 曉 峰 等 譯, 地 理 學 與 地 理 學 家, 北 京, 商 務 印 書 館,1999 年, 頁 182~ R. J. Johnston, 地 理 學 與 地 理 學 家 敘 述 戈 列 奇 和 斯 廷 森 的 觀 點, 並 引 戈 列 奇 和 斯 廷 森 的 社 會 - 環 境 界 面 圖 示, 以 說 明 人 們 在 環 境 中 學 習 和 行 動, 而 在 行 動

7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199 到 環 境 地 域 對 人 類 行 為 文 化 模 式 的 影 響, 但 並 不 認 為 人 類 行 為 足 以 改 變 環 境 他 只 強 調 地 域 特 性 對 人 類 行 為 文 化 模 式 的 限 制, 因 此 他 認 為 由 地 域 而 導 致 的 夷 夏 之 別, 彼 此 界 分 不 可 亂 讀 通 鑑 論 : 天 以 洪 鈞 一 氣 生 長 萬 族, 而 地 限 之 以 其 域, 天 氣 亦 隨 之 而 變, 天 命 亦 隨 之 而 殊 中 國 之 形 如 箕, 坤 維 其 膺 也, 山 兩 分 而 兩 迤, 北 自 賀 蘭, 東 垂 於 碣 石, 南 自 岷 山, 東 垂 於 五 嶺, 而 中 為 奧 區 為 神 皋 焉 故 裔 夷 者, 如 衣 之 裔 垂 於 邊 幅, 而 因 山 阻 漠 以 自 立, 地 形 之 異, 即 天 氣 之 分 ; 為 其 性 情 之 所 便, 即 其 生 理 之 所 存 濫 而 進 宅 乎 神 皋 焉, 非 不 歆 其 美 利 也, 地 之 所 不 宜, 天 之 所 不 知, 性 之 所 不 順, 命 之 所 不 安 是 故 拓 跋 氏 遷 雒 而 敗, 完 顏 氏 遷 蔡 而 亡, 游 鱗 於 沙 渚, 嘯 狐 於 平 原, 將 安 歸 哉? 待 盡 而 已 矣 13 華 夷 因 地 域 不 同, 造 成 習 性 有 別, 故 均 是 人 也, 而 夷 夏 分 以 其 疆 14, 若 干 犯 不 屬 於 自 己 的 地 域, 則 會 性 之 所 不 順, 命 之 所 不 安 在 詮 釋 春 秋 夷 夏 論 時, 他 也 極 力 主 張 夷 夏 不 應 相 涉 王 夫 之 春 秋 世 論 指 出 : 王 者 不 治 夷 狄, 謂 夫 非 所 治 者 也 代 之 北, 粵 之 南, 海 之 東, 磧 之 西, 非 所 治 也 故 漢 之 涉 幕 北, 隋 之 越 海 東, 敝 已 以 強 求 于 外, 與 王 道 舛 而 速 禍 非 所 治 而 治 之 則 自 敝, 所 治 而 不 治 則 自 潰 15 王 夫 之 具 體 描 摹 代 粵 海 磧 之 間 的 漢 文 化 地 理 圖 式, 並 舉 漢 之 涉 幕 北 隋 之 越 海 東 為 例, 說 明 華 夷 不 應 侵 犯 彼 此 地 域 原 因 即 在 於 他 主 張 華 夷 彼 此 所 適 宜 的 地 域 文 化 特 質 不 同, 若 強 求 于 外 將 導 致 與 王 道 舛 而 速 禍, 也 就 是 他 在 讀 通 鑑 論 中 所 說 的 : 山 國 之 人, 時 又 改 變 了 環 境, 見 頁 214~215 王 夫 之, 讀 通 鑑 論, 卷 十 三, 晉 成 帝, 頁 415 王 夫 之, 讀 通 鑑 論, 卷 十 四, 晉 哀 帝, 頁 432 王 夫 之, 春 秋 世 論, 收 於 船 山 全 書 第 五 冊, 長 沙, 嶽 麓 書 社,1993 年, 卷 一, 頁 390

8 200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出 乎 山 而 窮 於 原 ; 澤 國 之 人, 離 乎 澤 而 窮 於 陸 失 所 恃 而 非 所 習, 則 如 蝸 牛 之 失 其 廬 而 死 於 蟻 16 春 秋 世 論 規 劃 出 王 夫 之 想 像 的 華 夏 地 理 但, 從 他 對 華 夏 的 地 理 設 定 來 看, 他 的 認 知 顯 然 是 以 明 朝 的 疆 域 為 基 礎 建 構 出 來 的 這 樣 的 地 理 界 定 顯 然 不 合 於 春 秋 中 的 諸 夏 與 春 秋 對 諸 夏 之 地 理 界 定 相 較, 王 夫 之 的 華 夏 呈 顯 出 歷 史 上 漢 文 化 的 疆 域 擴 張 傾 向 春 秋 時 期 以 楚 為 荊 蠻, 可 是 明 末 清 初 的 王 夫 之 已 明 確 界 定 以 代 粵 海 磧 為 漢 文 化 的 邊 緣, 不 僅 呈 顯 出 華 夏 認 同 在 地 理 上 的 擴 張, 也 反 映 出 民 族 文 化 的 地 域 歸 屬 概 念, 不 斷 流 動 與 擴 大 王 明 珂 於 華 夏 邊 緣 : 歷 史 記 憶 與 族 群 認 同 即 指 出, 華 夏 邊 緣 形 成 之 後, 隨 著 華 夏 的 擴 張, 華 夏 邊 緣 也 逐 步 向 西 向 南 擴 張 17 如 果 華 夏 文 化 與 政 權 自 春 秋 以 來, 真 按 照 王 夫 之 王 者 不 治 夷 狄 夷 夏 地 域 不 可 互 涉 的 論 點, 則 不 可 能 出 現 代 粵 海 磧 之 間 的 華 夏 疆 域 正 因 王 夫 之 的 漢 文 化 地 理 圖 式 與 春 秋 中 漢 夷 雜 處 的 歷 史 現 實 顯 然 不 同, 而 他 又 主 張 王 者 不 治 夷 狄 這 樣 一 種 文 化 地 域 性 民 族 文 化 不 宜 在 地 理 上 擴 張 的 論 點, 使 得 他 不 得 不 處 理 春 秋 之 華 夷 與 明 清 之 際 華 夷 界 域 不 同 的 矛 盾 為 了 解 決 這 樣 的 矛 盾, 他 將 夷 狄 分 為 兩 類 : 一 是 通 中 國 而 受 王 爵 的 漢 化 的 異 民 族 ; 一 則 是 不 通 中 國 不 受 王 爵 的 不 外 之 不 王 夫 之 將 春 秋 中 所 述 不 處 中 原 之 戎 狄 歸 為 第 一 類, 主 張 春 秋 所 書 戎 狄, 皆 非 塞 外 荒 遠 控 弦 食 肉 之 族 也 他 對 春 秋 之 夷 加 以 考 證 : 西 方 曰 戎 北 方 曰 狄, 禮 有 此 文 以 春 秋 考 之, 則 不 盡 然 山 戎 在 北, 犯 魯 之 戎 與 徐 近, 在 東 ; 潞 氏 之 狄, 在 西 要 此 戎 狄 皆 非 塞 外 之 虜, 秦 漢 以 下 為 中 國 患 者 史 稱 桓 公 救 燕, 遂 伐 山 戎, 王 夫 之, 讀 通 鑑 論, 卷 九, 漢 獻 帝, 頁 289 王 明 珂, 華 夏 邊 緣 : 歷 史 記 憶 與 族 群 認 同, 台 北, 允 晨 出 版 社,2001 年, 序 論 頁 14: 華 夏 邊 緣 形 成 之 後, 隨 著 華 夏 的 擴 張, 華 夏 邊 緣 也 逐 步 向 西 向 南 擴 張 華 夏 邊 緣 的 擴 張 包 括 兩 個 同 時 並 進 的 過 程 : 一 是 華 夏 重 新 定 義 誰 是 異 族, 一 是 原 來 的 非 華 夏 假 借 華 夏 祖 源 而 成 為 華 夏 又 見 第 三 部 份 華 夏 邊 緣 的 形 成 與 擴 張, 頁 188~189

9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01 至 於 孤 竹 要 此 戎 狄 皆 受 子 爵 於 王 廷, 以 時 享 貢, 曰 戎 曰 狄, 其 族 種 之 舊 號, 不 必 定 以 西 為 戎 北 為 狄 也 狄 而 繫 之 曰 北, 乃 極 北 塞 外 之 狄, 周 為 獯 鬻, 漢 為 匈 奴, 不 通 中 國 不 受 王 爵 者 也 三 代 有 附 塞 而 居, 控 御 塞 外 彊 悍 之 戎 狄, 故 中 國 不 守 邊 而 自 固, 所 謂 天 子 有 道, 守 在 四 夷 也 18 他 將 春 秋 裡 中 原 夷 夏 雜 處, 詮 釋 為 雜 處 中 原 之 夷 已 歸 附 漢 文 化 且 漸 居 內 地 19, 與 不 受 王 爵 的 塞 外 彊 悍 之 戎 狄 不 同, 並 在 春 秋 稗 疏 裡, 以 諸 侯 會 盟 之 戎 為 處 中 原 承 王 教 之 徐 戎 20, 非 代 之 北, 粵 之 南, 海 之 東, 磧 之 西 等 非 王 者 之 所 治 的 夷 狄 王 夫 之 強 調 春 秋 之 夷 狄 與 明 末 清 初 的 不 外 之 不 有 別 春 秋 之 夷 狄 受 子 爵 於 王 廷, 以 時 享 貢, 特 阻 險 弄 兵, 不 純 乎 臣 僕, 歸 附 於 漢 民 族 除 此 之 外, 他 對 春 秋 所 書 之 夷 狄 的 活 動 地 域, 也 有 明 確 界 定, 並 在 春 秋 稗 疏 中 著 力 考 證 春 秋 地 理 中 戎 楚 狄 之 相 關 地 理 據 四 庫 全 書 簡 明 目 錄 評 述, 春 秋 稗 疏 所 論 春 秋 書 法 及 名 物 典 制 之 類 僅 十 之 一, 攷 正 地 理 者 居 十 之 九 21, 與 其 他 春 秋 學 考 證 論 著 探 討 名 物 典 章 書 法 等 不 同 春 秋 稗 疏 集 中 於 探 討 春 秋 地 理 特 別 是 夷 夏 地 理, 應 是 有 意 識 地 藉 著 考 證 與 疏 釋 春 秋 名 物, 以 傳 達 其 夷 夏 立 場, 並 論 證 他 對 代 之 南, 粵 之 北, 海 之 西, 磧 之 東 的 華 夏 文 化 疆 域 觀 點 他 在 春 秋 稗 疏 戎 楚 山 戎 狄 敗 狄 于 箕 茅 戎 諸 條 中, 力 證 春 秋 之 戎 狄 荊 楚 皆 為 接 受 漢 文 化 與 王 教 者 春 秋 家 說 也 指 出 楚 雖 犯 夏, 然 楚 亦 元 德 之 裔 而 周 之 封 也 22, 透 過 為 楚 建 構 一 個 漢 族 祖 源, 強 調 楚 受 周 之 封, 論 證 楚 與 華 夏 之 間 的 聯 繫 王 夫 之, 春 秋 稗 疏, 收 於 船 山 全 書 第 五 冊, 長 沙, 嶽 麓 書 社,1993 年, 卷 上, 山 戎 狄 條, 頁 41 見 王 夫 之, 春 秋 稗 疏, 卷 上, 戎 條, 頁 21 見 王 夫 之, 春 秋 稗 疏, 卷 上, 戎 條, 頁 21 見 船 山 全 書 第 五 冊, 頁 95, 春 秋 稗 疏 後 所 錄 四 庫 全 書 簡 明 目 錄. 春 秋 稗 疏 王 夫 之, 春 秋 家 說, 收 於 船 山 全 書 第 五 冊, 長 沙, 嶽 麓 書 社,1993 年, 頁 158, 卷 上, 僖 公

10 202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王 夫 之 春 秋 學 中 的 地 理 考 證, 事 實 上 是 他 政 治 與 民 族 立 場 的 展 現, 藉 由 疏 釋 春 秋 夷 夏 地 理, 來 重 新 確 立 他 所 摹 畫 的 符 合 於 他 對 漢 文 化 圈 代 粵 海 磧 之 地 理 想 像 這 樣 一 種 詮 釋 春 秋 夷 夏 地 理 的 方 式, 在 清 代 的 春 秋 學 裡 獨 樹 一 幟, 也 與 他 同 時 期 的 顧 炎 武 對 春 秋 之 詮 釋 頗 為 不 同 他 在 春 秋 裡 對 戎 狄 提 出 的 考 證, 十 分 主 觀 且 極 具 民 族 主 義 色 彩, 帶 有 排 斥 不 外 之 不 的 排 滿 政 治 暗 示, 也 使 他 的 部 份 考 證 與 詮 釋 成 為 對 春 秋 經 文 的 一 種 扭 曲, 因 此 曾 引 起 紀 昀 的 駁 斥 紀 昀 在 四 庫 提 要 中 便 批 判 春 秋 稗 疏 以 徐 戎 為 春 秋 之 戎 : 其 論 春 秋 書 戎, 皆 指 徐 戎 似 乎 近 理, 然 戎 與 諸 國 錯 處, 實 非 一 種, 觀 經 書 追 戎 濟 西, 則 去 曹 近 而 去 徐 遠 至 於 凡 伯 聘 魯 歸 周, 而 戎 伐 之 於 楚 丘, 則 凡 伯 不 涉 徐 方, 徐 戎 亦 斷 難 越 國, 安 得 謂 曹 衛 之 間 戎 不 雜 居? 如 此 之 類, 固 未 免 失 之 臆 斷 23 誠 如 紀 昀 所 說, 春 秋 稗 疏 中 的 地 理 考 證 有 許 多 臆 斷 但 也 正 是 在 這 種 臆 斷 裡, 反 映 出 王 夫 之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他 力 斥 范 曄 杜 預 等 傳 統 春 秋 學 觀 點, 將 春 秋 諸 國 與 之 會 盟 的 夷 狄 與 不 外 極 北 之 不 區 隔 開 來 這 或 許 與 他 在 春 秋 稗 疏 裡 強 調 地 域 政 權 的 合 理 性 主 張 以 代 粵 海 磧 作 為 華 夏 邊 界 強 調 代 之 北 非 所 治, 彼 此 不 強 求 於 外 有 關 由 此 看 來, 王 夫 之 詮 釋 春 秋 的 目 的, 不 僅 是 單 純 解 經, 而 是 在 面 對 異 族 入 主 中 原 之 下, 藉 由 詮 釋 春 秋 攘 夷 論 述, 抒 發 民 族 情 緒, 並 為 當 時 排 滿 等 政 治 活 動, 尋 繹 一 個 經 典 文 本 的 論 據, 以 證 成 漢 人 推 翻 清 政 權 的 合 理 性 正 因 清 初 的 歷 史 現 實 影 響 了 遺 民 士 人 的 詮 釋 角 度, 形 成 王 夫 之 春 秋 學 裡 攘 夷 凌 越 了 尊 王, 成 為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的 側 重 的 面 相 ( 三 ) 血 緣 與 種 族 上 的 夷 夏 之 判 Mike Crang 文 化 地 理 學 指 出, 國 族 性 (nationality) 不 只 是 個 政 23 見 船 山 全 書 第 五 冊, 頁 94, 春 秋 稗 疏 後 所 錄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春 秋 稗 疏

11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03 治 - 法 律 地 位, 也 涉 及 我 們 相 信 自 身 所 擁 有 的 社 會 特 徵, 我 們 與 同 胞 共 有 的 特 質, 在 許 多 情 況 下, 文 化 認 同 都 被 視 為 固 定 的 客 體, 一 代 傳 諸 一 代, 也 具 有 領 域 特 性, 該 文 化 的 空 間 充 滿 了 族 群 或 國 族 觀 念 - 形 成 了 血 與 土 之 間 的 強 大 結 合 24 王 夫 之 的 民 族 觀 與 文 化 認 同 恰 好 反 應 了 這 種 思 考 模 式 他 的 民 族 觀 建 構 在 血 緣 與 領 域 概 念 上, 並 將 血 緣 領 域 與 民 族 等 概 念 相 互 聯 結, 以 這 種 具 有 強 烈 種 族 主 義 色 彩 的 觀 點 來 探 討 春 秋 中 的 夷 夏 之 別 他 不 僅 透 過 考 證 來 重 構 春 秋 中 的 夷 夏 地 理 版 圖, 以 勾 勒 出 一 個 符 合 他 認 同 的 漢 文 化 地 理 圈, 也 指 出 夷 夏 之 別 並 不 僅 在 於 地 域, 也 在 血 緣 傳 統 春 秋 學 傾 向 於 以 文 化 分 辨 夷 夏, 但 王 夫 之 認 為 夷 夏 分 屬 不 同 的 地 域 且 有 不 同 的 血 緣, 夷 狄 對 漢 而 言, 是 非 我 族 類 春 秋 家 說 指 出 非 我 類 者, 不 入 我 倫 25 而 春 秋 家 說 論 衛 人 侵 狄 以 盟 狄 時, 亦 云 : 衛 人 侵 狄, 因 以 盟 狄 乘 人 之 亂, 師 臨 其 境, 脅 以 與 講, 諼 謀 也 ; 諼 謀 而 許 之, 狄 之 於 我, 非 類 也, 而 又 被 其 毒 幾 亡, 若 此 者 而 弗 諼 之, 是 宋 襄 公 之 於 楚 矣 26 狄 之 於 我, 非 類 也, 正 因 夷 非 我 族 類, 所 以 道 德 與 倫 理 等 文 化 秩 序 也 不 相 同 黃 書. 後 序 云 : 民 之 初 生, 自 紀 其 群, 遠 其 害 沴, 擯 其, 統 建 維 君 道 德 與 倫 理 秩 序 的 建 立, 都 是 針 對 自 我 族 群 的 血 緣 生 理 條 件 地 域 環 境 等 等 特 性 而 設 置 的, 因 此 仁 以 自 愛 其 類, 義 以 自 制 其 倫, 強 幹 自 輔, 所 以 凝 黃 中 之 絪 縕 也 27 道 德 倫 理 用 於 自 愛 其 類 自 制 其 倫, 夷 狄 既 不 同 於 我 族, 彼 此 有 不 同 的 文 化 秩 序, 因 此 漢 夷 間 不 必 以 華 夏 道 德 價 值 對 待 如 春 秋 家 說 評 晉 文 譎 楚 : 24 Mike Crang 著, 王 志 弘 余 佳 玲 方 淑 惠 譯, 文 化 地 理 學 Cultural Geography, 台 北, 巨 流 圖 書 公 司,2003 年, 頁 王 夫 之, 春 秋 家 說, 卷 中, 頁 228, 宣 公 26 王 夫 之, 春 秋 家 說, 卷 上, 頁 190, 僖 公 27 王 夫 之, 黃 書, 收 於 船 山 全 書 第 十 二 冊, 長 沙, 嶽 麓 書 社,1992 年, 頁 538, 後 序

12 204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晉 文 之 譎 楚, 以 收 一 戰 之 功, 可 無 咎 也 中 國 之 於 夷 狄, 殲 之 而 不 為 不 仁, 奪 之 而 不 為 不 義, 紿 之 而 不 為 不 信 非 我 類 也, 不 入 我 倫 攜 曹 衛, 激 得 臣, 取 必 一 勝 以 免 天 下 於 夷, 又 何 病 焉! 28 譎 而 勝 楚, 這 樣 的 策 略 顯 然 有 違 於 華 夏 的 道 德 倫 理 標 準 但 王 夫 之 卻 認 為 非 我 類 者, 不 入 我 倫, 因 此 晉 文 公 之 譎 是 可 無 咎 的 王 夫 之 將 異 民 族 他 者 化, 並 極 端 地 認 為 殲 之 而 不 為 不 仁, 奪 之 而 不 為 不 義, 紿 之 而 不 為 不 信 這 種 面 對 夷 狄 不 需 以 華 夏 道 德 價 值 對 待 的 極 端 看 法, 貫 徹 在 他 的 春 秋 學 中 他 以 血 緣 作 為 民 族 的 判 準, 夷 夏 血 緣 不 同, 彼 此 文 化 秩 序 利 益 關 係 不 同, 非 我 族 類, 其 心 必 異 因 此 只 要 取 必 一 勝 以 免 天 下 於 夷, 任 何 不 符 合 華 夏 倫 理 價 值 觀 的 手 段 都 是 合 理 而 可 接 受 的 由 於 民 族 利 益 遠 在 倫 理 觀 之 上, 而 夷 夏 對 何 謂 道 德 價 值 本 來 就 有 著 不 同 的 認 定, 因 此 王 夫 之 認 為 漢 民 族 對 待 異 民 族 時, 沒 有 堅 守 倫 理 規 範 的 必 要 ( 四 ) 文 化 上 之 夷 夏 : 王 夫 之 的 國 族 認 同 與 夷 夏 觀 傳 統 春 秋 學 以 文 化 為 夷 夏 的 判 準, 以 禮 儀 服 式 名 物 典 章 制 度 來 作 為 夷 夏 分 界 如 僖 公 二 十 二 年 左 傳 : 初, 平 王 之 東 遷 也, 辛 有 適 伊 川, 見 被 髮 而 祭 於 野 者, 曰 : 不 及 百 年, 此 其 戎 乎! 其 禮 先 亡 矣 杜 預 集 解 云 : 被 髮 而 祭, 有 象 夷 狄 29 胡 氏 春 秋 傳. 大 綱 亦 引 二 程 : 春 秋 之 法 極 謹 嚴, 中 國 而 用 夷 禮 則 夷 之 傳 統 春 秋 學 多 以 夷 夏 之 別 在 於 禮 王 夫 之 雖 以 血 緣 地 域 論 夷 夏, 但 他 也 繼 承 了 傳 統 春 秋 詮 釋 學 中 以 文 化 別 夷 夏 的 論 調, 認 為 文 化 與 禮 也 是 夷 夏 分 際 之 一 春 秋 家 說 : 王 夫 之, 春 秋 家 說, 卷 上, 頁 174~175, 僖 公 孔 穎 達, 春 秋 左 傳 正 義, 收 於 十 三 經 注 疏, 嘉 慶 二 十 年 阮 元 刊 本, 台 北, 藝 文 印 書 館,1981 年, 頁 247

13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05 立 人 之 道, 仁 智 而 已 仁 顯 乎 禮, 智 貞 乎 義 夷 狄 之 仁, 視 禽 廣 大 矣 ; 夷 狄 之 智, 視 禽 通 明 矣 亦 唯 不 義 無 禮, 無 以 愈 於 禽 也, 斯 以 為 狄 道 雖 然, 義 以 貞 智, 智 以 立 事 ; 事 以 備 功, 功 以 免 敗 是 故 狄 之 免 於 敗 也, 必 有 功 矣 功 必 因 智, 智 之 俶 叛 於 義, 則 亦 以 則 敗 而 則 功, 其 功 免 於 敗, 則 其 義 則 則 則 則 之 也 若 夫 則 然 之 仁, 不 準 諸 禮, 而 亦 有 以 動 愚 賤 故 狄 雖 假 義, 終 必 棄 禮, 棄 禮 以 為 功, 是 之 謂 狄 30 他 認 為 夷 狄 有 仁 與 智, 視 禽 廣 大 矣 視 禽 通 明 矣 但, 夷 狄 仁 智 雖 遠 勝 於 禽 獸, 卻 因 不 義 無 禮 而 無 以 愈 於 禽 也, 仍 不 免 於 為 夷 狄 春 秋 家 說 : 春 秋 之 狄, 荊 吳 徐 越 杞 莒 者, 惟 其 亡 禮 也 僭 王, 盜 行 也 亡 禮, 盜 行 也 有 狄 之 道, 則 必 有 盜 之 行, 狄 故 盜 也 則 然 之 仁 足 以 聚 人, 則 然 之 智 足 以 立 事, 事 立 人 聚, 抑 或 因 則 然 之 義 以 輔 其 智, 免 乎 桀 紂 幽 厲 之 敗, 遂 進 而 爭 虞 夏 商 周 之 功, 自 信 以 王, 因 自 王 焉 若 夫 夏 之 時, 殷 之 輅, 周 之 冕, 虞 之 韶, 且 惟 恐 不 利 其 則 然 之 仁 智 而 決 去 之, 斯 狄 之 所 以 為 狄, 而 春 秋 之 狄 之 以 不 疑 也 荊 吳 徐 越 之 僭, 非 直 盜 也, 狄 也, 禮 亡 故 也 禮 者, 人 之 所 獨 安, 禽 之 所 必 昧, 狄 之 所 必 不 知, 而 欲 去 之 藉 其 知 禮, 而 狄 可 進 矣 故 春 秋 有 時 進 荊 吳, 而 僭 王 之 罪 且 姑 置 之 嗚 呼, 禮 亦 重 矣! 禮 之 蔑 也, 禍 成 於 狄, 則 欲 捄 狄 禍 者, 莫 禮 急 也 功 能 驅 狄, 而 道 不 足 以 弘 禮, 其 驅 之 也 必 復 31 王 夫 之 認 為 春 秋 夷 狄 之 所 以 為 夷 狄, 除 了 血 緣 與 地 域 因 素 外, 還 在 於 亡 禮 與 僭 王 他 以 禮 作 為 夷 夏 之 間 之 大 別 : 禮 者, 人 之 所 獨 安, 禽 之 所 必 昧, 狄 之 所 必 不 知, 而 欲 去 之 因 此, 吳 楚 王 夫 之, 春 秋 家 說, 卷 上, 莊 公, 頁 145~146 王 夫 之, 春 秋 家 說, 卷 上, 莊 公, 頁 145~146

14 206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僭 號, 杞 淪 夷, 情 異 而 罪 同, 春 秋 兩 狄 之, 其 科 一 也 32 吳 楚 為 夷 狄 而 僭 號, 杞 雖 為 諸 夏 而 亡 禮, 背 離 華 夏 的 文 化 制 度, 因 此 春 秋 兩 狄 之 但 他 也 提 到 夷 狄 若 能 接 受 華 夏 的 名 物 典 章 禮 儀 制 度 認 同 漢 文 化, 則 藉 其 知 禮, 而 狄 可 進 矣, 因 此 春 秋 中 有 時 進 荊 吳, 而 僭 王 之 罪 且 姑 置 之 在 此 處 顯 然 認 為 春 秋 中 的 夷 狄, 可 透 過 知 禮 接 受 漢 文 化 的 典 章 制 度 而 被 華 夏 所 認 同, 並 更 動 夷 之 民 族 身 份 禮 是 由 名 物 典 章 倫 理 等 雜 糅 而 成 的 一 種 行 為 價 值 規 範, 仁 義 等 倫 理 也 屬 於 廣 義 的 禮 的 範 圍 在 王 夫 之 針 對 血 緣 論 夷 夏 時, 強 調 仁 以 自 愛 其 類, 義 以 自 制 其 倫, 強 幹 自 輔, 主 張 仁 義 等 價 值 規 範 僅 適 用 於 自 身 而 非 他 者, 各 種 族 有 不 同 的 倫 理 規 範, 不 適 用 於 其 他 民 族, 民 族 身 份 也 不 可 能 因 為 文 化 行 為 而 扭 轉 ; 但 在 此 處 他 又 強 調 藉 其 知 禮, 而 狄 可 進 矣, 顯 然 又 認 為 夷 狄 可 以 透 過 漢 化 而 轉 變 其 民 族 身 份 兩 處 的 夷 夏 觀 顯 然 有 所 矛 盾 這 樣 的 矛 盾, 應 是 由 春 秋 文 本 的 限 制 所 導 致 春 秋 文 本 肯 定 夷 狄 進 於 中 國 則 中 國 之, 異 民 族 可 以 藉 著 漢 化 而 被 華 夏 文 化 所 認 同, 春 秋 家 說 既 是 一 部 詮 釋 性 質 的 著 作, 必 然 在 某 些 論 點 上 會 受 到 春 秋 文 本 所 制 約 由 於 清 初 特 殊 的 歷 史 背 景, 春 秋 一 方 面 成 了 遺 民 承 載 民 族 想 像 的 共 同 載 體, 藉 著 詮 釋 春 秋 中 的 夷 夏 觀 點 而 尋 繹 民 族 意 識 的 經 典 根 據, 並 從 而 重 構 強 化 民 族 想 像, 但 另 一 方 面, 遺 民 固 然 利 用 春 秋 以 演 繹 自 己 的 民 族 認 同, 在 詮 釋 過 程 中, 卻 也 不 得 不 受 春 秋 文 本 對 夷 夏 定 義 的 制 約 王 夫 之 春 秋 學 對 夷 夏 民 族 身 份 是 否 可 相 互 轉 換 的 矛 盾, 應 是 在 這 樣 的 背 景 下 產 生 的 春 秋 家 說 藉 其 知 禮, 而 狄 可 進 矣 的 論 調, 應 只 是 重 現 春 秋 的 論 點, 但 這 應 不 是 詮 釋 者 自 己 所 認 同 的 觀 點 為 了 辨 別 王 夫 之 是 否 確 實 肯 定 夷 狄 可 透 過 禮 與 漢 化 而 變 更 其 民 族 身 份, 我 們 宜 從 王 夫 之 其 他 著 作 中 對 類 似 事 件 的 評 述 來 觀 察 王 夫 之 讀 通 鑑 論 在 論 及 北 魏 孝 文 帝 之 漢 化 時 呈 顯 出 強 烈 的 否 定 態 度, 他 反 對 的 原 因 固 然 在 於 欲 遷 雒 陽, 而 以 伐 齊 為 辭, 當 時 亦 孰 不 知 其 偽 以 尉 元 為 三 老, 游 明 根 為 五 更, 豈 不 32 王 夫 之, 春 秋 家 說, 卷 上, 僖 公, 頁 171: 狂 以 動 於 惡, 憊 以 棄 夫 善, 皆 君 子 之 所 絕 故 吳 楚 僭 號, 杞 淪 夷, 情 異 而 罪 同, 春 秋 兩 狄 之, 其 科 一 也

15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07 辱 名 教 而 羞 當 世 之 士, 但 真 正 的 原 因 仍 在 於 拓 拔 宏 索 不 這 一 民 族 身 份 上 33 因 此, 拓 拔 宏 雖 有 種 種 漢 化 政 策, 卻 被 王 夫 之 視 為 偽 政 沐 猴 之 冠 優 俳 之 戲 由 此 看 來, 他 仍 是 認 為 民 族 身 份 是 無 法 透 過 漢 化 這 類 文 化 認 同 的 舉 措 而 扭 轉 王 夫 之 所 認 定 的 夷 夏, 係 以 血 緣 地 域 作 為 主 要 的 民 族 分 野, 制 度 文 化 只 是 附 著 在 以 血 緣 地 域 構 成 的 民 族 的 產 物 知 禮 和 文 明 化 的 過 程 與 扭 轉 其 民 族 身 份 無 關, 夷 夏 間 固 然 在 禮 義 名 物 等 文 化 制 度 上 有 所 別 異, 但 夷 / 夏 真 正 的 區 別 在 於 地 域 與 血 緣 這 種 鮮 明 的 種 族 主 義 民 族 觀, 貫 徹 在 他 的 春 秋 學 裡 他 透 過 詮 釋 經 典 來 申 述 自 己 的 夷 夏 觀, 同 時 也 為 自 己 排 滿 的 漢 民 族 意 識 與 政 治 傾 向, 尋 繹 嚴 夷 夏 之 防 的 論 據 他 的 春 秋 學 與 其 說 是 單 純 的 經 典 詮 釋, 毋 寧 說 是 他 個 人 政 治 立 場 與 民 族 立 場 的 演 繹, 透 過 對 春 秋 的 詮 釋, 為 他 極 端 的 種 族 主 義 式 的 夷 夏 論 述, 尋 繹 一 個 儒 學 經 典 的 文 本 論 據 二 顧 炎 武 政 治 認 同 之 轉 變 及 其 春 秋 學 中 的 夷 夏 論 述 入 清 後, 王 夫 之 消 極 避 世, 未 與 清 政 權 互 動, 因 此 夷 夏 觀 在 入 關 前 後 沒 有 太 大 的 轉 變 但, 多 數 遺 民 士 人 在 入 清 後, 依 舊 活 躍, 並 與 滿 洲 大 臣 及 貳 臣 們 有 頻 繁 的 接 觸, 如 顧 炎 武 黃 宗 羲 等 人, 他 們 的 夷 夏 觀 民 族 認 同 與 政 治 認 同 在 順 治 至 康 熙 間, 是 否 發 生 變 化, 就 十 分 值 得 玩 味 夷 / 夏 我 族 / 非 我 族 類 的 判 別 屬 於 民 族 認 同 的 範 疇, 但 政 治 認 同 並 不 等 於 民 族 認 同 南 北 朝 許 多 往 來 於 南 北 兩 地 的 漢 人 士 族, 如 崔 氏 顏 氏, 他 們 承 認 自 己 的 漢 人 身 份 也 意 識 到 胡 漢 有 別, 卻 不 因 自 33 王 夫 之, 讀 通 鑑 論 上 冊, 卷 16, 頁 545~546: 拓 拔 宏 之 偽 也, 儒 者 之 恥 也 欲 遷 雒 陽, 而 以 伐 齊 為 辭, 當 時 亦 孰 不 知 其 偽 者 作 明 堂, 正 祀 典 禁 胡 服 胡 語, 親 祠 闕 里, 求 遺 書 凡 此 者, 典 謨 之 所 不 道, 孔 孟 之 所 不 言, 立 學 終 喪 之 外, 皆 漢 儒 依 託 附 會, 捨 本 逐 末, 雜 讖 緯 巫 覡 之 言, 塗 飭 耳 目 是 為 拓 拔 宏 所 行 之 王 道 而 已 尉 元 為 三 老, 游 明 根 為 五 更, 豈 不 辱 名 教 而 羞 當 世 之 士 哉? 視 宏 之 所 為, 沐 猴 之 冠 優 俳 之 戲 而 已 矣 備 紀 宏 之 偽 政 於 史 策, 所 以 示 無 本 而 效 漢 儒 附 託 之 文 具, 則 亦 索 不 欺 人 之 術 也, 可 以 鑒 矣

16 208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己 的 胡 / 漢 民 族 認 同 而 影 響 他 們 的 政 治 認 同 34 然 而, 清 初 部 份 遺 民 無 法 如 北 朝 士 人 般 將 政 治 認 同 與 民 族 認 同 作 鮮 明 切 割, 如 王 夫 之 便 抱 持 民 族 與 國 家 結 合 的 論 調, 認 為 代 粵 海 磧 間 是 漢 民 族 的 活 動 區 域, 政 治 上 也 應 歸 漢 人 統 治 這 種 民 族 與 政 治 結 合 的 意 識 型 態, 固 然 是 清 初 部 份 遺 民 的 政 治 與 民 族 觀 點, 但 並 非 所 有 的 清 初 遺 民 皆 如 此 滿 洲 入 關 後, 多 數 遺 民 歷 經 幾 次 重 大 政 治 變 難, 在 清 廷 施 以 籠 絡 高 壓 的 政 策 下, 他 們 的 政 治 認 同 漸 漸 游 移, 甚 至 轉 變 據 王 夫 之 搔 首 問 所 記, 明 末 清 兵 入 關 雖 掀 起 一 波 殉 國 風 潮, 但 都 集 中 在 甲 申 乙 酉 兩 次 大 變 時 : 甲 申 乙 酉 二 大 變 殉 國 者, 明 季 遺 聞 十 得 其 八 九 粵 東 初 陷, 則 陳 宗 伯 子 壯 張 太 史 家 玉 為 烈 其 再 陷 也, 文 臣 無 一 死 者 35 甲 申 乙 酉 後, 殉 國 之 人 迅 速 減 少, 多 數 在 國 變 中 選 擇 苟 活 的 遺 民, 逐 漸 意 識 到 清 政 權 統 治 中 原 已 成 定 局, 也 漸 漸 接 受 了 這 樣 的 現 實 另 外, 在 清 政 權 運 用 懷 柔 高 壓 手 法 攏 絡 或 威 逼 下, 多 數 士 人 也 逐 漸 放 棄 原 有 的 政 治 堅 持, 甚 至 改 變 他 們 的 政 治 認 同 如 顧 炎 武 黃 宗 羲, 在 清 入 關 之 初 積 極 反 抗, 卻 在 清 室 的 薙 髮 興 文 教 博 學 鴻 儒 等 政 策 下, 與 降 清 之 臣 交 遊, 漸 漸 認 同 肯 定 了 清 政 權 但 誠 如 前 文 一 再 強 調 的, 政 治 認 同 的 概 念 並 不 等 於 民 族 認 同 顧 黃 兩 人 政 治 認 同 的 轉 變, 是 否 影 響 了 他 們 的 民 族 認 同? 又 如 何 影 響 他 們 對 春 秋 夷 夏 觀 之 詮 釋? 這 是 值 得 探 討 的 因 此, 以 下 將 探 討 顧 炎 武 入 清 後 政 治 認 同 之 變 化, 來 分 析 這 種 轉 變 對 他 的 春 秋 學 夷 夏 觀 詮 釋 造 成 什 麼 樣 的 影 響 關 於 南 北 朝 時 期, 漢 人 士 族 之 政 治 認 同, 參 考 關 海 不, 漢 士 族 與 關 關 氏 政 權, 內 蒙 古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30 卷 4 期,2001 年 8 月 又 見 崔 世 平, 崔 芬 墓 誌 與 南 北 爭 戰 下 的 青 州 崔 氏, 南 京 曉 庄 學 院 學 報, 第 21 卷 1 期,2005 年 1 月 王 夫 之, 搔 首 問, 收 於 船 山 全 書 第 十 二 冊, 長 沙, 嶽 麓 書 社,1992 年, 頁 627~628: 甲 申 乙 酉 二 大 變 殉 國 者, 明 季 遺 聞 十 得 其 八 九 粵 東 初 陷, 則 陳 宗 伯 子 壯 張 太 史 家 玉 為 烈 其 再 陷 也, 文 臣 無 一 死 者 唯 南 陽 侯 關 元 胤 粵 西 則 瞿 張 二 公 外, 朱 總 戎 旻 如, 皆 衣 冠 端 坐 以 持 刃 滇 南 之 慘 死 於 緬 甸 者, 皆 為 緬 夷 誘 殺 耳, 唯 黔 國 公 沐 天 波 力 戰 而 死 黔 中 大 帥 皮 熊, 初 姓 羅, 名 聯 芳, 與 韓 王 固 守 水 西, 水 西 破, 被 執 誘 之 令 降, 熊 十 日 不 食 有 見 之 者, 端 坐 高 談 古 今 成 敗 綱 常 大 義, 五 六 日 尚 聲 出 金 石, 十 日 死 僅 此 二 公 而 已

17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09 ( 一 ) 顧 炎 武 政 治 認 同 之 轉 變 1. 清 入 關 初 期 顧 炎 武 之 夷 夏 觀 及 其 政 治 心 態 順 治 二 年 (1645) 清 軍 攻 破 南 京, 引 起 殉 國 潮 36, 顧 炎 武 嗣 母 王 氏 於 此 時 絕 糧 而 終, 遺 命 三 十 三 歲 的 顧 炎 武 讀 書 隱 居, 毋 仕 二 姓 37 這 個 事 件 對 他 影 響 甚 鉅 面 對 明 朝 覆 亡 及 嗣 母 遺 命, 他 在 清 入 關 前 後 之 詩 文 作 品, 多 反 映 對 清 政 權 異 族 統 治 的 不 滿, 詩 中 也 屢 屢 引 述 春 秋 尊 王 攘 夷 思 想, 以 寄 寓 他 抗 清 復 明 的 政 治 期 待 如 順 治 元 年 (1644) 感 事 詩 38 : 縞 素 稱 先 帝, 春 秋 大 復 讎 告 天 傳 玉 冊, 哭 廟 見 諸 侯 詔 令 屯 雷 動, 恩 波 解 澤 流 須 知 六 軍 出, 一 掃 定 神 州 39 這 一 時 期 他 的 政 治 認 同 鑲 嵌 在 攘 夷 尊 夏 的 民 族 認 同 裡, 政 治 認 同 與 民 族 認 同 是 一 致 的 順 治 初 年, 顧 氏 此 類 詩 作 甚 多, 如 順 治 二 年 (1645) 40 京 口 即 事 41 及 聞 詔 詩 而 作 於 順 治 六 年 1649 己 丑 正 月 的 元 日 ( 已 下 屠 維 赤 奮 若 ), 更 是 鮮 明 的 表 達 他 堅 守 夷 夏 之 防 的 立 場 : 王 夫 之, 搔 首 問, 頁 627~628 顧 炎 武, 亭 林 餘 集, 收 於 顧 亭 林 詩 文 集, 台 北, 漢 京 文 化 出 版 公 司,1984 年, 先 妣 王 碩 人 行 狀, 頁 165: 又 一 年 ( 即 順 治 二 年,1645), 而 兵 入 南 京 而 七 月 乙 卯, 崑 山 陷, 癸 亥, 常 熟 陷 吾 母 聞 之, 遂 不 食, 絕 粒 者 十 有 五 日, 至 己 卯 晦 而 吾 母 卒 八 月 庚 辰 朔 大 斂, 又 明 日 而 兵 至 矣 嗚 呼 痛 哉! 遺 言 曰 : 我 雖 婦 人, 身 受 國 恩, 與 國 俱 亡, 義 也 汝 無 為 異 國 臣 子, 無 負 世 世 國 恩, 無 忘 先 祖 遺 訓, 則 吾 可 以 瞑 於 地 下 又, 亭 林 文 集, 卷 之 三, 與 史 館 諸 君 書 亦 云 : 乙 酉 之 夏, 先 妣 時 年 六 十, 避 兵 於 嘗 熟 縣 之 語 濂 涇, 謂 不 孝 曰 : 我 雖 婦 人, 身 受 國 恩, 義 不 可 辱 及 聞 兩 京 皆 破, 絕 粒 不 食, 以 七 月 三 十 卒 於 寓 室 之 內 寢, 遺 命 炎 武 讀 書 隱 居, 無 仕 二 姓 迄 今 三 十 五 年, 每 一 念 及, 不 知 涕 泣 之 沾 襟 也 據 周 可 真, 顧 炎 武 年 譜, 蘇 州, 蘇 州 大 學 出 版 社,1998 年, 頁 68 之 考 證, 此 詩 作 於 順 治 元 年 (1644), 清 軍 入 關 之 際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一, 頁 260, 感 事 ( 七 首 之 二 ) 據 周 可 真, 顧 炎 武 年 譜 之 考 證, 此 詩 作 於 順 治 二 年 (1645), 清 軍 入 關 之 際 見 頁 72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一, 頁 262, 京 口 即 事 ( 二 首 之 二 ): 大 將 臨 江 日, 匈 奴 出 不 時 兩 河 通 詔 旨, 三 輔 急 王 師 轉 戰 收 銅 馬, 還 兵 飲 月 支 從 軍 無 限 樂, 早 賦 仲 宣 詩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一, 頁 267, 聞 詔 : 聞 道 今 天 子, 中 興 自 福 州 二 京 皆 望 幸, 四 海 願 同 仇 滅 不 須 名 將, 尊 王 仗 列 侯 殊 方 傳 尺 一, 不 覺 淚 頻 流 據 周 可 真, 顧 炎 武 年 譜 之 考 證, 此 詩 作 於 順 治 六 年 (1649), 清 軍 入 關 之 際 見 頁 133

18 210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一 身 不 自 拔, 竟 爾 墮 胡 塵 旦 起 肅 衣 冠, 如 見 天 顏 親 ; 天 顏 不 可 見, 臣 意 無 由 申 伏 念 五 年 來, 王 塗 正 崩 淪 東 夷 擾 天 紀, 反 以 晦 為 元 ; 我 今 一 正 之, 乃 見 天 王 春 正 朔 雖 未 同, 變 夷 有 一 人 天 造 不 假 夷, 夷 行 亂 三 辰 ; 人 時 不 授 夷, 夷 德 違 兆 民 留 此 三 始 朝, 歸 我 中 華 君 願 言 御 六 師, 南 郊 答 天 意, 九 廟 恭 明 禋 大 雅 歌 文 王, 舊 邦 命 已 新 小 臣 亦 何 思? 思 我 皇 祖 仁 卜 年 尚 未 逾, 眷 言 待 曾 孫 44 據 王 蘧 常 解 題 : 此 元 日 謂 明 永 曆 三 年 正 月 朔 辛 酉, 清 則 依 新 曆, 以 前 一 日 庚 申 為 順 治 六 年 元 旦 45 是 顧 炎 武 批 判 清 室 定 正 朔 之 作 正 朔, 在 中 國 歷 史 上 有 政 治 正 統 象 徵 的 意 涵, 此 詩 以 東 夷 擾 天 紀 我 今 一 正 之 強 調 東 夷 所 定 之 正 朔 非 正 統, 對 清 室 改 正 朔 之 舉 嚴 加 批 判, 認 為 天 造 不 假 夷, 夷 行 亂 三 辰 ; 人 時 不 授 夷, 夷 德 違 兆 民 以 滿 洲 東 夷 之 正 朔 非 中 華 之 正 朔, 表 達 他 對 異 民 族 政 權 統 治 漢 人 的 不 滿 同 時, 他 也 透 過 遵 南 明 永 曆 年 號 的 方 式, 肯 定 南 明 永 曆 政 權 的 正 統 性, 表 達 他 對 南 明 政 權 的 忠 誠 與 認 同 此 一 時 期 顧 炎 武 積 極 抗 清 46, 所 作 抗 清 復 明 尊 王 攘 夷 詩 文 甚 多, 如 延 平 使 至 海 上 ( 四 首 之 三 ) 秋 山 千 里 等 他 認 為 夷 夏 之 防 必 須 堅 守, 並 肯 定 象 徵 華 夏 正 統 之 南 明 政 權, 將 清 朝 視 為 東 夷, 對 降 清 貳 臣 的 態 度 也 十 分 強 硬 順 治 四 年 (1647) 淄 川 行 詩 中, 便 嚴 厲 批 判 當 時 的 降 清 貳 臣 孫 之 獬 : 張 伯 松, 巧 為 奏, 大 纛 高 牙 擁 前 後 罷 將 印, 歸 里 中, 東 國 有 兵 鼓 逢 逢 鼓 逢 逢, 旗 獵 獵, 淄 川 城 下 圍 三 匝 圍 三 匝, 開 城 門, 取 汝 一 頭 謝 元 元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一, 頁 287~288 王 蘧 常, 顧 詩 匯 注, 轉 引 自 周 可 真 顧 炎 武 年 譜, 頁 133 顧 炎 武, 亭 林 餘 集, 常 孰 陳 君 墓 誌 銘, 頁 161: 無 何, 城 破, 余 母 不 食 以 終 余 始 出 入 戎 行, 猶 從 君 寓 居 水 濱 又, 其 抗 清 活 動 可 參 考 葛 榮 晉 魏 長 寶, 一 代 儒 宗 顧 亭 林,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2000 年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一, 頁 275

19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11 孫 之 獬 為 天 啟 朝 進 士, 後 任 清 之 兵 部 尚 書, 任 招 降 之 事 48 在 清 入 關 初 期, 顧 炎 武 對 貳 臣 孫 之 獬 的 不 滿, 正 反 映 出 他 這 一 時 期 的 政 治 認 同 此 時 期 他 的 民 族 認 同 與 國 家 認 同 是 結 合 的, 這 種 論 調 和 王 夫 之 很 類 似 這 也 是 多 數 遺 民 在 清 入 關 初 期 的 民 族 與 政 治 心 態 2. 小 節 亦 奚 取 : 薙 髮 至 決 心 北 遊, 顧 炎 武 政 治 心 態 轉 變 顧 炎 武 對 清 室 態 度 從 極 力 拒 斥 轉 向 軟 化, 轉 變 的 契 機 應 在 順 治 七 年 (1650) 顧 炎 武 薙 髮 與 順 治 十 二 年 (1655) 被 惡 僕 誣 陷 繫 獄 二 事 傳 統 夷 夏 之 辨 的 核 心, 在 於 服 式 禮 樂 制 度 等 華 夷 不 同 的 文 化 表 現 上, 服 式 禮 儀 制 度 是 傳 統 夷 夏 之 辨 的 最 基 本 內 關 因 此, 清 初 影 響 遺 民 士 民 族 認 同 的 最 重 要 舉 措, 首 推 薙 髮 令 這 一 項 企 圖 改 變 漢 人 服 式 的 詔 令 由 於 令 民 薙 髮 甚 拂 民 願, 為 了 籠 絡 漢 人, 滿 洲 初 入 關 時, 對 薙 髮 並 不 堅 持 49 但 順 治 二 年 (1645) 開 始, 清 廷 便 徹 底 執 行 薙 髮 令 : ( 順 治 二 年 ) 六 月 丙 辰, 諭 南 中 文 武 軍 民 薙 髮, 不 從 者 治 以 軍 法 是 月, 始 諭 直 省 限 旬 日 薙 髮 如 律 令 周 可 真, 顧 炎 武 年 譜, 頁 113, 引 吳 譜 於 此 詩 題 下 之 注 : 為 孫 之 獬 作 也 之 獬, 淄 川 人, 天 啟 壬 戌 進 士, 媚 逆 奄 得 官 侍 講, 名 在 逆 案 中 仕 國 朝, 為 禮 部 侍 郎 順 治 二 年 六 月, 升 兵 部 尚 書, 總 督 軍 務, 招 撫 江 西 後 乞 歸 里 中 是 年 九 月, 土 賊 丁 可 澤 勾 引 叛 賊 謝 遷 等 陷 淄 川, 擒 之 獬, 支 解 死 結 語 : 取 汝 一 頭 謝 元 元 當 由 之 獬 攖 眾 怒 耳 又, 關 於 孫 之 獬 之 死, 研 堂 見 聞 雜 錄 記 云 : 我 朝 之 初 入 中 國 也, 衣 冠 一 仍 漢 制, 凡 中 朝 臣 子, 皆 束 髮 頂 進 賢 冠, 為 長 袖 大 服, 分 為 滿 漢 兩 班 有 山 東 進 士 孫 之 獬, 陰 為 計, 首 薙 髮 迎 降, 以 冀 獨 得 歡 心, 乃 歸 滿 班 則 滿 以 其 為 漢 人 也, 不 受 ; 歸 漢 班, 則 漢 以 其 為 滿 飾 也, 不 關 于 是 羞 憤 上 疏, 大 略 謂 : 陛 下 平 定 中 國, 萬 事 鼎 新, 而 衣 冠 束 髮 之 制, 獨 存 漢 舊 此 乃 陛 下 從 中 國, 非 中 國 從 陛 下 也 于 是 削 髮 令 下, 而 中 原 之 民, 無 不 人 人 思 挺 螳 臂, 拒 蛙 鬥, 處 處 蜂 起, 江 南 百 萬 生 靈, 盡 膏 野 草, 皆 之 獬 一 言 激 之 也 原 其 心, 止 起 于 貪 關 富 貴, 一 念 無 恥, 遂 釀 荼 毒 無 窮 之 禍 厔 丁 亥 歲, 山 東 有 謝 遷 奮 起, 攻 破 州 縣, 入 淄 川 城, 首 將 之 獬 一 家 殺 死, 孫 男 四 人, 孫 女 孫 婦 三 人, 皆 備 極 淫 慘 以 斃, 而 之 獬 獨 縛 至 十 餘 日, 五 毒 備 下, 縫 口 支 解 嗟 乎! 小 人 亦 枉 作 小 人 爾, 當 其 舉 宗 同 盡, 百 口 陵 夷, 恐 聚 十 六 州 鐵 鑄 不 成 一 錯 也 事 又 見 烈 皇 小 識, 頁 清 實 錄 順 治 元 年 (1644) 五 月 二 十 四 日 辛 亥, 多 爾 袞 諭 兵 部 : 予 前 因 歸 順 之 民 無 所 分 別, 故 令 其 薙 髮 以 別 順 逆, 今 聞 甚 拂 民 願 自 茲 以 後, 天 下 臣 民 照 舊 束 髮, 悉 從 其 便 50 清 史 稿,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卷 4, 頁 96

20 212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薙 髮 這 種 胡 俗 對 遺 民 而 言, 是 視 同 被 髮 左 衽 般 被 異 民 族 同 化 的 行 為, 這 在 當 時 無 法 為 遺 民 所 接 受, 並 引 發 強 烈 的 民 族 危 機 感 薙 髮 令 實 施 後, 許 多 遺 民 為 求 不 薙 髮 而 自 盡, 如 馬 純 仁 51 湯 士 鰲 52 王 若 之 53 蘇 兆 人 楊 廷 樞 等 他 們 以 死 亡 來 表 明 不 願 薙 髮 變 更 服 式, 並 藉 以 申 明 保 髮 嚴 夷 夏 的 民 族 立 場 但, 隨 著 清 政 權 的 統 治 日 益 穩 定, 這 種 不 願 用 夷 變 夏 的 心 態 也 不 得 不 因 政 治 現 實 而 漸 漸 轉 變 顧 炎 武 在 薙 髮 令 頒 佈 後, 雖 仍 著 漢 服 未 薙 髮, 堅 守 華 夷 大 別, 抱 故 國 之 戚, 焦 原 毒 浪, 日 無 寧 晷 56, 但 在 順 治 七 年 (1650) 年 三 十 八 歲 時, 卻 因 怨 家 欲 陷 之 57 而 不 得 不 剪 髮 變 衣 冠, 更 名 為 蔣 山 傭 58, 扮 為 商 賈 以 避 難, 並 作 剪 髮 詩 : 晨 上 北 固 樓, 慨 然 涕 如 雨 稍 稍 去 鬢 毛, 改 容 作 商 賈 卻 念 五 年 來, 守 此 良 辛 苦 畏 途 窮 水 陸, 仇 讎 在 門 戶 故 鄉 不 可 宿, 飄 然 去 其 宇 往 往 歷 關 梁, 又 不 避 城 府 丈 夫 志 四 方, 一 節 亦 奚 取 毋 為 小 人 笑, 委 肉 投 餓 虎 浩 然 思 中 原, 誓 言 向 江 滸 功 名 會 有 時, 杖 策 追 光 武 弘 光 實 錄 鈔, 卷 4, 頁 弘 光 實 錄 鈔, 卷 4, 頁 91: 金 壇 木 工 湯 士 鰲, 剃 頭 將 及, 哭 祭 祖 考, 投 水 死 53 弘 光 實 錄 鈔, 卷 4, 頁 91: 山 東 兵 部 主 事 王 若 之 不 剃 頭, 被 獲, 強 之 剃, 不 可 曰 : 留 此 髮 以 見 先 帝 耳 戮 之 54 海 東 逸 史, 卷 10, 蘇 兆 人 傳, 頁 事 見 溫 睿 臨 南 疆 逸 史 溫 睿 臨 南 疆 逸 史, 收 於 中 國 野 史 集 成, 成 都, 巴 蜀 書 社,1993 年, 第 三 十 五 冊, 卷 17, 義 烈 條 云 : 字 維 斗, 吳 縣 人 為 諸 生, 以 氣 節 自 任, 崇 禎 庚 午, 舉 應 天 鄉 試 第 一 乙 酉 浙 東 遙 授 翰 林 院 檢 討 兼 兵 科 給 事 中 廷 樞 深 自 韜 晦, 改 號 復 庵, 丁 亥 四 月 吳 勝 兆 反, 為 之 運 籌 者 乃 廷 樞 之 門 人 戴 之 俊 也 事 敗 詞 連 廷 樞, 被 執 繫 獄 中, 慨 然 曰 : 予 自 幼 讀 書, 關 文 信 國 之 為 人, 今 日 之 事, 素 志 也 五 月 朔, 大 帥 會 鞫 于 吳 江 泗 州 寺, 語 不 屈 巡 撫 重 其 名, 命 之 蕹 頭, 廷 樞 曰 : 砍 頭 事 小, 薙 頭 事 大 乃 擁 出 至 寺 橋 臨 刑 大 聲 曰 : 生 為 大 明 人! 刑 者 急 揮 刃, 首 墮 地, 復 曰 : 死 為 大 明 鬼! 監 刑 者 為 之 咋 舌 乃 禮 而 殯 之 56 全 祖 望, 鮚 埼 亭 集, 收 於 全 祖 望 集 彙 校 集 注,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年, 卷 12, 亭 林 先 生 神 道 表, 頁 全 祖 望, 鮚 埼 亭 集, 卷 12, 亭 林 先 生 神 道 表, 頁 227: 庚 寅 (1650) 有 怨 家 欲 陷 之, 乃 變 衣 冠 作 商 賈, 遊 京 口, 又 遊 禾 中 58 江 藩, 漢 學 師 承 記, 上 海, 上 海 書 店,1983 年, 卷 八, 顧 炎 武 條 : 庚 寅, 有 怨 家 欲 陷 之, 偽 作 商 賈, 由 嘉 禾 竄 京 口, 遂 之 金 陵, 謁 孝 陵, 變 姓 名 為 蔣 山 傭 59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二, 剪 髮, 頁 294 原 鈔 本 此 詩 題 為 剪 髮, 刊 本 則 改 題 作 流 轉

21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13 詩 中 看 來, 剪 髮 固 然 是 為 了 要 避 怨 家, 但 他 也 確 實 有 了 一 節 亦 奚 取 的 想 法, 將 原 本 視 為 嚴 夷 夏 而 不 可 不 嚴 守 的 髮 式 大 防, 轉 而 視 為 亦 奚 取 的 一 節 服 式 與 禮 儀 制 度 是 傳 統 夷 夏 之 防 的 重 要 內 關, 但 這 時 他 卻 開 始 思 索 是 否 要 守 此 服 式 之 小 節 而 失 大 義 當 他 開 始 以 小 節 來 看 待 薙 髮 與 從 胡 俗 一 事 時, 事 實 上 他 在 嚴 守 夷 夏 之 大 別 的 民 族 意 識 上, 應 已 開 始 鬆 動 了 薙 髮 之 舉 使 顧 炎 武 的 民 族 意 識 在 此 時 開 始 鬆 動, 而 順 治 十 二 年 (1655) 遭 家 僕 所 陷 而 繫 獄 一 事 60, 很 可 能 是 影 響 他 日 後 政 治 認 同 轉 變 的 契 機 據 全 祖 望 亭 林 先 生 神 道 表 61, 此 事 源 於 顧 氏 先 世 與 葉 氏 的 財 產 糾 紛 葉 氏 以 千 金 賄 顧 之 家 僕 陸 恩, 使 訐 亭 林 通 鄭 成 功 事 62, 顧 炎 武 因 而 繫 獄 事 實 上 清 軍 初 入 關 時, 顧 炎 武 確 實 十 分 推 崇 鄭 成 功, 並 作 關 定 自 延 平 歸 賚 至 御 札 詩 63, 表 達 對 明 鄭 的 肯 定, 甚 至 可 能 實 際 參 與 了 抗 清 的 活 動 64 在 當 時 的 情 境 下, 對 遺 民 士 人 而 言, 這 樣 的 舉 措 很 自 然 也 很 普 遍, 顧 炎 武 並 不 是 少 數 的 個 案 不 過, 陸 恩 案 發 生 時, 政 治 氛 圍 早 已 不 同, 60 此 事 件 發 生 之 時 間, 有 順 治 12 年 乙 未 (1655) 順 治 14 年 丁 酉 (1657) 二 說 : 全 祖 望, 鮚 埼 亭 集, 卷 12, 亭 林 先 生 神 道 表 以 此 事 發 生 於 順 治 十 四 年 丁 酉 (1657), 而 嚴 元 照 鮚 埼 亭 集 注 則 以 此 事 發 生 於 順 治 十 二 年 乙 未 (1655) : 陸 恩 事 在 乙 未, 詩 集 可 考 張 譜 亦 繫 於 乙 未, 此 繫 之 丁 酉, 非 也 據 周 可 真 顧 炎 武 年 譜 所 定, 陸 恩 背 主 投 葉 氏, 發 生 在 順 治 九 年 (1652), 而 獄 訟 之 事 則 發 生 於 順 治 十 二 年 乙 未 此 處 採 嚴 元 照 周 可 真 之 說 全 祖 望, 鮚 埼 亭 集, 卷 12, 亭 林 先 生 神 道 表, 頁 229: 顧 氏 有 三 世 僕 曰 陸 恩, 見 先 生 日 出 遊, 家 中 落, 叛 投 里 豪 丁 酉, 先 生 四 謁 孝 陵 歸, 持 之 急, 乃 欲 告 先 生 通 海 先 生 亟 往 禽 之, 數 其 罪, 湛 之 水 僕 婿 復 投 里 豪, 以 千 金 賄 太 守, 求 殺 先 生, 不 繫 訟 曹 而 繫 之 奴 之 家, 危 甚 獄 日 急, 有 為 先 生 求 救 於 牧 齋 ( 錢 謙 益 ) 者, 牧 齋 欲 先 生 自 稱 門 下, 而 後 許 之 其 人 知 先 生 必 不 可, 而 懼 失 牧 齋 之 援, 乃 私 自 書 一 刺 以 與 之 先 生 聞 之, 急 索 刺 還 不 得, 列 揭 於 通 衢 以 自 白, 牧 齋 亦 笑 曰 : 寧 人 之 卞 也 曲 周 路 舍 人 澤 溥 者, 故 相 文 貞 公 振 飛 子 也, 僑 居 洞 庭 之 東 山, 識 兵 備 使 者, 乃 為 愬 之, 始 得 移 訊 松 江, 而 事 解 於 是 先 生 浩 然 有 去 志, 五 謁 孝 陵, 始 東 行, 墾 田 於 章 丘 之 長 白 山 下 以 自 給 徐 珂, 清 稗 類 鈔 選, 北 京, 書 目 文 獻 出 版 社,1984 年, 獄 訟 類. 顧 亭 林 通 鄭 成 功 案 : 亭 林 之 先 世, 曾 以 良 田 數 頃, 向 里 人 葉 方 恒 押 銀 亭 林 急 欲 贖 歸, 而 葉 意 圖 吞 沒, 再 三 延 擱 亭 林 迫 之 急, 葉 遂 以 千 金 啖 陸 恩, 使 訐 亭 林 通 鄭 成 功 事, 冀 亭 林 畏 罪 逃 逸, 無 暇 問 田 事 也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一, 關 定 自 延 平 歸 賚 至 御 札 : 春 風 一 夕 動 三 山, 使 者 持 旌 出 漢 關 萬 里 干 戈 傳 御 札, 十 行 書 字 識 天 顏 身 留 絕 不 援 枹 伍, 夢 在 行 朝 執 戟 班 一 聽 綸 言 同 感 激, 收 京 遙 待 翠 華 還 刻 本 將 詩 題 改 為 延 平 使 至, 此 依 原 題 顧 炎 武, 亭 林 餘 集, 常 孰 陳 君 墓 誌 銘, 頁 161: 無 何, 城 破, 余 母 不 食 以 終 余 始 出 入 戎 行, 猶 從 君 寓 居 水 濱

22 214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而 他 偏 偏 在 此 時 被 訐 以 暗 通 明 鄭, 因 此 情 況 甚 為 不 利 顧 氏 友 人 為 求 救 急, 在 未 得 到 他 同 意 下, 擅 自 向 降 臣 錢 謙 益 求 援 此 時 顧 炎 武 對 錢 謙 益 的 善 意 雖 不 領 情, 甚 至 列 揭 於 通 衢 以 自 白, 但 這 也 使 得 他 不 得 不 與 向 來 不 屑 的 降 臣 接 觸 這 個 事 件 很 可 能 逐 漸 使 他 對 貳 臣 改 觀, 影 響 他 日 後 對 仕 二 姓 者 的 態 度, 進 而 使 他 重 新 調 整 對 清 政 權 的 心 態 陸 恩 案 纏 訟 至 隔 年 ( 順 治 十 三 年,1656) 春 天 據 歸 莊 送 顧 寧 人 北 遊 序, 順 治 十 三 年 他 獄 解 得 釋 後, 公 子 ( 葉 方 恒 ) 忿 怒, 遣 刺 客 戕 寧 人, 寧 人 度 與 公 子 訟, 力 不 勝, 則 浩 然 有 遠 行 65 葉 氏 欲 置 顧 炎 武 於 死 地, 卻 未 得 逞, 致 使 顧 炎 武 決 心 北 遊, 可 見 此 事 對 他 人 生 影 響 至 深 順 治 十 四 年 北 遊 前, 他 再 詣 孝 陵 66, 作 閏 五 月 十 日 恭 詣 孝 陵 詩, 表 達 身 為 明 遺 臣 的 感 慨 67 謁 孝 陵 之 舉 既 在 北 遊 之 前, 因 此 也 可 解 讀 為 具 有 告 別 故 主 的 宣 誓 意 味 接 受 了 薙 髮 這 一 胡 俗 後, 使 他 在 夷 夏 文 化 之 大 別 的 觀 點 上 稍 有 鬆 動, 並 進 而 使 他 的 政 治 認 同 走 向 游 移 這 一 階 段, 顧 炎 武 無 論 在 政 治 認 同 上, 或 是 對 夷 夏 之 防 上, 都 不 如 前 一 時 期 積 極 或 者 我 們 也 可 以 說, 此 時 他 體 認 到 復 明 的 可 能 性 日 益 渺 茫, 因 而 重 新 思 索 自 己 的 定 位 以 及 如 何 自 處, 進 而 重 新 調 適 自 己 的 政 治 心 態 與 夷 夏 觀, 以 面 對 新 政 權 異 文 化 的 衝 擊 至 於 他 真 正 開 始 在 理 論 上 探 索 夷 夏 與 民 族 議 題 天 下 國 家 之 認 同 與 定 位, 並 將 之 發 揮 在 他 對 春 秋 的 詮 釋 上, 主 要 是 在 北 遊 之 後 3. 北 遊 後 政 治 認 同 之 轉 變 及 對 其 夷 夏 觀 之 影 響 北 遊 後, 顧 炎 武 雖 以 遺 民 自 居, 也 仍 有 登 孤 竹 山 謁 夷 齊 廟 這 種 向 歸 莊, 歸 莊 集, 卷 三, 送 顧 寧 人 北 遊 序 : 公 子 ( 葉 方 恒 ) 忿 怒, 遣 刺 客 戕 寧 人, 寧 人 走 金 陵, 刺 客 及 之 太 平 門 外, 擊 之, 傷 首 墜 驢, 會 救 得 免 而 叛 奴 之 黨, 受 公 子 指, 糾 數 十 人, 乘 間 劫 寧 人 家, 盡 其 累 世 之 傳 以 去 寧 人 度 與 公 子 訟, 力 不 勝, 則 浩 然 有 遠 行 全 祖 望, 鮚 埼 亭 集, 卷 12, 亭 林 先 生 神 道 表, 頁 229: 浩 然 有 去 志, 五 謁 孝 陵, 始 東 行, 墾 田 於 章 丘 之 長 白 山 下 以 自 給 戊 戌, 遍 遊 北 都 諸 畿 甸, 直 抵 山 海 關 外, 以 觀 大 東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二, 閏 五 月 十 日 恭 詣 孝 陵, 頁 318: 忌 日 仍 逢 閏, 星 星 近 一 周 空 山 傳 御 星, 星 路 想 行 星 寢 星 神 衣 出, 祠 官 玉 星 收 星 嘗 星 絕 不, 罄 託 荒 陬 薄 海 哀 思 結, 遺 臣 涕 激 稱 禮 應 求 草 野, 心 可 對 玄 幽 寥 落 存 王 事, 依 稀 奉 月 游 尚 餘 歌 誦 在, 長 此 侑 春 秋

23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15 歷 史 上 的 遺 民 尋 求 歷 史 人 格 認 同 的 舉 動 68, 但 同 時 ( 順 治 十 七 年,1660) 他 也 積 極 鼓 勵 其 甥 徐 元 文 參 加 清 廷 科 舉 徐 元 文 康 熙 二 十 九 年 作 歷 代 宅 京 記 序 回 憶 廷 試 時 云 : 余 曩 者 大 廷 對 策, 謬 荷 先 帝 國 士 之 知 先 生 勖 語 : 必 有 體 國 經 野 之 心, 而 後 可 以 登 山 臨 水 ; 必 有 濟 世 安 民 之 識, 而 後 可 以 考 古 論 今 元 文 雖 不 敏, 請 事 斯 語, 迄 今 三 十 年, 未 之 敢 忘 69 身 為 遺 民, 他 對 其 甥 徐 元 文 參 加 清 廷 會 試, 不 僅 不 阻 止, 反 而 勸 他 必 有 體 國 經 野 之 心 必 有 濟 世 安 民 之 識 可 見 此 時 他 雖 不 仕 二 姓, 但 在 心 態 上 已 漸 漸 認 同 清 廷, 因 而 鼓 勵 徐 元 文 仕 宦 北 遊 後, 顧 炎 武 也 漸 與 降 清 諸 臣 及 仕 清 士 人 交 游 往 來 70 ( 如 與 張 爾 岐 等 71 ) 他 與 貳 臣 間 的 交 遊, 謝 正 光 清 初 的 遺 民 與 貳 臣 顧 炎 武 孫 承 澤 朱 彝 尊 交 遊 考 論 72 王 星 慧 康 熙 二 年 顧 炎 武 在 山 西 與 曹 溶 ; 關 因 篤 的 交 遊 考 兼 論 顧 亭 林 的 交 遊 思 想 73 諸 文 皆 對 此 有 詳 細 的 討 論, 此 不 贅 述 顧 炎 武 雖 在 日 知 錄 中 批 判 降 臣 反 顏 事 讎, 行 若 狗 彘, 而 不 知 媿 也 74, 但 事 實 上 他 對 貳 臣 的 態 度 卻 漸 漸 轉 變 這 除 了 反 映 他 交 遊 觀 的 轉 變 外, 同 時 也 顯 示 他 對 清 政 權 態 度 漸 趨 軟 化 可 知 北 遊 後 他 的 政 治 認 同 開 始 轉 變, 對 貳 臣 也 由 拒 斥 轉 向 關 受 雖 然 他 自 稱 終 懷 此 事 發 生 於 順 治 十 五 年 (1658), 時 顧 炎 武 有 作 謁 夷 齊 廟 一 詩 歌 詠 伯 夷 叔 齊 二 人 甘 餓 首 陽 岑, 不 忍 臣 二 姓 的 節 操 明 遺 民 中, 有 許 多 士 人 將 自 己 的 遺 民 情 緒 寄 寓 在 歷 史 上 的 遺 民 身 上, 在 歷 史 上 尋 求 人 格 的 認 同, 如 方 以 智 楊 益 介 等 人 關 於 此 一 問 題, 可 參 考 余 英 時, 方 以 智 晚 節 考, 香 港, 香 港 新 亞 研 究 所, 1972 年, 頁 150, 及 孔 定 芳, 明 遺 民 的 身 份 認 同 及 其 符 號 世 界,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院 研 究 生 院 學 報,2005 年 第 3 期, 頁 121~128 徐 元 文, 歷 代 宅 京 記 序, 見 歷 代 宅 京 記 第 3~4 頁 轉 引 自 周 可 真 顧 炎 武 年 譜, 頁 253 顧 炎 武 與 貳 臣 之 交 遊, 可 參 考 謝 正 光, 清 初 的 遺 民 與 貳 臣 顧 炎 武 孫 承 澤 朱 彝 尊 交 遊 考 論, 漢 學 研 究, 第 17 卷 2 期,1999 年 12 月, 頁 31~60 葛 榮 晉 魏 長 寶, 一 代 儒 宗 顧 亭 林, 附 錄 亭 林 年 表, 頁 327 謝 正 光, 清 初 的 遺 民 與 貳 臣 顧 炎 武 孫 承 澤 朱 彝 尊 交 遊 考 論, 漢 學 研 究, 第 17 卷 2 期,1999 年 12 月, 頁 31~60 王 星 慧, 康 熙 二 年 顧 炎 武 在 山 西 與 曹 溶 關 因 篤 的 交 遊 考 兼 論 顧 亭 林 的 交 遊 思 想, 雁 北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第 22 卷 第 4 期,2006 年 8 月, 頁 35~38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台 北, 明 倫 出 版 社,1970 年, 卷 十 七, 降 臣 條, 頁 410

24 216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耿 介 心, 自 居 為 遺 民 ( 這 也 就 解 釋 了 他 何 以 會 去 謁 夷 齊 廟, 並 作 謁 夷 齊 廟 一 詩 歌 詠 伯 夷 叔 齊 二 人 甘 餓 首 陽 岑, 不 忍 臣 二 姓 的 節 操 75 ), 但 事 實 上 他 畢 竟 也 開 始 漸 漸 傾 向 於 庶 幾 保 平 生 對 清 初 的 遺 民 士 人 而 言, 明 室 覆 亡 而 滿 清 入 主 中 原, 既 是 一 種 政 治 認 同 上 的 失 落, 同 時 也 是 一 種 民 族 價 值 觀 的 失 落 顧 炎 武 在 面 對 這 種 天 崩 地 解 的 現 實 時, 一 開 始 的 態 度 是 情 緒 性 的 積 極 排 拒, 但 終 究 走 向 接 受, 並 重 新 反 思 夷 夏 天 下 國 家 等 概 念, 進 而 認 同 清 政 權 顧 炎 武 北 遊 之 後, 對 清 政 權 態 度 的 轉 變, 可 由 康 熙 七 年 (1668) 顧 炎 76 武 因 姜 元 衡 案 株 連 而 再 逢 獄 訟 之 事 時 他 的 對 應 態 度 看 出 此 案 的 性 質 與 順 治 十 二 年 陸 恩 訐 主 案 很 類 似, 也 是 惡 僕 告 主 通 逆 案 ( 姜 元 衡 誣 陷 原 主 黃 培 ) 顧 炎 武 雖 非 此 案 之 主 要 受 害 者, 但 卻 受 牽 連 而 入 獄 顧 炎 武 對 此 案 十 分 重 視, 不 僅 親 赴 濟 南 投 案 說 明, 並 作 與 人 書 數 篇 以 力 辯 自 己 受 人 誣 陷, 極 力 撇 清 與 故 明 廢 臣 與 招 群 懷 貳 之 輩 的 關 係 77, 並 言 及 弟 敢 不 惜 微 軀, 出 而 剖 白 此 事, 尤 望 大 君 子 主 持 公 論 此 札 仍 乞 傳 與 譚 年 翁 一 觀, 并 以 告 諸 吳 越 之 同 聲 氣 者 78, 將 清 廷 官 員 稱 為 大 君 子, 盼 其 主 持 公 論 這 樣 的 用 語 與 守 節 不 屈 的 遺 民 形 象 大 相 逕 庭 另 一 篇 與 人 書 中, 他 更 說 : 弟 不 遵 明 哲 之 訓, 果 有 此 累 今 江 夏 之 驕 吝 足 以 致 敗, 而 與 之 同 事, 奈 何 奈 何! 南 冠 而 縶, 竟 不 得 出 一 切 詳 之 舟 老 書 中, 惟 知 已 為 之 壯 拯, 懸 切 懸 切! 79 從 懸 切 懸 切 一 語 可 看 出 他 對 獄 中 生 活 的 恐 慌 及 急 於 出 獄 的 期 盼 顯 然 對 自 己 先 前 不 明 哲 的 態 度 感 到 後 悔 此 外, 他 還 嚴 厲 抨 擊 此 案 的 真 正 事 主 不 屈 於 清 廷 的 黃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三, 謁 夷 齊 廟, 頁 337: 言 登 孤 竹 山, 愾 焉 思 古 聖 荒 祠 寄 山 椒, 過 者 生 恭 敬 百 里 亦 足 君, 未 肯 滑 吾 性 遜 國 全 天 倫, 遠 行 辟 虐 政 甘 餓 首 陽 岑, 不 忍 臣 二 姓 可 為 百 世 師, 風 操 一 何 勁 悲 哉 尼 父 窮, 每 歷 邦 君 聘 楚 狂 歌 鳳 衰, 荷 蕢 譏 擊 磬 自 非 為 斯 人, 棲 棲 無 乃 佞 我 亦 客 諸 侯, 猶 須 善 辭 命 終 懷 耿 介 心, 不 踐 脂 韋 徑 庶 幾 保 平 生, 可 以 垂 神 聽 其 事 始 末, 具 載 於 顧 炎 武 亭 林 佚 文 輯 補 ( 收 於 顧 亭 林 詩 文 集 ), 與 人 書 其 一, 頁 231~233 見 顧 炎 武 亭 林 佚 文 輯 補, 與 人 書 其 一, 頁 231~233 顧 炎 武, 亭 林 佚 文 輯 補, 與 人 書 其 二, 頁 233~234 顧 炎 武, 亭 林 佚 文 輯 補, 與 人 書 其 三, 頁 234: 前 有 一 函, 想 已 徹 覽 弟 不 遵 明 哲 之 訓, 果 有 此 累 今 江 夏 之 驕 吝, 足 以 致 敗, 而 與 之 同 事, 奈 何 奈 何! 南 冠 而 縶, 竟 不 得 出 一 切 詳 之 舟 老 書 中, 惟 知 己 為 之 壯 拯, 懸 切 懸 切! 餘 語 去 价 能 道, 不 悉 弟 名 心 肅

25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17 培 為 驕 吝 可 謂 中 山 狼 矣 80, 為 自 己 與 之 同 繫 此 獄, 感 到 萬 般 無 奈 在 徐 元 文 等 親 友 奔 走 下 顧 炎 武 得 以 保 釋 出 獄 出 獄 後, 他 撰 文 稱 頌 上 臺 淑 問 之 明 81 天 牖 其 衷, 事 果 得 白 82, 此 皆 大 君 子 孚 號 壯 拯 之 功 83 此 皆 上 臺 秉 公 持 正 及 大 人 君 子 孚 號 壯 拯 之 力 84, 對 官 員 極 盡 稱 許 雖 然 顧 炎 武 當 時 的 情 境 確 實 可 憫, 但 在 獄 中 顧 炎 武 對 清 廷 官 員 態 度 卑 微, 與 傲 守 不 屈 的 黃 培 形 成 強 烈 對 比 ; 而 出 獄 之 後, 顧 氏 也 依 然 對 清 廷 官 員 抱 持 如 此 委 曲 卑 微 之 論 調, 顯 然 與 他 所 自 居 的 遺 民 形 象 有 些 許 違 合 儘 管 表 面 上 仍 以 遺 民 自 居, 但 自 薙 髮 北 遊 給 予 其 甥 徐 元 文 赴 京 應 試 之 建 議 等 事 件 開 始, 他 的 政 治 認 同 已 默 默 鬆 動 轉 移, 應 是 不 爭 的 事 實 另 一 顯 示 其 政 治 認 同 轉 移 的 事 件, 即 康 熙 十 七 年 (1678) 清 廷 詔 舉 博 學 鴻 儒 之 事 時 年 六 十 六 歲 的 顧 炎 武, 對 此 事 的 態 度 頗 值 玩 味 關 於 顧 炎 武 對 詔 舉 博 學 鴻 儒 科 一 事 的 心 態, 孔 定 芳 於 2006 年 初 有 數 篇 相 關 之 論 文 : 博 學 鴻 儒 科 與 晚 年 顧 炎 武 85 明 遺 民 與 博 學 鴻 儒 科 86 論 清 聖 祖 的 遺 民 策 略 以 博 學 鴻 儒 科 為 考 察 中 心 87 論 康 熙 博 學 鴻 儒 科 之 旨 在 籠 絡 明 遺 民 88 等 專 論 此 事, 孔 定 芳 指 出 顧 炎 武 在 康 熙 十 八 年 清 廷 薦 其 修 史 時, 致 書 陳 介 眉 : 比 因 修 史 之 舉, 輦 下 諸 公 復 有 欲 相 薦 引 者, 不 知 他 人 可 出, 而 弟 必 不 可 出 也 先 妣 王 氏 未 嫁 守 節, 斷 指 療 姑, 立 後 訓 子, 及 家 世 名 諱, 并 載 張 元 長 先 生 傳 中 崇 禎 九 年 巡 按 御 史 王 公 具 題, 奉 旨 顧 炎 武, 蔣 山 傭 殘 稿, 收 於 顧 亭 林 詩 文 集, 台 北, 漢 京 文 化,1984 年 3 月, 卷 二, 與 原 一 甥, 頁 203 顧 炎 武, 蔣 山 傭 殘 稿, 卷 二, 與 人 書, 頁 204 此 語 又 見 於 同 書 同 卷 之 另 一 篇 與 人 書, 頁 201 顧 炎 武, 蔣 山 傭 殘 稿, 卷 二, 與 人 書, 頁 202 顧 炎 武, 蔣 山 傭 殘 稿, 卷 二, 與 人 書, 頁 204 顧 炎 武, 亭 林 佚 文 輯 補, 與 人 書 其 六, 頁 235 孔 定 芳, 博 學 鴻 儒 科 與 晚 年 顧 炎 武, 學 海,2006 年 3 期, 頁 49~53 孔 定 芳, 明 遺 民 與 博 學 鴻 儒 科, 浙 江 學 刊,2006 年 2 期, 頁 118~127 孔 定 芳, 論 清 聖 祖 的 遺 民 策 略 以 博 學 鴻 儒 科 為 考 察 中 心, 江 蘇 社 會 科 學,2006 年 1 期, 頁 206~212 孔 定 芳 論 康 熙 博 學 鴻 儒 科 之 旨 在 籠 絡 明 遺 民, 唐 都 學 刊, 第 22 卷 3 期, 2006 年 5 月, 頁 94~98

26 218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旌 表 乙 酉 之 夏, 先 妣 時 年 六 十, 避 兵 於 嘗 熟 縣 之 語 濂 涇 謂 不 孝 曰 : 我 雖 婦 人, 身 受 國 恩, 義 不 可 辱 聞 兩 京 皆 破, 絕 粒 不 食, 以 七 月 三 十 日 卒 於 寓 室 之 內 寢 遺 命 炎 武 讀 書 隱 居, 無 仕 二 姓 迄 今 三 十 五 年, 每 一 念 及, 不 知 涕 之 沾 襟 也 ( 炎 武 ) 年 近 七 旬, 旦 莫 入 地, 先 慈 遺 訓, 依 然 在 耳 誓 墓 之 情, 知 己 可 以 諒 之 矣 89 孔 定 芳 認 為 顧 炎 武 雖 然 堅 拒 薦 舉, 但 並 不 意 味 著 炎 武 在 思 想 上 就 無 所 波 動 90 他 認 為 顧 炎 武 晚 年 待 清 態 度 確 有 鬆 動 與 軟 化, 但 畢 竟 距 心 悅 誠 服 的 認 同 相 去 甚 遠 由 初 期 之 激 烈 反 抗, 演 變 而 為 徘 徊 期 待, 進 而 失 望 甚 至 幻 滅 91 顧 炎 武 對 清 政 權 的 認 同 過 程 是 否 心 悅 誠 服 雖 未 可 確 知, 但 從 他 在 順 治 中 期 以 來 積 極 勸 徐 元 文 應 科 舉 對 姜 元 衡 誣 告 案 的 態 度 及 康 熙 間 博 學 鴻 儒 諸 事 的 應 對 心 態 看 來, 顧 炎 武 在 北 遊 後 政 治 認 同 確 已 轉 向 其 政 治 認 同 的 心 路 歷 程, 由 順 治 初 期 的 反 抗 拒 斥, 至 順 治 中 期 則 轉 為 傾 向 妥 協, 康 熙 年 間, 其 政 治 認 同 則 很 明 顯 地 已 趨 轉 變 明 史 館 所 修 為 前 代 之 史, 而 他 晚 年 卻 積 極 地 致 書 清 廷 修 史 館 之 諸 君, 亟 請 修 史 者 採 記 其 嗣 母 之 事, 敢 瀝 陳 哀 懇, 冀 採 數 語, 存 之 簡 編, 則 沒 世 之 榮 施, 即 千 載 之 風 教 矣 92 認 為 被 修 明 史 者 記 入 為 沒 世 之 榮 施 可 見, 顧 炎 武 確 實 已 經 認 同 了 清 室, 同 時 肯 定 了 清 廷 所 修 之 明 史, 表 示 他 也 對 於 明 室 不 再 復 興 有 了 深 刻 的 體 認 雖 然 他 終 生 以 明 遺 民 自 居, 但 他 的 政 治 認 同 已 轉 向 認 同 清 政 權, 應 是 肯 定 的 ( 二 ) 民 族 意 識 與 政 治 認 同 : 顧 炎 武 春 秋 學 中 夷 夏 論 述 的 再 探 索 誠 如 前 文 一 再 提 及 的, 民 族 認 同 並 不 等 同 於 政 治 認 同 雖 然 這 兩 個 顧 炎 武, 蔣 山 傭 殘 稿, 卷 三, 與 陳 介 眉, 頁 211 孔 定 芳, 博 學 鴻 儒 科 與 晚 年 顧 炎 武, 頁 51 孔 定 芳, 博 學 鴻 儒 科 與 晚 年 顧 炎 武, 頁 53 顧 炎 武 亭 林 文 集, 卷 之 三, 與 史 館 諸 君 書, 頁 54

27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19 概 念 在 王 夫 之 的 思 想 體 系 裡 彼 此 綰 合, 但 在 顧 炎 武 並 不 如 此 王 夫 之 春 秋 學 以 民 族 國 家 的 角 度 來 論 述 夷 夏 觀 與 國 家 政 治 認 同, 因 此 他 的 民 族 意 識 與 政 治 認 同 二 者 並 不 矛 盾 但 顧 炎 武 對 清 政 權 的 態 度, 由 早 期 的 拒 斥 走 向 晚 期 的 認 同, 他 的 政 治 認 同 是 否 影 響 了 他 的 夷 夏 觀? 對 他 的 春 秋 詮 釋 又 有 什 麼 樣 的 影 響? 這 點 可 從 顧 炎 武 對 春 秋 夷 夏 觀 的 詮 釋 來 看 顧 炎 武 對 春 秋 夷 夏 觀 的 討 論, 散 見 於 日 知 錄 各 條 ( 特 別 是 卷 四 專 論 春 秋 卷 五 專 論 三 傳 的 部 份 ) 及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中 日 知 錄 撰 於 順 治 十 四 年 北 遊 後 93, 至 於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據 沈 嘉 榮 顧 炎 武 論 考, 此 書 很 可 能 是 康 熙 六 年 (1667) 顧 炎 武 由 孫 思 仁 處 借 抄 春 秋 纂 例 春 秋 權 衡 漢 上 易 傳 諸 書 時, 參 考 而 寫 成 94 由 日 知 錄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撰 述 的 時 間 來 看, 二 書 都 是 在 北 遊 一 段 時 間 後 的 作 品, 而 這 一 時 期 也 是 他 對 清 政 權 由 軟 化 走 向 認 同 的 時 期 顧 炎 武 之 春 秋 學 詮 釋, 對 於 夷 夏 問 題 十 分 重 視 以 下 將 就 他 在 日 知 錄 及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中 與 夷 夏 觀 相 關 之 議 題, 分 別 就 其 對 正 朔 尊 王 夷 狄 幾 個 概 念 之 詮 釋, 分 析 其 夷 夏 觀 與 政 治 心 態 : 1. 尊 王 尊 王 攘 夷 為 春 秋 的 核 心 內 關, 但 顧 炎 武 的 春 秋 學 評 著 中, 無 論 日 知 錄 或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對 尊 王 的 論 述 都 不 多 日 知 錄 對 春 秋 尊 王 的 相 關 詮 釋 僅 二 條, 其 一 為 天 王 條 : 尚 書 之 文 但 稱 王, 春 秋 則 曰 天 王 以 當 時 楚 吳 徐 越 皆 僭 稱 王, 故 加 天 以 別 之 也 趙 子 曰 : 稱 天 王 以 表 無 二 尊 也 據 周 可 真 顧 炎 武 年 譜 頁 400~401, 日 知 錄 陸 續 撰 寫 於 順 治 十 四 年 北 遊 之 後, 而 刊 刻 與 流 傳 則 始 於 康 熙 九 年 庚 戌 (1670) 所 初 開 刻 日 知 錄 的 一 百 四 十 條 之 八 卷 本, 此 本 次 年 辛 亥 年 間 (1671) 刻 成 完 整 的 三 十 二 卷 本, 則 是 在 死 後 由 潘 耒 結 集 修 改 而 成 沈 嘉 榮, 顧 炎 武 論 考, 南 京, 江 蘇 人 民 出 版 社,1994 年, 頁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四, 天 王 條, 頁 90

28 220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他 指 出 在 王 前 加 天 字, 是 在 春 秋 時 楚 吳 徐 越 僭 稱 王, 不 得 不 加 天 以 別 之, 並 以 天 王 表 示 天 子 的 地 位 無 二 尊 另 一 則 論 尊 王 者 為 王 貳 于 虢 條 : 名 不 正 則 言 不 順, 言 不 順 則 事 不 成 而 左 氏 之 記 周 事 曰 : 王 貳 于 虢 王 叛 王 孫 蘇 以 天 王 之 尊 而 曰 貳 曰 叛, 若 敵 者 之 辭, 其 不 知 春 秋 之 義 甚 矣 96 強 調 天 王 之 尊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中 論 及 尊 王 者 也 甚 少, 具 體 論 及 尊 王 議 題 者, 如 五 年, 蔡 人 衛 人 陳 人 從 王 伐 鄭 條 下 云 : ( 杜 預 ) 解 : 王 師 敗, 不 書, 不 以 告 非 也 改 云 : 王 師 敗, 不 書, 不 可 書 也 為 尊 者 諱 97 雖 然 詮 釋 者 在 詮 釋 時 有 其 各 自 的 立 場, 但 也 必 然 會 受 到 經 典 文 本 本 身 文 義 的 制 約 尊 王 攘 夷 是 春 秋 的 核 心 內 關, 也 是 歷 來 春 秋 學 的 論 述 重 心 但 平 心 而 論, 顧 炎 武 的 春 秋 學 中 論 尊 王 之 處 並 不 多, 內 關 也 十 分 簡 略 2. 正 朔 : 顧 炎 武 春 秋 學 之 正 朔 論 及 其 現 實 上 的 政 治 認 同 意 涵 正 朔 概 念 在 中 國 歷 史 上 有 著 象 徵 承 繼 政 權 正 統 性 的 意 涵 相 較 於 尊 王, 顧 炎 武 論 對 正 朔 之 概 念 討 論 頗 多, 如 日 知 錄 論 正 朔 者 即 有 三 正 王 正 月 謂 一 為 元 改 月 等 可 見 春 秋 中 的 正 朔 概 念 是 顧 炎 武 十 分 關 注 的 議 題 改 月 條 中, 他 針 對 春 秋 中 正 朔 的 名 義 加 以 考 證 98, 三 正 條 則 側 重 於 探 討 奉 正 朔 的 政 治 意 義 : 三 正 之 名 見 於 甘 誓 蘇 氏 以 為 自 舜 以 前 必 有 以 建 子 建 丑 為 正 者, 其 來 尚 矣 微 子 之 命 曰 統 承 先 王, 修 其 禮 物 則 知 杞 用 夏 正 宋 用 殷 正 若 朝 覲 會 同 則 用 周 之 正 朔 其 于 本 國, 自 用 其 先 王 之 正 朔 也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五, 王 貳 于 虢 條, 頁 109 顧 炎 武,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本,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卷 上, 頁 3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四, 改 月 條, 頁 89~90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四, 三 正 條, 頁 84

29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21 他 指 出 正 朔 事 實 上 有 著 象 徵 政 權 治 統 延 續 統 承 先 王 的 意 義, 所 以 對 於 一 國 之 正 朔, 應 自 用 其 先 王 之 正 朔 也 王 正 月 中 也 指 出, 春 秋 稱 王 正 月, 係 因 正 朔 有 統 承 先 王 繼 承 政 治 統 緒 之 象 徵 意 涵, 因 此 稱 王 正 月 以 別 於 夏 殷 之 正 月, 象 徵 治 統 之 傳 承 100 這 種 對 正 朔 的 象 徵 意 義 的 重 視 及 使 用 年 號 正 朔 作 為 表 達 自 己 政 治 立 場 的 方 式, 是 清 初 遺 民 的 共 同 現 象 王 夫 之 鄭 成 功 朱 舜 水 等 人, 都 在 清 入 關 之 初 延 用 南 明 諸 帝 之 紀 年, 象 徵 其 在 政 治 認 同 上 的 統 承 先 王 順 治 初, 顧 炎 武 沿 用 永 曆 年 號, 並 於 順 治 六 年 1649 元 日 詩 中 強 調 東 夷 擾 天 紀, 反 以 晦 為 元 ; 我 今 一 正 之, 乃 見 天 王 春 正 朔 雖 未 同, 變 夷 有 一 人 101 從 他 對 春 秋 其 于 本 國, 自 用 其 先 王 之 正 朔 的 理 解 來 看, 正 朔 代 表 了 他 的 國 家 認 同 他 對 正 朔 的 態 度 是 十 分 嚴 肅 的, 這 種 觀 點 也 貫 徹 在 他 的 春 秋 詮 釋 裡, 如 日 知 錄 謂 一 為 元 條 所 說 : 正 朔 必 自 天 子 出 改 正 朔, 恐 聖 人 不 為 也 102 將 正 朔 定 位 為 天 子 所 出, 以 正 朔 象 徵 治 統 之 傳 承 3. 攘 夷 清 初, 春 秋 尊 王 攘 夷 的 微 言 大 義, 成 了 遺 民 政 治 期 待 的 集 體 投 射, 因 此 多 有 以 攘 夷 滅 虜 為 主 題 的 詩 文 但 顧 炎 武 之 春 秋 學 並 不 強 調 尊 王, 反 而 十 分 重 視 攘 夷 與 夷 夏 之 防 日 知 錄 與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中 論 及 夷 夏 處 甚 多, 如 日 知 錄 楚 吳 書 君 書 大 夫 條 : 春 秋 之 于 夷 狄, 斤 斤 焉 不 欲 以 其 名 與 之 也 楚 之 見 于 經 也, 始 于 莊 之 十 年, 曰 荊 而 已 聖 人 之 意, 使 之 不 得 遽 同 于 中 夏 也 吳 之 見 于 經 也, 始 于 成 之 七 年, 曰 吳 而 已 終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四, 王 正 月 條, 頁 87: 聖 人 作 春 秋, 于 歲 首 則 書 王 說 者 謂 謹 始 以 正 端 今 晉 人 作 鼎 而 曰 王 十 月, 是 當 時 諸 侯 皆 以 尊 王 正 為 法, 不 獨 魯 也 魯 魯 言 王 者, 所 以 別 於 夏 殷, 魯 魯 他 義 魯 魯 魯 魯 魯 曰 : 魯 天 子 魯 以 今 年 冬 頒 明 年 正 朔 於 諸 侯, 每 月 奉 月 朔 甲 子 以 告 于 廟, 所 謂 稟 正 朔 也, 故 曰 王 正 月 顧 炎 武, 亭 林 詩 集, 卷 之 一, 頁 287~288 此 詩 刻 本 魯, 據 原 鈔 本 補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四, 謂 一 為 元 條, 頁 88

30 222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春 秋 之 文, 無 書 師 者 使 之 終 不 得 同 于 中 夏 也 是 知 書 君 書 大 夫, 春 秋 之 不 得 已 也, 政 交 于 中 國 矣 以 後 世 之 事 言 之, 如 五 胡 十 六 國 之 輩, 夷 之 而 已 至 魏 齊 周, 則 不 得 不 成 之 為 國 而 列 之 于 史 金 元 亦 然 此 夫 子 所 以 錄 楚 吳 也 然 于 備 書 之 中 而 寓 抑 之 之 意, 聖 人 之 心 無 時 而 不 在 中 國 也 103 顧 炎 武 強 調 夷 夏 之 大 別, 透 過 對 春 秋 筆 法 的 說 解 來 宣 示 攘 夷 的 民 族 立 場, 並 由 春 秋 書 吳 楚 等 夷 狄 時 不 稱 人 不 書 師, 因 此 推 論 聖 人 之 意, 使 之 不 得 遽 同 于 中 夏 也 使 之 終 不 得 同 于 中 夏 也 至 於 吳 楚 書 君 書 大 夫, 是 政 交 于 中 國 的 情 勢 下 不 得 已 而 為 的 舉 措 類 似 言 論 又 見 於 日 知 錄 邢 人 狄 人 伐 衛 條, 指 春 秋 書 夷 狄 則 不 稱 人, 夷 狄 稱 人 則 出 於 臨 文 之 不 得 不 然 的 情 況, 而 非 如 穀 梁 傳 所 言, 視 夷 狄 之 行 為 而 進 之 104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也 有 類 似 的 觀 點, 如 晉 人 及 姜 戎 敗 秦 師 于 殽 條 : 解 云 : 不 同 陳, 故 言 及 非 也 及 者, 殊 夷 狄 之 辭 105 楚 雖 大, 非 吾 族 也 條 : 言 蠻 夷 106 這 種 夷 夏 迥 殊 尊 夏 卑 夷 的 民 族 意 識, 不 僅 反 映 在 他 的 春 秋 詮 釋 上, 也 影 響 了 他 對 歷 史 的 解 讀 : 至 魏 齊 周 則 不 得 不 成 之 為 國 而 列 之 于 史 金 元 亦 然 此 夫 子 所 以 錄 楚 吳 也, 然 于 備 書 之 中 而 寓 抑 之 之 意 對 北 魏 北 齊 北 周 金 元 等 朝, 他 雖 肯 定 其 在 中 原 的 政 治 地 位 而 主 張 列 之 于 史, 但 他 仍 抱 持 著 以 漢 民 族 為 主 的 民 族 中 心 論 (ethnocentricism) 立 場 日 知 錄 素 夷 狄 行 乎 夷 狄 條 :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四, 楚 吳 君 書 大 夫 條, 頁 96 其 中 春 秋 之 於 夷 狄 句, 夷 狄 二 字 刊 行 本 改 為 吳 楚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四, 邢 人 狄 人 伐 衛 條, 頁 98: 春 秋 之 文, 有 從 同 者 僖 公 十 八 年 邢 人 狄 人 伐 衛, 二 十 年 齊 人 狄 人 盟 于 邢, 並 舉 二 國, 而 狄 亦 稱 人, 臨 文 之 不 得 不 然 也 若 惟 狄 而 已, 則 不 稱 人 十 八 年 狄 救 齊 二 十 一 年 狄 侵 衛 是 也 穀 梁 傳 謂 狄 稱 人, 進 之 也 何 以 不 進 之 于 救 齊 而 進 之 于 伐 衛 乎? 則 又 為 之 說 曰 : 魯 善 累 而 後 進 之 夫 伐 衛 何 善 之 有? 昭 公 五 年, 楚 子 蔡 侯 陳 侯 許 男 頓 子 沈 子 徐 人 越 人 伐 吳 不 稱 于 越 而 越 人, 亦 同 此 例 顧 炎 武,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本,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卷 上, 頁 17 顧 炎 武, 左 傳 杜 解 補 正, 卷 中, 頁 30

31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23 素 夷 狄 行 乎 夷 狄, 然 則 將 居 中 國 而 去 人 倫 乎? 非 也 處 夷 狄 之 邦 而 ( 不 失 ) 吾 中 國 之 道, 是 之 謂 素 夷 狄 行 乎 夷 狄 也 春 秋 ( 朝 ) 會 之 書, 凡 聖 人 所 以 為 內 夏 外 夷 之 防 也, 如 此 其 嚴 也! 夫 ( 興 ) 亡 有 迭 代 之 時, 而 中 華 ( 無 ) 不 復 之 日 107, 若 之 何 以 萬 古 之 心 胸 而 區 區 於 旦 暮 乎! 漢 和 帝 時, 侍 御 史 魯 恭 上 疏 曰 : 夫 戎 狄 者 四 方 之 異 氣, 蹲 夷 踞 肆, 與 鳥 獸 無 別, 若 雜 居 中 國, 則 錯 亂 天 氣, 汙 辱 善 人 孔 子 有 言 : 居 處 恭, 執 事 敬, 與 人 忠, 雖 之 夷 狄 不 可 棄 也 夫 是 之 謂 素 夷 狄 行 乎 夷 狄 也 若 乃 相 率 而 臣 事 之, 奉 其 令, 行 其 俗, 甚 者 導 之 以 為 虐 于 中 國, 而 藉 口 於 素 夷 狄 之 文, 則 子 思 之 罪 人 也 已! 108 雖 然 顧 炎 武 在 政 治 上 傾 向 於 接 受 興 亡 有 迭 代 之 時 的 歷 史 現 實, 但 他 和 多 數 遺 民 一 樣 強 調 夷 夏 之 防 不 過, 在 面 對 夷 夏 文 化 之 別 的 心 態 上, 顧 炎 武 比 王 夫 之 寬 鬆 得 多, 他 認 為 異 文 化 有 足 為 漢 文 化 取 法 之 處 日 知 錄 夷 狄 條 : 歷 九 州 之 風 俗, 考 前 代 之 史 書, 中 國 之 不 如 夷 狄 者 有 之 矣 宋 鄧 肅 對 高 宗 言 : 外 夷 之 巧 在 文 書 簡, 簡 故 速 ; 中 國 之 患 在 文 書 繁, 繁 故 遲 則 戎 狄 之 能 勝 於 中 國 者, 惟 其 簡 易 而 已 今 舍 其 所 長 而 效 人 之 短, 吾 見 其 立 弊 也 是 則 省 刑 薄 斂 之 效, 無 論 於 華 夷 矣 109 他 雖 抱 持 夷 狄 不 宜 居 中 夏, 戎 夏 不 襍 戎 狄 入 居 必 生 事 變 的 論 調 110, 但 他 對 民 族 間 文 化 交 流 的 立 場, 卻 不 如 王 夫 之 堅 持, 從 某 種 層 面 來 說, 他 對 民 族 間 的 界 限, 比 王 夫 之 更 為 開 放 王 夫 之 夷 夏 不 相 據 張 繼 日 知 錄 校 記, 夫 ( 興 ) 亡 有 迭 代 之 時, 而 中 華 ( 魯 ) 不 復 之 日 句, 亡 字 上 應 加 興 字, 魯 抄 本 華 下 有 魯 字 見 日 知 錄, 卷 九, 頁 186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9, 素 夷 狄 行 乎 夷 狄, 頁 186 此 條 僅 見 於 原 抄 本, 刊 本 魯 此 章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29, 夷 狄 條, 頁 848~850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29, 徙 戎 條, 頁 850~851

32 224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魯 的 觀 點 襍 襍 在 襍 有 襍 端 種 族 主 義 性 襍 的 華 夷 觀 上, 認 為 文 化 襍 著 於 與 血 緣 地 域 堅 密 結 合 的 民 族 上, 所 以 夷 夏 文 化 各 有 其 適 性 而 不 可 混 雜, 必 須 堅 守 夷 夏 之 防, 這 種 華 夷 論 襍 有 強 烈 的 種 族 主 義 色 彩 而 顧 炎 武 雖 也 主 張 戎 夏 不 魯, 但 他 並 武 有 王 夫 之 武 樣 武 武 的 民 族 理 論 體 武, 而 只 是 很 單 純 地 從 政 治 的 角 度, 認 為 中 國 周 邊 的 異 民 族 勢 力 若 不 習 中 土 之 風, 不 安 中 國 之 美, 則 無 窺 中 國 之 心 111, 使 異 民 族 政 權 不 生 干 犯 中 原 的 動 機 嚴 格 說 來, 顧 炎 武 並 武 有 真 正 碰 觸 到 民 族 的 定 義 與 性 襍 等 問 題 他 對 夷 夏 的 定 義 並 不 明 確, 他 的 民 族 觀 也 較 為 籠 統, 並 不 像 王 夫 之 從 血 緣 地 域 文 化 等 方 面 明 確 定 義 漢 / 夷 民 族 的 形 成 原 因 特 襍 與 歧 異 之 處 因 此, 他 雖 主 張 華 夷 不 魯, 但 理 論 卻 很 單 因, 因 了 政 治 因 素 因, 魯 法 提 出 聖 人 何 以 終 不 得 使 夷 狄 遽 同 于 中 夏 的 思 想 與 文 化 成 因 然 而 顧 炎 武 這 種 籠 統 的 印 象 式 的 民 族 觀, 事 實 上 卻 是 清 初 大 多 數 遺 民 的 民 族 觀 也 正 由 於 這 種 籠 統 不 精 確 的 民 族 觀 背 後 並 武 有 武 統 性 的 血 緣 地 緣 理 論 支 撐, 因 此 也 導 致 了 他 在 面 對 漢 夷 文 化 互 動 時 對 夷 夏 大 防 的 堅 持 較 容 易 鬆 動 從 日 知 錄 夷 狄 條 看 來, 他 認 為 異 文 化 在 某 些 制 度 上 確 實 值 得 漢 文 化 效 法, 認 為 制 度 上 的 優 劣 無 論 於 華 夷, 將 風 俗 制 度 等 人 文 現 象 從 民 族 概 念 中 抽 離 出 來, 並 容 許 漢 夷 間 文 化 交 流 的 可 能 由 於 顧 炎 武 與 多 數 遺 民 士 人 民 族 概 念 較 為 籠 統, 使 他 們 在 面 對 與 異 文 化 互 動 時, 立 場 較 易 鬆 動, 而 能 採 取 一 種 與 襍 端 民 族 主 義 相 比 之 下, 更 寬 鬆 更 能 接 受 客 觀 歷 史 現 實 的 心 態 雖 然 他 們 尊 夏 攘 夷 的 民 族 認 同 並 未 轉 移, 但 這 種 心 態 卻 為 遺 民 士 人 夷 夏 觀 的 轉 變 打 開 一 道 窗 口, 使 他 們 逐 漸 調 武 面 對 異 文 化 及 滿 洲 政 權 的 態 度 日 知 錄 中, 顧 炎 武 雖 也 有 中 華 ( 無 ) 不 復 之 日 這 一 類 強 烈 民 族 主 義 的 論 調, 但 他 也 承 認 興 亡 有 迭 代 之 時 這 樣 的 現 實 這 一 點 是 顧 炎 武 與 王 夫 之 最 大 的 不 同 王 夫 之 的 政 治 認 同 與 民 族 認 同 兩 個 概 念 是 結 合 而 不 可 分 割 的, 但 顧 炎 武 的 政 治 認 同 與 他 的 民 族 認 同 並 不 一 致, 在 政 治 上, 他 認 同 清 政 權, 但 在 民 族 認 同 上, 他 主 張 華 夷 宜 有 別, 但 可 師 法 夷 狄 文 化 之 長 由 於 他 對 民 111 顧 炎 武 日 知 錄, 卷 29, 徙 戎 條, 頁 850~851

33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225 族 概 念 的 定 義 的 籠 統, 使 得 他 夷 夏 理 論 本 身 存 在 著 矛 盾 三 結 語 :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詮 釋 重 心 的 轉 移 : 由 尊 王 向 攘 夷 的 轉 化 清 初 遺 民 士 人 面 臨 異 文 化 統 治 的 情 境, 他 們 所 經 歷 的 不 僅 是 政 權 的 改 朝 換 代, 而 是 民 族 覆 亡 或 被 同 化 的 危 機 滿 洲 統 治 者 有 意 識 的 透 過 改 變 服 式 重 新 襍 襍 禮 制 新 設 官 銜 令 孔 子 嫡 裔 薙 髮 等 舉 措, 變 相 地 使 人 民 接 受 滿 文 化 這 種 情 境 對 遺 民 而 言, 魯 論 是 政 治 上 的 忠 君 意 識 或 攘 夷 尊 夏 的 民 族 情 感, 都 受 到 強 大 的 挑 戰 在 漢 文 化 被 異 文 化 同 化 的 危 機 感 下, 清 初 遺 民 對 清 政 權 充 滿 排 拒 遺 民 將 此 視 為 亡 天 下 112, 面 對 政 治 認 同 與 民 族 情 感 同 時 喪 失 的 天 崩 地 解 的 身 份 認 同 困 局 這 種 因 魯 法 排 解 身 份 認 同 困 局 所 造 成 的 殉 國 潮, 在 甲 申 和 乙 酉 時 臻 於 顛 峰, 嗣 後 便 因 清 政 權 日 趨 穩 定, 多 數 遺 民 政 治 認 同 也 開 始 轉 變 這 種 轉 變 因 了 從 對 官 方 政 策 的 態 度 由 抗 拒 到 接 受 因, 也 可 從 他 們 對 貳 臣 仕 清 漢 人 的 評 價 與 交 遊 情 況 等, 看 出 他 們 心 態 上 的 變 化 這 種 歷 史 背 景 也 反 映 在 清 初 遺 民 對 春 秋 學 詮 釋 重 心 的 移 轉 上 從 王 夫 之 與 顧 炎 武 的 春 秋 學 來 看, 攘 夷 凌 越 了 尊 王, 成 為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的 核 心 內 容 112 日 知 錄, 卷 17, 正 始 條 : 有 亡 國 有 亡 天 下 亡 國 與 亡 天 下 奚 辨? 曰 : 易 姓 改 號, 謂 之 亡 國 仁 義 充 塞, 而 至 於 率 獸 食 人, 人 將 相 食, 謂 之 亡 天 下 魏 晉 人 之 清 談, 何 以 亡 天 下? 是 孟 子 所 謂 楊 墨 之 言, 至 於 使 天 下 魯 父 魯 君 而 入 於 禽 獸 者 也 昔 者 嵇 紹 之 父 康, 被 殺 於 晉 文 王, 至 武 帝 革 命 之 時, 而 山 濤 薦 之 入 仕, 紹 時 屏 居 私 門, 欲 辭 不 就 濤 謂 之 曰 : 魯 為 君 思 之 久 矣! 天 地 四 時, 猶 有 消 息, 而 況 於 人 乎? 一 時 傳 誦, 以 為 名 言 而 不 知 其 敗 義 傷 教, 至 於 率 天 下 而 魯 父 者 也 夫 紹 之 於 晉, 非 其 君 也, 忘 其 父, 事 其 非 君, 當 其 未 死 三 十 餘 年 之 間, 為 魯 父 之 人, 亦 已 久 矣! 而 蕩 陰 之 死, 何 足 以 贖 其 罪 乎? 且 其 入 仕 之 初, 豈 知 必 有 乘 輿 敗 績 之 事? 而 可 樹 其 忠 名 以 蓋 於 晚 也 自 正 始 以 來, 而 大 義 之 不 明, 徧 於 天 下 如 山 濤 者, 既 為 邪 說 之 魁, 遂 使 嵇 紹 之 賢 且 犯 天 下 之 韙 而 不 顧 夫 邪 正 之 說, 不 容 兩 立 使 謂 紹 為 忠, 則 必 謂 王 裒 為 不 忠 而 後 可 也 何 怪 其 相 率 臣 於 劉 聰 石 勒, 覩 其 故 主 青 衣 行 酒, 而 不 以 動 其 心 者 乎? 是 故 知 保 天 下, 然 後 知 保 其 國 保 國 者, 其 君 其 臣, 肉 食 者 謀 之 保 天 下 者, 匹 夫 之 賤, 與 有 責 焉 耳 矣

Microsoft Word - 00-1中文目錄.doc

Microsoft Word - 00-1中文目錄.doc 第 五 期 編 者 的 話... 賴 賢 宗 一 般 論 文 明 代 學 者 秦 風. 蒹 葭 詮 釋 析 論 明 代 詩 經 學 史 研 究 的 進 一 步 探 討... 楊 晉 龍 1 關 於 老 子 哲 學 詮 釋 典 範 的 一 些 省 察 以 王 弼 老 子 注 暨 牟 宗 三 才 性 與 玄 理 為 對 比 暨 進 一 步 的 展 開... 林 安 梧 47 對 胡 五 峰 哲 學 的

More information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13 期, 頁 185-206 民 國 101 年 6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1920 年 臺 灣 廢 廳 反 對 運 動 與 地 方 意 識 *1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政 治 史 的 再 論 析 **2 蔡 蕙 頻 摘 要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與 戰 後 特 殊 的 時 空 背 景, 日 治 時 期 政 治 史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本論文獲 客家委員會 103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生 許宏勛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6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04-陳富容.doc

Microsoft Word - 07-04-陳富容.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7 期 2009 年 9 月 頁 93~112 93 不 見 玉 顏 空 死 處 長 生 殿 的 空 墳 世 界 陳 富 容 摘 要 唐 玄 宗 與 楊 玉 環 的 愛 情, 是 帝 王 故 事 中, 少 有 的 才 子 佳 人 典 型, 其 悲 劇 性 與 傳 奇 性, 增 添 了 故 事 的 美 感, 也 因 此 成 為 文 人 樂 於 發 展 的 題 材 之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65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ransboundary Pursuers of Chai Chunya s The Book of Tibetan Red Palimpsest Peng MingWei Abstract In the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 Th

65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ransboundary Pursuers of Chai Chunya s The Book of Tibetan Red Palimpsest Peng MingWei Abstract In the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 Th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104 年 9 月 頁 64 80 64 越界的追尋 柴春芽 西藏紅羊皮書 初探 彭明偉 摘 要 從柴春芽一系列自傳性色彩濃厚的短篇作品來看或者可以說近百年來中 國歷史劇變過程中的漢藏矛盾問題在柴春芽個人身上矛盾統一起來具體而微地 則展現在信仰的危機與處理上 本文主要想討論他的小說集 西藏紅羊皮書 便 是這樣信仰危機的產物集子裡收錄有十五篇中短篇小說較為多樣地展現作者

More information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 -- 23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Health Abs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movie Th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65.doc

Microsoft Word - 465.doc 第 13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幽 人 空 山, 过 雨 采 蘋 唐 代 诗 歌 蘋 意 象 探 微 张 俊 峰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210097) 摘 要 : 蘋 意 象 源 自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6 4 2015 385 ~ 397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 No. 4 2015 1951 ~ 1956 100049 100190 1951 ~ 1966 1951 ~ 1956 N092 P62-092 A 1673-1441 2015 04-0385-13 1951 ~ 1966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通 識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五 期 2009 年 06 月 頁 01 ~ 24 開 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臺 灣 寺 廟 碑 碣 與 村 莊 社 會 (1683-1945) 1 王 志 宇 摘 要 本 文 以 臺 灣 寺 廟 碑 記 為 對 象, 從 寺 廟 碑 碣 的 類 型 及 內 容 進 行 分 析, 以 此 來 觀 察 臺 灣 鄉 村 社 會 的 權 力 運 作 情 況 作

More information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309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 309-320,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122502017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張加昇 蘇奕彰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 台中 台灣 本文探討從 17 世紀荷蘭 西班牙占領時期以及明清統治時期的關於臺灣早期醫療發展事 項的記載 以及中醫在臺灣早期發展之成果 在臺灣的歷史發展之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東 華人文 學報 第十七期 頁 21-59 2010 年 7 月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黃州詩景 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 李妮庭 提 要 如同蘇軾在黃州的居遊為宋人所樂道 張耒的黃州詩也喚起了宋人對黃州這 一地方的情感與想像 然而 與前人迥異 張耒詩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顯現其遷謫意識 具體而言 張耒詩中所描寫的黃州 意味著 非吾土 的南方 北方的城市映像與荒山野水的現實 相互對立 激盪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05-陳忠信.doc

Microsoft Word - 07-05-陳忠信.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7 期 2009 年 9 月 頁 113~138 113 試 論 楚 辭 中 的 水 陳 忠 信 摘 要 水 為 中 國 古 代 神 話 思 想 宗 教 及 文 學 中 頗 為 重 要 的 議 題 由 於 地 理 環 境 的 影 響, 南 方 楚 地 的 楚 辭 與 水 之 間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從 原 始 思 維 的 角 度 而 言, 楚 辭

More information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104 年 9 月 頁 1 13 1 李喬 藍彩霞的春天 中的反抗哲學 李蕙如 摘 要 台灣文學作家李喬於一九八五年的著作 藍彩霞的春天 中 呈顯出一部 微縮的台灣妓女悲史 在金錢與暴力的制約中 貧窮與柔弱成了強權壓迫的對 象 小說中的主角 藍彩霞 無法抵抗貧窮的命運 被父親所賣 淪落風塵 作者所描繪的悲壯心聲 實乃意欲讀者能夠從一個充斥著 妓的世界 裡思考 某種社會倫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2-蘇美文.doc

Microsoft Word - 02-蘇美文.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6 期 2009 年 3 月 頁 37~84 37 夢 寒 霜 月 冷 師 門 : 義 公 禪 師 之 修 悟 教 化 與 繼 席 伏 獅 蘇 美 文 摘 要 本 文 是 有 關 女 性 禪 師 傳 承 的 歷 程, 以 及 承 繼 者 修 悟 教 化 的 論 述 在 被 記 載 的 禪 師 傳 承 系 譜 中, 女 性 禪 師 出 現 的 數 量 少, 而 且

More information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8514(2007)40p. I -18 2007 年 12 月, 頁 1~18 2007.9.11 收 稿, 2007.1 1.1 9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六 期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十 二 月 研 究 論 文 第 17 頁 37 頁 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cember 15, Dec. 2010, Research, pp.17-37 吳 園 : 邊 陲 內 地 富 庶 氣 勢

More information

mode of puzzle-solving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5 174 * * 146 1 1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7 83-105 148 2 3 2 3 151 91 12 149 150 4 4 101-104 91 12 151 identity 5 6 7 5 6 7 100 140 152 8 9 10 8 31-32 9 27-29 10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00 90. 9 99 0

00 90. 9 99 0 0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Nov. 0 No.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K9 A 00-0 - 0-000 -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More information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1902 1966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1902 1966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鄉邦傳統與遺民情結民初白雪詞社及其唱和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引言 清末詞人結社唱酬之風甚盛莫立民在 晚清詞研究 中列出由道光至清末的詞社 十三家 萬柳的 清代詞社研究 亦指出由光緒年間到清末最少有十個詞社組 1 朱祖謀 彊村1857 1931 等在北京倡立 成 其中著者有王鵬運 1848 1904 的咫村詞社鄭文焯 1856 1918 在蘇州主持的吳社和鷗隱詞社以及程頌萬 1865 1932 在長沙發起的湘社

More information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教 科 書 研 究 第 六 卷 第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59-94 民 國 初 年 小 學 國 語 課 本 的 實 用 主 義 傾 向 以 黎 錦 暉 編 寫 版 本 為 主 要 分 析 對 象 郭 澤 寬 1 陳 祥 丹 2 實 用 主 義 曾 在 上 世 紀 初 前 後, 深 刻 影 響 中 國 發 展 自 本 土, 承 續 洋 務 運 動 素 樸 的 致 用 思 維, 與 來

More information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1 (2)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夏 朝 冠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七 品 夏 朝 冠, 其 冠 頂 可 分 成 三 個 部 分, 為 朝 冠 頂 紅 纓 與 帽 胎 圖 14 朝 冠 頂 為 銅 胎 鎏 金, 座 頂 銜 有 鎏 金 角 錐 狀 銅 質 立

More informatio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08 9 6 10 00 12 00 3 13 pick up 1 DNA DNA DNA DNA DNA DNA DNA DNA DNA 1943 1943 2 1968-1973 1992 911 Karl A. Wittfogel 1968 3 4 Nurhaci 1559-1626 1616-1626 1616 1618 Hong Taiji 1592-1642 1626-1643 163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Académie nationale de Musique-Thé tre de l' Opéra Charles Garnier Palais Garnier Thé tre de l'académie Royale de Musiqu

Académie nationale de Musique-Thé tre de l' Opéra Charles Garnier Palais Garnier Thé tre de l'académie Royale de Musiqu 2011 3 141 * 1930 J80 A 1003-0549 2011 03-0008 - 1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encounterance of Paris Opéra as a symbol of French nationality by Chinese envoys intellectuals and businessmen

More information

2013-04-A4

2013-04-A4 第 47 卷第 4 期 2013 年 4 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47 No.4 第 47 卷 Apr. 2013 中国武术技术传承要树立 拳种意识 周建新 南京晓庄学院 体育系 江苏 南京 210038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中国武术拳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應用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考古遺址探坑抽樣試掘之研究

應用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考古遺址探坑抽樣試掘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八期 頁 39-58 二 一三年九月 從文化資產的保存觀察戰後 鹽水八角樓 的轉化 1945 2013 陳美惠* 摘要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 在日治或二次戰後 文化資產保存對象具有濃厚的 政治色彩 政權的更迭 直接影響了 文化資產保存 的精神與內涵 期間 民間 或各地團體積極努力保存文化資產的作為 催促著政府立法及修法 然政府握有法 令及權力 在文資保存工作上扮演關鍵性角色

More information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由 中國省籍 到 台灣族群 戶口普查籍別類屬轉變之分析 王甫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這篇論文有兩個目的 一是釐清台灣戶口普查中籍別類屬形成與 轉變的歷史 社會 與政治過程 二是定位籍別類屬在戰後台灣政治 與社會體制中的意義與角色 特別是它與當代台灣族群關係的關連 針對第一個目的 本文首先探究歷次戶口普查中 籍別項目的統計類 屬與統計方式之變化 除了將籍別類屬變化區分為四個階段之外 也 經由歷史材料分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政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05 年 12 月 59-78 頁 陸 游 評 價 的 系 譜 愛 國 詩 人 與 國 家 主 義 高 津 孝 摘 要 本 文 以 南 宋 詩 人 陸 游 為 檢 點 的 焦 點, 從 文 學 史 的 角 度 考 察 陸 游 的 評 價 歷 史, 探 討 文 學 研 究 所 隱 含 的 政 治 性 問 題 和 國 家 主 義 問 題 文 學 史 在 取 舍 評

More informatio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3 4 40 2013 No. 4 Serial No. 40 100081 1960 1992 2004 1974 2004 2000 1 27 2013 4 1992 25 27 1983 1 2006 144 145 2000 111 28 2006 144 2007 28 3330 29 30 2013 4 2006 78 2006 174

More information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2008.6 Study of Emperor Qianlong as Manjusri Bodhisattva Lo Chu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社 會 科 學 院 政 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台 灣 中 小 企 業 赴 大 陸 投 資 風 險 及 其 因 應 之 道 Investment Risks and its

More information

02廖美玉.doc

02廖美玉.doc 37 * * 2003 11 37-78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Returning to Farm and the Acquisition of Joyfulness in Suppositional Writing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 1970,,, ( ), ( ),,, ( ) ( ),,, ( ) ( ),,,,,,,,,, ( ),,,,,, (, ),,, :,,,,,,,, 64, 1970,,

,,,,, 1970,,, ( ), ( ),,, ( ) ( ),,, ( ) ( ),,,,,,,,,, ( ),,,,,, (, ),,, :,,,,,,,, 64, 1970,, 2002 12 4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Dec., 2002 No. 4 (1980 2000) 3 1 2 (11 ; 21, 100007) [ ] ; ; ; ; [ ] 65, [ ] D634135 [ ] A [ ] 1002-5162 (2002) 04-0063 - 14 Chinese community associations in

More information

02-14-孫青氏-Sim.indd

02-14-孫青氏-Sim.indd 作 为 表 达 方 式 的 周 礼 : 清 末 变 局 与 中 国 传 统 典 籍 孙 青 The Ritual of Chou: as an EXPRESSION under the Knowledge Crisis of Later Imperial China SUN Qing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19 th century China, changes in field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0 6 Jun. 0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Vol. No. * 方铁黄禾雨 99 985 65009 ** 0 &ZD5 00 00 006 00 00 0 9 0 0 009 9 9 80 0 69 5 6 7 8 5 6 8 86 58 86 8 008 9 7 9 5 07 50 5 6769 00 60 5 7 96

More information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0 5 No. 5 2000 ( 200433) [] [ ],,,, [] K254 C921 [] A [ ] 0257 0289(2000) 05 0033 012 The Effect of the War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n the Population of Zhejia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經解與神話-tangshong.doc

Microsoft Word - 經解與神話-tangshong.doc 湯 說 演 繹 陳 惠 玲 摘 要 墨 子 兼 愛 下 載 及 湯 說, 文 闕 不 全, 引 起 後 人 諸 多 爭 辯 筆 者 同 意 下 列 三 家 之 說 : 一, 孫 詒 讓 : 湯 說 是 湯 禱 旱 於 桑 林 之 辭 黃 暉 論 衡 感 虛 注 文 主 之 二, 徐 時 棟 : 湯 說 有 二, 一 為 伐 桀, 是 為 今 文 ; 一 為 禱 旱, 錯 見 於 古 文 梅 氏 竊

More information

2007 3,, 1981 : :, :,,,, :,,, ( ) ;,, :, : :, :, 1984 : 1999,218 2

2007 3,, 1981 : :, :,,,, :,,, ( ) ;,, :, : :, :, 1984 : 1999,218 2 2007 9 17 3 China 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Sep12007 Vol117 No13 :,1964 : 1, 100006,20 20 40,,,, 1938 1941 1946 1997 1995 1 2007 3,, 1981 : :, :,,,, :,,, ( ) ;,, :, : 1981 4 :, :, 1984

More information

1-34

1-34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1-34 18 2 89 12 * 1 2 1 2 1 38 1981.6 854 2 11 1982.6 15-34 1992.4 232-250 3 3 3 1965.6 20 5 60 983-984 4 4 5 6 7 4 1980 20 1388 15005 5 1994.11 10 23 6 1980 11 387 8276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欲窮千里目-伽利略與《遠鏡說》

欲窮千里目-伽利略與《遠鏡說》 明 清 眼 鏡 之 文 本 溯 源 與 時 空 背 景 探 查 邱 韻 如 ( 長 庚 大 學 通 識 中 心, 本 會 會 員 )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探 究 眼 鏡 傳 入 中 國 的 相 關 文 本, 佐 其 時 空 背 景, 釐 清 許 多 資 料 上 的 舛 誤, 並 提 出 研 究 古 籍 文 本 的 一 些 問 題 關 鍵 詞 : 明 朝 清 初 眼 鏡 西 域 遠 鏡 說 一 前

More information

臺灣對外貿易的回顧和政策之探討

臺灣對外貿易的回顧和政策之探討 Review and Research of the Foreign Trade and Policy in Taiwan ProfessorRoger Lo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economic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CHA

Microsoft Word - MCHA 探 讨 曹 操 用 人 之 法 与 其 政 治 成 就 THE METHODS OF CAO CAO IN THE USE OF PERSONNEL AND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张 伟 隆 CHONG WEI LOONG MASTER OF ARTS ( CHINESE STUDIES )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 沈俊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 緒言 1 考試用書早在唐代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的確立便已開始出現 在宋元明三代迭有 2 出版 入清以後出版環境極為艱辛 其後坊刻考試用書出版漸多在嘉道年間 3 甚至出現了 如山如海 的繁盛局面 在這兩個多世紀期間坊間充斥著幫助士子了 解經書意旨的四書五經講章指導寫作四書文和五經文章法結構的制義考據訓詁 四書人物事物的參考書八股文選本試律詩選本等

More information

CMRO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CMRO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1 5 16 ; ; [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2011; 7(4): 25-37] 2004 11 2010 10 322 369 691 96 () 2 8 5 2008 --2010 5 16 7 2 5 1 1 1 16 1 [] 08EXW001 2.[M].2005. http://www.chinamediaoverseas.com 25 editor@chinamediaoverseas.com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icrosoft Word - 德 霖 學 報 第 二 十 一 期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六 月 李 商 隱 詩 學 箋 釋 方 法 探 析 以 回 中 牡 丹 爲 雨 所 敗 二 首 之 彙 評 進 行 詮 解 李 商 隱 詩 學 箋 釋 方 法 探 析 以 回 中 牡 丹 爲 雨 所 敗 二 首 之 彙 評 進 行 詮 解 陳 秀 美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明 清 以 來 諸 家 箋 釋 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69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69, Dec 2010 水 淫 茶 癖 : 晚 明 張 岱 的 感 官 世 界 潘 江 東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兼 副 校 長 羅 保 羅 明 新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A Critic of Archetype by Wen Yiduo 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Book of Songs Chu Meng-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

A Critic of Archetype by Wen Yiduo 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Book of Songs Chu Meng-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 2007 10 77-116 77 A Critic of Archetype by Wen Yiduo 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Book of Songs Chu Meng-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National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47 1 102 1~18 DOI 10.3966/207352192013044701001 年 行 六 兩 行 六 2 歷 更 歷 歷 列 2005 10,770 4.86% 523 令 靈 療 不 易 1 2 3 4 1 ( 歷 1997 12 ) 12 2 更 歷 3 4 歷 不 不 更 3 不 5 靈 靈 6 靈 異 7 靈 神 神 益 靈 神 益 不 切 靈 8 靈 句 靈 寧 數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32 3 2011 347 359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2 No. 3 2011 100190 1001 1120 120 11 20 N092 A 1673-1441 2011 03-0347-13 J. Needham 1900 1995 1 287 1 2 R. K. Merton

More information

May Arab World Studies No

May Arab World Studies No 2014 5 May. 2014 3 Arab World Studies No.3. 2004 50 2010 5 32 1955 2004 1 2004 7 2014 1 2010 5 13 14 Gaafar K.Ahmed, Sino- Arab Relations, Ph.D. Dissert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June 1996. Gaafar K.Ahme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2006 259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吳 靜 宜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著 重 天 臺 禪 觀 與 茶 禪 掌 故 的 考 察, 企 圖 證 明 茶 禪 一 味 在 中 國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發 展 中, 已 然 成 形 天 臺 禪 法 重 視 由 定 生 慧, 品 茗 助 於 修 止 觀 調 五 事, 使 三 昧 易 生 由 於

More information

第 6 期 阎 崇 年 : 清 朝 历 史 的 文 化 记 忆 9 第 二 种, 从 崇 德 元 年 (1636 年 ) 到 宣 统 三 年 (1911 年 ), 共 276 年 因 崇 德 元 年 皇 太 极 改 金 为 清, 故 有 学 者 主 张 清 朝 以 此 为 始 第 三 种, 从 顺

第 6 期 阎 崇 年 : 清 朝 历 史 的 文 化 记 忆 9 第 二 种, 从 崇 德 元 年 (1636 年 ) 到 宣 统 三 年 (1911 年 ), 共 276 年 因 崇 德 元 年 皇 太 极 改 金 为 清, 故 有 学 者 主 张 清 朝 以 此 为 始 第 三 种, 从 顺 第 43 卷 2015 年 11 月 第 6 期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3 No. 6 Nov. 2015 本 刊 特 稿 编 者 按 : 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 兴 起 的 清 史 研 究 热 潮 至 今 方 兴 未 艾 然 而, 如 何 突 破 既 往 的 研 究 范 式,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列 仙 傳 列 異 傳 神 仙 鬼 怪 方 術 研 究 A study of Lie Xian Zhuan and Lie Yi Zhuan 研 究 生 : 林 昀 佑 Yun-You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摘    要 神 明 的 故 事 大 目 降 八 保 七 廟 門 暨 降 外 保 生 大 帝 廟 名 次 : 第 三 名 學 校 名 稱 : 新 化 國 小 作 者 : 朱 庭 萱 康 智 淵 羅 元 甫 何 宇 浩 楊 昇 叡 黃 裕 翔 指 導 教 師 : 蘇 佳 柔 蘇 伊 琳 目 錄 摘 要 壹 研 究 動 機 目 的...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1 貳

More information

, 1975 (Harold R. Isaacs) ( Idols of the Tribe),, :,, :,,,,,, :,,? 80,,,,,,,, :, -,,,,,,,, ( 1) 1, :,,, ; 2,, race nation nationality ethnic group tri

, 1975 (Harold R. Isaacs) ( Idols of the Tribe),, :,, :,,,,,, :,,? 80,,,,,,,, :, -,,,,,,,, ( 1) 1, :,,, ; 2,, race nation nationality ethnic group tri 2005 3?, ( ),,,,,,, 2004 (W ho A re W e? The Challenges to Am erica s N ational Identity, ),,,,, ( national identity),, :,??,,,,, (,, 2005 ) national identity,, :,, 1998, 368, 24 25 1 , 1975 (Harold R.

More information

( 资料来 源 : 王镛 印度美术 ) ( 资料来源 : 萧默 ( 资料来源 :www.chinaculture.com.cn/pictures/ww/ 天竺建筑纪行 ) bk/031104ww001/006.htm) ( 资料来源 :www. ( 资料来源 : 萧默 china-culture.c

( 资料来 源 : 王镛 印度美术 ) ( 资料来源 : 萧默 ( 资料来源 :www.chinaculture.com.cn/pictures/ww/ 天竺建筑纪行 ) bk/031104ww001/006.htm) ( 资料来源 :www. ( 资料来源 : 萧默 china-culture.c 形制 制度 :a 古塔 宫殿 祭坛 衙署 府第 中国金刚宝座塔探微 Vajrasana Pagoda in China Zheng Qi Abstract Vajrasana Pagoda embodies the composition feature of Mandala and is regarded as a sacred alta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723.doc

Microsoft Word - 3723.doc 清 代 滇 桂 地 区 与 东 南 亚 国 家 的 交 往 古 永 继 ( 云 南 大 学 西 南 边 疆 少 数 民 族 研 究 中 心, 云 南 昆 明,650091) 摘 要 : 清 代, 国 内 外 形 势 变 化 激 烈 中 国 与 东 南 亚 国 家 的 关 系, 随 着 各 国 自 身 的 变 化 及 清 王 朝 国 势 的 强 弱, 经 历 了 一 系 列 的 动 荡 和 演 变 处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32 3 2013 263 274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2 No. 3 2013 100190 N092 A 1000-1224 2013 03-0263-12 0 1 1 1999 1939 1964 30 200 264 32 1 1 1 2011 6 3 265 1 1 2008 1 266 32 2 1 1976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_Anna Seo_setting

Microsoft Word - 10_Anna Seo_setting 徐 光 启 的 天 教 补 儒 思 想 XU GUANGQI S THOUGHT ON SUPPLEMENTING CONFUCIANISM WITH CHRISTIANITY 徐 真 瑛 Anna Seo PhD Candidat, Peking University 摘 要 明 末 传 教 士 来 华 之 后, 在 接 受 并 推 广 基 督 教 信 仰 的 少 数 中 国 士 大 夫 中, 徐

More information

131-161

131-161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31-161 20 1 91 6 ** 1576-1629?-1630?-1631 1621 * ** NSC88-2411-H-007-006 131 132 20 1 1569-1625?-1632 1 1576-1629 1621 2 1629 1584-1630 3 4 1 1997 218-242 2 1633 26-27 3

More information

4 A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hool at Cambodia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Jyh-Jong L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

4 A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hool at Cambodia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Jyh-Jong L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 5 2 2008 03 34 * 1953 1954-1969 1970-1990 1991 1950-1969 1990 : * Email:jjlin@ncnu.edu.tw 2008 8 6 2008 9 11 4 A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hool at Cambodia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Jyh-Jong LIN

More information

( ),,,,,,, [ 5 ],,,,,,,,????,,?,,,,,,,,,,, [ 6 ],,,,,,,,,,,,,,,,,,, [ 6 ],,,, 6,,, [ 3 ],,,,,, [ 7 ],,,,, [ 8 ],,,,,,,,,,!!,,,,, [ 8 ],, ( ),, 20,,,,

( ),,,,,,, [ 5 ],,,,,,,,????,,?,,,,,,,,,,, [ 6 ],,,,,,,,,,,,,,,,,,, [ 6 ],,,, 6,,, [ 3 ],,,,,, [ 7 ],,,,, [ 8 ],,,,,,,,,,!!,,,,, [ 8 ],, ( ),, 20,,,, 2008 2 No12 2008 ( )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Sum No1155, (, 410081) :,,,, : ;, : ; ; : K261. 2 : A : 100620766 (2008) 0220005211, [ 1 ],,,,,,,, : ( ),,, :,, ( ), [ 2 ],,,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151-178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時 代 苦 難 論 甲 午 戰 爭 詩 張 柏 恩 * 摘 要 梁 啟 超 云 : 喚 起 吾 國 四 千 年 之 大 夢, 實 自 甲 午 一 役 始 也 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把 整 個 清 廷 從 鴉 片 戰 爭 以 來 的 努 力 打 垮, 中 國 陷 入 極 大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创刊号电子版

创刊号电子版 A CHINESE LITERATURE MAGAZINE 1 2 3 4 5 6 7 8 NOVEMBER 2010 9 迹 学 时 间 这 点 学 会 这 独 个 国 这 双 飞 梦 时 双 脚 却 实 这 乱 动 历 还 虚 这 欢 个 这 义 这 个 数 变 处 还 学 历 梦 声 灵 够 这 样 沟 迹 这 样 个 辞 华 数 对 这 样 这 见 块 迹 将 迹 梦 轮 烛 静 静 条 头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13-4-Cover-1

13-4-Cover-1 106 13 4 301-323 302 2009 2007 2009 2007 Dewey 1960 1970 1964 1967 303 1994 2008 2007 2008 2001 2003 2006 2007 2007 7 2013 2007 2009 2009 2007 2009 2012 Kendall 1990 Jacoby 1996 Sigmon 1996 1 2 3 20062000

More information

一般认为,学

一般认为,学 (, 510641) K A 1 2 3 5 4 5 1 6 2 9 10 11 12 3 20 1922 13 14 1921 15 79 6 4 16 17 18 19 4 20 21 22 23 1924 24 5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Absolute or Pure Ideas 34 35 36 37 6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More information

The Belief in Monk Ji-Gong and His Temples in South Taiwan Chang Chung-Liang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Tainan Woman s College of Arts Techno

The Belief in Monk Ji-Gong and His Temples in South Taiwan Chang Chung-Liang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Tainan Woman s College of Arts Techno 2006 6 211 238 211 The Belief in Monk Ji-Gong and His Temples in South Taiwan Chang Chung-Liang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Tainan Woman s College of Arts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belief in Ji-Gong

More information

稡 2010 06 141-161 * 2010.03.31. 2010.05.15. 2010.06.04. 141 2010.06. 1 2 3 4 5 1 451 1994 1992 2 稡 1987 3 4 1997 14-25 5 91950 1989 1990 3 19 142 6 7 232 叀 叀 8 9 17:1 6 1996 14-15239340-342 7 1982 222-223

More information

32 2 2013 227 23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2 No. 2 2013 100191 4972 N092 TS-092 A 1000-1224 2013 02-0227-12 1 1 10 9 1 2012-09-03 2013-06-25 1962 2008 228 32 10 1298 1324 1324 132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