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第 二 屆 中 華 文 化 與 天 人 合 一 國 際 研 討 會 Striving toward Oneness of Heaven and Man Tong-Miin Liou Tsing Hua Chair Professor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015 第 二 屆 中 華 文 化 與 天 人 合 一 國 際 研 討 會 Striving toward Oneness of Heaven and Man Tong-Miin Liou Tsing Hua Chair Professor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

Transcription

1 劉通敏 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摘 要 本文從平等賴奮鬥的宇宙觀 闡述如何從奮鬥之基 向自己奮鬥 的內向超越為起 點 中繼 向自然奮鬥 形而下的 萬物皆備於我與自然和諧共存 利用厚生 創造人 類新文明 和形而上的 掙脫上有旋風力 下有引力束縛及突破命定 最後 向天 神 奮鬥 向天界要求平等 以臻中國人思想的最高精神境界 天人合一 欲達目標 行 最重要 天行健的無言之教 即是人只要一息尚存 就須如同天體運行不息的奮鬥不懈 這樣恆常的奮鬥精神也是 煉心 靜参 所最需要的 經由 性命雙修 所回復的 道 德本真自我 方不至於僅是曇花一現而能融入日常生活狀態 真我具有神明 誠明 明誠 和仁愛的特質 一旦能時時以真我面對周遭環境與萬物 就能做到 向自然奮鬥 而真我的狀態更是能常與天親和以臻天人大同 問題是何謂 天 何謂 神 本文 特引用 新境界 之內容加以闡釋 並進而披露唯有第三神論之性質始為神之真象 所 謂神 第三神 是人類修證而成的 神為比人類經驗更豐富 智慧與道德更高 氣量更 大 功果更多 能量意識更為高階 且具有自我奮鬥能力以超脫進而運用自然律之無形 精神生命 性靈 第三神的角色是協助 上帝媒介天人 唯有奮鬥不息 在世時能成 人 神 有形 逝後能為 聖神 第三神 無形 此外 科學在人類邁向 天人合一 的進路中 亦有其與哲學適切配合的角色 爰本文兼論 人類科學對大宇宙 天 形成 相關自然定律及相對的真理 認識之最新進程 科學能增進人類 向自然奮鬥 的能力 靜参 即為人之性靈與肉體心物一元二用交相 和合 以獲取宇宙能量與喚醒心性 深層意識的長期科學實驗 當人類之身心意識已能完全淨化 此時 性靈 與 神 不 再有區別 成為整體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實有現象 這也是人類意識淨化的終極目標 而 奮鬥觀 的真義即為 仙佛是不可能使人成為仙佛聖真的 仙佛也不可能阻止人成為 仙佛聖真 以及 升勝而為聖 墮勝而為業 關鍵字 向自己奮鬥 向自然奮鬥 向天奮鬥 第三神 深層意識 科學 天人合一 141

2 2015 第 二 屆 中 華 文 化 與 天 人 合 一 國 際 研 討 會 Striving toward Oneness of Heaven and Man Tong-Miin Liou Tsing Hua Chair Professor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three stages of striving for equality of the whole cosmos. The attainment of the supreme spirit-realm starts with the immanent transcendence of strive within oneself, proceeds through one s reciprocity with all things in Nature of strive with nature, and ends up with being on equality with Heaven of strive toward Heaven. Among the three strivings, to strive with nature is to conduct oneself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create a civilization for humanity that attains to use Nature in a fitting way such that resources can find their use and people can earn their own livelihood. Moreover, to strive with nature, from the metaphysical viewpoint, is to conquer the vortical winds above and gravity below, and change a person s destiny. One must bear in mind that all through the ages in the universe, only taking action can create things and realize Union of Heaven and Man. Be steady and self-reliant in emulating the workings of celestial bodies. Throw yourself into endeavor, apply yourself to learning, cultivate self-nature and body, and aim for life that is eternal. It is the aforementioned endless striving that the appearance of the true self can endure in the daily life. The true self possesses spiritual realization (sincerity and insight or insight and sincerity) and benevolence. Once one can consistently get along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all things in Nature with the true self, strive with nature will be fulfilled. The status of the true self is also most suitable for Heaven-man communication and naturally there will be a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The question is what is Heaven? What are deities (spiritual beings)? A good deal of enlightenment can be gained from The Ultimate Realm which reveals that only the Third Theory of Godhood presents a true idea of divinity. What we call divinity (in the third sense) is an attainment of human spiritual practice. Immortals and buddhas are simply spiritual entities who are more advanced than humans in experience, wisdom, morality, amplitude, merit, and the level of energy and consciousness. They in themselves possess ability to strive and utilize nature laws. Deities of the third Theory, as the emissaries of the Lord of Heaven, are spiritual intermediaries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t a deity does not always belong to the non-physical realm. In the physical world it is a humanly-embodied deity; in the non-physical realm it is a deity in the sacred sen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emporary science also takes its role in man s effort toward the Heaven-man unity by properly grasping the principles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it and philosophy. Therefore, the present paper also addresses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in exploring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celestial bodies, the universe s laws of nature and the relativity of truth. Science provides the increased capability to strive with nature. Quiet meditation is a long-term experiment for the harmonious union of the body and its spirit essence, i.e. harmonizing mind and matter as oneness with dual function so as to acquire universe s energy and inspire the deepest spiritual consciousness. When the profound practice carried to the highest level of penetrating into spirit or seeing one s nature, sudden enlightment of quiet contemplation is thus realized. Only at this stage can humans communicate directly 142

3 and by their own power with spirits. After completely purifying body and mind, i.e. fulfilling the ultimate aims of purifying human consciousness, the human s spirits and the deities are indistinguishable, becoming a widespread exist for a fact or an actual phenomenon in the whole universe. Consequently,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striving is the deity can not make a person become a deity and oppositely the deity can not stop a person from becoming a deity. The striving also means that the realm of the sacred deities comes into being as a result of human striving for one s own pure karma or, conversely, if sacred beings do not follow Heaven s principles, they will sink down into reincarnation of the mundane. Keywords strive within oneself, strive with nature, strive toward Heaven, the Third Theory of Godhood, spiritual consciousness, science, oneness of heaven and humanity 劉通敏 壹 前言 清華大學的校訓為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引自 周易 乾 象 1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其意為學習 君子之學 如同天體運行不息 反求諸己者 即是一息尚存 奮鬥不懈 亦如同大地容載萬物 反求諸己者 即是養德養量 擴大思想領域 胸懷宇宙為家氣度 同樣地 孔子最大的學問來自天地 爰以 予欲無言 天何言哉 來勉勵其門生體會他 的無言之教 進而天地的無言教誨 子曰 予欲無言 子貢曰 子如不言 則小子何述焉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2 大自然本體的無言教育 春夏秋冬周而復始 四時運行了 就起作用 春生 夏長 秋收 冬藏 天道即在天地之運行和萬物的生長發育之中 人類要能體察大自然所蘊 涵的 道 表現在其生生不息的德行 此外 天道降臨在人身上 同時也在一切生命之 中 就天道而言 人並不獨立於萬物 自然 天 是充滿生命的自然 天 生命是充 滿自然的生命 3 1 伏羲 虞舜 姬昌 周公 孔丘 周易 又名 易經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乾卦第一 象傳 與坤卦第二 象傳 2 論語 陽貨 3 李極初 新境界 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 帝教出版社 三版 1997 pp

4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以上 君子之學 點出 人 要向 天 學習 學習天體運行的不息 就要 奮鬥 不已 以天為榜樣 要達到榜樣的境界 和榜樣合一 亦即 天人合一 就要 向天 奮鬥 4 向天奮鬥的前提就是先要能 和天交流 新境界 稱之 天人親和 5 而 天人親和的能力與層次要反求諸於人己 換言之 人要先 向自己奮鬥 6 培功積德 參究事物之理 煉心靜坐悟性 以拓智致聰 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與意識領域 擴大心 胸 氣量大才能如天一樣無物不覆 德行厚方能如地一般承載萬物 屆時宇宙是吾家 天人乃合一 另外 從 向自己奮鬥 邁向 向天奮鬥 的進程中 因為天道除了降臨 在人身上 也在一切生命之中 而四時行焉 百物生焉 形成日 月 星 風 雲 雨 雪與山川 河 江 等自然現象 由於人並不獨立於萬物 人不但要懂得如何愛護 自然環境 維護自然生態之平衡 進而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也要學習如何克服自然界的 嚴寒 酷暑 乾旱 雷電 暴風雨 洪水 火山爆發 地震及海嘯等之迫害 尤其 人 口爆炸壓力與日俱增 進行星際探險尋求新資源勢將無可避免 聰明的人類想出利用推 進劑的燃燒產生足夠的推力推動探空火箭 以脫離自然律地球重力 萬有引力 的束縛 將太空船送上外太空 這些努力過程 稱為 向自然奮鬥 7 綜言之 欲臻天人合一之 奮鬥 歷程 可依序分為 向自己奮鬥 向自然奮鬥 及 向天奮鬥 也是本文 擬闡述的重點 貳 天人合一之 天 前述為 道之用 至於為何 天道要降臨在一切生命之中 為何 四時行 焉 百物生焉 2.1 科學觀 科學家是以大爆炸 Big Bang 假設為前提 來形成宇宙萬物之生成學說 目前所 有的科學證據傾向於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中 而愛因斯坦的 廣義相對論 the theory of general relativity 則以四維時空連體 spacetime continuum 受到大質量密度的星體 所扭曲 來解釋小而輕的星球為何會循著圓形或橢圓形軌道圍繞著質量密度相對上很大 的恆星 太陽 類星體 白矮星 中子星或黑洞等環繞的現象8 有了星球間的周而復 始循環現象 乃有 四時行焉 然而現階段仍然有些星體的運動行為讓科學家不解 科學家因而懷疑是所謂的暗物質 暗能量在暗中操控 於是乃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 4 新境界 pp 新境界 pp 新境界 pp 新境界 pp 劉通敏 吾師吾思-真理行健之時空相假借有感 第 13 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鐳力阿 台灣南投魚池鄉

5 肇中博士尋覓暗物質 暗能量的跨國大計劃執行中 再者 是什麼力量或原因要驅動大 爆炸創生宇宙 當今的科學文明尚未能解開此一謎題 只能從大爆炸後的宇宙萬象痕跡 去回推宇宙演化的歷史 但是也只能回朔至大爆炸後之短暫時刻 在大爆炸之後不到1 秒鐘的原初時刻 宇宙曾在極短時間內經歷了速度快到無法想像的指數函數方式急劇膨 脹 這一過程稱為 暴脹 美國科學家團隊於最近 2014年3月17日 發現了暴脹期間 所產生之時空波動留下的印記 原初重力波以光速輻射交替壓擠 拉伸嬰兒宇宙時空結 構留下的痕跡 也就是人類已找到宇宙剛剛誕生時瞬間暴脹的直接證據 只有暴脹才 能將原初重力波放大到足以被檢測到的水平 因此如果能夠探測到原初重力波 那麼這 就意味著暴脹必定確實發生過 重力波被測量到 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重力波一直追溯 到大爆炸之後僅僅10的負35冪次方秒的極早時期 科學家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於 1916年的預言 任何加速中的質量會產生時空波動 時空中的漣漪 註1 9 愛因 斯坦稱之為 重力波 Gravity Wave 10 正是這種時空的擾動或扭曲產生了我們日常生 活中所感覺到的重力與看到的行星繞恆星運轉 天行健 而 原初重力波 是宇宙誕 生時刻發出的時空漣漪痕跡 它隱藏著有關宇宙如何形成的關鍵信息 其存在的科學證 實 等於宣告了人類的物質科學文明對 天 宇宙 的認識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2.2 哲學觀 這些問題從哲學角度來探討 則涉及 天 天道 天理 天命 等 道之本 體 問題 中庸 是這樣描述天地之道 天道 以及天道 形而上的體 與萬物 形 而下萬物的用 間的關係 誠者 天之道也 11 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 久則徵 天地之道 可一言而盡也 其 為物不貳 則其生物不測 12 誠者自成也 而道自道也 13 詩云 維天之命 於穆不已 蓋曰 天之所以為天也 14 天道可以用一個 真實無妄 的 誠 字來囊括 誠 經久不息 執一不變沒有二心 精 一貫徹而可徵驗 就因其惟精惟一 追究生命真諦 宇宙萬物到最根源而能觸類傍通 9 10 註 1 當物體進行球對稱或圓柱對稱運動時則不會產生重力波 此為例外 Ir Mark Egdall Einstein Relatively Simple Our Universe Revealed in Every Languag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pp 中庸 第 20 章 12 中庸 第 26 章 13 中庸 第 25 章 14 中庸 第 26 章 145

6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所以生化 生和 氣化 創造 萬物 變化萬端 神妙至深不可測 誠 與 道 本身完 滿充實 自本自根的存有 being 不假外求 能自創自生自化 能發用流行 是形而 上的實體 metaphysical reality 或稱 誠體 與 道體 詩經 說 萬物的存在都 是天之所命 天使其如此 天命之本體深奧深邃而又流行不已 這天命於穆不已的本 質 essence 大概就是天所依以成其為為天的道理吧 註 2 15 天命流行不已用在 人身上就是 人是充滿天命的人 易經 以乾元代表宇宙萬物的根源 本體 乾 體 乾 彖 曰 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 乃統天 16 宇宙萬物的創生都憑賴乾元的功能 乾元使天地萬物存在 整個的宇宙都在乾元的範圍 以內 乾元統攝萬物便是統率了天地宇宙 繫辭 易無思也 無為也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 其孰能與於此 17 易道 易理 天理 出於自然 因而不可思議 無法用思想去討論或忖測 所以它的本 體或 易體 就是形而上的道 在靜止 無為 的境界時 看起來似乎沒有東西 其實 萬物的一切作用卻都包含在其中了 當這個體沒有動以前是 寂然不動 的 靜到極點 的 但它如果一感 陰陽交感 動靜交感 是非交感 善惡交感等 立即就會起作用 萬物萬事得以通達而實有發生 所以如果不是易理具有如此至高的神妙性 又如何有這 樣的功能呢? 孤陰不生 孤陽不長 彼此要交感而通 無思無為的易道 易理 它即寂 即感 能通天下之故 成天下之事 這正表示它能自起創造生化 是以易體 是即體即 用 即寂即感 能發用流行 能自起生化大用的本體18 換言之 萬物萬事得以通達而 實有發生皆屬自然之演變 並無何種超自然律加以促成19 上開儒家的 道德形上學 論述 基本上將大自然 大宇宙 天 天命 天道 誠 乾元 天理等通而為一 而 中庸 第16章 則敘述孔子時代的鬼神觀念 子曰 鬼神之為德 其盛矣乎 視之而弗見 聽之而弗聞 體物而不可遺 使天下之 人 齊明盛服 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 如在其左右 詩曰 神之格思 不可度 思 矧可射思 夫微之顯 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15 註 2 原初 書經 從政權講天命 政權是天命的 天命開始命得很具體 吉凶是由天決定 的 16 同 1 周易 上經亁卦 17 同 1 易經 繫辭上傳第 10 章 18 牟宗三 周易哲學演講錄 華東大學出版社 新境界 pp

7 第一句表達鬼神對 為德 的作用 此可從孔子於 論語 泰伯第八 中稱讚大禹的德行 無可挑剔來理解 子曰 禹 吾無間然矣 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 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卑宮室而儘力 乎溝洫 禹 吾無間然矣 孔子稱讚大禹對飲食很簡樸 卻儘力去孝敬鬼神 平時穿的衣服很粗劣 而祭祀時穿得 華美 敬畏鬼神 為執政者領受天命的榜樣 生活簡樸便能與民同甘苦 不會浪費國庫 與奴役百姓去建立豪華宮廷 而竭力修治溝渠水道以疏洪 大禹畏敬鬼神的德行 深暗 天助自助的鬼神感召 因此用真實無妄的誠來體現鬼神德行而以德治國 乃能順應天理 (自然) 於是造就國泰民安的康同盛世 春秋時代的鬼神 一般指已死的祖先死後的靈 魂 這樣的 鬼神 觀念 由畏而敬而誠 可用來扶助 匡正我們的德行 終至與鬼神 合其德 所以 子曰 鬼神之為德 其盛矣乎 鬼神 是祖先所化 那麼 神 呢 論語 八佾第三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與祭 如不祭 這裡的神 與祭祀連上了關係 而祭祀為源自於商朝的習俗 商朝祭祀天神 地祇 人 鬼 如果 祭如在 指的是祖先 那麼 祭神如神在 指的則是不同於祖先的 眾神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強調既然祖先和眾神如在其上 如在其左右 祭拜者自然升 起畏敬之心 吾不與祭 如不祭 則教人親自祭祀以示誠心 因為至誠獲感應 再回頭看 中庸 第 16 章 鬼 鬼神 神其實都是性靈 靈魂 或者如朱子所云 鬼者陰之靈也 神者陽之靈也 以一氣言 則至而伸者為神 反而歸者為鬼 其實一 物而已 然物之終始 莫非陰陽合散之所為 是其為物之體 而物所不能遺也 其言體物 猶易所謂乾事 乾元 易經亦云 一陰一陽之謂道 20 而道也者 不 可須臾離也 所以鬼神具有普遍性 是以鬼神之德至盛至大 費 鬼神創生萬物沒有 遺漏 萬物不能沒有 或遺漏 鬼神 而鬼神之特性為幽潛於弗見弗聞之間 精微奧妙 無處不在 隱 因之鬼神能體現在萬事萬物上不會有一點遺漏 換言之 以鬼神之道 比喻中庸之道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費而隱 中庸 第 12 章 從時代背景觀之 那時的觀念以為每個人的生死成敗 以及萬物的存滅榮枯 都由鬼神主宰 鬼神之靈驗 使天下人誠惶誠恐 由畏生敬 齋戒沐浴 整齊衣冠 來祭祀衪 祭祀時 鬼神又如在 其上 如在其左右 處於那種氛圍下 就像 詩經 上所說 神靈的降臨 是不能預 先猜測得的 豈敢厭倦 怠慢而不敬祂呢 鬼神由於人類眼弗見耳弗聞 是很隱微的 隱 及其有求而以誠心體之會之 看似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天下時卻又是這樣明顯 20 同 1 周易 繫辭上傳第 5 章 147

8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靈應 可見人那真實無妄的誠心 是這樣無法掩藏的 誠與不誠 非常清楚 是如此這 般的無所遁跡 幾 的 誠 如果推到極致 至誠之道 可以前知 故至誠 如神 中庸 第 24 章 從以上分析看來 儒家將大自然 大宇宙 天 天命 天道 道 誠 乾元 天理 及 神 等通而為一 而孔子時代的鬼神觀念 很接近宗教觀念 2.3 宗教觀 從宗教角度觀之 古代的宗教信仰發源於巫 神媒 薩滿 shaman 的神人交通 以具體的言語與劇烈之肢體動作 滿足人性的感官 填補人心的缺憾 乃人類早期文化 的產物 現代的宗教信仰 雖然歷經數千年來的努力 仍然存有超神秘的色彩 21 而在 中國古代即有 天帝 代表 人格天 自然神 代表日 月 星 風 雲 雨 雪與 山川 河 江 等 自然現象 的說法 而對祖先之靈的祭祀則是 慎終追遠 的 意義 對 天帝 自然神和祖靈的信仰 形成中國宗教的特色 22 中國人都知道敬天公 天公就是 上帝 中國古書中之書經 詩經記載 上帝不下一百多次 所謂 齋戒沐浴 以事 上帝 中國在五 六千年以前就信仰 上帝 早於西方國家四千餘年 23 但是 人類對 上帝與自然神的認識 隨民智開化的程度而有其階段性的演變 早期的天人關 係 因處於民智未開的階段 科學尚未發達 例如那時沒有 蝴蝶效應 之認知 註 3 24 人類對於各種變化莫測之自然現象 凡無以名之者 皆謂神力之所使 神權之地位 因而至高無上 25 天人關係便形成猶如君臣關係一般 當人類遇有天然災害時 立刻會 聯想及是冒犯了神 褻凟了神的旨意才遭受到如此的懲罰 因此 臣民百姓個個都兢兢 業業爭先恐後地祭拜上天以求獲得寬恕 殊不知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 第 5 章 天行有常 不為堯存 不為紂亡 天地不偏不私 純任自然 任憑萬物自然 生長 而不加以絲毫造作 風 雨 雷 電 火山 洪水 地震 彗星撞擊等本自然生 發之理 不過為自然界運行變化的常態現象 它們發生前後所引起的變化 正足以示現 大自然由大自然所創 之義 例如遠古時期的天體碰撞 使得恐龍等大型爬蟲類黯然 退出地球的生態舞台 才有小型哺乳類的人類主宰地球的現況 天體撞擊是仁慈或禍 害 端賴我們是站在受益的一方還是受害的一方 此一時期的人類認為神創造一切 舉 凡日月星辰 山河大地 動植礦物之各種自然現象 無不認為是神靈之創造與表現 神 21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5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1996 pp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5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1996 pp 涵靜老人言論集(一) 天帝教極院 2005 pp 註 3 科學上有一個理論稱為 蝴蝶效應 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或者一個人打一個噴嚏 這 些看似極微小的動作 就可能在天的那一邊 地球的那一端引發颶風 25 新境界 pp

9 如暴君般獨裁而不容置辯 衍生神權第一時代 創造之神 新境界 稱 創造之神 為 第一神論 及至民智漸開 哲學發達 人與自然之抗爭從神創造一切衍生為人與神之賞罰關 係 開啟人類文明 進入神權之第二時代 救贖之神 此時期發生有某些人時常假藉 受命於天的行事 但卻暗中做出殘害自己同胞的無知行為 由於人的起心動念即為意識 之電磁波輻射或者說顯現為氣之放射26 如此日積月累之邪惡陰霾氣運一旦激怒了上天 27 註 4 無形中自然會利用神力使周遭環境產生一股殺伐之氣氛 當肇事者警覺到事 態之嚴重 並倉惶失措地趕緊祝禱於天祈求消除災厄28 亦即認為神如慈父般為人類之 救贖 其威權至高無上 凡人之功罪皆可由神之喜怒而獲得善惡之報償 上天干怒 則 災難迭至 上得天心 則大罪可赦 新境界 稱 救贖之神 為 第二神論 顯然 抱持這種神權觀念的人 忽略了太上曰 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災禍還是福報不是 上天所支配的 而是人的起心動念自己召來的 天 神 人關係 在第一神論及第二神論咸謂神權萬能的前提下 天帝 與 自 然神 被混而為一成為一種 唯神論 只有一個神 那我們日常生活上所熟悉的那些 寺 廟 殿堂內的仙佛 救世主 祂們的角色在哪裡 身為地球上的人類 是這 唯一 之神 主宰了你的一切 還是你帶有原罪 只要相信祂就可獲得救贖 或者天上和人間 一樣是有組織的 除了有主神之外 註 5 29 還有其牠神祇 註 6 30 這些 神 祇 其實只是比你智慧更高 經驗更豐富 功果更多 德行更好 更為先知先覺以及能量意 識更為高階的無形精神生命 如果你的認知是屬於後者 你的這種樂觀積極的想法一下 子就拉近了 神 與人類之間的距離 神 既然只是比你更為高明一點 那麼祂就不 再是讓你又敬又怕的暴君 也不全然是狹義的救贖之神 只要能找到明師指導 努力奮 鬥修持 精神之鍛鍊 加上肯犧牲奉獻 培功立德 更上一層樓 你就可以超凡入聖到 達祂們的境界 也能成為 神 這樣一想 寺 廟 殿堂內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上所熟 26 劉通敏 天人親和 電力放射的科學觀 旋和季刊 期 註 4 天帝教教訊雜誌 第 106 期 我的天命 涵靜老人認為整個大宇宙 大空間的 主導力量就是 氣運 大自然是大自然本身的力量所造成的 氣運就是代表大自然 28 天人日誦平等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註5 正信宗教之條件 一 明確的主神信仰 二 教義 教旨以修身為本 救世為主 三 儀式正大光明 公開傳布 四 不以神通惑眾 不以靈通邀眾 五 不炫耀神威 不誇張法力 正確信仰的態度 一 肯定人的人格與人權 二 善導人的生命與生活 三 自植 自奮 自創 不仰仗 不依賴 四 不為神通 靈異操縱 五 不以批評 指責為是 30 註 6 世界上各大宗教 如基督教 回教 和佛教等 各因地域 環境之不同 其觀念亦不同 耶教 回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的耶路撒冷與麥加 都在沙漠地帶 這兩種教都是 一神教 而佛教產生於印度的恆河流域上游 氣候溫暖 物產豐饒 是 多神教 149

10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知的仙佛 救世主 不再高不可攀了 因為只要我肯努力 我也可以成為祂們之一 成 為天 神 的成員之一 不就是一種 天人合一 老子 第 25 章 : 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天人合一 中的 人 乃指具有智慧生物的星球上之人類而言 大宇宙中每一太陽 系 或稱旋和系31 均有類同地球之 地球人 或可稱為 宇宙人 天 如前述代表 32 大宇宙 大自然 大空間 天 天道 道 天命 註 7 乾元 天理 誠 及神 等 時至今日 人類既然生於宇宙之中 頂天立地也算是介於無形 有形世界的主人翁 應該主動參贊化育 無形世界有許多天命任務必須透過有形世界的人類來配合完成 因 此天人之間就變得雙向往來且息息相關 凡人經由奮鬥可入聖成神 真人 超人 神 33 仙犯錯也會下墮為凡人 亦即 升勝而為聖 墮勝而為業 換言之 神 不是生 來即為 神 或者也可以說神與人不是判然兩立的對峙關係 而是相互流動的雙向道 神本為人修證而成 人奮鬥至超越某個層次之後 即能躋身為神 同理 神若不思奮鬥 一旦喪失神格 亦可能墮落成人 神既是由人修證而成 在天地間負有媒介天人的任務 是以又稱 神媒 新境界 就是在 聖凡平等為基準的循環宇宙概念 裡提出 媒介 神 或稱 第三神論 天人之關係就是靠這種媒介之力完成溝通天人訊息 縮短天人 距離的重要進階 繼而達到天人平等34 天人合一 扼言之 第三神論 神權非創造 亦非支配 而為媒介 35 參 第三神論與主神 天帝 3.1 第三神之產生 新境界 提出所謂 神媒 媒介神 第三神 是人類修證而成的 第三神論 新思想體系 其目的旨在 打破傳統宗教所沿革之天 神 人關係 以破除 唯神論 的 神權萬能 從而減少許多人盲目無知地祭拜天地 新境界 pp. 32 註 7 余英時認為概括地說 周初以下禮樂已從宗教 政治 擴展到倫理 社會的領域 天道 向 人道 方面移動 跡象昭然 淵源於巫文化的 天命 觀念也發生了極端微妙的變化 其實 天視自 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 的新信仰已經流行 關於 天 的觀念 軸心突破以前的 天 通 指神鬼世界 即墨子所謂 祭祀 上帝鬼神 而祈福於天 之 天 但更具體一點說 天 指天上的 帝廷 但是軸心突破以後的 天 同指向一個超越的精神領域 各派都稱之為 道 或道 氣合一的超越領域 軸心突破以後 天命 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 從集體本 位擴展到個人本位 參 天人之際 pp 天人親和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天人日誦平等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新境界 pp

11 前文提及現在的科學認知 大抵上將有形宇宙 即物質宇宙 或稱物質世界 的誕 生歸於那最初的 大爆炸 並發現有形宇宙至今仍然在膨脹中 而容納其膨脹的即是 人類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的無形宇宙 即反物質宇宙 或稱精神世界 靈的境界 天界 換言之 無形涵蓋有形 有形宇宙有多大 無形宇宙必然超過於有形宇宙 無形宇宙 之狀況 實與自然界之狀況完全吻合36 新境界 稱之為 宇宙定律 其對於 大自 然 大宇宙 天 的哲學觀為整體性的一元 一個本體 概念 整體宇宙 大自然 的 形成 是 自無至有 註 8 37 由虛無之狀態 太極之初為一團無極之氣象或意識能量 炁能 霎那間自然表現出大宇宙的體用兩面 一個本體 二種運用 此 二用 指的是既不偏於無形 精神 亦不偏於有形 物質 如一個手掌之有手背與手心之分 只是一個整體不同的兩面而已 二者相對而不相離 心 精神 與物 物質 必須和合 調和 為一元不可須臾分離 事實上在天人中間 天也可以說是 心 人可以說是 物 天人合一也是 心物一元二用 是以從 創造 角度觀之 可謂 大自然為大自然本身所創造 而 物質 是由 一元所分化成二用下之產物 或者說 物質為自然所凝成 愛因斯坦的 狹義相對論 不是向世人顯示 物質質量 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 能量 嗎 因此 先有自然 無形宇宙 後有物質 有形宇宙 人類生存於物質世界 易經 序卦 有天地 然後有萬物 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可經由修證而為媒介神 因此 就 神之產生 而言 1.先有自然 2.後有物質 3.最後方有神 所以稱為 第三神論 38 因為 第三神 是後天修成的 屬於修持淨化體系的 後天神 除了 上帝至尊之 境界以外 凡人依照奮鬥 修行功夫 煉心 靜坐 的深淺以及功德 貢獻 聰明而正 直等之程度 可循序往上修成自由神 例如土地公 城隍爺等 天君 聖 天尊 仙 36 新境界 pp 註 8 自無至有 乃指先有炁能 能量意識 再有物質 宇宙的形成 有炁而無固態物質 而炁之轉動才產生各種元素 經由各種元素之輕清之質 才有 氣 的產生 其構成最簡單的 初期元素 就是今日所稱 氫 的元素 氫又受 炁 的作用而有了 氧 氫氧化合燃燒的 結果有了 水 由此水而生現象 物質世界的萬物 物質世界的初基元素是 碳 更由此 碳 形成有機世界 物質界產生濁重的陰氣 陽氣與陰氣 質輕的元素與質重的元素 交集 形成多彩多姿的紅塵環境 故乃是先有無形再化有形 先有炁 能 再有質 體 無形世界 為有形世界的母系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1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1993 pp 新境界 pp

12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菩薩 及佛 由於這六種等級的神仙都是經由身 心 靈的不斷淨化而證得 皆為心 靈與物質蛻變現象之結果或言係人歷劫修煉之變相 所以稱 神為物質進化之變相 39 換言之 高能階之 靈的境界 亦為人類努力向善之結果所造成 涵靜老人在 新境 界 中更進一步做了如下之歸納 道者 陽 動 自然 先天 無形 和 宇宙萬象 德者 陰 靜 物質 後天 有形 亦即神仙所生存的無形精神世界與人類所生存的有形物質世界必須得其 和 也就是 必須 適切的配合 宇宙定律 無形運化有形 有形配合無形 去 和容對象 才 有宇宙生生不息的萬象 反之 亂 則 滅 則 無生機 40 那麼究竟是 哪一位神 來調控 無形精神世界 與 有形物質世界 之間的 適 切的配合 呢 3.2 上帝調和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 人 前曾提及有些星體的運行軌跡讓科學家不解 科學家因而假設有所謂的暗物質 暗 能量在暗中操控 涵靜老人在 我的天命 一文中開示 整個大宇宙 大空間的主導 力量就是氣運 大自然是大自然本身的力量所造成的 氣運就是代表大自然 所以大宇宙間這麼多的銀河星群 銀河系 太陽系的氣運變化 一定要有一個力量來安 排它 運作它 天帝順應大自然的力量 運用宇宙的自然法則來管理宇宙 41 這個 宇宙是 一個本體 二種運用 的大自然 天帝 運用自然法則 自然律與神律 42 註9 來使 心 與 物 互相和容對象 彼此適切的配合 亦即 心物和合一元二用 天帝 就是人類共同信賴的 上帝 亦是古代中國人以及許多世紀以來西方人 共同所稱的 上帝 天帝 就是大宇宙的主宰 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 也是中國五 千餘年來 齋戒沐浴 以事 上帝 之上帝 也就是地球上整個人類共同信仰的 最後 39 新境界 pp 新境界 pp 天帝教教訊雜誌 第 106 期 我的天命 台北 1992 pp 註 9 自然律 自然世界的規律 例如 萬有引力 而 神律 乃指神依其智慧與修持而操縱 自然律 之科學方法 參 新境界 pp

13 43 之神 上帝 人間所有宗教同出一源 其創始人先後均奉 宇宙主宰之命下降人 間 生在不同地域民族 適應時代環境需要 創不同信仰救世渡人 在此人類毀滅迫在 眉睫緊要關頭 全面核子大戰之劫 亦稱 三期末劫 地球上所有宗教追溯源頭於無 形 同是一個道統 相逢于危急存亡之秋 自應認清時代使命 各自照常運作 行道教 化 大家和衷共濟 同為拯救天下蒼生而奮鬥 44 因此 第三神論 主張 上帝有調和自然 無形 與物質 有形 的權威 上帝為調和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 45 這就說明了 為何人類大肆迫害環境 一切違反自然界平衡 自然律 的行為 自會感 召可以預料的天災人禍 因為 上帝是調和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 而地球源於大自然所 創生 是大自然創造了天地 前文曾解釋過 大自然為大自然本身所創造 和 物質為 自然所凝成 依照 新境界 也就是 無形 自然 創造有形 天地 所以是 大自然本身創造了天地 我們再看看老子是怎麼說的 老子 第 4 章 道沖 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 解其紛 和其光 同其塵 湛兮 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可語譯為 道的本體是虛空的 但是道的作用卻沒有窮盡 它雖幽微淵深 卻能生化 萬物 好像是萬物的宗主 它不露鋒芒 解除紛擾 隱藏光耀 混同塵俗 它雖隱沒無 形 卻能創造萬有 似乎自古而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從那裡產生的 似乎在有 天帝以 前就有了它 老子 第 25 章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人法地 地 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象帝之先 點出了 似乎在有 天帝以前就有了道 而 道為萬物之宗 為天下 母 亦即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 更重要的是 道法自然 進一步的闡釋了 道是完全出 乎本性的自然 因此從老子的 道德經 也可以推論出 是 大自然本身創造了天地 亦即 新境界 稱之為宇宙定律的 無形創造有形 3.3 上帝調和無形與有形需要幫手 第三神之媒介 43 新境界 pp 新境界 pp 新境界 pp

14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就 神之功能 而言 上帝調和自然 無形 與物質 有形 需要幫手 註 這些幫手就是 第三神 祂們都是執行 上帝旨意的天使 祂們的角色即為擔任自然 氣運 與物質 人類 之間的媒介 所以 就 神之功能 而言 第三神 為 媒介神 或 神媒 就 劫 的觀點 劫由人 心 造 必由人化 地球氣運與人心的善惡息息相關 神媒為氣運與人類之間的媒介 神媒行劫與救劫的關鍵仍是由人心的善惡所掌握 在 上帝指揮之下 天人之關係就是靠這種媒介之力完成溝通天人訊息 交流天人 文化 以及於人間因時 因地創設不同宗教信仰以救世渡人 同時 第三神也能夠經由 與有形世界人類相互配合運化等神妙 例如原靈合體47 提昇該神媒在該空間層的熱 準 而達到同步進化 同步配合之雙重效果 從此觀點而言 人已非純粹的人 天亦 非純粹的天 48 天人關係的密切與時俱進 我們常聽說 神就是愛 神就是至一生命 在無數的生命形式之內 卻又超越 它們 所謂 愛 就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中 辨識出合一 而這就是神在有形有相的 世界中誕生了 艾克哈特 拖勒(Eckhart Tolle) 在其所著 一個新世界 喚醒內在的力量 49 中如此寫道 他是全美最受歡迎的心靈指導老師與紐約時報第一名的暢銷書作者 換言之 愛 為 二元對立的折中情緒 或言矛盾的統一 對立的調和 亦即 新境界 所稱之 熱準 也 有足夠之 熱準 愛 才能調和對立 基督教以 愛 為最高情緒之表現 蓋基於此 又 愛 是有愛人的心 就是仁 而非愛情的愛 仁愛是公 愛情是私 仁 像果核裡的仁 果仁種在泥裡 長起來就結果 果中又有仁 仁種了 又結果 如 是永遠生長不停 所以仁是生生不息的根本 黃帝內經 則提到 古人對各種自然 46 註 10: 據商代卜辭 陳夢家 殷墟卜辭綜述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6 pp. 572 天上有 帝 或 上帝 常常發號施令 與王一樣 上帝或帝不但施號令於人間 並且他自有朝廷 有使 臣之 類供奔走者 不僅此也 先王仙公死後往往上至 天 廷 賓 於 上帝 亦參 余英時 論天 人之際 聯經出版 台北 2014 p36 47 天人日誦平等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新境界 pp 艾克哈特 拖勒 Eckhart Tolle 一個新世界 喚醒內在的力量 A New Earth Awakening to Your Life s Purpose 張德芬譯 方智出版社

15 現象 經過長期的觀察 認識到宇宙間一切事物 都存在著對立與統一的兩個方面 於 是便用 陰陽 這兩個字來概括它們 將這些文句對照涵靜老人前述之歸納表 就 可明瞭 新境界 的下面敘述: 是故天道好還 大道循環 仁生萬象 誠息不已 在 此自然物質(無形有形)之間 某種半陰半陽之力在求二者之配合者 即為神媒 爰 第三神 便是協助 上帝 以愛心扮演使精神世界與 物質世界 人類 之間 和諧 的媒介角色 肆 平等賴奮鬥的宇宙觀 大宇宙分為無形宇宙與有形宇宙 共存於宇宙的空間之中 無形宇宙是一切性靈 靈 魂 所組成的宇宙 人身乃先天 性靈 暫居於後天 肉體 內而生活於有形宇宙中 以遂行其天命 然所謂 生者寄也 死者歸也 該趟天涯旅過最終仍須放下肉身 回 歸道源 回到性靈永恆的故鄉無形宇宙 差別只在 生前鍛煉精氣神 創造新生命 註 或 生前不修 死後即無能為力 在生與死的過程之中 有很多的問題存在 如 果死後仍然回到原來的地方 如此來去 很簡單 但是很多人死後回去不得 因為在人 生過程中 沒有把死後回去的條件做好 不能配合回老家的自然法則 因此不能回去 反而到了他不想去的地方 就是一般人所講的 輪迴 如果生前不修 所以要向自己 奮鬥 將來死後就受環境自然條件的支配 所以要向自然奮鬥 無能為力 而輪迴不 已 新境界 稱此 生命之偶然論也 自然律之輪迴論也 亦諸行無常之悲觀論也 人生之究竟果若如是 則生命之價值亦可謂了無意義矣 51 欲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 行中 所以要向天奮鬥 唯有如本文在前言中提及的學習 君子之學 就是 人 要學習天 神 的奮鬥不懈精神 跟神親和交流 以達天 神 人平等 個體與自然宇 宙 精神合一 的實質理想 前述之第三神 以下簡稱 神 為形而上的性靈 是人類經奮鬥修證而成 亦即 神為具有自我奮鬥能力之性靈 50 註 11 註 8 說明 由無形至有形 此處則說明 如何由有形返回無形 由 有形而至無 形 即要運用物質而反自然 借由肉體物質 精 之修煉便能化為 氣 氣再化為 炁 炁即是 還虛 的出神狀態 透過煉心 性功 靜坐 命功 之 性命雙修 可以煉質還 虛 達到母系之無形精神世界 所以修道要返本還原 就是回到精神之來處 炁的世界 而 參予宇宙世界的應化 參贊化育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1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 帝教出版 1993 pp 新境界 pp. 75,

16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其在世時懂得修行的真意 懂得向自己奮鬥以求超脫後避免自然律支配之道 是以神能 不受地球引力 自然律之一 之影響 隨心所欲來去自如 所謂 如來 是也 神媒 之所以能具有超制自然律之功能 亦無非生前修持所得之結果而已 所以 神者 具有不受自然律支配能力之高級性靈之總稱也 懂得把握人生之善性 深諳奮鬥大法 循序進階而上 由自由神 例如土地公 城隍 爺等 天君 聖 天尊 仙 菩薩 及佛 人類如修行至仙 佛果位 基本上已經從 煉精化氣結成氣胎 煉氣化神結成雷胎 煉神還虛結成聖胎 炁胎 52 具大羅金仙身 份 如再能由聖胎修成鐳胎 便可進入鐳炁境界 而與 上帝親和為一體 也可以說 與 上帝合而為一 就是 上帝的化身了53 茲就上述奮鬥之階段性歷程分述如下 4.1 向自己奮鬥 學習君子之學 先要奮鬥無息反求諸己 要養德養量 經云 茲奮之義 藏於己 拓於邦 放御天下 善積己心 寡範己念 振己自己 越舉奮鬥 54 向自 己奮鬥 的定義 其基礎是由個人之誠意 正心做起 漸漸由內而外拓展至家國天下 也就是 誠於中 形於外 實乃儒家所謂正心誠意內聖功夫是也 即是先在心理上突 破 努力以爭脫肉身私情私欲影響之奮鬥 而 善之誠心 新境界 稱之為 熱準 其高低為人與天 高次元空間之神媒 超人 真人 交流能力的指標 熱準 高代表 天人親和 包括感應 祈禱 溝通 互動 意識訊息等的交流 的次元空間愈高 親 即接近 和 即反應 如人之親力 動念 意識 是善 則所放之念力電磁波 55 為陽性 質輕上升 自然能達到熱準 而發生天之和力 感應 如動念 親力 是 惡 則所放電射為陰性 質重下降 不能達到熱準 即無感應 於此處言及 天人親和 乃因其為 天人精神合一 的前提 涵靜老人曾云 天人親和 就是以靜坐的方式達 到溝通天人消息的目的 善之誠心 靜參工夫 善之誠心 如何找回來 人類在物質文明的過度開發下 許多潛在的智慧 本能 52 新境界 pp. 75, 天堂新認識 科學的宗教宇宙觀 帝教出版社 三版 1994 pp 又神亦未必盡屬無形 在有形為 人神 在無形為 聖神 能在有形之界為人神 則與無形之聖亦得和諧 此聖凡平等之 基也 新境界 pp 天人日誦奮鬥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劉通敏 天人親和之炁氣觀 宗教哲學季刊 期 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出版 持 平常心 內修自省懷入世之志時時奮鬥 天帝教教訊雜誌 第 008 期

17 例如 人性有善的潛能 註 已被七情六慾所蒙蔽而致無法開啟 欲竭力開發潛 在本能 惟有不斷自我反省突破 揭掉偽善的外衣 由 煉心 洗心革面來修習 靜坐 鍛煉精氣神 即由 性功 修習 命功 蓋在人類肉體上存在著先天的性靈 一個人 在靜坐全然寂靜無念之時 便可激發先天之潛能 認識靈性的真我 而臻由 心性 煉 到 靈性 的 天人精神合一 例如 印度宗教的基礎在於通過冥想靜參 禁慾苦行 自省悟覺的過程 體驗萬物一體 天人合一的神秘精神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是以人為中心的修行觀念 引導人性昇華 至宇宙最高精神境界 故以人天之和為信仰的終極58 亦即有形物質世界的人類與神仙所生存的無形精神世界必須得其 和 也就是物質 與自然必須 適切的配合 親通中和方能有感斯應 聖凡平等之基礎在於和 能聖 凡平等即為和 而聖之基本地位為 上文之 自由神 故成自由神即係達到和的水準 聖為一個太陽系中神之最高境界 然神亦未必盡屬無形 在有形為 人神 在無形為 聖神 能在有形之界為人神 則與無形之聖亦得和諧 此聖凡平等之基也 59 孟子主張人性有善的潛能 也就是 人性有善端 然而此善端的人性由何而來 中庸 第 1 章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由天命 天道而來 誠者 天之道 中 庸 第 20 章 誠者 物之終始 中庸 第 25 章 此一形上本體論述以 誠 為 宇宙萬物的淵源 自自然然也為人之本: 當知天體乃真實有此天體 群星真實有此群星 太陽真實有此太陽 地球真實有 此地球 凡此皆真實不妄 循此以往 風雲雨露 乃真實有此風雲雨露 山海水陸 乃 真實有此山海水陸 魚蟲鳥獸 真實有此魚蟲鳥獸 人類男女死生 亦真實有此男女死 生 更循此以往 喜怒哀樂 亦真實有此喜怒哀樂 飢寒溫飽 亦真實有此飢寒溫飽 凡此皆各各真實 不虛不妄 中國古人則認為天道 故曰 誠者 天之道 錢穆先生對 誠之所以為形上本體 如是解說60 中庸 孟子 及 通書 57 註 12 孟子曾舉乍見孺子入井而生怵惕惻隱之心以示人性善之一端 即使是惡人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 亦有可能展露出其本心善良的一面 孟子認為仁義禮智四端潛藏於心 使人成為人之所以為人之 幾希 但是 良知的呈現 在許多人一生中 卻常常只是如火花閃現 人之所以如此經常性地失落了本真 就 在於人們總是身陷於五光十色外在世界的紛紛擾擾 缺乏反觀自我的心靈深處 而靜坐恰可將向外投射 的思慮收攝回來 轉向內在的靈性世界 以激發心善之端 然後予與護持 存養 與擴充 才可以成就 善 58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5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1993 pp 新境界 pp 錢穆 中庸新義 孟子研究集 中華叢書編委會出版 台北 1963 pp

18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誠者 天之道也 誠之者 人之道也 誠者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從容中道 聖人也 誠之者 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 中庸 第 20 章 ) 是故誠者 天之道也 思誠者 人之道也 至誠而不動者 未之有也 不誠 未 有能動者也 孟子 離婁篇 誠者 聖人之本 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 誠之源也 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 誠斯立焉 純粹至善者也 故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元 亨 誠之通 利 貞 誠之復 大哉易也 性命之源乎 通書 誠上 換言之 天所賦爲命 物所受爲性 大宇宙實體真實無妄 虛假就成不了大宇宙 就沒 有天命流行 就沒有誠體流行 誠者為天道 而做到誠的工夫 則是人道 天道乃 不 勉而中 不思而得 從容中道 萬物生成的變化過程 是通過誠的作用不斷的開展出 來 都充足實現了自己的本性 或者說 由乾道以正萬物性命的作用使 誠 落實在事 務的作為之中 誠之流行出來 各自有個歸安處 例如爲人也是這個誠 爲事也是這個 誠 爲物也是這個誠 誠 的作用意義其價值因而確立 而人道學誠德時 應當防止 邪念滋生 閑邪 因此要為善 要 擇善 以存其誠念 亦即做到 周易 乾文言 所云之 閑邪存其誠 復由於不能一學就成功 所以要 固執 此 善之誠心 能 固 執 此 善之誠心 即為將天之誠落實到人性 將超越的天降凡到人心上來 這就說明了為何 新境界 要將 善之誠心 定義為 人與天親和 之 熱準 善之誠心 當 誠之 的人道工夫發揮到極致 天之所賦 命 物之所受 性 為 誠 與 善 所貫通 註13 61 就落實到無雜染瑕疵的 至善 之德 至誠如神 儒家 天人合德 的最高理想 可欲之謂善 有諸己之謂信 充實之謂美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大而化之之謂聖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孟子 盡心下 每個人看到就本心覺得很喜歡 有好感的 例如看到別人行善 扶著殘障者或老人過馬 路或在捷運上讓座 你覺得很喜歡 就叫做善 善端 如果也能把善在自己身上加以 61 註 13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就是能誠實地自己面對自己的初心 本心 所以 誠 是聖人之本 陰 陽相輔變化不相悖離就是乾道 元亨利貞 就是 乾道變化 的過程 元亨是成始 利貞是成終 元亨 是是乾道 誠德 天命之通向人心 利貞即乾道落實於個體生命而成其性 成其性即有所表現 有所落 實 有所指向 此即是利貞 所以元亨是創生過程 利貞是終成過程 因此 人只要把乾元賦命於人的 誠德本心 即人性 表現出來 實踐出來 則乾道 天道 誠德便可以成始成終 所以大哉 易道 真 是 性命 的起始源頭啊 158

19 實現的 成為實有的 誠 就叫做信 存其誠 力行充實善行 擇善固執以積善 任何地方 任何時候都可以行善就是充實而沒有缺陷 就叫做美 展現的是人格之美 自身善行能充實而沒有遺漏 就像火苗已燃燒旺盛 泉水流淌積成四海 自然像靜坐悟 性 悟出性中天 明心見性 那樣的發出內在光明去影響他人 亦即 己之所欲 乃 使人欲之 或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擴善 就叫做大 當這種向善影響能 真誠感動他人使之發生實質轉變 而大化流行無有窮盡時 至善 就叫做聖 達到了 聖的地步 祂的作為如天地自然的變化 別人無從測知 那種 哲學理性無法掌握的不 可知境界 宗教所說的不可思議境界 令孔子感嘆的 天何言哉境界 就叫做神 當善之誠心昇華到神的境界 就是 天人合德 所以人類欲求天道 理 無需外求 反求諸己之 誠 方能臻於 至善 而達到 天人精神合一 的境界 欲做到擇善固執必須先具有足夠的智慧 通達事理來明辨是非善惡 能洞見世間萬 象是謂 明 聖人的 誠者 聖人之本 自誠明 謂之性 及 天命之謂性 屬於所謂 生而知之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從容中道的 明 者或 靜參 之頓悟的 明心見性 者 相對於帶有先天使命之聖者或稱 生命之因果論 者 註14 62 上文 生 命之偶然論 者 屬於 學而知之 或 困而知之 者 由於酒 色 財 氣四劫之銷 磨 其智慧與正直 註15 63 則不足以明辨是非以擇善固執 而無法直接將善之誠心彰顯 出來 因而需要通過後天之禮樂教化 培育仁義禮智信 五常 及一切相關倫理德性 百行 方能學習對善的掌握 這即是 自明誠 謂之教 修道之謂教 修道 和 自明誠 作為 教 的意義所在 而能臻聖人修養工夫的最高境界 誠 蓋 聖 誠而已矣 誠 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也 通書 誠下 如是說 中庸 第21章 自誠明 謂之性 自明誠 謂之教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 62 註 14: 生命之因果論 參 新境界 p57 (1)儒道釋耶回五教聖人 第三神 皆帶有極大的先天使 命 於不同時間 不同地域下凡傳佈 天帝大道以救劫 救心 救人 救世及啓發文明 (2)德國哲學家 雅斯培 Karl Jaspers 在其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Karl Jaspers Michael Bullock trans., 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3, p3. 中提到 在西元前第 一個千年之內 他稱之為 軸心時代 Axial Age 中國之 士 指老子 孔子 墨子 莊子等 印 度之 苦行者 指釋迦摩尼 希臘之 哲學家 指蘇格拉底 柏拉圖等 和以色列之 先知 指摩 西等 憑藉其統合性思維與直感 開創了軸心時代四大古文發展過程中的精神大躍動 稱為 軸心突破 Axial Breakthrough 或 哲學的突破 Philosophic Breakthrough 人對於宇宙 人生 的體認和思維都跳上了一個的層次 最後導致系統性的哲學使或思想史的正式發端 由於軸心突破的結 果是每一文明都各自完成了一場 超越 出現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對照的超越世界 因此這一千年也 可以稱之為 超越時代 Age of Transcendence 其後此一超越世界便成為精神價值的終極源頭 例如 突破前的鬼神世界主要依靠原始信仰而成立 就中國的獨特情況而言 軸心突破以後 這一超越世界即 所謂 道 參 余英時 論天人之際 聯經出版 台北 2014 pp 註 15: 聰明正直謂之神 參 左傳 夫神 聰明 正直 而一者也 在有形為 人神 在無形為 聖神 159

20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如此無論是 生而知之 學而知之 或 困而知之 誠 明 已經合一 天 命到修道的單向道已擴充為 誠明合一 的雙向道 故北宋張載云 儒者則因明致誠 因誠致明 故天人合一 致學而可以成聖 得天而未始遺人 正蒙 乾稱篇第 17 張載用 天人合一 來解釋 誠 與 明 的關係 在中國思想史上 天人合一 的 命題是他首先明確提出來的 張載並對 天 與 人 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說明 天人異用 不足以言誠 天人異知 不足以盡明 所謂誠明者 性與天道不見乎 小大之別也 正蒙 誠明篇第 6 可見 天之用就是人之用 知人也就是知天 天道與人性是統一的 誠與明是合一的 一般而言 靜坐實修是在每日靜坐之前 透過反省懺悔及認錯改過 反身而誠 固執積累 善之誠心 熱準 人天親和以引來神與 上帝的親和光 將內心深層之污垢 與黑暗面 全部照亮 沈澱的污染得以全部挖出 連根拔除 此時靜坐 就能清清白白 光明正大 打掃心上地 即是此意 隨著靜參實修進程 通過腿部反應 生理 心 理反應 以及身體上的大改造後 才開發腦部系統 此些階段即所謂 煉精化氣 氣胎 煉氣化神 電胎 煉神還虛 聖胎 的變化階段 從茲開發先天之靈知靈能 喚醒先 天的使命感與先天的靈覺64 以臻 坐出心中天 的 明心見性 誠明 明誠 天人 合一 靜參 精神與意識之淨化昇華 所謂靜參 結胎 或 得丹 乃是氣之質量凝聚過程 其狀似丸狀 實則為氣氤氳 之活潑狀態 而非物質化固體 形成 氣胎 其先貯氣於下丹田 進而運化周轉於全 身各處 其餘如為擇善固執精進之 電 雷 胎 聖(炁)胎 或因利鎖名繮物慾橫 生而入魔墮落之 陰胎 濁胎 邪(魔)胎 等 則是身 心 靈因為 意識作 用 之影響 而產生大部份精 氣 神之清淨精華態或污濁不良態 分別凝聚於下 中 上三丹田區域之中 另少部份則充斥周身 宇宙一切眾生之生命力暨精神力之精進或墮 落 不僅與 身 心 靈之意識 有著絕對性關係 所以要煉心 由心性煉到靈性 由 思想意識煉到靈魂靈識 亦即由性功修習靜坐命功 亦將決定靈魂之未來前途及其歸 屬之靈域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3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1991 pp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4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1993 pp

21 在靜參的進程上 當煉至 電胎 時 即初步有 引得大空之正炁調濟親和 的能 力 進至 聖胎 階段 則 靈機煥發 智慧圓明 而臻佛家所云 明心見性 道家則曰 陽神出胎 此乃真我 二我 出現 亦即 原來軀體氣炁孕育之化身 此一修成的 純陽金光氣體 能超脫物理世界的束縛 來去自如 明誠合一 聰 明而正直 進入 天人合一 的永恆精神世界 回歸 上帝身邊 而以大宇宙為家 與宇宙生命共始終 66 近代西方對人類 精神 與 意識 的探討 也已能經由冥想 靜坐等方式 觸及 到宇宙精神的永恆性及整體意識的交替性 甚至於進一步推論人類意識的進化可能有下 列三個層面 一 屬靈的階段 是指當人類的意識進入此一階段 將會超越內在原有的邏 輯或理性觀念 而以精神直觀的方式 主導個人原有的生命形態 二 微細體的階段 是指當人類的意識繼續向 終極精神 進展 開發出內 在意識的潛力 將可以直覺到 神 的生命形態 換言之 個人意識處在此一階段的人 類可以實際觸及神之精神生命 並與神意識交感 三 原因體的階段 是指當人類意識已能完全淨化 此時 神 與 靈魂 不再有區別 成為整體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實有現象 與終極精神合而為一 這也是人類 意識淨化的終極目標 向自然奮鬥 向自然奮鬥 是且戰且學仙一邊 向自己奮鬥 一邊 向天奮鬥 兩者間的 中 繼 奮鬥 大自然充滿了各類生命與物質 人當初生之時有了感官之後 開始好奇地偏 向外界的各種煩忙活動 在日常生活裡幾乎沒有哪一樣離得了將外物 他人對象化 客 體化 於是性相近 習相遠 人生現實生活最真實的樣態 呈現為 我 在 內在本真 自我 與 我與萬物關係 之間合一或分離的動態擺動 向自然奮鬥 便是首先要和 萬物和諧相處 蓋和則生矣 萬物 包括人我 得以欣欣向榮 孟子對物我關係的體會 是 萬物皆備於我矣 反身而誠 樂莫大焉 強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孟子 盡 心上 萬物皆備於我 我亦備於萬物 人與萬物和諧相處 66 新境界 p95-97,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5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1993 p

22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只要人存在大自然裡 這個 人我 就得和其它存在者發生關係 而孟子此段話中 的 我 指的是一個道德的本真自我 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 真實不虛的 誠 的存在狀 態 我與其它存在者發生關係的方式 就是我不以對象 客體的眼光打量周遭的世界 而以善之仁端的惻隱關懷之心投向大自然內一切存在者 經云 心氣相志 心志以道 68 是氣曰道 仁心誠意所發出之氣為精誠之正氣 而 通天下一氣耳 莊子 知北 遊 精誠所在金石為開 且仁生萬物 當能感召萬物之回應 是以萬物在 仁心誠意 的浸潤中也如如地以其本來面目向我開放 彼此間的藩籬化為烏有 萬物 就是在這 種意義下進入 我 的生命存在而彼此生命相接 氣息相通 成為一個生命 價值的統 一體 體現了 備 的結果 物我一體 孟子的物我關係就是指我與萬物彼此生命 相互涉入所形成的親和一體性 也是本文所介紹 天人親和 的一種 天 在此處指 的是 大自然 當然包含我以外的其它存在者 萬物 因此 備 的涵義可詮 釋為 同構 只不過孟子是從 我 的角度來說罷了 69 問題是 在實際的常人世界 裡 物我總是呈現分離狀態 我 將其它的存在者對象化 客體化 同時 我 也 被其它的 我 對象化 客體化而為一物 因為非道德本真的存在樣態正是我們的實際 生存狀態 在許多人一生中 道德的本真自我 常常只是如火花閃現 人之所以如此 經常性地失落了本真 就在於人們總是身陷於五光十色外在世界的紛紛擾擾 缺乏反觀 自我心靈深處的 仁 道 誠 德 而本文所提之 靜參 恰可將向外投射的思慮 收攝回來 轉向內在的靈性世界 以激發心善之端 從 常人 的存在狀態下超拔出來 回復 道德的本真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實際生活中多為 常人 之我 道德本真 之我卻是真實不虛 的存在 自然 萬物皆備於我 也是根本的實在 只是 常人 之我多因 不誠 不 仁 而對這種本體的存在無所見 而孟子自是已見道體故有真切的感受 然後才指示欲 徹底轉換 常人 之我為 道德本真 之我的超越方法為 反身 與 強恕而行 反身 是中止向外界的各種煩忙世俗活動而以自身為觀照對象 先認清 我之 物 為肉體 我之 心 為靈魂 靈魂體及其靈識 而 心與物 的組合作用 心物一元 二用 即是靈魂投胎為生命體或生機體之思想意識 唯有 反求諸已 在反省懺悔 有過則改的實實在在面對自己前提下 靜坐時心神才不會外馳 收攝身心的靜中內向體 驗 靜坐 方能進入無人 無我 無念之物我一體境界中 洞澈假我五蘊之作弄 從而 激發居住於肉體中的先天潛能 認識本來清淨自在的真靈 月到天心萬籟清 風來水面不侵塵 常空五蘊山頭照 休失本來自在身 天人日誦大同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彭國翔 孟子 萬物皆備于我 章釋義 中國哲學史 北京 1997 年第 3 期 pp 李玉階 涵靜老人 清虛集 分詠廿字真言 天帝教教史委員會編撰 2006 年 pp

23 這也是為何宋明儒者多離不開以靜坐作為收攝身心的修養方式 借由時時觀照本心 進 入 萬物皆備於我 的體驗狀態 而達到 明誠 換言之 人我在 常人 之我與 道 德本真 之我的動態拉鋸之中 透過 反身而誠 之靜坐修持可使其平衡點偏向 道德 本真 之我的這一邊 偏得愈多 前述 仁誠之心或善之誠心 的熱準隨之愈高 而仁 誠即真誠仁愛即真愛 故 新境界 亦將 善之誠心的熱準 定義為 愛 基督教以 愛為最高情緒之表現 蓋基於此 當這世界充滿真愛 萬物皆備於我 我亦備於萬物 物我親和一體 天堂就在人間宇宙 自然 樂莫大焉 反身而誠 是老老實實的向內觀照 並可借由 靜參 來改變 我 對萬物的態 度 而得以包容萬物 民吾同胞 物吾與也 宋 張載 西銘 達成萬物與我同 構 亦即 萬物皆備於我 從茲更進一步外推 將 萬物皆備於我 的 我 推展到 萬 物 使 每一物 也不將其以外的存在者對象化 客體化 而達 我亦備於萬物 下 手工夫 如上文 擴善 為 己之所欲 乃使人欲之 相對地 己所不欲 則勿施 於人 這是孔子對 恕 的解釋 如心 也就是視 我 之外的其它存在者 客體 如己 孟子以 強恕而行 作為想要趨近 天心之仁 的切入要訣 涵靜老人在其 清 虛集 裡 亦如是說 先聖垂留一字銘 己所不欲勿施人 求仁之道此為近 體諒物情天下傾 71 皆點出了 恕 的實踐 遷涉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力行恕道 一旦貫穿於每一個人的 日常待人接物中 每一個人的 常人 之 我 便會消失 而以 仁愛誠意 為體的 道德本真自我 得以復現 每一個人的 我 便得到了徹底的轉換 其人性昇華至宇 宙最高精神境界 而得以盡仁誠天道 仁者二人乾坤配 論語 顏淵 樊遲問 仁 子曰 愛人 荀子 大略 仁愛也 故親 孟子 告子下 親親 仁也 墨子 經上 仁 體愛也 韓非子 解老 仁者 謂其中心欣然愛 人 強恕而行 的結果 宇宙是充滿大愛的宇宙 而 大愛 是最強的天親人和媒介 當恕到達了極致之時 可以從盡己之性 推展到盡物之性 進而成己成物 與天地萬物 渾然為一體 所以 體諒物情天下傾 這樣看來 孟子有感於對 萬物皆備於我 本體實存的洞見 所開示達到這種狀 態的途徑 反身而誠 以臻 靜悟 與 強恕而行 以力求達到 仁 相對 上 前者以 靜淨 為特徵 而後者則以 互動 為特徵 根據 3.1 節涵靜老人所歸納 的 和相 動 靜 宜適切和合 才有宇宙生生不息的萬象 同理 反身而誠 71 清虛集 pp

24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與 強恕而行 互相配合力行 就可生活在一 萬物皆備於我 我亦備於萬物 充滿 大愛的和諧大自然裡 化命自然 以巧造物 創造新文明 天定勝人 人定亦能勝天 向自然奮鬥 就是人類要學習負責地扮演其與萬物和諧生存於大宇宙 大自然內 的應有角色 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 其一為大自然之威力 旋威引威 阻善礙利 太 陽系內的地球 上有旋風 下有引力 中有風 雨 雷 電 火山 地震 高山大洋等 之險阻 人類至今尚未能完全克服之 天定勝人 加以 天本無心 以人為心 是以大自然之氣運隨人心之起伏而變動不已 例如 四時失序 地球暖化 氣候變遷 洪澇乾旱 風災地震 潮濕與乾旱環境的自然調節失靈 以致病毒活躍期延長 原本蟄 伏於人煙罕至的荒野叢林的病毒 隨野生動物乃至人類之媒介而出現 大自然反撲凌 厲 始作俑者 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人類莫屬 是以自然界對於人類之迫害與限制 一方 面可視為大自然的無言之教 藉以激勵人類學習大自然以巧造物之創造力 在困境中創 造人類物質文明 於是有了 茅屋 木屋 鋼筋水泥屋 摩天大樓 太空實驗室的實 際運轉 甚至規劃 2025 年殖民於月球 馬車 腳踏車 火車 摩托車 汽車 輪船 飛機 太空梭的發明 道路 橋樑 隧道及高速公路等之興建 醫學 物理科學 生命 科學及航天航空科學之發展 進而仿生科技之流行 尤其後者即是直接模仿 大自然以 巧造物之創造力 使得大自然災害降臨後 人類生命雖有傷亡 財務雖有損失 這 個地球上的文明仍能持續繁衍了五千年以上之歷史 人定亦能勝天 然而人心不古 工業革命之後 人類現在的精神文明 人文社會 宗教 哲學等 遠落後於物質文明 人定亦能勝天 的奮鬥精神或勉勵語彙 由 相對 被曲解成 絕對 的 人定勝天 於是長 期以來科學對自然資源的運用 主要是以自然為人類所統御利用的對象 都以為人類服 務 為建設現代化社會生活為目的 雖然生態的傷害 地球資源的有限 人類的生活方 式必須調整 要節能減碳等都已成為眾所周知的現況 但對自然和生態的戕害如故 絕 大部份的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依然在浪費大量資源 是以 新境界 指出 一切問題出在人心 挽救之道要從煉心做起 如上文先要 向 自己奮鬥 繼之以 向自然奮鬥 始終堅信 化命自然 以巧造物 奉云天定 繼之謂勝 天定勝人 人定亦能勝天 之奮鬥精神 做為畢生修持奮鬥的目標 大自然以巧造物 創化生命締造了大自然本身 稱之為 天 定 能夠承續 天定 發揚光大者 則稱之為 勝 人類學習大自然的創造精神 創 造科技文明 青出於藍 而能對抗大自然的迫害 能對抗後(矛盾的對立) 人類要懂得 和大自然保持和諧 否則如果利用科技去破壞大自然的循環平衡 那麼矛盾的對立一旦 164

25 被迫壞 媒介神就會行使神律操控自然律 即所謂 在天成像在地留形 而讓大自然 反撲人類 以調和暴戾之氣所造成的違反自然現象 直至兩者恢復和諧 也就是第三神 負責使矛盾的對立平衡在 和 的狀態 同理 肉體和靈魂之間的矛盾對立 向自己奮 鬥也能感應仙佛協助自己達到身心平衡和諧 不為命運所侷限頹喪的人 懂得奮鬥造命 感動媒介神的和其所求 造命成功後 該人便可升勝為第三神 成就永恆的宇宙生命 上帝又多了一位幫手 突破命定論的因果關係 掙脫大自然引律之束縛 向自然奮鬥 就無形面向而言 為向命運突破 造命 不屈服於環境 不受制 於機運 不屈服於命運 下手功夫為以 性功 煉心來潤澤 命功 與 神功 的 性 命雙修 命功 乃指生命外在形體的鍛煉 動功 與生命內在精氣神之鍛鍊 靜坐 煉精化氣 命功 煉氣化神 命功 煉神還虛 神功 煉虛合道 神功 凝神氣 鍛煉魂魄 致力於突破命定論的因果關係 進以掙脫大自然引律之束縛 超脫三界輪 迴之設限 經由 煉魂制魄 之修持 性靈日積月累地漸漸突破肉體的束縛 恢復清 明自在的本質 即不昧本來性 能如大火炬 如電洞微塵 壘望絕觀 能役物而不役 於物 能凝神氣祈禱與親和成就 物質之上 自然之下 之造化 即媒自然介物質之 媒介神 即為人間之 神媒 而得以發揮人類的天命 為世界的調和而努力 因 此 向自然奮鬥 有如 中繼 奮鬥 科技突破 凌越自然 則更增助益於 向天奮 鬥 而達天人彼此互動 昔當今人類方忙於殺伐 自相戕賊 不知最大之敵人實為大 自然之挑戰 如能移其自相殘殺之精力而與自然奮鬥 則近道矣 現代的修行 即是 要克服人類之反自然現象 先修正自己 再積極調和四遭之反常 則靈魂可以與天親 和 小自然會與大自然契合 現象界的種種磨難 就成為回歸自然的本錢了 根據 新 境界 靈魂經由與肉體的適切配合 除了培功立德以外 性命雙修之道功可強化靈 魂的靈識與能量 生前修與不修 逝世之後靈魂離開肉體 立見真章 其在靈界的天 層如下 一 普通靈魂可在同溫層以下飄浮 均受行星引力之牽引而下墜 輪 迴於於三界五行中 即屬於前述 生命之偶然論 二 自由神可在同溫層以下自由往來 不受引力之拘束 三 天君可以突破各行星間之旋風力 在本旋和系內自由往來 四 聖可以突破一個旋和系 五 天尊可以突破兩個旋和系 六 仙佛可以突破五個旋和系 七 上帝可以通行全宇宙各個旋和系 165

26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宇宙間之旋和系共有五種不同之旋律 故祇須具有突破此五種不同旋律之技能 即可貫 通千千萬萬個旋和系也 向天奮鬥 向神奮鬥 向天界要求平等之奮鬥就是 向天奮鬥 與天地合其德 先天下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向天奮鬥 的基礎是堅信 我命由我不由天 為什麼由我呢 因為如果光說不 練 仙佛是不可能使人成為仙佛聖真的 所以先要向自己奮鬥 自修自創 我要成為 仙佛聖真 就要自己努力下苦功真修實煉 蓋 仙佛也不可能阻止人成為仙佛聖真 73 並且當吾人尚存有凡體時 要懂得進一步向自然奮鬥 萬物皆備於我 我亦備於萬 物 的與萬物 大自然 和諧相處 這與 周易 言人修養之最高境界 夫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 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周易 上經 乾卦第一文言 其中之 先天下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有相似或類比之處 牟宗三先生是這樣詮釋 的 超越地看 或先天地看 聖人的生命就是德性生命 即使是天 仙佛聖真 也不 能違背聖人生命中的德 但是從後天來看 或者康德所謂的內在地 immanent 看 聖 人還是人 人神 後天上還有形體身軀的羈絆 聖人也要遵守天時 自然氣運 不違 背自然界的定律 而 夫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 鬼神合其吉凶 乃闡釋天地之德是 生 德者生也 創生萬物 大人之德是 仁 仁就是生德 所以說大人之德與天地之德相合 他生命中的智慧光輝與日月的光明相 合 他的生活秩序與四時的秩序相合 他對於吉凶的感應與鬼神對於吉凶的感應相合 這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也就是聖人的境界 這段話也如 孟子 盡心下 所言 充實之謂美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大而化之之謂聖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74 就形而下而言 當吾人凡體尚存時 要順應自然規律 人與自然要和諧共存 以利用厚生 物有所用 民有所養與富裕 創造人類新文明 就形而上而言 心物一 元二用 靈魂投胎為生命體或生機體之思想意識 需要靜參來淨化以激發出其潛在的深 72 新境界 pp 天帝教教訊雜誌 第 314 期 pp 牟宗三 周易哲學演講錄 華東大學出版社

27 層靈魂靈識 近代的科技文明究竟對 心 與 物 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與改變來加速 向天奮鬥 的進程 愛因斯坦的 相對論突破 人類對宇宙 人生的革新認識 新境界 的結論之一為 宇宙天理之真象在一 和 字 例如 旋和系 太 陽系 之運行不得其 和 即成混沌 物質與自然不得其 和 即無生機 人生之 肉體與靈魂不得其 和 即有死亡 人類心理感應不得其 和 即生仇 社會秩序 不得其 和 即有變亂 國際不得其 和 即生戰爭 科學與哲學不得 其 和 即無真理 註 道德與知識不得其 和 即無和平 天人不得其 和 即無大同 故天地之基 聖凡之道 立國之本在一 和 字 亂 為 和 之對稱 可見 宇宙之定律為相對的 此相對的真理 惟其因為相對的 辨證的 故必須加緊奮鬥 以求其和 方足以維天 道而極人倫 如有偏頗 即成為一切之亂源 而天理矇眛 心物顛倒 人寰慘苦矣 76 愛因斯坦1905年 狹義相對論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在萬有引力或加速度現象不存在下 亦即在等速度運動的慣性座標系統裡 無 論觀察者以何種速度自由運動 對所有觀察者而言 科學定律(馬克斯威爾電磁方程式 等)都應該是相同的 和 愛因斯坦發現在這樣的前提下 任何物體都不能比光速移 動的還要快 即存在物質運動的速度上限 且時間 空間及質量等都必須是相對的 隨著觀察者速度向光速趨近 時間變慢 長度收縮 質量增加等效應愈發顯著 並由 相 對動量保守 推導出對古典物理產生重大衝擊的質能等值公式 E MC2 導致核能 核彈之誕生 革新了人類對時 空 質 能的觀念 註 16 愛因斯坦 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 可是哲學一經建立並廣泛被人們接受以後 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指示科學如何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 等到這種已經 接受了的觀點被推翻以後 又會有一種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發展 它又成為一個新的哲學觀點的源泉 參 愛因斯坦文集 第一卷 商務印書館 1976 年版 pp 新境界 pp Ir Mark Egdall Einstein Relatively Simple Our Universe Revealed in Every Languag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2014 P35-135: Part I Special Relativity, E=mc2, and Spacetime 78 劉通敏 吾師吾思-真理行健之時空相假借有感 第 13 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鐳力阿 台灣南投魚池 鄉

28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愛因斯坦的 狹義相對論 引領人類對宇宙 人生的思維革新 完全符合 軸心時代 的 軸心突破 參註14 提要 人對宇宙 人生 的體認和思維都跳上了 一個新的層次 前文在闡釋 向自然奮鬥 時提及 旋威引威 阻善礙利 萬有引力的威力構成 了人類星際探險或逝後靈魂可居處天界的門檻 科學界對其之起因與詮釋的研究從未間 斷過 繼 狹義相對論 發表 10 年之後 愛因斯坦再度推出一個 嶄新的萬有引力定 律 一般稱之為 廣義相對論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茲摘要如下 廣義相對論 在萬有引力現象存在下 無論觀察者如何運動 科學原理 和用來表示它們的數學 對所有的觀察者都應該相同 廣義相對論 裡的引力觀念迥異於傳統的牛頓引力觀念 它是依據愛因斯坦 的革命性假設 空間 時間所編結 intertwine 的宇宙結構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不是平的而是彎曲的 curved or warped : 會因處於其內的引力來源包括質量密度 mass density 能量密度 energy density 及動量密度 momentum density 而扭 曲變形 對 廣義相對論 而言 重力與其它類力量不一樣 重力其實是時空結構因 為質量的存在而扭曲變形後的四維時空曲率 (the curvature of a four -dimensional space-time) 換言之 廣義相對論 已經將有關重力的物理學轉換成幾何學 (註17)81 它是新的彎曲時空理論 the new theory of curved spacetime 重力場僅僅是相對性的存在 因為對於從屋頂上跌下來的油漆工而言 重力場 相對上並不存在於其附近 油漆工等於漂浮於零重力的外太空 就像 等速運動 uniform motion 一樣 加速運動 acceleration 也是 相對的 relative 重力場會使光線彎曲 Light bends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重力場會影響光 線的頻率 能量 重力場會影響時間的快慢 Gravity affects the passage of time 愈接近星球的表面或中心時間愈慢 79 Einstein Relatively Simple Our Universe Revealed in Every Language p : Part II General Relativity, Gravity, and the Cosmos 80 劉通敏 吾師吾思-真理行健之時空相假借有感 第 13 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鐳力阿 台灣南投魚池 鄉 註 17: Gravity, in Einstein s theory, is not a force like other forces; rather, it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fact that mass distorts space-time, creating curvature. Thus, general relativity has transformed physics into geometry. 參 Stephen Hawking and Leonard Mlodinow The Grand Design Bantam Books, 2010 Chapter 7 168

29 在愛因斯坦的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 歷經無數實驗的驗證後 人類對於 時間 距 離 質量 等物理量的認識 已經從亞理斯多得和牛頓所教導之 靜止 絕對的特性 轉變成愛因斯坦革新之 動態的 相對的特性 西方古典的 分離 互相獨立的時間 與空間觀 則進展至 時間與空間連體四維觀 而 萬有引力定律 被代之以 時空 表一 深層意識 之進程 靜參 形成 氣胎 後 身心靈因為 意識作用 之淨化 雷胎 聖 胎 人類思想的昇華反映在 深層意識 之進程 (1) 一般(自我 顯)意識或 知 多為大腦皮層因七情六慾之直接反應 (2) 靈識意識 明 向自己奮鬥 的心境能量變化主要集中於 靈識 或 其一 來自肉體層面的強烈情緒衝動 生理慾求引發 前意識 個人 的強烈心理反應 其二 來自靈魂層面的整合性思維 潛意識 活動 如一般直覺的整體概念或映像等 進入此意識 狀態 腦波的呈現方式以α波 8-12Hz 最常見 (3) 靈覺意識 覺 向自然奮鬥 的心境能量變化主要集中於 靈 或 覺 指進入深層的精神活動及由靈感而得之創意性 潛意識 集體 思維想像等 進入此意識層面 將會發現人類於潛 潛意識 在思想上的諸多共通性與關聯性 腦波的呈現方式 以θ波 4-8Hz 最常見 (4) 魂識意識 靈 向天奮鬥 的心境能量變化主要集中於 魂識 指表現出神明與果決的意識狀態 此種極深層的潛 連 接 意識 當處於活耀的狀態時 將會隨著內在魂識的 主體意識導向 連結至大宇宙意識的靈流中 而獲 得來自大宇宙意識的意識訊息與充沛的宇宙能量 大宇宙意 此部分因涉及靈魂意識的作用狀態 因此一般心理 識 學尚未探討 進入此意識狀態 腦波的呈現方式以δ 波 0.5-4Hz 最常見 此種波不同於一般沉睡狀態 下的δ波 而是帶有靈魂活動能力的深層意識波 並 非全然呈現出肉體的沉睡狀態 一旦該內在靈魂的 活動力與大宇宙意識靈流接軌 或連接到與該靈流 意識內的其它靈魂產生連續性的交感與互動時 該 人的腦波反而會以高速的振動波即呈現出極活潑的 γ波 35-45Hz 為主要 魂識是指靈魂中之 真愛 及 記憶貯藏 特性 編織結構受質量 能量影響之扭轉彎折曲率動態變化 宇宙中到處充滿縫隙 縫隙中 169

30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存在質量密度極端集中的奇異點 黑洞 黑洞會極度扭曲其附近之時空與拉慢該區域 之時間; 這些科學的新成果 正逐漸突破形而下與形而上之間的藩籬 就形而下的物質 宇宙而言 理論上可達到且人類正企圖實現利用航天載具 黑洞之旅 (註 18)82 或者 近 光速之旅 來進行 實數時間旅行到未來 時空相假借 眾所熟知的瞬間心 電感應的意識念速也是極高超光速的 很顯然 愛因斯坦光速上限的假設在未來亦將面 臨修正 具超光速能力是可以遂行形而上 心靈意識上 的 虛數時間旅行回到過去 時 空相假借 人類深層潛意識如果經由 靜參 被開發出來 表一 83 自然就能心 無所蔽 六通四闢 合千載為一朝 合萬代為一世 與古聖賢於無聲無臭中和同無間 84 亦即 曠百世而相合者 心也 85 更重要的是相對論效應 例如時間旅行與因果律問題 同時出生卻因時間旅行變成老少 配之生活問題等等 將對人類日常生活或者宗教與哲學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 實為一值 得研究的課題 大宇宙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 量子糾纏與量子能量場 82 註 18 現今人類到飛機場搭飛機旅遊 科學家規劃未來可以到太空機場 space port 搭太空梭來趟 黑洞之旅 屆時必定爆滿 一票難求 為什麼 當太空梭起飛後到達近地球軌道 160 2,000 km 然後加速至接近地球的逃逸速度 地球軌道上逃逸速度約 10.9 km/s 擺脫地球重力場 朝向目標黑洞 例 如天鵝座星團 航行而去 終於來到該黑洞附近 由於黑洞的重力場引力非常大 其逃逸速度 299,792 km/s 相對於地球表面逃逸速度只有 11.2km/s 其所處區域的時間相對變慢許多 至於變慢多少則和你的目標 黑洞大小與太空梭能飛得多靠近黑洞有關 在那時人類科技已能製造出抗黑洞引力撕扯之機體 太空梭 因此能環繞一固定安全軌道飛行 例如環繞飛行黑洞 1 或 2 小時 然後飛回我們的地球 會發現地球上 的人類已經過了約 50 年 也就是你來到了地球 50 年後的未來 你的 地球 黑洞 空間往返旅遊一趟 換來了年輕 50 歲 可算某種程度的 時空相假借 科學家稱之 時間旅行到未來 travelling into the future via black hole 同理類推 假若把黑洞換成一個重力極大且人類未來科技可以在上面殖 民的星球 那麼從該星球出發旅行到我們地球的該星球殖民 在地球居住了一段時間 等到他回到殖民 地時 就變成 時間旅行回到過去 travelling back to the past 當然這樣的假設不免會觸及 因 果律 問題 愛因斯坦認為不能違反 因果律 也就是回到過去有一限制 該星球殖民最多只能回到他 們當初第一次離開家鄉的那一刻 參 劉通敏 吾師吾思-真理行健之時空相假借有感 第 13 屆天人 實學研討會 鐳力阿 台灣南投魚池鄉 劉通敏 從人類意識層面探討天人親和 第 11 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鐳力阿 台灣南投魚池鄉 呂祖謙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卷 7 85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卷 劉通敏 吾師吾思-真理行健之時空相假借有感 第 13 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鐳力阿 台灣南投魚池 鄉

31 量子糾纏 quantum entanglement 也是瞬間同步的 因此是超光速的 它的發現證實了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 是存 在的 量子糾纏超越了人類生活的四維時空 是非局域性的 nonlocal 宇宙在冥冥之 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 實驗證明如果把同一個量子體系 例如一道光束 分開成幾 個部分 在未檢測之前 由於測不準原理 你永遠不知道這幾個部分的準確狀態 如果 你檢測出其中之一的狀態 在這瞬間其他部分立即調整自己的狀態與之相應 這樣的量 子體系的狀態叫做 糾纏態 糾纏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 另一方也會馬上感到 不需要 實質的信息傳遞 簡言之 對於多個微觀物體 在被觀察之後 它們的狀態會從不確定 到確定 作一個有關聯的突變 這就是 量子糾纏 陳述的更白話一點 同源的兩個 物體或者粒子 如果把它們分開來 A粒子在這裡 另一個B粒子既使被移到非常遠的 地方 如果你對A粒子擾動 那麼B粒子瞬間就能感知與相應 這種相應是瞬時的 無 需傳遞介質 這邊一動 那邊不管有多遙遠 立即就感應 換言之 看起來互不相干的 相距遙遠的粒子A和B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 科學家正研究將量子糾纏用來傳輸物質 例如星際迷航 star trek 影集裡將人由星際船艦內瞬間移動到船艦外 傳輸信息等 由量子糾纏理論發展出人類 意識 念力之前瞻研究正方興未艾 另外 藉由人類腦波 操控機器的技術突破 亦證明無形思想可以運化於有形現象 真實不虛 凡此種種進展 均顯示科學與哲學的和合 運用心物交相組合途徑 已逐漸拉近天人間之距離 加速了 天人大同之進程 療癒場 87一書以各種證據揭示 宇宙存在著一個 量子能量場 或稱零點場 Zero Point Field 這個能量場讓宇宙各部分互相連接 也足以解釋許多神祕現象 如另類醫 學 靈力治療 超感官知覺和集體潛意識等 它是能量在所有次原子粒子間不斷移動 所產生的量子場 量子能量場的存在意味著 由於量子能量不斷跳著交換之舞 使得宇 宙間一切物質在次原子層次全連接一起 而意識是一種能量 有能力改變物質事件 尤 其是指向式意念 directed thought 可以影響機器 細胞 甚至是人類這麼複雜的多細胞 生物體 這種 以心御物 mind over matter 的能力 經由量子能量海洋的媒介 甚至 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方程式 一切基本粒子都是彼此互動 藉由其它粒子來交 換能量 而且據信這群粒子都是 無中生有 瞬息彼此結合 倏忽相互毀滅 還記得 老子之 恍兮惚兮 與莊子之 雜乎芒笏 嗎 這樣一來便無端生成隨機能量起伏 這種在刹那間瞬息生滅的粒子稱為 虛粒子 它們和 實粒子 不同 虛粒子只存在 於交換階段 也就是測不準原理所描述的 測不準 時段 另外 物理學家也用 真空 87 琳恩 麥塔嘉(Lynne McTaggart) 療癒場 (The Field: The Quest for the Secert of the Universe) 蔡承志譯 商周出版

32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來指稱量子零點場 之所以稱為 零 是由於場中的起伏現象在溫度為絕對零度依舊 偵測得到 而絕對零度正是能量的最低可能態 因為零點能量是一系統可能持有的最低 能量 因此此項能量是無法自系統移除 在量子場論中 這個辭彙和真空能量是等義詞 指的空無一物的空間仍有此一定能量存在 真空不空 量子真空零點場充滿整個宇宙 可以毫無阻礙地把宇宙中任一區域 任一時間內的 資訊傳播到宇宙的所有區域 並以全息的方式把它全部記憶下來 不過 儘管這種零點 場富含很大能量 但人類目前只能觀察到這些能量的效應 利用它的功能 而不能利用 這些能量本身 量子真空零點場傳輸資訊是暫態的 即傳送速率幾乎達到無窮大 而且 在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損耗和畸變 換句話說 零點場可以把宇宙中某一時空內所 發生的事件以全息方式傳播到宇宙的每一個角落 並把它永久貯存起來 前衛科學家相 信 這種場是宇宙中除引力場 弱核力場 電磁力場和強核力場之外的第五種力場 它 有待於科學家用精確的實驗來進行驗證 這些量子真空零點場 宇宙全息場 的前衛研 究論述讓一些科學家 宗教家及哲學家聯想到似乎與 老子 提出的 道 以及靈修與 氣療人士所談之 氣 有驚人的相似 88 經云 在天成象 在地留形 以副地天 以介人神 惟氣之謂 天際浩浩 渾成太和 發大願 與 淨業自持 以超三界 人回歸自然後要成為前述 第三神等級 中之哪一級 在世時下手功夫之一就是 要 立志發大願 生而為堂堂正正之人物 死而為堂堂正正之神靈 此為 自由神 境界 若尚友仙佛 一心向善 立德於世 普渡無量 奮超天闕 此為 聖 者境界 若憑自身淨業 煉金剛不壞之修持(真我) 堅苦奮鬥自達於平等之域 此為 仙佛 之境界 然而古謂 賢愚在行 壽夭在命 志 行 命三者乃是相輔相成 缺一不可 而世間芸芸眾生大都順從人道 遠離天道 因此壽命不定 禍福無常 此乃缺乏向天 奮鬥之覺心 未能明白 願力大於業力 與 淨業自持 立完大志願後 通常立覺頂 天立地 正氣凜然 但須知古往今來宇宙間惟有 行 字方能創造一切 方能革新進 化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自然 是不可以濫用 一個人如果以為 順乎自然 就是可以不聞世事 怠於事務 那是歪曲 自然 自然 是順天 人 地三道之法則 在天是日月星辰的運行 在地是培育萬物 在人是 忠恕廉明德 正 88 劉通敏 無中生有 旋和季刊 期 天帝教天人研究總院出版 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33 義信忍公 博孝仁慈覺 節儉真禮和 廿字之遵行 是前進積極 突破頑困之勢 達 到與 天地運行 同步的境界 靜參亦然 亦即 願如旋風威 體運無休定 所以 自然的意義 是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人從虛無中來 日後仍要回到虛無中去 炁的世界 而人是動態的動物 其順乎自然 即是生動活潑 不斷奮鬥 因此 人之生也為 行 而生 務須改變沉滯不進的態度 打破徬徨煩悶的心理 效法天體的運行 自強不息 循著宇宙間自然的真理 篤踐力 行 潛心學養 雙修性命 將修持精進至煉魂制魄的純一化境 完成陽神沖舉 太平 盛世之時 或修得封靈 三期核戰末劫之時 之活潑階段90 而能體會宇宙生化之各種 玄機 體會三界十方本即一體之真實內容 此即經云 凝一化神 勃勃興興 所超三界 以致平等真善境 91 之境界 五 結語 基上所論 結語如下 突破 在 天人之際 裡 余英時有一段摘譯雅斯培所著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中關於 軸 心文明 的 軸心突破 初次有了哲學家 人作為個人敢於依靠自己 中國的隱士與 遊士 老子 孔子 墨子等 印度的苦行者 希臘的哲學家 以色列的先知 無論彼 此的信仰 思想內容與內在稟性的差異有多大 都屬於同一類的人 人證明自己能夠在 內心中與整個宇宙相照映 他從自己的生命中發現了可以將自我提升到超乎個體和世界 的內在根源 在西元前的第一個一千年內的精神文明大躍升 先知們就以已經明示人 類 天人合一 的可行性 敢於依靠自己 就是本文闡釋的奮鬥之基 向自己奮鬥 而 周易 的 夫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 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與日月合其明 類比於 人能夠在內心中與 整個宇宙相照映 與四時合其序 後天而奉天時 則有 向自然奮鬥 的內容 與 天地合其德 與鬼神合其吉凶 即為 聖凡平等 神人平等 天人平等 的 向天奮鬥 先天下而天弗違 則為 超越 亦即 人可以將自我提升到超乎個體和世界的內在根源 90 李極初 涵靜老人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 天帝教始院印 台北 1992 第 11 講 91 天人日誦奮鬥真經 天帝教始院重印 台北 劉通敏 第三神論 打破傳統宗教所沿革之天人關係 旋和季刊 56 期 2010 pp 第三神 為後天神 尚有 先天神 炁化神 參 劉通敏 第三神論 173

34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三種奮鬥 綜言之 就 突破 而言 向自己奮鬥是先在心理上突破 是 努力以爭脫人類本身肉體影響以培養正氣之奮鬥 人類之軀體為盲目的 衝動的 無 智的 不羈的 故必須由人鍛煉精氣神運用其性靈之力 靈識 以控制之 導引之 支配之 始足以納於真善之軌道 經由自愛 自治 自信 自奮 時時刻刻反省懺悔以 煉心 洗滌心靈塵垢 性垢 以 淨心 改正不良的習性 調伏心中之魔 去人慾 存天理 達到靈魂與肉體之和諧 此外 知識充實 生命價值 乃至未來命運 都是靠 自己去創造 向自然奮鬥為向命運突破 不屈服於環境 不受制於機運 是創造人類 的文明以達於真理之奮鬥 不屈服於命運 靜參進階至激發人類的 靈覺 以發揮天 命 知道人在宇宙中的定位 而善盡人之所以為人的本分 發展科學對物質奮鬥 消除 自然界對人類之迫害與限制 把握役物而不役於物 使物有所用 民有所養 反思人類 對於自然界之破壞 以消除暴戾之氣所造成的違反自然現象 參贊化育 使萬生萬物共 存而不悖 共榮而不害 生生不息 向天奮鬥是向無形的靈界前進突破 向神奮鬥 向天界要求平等的奮鬥 必須立志發大願 蓋願力大於業力 培功立德 方能孽業自 清 打破傳統命定式的輪迴法則 謹記 身前不修 死後即無能為力 在世時就知要 為逝後靈魂歸屬天界定位而奮鬥 而性命雙修則進程到喚醒先天 魂識 完成陽神沖 舉或修成封靈之活潑階段 使人類在精神生活上 以人類的智慧 在最高的形而上的領 域中 與高次元空間的第三神 超人 真人 的境界合一 而達成天道人道合德的天人 合一 以登聖凡平等 天人大同之境 自然神聖人凡通 至誠獲感應 進而以無形的力 量來影響有形的世界 救劫救人 天的科學哲學宗教觀 本文亦對 天 的認識分別從科學 哲學及宗教的觀點加以討論 愛因斯坦廣義相 對論所描繪的時空連體宇宙結構與演化 賦予萬有引力嶄新的詮釋 所預測的重力波與 黑洞的存在皆獲得證實 宣告了人類的物質科學文明對 天 宇宙 嬰兒期的暴脹與 演化認識又往前突破了一步 而就形而上而言 黑洞這種高密度類星體之超大引力與旋 風力 也說明了生前修與不修 逝世之後靈魂離開肉體後其活動範圍能突破幾個旋和系 所面臨的自然阻礙挑戰 復觀人類現在的精神文明遠落後於物質文明 天定勝人 人 定亦能勝天 的奮鬥精神 由 相對 被曲解成 絕對 的 人定勝天 自然 於是長期以 來科學對自然資源的運用 主要是以自然為人類所統御利用的對象 導致氣候的異變 生態的傷害 地球資源的恣意浪費 改善之道唯有加緊 向自然奮鬥 以求與自然和 諧 宇 宙 乃 上下四方 古往今來 是以 宇宙 天 的架構是由空間與時間 所組成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 時間 與 空間 都非絕對的而為相對的 這 樣 宇宙之定律為相對的 惟其因為相對的 故必須加緊奮鬥 以求其 和 方足以 維天道而極人倫 以質能互換定律為例 它的運用可成就核能發電改善人類生活 亦可 製造出核彈毀滅地球與人類 三期末劫 故人類必須奮鬥以求其 和 而科學與哲學 174

35 得其 和 方有真理 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發展出來的 無論觀察者以何種速度 相對 自由運動 對所有觀察者而言 科學定律都應該是相 同的 和 無論是運用飛行載具或黑洞之旅遂行相對論 去到未來 或 回到過 去 宇宙的真理仍然不變 又 靜參 為人身與心靈意識之長期科學實驗 當深層 能量意識因為精神與意識之淨化昇華被開發出來 人的小宇宙意識即可連結至大宇宙意 識的靈流中 而獲得來自大宇宙意識的意識訊息與充沛的宇宙能量 人與天乃得其和 科學探討 量子糾纏 量子能量場 氣 以傳輸物質和訊息所發展出人類 意識 念力 之前瞻研究正方興未艾 上開種種進展均顯示科學與哲學的和合 運用心物交相組合 途徑 已逐漸拉近天人間之距離 加速了天人大同之進程 人對宇宙 人生的體認和 思維都因近代的科學成就跳上了一個新的層次 哲學上先哲們則將 天 的本體賦予 大自然 大宇宙 天 天命 天道 道 誠 乾元 天理及 神 等不同名稱 而從宗教角度觀 天人關係 有古代 巫 薩滿 超神秘的神人交通 天帝 的 人格天 與 自然現象 的 自然神 及 祖 靈的祭祀 其後隨民智開化的程度發生階段性的演變 如暴君般獨裁而不容置辯的 神權第一時代 創造之神 第一神論 神對於人之賞罰與支配關係的神權第二 時代 救贖之神 第二神論 及本文所深度闡釋的 人可以靠自身努力奮鬥修證成 之 媒介之神 第三神論 天 神 人關係 在第一神論及第二神論咸謂神權萬能的 前提下 天帝 與 自然神 被混而為一成為一種 唯神論 在第三神的論述裡 如 商代卜辭所載 天上有 上帝 常常發號施令 與王一樣 上帝不但施號令於人間 並且他自有朝廷 有使 臣之類供奔走者 不僅此也 先王仙公死後往往上至 天 廷 賓 於 上帝 第三神即為有貢獻於百姓 國家或修證有成而 賓 於 上帝 並成 為 上帝的使者 其角色為協助 上帝 以愛心扮演使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 人類 之間 和諧 的媒介角色 人本與神本的 天人合一 奮鬥 所有的萬事萬物都在天地裡頭 這個物質宇宙是個旅館 不是我們的家 暫時 住一住就要走的 光陰是個什麼呢 光陰是穿越百代不停的過客 飄浮不定的人生有如 一場夢 快樂的日子能有多少 古人持燭夜遊 確實有道理啊 李太白全集 春夜 宴桃李園序 夫天地者 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 百代之過客 而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 良有以也 李白這樣寫到 雖說是詩人借由物質宇宙空間之大 時間 之長對比於人生一南柯 天地旅過而抒發人生苦短無常之情懷 是以要珍惜時間而及時 行樂 然而對筆者而言 卻也感懷出 人生有涯 而精神生命無涯 如果 浮生若夢 是人生必然的限制 本文所闡釋的平等賴奮鬥之三種奮鬥進路提供了相對上更為 積 極 進而 超越 的生活目標 在世時與逝後分別成為 人神 與 聖神 精神 175

36 2015 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天人合一國際研討會 生命因而能 獨立人天上 常存宇宙中 末了 本文之撰寫動機實源自反覆吟誦涵靜 老人 清虛集 宇宙大無涯 時空相假借 生化原自然 新陳來代謝 惟有性心真 靈明常放射 斯天不生人 萬古長如夜 與 生前誰是我 我死又為誰 時空相假借 新陳來維持 之 真理行健 與 偈錫微竇玩之(一) 二詩 有感於涵靜老人對 時空 成住壞空 生老病死 生住異滅 及禪宗公案 人從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 循環不息與真我不滅之 深度體認與開示 爰撰本文以表對 吾師 之 吾思 是的 人之生也為 行 就 人 本 而言 沒有 人 就沒有 天命 之屨踐 是以 斯天不生人 萬古長如夜 沒有 人 就沒有 天人合一 的命題 然而 天人合一 是相對的 雙向的 就 神 本 而言 斯天不生神 天人無媒介 切記 升勝而為聖 墮勝而為業 人要奮鬥 神也要奮鬥 道 之所以能存在於天 地之間 而能夠永存不息 就是 道 的潛移默化 汲汲運作的原故 而 道 即是 自 然 順乎道就是順乎自然 就人類而言 順乎人性 順乎天命 勵行三奮 就是順乎 自然 就第三神而言 巡注上下 察視 人 身中 隨方應化 隨度其人 媒介天人 也是順乎自然 自然的意義是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順乎自然的無言之教 即 是 奮鬥 176

37 參考文獻 1. 伏羲 虞舜 姬昌 周公 孔丘 周易 又名 易經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極初 新境界 帝教出版社 三版 劉通敏 吾師吾思-真理行健之時空相假借有感 第 13 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鐳力阿 台 灣南投魚池鄉 Ir Mark Egdall Einstein Relatively Simple Our Universe Revealed in Every Languag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牟宗三 周易哲學演講錄 華東大學出版社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5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涵靜老人言論集(一) 天帝教極院 劉通敏 天人親和 電力放射的科學觀 旋和季刊 期 天帝教教訊雜誌 第 106 期 我的天命 10. 天人日誦平等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天人親和真經 天帝教始院重印 台北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1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陳夢家 殷墟卜辭綜述 北京科學出版社 余英時 論天人之際 聯經出版 台北 艾克哈特 拖勒 Eckhart Tolle 一個新世界 喚醒內在的力量 A New Earth Awakening to Your Life s Purpose 張德芬譯 方智出版社 李極初 審訂 陽光贊 筆錄 天堂新認識 科學的宗教宇宙觀 中華宗教哲學研究 社出版 三版 年初版 1992 再版 17. 天人日誦奮鬥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劉通敏 天人親和之炁氣觀 宗教哲學季刊 期 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出版 持 平常心 內修自省懷入世之志時時奮鬥 天帝教教訊雜誌 第 008 期 錢穆 中庸新義 孟子研究集 中華叢書編委會出版 台北 Karl Jaspers Michael Bullock trans. 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3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天人親和文獻集 卷 2 冊 4 天人研究總院編撰 天帝教出版 天人日誦大同真經 天帝教始院頒行 台北 彭國翔 孟子 萬物皆備于我 章釋義 中國哲學史 北京 1997 第 3 期 26. 李玉階 涵靜老人 清虛集 天帝教教史委員會編撰 天帝教教訊雜誌 第 314 期 28. 愛因斯坦文集 第一卷 商務印書館 1976 年版 29. Stephen Hawking and Leonard Mlodinow The Grand Design Bantam Books, 劉通敏 從人類意識層面探討天人親和 第 11 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鐳力阿 台灣南投魚 177

38 2015 第 二 屆 中 華 文 化 與 天 人 合 一 國 際 研 討 會 池 鄉, 呂 祖 謙, 東 萊 先 生 左 氏 博 議, 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 琳 恩 麥 塔 嘉 (Lynne McTaggart), 療 癒 場 (The Field: The Quest for the Secert of the Universe), 蔡 承 志 譯, 商 周 出 版, 劉 通 敏, 無 中 生 有, 旋 和 季 刊,38-39 期, 天 帝 教 天 人 研 究 總 院 出 版, 天 人 親 和 北 斗 徵 祥 真 經, 天 帝 教 始 院 頒 行, 李 極 初 ( 涵 靜 老 人 ), 宇 宙 應 元 妙 法 至 寶, 天 帝 教 始 院 印, 台 北, 劉 通 敏, 第 三 神 論 打 破 傳 統 宗 教 所 沿 革 之 天 人 關 係, 旋 和 季 刊,56 期,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Viktor E. Frankl (logotherapy) (will-to-meaning) (creative values) Ture (Good) (Beauty) (experiential values) (attitudinal values) 1 2 (logotherapy) (biological) (2) (psychological) (3) (noölogical) (4)

More information

000-A-165 撠??摨?

000-A-165 撠??摨? 如來的哲思 合為一體 盧勝彥 文 蓮生活佛 密教的要義在於 瑜伽 而 瑜 這 有相法 重點是 入我我 然是很隱密的 所以密教綱要曰 密 二 出現梵文種子字 一 淨月輪 入 的觀想 之義為密奧 為妙密 即奧隱之意也 三 本尊出現 伽 就是 相應 的意思 相應 當 甚深祕密之境界相 自覺證智修證法 四 本尊住頂 縮小 進入行者 五 行者與本尊無分無別 一剎 心 坐於心蓮 再放大與行者身同 門 我個人明白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傳 播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人 鬼 共 生 與 存 在 的 自 由 : 從 語 藝 觀 點 分 析 華 語 鬼 電 影 的 故 事 敘 說 The Symbiosis of Beings and the Ghosts and the Freedom of Existence: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host Movies 研 究 生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系 统 论 述 伊 斯 兰 教 义 和 哲 理, 并 刊 行 其 汉 文 译 著 的 第 一 人 他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2-李若鶯.doc

Microsoft Word - 012-李若鶯.doc 論 莊 子 處 世 哲 學 的 基 本 功 忘 28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2003,15,287-307 論 莊 子 處 世 哲 學 的 基 本 功 忘 ] 李 若 鶯 摘 要 莊 子 哲 學 不 是 理 論 的 思 維 哲 學, 而 是 實 用 的 生 活 哲 學, 是 經 由 觀 照 人 生, 思 考 存 在 本 質, 歸 納 出 的 性 命 對 應 莊 子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我覺得,如果宇宙的神是這樣的,我願意跟隨他,常伴左右 但是,我並沒有失去或放棄我的思辯能力 我仍是嚴嚴的思辯,牢牢的把關 如果有神,則人的思辯 能力是神賦予人的重大禮物,為了尊敬神,你都必須好好展用它,不然就枉費了神的美意 而如果沒有神,則人的思辯能力更是我們辨別是非的重大依據 人類從來就不應該拋棄

我覺得,如果宇宙的神是這樣的,我願意跟隨他,常伴左右 但是,我並沒有失去或放棄我的思辯能力 我仍是嚴嚴的思辯,牢牢的把關 如果有神,則人的思辯 能力是神賦予人的重大禮物,為了尊敬神,你都必須好好展用它,不然就枉費了神的美意 而如果沒有神,則人的思辯能力更是我們辨別是非的重大依據 人類從來就不應該拋棄 與神對話(一) 作者簡介 尼爾 唐那 沃許(Neale Donald Walsh) 一九九五年 在他的人生最低潮期 一天因寫了一封憤 怒信給神 沒想到這信竟得到了回答 也因此產生了一本驚世之作 與神對話 之後 他整 個的人生觀與生活都改變了 而創立了一個叫做 再創造 (ReCreation)的組織 專門致力在傳 播自己所領悟出的喜悅 真理 與愛的信念 目前與妻子南茜住在美國的奧勒岡 譯者簡介 王季慶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216 2010 6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present crisis of conditions of knowledge, an effort to reconceptualize, position and identify the shared experien

216 2010 6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present crisis of conditions of knowledge, an effort to reconceptualize, position and identify the shared experien 2010 6 215-268 * ** Chen Yingzhen s Third World On Lunatics, Madman, Mental Patient by Kuan-Hsing CHEN Keywords: Chen Yingzhen, Third World, mental conditions, lunatic, madman, mental illness 2009 11 4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Nov ! / % & 2 PP P. 9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Nov ! / % & 2 PP P. 9 詹 康 11605 B223. 5 A 1674-2338 2017 06-0009 -25 DOI 10. 3969/ j. issn. 1674-2338. 2017. 06. 002 1 P. 409 507 5181 1 2017-05-26 1 1961 1988 9 2017 11 6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Paperless Printer, Job 17

Paperless Printer, Job 17 論 宗 教 容 忍 與 言 論 自 由 1 論 宗 教 容 忍 與 言 論 自 由 李 瑞 全 摘 要 : 宗 教 指 引 人 生 往 上 往 超 越 與 神 聖 價 值 的 追 求, 以 解 脫 人 生 之 有 限 和 各 種 的 苦 難, 提 升 生 命 的 價 值 與 在 有 限 中 取 得 無 限 的 價 值 自 由 是 人 類 生 命 中 不 可 被 剝 奪 的 條 件, 也 是 使 人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2014 年 第 5 期 ( 总 第 225 期 ) 厦 门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rts & Social Sciences) No. 5 2014 General Serial No. 225 真 理 的 语 用 和 限 度 周 建 漳, 王 摇 展 ( 厦 门 大 学 哲 学 系, 福 建 厦 门 361005)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I Abstract Abstract Kendzaburo Oa and Mo Yan are the writers from Japan and China who have great literature influence and strongly hometown sick in their creations. There are many places that communicate

More information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東 方 設 計 學 院 文 化 創 意 設 計 研 究 所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應 用 德 爾 菲 法 建 立 社 區 業 餘 油 畫 課 程 之 探 討 - 以 高 雄 市 湖 內 區 為 例 指 導 教 授 : 薛 淞 林 教 授 研 究 生 : 賴 秀 紅 中 華 民 國 一 o 四 年 一 月 東 方 設 計 學 院 文 化 創 意 設 計 研 究 所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Graduate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fluences of the elderly which caused by the tendon-motions 1 ----------------------------------------------------------------------------------------------- -----------------------------------------------------------------------------------------------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01何寄澎.doc

01何寄澎.doc 1 * ** * ** 2003 11 1-36 Im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 Lu Chi s Nigushi Ho Chi-p 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u Ming-ch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全 球 暖 化 的 環 境 知 識 與 危 機 意 識 以 晚 近 環 境 災 難 影 片 為 例 作 分 析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Crisis Awareness of Related Global Warming an Analysis Based on Recent Environmental Disaster Movies 謝 誌 撰 寫 這 篇 論 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台 灣 客 家 俗 諺 中 的 數 詞 研 究 研 究 生 : 謝 淑 援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六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99 度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論 文 獎 助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獎 助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More information

9 * B0-0 * 16ZD097 10 2018 5 3 11 117 2011 349 120 121 123 46 38-39 12 2018 5 23 92 939 536 2009 98 1844 13 1 25 926-927 3 304 305-306 1 23 95 14 2018 5 25 926-927 122 1 1 self-ownership 15 22 119 a b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RUC-BK-113-110204-11271374 2001 11271374 1 Nowadays, an enterprise could survive even without gaining any profit. However, once its operating cash flow stands, it is a threat to the enterprise. So, operating

More information

现代西方科学中的教条主义

现代西方科学中的教条主义 现 代 西 方 科 学 教 条 主 义 批 判 * 提 孙 德 忠 要 发 端 于 十 六 十 七 世 纪 的 现 代 西 方 科 学 取 得 了 巨 大 成 就, 但 从 整 体 和 前 提 上 看, 却 存 在 一 些 迄 今 未 易 的 教 条 当 代 西 方 一 些 科 学 哲 学 家 对 之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批 判, 其 中 谢 尔 德 雷 克 的 研 究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More information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37 92 1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The Strategy Research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i-Na F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Kaohsiu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我 难 度 : 高 级 对 们 现 不 在 知 仍 道 有 听 影 过 响 多 少 那 次 么 : 研 英 究 过 文 论 去 写 文 时 作 的 表 技 引 示 巧 言 事 : 部 情 引 分 发 言 该 生 使 在 中 用 过 去, 而 现 在 完 成 时 仅 表 示 事 情 发 生 在 过 去, 并 的 哪 现 种 在 时 完 态 成 呢 时? 和 难 过 道 去 不 时 相 关? 是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Abstract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uang-tzu s philosophy of life to Modern Life Chuang-tzu s philosophy of life is the wisdom of transcending sufferings and enjoying peace and stability both physically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Modernity, Religion, and Magic: Governmentalityof a Local Temple By Ding-tzann Lii and Jieh-min Wu Keywords: modernity, folk religion, magic, governmentality, body, Foucault, Durkheim * NSC 93-2412-H-007-001

More information

生活意象繪畫創作研究 林清鏡 著 生活意象繪畫創作研究 The Mind Reflects the Scenery Research into the Painting of Living Concepts 林清鏡 著 境隨心游 生活意象繪畫創作研究 摘要 中國水墨繪畫發展淵源流長 有如一部是歷史的長卷 承繼往開來的延續 在中國美術史上 有著篳路藍縷的輝煌階段 呈現最具特色的演變經驗脈絡 及 受外來文化洗禮的過往歷史

More information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 ) 115 115140 Journal of City and Planning(2002) Vol.29, No.1, pp.115140 90 10 26 91 05 20 2 3 --- ( ) 1. 2. mag.ryan@msa.hinet.net 3. jachang@nccu.edu.tw 1018-1067/02 2002 Chinese Institute of Urba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物理專文_fengli_revise_2

Microsoft Word - 物理專文_fengli_revise_2 全 像 原 理 : 場 論 與 重 力 的 世 紀 婚 禮 文 / 林 豐 利 量 子 場 論 與 廣 義 相 對 論 是 兩 個 在 本 質 上 非 常 不 同 的 理 論 可 是 透 過 黑 洞 物 理 與 弦 論 所 啟 發 的 全 像 原 理, 卻 能 使 兩 者 互 為 一 體 的 兩 面, 增 進 了 我 們 對 量 子 重 力 的 理 解 除 此, 我 們 也 可 以 利 用 全 像

More information

380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前 言 莊 子 ( 約 369-286 B.C.) 於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尾, 提 及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最 後 以 周 與 蝴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作 結 物 化 一 語, 不 僅 文 學 家 視 其 是 事

380 朝 陽 學 報 第 十 三 期 前 言 莊 子 ( 約 369-286 B.C.) 於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尾, 提 及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最 後 以 周 與 蝴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作 結 物 化 一 語, 不 僅 文 學 家 視 其 是 事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379 論 莊 子 物 化 的 哲 學 蘊 義 劉 振 維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莊 子 ( 約 369-286 B.C.) 於 齊 物 論 一 文 的 結 尾, 提 及 莊 周 夢 蝶 的 故 事, 最 後 以 周 與 蝴 蝶 則 必 有 分 矣, 此 之 謂 物 化 作 結 物 化 一 語, 歷 來 論 者 單

More information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高 中 英 文 科 教 師 甄 試 心 得 英 語 學 系 碩 士 班 林 俊 呈 高 雄 市 立 高 雄 高 級 中 學 今 年 第 一 次 參 加 教 師 甄 試, 能 夠 在 尚 未 服 兵 役 前 便 考 上 高 雄 市 立 高 雄 高 級 中 學 專 任 教 師, 自 己 覺 得 很 意 外, 也 很 幸 運 考 上 後 不 久 在 與 雄 中 校 長 的 會 談 中, 校 長 的 一 句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ISSN 1021-4542

ISSN 1021-4542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7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7,22,77-89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劉見成 1 摘 要 一般以老子為修道思想開宗之祖 道德經 一書自然成為修道之根本 經典 老子 道德經 中的修道思想是以其道論作為基礎 老子之道論可分 為 天道 與 人道 兩部分 天道 所指為 本體義的道 即以道為 天地萬物之本根 道為天地根 為萬物之宗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 ii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o encourage and help employe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so that they can fully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s goals. The main

More information

WTO

WTO 10384 200015128 UDC Exploration on Design of CIB s Human Resources System in the New Stage (MBA) 2004 2004 2 3 2004 3 2 0 0 4 2 WTO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ique

More information

-0?- 000 --

-0?- 000 --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00 - 唱 一 個 殘 夢 到 黃 粱 * 論 邯 鄲 夢 的 飲 食 和 語 言 一 字 字 俱 費 經 營 0- * 00 00 1-00 0 -- -0?- 000 -- 唱一個殘夢到黃粱 論 邯鄲夢 的飲食和語言 時至今日 湯顯祖對戲曲語言藝術的重視 早已為學界所普遍認同 但論者 泰半是從聲律的角度 或 湯沈之爭 即戲曲創作 聲律 辭采

More information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Doreen Virtue, Ph.D. Charles Virtue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a Sign... 27 7.

More information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 ),,( ),,,, concordiadiscors ( ) 2, 2,,,, ( ),,,,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 ),,( ),,,, concordiadiscors ( ) 2, 2,,,, ( ),,,, : 2006 3 Society 26 :,,,,,, :,,,,,, :,,, : ; ;,,,,; ([1951 ]1991 :16), :,,, (, [ 1971 ] 1988) 1,,,,,, E 1,,,, 1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4230365FB942A5CEA668B443C5E9BB73A740B5D8A4E5B8C9A552B1D0A7F75FA6BFB1A4ACF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4230365FB942A5CEA668B443C5E9BB73A740B5D8A4E5B8C9A552B1D0A7F75FA6BFB1A4ACFC2E646F63> 運 用 多 媒 體 製 作 華 文 補 充 教 材 江 惜 美 銘 傳 大 學 應 用 中 文 系 chm248@gmail.com 摘 要 : 本 文 旨 在 探 究 如 何 運 用 多 媒 體, 結 合 文 字 聲 音 圖 畫, 製 作 華 文 補 充 教 材 當 我 們 在 進 行 華 文 教 學 時, 往 往 必 須 透 過 教 案 設 計, 並 製 作 補 充 教 材, 方 能 使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4 10% 90%

4 10% 90% 2016 7 33 4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l. 2016 Vol. 33 No. 4 doi 10. 3969 /j. issn 1007-6522. 2016. 04. 008 201701 D035 A 1007-6522 2016 04-0098-14 1 2016-03-09 GH16049 GH16047 1968-98

More information

綠色產業、生活風格與健康論述:有機食品消費之社會文化分析

綠色產業、生活風格與健康論述:有機食品消費之社會文化分析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九 期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研 究 論 文 第 43 頁 64 頁 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umber 19, Jun. 2012, Research, pp. 43-64 消 失 的 理 想 住 宅 方 案 劉 欣

More information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37 The Introduction of Colors on Chinese Food and Drinks Tzong-Ho Yeh Abstract Fro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food is human being s best activity on the example of nature s huma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本論文獲 客家委員會 103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生 許宏勛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6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More information

3戴文鋒-人文.indd

3戴文鋒-人文.indd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南大學報 第39卷第2期人文與社會類 民國94年 41 66 41 臺灣媽祖 抱接砲彈 神蹟傳說試探 戴文鋒 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摘 要 二次大戰期間與終戰之後 臺灣各地許多媽祖廟宇 紛紛出現了在二次大戰期間媽祖曾經 顯靈抱接住盟軍所投擲砲彈 因而保住了當地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神蹟傳說 二次大戰美軍轟 炸臺灣時 臺灣民間所盛傳的媽祖靈驗事蹟 雖然甚為誇張 但至今仍有信徒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I II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curren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Savigi tribe and probing the roles played by the school, the family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朱 熹 人 性 本 善 說 的 理 論 結 構 朱 熹 人 性 本 善 說 的 理 論 結 構 劉 振 維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人 性 本 善, 乃 是 宋 明 理 學 對 先 秦 儒 學 人 性 論 的 發 明 基 本 上, 宋 明 理 學 家 們 接 受 天 理 流 行 的 宇 宙 觀, 在 理 一 分 殊 的 思 維 下, 藉 禮 記 中 庸

More informatio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A Study of Postpartum Recuperation t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A Study of Postpartum Recuperation t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學 院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碩 士 論 文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近 五 十 年 來 台 灣 閩 南 婦 女 產 後 月 內 飲 食 調 養 之 研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2F8A74AA4AF5FA578C657A175BCC6A6ECB6D7AC79A176BB50A46AB3B0A175A454BAF4A658A440A176AC46B5A6A641B1B4>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2F8A74AA4AF5FA578C657A175BCC6A6ECB6D7AC79A176BB50A46AB3B0A175A454BAF4A658A440A176AC46B5A6A641B1B4> 2012 數 位 創 世 紀 學 術 實 務 國 際 研 討 會 徵 文 論 文 題 目 台 灣 數 位 匯 流 與 大 陸 三 網 合 一 政 策 再 探 The Continue Exploring Study on Policies of Taiwan s Digital Convergence and Mainland s Triple Play 作 者 : 莊 克 仁 Author: Ke-jen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6新時代通識教育中生命科學概論的課程與教學.doc

Microsoft Word - 006新時代通識教育中生命科學概論的課程與教學.doc 止 善 創 刊 號 主 題 論 述 26 年 12 月 頁 13-113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新 時 代 通 識 教 育 中 生 命 科 學 概 論 的 課 程 與 教 學 新 時 代 通 識 教 育 中 生 命 科 學 概 論 的 課 程 與 教 學 陳 靖 棻 科 技 大 學 生 物 技 術 研 究 所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自 DNA 雙 股 螺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CAADB1A142A5D8BFFDBB50A4A4AD5EBA4BAD6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CAADB1A142A5D8BFFDBB50A4A4AD5EBA4BAD6E2E646F63> 東 吳 大 學 心 理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惠 琴 我 與 我 的 客 家 家 庭 真 實 與 理 想 研 究 生 : 葉 桂 玉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七 月 目 錄 緒 論 第 一 章 回 顧 過 去 第 一 節 第 二 節 第 三 節 第 四 節 第 五 節 第 六 節 第 七 節 第 八 節 家 庭 篇 1 小 學 篇 29 國 中 篇 35 五 專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no.21Chun-Chih Hsieh a.pdf

no.21Chun-Chih Hsieh a.pdf (2, 2010), 29-51 * * 98 9 7 99 1 18 99 1 19 ** 30 (2, 2010) 14-15 2-3 1 (1999: 139, 140-141, 145, 147) (2001: 73-76, 80-81, 84-85) (2000) 1. 2. 3. (1999: 25) (2000) 1 (1998) (2002) 31 2 3 2 (1998: 128)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9 12 1 26 * ** * ** 2 1982: i-vii 1995 186-188 1993 1993 1995 195-198 1983 1994 1991:57-69 1995 26-29 89 12 3 1995 1995 1995 1995 1995 1995 1991 198-199 1991 220-223 1999 1996 1995 186 1994 4 1995 188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律 律 論 論 療 行 The Study on Medical Practice and Coercion 林 年 律 律 論 論 療 行 The Study on Medical Practice and Coercion 林 年 i 讀 臨 療 留 館 讀 臨 律 六 礪 讀 不 冷 療 臨 年 裡 歷 練 禮 更 老 林 了 更 臨 不 吝 麗 老 劉 老 論 諸 見 了 年 金 歷 了 年

More information

2-7.FIT)

2-7.FIT) 文 化 园 地 8 2009 年 8 月 18 日 星 期 二 E-mail:liuliyuan@qunlitimes.com 群 立 文 化 感 受 今 天 你 开 心 了 吗? 周 传 喜 群 雄 争 立 竞 争 意 识 ; 傲 立 群 雄 奋 斗 目 标, 这 几 句 话 一 直 是 群 立 的 文 化 和 方 针, 也 同 样 是 我 很 喜 欢 的 座 右 铭 我 想 这 几 句 话 生

More information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misconception 101 Misconceptions and Test-Questions of Earth Scie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un-Ping We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Abstract Earth Science is a subject highly related to everyday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One bear Water (Tai-I-Sheng-Shuei) comes from the book of bamboo in the Ch u s tomb at Kuo-Dia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eaning of T

Abstract The One bear Water (Tai-I-Sheng-Shuei) comes from the book of bamboo in the Ch u s tomb at Kuo-Dia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eaning of T 2002 12 117~142 A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e bear Water and Chou I Tshan Thung Chhi * Janus Fang 117 Abstract The One bear Water (Tai-I-Sheng-Shuei) comes from the book of bamboo in the

More information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104 年 9 月 頁 1 13 1 李喬 藍彩霞的春天 中的反抗哲學 李蕙如 摘 要 台灣文學作家李喬於一九八五年的著作 藍彩霞的春天 中 呈顯出一部 微縮的台灣妓女悲史 在金錢與暴力的制約中 貧窮與柔弱成了強權壓迫的對 象 小說中的主角 藍彩霞 無法抵抗貧窮的命運 被父親所賣 淪落風塵 作者所描繪的悲壯心聲 實乃意欲讀者能夠從一個充斥著 妓的世界 裡思考 某種社會倫理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台灣現代文學的離散主題與身分追尋

台灣現代文學的離散主題與身分追尋 2008 年 6 月, 頁 99~123 南 華 文 學 系 台 灣 客 家 節 慶 民 俗 文 化 意 涵 之 研 究 劉 煥 雲 國 立 聯 合 大 學 全 球 客 家 中 心 與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合 聘 副 研 究 員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以 苗 栗 縣 公 館 鄉 五 穀 宮 2007 年 慶 成 祈 安 福 醮 為 例, 分 析 與 詮 釋 台 灣 客 家 節 慶 民 俗 與

More information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彰 化 考 區 104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簡 章 簡 章 核 定 文 號 : 彰 化 縣 政 府 104 年 01 月 27 日 府 教 學 字 第 1040027611 號 函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2 月 9 日 彰 化 考 區 104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試 務 會 編 印 主 辦 學 校 :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地 址 :50546 彰 化 縣 鹿 港 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GJ5-1-03陳碧月.doc

Microsoft Word - CGJ5-1-03陳碧月.doc 長 庚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5:1(2012),57-79 余 華 許 三 觀 賣 血 記 小 說 裡 的 人 文 蘊 涵 * 陳 碧 月 摘 要 本 論 文 要 從 人 文 品 質 探 究 余 華 的 長 篇 小 說 許 三 觀 賣 血 記 的 價 值 與 特 色 : 從 行 善 避 禍 知 恩 圖 報 ; 以 德 報 怨 ; 言 而 有 信 超 越 血 緣 的 人 性 溫 情 正 面 樂 觀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52DB7ECA6F7A6E6ACA3AABAA5CDA952C65B2DB3AFA3B8BCD02D39373038313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52DB7ECA6F7A6E6ACA3AABAA5CDA952C65B2DB3AFA3B8BCD02D393730383136> 瑜 伽 行 派 的 生 命 觀 113 瑜 伽 行 派 的 生 命 觀 陳 一 標 摘 要 阿 賴 耶 識 是 瑜 伽 行 派 中 極 為 重 要 的 概 念, 乃 一 切 雜 染 與 清 淨 法 的 所 依, 具 有 一 切 種 子 執 受 所 依 異 熟 所 攝 的 三 種 特 質 因 為 阿 賴 耶 識 含 藏 一 切 精 神 與 物 質 的 種 子, 所 以 是 我 們 的 精 神 活 動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c58-990341p.pm

c58-990341p.pm 二 十 一 世 紀 評 論 17 軸 心 突 破 和 禮 樂 傳 統 前 言 下 面 這 篇 文 字 是 我 用 英 文 撰 寫 的 一 篇 解 釋 性 的 長 文 論 天 人 之 際 中 國 古 代 思 想 的 起 源 試 探 中 的 第 二 章, 由 二 十 一 世 紀 託 盛 勤 唐 古 譯 為 中 文 二 十 一 世 紀 這 一 期 是 關 於 軸 心 突 破 的 專 號, 編 者 因 為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篇吊

中文篇吊 臺灣大學哲學論評 第三十二期 民國九十五年十月 167-222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呂氏春秋 與 淮南子 的感應思維 陳平坤 摘 要 呂氏春秋 與 淮南子 是秦漢時期以道家哲學為主軸的兩部 重要典籍 本文扣緊 感應 思維以及其所涉及的義理問題 嘗試 分析與探討呈現在這兩部著作中的感應論述 而希望能對這個議題展 開稍進一步的思索 本文首先解釋 感應 觀念之義涵 接著指出感應思維所關注的 哲學問題重點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200811-773.doc

Microsoft Word - A200811-773.doc 语 言 模 型 在 高 校 保 研 工 作 中 的 应 用 王 洋 辽 宁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理 学 院 信 息 与 计 算 科 学, 辽 宁 阜 新 (3000) E-mail: ben.dan000 @63.com 摘 要 : 问 题 重 述 : 模 糊 性 数 学 发 展 的 主 流 是 在 它 的 应 用 方 面, 其 中 模 糊 语 言 模 型 实 现 了 人 类 语 言 的 数 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二 卷 第 三 期 / 95 年 7 月 何 處 是 歸 家?: 台 灣 俗 語 中 女 有 所 歸 的 女 性 養 成 模 式 與 文 化 反 映 初 探 The E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Women: A Study about Nyu You Suo Gui the Female s Education Pattern and

More information

096STUT DOC

096STUT DOC i YouTube was established in 2005 until now only more than 3 years. Although it was established just more than 3 years, it has already become the one of multitudinous video shares website that most people

More information

ΧΧΧΧ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段后1行)

ΧΧΧΧ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段后1行) 为 适 应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需 要, 提 高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质 量, 满 足 社 会 对 人 才 培 养 的 需 要, 按 照 教 育 部 深 化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改 革 的 精 神 和 要 求, 参 照 2007 年 教 育 部 高 教 司 修 订 颁 布 的 大 学 英 语 课 程 教 学 要 求, 针 对 我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制 定 上 海 商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59期

正覺電子報-第59期 大 乘 密 嚴 經 卷 3 The Alaya consciousness has identical situation. It is the pure seed-nature of every Tathagata and is always defiled at the stage of ordinary people. After having realized it, bodhisattvas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ϲ ฯ र ቑ ጯ 高雄師大學報 2015, 38, 63-93 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 李文環 1 楊晴惠 2 摘 要 古老的建築物往往承載許多回憶 也能追溯某些歷史發展的軌跡 位於高雄市蓬 萊路三號 現為高雄港港史館的紅磚式建築 在高雄港三號碼頭作業區旁的一片倉庫 群中 格外搶眼 這棟建築建成於西元 1917 年 至今已將近百年 不僅躲過二戰戰 火無情轟炸 並保存至今 十分可貴 本文透過歷史考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MRO120114 ??????????????? Luxiaoyan

Microsoft Word - CMRO120114 ??????????????? Luxiaoyan 传 播 视 角 下 的 网 络 游 戏 新 媒 体 研 究 * 卢 小 雁 李 文 静 ( 浙 江 大 学 ) 内 容 摘 要 : 如 今, 随 着 科 技 的 发 展, 网 络 新 媒 体 的 发 展 如 日 中 天 媒 介 娱 乐 化 给 网 络 游 戏 产 业 的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带 来 巨 大 市 场 和 受 众, 其 形 成 的 虚 拟 世 界 也 非 常 大 地 改 变 人 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ineseSATII .doc

Microsoft Word - ChineseSATII .doc 中 文 SAT II 冯 瑶 一 什 么 是 SAT II 中 文 (SAT Subject Test in Chinese with Listening)? SAT Subject Test 是 美 国 大 学 理 事 会 (College Board) 为 美 国 高 中 生 举 办 的 全 国 性 专 科 标 准 测 试 考 生 的 成 绩 是 美 国 大 学 录 取 新 生 的 重 要 依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實 施 計 畫 1 專 題 演 講 因 應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整 體 布 局 A-1 推 動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相 關 配 套 措 施 A-10 分 組 研 討 法 規 研 修 B-1 課 程 教

目 錄 實 施 計 畫 1 專 題 演 講 因 應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整 體 布 局 A-1 推 動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相 關 配 套 措 施 A-10 分 組 研 討 法 規 研 修 B-1 課 程 教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學 科 中 心 105 年 度 研 討 會 會 議 手 冊 時 間 :105 年 5 月 18-19 日 地 點 : 明 湖 水 漾 會 館 ( 苗 栗 縣 頭 屋 鄉 ) 指 導 單 位 : 教 育 部 國 民 及 學 前 教 育 署 主 辦 單 位 : 普 通 型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課 程 推 動 工 作 圈 ( 國 立 宜 蘭 高 級 中 學 ) 協 辦 單 位

More information

: ( ),,,,, 1958,,, , 263, 231, ,,,,,,,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 ) ( ) 20 ( ),, 56, 2, 17, 2, 8, 1,,,,, :,,,, ;,,,,

: ( ),,,,, 1958,,, , 263, 231, ,,,,,,,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 ) ( ) 20 ( ),, 56, 2, 17, 2, 8, 1,,,,, :,,,, ;,,,, : (1950 1955) 1950,,,,,,, 1949, ( 200433) 10,,, 1950,,,,,,, : 1950,,,,,,??,,,,,,,,,,, :,,, 1991, 1, 3 178 : (1950 1955),,,,, 1958,,, 1950 1955, 263, 231, 32 1950,,,,,,,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More information

94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二 十 七 期 (2013 年 秋 ) 在 藏 傳 佛 教 中, 依 顯 密 法 教 傳 承 法 系 與 修 行 次 第 的 不 同, 發 展 出 許 多 和 身 體 相 關 的 論 述, 但 因 為 佛 法 以 心 性 的 修 習 為 主, 在 大 乘 萬 法 唯

94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二 十 七 期 (2013 年 秋 ) 在 藏 傳 佛 教 中, 依 顯 密 法 教 傳 承 法 系 與 修 行 次 第 的 不 同, 發 展 出 許 多 和 身 體 相 關 的 論 述, 但 因 為 佛 法 以 心 性 的 修 習 為 主, 在 大 乘 萬 法 唯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二 十 七 期 (2013 年 秋 )93-126 頁 珍 貴 與 神 聖 的 身 體 : 藏 傳 佛 教 道 次 第 與 身 體 觀 劉 婉 俐 華 梵 大 學 外 文 系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本 文 嘗 試 以 藏 傳 佛 教 的 修 行 次 第 ( 或 稱 道 次 第, 藏 文 稱 lamrim) 為 主 軸, 分 析 其 中 所 蘊 含 的 身 體 觀, 透

More information

ºB€`¶p

ºB€`¶p 2004 3 105 128 1 2 3 1 1992 2 1 993 1 3 11 3 2 000 1 2 000 1 2000 4-105- 4 5 (Bodhidharma,? - 528) 6 7 (1 5 9 2) (1 6 0 2) 4 2 000 2 2 20 2000 657-658 5 6 7 1 997 2 16-217 1 984 487-491 1997 3 193-270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C555A5DFA5C1A7EFADB2B67DA9F1A548A8D3A4A4A640B0EAAE61B56FAE69BED4B2A4B357B9BA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C555A5DFA5C1A7EFADB2B67DA9F1A548A8D3A4A4A640B0EAAE61B56FAE69BED4B2A4B357B9BA2E646F63> 改 革 開 放 以 來 的 中 共 國 家 發 展 規 劃 : 以 經 濟 發 展 為 中 心 的 探 討 顧 立 民 國 防 大 學 戰 略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鄧 小 平 於 1978 年 提 出 改 革 開 放 的 國 家 戰 略, 並 提 出 三 步 走 的 國 家 發 展 策 略, 江 澤 民 進 一 步 表 示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頭 二 十 年, 是 中 共 國 家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820BDD7A848B171A4E5AABAA55FA8CAAED1BC6720B071C541B5B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820BDD7A848B171A4E5AABAA55FA8CAAED1BC6720B071C541B5BE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57-284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論 沈 從 文 的 北 京 書 寫 郝 譽 翔 摘 要 在 沈 從 文 作 品 中, 以 都 市 為 題 材 的 小 說 份 量 幾 乎 與 鄉 土 相 當, 鄉 土 與 都 市 可 說 是 沈 從 文 同 時 擁 有 的 兩 副 臉 孔 兩 種 聲 音, 矛 盾 並 存 在 他 的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