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Transcription

1

2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系 统 论 述 伊 斯 兰 教 义 和 哲 理, 并 刊 行 其 汉 文 译 著 的 第 一 人 他 与 刘 智 马 注 马 德 新 三 人, 被 公 认 为 明 清 时 期 最 负 盛 名 的 四 大 宗 教 译 著 家 经 由 他 开 始, 历 经 几 代 穆 斯 林 的 努 力, 创 立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思 想 体 系 本 文 以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视 角, 分 别 从 真 主 的 本 体 与 属 性 真 主 与 宇 宙 万 有 与 人 前 定 与 自 由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及 人 的 认 识 能 力 和 行 为 五 个 方 面 对 王 岱 舆 的 哲 学 思 想 进 行 梳 理 和 分 析 王 岱 舆 认 为, 真 一 是 必 然 存 在 的 最 高 实 体, 是 原 有, 是 世 界 万 有 得 以 存 在 的 原 因, 是 绝 对 独 一 的 存 在 真 一 通 过 自 身 本 然 本 分 本 为 的 内 部 衍 化, 由 静 而 动 由 隐 而 显 由 一 而 多, 派 生 万 有 但 是 真 一 并 不 直 接 创 造 万 有, 而 是 由 作 为 其 余 光 代 理 的 数 一 ( 至 圣 ) 直 接 造 化 万 物 并 与 之 发 生 联 系 数 一 经 由 元 勋 代 理 代 书 的 内 部 变 化, 最 终 由 无 形 的 抽 象 的 精 神 实 体, 演 变 为 有 形 的 现 实 的 万 有 宇 宙 万 有 由 此 而 被 创 造 人 是 真 一 创 造 物 中 最 为 高 贵 的 被 造 物, 因 此 担 负 着 尽 终 返 始 复 命 归 真 的 使 命, 人 可 以 通 过 知 认 见 认 续 认 三 个 阶 段, 历 经 先 天 后 天 或 前 世 今 世 后 世 方 可 完 成 人 的 使 命 作 为 承 担 使 命 的 万 物 之 精 华 的 人 不 仅 体 现 了 真 一 在 先 天 的 绝 对 前 定, 而 且 拥 有 在 后 天 相 对 的 自 由 选 择, 并 对 其 选 择 负 有 责 任 的 权 利 王 岱 舆 的 哲 学 思 想, 一 方 面 吸 收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对 自 己 有 用 的 成 份, 丰 富 了 伊 斯 兰 哲 学 思 想 的 内 涵 ; 另 一 方 面, 又 以 伊 斯 兰 哲 学 思 想 丰 富 了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内 容, 并 且 补 充 其 在 一 些 方 面 存 在 的 不 足 同 时, 他 的 哲 学 思 想 对 当 今 世 界 中 阿 文 化 的 交 流 对 话 提 供 了 成 功 的 范 例, 为 文 明 对 话 提 供 了 成 功 的 历 史 借 鉴 关 键 词 :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构 成 要 素, 概 念 体 系, 结 构 特 征, 理 论 意 义

3 Philosophy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wang dai yu Abstract Wang Dai-yu is the famous scholar of China muslim and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al person in China Islamic philosophy, and the trailblazer for learning Islam in China, who systemically elaborates the Islam doxy and philosophy in Chinese and publishes translation of books in Chinese firstly. With Liu Zhi, Ma Zhu and Ma De-xin, they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most four eminent translator in Ming and Qing. From this,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China Islam ideology was born due to the hard work by Muslin of generations.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se and clarify the philosophy of Wang Dai-yu on the horizon of Islam philosophy, especially the noumenon and attribute of Allah, Allah and cosmic and human, predetermination and freedom, er-tian-san-shi mind, cognitive ability and action of human. Wang Dai-yu believes that zhen-yi is the necessity tiptop noumennon, the origin of our world and the absolutely unique being. Zhen-yi derives world through himself on a course from stillness to movement, from hideness to appearance, from one to much. But Allah does not derive world firsthand. In fact, shu-yi engenders worl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llah. In virtue of the immanent movement of yuan-xun dai-li dai-shu, shu-yi finally becomes the corporeal and tangible being from incorporeal and nonfigurative spirit. Cosmic is born through it. Man is the noblest creature, and takes on the mission of returning to one. To reach it, man must pass three phases of zhi-ren jian-ren xu-ren, and go through congenital acquired or previous life present afterlife So man not only reflects the absolutely predetermination of Allah, but also expresses the right of free choice of human self and the duty for choice. On the one hand, the philosophy of Wang Dai-yu riches the Islam philosophy by absorbing the useful part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other hand, he enrich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slam philosophy. Moreover, his philosophy offers a successful example for contemporary intercourse between China and Arabia, and the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Kay words:wang dai yu, Philosophy, Elements, Concept System,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2

4 目 录 中 文 摘 要... 英 文 摘 要... 2 第 一 章 绪 论 选 题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研 究 重 点 与 难 点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范 畴 的 界 定... 6 第 二 章 王 岱 舆 所 处 的 时 代 背 景 及 其 生 平 时 代 背 景 王 岱 舆 的 生 平... 第 三 章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渊 源 渊 源 之 一 : 伊 斯 兰 教 渊 源 之 二 : 儒 家 文 化 渊 源 之 三 : 释 道 和 基 督 教 思 想... 8 第 四 章 王 岱 舆 的 哲 学 思 想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结 构 特 征 哲 学 思 想 的 构 成 要 素 真 主 的 本 质 与 属 性 真 主 与 宇 宙 万 有 与 人 前 定 与 自 由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5 4.2.5 人 的 认 识 能 力 和 行 为 独 特 的 哲 学 概 念 体 系 第 五 章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价 值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历 史 价 值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当 代 价 值 参 考 书 目 附 录 一 在 校 期 间 的 各 项 成 果 致 谢

6 . 选 题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第 一 章 绪 论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学 者 中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系 统 论 述 伊 斯 兰 教 义 和 哲 理 并 刊 行 其 汉 文 译 著 的 第 一 人 他 与 刘 智 马 注 马 德 新 三 人, 被 公 认 为 明 清 时 期 回 族 中 最 负 盛 名 的 四 大 宗 教 译 著 家 又 因 他 能 发 人 之 所 未 发, 言 人 之 所 未 言, 而 被 推 为 四 人 之 首 经 由 他 开 始, 历 经 了 几 代 穆 斯 林 的 努 力, 最 终 形 成 了 中 国 伊 斯 兰 的 哲 学 体 系 王 岱 舆 知 识 渊 博, 是 当 时 有 名 的 学 通 四 教 ( 儒 释 道 伊 ) 的 学 者 他 在 伊 斯 兰 教 与 佛 教 道 教 对 话 的 过 程 中, 运 用 儒 家 学 说, 特 别 是 宋 明 理 学 来 阐 释 伊 斯 兰 思 想, 形 成 了 自 己 独 特 的 概 念 体 系, 创 造 性 的 提 出 了 一 系 列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范 畴, 如 真 一 体 一 数 一 等 其 后 的 穆 斯 林 学 者, 正 是 在 对 这 些 哲 学 范 畴 的 补 充 发 展 诠 释 的 过 程 中, 形 成 了 各 自 独 特 的 学 术 体 系, 创 立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王 岱 舆 开 启 了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开 端, 而 且 开 创 了 伊 斯 兰 教 与 其 它 宗 教 文 化 对 话 的 形 式 他 的 思 想, 不 仅 有 别 于 中 国 的 传 统 思 想, 而 且 也 与 伊 斯 兰 的 原 有 思 想 相 区 别, 他 的 思 想 在 中 华 思 想 的 宝 库 中 应 具 有 一 席 之 地 但 是, 目 前 学 术 界 对 于 他 的 研 究 还 不 充 分, 虽 已 有 一 些 论 文 或 者 专 著 问 世, 但 就 其 哲 学 思 想 的 概 念 体 系 结 构 特 征 在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还 不 够 因 此, 从 概 念 体 系 全 书 结 构 特 征 及 在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中 来 把 握 其 哲 学 思 想 的 意 义 还 是 十 分 有 必 要 的.2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本 选 题 目 前 在 学 术 界 的 研 究 不 少, 但 是 系 统 深 入 研 究 的 并 不 多 见 从 980~2007 年, 学 术 界 发 表 的 相 关 论 著 如 下 : ⒈ 以 王 岱 舆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论 文 共 涉 及 3 篇, 主 要 从 6 个 方 面 进 行 的 研 究 :⑴ 涉 及 其 生 平 的 篇, 白 寿 彝, 王 岱 舆 传, 中 国 穆 斯 林,982. ⑵ 从 宇 宙 观 本 体 论 认 识 论 等 视 角 研 究 其 哲 学 思 想 的 共 有 7 篇 如 金 宜 久 在 王 岱 舆 著 作 的 思 想 结 构 ( 回 族 研 究,2002.4) 一 文 中 不 仅 对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做 了 考 证, 而 且 指 出 他 是 以 三 一 思 想 为 纲, 以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为 模 式 的 ⑶ 研 究 其 宗 教 伦 理 思 想 的 共 有 6 篇, 如 罗 万 寿 的 试 析 王 岱 舆 的 宗 教 伦 理 思 想 ( 西 北 民 族 研 究,986.0) 一 文 认 为 王 岱 舆 的 宗 教 伦 理 思 想 是 前 定 与 自 由 的 善 恶 起 源 论, 善 恶 与 真 主 的 赏 罚 是 紧 密 相 连 的, 同 时 还 论 述 了 顺 主 忠 君 孝 亲 的 伦 理 纲 常 和 正 心 克 己 习 学 的 道 德 修 养 论 ⑷ 有 6 篇 论 文 研 究 了 他 的 思 想 与 儒 释 的 关 系 如 金 贵 在 认 同 借 鉴 与 批 评 试 论 王 岱 舆 对 儒 家 文 化 的 态 度 ( 西 北 第 二 民 族 学 院 学 报,2007.2) 一 文 中 指 出, 王 岱 舆 对 儒 家 思 想 不 仅 有 认 同 借 用, 还 有 批 判 ⑸ 有 3 篇 论 文 专 门 研 究 了 他 的 著 作, 如 李 山 牧 在 清 真 大 学 认 识 方 法 浅 析 ( 中 国 穆 斯 林,990.4) 中, 分 析 了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以 及 它 们 分 别 涵 盖 的 本 然 本 分 本 为 元 勋 代 理 代 书 以 及 知 认 见 认 续 认, 认 为 该 书 作 为 教 义 学 论 著, 在 现 今 依 然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⑹ 其 它 方 面 的 研 究 共 有 8 篇 论 文, 如 沙 宗 平 在 正 教 正 学 从 正 教 真 诠 看 王 岱 舆 的 教 道 观 ( 回 族 研 究,2004.) 中 指 出 王 岱 舆 以 伊 斯 兰 教 为 正 教 5

7 的 指 导 思 想 相 关 的 专 著 共 有 3 部 : 孙 振 玉, 王 岱 舆 及 其 伊 斯 兰 思 想 研 究, 兰 州 大 学 出 版 社, 2000 年 ; 孙 振 玉, 王 岱 舆 刘 智 评 传, 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2006 年 ; 刘 一 虹, 回 儒 对 话 天 方 之 经 与 孔 孟 之 道,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6 年 ⒉ 对 汉 文 译 著 及 其 他 代 表 人 物 的 研 究, 包 括 从 文 明 对 话 的 角 度 进 行 的 探 讨, 共 有 专 著 五 部, 论 文 27 篇 专 著 : 金 宜 久, 中 国 伊 斯 兰 探 迷 刘 智 研 究, 东 方 出 版 社,999 年 孙 振 玉, 马 德 新 及 其 伊 斯 兰 思 想 研 究, 兰 州 大 学 出 版 社,2000 年 梁 向 明, 刘 智 及 其 伊 斯 兰 思 想 研 究, 兰 州 大 学 出 版 社,2004 年 杨 桂 萍, 马 德 新 思 想 研 究,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4 年 马 明 良, 伊 斯 兰 文 明 与 中 华 文 明 的 交 往 历 程 和 前 景,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2006 年 论 文 方 面, 涉 及 汉 文 译 著 的 研 究 共 有 80 篇, 涉 及 其 他 人 物 的 研 究, 共 有 论 文 47 篇, 大 多 集 中 在 对 刘 智 马 德 新 马 注 和 金 天 柱 等 人 的 研 究, 特 别 是 对 刘 智 的 研 究 如 : 沙 宗 平 : 大 化 循 环, 尽 终 返 始 清 初 回 族 思 想 家 刘 智 哲 学 观 初 探, 回 族 研 究, 研 究 重 点 与 难 点 ⒈ 研 究 难 点 : 本 文 的 研 究 难 点 主 要 在 明 末 清 初 完 成 的 汉 文 伊 斯 兰 著 述, 至 今 也 没 有 引 起 全 面 广 泛 的 关 注, 汉 族 学 者 的 研 究 主 要 是 从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以 至 于 我 们 必 须 从 头 开 始, 缺 乏 可 供 参 考 的 观 点 方 法 等 参 照 ⒉ 研 究 重 点 : 本 文 的 研 究 重 心 主 要 放 在 :) 全 面 把 握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本 身 的 独 特 结 构 以 及 自 身 的 独 特 的 概 念 体 系 ;2) 进 一 步 了 解 从 王 岱 舆 到 马 复 初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的 承 继 和 变 化 ;3) 深 入 挖 掘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历 史 意 义 和 其 在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中 的 现 实 意 义.4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范 畴 的 界 定 伊 斯 兰 哲 学 : 从 哲 学 的 角 度 去 讨 论 伊 斯 兰 教 所 涉 及 的 种 种 问 题, 而 形 成 的 一 套 系 统 的 哲 学 理 论 广 义 的 伊 斯 兰 哲 学 包 括 思 辨 教 义 学 ( 凯 拉 姆 ) 苏 菲 主 义 ( 塔 萨 乌 夫 ) 经 院 哲 学 ( 菲 拉 骚 非 ) 等 ; 狭 义 的 伊 斯 兰 哲 学 是 专 指 新 柏 拉 图 主 义 新 亚 里 士 多 德 主 义 传 入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界 以 后 形 成 的, 以 伊 本 西 那 和 伊 本 鲁 世 德 为 代 表 人 物 的 经 院 哲 学 本 文 所 涉 及 的 伊 斯 兰 哲 学, 是 就 广 义 而 言 的 它 所 涉 及 的 命 题 不 仅 包 括 关 于 世 界 的 起 源 和 归 宿 问 题, 以 及 人 的 起 源 安 拉 与 世 界 人 的 关 系 人 的 命 定 与 意 志 自 由 人 的 能 力 与 行 为 的 关 系 和 古 兰 经 的 天 启 性 等, 而 且 包 括 辨 析 造 物 主 与 被 造 物 理 性 与 启 示 知 识 与 信 仰 人 与 现 实 世 界 等 之 间 的 关 系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伊 斯 兰 哲 学 并 不 是 统 一 的, 有 众 多 不 同 的 派 别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是 伊 斯 兰 哲 学 与 中 国 传 统 的 儒 释 道 思 想 结 合 的 产 物 明 清 以 来, 以 王 岱 舆 为 代 表 的 中 国 穆 斯 林 学 者, 吸 收 中 国 儒 家 等 思 想 的 观 念 和 术 语, 用 汉 语 言 文 字 来 阐 发 伊 斯 兰 教 的 教 义 学 思 想, 中 经 伍 尊 契 马 注 刘 智 马 复 初 等 穆 斯 林 学 者 的 努 力, 最 终 形 成 了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因 此 可 以 说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既 是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分 支, 又 是 中 国 哲 学 的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伊 斯 兰 与 儒 释 道 思 想 在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著 述 中 的 调 和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最 大 特 点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 伊 斯 兰 教 文 化 面 面 观, 济 南 : 齐 鲁 书 社,2003 年, 第 99 页 6

8 2. 时 代 背 景 第 二 章 王 岱 舆 所 处 的 时 代 背 景 及 其 生 平 6 世 纪 末 到 7 世 纪 中 叶, 伊 斯 兰 教 走 上 了 系 统 化 理 论 化 经 学 化, 并 力 求 与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相 适 应 的 道 路, 这 一 道 路 被 称 之 为 以 儒 诠 经 从 事 这 一 学 术 研 究 活 动 主 要 是 兼 具 中 华 文 明 与 伊 斯 兰 文 明 双 重 文 化 基 因 的 中 国 穆 斯 林 学 者 他 们 对 伊 斯 兰 文 明 和 中 华 文 明 都 有 较 为 深 刻 的 理 解 和 深 入 的 研 究, 因 此 在 历 史 的 关 键 时 刻 也 就 担 负 起 了 重 要 的 历 史 使 命 伊 斯 兰 教 的 本 土 化, 即 将 伊 斯 兰 文 明 与 中 华 文 明 有 机 整 合, 并 最 终 形 成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的 教 义 理 论 及 实 践 但 是, 为 什 么 伊 斯 兰 教 在 传 入 中 国 后 历 经 了 千 百 年 才 出 现 试 图 沟 通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2 明 的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伊 斯 兰 教 自 唐 传 入 中 国 后, 到 明 末 已 经 有 近 千 年 的 时 间, 其 间 不 乏 信 仰 伊 斯 兰 教 的 群 体 穆 斯 林 异 常 活 跃 大 为 张 显 的 时 期 3, 而 唯 独 在 明 末 清 出 现 了 这 样 一 次 学 术 化 理 论 化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思 想 建 设, 其 中 必 定 蕴 含 着 深 厚 的 历 史 原 因 和 现 实 原 因 : 第 一, 基 督 教 传 教 士 汉 文 译 著 活 动 对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刺 激 和 推 动 作 用 明 朝 末 年 (583 年 ), 耶 稣 会 传 教 士 罗 明 坚 通 过 贿 赂 广 东 地 方 官 员 而 进 入 中 国 内 地 传 教, 开 启 了 基 督 教 第 二 次 向 中 国 传 教 的 大 门 传 教 士 罗 明 坚 利 玛 窦 等 人 因 地 制 宜, 以 儒 家 思 想 论 证 基 督 教 义, 著 译 了 不 少 宣 传 天 主 教 的 汉 文 著 作, 4 对 中 国 文 化 界 产 生 了 广 泛 5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吸 引 了 为 数 不 少 的 士 大 夫 和 中 国 民 众 信 奉 天 主 教 据 统 计, 仅 利 玛 窦 在 北 京 和 华 南 所 招 收 的 教 徒 到 60 年 已 达 多 名 到 650 年 ( 顺 治 七 年 ), 全 国 仅 耶 稣 会 信 徒 就 达 十 五 万 人 左 右, 从 而 第 一 次 在 中 国 形 成 了 涵 盖 上 流 社 会 的 宗 主 官 吏 和 下 流 社 会 的 商 贾 摊 贩 农 夫 手 工 业 者 的 教 民 阶 层 7 南 京 是 明 王 朝 的 陪 都, 江 南 地 区 经 济 文 化 的 中 心 599 年, 耶 稣 会 传 教 士 利 玛 窦 曾 先 后 两 次 逗 留 于 此 600 年 他 北 上 后, 又 有 传 教 士 郭 居 静 罗 如 望 王 丰 肃 等 人 在 此 传 教 66 年 的 教 难 也 在 此 地 发 生, 可 知 南 京 是 当 时 天 主 教 的 重 要 传 教 地 之 一, 也 是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影 响 的 中 心 地 区 之 一, 无 独 有 偶, 南 京 还 是 早 期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中 心 地 区 而 相 对 产 生 较 晚 的 以 儒 诠 经 则 或 多 或 少 的 受 到 了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的 影 响 对 于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对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的 影 响, 儒 是 指 以 儒 家 文 化 为 核 心 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其 中 也 包 括 释 道 经 是 指 伊 斯 兰 教 的 经 典, 引 申 为 伊 斯 兰 文 明 的 思 想 体 系 一 般 来 说, 在 伊 斯 兰 教 中 称 之 为 经 的 只 有 古 兰 经 和 圣 训, 但 中 国 穆 斯 林 将 阿 拉 伯 文 波 斯 文 书 写 的 都 称 为 经 2 目 前 学 术 界 大 多 赞 同 陈 垣 先 生 在 西 域 回 回 入 华 考 中 提 出 的 公 元 65 年 即 唐 永 徽 二 年 是 伊 斯 兰 教 传 入 中 国 的 时 间 标 志, 本 文 且 以 公 元 65 年 作 为 伊 斯 兰 教 传 入 中 国 的 时 间, 至 明 末 清 初, 以 以 儒 诠 经 的 第 一 位 代 表 人 物 王 岱 舆 的 第 一 部 著 作 刊 行 问 世 即 642 年 为 其 兴 起 的 标 志, 期 间 共 计 99 年 3 历 史 上, 伊 斯 兰 教 在 唐 宋 时 期 由 于 来 华 商 人 活 跃 的 原 因 而 在 商 埠 城 市 非 常 活 跃 ; 而 在 元 朝, 由 于 元 政 府 将 穆 斯 林 作 为 主 要 依 靠 的 执 政 力 量, 穆 斯 林 社 会 地 位 大 大 提 高, 因 此 使 伊 斯 兰 教 在 元 朝 也 大 为 彰 显 4 如 利 玛 窦 著 译 的 天 主 实 义 畸 人 十 篇 辩 学 遗 牍 等 5 方 豪 在 中 国 天 主 教 史 人 物 传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988 年 ) 中 记 录 的 中 国 士 大 夫 天 主 教 徒 中, 有 27 人 属 于 明 末 人 士,4 人 属 于 由 明 入 清 人 士 但 从 主 要 受 教 育 和 接 受 天 主 教 的 时 间 来 看, 也 应 属 于 明 代 人 另 外 同 属 于 这 两 个 阶 段 的 至 少 还 有 2 人 不 见 方 豪 的 记 载, 共 计 43 人 这 些 仅 仅 是 在 历 史 上 有 明 确 记 载 的 这 其 中 徐 光 启 李 之 藻 杨 廷 筠 三 人 被 称 为 天 主 教 的 三 大 支 柱 有 关 此 方 面 的 论 述 可 参 见 : 徐 海 松 清 初 士 人 与 西 学, 北 京 : 东 方 出 版 社,2000 年 张 国 刚 从 中 西 初 识 到 礼 仪 之 争 明 清 传 教 士 与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2003 年 黄 一 农 : 忠 孝 牌 与 十 字 架, 载 新 史 学, 第 8 卷 第 三 期, 第 43~92; 天 主 教 徒 孙 元 论, 载 史 语 所 集 刊 第 67 本 第 4 分 册, 第 950 页 钟 鸣 旦 晚 明 基 督 徒 的 经 学 研 究, 中 华 文 史 论 丛, 第 67 辑,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年, 第 42 页 6 顾 长 生 : 传 教 士 与 近 代 中 国,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4 年, 第 6~7 页 7 顾 卫 民 : 基 督 教 与 中 国 近 代 社 会,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998 年, 第 59~76 页 7

9 目 前 学 术 界 存 在 两 种 看 法 : 一 则 认 为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刺 激 了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指 出 在 我 国, 儒 释 道 著 述 历 来 甚 丰, 明 清 之 际, 连 基 督 教 的 汉 文 译 著, 经 外 国 传 教 士 之 手 也 刊 行 数 百 种, 这 对 我 国 江 南 地 区 的 穆 斯 林 知 识 分 子 的 著 述 活 动 无 疑 是 一 种 借 鉴 和 推 动 一 则 认 为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则 是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刺 激 的 直 接 产 物, 指 出 从 王 岱 舆 大 量 袭 用 利 玛 窦, 刘 智 读 西 书 数 十 种, 熟 悉 圣 经, 这 一 事 实 看, 本 人 认 为 伊 斯 兰 教 汉 文 著 述 是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刺 激 的 直 接 产 物 2 初 看 起 来, 似 乎 两 者 的 观 点 不 同, 但 深 入 研 究, 二 者 的 确 表 明 了 相 同 的 理 论 : 即 基 督 教 汉 文 著 述 对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刺 激 作 用 笔 者 也 基 本 上 同 意 这 一 意 见, 认 为 王 岱 舆 在 广 泛 涉 猎 各 家 著 作 时, 不 可 能 将 当 时 对 中 国 文 化 界 有 重 要 影 响 的 天 主 教 汉 文 译 著 遗 漏, 天 主 教 思 想 在 他 的 著 作 中 也 有 所 表 现 同 时, 天 主 教 传 教 士 利 玛 窦 的 一 些 理 论 如 他 认 为 中 国 人 对 于 有 新 内 容 的 书 籍 十 分 好 奇, 又 因 为 象 形 的 中 国 文 字, 在 中 国 人 心 目 中 有 一 种 特 殊 的 力 量 及 庄 重 的 表 达 方 式 在 中 国 印 在 书 上 的 东 西 都 被 认 为 是 真 理 关 于 基 督 教 义, 中 国 人 比 较 相 信 书 本, 只 是 口 头 讨 论 是 不 够 的 3 以 及 其 著 作 所 产 生 的 巨 大 影 响, 都 不 可 能 不 对 王 岱 舆 产 生 一 定 的 冲 击, 促 使 其 将 与 他 人 辩 异 成 书 于 正 教 真 诠 四 十 篇 第 二, 史 无 前 例 的 郑 和 七 下 西 洋 带 回 了 大 量 的 经 籍 为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创 造 了 条 件 自 唐 中 期 以 来, 伴 随 着 大 批 穆 斯 林 商 人 军 士 学 者 入 华 的 还 有 不 少 的 典 籍, 这 其 中 不 仅 有 经 训, 而 且 还 有 大 量 的 经 注 等 穆 斯 林 学 者 的 著 作 至 明 代, 随 着 回 回 郑 和 代 表 明 朝 中 央 政 府 七 下 西 洋, 大 量 伊 斯 兰 教 典 籍 流 入 中 国 在 郑 和 七 下 西 洋 的 船 队 中, 有 大 量 穆 斯 林 船 员, 有 的 还 是 宗 教 教 职 人 员, 他 们 是 : 费 信, 回 族, 出 身 于 穆 斯 林 世 家, 通 晓 阿 拉 伯 文, 曾 先 后 四 次 随 郑 和 下 西 洋, 任 通 事 一 职, 并 将 自 己 在 各 地 的 见 闻 编 成 星 槎 胜 览 一 书 ; 马 欢, 回 族, 因 才 干 优 卓, 通 晓 阿 拉 伯 文, 以 通 译 番 书 的 身 份, 曾 先 后 参 加 了 第 四 六 七 三 次 远 航, 并 将 三 次 远 航 在 各 国 的 见 闻 汇 编 成 集, 名 为 瀛 涯 胜 览 ; 郭 崇 礼, 回 族, 与 马 欢 一 样, 因 懂 得 阿 拉 伯 语, 被 选 为 通 译 番 书, 三 次 随 郑 和 船 队 出 使 ; 哈 三, 西 安 人, 回 族, 西 安 市 大 洋 清 真 寺 掌 教, 郑 和 在 第 四 次 下 西 洋 时, 请 他 当 翻 译, 以 备 顾 问, 因 他 是 宗 教 教 职 人 员, 因 此 不 仅 可 以 满 足 郑 和 及 船 上 穆 斯 林 船 员 的 宗 教 需 要, 而 且 对 发 展 伊 斯 兰 教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友 谊 也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沙 班, 原 籍 外 国 人, 曾 参 与 第 七 次 远 航, 据 林 松 先 生 考 证, 其 为 穆 斯 林 ; 浦 日 和, 回 族, 宋 代 蒲 寿 庚 后 裔, 参 与 第 五 次 远 航 ; 陈 金 和, 伊 斯 兰 教 长 老, 随 郑 和 第 五 次 远 航, 到 印 尼 留 居 除 此 之 外, 郑 和 船 队 中, 还 有 大 量 无 姓 名 可 考 的 穆 斯 林 担 任 其 它 事 务 4 郑 和 下 西 洋 的 过 程 中, 曾 到 过 忽 鲁 谟 斯 ( 今 伊 朗 霍 尔 木 兹 海 峡 格 什 姆 岛 ) 祖 法 尔 ( 今 阿 曼 佐 法 尔 ) 阿 丹 ( 今 也 门 民 主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亚 丁 ) 天 方 ( 今 沙 特 阿 拉 伯 麦 加 ) 等 伊 斯 兰 教 国 家, 特 别 是 伊 斯 兰 圣 城 麦 加 第 七 次 下 西 洋 时, 郑 和 派 马 欢 等 人 去 天 方 朝 觐, 他 们 在 完 成 朝 觐 功 课 的 同 时, 绘 制 了 克 尔 白 图 带 回 国 后 上 奏 朝 廷, 这 一 重 要 的 伊 斯 兰 文 化 活 动,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文 化 影 响 重 大 而 深 远 可 以 肯 定 的 说, 郑 和 及 其 随 行 马 欢 哈 三 等 在 30 年 的 出 访 活 动 中 从 伊 斯 兰 教 国 家 带 回 不 少 伊 斯 兰 教 典 籍 经 书, 为 后 人 胡 登 州 王 岱 舆 马 注 刘 智 等 人 的 汉 文 译 著 活 动 提 高 了 蓝 本 5 第 三, 王 守 仁 心 学 对 宋 明 理 学 中 程 朱 道 学 的 解 构, 客 观 上 起 到 了 解 放 思 想 的 作 用, 从 而 为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产 生 奠 定 了 良 好 的 社 会 基 础 自 朱 熹 确 立 道 学 以 来, 金 宜 久 : 伊 斯 兰 教 史, 南 京 : 江 苏 人 民 出 版 社,2006 年, 第 443 页 ; 杨 怀 中 余 振 贵 : 伊 斯 兰 教 与 中 国 文 化,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5 年, 第 385 页 2 问 永 宁 : 三 百 年 前 的 一 桩 学 术 公 案 试 论 正 教 真 诠 对 天 主 实 义 的 袭 用, 载 兰 州 大 学 宗 教 对 话 与 和 谐 社 会 学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2007 年 6 月, 第 244 页 3 利 玛 窦 : 利 玛 窦 全 集 ( 四 卷 ), 台 湾 : 光 启 出 版 社,986 年, 第 一 册, 第 39 页 第 220 页 ; 第 二 册, 第 53 页 4 姜 歆 : 郑 和 船 队 中 的 穆 斯 林, 中 国 穆 斯 林,2005 年 第 3 期, 第 8~9 页 5 王 子 华 : 郑 和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文 化 的 贡 献, 回 族 研 究,2003 年 第 期, 第 94~95 页 8

10 宋 元 明 历 代 统 治 者 都 将 程 朱 道 学 作 为 统 治 思 想, 从 而 使 思 想 界 如 一 潭 死 水, 毫 无 起 色 但 到 明 中 叶, 由 王 守 仁 所 掀 起 的 心 学 思 想 不 仅 对 程 朱 道 学 提 出 了 批 判, 而 且 起 到 了 解 放 思 想 的 作 用, 使 以 儒 诠 经 的 产 生 在 思 想 领 域 成 为 可 能 以 上 几 方 面 的 原 因, 仅 仅 是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之 所 以 产 生 的 外 部 条 件, 更 重 要 的 是 其 内 部 因 素 : 即 穆 斯 林 学 者 身 上 的 什 么 因 素 促 使 了 以 儒 诠 经 的 产 生, 即 其 产 生 的 可 能 性 : 第 一, 经 堂 教 育 的 兴 起 及 迅 速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的 展 开 是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得 以 产 生 的 必 要 条 件 经 堂 教 育 未 兴 起 之 前, 以 阿 拉 伯 语 为 主 要 宗 教 语 言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的 教 职 人 员 还 只 是 凭 借 着 父 子 之 间 的 家 传 心 授 世 代 相 承, 随 着 回 族 共 同 体 的 形 成, 回 族 人 口 的 增 长, 回 族 群 众 对 宗 教 职 业 者 的 需 求 量 大 增, 加 之 当 时 从 境 外 引 进 宗 教 人 员 十 分 困 难, 宗 教 人 才 的 缺 乏 成 为 极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同 时, 广 大 的 回 族 穆 斯 林 群 众 已 经 普 遍 通 用 汉 语, 传 习 儒 家 经 典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的 母 语 地 位 已 经 被 汉 语 取 代, 以 至 出 现 了 吾 教 之 流 于 中 国 者, 远 处 东 极, 汉 文 匮 乏, 学 人 寥 落, 即 传 译 之 不 明, 复 阐 扬 之 无 自 的 境 况, 为 改 变 这 种 状 况, 陕 西 咸 阳 渭 城 人 胡 登 州 目 睹 中 国 回 教 之 不 振, 随 立 志 兴 学 经 堂 教 育 兴 起, 并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迅 速 的 展 开 经 堂 教 育 的 兴 起, 不 仅 解 决 了 宗 教 人 才 缺 乏 的 问 题, 而 且 使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的 传 承 脱 离 了 仅 仅 依 靠 口 传 心 授 的 父 承 子 继 的 方 式 同 时, 也 使 掌 握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的 人 群 在 回 族 穆 斯 林 中 大 大 的 增 加 这 为 以 儒 诠 经 的 产 生 提 供 了 大 量 的 既 熟 悉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又 精 通 掌 握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并 能 熟 练 运 用 此 两 种 语 言 的 群 体, 使 诠 经 成 为 可 能 此 外, 经 堂 教 育 的 过 程,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以 汉 文 解 释 经 典 的 过 程 正 是 经 师 们 的 此 种 行 为, 为 以 后 从 事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众 多 学 者 树 立 榜 样 从 事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穆 斯 林 学 者 中, 大 多 都 有 经 堂 教 育 的 背 景 如 被 称 为 开 以 儒 诠 经 先 河 的 王 岱 舆 即 是 胡 登 州 的 四 传 弟 子 马 君 实 之 弟 子 刘 智 之 父 刘 三 杰 是 当 时 南 京 的 著 名 经 师 马 复 初 是 云 南 经 堂 教 育 中 的 著 名 经 师 之 一 第 二, 使 用 汉 语, 深 入 学 习 了 解 并 具 备 汉 文 化 素 养 是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得 以 展 开 的 重 要 条 件 一 般 认 为, 明 代 是 回 回 民 族 最 终 形 成 的 历 史 时 期 2 作 为 形 成 重 要 标 志 之 一 的 是 : 这 一 时 期 的 回 回 人 除 在 宗 教 领 域 和 少 数 日 常 生 活 领 域 保 留 了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等 外 来 语 及 其 译 音 外, 在 多 数 的 场 合, 已 将 汉 语 作 为 其 主 要 的 交 际 工 具, 也 可 以 说, 汉 语 已 经 取 代 原 有 的 外 来 语 而 成 为 其 母 语 了 夏 衍 在 感 旧 记 闻 中 记 载 : 嘉 靖 丙 申 年 (536 年 ), 余 方 弱 冠 当 时 见 闻 寡 昧, 不 识 赛 典 赤 何 义, 妄 以 意 度, 番 地 番 语, 难 于 史 册 稽 也 3 此 时 的 阿 拉 伯 语 和 波 斯 语 已 经 被 称 为 番 语, 说 明 他 们 已 普 遍 接 受 并 使 用 汉 语 汉 语 在 穆 斯 林 中 的 通 行, 使 用 汉 语 写 作 成 为 可 能, 也 使 汉 语 著 作 在 穆 斯 林 群 众 中 的 流 行 成 为 可 能 自 回 回 先 民 入 华 以 来, 就 已 经 开 始 自 觉 或 不 自 觉 的 接 受 汉 文 化, 从 而 在 儒 学 方 面 颇 有 成 就 明 代 陆 容 在 菽 园 杂 记 中 记 有 一 首 在 回 族 知 识 界 中 广 为 流 传 的 诗 佛 言 佛 子 在 西 空, 道 说 蓬 莱 在 东 海 ; 唯 有 孔 门 真 实 事, 眼 前 无 日 不 春 风 可 知 回 回 学 者 虽 然 文 化 倾 向 不 同, 但 对 儒 家 注 重 实 际 的 思 想, 却 深 表 赞 同 除 了 这 种 传 统 外, 许 多 回 族 译 著 家 早 先 都 专 门 研 读 儒 家 的 六 经 孔 孟 百 家 诸 子, 所 以 知 识 领 域 都 较 为 开 阔, 从 而 使 以 儒 成 为 可 能 4 第 三, 出 于 阐 正 教 于 中 华 的 历 史 责 任 感 伊 斯 兰 教 自 唐 传 入 中 国 后, 一 直 隐 而 不 传 5, 固 守 在 自 己 的 小 圈 子 里 6, 穆 斯 林 学 者 似 乎 不 大 希 望 有 教 外 人 士 了 解 伊 斯 兰 教, 白 寿 彝 先 修 建 胡 太 师 祖 佳 城 记, 载 回 族 人 物 志 ( 明 代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0 年 2 邱 树 森 中 国 回 回 民 族 史 中 持 此 观 点, 参 见 第 329~06 页 ; 而 杨 怀 中 在 他 与 余 振 贵 主 编 的 伊 斯 兰 与 中 国 文 化 中 认 为, 回 回 民 族 形 成 于 元 代, 具 体 参 见 第 85~06 页 3 转 引 白 寿 彝 民 族 宗 教 论 文 集, 北 京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992 年, 第 73 页 4 杨 怀 中 余 振 贵 : 伊 斯 兰 与 中 国 文 化,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5 年, 第 384 页 5 即 不 向 教 外 人 士 传 播 或 者 这 种 外 传 极 为 罕 见 所 谓 的 隐 而 不 传 即 是 指 伊 斯 兰 教 的 传 承 主 要 还 是 凭 借 父 子 之 间 的 家 传 心 授, 局 限 于 清 真 寺 的 内 部, 不 注 重 宗 教 的 对 外 宣 传 6 这 一 小 圈 子, 即 是 指 蕃 坊 自 唐 宋 形 成 的 蕃 坊, 成 为 历 代 穆 斯 林 生 存 生 活 的 主 要 模 式 蕃 坊 制, 对 9

11 生 将 这 种 现 象 称 之 为 伊 斯 兰 教 移 植 ( 中 国 ) 过 程 中 所 表 现 的 缺 憾 这 种 缺 憾 一 直 延 续 到 了 明 中 叶, 不 仅 造 成 了 教 外 人 士 对 伊 斯 兰 教 教 义 的 茫 然 不 知, 更 造 就 了 对 伊 斯 兰 和 穆 斯 林 的 种 种 歧 视 行 为 唐 宋 时 期, 作 为 外 来 侨 民 的 穆 斯 林 由 于 善 于 经 商 而 拥 有 较 多 的 财 富, 其 中 不 乏 富 盛 一 时 的 巨 商 或 地 位 权 力 显 赫 的 官 宦 2 因 此 引 起 汉 族 等 其 它 民 族 对 他 们 所 禀 赋 的 文 化 伊 斯 兰 文 化 的 好 奇, 从 而 引 起 了 汉 族 学 者 的 注 意,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认 识 在 这 一 时 期 还 算 较 为 正 确 ; 3 元 朝, 由 于 穆 斯 林 所 处 社 会 地 位 较 高, 部 分 穆 斯 林 人 格 魅 力 的 影 响 4, 有 元 一 代, 伊 斯 兰 教 的 地 位 依 然 是 较 高 的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伊 斯 兰 教 从 这 一 时 期 开 始 遭 受 到 了 各 种 的 歧 视 5 ; 到 了 明 代, 恢 复 汉 文 化 正 统, 对 元 朝 时 处 于 二 等 人 的 色 目 人 实 行 一 系 列 的 汉 化 政 策, 如 严 禁 6 蒙 古 人 色 目 人 自 相 嫁 娶, 互 为 婚 姻 ; 禁 胡 服 胡 语 胡 姓 等, 以 期 同 化 蒙 古 人 和 包 括 穆 斯 林 在 内 的 色 目 人 面 对 这 一 系 列 的 政 策, 穆 斯 林 内 部 渐 渐 改 变 了 有 别 于 元 朝 的 开 放 心 态, 明 显 的 趋 于 保 守 封 闭, 逐 渐 变 成 了 不 足 以 向 外 人 道 说 自 我 发 展 的 民 间 宗 教 这 就 更 加 深 了 汉 族 学 者 及 普 通 百 姓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猜 忌 和 歧 视 明 末 清 初 的 著 名 学 者 顾 炎 武 在 日 知 录 中 认 为 : 惟 回 回 固 守 国 俗, 终 不 肯 变 以 累 朝 之 德 化, 而 不 能 驯 其 顽 旷 之 习 天 子 无 故 不 杀 牛, 而 回 子 终 日 以 杀 牛 为 美 磰, 亦 先 禁 之 7 更 有 甚 者, 疑 清 真 之 教, 业 为 正 教 之 宗, 何 不 著 书, 以 为 一 家 之 言 使 天 下 后 世, 晓 然 知 其 致 理 之 所 在, 而 竟 乃 寥 寥 也 8 为 了 解 决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所 面 临 的 诸 多 问 题, 回 族 穆 斯 林 中 的 有 志 之 士 积 极 主 动 的 吸 收 和 借 鉴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向 周 边 穆 斯 林 士 大 夫 及 知 识 分 子 阶 层 阐 扬 和 宣 传 伊 斯 兰 教, 期 望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能 够 得 到 公 正 的 待 遇, 因 此 就 担 负 起 了 阐 教 于 中 华 的 历 史 责 任 第 四, 出 于 慨 然 以 发 明 正 道 为 己 任 的 宗 教 使 命 感 伊 斯 兰 教 在 华 传 播 过 程 中 的 缺 憾, 不 仅 造 成 了 非 穆 斯 林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不 了 解 和 歧 视, 而 且 使 穆 斯 林 大 众 特 别 是 那 些 仅 识 汉 字 而 不 懂 经 文 9 的 穆 斯 林 对 于 教 门 0, 也 只 是 沿 其 迹, 不 得 其 真 性 而 已, 形 成 了 吾 教 自 唐 迄 明, 虽 有 经 籍 传 入 兹 土, 而 其 理 艺 难 传, 旨 义 难 悉, 故 世 代 无 一 二 精 通 教 理 之 掌 牧, 以 致 多 人 沦 落 迷 途, 漫 漫 长 夜 而 甘 醉 梦 之 不 觉 也 2 的 局 面 于 伊 斯 兰 教 在 我 国 的 流 传 回 族 的 形 成 等 等 着 深 远 的 影 响 白 寿 彝 : 白 寿 彝 民 族 宗 教 论 文 集, 石 家 庄 : 石 家 庄 教 育 出 版 社,200 年, 第 40 页 2 据 宋 史 大 食 传 记 载 : 宋 朝 熙 宁 中 (068~078 年 ), 大 食 商 人 辛 押 罗 进 钱 银 助 修 广 州 城, 虽 然 没 有 获 得 政 府 的 同 意, 但 仍 可 见 其 财 力 之 雄 厚 据 桯 史 番 禺 海 獠 中 记 载 番 禺 有 獠 杂 居, 其 最 豪 者 蒲 姓, 号 自 番 人, 本 占 城 之 贵 人 也 既 浮 海 而 遇 风 涛, 惮 于 复 反, 乃 请 于 其 主, 愿 留 中 国, 以 通 往 来 之 货 主 许 焉, 舶 事 寔 赖 给 其 家, 岁 益 久, 定 居 城 中 屋 室 稍 侈 靡 踰 禁 使 者 方 务 招 徕, 以 阜 国 计, 且 以 其 非 吾 国 人, 不 之 问, 故 其 宏 丽 奇 伟, 盖 张 而 大, 富 盛 甲 一 时 见 其 挥 金 如 粪 土, 舆 阜 无 遗, 珠 玑 香 贝, 狼 藉 坐 上, 以 示 侈 可 见 其 富 裕 的 情 况 3 如 唐 代 杜 环 所 著 的 经 行 记, 是 在 战 役 被 俘 后, 在 阿 拉 伯 世 界 留 居 游 历 数 年 后 归 国 而 写, 书 中 对 伊 斯 兰 教 ( 作 者 称 为 大 食 教 ) 及 伊 斯 兰 国 家 ( 作 者 称 为 大 食 国 度 ) 的 认 识 基 本 上 是 正 确 的 此 书 已 遗 失, 关 于 此 书 的 情 况, 可 参 见 唐 代 杜 佑 通 典, 或 者 近 现 代 回 族 学 家 所 写 的 著 作, 如 邱 树 森 中 国 回 族 史,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6 年 4 如 元 代 有 名 的 回 回 人 赛 典 赤 瞻 思 丁, 曾 历 任 陕 西 无 路 西 蜀 四 川 行 中 书 省 平 章 政 事 云 南 行 省 的 首 任 长 官, 在 陕 西 及 云 南 期 间, 政 绩 卓 著, 受 民 爱 戴, 并 大 力 推 广 儒 学, 元 代 有 名 的 政 治 家 5 白 寿 彝 : 中 国 回 教 小 史,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0 年, 第 22 页 6 明 史 明 律 卷 六,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974 年 7 顾 炎 武 黄 汝 成 : 日 知 录 集 释,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985 年 8 王 岱 舆 :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希 真 正 答 ( 正 教 真 诠 叙 ),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6 年, 第 3 页 本 文 所 有 关 于 王 岱 舆 著 作 的 引 文 均 引 自 此 版 本 9 经 文, 本 指 古 兰 经 和 圣 训 明 文 由 于 中 国 穆 斯 林 认 为 凡 是 用 阿 拉 伯 文 波 斯 文 书 写 的 都 是 经, 因 此 指 阿 拉 伯 文 和 波 斯 文 0 教 门 : 中 国 穆 斯 林 将 伊 斯 兰 教 称 为 教 门, 将 穆 斯 林 称 为 有 教 门 的 人 明 万 录 三 十 七 年 福 建 泉 州 重 修 清 净 寺 碑 记, 转 引 自 中 国 回 族 金 石 录,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 年, 第 74 页 2 赵 灿 ( 著 ) 杨 永 昌 马 继 祖 ( 标 注 ): 经 学 系 传 谱 真 回 破 衲 痴 序, 西 宁 : 青 海 人 民 出 版 社,989 年, 第 页 0

12 明 中 叶 以 后, 在 一 系 列 汉 化 夷 狄 的 政 策 和 措 施 的 作 用 下, 回 回 人 的 汉 化 程 度 和 速 度 不 断 加 深 加 快, 回 回 人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信 仰 也 不 断 的 淡 化, 泉 州 丁 氏 族 谱 中 祖 教 篇 记 载 明 嘉 靖 十 五 年 泉 州 穆 斯 林 的 情 况, 指 出 当 时 的 穆 斯 林 : 诵 清 经, 仿 所 传 夷 音, 不 解 文 义, 亦 不 求 其 晓, 凶 吉 皆 用 之 夏 ( 衍 ) 稚 年 习 见 如 此 2 可 知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等 3 的 母 语 地 位 已 被 汉 语 取 代, 而 被 称 为 夷 音 番 语 著 名 经 师 胡 登 州 也 是 因 为 要 改 变 唯 吾 教 之 流 于 中 国 者, 远 处 东 极, 经 文 匮 乏, 学 人 寥 落, 即 传 译 之 不 明, 复 阐 扬 之 无 自 4 的 处 境 而 开 创 了 经 堂 教 育 由 于 穆 斯 林 大 部 分 是 通 过 祖 习 风 俗 自 性 和 家 传 口 授 父 子 相 传 的 方 式 而 获 得 教 理 教 义 等 宗 教 知 识, 清 真 寺 ( 礼 拜 寺 ) 的 教 职 人 员 只 能 依 靠 少 数 的 穆 斯 林 学 者 及 他 们 的 后 代 担 任, 造 成 宗 教 职 业 人 员 的 缺 乏 真 教 之 入 中 国, 不 详 所 自 始, 世 鲜 有 通 其 说 者 ; 而 习 其 说 者, 复 不 能 自 通 第 以 肤 浅 鄙 俚 之 见 文 之, 故 寝 以 使 其 初 意, 而 承 讹 袭 舛, 真 派 之 堙 且 久 也 5 甚 至 出 现 了 虽 其 先 守 教 之 家 人, 亦 择 实 而 叛 去, 此 教 之 所 繇 衰 6 的 情 形 有 鉴 于 此, 穆 斯 林 学 者 适 时 的 承 担 起 新 的 使 命, 以 翻 译 著 述 经 典 的 形 式 发 明 正 道, 从 而 达 到 指 引 迷 途 唤 醒 世 人 之 醉 梦 的 目 的 王 岱 舆 在 正 教 真 诠 自 叙 中 说 : 予 不 佞 亦 得 以 阐 发 至 道, 而 使 天 下 正 人 君 子 略 其 芜 蔓 之 词, 大 明 正 教 之 理 P7 正 教 真 诠 门 答 纪 言 中 也 有 夫 清 真 教 道, 指 迷 归 正, 劝 人 作 善, 止 人 为 非, 乃 人 道 当 然, 无 此 则 人 道 不 备 予 既 真 知 正 学 而 不 言, 是 为 隐 匿 斯 道 即 作 书 言 之, 而 不 能 恺 切 诚 恳, 犹 无 言 也 P9 以 这 样 的 方 式 方 法 阐 明 天 下 之 公 理 的 伊 斯 兰 教 教 义 教 理, 从 而 达 到 被 大 众 起 码 是 穆 斯 林 了 解 掌 握 遵 行, 并 进 而 发 扬 光 大 的 目 的 2.2 王 岱 舆 的 生 平 王 岱 舆, 名 涯, 以 字 行, 自 号 真 回 老 人, 金 陵 ( 南 京 ) 人 大 约 生 于 明 万 历 年 间 (573~ 69 年 ), 死 于 清 顺 治 十 四 五 年 (657~658 年 ), 享 年 至 少 六 十 岁 以 上 7 他 以 特 有 的 勇 气 和 过 人 的 胆 识, 开 创 了 一 个 用 汉 文 译 著 伊 斯 兰 教 的 新 学 风 此 先 河 一 开, 便 形 成 了 一 个 潮 流, 促 成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思 想 的 成 型 8 关 于 他 的 家 世, 正 教 真 诠 自 叙 中 写 道 : 予 祖 籍 天 房, 缘 入 贡 高 皇 帝, 订 天 文 之 精 微, 改 历 法 之 谬 误, 高 测 九 天, 深 测 九 渊, 超 越 前 古, 无 爽 毫 末, 帝 心 欣 悦, 以 为 非 有 正 学 真 传 不 能 及 此 遂 授 职 钦 天, 赐 居 此 地, 准 王 俊 荣 冯 今 源 : 伊 斯 兰 教 学, 北 京 : 当 代 世 界 出 版 社,2000 年, 第 294~276 页 2 夏 衍 : 祖 教, 转 引 自 白 寿 彝 : 白 寿 彝 民 族 宗 教 论 文 集, 石 家 庄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200 年, 第 88 页 3 经 师 : 中 国 穆 斯 林 对 经 堂 教 育 中 老 师 的 称 呼 4 修 建 胡 太 师 祖 佳 城 记, 载 回 族 人 物 志 ( 明 代 ),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0 年 5 明 万 历 三 十 年 (602 年 ) 浙 江 嘉 兴 府 建 真 教 寺 碑 记, 转 引 自 中 国 回 回 金 石 录,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 年, 第 50 页 6 明 万 历 三 十 七 年 (639 年 ) 福 建 泉 州 重 修 清 真 寺 碑, 转 引 自 中 国 回 回 金 石 录,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 年, 第 74 页 7 关 于 王 岱 舆 的 生 卒 年, 已 无 史 料 可 查, 此 说 是 白 寿 彝 先 生 根 据 王 岱 舆 著 作 的 序 言 推 断 得 出, 可 见 王 岱 舆 传, 白 寿 彝 : 中 国 伊 斯 兰 参 考 资 料 汇 编 孙 振 玉 王 岱 舆 刘 智 评 传 ( 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2006 年 ) 中 认 为, 王 岱 舆 的 生 年 应 为 明 万 历 年 间, 大 约 在 万 历 十 年 至 二 十 年 (592~602 年 ), 卒 年 大 概 是 在 清 顺 治 十 四 年 (657 年 ) 中 秋 前 不 久 第 64~ 65 页 刘 一 虹 回 儒 对 话 天 方 之 经 与 孔 孟 之 道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6 年 ), 认 为 王 岱 舆 的 生 卒 年 一 个 能 为 580~660 年, 第 80 页 马 明 良 在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及 其 对 当 代 文 明 活 动 的 启 示 意 义 中 则 认 为 其 生 卒 年 应 为 570~660 年, 回 族 研 究, 杨 怀 中 余 振 贵 伊 斯 兰 与 中 国 文 化 中 指 出, 王 岱 舆 生 活 的 年 代 应 为 580~660 年, 而 他 的 生 卒 年, 大 约 于 585 年 左 右 诞 生, 卒 于 顺 治 十 四 五 年 (657~658) 8 马 效 佩 : 王 岱 舆 的 天 命 三 品 对 当 今 宗 教 文 明 对 话 的 启 迪 意 义, 西 北 民 族 研 究,2007., 第 49 页

13 免 徭 役, 与 国 始 终 P6 由 此 可 知, 王 岱 舆 的 祖 先 原 为 阿 伯 拉 人, 祖 籍 天 房 明 朝 初 年, 即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时, 随 贡 使 来 华, 由 于 高 超 的 天 文 历 算 知 识, 得 到 皇 帝 的 封 赏, 授 职 到 钦 天 监 工 作, 赐 居 南 京, 免 除 徭 役, 终 明 一 代 一 般 来 讲, 钦 天 监 的 技 术 性 官 员 为 世 袭 制, 即 所 谓 的 世 守 其 术 王 家 虽 自 明 初 至 王 岱 舆 时 在 中 国 定 居 已 达 三 百 多 年, 但 并 未 因 久 居 中 国 而 放 弃 伊 斯 兰 教, 仍 然 是 虔 诚 的 穆 斯 林 家 庭 正 教 真 诠 自 叙 中 记 载 三 百 年 来, 虽 于 此 习 熟 之 久, 然 而 溯 本 推 原, 不 敢 有 忘 也 P6 因 此, 王 岱 舆 自 幼 便 接 受 了 伊 斯 兰 教 的 宗 教 教 育, 学 习 伊 斯 兰 教 的 基 本 知 识, 并 且 接 受 了 正 规 的 伊 斯 兰 教 宗 教 教 育 经 堂 教 育 据 清 康 熙 年 间 的 经 学 系 传 谱 记 载, 王 岱 舆 是 著 名 经 师 马 君 实 先 生 的 弟 子 传 谱 中 有 马 君 实 先 生 传 谱, 又 称 君 实 马 先 生, 讳 忠 信, 字 君 实, 金 陵 人 氏 本 坊 授 学 即 他 在 金 陵 ( 即 今 南 京 ) 设 学 开 帐, 开 办 经 堂 教 育, 并 记 载 他 帐 下 弟 子 十 七 人, 王 岱 舆 为 其 中 之 一 传 谱 称 岱 舆 王 师, 著 有 正 教 真 诠 等, 长 于 训 劝, 奇 迹 颇 多 从 传 谱 的 记 述 可 知, 王 岱 舆 之 师 马 君 实 师 从 张 少 山, 张 少 山 又 师 从 冯 伯 庵, 冯 伯 庵 先 生 则 受 教 于 族 叔 冯 二 先 生, 而 冯 二 先 生 则 是 经 堂 教 育 创 始 人 著 名 经 师 胡 登 州 的 入 室 弟 子, 因 此, 王 岱 舆 在 经 堂 教 育 中 的 传 承 应 为 胡 登 州 冯 二 先 生 冯 伯 庵 马 君 实 王 岱 舆, 接 受 系 统 的 经 堂 教 育, 是 他 成 为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各 科 知 识 都 有 一 定 掌 握 并 深 入 研 究 的 饱 学 之 士 但 是, 王 岱 舆 并 不 满 足 于 掌 握 单 一 的 伊 斯 兰 教 知 识, 而 是 广 泛 的 涉 猎 百 家 之 学 自 叙 中 说 自 予 幼 年, 未 习 儒 者 之 学 及 乎 成 立, 粗 能 识 字, 亦 不 过 往 来 书 记 而 已 至 于 壮 盛, 自 惭 庸 鄙, 始 阅 性 理 史 鉴 之 书, 旁 及 百 家 诸 子 P6 从 中 可 知, 王 岱 舆 从 小 并 未 学 习 儒 学, 只 是 在 成 年 之 后, 才 开 始 学 习 汉 文, 但 不 过 只 是 记 事 通 信 而 已 三 十 岁 时, 2 才 开 始 阅 读 包 括 性 理 史 鉴 诸 子 百 家 及 佛 道 两 家 的 书 籍 正 教 真 诠 梁 以 溟 叙 中 认 为 : 有 尊 经 以 为 指 迷, 有 典 籍 以 为 稽 考, 故 亘 古 及 今, 人 安 其 治, 家 习 其 传 况 乎 字 体 各 殊, 学 文 迥 别, 或 精 于 此 者 不 精 于 彼, 习 于 彼 者 未 习 于 此, 著 作 虽 弘, 不 能 互 阅 若 我 岱 舆 王 先 生 之 四 教 博 通, 诸 家 毕 览, 盖 百 而 不 得 一 也 先 生 平 生 梗 概, 大 有 似 乎 心 斋 少 而 未 学, 年 二 十 始 能 识 字, 遂 深 思 性 命 之 理, 于 是 博 及 群 书 P3-4 由 于 王 岱 舆 天 资 聪 颖, 才 思 敏 捷, 并 勤 奋 好 学, 终 于 成 为 一 名 博 古 通 今 学 贯 东 西 学 通 四 教 的 学 者 王 岱 舆 晚 年 遭 逢 明 清 鼎 革, 境 况 不 佳 清 顺 治 (644~66 年 ) 初, 迁 居 北 京, 在 回 族 富 绅 马 思 远 于 正 阳 门 外 开 设 的 学 馆 里 讲 经 王 岱 舆 晚 年 在 北 京 的 生 活, 除 了 上 述 之 外, 由 于 缺 乏 史 料, 我 们 难 以 了 解 但 是 在 回 族 穆 斯 林 中 广 为 流 传 的 他 与 铁 山 寺 和 尚 盘 道 的 故 事 却 为 我 们 提 供 了 一 些 线 索 这 一 时 期, 他 除 了 讲 经 授 学 外, 多 与 佛 道 人 士 辩 论 教 义, 这 也 可 以 从 希 真 正 答 中 得 到 佐 证 他 在 北 京 归 真, 葬 于 北 京 三 里 河 香 料 商 人 李 氏 茔 地 他 的 高 足 弟 子, 我 们 仅 知 的 是 汇 集 希 真 正 答 的 伍 连 城, 明 末 著 名 的 伊 斯 兰 学 者 王 岱 舆 一 生 共 有 三 部 著 作 传 世 : 即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希 真 正 答 正 教 真 诠 初 刻 于 崇 祯 十 五 年 (642 年 ), 后 来 相 继 有 广 州 清 真 寺 堂 刊 本 成 都 刊 本 及 民 国 时 期 马 福 祥 刊 本 此 书 是 王 岱 舆 将 自 己 和 别 人 争 论 的 问 题, 加 以 系 统 分 析, 整 理 而 得 共 四 十 篇, 分 上 下 两 卷 上 卷 二 十 篇 着 重 讲 归 真 明 心 的 学 问 ; 下 卷 二 十 篇 则 讲 修 身 行 道 的 学 问 全 书 对 伊 斯 兰 教 教 义 进 行 了 完 整 和 真 切 的 解 释, 因 此 浅 显 易 懂, 故 而 广 为 流 传 清 真 大 学 初 版 已 不 可 考, 后 来 流 传 有 成 都 刊 本 北 平 刊 本 清 真 书 报 社 印 本 太 原 伊 斯 兰 布 道 会 排 印 本 及 马 福 祥 排 印 本 这 是 一 本 纲 领 性 教 义 学 哲 理 书 籍, 论 述 了 穆 斯 林 在 认 主 学 方 面 应 具 备 的 哲 理 知 识 全 书 共 五 篇, 第 一 篇 提 纲, 最 后 一 篇 是 总 论, 中 间 三 部 分 相 继 论 述 了 真 一 数 一 和 体 一 希 真 正 答, 是 其 弟 子 伍 连 城 根 据 同 学 们 对 先 师 生 前 的 言 论 记 载, 汇 集 而 成 的 体 例 为 问 答 体, 所 述 范 围 亦 不 出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的 范 围, 但 其 议 论 更 为 明 2 白 寿 彝 金 吉 堂 均 认 为 马 君 实 是 王 岱 舆 的 弟 子, 应 该 为 讹 误 至 于 壮 盛, 孔 子 曰 三 十 而 立, 故 此 为 三 十 岁 2

14 畅, 有 些 地 方 比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更 为 精 僻 民 国 年 间, 马 福 祥 曾 将 该 书 与 剩 语 附 录 一 起 正 式 排 印 988 年 5 月,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 推 出 了 这 三 部 著 作 的 新 点 校 合 刊 本 999 年 月,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 推 出 了 合 刊 本 的 白 话 译 本 3

15 第 三 章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渊 源 任 何 思 想 的 产 生, 都 不 是 凭 空 而 来, 而 是 建 立 在 对 前 人 思 想 的 吸 收 融 合 批 判 基 础 上,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形 成 也 是 如 此 总 的 来 看, 他 站 在 伊 斯 兰 教 的 立 场 上, 批 判 性 的 吸 纳 了 儒 家 学 说 佛 教 道 教 甚 至 基 督 教 ( 明 末 传 入 中 国 的 耶 稣 会 ) 的 思 想, 建 构 了 王 岱 舆 的 宗 教 哲 学 体 系 析 而 言 之, 他 的 思 想 不 仅 包 含 伊 斯 兰 教 正 统 派 的 学 说, 而 且 也 涉 及 苏 菲 的 某 些 哲 学 思 想 ; 不 仅 有 程 朱 理 学, 而 且 也 涵 盖 陆 王 心 学 的 部 分 内 容 3. 渊 源 之 一 : 伊 斯 兰 教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不 仅 包 括 伊 斯 兰 教 正 统 派 的 思 想, 而 且 也 掺 杂 着 苏 菲 主 义 的 内 容, 实 质 上 是 两 种 思 想 的 混 合 体 作 为 出 身 于 回 族 之 家 的 虔 诚 穆 斯 林, 王 岱 舆 从 小 学 习 伊 斯 兰 教 的 基 础 知 识, 并 师 从 于 马 君 实, 系 统 学 习 了 伊 斯 兰 教 的 各 科 知 识 研 究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渊 源 时, 很 重 要 的 是 要 弄 清 楚 他 在 写 作 的 过 程 中 究 竟 使 用 了 那 些 伊 斯 兰 方 面 参 考 书 但 是 遗 憾 的 是, 在 他 的 三 本 著 作 中, 都 没 有 提 及 任 何 参 考 的 阿 拉 伯 文 和 波 斯 文 著 作 的 书 名 实 际 上, 在 王 岱 舆 生 活 的 时 代, 已 经 有 阿 拉 伯 文 和 波 斯 文 的 著 作 在 中 国 穆 斯 林 中 流 传 据 经 学 系 传 谱 记 载, 在 他 之 前, 已 有 母 噶 麻 忒 米 夫 塔 哈 欧 鲁 姆 古 勒 塞 托 呢 富 尔 斯 那 哈 吴 费 格 咯 遂 满 僚 白 亚 尼 满 推 格 克 世 富 艾 哈 查 蒲 等 著 作, 出 现 在 经 堂 教 育 中 与 他 同 时 代 的 张 中 ( 约 578~670 年 ) 在 归 真 总 义 中 提 到 了 除 古 兰 经 之 外 的 2 本 经, 即 恩 达 经 密 而 索 得 哲 娃 吸 雷 克 亮 勒 娃 一 哈 默 格 索 得 满 推 格 阿 麻 里 忒 兹 启 喇 设 而 哈 阿 索 密 默 思 乃 唯 忽 脱 卜 设 而 哈 各 以 得 等 ; 在 四 篇 要 道 中 提 到 了 率 苏 理 密 而 索 得 默 格 色 得 勒 娃 以 哈 等 经 此 外, 比 他 晚 约 一 个 世 纪 的 刘 智 所 提 到 的 经 书, 有 些 此 时 也 有 可 能 已 经 流 传, 特 别 是 其 中 的 六 大 部 经 2 以 上 这 些 经 典 主 要 涉 及 经 注 学 认 主 学 圣 训 学 教 义 学 教 法 学 伊 斯 兰 哲 学 逻 辑 学 语 言 学 语 法 学 等 方 面 的 内 容, 充 分 表 明, 王 岱 舆 应 该 可 以 接 触 到 这 些 典 籍 并 受 它 们 的 影 响 王 岱 舆 在 译 著 的 过 程 中, 自 有 看 法, 自 立 框 架, 把 材 料 组 织 起 来 以 著 解 译, 他 的 译 则 直 接 说 明 了 作 为 一 位 博 学 多 才 的 宗 教 学 者, 其 思 想 的 主 旨 是 源 自 伊 斯 兰 教 知 识 王 岱 舆 在 正 教 真 诠 中, 采 用 哲 学 术 语 真 一 一 词, 来 表 达 造 物 主 真 主, 认 为 真 主 是 惟 一 的 真 正 的 主 宰 真 主 的 一 是 绝 对 的 一, 是 唯 一 的 一, 是 太 初, 是 第 一 因, 是 前 无 逝 者, 后 无 来 者 的 一 真 主 止 一, 无 有 比 拟, 乃 无 始 之 原 有, 非 受 命 之 有 也 P9 真 一 本 然, 非 从 所 生, 无 似 相 无 往 来 无 始 终 无 处 所 无 时 光 无 抑 扬 无 开 合 无 依 赖 无 气 质 不 囿 物 不 同 物 P9 须 知 真 一 乃 单 另 之 一 P9 必 须 首 知 单 另 之 一 乃 真 主 P232 以 古 兰 经 圣 训 为 依 据, 列 专 篇 辨 明 五 功 孝 顺 父 母 今 世 后 世 的 厉 害, 深 入 涉 及 伊 斯 兰 教 禁 止 赌 博 饮 酒 屯 货 居 奇 抽 签 算 命 的 教 法 主 张 正 教 真 诠 原 始 讲 : 经 云 : 真 主 始 初 造 化 人 之 妙 明, 至 完 全 而 端 正, 正 统 派 : 即 逊 尼 派, 是 在 哈 瓦 利 吉 派 什 叶 派 形 成 之 后, 才 形 成 的 目 前, 全 世 界 绝 大 多 数 穆 斯 林 属 该 派, 约 占 80% 逊 尼 意 为 道 路, 指 在 穆 罕 默 德 之 后, 接 受 艾 布 伯 克 尔 欧 麦 尔 奥 斯 曼 和 阿 里 四 大 哈 里 发 所 确 立 的 行 为 规 范 和 准 则 ; 在 伊 斯 兰 社 会 的 领 导 权 问 题 上, 逊 尼 派 承 认 四 大 哈 里 发 和 以 后 的 伍 麦 叶 王 朝 阿 拔 斯 王 朝 以 及 奥 斯 曼 土 耳 其 帝 国 哈 里 发 的 合 法 性 ; 在 教 义 方 面, 逊 尼 派 不 承 认 信 伊 马 目 是 基 本 信 条 之 一 ; 在 历 史 上, 逊 尼 派 没 有 形 成 宗 教 学 者 等 级 制 度 该 派 承 认 艾 布 伯 克 尔 欧 麦 尔 奥 斯 曼 阿 里 四 大 哈 里 发 为 先 知 穆 罕 默 德 的 合 法 继 承 人, 同 时 也 承 认 伍 麦 叶 王 朝 和 阿 拔 斯 王 朝 历 代 哈 里 发 的 宗 教 政 治 领 袖 地 位, 并 形 成 了 以 哈 里 发 制 度 为 核 心 的 政 治 学 说 认 为 古 兰 经 是 安 拉 无 始 的 语 言, 是 穆 斯 林 信 仰 和 立 法 的 最 高 原 则, 圣 训 是 对 古 兰 经 的 补 充 和 阐 述, 也 是 穆 斯 林 行 教 和 言 行 的 准 则 2 六 大 部 经 都 是 苏 菲 主 义 著 作, 指 昭 微 经 道 行 推 原 经 格 致 全 经 研 真 经 费 隐 经 天 经 性 情 4

16 后 复 将 之 底 中 至 底 至 孝 篇 经 云 : 尔 等 拜 主, 尔 等 孝 亲 2 真 一 经 云 : 凡 人 认 得 自 己, 然 后 认 得 造 化 自 己 之 真 主 也 3 王 岱 舆 从 维 护 伊 斯 兰 教 立 场 出 发, 以 古 兰 经 圣 训 为 指 导 原 则, 努 力 倡 导 和 确 立 一 种 较 为 正 确 的 信 仰 观 念 和 信 仰 体 系 从 王 岱 舆 接 触 到 的 典 籍, 以 及 他 的 著 作 来 看, 他 还 接 受 了 部 分 苏 菲 思 想 苏 菲 神 秘 主 义 思 想 早 已 传 入 中 国, 蒙 元 之 前 已 有 苦 行 者 来 华 元 史 中 有 关 于 迭 里 威 失 的 记 载, 而 摩 洛 哥 旅 行 家 伊 本 白 图 泰 在 他 的 游 记 中 也 记 载 了 一 位 200 岁 老 翁 在 广 州 郊 外 从 事 精 神 修 炼 的 事 情, 这 些 都 说 明 了 苏 菲 修 行 者 已 在 中 国 传 教 布 道 明 中 叶, 胡 登 州 在 创 办 经 堂 教 育 之 前, 就 和 苏 菲 传 教 士 有 过 往 来 据 经 学 系 传 谱 记 载, 胡 登 州 曾 偶 遇 一 位 进 贡 的 阿 拉 伯 苏 菲 ( 缠 头 叟 ), 拜 读 过 一 部 名 为 母 噶 麻 忒 ( 又 名 母 咯 麻 忒 ) 的 经 书, 并 受 教 于 此 人, 习 得 中 土 所 无 之 经 母 噶 麻 忒 经 中 多 意 外 昧 语, 乃 品 位 进 级 之 经 也 4 显 然 是 一 部 苏 菲 神 秘 主 义 的 著 作 上 述 的 诸 多 典 籍 中, 除 了 古 兰 经 及 教 法 类 经 籍 外, 大 都 与 苏 菲 主 义 有 关, 有 些 甚 至 是 苏 菲 主 义 的 经 典 :⒈ 米 尔 萨 德 : 波 斯 文 苏 菲 主 义 哲 学 名 著, 是 一 本 专 讲 修 身 养 性 近 主 之 道 的 著 作 作 者 是 伊 朗 德 黑 兰 人 阿 卜 杜 拉 艾 布 伯 克 尔, 全 书 共 分 五 章 三 十 篇, 其 中 第 一 章 3 篇, 讲 此 书 的 纲 目 与 题 旨 ; 第 二 章 5 篇, 讲 人 身 性 命 的 造 化 根 源 ; 第 三 章 20 篇, 讲 今 世 调 养 性 命 的 正 事 ; 第 四 章 4 篇, 讲 善 恶 之 人 的 不 同 归 宿 ; 第 五 章 8 篇, 讲 士 农 工 商 各 种 人 的 职 业 与 修 持 康 熙 年 间, 伍 遵 契 将 其 翻 译, 取 名 归 真 要 道 释 义 2. 忽 脱 卜, 又 译 为 虎 托 布, 原 文 为 阿 拉 伯 文, 后 译 为 波 斯 文 流 行, 是 对 40 段 圣 训 的 波 斯 文 注 释 阿 文 圣 训 由 伊 本 沃 德 要 选 编, 波 斯 文 译 著 者 不 祥 经 堂 教 育 讲 精 神 功 修 的 必 读 课 本, 带 有 明 显 的 神 秘 主 义 色 彩, 提 倡 清 真 苦 行 励 行 沉 思 参 悟 清 心 寡 欲, 被 视 作 苏 菲 学 理 读 本, 后 有 李 虞 宸 阿 訇 的 汉 译 本 圣 谕 详 解 而 刘 智 所 述 的 六 大 部 经 则 全 是 苏 菲 主 义 的 著 作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多 处 提 到 了 苏 菲 修 士 的 生 活 和 观 点 正 教 真 诠 真 心 载 或 问 于 喇 必 安 尊 者 曰 : 君 喜 主 乎? 曰 然 恶 魔 乎? 否! 何 也? 曰 予 止 一 心, 何 常 有 二 P59 喇 必 安, 即 著 名 女 苏 菲 拉 比 雅, 她 将 爱 的 概 念 首 先 引 入 了 伊 斯 兰 神 秘 主 义, 她 以 对 真 主 的 纯 粹 之 心 代 替 了 对 真 主 的 虔 诚 和 敬 畏, 从 而 开 创 了 著 名 的 神 爱 论 思 想 正 教 真 诠 听 命 中 有 舍 该 格 问 于 阿 德 憨 尊 者 曰 : 何 为 仆 人? 答 曰 : 有 则 感 恩, 无 则 忍 耐 曰 此 特 一 犬 之 行, 彼 得 食 则 护 守 其 家, 不 得 亦 复 如 是, 非 仆 人 之 义 也 P95 舍 该 格, 中 世 纪 呼 罗 珊 地 区 ( 今 伊 朗 霍 拉 桑 省 ) 一 位 著 名 的 伊 斯 兰 长 者 和 苏 菲 隐 士 公 元 80 年 ( 伊 斯 兰 教 历 94 年 ), 在 一 次 反 入 侵 的 战 斗 中 殉 难 ; 阿 德 憨, 是 与 舍 该 格 同 时 代 的 一 位 苏 菲 长 者 正 教 真 诠 友 道 中 载 : 昔 史 补 理 尊 者 有 疾, 居 于 养 病 堂, 亲 友 往 视 焉, 曰 : 尔 等 何 人? 众 曰 : 皆 君 之 友, 至 此 候 安 尊 者 遂 投 石 击 之, 众 皆 潜 避, 笑 曰 : 尔 等 皆 谬 言 也, 凡 为 契 友, 虽 赴 汤 蹈 火 不 辞, 今 以 微 难, 尽 皆 逃 走, 岂 非 欺 诳 乎! P00 史 补 理, 原 名 艾 卜 伯 克 尔,0 世 纪 前 期 的 一 位 伊 斯 兰 教 苏 菲 派 修 士, 出 身 高 贵, 原 为 地 方 官 吏, 后 来 全 身 心 投 入 苏 菲 思 想 的 研 究 及 修 炼 中, 成 为 著 名 的 苏 菲 派 学 者, 以 善 良 和 善 讲 寓 言 著 称, 原 籍 呼 罗 珊, 出 生 于 伊 拉 克 萨 木 拉, 公 元 964 年 ( 伊 斯 兰 教 历 334 年 ), 病 逝 于 巴 格 达 由 此 可 知, 苏 菲 主 义 思 想 在 中 国 已 广 为 流 传, 王 岱 舆 等 学 者 对 苏 菲 修 士 及 他 们 各 自 的 思 想 是 很 熟 悉 的 王 岱 舆 受 苏 菲 主 义 的 影 响, 不 仅 反 映 在 对 苏 菲 修 士 的 介 绍 上, 更 重 要 的 表 现 在 对 于 苏 菲 主 义 部 分 思 想 的 吸 收 上 苏 菲 派 中 有 神 人 合 一 的 思 想, 它 是 苏 菲 们 修 炼 的 终 极 目 的 而 马 坚 译 : 古 兰 经,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98 年,95:4~5 2 马 坚 译 : 古 兰 经,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98 年, 2:85,4:36 3 圣 训, 转 引 自 马 明 良 : 伊 斯 兰 文 化 新 论,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6 年, 第 7 页 4 赵 灿 ( 著 ) 杨 永 昌 马 继 祖 ( 标 注 ): 经 学 系 传 谱 真 回 破 衲 痴 序, 西 宁 : 青 海 人 民 出 版 社,989 年, 第 26~29 页, 第 5 页 5

17 王 岱 舆 也 强 调 教 徒 应 摒 弃 尘 世 的 声 色, 不 忘 人 生 的 归 途, 经 云 : 凡 人 认 得 自 己, 方 能 证 至 圣 而 认 真 主 亦 有 三 品 作 证 : 曰 知 认 曰 见 人 曰 契 认 知 认 之 谓 明 彻, 见 认 之 谓 亲 切, 续 认 之 谓 契 合 也 P238 契 合, 即 是 指 人 主 合 一 苏 菲 派 认 为 想 要 与 神 相 通 合 一 必 须 经 历 一 定 的 精 神 修 炼 的 道 路, 把 这 看 成 是 达 到 神 人 合 一 的 必 由 之 路 王 岱 舆 同 样 使 用 了 苏 菲 派 将 修 道 者 比 拟 为 履 行 者 ( 客 商 ) 的 作 法, 是 故 经 云 : 人 生 在 世, 即 是 客 商 所 有 之 物, 无 非 借 贷 然 客 商 毕 竟 回 家, 借 物 定 归 原 主, 岂 长 住 之 真 有 哉 P38 并 且 使 用 种 树 果 的 形 象 比 喻 来 说 明 精 神 修 炼 所 要 经 历 的 过 程 真 赐 之 义 有 三 : 曰 顺 一 曰 认 一 曰 成 一, 顺 一 乃 受 命 之 时, 在 于 先 天, 是 为 种 子 ; 认 一 乃 遵 命 之 时, 在 于 今 世, 是 为 培 养 ; 成 一 乃 复 命 之 时, 在 于 后 世, 是 为 结 果 所 谓 欲 识 先 天 真 种 子, 眼 前 一 一 发 根 芽 是 也 若 无 种 子, 焉 有 发 生 不 加 培 养, 岂 能 成 果 P37 在 宗 教 修 持 方 式 上, 苏 菲 主 义 在 其 发 展 过 程 中, 要 求 信 徒 敬 畏 悔 悟 顺 从 坚 忍 克 身 守 贫 斋 戒 寂 静 隐 居 冥 思 禁 欲 苦 行 喜 神 忘 己 这 一 切 无 疑 会 让 信 徒 处 于 一 种 不 关 心 世 俗 生 活, 不 追 求 物 质 享 受, 消 极 厌 世, 清 静 无 为, 一 心 向 往 与 神 交 通 时 的 快 感 和 合 一 时 的 永 恒 福 乐 的 状 态 中 王 岱 舆 吸 收 了 这 种 修 持 方 式, 认 为 对 于 教 道 的 初 学 者 来 说, 应 遵 循 这 一 修 持 方 式 循 序 渐 进 正 教 修 道 功 夫, 无 有 穷 尽, 然 其 初 入 者, 总 于 三 品 十 条, 缺 一 不 可 P5 三 品 即 心 间 诚 信 舌 上 定 念 身 体 遵 行 ; 十 条 即 节 饮 食 节 语 言 节 盹 睡 悔 过 僻 静 甘 贫 安 分 忍 耐 顺 服 乐 从, 这 十 条, 显 然 是 对 苏 菲 修 持 方 式 的 另 一 种 解 读 针 对 真 主 如 何 创 造 万 物 等 问 题, 王 岱 舆 吸 收 了 苏 菲 派 著 名 理 论 照 明 论 ( 光 照 说 ) 和 流 溢 说, 并 试 图 将 这 两 种 理 论 加 以 整 合, 形 成 了 其 创 世 理 论 照 明 学 派 认 为 : 真 主 的 本 质 是 绝 对 的 终 极 的 真 主 是 至 上 之 光 宇 宙 万 物 因 光 的 照 明 而 生 存 显 现, 光 是 宇 宙 万 物 的 本 源 真 主 之 光 主 宰 整 个 宇 宙, 决 定 着 宏 观 宇 宙 天 体 星 云 的 秩 序 宇 宙 万 物 由 程 度 不 同 的 光 暗 而 合 成, 离 开 光 的 照 明, 一 切 皆 不 复 存 在 照 明 学 派 发 展 到 后 来, 形 成 了 光 照 学 派, 认 为 世 界 是 真 主 之 光 照 的 产 物, 真 主 之 光 是 万 物 的 永 恒 根 源, 它 是 无 限 的, 世 界 万 物 及 其 变 化 是 真 主 无 限 光 照 照 明 的 各 种 表 现 流 溢 说 最 早 是 由 新 柏 拉 图 学 派 提 出 的, 后 来 穆 斯 林 将 它 与 伊 斯 兰 思 想 相 结 合, 来 解 释 独 一 无 偶 的 真 主, 如 何 产 生 了 多 姿 多 彩 的 宇 宙 万 物 以 法 拉 比 的 溢 出 说 为 典 型 的 代 表 他 认 为 世 界 和 宇 宙 是 根 据 真 主 的 知 而 产 生 的, 万 物 的 存 在 仅 仅 有 真 主 的 知 就 够 了 宇 宙 万 物 的 产 生 并 不 是 真 主 或 机 体 产 生 的, 溢 出 是 一 种 理 念 行 为 2 而 对 于 溢 出 的 方 法 或 过 程, 他 则 指 出 : 在 真 主 自 我 存 在 的 理 念 中, 存 在 着 流 溢 和 创 造 的 力 量, 因 而 由 真 主 的 本 质 溢 出 第 一 存 在, 即 第 一 理 念, 这 一 理 念 具 有 双 重 性, 开 始 有 了 多 由 第 一 理 念 产 生 第 二 理 念, 即 最 高 天 体 和 灵 魂, 依 此 类 推, 由 最 后 一 个 理 念 即 第 十 理 念 产 生 地 球 和 水 火 风 土 四 大 元 素, 从 而 形 成 地 球 上 的 各 种 物 质 3 王 岱 舆 结 合 这 两 种 思 想, 认 为 真 主 在 创 世 的 过 程 中, 由 其 余 光 首 先 造 化 了 万 圣 之 首 即 穆 罕 默 德, 是 故 未 始 有 万 物 之 初, 真 主 要 造 天 仙 神 鬼 乾 坤 万 物, 自 止 一 之 余 光 显 了 万 圣 关 于 照 明 学 派 的 观 点, 可 参 见 论 文 杨 怀 中 : 波 斯 照 明 学 派 对 十 七 世 纪 中 国 伊 斯 兰 汉 文 著 述 的 影 响, 回 族 研 究,999.4; 丁 明 俊 : 十 七 世 纪 伊 朗 与 中 国 伊 斯 兰 文 化 复 兴 运 动 的 两 位 代 表 人 物 : 穆 拉 萨 德 拉 与 王 岱 舆, 回 族 研 究, 李 振 中 : 法 拉 比 哲 学 简 介, 回 族 研 究,2002., 第 84 页 3 溢 出 说 : 由 第 一 理 念 产 生 第 二 理 念, 即 最 高 天 体 和 灵 魂 ; 由 第 二 理 念 产 生 第 三 理 念 和 恒 星 ; 由 第 三 理 念 产 生 第 四 理 念 和 土 星 ; 由 第 四 理 念 产 生 第 五 理 念 和 木 星 ; 由 第 五 理 念 产 生 第 六 理 念 和 火 星 ; 由 第 六 理 念 产 生 第 七 理 念 和 太 阳 ; 由 第 七 理 念 产 生 第 八 理 念 和 金 星 ; 由 第 八 理 念 产 生 第 九 理 念 和 水 星 ; 由 第 九 理 念 产 生 第 十 理 念 和 月 亮 ; 由 最 后 一 个 理 念 产 生 地 球 和 水 火 风 土 四 大 元 素, 从 而 形 成 了 地 球 上 的 各 种 物 质 关 于 流 溢 说 及 法 拉 比 的 其 它 思 想 可 参 见 李 振 中 : 阿 拉 伯 哲 学 思 想 的 影 响 与 地 位, 回 族 研 究, 200.; 李 振 中 : 法 拉 比 哲 学 简 介, 回 族 研 究,2002.;( 美 ) 马 吉 德 法 赫 里 ( 著 ), 陈 中 耀 ( 译 ): 伊 斯 兰 哲 学 史,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992 年, 第 四 章 第 一 节 ; 李 振 中 王 家 瑛 : 阿 拉 伯 哲 学 史, 北 京 : 北 京 语 言 学 院 出 版 社,995 年, 第 九 章 第 一 节 和 第 二 十 三 章 ( 伊 拉 克 ) 穆 萨 穆 萨 威 ( 著 ), 张 文 建 王 培 文 ( 译 ): 阿 拉 伯 哲 学 从 铿 达 到 伊 本 鲁 西 德,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 996 年 6

18 之 元 首, 即 穆 罕 默 德 无 极 之 本 原, 乃 一 切 妙 明 之 始 也 P24 然 后 由 至 圣 灵 觉 的 余 光, 依 次 造 化 了 列 圣 贤 人 良 人 常 人 迷 人, 爰 自 其 命 源 之 妙, 显 了 灵 觉 之 余 光, 遂 以 此 造 化 了 列 圣 之 本 来 ; 自 列 圣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贤 人 之 本 来 ; 自 贤 人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良 人 之 不 来 ; 自 良 人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常 人 之 本 来 ; 自 常 人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迷 人 之 本 来 随 后 由 以 上 诸 人 类 之 本 来, 依 次 造 化 了 天 仙 神 鬼, 自 诸 人 类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一 切 天 仙 之 本 来 ; 自 诸 天 仙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神 鬼 之 本 来 最 后 由 以 上 所 有 的 余 光, 造 化 了 鱼 鸟 走 兽 草 木 金 石 及 土 水 火 风 等 万 物, 又 自 诸 品 之 余, 造 化 了 一 切 水 陆 飞 行 之 本 来 P25 真 主 与 宇 宙 万 物 的 关 系 就 如 同 是 光 与 光 辉 的 关 系 真 一 之 与 能 有, 譬 如 光 之 本 体, 与 光 之 光 辉 P242 总 之, 苏 菲 主 义 对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产 生 起 了 重 要 的 影 响, 或 者 说, 王 岱 舆 在 从 事 汉 文 译 著 的 过 程 中 吸 收 了 苏 菲 主 义 的 思 想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3.2 渊 源 之 二 : 儒 家 文 化 历 史 清 楚 的 表 明, 在 王 岱 舆 生 活 的 明 清 时 代, 宋 明 理 学 兴 盛 并 居 于 统 治 地 位, 白 寿 彝 先 生 也 曾 指 出 : 自 明 清 之 际 开 始, 东 南 穆 斯 林 学 者 的 汉 文 论 著, 如 王 岱 舆 刘 智 等, 多 以 理 学 解 释 教 义 这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这 些 学 者 受 了 理 学 的 影 响, 另 一 方 面 也 是 想 用 这 种 方 法 以 利 于 教 义 的 宣 传 而 便 于 某 些 人 的 接 受 出 于 宣 教 护 教 的 需 要, 用 中 国 所 熟 知 的 儒 家 语 言 儒 家 概 念 儒 家 思 想 去 看 待 解 释 宣 传 伊 斯 兰 教 义, 显 得 十 分 必 要 正 教 真 诠 自 序 中 提 到, 王 岱 舆 从 小 并 未 接 触 汉 文 化 或 者 儒 家 思 想 从 成 年 之 时 ( 大 概 二 十 岁 左 右 ), 才 开 始 学 习 汉 文 化, 但 却 只 是 识 字 写 信 的 程 度 到 了 壮 盛 之 时 ( 大 约 三 十 岁 左 右 ), 开 始 阅 读 性 理 史 鉴 方 面 的 书 因 此 可 知, 王 岱 舆 三 十 岁 左 右 才 开 始 真 正 的 接 触 汉 文 化 特 别 是 儒 家 文 化, 并 对 儒 家 文 化 尤 其 是 宋 明 理 学 有 了 较 为 深 刻 的 认 识 在 正 教 真 诠 问 答 纪 言 中, 有 人 针 对 正 教 真 诠 的 内 容 问 王 岱 舆 : 儒 家 学 说 博 大 精 深, 至 于 性 理, 更 应 该 以 宋 明 理 学 的 诸 位 大 师 的 论 述 而 你 所 引 用 的 材 料, 专 挑 其 中 不 深 刻 或 无 用 的 论 述, 看 起 来 找 到 了 它 的 弱 点, 其 实 是 你 没 有 深 入 探 索 而 王 岱 舆 却 认 为 : 儒 家 的 著 作 虽 然 很 多, 但 说 到 底 用 理 气 二 字 就 可 以 概 括, 我 所 要 辨 明 的 只 是 其 与 伊 斯 兰 的 不 同 方 面, 而 没 有 去 计 较 他 们 观 点 中 哪 些 浅 薄 哪 些 深 刻 如 果 浅 薄 的 观 点 就 与 伊 斯 兰 有 差 异, 那 么 深 奥 的 理 论 的 差 异 就 更 大 如 孔 孟 学 说 中 讲 修 身 齐 家 治 国 就 与 伊 斯 兰 相 同, 我 又 怎 般 去 妄 加 评 论 其 对 与 不 对 呢? 这 表 明 王 岱 舆 对 儒 家 文 化 以 及 儒 伊 之 间 的 同 异, 都 有 较 为 深 刻 的 认 识 正 是 这 一 认 识, 才 使 汉 族 学 者 在 读 过 他 的 著 作 后 认 为 伊 斯 兰 与 吾 儒 大 相 表 里 2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汉 学 或 者 说 儒 学 的 痕 迹 是 十 分 明 显 的, 这 里 试 举 几 例 : 在 宇 宙 生 成 论 方 面, 王 岱 舆 将 伊 斯 兰 哲 学 唯 理 派 思 想 与 中 国 宋 明 理 学 中 的 宇 宙 生 成 论 巧 妙 的 结 合, 提 出 了 在 中 国 思 想 界 无 人 提 出 过 的 宇 宙 形 成 理 论 宋 明 理 学 开 创 人 之 一 的 周 敦 颐 认 为 自 无 极 而 为 太 极 太 极 动 而 生 阳, 动 极 而 静 ; 静 而 生 阴, 静 极 复 动 一 动 一 静, 互 为 其 根 分 阴 分 阳, 两 仪 立 焉 阳 变 阴 合, 而 生 水 火 木 金 土 五 气 顺 布, 四 时 行 焉 五 行, 一 阴 阳 也 阴 阳, 一 太 极 也 太 极 本 无 极 也 3 他 提 出 的 宇 宙 化 生 模 式 是 无 极 太 极 阴 阳 五 行 男 女 万 物 王 岱 舆 承 认 这 一 宇 宙 化 生 的 模 式 的 同 时, 指 出 宇 宙 的 化 生 并 不 是 始 于 无 极 或 太 极, 真 一 才 是 宇 宙 的 创 造 者, 是 天 地 万 物 人 类 的 造 化 者 他 在 清 真 大 学 中 提 出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的 宇 宙 化 生 理 论, 单 另 之 一, 乃 天 地 万 物 之 主 也 ; 数 本 之 一, 乃 天 地 万 物 之 种 也 ; 体 认 之 一, 乃 天 地 万 物 之 果 也 P232 正 教 真 诠 真 一 中 指 出 须 知 真 一 乃 单 另 之 一, 非 数 之 一 也 数 之 一, 非 独 一 也 曰 太 极 生 两 仪, 两 仪 生 四 白 寿 彝 : 跋 詹 应 鹏 群 书 汇 辑 释 疑 跋, 中 国 穆 斯 林,985., 第 3 页 2 何 汉 敬 : 正 教 真 诠 序,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希 真 正 答,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6 年, 第 5 页 3 周 敦 颐 : 太 极 图 说, 转 引 自 张 立 文 : 宋 明 理 学 研 究,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2002 年, 第 08 页 7

19 象, 数 之 一 也 ; 曰 一 本 万 殊, 万 法 归 一, 亦 数 之 一 也 ; 曰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亦 数 之 一 也 以 是 观 之, 诸 所 谓 一, 乃 天 地 万 物 之 一 粒 种 子 P9 清 真 大 学 数 一 代 书 中 也 指 出 : 太 极 化 而 为 阴 阳, 统 而 言 之 乃 天 地, 析 而 言 之 为 日 月 星 辰, 土 水 火 气 可 知 王 岱 舆 提 出 的 宇 宙 生 成 模 式 应 为 真 一 数 一 ( 无 极 太 极 ) 阴 阳 天 地 四 行 ( 土 水 火 气 ) 人 万 物 从 真 一 到 数 一 是 伊 斯 兰 教 各 派 观 点 的 综 合, 而 从 数 一 到 体 一 则 与 儒 家 学 说 基 本 相 同 伦 理 道 德 方 面, 王 岱 舆 不 仅 基 本 认 同 儒 家 文 化 的 伦 理 道 德 规 范, 而 且 将 伊 斯 兰 教 的 功 修 或 礼 仪 比 附 于 儒 家 伦 理, 虽 然 有 些 牵 强 附 会, 但 也 不 乏 用 心 良 苦 对 于 儒 家 文 化 中 诸 如 修 身 治 国 平 天 下, 三 纲 五 常, 五 伦 等 道 德 规 范, 王 岱 舆 基 本 上 是 认 同 的 正 教 真 诠 问 答 纪 言 中 王 岱 舆 提 出 若 夫 孔 孟 之 道, 修 身 齐 家 治 国 与 吾 同 者, 予 焉 敢 妄 仪 其 是 非 哉 P0 正 教 真 诠 正 学 中 也 指 出 : 归 真 可 以 认 主, 明 心 可 以 见 性, 修 身 可 以 治 国 P6 希 真 正 答 中 也 提 出 人 为 万 物 之 灵, 首 立 纲 常, 以 正 心 诚 意 修 身 为 本 P277 而 在 正 教 真 诠 五 常 篇 中, 王 岱 舆 更 是 将 伊 斯 兰 教 的 宗 教 功 修 五 功 念 施 戒 拜 聚 与 儒 家 文 化 中 的 仁 义 智 礼 信 五 常 相 比 附, 认 为 伊 斯 兰 的 行 动 即 是 儒 家 文 化 的 体 现 从 上 述 零 星 的 表 述 中 可 知,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运 用 了 大 量 儒 家 文 化 中 的 术 语 概 念 范 畴 命 题 和 思 维 方 式 来 阐 述 伊 斯 兰 教 因 此, 在 他 从 事 的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中, 明 显 的 显 露 出 了 儒 家 思 想 的 痕 迹 3.3 渊 源 之 三 : 释 道 和 基 督 教 思 想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还 明 显 地 存 有 佛 教 和 道 教 的 痕 迹 众 所 周 知, 打 着 反 释 道 旗 号 的 宋 明 理 学, 本 身 就 有 明 显 的 释 道 思 想 痕 迹, 如 周 敦 颐 的 太 极 图 就 有 可 能 是 受 道 家 经 典 真 元 妙 经 品 的 影 响, 因 此, 大 受 儒 家 特 别 是 宋 明 理 学 影 响 的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杂 有 释 道 思 想 就 不 足 为 怪 了 为 了 更 好 的 宣 扬 伊 斯 兰 教, 了 解 掌 握 同 在 中 国 流 布 的 释 道 宗 教 是 必 然 的 因 为 他 明 白 : 一 个 人 没 有 完 全 了 解 某 一 科 学 之 前, 他 是 不 会 轻 易 否 定 这 一 科 学 的 他 必 须 全 面 掌 握 这 门 学 科 知 识, 要 赶 上 和 超 过 这 一 学 科 中 最 有 知 识 的 人, 研 究 了 解 他 们 没 有 研 究 和 不 了 解 的 事 物, 研 究 和 了 解 得 比 他 们 还 要 深 只 有 这 样, 他 的 批 判 和 反 驳 才 真 正 有 力 量, 是 真 实 的 在 正 教 真 诠 叙 中, 王 岱 舆 之 教 弟 梁 以 浚 也 指 出 若 我 岱 舆 王 先 生 之 四 教 博 通, 诸 家 毕 览, 盖 百 而 不 得 一 也 可 见, 王 岱 舆 对 释 道 思 想 也 进 行 了 一 定 的 学 习 和 研 究 而 他 自 己 也 承 认 了 对 释 道 部 分 概 念 的 引 用, 并 说 明 了 这 样 作 的 原 因 : 清 真 之 经 不 乏, 而 教 外 莫 有 能 知 者, 以 文 字 各 殊 也 予 特 著 论 以 彼 达 此, 悉 属 借 用, 顾 其 理 何 如 耳, 其 词 何 一, 非 借 又 以 二 氏 为 异 乎? P0 这 样 看 来, 借 用 佛 道 思 想 一 是 为 了 便 于 教 外 人 士 的 阅 读, 二 则 是 为 了 披 露 佛 道 观 念 的 不 当 之 处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沿 袭 和 移 植 了 大 量 的 释 道 两 家 的 词 汇, 为 他 所 有, 如 真 宰 真 一 清 真 造 化 参 悟 无 常 元 始 太 极 阴 阳 五 行 化 育 功 德 等, 以 真 一 这 个 概 念 来 说, 它 是 道 教 的 修 炼 用 语, 与 玄 一 同 一 同 为 一 的 表 现 形 式, 是 通 神 修 练 的 重 要 途 径 真 是 指 真 宰, 即 真 正 的 主 宰, 来 源 于 道 教 奉 为 经 典 的 庄 子 齐 物 论 ; 一, 也 是 道 家 的 重 要 概 念, 来 源 于 道 德 经 道 生 一, 一 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万 物 王 岱 舆 将 这 一 概 念 移 入 伊 斯 兰 教, 作 为 表 述 世 界 的 真 正 主 宰 真 主 的 哲 学 术 语, 真 主 止 一, 无 有 比 拟, 乃 无 始 之 原 有, 非 受 命 之 有 也 P9 虽 然 吸 收 了 一 些 佛 道 的 思 想, 但 就 是 王 岱 舆 本 人 而 言, 他 笃 信 伊 斯 兰 教, 其 思 想 的 主 旨 仍 然 是 伊 斯 兰 教, 因 而 他 的 这 种 吸 收 是 十 分 有 限 的 即 便 是 这 样, 我 们 还 是 应 该 肯 定 在 他 的 著 作 中 有 佛 道 的 痕 迹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还 曾 对 基 督 教 的 三 位 一 体 提 出 的 批 判 兹 何 异 安 萨 里 ( 著 ) 李 振 中 ( 译 ): 迷 途 指 津, 沈 阳 : 沈 阳 出 版 社,997 年, 第 8 页 8

20 二 氏 之 三 位 一 体 三 清 一 点 乎? 可 见, 王 岱 舆 对 基 督 教 还 是 有 一 定 了 解 的 当 时 的 金 陵 ( 南 京 ), 不 但 是 后 来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中 心, 而 且 也 是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影 响 最 大 的 地 方 有 学 者 称, 正 教 真 诠 一 书 中 有 不 少 段 落 在 思 想 上, 结 构 上, 甚 至 是 关 键 词 上, 都 袭 用 了 较 它 刊 行 更 早 的 天 主 教 传 教 士 利 玛 窦 的 汉 文 著 作 天 主 实 义 可 见, 当 时 正 处 于 传 播 兴 盛 期 的 天 主 教 对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也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影 响 从 上 面 论 述 中 可 知, 王 岱 舆 的 确 是 一 位 学 贯 东 西 学 通 四 教 知 识 渊 博 的 回 族 伊 斯 兰 宗 教 学 者 它 的 学 识 之 广 博, 思 想 之 精 深, 不 仅 在 回 儒 中 罕 见, 即 使 在 汉 儒 中 亦 难 寻 觅 在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伊 斯 兰 思 想 仍 是 其 核 心 和 支 柱, 而 儒 家 思 想 则 是 其 用 来 宣 扬 伊 斯 兰 思 想 的 手 段 和 工 具, 同 时, 他 可 以 抛 弃 教 派 门 户 之 分, 吸 收 释 道 以 及 天 主 教 思 想 为 我 所 用, 达 到 更 好 的 宣 扬 伊 斯 兰 思 想 的 目 的 从 而 形 成 了 既 不 完 全 同 于 传 统 的 伊 斯 兰 教, 也 不 完 全 等 同 于 儒 家 伦 理 学 说, 但 又 包 含 两 者 的 独 特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思 想 体 系 具 体 内 容 可 参 见 问 永 宁 教 授 的 三 百 六 十 年 前 的 一 桩 学 术 公 案 试 论 正 教 真 诠 对 天 主 实 义 的 袭 用 一 文, 载 兰 州 大 学 2007 年 宗 教 对 话 与 和 谐 社 会 学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9

21 第 四 章 王 岱 舆 的 哲 学 思 想 4.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结 构 特 征 对 王 岱 舆 思 想 结 构 的 研 究, 对 理 解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的 发 展, 特 别 是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的 地 方 化 和 民 族 化 过 程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在 他 之 前 虽 然 已 经 有 汉 文 伊 斯 兰 作 品 出 现, 但 这 些 作 品, 都 未 能 像 王 岱 舆 的 作 品 那 样 全 面 而 又 系 统 地 从 宗 教 哲 理 的 高 度 勾 画 出 伊 斯 兰 思 想 的 概 貌 仔 细 研 读 他 的 作 品, 就 会 发 现 在 他 的 思 想 中 贯 穿 始 终 的 主 副 两 条 线 索 : 主 线 就 是 探 讨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问 题, 这 是 他 思 想 的 核 心 部 分 ; 副 线 则 是 在 探 讨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过 程 中, 恰 如 其 分 的 探 讨 了 中 国 哲 学 的 问 题, 对 这 些 问 题 的 分 析, 一 是 为 了 更 好 的 分 析 伊 斯 兰 哲 学, 二 则 是 为 了 更 容 易 的 被 教 外 人 士 特 别 是 士 大 夫 理 解 乃 至 接 受 通 过 对 主 副 两 条 线 索 的 研 究, 推 导 出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结 构 始 终 围 绕 着 三 一 思 想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正 教 正 道 正 学 思 想 而 展 开 三 一 思 想, 王 岱 舆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思 想 的 概 称 是 指 真 一 通 过 数 一 创 造 化 育 体 一 的 宇 宙 生 成 过 程 和 体 一 ( 人 ) 通 过 数 一 从 而 体 认 真 一 的 认 识 过 程 在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三 一 思 想 是 其 思 想 之 纲, 贯 穿 于 其 思 想 的 始 终, 是 他 三 本 著 作 的 主 要 思 想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以 清 真 大 学 的 思 想 结 构 最 为 严 谨 在 此 书 中, 他 系 统 的 论 述 分 析 了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及 它 们 之 间 的 关 系, 从 而 形 成 了 三 一 思 想 全 书 就 是 以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为 中 心 而 展 开 论 述 的, 因 此 可 以 说, 三 一 思 想 不 仅 概 括 了 该 书 的 基 本 思 想, 而 且 是 该 书 的 纲 领, 因 此 是 王 岱 舆 思 想 结 构 的 内 在 逻 辑 所 在 正 教 真 诠 分 为 40 篇, 是 对 某 些 问 题 进 行 的 较 为 系 统 的 分 析, 虽 然 全 书 的 结 构 看 起 来 较 为 松 散, 似 乎 没 有 一 致 性 但 是, 深 入 研 究 就 会 得 知 该 书 还 是 以 三 一 思 想 为 纲, 还 是 围 绕 着 三 一 思 想 展 开 的 : 在 真 一 的 名 目 下, 包 括 真 一 篇 元 始 篇 前 定 篇 普 慈 篇 真 圣 篇 似 真 篇 易 真 篇 昧 真 篇 迥 异 篇 仙 神 篇 等 0 篇 ; 在 数 一 的 名 目 下, 包 括 真 赐 篇 性 命 篇 真 心 篇 人 品 篇 正 教 篇 正 学 篇 回 回 篇 作 证 篇 听 命 篇 等 9 篇 ; 在 体 一 的 名 目 下, 包 括 了 剩 余 的 2 篇, 分 别 论 述 认 主 的 天 道 部 分 和 认 己 的 人 道 的 部 分 其 中, 属 于 天 道 部 分 的 有 夫 妇 篇 无 常 篇 真 忠 篇 至 孝 篇 首 领 篇 友 道 篇 利 名 篇 宰 牲 篇 荤 素 篇 博 饮 篇 利 谷 篇 风 水 篇 等 2 篇, 属 于 人 道 部 分 的 有 生 死 篇 取 舍 篇 预 备 篇 察 时 篇 参 悟 篇 较 量 篇 正 命 篇 今 世 篇 后 世 篇 等 9 篇 希 真 正 答 的 内 容 主 要 是 与 儒 僧 道 的 辩 论, 与 友 人 的 交 谈, 以 问 答 或 对 话 的 形 式 阐 述 他 的 思 想 的, 虽 然 显 得 很 松 散, 但 在 一 问 一 答 中 所 表 述 的 中 心 思 想, 仍 然 是 可 以 概 括 出 来 的 在 此 书 中, 所 涉 及 宗 教 哲 理 的 部 分, 依 然 是 围 绕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而 进 行 的 而 有 关 三 一 思 想 的 具 体 内 容, 将 在 下 一 节 进 行 系 统 的 分 析, 在 此 不 再 赘 述 对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纲 领 的 阐 述, 对 理 解 其 思 想 的 内 在 的 逻 辑 结 构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2 在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结 构 中, 其 思 想 模 式 就 是 以 此 而 展 开 的 对 他 思 想 结 构 的 论 述, 只 不 过 是 对 他 的 著 作 中 的 思 想 结 构 的 概 括, 并 使 之 条 理 化, 让 人 们 对 他 的 著 作 有 较 为 清 晰 的 了 解 ; 但 是 这 依 然 不 能 清 楚 的 说 明 他 的 思 想 是 怎 样 展 开 的, 是 在 什 么 条 件 下 展 开 的 因 此, 对 他 的 思 想 模 式 的 探 讨, 会 让 人 们 更 清 楚 的 了 解 其 思 想 依 据 的 是 什 么 原 型 或 摹 本 而 展 开 的 王 岱 舆 认 为, 在 空 间 上 存 在 着 先 天 与 后 天 两 个 空 间 ; 而 在 时 间 上, 则 王 岱 舆 清 真 大 学 总 论 的 题 目 中 加 以 解 释 性 词 语, 以 指 出 总 论 所 论 述 的 内 容 他 指 出 : 总 论 三 一, 兼 言 造 化 校 门 之 性 命 生 死 空 无 等 事 可 知 王 岱 舆 自 身 也 将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统 称 为 三 一 思 想 2 金 宜 久 : 王 岱 舆 著 作 的 思 想 结 构, 回 族 研 究,2002.4, 第 8 页 20

22 有 前 世 今 世 后 世 在 他 的 思 想 中, 先 天 与 前 世 是 相 对 应 的, 而 后 天 通 常 是 指 今 世 但 是, 应 该 注 意, 后 世 与 后 天 不 是 一 组 完 全 对 应 的 概 念, 后 世 是 与 今 世 相 对 而 言 的, 通 常 后 世 与 今 世 又 往 往 同 时 表 述 后 天 的 内 容, 因 为 二 者 是 先 天 之 后 的 两 个 世 界 这 就 从 时 间 与 空 间 中 展 现 了 其 思 想 的 统 一 性 在 他 看 来, 除 了 原 有 无 始, 长 远 无 终 的 造 物 主 真 主 外, 一 切 有 形 之 形 器 气 象, 一 切 有 生 命 无 生 命 的 物 体, 甚 至 是 无 形 之 性 理, 例 如 思 想 观 念 概 念 感 觉 印 象 经 验 计 划 幻 想 等, 都 是 在 先 天 与 后 天 前 世 与 今 世 后 世 的 空 间 和 时 间 范 围 内 创 造 的 从 先 天 后 天 来 看, 实 际 上 就 是 以 空 间 来 限 定 宇 宙 万 有 存 在 发 展 活 动 的 范 围 ; 而 前 世 今 世 后 世 则 是 以 时 间 作 的 限 定 离 开 这 一 时 空 范 围, 他 的 思 想 就 无 从 谈 起 同 时,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他 论 述 的 重 点 是 放 在 了 今 世 和 后 世 这 两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时 间 概 念 由 此, 王 岱 舆 认 为 一 切 变 化 都 是 由 内 而 外 由 隐 而 显 由 静 而 动 的 进 行 的 ; 而 这 些 变 化 则 完 全 是 由 一 而 多 由 无 形 而 有 形 由 精 神 而 物 质 由 性 理 而 形 器 气 象 由 先 天 而 后 天 的 过 程 完 成 的 因 此 可 以 说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是 他 表 述 演 绎 整 个 思 想 的 基 本 框 架, 是 其 思 想 得 以 展 开 的 时 间 空 间 条 件, 更 是 他 的 思 想 之 所 以 形 成 结 构 得 以 连 接 的 基 础 正 教 正 道 正 学 思 想, 了 解 王 岱 舆 思 想 结 构 的 纲 领 和 其 思 想 模 式, 只 是 说 清 楚 了 其 思 想 结 构 以 及 沿 着 怎 样 的 摹 本 和 原 型 而 展 开, 但 是 对 其 思 想 中 核 心 理 念 还 是 不 了 解 对 他 的 哲 学 思 想 中 的 指 导 思 想 的 研 讨, 将 有 助 于 了 解 他 思 想 的 根 基 是 什 么, 又 沿 着 怎 样 的 道 路 而 发 展 的 前 文 已 经 指 出, 在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是 以 伊 斯 兰 教 哲 学 思 想 为 主 线 的, 即 以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为 他 的 指 导 思 想, 在 他 著 作 中 具 体 表 现 为 三 正 思 想, 即 正 教 正 道 正 学 的 思 想 王 岱 舆 指 出 正 教 是 指 以 信 仰 独 一 真 主 为 核 心 内 容 的 宗 教, 所 以 正 教 惟 尊 兹 真 一 也, 即 指 伊 斯 兰 教 可 是, 此 正 教 又 是 怎 样 产 生 的 呢? 他 指 出 : 正 教 之 原, 自 开 辟 之 初, 乃 真 主 自 立, 赦 降 天 仙, 传 明 命 于 阿 丹 人 祖, 代 己 立 极, 阐 扬 至 道, 首 立 纲 常, 而 后 有 教 焉 P72 那 么, 又 为 什 么 将 伊 斯 兰 教 称 为 正 教 呢? 是 因 为 伊 斯 兰 教 以 命 人 行 好 止 人 干 歹 为 己 任 凡 命 人 笃 信 者, 莫 非 真 理 ; 命 人 力 行 者, 莫 非 正 务 ; 其 所 禁 止 者, 莫 非 异 端 P73 即 是 说, 作 为 正 教 的 伊 斯 兰 教 是 命 人 信 奉 真 理 力 行 正 务 禁 止 异 端 的 可 是 怎 样 做 才 是 符 合 正 教 即 伊 斯 兰 教 的 呢? 王 岱 舆 认 为, 只 要 人 们 论 其 始, 则 知 自 己 之 所 来 ; 论 其 终, 则 悟 此 身 之 归 宿 ; 论 其 法, 则 指 示 成 人 之 至 理 P73 这 样 即 是 符 合 正 教 的 行 为, 符 合 了 正 教 的 行 为, 也 就 是 走 上 了 正 道 王 岱 舆 所 谓 的 正 道, 就 是 指 符 合 正 教 的 规 定, 实 践 正 教 的 内 容, 即 信 仰 伊 斯 兰 教 但 是, 怎 样 做 才 能 真 正 达 到 这 样 的 境 界 呢? 王 岱 舆 认 为, 只 有 做 到 了 忠 诚, 才 能 真 正 符 合 正 道, 经 云 : 正 教 之 道, 惟 忠 诚 而 已 也 推 其 理, 真 久 不 偏 谓 之 正, 惟 精 独 一 之 谓 忠, 纯 洁 无 染 谓 之 诚, 其 他 太 过 则 寂 灭 空 无, 不 及 则 眼 前 一 段, 岂 云 正 哉 P72 也 就 是 说, 正 道 即 真 久 不 偏 纯 洁 无 染 的 信 仰 惟 精 独 一 的 真 主 然 而, 通 过 怎 样 的 途 径 才 能 达 到 正 道 呢? 王 岱 舆 认 为 是 正 学, 即 通 过 学 习 关 于 正 教 学 问 而 达 到 正 道 因 此, 所 谓 的 正 学 就 是 指 有 关 正 教 的 所 有 知 识, 即 有 关 伊 斯 兰 教 的 一 切 知 识 关 于 正 学 的 具 体 内 容, 王 岱 舆 指 出 正 学 之 义, 不 独 效 先 觉 之 行 止, 记 录 其 文 章, 固 当 体 正 情 之 学, 或 参 察 天 地 万 物 贯 通 之 学 P76 正 学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的 学 问, 正 学 有 三 : 曰 大 学 曰 中 学 曰 常 学 这 三 大 学 问 分 别 是 指 大 学 者, 归 真 也 ; 中 学 者, 明 心 也 ; 常 学 者, 修 身 也 归 真 可 以 认 主 ; 明 心 可 以 见 性 ; 修 身 可 以 治 国 即 归 真 认 主 明 心 见 性 及 修 身 治 国 三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这 三 个 方 面 的 关 系 为 : 认 主 之 学 若 性 命, 人 无 性 命 则 不 活 ; 明 心 之 学 若 衣 食, 人 无 衣 食 则 必 死 ; 修 身 之 学 若 医 药, 人 无 医 药 则 病 不 治 P76 在 这 三 种 学 问 中, 最 重 要 的 学 问 是 认 主 之 学, 而 后 是 性 命 之 学, 最 轻 为 修 身 之 学 王 岱 舆 强 调, 只 有 正 学 是 不 行 的, 如 果 没 有 行 则 学 就 为 空 学 ; 只 有 行 也 是 不 可 以 的, 如 果 没 有 正 学 的 知 识 的 指 导, 行 就 为 盲 行 因 此 指 出, 知 与 行 应 该 是 互 相 配 合, 有 学 毕 竟 有 行, 有 行 则 可 以 增 进 学 但 是 他 也 指 出, 学 是 在 行 之 前 的, 只 有 先 有 了 正 学, 才 能 有 符 合 正 教 的 行 为, 即 正 道 学 非 徒 学, 必 须 有 行, 有 行 断 不 可 无 学, 2

23 何 也? 有 学 无 行, 如 无 果 之 花 ; 有 行 无 学, 若 无 门 之 屋 须 知 所 习 之 学, 尚 未 遵 行, 不 可 更 习 未 知 之 学, 不 独 不 得 其 未 得, 亦 且 有 误 其 己 有 P75 从 而 涉 及 到 了 中 国 哲 学 史 上 重 要 的 知 行 关 系, 并 倡 导 知 行 结 合 的 思 想 以 三 正 思 想 为 指 导 的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也 是 在 指 引 人 们 通 过 正 学 与 正 道 从 而 信 仰 正 教 的 过 程 对 王 岱 舆 思 想 结 构 的 分 析, 对 于 全 面 系 统 清 晰 的 把 握 王 岱 舆 哲 学 的 思 想 性 起 到 了 关 键 的 作 用, 以 三 一 哲 学 为 结 构 之 纲, 二 天 三 世 为 思 想 模 式 以 及 三 正 思 想 为 指 导 的 王 岱 舆 思 想, 构 建 了 既 区 别 于 伊 斯 兰 哲 学 也 区 别 于 中 国 哲 学, 但 却 根 源 于 伊 斯 兰 哲 学, 吸 收 中 国 哲 学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的 基 本 框 架 4.2 哲 学 思 想 的 构 成 要 素 作 为 一 名 伊 斯 兰 学 者, 王 岱 舆 所 做 的 努 力 就 是 将 伊 斯 兰 思 想 以 中 国 人 熟 知 的 语 言 表 达 出 来 因 此, 他 与 其 他 伊 斯 兰 哲 学 家 一 样, 所 论 述 的 内 容, 也 是 伊 斯 兰 哲 学 广 泛 涉 及 的 问 题 伊 斯 兰 哲 学 派 别 虽 然 特 别 多, 但 一 般 都 围 绕 下 述 几 个 问 题 展 开 : 关 于 真 主 的 本 质 ; 真 主 独 一 与 诸 多 属 性 的 关 系 问 题 ; 真 主 语 言 与 古 兰 经 的 性 质 问 题 ; 造 物 主 与 被 造 物 的 关 系 问 题 ; 前 定 与 自 由 的 问 题 ; 末 日 审 判 与 后 世 生 活 的 问 题 ; 天 使 与 使 者 的 问 题 ; 天 园 与 地 狱 的 问 题 ; 大 罪 与 小 罪 的 问 题 ; 认 识 与 信 仰 的 问 题 等 王 岱 舆 对 以 上 的 这 些 问 题 多 少 都 有 所 涉 及, 内 容 基 本 上 涵 盖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4.2. 真 主 的 本 质 与 属 性 与 中 世 纪 伊 斯 兰 哲 学 家 将 真 主 称 为 第 一 实 体 第 一 因 一 样, 王 岱 舆 将 他 所 信 仰 的 真 主 在 哲 学 或 概 念 上 称 为 真 一, 他 指 出 真 一 是 真 主, 是 伊 斯 兰 教 信 仰 的 主 宰, 是 穆 斯 林 大 众 虔 诚 信 仰 的 最 高 存 在, 是 万 有 逻 辑 上 的 起 点 真 主 乃 无 始 之 原 有, 是 宇 宙 万 有 的 根 源 存 在 的 根 据, 宇 宙 万 有 只 能 作 为 一 种 可 能 存 在 而 存 在, 无 始 之 原 有 的 真 主 才 是 作 为 必 然 存 在 而 存 在 的 也 就 说, 从 本 质 来 说, 真 主 是 绝 对 的 没 有 时 间 的 必 然 存 在 可 能 存 在 的 宇 宙 万 有, 必 然 需 要 必 然 存 在 的 原 有 真 一 才 能 得 以 存 在 因 此, 正 教 真 诠 开 宗 明 义 的 指 出 : 真 主 止 一, 无 有 比 拟, 乃 无 始 之 原 有, 非 受 命 之 有 也 P9 清 真 大 学 也 在 开 篇 写 道 : 故 首 明 单 另 之 一, 乃 造 化 万 物 之 真 主, 而 与 天 地 万 物 无 干, 兹 为 无 始 之 原 有 也 P229 王 岱 舆 认 为, 真 一 是 必 有 的 是 必 然 的 没 有 原 因 的 无 始 无 终 的 永 恒 的 非 受 造 的 存 在 同 时, 他 还 指 出 了 原 有 与 诸 有 之 间 的 巨 大 差 别 原 有 为 主, 诸 有 为 仆 并 由 原 有 创 造, 即 诸 有 是 受 造 而 有, 或 称 受 有, 原 有 者, 能 造 万 物, 新 生 者, 受 造 而 有 P5 原 有 的 就 是 万 有 的 造 物 主 真 主, 或 称 真 一 ; 相 对 来 说 万 有 的 都 是 新 生, 或 称 万 有 原 有 即 是 宇 宙 万 有 的 本 质 存 在, 宇 宙 万 有 都 是 由 原 有 创 造 而 生 的 针 对 佛 教 道 教 的 空 无 学 说, 王 岱 舆 指 出, 真 一 不 仅 是 必 然 存 在 的 有, 而 且 是 真 实 存 在 的 有, 是 真 有 当 知 无 始 之 原 有, 至 尊 真 而 至 灵 明 P247 认 为 无 始 原 有 的 真 主, 是 最 为 崇 高 真 实 而 最 具 灵 明 的 梦 中 富 贵, 本 是 虚 无 ; 眼 前 贫 贱, 的 非 真 有, 超 越 生 死 关 头, 始 得 如 如 常 在 此 乃 幻 想 空 花, 本 是 长 途 一 寓, 岂 为 实 据 哉 P30 指 出 今 生 的 富 贵 贫 贱 都 如 同 幻 想 空 花, 今 生 只 是 人 生 的 长 途 一 站, 眼 前 所 拥 有 的, 都 是 虚 幻 的, 只 有 真 一, 才 是 真 实 的 客 观 存 在 的 但 是, 并 不 是 说 客 观 世 界 和 宇 宙 万 物 都 是 虚 幻 的 空 的 不 存 在 的 只 是 说 这 种 存 在 需 要 外 物 而 存 在, 是 有 条 件 的 存 在, 万 有 就 其 本 体 来 说 是 不 能 独 立 存 在 的, 必 须 借 助 外 因 才 可 以 存 在 这 一 外 因 就 是 真 主, 真 主 是 万 有 得 以 存 在 的 根 本 原 因 凡 罗 万 寿 : 试 析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真 一 论, 西 北 民 族 研 究,996., 第 82 页 此 外, 关 于 这 一 问 题, 刘 一 虹 在 回 儒 对 话 天 方 之 经 与 孔 孟 之 道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6 年, 第 28 页 ) 一 书 中 还 有 另 一 种 看 法, 她 认 为 凯 拉 姆 学 所 研 究 的 问 题 为 : 真 主 的 本 体 与 德 性 世 界 的 起 源 与 归 宿 真 主 与 世 界 与 人 的 关 系 前 定 与 意 志 自 由 人 的 能 力 与 行 为 后 世 生 活 及 古 兰 经 的 天 启 性 等 22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49 0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9No. Mar. 0 0087 J 0 A 000-599 0 0-009- 470 5 0--0 98 40 0 4 4 4 00 4 0 99 00 00 4 988 540 44 0 7 4 54 8 5 9 6 56 47 瑏瑠 4 5 6 7 8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I III The Study on the Calligraphy Theory and Writing Arts of Sun Guoh-Tyng Shu Puu Summary Sun Chyan-Lii, also known as Guoh-Tyng, was born in Chern Liou (or Fuh Yang)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t the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二 卷 第 三 期 / 95 年 7 月 何 處 是 歸 家?: 台 灣 俗 語 中 女 有 所 歸 的 女 性 養 成 模 式 與 文 化 反 映 初 探 The E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Women: A Study about Nyu You Suo Gui the Female s Education Pattern and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Viktor E. Frankl (logotherapy) (will-to-meaning) (creative values) Ture (Good) (Beauty) (experiential values) (attitudinal values) 1 2 (logotherapy) (biological) (2) (psychological) (3) (noölogical) (4)

More information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佛 教 与 中 国 士 大 夫 的 人 文 精 神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哲 学 所 夏 金 华 内 容 提 要 : 佛 教 自 东 汉 传 入 本 土 后, 一 直 与 中 国 的 封 建 士 大 夫 们 保 持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事 实 上, 他 们 在 有 意 无 意 中 充 当 了 吹 鼓 手 的 角 色 因 而 佛 教 对 他 们 的 影 响 也 是 全 方 位 的 本 文 仅

More information

/ J J J J See HUAN Q Z.

/ J J J J See HUAN Q Z. 17 1 2018 2 2010 250100 2010 D0-05 X2 A 1671-7287 2018 01-0023-16 20 80 2009 1 2010 2 1. 2010 2012 2015 2017-12-10 1965-1. J. 2010 2 45-66. 2 2010 2016 100~ 150 39 72 23 2010 15 20 90 16 / 21 17 21 1 2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02廖美玉.doc

02廖美玉.doc 37 * * 2003 11 37-78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Returning to Farm and the Acquisition of Joyfulness in Suppositional Writing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2009.05

2009.05 2009 05 2009.05 2009.05 璆 2009.05 1 亿 平 方 米 6 万 套 10 名 20 亿 元 5 个 月 30 万 亿 60 万 平 方 米 Data 围 观 CCDI 公 司 内 刊 企 业 版 P08 围 观 CCDI 管 理 学 上 有 句 名 言 : 做 正 确 的 事, 比 正 确 地 做 事 更 重 要 方 向 的 对 错 于 大 局 的 意 义 而 言,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2-李若鶯.doc

Microsoft Word - 012-李若鶯.doc 論 莊 子 處 世 哲 學 的 基 本 功 忘 28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2003,15,287-307 論 莊 子 處 世 哲 學 的 基 本 功 忘 ] 李 若 鶯 摘 要 莊 子 哲 學 不 是 理 論 的 思 維 哲 學, 而 是 實 用 的 生 活 哲 學, 是 經 由 觀 照 人 生, 思 考 存 在 本 質, 歸 納 出 的 性 命 對 應 莊 子

More information

厦 门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兹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独 立 完 成 的 研 究 成 果 本 人 在 论 文 写 作 中 参 考 的 其 他 个 人 或 集 体 的 研 究 成 果, 均 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 式 标 明 本

厦 门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兹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独 立 完 成 的 研 究 成 果 本 人 在 论 文 写 作 中 参 考 的 其 他 个 人 或 集 体 的 研 究 成 果, 均 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 式 标 明 本 学 校 编 码 :0384 分 类 号 学 号 :B2003704 UDC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949~998 中 国 大 学 人 文 学 科 变 革 研 究 949~998: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ities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庞 振 超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 邬 大 光 教 授 专 业 名 称 : 高 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呂 正 惠 蘇 敏 逸 博 士 博 士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研 究 生 : 陳 麗 淑 撰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 月 淡 江 大 學 研 究 生 中 文 論 文 提 要 論 文 名 稱 :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頁 數 :128 校 系 (

More information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37 The Introduction of Colors on Chinese Food and Drinks Tzong-Ho Yeh Abstract Fro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food is human being s best activity on the example of nature s huma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Composing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nalysis of My Works Abstract By analyzing my three composition works, the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 creative ideas of contemporary

More information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博 士 生 摘 要 本 文 透 過 隋 代 蕭 吉 的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文 本, 以 略 窺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蕭 吉 廣 羅 蒐 集

More information

5 05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No. May 05 0087 I 07. A 000-599 05 0-07- 4 5 05-0-0 4 5 96 6 994 4 008 408 409 8 05 979 984 96 5 9 987 55 006 67 0 05 00 987 57

More information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MASTER OF ARTS (CHINESE STUDIES)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長 榮 大 學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畢 業 專 案 實 作 成 果 報 告 有 聲 書 & 互 動 網 站 - 新 Q 版 廿 四 孝 專 案 編 號 : CJCU-IM-PRJ-100-06 執 行 期 間 : 99 年 2 月 22 日 至 100 年 1 月 14 日 專 案 成 員 : 指 導 老 師 : 林 金 鋒 莊 曉 凡 林 家 菱 張 育 珊 陳 冠 宇 黃 于 真 郭 靜 怡

More information

100 100-310 -

100 100-310 - 100 100 MUST KNOW WORLD FAMOUS PAINTINGS IN ONE S LIFE 100 100-310 - Preface Contents No.01 No.02 No.03 No.04 No.05 No.06 No.07 No.08 No.09 No.10 No.11 No.12 No.13 No.14 No.15 No.16 No.17 No.18 No.19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155-182 ±i©uµY

155-182 ±i©uµY 20043 155182 (1 9 3 4)1 9 0 5-1 9 8 5 (Shinbun Haitatsufu) (Nauka) 1 934 1 0 1 8 8 1-1 9 3 6 1 9 0 4-1 9 8 5 1 1 987 1 53-155 1999 675-676 -155- 2 1 936 1936 3 22 20033 1-33 4 1 983 1 1 9833 3 1 988 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朱 熹 人 性 本 善 說 的 理 論 結 構 朱 熹 人 性 本 善 說 的 理 論 結 構 劉 振 維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人 性 本 善, 乃 是 宋 明 理 學 對 先 秦 儒 學 人 性 論 的 發 明 基 本 上, 宋 明 理 學 家 們 接 受 天 理 流 行 的 宇 宙 觀, 在 理 一 分 殊 的 思 維 下, 藉 禮 記 中 庸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99 1992 11 7 1999 8811218 800 150.456 1387 1392 1680 The Research on the Faith in Cheng Hwang Yeh in Kinmen This research is written by a native kinmenese who does a long period of field research and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68 ( ) 2006,,,,,,,,,, (narrative history),,, [1 ] (P ),,,,,,, [ 2 ] ( P ), ;,,,,,,,,,,,,,, (1917),, 30,,,, :,, ;,,,,, ( ) ( ), :,,,,,,,,,,

68 ( ) 2006,,,,,,,,,, (narrative history),,, [1 ] (P ),,,,,,, [ 2 ] ( P ), ;,,,,,,,,,,,,,, (1917),, 30,,,, :,, ;,,,,, ( ) ( ), :,,,,,,,,,, 43 2 2006 3 ( )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ol. 43, No. 2 Mar. 2006 (, 100871) :,,,,,,,,,, : ; ; ; : I20616 :A :100025919 (2006) 0220067211,,,, 20,, (, ),,,,,,, ( ),,,,,,,,,,,,,,,,

More information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何繼文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引論 蘇軾 1036 1101 黃庭堅 1045 1105 一直是宋詩特徵的典範其毀譽反映著宋詩 地位的升降自宋迄明不少崇唐抑宋的詩學家往往強烈批評蘇黃以表示整 體的宋詩不能繼承唐音例如胡應麟說 大曆而後學者溺於時趨罔知反正 宋元諸子亦有志復古而不能者其說有二 一則氣運未開 一則鑒戒未備 1 蘇黃矯晚唐而為杜得其變而不得其正故生澀崚嶒而乖大雅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55-83

55-83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55-83 20 1 91 6 * 55 56 20 1 7 1 2 1 1997.10 7 260 2 7 1 262 57 17 3 94 4 3 1989.3 662-663 4 1976.10 2456-2457 58 20 1 5 74 6 100 7 92 8 64 9 33 5 1978.10 472-473 6 1951-1952

More information

9 * B0-0 * 16ZD097 10 2018 5 3 11 117 2011 349 120 121 123 46 38-39 12 2018 5 23 92 939 536 2009 98 1844 13 1 25 926-927 3 304 305-306 1 23 95 14 2018 5 25 926-927 122 1 1 self-ownership 15 22 119 a b

More information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 论阴证阳证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 论阴证阳证 分 类 号 :R2 单 位 代 码 :10315 密 级 : 学 号 : 20014005 二 00 一 级 博 士 研 究 生 毕 业 论 文 李 东 垣 学 术 思 想 及 其 对 韩 国 医 学 的 影 响 研 究 学 科 专 业 研 究 生 中 医 医 史 文 献 殷 皙 玟 导 师 项 平 教 授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二 00 四 年 六 月 1 目 录 中 文 摘 要 1 英 文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 Elfin Excel I II III ABSTRACT Since Ming Hwa Yuan Taiwanese Opera Company star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hinese orchestra, the problem of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music

More information

38 張 元 素 歸 經 引 經 理 論 研 究 本 文 以 張 元 素 著 述 為 主 要 材 料, 采 用 上 海 涵 芬 樓 景 印 元 杜 思 敬 濟 生 拔 粹 刊 本 4 ; 醫 學 啟 源 為 任 應 秋 點 校 本, 任 本 以 明 成 化 八 年 刊 本 為 底 本, 旁 校 上

38 張 元 素 歸 經 引 經 理 論 研 究 本 文 以 張 元 素 著 述 為 主 要 材 料, 采 用 上 海 涵 芬 樓 景 印 元 杜 思 敬 濟 生 拔 粹 刊 本 4 ; 醫 學 啟 源 為 任 應 秋 點 校 本, 任 本 以 明 成 化 八 年 刊 本 為 底 本, 旁 校 上 J Chin Med 24(1): 37-47, 2013 37 1 1,2, * 1,2 1,2 1 2 101 04 09 101 09 26 張 元 素, 字 潔 古, 金 代 易 州 ( 河 北 易 水 ) 人, 他 學 識 淵 博, 臨 證 經 驗 豐 富, 善 於 化 裁 古 方 他 建 立 了 以 臟 腑 辨 證 為 核 心 的 臨 床 證 治 體 系, 創 新 了 用 藥 理 論,

More information

1.第二卷第二期p1

1.第二卷第二期p1 通 識 學 刊 : 理 念 與 實 務,3(1),1-42 1 圖 解 思 考 法 在 申 論 題 寫 作 上 的 運 用 : 以 蕭 颯 死 了 一 個 國 中 女 生 之 後 為 例 馬 琇 芬 ( 投 稿 日 期 :2014/11/11; 修 正 日 期 :2015/01/21; 接 受 日 期 :2015/01/26) 摘 要 申 論 是 一 種 培 養 學 生 思 考 能 力 的 寫 作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II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approaches Wu Wengying s ci poetry through his different class artistic style, and make a subject comment on the controversy of whether its has modernist element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spread of modern western science in China and it s influenc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ic thought is always the long-term concerned research topic of the academia. Galileo was the father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66 93 2 1966 2003 THE RESEARCH OF CHANG HSIAO-FENG'S LYRICAL ESSAYS 1966 2003 8911213 172 LAN PEI CHEN Hsu Hsin yi Keywords CHANG, HSIAO-FENG Modern Prose Lyrical Taiwanese Literature Abstract CHANG,

More information

清  华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综 合 论 文 训 练 题 目 : 陶 瓷 艺 术 中 的 昆 虫 元 素 系 专 姓 别 : 美 术 学 院 业 : 陶 瓷 艺 术 设 计 名 : 胡 莹 莹 指 导 教 师 : 郑 宁 教 授 2015 年 6 月 6 日 关 于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的 说 明 本 人 完 全 了 解 清 华 大 学 有 关 保 留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即 : 学

More information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 ),,( ),,,, concordiadiscors ( ) 2, 2,,,, ( ),,,,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 ),,( ),,,, concordiadiscors ( ) 2, 2,,,, ( ),,,, : 2006 3 Society 26 :,,,,,, :,,,,,, :,,, : ; ;,,,,; ([1951 ]1991 :16), :,,, (, [ 1971 ] 1988) 1,,,,,, E 1,,,, 1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More information

兩岸青年人國際觀比較分析

兩岸青年人國際觀比較分析 兩 岸 青 年 人 國 際 觀 比 較 分 析 杜 谷 文 ( 廈 門 大 學 臺 灣 研 究 院 中 外 政 治 制 度 2008 級 碩 士 研 究 生 ) 摘 要 青 年 人 的 國 際 觀 不 但 影 響 到 青 年 人 自 身 的 競 爭 力, 而 且 是 國 家 和 民 族 未 來 價 值 觀 的 主 體, 所 以 還 影 響 到 國 家 和 民 族 的 未 來 本 文 通 過 對 國

More information

symmetrical cutting patterns with various materials for visual designing; ii. This part combined costumes, bags and oilpaper umbrellas with the tradit

symmetrical cutting patterns with various materials for visual designing; ii. This part combined costumes, bags and oilpaper umbrellas with the tradit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per Cutting Patterns to Bag,Costume Designs and oilpaper umbrella TSAI,Yi-lun LIN,Yu-wen Abstract Using bags and costumes is regarded as the extension of human body, and the

More information

ISSN 1021-4542

ISSN 1021-4542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7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7,22,77-89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劉見成 1 摘 要 一般以老子為修道思想開宗之祖 道德經 一書自然成為修道之根本 經典 老子 道德經 中的修道思想是以其道論作為基礎 老子之道論可分 為 天道 與 人道 兩部分 天道 所指為 本體義的道 即以道為 天地萬物之本根 道為天地根 為萬物之宗

More information

7 Muslim Luther - - - - 3 4 3 Martin Riexinger Nasserism Revitalized A Critical Reading of Hasan Hanafi s Projects The Islamic Left and Occidentalism

7 Muslim Luther - - - - 3 4 3 Martin Riexinger Nasserism Revitalized A Critical Reading of Hasan Hanafi s Projects The Islamic Left and Occidentalism 0 5 * - - - - - 0004 - - - * 0 @ ZH06 0 ab00 8 7 Muslim Luther - - - - 3 4 3 Martin Riexinger Nasserism Revitalized A Critical Reading of Hasan Hanafi s Projects The Islamic Left and Occidentalism an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徐 婉 真 這 四 天 的 綠 島 人 權 體 驗 營 令 我 印 象 深 刻, 尤 其 第 三 天 晚 上 吳 豪 人 教 授 的 那 堂 課, 他 讓 我 聽 到 不 同 於 以 往 的 正 義 之 聲 轉 型 正 義, 透 過 他 幽 默 熱 情 的 語 調 激 起 了 我 對 政 治 的 興 趣, 願 意 在 未 來 多 關 心 社 會 多 了 解 政 治 第 一 天 抵 達 綠 島 不 久,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s a vital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s an essential tache of selecting qualified students, the adul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curing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背後的地方問題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背後的地方問題 1997 7 27 12 15 25 T 1 1999 8 8 30 2 2001 8 7 10 45 59 60 6 85 3 (Yilan International Children s Folklore & Folkgame Festival) 7 1996 1996 19 1997 23 1999 40 2000 60 2001 91 2002 86 2004 79 2000 81.79%70

More information

¡È±m v

¡È±m v 2004 3 217 251 1 5 5 2 1 602 1 (1 5 2 5-1 6 0 4 2 3 9 1-2411 - H - 001-038 - A C 1 1 997 11 28 1 988 2 1976 458 3 1973 53 572-217- 4 5 3 2 38 4 1 969 4-13 1 995 2 72-310 1 995 1 03-116 2 6 2 002 1 2 1988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mode of puzzle-solving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5 174 * * 146 1 1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7 83-105 148 2 3 2 3 151 91 12 149 150 4 4 101-104 91 12 151 identity 5 6 7 5 6 7 100 140 152 8 9 10 8 31-32 9 27-29 10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Abstract Nowaday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begi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s a strategy to revive the economy. It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cal

More information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330 330340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0, PP. 330 340, 2004 331 (1) (2) (3) (4) (5) (6) (7) 1. (8) 332 2. (9) (15) 333 3. (10) 4. 334 (11) 335 (12) (13) 1. 336 2. (14) 3. 337 4. 5. 6. 338 1. 69 2. 321

More information

麻将竞赛规则20140409world.indd

麻将竞赛规则20140409world.indd 入 局 斗 牌, 必 先 炼 品, 品 宜 镇 静, 不 宜 躁 率, 得 牌 勿 骄, 失 牌 勿 吝, 顺 时 勿 喜, 逆 时 勿 愁, 不 形 于 色, 不 动 乎 声, 浑 涵 宽 大, 品 格 为 贵, 尔 雅 温 文, 斯 为 上 乘 麻 将 的 旨 意 与 精 神 Before playing mahjong, you must refine your character. You

More informatio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3 4 40 2013 No. 4 Serial No. 40 100081 1960 1992 2004 1974 2004 2000 1 27 2013 4 1992 25 27 1983 1 2006 144 145 2000 111 28 2006 144 2007 28 3330 29 30 2013 4 2006 78 2006 174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8 12 1 20 * ** * ** 2 anomie 1998 Abraham H. Maslow Maslow 1962 177-200 1990 37 self-interest 88 12 3 1998 1998 Jean Piaget genetic epistemology 4 1993 need-hierarchy theory Adam Smith (an invisible hand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11 年 9 月 Vol.21 No.3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 2011 学 术 名 家 研 究 史 学 大 家 安 作 璋 先 生 访 谈 录 康 香 阁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 摘 要 : 安 作 璋 先 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最 早 从 事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從 聖 經 看 富 足 和 貧 窮 ( 二 ): 富 裕 和 仁 義 不 一 定 有 衝 突! 聖 經 裡 談 到 不 少 富 裕 的 義 人 Righteous Rich" 不 少 聖 經 的 經 文 談 到 神 如 何 用 財 富 賜 福 給 義 人 : 申 8:18 你 要 記 念 耶 和 華

從 聖 經 看 富 足 和 貧 窮 ( 二 ): 富 裕 和 仁 義 不 一 定 有 衝 突! 聖 經 裡 談 到 不 少 富 裕 的 義 人 Righteous Rich 不 少 聖 經 的 經 文 談 到 神 如 何 用 財 富 賜 福 給 義 人 : 申 8:18 你 要 記 念 耶 和 華 資 料 來 源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5002596058&fref=nf 從 聖 經 看 富 足 和 貧 窮 ( 一 ): 不 要 成 為 富 裕 的 惡 人! 你 羨 慕 富 裕 的 惡 人 嗎? 摩 2:6 耶 和 華 如 此 說 : 以 色 列 人 三 番 四 次 地 犯 罪, 我 必 不 免 去 他 們 的 刑 罰 ;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傳 播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人 鬼 共 生 與 存 在 的 自 由 : 從 語 藝 觀 點 分 析 華 語 鬼 電 影 的 故 事 敘 說 The Symbiosis of Beings and the Ghosts and the Freedom of Existence: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host Movies 研 究 生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精 英 汉 语 和 新 实 用 汉 语 课 本 的 对 比 研 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Jing Ying Chinese and The New Practical Chinese Textbook 专 业 : 届 别 : 姓 名 : 导 师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2013 届 王 泉 玲 杨 金 华 1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3 卷 摇 第 2 期 2014 年 6 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Vol. 13 摇 No. 2 Jun. 摇 2014 芍 药 作 为 中 国 爱 情 花 冶 之 史 考 于 晓 南 1,2, 苑 庆 磊 1 1, 郝 丽 红 (1. 北

More information

163 β

163 β 162 02 0162-07 β 163 β 164 165 166 167 168 Biologial significance of carbohydrates Ke-Yi WANG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Shanghai Institur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More information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1914 1914 1922 9 45. 5 67. 2 1 1929 3 1912 1929 1907 1909 1909 1912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1914 1914 1922 9 45. 5 67. 2 1 1929 3 1912 1929 1907 1909 1909 1912 200234 K921 /927 A 1674-2338 2014 01-0058 - 09 19 20 1 2 2013-08 - 04 41271154 1870-1919 2011BCK001 1971-58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1914 1914 1922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 ( ),,,,, 1958,,, , 263, 231, ,,,,,,,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 ) ( ) 20 ( ),, 56, 2, 17, 2, 8, 1,,,,, :,,,, ;,,,,

: ( ),,,,, 1958,,, , 263, 231, ,,,,,,,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 ) ( ) 20 ( ),, 56, 2, 17, 2, 8, 1,,,,, :,,,, ;,,,, : (1950 1955) 1950,,,,,,, 1949, ( 200433) 10,,, 1950,,,,,,, : 1950,,,,,,??,,,,,,,,,,, :,,, 1991, 1, 3 178 : (1950 1955),,,,, 1958,,, 1950 1955, 263, 231, 32 1950,,,,,,,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More information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2011 年 4 月 頁 187-204 國立台灣文學館 家變 與 孽子 中的父子關係與對 真實 世界的追求 洪珊慧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 王文興與白先勇同為 現代文學 雜誌的重要成員 王文興 家變 與 白先勇 孽子 亦是七 與八 年代台灣文學史上兩部重要的長篇小說 家 變 以父親出走為始 逐章敘述范曄與父親的關係變化 其小說內容與其獨特 的文字表現 引發當時台灣文壇的注目 孽子 則以兒子出走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 ii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o encourage and help employe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so that they can fully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s goals. The main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1-34

1-34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1-34 18 2 89 12 * 1 2 1 2 1 38 1981.6 854 2 11 1982.6 15-34 1992.4 232-250 3 3 3 1965.6 20 5 60 983-984 4 4 5 6 7 4 1980 20 1388 15005 5 1994.11 10 23 6 1980 11 387 8276

More information

,,,,,,,,,,,,,,,,,,,,, 4,,, ;, 5,,,,,,,, :,,,, 6,,,,, :, 7 :, 8, : 9,,,,,, 10, 11,,,,,,,,, : 4 [] :,1963,240 5 [] :,1987,464 6 []:,1985,131 7 [] :,1980

,,,,,,,,,,,,,,,,,,,,, 4,,, ;, 5,,,,,,,, :,,,, 6,,,,, :, 7 :, 8, : 9,,,,,, 10, 11,,,,,,,,, : 4 [] :,1963,240 5 [] :,1987,464 6 []:,1985,131 7 [] :,1980 Ξ :,,, ;,, :,, :,,, 1,, 2 :,, :, 3,,,,,,,,,,, Ξ 1, :, 1999 5 2 :, 1998 4 3 4,1955,532 20 ,,,,,,,,,,,,,,,,,,,,, 4,,, ;, 5,,,,,,,, :,,,, 6,,,,, :, 7 :, 8, : 9,,,,,, 10, 11,,,,,,,,, : 4 [] :,1963,240 5 []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4 11 1 ~ 24 * 1941 1943 1943 1 5 93.8.15 93.10.20 * 2 3 The Banning and "Revival" of Han Music in Wartime Taiwan: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Made by the Taiwan Music Investigation Team in 1943 Ying-fen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Chen Yang-We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愛、讀冊-吳美樺.doc

Microsoft Word - 愛、讀冊-吳美樺.doc 高 英 工 商 學 報 第 二 期 第 1 5 頁 2010 年 12 月 國 文 科 愛. 讀 冊 青 春 期 孩 子 這 樣 教 研 讀 心 得 ( 高 英 工 商 教 師 : 吳 美 樺 ) 研 讀 教 師 : 吳 美 樺 書 名 : 愛. 讀 冊 青 春 期 孩 子 這 樣 教 作 者 : 熱 血 教 師. 阿 倫 出 版 社 : 寶 瓶 文 化 出 版 日 期 :2009.09.30 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Theory of carduonephric disharmony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Xia-min Lu 1, Min Lu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China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Jiangsu Integrated

More information